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八十四章:结构补强

    但说实话,杨辉说的话是正儿八经的很有道理,只不过良药苦口,这就要看作为总师的王长庆能不能听进去了,毕竟这可是王总师第一个大型项目,要是真的迟迟做不出出色的成绩,或许他本人也会无地自容。

    而且杨辉也能够看得出王长庆心里面还很是纠结的,或者说是在各种挣扎着,他心里面对于杨辉刚才所说的一番话肯定也有过各种衡量,要说没有想法肯定是不可能,但最终还是要必须承认现在的首要任务确实是完成苏27的国产化,军队提出的苏-27m也只是一个中长期指标而已。

    这时候的问题就很尴尬了,需要作为总设计师的王长庆来做一番艰难地取舍,是到了衡量一位总设计师能力水平的关键时刻了,要是决定正确自然就是名利双收,若是失败的话,那不过也是功败垂成罢了。

    也是经过了一番艰难地心理抉择之后,这才有了初步的一些想法:“就是说我们的歼11要速度,那么我倒是觉得三翼面气动、矢量推力之类的可以选择先暂时放弃,这两种技术不管是我们共和国,亦或是毛子他们自己,恐怕大家也都还没有搞清楚,所以风险是有些太大。至于其它的,我倒是觉得都可以先试一试再说,我们国内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堪用。”

    对于这比较堪用的说法,肯定也是经过了一些评估的,至少雷达、玻璃化的座舱和航电、甚至三轴四余度的飞控硬件都是可以做到,这些是国内经过中航西南多年努力培养出来的配套供应商,能力还是挺不错。

    而且以上这三点技术也确实对歼11的战斗力提高非常大,是属于那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改进措施,就算让中航西南的总工程师来做选择,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取舍,因此杨辉要给出肯定的回答。

    “很有道理,确实这三翼面的设计没有太大的必要,至于发动机的话,我看直接就使用之前苏27使用的al-31f发动机也没问题,全权限数字式控制倒是还没有太大的必要,那东西一个搞不好就是重大的设计缺陷,还是让毛子自己去当那个小白鼠吧。”

    对于歼11的发动机,这在杨辉看来是完全没有什么必要的,反正又不打算真的上火飞推一体化设计了,给发动机控制系统整那么高大上干什么,只要立足基本的使用需要就够用了。

    至于31f发动机的推力是不是够用,这倒是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这次新的雷达换装之后,相对于老式的1吨重苏27原装雷达,至少可以减下来400公斤的重量,到时候的襟翼相控阵雷达或许会把这400公斤重量的减重占用了。

    但是能够给歼11减重的也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是雷达而已,至少杨辉相信换装了新的航电系统之后,整个航电对苏27的减重可以有很大的改观,然后就以减下来的重量直接拿来加强机体结构,一定要像上一位面共和国进口的苏30mkk所要求的那样,至少软骨病你不能再继续带着。

    至于说这样改进出来的歼11机体重量肯定还是和早期的苏27是一个样子,甚至还会有一些超出也有可能,对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增加不会太大,这样的一款歼11战斗机又能够有多大的机动性提升,空军又是不是愿意接受这样的战机?

    其实这个就很好办了,首先必须要知道的一点问题,战斗机的机动性指标不仅仅是涉及到整机推重比,你同样的整机推重比之下,就同样的机动性要求而言,安全飞行包线范围同样也是战机机动性指标的一大重点要素。

    f-14之所以牛逼,并不是因为它的机动性有多好,而是因为它的高机动下安全飞行包线范围足够大,不管你的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还是低中高三种空域高度,人家都能够表现出不俗的机动性。

    或许你大黄蜂的低空亚音速性能优秀,但是f-14也绝对不会弱太多,而到了中高空之后的时候,人家f-14依旧能够保证机动性不会大幅度下降,大黄蜂就只能欲哭无泪,而这就是飞行包线的重要性。

    f-14和大黄蜂之间的飞行包线差距是气动和飞行高度不同所导致的,但影响战斗机飞行包线的绝对不仅仅只是气动和高度而已,速度、最大允许过载、整机重量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既然速度和最大许用过载也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包线数据,那么这次按照杨辉给歼11进行结构补强的思路进行改进,或许对于歼11整机的某一小部分包线范围的机动性增加不多,但结构补强之后的歼11战斗机至少是能够克服苏27系列的一些跨音速陷阱。

    就比如以苏27战斗机限定在23吨的重量,飞机的速度在85马赫以下时,可用过载为8g;而在85-25马赫之间(跨音速),最大许用过载就急剧降低到5g;在25马赫以上的时候又恢复到5g。

    以上就是大名鼎鼎的苏27侧位战斗机跨音速过载陷阱,23吨对应的是5吨内油加两发r27导弹加两发r73导弹,甚至苏27也只有在全机不到19吨的重量下,才可以在85马赫以下拉出9g的过载,而这时候各个马赫区间的过载都能增加上1g,但是就算这5g的跨音速飞行过载,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好看的数据。

    以上也是为什么经常有听到苏27有着9吨的超大内油,但是却经常都不是装满的状态,这可就不是空军不愿意装满了,反而是这苏27装满了油料之后它软骨啊,这种满油的情况下就算是仅仅两中两近的外挂,也已经是高达27吨的重量。

    想一想这27吨的重量可比之前23吨的正常起飞重量多了足足4吨,23吨的时候跨音速过载都只有5g,想想27吨的时候跨音速过载会烂到一个什么级别,那简直就是不忍直视了。

    与之相应的,f-15战斗机因为空重并没有苏27大,机体结构也比较敦实,因此也是大部分实现了设计要求的全包线范围9g过载,当然后来也有爆料说f-15有部分飞行包线中过载是限制在5g左右。

    但是这5g的过载,那也是软骨病的苏27可望而不可及的,除非愿意牺牲空重给机体结构进行加强,这才有可能让苏27系列的跨音速过载从5g增加到5g或者7g,到时候歼11的飞行包线范围绝对可以有很大的改观。

    你再加上换装数字式电传飞控之后,不说像苏27m那样放宽20%的静稳定度,放宽10%总是能够达到嘛!再加上结构补强之后的许用过载增大,这时候的歼11才能够算是一款合格的重型战斗机,一款真正的长腿重型制空机,到时候就算远距离大内油飞到黄海,也能够好好地同f-15/16喝上一壶。(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五章:重点项目

    让歼11小步快跑,走上一位面歼11的道路,不需要对苏27系列的机动性能再进行强化,只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强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只要能够保证歼11的机动性不会比老前辈苏27弱就差不多够用了。

    当然这实际上差不多也能够算是上一位面苏30mkk走的路子,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苏30mkk是从双座的苏27ub基础上发展而来,机动性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损失,但苏30mkk有还算可以的多用途作战能力。

    但说实在的吗,就上一位面的苏30mkk到了共和国之后,更多的也都是被用作了空优作战,空地作战模式真就没有让这家伙用上过几回,所以实际上共和****对重型战斗机的作战任务实际上就是空优,而并非是空地/空海作战。

    更何况在这一位面还有歼18摆在那里,对于多用途作战任务而言,歼18绝对是现目前国际最顶尖水平,就算苏30系列将也不好说能够强过歼18。自然这一位面的空军就更不可能说什么要给歼11加上多用途作战能力,自然单座就会是必然选择。

    大致上来说,王长庆还是比较明智地选择了听取杨辉的建议,实在是因为此时的歼11不能够慢工出细活。

    “确实是很有道理,也难怪不得当年的011基地可以在你的带领下,经过短短地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对整个航空工业的垂直整合,中航西南现在就算放在全世界航空工业中,也是能够算的上前五的大型公司,这次你的建议我听了,歼11的首批次国产化技术标准就按照刚才你建议的那样来。”

    作为多年的同学,同样也是作为中航西南公司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大型项目总设计师,充分听取对手的意见和看法也是一种要求,至少现在的王长庆达到了,至于以后歼11项目之后双方又会不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就好想这时候杨辉心里面神游天外所想到的一样,苏27家族的国产化终究还是落到了奉天这边,那么上一位面那样的总设计师长期劳累,在因公殉职的事情是否又会再次发生,现在歼11的总师是换成了王长庆,是不是有可能避免上一位面的悲剧?

    又想到上一位面歼15的总师实际上是因为赶进度才最终殉职,那么现在的歼11同样也需要赶进度,王长庆是不是

    “项目固然重要,但是你做为总设计师在项目开始开始之后肯定会非常劳累,所以还是应该多多注意一下身体,之前我们中航西南已经有出现过项目高级管理人员因为过度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事。这次你们这边要赶进度的话,还是要注意一下。对了,你们奉天所是不是还有一位叫做罗阳的人吗?我倒是觉得你可以和他合作分担一下工作也行。”

    能够因为赶项目进度而最终劳累致死,这样的人怎么也还是有两把刷子,人品能够过得去的,技术能力也肯定弱不到哪里去,到时候两个大牛一起做歼11项目,这就不至于再来什么因公殉职了吧!

    只可惜,杨辉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这时候的罗阳可绝对不至于去给王长庆打下手,好歹这罗阳也是属于王长庆之前就已经在奉天所参与工作的存在,虽然这只是早了一年时间而已。

    但是早一年时间也是前辈,更何况这时候的罗阳也在业务上很有能力,至少就王长庆所知道的消息,罗阳已经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参与到另外的一个重点项目中。

    这才摇头:“罗阳?他之前倒是和我们一样,都是所里重点培养的人才,在歼八2项目之后我们就分开负责两个不同的项目,我这边是负责歼11战斗机项目,他好像是在搞下一代战斗机。”

    这绝对是首次听说到关于奉天所的下一代战斗机消息,倒是没想到奉天所这边也把年轻一代总设计师拉了出来,并且挑起下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的大梁。

    看来奉天所也是得益于中航西南这条大鲶鱼效应,至少在总设计师年轻化上面很有一些做为了,也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些令人叹服的设计出来,也若有所思地回答着:

    “我这倒是给忘记了,你们奉天所也在角逐下一代重型战斗机项目,罗阳做为你们所里年轻一代总师,去做新项目也很有可能。”

    当然,除罗阳之外的奉天所同样还有其他的重点青年总师人才,比如上一位面在罗阳殉职之后,接任歼15研制工作的孙聪,他同样也是和罗阳、王长庆同一时期的高级人才。

    也不再瞎说太多了,杨辉表示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自己是把该提醒的都提醒到了,相信这一位面的项目少了之后,奉天所的人力也会充足很多。

    “也罢,现在就看你自己有什么打算了,注意身体为好,归根到底这才是革命的本钱。”

    摆摆手,也不打算再继续扯这款歼11战斗机的事情,老同学见面你也不能全都扯工作上的事情。再往后倒是又小小透露了一点关于米格31项目的消息,杨辉相信这个项目很快也就要知会到奉天所这边,提前透露一点做为谈资也无所谓。

    ……………

    关于歼11项目的子系统竞标一事,对中航西南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杨辉甚至都没有等到项目最后宣布竞标成功是谁,就径直离开了奉天所,回到中航西南的总部。

    在这里,涡扇12发动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定型工作,加上之前已经交付歼18的装机测试,涡扇12可以随着歼18一起交付军队,只不过这时候的杨辉回总部可并不是说什么关于涡扇12的消息,反而是要说到这次提前到来的四代重战竞标一事,这是整个中航西都必须要严阵以待的重点项目,绝对不容有失。(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六章:稀奇古怪的设计

    四代重战绝对是需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不过这时候的611、0111所两单位的方案都已经完成了几乎是前期所有的气动测试,这时候差不多进入到了机体结构设计阶段,需要的只是根据各种军队要求的设计指标,完成机体空间的安排之类的。

    为了通知到两单位,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快一些看到两种方案的效果图、缩比模型,杨辉选择了一个一个去参观。

    0111所于总师主持了前期的气动设计,不过这时候的重四详细设计已经由原歼18的总师接手,得益于歼18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双发战斗设计经验,这次接手了重四的设计之后,还是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地方该如何进行设计。

    杨辉到了会议室的时候,还能够听到他沉稳有力的声音,正在掌握着重四全局的设计。

    “对于这个尾翼的设计,应该是我们这次方案的重点核心之处,至少就现在这种气动设计来看,全世界也就只有我们这样干了,虽然理论和模拟测试中得出的结论都表明它拥有很好的气动和隐身效果,最终要是能够成功的话,这就又是一项堪比我们研制dsi进气道一样的重大工程突破,不过这对我们的结构、飞控设计都很有挑战啊”

    门外的杨辉也是听的迷迷糊糊,这年头又要进行新的技术创新不成,这倒是让人各种好奇这重四的尾翼到底是如何设计,之前杨辉也不是没有看到过0111所的气动方案,感觉那设计也很常规啊!

    心里面是一万个不清楚,但杨辉还是非常清楚这时候还不方便打扰,安静地找了一个靠近角落的位子坐下,又顺手想要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拿出来记一下重点,但一想到这里谈到的都是重点绝密信息,就算记下来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反正也是拿不出去的。

    台上的总师都是同杨辉接触了多是年的同事,也是眼看着杨辉带着当年的011基地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清楚杨总经理不是那种喜欢端架子的人,这时候就算看到了杨辉前来旁听,同样也只是点示意而已。

    敲了敲桌面之后,把与会的其它人从新拉回到这次会议但主题:重四的结构设计于盒段空间分配。

    “还继续尾翼的设计,之前这款飞机采用的是从歼18尾翼发展过去的全动水平尾翼加外倾双垂尾,只不过为了实现更高的机动性,垂尾使用了全动设计,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之前也都是有心理预期准备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在模型自由飞中暴露出了航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所以临时又增加了一对外倾腹鳍。”

    这话里面透露出的还是老问题,一直被四代机唾弃的腹鳍原本在0111所的四代重歼中是被放弃的,现在倒是出问题了,因此又把腹鳍加回来,这一点杨辉倒是之前不知道的。

    至于说刚才门口听到的所谓这次四代重战的尾翼设计很有挑战,是堪比dsi进气道的新发明,这大概就说的全动垂尾,这技术在此之前确实没有实用化过,一点重四上面使用了,的确又是突破性的设计。

    只不过,这腹鳍的设计真的又很有必要再整上来,要真是如此的话,那简直就是毒瘤一般的存在啊吗,难道就不能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一旁的杨辉为这腹鳍的设计已经操碎了心,但与会的其它骨干设计师们却一副气定神闲,对于这次万恶的腹鳍设计并没有引起丝毫的波动,难道他们都已经接受了这设计,会不会太容易就妥协了。

    伴随着疑惑,解释继续着:“现在为了能够给这个项目有很好歼的气动隐身能力,我们有工程师提出了把平尾向下外倾一定的角度,形成类似美国f-4战斗平尾那样的布局,一方面可以提升平尾的隐身能力,同时这向下倾斜的平尾也能够起到类似腹鳍的作用,帮着稳定战机的航向稳定性。”

    无论如何这绝对是第一次听说使用类似f-4战斗机的平尾向下倾斜设计方案,还能够起到隐身、平衡航向的作用,不过听了之前的介绍之后,脑袋里面倒是直接就出现了f-4那奇怪的平尾设计,确实看起来很有一些特点。

    同样的,这种类似f-4战斗机的平尾设计方案,差不多就可以把这次的重四尾翼设计看成是分改为外倾双垂尾的f-4战斗机,这种设计确实颇有一些怪怪的味道,但是看起来首先感觉是靠谱的。

    至于说这种平尾向下倾斜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隐身作用,这一点稍微想想之后同样也能够得到肯定的答案,理论上这样的设计是能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按照那边美国对战斗机气动外型隐身技术探索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至少sr-71在研制的使用,其垂尾的设计可并非是什么外形双垂尾设计,反而是内倾斜的垂尾在隐身效果上更加优秀,只是因为战斗机的机动要求,这才最终不得不选择使用外倾的双垂危。

    这也就是说,战斗机的垂尾不管内倾还是外倾斜都能够有不错的隐身效果,同理也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战斗机的平尾不管是向上倾斜(外倾双垂尾)还是下倾(外倾腹鳍)他们都能够起到不错的隐身效果。

    而这次的重四方案就是采用一对全动外倾双垂尾、一对下倾斜平尾或者说是一队大的全动式外倾平尾也能行,反正总的来说局就一句话:因为之前设计中的战斗机航向稳定性不足,最终采用了这种看起来比较折中的设计。

    而仔细想想之后就会发现,这一对外倾垂尾和一对大的下倾平尾结合之后,其效果实际上就和核潜艇中的x型尾舵有些相似,只不过上面的垂尾外倾角度和下面的平尾下倾角度肯定会有所不同,要不然下倾的平尾就等着直接触地好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章:考虑用二维

    尽管这次0111所的重四方案经过对尾翼的重新设计之后,杨辉已经对这款飞机有了全新的感觉,或者说是有了新的认识。

    也是忍住没有插上一句话,就这样看着这些0111所的骨干设计师对这次重四尾翼的新设计展开着激烈的讨论,特别是这尾翼改进之后虽然还是四翼面的气动舵面布局,咋一听起来好像是并不太复杂,但是杨辉作为项目设计的骨干,也没有人敢轻视这尾翼设计的难度。

    大老远从长安那边新成立航电公司赶回贵羊参加会议的厉云一直皱着眉头,他不知道这次新提出的x型尾翼设计对项目的其它设计部门有没有带来一些特殊要求。

    反正他只知道这次对他本人将要负责设计的电传飞控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挑战,这共计四个翼面全都是可动设计,而且还都是有一些倾斜角度,因而这些翼面所要起到的作用也都是相当复杂,涉及到的翼面动作配合确实也很不简单。

    “这次的新气动方案出来之后,倒是给你们隐身设计部门和气动部门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你们这何况又不是把问题一股脑地塞到了我这飞控设计部门来,x型尾翼设计,这在控制上很有挑战啊!”

    其实真要说起来,光是这全动垂尾的飞控设计就已经是一个大难题了,不过这也还不是不能接受,咬咬牙也能够挺过去,之前的全动外倾垂尾就算配合上全动平尾设计也都不是什么事,大不了就是变成类t-50尾部的设计就行了,飞控上也能够比较轻松。

    现在新改进之后的气动设计难就难在全动平尾它要下倾,这时候就不仅需要起到配平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稳定飞行航向,而这也是电传飞控编写的又一个难点,而这次偏偏是全动下倾平尾和全动外倾垂尾搅合到了一起,这就需要好好地研究研究

    作为总设计师,孙惠中清楚地知道这次新方案对飞控要求的极端,也硬着头皮安慰着:“现在我们这不也是没有办法了嘛!为了优化气动外形设计,保证四代重歼的隐身性能足够地优秀,可以达到f-22同一个级别,甚至是更强一些,那我们是绝对不能要腹鳍。”

    坚定不移地表达了对腹鳍这一毒瘤的增恨之后,孙总师还是觉得也不能够对飞控这边要求的太过,又想到之前拜访于总师的时候所商量出来的方案,综合抉择之后,终于又下定了一个决心。

    “但若是实在对这次的飞控设计很难有足够的把握,我们也可以考虑把方案中的三维矢量喷管改为类似f-22那种二维矢量喷管,这样一来至少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上能够减少很多的难题,并且二维矢量的发动机对飞机尾部的姿态控制也能够要求小一些。”

    将三维矢量尾喷管改为二维矢量,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才由设计队伍提出的新想法,主要也是考虑到了四代重歼对隐身能力的高追求,使用类似f-22的二维矢量喷管当然又比使用三维矢量喷管拥有更好的隐身性能。

    至于那些说三维矢量喷管使用锯齿形设计之后,同样也有可能实现不错的隐身效果,其实这话也没有错误,只不过真正的问题却是:虽然三维锯齿矢量能够隐身,但是这隐身能力完全没法和二维矢量相比。

    为了获得更加优秀的后向隐身能力,同样也是为了能够稍微简化一下这次0111所的四代重歼尾部姿态控制协调难度,减轻飞控编写的难度,保证降低研制中的风险,在综合权衡利弊之后,使用二维矢量确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于说这样会不会有损战机的机动性,这一点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不好轻易地说谁对谁错。

    这时候最困难的问题反而不再是技术上能否搞定二维矢量的事,要知道虽然中航西南在二维矢量战斗机发动机领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由于之前也同样立项了大飞翼隐形机的预研,因此作为配套大飞翼隐身机的预研项目,二维矢量倒也不能说是没有研究。

    这就是预研的威力,它虽然不能让你直接拿到成熟的技术,但是有了预研这个阶段之后,你只要某一个项目有需要,那么就能够直接把预研的技术拉出来大量投资就行,这样一来在技术的研制难度、进度上都能有效地控制,以做到降低技术风险。

    整个会议从一开始之后,中途就没有再停止过,杨辉对于这次新的0111所四代重歼方案自然是更加地好奇了,就现在这种情况下搞出来的方案,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又或许是611那边更胜一筹也有可能,毕竟根据上一位面的歼20设计思路来看,那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重四方案。

    杨辉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不管是611所还是0111所的设计方案,这两款四代重歼都是非常吃飞控设计,到时候不管是两个方案谁最终胜出,恐怕都必须要把中航西南在战斗机电传飞控领域的所有资源集中起来,一场大协作的攻坚战不可避免。

    还算能够给杨辉一些安慰的,大概也就是上一位面的歼20首飞之后,直到杨辉出事之前也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飞行事故,这说明611当时负责歼20设计的杨为对飞控设计管理还是很有一套,轮到这一位面的四代重战的时候,希望也能愉快地搞定飞控设计。

    一直等到会议完成的时候,杨辉这才站起来传达着最新消息,微笑面对着一众所里的骨干设计师,他们是中航西南0111所角逐四代重歼项目的核心科研设计队伍,必须要把消息都传达到位。

    “我听了一下现在对重歼方案的最新设计,说实话对于这种“大胆冒进”的设计我是很欣赏的,咱中航西南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正是因为我们有追赶的壮志,到了现在四代重战的时候就只有美国继续了f-22战斗机项目,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在这方面后劲不足,而我们要的就是复制当年苏27对f-15的之间龙虎斗,而现在这个方案让我看到了希望。”

    也没有打算停顿太久,趁着热就继续打铁:“那么我再宣布一个最新的消息,明年的下半年海空军就会联合召开四代重歼的方案竞标,有资格参与项目的一共是三家设计所,你们算是一方,611那边一方,另外还有奉天的601也会参加这次的角逐,大家都好好地准备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八章:航电系统

    如果说重四项目在国内的三家设计单位之间竞争,是考验这三家单位各自的系统集成能力,那么对于各种子系统的研制和采购上面,这就又是另外的一番画面了,至少在航电系统方面,中航西南一直都是国内最先进,并且没有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共和国在航电设备技术上敢说最好的只有,也只能是中航西南,重四的整机系统集成还需要进行竞争,但是在航电这一子系统设计上面就属于是没有太多悬念的项目,现在整个共和国可以做四代机的航电,只能是历云所带领的专业化航电设备制造公司。

    国内也只有历云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够完整地搞定一整套系统,至少人家在此之前就已经能够完成类似f-22战斗机早期使用的宝石柱航电系统,并且还能够装上歼18使用,所以在能力和技术积累上都已经是国内最顶尖。

    杨辉在散会后肯定是留下了一边的厉云,两人又是一前一后的来到旁边的小会议室,这才悄悄地谈论着这次最重要的重四航电系统设计。

    “先说说设计吧,毕竟我们这次的0111所方案和611所方案都内定使用你们提供的航电,因此这套航电的设计就必须要足够的优秀,你大致能说一下设计思路,又或者是有座舱布局效果图更好,我倒是很想先睹为快。”

    要想看看座舱的航电设计,这当然是可以有的,这次的航电设计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把预研项目下达,而航电的设计是远没有战斗机整机设计那么久的设计周期,并且只要能够完成早期的技术构架,效果图差不也都能够做出来了。

    这坐下之后,厉云递过来一张随身携带的保密软盘,这里面有大致的介绍性资料,当杨辉怀着好奇和激动之心打开这张图之后,那真是

    第一张图仅仅只是渲染的效果图而已,但这图里面要表达的信息绝对令人眼前一亮,至少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比起歼18而言,肯定是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那一平三下的显示器设计被放弃了,而就是这一平三下的设计,却是f-22战斗座舱的早期标准设计。

    杨辉倒是对这设计方案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f-22航电过渡到f-35阶段的二合一,在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之后,项目的研制风险肯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这才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在航电上该有的设计,可以在性能和技术风险之间做到不错的平衡。

    仔细回味了这航电的设计方案之后,首先还是要给出肯定:“这确实很有想法啊!单就是这一平四下的设计而言,特别是这个大型液晶显示器,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不过我觉得现在国内应该还没办法制造如此大的军用液晶显示屏吧”

    想要制造出合格的军用级大型液晶显示器,这还是很有一些挑战的,至少在歼18时代也就只有三块小的液晶显示器而已,而那就已经是付出了相当之大的努力和投资之后才做到的,至于以现在国内的技术要想直接做出f-35那种大型的军用级液晶显示器,当然还很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

    不过也就是在刚才杨辉提出了问题之后,从厉云的反应来看,这家伙应该是对解决这一块大型液晶显示器有了想法,要不然也不会在杨辉提出了问题之后还是无所谓的样子,那明显是胸有成竹啰!

    也是一直等到杨辉继续看着另外的一份文字性介绍之后,这家伙才终于算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90年代的航电设计还可以这样来玩儿,简直就是6的飞起啊!

    耳边也不失时机地响起了:“杨总您绝对没看错,其实效果图中所看到的大型液晶显示器并非是一整块的,而是由两块中型液晶显示器拼接而成,只不过我们在技术上已经有能力实现对这两块显示器的“无缝拼接”,并且经过特殊的算法合成之后,能够实现两块显示器联合显示大幅动态图像,所以这也才有了之前所看到的那张效果图。”

    使用两块液晶显示屏拼接在一起,以此来显示大型图像的技术,这在上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也是属于比较主流的新一代军用战斗机显示器技术,这样的好处自然就可以做到有效地降低航电的成本,并且保证显示器有一定的容损余度,就算有其中的一块显示器坏了,也还有另外的一块可以继续使用,不至于整个显示系统立刻趴窝。

    当然,就现在这一位面为重四所设计的座舱航电来说,实际上单就拿容损率来说,这绝对是非常高的,毕竟这次厉云所带来的重四航电设计又并非仅仅只是两块中型屏幕接合成一块大屏而已。

    这反而是根据90年代和2000年头几年的技术水准,在综合评估了之后,还是决定保留另外的三块下视显示器,只不过这三块下视显示器比起歼18的下视显示器甚至还要更小一些,大概也就是7英寸左右不到的而已。

    已经有了大型显示器占据了最宝贵的空间,其它的三块显示屏的安放位置就有些讲究了,左右两块肯定是横着放置在大型拼接显示器的下方,大概就是飞行员膝盖的上面一点,不过由于是横着放置,再加上这次是一款正儿八经的重型战斗机,座舱空间也挺大的,倒也能够放的下。

    而中间的一块显示器自然就是竖着放置在中轴线上,也就是以往常常是用来安放中置操纵杆的地方前面一点,而这同样也是属于大屏幕的下方,只要稍微低头一点,也还是能够保证飞行员能够及时、清楚的看到并且操作显示器。

    至于说原本中置的操纵杆怎么办,这也是没有办法了,为了保证能够在座舱中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一平四下的显示器,飞行操纵杆很无奈地被安放到了飞行员的侧边,也就是说土鳖终于也用上了传说中高大上的侧杆。

    至于说这中置操纵杆和侧置操纵杆之间到底谁好,这就还真不好多扯,只能说两种都有各自的好处,而现在的重四需要腾出以往放中放置操纵杆的地方,那肯定就随遇而安的使用侧杆啰,反正都影响不是太大。

    因而杨辉现在看到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的时候,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显示屏真它娘的多,到时候飞行员想看什么看什么,当真是咱不差那点屏幕资源,论势态感知和数据监控,咱绝对牛逼。

    当然,最让人满意肯定还是因为这三块7英寸的小型显示器用上了高大上的压力传感技术,也就是我们后世烂大街的触摸屏技术,只不过在这九十年代的时候,你要想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还做到7英寸的大屏,那肯定只能是使用单色的显示器,所谓彩色触摸屏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足以让这次的重四座舱设计变得高大上起来,那家伙简直是牛逼到没朋友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九章:头瞄和操作系统

    这一平四下的航电显示器设计当然也并非是这次历云的独创设计,至少这时候的美国佬在超级雄猫战斗机f-14e/f上面就使用的是一平四下的设计方案,那么说起来还是能够找到“爹”。

    不过f-14e/f使用的就并非是两块中等液晶拼接而成的大型显示器,这家伙是直接采用一整块大型液晶显示器制作而成,这只能说技术底子雄厚就是牛逼,咱共和国还是不能够比啊!

    不过使用一整块显示器有一整块显示器的好处,但二合一的拼接方案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这就好像侧杆和中置操纵杆之间的争论一样,谁也不好吐槽另外一种设计哪里不够好,只能说是工业技术基础和设计思路的不同所导致。

    而这次重四方案真正原创的航电设计,肯定还是要数在这三块单色压力触控屏上面,把触控屏引入到战斗机显示器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座舱的人机工程,更提升逼格和科幻感,让人真正感觉到不明嚼栗。

    “这个座舱的设计就很好啊!看来之前让你们来做这个重四的航电设计是没错的,不过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这个航电设计方案当中,头盔显示和瞄准系统是不是也有相应的改进之处,之前我们在歼18上面使用的头显示已经不足以保证技术优势,这个该怎么解决?”

    航电系统说起来也是包括的非常广泛,毕竟人家这全称是叫做航空电子设备系统,你只要是电子设备就算是可以了,甚至连机载雷达从广义上来说也都能够算作航电系统的一部分,在这样划分的范围之下,把头显、头瞄都算到航电系统也是没错的。

    只不过这次杨辉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特别是当厉云把情况说明了之后,让人更是感到一阵尴尬,原来情况是这样搞来的

    这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如此,这也就是说此次重四的航电系统也是采用了子系统分包模式,不过这样也还好,至少它能够集中全国上下最优秀的设计和资源,而且听你这一说,我也觉得洪都那边要求确实没错,就依他们要求的办吧!”

    其实情况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国内在这头显和头瞄方面最有权威的绝对不是中航东北,也同样不是厉云所领导的航电系统公司,反而是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接触到头显,并且引进技术的洪都在相关技术上最优秀。

    想当年洪都同意大利马基公司合作,双方共同改进强五的时候,使用的技术里面就有头盔显示技术,只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就没有把强五改进型持续下去,但是凭借着当时西南科工歼18的立项,洪都的头显技术也终于在歼18项目上实现重生。

    也就是说,国内最早接触、最早展开相关技术自主研制的就是属于洪都方面,后开苏联解体之后又从苏联搞过了更进一步的头瞄技术,这样综合起来之后,才有了洪都将歼18航电系统中使用的头显升级到头瞄的想法。

    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之前决定轻四使用的航电系统为歼18的航电系统改进而来,而歼18的航电设计时并不具备头盔瞄准能力,它仅仅只能有一定的头盔显示能力,而这对于一款注重多用途的战斗机而言还刚好合适,只要能够显示大家需要的数据就行了。

    一直到了洪都轻四项目的时候,歼18上面使用的头盔显示器肯定就不够用了,毕竟这是一款定位中需要外销,并且还要有强大对空作战能力的四代战斗机,要说没有头盔瞄准系统肯定是不行的。

    新一代的四代机要配合着新一代的大离轴近距离格斗弹使用,而大离轴格斗弹又必须要配合着头瞄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也就必须要说到之前洪都所提出的要求:他们为重四研制的头盔瞄准系统不仅仅要提供给重四使用,还要可以提供给他们自己研制的轻四使用,并且允许出口。

    真要是对于中航西南来说,头盔瞄准系统并不是什么需要禁止出口的设备,就算它是重四上面使用的航电设备,但是要说出口也就出口了,反正配合它使用的是老歼18使用的老一代航电构架,在总体设计构架都落后了一代,那你这子系统再先进,不能发挥出全部的作战能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厉云作为专业的航电设计人士,对这里面的利害之处知道的也并不比杨辉少:“没错,我也认为可以同意洪都的要求,反正轻四的航电构架是我们老一代的宝石柱设计,要给它用上最新的头瞄系统也无妨,至少我们现在针对老一代的宝石柱航电系统构架设计,又有了最新的改进想法和突破。只是我们现在还存在着两个最大的问题需要攻克:机载航电的整机操作系统、新一代机载电脑。”

    对于厉云提出的这两个最大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就是直接涉及到了航电系统中最关键的操作系统,要知道这航空航天器使用的操作系统可不是把微软的问就死系统装上就可以用的,而是必须要针对这类航电设备特殊使用要求来专门设计。

    战斗机的机载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嵌入式的操作系统,追求的是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国际上主要以美国风河公司的vxworks系统为代表,它们广泛运用在通信、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在f-16、f-18、b-2等有人作战飞机,x-47无人机以及各种导弹、太空探测器上都有应用。

    甚至中航西南之前的好几款战斗机使用的机载操作系统,那也是盗版的美国风河公司产品,包括十号和歼18也都是这样搞的,而这种办法却仅仅只能适用于共和国的航电设计能力还没有完全壮大的时候,但是就现在的重四项目上面,是绝对要杜绝再继续使用美国的操作系统。

    是需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到了,这关乎到整个中航西南,乃至整个共和国的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

    “这个战斗机航电的操作系统极端重要,之前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是一回事,我们就不说太多了。但现在嘛!我看这个飞机的机载航电操作系统项目完全是应该单独成立一个攻关项目,总公司这边会拨款一部分,然后你们自己筹款部分,我也会向科委高层递交一下申请,看能不能做成了一个重点专项,毕竟这套系统也不仅仅是战斗使用,其它种类的运输机、导弹、甚至航天系统都会用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章:天脉系统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操作系统是电子信息设备的基础与核心软件,它于国家信息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展息息相关。而作为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而之所以说微软的问就死这类操作系统不能直接引入到航空航天飞行器上面使用,主要是因为操作系统它又分为两种,其一就是桌面操作系统,如问就死之类的,手机上面的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在90年代还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但是也还算有一点苗头了。

    不过以上的操作系统系统和飞机、汽车发动机控制设备的操作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工业设备的操作系统是嵌入式,使用起来的灵活度或许海不太友好,但是运行起来之后的稳定绝对优秀。

    并且这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工作的环境也和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大不相同,所以能够有一款自主研制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这就非常重要。而嵌入式系统通常作为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在工业控制、国防装备等领域使用,对各种信息化的装置或设备进行实时的控制、运行监视。

    就事实上来说,嵌入式操作系统肯定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操作系统,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看起来使用书数量庞大,但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比起来,那就要说一句呵呵了。

    几乎所有带有数字接口和程序控制的设备,如卫星、火箭、飞机、火车、汽车、通讯基站、交换机、智能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机中的计算机设备等等,他们都属于是嵌入式设备,使用的也都是嵌入式的机载操作系统,由此也就体现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信息安全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既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肯定是在听到这次要准备在国产的航电操作系统上使用更加安全的国产系统时,提供大力地支持就顺理成章,这让厉云非常感动,要知道在他提出研制这套系统的时候,可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毕竟这种嵌入式的操作系统研制起来是一点不比桌面pc的操作系统简单,要是没有上亿美元的投入,那几乎是不可能看到任何成果的。

    不过困难又如何,这时候就是再困难也要做:“我们国内所有信息化设备的操作系统都是掌握在少数的几家西方公司手中,而大量事实也证明了,国外操作系统中存在缺陷和后门,这几年我们每年找到的国外操作系统数不胜数,而且到现在我们都还不清楚到底还有多少bug还没有发现,甚至这些系统bug说不定就掌握在敌人们的手中。”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后门危险程度是绝对不低的,至少杨辉就知道上一位面的外国黑客曾经仅仅使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窃取了位于共和国帝都的外国专家局共计一万一千名专家的个人敏感信息,而这外国专家局所使用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就是风河公司的vxworks嵌入式系统软件。

    很不好意思的是,风河公司的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在中航西南的多款三代机上面都有使用,要是以后真的对上了美国佬,就歼18双座的电子战型号而言,被针对性的对着系统后门来一波攻击的话,恐怕

    所以说,杨辉知道这操作系统不能够国产化的极端危险,那就要大力支持国产系统的研制,虽然国产系统还没出来之前也不见得它的可靠性就能够有多好,但只要敌人不清楚国产操作系统的具体情况,对抗中也就不可能针对性的来一波精确打击,而真要说硬拼的话,最终咱还说不定是鹿死谁手。

    “历总工你这话说的在理,我们现在必须要注重航电的操作系统国产化需要,歼18上面采用了美国风河公司的操作系统,这已经是非危险的举动,现在我们不能在四代重战上继续留下这个危险的设计,这个确实算一个重点攻关项目,要重视。我看这项目代号肯定也还没有定下来,我觉得就叫做“天脉”系统为好。”

    所谓的天脉系统实际上并非杨辉原创,而是上一位面共和国2000年之后自主研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个“天”字就是天空的意思,天空中不但是鸟儿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是航空人驰骋的疆场;而“脉”则是脉络、经络的意思,它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使人体各器官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那么“天脉”系统的名字寓意也就呼之欲出,而既然这一位面的国产操作系统提前出来,那么以后计算机所的“天脉”系统还会不会有这件事,肯定就不好说了,不过杨辉认为这名字肯定不能断了,该继承的还是要继承起来。

    没有猜错的是,整个系统确实还没有工程代号,厉云听到这名字之后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它的寓意:“天脉好啊!这个名字足够响亮,以后一定能够名镇四方,需知我们这套系统做出来之后,那肯定不只是面向航空航天,在其它领域也会大量地使用,要是没有一个拉风且响亮的好名字,咱走出去都不好意思。”

    一般来说,共和国的个人pc电脑存在着大量的盗版操作系统问题,所以在共和国的个人pc操作系统是赚不到它应有的巨额利润,毕竟就算你微软追究起来的时候,人家生产电脑的公司也可以说这是用户自己下载安装的操作系统,和我们没有关系。

    但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这种借口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工业设备、航空航天、路由器、火车、汽车、通讯基站等项目,哪个客户会自己安装操作系统,除非是钱多了烧包的慌才会这么干,说什么这是用户安装的盗版借口是会被笑掉大牙的。

    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般都是厂家直接安装调试好之后,随着设备一起打包出售,这种操作系统除非是有特别必要,一般都是采购正版系统,而这就正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真正盈利的地方,我这东西就是没有盗版系统,你爱咋咋滴!

    所以说,一但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做出来之后,先依靠国防安全系统的采购订单做大做强并且成熟之后,进军民用市场那就是大赚特赚,项目盈利能力绝对不会比个人pc电脑的操作系统少,而且还不用苦心积虑地想办法维持整个生态产业链,反正嵌入式操作系统面向的也就是工业设备厂家指定使用的那些程序而已。(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一章:再难也要啃下来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制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关的项目,但是在这重四航电项目上所需要攻关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也是关乎到航电系统能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实力的技术:机载计算机。

    先说操作系统这种东西肯定是需要安装到计算机上面使用,那么计算机性能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航电系统的反应速度、运行流畅度等等。

    早期三代机使用的计算机其实并不能算是多好,它计算能力是非常地底下,但好在早期的军用机载计算机也不需要多庞大的运算资源,甚至用更加直白一点的话来说,早期的机载计算机连操作系统都不需要,仅仅是将一个程序植入到计算机里面就行了。

    但随着数字式飞控的不断发展和航电设计的不断深入,并且战斗机也逐渐向多用途方向发展,航电代码的编写也开始不断增加,机载计算机上就出现了嵌入式机载操作系统。

    而伴随着这些新情况地不断发展与深入,对机载航电系统最重要的机载计算机性能也提出了新的升级要求,因此这又是重四航电的一个重点项目。但是一想到比操作系统研制起来更加让人揪心的机载计算机研制,就连在航电领域一直自诩为国内第一人的厉云也是愁眉苦展,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单就说机载计算机这边,我们现在依旧是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之前我们在闪电、十号、歼18时代是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还算堪用的机载计算机生产技术,但我们国内的技术其实还远远不够,并没有办法对技术进行升级,所以现在已经落后美国人整整一代。”

    电子技术的升级换代遵循摩尔定律,不过在特殊的工业电子控制设备领域倒是有些不一样,这就主要是因为需求的原因,会导致机载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但是这机载计算机一旦进行了技术更新之后,同样也意味着两代计算机的性能之间差距犹如鸿沟。

    要真的说实话,机载计算机的设计是没有太多五花八门的花哨功能,要的就是安全、可靠、低功耗,性能上可以满足基本要求就够了,所以机载计算机的研制进步和换代,还不如说成是芯片生产商对军用cpu的升级换代。

    也就是说机载计算机的升级,差不多就可以说是cpu的技术升级,但要说到共和国在中央处理器上面的自主技术升级,这就只能是

    想到这些杨辉都感觉到头大:“再困难咱也必须要硬着头皮上啊!现在整个共和国除了我们中航西南以外,整个航空航天系统就没有哪个单位有任何的可能会投资到军用机载计算机的研制当中,所以这次重四的机载计算机我们只能是自己想办法咬着牙把它啃下来。”

    光是提要求、下命令肯定不行,不能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些必要的支持还是要坚决到位的。

    “项目需要什么要求就直接找我,我能解决就一定是最快时间之内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会直接走更高层的路子抓紧时间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一定要把东西给我做出来,甚至在制造采购的成本上我们可以接受国外同样产品报价的十倍以上。”

    给出国外同等产品报价的十倍,这可并不是说着玩儿的,而是属于真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国外研制生产的机载计算机产量大、工艺技术先进,所以人家的卖价可以做到较为低廉。

    但共和国这边就不行了,要想实现新一代机载计算的研制生产,那肯定是至少70%的新工艺需要突破,而这样一来,产品就需要承担所有相关技术的科研成本,价格贵的一逼也是必然。

    再退一步来说,若实在是因为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上不成熟,那么采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其实也同样可以接受,这才是为什么杨辉敢说可以接受国外价格十倍以上,这完全就是因为实验室制造的成本太过于感人。

    当然了,实际上一台机载计算机的国外采购价格也并不是多高,十倍乃至二十倍的采购价格其实也可以承受,至少这机载计算机相比起整个航电系统的价格而言,也并不是占据了多大的比例,这顶天了就是让航电的成本增加个几十上百万又如何!

    几十上百万的价格相比起四代重战上亿元的制造成本,那不过也就一两个百分点而已,这一点点的整机成本溢价并不是不能够接受,问题就看最终到底是能不能把东西造出来,杨辉现在怕的就是实验室环境下也都没有办法生产出可供使用的机载计算机cpu。

    但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情况,这项目的攻关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作为一款跨代的重点型号战斗机,要是说没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肯定是不可能,而像且重型四代机这种大型重点项目,要是说不能够拉动一两个关键领域的产业发展,那么就站在整个国家工业系统的角度来看,项目也是失败的。

    杨辉就不愿意再多费口舌:“大概就先这样就好了,航电系统关系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力排众议把整个中航西南的航电设备领域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再重新组成一家专业的大型公司最大原因所在。”

    现在这套航电系统最重要、最有风险的两项技术就是操作系统和机载计算机,其它的一些尽管同样也会有一些技术风险,比如原歼18上面使用的内置式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技术,这技术在重四上面就再一次进行了升级。

    在集成了光电雷达之后,这一整套系统将不再仅仅是为对地攻击而服务,对空作战中也能够实现很有效的超视距目标探测,其它的什么战斗全权限数据监控技术等等也都有使用。

    甚至于整个项目一开始的航电系统设计当中,还非常大胆地提出了使用光纤来传输各种实时数据,做到有效地优化战机内部布线,加快传输速度、降低重量等等。

    可惜最终杨辉还是把光传技术给否决了,这东西在技术上的优点虽说是无与伦比,但是在成熟度上还需要再磨炼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实用,现在重四航电系统所冒的技术风险已经很大,要是再硬着头皮上光传的话,杨辉实在是难以想象最后的结果。(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二章:返销

    0111所的四代重战方案配上厉云带来的新一代航电系统,至少能够让重四方案在航电上不会输给f22。

    至于说气动外形上面,单就这次的气动设计而言,恐怕在机动性上也就是和f22拼一个不相上下。虽然同为常规气动布局设计,但是0111所的设计多了全动的外倾垂尾,这一项技术所带来的机动性增加,也是必须要承认的。

    但事实上,f22的整机推重比肯定又是要胜过0111所的重四方案的,甚至是直接胜过共和国这次参与竞标的三种设计方案都有可能。

    这种差距就来源于共和国对重型机体格的认识与美国标准的差距,就f22的整机体格而言,大概也和美国当年对f15的定位一样,以重型机中的较小机体来换取更大的整机推重比。

    那同样以共和国的指标来看,重型机必须要是苏27那样的大家伙才算够味,就算这次国内重四使用的发动机能够达到和f119的发动机同一个级别,在整体推重比上面肯定也是落后f22,这个必须要承认。

    如此看来,之前由全动垂尾带来的优势,又因为整机推重比上面的落后,导致在机动性上面算是勉强抵消各自的优势,大致是能够打一个平手吧!

    其它的隐身设计方面,这个杨辉倒是不认为0111所的方案会落后于f22,甚至是后向的隐身能力也不会弱。

    就隐身这一点而言,恐怕国内其它的两个设计单位所拿出的方案都是不能比的,那么总的来说,应该是可以把0111所的方案称之为整个重四竞标中,重最注重隐身性能的设计方案。

    杨辉不清楚军队这次对重四的要求,到底是重视隐身还是机动,又或者是要求低风险、超大航程之类的,所以现在也没有办法给出0111所方案一些重点优化方向。

    反正一切都只能说是,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设计方案做到最好,至于军队最后会选择哪一个方案,那就真的是管不着。

    …………

    再次离开0111所的时候,杨辉同样也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了611所进行调研考察,或者说成是去通知军队的最新项目进度要求也没问题,反正说白了这就是要去看一看611所那边。

    而要说到611所进行调研,杨辉肯定又是把这次的行动安排在锦官城调研之行的最后,毕竟611那边的才是压轴大项目。

    按照安排,这次首先是前往420厂进行调研,这次不同以往的一点则是,到420厂不再是关注qc160燃气轮机项目,同样也不是关注qc280。

    反而是之前一直都不被重视的al31f发动机大修线,这31f在一开始只是做为太行服役之前的一个替代发动机的项目,当时这条大修线也并不太引人注目。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空军马上就要大批量采购十号做为主力作战装备,这就意味着至少31fn发动机需要进行大修。

    加上之前国内所采购的苏27战斗机,这款飞机使用的31f发动机比较狠,直接就是要到第一次大修点了,第一批准备大修的发动机已经开始从军队交到420厂。

    加上这次空军明显又对苏27很满意,这才有了引进苏27战斗机的技术,准备进行国内生产一事。

    对于国产化的苏27战斗机项目而言,虽然很多子系统都要求国产化替代,但唯有发动机这东西暂时还要继续依赖31f,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相应的,这也就造成了国产的歼11同样也要使用31f发动机,那么就这样看来,国内的31f系列发动机绝对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的主力军用大推。

    这光是一条31f发动机的大修线,就足够保证延续420厂的主要业务持续发展,更何况这时候的420厂在向巧的主持下,对31f发动机的技术改进已经初见成效。

    当走到31f发动机大修线项目的科研技术办公室,明显看到了一群毛子正在和420厂这边在讨价还价着什么东西,而且看这样子还是420厂占据了上风。

    这就很有意思了,毛子这是打算来干什么?这便是悄悄地走到一边找一个坐位坐下,专心地做了一个倾听者。

    ………

    “不不,我们要该技术的全套生产能力,而并非是采购你们的成品零部件,这一点是必须搞要清楚的,想想我们两家工厂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吧,光是在运输成本上来说,我们实在是不能接受,所以请再考虑一下。”

    共和国引进国外的技术是很正常的,但是引进了国外技术之后,能够很快就实现对引进的技术优化、改进的,420厂的31f发动机大修线项目绝对是标杆。

    当然了,实际上要说在共和国找一下这种技术引进之后又有所发展的,其实也不是没有,只要你愿意找,肯定还是能找到。

    问题是像420厂这种改进发展的技术能受到原厂的高度重视,并且实现技术重新出售回去的,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只可惜,面对着这种要求,掌握了主动权的420厂却丝毫不为所动,他们深刻地清楚现在找遍全世界,能够实现较低成本下对31f发动机大延寿的技术,仅仅是只有420厂这一家,除此之外别无分号。

    “不,我们一直坚持只出售成品,至于运费的问题,我认为这从来都不是问题,采用火车运输的模式,运费其实是非常低廉的,甚至我们420厂可以承担送货上门。”

    比起出口这种高端成品零部件的盈利,运费其实已经无足轻重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担子咱担了。

    毛子面对这种油盐不进的主,也是彻底没办法了,尼玛我们当年出口大修线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摆谱过,你现在420厂就不能念旧情一下吗,咱们可都是老朋友了。

    “贵厂这样做不好吧,我们出口31f发动机大修线的时候,对你们可是掏心掏肺的,而现在你们这样做,那就是不顾咱双方的传统友谊,这样我们以后的合作恐怕就………”

    “而且我听说你们正在准备国产化苏27战斗机,到时候免不了还是要再采购大量的31f发动机,我们不希望因为贵厂的原因导致31f发动机的短暂停产。”

    擦,这是软的不行,要准备来硬的了吗?看来毛子是彻底没有耐心了,不过这种没耐心之后,要拿31f发动机的出口订单做要挟的筹码,这恐怕并不是什么好想法。(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三章:你这样要被打屁屁

    作为31f发动机的一家生产单位,当年乌法拿到出口共和国十号工程的31fn发动机项目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各个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制造单位还需要遵守苏联行政力量的协调。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整个航空工业都是处于混乱地状态,而配套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肯定也都是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这时候唯一逆势而上的就只有乌法工厂这边靠着提前通过和共和国搭上了线,甚至在共和国这一位面最早期的一批苏27采购中,发动机就是由乌法提供。

    后来则乌法就不仅仅是提供了共和国最早使用的一批31f发动机那么简单,正好现在的十号已经实现定型交付,大批的31fn发动机订单同样也是源源不断地飞向乌法工厂,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来自共和国的订单一直都能在乌法进行生产,那么这家工厂只需要靠着共和国的订单,就可以活的颇为滋润。

    乌法可以活的滋润无比,相应的其它几个同样有31f发动机生产能力的单位就不服或者说是眼红了,凭什么你乌法就能够活的如此滋润,我们其它的几单位就要喝风?

    因此这时候俄罗斯境内但凡有能力进行31f发动机生产的单位,这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金锄头,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这时候共和国要是说需要另外找一家单位来提供31f发动机,保证下一刻从俄罗斯到共和国的航班就要被挤爆。

    以上则是非常客观的一个事实,不过这时候的乌法工厂好像并没有看到这些潜在的危险,不过作为称职的合作伙伴,420厂非常有必要帮助着指出此时乌法厂所面临的巨大危险。

    这种善意的提醒,对于向巧这位几乎是全权负责了共和国31f系列发动机引进和大修的女强人而言,实在是毫无技术含量,那更是张口就来。整个人似乎是在点头,却又好像是在对毛子发动无形地嘲讽一般,那种感觉杨辉说不出来,却真真实实的让毛子们感觉到一种危险,可惜这已经晚了。

    “乌法的生产能力不足吗?这个就简直是太好办了,之前正好是“留里卡-土星”公司来我们国家接触过,他们打算竞标我国这次国产化苏27战斗机歼11的动力系统,而且就他们所提出的条件额而言,这可比你们乌法的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现在我也正打算都说给你们听一听。”

    其实早在向巧还没有说话的时候,仅仅是看她的那翻表情,乌法那边的来人就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当时就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耳瓜子过去,现在看来,果然是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明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连忙满是笑容地陪笑着:“哪里的话,留里卡-土星可是没任何可能同我们乌法相比,我们乌法在31f系列发动机的生产中可是绝对的主力,留里卡-土星仅仅是在设计上有些能力而已,但要说发动机的大批量工业生产,还是得要我们乌法才能够提供最好的产品。我们乌法工厂现在已经和莫斯科礼炮完成了合并,这是整个俄罗斯乃至前苏联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最有经验的两家单位,强强联合之后将没有谁可以和我们比生产能力、质量。”

    乌法和礼炮的合并并不是什么怪事,这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开始的计划,当时苏联的目的就是要整合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单位,形成苏联自己的通用和普惠,只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之后整合进度才又一次放缓,再加上当时计划中同样要合并到新公司里面的马达西奇公司跳票,所以在90年代初期的礼炮和乌法两单位同样也是各行其是。

    不过也好在当时的31f发动核心机都是莫斯科的礼炮工厂生产,所以礼炮和乌法就算在90年代初期有些问题,但是随着两单位的磨合期的过去,现在要说乌法和礼炮已经完成了合并,实现了新礼炮-乌法公司,这一点杨辉丝毫不怀疑。

    但是,新的礼炮-乌法联合体是成也加工制造败也加工制造,礼炮-乌法的强强联合模式确实可以实现在航空发动制造领域的垂直整合,做到有效地降低发动机制造成本,增加竞争能力。

    不过在前苏联,就乌法、礼炮两单位主要定位为生产制造这一点而言,你让他们搞生产绝对没问题,但是让他们搞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升级,那他们就是水货一枚。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杨辉要选择同乌法之间展开合作的原因,对方合作单位没有足够的技术研法能力,这对于420厂来说就是大好事,也就正是这样才照成了现在乌法那边对420厂的31f发动延寿技术狂流口水不止,原因在于礼炮-乌法联合体在科研改进和技术升级上,那真的是连中航西南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都不如啊。

    同样的技术,你再看看现在的留里卡-土星联合体会不会也表现出这样大的兴趣?、

    深刻地知道俄罗斯那边航空发动机工业现状的向巧,对乌法的说法是丝毫不为所动,她懒得扯太多不相关的东西。

    “确实,你们礼炮-乌法联合体在加工生产能力上远远超过了留里卡-土星,但是你们的对手留里卡-土星则在31f系列发动机改进上非常有能力,甚至他们现在已经开发了增推型的31f发动机,而这东西你们可拿不出来。”

    说到了礼炮-乌法联合体的痛处,这时候毛子脸黑的就跟那什么一样,就连杨辉在台下看看都能够感觉到一阵阵尴尬。

    也还好,向巧不仅仅说了礼炮-乌法联合体的痛处,下一刻就以同样的方法,又狠狠地往留里卡-土星的痛处也撒上一大把盐,只不过这盐的当量有点太大,甚至都影响到了礼炮-乌法联合体这边。(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四章:以物易物

    “要说留里卡-土星的科研能力,我们那是一百个放心和佩服啊,只不过他们的生产能力就实在是不敢恭维,不过他们对于自己的弱点非常清楚的,所以说上次来我们共和国洽谈的时候就说了,鉴于他们在生产能力上的弱项,并且在考察了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生产能力之后,认为我们的生产能力非常不错,他们愿意把31f发动的技术拿出来,由我们双方合作来建立一条生产线。”

    留里卡-土星在生产制造当中确实存在很大的弱点,这是他们自己也清楚知道地弱项,而也正因为是这样,加上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挖墙脚,肯定要拿出比乌法的大修线更好的东西才能打动共和国,那么生产线也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向巧这话还是只说了一半,还有另外一办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留里卡-土星要求中航西南拿出巨额的资金用来够买相关技术,甚至还要求31f的发动机生产线中的核心机必须要在俄罗斯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就算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留里卡进行合作,同样也是没有可能实现完整的31f发动机国内生产制造。

    反正情况上大概就是这样了,谈判的时候肯定是只说对自己有用的消息,况且向巧同样也不信礼炮-乌法联合体在俄罗斯那边就没有听到留里卡-土星想要挖墙脚的消息,这样一来肯定就更有可能乱了礼炮-乌法的阵脚。

    情况很快就明朗了起来,在听到留里卡-土星的大动作之后,乌法这边是再怎么也没有办法镇定下来了,向巧这话说的也确实是一点儿也不假,留里卡-土星在发动机的制造中能力不足,因此才选择同中航西南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进行合作,这样搞定31f发动机的制造恐怕就容易很多了。

    乌法厂也是同420厂合作了有些时日,虽然还不清楚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所有单位的技术水平如何,但是光看420厂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知道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能力不俗。

    之前乌法的毛子也参观过420厂,那里有cfm-56发动机的大修线,大修线是直接就负责了整个cfm-567发动机在亚太地区的大修工作,而能够得到通用公司认可,这本身就说明了420厂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很有一套。

    更何况这家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还有一款性能十分优秀的中推核心机,整个核心机已经成功地衍生出了军用小涵道比涡扇、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军民两用的燃气轮机,能够有这样强大科研制造能力的公司作为合作方,到时候要是有留里卡-土星在一旁协助,要不了几年的时间就能够让31f发动机的生产线运转起来。

    要说这次留里卡-土星联合体和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之前的合作项目。若是双方把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只是交付给共和国这边使用倒还不算太严重,但想想这明显就是不可能的事,到时候只要留里卡设计局能够交付发动机,你不管是俄罗斯国内还是国外的其它的苏27战斗机采购国,他们可不会管留里卡-土星的发动机是不是完全俄罗斯国产。

    况且留里卡作为31f发动机的研制单位,在对这款发动机改进升级的时候,肯定是要比礼炮-乌法联合体更具有优势,等到留里卡拿出性能更好的发动机之后,恐怕也就是礼炮-乌法的大限将至,由此则不能不防啊!

    不需要再回俄罗斯公司那边请示,这关键时刻是绝对不能够再拖拖拉拉,现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从420厂引进31f发动机延寿技术的问题了,更深层次的则是涉及到礼炮-乌法和留里卡-土星之间的战争。

    “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说留里卡-土星会把31f发动机的技术拿出来合作生产,但是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我们礼炮-乌法虽然和留里卡-土星之间有竞争关系,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种要挟。现在我们都请务实一些,拿出一个我们双方都能够承受的条件来,要不然就算你们是现在、马上就和留里卡展开合作,三年之内也绝对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出31f系列发动机,而你们的十号战斗机现在是急需发动机。”

    还别说,到头来这话说的也是没有错,现在共和国急需大量的31f系列发动机装机使用,而现目前能够满足这一点要求的,就只能是礼炮-乌法联合体,留里卡-土星就算有技术,并且还掌握着未来,同样也没法解决现在火烧眉毛的急需。

    看这样子,明显是大家都要准备摊牌了,也就看最后双方能不能谈出一个都能够互相接受的条件,而这一点就看向巧的能力了。

    “那我看就这样好了,我们也不要求直接出售成品的发动机延寿零部件,你们也不要再想着直接购买技术自己进行生产。正好现在我们420厂的大修线上同样也有一些是我们420厂自己没法生产,到时候我们双方就用对方需要用到却不能生产的零部件作为交换,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向巧的办法很简单,在这边420厂的大修线上有些零部件还不能生产的,比如发动机的高温涡轮叶片之类的东西,这个是苏联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东西,虽然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能够生产出性能更好的高温涡轮叶片,但是用起来肯定就不匹配,所以在大修中的时候,这些重要部件还需要从乌法进口。

    相应的,乌法现在也需要从420进口发动机延寿零件,那么当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东西时,以物易物肯定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谁让这时候共和国以及俄罗斯都对绿油油的美元非常重视,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外汇呢?

    这种以物易物在中苏、中俄之间都是一直存在的,之前共和国采购的第一批苏-27战斗机中,有很大一部分货款就是走以物易物的方式,现在也不过是再来一次罢了。

    乌法当然知道这应该是双方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了,就不多墨迹:“此方案我看是可行的,那就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五章:技术官僚的可贵

    一款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对于共和国而言,现在也确实是相当的急需,而能够通过谈判之后,既保证俄罗斯那边的发动机稳定供应,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420厂这边在31f发动机项目上最大盈利,杨辉认为向巧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很不错。

    就在双方签下了合同,确认以后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获得各自想要的发动机零部件之后,乌法那边派来的工程师才得以首次看到更加详细的试验、测试资料,并且还乐呵呵地捧着第一批420厂制造的延寿部件离开。

    能够看到向巧这位女强人通过时间的磨炼之后,从一开始的科研、技术能力优秀,再转变成现在的行政管理、谈判等综合能力突出,而当这两些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时,也就意味着一位技术官僚的诞生。

    技术官僚可真就不是什么贬义词,要说在共和国偌大的国企系统中,哪一家单位能够遇到一位本行业的技术类官僚当老大,那么就准备偷着乐吧!

    能够有技术官僚做领导,至少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同时又由于技术官僚在技术路线上的敏锐性,虽然他们不会参与到具体的技术攻关当中,但是在做一些重大的决策时,他们往往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项目和技术的好坏,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下定决心之后能够快速地定下目标去奋斗。

    至少,现在的杨辉就自认为它自己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并且也愿意在中航西南的管理层中看到尽量多的此类人才,而并非是所谓的政治性官僚大行其道,那种人物能够有那么一丢丢用来负责对外、对上的公关就够了,不需要养太多。

    再从另外的方面来说,航空发动的制造是绝对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是不断往技术上进行深入并且坚定不移地发展,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有技术性的官僚来作掌门人,而不是整出一群行政类官僚来叽叽喳喳。

    对于专门的行政类官僚来说,反正他们也不懂相关的技术,那么整个航空发动机工业到底如何发展才有利于未来的问题,这些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内容,他们没有技术官僚那种对行业的责任和使命感,这是两种官僚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这些行政类官僚们看来,国企就只是一个他们整个仕途中向上爬的站点之一,他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如何对自己有利,可以做出政绩之后快速爬上去。当然,这人都是受到利己主义影响甚至是控制,特别是对于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一位面的左盟主发展到最后,提出了各种在中航各单位看起来都是不可思议口号行为,比如动员中航的所有员工“为国护盘”,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能够让典型地行政类官僚看了都目瞪狗呆的。

    更何况,这盟主后续还有一系列的举动,比如什么发展房地产业之类的行为,反正是各种不一而足。可以说在整个职业生涯的后半期当中,左盟主已经从一个早年的技术类官僚彻彻底底地变成了比行政官僚更行政的人物,而这也是唯一能够解释其各种行为的原因。

    所以说,在航空工业这种对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真正需要的是各种技术性的官僚做领导,那种想要捞一把就走,只想着在自己任期中赶快做出成绩来的人,支持来成绩快的项目上马也就不足为奇:当年的md-82项目在国内之所以能够快速生根,这和整个项目出成绩快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中航西南有杨辉这位最大的技术官僚在位,当然不能让行政官僚风光起来,这次向巧的谈判就非常符合技术官僚的做法。

    能够在俄罗斯提出花钱购买技术的时候还坚持只出口成品,或者是走以物易物的方式,这就是因为他知道要细水长流,特别是这种能够撬开420厂参与到礼炮-乌法联合体技术科研中的技术,就更是不能出售。

    只要现在挡下了礼炮-乌法的第一波攻势,后续礼炮-乌法在技术层面上就会越来越向420厂放开,或者说是越来越依赖420厂的技术更新,这样才是有效培养420厂技术能力的办法。

    能够把单位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放在第一位,这要是不算技术官僚,那么还算是什么?

    要知道这次向巧若是同意技术出售,那么这次的单笔成交金额肯定不小,到时候再配合着宣传一波八股,比如:在420厂的厂长向巧带领下,在仅仅过去5年时间不到,就从早期的技术引进消化中实现技术创新,最后技术再返销回原来引进技术的公司,为国家赚取多少多少万美元

    只有以上这样,才是真正的行政官僚做法,他们要的就是出风头、出成绩,而在国家急需外汇的时候,能够和创汇相关的项目都是他们的成绩。

    那么现在杨辉就很有必要给她施加一些新的“压力”,420厂这庙有点小了:“没想到啊!这才五年时间而已,当年还不愿意离开钛合金加工基地的向主任,现在就带着科研团队又做出了一番事业,女中豪杰啊!”

    这时候的杨辉也早就开始做准备了,之前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白老所长已经实在是不能再继续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一职,毕竟白老所长也是和于总师同一个年代过来的人。

    那于总师都已经退休多年时间,那么纵使杨辉各种争取之下,让白老所长在到了退休期的时候还继续执掌中航西南的航空发动机业务5年时间,但前不久的时候终于还是在各种原因下,老所长主动辞职。

    按照杨辉的想法,那就是要打算由向巧直接接任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职位,毕竟这样的人才绝对是要各种慎重,要说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要找出一位有此等能力的技术官僚,肯定也是有的。

    但是就杨辉本人在上一位面的经验来看,他现在所知道有足够能力接任并且年轻有活力,则仅仅是向巧这一人而已,其它的一些人或许也有能力,但是杨辉暂时是没法办法甄别出这些人才来,而且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经不起折腾。

    所以就是:“向厂长准备一下吧,之前联合航发公司的白老总经理已经退休,经过中航西南总公司研究决定之后,认为你可以接任这个位置,所以准备一下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六章:420厂的野心

    这突然一听到说让自己接任如此大的一家公司总经理职位,就算是以向巧这种未来超级女强人而言,那也是一时半会儿都有些没能反应过来,实在是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还有机会可以担当如此重任。

    一想到自己这才多大的年龄,就要执掌如此重要的大公司,光听起来就感觉有些不太靠谱啊!更何况自己一介女流,虽然国内政治上一直宣称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但是事实则是真的涉及到一些重要位置的时候,让女人担任领导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

    “这个杨总经理,我这没有听错吧,现在我仅仅是当上420厂的厂长没几年,而正好这边420厂也才刚刚步入正轨,更重要的是现在这边的420厂有一个重大的计划正在进行当中,我真的抽不开身,所以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总经理一职是真的没法接手啊!”

    要说这时候的向巧可谓是意气风发,虽然拒绝了出任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一职,但是在她自己的规划中,此时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要给总公司打报告,直接提出合并或者说是收购东方汽轮机厂的计划,而这也是她为420厂的未来所计划的产品路线。

    当然了,就是实际操作可行性而言,她所计划的合并东方汽轮机厂方案实际上是不太具有可行性的,至少这时候的东方汽轮机厂已经快要完全成气候了,特别是此时东汽的核电汽轮机方面已经取得了同法国阿尔斯通方面的合作,未来前景则是可以期待的。

    因此这才就又有了:“我们420厂现在燃气轮机的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按照总公司给我们厂的定位,以后应该也是不可能再有拿到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的机会了,那么在综合了各种情况之后,我们420厂现在只能在燃气轮机市场进一步发展,这一点总公司倒是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活未说完,却又华丽地话风一转:“不过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420厂的发展,我们工厂内部已经决定未来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发电设备制造领域,也就是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两方面齐头并进。”

    纵观整个420厂而言,按照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业务分配和现目前技术的发展,首先是各种类型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都已经分配到位,而且各个单位也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420确实很难在航空发动机业务中折腾出什么水花,因此要说将420厂的重心转移到发电设备领域的制造倒也没问题。

    只不过,这时候的向巧的计划又真的有可能成功吗,要知道这时候的东汽不仅是在向核电燃气轮机发展,自身同样也已经是自主研制了30万兆瓦的国产蒸汽轮机并投入使用,上一位面的90年代又引进日立公司60万兆瓦级汽轮机,想必这一位面的这时候也应该已经是开始了。

    又考虑到共和国多煤少油的事实,使用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一直都将是主力电力来源,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东方汽轮机厂的蒸汽轮机产品绝对是不会滞销,有产品、有市场,并且又富有进取心,还知道从国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并且积极搞国产化,这样的单位效益绝对不会差。

    就不说420厂了,你甚至是以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名义来向上级提出合并计划,恐怕人家也不会同意,好呆人家这单位是属于能够自己赢利的存在,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谁会愿意把东汽合并到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去?

    杨辉这时候想想就觉得有些不太靠谱,摇摇头表示对此很不看好:“要说国内的发电类蒸汽轮机制造吧,我承认它确实很有市场,毕竟我们国内的火力发电站终归是要占据多数的,不过你们现在要并下东汽这样的国内汽轮机三巨头之一肯定是很困难的。就以420厂现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是先老老实实地把燃气轮机做好吧,真要向发电设备行业发展,也并不一定就只能是看着蒸汽轮机,重型燃气轮机也是一个方向。”

    重型燃气轮作为燃气轮机的另一个分支,它从一开始就和航空类燃气轮机走上了不同的路线,但只要是双方的原理上没有大改变,在技术路线和技术困难点上其实也都是差不多的,现在420厂能够攻克qc-160燃气轮机,又同美国普惠合作完成了ft-8燃气轮机项目,那么此时的420厂就是国内绝对的燃气轮机第一大厂,不管是技术还是规模,那都是绝对的领先。

    何况于这时候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在航空发动机行业上已经实现了众多突破,各种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技术也都是可以转到重型燃气轮机上面使用的,比如:各种高温合金、高效率的燃气轮机叶片制造、效率更高更清洁的燃烧室技术等等,甚至是各种为航空发动机配套的大型加工制造设备,比如现在已经安装到位的两台超级大压机等,当有了这些技术之后,要制造重型燃气轮机的重点技术至少是绝大部分都具备了。

    当然,既然重型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一脉是早在几十年之前就分道扬镳,并且各走各自的路,那么双方之间肯定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而这些差距自然就只能是看420厂的技术能力了,到底是完全自主研制设计一款重型燃气轮机,还是说打算先引进国外技术来消化吸收,这些其实都是无所谓的。

    反正对于420厂而言,大力发展重型燃气轮机才是王道,未来共和国在2000年之后的燃气轮机市场同样也是不小,并且随着国内对天然气的大力开发使用,海上lng船的大量建造之后,还能够从海外运回廉价的油田天然气,那么在经济发达并且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的沿海地区,使用燃气轮机发电就更具有优势。

    再加上2000年之后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提倡清洁能源,到时候火力发电终究会成为夕阳产业,这又如何比得上燃气轮机发电技术来的潇洒自在。

    向巧作为技术官僚,重型燃气轮机发电这种非常符合420厂技术基础的路线,她又如何不知道该大力发展,只不过

    “杨总所说的也同样是我们420厂所关注的,真要并掉东方汽轮机厂当然很苦难,但我们又必须要具备蒸汽轮机的制造能力,这可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国内对发电设备的急需,造成了蒸汽轮机的制造绝对不亏,那更因为我们420厂就算现在是发展重型燃气轮机,同样也不能离开了蒸汽轮机技术,未来我们制定的路线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七章:最重要的不是蒸汽轮机

    能源行业,一个从来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行业,而能够掌握能源的分配,则一直都是各种被眼红和嫉妒的,因为这绝对是属于相当暴利地行业。

    不过嘛!能源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能源,那是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可以保证资源开采出来使用,也只有那种能够被开采出来的能源,才能够被正式称之为能源。

    比如在石油资源被开发出来的时候,这才能够称之为是能源,人们不能对石油进行提炼的时候,谁会认为这是能源?同样也是在解决了电力的大规模发电、远距离传输技术之后,电力才会被称之为能源。

    与之相对应,其它什么所谓的未来能源、核聚变云云,虽然也都是被直接冠以能源之名,但是在没有实现稳定开发利用之前,这核聚变能源就只能是远远地看着流口水,而这也同样是引起了各个有志于此的国家不断投入到核聚变能源的热潮。

    所以说,能源之所以被称之为能源,这就是因为可以有足够的技术完成它开发和使用,而那种没有足够的技术开发出来使用的“能源”,肯定也就没有大规模开发使用的可能,自然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争夺。

    能源行业确实是相当重要,这几乎是一个国家能否保证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实际上比能源行业更重要的,那就是能源开采技术的掌握与使用,把这一点引申到电力行业当中,指的就是大规模高效率发电设备的研制和掌握。

    就大规模发电设备的未来而言,燃气轮机当然是重中之重,现在420厂所确定下来的大规模发电设备研发和制造之路肯定是正确的,只不过这大规模电力设备的研制是需要有足够先进技术作为支撑才行。

    或者换一句话说就是:在能源开采设备研发与制造行业当中,所有的竞争力都是在于开采效率上的领先与否,而这开采效率也就意味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这就是重型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提高发电效率的不二法宝,现在420厂提出的这个技术路线也不可谓不先进,杨辉承认这确实也是非常有眼光的技术设计路线,只不过这家伙需要用到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两种技术,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就很有些难度。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确实很有想法,比如我们就单说燃气轮机技术这一点,我想你们420厂自己应当是能够完成相关的技术攻关的,倒是蒸汽轮机这方面的研制工作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考虑。你不能420厂这边设计的燃气轮机性能一流,配套的蒸汽轮机却拖了后腿,那么就这一点而言,你们想要并下东方汽轮机厂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仅仅是以这个原因就想要去吞并东汽,肯定还远远不够。”

    要单说蒸汽轮机的制造技术而言,东方汽轮机厂确实是很有实力,但是他们的实力是建立在燃煤锅炉-蒸汽轮机技术上面,而燃气-蒸汽轮机循环发电机组所使用的配套技术却是:废气锅炉-蒸汽轮机系统,以上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要想搞清楚这里面的各种道道,首先就要说清楚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首先,使用重型燃气轮机进行发电是最主要的发电来源,这主要是靠燃气轮机的燃料产生高温燃气之后做功发电,而这就能够将一部分热能转变为高品位的电能。

    但是单一的燃气轮机发电效率并不高,有非常大的浪费,而这些浪费主要就体现在燃料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变成了高温燃气的热能,而这些热能在燃气轮机上面是很难再起到作用的,到最终也只能是被排出到大气当中。

    现在的问题就是,既然燃气轮机第一次发电之后的高温燃气里面还含有大量的能量,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部分浪费,真正做到即冷却了高温燃气,同样也有效地利用上这些剩余的热能,以此来提高发电机组效率?

    答案是:有!

    既然重型燃气轮会最终排出6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那么就好好地利用这高温就行了,装上一具锅炉在燃气轮机的废气排放道上面,就可以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燃气余热,在锅炉内产生大量蒸汽之后,就又可以用高温蒸汽来带动蒸汽轮机的进一步发电,同时也还可以实现对燃气轮机排放的高温燃气进行降温。

    所以说,在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所需要使用的技术中,需要突破的实际上只是废气锅炉的制造技术,那么再退一步来说就是: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所使用的蒸汽轮机。它和老式燃煤锅炉-蒸汽轮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差别。

    甚至于要直接使用燃煤锅炉-蒸汽轮机技术中的蒸汽轮机都能够行得通,到时候直接就可以使用现在国内生产中的蒸汽轮机,那东西其实也不需要多大的技术改进,直接就可以投入使用。

    说起来这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所使用的蒸汽轮机用的是废弃锅产生蒸汽,而这废气锅炉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技术你别说东方汽轮机厂,就连整个共和国翻个遍也找不出相关的研制生产技术。

    现在眼看着杨总经理直接就否定了420厂向蒸汽轮机方向发展的努力,这时候向巧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好吧!我们可以放弃对蒸汽轮机方面的发展努力,以后就直接招标国内三大汽轮机厂的成熟产品也行,但是我们国内对废气锅炉的研制完全没有基础,所以这次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中最重要的新技术废气锅炉,这个就只能由我们420厂自己来研制,而要说这技术的来源,我们已经瞄准了乌克兰那边,现目前乌克兰在这方面的技术是世界一流。”(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八章:为了高效、清洁的60%

    燃-蒸联合循环技术,你这要说技术到底是有多新,那肯定也不至于,很早之前它就在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当中运用,在大型军舰上面这种燃-蒸联合循环机组也不是没有露脸风光过。

    就比如苏联建造的光荣级巡洋舰,它的动力系统就是采用了这种燃-蒸联合的设计,而光荣级巡洋舰的整套动力系统则全都是乌克兰的曙光-机器设计生产联合体来提供。

    因此就这种燃-蒸联合循环的动力系统设计而言,这东西还是要属乌克兰有那么一些经验,只不过乌克兰的相关技术最早是在军舰上使用,民用的技术倒还没有看到使用的迹象,更何况整个苏联的重型燃气轮机行业也确实不咋滴,因此在苏联时期就没有什么精力来发展燃-蒸联合的发电技术,更何况苏联解体之后的乌克兰,那就更没有相关的力量来支持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在燃-蒸联合技术上继续发展。

    420厂在此之前就已经和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方面通过gt-25000燃气轮机项目取得了联系与合作,肯定还是对这家单位有所了解的,现在看中了曙光的这一套已经停止发展的技术路线,倒也是再正常不过。

    这一拍屁股啊,杨辉也终于是记起来了:“乌克兰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的燃-蒸联合循环技术,你这不说我都快要给忘记了,它是作为光荣级巡洋舰上面使用的动力系统而存在,不过我听说这技术在光荣级上面使用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你们都清楚不?刻不能花大力气把技术搞回来之后,结果却是一堆不成熟的东西,这样还不如我们自己埋头搞来的更实在。”

    对于光荣级巡洋舰的动力系统,这家伙值得诟病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甚至不仅仅是光荣级巡洋舰,就纵观整个苏联的巡洋舰动力系统其实都是奇葩的设计方案。

    比如光荣级配置的2台m-70巡航用燃气轮机、2台废气循环巡航用锅炉、4台m8kf加速用燃气轮机的动力系统,这6台燃气轮机加上两台废气锅炉带动的蒸汽轮机组成的整个动力系统,杨辉就想问这到底是要准备装多少台发动机?再有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核-蒸联合设计,这也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以上的这些设计同样也导致了苏联的两款主力巡洋舰动力系统极为复杂,那设计简直就是在挑战工程师和工厂加工制造能力的极限,基洛夫级都还稍微好说一些,虽然整个动力系统中出现了重油锅炉与核动力两种蒸汽发生装置并存的情况,但好歹这最终都只是由蒸汽轮机来输出功率,在设计中也还不算太坑。

    但是,光荣级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在巡航时,燃气轮机几乎是和蒸汽轮机同时输出功率,而最终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所输出的功率就需要由一具极为复杂的变速箱完成功率的并机,而这才是整个光荣级巡洋舰动力系统在使用中不太可靠的原因。

    这些问题杨辉不太清楚,但是早就眼馋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的燃-蒸联合循环技术多时的向巧,肯定是对这款唯一实际使用中的舰用燃蒸联合循环系统有很大的关注,对光荣级的动力系统不可靠问题自然也有所耳闻,不过这和420厂需要的技术有关系吗?

    连忙又摇着头,却是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解释着她从曙光那边得来的消息:“光荣级的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确实不太靠谱,之前我也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东西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整套动力系统不可靠的原因是因为减速器的设计与制造不行,这才造成了整个动力系统的尴尬。”

    舰用的大型减速器,特别是对两款不同的动力输出设备所输出的不同功率进行并机的减速器而言,两动力系统的功率比是绝对不能差太多,要不然减速器的研制可以逼疯所有的天才设计师。

    早年柴燃联合动力的减速器设计如此、燃蒸联合的减速器同样也是不差,但凡是需要机械传动的舰船动力系统都需要用到减速器设计,除非是整个动力系统抛弃掉减速器设计,转而进入到更加先进的电驱动力系统时代。

    只有采用电驱动力的时候,才不管你是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柴油机等等,你们全都给我去发电,等到把电发出来之后再通过电缆来传输能源,最终靠电动机来驱动螺旋桨,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再继续硬啃并车减速器技术。

    既然舰船上使用的燃蒸联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电驱解决问题,这至少就说明了燃-蒸联合循环技术用来发电是可行的,这就不会像光荣级巡洋那样,会因为并车减速器而导致整个动力系统都不可靠。

    “所以,向厂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的燃-蒸联合循环技术要只是用于发电使用的话,实际上是不存在太大问题的,他们的废气锅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技术都是可行的,是吧?”

    现在已经是彻底的明白这乌克兰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的燃蒸联合系统的技术水平了,那么就现在这种情况而言,420厂要是还不赶快把相关技术搞回来,实在是天理难容啊,天予不取、必

    燃蒸联合在毛子的巡洋舰上面不合适,但是把相关的技术、科研设计人员弄回420厂之后,这直接就可以开始民用大型燃蒸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研制工作,而这一切的技术难点也都能够有较为稳妥地解决方案,可以看到未来的420厂,只要在这一整套技术上不断发展,光明的未来也是指日可待啊!

    要知道就单以燃蒸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热效率而言,这绝对是可以让单一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效率从30%左右提升到45%以上,而要是技术上再努力一下,稍微压榨一下发电机组的热效率,要达到50%的热效率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

    一直是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三大重型燃气轮机三巨头之一的德国西门子制造了sgt6-8000h型重型燃气轮机,它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的大型发电设备,它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蒸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净效率提升到75%,从此以更高地效率推动世界清洁能源的前行。

    既然新世纪的燃-蒸联合循环机组可以达到60%的热效率,那么只要420厂认准该技术一直向埋头发展,那么想要在新世纪的时候爆出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很困难吗?

    需知420厂是有着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做靠山,很多航空发动机上面使用的技术只要你愿意往重型燃气轮机上面装,最终的重型燃气轮机热效率绝对是蹭蹭地往上涨,这个绝对是不用质疑。

    而且同样的技术,420厂背靠着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就完全可以做到更低的技术使用成本,再加上共和国较低的人工成本,制造出的产品在国际竞争力上绝对是不会低到哪里去的。(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