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四章:双大推?

    “这种想法很好,但是从技术上来说完全没法做到,单发战机的发动机推力、飞机尺寸严重限制了飞机不可能再增加航程,若是单发飞机的航程能够很远的话,这世上也就不会有双发战机的出现。”

    军人说话很直接,直接点明在歼七基础上再打主意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候也只能是重新研制。

    飞机只能重新研制,那也要考虑研制经费的问题,这年头的共和**费那绝对是相当紧张的。

    “既然要重新研制,那就借鉴歼七四和歼七五的经验,两个项目先合在一起进行前期的研制,最后再根据海空军的各自需求开发各自的型号,最大限度利用所有的资源。”

    这话说的非常诱人,也深得海军和空军方面的认同,前面有项目走过这条路并表明这路可以走,那就肯定要利用起这些先进的经验啊!

    为此,海空军双方再一次坐在一起,要准备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双发战斗机项目。

    ……

    军委高层同意了开始对新一代双发战机的项目,但说到后面的战机具体性能要求,则需要海空军以及科委共同商定。

    吴老在离开帝都之前也就仅仅是打听到了前面说的这些消息,最多也就是海军方面透露了一点海军对新一代战机动力系统的想法。

    这才有了吴老现在借机会将消息通知给杨辉,但由于吴老离开帝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间经历了涡扇10A、新中推核心机的评审,可以说他的消息已经算是有些落后了。

    话又说到海空军在吴老离开帝都之后的各种动作,由于两军中的作战要求、环境,立足的出发点不一样,联合项目一开始就显得硝烟不断。

    空军方面一直是共和国航空兵的主力,虽然这次海军航空兵打了一次漂亮地翻身仗,但在讨论新机技战术指标的时候,空军依然是抢先开口。

    “一款飞机的研制首先要看动力系统的选择。我们空军认为新机的动力系统应该采用两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新机必须要达到F15同一个级别。”

    好家伙,空军的心倒是不小,一来就直接要款重型战斗机。这确实是目光远大。

    若是杨辉听到空军方面的这话,肯定是不会惊讶的,想想上一位面的空军不就是对双中推的米格29连正眼都不带瞧的吗,人家指名道姓的相中了双大推的苏27。

    由此而观之,空军方面对重型机的沉迷到了什么地步。当然这也并没有错,共和国广大的国土面积的确需要长航时的重型机。

    不过海军对于新机的动力系统却并不怎么看好用双大推,要说双大推好不好?

    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海军还是空军都会说好,但好东西你要能研制的出来才行,以现在共和国技术水平来说,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还是有些不小的麻烦。

    海军经历过歼轰七下马的惨剧,知道一款战机的研制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空军提出的双大推虽然很流口水,但也不得不碍于现实……

    “双大推涡扇动力系统并不靠谱。我们现在并没有任何一款完成定型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发动机没有确切的落实下来,飞机研制就是空中楼阁。”

    海军直言不讳地指出空军提出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空想,随后又提出海军认为靠谱的方案。

    海军的方案那就绝对不是什么空中楼阁,而是有些强力后盾做支援,在说话的时候也显得相当有底气。

    将半个月前评审组发回帝都的关于涡扇10A发动机的资料拿出来,很是自信地将数据资料递给空军方面。

    “这是西南科工刚完成定型的涡扇10A发动机,虽然推力并没有增加,但通过各种改进措施,提高了发动机的推重比。减少了发动机推力损失,这款发动机是一款绝对够成熟的产品。”

    海军才说了前面的话,空军就马上炸刺儿了,还要用双中推发动机。没看到同样用两台涡扇10的歼八二被F15虐的不要不要的吗?

    想到这些,空军把头摇得更拨浪鼓一般,同样的错误空军绝对不会犯第二次。

    “那不行,仅仅双中推的动力系统还远远不够,歼八二就是前车之鉴,要想达到和F15同一个级别。我们就必需要有双大推。”

    话说完之后,空军怕海军继续在中推的坑中越陷越深,马上就对发动机的来源进行了解释。

    “发动机必须要大推力涡扇,至于发动机的型号早问题,其实这早早就在研制中了,86年开始的太行发动机项目就是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采用了F110发动机同样的核心机,太行一定能具备堪比F110的性能。”

    说到这里,空军方面是一副美好的向往之情,若是太行发动机这次能再次拿下新一代重型机项目,那绝对是大好事一件。

    以后十号工程和新的重型机都能使用同一款发动机,想必这对发动机的研制、军队的后勤都是一大好事。

    原本以为空军有什么了不得的发动机,这一听才发现是一款连核心机样机都没有制造出来的东西,海军那是绝对信不过这款发动机的进度。

    “不不,太行发动机现在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甚至于原本计划使用太行发动机的十号工程现在都转而使用苏联的AL31发动机。由此而观之,这款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到底会拖到什么时候,我们谁也说不清。”

    海军这边是对发动机这东西彻底的怕了,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把握的发动机,那是绝对不敢用的。

    为了证明太行这款发动机现在不适合用在新机上面,海军也是各种对奉天方面的发动机研制能力质疑不断。

    “我们可以来看看现在奉天方面的各项目进展,同样一款发动机,涡扇10定型的第一时间就从西南科工将全套资料备份到奉天。到现在西南科工的涡扇10A发动机都已经完成定型了,但奉天方面才仅仅将涡扇10发动机制造出第一批产品,我看这奉天方面的技术能力确实有些退步了!”

    海军现在的发动机大多都在转为使用西南科工的产品,对于奉天方面的需要也不多了,说话也就不再留什么情面。

    这话说的空军也是哑口无言,良久之后才底气不足地为奉天方面辩解两句。

    “这不是因为奉天方面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太行发动机的研制上面去了嘛!对于涡扇10发动机的进度自然也就拖的有些慢,反正这边的发动机肯定能赶到歼八二的生产需求。”

    把话说到这里,其实空军心里也感到有些恶心,要说现在奉天这边生产的涡扇10发动机,若是没有西南科工的涡扇10A,说不定空军也就高高兴兴的用上涡扇10了。

    但空军现在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对于歼八二使用更加先进的涡扇10A发动机的呼声是愈演愈烈……(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一触即发

    海空军在帝都围绕着新机的动力系统是展开了各种论战,空军则咬定要想对抗f15这一级别的战机,就只能是基于同样的双大推设计战机。

    海军则是各种喷太行发动机现在的进度看不到服役的希望,反而是采用双中推设计要更好一些,现成的涡扇10a发动机性能也算是勉强堪用。

    空军之后又是各种理由一口咬定一定要双大推,反正是战况一度僵持不,最后海军只能放出大招。

    “双中推怎么就不能对抗双大推的战机?看看欧洲的航空工业,人家早早就用上了双中推,狂风就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双中推战机,对地攻击对空拦截那也是相当拿手reads();!”

    为了说明双中推也可以对抗双大推,海军也算是想尽各种办法,比如欧洲航空工业主力战机都使用双中推设计,这就成了海军的论据。

    空军这边也是绝对的不甘示弱,这狂风能算什么论据,明显这就是两款定位不一样的战机嘛!

    “这不对,狂风是一款对地攻击对苏联大型轰炸机进行拦截作业的战机,在空对空的格斗作战中,它并不合适。”

    空军的辩解也算是有那么一点儿道理,毕竟狂风战机的确没有侧重空对空作战。

    不过欧系战机使用双中推设计的可就不仅仅只是狂风,得益于欧系航空项目的公开程度较好。

    正在研制中的欧洲双风战机也有所公开,这也是海军的有力支持。

    “狂风战机性或许不能表明双中推战机的优秀空优性能,但现在的台风阵风战机都是双中推战机,并宣称是三点五代战机,要优于f15这一级别的战机。”

    现在海军又拿出欧洲双风来说话,空军也是彻底无言了。

    虽然空军这边不再说双中推不好。但依然是咬定双大推不放松,最后只能是由国防科委当个中间人,看看能不能有效的做调节。

    丁主任这时候也颇为头疼。空军要求长航时,双大推自然是最好不过。海军考虑研制风险,选择双中推似乎也没有错。

    但科委在考虑新机的研制中,就要更多的考虑战机的国产化程度,毕竟科委是要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军工单位,要养活这些单位,同时还要保证整个项目的安全性。

    于是这就有了科委从自己的出发点看问题,丁主任要说的似乎就呼之欲出。

    “我看这项目最好还是采用双中推设计,反正这款飞机是要侧重对地攻击一些。双中推设计可以接受,空军的空对空作战任务不还有现在的十号工程吗?”

    说到这里又扯进来了十号工程,这明显就是要让这次的新机更加侧重对地对海攻击一些,海军的方案毫无疑问是得到了科委的支持。

    空军这时候独木难支,也只能先暂时退让,正如科委说的,新机更加侧重对地攻击的话,中推设计也就不是不能接受。

    遥想当年的歼轰七项目,两台涡扇9加力型发动机各自的推力也就是九吨,不也同样立项研制了。

    至于空军方面最后退出歼轰七项目。并不是发动机推力不足的缘故,而是飞机的座舱布局有些不适合空军而已。

    这时候的空军也只能退后一步,以后空军就采购这飞机作为攻击机也不错。一直看着海军用歼七四对海对地攻击,这让空军也直流口水。

    “好吧,我们空军这边就退后一步,但这款飞机一定要在气动上符合对地攻击的需求,涡扇10a发动机的推力实在太小,如果能够达到涡扇9的级别就好了。”

    左右都说到了这里,空军总算是退后一步愿意接受双中推设计,至于涡扇10发动机的推力不足问题,这就简单了reads();。

    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这种重大军工装备。科委自然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丁主任笑着回答了空军的担心。

    “这倒是比较简单的事。我们可以让国内三家研制军用中推涡扇发动机的单位都来参与到新机的发动机竞标中,重新开发一款推力在八到九吨之间的发动机好了。”

    听到要重新为新机研制一款中推涡扇。空军就又来劲了,刚刚才批判了太行发动机进度太慢不成熟,现在就要整个更加不成熟的发动机来,这是故意来恶心我空军的不是?

    正当空军要爆发的时候,海军这边马上将丁主任没有说完的话补上。

    “对,我们一方面有涡扇10a发动机使用,作为新飞机的试飞动力,甚至第一批的小批量定型生产使用都可以,这是整个项目在动力系统上的保险。另一方面就正如丁主任说的那样,我们要同时开发一款更优秀的中等推力发动机,这将使得我们的新机拥有充沛的动力。”

    知道了海军和科委是在打这注意,空军也就压住了心中的不满,虽然同样是研制发动机,但有一款已经研制成功的发动机作为备份,自然是再好不过。

    点点头,对于这种双双保险的事,空军自然是举起双手赞成,不过对于科委提出的召集国内三家有能力研制中推涡扇的单位,这就有些不符合空军的利益。

    “这个召集三家单位就不必了,至少奉天方面就不用通知了,毕竟他们现在一直都在对太行发动机进行研发,恐怕并不能抽调人手再投入到另外一款中推发动机的研制中。”

    刚才还在对奉天方面的科研能力大家赞扬,现在却又转而说奉天当年技术人员不够,虽然这转的有些快,不过就该如此。

    空军不愿意让奉天方面分心到中推的研制中,到正好少一个竞争对手。

    杨辉和吴老自然是不知道空军这边激烈的反对,让奉天方面分心到现在的中推涡扇项目上边就变的没有可能。

    想来这也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上一位面的奉天方面之所以十多年都没有拿出堪用的太行发动机。

    虽然有技术上的原因,但上一位面中的奉天方面手中的项目太多,导致科研力量分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希望这次的项目没有奉天所的参加,能够真正做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是奉天所在这一位面中能早些拿出成熟的太行发动机,想必也是极好的。

    空军方面提出要将奉天所排除在这次的中推发动机项目之外,海军自然不会反对,本来海军对奉天方面也没有什么想法。

    如此,科委这边也就点点头,做了最后的总结。

    “那好,新中推的研制就让西南科工和红旗厂来做竞争,待会儿我就通知两单位,咨询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拿出方案来。”

    这边的科委正准备通知西南科工的时候,杨辉已经带着整个队伍返回了西南科工。整个军用发动机研制队伍刚好已经完成了涡扇10a项目,顺利收尾。

    接着在杨辉的内部消息之,整支科研队伍再次沸腾了,围绕着这台新鲜出炉的中推核心机已经开始了新一代军用中推的研制。(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军用和民用的巨大差别

    在新一代军用中推研制的同时,来自帝都高层科委的正式函件也恰时地送到西南科工,新一代中推的技术要求正好符合现在西南科工的技术水平。?要看?书1ka?nshu

    就这样,军用中推项目研制队伍开始了对新一代中推的大体构架进行技术框架设计,士气高昂的研制组颇有些此次项目非我莫属的味道。

    西南科工的航空动机研制项目现在可不仅仅只是新一代军用中推,基于同样核心机设计的cg2ooo民用动机也在不断深入。

    得益于整个cg2ooo项目立项要早两三年时间,现在的cg2ooo动机子系统研制已经全部完成,就连最为关键的齿轮传动系统也是保质保量的完成。

    来自mtu的第一批套件也是直接从欧洲空运到共和国,共计五套零部件已经进了西南科工的仓库中。

    为了不影响黎阳厂的正常生产秩序,这次的cg2ooo动机制造组装任务交给了二所的快反应中心。

    快反中心就专门是干这种新型号动机部件制造整机装配的活,才仅仅用了十天时间而已。

    cg2ooo动机就厚积薄,装上西南科工和mtu双方制造的部件,五台动机就整机就先后推出了装配车间。

    作为动机的总师,温总师也是全程关注了动机的总装制造,当动机披红带绿地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沸腾了。??一看书1?ka?n?shu

    来自西飞和mbb的mpc—75动力系统相互耳语几句,随后是各种指指点点。

    “这的确是一款大函道比涡扇动机该有的样子,单是从外表看这风扇叶片,明显就能看出这是宽弦叶片设计。”

    虽然西飞这边来的是设计飞机的,但好歹人家也是和动力系统打交道,一款动机好不好,从外观上也能看出一二。

    从外观上看来,最主要的就是这宽弦风扇设计,毕竟这东西在八十年代是绝对的高科技存在。

    最早让这一技术实用化的也就是罗罗的rb211。八十年代的另外两大航空动机巨头都没有将这一技术实际运用到新一代动机中,由此可见技术之先进。

    这一技术是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动机吸入异物的概率,同样效率要求下的设计,宽弦风扇叶片相比窄弦带凸肩叶片。最多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叶片数量,从而带来的却是整个风扇重量的减重转子寿命的增加。

    鉴于cg2oo动机特殊的齿轮传动设计,风扇和低压压气机并非通过一根轴直接连在一起。

    宽弦风扇叶片对转子寿命的加成,就变成了对cg2ooo动机齿轮传统系统寿命的增加,这也是cg2ooo动机的齿轮传动系统为什么寿命较高的原因。??一看书1?ka?n?shu

    至于要说为什么小小的mtu会有这一技术。这就要说起mtu和罗罗之间的关系,在83

    年的时候,mtu罗罗普惠菲亚特日本航空动机公司一起,共同研制了一款要准备和cfm56对抗的新动机v25oo。

    这款动机就光荣的用上了罗罗的独门技术:宽弦风扇叶片。这时候的mtu为什么会有宽弦风扇叶片技术,似乎也就不是那么难以解释了!

    同样是mpc—75的动力系统组成员,mbb方面对这款cg2ooo动机非常满意。

    “嗯,的确是非常不错,我们当时留下这款动机是个很有远见的决定,仅仅是宽弦风扇的设计就可以优秀cf—34—3动机太多,我看以后选择这款动机的买家绝对要占据大多数。”

    在这边还在讨论风扇叶片设计的时候。来自mtu的科研人员则是上前几步,围在这几台动机旁边。

    mtu研制了核心机以外的大部分冷端部件,现在的整机装配测试肯定还是要有mtu的参与,这对于以后的整机测试中出现问题后的排故会有很大的帮助。

    mtu方面倒是很想仔细研究一下这台动机中的核心机设计,不过现在的核心机已经装在了动机里面,也就只能瞄了动机的外部控制部分两眼。

    而看过了这动机控制系统之后,mtu却又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要说这台动机哪里都够先进了,唯一和这些先进技术格格不入的就是这台动机的控制系统。

    虽然mtu没有研制动机控制系统的能力和经历,但并不妨碍mtu那挑剔的眼光。对于现在cg2ooo使用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很是不满。

    “这动机的机械控制系统还是有些太落后了,如果可以用上数字式控制控制系统就最好不过,这或许是这款动机最大的一个缺点。”

    听到mtu各种吐槽,杨辉也是有些无奈。这mtu明显是有些着魔了,现在已经是为了先进而先进了。

    要说这数字式全权限控制技术,若能用上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这种技术西南科工mtu都不可能短时间内拿出来。

    为何会有这样的一说?这就要说到这种全新的动机控制系统的地位了,航空动机中的数字式全权限控制系统之于动机,就好比是电传飞控之于飞机一般。

    这种技术在现在绝对是世界级难题。不说mtu,即便是西南科工也不敢说能快拿出来,自然也绝对不敢草率地将这种新技术用到动机的控制中。

    动机的其他部分出问题,或许还会有可能挽救不至于出大问题,但控制系统若是不可靠那绝对是要命的大问题,在这种关键的技术上面,宁愿使用落后一点的机械控制系统也要安全一些。

    举个简单的案例:上一位面的太行动机之所以在定型之后多年依旧不可靠,和动机的控制系统就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当时的太行动机核心机仿制自cfm56动机,一般很少会出问题,真正让太行动机频频出故障的还是动机的控制系统。

    动机的机械部分或许可以通过各种办法仿制,但数字式控制系统你怎么破解?人家美帝的f11o动机的数字式控制系统是直接封闭包装,就算你逆向技术再牛逼也没法将芯片中的数据拿出来。

    于是,上一位面的太行动机早期型号就把主意打到了9o年底引进的31f动机上面,将31f动机的控制系统草草研究一番之后,就用在了太行上面……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用说,美系动机和苏系动机的巨大区别怎么可能做到控制系统的通用。

    在交够了学费之后,后面才学老实地对动机大量烧油测试,拿出动机的各种工况下的工作数据,再重新设计的新控制系统。

    这才有了太行动机官方报道定型之后,又经过多年的蛰伏才堪堪靠谱,不仅用在了歼11上面使用,同时还着手在十号工程上试着装机测试。

    由此就可看出动机控制系统对一款动机的重要性,军用动机追求高推重比快准确地反应,所以才迫不及待地用上数字式控制系统。

    但现在的民航动机上面,推重比反而并不重要,安全可靠性则被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毕竟这是要用来载人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西南科工深思熟虑之后,将动机的控制系统选择了落后笨重,但有把握一些的数字式控制系统。

第四百六十七章:诺斯罗普的狗鼻子

    “我们的控制系统确实比不上现在主流的数字式控制系统,但民航空用发动机的第一要求就是可靠、安全。为了这一点,我们经过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采用更有把握一些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

    杨辉的话说到这里,也引来了西飞方面的MPC—75动力系统组关注,对于杨辉说的这一点,他们也是举起双手赞成。

    首先就是德国MBB的肯定,边点头边解释到客机动力系统的要求。

    “这话说的很对,我们民航飞机对发动机的要求就是安全、可靠,至于说是用数字式控制系统还是机械控制系统,反而并不是太关注。”

    客机关注安全、可靠,现在西南科工自己都说对数字式控制系统没有太大的把握,那肯定就不能用这种东西。

    至于说采用了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后带来的反应迟钝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反正民航机要的就是平稳的线性输出,而不是军用发动机那样的暴力、超快加速度。

    用机械控制系统,而不是数字式控制系统,或许还会带来一些发动机油耗偏高,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

    杨辉看到MBB都这样说了,也在这个时候再次解释着另外的一点原因。

    “我们和通用协商之后,发现通用的CF34—3发动机也是机械控制系统。而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大多都是以附件的形式安装在外函道机匣上面,由于我们两款发动机和飞机之间的接口一致性要求,所以我们也使用这种比较笨重且体积较大的设计。”

    看到西南科工、飞机研制方都说要使用机械液压控制系统,MTU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通用使用的也是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大家都彼此彼此,以后在竞争中CG2000只要不会在发动机控制系统方面失分就够了。

    “那就用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吧,反正我们的发动机控制系统都研制出来了,以后若是想考虑数字式控制系统,只能看发动机的后续改进项目。”

    颇为无奈地放弃了继续要求使用数字式控制系统的要求,MTU这时候也是兴趣缺缺。

    现在只是发动机的总装下线。真正要进行发动机启动、运行还需要的一段时间,中间的整机冷启动测试等等,都还挺麻烦。

    首批测试用的发动机下线,杨辉也点点头不多说什么。问了温总师两句话,得知发动机的冷启动测试明天就要开始。

    这才转过身宣布:“五台发动机已经顺利总装下线,这标志我们的CG2000发动机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大家都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就要开始整机冷启动测试。都要做好准备随时进行技术排故处理。”

    说完,就招呼着人将发动机推到一边,待会儿这些发动机就要送到二所的测试中心。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二所的测试中心也不断的添置了各种发动机测试设备,虽然新添置的大家伙不多,但小而关键的测试设备却相当完善。

    除了高空台这种东西实在没法简单的说建设以外,其他的测试工作在二所就可以完成,到也减少了很多的麻烦。

    ……

    就在西南科工的两个发动机项目加班加点研制的时候,420厂方面也爆发了激烈的论战,西南科工提出的裁剪三分之一的行政管理人员。这简直就要让420厂炸锅了。

    一些平时安心做事,不怎么得罪人的人也在这个时候慌起来,而跳的最起的还是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自然是各种阻止420厂的并入西南科工。

    而一件关乎单位前途命运这么大的事,自然是要传到了420厂的基层员工中,都是系统中的人,对于西南科工的名声、收入那是绝对羡慕嫉妒。

    现在有机会加入到西南科工大家庭,而那些官老爷们居然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捣乱,这下终于彻底引爆了420厂几年来积累的矛盾。

    愤怒地基层工人也是成群结队、拖家带口静坐在行政大楼。喊出各种口号要求发放拖欠的工资、报帐,把官老爷们都堵在办公楼中,一天下来是饿的直发慌。

    工厂的保卫处在这个时候也出奇的没有站出来维持秩序,这下事情就大条了。直接引来了锦官城当地政府高层,甚至这种群体.**件还闹到了帝都高层。

    搞明白了情况之后,在帝都高层也开始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考,国防科委在这时候就要有很大的话语权,于是……

    不管帝都是准备处理这次的420厂事件肯定还是要有一些时间的酝酿,也就暂且先不说这420厂的事。

    在西南科工。杨辉也是遇到了好久没有来找到杨辉添麻烦的诺斯罗普驻西南科工副总,而这次来找杨辉人家也有着两个消息带来。

    很自然的坐在了杨辉办公桌对面的会客椅上,非常直接地告诉杨辉。

    “杨总经理,这次来先告诉你一个消息,我们双方在六个月前启动的入股巴航工业项目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诺斯罗普和巴航工业已经谈妥了,想必再有一个月左右的详细评估就可以敲定了整个合同。”

    听到这里,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可以让人高兴高兴。

    要说巴航工业这一档子事,关于西南科工对巴航工业的技术入股问题,其实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谈了,之所以迟迟没有敲定合同,就在于诺斯罗普和巴航工业之间的购买股价没有达成共识。

    至于股份的问题倒是早早就没有了悬念:西南科工技术入股拥有百分之三十五股份,诺斯罗普也会购入百分三十五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由巴西政府继续持有。

    对于这种方案,杨辉自然是不会反对,这样的股份构架使得任何一方都没法一家独大,而三角形是最有稳定性的结构。

    “这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不过你这次肯定不是专程为了通知我这事儿吧?想来应该还有什么要说的……”

    杨辉一副我绝对不相信你是什好人的表情,心里也在猜测这诺斯罗普还要搞什么幺蛾子不成?

    而这边的诺斯罗普自然也不是专程来通知杨辉关于巴航工业的事,这次真正要打听的事还是诺斯罗普在共和国帝都高层打听到的一些风声。

    “你猜的确实很准,我这次前来主要是想证实一件事:听说你们国家军队已经开始了关于一款双发战机的研究?是不是……”

    这时候诺斯罗普方面的表情,想来和八卦男女听到劲爆花边消息差不多,满脸的兴奋之色简直不要太明显。(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甩开膀子研制

    各种可能都想过了,该猜的也都已经是绝对的猜透了,但杨辉还是没有想到诺斯罗普方面会问到这个问题。

    关系到新一代双发战机的问题,想来这诺斯罗普也是非常上心,之前的fc17项目诺斯罗普就没有参与到研制中,现在狗鼻子却要比上次灵上太多。

    不过杨辉倒是挺纳闷这诺斯罗普怎么能打听到这么机密的消息,国内军队什么时候有这么公开透明了?

    自己很纳闷,但嘴上不能有丝毫的迟疑:“新一代双发战机?这是哪里打听到的消息,我们完全就没有接到过要让我们西南科工参与研制的通知,你该是听错了吧?”

    严格追究起来,杨辉说的也完全没有任何错误,本来西南科工就没有接到过任何要研制新一代双发战机的文件reads();。

    虽然接到了研制新一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正式文件,并且西南科工也在对新一代军用中推抓紧时间研制。虽然吴老丁主任都私给杨辉透露过关于新机的消息,但正式文件还真的是没有……

    各种我什么也不知道的表情,倒是能给人一种好像这说的是真的一样,不过这诺斯罗普的副总也不能太容易就被忽悠过去。

    “不管有没有正式的文件出来,我们所知道的这项目还是从麦道流出来的消息,而麦道的消息是怎么来的,想必你应该能猜到。”

    听到如此劲爆的消息,杨辉心里如同有草泥马狂奔而过,这麦道的消息来源无非就是奉天方面,而奉天方面居然敢……

    这种还属于绝密的消息,居然就这样给流露出去了,以后还有什么能保密的。

    “麦道?难道是奉天方面……”

    随着杨辉皱着眉头自言自语。诺斯罗普方面也根据这里透露出来的消息,算是确认了麦道方面得到的消息。

    至于确认了消息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准备就简单了,毕竟诺斯罗普从麦道得到的消息可不仅仅是战机研制项目启动的消息。

    “我们同时还得到一个消息:也是贵国奉天方面透露出来的。这次的项目可以有国外航空航天公司参与,就类似之前的歼轰七项目一样。想必这个消息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绝对的有利。”

    若是说刚才诺斯罗普方面提供的消息杨辉都知道的话,那么现在提供的消息,可就是绝对的没有听到过。

    说到底,还是奉天所的消息渠道要宽太多,西南科工还没有得到消息的时候,那些消息都已经从奉天所流了出去,甚至辗转到了西南科工这边。

    不得不承认奉天所的底蕴深厚人脉够广,这种消息都能提前这么久得到。或者说是让人压着没有通知到西南科工……

    既然是这样,杨辉也就不多啰嗦,电话直接打到了丁主任的办公室。

    电话接通之后,杨辉率先切入主题:“丁主任吗?听说新歼项目要走当年的歼轰七模式,可以公开让国外的航空航天单位参与到研制中?这是……”

    电话线另一头的丁主任也是挺纳闷,这消息都已经是五天前自己让人通知到有意于新歼研制的单位的,怎么杨辉这个时候还打电话来确认?

    颇有些纳闷的丁主任也是有些怀疑手这些秘书的办事效率,这到底是搞什么幺蛾子嘛!这点儿都办不好。

    不管对自己那些个手工作人员办事不牢靠有多不满,杨辉既然闻到了这里,丁主任肯定是要做解答的。

    “对。是有这么一个政策,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军事科研经费确实太少了,又是这样的一个大项目reads();。高层最后还是绝定尽量减少研制费用,毕竟国内最近的这么多型号都是走这条路,现在看来都还挺不错。”

    听筒里面传来了丁主任的肯定回答之后,杨辉算是肯定了诺斯罗普带来的消息,看来这新歼项目要准备有限的对外公开研制了,这和十号工程的拼命保密是差别很大了。

    既然,高层同意新歼项目有国外公司的参与,那杨辉倒是可以把步子放开一些,反正这都88年年底了。距离明年的那次特殊事件连一年都不到。

    就算现在有诺斯罗普帮助参与到新歼项目中,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倒是可以借机会让诺斯罗普那边加大对dsi进气道鼓包研制的支持力度。

    “哦,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明白了,主要是我这边还要再确认,现在好了,我们也可以放开膀子研制了。”

    “那是自然,我知道你小子要打算让诺斯罗普支援你们的新歼方案,这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要注意度。整个项目要求,国外单位在整机的研制任务中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

    杨辉和丁主任之间的这通电话,是全程当着诺斯罗普方面进行的,丁主任说到最后的时候,杨辉还故意把听筒放在桌上,让诺斯罗普方面也很清楚的听到了这一要求。

    当双方停止了通话之后,和这边的诺斯罗普就能更好的沟通一些了,杨辉也不用再藏藏掖掖。

    “情况都清楚了,的确在双发新歼项目中可以有国外公司的参与,至于要求,想必你刚才也都听到了。”

    话不再多说,杨辉接来倒是很直接的介绍了他所知道的新歼消息,既然可以有外援,也就不用涉嫌什么泄密。

    “先说说这个新歼项目吧!按照我们接到的一份关于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的通知表明,这次的新歼项目会是一款双中推动力战机,并凸出远距离作战能力!”

    说着,杨辉就从抽屉里面拿出一份文件,再次仔细检查一这份文件,确认一些敏感文字该做涂黑处理的都已经做了涂黑处理,绝对没有问题之后才推到桌子对面。

    “看看吧,这是我们西南科工接到的一份关于新歼的正式通知,这是关于新歼发动机研发文件的影印件,但不妨碍读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仔细地翻看了杨辉推过来的这份文件,正如杨辉说的,的确是一份关于一款中推涡扇发动机研制的通知。

    不过这份通知的具体情况是什么,也并不是那么简单,至少可以看出现在新歼的动力系统还没有正式确定来由谁研制。

    “这通知要求研制一款新中推发动机,不过这更像是一份关于征求技术方案的文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把握拿这款发动机的研制?”

    听到这诺斯罗普居然怀疑起西南科工的科研能力,这倒是让杨辉笑了。

    要说研制新一代中推发动机,只要西南科工拿出现在的技术积累之后,难道还会有什么意外?

    “这一点自然是不用担心,除了西南科工之外,我想不出还有哪家单位能够承担这一任务。我们还是说关于dsi进气道的研制,现在我们的新机已经开始了项目论证,不知道dsi进气道技术能不能赶上进度?或许我们需要在一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重型机的尺寸

    “关于dsi进气道的研制进度问题,你也知道这种进气道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虽然我们已经前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我们的研制依然还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诺斯罗普的这位副总对于杨辉还在催促dsi进气道的研制进度一事表示非常的不解。

    这样的一种全新技术,用两到三年时间来完成研制,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效率了,毕竟这一技术是绝对的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公布的参考消息reads();。

    至于杨辉说的加大科研投入,这一点却是难不倒诺斯罗普,现在的诺斯罗普可谓是财大气粗,只要西南科工能跟上另外一半资金的投入,一切都不是问题。

    美国式的招牌瘪嘴笑,配合着夸张的面部表情一起:“当然可以,关于dsi进气道的研制,我们诺斯罗普的意见肯定是投入越多越好,这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不过到时候西南科工要出的另一半科研资金也要能跟上需求才是。”

    万万没想到居然被诺斯罗普鄙视了,现在的西南科工像是穷人吗?

    虽然在国际上来看,还仅仅只是属于那种刚好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但在国内绝对是当之无愧地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单位。

    只要能加快研制速度,杨辉是不会有任何不满,早一点把dsi进气道完整掌握才是当最为重要的事。

    “这肯定没有问题,我们会根据研制的资金报表,每个月定时将研发资金注入科研项目组,只要速度能够快一些就好。”

    杨辉答应的爽快,这边诺斯罗普也乐得高兴,早点完成这一技术的研制。就可以早一点抽调出人手进行其他项目,多拖延一天都是钱啊!

    如此,在双方的一致决定之。将dsi进气道的研制进度再一次加快。

    被杨辉心里面列为西南科工新歼项目的几大高新技术之一的dsi进气道研制进度再次提速,而杨辉对于其他的方面技术研制。反而担心的不是太多。

    鉴于新歼是属于多用途战斗攻击机,这就需要优秀的低空低速性能,再加上杨辉心里的一些其他关于未来的想法,西南科工的新歼气动方案反而是最容易做出来的。

    做为西南科工的总经理,杨辉提出了歼教七的优秀气动方案,也正是因为这一气动的先进,才带来了歼七四和歼七五这两款家伙,至于后来的侧板技术大边条翼技术等等就更不用说。

    虽然在这些技术里面。除了歼教七的气动是杨辉亲自带队拿出的最终方案,其他的气动都是杨辉提出总体设计方案,最后气动设计室具体执行。

    但随着这些气动技术的不断成功,并为西南科工带来诸多的好处,现在的新歼气动总体方案自然是归由杨辉勾勒。

    “对了,我们这次的新歼作战要求和f18差不多,主要作战空域更是有着很大的重叠,我认为新歼的气动方案应该继承yf17的设计。”

    杨辉这里说着yf17的编号,但明白人都知道杨辉说的是f18,而且现在西南科工的资料室就躺着诺斯罗普的f18很多设计资料。

    本来。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双方也就是做着这个打算,就是要把f18再次强化,最好做出一款比现在美国使用中的f18a/bc/d型战机。

    “不不。不是yf17战机,是从f18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开发,诺斯罗普不仅在这方面有些丰富的经验,而且这也符合西南科工现在的技术积累水平。”

    说到这里,诺斯罗普方面也是绝对是掏心掏肺了,对于这次的项目也是相当尽力,至少是非常有诚意的一次合作reads();。

    杨辉倒是看的比较开,不管诺斯罗普要怎么说,到底是yf17的基础上改进还是f18的基础上二次开发。只要不妨碍到新歼的研制,就算说是在f5的基础上魔改。杨辉也都随他。

    很自然的翻出了桌子面的画板,摆在桌子上面。这就是杨辉一周以来的工作成果。

    “看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新歼气动外形,它有着和f18大致相同的气动布局,不过在体型上我在f18的基础上进行了放大。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升力和挂点,把主翼的翼面积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平尾面积增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垂尾面积增大百分之十五。”

    听到杨辉这不断爆出的数据,这将诺斯罗普方面也是吓着了,这还是采用双中推战机能负担得起的吗?

    根据这边初步的尺寸来看,这家伙的尺寸已经完全不能算是中型战斗机了,这简直是乱来啊!

    如同被踩住了尾巴一样,这位诺斯罗普的副总“腾”的来就站起来,指着杨辉的画板歇斯底里着。

    “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机长18米,我的天!我会告诉你f15的机长也只有18.38米吗?你这翼展更加离谱的达到了13.5米,就算是f15的翼展也只有13.05米!你这到底是在设计什么飞机?”

    对于杨辉的这种涂鸦式设计,尽管来的这位只是诺斯罗普公司管行政的副总,但依然是愤怒地爆出了心里的不满。

    看到满图纸的涂抹星子,杨辉却是相当淡定地将图纸取来扔到一边,反正这张图纸是要报废的,也就无所谓了。

    一直笑呵呵地等到这边*停止之后,这才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设计的原因。

    “对,若是单从机体尺寸上来看,这就是一款重型战斗机该有的尺寸,但你要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我做这样的设计并非是异想天开的胡来。”

    随手拿起暖壶为水杯中加满水,又喝上两口润润嗓子,看来这要有很长的一段“废话”。

    “首先,我们这是一款侧重低空低速的战斗攻击机,采取了平直翼的设计,若是机翼长度短了那才是怪事。其实平直翼的升力系数非常不错,也算是对这样大块头的机体的一个小小的补偿,还可以使得翼的挂点增加两个。”

    介绍了主翼的设计之后,杨辉看也不看这位诺斯罗普副总的反应,接着又说到了这驾战机的为什么把机身也设计的这么长的缘故。

    “或许你并不能体会到我*队在使用以前的那些短腿战机的痛苦,而这次新歼的指标将航程的问题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为了航程甚至可以先放弃机动性!”

    在这张空白的纸上,杨辉又画出的机身新增的一段舱段位置,这里是飞机的中机身处,用红色的笔又在这里标注上“油料”两个字。

    “没错,之所以要增加机身长度,就是因为新机的翼展增加了,出于保持原本f18长宽比的原因,也是因为长航程需要很多的内部载油而设计,新增加的机身舱段,全部都是用来装油料所用!”

    杨辉这时候也感觉到这种设计有些疯狂,虽然当年的美帝f18ef在设计的时候,新增加的机身中段也是用来装油的,但现在的新歼其实在很多方面比f18好太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不能承受之重

    一开始,杨辉就按照美帝当年限制f18ef的思路来做总体构架,随后才发现按照美帝增大内油的方法来做,新歼的内油是要妥妥的甩开f18e/f。

    首先就要说说美帝在设计f18的时候,那是一款正儿八经的舰载机,机翼也要进行折叠,这样的设计是有利于节省空间了,但也导致了可以折叠起来的机翼外段没法装油。

    f18是一款注重低速飞行能力的战机,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力考虑,机翼的翼剖面设计的比较厚,相比起那些注重高空高速的战机超薄型的翼剖面,f18的机翼里面可以装大量的油料。

    分析表明:三代机的机翼油箱所装的油料加起来可以和机身里面装的油料量持平,甚至有的时候还要更多一些。

    新歼和f18ef一样,在设计的时候放大了机身的同时也放大机翼。f18作为一款舰载机有它的局限,这就导致没法完全利用机巨大内部空间。

    但到了杨辉这里设计的新歼中,一切就是另外的一种情况了,本着共和国现在没有发展航母叫载机的要求,新歼自然就不用对机翼进行折叠,而这时候的整个机翼的内部空间都可以用来装油。

    想想现在的新歼,若还是继续了美帝在f18e/f的增加中段机身油料舱的设计,那新歼的机翼油箱中多装的油料就完全是多出来的好东西。

    貌似美帝设计f18的时候,机内载油量就一直都没有达到过美帝海军的要求,这和机翼空间被折叠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情况自然是好事,战机能载油越多杨辉就越高兴,若是能够达到苏27那样的高度,那一切就真的美好了!

    对于这样疯狂的想法,这边的诺斯罗普方面也只能摇头叹息,这设计思想简直就是极端啊!

    他或许还不知道苏27那总更加极端的内油设计,若是知道了恐怕也就不会再感叹。

    “新增的舱段全部都用来载油,看来你们军队对于新机的航程有很高的要求。不过这也是应该的。f18的航程本来就挺短,若是没有下猛药是很难根治这个毛病,也不知道发动机到底能不能推动这样重的一架战机。”

    这诺斯罗普方面又谈到了发动机的问题,杨辉也只是无奈的笑笑。反正这发动机不管如何都是推力不足的。

    定型的老中推涡扇10推力7吨多,也就和f404推力差不多,这点推力是肯定是不够的,甚至这次专门为新歼准备开发的新一代中推恐怕也有些吃力。

    按计划,这次研制的新中推的推力也就最多在9吨的位置上。和美国佬f18e/f用的f414发动机的接近10吨推力还有着一吨的差距。

    一款台发动机差一吨,两台发动机加起来就是两吨,同样尺寸的设计,新歼的推力明显不足,这样的设计之下杨辉又该如何考虑?

    “我们的发动机推力确实不够,按照设计要求来看,新歼的动力在20吨是最好的,不过现在18吨的推力也不是没法接受。”

    美帝在设计f18e/f的时候,肯定是不用担心发动机的问题,人家是研制之初就使用了尽可能充沛的动力。甚至2010年之后的通用公司提出可以在f414的基础上再次增加推:f414epe,新发动机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推力,达到12吨的级别。

    但美帝在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继续升级发动机,原因就在于处于f18e/f的定位,它并不需要太高的整机推重比。

    这就是说,共计20吨推力的动力系统已经足够使用,现在18吨的推力虽然少那么一点,但也不是并不能用。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以后发动机还能继续改进增推,但飞机在设计机体的时候不多留下一些可升级的空间的话,以后就算发动机推力上去了。也很难有所大的进步。

    对于这样的解释诺斯罗普这边自然是不会理解,毕竟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推力从来都不是飞机设计师要担心的。

    再次无奈地摇摇头:“既然你执意要这样设计,那就这样设计也行,反正这款飞机以后的任务更多的也是对地攻击。整机推重比低一些也能忍受。”

    好说歹说的,终于把这动力系统的问题暂时说过去了,但接踵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更加令人头疼。

    现在要在f18的基础上研制出新歼,虽然新歼的设计有了和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继承之处,而f18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被人调侃的复合材料使用。

    f18在研制中大量使用复合材料。被人称之为塑料虫,由此可见这款战机在制造中是大量的使用了复合材料。

    “f18在制造中大量的使用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这是f18减重的关键之处。但我并没有看到贵国有能力制造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而复合材料这种东西美国是绝对禁止技术输出!”

    f18大量使用复合材料,这是因为人家美帝有能力制造出合格的复合材料,但放眼整个共和国,那绝对是拿不出这种航空级复合材料的。

    西南科工和西工大联合研制的炮兵无人侦查机倒是宣传了整机百分之四十都使用的是复合材料,且马上就要完成最后定型。

    但这款无人侦查机的复合材料是什么东西,杨辉心知肚明,要严格说起来,这种复合材料和上一位面中所谓的大疆无人机上面用的“复合材料”是差不多的货色。

    这种东西敢用到过载低的无人侦查机上面已经是非常大的冒险了,要说用在战斗机上面,那杨辉就只能……

    “是的,我们拿不出合格的复合材料用于新机的制造,但我们有自己的减重方法。f18之所以使用复合材料减重,这是因为复合材料相对于当时飞机制造中大量使用的铝镁合金要轻很多,但相对于现在新的铝锂合金而言优势却又不明显。”

    杨辉对于f18制造中大量使用的复合材料还是知道一些的,虽然诺斯罗普没有将f18使用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拿过来,但对于f18所用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还是有介绍,毕竟机体制造中材料的性能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点。

    复合材料这东西同样也有高低贵贱之分,f18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了飞机机翼在内的很多部件,使用的这种材料相对于传统的铝镁合金可以有效减重1641磅(744kg)。

    早期的f18a/b型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想想f18e/f又会因为这一技术减重多少?保守一点的估计,减重1吨是差不多的。

    这种优秀的设计带来的减重优势确实是相当重要,若是新歼没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要多承担这多出的1吨重量。

    想想这可以高达1吨的重量啊!本来新歼的动力就有些吃力,若是再增加1吨的额外重量……(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因地制宜

    采用早期的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机翼,f18这条塑料虫子实现了很好的减重,但要说实现对飞机的减重,其实还有很多的其他方法。

    同样是从材料方面下手,除了复合材料替代铝镁合金,还可以采用铝锂合金实现同样的效果。

    通过对铝锂合金的研究表明,使用铝锂合金和铝镁合金制造相同的金属件,铝锂合金可以减少约百分之十到百分十五的重量。

    这样的减重效果比起复合材料的减重效果一点儿也不会弱,甚至因为铝锂合金可以全面替换掉几乎所有的铝镁合金,对于整机的综合减重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毕竟复合材料在飞机的制造中还没法大规模使用,机身的很多地方依然要使用传统的铝合金金属制造。

    这就是说,若是有了铝锂合金制造新歼,带来的减重重量甚至要很多一些,1吨甚至5吨都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杨辉准备用来替代f18复合材料减重的方案,要说起来也绝对是大有可为。因为早在84年的时候,西南科工就投入大量资金在铝锂合金的研制中。

    现在的研制成果已经初步出来了,制造出第二代铝锂合金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再加把劲儿多投入一些,用上几年时间,拿出国际铝业巨头在83年巴基航展上宣布研制成功的第三代铝锂合金也不是不可能。

    走这一方案实现减重,要远比走国内几乎没什么研究的树脂基碳纤维材料路线靠谱,这也算是因地制宜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问?既然铝锂合金这么牛逼,完全可以和复合材料效果相抗衡,甚至在运用面上更广,那为什么在上一位面中各大航空工业巨头依然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用复合材料替换铝锂合金?

    这就又要说到复合材料这种东西它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从t300到t800、t1000,这些航空级复合材料飞速发展,除了重量之外的其他方面性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相比之下。减重效果差不多的铝锂合金在发展速度上就有些落后。

    这样一来,就有了航空制造巨头选择的最优方案:在使用铝锂合金制造了没法使用复合材料制造金属件:机身隔框、桁条,又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造了那些受力情况比较轻的构件:垂尾、平尾。

    总体来说,以后的五十年之内都是铝锂合金和复合材料共同发展、占据市场的时代。两者会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现在要说的仅仅是减重的问题,其他比如制造成本、强度、刚度、可修复能力……

    这都是另外的事,至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技术在九十年代之间的性能差距还并没有拉开太多,都可以做到比传统的铝镁合金更优秀。

    基于这些考虑,杨辉搞不迟疑地提出了新歼用于替代f18复合材料减重的方案。

    “我们没有合格的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以预料在十年之内也很难拿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碳纤维材料成品,所以我们选择采用铝锂合金代替传统的铝镁合金,从而实现对新歼的减重。”

    听到这样的回答,诺斯罗普方面也沉思良久,对于杨辉提出的这一减重方案,不用多想就知道是可行的,美国国内也有对铝锂合金在战机上使用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很不错。

    想到这里,也就放心了:“这倒是不错的选择,采用铝锂合金全面代替铝镁合金。就算你们只能制造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的铝锂合金,但全面替换了铝镁合金以后带来的总体减重重量,应该也不会比f18上面使用的复合材料减重的重量少,一吨肯定也还是有的。”

    能得到诺斯罗普方面的肯定,这就证明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是不会有问题了,毕竟人家是最懂f18这一款战机的。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麦道只能算是f18的后娘,真正的生母还是诺斯罗普,对于自己孩子的基因那是绝对的各种通透。

    杨辉听到诺斯罗普这边还只认为西南科工只能拿出第一代或者第二代铝锂合金,一开始还有些想要反驳。不过想了一下就释然了。

    既然你认为我技术只能达到这里那就这里好了,好东西还是不能暴露出去,两国之间要不了一年时间就要说分手快乐,能防的还是防着些为好。

    “对。我就是这样打算的,按照我国现在的技术储备来看,供应第二代铝锂合金应该可以做到。”

    看杨辉已经如此肯定地确认了消息,似乎现在的西南科工好像就真的有能力对f18进行研制了,这速度好像还真的挺快啊!

    四年前的时候,这西南科工还只能在米格21的基础上各种挖空心思。现在都能研制并改进第三代战机了,这速度……

    无限地感慨之后,心里却依然是并不重视,现在都已经快九十年代了,苏联、英国、法国、都能研制三机并投入使用了,甚至瑞典、南斯拉夫、日本、印度,乃至台湾都有三代机项目,做为传统的航空大国,研制一款三代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又想到美国国内的atf项目,这心里就更加踏实了,等到这西南科工的新歼制造出来的时候,f23肯定也要入役了,这又是一个代差的优势啊!

    如此自我安慰一番之后,诺斯罗普方面的心情也是轻松加愉快,就等着这次项目拿下之后,又大赚特赚。

    “好啊!这样一来,西南科工就确实有研制新一代大黄蜂的基础了,相信我们研制的这款新的大黄蜂不会比麦道最近天天念叨的大黄蜂2000(f18e/f的早期技术方案)弱。”

    听到这里,杨辉却是不置可否,f18e/f是什么东西杨辉自然知道,新歼能不能比它更强杨辉不知道,但杨辉可以肯定的是:新歼一定是一款比飞豹更加适合共和**队在新世纪作战的战机。

    “哦!麦道还有f18的改进方案?这倒是这个值得注意的消息,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思路也未可知。”

    杨辉虽然知道这大黄蜂2000是什么东西,但关键时刻该表演的还是要表演一番。

    而回答杨辉的自然也不出所料:“没什么好惊讶的,麦道打算对大黄蜂也进行一番大的改进,机体同样要进行扩大,不过更多的还是在航空电子设备上进行升级,这一点你们肯定是比不上,但要达到f18a/b型的航电水平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航电进行大规模升级吗?这麦道想的挺好,不过杨辉记得上一位面的美帝海军因为后冷战时代的军费减少,f18e/f还是延用了老黄蜂的航电系统。

    唯一有变化的,好像也就是雷达换上相控阵,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都是迟早要被兔子白菜化的。

    “哦,对了,说了这么久,你打算给新歼设定的空重、载油、最大起飞重量都是……”(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炮侦1

    既然话都问到了这里,杨辉自然也就把这些计划中的数据公布出来,反正又不是最后定型的数据,这些都是些无关紧要的。

    “我这个方案做出来之后,新歼空重会有13吨做左右,机内载油7吨,若是加上副油箱的油料会有8吨的最大燃油数量,至于最重要的整机最大起飞重量,应该会达到达到28-29吨之间。”

    当公布了初步数据之后,若是诺斯洛普方面知道上一位面的超级大黄蜂战机也就不会多惊讶,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超级大黄蜂还没有出现,新歼的各项数据绝对是‘超标’严重。

    “一款重型机的机体尺寸要用两台中推发动机来做动力,若是按照发动机的推力来估计,自然这28吨-29吨之间是应该的,但问题是你们如何让一款重型机的尺寸达到这样的重量?”

    又是重型机和中型机的问题,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说起来要到达这样的重量实在是在正常不过。

    “首先,新歼的尺寸之所以和重型机看起来差不多,原因在于特殊的气动设计需要较大的翼展,又由于特殊的机载设备配置,又不得不将机头设计的相当修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新歼就一定有和中重型机一样的体重。”

    要真的仔细说起来,杨辉就一直在考虑新歼的机头设计是不是应该重新来过,毕竟现在的新歼又和f18有很多的不同,f18原有的设计并不能照搬,比如那具笨重的六管转膛机炮。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而已,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到过几天帝都方面将新歼的具体技术要求发过来之后,杨辉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问题。

    对于杨辉的解释,诺斯洛普这边倒也没有那么容易接受,但同样不会否定,毕竟杨辉说的也有道理。特殊的气动要求或许会让战机看起来像重型机,但真正区分中型机和重型机的还是要看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

    按照这28-39吨的重量,很明显并不能算是重型机,或许可以将之算成准重型机。反正这款战机并不太突出空优化作战。

    上一位面的情况中,多用途重型机的体格可是和3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差多了,著名的多用途重型战机f15e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6吨,苏27、30系列的重量也都是在33-38吨中间徘徊。

    早期型号的f15之所以看起来最大起飞重量只有30吨,这是因为早期的f15就是一款空优机。需要高推重比,自然就限制了起飞重量。

    用一款重型空优机的重量来和中型多用途战机对比,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同级别的多用途战机怎么都要比空优机更重一些。

    话说了很多,口水也快要耗干了,杨辉没有打算再继续详细说下去,现在杨辉也仅仅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方案而已,说不定以后还会有什么大的改动也还未可知。

    “我们现在说这么多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真正的新歼设计要求还没有出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把各种可以用到新歼上面的子系统研制出来。只要各方面子系统成熟了,研制一款飞机其实并不是多困难的事。”

    倒是觉得杨辉这话说的非常在理,这边坐了这么久的诺斯罗普公司副总也点头表示明白,他这次前来找杨辉的任务都已经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

    “说的有道理,那我这里就没有什么要说的的了,到时候只要新歼的技术指标要求到了,你就可以直接通知我这里,我会带上诺斯洛普的工程师前来共同商讨技术方案,一定会让新歼夺得这次的项目。”

    送走了诺斯罗普这些家伙。杨辉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心情再继续勾画新歼的总体设计方案,想到前不久杨月提到了无人侦查机已经在申请定型试飞,想来也就是这几天就要出最后的结果了。

    说实话,作为西南科工未来的一个业务重点:无人机。杨辉虽然重视,但这几年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

    一方面是因为杨月作为无人机项目的总师,自然是经常会在家里向杨辉谈到这一项目,至少杨辉的心里对无人机项目是有数的。

    再加上这次的无人机项目确实没有太大的难点,气动方面有了杨辉早些年的设计:缩小版的赫尔墨斯450气动外形绝对是相当优秀的,用于侦查和数据传输的各方面机载设备也都不是什么重难点。

    以至于杨辉这次走到无人研制组的时候。面对着一大票的新面孔还有些无所适从,完全没有想到原本从制造航模起家的草台班子现在也变得如此朝气蓬勃,怎看也不像是制造航模起家的队伍嘛!

    虽然对这些新面孔有些不认识,但自己老婆的办公室还是知道的,轻车熟路的走进办公室,发现杨月正好准备出门。

    “这是要去”

    匆匆忙忙地杨月这时候才发现杨辉站在自己面前,倒是有些惊讶,关于杨辉到自己这项目组来过几次,杨月是掐指一算都能知道,绝对没有超过三位数。

    “哟,你这大忙人也有闲心到我这里来啊,怎么这时候记起来我们这里无人机了?告诉你,我们的无人机已经完成了定型验收,第一批的订单都已经到手,国内军队下了首批三十套侦查系统订单。”

    所谓的三十套侦查系统订单,其实包括了一整个炮兵无人侦查套件,它包括了:无人机、无人机发射车、地面操作与信号处理车三大部分。

    这样的一整套编制是直接下放到炮兵团,而八十年代整个国内的炮兵规模那是绝对不小的。

    比如步兵师直属的炮兵团就是很大一部分的炮兵力量,但这种步兵师直属的炮兵团是不需要无人侦查系统的,毕竟这是属于对步兵的近距离支援炮火,火炮射程近、还有步兵的前沿侦查自然就不需要。

    但再进一步的军区直属炮兵旅、甚至更猛的炮兵师就和前面步兵师直属炮兵团的地位截然不同,这些大编制的炮兵单位不仅在作战中相对**,火炮的口径更大、射程也更远,这就需要用到无人机这种方便、及时、大范围的侦查利器。

    研究表明使用传统的侦察兵进行前沿侦查只能侦查到百分之二十的目标,而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查,就可以侦察到百分之七十的目标。

    以现在共和国的炮兵部队规模而言,采购三十套系统也算是能够装备上一半的炮兵旅,想来这也算是不错的开门红订单。

    “是吗?看来我们西南科工又能再次增添一条生产线,以后好好发展无人机也大有可为,不过这次无人机的军队编号定的是?”

    “编号这种东西军队并没有给出,而是让我们自己给这款无人及命名,我把名字都已经报了上去:炮侦1。”

    杨辉倒是没有想到军队还有这一手,但联想到上一位面中军队的各种无人机,好像也确实没有统一编号,都是些:彩虹、翔龙、翼龙

    这次真正让杨辉哭笑不得的还是杨月给出的这个代号:炮侦1,这算是什么说法,是贯彻了简单、明了的态度吗?这感觉怎么都是各种黑线不断。(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光电和红外

    对于杨月定下来的‘炮侦1’的名字之后,杨辉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不再更改,就按照这个土鳖到了极点的名字来。

    所谓物极必反,说不定到了哪天,人们还会高呼这名字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只要能有战果,这些都会成为可能。

    需知这次的炮侦1可不仅仅有传统的大编制炮兵部队要使用,还有正在研制中的plz-45型火炮系统也要用上这东西,而且是大面积使用,按照plz-45的配置,这炮兵无人侦察系统是按照炮兵营为单位使用,这又将是一笔大订单。

    就是不知道科威特是不是能够在海湾战争中使用到这东西,好像上一位面中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就没有plz-45的参战,这次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

    “现在的炮侦1研制完成了,但国内好像没有其它的无人机研制项目,我现在这支队伍若是没有科研项目,恐怕很难一直保持科研能力。”

    杨月是以典型的科研形领导,让他带队研制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二话,并且还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但一说到科研之外的科研项目争取的问题就让她头疼不已,现在只能将这个问题交给杨辉来处理。

    但问题是杨辉现在也没有办法,杨辉能力再强、口才再好,那也得要军队对无人机有研制需要啊!

    现在的共和**队经费紧巴巴的,连一些传统的重点项目都难以维持,像无人机这种前沿技术还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军队很难对无人机有其他的作战想法。

    上一位面风头最甚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现在也就是美帝开始有了一些概念性的研究,而让无人机察打一体能够大放光彩的恐怖组织,貌似在这时候也只是小猫三两只。

    现在的共和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去发展这种东西,就连美帝的无人机发展在这个时候也是走侦查路线,不同的只是侦查的范围越来越大而已。

    没有需求了你研制给谁用?这完全就是无解的一个死结,无人机研制队伍在这之后几年的空窗期中难道就一直靠预研先进的无人机技术为生?

    且不说子系统技术预研永远没法和整机研制混为一谈,单说这多年一直研制着在今后五六年之内看起来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技术。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这一点,就绝对会被喷的体无完肤。

    想到这些,杨辉逐渐理清了思路:今后五年之内都很难有大型的无人机科研项目,要让队伍进行整机型号研制显然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也只能研制一些无人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比如说;光电侦查设备、转子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转子发动机的研制是由西南科工旗下的小型活塞动力厂承担,第一款用于‘炮侦1’的发动机已经完成定型生产且效果不错,备受国内外关注。

    甚至一些国外的无人机研制厂商。如以色列的无人机巨头;埃比特公司、法国萨热姆公司都在向西南科工采购这种发动机,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能勉强保持这种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

    像转子发动机这样的自给自足的情况自然是最好不过,毕竟这东西的通用性实在太好的,可以在其它的方面都用上它,那么无人机的另外一大关键系统;光电侦查系统,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苦苦沉思良久之后,杨辉终于有了想法,所谓光电侦查系统实际上也并不是就只能在无人机上面才用得上,这套东西说白了就是侦查设备。不管它装到哪里,只要有侦查需要就能用上它。

    这下问题就简单太多了,需要光电侦查设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说简单一点:战斗机需要光电雷达、军舰也需要光电雷达,甚至上一位面中的光电雷达都有装上地面坦克装甲车的呼声。

    由此可见能用上这光电侦查设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以前可能还碍于共和国对空中侦查力量不怎么重视而很少发展这方面,但现在不同了,在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上面,光电雷达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光电雷达算是光电侦查设备中的一个大分支,以西南科工在研制‘炮侦1’的时候积累的光电系统整合能力来说,只要再有两三年时间。拿出一套可以使用的光电雷达也不是不行。

    但杨辉并不可满足,这光电雷达虽好,但这东西只是对战斗机空对空作战的时候有很大的用处,或许现在的是好工程能用上它。

    但现在西南科工提出的新歼方案是一款需要考虑对地、对海攻击的多用途战机。在这种战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光电雷达,还需要机载红外瞄准系统。

    所谓机载红外瞄准系统,这东西就是为多用途战机执行精确对地攻击时所配置的一种侦瞄装置,比如:蓝盾、达摩克利斯、狙击手等等型号。

    通过这种吊舱式的设备装在战机的专用挂点上,就可以对目标进行红外成像侦查,那种通过座舱中的多用能显示屏看到地面目标的红外影像的技术。大部分都是通过机载红外瞄准吊舱实现。

    看到并确认了目标之后,就要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攻击,使用红外制导炸弹精确打击的时候就需要红外吊舱发射一束激光为制导炸弹进行目标指引,这也就免除了早期使用红外制导炸弹的时候还需要特种部队深入敌后,去给炸弹进行红外指示的麻烦。

    可以说红外瞄准吊舱就是多用途战机对地进行精确打击的必备之物,若是新歼没有红外瞄准系统,就不要想什么对地精确打击的问题了。

    “这到是一个问题,这几年之内的确很难再有无人机的型号研制任务,你们这支队伍来之不易,肯定要想办法保留下来。不知道你们研制‘炮侦1’的时候有没有对光电观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若是可能的话,我们需要研制一套这样的光电观瞄系统。”

    杨月对这种技术性的问题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能力,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单独的光电观瞄系统,是类似于光电雷达的那种东西吗?若是这样的东西,我们或许可以进行研制。”(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系统内置

    研制光电雷达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时候的新歼更加需要的却是对地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对地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和对空的光电雷雷达有这不小的区别,但这个时候的杨月会将这两种东西搞混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光电雷达这东西已经出现了好多年,甚至在八十年代的一些第三代军用战机都有使用到这种设备,比如:米格29、苏27就是将光电雷达运用到整机上面的先驱,相比比之下八十年代北约国家的第三代战机因为出生的有些早,都没有用上这种高大上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光电雷达这种东西已经出现并批量入役,对于这种先进的光学探测技术,杨月还是知道一些的。杨辉说要在新歼上面使用到一套在光电观瞄准系统,杨月很自然就想到了这种东西。

    至于说杨月为什么没有理解到杨辉的意思,这就要说到红外导航、瞄准系统的历史,这东西出生的时候就要比光电雷达更晚一些。一直都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用于挂在战机上的红外导航、瞄准吊舱才研制成功并投入现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第一代系统:蓝盾。

    这套蓝盾系统由两个吊舱组成,一个是前视低空红外导航吊舱、一个是低空激光瞄准吊舱,这两种东西可以一起使用从而达到夜间低空精确对地打击的效果,若是白天的话,就可以只使用红外瞄准吊舱,同样也能做到指示制导炸弹进行精确打击。

    总的说来,这套蓝盾吊舱是早期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但这个所谓的早期也是在八十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现在才88年而已,明显这种东西还处于保密阶段,杨月自然也就不知道这种东西。

    或许再过二十年之后,杨月再说研制光电雷达也就没有太大的错误了。因为在二十年之后的光电雷达、前视红外导航、激光指示瞄准这三大系统最后也会分久必合。

    多年前大家一起从光电设备中分化出来走上不同的道路,最后又会走到一起,成为一整套的机载光电瞄准系统(EOST)。而这套系统就成了第四代隐形战机的标准配置,比如美帝的F35、共和国的歼20等战机都有这种东西。它被安装在机头座舱下面的多面体玻璃罩里。

    EOST确实先进、高端、大气,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整个国内的技术能力都还达不到将这三种技术全部集成到一起,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只能是一个一个来研制。

    “不,我说的并不是空对空作战中使用的光电雷达,而是空对地的激光瞄准和夜间红外导航系统。这将是我们新歼做到对地精确打击的前提。这种技术现在走在最前沿的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他们研制的蓝盾系统采用吊舱的形式挂载在战机上,从而使得战机获得精确的多用途对地攻击能力,现在我们的新歼也需要它!”

    随着杨辉最后一句“我们也需要它”,这就让杨月心里有了想法:或许这种新的技术还真的挺适合现在没有项目的无人机团队来做。红外导航系统绝对是无人机上面必备的技术,成功后又可以成为第二种无人机环境感知系统,至于激光指示瞄准系统应该也对无人机在以后的作战中有用处,就是不知道........

    这时候的杨月已经有了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早期朴素认识,想到了将激光瞄准打击系统搬上无人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有一个契机。西南科工就可以点亮察打一体无人机科技线。

    “我们可以承担这个项目的研制,你说洛克希德公司有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对吧?或许应该去找找这家公司有没有流出来的一些公开资料!”

    虽然早就猜到了杨月会答应接下这个项目,但杨辉万万没想到的却是杨月一来就要准备先收集洛克希德公司在这方面的情报,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杨辉也不得不告诉她一个非常严肃的事实。

    “关于这一点你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一方面是洛克希德公司对于这种全新的技术肯定不会擅自公布,想必美**方也不会让洛克希德泄密这个项目的详细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新歼的要求注定了你们要研制的红外导航系统、激光指示系统不能采用吊舱的形式,我们要将这一套系统内置在战机中。”

    美帝研制蓝盾、夜鹰两款系统之所以采用吊舱的形式,这是因为美帝研制战机的时候还没有考虑到以后要加装对地攻击能力。等到F15、F16、F18研制成功之后才有了第一代导航、瞄准系统的研制需求,这个时候自然就只能采用吊舱的形式来达到作战目的。

    美帝采用吊舱的形式是迫于机体早已定型的原因,但现在的新歼研制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而且杨辉刚好还给新歼的机头处腾挪出来了一块风水宝地在。不把这套导航、瞄准系统内置简直是对不起这宝贵的空间。

    当然了,新歼的研制需要将这套系统内置,但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没有研制吊舱形式系统的必要,毕竟在以后国际市场上多用途战机的需求同样会用到大量的吊舱形系统。

    就比如现在研制中的FC-17肯定会对这种东西有需要,以FC-17的小身版肯定是没有可能内置整套系统,采用可拆卸的吊舱形式是最好不过。

    听了杨辉的要求之后。仔细四看一番也就明白了情况,点头后肯定的回答着:“将整套系统内置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这套系统是在对地的时候使用,若是都采用吊舱的形式肯定会和对地弹药抢挂点,将系统内置则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好方法,我们这边会着手对内置系统的研制。”

    眼看为新歼准备的又一个关键技术找到了着落,杨辉的心有更加踏实了一些,有了这一套撒手锏的新歼势必在竞争中又要增加不少分数,夺得项目的可能性又要增加不少。

    “那行,你有事就去做你的事吧,现在时间才下午六点,我还可以再去研究一下新歼方案的各项数据,想必要不了几天对于新歼的技术指标就要下来了。”

    刚才还没有心情继续勾勒新歼总体设计,现在又为新歼准备了一套好东西之后,杨辉又来了兴趣,他要回去安排一下机头可以腾挪出多少空间安装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设计指标

    果然,按照杨辉一开始所预料的那样,在定下了新歼对地攻击中至关重要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之后的第三天,来自共和**队、科委高层联合商定的新歼初步设计指标要求就下来了。

    看着这几十页的文件,感觉已经可以算是小册子的级别了,再次摇摇头将这份要求仍在桌子上,这次的技术指标要求其实并没有出乎杨辉的预料。

    动力系统自然是双中推没有其它的异议,整机空重要求方面则定到了12.5吨的最大值,这和杨辉一开始预计的13吨有些出入但也不是太大,到时候仔细说明一下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要求在28吨的位置,这倒是和飞豹的最大起飞重量一致,甚至在后面的设计中杨辉还看到了和飞豹数据有更多相同的地方。

    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最大飞行高度16000米,这些都和飞豹的设计要求差不太多,看来新歼项目还在很多飞豹项目的影子。

    让杨辉看到了不同的地方则是新歼在航程方面有了更狠的要求,高达4200千米的转场航程,比起早期的飞豹、F-18E/F都要多出了500多,这简直就是要了人的老命啊.

    要不是杨辉早早就有了各种准备还真的就很难达到这以作战要求,甚至按照杨辉现在方案的设计也最多达到4000千米的转场航程,要达到规定的这一数据还要再想想办法才行。

    “这真的是令人头疼啊!看来歼七四的短腿让军队方面下了狠心,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新歼问鼎中型战机航程之最。”

    虽然对军队这么丧心病狂的作战航程要求有些吃惊,当杨辉却不得不在这方面多加考虑一下,既然指标这样定了下来就必须要重视。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再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内油,而转场航程本来就要带三具外挂油箱,要再增加航程只能是走好最后的一条路:保形油箱。

    要说起来,加装保形油箱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不能光看到保形油箱能增加的油料携带量,同时候还要看到保形油箱带来的死重。

    保形油箱是非常难以拆卸的东西。甚至保形油箱在一般的地勤维修点都没法拆卸,很多时候都要飞回大修厂或者制造厂拆卸。

    这东西在安装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气动阻力,将油箱和机身处的接缝都是用密封材料填充粘接,普通的地勤绝对没法完成拆卸。

    也就是说这东西看着对增加航程有好处。但用在了新歼上面的时候就有些鸡肋,本来新歼因为更好的利用了机翼外段的内部空间实现了比F18-E/F更多的内油,从而做到比F-18E/F更多的航程,一举达到4000千米的转场航程。

    但现在指标上多要求的200千米刚好不上不下,上了保形油箱之后的航程方面绝对会增加不止200千米。但军队是不是愿意接受这种东西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转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用于各种作战任务,甚至有时候的对地攻击就靠内油和空中加油就行了,更多的载重要用来挂对地攻击载荷。

    这时候固定在机体上的保形油箱就是一个累赘,加上新歼的发动机推力本就不怎么够,若是在整上个保形油箱之后确实有些令人崩溃。

    当然,若是装上了保形油箱之后的航程增幅就能更加优秀,说不定新歼可以直追重型机的航程,这也是一个令人流口水的优点。

    想到了这么多一直都在为这4200千米的航程纠结着,而在杨辉觉的保形油箱还有些鸡肋的时候。其它有意于新歼项目的单位却早早就定下了采用保形油箱的设计方案。

    不是所有的中型战机都可以达到杨辉所设计的新歼方案内油量,通常的中型机的内油也就是五吨左右,就算这次因为新歼的技术指标比普通的中型机大一些,但也就最多6吨的内油,若没有保形油箱的存在,最大的航程也就是3600千米左右,这就逼的其它设计方案用上保形油箱。

    看过了令人纠结的航程问题之后,杨辉终于也将目光放到了其他的方面,比如新歼的起降性能。

    首先是对新歼的起飞要求:起飞滑跑距离:350米,着陆滑跑距离:1100米。

    单是从这一点来说。新歼的起降指标已经放的很宽了,特别是相对于西南科工的新歼方案就更是如此。毕竟是一款要用于舰载起降的飞机,虽然有弹射器的存在,但F-18气动布局的起降性能绝对是非常优秀。

    源自F-18优秀的低空低度性能。新歼绝对可以满足军队的起降要求,甚至还能做的更好,这一点是绝对不用担心。

    之后又看到了关于新歼的最大过载问题,通过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军队对于新歼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样。

    一款注重空优战的战机最大过载通常都会在9G,这种最大过载限制更多的还是为了保护飞行员,或者也有保护战机的原因。

    大过载动作的时候通常都是些高难度的空战动作。也就是只有一款飞机为了空战而设计的时候会将最大过载增加。

    而一款侧重对地的多用途战机就很少会有高过载的机动,在训练多用途战机的飞行员时,也不会在抗超大过载上面花心思。

    最大过载和飞机的使用范围有关,典型的就是F-18A/B型是作为一款对地攻击的存在,美国海军就规定可只要7.5G的最大过载就行了。

    由此可以看出,飞机的最大过载和作战用途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看过了飞机的最大限制过载,差不多就能看出这款飞机的空对空作战能力。

    而这次的新歼指标中规定的限制过载就清楚的表明了一点:新歼的空对空作战性能并没有太被重视,最大过载限制在8G(即飞行员在飞行中最多承受自身的8倍重量)。

    当然了,这个过载限制在保护飞行员的时候,同时也能给新歼一个结构设计的指标,通常在战机的结构设计中会按照规定最大过载的百分之二十的余量来设计。

    最大过载越大,就要求结构越坚固,免得在做大过载机动的过程中轻易地就解体了。结构要求越坚固在设计的时候就会在在结构方面多下功夫,结构重量、材料、加工工艺都会大不相同。

    规定了8G的过载要求,两个符号所蕴含的信息绝对是整个指标中最有含金量的,需要好好体会。

    “不错,这的确是一款多用途战机的要求,现在的新歼的设计方案是没有问题的,是时候通知一所的主要设计人员来开个会了。”

    自言自语的杨辉已经有了准备,开始要将各方的人员集中过来,为了新歼方案是时候该动起来了,西南科工为了这一点准备的太久太久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六章:总师

    新歼作为西南科工这次志在必得的一个项目,容不得杨辉不慎重对待。∈↗,

    将西南科工整机研制队伍中比较有能力的骨干、诺斯罗普方面的专家全部叫到一起,会议一连进行了五天。

    期间全面商量了关于新歼的各种方案,甚至还有为了保险一些的人,在气动设计方案中还特意多出了一个方案。

    一个设计单位出多个方案,这种事在共和国的整机竞远中屡见不鲜。

    君不见当初的十号工程中,不仅奉天就有两种气动细节不同的方案,就连后来者611所也是同时拿出了三种不同细节的方案。

    现在的西南科工倒是比较简单了,在一番的内部嘴炮、考虑之后,愣是从两中个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好的,也算是孤注一掷。

    于总师本来是在带队做FC—17的研制工作,现在被叫过来参加新歼的总体方案论证,到最后完成方案论证的时候,老年人明显也感觉到连续的高强度工作有些吃不消。

    揉了揉太阳穴,于总师颇为无奈:“让大家见笑了,年轻的时候没有经验、项目,现在有了经验和项目却又上了年龄,实在是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到这里,杨辉也突然感觉了什么,再一看吴老的年龄:好像现在已经61岁,要严格说起来这年龄还可以继续再战十多二十年都可以。

    于总师是和611宋总师、601的顾总师是同一时代的人,其他两位都还在研制着自己的项目中,甚至有的一直工作到下个世纪。

    也就是说,于总师其实还可以继续干项目,之所以现在要这样说,恐怕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在里面才对……

    作为西南科工的总经理,杨辉有义务要搞清楚于总师的想法,毕竟现在的于总师还是西南科工明面上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总师,必须要当宝贝一样供着。

    “哦,看来最近于总师您有些太劳累了。我看还是多注意身体才好,平时的工作就多交给其他年轻一辈的人去做吧!我看吴副总师就很不错,应该能够为你分担一些工作。”

    又是一位姓吴的总师级别人物,共和国航空工业中的吴姓总师还真就一点也不少。而要说到这位吴副总师。那也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强人。

    吴炳麟:1946年出生,70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011基地一所,几乎参与到了整个011(西南科工)各个型号的研制工程中。

    在上一个位面中,这位就是歼练七的副总设计师。这一位面中当然还是担任了副总设计师,随后的歼七四项目同样也是如此。

    一直到现在的FC—17项目中,这位在特殊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同样将飞机副总设计师这一职位做的非常到位。

    杨辉刚才说到了这位,于总师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对于这位副手,于总师非常满意。

    “这说的倒是正确,炳麟这人技术上很不错,难得的是他的年龄比我小20岁。现在是年富力强,我这次离开FC—17项目组,整个队伍都是他在主事,以后我退休后公司也不会后继无人。”

    就知道会是这个回答,这下搞明白了,于总师就是在给杨辉明确一点:要把年轻的副总师扶正、要有人接自己的班。

    想来于总师这是要准备给这位副手再加加担子,这是一位真正全局考虑了西南科工整个未来的老一代总师,必须要佩服。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看干脆就让吴副总师全面接手FC—17项目,您这边就来统筹一下新歼的前期工作?”

    于总师要考虑西南科工未来的人才培养。杨辉比他更加着急,现在抓住机会就要将吴副总师扶正。

    杨辉试探性的问过之后,于总师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事。相信杨辉可以处理好,不然就愧对这好不容易坐上去的总经理身份。

    就在杨辉认为会议就要完了的时候,于总师又再次开口,现在只是将FC—17的总师换了上去,但这还远远不够。

    “这还不行,你怎么能让我这位老头子刚放下了FC—17项目。马上又给我来一个更重的担子。让我跟进一下新歼的前期研制也就罢了,后面新歼的总师我肯定是不会再担任,你得要另外想办法。”

    于总师这边话说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看来这次西南科工不能同时整出两位年轻一些的总师是绝对不行了,但现在又怎么可能很容易的就再找出一位吴炳麟这样的统筹型人才。

    西南科工技术人才中和杨辉同一时代的大学生倒是不少,不过都还在设计科室中磨练着:设计员、设计组组长、顶天了也就是副主任这一级别。

    唯一不同的就只有杨月这一位,她是另辟蹊径点亮了另外一条科技线,当上了无人机的总师,但这无人机和有人机差别太大。

    若是杨辉突然把杨月调到有人机的研制队伍中当总师,要想服众恐怕相当困难,杨月的威信也仅仅只是在无人机设计队伍中。

    具体的工程设计的问题,要的是经验、经验、经验,年龄活的不够各方面都会很难服众。

    杨辉是之所以当上西南科工的总经理,那是在于这职位不需要太多的工程技术能力,要的是行政管理、嘴炮能力,这才能堪堪做稳这一位置,直到现在,杨辉头上的代理两个字都没有取下来……

    又同时考虑到无人机研制队伍不能散了,以及新歼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的研制任务,这就确定了肯定不能让杨月来当这个新歼的总师。

    这下就有些令人纠结呢,到底是要选择谁来当这个新歼的总师才好?

    杨辉没了好的想法,只能又把这个皮球踢给于总师,看看于总师自己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这……于总师您真的不打算任新歼的总设计师了?要不您在考虑一下,实在不行你就多选些副总师,把任务都分配出去也行!”

    这时候的杨辉也是没辙了,方案都已经有了,却突然面临没有合适的总师的尴尬,这简直让人无语。

    而于总师却对杨辉的提议并不怎么上心,要那么多的副总师干什么,以后自己下去了以后,这些副总师之间为了争总师还不给闹的天翻地覆。

    于总师的计划中,新歼就不能有太多的副总师,一到两个足矣,好在于总师也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你没法确定人选,那我就点两位可以用的人才好了:孙惠中、厉云。两人都不错,且各自有各自所擅长的方面,你就看着选择吧!”

    杨辉怎么都找不出来的总师人选,于总师居然轻易的就能选出来两个,这简直是太……(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宝石柱

    对于于总师提供的两位总师人选,杨辉倒也是知道这两人的情况,要说起来这两人还都是有些能力的人。

    首先是孙惠中,这位也是和吴炳麟同时到011基地报道的清华大学同级同学,同样也经历了西南科工这些年的各型号飞机研制。

    但要仔细说起来,他的履历就没有吴炳麟耀眼但也差不了多少,而这位在上一位面则是歼教9(山鹰教练机)的总设计师。

    这位在上一位面能够当上歼教9的总师,还是因为于总师培养的接班人吴炳麟很不幸的英年早逝,在2000年去世。

    在那个时候,这位同学、同事就靠着扎实的技术、统筹能力,在军队的快马加鞭之下,迅速的拿出了歼教9并完成定型交付。

    可以说,这孙惠中和吴炳麟在能力上是相差不大的,同样的学校同时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参与了同样的项目。

    唯一不同的就在于另一位各种机缘之下,先一步当上了总师,但两人在能力上绝对不会差太多。

    如此说起来,这位也的确是新歼总师的优秀选择,只不过因为这一位面的各种原因在履历上要差自己的同学一步。

    现在同学当上了总师负责一个项目,自然孙惠中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孙主任吗?这也的确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才,以它统筹研制了歼七四机身全部的经历来说,把他算成是歼七四的副总师也不为过。所以能力肯定是够的,但他现在的机体强度研究室主任的履历来说,直接当上新歼总师恐怕有些……”

    新歼是绝对的一个大工程,多少对手都在看着西南科工这边的每一个动作,若是西南科工直接拿出一位连副总师都没有经历过的科室主任来当总师,这肯定会被竞争对手狂喷乱炸。

    杨辉知道这人的能力够,但履历不够就确实有些碍手碍脚,甚至杨辉自己现在都是如此,要不然他自己的头上还有会“代理”两个字?

    对于杨辉的担心。于总师自然也知道,但于总师有他的考虑。

    “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们把强度研究室的主任提出来当总师,恰恰就表明我们对新歼技术难点的清醒认识。”

    作为搞技术的总师级别人精。于总师考虑什么事都要先看看怎么从技术上来解决问题,这才是他的长处。

    “新歼作为西南科工第一次研发的双发多用途战机,在机体结构方面会有很多要攻克的难点,再加上指标要求的空重12.5吨相当严格,我们这次新歼研制任务中对机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高……”

    果然老奸巨滑、连这样的借口都能想出来。但杨辉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借口绝对是非常阔以的。

    本来新歼的机体结构也是这次项目的大难题,特别是西南科工方案还尺寸巨大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至于说,除了机体强度方面之外的问题,就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难点要攻克,比如新歼的数字式电传飞控、数字式航电系统。

    好在,这次于总师提出的人选中还有一位和杨辉年纪差不多的技术人才,作为玩儿电传飞控技术出名的厉云,那也是能力出众。

    厉云和611所负责电传技术研制杨为师出同门,甚至因为他在软件编程上面造诣更高一些,有些地方还要更甚一筹。

    要知道这家伙当时还是YZ—1的数字式电传飞控项目的时候。整个飞控软件的编写就是他做出了飞控软件的大体构架。

    就单是这一点,就把当时的各路国内的电传飞控领域专家震的不轻,也就是当时的杨为能和这家伙聊的欢,想比这就是天才间的认同和交流。

    于总师之所以把这位厉云提出来和孙惠中在一起,肯定不是说厉云有能力去争这个总师的位置,恐怕更多的是给孙惠中本身的技术短板做补充。

    新歼的机体结构设计非常重要,但电传飞控一样不会弱,或许这位西南科工数字式电传飞控的造诣上最为精湛的厉云可以做新歼的副总师。

    “这样好像也不错,推孙主任当新歼的总设计师,让厉云当新歼的副总师。全面负责新歼的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现在他也是西南科工在电传研究室的主任,可以去辅助总师的整机研制工作。”

    杨辉这里口头上仅仅说到了电传飞控系统,而杨辉之所以愿意把厉云推上副总师的位置。还在于杨辉和厉云的多次谈话中,感觉到这家伙的手已经不止是伸到了电传飞控中。

    更令人惊讶的是,厉云还凭借着他优秀的软件编程构架能力,对同样需要程序控制的数字化航电系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厉云在电传飞控上面的造诣可以让他坐上西南科工电传飞控室的主任一职的话,那么厉云在数字化航电系统上的研究,则是新歼副总师非他莫属的最大原因。

    所谓多用途战斗机。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打这种主意,但真正要实现完整、无缝切换对空和对地之间的作战模式。

    这就必须要有数字式航电系统做保障,F18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F18使用了数字化航电系统。

    简单些说:战机对地、对空两种模式,和战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电脑和操作系统的关系一样。

    要实现一台电脑娱乐、办公两不误,使用双系统就是最好不过,战机做到对地对空两不误自然也是如此。

    只用用开机的时候,选择对应的操作系统就能完成不同的需求,这才是多用途战机的精髓所在。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优秀的航电系统构架,而厉云之前提出的一种理念却让杨辉惊为天人,甚至差点怀疑一家伙也是穿越者。

    厉云提出的航电构架方案:采用综合功能子系统,将整个航电系统划分成四个分区,传感器子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区、任务处理区,飞机管理区,并实现模块化设计。

    这东西普通人听起来很难搞懂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不要紧,只需要知道这种航电构架的名字叫“宝石柱”就够了。

    同时还要知道这种宝石柱航电系统是用在美国的F22上面,F35的航电系统被称为“宝石台”也是这一系统的改进版。

    当然了,美国的第三代战机是没有使用到这种东西么,如此也就知道了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级别的黑科技。

    当然,再怎么黑科技的东西,到了兔子这里瞪一眼就要怀孕,上一位面的美帝三代没有福气用上这东西,但共和国的三代机就用上了这一技术,这款飞机就是十号工程机。

    可以说宝石柱这种东西就是代表了航电领域的高大上,然而它的命运同样和被美帝吹渲染的强大无比的DSI进气道一样,都是要被……

    现在好了,新歼硬件方面已经用上了上一位面中被兔子白菜化了的DSI进气道,那么软件上肯定不能落后。

    若是“宝石柱”系统可以用在新歼上面,那情景简直太美,想想就觉得够刺激。

    正是基于这些情况,杨辉才要力挺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厉云当上这个副总师。这样的成就,在年轻一代中,恐怕也就只有西飞唐昌红可以比比,那也是一位副总师的存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用钱解决

    随着新歼指标的达,西南科工的科研队伍再次连轴转,一部分由新任的吴炳麟总师带队,联合着巴航工业的一小部分科研人员,正在对fc—17进行最后的定型设计,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能开工制造原型机。

    同时为了节约时间,fc—17科研队伍利用一开始为验证大边条翼技术而建造的yz—1技术验证机为基础,机体加上侧板技术将原机上面的电传飞控作为试飞应急使用,一款和计划中的fc—17气动一模一样的战机先一步开始试飞。

    这些杨辉都看在眼里,对于这种方法自然不会阻止,能早一些加快fc—17研制进度,杨辉高兴还来不及。

    而杨辉这边也各种快马加鞭对新歼的气动进行吹风试验,虽然现在只是方案提出阶段,但吹风也是必不可少,不然你在方案竞选的时候拿什么数据来支持你的说法reads();。

    现在共和国的风洞群在涪城已经配套完成大部分,西南科工的新歼气动方案在涪城一个地方就能完成。

    新歼的研制关乎西南科工的未来,这次新歼的研制是西南科工跻身共和国真正的第三代战机研制单位最后一次机会。

    若是这次竞标失败,以后仅凭借着魔改歼七系列的战绩,在新世纪的四代机竞标中会非常被动。

    就这样重要的项目,杨辉在带队进行了半个月的总体气动探索之后,还是被外界的消息拉出了风洞群。

    怀着各种不解,杨辉在飞机上就问着前来接自己的秘书,看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我想公司应该是没有出问题的,关于新一代中推发动机的竞标,不还也要再等半个月才会开始吗?到底……”

    杨辉倒是想了很多的可能。但他还是算了漏了一个问题,这也是西南科工现在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杨辉是从做秘书出身的,自然西南科工的常务秘书因为杨辉的原因。也就有了更多的权力,其中信收集就是西南科工秘书的一项重要职权。

    “这到不是。帝都这次要您去帝都开会,好像是要准备清理关于420厂的问题。”

    听过了这一条重要的信息,这时候才明白了这次的情况。这也才想起自己这都把420厂的事给忙忘了,距离上次和420厂沟通的时候已经过去有了一个月时间,现在看来是要出最后的结果了。

    点头表示明白情况了,这时候就继续闭目养神,说刚出了风洞群,连西南科工都没有回。直接就进坐上了飞机前往帝都,可谓身心疲惫。

    ……

    “说吧,你小子现在能量大了啊!不声不响就要说将420厂合并到你们西南科工,你可知道现在整个系统内已经有人在闲言碎语了,要不是我给你压着,加上420厂确实也有这个意愿,你小子现在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第一次听说,自己给人擦去屁股,当接盘侠的行为都有人来喷,这简直……

    还是得要再次感叹树大招风啊。要是其他的单位说要接手420厂这个烂摊子,肯定就不会有人嚼舌头。

    不过现在看起来,丁主任也并没有把这事儿太当真。想来也只是一小部分的跳梁小丑在蹦哒而已。

    “哎呀,我们西南科工这是天大的冤枉啊!这次我们提出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这不是要先富带动后富嘛!一方面是不愿意看到420厂这些宝贵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国家减轻负担,想必这420厂之前也没让您这科委当家人头疼吧,我们这是做大好事啊!”

    伴随着杨辉的各种喊冤各种借口解释,算是把杨辉内心最大的动机掩饰起来了,但丁主任又怎么会看不懂这里面的小道道。

    只是正如杨辉说的那样,由西南科工收编420厂是皆大欢喜的好事。现在真正能主事的人都不会阻止这个项目。

    要不然丁主任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杨辉叫来,还这样乐呵呵地开玩笑reads();。

    “行了。你那些心思谁还不知道,你就放心好了。这次科委还有420厂所在地地方政府乃至航空工业部都原则上同意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的方案。”

    一听到这消息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惊讶,虽然早就猜到了最后的结局,但猜到和真正听到确定的消息,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过刚才的话里面,反映出的消息却并不是一点儿,毕竟同意的前面还挂上了“原则”,通常在这种情况还会有一些要求……

    这种极度官方的措辞,杨辉自然是能够听懂,现在就是要讨价还价的时候到了。

    “这倒是好消息,看来丁主任您也没有为这事儿操心啊,若是这项目还有什么困难就交给我这里来办,西南科工还是能出点力。”

    这等很识趣的回答,让丁主任非常满意,这才将情况慢慢到来。

    “要说在这“原则”两个字前面的条件,其实也并不是太困难,主要还是你们要求的将420厂行政管理层裁掉三分之一这一点,现在都还是让人很……”

    该来的终究还是躲不掉,问题转了一圈还是说到了这行政管理层上面,但杨辉并不打算在这里妥协。

    “什么都可以谈,唯有这一点没法谈,我们西南科工没法接收那么多的管理层人员,更不可能把那些420厂高层人员的恩怨带进西南科工。这一点想必丁老你也明白,我们西南科工也要小心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丁主人的话没有说完,杨辉就迫不及待的接过了话茬儿,这明显就是拿着半截就跑的典范。

    打断杨辉的所谓决心,丁主任则继续把话说完:“我又没有说要让你把这这人全部接手,关于420厂的人事问题,我们商量之后决定按照你们西南科工的方案做,不过就是有些条件。”

    又是条件,但这对西南科工来说也是好消息,这至少不用再担心那些烦人的人事问题,能随心所欲的按照西南科工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丁主任接着把要说的话一起说完,这时候杨辉才终于能够将问题搞清楚。

    “我们可以让西南科工并掉420厂,甚至只要西南科工能把这次的420厂善后事宜做好,以后还能按照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单位。你们这次需要的就是给那些被裁掉的420厂在职人员发遣散费!”

    第一次听到还能有这种方案,杨辉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不如叫工龄买断更好一些。

    尽管觉得这种方案确实有些太奇葩,不过这对西南科工来说并不是太难以接受。毕竟这遣散的都是国内的人员,按照420厂现在的工资情况。

    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所有要遣散的人加起来遣散费也不会超过100万。

    以前这100万人民币对西南科工来说还是很大的一笔钱,但现在也不是什么说问题了。

    “行,我们西南科工同意这一方案,就按照这种方案来办,西南科工可以出资100万解决这一麻烦。但前提是遣散这些人的时候西南科工不会出面,且遣散的人员都由西南科工审定。”(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