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6、夜袭房陵

    于禁并不知道,关羽即使走头无路也不会放弃,更不会投降。

    两人在对待生死和忠义的区别,也是武圣和普通败军之将的差距。

    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守住房陵,关羽给了廖化、王甫全力支持。

    连番战斗之后,廖化麾下的老兵损失惨重,活着且没有受重伤,还能继续作战的将士,人数已经不足五十。

    通过征兵,廖化的兵员迅速得到补充。

    经过同生共死,将士们抛弃了成见和歧视,产生了微妙的战友情。

    即使是牛高,也不得不承认,苏由和其他降兵在战场上表现,并不比自己差。

    廖化抽调兵力的时候,反复权衡过关羽军的兵力配置。

    只有极少数新兵是没有家眷在江陵的士兵。

    新兵的主力,是那些刚刚读完信件,家属安然无恙的将士。

    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廖化考量的不仅仅是战术。

    如果仅仅为了保证房陵的万无一失,他应该抽掉更多可靠的将士。

    但是,廖化既要保证房陵的安全,又要确保关羽的安全。

    抽调那些家眷被控制的将士,战斗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总算减少了关羽军的不确定因素,算是一举两得。

    廖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量。

    越是得不到信息的事情,人们越会胡思乱想,越是胡思乱想,人们越会自我说服。

    不给这些将士思考的时间,可以争取宝贵的时间。

    得到王甫的提醒,廖化不仅明白自己需要放权,还发现了自己思维上的问题。

    根据后世的经历和经验,廖化从一开始就把吕蒙军当成了大敌,认为关羽军必然会全军覆没。

    他从一开始就把形势想的太可怕,这也就导致,廖化从没想过正面击败对手。

    哪怕是带兵冒险,偷袭江陵,从一开始考虑的,也不是反败为胜,而是如何避免情况恶化。

    这种思路让廖化在决策上趋于保守。

    将士们一路北进,轻装疾行,终于到达了房陵城外。

    这个时候,夜色已经很深了。

    廖化拦住了王甫,没有贸然进城,而是派出士兵,要求南门守将开门。

    士兵迅速返回,形势比想象中更糟,房陵城已经失守了,城墙被吕蒙军控制。

    更糟糕的是,士兵没有骗过守军,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守城兵将已经意识到关羽军的存在,提高了戒备。

    王甫和廖化两人面面相觑,吕蒙军的动作太快了。

    廖化率先开口,“咱们必须立即行动,继续拖下去,等敌军做好准备,再想进城就难了。”

    王甫却大吃一惊,“这不合适吧,咱们轻装行动,没有携带攻城武器,敌人已经察觉了我军的行踪,必然开始进行防御准备,强攻城池并且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廖化摇了摇头,“你错了,南门守将虽然做好了防御准备,但是,其他几座城门呢,咱们确实没有攻城武器,可是,入城的方法不仅仅是强攻城门。”

    王甫还是有些犹豫,“咱们没有掌握城中吕蒙军的虚实,以咱们的兵力,即使毫发无损攻进城里,也没有办法完全消灭敌人,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先摸清城中的情况,向关将军求援。”

    王甫是一个智谋型的将领,也有一定的决断能力,但是,在这种时候,他犹豫了,明显不如廖化有魄力。

    廖化阻止了对方,“咱们没有时间了,这是夜晚,敌军主将很可能已经睡了,军情即使报告给主将,主将下达给四门也需要时间,咱们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一旦城头有了准备,咱们会错失收复房陵的最好机会。”

    廖化语气变得缓和,“夜晚确实对咱们不利,但是,同样也对敌军不利,敌人无法看清咱们的兵力调动,敌将的命令传达也需要时间。”

    王甫接受了廖化的说法,“我听你的,说说你的计划吧。”

    廖化:“咱们在南门留下部分兵力作为疑兵,多竖火把,诱使敌军往南门增兵,敌人占据房陵坚城,必然不敢在夜晚冒险。”

    廖化指了指房陵城的东西两侧,“你我二人分兵之后,各自夺取一座城门,能骗就骗,骗不了就打,打不下来就堵。”

    “北门方向我会派出部将统兵阻击,入城之后,咱们在城主府位置会合。”

    廖化不仅想破城,更准备围歼,王甫还是有些犹豫,“关系到我军生死,咱们是不是应该向关将军请示一下?”

    廖化摆了摆手,“不用请示了,你在四冢攻防战的时候,也没请示过关将军。”

    王甫最终认同了廖化的计划。

    王甫分出部分兵力留守南门外,只等将士们离开之后便大肆燃起火把,吸引守城将士的注意。

    廖化和王甫按照约定分兵行动,到达西门之后,廖化再度分兵。

    统兵将领没有选择资历更老的牛高,而是指派了性格更稳重的苏由。

    苏由的任务和南门兵将一样,多竖火把,吸引守将注意。

    西门外的将士们简单休整,换下所有会暴露身份的装备。

    苏由离开后没多久,廖化便率领部队接近西门。

    廖化赌对了,军队接近城门的时候,守城的吕蒙军没有立即发动攻击。

    直到廖化带队赶到城下的时候,城头才响起了问话,“城下来的是什么人?”

    廖化回答的理直气壮,“大都督担心房陵有失,派我们驰援,我们只是先锋,主力部队在后方,马上就到。”

    廖化本以为自己需要多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守将接受了廖化的说法,城门就这么打开了。

    关羽军将士开始进城,先锋入城之后,一名站在城门内侧的戎装男子出声询问,“你们怎么来的这么早,我们接到的消息,你们应该在明日上午入城,你们现在进城,李将军也没有地方提供给你们休息。”

    眼睛打量起城门内侧的防御重点部位,廖化随口回了一句,“大都督害怕延误军机,所以下了死命令,让我们连夜进城,李将军在哪,营区的事情我跟他对接。”

    没等廖化套出话,马蹄声响起,一名骑兵从远处飞驰过来。

    “守将听令,关羽军已经到达城外,李将军要求封锁城门,任何部队试图接近城门者,一律发动反击。”

    听到骑兵的话,廖化下令进攻。

    趁着将士们争夺西门的时候,廖化带兵冲向了那名骑兵。

    骑兵反应很快,试图逃跑。

    但是,骑兵的战马被弓箭射中,骑兵也被摔下马。

    追兵迅速上前,抓住了骑兵,廖化开始询问,“统兵将领是谁,城里有多少兵马?”

    俘虏本想反抗,但是,廖化直接抽出刀子,架在了对方的脖子上。

    对方当场放弃抵抗,态度大变,“报告将军,我军统帅叫李异,城中一共有近千名兵将。”

    “李异在哪里?”

    面前的俘虏眼珠子直转,廖化可不准备给对方编瞎话的时间,手上轻轻用力,往下一压,对方立即屈服,“李将军收到南门的急报,下达命令后亲自去南门视察了,我可以给你们带路,将军饶命啊。”

    西门的局势已经告一段落,将士们成功杀散了守军,控制住城门。

    廖化留下牛高统帅部分将士堵住西门,他带领其余兵力,在俘虏的引路下,朝着南门方向冲了过去。

    很快到达南门,城门处,大量的士兵正在忙碌。

    受到夜色限制,廖化看不清对方在做什么。

    除了增强防守的部队,一支吕蒙军正离开城门,朝着城内行军。

    城内的道路并不宽,吕蒙军和关羽军正面相遇。

    两支部队即将错身经过的时候,吕蒙军中有人喊话,制止了廖化部队的行进。

    一名军官打扮的人走了出来,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哪里来的,为什么来南门?”

    廖化没有说话,而是推出了那个俘虏,在问话军官的视线盲区中,廖化的刀刃已经顶在了俘虏的背后,并且,轻轻推了一下。

    虽然廖化没说什么,俘虏倒也是个聪明人,连忙跟问话人解释,“我是李将军派到西门的传令兵,这些都是西门的士兵。”

    “李异将军下达命令,要求这支部队驰援南门,我就把他们带来了。”

    军官似乎认识这名士兵,笑骂了一句,随后带队离开。

    廖化没有伺机偷袭这支队伍,不论这支部队的行军方向是哪,廖化都决定相信战友们。

    他的目标是李异。

    骗过了这一支敌军,廖化继续带兵冲向南门。

    廖化看清了南门吕蒙军的行动。

    敌兵正在堵塞城门,一名身穿着白衣白甲的将领特别显眼。

    俘虏轻声告诉廖化,这名披甲人就是李异。

    廖化立即命令将士快步前进。

    等到李异发现廖化一行人,派出士兵阻拦的时候,一切都迟了。

    将士们开始冲锋,冲破了吕蒙军的阻拦,斩杀了李异,杀散了守门的士兵。

    主将战死,其他吕蒙军将士无心作战,向城里逃散。

    关羽军将士立即拆除了堵门的杂物,打开城门,接应城外的友军入城。

    留下少量将士看管战俘,守卫南门后,廖化又带兵北上,试图封锁北门。

    从杀死李异的那一刻起,廖化已经获胜了,但是,他不仅要胜,还得赢得漂亮。

    他想对入城的吕蒙军来一个瓮中捉鳖。

17、瓮中捉鳖

    北城门的战斗可比廖化想象中轻松的多。

    廖化和带兵控制了城主府的王甫在房陵城中部汇合。

    确认东、南、西三门同时被控制住之后,将士们直接杀向北城。

    由于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北城守军已经意识到了城内的乱局,按理说,敌军应当准备更充分。

    事实上,敌人非但没有抓住机会撤离,或者入城支援,他们仅仅守在城墙上,加强北门的防御,坐视关羽军控制城池。

    提前堵塞的北门和汇集在城门处的溃兵,让北城门一带产生混乱。

    在北门战场上,关羽军第一次取得了兵力优势,以多打少,用严重的阵型冲击混乱的敌兵。

    一轮冲击后,守军开始溃败了。

    不少溃兵跳下城墙出逃,但是,这些逃兵被苏由统帅的部队抓获了。

    一些运气不好的人,还摔伤了腿。

    控制北门之后,房陵城才算被关羽军重新收复了。

    接下来的任务,更像是对房陵城夜袭战的收尾,瓦解敌人的最后抵抗。

    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兵力优势,关羽军集中兵力,从西城开始,一个城区一个城区的清剿败兵。

    在房陵武库,将士们遭到了吕蒙军最强的抵抗。

    这里没有存放武器装备,反倒安置了不少被吕蒙军抓捕的房陵战俘。

    驻守武库,给廖化和王甫造成麻烦的,正是那支和廖化在南门擦肩而过的军队。

    廖化的大胆夜袭明显超出了李异的估计,这名白衣主将意识到关羽军抵达城下之后。

    最大的担忧不是城门遭到突破,而是武库的战俘配合关羽军暴动。

    所以,李异把宝贵的兵力用在了监督俘虏上。

    武库地形狭窄,关羽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为了避免战俘受伤,众人又不能使用火攻。

    廖化派出了那名与守将熟识的俘虏,希望对方能够劝降敌兵放弃抵抗。

    然而,守将的态度很强硬,不仅杀死了劝降者,还对廖化进行了辱骂。

    面对挑衅,廖化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他集中了一批吕蒙军降兵,分发给这些人棍棒。

    降兵整队之后,廖化下令发起冲击,在降兵身后,是全副武装的关羽军将士督战。

    一番拉锯,最终将士们攻破了武库,守将被杀,士兵们选择投降。

    那些忠于刘备的俘虏不仅被解救,还被廖化补充到队伍里。

    俘虏中身份最高的,是房陵太守邓辅。

    解救了俘虏,消灭了吕蒙军最强的一支抵抗部队,接下来,关羽军只需要消灭城中敌军的零星抵抗。

    他和王甫把精力从歼敌上转移,部队监督降兵修缮城中房屋,为后续关羽军入城清理营区。

    王甫进入城中审问战俘,廖化也利用闲暇向邓辅了解起房陵失守的全过程。

    房陵守军失败了,但邓辅确实尽到了自己的义务。

    邓辅告诉廖化,得到关将军命令之后,他不敢耽搁,立即做好战斗准备,组织部队,清点粮食,同时,征召青壮男子,充实部队。

    正是因为有了准备,所以,在吕蒙军杀向房陵的第一时间,邓辅可以立即组织将士进入战时状态,他甚至还获得了不少友军部队的支持。

    南乡太守郭睦就带了一支部队入城协防。

    在房陵城的城墙下,吕蒙军的攻势受挫,只不过,房陵守军终究不是主战部队,不仅战斗力不足,而且,守城经验也少。

    吕蒙军战斗经验更丰富,而且,武器装备更齐全。

    守城战最终还是失败了,不仅郭睦战死了,邓辅也兵败被俘。

    廖化对邓辅的坚守表示出赞许,对方确实尽力了。

    王甫回到城主府,表情有些慌张,“不好了,我从俘虏处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吕蒙军的偏将潘璋正率领近千将士,朝着房陵过来了。”

    廖化突然想起了西城守将的问话,自己错过了重要情报。

    在夜袭房陵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控制房陵,围歼敌军上,反而忽视了吕蒙军的援军。

    看着王甫,廖化问道:“敌军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战场?”

    王甫微微皱眉,“可能不足半个时辰了。”

    时间紧迫,即使封闭了城门,也来不及立即调整防御。

    廖化比王甫冷静的更快,他准备把这场危机转化成机会,“俘虏有没有说过,敌军会从哪座城门入城?”

    王甫:“我问过,俘虏没有提。”

    廖化点点头,“西城区的吕蒙军残部已经基本被清剿了,咱们让潘璋从西门进城。”

    王甫瞪着廖化,不确信的反问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让敌人进城?”

    廖化的语气斩钉截铁,“没错,吕蒙军既然来到了房陵,那就是为了作战的,咱们应该想办法消灭这些敌人,为关将军的部队进城制造更好的条件。”

    “而且,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廖化的脸上露出笑容,“咱们伪装成李异的将士,把潘璋引诱到城主府里进行抓捕。”

    “失去了潘璋,剩下的吕蒙军也就无能为力了。”

    王甫提出了质疑,“你的计划似乎没问题,却有很大风险,虽说西城区的敌人已经被消灭了,但是,吕蒙军的残部还在城里进行抵抗。”

    “即使要求将士们加快清剿残兵的速度,我也没有把握能在潘璋进城之前消灭所有敌人,一旦潘璋察觉到城中异常,咱们岂不是引狼入室?”

    廖化倒不为王甫的疑惑担忧,“放心,对于城内的骚乱,我有说辞可以解释。”

    王甫依旧没有被廖化说服,“咱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潘璋引诱到城门内,当场斩杀不就行了,引诱敌人入城很可能发生变数。”

    廖化摇了摇头,“咱们必须把潘璋和他的部队分离开,现在是白天,不是夜晚,敌军有上千兵力,如果这些部队发现主将被杀,做出什么决定,咱们是没法控制的。”

    “把潘璋骗到城主府,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敌将没有死在部队面前,咱们就可以稳住这支部队,甚至可以假传潘璋的命令。”

    廖化的态度很坚定,“而且,我估计,吕蒙军一路疾行,必然没有吃饭,咱们可以用潘璋的名义,要求将士们吃饭,可以轻松解除敌人武装。”

    王甫总算被说服了,“咱们的时间不多了,你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两人迅速完成分工,王甫在城主府里安排刀斧手埋伏,只等潘璋被诱骗进府就发起刺杀。

    同时,王甫还负责将西城区现有的吕蒙军俘虏驱赶到其他城区,同时,在‘用餐点’部署上埋伏。

    廖化也没有闲着,他监督西城的将士们更换了吕蒙军的服饰,随后,他便来到了西门,指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除了原有计划,廖化也做好了最坏打算,一旦潘璋意识到埋伏,将士们也可以立即动手。

    很快,吕蒙军就来到了西门。

    进行一番问话后,廖化放这支部队入城。

    潘璋一马当先,进入城里,骂骂咧咧的,“李异到底想怎么样,竟然阻止我军从南门入城?”

    廖化伪装成迎接的将领,解释道:“为了防备关羽军的反扑,李将军在南城布置了一些防御手段,由于担心大军入城会破坏这些设施,所以,不得不委屈将军走西门。”

    廖化不敢有丝毫马虎,眼前这名长相凶恶的将领是孙权的爱将,而且,这人一向有凶名,是一位莽夫。

    潘璋的眼睛四下打量,最终停留在廖化身上,他的有些不善,“李异呢,我带兵支援他,他怎么没有亲自到场,难道是瞧不起我?”

    廖华的脸上堆着笑,“潘将军说笑了,李将军知道潘将军入城的消息,立即安排将士准备好了食物和营房,这怎么会是怠慢将军?”

    潘璋的那张丑脸上终于浮现出笑容,只不过,这个笑容配合着他的长相,比哭还难看。

    吕蒙军缓缓进城,廖化在前方引路,带领潘璋前往城主府。

    城中的喊杀声还是引起了潘璋的怀疑,他询问廖化声音产生的原因。

    廖化只推说部队在围剿房陵的溃兵。

    知道城池没有完全被控制住,潘璋的脸上再次露出狰狞的笑容,“这位兄弟,你在前面带路,我和李异也是老相识了,我帮他一起消灭那些败兵,至于见面的事情,等消灭了贼人之后再说吧。”

    廖化连忙摆手,拒绝了潘璋的好意,“不劳将军费心,我们的将士完全能够自主消灭敌兵,李异将军亲自说过,一定不能怠慢了潘将军。”

    “李将军在城主府里等着将军,我觉得,潘将军还是先去府中和李将军对接好军务,剩下的事情,可以等待将士们用餐结束后再细谈。”

    没有争取到立功机会,潘璋面露遗憾,但他认同廖化的观点,跟随廖化进入城主府。

    随从被拦在了府门外,走进府中的,只有潘璋一个人。

    就在潘璋双腿刚刚迈入府的那一刻,府门被关闭了,提前埋伏好的刀斧手同时现身,扑了上来,对潘璋展开抓捕。

18、房陵会师

    王甫确实做好了准备,在府内埋伏了五名士兵。

    潘璋没有防备,被士兵扑倒在地。

    但是,潘璋的力气很大,他拼命挣扎,一度挣脱了两名士兵的控制。

    在潘璋试图开口呼救之前,廖化上前了一步,捂住对方的嘴。

    即使如此,潘璋依旧不认命,还在挣扎,廖化放弃了活捉计划,不得不将对方掐死。

    潘璋的尸体被扔在门口,背朝大门,由于没有外伤,倒也看不出死亡的痕迹。

    看向身边的伏兵,廖化下达命令,“我把其他几人带进来,你们重新埋伏好,收到我的命令,立即动手,不必留活口。”

    来到府门口,廖化见到了潘璋的随从们。

    “潘将军晕倒了,你们几个赶紧跟我进去,把潘璋带出来。”

    几位随从刚要动身,廖化又补充了一句,“武器先放下,救人要紧。”

    这些随从当然不知道廖化的计划,潜意识服从命令,武器被扔在一边,赤手空拳跟着廖化进府。

    进入城主府,随从们一眼就看到了倒地不起的潘璋,立即有人跑过去,试图搀扶。

    除了廖化,其他人的目光也都被尸体吸引,疏忽了门内两侧的危险。

    估计时机成熟了,廖化一声令下,刀斧手立即动手。

    不必捉活口,伏兵也没有顾忌。

    几名护卫在毫无反抗的状态下相继被杀。

    府内事了,廖化看向王甫,“伏兵都准备好了?”

    王甫点点头,“将士们都埋伏好了,我集中了城里的大部分兵力,只要你把吕蒙军带到伏击地,咱们就可以动手。”

    两个人分头行动。

    廖化来到潘璋的军队中,他也见到了潘璋麾下管事的将领。

    敌将叫丁奉,现在的年龄也就二十出头。

    如果不是有前世经历,廖化真的没办法把眼前的青年和三十三年后打出东兴大捷的东吴大将军联系在一起。

    廖化突然生出惜才之心,在将星荟萃的前三国时代,丁奉和廖化都没有资格左右国家命运。

    等到两名将军掌权之后,天下大势已经基本稳定,英雄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廖化比丁奉幸运,此时的丁奉还只是一员小将。

    既然知道了丁奉的本事,廖化不可能错过这种人才。

    但是,在招揽丁奉之前,廖化需要考虑的是房陵城的布局,瓦解潘璋部队的战斗力。

    廖化收起思绪,对丁奉下命令,“潘将军奉了大都督的命令,和李将军探讨房陵的军务,潘将军就不跟你们一起吃了,我带你们去用餐。”

    丁奉倒是没有怀疑,拱了拱手,“那就麻烦这位大哥了。”

    等到所有的吕蒙军将士都卸了甲,取下兵器,廖化在前引路,把部队带进了伏击点。

    一路上,廖化和丁奉闲聊了很多,他进一步确认了眼前的青年并不是同名同姓者。

    廖化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没等多久,关羽军将士就冲了出来,冲向了这支手无寸铁的部队。

    吕蒙军将士无力反抗,现场被迅速控制。

    直到这时候,丁奉还以为发生了误会,试图向廖化解释。

    廖化依旧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淡淡的说了一句,“潘璋和关羽内应,试图行刺李异将军,现在潘璋已经被活捉了。”

    吕蒙军并没有立即反抗,丁奉连忙辩解,“李将军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潘将军忠心耿耿,不可能当关羽的内应。”

    廖化板着脸,“潘将军是否有罪,那得看主公的意思,我就是替李将军做事的,以后会有机会证明你的清白。”

    丁奉接受了廖化的说辞,吕蒙军也没有反抗,一千多人就这么被控制住。

    敌人的数量太多,廖化没有对俘虏进行集中管理,所有的士卒被分成了四组,分别带到不同的营区进行收押。

    除了士兵,军官也被集中起来,单独安置,避免与士卒们产生联系。

    为了询问吕蒙军的其他情报,廖化表明了身份。

    丁奉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破口大骂。

    廖化却无动于衷,等到丁奉骂累了,他才淡淡的说道:“人是骂不死的,你现在不过是白白浪费体力。”

    丁奉明显听进了廖化的劝,坐在一旁,再也不出声。

    丁奉虽然不配合,但自然有别的将领认清了形势,根据降将的供词,潘璋的军队只是吕蒙军先锋,吕蒙的大军也将进攻房陵。

    俘虏并没有交代出太多细节,却已经足够了。

    李异和潘璋两支部队同时被消灭,廖化不仅稳固了房陵城形势,而且,吕蒙军的实力也受到了损伤。

    得到了邓辅俘虏的补充,关羽军再度增强了兵力。

    廖化和王甫每天都会派出士兵向关羽通报房陵城的情况,而关羽军也已经开始北上。

    关羽严令将士们死守房陵,不能有失。

    等候关羽军主力的时候,廖化也曾试图说服丁奉倒戈。

    丁奉的态度很消极,完全拒绝沟通。

    廖化没有放弃努力,故意和丁奉讲一些军旅上的趣事,虽然丁奉依旧没有开口,但是,态度已经松动了。

    还没等丁奉的心思发生转变,关羽的主力就已经到达了房陵城外。

    收到消息,廖化、王甫和邓辅等人都来到城外,亲自迎接关羽的部队入城。

    军队还是那支军队,但是已经完全不同于两个月前的那支常胜之师了。

    原本几万人的部队,来到房陵时已经不足一万人。

    江陵城被夺走,关羽军却无力报复。

    不仅仅是那些家眷被吕蒙军控制的将士,很多没有遭受人质威胁的将士也开始重新评估局势。

    关羽被众人带进了城主府,他首先从三人处了解了房陵战斗的详情。

    尽管廖化和王甫已经提前派人传达过了情报,知道将士们战李异,杀潘璋的光辉战绩,关羽的脸上还是出现了笑意。

    看向廖化,关羽面露赞许神色,“元俭,我现在才发现,原来你还有统军作战的能力,以前让你负责文书工作,真是屈才了。”

    廖化的统兵经历都是前世带兵积累下来的,但他可不能这么说,“跟随君侯南征北战,耳濡目染之后,多少也学会了点。”

    关羽脸上浮现出笑意,“吕蒙军的战俘,你们打算怎么处置?”

    廖化拱拱手,“我们在城里的多个营区设置好安置点,俘虏全部被缴械,将领和士卒分开看押。”。

    “尽管有部分降兵试图掀起叛乱,但是,我们及时处置,避免了叛乱的发生,并且处决了相关负责人。”

    “不过,我们从降将嘴里问出了最新消息,吕蒙似乎亲自统帅部队北上,目标也是房陵。”

    说完,廖化有些担心的看着关羽,他是真的害怕关羽一怒之下带兵和吕蒙决战。

    听到吕蒙的消息,关羽仅仅‘哦’了一声。

    这位雄心壮志的关将军似乎已经看清了局势。

    关羽继续追问,“刘封和孟达呢,我不是早就通知过他们驻防房陵,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他们的军报?”

    关羽说出这句话,就代表把廖化擅作主张的事情翻过去了,承认书信是自己写的。

    廖化松了口气,“我们已经派人在催促了,相信这几天会有消息。”

    关羽对廖化的答复并不满意,“我希望你们再催一次,即使刘封对我有意见,这种关键时刻,也得以国事为重。”

    几个问题之后,关羽的眼中重新恢复了原先的神采,“关于吕蒙军的事情,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跟我说。”

    廖化和王甫对视了一眼,这个问题,他们两个人确实商量过了。

    王甫立即开口,“君侯,我们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弃城而走,主动朝着上庸进军,迎接刘封的援军。”

    “中策,我军派出少量将士南下,牵制吕蒙军北上的兵力,为房陵将士们争取时间。”

    “下策,我军强化城防,做好防御准备,等待援军支援。”

    所谓的上、中、下三策,并不代表上策最优,中策中庸,下策最差。

    这不过是代表了三种计策轻重缓急的说法。

    廖化更认可上策,原因很简单,下策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中策对前线将士的指挥能力要求很高。

    但他也明白,在关羽这里,不会得到认同。

    果不其然,关羽表示,上策太急,下策又太缓。

    经过权衡,他选择了中策,将士们不仅可以稳定军心,而且,还可以通过军事上的接触,掌握吕蒙军更多情报。

    安排王甫带人清点物资和兵员。

    要求邓辅安抚吕蒙军降兵和城中的百姓。

    关羽留下了廖化,似乎要把阻击吕蒙的任务交给廖化。

    众人离开后,关羽开口了,“我有我的难处,撤军的时候,我通知将士们,前往房陵的目的是获得一座容身地,如果我不这么说,只怕你见到的兵力还得少。”

    关羽完全没有必要对廖化进行解释,廖化盘算起阻击计划。

    关羽还没给廖化下命令,一名士兵进入城主府,“关将军,城外有人自称是吕蒙的使者,求见将军。”

    关羽微微皱眉,“让他进城,记住,只允许使者一人空手进城。”

19、使者先生

    关羽在城主府里接见了使者,而且,没有避开廖化。

    使者是廖化的熟人诸葛瑾。

    关羽并没有给对方好脸色,使者入府之后,关羽并没有进行询问,反而低头忙起手头的事务。

    遭受了关羽的冷漠,诸葛瑾同样表现的很坦然,时间就这么流逝着。

    等了很久,终究还是诸葛瑾先开口,“大都督托我给云长带个话。”

    关羽缓慢抬头,仿佛此时才发现诸葛瑾一样,“吕蒙想告诉我什么?”

    诸葛瑾说:“荆州战局已经无法逆转,如果您能卸甲倒戈,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只要你愿意归顺我主,大都督表示,愿意将都督的位置让给你。”

    听到这句话,廖化和关羽都笑了,吕蒙的说词实在没有诚意,一个政权的最高军职怎么可能被人在私下进行转交。

    关羽收起笑容,“大都督的诚意感天动人,让我投降也不是不行,但是,关某一生征战,不仅仅想要军职,你跟吕蒙说,大都督的位置,我不稀罕。”

    诸葛瑾的眼睛一亮,“云长有任何诉求,都可以尽管开口,在孙将军的面前,我还是有几分薄面,一定会为将军美言。”

    关羽缓缓开口,“如果给我骠骑将军领徐州牧的职务,那么,我会考虑投降。”

    听完这个,诸葛瑾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骠骑将军领徐州牧,这恰恰是孙权目前的职务。

    而且,关羽只说了会考虑投降,并没有进行许诺,摆明了是在戏耍诸葛瑾。

    诸葛瑾是一个成熟的外交官,吃了暗亏之后,没有立即发作,他再次转移话题。

    “贵我两军争夺房陵的时候,我军有两千将士失陷在城中,被关将军俘虏,我想询问将军,怎么样才能释放我们的将士?”

    关羽态度很强硬,“想要回俘虏可以,让吕蒙拿江陵城和我军将士们的家眷来换。”

    诸葛瑾笑了一笑,他看着关羽,笑着说道:“云长莫非是认为,可以用人质威胁我们?”

    诸葛瑾有意在‘人质’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刘备借了南郡不还,我军不得不亲自带兵收回荆州,我江东的十万大军愿意为了主公赴汤蹈火,将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关将军想拿忠义之士的性命进行要挟,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和赤壁之战时曹操一张口就是八十三万大军相比,诸葛瑾其实已经谦虚了很多,但是,廖化明白,这十万大军也有很大水分,即使把民夫和降兵全都加上,恐怕也远远达不到十万这个数字。

    廖化会得出这个判断,也是参考了前世的夷陵之战。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到刘备称帝,蜀汉为了这场复仇之战,准备了整整两年,动用了倾国之兵,不过只有五万人。

    和汉军对线的吴军,具体数量不得而知,但是,廖化分析大概也在五万左右。

    此时的孙权刚刚和曹操联合,驻防在扬州的部队还不敢过多抽调,没有后面两年的积累,偷袭荆州的吕蒙军能有三万就已经不错了。

    在关羽说话之前,廖化先开口了,“十万大军?只怕你们的作战兵力不到两万吧。”

    诸葛瑾的的眼睛明显一跳,尽管对方很快恢复正常,但这一细微的动作还是被廖化察觉了。”

    吕蒙得到了江陵七军曹军俘虏的补充,兵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湘水西北的土地都是新占领的区域,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吕蒙还得分兵驻防重要城池,能腾出来的机动兵力,就算有,也不会太多。

    当然,廖化此时也没有资本看不起吕蒙,毕竟,关羽的处境比对方更遭。

    在原本的历史中,孙桓在华容道招降、诱降了关羽军五千人;陆逊也消灭、招降了几万人。

    虽说两将消灭的这些士兵中,很多人都是地方部队或者随军民夫,但关羽军主力却仍然遭受了重创。

    这一世,由于廖化的介入,孙桓带来的影响被降低了,陆逊的威胁还没到最严重的程度,但是,关羽军的可用兵力已经不足一万,而且军心涣散。

    吕蒙追击关羽,动用的兵力不会太多,消灭现在的关羽军,却已经足够了。

    诸葛瑾笑了笑,“如果这位将军认为我在说谎话,那么,咱们完全可以约定时间,在战场上一决雌雄,那时候,你可不要怪我们人多欺负人少。”

    目光重新转向关羽,诸葛瑾的语气有所缓和,“云长,这可是大都督给你的最后机会了,对了,我这里还有几封,贵夫人写给将军的书信。”

    关平上前接过书信,转手交给关羽。

    关羽却连信封都没有看,直接撕毁丢弃在一旁,“不是我想跟吕蒙厮杀,是吕蒙非得把我拉上战场。”

    “诸葛先生如果没有其他事情,那我只能请您先离开了,军务繁忙,就不送了。”

    道别之后,诸葛瑾转身离去,离开之前,他还跟廖化行了个礼。

    关平跟了出去,似乎准备监视诸葛瑾出城。

    关羽开口了,“我估计,吕蒙能够派出来,追击咱们的部队,人数大概在两万左右,随军行动的,会有大量民夫,真正的吕蒙军精锐,恐怕也就几千人。”

    廖化和关羽的看法不谋而合。

    关羽看向廖化,态度很严肃,“荆州已经不能呆了,咱们必须西撤,但是,我需要稳定军心,提前准备撤军物资,同时避免将士们在西撤的过程中出现混乱。”

    “为了完成阻击任务,我会让赵累跟着你一起行动,你们两个人的任务十阻击吕蒙军三天,过了这三天,我就不用你们了,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说句心里话,廖化没有半分信心,而且,这件任务的成功与否,也不是有没有信心的问题,而是兵力相差悬殊的问题。

    关羽的这个命令,等于是在拿廖化和赵累部队将士的性命去赌一种可能性,而且,这种成功可能微乎其微。

    关羽大概也觉得给了廖化一个困难的任务,所以,尽管关羽的语气很坚定,但是,他给出了充分的态度,他表示,廖化有任何需求,都会尽量得到满足。

    廖化理解关羽的困难,只提出了一些武器装备上的要求。

    其实,两支部队里,赵累的那支部队才是阻击战的绝对主力。

    赵累的部队不仅人数多,而且,忠诚受到了考验。

    这支部队从江陵城杀出后,一直跟随在关羽身边,建制保存的相对完整。

    和那些家眷失陷在江陵城内的战友们不一样,在撤军的过程中,这些将士的家眷也大多随军转移,此时正留在房陵城中,跟随关羽军主力行动。

    这支军队不仅仅为了关羽而战,他们更会为了家眷拼命。

    廖化迅速找到赵累,对接好出兵时间。

    随后,他又找到苏由和牛高两名部将,让二人约束将士们领用装备,做好出兵准备。

    在部队出征之前,廖化还有两件事情必须处置。

    第一件事,是见自己的母亲。

    在自己的前一世中,吕蒙偷袭荆州,夺取了江陵,廖化的母亲同样成为了人质。

    所以,廖化不得不在关羽兵败之后假意投降。

    后来,廖化诈死,带着母亲一路西行,重新投靠蜀汉。

    老母亲并没有跟随廖化享福,入蜀之后没多久,母亲就病死了。

    这一世给了廖化弥补遗憾的机会。

    第一次和赵累见面的时候,赵累没有及时跟廖化提起母亲的事情,廖化没有立即见到母亲。

    这一次,廖化执行的,是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虽然他重获了新生,但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母亲,廖化很激动。

    见到母亲之后,虽然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四了,但廖化还是像一个孩子那样,扑到了母亲的怀里。

    廖化语气有些哽咽,“母亲,孩儿不孝,在母亲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不能陪伴在左右。”

    廖母却很欣慰,“母亲一直教导你要尽忠报国,而且,君侯对你有知遇之恩和提携之情,廖家可不需要不忠不义的孩子。”

    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廖化的心里有了底,“母亲,君侯刚刚给我下达了最新将令,要求孩儿带兵阻击吕蒙的部队,孩儿这一去,或许没有办法再报答母亲的恩情。”

    “我有一个朋友,叫王甫,他是益州人,我们两人同生死,共患难,有很深的友情,我会嘱托他一句,如果我遇上了什么,相信他能照顾好母亲。”

    廖母神色严肃,“元俭,你既然得到了关将军的将令,你也应该明白,军情如火,这种时候,怎么能婆婆妈妈的,你的母亲还不老,而且,身体也不残疾,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廖母的语气逐渐严厉,“你给我快走,耽误了关将军的大事,那我就不再认你这个儿子了。”

    说完,廖母转过身,背对着廖化。

    廖母说的没错,廖化确实没有时间了,在出征之前,他还得再次尝试招降丁奉。

    廖化擦干眼泪,叮嘱道:“母亲,孩儿先走了,您一定照顾好自己”

    廖母摆了摆手,没有回头。

    廖化转身离开,他并不知道,廖母的眼角同样流下了两行清泪。

20、招揽丁奉

    廖化有意招揽丁奉,所以,在他的授意下,丁奉的饮食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即使丁奉始终对廖化保持敌意和警惕,但廖化却不以为意。

    见到丁奉,对方依旧冷冷的看着廖化,眼睛里充满敌意。

    廖化一开口,就是丁奉最感兴趣的话题,“吕蒙正在统帅大军北上,想要和我军争夺房陵,关将军命令我部将士阻击吕蒙军,为房陵重整防务争取时间。”

    丁奉果然对这部分情报很关心,他终于开口了,声音略带嘲笑,“廖化将军难不成又想使用诡计?你利用智谋害死了潘璋将军,但是,智谋并不能永远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廖化点点头,“小将军说的没错,智谋确实不能解决一切,但是,在武力的基础上使用智谋,确实可以增加胜算。”

    丁奉肯开口,就是一个好的迹象,不管对方愿意配合还是怀有敌意,至少和廖化产生了沟通和互动。

    廖化继续说道:“在绝对力量面前,计谋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谁告诉你,我只会使用计谋,我们的将士不敢和敌人正面搏杀?”

    丁奉提问:“那么,廖将军究竟准备动用多少士兵阻击大都督的部队?”

    丁奉明显在套廖化的话,廖化却不以为意。

    “我和一名都督联合出兵,我们的兵力不到千人。”

    丁奉产生了质疑,“仅仅一千人,就想阻击大都督?击败我军两支部队后,廖将军是不是有些太小瞧我军将士了。”

    廖化摇了摇头,“我军需要面对的敌人至少在十倍以上,但是,我军未必会输。”

    “你刚刚说过,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计谋没有任何作用。”

    “小兄弟,一支部队的力量由很多东西组成,除了兵力,武器装备和作战意志,都代表了一支部队的力量。”

    丁奉毕竟是年轻,忍不住就想和廖化辩上一辩,“贵军的武器装备并不不我军更强,你的意思是,贵军的作战意志比我军更强大喽?”

    “你可不要低估了我军的战斗力,即使让我去死,我也可以为了主公立即死去,甚至不会皱一下眉头。”

    廖化相信丁奉会说到做到,但是,他还是摇了摇头,“为了一个目标去死并不难,难的是为了伟大目标,不惜一切的活下去。”

    丁奉张张嘴,似乎准备驳斥,廖化却再度开口,“所以,作战意志强大的人不会像小将军一样,轻言去死,只有活下去的危害大于死亡的时候,勇士们才会赴死。”

    “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东西?”

    廖化目光坚定的看着丁奉,“因为我想招揽你,希望你能够为汉中王做事。”

    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后,丁奉提出疑问,“你跟我讲了这么多大道理,却想让我背叛主公,投靠刘备?”

    廖化点了点头,“汉中王是唯一能给苍生带来幸福,消弭战乱的人,他还是天子的皇叔,立志匡扶汉室,平定天下。”

    丁奉小声反驳,“孙将军同样志在天下,而且,少年得志,虎威震江东。”

    有了前期的对话做铺垫,这时候的丁奉已经完全陷入到了廖化的思路里,只不过这时候的他已经意识不到了。

    多活了一辈子,那可不单单是多吃了一辈子饭的区别,廖化的见识和思维可比丁奉强了太多。

    廖化摇了摇头,“我主的目标是复兴汉室,称王天下,孙权的目的是割据江东,独霸江南。”

    丁奉有些奇怪,“都是争天下,这有什么区别?”

    廖化:“汉中王的势力横跨荆、益两州,重兵部署在汉中和荆州,这就意味着,我军东边可以进击中原,北方可以直捣关中,对曹氏政权两路夹击。”

    “但是,孙权呢,他的计划是夺取长江以南,和曹操划江分治,这也就意味着,孙氏的志向并不是以统一天下为主。”

    廖化的评价并不客观,孙权多次北伐,经常会统帅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只不过,每一次的北伐都失败了。

    从另一种角度思考,正是因为孙权的北伐屡屡失败,所以,孙权才重新把战略重心转向了荆州。

    丁奉先后跟随过陆逊和潘璋,参与过多次合肥争夺战,按理来说,他应该驳斥廖化的观点,但是,这位小将的思路明显被带偏了,没有指出廖化言语的漏洞。

    丁奉反问廖化,“夺取长江,南北分立,难道就不好吗,夺取了长江以南,领地和人口都会大幅增加,有了更充足的准备,即使想要北伐也会有更大的把握。”

    亲眼见过蜀汉的兴起和覆灭,廖化立即找到了丁奉话语中的致命问题,“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天下十三州,曹操占据了九个多,孙权的势力在增强,曹操的实力同样在集聚。”

    “相同的时间,贵军在动员兵力和征集粮草上的能力只会和北方越来越大,假以时日,你觉得,北伐成功的希望更大,还是说,曹军南征的把握更多?”

    襄樊之战的失败,到夷陵之战蜀汉和孙吴的两败俱伤,彻底让孙刘两家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

    弱势两方想要对抗强势一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抱团取暖。

    孙刘联盟之后,刘备确实在曹操的攻击中活了下来,而且,利用孙曹大战的时机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享尽了孙刘联盟带来的好处。

    但是,孙权也并不是孙刘联盟的受害者。

    刘备和关羽在汉中和荆州两路用兵,牵制了曹军大量兵力,所以,孙权才可以集中兵力北上,夺取合肥。

    现在,孙权偷袭荆州,不仅失去了西部边界的表面和平,重创了友军,而且,孙权得到的,不过是三分之一个荆州。

    刘备拥有北荆州的时候,关羽军在挡住了襄樊地区曹军南下的进攻途径。

    孙权背盟夺取了荆州之后,同样意味着,孙氏需要同时在扬州和荆州两个方向抵御曹军。

    如果不是曹氏在后来的战略上犯下了大错,也许这世间也就没有三国这个说法。

    丁奉一直沉默着,他身边的吕蒙军军官们也被廖化说服,都在低头沉思。

    廖化明白,自己的战略观一定已经给这些人打开了新思路。

    廖化继续说道:“汉室国祚持续了四百多年了,西汉末年,群雄并起,光武帝不过是一介农民,却从南阳起兵,最终恢复了天下。”

    “汉中王起身微末,从幽州涿郡起兵,不论怎样失败,却始终不屈不挠。”

    “而且,我主公雄才大略,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汉室想要复兴,必然会北伐中原。”

    “那时候,不仅天下将消弭战乱,英雄们也都会有用武之地。”

    虽然是在说服丁奉,但是,廖化想到了自己前世经历,有些动容。

    丁奉已经很久没有开口说话了,廖化明白,对方并非不配合自己,而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廖化倒也没有逼迫对方太紧。

    只要对方的观念出现动摇,剩下的,不过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劝降时机。

    当然,廖化需要在阻击吕蒙的战斗中活下来。

    离开丁奉处,廖化立即寻找王甫。

    关羽军刚刚从吕蒙军手中夺回房陵城,军中事务繁忙。

    王甫作为关羽的左膀右臂,身上军务繁重。

    为了寻找王甫,廖化费了很大功夫。

    虽然廖母强调,廖化要以事业为重,不必顾虑自己,但是,廖化是一个孝子,他必须得安置好母亲,才能毫无顾虑的上战场。

    廖化把关羽的命令和自己的请求都告诉了王甫。

    王甫当场许诺,一旦廖化发生意外,他将代替廖化,赡养廖母。

    王甫甚至表示,廖化的母亲就是他自己的母亲。

    王甫对廖化的帮助可不单单是做出了照顾廖母的承诺。

    关羽给了廖化带兵的权力,却没有恢复廖化的主簿身份。

    廖化擅作主张的行为虽然制止了关羽军的速败,却终究还是引起了关羽的忌惮。

    因此,王甫虽然一度和廖化同行,攻打房陵,但是,王甫代理了主簿工作。

    在作战的同时,王甫兼管相关文书工作,负责清点兵员和物资。

    王甫提出,在职责的范围内,愿意给廖化提供一些帮助。

    在王甫的带领下,廖化来到了存放物资的营区。

    看守物资的士卒告诉廖化,廖化和赵累的部队已经来过营区,挑走了不少武器和装备,尤其是刀枪弓弩。

    将士们没有刁难来人,要求基本都得到满足。

    现场还有大量的粮食物资,廖化并没有进行过多关注。

    将士们只需要阻击敌人三天,携带太多粮食不仅影响行军速度,也会浪费将士们的体力。

    既然来了,廖化还是准备多少带点东西走。

    目光转向军备物资,现场还有不少从吕蒙军处缴获和关羽军遗留的各种物资。

    鹿角这类防御器械和一些半成品的攻城器械被廖化直接忽略过去。

    看向王甫,廖化说道:“你给我找一些民夫,咱们的旗帜全部给我带上,对了,那些闲置的战鼓也给我准备几面。”

21、阻敌计划

    廖化和赵累合兵之后,部队从南门出城。

    房陵城的南部是山区,不适合大军行动,所以,吕蒙军想要到达房陵,一定要走地形更平坦的东南方向。

    将士们知道了行军目的,情绪普遍不高,行军过程中,大军保持了相对的安静。

    赵累和廖化两个人,在阻击地点的选择上产生了争议。

    赵累觉得,将士们应该迅速赶到粉水,沿着河道在岸边布置防御。

    廖化的想法却更积极主动,他不仅要到达粉水,还要过河作战。

    两人的意见分歧太大,为了避免动摇军心,他们不得不远离部队,远远跟着部队行军,互相说服。

    赵累先开口:“我们兵少,吕蒙兵多,关将军下了死命令,让咱们坚守三天,这种时候,正面硬抗没有意义,而且,很不理智。”

    “我军如果能在粉水畔设防,不仅可以削弱敌军的兵力优势,还可以增加咱们的胜算。”

    赵累的看法简单直接,反正都是阻击,就应该选择最有把握的阻击点。

    廖化考虑问题的角度却不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上。

    如果面对曹军,沿着河道布防,确实可以削弱敌人的骑兵优势。

    但是,面对水军闻名天下的吕蒙军,退守岸边就意味着放开了河道。

    吕蒙完全可以利用粉水调兵,把兵力投放到关羽军防线的任何一处薄弱点。

    由于粉水流经房陵东部,吕蒙军甚至可以派出一支部队顺势偷袭房陵。

    阻止吕蒙军步兵接近粉水,可以避免敌军利用水路调兵。

    说出自己的顾虑,廖化再度提出合兵渡河作战的建议。

    “我军如果渡河,不仅消除了吕蒙军的水军优势,还可以随时截断敌人的后勤。”

    “主力遭到拦截,吕蒙军的水军攻坚力量不足,即使到达房陵,也不会对局势有明显影响。”

    “我相信,在没有彻底消灭我军之前,吕蒙军不敢带兵突袭房陵。”

    赵累眉头皱了起来,“带兵渡河作战确实有很多好处,但是,我军抛弃后路,放弃了物资补给,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收益越大,风险越高,为了说服赵累,廖化提起了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

    赵累明显没有被廖化说服,“元俭,咱们不是兵仙,而且,我军输不起,如果只是寻常作战,咱俩一心为公,两种决策都有可行性,我愿意陪你赌一把,但是,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作战,更为了后方将士的安危,不能有丝毫马虎”

    赵累提出了折中的建议,“依我看,咱们不如兵分两路,我带着主力部队沿河布防,你带着部队过河进行突袭,这样,咱们可以兼顾。”

    只有兵力充足,才有分兵的余地。

    负责阻击的关羽军将士本就人数不足,贸然分兵,最大的可能是被对方各个击破。

    廖化反复进行劝说,但是,赵累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固执。

    廖化不得不让步,听从赵累的意见,在粉水西畔布防。

    部队很快到达粉水,一支吕蒙军的部队正在渡河。

    这个时候,不少吕蒙军将士已经在粉水西畔登陆了。

    赵累和廖化没有犹豫,组织部队合力进攻。

    这支吕蒙军试图整队抵抗,但是,仓促中,军队行不成队形。

    一波冲击之后,吕蒙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少数士兵原地投降。

    更多将士转身跳入粉水,试图泅水逃生。

    关羽军将士迅速赶到河边,使用弓箭对河水中的吕蒙军将士进行射杀。

    这些吕蒙军战士虽然水性不错,但是,他们不是钢铁战士,很多人中箭之后沉入河中,再也没有浮起。

    廖化没有渡河追击,和赵累两个人在河畔布防,同时询问起战俘。

    从战俘嘴里,廖化知道了吕蒙军的动向,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吕蒙没有全军走水路北上,主力走的旱路。

    但是,吕蒙军没有放弃水路优势,水军随同北上。

    被廖化和赵累合力击败的吕蒙军将领,是廖化老对手孙桓的部队。

    孙桓在华容道被廖化击败之后,并没有返回江陵,而是在江陵西北驻军。

    招揽旧部的同时,孙桓还招降了一些关羽军的将士。

    孙桓的兵力数量有所恢复,战力却达不到巅峰时期。

    吕蒙主力北上的时候,也派人联络过孙桓,要求对方担任全军先锋。

    正是由于孙桓提前北上,所以,先头部队才会在关羽军到达粉水的时候,提前渡河。

    只不过,廖化击败的吕蒙军,同样是孙桓麾下的小股兵力。

    孙桓主力此时远离粉水,先头部队已被击败。

    如果关羽军将士们动作快一些,完全可以执行廖化的方案,在孙桓军赶到之前,抢渡粉水东畔。

    廖化再度提出建议,“赵都督,你想在粉水西畔设置防线的想法,我很理解,但是,咱们应该采取更积极的作战态度。”

    “这样吧,我写一封信,派人送过河去,提议决战,为了引诱敌军渡河,我军撤后一断距离,方便孙桓渡河,你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吗?”

    半渡而击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这个主意没有新意,稍微带过几年兵的人都会产生警惕。

    廖化照顾了赵累的态度,没有提出过河,所以,赵累的反对态度并不强烈。

    最终赵累被廖化说服,两个人针对作战计划进行确认,努力保证万无一失。

    孙桓即使再年轻气盛,在廖化面前吃的亏多了,也得长记性。

    仅仅依靠一封信,诱敌计划未必能成功,廖化还需要给孙桓准备一个出兵的理由。

    回到军中后,两将演了一出戏。

    两名主将在全军将士面前大吵了一架,赵累甚至扬言,“你要是能打,那你依靠自己的部队和吕蒙打吧,”随后赵累带兵离开。

    赵累带走的不仅仅是他的部队,就连战鼓和军旗,也一并带走了。

    留在河畔的廖化军将士加上民夫和俘虏,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所有的一切,当然也被那些孙桓军的战俘们看在了眼里。

    接下来,廖化召见了全部战俘们,和战俘们分别进行谈话,进行劝降。

    俘虏们也不傻,当然能看出关羽军的弱势,大多拒绝了廖化的招降。

    廖化倒也没有生气,他让投降的士兵加入民夫的队伍,摧毁河畔的防御设施。

    紧接着,从拒绝投降的将士里,廖化挑出了一名士兵。

    这名士兵收到了廖化送给孙桓的书信,被责令离开。

    送信士兵离开后不久,廖化又下达了撤军命令。

    在撤军过程中,看管俘虏们的关羽军士兵对俘虏们的看管出现了漏洞。

    一名混迹在民夫队伍里的吕蒙军降兵和俘虏们接触。

    趁着看管的士兵不注意,这名降兵释放了不少俘虏,这些人跳进粉水,向着对岸的吕蒙军方向逃走。

    ………………

    孙桓读完了廖化的邀战书信,和廖化想象的一样,他不想参加这场决战。

    即使得到了廖化的书信,孙桓还是很犹豫。

    在孙桓的身边,一名将领神色慌张,不断跺着脚。

    “孙将军,我已经问清楚了,这个廖化正是杀死潘将军的贼首,这家伙迷信武力,想对我军半渡而击。”

    “敌军发生内讧,那廖贼兵力不足,末将愿意带兵担任先锋,一定挡住敌人的攻势,不知道将军还有什么可犹豫?”

    孙桓面前的这个马忠,是潘璋的一名部将。

    潘璋带队伍支援房陵的时候,曾经和孙桓有过短暂的接触,潘璋邀请孙桓同行,孙桓却拒绝了。

    当时,潘璋的部将马忠因为身体不适,没有跟随大军北上,留在孙桓军中休养。

    知道潘璋被杀之后,马忠大怒,这一怒之下,病情反倒是好了。

    在孙桓北上的时候,马忠曾多次请战,都被孙桓拒绝了。

    这一次似乎察觉到了战机,再次来到孙桓面前,书信也是马忠转交给孙桓的。

    孙桓安抚面前的勇将,“你放心,廖化这家伙多次和我军作对,我一定会杀死这个贼子,为潘璋将军和李异将军报仇。”

    马忠情绪很激动,“既然廖化想要请将军过河决战,那咱们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准备。”

    孙桓拍了拍马忠,试图安抚对方的情绪,“这廖化诡计多端,完全可以在我军半渡过河的时候发起偷袭,那时候,我军仓促遇袭,很可能大败。”

    “既然大都督即将赶到战场,咱们不如保守一些,再等一天,等到主力到达战场之后再发起进攻。”

    马忠的态度很坚决,“如果孙将军不愿意为潘璋将军报仇,那么,我亲自在军中招募将士,独自带兵过河,就不麻烦您了。”

    “感谢孙将军这段时间的照顾,将军的恩情,马某下辈子再回报。”

    说完,马忠气鼓鼓的转身。

    孙桓连忙上前,拉住对方,“将军慢走,我没有说不去救,等我确认廖化军具体虚实之后,会给将军一个满意答复。”

    一名士兵进入营帐,“禀告将军,有多名士兵从河对岸逃了回来,有要事报告将军。”

    孙桓看向了同样茫然的马忠。

22、河畔战事

    赵累和廖化两人并排看向东方,赵累表情很严肃,“看来孙桓不会带兵追过来了。”

    廖化点点头,“没错,出乎我的意料,孙桓这一次倒是很稳重。”

    引诱敌军过河的目的是为了决战,所以,廖化确实按照承诺撤军了。

    将士们没有趁着孙桓带兵渡河的混乱时机发起进攻。

    直到吕蒙军全部过河,廖化才派人送去战书。

    送信的士兵带回了孙桓的口信。

    敌方这位年轻的将领虽然许诺会和关羽军进行决战,但是,却没有明确决战的具体时间。

    不仅仅是嘴上的敷衍,行动上也没有做出决战的态势。

    吕蒙军把精力都用在加急制造防御设施上。

    赵累叹了口气,“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

    根据两人在战前的约定,赵累的部队在后方埋伏点设伏。

    只要孙桓带兵西进,赵累会立即返回原队伍里,准备伏击。

    廖化则采用一些手段,引诱吕蒙军进入伏击点。

    但是,孙桓没有寻求决战,采用了拖字诀,这让关羽军在战略上变得很被动。

    廖化脸上不悲不喜,“既然孙桓不想动,那咱们就去催他一下。”

    “我会带本部将士邀战,你回到部队里,等我的信号,没有我的通知,咱们还是按计划来。”

    赵累同意了廖化的计划,两人分头行动。

    约束好部队,廖化带兵来到孙桓的队伍前,再次派人送上战书。

    孙桓似乎打定了主意,再次回绝了廖化的邀请,只推说要在决战前进行准备。

    吕蒙军的兵力远超关羽军,却坚守不出。

    廖化不得已,组织军中嗓门大的将士进行骂阵。

    吕蒙军坚守防线,始终不与关羽军进行实质性的接触。

    孙桓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名行事稳重的老将。

    廖化不得已,只能改变诱敌方式。

    他把部队往下游处带离,在吕蒙军的视线内,开始搭建浮桥,摆出了渡河的姿态。

    一旦廖化带兵抵达对岸,那么,两军都会变成身处敌后的孤军。

    这种情况下,兵力更多的吕蒙军产生的后勤压力将会更大。

    但是,孙桓依旧沉得住气,吕蒙军阵型没有丝毫变化。

    廖化的本意只是做出一种渡河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桥搭建完成,他不得命令将士们渡河。

    在带兵将领的选择上,他没有选择更稳重的苏由,而是选择了打仗勇猛,脾气急躁的牛高。

    找到牛高之后,廖化命令道:“你带兵渡河,摆出封锁吕蒙军后路的姿态,不必担心河道这边的战事,即使孙桓带兵攻击我,也不需要过河支援,只需要立即切断浮桥,你的任务就是守在对岸,阻止敌人渡河。”

    廖化和牛高共同作战过多次,两个人之间倒也建立起教深的感情,廖化补充了一句,“你放心,如果敌人放弃追击我军,渡河攻击你,我一定会带兵救你。”

    牛高很爽快的接受了命令,“放心,有我在,一定会封锁住河道东岸,不让敌人一兵一卒到达战场。”

    等到牛高的部队全员过河之后,廖化又找到苏由,准备继续往东岸增兵。

    关羽军的行动终于引起了吕蒙军的注意,吕蒙军开始出动兵力,对廖化和留在粉水西岸的部队发起进攻。

    廖化迅速叫停了渡河计划,部队分成两部分。

    苏由带领一支部队布置阻击,廖化亲自统帅剩余兵力拆除浮桥。

    由于东西两岸的将士同时行动,所以,浮桥很快就被拆除了。

    确保孙桓在短时间内威胁不到东岸的战友之后,廖化带领将士们对苏由进行了支援。

    廖化麾下的将士原本兵力就比不上孙桓,经过牛高的分兵,人数再次减少。

    但是,将士们还是拼死作战,顶住了敌军的两轮突袭。

    尽管带兵风格上有了进步,但是,孙桓还是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没有预留预备队,采用了简单的人海战术。

    这也就导致了,孙桓在攻势受阻之后,无法保证进攻的持续,不得不把将士全员撤下,重新组织之后才能再度发起进攻。

    利用吕蒙军重整的这段闲暇,廖化下达了撤军计划,将士们开始朝着和赵累约定的伏击地点撤退。

    廖化带队撤军的时候,吕蒙军明显有迟疑,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追击。

    但是,一支小股部队从敌阵中杀出,对廖化展开追击。

    这支追兵身穿单衣,手持短刀,轻装追击,速度很快。

    撤退的部队很快被追兵撵上,两支军队发生接触。

    苏由和廖化这两支部队,交替掩护,共同撤军。

    为了保证将士们不会在撤军的时候出现掉队或者被围,廖化有意控制部队的撤军速度。

    最终,吕蒙军的主力动了,孙桓这一次没有留手,大军全力出击,朝着廖化的部队追了过来。

    关羽军的撤军压力开始增加,为了防止惊动孙桓,导致追军提前撤退,廖化不敢过早通知赵累。

    在抵达伏击地点之前,廖化的部队被吕蒙军追上了。

    廖化放弃撤军,命令将士们结成防御型的圆阵。

    直到这时,廖化才派出士兵突围,向赵累求援。

    孙桓带领主力追上廖化的部队之后,也没有迟疑,立即组织将士发起进攻。

    关羽军将士前期体力保持的较完好,军阵也相对严整,所以,一连打退了吕蒙军的多次进攻。

    拖到赵累带兵抵达战场,廖化和他的部队也没有出现溃败的痕迹。

    吕蒙军似乎对赵累的出现早有准备。

    援军到达战场之前,敌军就已经开始分兵,那一支身穿单衣的部队脱离战斗,面向赵累部队的方向列阵布防。

    吕蒙军剩下的部队则加大了对圆阵的进攻力度。

    整个大战场被分成了两个小战场。

    赵累带兵到达战场后,立即发起突击,试图冲破吕蒙军的阻击。

    吕蒙军的主力也不惜一切代价突击,试图击溃廖化的部队。

    如果赵累率先击败面前的吕蒙军阻击部队,那么,关羽军就可以内外夹击打败吕蒙军。

    如果吕蒙军主力率先瓦解廖化部队的防线,那么,孙桓就可以发挥兵力优势,继续击破兵力不占优势的赵累部队。

    这场决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吕蒙军虽然占据优势但已没有后手,廖化手上还留有底牌。

    确保将士们还能坚持的情况下,廖化没有立即动用底牌。

    战斗继续持续了一段时间,将士的体力大量消耗,两军很难再脱离接触。

    估计火候差不多了,廖化命令将士们点起烟火。

    伴随着滚滚浓烟,南方山区响起隆隆战鼓声。

    朝着声音响起的方向看去,可以发现,在树木的间隙中,大量关羽军旌旗竖了起来,不少人正在下山。

    这支下山的部队,正是跟随赵累和廖化同行的民夫。

    这支部队得到廖化的命令,提前携带旌旗和战鼓上山,担当决战时候的疑兵。

    这支部队本身并不具备战斗力,所以,廖化没敢太早暴露这张底牌。

    疑兵下山进入战场也需要时间,如果孙桓反应及时,是可以避免部队立即崩溃的。

    疑兵突然现身,孙桓军主力没有立即崩溃。

    混乱最早发生在赵累面前的那支吕蒙军队伍中。

    这支吕蒙军出现了大量溃兵,剩下的部队让出通道,保持建制,朝着粉水方向退去。

    这支吕蒙军虽然还没完全崩溃,却已经处在了崩溃边缘。

    赵累却没有趁热打铁,将面前敌人击溃,简单整队后,攻向了围攻廖化圆阵的吕蒙军主力。

    意识到战局不利,吕蒙军准备撤军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

    廖化立即下达作战命令,将士们反守为攻,紧紧牵制着敌军。

    内外夹攻之后,吕蒙军溃败了,孙桓再次发扬了他的习惯,单人独骑朝着粉水逃亡。

    廖化和赵累组织将士对敌人败兵进行追杀。

    部队一直杀到了粉水河畔,俘虏了大量吕蒙军将士。

    吕蒙军撤军的先头部队站在粉水岸边,试图重整部队,却成效不大。

    牛高带领的那支渡河关羽军小部队也已经在粉水东岸列阵准备,溃兵即使跳入粉水也难以逃生。

    随着廖化和赵累统帅着关羽军主力抵达战场,吕蒙军再度接近崩溃。

    不少人放弃渡水逃生的想法,开始南逃,朝着山区逃了过去。

    关羽军没有理会那些进入山区的部队,而是对岸上的吕蒙军败兵再度发起冲击。

    吕蒙军最后的反抗被瓦解了,幸存者都放下武器投降。

    将士们经过连番作战,体力损失极大,下令将士们休整之后,廖化把俘虏战俘们发动起来,沿着粉水河道布置防御。

    由于孙桓统帅的吕蒙军已经大败了,此时不再需要牛高的部队在东岸威慑。

    指挥俘虏制造浮桥,廖化准备接应牛高的部队撤回粉水西岸。

    战斗结束之后没多久,河道上响起了战鼓声,不少战船出现在水面上。

    廖化也没想到,吕蒙军的水军居然这么快赶到了战场。

    这个时候,将士们还不能松懈。

    廖化立即喊来赵累,两个人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23、水军谢旌

    谢旌并不是吕蒙的部将,他一直跟随陆逊作战,掌管一支千人规模的水军。

    在谢旌和李异的协助下,陆逊夺取了秭归城。

    由于秭归地势险要,连接益州和荆州,所以陆逊不敢轻动,亲自带兵驻守。

    陆逊并没有忽略房陵,派出了李异和谢旌水陆并进,北上夺取房陵。

    经过一番苦战,吕蒙军攻克了房陵。

    谢旌的队伍是水军,在房陵城没有用武之地。

    配合李异夺取房陵城后,谢旌立即带兵南下,返回秭归。

    分兵之前,谢旌也没有料到,关羽军不仅复夺了房陵城,还杀死了李异。

    李异是谢旌的好友,和马忠一样,谢旌对杀死李异的廖化怀有很深的仇恨。

    吕蒙军主力北上房龄,很快得知了房陵失守的消息。

    原本是配合陆逊北上的吕蒙,不得不派人通知陆逊,让陆逊再次派兵北上,协同吕蒙军主力作战。

    恰恰在这个时候,被陆逊击败的关羽军将领詹晏得到了秭归大族文布、邓凯的支持,招聚了数千夷兵,关羽军给秭归带来了很大的边防压力。

    陆逊无力派出陆军,不得不再度差遣谢旌的水军。

    为了保证秭归平叛的顺利,陆逊甚至留下了谢旌的部分兵力。

    跟随谢旌北上的船只不超过二十艘,士兵不到五百人。

    粉水水道曲折,再加上谢旌出发时的地点要比孙桓远。

    所以,水军的北上进度很慢,甚至比不上两条腿走路的步兵。

    通过逃回东岸的俘虏,孙桓认为,自己掌握了关羽军的‘虚实’,经过马忠的教唆,孙桓决心和廖化对决。

    在渡河作战之前,孙桓分别派出士兵,向吕蒙和谢旌的寻求支援。

    吕蒙的部队都是陆军,短时间内无法抵达战场。

    谢旌却不一样,他的水军即将到达战场,所以,他派人回信,要求孙桓不要擅自行动,等到水军到达战场后,两军合力进攻。

    谢旌自然也没想到,当他船队抵达战场的时候,看到的正是吕蒙军大败,关羽军在粉水东西两岸击杀败兵的场景。

    孙桓的兵力比谢旌更强,却依旧败在了关羽军阵前,谢旌是个聪明人,不会为了复仇,做无畏的进攻。

    看向两岸的战场,谢旌笑了,上天还是给了他立功的机会。

    为了追杀败兵,监督吕蒙军俘虏制造浮桥和防御工事,西岸关羽军的阵型非常混乱,队伍分成了好几支。

    在粉水东岸,有一支建制完整却兵力不足的小股关羽军。

    谢旌是一名老将,开始权衡利弊。

    他明白,以自己的这点水军,前往西岸和关羽军作战,胜算很小。

    即使作战胜利了,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

    伤敌不如歼敌,谢旌决定全歼东岸的关羽军。

    他敏锐地意识到关羽军的弱点,两岸的关羽军需要通过浮桥调动部队。

    此时的浮桥还没修好,只需要毁掉浮桥,封锁住河道,关羽军留在东岸的将士就没有办法撤走。

    谢旌也可以利用兵力优势消灭这支队伍。

    命令号兵擂鼓摇旗之后,船队中的一条快船迅速朝着浮桥冲了过去。

    为了掩护这艘船,水军们使用弓箭对岸边的关羽军进行压制。

    面对谢旌的突击,东岸的关羽军加快了建设浮桥的速度。

    西岸的关羽军则迅速开始集结,一些使用弓弩的将士对船队进行射击。

    箭矢的杀伤被船体的防御抵消,水军几乎没有发生伤亡。

    谢旌同样命令会射箭的将士对岸上的关羽军进行反击。

    箭雨倾向了西岸的关羽军,不少吕蒙军的俘虏也被射中,岸上不时响起惨叫声。

    关羽军将士的对射是徒劳的,但是,为了加快浮桥的建设,把东岸的友军接应回来,将士们只能用生命牵制谢旌的水军。

    关羽军射手开始使用火箭。

    火箭对船队造成的伤害确实有所提高。

    但是,谢旌统帅的,是一支职业水军,有一套防止火势蔓延的办法。

    即使有些火箭射中了船只,火势也会被水兵快速扑灭。

    两岸修建浮桥的队伍快速行动,很可惜,他们的动作慢了一步。

    负责破坏浮桥的快船还是在浮桥完工之前到达了现场。

    乱箭把两支施工的部队射散。

    随后,水军将士开始对浮桥进行破坏。

    谢旌的出现同样让岸上的形势重新发生变化。

    很多吕蒙军俘虏发现船队之后,抛下了手中的工作,杀死了身边负责监督的关羽军将士。

    跑到河边,挥手呐喊,寻求水军的救援。

    谢旌自认为局势已经稳定,再次下达命令,派出多艘战船向西岸靠拢,接应岸上的俘虏。

    把船只派出去之后,谢旌就不再考虑西岸的战事,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浮桥。

    浮桥被一节一节的摧毁,最后,为了确保浮桥彻底失去价值,毁桥将士还点了一把火。

    两岸的关羽军将士被隔断,谢旌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歼敌策略,他对水军的战果很满意。

    招来副将,命令对方向船队传达登录东岸的命令。

    谢旌甚至还考虑过,如果战事顺利,歼灭了东岸的关羽军,再伺机西进,摧毁关羽军的部分防御工事。

    听清谢旌命令之后,副将离开。

    谢旌此时已经完全从好友被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和李异进攻房陵,李异战败身死,谢旌远离战场,不需要承担战败责任。

    他和孙桓约定同行,孙桓爽约行动却战败,谢旌帮助孙桓收尾。

    谢旌觉得,只要自己能再战场上再立一个战功,一定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封赏。

    思绪早已飞出战场,所以,当船体发生震动的时候,谢旌被摔倒在了甲板上。

    爬起之后,谢旌大声痛骂,“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的一名亲信解释道:“谢将军,不好了,咱们之前派去迎接战俘的船只和咱们撞在了一起了。”

    谢旌对危机的敏感度明显比李异更高,他几乎是怒吼了起来,命令水手开船。

    他的命令慢了一步。

    和谢旌相撞的战船上突然伸过一些木板,大批轻装部队踩着木板跳了过来,进行接舷战。

    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却非常骁勇,领先的一人,手持短刀,朝着谢旌的方向冲了过来。

    负责传令的副将刚刚传达完命令,准备返回,正好遇上了这支奇袭的敌兵。

    副将当场被杀,首级被挑飞到谢旌的脚边。

    谢旌真的开始慌了。

    ……………………

    廖化在看到吕蒙军水军的瞬间,他就意识到浮桥必须放弃。

    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接应部将撤退。

    廖化立即找到了赵累,他决定冒险夺船。

    对于廖化的计划,赵累表示出强烈反对,从水战经验丰富的吕蒙军水兵手上夺船,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累劝廖化,战斗打到现在这种程度,己方已经取得了大胜,即使敌人消灭了对岸的部队,关羽军也没有在这场战斗中失败。

    而且,过河的兵力不算多,即使全军覆没,对于关羽军也不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损失。

    一旦重兵救援失败,对关羽军的影响反而更大。

    廖化的态度很坚定,牛高是他派出去的,不能不管,而且,自己曾经许诺过不会抛弃这支部队。

    如果今天舍弃了这一支部队,那么,以后再派兵执行九死一生的任务,就没有将士愿意为他效力了。

    赵累说服不过廖化,只能同意了廖化的计划。

    廖化集中了麾下的精锐,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人,大多是跟随廖化连番战斗的老兵,这些人经验丰富,而且,斗志高昂。

    水战和陆战不一样,长兵器和重装备都不适合水上搏杀。

    所有将士都脱掉铁甲,换上短刀。

    按照廖化原本的计划,他想使用小船接近敌军船队,伺机夺船。

    谢旌派出船只接应俘虏们逃生,廖化获得了更好的选择。

    廖化和他的兵也藏起武器,分散开,混在败军身边儿冲上船。

    上船之后,骁勇的将士控制了船只的主将,从而平定了整艘船。

    在利刃的威胁下,水手们驾驶船只,狠狠的撞向了谢旌的旗舰。

    谢旌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虽然廖化发起了突袭,但是,他的兵力不足。

    为了尽可能集中兵力,廖化甚至在下船之前凿破了原本的船只底部。

    尽管如此,谢旌兵多,也有办法反败为胜。

    但是,面对廖化的突袭,谢旌慌了,立即跳船逃生。

    主将临阵脱逃,将士们当然没有办法形成有组织的反抗,被各个击破。

    命令苏由带兵进入船舱,控制水手朝着东岸行船,廖化则彻底瓦解了甲板上吕蒙军的反抗。

    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接应东岸的部属撤退,谢旌只是挡在了他的前进路线上,才遭受了攻击。

    船只靠岸,还没有停稳,廖化便招呼牛高带兵上船。

    为了减少船只的负重,廖化不得不把船上的吕蒙军俘虏全部赶下船,只留下操纵船只的水手。

    回头望向吕蒙军的船队,被廖化偷袭后引发的混乱已经消除。

    敌人的水军正顺着水流,朝着廖化冲了过来。

24、粉水水战

    廖化活了70多岁,只有最开始跟随关羽的时候,担当过文职。

    从夷陵之战开始,他一直担任军职,统兵作战。

    廖化的最高职务做到了车骑右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

    他虽然是一名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却没有统帅水军的经验。

    回顾前世,整个蜀汉政权,只有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拥有过强大的水军。

    那时候的廖化是文职,没有深入研究水军战法,更没想过有一天会统兵作战。

    等到关羽败亡,廖化当上都督,开始统兵作战的时候,蜀汉的水军战力大幅下降了。

    等到蜀汉后期,水军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部队。

    所以,他虽然拥有丰富统兵经验,但是,水战经验却严重不足。

    面对谢旌船队的进攻,不仅仅是廖化自己缺乏经验。

    他麾下也没有一个能给自己提供水战建议的谋士。

    而且,廖化手下的兵,都是襄樊地区的投诚者和曹魏降兵,这些人即使会游泳,也没有水战经验,不具备作战条件。

    面对危机,廖化表现的很冷静。

    他不仅没有催促将士们快速上船,而且,救回东岸将士后,廖化赞赏了牛高等人的战功,安排将士们进入船舱休整。

    撤退的命令迅速传达到船舱内,将士们监督水手,船只开始向西撤离。

    廖化不仅自己站在甲板上,而且,为了尽可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他派人进入船舱,选一名水手辅助自己分析战局。

    术业有专攻,在行船上,廖化这种职业统帅真不一定会比得过那些水手。

    等候水手的时候,廖化的目光扫过水面,对当前的形势有了一个初步判断。

    吕蒙军的主力船队虽然顺流北上,但是,平定前期的混乱,浪费了时间。

    这支船队拦截住廖化这一船将士的可能性并不算高。

    让廖化感到棘手的,是那条破坏了浮桥的快船。

    快船开始南下,目标正是廖化的这艘船。

    虽然逆水行船,但是,快船轻便,船速更快。

    从破坏浮桥一事可以看出,这条船上,有大量的水战工具。

    一旦撤退的关羽军将士被这条船缠上了,将士们的撤离难度会提高。

    廖化甚至觉得,快船上的水兵根本不需要杀上大船,只需要阻碍廖化船只的西撤,给谢旌船队争取时间,关羽军就一定会败亡在粉水上。

    士兵很快‘请’来了一名水手,这名水手年纪不大,看见廖化之后,吓得瑟瑟发抖。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经验越少,廖化此时顾不上呵斥那名找人的士兵。

    他询问起水手粉水上的两军船速对比,并且希望水手给自己提供逃生意见。

    青年水手还没有从恐惧中调整好状态,廖化不得不多费口舌,对这个青年进行安抚。

    他不得不将话题扯远,从水手的航海工作聊起。

    水手慢慢卸下防备,廖化也打听到了自己需要的消息。

    廖化的判断还是乐观了一些,谢旌的船队依旧会对关羽军造成威胁。

    如果风向没有变化,按照现有的航速和水流的速度。

    将士们必然会在靠岸前和谢旌主力船队相遇。

    不过,根据水手的经验,风向很有可能发生变化。

    那时候,局势或许会发生变化,也就没有现在这么被动了。

    在廖化的鼓励下,水手的胆子开始变大,他建议关羽军放弃西撤,转身向东,靠岸之后,弃船登陆,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在水面上和吕蒙军作战。

    一番思考,廖化还是没有听从水手的建议。

    将士们回到东岸,不过是把败亡的时间延长了而已,没有后勤补给的将士们根本无法在东岸生存。

    既然如此,不如赌一把,继续西行。

    一条条命令迅速传了下去,廖化命令所有弓弩手做好战斗准备。

    近战部队都被廖化派到船舱里,协助水手操纵船只。

    在廖化看来,自己的命运不能完全交给上天。

    无论风向是否发生改变,将士们都要尽最大能力去求生。

    上天还是眷顾着廖化,风向终于发生了变化,河道上吹起了东北风。

    谢旌船队的航速明显受到影响,行船速度开始变慢。

    那艘南下的快船却借助风速加快了速度。

    从行进方向上看,廖化这艘船,必然会和快船上的敌人在水面相遇,发生战斗。

    敌船进入射程范围,廖化立即下达命令,弓箭手开始火箭齐射。

    快船的防御能力差一些,很快着火。

    但是,快船的进攻势头却没有停滞,敌人的指挥官似乎决心和廖化等人同归于尽。

    如果任由对方冲撞,廖化的这艘船不仅可能会受损减速,还有可能被引燃。

    面对危机,廖化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迟滞敌船的航行速度,把敌人带来的威胁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船速,加速逃离。

    最好的防御是躲避,等到船只和敌人的快船撞上的时候,廖化就失败了。

    为了加快船速,廖化不得不再次下令,命令将士们把所有与水战无关的物资倒进河道。

    一袋袋粮食被扔下船,一桶桶酒被倒入河里。

    廖化不得不做好最坏准备,命令将士们准备白刃战。

    甲板上到处都是匆忙走动,准备布防的将士。

    廖化也在这个时候遇到了牛高。

    牛高指着远方的快船:“咱们想要撤军,必须得消灭那艘快船。”

    廖化点点头,“没错,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跟你的人说一声,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一旦咱们和敌人发生接舷战,你们听我的指示,及时来到甲板参战。”

    牛高摇了摇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敌船撞到咱们。”

    廖化的眼睛一亮,迫不及待的追问,“什么办法?”

    牛皋的表情变得很凝重,“快船上的敌人似乎想和咱们同归于尽,尽管咱们使用火箭点燃了这艘船,但是,敌人会在沉没之前撞上咱们。”

    “我在船舱里发现了很多吕蒙军水兵使用的物资,包括专门用来凿船的锤子和凿子,咱们可以去凿那艘快船的船底。”

    本以为牛高有什么好办法,听完对方的建议,廖化不得不叹了一口气。

    “你的办法有一定可行性,但是,咱们身边没有可以使用这些工具的水鬼。”

    牛高微微皱眉,“我和身边的几名士兵都是荆州人,小的时候经常玩水,倒也练过潜水。”

    廖化明白,牛高这是来主动请缨。

    犹豫了一番之后,廖化制止牛高继续说下去,“会水性是一种本事,使用工具凿船,又是另一种能力。”

    “再说了,敌人的船速丝毫不减,即使你和你的朋友们下水,也很容易被快船撞翻,别说是凿船了,你们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你别多想了,下去备战吧。”

    牛高的请战意图很明显,廖化却不得不回绝。

    没有水战经验,贸然下水凿船,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但是,这并不是廖化拒绝牛高的唯一原因。

    廖化面临的威胁不仅仅是敌人的快船。

    为了防备吕蒙军船队,廖化不可能在行船的过程中减速,更不会停船。

    这也就意味着,不论凿船行动成或者不成,凿船的这些将士注定没有机会回到船上。

    廖化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婆婆妈妈的人。

    可他觉得,为了一个小概率成功的行动,牺牲掉一些将士,这非常不值得。

    所以,廖化的语气很严厉,牛高没有办法,只能返回船舱。

    廖化继续指挥弓箭手发动齐射,箭矢落在快船上,船只的吃水量越来越大,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沉没。

    一名士兵神色匆忙的来到廖化身边,指着水面,大声喊了起来。

    “牛高将军带领四名士兵下水了。”

    听完士兵的喊话,廖化一愣,目光看向了士兵指向的方向,确实有几个人的脑袋浮在水面上,正在朝着快船的方向游了过去。

    廖化大声喊道:“牛高,你这混蛋,给我滚回来。”

    也不知道对方是听不到喊声,还是有意当做听不见。

    总之这五名死士毅然决然的冲向了快船。

    士兵向廖化转达了牛高的口信。

    牛高只留了一段遗言,没提任何要求,“胡修将军把我当成普通部将,所以,我以用忠诚回报胡将军,替胡将军报仇,廖化将军把我们当成兄弟,所以,我们愿意为了将军去死。”

    听完士兵的话,廖化沉默了,牛高和随行的士兵已经有了觉悟。

    廖化再度下令,要求加快行船速度。

    目光重新看向水面,五个人已经与快船发生接触。

    其中一人被当场撞翻,剩下四人潜入水里。

    快船上的敌人也意识到了船下的情况,不少吕蒙军将士冒着被箭矢击中的风险趴在船边,挥舞刀剑,朝着水下乱捅。

    快船旁的河水不断被血水染红。

    为了掩护死士们,廖化命令弓箭手放箭,对快船上的敌兵进行压制射击。

    在廖化的视线中,快船慢慢倾斜,船速下降,逐渐沉入河道中。

    廖化转过头,目光转向西岸。

    借助风力,大船载着将士们朝着西岸靠了过去。

    廖化觉得自己眼角有些湿润,东北风实在太大了。

25、新的敌人

    得到赵累的接应,将士们顺利回到西岸。

    廖化带领将士们休息,赵累则带兵布防,戒备谢旌带兵报复的同时,监督俘虏们修筑防线。

    谢旌并没有报复,船队撤回东岸,将士们上岸休整。

    这一场战斗,廖化不仅带兵突袭并且夺取了谢旌的坐船,而且,从吕蒙水军的眼皮子底下救回了东岸的部队。

    虽然谢旌的水军船队没有发生大损失,但是,水兵们的士气被打没了,无力作战。

    当天傍晚,一支新的吕蒙军到达东岸。

    部队安营扎寨的时候,几名骑兵出现在河边。

    根据斥候带回的消息,骑兵簇拥着一面“朱”字旗。

    这队骑兵仅仅隔河远眺了一番,就返回营地。

    吕蒙军并没有发起进攻。

    廖化觉得,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又姓朱的将领,只会是朱然。

    为了证实猜测,廖化找来了战俘马忠。

    在之前与孙桓的战斗中,这位潘璋的部将确实异常勇猛。

    马忠就是那支穿着单衣,拿着短刀的部队将领。

    吕蒙军战败之后,孙桓再次逃跑成功,马忠这名最早逃亡的将领却成为了俘虏。

    马忠并不是一个硬汉,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选择活着。

    廖化虽然回忆起马忠前世俘获关羽父子的壮举,却想不起更多这人的壮举。

    比起马忠,廖化对朱然更感兴趣。

    廖化的语气略带调侃,“听说马将军扬言要杀死我,为潘璋将军报仇,而且,在军中招募了一支敢死队?”

    马忠脸上带着尴尬,露出讪笑,“廖将军说笑了,在您的面前,我哪里敢称将军?”

    “在下和廖将军可没有私仇,我要杀将军,只是为了给潘璋将军报仇。”

    “潘璋将军对我不薄,于情于理,我都应该为潘将军报仇,马某亲自带兵担任全军先锋,已经还了潘将军的恩情,复仇的事情,请廖将军不要再提了。”

    廖化对马忠的降服态度很满意。

    廖化确实和马忠没有私仇。

    不仅仅是马忠,哪怕是死在廖化手中的潘璋和李异,廖化都跟对方没有仇恨。

    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功名和理想搏杀。

    但是,有两种人,廖化一定不会放过。

    第一类人是叛徒,糜芳已经死了,但是,潘濬和士仁还活着,廖化暗暗发誓,要让叛徒受到惩罚。

    其第二类人,是背盟者,如果条件允许,廖化希望擒获孙权,手刃吕蒙。

    其实,抓孙权的可能性比杀吕蒙更大。

    这不是能力问题,是寿命问题。

    上一世中,吕蒙夺取荆州后便暴病而死,留给廖化的时间不多了。

    当然,惩罚吕蒙的事情并不紧急,面前的威胁更需要尽快解决。

    “我听说,贵军新到的将领姓朱,会不会是朱然?”

    马忠连忙点头,“没错,能够得到吕蒙信任的,一定是朱然。”

    朱然不仅仅是孙权的亲信,更是好友,在孙权掌权以前,两个人的关系不错。

    孙权称霸江东之后,启用了大批亲信,吕蒙、潘璋,朱然都凭借关系上位。

    朱然现在声名不显,在原本历史中,他最终成了扬名天下的名将。

    不仅凭借少量部队坚守江陵城,顶住了曹魏众多名将长达半年的攻击,还挫败了叛徒开城投降的阴谋。

    朱然不仅是孙权的亲信,更是一名能将。

    当然,朱然的防守成功,江陵城坚固的城防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证完自己的猜想,接下来,就该预判敌人的进攻手段了。

    看向马忠,廖化提问:“如果你统帅吕蒙军,看到我军沿着河道布防之后,你会怎么做?”

    马忠支支吾吾,直到廖化的脸色产生变化,他才连忙开口:“恕我直言,大都督兵精粮足,真想发起进攻,根本不需要使用计策和手段,一路冲过来就好。”

    力量达到一定程度,确实不需要使用计谋,但是,廖化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马忠毕竟是吕蒙军的将领,对水军的使用或许有一些特殊看法,廖化决定换一种问法。

    “如果将军既获得了水军协助,又希望减少部队的伤亡,那么,你会怎么做。”

    马忠这次很爽快,“这倒简单,我只需兵分两路,一支部队正面牵制,另一支部队借助水路运兵,从粉水北部登陆。”

    如果没有之前的水战,吕蒙军确实可以借助水军的力量快速调兵。

    但是,关羽军在粉水前后安置过两条浮桥。

    浮桥已经被破坏了,残骸依旧保留在河道上,必然妨碍船只的航行。

    如果运兵船只的数量受到限制,吕蒙军没有办法运送足够的兵力,别说是分进合击了,反倒会被廖化和赵累用优势兵力击败。

    廖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马忠耐心的解释。

    水军除了作战的武器,还有专门清理河道的工具。

    关羽军对粉水水道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如果水军真的北上。

    船队可以轻松消除障碍,顺利运兵。

    马忠的话帮助廖化发现了自己思维的漏洞,这已经不是马忠第一次帮助自己。

    马忠也是关羽军陆战胜利的功臣。

    随着情报的增加,廖化想明白了孙桓战斗中的一些部署。

    这位年轻的吕蒙军将领确实成长的很快。

    过河之后,吕蒙军之所以原地部署防御,是因为等待谢旌水军的支援。

    在这里,马忠第一次进行了助攻,擅自主张带兵出击,迫使孙桓带兵跟进。

    廖化撤军诱敌的时候,孙桓再度产生迟疑,又是马忠帮助孙桓下定追击决心。

    在廖化动用疑兵的时候,还是马忠提前带领队伍撤退,彻底坑害孙桓。

    通过谈话,廖化对阻击任务,有了一些新想法。

    与马忠分别,廖化前往赵累的营帐,准备商量防御计划。

    赵累不在营帐中,根据士兵报告,对方正在河边巡视防务。

    赵累是一个严谨的人,做事仔细认真,有的时候,甚至有些固执,不懂变通。

    恰恰是赵累一丝不苟的性格,才促使了防线基本形成。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廖化可以看到对岸吕蒙军的营火。

    吕蒙军的营地已经建成了,从火光规模上看,这支敌军数量在三千到五千之间。

    朱然比孙桓稳重得多,虽然占据了兵力优势,但没有仓促过河。

    敌人充分利用了水军优势,增加了水上斥候,不少快船在江面上游弋。

    关羽军的斥候往往刚刚下水,就会被敌人察觉,敌军斥候迅速集合,进行阻击。

    关羽军的斥候被赶回岸,失去了对敌军情报的掌握。

    除了对岸的营火,浮桥残骸的两端同样燃起了不少火把。

    两支军队都增派了兵力警戒,阻止敌军利用浮桥,发动突袭。

    没有在河道上寻找到赵累,廖化只能转身巡视起防线。

    尽管时间有限,但关羽军的防线已经初具规模。

    尤其是正对吕蒙军的方向,部分区域甚至建成了两道鹿角。

    配合着鹿角,关羽军部署了不少警戒的士兵

    廖化终于找到了赵累。

    此时的赵累眉头紧皱,似乎在想什么。

    廖化走上前,“看你的表情,似乎不太很开心?”

    赵累叹了一口气,“咱们势弱,敌人势强,形势很严峻。”

    “你不知道,黑夜之后,营地内发生了多起俘虏暴动事件,不少监督俘虏施工士卒被打伤了。”

    赵累刚刚松开的眉头,再度皱起,“尽管大部分的叛乱被平定,但是,还是有不少人逃进了粉水,估计已经被吕蒙军的水兵接应走了。”

    “我不知道吕蒙军掌握了咱们多少情报,但是,我觉得,接下来的战斗不好打了。”

    廖化认同赵累的判断,但他并不觉得这件事需要担心。“君侯给咱们的命令,是阻击吕蒙军三天,咱们已经防守了一天,再打两天的硬仗就可以撤退了。”

    廖化的乐观明显没有感染到赵累,赵累说道:“别看敌人还在休整,但这并不表示敌人放弃了进攻,而且,敌人休整的时间越久,接下来的进攻越猛烈。”

    赵累说的是实情,关羽军面临的形势比之前严峻。

    在吕蒙军水军到达战场之前,将士们们可以搭建浮桥过岸,即使敌军渡河,廖化也可以组织兵力打防守反击。

    但是,现在关羽军失去了进攻的手段,只能被动防守。

    如果不是为了消耗那些吕蒙军战俘的体力,廖化并不赞成修筑防线进行被动防守。

    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廖化都希望保持一种积极态度。

    廖化的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吕蒙军的主将应该是朱然,这名将领有胆有识,有能力,敌军未必会等到吕蒙主力到达之后才进攻,咱们确实应该早点做好准备。”

    “刚刚战胜了孙桓,将士们体力消耗很大,对于敌人来说,今夜最适合偷袭,希望赵都督能够做好防御准备。”

    廖化觉得,朱然很有可能会在夜间发起一次试探性进攻,即使不能取胜也可以为吕蒙主力到达战场后提供更多情报。

    如果吕蒙军真的行动,要么会强攻正面防线,要么趁机清理江面。

    除了提出问题,廖化还会提供解决方案,“为了防备敌军突袭,我建议,咱们两支部队分成两组,一支休整,另一支值守。”

    赵累点点头,“你说的对,我和我的人负责上半夜,下半夜,就麻烦元俭了。”

26、河畔守夜

    做好约定之后,廖化立即回到自己的队伍,安排将士休息。

    尽管廖化负责值守后半夜,但是廖化不希望将士浪费体力,如果吕蒙军在前半夜发起进攻,廖化同样得部署将士支援前线。

    所以,将士们需要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为了避免值守时手忙脚乱,任务被提前安排了下去。

    将士被分成了两组,一组专门警戒与应急,另一组待命。

    负责警戒的将士任务最重,西岸有两个要害位置。

    第一个要害,是面对吕蒙军大营的正面防线;第二处要害,是浮桥残骸位置。

    按照计划,正面防线由苏由带兵警戒。

    廖化更关心浮桥,所以,他会亲自带兵巡视。

    时间很快过去,上半夜,吕蒙军并没有渡河偷袭。

    醒来之后,廖化换好戎装,带队前往浮桥。

    廖化想做的,不仅仅是警戒。

    水中漂浮着不少浮桥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使用价值,却成为了行船的障碍。

    只不过,残骸的数量太少了,即使给敌人造成麻烦,也没办法制造大麻烦。

    廖化决定主动增加一些障碍物。

    关羽军将士需要警戒和应急,廖化不愿意把将士们的体力过早的消耗掉。

    所以,廖化叫醒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不仅往浮桥处搬运杂物,还需要把杂物扔到河道里。

    为了最大程度破坏敌人水军行船,杂物以能漂浮的木料为主。

    白天修筑防线时,将士们用剩了不少废料,这些东西都被廖化二次利用起来。

    后来,一些破损的武器装备也被廖化利用起来。

    较轻的,绑上浮木,扔进河道。

    较重的,扔在浮桥处当成垫脚物,把浮桥向着河道中心线延长。

    就连杂草也被廖化扔进水中,这些东西可以在必要时刻缠住水军的船桨。

    为了加快物料的运输速度,廖化征调了不少小渔船。

    除了这些材料,廖化还紧急调集了一批防具。

    根据白天谢旌的奇袭,廖化对吕蒙水军的战法有了一个初步判断。

    夜袭的时候,对方可能不会采用相同手段,但是,一定会在接近浮桥前使用弓箭进行杀伤。

    盾牌可以为将士遮挡箭雨。

    如果敌军目的是清理河道,那么,他们不会使用笨拙的战船,而是选择小巧灵活的快船。

    快船又被称为艨艟,船体小,而且很狭长,不仅拥有很强的进攻能力,还保留了一定的防御和机动能力。

    廖化平时虽然好说话,但今天的态度却很严格。

    俘虏们的任务很重,而且,廖化下达了死命令,要求所有人保持安静。

    为了避免俘虏偷懒,他亲自站在浮桥尽头,往河道中倾泻杂物,以便于掌握进展。

    在众人的努力中,浮桥残骸处漂浮的障碍物数量大增。

    而且,将士们很快拓宽了浮桥处的落脚位置。

    夜色越来越深,防线处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锣声。

    锣声恰恰是廖化和苏由商量好的遇敌信号。

    吕蒙军果然连夜发起了突袭。

    廖化停下手里的行动,目光转向粉水河道。

    水面静悄悄,伸手不见五指。

    为了保证行动的突然,吕蒙军似乎没有使用火把。

    伴随着锣声,西岸防线处燃起了大量火把,负责警戒的将士们似乎已经被动员了起来。

    仅仅依靠苏由,未必能挡住吕蒙军,但是,将士们完全可以利用防线阻击敌人,坚持到赵累的援军进入战场。

    心中有底,廖化倒也没慌,在组织部队支援之前,他准备先处理好浮桥处的军务。

    多条命令被传达下去。

    负责警戒的将士们在浮桥上依托防具布防。

    俘虏们停止手上的工作,搬上浮桥的,全部扔下水,还没有搬上桥的,堆积在岸边。

    渔船也停止了运输,全部靠岸停放。

    防线方向已经响起了厮杀声,正当廖化准备带兵支援时,河道上传来了水声。

    廖化意识到,敌人到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朱然居然想利用兵力优势,同时从两处战场进攻。

    出现了敌情,支援防线的行动只能被叫停。

    而且,浮桥位置需要得到更多援兵。

    廖化把自己的判断口述给一名士兵,命令士兵向赵累求救。

    同时,廖化组织起身边的弓箭手,点燃火箭,朝着水声响起的方向进行抛射。

    火箭划破黑暗,照亮了水面,吕蒙军船队的踪迹在廖化眼中一闪而过。

    这种漫无目的的射击根本没有准头,少量命中船体的火箭也被快船外围蒙住的生牛皮挡住了。

    大概意识到了行迹暴露,吕蒙军的射手对浮桥位置还击。

    廖化一声令下,将士们熄灭火把,同时,捡起盾牌防护。

    关羽军的将士多少还能有一定的防御力,俘虏们却逃无可逃。

    中箭的俘虏慌不择路,发出惨叫,有些人失足落水,有的人试图冲撞关羽军防线。

    为了避免俘虏们动摇守军的军心,廖化再次下令,驱赶了所有俘虏。

    为了尽快清理出战场,关羽军将士对俘虏们进行怒骂和推搡。

    俘虏们体力消耗极大,而且,没有武器,敢怒不敢言,迅速离开了浮桥。

    为了集中兵力,廖化根本无暇照顾俘虏们感受,更没有余力派兵监管这些人。

    俘虏们虽然撤出了浮桥,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大多滞留在河岸。

    这些人似乎不甘心继续当俘虏,渴望得到水军的接应。

    廖化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俘虏们了,水声越来越大,空气中不断响起利箭破空的声音。

    水面上发出一声巨响,紧跟着,出现大量慌乱的叫喊声。

    似乎有吕蒙军快船撞到了水中的障碍物。

    为了清理这些障碍,吕蒙军水兵不得不打起火把。

    借助火光,廖化看清了敌军的规模。

    敌船一共有十艘,全是快船。

    敌人没有部署适合运兵的斗舰,而是选择了灵活机动的艨艟。

    这就说明廖化猜测是正确的,敌人水军的目的是清理河道。

    水兵开始使用工具,打捞并且破坏水面上的漂流物。

    火光照亮了目标,廖化再无顾忌,组织部队发起齐射。

    快船虽然有一些防护措施,但终究不是铁板一块。

    大量箭矢落空了,还是有一些火箭命中船体,并且起火。

    一些流矢引燃了江面上漂浮的杂物。

    由于吕蒙军水兵将士需要把身体探出船舷,清理杂物,所以,不少人在缺乏防备的情况下中箭落水。

    浮桥上的关羽军依托准备好的防具,减少了伤害。

    吕蒙军的水兵们虽然行动速度受影响,但是,船队还是不断向浮桥方向靠近。

    廖化的破敌方法却不仅仅是火箭。

    那些用来运输杂物的渔船被廖化重新利用起来。

    将士们在船只甲板铺了大量的茅草。

    敌人的快船不断接近浮桥,所有的渔船同时被点燃。

    几名识水性的将士迅速上船,操纵着火船,朝着敌人快船撞了过去。

    由于逆水行船,船只受到水流的影响,关羽军的反击并没有给吕蒙军造成重创,只有一艘快船被命中起火。

    但是,为了躲避火船,吕蒙军多艘快船在转向时发生了碰撞。

    利用敌人的混乱,关羽军将士重新将杂物推入水中,给吕蒙军清理工作增加难度。

    就连那些被廖化当成火船的渔船,燃烧后的残骸也依旧漂浮在水上,成为了流动的障碍物。

    操纵船只的勇士们大多及时跳船,在黑夜的掩护下,毫发无损的撤回。

    可以说,夜袭到了现在,吕蒙军的水军不仅没能靠近浮桥,清理完水道,反而损失惨重。

    敌人调整了战法,除了少部分快船继续留在水面上清理杂物,营救落水将士。

    更多的快船调转方向,载着士兵迅速向西靠岸。

    一船船身穿单衣,手持短刀的水军将士冒着箭雨,开始登陆。

    在将领的呵斥中,水军们草草整队,立即朝着浮桥方向杀了过来。

    看来,水战受挫之后,敌人准备从陆上摧毁浮桥了。

    这些水军彪悍至极,打起仗来也同样不要命。

    但是,这里是陆地,水战逞凶的短兵器,在长兵器面前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由于拓宽了浮桥落脚点,关羽军将士可以列阵防御。

    树立在将士身边的防具,又可以阻止水面上敌人的箭雨。

    在清理干净河道之前,吕蒙军的水兵只能远远的看着关羽军的防线无可奈何。

    受限于浮桥的宽度,水兵们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不远处,一道火龙正在朝着浮桥方向冲了过来,吕蒙军的进攻迟迟没能取得成果。

    原本被廖化劝下浮桥的俘虏们也成为了阻碍水军进攻的障碍。

    为了照顾俘虏,避免岸上部队发生混乱,吕蒙军不得不派人维持秩序。

    就这样,在关羽军援兵抵达战场之前,吕蒙军水兵们匆匆撤离,丢下了大量尸体。

    敌人虽然救回了大量俘虏,但是,廖化和将士们破坏了吕蒙军清理河道的计划。

    吕蒙军水兵撤退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敌人不得不凿沉了两艘无法使用的快船。

    尽管取得了大胜,但是,廖化明白,阻敌的第二天刚刚开始。

27、吕蒙信使

    战后,赵累的人接管了浮桥处的警戒和防御任务。

    廖化命令将士们退回营地休整,他孤身一人来到赵累身边。

    赵累参加了正面防线的作战,从对方的嘴里,廖化问清楚了战事经过。

    除了浮桥处的战斗,防线处的战斗同样惨烈,或者说,吕蒙军的进攻重点从一开始就是正面防线。

    利用战船,吕蒙军迅速调兵,警戒的士兵发现敌情的时候,敌军的船队已经开始靠岸了。

    为了集中兵力,苏由不得不放弃了鹿角外围的全部阵地,将士们退守鹿角。

    赵累赶到战场的时候,关羽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防线,幸运的是,吕蒙军的进攻也后继乏力。

    接下来,两军将士围绕着破坏和防守展开了厮杀,太阳升起之后,吕蒙军开始退走。

    尽管击退了夜袭的吕蒙军,赵累还抓捕了大量敌军俘虏,但是,辛苦构建的防线被破坏。

    原本被关羽军俘获的那些吕蒙军战俘,也利用作战时候的混乱,在营地中制造了混乱,不少人趁机溜走。

    回顾这场夜袭,廖化有些庆幸,如果朱然没有把部队兵分两路,全军集中突破正面防线,也许关羽军就败了。

    赵累组织俘虏们打扫战场,重整防线。

    廖化则回到自己的营帐休息。

    不知道睡了多久,廖化被吵醒了,推醒廖化的士兵报称,吕蒙军的主力已经到达了东岸。

    敌人没有搭建营地,反而在建造浮桥,吕蒙军的使者抢先渡河,使者指名道姓要见廖化。

    使者重视自己,对廖化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为了尽快掌握吕蒙军的更多情报,廖化立即动身,在士兵的引导下,见到了赵累和使者。

    使者是赵累的老熟人诸葛瑾。

    赵累站在诸葛瑾身边,面沉似水。

    看到廖化之后,赵累说了一句,“诸葛先生说了,他需要向你转达孙权和吕蒙的口信,而且,不能由我转达,我不是不信任你,但我一定得在这旁听。”

    诸葛瑾真的一点也不能让人小瞧,还没开口,就已经让赵累对自己产生了疑心。

    廖化点点头,“赵都督顾虑的很对,我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回避你,而且,诸葛先生一身是胆,说不定还会效防荆轲刺秦王,有赵都督陪伴,我也心安。”

    转头看向诸葛瑾,“子瑜来到我军阵前,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挑拨我军将帅关系吧。”

    对于廖化的质疑,诸葛瑾没有进行答复,“都说廖化能文能武,以前在关将军帐下,我虽然与将军有过接触,但是,没想到将军会是这种英雄人物,不论是我还是大都督,都看走了眼,荆州还是有人才的。”

    廖化冷哼了一声,“我荆州人杰地灵,先不说威震华夏的关将军和运筹帷幄的诸葛军师,马良、赵累都是一时俊杰,我这点微末道行在荆州还排不上名号。”

    廖化决定转移话题,阻止诸葛瑾继续挑拨自己和赵累的关系,“我不过是一名武夫,不值得先生这么重视,刚刚大破贵军的偷袭部队,现在很累,如果没有其他要事,我就去休息了,毕竟,养足了精力才能为国杀敌。”

    看着廖化转身要走,诸葛瑾连忙出声制止,“慢着,我来见廖化将军,不单单为大都督传话,我主让我给将军带句话。”

    停住脚步之后,廖化疑惑的看向诸葛瑾,“孙权也知道我?”

    诸葛瑾点点头,“没错,孙桓将军已经把你的事迹告诉过我主,而且,江陵城的事情也是你做的吧。”

    廖化没有出声,静静的看着诸葛瑾。

    诸葛瑾接着说道:“我主表示,廖化将军为关羽做事,战场上各为其主,即使破坏了我军的一些计划,那也是各为其主,主公许诺对将军的错事一概不究。”

    “而且,”诸葛瑾继续劝说,“主公准备征募一支解烦兵,这支部队计划分为左右两部,会设置左右两个都督。”

    “‘解烦’左都督可能由主公的亲信胡综统帅,‘解烦’右都督希望由廖将军担任。”

    在廖化的记忆里,解烦兵是一只隶属于孙家直接控制的部队,如果诸葛瑾的话属实,那么,孙权确实开出了一个很高的价码,把廖化当作亲信培养。

    相比孙权对自己的重视,廖化更在意吕蒙军传递信息的速度,孙桓的报告不仅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而且,孙权还从容的给诸葛瑾下了命令。

    孙权招揽自己的时候,只怕还不知道自己斩杀孙异和潘璋的壮举,想到这里,廖化轻笑出声。

    诸葛瑾有些不高兴,“廖将军莫非是瞧不起这解烦兵右都督,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副职?”

    没等诸葛瑾解释,廖化解释道:“先生误会了,我只是没想到,孙权远在江东,不仅知道在下,还这么重视我。”

    诸葛瑾:“告诉你也无妨,主公亲自统帅大军到达了鄂州,我们对荆州势在必得。”

    “如果我军顺利夺取荆州,那倒不劳烦主公出马,一旦大都督兵败,我军主力会立即西进,廖将军,你觉得,关将军还有机会吗?”

    赵累明显听不下去了,怒斥诸葛瑾,“即使你江东兵马再多,也不可能得到江陵的民心,关将军的身边,永远不会缺少忠义之士。”

    “解烦?孙权的烦恼解的过来吗,”赵累看向廖化,“元俭,你千万不要被诸葛瑾骗了。”

    廖化安抚住赵累,看向诸葛瑾,“请先生替我转告孙权,汉贼不两立,我不仅不会投降,而且,我会辅佐我家将军夺回荆州,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跟孙权在战场上见面。”

    “先生这次过江,吕蒙就没有交代将军什么?”

    被廖化拒绝,诸葛瑾倒也没有露出难堪的神色,“大都督听说,廖化曾给孙桓将军送去战书,约定在西岸对决。”

    “大都督让我给你带个话,敢问廖化将军,你是否愿意给大都督相同的承诺?”

    “当然,我军并不欺负人,只送五百人过河,两军将会进行公平的对决,大都督愿意和将军打赌,如果将军赢了,我军便撤回江陵。”

    吕蒙的赌约倒是很具有诱惑力,前提是吕蒙得守约。

    经过昨夜的突袭,关羽军阵前的鹿角类防御工事损失惨重。

    即使经过廖化的修复,剩余的鹿角也已经无法维持防线。

    如果吕蒙只派少量部队过河,一战定输赢,那么,对关羽军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尽管关羽军人马疲惫,吕蒙军体力充沛,但敌人终究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和赵累对视之后,廖化看向诸葛瑾,“我并不是唯一的主将,我得跟赵都督商量之后,才能给你答复,请先生先行离开休息。”

    诸葛瑾摇摇头,“大都督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你也知道,我军正在搭建浮桥,拖延时间是没用的。”

    廖化态度很坚决,“如果先生不愿意给我们时间考虑,那么,请你现在就过河,让大都督出兵吧。”

    两人对视后,还是诸葛瑾先退缩,“你可以和赵都督谈,但是,我军在粉水耽搁了太长时间了,大都督只给了我一个时辰的时间。”

    “这一个时辰,还包含了我回到东岸见到大都督,在路上耗费的时间。”

    转身离开走了两步,诸葛瑾重新停下脚步,回头看向廖化,“一个时辰之后,不论成或者不成,我军都会全力渡河。”

    “那时候,廖化将军面对的,可不是孙桓、谢旌或者朱然,而是大都督了。”

    廖化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诸葛瑾离开营帐之后,赵累叹了口气,“你糊涂呀,敌人夜间的偷袭虽然破坏了咱们的防线,但是,我军还占据了地理优势。”

    “尽管吕蒙表示只派出五百人和我军对战,但是,吕蒙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你怎么能保证对方一定信守承诺,不往西岸增兵?”

    赵累的顾虑很有道理,一旦吕蒙军在西岸建立了立足点,后续登陆部队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上岸了。

    那时候,关羽军将会失去仅有的地利优势。

    看到赵累严肃的表情,廖化笑了出来,“你的顾虑,我考虑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即使不接受吕蒙的建议,敌军也可以利用浮桥快速调兵,那时候,我军面临的处境更加被动。”

    在廖化看来,通过船只调兵的效率很低,船只往返需要时间,只要关羽军的动作够快,就可以在第二波敌人到达战场之前,把第一波敌人赶下河。

    赵累还是有些不放心,“你的忠诚度当然没问题,但是,你会不会太小瞧吕蒙了,他毕竟从关将军手上夺取了荆州,放他的人过河,我军一定能打赢吗?”

    廖化:“我从来没有小瞧过吕蒙,也没有说过,咱们一定能击败吕蒙军,所以,咱们还要提前做好其他准备,一旦战事不利,我们要想办法快速脱离战斗,撤离粉水。”

    听完廖化的回答,赵累瞪大了眼睛。

28、再次对决

    按照廖化的说法,他似乎没打算在粉水和吕蒙死战。

    关羽给两人的命令,是阻击吕蒙军至少三天。

    尽管关羽没有给二将在阻击地点上进行限制,但是,房陵城向东,适合利用地利抵消吕蒙军兵力优势,并且进行阻击的地方,有且只有粉水一处。

    不管是赵累还是廖化,两名将领的防御计划都围绕着粉水进行。

    也正是处于这方面的考虑,廖化才会全力阻止敌军的水兵清理河道,赵累也为了加快防线建设,加大了对俘虏的压迫。

    如果在粉水作战,那么,将士们确实有可能阻敌三天。

    赵累依旧执着于粉水作战,廖化却已经开始考虑放弃粉水的计划了。

    吕蒙军主力到达东岸之后,廖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实力。

    一支不足千人的部队,是没有办法在防线受损,没有战略回转余地的地方拖住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与其被动的防御,等到粉水失守,再被敌人撵回房陵。

    不如提前把撤军计划提上日程,这样,关羽军才会在接下来的撤军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赵累不是自己,很多事情压根就没考虑过,所以,廖化必须向对方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我的意思并不是立即撤军,在撤军之前,咱们一定得先和敌人打一场,如果能够把敌人赶下粉水,那当然更好。”

    “即使打不过对方,战斗陷入僵局,咱们也得提前做好准备,随时撤军。”

    “你发现没有,吕蒙军主力到达东岸之后,虽然开始制造浮桥,但是,敌人并没有修筑营地,也就是说,敌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在粉水东岸扎营。”

    听完廖化的解释,赵累沉默了,他确实没有想这么多。

    廖化告诉赵累,粉水畔的对决,并非真正的胜负手,廖化还准备了其他杀招。

    他打算派人趁着关羽军‘败退’的时候,以俘虏的名义加入吕蒙军的追击部队。

    赵累明显不认同廖化的计划,“敌人的降兵就这么多,你冒然往这些降兵里安插人,会不会暴露身份?”

    廖化摇摇头,“如果俘虏们是一支部队的战友,那我确实应该担忧,你也知道,咱们已经打过三仗。”

    “孙桓的降兵,谢旌的水兵,朱然的败兵,这三支部队原本就互不统属,而且,咱们一直把俘虏们分配成多支部队修筑防线。”

    “孙桓之前在华容道大败过一次,他的麾下有不少荆州新招募的将士,我麾下的将士中,同样有不少荆襄人,我已经下过命令,安排士卒伪装成孙桓的士兵接近马忠,暴露的可能性很低。”

    在廖化的算计中,马忠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

    马忠是所有降兵中地位最高的人,廖化相信,自己的人可以在马忠的掩护下混入吕蒙军中。

    早在和马忠谈话之前,廖化就已经安排专人和马忠进行接触了。

    廖化费劲心思,原本想使用反间计,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廖化不得不临时调整计划。

    听完廖化的新计划,赵累更是忧心忡忡,“马忠本就是吕蒙军的将领,他会不会不可靠?”

    廖化和赵累的想法不同,“无论马忠是否可靠,都不会影响我的最终计划。”

    赵累没有追问,“你准备派多少人支援,派的人多了容易暴露,派的人少了,那就没意义了。”

    廖化再度摇头,“我派人混进吕蒙军的目的并不是刺杀或者投毒,甚至,我都不需要他打探情报。”

    赵累反问道:“你费这么大力气派人,究竟是为了什么?”

    廖化笑了起来,“有些事情,一旦说出口就不灵了,请先让我卖个关子吧。”

    赵累没有追问,接下来,两个人又商量了撤军路线。

    按照廖化的计划,将士们会在战事胶着的时候主动撤出战场。

    任何时候,撤退的一方都需要面临另一方的追击,更何况,关羽军即将进行的,是敌前撤军,这种行动更为艰险。

    所以,廖化愿意带领本部兵断后,掩护赵累主力先撤。

    但是,赵累却固执的提出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计划是廖化设计的,那么,廖化必须脱离前线,便于掌握计划的执行进度。

    赵累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更关键的是,赵累通过让廖化先撤这一行动,表现出对廖化的信任。

    连番战斗之后,关羽军战斗部队损失惨重,降兵又没有办法直接使用。

    为了补充兵力,不少民夫也被充实到了一线部队里,这不仅仅造成了战斗力的下降,也让关羽军失去了后备力量。

    归廖化直接指挥的兵力不多了,廖化的很多想法都需要得到赵累的配合。

    廖化:“我还有一个计划,咱们以修缮防线为由,派出队伍中的民夫去南方山区取木材,利用将士们的一来一回,咱们可以重新调整兵力数量。”

    “那些离开的士兵提前在咱们的后路上等候,我有别的安排。”

    既然赵累已经把作战部署全权交给了廖化负责,那么,他对于这些事务并不算关心,“你不需要跟我讲太多计划,只跟我说需要多少人,要我做什么就够了。”

    得到了赵累的许诺,廖化趴在赵累的耳边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除了撤军后的反杀计划,与吕蒙进行的五百人对决同样很关键。

    不论廖化还是赵累,都对关羽军的胜利持悲观态度。

    如果吕蒙真的派出500名将士渡河作战。

    最大可能,敌人挑选的,都是体力充沛,战意高昂的精锐。

    廖化和赵累两个人找遍全军,即使凑齐了兵员,双方在战斗力上也不是同一个水平线上。

    尽管如此,不到万不得已,廖化还是不准备太早撤兵。

    如果真能在对决中打退吕蒙军的第一波进攻,应对敌人后面的进攻时,廖化和将士们会更从容。

    在计划中,关羽军会采用一字长蛇阵,廖化负责左翼,赵累负责右翼。

    为了避免影响参战部队的士气,两人不敢提前把撤军计划告诉全军将士。

    但是,两个人提前做好最坏打算,两人不仅需要预留预备队,意识到战况不利准备撤退的时候,需要立即鸣金,收到信号的另一人同样以金声回应。

    只有两翼金声同时响起,将士们才能撤军。

    达成共识之后,二将没有立即去找诸葛瑾,而是下达一系列命令。

    为了掩饰那些提前到达退路集结的士兵,军中进行了频繁的兵员调动。

    廖化也找到了那名埋伏在马忠身边的士兵,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对方。

    等到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完成,廖化独自来到诸葛瑾的营帐,告诉对方自己和赵累的决定。

    诸葛瑾是个聪明人,没有丝毫犹豫,拱手向廖化告辞,离开的时候,诸葛瑾再次表示出愿意和廖化共事的意愿。

    廖化没有送诸葛瑾,而是找到苏由,下达备战命令。

    随后,他来到河边,望向对岸。

    诸葛瑾乘坐的快船早已经消失在了河面上,对面的吕蒙军正在进行调动。

    除了调兵备战,吕蒙军也确实停止了修建浮桥的行动,出征将士开始登船。

    装载吕蒙军将士的战船开始朝着西岸行进。

    廖化立即返回自己的队伍,和赵累两人按照约定,组织部队撤后。

    关羽军将士重新排好阵型,给吕蒙军留下了充足的登陆位置。

    吕蒙军派出少量斥候先行下船,巡视过整个登陆点,似乎是确认了关羽军没有埋伏,随后,吕蒙军主力开始下船。

    吕蒙军排成了一个方阵,队列基本整齐,人数很容易数,吕蒙似乎没有食言,确实派出了五百人。

    队伍前方是少量弓箭兵,中部是长枪部队,方阵的两侧是一些短兵器部队,方阵的最后则是统兵将领、号兵和少量骑兵。

    敌人似乎没有使用诡计,为了博取廖化和赵累的信任,那些运送完将士的战船也没有返回东岸,似乎是在证明吕蒙没有增兵的企图。

    吕蒙军送来了一封战书,措辞很客气。

    统帅大军和关羽军对决的,正是在前一天有过出色表现的朱然。

    朱然在信中表示,吕蒙军会以鼓声为号发起进攻,希望那时候关羽军将士同时出击。

    仅仅从战术上分析,吕蒙军确实做好了对决的准备。

    廖化和赵累两个人最后一次进行战前对话,同意了朱然的提议。

    信使送回了二将的口信。

    二将分别在队伍前方进行战争动员,吕蒙军很快响起了隆隆鼓声。

    吕蒙军保持阵型主动发起进攻。

    关羽军的将士也同样在鼓声的引导下快步前进

    两支军队很快撞在了一起,出乎廖化的预料,对面的吕蒙军似乎并不是精锐。

    关羽军不仅挡住了吕蒙军的进攻,而且,由于采用了长蛇阵,队伍的两翼隐隐有包围敌人的迹象。

    廖化刚刚产生怀疑,战场再次发生变化。

    靠岸的船只走下来不少士兵。

    新登陆的士兵大多身穿水手的衣服,然而,这些人迅速在船下集结,熟练的动作证明了这是一支精兵。

    吕蒙确实没打算从东岸调兵,但他也没准备和廖化堂堂正正对决。

29、将军朱然

    廖化收到的那封战书,确实是朱然写的。

    朱然也的确是吕蒙军在西岸的统帅。

    但是,和关羽军作战的那五百人,并不是朱然直接指挥的吕蒙军精锐,而是成何的七军降兵。

    让七军降兵和关羽军拼杀,对吕蒙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七军将士跟随于禁投降却并始终没有享受到于禁的待遇。

    降兵的数量太多了,关羽只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

    这也不能怨关羽,七军投降之后,关羽军多了几万只吃饭的嘴,后勤问题迅速爆发。

    为了支撑襄樊战事,关羽透支了荆州的战争潜力,几年的物资积累一扫而空。

    他甚至不得不派人取走湘关米,向江东传递了缺粮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七军降兵有饭吃,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夺取江陵之后,吕蒙立即放出了七军俘虏,大部分兵员分配给吕蒙军将领们。

    出于外交和政治上的一些考虑,吕蒙还是把一支降兵独立成军,由成何统帅。

    虽然孙曹联手了,但这些降兵终究不是自己人,和吕蒙军的嫡系部队相比,俘虏们待遇差很多。

    因此,这支部队迟迟没有恢复战斗力。

    在会议上,吕蒙安排成何带兵和关羽军对决。

    吕蒙非常谨慎,即使两军隔着江水对峙,但是,吕蒙依旧保持了高度警惕,没有把真实意图告诉将士们。

    朱然和很多将领都提出了反对,吕蒙却为了保密,力排众议,一意孤行。

    对决的主力,是成何的部队,但是,一军统帅却是有过良好表现的朱然。

    吕蒙私下会见朱然,讲清了真正意图。

    杀手锏早已被送上船,通过一些看上去正常的兵力调动,吕蒙用精锐士兵换下了船上的水手。

    成何统帅的五百人,仅仅是吕蒙派出去麻痹关羽军的诱饵。

    战船停靠在西岸,参与对决的五百名士兵又不够强大。

    等到关羽军被牵制住后,朱然才会统帅真正精锐下船作战。

    吕蒙的安排,朱然很熟悉,这只是白衣渡江的又一次应用。

    为了夺取湘水畔的烽火台,吕蒙军将士伪装成了商旅。

    这一次,精锐部队伪装成了水手。

    掌握了吕蒙整个计划之后,朱然对大都督的计划有了信心。

    从成何带兵下船开始,战事完全按照吕蒙的计划进行。

    鼓声响起,成何带兵进攻,对决很快开始。

    关羽军的战斗力强过成何的部队,他们敏锐的意识到吕蒙军两翼的薄弱点,部队开始对两翼加大攻击力度。

    等到双方的军队完全牵扯在一起之后,朱然认为出击的时机成熟,这才带兵下船,发起总攻。

    虽说吕蒙军缺马,部队缺乏追击能力,但是,伪装成水手的吕蒙军将士都是体力完好的轻步兵。

    如果真的按照计划投入战场,关羽军即使不会全军覆没,也会遭到重创。

    但是,朱然没有想到,关羽军撤退的很果断。

    朱然刚刚带兵下船没多久,将士在西岸整队,关羽军响起了撤军的金声。

    敌军倒是训练有素,立即和吕蒙军脱离接触,主力分成了两支部队,从两翼撤军。

    意识到战局发生变化,朱然立即组织追击,但是,他的动作迟了一步,关羽军主力已经撤走了。

    除了关羽军反应迅速之外,成何和他的部队缺乏战斗力,同样也是放跑敌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吕蒙想用一群缺乏战斗力的降兵吸引关羽军作战,他却没有想过,这些人的战斗力是否足以挡住关羽军的撤军。

    见到成何之后,朱然只能责骂对方两句,随后便和成何两人一起发动追击。

    吕蒙对和朱然的对决寄予了厚望,如果关羽军主力撤出了战场,那么这一场对决就没有收获全功。

    所以,朱然虽然没有获得假节的权力,但他还是给成何下了死命令。

    如果七军降兵不能拖住关羽军,那么,成何需要提头来见。

    成何不敢耽误,统兵先一步追击。

    朱然的部队跟随在成何将士身后发起追击。

    朱然集中了所有兵力,没有留下任何人打扫战场,得到解救的吕蒙军俘虏也无人照看。

    朱然很清楚,关羽军撤出粉水之后,东岸的吕蒙军将会依次渡河,那时候,这些繁琐的战后工作当然会有人负责。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朱然这样考虑问题。

    一名士兵快速来到朱然身边,“朱将军,有一名刚被解救的俘虏请求见你,他自称是潘璋将军的部将,希望得到符合身份的对待。”

    朱然微微皱眉,“不用理他,咱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追击,这些人兵败被擒,神气什么,你跟他说,大都督即将渡河,有什么困难和请求,找大都督去。”

    为了保持部队的体力,朱然倒也没有要求军队强行军,将士们用稍快的速度,朝着成何部队追了过去。

    粉水很快被抛在了身后,朱然看到了关羽军。

    成何的人已经追上了关羽军的败兵,两军再次厮杀在了一起。

    本着借助七军降兵消耗关羽军兵力的心思,接到成何求援的第一时间,朱然没有带兵进攻。

    将士们原地修整,警惕关羽军再次撤退。

    同时,朱然再次派人催促成何加大攻击力度。

    虽然没有投入兵力帮助成何,但是,朱然多次派人向粉水求援。

    求援不仅仅是战术考虑,朱然希望送给吕蒙一些军功。

    把军功送给吕蒙,不仅可以获得大都督的好感,还可以避免一些同僚的嫉妒。

    毕竟,孙桓和谢旌两个人在关羽军面前大败,而自己两次作战都获得了胜利。

    朱然是一个行事稳重的人,犯不着引起其他人嫉妒,尤其是孙桓,那可是孙权的亲戚。

    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种时候不必贪婪军功。

    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最终胜利,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派到后方的传令兵还没有返回,前方的战局出现了不利变化。

    成何的那支部队似乎顶不住了,两翼再度被关羽军压迫,阵线被不断挤压。

    成何不断派人,请求朱然支援。

    确认成何的部队确实没有能力稳住战线,朱然派出部将带领部分将士支援。

    和孙桓不一样,朱然是一个稳重的将领,所以,他预留了足够的预备队。

    既可以保证战事不会太快结束,又可以确保战局发生变化时,自己还有其他后手。

    关羽军的将士似乎也得到了死命令,即使吕蒙军得到了支援,依旧拼了命般,一波波冲击着防线。

    看到面前的战局,朱然才发现关羽军的进攻力度比想象中更强。

    派的兵少了,未必能挡住对方的进攻,派的兵多了,战斗可能会提前结束。

    朱然再次派出传令兵,祈祷吕蒙尽快带兵赶到战场。

    大概是祈祷产生了作用,一支吕蒙军将士从身后出现,这支部队虽然全副武装,但人数很少,只有三五十人。

    刚刚派出去的传令兵带回了消息,他打听过,这支部队正是吕蒙派出的部将统帅。

    虽然不是吕蒙亲自带队,吕蒙的将士自然也就代表了吕蒙。

    朱然不再犹豫,再次派出传令兵,通知这支新到部队加入战局。

    这只吕蒙军的新兵倒是没有迟疑,越过了朱然,直接杀向了前线。

    只不过,这支部队选择从背后杀向了前线将士们。

    那些七军降兵原本就体力消耗极大,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经过这一波突袭,将士们立即崩溃了。

    溃兵转身之后,朝着朱然的部队冲了过来。

    而关羽军的将士毫不犹豫,跟在溃兵的身后,杀了过来。

    朱然手上还有一支预备队,但是,他已经扭转不了败局,挡不住这些狼奔豕突的溃兵。

    朱然放弃作战,统领部队开始撤退。

    为了保持阵型,他不仅让开了道路,而且,遇到冲击军阵的溃兵,一律使用武力驱赶。

    就这样,朱然和他的士兵又被赶回了粉水。

    在粉水岸边,朱然得到了吕蒙军登陆部队的支援。

    这些追击的关羽军将士被击退。

    朱然这才发现,自己小瞧了敌人,关羽军比想象中狡猾的多。

    关羽军在半道设下伏兵,放过追兵后,还伏杀了朱然和吕蒙的信使。

    胆大包天的关羽军甚至派人假传消息,告知吕蒙一切顺利,所以,吕蒙没有及时派兵支援。

    虽然遭遇了败绩,但是吕蒙军没有损失太多核心兵力。

    反倒是成何的部队,在这一次的追击中损失惨重,就连成何本人,也没能回到粉水畔。

    随着溃军的回归,朱然发现,军中出现了一种传闻,吕蒙军缺粮,所以,要采用借刀杀人的办法,消灭七军俘虏们。

    为了消化掉这些七军的俘虏,吕蒙把部队分给了全军将士,随着谣言的传播,动荡在全军传开。

    朱然当然对这些谣言嗤之以鼻,但是,很多人相信这些东西。

    比起降兵动荡的人心,朱然更关心接下来的作战和吕蒙对自己的态度。

    经过一系列战斗,朱然对战争有了新看法。

30、河畔鼓声

    朱然回到吕蒙身边,汇报了战斗的全过程。

    大致情况,吕蒙已经从溃兵处了解过,朱然又提供了一些细节。

    吕蒙军虽然在追击过程中小败,但毕竟夺取了粉水西岸,将关羽军击走。

    所以,不仅没有惩罚朱然,吕蒙还对朱然进行鼓励。

    对于关羽军的作战风格和破敌的手段,朱然有一些猜测。

    回忆起整场战斗,朱然很确信,敌人的撤军一定早就有预谋。

    只有提前有准备,才会在撤军过程中发起凌厉反击。

    朱然军的失利同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朱然从一开始就投入重兵,那么,关羽军即使再拼命,也坚持不到战局逆转的时刻。

    吕蒙军兵力充足,可以轮番上阵,将士们保持较充沛的体力,朱然的部队败了,还有更多的部队可以投入战斗。

    关羽军却透支了体力,兵力严重不足。

    吕蒙军虽然小败,甚至被关羽军追杀到粉水,但是,军队的伤亡大多出自一线作战部队,核心兵力损失较小。

    朱然是一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将领,他觉得,自己掌握了关羽军的战法。

    关羽军的作战风格更倾向于冒险,所以,朱然认为,关羽军的第一波进攻,威胁最大。

    朱然建议吕蒙,前线部队可以实行更弹性的作战方式,后备部队警惕敌人的伏兵。

    只要消磨了敌人的锐气,就可以在发挥兵力优势的基础上,用更小的伤亡拿下胜利。

    吕蒙赞赏了朱然的想法,却没有提出意见。

    重要的事情说完了,朱然顺口提起七军降兵人心不稳的消息。

    吕蒙倒是对这个情报很在意,他表示会对降兵进行安抚。

    送走朱然之后,吕蒙下达了一系列任务。

    安抚人心的工作交给诸葛瑾负责,其余将士开始安营扎寨。

    虽然吕蒙很想对关羽军实施报复,但是,天色已晚,在夜间作战并不利于吕蒙军。

    吕蒙还是听进了朱然的一些话,为了避免关羽军狗急跳墙,发动夜袭,吕蒙不仅安排了部将鲜于丹负责警戒和应急,他还增派了斥候的数量,对房陵方向进行侦察。

    和关羽军相比,吕蒙军的兵力更多,这也就意味着,安营扎寨的任务也更繁重。

    而且,关羽军抓捕了大量吕蒙军俘虏,可以把这些体力活动交给俘虏负责。

    吕蒙军却没有这个便利,在西岸的战斗中,虽然击败了关羽军,却没有抓到多少俘虏,而且,天色太晚了,留给将士们的时间不多了。

    为了加快安营扎寨的速度,吕蒙军在夺取的关羽军营寨的基础上,开始扩建营地。

    忙到很晚,将士们才完成了扎营。

    除了警戒的将士,全军开始休息。

    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吕蒙被隆隆的鼓声惊醒。

    派出士兵下达作战命令的同时,吕蒙还派出大量士兵打探情报。

    披上甲衣,离开房间。

    吕蒙军人数太多,而且部队成分太复杂,收到夜袭的警报,营地中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士兵。

    一些士兵失手将火把打翻,造成了小规模的失火。

    很多士兵在梦中惊醒,跑出营地的时候,不仅没有携带武器,甚至没有穿衣服。

    吕蒙虽然做好了防备,但他没有料到,关羽军真敢发起夜袭。

    鼓声持续了一会儿,停住了。

    派出消息的士兵也回报,并没有在营外发现敌人的夜袭部队,鲜于丹正带兵围绕大营进行巡逻。

    原本被派出去打探军情的斥候也带回了平安无事的消息。

    鼓声没有再响起,吕蒙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关羽军的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骚扰自己。

    由于夜色已深,吕蒙担心贸然出兵会遭受关羽军的伏击,所以,没有追溯鼓声的源头。

    命令鲜于丹加强戒备之后,全军将士重新休息。

    回到自己的营帐,脱掉甲衣,刚刚躺好,还没睡深。

    吕蒙再次被鼓声惊醒。

    他不得不重新披上甲衣,走出营帐。

    有了前一次的教训,这一次被惊醒的将士们倒是没有发生混论。

    部分士兵甚至根本就没有睡着,便被重新叫起,在营外集合。

    集结速度比刚才更快,却依旧没有等来关羽军的进攻,鼓声持续了一会儿便消失了。

    吕蒙似乎也搞清楚了关羽军的目的,敌人未必想偷袭,而是准备利用这种骚扰手段,让将士们没办法恢复体力。

    大营的南方是山区,鼓声就是从这个方向传过来的,吕蒙也不能派人在夜间搜山。

    找到鲜于丹之后,吕蒙下达了最新命令,他要求对方在巡营的时候,随时留意鼓声的方向,如果关羽军再度敲响战鼓,立即组织部队发起袭击。

    鲜于丹接受了吕蒙的命令。

    为了避免敌人再敲第三通鼓,所以,吕蒙等了一会儿,确认鼓声没有响起,才命令将士们休息。

    但是,吕蒙留个心眼,除了鲜于丹的部队,吕蒙还亲自带领一支部队应急,以便随时应对关羽军的突袭,或者,接应鲜于丹。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吕蒙等的沉沉欲睡,鼓声再次响起。

    吕蒙迅速集合应急的部队,将士们冲出营地,跟随鲜于丹的部队,来到营外的一座小山上。

    现场丢弃着几具关羽军士卒的尸体,鲜于丹还俘获了一面战鼓。

    鲜于丹知道吕蒙在场,亲自赶过来汇报,“大都督,我军动作很快,敌人没有一人逃生,我已经检查过现场,只有这一面鼓。”

    吕蒙点点头,“这种缺德的主意,只怕又是廖化想出来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骚扰咱们。”

    “南方山多,还不知道敌人安排了多少人,安置了多少面鼓,不能大意啊。”

    鲜于丹拱拱手,“大都督,属下建议,既然敌人铁了心骚扰咱们,那么,咱们不如置之不理,紧守营盘,让贼人的奸计落空。”

    吕蒙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不过,麻烦你了,今晚受受累。”

    带着队伍下山,鲜于丹和吕蒙在营地门口集合。

    过了一会儿,战鼓声再度响起,由于已经安排了鲜于丹警戒和防守,吕蒙没有起身。

    这一次,吕蒙是被自己人喊醒的。

    水军派来士兵求援,据说,关羽军偷袭了停靠在河边的船队。

    吕蒙不敢大意,连忙组织部队救援船队。

    当吕蒙军赶到现场的时候,关羽军已经退走了,吕蒙看到了正在打扫战场的谢旌。

    由于是夜间,水军停船的地方又远离前线,所以,包括谢旌在内的大部分水兵已经下船休息了。

    船上留守的水兵人数本来就不多,一些军官脱离岗位,进到船舱休息,这就导致了预遇袭时水军没有来的及反应。

    谢旌和吕蒙两个人听取了败兵的汇报。

    偷袭船队的吕蒙军非常大胆,身着吕蒙军服饰,以执行任务为由进入船中,突然作乱。

    关羽军人数不多,但是他们成功完成偷袭,甚至凿沉了两艘船。

    即使在关羽面前,吕蒙也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他对廖化恨得牙痒痒。

    他暗暗下决心,自己将会抛弃所有的战术手段,利用绝对优势兵力,对关羽军进行碾压式的进攻。

    鼓声持续了一整晚,吕蒙不敢大意,增派兵力配合鲜于丹布防。

    第二天一早,睡眼惺忪的吕蒙军将士被集结的鼓声吵起。

    除了水军和鲜于丹那支夜间警戒的部队,全军将士朝着房陵出发。

    朱然担任全军先锋,吕蒙跟随中军行动,马忠也在他身边。

    之所以给马忠特殊待遇,并不是因为吕蒙看好马忠的为人或者能力。

    仅仅是因为马忠在关羽军中待过一段时间,更了解面前敌人的作战手段。

    更重要的是,吕蒙想从马忠那里获得更多关于廖化的情报。

    “所以说,关羽军的实际统帅并不是都督赵累,而是那个主簿廖化?”

    吕蒙一直以为廖化给赵累提了不少建议,经过马忠的提醒,他才意识到,廖化比自己想象中的更能干。

    马忠的态度很谦卑,“没错,我潜伏在敌营的时候,为了侦察情报,对廖化进行过观察,关羽军的战术设定上,廖化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人在敌军将士的心中威望很高。”

    通过和马忠的谈话,吕蒙得出一个结论,廖化是一名喜欢冒险的将领。

    而且,吕蒙认为,廖化和自己是一类人。

    随着对廖化的了解逐渐增加,吕蒙对廖化的杀心也开始增强。

    对方的年纪比自己小,用兵风格跟自己一样,假以时日,成就很可能超过自己。

    廖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敌人。

    而且,根据和诸葛瑾闲聊时掌握的情报,孙权似乎也对廖化产生了一些兴趣。

    吕蒙告诫自己,于公于私,都得杀死廖化。

    队伍继续行军,很快到达朱然战败的地方,斥候带回了情报。

    关羽军在战场上摆好了阵势,赵累派人送来了战书。

    关羽军似乎准备和吕蒙军决战。

    在调兵遣将上,吕蒙选择了用兵稳重的朱然,而且,朱然有过和廖化交手的经验,比其他将领更合适。

    朱然走之前,吕蒙亲自来到朱然面前,要求作战时不要留手,全力进攻。

    这场战斗,不仅要击败关羽军,还得斩杀敌将赵累和廖化。

    战斗即将开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