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六十八章:百年海军

    这一回,中航西南算是彻底把燃气轮机项目搞到手了,然而这时候的杨辉又开始隐隐约约地担心起qc-160项目了,要是以后海军学美帝去,清一色的都使用大型驱逐舰,比如美国海军大批量装备伯克级一样,共和国海军万一也这样

    “张司令,那我就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以后海军是打算大量装备9000-12000吨的大型驱逐舰,不再发展处于最终设计阶段并且马上就要投入建造中的新7000吨级驱逐舰?那我们这qc-160不就”

    杨辉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虽然qc-160足够优秀,不仅仅是可以用作海军舰船动力,其它的比如空气压缩机、液体泵、发电站、大型工矿的应急动力系统等方面。

    但不管怎么样,海军的订单终究还是最重要,毕竟一艘驱逐舰就是4台发动机,同时还要考虑到一艘驱逐舰从建成到最后报废,使用的发动机肯定不只是最初安装的四台发动机,中期大修的时候搞不好还要换动力系统。

    那么最简单的一个数据,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lm-2500燃气轮机,它装机数量最多,样本最能反应行业普遍装机用途,而这家伙有65%的订单都是安装到军舰上使用,由此大概也就知道了船用订单在一款燃气轮机所有订单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但现在的情况也还不错,听过了杨心里面的担心,海军对此事倒是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虽然我们要研制大型万吨驱逐舰,但就现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来看,这次的四艘052b型驱逐舰肯定是必须建造,且后续若是使用中没有问题的话,恐怕还会继续追加四艘,它们建成之后将作为我国未来的十年之内海军主力舰。”

    对于海军给新驱逐舰编号为052b,杨辉也丝毫不感觉奇怪,毕竟在此之前国内采用燃气轮机为动力的军舰,也就只有052系列建造了两艘,那么同样采用燃气轮机动力的新驱划到052里面也算合理,只要以后的万吨驱逐舰不要也给个052c的编号摆在那里就好。

    但这时候的杨辉一想到海军仅仅采购8艘新驱,后续就要改为建造万吨的大型驱逐舰,这是不是意味着qc-160的装机总数恐怕也就是32台,这样的数据就让人非常的蛋疼了啊!

    依旧还是不死心,杨辉继续打听着:“这就没有了?海军就只建造8艘安装qc-160的驱逐舰,难道就没有其它的什么计划,比如哦!对了,综合试验舰还安装了两台qc-160发动机,不知道后续还会不会继续建造这种综合试验舰之类的?”

    杨辉问的直接,回答他的话也是干净利落:“综合试验舰最多会再建造一艘,应该会采用qc-160为动力,再往后恐怕就只有你们qc-280建造完成之后,可能还会建造一艘6000吨的综合试验舰,大概会用来测试你们的qc-280燃气轮机吧!至于说这7000吨的052系列驱逐舰还会不会继续发展,这个我倒是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肯定还会继续发展,但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吨位会降到6000吨,我们要求航速最好能提高到32节。”

    海军的想法当真有意思,只需要那一琢磨就能够明白很多问题,首先是给7000吨的052系列降低吨位,说好听点叫做瘦身,说不好听的时候,恐怕就是走回头路,或者是建造了一型猴版的052b驱逐舰。

    但这种事情有可能吗?这明显是错的嘛!

    一听到海军说牺牲吨位换取更高的航速,杨辉就大致明白了这艘有可能的6000吨级052驱逐舰是个什么东西了,接近32节的航速肯定就是要陪着航母满世界跑,而这次7000吨的052b可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了,杨辉本人也大致算了一下,这次052b能够跑到30节航速的要求,恐怕也就在海试的时候能做到这一点,等服役了几年之后,恐怕平时也就最高能跑到29节左右了。

    所以这次建造的052b绝对是不可能陪着未来的航母满世界瞎晃悠,它用作共和国在第一岛链之内筑起强大的区域防空能力,这才是该型军舰最典型的定位,或者是出访世界各国,新世纪时期跑到娅丁湾去反反海盗之类的工作,唯一不能做到的就是伴随航母出航。

    “我明白了,后续建造的052c应该就是一艘伴随舰队远洋航行,执行中近程防空作战,重点保证舰队反潜作战的一型打杂用的军舰,对吧?”

    这种军舰在杨辉看来也确实应该建造,万吨驱逐舰虽然不错,但终究在造价、维护上都不会便宜到哪里去,建造一款6000吨的打杂型驱逐舰来配合使用,保证远洋舰队的驱逐舰数量才是它的定位,大概它就是一型强化版的054舰。

    它在定位上或许和本子的秋月级通用驱逐舰有些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秋月不需要伴随航母到远洋航行,就可以把舰上布置的紧凑一些,但后续的052c考虑到远洋航行要求,恐怕舰体内部的布局是不会太紧凑的,武器装备大概不会安装太多,但适航性绝对是非常不错。

    所以,这次杨辉也就大致打听出了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先是建造8艘7000吨的052b驱逐舰,保证尽快形成堪用的黄水海军沿海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随后会安排10000吨防空驱逐舰和6000吨的通用驱逐舰,搭建远洋海军的基本防空、反潜、反舰作战能力,为航母先组建起强大的近卫部队。

    还真就要承认,这一位面的海军在没有了杂七杂八的各种军舰之后,军舰发展路线将会非常的合理,可谓每一步都定位精准,唯一让杨辉有些担心的就是马上到来的台海危机之后,或许海军还会继续追加这一位面的052b建造数量。

    但也有可能是海军原定计划不变,还是8艘052b的建造工作,但万吨驱逐舰的设计、建造都会加快,甚至在2000年的头几年就建成下水也很有可能,而到时候就有很多的好戏看了。

    刘副主席对于自己炮制的未来海军驱逐舰发展路线非常满意,这种方案在稳妥之余又不失大胆和激进,只要中间不出太大的乱子,共和国未来的海军发展一定不可限量,而这些其实都只是在为将来的海军航母时代打造基础而已。

    老人家以七十岁的高龄依旧坚持航母之路,这可以算是共和国的海军现代化之父,是另外一位红色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九章:战后的航母大发展

    “所以,杨辉你是不用担心后续qc-160的订单问题,计划中整个052系列至少还有三十艘的建造订单,毕竟这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海湾战争之后的国际上也并没有因为美国的突击者号航母被击中而丧失对航母的信心。大家更多的是看到了航母强大的攻击能力,看到了英国走的轻型反潜航母没有多少未来,这才有了巴西、泰国、甚至是沙特对轻型舰队攻击型航母的采购订单,总的来说,国际上对航母的热情高涨!”

    不明白这个热情高涨到了什么级别,但杨辉大概还是知道这一位面的变化有些太大,重生过后越久,这种变化也就越大。

    现在确实是本位面一个难得的机会,巴西、泰国、沙特都在计划建造舰队航母,没道理共和国这样的大国不建造一艘航母表示表示,记得就连日本自卫队和韩国在90年代都有计划建造两栖攻击舰的问题,那么很快东亚的军备局势也将变起来!”

    上一位面韩国海军的大发展时代就正好在90年代,只是因为后来的金融危机才暂时停止了发展,但2002年经济刚恢复,也就着手建造了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而日本则完全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太大的影响,大隅级两栖登陆舰在93年开工建造。

    现在这一位面的情况就变了,虽然这两国家都有被美国爸爸限制了手脚,但可以想到的是,随着轻型舰队航母在国际上风行起来,共和国这一位面的微妙发展,甚至是考虑到这样能够给美国本土的军工巨头一些海外订单,恐怕这两国家的海军发展也会有了变化。

    而随后刘副主席的话,也就一语惊醒梦中人,完全证实了杨辉的猜想:“现在的情况是不仅巴西、泰国、沙特在计划采购航母,就连南朝鲜也在计划采购或者建造一艘巴赞型轻型舰队航母,而且他们打算和美国国防承包商合作,要研制一款他们自己的轻型舰载/高级教练机,其意图非常明显啊!”

    杨辉就知道这高丽棒子不是能安静的主,现在这一有机会就逮着要直接上马舰队航母,而就算是南朝鲜采购了巴赞造船厂的轻型舰队航母,到时候的共和国肯定也不会说什么不出口动力系统,这时候看中的都是钱啊!再加上两国关系建交、经济交流加深,这都没有任何理由禁售啊!

    想到这里,杨辉倒是想开了,既然韩国这么想要采购巴赞的轻型舰队航母,那就成全他好了,甚至杨辉都不会介意让巴航和诺斯罗普加把劲,直接用舰载闪电去把棒子的舰载机订单拿下,一定要把这些棒子想要培养自己航空工业的想法掐死在萌芽之中,就算把闪电引入到韩国去也无所谓。

    大不了就是让东亚更加热闹起来而已,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共和国可以明目张胆地建造航母,而且还不会被美国盯得太死,反正全世界都在发展航母,你管得着吗?而想必美国海军也会喜欢这种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感觉,要不又怎么好意思去要军费?

    “南朝鲜、韩国,这话说他们倒是很有想法啊!这美国爸爸没有阻止这种不孝的做法吗?”

    所有人都知道南朝鲜和日本是美国圈养起来的,但是杨辉这种在公共场合说出来,绝对能算是第一个,好在会客厅里面的都是军队大佬,对于这种说法更不会有丝毫的反感,想反还会觉得杨辉是真性情才对。

    张司令早就忍不住了:“嗨,这话给说的真是贴切,但我必须回答你的问题则是,关于南朝鲜的航母计划,他们美国爸爸并没有阻止,而且不仅没有阻止南朝鲜的海军发展,甚至连日本自卫队的大隅级两栖攻击舰计划也没有过多干预,据说还同意向日本出口av-8b战斗机,不过好像是取消了对地攻击能力,安装了f-18使用的apg-65火控雷达,据说对空作战能力还算不错。”

    还真是万万没想到,美国佬心里面是如此的阴暗,把炸弹卡车av-8b的对地攻击能力阉割,把f-18使用的apg-65雷达装上去,也就变成了忽悠本子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一波还真是不亏,毕近本子的大隅级一共是建造了6艘,这需要采购的av-8b+恐怕也还是不少了,而麦道公司虽然没有了超级大黄蜂项目,也还算可以抱着av-8b系列啃。

    不得不说,虽然av-8b只是炸弹卡车改出来的准战斗机,但对本子来说依旧是不敢想的巨大的进步,或许美国佬还真是“想通”了,反正谁知道

    清楚了这些风云变幻的局势,杨辉感慨万千:“那么按照张司令这话,未来几年之内,我们所要面临的情况将会更加复杂,海峡对面采购了幻影2000-5,南朝鲜、泰国发展舰队航母,日本发展两栖登陆舰和av-8b+。周边国家和地区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力发展国防,那么我们的海军航母项目也有眉目了吗?现在的舰载版闪电正在紧张地研制当中,一旦有需要,我们中航西南也能够把侧板闪电升级成电传+涡扇12的最新版本。”

    反正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了,既然这蝴蝶翅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杨辉干脆就不想那么多,以现在中航西南的技术水平,大不了就是卯足劲儿开干就是了,这都它丫的谁怕谁啊!

    面对杨辉的这种态度,恐怕不管是谁都要头疼很久,但说实在的,海军还真就有些看不起这闪电舰载机。

    使劲地摇头,而且又是一脸地不满意:“这就算了吧!虽然我们周围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航母,但经过军队有关单位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建造的是一艘排水量大概能达到5万吨左右的大型航母,大概是中途岛号这样的大家伙才够用,两万多吨的航母对我们来说还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也就不需要闪电这种小飞机。”

    把闪电丝毫不放在眼里,这就是大国风范,即便是在此之前不曾拥有过航空母舰的大国也同样如此,这是命中注定的。

    随后,刘副主席也说了两句:“没错,经过我们论证了之后,觉得第一艘航母必须要有5万吨,这大致要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排水量相当。我们一开始也打听了乌克兰的那艘瓦良格号航母,不过他们并没有要出售的打算,而我们想了想之后也觉得滑跃航母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弹射航母,那也就放弃了。”

    听听,连上一位面共和国第一艘航母老瓦都选择了放弃,看来这次是注定是要搞一个大新闻了。

    但杨辉可以想到的是,即便是没有把老瓦拉回来,恐怕老瓦的设计建造资料还是没有放过,甚至连乌里扬诺夫应该也没有漏网,老瓦同样是一艘五万吨左右的航母,除了滑跃的舰首之外,其它的地方还是很值得借鉴。(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差强人意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既然国内是打算直接上马五万吨的大型航母,那么就现在整个九十年代的时间段来说,想必是没有太大的可能开工建造航母。

    一方面是各种子系统的研制还没有完成定型,另外一方面在于国家还是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阶段,因此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批准上马航母工程。当然,主要和这个时候国内一直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国家不打算在最近这段时间之内上马航母,其实对于杨辉或者对于中航西南来说都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歼18依旧是海空联合研制的重点,一款相当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这一点不会因为苏-27来华有任何的改变,毕竟这时候的苏30完全还没有引起共和国军方的注意,那苏30所谓的多用途对地攻击平台,相比起歼18,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一众大佬之所以要前来中航西南,当然是要围绕着歼18为主的重点,这个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为歼18准备的多型弹药。

    而空军对此则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因为在他们看来,对地攻击能力更多的就是为空军量身定做,海军有多少时间要用到这东西?

    “我们不说其它的,这次一起前来中航西南就是为了看歼18项目的进度,飞机都要首飞了,那么配套的机载武器开发,你们应该也都很清楚吧?”

    而说起机载武器的开发,这下就引来所有人的注意,海军同样也不列外,虽然鹰击18导弹的研制是海军直接关注的一个重点项目,其优先程度和歼18甚至可以算是一个级别,所以海军非常清楚鹰击18的进度,但他们同样也有对地攻击的时候啊!就比如对岛屿上的重点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后建造了航母之后,海军还有可能的对海外展开攻击之类的,这些都需要海军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

    张司令原本半靠在沙发的身体也坐了起来,眼神的变化过程,也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后才开口说着:“对,我们现在就需要知道之前说的低成本精确制导炸弹的研制进度到底如何,之前要求的低阻炸弹,军队方面也都花了好几百万研制出来,现在你们的滑翔制导组件大概又都是什么情况,研发是不是顺利?”

    说道底,军队关注的还是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更加高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好像就被刻意的忘记了一般,而这就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但军队能够把关注重点放到卫星制导弹药上,而非是打击精度在现在看起来更高的激光制导弹药,还是证明了军队都是识货的,能看出什么弹药才代表着未来。

    既然军队识货,又嚷嚷着要查看现在的卫星制导炸弹进度,那就拿出来好了:“关于制导炸弹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全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在去年我们就生产出了卫星制导组件,将其安装到低阻教练弹上进行了武器投放试验,无动力滑翔的航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且由于我们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弹药可以实现防区外发射的功能,在高空投放的情况下,滑翔距离最远达能到36km。”

    能够达到20km的滑翔距离,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再要想增加滑行的距离,这就需要给安装上助推火箭部分,但这种加装了助推火箭的卫星制导滑翔飞行炸弹,真的还好意思叫做炸弹?

    有了动力装置、飞行过程可控并且还有可动的翼面,这不就变成了导弹么?但你还别说,这种设计确实也有存在,至少上一位面的美国佬就这样干了,人家不仅是做了,而已还敢依旧说那是制导炸弹,论无耻和腹黑程度,都已经和共和国研制的垂直发精确制导火箭炮神鹰400有的一比。

    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这枚炸弹确实证明了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相结合,是可以作为精确制导弹药的一种低成本制导方案,但杨辉心里则是非常地清楚,他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公布第一批弹药的测试精度。

    几乎是黑着脸公布了消息:“但由于我们在技术上的各种原因,首先是因为在研制的时候没有我们自己的导航卫星,炸弹使用的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gps卫星民用接收机,而gps的民用版在精度上受到美国军队的限制,最终才导致了弹的炸的误差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数据。在共计四枚用作测试的炸弹中,距离弹点中心最远达到了26米。所以,这次的测试数据并不好看。”

    半径26米,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误差已经接近之前杨辉所承诺的误差数据15米的一倍,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的国际主流水平中,美帝都已经可以做到在8000米的高空,将908千克重的mk-84炸弹的命中精度控制到60米,所以这次中航西南搞出来的滑翔制炸弹,在首批测试中确实不怎么样,或许它不该用“精确”这个词,而是应该用“准确”来形容才更规范。

    而这次杨辉其实都还没有说完,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制导信号采用了gps的民用版那么简单,之所以这次炸弹在打击测试中并不准确,还有些原因则在于国内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所导致,需要知道的就是,整个弹药的制导组件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不仅仅是卫星导航信号的接收。

    更加重要的一点,用于炸弹飞行姿态控制的弹载计算机(姿态控制单元)还并不能达到标准,首先,这次使用的弹载计算机技术还用的是之前为了研制十号、十八号两款飞机时,在研制机载计算机的时候顺带突破的一些技术集中整合,是典型的八十年代技术产品。

    而这套弹载计算机在要求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国内只能提供在速度上低于上一位面美国在九十年代为杰拉姆研制的弹载计算机,为了照顾计算机的性能,也就只能采用相对简单的弹道计算方案,这就是最后分析出来弹道精度不佳的原因。

    再加上国内在陀螺仪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落后于美国,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这种样子,说它是精确制导弹药,但精度确实很感人,但你要说他不是制导弹药,但26米的高空炸弹投放精度又确实要比自由落体强大太多,所以现在这种局面也是非常的纠结。(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百八十一章:受制于人的悲哀

    “最大散布精度为26米,这数据确实不太理想,但考虑到我们这并非是最终定型的样弹,在进过了后续的改进之后精度肯定还有再提高的可能,只要精度能进入到20米以内,这种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都还可以接受。况且,你们创新的将卫星定位和惯性制导技术相结合,研制新的炸弹制导方式,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即便是现在实用化了卫星定位技术的美国、俄罗斯两家,他们现在也没有这技术。”

    刘副主席这个时候倒是看到了另外的一方面,正如这话里说的那样,中航西南首先完成了卫星定位惯性制导方式的实用化,这一点在本位面是不需要被质疑的。

    即便是美军,其首先研制并投入测试的卫星定位惯性制导炸弹36,那也是到了94年才由诺斯罗普公司生产了一款名为36的该类型炸弹,并投放样弹测试,而这还并非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杰拉姆,只是美国空军让诺斯罗普制造的一批专供2使用的卫星制导炸弹,它仅仅只生产了一小批,随后订单便投到了更加优秀的杰拉姆炸弹采购上,所以民生不显。

    但不管是36也好,杰拉姆也罢,他们都没有这次中航西南研制的卫星制导弹药早,所以这次也算是拨得了头筹,继脉动生产线之后,终于又有了能走到美帝前面去的机会,但若是不能解决弹药精度的问题,被美帝倒过来反杀、爆菊之类的,大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去年完成测试之后,杨辉也并没有大肆地宣扬这个项目的发展进度。

    但不宣扬进度却并不表明这次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项目就像之前预计中的数据那样,26米的散布精度确实不能算精确制导炸弹的范围,但杨辉知道卫星制导炸弹的潜力,未来2000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的精度完全可进入10米的范围之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卫星制导炸弹将是国际主流。

    回应着刘副主席的好意,这就是:“之前在我们的测试中,弹药精度最多只能达到的26米,但我们分析了具体情况之后已经对症下药,全新升级之后的新一代卫星制导炸弹预计是可以达到之前所承诺的15米之内,我们给这次新改进之后的卫星制导炸弹取名为“雷石”,按照之前低阻炸弹的重量划分,我们的雷石也有三款不同级别的炸弹,可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整个卫星制导炸弹项目都是贵飞这边做的,也没有让军队投资过一分钱到里面,自然这种给炸弹取名的事情就不用军队费心思了,杨辉顺口剽窃而来的“雷石”也是非常给力的名字,听过的人都无不对此拍手称好。

    军队的大老粗没有太大的创造力,但基本的审美倾向还是有的:“我看这个名字就不错,寓意着这款炸弹有风雷之力,携开山裂石之威,正好合上了这款炸弹的研发定位,以后军队采购这款炸弹也该继续叫雷石。不过,我想现在这里所有人都想要知道的不是这炸弹的名字来源,更多的应该还是想要知道这款炸弹的改进方案,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对吧?”

    手头没有相关的资料,但这并不妨碍杨辉即兴发挥,要想给众人讲解一下雷石炸弹的改进方案,其实已经是非简单了。

    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杨辉首先需要让人明白问题都出在了哪里,把锅都推给去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也确是这问题的元凶,要说背锅什么的当然不至于,但要说让它一力担下所有的问题,这倒是很有必要。

    细细数来,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大反向而已:“第一,在我们之前测试中,对炸弹精度影响最大的其实并非是炸弹本身,它更多的则是受到了我们使用的信号精度有关,我们能得到的仅仅只是的民用信号,而美国对民用信号采用降低码定位选择可用方式,以此来人为的降低了公开给民用设备使用的卫星定位精度,而这就是我们这次的炸弹在精度上不行的根本原因。”

    而一说到的时候,那整个室内都是满满地羡慕之色,实在是这东西的用处太多了,特别是现在中航西南又在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代表精确制导炸弹未来发展趋势的卫星制导炸弹,至少这一位面共和国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上面是更加的重视了起来,看着摆在眼前的天大好处在诱惑着军队,任谁来了也都是忍不住。

    “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要是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又何至于最后搞的如此被动,可惜我们现在实在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到这里面,目前国内能够维持到现在这么多的先进军事技术开发,都已经是走到了钢丝上面,稍有不甚就是封身碎骨,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哪个大项目中途超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只能选择放弃,所以现在更不可能投资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样的大项目中。”

    军队说这话的意思有很多层,杨辉大致也明白是什么情况,但现在杨辉更需要的其实是好好地说道一下关于卫星的选择,只要这边能够解决了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国内不能提供合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但并不一定我们就要死抓住不放,就比如我们在这次的改进中选择了放弃转而使用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这套系统相比起对我们来说,其实还要更合适一些。首先,早在苏联时期就宣布了格洛纳斯全面支持民用,不会对民用终端用户收费也不降低导航精度,这意味着使用格洛纳斯就不用担心军用和民用的性能差距,它只有一种精度。”

    对于苏联时期能在这方面做出的让步,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绝对高风亮节行为,比起美帝的那种对民用版要进行阉割精度是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这也有苏联时期的由于电子设备的原因,在定位精度上要比低一些,为了抢占庞大的民用市场所做出的决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则是,格洛纳斯的军民两用信号在精度上肯定是要比阉割后的民用信号精度高很多,那么现在选择格洛纳斯作为雷石的弹载定位系统,这也就属于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二章:就是要挖个坑给你们

    因此,雷石选用格洛纳斯作为弹载卫星定位系统来使用,其实也就无可厚非了,既然有能够提升制导精度的方案,那为什么要弃之不用?

    但凡事有好的一面的同时,自然也存在着不好的方面,虽然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宣布将继续格洛纳斯的开发工作,承诺在1993年建成整个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

    而这样的豪言壮语是注定没有意义的,在面对苍白无力的国家经济大环境萎缩的情况下肯定是不可能实现,而到1993年底的时候,尽管格洛纳斯对外宣布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但正常运行的卫星数量仍然只有12颗,定位系统甚至不能覆盖俄罗斯全境。

    格罗斯幅员辽阔,又处于高纬度地区,要完成国土全覆盖工作,至少需要在轨运行18枚卫星,而同年美国的gps系统也宣布具备全部的作战能力,并发射了整个系统所需的全部卫星,拥有了比格洛纳斯更好的定位精度(军用),从这个时候起,格洛纳斯对gps就已经是全面劣势。

    现在依旧是93年,杨辉到这个位面的蝴蝶翅膀虽然有些猛,但是对苏联或者说俄罗斯的航天项目带来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现在的格洛纳斯依旧是只能维持在轨运行12颗卫星的水平。

    不过也还好,共和国和俄罗斯都是分布在同样的经线区之内,首先保证俄罗斯本国高精度定位需要的格洛纳斯系统,还是很大范围的覆盖到了共和国区域,真正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大多都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西欧以及南半球海区,所以暂时采用格洛纳斯作为雷石的导航卫星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当然,若格洛纳斯一直都维持在轨运行12颗卫星的半生不熟水平,那么杨辉也就不用大费周折地换掉gps定位系统,反正后期gps的民用精度也会随着不断的补网而增加卫星的整体精度,到时候就算民用版要进行阉割,但阉割后的精度也随着整体的提高而不断地增加。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通晓未来的杨辉是不可能接受在共和国服役的雷石上使用gps,毕竟美帝在96年的时候直接关闭gps在台海地区的卫星信号覆盖,那一次导致共和国的电子导航设备无法工作的事情绝对不少,要是雷石还采用gps作为制导信号,可以想到在96年的台海地区会面临什么情况。

    而这一点偏偏杨辉还不能说出来,就算说出来这种事谁又会相信?到时候把杨辉拉出去以分裂国家罪定性都是有可能的,且不说杨辉还没有到了活得不耐烦的地步,走到他现在这个位置的国有大型公司的领导人,他已经不仅仅是代表着自己一个人,每一次行动、每句话都牵扯着中航西南十多万男女老少、老婆孩子们的未来,因此必须要慎重行事,所以才找了一个还算勉强的借口来换掉gps的使用。

    而这种借口绝对不仅仅是使用精度这一个理由就行了,必须多管齐下:“其次,就算是民用的gps导航终端,现在我们想要大批量进口到国内来使用也不容易,我们的雷石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供应国内使用,优化闪电战斗机的对地精确攻击弹药选择,这也是我们研制雷石制导炸弹的动力之一,以后要外销到了国外之后,美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雷石使用的是gps信号,而即便是民用gps终端,美军也是禁止我们安装到军用设备上使用,所以一旦被发现就”

    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让人一听之后就能很快明白具体是什么情况,这理由让军队更没有脾气了,虽然刚才军队权衡了gps民用信号的精度问题,又对比了这几年以来格洛纳斯系统王小二过年的囧境之后,觉得牺牲一些精度来保证定位可靠是可以忍受的。

    但这次杨辉提到了采用gps制导之后,雷石这款原本是打算大量出口的低成本制导武器将面临着美国正大光明的围剿,这种事情不是有可能,是绝对会发生的必然结果,而要是雷石制导炸弹没有了国外订单的均摊研制成本,共和**队肯定也用不起啊!

    终于,格洛纳斯最后还是战胜了gps,这也就意味着雷石卫星制导炸弹将暂时倒向格洛纳斯系统:“好吧,既然你们权衡之后认为使用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更好一些,那你们就使用格洛纳斯吧,反正除了gps之外,我们也只有这个选项了,谁叫咱们自己又没有这东西,毕竟这年头大家都难啊!”

    也许是想到了一些其它的事情,一时间小会客厅里面也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气氛,杨辉有些不爽这感觉种,他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诡异地气氛。

    聚精会神,用上了全部的精气神,杨辉再一次解释着:“我们选择格洛纳斯,这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首先,格洛纳斯的卫星接收终端芯片是俄罗斯自己制造,虽然性能上会落后美国一些,但对我们还不会禁售,所以是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成批采购;其次,格洛纳斯的icd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已经是全世界公开,甚至我们为了使用上的安全,还可以在实验室情况下小批量制造终端接收芯片,但是反观gps,至今也没有要公开这方面文件的迹象,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我们都更倾向于选择格洛纳斯。”

    这一切,杨辉都是围绕着格洛纳斯的好处在讲,但它的坏处杨辉一句都没有提出来过,实在是现在说这些都是很没有必要的事情,至少杨辉清楚的记得,在苏联解体之后,91到93年确实是格洛纳斯停止发展的时代,但随着93年gps的顺利组网,这又严重地刺激到了俄罗斯,再加上这时候的俄罗斯也算是回味过来,知道那些北约国家不靠谱了,因此又大手笔投入到了格洛纳斯上面。

    因此在93到96年期间,格洛纳斯系统又不断地发射卫星补网,在96年一月的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在轨运行24颗的程度,也首次使得格洛纳斯具备了提供全球化的定位导航能力。

    后来伴随着俄罗斯在96年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再次遭到重创和大萧条,整个格洛纳斯系统因为卫星的寿命很低,只有区区3年的使用寿命,到了96年的下半年就只有了22颗在轨卫星,97年的时候更跌到了16颗的水平,后来越来越少,直到2002年的时候甚至跌破了两位数,只剩下在轨运行的8颗卫星,所以格洛纳斯在96年的上半年是属于昙花一现的最辉煌时刻,后来也就没有什么看点了。

    但这昙花一现的时刻对共和国来说则是绝对的大好消息,毕竟共和国在台海最危急的时候也是96年的上半年,那时候的格洛纳斯信号最稳定、精度最好,采用格洛纳斯作为定位导航系统的雷石,在这个时候也是属于批量生产以来精度最高的时候,到时候让雷石的精度达到15米以内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

    而这些都只能是杨辉本人知道,他也不可能拿出更多可以说服军队那边的理由,但好在军队在最后还是同意了雷石使用格洛纳斯系统作为导航卫星,也就省了很多的口水星子。

    当然,要是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情况下,杨辉其实是更愿意采用类似共和国在北斗系统上面的经验,直接发射区域定位导航系统“北斗一号”这三颗卫星,虽然精度也不怎么好,但终归是能够覆盖整个共和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再加上到时候配合使用多系统复合导航定位方案,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

    但鉴于整个90年代共和国在集成芯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要研制能够兼容多种卫星的终端芯片,这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况且现在的雷石需要的是抢时间完成项目,在96年之前定型并装备雷石的要求下,也是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卫星终端芯片的研制。

    再者,杨辉本人其实也有些私人的想法在里面,按照现在的思路走,大致就可以想想在96年的时候,军队其它使用了gps导航设备的装备都突然间没法使用,而用了格洛纳斯的雷石制导炸弹在这个时候的精度则非常不错,最高可以达到15米以内的精度,但伴随着96年之后格洛纳斯的系统的迅速阳萎,很快军队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原本牛逼哄哄的雷石制导精度越来越低。

    这时候恐怕不用杨辉多说什么,食髓知味的军队绝对会嗷嗷叫着要开发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到时候不管是趁着96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去抄底格洛纳斯,还是自己研制北斗导航系统,反正那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至少是不会再跑着去添欧洲佬的屁股搞什么伽利略系统。(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三章: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快、快、快快看,那边飞机已经已经拉出来了,好家伙,真他奶奶的够大的啊,这可比我们之前造的所有型号飞机都要大了一圈,不愧是装了两台发动机的战斗机,这肯定要飞的更远一些啊。”

    警戒线之外前来围观的群众自然是各种按照自己的方法,都表达出了自己在第一时间看到这款飞机之后的感觉,而另一边的杨辉则陪同着几位大领导们看过了机库里面的飞机,大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空军司令的眼神已迷离了,眼看着已经被拉出机库老远的18001号首飞机,久久之后才回过神来:“这家伙还真是够大的,这尺寸绝对不比美国佬的f-15小,要不是两台涡扇12只是中推发动机的话,我还硬是要把它划归到重型战斗机序列去,这真是好飞机啊!够大,够劲儿,我这人没啥爱好,就喜欢这种大家伙。”

    曹司令恋恋不舍地往这边的机场摆渡车走过来,边走还一边喃喃着各种想法,这种情况在杨辉眼里看到,那自是再满意不过,只要能征服了军队的高层,以后还用怕什么没有订单之类的事?

    倒是海军张司令对空军司令这种表现有些警惕了,就看空军这种表现,狗子搞不好之前都说好的让海军先装备两个团的事情就要泡汤了啊,这可是不行的,之前苏27的采购中海军没有抢到一口热乎的不说了,那边的十号好像也是空军的装备。

    而这些也就罢了,要是歼18还被首先列装到位的一点儿好处都被空军抢跑了,那不是煮熟的鸭子都飞了吗?这可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哎!你们不是说27更大一些吗?还是先把前不久开始交付的苏27搞利索吧,歼18确实很不错,但说好了必须要让我们海军首先装备,不然我跟你空军打官司到军委都有理,你还别做着一副我冤枉了你的样子,搞得好像大家都真的被你蒙到了鼓里一般。”

    眼看自己的小心思被戳破了,曹司令也还是微微有些脸红的,但老司机很快就掩饰过去了:“哎!谁还会跟你们海军抢嘛,空军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过,啊!说了让你们先列装两个团之后空军再采购,那就一定等到你们列装两个团之后才会采购,看你张大司令这样子也还真是的,我们空军到时候也有新机列装任务,十号可要比十八号早首飞一年时间的!”

    不管怎样,只要确认了空军不会中途截胡,张司令这才算是放心下来,两人一起走上车之后,跟上前面搭载了刘副主席和杨辉的车一起,也就顺着辅道一起往跑道的起飞点过去,那边有专门安排的观礼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看清楚这次的歼18首飞全程。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百八十四章:走你

    歼18是典型的多用途战斗机,而多用途战斗机和歼击轰炸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用途战斗机保持了单座的设计,而并非是歼轰机的双座设计,所以这次的歼18首飞也就只安排了一位试飞员。

    “孙总师,那我就上去了,你放心好了,之前我已经在地面模拟操作很多次了,地面滑跑测试也都是由我做的,首飞一定没有问题,我相信你的设计能力,同样也相信我的飞行技术。”

    说罢,在孙惠中总师的陪同之下,试飞员登机进入了座舱之中,这次歼18设计上很多进步,比如考虑到以后有可能的舰载机改进,因此直接设计了自带的折叠式登机梯,所以也就不需要专门的登机梯了。

    当折叠式登机梯收入机身之后,试飞员开始再一次调试检测,这次首飞机还没有完成所有的航电管理系统编写,原本计划中的自动全机检测功能也还没有开发出来,但试飞员依旧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熟练地检查了各个飞行系统。

    启动了机载辅助动力系统,一台小型涡喷发动机首先运转起来,它的工作就是提供飞机在主发动机启动之前所需的所有电源,使飞机可以不用过多地依靠地面的电源来维持基本需求,而当电压能够稳定之后,这才果断地切断飞机和地面电源车的连接。

    把头微微转到右边,点头示意电源车可以撤离现场,确认电源车撤离到安全地区之后,这边才启动了两台涡扇10发动机,这次的涡扇10已经是为安装到歼18上面试飞使用的特制版,发动机控制系统绝对不会再出问题。

    当两台主发动机运转起来之后,辅助动力系统自然就可以关闭了,那东西大概也就是主发动机没有启动的时候用用而已,随后可动翼面检查也很简单,歼18虽然技术含量高,但飞机的翼面设计是非常的中规中矩,几乎很难出现问题。

    一切确认了之后,这才把头伸出座舱外面,同地面的工程师队伍打这次飞行任务前的最后的招呼,双方敬礼并且又庄严地回礼之后,工程师队伍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离开,而试飞员也收回心思,再一次整理了着装之后,检查安全带是不是卡扣到位,弹射拉环是不是牢固,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才将座舱盖放下。

    当座舱盖放下之后,意味着整个座舱就同外面世界隔开,但气泡座舱的好处在这时候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歼18依旧采用中置操纵杆的设计,但得益于和15持平的巨大体型,那座舱也是相当的宽敞,飞行员在里面并不会有任何的压抑之感,这是小飞机怎么也做不到的先天劣势。

    仔细地感受着这架现代化的战机,那一平三下的主流座舱设计,由长红提供的彩色显示屏将各种必要的飞行数据全都一一陈列出来,座舱两边还是保留了一些按钮式操纵面板,但布置的也是相当整齐,一切都是有章可寻。

    “还真心不错,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飞机啊!座舱布置的不知道要比以前的苏系飞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闪电虽然也是一平三下的设计,可惜机体的先天限制,导致这始终都比不上歼18飞起来舒服。”

    这一刻,大概就是试飞员内心最自豪的时候,之前虽然也有接触过苏27飞机,那彪悍的气质也确实很有冲击力,但苏27的那种座舱和航电设计实在是太落后了,只要飞过了一回歼18之后,要是还想去体验苏27的老掉牙航电,那简直就是脑袋被门夹了的蠢蛋。

    带上氧气面罩,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塔台,这里是18002上一章的18001错了,那是静力试验机,我机一切正常,请求起飞。”

    “塔台明白,准许起飞,你机后方一架17闪电战斗机将全程伴飞,祝你好运!”

    “收到”

    也没有转过头去看看后方不远处的伴飞机,这边18002号机的试飞员放开碳刹车装置,没有了束缚的飞机开始缓缓地向前滑行,银灰色的轮毂是没有上过任何的涂装,但即便是这种裸.奔,在转动起来之后依旧比绿色轮毂要好看了不知道的多少倍。

    飞机的机身涂装没有太大的变动,依旧是以淡黄色为基底,接缝处使用锈绿色勾勒出来,再加上飞机本来在气动上设计的也是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这就意味着飞机本身也会非常漂亮,现在的18002是众人眼中的明星。

    试飞员在座舱中再次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伴随着两台涡扇10的的推力不断增加,飞机的滑跑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当发动机输出的推力达到了最大的无加力推力之后,飞机已经达到了要求的飞起速度。

    毕竟是采用了平直翼设计,虽然这样会带来高速飞行中的气动阻力增加,但它同时也赋予了歼18无以伦比的短距离起飞能力,就算现在临时使用的涡扇10发动机和计划中的涡扇12完全体推力差距很大,但靠着气动上的优势,18002还是比后面的闪电更早离地。

    直到闪电飞到了起飞高度之后,安排伴飞的闪电这才机轮离地,若是没有闪电在一旁做对比,众人自然是很难清楚地明白歼18的短距离起飞能力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但是现在嘛!

    “好!”

    杨辉也就只听到这“好”字,随后就听到望远镜重重地被拍到桌子上。再然后是海军张司令瞪大了眼睛,丫的实在是太痛了,刚才太激动把望远镜往桌上拍的时候,自己的手指其实是更先一步和桌面接触,于是这疼的啊!

    看到张司令额头豆大的汗水,还有那毫不夸张的表情,以及被左右紧紧捏住的右手患处,杨辉正想说些什么,刘副主席转过头看了一眼之后便没有了下文,而这时候的张司令似乎也缓过来了,再次拿起望远镜。

    既然是这样,杨辉肯定就不用管那么多了,现在正是首飞的关键时刻,这时候再一看,两架飞机其实都已经先后完成起飞,两架飞机完成编队之后,开始简单地围着这次专门为试飞划出的空域飞了一圈。

    小角度的爬升,转弯,又左右地晃了晃翅膀,座舱中的试飞员按照之前在地面训练模拟的过程对这次首飞科目进行着测试,随后两架飞机则一起编队飞过地面人群,天上是听不到地面的爆发出的欢呼声,但以两位试飞员多年的经验,就知道地面肯定是欢呼不断。

    计划中的首飞一共是14分钟,在既定的时间里能够完成空中的简单测试工作就够了,后面只要能安全降落,那这次首飞就是圆满的。

    经过两次调整飞行姿态之后,飞机已经对准了地面的着陆区,要将速度降下来,不仅需要降低推力打开减速板,还需要操纵襟翼的变动,要让机翼的升力系数降低之后才算完成动作,平直翼的低空低速性能实在是太优异了,整个降落动作简直是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大概这已经是标准的飞机着陆教程了。

    前后机轮都接地之后,飞机又滑跑了一段距离之后,碳刹车片开始介入工作,靠着刹车制动的控制,飞机的滑跑速度也就减小的更慢,这次首飞甚至连着陆减速伞都没有使用就停到了跑道边。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六章:我们的雷达没问题

    之前仅仅依靠增加两个加装在平尾两端的小型垂尾来保证飞机的飞行姿态,方案在首飞中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之处,飞机降落下来之后便迅速开展了改装工作,又新增加了两片安装在机尾过渡段的外倾双腹鳍。,

    有了新的改进之后,飞机在起飞阶段就明显能够感觉到操控起来能更加平稳,由此可见这次的新设计是起到了作用,可惜这次试飞也并不能像上次那样遇到乱流,想要再复制一下上次遇险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如何,这次的空警100还是在轰油六的基础上有了都很大的气动变化,一些必要的飞行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次的测试已经不是首飞那么简单了,而是正儿八经有规定的测试科目,时间要花至少20分钟。

    中间利用上这段时间,空警100的科研任务总师也靠近了观礼台这边,既然这次是对机体进行测试,那当然就要问问负责机体的副总师。聂副总师当年操刀当过轰六丁的总师,而轰六丁则是海军专用的,它就是用来发射鹰击62反舰导弹的载机,在七八十年代是海军绝对的反舰利器。

    所以,聂副总师和刘副主席其实是老相识了,两人见面之后是亲切的握手一番,这才是询问着:“这个聂副总师啊!你是负责预警机机体设计的,那么大概多久能够完成机体的设计工作,能够按时保证进度吗?”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项目,聂副总师那是一百个有信心,何况这本来也只是一次在原有成熟机体的基础上做一个改性而已,哪里会有那么多的麻烦。

    在笑的同时又把胸脯拍着,那也是一脸的笃定和自信:“这个是不用太多担心的,轰六是一架好飞机,轰油六同样也一款相当优秀的大型特种飞机平台,虽然设计上有些地方显得老旧了一些,但是飞机绝对可靠,按照我们的计划是今年就要完成所有的机体测试工作,下半年要安装机载预警系统上天测试。”

    这进度其实就不是聂总师能够定下来的,特别是涉及到了预警雷达系统的时候,就只有可能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才敢如此夸下海口,此时的聂副总师说了话之后,便把后面的话题交给了王总师,看时间那边要完成测试降落了。

    王总师是第二次见到刘副主席,之前还是91年的上半年上马预警机的时候在帝都见到过一次,一直以为要等到空警100定型的时候恐怕才有可能再见一面,没想到这么快就又一次相遇。

    “这话也算没错,我们的确是计划在今年的下半年就装机开始测试,现在整个系统还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雷达那边还没有把数据测试完,所以我们还要等一段时间,但也不会等太久了,今年就一定能有捷报传到您的办公桌上!”

    感觉这预警机的进度确实还挺快的,对这样的科研速度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又再次抬头看了看空中的小黑点,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我听说这套机载预警系统是引进苏联的技术,你们是不是可以顺利地消化完成,能够百分之百的实现国产化吗?这个问题军队非常看中,要知道我们的国防政策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啊!”

    刘副主席之所以能够如此高龄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军队的日常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对国防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负责,并且主要抓的也就是这方面,不仅要解决军事装备的有无问题,能不能完全国产化,是不是国内自己独立开发,具有知识产权与否,这些都是考察建设的重要指标。

    所以才在这个时候当着众人的面问了项目的国产化问题,但王总师可就不依了,什么叫做国产化!这次的雷达系统虽然有借鉴苏联的设计经验,但是通过一些对共和国的本土适应化改进之后,已经在很多方面同原版的苏联货有了区别,至少现在让俄罗斯来生产出同样一套预警系统就不可能。

    “主席啊!我们这个可不能算是真正的苏联货,当时我们得到这套预警系统的时候还是一套办成品,苏联还没有把这东西研发出来就解体了,我们得到实物和设计资料之后,后来又得到了部分设计人员。在他们的配合下,大量更换了电子元器件设备,现在已经是全部使用我们自己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仅仅在设计构架上还和苏联原版有关系。”

    得知了这套预警系统是这么搞出来的,不仅是刘副主席,海空军司令也都投来了好奇地目光,大概他们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搞的项目,以前好像也都没有过啊!这接盘的事情,国内好像是真的没有干过啊!

    “原来是这样的,那我们现在生产的这套系统能够达到苏联原版的性能吗?国内的电子元器件渠道是不是可靠,你不能一些关键的元器件都要靠的特殊渠道弄回来,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到了这时候,王总师其实也不能藏着掖着了,这种时候怎么可以说零部件是走特殊渠道进来的,若是用了走特殊渠道进来的设备,那这次的机载预警系统就不仅仅是现在这个水平了。

    据理回答着:“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电子元器件全都是由国内提供,很多的部件都是长红厂那边的电子元器件公司提供,他们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性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这些年他们通过民品获利不少,应该是全都投到了这些基础性电子元器件的研制上去了,这对我们的电子工业有很大帮助。”

    而一说起长红厂,副主席那边终于是露出了笑容,他应该想起了一些什么东西,它可算是还清楚的记得之前长红厂那边提交了关于7807雷达的定型验收申请,想必现在雷达的验收队伍已经在那边驻扎下来了吧!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七章:各种大开眼界

    7807雷达,这实际上就是长红厂通过和以色列合作搞2035雷达研究的产物,而要说起7807雷达,那就又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从最开始算起来,长红厂在86年就展开了和以色列之间的合作,以色列则拿出了原本打算研制给战斗机使用的2035雷达,通过对这款雷达进行减重、尺寸缩小等设计,最后搞出来的是7806雷达,也就是这一位面闪电所使用的雷达,其性能已经是不弱于美制67雷达。

    随后这款军方编号为7的7806雷达在90年就定型并交付给闪电战斗机使用,性能也还算是相当的不错,现在不仅是安装在国内采购的闪电上面使用,国外采购的闪电战斗机也都是一水儿的装备这款雷达,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听到哪家客户要求换装其他雷达的要求,包括眼光挑剔的希腊,也都是对这款雷达表示满意。

    而7807雷达,自然也是同样基于2035雷达的设计,只不过和7806雷达不同,这是强化版的2035雷达,最终在性能上也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完全能满足十号的使用需求。

    在研发了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比7806雷达的定型晚了将近三年时间,但现在也终于要申请定型了,所以刘副主席前不久收到这款雷达的定型验收申请也就正常了。

    “这个涪城的780厂我倒是知道,他们确实也是军民结合的典范,充分利用工厂早期在机载火控雷达上的生产经验,后来转产电视机,赢利之后又反哺机载雷达的研制工作,还利用生产电视机显示器的优势,提供了彩色显示器给飞机的玻璃化座舱使用,原本以为这已经很不错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科研能力也这么强大,以后不得了啊!”

    确实,要说这年头在航空工业军用结合做的最好的,那就非中航西南莫属,而在电子工业方面,也就是780厂最成功,军用和民用两方面都能搞得红红火火,简直不要太优秀了。

    相比起十号的雷达设备已经开始申请定型验收,而现在歼18的机载雷达却处于研制当中,毕竟这一开始就定下来是仿制美国的65雷达,现在的14所还在各种技术攻关之中,要不是之前他们有过对美制9雷达的研究,恐怕最后能不能赶到预定时间交付给这边歼18做测试都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14所的说法,他们现在正对雷达进行样机制造,若是后面一切顺利的话,那也要等到94年的下半年才能有样机初步技术定型,然后再说提供给专门的机载雷达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大概定型的时候就要等到95年了。

    需要知道的是,飞机的火控系统是必须要和雷达交联,没有雷达就没法测试机载火控系统,这对于一架多用途战斗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要不是这次14所保证他们的雷达是对65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并拿出了资料证明在性能上可以有一定的增强,恐怕杨辉直接就要让长红厂那边在十号使用的7807雷达基础上增加对地功能,反正当年竞标歼18的雷达时,长红厂也拿出过这样的方案

    目光再次回到现场,大佬们对配套的机载预警雷达还没有大致的了解太多,远处的试飞机就已经带着巨大地轰鸣声降落,新的一次试飞就显得顺利了很多,各种规定的飞行测试科目也都能顺利地完成。

    对于这次的试飞机组,那肯定就不能像之前雷强那样的待遇了,但就冲上次首飞的机组成员临危不惧地将飞机飞了回来,那也必须要算成立功,因此,那集体一等功还是要给一个的,毕竟这支试飞机组以前也是首飞了各型号的轰六,累积下来的军功绝对不老少。

    再一个,其实这一支试飞机组成员的平均年龄也不很大部分成员都是四十好几,这次空警100预警机项目之后,他们已经不可能还有其它的试飞任务了,给个集体一等功也算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肯定,虽然他们所在的试飞员大队本来就是做这项工作的,但这部队本来也是属于容易立功的一种。

    拿到了一个集体一等功,机组成员当然也是满意的,又在一番勉励与被勉励之后,一中午的两型号飞机试飞也就顺利完成,至此,中航西南旗下的在研型号统统都已经完成了首飞工作,后续的则是各种持续的试飞工作,精心打磨。

    随后的午饭过后,按照计划则是要带各位大佬去看看军队投入巨资研制的各种项目,首先到平坝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看了涡扇12的研制进度,不过这时候的涡扇12科研测试队伍大部分也转移到了624那边去进行高空台的测试,因此看起来倒并非是忙忙碌碌的样子。

    但偌大的一个平坝,能做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部,这边可以供参观的地方是一点也不少,比如承担了924航空振兴计划的0111所加力燃烧室科研项目部,现在正围观快反中心加工制造中的轴对称矢量喷管部件,这东西就是专门为以后的四代机配套的高科技。

    看了原理演示样机中,尾喷管随着技术人员的电脑控制之下,也是不停地摇头晃脑着,之前仅仅听说过119发动机使用了高大上的矢量推力技术,而这等技术现在就活生生地就摆在了眼前,听介绍说,这还是比119的二维矢量喷管更加优秀的一种喷管构型。

    这也是左看右看,对于这个能够摇头晃脑的尾喷管很是看好,而后又问了为什么尾喷管要设计成锯齿形之类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也大致地解释了一番之后,众人又满意地离开了研究所,但就看那表情便可以知道刘副主席对此是非常满意的。

    黎阳厂那边新建成的中推核心机脉动生产线同样也散发着一种高科技的气息,毕竟在此之前谁也还没有见过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够移动总装生产,这和之前的那种在一个地方从开始到最后结束都不挪动的方式比起来,肯定是高大上了好大的一个级别。

    海军张司令之前是听说过这个东西的:“这个就是叫连续移动式生产线了吧,我之前倒是听说了你们在搞这东西,但确实没有想到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生产效率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我从你们的试生产中就能看出来,这个技术要重视,以后要加以推广。”

    中推核心机是2000160涡扇12的核心燃气发生器,需求量相当巨大,也只有脉动生产线的效率可以满足这些巨大的产能缺口,现在的93年上半年就开始试生产,年中就要投入到中速生产当中,也为94年的巨大需求提前备好产品,免得到时候顾不过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八章:这订单真是...

    &;&;

    两台设备虽然还没有到位,但是配套的设施建造已经有模有样,并且一直都有来来往往的技术工人、工程师为这家工厂添砖加瓦,就只是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对这家正在建造中的工厂就能够更有信心,为此,刘副主席也愿意向杨辉透露一些消息。

    你们配套建造的这家大型工厂肯定是花了心思的,所以我们呢,就一定要把它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生产效率要上去、订单也要排得满满当当,这次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单项目,而现目前国内也只有你们可以做到。大概还能记得之前你说的让你们联合客机公司发展窄体客机,魔都飞机厂发展宽体双通道客机的事情吧?”

    窄体客机市场确实是联合客机公司拿了下来,以运七为基础改进的新舟系列,还有马上就要定型交付的p75系列,至于说什么魔都的双通道大型宽体客机,杨辉倒还确实记之前是有过这样的一个建议,当时还出了主意让魔都去和麦道合作,来料组装麦道的10客机。

    那么看看现在这情况,难不成是魔都那边还真的成功和麦道达成协议,要在魔都开始组装生产10客机?这听起来就感觉是真的不可思议,就放眼整个世界,好像也没有哪个民航飞机巨头有这么大的魄力吧!

    但话又说回来,在麦道和魔都厂合作麦道82项目之前,好像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民航飞机巨头愿意把自己手中的主力干线客机拿出来在国外生产,所以说这麦道公司永远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存在,这次说不定还真的让魔都厂那边同麦道谈成了也说不准,反正谁知道呢?

    这种事还是需要多方确认一下才好:“真的?魔都飞机厂还真的同麦道谈了合作,而那边麦道公司也愿意在魔都建立宽体客机的总装线?我我我当时也就是说着玩玩而已,是真没有想到过这种还有可能会成真,真的,这个”

    杨辉这时候的表情那叫一个好看,不相信、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说魔都那边又放了卫星之类的可能都有,反正就是没有相信这项目真的能够谈下来。这就好像自己挖一个坑给别人,等着他跳下去爬不起来,但别人却继续在这个坑的基础上往下挖,最后挖出了一眼清泉,这种感觉难以言说。

    事实证明,在共和国也并非只有中航西南能够创造奇迹,至少人家魔都飞机厂还是很有一套:“你不用惊讶了,现在这个项目都已经签订了合同,这次有民航器材进出口公司参与,集结了国内几大民航公司以及国航的订单,最终以100架的超级大订单为条件,以及后续50架的意向订单为代价,换取了10系列客机的最新型号11的总装线,至于魔都厂付出的代价,这个参考国内的汽车工业就知道。”

    虽然没有说太多,但一说到汽车工业,就已经大致明白了这次魔都厂能够拿到11总装线的真正原因了,至少麦道公司这次肯定是拿到了魔都飞机厂的大量股份,也只有这种可能,才能够用参考汽车制造业来形容。

    对于这魄力,杨辉不想过多谈论,要说是麦道公司远见卓识,看到了共和国未来潜力巨大的宽体客机发展空间也好,亦或者是国内对大型宽体客机制造技术的志在必得也罢,虽然这种合作只能在表面上可以说国内拥有了宽体客机制造技术,但这种自欺欺人的感觉其实也很容易让人上瘾的。

    “好吧!对于魔都飞机厂或者说是魔都飞机厂所属的中航东北总公司这次伟大地胜利,我表示由衷的恭喜,但即便就是这样,依旧不能阻挡我们中航西南以后要发展大型宽体飞机的想法,至少我并不认为这次合作的11客机可以在我国用作军事用途,是吧?”

    杨辉非常笃定这次的11项目是什么情况,这种要想把11平台军用的可能是永远不可能的,美帝可以在10的基础开发10空中加油机,可以在10的机身基础上换掉机翼,开发出17重型军用运输机。

    但是,共和国却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待遇,所以后期的大型军用飞机还是要重新研制,一定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行,中航西南在大型宽体飞机领域还有奋进的可能。

    在提到11客机肯定不可能在共和用之后,明显就能看到一行大佬们的表情有些失落,毕竟看到有这么牛逼且成熟的平台,换谁来也要动心不已,但就可惜这家伙偏偏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没错,这款飞机确实在合同中注明了不能军用,以后只能生产出来作为民用飞机使用,所以我们军队是不能打它的主意啰!但即便是如此,我们总还是应该在这个项目中学到一些什么,至少总理就给你们中航西南争取到了11的大直径机身隔框的生产制造,这项目就算走遍整个共和国,也只能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家工厂在一年之后能够接下这种项目。”

    刘副主席这话让杨辉很是受用,中航西南辛辛苦苦地咬牙坚持要建造这两台万吨大压机,为的就是给尖端的航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实力,虽然现在的中航西南看起来还并不具备成为国际巨头的实力,但至少在这头巨兽的幼年期就已经奠定了强健的体魄。

    有订单肯定要接下来,这个肯定是不能推出去的:“要给11锻造大型金属锻件,我们当然乐于接受这种订单,能够用到这种大型模锻机加工的订单从来就没有便宜过,我们能这么快就接到这种大订单还真是乐意之至,肯定能小赚一笔了。”

    此时的杨辉俨然如同位土财主一般,两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条缝,至少这种订单不可能是他嘴上说的简单小赚一笔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一点也不少。

    “那我们就走吧!这里该看的也都看了,各方面确实都做的很不错,订单已经给你们介绍到了,到时候自己去人同魔都协商就行,只要能够把他们所要求的东西按照图纸和模具锻造出来,能在里面学到多少东西就看你们自己的能力。”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八十九章:是真的高兴啊!

    魔都拿到了11客机的总装线,这回就连中航西南也能够因为这个项目拿到一些还算不错的汤汤水水,这就好像即便是现在中航西南旗下的联合客机公司生产的75依旧分包了部分业务给中航东北旗下的公司一样。

    航空工业终究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地方,就算一国之内有两家互相竞争的航空制造业公司,但竞争中依旧有合作,这种现象肯定是屡见不鲜,甚至推广到国际上也依旧是这种情况,在相互间竞争的两个国家之间,不同样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吗?

    随后,一行人又再次到了贵羊航空工业区参观,其中有制造飞机起落架的单位,也有大规模制造通用紧固件的标准化工厂,但最后结束参观的地方还是0112所,这里还有一个刘副主席关注了一辈子的大项目。

    这一路上的参观走过来,老人家明显已经有些疲劳了,但一听说这次要参观的是闪电战斗机家族在机体上的最后一个重大改进项目,而且也是和海军有关的重点项目,就隐约知道了杨辉这次带他来看的是什么项目。

    舰载型闪电虽然是对外公开项目进展的国际化项目,但它在中航西南0112所依旧有着相当高的保密级别,项目组的工作场地也都是专门开辟,一路上在经过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是来到了闪电舰载机开发部门。

    一路执掌了闪电战斗机研制的吴炳麟总设计和歼18的总师为同门师兄弟,从他44岁时正式接下闪电的研制任务,到现在93年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当年的闪电战斗机现在已经开始交付并形成战斗力。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九十年代,由他设计的闪电战斗机依旧凭借着优良的性价比获得不少的订单,延续了共和**用战斗机出口的重要市场,保住了航空工业历经几十年开发的宝贵市场,这款飞机的出现,保证了共和国可以提供一款优秀的战斗机给传统的中系战机买家,而后续因为引入了巴航工业、诺斯罗普的加入项目,闪电还有了更加强大的改进版,一款足以在国际中高端单发战斗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战机。

    豪华版的闪电有电传1120进气道空中加油能力,虽然在对外宣传的时候说是交由巴航工业和诺斯罗普主导设计,但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战斗机要是没有一路陪伴它走过来的总设计师参与,想要轻松的完成改进,就算是美国佬来也不行。

    所以,在去年豪华版闪电项目开始的时候,巴航和诺斯罗普共同发出邀请函请吴秉麟总师到巴航那边去主持项目改进,仔细算起来,吴总师虽然设计了闪电的侧板型,但这种设计终究不是第三代战斗机的主流配置,现在豪华版的闪电才是一款正儿八经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硬性标准的战机。

    能够在自己的手中把闪电完善成一款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这种诱.惑对于闪电的总设计师来说绝对难以抗拒,但最终吴总师还是选择了留在国内,因为他知道,自己首先是共和国的军用战斗机设计师。

    共和国已经有了两位严格意义上来说的第三代战斗机总设计师,所以对这方面的需求已经不是那么迫切,因此吴总师选择了国家现目前还是一片空白的舰载机总设计师领域发展,至少对于共和国来说,一位优秀的舰载机总设计师在这个时候比能够设计第三代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更加重要。

    选择留在国内闷头研制舰载机技术的吴总师,现在或许没有在巴航那边主持设计第三代战斗机来的风光,但是他依旧乐此不疲,每天带着技术队伍对闪电的舰载机改型进行着各种测试,自从90年的项目开始算起,到现在93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多。

    .......

    当一行人走到了最核心的舰载闪电原型机前面时,吴总师已经早早地站在了飞机旁边,对于这款自己一直设计并改进过来的战斗机,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虽然闪电现在已经不是国内最先进战斗机,在部队有刚刚交付的苏27摆在前面,而国内在设计中的战斗机也是一款更比一款强。但是,现在吴总师背后的这架闪电战斗机依旧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主席,欢迎来到我们共和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舰载战斗机项目部,现在您看到的就是我们历时多年打造的闪电战斗机舰载改型,它刚走下总装线不到半个月,从最.....”

    随着后续杨辉带着另外几位大佬一起走进这一处在外面看来并不起眼机库,对眼前这款改进型的舰载闪电战斗机的惊讶、狂喜、赞美声总是不绝于耳,特别是先一步进来的刘副主席颤抖着双手,几乎是红着眼睛颤巍巍地一步一步走到飞机前面,蹲下来之后,又像是抚摸着自己的儿孙一般,小心地抚摸着闪电那粗壮的起落架。

    冰冷的钢铁这个时候却有了魔力一般,同样是铁碳合金钢,舰载型闪电起落架相比起陆基型使用的起落架不仅更粗壮,而且在之前还经过了多次的万吨大压机锻造流程,起落架的强度已经远不是陆基型使用的起落架可以比较。

    吴总师也回忆着:“设计这起落架其实并不是多困难,我们有米格29、4鬼怪两款舰载机的起落架设计作为参考,因此起落架在结构上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之所以现在才把原型机制造出来,则是因为加工出这起落架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期间采用不同工艺制造了上百套起落架,但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掌握到合适的工艺,全部都在测试中断裂,耗资巨大。直到现在这套编号165号的起落架,我们才终于算是成功制造了经得起弹射器巨大动能的合格产品。”

    这次的舰载改型设计中,不仅仅后起落架需要加强,以适应飞机着舰的巨大冲击,又因为飞机是配套给弹射型航母使用的舰载机,前起落架的制造要求比后起落架其实还更加严格,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成功制造了出来,代价自然是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更复杂的设计、以及更重的起落架重量。

    刘副主席十年前参观过美国的航母,对舰载机也有过近距离接触,在美国人的介绍下知道了舰载机前起落架的最重要部分是什么,就这样伸手去拿起位于起落架前方的一根看似并不粗壮的连杆。

    刚开始还没能够把这东西拿起来,不过这种感觉却很熟悉:“就是这样,这个是连接飞机起落架和弹射器之间的连杆,飞机在进行弹射的时候,它是唯一能用来传导弹射器所产生拉力的部件,现在我们自己就能够制造这东西,我是真的高兴啊!”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岂能削足适履

    “这其实都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你们能够在一年半的时间之内攻克舰载机起落架的难关,虽然这和闪电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气动设计优秀,还不太需要用到大功率的弹射器有关,所以在技术要求上稍微要宽松一些,但这总归也算是一次零的突破了,万事开头难嘛!”

    舰载机的起飞同飞机的气动设计,整体推重比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一款闪电舰载型,使用涡扇10为动力的起飞距离和使用pw-1120为动力的起飞距离肯定大不相同;采用同样的动力设计,主翼为大后掠角的飞机在起飞的时候和小后掠角的飞机在起飞距离上也不尽相同;至于不同起飞重量的飞机之间,它们在起飞距离上的差异就更不用多说。

    以上这些是不同型号飞机本身的设计所局限,那么要同样实现舰载弹射起飞,牵引他们的弹射器就需要输出不同的功率,而输出不同功率的弹射器自然对飞机前起落架的设计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这次的闪电属于轻型机范畴,而且设计起落架的时候也是按照使用涡扇10发动机的侧板型号来做的要求,所以这次原型机只要能够实现弹射起飞,后续采用豪华版配置的闪电舰载型在进行弹射的时候,其实弹射器是可以功率稍小一些的。

    但不管如何,这次闪电舰载型的原型机能够制造出来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仅仅利用国内现在的基础工业,在锻造起落架的时候使用的还是3万吨的水压机,那么等到后续8万吨的水压机建成,到时候的基础工业水平又能够有很大的突破,然后再适度改进一下起落架的设计,为二十吨以上的重型战斗机制造出合格的起落架同样也是水到渠成而已。

    而这个时候其实也很少有人会想到共和国未来更大的舰载机,毕竟现在国内连航母的建造都还没有定下来,配套舰载机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谁也不知道。

    唯一在此时可以确定的就是,刘副主席这遗憾的话语:“要说这飞机的确是一款好飞机啊!我也听说了巴航和诺斯罗普在你们设计的侧板闪电基础上改进了更加先进的型号,到时候巴西和泰国甚至埃及采购的舰载闪电肯定也是基于新技术的闪电来制造,毕竟那是航母舰载机,肯定是尽最大可能要使用最好的。就是可惜了,我们自己是用不到这么好的舰载机了,这种有技术能制造出飞机来,却没有配套的条件来使用的感觉,其实比我们以前不能制造舰载机的时候更加让人遗憾和心痛。”

    作为舰载型闪电战斗机的总设计师,那当然是知道一些国内在航母这方面的规划,之前吴总师也没少被航母论证部门咨询过各种问题,海军最后决定了未来的航母发展路线之后,当然要知会到这里。

    现在听刘副主席说到航母的时候,虽然心里面同样也觉得是相当的遗憾,但终归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消息,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也还不至于突然接受不了之类的事情。

    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感到有些惋惜而已:“这些我都已经知道,既然国家决定了现在还不发展航母,那我们终归是不能又哭又闹嘛!好在我们本身已经有了不少的舰载闪电的订单,而且这次的设计资金大部分也是国外采购国出资,作为这款舰载机的设计师,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够在航母上起飞,在大洋上自由地飞行,那么它不是属于自己祖国海军的也无妨,至少这也算是积累了相关技术。”

    吴总师还算是明白人,他一开始就清楚的记得当时国内在这个舰载机项目开始时的态度:国家尽最大可能支援各种资源,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借鸡生蛋来培养设计队伍的项目,舰载闪电发展到这个时候确实很有看点,在研制并服役之后要争一下在世界舰载机中的地位也不是不行。

    但舰载闪电虽然优秀,却终归只是一个为中小国家海军的轻型航母量身定做的项目,对于共和国来说则并不是太合适,要真的因为现在能够生产一款优秀的轻型舰载机,国家和军队就不顾既定的军事发展战略去建造一两艘轻型航母,这简直就是削足适履。

    舰载机设计师必须要时刻记住的一点就在于,舰载机永远都只是航母的一个配套系统,只有当航母的吨位、体积等要求都定下来之后,这个时候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去配套研制舰载机,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不可能颠倒过来,顶多在设计航母的时候稍微考虑一下舰载机的特殊需求而已。

    既然这舰载机的总设计师能够想通其中的关节之处,那自然就是最好,刘副主席和海军司令又恋恋不舍的看了看这舰载闪电的原型机,那粗壮的起落架,向上折叠起来的机翼,还有向右边打开并折叠的雷达罩,这就是舰载型闪电折叠到最小尺寸的样子。

    在刚才听过了介绍之后,就已经知道这架舰载机在完全折叠的情况下具体尺寸:长2米,宽2,其它数据和闪电的陆基原型相比也没有改变,但就算只有现在这样的数据,轻型舰队攻击型航母也能够在一次航行中带上二十架左右舰载闪电,对这样的数据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最后还是海军张司令开口,也给舰载机设计队伍留下了悬念:“虽然我们自己的海军用到不这款舰载机,但把这个项目做好之后就锻炼了队伍,吴总师你也大概清楚我们未来的航母吨位的定位,现在你也还挺年轻的,十年之内我们必定要上马自己的舰载机,到时候你说不定还能再操刀一款舰载机设计。所以这就要打起精神,从现在开始就要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准备预研下一款舰载机吧!”

    所谓预研下一款舰载机,根据吴总师自己所知道的海军对航母定位,轻型舰载机是不可能了,一款中型或者重型舰载机才是王道,而这种中型或者重型舰载机,现目前也就只有歼18各方面都还比较符合海军的要求。

    这方案唯一的缺点就在于歼18设计的时候是一款偏重中低空、亚音速的多用途战斗攻击机,设计中很好地贯彻了海空军的各项指标要求,在使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相当不错,执行对地攻击的时候绝对是世界顶级的存在,但要在空战的时候和俄罗斯海军的苏-33、美国现役的f-14和已经立项的超级雄猫,甚至是同法国正在研制中的阵风等战机相比,未来还是很难取得战区制空权啊!

    不得不说这些总设计师都是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但就是不知道他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歼18在空战任务中的气动劣势呢?或许,是应该和老孙那边沟通一下了。

    此时的吴总师还不知道,中航西南已经开始了对四代重型舰载机的预研工作,甚至连军队同样也不清楚中航西南有如此雄心。(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一章:试运营

        中航西南旗下的在研项目还能够有很多的精彩看点,甚至就贵羊航空工业园内的项目都还有不少能拿得出手的项目,但毕竟这一众大佬也都是大忙人,高高兴兴地参加了歼18的首飞之后,接着又参观其它的好几个项目,时间上排的已经是满满当当。

    当目送着飞机拔地而起,这些在共和国位居高位的大佬们终究还是离开了,但就在他们的离开的同时,93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才刚刚开始,这一年同样没有太多重要的项目,但只要愿意关注,那么总还是有很多可以令人激动起来的消息。

    仅仅是三月底的时候,从联合客机公司就传来了好消息,首先是英国那边的mpc-75客机适航证已经颁发,虽然随同飞机适航证一起颁发的只有通用公司的cf-34发动机适航证,但这终究还是意味着mpc-75已经拿到了第一张准生证。

    捷报传来之后,德国那边同样也忍不住了,毕竟这都是欧洲国家,对于英国所颁发的民航客机适航证含金量还是相当认可,如此一来,德国的适航证也就如约而至的到手,而有了欧洲两大工业强国所颁发的适航证在手。

    中航西南迅速动用起所有的相关力量,直接将各路相关的国内媒体大量的请来报道这一事件,传统媒体的纸质报刊上面则是大版面的头条报道,其它的什么ccav台,一样也是在公关部门挥动着各种关系和金钱开路之后,再加上稍微透露一些之前总理对mpc-75项目的重视。

    于是,纸质媒体上首先在最显眼的第一版上面刊印了大大的《中德合作研发大型民用喷气式客机取得重大进展,欧洲多国允许投入运营》之类的标题,再配合着mpc-75客机的照片为底,还别说,采用了双发翼吊发动机的mpc-75只要选好了拍摄的角度,照片就总是能给人这就一款和波音737一个级别的飞机,于是在突然间各种宣传轰炸下的民众们热情高涨。

    再往后则是按照杨辉的指示,又拉出了之前的运十项目来,一番各种催人泪下的回忆之后,就比如什么‘对共和国大型民航客机总设计师马风山的专访’什么的,期间重点打了各种悲情牌,以传奇总师的角度对共和国民航客机史展开了回忆和分析,而这中间自然还是夹杂了不少的私货,毕竟这是为mpc-75造势而打的悲情牌嘛!

    这其中则历数运十各种生不逢时,又隐晦地提到了麦道82项目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运十的巨大的冲击,甚至还给爆料出了所谓的美国波音公司专家的评论:“这运十就是一款性能不输波音707的大型客机,要是项目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的民航飞机制造业就是和空客公司同一时间起步,现在已经早就能够发展壮大了。”

    到最后则重点介绍了mpc-75项目的来龙去脉,通过对设立在共和国的第一条mpc-75的生产线、制造的多架原型机,有效地向外面透露出mpc-75是一款以我为主,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所开发的先进民航客机,然后又拿出近700架的订单做了一番炫耀,最终就是要表明共和国民航工业的未来在西北。

    当ccav在每天晚上七点的电视连续剧《新闻快播》中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对项目进行宣传介绍之后,那边民航总局算是明白了。拿到英国和德国适航证的mpc-75已经是无限接近成功,之前虽然同联合客机公司说的是只要能拿到法国的适航证,这边国内就给颁发适航证的事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肯定也不能算数,毕竟此时的共和国因为法国对弯弯出售幻影2000的事情都闹的直接驱逐法国领事馆了,民航总局再傻也不会去提法国这茬。

    于是就在mpc-75获得了英德两国的适航证不到两天时间,93年4月3日,民航总局也接着颁发了mpc-75的适航证书,还不仅如此,为了弥补之前民航总局因为慢了一拍而给人们造成的糟糕印象,随着mpc-75适航证一起颁发的还有cg-2000发动机的适航证,这倒是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收获。

    有了中英德三国的适航证傍身,mpc-75一下就风光了起来,随后联合客机公司也开始在世界各国申请适航证,而显然中英德三国的影响力还算是很不错的,一些同这三国签订合约承认对方所颁发适航证的国家则是直接就顺利的又发出了自己的适航证。

    总体来说,在这第一波适航证颁发的热潮中,以中英德三国为首的共计五十多个国家都向mpc-75开放了自己的民航客机市场,一些没有发适航证的国家也还是同意了mpc-75的过境飞行,这期间又带起一小波的订单,虽然不多但还算聊胜于无。

    而拿到了适航证的mpc-75客机也自然是抓紧了机会,趁热开始了飞机在正式投入载客运营之前的最后一项工作:试运营。

    顾名思义,这试运营就是把飞机交给首批启动用户开展不载人的商业飞行,除了飞机不载人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和正式运营中的民航客机一样待遇,需要在机场上下“旅客”、装卸货物、排队起飞并降落,中间还会有这种那种的‘突发事故’,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运营上一段时间之后,飞机才能真正放心的投入市场。

    取得了飞机试运营权的主要还是客机项目的首批启动用户,共和国这边则是有着空军专机师背景的联航公司负责飞试运营工作,期间虽然没有正式载人,但各种航空货运任务则是安排的满满当当,而这也就开始了联航的航空快递业务。

    德国那边的试运营当然就是现目前mpc-75的最大客户汉莎航空,汉莎航空已经为mpc-75客机的运营单独成立了子公司:汉莎城际航空公司来负责,为了推进试运营工作的快速展开,按照汉莎城际航空的要求则是直接提供了两架飞机开展试运营工作,飞机在整个德国乃至周边的欧洲国家之间开展试运营工作,每到一个地方就是一阵疯狂的宣传。

    mpc-75的试运营工作大概需要半年时间,而这期间则是各种艰难地等待,虽然之前试飞时已经考虑到各种情况,而飞机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飞行,并且按照这些试飞数据严格地编写了飞行手册,并且因为有了之前运7的前车之鉴,mpc-75的飞行员培训任务也被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杨为和厉云主持的地面模拟飞行系统还没有完成,试训交付中心就采用老办法,将两架之前用作试飞的试飞机拿来,在飞行员地面理论培训完成之后就直接拉上飞机,由教练随机一起进行各种培训带飞,以保证飞行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飞行操作能力。(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二章:7721工程

    mpc-75的试运营工作已经展开,cf-34发动机占据了先手已经装上了飞机进行试运营测试,特别是汉莎城际航空公司那边,合计170架的超级订单要是最后都采购了cf-34发动机就肯定是不能忍,但还好德国那边的mtu公司挺给力,在这期间也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mtu和德国政府一起出面,直接用一些政策性的优惠来说服了汉莎的母公司高层,也就决定仅仅只在首批前30架上使用cf-34发动机,后续的140架飞机会支持国产,使用在mtu公司总装生产的cg-2000发动机,而这也暂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在这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巨大的压力袭来,cg-2000发动机最后阶段的空中飞行台测试、结冰飞行测试等项目都在不断地推进,一些特殊飞行条件不好进行模拟,需要在国外的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测试,美国那边肯定不给做,罗罗更是横眉冷对,最终还是负责cg-2000整个后续测试工作的克拉夫琴科提出了方案,将发动拿到俄罗斯去进行最后的结冰测试,这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但不管怎样,就算再着急上火也要把该做的测试项目都一个一个走完,在时间上就至少还有一年的最后期限,原本打算采购cg-2000发动机的民航公司也知道这款发动机性能好,但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也就都是把发动机的定型交付时间签到了94年,只要在这之前能够交付发动机就不会流失大量的客户,违约金也不用担心。

    和cg-2000发动机的遭遇不一样,提供给巴航工业emb-145客机使用的ms-4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却顺风顺水,这种小推力发动机虽然有市场,但盈利却并不多,也就不太受到三巨头的重视。

    发动机只要能够符合相关的适航要求,最后的适航证流程已经走完,英国提供的适航证还算是很有含金量,毕竟英国还有着罗罗公司这样的民航发动机巨头在,全世界范围内承认英国航空发动机适航证的国家几乎占据了90%。

    第一批的ms-4发动机因为在巴西建的总装线还没有正式运营起来,所以还是由331厂制造并整机出口,装上了前几架emb-145客机也开始了试运营工作,和装到mpc-75上的cg-2000发动机的遭遇所不同的是,这emb-145客机只有ms-4一台发动机可供使用,要想其它的发动机?

    对不起,我们不兼容!

    而鉴于巴航工业背后的诺斯罗普公司背景,emb-145客机也很快就拿到了美国的适航证,一大批的美国订单正充斥着巴航工业上上下下,虽然飞机还处于试运营当中,但生产线已经开始了加足马力的生产,连带着这边331厂也是加班加点地组织生产任务,也是一副喜洋洋的气氛。

    定型了ms-4发动机之后,除了留下一批技术人员跟踪发动机在后续飞行中的小问题,其它的技术人员则是全部都转而去配套mz-2200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虽然ms-4涡扇发动机和mz-2200涡轴发动机除了在核心机上相同以外,几乎就没有了相通的地方。

    但ms-4发动机和其它的涡扇发动机不一样,ms-4同样也是采用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齿轮传动技术,再加上608这边的技术人员干的活也杂,在ms-4之前还做过涡浆发动机,所以在涡轴发动机的减速齿轮设计上还算是经验丰富。

    集中起608全所的力量之后,爆发出来的效率还就是不一样,发动机的各个分系统已经设计打样,相关的部件测试也加快了进度,上上下下就是卯足了劲要拿下这共和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的涡轴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这边的情况虽然很值得惊喜,但传到杨辉这里的时候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这个时候的杨辉正在参加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当年为闪电配套研制的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在这次的测试工作中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测试由杨月带领团队所开发出的技术水平。

    虽然一开始整个项目是为歼18配套研制机载的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而生,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间确实走过不少的弯路,但最终还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设计工作。

    为歼18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是属于内置式,所以是按照机头下方的固定空间来安排,因此为了保证尺寸就显得有些不修边幅,没有像吊舱式那样的简洁漂亮。

    机体内置版的整套系统在测试的时候是安装到了一架运七改进的特种试验机上面进行各种测试,在前面一段时间的测试中已经进行了夜间热红外成像功能的测试,得到的结果还算是能够堪用,毕竟以共和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够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统本身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后续的激光器测试工作就还在测试当中,首先就是对激光发生器的功率进行测试、多云条件下的激光穿透能力测试,这时候因为激光的固有特点,在多云天气下的工作也并不是多么令人满意。

    多云条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困难,那杨辉之前想过的要在多霾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恐怕就更加难看了,所以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虽然激光制导还有很多原理上的固有缺陷,但其精确制导能力还是要重视起来,在2010年之前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还威胁不到激光制导炸弹所牢牢霸占的高端市场。

    所以,一方面在选择了大力展发卫星制导炸弹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二十年之内都很难有可靠、精确的制导卫星系统,歼18还是选择了并行发展激光制导炸弹。

    而这次的测试之所以能惊动到杨辉这里,那是因为这次已经不是简单的整套光电系统本身测试,而是要进行第一次激光制导炸弹投放测试。

    这次的空投打靶测试,使用的炸弹并非是全新研制的激光制导炸弹,而是经过空军的协调之后,由当年研制7721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位翻新生产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激光指导炸弹的测试样弹。

    要说起这7721炸弹,其实就是仿制了越南战争时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宝石路”1,而之所以选择仿制“宝石路”1的整体设计,在于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实战使用中也证明这一设计的成功基础,而且单纯从整体设计角度来说,7721也基本达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共和国在77年就开始着手仿制的这款炸弹还是经过了前后共7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资金支持下在85年才开始了实弹测试工作,记得当时测试这型炸弹的载机还是用的老轰五为平台。

    当年在实弹投放试验中的7721制导炸弹成功实现了激光制导,导引头和弹载控制系统也基本达到了设计需要的标准,总体结构设计和大部分系统的试验数据都满足了设计要求,因此从结构设计和纯粹技术角度上可以认为7721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但这毕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其导引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测试中7721的命中精度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而且模仿“宝石路”i的设计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开始落后,所以官方说法则是这款炸弹仅仅是起到技术探索和设计队伍的锻炼作用,7721最终没有定型装备。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后也确实没有了下文,经过了中间近十年时间的断档之后,直到96年的危机之后军队又重新开始拾起各种武备项目,精确制导炸弹再次被重视起来,于是又在97年开始了对随着苏27一起来华的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的仿制工作,7721是美系的激光制导炸弹,而97年仿制的俄罗斯kab-500l又是苏制路线,两种炸弹除了原理相同之外各方面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

    所以,上一位面花费近十年时间,用大量精力和代价仿制7721所积累的经验和锻炼的科研队伍,早在这中间十年的断档中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位面那样的选择确实是有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一方面是7721在技术上确实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共和国没有对这东西的迫切需要,于是就断了这条路。

    但现在这一位面不同了,7721在85年进行首次投弹打靶测试,后续又经过几年时间的各种测试之后才最终下马,因此在下马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歼18项目的开始,而歼18则明确提出要以精确制导炸弹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手段,于是刚刚下马不久的7721项目又被捡起来。

    而这时候的要求就不同了,首先是要在7721的基础上对导引头进行大规模改进,要求新导引头能够达到二代激光制导炸弹的水准,到现在的93年虽然依旧还没有完成新一代导引头最后的研发定型工作,但至少在技术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科研设计队伍还能够继续维持,资金上也有军队和中航西南这边从歼18项目中拿出一小部分来支持,因此还算是过得去。

    而这次对机载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中,使用的还是那边提供的几枚当年7721项目的样弹,炸弹各方面都还算保养的不错,稍微测试翻修一下就能够投入测试,反正这次测试的又不是制导炸弹,而是在测试激光制导系统,因而对炸弹的精度要求不高,7721也可以接受。

    现在,一枚样弹就被挂到了运七的机翼下,正在往杨辉所在的预定靶场飞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三章:一发命中

    测试打靶工作算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在地面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看起来高大上的靶标,就是在空旷的泥地靶场建造一个简单的水泥石台,模仿了一栋水泥建筑而已,其它的就实在是不能再多了,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测试靶,却最大限度地模仿了现代航空兵在对地攻击中最常见的目标,自然也就能够起到最好的测试作用。

    远处慢吞吞飞来的运七飞机,巨大的螺旋桨搅动着前一刻还算平静地气流,眼看飞机已经越来越接近靶场上空,此时机上的工作人员也进入了最后的准备和忙碌,设计中的整套光电瞄准系统是用在歼18上面,而歼18全程都是飞行员一个人操作完成对地攻击任务,这就要求整套系统拥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准。

    因此,这次测试中一系列的地面目标搜索、激光指示、炸弹投放都是一个人完成,这也是整套系统在设计中的一个硬性指标:人机交互和自动化。

    运七上面安装的机载雷达并不具地形测绘能力,因此在激光瞄准系统执行对地攻击的时候就没法通过雷达测绘出的地图来获得地面的实时影像,而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光电瞄准系统的另外一个强大的功能,红外导航系统上集成的地形跟踪雷达和前视红外传感器介入工作。

    这个时候它们的作用就不是提供飞行导航,而是利用强大的红外搜索呈像功能,以此快速地测绘出地面的不同热源所构成的热红外影像,再通过系统的快速处理之后,就是可以供飞行员参考使用的地面红外数据。

    此时得到的图像其实就已经包含有地面水泥石台的红外影像,操作员连续对显示器上显示的水泥石台所在位置进行调整,上、下、左、右调整都可以,反正就是尽可能的让水泥石台显示在显示器的中间位置,根据任务需要还可以进行图形放大处理。

    通过一段简单地处理程序之后,显示器出现的影像就是最清晰、合适的地面水泥石台,再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激光瞄准指示。

    在启动激光定位器之后,显示器中间就会出现十字准心,手动调整视角将准心压到水泥石台的正中心位置,当系统提示完成了激光瞄准定位之后,再将十字准星锁定在当前的将目标点位上,后续虽然飞机还在空中不停地移动,但是激光定位器也会随着飞机的移动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度,保证对目标的持续锁定。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搜索和瞄准工作,测试人员则开口同地面指挥中心进行通话,杨辉已经在指挥中心通过运七上面的机载空地数据共享系统,实时观看了刚才的一系列搜索操作流程,听到机上的操作人员请求投弹授权。

    也就对着麦沉着地发出命令:“允许投弹!”

    随着地面授权投弹命令的到达,操作员随即按下炸弹投放按钮,运七机翼下挂载的7721激光制导炸弹轻灵地落下,而根据激光定位数据的指示,炸弹在风标式导引头的导引下,沿着指定飞行路径精准地飞往地面目标。

    大概过了几十秒之后,远在靶场外围的杨辉一行人也都听到一声沉闷地响动,虽然这次的靶弹并没有填装战斗部,是属于不会爆炸的测试弹,但上千米高空投下的500重物砸到硬化的水泥上,要是没有响动就是怪事儿了。

    “炸弹已落地,你机可以返航。”

    给了空中的测试机一个返航的命令之后,杨辉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现场看看投弹的命中结果,因此招呼着靶场的众人一起往预定的着弹点赶过去,这时候的吉普212就不存在什么超载的问题了,坐上人之后司机就一脚油门下去,如同狂奔的野牛一般往靶场内部绝尘而去,一路上在泥地路面上掀起一阵阵的扬尘,走在后面的车自然就要受罪了,毕竟212还是属于拉风的敞篷设计。

    相比起杨辉等人在地面的慢动作,天空中的测试机上面要想获得测试结果就要简单太多了,实时红外影像更新后显示,地面的水泥石台已经出现了一处显眼的点红外热源,这明显是刚才的炸弹和水泥石台高速碰撞摩擦之后才有的高热红外源。

    根据操作员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心里已经有了结论:“效果不错,虽然没有命中正中心,但初步评估应该是打到了7721炸弹的精度范围,这证明我们这套机载搜索瞄准系统是到达了预期的效果,所以都返航吧!”

    这时候的武器操作员终于放下心,取下自己身上的装备,才打算站起来活动一下,而刚刚站起来之后,旁边的另外几位随行工作人员就抢着过来看显示器上已经定格的热红外照片,一看果然是精准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标。

    再三确认了情况之后,马上就有人到前面的驾驶舱去通知运七的飞行机组,再怎么这也是一起执行测试任务的机组人员,任务成功了大家就应该一起乐呵乐呵,然后才是机组一起愉快的打靶归来。

    地面以杨辉为首一行人正在不断地深入靶场内部,远远地已经可以看到水泥石台,测试弹不会爆炸,所以看上去一切都还保存完好,直到越来越近之后.....

    这边的汽车刚停稳,杨辉第一时间跳下汽车,后面的杨月同样也是紧随其后,前后一共八人一起走到水泥石台上。

    最显眼的就是距离划定炸弹落点中心四米处的一个大洞,从外面看肯定是看不到已经深入了石台内部的靶弹,唯一能够看到的只有洞口处的龟裂向四周延伸,在旁边还有几片脱落的弹翼,但也因为剧烈的撞击而变形。

    示意现场调查取证的人员赶快上前,对着着弹孔的洞外部一阵拍照之后,这下杨辉才往洞口走近,透过洞口则看到了插在下方沙土上的靶弹:“从这个入射角来看,靶弹是垂直攻击了水泥台的顶部,证明导引头是确实接收到了激光瞄准定位数据,所以这次的测试基本上还算是成功的。”

    大概给了结论之后,又站起来退到了一边去,其它的评估人员也是一个一个地上前观看并记录,另外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进入测试的水泥石台内部,毕竟这水泥石台是按照一间房子设计来建造,其内部则是空的,进去之后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插在地上的靶弹。

    杨辉则是没有打算一起进去凑热闹了,现在已经大致确定了测试工作是成功的,而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至少关乎歼18最重要的一项对地精确攻击能力是大致不同担心了。

    看到走过来的杨月,这也是笑嘻嘻地夸奖着:“还是老婆能力强,这应该是第一个完成18配套子系统的总师,其它的雷达、发动机,电子战系统都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硬是让人感觉到各种压力巨大,到今天才算是有了一个好消息。走,今天我们要准时下班,回家我下厨给你庆功!”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