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1、预料之外

    吕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打输这一仗。

    而且,吕蒙早就已经料到,敌人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放在正面战场,一定会再度使用诡计。

    朱然统帅先锋和关羽军发生战斗的时候,南方山区响起了隆隆鼓声。

    鼓声从多个山头上响起,伴随着鼓声,这些山头出现大量烟尘,在树丛的间隙中,吕蒙看到了不少人影。

    对于关羽军的这一手段,吕蒙并不害怕,甚至早有准备。

    吕蒙不是孙桓,不会犯下相同错误。

    他迅速派出传令兵,通知部将宋谦,统帅所部兵马南下,面山列阵,做好迎敌准备。

    宋谦部刚刚行动,十几名身穿吕蒙军服饰的士兵从大军后方出现。

    吕蒙立即明白,这些人也是关羽军士兵,他开始对廖化的指挥能力产生了怀疑。

    计策用一次,足以显示统兵将领的能力和才智。

    计策用两次,那不仅仅说明将领智力有问题,简直摆明了是在瞧不起自己。

    再说了,对于万人以上的大军来说,十几名死士就算冲进了军队,又能做些什么。

    吕蒙仅仅派出一名传令兵,要求后军做好警戒,敌兵接近杀无赦,便不再考虑后阵的敌情。

    如果关羽军的手段只有这些,那么吕蒙军就已经宣告胜利了。

    传令的将士刚刚离开,北方再度出现烟尘。

    中军位置有人大声喊叫,“不好了,敌人从北面杀过来了,统兵将领是成何啊,那些七军的降兵和关羽军内应了,大家小心啊。”

    虽然吕蒙派出了大量士兵传令,军中各个方向都有兵力调动,但是,中军位置一直保持了相对的安静,只有偶尔的战马嘶叫声。

    喊声在中军特别刺耳。

    吕蒙当然也把这些话听的清清楚楚,目光投向了北方,一支部队正朝着吕蒙军杀了过来。

    由于距离太远,吕蒙并没有看清楚这支新到部队的真面目。

    但是,经过喊话人的提醒,仔细看去,新到敌军穿着的甲衣,确实就是七军降兵的衣服。

    下达作战命令之前,吕蒙意识到不妙。

    自己骑在马上,居高临下,都没办法立即看清敌人的真实身份,那名喊话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关羽军很有可能已经派人混入了自己的部队里,专程制造混乱。

    然而,吕蒙错过了寻找内应的最佳时间。

    目光在将士们慌张的脸上扫过,想从人群里找到内应,无异于大海捞针。

    吕蒙只能暂时搁置搜索内应的想法,准备派兵北上,阻击南下的敌军。

    传令兵刚到身边,吕蒙打算下达命令。

    又有人喊了起来,“啊,你们这些狗贼,竟然真的当了关羽军的内应,兄弟们,杀贼啊。”

    吕蒙连忙怒斥众人,“都不准动,擅自行动,惑乱军心的人,一律军发从事。”

    只不过,吕蒙的话语刚刚开口,就被混乱的人声掩盖了。

    除了将士们的咒骂和喊话,军中不断响起利刃出鞘和人员的惨叫。

    将士们战前攒下的不信任,在这一句话里彻底爆发。

    别说是寻找罪魁祸首了,连传达命令都变得异常艰难。

    吕蒙徒劳的骑在马上,俯瞰着战场,中军的混乱正在朝着前军和后军蔓延,唯一还能保持住秩序的,也仅仅剩下了宋谦的部队。

    南下的关羽军和吕蒙军的距离在缩近,吕蒙也看清楚了这支部队的全貌。

    敌人虽然打着成何的旗号,但是,敌兵数量不到百人。

    如果军中没有发生混乱,吕蒙随便派出一支部队,就可以将这支来犯的敌人击溃,可是,混乱正不断加剧。

    胜利的天平似乎偏向了关羽军,吕蒙不得不把亲信都调回身边。

    同时,他抽刀自卫,避免受到乱兵冲击。

    吕蒙只能寄希望于宋谦那支军容严整的部队。

    为了避免传令兵被误伤,吕蒙不得不派出着甲的亲信,分别前往南下和北线。

    下令征调宋谦的部队北上,解决乱局的同时,吕蒙还给北线将领们下命令,要求一线将领坚决阻击成何的部队。

    亲信接受命令离开,身影很快就被混乱的人群掩盖了。

    为了保证命令准确传达下去,吕蒙不得不再次派出多名亲信。

    恢复身边将士秩序的同时,吕蒙打量起那支南下的关羽军。

    在吕蒙看来,这一仗即使打赢了,自己也无力对关羽军进行追击,能否挡住南下的关羽军,决定了吕蒙军的战争结果。

    南下的关羽军已经和北边的将士发生了战斗。

    将士们阵型混乱,阵线被关羽军突进了不少。

    吕蒙开始慌了,挥舞刀剑呵斥身边的将士。

    一只手抓住了吕蒙的缰绳,吕蒙下意识的就要下刀。

    仔细一看,这人是诸葛瑾。

    诸葛瑾似乎比吕蒙冷静一些,“大都督,咱们撤了吧。”

    吕蒙似乎平复了一点情绪,“子瑜,咱们要撤了,就等于败了,收拢败兵需要几天的时间,那时候,只怕房陵有了准备,关羽就跑了。”

    诸葛瑾摇摇头,“大都督,关羽跑了,咱们可以再抓,但是,继续在这里拖延下去,咱们的人死了,可没办法复活。”

    “这一次,是咱们小瞧了敌人,我相信,等大都督重新集结起部队的时候,咱们将会在一种更好的状态中进攻房陵。”

    作为一个统帅,吕蒙并不是看不透利害得失。

    接受了诸葛瑾建议的吕蒙下令鸣金守兵,同时,派出士兵给宋谦再次传达命令,要求这名部将接应朱然撤退。

    撤军的命令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传达到前线,南下的关羽军利用了吕蒙军的混乱,开始接近中军。

    吕蒙虽然是一军统帅,但他更是一名勇士,年轻的时候,有过身先士卒,斩将立功的壮举。

    见过大风大浪,自然也不会对敌兵产生畏惧。

    吕蒙突然意识到,这支南下敌军的突击目标,居然是自己的帅旗。

    吕蒙气急反笑,自嘲道:“这四面埋伏的计策,也是出自廖化的手笔吧。”

    语气突然变得严厉了起来,“马将军,我有一条命令,需要你完成。”

    背对着马忠,吕蒙当然看不到对方脸上的面如死灰,“大都督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在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吕蒙摇了摇头,“不需要将军赴汤蹈火,我只需要将军你给我挡住这些北边来的贼兵,给我军争取到足够时间撤退。”

    马忠许诺之后,带兵离开。

    吕蒙不敢耽误时间,在诸葛瑾的陪伴下,组织身边将士撤退,毕竟,只有离开了战场,将士们才能重整旗鼓。

    在撤军的路上,吕蒙不断观察战场最新态势。

    那支埋伏在南侧山区的关羽军始终没有下山,东边那十几名关羽军的死士也早已经踪迹全无。

    吕蒙军只有北方和西方遭遇关羽军的压力。

    朱然军原本压着关羽军打,但是,由于中军和后军出现的乱军,前军也开始顶不住关羽军的冲击,正在节节败退。

    宋谦的部队似乎还没有收到接应朱然的命令,依旧在向中军集合。

    吕蒙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撤兵命令下的太早了。

    如果自己早知道关羽军南边部队是疑兵,及时调兵守住北线,击退南下的关羽军,再派兵支援朱然,那么,即使七军降兵全部作乱,这一仗也不会打的这么难看。

    很可惜,战场上,从来没有如果。

    军中最忌讳经常变令,尤其是截然相反的命令。

    吕蒙多次调整过命令,如果再次变令,那么,部队崩溃的更快。

    关羽军的兵力确实不够,哪怕吕蒙军溃退了,敌人也没有办法造成太大的伤亡。

    一边撤退,吕蒙一边收拢败兵,他甚至已经开始思索复仇的事情了。

    因为这场战斗,吕蒙对廖化的忌惮和仇恨又增添了几分。

    吕蒙虽然中了廖化的诡计,进攻势头受挫,但是,属于吕蒙军的战略优势并没有失去。

    而且,一次战败并不能证明什么,吕蒙军也不会因此斗志涣散。

    败兵退回粉水之后,得到鲜于丹和谢旌的补充,重整好队伍,将七军的降兵妥善安置。

    将士们一定会重新形成战斗力。

    关羽军兵力不足,并不是吕蒙军撤军的最大威胁。

    阻挠吕蒙撤退的,恰恰是混乱的败兵们。

    他不再关心战情,眼中看到的都是败兵们。

    很多将领还能约束住部队撤军,但是,更多将士在大军中横冲直撞。

    即使有亲信的护卫,吕蒙也遭遇了多次冲击队伍的溃兵。

    大批士兵为了逃命丢掉了武器。

    军心变成了这样,确实无力再战。

    丢失的军备需要补充,那也是一件大麻烦。

    心思不在眼前,吕蒙自然也没看到,一名士兵正手持一杆长枪,朝着自己靠了过来。

    来人被吕蒙的亲信拦下,一名亲信表示,继续前进,冲撞了吕蒙,会军法从事。

    士兵面色慌张,“大都督在哪,我有紧急军情报告,耽误了军情,你们能承担责任吗?”

    亲信们下意识的看向吕蒙,之前说话的那名亲信仍在呵斥,“再紧急的命令,也等脱离战场之后再说,如果大都督发生意外,你担当的起?”

    那名面色惊慌的士兵,突然恢复了冷静。

    士兵看向吕蒙,高声喊道:“关将军向大都督问好。”

    说完,士兵掷出了长枪。

32、三天期满

    别说是吕蒙,如果廖化处在相同的位置上,同样会瞧不起实力弱小的关羽军。

    关羽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击败了吕蒙的大军。

    但那并不是实力上的胜利,吕蒙军的崩溃源于军心不稳。

    作为弱势的一方,在打退朱然的进攻后,廖化便做了充足的计划。

    首先,他和赵累派出大量死士,避开吕蒙军斥候的耳目,从山路行动,携带战鼓,前往吕蒙军营地外的山上隐藏起来。

    鼓声不仅打击了敌军士气,更为廖化的另外两个行动提供了掩护。

    不少士兵在吕蒙军的搜索中牺牲,但是,廖化的目的全部实现了。

    鼓声让吕蒙军的将士厌烦,麻痹了这些人的警惕心。

    伪装成吕蒙军将士的关羽军前往河岸,而且,廖化亲自带队组织突袭。

    廖化和负责击鼓的将士们一样,从山区行军。

    避开吕蒙军大营,来到了谢旌靠岸的船队附近。

    在发起进攻之前,廖化和苏由两个人分别。

    和廖化相比,苏由的任务更危险也更重要。

    廖化带领将士们袭击了谢旌的船队,吕蒙军的这支水兵部队确实大意了。

    值守的水兵不仅没有核实过廖化等人的身份,面临袭击的第一时间,这些人甚至没能做出反击。

    廖化见好就收,进行过第一波破坏之后,带领毫发无损的将士退回南部山区,在山林中休息。

    袭击水军战船的行动,达成了两个目的。

    首先,惊动了吕蒙,让这名大都督不得不再次起床,带兵巡查。

    其次,苏由也打着假传命令的旗号混进了营地,和马忠身边的内应建立起联系。

    按照廖化原本的计划,内应只有一个任务:当关羽军和吕蒙军发生战斗的时候,内应高呼吕蒙军大败的消息,动摇敌人的军心。

    但是,经过和朱然的作战,抓捕了大量的七军降兵之后,廖化敏锐的察觉到,可以在七军降兵身上做文章。

    所以,内应的任务目的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喊话的内容却发生了改变。

    内应和苏由都是跟廖化南下作战的将士,两个人相识,所以,苏由顺利和内应完成对接。

    紧接着,苏由又从吕蒙军中抢走了一匹马。

    这个凉州出身的汉子不仅会马术,还会骑射,伪装成斥候,倒也像模像样。

    苏由以打探关羽军情报的名义穿过了吕蒙军斥候的封锁,在天亮前回到了赵累的营地中。

    廖化的任务很繁重,赵累的工作同样不轻松。

    按照事前的部署,赵累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设置好决战战场,赵累亲自带领主力阻击吕蒙军。

    第二,派人连夜上山,在南部山区多设置旌旗和战鼓,形成疑兵,在决战开始之后,立即摆出偷袭吕蒙军的态势。

    第三,选拔出部分精锐,打着成何的旗号,换上七军降兵的装备,让一名合格的将领统兵北上埋伏,等到战事开始后,吕蒙军阵型混乱,南下袭击敌军侧翼。

    这三件事情,任何一件出现麻烦,决战的结果都会改写。

    最重要的,赵累必须带领关羽军主力,挡住吕蒙军的进攻。

    关羽军的将士们没有让吕蒙军休息好,赵累统帅主力列阵之后,必然会遭到吕蒙军最猛烈的攻击。

    以数百人的兵力抵抗上万人,这无疑是螳臂当车,但是,赵累必须得顶住。

    赵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避免自己败的太快。

    疑兵的事情同样不能马虎,不仅需要尽可能扩大影响,营造出声势浩大的场景,还不能占用关羽军太多战斗兵力。

    关羽军的民夫已经被派到了一线参战,粉水处抓捕的俘虏又大多逃离。

    击退朱然,俘获的七军降兵是主要的依靠的力量。

    赵累使用了大批俘虏。

    为了确保降兵们完成任务,即使再不情愿,赵累还是抽调了不少老兵对俘虏进行监管。

    甚至于,为了获得降兵们的支持,避免对方逃亡,赵累还许诺,将会在战后对这些降兵进行释放。

    连哄带骗,这些降兵确实没有在决战中掉链子。

    最棘手的是第三件事,赵累也明白,关羽军能否逆转战局,最关键的就是那支打着成何旗号的将士。

    能不能在决战之前隐蔽下来,在决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给吕蒙军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在决战后会不会扩大战果。

    廖化这名最合适的人选却没有办法统帅这支部队。

    赵累在自己的将领中反复权衡,却始终无法做出决定。

    最终,还是苏由主动请缨,消除了赵累的烦恼。

    赵累同意了苏由的请战,把关羽军的命运交给了这名曹军的降将,廖化的爱将。

    苏由拥有带兵经验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苏由参与过廖化的计划,他很清楚自己统帅的将士需要达成什么目的。

    分配好任务之后,三支军队立即行动,除了赵累统兵摆好阵型之外,其他部队都提前进行了埋伏,等待决战来临。

    廖化本人也没有闲着,他和参与过破坏船队行动的将士们休整完毕后,就一直埋伏在山区。

    他甚至会合了几支负责擂鼓扰乱吕蒙军的士卒们。

    将士们不仅躲过了吕蒙军斥候的侦察,还一直坚持待到吕蒙统帅主力西进。

    在之前的战斗中,不少将士的衣服受到了损坏,最终,被廖化集合起来,换上吕蒙军服饰的士兵只有十几人。

    为了引起吕蒙的轻敌之心,也为了冲进吕蒙军中制造混乱,廖化只能带领挑选出的将士行动。

    廖化明白,不论自己怎么伪装,吕蒙一定能够看透自己和士兵们的身份,但他同样也明白,吕蒙不会把十几个士兵看在眼里,甚至可能不会专程派人消灭自己。

    事实也确实和廖化想的一样,敌人对廖化保持了高度警惕,却没有主动进攻。

    但是,很快吕蒙军就大乱了,混乱也波及到了廖化面前的这些敌兵。

    抓住破绽,廖化迅速组织身边死士杀进了敌阵。

    进入敌阵之后,廖化没有停下休息,一直带队往里中军方向突进。

    尽管身后的吕蒙军士卒一直在喊话,要求廖化和将士们站住不许动,请求其他吕蒙军将士参与堵截。

    但是,相同的衣服给了廖化一行很大的掩护,身边的吕蒙军士卒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很快,廖化就甩掉了追兵。

    经过一番冲杀,廖化身边仅剩下了四名士兵。

    和士兵们互道珍重之后,五人分头行动,在吕蒙军中制造混乱。

    廖化原本并没有想过刺杀吕蒙,他看见了吕蒙的帅旗,这才意识到,自己和吕蒙已经很近了

    刺杀敌军主将的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而且,这次错过了,相同的机会可能不再会出现。

    廖化觉得,自己可以拼上性命赌一次,再说了,自己未必会死。

    只要杀死了吕蒙,不仅仅面前这支吕蒙军会出现混乱,被抢走的荆州也同样会出现动荡。

    尽管廖化已经很努力掩盖自己的目的,甚至表现出慌张的神色,但是,廖化还是低估了吕蒙的那些亲信。

    这些亲信可能不知道廖化的目的,但他们确实尽职尽责,发现廖化在接近吕蒙,所以,出声喝止廖化的行动。

    廖化本打算蒙混过关,谎言却对这些亲信无效。

    无法近身,廖化又没有携带弓箭,他只能利用手中的长枪,进行投枪攻击。

    很可惜,近战使用的长枪原本就不是为了投掷而设计的。

    廖化又没有训练过投枪技术,所以,长枪投偏了,没有射中吕蒙。

    但是,长枪却戳中了吕蒙身边的帅旗。

    旗面上的“吕”字被枪尖儿豁开了一道裂口,旗面轻飘飘的落地。

    吕蒙军的亲信反应很快,用身体护住了吕蒙。

    失去了继续动手的机会,廖化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退出战圈。

    现场已经很混乱了,廖化在人群中随便喊了几句动摇人心的话语,便借助人群的掩护离开了乱军。

    吕蒙军主力溃败后,败兵迅速逃向粉水。

    吕蒙军的前锋部队虽然被赵累打的节节败退,但是,在得到一支建制完整的部队支援后,这支队伍不仅挡住了赵累,还缓缓的撤军,收拢了不少败兵。

    赵累的部队被这支吕蒙军牵制住,无法追击敌人的溃兵。

    唯一获得斩获的,是苏由的那支部队,但是,不到百人的队伍也没有获得太多战果。

    将士们缺乏战马,更没有办法提高追击效率。

    战斗在早晨打响,到了中午,就完全结束了。

    最终,这场战事,以关羽军停止追击,抓获了几百俘虏,缴获了无数的战利品,吕蒙军被赶回粉水告终。

    关羽军获胜了,但是,这场胜利也是一次惨胜,特别是老兵,损失惨重。

    人少打人多,实力上的差距可无法用计谋弥补。

    不管怎样,廖化和赵累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

    吕蒙重整部队,进行下一轮进攻,需要更多时间。

    三天阻击任务超标准完成。

    赵累和廖化两人决定撤军,将士们已经没有意愿,或者说,没有能力继续作战了。

    快速打扫战场,吕蒙军遗弃的武器装备统统成为了关羽军的战利品。

    将士们没有办法携带太多返回房陵,贸然销毁,也确实可惜。

    廖化和赵累不得不派出士兵,到南部山区找了多处隐蔽地点集中掩埋。

    在将士们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廖化来到了俘虏的队列中,他现在特别想见两名俘虏。

    七军的督将成何,以及,廖化的老熟人马忠。

33、二位降将

    廖化看中的,不是两名降将的能力,而是这两人的身份。

    成何是七军降兵的代表,马忠则是吕蒙军俘虏中职务最高的将领。

    这两个人出面,可以安抚住大多数降兵。

    吕蒙军拥有上万兵力,却因为降兵的处置不当出现崩溃。

    关羽军一旦发生危机,处理起来只会比吕蒙更棘手。

    经过一番战斗,赵累和廖化麾下的老兵已经不多了。

    实力弱小的一方,没有犯错误的资格。

    廖化第一个找到的,是成何。

    成何虽然是七军降将,但他不是于禁的部属,而是庞德的督将。

    作为一名力战被擒的将领,成何在七军降兵中有一定威信。

    成何与庞德还不一样,虽然被迫投降,却做不出痛骂关羽被斩首的壮举。

    人只要屈服过一次,总会屈服第二次。

    这一次的兵败被俘,成何遭到了关羽军的夹击。

    队伍的时候,成何的膝盖中了一箭,被将士们擒获。

    和之前水淹七军时的情境不同,关羽军前景不明,成何表现的颇为硬气。

    被抓到赵累和廖化面前的时候,成何摆出义正严词的姿态。

    成何一再表示,忠臣不事二主,但他也没有做出痛骂二将的壮举,更没有求死的言语。

    面对不配合的俘虏,廖化和赵累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

    赵累觉得,大战在即,自己没有多余的兵力看管战俘,不如杀死成何,威慑那些七军的降兵,再从降兵里挑一个配合的军官做统帅,这样效果更好。

    廖化却不愿意多做杀戮,所以,他阻止了赵累。

    廖化当时倒也没有多费唇舌,他只对成何说了一句话,“你认为,自己是曹操的忠臣,但是,你的主公会不会也这么想。”

    廖化和赵累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把突袭吕蒙军侧翼的任务交给七军降兵。

    但是,为了打吕蒙军一个出其不意,更为了动摇敌人的军心,将士们还是穿上了敌人的服饰,打着成何的旗号,突袭吕蒙军。

    这一举动不仅帮助关羽军拿下了胜利,而且,整个战斗的经过也在军中流传开,成何当然也知道了前因后果。

    两人再次相遇,成何的态度很激动,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卑鄙小人。”

    廖化明白成何的愤怒,不论成何有没有反叛,至少,他的旗号被关羽军‘借用’了。

    督将虽然是一名高级军官,但是,在孙权和吕蒙的眼里却根本算不了什么,别说他们根本不在乎真相,哪怕知道成何是冤枉的,为了掩盖吕蒙军的无能,也必定会拿成何做文章。

    成何不仅担心自己的名声,更担心家人的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不愤怒那是假的。

    遇到指责,廖化也不生气,“成将军,你对我们是不是有误会,我军仅仅借用了将军的旗号,并没有派人伪装成将军。”

    “即使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误会,将军想要自证清白,我也可以提供证明。”

    成何反问道:“你能保证曹丞相不会误会我吗?”

    廖化:“将军跟随曹操作战,虽然没有立下功劳,倒也产生了不少苦劳,曹操未必真的对将军怎样。”

    成何叹了口气,“魏王向来多疑,对叛徒更是毫不留情,吕蒙在释放我们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投降贵军的荆州刺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已经被朝廷灭门了。”

    “将军借用我军的衣甲这没什么,但是,将军你使用了我的旗号,这不是害了我的家人吗?”

    廖化却低声安慰,“成将军倒也不必过于忧心,关将军曾经身在曹营心在汉,成将军未必不可以身在汉营心向曹!”

    “我们并不需要将军背叛曹操,我只希望你能够约束七军降兵,跟随我西进。”

    “到达房龄之后,我一定会在关将军面前为将军美言,将军带着七军降兵回归北方,不仅无过,反而立功了。”

    成何的脸上露出欣喜神色,“将军此言当真?”

    廖化点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成何开开心心的离开,他做出承诺,一定安抚住降兵,不会给廖化制造麻烦。

    七军降兵在俘虏中占了大比重,这只是厚待成何的一个原因。

    赵累为了取得决战的胜利,对这些降兵承诺过,一旦战事结束,将会释放这些人。

    关羽军取得大胜,理应兑换承诺,然而,如果现在把这些人放走了,那么,战利品的存放点很有可能被暴露。

    得到这批武器的补充,吕蒙军的战斗力又会迅速提升,反而带来了新的压力。

    即使要放掉这些七军降兵,也得等部队回归房陵以后。

    对待成何的时候,廖化还可以保持一些善意。

    对于马忠,廖化可没有一点好脾气了。

    虽说廖化有意纵容马忠逃亡,但是,马忠毕竟还是逃了。

    马忠不仅第二次被俘虏,还是在战场上被抓的。

    和七军降兵不同,马忠和吕蒙军俘虏原本就是侵略军,应该受到区别对待。

    廖化故意板着脸,不给马忠好脸色,但是,马忠却态度很谦卑。

    看到廖化之后,快步走到廖化眼前,“廖将军,我早就想来见你了。”

    廖化的嘴角微微扬起,险些没有把脸色绷住。

    “既然你早就想回来了,为什么会被我军将士捉回来?”

    马忠连忙解释,“我觉得,如果我自己带兵回归,并不算立功,所以,我准备带上一支部队投靠将军。”

    “接应贵军将士的时候,我的部队被人群冲散了,贵军将士没有听我的解释,直接把我抓到了这里。”

    廖化知道马忠在骗自己,但他却并不关心这些。

    他只需要马忠能配合自己,在将士们回城期间,吕蒙军的俘虏们不要作乱。

    对于廖化的要求,马忠表示会全权配合,不仅如此,马忠主动请缨,要求得到更多任务。

    安抚完两名将领,廖化走到了俘虏队伍中,进行了一番巡视和询问。

    确认俘虏的情绪稳定,不会出现暴乱后,廖化又联合赵累,二人看望了伤兵和战功显著的将士。

    廖化郑重承诺,将会核实战功,如实的向关羽汇报将士们的表现。

    就这样,留下了部分斥候继续警戒,主力部队开始撤回房陵。

    …………

    廖化和赵累两人兵分两路,廖化的部队从南门进城。

    城里原先的战斗痕迹已经消失了,关羽军似乎对城中进行过整修。

    城头新增了不少值守的将领,街道上的行人很少,一副肃杀气氛。

    廖化带领队伍准备回归营区,他的身边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呵斥声。

    “站住,不许动!”

    循声望去,几名身穿铁甲的士兵正在追赶一个青年。

    这个青年似乎只有十五六岁。

    青年虽然瘦弱,却终究是没有穿铁甲。

    所以,速度比身后的士兵更快,追击者和逃亡者的距离不断拉开。

    不幸的是,青年被杂物绊倒在了地上,仰面摔倒。

    身后的士兵们迅速冲了过来,将青年按倒在地,有士兵揪住青年的头发,确认青年的长相。

    看着青年稚嫩的脸庞,廖化于心不忍,勒住战马询问道:“这名青年犯了什么罪?”

    士兵们看到廖化,不敢怠慢。

    带头的士兵指着地上的青年,“这名士兵试图盗马逃跑,但是,他惊动了战马。”

    “踪迹暴露的他不仅没有认罪,反而逃进城里,我们搜捕了一夜,这才终于抓到他。”

    廖化看向青年,“军中盗马,可是死罪,你为什么这样做?”

    青年说道:“我想回家。”

    说完之后,青年哭了出来。

    士兵的态度有些蛮横不耐烦,粗暴的打断了青年,派人把青年架走,走之前,士兵向廖化行了个礼。

    廖化觉得,青年的行动,确实情有可原,但这些负责追捕的士兵也是在执行任务,廖化出面帮青年说话不过是让这些士兵为难。

    所以,廖化没有多嘴。

    但他明白,青年不是第一个逃兵,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继续拖下去,队伍迟早会散的。

    有了这个小插曲,打完胜仗的喜悦也被冲散了不少。

    把将士们安置在营房之后,廖化没有丝毫耽搁,前去求见关羽。

    战事的经过,廖化和赵累两个人早就已经报给了关羽。

    可以看的出来,关羽的心情也很不错。

    廖化试探性的开口,“君侯,不少将士们的家眷都在江陵,咱们守不住荆州,自然也就留不住军心,军中的逃兵太多了,依我看,留不住的人就不要留了,也算送一个顺水人情。”

    关羽看向廖化,没有直接表现出意见,“你和赵累的功劳,我都记下了。”

    “说起来,你们这一次回归的时机倒也正巧,我正准备在城中校场举办一场宴会,组织你的将士做好准备,今晚不醉不归。”

    作为全军的统帅,关羽必然会有其他考量,建议没有被接受,廖化倒也不强求。

    回到自己的营中,廖化安排人手统计并核实将士们的战功。

    任务分配下去后,他美美的睡了一觉。

    这几天的阻击战,可把廖化累坏了,宴席之上,他得大吃一顿。

34、庆功酒宴

    带领队伍到达校场之后,廖化发现,酒宴的规模很大,至少可以容纳几千人。

    校场上摆满了桌椅,一眼望不到头,桌面上也提前摆放好了酒菜。

    廖化和赵累在引导士兵的带领下,安置好自己的部队。

    随后,两人来到校场中央的高台上,在关羽身边落座。

    越来越多的部队进入校场,开始落座。

    这次宴会,几乎包括了除要害部位值守将士之外的所有人。

    酒宴还没有开始,将士们闲聊了起来。

    廖化的注意力,则被桌子上的酒菜吸引了。

    受制于关羽军的后勤补给,桌上的菜品不能说丰盛,但是,和阻击吕蒙军期间的用餐比起来,这已经算是美味了。

    将士们按照部队编制落座,廖化这才发现,赴宴的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校场的桌椅间出现了很多空位。

    个别区域只坐着零星的几个人。

    看着眼前的景象,廖化有些悲伤,他大致能猜到,那些空着的座位,即使不是致敬阵亡的将士,座位的主人也一定当了逃兵。

    在将士们之后进场的,是一些身着囚服的人,年龄有大有小,全部站在高台下,面对着廖化等人。

    囚徒的人数太多,虽然没有看见那名白天被抓的青年,但廖化也能猜到,这些人都是被抓回来的逃兵。

    廖化不明白关羽的意图,校场上也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

    这些囚徒和监管他们的士兵,是最后一批入场的人。

    关羽突然起身,双手高举,连拍了三下,吸引在场将士们的注意。

    等了很久,校场上才安静了下来。

    关羽嗓音洪亮,“关某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将士们的帮助,诸位跟我南征北战,这份情谊,关某铭记心中。”

    话音刚落,校场上又响起嘈杂的议论声。

    关羽再度举起双手,手背朝上,两手微微下压。

    接过关平递过的一碗酒,关羽说道:“宴席开始之前,我要敬酒三杯。”

    “第一杯,我敬襄樊战场死难的勇士们,敬西撤房陵过程中操劳病逝的壮士们,敬那些誓死不屈的烈士们。

    关羽双手握住酒碗一饮而尽。

    廖化和在场的很多将士都被这种气氛感染,抓起桌上的酒碗,一饮而尽。

    关平再次上前,给关羽送去了第二碗酒。

    “这第二碗酒,我敬为我军屡立战功,随我南征备战的诸位。”

    喝完第二碗酒,关羽接过第三碗酒。

    “第三碗酒,”关羽环顾了整个校场,看向了高台下方的那些囚徒。

    “我敬所有陪伴我,或者,陪伴过我的将士,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的家眷失陷在了江陵,但是,你们依旧陪我走到今天。”

    说完,关羽一饮而尽,部分囚徒不知是思念家人,还是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哭了出来。

    更多的人却是一脸迷茫,包括廖化在内,几乎没有人看出关羽的真正目的。

    关羽用力扔掉手中的酒碗,酒碗当场碎裂,关羽大声喊道:“襄樊战事以来,我军连战连胜,北伐中原,指日可待。”

    “无奈,孙权背盟,吕蒙偷袭我荆州,多年筹谋,毁于一旦。”

    关羽面色通红,几乎是咬牙切齿,“孙权和吕蒙的背盟偷袭之仇,关某誓死不忘,但是,这些与在座诸位无关,你们跟随我到了今天,已经证明了忠义,现在,我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你们。”

    关羽的表情柔和了很多,“不论是愿意跟我西撤,还是东归荆州,都由诸位自行决定。”

    “不管是选择留下还是决定离开,所有将士都可以前往仓库,领取一份路费或者安家费。”

    高台下的不少将士出言喊话,他们表示,不需要安家费,要跟随关羽复仇。

    场面变得十分激动,关羽不得不再次出言打断,“只不过,关某丑话说在前面,今天决定留下的将士以后如果再想离开,那么,就是逃兵了,关某只能军法处置了。”

    “让我们举起手中的酒碗,记住当下的欢乐,他日不论以什么身份相见,至少今天,让我们不留遗憾。”

    现场安静了几秒钟,随后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

    关羽坐下,招呼现场的众位将领用餐。

    他身后的护卫周仓则走下高台,和负责看管囚徒的将士说了些什么。

    随后,将士们解开了捆绑囚徒的绳索,进入校场里的空座位用餐。

    经过关羽的一席话,再加上喝了几碗酒,廖化的用餐意愿也淡了很多。

    将领们大多回忆起以前的辉煌,甚至聊起了一些琐碎的家事。

    廖化觉得,将领们的谈话内容很容易动摇军心,所以,他试图转移话题。

    几次提起战事,但是,廖化的话都被关羽打断了,到了最后,为了堵住廖化的嘴,关羽甚至举起碗,请廖化喝酒。

    廖化最终没有坚持,逐渐融入到现场的气氛中。

    想到了前世今生,廖化不由的多喝了几碗,也渐渐的有了醉意。

    一名身穿军服的老兵摇摇晃晃的走上高台,周仓连忙上前进行阻拦。

    老兵似乎也喝了不少,脸上红扑扑的,虽然周仓的体格远远强于这名老兵,但是,老兵似乎一点也不畏惧,怒斥着周仓,“我要见关将军,你给我闪开。”

    廖化看了看这名老兵,年龄不小了,头发已经花白。

    周仓大概也是顾虑到了老兵的年纪,没敢真的用力去阻拦。

    关羽也注意到了老兵,喊道:“周仓,让这位兄弟过来吧。”

    周仓让开道路之后,老兵摇摇晃晃的来到关羽身边。

    廖化看了一眼,老兵碗里的酒几乎要撒干了。

    老兵似乎已经喝的很醉了,“关将军,我胡三,从主公到达荆州之后,就跟随将军征战,赤壁之战,绝北道,襄樊战事,我都一直跟着将军冲锋陷阵,绝对没有迟疑过。”

    老兵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真性情感染到了很多人,关羽笑了笑,“这些年,麻烦兄弟了。”

    老兵突然哭了出来,“我很想跟着将军西撤,但是,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江陵城里。”

    “使者给我带来了家人的书信,女儿刚给我生了一个外孙,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如果跟随将军西撤,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自己的外孙。”

    老兵情绪激动,似乎有些站不稳,关羽连忙扶住对方,动情的说道:“老大哥,你已经帮了我很多,是时候回家共享天伦了,一直以来,辛苦你了。”

    老兵停止哭泣,脑袋前倾,眼睛因为醉酒直勾勾盯着前方,“关将军放心,我虽然暂时回家,但我一定等候王师的回归,等到将军复仇的时候,我胡三一定带着女婿响应将军。”

    “我不仅仅要帮助将军夺回荆州,我还要告诉外孙,将来要成为和关将军一样的顶天立地大英雄。”

    关羽面色有些动容,“老大哥过誉了,因为关羽的大意,辜负了黎民百姓的厚望,让荆州遭遇兵灾,‘英雄’两字那是愧不敢当。“

    “关羽身上别无长物,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都得留下杀敌,身上的旧袍是兄长赠送的,没有办法转赠给你。”

    “我只能敬大哥一碗酒,祝大哥一路平安,祝福你的外孙健康成长,他日夺回荆州之后,希望你我兄弟二人可以再次把酒言欢。”

    关羽也注意到老兵碗中酒已经尽了,于是,把自己的酒碗给了老兵,随后又从关平处要了一碗酒。

    两人对饮之后,关羽派出周仓,搀扶老兵回到高台之下。

    有了老兵这个先例,越来越多的将士走上高台和关羽饮酒。

    不少人和老兵的处境相同,因为各种原因准备离开房陵,返回荆州,和关羽饮酒,一方面是表达对关羽的感谢,另一方面,是做出日后配合东征军作战的承诺。

    也有少部分将士决心继续追随关羽,甚至有人赌咒,誓要手刃吕蒙。

    不算酒宴开始的三大碗,关羽又连喝了二十多碗。

    即使是关羽的酒量,还是喝的人事不醒。

    在周仓和关平两个人的搀扶下,关羽不得不提前离开了酒宴。

    关羽虽然走了,但是,现场的气氛已经被炒起来了。

    酒宴仍在继续,赵累和廖化两人的壮举倒也被传开了。

    不少原本点头之交的关羽军将领也来向二将敬酒。

    赵累不会饮酒,廖化只能独自面对将领们的热情。

    不断有人喝醉被带离,廖化也越喝越多,终于趴倒在酒桌上。

    再次醒来后,廖化发现自己躺在营房里,似乎已经睡了整整一天。

    从士兵们口中,廖化得知,把自己送回营地的正是赵累。

    而且,关羽的传令兵已经下达了最新命令,至少一天之内,将士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休息。

    回想起这场酒宴,廖化有些后怕。

    在昨天的那种情况下,即使吕蒙军的主力没有发动突袭,只要城里的那些俘虏们掀起暴动,醉酒的将士们就会面临着生命危险。

    关羽遣散了将士们,那么,俘虏问题也应该彻底解决。

35、再劝丁奉

    来到关羽的住所,廖化准备请求关羽释放七军降兵。

    但是,关羽前一天喝的太多了,此时还没睡醒。

    等待关羽的时候,廖化先去见丁奉。

    看到廖化,丁奉主动开口了。

    “你真的击败了大都督?”

    廖化笑了笑,“如果我没击退吕蒙,那么,我现在也就没时间见你了。”

    丁奉再次开口,“和廖将军谈话之后,我想了很多,这次偷袭荆州确实是我军的失策。”

    “不过,我怎么能因为将军的几句话,就相信贵主能平定世间战乱?”

    丁奉没有给廖化开口解释的机会。

    “我的家眷都在江东,我不可能抛弃家人,你敢不敢放我走,让我把家人带过来?”

    丁奉给廖化出了一个难题,释放丁奉,廖化需要承担丁奉一去不回的风险。

    而且,丁奉很有可能把房陵城的虚实泄露给吕蒙。

    反复权衡,最终,廖化还是同意了丁奉的请求,毕竟,关羽军也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情报。

    廖化的目的是让丁奉真心投靠,如果强行将对方留下,廖化也不能放心。

    如果丁奉真的能为汉室效力,那么,他终究还会回来,即使一去不回,那也不过是损失了一名小将。

    再说了,自己能擒丁奉第一次,就可以擒对方第二次,廖化有这个信心。

    “好,我给你这个机会,等我见过关将军,我就请求将军放人。”

    听完廖化的话,丁奉一愣,“你就不怕我跑了?”

    廖化当然不会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丁奉,他只推说,“我打听过,小将军勇武坚毅,是一条汉子,你既然承诺了我,那我也愿意相信你。”

    听完廖化的话,丁奉有些动容,“请廖将军给我一段时间,只要我安置好家眷,立即来房陵投奔将军。”

    从丁奉处离开,廖化直接来到关羽的住处。

    这时候,关羽已经清醒了,正在处理公务。

    抬头看到廖化,关羽把手上的东西胡乱一丢。

    “元俭,你的报功文件我看过了,我没有意见,将士们的奖赏我已经让王甫批好了,回头带你的人去仓库领赏。”

    廖化代替部将们向关羽表示感谢。

    接着,廖化把自己和丁奉的对话转述给关羽,希望关羽能放人。

    关羽笑了笑,“这么一位年轻部将,值得你冒险吗?”

    廖化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位年轻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潜力很大,值得培养。”

    关羽摆了摆手,“一名部将而已,这种小事你就不用找我了,自行处置就可以。”

    廖化:“除了丁奉的事情,属下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跟将军汇报。”

    在关羽的疑惑目光中,廖化说出了赵累对七军降兵的承诺,以及,廖化和成何谈好的条件。

    他希望关羽能够同意放人。

    释放丁奉不过是释放了一个人,但是,释放七军降兵就不一样了,那是几百个人。

    关羽有些犹豫,“你应该也知道,虽然吕蒙背盟偷袭荆州,但是,比起孙权,曹操和我们的仇恨更是不死不休。”

    “你现在放走的这些人,很有可能会成为我军的敌人。”

    廖化倒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廖化始终觉得,释放这些战俘,对关羽军来说,利大于弊。

    首先,七军降兵的人数在整个房陵城内,占到的比例并不大。

    其次,这些七军降兵即使离开了房陵,也基本不会投靠江东。

    把这些七军释放了,也可以减少看管俘虏需要用到的兵力。

    当然,承诺只是廖化和赵累为了达成目的进行的权宜之计,是否同意,还得看关羽本人的意见。

    一番思索,关羽似乎也分析清楚了利弊得失,同意了廖化的请求。

    整个房陵城,关羽军将士只剩下几千人,但是,吕蒙军的俘虏就占了两千。

    俘虏由多支部队组成,李异和潘璋的部队占了多数,其他俘虏占了少数。

    撤军的命令已经下达,吕蒙军俘虏的处置不仅是大问题,也是敏感问题。

    廖化并没有提起这些吕蒙军战俘。

    但是,廖化不提不等于关羽不问。

    关羽:“即使放掉了七军降兵,城里还有大批俘虏。”

    “全部羁押在房陵城中,必然会分散大量守城兵力,元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如果吕蒙带兵强攻房陵,这些俘虏很可能在城中作乱。

    但是,关羽也不能为了减少俘虏的数量,组织太多人出城。

    一旦监管不当,同样会在西撤的部队中引起混乱。

    这些俘虏很有可能会冲乱关羽军的阵型。

    廖化试探性的回答,“可以把这些俘虏们分散到四座城门,参与城防建设。”

    “其余的俘虏,咱们采用少次多量的方式,分批向西运送。”

    廖化的处置办法中规中矩,关羽听后,倒也没有表达意见。

    关羽似乎对这些俘虏早就有了安排,廖化的回答,不过是给他一种参考。

    把俘虏的事情谈完,关羽却没有放廖化离开。

    自从廖化表现出统兵能力后,关羽便习惯性的向廖化发问。

    “我前两天收到消息,刘封的援军正在前往房陵。”

    廖化的眼睛一亮。

    仔细一分析,廖化才明白,事情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吕蒙的攻势受挫,关羽又得到了刘封的救援消息,那么,于情于理,关羽都不应该遣散军队。

    但是,关羽的离别酒宴目的很明确,这也侧面说明了,上庸兵的支援兵力不会太多。

    廖话反问关羽,“副军中郎将派了多少部队?”

    关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步骑一千人,而且,由刘封亲自统帅。”

    刘封不仅是上庸兵的最高统帅,还是一名勇将。

    但是,刘封就算再能打,也不能以一敌万。

    只带一千人支援,摆明了担心部队被关羽控制。

    不仅是关羽,连廖化也对这位年轻的将领有些愤怒。

    自己假传关羽的书信征调上庸兵,上庸兵姗姗来迟也就罢了。

    关羽军退到了房陵,廖化又为将士们争取了时间。

    即使如此,上庸援兵还是磨磨蹭蹭。

    而且,上庸和房陵的距离很近。

    上庸兵磨磨蹭蹭的支援速度和薄弱的兵力,已经不是刘封的能力问题了,而是这位统帅的态度问题。

    关羽:“刘封这是把我当成叫花子,还是把吕蒙看成了软柿子了。”

    廖化苦笑道:“君侯不必生气,上庸刚刚平定,或许真的没有办法抽出兵力,既然君侯打定主意西撤,那么,刘封兵多兵少对咱们也没有影响。”

    刘封对关羽不尊敬,关羽同样瞧不起这位刘备的义子,“等我见到大哥,一定让大哥好好教训他。”

    关羽跟廖化提起刘封的事,仅仅是为了让廖化提前做好准备。

    “这几天,我军的家眷已经提前转移了,后勤物资也大多整理好,我准备明天撤军,到时候,你带你的部队去接应刘封。”

    “元俭,你下去命令将士们做准备吧。”

    告辞离开之后,廖化没有先回到自己的营区,而是来到七军降兵的营地,找到了成何。

    正在房陵城里,七军降兵的待遇虽然比不上关羽军将士,但却好过吕蒙军俘虏。

    七军降兵营区在南城,廖化入城的时候,一名斥候刚刚进城,在街道上纵马飞驰。

    从斥候回归的方向上看,斥候一定带回了吕蒙军最新情报。

    把关羽同意释放七军降兵的事情告诉成何,这名降将表示出感谢。

    除了在关羽面前求情,廖化还帮助成何写了一封信,证明成何没有帮关羽军作战,在信的最后还郑重的书写了‘关羽军主簿廖化’这七个字。

    拿到信,成何很感动,他做出承诺,日后在战场上再次相遇,必然不会采用偷袭或者诡计,一定堂堂正正的作战。

    廖化也说了很多客套话,但他没把成何的话当真,在他看来,只有丁奉值得自己用心拉拢,对成何的帮助,不过是兑现承诺之后的举手之劳。

    即使是廖化,也做不到每一句承诺都兑现,更何况成何这种有过被俘经历的普通将领。

    成何一旦回到曹军,曹操会不会让他继续统兵还是个未知数,即使继续带兵了,打仗的事也不是成何说了算。

    廖化和成何两人一起走出营房,来到七军降兵中间,廖化宣布了降兵们的自由。

    大部分人决定跟随成何离开,依旧有不少降兵决定留下,而且,要求留在廖化身边。

    对于这些降兵的投靠,廖化表示欢迎。

    成何带兵离开,廖化亲自放走丁奉。

    丁奉得到了更好的待遇,廖化不仅亲自帮对方选了一匹战马,给足了路费,还把丁奉的武器还给对方防身。

    离开俘虏的营区,廖化直接回营。

    刚回到营区,正好撞见了神色匆忙,召集廖化前往城主府议事的传令兵。

    传令兵喘着粗气,“廖将军,关将军有情。”

    廖化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这么急,我刚从关将军那里回来。”

    传令兵解释着:“吕蒙军来了,他们从水路行军,前锋距离房陵城大概只有两个时辰的路程。”

36、带兵西撤

    接到命令,廖化没有立即离开。

    苏由带兵去仓库领赏,同时,廖化命令留守将士做好撤军准备

    回到关羽身边,现场集结了大量关羽军部将。

    部将们窃窃私语,分享掌握的情报,关羽倒没有制止将士们的议论。

    所有将领到场之后,关羽轻咳两声,开始讲话。

    “根据斥候带回的消息,吕蒙从粉水水路进军,预计不超过两个时辰,就会到达房陵城下。”

    心里有了准备,但廖化依然觉得很棘手。

    吕蒙军的动作太快了。

    即使吕蒙可以克服军心不稳,武器不足,船队运力不够的难题。

    但是,吕蒙军缺马,这就影响了他们的追击速度。

    只要关羽军逃的够快,吕蒙军的主力步兵就很难追上西撤的大军,少量骑兵对战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仓促撤军让关羽军的处境很被动。

    即使关羽立即下达撤军命令,队伍马上出城,关羽军也不会甩开追兵太远。

    仅仅集结撤军部队,就会浪费不少时间。

    前一天参加酒宴的时候,不少人喝的酩酊大醉。

    而且,关羽白天也曾命令全军休息。

    这都为集结队伍增添了不少难度。

    再说了,也不是每一位将领都像廖化一样,提前得到消息,命令将士提前准备撤退。

    廖化判断,等到将士们带领俘虏离开房陵,关羽军和吕蒙军之间,相差路程最多不超过半个时辰。

    关羽的声音适时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上庸兵即将到达房陵。”

    “但是,我军却不能把希望都放在援军身上,守城部队加上俘虏,总共只有几千人,困守孤城,被敌人围住,即使我军守住了城池,也很可能因为粮尽崩溃。”

    “所以,我军主力必须提前开始撤军,延误军机者,斩。”

    “咱们更不能把房陵重地拱手让给吕蒙。”

    “邓辅!”

    听到关羽的喊声,这名房陵太守几乎没有站稳,当场一个哆嗦。

    不论再怎么不愿意,邓辅终究是房陵太守,既然关羽表示不能放弃房陵,为了个人仕途,他必须留下守城。

    邓辅低声问道:“君侯有何吩咐?”

    关羽面无表情,“你的任务,就是守住房陵,房陵城远离荆州,吕蒙军攻击房陵的目的,不过是堵塞我军的退路。”

    “所以,房陵虽然位置很重要,但是,我军撤出房陵之后,吕蒙未必会进攻城池。”

    邓辅:“君侯,房陵兵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而且大多没有作战经验,城中羁押了大批战俘,我担心,一旦吕蒙军到达城下,守军会自动崩溃。”

    关羽:“邓太守放心,我不会把坚守房陵的任务只交给你,我还会留下王甫,统兵五百,与你一起守城。”

    听到关羽点名,王甫同样站了出来。

    关羽紧紧盯着王甫,“国山,房陵就交给你了,你一定配合邓太守,守好城池,我军撤走之后,即使吕蒙军带兵追我,你也不需要理会。”

    王甫郑重的点点头。

    接下关羽的任务后,王甫和邓辅两人立即离开,下去传达命令。

    关羽随后喊到了赵累的名字,要求赵累动员队伍,担任全军后卫。

    只要关羽军动作快,撤军行动几乎不会遇到危险,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关羽还是派出了赵累进行警戒和防备。

    吕蒙军缺马,追击力度不会太强,赵累经验丰富,麾下又都是老兵,抵挡吕蒙的追击,似乎并不困难。

    如果关羽军动作够快,或许还能得到上庸兵的支援。

    殿后的事情交代完毕,关羽又讨论起先锋任务。

    关羽给廖化两个任务,押解部分俘虏先行,同时,想办法接应刘封。

    对于这个任务,廖化早有准备,所以,非常爽快的接下任务。

    会议还没有结束,关羽又喊了几名将领的名字。

    回到营区,廖化的将士们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可以离开。

    苏由同样带领将士们领完了赏银,众人士气高昂。

    廖化麾下有不少家眷在江陵的士卒,酒宴之后,不少将士已经离开了队伍。

    剩下来的,都是精锐老兵,而且,得到了七军降兵的补充,廖化的兵力又恢复到了三百。

    除了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廖化还得挑选一些随军行动的俘虏。

    兵力有限,为了避免行军时俘虏引起暴乱,廖化不敢带走太多人,只带走了五百人。

    为了减轻房陵城的治安压力,避免俘虏闹事,所有随军的俘虏都是从李异和潘璋这两支降军里选择。

    带领俘虏随军行动的,依旧是廖化的老熟人,马忠。

    尽管马忠一直表现的很配合,但俘虏的事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以保护马忠的名义,廖化派了两名士卒贴身行动。

    先锋队伍在西门集合,廖化立即带兵出城。

    为了尽快和刘封取得联系,廖化朝着上庸方向派出了不少斥候。

    半个时辰之后,斥候们还没有带回好消息,身后却带回了急报。

    传令兵飞马赶来,要求廖化立即带兵前往中军支援,殿后部队已经被追兵击破了。

    军情紧急,廖化没有犹豫,留下苏由带领五十人看管俘虏,廖化亲自统帅主力东进。

    尽管廖化把形势想的很危急,到达中军的时候,廖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手。

    关羽军围成一个防御圆阵,大批物资被推倒,胡乱堆积在阵外。

    一面“吕”字旗出现在战场上,吕蒙似乎亲自带兵追了过来,而且,敌人动用了不少骑兵。

    骑兵一次次冲击关羽军的圆阵,阵型已经被冲乱了。

    在圆阵的中央,骑在赤兔马上的关羽不断吆喝着什么,周仓擎着帅旗站在一边。

    看到这些骑兵,廖化心知要坏,如果遭受冲击的不是关羽,此时的圆阵已经被击破了。

    这些骑兵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明显训练有素。

    廖化很确信,吕蒙麾下没有这么多骑兵,参与进攻的大多数敌人,很有可能是曹军铁骑。

    房陵的位置原本就接近曹军的襄樊势力范围,廖化和关羽只顾着防备吕蒙,却疏忽了曹军。

    面对骑兵的冲击,别说赵累统帅的是疲兵。

    即使赵累麾下都是精锐步兵,也很难在行军过程中及时变阵对敌。

    廖化的士兵都是步兵,而且人少,贸然救援关羽,也容易被成规模的骑兵冲败。

    所以,廖化选择攻敌必救,击退吕蒙,总归是没错的。

    廖化把将士分成两组,一支冲锋,另一支支援,朝着“吕”字旗扑了过去。

    在廖化发起冲锋的时候,敌人出动了少量骑兵,试图阻拦。

    骑兵和步兵对向冲锋,步兵迅速被撞倒了一片,但是,骑兵的马速也被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停了下来。

    等到担任支援任务的将士赶到战场之后,这支骑兵被迅速消灭。

    “吕”字旗下,不断响起急促的号声。

    除了少量骑兵及时返回,冲击关羽的大多数骑兵根本没有支援吕蒙的意思。

    这个表现再一次验证了廖化的猜测,围攻关羽的部队是孙曹两家的援军。

    所以,那些主力骑兵的眼里只有关羽,对于吕蒙的性命,他们并不关心。

    或许在曹军兵将的眼里,最好的结果是吕蒙和关羽同时被杀。

    开弓没有回头箭,廖化也没有办法,调整进攻方向,他只能集中兵力,全力攻杀吕蒙。

    正当廖化觉得形势危急的时候,一支骑兵从西边杀进战场。

    廖化立即判断出这支部队的真实身份。

    上庸兵终于来了,他们进入战场的时机很好。

    曹军不救援吕蒙,吕蒙自然也不会帮助曹军。

    原本在廖化面前阻击的吕蒙军开始撤军。

    廖化和将士们顺势发起追击,利用敌人后撤的空档,廖化和“吕”字旗的距离又缩短了不少。

    之前刺杀过吕蒙,廖化很清楚吕蒙甲衣的样式。

    张弓搭箭,瞄准了那个形似吕蒙的人射了出去。

    “吕”字旗下的骑兵们没有丝毫停留,加速逃离。廖化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射中敌人,

    廖化牢记自己的救援任务,带领将士朝关羽冲了过去。

    围攻关羽的骑兵也已经开始撤退。

    赶到关羽身边的时候,关羽正站在赤兔马下审问俘虏。

    看到廖化,关羽说道:“战场不能打扫了,咱们得赶紧离开,这些骑兵是徐晃的人,曹军主力也在朝房陵杀过来。”

    随着马匹嘶叫声和马蹄声的响起,刘封的骑兵从众人面前呼啸而过。

    关羽再次大怒,“刘封难道不知道,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撤军?”

    廖化反问道:“君侯,我军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战,你不如先带部队撤军,我带人接应刘封将军。”

    关羽点了点头,“只能这样了,记住,穷寇莫追,不论是吕蒙,还是徐晃,都带着主力来的。”

    点头应允之后,廖化带兵东进。

    没等多久,廖化遇到了带兵折返的刘封。

    刘封的骑兵不仅携带了大量夺取的战利品,他们还抓捕了大批战俘。

    这位青年将军意气风发的看着廖化,“贼兵不过如此,等到上庸兵到,我来为你们报仇。”

37、接风晚宴

    尽管刘封夸下了海口,扬言要为关羽军报仇,但是,刘封并没有把雄心壮志付诸行动。

    刘封并不是一名完全不知进退的莽将。

    和廖化会合之后,刘封立即命令部队返回,追赶关羽统帅的西撤部队。

    关羽军多步兵,经过刚才的战斗,队伍增加不少伤兵,走不快。

    廖化和刘封在回城路上和关羽会合了。

    尽管得到了上庸兵的支援,敌人还是不死心。

    孙曹联军派出不少斥候对西撤的队伍进行探查,但是,敌人放弃了骑兵突袭的战术。

    得到关羽的消息,上庸城里早就已经做好了接应准备。

    守城的孟达不仅在城中帮助关羽军划好了营区。

    在关羽军入城的时候,上庸城里有头有脸的军政将领都在城门处迎接。

    除了刘封,上庸还有两号人物,第一号人物就是孟达。

    孟达是刘备入蜀时期,最早投靠刘备的益州将领,比起他的军事能力,他的投机能力更强,至于孟达最终死在投机上的事情,那就是后话了。

    第二号人物,是申耽。

    这名曹军降将同样是一个重要人物,投靠刘备之前,申耽只是上庸的太守。

    他虽然有一定能力,但地位不高,投降刘备之后,被任命为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可不是普通身份。

    如果把上庸城内的所有将领都算上,申耽的职位也仅仅次于关羽的这个前将军,远远高过刘封这个杂号将军。

    当然,申耽的实际地位不如刘封,而且,也不如孟达。

    只怕连申耽本人,也没有真正把名号上的高低当回事。

    刘备之所以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不仅是因为想千金市骨,招揽北方降将。

    通过‘征北将军’这四个字,向天下证明刘备志在收复中原的野心。

    只不过,刘备的野心随着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以及夷陵惨败彻底烟消云散了。

    等到刘封逼反了孟达,孟达带领曹军进攻上庸,赶走刘封,申氏兄弟被迫投降,这个征北将军也就成了个笑话。

    大将投降,原本地位高贵的四征将军,也在蜀汉后期,地位一降再降,成为了杂号将军。

    曹魏的情况,其实和蜀汉相似。

    原本地位在四征将军之上的四方将军,也在后期地位大幅下降,最终,四方将军在曹魏的位置远远不如四征将军。

    廖化始终觉得,这种地位的下降,与左将军于禁的投降有关。

    实力赋予了身份和地位,而不是身份地位增强了实力。

    目前来说,申耽的地位非常高。

    在城门处,申耽和孟达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关羽客气的跟两人打了招呼,但是,众人没有在城门过多停留,关羽迅速带兵入城。

    士兵们把廖化等人引进到了各自的营区。

    进入上庸城,有了城墙保护,充足的物资供应,将士们总算可以安心休整。

    命令士兵们休息,但廖化自己却没有闲着,救治伤员,检查装备,核实军功。

    在廖化看来,逃回上庸,不仅仅是荆州攻防战的结束,更是夷陵之战的开始。

    他始终认为,自己的重生带着历史使命,需要弥补太多遗憾,一天没有收回荆州,廖化就一天不会放松警惕。

    关羽的使者很快来到了廖化面前,关羽要求廖化参加酒宴

    为了给关羽军将士接风洗尘,刘封、孟达不仅给士兵们准备了大量粮食。

    而且,刘封专程在城主府内摆了一个酒宴,邀请关羽军的文武将领赴宴,廖化是关羽的亲信,当然也被邀请同去。

    ……

    宴会在城主府里举办,大厅中央摆放了一张桌子。

    酒桌前不远处,有一些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仪仗乐队。

    乐队此时正在奏乐,乐声慷慨激昂。

    关羽坐在正中间,他的左手边坐着刘封。

    荆州将领们在关羽的右手边坐下,上庸将领们则坐在刘封的左手边。

    刘封身边依次坐着孟达和申耽。

    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桌下放着美酒,桌边还站着侍女,这场酒宴确实很隆重。

    上庸的将领们都在谈论起荆襄战况,关羽军将领却大多保持着沉默。

    在士兵的引导下,廖化坐到了关羽身边。

    赵累也同样坐在廖化身边,似乎已经呆了一段时间。

    赵累是一个心里藏不下事的人,廖化能明显看到赵累脸上的担忧。

    廖化定了定神,将注意力拉回酒桌上。

    刘封亲自给关羽到了一杯酒,举起了酒杯,“二叔不必担心,上庸有小侄在,一定保证万无一失,等到二叔休息好了,小侄不仅派人护送二叔回益州,小侄还会出兵消灭吕蒙军,帮助二叔报仇。”

    关羽虽然心高气傲,但也不是不识大体,不管内心对刘封有多少意见,至少在面上还是表示出感谢。

    虽然关羽打了败仗,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敢把关羽当成普通的败军之将。

    毕竟,关羽不仅能力很强,而且,他还是刘备的二弟。

    申耽没有错过讨好关羽的机会,他也立即表态,“关将军,我们上庸兵都愿意为主公赴汤蹈火,我们一定尽快夺回荆州,请将军放心。”

    和申耽碰杯之后,关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孟达没有凑这个热闹,低着头自斟自饮着。

    廖化明显看到关羽脸上一闪而过的不悦。

    刘封和申耽两个人急着在关羽面前表态没有问题,但他们的话明显戳到了关羽的痛楚,而且,似乎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刘封似乎兴致很高,明显没有意识到关羽脸上的不悦。

    话题很快被岔开,帮关羽倒酒的时候,刘封看向了现场的乐队。

    “二叔,这支乐队是我和孟达攻克上庸,申将军投降时候,父亲送给孟达的礼物,连我都没有得到呢。”

    放下酒杯,目光转向关羽,“这一首《定军山》,就是乐队自己创的曲,我和孟达两个人编词,用来纪念父亲在汉中作战时立下战功,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的故事。”

    刘封笑了笑,“二叔,你见到我父亲可别忘了跟父亲提一提这件事,上庸的位置偏远,父亲可别忘了我啊,我还准备带着乐队给父亲祝寿呢。”

    关羽的脸色再度发生变化,没有给刘封答复。

    由于关羽表情变化的很明显,这一次,连申耽都意识到了不对,闷声喝酒。

    廖化试图暖场,举起酒杯,“这一次房陵城外,多亏了少将军,来,少将军,我敬你一杯。”

    笑着和廖化碰杯后,刘封看向孟达,“子度,这《定军山》虽然好听,但是,一直听,也会听腻的,回头你再写一个《战荆襄》,歌颂一下二叔捉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的功绩。”

    刘封毕竟是一个年轻人,为人处世上的不成熟,完全可以理解。

    刘封的本意是为了讨好关羽,但是,这位少年得志的将军似乎并没分清场合。

    关羽军大败,士气低沉,设宴接风本身没问题。

    在这一场接风宴上,大奏鼓乐,这就很没有同情心了。

    捉于禁,斩庞德,确实是关羽的得意之作,但是,关羽除了获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既没有夺下襄阳,也没有攻克樊城,更糟糕的是,把荆州丢了。

    ‘战荆襄’这三个字里,可是带着荆州,这简直就戳在了关羽的痛处上。

    关羽原本就心高气傲,刘封等于是在打脸。

    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扔,关羽立即起身,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开了。

    周仓和关平两人也没有继续吃下去,站起身跟随关羽离开。

    刘封似乎没有想到关羽为什么会生气,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愣住了。

    就连原本在吹奏《定军山》的乐队也停止了演奏。

    整个宴会现场的气氛突然凝滞,安静的仿佛铁针落地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刘封毕竟是上庸的主人,关羽军远来是客,而且,人家摆好了酒宴款待自己,总得让对方面上过得去。

    廖化再次出现,打圆场。

    看着刘封,说道:“自从襄樊战事开始之后,关将军一直军务缠身,无数次身先士卒,亲自拼杀,关将军累了,来,少将军,咱们喝酒。”

    廖化一边举起酒杯,一边看着刘封的表情。

    刘封的脸色越来越坏,没有对廖化进行回应。

    廖化不得不自行将酒喝下,笑着说道:“我廖某先干为敬。”

    气氛并没有缓和,那支乐队的首领也来到桌前。

    首领向孟达请示,“将军,这乐咱们还奏吗?”

    孟达没有开口,刘封却仿佛被刺激到一样。

    “继续个屁,败军之将神气什么?”

    刘封气的手发抖,拿起筷子试图夹菜,几次夹菜都没有成功,最终,刘封将筷子扔在地上。

    随后,刘封也带着随从离开了酒席。

    两位统帅先后离场,过了一会儿,孟达开口,劝退了整个乐队。

    随后,孟达环顾着桌上的众人,“大家还等啥,吃吧,再不吃,这饭好凉了。”

    廖化、申耽、赵累等人纷纷举杯,动手夹菜,酒宴上又热闹了起来。

    众人都没有提到之前的不愉快。

    看向桌上的空座位,再看向丰盛的大餐,廖化突然间没胃口了。

38、分道扬镳

    接风晚宴上的不愉快终究还是影响到了上庸兵和关羽军之间的关系。

    两方将领在统帅不在场的情况下,一起吃完了饭。

    但是,这场酒宴并没有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

    酒宴后,将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反而减少了。

    酒宴之后两天,关羽和刘封再没有进行过任何公开或者私下的接触。

    当然,上庸兵的将领们终究还是识大体的,主帅的矛盾并没有影响到关羽军将士的后勤补给。

    利用这段时间,廖化麾下的将士不仅恢复了锐气,还补充了兵力。

    在闲暇的时候,廖化还会组织将士们进行军事训练。

    看守房陵的王甫也带回了最新情报,危机解除了,吕蒙军朝着秭归方向撤走。

    徐晃的部队同样停止追击,非但没有接近房陵,反而退回了襄阳城。

    廖化很理解孙曹两军的撤军行动。

    不管是吕蒙军还是曹军,都没有持续作战的意愿和能力。

    不论是徐晃救援襄樊,还是吕蒙夺取了荆州,这两支部队都成为了百战疲兵了,战斗力下降的很快。

    想要发起新一轮战斗,至少需要休整一两个月。

    尤其是吕蒙军,房陵城外的几次兵败,严重挫伤了敌人的锐气。

    敌人有兵力优势,如果集中兵力,不惜一切攻城,确实可以攻克房陵。

    但是,攻克房陵之后,他们还得继续攻击上庸。

    那时候,关羽军可以西撤到更远处的西城。

    如果吕蒙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不仅战事会持续下去,而且,收益很小,风险很大。

    进攻房陵的最大目的是击杀关羽,既然关羽已经逃出生天。

    那么,吕蒙和徐晃自然就没有了继续追击的必要。

    没有外部压力,入蜀的计划被关羽提上了日程。

    早在进入房陵的时候,关羽就已经派人入蜀,向刘备汇报过战情。

    但是,转述的情报总归不如亲自解释更可靠。

    除了讲清战局,关羽还要向刘备请兵,和孙权重新争夺争夺荆州。

    使者把关羽的意图告诉了廖化,也带来了关羽的口信。

    廖化、赵累同时得到召见,一起商谈入蜀的事情。

    进入关羽的营房,廖化这才发现,王甫也从房陵城前线回来了。

    关羽先让王甫汇报了吕蒙军和曹军的动向。

    关羽:“我准备离开上庸,带兵入蜀,得到大哥的支援,再重新杀回来。”

    “你们几个人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王甫当场表态,“我认为,君侯的判断很正确,吕蒙军虽然退出了房陵,但是,孙权往荆州增派了不少部队,根据俘虏提供的消息,孙权很有可能亲自带兵驻扎在公安。”

    “孙权的态度很明显,他要把荆州彻底抢走,不仅没有打算还给咱们,还不希望做任何让步,铁了心和咱们打一仗。”

    “我军虽然得到了上庸兵的支援,但是,这份援助的力度明显比不过孙权的亲征。”

    “请恕我直言,如果不是主公亲自带兵东征,咱们未必能夺回荆州。”

    王甫的话说的很客观,而且,他实质上也是表态支持关羽的计划,建议关羽立即行动。

    赵累是个武人,他的回复更直接,“君侯希望我去哪,我就去哪,我和我的将士完全服从君侯的命令。”

    关羽给了赵累一个赞许的目光,随后,他看向了廖化。

    廖化是赞同关羽和王甫的判断的,即使得到了上庸兵的支援,荆州形势已经没有办法更改了。

    唯一夺回荆州的办法,只有武力,而且,是刘备亲自统帅倾国之兵东征。

    东征之后,不仅要从孙权手中夺回北荆州,还要一口气吃下南荆州,这样才能弥补大意失荆州的损失。

    关羽必须回到成都,这也是廖化一开始的计划。

    有了关羽的协助,刘备才会在东征过程中少犯错误。

    但是,廖化并不想跟关羽一起西撤。

    他知道历史走向,知道这一入蜀,至少两年都不会发生大战。

    说来也巧,建安二十五年的年初,曹操病死,年底,曹丕称帝,汉禅让给了魏。

    面对曹魏的篡汉,刘备不得不硬着头皮称帝,证明大汉还没有灭亡。

    吕蒙闰月出兵,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底,等到关羽回到益州,将士们准备东征的时候,正好赶上曹魏篡汉的大事件。

    等到刘备处理好称帝琐事,开始东征,那已经是章武元年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至少一到两年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

    孙权偷袭了荆州,和刘备撕破了脸,当然不会什么也不做,傻傻的等着刘备报仇。

    这段时间,孙权不仅和曹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联合,而且,孙权最终把治所迁到了鄂州。

    荆州支持刘备的势力,也会在这两年不断的被消灭。

    之所以对这段记忆刻骨铭心,七十多年不忘,那是因为,夷陵惨败是所有蜀汉人心中永远的痛。

    廖化希望关羽入蜀,但是,他想留守荆州。

    不为自己的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尽量保留下荆州的反孙力量,让老百姓明白,刘备没有放弃荆州,皇叔没有抛弃百姓。

    而且,廖化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对敌军展开一系列破袭战。

    思绪太多,以至于廖化忘记了对关羽进行回应。

    关羽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语气有些迟疑,“元俭,你怎么看?”

    廖化神情很庄重,“君侯,我想留下,我要让孙权知道,背信弃义需要承担代价。”

    不只是关羽,现场的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廖化。

    廖化只能继续解释,“主公刚刚从曹操手中夺下了汉中,蜀地的积累已经消耗殆尽了,我听说,战事的最后时刻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程度,我想,以益州和汉中的物资积累,短时间内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战。”

    “等到主公积攒起粮食、兵马、装备,这其中会产生很多变数。”

    关羽的眉头皱了起来,“你想让我留在荆州,和吕蒙继续作战?“

    廖化摇摇头,“不是这样的,关将军你一定要入蜀,咱们这次小瞧了孙权,关将军必然深有体会,您一定要劝主公打消轻敌的念头。”

    “而且,将军您对荆州的形势掌握的一清二楚,有您在主公身边,可以给主公提供更多帮助。”

    “我军目前在荆州的兵力没有优势,君侯你又是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只要您出现在荆州战场,我相信,不论是孙权还是吕蒙,都会集中兵力对您进行阻击和围剿,那样,反而不利于我军行动。”

    关羽有些不解,“你的意思是,你带领我军将士在荆州和吕蒙作战?”

    廖化再次摇头,“我需要的兵力不多,只需要本部三百人,就像君侯你当年绝北道时做的那样,我的进攻将会以骚扰为主。”

    “如果敌人兵少,我就偷袭,敌人的兵力一旦集中,那我立即逃跑。

    “我可以联络上一些忠于咱们的豪强武装和地方酋长,提前为主公夺取荆州,制作声势。”

    听完廖化的回答,关羽有些犹豫,“我不是质疑你的能力,你的计划风险太高了。”

    “这意味着,你和你的部队,将会在一个敌军环绕,没有后勤补充,没有援军支持的地方持续作战,所有的补给都需要就地补充,或者说,以战养战。”

    “即使你赢了无数次,但是,你只要失败了一次,你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你前期的努力也将毁于一旦。”

    关羽紧紧的盯着廖化的眼睛,似乎想要看出什么,“这样做,值得吗?”

    廖化重重的点头,“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听完廖化的话,关羽沉默了,过了一会,关羽叹了口气,“这样吧,我让赵累留下帮你,你们两个人多次合作过,有默契,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廖化摆摆手拒绝,“这种情况下,越少人参与越好,人多了不仅会加重后勤压力,还容易暴露行踪,赵都督做事谨慎,有他照顾君侯,我们前线的将士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杀敌。”

    关羽还没说话,关平却突然从他身后现身。

    “父亲,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做下去,荆州的丢失,虽说是因为吕蒙小儿的背盟偷袭,但是,父亲的大意确实给了贼人可趁之机。”

    “父亲得向大伯请求援兵,必须入蜀,儿子却不一样。

    “儿子希望能够代替父亲,为收复荆州做些什么。”

    看到关平的态度,关羽很欣慰。

    关羽重新看向廖化,“元俭,平儿想随你作战,你同意吗?“

    廖化拱拱手,“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是当世才俊,得到坦之相助,属下求之不得。”

    关羽开怀大笑,心情似乎很好。

    收起笑容后,关羽的神色变得庄重,“这荆州的百姓,大哥的王业,平儿的安危,就全部拜托你了。”

    廖化重重的点头,拱手行礼。

    关羽同样拱手还礼,“元俭,祝你旗开得胜,一路顺风。”

    “我军东征之后,我会在江陵的城主府,亲自为你和立功的将士们摆上一桌酒席庆功。”

第39章 出兵秭归

    关羽给了廖化充分自由,没有安排任务。

    不论是出兵的时间,还是用兵的方向,全都由让廖化自己决定。

    赵累的部队随行入蜀,赵累和周仓两人,一内一外,保护关羽的安全。

    关羽军的主力没有办法入蜀,只能留在上庸郡。

    留守上庸的关羽军由王甫统一协调指挥。

    由于刘封和关羽的矛盾,将士们会换防到房陵,至于粮草筹集工作,将会由王甫和刘封对接。

    王甫的任务很重,他还得协助邓辅保卫房陵,同时,做好接应廖化的准备。

    第二天,关羽带队出城,准备入蜀。

    孟达、申耽等很多上庸兵的将领都来到城门送别。

    送别的仪式比入城的仪式简单了很多,也冷清了不少。

    刘封称病,没有到达现场。

    送走关羽之后,廖化回到营区。

    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士兵们好好休息。

    尽管廖化曾表示过,他会去荆州,要给孙权制造麻烦。

    但是,廖化却并没有立即行动。

    他准备训练士兵,搜集粮食,等到将士们充分做好战斗准备后,再开始南下。

    拖延出兵时间,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吕蒙军撤到更远的地方,给自己更充分的战略回旋余地。

    只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廖化还没做好动手准备,上庸城这位年轻的副军中郎将却有了想法。

    关羽上午离开,中午,刘封的‘病’就好了。

    上庸城中传出了刘封亲自统兵进攻秭归的消息。

    传闻很快被证实,不仅仅是上庸兵,关羽军也要参与战斗。

    廖化当然也收到了刘封的征召命令。

    他不得不取消将士们的休假,命令苏由组织将士做好战斗准备。

    根据传令兵的要求,廖化立即前往城主府,听取刘封的最新指示。

    廖化并不是唯一接到命令的关羽军将领。

    由于关羽刚刚离开,很多部队还滞留在上庸,没来到及动身房陵。

    这些军队都得到了刘封的征召,统兵将领也被集合到城主府。

    关羽军的将领们是最后得知消息的,到场的时候,城主府里站满了房陵兵的将领。

    刘封和孟达似乎对是否出兵的事情产生了争议。

    刘封的语气不容置疑,“子度,你不用担心,救援关羽的时候,我和吕蒙交过手,他的军队已经是一支疲兵了,咱们上庸兵却养精蓄锐了很长时间,这一次出击,我很有取胜的把握。”

    “再说,我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对于战场厮杀,有充足经验,如果形势不好,我会立即撤军,你可以放心。”

    孟达明显没有被说服,“少将军,咱们的主要任务是守住上庸,既然已经成功接应关将军撤回了上庸,那么,咱们没必要把精力放在荆州上。”

    “荆州已经丢失了,上庸面临着孙曹两军的进攻压力,这时候,咱们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我军刚刚夺取上庸郡,现在郡中的形势不稳,不如,加固城防,积攒物资,等到主公东征的时候,咱们再出兵配合,那样岂不是更好?”

    刘封摆了摆手,“你不明白我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决定主动带兵出击,也是存了以攻代守的想法。”

    “吕蒙回到江陵,徐晃驻防襄阳,一旦两路出兵,咱们的防守压力太大了,这种时候,咱们只要重创一支敌人,那么,接下来只需要面临一个方向的压力。”

    刘封明显是在诡辩,孙曹两军现在已经是进攻乏力了,上庸地形复杂,敌人根本无暇西进。

    刘封集结重兵进攻吕蒙,一旦失败了,上庸的防守兵力必然会受到损失。

    即使成功了,刘封也很有可能遭到吕蒙军的报复。

    廖化觉得,这位少将军力主作战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立功,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孟达是个精明的人,明白刘封态度之后,他看向申耽,眼神里带着求助神色,“义举,你也说两句。”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申耽。

    申耽似乎有些紧张,张了张口,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申氏兄弟新降,申耽又是上庸地区的豪强,他的立场很尴尬。

    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发生争执,站哪边都容易得罪另一个人。

    刘封有些不耐烦,“申将军,说说你的看法吧”

    申耽语气缓慢的说道:“孟将军说的有道理,现在出兵进行一场大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即使咱们不需要担心曹军的偷袭,但是,这一次南下作战也很难取得太大战果。”

    “关将军麾下有数万大军,可是,被吕蒙偷袭荆州,全军覆没了,不仅丢失了整个荆州,残兵败将只剩下几千人。”

    “咱们的兵力远远没有关羽军巅峰时期强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反攻荆州,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廖化能感觉的到,申耽已经很努力的在考虑措辞,避免让刘封感受到敌意。

    申耽的立场和孟达差不多,观点也不会差太远。

    虽然曾在酒宴上表态愿意出兵,但是,真到作战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不那么坚定了。

    申耽也有私心,他已经是征北将军了,就算立功了,也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可是,一旦兵败了,说不定会承担连带责任。

    而且,刘封和孟达不是本地人,一旦兵败,他们两个人可以丢弃上庸逃回蜀地。

    申耽不一样,他的根基在上庸,家人和财产都没处转移,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更关心上庸的安危。

    刘封的脸上露出不悦神色。

    申耽自然也不想得罪刘封,刘封毕竟是刘备的儿子,还是上庸地区的最高统帅。

    申耽话锋一转,“少将军说的也很有道理,吕蒙军兵马疲惫,我军士气高昂,完全可以进行一次有限度的进攻。”

    “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戒,避免深入荆州,就可以在让吕蒙充分见识我上庸兵军威的基础上,避免遭到曹军偷袭。”

    “咱们上庸兵不仅救回了关将军,还给吕蒙军带来了边防压力,在主公面前也可以有个交代。”

    看着申耽,廖化心中暗骂了声老狐狸,对方完全是在和稀泥。

    听完申耽的话,孟达大概也明白这名三号人物靠不住了,目光又在其他上庸兵将领中打量了起来。

    大多数的将领没有表示意见,一些年轻将领不仅支持上庸兵,而且,愿意担当全军先锋作战。

    上庸的将领靠不住,孟达又将目光看向了关羽军将领。

    廖化有过前世经历,当然知道孟达不是个好东西。

    孟达不仅背叛了蜀汉,为徐晃引路,成为了曹魏的帮凶,而且,孟达还在魏文帝曹丕死后反叛魏国,试图重新投靠蜀汉。

    对孟达这种不忠不义的人,廖化不可能有好印象。

    但是,孟达的观点明显比刘封靠谱。

    廖化准备帮孟达一把,他不是申耽,不会和稀泥。

    廖化:“少将军,孟达将军说的在理,现在确实不是出兵讨贼的好时机,希望少将军能够三思。”

    刘封还记得廖化,知道廖化是关羽军将领。

    听过廖化的反对意见之后,刘封立即进行驳斥。

    “廖将军,你们是不是让吕蒙吓破胆子了,你没胆子不要紧,会有胆子大的人上前线。”

    “这样吧,你的人负责押运粮草,咱们在秭归城里见。”

    廖化也没有料到,刘封对自己的敌意这么大。

    自己只表示出一个看法,还没有说出理由,刘封就把自己定性成了畏敌避战。

    如果自己真的怕吕蒙军,那么,自己不可能在刚到粉水的时候,和赵累提出渡河作战的建议。

    如果廖化真的想自保,那更不会在多次作战中亲自带兵冲杀在一线。

    为了不影响将士们的团结,给主帅留个面子,廖化没有当众反驳,但他不适合继续提建议。

    连廖化都说服不了刘封,其他的关羽军将领更不愿开口说话。

    就这样,出兵的决定迅速通过,刘封给全军将士准备了半天时间,军议之后,黄昏就要出兵。

    刘封以大军出动,后方需要有大将负责为由,留下了孟达守城。

    但是,孟达还是得派出部队,随同刘封作战,听刘封的指挥。

    廖化也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负责后勤。

    军议结束之后,刘封第一个离开,随后,众将分头离开。

    由于军务紧急,众人也没有闲聊的心,行动很迅速。

    孟达却拦住了廖化,“元俭,会上的事情,我很感谢,少将军并不是故意不给你面子,你别往心里去,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廖化眉毛一挑,孟达似乎打听过自己,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防备这个人。

    “孟将军言重了,都是为了公事,个人得失不算什么。”

    孟达握住了廖化的手,“我的外甥李贤会带兵跟随少将军同行,孩子年轻,希望元俭你能多帮衬帮衬。”

    “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我的人必然会支持将军。”

    孟达的话似乎蕴含着深意,廖化倒也没细究。

    拱拱手向孟达道谢之后,廖化加快速度离开。

    后勤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如果可以选择,廖化宁愿带兵上阵杀敌。

    刘封的命令太急了,时间有限,廖化不想有任何耽搁。

    大军进攻秭归,漫长的补给线会带来极大压力。

    作战需要出动多少兵力,部队需要调集多少粮草,廖化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40、南征行动

    为了核实南征的兵力,廖化跑了很多地方。

    总兵力一共四千余人,包括:

    刘封直接统帅的兵力千余人。

    申氏兄弟出兵的千余人,申耽亲自统帅。

    孟达的外甥李贤带领的一千人整。

    关羽军留在上庸的兵将千余人。

    大军离开上庸之后,先往东行进,经过房陵城的时候,刘封再次从城中征召部队。

    最终,房陵太守邓辅守城,王甫统帅五百人参与南征。

    部队总人数近五千。

    到达房陵之前,廖化提前派人给王甫送过口信。

    得到提醒的王甫在刘封面前表现的很谨慎,他没有和刘封发生任何争执,所以,留在了中军,跟随上庸兵行动。

    南方是熊山山区,大军没有办法翻山行动,所以,队伍继续东进,过了粉水,寻找官道南下。

    由于负责后勤,廖化的任务非常枯燥。

    除了视察军队,检查存粮,统计消耗,廖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关平闲聊。

    关平不算廖化的部属,廖化也没有给他安排军务,所以,关平倒也是廖化军中的唯一一个自由人。

    看到廖化又一次统计粮食数量,关平提出了疑问,“元俭,少将军劳师远征,是不是有点儿戏了?”

    虽说廖化对刘封有很多看法,但是,妄议统帅是非,对主帅的威信有负面影响。

    廖化是一名合格的将领,迅速结束了涉及刘封的讨论,“也许,少将军有其他考量吧。”

    关平倒也识趣,没有继续抱怨,“你既然跟我父亲请愿,希望留在荆州作战,一定已经有了成熟计划吧,不如泄露一点,也让我心里有个底。”

    虽说廖化缺乏情报支撑,但他在行军路上,已经对未来有了一个判断。

    关平不是外人,廖化也没有必要隐瞒。

    “我的进攻目标,同样是秭归,我相信,那里有不少支持我军的豪族武装和夷兵酋长,我要联合他们。”

    关平倒是很吃惊,“既然你的目标和刘封将军一致,那么,你为什么要顶撞少将军呢,我听说,你是得罪了刘封,才被派到后方压粮。”

    廖化苦笑了起来,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摇了摇头,廖化解释道:“你有所不知,在我的原先计划里,我军只有三百人,队伍行军具备隐蔽性,即使我军没有办法不惊动敌人,顺利赶到秭归城下,也可以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穿过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等到敌人发现我们,试图消灭咱们的时候,我军已经进入了秭归,与友军建立联系了。”

    廖化叹了口气,“可是,少将军统领数千人马南下,这么大张旗鼓,进攻秭归的消息,恐怕已经走漏了,我军肯定会面临敌人的阻击,不仅用兵的难度加大了,偷袭的突然性也不复存在。”

    廖化随口问起了关平对战局的看法。

    关平见证了关羽亲手缔造的众多奇迹,知道很多关羽的计划。

    廖化相信,关羽也跟关平聊过很多用兵打仗的经验和故事。

    哪怕关平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那他耳濡目染之下,也应该对战局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有重生前的经验,但廖化的思维毕竟有局限,多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也利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听到廖化的提问,关平倒也没有客气,他似乎确实想过,“我父亲曾经跟我提过,从蜀地进入荆州,最关键的城池有三处,秭归、夷陵和夷道。”

    廖化点点头。

    关平似乎有了信心,“这三处城池,分别是长江沿线的三处重镇,如果不能把这三座城池拿下,我军的水军就没有办法从蜀地东出。”

    “这三个地方,秭归在最西方,夷道在夷水的交汇处。”

    廖化已经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当然,他也想到了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但他还是鼓励关平继续说下去。

    “既然廖将军决定对吕蒙军进行袭扰,那么,我的看法更激进,咱们不如大胆一点,攻打三城的中心夷陵,这样一来,我军不仅可以切断秭归和夷道的联系,还可以最大程度扩大影响。”

    廖化的思绪再次回到了重生之前。

    在原先的历史中,刘备的东征就是沿着长江和夷水两路行军。

    先锋击破了东吴在秭归的驻防兵力,占据了秭归。

    江东军边战边退,但是,退到了夷陵和夷道,就再也不退了,汉吴两军隔着长江对峙。

    依靠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陆逊不仅迟滞了刘备军东征的速度,也逼迫刘备在巫县、秭归这样的重镇留兵防守,避免后路出现闪失。

    在没有彻底夺下夷陵和夷道之前,长江天险便处在江东军的手中,吴军可以随时发挥水军优势,截断汉军退路。

    至于陆逊为什么不再继续往东退了,那是因为夷陵的地理太关键了。

    只要汉军冲过了夷陵,东面就是一马平川,步战能力更强的汉军,将会有更大的胜机,汉军那时候也可以摊开兵力,不必连营四十多座。

    虽然重生了,廖化却和像一名老人,总是习惯性的陷入回忆。

    “廖将军?”

    关平的声音叫醒了廖化。

    廖化把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的告诉关平。

    夷陵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更是刘备东征的一个关键城池,但是,进攻夷陵却并不符合廖化当下的现实情况。

    除了联络荆州反孙拥刘的势力,廖化还要保证自己和将士们在江东军的眼皮子底下活下去。

    夷陵有秭归、夷道的保护,地处后方,在战事不吃紧的情况下,后方守备很有可能松懈,如果廖化集中兵力偷袭,极大概率会得手。

    但是,得手之后呢,那时候廖化军该怎么办?

    进入夷陵,等于攻占了西荆州的最核心城池,那时候,廖化不仅会面对吕蒙军的全面反扑。

    而且,夷陵地处敌军势力的腹部,四面受敌,汉军将士们的战略回旋空间将会非常小,也就是说,容错率很低。

    出于这种考虑,廖化才会把用兵的方向放在秭归。

    在秭归一带打游击,不仅可以借助地形搞偷袭,更可以借助复杂的山势保护自己。

    前往秭归还有一个好处,这个位置地势比较偏僻,所以,廖化能争取到很多时间。

    廖化把自己的所有看法都和盘托出。

    关平倒也是一个态度虚心的人,他当即表示自己考虑不周。

    廖化反而安慰关平,他告诉关平,如果有任何建议,不要有顾忌,直接提出来。

    两个人没有掌握太多情报,所以,一切的计划都只是个初步计划,真正作战的时候,还得结合具体情报行动。

    而且,这次南下,大军跟随刘封作战,保证大军的粮食供应,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原本廖化的设想,吕蒙军很有可能会在防御设施完善的兴山进行第一拨阻击。

    出乎廖化的意料,敌人的动作很快,上庸兵将士刚刚变更行军方向,南下不久,就遇到了江东军的第一波阻击。

    廖化是后军,等到他收到情报的时候,刘封已经带兵攻破了敌军的第一拨阻击兵力,正在指挥兵力继续行军,扩大战果。

    刘封给廖化带回的口信很简单,只有八个字,“加速行军,兴山见面。”

    地形复杂的山区,并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刘封贸然统帅主力急行军追杀,这不是一件好事。

    南下的部队由四支队伍组成的,互相之间没有统属。

    而且,行军道路复杂,根本没有办法铺开兵力,这种情况下,上庸兵根本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如果吕蒙军的主将会打仗,依靠山势阻击上庸兵,等到攻势衰弱之后,抓住战机,反攻上庸兵的薄弱位置,那么,大军很容易崩溃。

    对于这一位跋扈的少将军,廖化没有办法阻止。

    但他不明白,申耽和王甫这些人为什么不阻止。

    别说刘封只攻破了吕蒙军的一道防线,哪怕看见了兴山县也不该立即进攻,用兵作战,应该先让自己掌握更多情报,利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求战。

    廖化只能催促队伍加速行军,距离兴山的距离越来越近。

    意外终于传到自己的耳朵里,带回消息的,依旧是那名给廖化传达过命令的传令兵,这一次,他带回的是噩耗。

    进攻江东军第二处防线的时候,上庸兵的攻势失败了,敌人抓住战机,发起反攻,上庸兵战败了。

    如果不是王甫带领将士及时加入战局,阻住了敌人的进攻,只怕上庸兵的损失更大。

    命令队伍停止行进,廖化准备重整部队。

    很快,溃兵从前线逃回,一个个人心惶惶的。

    收拢败兵的时候,廖化也了解到战斗详细过程和损失情况。

    负责阻击任务的敌军兵力不多,由于王甫的支援很及时,上庸兵的损失不大。

    但是,在逃亡过程中,将士们的武器装备却大量丢失,部队已经不堪再战。

    统帅后军迅速与前军汇合,虽然见到了申耽、李贤等将领,廖化却没有见到刘封。

    使者传达了刘封的命令,南征结束,将士们准备返回上庸。

    廖化也没有想到,上庸兵气势汹汹的攻伐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他甚至没有看见兴山的城墙,汉军在行军过程里,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安排好军务,廖化来到了王甫的身边,询问战况的同时,他想从这个知情的朋友口中,打探出江东军在兴山一带的战备情况。

    从兴山南下进攻秭归,几乎是廖化进兵的最优选择。

    王甫一开口就是个大消息,“你知道吗,刘封将军受伤昏迷了。”

    (没查到神农架在三国的名称,熊山名字参考《山海经》)

41、谋杀之谜

    从王甫的嘴里,廖化知道了战败的全过程。

    比起一名合格的统帅,刘封更像一位称职的勇将。

    刘封打仗的时候,喜欢亲自带队冲锋。

    不论是第一道防线,还是第二道防线,上庸兵都采用了相同套路。

    刘封带所部将士亲自突袭,李贤和申耽的上庸兵紧跟其后,发起突击。

    主帅亲自带队,确实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因此,上庸兵顺利突破了吕蒙军的第一波防线。

    突袭成功之后,刘封没有选择重整队形,而是继续带领部队向南突击。

    在第二道方向前,刘封同样遭到了敌军将领的亲自阻击。

    王甫没有看清敌军主将的面目,只看到了一面“孙”字旗。

    突破第一道防线后,上庸兵攻势已经减弱了。

    混乱的队形和狭窄的地形再次限制了攻击力度。

    吕蒙军对上庸兵的突击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刘封大概也意识到了继续进攻难以突破,所以,军中响起了后撤的金声。

    吕蒙军却突然发起反击,阻止上庸兵的撤退。

    上庸兵反应不及时,李贤部队率先败退。

    战况发生变化之后,王甫立即做出反应,组织部队冲上去,但是,他还是晚了一步。

    不论是刘封,还是申耽,上庸兵全体崩溃了。

    赶赴前线的过程中,王甫亲眼看见刘封中箭落马,被随从救起。

    王甫只能一边派人抵挡吕蒙军的反攻,一边亲自带兵接应刘封。

    吕蒙军兵力不足,遭遇到养精蓄锐的关羽军后,追兵撤回防线。

    关羽军无力追击,伴随着金声缓缓撤军,直到遭遇了廖化的护粮部队。

    王甫成功救回了刘封,但刘封的情况并不乐观。

    箭矢上似乎抹了毒,刘封虽然没有性命危险,却昏迷不醒。

    这位骁勇的少将军,需要尽早送回上庸救治。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有些吃惊,“少将军被射中了,犯人的长相你看到了吗?”

    王甫摇了摇头,补充道:“我虽然没看到犯人,但是,我可以确认,犯人不是吕蒙军的将士,是咱们的人,而且,一定是上庸兵的自己人。”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更吃惊了,“你知道你说了什么吗,一旦这个猜测证实,那么,咱们打仗的时候,就得多留个心眼,提防身边的战友。”

    王甫点点头,掏出了一支箭,“这就是射中少将军的毒箭。”

    廖化小心翼翼的接过箭,避免碰到箭头上的药,仔细打量起这支箭,箭柄上刻着一个“吕”字。

    “就因为吕蒙不在现场,你就认为,这支箭是我军将士使用的?”

    王甫摇摇头,“这是我在战场上发现的唯一一支药箭。”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认可了王甫的判断。

    如果敌人真的使用药箭,那么,应该动用更多药箭进行齐射。

    即使敌人真想使用药箭狙杀上庸兵主将,那也应该在刘封带队进攻的时候就开始放冷箭。

    上庸兵败退的时候,再狙杀刘封,战术意义并不大了。

    如果射手把箭射向王甫,那么,敌人将会取得更大战果。

    廖化压低声音,“你的这个猜测,都跟谁说过?”

    王甫皱皱眉,“我并没有证据,所以,除了你,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

    “我甚至挑选了一名体型和刘封将军差不多的士卒,伪装成少将军,并且,拒绝了李贤和申耽的求见,避免刘封将军的伤情泄露。”

    廖化点点头,“你做的很对,这件事情必须保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如果有人提起这件事情,我会帮你打掩护。”

    王甫继续问道:“你不需要亲眼看一看刘封的伤情?”

    廖化拒绝了王甫的提议,既然确认了这位少将军没有性命危险,确保撤军的过程不出现意外,这才是汉军的第一要务。

    暗杀行动手段卑劣,凶手要么为了谋利,要么是为了避害。

    刘封虽然勇猛,却智力有限,他的存在,未必能给凶手造成威胁。

    所以,犯人谋杀刘封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获得某些好处。

    犯人既然动手了,那么,他很有可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廖化和王甫两人,并不是上庸兵的将领,如果刘封出现意外,他们两个人没有任何利益。

    但是,作为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这种关键时刻,他们的表态很有分量。

    所以,廖化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要做,犯人就会自动找上门。

    从王甫处离开,廖化来到了刘封的军队,装模作样的求见刘封。

    过了一会儿,廖化的请求被拒绝,他返回自己的部队,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由于廖化负责全军的后勤物资,所以廖化开始清点物资,等待可疑人员找上门。

    没多久,申耽来到了廖化身边,语气很急躁。

    “廖将军,咱们兵败之后,我多次求见少将军,但是,少将军拒绝见我。”

    “廖将军,你可得帮我出出主意,我确实没有在兵败的第一时间挡住敌人的反攻,但是,我确实已经尽力了,刘封将军不至于为了这场兵败,就对我产生意见吧。”

    廖化也没有想到,申耽会先找自己,对方的语气似乎很真诚。

    拍了拍申耽的肩膀,廖化说道:“申将军不必多虑,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仗哪有不失败的?”

    “你可以放心,刘封将军绝对不是针对你,我刚刚才从少将军那里回来,同样没有得到刘封将军的接见。”

    申耽叹了口气,表情缓和了很多。

    “廖将军,你也不要觉得我啰嗦,在下毕竟刚刚投诚主公,总会多一些考虑。”

    “请廖将军放心,既然我和我弟弟两个人决定了归顺主公,那么,我们会为了复兴汉室,贡献出一切力量。”

    对于申耽的这份表态,廖化不做任何评价,叛徒在叛变之前,不可能跟任何人明说自己有反心。

    一个人是否可靠,并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得看他做了什么。

    在廖化这个重生者的眼里,申耽这个人的形象,并没有比孟达强多少。

    申耽继续说道:“廖将军,少将军总是不见咱们,那也不是个办法,要不,咱们一起去看刘将军,刘将军可以不给我的面子,但总不至于不给将军面子。”

    廖化回忆起了刘封在会议现场,当众指责自己畏敌怯战的场景,他确信,刘封肯定不会给自己面子。

    廖化继续安慰,说道:“申将军放心,刘封将军跟随主公作战多年,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一名沙场老将了,或许,少将军有自己的考虑。”

    “咱们两人既然共事,就请将军放心,如果我有机会见到刘封将军,一定会把将军求见少将军的消息,转达给刘封将军。”

    申耽离开的时候,李贤也赶到了现场。

    两人擦肩而过的时候,申耽非常热情的给李贤打了招呼,李贤也热情的做出回应。

    李贤和廖化开始闲聊,等到申耽人影消失不见之后,李贤才切入正题,“不好了,我听说少将军受伤了,全军可不能一日无主啊。”

    “廖将军在粉水畔的战斗,我已经听舅舅说过了,离开上庸之前,舅舅专程叮嘱过我,军中事务不论大小都以将军马首是瞻,一定要听你的指示。”

    “请将军下命令吧,我和我的兵马听候调遣。”

    廖化故作震惊,“怎么,刘将军受伤了,哪里受伤了,伤情怎么样?”

    李贤连忙捂住嘴巴,眼睛警惕的四处打量,确认没有人注意之后,把头靠在廖化的耳边。

    “没错,你还不知道吧,刚才我军暂时后撤,重整队伍的时候,有士兵告诉我,刘将军落马了。”

    廖化紧紧盯着李贤的眼睛,并没有看出对方有任何心虚的表现。

    李贤的解释,倒也说得通。

    既然王甫能够在战场上看见刘封中箭,那么,同样处在战场前线的上庸兵,也有机会看到刘封落马。

    只不过,廖化联想到孟达在上庸城分别时候说的话,感觉这一切都太巧了,孟达担心有意外,意外就发生了。

    李贤是目前的最大嫌疑人,他有充足的动机。

    李贤的舅舅孟达,是上庸地区的军政第二人。

    如果刘封在这一次南征中出事,短时间内,刘备不可能给上庸派来新的统帅。

    孟达是最有可能接替刘封,主持上庸事务的人。

    所以,从受益的原则来看,李贤作为孟达的外甥,确实可以为了舅舅铤而走险。

    廖化反问李贤,“李将军,如果刘封将军真的受伤了,那你想做什么?”

    似乎是察觉到廖化的语气有些不善,李贤连忙解释道:“廖将军你可别误会,我啥都不想做,刘将军现在不见我,我担心他的伤情很严重。”

    廖化连忙安慰,“你不要多担心,刘将军吉人自有天相,不会出事的。”

    微微皱眉,廖化继续说道:“我不知道孟达跟你说了什么,但是,刘封将军才是全军的统帅,唯我马首是瞻这种话,以后就不要提了。”

    “你也千万不要胡思乱想,既然刘将军已经下达了撤军命令,那么,即使他受伤了,肯定也没有出大事,咱们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撤军,返回上庸。”

    送走了李贤,廖化突然对上庸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42、名医现身

    没有掌握决定性的证据,廖化可没有办法确认李贤与刘封的中箭有关系。

    安抚好两位上庸兵将领之后,廖化再也不能表现出无动于衷。

    廖化再次前往刘封的军中,表现出求见的姿态,当然,最终还是被“刘封”拒绝了。

    将士们一路北撤,退回粉水河畔,扎下营寨。

    遭遇战败之后,将士们已经失去了斗志,人心惶惶。

    担心出现意外,所以,廖化亲自带兵巡营,到达营门的时候,他正好看到两名斥候装扮的士兵押着一名老者,朝着刘封的营区走过去。

    担心士兵们破坏自己的计划,廖化连忙上前阻止,防止刘封受伤的消息提前泄露。

    表明身份之后,廖化看向老者,“这个人是谁?”

    其中一名斥候连忙说道:“将军,我们巡营的时候,遇到了这名老者,这人行迹可疑,我们上前盘问的时候,他居然转身就跑,所以,我们把他带了回来,准备听候副军中郎将的发落。”

    老者有些生气,“我张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我只想上山采药,之所以逃跑,并不是心虚,而是怕麻烦。”

    听完张机的解释,士兵却没有被说服,“你说你上山采药,那么,你为什么要来我军大营,你分明就是江东军的细作”

    老者反问道:“你以为我想来你们的军营?我的目的地是熊山,哪里会想到,你们会在这里扎营,早知道你们这些武夫驻扎在这里,我宁可多走几里路。”

    士兵明显不满意张机的解释,“老头,你再怎么说,也没有办法洗清自己的嫌疑,你不选择白天上山,却在光线不好的夜间行动,不是心里有鬼,又能算什么?”

    张机彻底火了,“你以为我想夜间上山?如果不是听说大军在官道上厮杀,我会选择夜间进山?”

    说完,这名老者转身就想走。

    跟士兵讲道理,尤其是跟有武器的士兵起争执,这可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被大声吼过的士兵勃然大怒,也不管廖化在身边,伸手就要拔刀。

    廖化赶紧出手,握住士兵拿刀的手,劝阻道:“不可以对老人家无礼。”

    看向张机,廖化询问道:“老先生慢走,您上山采药,莫非是一名郎中?”

    张机转回身,点点头,随后昂起头。

    廖化的脑海里,突然产生了一种猜测,“您莫非就是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机再次点头,“正是在下,不过,我已经告老还乡,不做官了。

    说起张机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起张仲景三个字,在荆州却几乎无人不知。

    张机虽然是一名太守,但他更是一位名医,按照汉朝规定,当官的不能随意进入民宅,所以,他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选择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大开衙门,欢迎百姓们进入县衙看病。

    这位特立独行的太守,在民间获得了极佳的口碑。

    廖化也知道不少张机的故事,对这位名医很尊重。

    拱了拱手,廖化向张机道歉,“我替我的士兵们,向先生道歉。”

    张机冷哼了一声,“不敢,老夫担当不起将军的这声道歉。”

    面前的这位名医的年龄和自己前世差不多,脾气却比自己暴躁的多。

    苦笑之后,廖化的态度更加恭敬了,“张先生来的正巧,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老先生能帮忙。”

    张机摇了摇头,“将军是兵,我是民,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将军的忙,老夫无能为力。”

    说完,张机再度转身,“这位将军,你既然知道了老夫的身份,证明了我的清白,那么,告辞。”

    廖化连忙喊道:“先生,我有一朋友中了药箭,现在昏迷不醒,难道你就忍心看着这病人昏迷不醒,甚至,就这么死亡吗?”

    张机迈出去的脚在空中悬了好久,又重新收回来。

    “病人在哪里,有什么症状,带我去看看。”

    廖化劝退了两名斥候,亲自在前引路。

    两人边走边聊,廖化小声告诉张机关于刘封的全部情况,他甚至许诺,一旦张机治好了刘封,将会给出丰厚的报酬。

    张机对报酬并不关心,他更关心刘封的病情。

    但是,廖化也没有见过刘封本人,没办法提供更多情报,两个人只能快步前往王甫的营地。

    跟王甫简单说明来意,他没有迟疑,立即带着廖化和张机来到了安置刘封的场所。

    刘封平躺在一辆粮车上,不仅昏迷不醒,而且,肤色发白。

    刘封身边有六名士兵,他们牢牢挡住了粮车,寸步不让的护着刘封。

    王甫告诉廖化,这些士兵都是刘封落马时的亲信护卫。

    为了防止泄密,这六人一直留在刘封的身边,除了用餐和上厕所,根本没有人离开过,即使离开,也是两个人一组,互相监视。

    来到刘封身边,张机检查完症状,又开始诊断脉搏。

    廖化和王甫两个人的眼睛紧紧盯着张机的脸。

    张机紧皱的眉头,很快舒展开了。

    张机要求士兵取来饮水,同时,从怀里掏出了三粒金色的药丸。

    王甫喊了两名士兵,进行一番耳语。

    两名士兵离开之后,很快回来了。

    一个人抱着一碗水,另一个人提着一袋东西,听声响,似乎是碎银子。

    把三粒金丸混在清水之中,给刘封喂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刘封的手和脚有了轻微的抖动,原本惨白的皮肤也出现了血色。

    廖化明白,人已经救了过来。

    王甫接过士兵递过来的袋子,试图交给张机,“张仙医,您悬壶济世,想必也不缺钱,这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钱不多,但是聊表心意。”

    虽然说的客气,但是,王甫口中的小意思其实数量并不少。

    对于张机来说,这也算一笔意外之财。

    只不过,张机摆摆手,拒绝接受这份诊金。

    “我救了刘将军,但是,刘将军还会带兵杀人。”

    “救人等于是在杀人,我为自己的行为愧疚。”

    张机的神色有些淡然,“如果两位将军真的想感谢老夫,那么,我希望你们两个人能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在打仗之外,多多关心百姓的疾苦。”

    听完张机的答复,虽然不知道王甫有什么感受,但廖化确实被张机说到了心坎里。

    拱了拱手,廖化说道:“张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您用药石救人,我辈武人同样也是为了终结乱世。”

    “我会牢记您的教诲,为天下尽快消弭战乱,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和我的主公,也同样会倾尽全力,让黎民百姓早日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看着廖化的严肃表情,张机笑出了声,“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年少轻狂啊,老夫在这里祝愿将军百战百胜,希望你不负今天的承诺。”

    廖化的态度愈发恭敬,“张老医术高超,蜀地的百姓需要您的医术,荆州即将陷入战乱,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入蜀游历一番。”

    张仲景摆了摆手,“感谢将军的好意,我只是一个将死的老头,死在哪里没有区别,益州的百姓需要治病,荆州的百姓更需要我的医术。”

    “我还得上山采药,《伤寒论》也需要修改,老夫这就告辞了。”

    看着面前这个老者,廖化和王甫对视着苦笑。

    王甫:“张先生既然想上山采药,那么,不如等到天亮,我派士卒护送您上山。”

    张机摆了摆手,大笑了起来,“别看我只是一把老骨头了,但是,我的身体很健壮。”

    “老夫闲云野鹤惯了,倒也不喜欢束缚,有人陪伴,反而让我不自在。”

    说完,张机摆手离开,这一次,没有人阻拦,廖化也没有出言相劝。

    …………

    虽然刘封有了苏醒的迹象,但是,直到第二天的早晨,刘封才正式恢复意识。

    看见王甫和廖化,刘封有气无力,“战事怎么样了,李贤和申耽为什么没来见我?”

    王甫把他与廖化提到的战斗过程,又复述了一遍。

    最后,王甫说出了假传刘封命令撤军,阻止申耽和李贤拜访的事情。

    王甫并没有提到自己的猜测,他只说刘封中药箭落马,昏迷了过来。

    最后,王甫还提到了张机,对这位名医的医术赞不绝口。

    刘封不但对自己中箭的原因没有进行深究,而且,他根本不关心张机的任何事情。

    刘封有气无力,“江东军什么动向,咱们到了哪里?”

    这一次,由廖化开口,“我军撤回了粉水,敌军没有追击。”

    听完廖化的讲话,刘封急了,猛地起身,“你们怎么可以就这么撤退,咱们刚刚被敌人击败,敌人必然想不到咱们会重新返回,杀回去,这时候的敌人一定守备松懈。”

    刘封的眉头皱起,“咱们再次发动进攻,一定可以事倍功半,不行,不可以就这么撤回上庸,立即通知申耽和李贤,全军集结,再次南下,最少,咱们也得拿下兴山城。”

    廖化张张嘴,准备继续劝,刘封却一阵剧烈咳嗽。

    刘封看向身边的卫兵们,“你们快去传达命令。”

    卫兵们纷纷离开。

    主帅选择胡来,廖化没有其他办法阻止,只能奉陪。

    得到南下命令之后,将士们立即整队南下,再次进攻兴山。

43、再攻兴山

    汉军再度南下,很快穿过被江东军废弃的第一道防线,来到第二道防线前。

    敌军并没有趁着之前的胜利,顺势收复第一道防线,他们直接退守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剩下一地狼藉,第二道防线上,却增加了完善的防御工事。

    到达战场之后,上庸兵立即在刘封的命令下,发动了进攻。

    主帅受伤,这场战斗只能由申耽和李贤两将分别带兵突击。

    在江东军守兵的顽强抵抗下,上庸兵的两次攻击,都无功而返。

    江东军并不是被动防守,他们也曾试图带兵反击,但是,这次上庸兵的准备很充分,在后撤过程中,挡住了敌人的反扑。

    王甫的猜想得到了证实,白天的攻防战中,敌军并没有使用药箭,士兵们也没有捡到写着字的箭矢。

    天色暗了下来,两军暂时休战。

    刘封要求汉军将士们扎下营寨,准备第二天的进攻,他的态度很坚定,驳斥了很多部将的撤兵提议,似乎决心不立战功不收兵。

    张机的药丸确实有效,刘封的身体快速恢复,很快便可以正常行走。

    廖化负责后勤,部队面临的麻烦也逐步显现出来。

    损失的武器装备得不到补充,士兵战斗力便得不到保障。

    连番作战与剧烈行军,大批粮食出现消耗或损毁。

    根据廖化的统计,军中的储粮不多了。

    如果不能立即拿下兴山城,让战事拖延下去,恐怕连返回上庸郡这种简单行军任务,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既然刘封不想撤军,受限于粮食危机,将士们必须采取更激进的进攻方式。

    仅仅正面进攻,即使冲破了眼前的这道防线,将士们还得继续强攻兴山城。

    廖化决定把自己的顾虑和想法,告诉刘封。

    见到刘封,廖化直接讲清楚军中的粮食危机。

    刘封无动于衷,很显然,粮草问题不是刘封需要克服的唯一难题,在这名主将的心中,这个问题甚至并不严重。

    刘封的思维似乎已经钻进了牛角尖,一定得取得战果,才能甘心北归。

    刘封说道:“没错,粮食问题确实必须立刻解决。”

    “咱们是不是可以拿粮食做文章,烧掉多余的存粮,让将士们饱餐一顿,逼迫他们拿出必胜的信念,置之死地而后生?”

    本以为刘封有什么好主意,听过之后,廖化大失所望。

    如果真按对方的计划执行,那么,兴山战事的最终结果,要么大胜,要么惨败。

    跟刘封相比,廖化的想法简直可以说保守。

    置之死地而后生,能产生这种想法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廖化可不认为刘封是军事天才。

    放任刘封胡闹,那么,汉军前期积累的战略优势可就全丢没了。

    廖化咬了咬牙,“我有一个建议,既然敌军重兵部署在面前的这道防线上,那么,咱们或许可以分兵进攻兴山城。”

    刘封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面前这位少将军虽然勇猛,但毕竟太年轻,作战经验不足。

    既然刘封露出吃惊表情,廖化也没有卖关子,他知道,面前这位可没有多少耐心。

    “我军确实面临粮食危机,坚持不了太久,但是,敌人的粮食也需要从后方调集。”

    “只要有一支部队穿越熊山,攻下兴山城,那么,我们就可以截断江东军往防线处输送的后勤,敌军也会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机。

    “敌军要么死守防线,粮尽崩溃;江东军要么提前撤军,遭受咱们夹击。”

    “理想状态下,我军或许可以兵不血刃夺取第二道防线。”

    刘封也是统兵将领,一经提醒,立即明白了廖化的意思。

    这名年轻的将军很兴奋,“你说的没错,咱们可以借助熊山进行突袭,但是,咱们为什么要突袭兴山城,部队只要能够绕到敌军防线后方,截断守军和兴山城的联系,不就可以成事?”

    廖化摇了摇头,“奇袭部队注定要被敌人包围,如果不能夺取兴山城,那么,我军在野外完全没有防御能力,而且,后勤得不到保障,咱们的偷袭部队不可能比敌军守防线的兵力坚持更久。”

    按照廖化的计策行动,偷袭兴山城将会成为唯一的选择。

    敌人势必会在兴山城的北部部署防御,偷袭部队只有从南城发起突袭,才会把阻力减少到最小。

    廖化继续解释道:“等到偷袭部队夺取了兴山城,那时候,将士们在北城墙上点起火把。”

    “刘将军指挥正面部队冲击吕蒙军的防线,那时候,敌人很有可能会快速崩溃。”

    低着头,刘封在廖化面前缓缓踱步,“你的计划很好,就这么决定了。”

    随后,刘封派出一名传令兵,去请申耽。

    申耽确实是最适合带队奇袭的将领。

    并不是因为申耽最合适,而是其他人都不合适。

    李贤是孟达的外甥,更年轻,而且威信很低,统军经验不足,不适合执行九死一生的突袭任务。

    王甫麾下兵力充足,兵员成分却很复杂,将士们没有充分磨合,奇袭的时候,很有可能增加变数。

    廖化的问题在于兵少,三百人很难在攻兴山城之后,看管俘虏的同时,守住城池。

    至于刘封,即使不考虑到这名少将军的身体状况,一军主将也不能抛弃大军,亲自带兵突袭。

    申耽几乎成为了唯一的人选。

    接到刘封的命令,申耽很快来到刘封身边。

    刘封把偷袭计划和夺取兴山城的任务告诉申耽。

    申耽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刘将军,不是我不想冒险,你也明白,我是上庸人,我的兵也都是上庸本地兵,对荆州这块地方的地形并不了解。”

    “如果我和我的人贸然进山,很有可能因为迷路贻误军机啊,少将军三思。”

    刘封笑了笑,“你不用担心,咱们部队里有不少荆州人,我会安排几名向导替你带路。”

    申耽的脸色变得更差了,“既然刘将军把话说到这一步了,那我也不怕你笑话,将军的目的是为了突袭并且攻占兴山城,可是,我对这场战斗没有信心。”

    “兴山城是江东军进攻上庸郡的重要据点,敌人不可能忘记在城里部署重兵。”

    “我虽然带着千余将士跟随将军出击,连番征战,伤亡却近百人,武器装备,更是损失惨重。”

    申耽开始向刘封诉苦,他的态度很明显,部队的战斗力不足,如果刘封真派他出击,战果不能保证。

    对于一个执行劳师远征任务的主帅,这名主帅必须对战斗保持绝对的信心。

    主将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士兵们又怎么会有战斗力。

    夺取兴山城不仅仅是冒险,更是为了整个南征部队的存亡,即使刘封说服了申耽,廖化也不放心这名征北将军了。

    刘封还在尝试说服申耽,廖化适时开口了,“少将军,我的部队自从南征以来,一直负责押运粮食,将士们不仅编制完整,斗志昂然,而且,战斗力很强,我可以执行这次的偷袭任务。”

    在申耽面前碰了壁,却得到了廖化的支持,刘封脸上的表情倒是很精彩。

    似乎是感觉以三百人的兵力偷袭兴山城确实很过分,刘封反问廖化,“偷袭兴山城,你的兵力够吗,有没有困难?”

    廖化摇了摇头,“我的兵力肯定不够,所以,我希望少将军可以给我增派二百精兵,获得五百士兵之后,我即使不能控制整个兴山城,但我也有信心守住兴山城的北城。”

    刘封点点头,再次看向申耽。

    “既然廖将军愿意带领部队突袭兴山,那么,咱们上庸兵也不能留在后方坐视不管。”

    “申将军,你挑选三百名精锐跟随廖化行动,记住,是精锐。”

    申耽张了张嘴,最终却只能说了一个‘是’字。

    申耽自己说的借口,这时候也没有办法把话咽回去。

    这位征北将军情绪不高,先行离开了,廖化对刘封进行了叮嘱,“少将军,我军夺取兴山城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切断吕蒙军防线部队的后勤,还是为了消灭这支敌军。”

    “所以,我希望,在我军夺取兴平城之前,将军千万不要带兵进攻。”

    “我只希望少将军能答应我这一个要求,否则,夺取兴山城的行动就失去了意义。”

    大概是因为得到了廖化的支持,在申耽面前出了口气,刘封的心情很好,“你放心,我就死守营寨,等待将军的好消息,这战之后,我一定为将军请功。”

    从刘封处离开,廖化来到了申耽的营区。

    申耽的表情依旧不好看,但他还是服从了命令,挑选好跟随廖化偷袭的将士。

    这支部队虽然不全是精锐士兵,但武器都配齐了,其中还有少量身穿甲衣的重步兵。

    申耽的身后,有一名将领,这人年龄略小,和申耽长得很像。

    这名年轻的将领就是申仪,申耽的亲弟弟,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把弟弟交给廖化,申耽确实下了血本。

    申仪拱了拱手,“廖将军,咱们什么时候出兵?”

    廖化:“马上,请将军赶紧下令准备。”

    申仪似乎很疑惑,但他最终什么都没说,转身回去下达命令。

    廖化也回到自己营地,集结起了自己的三百将士。

    部队完成集结后,廖化没有通知王甫,直接带领部队跟申仪的兵合流。

    刘封也没有忘记承诺,他给偷袭的部队配备了三名向导。

    出征之前,廖化和申仪分别对士兵们进行了动员。

    汉军将士们进入熊山。

44、将军陈邵

    偷袭荆州的时候,吕蒙和孙权并没有料到战事会进行的这么顺利。

    毕竟,围困襄樊的关羽军还有几万人,困兽犹斗,更何况,敌人是威震华夏的关羽。

    孙权觉得,关羽大怒之下,必然倾力南下和吕蒙争取荆州。

    为了配合吕蒙作战,孙权不仅亲自到达鄂州督战,而且,持续向荆州增兵。

    陈邵并不是吕蒙的直属部下。

    吕蒙偷袭荆州之后,陈邵跟随征虏将军孙皎进入荆州。

    由于叛徒的投降,关羽失去了江陵,荆州的战局比吕蒙想象中更好。

    胜利的天平大幅度向着吕蒙军倾斜,正当陈邵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关羽放弃了争夺江陵,果断西撤。

    吕蒙带领部队立即北上,试图在房陵挡住关羽军。

    孙皎也就成为了江陵城的总负责人。

    陈邵虽然听从孙皎的指挥,然而,他不是孙皎的亲信。

    没过几天,陈邵就得到了孙皎的新命令,带领部队西进,配合秭归的陆逊,清剿当地的关羽军残兵。

    刚刚进入秭归,部队还没有休整,北方战局又出现变化,关羽顺利逃到上庸,吕蒙开始带兵南撤。

    陈邵又被陆逊打发到兴山城,和孙桓一起接应吕蒙。

    地位一降再降,而且,陈邵逐步失去了话语权。

    他虽然和孙桓的职位相似,但是,孙桓是孙权的亲戚,作风又强势,陈邵不得不听从孙桓的指挥。

    刚刚进入兴山城,不论是孙桓还是陈邵,都没有把城池的防务当回事。

    特别是陈邵,利用职责的便利,在城中大肆敛财,赚了很多不义之财。

    即使吕蒙的主力从兴山城南下,提醒陈邵加强城防的时候,陈邵也没有做任何改变。

    当然,该派的斥候,吕蒙军还是派了出去。

    上庸兵的南征消息很快传到了城中。

    由于之前的玩忽职守,兴山城的城防设施并不完善,很多地方年久失修,防御力很差。

    和陈邵协商之后,孙桓决定带领主力北上,利用熊山山区的险要地势,在兴山城的北方布置两道防线,进行纵深防御。

    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孙桓却一意孤行,协商无果,陈邵只能听从孙桓的建议和命令。

    孙桓和陈邵分别领兵布防。

    距离兴平城更近的第二道防线,由孙桓亲自带兵布防。

    陈邵只能带领本部将士继续北上,直面上庸兵的突击。

    上庸兵发起突击的时候,陈邵并没有比刘封早到战场太久,防御措施不完善。

    狭路相逢,比拼的是士气和勇气。

    陈邵比不过勇猛无畏的刘封,部队被打败,防线也失守了。

    败兵逃到了孙桓的第二道防线。

    和陈邵的丢脸表现不同,孙桓不仅挡住了上庸的兵的进攻,还反击得手,将敌人击退。

    敌军虽然北撤,主力却没有受损,孙桓担心敌军还会继续南下,所以,亲自统帅兵力留守第二道防线,修缮防御工事。

    至于陈邵和他的兵,由于表现不佳,被派回了兴山城,修缮城墙。

    城外的第二道防线,变成了第一道防线。

    兴平城变成了第二道防线,陈邵不得不接过更繁重的体力活动。

    站在城墙上,陈邵俯瞰着城下的黑暗。

    身后的亲信递过一件衣服,“将军,晚上风大,多披一件衣服吧。”

    披衣服的同时,陈邵询问道:“将士们都休息了吗?”

    亲信点点头,“都去休息了。”

    沉默了一会儿,亲信走到陈邵面前,“陈将军,属下不服,凭什么孙桓可以在阵前立功,咱们的人就得干这些杂活,兄弟们忙了一天,都有怨言,属下替将军你感到不公啊!”

    陈邵的心里同样有火气,自己被击败了,孙桓却取胜,一对比,自然就显示出陈邵的无能。

    陈邵并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觉得,自己是孙桓不公命令的受害者,如果孙桓和陈邵两个人负责的防线换一换,自己也能取得胜利。

    心中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俯瞰着城下的黑暗,陈邵的目光搜索着战场位置,“都是为了主公做事,咱们做的这些,主公都会看在眼里”

    亲信依旧替陈邵抱不平,小声说道,“将军,不是我看不起孙都尉,他不过是仗着自己是主公亲戚的身份,他哪有将军您带兵时间长,不就打赢了刘封么,有本事打关羽去,他神气什么?”

    “将军只是一场小败,孙桓却败了多少次,他不仅损失惨重,还辱没了军威,遇到刘封这种软柿子,开始在将军面前逞能耐了。”

    “再说了,要是没有将军带领我们在第一道防线消磨了敌人的战斗力,孙桓又怎么能坚守到敌人撤军发起反击,依我看,陈将军你才是最大的功臣。”

    陈邵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这种话可不要乱说,让人听见不好。”

    如果陈邵真的想阻止亲信,他的措辞应该更严厉,而不是嬉皮笑脸。

    得到鼓励,亲信继续说道:“敌军已经被咱们打败了一次,现在我军斗志高昂,将士们都知道,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

    “孙桓不把咱们放在前线,而是让咱们留在了兴山城,摆明了就是想独吞破敌的功劳。”

    亲信的话明显说到了陈邵的痛点,陈邵的脸色黑了下来。

    亲信没有意识到,继续开口,“不仅仅是让咱们挡在一线,承担上庸兵的攻击,这次修缮兴山防线也一样,脏活累活全都交给咱们了。”

    陈邵语气变得严厉,“好了,别说了。”

    亲信立即收声。

    陈邵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没办法,谁让孙桓是主公的亲戚,立功的机会都会给他,即使兵败犯错,也有人帮忙掩盖。”

    “我名义上的主将是陆逊,偏将军给我的命令是支援兴山,接应大都督,修缮城池也是咱们的责任。”

    “陆将军的平叛取得了不少成果,先是生擒了投靠刘备的邓凯,还诱降了文布,蜀将詹晏带领残兵退到了山里,覆灭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为了彻底剿灭叛军,陆将军抽调了大批部队,等到这里的战事结束,兴山不需要支援了,我就带你们回秭归,那些豪族不是穷鬼,是不是忠于刘备,还不是咱们一句话的事,那时候,我带你们发财去。”

    亲信连忙吹捧陈邵,“不愧是陈将军,这境界,这格局,比我们强太多了。”

    陈邵冷冷一笑,“他孙桓想立功,咱们也不跟他抢功,但是,好处他可别想独吞了。”

    环顾了四周,确定没有人偷听,陈邵降低音量,“怎么样,我安排你的事情,你都给办好了吗?”

    亲信的脸上也露出了坏笑,“将军放心,我一共选了三十个人,都是咱们的勇士,现在已经出城了。”

    陈邵点了点头,“孙桓也真行,准备反击刘封,却没有通知我,只怕他也没有想到,我会看破他的计划。”

    陈邵确实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他只负责守城,并不负责后勤,粮船直接从水路把粮食运到前线。

    但是,陈邵全天呆在城头上,监督修缮城防的进度,也就发现了异常。

    粮船从水路北上的时候,吃水很小,明显都是空船,这说明,孙桓准备使用水路调兵。

    看破了孙桓的想法,陈邵让亲信挑选将士出兵,这些人并不是为了支援友军,而是为了抢夺战利品。

    陈邵的代价很小,如果孙桓胜利了,士兵们可以趁机抢一些战利品,即使孙桓失败了,他的损失也不过是区区三十名士兵。

    目光从亲信处移开,陈邵再次看向城下的黑暗。

    黑暗里突然出现了火光,火光越来越多,喊杀声同样响起。

    盯着战场看了很久,陈邵皱了皱眉头。

    “没想到这孙桓的动作这么快,更没想到,那刘封居然这么没用。”

    城下的火光不断向北推进,喊声震天响。

    陈邵第一次有了担忧,担心自己的士兵动作太慢,没能及时抢到值钱东西。

    战斗不仅覆盖了孙桓在城外设置的两道防线,而且,战场还在向北推移,孙桓似乎不仅要夺回第一道防线,还要彻底击败刘封。

    陈邵的目光都在城下,亲信突然间开口,“将军,这个喊声,会不会是从身后传来的,应该不是厮杀声吧?”

    陈邵猛地转身,看向了南城,城门一带出现火光,火势很快蔓延。

    紧了紧衣服,陈邵被气的发抖,“敌人怎么会从身后出现,肯定是守夜的将士失手导致了火灾。”

    陈邵骂骂咧咧的离开城头,“混蛋,我嘱咐过了,冬天需要注意防火,怎么搞得,火灭之后,我一定要惩罚负责人。”。

    之前的战斗,陈邵兵败,孙桓立功。

    这一次,孙桓还是立功,陈邵的防区却起火,这就没有理由辩解了。

    陈邵刚刚走下城头,回到城内,组织起将士们,准备入城救火

    一名士兵神色慌张的出现,“不好了,南门失守了,守门的部队被击败了。”

    “敌人进城了,正在朝着咱们这杀来。”

45、错失胜利

    翻阅熊山的偷袭行动非常成功。

    虽然夜色给廖化一行造成了大麻烦,但它同样为偷袭者们提供了掩护。

    廖化带兵上山的位置,距离兴山城的南门并不远。

    在山里迂回穿插,仅仅翻越了两个山头,将士们就抵达了兴山城东侧的兴山。

    兴山城就是以靠近兴山得名,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兴山城的情况,只可惜,受制于月色,廖化并不能看清城中的兵力配置。

    在向导的帮助下,除了少数将士被树枝或石头划伤,整支队伍倒是没有出现非战斗减员。

    险峻的山势不是行军的唯一敌人,无处不在的山风给众人带来了更大麻烦。

    顺利来到山脚,将士们找地方隐蔽,苏由带着少量精锐匍匐前进,来到兴山城南门不远处。

    夜色不仅给廖化提供了掩护,还麻痹了兴山城守将的警惕心,南门竟然没有关闭。

    苏由放弃使用绳索爬城的计划,带领身边的精锐,直接冲向了南门。

    守军试图关闭城门,却晚了一步,在作战中,苏由斩杀了守将。

    将士们把吕蒙军在南门的守备力量杀散。

    廖化和申仪两个人带领主力现身,突袭南门,支援苏由。

    廖化带兵先行,申仪率兵跟进。

    吕蒙军虽然主将死了,但他们没有束手就擒,虽然遭遇突袭,但是,他们也意识到夺门部队的数量不多,立即有士兵反攻南门。

    苏由和几名勇士连连败退,不得不退守城门。

    吕蒙军即将夺回南门的时候,廖化带兵杀到了。

    廖化和申仪稳定住战局,吕蒙军的溃兵开始向城内撤退。

    一些溃兵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慎打翻了火把,火焰引燃了城门附近的草料,南门出现火情。

    偷袭部队的任务是夺下兴山城。

    为了集中兵力,廖化没有派人灭火,命令申仪打扫战场之后,廖化带队向北推进。

    南门处只留下苏由和少量将士。

    兴山城是一座小城,而且地形特殊。

    除了南北方向有城墙,西侧临水,东边傍山,没有任何防御措施。

    进攻北门的路上,将士们遭遇了一些从城中营房现身的吕蒙军士卒。

    这些敌人并没有给将士们带来麻烦。

    到了北门,廖化遇到了敌人最顽抗的阻击。

    一名魁梧的男子手持长枪,挡在城门,似乎是一名将领,他的身边有不少士兵。

    只要击溃了面前这支成建制的部队,兴山城就彻底被夺下了。

    廖化立即命令将士发起进攻。

    吕蒙军将领特别骁勇,两枪捅死了两名士兵。

    廖化不愿意在北门耽误时间,也不想承担战局逆转的风险。

    取出弓箭,廖化射中了这名将领的左肩。

    敌将撒手扔枪,被身边亲信救下。

    吕蒙军将士打开北门,护送主将逃出城外。

    廖化顺势夺下城门,将败兵驱离。

    关闭城门之后,他带领几名士兵登上城墙,准备举火为号,通知刘封做好准备。

    站在城头,城下的战局尽收眼底,此时的天色有些朦胧亮。

    借助微弱的晨光,廖化看到了刘封营地的火光,营地附近出现大量人影。

    凭借经验,廖化可以确认,刘封已经败走了。

    偏师偷袭兴山城的目的,是为了策应主力部队作战,如果刘封的主力败退了,夺取兴山城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没有外援,兴山城就是一座孤城,遭受敌人的夹击,城破兵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廖化是一个拿得起放的下的人,他没有等天色大亮,城下的战况变得清晰,立即做出撤军决定。

    望向城内,将士们还在清剿敌军溃兵,城里的战斗同样没有结束。

    安排士兵看守北门,廖化离开城头,进入城中寻找申仪。

    城里到处都是厮杀的士兵,找人也变得非常困难,廖化浪费了不少时间。

    幸运的是,找到申仪的时候,申仪正和关平在一起。

    申仪还不知道城外的变故,脸上洋溢着喜悦,“恭喜将军,咱们不仅顺利翻越熊山,还成功拿下兴山城,这一战之后,将军必然可以名动荆州。”

    廖化不关心虚名,他更在乎将士们的性命。

    神色严肃的看着两位将领,廖化说道:“申将军,关兄弟。”

    “你们两人立即集合人马,咱们在仓库集合,里面的东西,咱们能搬多少算多少,搬不了的统统毁掉,咱们该撤了。”

    关平没有细问,回去下命令去了,申仪却没有立即离开,疑惑的看着廖化。

    廖化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刘封将军败了,咱们需要立即撤退,拿完东西,咱们从北门撤退。”

    申仪还想开口说点什么,廖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快去!”

    没有选择从南门撤离,廖化有两方面的考量。

    从北门突围,或许会遭到敌人的主力,距离上庸却更近。

    城下的敌兵即使击败了刘封,也不可能毫发无伤,尤其是阵型,很难立即恢复。

    只要行军速度够快,将士们就能突破敌人的封锁。

    翻越熊山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能走官道,还是得避免爬山。

    廖化没有忘记南门的苏由,派出传令兵,要求这名部将放弃南门,集合兵力提前到北门等待。

    在仓库里,不少上庸兵挑选了沉重的武器装备,或者,高价值的财物。

    廖化却命令将士们只能携带粮食。

    仓库里的东西很快被挑选完毕,带不走的东西连着仓库一起,被点火焚毁。

    由于没能彻底瓦解敌军的反抗,撤军的过程中,不断有敌兵出现,阻挠将士们的撤退。

    兴山城内除了将士,也有不少平民,即使是撤军,廖化也有意识的控制破坏范围,特别是居民较多的区域,要求将士尽量快速穿行,避免惊扰百姓。

    大军与等在北门的苏由部会合,将士们冲出北门。

    廖化带队担任先锋,进攻城外的防线。

    申仪统兵守住北门,给将士们保留一条可以撤回的后路。

    负责突击任务的将士们,很快到达了孙桓设置的第二道防线。

    防线的用途,是防备北方。

    南面基本没有布置任何防御措施。

    吕蒙军虽然集中兵力,对刘封发起了总攻,却还是在防线上留了不少将士。

    而且,不少从兴山城退下的残兵败将,也在这道防线上重整。

    廖化带队发起一轮突击,防线上的吕蒙军开始溃退。

    正当廖化准备招呼申仪带兵跟进的时候,北方响起了战鼓声,一支阵型完整的吕蒙军现身,这支部队朝着廖化的位置攻了过来。

    脚下的防线虽然防御工事比较完善,但是,廖化没有信心在敌人赶到前彻底夺下整条防线,而且,他的目的是逃离,而不是作战。

    下令鸣金,廖化带领将士们撤退。

    就这样,廖化带兵退回北门,和申仪会合。

    北门内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城里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吕蒙军残兵。

    第二道防线上,也不少吕蒙军将士越过防线,朝着兴山城冲了过来。

    城门掌握在自己人手上,如果廖化选择带兵杀回兴山城,确实有机会穿过城池,从南门撤离。

    但是,一旦被城里的敌兵迟滞行军速度,那么,将士们很有可能被身后的敌军追上。

    廖化再次找到申仪和关平,他希望将士们放弃进入兴山城,在河面布置浮桥,准备渡河进山。

    这一次,申仪没有质疑廖化的命令,将士们迅速开始行动。

    为了逃生,将士们的效率很高,利用各种杂物,迅速开始搭建浮桥。

    面前的河道比粉水狭窄,水流速度也慢了很多。

    只不过,搭建浮桥的材料并不多,浮桥修到河中位置的时候,木料用完了。

    廖化只能命令会游泳的将士带着绳索先行,同时,后方部队牵着绳索行动。

    不少上庸兵为了逃生只能扔掉身上的贵重物品。

    全军迅速过河,到达兴山的山脚。

    敌军堵塞了北退的道路,廖化只能带兵撤进熊山。

    这是一个突袭秭归的好机会,将士们的士气却非常低落。

    尤其是那些上庸兵,已经出现了不少厌战的声音。

    很多人觉得战争打败了,希望立即回家。

    廖化准备说点什么,重新鼓舞士气。

    河道上响起水声,多艘吕蒙军快船从下游折返,船上站满了士兵。

    在河道的另一畔,那支保持着建制的敌军同样来到了河边。

    几名骑将隔着河道,看向廖化。

    一名年轻将领高声喊话,“奇袭兴山城的,莫非是廖化将军,我孙桓等将军很久了。”

    “既然来了,可别急着走,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听完孙桓的话,廖化没有反应,不少将士骂了起来。

    廖化这才知道,阻挠刘封南征的,正是自己的老熟人孙桓。

    他没有跟孙桓逞口舌之利,命令将士们撤退。

    吕蒙军的快船已经靠岸,开始往河岸上输送部队。

    孙桓还派人抢修廖化用过的半截浮桥,继续拖下去,对己方部队没有任何好处。

    更糟糕的是,将士们刚刚涉水,不少人的身上都穿着湿衣服。

    在这种寒冷的夜晚,湿衣服不仅会让战斗力受到影响,不及时烘干衣服,还容易出现伤冻减员。

    这一次,廖化没有发挥高风亮节的精神,他的部队和申仪的上庸兵同时上山。

    身后那些过河的敌兵立即展开追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