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皇宋锦绣TXT下载皇宋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宋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皇宋锦绣txt下载     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让军械司来打造农具,那是很奢侈的行为,效率也不高,用军方使用的铁,或许不会的很差,却会相对比较浪费,因为这些不是专注于农具的,更别说,什么表面掺碳和组合钢铁的技术了。

    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不是说钢就不如铁好了,在同样资金的前提下,合适的使用,不但成本会下降,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铁的产量,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别说是的二三十万各种的工具,就算是几百上千万,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不过从大名府到灵州,需要的路程相对比较遥远,哪怕是用800里加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韩琦一共送过来了两封信,都是在来渭州之前送出的,一封信是给大名府,用他个人的名义,订购一批工具,这些工具会用于整个灵州的开发计划,另外一封,则交给了赵信。

    不是说,韩琦要归于赵信的阵营,而是在保州和大名府的两次接触,让他感觉到,赵信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总能够想到办法。

    灵州这一个动作很大,他在没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资金的前提下,也很想听听,赵信的想法。

    虽然说,这个时代,距离是隔断一切的,从灵州到定海军,超过3000多里的距离,就算是800里加急,都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够赶到,可是运送一封信过来,足够了。

    赵信当时已经离开了定海军,是在宿迁接到的这封信,接到之后,很是诧异。

    他实在没有想到,韩琦会在胜利之后,开启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工程,这是一个好事情。

    黄河一直都是整个中国北方的隐患,因为黄河所引发的水灾,不知道凡几,要知道,汴梁可是在黄河的旁边,一旦黄河大规模的泛滥,最终影响,将会不可想象。

    熟知北宋历史的赵信,很清楚,黄河在庆历八年将会迎来一场改道,在有历史记载之中,黄河的大规模改道,一共有26次,其中,在北宋中期,从仁宗到神宗,不到60年的时间,就有两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黄河改道,开启了北宋财政巨大问题。

    在赵信的计划之中,定海军的建设,到了一定的程度,当定海军拥有了足够的资金之后,他几乎必然要开启黄河改造。

    这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造,会包括了黄河中上游的植树植草,水土保持,黄河中下游的加固堤坝,增强水利设施,还有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

    没想到,在他还没有开启这个项目的时候,中原的叶清臣和西北的韩琦,都不约而同的开启了这个项目,这虽然不是体系化的治理黄河,但是对于北宋,对于黄河都有好处。

    连韩琦和叶清臣都可以看到,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黄河,对于土地的好处,赵信当然能够看出来,叶清臣没有向他请求,也没有向他要求指导,作为一个定海侯来说,贸然的介入进去不好。

    可是韩琦明确想要询问他的意见,那就有机会,相对于注重于水利设施,增加水量的中原的枢纽,在中部的河套平原上面的改变,更加的让赵信看重。

    本身,黄河的变化,就是从黄土高原上面产生的,一旦黄土高原上面,水土保持增加,锁住了这些泥土的话,对于整个黄河的好处,都是巨大,为此,他不惜给出全力支持。

    物资,资金,还有各种的工具,这些,只要是能够对整个工程产生作用的,敞开了供给,同时嘱咐定海军,调动了一批的工程人员过去。

    资金,工具,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可是在赵信看来,工程人员更加的重要,这些工程人员数量不多,只有500人左右,但是技术的掌握着,同时携带了了大量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不是普通的铁锹,铁铲之类的,简单的普通的工具,他们包括了一些便携式的葫芦吊,小范围拉力装置,还有一些畜力使用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极大的提升建设的效率,这些都不是北宋拥有的技术了。

    在目前的北宋,在建筑上面,想要找出来一个第一的,那就是定海军了。

    赵信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还带来了大量的工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中,定海军累积完成了接近35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最少300多公里的道路,还有37公里的铁路环线,这中间人的作用是有,可是更多的是工具。

    在大规模的重复劳动,大型水利建设之中,后世的三大工程理论非常重要,只要简单的使用,就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而效率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更快,更加节约的建设这些大型的工程。

    效率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始研究,甚至连涉足都没有涉足的理论,可是对于大型工程的效率,可是实打实的增加。

    完全按照传统的经验,不考虑整体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有限,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只能够也点点,一点点的提升,这样的提升幅度很小。

    可是效率,等于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面进行的,用统筹的方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减少一些复杂的,重复的劳动,最终在有限的时间之中,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在定海军,通过流水线,甚至可以提升一千倍生产效率,现在小组平均生产能力,可以相当于几千个铁匠的效率,这才是定海军质优价廉的根本原因。

    大型工程建设上面,不一定能够达到那种效率,提升个三四成,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定海军的这些技术人员,远比整个时代更加超越,在定海军庞大的建设之中,逐步的完成,虽然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是简单的,还是会的。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这是无数专家,用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在诸多的细节,在众多的调查之中,最终总结出来的,这都是人类智慧的闪光点,经过无数年,甚至是一点点的机缘巧合,最终在出色的科学家的总结下,最终汇聚成的理论,却被赵信直接拿出来用。

    有些东西,比如说,机关枪,坦克,战列舰,战斗机,这些,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可以用卡牌系统具现出来,否则根本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实现,基础科技,那不是简单一点点的突破,或者是意外,就能够早就的。

    可是有些东西,却不受这个时代的限制,比如说这个三大体系工程,这个虽然是体系工程之中,处于最高端的,也是后世研究的最为深入的科技,可实际上,就没有那么困难。

    统筹学的基础,实际上非常简单,烧一壶谁需要10分钟,买菜需要5分钟,叠衣服三分钟。如果按照顺序来做的话,最少需要18分钟,可是如果把后两者镶嵌到烧水的时间之中,就最多只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三种工作。

    真正工业化的统筹,甚至是并行工程,这需要体系研究,甚至是众多的实验和调整,可是只要有这个理论,然后按照这个理论去尝试,真的,不需要太多,在北宋就能够达到。

    在大名府,在定海军,并行工程和统筹,已经开始显现作用,赵信更多的就是在捋顺这些东西,而现在,这些有一定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方法的工程人员,带着定海军特有的工具,离开定海军前往灵州的时候,这个体系就会在灵州扎根下来,并且在接下来的工程之中,迸发出了光彩。

    原来,灵州开发,就比北方的开发更加的顺畅,北方有这样那样的掣肘,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白白浪费很长的一段沟渠,用于完全没有意义的地方。

    可是灵州不一样,全部都是无主之地,韩琦可以在上面尽情的书画,一些低洼地,合理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最少能够节约4成以上的土方,同时密集的水网和各种湖泊滩涂,会让整体的效果会更好。

    实际上,最出色的,还是庞大的人力,北方的人口更多,可是叶清臣能够调动的,只是这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只能够通过劳役的方法。

    北宋的赋税并不沉重,可是之所以底层的压力巨大,实际上,还是要看各种的劳役身上,一些可怕的劳役,甚至可以让一二等户都倾家荡产。

    叶清臣是清官,当然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征发,这样的话,最多同时施工人员也就是在20万左右,也没有足够的畜力作为补充,甚至有时候,耽误了农时或者是其他一方面原因,还需要停工。

    这一切,在灵州,都不存在,完全无主的土地,可以自由自在的书画,不错的环境,本就让这个农田水利事半功倍,现在,又加上了来自定海军的支持,还有什么能够制约这个的。

    这一个工地工程进度,韩琦非常的满意,实际上在资金足够的前提下,他得全面铺开已经展现效果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多60天的时间,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开始注水,到时候,剩余工程,就是一些边边角角,影响不大了。

第四百零三章 技术活和商队

    随着韩琦的脚步,在短短的10天时间之中,走过了众多的工地,整个灵州的工程,彻底的进入到了快车道。

    一条条的沟壑,一个个的池塘,伴随着这些攻城的逐步完工,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就将要在灵州出现。

    原来,可能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都未必能够让灵州变成塞上的江南,可是现在在无数劳动者的努力之下,他们开始变化了。

    在把握了速度,可能在60天之内,就可以完工的前提下,另外一个计划也在开启。

    水利是水利,水利只是给了农田,从旱地变成水浇地,可是具体的耕种,还需要把土地开垦出来。

    草地上面,不同于山林,需要伐木和烧荒,此时此刻,又处于冬季,大部分的草都干枯了,收集和翻开之后,保证大部分草籽被杀死,都未必能够保证,未来一年,甚至几年时间之中,维持住这些土地,需要工作不少。

    这个工作,是相对于比较有技术,那些西夏的俘虏,简单的工作可以做,放牧更是行家里手,可是到种田上面,就不行了。

    种田是一个技术活,就算是北宋的农民,也是一步步的通过锻炼,逐步的掌握这些技能,这些技能,对于西夏的牧民来说,太过高深了。

    好在,在这里,因为地多人少的关系,暂时不准备如同中原地带那样,分开授地,会选择类似农场的方法,以200户左右,为一个大队这样,进行集中耕种,满意5000亩左右,为一个大队的全部土地,然后布置下来一个个的居住点。

    这个效率应该是比一家一户要高,同时也能够比较好的使用各种的牲畜,现在西北,拥有足够多的牛羊,可是真的要给一家一户都配上马或者耕牛的话,有些太浪费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效率的发展。

    定居点的分配工作已经开始,一共1000个定居点,足以容纳20万人,分配问题不大,西北比较的零散,把200户集中到一起,也容易管理,可是要找到足够数量的农民,这就有些困难了。

    为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动用了10万的人员,其中平民百姓最多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剩下的全部都是军队,这些人,在这个工程上面,是没有问题的,却不可能成为农民屯田,未来灵州所要面对的压力,还是有的,就算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他们也不可能留在灵州。

    200户左右聚居点,最少也需要100户左右熟练农民的,只有才能够带动剩下西夏人干活,这样下来,缺口差不多就是七八万的样子。

    灵州方面,也会在整个西北,甚至是中原地带,进行招募,争取找到足够多农民,愿意前往西北,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在封建社会,近千年以来形成的小门小户,地方宗族的效应,除非是逼到绝地,否则的话,很少会离开家乡去往其他地方。

    不过,那是几个月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真的当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少部分的调动军队,也是可以的,屯田也是军队增加补给的一个方法之一。

    稳步开展的工程,让韩琦满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立足于西北本身的发展之上,甚至单独灵州自身,已经可以支撑起整个的发展,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只要灵州能够支撑起500万石粮食的产量,再加上少部分养殖业,就足以支撑灵州这边,养活20万以上的军队,这样就可以把军费的支出,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这种情况下,灵州也就稳定了,再也不是中央的负担,而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这个影响力巨大,如果说,再有点其他的帮助,就更好了,韩琦不知道,他的灵州计划,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赵信已经开始进京,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推动一条连接汴梁和灵州的铁路。

    虽然这一条铁路,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超过了定海军的发展速度,定海军刚刚建成了一条37公里的铁路,还没有在300里进行尝试,就直接的飞到了2000里,跨度太大了,很有可能,遭遇失败的。

    可是赵信觉得,还是尝试一下好,不过是七八百万贯,这笔钱定海军还是拿的起,一条连接汴梁跟西北边陲的通道,这对于北宋的整体而言,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趁着这个时间推出来,是不容易遭到拒绝的。

    河北为什么能够成为重要的依托不就是背靠着京杭大运河么的,大运河给河北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在发达的航运面前,很多东西,从京杭大运河,从汴梁运输到了河北前线,耗费的,可能只有一点点的运费,最关键的是效率。

    虽然大部分的船,每天行进,大概就是60-70里,可是在关键时刻,军情紧急的时候,可以通过的斗舰来快速的前进,尽可能多的快速的,把物资从后方,运送到前方去,

    铁路的效率,同样非常高,可是速度上面,可是比船快的多,斗舰最快的,也不过是每小时20里左右,那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接力才能够达到的,可是对于马拉火车而言,同样可以。

    一匹马可以长途奔行的数十上百公里,哪怕是拉车也一样,在铁路上面,不存在什么道路不平的问题,摩擦力小,效率又高,只要在长途运输的时候,弄清楚,要多长距离更换一次马匹,一切就可以解决了。

    一个京杭大运河连接的中国五大水系,让整个北宋,最核心,最精华的地方,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哪怕是在北方粮食产量,日益减少的现在,依然可以支撑汴梁百万人口的消耗,就是通过这个水道,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汴梁,否则的话,早就完蛋了。

    铁路跟水运相比,也有异曲同工的功效,甚至铁路的运输量更大,15吨一个车厢,哪怕现在只能够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运送,可是15吨的车厢,也是相当于300石,差不多就是三四百料的船只了,最关键的是速度,通过换马,可以保证三四十公里的速度,这就远远超过水运。

    这一切,赵信谁都没有说,韩琦当然不知道,他只能够立足于灵州,好在一切计划开展的不错,效率也挺高,只要按照这个发展下去,这个工程整体效果会非常不错。

    福禄双至,韩琦不知道,一条铁路即将立项,可是几天之后,他还是收获了另外一个好消息,这个结果,直接推动了灵州开发,向另外一个**进发。

    让韩琦欣喜的是,在他回到了灵州的第10天,正好把周围的工地转了一遍,准备向靠近其他西北地区视差的时候,一个通过驿站送过来的消息,改变了他的行程。

    按照驿站传递过来的消息,一个规模庞大的车队,抵达了灵州,最多2天,就可以抵达西平府。

    按照驿站叙述,这个车队,应该是携带了灵州急需要的各种物资,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工具还有建设资料。

    好快啊,这才多长时间,从渭州到灵州,再到现在,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商会的效率,最快也就是在一个月的时间之中,可是现在,节约了大半个的月的时间。

    时间等于是效率,这一点,在目前大型水利工程之中尽显无疑,这个消息,让韩琦改变了形成,坐在西平府等待,同时派人出去,调查一下这个车队运送过来的东西的。

    灵州这边的工程,速度相当的快,却没有达到极限,原因就是在于物资,加快速度,对于物资的消耗非常的大,说不定,按照某些速度,最多几天的时间,物资大规模的消耗,最终无以为继,还不如慢慢来。

    现在,提前到来的商会,说不定会带来的足够多的物资,了解这些物资的种类和多少,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安排。

    很快的,详细的信息传来,这是一个有4个商会共同组成商团,规模非常的庞大的,一共拉来了2000车的东西,在新购买的骏马的支持之下,根本不可能这么快的抵达,他们的物资也相当的明确,都是目前,灵州急需的东西。

    韩琦听完了调查的结果,心中一阵的高兴,有了这么2000车的东西,灵州的开发一定能够上个跪倒,进入到快车道之中的。

    可是没有高兴多久,韩琦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的眉头皱了起来的,仔细想了一下之后,拿出了一个记录,这个记录记录了所有在渭州的交易,包括跟那些商会和钱庄签署的商品购买合同。

    在这上面,成功的找到了四大商会的名字,这些是中原较为强大商会,可是把他们订单的数量加在一起,豁然发现,总共的物资没有那么多,只有200车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所有物资的总数,翻了10倍。

    现在的灵州,缺乏各种各样的物资,可以说,物资已经成为制约灵州发展的关键,可是一下子多了十倍的订单,这是别人委托他们送来的,还是有什么变故,韩琦无法判断只能够在这里等着,等他们抵达了之后,见到负责人再说。

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

    韩琦的性格,有了疑问,那就直接上去询问,很快派遣人员,前往车队,询问他们带来的货物,到底是干什么用。

    本以为或许会得到帮别人带过来的,谁曾想到,回复过来了,其中规定的货物是送过来的,其他,却是交易的商品。

    商品?韩琦愣住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不但效率更高,比他前预计的,最少早了20天,还送来了这么多的商品,用来交易,难不成,再来一次拍卖大会。

    实际上,被韩琦看到之后,这些商会的负责人,立刻跟着骑兵,快马加鞭而来,专门为了解释这一件事情。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用这些灵州急需货物,直接交换牛马羊,这个价格,可以由灵州规定,而不是他们来定价。

    商人们把姿态放的非常的低,可是目的已经明确的显现出来了,他们的目的,就是灵州的这些牲口。

    原来,灵州和议虽然已经签订,大部分的物资也已经交割完毕,高层很清楚的,最终交易了多少,可是稍稍中层一点的,是没有资格知道这个和议的全部内容,除非交易彻底的完成。

    不然,万一闹出点幺蛾子,到时候,就没办法收场了,这一次北宋的收益非常的大,可是还有一千多万,是从河北送进来的,万一被停下来,对于北宋而言,也是难以接受。

    商人的地位不算很高,哪怕是掌控海量资源的商人,他们的后台,可能只是中层官员而已,到了宰抚这个档次,也就是出了贾朝昌这么一个另类的,其他的,谁会参与到商会之中,甚至就算占了一点便宜,也只是背后的靠山,这些事情,怎么可能跟他们提起。

    商人们却相当的聪明,从韩琦的一系列的举动,加上渭州的永固的场馆推断出来,在灵州,牛马不少。

    牛马都是好东西,只要有足够的渠道,是绝对不愁卖的,只要灵州这边有牛马,他们就一定要得到他们。

    在接见了这些商会的代表,韩琦才明白,他所没想到的,灵州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没错,就是掌握着巨大的牛马,这个他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巨大优势,在商会的眼里,是一个的巨大的馅饼。

    或许之前,商会的首脑,无法判断出来,到底灵州能够有多少牛马,可是从渭州大规模的兴建交易市场可以看出,绝对不会少。

    渭州是一个什么地方,凤翔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型州,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什么优点,就这么不紧不慢的发展着。

    可是现在,一场牛马大会之后,渭州令甚至投入了30多万,用于基础建设上面,主要是客栈,酒店和交易市场,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整个渭州牛马大会,不是临时的举办的,而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整个灵州军方手中掌握的牛马,将会是这么一个拍卖会的数十倍上百倍。

    如果是普通人,更多的会想到,既然如此,那就等待吧,筹集资金,等待渭州牛马大会的再一次的开幕,可是这些商会头脑,他们想的问题,跟这些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

    效率,资源,时间,这些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却是可以联络起来,这一点,从现在运送上就可以看出来,本身,按照跟灵州谈好的条件,他们的这些货物,在40天之内运送过来,就算是达成约定了。

    可是在大量的骏马的出现,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运送的能力大大的提高。

    人力,每天可能只走30里,马车,在安全的时候,一天最少可以走100里,甚至是150里,这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商会很清楚,灵州掌握着牛马的资源,这是他们期待,按理说,这些商会,是没有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现在,他们掌握了一条信息,韩琦为了开发灵州,把大量物资都弄到了灵州这边的,并且委托钱庄和商会,进行了一个庞大的购买计划。

    在这个庞大的购买计划之中,需求的东西就是海量的,这些需求的种类,不就是灵州在他们的手中订购的这些么。

    有了双方的需求,有了运输的工具,这就是生意了,商会的目的,就是通达四方,赚取商品的这些差价的。

    这不就正好合乎了现在的状况,把灵州需求的东西运送到灵州,然后获得足够的牛马,这样,就不打空了。

    如果灵州的需求量继续庞大的话,他们甚至可以的把从渭州订购的马,全部都投入到这一个线路上面,用于专门的交易,这就会让效率大大的提升。

    这本身,就是他们大规模购买马的目的,没想到,却用到了这个交易本身。

    这一次只是试探***,同时,在目前的京兆府,最少还有3个类似于这个规模的商队,只要确定灵州这边的需求总数,就可以随时的过来。

    增加了大量骏马的商队,从京兆府这边,到灵州,1000多里的距离,并不是一件很长的距离,一趟来回的时间,快的话,可以控制在15天,也就是说,7天一趟,一天最高的速度达到150里。

    而15天的时间,也足够他们向各个地方进行调动,获得足够的物资。

    所以,商会第一次运过来的东西,不是之前许诺的那些,而是全部的10倍。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个大单的尝试,证明了商人的敏锐性。

    这点韩琦丝毫都不怀疑,在渭州的时候,已经通过种种举措,证明了他们的机变性,可是他没有想到,商人还把生意做到了这里。

    之前跟商人定好的物资,当然只是供灵州最基本的需求,一个覆盖500万亩,甚至极限达到3700万亩土地的庞大工程,需要投入的资源是海量的。

    10倍的增加,不但让韩琦可以更加自如的投入到整个工程之中,可以增加速度,扩大效果,最关键的是,不用付钱。

    没错,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韩琦在渭州大会,只是定下了基本的资源,就是因为钱,哪怕渭州大会很成功,可是相对于灵州开发的海量资源,也略微有些不够,预计总投入在3500万贯以上,同时,渭州大会资金还没有彻底到位,能够动用的,可能只有七八百万贯。

    七八百万贯,放在北宋的任何地方,都算是一笔大钱了,可是放在这个基础工程上面,还真的不算是一笔大钱,惠及3000多万亩的庞大水利工程,几千万贯,真的是小数字,单纯他们增产的粮食,就在1500万石以上,哪怕按照粮食本身的价值来算,拿西北的价格的,可能总价就超过7500万贯,哪怕按照汴梁的,也在千万贯。

    水利工程,本就不是短期的工程,这是一个长期,最少10年20年起效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面说,3500万贯,真的不多。

    单纯持续产生效果,就足以抹平这个差别了。

    现在,直接过来交易,货物都送过来了,还是直接交易牛马,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情,这等于是一举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钱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牲口数量的问题。

    在韩琦看来,大量的牲口到来,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就算渭州拍卖会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要想消化这些牲口,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这样不好。

    收获了如此海量的利益,却不能套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还需要慢慢的来销售,或许说,这可以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可是几千万牲口当畜牧业,每年的增速过快,甚至会影响到这些东西的价值。

    想明白了一切之后,结果是让韩琦非常的惊喜,既然他高兴了,那么价格就好说了。

    说实在的,本就对这些东西头疼,又是以物易物交易,看样子,对方也没有报价,显然是要等这些牛马的价格。

    都2000多万头牲口了,怎么可能还在意牛马价格一点点的增幅,很自然的商品价格会下降,马的价格基本上在95贯左右,牛的价格降低到了10贯。

    一直都在等待消息的商会负责人,在得到了这个价格之后,绝对是惊喜异常的,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稍稍出血的准备,这一批交易牛马,已经证明相当的出色,只要不超过拍卖会上太多,他们已经把货物给弄来了,也是可以接受的。

    谁曾想到,不但少,而且少了不少,他们带来的货物,可以换到更多,在商品是牛马的前提下,他们带来的东西,可能能够多换10%,甚至是15%牛马,只要带回去,就是纯利润。

    韩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钱,钱只是手段,只要能够保证灵州的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钱多钱少,已经不太重要了,再怎么说,500万匹的马,单纯这个就差不多是5亿贯的价值,跟这个相比,总投入3500万贯水利工程,真的不算什么。

    商人立刻回去了,货物还在路上,还有一两天,他们必须要盯着货物,让这些货物成功的送过来,然后完成整个的交易,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

    在知道了,灵州将会用牛马来付账的情况下,牛马的吸引力果然巨大,本身还有差不多一天半的距离,就被商人们愣是用一天的时间赶到,在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抵达了西平府。

    2000多辆马车,在夜色之下抵达,本身,按照规定是不允许进入的,可是此时的西平府,安全无比,最少有2个军的禁军在附近警戒,还有大量官员,他们都是在韩琦的命令之下,迎接这些商人的。

    商人们在官员的指导之下,把马车都赶到了规定的地方,2000车的物资,保守估计,就有800吨以上,这可是包括了灵州急需的各种物资,包括粮食,工具,还有其他的东西。

    庞大的物资堆积下来,之前韩琦也做了准备,一部分的官员负责清点数量,计算价格,因为是牛马的价格不算很高,这些商人们,也没有狮子大开口,放出一个高价。

    实际上,商人们,也是无可奈何,东西已经运过来了,哪怕有马车的帮助,运费大幅度的降低,可是2000辆马车的物资耗费和运费,也是相当高昂的,运来了就不能拿回去。

    这是一个尝试,如果换成一些心中有私心的人,一个压下来,把物资压上三五十天,这些商人就算不破产,也会出大口血。

    韩琦不在这个上面多做纠缠,可是这些商人,也没胆子狮子大开口,最终,价格是在运费的基础上面,合理的收取成本,比起之前定价甚至还要低上一些。

    价格很合理,交易很满意,这就是现在的状态,韩琦在得到了下面官员的汇报,知道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之后,就不再关心了,有了这么2000车的物资其中有三四成,还是目前灵州急需的物资,那么灵州的工程,就可以加快的进行了。

    不过人,还是一个最缺乏的,哪怕在整个西北大张旗鼓的,拿出了很多干货进行宣传,目前才招募了8000人不到,跟预计五六万比起来,差得有些远。

    这个工作,只要在4个月之内进行完毕就好了,可是大量物资的抵达,让这个招募工作,似乎有些滞后。

    韩琦心中盘算着,要不请求一下中枢的支持,他很清楚,不是那些农民不愿意挪位置,那是因为官府对于农民的管辖比较的厉害,除非是有真正的官府行文,否则,离开家乡都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除非是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这边上书,用八百里加急,送到汴梁去,让一通的中枢大臣讨论,调整,最终出台一个方案,快的话一个月左右,慢的话,可能就三五个月,然后落实协调的,能够在半年时间之中办好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半年,对于别的时间来说,不算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一个大规模的移民,能够在半年的时间落实下来,已经很快了,可是对于灵州现在而言,工程先于移民,无论是水渠,还是池塘,甚至是那些零散的定居点,可能都会在4个月之内完工,到时候,就等待着人员到来了。

    可是人员迟迟不到的话,这些地方就空下来,种植业就是这样,错过了农时,那么这个地,可能就要空上一年,这是无法接受。

    只能够尽可能的在西北想想办法,同时让商人们,通过自己的渠道,雇佣一部分的人过来。

    不说搬过来,先雇佣,用一定的,比起打零工更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一批人过来,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

    顺带的,人力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灵州,在原有的基础上,很难的再挖掘人力了,通过西北四路简单的调过来一些,也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之中,获得更多的人手,恐怕,就只能够依靠另外一个地方了。

    没错,就是西夏,不应该说,现在辽国的西夏区域,西夏已经灭亡了,兴庆府被占据,核心的5个州,四个失去,控制区域的进一步的减少,元昊只剩下肃州一个州,还有不足50万的人口,在哪里蹦跶。

    已经从一个核心的帝国,变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力量,这个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的降低。

    辽国对西夏的屠杀,让整个西夏的人口锐减,可是辽国也不是彻底的杀人魔王,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杀人,在兴庆府干掉了几十万之后,剩下的地方动用的就少了,也就俘虏了差不多几十万人员。

    这些人是一个大麻烦,要放牧的话,辽国也使用不了那么多人,只能够用在挖矿和搬运上面。

    换做以前,韩琦就算是有赵信的提醒,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作为一个正统的文人,哪怕韩琦曾经带兵打仗,可是他是进士出身,长期的文人熏陶,让他天然拒绝奴隶这种血腥的东西。

    把这些西夏人当奴隶,是因为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他也不是一直要把他们当努力的

    这大半个月,整个灵州工程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说,管理起西夏奴隶来说,有一定的问题,可是15万的西夏奴隶,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他们的出现,让整体的效率,提升了3成左右,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字。

    目前,整个灵州,西夏人的密度有些大,15万的壮年劳力,附属西夏人,最少在40万左右,要知道目前灵州,加上驻军,也不到20万人,反倒是汉族人逐步的减少,如果再进来的话,万一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韩琦也不是没有准备的,他准备向辽国方面购买20万人,这20万,都是青壮,起码是健妇,老人小孩一个不要,原来灵州境内的这些非壮年,则会分批的安置,广泛的布置到整个西北的区域。

    他们或许干活什么的,力量或者年轻有些不足,但是放牧是天生都会,七八十岁的西夏人都可以放牧,十来岁的小屁孩也会,这是骨子里面的东西。

    未来,不但灵州这边需要调整,2000多万的牲口,不可能全部都放在灵州,灵州也容纳不了,那会把灵州的草都给吃光的,

    必须把这些都给分开,然后输送到各地的牧场之中,一个灵州,容纳五六十万西夏人有些恐怖,可是分布在四路之中,那就不算什么了,一个州府,可能最多只用容纳几千人,这些根本不可能对边境起到多少影响。

    灵州和议,虽然是基本上完成了,但是由于剩余的交易还没有彻底的完成,所以联络还是非常多,只不过,韩琦对于这个要求,没有报多少的希望。

    奴隶购买,这或许在草原上面,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对于两个国家而言,似乎有些不光彩,甚至是他,也绝对不敢大张旗鼓的,不过他的要求不高,20万左右的青壮就可以了,这样下来,整个灵州建设的劳动力,就足够了。

    辽国的手中,有没有20万的奴隶。

    答案是一个非常肯定的,有。

    按照北宋的估计,西夏差不多有200万左右的人口,可是这些人口是单纯西夏五洲的,实际上,加上了附属区域,西夏的人口,是超过300万的。

    在面对着辽国的威胁之下,元昊是开启了总动员,从周围附属部族之中招募了大量的青壮,这才让西夏拥有了跟辽国对抗的本钱。

    贺兰山一战,死掉的实际上不多,一路的撤退,把大量的人口集中到了兴庆府,在兴庆府陷落,累计遭到屠杀,接近70万,再加上灵州丧失的接近45万,西夏实际上,还有100多万。

    这些除了少数不长眼的,被辽国征服的时候干掉,其他的,大部分都被俘虏了,这部分最少有七八十万,从中间买过来20万青壮,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价格方面可以谈,甚至可以按照牛的价格来抵扣,这是韩琦拿出的杀手锏,用20万人,替代20万头牛,想来,应该会答应吧。

    联络人已经出发了,具体如何,还要回来再说,灵州目前工程量,已经差不多接近极限了,当这一批物资投入,就又是一个强心针,4个月的时间,当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灵州,一定会是另外的一副光彩吧。

    商人们的时间很紧迫,他们在西平府这边,一共只是呆了两天的,从前一天抵达,一天一夜之后,到第三天的早晨,就匆忙离开。

    韩琦刚开始,不关心他们要的是什么,只要解决了目前灵州多的牛马就可以了,当最后,属官们把这一次交易最终结果拿上来的时候,他也略微有些吃惊。

    成交量不小,之前,按照商人们的报价,一般一车物资的价格,在5贯到300贯不等,其中更高价值的居多,平均下来,2000车,差不多就是10万贯左右。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之前以为,商人们享受到了马车的好处,肯定会挑选马,按照之前数据,95贯一匹的平均价格,差不多就是1050头左右。

    作为第一批抵达的商人的奖励的,韩琦甚至授权,如果他们想要,可以给他们一些,比渭州交易质量更好的马,可是这番心思最终是落空了,最终商人挑选的,并不是马,而是牛,清一色的都要了牛。

第四百零六章 资金效率

    不要马,要牛,这有些让人难以想象,当消息传来之后,韩琦也略微有些奇怪,不过稍稍了解,他也就有些明白了,无他而,利益。

    在牛跟马相比起来,当然是马好一点,因为马可以直接为商会产生价值,一匹马对于商队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比起一头牛来说,不知道要提升多少,他可以组装成马车,可以运送物品通达南北。

    运送带来价值,这一点都没有,在过去的时代,有一个固定的数额,那就是一车大概是5到10贯,这些,在甚至在的这一次灵州交易之中,也显现出来。

    看这一次的交易就知道了,他们不远千里过来,中间才用了7天的时间,如果是快马加鞭,还会更快。

    效率等于钱,这一点都没错。

    这个时代的商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了,所以,在渭州大会上面,绝大多数的商人,选择了马。

    有跟没有,这是两个概念,在有了之后,从1个到多个,从多个到更多,这中间的区别,就有些大了。

    这些商人们,来到灵州之后,第一个目的,还是马,如果能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马,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这会极大的增加商会的运输能力。

    商会的运输能力也不是无限,一个最多需要20辆车的商会,一下子有了100辆车,这不是好事情,这是噩梦,要保养这些车,要喂马,请工人,可是如果运输量不达到一定程度,那根本不行。

    商人们其实是期待着,在灵州这边,获得足够的收益,如果说,这个物资的消耗是无限和巨量的话,他们当然可以接着这个机会,大规模的扩大车队的数量。

    灵州工程,是也一个庞大到可怕的工程,涉及到灵州,还有四路的庞大攻城,数千甚至上万里的水渠的建设,庞大,蓄水近乎可怕的蓄水池,这些攻城,在整个西北,甚至是北宋,都是史无前例,或许比不上京杭大运河,可是也比一般的运河要大的多。

    这么一个庞大的,投入可能数千万贯的项目,他需求的物资,也不是无限的,甚至是商人们提供的物资,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重要的物资,比如说,水泥,比如说,钢铁,比如说的砖头,这些都需要购买,或者是生产,这才是消耗最大的地方。

    现在有商人能够补充这个数字,韩琦也非常满意,不但给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同时,也为了激励这些商人,他把物资大体数量都给报出来,比预计的要多上30%左右,这样下来,以目前2000车的量,大概需要1000次,才能够满足。

    这一次成交金额是10万,不意味着总数就是5000万,这一次的商会带来的物资,价格更高,实际上,在需求之中,是以粮食为主,一车10贯是一个很合适的数字,也就意味着,商人需要总共提供2000万左右的物资。

    给出了具体需求物资的额数量的,时间上面,也给了明确的数字,40天,距离明年开春,大概还有100天的时间,物资必须要提前一点到位的,那么差不多有60天的时间,继续施工,就算这些人想要独自揽下这个消息,韩琦都会通知其他人这个交易,更别说,他们还拦不下来。

    马的需求也不是无限,对于这些商会来说,2000快速马车,已经基本上接近极限了,或许真的下力气,还可以弄出来几百辆,可是对对于这些商会来说,这样的效率并不高,在这一次的交易之后,他们已经确定了,灵州所需要的物资具体种类和数额。

    之前带来的,有些东西不太适合,他们更希望带来,一车在300贯,甚至更高的,这样带来的利润也就更高。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各种的交易,还没有达到一个巅峰的程度,相对于商品饱和来说,绝大部分的商品和物流,都是不饱和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存在什么大宗商品的运输,或者是需求较多的东西,马车运输就如同后世的空运和快递一样,越是价格高的物品,效果越好。

    可是实际上,灵州需要,却是更低的东西,开发灵州,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多是一些基础的物资,他们的价格不高,适合商人们运来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粮食。

    没错,就是粮食,经过了简单的加工,并且用特别的方法装好,一辆马车可以装下12石到14石的物资,

    如果是食盐这样价格较高的,当然利润丰厚了,可是灵州最需要的,还是粮食,甚至不是那些大米之类的高价的,而是可以果腹的东西。

    比如说,面粉,或者杂粮之类的,这些东西,才是灵州目前最为需要的,价格并不高昂,却最为急需。

    面粉和杂粮的价格不高,按照汴梁那边,一石400文的价格,加上运费,700文左右,虽然一车下来,也可以达到4贯的运费,可是总价值上面来说,还不足10贯,不能算是最低级价格的,只能够算是中等,

    可是其他的,灵州不需要,甚至这一次带来的,都是韩琦大度的结果,一些高价的东西明显的多了,这些东西可以用,却不可以多用,甚至说,到灵州的攻城全部完工,都未必用的完。

    韩琦收下他们,一方面,是千金买马骨,总要给这些先行者一点好处,一点好处都不给的话,以后谁来帮助灵州,另外一方面,这些东西,也不是没有价值,虽然说,在现在开发之中,不可能用完,可是未来,当这个开发进入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也是可以用上的。

    从这个意义上面,多收一点没关系,却不能太多,多收一点,是为了四五年之内用的,如果三五十年都用不完,那就不是买马骨了,那就是笨了。

    在韩琦这么明确的表示之下,这些商会也明白了,他们只能够依靠数量了,可正因为如此,他们反倒不能够选择马了。

    如果可以重复高价值物品的,可以让商品快速的增值,用增值的钱不断的购买马,可以支撑一个不错的良性循环,那么大幅度购买马是正常,或许未来,马的增多会出现各种问题,在高利润的前提下,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可是现在,只能够做廉价的,也就是说2000辆马车,他的总价值不过2万贯,一次哪怕有15%左右的利润,也不过3000贯,如果全部购买马的情况下,无法回收成本,就无法继续把这个生意做下去。

    更不用的说配备各种的车辆,都需要时间,雇佣一些马夫也需要时间,单纯数量增加,就是大问题,2000辆,车,已经是一个极限了,在打,就要出问题了。

    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能够放弃马,而选择牛。

    相对于马只能够在商队和马帮之中使用,牛的使用面积就扩大了很多,最大的作用是耕田,然后是食用,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作为牛车存在,比起马车差了很多,可是也算是一个代步工具。

    整个中国北方,就有巨大的空间,只要把牛送到了这些区域,在庞大的城市之中,这些东西,真的不愁卖,更别说那些农民。

    每一个农户都缺一头牛,他们甚至可以用借贷的方式,让一个农户拥有一头牛,或者是在需要的时间雇佣一头牛,无论是销售,还是分批的租赁,都可以大规模的回收成本。

    同样,选择牛的话,回收成本的压力就不是那么的大,在未来总价值被固定在一定程度的前提下,他们调动资金也容易许多了。

    只有40天的时间,了不起,就是3趟,这一次总共是10万贯,而下两次,才4万贯,甚至不用把东西卖掉,直接调动固有的资金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之下,牛是最佳的选择。

    知道了原因之后,韩琦微微一笑,利益,这也难怪,选择牛,选择马,对于灵州来说,影响不大,他刚刚接到了渭州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牛马大会,已经胜利的完成了。

    最终效果跟他预想的一样,一共成交了2080万,马最终也没有全部销售完毕,20万匹马,这个数量有些多了,一千多个商会,平均一百多匹,最终成交了18万,价格大概在110贯左右,也就是说1980万。

    连最畅销的马都没有完成交易,牛和羊就更加不可能了,相对于快捷的马来说,牛和羊的运费,略微的有些高昂一点,他们最终加起来成交了100万左右的,这也就是最终数字的来源。

    超过了2000万了,非常不错,韩琦让信使命令他们,继续向商会和钱庄下达订单的,顺便的,把运送更多的货物,到灵州,也可以交换所能够交换的物品,牛马羊,只要灵州有的,都可以,真的不愿意要这个,也可以要钱,只不过需要时间,同时,价格会降低一些。

    2000万的资金,再加上可能会高达1500万以上牛马交易,这足以为灵州的工程的,提供足够的物资,这将会是奠定根基资本,只要度过了这个冬天,灵州就注定不一样了。

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

    灵州,又一次在商人圈子之中引爆,因此直接开辟了一条商路,虽然这个商路是有限制的,最多2000万贯,可是时间也短啊,所有有资格涉足这个商路,甚至没有资格,只有一辆辆马车的小商人,纷纷的投身其中,甚至还有些没有马车,用牛车,甚至是人力。

    量变形成质变,最终,会改变这一切,而作为始作俑者的韩琦,丝毫都不会在意,因为他的根基已成,灵州,在韩琦的心中,所代表的意义,就是绝对不同。

    哪怕是韩琦,也没有想到,灵州如果把水利建设建成之后,会这么的可怕,500多万亩的耕地,加上剩下的,数量庞大的草场,耕地可以收获1000万石以上的粮食,就算是牧场,也足以容纳800万头以上的牲口。

    就算是以牛羊为主,年产100万头牲口,80万头羊和20万头牛,这个总价值也超过300万贯,更别说,还有大量的粮食,灵州将会成为少部分的富庶的州郡,按照一抽一的话,每年的收入,最少也是100万石的粮食,还有30万贯税收。

    这还单纯的指农牧这两种产业,其他的,商业,住宿,生意,这些会在农业和牧业发达的前提下,迸发出更多的力量,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少部分的超级州郡,能够跟灵州相比的,几乎没有。

    塞上江南,果然是如此,这么一个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落到了西夏的手中,只能够成为牧场,甚至连放牧的数量都不足,可是落到了北宋的手中,庞大的投入之下,产生的效果非常的可怕。

    韩琦有这个功绩作为基础,只要稍稍的经营,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在庆历新政的风气逐步的消散,必然会重回中枢。

    真实的历史上面,韩琦为了这一步,走过了12年的时间,从庆历四年到嘉佑元年,1044到1056,当时还是三司使,历任三司使,枢密使只有,才在嘉佑三年,也就是1058年,成为首相,位极人臣。

    可是这一个时代,一个灵州和议的功劳,一个灭亡西夏的功劳,就让他磨勘的时间大大的减少,现在又有灵州工程,一个年产粮食1000万石,各种肉类百万石的灵州,将会成为北宋在西北的中流砥柱,哪怕是西夏复生都不能够动摇西北的根基,更别说现在,西夏已经被辽国灭亡了。

    韩琦的前途,谁都知道,这也是韩琦在灵州开发之中,明显违规,甚至是挪用了属于灵州和议的资金,都没有人说出来一个字的根本原因。

    边关总管,掌控的权利非常之大,只要不过于张扬,或者是大规模的敛财,谁都不会说什么,韩琦也清楚,年轻的他,更希望能够更早的入主中枢,发挥抱负,更加不会在这些小事上面犯错误,几乎每一分,都用在了灵州工程上面,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跟商人们讨价还价的利益,也用在了其中。

    一个渭州牛马大会,一个灵州以物易物,这两者,都是适用了商业运做,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单纯一个渭州大会,就最少获得了400万贯资金。

    如果不通过牛马大会,先不说,能不能卖掉那么多,单纯一个价格的压制,就会让整个交易在90-100贯之中成交,甚至会更低。

    韩琦借助着自己的渠道,大量的宣传,获得了足够多的人员到来,同时有合理的利用规则,用竞拍方式,更快,更好的完成了整个交易。

    至于这一次,也是如此,虽然没有渭州大会收益那么多,毕竟,能够来到这里直接交易的还是比较少的,又大量交易,减少了对马的需求,牛的交易,赚的不多,可是里外里之下,还是最少可以获得10%左右的收益。

    500万贯,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几乎是整个北宋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也是曾经叶清臣能够动用的全部流动资金,可是这笔钱,不过是韩琦的利润,这些,又投入到了灵州之上。

    更宽裕的资金,更加庞大的人力,来自定海军的技术人员,还有来自西夏那边的人力,即将向着这边汇聚,这两者加在一起的力量,绝对可以改变灵州的。

    灵州境内,完成交易商人们,开始选择回归,来的时候,快马加鞭,回去的时候,就有些无奈了,灵州这边,也没有什么特产,他们选择了牛,其中,有9成是活的,活牛的利润才高,比起杀了吃肉,用来耕种,才是牛最佳的去处。

    可是牛肉羊肉之类的,也必不可少,还有一些的毛皮,还有一些适合灵州的手工艺品。

    运输的关键,是让所有的车辆都使用起来,来的时候是满载而来的,回去的时候,最起码,不应该打空。

    灵州这边没有什么特产,就是一些牛羊,羊或许通过笼子,还能够放在马车之上,只不过一辆马车,充其量,也就是三四头羊的样子,不容易的放置,可是牛就不行了,必须自己走。

    牛的速度,跟马比起来,不知道慢了多少,这种情况下,不能依靠马的速度,必须要考虑牛的速度。

    2000多辆车,不可能全部装满,差不多有1000头牛和8000头羊,还有一部分的皮毛,手工艺品,还有一部分来自草原上面的药材。

    杀掉之后,通过简单的腌制,使用的正是他们带过来的盐,在冬季西北的天气,别说是,七八天的时间,就算真的是十天半个月,也不可能坏掉。

    这也是无奈的结果,不能打空之下,这已经是极限了,平均一辆车,会装上400斤肉,还有600斤左右的毛匹之类的,大概让马车的载重量达到七八成,不过相对而言,只要这些在西北价格较低的东西,来到了大城市,一定可以买到好价钱。

    肉不过是一个搭配,更多的是配重,真正挣钱的,还是毛皮和药材,这些东西,在西北真的不值钱,不说在灵州和议之后宰杀的,就算是之前缴获的,数量也极为庞大。

    在没有各种的纤维,没有衣服的前提下,西夏最主要的衣服就是毛皮,还是那种没有处理过,完全就没有压制住毛的味道的那种,这个只能够作为原料,然后经过宋人的能工巧匠,炮制,硝制,最终才能够成为上流社会流行的皮衣。

    只要运到京兆府,就能够有2倍左右的利润,算下来,一车的利润大概在10贯左右,比起运来的时候,稍稍的高一点,如果商会有处理毛皮和销售的能力,这个利润还能够翻上两三倍。

    药材也是差不多,只要处理和炮制一下,就能够翻两三倍,这也是他们意外的收获。

    不过,总体而言,毛皮和药品这些,在西北,是少数,在几次商会到达之后,就会逐步的减少,真正大宗的交易,还是牛羊。

    实际上,这个的联合车队在发现了药材和毛皮之后,想把所有的货物都换成这个,可惜,被韩琦给拒绝了,如果全部给他们,不说消耗完毕,却会消耗四五成,要想吸引源源不断的商队,那么这些物资就是关键。

    哪怕没有做过商人,韩琦也知道,一个来回都有价值,可以连续做生意的商队,会创造多么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给他们一点,却不可能是全部。

    最终,商人们,还是带走了几千头的牛,接近8000石的肉类,还有众多的皮毛和药材。

    数量庞大的耕牛,最终有6000只,这些牛群,当然赶不上马车的速度,马车必须要保证效率,所以他们会带着肉和药材之类的,提前回去,在时间允许的范围之中,再一次的运送过来,进行交易。

    这些牛会一起走,在商队护卫还有韩琦大度的支援了几十个牧民的驱赶之下,向着中原地区缓缓的前进,最少说,到京兆府之前,都是可以这样随意的漫步。

    这样的效率最高,到处都有的草,也足以让他们吃饱,可是到了京兆府附近,就要准备了草料。

    当任何东西多了起来,最终的结果都非常可怕,比如说蝗虫,一只蝗虫,别说是成年人,就算是四五岁的小孩子,只要能够抓到他,以这些小孩子的力量,就足以让这个蝗虫死掉。

    一些农家的孩子,甚至在夏天的时候,跑到野地里面,寻找各种的蝗虫,烤了吃,这是一种不错的美味,但是,也只是小孩子们兴趣,还必须要躲着大人,因为蝗等于皇,在古代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的时代,这是非常犯忌讳的。

    单独的蝗虫这么的可怕,当蝗虫成灾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铺天盖地的蝗虫,甚至连太阳都能够遮蔽,不断飞起的飞蝗,能够把一切绿色的,都变成干枯的,死掉的,吃光一切,

    一两头牛,那是小意思,一般农户,都可以支撑1头牛的消耗,可是当这个数量到1万头的时候,或许在西北的草原上,还可以找到可以让这些牛吃饱的草料,可是在中原地带,除非把牛送到农田之中。

    这样的后果,连这些商人们,也承受不了他们必须要在牛群抵达之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否则几千头牛,在无法获得足够食物的时候,去踩踏农田,还是在京兆府这样的地方,他们就等着被抄家灭族了。

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

    有时候的好东西太多了,也会形成麻烦,不过,这个麻烦,是一个甜蜜的麻烦,就如同目前的灵州一样,千万头牲口的到来,刚开始很是手忙脚乱,也就是在众多的努力,加上灵州本身的配合之下,这才把他们安顿好。

    几千头的牛,他们跟商队的主力分开,他们以一天四五十里的速度行进,差不多要30天,才能够抵达京兆府,而商队,则会追求速度,在跟牛群分离之后,快速的前进,他们需要快速的赶往京兆府,卸下了物资,把准备好的东西给拉过来。

    不说提前的快马加鞭的骑士,就算是那些高速行进的马车,也只用七天的时间,七天时间,那些牛恐怕连灵州都没有走出多远,只要小心应对,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过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2天的时间,快马已经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商会的总部,商会更看重皮毛和药材,这些可以在短时间销售完毕,取得巨大的利益,可是这些牛已经得到了,也不能放弃啊,必须好好处理好。

    几千头牛,或许对于一些小型的商会,甚至中型的商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是对于庞大的商会来说,却不难解决,只要准备各种的物资就好了。

    商会足够的大,人员也足够的多,当然了,各方面的准备,也容易许多许多,他们可调动大量的人力,调动大量的草料,这样才能够让这些牛顺利的过来,并且做好了详细的计划,在过了渭州,进入到了中原比较发达的地方,都会提前做出准备。

    短暂的养活这些牛,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销售,哪怕现在,韩琦已经定下调子,未来一辆马车的总价值大概在10贯左右,对于参与到这一个行动之中的商会而言,资金已经不成压力了,可是短时间,调动了这么多的资金,购买大量的马的,再加上交易,这些商会的资金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状态,必须要回收。

    销售这些牛不是问题了,他们很清楚,一般的农户都需要牛,而且需要的不少,在西北,在中原,甚至是乡村之中,只要把这些牛卖掉,在一些乡村,甚至可以达到15贯,这样有50%左右的利润,对于商会来说,这是一个利润倍增的局面的。

    在西北有影响力的商人,还联络了各地掌柜,寻找潜在的买家,如果人员足够多,数量也不少的话,他们甚至还会把牛群分开,直接送过去,这样,能够在路上,就进行交易并且减少种群数量。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的提升的好东西,不过,那是这些牛到来之后的事情,当七天之后,这个车队进入到京兆府之后,一场早就提前准备的销售就此开始了。

    主要是药材,这些只要稍稍炮制,就可以当做成品的药材,价值不菲,毛皮虽然同样不错,可是肮脏和散发着异味的皮革,怎么能够销售出去,也就是西夏和辽国人才能够穿。

    相对于草药,毛皮需要的工序更多,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此庞大数量的毛皮,最少,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够处理完毕,然后是整理,修剪和成衣,这个过程太久了。

    商人们追求的是利润,在皮毛没有销售之前,就只能够销售已经处理好的药材。

    当这些药材在炮制的时候,商人们开始打听价格,毕竟不是每一个商人都做过药材的生意,他们只是知道大概,可是一打听之下,却发现是一个机会,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出现在了京兆府的时候,立刻获得了追捧,价格逐步的攀升。

    在西夏的草原之上,在西北的一些山区,各种的药材都非常多,有些还是比较昂贵和珍贵的药材,往年之中,有一定数量的,会通过西夏传过来,已经是非常成熟药品渠道了。

    因为之前的封锁和交战的关系,已经背断绝,在西夏境内,关于这些药材,价格也增大了,这种情况之下,这些商会的到来,顿时掀起了**,很快,就销售完毕了。

    商会们,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甚至比之前,还要高出几分,甚至让参与的商会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全部要药材,而大半要了皮毛,或许皮毛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可是这些实打实的收益放在这里,跟皮毛比起来,不遑多让。

    第一个商会抵达灵州,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在第一个商队还没有回归,草药的销售还没有彻底引爆的时候,第二个,第三个商队,也都抵达了。

    没有秘密,没错,对于大型的商会来说,真的是完全没有什么秘密,当一切的秘密,都可以被说出来的时候,秘密就不存在了,这中间,还有韩琦,在韩琦专门的提出了之后,这些商人们也很清楚,注定无法保存的秘密,那么还不如把这个秘密给说出去,这样还能够获得一点点的人情,虽然对于某些商人而言,人情也没有太大的用途

    不管是之前想到的,还是没有想到的,反正,对于这些商人来说,这就成为了一个热潮,从渭州,一共交易成功了20万匹马,这些吗,未必可以全部都变成马车,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变成了马车,这些马车之中,稍微好一点,都来到了这一条商路上。

    没错,这是一条商路,哪怕利润不高,一趟下来,也就是一成五的利润,回去的时候要稍稍高一点,达到三成五,比不得曾经他们销售的商品,可能动辄数倍,甚至是十倍百倍的利润,可是胜在快啊。

    从京兆府,甚至是从河南府调动物资,最多也就是十来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的灵州,然后一两天卸货之后,就可以挑选物资,然后再送回来,不说回来销售的,都是比较畅销的产品,压的时间较短。

    这就是最大的好处,短平快,是谁都希望,之前一车货卖半年,只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有一成五的利润,却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之中成交,这可谓是大的利润,如果能够持续一年,加起来,也差不多五六倍的利润了。

    这对于这些大商人来说,也是不会放过,在韩琦还有那些商人的努力之下,最少有4万辆马车,行进在这个区域之中,川流不息的运送着各种的物资。

    牛马,肉类,皮毛和药材,这些都是很容易销售,还有大量利润的产品,在的发现毛皮和药材有价值的时候的,韩琦还跟辽国商议,加大这些东西的力度,一个灵州,有多少毛匹,有多少的药材,真正拿下整个西夏辽国,他们手中的东西才多。

    这两种东西,对于辽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辽国本身产的各种牲口,比西夏更多,在辽国,,流行的,不是什么羊皮,牛皮这些东西,这些可以大量养殖的东西的

    大量,就代表着,没有什么利益,哪怕本身他也有价值,真正在辽国流行的,是各种野生动物的毛匹,所哟,这些东西,在缴获了之后,只是放起来,没有利用,也没有人想着,把他们给带回到辽国。

    可是现在,北宋居然想要买,还是大价钱,可以抵扣,也可以用钱或者丝绸来换,虽然不是那种很珍贵的,却也可以接受,至于拿几百张,甚至是上千张的毛皮,换到一匹丝绸,可是他们还是乐不思蜀。

    至于草药,谁认得的,不过之前因为跟北宋零星的交易,还是有一些西夏的牧民们认识,辽国一旦认为这些东西有价值,立刻就下手搜集,反正干活的又不是他们,是西夏的这些奴隶。

    在西夏人的帮助下,加大的采集的力度,把这些都给采集出来,当然了,因为不熟悉,或者采集不怎么标准,很多的草药,实际上是被破坏掉了。

    大自然的伟大,也就在此,广阔的草原,巍峨的山地之中,天然生产了很多植物,这些植物,一些是没有用,或者是现在没有发现用途的,可是更多的,是无数汉族先民们,通过尝百草,发现了它们的用途,这些都埋在广阔的土地上面,特别是西夏这样,开发较少,大部分都是牧场的地方。

    有些药物,牛羊会去吃,可是绝大部分的中药,牛羊都不会去吃,因为他们大多数的味道都不怎么样,这样就能够在放牧之中被剩余下来,这就成为了他们采集的重点。

    相对于的辽国这边,灵州这边,韩琦更加的重视,灵州也是新附的领土,如果辽国有众多的药材的话,灵州一定也有。

    之前没有注意到药材还有这么大的功效,现在注意到了,专门请了几百名采药师,还有中医,带领着士兵,在灵州的四面八方转悠,或许是灵州这边,盛产药材的关系吧,这些采药师,居然大有收获的,最高的带着小组,一天甚至取得了近30石的药材,哪怕是干的,没有炮制过的,也非常的惊人。

    正是这些采集,支撑了整个交易的过程,在四五十天的时间之中,在药材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商品的前提下,支撑了整个交易,让这些交易,顺利的完成了。

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

    在商业规律的运作下,双方三地,形成了联动,京兆府跟灵州这边,算是内部,他们之间最多就意味着物资的交换和平衡,可是跟辽国的交易,却是外部的输入,这等于是增加北宋的财富,还是通过商业增加的。

    毛皮,草药,还有各种的矿产,为了增加数量,韩琦把一些探矿的,也派到了西夏去,在辽主的授权之下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寻找,没有找到很多的矿藏,却进一步的拓宽了交易的渠道,让灵州的交易,变得更多了起来。

    这些,时间还短,暂时还只是被牛马吸引过来的交易,未来,当灵州进一步发展,跟辽国的交易进一步的放大,必然会成为灵州的一个新的支柱。

    时间慢慢的过去,越来越多的物资来往于灵州,兴庆府和京兆府之间,主要的流动,是在兴庆府和京兆府向灵州流动,跟牛马和一些物资相比,建设物资他们更加的沉重,数量也更多。

    4万多辆马车,在不停的奔驰着,在40天的时间,运送过来了18万辆的物资,极大的支援了整个灵州的建设,让灵州再也不缺乏任何的物资,从这个意义上面说,灵州水利工程能够最终胜利完工,跟他们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商会的商人,还有那些闻风而来的中小商人的努力之下,最终灵州这边,成交量最终在1800万贯,虽然比不上之前渭州交易那么多的,可是又是100万头牛的销售,加上一些其他物资的销售,让灵州这边的缴获,虽然没有换成钱,也换成了物资,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类似渭州大会那样,虽然收获了海量的资金,可是这些资金要换成商品,要调动,要运输,甚至连涠洲大会这样必然产生的支出,这些都是问题。

    可是现在,不用去销售,商人们主动上门,带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换走了牛马和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效率更高。

    韩琦在灵州的水利工程,进入到正轨了之后,也开始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直接吸引来,反而效果会更好。

    如果赵信在这里,或许能够给韩琦解释,商人是追逐利益的,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当然会想尽办法获得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不必付出就能收获。

    可是这样的利益相对而言比较的少,还有时效性,就如同现在这样,虽然因为韩琦的关系,40天就结束了,真的没有时间限制,继续下去,当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逐步的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对商人们的吸引力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了。

    这就是自由资本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为导向来控制交易,这个,对于这个时代的韩琦来说,太过于深奥,他研究了半天,也没有太多的收获之后,就转而研究,把心思放在了灵州这边。

    在灵州发展,一日千里的前提下,在整个北宋,都因为灵州和议,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对于城市的居民而言的,那是突然之间的,整个城市的肉类供应,变得更多的,原来很难吃到或者买到牛羊肉,似乎没有限制,到处都在卖。

    实际上,这只是对吃货,或者是贵族来说的,真正对北宋有帮助的,却是牛。

    商人为什么地位较低,在传统封建社会,儒道文明之中,商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们的作用,就是把低价的东西,送到需要的地方,卖出高价。

    这个时代,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会让的生产繁荣,比如说,一个区域的,某一种商品承载数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甚至是达到这个限度的百分之四五十,就会产生滞销,再多,就供大于求,甚至无法销售。

    这是天然的规律,也制约着注入商品的产量,当一个产品的,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就不会有人,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研究,如何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一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这就是谷贱伤农,当粮食丰收,并不会带给农民们直接的利益,反而因为供大于求,而变得滞销,反倒是损害农民们的积极性的。

    可是商人们,把物品送到各地去,赚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商人们赚到了利润,却从侧面推动了产品的发展。

    中国最传统的三种出口产品,茶叶,瓷器和丝绸,基本上,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没有旺盛和庞大的需求,没有各种跨海而来的商人,也就没有向这个领域精益求精,逐步发展到现在,让整个世界都恐怖的能力。

    无论是瓷器,茶叶,还是丝绸,那都是高价的产品,在欧洲价比黄金。

    韩琦不了解的商人的作用,赵信在定海军已经在做商人的事情,他用资本和机器,生产处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如果不凭借这商人,把它们销售到世界各个地方,但凭借着定海军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把他们消耗掉的,无论是大型的海上海运,还是小型的河道水运,都是为了把这些商品输送到北宋各地。

    马的出现,加大了物流的通畅,对于北宋,是有一定的好处,却如同一个润滑剂,最多让北宋运行的更加平稳,类似一些谷贱伤农,或者是大规模产出引起滞销,甚至坏掉的情况,很难的发生。

    可是他们不是在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实际上,从最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恰恰是的牛。

    无论是渭州牛马大会,销售出去10多万头牛,还是之后,灵州的交易,销售出去的一百多万头牛,这两者,都是最基础的生活资料。

    农耕社会,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土地,实际上,不单单是土地本身,如果土地,无法生产处粮食,土地也没有用。

    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活,要生存,而生存离不开最基本的水和粮食,没有粮食,人就活不下去,饥饿的人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那些看似强大无比的封建王朝,不就是被这些手无寸铁农民军给推翻了么!

    无论是叶清臣的北方农田水利,还是韩琦西北农田水利,基本上,都是为了增产,而相对于没有农田水利的地区,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的。

    130万头牛,虽然还没有销售完毕,可是大部分已经有主了,整个中国北方,除了西北之外的地区,多了130万头牛,如果加上西北,可能是超过200万头牛了,这对于农业建设来说,简直是巨大的促进。

    按照一头牛,可以增产5石的基本数字,这个数字并不多,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人的人力,无论是水车拉水,还是耕种,再加上开垦荒地,都可以起到巨大的增收作用。

    除了中原少部分地区,人多地少的区域之外,绝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很多的荒地,适合开发的荒地早已经开发完毕,这些都是距离水源较远,比较干旱和贫瘠。

    只有人力的话,除非是那种有很多男丁,又吃不上饭的,才会选择冒险开垦这些土地。

    现在,有了牛之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人挑水的话,一个人累死,也满足不了多少的旱田的浇灌,可是用牛车,就不一样了,一次最起码能够拉来几方的水,或许无法让旱田变成水浇地,却在一些不那么干旱的季节,增加产量。

    保守估计,除了西北之外的北方增产了650万石,如果加上灵州,还有北方的农田水利的开发。这一个年,对于北宋而言,注定是非常不一样。

    困扰北方多年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哪怕增产只有几百万石,北方能够节约的资金,也是非常可怕,甚至对于未来,逐步恶化的气候来说,更是如此。

    农田水利,在普通的时候,作用不大,在灾害到来的时候,作用可就大了,一米最高水位,决定的是堤坝是否会垮塌,只要堤坝不夸,再大的雨,又有什么关系的。

    干旱更是如此,单纯一个黄河,就足够整个北方的用水了,哪怕整个北方一滴水都不降落,100亿立方米的注水量,也足以支撑5000万亩土地的基本使用,如果把这个水控制到普通的减产程度,这个数字可能会高达1亿亩。

    北方不可能滴水不下,那就不是旱灾了,那简直是噩梦,最多就是类似区域性的,一些地方持续干旱,一些地方多雨,水资源不平均,毕竟在整个华北层面,纵横几千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别,也就是一两百毫米的样子,总共缺水的,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那样的话,黄河为首的这些河流,只要灵活运用,基本上是够用的。

    牛的作用,没有农田水利那么的明显,就如同一个润滑剂一样,润物无声的进入到了北方经济体系,要真正到细微的统筹,才能够看到他的好处,可是灵州的农田水利,却在这个冬天特别的耀眼,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回到了动静汴梁的,整个京城,为之一震。

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

    从元宝元年开始,西夏就成为了北宋政坛上,避不开的问题,虽然说,之前,西夏本身,就是一个半独立的封建割据势力,可是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领地,除了讨要封赏之外,很少出来。

    1038年,元昊立国西夏,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一个仿照着北宋的众多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体系改革西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个立国之君,第一个想要做的,就是开疆裂土。

    元昊很强悍,在整个西夏,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历史上,都算是一个有为之君,特别是在军事上面的敏感性,让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让西夏在北宋,在辽国,三国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最为弱小的实力,反而是左右逢源。

    至于西夏,元昊是一个伟大的立国之君,之余北宋,他就是祸乱的根源了,从1038年开始,北宋向西北倾注的力量就越来越多,到了庆历年,甚至超越了北方的辽国,成为了困扰北宋朝政的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一作大石,一个对于叶清臣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的定时炸弹,在庆历五年,一举被搬开。

    实际上,当兴庆府被攻占,整个西夏彻底灭亡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的时候,所有的朝臣,包括仁宗在内,是一脸的懵懂。

    耗费了数以千万贯的资金,死伤几十万人,几次大规模的伐夏,都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反倒是被西夏连连击败,三川口一战,好水川一战,定川寨一战,三场大战,第一场第二场,北宋还想着反攻拿下西夏,可是一仗不如一仗,当三战打完,北宋彻底没了脾气,被逼签订了庆历和谈,丧失了在辽夏之战的干预能力。

    有了赵信的穿越,提前预见了这个结果,拖着庆历和谈的不签订,哪怕西夏为此提高了众多的标准的,最终的方案,实际上也已经让北宋中枢很是眼热,没有任何的岁币,反而会互市,然后的退出几个城市。

    这在北宋所有对外和谈之中,从来都没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当时整个中枢是倾向于的同意的。

    可是赵信几乎是纯粹用钱买到了延迟,累计向三司,向整个中枢提供了700万贯以上的资金,同时,一个铁料问题,解决了整个北宋用铁问题,直接节约超过千万贯,这么一个财神,提出的条件,不过是推迟合约,又不是解除合约,一年的时间,等不及么。

    哪怕是直接用买,在这个时间,跟西夏的战争,也不过是几百万贯的层次。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的收获,会如此的美妙的,因为跟西夏没有签订合约,双方处于战争状态,韩琦的西北军,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一战定输赢。

    距离西夏之战,已经过去好几个月的时间了,可是在北宋中枢,很多宰抚的眼里,依然是那么的不敢置信,困扰北宋数十年,在过去的六七年时间之中,一直都是北宋最大困扰的西夏,就这么灭亡了。

    紧接着西夏灭亡的,就是灵州和议,仿佛是从西夏灭亡之后,整个北宋就幸运了起来,几千匹各种的精品丝绸的,甚至仁宗抽调的贡品丝绸,却可以换到几千头牲口,其中还包括了500万匹马和800万头牛,这些对于北宋好处,可不是那些丝绸所能够代表的,哪怕这些丝绸是稀世奇珍也不例外的。

    珍宝,更多的是把玩的作用,哪怕再怎么珍贵,也比不上牛马,钢铁,粮食这些基本的东西,现在北宋的两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接下来,在所有人都以为,西北就要消停下来的时候,更多的消息传来。

    首先是渭州牛马大会,韩琦并没有掩饰,关于牛马大会的消息,这个波及到整个北宋的北方,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交易会,立刻传到了的北宋中枢。

    在兴庆府一战,特别是战局了整个灵州之后,北宋中枢已经在考虑关于韩琦的安置了。

    短短的半年的时间,其实整个北宋中枢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范仲淹的黯然罢黜,成为了新法派的一个起点,哪怕在范仲淹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北宋的青年才俊,可惜这些人都受到了牵连。

    少数如同韩琦,富弼,欧阳修这样的,受到了仁宗的庇护,提前的把他们下放了下去,就是为了消除的影响,当他们积累了足够的资历之后,再调上来。

    可是在这个时间节点,韩琦做出了这么一番功业,换成普通的人,早已经一飞冲天了,就算是韩琦,也是如此,不奖励已经成问题了。

    要怎么奖励,调回来是不可能的,三司使,枢密使,甚至是首相,这都有人,一般的官员,也不符合的韩琦的位置,也就是在大名府,还有四京这些地方挑选,这优惠引起一大片既得利益者的反弹。

    新法动摇了很多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引发了反弹,仁宗正是看到了这个结果,或许新法,对于北宋政坛确实有好处,可是却会割裂新旧两个势力之间的联络,对于掌控政局不稳,所以,仁宗才会选择放弃。

    实际上,朝政也因为仁宗的控制,迅速的平稳下来,这个时间,把变法的领军人物,韩琦调到中枢来,这会引发巨大的波动。

    这种时候,韩琦的位置就不会那么的好了,正因为这样,仁宗不发表意见,下面保守派却苦恼了,这个时代,还没有发展到,王安石变法之后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状态,那个时候,别管你有任何的功劳,哪怕是擎天大功,也没关系,说不用你,就是不用你,你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两方的争夺,已经从意气之争,变为了党群之争了,为了派系的利益,什么都不顾及。

    这个时代,在仁宗控制之下,党争是在控制的范围之中,朝堂之上,哪怕因为理念不同,君子党也众多,君不见,被骂的满头包一样的吕夷简,却是朝堂上的不倒翁,到现在,虽然名声不太好,却只是在理念上面,没有上升奸佞的程度上。

    在保守派头疼的时候,韩琦胆大妄为,开启了这么一个牛马大会,这是为什么,滕子京只是因为的互市资金,没有处理好,就被弹劾,韩琦的罪过,可比滕子京更大,这不是明显的问题么。

    弹劾声开始传来,哪怕韩琦是文官出身,也有些扛不住,就算是仁宗也有些头疼,韩琦已经解决了西夏的问题,并且在跟辽国的灵州和议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只要经营好,1300万头大型牲口,足以让整个北宋的北部,获得巨大的发展,庞大的收益,会让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上升一个台阶,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幅度的上升。

    这种时候,贸然的进行这样的举措,是不太合适,当然了,在仁宗看来,这或许是韩琦自黑的举动,在明知道无法重返中枢的前提下,首先自黑自己,韩琦不同于滕子京,本身经历良好,再加上兴庆府一战的功劳,哪怕有些问题,也足以掩盖,所以弹劾更多的是韩琦在规则上面的问题,而没有直接指向贪污。

    不过,还没有等中枢的人做好准备,坐实韩琦的错误,另外一个消息从灵州传来,原来,韩琦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为了犒赏三军。

    实际上,也犒赏了,可是这个数量,在整体数量之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几十万贯,或许在以前,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额,可是在这一次灵州和议之中,却真的不是一个大数字。

    一个渭州交易,就是超过2000贯的收益,这还是在整个和议之中很不起眼的一部分,2000万贯,给中枢的感觉,怎么花都花不完,他们处理了韩琦之后,就可以把这一笔钱,拿到中枢来使用。

    虽然现在,三司宽裕了,可是因为北方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连三司结余的钱都给投入进去了,这个基础建设的投入,哪怕是投入巨大,其他人也没办法说什么。

    中枢跟灵州那边距离遥远,可是在八百里加急之下,可能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够联络一次。

    不过,对于一个枢密副使这样级别的官员,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决定他的命运的,就算是这些保守派们,他们认为是抓住了毛病,也需要逐步的蓄势,并且得到了仁宗的最终认可,才可以。

    仁宗当然不是为了毁掉一个年轻官员的前途,他哪怕要压一下韩琦,也需要的给予足够的时间,并且联通一下,给他一个自辩的机会。

    实际上,这个斥责送到了韩琦的面前,给韩琦自辩的机会之后,韩琦也是毫不犹豫,直接把灵州水利计划给抛出了。

    不是一个还在纸面上的计划,而是一个有完善的方略,甚至已经开工的庞大攻城,总投资的4500万贯。

    本来只是给韩琦一个机会和台阶,却炸出来这么大的一个坑,别说是一直保护韩琦的仁宗,保守派也有些想不通,4500万贯,一次性投入超过了北宋两年的财政收益的资金,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算来,渭州大会不但没有问题,反而有大功,这是这些保守派接受不了的。

第四百一十一章 怀疑验证

    保守派因为仁宗的支持,而发起了反弹,因为范仲淹的下放,变法派绝大部分的大员都被下放了,留下来的就是小猫三两只,几乎所有变法方略,都被废除了,就算是明显的好法,也不行,没有直接被废掉,却也执行不下去了。

    在这个时候,一个曾经变法派的高层,当时韩琦被调入中枢的时候,可是跟范仲淹一样,是枢密副使,虽然他不是如同范仲淹这样的领袖,在仁宗的授意下,越过了枢密使东府首脑,主持了一年多的变法。

    有些成效,否则的话,早在开始,就被仁宗控下来了,可是问题更多,锐意改革的范仲淹,人品是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可是就是忽视了很多东西,当他开始插手科举的时候,被仁宗下放了的。

    在这个情况之下的,韩琦的立功和出现,被保守派警惕,范仲淹已经没有办法了,在他插手科举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永远不可能回到中枢的,哪怕他的心态是好的,是为了变法积蓄力量,但是他动了皇帝的基本盘,就算是一个软弱的皇帝,都不会这样,更别说仁宗这么一个强势的。

    可是仁宗对于韩琦等人的保护,还是让他们警惕,本以为,最少要有十几年的时间,用时间,磨掉他们锐气,到重新上来的时候,未必一定坚持变法派的那一套。

    这才多久,韩琦就立下了泼天大功,攻占兴庆府,灵州和议,和议扩大,这三个功劳,无论是哪一个,都是让一个官员更上一层楼的,更别说三个一起,好容易抓到了问题,那能够轻易的放弃。

    不过,韩琦的回答,也着实让人难以想象,一个渭州大会,或者规模大了点,弄来的钱多了点,可是也不能就这么开启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工程啊,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无底洞。

    拿叶清臣的北方工程来说,累积投入了1200万贯,可是效果呢,还没看到,水利工程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除了少数的小范围的工程,大范围的工程,往往要到结束之后,才能够看到结果的。

    都江堰建了多长时间,虽然建成之后,一举解决了整个成都的水患,把历经磨难的成都平原,变成了鱼米之乡,可是在此之前呢,哪怕即将完成的时候,因为无法处理这个。

    叶清臣的项目,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了投入一千多万贯,还展现不出来效果,估计保守下来,要三四千贯才可以。

    如果换成过去,这个项目,早就取消掉了,可是现在,正是不断减少财政支出,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才让他支持下去,这不,现在支撑不下去的,又打上了赵信的主意。

    一个北方水利工程,大部分的地方只是修缮,只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工程要重新建造,这样的花销就可怕的要命,一个完全是从头而来,甚至全面建设的西北水利工程,投资会有多少,薄弱的西北你能不能支撑下来。

    阴谋党第一时间认为,这是谎报,在西北手中,没有那么多钱,这是在拖延,甚至在胡说八道,蒙蔽朝廷,妄图蒙混过关。

    在这个时代,是北宋最好的时代,仁宗之所以被命名为仁,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和执政方略,另外一个方面,却是北宋养士数十年的收获。

    例数仁宗朝的众多丞相,哪一个不是才华出众,满腹经纶,就算是对变法稍稍有些不满的保守派,他们只是利益或着理念不一样,也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他们不傻。

    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怕是对他敌视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承认,个性坚毅,没有弱点,并且本身实力强大,或许之前,还有一个好水川之战的疮疤,可是这一次的灵州和兴庆府之战,不但把之前的疮疤给弥补了,反而立下了泼天大功,这种情况之下,他会说这种明显是瞎话的东西么,完全没有必要。

    只要立场放对,那么稍稍有点脑子一点的官员,就从这上面看都了不同,灵州并不是没有钱,灵州有钱,很有钱,甚至可以说,钱多的花不完。

    一个渭州牛马大会,就成交了2000多万贯,这才多长时间,在韩琦的手中,掌握的,可不是一星半点,那是超过了2000万头牲口,哪怕全部是羊,也超过了的千万贯,更别说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特别是马。

    之前,灵州和议的时候,甚至后来,在贡品丝绸之下,加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想到,就是这些牛马进入到北宋之后,会给北宋带来多少的好处,却没有想到,这些是钱,一股海量的财富的。

    不说800万头牛,就说500万匹马,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来销售的话,最少也是几4.5亿贯以上,相当于北宋20年的财政收入,这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只要能够把这些牛马,变成钱,再加上之前灵州之战,还有从兴庆府俘虏的人员,再调动一部分西北本地青壮,他们吃惊的发现的,西北可以动员的人力,超过了20万。

    20万人可以干什么,可以干的事情很多,大名鼎鼎的京杭大运河,可是只有百万人,长城和骊山陵,也同样是百万人左右,更别说还有牛马,数不尽的牛马。

    这些不是从周围调集的,就是灵州和议交付,只要把这部分的利用好,或者是在勾引一下商人,就可以凑到足够的钱,甚至,借贷。

    韩琦没有用借贷,并不代表这些官员不会去想,这是最直观解决问题的,当然了代价巨大,一匹100贯左右的马,如果真的借贷的话,可能只会借贷到30贯左右,500万匹马,可以借贷1.5亿,别说一个灵州工程,就算是更多,也可以建设。

    这些保守派官员,认可了韩琦是拥有这个能力的,却还是需要去调查一下,他们当然不是为了搬到韩琦,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可能的,但是给他下点绊子,还是可以。

    一个投资超过4000万贯,并且在短时间投入进来大型工程,其中的问题巨大,就拿叶清臣开启的北方工程为例,看起来,是叶清臣开启的,可是实际上,早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有一系列的申请开启了。

    有钱的话,朝廷会拨付一点,小打小闹的修缮,没钱的前提下,就是拖着,不知道多少官员部门,长期都在为这一件事情而努力,光是各种计划和资料,都堆积如山了。

    当叶清臣开启北方农田水利的时候,他只用在众多的报告之中,找寻一条合适的路,就可以了,然后就是资金和人员的调动问题。

    就这样,因为乡土和大族的关系,他也吃了不少的亏,本以为缝缝补补,让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为止一新,不说能够抵御多少年的洪涝,最起码让一些隐患的地方得到缓解,一定程度上面,增加北方的产量。

    可惜,因为种种的关系,没办法,投资巨大不说,到现在只是零星的起到作用,还没有最终作用。

    一个完全没有根基,以前别说是水利了,就连农田都没有,在完全的草场上面,兴建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这不是儿戏么?

    实际上,在韩琦开启这个工程的时候,还真的是有些儿戏的,完全没有计划,但是没有计划也就代表着没有掣肘。

    灵州不用说了,之前还是西夏的地盘,所有的西夏人都是奴隶,根本不用考虑他们的想法,就算是在西北原来的四路,虽然稍稍好一些,可是开发的也不高,除了的城市,大部分的地方都是白白放着,也就是现在才开发,不用计划,就是怎么的省事,怎么花费少,就怎么的来,这样反倒是可以完全自由自在的,修到哪里,建到哪里,更加自如,反倒是效率更高。

    在汴梁的人们,他们如果从常理来推断的话,也觉得这个很可疑,但是韩琦的威名,让他们有些底,或许真的有解决的方法吧。

    因为这一次汇报,一番了朝野的巨大波动,有翻腾的跳梁小丑,可是无论是哪一个势力,都会重视这件事情,都派来了了大量的人员。

    保守派调查的人员,还有三司和东西府的一些人员,开始大量从汴梁来到灵州。

    灵州成为了目前在官府之中,最为热门的话题的,各方势力抽调,最少有上百个各级官员,被任命,派往灵州,来检查灵州的情况。

    这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他们在这样的命令之下,也不可能坐着轿子慢慢的走,最差也是马车,一些经常下来工作的人,甚至直接骑马,带上几个从员,就过来了。

    这里也显示出的渭州交易的好处了,18万匹马,分布在了整个北方,这些官员们借用起来,也容易,从汴梁到灵州,2000多里,差不多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有些东西,只有看到了,才能够真正的了解。

    他们身负着不同的命令,却不敢对韩琦无礼,按照既定的规矩,先是到韩琦这里,恭恭敬敬的行礼了之后,这才说出了他们的要求和目的。

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

    大量官员的到来,韩琦刚开始没有在意,实际上,在朝廷询问的时候,他已经有些想法了,调查是必然的,这一点他也没办法,虽然调查会有一些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弹劾,但是他不怕的,三大功劳之下,他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人,只不过是麻烦而已。

    本以为,只有几个,让人把这些使者给安顿下来之后,准备带他们去参观的时候,却发现,还真的没完没了了,第一天到了7个,第二天干脆来了14个,第三天还有。

    第二天的参观,基本上,就被取消了,开玩笑,韩琦是枢密副使啊,一方大员,总不能陪着这么一**的没完没了吧,等人到齐,当然了,大部分人都到齐就可以了。

    一共就等了4提前的时间,一共来了87个,级别各不相同,有**品的小官,也有四五品的中级官员,他们集合在一起,人数真的不少。

    这些官员,聚集在一起,还是有些微词的,之前对于灵州的局势,没有一个直观的看法,这种拖延,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一种掩饰,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到来,特别是确定了时间之后,就没什么了,等着参观就好了,真不知道,在这么短时间之中,灵州能够建设出什么东西。

    在经过了简单准备,上百辆马车拉着他们离开了西平府,灵州现在,什么都不多的,就是马多,马车就差一点,好在,在原来牛车的基础上面,改装了一下,没有原来马车的那么完备的东西,却也可以接受。

    好在去的地方不远,距离西平府,也就是三四十里的样子,马车行进大概是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当他们下车的时候,却发现,远处,听到了巨大的水声,似乎是某一条河流。

    难道是黄河么,西北最大的河流就是黄河了,这些官员们之中,熟知西北地形的,少之又少,只有少部分在西北这边当过官,对于西北这边了解的,知道这绝对不是黄河,黄河距离灵州这边,还有很远。

    在这里有水的声音,代表着什么,这几个官员之中,又有一个,恰恰是水利方面的,他甚至亲自参与了北方的农田水利的修缮,联想到这么大的水流,位置,难不成,这里会有一个湖?

    刚刚在车里,看不到外面,他下意识的向周围一看,顿时愣住了,因为前方有一个小小的丘陵遮挡,看不到水的位置后面是什么,可是在这里,是整个西平府这边,水利枢纽的核心,也就是意味着,大量的沟渠。

    没错,这个沟渠真的是多,光是西平湖这边,就有12个主干沟渠,并且在近处,凭借着沟渠的方便,又联络了很多,这位官员看到的,就是如同蜘蛛网一样的沟渠,分布在这个平原之上,并且向远处延伸。

    好可怕的工程,这是这个官员第一个想法,他亲自参与了北方水利的修建,很清楚,这样的工程,难度到底有多大的,如果这里再有一个中心池塘,那么,这个工程就着实可怕了。

    当他们绕过了一片小型的高地,走到了水响的地方时候,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个让他们震惊的场景。

    渭州大会已经过去最少20天了,灵州的工程,也起码开启了30天以上,在商会人员的支持之下,庞大的物资到来,加上辽国方面,也很配合的送来了20万奴隶吗,用于冲抵30万头牛的价值,也可以换到一些差一点的丝绸。

    这个数字,在辽国看来很不合理,又不是女人,成年男子,这些放哪里是不稳定因素,还要付出大量的粮食养着,给北宋正好。

    这就是体系不一样,在北宋虽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目前灵州这边,却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就形成了大批的岗位,在西夏完全没有用,白白养着的人,当然是包袱了,可是放在北宋这边,却可以物尽其用。

    这部分人员的到来,却极大的支持了灵州工程开展,牛马虽然可以替代人力,那是在农田上面,真正工程的时候,必须要有人来驾驭这些牛马。

    千年发展,让耕地的手段不断的变化,各种先进的犁的使用,让牛马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最先进的马拉犁,甚至可以比牛犁快20倍,这不代表马比牛强,力量上面,牛更强,可是在某一个项目上面,要看如何的利用。

    这些壮年男子的到来,让整个灵州,参与到这个工程人员,增加到了45万人,各种牲口超过30万人,还有一些,被编制在一起牛马,特别是定海军的人员抵达。

    别看只有500人,可是这500人,却是经验丰富的,他们其中有不少长期就是从事大型土木工程的,又经过了定海军的经验,在走的时候,还专门研究了大型水利工程,水渠和池塘的挖掘,带去的,也是最适合的工具。

    比如说葫芦吊,定海军使用的葫芦吊,可不是简易,几个葫芦的葫芦吊,必须要找寻地方安装,这是进行了的处理,经过了专门的打造和固化,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机器,通过固定和省力,最少可以节约七八成的力,同时安装方便。

    拿一个池塘为例,一个池塘如果挖到3米以下,人力已经不可能用铁铲,把尘土杨上来,需要进行搬运,传统工具不太适合,几个人挖土,要几个人来运输,甚至到更深的地步,需要的人员就更多了,这从一定程度上面,减少了劳动效率。

    可是每隔20米,固定这么一个葫芦吊,通过省力和布置一些牲口,可以转变用力的方向,让本来只能够人来工作的地方,变成畜力的工作,这样极大的增加效率。

    当并列五六头,甚至更多的牛的前提下,借助着省力,可以一次性拉起来10方,甚至是20方的土,极大的增加了挖掘效率。

    目前,整个工程,已经开启了50天左右,却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工程,特别是靠近平西府附近,那个最大池塘,已经接近尾声。

    本身,这些官员们刚刚抵达的时候,这个工程还没有彻底的完成,正在收尾,一两天的收尾,加上两天的注水,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这个数十个湖泊构成的大型滩涂湿地,采用的方法是中心开花的,在中心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地势最低的地方之一,进行开挖,大概开挖了一个面积在500平方米,深度在20米左右的一个池塘,然后,小心的把其他池塘的水,引入到这个其中,然后,才在放完水之后,开始了整个的开挖的。

    最少有1.5万人,1万头大型牲口,还有一些技术人员帮助,这个灵州水利工程之中,最为庞大池塘,后来被命名为西平湖的水利工程,一共用了50天的时间,开挖土方超过了1.5亿立方,加上地势和其他方面影响,只要引水工程完成,累积可以蓄水超过2.8亿立方,比起最初的时候的预想,要高出一倍以上。

    一倍以上的蓄水量,这对于周围的支持,可以说是可怕到了极点,挖掘1.5亿,却造成了近乎一倍的效果,这是普通工程所无法想象的,这一个湖泊却不大,只有19平方公里左右。

    天然湖泊,很少有这么深的,打个比方吧,太湖算的上中国排的上的淡水湖,可是它的容积只有50多亿立方米,甚至连6立方公里都不到,要知道,太湖的面积,可是2000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的100多倍,可是总水量,只有不到20倍,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这个湖泊的深度极大。

    与此相对应,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容积超过了整个地球淡水资源的五分之一的贝加尔湖,它的面积只能够在世界上排名第8,可是他水量,是包括长江黄河这样可怕的河流,直接上总淡水容积五分之一,原因就是更深。

    平均深度700多米,最深处超过1620米,这就是贝加尔湖的容积根源。

    韩琦不知道什么贝加尔湖,他只是知道,更多的水,就可以浇灌更多的粮食,什么资料都不缺,还有足够的人力,原地挖掘,总比沟渠好的多,反正派人,无脑的挖掘就好了。

    西平湖也是如此,从一开始,韩琦就把它建的相当的深,人工挖掘之下,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就可以把土方挖下来,然后容纳更多的水。

    太湖的平均水深,只有3.4米,这里,挖掘的水深超过20米,加上地理位置较低的关系,这里原来的水平位置,比起周围,都要低10米以上,比起黄河,更是低了不少,比起黄河水面,最少是低了35米左右,这样才能够形成足够的水源。

    通过深的湖泊蓄水,借助着地势和各种的沟渠的帮助,最少有4个沟渠,联通黄河,然后通过黄河上面的闸口,进行控制,这对于这个时代北宋来说,虽然困难,却不是不能进行,只要黄河上面开的口子小一点,然后多一些布置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早就解决了,现在,4个沟渠同时注水,每天最少可以注入500万立方米,要完全注入,最少还需要50天的时间。

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

    来自汴梁的人,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景象,地理位置的关系,几条合理的水渠,联通西平湖和黄河,大量水,通过合理速度,从黄河之中,注入到西平湖的,他们抵达的时候,正好是注水第三天,三天的时间,让整个西平湖蓄水2米多,在巨大的湖泊的深度来说,只是盖住一个底部。

    湖泊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一样深的,那不利于防洪,巨大重量,压制着湖壁,会产生巨大的问题的,只有类似天然湖泊那样,循序渐进,才可以。在整个西平湖之中,开挖的关系,核心地方大概五六平方公里,是超过30米的深度,之后逐步降低,到最边缘的地方,会降低到了三四米的样子。

    这样获得较多容积,方便施工,同时,对于整体的结构压制不是那么的大。

    此时,只有核心区域,五六平方公里的地方,有浅浅的,两米左右的水,算下面积,3天的时间,累积需水量,已经达到了1500立方米,数量非常庞大。

    有6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波光阵阵,因为上方,还是比较干的关系,一些之前沼泽,也都清理了一遍,露出黄土,按照一些技术人员的介绍,每天的需水量到一定的程度,如果黄河水一直都可以以现在的情况的话,大概50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蓄水。

    当然不可能是50天,这个时代,或许可以完成水闸,水闸的效率不是那么的高,就是一个巨大绞索,必须用人力和畜力,每一次开启和关闭,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是整个灵州水利工程的核心,关系到周围60万亩水浇地和接近100万亩旱地的浇灌,水浇地是水渠周围3里,可是其他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费费力气就可以了,总之,比起其他的地方,也要容易很多,这个可以开成半水浇地。

    蓄满水,然后再开放流入到其他沟壑之中,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一边放水一边流入,大概在水位到25米左右,就可以放水,到时候,蓄满的时间,就更久了。

    这又不是水库蓄电,要蓄满水之后才能够发电,这只是最基本的农田水利的,本末搞清楚就可以了。

    一目了然的结果,虽然蓄水的只是位于核心位置,不到6平方公里左右的小湖泊,可是稍稍看看周围的布置,就已经知道,整个蓄水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了。

    有什么,跟实际的例子相比,哪怕是最想挑刺的那些保守派,也无话可说,都摆在明面上了,还拿什么说,这么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把黄河之水进入,只要通过沟壑,就可以引流到其他位置,甚至,真的没有落差的话,还可以用畜力拉的水车,进行抽水,这样的效率,比单独人的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

    水是流动的,只要有一定的力量作用,就可以自动的进入到沟壑之中,然后满足灌溉的用水。

    对于基础建设,对于农田水利的投资,之所以有人反对,那是因为资金的关系,朝堂上面的资金,都是拙荆见肘的。

    朝廷的资金,需要首先满足整个朝堂的正常运行之后,才会考虑到其他的方面,就算是稍稍剩下一笔钱,也就是缝缝补补,不考虑效率,只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没问题,或者是少点水,最多就是减产而已,可是一旦出现问题,比如说,大范围的水灾的话,那个影响可就大了,一旦淹没超过百万亩,百万亩绝收,带来的影响,可不简单的是100万石粮食那么的简单,那个局面是连锁性。

    在遇到赵信之前,叶清臣更多的是糊裱匠,在目前北宋比较恶劣的财政状况之下,不停的游走,减少一些支出,让五个盖子,盖住六个瓶子,每年能够做到的有限。

    也就是赵信的出现,让叶清臣有机会,整修一下北方的农田水利,因为此时此刻,因为资金的长期不足,北方水利系统已经到了崩坏的地步。

    就这样,也是满头包,效果如何先不用说了,资金问题更加的严重了,好在,有限的一点资金,哪怕浪费很大,还是用到了实处,只要在两三年的时间之中,持续的投入,当一切贯通之后,就可以的让北方的水利,发生明显的变化。

    连三司使叶清臣,在掌控着庞大的资金的前提下,都不能够合理做好北方的水利工程,更别说一切都没有基础的西北。

    这些人,没打算让韩琦跟叶清臣相比,灵州的基础,比起北宋的北方来说,差了不知道多少,双方都是在利用黄河,可是黄河下游,跟黄河中游,哪能一样么?

    真正看到了西平湖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了,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工程,这个蓄水池完成,不断的引入黄河水,借助这周围的沟渠,会带来多少的良田,一些主抓民生的官员,甚至可以从目前一片枯黄的草原上,看到未来一片郁郁葱葱,麦子黄了的景色。

    一些还不甘心的保守派,想了想,想说原来就有,可是张张嘴,他们却说不出来。

    西平湖还没有彻底蓄满水,不说是那些周围的附属工程,就说最核心的6平方公里的湖面,距离最上面,还有的最少25米左右的距离,这些边壁,没有经过水泥处理,只是简单的加固,上面还留着各种的痕迹。

    在湖壁的这些痕迹之中,明显一下下开凿出来,跟天然的湖泊,这中间的差别,只要是长了眼睛的,都可以看到,说瞎话都没办法说了。

    一般的湖泊,大部分,平均水深在4米以下,最深超过10米水深的湖泊,都非常少见,除非是天然形成的结构,或者是海洋,才会有更深的水深。

    超过25米未蓄水的面积,还有大量的水,源源不断的注入,谁都清楚,这是一个新挖掘的,不管利用了多少地利,只看这么一个湖,只要是对灌溉有一些了解的,都清楚它的作用。

    如果这个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的,蔓延在周围,最少12条主干渠,分支了无数细小的,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周围的水渠,还不能够说明问题么。

    站在其中一处较高的地方,可以把西平湖,还有周围的所有水利工程,都看在眼里,靠北方一点,一共是四条水渠,在不停的向着西平湖注水,那是联络黄河的水渠。

    他们没什么地理认知,却可以看到,这四条水渠,远远的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

    人的视线,看到的东西,远近真的很难说清,抬头看到星星,那是在亿万光年之外,平地上面,基于地球的曲度,一般在平地上,也就是几十公里的样子。

    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三五十里,已经算是正常了。

    前后左右,12条沟壑,哪怕每一个只有50里,也是600里长的沟壑,加上这个池塘,这个总的工程非常的可怕。

    甚至一些官员,还上前询问了一下,这里距离黄河到底有多远。

    不算远,也不算近,北方距离黄河有400里以上,西方距离黄河近一点120里,这四条水道,其中有两条是从西方引来,两条是从北方引来。

    单纯4条水道,就超过了1000里沟壑,这样的大手笔,谁都难以想象,这都是已经开始出水的,在西北,除了黄河,还有什么的河流,水量有这么大么?

    看着一个个震惊的莫无表情的众人,负责这一项工程人员,一脸的笑意,他们得到了韩琦的嘱咐,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当然要震震他们,否则的话,在西平府周边看看就可以了。

    西平府周边沟壑密度,也不小,可是跟这个西平湖周边,是不能相比。

    好容易找到了西平湖这个地方,有天然的环境,一般的工程量,就能够早就出接近一倍的效果,同时周围的地势,环境,只要下雨的话,很容易通过沟壑,还有其他的方法,流入到这个湖泊之中。

    这是一个天然蓄水池,不但能够引入黄河水,还可以加强对周围降水量和地表径流的利用。

    灌溉,其实最适合的,还是降水,后世借助科技,在沙漠之中,开垦耕地,种植蔬菜,那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神奇,可是只要是稍稍有些头脑,或者有些办法的人,一处有降雨的地方,跟沙漠相比,都不会选择后者。

    在降雨之下,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些多一些少,风调雨顺,不过是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而已,真正能够实现的,少之又少。

    地面上,为什么会形成河,就是因为,降雨所带来的的水量,无法排泄,通过最开始的泛滥,接下来,寻找合适的地方,流入到大海之中,形成一个平衡,这就是河流的成因。

    西平湖也一样,自然没有形成的环境,在人类的改造之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核心,在测试了一下之后,就形成了这个北方极少见到的,总蓄水量超过了2.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这个工程只要完成,几乎自然而然的,会成为核心和焦点,拿这个出来,震慑这些不怀好意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结果。

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

    这些官员,确实是被震慑住了,看着庞大的工程目瞪口呆,这时候,这些技术人员,才开始介绍整个水利工程的核心。

    说实话,这个核心工程,在最初的时候,是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想到,最开始利用平西湖,最初的目的只是1亿立方米,大概可以供给50万亩水浇地就可以了,可是在地利和物资,还有其他的东西的支持下,变成了现在,几乎快要达到3亿立方米的庞大工程。

    如此庞大的水量,当然不可能的全部使用出来,实际上,能够使用70%左右的水量,已经不错了,可是就算是70%的水量,加上黄河源源不断的水量,足以支撑整个工程了。

    在计划之中,西平湖,确实是整个灵州的核心,以此为基础的12条干渠,除了4条跟黄河联通的,以输水为主,灌溉为辅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灌溉渠道。

    在整个布局之中,以6里左右,为一个基本距离,灵活的布置,遍布在灵州最少4000平方公里的庞大土地上面,预计可以开垦出500万亩以上的土地,是整个灵州几个大型水利体系之中,最大的一个。

    之所以选择西平湖为核心,除了本身适合挖掘大型湖泊这么一个巨大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那就是西平府就在这里。

    哪怕西夏对于灵州的开发,并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可是西平府的规模不算很小,历史所形成的城市,都有他的根源,或者是靠近河边,或者是交通方便,或者是管理适合。

    在没有新的优势注入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成为未来灵州的制所。

    这是一个巨大的,无法改变的优势,任何一个地方,制所都需要首先满足。

    如果换成西北的州郡的制所,这无所谓,整个西北才多少人啊,根本没有必要设立这么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

    可是未来的灵州不一样,单纯整个水利工程,造成的500万亩水浇地,近千万亩旱田,单纯按照每人授田10亩的数字来说,单纯灵州,就拥有120万人以上的潜在人员。

    如果再加上10万到15万左右驻军,这是一个庞大的州郡,就算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这里常驻的人口,也会超过30万,15万居民,还有大量的驻军。

    一个30万人的城市,在整个北宋,还没有多少城市在他之上的,汴梁算一个,大名府算是,其他的河南府和应天府,都很难超过。

    一个城市的形成,需要众多的方面,商业和粮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商业在西平府不成问题,只要有牲口在,就能够吸引来不断的商队过来,如果再加上跟西夏那边的交易,连牛马都交易过来的,一些矿产,药材,甚至是其他方面的东西,又有什么不能交易的。

    这些都会进一步的刺激灵州,只要有这一项交易作为支撑,未来灵州的商贸会相当的发达,具备成为的核心城市的一切要求。

    人口,聚集起来容易,可是要想保持下来,那就非常不容易了,北宋的首都为什么在汴梁,之前基础是一方面,可是没有迁移到洛阳去,还是因为运输的关系。

    从北宋之后,整个北方,属于汉唐时代,良好土地早已经变得贫瘠无比,北方哪怕是农田跟南方差别不大,可是已经无法支撑北方庞大的人口,每年需要大量粮食从南方运过来。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截断京杭大运河,北宋就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以前的西北,不具备建设大城市的基础,因为粮食不够,单纯驻军,都给中枢巨大的压力,西北的居民们,基本上是自生自灭。

    现在有了跟辽国的交易,大量的牲口,就拥有了建设的基础,只要解决粮食问题。

    灵州的农田水利建设,就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平原地带,除了降水量少了点,其他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整个开发的重点,也就放在这里。

    未来,这里会开垦出接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就是600万亩,按照一条一里长的沟渠,可以满足1000多亩土地灌溉来算,仅仅在这个周边的沟渠,就高达600里。

    实际上,西平府附近,密度远比600里更大,因为干渠的关系,再加上西平湖的蓄水量超过了之前预计,天然的环境加上更加出色的效率,总蓄水量增长了差不多2.5倍,在蓄满的前提下,差不多能够达到2.5亿立方米,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好好利用了。

    2.5亿立方米的水,足以满足几十万亩的水浇地,这些作为灵州立足的根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面,在最适合的地方,还会规划2万亩水田。

    这也是通过一步步的建设,发现就算是怎么的使用,也无法把这些水使用完毕,同时近处,靠近平西湖的地方,在水渠和水足够多的前提下,可以敞开一点的使用,那么水浇地更上一层楼,那就是水田了。

    水田,在南方有些普通,基本上每到一地,都会有不少的水田,可是高档的,完全不考虑水的使用的水田,还不算特别的多,在北方更是稀有,除非是一些大河特别的区域,否则,根本就看不到水田。

    整个中国的饮食结构之中,在千载之前,还是以粟为主,这是旱田之中的产物,产量也不高,在小麦和水稻分别替代了了粟,成为了中原文明的主要粮食之后,这两种食物是有高下。

    北方小麦为主,南方以稻谷为主,这是主流,可是在级别上面,在目前的主食之中,大米依然是最昂贵的粮食,没有之一。

    相比之小麦都要贵很多,按照汴梁的价格,大米的价格大概是700文,面粉的价格还不超过400文,差了差不多一倍,更别说其他的杂粮了,而且在粮食之中,米也被定位为比较高档一点。

    灵州的水田,会产生多大的效果不知道,这只是作为水的灵活运用的结果,可是有了这个之后,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政绩,甚至为了鼓励,这些米哪怕质量稍稍差一点,都会作为贡米,送入到宫中。

    北方大规模的种植大米,会对整个朝堂,产生多少促进性的作用,这一点,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凭着口腹之欲而决定贡品,只要不是差的吃不下,就必然会进宫。

    这一点,韩琦非常清楚,这也是在得知,水有些用不完,可能会浪费一些之后,决定在合适的地方这么做,没想到,灵州这边,是得天独厚的,单纯在平西湖的周边,就可以规划处最少2万亩,最多差不多8万亩的水田。

    水田,在南方是被追捧的,原因就在于,上好的水田,一季可以获得4石以上的收益,一年两季高达7石,每亩水田每年的收益,最少在两三贯以上,哪怕是收租,也是一个稳定的收入,超过万亩,更是可以衣食无忧。

    在北方,在灵州,不可能这样,因为气候的关系,只能够一年一熟,可是韩琦不知道,他居然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产品,一个在口味和各方面,甚至比起南方的稻米更好的一种大米。

    北方的大米不会差,原因很简单,生长期长。在后世中国,最著名的贡米,并不是原产自江南的香米什么的,是生长于黑龙江的五常大米。

    五常位于北纬45度左右的地方,在后世中国,最北端在52度左右,已经是接近边境了,属于绝对的高纬度地区。

    常年平均气温只有两三度,到了10月份之后,已经是大雪覆盖,到大米收割的时候,更是整个土地都是厚厚的积雪,却可以生长出更好的大米。

    北方产出的米更好,地理环境还有米种的变迁是一个方面,可是生长期长,那是一个更大的原因。

    植物,都是依靠着太阳光的照射,光合作用之下,逐步积累能量的,高纬度地区,虽然寒冷,日照时间却长,新疆和中亚成为棉花重要产地,就是因为这个。

    西北的环境,哪怕是河套平原,也不可能如同江南那样,一年两熟三熟,那么一季就是最佳的选择,从三四月份,春暖花开,一直到12月份大雪封山。

    稻谷在生长期和没有抽穗的时候,对于气温要求比较高,稍稍低温,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可是到了后期,逐步补充果实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五常的大米,收割的季节在冬季11月低和12月初,超过七八个月的生长期,成为了品质的关键。

    当然了,北宋这个时代,来自江南的稻米,恐怕无法承受的这么严苛的环境的,可能要通过变迁才可以,甚至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稻米在下雪之后,依然可以生长,可能要在10月份左右,就收割大米,可是从四月到10月,也差不多有6个月,远比的江南一年两熟的生长期更长。

    韩琦也没打算,让这里的稻米真正像江南一样高产,跟这个灵州工程一样,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一个政绩。虽然说,为了某种目的,建设的工程,有些让人鄙夷,但是能够做,就是最好的,怕的就是完全没有人去做,这一点,就算是仁宗知道,也是会奖励。

    这是韩琦的创举,同时,也震惊了所有的官员,他们这才发现,韩琦的胃口之大,是他们所无法想象,一个几十万亩的水浇地尚且罢了,居然还异想天开的,在贫瘠的西北,开辟水田,种植稻米。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

    开辟水田,种植稻米,这个念头刚刚出现的时候,别说是底下的这些人员没有想到,就算是韩琦,也是大大的吃了已经,在他的印象之中,西北一向是贫瘠少水的,能够有足够的水浇地,已经不错了,水田,那要多么有想象力,才能够开辟出来。

    可是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西平湖和整个西北农田水利工程,逐步完工的时候,他们却发现,水田,其实没有那么的麻烦,只要保证有水,再加上一些肥料和水稻,开辟水田,并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的困难。

    韩琦在准备的时候,只是做出了2万亩数字,考虑的就是,水资源并不容易获得,大规模的水田,或许在水利枢纽附近,还可以,远的话,就不太合适,水田对于水的消耗太大了。

    旱田和水浇地,对于水的需求,更多的是浇灌到土地之中,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的水,他们的总量不算太大的,通过水渗透,在表面被晒干,锁住了水的蒸腾作用之后,蒸腾的水分并不多。

    可是水田不一样了,在南方阴雨多的地方不算什么,可是在北方,日照时间长,蒸腾作用大,水田的消耗可能是南方的一倍,甚至是两倍,可能同样种植一亩水稻,南方用水量可能只有800方,可是北方甚至达到两三千方。

    一亩地,几乎相当于水浇地10亩,甚至更多的消耗的时候,这个水田,就有些的过分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发展成北方水稻,通过千年的自然演变,由南方的水稻,变成只是浇水,不是在水中生长的水稻,这需要漫长的变化。

    这些都是种植的问题,韩琦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他先要做出来,真正要种地的时候,还是要靠这些老农民。

    灵州的水利工程,以此为延伸的整个西北的水利工程,从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个个的不可能,西北一片白纸地方,居然一下子链接了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在韩琦连成体系之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在灵州水利工程,还有整个西北的水利工程,彻底的完工的时候,整个西北水田数量,高达12万亩。

    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当引入了定海军的技术之后,扩大到了24万亩,并且把稻田养鱼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上来的,在北方长生长期的前提下,居然真的造就了一个贡米。

    这个本来是淮河流域的一种最出色的稻米,却跟西北的坏境和水利工程珠联璧合,并且用了几年的时间,正式的扎根在了灵州,绵延数百年。

    这个最终,被以黄河反过来命名的河黄米,以颗粒饱满,味道香甜著称,最开始的时候,如同之前预料的那样,只是跟南方的上等米一个档次,不算特别的突出,可是伴随着慢慢的变化,特别是引入了定海军的良种培育,在短短几年时间之中,完成了更新换代,形成了一种有异于南方大米的长粒型大米。

    这是河黄米的特色,也因为口味和种种特点,受到了追捧,最终,这个产量和价值都高的米,成为了西北另外一个支柱。

    河黄米成为了未来灵州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从根本上面,解决了灵州的很多问题,让灵州不在简单的依靠边境贸易,畜牧,有了第三条更加基础的支柱。

    摆在众人眼前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瞎说不了的,不说哪一个池塘,就说是几百里的水渠,可以肯定的是,灵州会拥有最少100万亩以上的土地,大半还是水浇地。

    因为灵州水利工程的缘故,来调查的人,大部分,都是跟农田水利有关的,再说了,在北宋,农业是一个地方官员的重中之重,一个官员可以不发展商业,不发展制造,可是如果农田经营不好,税收收不上来,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两季的粮食,那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他们从这么一个平西湖看出了未来灵州将会有多么的发达,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之中,就有这么大的成果,可是摆在面前的例子。

    很明显,这个不停注入的水量,除了黄河之外,没有别的河流能够做到了的,只要这个注满水,哪怕是遭受干旱的气候,灵州也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60万亩水浇地,代表着什么,180万石粮食,这对于西北是什么概念,如果全部都是军屯的话,他最少可以支撑20万人以上的军粮。

    来自枢密院的官员,极为惊惧,要知道,目前西北驻军30万,其中,枢密院只是负责3成左右粮草供给,可是就是这么三成,就让枢密院几乎脱层皮,每年80万石的粮草,必须要枢密院付出400万贯,这已经是西北军费开支最大的一块了,现在,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把这些土地耕种出来,就可以解决西北大部分的问题,这有什么意义。

    一个强大的,可以自给自足的强大郡县,即将在西北出现,他们自成体系,甚至不用中枢的支持,发达的农业,引动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必然会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支柱,说不定,几年发展之下,历史上繁盛无比的西域,会再一次的在北宋出现。

    一个西平湖,就已经让人震惊了,接下来,仿佛让他们开眼一样,整整10天的过程之中,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震惊。

    用快马加鞭的方法,几天的时间,都没有看到尽头的主干渠道,在众多支流和小溪的基础上,联通的一些类似于运河的沟渠,还有就是还没有完全完工大型池塘。

    按照整个西北的农田水利建设,在整个西北,7000多里的沟渠,目前已经完工了三分之二的,超过4000里的沟渠的,还有最少50个蓄水池,没有西平湖那么大,却也颇具规模。

    西平湖的地理优势,是可遇不可求,那是地利和人力双重作用的结果,湖泊群的出现是天生的,西平府的根基是后天的,两者结合起来,造就了西平湖的辉煌。

    这些蓄水池,也算是一个的区域节点,只有有水,才能够完成灌溉,如果只是凭借着黄河水,很难在同时供给百万亩,甚至是千万亩的土地,黄河的水虽然多,短时间消耗太多,也很容易引发黄河断流,这对于黄河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情。

    只有借助着大量的蓄水池,才可以,这中间,也有主次,不说西平湖这样可怕,能够单独的供给周围,甚至可以通过表面径流,进行储备水量,不单单需要黄河水的独立系统,也有总水量超过3000万方的区域性蓄水池,虽然只有西平湖的百分之一,却成为了5个重要的节点之一的,还有周围,四十多个,中型,或者小型的蓄水池。

    其中不得不说,位于西平府北部,更加靠近黄河旁边,在黄河和西平府中间,一字排开的4个大型蓄水池,从2800立方,到3500立方不止,他们已经不单单是灵州水利体系了,他们更加延伸到了西北四路。

    西北跟中原,最大的区别就是广阔,一个保州,充其量,比起一个县稍稍大一点点,200里左右,可是在西北,一个路,少的纵横数百里,多的,纵横千多里,就拿秦凤路为例,差不多有河北东西路加起来那么大,其中还要加上几个军。

    这个一直因为边患和环境所困扰,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方,曾经历史上,是何等的辉煌。

    在灵州和议还有韩琦调动过来可怕的资金的前提下,河套平原将会拥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基础,以这么多蓄水池为核心的,跟庞大的人工沟渠,天然的沼泽湖泊的,还有各种黄河支流,甚至是河套平原之上小型河流,甚至是是以前留下的河道,通过挖掘,整理,在庞大的人力物力之下,形成了一个可怕网络。

    一个平西湖,就足以让来自汴梁的官员有些震惊了,这些体系化的工程,更是如此,如果不是亲自见到,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一个如此可怕的工程,会在西北边陲出现。

    实际上,连韩琦最初都没有想到。就算是在一个白纸上面刻画,没有任何的预案,也没有任何的掣肘,灵州就如同一张白纸,可以让人自如的书画,在这种情况之下的,当然是怎么节约怎么的来,依托着河流,湖泊,加上原来的一些水源,可以的很轻易的节约大量的东西。

    可是要说能够达到这样状态,这几乎不可能,毫不客气的说,7000里的水渠,不过是这么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原来的河道,支流,还有池塘沼泽,这些仿佛天然就存在的一个水利体系,被韩琦主导的水利工程利用之下,恢复了原有的样子。

    已经完成的工程,加上远景,在纵横1500里,几乎囊括了整个西北四路的庞大工程,就算是之前再对韩琦有信心的官员,都没有想到,看来,韩琦之前的奏报,还是有些掩饰的,否则,直接把这个整体工程报上去,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疯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请求

    放在纸面上的会疯,可是真正的看到的时候,也是如此,哪怕一点点的看了,10天的时间,也走不完全部,可是已经看到的,超过25个枢纽,其中15个是新挖掘的人工蓄水池,还有10个,是天然的湖泊。

    这些在大草原上,看起来那么平常的湖泊,经过了一番疏浚和挖掘之后,用沟壑和天然的河道,跟整个西北的水系,联合成为一体,在庞大,数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面,将会开启整个北宋最大,也是为可怕的一个农田攻城的。

    这么庞大水系,水流,湖泊和水渠,共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现在还不完善,只是完成了一半左右,大概4000多里的睡去,可是跟水源地,湖泊,加上河流结合起来,造成了3万里以上的效果。

    也就意味着,一里长的沟壑,可以达到1000亩左右的水浇地的影响,那么3万里,也就意味着,3200万亩。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都不敢去说了,太庞大了,虽然整个北宋,拥有土地八万万亩以上,那是整个北宋,广阔的国土之上,灵州加上西北,在一两年的时间之中,能够增长这么多,对于北宋而言,效果是巨大的。

    借用天然河道,跟真正用于灌溉的水渠,无法相比,他们的浇灌能力有限,甚至有些地方还有重复,可是一旦剩下的4000里的水渠完成,整个工程将会超过之前的预计,在整个西北造就一番沃土。

    这是最理想的数据,却不是最终的数据,具体还要灵州这边统计出来,但是当整个水利工程完工的时候,5000万亩左右,是可以预期的。

    这是一个可怕的让人震惊的数字,一个60万亩的水浇地,已经让汴梁来的官员们,震惊无比了,5000多万亩,代表着1.5亿石的粮食产量,这对于整个西北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粮食不但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的供给整个中国的北方,会让本身比较薄弱的北方环境,得到有力的支持。

    以农为本,这是任何封建皇朝都无法忽视的一件事情,无农不稳,并不是说,农业就很赚钱,不,农业一直以来都不赚钱,可是没有农业,一切都不存在了。

    一个人,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单纯粮食的话,一年的时间,需要的5-6石的粮食,少了这些粮食,就生存不下去。

    对于升斗小民而言,他们要求的并不高,活下去,保持一个基本的温饱,这么卑微的要求,如果当权者都无法满足的时候,带来,将会是可怕的战争。

    从1000多年前,陈胜吴广的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中国就形成了固有的轮回,再怎么强盛的王朝,也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

    强大的汉朝,唐朝,都是如此,当农民军起义揭竿而起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为了一口饭,变成了可怕的战士,把看似强大的皇朝给一举推翻。

    封建王朝,都喜欢修史,为的就是在王朝更迭之中,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之中,总结规律,那么粮食就是一个重点,在本就薄弱的环境之下,一旦遭遇大规模的灾害,对于再强大的王朝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目前北宋的环境,开发土地,增加粮食数量,一直都是一个重点,谁也没有想到,贫瘠无比的西北,会一下子放了这么大的一个惊喜,当着增加的田亩数量达到千万的时候,这已经有决定的意义了。

    把西北可能产出的粮食,打一个折扣,10石一年的话,1.5亿石的粮食,可以支撑1500万人的日常消耗,这还是在巨大的浪费的前提下。

    北宋在这个时代,拥有世界上最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体系的统计,在1640年,大概是5.4亿人,北宋时期,帝国较多,也比较的平稳,却不会超过这个,大概是三四亿的样子。

    可是这个人口,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分布在中原地区,确切的说,是以京杭大运河为纽带的五条河流的沿岸。

    那是真正的北宋精华地区,不但四京,江南这些地方,全部在其中,也是最肥沃的,交通最为发达的地方,在那些地方,哪怕一个小小的县,少则五六万,多则十来万。

    可是那是在中原最精华的区域,在西北,真的算的上是人口贫瘠了。

    人口在几千人的县比比皆是,甚至会出现,几百户县,这不是也一个县城,这是一个完整的县,整整百多里,甚至县城之中,只有不到1000人,正因为如此,西北的人口非常之少。

    目前整个西北四路,加上新依附的灵州,庞大无比土地上面,也才100万出头的人口,也就是说,就算考虑到未来西北大量吸引人员过来,达到500万人,还有最少1亿石,可以向外供应,这是可以敞开了供应的粮食。

    边关的道路难走,如果灵州这边,真的有这么一个粮食的供给能力的话,最少说,在京兆府,西北,粮食是可以解决的,比从江南调动,然后再不远万里的,从汴梁输送到西北,不知道要节约多少。

    更别说靠近西北的地区,比如说,陕西,再比如说关中南部一点,靠近的四川那边的山地。

    从西北这边,还是稍稍的近了一点,甚至因为有大量的牛马的存在,大规模的运输量粮食,成为了可能。

    稍稍有过一些地方执政经验的人,就会知道的,一个开发起来,可以生产出亿万粮食地方,会带来多么大的利益。

    特别是来自枢密院的官员,他更加清楚,粮食对于边关的重要。

    在枢密院之中,有专门筹备边关各种物资司局,这个司局是整个枢密院最大的,也是过的最辛苦的。

    整个边关,上百万军队,涉及到十几个路和边境军州的各种问题,都需要他们来解决,他们需要从各地调动物资,然后通过各种的方法,运到边关去,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粮食。

    西北之所以不稳定,之所以被小小的一个西夏欺负,就是因为本身基础的薄弱,本地的粮食,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无法攻击,全部需要外运。

    从汴梁到西北的这一条路,算是比较难走的,各种山脉关口,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个巨大的城市,补充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需要带上,一趟下来,单纯运送,就要耗费两三倍的消耗,这也是粮食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所在。

    往往送3石粮食到边关,最终,真正落到边关手上的,1石就算是不错了。

    西夏算什么,哪怕是在最严重的时候,北宋也没有把他当成心腹大患,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下西北而已,如果把西夏的位置,换在河北的话,以西夏那么薄弱的力量,河北可以轻而易举的调动数十万精锐禁军,在足够粮草和车辆的支持下的,强行的攻击西夏。

    历史上,西夏差点被北宋灭亡,就是这样,在集中了足够资金,可以跟西夏一战的时候,通过吐蕃为跳板,在一个出色的将领的指挥之下,然后通过战争的方法,获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西夏没有在之前,被韩琦出其不意的炸掉兴庆府的城墙,最终,全部的军民,在绝对力量军队面前,玉石俱焚,单纯依靠现在灵州发展的基础,最多3年的时间,灵州就能够积累出足够的力量,攻击到西夏腹地。

    现在,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和平成为了灵州发展的关键,而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工程。

    10天的时间,已经足以让这些官员们,了解到灵州这么一个庞大工程,还有广阔的前景,在借助着这个方法,震惊了这些官员之后,,韩琦也真正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要求,中枢解决移民的问题,而且一下子,就是狮子大开口,一年之内,保证200万,以后的5年,陆续达到500万。

    韩琦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所有的官员,都有些眩晕,200万,500万,整个北宋才多少人,几乎是十几分之一,亏韩琦说的这么的理直气壮的。

    不过,韩琦在这一点上面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提到,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整个西北的开发,就会处于停滞的状态,甚至会浪费掉。

    5000万亩的土地,未来可以开发的土地可能达到7000万,再加上大量的牲口,城市,商业,这些加在一起,确实需要这么多人,这一点上面,韩琦说的没错,可是有时候,不是可以养活这么多人,就能够弄来这么多人。

    对于这些最高不过5品的官来说,别说是几百万的移民,就算是几十上百移民,也不是他们能够决定。

    大规模移民,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事情,对于后勤保障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代,一个不好,那就不是送几万人去移民,那是直接把这么几万人送到鬼门关里了。

    韩琦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也没指望,这些人能够帮他决定,他只是让这些人,把看到的,听到,如实的写出来,通过八百里加急之类的送到汴梁就可以了,他相信朝中的衮衮诸公,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46/ 第一时间欣赏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皇宋锦绣》为转载作品,皇宋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宋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宋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宋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宋锦绣介绍: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
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皇宋锦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宋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宋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