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九十四章 重大发现:引力护盾!王浩:最完美的技术方案!

    在和丁志强交谈的过程中,王浩得到了正确的反馈,内容是‘制造出了引力场,只是没有发现’。

    简单的一句话,内容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确定已经制造出了引力场,那么很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当走在去往反重力中心的路上时,王浩仔细的思考起来,他发现他们是陷入了误区,太过于依赖实验组的结果,实验组说没有检测到引力场,就认为确实没有制造出引力场,实际上,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没有检测到并不代表没有制造出来。

    当下意识认为没有制造出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都直接卡住了。

    既然结果已经错了,反推过程怎么可能成功呢?

    这就是研究停滞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没有检测到呢?”

    王浩带着思考去了反重力中心,直接找到了何毅和钱宏宇,他们正在办公室里查看着设备数据。

    等看到王浩走进来以后,何毅马上问道,“王院士,怎么直接过来了?”

    王浩没有回答,而是说道,“一起去实验间,把那个功率最高的装置打开。”

    何毅和钱宏宇对视一眼,都有些不明所以。

    王浩所说功率最高的装置,就是能制造出1.3倍引力场的设备。

    等到等来到了实验间以后,王浩指着设备说道,“打开这台设备,同时开启最高的电功率。”

    何毅疑惑说道,“开启最高功率,无法制造出引力场啊?我们试过很多次了。”

    王浩抿着嘴沉默了一下,问道,“这台设备可输入的最高功率有多大?对比制造出引力场的功率。”

    “大概要高出两成左右。”

    “还不错。”

    王浩做了一下点评,然后道,“就这样做吧,我并不是想看已经确定的引力场。”

    “好吧。”

    何毅轻松点点头,然后就交代其他人开启设备,引力场实验组有二十几个人,一番忙碌以后,很快就开启了设备。

    沈会明走了过来,他的团队正围绕另一台设备附近测定辐射波,他走到何毅身边挑了挑眉,小声问道,“这是要干什么?进行新实验吗?”

    何毅摇头道,“不清楚,是王院士的要求,可能他忽然想到什么要验证吧。”

    一群人也看了起来。

    1.3倍引力场设备是实验间最重要的设备,实验组围绕设备做过很多的研究,他们已经确定浮动功率超过限定功率千分之一,就无法制造出引力场。

    这个结果令实验组感到头疼。

    从实验角度出发,增加功率,要么能制造出更大的场地区域,要么能制造出更高强度。

    这也是常规线性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通过不断的研究,却得出实验结果不符合线性规律,就让人感到非常头疼了,不符合线性规律,就等于没有规律,没有规律,还怎么进行技术研究呢?

    常规的实验都是线性的。

    从理论上来说,同向电流可以制造出s+和s-点波,那么功率提升的情况下,就能制造出更高强度的s+和s-波,两种波合并在一起会形成S波。

    S波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引力场的出现。

    当检测不出来的时候,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研究都会陷入停滞,他们必须要了解无法制造的原因。

    何毅、钱宏宇等人看着设备思考着。

    王浩也盯着设备思考着,有了正确的反馈以后,他确定引力场是制造出来了。

    那么引力场在哪里呢?

    他盯着设备上本该出现引力场的区域,随后眼神逐渐向上看见了屋顶。

    他用力抿了抿嘴,看向何毅,“去找一台无人机,再找一个会操作无人机的人过来。”

    何毅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去问了一下其他人,很快他就拿了一台无人机过来了,旁边还有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介绍道,“他叫何荣华,博士后。”

    王浩轻轻点头。

    何荣华一身运动打扮,手里拿着无人机遥控器,见到王浩明显非常紧张,他是反重力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就是博士后、实习研究员。

    因为只是助理研究员,他只是做一些外围的工作,根本没有参与到大项目的机会。

    他还是见过王浩的,也只是远远的看上一眼而已。

    现在跟着何毅一起走到王浩的面前,何荣华就感觉非常的紧张,王浩的名气和影响力太大了,学术领域就是真正的顶尖巨星。

    王浩看出了何荣华的紧张,他拍着对方的肩膀,笑道,“不用紧张,你的工作就是控制这台无人机直线向上飞行。”

    他说的指向设备上方的中心位置,“就从那里直线向上,没问题吧?”

    “没问题!”

    何荣华坚定的点点头。

    虽然科研水平不敢说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操作无人机就是他的业余爱好,而且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无人机的研究以及操作上。

    他很确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无人机操作员。

    “可以开始了吗?”

    在调试好无人机,并把其放在中心位置后,何荣华站在设备旁边看见了王浩问道。

    “先不着急。”

    王浩看向何毅,“重新开启设备,还是刚才的功率。”

    何毅点头,马上交代下去。

    当设备开启了以后,王浩朝着何荣华喊了一声,“开始吧,让无人机直线向上飞,一直到屋顶。”

    “好~~~”

    这时候,能明显看出何荣华又紧张了。

    何荣华就站在设备的旁边,他知道设备肯定是非常保密的,或者说,反重力中心很多研究都是保密的,他连进入实验间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看到一台设备在旁边开启,他下意识就觉得中心是反重力区域,心里不由的想到,“这应该牵扯到保密吧?我看到的这些都要让我忘记……”

    “虽然也做过很多研究分析,但都是数据上的问题,而不真正是设备和实验。”

    “不过反重力场内让无人机起飞……”

    “好像有点儿意思啊!”

    这么一想,顿时又精神了。

    何荣华就操作的无人机直线向上飞行,他的态度无比的认真,也希望能够表现的更好。

    钱宏宇忽然反应过来,他惊讶的对何毅说道,“何院士,我明白了,王院士可能是觉得已经制造出了引力场,引力场就在正上方?”

    何毅点头,“应该是这样,但是我们向上检测了十多米,什么都没有发现……”

    “要不要提醒王院士?”

    “先看看吧。”

    无人机上升的速度很快,只用了十几秒就快升到了屋顶,整个过程中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也何毅等人的意料之中。

    王浩轻轻的皱住眉头,随后找到何毅说道,“安排几个警卫,让何荣华上屋顶,在正对设备上方的位置进行操作,还要继续向上进行检测。”

    “啊?”

    何毅听着有些发愣,但还是马上交代了工作。

    一群人呼啦啦的去了外面。

    反重力中心的实验间有20米高,屋顶上方是斜侧修建的,看着还是有点危险的。

    何荣华的胆子比较大,他站在一个屋顶的平坦位置,看起来轻轻松松,后面的警卫倒是很担心,用一根绳子拴住他的腰,他也把无人机放在了斜侧位置。

    下方。

    王浩正和何毅等人说道,“我是这么想的。现在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陷入了停滞,主要原因就是引力场制造并不是线性的。”

    “但常规来说,场力技术都会是线性的,功率增加也一定能够制造出引力场。”

    “包括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可能已经制造出了引力场,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如果能够有发现,我们的研究就会有大突破,而不是现在这样根本找不到方向。”

    钱宏宇和何毅一起点头。

    但他们都有些不确定,因为设备是在实验间内部,制造出的场力会在空中?

    可能吗?

    他们还是希望有发现的。

    “可以了吗?”

    等屋顶上方的何荣华朝着下面问了一句。

    “再等一下。”

    王浩扭过头朝着何毅交代道,“找个高清的摄像机拍摄一下。”

    这个要求很简单。

    实验间里有很多高清的摄像设备,何毅打了电话,就有人找来一台设备过来。

    等设备放置好以后,王浩就喊道,“开始吧!”

    所有人都看向了空中。

    何荣华操作着无人机向上飞行,天空一片晴朗,没有风力干扰的情况下,无人机的飞行很稳定。

    虽然速度并不是很快,但还是不断的上升,大家也能看的更清楚。

    很快。

    无人机就远离了地面。

    王浩问向何毅说道,“这台无人机能飞多高?”

    “两百米左右吧,这是民用规格的无人机,再高就不允许了。”何毅道。

    王浩点头,“如果检测不到,就找个军用规格的,要不就找一台直升机,但最好不要这么做,如果真的有引力场,直升机可能会遇到危险。”

    何毅也跟着点头。

    他们仍然一起注视着高空,无人机已经上升超过150m,用肉眼看就只是一个大黑点,已经看不太清楚了。

    无人机仍在上升,再上升。

    很多人都有些失望,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看到,王浩则是继续认真看的。

    忽然间,黑点发生了震动,随后斜侧着向下坠。

    何荣华很快又控制着稳定下来,无人机已经偏离了20米左右。

    下面的人讨论着,“好像是出问题了?”

    “是故障吗?”

    “不知道呀,现在没问题了,无人机发生一点儿故障也是很正常的,可能是上面有风吧。”

    王浩总是眼前一亮,喊了一句,“让无人机朝着刚才那个位置飞。”

    “好!”

    何荣华答应了一声,又继续控制起来。

    等无人机又飞到刚才的位置,又变得明显的不稳定,但在控制之下,还是不断‘冲击’刚才的区域,从下面看起来就像是不断颤动一样。

    何荣华控制了好半天说道,“好像是飞上不去了,不知道为什么。”

    王浩点头说道,“可以了,下来吧!”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了何毅和钱宏宇,笑道,“看来是找到了!”

    何毅和钱虹宇也很激动,“应该是这样。”

    “没错,肯定是。”

    “刚才那个高度正常,还能飞上去。”

    王浩用力点头,“马上打申请,让军方派一个小型无人机团队过来,让他们帮着做一下检测。”

    ……

    反重力中心的能量还是很高的。

    何毅打了几个电话就联系到了一个无人机表演队,让他们直接派出一个小队以及三十架无人机过来。

    这个小队是无人机表演队,无人机性能以及操作都是非常专业的。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小队就直接过来了。

    王浩马上交代起了工作,他们在无人机上安装了重力检测以及其他设备,随后小队就操作着无人机,针对高空的区域进行探索。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们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测定,确180米左右的空中,存在一个直径在十一米左右的引力场,引力场强度在1.4倍地球引力左右。

    同时,引力场区域的上方,还存在一个范围非常庞大的扇形区域。

    扇形区域内,越是接近1.4倍率引力场的位置,存在的引力场强度就越高。

    一直到近300米的高度,才确定检测不到引力场。

    “这实在太惊人了,完全没有想到啊,我们竟然在180m的高空制造出了引力场,怪不得之前根本检测不到!”何毅看着检测结果满心都是震惊,同时也忍不住非常的惊喜,因为他们有了非常惊人的发现。

    钱宏宇也用力点头,“是啊,谁能想到呢?”他看向王浩顿时道,“也就是王院士了,否则给我们半年、一年,都根本不知道!”

    何毅听罢说道,“也幸好啊,现在就知道到了,否则可能会引起大事故,那一片区域太大了,若是有个直升机经过……不敢想象。”

    他们倒是不怕民航客机。

    反重力中心周边十公里都是禁飞区,民航客机是不会经过这个区域的,而且高度最高只有300米,能经过的就是飞的很低的军用直升机。

    周边的军事管制区域很多,军用直升机是经常会出现的,有时候,王浩等人也会乘坐军用直升机。

    王浩笑道,“何院士,你很注重安全问题啊。还想到别的没有?”

    “别的……”

    “比如,军事方向?”

    “这个……”

    何毅一时间有些迷茫。

    王浩则是道,“我们制造了那么一大片的引力场区域,这可以说是天然的引力护盾啊!”

第五百九十五章 先期工作?熟悉环境?不,我们就是找个地方实验而已!

    “外层制造远距离大范围的引力护盾,可以让所有靠近空天母舰的物质偏移轨道,并从飞船两侧划过……”

    “这才是最完美的防御技术!”

    王浩查看了引力场区域的检测结果以后,都感觉浑身热血沸腾,他一直希望能找到解决空天母舰应对陨石群或卫星碎片的方法。

    之前想法的侧重点都在太空武器方面,包括大范围的激光武器,包括粒子武器,动能武器等等。

    但所有概念性的太空武器,都不能完美解决空天母舰应对陨石型和卫星碎片的危险,即便是太空中制造大范围的爆炸,也肯定会形成很多的颗粒,对空天母舰非常造成重大威胁。

    太空中物质的速度是‘千米每秒’为单位的。

    当物质的速度增加,所携带的动能会以指数级形式递增,只是几十克的物质,只要速度足够快,其形成的冲击力也是非常恐怖的。

    空天母舰如此庞大的体积,受到的威胁就太大了。

    比如,一块陨石朝着空天母舰飞来,物理性的摧毁并不是个好方法。

    如果陨石被击毁成为碎片状,分裂出无数的颗粒朝着空天母舰袭来,甚至可以让空天母舰在一瞬间被摧毁。

    这种威胁是必须要考虑的。

    他们并不是制造一个大块头长期悬浮在空中,而是要制造一个能进行星球跨越工作的大型飞船,就必然要面对类似的危险情况。

    现在就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引力护盾。

    引力护盾技术用在地面上,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可以控制来袭导弹偏离轨迹,但效果并不会太好,因为导弹是可以控制路线的,即便是短期偏离了轨道,也能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重新锁定目标。

    另外,即便导弹偏离了轨迹,最终也一定会落地,落地就会造成杀伤,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况下,也同样有很大威力。

    太空环境应对陨石群或卫星碎片就不同了。

    引力护盾可以引导朝向空天母舰飞行的物质,全都从飞船的两侧飞过,而不会击中飞船本身。

    这是一种大范围进行保护的技术,长期开启就能够一直保证空天母舰的安全。

    “最好是能形成一个超大范围的引力保护圈,让空天母舰可以形成对所有方向的完美防护。”

    “但是,技术难度也很高……”

    “还是要提升制造距离,提升强度!”

    距离,是个大问题。

    现在所发现的引力场,距离地面设备只有不到两百米,放在太空中显然起不到防护作用,因为修正轨迹是一个远距离的工作,瞬间施加的力并不能让轨迹有太大的偏移。

    想把技术应用在空天母舰上,那么防护距离最好要超过10公里。

    这是最基础的数值。

    如果能达到100公里以上,才能够对于空天母舰进行非常有效的保护。

    不管怎么说,发现了空中的引力场以后,理论和实验研究层面都有了突破,直接表现就是灵感值获得了提升。

    【任务四,灵感值+27。】

    【灵感值:87。】

    S级别难度的研究,灵感数值直接增加了27点,可想而知,新发现的突破有多么重大。

    现在可以说,引力场原理已经不存在无法突破的点了。

    后续再努力,就可以完成了。

    ……

    在确定了制造出引力场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非常明确了。

    王浩立刻就写了实验发现报告,并向上级申请一个新的实验基地,主要还是因为制造的引力场和设备的距离很远。

    反重力中心的实验间就很不适合了,他们不可能每一次都到高空去检测引力场,那样实在太不方便了。

    研究必须要申请一个广阔的地带,来进行后续一系列的实验。

    “方法很简单。”

    “在后续的实验中要把设备调转90度,这样就能制造出平行向前的引力场,检测也会变得很容易。”

    “另外,后续技术有提升,引力场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就需要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原地带作为实验场。”

    这方面,还是要向上级部门申请。

    王浩明确了实验工作以后,就给上级提交了实验报告,并说明了后续研究的需求。

    同时,理论的研究也继续展开。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等人也都得知了检测结果,他们都感觉非常的震惊,就连丁志强也是如此。

    实际上,丁志强都不知道为什么王浩会忽然夸自己,还说自己游戏打的好,他说‘引力场可能已经制造出来’,就只是找一个借口而已。

    等王浩离开以后,丁志强仔细琢磨了一下,还以为是再次被正向PUA,完全没想到是真的。

    在得知了检测结果以后,丁志强的嘴巴都快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扫了一眼同样惊讶的陈蒙檬和海伦,马上就把嘴巴闭了起来,旋即抬头挺胸、面带笑容,似乎是一切尽在掌握。

    陈蒙檬和海伦不约而同的看过来。

    她们对丁志强的反应并不意外,心里却感觉很不舒服,两人一直都在努力,结果方向却是错的?

    这就太气人了吧!

    “丁志强,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引力场已经存在?只是不告诉我们。”

    “你就看着我们找那么多资料去论证为什么制造不出引力场,然后一个人在那里打游戏?”

    “你是不是把我们当玩笑?”

    “你怎么能这么干呢!”

    面对两位学姐的一顿指责,丁志强人都麻了,他真的只是想装个X而已,怎么会给联想到这么多呢?

    打游戏是真的,看笑话?

    怎么敢啊!

    丁志强被冤枉的有点想哭,再也无法保持那副淡定的模样,好在王浩帮他解了围。

    “小丁也不能确定啊。”

    “如果不是真检测到了,谁也不能确定。谁能想到引力场已经制造出来,而且是在空中呢?”

    王浩解释了几句以后,也交代起了后续的工作,“我们要把半拓扑结构,和S波制造联系在一起。”

    “同时,也要论证同向电流和S+、S-波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主要工作。”

    实际上,S波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已经有成果了。

    他们已经完善了一部分理论,认为S+、S-波和半拓扑结构的表层存在关系。

    半拓扑结构的表层,也就是离子之间形成的连接。

    如果把半拓扑结构比喻成一个气球,表层也就是气球的橡胶表皮,橡胶表皮(离子连接)受到超导转变拓扑现象影响,会出现一部分断裂的情况。

    在半拓扑结构出现‘开口’时,内部会激发出反重力特性,影响到的是湮灭力场。

    有太多的离子连接挤压断裂,就会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动,也就是S+和S-波。

    在完善了理论以后,王浩都忍不住感叹,“半拓扑结构,真是个神奇的结构!”

    半拓扑结构,表层离子连接和引力场有关,内部则和湮灭力有关,也就是前者关联到空间问题,而后者关联到湮灭力场问题,再联系其他理论就可以先发现,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逻辑的闭环。

    有粒子才会有空间——>有空间才会有湮灭力-->有湮灭力才会产生质量点,也就是产生粒子。

    半拓扑结构,把三者全部包含在其中。

    王浩仔细思考一下,都觉得非常的深奥,宇宙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了半拓扑结构中,但想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不容易,他们暂时只能表层的现象,包括离子连接破裂带来的空间关联,包括挤压结构带来的湮灭力关联。

    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够忽略的,那就是‘β-CWY-137材料半拓扑结构离子连接的特殊性’。

    引力场技术,是依靠β-CWY-137材料制造出来的。

    其他的材料应用同样的底层结构也无法制造出引力场,β-CWY-137材料肯定有其特殊之处。

    这种特殊之处,有一个确定的方面,就是β性材料增强了离子结构的活跃性。

    另外,就是材料本身了。

    其实研究到了这一步,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完成了,他们研究的是引力场制造原理,而原理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但想要完善理论,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

    “同向电流和引力场之间的关系。”王浩说道,“这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

    “我们需要确认β-CWY-137的半拓扑结构之间,是否会产生干扰现象……”

    “这可能是阻碍技术研究的关键!”

    王浩的话语是疑问句。实际上,他已经确定了。

    之前做的很多实验研究就发现,同向电流的强度增加与制造出的引力场并不是纯粹的正向关系。

    现在确定实验结果是线性的,但肯定也有其他因素掺杂其中,正因为如此,实验结果才会非常混乱。

    半拓扑结构释放s+和s-波过程中,会产生相互影响的特性,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

    ……

    科技部门。

    王浩提交了报告以后,徐老师马上就知道了消息。他拿着报告看了好半天,感慨了一句,“王院士的研究根本看不懂了。”

    “之前还能看懂的,包括反重力、元素升阶、强湮灭力……”

    “现在,两百米外的引力场?”

    “什么东西?”

    徐老师看着内容都苦笑不止,他感觉所研究的技术已经超出天际,想要理解都不容易。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王浩的研究是一步步加深的。

    从最开始的反重力一直到现在,慢慢已经脱离了现有的科技基础,仿佛就是在研究外星人的技术。

    “无法想象了!”

    徐老师苦笑的摇摇头,他能做的就是批准申请,然后联系军方帮助找个新基地。

    引力场技术,是纯粹的未来科技,感觉已经脱离现有的科技技术,就导致即便技术有突破,他甚至都想不到能够有什么应用。

    在排除空天母舰的因素以外,制造高倍率的引力场能有什么应用呢?

    “想象不出来啊……”

    徐老师抬头看向邓怀真,问道,“邓院士,你怎么看?”

    “我……”

    邓怀真苦着脸说道,“我也想象不出来,这种引力层面的技术,已经超出了我的脑域范围。”

    他说着忽然道,“徐老师,面对王浩的研究,其实我和你的感觉一样。”

    “如果把知识、能力做个数值分级,比如,你的知识能力评价是1,我是100,王院士已经是一万。”

    “在一万面前,1和100有什么区别吗?”

    “都是一万以下……”

    徐老师仔细琢磨着,发现邓怀真的比喻很有意思,和王浩相比来说,他和邓怀真也差不了多少。

    再仔细琢磨一下,他顿时非常不满,“你是一百,我只有一?”

    “我是傻子?”

    邓怀真半张的嘴,赶紧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就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那你可以说我是一百,你是一!”徐老师咬牙切齿着。

    邓怀真反驳了一句,“如果您比我高,那为什么还请我当科技顾问?”

    “也对……”

    徐老师点头道,“你下午去办离职手续吧,我都已经是100了,多个1、少个1,也没关系了。”

    ……

    一个月,王浩带着理论组一直在做研究,他们也终于完善了‘引力场技术原理’。

    同时,王浩也跟着科技部门派来的人,一起对新实验基地进行了考察。

    按照王浩的要求,他们找了两个位置,一处是在沙漠和草原的交界线,是一片无人区的荒地,周围五十公里荒无人烟。

    另一处是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同样是无人区,也同样是平坦地带,只是环境相对优美一些,有很多野生动物在其中生存。

    王浩选择了前者。

    高原环境相对好一些,但交通不发达,而且他也不想因为研究,影响动物们的生存环境。

    在确定了实验基地位置以后,上级就帮忙建造了一个小型基地。

    反重力中心引力场实验组的设备材料也都搬了过来,主要参与人员也去了新基地。

    实验组有些迫不及待了。

    黄明昆是军方负责人,也会作为军方代表参与到研究中。

    当发现何毅等人来到基地,就马上开始连接线路、调试设备,甚至确定检测范围时,黄明昆忍不住问道,“这么着急干什么?才刚这里,还要做很多先期工作吧?”

    他说着摇头,“何院士,即便你们急着做研究,但总归不能一蹴而就,先熟悉环境也好。”

    “先期工作?熟悉环境?”

    何毅马上摇头道,“黄教授,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就是找一个地方做实验而已。”

    “这一块地方够大、够平坦,开启设备以后做检测也很容易。”

    “现在就等王院士过来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完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军方负责人黄明昆是老熟人了。

    黄明昆参与过F射线测试的实验工作,带着队伍安装测定F射线释放距离的标靶,还参与过直接性的实验研究。

    不过黄明昆是属于工程人员,参与实验也只是按照交代去工作。

    现在进入引力场技术研究组也一样,黄明昆的团队负责辅助配合引力场技术组,尽量满足技术组对于实验的需求。

    在和何毅谈了一下实验工作以后,黄明昆还是感觉有些懵,因为实验基地也只是刚刚建立起来,也只有一些基础的设施和设备。

    他们后续的计划中还要建造工作用的住所、房屋,以及修建必要的安全设施。

    这些工作还要和设计组沟通才能进行。

    现在听到何毅说直接开始实验,黄明昆就感觉有些不能理解了,一个正常的实验研究项目,建好了基地以后,先要考察环境,并改善基地的设施,然后要找一些专业人才并确定研究的分工。

    之后才是做研究,进行实验。

    前面的步骤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像是F射线的实验研究,初期工作花费了两个月左右。

    结果……

    直接进行实验,前面的步骤都忽略了?

    黄明昆总感觉怪怪的。

    他倒是没有质疑什么,而是凑过去问道,“何院士,我知道你们的研究,引力场,对吧?现在就准备实验吗??”

    何毅点头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当然,只是第一次实验,后续还会进行研究。你们主要负责检测层面的工作。”

    他说的准备就是设备。

    全新的引力场设备已经制造好了,但在反重力中心无法进行实验测试,让设备正对高空就很难做检测,横向制造引力场就更加不可能了,周围都是建筑设施,贸然释放出大范围的引力场,极有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

    黄明昆点头道,“我马上去准备,还有其他要求吗?”

    何毅道,“重力检测装置正在分批运送过来,但第一批的数量已经够了,在正对十公里范围内,每间隔100米放置一个重力装置,记住一定要正对设备,最好能够放置成一条直线。”

    黄明昆道,“保证完成!”

    他们做防止检测装置的工作已经很熟悉了,因为参与过F射线的实验测试,F射线的检测需求更高,而现在就只是放置重力检测装置,每一个检测装置只有20千克左右,工作内容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

    何毅对于实验也充满了期待,他们为了能更好的做检测,特别设计了全新的重力检测装置。

    这种重力检测装置,带有自动上报数据的功能。

    也就是说,装置会发送信息到主控间接收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查看数据信息,而不再用人为进行查看。

    重力检测装置间隔100米放置一个,需要的数量自然是很多的。

    第一批运送的装置就有100个。

    实验组还进行了其他设计研究,比如,引力场方向的控制。

    通过对于叠加制造s波方向的控制,就能以调整主构架结构以及同向电流的方向,来控制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对引力场方向进行有效控制,就可以在横向释放的同时,让引力场方向正对地面,检测也就会容易一些。

    此外,研究组还对于引力场设备放置进行了改善,安装了方向微调的控制器,可以把同向电流的两个部分进行方向上的微调。

    这样就能小幅度的控制制造引力场的方向,可以更大可能的检测到所制造的引力场。

    ……

    与此同时,王浩还在光压发动机组。

    王浩的工作还是非常忙碌的。

    引力场的研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他还是先跑了一趟光压发动机组,处理一部分重要的工作,也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

    现在发动机组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围绕完善光压发动机进行的。

    上次的高空测试还是找到了一些问题,包括电子系统,也包括内部的材料,其中有一种连接内置金属板的密封材料出现了很小的裂层,检测发现问题以后,专业的材料专家判断,若是发动机持续高功率运行两个月,密封材料就可能会出现严重损坏,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安全。

    虽然所发现的问题不会给太空测试带来严重威胁,但发动机组还是非常的重视,因为他们最终目的是制造空天母舰,而空天母舰是会长时间飞行的。

    第二部分工作就是空天母舰的设计了。

    空天母舰的设计主要负责人是王浩,但大部分工作都是航天局的专业团队负责的,他们需要在太空测试前,拿出一份详细的空天母舰设计方案。

    另外,发动机进行太空测试前,也要在环绕凹面反射镜的中心地带安装几个舱室,也包括可以及时控制发动机的主舱室。

    这个工作重要而繁杂。

    他们从航天局调来了空间站的所有资料,再结合发动机的性能,完善舱室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王浩在光压发动机组待了一个多星期,才处理好了大部分工作。

    然后,去了引力场设计组的实验基地。

    等到了实验基地以后,王浩见到何毅、黄明昆等人,直接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何毅很用力的点头,随后对近一周的工作做了汇报。

    王浩边听着汇报,边去看了一下设备以及就近布置的重力检测装置,旋即宣布实验可以开始了。

    何毅等人早就迫不及待了。

    其实等待王浩到来也只是一种仪式,毕竟王浩是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实际上,并不需要王浩真的去做什么,他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在宣布实验正式开始以后,基地内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部分人负责检测电力运行情况、检测设备情况,一部分人准备后续的检测工作。

    王浩则去了主控室。

    主控室是在临时修建的平房内,里面有很多精细的电子设备。

    他坐在了一台电脑前。

    这台电脑连接着信号接收器,会第一时间收到重力检测装置发来的信号,也会把信号转化成数据显示出来。

    另一边。

    何毅布置起了实验工作,完成了一系列前期检测后,他就指挥开启设备的冷却体系。

    下一步就是接通电源。

    设备接通电源前,要先打开冷却体系,让底层构架的超导部分,第一时间进入到超导状态,主要还是因为功率太高,若是主构架没有进入超导状态,自带电阻影响下就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可能会对于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打开冷却体系后,主构架部分形成超导状态,另一端的散热装置正常运行,就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了。

    在设备正式接通以后,主控室的电脑也开始有了数据。

    王浩操作着查看起了数据。

    海伦和丁志强就站在他的身后,数据显示的是重力检测装置发来的信号,绿色就表示装置已经打开,后排则是编号和重力数值数据。

    当下拉浏览到新的数据时,海伦突然大喊一声,“有数据了!5500!2.79!”

    她激动的指着屏幕。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就注意到编号5500的重力检测装置,显示的数值达到了2.79。

    5500,是重力检测装置的编号,也就代表距离设备5500米的装置。

    2.79,并不是制造出2.79倍的引力,而是1.79倍,因为地球本身的引力定义是1。

    王浩继续刷新数据,很快就有一系列的显示。

    “5500:2.79。”

    “5600:2.79。”

    “5700:2.79。”

    “5800:2.76。”

    “5900:2.73”

    “……”

    “7800,1.13。”

    “7900,1.02”

    电脑屏幕上显示了20多个数字。

    围着电脑的所有人惊呼起来,“从5500到5700都是2.79,5800开始衰减,一直到7900都有数据……”

    “范围很大啊,中心位置距离设备5500米,后续覆盖了超过两公里!”

    “上一次制造的范围就只有100多米,一下子范围上升到了两公里以上……”

    每个人都很激动。

    他们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并制造出了全新的设备,结果因为环境问题导致无法进行实验。

    现在正式进行实验,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每个人都感觉很兴奋。

    王浩的脸上也带着激动和喜悦。

    虽然对于实验设备非常有信心,但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他本来预计最远6公里已经可以了,毕竟只是第一次进行实验。

    现在的结果超出了预期。

    王浩深吸了一口气,站起来走出了控制室,然后叫来了黄明昆问道,“有人汇报了吗?”

    他指的是就近的检测人员。

    黄明昆手下的工程人员会过去查看重力检测装置,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他们是在实验开始以后,才沿着路线驱车过去进行查看。

    黄明昆表现的非常激动,他很用力的说道,“王院士,我觉得你还是跟我们过去看看。”

    “啊?”

    “很震撼!”

    黄明昆没有直接做解释,而是用了震撼的词汇进行描述,也让王浩有了兴趣,他点头道,“那就一起过去吧。”

    这时候,设备已经关闭了,不会再受到引力场的影响,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王浩带着丁志强、海伦一起上车,他们沿着引力场释放方向一路开过去,没过多久就停了下来。

    黄明昆停下了车,说道,“就是前面了。”

    王浩下了车。

    其他人也跟着下了车,他们一起朝前走了有100米,就都停下了脚步。

    所有人都看向了前面,眼神动也不动一下。

    黄明昆也是一样。

    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眼前的一幕还是很震撼。

    丁志强率先开口惊道,“这是引力场造成的吗?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太可怕了吧!”

    海伦道,“前天我来过这一片地方,可不是这样的。”

    黄明昆道,“像是发生了地震一样!”

    “地震造成的破坏可不会有这么规整。”王浩深吸一口气,道,“地面的形状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这里原来是一片平坦的草地。

    他们看到的则是一片大范围下陷的区域,远远看过去是一个规整的扇形,也就显得非常的宏伟。

    这样的景象展现在眼前,甚至都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

    “是骤然增加的引力造成了塌陷!”

    王浩说道。

    眼前就是骤然增大的引力造成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超大的扇形区域,大片的土地向下凹陷,形成的景象还是很震撼人心的。

    黄明昆忽然道,“王院士,或许你们研究的这个技术,会制造出一种非常惊人的武器。”

    “引力武器?”

    “是啊!”

    黄明昆用力点头,“如果强度再高一些,释放距离再远一些,就可以轻易的摧毁一座城市。”

    丁志强精神奕奕的补充了一句,“还没有污染,比核武器好的多。”

    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丁志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说的是事实啊。这种武器没有污染,破坏力强,另外,还无法进行躲避,我们制造的可不是平面场力,地面下方最深能覆盖一公里以上,躲进地下防空洞也没有用,能完全穿透打击……”

    “威力十足!”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还是纯粹的清洁武器,不会有后续影响,比如,造成长期性辐射之类的破坏……”

    “无法防御、无法躲避、全方位打击、威力极高,还是清洁武器,你们想想,简直就是完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其他人一起点头。

    王浩心里也有颇多的感慨,他研究引力场技术目的是为了让空天母舰的防护更完善,完全没有想到会研究出一种超大威力的武器。

    当然,这种武器暂时还无法应用。

    一个是因为释放距离太近,10公里范围什么也干不了,另外,强度也不够,只是多一倍多的重力,也无法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现在已经能确定的是,可以引起大范围地面的塌陷。

    如果是结构稳定的房屋,因为引力作用是全方位的,会给房屋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一定是直接倒塌,但一定会向下形成塌陷。

    当然,对人体的作用就很难说了。

    黄明昆也想到了这一点,马上道,“看来下一次实验找几个动物放在引力场区域,到时候,看看情况。”

    利用动物进行实验,也可以得知高引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后续也要找个专业机构,来对于施加高倍重力的动物进行详细检查,才能得知具体的影响情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术!黄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

    引力场制造的场面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黄明昆感叹的称之为‘伟大的技术’,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率先想到的就是把技术应用到武器上。

    那绝对是威力十足的高科技武器!

    丁志强也觉得用在武器上更‘有意思’,引力场技术应用在空天母舰防护上,也只是未来而已。

    现在就连空天母舰都没有,防护应用暂时就只能想象一下,而用于破坏是实实在在的。

    王浩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不管是用于武器还是用在空天母舰的防护上,技术都需要继续去研究增强,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等回到了实验基地以后,王浩马上召集所有人开会,主要说明了三点问题,“这次的实验意义重大,也肯定了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理论层面,首先确定的是实验的线性特点,我们最开始认为实验结果不是线性的,而现在证明实验确实是线性的。引力场释放距离和电功率存在直接关联。”

    “第二点就是材料内部半拓扑结构释放S+和S-波的干扰影响。”

    “我们采用了超薄层的同向电流材料设计,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和释放距离明显得到了增强。”

    “以上,理论组的成员要进行总结,并添加完善对应的构架内容中。”

    王浩沉了一下,继续道,“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于引力场方向的控制。”

    当说到‘方向控制’问题,理论组的人都认真起来。

    引力场释放方向的研究也只是刚刚有成果,通过对于主构架以及薄片方向的调整,他们已经能控制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却不能控制离开主区域后的扩散方向。

    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也就代表了引力场的方向。

    他们在实验中制造的引力场是向下的。

    正常逻辑来说,引力场方向是向下的,后续传播覆盖的范围也会向下延伸,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验中就能发现,后续延伸依旧沿着s+和s-波的传输方向。

    实验中,距离设备5500米到5700米范围内,形成了S波主要影响区域,并制造出了1.79倍率的引力场。

    这一片区域中,各位置的引力场强度相等,也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扩展范围。

    引力场的方向和S+、S-波的传输方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所形成的空间S波,已经不能够用‘波’来理解,‘S波’也只是便于理解的代号而已。

    ‘S波’,实质上已经是‘空间力场’。

    就像是正反物质相互抵消的反应,因为正反物质已经抵消,再没有速度和质量之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惯性’。

    所形成的能量会在原点爆发,并向四周扩散的,和正、反物质原本的方向无关。

    S波,不是波,而是一种空间力场,其本质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个稳定空间力场的情况下,力场作用的后续影响是不确定的,也许像是纯粹的能量爆发,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样,会向着四周扩散,也许是单纯冲击一个方向。

    实验制造的s波就是后者,冲击方向则是沿着S+和S-波传输方向,覆盖距离设备5800米到7900米范围。

    “这是巧合,还是说后续影响范围永远朝着s+和s-波范围延伸?”

    “又或者,后续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跟着思索起来,也马上回馈了正确答案。

    后续影响范围可控!

    王浩并没有让其他人说明想法,而是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但是能量爆发影响范围很大。

    那么掌握了控制爆发方向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引力场技术,而不会因为影响范围不可控造成一系列问题。

    王浩对待研究非常认真。

    他知道方向控制的研究就是突破点,能把控后续影响的方向,就能够让理论和技术有很大的突破。

    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验上的检测依旧是个大问题。

    比如,同向电流释放了s+和s-波,但两种波都无法直接检测到,其所拥有特性完全没有概念。

    以国际物理的评判标准来说,s+和s-波依旧只是理论而已,无法直接检测也就无法确定下来,只不过王浩收到了正确反馈直接确定下来,他们也不需要依靠国际物理标准来评判。

    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下一步的研究是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王浩则更专注于底层设备的构架问题,以底层设备的构架来联系理论,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只可惜,连续半个月都没有进展。

    如果不是系统有了正确的反馈,王浩甚至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完全找不到突破点。

    其他人也是如此。

    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验层面,完全找不到突破点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认为,后续影响区域就是S+和S-波方向的延伸,并不存在其他可控的方法。

    当然,王浩还是非常有权威的。

    比如,何毅就从来不质疑王浩,他觉得既然王浩说出来就肯定是对的。

    钱宏宇私下里说起‘也许方向就是S+和S-波方向的延伸’,何毅很明确的说道,“钱教授,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可当你的想法和王院士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犹豫,掐灭你的想法,顺着王院士的思路去想!”

    钱宏宇完全不能理解。

    科学研究不就是要敢于质疑权威?学习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针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何毅竟然让他掐灭自己的想法……

    过份了吧!

    即便对方是王院士……好吧,钱宏宇仔细想想,何毅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至少到目前为止,王院士还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而他所谓的个人想法也没有什么理论支持,也只是因为研究迟迟没有进展而已。

    何毅说起掐灭自己的想法,也只是让钱宏宇不要质疑王浩,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办公室里。

    王浩、何毅、钱宏宇等人,一起盯着设备的构造图时,何毅就说起了自己的观点,“王院士,如果是改进设备,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思路?”

    “比如呢?”

    王浩托着下巴看向了何毅。

    “我们一直都在研究同向电流,但是同向电流的构造,我认为,研究的已经很深入了。”

    “从最开始发现了引力场,一直到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简化设备的底层构架,以及对同向电流问题进行研究,或许我们可以在底层构造上增加一些东西?”

    何毅带着思考说着。

    王浩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收到了正确的回馈,忍不住用力拍着何毅的肩膀,“何院士,你终于天才了一次!”

    “啊?”

    何毅顿时郁闷的看向钱宏宇,“王院士是在夸奖我吗?我总感觉是讽刺呢?我平时不天才么……”

    “平时也很天才。”

    钱宏宇对此表示了肯定,“伱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天才。”

    何毅顿时满意的点头,至于刚才王浩的讽刺性夸奖,他直接选择了忽视。

    何毅的想法确实让王浩找到了新方向。

    他们之前所做的工作一直都是简化设备,修正完善同向电流的理论和构造,主要因为确定了同向电流和S波直接相关。

    问题在于,和s波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不一定只有同向电流,也许其他的构造也能起到作用。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中,已经没有和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了,但他们可以研究添加构造,也许就能找到研究的突破方向。

    想到就做!

    王浩马上召集了所有人,开启了新一轮的‘设计会议’,让每个人想一种添加新构造的方案。

    这种研究模式,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以理论为基础,开拓思维去进行设计思考,然后到会议上就说明自己的想法。

    当进入到熟悉的模式以后,大家都对于研究变得非常有信心,也让刚加入研究的黄明昆非常疑惑,他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每个人拿出设计方案?

    他都被包含在内……问题是他什么都不懂啊!

    这里面牵扯的理论太复杂了,黄明昆拿了一份理论资料,只是扫了一眼就感觉头都大了。

    黄明昆感觉自己面对了人生中最困难的工作,其困难程度类似于在上小学的时候,有老师让写一份黎曼猜想的证明当家庭作业。

    这怎么完成?

    黄明昆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大堆看不懂的符号都有点想哭的冲动。

    实际上,他可不是唯一抓头皮的人,其他人的感觉也非常类似,因为他们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做。

    何毅也是如此。

    何毅比黄明昆强的地方就在于有经验。

    他去理论组查看别人的‘作业’,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原理也根本不在意,他去找了反重力构造图。

    何毅对于反重力技术研究还是很深入的,基础的构造原理都清楚。

    他找了两个‘适合’的部分,有点决定不下来,“这一部分和材料半拓扑结构直接关联,决定了反重力场的‘凹面开口’方向。”

    “这一个类似于环形线圈的设计,则是稳定性控制,保证释放稳定……”

    “用哪个部分呢?”

    他思考着摇了摇头,“还是第一个比较靠谱,本身和半拓扑结构相关联。”

    何毅做出了决定顿时就轻松了很多。

    他可以到会议上说是‘反重力构造’来到的灵感,能决定反重力场‘凹面开口’方向,自然也有可能控制S波后续影响方向?

    在完成了‘作业’以后,何毅翘起二郎腿喝了口咖啡,就注意到对面正抓着头皮的黄明昆,顿时问道,“黄教授,还在为方案为难?”

    黄明昆郁闷道,“是啊,我连原理都搞不懂,何院士,你能给我讲讲吗?这些资料,完全看不懂啊!”

    何毅用力扯了下嘴角,别说是黄明昆了,他也根本看不懂理论!

    理论组研究的S+、S-波,其复杂的数学构造难度已经超出天际,除非是从最开始就跟着研究,还必须是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否则短时间不可能搞明白。

    何毅当然不会说自己不懂,他毕竟是拿了诺贝尔奖的院士,全世界公认的顶级物理学家。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作业’,说道,“黄教授,我肯定是知道理论的。但是,理论太复杂,短时间想弄明白也不容易……”

    “对、对!”黄明昆用力点头。

    “这样吧。”

    何毅道,“我想了两个方案,但我只用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送给你了,到时候,就说是你自己的想法。”

    “这样好吗?”

    黄明昆感觉自己就像是‘抄作业’的坏学生,但是,直接完成作业的诱惑太大,就不用在这里继续抓头皮了。

    “没关系。”

    何毅笑道,“反正两个方案,有一个方案不用也可惜了,但是,你可千万别说是我给你的。”

    他根本就不在意。

    因为类似的研究会议,他拿出的方案极少会被采纳,甚至说,似乎从来没有被采纳过。

    另外,反重力、引力场,根本就是两个技术,相互之间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他就是陪着‘写作业’而已。

    送出一份错误答案,有什么大不了?

    黄明昆则是非常的感动,不由想着,“何院士真是天才,竟然想了两个方案。而且,他知道我不懂,就干脆送我一个方案!”

    “真是大好人啊!”

第五百九十八章 设计会议,重大贡献!对称线圈的设计!

    王浩也正思考着添加构架设计的问题。

    他联系了所有和半拓扑理论有关的技术,包括超导理论、反重力技术、强湮灭力场技术,等等。

    诸多的理论和技术摆在眼前,只是一张张草纸上的数学字符,就让人看的有些头皮发麻。

    只可惜,王浩一直都没有发现什么关联性,任务的灵感值更是一点都没有增长。

    “太难了。”

    “S级任务,想要完成第二阶段,还是要找真正的突破口,单单靠自己研究,太不容易了……”

    王浩感慨着,“还是要集思广益,单单靠自己,想找到方向不太可能。”

    他干脆就做起了理论的完善工作。

    至于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方向,还是要召开会议听取其他人的方案看看情况。

    他也打开了任务系统查看了一下。

    【任务四】

    【名称:引力场的技术原理(难度:S)。】

    【灵感值:40。】

    之前引力场的技术原理,灵感值超过了100点,常规来说,已经完成了研究。

    现在是做进一步的研究。

    当发现灵感值还能继续增长以后,王浩并没有直接提交任务,而是继续挖掘下一部分的技术理论。

    现在要找的突破方向至关重要,能找到突破方向就意味着理论和技术会有很大的提升。

    实际上,每一个科技方向都是如此。

    在完成了某一个阶段的研究以后,肯定还会有下一阶段的研究,映照现实就是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常规的技术革新,每一代都要十年、二十年,引力场技术的难度来说,或许革新一代需要五十年以上。

    他们完成了第一代的技术以后,因为技术暂时不满足应用要求,就必须要继续做研发、继续提升,也就需要找其他的突破。

    很快,三天时间过去了。

    这天早上,研究组的核心人员们都聚集到了会议室,左手边是实验组的成员,右手边是理论组的成员。

    左手边第一位是何毅,下一个则是钱宏宇,第三个就是黄明昆。

    会议对于这次没有直接性的要求,但大家还是自觉的按照职位就座。

    另一边相对来说更随意一些。

    理论组的成员没有上下级之分,也没有工作内容的分别,陈蒙檬和海伦坐在中间的位置,丁志强坐在最后一位,也是屋子的角落位置。

    第一个则是黄振,他感觉自己坐在第一位,完全不是因为能力、职位或者贡献,而是因为其他人根本不想坐第一位,第一位就意味着第一个发言。

    王浩还没来的时候,大家都表现的很随意。

    黄明昆一直都在和何毅、钱宏宇说着话,满嘴都是恭敬和佩服,“钱教授,你应该也知道吧?何院士的水平真是太高了,我完全看不懂那些理论,何院士都懂……”

    “我真是太佩服了!”

    “王院士让拿出设计方案,可是苦了我了,我找理论组要了基础理论,但根本就看不懂。”

    “还是何院士,是这个!”

    黄明昆狠狠的竖起了大拇指,“他……”他正要说自己的方案是何毅给的,何毅顿时给了他一个眼神,他马上明白过来继续道,“何院士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啊!”

    钱宏宇满脸都写着不解。

    他在反重力中心工作有几年了,自认为对何毅还是比较了解的,要说何毅的实验水平、领导能力、执行能力,也都能算得上是出众。

    但是,理论?

    何毅能懂那些复杂的理论?

    钱宏宇带着不解看向了何毅,何毅双手揣在胸前,高高昂起了头,直接忽略了钱宏宇的眼前,对黄明昆道,“黄教授,你太夸奖了,我这个水平不算什么。”

    “何院士,你真是太谦虚了!还真是那句话,越是学问高的人就越谦虚啊!”

    黄明昆的话音满是感叹。

    钱宏宇听着就更加疑惑了,但他也没有继续拆台,毕竟何毅是他的上级。

    此时此刻,何毅确实非常的得意,他很享受黄明昆的恭维,觉得自己浑身都飘飘然了。

    他一直跟着王浩做研究,但负责的是实验内容,关于理论设计之类的根本不参与,即便是参与了,他给出的方案也极少会被采纳。

    到这种设计会议上,何毅知道自己是没什么‘地位’的,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地位,只是他发不发言并不重要。

    现在有个教授不断恭维自己,还是感觉非常不错的。

    黄明昆还继续说着,“这次的研究,我估计何院士肯定没问题,他的方案肯定会被采纳。”

    “那不会、不会!”

    何毅赶紧用力摆手,“即便是准备的再充分,也不一定会被采纳,这种研究太复杂了,有时候,靠的是一点灵感和运气,当然基础也很重要。”

    “何院士说的真好!”黄明昆认可的点头。

    在类似的设计会议上,每个人都希望能有好的表现,可不只是实验组内的研究贡献,研究组向上申报的时候,也会把贡献写的很清晰。

    王浩对待研究贡献是非常公正的,他本身不会贪图其他人的功劳,也会把内容写的很详细,同时,申报内部论文以及发表国际论文的时候,也会对于有贡献的人员进行重点标注,有的甚至会详细注明。

    这些就代表了荣誉、资历和成就,也都是和个人发展直接相关的。

    何毅也非常在乎研究贡献。

    虽然他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也评上了院士,年纪轻轻已经是公认的顶级物理学家,但他个人还是有追求的,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到礼堂领个重大奖项。

    另外,每一个研究贡献以及成果也能增加在科学界的权重、威望。

    其他人自然就更加在乎了。

    如果能在研究中有多次贡献,尤其是引力场技术这种重大研究,未来评奖、评院士也会变得很容易。

    王浩走了进来。

    他直接坐在了中心的位置上,整理一下手中的文件报告,随后说道,“内容大家都知道了吧?那就开始吧。”

    他左右看看,犹豫了一下,说道,“先从何院士这边开始吧。”

    王浩主要考虑理论组太突出了。

    尤其像是海伦、陈蒙檬等人,每一次都拿出非常复杂的理论,说的内容对其他人来说都像天书一样,也让其他人都不好意思开口了。

    从实验组这边先开始,会议就会变得非常顺利。

    何毅首先站了起来,他知道就自己就是走过场的,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直接说道,“我的设计来源于反重力技术,反重力的理论中,有很多和半拓扑结构有关。”

    “其中有个凹面开口方向的控制,我觉得也可以用在引力场技术中……”

    “哇啦哇啦~~”

    何毅连续说了一大堆。

    那些不了解反重力技术的人自然听不懂,但理论组的人都很明白,只不过具体怎么评价就看个人了。

    王浩听完认真点点头,点评了一句,“何院士是准备的很充分啊,不错。”

    何毅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王浩已经挥手,“下一个,钱教授。”

    “……”

    何毅只能带着尴尬坐了下来。

    钱宏宇说的方案,是在同向电流中间添加一个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同向电流的功率,也就是让两侧同向电流功率不同。

    他也说了一下想法的来源,但理论逻辑不清晰,让人感觉设计完全是凑出来的。

    王浩也没有太听明白,但他也不在意,绝大部分方案都无法提供灵感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黄教授,你来说说。”

    钱宏宇坐下来以后,王浩就点名黄明昆,其实就只是象征性的,他觉得实验组其他人都不可能提供什么好的想法。

    黄明昆第一次参加类似的会议,他的设计还是何毅送给自己的,顿时就感觉非常紧张。

    他看了一眼何毅。

    何毅鼓舞的对他点了点头。

    黄明昆这才有了点信心,硬着头皮说道,“我这个设计也来源于反重力技术……”

    这句话说出来就让王浩摸不到头脑。

    黄明昆说是一位教授,实际上,他是一个工程师,是军方派驻的工程组负责人。

    一位工程组的负责人,会懂反重力技术?

    黄明昆还继续说着,“反重力技术中有一部分结构是进行稳定性控制,也就是一个类似于环形线圈的结构。”

    他说到这里问了一下,“大家都知道吧?”

    对面理论组的人一起点头。

    黄明昆顿时有信心了。

    他确定何毅对自己说的内容没有问题,也对何毅无比的感激,“我觉得稳定性控制可能和引力场的方向控制有关系……”

    这句话说出来顿时让王浩眼前一亮,他马上就得到了正确的回馈,并确定添加的构架和线圈装置有关。

    黄明昆说的后续内容,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因为都是何毅对他说的内容,他个人对于理论完全没有理解,自己做出的总结甚至前后矛盾。

    他也发现了对面不解的眼神,带着些许尴尬就准备坐下来。

    这时候,王浩忽然站了起来,满是赞叹的说道,“黄教授,你这个设计想法实在太好了,直接说到了关键点!”

    他直接走向了黄明昆,还一边说着,“你的理解很好,反重力技术和引力场技术确实有共通之处,他们都是通过半拓扑结构实现的。”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么去理解--反重力场的稳定性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于半拓扑结构薄层的稳定处理,才能够保证在一个方向‘挤压’出力场。”

    “而引力场,和半拓扑结构的离子键直接相关,离子键也就可以理解为半拓扑结构的薄层……”

    黄明昆听着有点发懵。

    虽然他听不懂王浩具体说了什么,但却知道王浩是在肯定自己的想法,不对,是肯定何院士送给自己的想法。

    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只能呆呆的点头,“是、是……”

    王浩拍着黄明昆的肩膀说道,“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记下来,申报研究的时候,就是重大贡献。”

    “好、好……”

    黄明昆有些心虚的看向何毅。

    何毅完全懵了,他半张的嘴好半天,还用手拉了一下王浩,开口道,“这个、这个……王院士……”

    “怎么了?”

    王浩满是不解。

    何毅正准备说是自己的想法,但看了一眼黄明昆以后,却怎么也开不了口,只能苦着脸道,“我的意思是黄教授的想法太好了,他真是太优秀了,我一直都觉得黄院士干工程太浪费了,应该来我们组一起做研究……”

    “是啊!”

    王浩也肯定的点头。

    黄明昆感动的有点想哭,他觉得何毅真是大好人,把正确的方案给了自己,还夸奖自己的能力。

    他不由得朝着何毅用力竖起大拇指,“何院士,好人啊!”

    “……”

    何毅露出了一个快哭出来的笑脸。

    钱宏宇坐在两人中间,左看看、右看看,满是不解的揉揉额头。

    ……

    黄明坤说出的方案让灵感值直接提升了13点,针对s级别难度的研究绝对是巨大的收获了。

    之后的几人都没有提供灵感值。

    这个学生还是很优秀的,海伦和陈蒙檬做的设计直接被pass,但是她们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也带来了两点灵感值的积累。

    千万不要小看两点灵感值,S级的任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基础理论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后续的研究才会更加的顺畅,也能让技术针对的底层逻辑更加清晰。

    黄明昆的方案贡献在技术上,而技术有了突破以后必须要研究理论,然后在理论的支持下继续提升技术。

    两者都很重要。

    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新添加的构架就是和线圈有关的结构,王浩进行了总结以后,就让大家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去思考。

    理论组找了很多和控制离子键有关的内容,并从设计线圈的方向思考,认为‘对称线圈’的结构会制造出磁场,也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全新波。

    这个想法还需要辐射测定组验证,但是王浩已经得到了正确的回馈。

    设计方向,就很明确了。

    研究组又召开了三次会议,对于新构架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之后就敲定了第一次制造方案。

    接下来就等待制造和实验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 研究完成,重大成果!S干涉波,理论已经很清晰!

    这次制造的对称线圈结构,使用的并不是βCWY137材料,而是常规的常规βFCW041。

    βFCW041颗粒性材料用于制造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材料的性态也是很特殊的。

    研究组决定使用βFCW041,也是以理论出发讨论出来的结果,当然做决策的还是王浩,βFCW041材料拥有特殊的特性,它的超导半拓扑结构外层,也可以理解为结构的离子键的性态很强劲,所以才能制造出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这种特殊性,能够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辐射波,我们认为这种波会对于s和s波,甚至是s波,产生作用……”

    王浩说着补充道,“当然,一切还要看实验结果。”

    对称线圈还没有制造出来,但因为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实验组上下都对此非常期待。

    对称线圈是由军方的工厂负责制造,从发过去设计图到制造完成运送过来,总计花费了半个月时间。

    这还是速度很快了。

    对称线圈的结构相对很复杂,内部一些微小的结构都要手动来制造,而且标准要求还非常高,制造难度是非常高的。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军方的工厂送来了三个制造好的对称线圈。

    实验组立刻进行了检测。

    王浩也参与了检测工作,他发现有一个线圈并不合格,其他两个也只刚符合标准,他选出质量最好的线圈,让实验组安装到设备上。

    之后又重新安排了检测以及调试,设备的准备才算是完成了。

    黄明昆团队也在同步工作。

    他们负责配合实验组布置重力检测装置。

    到现在,前方30公里范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重力检测装置,横向也放置了三到四个,有的位置放置的更多。

    到此,一切准备已经就绪。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实验了,何毅和钱宏宇直接负责实验,做对称线圈的检测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启过几次设备,只不过有一部分构造没有接通,无法制造出引力场而已。

    现在是完全开启设备,对于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何毅站在了设备的旁边,他弯下腰低头朝里面扫了一眼对称线圈的位置,朝着王浩说道,“已经没问题了,随时可以开始。”

    王浩点头,“那就开始吧。”

    他说着就和其他人一起去了控制室。

    在何毅的指挥下,设备很快就被开启。

    各个位置的重力检测装置,也不断给控制室发送的实时数据,控制室内的人却凝住了眉头。

    海伦和丁志强各自占了一台电脑。

    他们的电脑也能够看到数据,可结果不断收到的转化信号,却没有一个反馈检测到引力场数据。

    “全都是1.0。”

    “你那里有吗?”海伦朝着丁志强的电脑屏幕看了一眼,也根本不用对方回答了。

    王浩凝住了眉头,开口道,“我这边也没有……难道没有制造出来?”….他已经有了答案,“肯定制造出来了,只不过没有检测到。”

    丁志强疑惑道,“难道又是在空中?”

    “不对!”

    王浩直接站了起来,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分钟,电脑上都没有数据也就说明根本检测不到了。

    他走出了控制室,朝着何毅喊了一声,“让黄教授派人到远处去看看。”

    他指的远处是30公里外。

    实验组布置的检测装置只覆盖了30公里范围,若是制造距离再远一些就检测不到了。

    黄明昆没有派人过去,反倒是返回了基地。

    他从外面走了过来,摇头道,“王院士,三十公里外很难过去,二十五公里位置有一座小山头,再往远处也没有路。”

    “坐直升机吧,我去看看。”

    黄明昆马上让人安排了直升机,基地内有三架直升机随时待命。

    王浩让钱宏宇跟着一起过去,他和其他人一起耐心的等在实验基地。

    直升机飞向远方。

    很快。

    钱宏宇就在对讲机里呼喊起来,“我们看到了!很大一片,都被压低了,还有几棵树也倒了!”

    “你们看不到吧,场面真是很宏伟……”

    “我拍几张照!”

    何毅赶忙问道,“距离多远?”

    “大概在33公里左右,范围……不好估计,但我感觉好像比上一次冲击的角度要大。”

    “什么叫……角度大?”

    何毅不明白。

    其他人也弄不懂钱宏宇的意思,钱宏宇坐在直升机上,对讲机都是呼呼的风声,也根本听不清楚。

    他们也只能等着直升机回来。

    过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黄明昆和钱宏宇一起返回了实验基地,他们的表情明显带着兴奋和激动,给其他人看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钱宏宇则解释了‘角度大’的意思,“就是,角度大。”

    “上一次实验,中心圈外的影响范围,是一个很明显的扇形,把两侧的边连接在一起大概也只有10度15度范围。”

    “这次不一样。你们看看照片也知道,夹角应该有30度。”

    王浩看着手里的照片。

    上面能明显看到被压低地面的范围,他预估着扇形两边的夹角也在30度左右,比上一次实验的角度可要大太多了。

    他们一起去了会议室。

    大家都看着照片做着讨论,“这次实验释放距离远了很多,直接达到了33公里,而上一次只有5公里多。”

    “范围并没有大多少,中心圈直径也只有300米不到。”

    “后续冲击的方向没有变化,后续影响距离在2公里3公里之间。”

    “也就是说,有变化的是释放距离,直接增加了六倍,另外,就是后续影响的范围,角度增大,覆盖范围增大了一倍不止。”

    “要说,释放距离大大增加是出乎意料,但是后续影响的方向并没有变化……”

    王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给设备添加一个对称线圈,目的在于控制引力场后续影响范围的方向,根本没有想到会大大增加释放距离,也没有想到会增加后续影响范围的面积。

    这两个结果都是意外的。

    有额外的收获,而且是大大增加释放距离,当然是好消息,但也让他们对于引力场的原理更加摸不到头脑,甚至都弄不懂对称线圈的作用了。

    “如果再进行调整,并进行对称线圈的设计,好像也找不到方向。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增加释放距离。”

    “有什么办法能够做线性实验吗?”

    王浩拧着眉头仔细思考着,还没有等其他人回答就继续说道,“我有个想法。如果我们的理论没有错误,对称线圈本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辐射波,并影响到引力场……”

    “那么是否可以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够灵活的调整功率,或者说调整这种辐射过的强度,再看看实验结果。”

    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一致认可。

    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同一个设备结构来制造引力场,但实际上,若是对称线圈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那么完全就可以独立出来。

    对称线圈,本来就是后续添加的装置。

    实验组确定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以后,很快想到了具体做法,第一就是把原有设备的对称线圈拆除,但并不是真的拆除,只是用一根超导材料的导线,把对称线圈两边的线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就是用电路连接另外一个对称线圈,并放置在原有对称线圈的前方。

    这个方案提出来,还是有人质疑的,因为两个线圈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新的线圈比原来的线圈位置靠前。

    王浩则是敲定了方案,他确定新的方案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当然,影响还是会有的,也许会让制造出的引力场靠前或靠后,但总要比改变原有装置布局好的多。”

    “这个结果是可控的,而且,我们本来会在实验中移动线圈的位置。”

    在确定了新的实验方案以后,实验组就对于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改造,也把另外一个标准合格的线圈利用起来,接通了电源准备进行实验。

    实验还是第二天进行的,主要还是因为要对于引力场强度、范围进行详细的测算。

    当对称线圈单独运行以后,就可以自由的调整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线性的变化,把新的线圈调整到同一功率以后,实验开启就发现,他们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前一天,黄明昆已经派人在固定的位置放置了几台重力检测设备。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黄明昆还在直升机上观察地面,并看到了明显的异常景象,也马上用对讲机做了报告。

    控制室里。

    王浩看着重力检测装置发过来的数据,随后交代道,“增大对称线圈的功率!”….何毅发布了指令。

    虽然没有大片重力检测装置,但黄明昆以肉眼还是能看到实验效果,他发现引力场后续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影响范围两侧本来没有异常的区域,也逐渐地面下陷的现象,而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当范围扩大到超过九十度的时候,黄明昆忽然听到了地面传来一阵响动。

    他带着惊讶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时,就听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惊呼,“这里是3号,3号,在中心区域后方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

    3号,也就是3号直升机,他们总计有三架直升机升空观察,三号就在最后面飞行。

    “后方?”

    黄明昆直接愣住了,他马上汇报说道,“王院士,刚才三号汇报说,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

    “我已经看到了……”

    此时,控制室里一片惊呼。

    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肉眼,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

    此时此刻,就是重大情况。

    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也就是说,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

    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会变成后方呢?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太神奇了吧。”

    “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这里就能确定,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

    “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

    “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

    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们成功了!实验成功了!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

    “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

    “呼啦”

    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

    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

    在S和S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同时,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

    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

    93点,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

    等任务完成以后,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时间里,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已经很明确了。”

    “引力场技术,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S和S波,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

    “S和S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实验结果不可控。”

    “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

    “对称线圈,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

    “S干涉波,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让释放距离、强度,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

    “同时,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引力冲击范围’,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

    无弹窗相关

第六百章 大型UFO成型!众专家:我不当英雄,其他人也不能当!

    实验结果摆在眼前,技术和理论已经非常明确了。

    王浩对于理论进行总结以后,就简单说起了技术问题,其实也不用再去深入分析,技术比理论更加明确。

    引力场制造是由三个部分决定的,其中两个是同向电流的结构,另外就是对称线圈构造。

    两侧的同向电流结构制造出了引力场。

    对称线圈则起到了增大性能以及调节和扩展力场后续影响的作用。

    同向电流不只是制造出了引力场,其中的精细化设计也能决定引力场的强度和方向。

    对称线圈所释放干涉波的频度,能够大大增加引力场释放的距离,而功率则会影响到引力场后续覆盖范围的方向,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就会发生调转。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只会扩大以及调转,也就是和s+以及s-波的释放方向具有强烈相关性。

    要么就顺延方向,要么就是顺延的反方向。

    在理论和技术明确以后,实验组和理论组的工作也都很清晰了。

    实验组就是继续不断的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调节的实验来获得数据,让技术慢慢的走向成熟。

    理论组则是继续完善理论。

    研究到此,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主核心内容都已经有了,技术和理论都不再有障碍。

    王浩对于引力场技术的研究也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花费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善了引力场理论,并掌握了控制引力场的技术。

    现在他们能够制造并释放出超过35公里的引力场,伴随着理论方面的完善,后续技术也会不断的提升,研发超过百公里并覆盖几公里范围的引力场,已经没有什么技术理论的障碍了。

    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理论、提升技术,引力场技术很快就会走向成熟。

    后续就交给钱宏宇、黄明昆等人负责了。

    钱宏宇被任命为引力场技术组的负责人,黄明昆是军方派来的工程代表,也会长时间留在引力场技术实验基地,辅助钱宏宇团队做研究。

    王浩则是带着何毅以及理论组返回了西海。

    他在西海休息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又带着何毅去了湮灭粒子实验基地,查看了一下唐洪超团队的激光武器研究,并交代唐洪超去光压发动机实验基地。

    唐洪超团队的激光武器研究没有什么大的提升,基本就是稳固原来的技术,对于激光武器设备则是进行小的改进,但也只是让性能更加稳定,提升一下使用寿命。

    王浩也没感到失望。

    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情况。

    激光武器技术实在是太简单,就是集中光束制造高温、高压,越是简单的技术越是没有提升空间。

    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太空,能够覆盖三千公里以上,到宇宙空间能够覆盖超过六千公里的激光武器,性能来说基本上已经达标了。

    现在已经有了引力场技术,可以作为空天母舰的护盾使用,就不用担心陨石群或是卫星碎片威胁,激光武器的地位自然会下降,是作为防护补充以及主动进攻的手段。

    他们只是制造第一台空天母舰,有足够防护能力的情况下,再拥有各种功能已经可以了。

    太空中释放范围达到几千公里的激光武器,性能来说也已经不差了,几千公里能够形成直接的打击,就不会再担心各种人为手段威胁。

    地球上的科技还没有这么高端。

    哪怕是人为控制直接进行攻击,人造太空飞行器最快速度也只有每秒几十公里。

    这样的太空飞行器一般是用来探测地外行星使用的,比如说火星探测器,又或者是向太阳系外进发的探测器。

    常规的卫星、探测器,速度为每秒几公里,想要威胁的空天母舰提前一分多钟就能够被锁定摧毁。

    太空中另外的威胁,陨石,速度也在每秒几公里范围,若是再大型的陨石或者是速度飞快的陨石,也可以利用引力场护盾来调节方向,空天母舰本身也可以进行计算躲避。

    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雷达体系。

    这方面是不用担心的,他们已经拥有了最高端的太空雷达--一阶太空雷达。

    沈会明团队的研究成果上报以后,国家雷达技术中心研发出好几种一阶雷达,其中就包含了太空使用的侦测雷达,代号为‘V412-02’。

    V412-02,可以说是超时代的产品。

    这一款雷达的特殊性就在于释放的是混合波,混合波也就是释放了一阶波,也释放了常规波,两种波同时进行侦测,也能够保证侦测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一阶波的侦测距离超过一万公里,只有在一万公里外,信号才会大大衰减。

    一阶波具有非常强的穿透性,暂时不能被人为的检测、干扰,在太空中对于地面进行侦测也是非常有效的。

    同时,雷达的预警系统也很高端。

    地面的环境非常复杂,不可能所有数据都进行上报,但只要有超过一米的物体上升到一定距离,雷达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报告。

    之后,就可以直接对物体进行锁定。

    换句话说,空天母舰安装了V412-02雷达系统,不止能够应对来自太空的威胁,也能够轻松应对来自地面的威胁。

    ……

    等离开湮灭粒子实验基地以后,王浩就带着何毅去了光压发动机研发基地。

    在路上的时候,何毅已经很兴奋了。

    何毅一直都想要加入到光压发动机、空天母舰的研发组,之前他参与过光压发动机的研发设计工作,后来则回到了反重力中心,因为他是反重力中心的负责人,身上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持续持续的参与工作。

    现在王浩带着何毅去研发基地,就是让他作为引力场技术的负责人,正式参与到空天母舰的研发工作中。

    何毅就是为此感到高兴的,作为一项技术的负责人,就会直接进入高层,和曹东明、王东等人是平级的。

    光压发动机组的技术高层,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单独领域的顶尖专家。

    何毅想要参与到研发工作中,但又不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他的身份很尴尬,他可是公认的顶尖物理学家,参与过很多重要的技术的研究。

    正常来说,何毅应该是作为湮灭粒子技术、反重力又或是强湮灭力场技术的负责人。

    这项工作已经由向乾生胜任了。

    如果是负责给王浩办事或负责管理的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靠关系进来的。

    何毅可不希望这样。

    实际上,国内顶尖高端学术界对于何毅还是有质疑的,他所有的成果都是和王浩一起做研究拿到的,而王浩的能力众所周知,任何和王浩合作研发的学者,都能够取得非常重大的成果,因为核心的研究都是王浩做的。

    何毅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包括评上了科学院的院士,都被认为是运气好。

    他个人,没有单独做研究拿到成果。

    这就是受质疑的地方。

    当然,现在也是没有的,但引力场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而且是跨时代的高科技,他作为引力场技术的负责人,看起来就非常有说服力了。

    即便同样是和王浩一起研究出来的……

    那又怎么样?

    “我可是掌握的最高端、跨时代科技的尖端人物!”何毅只是想想,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王浩来到了研究基地以后,首先还是关心了一下进展问题。

    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光压发动机组的工作成效还是很大的,首先空天母舰的设计有了草拟方案,只是一些细节上还需要进行讨论和修正。

    但需要修正的都是后续内容,最少太空测试前不需要再变动了。

    另外,上一次高空实验发现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发动机的设施以及电子系统已经完善。

    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的环绕舱体已经安装完成。

    环绕舱体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准确的说,有三个小舱体完成了主要设施的安装,其他都只是空架子而已,其他就只是占用了空间,因为具体建造方案还在讨论。

    这就像是修建一个庞大的建筑设施。

    建筑整体的外形已经建造好,但也只是空壳而已,只有下面两座小房子,安装了水、电、煤气能够入住,其他就连毛坯房都算不上,就只有一个墙体外形。

    即便如此,最少也已经有外形了。

    王浩站在远处看向光压发动机,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座大型的UFO,大型UFO整体是圆形构造,中间则环绕了一圈舱体,下方则是有支架、起落架以及光压喷口等设施,看起来都是满满的科幻感。

    “等我们进行太空测试,其他人会不会以为空天母舰已经建造好了?”

    “我感觉也差不多了,能载人、能源自给自足,拥有起降功能,还要求什么?这就是空天母舰了。”

    “缺少的是登陆星球的功能,携带的小型飞船,或者是其他设备设施。我感觉现在的空天母舰,已经能够登陆月球,只不过宇航员无法出舱而已……”

    “如果再携带个可降落的小型飞船,就能够完成登陆月球的任务。”

    “也对啊……”

    “你这么一说,感觉登陆火星都没问题。”

    “那还是太危险了。不过总之,高空测试真的感觉像是空天母舰的测试。”

    “现在已经很完善了,只是王院士要求高而已,如果只是探测或登陆月球,已经完完全全的足够了,现在中心控制舱可是有操作功能的。”

    “……”

    一群人不断说着。

    王浩也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远远的看着光压发动机,心里不由的踊跃出了巨大的成就感。

    发动机的核心技术都是他研究完成的,光压发动机项目也是他力主成立的。

    现在能够进行到这一步,确实让人感到兴奋和骄傲。

    保罗菲尔-琼斯就站在王浩的旁边,他看着发动机倒是没有那么多感慨,主要是因为他一直在研究基地,每天都能看到,就没有那么激动了。

    他倒是关心另外一个问题,“王浩啊,这一次的太空测试能不能让我上去?”

    “我可是副舰长!”

    “上一次高空测试,我就没去……真后悔啊!”

    其他人都看过来。

    王浩立刻摇头道,“高空测试,也还是测试,是有危险的,必须要专业的宇航员还能加入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甚至可能要求人员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这些都必须要专业人员!”

    保罗菲尔-琼斯不满的小声道,“我也会操作啊,主控制舱的操作盘设计,都有我的参与。那些按键、操作杆有什么功能,没有人比我更熟了……”

    王浩知道保罗菲尔-琼斯的性格,他就干脆装作没听见,其他人则跟着劝说道,“琼斯教授,测试确实不行啊,必须要专业的宇航员才行。”

    “你想想,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比如说,应急系统,发动机可能坠落的,必须要手动控制接通电源。”

    “如果坠落,就会有高加速,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是啊,加速达到2T以上,动一下都很难受……”

    “别说2T,1T我都受不了!”

    “还是要专业的宇航员、飞行员才行,他们也是经过长时间培训的,也对于各种操作了然于胸,而且承压能力非常强,我们是做研究的,不一样。”

    在大家的劝说下,保罗菲尔-琼斯很不情愿的点头,“好吧,真是遗憾。”

    他知道大家都是在为自己考虑。

    实际上,有些人确实是为保罗菲尔-琼斯考虑,但他们也真心不希望有哪个研究人员,提前登上光压发动机,或者说空天母舰上太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第一个登上空天母舰。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来说,第一个上空间母舰,绝对会成为英雄中的英雄。

    同时,当英雄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当英雄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肯定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发动机组每一个研究员都是顶级专家,出现人身安全问题都会是发动机组的重大损失,也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反之。

    当英雄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很顺利的完成了太空测试返回了地面。

    想想也很难受!

    大家都是发动机组的研究员,为什么你顺顺利利的成为了英雄?

    嫉妒呀!

第六百零一章 发动机新增引力护盾,引力通道?王浩:我就是这么想的!

    光压发动机的研发受到了国内外关注,两次测试飞行的成功也引起了巨大的舆论热议。

    发动机建造了环绕凹面反射镜的舱体,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屏蔽消息,甚至说,媒体和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图片了。

    这些图片有的是卫星拍摄的。

    卫星拍摄的光压发动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圆盘,外圈和内圈泾渭分明,而内圈就是原来的圆球状发动机,外圈自然就是新建造的舱体了。

    卫星拍摄的照片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些甚至是在空中利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看起来非常的清晰,和近距离观看的也差不太多。

    在国内网络上就能很容易找到很多照片,国际网络上自然也能轻松的找到。

    最开始的时候,国内还对于类似的内容进行封禁,后来干脆就不理会了。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并不太在意,主要是因为提前被拍摄是有预料的,本身就有很多的卫星指着研究基地,如此庞大的光压发动机,能够在卫星照片上很容易分辨,就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性。

    实际上,光压发动机的建造进度也不可能保密。

    在最初选址的时候,航天飞船公司就没有考虑到保密问题,他们保密的是关键技术,而不是发动机的外形,又或是研究建造进度。

    对于外形和进度进行保密,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来说,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参与研发的公司和人员过多,必须要考虑交通问题,就不可能放在人烟稀少的无人区,否则单单是运输都是个大问题。

    即便是在人烟稀少的无人区,经过两次测试以后,基地也会被太空中的卫星锁定。

    另外,因为参与的公司和人员过多,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保密。

    研发进行到了这一步,就干脆放任媒体和网络上的消息,总归都是一些外形和猜测性的信息,对于研发本身无法造成什么危害。

    媒体和网络上有很多的消息。

    只要打开一个搜索网站,键入‘飞行器’、‘太空’、‘发动机’、‘宇宙飞船’等关键字,就能在第一页找到光压发动机的内容,还能查看到好多图片。

    有这么多报道消息在,好多人自然都讨论起来,他们针对的就是环绕舱体建造好后的外形,“看起来已经不是发动机了,纯粹就是大型的UFO。”

    “我算是明白什么,叫做环绕凹面反射镜的设计了,航天飞船公司公开信息的时候,还听的很模糊。原来这个设计就是在大圆球中间围一圈舱体啊!”

    “这样看起来就是UFO,超大型的UFO!”

    “现在已经是航天飞船,宇宙飞船了吧?根本不是发动机,准确的来说是空天母舰。”

    “应该还算不上,空天母舰,名字听起来就知道是太空的战略平台,上面要搭载很多的小型飞船,现在还只是测试……”

    “不管怎么说,这个大家伙肯定不能称作为发动机……”

    “这是真的……”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也知道网络和媒体的消息,但他们没有对外去澄清什么内容,也没有再发布任何的公告信息。

    当没有任何对外信息的时候,网络和媒体也只能进行猜测而已。

    光压发动机研发基地的工作还是正常的,并没有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

    王浩来到了研发基地以后,很明确的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就是继续完善光压发动机以及环绕舱体。

    另一个则是安装高科技设施。

    光压发动机以及环绕舱体的完善工作一直在进行,主要工作包括电子系统的完善,舱体设施建造、增加外部涂层以及精细化的设备、设施,等等。

    在精细化设备设施方面的工作有很多。

    光压发动机和空天母舰的距离还有很远,需要增加的设备设施实在太多了。

    那些专门去设计空天母舰的人员,几乎每天都能想到一个新的内容,而增加一个新的内容就意味着增加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工作量。

    这天朱启明拿着一份资料找到了王浩,说道,“王院士这一份是新的设计。”

    “周冬浩的小组对于上下飞船直梯的设计,我们研究讨论了一下,觉得设计的很完善了。”

    “您看一下……”

    王浩拿过来看了几眼,摇头说道,“先压下来,暂时不要添加新的设计了。”

    “唐洪超教授马上就要来了。”

    “我们要召开一个工作会议,来确定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再有什么设计,也要在主设计完成以后再考虑。”

    “好吧。”

    朱启明听罢点了点头。

    唐洪超来发动机组,就是要为光压发动机安装激光武器系统。

    王浩的考虑是先确定好激光武器、舱体引力场以及引力场护盾等设备设施的工作,再去考虑增加其他部分的设施,否则内外位置和主体设备设施产生冲突,确定好了方案就还要进行修改,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这些高科技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工作还是非常复杂的。

    其中牵扯到的工作量非常庞大,不仅仅是设计、制造以及安装设备的问题,还必须要和电子系统紧密的关联在一起。

    电子系统,才是设备运转的核心。

    比如,激光武器系统,就需要电子系统协调雷达体系来控制使用,每一次激光武器的释放,都会用掉大量的光能,也需要和凹面反射镜内的能量情况关联在一起,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维持发动机内的能量平衡。

    再比如,舱体内引力场技术。

    舱体内的引力场强度需要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自动调节,让舱体的地面尽可能的保持和地球表面的引力一致,人体和设备就不会受到加速和减速的影响,才能大大的增加空天母舰的性能。

    引力场护盾和激光武器类似,需要和雷达系统配合使用,使用时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要和能源供给关联在一起。

    总之,每一项高端的技术、设备,都需要依靠电子系统的协调控制,和发动机乃至于空天母舰整体联系在一起。

    研究基地内。

    顶尖的研究员们都知道下一步的工作,好多人已经在谈论激光武器了。

    大家都对于激光武器很感兴趣,“有了激光武器以后,未来空天母舰就有了攻击和防御的能力。”

    “凹面反射镜内都是光,以此为基础制造的激光武器,威力应该很不错吧,最少打个卫星没问题。”

    “不知道有效杀伤范围有多大,我们地面的激光武器能打击20公里,到太空上,几百公里的问题吧?”

    “据说来的是唐洪超教授,最顶尖的激光武器专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让他介绍一下。”

    于此同时。

    唐洪超已经在来实验基地的路上了。

    唐洪超一直在湮灭粒子实验基地,从事激光武器的研发,他最初还以为是研发地面的激光武器,后来才知道会在太空中使用,因为王浩询问了很多太空上的性能。

    现在去光压发动机研究基地,唐洪超倒是也不意外,但他还是感觉非常的激动,因为光压发动机也就代表着未来的空天母舰,国内不知道有多少研究员想参与这个项目,他能参与进来并负责激光武器技术,感觉还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

    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等唐洪超到了研究基地以后,就感受到了基地内人员的热情,好多人都主动过来迎接。

    他们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打听激光武器的性能,“唐红超教授,能提前透露一下吗?这种武器可是要安装在空天母舰上的。”

    “太空中打击范围有多远?威力有多大?”

    “能不能远距离打下卫星?”

    “精准度高不高?”

    唐洪超不可能提前去说性能,他只是用了一句话来做表述,“总之,性能是够用的。”

    何毅也去一起迎接唐洪超了。

    如果站在反重力中心负责人,湮灭粒子实验组副主任的角度,何毅肯定会为唐洪超感到高兴,因为唐洪超的研究挂在反重力中心下,是基于湮灭粒子技术研发的武器技术。

    现在同样都在光压发动机实验基地,而且还是单独技术方向的负责人,何毅就感觉有些酸溜溜了,因为他并没有感受到如此的热情。

    他只能郁闷的想着,“看你们还不知道引力场技术有多厉害……”

    “激光武器有什么大不了?就是个配角而已,引力场护盾才厉害呢!”

    “很快,就是属于我的时刻了!”

    ……

    唐洪超的到来还是很重要的,不止是激光武器技术的问题,也代表着是研究基地集合了所有单方向技术负责人。

    王浩马上就决定召开技术会议,参与的都是研究基地的技术代表、部门负责人。

    包括研发基地的副主任兼实验主管朱启强,总管材料工作的曹东明院士,电子系统总技术王东院士,一阶雷达技术负责人沈会明,舱室结构组长张磊,引力场以及引力场护盾技术代表何毅以及研发激光武器技术的唐洪超,等等。

    在技术会议开始的时候,每个人就分别做介绍,最重要的就是有三个人。

    一个是沈会明,他负责的是一阶雷达。

    一个是何毅,负责引力场相关技术。

    最后就是唐洪超,负责激光武器。

    这三个人所负责的工作领域,也是光压发动机后续要增加的高科技技术。

    一阶雷达,很多人早就知道了。

    激光武器也有设计规划,甚至预留了安装端口,之前一直都没有确定下来,而现在唐洪超的到来,也代表光压发动机马上要安装大量的激光武器。

    但是,最受瞩目的还是何毅。

    何毅达成了自己的梦想,他高高昂着头做着介绍,“我负责舱室内引力场设备,以及发动机引力场护盾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工作!”

    这一句话说出来让很多人惊住了。

    何毅来到光压发动机研究基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会负责引力场相关的技术,但因为引力场技术王浩是分不开的,都感觉他像是‘王浩的代表’,只不过王浩无法分出精力专门做单独的技术设备工作,才会让何毅来负责引力场相关工作。

    现在……

    引力场护盾技术?

    好多人听到还以为是听错了,朱启强就忍不住问道,“何院士,你没说错吧?引力场护盾?”

    “当然。”

    何毅乐呵呵的得意道,“这是我们研究出的新技术。利用远距离制造的大范围定向引力场,就可以让光压发动机提前规避可能的太空撞击危险。”

    “换句话说,有了引力场护盾以后,光压发动机就不用担心到太空上,会受到卫星碎片或陨石群的威胁。”

    “不管是卫星碎片还是陨石群,只要接近发动机几十、上百公里距离,就会受到引力作用而绕开发动机体。”

    “呼啦~”

    何毅笑眯眯的做了解释以后,会议室都不由得沸腾起来。

    他们实在太震惊了。

    之前就只知道引力场技术,可以让舱体内制造和地球表面同样的引力,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技术了,结果还能更进一步,超远距离制造大范围引力场?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引力护盾?听都没有听说过。”

    “一些科幻电影里可能有,但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引力护盾,提出概念都很超前啊……”

    “像是魔法的东西!”

    “我倒是知道一个动画,说基多拉种族为了适应天狼星B的巨大重力,而所进化而来的一种保护措施,就叫做引力护盾……”

    “我们真能实现吗?”

    “当然!”

    何毅的笑容中带着极度的得意,“我们已经进行过很多次实验了,到现在制造出距离设备超过50公里的大范围引力场,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技术要应用,还要仔细的研究,如何放在光压发动机上,如何实现空间上的无死角,或者是最大可能的保护,还需要去设计……”

    他一直不断的说着,脸上露出的得意和骄傲,是怎么也遮掩不下去的。

    但其他人根本不在乎。

    他们当然知道何毅很得意,可能研究出这种技术,再得意100倍也没什么大不了,换做是他们也会如此。

    引力护盾……

    这简直就是连概念都没有的技术,竟然已经被研究出来还能放在光压发动机上,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朱启强也和其他人一起听着,表情却变得有些不同,他用力皱住眉头忽然开口问道,“何先生,你们这个引力场技术是不是能够进行线性的调节?”

    何毅想了一下,道,“是可以。但强度存在上限,现在最高不超过两倍引力,不过我们一直在研究,技术方面肯定会……”

    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朱启强用力一拍大腿,震惊道,“我明白了!”

    “什么?”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朱启强看向王浩惊叹道,“王院士,不介意我说一下吧?”

    “啊?”

    王浩听的有点儿发懵,他不明白朱启强为什么忽然这么说,带着疑惑点头道,“有什么直接说,这个场合没关系。”

    “是这样的。”

    朱启强带着兴奋解释道,“我之前问王院士舱体直梯的设计改动,王院士说先压下,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就只是一个直梯而已……”

    “现在,终于懂了!”

    “能自由控制制造引力场,岂不是说,以后宇航员上下飞船根本不用直梯,直接制造个引力场的通道,宇航员就能飘着下落了……”

    “这多方便?连空间都不占用。”

    “而且,超酷炫啊……”

    “呼啦~~”

    朱启强的想法顿时引起了众人的热议,让人从飞船向下通道中‘飘’下来,确实是满满的科幻感,能给人一种超酷炫的感觉。

    王浩直接听愣了,他仔细琢磨着,“我是这么想的?”再深入一想,确实很有意思。

    他顿时抿嘴微笑点头,“没错。”

    “我就是这么想的!”

第六百零二章 发动机?这就是空天母舰啊!即将进行的引力护盾测试!

    朱启强的想法引起了会议室内的热议。

    所有人脑子里都不由得出现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艘充满科技感的圆形飞碟悬浮在空中,骤然间,飞碟的下方打出一道正对地面的光芒。

    有个人从远处走了过来,他很自然的走进了光芒中。

    下一刻,仿佛是地心引力再不起作用,他的双脚离开了地面儿,身体慢慢的向上飞了起来,然后消失在了飞碟的底部。

    飞碟关闭了底部的通道,光芒也消失在了地面。

    ‘嗖’一声,飞走了。

    这个画面,想象一下都充满了科幻感。

    很多人兴奋讨论的同时,也都看向了王浩,“王院士,这个技术也太先进了!”

    “真是太高端了,我都没有想到引力场技术还能这样用,估计王院士最开始就想到了。”

    “那是当然。”

    何毅用力点头说道,“这个技术,是我和王院士是一起研究出来的。说实话,我都没听王院士是说过要这么应用……”

    “王院士肯定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没说而已。可能他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种应用而已。”

    “我们觉得惊奇的事情,在王院士眼里……普普通通!”

    其他人跟着用力点头,他们很认可何毅的说法。

    王浩则听的有点尴尬,他赶紧轻咳一声,马上道,“是这样的。虽然我有这个想法,但舱体内设计的直梯、吊梯还是需要的。”

    “我们只是刚刚拥有了技术,技术还远称不上有多成熟。”

    “现在我们可以去发散想象技术应用,但实际应用上来说,技术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问题。”

    这是实话。

    技术越复杂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要给光压发动机增加的新科技,目的要么是增加性能,要么是保证安全,利用高端科技去寻求便捷、寻求酷炫的效果,现阶段还是太奢侈了。

    几种要应用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如此,包括一阶雷达、引力场、激光武器,等等。

    等大家都平静下来以后,何毅继续介绍起了引力场技术情况,最后王浩说明了几种高端科技的应用相关的工作。

    “工作分为三部分。”

    “第一就是要了解新的技术,并根据光压发动机的情况,进行技术应用的设计以及制造。”

    “第二就是测试。”

    “包括一阶雷达、激光武器,也包括引力场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后者,需要非常精细的测试。”

    “最后,联系电子系统,把几种技术整合到电子系统的控制体系中。”

    “何毅院士、沈会明教授和唐洪超教授,直接负责设备、技术的测试、设计以及制造相关工作,设计组以及其他部分要全权配合。”

    “我们争取能在半年内完成所有工作,并进行正式的太空测试。”

    王浩并没有对于太空测试过多的强调。

    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太空测试很不一般,并不只是让光压发动机飞行超过百公里就可以了。

    从定义上来说,距离地面百公里以外都是太空。

    实际上,两百公里以下都不算是真正的太空,高压发动机进行的太空测试,很可能要让发动机飞行到几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太空。

    那样的测试才会有意义。

    王浩把太空测试的时间设定在了半年以后,时间相对还是比较紧张的,主要就是引力场技术并不成熟,需要很多时间进行技术改进和测试。

    一阶雷达和激光武器相对倒是容易的多。

    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想到几种高端科技,不由的感慨万分,“光压发动机运用高端科技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等到了太空测试的时候,已经不能称之为发动机了,完全就是空天母舰。”

    “网上媒体说的也是有道理的,现在就已经不能称之为发动机了。”

    “能源自足、一阶雷达、完善的应急、防护体系,还带有主动进攻的激光武器,再加上舱体内模拟地面环境的引力场……”

    “感觉已经是完善的空天母舰,差的就只是挂上几台小型飞船……”

    “话说回来,航天局的反重力飞碟研发的怎么样了?”

    这句话问出来,让航天局的研究员们有些扎心,他们来到光压发动机组工作以后,也知道航天局那边的消息。

    航天局开启反重力飞碟很长时间了。

    到现在,也只制造了一个空壳,外面一大堆的设备还在进行测试,等完成了测试才能正式开始安装工作。

    然后,还要进行不确定时间的测试工作。

    “有很大可能,反重力飞碟比光压发动机的进度还慢,光压发动机进行太空测试,反重力飞碟大概率也只刚进行升空测试……”

    “唉~~”

    航天局的研究员们不由得叹起气来。

    好消息是他们已经离开了航天局,是在光压发动机组进行工作,反重力飞碟的研发就和他们无关了。

    其中有些人不由得想着,“是不是也应该和其他人一样脱离原有的机构,加入航天飞船公司?”

    “否则,未来可能还要回去……”

    “参与过光压发动机的快速研发制造,再回去慢吞吞的研究普通技术,很没意思啊!”

    ……

    在会议确定了工作方向以后,相关的工作进展速度飞快。

    首先是一阶雷达设备。

    一阶雷达是几种新技术中最容易的,因为设备是从国家雷达中心订购的,性能已经相对很完善了,只需要安装在光压发动机上,再和电子系统进行对接就可以了。

    激光武器,相对复杂一些。

    大批量激光武器的制造是需要时间的,而在确定制造方案之前,还需要进行设计改动和测试。

    激光武器的测试工作是直接在光压发动机上进行的,也就是把测试的激光武器安装在发动机的凹面反射镜上,开启制造内部热源以后就可以进行测试。

    光压发动机还是在地面上,就不可能制造太高强度的光能,所以测试强度还是比较低的,甚至赶不上湮灭粒子实验基地的强度。

    在进行了初步的测试以后,凹面反射镜安装了十台激光武器,并让光压发动机正式启动飞行,进行了一次高空上的激光武器测试。

    这次测试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也确定了激光武器的制造方案,就朝着合作工厂进行了订购。

    相比一阶雷达、激光武器来说,引力场技术相关工作是最复杂,只是测试就需要单独制造一台大型机械。

    这台大型的机械是一个类似电梯的结构,电梯结构中间悬吊的是一个长方形的舱室,舱室的上下安装的引力场设备,接通了电源以后,舱室就可以进行上下的加速,看起来就像是高功率的跳楼机一样。

    在不断的加速、减速,甚至失重等环境下,就可以对于引力场的参数进行调整,来保证舱室内部不会受到环境干扰,保持稳定的引力强度。

    下一步就是把调控好的引力场设备安装到环绕凹面反射镜的舱体中。

    ‘高功率的跳楼机’性能并不好,根本无法模拟光压发动机的高加速、转弯飞行、快速斜侧下落等复杂环境。

    研究组需要通过光压发动机的飞行,来获得一系列的参数并对引力场设备运行进行调节。

    这个过程就相对比较复杂了。

    中途高压发动机起降了五次,才完成了内部引力场设备的基本调节。

    最后就是引力护盾的测试。

    这个工作就更加复杂了,引力护盾已经不需要地面常规测试,直接进行的就是地面实战测试。

    首先是在一个地点朝着高空制造了固定方向引力场区域,随后发射不携带弹头的空壳导弹,对边侧区域进行打击。

    所使用的导弹技术还是很精准的,误差范围在一米以内,进行打击以后就发现,导弹到高空六十公里,也就是引力场区域以后,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偏差,甚至导致路线修正系统失效,后续无法再锁定目标位置。

    类似的实验进行了三次。

    最后一次甚至使用了安装反拦截变轨喷射器的导弹,依旧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导弹轨迹到指定区域立刻出现巨大偏差,甚至导致安装反拦截变轨系统,无法再让导弹重新对准目标。

    负责导弹发射工作的是来自研究二院的火箭专家曾荃教授。

    测试结束后,曾荃就忍不住对王浩笑道,“王院士,这次您亲手设计的反拦截变轨喷射器算是遇到对手了。”

    “到了高空六十公里范围,导弹在三秒内方向大幅度变化,变轨喷射器持续运作,最终落点也和目标位置相差了三公里以上。”

    王浩笑着点点头,随后疑惑问道,“反拦截变轨喷射器……我设计的?”

    “对啊?”

    曾荃惊讶的问道,“您不记得了?”

    王浩用力拍了拍脑门,无奈道,“研究的东西太多了,都差点儿忘了,好像是有过,我还去过那个研究所……是第几院的研究所?”

    “……”

    曾荃不想说话了。

    最近几年时间里,他们一个组二十多个人,一直围绕着导弹反拦截电轨喷射技术工作。

    结果王浩这个设计人,根本对技术不在意,甚至差点忘记了自己研究过的技术……

    气不气人?

    人和人差距怎么能这么大呢?

    曾荃忽然觉得和王浩站在一起都感觉很羞愧。

    引力护盾的地面实战测试也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有了地面实战测试的数据以后,光压发动机组确定了引力护盾技术的数据,也确定了设备的制造方案,随后就准备引力护盾技术的高空测试。

    这次的高空测试很不一般。

    在召开会议讨论以后,他们决定让光压发动机升到八十公里的高空。

    这个高度还是相对安全的,肯定不会碰到大范围的卫星碎片,发动机已经安装了一阶雷达,也安装了超过二十台激光武器,安全性相对也是有保障的。

    在发动机上升的过程中,引力护盾会持续朝着推进方向开启,也就是朝着正上方开启。

    这也是测试的一个环节。

    现在他们所使用的引力护盾设备,制造的引力场区域并不大,单台设备开启最高功率,也只能覆盖4公里半径的半圆区域。

    4公里半径听起来是很高,但引力场中心稳定区域距离发动机超过70公里,想要把发动机用引力护盾圆球式的包裹起来,需要的设备超过100台以上。

    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光压发动机的电力功率是有限的。

    按照设计组的计算,发动机最高只能支持六台引力护盾设备同时开启,否则就会影响到内部正常运行,像是舱体内部的引力场设备,正常运转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最终研究敲定,只安装六台引力护盾设备。

    同时,引力护盾也不会长期开启,只会在飞行的过程中,朝着飞行方向的正前方开启一台。

    即便引力护盾无法把飞船完全包裹,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有了一阶雷达,就可以提前检测到风险,即便是碰到陨石群或卫星碎片,也可以朝着来袭方向进行释放。

    发动机朝着飞行的正前方开启一台引力护盾设备,可以做到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

    未来的空天母舰也是一样的。

    空天母舰高速飞行的时候,可以朝着前方和边侧开启三台设备,就可以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因为最大的风险就来自飞行方向。

    当在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状态时,空天母舰两侧的危险性是很小的,陨石很难从空天母舰的两侧袭来。

    后方就更不用说了,正后方的危险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开启引力护盾设备护住正前方,只要不一头扎进陨石地带,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研究小组认为,太阳系内只要不进入小行星带,都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至于太阳系外,想探索就需要制造更大型的空天母舰,到时候,或许可以称之为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会制造的非常庞大,电力系统也会增加很多倍,就能支持一整套引力护盾设备长期运行。

    那样就能够保证安全了。

    很快。

    引力护盾设备安装在了光压发动机上,光压发动机也准备进行四个月内的第六次高空飞行测试。

    同时,也吸引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第六百零三章 第七次测试!引力护盾测试!

    过去四个月时间里,光压发动机就是国际最重大的焦点。

    一则是因为光压发动机修建了环绕舱体,外形看起来像是大型的UFO,只是外形的照片都能够引起热议。

    好多人都讨论起,光压发动机已经完善成为空天母舰。

    第二就是不断的测试了。

    如果是一个大型的太空飞行器,长期待在一个位置动也不动,热度很快就会降低,毕竟长时间都没什么变化。

    近一段时间,光压发动机进行了六次起降。

    这个频率非常高了。

    一般的新型战斗机,测试阶段都不会起降这么频繁。

    很多时候,进行一次试飞以后,中间要间歇几个月时间,用来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或者是增添其他装置等,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试飞。

    光压发动机连续进行了六次试飞,频繁的试飞起降就会吸引很多注意。

    其中,还是有重大点的。

    比如,有媒体曝光说,光压发动机安装了高端的激光武器,一条消息就能够吸引很多的。

    光压发动机安装高端的激光武器,也就代表后续制造的空天母舰拥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会对于太空中的卫星、空间站等,形成直接的威胁。

    甚至可以理解为,空天母舰建造成功以后,可以轻易的击毁任何太空中的人造设备。

    这一点引起了国际轰动,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抗议的声音。

    阿迈瑞肯方面的反应最大,有好多政客、官员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都站出来,对‘安装激光武器的做法’表示强烈反对。

    “光压发动机安装激光武器,是对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威胁,也是对于人类科技发展的威胁。”

    “这种威胁是不可控的,我们必须要抗议、要抵制,我们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

    “航天飞船公司坚持这么做,我们将会给予他们最严厉的制裁!”

    “这么做,是对于人类和平的挑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挑衅,也是对于自由化太空活动的霸权行为!”

    “乌拉乌拉”

    阿迈瑞肯舆论层面说了一大堆,就是各种的抗议、抵制、不满、谴责,但他们没有任何实际的办法。

    航天飞船公司的回复就是,“安装激光武器,是为了让空天母舰拥有防护手段,是为了对抗可能袭来的陨石,又或者是太空垃圾。”

    “光压发动机很庞大,在太空中被击中的概率很高,所以必须要拥有防护手段。”

    然后,就不理会了。

    反正各种抗议谴责也根本伤不到毫毛,舆论方面再多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国内舆论对此是无比支持的,还有一些国家的舆论也非常的支持,也只是有一部分舆论‘强烈反对’而已。

    第二受的点就是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升空超过50公里,比第一次高空测试还要高出一倍之多。…

    “50公里呀,再高一倍就进入太空了。”

    “看来,光压发动机的测试是逐步提升高度,慢慢一步步的进入太空,下一次可能会更高。”

    “太空定义上是100公里,这样的测试再来几次就应该能进入太空了吧?也算是完成了太空测试。”

    “短时间应该不可能,百公里外的空气非常稀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环境会变得完全不同。”

    国际对此非常。

    光压发动机能够飞到百公里外的太空,那么飞到几百公里外的太空,甚至上千公里,上万公里都是没有问题的。

    光压发动机的能源是自给自足的,只要进入太空后一切运转正常,有能源持续不断的供给,理论上飞出地球到太阳系内航行都没有问题。

    光压发动机测试中所展现出的技术,以及在太空环境下的统治力,已经完全超出了常规理解。

    阿迈瑞肯方面自然对此非常的。

    高端决策层还希望进行太空竞争,就必须增加对于光压发动机的了解,他们已经把光压发动机或者说未来的空天母舰,看做是太空竞争中最大的对手。

    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竞争情况非常不乐观。

    一号决策人为此苦恼不已。

    每当想到光压发动机的时候,一号决策人都感觉非常的头疼,他手里有很多的数据资料,资料内容表明光压发动机蕴含远远不只是湮灭粒子技术。

    比如,发动机必然有非常高端的发电技术。

    发动机内必然有强湮灭力场,而且可能不止一座强湮灭力场,湮灭粒子技术运行也必然使用大量电能,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不管是核电、蒸汽发电,又或者是其他发电技术,想要让如此庞然大物持续运转,都必定会有很大一部分空间用来作为发电设施。

    那么,外观上就能看得出来。

    问题就在于,光压发动机的外表,完全看不出哪一部分是用来发电的,其中运用了什么高端的技术,他们甚至连分析都分析不出来。

    这已经是超出理解的问题了。

    在太空层面上,要拥有和对手竞争的能力,科技水平必须要跟上进度。

    可是,阿迈瑞肯就连最基础的强湮灭力场技术都没有完全掌握,使用的依旧是对方淘汰的技术和设备,未来如何实现太空领域的竞争呢?

    实际上,阿迈瑞肯也强行研究过湮灭粒子技术,做法就是制造承载能量极限的强湮灭力场,然后在内部释放粒子光束。

    实验结果就是……爆炸。

    在连续三次爆炸以后,临时组建的秘密实验团队被直接解散了。

    经历几次失败的教训以后,他们还是得出一些结论的,比如,像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负责人科罗特詹姆斯的说法,“高压混合材料支持制造的强湮灭力场,承受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只要中途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发生爆炸。”…

    “想进行研究,必须拥有金属超导材料支持的强湮灭力场技术。”

    问题还在于强湮灭力场技术。

    一号决策人,再包括能源部,甚至是军方,都不会把问题怪在科罗特詹姆斯身上。

    科罗特詹姆斯是公认的顶尖人才。

    高层人士都认为,之所以无法研究出金属材料支持的强湮灭力场技术,关键还在于超导材料的研究问题。

    格鲁姆湖项目组并不擅长超导材料的研究。

    这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各种超导材料相关的机构负责的。

    另外,科罗特詹姆斯的工作也非常突出,他们提供了S波相关的一系列数据。

    那些数据比国际湮灭组织的实验结果要丰富太多了,只要看一遍S波相关的数据,就感觉掌握引力场技术近在眼前。

    只可惜……

    雷达波、辐射波相关的研究机构水平太差,到现在,S波制造的研究都没有任何进展。

    格鲁姆湖项目组还有其他的成果,包括不限于把湮灭力场强度提高到7.5倍率、精细测定了高倍率湮灭力场能量湮灭速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科罗特詹姆斯不像是之前的负责人,不会大手笔的索要高额经费。

    总之,高层人士都对于科罗特詹姆斯非常的认可。

    一号决策人也是如此。

    “只可惜呀!”

    “新兴科技方向上,就只有科罗特詹姆斯一个优秀人才……”

    “哎”

    最终剩下的只是一声长叹气。

    这时,秘书送来了一份六角大楼发过来的情报资料,一号决策人扫了一眼,上面就只有一句话,“光压发动机马上要进行新一次的测试。”

    这条情报信息是分析出的结果。

    六角大楼利用卫星设备,24小时对于光压发动机研究基地进行监测,他们分析情报信息,是根据热感卫星拍摄的图像。

    有了好几次起降测试后,他们就发现在起降测试的前一天,光压发动机会进行‘预热’操作。

    大范围的预热操作自然会被热感卫星检测的。

    当发现同样的预热温度时,就能分析出马上就要进行下一次的飞行测试。

    虽然对于光压发动机采用的技术还有很多的疑惑,但他们必须要对于光压发动机有更多的了解,未来才能够拥有和对方竞争的资格。

    六角大楼已经布局,准备进行新一轮的监测了。

    他们直接调用了四颗军事侦察卫星,高度分布从110公里到600公里。

    侦察卫星会拍摄大量的照片,再加上万公里高度的其他卫星辅助,就能够实现对于光压发动机测试飞行的完全监测。

    他们已经做好了监测准备。

    六角大楼的情报分析很准确,光压发动机新一次飞行测试即将开始了。

    过去四个月时间,光压发动机进行了六次飞行测试,但这一次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是第一次进行引力护盾的测试。…

    引力护盾设备安装在发动机的正上方。

    发动机的环绕舱体已经造好了六个,其中第五个舱体安装了引力场设备。

    舱体内引力场设备的测试也是重要一环,之前的测试都是让动物在舱体内,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以及及时引力数值显示,来判断内部引力场是否稳定。

    这一次则是有测试人员待在安装引力场设备的舱体内,去真实感受引力场舱体的情况。

    舱体内含有及时关闭的按钮,碰到特殊情况可以直接关闭引力场。

    同时进行测试任务的还有其他两个人员,他们负责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就直接坐在了主控舱的座位上。

    主控舱,已经相对完善了。

    主控舱正对位置有个4米宽的超大屏幕,屏幕的中间显示的是发动机正前方的画面,边侧几个小屏幕显示的是雷达画面,下方则有好几个小屏幕,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屏幕下方则有很多的操作按钮。

    这些操作按钮有的是被激活的,有的则还被关闭的,还有的则是预留按钮。

    在主屏幕正对的方向,有四个充满科技感的座椅,两个测试人员就坐在了座椅上。

    当他们进入到主控舱,并坐在座椅上的时候,忍不住带着感叹聊了起来,“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还是很震撼啊,好像比上个星期又华丽了……”

    “确实很华丽,感觉就像是操作宇宙飞船,像是在拍摄科幻电影,或者说我们就是科幻电影内宇宙飞船的操作者。”

    “这本来就是宇宙飞船,只不过还没有完善而已!”

    “真希望完善以后,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就不知道到时候是否能选上了。”

    “如果能干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酷炫了,不过竞争肯定非常激烈。”

    “我们都得到这个机会,已经很了不起了!”

    “半年前,我还考虑去参加宇航员的培训,然后去空间站工作几个月,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弱爆了……”

    “我们真是运气很好。”

    “张建的运气就不怎么好了……”

    他们说的张建就是坐在引力场舱室的测试人员。

    引力场舱室内就有个椅子,还有一个小的电脑屏幕,剩下就什么也没有了,张建的工作就是用肉体感受引力场。

    三个人一起被选拔成为测试员,结果张建却分配到了引力场测试工作。

    对此,其他俩人都是幸灾乐祸,他们开了对讲机,说道,“张建,你那边儿还好吗?”

    “我们这里是主控室,真是太舒服了。”

    “这个环境实在太华丽了,哈哈哈哈,你也不用羡慕,这就是运气呀!”

    对面的张建气的要死。

    张建的运气确实很不好,三个测试人员,都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培训,各自的工作是抽签来决定的。

    张建就抽到了‘测试引力场’的工作。…

    听到对面两个人幸灾乐祸的声音,他只能吐槽一句,“泥煤!”然后又听到‘哈哈哈’的笑声。

    与此同时。

    王浩等人都已经在控制室了。

    在一系列指令下,光压发动机完成了自检以及预热工作,各个部分都已经开启。

    在听了一系列上报的数据以后,王浩很轻松的喊了一声,“起飞吧!”

    发动机的功率猛然提升。

    在很多人的目光下,发动机脱离支架缓缓升到了空中,等高度超过了100米以后,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发动机的速度猛然提了起来。

    发动机的起降测试有很多次了。

    这一次也有一些不同,会采用很高的功率运行,数值上来说,加速度最高达到每秒35米。

    光压发动机是径直向上飞行的,每秒35米的加速已经很快了。

    舱室内部的测试人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让普通人产生窒息的感觉,舱体内的测试人员都是专业的飞行员,还经过了几个月的严格训练,有的甚至经历过宇航员的训练,承受压力当然没有问题,但身体上的压力还是让他们感觉很难受。

    比如,想开口说话都需要很用力。

    张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也能感受到光压发动机的起飞,发动机发生了震颤。

    当加速过快的时候,身体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对他来说,这种压力和没有一样。

    舱室内引力场的作用抵消了大部分加速带来的压力,只有加速度超过每秒30米,才感受到了一点点压力。

    这让张建感觉很轻松。

    他想起其他两人的幸灾乐祸,顿时乐呵呵的说了起来,“你们那边儿感觉怎么样?”

    “我这里完全没压力呀,太轻松了,就和坐在地面上是一样的。”

    “怎么样?感觉很难受吧?”

    “还是我这边环境好啊,还有一个屏幕,我正在看电影,对了,我还带了零食……”

    “真是太舒服了,就像是来放松休息一样。”

    对讲机穿来两声怒骂,“滚!”

    “泥煤!”39314755

    无弹窗相关

    _

第六百零四章 有卫星通过引力场!朱启明:感谢他们,测试成功了!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并没有针对新一次的飞行测试进行预告,测试过程中也就没有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或是在地面进行直播拍摄。

    但是,飞行测试受到的还是有很多的。

    光压发动机的块头太大了,发动机研究基地也是公开的,国际上好多的卫星会对基地进行24小时的监测,只要光压发动机起飞就会引起注意。

    六角大楼,是最重视光压发动机研究基地情况的机构之一。

    前一天,他们通过情报分析,已经知道光压发动机会进行测试,只不过不清楚具体测试的时间。

    有工作人员就一直盯着卫星图像,随时准备对情况进行报告。

    当光压发动机准备起飞的时候,热感卫星已经检测到了异常高温数据。

    好几个具有决策权的官员以及聘请的科技顾问一起来到了数据室,坐在显示卫星图像的大屏幕前。

    大屏幕的显示分成了九个小屏幕。

    其中有七个都是卫星视角,也包括热感卫星传来的图像,还有两个是超远距离地面雷达侦测图像。

    卫星自带雷达性能很低,而地面的超远距离大型雷达,则可以对于空间进行全方位的侦测。

    这就是著名的全球空间侦测体系。

    任何国家发射的大型火箭,只要升空就会被体系侦测到,并能够精确的锁定位置。

    在对于光压发动机的侦测工作上,空间侦测体系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卫星拍摄到的图像也只是起到辅助观察作用而已。

    当光压发动机起飞以后,几个官员都认真看着屏幕图像,也有专业人员报告数据。

    “高度12000米,加速度30。”

    这个数据报告出来,顿时引起了官员们和科技顾问的讨论,“加速度很高啊!”

    “30的加速度,都快赶上常规火箭了。”

    “这个数据说明,光压发动机的性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

    “而且,加速度还在不断升高。”

    加速度高,也就意味着推力大。

    光压发动机如此庞大的块头,能有超过每秒30米以上的加速度,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六角大楼的侦查手段确实很不一般。

    空间侦测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计算出光压发动机的加速度,而太空上的热感卫星能检测到光压发动机下方的温度。

    通过加速度和温度两个数据,就能够了解到很多信息,甚至估算出发动机喷口的光能集中度,并粗略估算出释放光压的最大推力。

    再近一步,就可以计算出光压发动机的重量。

    这当然不是准确的数据,光压发动机并没有释放最大性能,同时,也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但估算出的数据量级也足够惊人了。

    科技顾问马特拉奇斯,就带着惊讶的说出了一个结论,“在估算出的数值基础上,能做出一个准确度很高的判断——”…

    “发动机内部的发电体系和湮灭粒子技术制造的光能强度无关!”

    这个结论让其他人皱起了眉头。

    马特拉奇斯继续道,“换句话说,湮灭粒子体系可能并没有参与到发电……”

    拉奇斯没有把话说的很明白,但其他人也弄懂了他的意思,他们一直都对于光压发动机的电力来源感兴趣,但对此没有任何相关的情报信息,仿佛电力就是凭空制造出来的。

    现在拉奇斯的说法就让他们更疑惑了。

    虽然不知道光压发动机的电力来源,但最开始的判断都是电力和湮灭粒子体系直接相关,毕竟只有足够高的热量或光能,才能够转化足够高的电力。

    其他人也顺着思考起来,“所以,他们用的肯定不是光转电技术,最少,不是常规的光转电。”

    “如果是热转电,就必须要非常大型的发电机,但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到发电体系。”

    “电能,从何而来?”

    “难道真的有一种全新的发电技术?”

    光压发动机的光能磁化发电体系,是处在凹面反射镜的内部边缘,靠近湮灭粒子释放光能位置的边侧,外部自然是看不到的。

    光能磁化发电体系只占据很小的体积,完全不会影响到凹面反射镜的正常运转。

    六角大楼猜的很对。

    光能磁化发电确实是一种全新的发电技术,只不过他们没有任何相关的情报,根本无法做出分析。

    在空间监测体系下,就发现光压发动机的加速度达到了每秒36米。

    “最高达到了36,没有超出预期,但也非常惊人了。”

    “确实很高。”

    “已经不比常规载人火箭差多少了!”

    他们惊讶的并不是加速度数值,而是光压发动机能有如此高的加速度。

    一般的载人火箭加速度在45个G之间,也就是每秒40米到每秒50米。

    这也是宇航员能够承受的数值。

    光压发动机的加速度只有3.6个G,数值上确实没什么惊讶的,但光压发动机和火箭不同,火箭用的是化石燃料,燃料燃烧过后,助力部分就会自动脱离。

    光压发动机用的是光压推力,不会出现助力体系脱离的情况,再加上非常惊人的大块头,需要制造推力也非常惊人,给人的感觉就很震撼了。

    当飞行高度达到了20公里时,卫星监测屏幕上出现了一道白光。

    从卫星的视角来看,白光非常的微弱,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是当成太阳光的影响。

    同时,热感卫星图像,出现了一个小红点,因为红点儿实在太小了,也不会被注意到。

    但光压发动机已经完成了一个测试激光武器测试。

    当飞行到20公里高度时,按计划就要测试激光武器,20公里左右高度上,有提布置好、带有感应装置的热气球,作为激光武器和引力护盾的标靶。…

    光压发动机发射出一道激光,准确的命中了其中一个标靶气球。

    这也是对于雷达、电子系统与激光武器协调性的测试。

    虽然只是发射一道激光武器,但却需要各部分系统进行协调,才能成功的命中目标。

    首先就需要雷达体系进行检测锁定,电子系统则不断的进行分析并控制激光瞄准。

    然后,就是释放激光打击目标!

    “打中了!”

    “干得不错!”

    “成功完成了任务!”

    控制室内都出现了兴奋的呼声。

    光压发动机的主控舱内则是一片安静。

    两个测试人员还处在高加速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下控制雷达对目标进行锁定,并按下释放激光武器的按钮,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在成功击中了目标以后,他们也是非常高兴的,只不过心中的兴奋很快就被郁闷充斥。

    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张建的声音,“打中了吗?”

    “应该是打中了,我听到主控室的声音了,真了不起啊,只可惜,你们都没有力气高兴了,对不对?”

    “真羡慕你们啊,不像我就只能在这里吃吃零食,看看电影,工作真是很颓废啊!”

    “艹!”

    “滚!”

    张建根本无视了怒骂的声音,继续淡定的唠唠叨叨着,他可不会错过打击对方的机会。

    他已经想好了。

    等发动机开始减速以后,就直接关闭对讲机,让对方最少在发动机上没有报复的机会。

    毕竟是一对二,人数上处在绝对劣势。

    光压发动机还在快速飞行。

    当高度超过30公里后,发动机就开始逐渐的降低功率,很快加速度就降低到了0。

    随后,就进入到减速状态。

    光压发动机的减速依靠的就是地球引力,最高也只有每秒十米,并一直持续到78公里高度,之后才会重新开启光压喷口,并让发动机缓缓进入悬浮状态。

    当进入减速状态以后,六角大楼的官员们都松了口气,“看来是不准备进入太空了。”

    “按照这个速度,最高不会超过85公里,但也距离太空很近了。”

    “呼”

    好多人都长呼一口气。

    他们确实担心光压发动机直接进入太空,那也就意味着测试进度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现在没有进入太空,稍微还能接受一些。

    “看来是还要差一些,估计是没有做好准备。”

    “种花家行事向来很稳健,他们估计是要有万全的把握才会那样做。”

    “以光压发动机的性能来说,他们可以在80公里高度长期悬浮吧?这个高度上,我们能打下来吗?”

    “应该没有问题,中程导弹就能威胁到,但要锁定并不容易,导弹进入50公里高空以后就需要自动修正路线,只能通过卫星进行导航,但卫星的导航在高空上并不准确。”

    “好消息是,它非常庞大,还是有击中概率的,当然前提是它不进行躲闪。”…

    “如果采用饱和攻击,比如,一口气发射100枚导弹,这种大块头,还是能够击落的。”

    “但它有激光武器。”

    “我们不知道武器的具体性能,希望还是差一点吧……”

    当他们正谈着的时候,大屏幕有一个卫星画面忽然出现了偏移,马上就引起了注意。

    “TSA395?120公里高度的那颗卫星?”

    “对!”

    “TSA395的速度非常快,只能检测一小段时间,但现在还在检测范围,出现偏移……”

    “是故障吗?”

    “联系卫星中心!”

    很快卫星中心就有了回复,“TSA395的速度出现微弱降低,方向也出现了微弱偏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可能是故障……”

    “大概只有一秒钟左右,可能是空气阻挡?”

    “当然,120公里没有空气,但我们也只能想到这一点,刚才的情况很奇怪,卫星自检并没有报告任何异常。”

    “现在已经无法返回原来的轨道,再继续环绕地球二十圈左右,就会坠落,坠落地点在太平洋南侧,坐标……”

    数据室的官员们认真听着,最后都是不在意的摇摇头。

    卫星自检并没有报告异常,出现速度稍稍降低、轨道稍稍偏转可能是遇到了什么障碍?

    也许是一阵风,把下方的空气吹到了太空?

    毕竟,高度只有120公里。

    虽然他们都并不在意,实际上,卫星中心觉得很不正常,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现在出现了,却找不出原因,就让人很好奇了。

    六角大楼以及卫星中心的人,当然想不到是光压发动机的引力护盾,直接影响到了低轨道卫星的运转。

    发动机主控舱的测试人员知道情况。

    当发动机进入减速状态时,主控仓的测试人员感觉就舒服多了,伴随着地球引力的减速,就好像是处在失重状态一样,但总要比高加速感觉好太多了。

    他们能够轻松的坐着,并查看雷达屏幕以及其他数据。

    引力护盾开启的方向是光压发动机的正前方,光压发动机向上飞行的时候,正前方自然就是正上方。

    一阶雷达的性能很高,理论上能够对一万公里范围进行侦测,但因为一万公里范围太庞大,测试过程中只显示一千公里范围就足够了。

    上方圆形覆盖的一千公里范围,能够监测到几十颗卫星,还包括正在上方通过的国际空间站。

    所有的卫星和空间站都显示在雷达屏幕中。

    在光压发动机测试过程中,引力护盾会一直开启,因为常规来说,两百公里高度下不会存在卫星,也就不会对于常规卫星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雷达侦测到快速通过的超低轨道卫星,或者可以直接称为军用间谍卫星。

    引力护盾覆盖范围半径高达4公里,一定会对于通过的卫星产生影响。

    两个测试人员就眼看着特殊卫星通过了引力护盾的区域,雷达侦测后报告的数据显示,特殊卫星速度降低了20米每秒左右。

    “肯定是军用卫星,估计是专门来侦查我们的,他们也想不到我们有引力护盾这么高端的技术。”

    “这颗卫星报废了,速度降低20米,轨道也发生了微微的偏转,要不了多久就会坠毁。”

    “肯定会坠毁,估计也就是明天了”

    “它的运气可真好!”

    两人说着的时候,也连接了地面控制室,并报告说道,“120公里高度有一颗卫星通过。”

    “它恰好通过了引力护盾区域。”

    “卫星发生了轨道偏转,速度也降低了20米左右……”他们平静的语调报告的消息却非常惊人。

    控制室都听的一片安静。

    朱启明惊讶的对王浩说道,“看来,我们的引力护盾测试已经成功了。”

    “应该是阿迈瑞肯的卫星吧?”

    “感谢他们……”

    无弹窗相关

    _

第六百零五章 下一步,太空!王浩:速度太慢,看来要考虑合作问题了。

    研究组根本就没有想到,能通过从上空划过的卫星,得到引力护盾激发效果的详细数据。

    他们已经在一万到两万高空放置了十几个靶球,附近的空域已经被列为航空管制区域,漂浮的靶球也不会对民航客机造成影响。

    这种实验方式很难得到准确数据。

    一则是因为靶球会受到风力影响飘忽不定,空气阻力对于后续计算的影响很大,那么计算结果就会不准确,只能通过十几个靶球数据,得到一个更接近的结果。

    第二就是引力护盾释放范围的影响了。

    引力护盾释放的范围太大了,包括中心范围和影响范围,形成的是一个半径四公里左右的半球体。

    另外,引力护盾释放的距离控制并不精准,也许存在一点点差异,释放范围就会偏差几公里。

    研究组担心引力护盾会影响到地面,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造成巨大的事故,那么就只能让光压发动机飞的更高,并让引力护盾逐渐从上到下接近靶球。

    这样进行实验,最开始接触把球的是引力护盾的边缘地带,就可能会让把球脱离引力护盾范围。

    那么光压发动机只能进行追踪式的实验,情况就会变得有些尴尬了。

    研究组当然也想过去测试引力护盾对于卫星的影响,问题是,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高度的温度,直接就可以归在特殊间-谍卫星的行列中,他们并没有可用于测试的适合目标。

    如果真的那样去做,还要和军方部门进行沟通。

    至于专门发射测试用的低空卫星,同样也需要和军方部门进行沟通,等于让军方部门直接介入到测试中,还会让其他国家机构注意到,甚至是专门进行监测,就可能会暴露出引力护盾技术,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总之,上空经过的卫星是个惊喜。

    一阶雷达做出了的精准测定,并且进行了一分钟左右的追踪,一切的数据都摆在眼前,连后续的轨迹都能计算的很清晰,他们得到了精确的数据,甚至能计算出卫星坠落的大概大致范围。

    但仅仅卫星的数据还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引力护盾覆盖范围,强度从中心点向外是逐渐降低的,卫星并没有经过中心区,就只是在外围近乎呈现一条直线划过。

    雷达测定的数据很精确,但也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的数据,比如,平均的引力强度为1.941倍地球引力,释放距离在81公里左右。

    “从卫星得到的数据上来看,引力场覆盖范围是8.3公里直径的半球体。”

    “再根据外围强度的平均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引力场中心区域的强度在2.31倍地球引力左右。”

    王浩进行了一个小总结,“按照所计算出的引力场强度、释放距离、覆盖范围来说,若是以光压发动机飞行路径为中心线,释放出两个呈现120度夹角的引力场,就足以保证挣钱方的安全了。”

    (PS:场力示意图:o——》》)

    【o:发动机;》》:场力】

    其他人跟着说道,“范围确实很大,距离也很远,强度也够高,现阶段是足够用了。”

    “除非正面出现一个庞大到半径超过一公里,并且足够重的东西,否则就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真的有那样一个东西,一阶雷达早就检测到,可以提前躲避。”

    “主要危险还是那些非常小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很小的卫星碎片或者飘荡的小石子,在太空上,这种东西是最危险的。”

    “那确实……”

    当大家讨论的时候,光压发动机已经悬停在86公里的高空。

    引力护盾的实验还是继续进行。

    主控舱的测试人员手动控制调整引力护盾的方向,并让其对准空中的靶球,靶球的位置不是在飞船的正下方,而是和正下方呈现了一个角度。

    引力护盾释放以后距离还够不到靶球,下一步就是操作光压发动机慢慢的接近靶球。

    这也是对于发动机控制体系的检测。

    雷达已经锁定了十几个靶球位置,利用小型激发推进喷口的作用,光压发动机可以在高空上朝着任意方向自由的飞行,方向控制上还是很灵活的。

    当引力护盾释放范围接近靶球的时候,很明显靶球就开始横向移动,所有的靶球都呈现了同一运动模式,就好像是突然被一阵大风吹过一般。

    光压发动机一直追踪着靶球的位置,并控制引力护盾中心区靠近靶球,但最后还是有六个脱离了区域,剩下的则正常被中心区域覆盖。

    这个过程用时超过一个小时。

    整个过程并不只是测试引力护盾,还测试光压发动机的电子系统,调控性能以及飞行控制性能,等等。

    研究组也以此拿到了一系列的数据。

    在引力护盾测试结束以后,光压发动机就执行返回基地的命令,过程中测试人员还进行了下降控制。

    之后控制室就接管了操作,让光压发动机返回基地。

    光压发动机还在返回过程时,控制室已经响起了欢呼声,他们对于发动机返回基地并不担心,因为起降测试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

    每个人对于光压发动机的降落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次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引力护盾的效果实在太好了,只看针对卫星的效果,就知道引力护盾是重大的安全保障。

    “在太空中,最怕的就是物理性的碰撞,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了引力护盾,再也不担心光压发动机会在太空上和什么东西发生碰撞。”

    “不管是陨石,还是卫星碎片都不用担心。”

    每个人都感到很兴奋。

    他们很清楚引力护盾的重大意义,有了引力护盾以后就能直接对抗太空中的物理性危险,同时也能直接对抗地面的武器威胁。

    这个意义实在太大了。

    其实研究组最开始就想到了太空中的物理性危险以及地面的武器威胁问题,但关键是他们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光压发动机的块头太大了。

    即便灵活性再好、功率再高,因为块头的影响对卫星碎片、陨石群也无能为力。

    地面威胁也一样。

    光压发动机的块头太大,若是处在几十公里的高空,地面上发射太多的导弹,进行整个区域的饱和攻击,想逃脱是非常困难的。

    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利用激光武器来抵抗,但激光武器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正常来讲,大型的航天飞行器能够拥有防卫以及主动进攻手段,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若是碰到高速的微小太空垃圾,几乎就只能自认倒霉,而光压发动机的块头太大,类似的威胁风险更大。

    现在不管是太空中的威胁,还是地面的威胁,都无法直接威胁到光压发动机,自身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还拥有了另外一种主动进攻手段,可以直接让太空中的卫星偏离轨道。

    想到这一点,每个人都非常的兴奋。

    ……

    阿迈瑞肯,六角大楼,数据室。

    官员和顾问们全程旁观了光压发动机的测试,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低空卫星轨道偏离和光压发动机有关,而是继续讨论着光压发动机的性能和威胁。

    “光压发动机,或者说以此制造出的大型飞船,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

    “如果研究成功,他们就拥有了无法限制的太空堡垒、太空武器,能够威胁到所有的卫星。”

    “虽然没有看到激光武器测试,但如果在太空中,相信他们的激光武器,能够威胁到千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

    “这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想要打下一颗卫星,需要的就只是接近一千公里范围。”

    数据室里变得很安静。

    每个人思考一下都感觉很无力,因为双方的太空科技差距太大了。

    现在考虑的是太空武器,而他们所拥有的太空进攻能力,最高端的还是卫星追踪能力,通过对于太空中卫星的追踪就能够计算出精确的轨迹,然后在地面发射导弹进行攻击。

    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调整卫星的轨道,来和已追踪的卫星进行直接碰撞。

    他们已经发射了十几颗用于空间监测,并可以修正轨道的军用卫星。

    之前他们认为掌握的技术已经很高端了。

    当然,他们也想过制造太空中的主动进攻武器,但太空武器是需要能量支持的,只是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弱了。

    如果空天母舰研制成功,双方的太空军事科技的差距就会失去比较性。

    他们掌握的太空武器技术就像是普通的刀枪棍棒,还需要人力过去直接进行拼杀,而对方掌握的技术就像是拥有无限子弹的冲锋枪。

    这怎么比较呢?

    两者的差距已经不能以道理计了。

    当然,拥有无限子弹的冲锋枪也不是无敌的,但想要击败这样的对手,都不知道要填上多少性命才可以。

    数据室的所有人都感觉很无奈,他们想不出直接应对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低空区域,利用地面的导弹进行饱和覆盖攻击,前提还是对方的飞船飞出国家区域,甚至是直接飞到他们的军事区域上空,否则距离就太远太远了。

    “唉~~”

    好多人都忍不住一声长叹。

    第二天阿迈瑞肯举行了高层会议,会议做出了三个决策,一个就是重启f射线实验,并让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和军事合作研究。

    第二就是增加制造大批量中远程导弹。

    最后是投入研发太空武器技术,直接要求就是研发出‘拥有发射激光武器性能的军用卫星’。

    哪怕一颗卫星只能发射一发激光武器,或许,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最少拥有一定的震慑能力。

    当然,研发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可不单单是把激光武器送上太空。

    首先,能源方面必须有大容量的电池支持,因为电池都是有寿命的,长期不使用电力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能发射激光武器的前提是能够锁定目标,那么就需要配备雷达系统,而太阳能电池板支持的雷达系统,性能显然是非常低的。

    同时,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好多军事领域的专家听了研究要求,都感觉高层人员是在做梦。

    有人甚至调侃道,“或许,我们应该研发一种核动力卫星,并让超大型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

    引力护盾测试非常成功。

    光压发动机上方通过的卫星提供了非常精确的数据,再对比靶球提供的数据,让研究组对引力护盾的强度、释放距离和范围,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

    研究组对于引力护盾的性能非常满意,下一步就可以开启制造了。

    他们计划在光压发动机上安装六台引力护盾设备。

    在举行的总结会议上,王浩也说明了下一步的工作,“第一就是继续完善环绕舱体,要开放十个左右的舱体,并构建完善的生活循环体系,保证人员能够在舱体内长期的工作生活。”

    “另外,舱体内引力场还要继续完善,我们在测试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当光压发动机加速度变动很快的时候,引力场调整有些跟不上。”

    “这一部分还要继续。”

    “最后,我们要给发动机配备小型飞船,要在环绕舱体以及上方位置,建造小型飞船悬停区域。”

    最后一部分只是在会议上提了一下。

    在会议结束以后,王浩就找到了航天局的代表周昌元,问了一下航天局的反重力飞船研究进度。

    周昌元很尴尬的说道,“……已经在建造。”

    “在建造?第一台样机什么时候能完成?”

    “这个、这个……我也不确定啊,王院士,这个部分工作是陈主任负责的。”周昌元更尴尬了。

    “我自己去问问吧。”

    王浩实在是感觉有些无奈,他们已经确定和航天局合作,让航天局研发各类型的小型飞船。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的主要研发工作,还是放在光压发动机、空天母舰上,小型飞船就交给航天局负责。

    他们不可能负责所有的工作。

    航天局能完成各类型小型飞船的研发,他们后续就可以直接下订单进行采购。

    结果很不如意。

    航天局的研发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他们的反重力飞船研究计划,和光压发动机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光压发动机已经快要进行太空测试,甚至已经配备了激光武器和引力护盾,航天局那边连反重力飞船的第一台样机都没有组装好?

    “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这也太慢了!”

    “是不是都得耗时间?这种工作效率,看来要考虑是否和他们进行小型飞船的合作了……”

    王浩郁闷的不断摇头。

第六百零六章 各类型小型飞船!王浩:研究一定要灵活啊!

    航天局,反重力飞船研发中心。

    作为航天局排名前五的高层,技术研发方向实质上的第一人,反重力飞船项目的负责人,陈佳禾也正在为反重力飞船的研发苦恼着。

    反重力飞船的研发工作一直有序推进中,各类的设备部件以及电子系统都在不断的检验、调试、修正,研究中心的每个人都很有工作热情。

    但是,工作速度还是令人不满意。

    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整体看来相当简单,因为各项技术都是成熟的,包括横向反重力技术,也包括超导电池技术以及霍尔推进器等等。

    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各类的技术整合在一起。

    即便只是进行整合,也有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比如说,外部涂层材料研究。

    反重力飞船是太空使用的飞船,也必须要跟上科技发展的进度。

    研究组希望利用一阶材料,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涂层,同时具备性能更好的防辐射以及反雷达技术,就需要研究一阶材料的图层,并加入特殊的棕金材料。

    再比如,霍尔推进器。

    霍尔推进器不是一项新技术,他们有好几种霍尔推进器的制造方案,但要把霍尔推进器整合到反重力飞船中,制造方案就需要进行修改,制造好也要重新进行调试。

    还有,电子系统。

    电子系统包含的内容就太多了,是反重力飞船最重要的软技术,可以让各个部分发挥最高效率,并保证飞船性能的稳定。

    电子系统的完善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现在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制造出一台反重力飞船的基础样机,有了一台基础样机,才能够去设计制造各类功能的飞船。

    研究组也知道未来会和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合作,他们所制造的反重力飞船肯定会装载到空天母舰上,两者的关系就像是航母和战斗机、直升机,区别是空天母舰本身就强大的功能,需要的‘战斗机、直升机’,目的也只是完成一些工作任务而已。

    近一年时间里,陈佳禾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反重力飞船的研究中。

    在被提拔担任了反重力飞船研究的负责人,以及真正成为航天局的高层人物以后,陈佳禾也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而不只是在职位上混生活。

    他希望能够跟着时代发展,也带领航天局实现一定的发展,首先就是能让航天局跟上航天飞船工业公司的‘列车’,在太空领域实现一定的自主创收,而不是一切的运营都依靠国家拨款维持。

    这会是非常大的进步。

    所以陈佳禾带领的反重力研究组,早早就拟定了很多的后续计划。

    比如,以反重力飞船为基础制造出运输船、运输船、载人登陆船、太空垃圾清理船,甚至是小型陨石拖拽船,还考虑和军方合作,制造具有单发太空武器功能的小型战斗飞船。

    等等。

    小型战斗飞船,会是一种像是战斗机一样的太空飞船,飞船会进行小型化,让其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并可以携带某种单发的太空武器。

    如果能制造的更大一些,就是用灵活性来换取武器威力,可以实现多发太空武器,也可以具有挂弹能力,实现能够在太空中发射导弹对地面进行攻击。

    其中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但有了空天母舰作为主体,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一切的根本还是制造好反重力飞船。

    研究组所制造的样机还没有组装,他们就在对各个部分进行测试,好多部分都有各种小问题,但其实也都是可以攻克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整体。

    那就是霍尔推进器和飞船冷却体系之间的冲突。

    这个矛盾让研究组非常无奈。

    其实研究碰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若是没有光压发动机研究组做对比,陈佳禾自认为一点儿都不会担心,一项研究持续几年时间也不长,针对的还是反重力太空飞船,即便是各项技术有一定的基础,五年内能够制造出来也很了不起了。

    针对全世界的太空技术来说,制造出反重力太空飞船绝对可以用‘遥遥领先’来形容。

    只可惜,对比是存在的。

    光压发动机是更大型的研究,甚至可以说大型上十倍、几十倍,采用的还是全新的技术,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设备、实验、数据,就完全是依靠新技术研究出来的,从基础理论到制造全部都是新的。

    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研究,制造出来的第一台样机,都已经要进行太空测试了。

    刚过去的测试,飞行高度超过了80公里,距离百公里的太空已经很近了。

    对比一下,反重力飞船就连第一台样机都没有组装好。

    双方的进度差距太大了。

    问题就在于,反重力飞船的研究要容易很多,说白了就是空舰系列飞碟换上霍尔推进器而已,从技术层面考虑,没有任何无法突破的难关。

    每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陈佳禾就不由用力揉着额头,“差距真是太大了,他们的进度也太快了,不愧是王院士啊!”

    “唉~~~”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那么复杂,竟然还有了引力场技术,也怪不得朱老师总是不满意。”

    “太难了!”

    陈佳禾感觉研究就像是在跑马拉松,他自己轻松跑一跑,不管用时多少总是能到终点的。

    结果出现了一个世界冠军的对手,就让人感觉非常的无奈,甚至根本无能为力。

    最终只能一声长叹气。

    很快。

    陈佳禾的感觉就变成了紧张,因为他得知王浩要来反重力飞船研发基地进行参观。

    说是参观,实际上就是考察。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可能会成为航天局的‘大主顾’,后续双方会签订一系列的飞船合同,以此航天局才能售卖出很多类型的飞船来实现自主创收。

    现在就感觉像是大主顾来看产品,而他们连产品都没有制造出来,还只是零散的部件而已。

    但是,也没有办法。

    陈佳禾只能带着其他人一起等在基地的门口。

    王浩是很郑重的来反重力飞船研发基地考察的,他是来看一下飞船研究的进度,是催一下飞船的研发,毕竟空天母舰要搭载小型飞船。

    若是小型飞船交付需要几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他们就要考虑自己研发了。

    这个时间是等不了的。

    王浩不止是自己来了,他还带上了朱启强,臧春来,当然也少不了航天局的代表周昌元,整个考察团有十几个人,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人物。

    陈佳禾和贾树民,段家骢站在一起,后两人是反重力飞船的副总设计师,也就是研究组的二号、三号人物。

    贾树民、段家骢,比陈佳禾的资历更高。

    凭借已实现的‘登月计划’以及对于航天领域的贡献,他们不止评上了科学院的院士,还拿到了大礼堂的重量级贡献奖项,当然他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贾树民比较年轻也已经58岁,段家骢干脆已经64岁了。

    这个养老的年纪,参与到反重力飞船的研发,贾树民、段家骢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几人在门口等到了考察团。

    他们带着王浩一行人,对于基地进行了参观,并进入到各个实验室、装配间,详细介绍了反重力飞船的设计和研究。

    陈佳禾对于研究说的当然是好话,“我们下一步就准备装配第一台样机。”

    “现在还有几个问题要处理,但我们相信没有任何问题……”

    “各项技术都已经很成熟,我们也拥有了更好的材料,设计出了更适合的霍尔推进方式……”

    “乌拉乌拉~~”

    陈佳禾连续说了一大堆,都是研究中值得赞颂的点,王浩面无表情的听着,只是问了一句话,“第一台样机什么时候能够造好?什么时候能够进行太空测试?”

    “……”

    陈佳禾抿着嘴没有说话。

    当感受到周围尴尬的气氛,段家骢老院士开口道,“王院士,研究要一点点来、不能着急,着急就容易出错。航天领域的工作必须要最大可能的保证不出问题。”

    “航天领域每一次的问题都会是大事故,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更加严谨。”

    “……”

    这次轮到王浩沉默了。

    面对一个60多岁的老院士,他也不能像是对待年轻人一样直接呵斥,毕竟对方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又积极的参与到了反重力飞船的研究。

    他抿了抿嘴,干脆无视了段老院士,问向陈佳禾道,“看看你们的设计吧?研究碰上了什么问题?”

    陈佳禾赶紧让人拿来了设计图。

    设计图还是非常复杂的,一大堆的图纸放在一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每一个部分都有十几张,甚至上百张的内容。

    王浩大致的翻阅了一下,也听着陈佳禾的介绍,“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霍尔推进器以及冷却体系的冲突。”

    “好多精力都放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但都不是很满意。”

    陈佳禾说道,“王院士,刚才你应该看到了半个装配间都围着这个问题转,飞船需要携带冷却剂,又需要携带推进剂,必须留出足够大的空间,就会挤占其他部分的空间。”

    “我们最开始的设计和空舰飞碟差不多,后来就发现空间完全不够用,就只能扩大飞船的体积。”

    “但是,设计上还是有问题。”

    王浩看了一下整体的设计图,沉默的思考了一下,也理解了陈佳禾说的问题。

    空舰飞碟用的是单纯的电力推进,简单来说就是一台电动机,电力驱动电动机内部的扇叶旋转,推动空气来制造推力,落实要实现更高的推力,就会像是航空发动机一样,预留出特殊的进风口,利用扇叶的旋转来制造高压空气,再进行排放旋转制造推力。

    霍尔推进器的原理就复杂太多了。

    霍尔推进器是太空所使用的推进技术,自然不可能去推动空气。

    霍尔推进器通常使用氢气、氙气、氩气作为推进剂,但这些推进剂并不是通过燃烧来产生动力,而是通过霍尔效应,推进剂受到电子撞击而变成离子状态。

    离子经过电场的加速之后,然后再中和羽流中的离子,最终能让喷射出的气体加速至超过10公里/秒,最快甚至可达80公里/秒。

    这种技术就需要携带高压推进剂,就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若是要实现更大的推力,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推进剂,占用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大。

    同时,霍尔推进器还需要和反重力飞船的其他部分整合在一起。

    仅仅是推进功率和反重力、超导电池的电力整合,就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横向反重力、超导电池是一体的,霍尔推进器则是单独的装置,把单独的装置和其他装置整合在一起,电子控制协调是非常不容易的。

    王浩带着思考点了点头,他继续看着整体的设计,忽然疑惑的开口道,“你们就没有想想其他的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段老院士开口问道,“我们都想过了啊,就是不断的进行测试,不断的修改设计。”

    “现在我感觉设计已经很完善了,但因为霍尔推进器的影响,必须把大量的空间留给推进部分,就会减弱飞船的整体性能,但也是没有办法的。”

    他郁闷的摇了摇头。

    王浩扯了扯嘴角,他觉得应该给老院士面子,但对方直接性的否定,让人感觉很郁闷。

    他干脆直白说道,“你们想不到解决方法,并不代表没有解决方法,研究就是要开动脑筋啊?”

    “对不对?”

    “研究要灵活一些,不要那么死板。”他说的干脆补充了一句,“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啊!”

    这句话明显说的就是老院士。

    段家骢也听出来了,他顿时感觉有些气愤,但面对王浩还是很难说什么。

    他确实是一名老院士,但说起对于科技的贡献,地位,对国家的重要性,和王浩相差十万八千里。

    段家骢还是感觉很气愤,他马上道,“王院士,您说一下有什么方法,反正我是想不出来了。”

    王浩平淡道,“段院士,我不是针对你。既然你们问了,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

    “你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霍尔推进器和其他部分的冲突,对吧?包括空间冲突,检测以及电子控制也会变得复杂,整合的问题,对吧?”

    “你们想过没有,是否可以把霍尔推进器整合到反重力、超导电池的体系中,让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那么所需要的空间会变小,检测和控制也会更容易。”

    段家骢又想开口。

    陈佳禾赶紧打断,问道,“这个怎么实现?我们当然想这样做……”

    “冷却剂啊!”

    王浩道,“冷却体系使用的冷却剂和霍尔推进使用的推进剂是同一个东西,问题不就解决了?”

    “反重力、超导电池,使用的是同一个冷却体系,冷却剂用过以后要排出,若是让排出的冷却剂进入到霍尔推进器电离,再排出制造推力,不就整合到了一起?”

    其他人正要开口。

    王浩挥了下手,继续道,“其他体系使用的冷却剂还是液氮,实际上完全可以换一种,比如说液氩。”

    “液氮当然是更好的冷却剂,但氩可以同时作为霍尔推进器的推进剂。”

    “液氩的沸点在零下195摄氏度左右,用来当做冷却剂也足够了。”

    “现在横向反重力所用的超导材料已经非常好了,超导临界温度高达198k,液氩也足够了。”

    王浩说完以后,陈佳禾、段家骢等人都愣住了。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研究开始到现在,他们甚至没有考虑过更换冷却剂,就很确定的认为必须要用液氮作为冷却剂,液氮当然是无法作为霍尔推进器的推进剂的。

    两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霍尔推进器就是单独存在的部件,也必须留下大片的空间用于搭载推进剂。

    现在听到王浩的说法,陈佳禾的眼睛亮的发光,他顿时反应过来,“确实可以啊!”

    “这样就可以把霍尔推进器,和反重力、超导整合在一起,冷却剂和推进剂一致,大大减小空间需求,控制也一体化,检测控制就会变得很容易……”

    “说实话,我们根本没敢想更换冷却剂啊!”

    陈佳禾激动的摇头,心情也很复杂。

    王浩说的不是什么高技术问题,只是更换冷却剂而已,但他们一个研究组都没有想到。

    主要是不敢想!

    横向反重力、超导电池,这么高端的技术怎么能改呢?

    “这就是思维不灵活,死板吧?”

    “连想都不敢想……”

    段家骢沉默了。

    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王浩的想法是他们没想到的,可行性也非常高,对研究的意义重大。

    考虑到自己刚才确定的说法,以及王浩的‘讽刺’……

    就很尴尬啊!

第六百零七章 小型飞船需求、S+任务重大突破!湮灭力和S波的相关性!

    王浩所提出的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高端技术,也不是什么非常非常精妙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更换冷却剂。

    反重力飞船研究基地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或许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应该理解为,即便有人想到也没有说出来、没有被高层负责人们知道。

    高端的横向反重力场以及超导电池技术,研究基地对待起来自然是慎之又慎。

    下面有人想到了解决方法,可能也不会说出来,说出来也可能不会上报,否则研究因此出了问题、出了事故,谁来担负责任呢?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们年纪都太大,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也有年纪大的坏处。

    年纪大的学者们知识量丰富、经验丰富,但同时,脑中大量的所谓‘正确逻辑’,也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面对陈佳禾等人的赞叹,王浩只是淡定的点了一下头,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想的多好,也只是对于技术更加了解,敢于对技术做出变动而已。

    他继续道,“要配合冷却剂、改变冷却体系,实际上,也可以更换横向反重力技术应用的超导材料。”

    “现在能应用的横向反重力材料,最高的临界温度能达到230k,是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研发出的一种新型材料。”

    “这是一种αβ-混合元素超导材料,不止是临界温度高,性能相对更好一些,当然,牵扯到β元素材料,制造更复杂,采购成本会高上很多。”

    陈佳禾、段家骢等人都听的直扯嘴角,新材料确实非常吸引人,临界温度更高、性能还更好,但问题在于,牵扯到β元素材料,还是特殊的新型混合材料,售价可不是一般的高,少说也比现在使用的材料高上二十倍。

    那么,仅仅是搭建横向反重力体系,成本就会达到几个亿之多。

    王浩没理会其他人的反应,他只是给一个建议,至于是否采纳就和他没关系了。

    他继续道,“实际上,你们的研究抛开横向反重力技术也是可以的。”

    “哦?”

    陈佳禾和段家骢对视一眼,马上问道,“王院士,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研究的不就是反重力飞船吗?”

    王浩道,“但我们的需求,或者说了,空天母舰的短期需求,是能够上舰的功能性小型飞船,而不是能够在地球表面起降的大型飞船。”

    他解释道,“反重力技术当然好。如果能研制出反重力飞船,飞船本身就可以称之为‘航天飞船’,但反重力技术本身,也让飞船会非常的庞大。”

    “空天母舰需要一些小型飞船,小型飞船需要实现各种功能,完全可以跟着空天母舰起降。”

    “即便没有反重力,也是可以的,有超导电池技术,配合霍尔发动机也足够了。”

    陈佳禾顿时恍然大悟。

    他们一直研发反重力飞船,根本没有想过抛开反重力技术,实际上,短期任务就是要制造空天母舰所需要的小型飞船。

    小型飞船可以跟着空天母舰一起起飞,到了太空中引力是非常弱的,横向反重力是否存在也就不重要了。

    “那么小型飞船只要实现长续航,能够依靠霍尔推进器推动,并保证灵活性就可以了?”

    “对!”

    王浩很确定的说道,“如果短期内反重力飞船遇到问题,你们可以抛开横向反重力优先制造一些简单的、可使用的小型飞船。”

    “这没问题!”

    陈佳禾立刻说道,“没有了横向反重力,技术难度就小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没有难度,我们很快就能拼接组装出来。”

    “那好。”

    王浩道,“等你们造好了第一台样机,我们再来基地看一看,到时候可以谈具体的合作。”

    陈佳禾对于和航天飞船公司合作非常重视。

    这是实现大笔自主收益的机会,而且航天局造的小型飞船挂在空天母舰上使用,也是对于航天局技术研发能力的证明。

    他们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王浩要求研发抛开反重力技术的小型飞船,他们马上就把很多精力投入其中。

    在抛开反重力技术以后,小型飞船的研发太容易了,实际上,就是把超导电池和霍尔推进技术联合在一起,再提供个载人控制舱室。

    这就足够了。

    如果小型飞船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就针对性的添加什么样的功能部件。

    当然,载人太空飞船不可能这么简单。

    包括雷达系统、供氧系统、安全装置等都是最基础的标准配置,还需要平衡电力和推力的问题,只不过总体难度大大下降。

    以上的技术,都是航天局可以拿来就使用的。

    ……

    王浩离开了反重力飞船研发基地以后,并没有再回到光压发动机组,而是去了西海大学。

    光压发动机组的工作由其他人负责,基本的工作任务都已经交代好了,后续要做的就是查看进度,然后准备进行太空测试了。

    在返回了西海以后,王浩也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期,他抽出时间好好陪了一下家人。

    直到半个月以后,他才来到了西海大学。

    梅森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还是很轻松的,王浩进入实验室大楼以后,就感受到了一种轻松的气氛。

    长期待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回归轻松的工作环境,就会感到很舒服。

    他悠闲的走到了二楼,朝着学生们的办公室看了一眼,发现丁志强正在追看电视剧?

    陈蒙檬和海伦凑在一起聊天,她们一边聊着,偶尔还发出了刺耳的笑声。

    保罗菲尔-琼斯走了过来,但他一直低着头,并没有看到王浩,王浩有一些好笑的喊了一声,“保罗!”

    保罗菲尔-琼斯吓得浑身一个激灵。

    这一声喊也让办公室里的学生们走了出来,丁志强是第一个走出来的,他马上对王浩道,“王老师,你回来了!”声音中带着些感慨和激动。

    “啊?是……”

    王浩点了下头,问向丁志强道,“这段时间有好好做研究吗?”

    “那肯定。”丁志强的语气坚定,“我刚才还在看一些视频资料,想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有关引力场技术理论的灵感。”

    “……”

    王浩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想直接揭穿丁志强的谎言,但又觉得应该给学生一点儿面子。

    算了!

    “唉~~”

    他叹气的摇了摇头,看见了陈蒙檬和海伦,“你们怎么样?”

    海伦认真道,“我们正在做研究种族差异问题。”陈蒙檬听着很无奈的捂住了脸。

    “种族差异问题?”王浩不解,有些奇怪的看向陈蒙檬,又看向海伦。

    海伦继续道,“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白人女性和黄种人女性,对待男性的感官差异,我们是亲自做评测的,我和陈蒙檬。”

    “我们对针对不同的男性对象,和对方分别进行一定时长交谈,并对穿着、性格、长相、智商等多方面属性给与评分,最高10分,最低1分。”

    “最后,给出一个综合分数。”

    “我们还做了一个综合性的图表,来研究对比不同种族女性的判断差异……”

    等海伦说完以后,王浩捏着下巴看向陈蒙檬,小声问道,“我怎么听起来怪怪的?你确定你们是做什么调查研究吗?”

    陈蒙檬看了一眼海伦,马上拉着王浩来到一边,小声道,“当然不是,我的研究是‘海伦会对什么样的男性感兴趣’,那会很有意思,我只是拿刚才她说的调查做借口而已……”

    “王老师,您可千万别说出来!”

    “嗯嗯,我不说。”

    王浩扫了一眼海伦,问向陈蒙檬,“你怎么知道,她不是这么想的?”

    陈蒙檬顿时有点懵。

    另一边,丁志强忽然想到前几天的情景:海伦和陈蒙檬分别和他进行了十分钟左右对话。

    她们询问各种奇怪的问题。

    现在懂了。

    原来如此啊!

    丁志强马上追着海伦问道,“海伦,你给我打了多少分?蒙檬姐多少分?”

    海伦一本正经的道,“这是女生的秘密!”

    ……

    王浩带着三个不靠谱的学生,还有一个靠谱点的保罗菲尔-琼斯来到了办公室。

    虽然他们的工作氛围很轻松,但研究成果还是很喜人的,首先就是完善了引力场、S波相关理论,构造出了底层数学逻辑。

    在此基础上,保罗菲尔-琼斯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在想两个问题,一个是强湮灭力场所制造的S波,和同向电流的制造方式是否一致?”

    “第二,如果把S波看做是波,那么是否会存在升阶问题?”

    “在第二条的基础上,升阶的S波是否和强湮灭力场存在直接关联?”

    王浩听到了三个问题,顿时也陷入了思考。

    海伦、陈蒙檬以及丁志强早就听过了,他们也跟着思考了一段时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两种S波是否一致?

    当然不一致。

    原因很简单,同向电流是制造出了S+和S-波,而强湮灭力场没有制造S+和S-波的条件。

    保罗菲尔-琼斯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就在于,制造方式不同,所形成的S波是否一致?

    从辐射监测的角度来判断,最终形成的S波是一致的,因为他们根据辐射监测数据,分析出了同样的差异波动,也就是说,最终形成的S波,引起的辐射差异波动一致,大概率S波也是相同的。

    这就出现矛盾了。

    王浩关注的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是否会存在升阶的S波?

    升阶的S波是否和强湮灭力场存在直接关联?

    强湮灭力场,本质就是空间。

    常规的空间只存在常规的强湮灭力场,强湮灭力场区域存在的是强湮灭力场空间。

    两者的区别只是湮灭力场的不同。

    如果存在升阶的S波,S波出现在强湮灭力场区域内,就会制造出强湮灭力场空间,理论上,就会让强湮灭力场区域扩大?

    王浩一时间也想不出答案,他干脆问向了其他人,“你们觉得呢?都说说看法。”

    海伦道,“我认为,是存在的。升阶S波,和我们的理论不冲突。如果不存在,就会出现一大堆的问题。”

    陈蒙檬补充,“我们已经讨论过几次了,都认为是存在的,否则强湮灭力场存在本身都成了问题。”

    “我们认为,强湮灭力场,可以理解为是升阶S波支撑而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强湮灭力场本身,就是制造出来向四周逸散的升阶S波。”

    丁志强点头道,“我也这么看。”

    保罗菲尔-琼斯补充道,“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强湮灭力场内的方向问题,强湮灭力场是一片场力,而像是S波是有方向的。”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王浩听的直扯嘴角,他有些后悔让他们说想法了,学生们太优秀也是个问题啊。

    他们都说了,他还说什么呢?

    “嗯~~~”

    王浩仔细思考了好半天,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保罗提出的问题也很……”

    他还没说完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了系统提示——

    【任务二,灵感值+20。】

    王浩顿时愣了一下,他都快忘记了这个任务二,赶紧仔细查看了一下。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难度:S+)。】

    【灵感值:27。】

    “——!!?”

    这个S+难度的任务,建立以后就被抛在了脑后,因为S+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过往的经验来说,S+难度就只完成了一个NS方程,其他要么就是研究被卡住,要么就是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后续已经没有道路了。

    要么……

    灵感值增长的非常非常稀少。

    ‘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就属于后者,他们中途完成了引力场的研究,还完善了湮灭粒子技术,甚至制造出了光压发动机,结果灵感值只增长了七点。

    即便研究的关联性比较小,只增长七点还是太可怜了。

    现在忽然一口气增加了20点,显然新的想法和研究直接相关。

    “强湮灭力场的场力方向?”

    “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我已经知道下一步的工作了。”

    王浩很认真的说道,“验证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已经有了带方向的引力场技术。”

    “强湮灭力场相对常规环境,是强湮灭力场;同样的,常规环境相对于反重力场,也是强湮灭力场。”

    “那么我们可以制造引力场,去对反重力场进行干扰,看是否能影响到反重力区域。”

    “这样一来,就能验证湮灭力和S波的相关性!”

第六百零八章 新的物理发现:反重力场被穿透了!

    针对保罗菲尔-琼斯、陈蒙檬等人的想法,王浩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说明了更进一步的想法,甚至直接牵扯到了实验验证。

    他直接做出了判定,“湮灭力和S波具有极大相关性。”

    极大相关性,做一个描述来说,甚至可以认为是同一个事物。

    比如,地球和地球引力。

    地球的存在本身,才会制造出地球引力,两者就具有极大相关性。

    王浩甚至用了一句非常直白的话来做描述,“如果研究是正确的,S波很可能就是湮灭力的根源,或者可以理解为,S波的强度就是湮灭力的强度。”

    这一句话就把湮灭力、空间以及s波联系在一起。

    如果证明存在升阶的S波,或者理解为‘强度更高的S波’,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证明湮灭力和S波之间具有极大相关性。

    如何证明呢?

    强湮灭力场相对于常规环境是强湮灭力场;反重力场本身是弱湮灭力场,所以常规环境相对于反重力场,也同样是强湮灭力场。

    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出常规环境的引力场,若是制造出的常规引力场可以对于反重力场形成干涉,就已经能证明很多东西了。

    首先来说,证明存在‘升阶或降阶S波’,或者可以标注为,S波是存在强度区别的。

    从湮灭力场强度不同的角度来说,用‘不同强度S波’作为表述方式更适合,因为升阶、降阶是数值达到一定程度的跳转,而湮灭力场的强度具有线性属性(可以制造各种数值的湮灭力场)。

    s波只有存在强度区别,引力场也就是激发固定方向的S波,才能够对反重力场产生作用。

    反之。

    各种强度的湮灭力场内,S波强度都是一致的,激发的引力场自然无法影响到反重力场,最多也只能让反重力场区域出现‘方向属性’。

    此外,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湮灭力场和常规环境一样,也是S波支撑制造或存在的场力区域。

    或者理解为,湮灭力场区域就是通过制造‘差异强度S波散射’形成的特殊区域。

    这就是湮灭力和S波的相关性。

    湮灭力不一定完全等同于S波,但和S波的强度直接相关,强湮灭力场就是高强度的S波支撑的场力区域,反重力场则是弱化S波支撑的场力区域。

    “正因为如此,‘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的任务才会提升大量灵感值!”

    虽然实验还没有开始,但王浩已经知道结果,引力场一定会和反重力场发生作用,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作用,是很直接的挤压,又或者进入场力区域进行‘逸散’或‘降阶’?

    这还要看具体的实验。

    实验中,能影响到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引力场方向、引力场强度、反重力场强度,等等。

    理论组已经对于实验非常期待了。

    他们在进行了一番讨论以后,马上就一起去了反重力中心,并找到了中心副主任肖新宇。

    反重力中心有一个主任,也就是何毅,下面有四个副主任,肖新宇是其中之一,他不是水平最高的,不是年纪最大的,却是资历最老的。

    肖新宇是反重力中心的元老人物,是和何毅、颜静一起成长的人物。

    他参与过最初的反重力复刻实验,参与过F射线的研究,参与过强湮灭力场的研究,甚至参与过超导材料的研究,等等,只不过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尽管如此,也足够让肖新宇取得丰厚的资历了。

    现在肖新宇也是反重力中心的高层人物,他也参与了引力场的研究,只不过没有跟着研究组去实验基地,何毅、钱宏宇都不在反重力中心,肖新宇就是相关研究的直接负责人。

    王浩找到了肖新宇,然后,又找到了二楼数据中心的颜静。

    最近两年时间,颜静逐渐淡出了研究工作,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实验数据、项目数据的整理工作中。

    这也是很好的选择。

    现在的研究难度太高,颜静很难再发挥直接作用,她参与过很多的研究,也担任过王浩的助理,做实验数据统计以及管理工作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颜静淡出了研究工作,但她还是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也有资格参与各种的研究。

    所以实验就由肖新宇和颜静负责。

    两人听到了实验内容,直接惊住了,他们对于理论之类了解并不深入,但很清楚反重力技术以及引力场技术,颜静就疑惑问道,“引力场、反重力场?会存在关系吗?”

    “两种场力之间会产生作用……”

    “这个还真是想不到啊!”

    不要说颜静想不到,就连王浩也是听了保罗和几个学生的想法后,才想到进行实验的。

    颜静仔细琢磨一下,继续道,“不过也对,引力场就是在研究反重力场的过程中发现的,准确的说,是验证材料的反重力特性。”

    “所以场力相关,也正常。”

    保罗菲尔-琼斯以及几个学生,并不知道引力场是怎么发现的,他们听到颜静的说法,顿时眼前一亮,也对于实验更加期待了。

    实验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制造两种场力并进行接触,然后观察具体产生的作用。

    王浩马上召开了实验会议,也很快拿出了具体的方案。

    反重力中心有高端的反重力以及引力场制造设备,两种设备都是水平放置的,制造的场力也都是在设备平台上方,他们决定把引力场设备调转九十度,平台方向正对所制造出的反重力场。

    “这样一来,所制造出的引力场就会有一部分和反重力场重叠。”

    “引力场延伸的范围,远点大概在反重力场的中心位置。”

    颜静解释道。

    实验决定制造出一倍的引力场以及70%场力强度的反重力场。

    在实验会议结束以后,一群人马上去了实验间,王浩和理论组其他人站在了外围,看着几个研究员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测。

    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则讨论起来,“如果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低强度的S波形成反重力场,升阶S波形成强湮灭力场,而常规波形成引力场。”

    “低强度的S波、高强度的S波,制造起来会更容易,保持常规数据却很难,所以引力场技术难度更高。”

    保罗菲尔-琼斯道,“还有不同是常规的s波制造的场地是有方向的。”

    “但可以理解为散射。”

    王浩说了一个特殊的词,他解释道,“想象一下,一个固定的屋子里,有个固定的光源,除了正对光源的方向,屋子其他位置的光线强度会很接近。”

    “这是光的散射造成的。”

    “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是不具有方向的,就可以理解为混乱无序向四周逸散的S波。”

    “具有方向的S波,就像是一束光打在光滑平面上,大部分能量都会反射形成另一道光。”

    王浩道,“另外,如果常规的s波是散射形式出现的,我们根本就察觉不到。”

    保罗菲尔-琼斯用力点头,“某一片区域只是制造出常规的湮灭力场,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以我们发现的是带有方向的引力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带方向的引力场是‘精致’的技术,而湮灭力场只是‘粗糙’的技术。”

    王浩笑道,“你这个比喻,就感觉我们的强湮灭力场技术很差劲啊……”

    其他人也笑了出来。

    在几人的谈笑声中,设备的检测工作已经结束了,下面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每个人都非常期待。

    颜静安排布置好检测装置,就走过来对王浩说道,“王院士已经可以开始实验了,去安全室吧。”

    “啊?”

    王浩顿时一愣。

    颜静认真道,“王院士,这是一次全新的实验,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您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她说的非常认真,让王浩都没办法拒绝。

    保罗菲尔-琼斯笑道,“王浩,你还是赶紧过去吧,你的安全最重要。”

    陈蒙檬点头,“是啊,王老师,您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发生任何意外。”

    海伦也跟着道,“王老师,您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丁志强也朝这边看过来,眼神表述出同样的意思。

    王浩用力扯着嘴角,感受着‘为你好大法’的郁闷,他感觉自己遭受了道德绑架,一群人都打着为他好的说法,结果他们自己可以旁观实验。

    这……

    王浩恨恨的咬牙,“保罗,你也很重要啊,你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颜静马上道,“是啊,琼斯教授,您也很重要,为了您的人身安全,就和王院士是一起去安全室等吧。”

    她扭过头看向三个学生,说道,“陈教授、欣顿教授、丁教授……”

    “……”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也只能带着郁闷去了安全屋。

    新的实验确实很吸引人。

    即便是在安全屋里,保罗还在争着朝玻璃孔外面看,玻璃孔的角度很不好,只能看到一小块地方,但他还是挤在玻璃孔前瞪着眼,他还说的振振有词,“如果出现强光,会刺伤我的眼睛,我不重要。”

    王浩还是第一次发现保罗如此腹黑。

    其他三个学生不好去争抢,就干脆坐在旁边闲待着,因为怕干扰到实验,他们甚至连手机都不能使用,就只能互相瞪着眼。

    等待。

    还是等待……

    保罗站在玻璃孔前好半天,站的脚都累了,还是什么都没有看到。

    那是当然的。

    实际上,即便是站在外面也看不到什么,不管是引力场还是反重力场,都只有通过检测设备才能知道其存在,眼睛根本是看不到的。

    一直等过了半个小时,颜静才过来打开了门,“可以了,应该安全了。”

    几个人马上蜂拥而出。

    他们站在远处看向中心场力位置,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

    丁志强提了个小建议,“要不我们还是到二楼等吧?”

    “也行。”

    “这里什么都没有。”

    “好吧。”

    他们一起去了会议室。

    实验能得出的结果就是一大堆的检测数据,而检测数据大部分就是检测装置上的数值,不管是引力场还是反重力场,测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很快。

    颜静就拿着一大叠文件来到了会议室,她手里的文件就是检测结果打印的报告。

    她的表情很凝重、很认真。

    只看颜静的表情就知道很不一般,其他人顿时都变得认真起来。

    “王院士,有了大发现!”

    颜静把文件放在桌上,很用力的说了一句,随后拿出一份数据文件,说道,“实验得到了很神奇的结果。”

    “第一,反重力场边缘向内挤压了5厘米左右,同时,场力两侧部分出现了凸起。”

    “换句话说,反重力场区域的体积基本没有变化,我们进行了近一步的测定,粗略计算后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这个结果令人惊讶。

    反重力场是一个半圆球状的区域,单侧被挤压以后,两侧部分出现了凸起,也让场力覆盖区域的体积保持不变。

    “这类似于磁场干涉,但单侧磁场也会降低场力的体积!”

    不管是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都可以和磁场发生作用,也就是出现的‘磁场挤压’现象。

    ‘磁场挤压’会增强场力强度,场力强度也会因此而增加。

    引力场的干涉作用不同,场力似乎是受到了单侧的挤压,但就像是个气球一样,一侧被挤压后,其他位置出现了凸起。

    这就很不一般了。

    同时,理论组也感觉有些激动,因为引力场对反重力场的干涉作用,证明了他们的想法。

    他们想看到的就是这个结果。

    颜静依旧有些激动,她继续道,“这不是最大的发现。”一句话就把其他人拉了过来。

    “我们发现引力场不止是挤压了反重力场,还穿透了反重力场。”

    “引力场和反重力场重叠的区域,也就是本该引力场存在的区域,并没有检测到引力场,反倒是反重力场的后方检测到了大片引力场区域……”

    “那就好像,反重力场被穿透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991/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为转载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介绍:
穿越年轻博士,开局科研背锅被全网抨击,反手一个月狂刷十篇论文。
有学界大佬站出来表示:“别说是一个月,一年写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论文刷子,是无效的科研。”
后被扒出,每一篇都是硬实力,影响巨大。
震撼全网。
当记者采访时,王浩淡然的表示,“我没有去专门做科研,那些只是给学生讲课过程中的感悟而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