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九十章:中了邪的三发机

    对于md-11这款中了邪的客机,杨辉在心里其实也是有些发毛,毕竟这款dc-10/md-11飞机的事故率简直是高的可怕,而说到md-11的时候,肯定也不能少了它的前辈dc-10客机,因为实际上这次中航西南看中的目标在定位上和dc-10要更像一些,而并非是md-11的设计。

    早在六十年代,为了满足民航公司提出的新要求,洛克希德和当时的道格拉斯公司分别推出了l-1011型和dc-10型设计,用以填补波音747为代表的宽体客机与波音707为代表的窄体民航客机之间的市场空缺。

    而在dc-10和l-1011那个时代,由于“60分钟规定”的存在,美国航空公司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要求道格拉斯公司更改设计,通过多增加一台发动机来合理规避faa的“60分钟规定”,而且也理所应当地认为三台发动机的起降性能上会表现更好,所以dc-10的方案就变成了后来人们所看到的三发设计。

    不过麦道的设计师们似乎也只是简单地在dc-10的垂尾根部又加上了一台引擎,而这样的三发动机设计更改,最大的好处就莫过于整个后机身无需再做太大的设计修改,而且相较于机尾引擎“埋入”后机身的传统三发飞机设计,外露的垂尾引擎对发动机的维护也多少有点“方便”之处。

    然而成也三发、败也三发设计,也正是这个“再加一台发动机”设计更改,在日后则被指为是导致dc-10以及继任者md-11系列飞机操控稳定性差,重心不稳定的问题根源,甚至被认为是重大设计隐患,再加上dc-10也确实在服役生涯中暴露出了诸多设计上的缺陷,比如dc-10的机尾货舱门的设计问题,之后是通用公司的cf-6发动机引擎风扇叶片脱落导致苏城空难。

    也就从此时开始,这个dc-10就如同中了邪,似乎也像是被诅咒了一样,开始了它空难大王经历,在整个1979年期间,dc-10在年内连续发生三起重大事故,这三起事故则共计造成605人的死亡!当然事后也查明了,这些意外的起因与飞机本身的设计实际上并无直接关系,但美国联邦航空局方面还是以安全为理由,要求全球的dc-10全部停飞。

    所以,不管是道格拉斯时代的dc-10客机,还是之后合并入麦克唐纳公司新设计的md-11系列,这就是两款中了邪的民机,所以这也让杨辉在心里多少还有一点点的虚,虽然他本人也清楚这个故事里面有很多的细节都有待商榷,甚至整个故事背后都有些网络段子的味道。

    你实际上要公正一点来说,在dc-10的“空难”事故中,其中很多并不是由于飞机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很大一部分空难是由于飞行员的人为操作失误所导致,或是因为恶劣的气象原因,甚至是航管部门的指挥失误,又或者还能遇到炸弹爆炸这样的恐怖袭击所致。

    整个dc-10/md-11系列的事故高发,重大空难频发是即成事实,相对而言的波音、空客飞机在空难次数上也同样是不少,只不过它们没有像dc-10那样正好可以在一年之内爆出三次空难,最多还连着死掉了六百多号人,大概这就只能算是麦道的点子太背,不过这所谓的“中了邪”肯定也有波音、空客在外各种雇佣水军煽风点火有关系。

    作为正儿八经的航空工业从业人士,要是真的被空客、波音搞出来用于骗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段子给乱了心智,这肯定就是年度最大的笑话了。

    反正不管如何,dc-10/md-11都已经算是相当成熟的宽体客机平台,对于中航西南这种初次进入宽体客机领域的初哥来说,保证飞机不会出大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首要之处,用麦道“中了邪”的成熟设计机型做改进,这远远要比全新研制或者和安东诺夫去搞什么安218来的要更加靠谱太多。

    总体上来说,中航西南选择在麦道的遗产md-11基础上改进出一款双发宽体民航客机肯定是没有问题,毕竟这时候的中航西南已经拿到了几乎全部的设计与生产资料,选择在md-11的基础上发展一款宽体客机是最合适不过,当年麦道在设计的时候双发改三发做的相对比较简单,这也同样导致了现在中航西南要把三发改回双发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麻烦。

    现在也别说安218这种还在图纸当中的货色,你就算把伊尔96这种飞机拿来同中航西南合作,也同样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杨辉这人其实没有别的长处,反正就只是认准了一条道路之后就一头扎到底,最后到底如何是一回事,但至少不会因为中途受不住诱惑而搞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笑话。

    金琴科到了这个时候也大致明白:“一款已经有了全部设计资料的宽体客机,那应该就是麦道公司之前带来的md-11了,说起来这款飞机也算挺有潜力,改一改之后我们还是能够继续把它推向市场,这款飞机很多设计缺陷都已经暴露出来并且克服,唯一还没有解决的发动机问题,也可以选择通过取消掉机尾发动机,改为常规双发动机布局来解决,这样在飞机的航向控制上面就会有很好改善。”

    不愧是专业的飞机总设计师,在知道了安218合作没有希望,未来是md-11魔改型的天下之际,也是果断地选择了在其位谋其政,赶快转变好自己的角色,做好飞机总设计师的本职工作才是正事,也开始谋划着对md-11的改进计划。

    也不得不承认金琴科是一位很不错的总设计师,能够敏锐地感觉到md-11在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并且给出了改进措施,最重要的是这改进居然还和之前联合客机公司多次调查国内民航公司需求之后所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这样看来就真的是人才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md-11使用了三台28吨推力的cf-6或者pw-4000系列的发动机,那单台28吨的推力综合起来就是74吨的总推力,真的要打算使用两台发动机来达到之前三台加起来的推力,这至少就需要单台35吨的推力。

    对于这样的发动机,现在中航西南也还只能欲哭无泪,现在能够提供使用的只能是波音777配套的三款发动机:ge-90、瑞达800、pw-4000系列,这些发动机要说提供给共和国研制的宽体客机使用,反正杨辉觉得还挺悬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一章:中短程宽体客机

    波音777客机,这款作为波音公司在90年代推出的双发远程宽体民航客机,定位上主要是看中了747与767之间留下的市场空隙,项目在90年的时候,由波音公司正式立项研制工作,超高效率的波音777项目部只用了区区五年的时间,到95年就直接拿到飞机的适航证,并且还将首架飞机交付首发用户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使用。

    那么作为双发中远程宽体客机,波音777客机实际上的对手就是a330/a340这两款飞机,肩负着力挽波音767客机在竞争中节节失利的败退之使命,事实也确实如同之前波音所预计的那样,波音777定型服役之后不过十七年的时间,2012年就完成了总计1000架的生产数量,这数字在宽体客机市场来说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数字了。

    至于说后来的a350与b787之间的战争,那差不多就算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反正现在的波音是直接打出了777来对抗a-330/340两款型号,至于这款飞机的性能到底牛逼到了什么程度,订单能够反映所有需要的数据。

    首先波音777这款飞机采用三级布局的时候,在载客数量上可以达到300人,后续型号的高密度布局则是达到了450座,航程上则是9000-14000千米之间按需选择,飞机的航程最低能覆盖整个美国内陆,然后下一个级别的航程是横跨大西洋,最后航程最长的型号则可以直接横跨太平洋飞机,所以这算是不择不扣的中远程洲际宽体客机。

    所以在这航程、载客上的综合要求之下,波音777的吨位自然而然的就要飚上去,而飞机所配备的发动机推力也覆盖了从最小的28吨一直到顶级的50吨,可谓是把整个民航飞机所使用的超大涵道比涡扇的发展推动到了一个全新水平。

    对于此时的中航西南而言,md-11确实有潜力做成一款和波音777争锋的机型,不过这个任务指标完成的时候就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尴尬,整个md-11飞机航程最远的一款也才11000千米,要说横跨大西洋是没有问题,但是要说横跨太平洋的时候就会稍微显得有些尴尬,至少在航程上还不够。

    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国内采购mc-11时,那就干脆是采购的中等航程的9000千米航程版,通过在夏威夷经停一次之后就能够直飞美国中西部城市,而并非是777那种只能一口气飞到美国东海岸的城市,之后再转乘其它客机直达美国各大城市的类型。

    仅仅md-11时代在航程上就显得颇有些尴尬了,现在到了中航西南手上就更加没有可能直接往波音777的级别靠过去,至少在杨辉看来这暂时是不靠谱,以后若是在宽体客机领域真的能够发展起来,那就再说其它的。

    只要知道现在中航西南通过对各大民航公司的调查之后,已经有了最后的靠谱结果,对于现在金琴科提出将三发改双发的设计方案,很多情况下都会简单的以为中航西南会采用更大推力的双发来保证之前三发所提供地同等推力,只不过这样在杨辉看来就属于很不明智。

    真要是简单粗暴的采用两台30吨级的发动机来换掉之前的三发设计,这飞机实际上就成了和波音777刚正面的一款中远程宽体客机了,要知道md-11的机身截面其实也不小,刚好2米的机身直径比起波音777那19米的机身直径有区别吗?

    真要是打算使用两台30吨的发动机,那么不好意思,这就是一款和波音777-200一模一样的客机,中航西南作为新人就直接去和老牌的民航巨头硬碰硬,最终的结果恐怕也很难保证逆袭成功,相对而言杨辉实际上更愿意选择差异化竞争路线。

    “我们的宽体客机肯定是一款双发机,这个肯定不存在争议,问题是在于经过公司多方面的考虑之后,再加上航空公司的相关建议,我们的飞机不需要md-11那种超过300座以上的布局,而且也不需要做跨洋飞行任务,所以这就是一款载客在240-320人之间的客机,航程也要控制在6000-9000千米之间,而这样的一款飞机对应在市场定位中的对手是谁,想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宽体客机先不说载客数量,单说这6000-9000千米的航程定位就属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算找遍所有的民航客机序列也只能找到一个对手,也就是来自空客公司的成名之作品:a300/310系列客机。

    a300客机作为空客公司的发家基础,不仅在于其技术优越之处,本身在定位上独到的地方也是相当之多,而a300之所以能够成功,肯定也因为这一市场定位的客机是客观存在并且有相关需要,要不然空客公司也不可能靠着这个项目大获成功,并后续还推出了升级版的a310客机。

    空客公司的成功经验,是所有有志于在客机领域异军突起的制造商必须要研究,安东诺夫设计局早在苏联时期就有想过要军民结合,所有这才有了一系列的宽体客机:安218、安418等等项目,至于金琴科肯定也是对空客公司那一套成功方式很清楚。

    手上已经不动声色地把茶几上的信件拿了起来,按揉几下之后还是长长地一阵叹息:“a300客机吗?我们这次把飞机定位到空客a300这一级别肯定是正确的,首先a300/310都已经是是十年前的产品,技术上也没有听说空客公司要对这两款飞机进行大的升级换代,我们现在新研制一款定位在同一市场的客机,应该是有一定的机会拿到市场。”

    6000-9000千米航程的宽体客机市场算是一个砍,定位在这个市场区间的客机一般也就只能在地区之间做飞行,而要想跨洲际飞行则是挺困难的,但好在同一市场定位的飞机不多,除了空客a300之外就是波音757窄体客机,不过757的载客仅仅是200座出头,这和中航西南计划中的宽体客机不会有大的冲突。

    再之后是9000-15000千米级别的宽体客机,而那家伙简直就是群魔乱舞,首先a330算是一代霸主,波音的b767只能偏安一隅,而更新的波音777已经投放市场,并且杨辉也清楚地知道这家伙投放市场之后也是势不可挡,再往后的a350/b787则是完全把这一市场彻底地搅浑,到时候中航西南小胳膊小腿儿可经不起折腾。(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二章:老大难的问题

    既然决定了要做一款定位和a300/310相似的客机,那么飞机在最大起飞重量上面就不用再继续像md-11那样,搞得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到270吨,这样明显就不是一款中短程宽体客机该有的样子。

    就还是说空客的a300/310,这一系列飞机在最大起飞重量数据上,一直都是在140-170吨之间徘徊,现在中航西南要做出同样定位的一款宽体客机,虽然这边的机型在机身直径上要比a300的64米大了接近5米,这样肯定会导致飞机机身的表面积更大,最终飞机重量会有一些增加。

    但是还有一点必须要承认,a300/310在机体制造上所使用的材料还依旧是用早年老式的铝镁合金来制造,但是现在中航西南在开发飞机的时候就不一样,随着结构设计能力的进步,相关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飞机的空重是肯定要有所降低的,所以这一加一减之下,两款飞机的空重上面可能会差的不是太多。

    再往后涉及到的就是因为中航西南这边的宽体相比起md-11而言,考虑到航程上的降低、载客量的减少,在md-11机身55米长度的基础上完全是可以砍掉10米的长度,甚至连机翼都可以再优化设计一下等等,最后只需要把机身长度控制到45米,这样的一款中短程宽体客机在载客上甚至也都还要比a300系列多,毕竟机身截面多出5米就意味着单排座位布局最多可以到10人,而每排多安排1人就意味着载客总数上可以多出二十多人。

    相比之下的安218,这款飞机的机身截面和空客的宽体客机没有太多的差距,最后设计出来的飞机也不见得会有多好,这还远不如中航西南现在手中的md-11魔改计划来的更合适,到时候只要发动机方面能够保证,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几乎就是十之**了。

    至于真要说到发动机的时候,这还真就不得不说它确实是一个老大难,这次中航西南也只能想办法寻找外援,至少国内在十年之内应该是拿不出一款推力在25-35吨之间的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那东西涉及到太多方面。

    这里面的原因肯定是不少,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安全!

    首先要明白这宽体客机之所以受欢迎,那是因为它一次载客多,而载客多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单位乘客的飞行油耗,最终起到降低飞行成本的作用;而在宽体客机当中,飞机又逐渐地往双发动机方向发展,这同样也是因为双发的油耗相比起四发、三发的油耗可以做到更低,最终的结果依旧还是飞行运营成本降低。

    随着双发动机成为民航公司普遍追求的方向,民航公司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加严苛地要求,毕竟这一架宽体客机起飞就是好几百号人命,出一次空难就是难以想想。

    双发机时代对飞机安全要求的提高,自然航空公司就会选择有经验、发动机质量可靠的老牌航空发动机三巨头所提供的动力系统,这样一来新公司所研制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就算再好,也难以打开市场。

    工业设计制造领域就是这样,涉及到人命问题的时候,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慎之又慎,因此现在杨辉更愿意选择使用三巨头提供的航空发动机,至少这样能够帮飞机方面先站稳脚跟,至于发动机方面能不能一起发展起来,杨辉还有另外的计划。

    而要说到发动机的时候,杨辉觉得这时候乌克兰确实还可以再继续装逼一段时间:“我们预计的中短程宽体客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50-170吨左右的位置之间,因此使用的发动机就不需要有太大的推力,之前安218计划使用的d-18tm发动机完全够我们使用,在这方面倒是可以加深合作。”

    对于d-18t发动机,中航西南其实已经有了全套的技术资料,甚至还对这款发动机做过很多的研究,一开始那边技术资料到手的时候,联合航空发动机甚至就打算过在d-18t的基础上发展共和国自己的超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要按照罗罗公司的路线走准没问题。

    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内部就出现了不同声音,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实际上是并不支持在d-18t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超大涵道比民用涡扇,这理由也很充分:同样走三转子路线,罗罗在技术积累上远强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甚至乌克兰那边原厂也比不上罗罗方面,而按照同样的路线来发展民用超大推力,最终也只能在罗罗的屁股后面吃灰。

    相应的,反对d-18t的一方也有自己的方案,在624所那边已经有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核心机开发经验,并且各种技术储备也不算少,既然624所能够研制四代军用大推涡扇的核心机,那么要打算研制一款民用超大涵道比涡扇的核心机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况且这时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当家人已经不是之前的白老所长,而是由624所在此之前的刘大响院士当家,刘院士出身624所,并且自己还是共和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机事业的先驱,再加上624所已经成了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实质上的技术核心,在这样的强大影响力之下,624所那边会放过研制一款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的诱、惑,转而去支持山寨、吃透d-18t发动机之后不断优化的路线?

    说实话,虽然d-18t这条路可行,但考虑到屁股决定立场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最后的结果很明显就是d-18t发动机的资料到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之后,虽然也有组织对这款发动机的研究,比如d-18t发动机的树脂基静子叶片技术,然后是相应在该技术上发展带钛合金前缘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

    对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内部大争论,杨辉破天荒的没有太多地插手,因为这次也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安稳的角度出发,走d-18路线没错;但是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技术继承,以及对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全套技术掌握,打牢后续技术基础的方向来看,发动机要全部自主研制也同样是应该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三章:还是绕不开三转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即便是走d-18t的消化、吸收、创新路子,整个项目没有十年的时间也是不可能拿出堪用的发动机,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用十年时间完成了d-18t发动机的消化吸收工作,能够拿出一款基本满足要求的发动机。

    等到时候2005年左右,虽然国内的民航事业已经发展起来,对中短程宽体客机的需求也上来了,但国内民航公司还是那句话:发动机没有经过市场的长期考验,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都还没有保证,那时候也依旧不会有几家公司愿意采购国产的航空发动机。

    所以2005年的时候推出国产的超大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几乎也是很难找到对应的民航公司来当小白鼠,所以就这个时间节点来说本来就不对,在综合各种原因之后,要想保证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业务顺利发展,有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多考虑一下客户的需求,一款民航飞机要是不能满足民航公司的要求,这样的飞机肯定是没有前途。

    再那么再回到杨辉和金琴科之间的谈话,这说到了d-18tm发动机的合作问题,金琴科原本已经对中乌航空工业合作不抱希望的心又一次动起来,毕竟这发动机的合作也不算小项目,民航飞机行业中除了整机的研制以外,其它的也就属发动机最重要。

    一想到d-18tm发动机,金琴科就各种激动:“d-18tm是一款好发动机,这是在d-18t的基础上针对民用需要,并且又增加了推力之后的型号,之前安218计划中的最大起飞重量和公司计划中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一样,都是属于170吨的级别,所以之前为安218准备的发动机型号可以不做其它的改进直接使用,早年我所知道的是d-18tm最大推力为26吨,我想这各方面都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对于乌克兰方面在d-18t系列发动机方面的研究,杨辉还算是比较认可,首先是d-18t这款用于安124的基础型发动机推力就已经达到4吨,而要说d-18tm这款改进型方案则是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开始,虽然这款发动机后期得到的投资不多,但是通过这期间快接近十年时间的研究之后,发动机要多增加3吨的推力应该是不成问题。

    又或者更加干脆一点,即便最后d-18tm没有研制成功,就用最大推力4吨的d-18t发动机作动力系统实际上也能够用,反正只要有了d-18t/tm发动机,后续飞机的研制中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坎坷,但想必是不会面临没有发动机使用的尴尬境地。

    杨辉也接着说到:“没错,我也觉得d-18tm发动机还算是不错,之前为按218做配套的时候,已经在这款发动机的改进上面下了很多的功夫,我想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应该也比较快了,再考虑到安218的下马已经不可避免,现在能为d-18t发动机找到一个新出路,我想你这次也算是有所收获。”

    对于乌克兰那边,杨辉能够想到还可以利用到的地方也就是这些,其它方面还真就没有什么可以看上眼的,甚至在杨辉的心里实际上d-18tm这款发动机都还并不太待见,因为这款发动机的性能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是最适合,在杨辉看来最适合中航西南宽体客机使用的发动机应该是罗罗公司的rb-211。

    rb-211作为罗罗公司在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领域的成名之作,正是这款发动机才把罗罗公司推上了超大涵道比发动机三巨头之一的宝座,后续的瑞达系列发动机也都是从rb-211发展而来,所以rb-211对于罗罗公司来说算是镇店之宝。

    杨辉之所以选择罗罗公司的rb-211发动机,而不是通用或者普惠的cf-6/pw-4000系列,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rb-211发动机在共和国这边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再加上罗罗公司丰富的经验积累,在三巨头所产的航空发动机当中,罗罗公司的发动机可靠性最高、油耗最低,算是超大涵道比涡扇中的王者。

    在共和国的民航界,所有服役中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里面,也同样是罗罗的rb-211要更多一些,因此基于这些现实原因,使用rb-211发动机作为中短程宽体客机的动力系统,会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及好处。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罗罗公司属于英国的航空业招牌,而英国的民航整机制造业早已经没落,罗罗作为一家专门提供航空发动机的公司,英国对罗罗公司的干涉相对要更少一些,也就不需要考虑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对世界客机市场的冲击,这样后期在发动机供应商方面所出的漏子,肯定也会相对比较少一些。

    罗罗公司之前在mpc-75项目动力系统的竞争中一败涂地,甚至还被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通用一起开嘲讽,最终直接就导致了这一位面罗罗公司的br-710/715系列发动机夭折,这罗罗可谓是在中等推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上面一败涂地。

    但就算罗罗同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通用公司之间有各种不爽,但只要联合客机公司一说需要谈rb-211发动机的采购配套,罗罗公司依旧还得要屁颠屁颠儿地跑来谈项目,要知道这年头航发三巨头之间的竞争也一直都不小。

    更为重要的一点,虽然罗罗的rb-211发动机性能优秀,但是这款发动机在双发宽体客机领域几乎就是白卷,要说能够装配这款三转子发动机的宽体客机,再此之前也只有波音747和洛克希德的l-1011客机,也从来就没有任何的一款双发宽体客机装备过rb-211,这和pw-4000、cf-6几款发动机几乎占据了早期所有双发宽体客机的情况简直就是两种极端表现。

    杨辉相信,只要到时候说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中短程宽体客机有意rb-211发动机,罗罗肯定会乐于提供动力系统支持,也正好罗罗公司在98年的时候会推出为波音747配套的rb211-524g-t发动机,发动机3吨的推力算是正好合适,甚至罗罗还可以提供另外一款2吨的终极版rb-211。(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四章:211?不,这太小了!

        类似rb-211这样的发动机在现目前来说,是完全能够满足中短程宽体客机使用需求,而且这款发动机本身也使用了很多罗罗公司在90年代开发的各种新技术,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瑞达系列发动机的技术再拿回rb-211使用,因此在技术上也绝对不算落后。

    有了rb-211发动机来座真正的大头,这样才能够保证此次中短程宽体客机拥有一款性能优秀的发动机,要不然就d-18t系列发动机那点技术水平,终究还是不太适合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使用,要坚持只用d-18tm完全就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飞机的销售,因而选用一款性能成熟的发动机做动力系统,才算是明智且冷静的选择。

    至于说杨辉为什么明知道d-18tm发动机不太合适的情况下,还依旧要和乌克兰方面合作,原因当然是更多地考虑到了若仅仅只计划装一款发动机的话,那飞机在动力系统上面很可能会被卡脖子,没有另外的一款发动机做制衡,罗罗以后还不得把牛鼻子都冲天上去。

    要说d-18tm发动机最大的作用,实际上也并不是把它装上飞机上大规模出售,它更多的只是起一个备胎作用,时时刻刻让罗罗公司知道:就算没有了罗屠夫,联合客机公司也不会吃带毛猪。这也算是以夷制夷的一个现代化翻版,总体上来说还是得要感谢李糊裱匠。

    杨辉把d-18tm发动机提出来使用,其中也是考虑到了各方面影响之后的结果,金琴科这时候并不明白杨辉的真实想法,但不管如何,d-18tm也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的出路。

    也算满是笑意:“要使用d-18tm发动机,它确实能够保证我们的宽体客机研发工作,只不过作为一款耗资巨大的宽体客机,肯定不可能仅仅只使用一款发动机,想必公司应该还有其它的备选发动机吧?”

    所谓其它的选择,肯定指的就是除开d-18tm之外的其它动力系统,正常情况下这时候杨辉会直接说出rb-211的选项,但是这个时候恰恰它就不太正常,相对于rb-211这款发动机,杨辉更愿意说说关于共和国国内自己的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

    不过在此之前,杨辉需要先好好计算一下时间节点,这一方面超大推力涡扇的研制是肯定会涉及到技术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同样也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拿到首发用户的订单和认可,关于如何把发动机打入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还要更加重要一些。

    之前也说了,双发宽体客机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正常情况下只要三巨头其中一个愿意提供发动机,恐怕民航公司都不会选择全新研制的新发动机,所以在一些敏感的方面,杨辉首先是选择了放弃,实在连他自己都觉得不能太草率,民航客机所使用的发动机研制中应该循序渐进。

    整个所谓的循序渐进发展,这就要再另外想其它的办法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新发动机投入到运营使用,而民航客机除了对安全要求比较敏感的客运之外,实际上一款飞机还可以改成货运使用,或者就干脆改成各种军用的特种飞机,比如:加油机、预警机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以上的这些非客运类的宽体机型,它们在选用发动机的时候就可以放心大胆一些,首先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可以预计要至少到2005年左右才有能正式把宽体客机投入服役,后面再慢慢开发飞机的改进型号:货运型。

    发动机只要赶在2010年定型,装上货运机上进行测试之后,大概2012年左右就能够让货运型大规模服役,到了那个时候正好是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地不断发展,快递业务不断拓宽,双发中短程宽体货运飞机直接吊打一切货运机。

    毕竟那家伙刚好是6000-9000之间的航程,完全可以用来满足国内的所有航线,你不管是从三娅到新僵、还是滇南到黑拢江,全国范围之内都能够一口气飞抵,而双发的客机本来单位油耗就低,到时候再仗着自己的机舱足够大,可能等到某风买货运飞机的时候,就不再是买窄体客机那么简单。

    只要能够把2010年之后从事民航货运业务的货运飞机订单拿下,这时候就可以选择把共和国自己的发动机装上去用,等到发动机在货运客机装机用上几年之后只要不出大问题,关于发动机安全性、可靠性、甚至其它诸如油耗方面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至于说军用方面,这个到时候就要看国内军队到底有没有相关的想法,比如军队在发展新一代预警机的时候,要说用双发宽体客机没问题,又或者四发的国产c-320运输机为平台也罢,反正最后肉都是烂在中航西南自己的锅里面。

    那么不仅是预警机平台,只要有那个意愿,甚至还可以给飞机换上推力更大的国产发动机,就走当年美国kc-10空中加油机的路子,一款超级奶妈就这样炼成了,从此共和国的空中加油机方面将彻底追上世界最先进水平。

    而要把宽体客机军用的时候,不用说肯定只能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发动机,那么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国内都必须要有一款自己的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而这款发动机甚至都不是和rb-211一个级别,在杨辉结合未来的民航客机发展分析之后,相对于rb-211这种覆盖18-27吨推力区间的发动机,它在未来实际上也不会再继续吃香,真正在未来可以担当主流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它就必须得到达到28吨以上的推力才行,也就是说必须要比rb-211大一个等级。

    要知道未来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客机也不可能永远都是中短程,更不会一直都徘徊在20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以下,未来中航西南通过中短程宽体客机积累了经验之后,真正和空客、波音之间正面展开竞争,并且奠定abc三足鼎立之势,肯定是波音b787、空客a350的时代,在那个时候的双发宽体客机在航程上要飙到16000km,而那才是世界级的超级大混战。

    到了那个时候,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拉皮到md-11原本的56米长肯定是必须,飞机的航程也要从中短程变成跨洲际的远程洲际客机,在载油、最大起飞重量上,也都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升级才行,到时候240-270吨左右的最大起飞重量就必须要满足。

    对于240吨最大起飞重量的客机所需要的发动机推力,它就真的是如同之前说的那样,它必须要用35吨推力的大涡扇,而这所谓35吨的大推力涡扇,那绝对是超级工程,一旦做成之后就是国之利器。也

    只有共和国自己开发出了相应的发动机之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才能说同航发三巨头之间平等交流、谈判。(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五章:目标在这里

    “除开d-18tm发动机以外,我们还将引入罗罗公司的rb-211发动机作为将中短程宽体客机的动力系统,并且还将会有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着手开发一款我们国内自己的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也就是说,我们的宽体客机也同样将会拥有三款不同的动力系统选择。”

    一款客机计划三种不同的动力系统,这在新时期的民航客机研制来说也算是标准配置,波音777就是开此先河的存在,现在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不过是后来的一个小小效仿者而已,更何况在实际使用当中,其实也并非是宣传中那样真的会有三款发动机可以供选择,真能够同时有两款发动机提供给民航公司选择就已经很不错了。

    金琴科很早就知道中航西南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宽体客机、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都会有,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发动机方面的发展会来的如此之快,这完全就已经超出了金琴科的想象之外,就比如现在飞机都已经立项预研有好一段时间了,这时候才开始打算在国内研制一款全新的发动机装上去,时间上是完全没有可能啊!

    更何况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本来也不简单,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完全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更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因此也不可能做到轻松地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研制、定型、交付,这样的一款发动机肯定是不被看好。

    “公司要打算自己研制一款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话,从道理上来说也确实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从技术、市场方面而言,要想单独研制一款超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现在发动机在进度上完全不可能赶得上飞机的研制。”

    发动机赶不上飞机的研制,在杨辉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原本自研的发动机也没有打算给中短程宽体客机提供使用。

    “没事儿,实际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原本也没有打算过赶上客机的研制,同样也没有打算去研制一款26吨级的发动机,按照计划公司实际上是打算研制一款推力在28-40吨之间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所以这次的目标不是rb-211,而是rb-211的增推大改型号瑞达系列发动机,或者说干脆就是瞄准了ge-90发动机才对。”

    这话说出口之后,杨辉本人也是无限感慨,这前前后后也算十多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整个共和国的民航发动机行业也是在杨辉不断影响之下,逐渐往推力更大的方向发展着,虽然还不清楚未来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能不能研制成功,但现在终归是开始向着目标出发了,而这本来就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至于说这系列的发动机什么时候可以出实物,并且完成定型与交付,这方面就连杨辉实际上也都还并没有底,也许是可以按照计划在2010年之前交付货运飞机那边装机使用,同样也有可能会因为研制中出现大的技术问题,最终导致进度延后。

    但是也只有努力过之后,才有可能知道到底哪里还有缺陷,这也算是杨辉支持发动机上马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发动机定位在瑞达、ge-90级别,咋一看起来确实有些目标定得有些太遥远,考虑到这是未来宽体客机所要求的发展趋势,而且民航发动机的研制要的不是填补什么空白,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迎难而上。现在我们实际上也知道这一系列的发动机研制会很困难,但我们必须要咬着牙坚持下去。”

    能够一次说这么多消息给金琴科,杨辉一方面是有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和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的原因,更多的其实也是在向金琴科表明一个意思:中航西南现在大手笔投资宽体客机领域,这甚至是一次堪比当年波音公司在747项目上的豪赌,需要各种对宽体客机有用的人力物力。

    而当这些意思表达到位之后,杨辉的狐狸尾巴差不多也就露出来了,这次金琴科能够帮着安东诺夫设计局来牵线搭桥,也就说明了他同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还有着很多的联系,这样的好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话题瞬间就转到了另外的地方:“所以说,公司宽体客机项目上马已经是**不离十,而现在既然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的项目都在不断地下马,而你应该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我说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经没有未来了,现在你作为当年设计局的中高层,完全有理由为那些还在安东诺夫设计局苦苦挣扎的科研设计人员们找一个出路,至少在安218下马之后,设计局之前做宽体客机研制的那些科研人员很快都将没有科研项目。”

    反正安218项目的下马已经无可避免,而且安东诺夫设计局现在也算是日落西山,杨辉本着保护性挖墙脚的原则出发,把这些从事宽体客机研制的技术人员搞到手才是道理。

    实际上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航空制造业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因此也能够吸引并留住一些人才,但是随着中航西南的各项业务铺开之后,每年国内培养的那些人才就还远远不够,况且宽体客机的研制对于中航西南来说也是两眼一抹黑,能够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参与,多多少少应该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人家是能够研制安124/225这一级别巨无霸的存在,在飞机的设计上肯定两把刷子。

    当然了,金琴科此时心理也在挣扎着,到底要不要把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老朋友、老部下一起叫过来,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未来要是这边的工作不合适,那时候才是更麻烦,但是一想到之前老朋友们来信所说安局那边的现状,他又不得不下定决心。

    也狠狠地捏了捏手中的信件,算是下定了决心:“那行,我这就前去联系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那些老朋友,尽量争取让他们都能够加入到中航西南,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参与公司的宽体客机项目研制。”

    (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六章:不出预料的落选

    宽体客机的研制工作刻不容缓,不过鉴于飞机的设计已经有现成型号,再加上国内之前也有相关的整机组装经验,又有安东诺夫设计局挖过来的技术人员对项目支持,到时候只需要对飞机制造中一些不太适合联合客机公司大规模成批生产制造的部件改一改,把航电设备做一些升级就差不多了。

    在客机本身的制造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容易了,唯一有问题的地方主要是涉及到发动机的研制方面,这个也只能是等到后面再慢慢解决,过一段时间杨辉到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的时候,同那边把情况交流了之后再说后续。

    至于现在这个时候,差不多杨辉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之后则是在关于新舟系列涡浆客机的研制上面,杨辉又同金琴科一起做了一番探讨,再往后则各自离开,金琴科准备写信呼朋唤友到中航西南来混口饭吃,而杨辉则回到下榻之处安静地等待着什么

    1995年7月21日凌晨1时,共和国东南的铅山导弹基地,在这个距离富贵角海域北方约有400公里的大陆山区,两枚弹道导弹事先没有任何预告地先后腾空而起,而导弹的攻击预定目标则是富贵角北方约70海里处。

    对于这先后发射的2枚东风15导弹,一时间更是震惊中外,这也是整个海峡危机自5月份迅速发酵之后,水沟这边首次做出了以军事武力为背景的相关回应,而远在共和国内陆的杨辉作为国内航空工业巨头的掌门人,虽然没有在试射之后的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但是仅仅一个时辰不到,来自海军那边要求中航西南做好相关准备的消息就到了。

    等待了一晚上之后,杨辉此时的心里却是一片空静,没有高兴、也没有惶恐不安、甚至都不带有哪怕一丝丝的情绪,这应该是老僧入定的感觉。

    他现在知道的是在随后7月22日零时、2时,同一个地方会再次试射2枚东风15导弹;到了7月24日2时、4时,还会第三次先后发射2枚东风15导弹,在这四天时间之内,若是这一位面不出以外的话,一共将会发射6枚东风15导弹,并且6枚导弹均命中目标区。

    想必水沟两边此时都躁动起来了,杨辉同样也知道随着这次6枚导弹的发射,对面岛上的反应也同样不会小,上一位面共和国试射了6枚导弹之后,马上就是整个岛上的股市崩盘,实体经济紧接着也受到重创,有钱人开始收拾家当转移到国外,有机会和渠道的中产阶级同样也是扎堆儿往外跑,所以说至少在经济上,这次是对水沟对面发起了一波重击。

    而后杨辉才算是迷迷糊糊地睡了下去,等到早上再次醒来之后则又开始准备新一天的工作,首先是关于伊朗那边要求合作新舟系列客机的问题,联合客机公司已经谈出了阶段性成果,杨辉既然在这里,那就该前去参与合同的签订,至于后续详细合作细节肯定不可能短时间就搞定。

    只不过就在准备前往参加双边合同签订之前,一份来自阿联酋那边的消息毫无征兆地到了杨辉这里,一看之后杨辉心里面算是一阵无奈地叹息,阿联酋那边的订单到现在终究是出了第一阶段的结果,项目正式的竞标已经拉开,只不过歼18却没有出现在入围机型当中。

    放下手中的情报,心里则在不断地推想这次的情况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就比如现在这情况,它已经完全和杨辉之前所熟知的的情况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首先是阿联酋方面将原本的长程打击战斗机竞标改了,根据这次新的情报表示,整个项目的竞标已经变成了多用途/空中优势战斗机竞标。

    也是在后续参与竞标的战机中,欧洲双风入围打酱油肯定不会少,16/15两款美系战斗机则是继续参与竞标,歼18和苏35两款飞机则没有能够入围第二轮竞标,倒是次因为竞标要求改变,美系的f-14e/f重型战斗机出现到了第二轮竞标中,这也让杨辉一阵感慨。

    上一位面阿联酋展开竞标的时候,f-14战斗机已经停产,而且那时候的f-14本身是空优/截击构型,虽然它也可以做长程飞行,也可以有不错的对地攻击能力,但是架不住它在上一位面的95年停产了啊!

    而现在就不一样,f-14e/f战斗机项目已经上马研制,后续生产线重开肯定是必须的,所以这一位面的f-14参与竞标,倒也算是理所应当。

    靠着椅子躺下来,活动了一下手脚,则喃喃自语着:“终究是接触不到的东西,虽然也曾经努力过,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需努力啊!”

    杨辉虽然也知道这次歼18本身也有一些不足,在动力上的弊病自是不用多说,在气动上就更不可能保证歼18拥有强大的空优能力,而现在阿联酋正好又将项目改成多用途/空优战斗机竞标,也就是说现在要更多地注重空优作战,歼18肯定就更没有再参与竞标的机会。

    没有了竞标的机会,倒也就不用再想太多,后续倒是需要在中四项目中多和阿联酋谈谈,并且时常沟通沟通,要是能够得到阿联酋在中四项目上的投资,那中四的研制经费就可以再解决至少一半。

    杨辉还不知道的是,此次阿联酋之所以将竞标项目改成多用途/空优战斗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中航西南这边,只不过这个时候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就前来同中航西南这边谈,或许就现在共和国这种情况,水沟两边紧张的局势同样也会影响到阿联酋的选择与判断。

    起身把东西装好,招呼着众人一起前往会议室那边走,这次阿联酋的长程打击战斗机项目竞标失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比如现在同伊朗谈合作的时候,新舟虽然只是一款民航客机,但中航西南的歼18没有到阿联酋服役,这对伊朗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签订合作框架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大操大办,毕竟现在联合客机公司也不是没有见过大市面,之前一次就是七八十架mpc-75采购订单也接过好不少了,那一份单子就是好几十亿美元,因此这一回同伊朗合作所涉及到的金额也就显得不太显眼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七章:八月份见

        伊朗方面的订单搞定之后,剩下的就是c-818的首飞工作即将展开,作为一开始打着研制一款军队特种飞机平台做幌子的项目,c-818的涂装自然也就不怎么符合民航的需要,甚至连窗户看起来都减少了很多,不过有心人是肯定知道这款飞机内部到底是什么情况。

    比较有趣的问题是,随着东南那边的情况不断吃紧,国内对军费的投资也算是有了一个不小的增幅,再加上这次的危机也主要是发生在海面上的一些摩擦,因此就更加凸显出了海军对特种机的需求,原本c-818确实是打着军用的幌子来做项目,这时候没想到军队方面还真的是打算假戏真做,相关的军方装备研制方面调研人员甚至比杨辉好更加关注c-818的研制工作。

    等到杨辉遇到这些正儿八经的军方人士之后,就知道这次的机会终于来了,既然确定了军方要假戏真做,杨辉倒是颇为开朗,反正这次c-818的设计都是全部基于国内的子系统配套生产,要的就是完全国产化制造。

    而军队愿意抢先使用这款飞机,杨辉相信联合客机公司也不会介意来一次波音当年从kc-135军用飞机到波音707的华丽进化之路,说起来这波音也算是比较牛逼,就那波音707这款把波音公司推上民航客机三巨头之一的飞机,它最初也只是军用的kc-135空中加油机项目而已;而后来彻底奠定波音在民航客机领域霸主地位的波音747,同样也是当年波音参与竞标c-5军用运输机项目时的失败方案。

    所以说军用飞机和民用客机之间虽然有区别,但这些区别却也并非是想象中的那般巨大,只要能够平衡并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实现军民两用也还是有可能的,现在有军队抢先要采购c-818做特种飞机,那肯定是好事一桩。

    “不知道这次军队方面看中了c-818之后,要打算做一款什么类型的特种飞机,我们中航西南有机会参与竞标吗?”

    要说特种飞机的研制,中航西南一直也都是相当不错,整个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在技术上绝对不是吃素的,只要军队有相关的需要,这边绝对能够把项目吃下,因此杨辉才愿意来打听一下。然而,后面所得到的消息,却让杨辉大感到吃不消。

    可能是军队那边心里面他也觉得这说起来有些尴尬,但这说起来也没有办法,上面强制要求的项目,军队就算心里再不满意也没辙,只能一脸尴尬地把噩耗说出。

    “这次的特种机项目,可能你们中航西南是拿不到了,大概你们也还不清楚为什么前不久可以轻易地拿到魔都厂那边md-11相关工装制造设备,这可不是魔都厂那边发善心,而是他们用那些东西和上面做交换,换取了这次高新机项目计划的主承包权。”

    后面的话甚至都不用再听,杨辉知道这次算是载了,之前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拿到了当年md-11的所有设计资料,但是一架飞机仅仅有设计资料是完全不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艺,甚至是一些专用的工装夹具形架等等,这些都是要花费好大力气才能搞定。

    而这些和生产有关的资料、技术,魔都厂那边拥有的还算比较齐全,因此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就试探性地向魔都厂要了相关技术,毕竟那些东西对魔都厂已经没有用处,再加上魔都厂之后每年还要仰仗联合客机公司的分包业务,想来东西应该可以到手。

    事实是东西确实在这边联合客机公司发出相关要求之后,仅仅不到一周时间就得到了那边的回应,愿意把所有资料、技术全部移交,当时的联合客机公司还为此高兴了好久,觉得魔都厂那边是终于服气了,但是现在听这情况,杨辉才发现事实远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那边魔都厂还真就不是什么善茬儿。

    至于说高新机项目的总承包,那整个项目所包含的东西就算是海了去,反潜巡逻机、电子侦察机、战场通讯中继、心理战飞机全部都能算进高新机项目当中,而且这些飞机正好也不属于整机制造,只能算是飞机的改进与设备安装,属于魔都厂可以做的项目范围,再加上魔都那白临海,拥有不错的就试验环境,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有优势。

    沉默没有持续太久,想通了之后其实也就那样:“也就是说,这次联合客机公司是只需要提供飞行平台,而特种机的改装设计都是由魔都厂那边负责,而这事儿都已经是在此之前就定下来的,没错吧?”

    对于这种项目直接内定的情况,在共和国也算是比较常见,只不过鉴于这些年很多军事装备都开始采用竞标的方式来确定项目主承包商,所以这次也算是有些不符合规则了,不过这事儿反过来看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首先这特种机的机体平台肯定是没的说,肯定是联合客机公司的c-818,这方面算是能够赚上一小笔,其次是这次魔都厂那边的md-11客机相关资料在现在看来,也就并非是免费拿到手,而是魔都厂那边出了条件之后交换所得,因此以后对魔都厂方面也就不会有什么心里负担,公事公办就行,免得欠人情。

    能够弄明白这一点,对于这次魔都厂拿到项目也就不那么抵触了,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现在中航西南这样的巨头也并不是一两个项目失利之后就一定会怎么样,正好现在中航西南的相关人手都还不够用,也就免得分散人手。

    那边军队方面也是怕中航西南心里有芥蒂,以后有碍双方的合作,紧跟着又解释两句。

    “这次之所以将特种机项目给魔都,实际上是相当于把项目给了中航东北那边,这些年中航东北还是有一些改变和进步,加上他们那边也有一家特种飞机研究制造所,所以多方商量之后就把项目给了中航东北。实际上你们他也不要想太多,这次只是出于一些特殊原因才没有走正规的竞标,其它的项目肯定严格走规定的程序。”(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八章:宏伟巨作

    事实表明c-818作为一款性能优秀的窄体干线客机,飞机性能各方面都算是相当不错,首飞的时候也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多次的相关检测,加上mpc-75这款基础型飞机本身技术过硬,进行拉皮设计之后各种技术上的问题虽人也有,但是相关的技术人员也能够迅速解决,发动机那边进度则是首次让人感到完全满意,进度上算是足以保证飞机的首飞所需。

    虽然碍于一些原因没有能够大肆地宣扬c-818项目,导致这个时候飞机的订单依旧为零,甚至民航公司方面就没有任何的消息收到,所以这次c-818首飞也并不是多热闹,至少你要说它是民航客机肯定不对,但说它是军用特种飞机,好像军队方面现在也还处于对飞机的性能评估阶段,这次来的人也并不多。

    但是包括唐昌红在内的所有c-818客机研制队伍,几乎人人都对这款飞机抱有绝对的信心,未来这款飞机不管是参军还是进入民航领域,肯定也都是一等一的好飞机,因此飞机的整体设计都算是一流。

    首飞并非多么热闹,不过终归是顺利完成,甚至首飞的飞行员机组也都是理所应当的表情,看来大家对c-818还是很有信心,之后的情况就是不断地进行各种飞行测试,而有了之前mpc-75的试水之后,对民航喷气式客机的试飞和取证方面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后续的试飞工作应该也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

    之后的几天,晚上的凌晨都有预定的两枚大烟花从东南某山区腾空而起,而杨辉也在完成长安后,会程的时候也途径涪城624所那边,马上八月份就是重四的发动机竞标,中航东北那边也不清楚到底是憋了些什么大招,现在是一个搞不好就有阴沟翻船的可能。

    624所,一家建立在涪城管辖之下的小镇上的国家级研究院,伴随着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并且相关的各种技术、资金到位之后,整个624所比起十多年之前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是全赖624所这些年的经济拉动。

    这就好比罗罗公司带动了英国小镇德比的所有经济发展,至少按照英国bbc所出的纪录片所言,整个德比全部都是围绕着罗罗公司所发展、配套,除了制造业之外就是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

    同样的,在罗罗公司的产业工人其实也有很大部分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关系,父亲带着儿子进行发动机的制造,在罗罗公司是各种常见,这些都是因为重工业制造的局限而导致。

    同样的情况其实也发生在共和国的重工业制造领域,不过尴尬的就是国内对这种情况有一种为了痛恨而痛恨的深恶痛绝,这里面到底是为什么,杨辉自己也不清楚,或许是共和国这边确实做的有些太过了,也有可能是有些相关的领导为了给企业效益亏损找出一个背锅的理由罢了。

    杨辉当然对这个问题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只要公司子弟同等情况下不是和竞争者差距实在太大,其实招内部子弟进入公司也完全可行,至少这样一来在员工的忠诚度上面就会相当高,并且老一代在确认了下一代后顾之忧之后,也能够安心下来继续为公司“卖命”,实际上很多时候工厂子弟也并不完全就是各种不堪,很多时候也能够出一些惊才绝艳的人物。

    走到小镇上,远远就能看到不远处研究院内的高空台还在运转当中,至于是在做一些什么测试,这一点杨辉倒还不太清楚,至少现在这个时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还有很多的项目在研制当中,其中包括涡扇12b、cg-2000-3,甚至四代大推的核心机也依旧还在不停地测试。

    不过就在这高空台发出的噪音之外,似乎还夹杂着工程机械的开工的声音,杨辉心里一沉,这里有工程机械在工作,肯定就是涉及到各种建筑,再一想到之前624所报上来的要修建新的科研大楼,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楼堂馆所还当真是止不住了吗!

    当下更是加快了脚步,在进入了研究院大门之后,也不管一边引导参观的624所人员,径直寻着噪音的来源就摸了过去,杨辉就要看看这到底是在修建何等雄伟壮观的建筑,要说这624所虽然没有在大城市安家,条件确实有一点艰苦,但现在这个时候可绝对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

    随着耳朵里听到了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杨辉距离最终的目的地也就越发的更近了,一直到了巨大的建筑工地之后,这突然就傻眼了。明显这和自己之前所想的有一些不一样,虽然大型工程机械也是在不停地工作,工程兵部队有条不紊地按照图纸进行开挖,但是杨辉很明白地看出了这不像是在建造大楼,似乎更像是

    在这心里纠结的短短几个呼吸之间,随后624所安排的引导人员也终于跟了上来,气喘嘘嘘之下,手中的安全帽倒是不失时机地递了过来。

    “杨总,这里是建筑工地,为了安全考虑,施工方要求我们戴上安全帽,所以就把它带上吧,戴上了之后我先带您去看看这边的工地,原本这里也是一处这次计划中要来参观的地方,我们现在提前去看看也行。”

    又上下又仔细打量了这位年轻人,之后倒是自顾自地咧嘴笑了起来,这当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中航西南的年青一代要是都有这样水平,那么未来五十年之内是不用担心了。

    仔细整理着装,戴上了安全帽之后表情也就放松起来,远看之下倒是有一种中年包工头的味道,不过这并不碍事。

    “好,我们就去参观这处工地,你先给我说说这是在建什么工地,我看这如此大规模地搞建设,而且工地上挖的也是各种坑坑洼洼,可不像之前你们打报告要建的科研大楼吧?”

    说着,两人也来到了施工工地的边缘,杨辉直接伸手指着下面被挖出来的一个大坑,那绝对不是在打地基,同样也不像是在修建地下室。

    “杨总慧眼如炬,这确实不是研究院之前计划中的科研大楼,是五年前就已经论证上马的新一代超大流量高空台项目,这次的新高空台目标是至少能够满足我们未来50吨级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测试需求,现在设备制造方已经开始了机械设备的制造,所以研究院这边也同样是展开了新一代高空台的基建工作。”(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九章:积累、底蕴!

    624所建造超大流量的高空台,这是经过了公司内部好几年的争论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项目,早前超大流量的高空台是计划建造到贵羊那边的0112所,只不过后来成立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之后,0112所作为公司旗下的一部分,在涉及到高空台建造这样的大项目中,肯定要综合考虑。

    此时再综合考虑了各方之后,624所的优势就太明显了,一方面是这边已经有了相关的高空台建造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高空台的集中建造使用之后,那么之前为sb-101项目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实际上也可以共用,而这里面节约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虽然有点钱,但也绝对不是这样花的。

    在确定了这一处建筑工地不是在修建楼堂馆所,而是在建造之后上马超大推力涡扇所需要使用的超大流量高空台,杨辉表示这样很好,只要这边624所能够把新的高空台建造工作跟上,其它方面虽然也需要再更新一些试验测试设备,但那些设备更新所需建造周期、耗资都会相对小上很多,可以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慢慢地做也行。

    仔细地看了这边建造中的施工区,再对比之前sb-101高空台的占地面积,这两者之间也确实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杨辉没有去看过美国为研制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所建造的世界最大流量的高空台,但是之前杨辉在访问苏联的时候,倒是去看过苏联解体之前建造中的超大流量高空台项目,那家伙的占地面积确实比一般流量的高空台要更大。

    把头偏过去问着:“项目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建好,大概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现在公司花这么多钱投资超大流量高空台肯定是要有大用,所以你们这边的高空台建造进度事关重大。”

    超流量高空台到底是干什么的,实际上搞航空发动机的人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反正军用带加力燃烧室的发动机是用不上,而民用发动机的涵道比只要不是到了7以上的超大涵道比,同样也不会用的上它,其它的中小推力发动机就更用不上这次新建的高空台,就sb-101便能完全满足要求。

    “杨总放心好了,我们这边的高空台建造进度是严格按照那边发动机项目工程研制进度所规定,并且所里还留出了两年时间的余量,以防止高空台的建造中出现故障,或者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加快,反正只要不是出太大的问题,所里的高空台建造工作绝对能保证正常的试验与测试工作所需。至于说施工方那边的说法,我们所有的土木基建工作在明年的上半年应该就能完工,倒是设备的安调试工作可能会有点久,至少要98年左右才有可能完成,保守一点的估计可能会在2000年左右完成所有项目。”

    高空台的建造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年sb-101项目一共前后是经历约二十年时间,后来624所又协助中航东北那边的涡轮联盟公司建造了一套技术上sb-101同一级别的高空台,所以现在的624所也算是有了充足的相关经验。但是这次建造的项目实在是不简单,作为世界最顶级的超大流量高空台,要知道就算强如当年吊炸天的苏联,一直到死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整套高空台建造成功,后来甚至是差一点就成了烂尾工程。

    现在624所说再用5年时间就能保证高空台建造成功,实际上这并不算是耗时长久,考虑到新的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进度,2000年左右形成工作测试能力是比较合适的。

    “效率倒是不低,若是算上之前公司研究超大流量核心机项目的时间,再考虑到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等待相关设备工厂的重点项目研制,这次的项目开始时间至少要推到1990年,所以说这次的超大流量高空台项目总共将前后耗时10年之久!”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高空台,整个建造耗时十年之久,这甚至赶上了一款重点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而一款发动机的研制又要比飞机的研制提前大概五年左右,所以说航空工业真的是极为考验一个国家或者说公司的底蕴、积累,这一点可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

    相对于这次计划中未来的宽体货运飞机项目,需要在90年就开始高空台的建造,现在95年左右才能立项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之后最快也要等到07、08年才有可能定型发动机,然后装上对应的双发宽体货机试飞,最终就算一切顺利也至少要到2010年左右。

    回头再看看,从1990开始准备相关的测试设备,到最后2010年才有可能推出最后的飞机定型型号,所以说航空工业真的要想大发展,没有二十年以上的积累是完全不可能,而且这还是基于中间项目千万不能出大问题,国家政策不能有反复,技术路上也走正确的道路,要不然稍不注意就是数十年时间的浪费,到头来就只能是差距越来越大。

    高空台的建造工作能够耗时十年之久,不过好在中航西南有整体的规划,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而这一点也是杨辉这些年存在的意义,看着标志着世界最顶级航空制造业科研装备一点点地建造起来,中航西南成为世界最顶级航空制造业巨头的时候也是指日可待。

    “走吧,现在这工地还看不出什么东西,我们也就不打扰施工方的工作,你带我再去研究所的科研中心那边看看,现在所里应该是只有一个项目,同样这项目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公司必须要争取到的重点,所以这次必须要慎重对待。”

    四代军用大推的相关预研/立项工作实际上并不比超大流量高空台研制进度晚,现在超大流量高空台已经加快了进度,算是步入了项目建设的快车道,那么四代军用大推的研制肯定也不能落后。

    杨辉原以为要到科研大楼那边去,却不想自己会被直接带着往旁边的sb-101高空走,一边还听人解释着:“四代大推的核心机在设计上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的工程问题,现在核心机在高空台进行全面测试,所以我们这次可以直接到高空台那边。”(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章:用时间磨出好核心机

    “既然杨总到了我们控制中心,肯定最想要知道的就是关于四代大推的核心机研制情况,那我也就先介绍一下关于四代核心机这边的进度,首先我要说的一点问题是,在马上就要开始的重四发动机竞标项目中,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拿出最终定型的核心机成品。”

    纵使江和甫总工程师已经不断地想办法来提高了核心机项目进度,但这进度再怎么提高也终究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原本四代大推核心机项目确实是计划在96年完成定型,这次101高空台进行了升级改进之后确实也提高了项目测试效率,由此则能够提高核心机项目的研制进度,但是这些也都仅仅是核心机项目进度相对有所提高而已。

    好在杨辉原本也没有想过能够在这次竞标中把核心研制完成,然后还直接拉到帝都去参加项目竞标,所以也就并不存在听了这些话之后的失落,能听到核心测试进度加快,其实本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好消息了。

    这话也把杨辉着实震惊了一把:“要把核心成品拿去参加竞标?这个你们倒是敢想啊,我这边反正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能够把核心机赶在这次之前定型,不过现在看你们既然够提到这种说法,肯定是之前的所里内部有人提出过这个想法,进度有可能在年前搞定?”

    再想到之前说的大推核心机测试进度因为高空台的升级,后续是可以大大地提高一倍,因此要说年前把核心机定型,这边似乎也并非是在胡思乱想,现在这一切皆有可能啊。

    杨辉这边想的也挺好,倒是让江和甫心里一阵默默地苦笑,自己怎么就傻傻地说了这话,明显之前要是自己不说的话,后续核心机研制的时间进度肯定是按照早前指定的进度来。

    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年前定型的进度是可以做到,不过设计到工程上的问题时,不到最后的定型的时候谁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样,甚至就算型号真的定型了之后,也并不一定就说是可以高枕无忧,一不小心还是有可能爆出各种毛病来,让些都是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既然自己都已经把话说了出去,当然是不能再收回来,现在是硬着头皮也要答应:“我们预计新的时间进度表当中,只要这次核心机不再出大的问题,完全是可以在年前完成所有的测试工作,不过军队、国家那边的验收定型肯定要到明年开年之后才有可能展开,所以说真正定型核心机的时候至少也要到明年初。”

    虽然承认了之前上一句话,但是对于这种做技术的大神而言,只要想钻空子还真不是什么事,就比如现在这样,虽然是承认了核心机的测试全部完成在年前能做到,但是年后做国家和军队那边的定型验收,这样也不能算是前后矛盾。

    也知道江和甫这话是在给他自己留余地,不过这些也都无所谓了,反正之前计划也都是要到96年才能完成定型工作,现在既然横竖都没法在竞标之前完成所有的定型测试工作,那又何必再争那几个月的时间,只要核心机的性能不出漏子,后续发动机的整机设计能顺利完成,就算这项目是拖到96年的年底完成都没问题,反正原本计划的进度就是如此。

    “这个其实是无所谓,现在你们这边的重点是要把核心机的质量保证好,至于说什么项目进度提前之类的问题,这个是在首先确保了质量之后,若确实能够提前就再说提前的问题,若是不能提前也不会影响大事,所以这方面我是不太关注的,你们现在需要好好地做出一款性能靠谱的核心机,而不是出一款为了抢速度而交出一款有问题作品,那对我们后续整机设计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代大推的核心机测试工作重要,之后杨辉又看了发动机在测试中的动态实时数据将空,甚至这次高空台技术升级的时候还给发动机舱内部装上了好多个视角的cmos高速摄像机,因此才能够精准地捕捉到舱内的各种实时动态数据,测试人员也就能够实时监控到测试舱内部的核心机运转,杨辉也在旁边看了一回“稀奇”。

    大概在十多分钟之后,随着现场测试总指挥的命令下达,1号数舱的核心机首先按照规定停止运转,之后马上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完成核心的拆卸、探伤工作,其它的还有收拢整理数据的工作人员,一众人都是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分内之事。

    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没有丝毫的慌乱,这些工作应该是他们早就习以为常,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624所这边高空台科研测试工作的任务密度之大,或者说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这些年开发的发动机项目之多,这些信息也都能体现出来。

    “杨总都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624所的技术能力,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之后终于有了自己一整套工作方法和流程,这将是所里最宝贵的财富,有这些相关的开发与测试人员,再配以国内在相关基础性技术地不断投入,我们不出二十年就能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而当年周总理所说的心脏病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能看不到吗,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重视,那甚至是超过了对发动机项目本身的重视,这次再来624所看到项目的研制进度,杨辉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乃至于这时候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以争取624所的这边的意见,现在的624所正如他们所研究的项目一样,都是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核心,没有了核心机就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而没有了624所的联合航空发动机也同样不再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心脏病的问题解决之日,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就能够解决了,而现在你作为刘大响院士之后的624所新一任总工程师,应该也知道之前我在巴黎航展上同德国钱mm公司签订的一揽子技术打包合同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章:这样很值得骄傲吗

    江和甫总工原本还正在低头寻找资料,正准备给我们杨大总经理过目,突然间又听到杨辉说到之前巴黎航展上同德国的合作,这边马上就停下了手头的的工作,抬起头,并且相当正式地坐下来。

    看样子之前就肯定是知道了杨辉在巴黎和德国那边所签订的合同,只不过看他地表情却有些不太高兴,看起来很有可能是并不认同这次合作项目的样子,那杨辉这次可能还真的是问到了点子上,作为624所的总工程师,要是他在这方面有疙瘩,抵触整个合作项目的话,恐怕未来还真就不好说。

    至少江总工是相当清楚杨辉所签下的涡扇12c发动机所含的技术水准:“杨总在巴黎那边签的项目我也听说了,关于超轻型四代隐形战斗/教练机的整机技术合作我不清楚,所以就不做评价。现在我只知道的是,这计划中要拿来合作的涡扇12c发动机已经可以算是准四代中推涡扇发动机,这种东西要说发动机整机出售没问题,但是将发动机的技术交给德国,并且采用cg-2000发动机模式来合作,这肯定会涉及到尖端技术外流的问题。”

    作为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从业人士,并且做的工作还是航空发动机中最重要、尖端的核心机项目,所以江总师本人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尖端程度也有非常深刻地体会,至少在他看来,这种尖端技术的突破需要用到无数地努力,现在几十亿美元就打包出售,虽然这合作中不涉及到核心机,但是其它的整机部分哪一个又是低水平?

    因此说来,江和甫其实是反对这次合作涡扇12c发动机项目的,而既然是反对这个项目,刚才那样其实就已经算是比较温和地说法了,不过杨辉这样的人精又岂会不知道这话里所蕴含的意思?

    “我也知道你的担心,实际上我对这方面还要更加重视,可以先从当年涡扇10发动机说起。最开始我们的涡扇10发动机定型之后,还记得国家出面要我们把技术复制一份给东北那边吧?当时我就极力要求控制发动机上面的敏感技术转移,一直是不将核心机技术交出去,之后是因为国家用当时的高推预研项目做补偿之后,我那时候才同意将技术全部转移。”

    说到这里,江和甫作为从0112所走出来的人,自然也清楚当年的涡扇10发动机来龙去脉,这时候再听到杨辉又一次说起,也是感觉到了各种感慨万千,同时他也是想到后来公司同巴西合作的时候,最开始计划为闪电战斗机配套的涡扇10发动机巴西总装线,再到ms-4民用涡扇发动机项目,这些全部都是严格控制核心机技术的外流。

    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之所以能够重视起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技术预研,这都是全靠杨辉一手扶持起来的,所以要说杨辉对航空发动机技术重要性的敏感程度,那绝对是在国内国际上都排的上号。

    但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杨辉已经白纸黑字签下了合同,这个可不能说是假的吧,江和甫对此是极为不解:“既然如此,那为什这次会选择把全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转移,这样可不符合之前杨总你的行事作风?”

    杨辉听过之后也略微地沉默半响,它完全能明白江和甫的想法:“你的担心我也明白,涡扇12c的发动机性能指标确实先进,不过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需要你先想一想我下面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之后,你就能明白自己的担心是不是还有必要。”

    这便开始一个一个地数落着:“首先,现在国内现在确实有相应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继续涡扇12b发动机项目,但这前提是因为歼18战斗机对这款发动机是急需,之后涡扇12b发动机项目完成之后,国家肯定重点把资金投入到四代大推项目上,涡扇12c发动机能不能得到资金,从而研制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直接指向内部,也是明白无误地表明杨辉的担心:未来涡扇12c发动机好倒是好,只不过这项目的优先等级肯定会让位四代大推,说不定涡扇12b发动机达标之后,国家后续对这款发动机的投资上还比不上对三代大推太行的投入。

    所以说杨辉问的问题很实在,江和甫虽然是贵为624所的总工程师,但他的长处只是在于技术上的统筹攻关,这边涉及到对未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地位、资源分配等问题的时候,他也不见得能够看的多长远,也是在通过杨辉的提醒之后,整个人瞬间就感觉不太好了。

    然而这还没玩,杨辉的理由还有很多:“其次,涡扇12c发动机性能指标确实先进,但是现在你客观地评价一下,若是我们不提供涡扇12c发动机的技术,现在发展中的ej-200发动机又是否比我们的涡扇12c性能落后,德国那边真的是离开我们就不行了?要知道德国也是台风战斗机项目的主要参与国,ej-200项目也有mm公司旗下的mtu公司参与研发。”

    第二个问题就有些超前了,这个涉及到了对未来航空发动机型号改进的各种畅想,后世的ej-230/270两款发动机作为ej-200的改进计划型号,虽然也因为没有装机对象,被各种认为是ppt项目,还经常被戏称ppt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杨辉本人知道至少按照当时的计划,罗罗是完全有能力和技术做出120kn的ej-200系列终极型号,所以杨辉从来不认为德国那边缺了涡扇12c发动机就玩儿不转了。

    江和甫不知道后世的ej230/270两个型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分析事实,并且做出客观地评价,说实话这罗罗的ej-200确实是一款不比涡扇12差的发动机,甚至很多地方还要更强于涡扇12,所以ej-200改型绝对是能够满足德国的要求。

    此时江和甫作为624所的总工程师,是越想就越发地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很可笑,自己这边视若珍宝的东西对于别人而言,却并非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人家也是伸手之后便触手可及,自己这当真是有些坐井观天的味道了。

    “还有其它的原因吗?你们都说来我听听吧,可能确实我们624所这些年取得的成绩稍微有点好看之后,导致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飘飘然。现在所里需要杨总您这当头的一盆冷水,也让大家都清醒清醒,这对我们之后是肯定有好处的,特别是马上要开始的四代大推竞标,其实我也能感觉到大家都有些过于自信,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章:还有什么项目?

    相对于整个涡扇12c发动机,确实现在从纸面数据等方面来看都还是很不错,但这终归还只一款存在于计划当中的发动机项目,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ppt项目,所有没有足够的资源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这种大型项目,而德国那边也并不是没有其它发动机做选择。

    还要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了杨辉签下这次涡扇12c发动机合作项目的最大依仗:美国人不可能看着德国这边研制出一款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威胁到f-35的飞机,而欧洲的一大群老流氓们也不可能看着德国人研制出一款隐形战斗机的时候而无动于衷,到时候打着参与项目的幌子是必须要有的,可能大家一开始的想法是没有错,只不过一群欧洲搅屎棍加入项目之后,那肯定是

    等到杨辉将几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江和甫满脸的沉思,这至少表明杨辉已经是不用再回答之前的问题了,现在这边江和甫所代表的624所方面将不会再是涡扇12c发动机的阻力。

    “看现在这样子,我相信江总工程师你不会还继续坚持之前的想法了吧?至于你刚才说给624所上下都降降温的问题,这个我看现目前来说是没有这个必要,这边624所表现出的并不是骄傲自满,在我看来这反而是满满地自信,这样的精气神是值得鼓励的,至于这次四代军用大推涡扇发动机项目,这

    项目也并不是你们624所一家的事,到时候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都会为此出谋划策,所以你们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只要把手头的本职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拿下这次项目的可能性就算是十之**了。”

    杨辉表现的很自信,这边的624所同样也不算差,至少现在这种精神状态是最适合过几天的项目竞标的,要是竞标团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到时候又如何去和对手正面硬抗,而这些都不是什么小问题。

    江和甫总工程师这时候应该是缓过来了,对于624所到底算“骄傲”还是“自信”的问题也并没有过多的纠结,直接说到了他刚才一直反对的涡扇12c对德国合作项目,缓过劲儿之后心里面就舒畅多了。

    “杨总之前的三个问题如同醍醐灌顶啊,我现在搞技术都已经搞成榆木脑袋了,虽然现在我们看起来是取得了一些还算不错的成就,但是这和国际主流水平还相去甚远,不说达到英美三大巨头水准,甚至就拿我们马上要展开合作的德国mm公司旗下的mtu公司来说,实际上mtu公司同样也还有一些尖端技术是我们现在还没法达到的,之前我们技术大幅度落后的时候还知道多多对外交流,这才有了公司在航空发动机项目上的进步和发展,而现在有了点成绩之后就想着闭门造车,这肯定是不行。”

    不说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有没有底气和资格去闭门造车,先看看现在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最顶尖的美国,这家伙的技术够牛逼了吧,但是最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还不是眼巴巴地跑去和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合作,你说是探查敌情也好,釜底抽薪也罢,反正强如美国人也要多多对外交流,就比如f-35肥电所使用的f-135发动机,那矢量推力技术同样也有着r-79发动机的血缘关系。

    所以也不要管现在公司有多牛逼,技术上面有多么吊炸天,对外的合作与交流是绝对不能少,而要说到同德国那边的mtu公司合作时,其实也并不算是学不到东西,作为集中了整个德国航空工业精华的mm公司,总还是有些世界领先的技术。

    项目总工程师能够想通这里面的门道,杨辉就觉得自己一番口水之后这还是值了:“其实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理,江总工程师你能够自己想明白这里面的原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至于涡扇12c发动机项目的后续,我相信624所这边不会再反对了吧?”

    看着杨辉这一副笑呵呵地样子,整个问题也就算是顺利解决,而这江总工程师肯定也再像之前那样担心:“肯定没问题,624所这边一定会配合把涡扇12c发动机项目做好,我们后续四代大推核心机项目完后之后,会有选择地将一些四代大推的技术移植到中推核心机上面,为涡扇12c发动机项目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得到了624所这边的支持,涡扇12c发动机在技术上所要遇到的问题会再降低很多:“若是你们愿意在核心机技术方面再持续对中推核心机进行改进,我相信涡扇12c发动机是肯定能达到指标,现在你们就已经能够研制四代大推涡扇的核心机,之后要想准备再改进一下中推涡扇发动机,拿就是小菜一叠。”

    对于624所的情况,杨辉所知道的东西说多不说,说少也不算少,比如之前中航西南在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预研的时候,关于三维矢量推力技术的课题项目就被624所拿到手的,不过后来0112所不服输,自己投资展开了关于二维矩形矢量推力技术的研究,倒是从最近的情况来看,似乎不管是0111所的常规气动重四,还是611所的鸭式气动重四,两者都改为了使用二维矢量推力技术,所以0112所这次应该是赌对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纵使重四最后很大可能使用的是二维矢量推力技术,但是624所的三维矢量推力技术也肯定不是全无用武之地,比如这次涡扇12c发动机就摆明了是只能使用三维矢量,甚至洪都那边研制中的中四使用的发动机最终也只能是用三维矢量。

    “杨总对我们624所如此地看中,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全所上下一定会尽最大地努力把咱们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基础打牢,核心作为此中项目的基础,保证不会出大问题。那么这次杨总专程来我们624所,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给四代大推项目竞标壮行,应该还有其它的项目要立项了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章:两个先进

    要说专程从中航西南总部来624所给四代大推涡扇项目竞标团队壮行,那么单就按照道理来说,以四代大推这个项目的重要性而言,捺肯定是必要有须的,不过这次硬要说杨辉是专程为四代大推而来就肯定是不对的,毕竟这次从长安那边过来的时候,这家伙还说了要准备着手宽体客机的事。

    这次也正好这边的624所现任总工程师猜到了可能有大项目,那么杨辉就满足他的好奇:“这还真就猜对了,确实我这次不仅仅是为了四代大推涡扇发动机项目,同样也不是为了什么涡扇12c的事情,这次主要的目的是针对新的民用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而来,也就是这次你们所里正建造中的超大流量高空台所要服务的对象。”

    这话是说的足够的直白了,就算来一个事先不知道任何消息的人,在听了这话之后也知道了杨辉要带来的发动机项目是什么,更况于江和甫这种能够坐到研究所项目总工程师位置的大神。

    要说江总工程师这辈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实际上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两个先进”,即:主持研发一款先进的主力军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主持研发一款顶级的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

    只要能够完成以上的两个项目,在江和甫自己看来这辈子就算是圆满了,而现在他这辈子就算是已经快要接近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时候了,要说四代军用大推涡扇的核心机项目,那绝对是一款世界顶级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只要能够完成这款核心机的研制,第一个先进就算满足。

    至于第二个先进,原本按照想法是走之前中推核心机的路子,到时候把四代大推的核心机改进完成了之后,将这款核心机的注重军用改为注重民用指标,最终保证能够拿出一款在性能上可以满足未来c-17级别军用战略运输机所要求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或者是提供给共和国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伊尔96级别客机使用。

    之前的想法是一直持续到94年,也是到了那个时候才知道新建造的高空台项目之所以指标高的吓人,原来是因为公司要打算研制一款超大推力的民用涡扇发动机,指标是对准了现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那么第二个先进肯定也就有了着落。

    甚至还有一些不太相信:“真的要上马超大推力的民用涡扇发动机了吗?这终于是机会到了啊,不过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下,公司要上马这样的一个大项目应该也无可厚非,时间上大概也刚好接的上。”

    时间上刚好合适,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原因就有很多了,就虽然说这次杨辉前来宣布项目上马,这在时间上是和四代大推涡扇核心机所预计的定型时间可能还会有1年左右的重合,但是这重合的时间也主要看是干什么。

    就比如这个时候四代大推核心机要做的之是后续核心机的测试工作,而就算现目前马上就展开民用超大推力涡扇核心机研制,至少两三年之内也不会进行核心机的整机测试,在这段时间之内需要的只是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做核心机的设计工作而已。

    甚至很有可能是连设计工作都还算不上,这可能也就仅仅是对各种技术构架做选择,并且确定大体的设计方向而已,到时候根据现在国内已有的成熟技术以及那些即将突破的某种新技术,再综合考量核心机的设计方案,并且协调各方对相关的技术部门再进行深入、针对性地研究。

    所以可能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之内,整个624所会迎来同时开发两款重磅核心机的情况,不过这些对于624所来说也都不是什么事儿,只要能够按时把相关的开发资金到位,基础技术的积累能够满足要求,未来需要的就只是用时间来等待。

    那么同样对于杨辉来说,只要能够在2000年左右保证民用超大推力核心机的定型,其他的一切都不成问题:“没错,这次我所带来的正是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这个是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内的一次豪赌,相对于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重要性而言,它就是另一款rb-211发动机,只要我们最终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就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航发第四大巨头。”

    让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成为能够媲美航发三巨头级别的存在,这是所有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梦想,而他们也正在为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着,作为专门为这个梦想打地基的人,江总工程师有的时候还是有些幽默细胞的。

    “成为媲美三巨头的存在,就是说我们能够和这三家平等地做到一起谈笑风生,到时候他们延续了几十年的三人斗地主,就要因为我们的到来,从而变成打四人麻将了!就是还不清楚他们玩儿惯了斗地主之后,能适应麻将这样高智商的“游戏”吗?”

    这比喻倒是无比的恰当,更让一旁的杨辉听了之后是目瞪口呆,这江大总工才到了涪城不到十年的时间啊,看这情况是别的什么没有学到,倒是对这巴蜀这边娱乐方式的精髓之处学到家了,要知道这可是四人麻将啊,真不知道三巨头到时候能适应吗?此时的杨辉心里也默默地笑了。

    “未来的蓝图很美好,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现在连核心机的技术设计构架都还没有搞清楚,更谈何其它的就未来,既然你说之前就已经有过对这方面的思考,那要不就先说说你所设想的核心机将会采用什么结构,要使用哪些先进的技术?”

    对于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核心机的研制方面将和之前624所的核心机研制所走的路数不一样,可能之前的624所不管是研制哪一款核心机,走的都是军民通用、大涵道比/小涵道比涡扇、涡喷、涡浆、涡轴发动机通用核心机路线,所以才有了之后中航西南的航空发动机全面开花。

    但是民用大推力涡扇使用的核心机开发出来之后,实际上它这一辈子都只有一种发动机类型:超大涵道比涡扇,至于其他的小涵道比涡扇、涡喷、涡轴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奢望,所以在设计这样的一款核心机之时,又有它自己本身的特殊之处。(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五章:大范围覆盖

    对于超大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而言,它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发动机核心机能够多种类型通用,而是更多的注重这款核心机是不是能够应对更大范围之内的推力覆盖,就比如ge-90发动机整个系列是在一款发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地衍生了从28-58吨整个区间的发动机,中间跨度甚至达到史无前例的30吨。

    跨度如此巨大的系列化发动机,通常都以为还是走老套路,从外涵道的风扇方面做文章,但实际上就算风扇方面再怎么能够做文章,也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推力跨度,所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在核心机的设计上多**思。

    但要说起这些发动机的核心机设计,这次还真就算是问对人了,早就已经跃跃欲试的江和甫很快就拿出了他带来的技术方案:“对于未来民用超大推力涡扇的核心机,因为考虑到发动机要覆盖的推力区间大,所以我所计划的核心机主要是把空气流量设计的比较大,这对于整个发动机在以后的增推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核心机的流量,这指标说不重要其实也不太重要,但你真要说它重要吧,实际上它同样也确实挺重要,也只有当核心机的空气流量足够高的时候,发动机才有可能把推力做上去,要是核心机的空气流量不行,那么整个发动机的未来也就发展不大了,除非你真的是在低压风扇方面的造诣**炸了天。

    但有的时候核心机流量也并非是越高越好,很多时候受限制于材料、流体力学方面的原因,核心机流量的增加都是伴随着核心机重量大幅度增长,自然这样就会造成核心机的油耗偏高等问题,除非愿意选择降低核心机输出。

    紧接着,按照设计方案,江总工程师又继续把另外的配套设计道出:“核心机设计完成之后,关于如何实现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在不同推力的情况下以最优的方式工作,这主要就要涉及到我们中压压气机的设计问题,实际上中压压气机的设计才是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实现不同推力的重点,我们会配合0112所一起,将会设计出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

    所谓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当然就对应了整个30吨级、40吨级、50吨级的三种型号,有了这样的三种型号的中压压气机之后,再和唯一的一款高压压气机配合,这样就算是一款真正的核心机了。

    没错,这次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系列将会有低中高三种,实际按照广义上对核心机的定义来说,它实际上指的就是高压压气机加上燃烧室这一整个的高温段,而这次中压压气机却并没能满足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这一点要求,所以它就不能算在整个核心机的范畴当中。

    只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用航空发动机除开低压外涵道部分之后,其它的部分实际上也能够全部算成是核心机,就比如在三转子发动机上面拉拉,核心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加上中压压气机一起来算,而中压压气机这东西由于不需要在超高温条件下使用,再加上它的转不用太高、压缩比也相对要求低,所以在设计起来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配套设计出全部的三款中压压气机也不会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

    通过中压压气机的不同设计,要实现发动机核心机的不同推力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而这样的设计方案肯定是可以满足要求,更何况之后的发动机整机设计还能够有更多的配套方案。

    不过配套的设计肯定就不是624管的地方了,这一点杨辉也相当地清楚,因此在听到这次的设计方案之后就给出了肯定。

    “设计思路很好,我大致已经能明白情况了,你们是打算先集中力量完成高压压气机等热端部件研制,之后再配套不同的中压压气机,从而组成三种不同的核心机设计,这样就能对应上不同的推力级别。而且我要猜的不错的话,这次我们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是采用双转子加齿轮传动技术,这个还对吧?”

    双转子加上齿轮传动技术,这样实际上就是之前cg-2000系列发动机走的技术路线,所以它也算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这次把它用在超大推力涡扇上面也正常,只不过杨辉现在就在想,到时候到底该如何才能攻克齿轮减速器技术,那绝对不会比当年罗罗搞三转子的时候风险小。

    只不过说,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齿轮传动技术经验,现在要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说自己在齿轮传动技术上占第二把交椅,那绝对就没有其他的航空发动机巨头敢称第一,这就是联合航空发动机的底气:作为整个行业在航空发动机齿轮传动技术上最强,而既然是作为第一的存在,那么就算问题再难也必须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这些担心也并不是多余,虽然这时候的杨辉没有把话说出来,但江和甫又如何会不知道,直接就给出了解释:“有了中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组成的核心机之后,随后就是外涵道方面的技术构架,我和0112所那边接触之后,双方已经商量出了在低压风扇设计上的方案,主要采用齿轮传动,并且要加上大小叶片技术。”

    之后简单地找来一张纸,也画出了简单的低压风扇段设计示意图,在看明白设计思路之后,杨辉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设计人员的奇思妙想,这简直是天作之合,相信之后的大小叶片技术将成为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标准设计。

    所谓大小叶片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大的风扇整体组装成型之后的叶根处加上短小一些的小叶片,小叶片和大叶片间隔排列,而这些小叶片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风扇叶片因为各种力学上的取舍所导致的叶根处压缩效率较低问题。(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