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七十四章:加班加点

    “西郊机场到了,我们走吧!”

    帝都的西郊机场,作为空军第34师的驻地,同样也是中航西南这架共和国唯一架大型国有公司的公务机建制挂靠地,这次飞机直飞帝都34师的驻地也是正常,二杨辉下飞机之后,也是直接就叫上一辆车离开。

    要说这空34师的驻地,最好还是少做停留为好,要知道这虽然是一支看似简单的空军部队,但也是因为它所担负的专机运输任务,却又显得很不简单,因此驻地也直接就是共和国的帝都,所以一直以来这空34师都是军队重量级领导人子女工作的地方。

    整个34师,一共是有着军师长一级的中将、少将、大校级军官的子女足足有一百人以上,就比如七三年分到34师的第四期女飞行员,一共是二十多名,但这些飞行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军以上干部的女儿,所以说杨辉没事儿绝对是懒得在这里多做停留,至少这空34师随便出来一个人,那说不定都是有着不小的背景。

    虽然杨辉到了现在这个地位了,一般来说不至于怕了谁,但也没有必要徒惹是非

    之后则很快就到了指定的会议地点,眼看距离下午的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不过杨辉已经看到了这次情况是真的有些不一样,与会的好几位都是军工系统的其他公司老大,杨辉不仅仅看到了中航东北的老大,更有比如中船总公司方面的老大。

    还没等到杨辉做出动作,那边中船方面的老总就已经走过来了,这位之前同杨辉在泰国的补给舰订单时有过交集,说起来还算是欠了杨辉人情,这时候也是首先走过来打招呼,毕竟现在行政等级上大家都是同级,而要说到各自公司的规模上,中航西南还要远远大于中船方面。

    一番笑着握手之后,则开始交流着各自得到的消息:“杨老弟,我之前向你们公司的人打听过,你这是从法国刚回来吧?说起来现在这水沟对面的那些家伙和美国佬是真的不肯消停,搞得大家现在都是火急火燎的,现在我们北边的那两条船都已经是不管白天黑夜连续加班加点建造,总体情况是有些不太好看啊!”

    说到各自的情况,杨辉也是挺有些感慨,原以为危机要等到96年的时候才会彻底爆开,但是现在看来情况明显是和杨辉上一位面所记的有些不一样,大概也是上一位面的那些记忆有些太久了。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也不错,国家和军队能够在这个时候就提前重视起来,那么以现在共和国的实力,或许也还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准备的工作就更多了,到时候对应的手段也能多一些。

    想想现在共和国海军的情况,首先对于大连那边的两条船,你要说不渴望绝对是不可能,毕竟那是共和国的第一款区域防空舰,在此之前可是连一款可以充当门面的军舰都没有,之前也才是各种尴尬。

    想到关于两条7000吨大驱的事情,杨辉也觉得可以打听一下现在的进度:“我们的发动机很早之前就已经交付了,现在应该已经快要完成船体的建造了吧?只要你们的船体建造完毕,我们中航西南的数据链系统就可以交付舾装,现在的进度能提前一天就是一天,反正情况不太妙啊!”

    中航西南提供这一位面的7000吨级052b驱逐舰动力系统和数据链系统,动力系统方面是早就已安装到位,而只要数据链系统进行安装的时候,整个军舰差不多也就可以算是完成建造了,毕竟数据链只是电子设备,而且还是软件部分占了多数,一般也都是整个舾装工作都快要结束的时候,才会进行这方面的安装。

    所以杨辉才会如此地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安装两条军舰的数据链系统,真轮到这个时间节点的时候,差不多也都意味着两条船正式服役时,之前计划的数据链系统安装调试时间是95年的年底或者96年的年初,不过现在6月份的时候造船厂那边就已经加班加点,或许时间进度上海能提前一段时间。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杨辉问到了数据链系统的安装,中船方面没有任何的保留给出了新的时间节点:“十月,大概也就是十月份左右,差不多就该你们的数据链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这提前三个月的时间可是我中船方面的造船厂用职工生命换来的,到现在其实已经连续加班了一个月,就在前天的时候,还有一位工人在建造过程中不慎重伤,现在还不一定能够抢救回来。”

    说着,这时候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毕竟两条船的建造过程中原本是不应该出这种状况的,至少在接到加班抢工完成交付的命令之前,整个两条船的建造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大的工伤事故。

    诚然,也必须要承认搞重工业制造的巨无霸公司每年要是没有个工伤之类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造船工业这样的行业,那就更是伤亡事故高发,这个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共和国的造船工业所独有,其它国家其实也同样是如此,唯一不同的就在于共和国经常把这种工伤的死亡数字拿出来写进八股当中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是为了国家重大军事装备建造所出的工伤,也就算事出有因,现在这种事谁也不能多说什么,杨辉也转而安慰了两句。

    “要说这种事,其实谁也不想看到,但是像这种工伤事件吧,我们中航西南也是年年都有发生,只不过是事故的大小不同而已,倒是现在十月就能进行数据链的安装工作,那我们后续的工作就会很好开展了,只要不出大的问题,或许在年前后就有可能交付军队,应该能在关键时刻时起到作用。”

    杨辉预计两条船的交付时间是大致没有错的,只不过对于这种大型驱逐舰而言,并且还是区域防空舰这种新的舰种,海军方面真的要想形成全部的作战能力还不知道要等上多久,但想来在最关键的时候,肯定是可以形成基本的作战能力并投入对峙当中。(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五章:只要一周时间

    在会议室外面的休息室并没有待上多久,会议开始的时间点到了之后,?12??然也就有工作人员前来带着一大票人一起进入会议室里面开始下午的议题,至于说整个会议要开多久,这个就不是杨辉能够猜到的了。

    “走吧,这次的会议想来对我们这些国有军工单位而言,无非也就是进行一次动员、教育,然后我们回去就准备各种行动,做好要打仗的准备,感觉这次的是搞的也是有点大了。”

    能不大吗,要知道上一位面整个对峙的危机时刻是直接把第二炮兵都拉出来实弹演习,这摆明了就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到时候全世界都要看着共和国的动作数着自己的心跳,而现在还仅仅是一份小小地开胃菜而已,不过也好在中航西南早就有了准备。

    再一次深呼吸一口会议室外面的空气,在之后的会议期间恐怕是很有些压抑,杨辉是一边走还一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没错,感觉这次的情况确实不一般,不过这无妨,我们只要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就够了,这次的事儿再大,还能达到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级别?反正还是邓总设计那句话,大打是很难打起来,不过摩擦看来是难以避免的。”

    会议的规模其实也并不大,除了军队方面的大佬以外,倒是政府那边的钱袋子居然也来参加会议了,这让一众军工大佬们的心里面都是一阵默默地窃喜,虽然这次水沟那边把事情搞的大家都心惊胆战,不过对于大家这些搞军工的而言,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件好事,说不得大家还得要私下联合起来给水沟那边发一枚勋章也都能说得过去。

    至于说那位政府方面过来的钱袋子与会中哭丧着脸的样子,肯定也是被大家选择性的无视了,想当年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没有订单的时候,当初的表情可是不比现在这位的表情能好到哪里去。

    这次的会议也没有所谓的主持人,直接是最大的领导拍拍桌子之后,直接开始了重要讲话:“这次把大家都召集起来,我想你们之前在互相交流的时候也肯定也大致猜到了一些,那么我这里要说的就是:你们不用猜了,诸位作为国有大型军工单位的当家人,有权知道这次高层的一些决定。”

    顿了顿之后,则又继续宣布着:“现在我刘老头子也给你们一个准信:上面已经有了决定,这次的事情非常危机、关乎重大,是很有可能要打仗、要死人,所以你们这些搞军工的,就一定要给我做好后勤,这一点必须要给我现在就做出保证,要不然,我马上就换人!”

    具体的消息并没有通过正式的文件下达,但是这种面对面的会议中,直接由巨头正式宣布消息,里面所蕴含的信息和这个时候要表达的决心,也都是大不一样了,要是这时候当真有一个人敢唧唧歪歪,下场绝对好不了。

    于是乎,这就有了会议中的众位总公司大佬们一阵表决心、拍胸脯,也都是高呼要全力保证生产,满**付需求的回应,至少这表现是绝对合格,至于说这些军工单位的大佬回去之后,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成功动员起公司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这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众人都停下了之后,刘副主席倒是一直都还记得杨辉这家伙一直都没有说一句话,这感觉是明显不对啊:“杨辉,你们中航西南这是一直都没有说话,是有什么困难吗?有就说出来,必须要赶快解决问题。”

    有困难就说出来!笑话了,别说这时候的中航西南不存在问题,这就算有问题,它也不能在这时候说啊,还真当以为杨辉是傻了不成。

    不过既然被点名了,也立刻站起来抖擞了精神:“请xx放心,中航西南公司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全公司上下时刻都是处于战备状态,要保证军队的需求,我们绝对不成问题,公司的军用战斗机生产线已经实现柔性化生产,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到工厂,我们保证一周之内调整生产,达到最大生产效率。”

    到了这个时候,杨辉一直苦心孤诣要推进的几条脉动生产线的威力终于就体现出来了,所谓柔性化生产,可不仅仅是指在平时生产线上订单缩减的时候可以把生产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保证在有需要的时候,以极短的时间之内保证将产量迅速提升上去,这就包括临战/战时状态。

    能够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当然是再好不过,也不枉自己一直对中航西南的看好和特殊照顾,现在要说一周之内能够实现生产调整,这可能会有些稍微夸大了一点,毕竟飞机的生产不仅仅是总装、部装的生产效率提升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要考虑到最上游的子系统生产能力,到时候对于中航西南来说,可能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至少现在中航西南是有这个潜力把生产能力迅速爆上去,并且也有这个主观意愿来加速战机的产量,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嗯!对你们中航西南的几条新生产线,我倒也是多次听说过,很有一些技术含量的,没想到现在这就派上大用场了,我看这个柔性生产线很有用处,以后其它行业也可以借鉴引入,这个是你们大家以后下去之后可以讨论讨论的地方。”

    对于把脉动总装线运用到其他的行业中,杨辉表示这个很有前途,就比如地面装甲战车的生产制造方面,甚至是航天方面都可以使用脉动总装线来制造,导弹、火箭可以、卫星同样也都是可以的,而这些生产线的建造本身也都是大订单啊!

    至于说到时候要收多少钱的问题,肯定是没有必要在这里谈的,只要知道现在的中航西南靠着脉动生产线获得了高层领导的另眼相看,并且高层同样还说了大家这几大国有军工巨头要多多交流、向中航西南学习就行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六章:换装两个团

    “大概会议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之后大家先不要离开帝都?12??我还会各自单独会见各公司,以讨论关于现在我们追加采购武器装备的问题,现在中航西南的人先留下,其它的都可以先离开。”

    在整个会议当中,肯定不可能当着所有人的面,再去向各单位下达具体的采购订单,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同样也不可能的事,只有留下来单独进行会谈采购事务才是最好的,自然这次中航西南又是被第一个点名留下。

    杨辉对此表示我很无奈,谁让公司的产品太出色,几乎生产的全都是军队现在的一线主力装备,这也由不得军方不重视起来,也转而小声的就吩咐着旗下的子公司与会人员:“中航西南的都先留下,特别是几位厂长和总工程师都上前面这边来座,马上会有大动作。”

    短时间的调整之后,会议室一下就空旷了起来,而会谈规模小了之后,谈订单项目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合适一些,还是由刘副主席首先发话,对于中航西南的最大生产能力,这一直都是让人最为好奇的地方。

    “既然把你们首先留下来谈订单的问题,肯定也是意味着这次所有的订单采购中,你们中航西南这边是相当重要的,也应该知道这次对抗水沟那边是以海空军为主要手段,而现代战争中又以制空权的争夺最为主要,所以这次你们中航西南的生产任务最重。”

    能够直接把制空权的重要性这样摆在首位,至少现在的军队方面的作战思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而这也是让人喜闻乐见的好事,也就不枉这次中航西南方面各大从事军用飞机生产的公司头头们全部都来“凑热闹”了。

    杨辉第一个回应着:“制空权的争夺极为重要,所以中航西南旗下有十号战斗机、空警100预警机,这两个型号的飞机生产现在都还没有达到生产能力的顶峰,就请党和国家下达生产命令吧!”

    既然现在是临战状态的生产任务,对于采购飞机的价格还真没有必要讨论太多,一方面是中航西南原本就把这些军用飞机的造价原原本本地汇报了上去,国内军队的采购价格已经是很难再往下压;另一方面则是现在是国家危机时刻,肯定也不会再去吝啬那几个小钱,赶快把东西造出来装备部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直接下达生产“命令”就够了。

    另外一边的西飞、成飞、西南特种飞行器等,三家公司的总经理也都是兴奋不已,毕竟这次说到的可是他们三公司所生产的主力产品,想来订单也肯定是不少,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

    只不过情况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要想让刘副主席简简单单地下订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需要知道现在这两款飞机的最高生产能力到底如何,这才是影响此次订单采购数量的真正原因。

    “先说十号战斗机,这是我们现在国内能够生产最先进的军用空优型战斗机,就说你们今年下半年还有多少原计划中订单没有完成,预计下半年还能有多少的产能可以挤出来。”

    这下就有点让人为难了,真要说起成飞方面的产能,真的是有些让人尴尬:“这个情况倒是没什么,现在已经过了年中,上半年我们交付了空24师的72团一共18架,后续该团还有6架没有交付,预计下个月就能够将剩下的6架交付过去,另外巴依表演队的12架十号还在生产当中,这也是我们今年剩下的所有原定生产任务,至于剩余的产能,我们努力协调各方,在生产线全力开动的情况下,应该还能再多交付18架。”

    关于成飞对十号的生产能力,这边成飞的总经理现在也只能给出这样的说法,主要也都是没有办法了,成飞的生产能力在下半年仓促间调整,各方面都还要协调、备料,能够再挤出18架的产能,这都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毕竟真要算起来,这才仅仅是成飞开始生产十号的第二年,这一年就要拿出54架的十号出来,差不多就已经算是把生产能力压榨到了极致,不过就算是这样,对于国内现目前的三代机换装而言,也同样是很了不起了。

    因为按照特殊时期的做法,那就是战斗力的表现啊,对此刘主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那行,原本计划交付72团的剩余6架十号,你们现在就扣留下来,再加上后续计划交付给巴依表演队的12架,一共就是18架飞机,这就可以组建一支不满编的飞行团,到时候把飞机换装给东南沿海的一线空军作战部队,另外再加上你们现在挤出来的18架生产能力,就可以再换装一个飞行团,现在情况紧急,我们也只能先这样做了。”

    用18架十号组建一支不满编的飞行团,实际上说起来也还算是勉勉强强,这样到了年底的时候,空军就能够有四支装备十号的飞行团,这已经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战力量,至于说到时候会不会让之前首批接装备十号的滇南空军某飞行团调防东南沿海,这应该是不用猜的。

    听到了对十号生产交付工作的最新安排,杨辉算是松了一口气,按照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也会对成飞那边有些压力,但想来也应该不会太过,正好是可以接受的情况,主要是还得考虑到空军在半年时间之内,它恐怕也就只能消化这么多的十号,毕竟三代机不仅是生产困难,部队要想快速形成作战能力也是很不容易。

    “保证完成任务,中航西南成飞公司现在立下军令状,年底之前一定能保质保量,以交付军队所要求的所有订单数量!”

    厂长能够这样说,但是作为公司组织生产的总工程师,肯定对十号在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更清楚,在对着厂长耳语几句之后,那边的厂长也像是想起了什么,再次站了起来。

    “报告,我们成飞方面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之前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n发动机交付数量不够用,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尽快解决这些发动机的采购问题,要不然我们今年最后交付的12架十号将有可能面临没有发动机使用的困境。”(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七章:买买买

    对于十号所使用的发动机,实际上要说al-31fn发动机,这也确实很不错,12至少在十年之内是最好用的一款发动机,不过像现在共和**队突然增加的18架订单,肯定也需要配套采购至少20台发动机,而这就是很让人尴尬的问题,没事儿突然间要求增加发动机的采购,明显是发生了特殊情况。

    而俄罗斯又不是傻子,国际上的两个拥有核武的大流氓之间发生了摩擦,而现在其中一方要跑来追加采购自己的航空发动机,而这款发动机还是俄罗斯只此一家能够提供,这时候穷疯了的毛子还不得要狠狠地宰上一笔。

    不过好在这十号使用的31fn发动机一直都是国家出面进行采购,只要不是中航西南去采购,到时候也就管他俄罗斯怎么要高价,只要去谈判的不是中航西南的人,未来也出问题也怪不到中航西南头上,所以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由中航西南这边提前把问题提出来,然后就等着发动机采购到成飞方面就行。

    而关于这次的发动机采购会有些什么问题,其实也不仅仅是十号的生产方清楚,刘副主席主抓军事现代化改革,大概也还能够猜到一些,不过现在这发动机的问题也确实亟待解决,这时候就不是心疼钱的时候,该花的钱是一样不能少。

    “好,这个问题你们提出的很及时,会后国家会马上同俄罗斯方面进行接触,将会以最快的速度保证发动机采购到位,但是你们那边的飞机生产一定不能放缓,不管有没有发动机,都给我把飞机制造出来摆在那里,到时候发动机一到位,你们就给我马上装机测试。”

    对于成飞那边的十号战斗机,那绝对算是现在共和国对空作战的主力,即便是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在这个时候都不怎么好使,至少在整个水沟附近的空中摩擦中,对飞机的航程要求也并不是太高,十号这种航电性能优秀的单大推中型空优机是最合适。

    所以在国内要备战的时候,肯定第一个就想到了十号的生产问题,而既然这次是把对空作战做为重点保证,那么光有一款空优战斗机就是远远不够的,在体系化作战的时代,空军现在才装备的区区几架空警100自然也是不够。

    不过现在就好在空警100预警机可以全部国产化,虽然说要直接突然间爆出太多的产能也许还有些困难,但是要说被卡脖子肯定不会存在,所以在确定了十号的采购问题之后,紧随其后的空警100预警机的采购建造工作,自然就是另外一个要讨论的问题。

    “报告,我们长安飞机厂整个下半年可以提供最多8架轰六平台交付空警100使用,只要军队有需要,我们的轰六是不需要任何的进口部件,所有的子系统生产全部可以快速动员生产。”

    作为空警100的机体平台,现在的轰6使用四台单台推力6吨的无加力版涡扇9发动机,而这推力可真的就不会比后世的轰六k弱到哪里去了,所以整个飞机的性能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军队虽然没采购四发的轰六作为海军的导弹载机,但是每年的空中加油机和现在的预警机订单加起来也还算不少,还是能够保持生产线的基本维持。

    而在有了机载平台方面的正面表示之后,真正制约空警100生产能力的,就只是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这边的一整套机载预警/指挥系统生产能力,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而言,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还真就有些吃不消。

    满头大汗的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总经理赶紧擦擦头上的汗水,有些尴尬地解释着:“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最初计划的年生产改装能力是6架空警100预警机,而现在只剩下了半年时间不到,即便长安飞机厂那边能够提供给我们8架轰六平台机做改装,我们也实在是做不到半年时间全部交付的8架预警机,最多能够争取把之前的两个月一架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月一架,就这样,我们最多也只能在年底咬牙交付出5架飞机。”

    预警机不同于其他要大规模生产的飞机,它不可能使用脉动生产线什么的,这种特种改装的飞机在制造上大多是靠手工,加上之前共和**队的订单也并不多,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能够计划到一年6架的产量也算是绰绰有余,因此面对现在这种突然要求爆产能的时候,那也就只能是抓瞎。

    对于空警100预警机的生产能力,杨辉虽然也有些不满意,但是这也没有办法,特种飞机的生产改装本来就不是着急就能够大规模爆出来的,心里面也大致算了算之后,就明白西南特种飞行器方面是尽力了。

    “这个问题我也解释一下吧,关于空警100的生产能力,这个确实没有假,对于特种飞机的改装,我们一般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速度提升起来,所以5架确实是现目前最大的产能,还请军队方面谅解一下。”

    也看不出军队方面到底是不是听进去了,不过军队的装备采购方面负责人,在这时候倒是站出来陈述了一下之前空警100的交付和装备情况,也算是如实作答。

    “我先说说现在空军服役的空警100预警机服役情况,目前空军的6架空警100预警机全部驻扎在金陵,其中4架是第一批交付,后续的2架是今年上半年交付,作战能力预计在今年之内可以全部形成,若是再有5架空警100服役的话,空军在东南沿海方面的空中预警指挥能力能够有很大的强化。”

    空军能够再服役5架空警100预警机,确实能够在整个共和国东南方向保证不错的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但若是仅仅把预警机服役导空军方面的话,至少在现在看来是不太合适的,就未来对水沟另一边的作战环境而言,光有空军也是不可能挑起大梁的。

    再加上这时候的主持会议的大佬也是海军出身,一想到之前海军多次打报告要求装备空警100预警机,那么现在就正是时候到了,或许可以给海军方面趁机会装备上预警机,反正这次的预警机也是国家特殊拨款。

    “既然你们只能保证5架次预警机的交付,那这次就订购5架次预警机,其中3架交付海军,2架交付空军,就现在这种情况下,海军也不能没有预警机的支持,所以这次交付给海军3架也是应该的,到时候飞机就直接到海八师那边,正好那边之前有服役轰油六,在地勤上可以做到较大程度的通用。”(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九章:双胞胎导弹

    半年时间挤出24架歼18的订单,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放在这个时候的军队方面看来,那简直就是及时雨、是这大救星一般的存在,这样等到了整个95年年底的时、中航西南就可以交付48架歼18系列的多用途战机,还需要加上前前后后要交付的76架十号战斗机,总共这就是上百架三代机的规模。

    这还没有考虑到之前进口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以及后续就要开始组装的歼11,还要加上之前好几十架的闪电,那好歹也算是准三代战斗机了,奉天方面生产的改进型歼八2战斗机也拥有一定的作战能力,要说和幻影2000空战过招也不会落了太多的下风,就这样的航空兵在规模以及质量方面,整个东亚地区来说也算是顶尖战力。

    那么对于这新挤出的24架歼18战斗机,倒是没有必要再多偏心向哪一边,刘xxx也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能够挤出24架的产能,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看这款飞机是海空军现在都有需要,既然之前的24架订单你们海空军各自12架,那么现在这24架也由海空军之间平均分配,到年底的时候,就必须要保证海军和空军各自一个满编飞行团的规模。”

    这种平均分配的态度就更没有什么好争议的,整个歼18战斗机在海空军当中的地位绝对是无法替代,强大的攻击能力配合上超远的航程,放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存在。

    军队方面能够大家都满意地完成订单的分配,但是中航西南这边的问题却并不能这样就说搞定,特别是中航西南这边歼18在最初的计划当中,就说了是光有优秀的机体平台还远远不够,只有把配套的各种武器弹药都搞定之后,这个时候的歼18才能够说是具备当初研制这款飞机的时候的目标。

    就比如说歼18的对海作战能力,说起来在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杨辉也觉得是时候要敲打敲打了:“关于歼18的对地、对空、电子战能力,现在都已经完全具备了相关的战斗力,但是最初我们计划中的鹰击18反舰导弹现在还是没有能够完成定型工作,所以我们希望军队方面能够出面催促一下航天口那边。”

    鹰击18项目当初虽然是由杨辉提出的设计思想,但是考虑到航空口这边并没有太多的反舰导弹研制经验,所以最后军队是选择了把整个项目交给了航天口,项目就包括了鹰击18以及并行研制的长剑10两款导弹,这两个项目也是全部交给了航天口方面。

    只不过也是出于各种原因,在鹰击18的研制工作中,整个项目并不是太顺利,由于项目研制中所强调的亚超结合本来就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难点,再加上还要在弹体上做到和对地亚音速巡航导弹最大程度通用,因此在技术攻关也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进度被拖慢之后,最终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各种问题。

    鹰击18方面的进度拖后,这本来是可以容忍的,原本按照计划中这些问题都是在96年下半年就能够解决,并且开始交付歼18这边展开最后的武器测试工作,只是说就目前海军所面临的作战环境而言,中航西南作为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主要提供方,则有必要赶快解决鹰击18导弹的问题,所以即便是这个时候到大领导面前告刁状,杨辉也是在所不惜。

    当然,要说杨辉告刁状也并不是没有私心,毕竟是考虑到这次的机会相当难得,要是海军的歼18部队能够装备上鹰击18这样的大杀器,到时候要再能够给水沟对面的军舰来两发,恐怕就鹰击18所表现出的亚超结合突防而言,只要导弹本身不出问题,爆出不下于当年伊拉克偷袭联军舰队的大冷门,也同样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够检验一型耗资巨大的军用武器作战能力,这就只能是通过一场残酷地战争来检验,而一场巨大的胜利也是对武器的一次最佳广告,这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管以前、过去、还是未来,一直都是这样。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现在才需要用鹰击18来给歼18做配套,虽然使用海军现在武器库里面的c-802导弹也能够在面对水沟另一边的海军时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但是作为亚音速掠海反舰思想下的产物,虽然现在这型导弹整个家族依旧受到多国的欢迎,在国际市场上更是和法国的飞鱼导弹一起瓜分了反舰导弹的国际军购市场。

    但是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军火商,怎么能够还一直抱着老套的思想不放,所谓好马配好鞍,歼七四/闪电这些战机配备c-801/802系列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挂载能力、航程方面都更加强大的歼18在外贸的时候,肯定也需要推陈出新一款全新的高端反舰导弹,不然又如何配得上歼18高贵的身份。

    好吧!实际上说起来也并非是只有鹰击18才能配得上歼18的高贵身份,而是说只有鹰击18的昂贵价格才能够配得上海湾油霸们高贵的身份,虽然这些狗大户在反舰作战方面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但是只要鹰击18打出战果之后,到时候本着只要最好原则的狗大户,那还不是任由宰割!

    甚至只要狗大户愿意出钱,到时候把鹰击18的孪生双胞胎长剑10做一次猴版改进,牺牲射程来换取导弹的装药、重量,只要把导弹控制在300km的射程位置,要出口也是简单加快乐。

    杨辉反正是知道这九十年代开始,不管是中型还是重型战斗机在军售的时候,巡航导弹都是必不可少的标准配置,苏27的后辈们在出售的时候,就搭配了俱乐部导弹的陆攻巡航版;台风/阵风两款战斗机配备了风暴阴影;至于美国就更不用说,各种巡航导弹更是层出不穷。

    中航西南立志要在世界最先进的军用战斗机市场分一口蛋糕,那么为歼18标配一款陆攻巡航导弹就是必须要有,至于说有没有人买得起、用的起,这大概就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歼18是有这种配置的武器,在出口市场中不会失分就行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章:终于来了

    “现在还有这样的问题?”

    听到了杨辉上报的消息,感觉问题确实有些严重可

    “要说长剑10这种陆攻击巡航导弹,我们现在倒还不用太着急,但是鹰击18这款反舰导弹就着实有些太重要了,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海上作战舰艇可不仅仅是水沟对面岛上的那些老式军舰,岛上的军舰看起来最难搞定的,主要是前不久法国交付的隐形护卫舰有点棘手。”

    出身海军大佬的刘副主席当然清楚海峡对面的军力,这一位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也是因为现在杨辉蝴蝶效应影响之下,是把整个国际军贸搞得都有些混乱,原本上一位面是要等到危机过去之后才交付的6艘法国造拉菲特级护卫舰,这一位面居然也是提前一年时间开始交付对面的岛上,这让杨辉感到哭笑不得。

    至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位面对面岛上军事力量还要更加强大了一些,空军方面比上一位面装备了更对的幻影2000战斗机,而且这些飞机是全部已经交付到位,要知道上一位面在96年的时候,对面也才堪堪装备了60架幻影2000而已,换到这一位面那边是直接装备了120架幻影。

    当然话又说回来,一直到现在杨辉也都还没有听到说对面岛上要采购f-16的消息,这或许也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安慰,可能是岛上把军费都花到了法国那边去了吧,至少法国人在对岛上军售的时候要价是相当的

    总体而言,这一位面不仅是共河国这边的军力更加强大了一些,水沟对面的军力同样也有所加强,不过总体看来,还是水沟这边强化的更多一些,要不然杨辉就真的要哭死到一边去。

    也是杨辉还在沉思当中的时候,之前的话则接着继续下去:“所以我们真正要防备的,主要是来自美国方面的干涉,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当年就是专门对抗苏联饱和攻击理论所设计的,上次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攻击机群在最后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之后的美国肯定也对应的研究了我们出口的c-801/802反舰导弹,一些专门的对抗措施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们现在确实需要一款更新型的反舰导弹。”

    说到了这里,又马上示意旁边的秘书把问题记下来:“记录:关于鹰击18的研制工作,现在是刻不容缓,要求航天方面必须要年底之前给我彻底解决问题,现在暂时先不用管陆攻型巡航导弹的研制,集中力量先搞定反舰型,等一下我们第二个就找航天方面谈谈。”

    虽然这次出于军队的需要,是选择了首先抓反舰型的鹰击18研制工作,不过这也还是很不错了,现在鹰击18才是目前的急需,至于陆攻的巡航版暂时放一放也无所谓了,反正未来对外军售没有几年时间也是谈不下来的,中间还有的是时间来完善优化各种武器系统。

    有了大领导的亲自过问,杨辉目前能够做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未来就看航天方面的测试进度了,而后则对此给出正面的回应:“除了反辐射导弹和鹰击18/长剑10这三款导弹之外,其他原本计划要装备给歼18的各种武器都已经整合完毕,其中包括成本较低的卫星制导炸弹,精度更高的激光制导炸弹两种,反舰的c-802导弹也完全能够适配,只要军队下达订单,相关的对地、对海攻武器都能采购到。”

    对于歼18所使用两个族系的制导炸弹,刘副主席一直都有关注,而且也知道之前这两款武器已经伴随着歼18单座型号一起交付军队使用,海空军派出的飞行员已经在中航西南那边展开了对这些炸弹的使用训练,两个型号的炸弹则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精度和威力。

    在这里又听了杨辉的解释之后,也点头表示已经满意,算是对相关研制单位的认可,要是这两款弹药能够立功,事后的相关单位肯定也会受到重重的奖励。

    “对了,听说你们的歼18被阿联酋看上,还邀请参加国际级的军用战斗机竞标?按理来说这也算是好事,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应该能够理解,就先暂时不要把具体关于歼18的性能太多的透露出去,我们现在要先应对过了这次水沟危机之后再说,虽然我也知道这次的订单金额很大,但是你们要知道轻重。”

    话说的很明显,就是说让中航西南这边不要因为这次阿联酋军用战斗机的竞标,把歼18的相关作战能力过多暴露,免得让美国知道了歼18的弱点之后,可以在未来可见的摩擦或者战争中对症下药。

    这算是有一些道理,杨辉也必须要听,说到底中航西南是属于国家的国有军工企业,国家现在出于国家大义,也还只是要求中航西南暂缓歼18的出口业务,而没有说让中航西南这次直接退出阿联酋那边的竞标,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大佬都发话了,杨辉还能够说什么,现在也只能是乖乖地听话,毕竟现在可是特殊时刻:“我明白,对阿联酋的竞标我们会暂时放下来,虽然到时候歼18很有可能会失去这次的大订单,不过这出于国家需要,我们中航西南以国家需要为重。只不过我们回来之前在巴黎航展上面,阿联酋表示了对我们中航西南带去的中四隐形机很有兴趣,我们希望可以在国际局势稳定了之后,国家允许阿联酋成为第一批采购方。”

    把话题从三代机转到了四代机,这时候的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说到中四的时候,刘副主席还是清楚的知道国家并没有投资这款飞机,现在中航西南拉到了国外的订单和投资,国内还真没有理由来阻止这种好事。

    “没有问题,只要这次事情过去之后国际形势能够稳定下来,阿联酋要是愿意加入你们中四项目,能提供给你们研发资金和订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现在一款三代机开发需要的资金就已经让人难以接受,四代机突破三位数是很有可能的,到时候有更多的资金加入项目肯定是好事。”

    反正在军队看来,这次的中四不过就是一款闪电战斗机模式的重现而已,只不过这款中四是一开始就已经充分考虑了国内的需要,以后这款飞机成功之后肯定不会像闪电那样尴尬,到最后也只能让位给十号。

    得到了国家层面对阿联酋参与中四的认可之后,杨辉对这次歼18很大可能最后会无缘长程打击战斗机项目也算是有了些许的安慰,心里面的大石落下来之际。

    发现关于重四的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需知军队方面之前给出的95年下半年开始重四方案竞标,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间节点,想想就激动啊!(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一章:延后?

    重四的竞标实在是牵扯相当广泛,最终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共和国三十年之内的军事战略,而一款重型四代机的性能优良与否,也是所有人都极为关注的焦点。当然,以站在杨辉的角度上来说,他本人要关注的东西,更多则是中航西南最终能不能拿下这次的重四竞标。

    也正好这次趁机会,先问一问关于重四竞标的事情,这样心里也才有一个底:“我们现在既然说到了四代隐形战斗机的问题,那么我就干脆再打听一下关于之前军队说的在95年下半年重型四代机项目的竞标问题,现在具体的时间是打算定在?”

    作为负责军队常务的刘副主席,况且还对高科技军事装备研发极为重视的一位,杨辉不信就刘副主席不知道之前军队说的重四竞标在95年下半年展开一事,甚至杨辉就觉得这个时间节点很有可能就是直接由刘副主席定下来的,那么现在问一问,也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也相信能够得到一个初步的回答。

    只是让杨辉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计划好好的重四竞标计划,这次居然给搞得直接泡了汤,其中的原因说来也简单,主要也是和刘副主席说的一样,老人家也挥挥手,示意杨辉不用太着急。

    “关于今年的重四竞标,原本的时间节点是准备这样走的,不过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水沟那边搞得大家全都备战去了,暂时也抽不开人手来主持重四的竞标,你应该也知道重四竞标事关重大,到时候要是没有军队方面的重要人物来主持是没办法搞定的。所以现在重四竞标延后,你们三家继续对各自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具体竞标的时间要延后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主要看水沟对面什么时候能够消停下来。”

    千算万算,真是没有算到最后的结果居然是搞成了这样,就因为水沟对面搞事情,还直接影响到了这边的重四竞标计划,这下子就显得有些棘手了,重四项目的研制进度是万万不能拖后的,一旦这方面被拖后,也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后续重四的研制工作,也许进度还将会大大延迟。

    不过就杨辉站在军队方面来想的话,实际上出于军队的利益来考虑,现在肯定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继续一成不变地坚持要把重四竞标继续下去,一方面是方才刘副主席给杨辉的说法没错,现在军队上上下下确实都在备战,哪里有时间来陪着几大设计研究所比赛。

    只不过相对于军队拿不出精力来主持重四竞标这样的借口,实际上杨辉更愿意相信这次军队之所以推迟重四项目的竞标,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现在的军队面对着水沟那边可能发生的战争,以及美国方面干涉之类的问题。军队现在肯定会更愿意通过这次危机中双方在军事上的摩擦,用实际来检验出之前军队的作战思想到底又没有问题,危机过后的国防政策有是不是需要调整,从而最终会影响到军队在未来的重四项目上最终选择。

    反正是一句话,就是说现在国内军队还没有打过一场高技术战争,对美国搞出来的新技术、战术都还是只见过猪跑而并未吃过猪肉,之前的军事装备研制都是跟着国外的步子来发展,而到底国外这一套是不是符合共和国国情,现在都还需要通过这次的危机事件来检验,那么最终也会根据军队在这次危机中所表现出的优缺点,再一次准确地选择重四到底在技战术指标上要往哪一方面靠。

    也不得不说,现在军队所选择暂停重四的竞标,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很明智的,只不过这个新的消息宣布了之后,身为中航西南总经理的杨辉肯定有些心里不爽,毕竟现在的中航西南旗下两大设计所都已经全部准备好,而中航东北那边则是从一开始就一步慢而导致步步慢,现在军队把竞标延后,也就等于给了东北那边一个继续完善竞标方案的机会。

    有的时候屁股虽然不至于决定脑袋,但是影响脑袋的思维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杨辉这个位置要是还对这次重四竞标延迟没有一些想法的话,那就真的是说谎,只不过碍于一方面是杨辉的大脑还没有彻底被屁股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现在军队都已经决定了下来,杨辉也没有办法。

    无奈,胳膊扭不过大腿:“那好,我们也明白了,之后我下去就打电话通知公司旗下的两方设计所,让他们先不用着急,还是继续把方案再进一步优化一下,反正看现在这个样子,没有半年时间应该是没有再次召开竞标会。”

    在杨辉看来,现在既然有时间再留给重四的竞标方优化方案,那么中航西南这边绝对不可能在那里等着中航东北把双方的差距拉近,至少在进度上面中航西南这边还可以继续往后面走,反正就是不能够这样闲着。

    重四的整机竞标往后延迟,这主要是因为军队现在还需要通过这次的危机和军事摩擦来认清楚自己到底弱点在哪里,对应的又需要一款什么样的四代机。但是这种情况仅仅是在整机的设计上有些影响,对于重四的子系统竞标而言,则是完全可以按照原来的进度研制下去,子系统的研制进度要是能够比整机的研制速度加快一些,这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刘副主席紧接着又来了一句:“不过这次也仅仅是暂缓整机的竞标工作,这些问题是丝毫不会影像到子系统的竞标,这将包括雷达、武器、发动机等重点子系统的竞标,到时候也是相当重要的,我相信你们中航西南对这些重点的子系统也还是很有一些想法,不是吗?”

    想法,这时候杨辉的想法不是别的,就是一句:咱真是日了狗了,雷达和武器不用说了,中航西南这边虽然优势不太大,但是旗下的子公司肯定也要插上一脚,真正让杨辉想不通的是,明明之前就已经说好了重四的发动机由中航西南直接提供,现在怎么又冒出来了一个发动机的竞标?”(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二章:又来一款发动机?

    对于这次军队方面突然搞出来一个重四使用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项目竞标,杨辉表示非常不解,虽然说中航东北那边已经建了一套自己的sb-101高空台,但是那套高空台的建造投入使用还不到半年时间,而之前也没有看到东北方面有新的大推核心机拿到624所进行高空台测试,杨辉可不信东北那边半年时间就能够做出一款大推核心机。

    既然没有新一代的大推力涡扇核心机,杨辉也实在是想不到东北方面如何拿出一款能满足军队所要求性能指标的四代大推来和中航西南竞标,这完全就是不靠谱,除非中航东北能够有一些强力外援,要不然那边就是只有可能是在太行的基础上继续缝缝补补而已。

    一想到中航东北那边还没有放弃对四代机大推的争取,杨辉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或者是悲伤才好:“关于发动机的竞标,看来是中航东北方面也有自己的四代大推发动机项目了,不过这次重四要求的17吨推力、推重比、涵道比,可都不是太行改一改就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

    对于太行的改进计划、潜力,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是进行过评估的,根据最后得出的结果则是说太行的最大推力绝对不会超过15吨的位置,而这样就和重四要求的17吨推力有了很大的差距,而杨辉对这些还是相当清楚。

    然而杨辉还忘记了上一位面,那一直谣传的共和国涡扇15发动机技术背景,实际上现在的中航东北就走上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事情就要从中航西南不断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淘到宝贝说起。

    也正是中航西南的成功,才大大地刺激了中航东北方面,特别是中航西南在航空发动机上面甚至都已经完全搬空了马达西奇和进步设计局之后,中航东北方面就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境内,然后还真的就搞到一推技术,其中就包括了r-79的核心机资料。

    但实际上r-79也并没有外界吹得神乎其神,虽然发动机的推力不小,但是发动机的推重比也一直都是低的可怕,也算是保持了毛发一贯“优良”表现,所以中航东北搞到资料之后,也还是在不断地同挖来的俄罗斯原r-79发动机技术人员一起做改进,那么以r-79发动机的强大的推力,自然是可以满足这次重四的需要,所以才有了中航东北吵着要参与重四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竞标。

    关于中航东北的四代大推技术来源,杨辉实际上是并不清楚的,同样军队方面也没有理由把这些中航东北的秘密告知杨辉,在军队看来不管是中航西南还是东北,双方都有在国外搞来技术发展自己的行为,因此大哥也别说二哥。

    “关于中航东北那边参与竞标的发动机,现在我还不能向你们公布,毕竟这个涉及到了中航东北的技术机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绝对不仅仅是太行的改进版而已,所以你们现在的四代机大推项目也并不是高枕无忧,而且现在你们连核心都还没有完全定型,说实话这进度是有些慢,所以现在军队方面有些不太满意。”

    对于这种情况,杨辉还能够多说些什么?要是四代大推真的能够轻而易举就搞定,那么这就不是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了,更何况这还是最先进的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涡扇,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搞出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苦笑之余,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解释:“这个确实没有办法,我们的四代大推是从头开始研制,不存在任何的技术原型借鉴,要知道光之前中推核心机也前前后后是一共用了十年时间才完成设计定型,现在我们的大推核心机虽然资金上相对比较充足,但是技术上的事也是急不来的,从相关技术预研开始算起到,我们到现在也堪堪用了五年时间,后续最快都等到96年才有可能定型,这个确实是急不来的。”

    对于一款核心机而言,虽然之前的技术预研都已经到位,但是作为一款全新研制的核心机,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绝对是不会少,要不然这核心机也不会被单独拉出来进行设计、优化,只有核心机阶段暴露出的问题越多,测试的时间越长,对后续的发动机整机研制就会更加有利。

    所以624所那边一直是紧紧地控制着核心机的定型工作,坚决要让核心机完成所有的流程之后才能够交付0112所进行发动机整机设计工作,而这种对项目负责任的态度,同样也是中航西南一直强调的一点,所以现在即便是刘副主席亲自提醒说中航西南的发动机在进度上有点慢,杨辉依旧还是给624所那边顶着。

    至于说刘副主席,虽然心里面对中航西南的这种想法很比较赞同,不过现在已经都已经决定了要引入中航东北的大推涡扇来刺激一下中航西南,自然这个时候是不能再收回之前的话,再说让两款发动机对比竞争一番,这样也才能更加直观地知道两款发动机各自好在哪里,做到心里有数。

    “我承认,一款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就比如你们涡扇12发动机到现在已经是15年了,才完成初始型号的定型交付。时间有点久,但是发动机的性能确实优良,慢工出细活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就算是这样,之前已经决定的重四发动机由竞标产生,那就不会再更改,反正只要你们对自己的发动机有信心,有何惧一款外来的舶来品不是?”

    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杨辉倒也是来了脾气,就要看看中航东北到底能够拿出一款什么样的发动机来,要是那边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上面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或许也算是一种好事也并无不可。

    很多的时候只要技术能够突破,到时候就算发动机的竞争中失败,只要一有机会也还是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起到很多的作用,特别是当四代机涡扇的技术下放到三代涡扇的时候,上一位面不也诞生了f-414、f-110-132/134等发动机吗?

    要知道这一位面的太行,那可是在核心机阶段就拉到了624所进行彻底的改造,在军用的泼辣性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比f-110好上了很多的,若是到时候中航东北能够用相应的技术好好地在太行上也下下功夫,或许以后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四章:挺有想法

    “不用想那么多了,这次我们去帝都虽然都没有遇到什么好事,但其实也不能算是太坏。重四的竞标项目推后虽然对我们不利,但说到底我们是可以带两个方案去参与竞标,而东北方面只能有一个方案,那我们赢面是三分之二,而东北那边只有三分之一;至于说发动机的问题,那东西是需要深厚的积累和大量的资金才能出来结果,我们做四代大推尚且如此吃力,更况于东北那边。”

    杨辉从巴黎航展归来之后,直飞帝都展开了为期一周的秘密会议,而后已经得到了订单的杨辉,就更是直接就选择了回到中航西南准备各种后续事宜,特别是几款飞机的生产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由不得杨辉不好好地准备。

    至于说这次危机的备战中,又会给中航西南带来多少的订单,那还真的就是不好统计,首先是飞机方面的研制不用多说,反正是都已经把该下的订单下了,后来中船方面倒也是收获也不小,国家是直接拨发了一笔海军水面舰艇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追加采购8艘7000吨级的052b区域防空舰。

    这就意味着420厂那边也能够拿到配套的32台qg-160燃气轮机订单,这对于420厂的燃气轮机生产线来说,其实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订单了,再加上一些油田用的压缩机组订单,整个qc-160的虽然不说是生产的忙不过来,但至少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是完全不用担心订单的问题。

    其它的方面,倒是海军已经第一批签订了关于巡海者无人机的订单,一共16架飞机的订单对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鼓励,这一次也至少证明他们也有自己的招牌菜了。

    而一旁在听着杨辉说话的杨月,也对这次水沟危机有了一个比较深刻地了解,现在国内花费大量的资金来采购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在平时可是相当难得,那么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自是不必多说。

    “哎!我说杨大总经理,你这都回到家里面了还给我说这些,虽然我听听也不至于说有泄密之嫌,但是你能不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来?要真是闲得慌,你就去把女儿哄睡觉,这就算是你这个当父亲的立了大功一件,行不行?”

    这样一说才发现,这时候其实并不是属于工作时间,同样也不是在公司加班办公,也自然就没有必要太过于关心国家大事,伴随着尴尬地表情,也是转而起身去另外一边看看两个双胞胎女儿。

    而真的等到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把两小家伙哄睡着了之后,再次回到书房的时候杨辉差点就惊掉一地的下巴,这刚才还说自己把工作带回家,一直絮絮叨叨没玩,但明显杨月是比自己还更进一步了,这连公司的文件都能够带回家,什么时候公司文件能够随便带回家了?

    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不过却很容就被发现:“都睡着了?那好,你也看看这个文件吧,我是特意从公司带回来的,本来也就是打算给你看一看的,也就免得走其他的程序等你这个大总经理慢慢审批,没问题就直接给签了吧!”

    拿起东西之后一看,方才发现这明明是一个好消息嘛,抬起头来说着:“都已经确定今年能够将卫星发射升空?算起来这倒是一个大好事啊,要是情况顺利的话,我们明后两年就可以正式启用这一套中继卫星,到时候对我们整个总公司都要带来很大的好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你们做无人机的,有了这东西就能够更加大胆地放开手脚进行设计,所以说这是好事儿,这个我也签了!”

    关于中航西南的中继卫星项目,也还算是运气比较好,实际上国家在此之前也在预研中继卫星项目,现在中航西南要单独搞一套缩水版的中继卫星来,航天那边也直接就迅速搞定设计,使用成熟的卫星平台来保证进度,这才有了在95年十月就将第一枚卫星送上天的报告打上来。

    早就已经对这个消息很清楚了,杨月略带兴奋地回应:“没错,这次我们的中继卫星只能要完成组网,别的公司会有哪方面受益我不知道,但是我们西南特种飞行器这边在无人机业务中就可以更进一步,我们的无人机到时候就不仅能够长航时,同时也能够兼顾长航程,要不然就我们现在巡海者的状态,实际上是很难有太大的作为。而真的等到中继卫星组网成功之后,地狱猫版本的察打一体构型也就要呼之欲出,到时候我们就能够有一款真正的原创设计,再之后我倒是打算尝试一下飞翼构型的无人机。”

    反正现在中航西南也算是在很多地方都走到了世界前面,比如这无人方面就属于是其中的典型,杨月愿意尝试一下隐身的飞翼无人机设计,其实杨辉也就随她了,反正飞翼设计本来也是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这次用无人机来练练手也不错。

    “没问题,你要打算做飞翼无人机也没有问题,至少我们现在的发动机是随便你选用,在小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上面,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了一整个系列的设计,到时候就看你是要选择哪一款而已。至于其他的设计问题,到时候就需要你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你到时候向603所那边寻求合作也行,他们已经在飞翼设计上面研究了好几年的时间,算起来也不比公司的重四项目起步晚。”

    杨辉这时候还真的就有些小期待,后续杨月设计飞翼隐形无人机的时候,又会整出一款什么样的飞机来,到底是单一任务侦查类无人机,如rq-170那种,还是说要打算集成任务舱的设计,给搞成类似x-47b方案,从而让飞机具有不错的察打一体功能。

    反正不管如何,这大前提恐怕都要军队看到无人机的好处之后才有可能支持研发、采购,要不然这种无人肯定是不可能由中航西南自己出资研制,要知道这些东西是绝对没有对外出售的可能。

第九百八十.四章:国产的涡浆

    “不过说起603所那边,我过一段时间还真的是有必要过去看看,那边的项目又有了新的突破,对于我们中航西南来说,也都能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以后我们的窄体干线客机领域,至少也不会再继续空白。”

    “你是说c-818?倒是有想没到603所那边的速度还算是挺快的,这次到底是原型机下线,还是说要准备首飞机测试了?”

    603所现在手上的项目其实还真就没有多少,唯一能够让杨辉如此激动的,除了c-818项目以外,还真想不出能够有其它的什么项目,并且还要在现在这个重要的关头亲自跑过去,所以只要是知道一些内情的人,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猜出杨辉此次目的和缘由。

    好在这也没有什么,c-818已经完成了拉皮设计,第一架原型机早就已经完成了制造工作,相关的静力测试也已经展开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这次邀请杨辉去603所,其实上也就是看看飞机的首飞而已,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问题也要打算一起定下来。

    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也就在于联合客机公司要准备把来自伊朗的大订单给吃下,一想到之前才接到的消息,杨辉就莫名地乐呵呵。

    “其实c-818只是一个原因,这次前往603所那边,也是为了一笔同国外的合作订单,虽然订单的总金额还不算太大,但是它的意义算是很不小,而且最主要在于这次仅仅是一款民用飞机的订单,就算订单最后能够谈成,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同其他海湾国家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先把伊朗的要求给搞定。”

    对于这次所谓的伊朗订单,实际上并不算太大,仅仅是80架支线涡浆客机需求,唯一的问题则是因为伊朗是要求飞机的许可证组装,但是许可证组装的时候,这又涉及到一些新舟系列客机的欧美子系统是很难单独出售给伊朗的问题,所以综合了所有的问题之后,对新舟系列客机的国产化要求就被提了出来。

    所以有意思的是,这次新舟客机的完全国产化并不是因为国内的需求拉动,反而是因为国外的原因,这才来要求新舟实现共和国这边的国产化,这听起来也还真的是有那么一点意思,而要说起实现对新舟系列涡浆客机的国产化,实际上中航西南还真不用花费多少心思就能够实现,其中很多的子系统实际上都是在国内有相关成品可供使用。

    对于杨辉说的伊朗客机订单,杨月第一个想到的实际上是mpc-75客机,至少咋一看使用mpc-75是完全能够满足伊朗的要求,只不过实际上计算了个方面得失之后,才会发现伊朗使用mpc-75的话,实际上有很多的航程是多余的。

    “伊朗,难道他们要准备采购mpc-75客机?这倒是有那么一些的可能,不过他们国内的民航运输应该还没有必要使用到mpc-75这样的喷气式客机吧?”

    也还不算太傻,知道mpc-75还并不太适合伊朗的具体国情,而后的杨辉也公开了消息:“没错,伊朗看中的也并不是我们的mpc-75客机,是我们之前巴黎航展上展出的新舟系列涡浆客机,他们有意合作生产80架新舟系列客机用于伊朗国内的航空运输,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把新舟的航电、发动机、环控系统全部换成我们国内能提供的产品,不过还好在这个时候伊夫琴科那边带领的新舟600客机还没有完全定型,要想再增加一款我们完全国产化的型号也没有问题。”

    既然确定了新舟要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子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那么在此之前的杨辉就需要先前往株洲那边的608所看看,这次国产化的新舟600动力系统也只能靠608所那边,至于说航电、环控之类的设备,之前国内本来就已经在做这方面技术研究的单位,甚至在新舟60的客货两用机的时代,航电和环控系统也都是全部由国内提供,也就是新舟600的时候是为了冲击国际市场,这才用上了一系列的国外子系统。

    朱洲608所,同样作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旗下的一家整机研究所,不过这里主要是做小推力涡喷、涡扇,以及各型号的涡轴、涡浆发动机,那么这次杨辉的到来,实际上首先要看的当然也是关于mz-2200发动机研发测试进度。

    作为直18通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mz-2200的研发立项时间远比直18更早,至于说发动机所使用的核心机,那就更是相当遥远的事了,反正要算起来的话,从这款mz-2200发动机整机研制开始算起,到95年就已经足足有5个年头了,发动机的研制也算是进入了尾声。

    前来迎接杨辉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负责了mz-2200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尹总师,他也算是提前好几天时间就已经从杨辉处得到了消息,知道了现在mz-2200发动机要由涡轴改出一款涡浆发动机,心里面要说不高兴则是假的。

    带着杨辉一起,来到了研究所的发动机空中试飞机旁边,而杨辉也是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款飞机的型号,原来这还真的是直接把一架直8直升机做了一番改进之后,就变成了涡轴发动机的空中试飞台,只是看情况来说,好像杨辉这个时候只能远观一番。

    看着不断转动起来的飞机,同来的尹总师也颇为自豪:“我们国内之前没有研制过涡轴发动机,所以各种试验条件都不具备,航空发动机的空中试飞台也只有老轰六改的用于测试涡喷、涡扇发动机测试,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整架空中试飞台则是我们最新研制,主要用于测试涡轴发动机所使用。直8有三台发动机,在设计中只要有两台发动机能够运转就能保证飞机的安全,所以我们拆掉了左发,以用于安装测试mz-2200,到时候即便是新发动机有发生了问题,飞机也可以平安飞回来。”

    发动机的台数越多安全系数就越高,这话还真不是吹牛皮的,同一个级别的直升机,这次选择直八作为飞行台而不是由米17系列进行改进,原因就在于米17只有两台发动机,到时候换掉一台之后的安全系数就还真不好说。

    搞明白了这里的良苦用心之后,杨辉更加关心的则是发动机的研制进度问题:“还有多久大概能够定型,现在直18那边一直都是冒险使用你们不成熟的发动机进行试飞,一直是相当危险啊!”

    还别说,位于瓷器镇的602直升机研究所为了能够尽快保证进度,真的是冒着各种危险使用还没有定型的mz-2200发动机进行试飞,不过好在试飞当中是严格计划,根据这边mz-2200已经做过的测试项目来计划试飞项目,这才保证了飞机的试飞安全。(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五章:不再一个层面

    瓷器镇方面冒险使用还没有完成最后定型的mz-2200发动机进行飞行测试,这情况尹总师当然清楚,甚至那边直18的试飞科目都是由他参与制定并且确认了相对安全之后,这才保证了试飞能够进行下去,而现在这个时候了,自然是一切都不用再担心。

    “关于发动机这边,最多在今年年底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定型测试,我们就等着国家验收定型,现在所测试出的技术指标数据已经全部清楚,实际上我们现在更应该叫它mz-2300更合适,因为我们得出的测试数据直接表明这款发动机的实际数据是达到了2360匹马力,至于应急输出功率就更不用多说,所以我们综合权衡了之后,把mz-2200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常规最大输出定在2300马力位置。”

    毕竟是来自ms-4涡扇发动机所使用的核心机,核心机技术本来就相当优秀,再加上现在涡轴发动机整机开发的时候也同样使用了各种新技术,这不知不觉地也就把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增加了上去,也算是飞来横喜一件。

    至于说这mz-2200发动机的实际功率要比之前计划中的额定功率大一些,到时候会不会对直18带来什么直观的好处,这个倒并不会体现的太明显,大概也就是在飞高原航线的时候,才能够比较凸出地表现出两者的区别。

    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杨辉也就释然:“行,那现在你们就要加快mz-2200发动机的研制进度,而且同样也不能放松了后续对这款发动机性能提升所需要的技术预研工作,不管是从提高发动机的寿命上入手,还是打算在功率上下功夫,反正这些全部都要着手展开预研,我有感觉后续直18研制成功之后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重型直升机项目上马,你们一定要有所准备才行。”

    直18研制成功肯定会伴随着一起刺激到其他的直升型号立项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重型直升机等等项目也都会有,那个时候中航西南和中航东北之间的直升机竞标大战还好真不好说会鹿死谁手,毕竟东北方面在武装直升机方面的经验积累又要更多一些,倒算是两家在直升研制方的技术上各有侧重才对。

    那么对于mz-2200这款发动机,尹总师有很大的自信,或许以后由这一家族的发动机来统治国内整个涡浆、涡轴发动机的三分之二市场都有可能,到时候需要的也仅仅是在这款发动机上多多下功夫就行了。

    “杨总提醒的不无道理,我们研制一款发动机之后要的是不断深入挖掘它的能力,mz-2200是一款潜力足够大的好发动机,我们肯定不会轻易地选择另起炉灶,要不然这次为新舟提供动力系统的计划也不至于能够落到我们的头上,我想现在东安那边要是知道了这消息之后,恐怕是要急得跳脚啊!”

    东安动力作为中航东北旗下航空涡轮公司的一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就正是八十年代的时候从朱洲这边转移过去的涡浆5系列发动机,当时那就是专门为国内运七系列配套的动力系统,而如今现在的mz-2200发动机能够装上新舟使用,同样也就意味着是可以把军用的运七上面涡浆5发动机顶下来,所以说这东安方面不跳着骂娘才是怪事。

    但好在这个时候的消息还没有传过去,只要这边能够抢先一步同伊朗方面把合同签下来,到时候东安就算知道了也只能无可奈何,你谁叫中航西南现在牛逼的都没边儿了,只要技术好,真的是走遍宇宙都不怕。

    至于说对于mz-2200改成涡轴发动机之后的数据,实际上朱洲这边的608所是在很早之前就有过相关的研究,至少从技术本身来说,这涡轴和涡浆之间的区别事并不大,早期的涡轴和涡浆甚至是直接混为一谈,这两种发动机之间的关系倒是和漏气涡喷与小涵道比涡扇之间的恩怨有一些相似之处。

    早就深谙此中情理的尹总师,也还没有丝毫的担心,笑道:“mz-2200改涡浆发动机一事,我们之前其实也有过研究,现在公司如果能够展开立项的话,年底之前我们就能够造出工程验证机,最多明年下半年就能交付定型,涡轴和涡浆之间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肯定能够跟上那边飞机的原型机制造速度,这一点我还是能够保证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涡浆发动机相比起涡轴发动机,前者在减速器上面还要更加简单一些,减速器的级数少,就意味着中间所损失的功率也会小很多,同样的mz-2200发动改成涡浆发动机之后,在输出方面也还会有一些增加,这个是很正常的。

    而就算功率不增加,由mz-2200改进而来的涡浆发动机只要能够保证功率不会降低,这也足以和新舟系列以及上一位面乌克兰的安140所使用的加拿大普惠公司产pw-127系列涡浆发动机相抗衡,2300马力的输出绝对能够满足新舟的使用要求。

    但要说功率能够满足是一回事,实际上肯定还是需要再亲自听到关于这款发动机的数据情况之后才能安心:“功率能达到多少,或者说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可以赶得上新舟之前使用的pw-127系列发动没有,这个是我重点想要知道的东西。

    pw-127系列发动机出自加拿大普惠公司之手,各方面的性能都是极为不俗的,杨辉这次一来就直接把加拿大普惠拿来作对比,其中的压力和期望也自然是不小,而尹总师作为mz-2200的总师,对于这款发动机各方面算是门儿清,心里默默对比之后就有了结果

    (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六章:MJ-2400

        虽然对于mz-2200发动机有信心,但是作为搞工程的还是心眼比较实,肯定也还不至于到昧着良心说话的地步,在对比了两种发动机的优缺点之后,当下叹息一声,有些方面还是不得不承认是有那么一差距的。

    “就现目前来说,我们这边确实还有所不如,首先我们的mz-2200发动机是一款新研制的发动机,至少在可靠性上还远没有pw-127系列那种服役了好多年的优势;其次是我们的油耗上也不能和它比,毕竟我们的核心机是一款4吨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而来,整个核心机的潜力普通情况下都是2700马力的功率,更多则是能够达到3500马力才算优秀,而自然这和pw-127系列是没法比的,双方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所谓双方不是一层面的东西,这就要说到加拿大普惠的历史了,首先加拿大普惠作为当年美国普惠设立在加拿大的一家维修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公司,一直以涡轴、涡浆发动机的研制为自己的主要业务。

    但这终究只是一家研制涡轴涡浆的发动机公司,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美国普惠来的更有好,因此一直都只是对最开始的pt-6系列发动机改改改,等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这才准备了开发新的pt-7系列的发动机,后来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疯,又把pt-7重新命名为pw-100系列涡浆发动机,这倒是和美国普惠的f-100涡扇撞了名字。

    而pw-100系列的涡浆,实际上在外的时候也很少被称之为pw-100,更多的是称呼它的改进型号名字:pw-115/120/124/127等,实际上整个的pw-100系列的涡浆发动机的核心机所计划的额定功率也就是覆盖1500-2500马力之间的系列发动机而已。

    再看这边的mz-2200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真的要是按照正常情况来设计,功率至少是能够达到2700马力左右,最高完全是有可能达到3500马力的水准,而这次之所以只要求2200马力,原因在于这款发动在研制的时候选择了降低功率的方案,以此来提升发动机的各项其它的诸如寿命、可靠性等综合指标性能。

    因此mz-2200发动机实际上就更像是美国普惠公司的f-100涡扇发动机中降低推力之后的pw-1120发动机,虽然输出的推力/功率降低,但这终归是一款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身板。

    相比之下的加拿大普惠公司pw-100系列涡浆发动机,若是要拿一个来作比喻的,这实际上也只是一款中推核心机的身板罢了,就像是此时中航西南的涡扇12发动机一样,可能整个型号改进到最后能够有接近11吨的水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和pw-1120发动机也并不是一个层次的发动机。

    在基于大推核心机基础的pw-1120同涡扇12比油耗的时候,当然是基于中推核心机大改升级之后的涡扇12发动机的油耗要更低一些,那么同样的道理放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00系列中最新改进型pw-127发动机上,用这款发动机和降低功率之后的mz-2200之间作对比,mz-2200的油耗也还是稍微要比pw-127系列高上那么一丢丢。

    但是不管怎么说,mz-2200这款发动机是根据共和国的具体国情需求,在有所取舍之后得出的结果,对于共和国在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综合性能这一短板的研究、评估来说也都是大有好处。

    相信有mz-2200打下的坚实基础,后续整个系列的发动机要想达到3500马力也都完全是有可能的,至少美国普惠公司的f-100系列的涡扇发动机到最后,那也同样是有一款高达13吨推力的f-100-pw229ipe型号。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mz-2200发动机在油耗上确实没法同pw-127来比较,但是和之前运七上面所使用的涡浆5而言,mz-2200改进研发而来的发动机在各方面都是吊打无压力的存在,因此国内要提供现在研制中的新舟600客机全部子系统,动力方面最好的选择就是mz-2200的涡浆改进型。

    “我明白了,这可靠性通过后期靠时间堆积才能逐渐成熟起来,至于说发动机的油耗,这个现目前来说应该是很难解决的,毕竟先天就要比pw-127大了一个级别,油耗稍微高一点也是是必须要接受的,以后这款发动机发展起来之后本来也不是和pw-127能够比的,这个能够理解。”

    一款航空发动机不可能没有缺点,这就比如f-100的可靠性不佳、f-110军用性能不够泼辣,al-31的推重比低、甚至涡扇12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发动机,现在mz-2200有缺点,这又如何不能忍受?

    杨辉表示这个问题能够接受,至少发动机的可靠性上来之后,用作民航飞行才能够保证安全,再说油耗方面确实对民航飞机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涡浆发动机的油耗本来也不高,再加上低油耗的pw-127对伊朗是禁运,因此这次mz-2200发动机几乎就算是板上钉钉子了。

    “既然能接受mz-2200改进而来的涡浆发动机,那我就再回答之前没有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关于mz-2200改进成涡桨发动机之后的发动机输出功率,我们按照之前的预计,是打算在改进成涡浆发动机的过程中对之前的一些地方做部分小改进,最终能够把发动机的功率保证在2400马力,这样就足以满足新舟600的发动动力要求。”

    2400马力的功率,配合上合适的螺旋桨之后,杨辉完全相信新舟600将拥有着绝对充沛的动力,那个时候装配mz-2200涡浆型号的新舟600说不定不仅仅能够在伊朗的订单中放光彩,甚至后面其它的一些新舟600的订单中的发动机也可以争夺一下,毕竟这实力还是有的。

    “你们这边一定要把发动机做好,至于螺旋桨那边如何替代汉密尔顿公司的产品,我们就要看中航东北那边的能力了,毕竟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做螺旋桨的工厂在他们旗下,到时候他们若是真的拿不出合适的发动机,我们也就只能另外想办法,反正俄罗斯、乌克兰都有相关的技术。至于说这款涡浆发动机的编号该如何排,你们应该清楚吧?”

    “明白,mj-2400涡浆发动机,这个是公司定下来的发动机编号命名规则,我们肯定是不会忘记的。”

    这尹总师还是挺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如此一来,杨辉也就满意地准备离开了,至于说要不要去看看直18的进度,这方面杨辉还真就没有时间,伊朗的相关考察、谈判团已经到了联合客机公司住下,现在需要赶快带上相关资料前往长安!

    (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七章:价格有点低啊

    古都长安城,这是一座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却任然是从未在整个民族的历史之中有所褪色的城市,即便是到了全球化、以海运联通全世界的时代,深处内陆上千公里的长安,也还依旧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联系着世界。

    至少近现代的交通工具也远远不只是海运那么单一,作为拥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城市,它总归还是有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在现代交通工具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那么也正是因为这一套长安城所独有的优势,它便成为了共和国数一数二的航空工业重镇,也是现目前整个共和国唯一大规模研制、生产民航客机的地方。

    伊朗又一次派出了考察团来到共和国,距离上一次伊朗来共和国的时候,那时还是处于银河轮事件的档口,当时是直接把原本就已经和中航东北谈好的魔改f-5战斗机计划打回了原形,这一次伊朗倒是比较聪明,选择了合作民航客机算是比较安全。

    中航西南在贵羊的航空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工集群,现在长安这边同样也是如此,包括603所、西飞、联合客机等,也算是全部都集中在一起,并且还伴随着一些其他的配套公司倒也算是规模庞大,不管是属于中航西南还是中航空东北,其中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打飞机做周边。

    “杨总可算是到了,现在还是先去安顿下来吧,伊朗来的考察团正在金琴科总师的带领下参观新舟600的原型机,下午他们参观完成之后,也应该就可以展开正式的会谈,这次伊朗方面的考察团似乎对我们新舟600客机很满意,总师说这次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

    前来接待杨辉的是金琴科的秘书,这位倒是对这次伊朗考察团一事知道的挺多,以现目前说出的这些消息来看,现在伊朗也是别无选择了,上一位面伊朗选择了同乌克兰合作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140运输机,不过这一位面的中航西南是直接把安140的总设计师都给挖走,虽然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依旧在发展安140这款涡浆客机,但是进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新舟600。

    况且现在中航西南在整个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当中的地位来说,也是和上一位面大不相同,现在虽然不能说什么和波音空客两巨头相比较,但也算是准一流的民航制造业巨头,巴航、庞巴迪在某种意义上都还比不上中航西南。

    当然从明面上来说,现在除开波音空客之外,民航制造业就数庞巴迪、巴航、联合客机、德国mm公司算不错,在综合衡量各方面之后,伊朗能够选择的就只有中航西南的新舟系列客机,其它国家的客机绝对是不可能满足伊朗在本国建立生产线的要求。

    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些情况,但是杨辉对这次的项目依旧是相当重视,要说亲自来看看也没有坏处:“这样,你找人把我的行李放好,现在就带我过去看看伊朗考察团和金琴科总师,说实话我也很久都没有关注过新舟600项目的最新进度,听说金琴科总师来了之后把飞机从气动到结构、动力、航电全部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改进,新飞机很漂亮啊!”

    示意来人把自己的行李带走之后,杨辉也随着金琴科派来的秘书一起往机库走,这时候的新舟600客机已经有了三架原型机,除了一架做静力测试以外,其它的原型机都已经投入了试飞工作,所以现在要看飞机肯定得到机库才行。

    “杨总您刚到这边,之前也还没有和伊朗的考察团接触过,那我就先说说这边关于伊朗的最新消息,据说他们是打算采购80架左右的新舟600,不过按照他们所要求在伊朗建立生产线,联合客机那边的总经理和伊朗代表团之间在订单金额上面还没有谈妥。按照伊朗的说法,好像是只打算每架飞机给800万美元,这钱实际上只能买到之前老式的新舟60客机。”

    800万美元一架的涡浆客机,这要是再回去十年在1985年的时候,肯定杨辉这边是一句话不说便直接把订单给签下来,只不过就现在这95年的美元汇率,那就实在是贬值的让人心痛,当真是痛的无法呼吸,仅仅800万美元就要买新舟600这样最新研制的涡浆客机,也难怪不得联合客机那边一直是说什么都不干!

    倒是杨辉这时候心里面想的比较开,似乎上一位面的伊朗同安东诺夫合作安140的时候,那80架飞机的单价也只是900万美元而已,现在新舟600在技术指标上明显优于安140,要1000万美元一架,伊朗那边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价位。

    “800万美元一架确实有些低了,不过我们只要秉承一分钱一分货的办事作风,实际上最终应该是可以成功的,况且这次伊朗要的是在他们国内建立生产线,我们就可以相应的节约很多人工、原材料费用,到时候生产线和配套的部分工业设备都是要花钱才能够转移给伊朗,而那又是说到了另外的一笔订单,好好琢磨一下应该还是能够有钱赚。”

    实际上这一眨眼之间,杨辉就已经想好了各种办法来偷工减料、巧立名目,反正最终的目的就是肯定要最大可能的盈利。

    整个长安城这边的航空工业区实际上也并不大,没说到几句话的时间也就到了目的地:“杨总,这就已经到了,机库里面就是金琴科总师他们一行人,我们先进去吧!”

    机库比较大,这是当年位mpc-75特意建造的机库,这个时候新的c-818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的飞行测试阶段,因此这时候的机库还是专属新舟600而使用,杨辉走进去之后倒还是能够感觉到一种熟悉地味道,正好金琴科总师也看到了外面走进来的一群人。

    金琴科总师倒是点头又是挥手,看这样子倒是很高兴,而后却又两步跨进飞机内部,看样子应该是进去通知伊朗考察团总公司来了大人物会见他们。(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八章:你就想着逆天吧

    伊朗的考察团看起来比较精简,人数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不过看起来都还是一些能够说上话、并且能下决定的人,这样杨辉的到来应该是没有错的,能够来一个可以拍板的人,这就已经足够了。

    “杨总经理,这些是伊朗过来的考察队,现在我正带他们参观这架原型机,我觉得只有当他们参观了原型机之后才能够清楚这款飞机的技术到底有多好,相信后续谈价格的时候就能更加容易一些。”

    作为总设计师,他在这个时候能够做的大概也就只能是这些,杨辉听过之后倒是对这位总设计师又有了新的认识,像金琴科这样的总设计师还真的是挺不错,首先是对飞机的研制工作清楚,能够带队完成科研任务,之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促进飞机的销售,确实可堪大用。

    心里面对金琴科这边挺满意,并且还暗中记下来之后,又转而看向伊朗过来的参观团,也是在翻译的沟通之下,双方的交流也还不算困难,经过一番简单的介绍与寒暄,之后则是转而谈到正题上面。

    “对于新舟600这款飞机,大家实际上都还挺满意的吧?虽然现在它部分子系统使用的是欧美国家产品,会导致这款飞机不能进入到伊朗进行生产,但是根据贵方的需要,我们公司已经拿出了整套的原欧美子系统的替代计划,并且将保证飞机的综合性能依旧可以在国际民航飞机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马上就有随同杨辉一起前来的工作人员拿出两份资料,分别交给金琴科和伊朗考察团,可能伊朗考察团方面还不清楚这些资料里面所记录的东西意味着什么,但是作为新舟600总师的金琴科在这上面则看到了很大的希望,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

    越看越激动、越看越下去脑袋里面关于国产化版的新舟600各种信息就更加全面,俄而:“好,之前只听说过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在研制一款涡轴发动机,却没想到这款涡轴发动机刚好和我们新舟600的发动机也能匹配,现在有了合适的动力系统之后,新舟600的完全国产化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并且飞机的整体性能也不会有下降。”

    这话不仅是对着杨辉说,同样也是对这些伊朗考察团的人所言,只有在总设计师表明了飞机完全在共和国国产化有望之后,伊朗的考察团才能够放下心继续谈。而情况也正如金琴科所预料的那样,在他说了完全国产化没问题,飞机整体性能也不会下降之后,伊朗考察团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挥舞着手中的资料,做出一份我们很满意的样子:“这样很好,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一款飞机,现在初步考察了飞机之后认为它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关于价格方面我们应该还有可以商量的地方,但是这1300万美元的单价我们实在不能接受,即便这款飞机通过我们的参观考察之后它技术足够优秀,但我们依旧不可能接受,也最多就是900万美元一架,这已经是我们的最终底价。”

    最终底价,这话说的就让杨辉有些不满意了,这年头哪里会那么容易就出最终报价,只要能够继续谈就不会有底价一说。

    “900万美元确实不少,但若是一直死咬这样的价格,我们可以选择把新舟60客机出售80架,并且还保证可以在伊朗生产,至于新舟600肯定是不可能的,之前的1300万已经是给出的最低价,现在这款飞机用的技术、材料都有了全新升级,况且我们这还是直接把新研制的机型授权许可生产,其中的风险也不小。”

    能一来就看中新舟600的伊朗人,又怎么会不知道新舟60客机,要说实话这新舟60确实挺不错,但是各方面的技术都是比较落后的八十年代初期技术生产而来,肯定是不如现在研制中的新飞机。

    因此杨辉在说出了这话之后,伊朗那边更是连忙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同伊朗之间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价格上双方可谓是各种锱铢必较,到最后杨辉都实在是受不了,把整个伊朗考察队谈判任务交给联合客机方面,杨辉倒是挺愿意出来多看看其它的,比如这时候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进行首飞的c-818客机,比如603所在预研、探索中的飞翼布局大型轰炸机。

    甚至半路上杨辉还被金琴科总师神神秘秘地拉到一边,两人在进入了办公室之后,金琴科这家伙更是灵活地一脚把门带上,拉着杨辉来到一边坐下之后,这才郑重地从保险柜里面拿出一封信件。

    皱眉思索之后又再次摸摸信封,在心里面下了最终决定之后则是大步流星地来到杨辉一旁沙发坐下,而这时候倒是对信件没有了丝毫的慎重,挺随意地把东西放在茶几上,旁边沾上了一些茶水印记也不做理会。

    反而是开始同杨辉先聊了起来:“杨总这次来应该不仅仅是冲着伊朗这80架新舟600订单的,对吧?”

    对于自己人,杨辉觉得是从来都没有隐瞒的必要,更何况现在这种情况下,金琴科又不是不知道关c-818的事,到时候这位还是特邀嘉宾的存在,现在说说其实也还无妨。

    “当然不只是伊朗这订单的问题,现在我实际上更加关心这次c-818客机的首飞工作,关于这款飞机你也应该知道它是一款什么级别客机,我们想要在空客和波音的联手绞杀之下获得一线生机,现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c-818绝对不能失败。”

    杨辉说出这话实际上并没有出乎金琴科的预料,前面之所以要问出这句看似画蛇添足的一句话,那当然也是有他的原因,因为金琴科需要清楚现在的联合客机公司到底是不是对干线客机有想法,并且还要看这想法是不是足够地坚定。

    而方才杨辉一席话虽然并不是多煽动人心,但是在金琴科看来其实也够了,因为现在除了中航西南,它实际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既然公司对干线客机领域有想法,那么未来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窄体单通道干线客机,双通道的宽体客机才是干线民航制造业的标志,那么杨总经理一定有听说过安-218客机吧?实际上这就正是一款由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宽体客机”(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九章:我们自己的宽体

    完全是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话一开始都还在c-818上面,怎么下一刻却又直接把问题扯到了安218身上,就单是作为一款远程宽体客机而言,这东西对于安东诺夫设计局简直就是宝贝疙瘩中的宝贝疙瘩,杨辉不觉得中航西南这边还能够和安218之间有什么太多的交集。

    至于说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计划问题,单就这方面而言,杨辉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中航西南已经有了整个md-11的各种资料,全部都是当年偷偷给好处之后,一点点从魔都厂那边搞回来的。

    甚至在魔都厂那边的md-11项目合作破产之后,基于长者直接剥夺了魔都厂的整机制造资格,之前魔都厂通过md-11培养出来的各种技术人员已经被中航西南和中航东北之间用见不得人的py交易搞定,因此说一群对宽体客机还满怀希望的技术人员们,现在依旧在秘密研究着md-11客机的国产改进。

    “安218我倒是听说过,据说是一款要准备同a330打擂台的双发远程宽体客机,我们先不说这款飞机的性能如何,至少现目前在我看来,它对我们中航西南来说是得不偿失,我想这次安局通过你联系上这边,打的应该也就是合作研制的心思,这个没错吧?”

    安218项目在苏联没有解体的时候,按照原计划是打算在1996年完成首飞工作,只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之后,整个安218也就没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因此也在1995年的时候正式下马。

    算一算时间就会发现,实际上也就和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刚好吻合,现在安局把主意打到中航西南这里,想来应该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至少宽体两巨头的空客、波音肯定是不可能看得上安218这种东西,而其它巴航、庞巴迪之类的支线客机制造商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宽体干线客机市场,也就只有中航西南这种对干线客机有想法、国内未来也大有市场的公司才能够算是唯一能接盘宽体客机的存在。

    然则世事弄人,对于安218这样的一款所谓宽体客机,杨辉实在看不出有哪里值得接盘的地方,其62米的机身直径甚至比a330的64米直径还要少那么一点点,虽然大体上来说不碍事,但也充分证明了这款飞机其实就是一款a330级别的飞机而已。

    至于其它的一些数据,飞机总长为60、宽50、高7、机翼面积270平米,最大起飞170吨、商载42吨,最高350座的座位数看起来好像还稍微能够在90年代算主流配置,但是这样的配置等到了十多年之后完成定型交付时,不好意思的是,这时候的a350/b787这两款更先进的飞机又以隔代优势直接横空出世。

    更何况同安东诺夫合作,这家设计局从始至终都只是一家研制运输机的设计局,先不说有没有欧美标准的民航客机研制经验,这家伙甚至连苏联标准的民航客机研制经验都没有,也就可以想一想这样的一家设计局设计出来的宽体民航客机会是什么样子,中间大大小小的问题绝对可以把人给逼疯。

    到时候即便中航西南这边稍微有一些民航客机研制的经验了,但也不可能顺顺利利地就把飞机研制出来,所以从很大意义上来说,整个项目的风险不小,所以在一听到这安218的时候,杨辉心里面就已经打定主意不会过多接触,这明显就是一个天坑。

    而后金琴科也确实不出所料,开始帮着自己的老东家和新东家之间牵线搭桥:“是的,这次主要是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已经没有足够的经费继续安218的研制工作,那既然公司也有想法要在干线客机领域发展,两方就可以把安218发展起来,这应该也是双赢的局面,凭借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能力是完全可以把这款飞机研制成功。”

    抓住机会前来做说客,只可惜这时候的杨辉已经对安218没有了想法,也只能回绝了这一番好意:“这信件我就不看了,说实话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宽体客机计划在预研当中,只不过现在保密程度还比较高,你这边主抓新舟系列与c-320通用运输/加油机,所以现在对这些可能还不清楚,不过我要说的是安218和我们定位的宽体飞机之间有区别,而且就进度上来说218还不一定能比得上我们现在手中的宽体客机。”

    第一次听到原来新东家居然已经暗中有了宽体客机项目,并且进度上还不比安218慢,那这就真的是有点意思了,若是中航西南这边已经有宽体客机项目的话,自己倒是又可以重新点燃希望。

    只不过现在再看自己手中的项目,这似乎没有两年时间是绝对难以抽身开来,难道自己就只能在宽体客机领域做一个过客吗?

    “我们自己的宽体客机?若是公司都已经有立项了宽体客机的话,倒确实和安218项目有些冲突了,只不过我们的宽体客机要说在进度上真的就已经比安218还要更快一些,要知道安218已经就进入了原型机结构制造阶段,我们的宽体客机能够有这么快?”

    一般来说,一个型号的宽体客机进度达到原型机结构制造阶段的时候,肯定是不可能说整个外界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更何况金琴科还是公司在民航客机研制领域的关键人物,要说隐瞒起来也完全是不可能,并且也完全是违反了民航客机研制规律。

    然而杨辉这话说的也完全没错,杨辉只要愿意,甚至都可以把进度说成是已经投入了正式商业运营,并且在国内有一定的服役,毕竟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是从md-1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md-11也算是一款比较成熟的宽体客机。

    所以,杨辉心里面是对此还是挺满意的:“没错,我们的宽体客机项目原本也并非是完全从无到有的自主研制,其实我们的项目也有一定的参照原型,甚至我们还得到了原厂的资料,现在的预研工作主要也是对这款飞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