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四十八章:好吃却不能吃

    readx();    所谓的参观在有了第一映像之后,其后的流程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在两个小时之后的参观之后杨辉很自然的带着这帮MTU的家伙离开,至于研发中心杨辉甚至懒得再带他们去看,情况就是这样,爱咋咋地。

    双方再次坐下来之后MTU方面终于也算是心里有底,这时候才开始缓缓地道出这次为什么一直紧盯着西南科工这边的小推力活塞发动机工厂不放。

    劳斯明显感觉有些兴奋:“杨总经理,我们双方很有必要坐下来仔细讨论一下深入合作的事宜,MTU对这家制造小型活塞发动机的工厂很满意,你们开个条件吧!”

    MTU这边没有给出确切的价码,杨辉也从来就没有打算要在这方面合作,狮子大开口是绝对免不了的。

    “MTU要入股我们的小型活塞动力工厂也不是不行,按照同等比例将这间工厂的股份比例置换MTU公司股份,只要MTU方面愿意,我们西南科工马上就可以打报告准备工厂的股份制改革。”

    杨辉这厮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而是乱开口,要用一家分工厂股份同比例置换MTU公司的股份,想想就觉得真心刺激,甚至把MTU方面的一行人气的都要暴走了。

    还是忍住心中的不爽,劳斯依然笑呵呵地回答:“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这种玩笑我们还是不要开为好,我现在就说实话给你们听听。MTU之所以愿意和你们开展合作,在于我们的确对贵国现在改革开放形势看好,更看好这片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我们愿意出一亿美元收购这家工厂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平心而论,就现在MTU给出的条件来看,一亿美元收购小型活塞发动机厂百分之五十股份绝对是超过现在小型活塞发动机厂资产的溢价收购。放在八十年代有国外大公司收购国内并不太涉及国家命脉的产业来说,这绝对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

    但杨辉却为此呲之以鼻,这一亿美元就想要收购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也不看看现在这家公司的发展势头有多猛。虽然现在是溢价收购,但西南科工绝对是亏了。

    杨辉为此也是轻蔑的一笑,这种小把戏还拿来装比,绝对是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我看就算了吧。我们这家小型活塞发动机工厂每年以两位百分数的规模快速扩大总资产,我们是绝对不会出售这公司的股份。

    “至于说MTU看中了我们共和国的市场,这倒是表明你们确实很有眼光,同时也很有冒险精神,比起当年的大众的魄力也差不了多少。但我们的小型活塞发动机工厂和你们MTU的主营业务之间没有任何交叉关系。你们做柴油机都是大中型动力系统,我看还是另外找人合作吧。”

    杨辉这时候也不打算再多废话太多,在共和国和MTU的名用柴油机业务有交叉重合的得要是北方的那些专门为共和国坦克、舰船提供动力的柴油机制造工厂,在上一位面中这些厂的都是由共和国兵工、兵装两公司下属,压根和西南科工这一制造航空工业为主的公司不会有任何关系。

    现在若是西南科工真的脑袋一热和MTU合作了,那么以MTU的尿性来说,拿出在坦克上使用的MB-871发动机的肯定也是放在双方合资的活塞发动机厂生产,若是能做的红火一些,再将这款发动机改改或者直接从MTU把整个系列的其它衍生发动机都拿出来,绝对能占据共和大中型柴油动力系统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

    听起来感觉很有前途的样子。但这绝对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想想你一家主营航空航天方面业务的公司,居然把手都升到了地面兵器装备动力的盘子来,就算是民用的大中型柴油机那也是地面兵装单位的饭碗居多,更别说是坦克这种地面装甲用的发动机。

    这种时候你做的越红火眼红的人就越多,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养活这家工厂就要饿死那家工厂,那时候的地面兵装系统还不得炸毛了,这绝对要引起西南科工和整个地面兵装系统之间的撕逼。

    现在的西南科工已经是因为一些不同的经营理念和航空口的老牌东北系闹的很僵,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得罪其他军工装备制造单位。四面树敌自古以来就很少有好下场,况且杨辉还等着依靠这些其他的军工单位发展起来之后为西南科工提供更多的子系统采购选择。

    若是现在搞出这么一档子事,那么西南科工前面的泰国F-5E走私项目、帝都防务装备展项目所积累起来的人缘都会顷刻间化为乌有,绝对是得不偿失。

    这些问题只是一方面。就算西南科工愿意为了这些巨大利益而得罪其它军工单位,但到了最后这些果实还不一定能够留在西南科工手中。

    杨辉可是清楚的记得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军工单位总公司制改革,在93年就开始第一轮尝试中,直接将军工系统旗下的业务按照业务种类划分并成立总公司统一管理,到那个时候西南科工手中若是有本来该划归到地面兵装系统的业务,杨辉敢百分之百的肯定国家绝对会强制性将这一业务划出去。

    想想那个时候。西南科工的各种苦心经营,以现在的小型活塞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出国内顶尖的地面、水面活塞发动机公司,却被行政命令划分出去,西南科工还不能多说什么。

    在那个时候国内恐怕还真就没有多少强力人物为西南科工说话,原因无他,实在是你得罪的人太多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西南科工是实打实的国有性质

    想想那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不仅没能拿下地面大中型活塞发动机市场,甚至还会把现在西南科工已经占据优势的小型活塞发动机业务也赔进去。杨辉打死也不会做这种事,老老实实地做现在西南科工自己的优势业务,先从小型摩托车发动机做起,然后染指家用轿车领域的动力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正途。

    最主要的在于这样还绝对安全,就算其他军工单位眼红也无话可说,毕竟这家用轿车领域的发动机制造是改开之后爆发出来的市场,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军用单位对这方面有任何业务重合。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上一位面**和国航空系统的各个主机厂那也是各种制造民用轿车,什么哈飞路宝、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制造民用轿车或者面包车的整车单位。

    和西南科工的小型活塞发动机业务最为接近的则是东安动力,人家也引进生产日本4G63红顶发动机,提供给国内早期那些蹒跚起步的民用轿车制造单位,诸如什么吉利、奇瑞等等,哪个没有采购过东安动力的发动机,到最后这些单位都没见得出什么问题。

    如此看来,现在从小型活塞发动机做起,一直将汽油机业务不断做大才是正途,这汽油机的制造可绝对和MTU的柴油机制造不会有什么合作的必要,大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皆大欢喜

    readx();    杨辉随后又是各种苦口婆心,只为能够在打消MTU对西南科工小型活塞发动机制造业务垂涎的同时,还能保证双方的关系不会破裂,以保证现在最重要的CG-2000发动机研制任务顺利进行。

    而在杨辉的不懈努力之后,这边的MTU也终于对杨辉的解释有些明白了,劳斯是对共和国这种现象非常不解,完全没有想到这共和国还有这样的传统。

    “若是按照你说的这种情况看来,我们之间若是想要继续加深合作,肯定不可能是在MTU的传统强项柴油机制造领域深入,我们之间的合作只能是在航空发动机中继续发展,至于我们MTU原本打算通过将发动机在你们国家本土合作生产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计划,现在看来是肯定不可能继续了,找遍整个华夏国,只有你们西南科工具备这种国际化视野。”

    这又是第二次听到这种话了,上一次应该是在巴黎还是范保罗航展上面来着,但还能记得说这话的也是德国的工业巨头MBB公司。

    杨辉到是笑了笑,没想到德国人对西南科工的评价倒是挺不错,这让杨辉听了之后还是挺高兴,毕竟这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公司。

    不过现在的问题则是杨辉到底该怎么留下MTU公司,刚才听MTU的意思是要准备取消在共和国设厂的打算,虽然杨辉对所谓的合资制造并不感冒,但合资总比你到国外去进口成品又要好上那么一些。

    最主要的一点则是在于MTU手中的那款MB-871V8柴油机,这是现在国内急需的坦克用柴油机发动机,于情于理还是要想办法把MTU留下来。

    一副我要对你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的样子,杨辉对劳斯非常正经地说道:“何必如此悲观呢?既然你都说了华夏共和国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你们也有这魄力,那就另外选择合作厂家好了,依靠在我国本土生产的优势,肯定可以拿到更多的大中型采油机订单。”

    杨辉这时候的挽留,让劳斯心里倒是好受很多。但作为一家超级大公司的领导,劳斯的决策都是要有各种深思熟虑,在共和国除了西南科工之外,MTU想不到还有哪家公司能够更适合与MTU继续合作下去。

    劳斯虽然不知道杨辉是重生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杨辉带领下的西南科工所表现出的耀眼光芒,而要在共和国再找出一位重生者,似乎还真就没有了。

    劳斯现在还是需要礼节性的回答杨辉的挽留,毕竟大家还是合作中的双方。CG-2000项目的重要性不仅西南科工知道,MTU同样也不傻。

    “我并不认为现在除了西南科工之外,还有那家公司可以做到更好,也许在你们政府所谓的政策上的优惠还有更优惠的,但对于我们MTU来说,一家优秀的合作伙伴比起那些微不足道政策优惠更加重要,也许等到你们国内什么时候出了另外一家西南科工之后,不用你们说我都会再来寻求合作,但现在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劳斯这话说的相当明了,这自然是意味着不会再有什么转机了。杨辉倒也不多说什么,点点头表示知道情况,随即便是让人带着MTU的队伍礼节性的去大致参观了西南科工这边的CG-2000研制队伍。

    而杨辉本人则是回到办公室内,将电话打到了科委丁主任办公室,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最后很有可能就这样无疾而终,杨辉觉得还是把情况说给科委方面报备一下,也免得以后有心人说西南科工自作主张毫无大局观。

    而当杨辉将电话打到科委的时候,丁主任倒是仔细听了杨辉的汇报,不仅仅听了这边MTU的想法,同样也听了西南科工这边不打算搅这趟浑水的担心。

    对于西南科工的担心。丁主任虽然现在有些觉得担心的没有必要,这种事现在帝都高层压根就没有任何想法,不过也没有劝解西南科工去和MTU合作,对于西南科工的选择丁主任也觉得不错。

    这样不仅仅让西南科工满意了。同时也能让其他的单位喝上一口汤,免得让人眼红西南科工导致最后国内军工系统的不和谐,也不至于让西南科工野蛮生长的太快。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已经知道了,我马上就会做出安排,你们那边该怎么做就怎么做,MTU到时候要回德国肯定会从帝都中转。我们直接在帝都把MTU截下来就行。”

    听过丁主任这话,杨辉无奈的感觉到这丁主任怎么也还有这么流氓的一面,这都活过了半辈子的人了,还能这么牛确实难得。

    情况汇报完毕,杨辉倒是准备要挂掉电话了,这边的丁主任却又及时叫停了,他正好还有一点事要准备给杨辉说一下。

    “先别忙挂电话,你小子刚才都知道把MTU这边的事给我汇报一下,但前不久你和诺斯罗普搞的那个大手笔倒是没有持续汇报进度上来,你们那事到底进展如何?”

    丁主任问到的这事自然就是指入股巴航工业的事,这一点当时杨辉还特意去科委报备并请求了科委的协助,还好现在科委的当家人和杨辉关系不错,给了西南科工这边足够的支持。

    不要然,仅仅以西南科工现在的各方面能力,要操纵动整个项目还是有些吃力,虽然调动起所有力量还算勉强可以做到,但难免会有漏洞、影响其它的项目的进度,有了科委的一些人力支持,加上西南科工的实际从属力量中航政开进出口公司,这些人加起来还能拼起一支队伍操作项目,至于现在的进度

    拿着电话,杨辉倒是没有任何的隐瞒,直接就把前几天从巴西发回来的消息告诉了丁主任,这没有必要隐瞒什么。

    “进度有些慢,巴西政府现在有些坐地起价的味道,我们这边技术入股后得到的股份还没有谈拢,诺斯罗普那边和巴西商谈的股价也是如此,但据说现在进度也快了,相信再有一个月时间就能将项目大致谈出框架来。”

    这种跨国的大型项目,杨辉倒也没有太过于追求速度,为了不被钻空子只能是不断的慢工出细活。

    知道了这次共和**工系统开天辟地头一遭的跨国资本运作项目进度之后,丁主任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根据刚才杨辉汇报的情况来看,国内这边还需要再配合一下才行,听说现在中巴资源卫星还在谈判,是时候需要和巴西方面提一下这事了

    杨辉这时候也默默地做自己的事,这MTU公司到了西南科工,自然就要对CG-2000发动机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番沟通,杨辉倒是要准备去看看商谈的如何。

    再看看桌上玻璃板下面压着的几张进度表,目光定格在其中的一张上面,心中颇有些感慨,按照双方各自负责的项目研制进度来看,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子系统研制,CG-2000发动机研制进度表已经靠近到了整机总装阶段,时间则是88年九月,距离现在还有不到四个月。(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涡扇10A定型

    用五天的时间来让双方进一步沟通,将-2000发动机在研制中遇到的一些需要双方话事人才能定下来的一些分歧协商完成之后,方面在劳斯的带领之离开,杨辉明显能感觉到这次队伍离开时的情绪并不是太好。

    但这也没办法,杨辉是绝对不可能和一起去搞什么在国内捞过界的事,有的时候做事还是需要适可而止,这一点杨辉大概还是能明白的。

    劳斯在这边的机场处对着前来送行的杨辉再次握手:“谢谢,我们这就要登机起飞了,对于-2000发动机项目,我们这边一定会全力以赴投入我们分配到的部件研制中,一定会在三个月之后将三套成运到你们这边。”

    既然方面这么识趣,杨辉自然也就乐如此:“能在三个月之内将成到我们这边自然是最好不过,当然,若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也是正常的,只希望若是真的有这种事发生,你们可以将第一时间通知我们,这边也需要为此调整进度。”

    杨辉到是想的开,自从上次P-75项目宣布了发动机的选型结果之后,杨辉这边在略微有些遗憾的同时也有些小庆幸。说实话,若是这次发动机指定-2000作为唯一一款动力装置,杨辉可以有百分之六十的肯定-2000发动机是没法提供给P-75的试飞使用。

    按照P-75的项目进度表来看,在明年年底就要实现飞机的首飞,这仅仅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杨辉可并不认为-2000发动机可以在一年半的时间之内保证装配试飞。

    现在有了进度快一些的F-34-3这款比较成熟的发动机存在,P-75的试飞动力肯定是可以满足使用,这边的-2000也就不用着急着赶进度,可以仔仔细细地进行发动机研制,风险也能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这个决定可谓是真正的三赢。

    杨辉明白这一点,劳斯同样也不傻。但对于杨辉这话他并不认同,强大的公司怎么可能在这最后的关头拖进度。

    满脸自信地对杨辉方才说的话反对着:“这一点是绝对不用担心,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公司,我们的技术能力是绝对不用质疑的。说了三个月将三套设备交付就一定能交付,这一点自信我们还是有的。”

    说完,劳斯有抬手看看时间,点点头:“好了,这时间也快到到了。我们这就要准备离开,还是那句话,-2000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项目,一定会全力以赴。同时,若是哪天你们想通了,随时可以和西南科工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杨辉也不在多说,拜拜手表示明白,随即目送着这边的一行人登机,心里却是苦笑着。

    总算是把这边送走了,杨辉也是有些意兴阑珊地回到西南科工。现在的西南科工看起来项目倒是不多了,但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一些总是可以收获的果实。

    比如现在杨辉就要重点关注一下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问题,涡扇10作为一款在86年大规模定型生产的中等推力涡扇动机,虽然在它的身上有着众多的光环,比如共和用发动机中推重比最高、共和国第一款涡扇发动机、第一款自主研制的发动机等等

    但西南科工这边作为涡扇10发动机的研制方,自然对自家孩子的优缺点一清二楚,定型后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案改进出了涡扇10发动机,不出所料就应该是西南科工对涡扇10发动机最后的改进了。

    尽管是最后的改进,但杨辉依然很感兴趣,历时两年时间的改进。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也要申请国家验收,杨辉还是挺想去凑凑这热闹。

    早在前几天这边还在西南科工商谈-2000发动机的一些情况的时候,由科委、军队派来的验收组已经入驻西南科工开始审查研制中的资料。

    一款工业设备的定型一点也不比研制简单,如果说研制中的发动机需要各种重复性测试而显得麻烦的话。那么验收的麻烦则体现在验收组需要审查所有的研制中的资料。

    小到一颗螺钉的选型需要的各种计算、查表,全部需要由验收组根据提供的这些资料一起核算,毕竟最后验收组签字之后是要对这款发动机负责任的。

    现在若是在审查中不仔细一些,以后发动机在使用中若是出了重大设计问题,不仅发动机的研制方要担责任,审查组同样也跑不掉。

    好在这审查已经进行了好多天。前期对设计资料的审查已经完成,现在就需要涡扇10发动机的实际表现进行测试,但现在对涡扇10发动机的实际表现测试在西南科工这边还没法进行。

    以前涡扇10发动机研制的时候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调用了轰六高空发动机测试机,做不同高度的推力曲线测试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这架飞机载着发动机在不同高度飞行来完成实验。

    但现在不行了,这边西南科工涡扇10发动机没有得到国家太大的支持,轰六高空发动机测试机已经被掉到了株洲,正在进行涡扇11发动机的测试。

    这个涡扇11发动机也并不陌生,正是国家支持的株洲动力厂对加雷特F731发动机进行逆向仿制代号。毕竟现在共和队已经对L8教练机有了明确的表态要采购,按照共和队的尿性,发动机这东西没有国产化那绝对是不行的。

    西南科工这边自然是不好从株洲方面把飞机抢过来使用,好歹西南科工也配套了涡扇11发动机的国产化,同时西南科工和株洲方面的关系也很不错,这边最后还是决定换个更加经济、简单的测试方法进行涡扇10发动机不同高度推力损失测试。

    这就有了一群人坐着火车再次往涪城而去,要说对发动机不同高度推力数据进行测试,还是要数624所的SB101高空台用起来最合适。

    杨辉这次倒是跟着一起同样往624所去,现在去624所不仅仅可以对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进行测试,同样624那边还有对这次研制的中推核心机进行定型测试,西南科工接手中推核心机研制同样也有了两年时间,现在终于出了成果,刚好能派上用场。

    与上次到涪城不同,现在的涪城又有了一些惊人的变化,杨辉不得不承认涪城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发展速度确实要比西南科工所在的贵羊好,但杨辉现在也并不羡慕,有了西南科工的航空制造工业带动,贵羊的发展同样不会太慢。

    没有在涪城市区做太多的停留,在624所公车的接送下,一群人来到位于山沟中的624所,这里和杨辉上次来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变化,杨辉一下车就直奔中推核心机实验组而去。

    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刚刚到624所,以前624所也没有对涡扇10系列发动机行进过测试,第一次对涡扇10发动机进行测试,自然有一段繁琐地过程之后才能正式开始测试,趁这时候杨辉不去看看中推核心机研制更待何时?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以点带面

    在两个月之前624所就把核心机的大致数据、一台成品发动机送到了西南科工,而西南科工也凭借着这台核心机以及其他由西南科工、mtu研制的子系统半成品一起参加了mpoc-75的发动机竞标。

    这都又过去了两个月,距离上次杨辉到624所来参加中推核心机首次全功率运转时624所给出的核心机定型时间不到半个月,现在时间上应该也是刚好合适。

    情况也的确不出所料,在杨辉轻车熟路地来到了运转中的sb101高空台旁边的数据采集中心的时候,他看到了这台核心机的最后几项测试。

    在现场,杨辉还是第一时间看到了一头白发的吴中华总师,这位大牛在杨辉上次执意要求进行全面体检之后,被查出了一些肝脏疾病向癌症发展的早期趋势,在配合治疗之后很快就有了好转。

    随后在吴老的强烈要求之下,就来到了624所这三线穷山沟中到是青山绿水的环境挺适合养生,加上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吴老身体倒是相当硬朗。

    “吴总师啊!我这次可是又来了624所来崔项目来了,不知道您老能按照上次给我说的进度把核心机拿出来啊?”

    本来挺年轻的杨辉,说着这话的时候一副笑呵呵地样子,看起来倒是挺慈祥的,感觉像是一个小老头一般,这动作倒是把我总师给逗笑了。将手中的钢笔夹在数据记录板上,拍拍白大褂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笑着往杨辉这边走过来。

    “哎呦,快都来看看啊,我们的大金主来催债来了,看这样子若是我们拿不出定型的核心机。这杨大老板是要准备给我们断炊啊!大家说这该如何是好?”

    倒是没有想到吴老现在能这么幽默,看来将吴老请到这624所来的确是一步好棋,杨辉对这一点倒也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能拯救下一位天才般人物,杨辉觉得这比上次涡扇10发动机定型的满足满丝毫不弱。

    伴随着吴老的笑问。一旁围着吴老的徒子徒孙很自然地回答吴老的话:“老师,那就给他们拿出一款成熟的核心机好了,这都已经是最后一点收尾的核心机寿命测试了,就算核心机止步于我们现在测试出来的使用寿命,我们的核心机也能达到要求的使用寿命。”

    杨辉颇为吃惊的看着这位吴总师的学生,完全没有想到这边的624所已经不声不响的拿出了符合所有技术要求的核心机,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进行寿命测试,似乎还能超过技术指标。

    “这位同志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先进中推核心机已经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技术数据。寿命还能有所提高,现在你们就在进行这款核心机的后续潜力测试?”

    杨辉完全没有想到这边的624所拿出的核心机寿命居然比起当时西南科工要求的技术数据还要更高,这一点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需知当时西南科工和624所商定核心机技术数据的时候,那可是尽可能的将技术数据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往高的订,特别是寿命方面的要求就更是定的比较高的。

    当时西南科工就要求核心机寿命在使用单元体设计思想之后,核心机的寿命可以达到5000小时,当时624所方面还据理力争说这种高指标是难以完成的,没想到现在居然还能在寿命方面超额完成任务。

    对于杨辉的疑问,吴总师都忍不住要亲自来揭开谜底。毕竟在吴总师看来这款核心机的设计思想绝对是相当先进的,寿命处理技术虽然没有能达到世界前沿,但世界一流倒也能算勉强摸到。

    “要说到这核心机的寿命。我们还是得要感谢你上次从通用搞来的长寿命双转子主轴制造技术,不得不佩服通用的深厚技术积累,他们提供的主轴制造技术制造出来的主轴寿命是我们现在能制造主轴寿命的三倍。”

    话里谈到通用公司的技术,吴老也还是各种羡慕,有了美国这种雄厚的基础工业,通用才能够制造出这么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作为世界级燃气涡轮发动机专家,吴老对通用这种世界级巨头的能力非常清楚,甚至这次通用在这些技术上玩了猫腻。吴老也知道,但吴老依然选择了视而不见。有的时候太先进容易消化不良。

    倒不是吴老收了通用什么好处,而是吴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如何制造出超长寿命的航空发动机知道的比较清楚。而在清楚的知道了通用所采用的那些技术之后。吴老达到了知己知彼的阶段。

    比如这次通用方面将发动机主轴制造中的金金属表面涂层技术换掉,提供这种金属表面涂层技术不仅仅要通用提供特种金属涂料喷涂工艺,用时还要提供这种具备超强力学性能的表面金属材料。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在主轴上使用,在其他的发动机部件也能用,虽然没法用于高温涡轮的涂层制造,但最后三级的高压压气机有了这种涂层之后,综合性能又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这种技术只要有了力学性能更加优秀的材料,技术升级就不要太简单,通用才不会这么傻。

    这种情况下,通用把这种表面涂层工艺环节改为超声波冲击强化处理,这种工艺的效果比起通用自己最新拿出的涂层喷涂技术弱一点,但也不是弱太多,最主要的是这种技术很难进行技术升级,通用自然就乐于拿出这种技术来。

    这些事情杨辉自然是不知道,光听说自己上次从通用搞到的长寿命主轴制造技术在这款核心机的制造中起了的很大的作用,杨辉倒是能明白在单元体设计中一个长寿命的子系统对整体的核心机寿命影响有多大。

    “话是这样说的,但通用给出的主轴制造技术,寿命也只能达到4000小时,即便是使用的单元体设计,我想在一根主轴寿命到了之后,其它那些更换了多次的零部件寿命也应该是快到最后使用限度了,没有必要为了那些同样快要到了寿命的小单元而再更换主轴吧?”

    这边的杨辉是看了上次624所给出的核心机大概参数,他还大致计算了一下这台核心机的使用寿命,得出的结论是这款核心机的使用寿命刚好卡到4000小时就比较经济,至于以前提出的5000小时只是一个目标而已,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需要放弃也就给放弃了。

    现在按照吴总师说的这些情况来看,明显这款核心机的寿命要想超过最开始定的5000小时,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换一根主轴继续强行为核心机续命,这种方案虽然不会出问题,但在经济性上面就有些顾此失彼,这在研制民航发动机的时候绝对是不允许的。

    杨辉皱着眉头问出这问题的时候,吴总师倒是非常聪明的看明白了杨辉的担心,又一拍脑袋,这才给杨辉解释着这次核心机的奥秘。

    “我倒是怎么回事,其实两个月前我们给出的核心机数据并不准确,主要是后来我们掌握了通用提供的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之后,又将这一技术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压气机叶片、燃烧室的强化工艺中,使我们的压气机、燃烧室寿命也有所强化,这就和上次提供给你们的数据不同。”

    解释了这问题的来源之后,吴老再要给杨辉解释为什么要换掉主轴继续使用的原因就显得相当简单。

    “现在的核心机使用了第一根主轴的所有寿命之后,已经更换过一次的压气机、核心机还有一千八百多小时的使用寿命,为了发动机的经济性考虑就只能换主轴、涡轮继续使用,按照我们的估算,将第二根主轴寿命使用完之后,就能达到这款核心机最经济的使用寿命。”

    杨辉完全没有想到,这事居然是因为自己拿出来长寿命主轴制造技术搞出来的幺蛾子,这真是....

    真是一件令人意外的意外之喜,但这种惊喜应该越多越好。

    不过杨辉听到这超声波冲击强化之后,总感觉哪里有些熟悉,好像这超声波冲击强化的未来似乎不止于此,好像这钟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还能有一种改进方案,好像.......(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超声波喷丸强化

    readx();    “这种超声波冲击强化其实并不是太适合在我们这里使用,这种技术最大的使用方面是在有很多的焊接件的地方,它对焊接件的焊点可以有非常好的强化作用,通用提供这一技术对我们来说还算是不错,虽然他最大的用处是用在焊接件,但对普通的金属也有不错的强化效果,况且我们的发动机也有很多的焊接点,到时候也很有使用这种工艺的必要。”

    吴总师对这技术还是挺有想法的,这技术虽然没有特种金属喷涂对寿命提高来的明显,但胜在人家这一技术的适用面广,以后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静子制造都不再是现在中推核心机使用的这种榫卯结构。

    一体化焊接制造的压气机、静子环才是王道,而这些焊接起来的压气机、静子环虽然焊接技术很高端,诸如电子束焊、摩擦焊等等,

    技术听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但只要是焊接的构件就会有焊接处,这些焊接处就需要用到超声波冲击强化,这是绝对免不了的一点,可以说拿到这种技术也是不会吃亏。

    吴总师生怕杨辉知道了通用把特种表面金属喷涂技术换成超声波冲击强化之后心里不舒服,到时候对通用不爽倒是小事,就怕杨辉这家伙对624所不爽,那自己在这这624所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这绝对不行。

    在解释了这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的运用前景之后,吴总师又给杨辉说着现在国内老式的金属强化技术现状。

    “我们现在使用的金属强化工艺,出了表面热处理之外,物理上的处理工艺也就是表面喷丸强化工艺,都是在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技术,虽然后来有了喷砂处理工艺,但各方面依然还是显得落后,我们需要趁这次机会升级我们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听到这里,杨辉没有原来如此的表情,反而是一种恍然大悟一般的样子。刚才听到超声波冲击表面强化处理之后,杨辉总觉得哪里熟悉,现在听到喷丸强化之后终于想起自己刚才觉得熟悉的是什么东西了。

    其实杨辉熟悉的不仅仅是超声波冲击强化工艺,这种技术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航空工业用的不太普遍。倒是在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中使用这种技术的时候较多,共和国也仅仅是俄罗斯引进了一些这种技术的加工设备使用。

    杨辉所熟悉还有一种技术,它就是在上一位面的二十一世纪中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超声波冲击强化和喷丸冲击强化处理技术的融合产品,这一技术叫做超声波喷丸强化。

    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技术,要严格的说起来并不能算是超声波冲击强化的改进。这种金属强化技术和超声波冲击强化有很大的区别,一种是对金属内部进行强化,一种是表面强化。

    超声波喷丸强化的工作介质实际上是喷出的丸体、沙粒等等,超声波只是一种驱动丸体、沙粒的介质,两种技术相比起来是有着绝对的不同。

    既然这种技术是靠喷丸与金属冲击完成强化,那这种技术的强化效果就更多的比较像喷丸强化的效果,不同之处就在于驱动丸体、沙粒的介质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的好处。

    说起来这种技术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至少比起传统的喷丸强化要好很多,而对这种技术研究最深入的则要数法国人,上一位面的法国人在96年开始着手和一方面的研究。在2000年就拿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设备。

    随后,这种设备就被制造CFM-56发动机的法国赛峰集团大量采购,大量用于法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中,随后又有各个飞机制造厂采购这种设备并广泛的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在2000年之后,人们普遍听到在共和国航空航天系统大量宣传使用高大上的激光冲击强化各种金属,使得共和国的飞机、发动机等等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增加。

    这的确是事实,共和国的863计划中重点点亮了激光科技树,自然共和国就在激光冲击强化这一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这种东西也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在能耗上就有些让人吃不消,众所周知激光器大规模运用的拦路虎中。能耗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可以这样说,共和国在上一位面的确有使用激光冲击强化一些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零部件设备,但碍于成本的原因还是在很多的零部件上依然没有办法进行激光冲击强化。

    别说什么军事装备要不计成本,在大量采购的时候完全不可能说什么不计成本。连美帝这样的土豪都不敢所有装备全部一起这样玩儿,

    而要在成本尽量低的情况下制造出优秀的航空航天装备,不仅要有高端的像激光冲击强化这种东西,稍微低端一些的金属强化设备还是应该有的,而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设备就绝对是不二之选。

    在共和国已经开始了863计划之后,杨辉完全不用管共和国在以后的激光加工制造领域的事。只要有需要,什么激光烧结、3D金属打印、激光冲击强化都是分分钟的事。

    杨辉现在就只是需要考虑一下以后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中低端金属强光设备问题,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技术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的确很优秀,在航空航天这种变态的加工制造领域的确要算是中低端的技术要大规模使用,但以后投放市场之后也绝对是牛的一比的金属强化设备,这种东西在普通的金属加工领域当做尖端设备使用也绝对是镇厂之宝的东西。

    也就是说超声波喷丸强化要比激光冲击强化更加亲民一些,以后市场广阔,在上一位面中的超声波喷丸强化设备都被法国佬垄断,在共和国完全就没有关于制造这种设备的一点风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失策。

    现在引进到了超声波冲击强化设备,杨辉儿倒是愿意提点一下共和国有实力制造喷丸强化设备的单位,抢在法国佬之前拿下这一设备的专利、制造技术,到时候也算是一桩乐事。

    想到了这么多,杨辉倒是不再多犹豫,点点头表示对吴总师的说法肯定,随后又再次将目光转移到这台核心机的数据中,不管如何,现在能定型这款核心机才是杨辉最关心的、

    在抵达624所后的第三天,高空舱中就装上了涡扇10A发动机,看到这一款发动机漂亮、时髦的尾喷口,杨辉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能够有这样一款不错的发动机,虽然不至于能够給现在研制中的JF-17战机多富余的推力,达到美帝那种变态的级别,但是至少算是发动机不会飞机的拖后腿。(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原来资本不小

    readx();    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涡扇10A发动机的测试,也终于拿出了涡扇10A发动机的不同高度、速度的推力损失数据,将表格数据、推力曲线和以前的涡扇10发动机两相对比之后,情况也就相当的明了。

    拿到这些数据,不仅是涡扇10A发动机定型评审组表示非常满意,同样负责涡扇10A数据测试的624所方面也吃惊不已。

    燃气涡轮研究所进行着共和国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研制,但先进航空发动机中的各种关键部件燃气涡轮院也是有着各种预研,对于西南科工突然拿出来并定型的收敛-扩散尾喷管,624所也感觉这西南科工实力的确不俗。

    随同着一起来凑热闹观看涡扇10A发动机测试的吴总师是各种惊讶,对于这种运用到了涡扇10A发动机中的尾喷管技术,吴总师第一反应及就是现在刚研制成功的中推核心机。

    “这种涡扇10A发动机上面的收敛扩散尾喷管技术,应该是我们乃至国际上都算先进的尾喷管技术,把它运用到我们以后由中推核心机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中推发动机中,绝对是完全可以完美使用,看来新一代中推发动机的各项技术在西南科工早就有所准备啊!”

    吴总师倒是慧眼识货,对涡扇10A发动机上面运用的这一新技术也是门儿清,西南科工在早期之所以批准涡扇10A发动机在没有国家立项的情况下研制,不仅仅是涡扇10发动机的确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改进,借此机会对收敛扩散尾喷管技术进行试验、储备也是一大因素。

    随同着一起到这里进行测试的李巨丰总师也知道西南科工后续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计划,自然是知道吴总师说的新一代中推核心机以及新一代中推发动机是什么东西。

    “吴总师这话说的倒是不错,我们早早地就进行了新一代军用中推涡扇发动机的预研,现在的涡扇10A发动机倒也有验证新技术的意思,只要国家立项,我们可以在三到四年之内拿出成熟的新一代中推发动机。”

    这边的李总师说的确是一点也不假,西南科工在进行CG-2000发动机的紧张研制的时候,利用一些时间也在对新一代军用中推的各种技术进行预研。以备后面随时都有可能的新一代军用发动机立项研制。

    话说的好听,对未来畅想的也非常美好,但是现在这里的主角并不是连图纸状态都还没有的新一代先进中推核心机,而是共和国现在的军用当家花旦涡扇10A发动机。

    杨辉走到评审组的组长旁边。这次的评审组组长依然还是上次涡扇10发动机的评审组组长吴大关吴老,这位老先生和杨辉的关系倒也算不错,在杨辉走过来的第一时间就明白了杨辉要准备说什么。

    非常满意地点点头:“放心吧,这涡扇10A发动机的性能的确达到了规定指标,研制的收敛扩散尾喷管也是国内了不起的第一次突破。我们这边评审组绝对不会卡脖子。”

    在吴老的表态之后,一起前来参与发动机定型会的评审组专家也随后站出来肯定着,对于西南科工涡扇10发动机的来龙去脉以及现在的使用情况也是非常清楚。

    “放心吧,我们以前就经手了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研制,经过这几年的使用涡扇10发动机也的确是一款优秀、可靠的产品,西南科工的能力确实很不错,现在的涡扇10A发动机想必也会继承涡扇10发动机的优秀基因,并且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杨辉心里对涡扇10A发动机的定型也有了底,综合各方面看来。这次的涡扇10A发动机肯定是不会再出什么问题。

    这时候才连忙满口回应:“那评审组的意思就是我们这款发动机的定型已经没有问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具正式的文件,我们也好准备小批量生产一批发动机用于FC-17项目的使用,这FC-17项目也是等着用发动机。”

    既然杨辉把话都问到了这里,作为评审组组长的吴老自然也就给个准信儿,反正发动机定型的所有程序都已经完成在,不过就是一份文件的事。

    有些无奈的看了还在刨根问底的杨辉,对于杨辉这种作风,吴老也是有些无奈,都这么多年了杨辉还是没有改。不过这挺好的习惯也没有必要改。

    “行了,我们这边评审组明天就给你们出具发动机定型文件,你就在这里等上两天就好了,反正这边的中推核心机定型也和你们西南科工有关系。你在这里看看也不错。”

    对于吴老的这种说法杨辉到是很认同,但奈何发动机定型很繁琐,核心机的定型同样也不简单,关系到以后发动机的研制是否顺利,核心机的审查甚至更加严格。前面的这些设计资料审查,没有十天半个月绝对没法进入到核心机的实际性能测试。说起来大概要有一个月才能最后出来结果。

    杨辉是绝对不可能让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都耗在624所看这些资料,这次来涪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于FC-17闪电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的雷达问题,现在还要看长红厂的进度,杨辉还是需要去看看实际研制进度。

    在拿到评审组出具的涡扇10A发动机定型文件之后,和其它从西南科工一起过来参加涡扇10A发动机定型的人员坐车离开624所再次进入涪城。

    在这里,队伍再次分开,杨辉和另外三位FC-17项目的雷达系统技术人员一起往长虹厂而去,另外的大队人马则是很自然的打道回西南科工,他们需要准备组织第一批涡扇10A的生产。

    这时候的涪城虽然发展的挺快,但出于涪城的特殊军工背景,在很多时候还是对军工单位有很大的倾斜,长红厂就是其中的受益方。杨辉几乎是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再次来到了长红厂,迎接杨辉的自然是现在带领长红厂突飞猛进的倪厂长。

    见到杨辉之后,这位厂长没有说太多的客套话,他知道杨辉的行事风格,就直接到带着杨辉到了一个杨辉意想不到的地方。

    “看看吧,这就是我们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在这几年时间的发展之后,依靠着我们配套歼七四、歼七五系列战机的配套雷达订单项目,以及我们长虹厂的电器制造订单,还有一些其它的单位订单,这家工厂现在的资产规模已经到了7000元人民币的大关,比起我们长虹厂的民品项目也丝毫不弱啊!”

    听到这里,杨会一开始还有些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一直想了很久之后才突然间发现这里说的工厂是怎么回事,要说起来这家工厂也能算是西南科工的一份固定资产。

    这还是当年引进蓝狐雷达的时候,因为长红厂没有外汇用于引进雷达,最后还是由西南科工出钱引进,而回报则是西南科工得到了这家工厂的一半股份,不过只参与分成或者以后的股份出售。

    而之所以杨辉不怎么记得这家工厂,还是因为西南科工这几年财务报表中这家工厂出现频率太低,这家工厂的确盈利强,同样扩张速度也相当快,每年的盈利都被用于了工厂的扩张,性质倒是和西南科工的民用小型活塞发动机工厂差不多,两工厂都还没有给西南科工提供过现金流。

    加上当时的合同有规定,西南科工只是持有工厂股份,只有监督权没有管理权,直到现在杨辉才想起西南科工手中还有这样一家工厂的股份,这以后倒又是一只下蛋金鸡。(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低不就

    对于这家未来大有可为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工厂而言,它现在需要的不是杨辉跑来各种视察、调研,而是不断地壮大再壮大。

    仅仅在粗略地随着长红倪厂长看了几眼之后,也就离开了这家工厂,转而到了杨辉一直关注的fc-17联合战斗机机载雷达研制进度。

    长红厂什么不多就是地多,说的更加简单粗暴一些应该是几乎所有国有工厂都是占地面积极为宽广,这就带来一个好处:至少现在的长红厂民品、军品单位都在一个地方,就连科研中心都没有距离工厂多远。

    没有直接到科研队伍中去冒昧参观雷达研制,反而是随着倪厂长一起到了旁边的资料室,在这里看到了所有关于现在研制中的这款雷达的各种已经报备之后的资料。

    先是略过长红厂以前生产的各种机载火控雷达资料,对于现在正在大规模生产并提供给西南科工使用的蓝狐雷达,杨辉也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一直到杨辉看到为fc-17战机研制的新一代雷达资料之后,这才迫不及待地将这些资料拿出来,对于这款雷达杨辉有着各种的好奇,一直听到长红厂宣传这款雷达的研制有以色列方面的协助,杨辉倒是要想看看这款雷达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刚刚打开资料的封面,第一页就写着这款雷达的编号:jl7806,一看就知道这款雷达是典型的军用战斗机雷达,不过单是从这一点来说,杨辉是肯定不可能看得出这款雷达的血统,直到仔细的翻看了这些资料之后,杨辉这才明白了这是一款怎样的雷达。

    86年年底立项开始研制,87年开始正式投入紧张地研制工作,而这款雷达脉冲多普雷雷达的x波段属性则很明显和长红厂引进的蓝狐雷达波段不同,这就能说明一点:雷达的英国血统的确是没有。

    为何有此一说呢?要说到这雷达的工作波段的问题,实际上相邻的两雷达波段想能差距并不是太大。英国雷达使用i波段,美国三代机雷达使用i/j波段,而以色列的雷达则是使用x波段。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x波段雷达后来被划分为i/j波段,但这在八十年代的混乱时刻。雷达波段的名称使用依然是新旧一起沿用。

    美国血统的雷达拿出来出售,依然还是说这是i/j波段,包括现在奉天方面的歼八2使用的美国雷达也是这样的称呼,而现在这款7806雷达并不是使用美式i/j波段,自然就表明这款雷达没有美国血统。

    同时。也没有这说是i波段雷达,那么英国血统自然也就排除,这x波段雷达出现,到是表明这款雷达和以色列确实有些说不清的关系。

    当然,若是共和国有自己成熟的雷达波段命名规则的话,杨辉现在这一套辨认方法肯定极不靠谱的,但问题是这时候的共和**用机载雷达波段命名依然还是挺混乱,很多时候引进的雷达原产国被称之为是什么波段,到了共和国也是什么波段。

    当然,单是这一点来看也并不能确定这款雷达是什么血统。如此武断的下结论自然就和后世的找爹党没有任何区别,要判定这款雷达到底是什么情况还得要看雷达的其它方面数据,从各方面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需要的信息。

    就在杨辉各种寻找的时候,一旁的倪厂长却是出人意料的直接拿出一份合同递给杨辉,封面上明白无误的写着:关于中以两国联合研制新一代轻型机载火控计算机合作纲要。

    这东西一出,杨辉也是对自己刚才的各种行为表示非常无语,有了这一份合同框架资料,现在研制的这一款雷达到底是什么情况还用猜吗?

    “这款7806雷达是和以色列合作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色列的雷达研制经历比我们丰富,和他们合作研制也算靠谱。至少要比我们自己单独研制要好很多。”

    这时候的杨辉还能多说什么,既然双方都有签订研发合同,并已经陆续开展研制半年时间有余,并且以色列还有成熟的一款半成品。想必在时间、资金上都能接受。

    正如杨辉所想的那样,打开合同之后,引入眼帘的不是双方的合作条约,而是以色列方面研制的el/m-2035雷达大致数据介绍,不用继续看下去杨辉就已经大致明了这东西的背景。

    以色列el/m-2035雷达听起来挺陌生,但要说起这款雷达的原配是谁。那肯定是在共和国大名鼎鼎,这款雷达当年也是被用作以色列最为雄心勃勃的自主航空工业科研项目lavi(狮)式战斗机使用。

    这款飞机绝对是一款能和法国幻影2000媲美的存在,两款飞机在血统上其实也是非常接近的,都是法国幻影3的继承者,而在后世的找爹党的指引之下,这款lavi光荣的成为了共和国十号工程‘爹’。

    这里就不说这款lavi和共和国十号工程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回事,现在要说的是当年为这款飞机配套研制的雷达:el/m-2035,作为一款和幻影2000同一级别战机使用的雷达,口径、重量都要比蓝狐雷达大上一圈。

    这一点绝对是杨辉要纠结的存在,不管是lavi还是幻影2000都和fc-17战机的体格有很大的区别,光从发动机就可以看出差距,一方是使用9吨级推力的发动机,一方是使用7吨级推力的发动机,这完全没法比啊。

    同样在雷达上也就有所区别,el/m-2035雷达重量达到135kg,而蓝狐雷达重量则是90kg,这中间差的45kg重量看似不多,但放在机头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头重脚轻是肯定会存在。

    fc-17采用大边条翼正常布局本来在气动配平这一方面本来就没法和鸭式气动布局比,现在若是再给整出了多出来的45kg重量,这对fc-17雷达的机头指向性数据绝对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若是真的装上了135kg的雷达,那fc-17在瞬盘中的机头指向速度恐怕还比不上老款的歼七四,在这发现即摧毁的年代,牺牲机头指向速度换取其它的性能绝对是得不偿失。

    这种历史潮流的倒流绝对是杨辉所不允许的,若是这款雷达的重量没法控制到100kg以内,fc-17战机就只能另外选择一款雷达,至于是选择是什么雷达就只能另外再说。

    不过这款雷达只要能研制出来就肯定会有用武之地,轻量型的fc-17不能够使用,十号工程使用这款雷达就绝对没有任何负担,所以这长红厂和以色列合作研发的这款新型雷达项目是肯定不会吃亏。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五章:各项性能

    关于这雷达重量超标的问题,在战机的研制中一直是一大难题,对雷达高性能要求本来就和雷达的低功耗、重量、体积是完全相反的一对矛盾体。

    最典型的则是苏联的苏-27战斗机研制中,雷达的超重比起现在fc-17使用el/m-2035更加严重,雷达的超重甚至是导致苏27战机软骨病的一个重大因素,若是苏27的雷达没有超重或许也就不会有后面一直被人诟病的软骨病了。

    杨辉是深刻地知道雷达超重所带来的危害,现在对这款雷达的超重问题也相当重视,没有任何掩饰地直接问出疑问来。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款el/m-2035雷达是lavi战机使用的原装雷达,虽然最后的lavi项目应为各种原因而下马了,但我们这边得到的消息则是这款雷达的重量和我们的fc-17战机所要求的雷达重量不同,超过我们所能接受的上限”

    后面的话没有继续说出来,但杨辉要继续说的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明白,随同杨辉一起前来的fc-17雷达技术人员对杨辉所提到的这一个消息也是皱眉不已,超过重量要求的上限35kg,这个绝对是相当棘手的难题

    想到这里,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长虹这边的倪厂长,这种重大的技术问题,若是长红长拿不出来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恐怕这长红厂将会被西南科工从fc-17战机的雷达供应商名单中划掉。

    在众人如此目光的打量下,这位倪厂长却是风轻云淡,似乎西南科工这边所担心的问题完全就不存在一般,难道是长红厂真的有什么应对雷达重量超标的办法?

    倪厂长笑着拍拍杨辉刚才看完后放在一边的合同框架,这份合同框架并不能写出合作的所有细节,真正的完整合同现在可没有拿出来。

    当然,这倪厂长也没有打算把完整的合同拿出来,一份完整的合同规模是一点也不小。没有一两个小时你休想看完。

    “前面不都说过了嘛!这次我们提供给fc-17使用的是jl7806雷达,这款雷达和el/m-2035雷达可并不相同,要不然我们和以色列签订的就不是联合研制合同,而应该是技术引进或者整机采购合同。我可以这样说。我们的7806雷达就是为fc-17专门量身定做,它在el/m-2035雷达的基础上有继承,但更多的还有发展和改进。”

    说到这里倪厂长也是各种表情,对于现在研制中的7806雷达,整个长红厂的军品研制部门一直都是死命地憋着一口气。如果说当年引进蓝狐雷达是长红厂军品部门的活命项目的话,那么现在的7806雷达就是寄托了长红厂火控雷达项目未来。

    若是能够成了,长红厂就能再次回到共和国主流的一线机载火控雷达提供单位中,甚至还能够算是一流的研制单位,也就算是真正的涅磐重生。

    话不多说,倪厂长带着杨辉一行四人换上一套衣服,走进了雷达的科研大楼中,作为共和国现在每年生产军用战斗机雷达最多的单位,长红厂的安保力量一点也不比西南科工弱,在好一番的繁琐登记之后。杨辉这才能走进正广科研大楼中。

    走进大楼的第一感觉就是凉快,不得不说现在的长红厂因为有民品项目的输血确实挺有实力的,空调这种在八十年代绝对算是高端的东西也给装遍整个科研大楼。

    倒不是长红厂这个时候都已经可以生产空调,所以奢侈地给科研人员改善了科研环境。在这88年的时候,长红厂还在彩色电视机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关,制造空调对长虹来说完全想都没有想过。

    这时候之所以要在科研大楼中装上空调,还是因为这里研制的是电子设备,雷达也好、电视机也罢,虽然在以后的使用中都要经受室外环境的考验,但在研制中是绝对要保证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

    首先是一些必要的科研设备需要恒温恒湿。其次则是这些还在研制中的雷达只有简单的工作部分,而装在战机上可不仅仅是工作部分,制冷设备同样不会少。

    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几乎是24小时需要控制温度,在飞行中的机载制冷技术如:将燃油通过特殊管路进行循环。用来对雷达进行液冷,不管是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用到,反正是必须要将雷达的温度控制的不能过高。

    现在的科研实验中就简单粗暴一些,直接用空调控制整个环境,雷达开机测试的时候温度可能会再高一些,那就直接用冷气对着吹。这种情况下的科研大楼怎么可能热起来,尽管是炎炎夏日,但这长红厂的科研大楼却是无比的凉爽。

    走进项目组,倪厂长首先前去说明情况之后,这边终于走出来了一位看起来应该是很有权威的人士,想来应该是7806雷达的总师或者副总师级别的人员。

    而在这位科研主管走出来的时候,杨辉通过开门的一瞬间分明看到了传说中的包皮国科研人员身影,看来7806雷达的研制有以色列参与是的的确确的事实,这在技术上杨辉倒是可以少担心一些。

    这位技术主管明显在在刚才是和倪厂长有过初步的沟通,看到杨辉这么年轻是一点也不惊讶,还热情地伸手一起客套了一番。

    带着杨辉就到一边的小会议室坐了下来:“既然杨总经理亲自到我们780厂来看看我们的7806雷达研制进度,那我就仔细介绍一下这款雷达的具体情况。”

    说着就将一些雷达的大体数据写到了会议室的演示板上面,首先是这款雷达的工作方式:脉冲多普雷;频段:x波段;配用武器:霹雳8、霹雳11、c-801、机炮。

    这些最简单的介绍也让杨辉很满意,霹雳8、c-801、机炮肯定是不用多说,那是必须要有的,而这里面的提到的霹雳11导弹则是前不久这才完成定型的共和国第一款中距离空空导弹,也就是前几年由西南科工牵线购买的英国第一代天空闪光导引头、发动机,配合魔都方面的红旗6导弹弹体研制出的中距离导弹。

    据说性能还不错,颇为受到军队的好评,海军方面已经开始让西南科工升级那些采购的歼七四战机火控系统,好像再有两个月时间就可以让国内所有歼七四都用上这款导弹,并投入战备之中。

    因此,对于这款雷达所制导的武器种类,杨辉还是颇为满意,对空的近、中距离导弹,对海的反舰导弹、以及万金油机炮都是可以使用。

    “不错,在雷达制导武器方面都还很不错,就是不知道这款雷达的对地方面又是怎么情况?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可是必须要有合成孔径地形测绘功能,这可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章:心机婊啊

    在这种所有设计师都想要把一些可以不用放在机头雷达罩里面的情况下,战斗机机载雷达的就不可避免的有了划分成几个单元(l**)的设计。

    按照不同的功能,一般的机载火控雷达分成四到六个单选:天线、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电源、处理器,有的还要算上显示器之类的reads;颠鸾倒凤。这都是按照各国的各自方案分,有的没有电源这一单元,直接接上机载电源就行了。

    这里面的天线、信号收发器是必须放在机头的雷达罩里面,电源的安装位置就可以适当的往升力中心靠,一般会放在座舱和雷达罩中间的部分。

    而雷达信号处理器就是可以直接往座舱里面塞,雷达显示器这种东西就更不用说,战机的座舱先进一些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单独的雷达显示器。

    人家可以直接将雷达信号处理后放在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面,这也是有的雷达没有单独的显示单元的原因。

    而现在这种多功能显示器,正是fc—17所要有的一个重要技术,2035型雷达也正好没有单独把雷达显示器拉出来另外算成一个雷达的单元,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将这种雷达的单元分开放置也会带来一些坏处,最典型的就是各个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同样是传递数据,el/m2035雷达使用的方法就有些落后了,以色列在研制2035雷达的时候走的是法国路线,将各种数据都单独用各自的线缆传递,所以在雷达各个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递技术并不怎么样。

    原本的2035雷达数据传递所用的线缆数量多,可靠性不高的同时,还带来很多的死重。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西南科工在同诺斯罗普合作的时候接触到了b数据总线技术,特别是西南科工在生产泰国的歼七四t订单的时候,直接用的就是apg—67雷达。

    这时候apg—67雷达上用的mil—std—b雷达单元间数据总线技术就到手了。

    有了西南科工这边的便利条件。长红厂和以色列方面也是各种不择手段搞懂了这东西。随后就作用到了7806雷达上面。

    仅仅是这一项技术所带来的减重就有10kg还多,单是这一项改进就把2035的改进型7806雷达的重量控制到了和apg—67雷达同一重量。

    这种东西都有了。杨辉还有什么好说的,单单是现在这样的数据,7806雷达就具备了和apg—67正面抗衡的能力。

    到时候就算没有更多的进步,国内fc—17订单的雷达也非它莫属,若是还能继续把重量控制下去,国外的订单恐怕也将是手到禽来。

    “好好,你们这样的改进措施非常好,希望你们能继续有这样的改进。再降下10kg的重量,我们fc—17对雷达的要求也就达到了。”

    在杨辉拍着桌子表达自己高兴的同时,随行的三位fc—17雷达系统技术人员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对一项技术的改进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是不是有预想的效果都有大致的评估。

    毫无疑问,数据总线技术是绝对有这种能力的,而后面的各种对7806雷达独门绝技进行介绍的时候,更是看得杨辉大流口水。

    “鉴于我们这款雷达是要装备在fc—17国际合作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各国的空射武器的使用情况,以及为了以后fc—17可能存在的其他国家采购。”

    后面则是杨辉看到的一项非常熟悉的性能介绍,这也是上一位面的fc—17一直宣传的卖点。

    台上的介绍人员非常自信地介绍着:“我们的雷达不仅安装灵活。同样在武器的选择上也非常简单,它可以毫不费力的匹配世界上大部分的空射型武器,从而具有广泛的兼容性reads;重生之大叔的诱惑。”

    这一点最为让杨辉看好。现在使用fc—17的国家以前的的军事装备背景可是相当复杂,共和国、孟加拉国都还好,这两个国家的空军武器都是中系,肯定能兼容现有的武器。

    到了马来西亚方面可就不一样,以前马来西亚使用的都是美制f5战机,武器自然是美制导弹:响尾蛇。

    巴西空军则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美国、英国、法国的都有,几乎西方国家主流军用飞机制造商的产品都被集齐了,恐怕比起三哥也就只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现在好了。有了7806雷达广泛的兼容性,管你是中美英法苏武器。只要有都可以用,这种广泛的兼容性就在于共和国和以色列加起来刚好就能凑出这几个国家的武器数据接口。

    共和国自然就不用多说。本来就是一个流氓,还在前不久得要了蓝狐雷达,蓝狐雷达的英国武器数据接口倒是有了。

    以色列方面是美、法两国武器的常客,2035雷达在研制中就能兼容这两国的武器。

    凭借这一点,7806雷达就能甩apg—67好远,出身名门的apg—67会放下身段去兼容其他几个系的空射武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辉已经可以预料到这款7806雷达的光辉未来了,而更让杨辉感到惊讶的则是这款雷达在设计中的硬件可设计性。

    简单的说,这款雷达居然在研制之初就有不小的野心,在看上了fc—17的雷达市场之后,还又看上了十号工程的雷达市场。

    要说这十号工程的雷达也确实是一路坎坷,也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甚至上一位面中的以色列还真就拿出了2035雷达,愿意出售给共和国用于十号工程。

    但奈何最后共和国自己拿出了自己的所谓kjl—3雷达,最后嫌2035雷达因为重量轻而导致的性能有点儿不太适合十号工程。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共和国的kjl—3雷达的研制,是采购了几套以色列2035雷达进行参考的,这也许就可以说明十号工程的雷达应该是2035雷达的国产加强版,走的路线正好和现在从2035雷达到7806雷达相反。

    这不能说2035雷达到底有多好,只是说2035雷达的确有提供给十号工程装备的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长红厂和以色列方面考虑要同时拿下十号工程的份额也就不足奇怪。

    而要同时兼顾fc—17和十号工程这两款不同体格的战机对雷达的要求,就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为此,在研制7806雷达的时候,又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即:同样的电源,数据处理器、信号接收器,换装不同的天线、信号发射器,从而达到不同的性能。

    增大天线口径后的雷达口径已经到了78cm,为此,根据共和国的雷达编号规则,这款大口径强化版的7806雷达,有了新的编号:jl7807雷达。

    相信这也将是十号工程的一款颇有竞争力的雷达,只要在fc—17的使用中表现良好,不出意外的话,想必它也应该就是十号工程的雷达。

    看了这么多,杨辉这才感觉是不虚此行,这长红厂经过了市场化洗礼之后的确是浴火重生了,不仅在7806雷达的研制中考虑到了fc—17的特殊情况,充分按照需求研制产品。

    还能懂得模块化设计,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并且借助fc—17可能用到的7806雷达所带来的广告效应,这简直就是心机婊中的心机婊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整体并入

    前前后后在长红厂逗留了一周时间,倒是对长红厂这边提供的7806雷达有了清楚的了解,随着了解的越深,杨辉就觉得这款雷达要远比APG67更加适合FC—17。

    若不是碍于FC—17是国际合作项目,雷达的选型需要有四家投资方一起商定,杨辉恐怕就已经将雷达的型号内定了,现在倒还是有些麻烦。

    临走之前,长红厂这边依然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雷达的开发,光是这态度就让人非常满意。

    又留下了随同杨辉一起到来的三位FC—17雷达研制人员协调雷达研制,杨辉是孤身一人再次行动起来,这次回到624所的时候,中推核心机的定型审查已经过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吴老,看你现在这样子,这款中推核心机的性能想必还是能看得过去吧!”

    杨辉回到624所,第一眼就看到的是正在对核心机三部件进行实际测试的评审组吴组长,自然也就问到了对核心机性能的看法。

    而一直在现场全程观看了核心机零部件测试的吴老也是笑逐颜开,毕竟现在这款核心机的性能确实相当的出彩。

    “整机的性能按照624所提供的资料来看绝对是相当不错,虽然我们还没有对整机的测试进行到多深入,但现在零部件测试得出的数据的确和624所提供的数据一样,想必624的资料没有问题。”

    对核心机进行测试要用上好一段时间,现在才进行到三大部件的测试,就在这无聊的时候,杨辉又遇到了熟人。

    这次遇到的熟人,那可就不是巧合,而是正儿八经的本来就该有这一遭。

    须知这测试核心机三部件中的性能,正好就要有这次参与到核心机制造的协作单位。

    420厂作为作为新中推核心机压气机盘制造单位,而现在这款核心机的压气机盘还能算是420厂为数不多的几个有未来的项目。

    至于说什么大修军用战役发动机的业务之内的,只能说整的西南地区军用战斗机用的涡喷发动机大修订单。大部分都被同在锦官城附近的解放军5719厂接下了。

    没办法,老式的涡喷五、六、七这边的解放军5719都能进行大修,既然军队直接管理的大修厂有这个能力,人家又怎么可能把任务交给420厂。

    至于说什么涡扇10发动机的大修。不好意思,现在整个国内能大修这款发动机的就只有西南科工,或许还能算上奉天方面的黎明厂。

    但毫无疑问的一点则是,420厂是绝对没有这能力的,也就是说现在的420厂是真的很艰难……

    现在420厂就抓住了每一根根看起来都还有可能的救命稻草。军用的先进中推核心机零部件也算是420厂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中的一根。

    至于民品业务,420厂到是有试探过走那一步,然而以420厂这样的国营厂因为各种原因,生产成本自然是没法和现在已经开始有所发展的私人小厂比。

    所以,420厂其实很早就开始考虑后路,自从上次在西飞推销涡扇8碰壁之后,这一后路就不断被420厂的领导所考虑。

    同样还是420厂的副厂长出现在这里,又再次看到了杨辉之后,终于在心里面下定了决心。

    “杨总,我是上次在西飞和你见过面的那位420厂的副厂长。我姓刘。现在我们420厂对上次你提出的方案已经有了决定,不知道杨总上次说的可还算话?”

    在420厂的刘副厂长看到杨辉的时候,杨辉也看到了这位看起来又衰老了很多的刘副厂长。

    看来这段时间420厂的压力确实很大,想必420厂也有些支撑不住了。

    笑着伸手同这位刘副厂长握手,杨辉明显能感觉的这位副厂长的确实很有诚意,连手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当然记得,看来我们西南科工在上次提出的方案420厂是有了决定了?若是这样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到旁边去谈谈。”

    确实有必要到旁边去商谈,这谈得可就不是什么小事,想到这里刘副厂长心里也在滴血。不过一想到现在的严峻形势,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多考虑的了。

    “没问题,杨总觉得哪里适合谈事,我们就到哪里谈事。现在我们420厂已经连着发了半年的减半工资,厂里早就已经人心惶惶了,我们要尽快找到出路。”

    ……

    两人坐下之后,这边的420厂刘副厂长到也没有再磨洋工的底气。

    “杨总,大家也就明人面前说亮话,上次说的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的方案。我们420厂已经基本有了统一的口径。”

    没错,上次杨辉在和这位刘副厂长谈话的时候,就透露出西南科工可以接受420厂整体并入的方案。

    要说为什么是整体并入而不是后经常听到的并购,这就是很有将就的,毕竟现在的420厂也是中央管辖的央企。

    一家中央管辖的单位,和另外一家中央管辖的单位合并,是不需要花钱并购的,反正大家都是国家的单位,应该说是并入更加合适一些。

    至于说杨辉为什么要提出这么石破天惊的方案来拯救420厂,主要还是在于这420厂对西南科工很有必要。

    还是那句话,420厂有研制过涡扇八的经历,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涡扇八好歹也是美系的正牌民用发动机。

    在某些方面上来看,420厂的确要有一些可以用到的经验,至少要比西南科工这一完全没有研制过民用涡扇发动机来的好。

    而最让杨辉看好的一点则是420厂在研制涡扇八的时候,那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420厂制造了共和国直到现在也是直径最大的涡轮风扇,涡扇8的原型是JT3D,这款发动机的函道比不大,但风扇直径却已经达到了1.27米,这比起CG—2000发动机的风扇直径也就小了不过20cm不到。

    有了420厂做备胎,若是以后和MTU的合作出了国际大环境所带来的不可抗拒性问题,这420厂只要在继续深入改进一下工艺,提供CG—2000发动机项目中由MTU方面负责的涡轮风扇部分是不会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有了420厂之后的西南科工就可以更加容易是实现CG—2000的全国产化,这对于9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将MPC75项目改为军用会有很大的好处。

    这些都是杨辉的想法,甚至在西南科工的高层也就只是提过一两次,西南科工高层几方巨头也都没有明确的态度。

    现在420厂率先扛不住了,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这就意味着西南科工将更加牢牢的抓住主动权。

    “哦,那就请说说看420厂的意见吧,这么大的项目我们还是要进行综合考虑。”

    杨辉自然知道这种项目有会又些什么困难,甚至420厂会提出什么要求杨辉都能大致猜出来,但不管如何,样子还是要做一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420和西南科工的不同

    正如杨辉所想的那般,这边刘副厂长就顺着杨辉的话,直接说出了420厂的一些要求。

    “我们自然是愿意将420厂整体并入西南科工,唯一的条件就是西南科工不能将420厂的人员进行裁彻。”

    听到这里,杨辉心里有数了,这种事终究还是要面对的,不能裁彻人员就意味着西南科工只是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

    虽然420厂和西南科工都是三线建设项目,但由于两方所处的地方不同,在各自的发展中也有了不同的风气,特别是420厂现在的衰败和这厂的高层也是脱不了关系。

    若是不对420厂动动手术,恐怕以后很难快速的融入西南科工体系。

    毕竟再有两个月不到,CG—2000的整体装配测试就要开始了,到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420厂来慢慢适应。

    “这绝对不行,我们的确愿意接受420厂并入西南科工。首先在一线的基层工人方面,我们不管以前是走什么渠道进入工厂的,也不管是不是工厂的子女,只要技术考核过了,人品没有大问题我们都会留下。”

    对于老国企的一线基层工人的现状,杨辉那都是相当明白的,所谓一个国企就是一个小社会绝对不是吹的。

    在一线基层人员中,不仅有老一代技术扎实肯干活的工人,同样也有参差不齐的中年主力工人,而最让人头疼的则要数年轻一代工人,他们被称为:青工。

    这国企中的年轻一代工人其实很少是从社会招聘的,在这些好几十年历史的老国企中,年轻一代工人大多数都是工厂老一代人的子女为主。

    这些老一代的的子女中倒也不全是那种饭桶,其实更多的还是那句话:良莠不齐。

    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属于那种典型的社会小青年,整天都在偌大的厂区干着些游手好闲的事。

    而且这些小混混人从小一起长大,都还挺团结的,特别是在那些地处偏僻的地方就更是如此。

    杨辉在西南科工工作。对于西南科工的情况就知道的比较清楚,以前西南科工那些游手好闲的二代们要不被送进了部队,要不就继续闲着。

    这些人的破坏力可一点也不小,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二代青工们直接和西南科工的驻地警卫部队开片。

    而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是警卫部队被打着到处跑,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些家伙天不怕地不怕。对上被严格束缚手脚的驻地警卫部队自然是很容易。

    可以说这些无所事事的二代青工绝对是所有单位都头疼的存在,要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就必须借此机会把这问题解决。

    当然了,在这些工厂的二代中也并非都是游手好闲之辈,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他们或许靠着父辈的优势能进厂当个普通工人结婚、生子。

    也有一些因为从小就在工厂环境长大,对工厂从事的业务感兴趣,并不断发展,最后学成归来回到工厂当上骨干的,比如西南科工这边的钟建设就是典型的代表。

    现在。杨辉就要想办法借机会对420厂的基层工人素质进行甄别,从而优化工厂最基础的生产力。

    而这一点实际上420厂高层同样知道,对于二代青工的问题可谓是绝对的又爱又恨,但在这个时候作为420厂的领导自然要为420厂的未来尽最大努力。

    “杨总啊,我也知道你的意思,对基层的工人问题,几乎是所有国企都有的通病,想必西南科工当年也有这种困扰,一句话,西南科工是怎样处理的。我们420厂就怎样办。”

    听到这边刘副厂长肯定的回答,杨辉倒是颇为高兴,至少已经在一个方面有了共识。

    但杨辉知道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就算和420厂双方都协调好了。国家高层的态度也同样要考虑。

    唯一让杨辉感到放心的则是现在的420厂对于谁来说都是烫手山芋,一说到有西南科工来接盘,恐怕420厂原来的上级单位高兴还来不及。

    话又说回到对人事的调整方面,刚才也仅仅是对420厂的基层工人的去留有了共识,真正令人头疼的是420厂的高层。

    “那好,既然420厂愿意按照我们西南科工的具体情况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

    所谓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那对420厂的高层来说就绝对是要被清洗三分之一。

    西南科工同样作为三线工程,但地处偏僻本来以前人就少,很多行政人员都是技术人员同时兼职。

    那个时候虽然各种官帽子很多,但当官的都是身兼数职,后来杨辉上任之后就各种小改不断。

    比如那种身兼任数职的管理人员,将很多的官帽子都合并在一起,由原来的一人数顶小帽子变成一顶大帽子。

    如此不仅精简了机构,同时还优化了高层人员,一些原本是技术人员兼任行政人员的统统都不再管行政。

    反正这些年西南科工的项目不断,对技术人才缺口大,就算有些想法的人,在海量的技术问题砸在头上之后也就没有太多别的心思了。

    加上这些年西南科工资金状况良好,对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各种待遇不错,也就让西南科工的很多行政人员愿意做回自己的老本行。

    于是就有了现在西南科工的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奇观,那绝对是全国范围内所有国企中,行政人员占单位所有职工比例最少的。

    这些情况在西南科工行的通,那是有各种历史原因和机遇造成的,但要让420厂做到西南科工这样……

    要知道这420厂那可不同于西南科工,人家420厂是绝对在省城这样的繁华地带长大的单位,特别是行政人才最爱这种地方。

    于是,在西南科工这些穷乡僻壤得不到各种人才的时候,420厂倒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很多人才。

    若是420厂自己的扩张规模够快,这些行政人才绝对会是420厂的一大助力,但问题是420厂在坐拥于自身体量不合的大量行政人才的时候,却又面临着单位的效益不断缩水的困境。

    这行政人才都是一个个的猴精,单位效益缩水了自然就对职工也好,管理人员也罢,都有不小的影响。

    这肯定是要让一些人的利益受损,人都是利己的,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于是就有了各种行政人员之间的勾引斗角。

    420厂的这种情况和西南科工完全相反,一方是靠着大量的业务充斥着所有人的一天,让人没有起坏心思的力气,加上待遇不错也就自然走上了正轨。

    420厂则是因为效益不好,导致高层也无所事事整天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勾心斗角,干着各种得罪人的事。

    这种情况下的损人利己那都是要结仇的,而人大多都是要记仇,什么以德报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事还是算了吧!

    若是把这些人引入到西南科工,那绝对是一种灾难,在420厂就结了仇,以后带入西南科工那绝对就是病毒式的传播,杨辉打死也不敢要这些人。

    “按照我们西南科工的行政人员占所有职工的比例来算,恐怕420厂需要裁掉三分之一的行政管理人员。”

    此话一出,吓得刘副厂长也是不知所措,裁掉三分之一的行政人员,现在420厂那位大领导有能力、魄力愿意来得罪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核心机的各种测试

    当杨辉将这边的西南科工标准提出来之后,倒是让420刘副厂长感到相当棘手。

    脑袋中不断地思考着420厂的具体情况,前思后想之后才试探着再次确认,对于杨辉说出来的西南科工标准,他确实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杨总,真的要裁掉三分之一的行政管理人员吗?这样是不是有些裁的太狠了,我们420厂的管理层一直都是这些人管理,大家都各司其职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把话说到这里之后,其实刘副厂长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这420厂高层管理人员的情况他又如何不知道。

    只是现在因为他本人也是420厂的家长,同时也算420厂的行政管理人员,这种裁掉三分之一人员的事,他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现在只能是尽可能的再争取争取放宽。

    但这种所谓的争取,在杨辉看来却是不可能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绝对是不可能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对于420厂的问题出在哪里我相信你做为420厂的副厂长肯定都明白,想必也知道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这也就没有再让我重申一次了的必要了吧?”

    对于刚才这一点,杨辉是坚决不能有任何的动摇,在这个时候说的也很是果断,当话说说完之后又盯着对方,这意味着一切都不能有改变。

    “好吧,对于这一点问题我会回去和厂里再商量,毕竟这一条件关系到很多方面,我一个小小的副厂长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权力来答应。”

    有些沉重的说完这话之后,刘副厂长反而是感到更加疲惫,他知道自己将这个消息带回420厂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大概、可能、也许……

    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不过在这个时候杨辉也下达了最后的通碟,时间问题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非常之宝贵的,现在的西南科工就是这样。

    在会谈之后的第三天。这位420厂的刘副厂长在评审组通过了420厂制造的的压气机盘测试之后,也就匆匆地离开。

    反倒是现在的杨辉开始有些忐忑起来,毕竟这款核心的最终整体定型测试就要开始,时间用不到多久。也就是三四天左右就可以把项目测试完成,但这也让人相当的煎熬。

    要对核心机进行测试,各种项目都要一个一个的来,吞水、吞冰是一款航空发动机经常遇到的的工作环境。

    不过这大都是要在整体的发动机中进行的测试,对于一款核心机来说。这种测试反而放的比较开。

    一款优秀的航空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各种问题,核心机本来就要承受各种高温、高速、重载环境,再将这些杂七杂八的小物料也拿给核心机去就有些不太人道。

    这时候就要体现出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优点了,特别是大函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天生就有很不错的抗外物打击能力,因为所有进入发动机的杂物都要先经过第一关的风扇,而大多数的杂物在风扇的巨大离心力作用下早早的就被甩到了外函道去,然后从外函道排出。

    大多数异物其实都能从外函道甩出去,真正能进去到核心机中,进一步威胁到核心机工作安全的其实都已经是少之又少。

    自然,在核心机的测试中对吞水、吞冰这两方面的要求也就不是太严格。

    当然。这并不是就意味着不用进行测试,只是说测试的要求比较低而已,若是最低要求还是达不到,那就肯定还是不行。

    就这样一来一去,又对这台核心机进行了吞水、吞冰测试,这种测试也需要有专用的设备来进行,不过这在624所还是能够做到的,这地方应该是集中了共和国百分之八十能自主制造的燃气涡轮机试验设备。

    没有意外的进行了半天测试之后,整台核心机的吞水、吞冰测试全部完成。

    “很不错,核心机吞水、吞沙测试全部完成。结果表明完全符合标准,我们这是按照国际标准来严格做要求,但你们做的依然很不错,必须给你们鼓掌。”

    笑着说话间。吴老又同旁边的专家组人员进行一番沟通,结果自然是不会有问题,这才满意的在吞水、吞冰测试项目后面打上钩,又写上刚才测试出的实际数据,显示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严谨地工作习惯。

    当比较简单的吞水、吞冰试验完成之后,重头戏吞沙试验就来了。这吞沙试验那就绝对不比吞水、吞冰好说话,这吞沙试验绝对是一件大事。

    在很多的发动机事故中,都是由于吞沙所导致的,以前说的404发动机着火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吞沙导致叶片变形,最后才酿成悲剧。

    实际上发动机吞沙还有很多的怪处,比如:发动机的压缩来流中有大量的沙石,这些含有沙石的气流被引入到对涡轮叶片进行多孔气膜冷却的时候,沙石就会堵塞那些细小的气膜冷却孔。

    涡轮叶片的冷却方法中,几乎都要用到气膜冷却技术,想想这冷却空气孔被堵住后的结果……

    必定是用于对涡轮叶片进行冷却的冷空气没法对涡轮叶片进行有效的冷却,从而导致叶片温度过高被高温烧坏。

    被高温烧坏的叶片会在金属力学性能上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个搞不好就是涡轮叶片断裂,最后又是一次大事故。

    这种吞沙的危害就是这么大,而恰好这些细小的沙粒还很难受风扇高速运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外函道去。

    依然还是会有一部分被吸进内函道,最后进入核心机,至于这会被吸进多少沙粒的问题,这一般都和发动机的函道比有关系。

    现在,在审核组的关注下,核心机被再次启动,模拟的高风沙环境下,大量的沙粒被送进核心机的来流环境中,逼不得已之下,大量的沙粒进入核心机开始对核心机进行各种积累性的破坏。

    随着时间的不断过去,在这台用于吞沙试验的核心机要累积运行上好几十个小时,之后才能得出初步的结果。(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性能还挺不错

    readx();    以上的三种测试都是对核心机吞异物的测试,这些测试实际上都是可以算成同一类。

    而真正受到重视的,则是对核心机喘振测试,这是衡量一款发动机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中的喘振裕度还可以不用太多,毕竟民用航空发动机不会有太多的大幅度机动动作,突然来流减少的情况一般是很难有的。

    而军用的发动机就因为其工作环境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大不相同,各种大幅度动作不断,对发动机喘振裕度要求是很高的。

    现在的这款核心机是一开始就打算要军民两用,肯定在喘振裕度的要求上就要按照军用的指标来衡量。

    要对发动机的踹振裕度进行测试,这种测试就有些麻烦,特别是进行测试的专用设备很难湊齐。

    通常都是有专门的吞烟逼喘,或者其他外部手段逼迫发动机进入喘振这一特殊工况。

    不过有了高空台这一神器,对喘振的测试就显得得心应手,归根结底踹喘振不过就是压气机吸入的空气流量畸变过大和压气机转速偏离设计状态过多而引起的。

    而这种对空气流量进行控制就是高空台的事,发动机转速的偏离设计状态则通过对发动机的控制就能做到。

    这就有了在这边评审组的吴老监督下,624所的sb101高空台再次启动,随着核心机的运转走上正轨,先是对核心机进行了一些常规的测试,毕竟开动一次高空台也很麻烦,这肯定不能只测试一个项目。

    在综合测试了核心机的不同高度,速度。富氧、贫氧燃烧之后,各种数据出来看着也是相当的喜人,和624所之前测试出的数据如出一辙。

    满意地将手中的数据资料放下。而后,这份资料又马上被其他的评审组成员拿去研究。至于最后会有什么结果肯定是不用猜。

    “虽然有句话我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但我现在依然还要再次啰嗦一次,这款核心机的设计的确是非常不错,各种数据都表现优秀,只要踹振测试通过,624所就又创造了一次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历史。”

    对于吴老说的这一点624所是非常淡定,没办法,这些都是624所心里有数的。对于这款核心机的性能如何自然是门儿清。

    这肯定是没有任何一点的造假,都是按照最严格的要求进行设计、测试,最后得出的数据就是那样的优秀。

    当所有人都准备好了之后,高空台测控人员这时候开始按照预订的计划开始各种对气流进行控制。

    先是发动机设计状态的标准流量测试,随后是对进口流量进行人为的控制,首先就是按照压气机进口流量设计标准百分之五进行上下快速浮动。

    当测试人员第一次调节了空气流量之后,虽然气流的变化很快,但实际情况却是这点变化对核心机的运转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

    虽然来流不够,但核心机依然在平稳地运转,这也就宣告第一次逼迫核心机进入踹振状态的计划流产了。不过这是好事。

    看着示波器上测控到的压气机并没有出现轴向的低频、高幅振动,依然是运行的四平八稳。

    “好,这表明核心机已经有了至少百分之五的踹振裕度。下面准备进一步测试,直接加大到百分之十五的裕度测试!”

    要跳过百分之十的测试区间,直接进入百分之十五的裕度测试,这充分显示了对这台核心机的信任。

    既然评审组都这样说了,吴总工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直接进入最后的测试也无可厚非。

    “按照评审组的意思半,直接测试百分之十五的裕度,开始吧!”

    话刚说完,这边负责控制高空台的工作人员也来劲儿了。猛地将气流的流场变化再次加大,百分之十五的测试裕度确实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首先就是发动机的在气流变化的第一时间。由最开始的尖哨变为低沉,这意味着发动机即将进入到危险的喘振状态。

    不过令人惊讶的则是这台核心机也仅仅只是在变化最大的那一两秒有过低沉的声音。随后马上就再次变为正常的尖哨声。

    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问题,在发动机进口气流畸变如此大的时候,若是还是不做出点儿反映那才是怪事。

    作为一台核心机,肯定是没法和完全体的发动机去比喘振裕度,能在百分之十五的进口气流畸变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核心机只能算是一台单转子的小涡喷,单转子的喘振裕度本来就没法和双转子比。

    评审组却不会这样的按照个人的推理就下定结论,他们需要拿到在那一两秒时间之内的压气机振动波形图做评估。

    吴老拿到这份图,一眼就看到了长长的条带中间那一段异样的波形。马上采集数据,召集人手进行分析。

    “吴老,这图表明核心机的喘振只是在发展阶段就停止了,看来这百分之十五的裕度应该就是一个极限值了,就算有差别,恐怕也不会太大。”

    被吴老招呼过来的也是评审组的副组长,对于这种简单明了的振动波形分析简直不要太简单,这就是喘振在发展阶段就被克服的典型表现。

    能看明白这一点的人是一点儿也不少,随后的几人都对此分析点头表示同意。

    “那好,那就按照这百分之十五的标准为点,先往下回落到百分之十四的裕度,我看看核心机的喘振发展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随着测试命令下达,开始退一步进行测试,百分之十四,还是有一点趋势,百分之十三似乎是没有了,到实波器显示依然还有些危险。

    再次降到百分之十二之后,终于明白了情况,不仅核心机运转的声音没有变化,就连振动波形图也没有什么起伏,绝对看不出来刚才有什么气流畸变的情况。

    “好了,就是这个数据,百分之十二的喘振裕度,在这一阶段中核心机不会有任何大的动静。”

    随着数据报出来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国际数据规定的核心机喘振裕度都是在百分之十以上,看来这一关是过去了。

    为了测试能更加严谨一些,又在测试中直接将气流畸变增加到百分之十六,这时候就像捅破了天一般。

    核心机喘振的所有状况都在一刻出来了,看这情况是绝对没法由核心机自己处理这些气流畸变。

    马上停止核心机运转,采取各种紧急措施解决问题,防止核心机被损坏。

    “在百分之十五之前的所有气流畸变整台核心机都能自主克服,但最好是在百分之十二阶段就最安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结束与开始

    一台核心机的测试定型要经历很多的程序,虽然没有一台发动机整机定型测试那样的麻烦,但也绝对是少不了多少。

    在对核心机整机实际数据测试之后,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出了最后的结果。

    所有的测试数据摆在桌上摞了老高的一层,而这些数据才是左右评审组做出最后结论的关键因素。

    “好,现在我宣布,整台核心机的研制完成定型测试,我会将这些测试数据全部打包带走留作备份,帝都还有一大帮人等着我们评审组的数据。”

    吴老作为评审组的组长,他的一言一行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代表了评审组的意思,但在对核心机测试结论这样的大事上肯定是代表了整个评审组的意见。

    当吴老话刚落下,其他的评审组成员也一片附和之声,有了这些测试数据的作证,谁也不能说这款核心机还不能定型。

    “吴老,我们这款核心机这就定型了,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航空发动机了?”

    杨辉盼了这么多年,624所更是十年磨一剑最后才拿出这东西,西南科工也是大量投入资金,终于是要开花结果了。

    至于在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完整的航空发动机,这自然是一定会有的,一款核心机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扫除障碍,现在将最大的障碍扫除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吴老自然是肯定地回答了杨辉的问题,而且这次吴老还给杨辉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是自然,有了核心机我们自然就要着手研制航空发动机整机,你们的cg2000发动机项目我也是知道,现在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整机装配了。”

    说到这里,吴老那满是皱纹和老人斑的脸也难得的挤出了笑容。

    共和国第一款按照国际航空发动机研制规律研制发动机,现在已经跨过了最重要的第一个节点,光明的未来也不再遥遥。

    这边的核心机研制完成,西南科工自然是各种高兴。同样作为核心机研制单位的624所也是笑声不断。

    唯有做为624所所长兼任总工程师的刘总工心里却五味杂陈,这款核心机研制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这对于单一的科研型单位624所来说,也意味着手中没有了项目。

    没有了科研项目的研究所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最近的刘总工思考的。这种担心也就是同样担任了这次中推核心的吴中华总师能体会到。

    虽然吴总师上了年龄,但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又到旁边拍拍刘总工的肩膀。

    “现在不要想那么多,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没有了科研项目。624所也还能靠这些专用的燃气涡轮试验设备过活,所以624所肯定是不用担心没钱过日子。”

    吴总师眼光最为独特,他一眼就能看出这624所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哪些,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议之后,倒是让关心则乱的刘总工恍然大悟。

    话是这样说的,但在吴总师的心里还是有这一些其他的想法,只是现在的吴总师还有些难以下定决心罢了。

    就在624所两总还在各种纠结的时候,评审组已经出具了联合评审结果。

    一份并不算太厚的文件,看起来并不是太厚,只是将核心机的一些重要数据写了上去。以及最重要的评审组专家联合意见、签名!

    吴老拿着东西走上前,郑重地将评审合格证交到刘总工手上,毕竟这位是624所的所长,交给刘总工是最好的。

    “拿着吧,这是整个评审组对这款核心机的一致评审意见,相信这也是624所等待了多年的一份肯定。”

    不管刚才心里有些其他的什么杂七杂八的想法,现在的刘总工绝对是由衷地感到无比自豪,转过身又把吴总师叫过来。

    “吴总师,你对于这款核心的研制中的作用绝对不可或缺,现在接收评审合格意见的时候。你也不能缺席。”

    吴总师这时候也不多矫情,对于这样的荣誉吴总师以前也没拿到过,唯一一个由他主持的燃气轮机项目,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说起来这还是由他出任总师的第一个成果。

    就这样,624所的两总一起从吴老手中接过这份核心机的评审文件,两人又互相看了看这份文件,这是整个科研项目组的心血结晶。

    异常珍重地将型号评审合格证收起来,这时候是各种庆祝的时候到了。

    整个624所都洋溢着喜洋洋的气氛,庆功会因为624所地处偏僻的原因并没有大操大办。但624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绝对是整个研究所好多年都没有的大型庆功会,说起来好像也只有上次的101高空台验收合格才有这样大的场面。

    就在众人庆幸的时候,杨辉和吴老坐在了一边的一处安静的地方,好像吴总师有话要对自己说,看起来似乎还很郑重。

    这就容不得杨辉不打起精神来,想到吴老一直都是在帝都工作,这次吴老要说的恐怕就和帝都的一些事有关。

    “吴老,这次应该还有些比较重要的事要说对吧?我这里一定仔细听着。”

    眼看杨辉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吴老也直接说明情况,要说这次的事确实挺让人激动的。

    “现在我得到的消息也不知道是不是准确,但根据我的分析,这事儿应该是**不离十,西南科工需要提前准备一下才好,这个项目关系到西南科工以后能不能挤身世界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一流水平。”

    虽然吴老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杨辉也能从这几面隐约猜到了一些情况:吴老这次要说的肯定和航空发动机有关,而且应该还是那种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说到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杨辉就不得不想到现在的这款世界一流的中推核心机,难道……

    “项目和我们的中推核心机有关?若是这样的话,倒是的确值得西南科工全力以赴,毕竟我们在设计这款核心机的时候就确定了要军民两用。”

    对于杨辉的猜测,吴老倒是似笑非笑的点点头,实在是杨辉猜的太准了。

    “猜到很不错,项目的确和中推核心机有关,但也可以说关系不大。首先来说,因为这次是个军用新中推研制的项目,所以你们要注意提前考虑,但觊觎这个项目的不止西南科工,奉天方面也在行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该来的还是来了

    听到了吴老的话,杨辉倒是明白了情况,看来这次的新一代军用中推发动机项目应该是很受重视。

    至于说为什么要研发新一代先进中推,杨辉倒是想到了一些情况,或许军队方面开始实际推动新一代双发战机的进度了。

    杨辉猜的很不错,现在的军队高层的确开始了对新一代双发战机的实质性研究。

    首先就是空军对于现在的歼七五体格非常不满,虽然这款飞机狗斗性能出色,但载弹,航程一直都是硬伤。

    至于说什么歼八二战机,现在的军队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仔细思考之后,也对这款飞机有了足够的认识。

    这一位面的共和国提前开启了八二工程,合作单位也变成了在双发战机方面更有经验的麦道公司。

    但成也八二败也八二,几个月前奉天和麦道方面已经将八二工程做出了大致完成定型的试飞机。

    使用了APG66雷达的八二工程,又用上了更加充沛动力的涡扇10发动机,看起来战斗力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保障。

    一脸高兴的共和国空军方面那也是豪情万丈,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和F15比空战能力,毕竟大家都是双发战机不是,加上新的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也挺充沛,推比比起F15虽不及但也不是天差地别的差距,看起来这好像还真的有点可比性。

    要说这时候的共和**队也是对八二工程的定位有些糊涂,当然,这也和这些年共和国空军的转型有些微妙的关系。

    最开始的歼八就是典型的截击机气动设计,现在的八二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至少在推比、雷达方面似乎真的具备了空优作战的能力,但关键的气动依然没有改变。

    这样就去和一款在研制之初就喊出每一磅重量都是为了空优作战的F15比,这是不是有些……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截击机气动设计的歼八二,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要往空优发展,但最后的结果让人哭的不要不要的。只要一近身就直接被F15提前占据各种优势。

    好在来自共和国的试飞员比较机智,由于以前就是飞歼八战机的飞行员,在眼看和F15空战无望的时候,为了保存共和国颜面。果断地将飞机拉升高度到两万米以上。

    作为一款正牌的截击机,自然是以高空高速为底牌,加上现在的歼八二使用的是小函道比涡扇,在高空的推力损失并不大。

    相比之下,采用了F100涡扇发动机的F15并没有强化高空性能。在歼八二飞到高空去之后,F15也没有太大的办法。

    就算F15飞到同一高度去和歼八二狗斗也不会占据太大的优势,毕竟这F15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太过于考虑高空性能,这倒是让歼八二保存了一些颜面。

    君不见,2000年之后的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5靠着其牛逼的高空高速性能,依然是美国战机头疼的存在。

    当年的米格25依靠高空高速掠袭战术,还创下了击落美国海军F18的记录。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人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推出来的结果,当年的多国联军部队的说法中。那架F18只是失踪而已。

    依靠西方主流媒体的疯狂宣传,在那个西方军队战无不胜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去怀疑是米格25击落了F18。

    但在这个时候,歼八二依靠自己高空高速的底子,虽然没有击败F15,但还能够自保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战绩,仅以现在的游戏对抗规则来看,双方并没有分出胜负。

    看起来,这歼八二好像还真的有与F15一战的能力,但共和国空军的脸都要绿了。

    说好是要往空优发展的飞机居然在最后依然不是F15的对手。跑到高空去就真的安全吗?

    共和国这个年代的作战要求是开始转变成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思想下的空优机不如说成是拦截战斗机的截击机更恰当一些。

    在作战中没法将敌人击落,纵使是你能够飞到高空保命,但依然是失败了。不是战术上的失败。而是作战目标的失败,毕竟说到底你没能拦截下敌人的战机。

    这种情况下的歼八二就显得犹为尴尬,在共和国的军事体系中,它并没能够真正的达到军队最开始要求的作战能力。这就只能在从新想办法,用其它的作战飞机来代替原本计划给歼八二的作战任务。

    恰逢军队里面有呼声要趁着现在中苏关系转暖的契机,要求引进一款苏系第三代战机。不管如何,空军抓住机会就将这声音放大,顺利的拿到了军委高层讨论。

    恰好海军方面将314海战、416海战以及空袭越南苏22驻地行动的作战总结报告提交,报告中明确表示海军航空兵需要一款歼七四的放大版战机。

    这款战机要能替代歼七四的作战任务:能对空狗斗的同时,还要能遂行远距离对海、对地攻击任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歼七四腿短的问题,为此,海军方面提出新机必须是双发战斗机。

    海军提出要求需要一款双发长腿战斗攻击机,空军提出要求要一款双发的空优战机。

    这种感觉怎么这么耳熟?直到被特意叫去参加会议的国防科委丁主任开口之后,这才让众人恍然大悟。

    “海军和空军的要求其实很像四年前研制歼七四和歼七五,那时的海军要求躲多用途,空军要求强化空中格斗,最后有了歼七四和歼七五两款战机。其实现在海军和空军的要求可以看做就是各自对歼七四、歼七五航程、载弹量的不满而提出的要求。”

    此话一出,瞬间就让军委的大佬们搞明白了,再一看海军和空军两方面的人,明显军队方面也是这个意思。

    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了,航程不够那就想办法加大航程就好了嘛,这就多大点儿的事。

    “既然是这样,那你们就应该找到歼七四和歼七五的研制单位,让他们想办法提高飞机的航程就够了,何必再花钱研制新飞机呢?这是浪费国家和人民的血汗钱,我们要时刻精打细算发展经济。”

    听到这样的说法,也是让军队和科委方面哭笑不得,若是可以通过在歼七四、歼七五身上改进就达到目标,谁会去搞什么新飞机项目,这不是撑着了吗!(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