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二十四章:时间要快了

    陆总师带来的消息倒并没有出乎杨辉的预料,对于东北那边引进生产苏27一事,在共和国第一批苏27采购案之后,这似乎就已经是定下来结果,重型战斗机对于大国来说终究还是要有的,而现在的歼18和十号都没法替代它。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和军队的各方面考量之下肯定也不会看着东北那边在三代军用战斗机时代的没落,所以苏27的国产化是预料之中。

    这时候也是比较豁然了:“得,东北那边国产苏27早就已经是**不离十,这个我们也不用担心太多,就随他们去好了,苏27本来也算是一款性能相当不错的战斗机,如此东北那边也算是有了生产三代机的能力。而现在,我们还是说说四代机气动测试进度吧!”

    总经理都表示对东北那边国产27没有太多的担心,其它人自然也就不多说,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就够了,其它

    紧接着杨辉又一次透露着另外的消息:“之所以东北那边会紧接着我们后面就开展四代机的研制工作,具体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你们在涪城那边做气动测试的时候,军队是早就知道了,而且前不久还来我电话到我这里打听了消息,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只要我们国内歼18和十号的研制工作完成,军队很快就会调集资金展开四代机项目。”

    这是来自军队那边的消息,虽然杨辉还没有到刘副主席那里去亲自印证,但空军司令亲自过来的消息,想来也不会有问题,毕竟这时候的美国四代机项目已经是人尽皆知,要说国内不羡慕、不嫉妒、不警惕是绝对不可能的。

    杨辉带来的消息对三方设计队伍来说绝对够刺激,既然军队已经有意在国内的三代机项目研制完成之后紧接着开展四代机,大家算算也就知道大致的时间节点了。

    首先是611那边的十号工程,现在十号已经首飞整整三年时间,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又加上之前中航西南已经攻克了大量的三代机重点技术,因而132厂下线的原型机已经6架,去年就有原型机飞往630国家试飞中心进行国家测试。

    这也就意味着在6架原型机的密集试飞中,十号已经距离定型之日不远了,因而,十号的总设计师宋总可以给出一个比较精确的时间节点。

    “十号在去年的4月就有4号机飞往国家试飞中心,而在三个月前就已经有一架全状态原型机下线投入试飞,按照计划后续还会再生产三架全状态试飞机,大概今年下半年会交付仓州试训中心进行飞行测试,若是不出大问题的话,我们明年就能够实现飞机的小批量定型生产,所以十号前前后后经过10年时间的研发,终于就要成功了。”

    果然还是总设计师对十号最为了解,前后长达十年时间的研制周期,对于一款三代机来说绝对是中规中矩,这倒是比上一位面的十号提前了六年时间定型,也还算是相当的不错了,值得庆祝。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十号能够在95年小批量生产,或许在96年就能有批量装备并初步形成作战能力的部队,作为一款空优机,形成作战能力只需要能够掌握对空作战技巧就够了,如此也便是等到96年的时候,国内又算是另外有了一些底气。

    “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够定型十号工程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军队那边的意思则是要我们国内的三代机研制全都完成之后才会开展四代机项目,大概是军队觉得没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支持一款四代和三代机的研制工作,要想研制吞金巨兽一般的四代机,自然是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所以现在的情况应该是至少要等到歼18的研制定型之后,恐怕军队才会开始四代机项目。”

    而说起歼18,这里大概就是杨辉知道的更多一些,具体情况就是这款飞机的时间进度要晚上十号一年时间,十号在95年定型并小批量生产,那么歼18恐怕就要等到96年才能定型生产,到时候的台海危机中,就不知道18能不能赶上末班车了。

    但不管18能不能在96年露脸,但是要在96年左右定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四代机项目在96年或97年就能正式开始,到那时候才是各方龙虎斗。

    “我大概也算了一下时间,四代机项目应该是会在96年或者97年开始,到时候我们就需要正式提出方案来,具体的就要看军队是不是对此表示满意,但我们考虑到四代机的研制要耗资巨大,可能这次的项目会依旧走海空军联合研制的路,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会走之前歼七四和歼七五的研发模式。”

    对于这种海空军联合研制的项目,歼七四和歼七五模式绝对是最好不过,两单位之间在前期合作研制,后期则各自根据军种的不同需要再特殊开发功能测试,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成本、收益最大化。

    而这次一提起海空军联合研制并且要走歼七四和歼七五的路线,倒是让于总师和宋总师都在心底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自然是意味611和0111两单位虽然不能独吞项目,但终究还是大家都能够有一口饭吃。

    两位总师之所以能够有这种想法,这并非是因为有了铁饭碗就要吃大锅饭,而是因为这次两人都知道对方的气动方案,心里面清楚自己遇到的是什么对手,双方谁也不敢说自己的方案就一定比对方更优秀一些。

    “若是走歼七四和歼七五的模式倒也还算不错,我们两家设计所现在就需要攻守同盟,到时候不管咱们自己谁能够最后拿下项目,只要击败了东北那边也就意味着这肉啊,就烂在咱们自己的锅里面了。”

    于总师倒是毫不顾忌地笑着打趣到,也是直接就说出了双方要联合对外的想法,同时也引来了宋总师的点头同意,现在这种情况才是双方最好的办法,同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中航西南内部的科研力量不至于陷入内耗当中。

    而这情况就算是苦了陆总师这边,一看0111和611两方联合了起来,明显四代重战的项目很大可能就要落到中航西南手中,而在四代重战中失败的中航东北势必会转而重点投入到四代轻型中,到时候又和洪都这边会有一番厮杀啊。

    而国家和军队会不会为了保证不至于让中航西南一家独大,在四代轻战项目中屁股更偏向中航东北一些,这问题似乎是不用想都知道,而这对于洪都来说就显得颇为不利。

    陆总师一开始就选择避开重型战斗机的乱战当中,却没想到这四代轻型的路,可能会更难走啊!(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生米熟饭

    陆总师是一个心里面藏不住事的人,一想到以后非常有可能的国家会把轻四项目直接交给东北那边去做,终于还是忍不住将担心说出来。

    “公司这边0111和611合作,你们的方案随便哪一个都是相当不错,我并不认为东北那边的方案可以胜过你们,然后再加上你们两单位开发十号和歼18的经验,重型四代机项目我看就是你们的囊中之物。这样一来,就导致我这轻型四代机项目压力巨大,东北那边势必会”

    伴随着陆总师把心中的担心全都娓娓道出,这就引得刚才还兴致颇高的几人一起陷入了沉思,只要稍微静心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够清楚,陆总师的担心绝对不是没有道理,这未来还真的是不好说啊!

    洪都的前路又一次扑朔迷离起来,原本按照杨辉的计划中,把上一位面的l-15教练机放到现在,因为这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已经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山鹰教练机这种项目,那么l-15就一定可以实现大批量定型装备并出口,洪都只要能够守住教练机市场就一定不会饿死。

    但很快杨辉的早期计划就出现了变化,随着中航东北同伊朗展开合作,双方对f-5战斗机进行魔改项目的开始,l-15这款现在完全还没有影子的飞机就遇到了巨大地威胁。

    虽然在之前对伊朗出售歼七四零备件泄密事件之后,就导致中伊双方的军事装备合作项目暂时中段,但实际上更加暗地里的勾搭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甚至前不久中航东北那边来消息,希望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能够授权他们ms-4的核心机技术,虽然最后是并没有授权核心机技术,但这情况还是证明了很多消息。

    因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后期洪都的l-15项目非常有可能会直接胎死腹中,只要东北那边和伊朗合作的魔改f-5战斗机最后能够做出来,那中航东北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之后,就是一款性能优良的喷气式高级战斗机教练机啊!

    这将意味着高级战斗机教练机市场很有可能会被中航东北蚕食,而轻型四代机项目现在虽然还没有开始,但只要重型四代机落到中航西南手中,轻型四代很有可能就要花落东北那边,那么洪都以后靠什么项目吃饭?

    要说技术能力,洪都那也绝对是有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光有技术并不一定就能够拿到项目,其它的一些原因诸如国家和军队的各方面考量,甚至是政治斗争,它们都会夹杂到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当中。

    比如当年的苏联毛子能够在研制洲际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强行把名声不显的米亚设计局提交的设计方案交给图波列夫设计局去做,这最后才有了图160轰炸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图160最开始也并非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亲儿子,因而这就是典型的国家高层力量强行介入了设计局之间的技术竞争。

    现在有理由相信,到时候共和国的轻型四代机项目开始的时候,洪都现在所倾尽全力研制的方案不管最后如何,都有可能是落不到任何好处,那这就显得相当之尴尬了,除非、除非

    除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这应该也就是现在能够解决办法的唯一方案:“陆总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现在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不管军队和国家是怎么打算轻型四代机的,反正在轻型四代机项目中,我们要生米煮成熟饭。”

    这时候杨辉的想法已经初步有了成型,一想到这到这生米煮成熟饭的方案灵感来源,这突然就觉得有些太对不起东北那边了,毕竟现在的想法还是借鉴的上一位面的31之路。

    看到几位总师满脸都是各种不解,这也便解释着:“所谓生米煮成熟饭,自然就是首先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首先我们现在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第一款四代机肯定是重型机,而重型四代机的研制费用绝对不菲,国家和军队考虑到资金问题,一定会把轻型四代机项目至少放在十年之后,那么这中间就有近十年的时间供我们操作。”

    能够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三总师要是还不能猜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那又如何对得起他们的高智商,最为关心轻型四代机项目的陆总首先搞清楚了情况,有些不太敢相信地试探着。

    “总经理的意思是说,我们不用等国家正式立项开始轻型四代机项目,自己凑钱直接开始轻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项目时间以及进度和重型四代机同时开始?”

    又一次等待着杨辉的回答,现在陆总师心西面对这种自己凑钱开发飞机的想法,已经是各种流口水了,洪都之前l-8教练机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嘛!

    而杨辉也是肯定的回应:“没错,我们不管国家和军队那边的计划到底如何,到时候先由洪都和总公司联合出资,共同推进轻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预计,或许轻型四代机是可以和重型四代机同时开始研制并同时完成定型工作,轻四直接使用一些体积、性能缩减版的重四子系统就够用了。”

    这时候所谓的使用阉割版重型四代的各种技术,其实也并非是真的要对重型四代机的技术进行阉割之后才能装到轻型四代机上面,考虑到重型四代机项目由国家支持,自然会重点对四代机的各种关键子系统进行攻关,而这些攻关之后的技术肯定是全面通用,最典型的比如发动机,这东西完全就不需要进行所谓的阉割,重四的发动机直接拿到轻四上面就可以使用。

    倒是于总师这时候已经同宋总师在旁边合计着什么:“老宋,你看这方案是否可行?首先我觉得这发动机方面的话,既然说了使用重型四代机的技术,看来轻型四代机就只能是使用单大推涡扇发动机,你觉得如何?”

    要说这宋总师当然是没有反对的意见:“这单大推方案也自然是可行,我们的十号和美国的f-16不都是使用是三代重型机的单大推涡扇嘛,这肯定是没有问题,但雷达和航电方面就有些难办,这也就只能是重新进行设计。”

    从新对雷达和航电进行设计,似乎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还是那句话,有重四在前面顶着一路攻克新技术,就算是给轻四的配套系统重新研制一种型号,技术上也会简单很多。(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六章:方案内部公开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当三总师和杨辉再一次碰头的时候,这大概就已经是公司决定要自主投资研制轻四项目的第三天,这中间四人闭门详细讨论了关于中航西南自主筹集资金研制轻四项目的可行性。

    而得到的结果则表明,轻四的发动机可以到时候直接使用为重四研制的17吨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雷达方面也将会采用重四上面的相控阵雷达设计,不同之处就在于到时候会通过减少t/r组件的办法来缩小雷达的口径、重量,从而做到可以适配到轻四的体格。

    至于航电系统,这东西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重型机和轻型机的座舱尺寸差距太大,所以两款飞机在航电设计上会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按照计划,到时候轻四的航电系统会转而直接搭载为歼18研制宝石柱航电系统改进型。

    毕竟歼18的座舱在空间上相对于轻四来说就可以算是差不多大小,而在歼18上面使用较为成熟的宝石柱航电系统用在四代机上面也能算是早期主流配置,至少算是能够到达f-22的水平,一款轻四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且,使用为歼18研制的航电系统,同样也意味着新的轻四将具有优秀的多用途作战能力,这对于一款注定需要对外销售的四代机来说,那绝对又是相当不错的外销优势,再加上航电系统较成熟不需要从头开发,自然成本也不会居高不下。

    在现代战斗机制造中,三代机之所以比二代机的价格翻一翻甚至更多,特别是到了台风、阵风时代,那一架飞机就直接高达上亿美元的价格,那简直就是耸人听闻,而大名鼎鼎的f-35之所以造价也是一再超过早期的估计,同样也还是因为f-35的航电太尼玛高端了,直接就占了飞机造价的一半,因而也就难怪价格控制不下来。

    那么现在好了,把轻四的航电控制在台风、歼18后期型、或者说是f-22的航电水准,那也绝对是够用了。

    在共和国肯定会首先发展重四的情况下,轻四的造价绝对不能够太高,这一点是必须要保证的。而要说国外的销售,似乎愿意采购共和国战斗机的国家,能够接受战斗机单价5亿往上的客户,似乎还真没有。

    当然了,若是2010年之前能够把轻四定型生产并且面向国际出售,那么中东地区的王爷们因为在这一位面同共和国的关系不错,或许也会采购一些轻四,美国佬不会对中东的伊斯兰出售f-35,那就由咱共和国接盘好了,大不了王爷们要是绝对航电不够高端的话,那就直接拿钱来改就行了嘛!

    所以,轻四的大致情况也就出来的,标准的四代4s性能,单大推、小口径相控阵雷达,够用的宝石柱航电系统,电传飞控设计,这样的方案显然就不会让飞机的造价太过于惊人,大概算起来也就是双风的造价水平,或者更高也高不到哪里!

    到时候轻四方案从96年左右随着重四同时开始立项,那么就会发现,共和国的轻四就将和f-35肥电一起开始研制,而一想到上一位面被海军陆战队和北约盟友坑惨了的f-35,对比之下一开始就定位精准的共和国轻四方案,就有非常大的可能就会先一步定型服役,那时候就看一票的f-35成员国哭吧!

    轻四的大致技术方案算是一早就定了下来的,只不过这次因为要总公司和洪都两方投资进行开发,那么自然就需要比之前更多的控制一些成本,所以也算是适当地做了一些妥协,但就恰好是这些妥协又显得轻四方案在各方面都能更平衡。

    此时的会议室里面又增加了几位总师的座位,至少这种大项目肯定是需要集总公司的所有战斗机总师的智慧,孙总师、吴总师还有洪都那边l-8教练机的石屏总师,众人是一起做到这不大的圆桌周围,室内的窗帘已经拉起来,昏暗地会议室内只能看到大屏幕上由数字式投影仪所投影出的图像。

    一台老式的pc电脑摆在一旁,不断闪动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已经是比较友好的图形操作系统,而当众人都到齐之后,陆总师带来的年轻助手倒是直接点开了第一张图片,并且确认投影到屏幕上。

    当大屏幕上的图像有了变化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这飞机直棱直角的设计,漂亮的dsi进气道,还有外倾双垂尾以及其它的各种细节,这些都毫无疑问的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四代机。

    现目前这种情况下,唯一还不清楚这次会议主题的大概也就只有负责闪电战斗机项目的吴总师和歼18孙总师两位,要说不知道公司秘密开展了四代机项目没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见到过美国现在的已经投入到紧张测试中的f-22战斗机谍照,在心中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之后。

    “我我公司这是要开展四代机的研制论证,杨总这可是真的?”

    既然问到了自己这里,杨辉对于吴总师的问题也就肯定地点点头,这种时候叫他们来的本意也就是让他们参与到这次的交流论证会当中,特别是在现目前这种情况下,作为中航西南自担风险的四代机项目,则需要更加谨慎地争求众人的意见。

    “没错,公司确实展开了四代机的早期研制和论证工作,现在总公司的打算就是不管军队最后选择什么样的重型四代机,我们则必须要自己开发一款轻型四代机,而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正是洪都陆总师历时两年时间研究设计出的轻型四代机气动设计,现在对此方案,都说说各自的意见吧!”

    一说到可以让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此时的几位战斗机总师们第一时间锁好奇的,自然就是这次陆总师带来的方案为何会一反常规,把进气道设计到机翼的上方。

    虽然同样是两侧进气中,把进气道设计到机翼的上方对飞机的隐身指标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就这种进气道布局方案而言,明显也会有很多的不妥之处啊!

    没错,这次陆总师带来的设计虽然是常规气动布局,但这“常规”也仅仅是相对于机翼布局是常规气动,其它的自然也有不常规之处;进气道上置于机翼上方。

    而这种设计在战斗机中绝对是少见,倒是和f-117、b-2、以及一大票隐身无人机的进气道设计思想有些不谋而合。(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百二十七章:以偏概全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话说完,陆总师直接示意那边播放影像资料的助手先暂停下来,这才转而又站起来,亲自对这次的气动方案设计思路进行解说。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经聚集了过来,大家也都知道马上就要进入到正题了,没有谁愿意错过陆总师这样的宗师级总设计师的精彩讲解,这次的方案绝是陆总师这辈子飞机设计经验的集大成设计。

    倒是陆总师却没有直接说这次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翼上布置进气道的设计,反而先是同所有人一起清理着战斗机进气道的发展之路,而要说起发展之路的话,那就必须要从头开始。

    “自从飞机进入到喷气式动力时代,进气道的设计始终贯穿着所有飞机的总体设计之中,这也是所有飞机设计师都必须要各方面权衡取舍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一次进气道设计的进步也必将引起飞机在气动上的巨大变化。”

    这时候随着陆总师的讲解,大屏幕上面也伴随着陆总师所讲解的内容开始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道和两侧固定不可调,这一时代的典型设计就是米格17、米格19、f-86等早期的第一批战斗机他们都是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而共和国的强五,则就属于两侧固定不可调。

    早期固定不可调设计的亚音速进气道并没有什么好说,之后的陆总师直接掠过它,到了可调进气道的辉煌时代,也就是米格21、幻影3、f-15这些机型分别所代表的机头三维可调、两侧三维可调、两侧二维可调等设计方案。

    这时候,也终于算是说到了一些正题,陆总师则是借机引出了会议中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肯定自然是知道为什么苏联的战斗机在米格23之前一直采用机头进气方案不放手的原因,因为机头进气可以让飞机在做大幅度的机动时,依旧保证足够的进气需要,所以更加注重战斗机机动性能的苏联,他们长时间保留了这一设计。”

    这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但这已经隐隐约约地触摸到了这次最重要的核心:进气道布局和飞机机动性之间的关系。

    而显然,当年的苏联因为坚持机动至上而选择机头进气,北约国家则因为考虑到要腾出机头的巨大空间,也就选择了放弃部分机动性,从而安装他们认为更加关键的雷达电子设备。

    所以这就有了六十年代的一个现象,美国的尖头战斗机在机动上总是比不上苏系的机头进气战斗机,这就是因为早期的两侧进气在机动性上并不怎好看,而这更多的则是因为早期美系战斗机的机翼采用上单翼的设计原因所造成。

    但实际上也有些例外,比如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两款战斗机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采用下单翼设计,而两侧的进气道则是安排从机翼上方通过,进气口则是稍微延长到了机翼前方。

    没错,这就是北约国家在对早期两侧进气设计的飞机深入地做了观察之后才得出了新的气动设计,为了让战斗机拥有更好的机动性,首先要知道采用下单翼设计就是最优秀的战斗机机翼设计方案,它先天就要比中单翼和上单翼设计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采用下单翼的设计方案,将无可避免地要让两侧的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去,但要是直接将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又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机翼前缘对气流的阻挡和分离,飞机只要稍微仰角大一些就会导致进气不足。

    于是这没办法了,就只能是把进气口前移到机翼前方,以此来避开大仰角时下单翼对气流的阻挡,代价则是进气道要往前延伸一些,会有一些额外的重量。

    然后基于这样的理论,就有了f-4和幻影3两款战斗机的的进气道布局,反正只要机翼不会挡了近气口的气流,那么飞机的大仰角机动能力又要好上很多。

    至于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会导致机动性下降,这确实会有,就比如a-4攻击机、k8教练机等等,因为这些飞机进气口所在的位置和主翼的前缘几乎是同一位置,飞机进行机动的时候有主翼挡了气流,而进气道的进气量不足自然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这样的设计下机动能好就怪了。

    所以,要是谁再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的飞机机动性非常烂,那绝对是以偏概全。但话又说回来,人们之所以会以偏概全,那自然又是有很多的原因,不然又怎么可能真的无风而起浪?

    那么,让这浪泛起来的风又从何来?这就又要说到战斗机气动历史上的另外一次大发现。(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百二十八章:天生的隐形设计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并且与此同时,腹部进气道也在三代机时代随着f-16强势崛起,设计师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方案,下单翼设计自然就不再那么吃香。

    而到了这时候,或许就会有人开始脑洞,既然边条翼如此优秀,下单翼本身也拥有强大的空优机动能力,那要是把这两者都结合起来的话,肯定就是强强联合了,这样的战斗机在空优作战的时候肯定吊打一切啊!

    再则,虽然下单翼的设计离地高度低,但也不是不能用作多用途,f-4、幻影3、幻影2000,这三款飞机不都是拥有不错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吗?挂载弹药不方便是地勤的事,稍微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相比之下还是让飞机上天之后性能更牛逼更值得设计师用心追求。

    但实际上的情况下对于这种想法,那简直就是笑话,前面都说了下单翼加进气道上置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进气口的来流不被机翼阻挡,就已经将进气口往前移动了,现在要是再给机翼前端增加边条翼。

    想想,更加靠进前方的边条翼肯定会阻挡进气口在大迎角状态下的进气效果,更甚者,边条翼上方所拉出来的脱体涡流会直接流入进气道里面,不仅这涡流没法在主翼上表面产生增益,甚至涡流在进入进气道之后会非常不稳定,将直接造成发动机喘振。

    所以到了三代机的时代,有边条翼的飞机要不就是进气道布置在边条翼下方,要不就是直接像f-15或者苏27那样布置在飞机的腹部,其它的已经很难再看到下单翼加进气道上置的设计方案。

    陆总师倒是前前后后用了半小时把这下单翼和进气道上置的设计方案的历史、优缺点都做了详细地介绍之后,终于在宋总师那边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看样子宋总师似乎是首先明白了什么,对着陆总师则是频频点头,投去了佩服的眼神之后,却又没有下文。

    看宋总师这样的动作,那就更加令人感到各种费解了,看来陆总师的设计方案真的是非常有深意啊!绝对是上一位面没有出现过的设计方案,而且恐怕这种设计也是相当优秀啊!

    紧随其后的,陆总师直接又让助手换掉了大屏幕上所投影的图片,这时候就已经不再是飞机的总体三维模型了,反而是飞机的侧视图跃然于屏幕之上,而这侧视图放出来之后,杨辉也终于看明白为什么陆总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选择进气道上置,进气口前移的设计方案,这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

    这时候,杨辉就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着,都说洪都是共和国飞机设计单位中最有灵性的一家,设计中无处不充满着江南地区特有的灵秀之美,亦如同江南水乡的园林设计一般,每一处设计都看似不起眼、甚至还显得有些多余,但真的仔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它们又无不是充满着千般智慧。

    仔细地回味了这设计之后,杨辉觉得已经很难形容这里面的巧妙之处,最终所有感叹都只能化为一句:“妙!简直是妙不可言啊!”

    而后,同样各自负责了自己手中四代机方案设计的于总师和宋总师也是随着杨辉一起,点头对陆总师的方案表示叹服。

    这时候,陆总师也不做推辞,他这些年潜心研究,为的不就是打造出一款优秀的军用战斗机吗?虽然歼12最后以失败落幕,但现在的轻四方案终于还是初见曙光,能够得到同事的由衷赞美,这就够了。

    转过头,看到一旁还有些不明白其中道道的孙、吴两位新一代战斗机总设计师,转而开始解释着这里面的设计精髓。

    “你们两位没有参与到四代机的研发探索项目,对于其中的设计重点应该还不太清楚,现在我来告诉你们。首先四代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隐身设计,而这隐身设计中又首重飞机正面隐身,在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飞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源中,没有遮掩的发动机风扇叶片是很大的雷达反射源,而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研究发现了,美国的研究同样也承认这一点。”

    这边陆总师一说到进气道和发动机的雷达反射,杨辉就知道自己猜的是没错滴,陆总师方案的最大考量还是隐身设计,而随着陆总继续深入解释下去,杨辉等人也饶有兴趣地听着。

    “为了屏蔽发动机的风扇,防止风扇被雷达照射并反射回波,我们的dsi进气道首先是不错地一个解决办法,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能更好的做到正面隐身处理,进气道的s型设计就是一个新解决方案。美国的f-22战斗机采用了这种设计,他们的进气道通过向机身中轴线弯曲,加上f-22本来也是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小间距排列,所以这种s型设计是最合适他们使用的,而且s型的设计还可以为他们留出侧弹舱来搭载导弹。”

    介绍了这末多,陆总师终于要道出他的轻四设计方案之精髓了:“我们的设计与美国f-22战斗机不同,轻四的进气道天生就是s型,不仅如此,我们这样的气动设计同也是保证飞机不错的机动性,所以它绝对不是一架只会隐身的攻击机。”

    此时,孙、吴两位总师才发现,在陆总师的轻四方案中,将进气口前置到机翼前方之后,进气道由于机翼的阻挡,需要在机翼前缘处有一个往上的弯曲,从而使得进气道才能从机翼上方通过。

    而这个弯曲之处就正好是s型,然后再加上dsi进气道的部分阻挡,此时的雷达不管从哪个方向照射到进气道,最后都不可能直接照射到发动机,这也就巧妙地解决了发动机的隐身问题。

    同时,杨辉也能够通过图片看到,轻四方案为了机翼前方的进气道天然形成的s型能够弯曲的更大一些,即便飞机是下单翼的设计,机翼也稍微往上抬高了一些,使得机翼和机腹之间稍微产生一些高度差,但绝对没有f-35和f-22那么明显。

    缓上一口气之后,陆总师继续着:“说了这进气道的设计之后,我们就来说说隐形战斗机另外的一大要求:内置弹仓,现在大家可以来仔细看看,我带来的方案中其实只有左右两个弹舱。方案并没有布置单独的侧弹舱,或者更直接地说,由于我们机翼和机腹的高度差不大,所以侧弹舱和机腹弹舱被合并到了一起,侧弹舱是一片舱门,加上机腹弹舱的舱门,两片舱门的闭合处就是机腹和侧机身的折线过渡处。”

    这时候的杨辉定眼一看,才发现这弹舱的设计还真是只有两个,但是由于侧弹舱和机腹弹舱之间的打通,这弹舱的尺寸就绝对不小,就算是比起专门的攻击机f-35的弹舱,轻四的弹舱也绝对不会小,虽然前后只有两弹舱设计,不过肚量肯定不会小。

    而且,就杨辉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只需要定眼一看就能明白,虽然侧弹舱和主弹舱合并到了一起,但是侧面的舱门打开之后,若是设计的足够合理的话,这完全可以做到和f-35一样,在舱盖上安装红外格斗弹,这样能够算是有一个侧弹舱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百二十九章:这设计有意思了

    轻四方案的弹舱布局倒是没有什么好值得多说的,首先作为一款轻型四代机的定位,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两个大型弹舱本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强入f-35肥电的弹舱设计方案中,不也是放弃了很多方面之后才获得了两个大型弹舱加侧弹舱嘛!

    甚至俄罗斯设计的t-50根本就没侧弹舱设计,共和国上一位面东北那边拿出的四代机方案,最后不同样也没有侧弹舱设计吗,相比之下倒是现在陆总师带来的轻四设计方案中,能够掏出两个大型弹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现在最主要的一点,杨辉是一眼就看清楚了这次轻四方案中的弹舱设计方案明显还有一些继续挖掘的空间,若是设计能够足够合理的话,机腹的中轴线再掏出一个弹舱也还是很有可能的,到时候三个大型弹舱的设计方案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想到后续还可以再优化弹舱设计方案,倒是趁着陆总师歇口气的档口插上一句:“陆总师带来的设计确实很不错,至于弹舱的问题,我们后续还可以再优化,这方面可以先暂时不用太过于关注,我看还是继续说说这飞机的气动设计吧!”

    明显这次轻四的气动设计还没有全部说完,轻四气动设计中的亮点绝对不仅仅是进气道和机翼之间的巧妙配合,至少杨辉这时候就看出了进气口处的另外一点巧妙设计。

    陆总师一听到杨辉说这弹舱设计还有优化的空间,这时候倒也算明白情况,肯定是杨辉有什么新的想法,碍于一些特殊情况不好在这个时候直接说出来,因而只是提议暂时跳过弹舱设计,如此,陆总也就乐得把话题继续在气动设计上面。

    “关于气动的设计方案,这次确实还有一些新的设计被运用到进气道的设计当中,而这主要还是从美国的f-22战斗机设计中得到灵感,现在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进气口外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处折线,大家可是猜到了它的作用?”

    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这是隐形战斗机必不可少的设计,从f-22的加莱特进气道时代开始,最开始这折线的作用只是基于隐身方面的考虑,起的作用和隐身战斗机机头设计中的折线一样。

    而这早就已经是所有隐身战斗机设计师们的共识,特别是之前已经对隐身设计有很多研究的于、宋两位总设计师,他们对这一设计是非常清楚,特别是于总师,在他的重四方案中也有同样的设计,不过碍于各种原因的考量,却没有陆总师的方案来的精巧。

    因而,于总师在看到陆总师方案的外侧进气道折线之时,也就免不了一番感慨:“陆总师的设计方案确实精巧,特别是在气动上的设计绝对是轻型四代机中的经典,地位恐怕是堪比三代机中的f-16啊!”

    能够用三代机中的f-16来形容轻四在四代机中的地位,看起来似乎是有些武断了,不过在杨辉听来却是非常有道理的,未来的四代机设计中已经很难再有三代机时代的那种多方撕逼大战,四代机时代主要还是中美两方来挑起大梁,而轻型四代机王者不外乎就是轻四和f-35之间进行角逐。

    而要说f-35项目,杨辉当然知道这是个什么坑比的项目,要用f-35和轻四来进行对比,杨辉首先在气动设计上就要给轻四判上一个完胜,要是以后的空战中两者相遇了,同样的情况下绝对是轻四胜过f-35。

    至少不管如何,f-35项目是联合攻击战斗机,为什么“攻击”会在“战斗”的前面,这明显就表明在早期的设计要求中,f-35是更加侧重攻击,不管后期美国盟友们的各种要求f-35强化空优,但飞机的身板设计在那里摆着,这f-35的气动根本就不是做空优机的料。

    但这时候参加会议的众人自然是不清楚f-35项目,至少这时候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还没有开始,似乎上一位面的该项目也都是到了96年的时候才启动,甚至直到2001年才决定出最后选择哪一家的方案。

    虽然美国的军事装备研制很多时候公开度比较高,现在压根儿都还没有影子的项目,你怎么公开?

    倒是话音刚落的时候,陆总那边也是接着揭开谜底:“这dsi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隐身设计的需要而存在的,当时我们在对f-22的气动进行风洞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发现,f-22进气道的折线不仅仅是能够起到隐身作用,甚至我们还发现了它可以起到类似边条翼的作用,飞机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还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

    说到边条翼的时候,孙、吴两位新生代总设计师当然就能比较清楚了,仔细对这折线研究上一番之后,也就发现了这折线确实能实现一些边条翼的作用,折线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涡流在流过主翼上表面的时候可以实现很大的气动增益。

    孙总师前前后后搞清楚了这折线的作用之后,那也是各种佩服得紧:“这设计实在是太精妙了,真可谓是化繁为简啊!边条翼的设计从早期f-5的小边条开始,之后是f-18的s型边条,再到后来便是我们yz-1验证机上面的大边条,本以为大边条已经是边条翼设计的终极,却没有想到陆总师对边条翼的设计才是真的大师啊!之前0111所对边条翼的研究可以自称国内最前沿,现在轻四方案一出,确实让晚辈佩服。”

    见到孙总师有如此表现,杨辉倒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要说这dsi进气道外的侧折线设计,其实外形看起来和f-35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几乎有80%的相似度。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f-35战斗机还属于蛋白质的阶段,洛马公司甚至连jsf项目的设计招标书都还没有拿到,所以轻四是绝对是不存在任何的抄袭,这只能说是大道三千而殊途同归,只要大家往四代机方向进行设计,那么有一些设计中的巧合也就不奇怪。

    就在众人感慨陆总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之奇妙的时候,唯有杨辉和宋总师没有动作,特别是宋总师那边更是紧锁眉头,因为他已经看出这折线在设计中的奇怪之处,这折线虽然起到了和边条翼大致相同的作用,但却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

    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宋总师却是来了兴趣,现在这设计倒是挺有意思了

    (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章:原来如此

    对于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它似乎并不能算是边条翼的变种,毕竟不管边条翼的设计会如何五花八门的变样子,但终归有一点是肯定不会有所改变,即边条翼的边条是从主翼前缘延伸出去,那么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边条和主翼必须要处于同一高度。

    显然,现在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和主翼并没有处于同一高度,既然边条和主翼没有在同一高度上,那么这肯定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设计,或许这种设计更应该算成是

    “不对,我说老陆你这设计也并非是什么所谓的边条翼吧,这折线并没有和主翼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这设计就已经超出了边条翼的范围,不过奇怪的却是,两者即便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之上,但折线所拉出的脱体涡流同样也能够起到类似边条翼的设计作用,对吧?”

    随着宋总师在众人都对陆总神来之笔各种感慨的时候说出此话,一时间小小的会议室也猛地安静下来,并且马上就有明白人按照宋总师说的去研究对照大屏幕上给出轻四方案的侧视图,这一看,没想到却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唯有陆总师这时候各种苦笑中,但最终还是对宋总师摇摇头,实在是最后依旧还是没能逃过611这宋老头的毒辣眼光。

    要说这次的进气道折线设计,实际上最开始在对这方面研究的时候,陆总师确实是根据f-22进气道折线的设计思路走的,后来才发现f-22的折线和机翼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确实可以算成是边条翼的一种隐身修型设计。

    但同样的设计放在不同的飞机上,却又因为轻四采用的是下单翼设计,机翼的高度和进气道外侧的折线并不处于同一高度,所有自然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改型设计,但飞机出于隐身的需要,最后又必须要留下这折线设计,于是陆总师只能在设计中任然保留折线,然后才有了后来的惊人发现。

    “好了,我就知道逃不过你611宋大所长的眼睛,现在我承认这折线在气动上发挥作用的原理确实和边条翼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涡流发生的原理上其实更加像是被固定的鸭翼。”

    此言一出,在整个会议室引起的轰动效应绝对是不同凡响,毕竟刚才众人都还以为这折线是从边条翼进化过来,并且都在佩服陆总师在战斗机气动设计上的出神入化之造诣,但你现在却突然说这不是边条翼的变种,简直是各种打脸啊!

    但好在这时候的小会议室里面参加会议的只有十人不到,大家都是懂行懂技术的公司高层,况且这打脸打的都是大家的脸,因而也就没有谁恼羞成怒,最终也只能是纷纷苦笑自己这一回是打眼了,而于总师首先反应过来,然然却是默然不语。

    宋总师在这时候算是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也就转而谦虚了两句:“是啊!你陆总师这一手倒是玩儿好啊,首先一开始就说你这进气道折线设计的思路是从f-22上面得来,而我们根据之前对f-22的气动研究了之后也确实得出结论:它算是边条翼的一种。然后,我们这一大波人都被你带了节奏,要不是我反应的还算快一点,还真就让你给骗了。”

    一边说着,宋总师还各种没好气的把头转向一边,看起来是对陆总师之前的行为表示不满。

    不管其它人是怎么反应,陆总师这时候倒是继续解释着关于这机头折线的问题:“关于这折线为什么在拉涡的作用原理上更加和鸭翼相似而非是边条翼,这个很简单,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我们通过风洞测试所提供的高速照相机所拍到气流分布就知道了。”

    随着大屏幕上的图片再一次变化,这时候就不是三维cad模型的侧视图了,新的图片是在风洞中进行拍照所得到,银色的整机气动缩比模型被一根钢管从机尾发动机处插进去并固定住,之后的钢管则弯曲到下方的地面万向控制台,在万向控制下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做俯仰、偏航、滚转机动。

    被拍到的照片中飞机是处于仰角飞行的状态中,而且明显可以看到进气道折线狠狠地拉出了一片白色的涡流,而这涡流却又直接作用到了机之上方。

    这里会议室坐着的人要不是对边条翼有着深入地研究,要不就是对鸭翼有深入研究,因而肯定是在第一时间就看出这涡流作用到机翼上的不同之处。而于总师刚才打眼了一次,这时候则是又一次站出来,他要说说自己新的见解。

    “果然啊!这涡流在原理上是更加和鸭式气动的涡流相似,如此倒是和边条翼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你这进气道折线肯定是不可动的设计,这肯定就不能和可动鸭翼的强大作用相媲美,再加上这折线首先是为了保证隐身的需要,所以也并没有像固定的鸭翼那样突来,所以我肯定这折线在拉涡流的效果上,应该类似于幻影3c战斗机的进气道外侧扰流片。”

    没错,现在又一次提到了幻影3战斗机,这却是一个让人尴尬无比的情况,轻四的进气道流经路线、下单翼设计、甚至是进气道折线的作用都是和幻影3的扰流片各种相似。

    因而这时候若是把轻四的机身中段设计看做是对幻影3的超级隐身魔改,这似乎也还是能够说的过去,但轻四和幻影3不用的则是在于轻四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

    由于轻四的定位是需要对外销售的,而小国使用轻四肯定要执行空优作战,这是杨辉之前在轻四项目开始的时候,根据f-35一票国外用户的要求所归纳出来的外销型轻四硬性指标。

    因而在基于各种考虑之下,轻四的机翼倒是直接把f-22的机翼进行缩放之后就装了上去,甚至连飞机的尾翼都一样也是直接抄袭f-22,这一点陆总师倒是挺光棍,直接表示f-22的机翼翼形设计在常规气动布局中,应该是最适合空战的隐身设计,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也直接就用了上去。

    而轻四的外倾双垂尾设计倒是没有照搬f-22,杨辉一看就知道这是歼18双垂尾的一种变种方案,垂尾面积也并没有f-22那么大,但因为要照顾到飞机的超巡需要,垂尾前缘后掠的角度同样也不小,整体上来看倒是和上一位面东北那边的31方案的0版机翼设计相似,用在轻四这里也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设计。(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一章:原则上没问题

    轻四方案确实属于一型充分借鉴了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之后,坚持以我为主,并且进行了大量自主创新之后的设计。

    而且实际上仔细地看看就知道,这里面确实很有一些洪都的技术传承在里面,首先下单翼设计是歼12、l-8两款飞机都有使用,而对于进气道从机翼上方经过的设计方案,应该就有些看似颇为奇怪了,甚至还有些离经叛道的感觉,但这种设计对洪都来说却又算是得心应手。

    陆总之所以在轻四的气动设计中考虑到这些,确实是受到了洪都的经验传承影响:“轻四的大致气动设计就是这样,飞机的机动性虽然不能算是世界最顶尖的一流行列,但绝对也是中规中矩,同时又因为轻四有非常优秀的隐身能力,首先跨代之间的战斗我们肯定是不用担心,在以后有可能会对上f-22的时候,它同样也能够有一战之力。”

    这年头,同代战斗机之间都很难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便是重型和轻型之间也是如此,因而要说轻四能够和重四在空战中有一战之力也能够说的过去,但实际上两者真的对上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有人傻到用轻型多用途去和重型空优正面空战。

    轻四方案的气动设计已经全部公开,参与会议的总师们无不是各种低头沉思,更甚者还有人向陆总师要轻四的气动测试数据进行多方评估,又或者左右之间交头接耳的沟通一番,各自私下发表着自己对设计方案的看法。

    而杨辉则是在一边发呆,或者说是在思考着一些问题,轻四使用常规气动布局,虽然进气道外侧有气动扰流装置来实现拉涡增升,但这终归还是属于常规气动的范畴当中,因而机动性就很是一般,除非还能有什么牛逼的杀手锏设计。

    单就此时陆总师所公布的各种情况来看,这飞机的空重已经快达到11吨,而这样的数据在飞机整机的推重比上肯定是没法和f-22这种高推重比的重型空优机去比,而为了能够在空空作战中有更好的机动性,是不是有必要给它装上全动垂尾?

    90年代的全动垂尾还没有明确的概念,虽然最早的全动垂尾设计应该也是诺斯罗普在yf-23项目中首次引入,不过那东西与其说是全动的垂尾,还如它是具有一定上反角的全动平尾来的更加生动、形象一些。

    现在要给轻四设计全动垂尾来增加机动性,这一点恐怕就有些困难了,毕竟轻四首先是需要进行超巡,再加上垂尾本来就是走的31方案的0版本路线,到时候要是还在这基础上走全垂尾设计,恐怕很大可能会导致飞机的航向(偏航)控制困难,所以这东西看来是好用,但实际上并不太合适。

    想到上一位面的20用了全动垂尾之后确实看起来相当高大上,但私下也是为此设计付出了代价的,那一对万恶的腹鳍就是用来弥补垂直安定面的控制能力不足才存在。

    另外一款采用全动垂尾设计的飞机,俄罗斯的t-50为此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留飞机中轴线的腹沟,从而就可以用突出的两进气道来起到一定的垂直安定面作用。

    现在,轻四方案首先是直接和f-35一样机腹光滑平坦,那这肯定就不能像t-50那样用两进气道来充当垂直安定面,然后再加上轻四为了隐身设计直接割掉了腹鳍。

    这就表明,不管怎么办,至少20和50两飞机为弥补全动垂尾先天不足之处所采用的两种方案在轻四上都行不通。

    如此,那也就只能是保留轻四垂尾的水平安定面设计,老老实实的采用固定垂尾加铰接舵面的设计,而唯一还能够算是可以弥补遗憾的,大概也就是把垂尾后面所铰接的舵面设计的大一些,将安定面设计的小一些。

    以上这也算是一种妥协了,为了隐身的需要,这机动性要求是注定要被牺牲掉。但也还好,毕竟这是一款轻型四代机,只要以后能够和f-35在空战中不落下风,那么机动性指标就算是够用了。

    把各种高科技都堆上轻四,虽然看起来可以给人一种不明嚼栗的感觉,但相应的研发风险绝对也会增加好几个档次,成本恐怕也蹭蹭地往上疯涨。

    再加上轻四和重四的研发时间点都挤在一起了,而全动垂尾设计的飞机在飞控上绝对是劳神费力,虽然现在中航西南的飞控开发队伍还算是能堪大用,但在重四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存在的时候,轻四这种没有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最好还是不要抢占太多的资源为好。

    “好了,现在陆总师带来的轻型四代机方案应该就是这样了,飞机拥有标准的4s性能,具有一定的多用途对地攻击能力,但由于轻四的体型并不是太大,而且为了保证超巡的需要,发动机也使用的是小函道比涡扇,恐怕作战半径只能达到1100左右。”

    杨辉本人倒是一眼就能猜出这轻四的航程数据,毕竟这飞机首先是要保证超巡的需要,能够达到1100左右的作战半径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要知道这年头隐身飞机为了弹舱的设计需要,那可谓是各种掏空了身体,哪里又还会有足够的地方来装油料!

    而这句话也是深得三位隐身机总师的赞同,特别是陆总和于总两人,他们为了让飞机达到1500米以上的作战半径,那简直就是各种绞尽脑汁,飞机的机体设计是一再增加,所以最后在尺寸上又是一典型的大家伙。

    以后共和国的重型战斗机出来之后,在尺寸上绝对又要比f-22大一圈,这就如同当年的苏27为了航程的需要,飞机的尺寸上也要比f-15大了一圈是属于一个道理。

    “首先轻四若是能够达到1100公里的作战半径的话,那这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这一点大概陆总设计师你也是明白的。而我个人对轻四方案感觉也还是非常不错的,总公司确实有必要投资研制这样的一款轻型四代机,以后在国际四代机的外销市场中,我们才能够第一批杀进这一市场。”

    宋总师这时候对于外销的轻型战斗机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悟,那就是飞机的研制工作一定要趁早,特别是这种跨代的飞机研制就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十号就明显是在三代机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输了先手,这项目定型的有些太迟了。

    一想到国内军队为了给十号腾出位置来,直接把闪电的后续改进项目停止,所有的订单据说也就只够保证生产到96年就要完全停产,以后闪电战斗机的生产只能在国外才看的到了,

    而这,在宋总师看来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或许十号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能够有所作为,那么国际市场呢?相比之下虽然闪电在国内即将停产,但这款飞机在国外绝对还处于大红大紫的阶段,这也是十号不管如何也都羡慕不来的,自然宋总师也就深刻地知道了在战斗机换代的时候,抢占先手的重要性。(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二章:四代核心机工程

    能够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会议讨论当中,那都绝对是公司的大牛级别人才,对于宋总师所说到的早一步打入四代机国际销售市场的问题,几乎一个个都是举着双手赞成,没办法,谁让咱中航西南一开始就是以搞外销发达起来的。

    一家搞外销发展壮大起来的公司,那注定就是把外销和国际市场需求深深的印刻到了企业文化当中,中航西南的五大整机单位中,联合客机公司、贵飞、洪都、成飞,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外销市场中狠狠捞过一笔的存在。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那肯定都是举双手赞成轻四项目的上马,此时倒是一直没有开口的孙总师提出了问题。

    作为歼18的总设计师,现在18已经进入到关键飞行测试时期,那边的涡扇12却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定型验收工作,所以孙总师这一段时间对发动机的问题可算是各种梦魇挥之不去。

    现在一听说轻四项目就要上马了,孙总师那也是第一时间想起了关于发动机的问题,这年头没有一台靠谱的发动机是绝对不行的,现在轻四项目的气动已经大致吹出来了,关于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消息,这似乎还毫无音讯啊!

    “几位前辈都是对四代隐身战斗机项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个人也认为轻四项目是应该上马,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大推力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该怎么办?这可就不能又搞成我们的歼18一样,飞机现在都试飞满两年时间了,到现在涡扇12发动机还没有交付过来,所以这发动机问题非常关键啊!”

    这一说到发动机的问题,顿时办公室内又是一片哀鸿遍野,虽然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已经是比起上一位面有了巨大的飞跃,至少也算是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有了还算看得过去的成绩,也能够保证现役所有的军用飞机装机使用。

    但一说到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这还真只有哭的份:“哎!这话说的很对啊,我们要搞重型四代机也好,轻型四代机也罢,现在若是没有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肯定是不行的,太行发动机虽然已经完成了核心机的测试工作,但这台发动机再怎么也要2000年左右才能定型,我们的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之路还很长啊!”

    紧随着孙总师之后的宋总师也是感慨不断,611那边的十号和太行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对太行的进度也算是了然于心,不过这次他所担心的对象却和会议主题不搭边,太行这种标准的三代机用的大推涡扇,和四代机所要求的大推涡扇又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东西并不能用在四代机上面。

    倒是杨辉也懒得再听其它的,现在他有必要宣布一件事:“首先太行这款发动机肯定是没法用到我们的四代机上面,甚至由于太行的进度问题,它连四代机早期原型机装机测试的资格恐怕都没有,为了保证我们四代机原型的安全,恐怕早期的试飞机搞不好也要用31f。但说到定型的发动机嘛!我们就必须要使用四代大推涡扇,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四代大推的研制工作了。”

    要说四代大推的研制工作,这项目算起来至少就要追溯到90年代初期,当时杨辉就同意了对四代大推的研制,为此还专门批准了四代大推的预研项目,一直到现在的94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有余,很多预研的技术都已经通过技术定型检查,也是时候可以正式开始项目了。

    “我们的四代大推项目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展开了预研工作,前不久624那边的刘总工已经发来消息说为核心机预研的几项新的技术已经完成,新一代高温涡轮叶片也已经通过各种性能测试,涡轮盘采用新的粉末材料之后也能配合上叶片的工作温度,所以现在624那边已经批准了开始四代机大推的核心机设计工作。”

    说起新一代的高温涡轮,那真就是典型的砸钱砸出来,首先是中航西南旗下位于帝都的625制造工艺所联合中科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材料分部,双方甚至在80年代中期dd-3完成之后,就又一次对新一代的高温单晶合金展开了研究工作,而dd-32就是砸钱之后得到好东西。

    当然了,这dd-32绝对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材料,至少这东西和之前dd-3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东西含有了传说中的神器:铼。

    而也正是因为新的单晶材料及中有了7%的金属铼添加进去之后,这才让dd-32这款新一代高温合金在使用上各种空心叶片、强制冷却、高温涂层之后,能够达到1680摄氏度的涡轮前总温。

    说实话,能够有1680摄氏度的涡轮前总温,这已经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虽然还是没有能够达到f-119那变态一般的1700多摄氏度,但这绝对是现目前共和国能够使用的最新型高温单晶叶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叶片的成本倒反而是被研制双方给忽略了。

    虽然dd-32涡轮叶片的制造成本是dd-3的五倍还多,但是没办法,为了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究,这是必须要忍受的。

    而且杨辉还听说当时dd-32的制造成本数据被划拉整理出来的时候,直接就把军队方面给吓了一大跳,军代表那还愣是不给签字让这材料进入到实际使用中,一直嚷嚷着说625所这是要把军队的钱全部压榨光才甘心。

    没办法,咱共和国的军队是典型的穷苦惯了,之前的涡扇10发动机造价就已经够高了,后来的涡扇12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直到这次的dd-32的时候,按照计算得出的初步结论就是:光是四代大推的核心机造价就要顶一台涡扇12。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还是杨辉亲自给军队那边打电话,好说歹说地解释了好长一大段。从共和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可限量,又扯到了2000年之后的军费肯定会连年大幅度增长,再到最后的四代核心机在大规模生产之后造价可以降低,对比了国外的航空发动机造价之后,这才算是把军队那边给打通,最后勉强算是同意了在四代大推核心机上面使用dd-32材料。

    尽管如此,新的高温涡轮也还是没法达到f-119的1700多摄氏度,所以原本四代大推所计划的要达到和f-119一样的18吨推力肯定是不行了,还是624在各种研究了之后,才给出了可以设计出一款能够保证开发出17吨大推的核心机。(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三章:立项开始

    新一代的四代军用大推涡扇项目开始正式推进研制工作,而核心机的设计自然也要用上好一段时间,但好在现在的624所也算是经验相当丰富了,相关的技术也能够全都预研到位,大概在研制核心机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便能搞定。

    这次会议室里面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要说对航空发动机技术最了解的人,居然还要数杨辉这位十年前在0112所工作过的家伙,至少,这位当年也是刚一进入到设计所就当上发动机总设计师的存在,虽然那只是航模用的发动机,但好歹也能算是在天上飞的发动机嘛!

    很快,杨辉说了发动机方面没有问题之后,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来,只听到还是刚才那熟悉的声音

    “总公司未雨绸缪,既然提前好多年就已经开始了四代大推项目的研制工作,那我们的四代机项目应该就没有太多的问题了,倒是我们国内对隐身吸波涂料方面有足够的技术研究吗?说起来这才是四代机在隐身上面最重要的一项技术,飞机60%的隐身都是靠涂料做到的,隐身飞机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东西才能肆无忌惮。”

    也真就还别说,孙总师虽然没有参与到四代机的气动探索当中,但是对四代机的各项重点技术还算是看的比较清楚的一位。就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责任感,以后中航西南这边拿到重四方案的话,凭借孙总师在歼18研制项目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妥妥地以后0111所这边的海军版重四总设计师就是非他莫属,甚至整个项目设计都要以他为主导。

    没办法,首先于总师之前连18的总设计师都不当,之后还会有心思去拿这个重四的总师?完全没有可能嘛!至于说611那边,似乎那边的宋总师也年龄不小了,再等到重四立项的时候,肯定宋总师也不会去当这个总师,到时候611那边肯定就是更加年轻的杨为出任重四空军型的总设计师。

    至于说公司另外一位搞舰载机的吴炳麟总设计师,现在这位手中的闪电舰载型已经快要完成前期的测试工作,得到的效果也算是合格,据说这款闪电甚至还能够少量带弹拦阻降落,最多的时候可以做到两枚中距弹加两枚格斗弹一起降落甲板。

    吴总师本人现在同样也是带队在海军建成的蒸汽弹射试验站进行了上百次的弹射起飞测试,其中一架原型机已经在技术人员随同下打包运往巴西那边,真正的舰载机航母起降测试就将在94年展开,而那边的诺斯罗普、巴航两方也是早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只要闪电舰载弹射、起飞测试通过,吴总师的任务也就算是正式完成,到时候国内的歼18双座教练/电战型也将由吴总来出任总设计师,在逐渐摸清楚了歼18的性格之后,歼18的舰载型差不多也就可以准备上马了。

    新一代总设计师选择的问题,这些都是三代机时代就已经在老一辈的刻意准备之下完成,几位被提到中的牛人几乎都已经可以算是项目内定的总设计师,所以这也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到是此时还没有到选总设计师的时候,此时众人所面临的问题是隐身飞机的吸波涂料,而要说道这吸波涂料,那绝对就是美国走在了世界最前沿,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甚至苏联、欧洲在这方面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就算回到了上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能够自称自己是除了美帝以外吸波涂料研究领域第二的也只能是共和国,毕竟欧洲那边压根儿就没有四代隐身机的项目,毛子倒是有一个所谓的t-50战斗机,不过那t-50的隐身同样也是一个大笑话。

    整个t-50战斗机在设计中,压根儿就没能够算是把隐身放在了该有的重要位置,飞机的气动上真正考虑到隐身的要求还真没有几处,而且在隐身和机动性发生冲突的时候,毛子也是首先牺牲掉隐身。

    最重要的是,苏霍伊的那些家伙们还属于典型的不自知,各种吹牛逼说要用上等离子隐身云云,那逗逼劲简直就和三哥有一拼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被三哥传染的,倒是一直让国际大流氓俱乐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在上一位面唯一能够在隐身涂料方面和美国扳手腕的国家,大概也就只有共和国达到了要求,而换做是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雷达吸波涂料方面当然就更不会落后了,甚至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压根儿都没有让中航西南操心,军队所属的研究所在好几年前便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要说隐身涂料这东西,杨辉还真没有担心过:“关于隐身涂料这事就不用担心了,这东西有军队的研究所在重点跟进,我们也不用负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到时候轻四对外出口的时候,我们直接让军队那边拿出一种性能一般般的涂料就算够用了。”

    隐身吸波涂料这东西绝对是属于国家重点绝密,而四代机的出售肯定是必须要搭配隐身涂料一起,这一点肯定是必须要有,但不同之处就在于像这种自己老老实实攀科技树研究出来的隐身涂料,中间能得到的涂料种类绝对是不会少了。

    甚至同样是国内使用的涂料,就因为飞机所驻扎地的环境不同,海军需要一种耐腐蚀的涂料、西北沙漠地区又需要一种耐风沙、高温的涂料、到了东北的高寒地区又要换另外一种耐寒涂料,而这在早期的隐身涂料应用中也是再正常不过,只有到了2000年之后或许有可能研制出环境适应性更好的涂料来。

    有了各种堪称海量的涂料种类之后,对外出售的时候那还不得好好拿捏一下,这隐身涂料还各种精贵,完全是属于易损耗物品,涂料和飞机之间的关系,大致就好像是打印机和油墨之间的关系一样,出售的时候不仅价格高,而且还是那种细水长流的好买卖。

    只可惜这种好东西居然让军队旗下的研究所一早就吞下了,中航西南这边也不好去和军队抢生意,毕竟你的飞机都是出售给人家用的,现在还敢跟人家去抢生意?

    对隐身涂料知道的比较清楚的人当中,就不仅仅是杨辉一个人了,其它三位四代机气动设计总师同样也比较清楚这方面的问题,皆是点头表示不用对这一点有过多的担心,可以放心的开始设计工作。

    最终这也是经过了连续一周多时间的讨论,也算是初步在公司内部定下了关于轻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需求,并且对陆总师提出方案表示同意。

    也就在一众人的集体智慧研究之后,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国家开展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甚至这次的轻四方案直接就是世界上第二款正式投入研制工作的隐身战斗机。(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四章:未来大型飞机(FLA)

    轻四方案已经开始,那边的陆总师自然是带上洪都公司的一众技术人员开始进入到飞机的初始设计当中,但就是这一阶段也算是非常的麻烦了,毕竟再次之前的共和国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四代机,这就不像之前从二代机过渡到三代机的时代,还能够有诺斯罗普在一旁教徒弟。

    就现在,难不成又跑去找到诺斯罗普,然后说我们一起合作搞一款轻型四代机,这就算是继jf-17闪电之后的闪电2项目?

    这尼玛想想就不可能嘛,虽然之前的诺斯罗普当了共谍,算是手把手的教会了中航西南如何研制三代机,但这是也因为当时的国形势允许这样做,因而诺斯罗普最后才没被美国政府狠狠地打屁股,

    就现在这时候,真还想要在四代机上面和诺斯罗普合作,那差不多想一想就差不多行了,全完没有可能嘛!倒是洪都那边在l-8之后,已经多年没有接到过项目,现在有了项目之后更是要集中起所有的科研力量,开始了对轻四的研究设计。

    1994年作为新的一年,翻过了农历新年之后就已经是3月份,眼看着再有一个月时间,那国家工程院就要说成立了,而原本杨辉还打算借机会蹭进去沾沾共和国工程技术最顶端的一群大牛们气息,却没有想到这德国人又跑来添堵了。

    而德国人出现的原因倒也算是比较合理,人家也直接就是打着来商量mpc-75后续计划的旗号而来,单就看德国佬那一副相当实诚的样子,这倒是让杨辉在心里有些感到惭愧,毕竟mpc-75作为双方共同投资开发的项目,现在共合国这边要一脚踢开德国人去单独搞c-818客机,确实就显得有些不太地道。

    把德国谈判队的负责人单独请进办公室之后,也让秘书泡上茶,之后才给带上门,还算是闭门会议:“你们德国那边mpc-75运营中表现如何?mbb公司所属的那一条总装线还在安装调试当中,恐怕还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开始运转起来,这也是我们之前合同中就已经定好的,现在来我这里催促也不顶事啊,咱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话题一开始,杨辉就是各种把问题拉到mpc-75项目本身上面,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家德国压根儿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次的mpc-75项目上多费尽口舌,甚至谈判队这次来的目的就不是谈民航飞机。

    而要说清楚这次德国方面来中航西南的目的,首先要知道的便是现在坐在杨辉对面的mbb公司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mbb了,此时的德国航空工业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整合与吞并公司,不过和上一位面完全不同的则是,上一位面的德国mbb公司直接就在92年的时候被并给了德国宇航公司,倒是这一位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上一位面那是因为八十年代后期的mbb在mpc-75项目中,因为共和国这边不够给力,导致mbb最后的孤注一掷也宣告失败,而与此同时的德国政府也终于下定决心,直接委托了奔驰戴姆勒全面重组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在1989年组建了德国宇航公司。

    之后的德国宇航第一轮就直接合并了包括mtu、多尼尔和aeg公司,而后的1992年又将德律风根系统技术公司和mbb公司合并到手,93更是直接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的大部分股份,1995年重新为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从而也算是变成一个大杂烩的公司,其性质倒是颇有学类似于共和国的军工总公司构架。

    而现在这一位面的情况就变了,首先是mbb公司和中航西南这边合作进度良好,mpc-75客机、cg-2000发动机全都按进度完成研制、并且到了现在94年的时候全都已经获得成功,自然奔驰戴姆勒公司要想重组德国航空工业的计划就受阻了。

    反而是mbb公司这边借助了cg-2000和mpc-75两个项目,mbb公司和mtu两公司看到共和国这边同他们展开合作对象联合客机公司、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都被合并到了一家大公司当中,这时候才发现,尼玛这mbb、mtu两公司要是继续各自为战的话,肯定会比中航西南这样的大公司短上了一节。

    于是乎,紧随着中航西南的成立之后,德国那边的mbb和mtu公司也宣布合并,重组为新的mm公司。

    如此,德国最强大的飞机整机研制公司、发动机整机研制公司也抱团取暖了,再往后甚至就更加简单了,整个德国国内最牛逼的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都合并了,那德国政府自然是没法了,随着一批其它的小公司加入到mm阵营,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分裂成了两大阵营:戴姆勒宇航、mm公司。

    那么这一位面的戴姆勒宇航就尴尬无比了,这家伙就只有一家多尼尔公司在手,旗下制造着五十座以下的小涡浆客机,到是93靠着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之后,又算是补齐了所有支线客机系列,看样子这是打算走发展支线客机的路线了。

    而现在的杨辉或者说中航西南所面临的合作伙伴mm公司,这家伙的飞机制造业的主体mbb公司参与了欧洲台风战斗机项目,并且全资握有德国空客公司的所有股份,也意味着它握着欧洲空客公司9%的股份。

    再加上mm公司旗下的mtu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这家公司可不仅是参与到了cg-2000发动机项目,同时之前还掺和到了v-2500发动机项目当中,并且还能生产世界最先进的重载柴油机,所以这mm公司要算起来也肯定是可以和中航西南平起平坐了。

    面对着mm公司所派来的特命全权谈判队负责人,杨辉还是以平等的态度来接待,而这边的德国佬也是丝毫不敢对中航西南有什么轻视,毕竟他们所面对的也是一家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种类飞机的世界级大公司,特别是军用战斗机领域绝对是mm公司拍马难及,就连公司小有成就的客机领域,在面对中航西南的时候也丝毫占不到上风。

    而也只有双方站到平等位置上的时候,再谈合作的问题也就更加容易一些了。

    “杨总经理倒是放心好了,德国那边的mpc-75飞机运营良好,生产线也正在各种调试当中,而且要是没问题的话,最近我们双方联合成立的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也将接到空客公司的a-319生产线建造项目,而这笔订单可不算小。”

    所谓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这就是当时由中航西南和mm公司合作的产物,也算是双方各自持股50%的一家提供脉动生产线的公司,公司靠着mpc-75的脉动生产线一举成名,而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提供了包括德国mpc-75、cg-2000的脉动总装线,巴航那边的emb-145客机生产线也由这家公司拿下。

    而这俨然就是一家新兴的国际航空工业界的工业生产设备提供商,借助着德国那边所能够采购到的精密加工设备,全世界能够做脉动生产线的也就独此一家,且别无分号。

    “哦,看来现在的情况很不错啊!我们两公司之间的合作果然都是好项目,那既然这一切项目都没有问题,这次前来我们中航西南公司,要商谈的又是?”

    此时的杨辉就有些不明白了,既然不是谈mpc-75的后续,并且mm公司旗下的德国空客也拿到了a-319的总装线,现在和中航西南还有什么合作的可能?不过很快,杨辉知道谜底了。

    “这次我们mm来找到中航西南,自然也是有要事要商量,这可算是关系到了我们双方之间的又一次大项目,相信以我们两公司不到十年时间就完成mpc-75项目的所有开发工作,并交付客户使用所表现的效率来看,足以胜过国际上大多的国际合作项目。那么这次我们mm就是奔着双方的合作效率来的,不知道杨总经理是不是听说过fla项目?”

    这一开始,说实话杨辉还真的就没听说过这个所谓的fla项目,似乎上一位面也没有听说过这东西啊!

    不过看这mm公司来人的意思,这似乎是一个拖延了很久很久的项目,想来应该是项目的效率太低,导致了mm公司或者说是德国政府的不满,因而这才找到了中航西南,是想要高效率的合作搞出这个大项目?

    那么这fla又到底是个什么项目,完全没有听说过啊!难不成是上一位面的一个因为低效率,最后被干掉的项目?若是这样解释起来的话,似乎就能够行的通了,原来这是一个下马的项目

    德国那位虽然不明白杨辉为什么没有听说过fla,但还是直接解释着:“fla项目,全称:未来大型飞机,是欧洲多国联合起来准备研制的一款用来替代c-130的新一代战术运输机,而从82年的项目需求调研开始,现在已经整整拖延了12年的时间,各成员国之间却还在扯皮当中,所以我们受不了这种低效率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五章:“众筹”运输机

    得,这时候的杨辉若是还不明白德国人说的是什么项目,那还真就是该一头撞死算了,这尼玛不明摆着的就是传说中欧洲一代神器、战术运输机的巅峰之作、性能最优秀的涡浆运输机a400m的前身嘛!

    这倒是没有想到此时的德国人居然会跑来找到中航西南,应该算是个什么意思,这年头德国人才刚解决东西德的分裂没几年,而且美国爸爸的大兵还驻扎在德国本土在,他就敢大着胆子来找咱共和国合作军用飞机的研制?这尼玛光听听就感觉不靠谱啊,虽然虽然

    虽然这时候的fla项目相比之下,确实在90年代的时候还要更加不靠谱一些,想当年,这fla项目的前身都还要追溯到82年的时候,那还是由法国宇航公司、英国宇航公司、mbb公司和美国洛克希德-乔治亚公司决定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探讨合作研制未来国际军用运输机的问题。

    没错,整个a400m项目最早就是要追溯到82年,那时候杨辉甚至都还没有参加工作,而后来嘛!项目也算是经过了各种长篇大论之后,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现在比a400m项目更晚开始的项目mpc-75都已经交付用户商业运营了,这a400m同样还在扯皮之中。

    仔细想一想,从82年就开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当时那主要也是因为项目参与国所装备的c-130运输机确实快要到寿命期的末尾了,而好在最开始各国的幻想都很不错,认为运输机这东西研制起来还是非常快的,大概10年左右就能搞定,所以最开始四方单位预计的就是在90年代初期定型交付。

    然而造化弄人,自82年开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开始,双方在这中间就一直是各种的扯皮:比如到底是用涡扇好还是涡浆好?到底是载重20吨好还是30吨好,飞机的总装线该建造在哪个国家?各国应该各自分摊多少研发成本,各自的订购数量又是多少?

    以上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项目发起的各国,而且随着后续不断有欧洲国家加入到项目当中,这虽然让项目表面看起来是更加的红红火火,但由于各**队作战需求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各种不同的要求被提出来,导致了最终谁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因而项目也无限拖延。

    就这样,到了90年代的时候,各国依旧还在纠结着项目的构型到底是什么样子,而随着这中间蹉跎的12年时间过去,英国那边首先就受不了,毕竟这时候英国人手里的c-130运输机寿命到期,那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啊!

    于是,英语首先选择了订购之前早就退出了这次众筹运输机计划的洛克希德公司的c-130j运输机,之后的意大利则紧随其后宣布采购c-130j的采购订单,法国虽然没有采购c-130j,但也同样是选择了暂时退出,自然94年的fla项目可谓是面临着最大的危险,稍不注意就要分崩离析。

    那么现在作为德国参与到fla项目的公司主体,mm一看82年最开始发起项目四巨头,首先是洛克希德在80年代末期选择退出,然后英国和法国现在同样也是要打算退出了,你们这尼玛就是一句话说咱不干了嘛!还要那么多借口干什么,没有你北约三流氓,我德国就要吃带毛猪不成?

    于是这就有了mm跑来找到中航西南开始暗送秋波,这没办法啊!谁叫之前两家的合作太成功了,以双方在mpc-75项目中合作的高效率表现来看,新项目也就再也不用受多国扯皮的痛苦了,至于说北约国家不能和共和国合作军用装备研制的问题,这尼玛要想解决的话,耍耍狗皮赖还是有可能绕过去的。

    德国mm公司不惧艰难险阻来找到了中航西南,那咱中航西南肯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啊!

    要说这a400m项目的替代者,那肯定是要重视的,就现在94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原本fla项目四巨头都走了三家,而上一位面要不是德国在94年好死不死的把项目拖下去一两年时间,那肯定后面就没有a400m这飞机了。

    现在德国也要脱离这项目走出来肯定就是好事,不管mm和中航西南两家最后的能不能愉快地走到一起,这个姿态肯定是要摆出来的,只要给德国人看到足够的光明前途,那边肯定也是要退出fla的。

    完全有理由相信没有了德国人的最后努力维持fla项目,自然这一位面的a400m直接就没了,至于以后mm和中航西南双方的合作成与不成,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反正现在是一定要先把a400m给整死。

    这种打着合作的名义,把行业对手的项目给搞死在摇篮当中,之前这是美国佬对咱共和国用的最多的招数,比如合作麦道82搞死了运十、合作ft-8搞死了共和国原本打算引进的斯贝舰用燃气轮机,合作

    反正这种亏共和国吃的绝对不少,因而现在的杨辉也算是吃亏是多了,大概也就产生了那种久病成良医的感觉,现在就要学学美国佬的招数,看能不能把a400m给搞死,若是能成的话就再好不过。

    快速地下定了决心之后,此时的杨辉也就做出一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表情:“哎!原来是你们之前欧洲合作搞的那个新一代战术运输机项目,这个我们是知道的,怎么?现在你们德国这边也要打算退出合作,然后出来单干?”

    得,杨辉这话算是说到了德国人的伤心之处,这更是引来了各种大倒苦水:“可不是嘛!你看这项目从82开始,一直拖到现在都还在研讨飞机定位,算算现在这都94年了,我们也眼看着由于之前拖延的时间太长,为了能够快速地拿到飞机,这不就建议引入安70运输机来进行小的设计改进嘛,在这之后大家就能够快速地定型交付使用,可这英国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滴,他们不同意不说,还直接要去采购c-130,你说说这像什么话!”

    还真没想到德国人把主意都打到按70上面去了,这年头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你德国跑去把一款前苏联的运输机项目拿来当宝似得在这西欧多国来宣传,并且还要准备把这东西复活成fla项目,这还真是够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六章:这东西很尴尬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听到杨辉对这项目不看好,那更是连忙解释着:“关于乌克兰的安70运输机项目,这款飞机我们之前已经有过接触,现在它已经开始在建造原型机当中,就是飞机的航电设备有些落后,到时候我们加入进去可以对这款飞机的航电进行更新,飞机的性能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说了对安70运输机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可还是看到杨辉这家伙没有什么表情变化,难道是真的对安70这项目不太动心,而不服输的德国佬自然就更是煞费苦心地帮安70进行着推销。

    “而且啊!我听说过贵国之前是采购了一批二手的伊尔76运输机,说实话那飞机起飞重量倒是挺好看,但机体的尺寸就有些太小了,已经不太适合新时期的空军运输需要了,而安70运输机则是达到了4x4的货仓高和宽,这比起伊尔76可就算是强上了不少,等你们参与到这个项目之后应该还有很大的可能得到一条生产线,如此你们自己就可以生产这种大型运输机,哪里还需要什么二手的伊尔76。”

    听了这德国人的说法之后,杨辉心里也是默默地点赞,还别说这德国人之前来的时候肯定是做了功课滴,要不然怎么会连共和国采购的第一批二手伊尔76运输机都知道,就这份用心都应该肯定。

    然而,就算德国人看明白了伊尔76在共和国会水土不服,但这安70就一定比伊尔76更加合适?就这款极限载重(牺牲大量的载油)也才载重47吨的家伙,能够运共和国所要求的主战坦克?

    比如光是现在共和国在mbt-2000坦克基础上国内改进使用的型号就达到了47吨的重量,到时候若是再给装上一些附加装甲之类的,就安70还能运的了这种大家伙?就算能够运走,那航程还要不要?

    更别说现在国内正研制中的55吨级99式坦克,你不能运输99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在共和国肯定都会水土不服,也不想想为什么上一位面共和国的运20为什么在载重、尺寸上都比安70大了好大一截,那不用想也知道这安70绝对是没法满足共和国战略的需要啊。

    既然安70没法满足战略运输的需要,那安70的这47吨的极限载重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到时候就算这飞机到了共和国手里,那不过也就是一款可以用来替换运8的战术级运输机定位而已,而运8这种战术运输机在共和国又完全不需要达到47吨,运载能力是绝对是的富余。

    因此,安70这飞机绝对不能进入共和国,这飞机仅仅是能够满足苏联时期的国防需要而已,毕竟苏联的陆军、空降兵所使用装备都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按照伊尔76标准设计的军事装备,苏军大量装备的t-72坦克也仅仅就是40吨出头而已,用安70来运输是完全没有问题。

    “安70确实各方面的潜力都要比伊尔76好,但也绝对是好不了太多,这两飞机不过就是半斤八两而已,伊尔76没法满足我国军队的需要,自然安70也很困难满足我国军队的需要,甚至这飞机也不能有效地适应你们德国的需要吧?”(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百三十七章:有想法的德国人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不过,我们倒是挺看好安70的机身设计,4x4的货仓尺寸绝对足够运载现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前线战术装备,相比之下倒是我们现役的运8飞机在尺寸上就显得有些不太够用了。”

    而杨辉这时候说的倒也算是大实话,像若是以安70的货仓尺寸来设计新一代的战术运输机,那也绝对是牛逼到爆,除了主战坦克它没法运输以外,其它的还有啥不能运?所以说杨辉对安70完全毫无想法当然也不对,毕竟又这种好东西就应该物尽其用啊!

    “那么,若是这次你们真的是打算研制一款新的前线战术运输机,那就不应该去盯着安70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飞机上面,退一步我们其实应该把飞机的载重定位在25-30吨左右就够了,倒是使用安70的机身设计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想法,如此我们便可以把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控制到100吨左右。”

    事实上,一款能够满足新时代战术运输要求的中型运输机,在载重吨位上和老一代的c-130、安12、运8都没有太大的要求上区别,真要说新时代的战术运输机应该定位到什么标准的话,实际上还是英国牛牛六十年代装备的贝尔法斯运输机最合适。

    这贝尔法斯特运输机1964年1月首飞,可以用于运输火炮等大型军备,当时就具有载重22吨飞5000公里的能力,而这数据比c130之流只强不弱,货仓宽度同样也是要大于c-130运输机,完全是向着伊尔76这种5米直径的飞机靠拢,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这飞机的改进计划中就有了25-30吨的载重的型号。

    所以说,大英帝国果然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巨人,六十年搞的一款运输机直接就能够满足2000年之后的需求,要当时英国的那帮政客们能够干点实事儿,不跑去采购c-130,而是把订单给肖特公司,那么82年的欧洲还会去讨论新一代中运?直接上贝尔法斯特就行了,甚至2000年之后这飞机依旧可以继续使用,好好挖掘这金矿就绝对是一款能够生产、使用100年的好飞机。

    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就算英国人走到了世界主流的前面,但最后还是只能给跪下,亦如他们发明的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光学助降这些好技术一样,最后英国佬自己还是无福享用,只能为人作嫁。

    若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共和国不去仿制运8,借着当时中英之间的还算不错的国际环境,当时都能够引进斯贝202的情况下,转而去引进当时英国不要的贝尔法斯特运输机,那东西拿回来生产就绝对是大好事。

    现在,新一代战术运输机的研制又摆在了杨辉的面前,而这时候就确实应该好好地吸取教训,首先货仓尺寸一定要大,野战起降能力一定要有,至于最大起飞重量嘛!这东西倒是不太重要了

    此时的德国佬似乎也明白了现在这种情况,看来共和国这边是对安70这一级别的飞机不太看好,而通过杨辉所透露的消息来看,似乎这家伙还是比较看好的安70的机身设计,这倒还有点可以谈谈的必要。又想到之前德国军队所提出的要求,这时候才发现尼玛双方的要求还是很有些相似之处啊!

    “听了你们的看法,我倒是觉得我们双方可以谈得来,飞机25-30吨的最大载重设计,这刚好也能够满足我们德国军队要求运载新一代的黄鼠狼2重型步兵战车,这款战车是我们德国联邦国防军21世纪的主要作战装备,战斗全重30吨,到时候稍微把这款飞机的极限载重扩大到32吨左右就差不多了。”

    这德国联邦国防军也就是战后的德国军队,这支军队虽然也拥有豹二坦克、pzh-2000重型自行火炮,但这些都是真正的进攻性武器,其超过50吨的战斗全重就算是安70来了也运不走,因而德国也没有打算空运这种大家伙。、

    而且就算是可以运这种东西,美国爸爸那边恐怕也不会允许德国拥有这种能够快速前沿部署豹二主战坦克的空运大杀器,能够运输主战坦克就已经是战略空军的范畴了,而德国这种国家肯定是不能有的。

    如此,发展一款能够运输黄鼠狼2步兵战车的中型运输机对德国来说也就直接顶天了,其它的甚至想也不用想太多,直接放弃就好。

    那么现在的情况倒也算是明了,这尼玛也就说还是要研制一款和a400m一样的运输机嘛,a400m能够运输最多31吨的物资到处跑,现在中德联合研制的也是最大能够运输32吨的装备满世界浪,而且货仓尺寸好像也算差不多大小了。

    看来这项目确实有戏了,杨辉倒是心里面有些想法了:“若是德国要求的也是这种运力,相信我们还是能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你也应该知道,现在你们作为北约国家是被明令禁止同我们共和国展开军事合作,哪这款运输机又该如何运作?”

    杨辉这时候问到了合作方式,而这德国佬却是一副我早就已经想好了的样子,此时也是什什秘密地说着。

    “首先我们研制这运输机又不是一定要军用,现在我们这个项目它是民用的,你看看现在乌克兰不都已经对外出租搞商业运输的安124运输机了吗。自然现在我们要走的路线首先就是不能对任何一个国家出售这种军用运输飞机,反过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飞机生产出来,然后出售给中间运营商就行了,中间商出租给各国的军队使用,又或者各国军队有运输需要的时候临时包机也完全可以。”

    就这样仔细地思考着,杨辉现在还真有些不太好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把军用运输机以商业名义制造出来,然后出售给专门的飞机租赁公司或者航空货运公司,再由这些公司出租给各国军队或由货运公司直接去承接军队的运输任务。

    我勒个去,这种想法也亏他德国人能够想出来,这尼玛还是杨辉所熟悉的传统型德国佬吗?能够想出这种办法的人能够是以呆板著称的德国人?这尼玛简直是要逆天了都。

    不过嘛这听起来好像又还是挺有些可行性,虽然这种模式在共和国有些看似行不通,毕竟这太过于天方夜谭了,但对于苏联解体之后能够好好享受和平红利的欧洲,一个军人都能够每天早上8点打卡上班、晚上5点打卡下班的神奇之地,把这种军事运输任务商业化的行为也确实是真的有可能。

    “那我算是有点明白你说的意思了,就是说我们这项目从头到尾,它一开始就是研制的一款面向民用市场的运输机,只不过采购这些飞机的公司到时候会和各国军队接触,而这就不管我们的事儿,对吧?”

    这话一说完,杨辉倒是突然想起上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好像还确实有听说过商业公司对外提供空中加油服务的,对象也就是一些没有采购空中加油机的空军,但就是不知道最后这事儿成了没有。(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百三十八章:用涡浆多没面子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没错啊!这种方案应该就是现在唯一能够展开合作的路子,对欧洲那边就采用这种办法最好,毕竟我们这是没有军队投资,同时也是没有到军队服役的运输机,你们这边到时候是不是进入军队服役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不过建议最好在这款飞机还没有定型之前都不要和任何的军队沾边儿,这个你明白吧!”

    笑话,就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算让共和国军队出钱投资这款运输机的研制工作,共和国也拿不出钱来投资这东西啊,毕竟现在的共和国军队对运输机方面的要求其实也不怎么高,刚定型的运八气密型才开始服役,这时候还是不去趟共和国军队这浑水为好。

    而只要共和国这边和军队不沾上关系,虽然到时候可能还是会受到美国的一些阻挠,但这种打着民用合作为幌子的项目,在共和国和欧洲的合作中实在是再常见不过,并且这还属于是可以把对美国威胁更大a400m运输机除掉的项目,好好地运作一下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此事可行。

    “整个项目现在看来是确实可行,飞机极限32吨的载重对于你们德国乃至欧洲国家来说似乎都算是够用了,我记得现在整个西方国家在海湾战争之后都开始计划发展快速反应部队,好像那款“拳师犬”8x8轮式战车也是30吨出头,对吧?”

    说起这拳师犬轮战,这也绝对能够算是8x8轮式战车中的大哥大了,以它那30吨出头的重量绝对要稳稳压过美国的‘斯特赖克’8x8轮战车族,这斯特赖克系列轮战在设计的时候就深受c-130j运输机的毒害,为了能够用c-130来运输这些轮战车,不仅对战车的尺寸有了严格的限制,就连那吨位也要控制到18吨左右,这牺牲的防护性简直是对大兵们的谋杀啊!”

    好在这次的新中运是全新研制,按照德国或者说欧洲的军事变革发展进行了很多的妥协,32吨极限起飞重量其实就已经足够欧洲所构想的快速反应部队使用了,那也就怪不得德国人愿意发展新一代中运。

    “没错,未来我们德国所计划新一代地面装甲作战部队中,远距离作战全都是使用25-30吨的地面装甲,所以我们就需要这种极限起飞重量为32吨的中型运输机,至于贵国这边,我相信32吨的新一代中型运输机还是吸引力的。”

    32吨极限起飞重量的中型运输机确实不错,至于共和国到底是不是需要这种飞机,这一点相信只要军队看到了这飞机比伊尔76更大的4x4货仓之后,应该也会忍受不了诱惑,对于共和国来说,还是有很多的大型军事装备需要野战运输,有需要的话就连红旗9这种区域防空系统也能给塞进新中运,反正红旗9尺寸最大的车载雷达也是属于可以折叠的。

    但现在这种事杨辉肯定不能说出来啊,红旗9这种大杀器要是都能够靠着新中运满地跑,那美国人还不得马上跳出来,到时候管你是中运还是大运、军用还是民用,全都得统统地干掉。

    确定了定位之后,要再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就简单了:“既然我们都已经决定了这飞机的定位,那么要实现这一设计所需要的技术就要好办很多了,刚才不是说看好安70运输机吗!其实我也觉得这飞机的机身设计不错,唯一不足的就是航电有些落后,但这个好说,我们到时候改一改就好,倒是这发动机方面,我们暂时还拿不出d-27对转浆扇这种东西来,甚至浆扇发动机在全世界都没有投入使用,我看这东西暂时还不靠谱啊!”

    笑话,浆扇发动机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不靠谱了,除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此之前有一些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可以勉强攻克这些技术,其他的不管是共和国也好、德国也罢,两国家似乎都对这种发动机没有什么研究。

    德国人早就对安70中毒已深,想了想之后甚至给爆出一句:“我们不能做这种发动机,那就采购乌克兰的嘛!甚至再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采购英国的苔茵发动机,把这款发动机改进一番之后还是能堪大用,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够让英国也加入到我们这个项目中,这样的话就”

    这话一听就知道德国人的花痴病还没有醒过来啊!先不说d-27浆扇发动机,那东西绝对是属于不靠谱,其次则是英国的苔茵发动机也是60年代的老货,属于和共和国现在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同一个时代的产品,要用苔茵发动机还不如把涡浆6发动机改改来的更加靠谱一些。

    想了想之后感觉这时候的德国佬应该是陷入了死循环,那这就需要由杨辉来给他当头一棒,让他们知道万万不可把战术运输机的动力系统拘泥于涡浆发动机这一隅之地,用涡浆发动机的飞机得多没面子啊。

    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虽然我们造的是一款中型战术运输机,中型运输机现目前全世界都是以涡浆发动机最为普遍且流行,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用涡扇发动机也是完全可以的,四台cg-2000发动机自然也是很不错的动力设计嘛!”

    用四台cg-2000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这东西和30吨的新中运搭配简直就堪称是完美,以cg-2000发动机8吨的最大推力来算,四台加起来就是总共31吨的推力,算起来还是可以推动一款120吨左右的运输机,而这次的新中运就是顶破了天也就这120吨左右了。

    德国人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以这四台cg-2000发动机作为动力,到底能够实现多牛逼的动力设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又仿佛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yc-15,没错啊!四台cg-2000发动机为动力的中型运输机,这对应的就是当年美国开展的先进中型短距起降运输机(amst)计划,当时麦道公司所拿出的yc-15运输机计划中,yc-15采用了四台普惠jtsd-17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1千牛(3吨),而使用四台3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就让yc-15在装载150名士兵或7吨的货物时能在572米长度之内起飞。”

    没错,使用涡扇发动机的运输机居然可以在载重7吨的极限情况下实现野战起飞,这数据比c-130这种采用涡浆发动机的中型运输机也还不遑多让,而且现在这yc-15也刚好和新中运的运载要求相符合,这就充分地说明项目可行啊!

    yc-15虽然最后没有投产装备美国军队,但是yc-15的放大型c-17总还是见过吧?这c-17的起降性能够牛逼吧?不好意思,c-17能做到的起降环境,yc-15同样能够做到,所以yc-15放在中德两国合作的新中运时代就绝对是好东西。

    既然德国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模板飞机,那自然就是最好不过:“没错,麦道的yc15运输机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使用四台8吨的涡扇发动机,也同样可以实现30吨级最大载重的战术运输机野战短距离起降,而我们现在具有了yc15运输机除了外吹襟翼以外的所有技术,因此在技术风险方面我们可以把它降到最低。”

    yc-15运输机能够实现最大37吨的起飞重量,这自然也是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这飞机的空重要比安70运输机更轻一点,仅仅只有60吨而已,再加上这飞机的机身尺寸虽然比c-130宽多了,但和安70那4米宽的货仓尺寸相比还是要有些差距的,这自然也就意味着yc-15空重可以更轻,机身空气阻力更小,这样能够做到载重37吨就还算说得过去了。

    现在安70不仅是阻力要大一些,而且空重也同样要更重,虽然到时候换装航电系统之后还是有可能把空重降到65吨左右,但是和yc-15那60吨的空重还有差距,而这些差距就需要用cg-2000发动机每台比jtsd-17多出的5吨推力来弥补。

    四台cg-2000意味着可以提供2吨的额外动力,这能够保证新中运至少可以在达到32吨极限载重的情况下,同时还可以比yc-17装多3吨左右的油料,这多出的3吨油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非常有用处的。

    现在有了一个不错的技术模板,而且看美国佬趟出来的路子好像还是那么点意思,或许这次的新中运就是安70的机身换上四台cg-2000发动机,再装外吹襟翼增升?(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