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抱歉,操作失误,导致上传了草稿,已修改

    已修改

339、藤甲之兵

    南蛮藤甲兵刚刚渡过泸水,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廖化还真没把对方当回事。

    藤甲属于南中地区的特色装备,这支部队倒也不是廖化见识过的第一支南蛮藤甲兵。

    从朱褒开始,几乎每一位与廖化作对的叛军,多少都会有一些藤甲兵。

    藤甲虽然号称刀枪不入,它的功能,却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强大,它只是一种较坚固的藤制防具,倒也不必把它们妖魔化。

    新入场的这支蛮军藤甲兵人数不少,得有上千人,完全不讲究阵型,乱糟糟的发起冲锋。

    一开始,廖化只把这支藤甲兵当成一支防护力较强的部队,从这个角度上思考,永昌兵的阻击效果倒也不会太差。

    真正交手之后,廖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乌戈国的藤甲兵与廖化之前见识过的同类兵种截然不同,他们拥有很强的进攻能力。

    这支部队不仅把藤甲兵独立成军,集中使用,士兵之间明显很熟悉,形成了默契配合。

    更关键的一点,这些喊着奇特语言的藤甲兵们打起仗来同样悍不畏死。

    藤甲兵们一动手,就是拼命的架势,气势上比永昌兵强了太多。

    藤甲虽然不至于刀枪不入,却可以防护一些致命伤,高效的防护,也让蛮兵们在战斗的过程中更加无所顾忌。

    如果廖化的麾下有一支汉军老兵,完全可以挡住藤甲兵。

    但是,敌人的过河时机选择的很好,汉军主力尽出,竭尽全力强攻蛮兵主力,此时已无兵可用。

    在阻击藤甲兵的行动中,汉军唯一的依靠,只剩下了永昌兵。

    汉军在主战场取得了优势,已经不再需要廖化费心指挥。

    命令杨锋加强进攻力度之后,廖化快马赶到了阻击藤甲兵的战场上。

    局势不妙,永昌兵的劣势很明显,将士们被藤甲兵打的节节败退,阵线变得松散。

    主将吕凯声嘶力竭的高喊,却扭转不了汉军的颓势。

    来到吕凯身边,廖化大声说道:“来不及了,永昌兵不是藤甲兵的对手,赶紧命令将士们收集引火物,藤甲本就是用浸了油的藤条编制而成,这种装备本就怕火,准备用火阻敌。”

    吕凯直接愣住了,他说道:“将军三思呀,前线将士们已经跟敌军牵扯到了一起,这种时候一旦采用火攻手段,只怕会玉石俱焚啊”

    廖化摇了摇头,“我并不是让你直接放火对藤甲兵进行烧伤,而是想让你在我军阵线后方,设置一条预备火线,随时启用,阻击敌人。”

    “按照战场现有的态势,咱们的部队会不断败退,将士们迟早会崩溃,设置火线阻敌,不仅可以伤害到敌军的藤甲兵,挡住敌人的进攻通道,还可以给咱们重整部队恢复士气的时间。”

    吕凯没有立即执行命令,他的语气有所迟疑,“战场是平原地形,即使咱们设置了火线,也没有办法挡住敌人的全部进攻路径,一旦风向发生变化,引燃了杂草,恐怕会威胁到咱们自己,火攻的计策,还得希望将军慎重。”

    廖化摇了摇头,“火线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作用。”

    “即使藤甲兵准备进行迂回作战,咱们也可以迅速调兵,在新的位置上进行阻击,并且,安置新一轮火线,部署防御。”

    拍了拍吕凯的肩膀,“如果火线起火,弓箭手就可以使用火箭,咱们也可以在作战的过程中,对藤甲兵造成更大的杀伤和威胁。”

    吕凯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末将一定组织永昌兵挡住叛军援兵,不让敌人进入主战场。”

    吕凯转身要走,廖化却出言阻拦,“吕将军不必事事亲为,命令传令兵先通知将士们进行准备。”

    吕凯拱拱手,“我明白,只不过,设置火线的最重要关键,在于引火之物,我需要亲自去准备。”

    廖化叹了口气,“军情紧急,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了,木虎车里面原本就准备了一些引火物,将这些引火物集中起来,铺设在战场上,可以节省将士们的时间和精力。”

    廖化不仅不放心传令兵,他还有些不放心把火计的准备全权交给吕凯。

    廖化说道:“吕将军慢走,我跟你同去。”

    作出决定之后,廖化立即派出传令兵,通知木虎车开始集中。

    随后,廖化带着身边的兵将们,来到了最近的一辆木虎车处。

    廖化把车上的两名士兵喊下车。

    车上的战兵,是一名魁梧的壮汉,一看就是精锐老兵。

    另一名操纵战车的工匠,竟然是女扮男装的关银屏。

    这名顽皮的关家小姐又一次趁着廖化松懈,来到战场上,进入一线。

    被廖化识破身份之后,关银屏笑了笑,试图以可爱蒙混过关,廖化的眼睛里却不揉沙子,“胡闹,战场上矢箭横飞,刀枪无眼,你考虑过后果吗?”

    关银屏有些不服气,小声嘟囔,“我是这款木虎车的设计者,我总得了解他们的功效与性能吧。”

    廖化:“每辆车都配备了一个工匠,你如果真的有心,完全可以在战后对他们进行询问。”

    关银屏依旧很不服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必须得亲眼见识它们的使用效果,才能在未来设计这类大型器械的时候,扬长避短。”

    战事紧张,廖化不愿在关银屏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战场上很混乱,他也分不出人手,护送关银屏回营。

    关银屏的执着反倒显示出了她的可爱,廖化的语气不再严厉,“接下来,你就跟在我身边,哪都不要去,明白吗?”

    关银屏嬉皮笑脸的,“廖化大将军的命令,小女子岂敢不从啊,只要你不让我回营就行。”

    为了保证关银屏的安全,廖化取下了自己身上的软甲,给对方披上。

    看着全副武装的关家小姐,廖化依旧不放心,看向身边的关兴,“照顾好你的妹妹,你们兄妹两人,可千万不要再擅做主张了。”

    关兴点点头,“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不给你添麻烦,相反,我们兄妹还要立下大功,请将军下命令,我这就去把藤甲兵击退。”

    廖化没有理会关兴,再次把目光转向关银屏。

    廖化问道:“你亲手设计的木虎车,必然了解车里的结构,车上装载了多少引火之物,如果集中起来,是否可以布置一道火线?”

    关银屏点点头,很快又摇了摇头,“车里面确实安置了引火用的草料和油料,但是,车里面的空间不算大,容纳两名士兵以及各类武器之后,留给引火物的空间并不多,将军可别高估了这些引火物的数量。”

    尽管油料数量不多,汉军倒并不担心草料问题,平原上到处都是杂草,一旦引燃火线,很快就会蔓延起冲天大火。

    廖化点点头,看向吕凯命令道,“麻烦你立即通知将士们,尽快把引火物集中起来。”

    汉军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木虎车集合之后,迅速开始集中。

    车里的士兵纷纷下车,在廖化卫兵们的协助下,把车上的引火物全都搬到了空地上。

    看到面前的这些引火物,廖化感觉有些棘手,油料的数量太少了,明显不够覆盖整条火线。

    汉军的棘手事情,却不单单是油料的匮乏,阻击战场处的局势迅速恶化了。

    在藤甲兵的高强度进攻下,一支永昌兵小股部队士气崩溃了,在军官的带领下,那支部队成建制的开始溃逃。

    溃败的汉军兵马冲击了自家将士的队列,不仅让汉军的防线濒临崩溃,还导致了防线上出现了一处巨大缺口。

    彪悍藤甲兵没有给汉军留下调整阵型的时间,他们直接顺着汉军阵线的缺口,攻杀杀了进来。

    更糟糕的是,汉军阵线的缺口,距离廖化一行人的位置可不远。

    一旦藤甲兵牵制住了廖化等人,别说是布置火线了,将士们恐怕自身难保。

    除了一脸跃跃欲试的关兴,在场众将士的神情都很凝重,成何更是如临大敌,命令卫兵们把廖化保护了起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等廖化等人应对面前的藤甲兵,侧后方向传来了一声女子的呵斥声。

    “廖化小人,还我丈夫命来。”

    转头看过去,骑着卷毛赤兔马的祝融夫人正带着两名蛮族骑兵,朝着廖化等人冲了过来。

    廖化并不吃惊祝融夫人的勇气。

    大战在即,祝融作为守城主将,却舍弃了三江城的城防,孤身上阵报仇,这虽然算是预料之外,倒也说得上是情理之中。

    汉军在城下设置了一座营地,防范三江城的叛军突围,但是,汉军营地可阻挡不住也没有必要去阻拦三名叛军骑手。

    战事正酣,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会把注意力放在祝融三人,这才给了对方接近自己的机会。

    能在万军之中锁定自己的位置,廖化倒也服气祝融的见识和能力。

    眼下明显不是感慨的好时候,前有南蛮藤甲兵,侧后有祝融的袭击,廖化感觉自己的处境糟透了。

340、关氏兄妹

    对汉军总体战局来说,藤甲兵带来的威胁,要更紧急,也更重要一些。

    看向吕凯,廖化说道:“请将军立即组织人手,堵上缺口,否则,一旦永昌兵败了,敌军会毫无顾忌的杀向主战场,局势很可能会逆转。”

    看向成何,廖化说道:“吕将军人手不足,你跟着一起,带上卫兵们,全力堵住缺口。”

    成何有点迟疑,“如果我们走了,将军你的安全……”

    廖化摆了摆手,“一旦藤甲兵彻底击败永昌兵,就全完了,我自己会保护好自己,你就放心吧。”

    吕凯成何开始招呼人手集合。

    廖化的身边,响起了战马嘶叫,扭头看去,关兴已经骑上战马,朝着祝融夫人冲了过去。

    一边冲,关兴一边喊道:“成大哥放心,我这就去将祝融夫人抓过来,不会让她威胁到廖将军的安全……”

    关兴马快,廖化已经来不及阻拦。

    吕凯和成何几人也没有逗留太久,兵马集结完毕后,他们朝着汉军正面缺口处冲了过去。

    吕凯等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战场,与藤甲兵交战。

    关兴与祝融三人都骑着马,他们的距离迅速拉近,比斗马上开始。

    关兴通报了自己的名姓,要求祝融投降。

    祝融丝毫没有废话,她挺直了长矛,向着关兴冲了过来。

    祝融夫人发起了挑战,关兴却没有应战,大刀砍向了跟在祝融身后的一名蛮兵。

    祝融的枪法虽然凌厉,但关兴一错身,就避开了这场枪击。

    关兴手中的大刀,准确的劈砍在了目标蛮兵的脖颈处。

    砍中敌将,关兴刀势不减,敌将连人带马,死在了当场。

    部属被杀,祝融眼睛通红,她与另一名蛮兵约束住坐下的马匹,转头看向关兴。

    祝融大吼了一声,她和另一名蛮族骑兵,一左一右,同时朝着关兴冲了过去。

    以一敌二,关兴仍然没有怂,朝着对面两人杀了过去。

    即将发生接触的一瞬间,关兴仰躺在马背上,长刀横卧胸前。

    就这样,关兴又一次避开了祝融的攻击,但是,被他锁定为目标的那名蛮兵却没有那么好运。

    刀刃准确的划向了骑马蛮兵,借助着双方的马速,关兴的刀势威力惊人。

    由于关兴躺在马背上,他的刀锋正好划过蛮兵的腰部,骑在马上的对方根本就避无可避。

    连续两名部属被杀,脾气暴躁的祝融彻底怒了,她勒住马,夹好枪,取出飞刀,朝着关兴投掷了过来,整个行动一气呵成。

    关兴左支右挡,他避开了两把飞刀,祝融的另外两把飞刀攻击落空了,但是,对方的最后一把飞刀,却准确的插在了关兴的左肩膀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祝融没有在刀上淬毒,关兴调转马头,拖刀就走。

    左肩的伤势,似乎影响到了关兴驾驭马匹的能力,他的驭马速度明显下降。

    五把飞刀均已用完,祝融再次挺枪纵马,朝着关兴追了过来。

    一直观战的廖化暗道不好,大声提醒:“小心背后。”

    关心却似乎没有听到廖化的示警,依旧一只手拖着大刀,另一只手牵着马缰,朝着廖化的方向,直线逃跑。

    祝融马快,迅速追到了关兴的身后,她做出一个蓄力动作,眼瞅着长枪就要朝着关兴的后背戳了下来。

    看到这一幕,廖化身边的关银屏惊呼了一声,捂住双眼。

    下一刻,关兴迅速动了起来,他左手松开缰绳,和右手一起,握住刀柄。

    原本拖在地上的大刀360度大转向,朝着身后的祝融夫人劈了过来。

    整个逃跑的过程中,关兴没有回过头,但他却准确的预判出了祝融夫人的位置和距离,这一刀劈的非常漂亮。

    祝融也不是一名寻常将领,遭遇袭击之后,她的反应也很快。

    祝融此时用力已老,没有办法撤枪防守,她索性丢掉长矛,从马上滚落。

    祝融的反应很快,保住了性命,但她的卷毛赤兔马就惨了,马匹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惊呼声,就被砍倒在了地上。

    关兴拖刀计得手之后,廖化明白,祝融败了,敌将对自己的安全再无威胁。

    祝融夫人的压力解除,正面阻击藤甲兵的阵地,却突然间局势恶化了。

    汉军的缺口开始扩大,叛军把汉军阵型切割成了两半。

    吕凯等人还没能加入战局,永昌兵的防线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了。

    藤甲兵虽然取得了突破,他们却并没有立即朝着廖化的方向杀过来,而是继续与永昌兵作战。

    对汉军来说,这是一个布置火线的最佳机会。

    廖化皱起眉头,他连忙喊道:“成何,立即组织将士们点火,准备封锁敌人的进攻通道。”

    喊出成何名字之后,廖化这才想起,成何与卫兵们早已经被自己派上战场,他的身边除了那些操纵木虎车的士兵,已经无人可以用了。

    必要时刻,廖化自己也是汉军的一分战力。

    不再犹豫,廖化大声喊道:“所有人跟我来,咱们准备布置火线。”

    廖化说完之后,他迅速赶到那些被卸下车的引火物旁,准备组织将士。

    战况紧急,廖化放松了对关银屏的关注,可是,这位关家小姐却丝毫不省心。

    关银屏抓起了一桶火油,朝着其中的一辆木虎车泼洒了上去。

    没等廖化询问,关银屏已经进入了车里,操纵木虎车,朝着扩大缺口的藤甲兵撞了过去。

    廖化不知道关银屏的用意,但是,关家小姐的行动提醒了他。

    此时再设置火线布防,的确有点晚了。

    关银屏的冒险,倒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这些木虎车,原本就拥有一定的突击效果。

    关银屏似乎把这些战车,当成了移动的引火物

    凭借着木虎车的强大突击能力,汉军可以直接冲到藤甲兵的队伍深处。

    藤甲军虽然顺着汉军的缺口冲了过来,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兵力深深嵌在汉军军阵中,两翼都是永昌兵,部队的逃生空间极度受限。

    对汉军来说,叛军的突击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场机遇。

    一旦泼满了火油的木虎车撞进了藤甲兵的序列,木虎车的火势必然会波及到附近的藤甲兵,着火的藤甲兵又会撞到身边的战友,火势会迅速变大。

    廖化苦笑了一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汉军面临的难题,竟然被莽撞的关氏兄妹两人化解。

    廖化不再迟疑,立即组织身边的将士,往剩余的四辆木虎车上泼洒火油。

    随后,廖化亲自进入了一辆木虎车,操纵着这辆大型器械,沿着关银屏走过的道路,带头朝着藤甲兵冲了过去。

    几名汉兵负责携带并且保护着火种,跟随在木虎车之后,发起冲锋。

    廖化避开了吕凯和成何等汉军兵将,沿着关银屏冲出的通道,冲进了战场的核心处。

    直到木虎车无法继续前进,廖化才把车子停放在藤甲兵中间。

    趁着敌军阵型被战车撞乱,廖化命令操纵战车的工匠和士兵们迅速撤出战场。

    同时,廖化一声令下,负责引火的士兵先后点燃了木虎车。

    火攻效果非常明显,火焰点燃了木虎车上的火油,迅速燃起大火,披着虎皮的战车,在火光中格外狰狞。

    附近的藤甲兵自然也没能幸免,在躲避火焰的过程中,蛮兵们相互碰撞,又导致了火势的进一步燃烧。

    不出意外,整个战场就会变成一副修罗场,永昌兵或许也会受到波及,但是,首当其冲的藤甲兵必然会遭遇重创。

    廖化即将撤出火场的时候,他看到了关银屏。

    关家小姐此时侧着腿,坐在地上,一只手扶地,另一只手握住右脚脚踝,明显受了伤。

    藤甲兵们自身难保,倒也没有人伤害关银屏。

    如果不是廖化看到了自己的那件儿软甲,恐怕他也会忽略了关银屏。

    既然看到了,廖化就不能对关家小姐置之不理,他放弃逃亡,直接朝着关银屏冲了过去。

    等廖化来到关银屏身边,确认对方扭脚,准备背着对方逃离火场的时候,两人身边,出现大量着了火的藤甲兵。

    这种时候再去逃跑,尤其是带着一个行动不便的人,实在太危险了。

    廖化把心一横,决定把生死交给命运,他让关银屏躺平。

    廖化的双手支撑在关银屏身边,把对方保护在自己身下。

    廖化和关银屏两人四目相对,耳边的惨叫声仿佛消失了,他只能听到急促的呼吸声,不知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

    不时有溃兵踩在廖化的身上,廖化强撑着身体,避免压到关银屏。

    不知道过了多久,廖化耳边响起了呼唤自己名字的声音。

    回头望去,此时藤甲兵已经溃退,叛军的主力也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何来到了廖化的身边,他的脸色有些尴尬。

    没等廖化开口,关银屏小声说道:“廖将军,咱们打赢了,可以起来了。”

    廖化这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爬起,顺手把关家小姐拽起。

    为了缓解尴尬,廖化清咳了一声,询问道:“你没事吧?”

    关银屏点了点头。

    廖化这才转过头,看向成何,“命令将士们追击,咱们不仅要过河,还要一直打下银坑洞,不能给蛮兵喘息的机会。”

    成何拱手抱拳,“是,将军。”

341、走投无路

    为了这场决战,孟优和带来洞主共集结了上万的蛮兵,还请来了木鹿大王和乌戈国藤甲兵这两路外援。

    这一场决战榨干了南中的兵力,兵败的时候,孟优就已经明白了,他再也不可能集中起相同规模的兵力与汉军作战了。

    叛军大败,孟优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木鹿大王战前提要求的做法,让孟优很不满意,所以,当汉军破解猛兽战法,发动反击的第一时间,孟优没有立即增兵支援木鹿。

    这一点小情绪,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大后果。

    等到孟优意识到局势不妙,下令支援木鹿的时候,木鹿大王已经兵败身死,败兵遭到汉军的驱赶,冲击蛮兵主力。

    决战一开始,上万的叛军主力便被几千汉军压着打。

    等到汉军火烧藤甲兵,击退了孟优的最后一支外援之后,主力部队再也支持不下去,开始溃退。

    败兵一路逃过泸水,孟优并没有履行他和廖化的约定,接受决战的结果归顺汉军,他试图回到银坑洞布防。

    刚刚渡河的时候,叛军还有数千残兵,但是,汉军根本没有给孟优提供收拢败兵的机会。

    汉军马不停蹄渡过泸水,对败军展开暴风骤雨般的攻势。

    叛军前脚退回银坑洞,汉军后脚便杀到了山上。

    银坑洞不仅是孟氏老巢,还是孟优从小长大的地方,孟优不甘心将自己的家拱手让出,他和带来洞主两人分头组织兵马,进行反击。

    人心惶惶的败军挡不住势不可挡的汉军。

    叛军在主场作战中落败,丢失了所有辎重,兵力受到重创。

    如果不是孟优和带来洞主撤退及时,两人恐怕已经成为了廖化的帐下俘虏。

    一边逃窜,一边收拢败兵,最终,跟在孟优和带来洞主身边,依旧没有离散的兵马,只剩下了五百人。

    汉军的进攻,只是部众离散的一个小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已经得出了孟氏即将覆灭的共识。

    愿意赌上身价性命,和孟家一起反抗汉军的南中勇士,不多了。

    在银坑洞东南30余里的地方,叛军残兵终于甩掉了汉军追兵,在一处村落中休整。

    带来洞主巡视了部队之后,回来见到孟优:不好了,又有几名洞主,离开了村子,另外,阿会喃让我跟你说一声,他要回到自己的洞中保护家人,他就不来和你告别了。”

    孟优的表情很难看,盯着带来洞主,面带祈求神色,“你先告诉他们,不要走,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决战获胜,必然会小瞧咱们,在守卫上会有所松懈,让他们再给我一个机会,不,我这就亲自去劝他们留下。”

    带来洞主摇摇头,“已经晚了,他们已经走了。”

    孟优勃然大怒,“带来,你竟然看着他们离开却不加阻拦,战败了就当逃兵,这些人统统该死。”

    “等我击败了廖化,一定会让阿会喃这些人好看。”

    孟优咬牙切齿,面目狰狞,“我们孟家在南中素有威望,我哥哥在世的时候,经常帮助他们,现在,我们走头无路了,他们开始跟咱们划分界限了,这些无情无义的东西。”

    孟优明显忘记了,在他振臂一呼的时候,这些洞主和蛮王们纷纷带兵响应,即使在这场决战中,众人的实力损失惨重,却依旧没有任何人怪罪孟优的事实。

    等到孟优的情绪略微平复之后,带来洞主叹了口气,开口劝道:“你也别对朋友们要求太高了,但凡能跟你说一声才走的人,都是咱们的朋友,以后或许还能合作。”

    “更多的兵将,偷偷的离开,什么都不会跟你说,如果这些人再坏一点,完全可以向汉军投降,出卖咱们的位置。”

    听完带来的这一番话,孟优很不高兴,他反问道:“按你的意思,我还得感谢他们咯,你是不是也觉得跟着我一起没有未来,想走了?”

    “这一次起兵,兄弟你帮了我很多忙,你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银坑洞作战的时候,汉军曾经扬言,贵姐已经被汉军俘虏了,你如果现在想离开,那请便,姓孟的不阻拦你。”

    好心却遭到了孟优的质疑,带来洞主同样有些不满,“孟优,你单枪匹马从滇池县逃出来,是我和我姐收留了你,并且对你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我自问不亏欠你,你也什么都没有给我。”

    “都这种时候了,你还在猜忌我,如果孟获大王泉下有知,他得多么难过

    听到孟获的名字,孟优终于不再逞强,这名身材魁梧的蛮族男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哭了出来。

    “带来兄弟,你不要见怪,我快坚持不住了,我说的话虽然不好听,却也是心里话,廖化诡计多端,咱们打不赢了,你帮过我太多忙,接下来的事情,我就不麻烦你了。”

    孟优表态道:“我不准备跑了,我要带领身边的将士,对银坑洞发起最后一次冲击,就算死,我也得死在家里,死在冲锋的路上。”

    带来洞主依旧有些不满,“孟优,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认识了,你太小看我了。”

    “我不是一个大难临头舍弃兄弟只顾逃命的人,收起你的好心吧,即使咱们走投无路,不怕死的南中勇士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带来洞主同样表明了态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军攻我南中,亡我族人之心不死,咱们或许没有能耐击退敌人,但是,咱们的反抗会激发后来者的斗志。”

    带来洞主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打仗需要动动脑子,别老是依赖蛮力。”

    “如果我没有猜错,偷袭银坑洞的汉军,仅仅是廖化的一名部将,甚至于,那些主持外围防务的,或许是咱们南中投诚汉军的兵将。”

    带来洞主指责道:“你带领兵马攻上银坑洞,没错,你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敢,也证明了自己的血性,但是,你这种送死行为能解决什么问题,根本伤不到廖化分毫。”

    “你的莽撞行径,究竟能救出我姐,还是可以为大王报仇?”

    孟优已经恢复了理智,他沉默不言。

    说服了孟优,带来洞主道没有继续逼迫下去,他开口说道:“你也不必把局势想得太绝望,咱们还有一支部队可以依靠。”

    孟优的眼睛亮了,声音有些急切:“哪一支部队?”

    带来洞主:“乌戈国的藤甲兵。”

    孟优的眼睛中的光彩重新暗淡了下去,“藤甲兵虽然强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这一次的北岸决战,藤甲兵遭到了汉军火攻,损失惨重。”

    尽管有半数藤甲兵逃出了战场,但他们的军心士气,武器装备都出现了严重损失,将领土安也战死在沙场上,这些乌戈国败兵,不可能为了咱们而战。”

    孟优摇了摇头,“我说的不是那支败退的藤甲兵,你忘了吗,咱们跟乌戈国主兀突骨达成过协议,他愿意派出三千兵马助战,还有两千生力军没有参战呢。”

    孟优有些不好意思,“没错,咱们确实跟兀突骨达成了协议,按照约定,他出兵三千,咱们取胜之后,给他土地和财物。”

    “可是,因为木鹿的坚持,咱们把宝压在了猛兽军团上,拒绝了兀突骨。”

    叹了口气儿,孟优继续说道:“就连土安部的那一千藤甲兵,也是战局不利之后,咱们许诺给与全部战利品,才换来的增援。”

    “咱们已经没有东西可送了,藤甲兵又吃了一次大亏,恐怕,兀突骨不会再愿意趟进南中这一摊浑水,你没必要白费功夫,徒劳受他人奚落。”

    带来洞主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孟优,你糊涂呀,你也知道,咱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就算被兀突骨拒绝了,又能怎样。”

    “兀突骨对南中有领地要求,汉军南征同样是为了咱们的土地和财物。”

    带来洞主:“这南中的土地,由咱们自己人说了算,宁给友邦,不予汉狗,再说了,那兀突骨随是国主,却不过是一名莽夫,他一个外人,不可能获得南中的人心,送出去的土地,咱们还可以再夺回来。”

    孟优依旧有些迟疑,“不管怎样,咱们如果把土地割给了兀突骨,恐怕咱俩的名声会受损。”

    带来“噌”的站了起来,斥责道:“死都不怕,咱们还怕名声受损吗,如果你再顾前顾后,那么,好人你做,恶人我来,我去跟兀突骨谈,出了事,全部推到我的头上就行了。”

    孟优连忙起身,拽住带来洞主,说道:“兄弟你千万不要生气,我跟你共进退,你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

    两个人的手掌紧紧握在了一起,带来洞主语重心长:“乌戈国藤甲兵是咱们最后的依靠了,只要提防敌人使用火攻,咱们必然会给汉军一场难以忘怀的攻势。”

    “我南下跟兀突骨谈判,你这里也别闲着,你努力集结人马,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哪怕强行征募一批老弱病残,咱们也得把兵力凑到两千,不论是结盟还是合作,势均力敌,才能长长远远。”

    孟优点点头,“你放心,我不要这张脸了,挨个人求,不信求不来援兵。”

342、藤甲兵到

    “报告将军,叛军藤甲兵已经攻上银坑洞,杨锋洞主请求增援。”

    廖化点点头,“回去告诉杨锋,就说我知道了,我这边没有兵力给他增援,他也不能立即撤军,将士们必须要坚守银坑洞,至少两个时辰。”

    “我交代给他的那件事情,让他一定给我做好。”

    传令士兵离开之后,廖化陷入了沉思。

    决战之后,汉军抓获了不少藤甲兵的俘虏,但是,任何汉军兵将都没有办法和这部分俘虏取得有效沟通。

    最终,还是廖化旁敲侧击,从祝融夫人的嘴里,打听到了藤甲兵的真实身份。

    乌戈国原本就是化外之国,蛮兵们个个好勇斗狠,战斗力很强,据说,汉军击破的藤甲兵,仅仅只占了俘虏的一部分。

    想要快速击败藤甲兵,其实方法很简单,廖化只需要把敌人引到密闭空间,采用火攻,就可以重创甚至全灭敌兵。

    之前的决战中,汉军有过成功经验,火攻效果显著。

    如果不是因为战场地处平原,假如蛮兵在狭窄地区遭遇火攻,藤甲兵必然全军覆没。

    廖化根本不担心藤甲兵的指挥官是会吸取之前的战败教训,对火攻战法产生防备。

    廖化是一名战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有许多方法可以放火,哪怕是不适合采用火攻战法的地方,汉军也有能力让战场满足火攻条件。

    只要廖化有心设计,这些缺乏智谋的敌军,难免会着了道,但是,他不打算用火。

    水火无情,如果真在密闭空间中对数千藤甲兵采取火攻,意味着会死很多人,而且,这些人的死法可怖,廖化虽然有功社稷,却必然会折寿。

    两世为人,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减少麾下将士的伤亡,廖化倒也不顾及个人得失,他还有第二层考虑。

    火攻不仅会让藤甲兵损失惨重,敌军兵将穿着那些藤甲必然会遭到破坏。

    如果可以,廖化希望能够俘虏这些藤甲兵,保全这支部队的战力。

    汉军的最终目的是兴复汉室,一统天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汉军需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如果能够说服吴戈国主,对方派兵帮助汉军北伐,那么,原本让汉军赶到棘手的这支藤甲兵,必然会给曹魏和孙吴带来麻烦。

    即使兀突骨不识好歹,拒绝配合,汉军也可以把缴获了敌人的藤甲留下,给自家兵马装备,强化将士们的防御能力。

    廖化不仅要击败藤甲兵,还打算保住那些藤甲。

    杨锋虽然处境艰难,银坑洞汉军却依旧可以防守一段时间,廖化喊来吕凯,“我要求你在泸水岸边布置埋伏,将士们做好准备了吗?”

    吕凯点点头,“将军放心,得到命令之后,我立即把将士们安排上了,如果叛军藤甲兵不过河,那倒算是他们的幸运,过了河,他们只能束手就擒了。”

    廖化点了点头,“南蛮的那些洞主蛮王们,是否愿意帮助咱们?”

    吕凯回答道:“祝融夫人这种冥顽不灵者,仅仅只是少数,大部分的蛮族兵将已经认清了形势,决战之后,将军不仅优待俘虏,还赠与返乡路费,大部分的俘虏们都履行了诺言,要么带兵加入咱们,要么,带领族人逃离了战场。”

    整个南中的攻伐战中,汉军一直都采用了兵战和心战相结合的战斗方式。

    汉军的仁政虽然不会感动所有人,但也一定会争取到大多数人的好感,即使这些人再次与汉军为敌,他们也会有所顾虑。

    更何况,汉军给降兵的待遇,甚至比孟优提供的更优渥,已经有多支贪图小利的蛮兵武装加入到了汉军作战序列中,帮助廖化作战,给汉军提供情报。

    吕凯同样有问题:“我有一事不解,希望将军能够帮我解惑。”

    廖化点点头,“吕将军尽管问,我对将军没有秘密。”

    “归顺咱们的蛮族兵将送来了带来洞主和孟优的行踪信息,那时候,咱们拥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将军不趁着叛军残部和乌戈国兵马联合之前,突袭孟优的营地,彻底抓获叛军的骨干们?”

    “恕我直言,我军虽然设置了埋伏对抗藤甲兵,但是,这些措施原本可以不用,咱们及早取胜,也可以快速撤兵回援牂牁郡。”

    廖化笑了笑,“我已经派丁奉前往牂牁郡主持防务,这段时间,咱们一直没有收到牂牁的战败报告,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愿意相信自己的将士们。

    “早在咱们与叛军决战的时候,兀突骨就已经派出了一支部队,支援蛮兵,这位乌戈国主不自量力,而且,对南中有土地有需求。”

    廖化语重心长的说道:“在之前的战斗中,藤甲兵吃了咱们一个大亏,他们随时可能兴兵犯境,展开复仇战。”

    “咱们想要集结重兵南下,本身就有难度,与其等到将来出现战情再调兵南下,咱们不如趁着现在发挥兵力优势,和蛮兵交战,更能节省功夫。”

    吕凯接受了廖化的说法,他继续说道:“将军,咱们在益州郡已经待了将近一个月,咱们虽然没有得到牂牁郡战况吃紧的消息,但是,将士们也没有送来捷报,咱们最好不要拖的太久。”

    廖化点点头,“我之所以要求将士们谨慎的对战,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避免叛军看出咱们的计划,为了消灭藤甲兵,我动用了全军的兵力,北岸的埋伏只是前哨战,真正的主战场,还是在银坑洞。“

    ”今天晚上,咱们就让藤甲兵全军覆没,彻底扫清南疆叛乱……”

    ……

    傍晚,兀突骨放弃渡河计划,统率藤甲兵们南下,朝着银坑洞方向撤走。

    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时,越想越亏。

    兀突骨把他的不满,全部发泄在了带来洞主身上,“你们这些南中的家伙,太不实在了,向我求援的时候,你声称麾下有两千将士可用,实际上,这些兵将装备不齐,不堪一战,我乌戈国兵完全在以一己之力对抗汉军。”

    面对指责,带来洞主脸色如常,“大王冤枉我了,我没有说半句假话,将士们经验丰富,不少人年轻气盛,锐气十足。”

    兀突骨更加不满,“我以为你说的经验丰富,是指部队的战斗经验,那成想,你说的是士卒的年纪,有些士兵已经很老了,我都怀疑他们的是否有能力活着上战场。”

    “至于年轻气盛的那些将士,我只看到了年轻,娃娃兵能做什么?”

    带来洞主没有解释,他直接抛出了好处:“我部将士的确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了,凑不出更多将士了,还请国主见谅,但是,我们也不会让大王吃亏,我们的承诺依旧会兑现,所有获得的战利品,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金银粮饷,一件不留,全部赠给国主。”

    “汉军虽然在北岸布下了埋伏,但是,他们没有伺机过河追击,这是廖化最大的决策失误,这次的兵败,是一个偶然”

    “前段时间,咱们连战连胜,将士们过于疲惫,撤回银坑洞之后,咱们休整几天,整顿兵马之后,再突然杀出,必然可以救出奚泥将军。”

    带来洞主愿意献上所有财宝,这才让兀突骨的情绪平复了一些。

    兀突骨亲自带兵进入南中,整合了土安部的败军,又从国中征发了两千精锐。

    藤甲兵战斗力较强,兀突骨又亲自领兵,因此,藤甲兵连战连胜,汉军却战无不败。

    刚开始,兀突骨还保持了警惕,防备汉军的火攻。

    随着战斗持续,警惕心越来越弱,兀突骨甚至一度生起汉军不过如此的感慨。

    在银坑洞攻山的时候,藤甲兵遭遇了汉军的顽强抵抗,但是,汉军的反抗只是徒劳,银坑洞顺利夺回,洞中的财物也原封不动的夺了回来。

    带来洞主许诺赠给兀突骨的财物,同样也包括了这一部分东西。

    拿人钱财,当然要与人消灾。

    简单休整之后,藤甲兵午时出兵,强渡泸水,准备对北岸的汉军主力营地发起突袭。

    渡河的时候,一切非常顺利,除了少量汉军斥候,敌人没有布置任何阻击兵马。

    等到部将奚泥统率五百藤甲兵,坐在藤甲上漂浮渡河之后,变故出现了。

    岸边的草丛中埋伏了大量汉兵,这些人一直趴在地面上,趁着藤甲兵立足未稳,发起了进攻。

    兀突骨并不知道这些汉兵究竟埋伏了多久,更不知道这些人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暴晒了多长时间。

    总之,汉军的埋伏达成了目的,悉泥等人毫无防备,突然遭遇突袭,兵力不足,身上又没有藤甲防护,瞬间全军覆没。

    自家兵将遭到围歼,兀突骨却只能统率主力部队在岸边观战。

    激愤之下,兀突骨本打算顺势指挥兵马渡河,救援过河的部队,带来洞主却劝住了他。

    藤甲兵保持超高战斗力的关键在于藤甲,一旦坐在甲衣上渡河,毫无疑问会舍长取短,即使打赢了,将士们也会遭遇重创。

    兀突骨有些不满,但他不得不承认,带来洞主的建议很正确,汉人太狡猾了,眼下不是渡河的好机会。

    北岸兵败仅仅是麻烦的开始,大军即将退回银坑洞的时候,山上出现了火光。

    兀突骨等人不得不减缓行军速度,派人打探情报。

    在斥候返回之前,一伙儿蛮族兵将来到了军前,领头的蛮将,正是孟获的旧将,孟优的朋友阿会喃。

    阿会喃一行与藤甲兵语言不同,双方险些发生争斗。

    兀突骨和带来洞主亲自来到了军前,这才认出阿会喃的身份。

    阿会喃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在劝众人离开,“不好啦,汉兵设置了埋伏,趁着你们出兵北上的时候,敌军偷袭了银坑洞,孟优大王已经撤走了,请带来洞主和乌戈国国主不要上山,速速撤离。”

    接连出现的不利战报让兀突骨动摇了,带来洞主眯起眼睛,说道:“阿会喃,你为什么要背叛族人,投奔汉军?”

    阿会喃一脸震惊,“你这话什么意思啊,我得到敌人偷袭银坑洞的消息之后,立即带领族人上山救援,遭到敌军阻拦,冲不上去,这才在山脚等你们,你可不能血口喷人啊。”

    带来洞主不再理会阿会喃,他看向兀突骨,“这些人已经变节了,我希望大王帮我除掉叛徒们。”

    兀突骨一挥手,指挥藤甲兵朝着阿会喃冲杀过去。

    阿会喃的反应速度同样不慢,他和身边的蛮兵立即拔出武器,杀出一条生路,逃走了。

    兀突骨不再动摇,感慨道:“大难临头,没想到蛮族的老将也选择了背叛。”

    带来洞主叹了口气,“这大概就是人性吧,如果不是确认孟优不会抛下咱们先走,我真的不愿相信阿会喃也能背叛。”

    “我和孟优两人都已经有了觉悟,银坑山就是我们的埋骨之地,但凡有一口气在,我们也会保证国主的安全。”

    兀突骨口头赞赏了带来洞主二人的气节,心中却不以为然。

    兀突骨继续说道:“这南中的局势恐怕不容乐观了,我和带来洞主一见如故,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来我国中,当一名将军?“

    带来洞主没有立即拒绝兀突骨的招揽,”辅佐国主的事情,以后可以再讨论,敌人不希望咱们回银坑洞,那么,咱们不如立即上山。”

    兀突骨点点头,“就按照你说的来吧,我倒想知道,汉军究竟憋了什么坏主意。”

    上山途中,众人遭遇了多支叛军的兵马,汇合了斥候。

    众人的情报大同小异,唯一可以确认的事情,是汉军正在强攻银坑洞,不少人劝说藤甲兵撤退。

    这些新情报不仅没能劝退兀突骨二人,反而帮助他们下定了上山决心。

    逐渐接近银坑洞的叛军巢穴,藤甲兵开始遭遇了汉军的阻击,越是接近核心地区,汉军的兵力越强。

    尽管奚泥部将士覆没了,藤甲兵的战斗力却没有损失,一路上,藤甲兵顺利击破汉军的阻击,提防遭遇火攻。

    在银坑洞的核心区,兀突骨与孟优理应外合,击败了汉军。

    没等众人分享情报,一些蛮兵战俘被汉军送回山上。

    汉军已经包围了银坑洞,要求叛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343、围困银坑

    在廖化原本的计划中,银坑山并不是合围藤甲兵的第一选择。

    原因很简单,银坑洞在山上,除了两条主要下山大道之外,叛军还可以从许多小路出入。

    以汉军现有兵力,只能对重点区域进行监管,这也就导致了,叛军的骨干精英一旦想跑,很容易逃出包围。

    廖化真正用来伏击乌戈国藤甲兵的地点,是一处叫做盘蛇谷的险峻山谷。

    盘蛇谷因为山谷形状类似长蛇得名,谷中全是悬崖峭壁,连棵树木都没有,一旦藤甲兵误入此处,汉军堵住唯一谷口,敌军只会成为瓮中鱼鳖。

    因此,廖化派出降将阿会喃,命令对方骗取乌戈国主的信任,引诱藤甲兵再渡泸水,进入盘蛇谷。

    汉军早就做足了充分的埋伏准备,大军从银坑洞败退之前,便提前将洞中的大部分粮草转移到了盘蛇谷附近,同时,在谷外埋伏了一支人马,以便在关键时刻堵塞洞口。

    阿会喃的降将身份暴露,让汉军的诱敌计划失败了。

    藤甲兵立即杀回银坑洞,击退了趁机上山,试图夺回银坑洞,截断蛮兵退路的汉军偏师。

    廖化不得不调整计划,汉军抽调了全部北岸兵马,将银坑洞团团围住。

    为了尽全力留住叛军,汉军在山脚部署了多支阻击兵力,在下山的关键道路上设置防御。

    大量斥候沿着山脚巡视,部分勇敢的斥候会在投诚蛮兵的带领下,悄悄上山,打探情报。

    为了防止万一,廖化还预留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由自己亲自统率。

    围困银坑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惊动山上的敌兵,汉军需要跟叛军抢时间,事实上,叛军的确大意了,他们的主意力都放在攻山的汉军身上,丝毫没有注意到山脚的危险。

    汉军设置好防御部署,准备了引火之物后,廖化这才派人上山,要求叛军无条件投降。

    尽管遭遇了包围,叛军却没有立即做出抵抗,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叛军派出斥候,在侦查汉军的部署,紧接着,他们动用了部分藤甲兵,对围山汉军展开进攻。

    藤甲兵的战斗力很强,但是,汉军完全不给对方短兵相接的机会。

    敌军一旦接近汉军阵地,汉军弓箭手便会立即使用火箭反击。

    藤甲兵的突围意志并不强烈,发现汉军准备充足之后,便匆匆撤回山上。

    廖化开始集中粮食,命令将士们加强防御准备,提防敌军的突围。

    为了尽可能确保围山行动不出问题,所有军务,事无大小,廖化都亲自过问。

    此时的汉军兵力,远远超过了山上的叛军,蛮兵归降将士们,占了汉军实力的很大一部分。

    为了确保围困行动不出现意外,避免降兵们与叛军建立联系,击退藤甲兵之后,廖化召集了所有降将。

    阿会喃有意躲在人群中,他那较胖的身影却根本藏不住,躲躲闪闪,反而更加吸引到了廖化的注意。

    廖化也需要一名熟人来配合自己,所以,他招呼阿会喃来到自己面前。

    阿会喃磨磨蹭蹭的来到廖化面前,表示出歉意:“请将军赎罪,末将实在没有料到,那带来洞主居然如此狡猾,竟然看破了我的身份。”

    廖化不仅没有追究对方的责任,反而安抚道:“即使那带来洞主看破了我军的计策,他们还不是一样被围困在这银坑洞里。”

    “带来洞主没能认清形势,负隅顽抗,迟早会被抓,阿会喃将军和在场的诸位义士认清形势,归降我军,都是我廖某人的左膀右臂,些许失利,不足挂齿,将军也不必往心里去。”

    阿会喃长出一口气,讨好道:“第一次在谷昌县见到将军的时候,我就明白,廖将军并非是池中之物,现在看来我的判断很正确。”

    “孟优和带来洞主二人冥顽不灵,对抗天兵,导致南中地区兵患不断,他们这是自寻死路,我愿意担当先锋,替将军破敌。”

    坦率来说,廖化并不喜欢阿会喃这种人。

    从谷昌县宴会的座次上判断,阿会喃即使不是孟优的好友,也绝对是孟家的亲信。

    决战之后,叛军已经失去了反抗的筹码,阿会喃可以离开孟优,毕竟,除了友情,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家人着想。

    但是,阿会喃向廖化请战,甘愿担任先锋,用以前战友的生死来立功,说明这人的人品不行。

    排除掉个人喜好,阿会喃的表态,确实对廖化很重要。

    廖化环顾现场的降将们,最后拍了拍阿会喃的肩膀,“有南中勇士相助,我再也没有顾虑了,廖化在这里保证,一定会竭尽全力,让南中的百姓过上温饱生活。”

    “攻下银坑洞之后,洞中的所有财物,我允许阿会喃将军先挑一件,”停顿了片刻,廖化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在场所有人,都可以领到一份我的心意。”

    受到利益的驱使,现场的降将们的热情变得高涨,纷纷出声请战。

    廖化口头勉励了在场所有人,除了群体奖励之外,他还许诺,会按照军功分配利益。

    不论身份地位,任何人只要能够获得夺旗,先登,斩将功劳,一律进行重赏。

    得到了廖化的口头承诺,蛮兵们斗志高昂。

    廖化顺势对这些投降将士们进行了重新分配,所有蛮将带领自己的部属,参与到一线围山任务中,辅助汉军作战。

    廖化不仅需要使用这些部队补充汉军兵力,又得对这些人保持戒备,避免他们与敌兵暗通。

    因此,送走降将之后,廖化开始巡营,提醒守将们防备山上叛军的下山偷袭,对投降兵将保持戒备。

    廖化的重要爱将都不在身边,所以,组织围山的汉将分别是吕凯和杨锋。

    吕凯是一个性格稳重的人,忠诚度倒也不用担心,雍凯掀起叛乱的时候,吕凯便旗帜鲜明的与自己的同乡划分界限,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永昌兵的家眷都在永昌郡,将士们同样是可靠的。

    所以,廖化仅仅提醒了几句,便从吕凯处离开了。

    到达杨锋的防区之后,廖化有意多巡视了一会儿,有蛮汉将士唱起了蜀地歌谣,汉兵们的士气高昂。

    蛮兵之前的突围方向,恰恰选在了杨锋的防区。

    此处地形更宽阔,适宜大军调动,是整个防务的重中之重。

    廖化倒不担心杨锋的忠诚度,从廖化进入益州郡平乱开始,杨锋就加入了汉军,他始至是平定叛乱的重要中坚力量,已经回不了头。

    一番叮嘱之后,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到了银坑洞上。

    廖化:“杨洞主曾经带兵攻上银坑洞,并且,与叛军进行过阻击战,你觉得,我军是否可以走小路上山,偷袭敌军的主力。”

    杨锋摇了摇头,“孟阔选择老巢的时候,故意选择了地势险峻的银坑洞,这里山势陡峭,即使熟悉地形的人,也很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

    “少量斥候或许可以冒着迷路的风险走小路上山,如果主力想要攻山,只能走大路。”

    杨锋的回答,倒也完全在廖化的预料之内,汉军贸然进山,叛军很容易居高临下发起反击。

    留在山下保持围困,等到叛军粮尽投降,不仅风险最低,还可以取得最大收益。

    汉军没有办法通过小道偷袭,这同样也证明了,叛军很难调动大军避开大道偷袭。

    虽然没能在盘蛇谷伏击藤甲兵,但是,汉军提前转移部分粮食的行为,确实也引发了山上的粮草危机,廖化对胜利持乐观态度。

    绝境会让叛军心态失衡,藤甲兵与蛮族本部兵之间存在沟通不便的问题,也许,不需要汉军主动攻山,敌军就会出现内讧。

    和杨锋聊过几句,廖化正准备要离开,一名行迹匆匆的汉兵赶了过来,声称带来洞主下山了,求见廖化。

    能用谈判解决的问题,廖化也不想妄动刀兵,他找了一间干净的营帐,会见带来洞主。

    见到廖化之后,带来洞主脸上浮现出笑意,“廖将军真是军务繁忙,下山之后,我找过三处地方,才在杨洞主这里,发现了将军。”

    廖化半开玩笑道:“带来洞主这一次下山,应该不是为了打探情报吧,你们准备什么时候下山投降?”

    带来洞主并不提归降一事,“我和孟优商量过了,愿意让出银坑洞,但是,将军需要命令山下将士让出一条通道,给我们撤走的机会。”

    廖化摇了摇头,“洞主似乎并不理解无条件投降的意思啊,如果你们想要投降,那就放下武器,排好队形,约定好日期,分批下山,假如贵军准备继续战斗下去,那就凭实力突击我军防线。”

    面对廖化的强硬姿态,带来洞主苦笑了起来,他并没有立即作答,而是看向杨锋:“咱们观点不同,但也是老朋友了,朋友遇到了麻烦,你也劝一劝廖将军高抬贵手啊。”

    “汉军的攻势实在太猛烈,姐夫、朵思、木鹿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上,再这么打下去,咱们的老朋友可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带来洞主和杨锋之间的交情并不深,南中战事发生以后,两人成为了对手,双方都有亲戚朋友死在对方的指挥下,两人不产生怨恨,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是出现友谊。

    带来洞主的这一番叙旧言论,与其说是讨好杨锋,倒不如算是一种心理上的策略。

    求杨锋帮一个小忙,让对方不好意思在谈判的过程中进行阻挠,等到对方反应过来的时候,谈判已经结束了。

    廖化笑了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我也希望通过非战争手段,让南中恢复和平。”

    “根据我得到的信息,带来洞主和孟优兄弟从银坑洞第一次撤离的时候,麾下人马不到五百人,逃亡的过程里,不断有人离开,兵力更少了。”

    “这才几天过去了,你们又集结起近五千战士,放任你们招兵买马,恐怕用不了多久,我又需要面对万人级别以上的敌人了。”

    通过戳穿叛军的兵力数量,廖化想要证明自己的情报获取能力,明明白白的告诉带来洞主,他能掌握叛军的准确信息。

    只有给带来洞主造成心理压力,对方才会认清自己的实力,在谈判中开出合适价码。

    带来洞主并没有动摇,“我得感谢廖将军,正是因为您的出现,才让我们把一些动摇之辈筛选出去,现在留在山上的众将士,都是万众一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

    比起万众一心,心怀鬼胎更符合叛军各支部队当下的状态、

    带来洞主柔中带刚,廖化丝毫不理会,直接顺着对方的话题说了下去,“既然带来洞主喜欢我军的做法,那我这就要求将士们再接再厉,给你们筛掉更多的别有用心之徒,让你们变得更强大。”

    带来洞主不提归降,廖化便始终不与对方进行实质性谈判。

    最终,还是带来洞主沉不住气,他开口道:“我们愿意投降,但是有条件,希望廖将军放开包围圈,表现出你的诚意。”

    廖化摇了摇头,“大军夺取银坑洞的时候,没有破坏山上的一草一木,早已经表现过自己的诚意。”

    “你始终想让我放开包围圈,反倒证明贵军没有归顺的想法。”

    带来洞主有些尴尬,“将军小瞧我们了,南中男儿向来信守诺言,答应投降便断然不会更改。”

    廖化讽刺道:“孟优曾经许诺和我通过决战的胜负,决定南中的归属,这不一样爽约了。”

    带来洞主微微低头,“廖将军,你能保证我军将士的待遇?”

    廖化摇了摇头,“记住,你们遭到了合围,咱们谈论的事情,是无条件投降。”

    带来洞主的脸色飞速变化,他明显考虑过廖化的答复,也权衡过山里的存粮情况。

    带来洞并没有回山与孟优商量,而是主动做决定,“我们接受你的要求,愿意放下武器投降,但是,廖将军需要保证我们的安全。”

    一番商讨之后,受降时间定在当天傍晚。

    送走带来洞主,廖化命令将士们提高警惕,防备叛军借口投降发起突围。

344、受降蛮兵

    不论叛军是真心投靠,还是和汉军虚与委蛇,廖化小心一点总归没错。

    只要控制住蛮兵下山的人数和时间,加强守兵的戒备,敌人就算想要采取偷袭行动,也很难顺利得手。

    傍晚时分,孟优和带来洞主等蛮族将领如约下山,表示出降意。

    廖化要求蛮兵控制人数,很显然,敌人的数量超标了。

    廖化的态度很坚决,他只留下了叛军的一些骨干份子,其余人选统统遣返。

    最终,留在山脚的蛮兵人数,仅仅剩下二百人。

    进入营地的时候,汉军对这些人进行了严格搜身,确认他们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兵刃。

    尽管如此,叛军进入营地之后,汉军又进行了第二轮搜身。

    确认投降兵将身上没有任何物品后,廖化安排士兵,对普通蛮兵进行监管。

    随后,廖化把孟优、带来洞主以及其他三名地位较高的叛军降将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中。

    孟优五人低下头,一副降服的姿态。

    孟优说道:“将军神勇,我们愿意投降了”

    廖化安抚道:“南中地区接连遭遇兵灾,为了这场胜利,蛮汉两族的兵民都已经等了太长时间,我相信,几位必然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带来洞主抬起头,拱拱手,准备说些什么。

    廖化看向身边的卫兵,命令道:“把这五人给我绑了。”

    汉军明显有过预案,得到命令之后,卫兵们迅速开始行动。

    孟优同样反应很快,大声喊道:“动手。”

    随后,孟优用力蹬地,朝着廖化冲了过来。

    带来洞主也弯下腰,从鞋子中取出一把匕首。

    孟优没有武器,只能依靠自己的速度和蛮力,对叛军进行反击。

    借助自身的蛮力,孟优对抓捕他的汉军士卒挥拳反击,丝毫不畏惧刀伤。

    孟优的气势惊人,现场的汉军卫兵们,倒也拿他没有办法。

    众人都知道孟优的身份,明白他是叛军的首领。

    而且,廖化没有命令众人下杀手,现场兵将并没有进行反击。

    汉军卫兵们迟疑了,孟优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速度不减。

    孟优冲向廖化的过程中,他顺手捡起了带来洞主扔过来的匕首。

    孟优即使拼上性命,也要刺杀廖化的勇气,确实出乎了廖化的预料。

    面对危险,廖化并没有躲闪,静静等待孟优接近。

    直到孟优脸上露出残忍的笑容,笔直刺出匕首,用力已老,即将冲到廖化身前的时候,廖化才用脚蹬地,迎了上去。

    两人即将错身的瞬间,廖化轻轻压低身体,用肩膀顶住对方的胸口,同时,他拉住孟优的手,迅速转身,把对方摔在地上。

    孟优摔的七荤八素时,廖化迅速把他按住,把手臂移到背后。

    廖化一用力,孟优的匕首掉落在地。

    迅速赶到的成何,与另一名卫兵,迅速顶替廖化的位置,两人按住孟优的手脚,把这名彪悍的蛮将控制住。

    除了孟优,带来洞主在内的四名蛮族兵将,被汉军卫兵控制住了。

    廖化的语气很平淡,他问孟优道:“这一次被抓,你还有什么话说?”

    孟优大声笑道:“我的刺杀不成功,被你识破,这是因为天命不在我,我已经尽力了,没有遗憾了,要杀要刮,悉听尊便。”

    现场的蛮将表情各不相同,孟优一昂头,表现的非常亡命,带来洞主微微低头,沉默不语,明显也是同样的态度。

    但是,剩下的三名蛮将表现就很丢人了,他们纷纷出声和孟优摆脱关系。

    “廖将军明鉴,孟优的行刺计划与我无关。”

    “我早就想归顺将军,只是被带来洞主拦住了……”

    “……”

    蛮将们没骨气的行为,让孟优的孤傲造型,再也摆不下去了。

    孟优回头看向求饶的同伴们,气急败坏的说道:“住嘴,你们还嫌不够丢脸吗?”

    孟优的呵斥,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引起三名蛮将的不满,立即有人进行回骂。

    廖化摆摆手,制止了现场的争吵,“你冒险刺杀我的行为,从一开始就不理智。”

    “你把孟获的死归咎在我身上,想要报仇,这我很理解,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杀死我之后,你们怎么办?”

    孟优再次昂起头,“敢来行刺你,那就没想过活着回去。”

    廖化叹了口气,“你们一旦失手,完全就是白白送命,即使你们侥幸得手,也不会达成目的。”

    “如果我真的出现意外,数千大军分崩离析,再也没有人约束得住,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廖化继续说道:“失去指挥的汉兵一旦做起乱来,遭殃者,还是南中百姓。”

    没等孟优开口,廖化继续说道:“我们汉军是仁义之师,不到万不得已,相信将士们也不会劫掠百姓们。”

    “可是,乌戈国的军队呢,他们现在是你的友军,一旦南中大乱,你觉得他们会对南中百姓秋毫无犯吗?”

    廖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你们死了,我军也群龙无首,乌戈国的藤甲兵将失去最后的约束,你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廖化的这番话,说的挺严重,不仅孟优哑口无言,带来洞主也抬起头,认真听他讲话。

    过了片刻,一名汉军士兵进入帐篷,向廖化报告:“吕凯将军派人报告,藤甲兵试图从后山突围,我军使用火箭反击,将对方击退了。”

    廖化点点头,“告诉吕凯严加提防,当心敌军夜间突围。”

    下达命令之后,廖化重新看向孟优,对方垂头丧气,像斗败的公鸡一样。

    略一思索,廖化想明白了原因。

    孟优一行假意投降,实际却准备行刺廖化的行为,虽然骗过了大部分都蛮将,但是,他们肯定已经跟兀突骨提前商量过计划。

    通过刺杀,引发汉军混乱,必要时候,藤甲兵再突然杀出,很可能大破汉军。

    兀突骨的确把孟优几人当成诱饵,但是,他的目的却不是伺机偷袭汉军。

    藤甲兵试图从后山突围,但是,他们的行动失败了。

    廖化倒也没有对孟优几人逼迫太紧,他叮嘱成何道:“照顾好几位洞主、大王,一定不要失了礼数。”

    ……

    挫败了蛮兵的刺杀与突围计划之后,汉军保持了克制,没有攻山,而是加固包围。

    山下的汉军部署了重重围困,山上的敌兵却根本无力组织突围行动。

    失去了孟优和带来洞主,再也没有人可以制衡兀突骨,乌戈国藤甲兵开始控制住银坑洞的军政事务,尤其是粮食的分配。

    刚开始,兀突骨做的还不过分,分配粮食的时候,仅仅会进行一些差异化对待,对自己的藤甲兵和一些投诚自己的蛮兵,他会多分一些,其他的老弱病残士兵,则克扣一部分粮食。

    兀突骨的做法激怒了三名蛮兵的童子兵,这几个年轻人携带了照明灯火种,偷偷进入粮仓抢夺粮食。

    这三人还是年轻了,他们不够谨慎,行踪被藤甲兵发现,暴怒的守兵直接朝着三人杀了过来。

    尽管三名年轻的蛮兵全部被杀,但是,打斗的过程中,火种不慎掉落在仓库中引发大火。

    为了报复,兀突骨组织部队对蛮族兵将发起第一波攻击。

    蛮族兵将群龙无首,战斗力又弱,根本不是他们两人的对手。

    兀突骨的脾气很暴躁,藤甲兵们同样残暴,战事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大批老弱病残被杀,年轻力壮者纷纷投降。

    就这样,汉军什么也没做,银坑洞的蛮兵就已经陷入了绝境。

    兀突骨和廖化没有杀兄仇恨,所以,他派出使者下山谈判,请求汉军放开通道,让藤甲兵离开。

    廖化看中了那些坚固的藤甲,他虽然愿意放走藤甲兵,却要求乌戈国兵交出所有的甲衣。

    兀突骨不肯,但他也没有组织任何突围行动,为了保证自家部队的战斗力,他只能逼迫蛮兵让出粮食。

    甚至于,就连那些投靠了兀突骨的蛮兵,粮食供给也受到了克扣。

    叛军士卒陆续下山向汉军投诚,一些慌不择路的人,甚至失足从山上滚落。

    不论投诚者之前做过什么,是什么身份,汉军都一视同仁,给了所有人充足的粮食,甚至酒肉伺候。

    这一对比,山上的叛军纷纷投降,小股部队成建制的下山。

    廖化还向降兵们表示,任何人斩下藤甲兵的首级投降,都可以获得封赏。

    廖化决策目的很简单,藤甲兵死一个少一个,相较于那些语言不通的藤甲兵,廖化更在乎的是甲衣。

    命令立竿见影,很快,一伙大胆的叛军便发起了突袭,他们直接攻打兀突骨的住所。

    兀突骨光着脚逃生,随后,他指挥藤甲兵,连夜对山上的残留叛军兵将展开全面报复。

    叛军抵挡不住藤甲兵,开始有人下山,向廖化求援。

    了解山上乱局之后,廖化否决了吕凯的观望建议,亲自带兵担任先锋,上山参战。

    为了能够跟藤甲兵取得有效沟通,在必要时刻稳住局势,廖化带着略通乌戈国语的带来洞主和藤甲兵降将悉泥同行。

    战况比廖化预料中更好,为了围剿叛军,藤甲兵的兵力早已经分散在了整个山上。

    在火光中,汉军迅速找到并且击杀了没有来得及穿着藤甲的兀突骨。

    随后,廖化派出卫兵“保护”带来洞主和悉泥两人,带着兀突骨的人头,劝说藤甲兵放弃抵抗。

    藤甲兵们也是人,连番遭遇高压,他们早就已经到达了极限,纷纷投降。

    叛军残部看到汉军出现,更是欢呼庆祝。

    廖化对俘虏们执行了优待政策,只要放下武器和装备,一律好酒好菜伺候。

    廖化同样注意安排将士控制战局,扑灭火灾的同时,避免伤到山上的一草一木。

    带来洞主和孟优的失手被擒,让叛军彻底失去了组织者。

    乌戈国藤甲兵倒戈投降,又让最后一支有实力威胁汉军统治的武装烟消云散了。

    尽管如此,汉军的南中征战还没有结束,廖化需要马不停蹄回到牂牁郡。

    越嶲夷王高定掀起的叛乱持续了太长时间,也该有人出面收拾他了。

    北上之前,先得安排好南方的事务。

    为了让藤甲兵们解除武装,廖化不得不借助了乌戈国降将悉泥的力量。

    作为回报,廖化愿意支持悉泥,让对方成为新一任的乌戈国主。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国仇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悉泥指天盟誓,声称乌戈国会永远做大汉的仆从国,此生不会再兴兵犯境。

    为了保证悉泥行动的顺利,廖化甚至还给了藤甲兵一些武器,除此之外,廖化命令杨锋安排部将协助悉泥回国。

    为了避免藤甲兵劫掠百姓,汉军提供了足以回国的军粮,随后,将这支部队驱离。

    和乌戈国藤甲兵的战斗中,汉军战果丰厚。

    加上北岸伏击悉泥五百藤甲兵时的缴获,汉军前后共获得了近两千件完好的藤甲,以及,五百件出现毁损的甲衣。

    毁损的藤甲依旧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甚至还能进行修复,这部分装备,廖化全部赠送给了永昌兵。

    廖化立即把南中平定战的经过写好文书,派出骑兵送回成都。

    在朝廷做出最终安排之前,廖化采用了蛮人治南中的策略。

    廖化虽然把祝融夫人和孟优扣在了军中,作为人质,但是,带来洞主和一些其他蛮兵兵将全部释放,银坑洞也妥善的移交给了对方。

    但是,泸水边的三江城位置险峻,廖化并没有进行丝毫退让,城池的防务移交给了吕凯负责。

    即使带来洞主不在乎人质的安危,再次掀起叛乱,只要汉军守住三江城,叛乱的规模就不会太大,益州郡和永昌郡的援兵也可以从容南下。

    大军退回益州郡,廖化汇合了苏由训练的无当飞军,把所有藤甲都交给这支新军列装。

    和张裔简单讲述南征经过,对接好北上部队的粮饷供应事务。

    廖化给参加南下战事的汉军放了三天假,由苏由管理,在益州郡休整。

    廖化亲自统领新成立的无当飞军,朝着牂牁郡冲了过去。

345、离间叛军

    高定的实力不算强,在各路叛军中,仅仅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这名夷王的能力很一般。

    围困汉军这么久,高定军却始终没能得手,多日征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思乡心切。

    高定的老巢越嶲郡,与正在发生战事的牂牁郡之间,有很长一段距离。

    从战术效率最大化的角度来思考,廖化此时最好的选择,并不是直接到达牂州城下和叛军硬碰硬,而是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放弃回援,直接挥兵北上,攻打高定的越嶲郡老巢。

    既然高定精锐尽出,守军部队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会差太多。

    一旦汉军能够俘获高定麾下妻儿,即使叛军没有分崩离析,也会变得人心惶惶,叛军大概率会撤军。

    在撤退路上,汉军以逸待劳,设置埋伏,那时候,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廖化舍易求难,他可不想冒险,尤其不希望承担城破的风险。

    汉军一路疾行,回到牂牁郡的时候,距离廖化许诺给丁奉的两月守城时间,仅剩下最后十天。

    回援的先头部队,正是无当飞军,尽管这支部队刚刚成立,却异常精锐,兵员也由彪悍的蛮兵组成。

    募兵的时候,苏由进行了严格的政治审查,确保将士们的忠诚度。

    为了保证将士们的战斗力,这支部队武器装备都很好,将士们的待遇也比较优越,士气高昂。

    无当飞军唯一的问题,在于缺乏战马。

    除了少数斥候和军官,汉军将士都是步兵。

    将士们的行军速度不够快,敌军有能力提前得到消息,在官道上扎营,阻击汉军。

    一前一后,叛军设置了两座营地,互为掎角之势。

    直面汉军的叛军营地略小,后方的营地大一些。

    从军营规模上判断,两营叛军加起来,数量不会超过两千。

    进行下一步决策之前,廖化派出大量斥候,搜集叛军情报。

    叛军根本没把汉军的侦查当成一回事,主力部队死守营盘。

    叛军唯一应对汉军斥候的做法,就是派出少量士兵,监视汉军斥候,防止部队靠近营地。

    汉军斥候佯装撤退,把叛军引出营地全歼。

    在财物收买和死亡威胁的双重影响下,俘虏说出了叛军的准确情报。

    这一场阻击,叛军同样准备不足。

    几天前,高定得到益州郡蛮族的通风报信,知道了汉军北上的消息。

    为了不影响攻城进度,高定派出两名将领,阻击汉军援兵。

    两位蛮将分别统率越嶲兵和牂牁兵,在汉军必经之路上设置阻击。

    叛军主将是高定麾下的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他带领一千越嶲兵马,在后方筑营。

    另一支部队有五百人,布防的位置更靠阵前,直面汉军,这支小股叛军的指挥官,同样是牂牁郡本地豪帅刘胄。

    叛军的这番部署,看上去很合理。

    将两支成分不同的军队分开,可以避免相互产生影响,两军保持合理距离,也可以进行配合和监督,确保战斗力最大化。

    如果是普通汉军,叛军即使不能取胜,也有能力完成阻击任务。

    毕竟,鄂焕向来以勇武著称,在高定军中威名卓著,名望仅次于高定本人。

    刘冑这些新投诚者直面汉军,倒也算立下投名状。

    高定之所以没有亲自出马,倒也不是小瞧了廖化,战事持续到现在,他已经骑虎难下了,不甘心放弃触手可及的战果。

    从最新战报上看,牂州城就快失守了。

    牂州城的城墙原本就老旧,遭遇进攻,形成多处缺口。

    一旦高定命令将士们撤军,势必会放弃得之不易的战果,这让他很不甘心。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围城与劫掠,高定麾下的实际兵力,已经迅速膨胀到上万。

    如果高定放弃围城,让归降者认为他有放弃牂州城的苗头,那时候,许多本地叛军会脱离他的指挥,他的实力也会迅速下降。

    对一名有野心的夷王来说,他不可能坐视自己的实力受损失,所以,必须赌上一把。

    廖化没有立即下达进攻命令,将士们长途跋涉,非常劳累,要求部队就地休整。

    廖化命令将士们大兴土木,做出一副顿兵不前,准备休养生息的姿态。

    然而,汉军的所作所为,都是假象。

    当天晚上,汉军发起夜袭,将士们兵分两路,绕过了叛军前方的小营,杀向越嶲兵的营地。

    两路兵马,分别进攻叛军营地的两座营门。

    汉军的做法,明显出乎了叛军预料,叛军并没有在营外部署人马警戒和阻击。

    奇袭部队抵达营外的时候,守兵甚至以为刘冑的兵马擅离防区,还进行了口头斥责。

    廖化将错就错,命令操着南中本地口音的士兵进行敷衍的答复。

    同时,廖化命令将士们加快速度,对叛军营门发起冲锋。

    叛军认清楚汉军身份,准备应战到时候,已经太晚了。

    汉军轻松攻进了大营,身着藤甲的无当飞军,的确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许多叛军士兵刚刚被惊醒,将士们不但没有武器,而且,很多人没来得及穿衣服。

    叛军将士迅速杀到了鄂焕的营帐。

    然而,猛将兄早就已经趁着汉军还没有彻底合围营地,逃走了。

    由于败退的行为过于匆忙,鄂焕连武器都留在了营地里。

    主将弃军逃亡,营地中的叛军更加恐慌。

    大部分叛军投降了,汉军轻松消灭了叛军的最后抵抗力量。

    这场夜袭太过顺利,行动也非常迅速,直到汉军顺利攻破叛军后营,前营才派出斥候,侦查战况。

    叛军大势已去,刘冑兵力又不足以与汉军独立作战,因此,他只能按兵不动,加固营地防守,等待汉军进攻。

    顺利击破鄂焕的上千主力,却几乎没有出现伤亡,这已经证明了无当飞军的战斗力,将士们完全可以挟大胜之威顺势击杀刘冑。

    但是,廖化却驳回了将领们的作战请求,命令将士们在营外耀武扬威。

    廖化的做法,更让刘冑心惊胆颤。

    为此,叛军派出更多斥候,打探汉军虚实。

    汉军故意引诱敌军斥候接近,出其不意的发起反击,擒获了一名高定军斥候。

    汉军优待了俘虏,好酒好肉伺候着,而且,廖化亲自接见了这名俘虏。

    廖化第一次听说刘胄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那名素未谋面的蛮族豪帅嘘寒问暖。

    廖化把鄂焕遗失的那把大斧交给俘虏,让对方交给刘冑。

    通过俘虏,廖化还给刘冑带话,表示,牂牁郡兵民原本就不是汉军的敌人,如果叛军将士们愿意归降,汉军将会既往不咎。

    除了言语上的示好,汉军在行动上也释放出善意。

    廖化命令将士们烧毁营地,押解战俘们,向牂州城方向行军。

    刘冑没有投降,但他也没有主动进攻汉军。

    叛军更没有留在营地里截击汉军粮道,他们同样拔营起寨,跟在汉军身后,保持距离,进行监视。

    两支部队保持一定距离,一前一后,开始北进。

    刘冑的主意其实很简单,既然打不过汉军,那就拖下去,等到时机成熟,说不定高定的主力部队就会南下了。

    从外人的角度看过去,这两支军队更像是保持了一定的默契。

    即将赶到牂州城下的时候,叛军生力军再次现身。

    高定从攻城战场处挤出了近两千兵马,逆战汉军。

    即使知晓了汉军的强悍战斗力,高定依旧没有现身,统兵逆战的敌将,正是之前弃军而逃的鄂焕。

    叛军明显掌握了汉军的虚实,这才派出两千人,这些兵马很有可能是精锐部队。

    被动挨打并不是廖化的风格,他的选择简单直接。

    分配出五百人,监视并且牵制刘冑的部队,同时,廖化带领主力部队组织进攻。

    一方是逆战,一方是奔袭,两军刚一接触,战斗迅速开始。

    叛军的战斗力很强,军中有不少藤甲兵,而且,主力部队看上去都是老匪,战斗力较强。

    汉军同样不弱,人少打人多,但是,他们全员身着藤甲,防护效果更好,将士们对叛军进行了降维打击。

    这一仗打的畅快淋漓,汉军击溃了逆战的敌兵,而且,顺利俘虏了鄂焕。

    两千叛军将士都被汉军杀散,不少人沦为俘虏。

    得手之后,汉军迅速押解俘虏,与监视刘冑的部队汇合。

    那名年轻的牂牁郡豪帅,从始至终,都没来得及采取任何支援行动。

    连续两次按兵不动,坐视友军被击败,也给他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情况就是这么绝望,刘冑说不上忠心耿耿,却也没有背叛高定。

    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在外人的眼里,太像与汉军达成默契了。

    按照大多数人的认知,一次事故可能是偶然,两次都这样,就一定是必然了。

    击溃逆战的叛军之后,廖化迅速集合兵力,回到监视刘冑的五百将士处。

    汉军发挥出兵力优势,部队三面围困,摆出一副要围攻叛军的模样。

    除了围而不击之外,汉军故意露出一个巨大的破绽,便于叛军突围。

    而且,廖化严令破绽处布防的将士们及时回避突围的叛军。

    事实上,刘胄也确实落入了廖化的陷阱中,确认汉军暂时没有进攻意图之后,为了自救,他立即指挥兵马,朝着破绽位置突围。

    破绽处布防的汉军将士没有迟疑,迅速向着两翼退走,让开通道。

    在汉军的有意放水下,刘胄压根就没有与汉军交战,他顺利带领部队冲出汉军的包围。

    汉军没有追击,放任叛军离开,这一场突围战,就像打了一场蹩脚的假仗。

    到此为止,施行离间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廖化有信心歼灭刘冑,但是,放走刘胄,离间叛军兵将,可以让叛军人心惶惶,汉军收益更大。

    汉军俘虏的叛军兵将们,同样也是执行离间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鄂焕是叛军的主将,地位最高,但是,廖化根本没有进行笼络,甚至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关注。

    廖化只给对方提供了最简单的饮食,不但吃不饱,而且,吃不好。

    廖化采取了冷处理做法,没有进行任何询问。

    鄂焕甚至没能得到一个独立休息的房间,只能和其他士兵挤在一起。

    这名高定麾下的第一战将,都没能得到合适对待,普通的越嶲兵待遇就更差了。

    发放食物的时候,汉军会对俘虏的身份进行甄别,并且当场发放口粮。

    牂牁兵得到了较好的待遇,饮食荤素搭配。

    提供给越嶲兵的粮食,却仅仅只够满足温饱。

    而且,这些蛮兵得做很多杂活,受到汉军的剥削。

    不甘心受到区别对待,许多聪明的越嶲兵也会冒充牂牁兵。

    汉军并没有进行仔细甄别,这又导致冒充牂牁兵俘虏数量的激增。

    除了粮食待遇上的区别,汉军对待俘虏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

    送饭的汉军在越嶲兵面前不发一言,保持沉默。

    面对牂牁兵的时候,汉兵却维持表现出难得的热情。

    嘘寒问暖是常态,在聊天中,汉军将士们总是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信息。

    例如,廖化对刘胄的欣赏,对越嶲兵犯境行为的痛恨等等。

    汉军将士甚至不怀好意的表示,有人正劝谏廖化,为了震慑围攻牂州城的叛军,应该对越嶲兵俘虏进行坑杀……

    汉军这些情报全是假的,但是,俘虏们完全没有办法验证真伪,他们只能结合自己的判断分析。

    汉军的这些行为,进一步瓦解了越嶲兵和牂牁兵两军将士间的信任。

    剧烈的反差与遭受的苦难,会让军队中都矛盾加剧。

    所有越嶲兵俘虏会把一切苦难来源,都归咎给假想敌刘胄。

    廖化相信,等到汉军放松监管,这些士兵逃回牂州城下的叛军大营之后,必然会把这些传闻添油加醋的传回去。

    不出意外,刘胄死定了。

    直到大军即将赶到牂州城下的时候,廖化召来了鄂焕,询问起叛军的情况。

346、高定很慌

    尽管汉军对牂牁兵俘虏们进行了优待。

    伪装成牂牁兵的越嶲兵俘虏们却不愿在汉军中久待。

    抓住了一些汉军守备松懈的机会,俘虏们陆续逃回牂州城下。

    第一名逃回叛军营地的俘虏,立即把刘胄可能反叛的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的头领。

    层层上报之后,高定也对刘冑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但是,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安排将士捕杀刘胄。

    身为全军统帅,高定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高定下达了封口令,要求所有知情者不得泄露关于刘胄的任何消息。

    高定还派出大量巡逻士兵,对后续逃回的越嶲兵进行最直接的管控,避免惊动刘胄。

    鄂焕的两场败仗已经传到了军中,影响到了将士们的士气,军中不能再出现其他问题了。

    战事进入到最重要的时刻,将士们突破了牂州城城墙,杀入了城里,正朝城里的核心区冲杀。

    一线进攻的叛军将士中,有许多牂牁兵。

    如果对刘胄采取行动,导致军心不稳,必然会影响后续战况。

    鄂焕也是从汉军营地中逃出来的将士中的一员。

    鄂焕明显没有高定考虑的那么复杂,他多次劝过高定动手:“大王,迟则生变,即使你不忍心对刘胄下手,也应该收掉他的兵权,我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啊。”

    鄂焕的确趁乱逃了出来,但是,他隐瞒了自己和廖化之间的对话。

    鄂焕的兵败一点也不冤枉,汉军的实力太强,他本人的能力又很一般,但是,这并不妨碍鄂焕怨恨刘胄。

    两场失败,鄂焕总归需要承担指挥责任,但是,他还是决定把主要责任甩给刘胄。

    高定有些迟疑,鄂焕开口说道:“大王可能不知道,在我和汉军进行的两场大战中,刘胄全程袖手旁观,为了欺瞒大王,他和汉军打了一场假的突围战。”

    看到高定依旧有些迟疑,鄂焕重重的跺跺脚,“将军今天不忍心采用雷霆手段锄奸,明天,叛徒会害死咱们。”

    一名蛮兵快步跑进营帐,报告道:“不好了,汉军在城里布置了埋伏,入营部队损失惨重,尤其那些担任先锋的队伍。”

    高定大惊失色,“攻城战打到这种程度,敌军还有埋伏?”

    蛮兵点点头,“没错,伏兵藏在民居中,不知道有多少,只等咱们入城,敌人才发起反击,顺着窗户,射出大量弩箭。”

    没等高定下达命令,又一名蛮兵冲进营帐,“不好了,击败鄂焕将军的那一批汉军,朝着咱们杀了过来,前锋即将赶到城下。”

    高定大意了,他完全没有料到,汉军会在城中留下了一支弩兵部队,他更没有料到,汉军的增援会来的这么“凑巧”。

    高定当然不知道,汉军掌握了攻城战的情报,人为控制好作战节奏,他只会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

    攻城失利,将士们的战斗力和意志都受到了损伤。

    此时汉军的援兵又杀了过来,叛军没有办法在汉军增援赶到之前,重新组织兵力攻打城池了。

    高定立即命令攻入城中的兵马开始撤退,同时,大量斥候离营,开始进一步打探汉军援兵的准确情报。

    局势突然发生转变,帮助高定做出了决断,他的语气很坚定,“我给你一队老兵,都是咱们自己人,你以组织兵马攻城为理由,生擒刘胄,控制住他麾下的部队,记住,不要涉及太多人,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杀人。”

    鄂焕走后,高定又下达一系列新命令,要求将士们做好战斗准备。

    高定觉得,自己遭遇了多场败仗,但是,他还有夺下牂州城的希望。

    汉军主力还在,之前溃逃的士兵,也大都重新集结,从人数上看,叛军占据优势。

    叛军已经攻破了城池一次,他们完全有能力第二次破城。

    击败了来援汉军,叛军还可以再次组织攻城战。

    现在的高定,还是很乐观的。

    之前的几场败仗虽然影响到了部队的士气,甚至对高定的威望造成损失,但是,只要高定击败汉军,夺下城池,他就是胜利者。

    意外发生了,一个简单的抓人任务,却让鄂焕再次惹出麻烦。

    鄂焕派人向高定求援,声称自己遭到了牂牁兵的兵变。

    高定再三追问,求援者才说明了真相。

    整个入营的过程很顺利,刘胄并没有对鄂焕到来意产生疑心,他还派出卫兵,把众人请到了大营里。

    鄂焕压根就没有注意影响,上来就万不得已而又简单粗暴的把刘胄杀了,而且,他拿着带血的人头走出营地,劝降牂牁兵。

    刘胄虽然年轻,终究是一方豪帅,手底下有不少亲信,而且,鄂焕的强势做法激起大部分兵将的敌意,这些人立即对鄂焕发起攻击。

    趁着营地里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刘胄被杀的空档,鄂焕派出士兵冲出营地,向高定求援。

    部将惹出大麻烦,高定只能亲自统率刚刚整合好的部队赶去救场。

    高定以多击少,迅速平定了战乱,解救鄂焕之后,他又斩杀了十几名谋逆者立威,控制住营地中的剩余兵马。

    在这场内战中,刘冑的这部分牂牁兵损失惨重,刨除死伤逃亡之后的残余兵力不到二百人,而且,军中人心惶惶。

    高定迅速控制住乱局,却错过了最好的备战时机。

    再次见到鄂焕,高定无法继续忍受,他劈头盖脸的怒斥对方:“我说过,大战在即,不宜动手,你非说对方反迹已明,现在好了,这支牂牁兵的确叛乱了,咱们的部署也彻底被打乱,我得额外想办法,才能安抚牂牁兵的人心。”

    鄂焕依旧在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大王,如果咱们不消灭刘胄,等他在军前叛变,咱们的处境会很被动。”

    “我军提前动手,这部分牂牁兵来不及准备就被消灭了,咱们现在面临的局势还不算差。”

    高定的语调提高了八度,“也就是说,我还得感谢你喽?”

    鄂焕低下头,“属下不敢,我除了一身力气,只剩下对大王的忠心了。”

    高定的火气熄灭了不少,不论鄂焕在这一场战争中多么不可靠,对方也是自己麾下的第一战将,早些年间,鄂焕立下不少功劳和苦劳。

    高定不能因为几场失败,就否认掉鄂焕以前做过的贡献。

    最关键的是,此时牂牁兵已经军心不稳了,如果因为处罚鄂焕,导致越嶲兵军心不稳,后果就严重了。”

    这场兵变让高定意兴阑珊,他萌生了退意,语气却依然冰冷,“你组织兵马断后,咱们回家,一定要挡住敌人的反扑,不能让汉军追上我军主力。”

    “如果完不成任务,那你就不用见我了,自裁吧。”

    ……

    趁着汉军援兵没有完全赶到城下,汇合了从牂州城撤回的部队之后,叛军开始西撤。

    汉军倒也没有放任叛军撤走,剿灭了牂州城附近的乱兵之后,汉军展开追击。

    如果不是汉军缺乏骑兵,主力将士需要依靠双腿行军,叛军必然会遭受重创。

    鄂焕带领上千兵马,且战且退。

    叛军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汉军将士,但是,他们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却更高一些。

    在汉军的追击下,断后兵马损失惨重,鄂焕却艰难完成了任务,掩护叛军主力顺利撤回了越嶲郡。

    只不过,尽管没有遭遇大战,叛军的实力却在撤军过程中不断减弱。

    牂牁兵大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纷纷逃离军队,到了后期,高定身边几乎只剩下越嶲兵。

    即将回到自己的巢穴时候,高定吃惊的发现,汉军一支偏师已经完成了偷袭,并且,控制住了留守山洞的将士家眷。

    汉军不知道高定带兵返回越嶲郡的消息,却在一些要道上设置了警戒部队。

    打探情报的叛军斥候不得不伪装成百姓,走小路,进入山洞,与家眷们产生联系,并且顺利把情报送回给高定。

    高定自己在山洞附近的一处山林中安营扎寨,集结自己的旧部,以及各路残兵。

    刚开始,高定还想隐瞒情报,但是,巢穴失守的消息却根本瞒不住。

    每天都有大量兵将离开,依旧跟随在高定身边的部队,已经不足三千人了。

    所以,得到斥候的情报之后,高定动摇了。

    高定也是一名叱咤风云的蛮族夷王,不论北上进攻益州,还是与朱褒配合,他让自己的部属获利了。

    这一次的兵败却让将士们损兵折将。

    患难见真情,叛军败退回越嶲郡,知晓汉军夺取了自家巢穴之后,许多跟随高定很多年的蛮将都纷纷离开,向汉军投诚,不离不弃的兵将,数量更少了。

    高定是蛮族的大王,究竟是选择投降,还是反抗到底,都会影响整支部队的未来,不能轻易下决定。

    高定召集了四名部将,进行最后的商讨,“攻占咱们巢穴的,是汉军都督马忠,你们应该也得到了消息,汉军有三千兵马,而且,他们占据了地利优势,以咱们现有的实力,很难进行有效应对。”

    “咱们的家眷都在山上,敌人对他们都待遇很不错,所有人都能保持正常饮食,甚至容许族人们自由活动。”

    高定叹了口气,“前有马忠,后有廖化,咱们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汉军强调,大汉朝廷承诺过,叛军放下武器投降者,一切过错都既往不咎,为了族人,我倒也愿意受点委屈,你们几人有什么好看法?”

    除了鄂焕,其他蛮将纷纷叫好。

    “大王说的对,咱们的将士已经人心惶惶,畏敌如虎了,每天都有人逃亡,这仗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没错,咱们投降才是唯一选择,汉军想要统治南中,马忠必然需要得到大王的帮助。”

    “呸,大王的事情那能叫投降吗?那分明是保留自己的实力,汉军不可能在南中长久驻兵,等他们撤离南中,大王随时可以带领咱们再次起义。”

    原本高定并不想询问鄂焕的意见,但是,部将的反常表现,反而激起了高定的好奇心。

    高定询问道:“鄂将军有什么看法?”

    鄂焕:“属下的确有很多肺腑之言,希望大王能够屏退左右。”

    高定满足了鄂焕的要求,连卫兵们一起驱赶了出去,营帐中只剩下他们两人。

    鄂焕慷慨激昂劝说道:“大王糊涂呀,咱们将士虽然人心惶惶,但是,你的手上还有数千勇士,咱们并非没有反败为胜的筹码,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全军将士有一个算一个,我们都可以投降,归降汉军之后,很多人或许可以担任汉军爪牙,为大汉朝廷管理地方,可是,唯独大王你不能投降呀,咱们与汉军连番作战,积怨很深,最近这场牂州城争夺战,更是与汉军结下了梁子。”

    鄂焕摇了摇头,“大王投降之后,别说是保留现有的待遇,性命同样堪忧啊。”

    高定犹豫了一下,“大汉朝廷愿意接纳咱们的将士。”

    鄂焕再次摇头“大王你错了,大汉朝廷愿意接纳的人,是那些放下武器的兵将,并没有单独说明接纳大王,这里面的差距,请你细品。”

    “想要毁掉一个人的方法,不仅仅是肉体上杀死对方,只要汉人把大王和部将们离散开,把你和家人带到成都“保护”起来,咱们的生死就全在人家的一念之间了,大王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高定似乎被说服了,“按照你的说法,我应该反抗到底?”

    鄂焕重重的点头,“没错,咱们必须反抗,即使要投降,也得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不让汉军小瞧了咱们,我们才可以提条件,让汉廷保障大王的生命和待遇。”

    高定点点头,感慨道道:“只有处于绝境中,才能看出谁忠谁奸,众将都劝我投降,他们都为了自己,唯独你是种例外。”

    “也只有你才知道,我不能投降啊。”

    高定的语气变得严肃,“立即传令下去,咱们和汉军死战到底,即使撤退到山里打游击,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咱们不屈服,汉军早晚会让步。”

    高定集合了麾下的败兵将士们,进行战前动员,为了坚定众将士们的决心,他杀马盟誓,准备和汉军血战。

347、南中乱平

    高定统兵从牂州城下撤走的那一刻开始,叛军就已经丧失了威胁汉军统治的实力。

    然而,高定多次出兵袭扰地方,麾下兵将也在劫掠中获得了甜头,这些叛军习惯了通过掠夺来快速夺取财物,他们注定很难本分的务农。

    汉军势大,敌军或许会老实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汉军没能彻底消灭叛军,让那些骨干分子漏网,叛军就可以死灰复燃,再掀反旗。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叛乱,廖化亲自带队追击,他不仅动用了无当飞军,还带上了张嶷统帅的弩兵部队。

    大军进入越嶲郡,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廖化这里,他这才明白,自己的行动多余了。

    为了解决高定的问题,汉廷派出都督马忠统兵平乱。

    来都来了,也不至于把平叛任务甩给战友。

    廖化派出士兵,试图和马忠取得联系,他准备合兵一处,共击叛军。

    没等马忠带回情报,叛军先一步行军了,敌人朝着廖化部冲了过来。

    两军接触之前,高定还派出使者,向廖化邀战。

    高定同时面临着两路汉军袭击的威胁,他却舍弃了马忠,逆战廖化。

    高定的选择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马忠麾下有太多的叛军人质,两军决战的时候,叛军将士们必然会有所顾忌。

    与廖化部将士作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这支汉军追兵虽然同样来势汹汹,却也长途奔波。

    而且,高定对廖化怀有深深的恨意,正是汉军援兵的到达,才让他失去了触手可得的胜利。

    叛军敢主动邀战,汉军更不会怂。

    廖化爽快的接受了高定的挑战,与使者约定好决战时间。

    决战日,两支军队在平原上摆开架势,叛军兵马先攻,敌人从一开始,就押上了主力。

    汉军也没有被动防御,擂鼓冲锋,但是,廖化保留了部分实力。

    两支部队狠狠的撞在一起厮杀起来。

    汉军近战有藤甲兵,远战有强弩兵,部队能攻能守,叛军看上去来势汹汹,实际上却缺乏战意。

    从一开始,叛军就陷入劣势,等到汉将张嶷带领弩兵迂回到战场侧翼,对敌人发起射击队时候,敌军将士更是如同稻谷一般纷纷倒地。

    如果战况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汉军就可以击溃叛军。

    敌军的前军还没有崩溃,他们中军先乱了,混乱迅速波及到全军,叛军开始溃退,他们彻底失去了成建制的抵抗能力。

    敌军快速崩溃,对汉军来讲,既是坏事,又是好事。

    汉军的伤亡率虽然大幅降低,可以迅速拿下战斗,但是,汉军主力却根本没能到达合适的包围位置。

    等到廖化派出全部兵马,发起全面追击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敌兵冲出了战场。

    廖化已经在尽力保证战斗成果,为了避免敌军溃兵大量逃亡,新上阵的汉兵从侧翼冲锋,挡住了敌军的撤退通道。

    尽管廖化进行了最正确的部署,但是,汉军缺少马匹,蛮兵们又铁了心逃亡,汉军距离叛军的主流逃兵距离在不断增加。

    说来也巧,大概是上天认为南中战乱持续了太久,运气开始眷顾汉军了。

    眼看着这场决战汉军难以收获全功了,一支汉军骑兵从北方出现,朝着叛军逃兵们冲了过来。

    骑兵部队兵分两路,从两翼迂回了过来。

    这支部队必然是马忠部的汉军,骑兵加入战斗之后,战事开始迅速出现结果。

    两条腿的叛军逃不过四条腿的战马,大批敌人丧失逃生意志,原地投降。

    最终,逃出战场的叛军恐怕不足三百人。

    廖化并不关心杂兵的死活,但是,高定是越嶲郡的王,只要他逃了出去,平叛就还没有结束。

    廖化派出大量兵马,询问俘虏们高定的下落,一名被俘的高定卫兵告诉了廖化答案。

    从高定杀马盟誓,打算做出和汉军决战的决定开始,他的行为就不得人心。

    除了鄂焕等少量叛军将领,大部分兵将都持反对意见。

    然而,高定已经打定了主意,别人的反对意见,对他没有半点效果。

    为了严肃军纪,高定还杀死了一名低级别的头领。

    在死亡威胁带来的高压下,蛮兵将士勉强达成共识,开始备战。

    刀剑可以杀人,却斩断不了众人追逐自由的意志。

    当高定决定反击汉军之后,每天都有叛军士卒逃离,而且,逃兵的数量越来越多。

    面对将士们的离心离德,高定只能采用更严苛的反对措施,人杀了不少,士兵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度却越来越差。

    因此,在决战开始之时,高定准备亲自带兵冲阵,通过身先士卒的行为,振奋叛军已经落到低谷的士气。

    高定甚至集合好了卫兵,但是,鄂焕再次阻拦了高定。

    鄂焕认为,高定是一军之主,不能冒险,一旦出现伤亡,叛军的损失就不可挽回了。

    高定稳坐中军,才能给将士们信心,这样一来,战事出现变化,也可以及时做出调整。

    身先士卒的决定,原本就是高定一时冲动的产物,他接受了鄂焕的建议,命令将士们发起冲锋。

    被高定寄予厚望的翻身战,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叛军和汉军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意识到败局已定,高定开始集合人马,他准备在兵败之前撤回山里,与汉军打游击。

    鄂焕突然间发难,这名“忠心耿耿”的蛮将公然弑主。

    尽管高定有甲衣护体,但是,他跟本没有预判到身边的危险,更没来及躲避。

    鄂焕手中的大斧,狠狠的朝着高定砍了下去。

    第一斧,鄂焕把高定砍落马下;第二斧,高定身首异处,断绝了生机。

    随后,鄂焕拿着高定的首级,在军中宣扬主将已死的消息,叛军们纷纷投降。

    叛军将士的第一反应,不是投降而是逃命,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崩溃。

    俘虏没有必要说谎,脑袋被砍掉了也不可能复生。

    只不过,直到汉军打扫完战场,廖化也没有看到鄂焕,更没有见到高定的首级。

    在战事关键节点上杀死高定,鄂焕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立功。

    但是,鄂焕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很有可能已经凶多吉少。

    廖化并不在乎鄂焕的似乎,他们二人有过一面之缘,但是,廖化对对方并没有好印象。

    会见到目的是为了打探情报,施展离间计,所以,谈话之后廖化便给了鄂焕逃亡的机会。

    只不过,廖化也没有想到,在整个平定高定之乱的过程中,鄂焕的表现太突出了,比真正的战友更像战友。

    鄂焕先帮助汉军消灭了刘冑,瓦解了叛军军心,现在又干掉了高定,帮助汉军减少了伤亡。

    这位越嶲夷王一死,叛军残部彻底成为了一团散沙,汉军取得最终胜利,只剩下时间问题。

    确认高定身死之后,廖化才去拜访汉军骑兵部队。

    统率这支汉军精锐参与战事的,正是都督马忠。

    马忠方脸,长须,看上去孔武有力,他也是一名名将,曾经在原本的历史上担任过庲降都督。

    马忠此时还只是一个小人物,廖化却没有怠慢:“朝廷安排马忠将军南下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平定南中的叛乱吧,你不用继续南下了,南方的叛乱已经被我平定了,将军只需要剿灭越嶲叛军的残兵,就可以收兵北撤了。”

    马忠摇了摇头,“丞相派我南下,主要任务的确是平叛,但是,我还有一个任务,需要协调管理南中的军政事务,帮助将军解决后顾之忧。”

    “丞相希望镇南将军尽快出兵交州,和荆州兵马遥相呼应。”

    廖化的确在南中耽误了太长时间,但是,他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汉军南征的时候,至少会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诸葛亮不应该无缘无故催促自己。

    廖化随口一问,“莫非,我军已经攻下了夷陵城,夺回了整个荆州?”

    马忠点了点头,“我军确实夺下了夷陵,陆逊也已经身死,不过……”

    “陆逊这人的确有胆识,他让部将杀死了自己,拿自己的脑袋取信陛下,趁机进行刺杀。”

    马忠继续说道:“陛下没有疑心,检验陆逊首级的时候,被刺客戳伤了,陛下胸口中刀。”

    “陛下原本胸口就有伤,这一次遭遇刺杀,伤情很严重,陛下的年纪不小,根据御医的诊断,这一次刺杀,恐怕伤到了他的元气。”

    马忠面朝东北拱了拱手,“陛下不愧是仁义之主,他并没有株连夷陵的江东军降兵,但是,他不希望遗祸子孙,希望在有生之年攻下灭吴,至少,也得攻下孙氏的都城,所以,他派人加急返回成都,催促将军出兵交州。”

    “荆州兵马正进攻长沙等郡,但是,仅仅依靠荆州的兵马,是远远不够执行灭吴任务的,曹魏短期无力发动大战,但是,有迹象表明,曹魏的人马正在边境集结。”

    马忠:“魏军准备支援江东军,这种时候,陛下特别希望将军带领偏师加入战局,牵制敌人的兵力,策应荆州战场。”

    “丞相得到消息之后,正好又看到了马谡送回的南中战报,因此,派我过来了。”

    廖化的神态变得严肃,汉军刚刚夺回了荆州,刘备的身体就快不行了。

    廖化不是御医,但他也明白,没有任何人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一旦刘备的健康出现大问题,汉军夺取荆州,顺势征伐天下的势头,也很可能被打断。

    而且,荆州、南中这些新占领区可能再起波折。

    等到汉廷稳定好政局,也许,魏吴两方又恢复了实力。

    刘备这是打算拼着透支掉生命,也要把刘禅扶上马再送一程,将一个内部强盛外患减轻的大汉交给自己的儿子。

    廖化庄重的表态,“丞相的意思,我已经很清楚了,我这就着手准备南征交州的事宜,南中的事务,就麻烦马忠将军了。”

348、筒袖铠帽

    南征行动拖不得,战前准备却少不得。

    马忠继续留在越嶲郡围剿高定部余孽,廖化则统率旧部,带上了一些俘虏,回到牂州城。

    大量斥候迅速南下,开始打探交州情报。

    廖化的战前判断非常准确,士燮的确欺骗了雍闿,回顾整场南中战事,别说是支援雍闿了,直到汉军消灭高定,彻底平定了南中叛乱,江东军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江东军的袖手旁观,的确让汉军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平叛,但是,这也意味着,汉军丝毫不了解交州的情报。

    斥候一来一回,即使骑着快马,也需要大量时间。

    汉军根本来不及等待斥候们的消息,廖化提前开始集结南征部队,具体的情报分析,需要等到行军路上再进行了。

    廖化一共带领了千名百烦卫精锐入蜀,连番征战以来,将士们损失较重,排除各类战斗和非战斗伤亡之后,军中还剩下八百老兵。

    百烦卫将士不仅是绝对的精锐,也是南征军的灵魂,他们战斗力强悍,对廖化忠心耿耿,任何一名士兵派到其他部队,都有资格担任伍长、什长甚至是队率。

    南征军进攻能力最强的部队,是张嶷统率的二百弩兵。

    在连番战斗中,弩兵虽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一直都被保护的很好,没有一人伤亡,编制完整。

    在牂州城攻防战与越嶲郡决战中,这支弩兵部队表现突出,在汉军的胜利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南征交州的时候,汉军必须减少弩兵的使用频率。

    对敌军造成巨大杀伤的同时,汉军矢箭的消耗量也大量增加。

    虽然汉军想尽办法搜集到了一些库存的弩箭,但是,以南中的生产力来看,这点补充完全弥补不了损失。

    廖化真正寄予厚望的,是无当飞军。

    这支部队虽然刚成立,但是,他们敢打敢拼,将士们有藤甲防护,安全性很强。

    总而言之,这支部队从成军开始,就是用来攻坚的,而且,他们的数量也很多,在平定高定的过程中,他们完全经得起实战考验。

    除了这三支部队之外,马忠还给廖化支援了步骑五百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或许不如前三支队伍,但却已经不弱了。

    把这些兵力全都加在一起,距离廖化预期中可以平定交州的五千兵力,还剩下了一千五百人。

    廖化拒绝了部将们从各州郡集合汉军驻兵的建议,在他看来,汉军兵力原本就少,如果抽调太多人,南中叛乱很有可能死灰复燃。

    趁着越嶲、牂牁两郡叛军兵败,俘虏们还没有进行遣散和安置的机会,汉军从这些俘虏中募集了两千将士。

    把这些心怀鬼胎之人带到交州,可以减轻南中地区的管理压力。

    为了和无当飞军进行区分,这支临时拼凑的俘虏兵,统称为南中兵。

    南中兵的战斗力不强,忠诚度很低,为了避免部队哗变,廖化专程从百烦卫老兵中挑选了二百人,担当这支部队的军官。

    就这样,汉军的南征军团正式组建完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正式出兵之前,汉军必须筹备起足够规模的粮食。

    很显然,仅仅依靠牂牁郡自己的实力,是完全没有办法满足南征军需求的。

    牂牁郡先为汉军出征益州郡提供了大量物资,紧跟着,叛军又祸害了乡里,粮食问题很严重。

    尽管汉廷的正式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给各州郡,但是,廖化派出了大量亲信,凭借自己的面子,向整个南中地区求粮。

    越嶲郡的马忠,益州郡的张裔,永昌郡的吕凯,云南郡的杨锋……

    许多州郡自己都缺粮食,但是,当廖化的求援使者赶到之后,没有任何人搪塞推脱。

    粮食源源不断的汇集到牂牁郡。

    正式得到朝廷命令之前,众将倒也不会倾力援助廖化。

    但是,以帮助牂牁郡战后重建的名义,调集一些粮食支援廖化,倒也不违反规定。

    就这样,在汉廷正式使者赶到之前,廖化已经准备好了兵马和粮食。

    南征军即将出兵的前一天,使者进入了牂州城。

    汉廷使者并不是马良,这位廖化的老朋友此时正在荆州前线,成都派来的使者是宗预。

    宗预在府衙里见到了马谡和廖化,他先代表诸葛亮,批评了马谡,斥责这名言过其实的参军不听良言,擅自出兵,导致局势变得相当被动。

    面对指责,马谡很不服气,但他不敢朝着诸葛亮发火,却对传达口信的宗预没给好脸色。

    从长远来看,马谡这一场兵败,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诸葛亮再安排马谡独立领军的时候,他就会仔细反思马谡的真正能力和性格缺陷。

    对于一些影响大汉重要战略走向的任务,诸葛亮恐怕也不会再草率安排给马谡了。

    对马谡来说,这场兵败同样是个好事,他没有失街亭,没有导致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更没有影响大汉的国运。

    所以,诸葛亮不再需要通过挥泪斩马谡的手段严肃军纪,马谡的性命保住了。

    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有廖化自己清楚,马谡心高气傲,经不起指责,他没有听宗预讲完,气冲冲的离开府衙,留下了一脸尴尬的宗预。

    廖化安抚道:“马参军性子急躁了些,但他人是个好人,他不是冲你发火的,宗预兄弟不必往心里想。”

    廖化主动转移话题:“丞相的意思,马忠已经全部告诉我了,我已经做好了南征准备,正打算出兵。”

    “你替我转告丞相,战场上的事情,尽管放心交给我,有什么指示,及时派人沟通。”

    宗预尴尬的笑了笑,他似乎还没有从马谡的冷暴力中走出来,表情有些尴尬:“廖将军,你猜错了,丞相对你很放心,明知南中叛乱的规模在扩大,但他却始终没有担心过。”

    “丞相几次和我几次提起过南中事务,每一次都会聊到将军,他认为,只要有将军在,南中就不会乱。”

    宗预一脸正色道:“临敌作战,丞相自认比不上将军,战场上的杀伐事务,全都由将军你来决断,成都绝对不会有丝毫掣肘。”

    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廖化非常高兴。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更令人感到愉悦了。

    宗预一拍脑袋:“我差点忘了大事,我和其他使者来到南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各方官吏,为南征军提供粮饷物资。”

    “除此之外,我南下的时候,给将军带来了一副宝甲,那可是咱丞相亲自设计,名匠浦元使用蜀江水锻造成的筒袖铠帽,甲衣坚不可摧,甚至可以防强弓硬弩,得到这一件甲衣护身,将军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廖化连忙推辞道:“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丞相比我更需要这件防具。”

    “而且,这一次平定南中的过程里,我军击败了乌戈国部队,获得了大量的藤甲,那些防具同样非常坚固,可以用来抵挡刀枪。”

    宗预摇了摇头,“我在相府那边,也曾看到过南中藤甲,这些东西虽然轻便耐用,但它本身具备不耐火的缺点,一旦发生燃烧,着甲者甚至来不及取下甲衣。”

    “这筒袖铠帽虽然重了一点儿,安全性却更高,蒲元大师的锻造技术天下闻名,将军尽可以放心。”

    廖化张了张口,准备继续推辞,宗预的语气却不容置疑:“我可是得到了死命令,如果将军拒绝这套甲衣,丞相必然会指责我办事不力,难道将军愿意让我受到处罚吗?”

    宗预把话说到了这种程度,廖化也不好再推辞了。

    跟在宗预的身后,廖化二人来到了藏甲的地点。

    此时此刻,筒袖铠帽刚刚问世,但是,这套由蜀相亲自设计的甲衣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后来也成为了汉军的普遍装备。

    但是,不论后期这套甲衣发展到什么程度,甲衣的数量增加了多少,诸葛亮送给廖化的这一套,都是非常珍贵,无可替代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工匠都像浦元那样技艺精湛,也并不是每一套甲衣都严格按照最好标准来锻造。

    甲衣颜色朴素,看上去平平无奇,表面由鳞状甲片重叠连缀而成。

    叠在一起的甲片,增加了整套甲衣的厚度,加强了防御能力。

    除了甲衣本身,宗预还带来了很多甲片,一旦衣服上的甲片出现毁损,也可以及时更换。

    在卫兵们的帮助下,廖化穿上这套甲衣,并且试探性的活动活动手脚。

    除了上身的防御之外,甲衣的手臂和肩部,同样进行了一定的防御布置。

    甲衣看上去笨重,却丝毫不影响廖化正常挥舞武器。

    有了这套甲衣,廖化的防护力已经足够了,平时穿的那套软甲,也可以彻底弃置不用了。

    有了这套宝甲,廖化上阵杀敌的信心也更充足。

    跟马谡对接完粮草工作,廖化便再无后顾之忧。

349、交州来客

    出征前,汉军已提前通知过行军沿途的官吏们,命令众人做好迎接南征军过境的准备。

    整个南下的过程里,汉军提前设立了大批粮食储备点。

    因此,行军过程顺利,速度也很快。

    后勤物资也没有掉链子,民夫昼夜不停的运送,后方的粮食顺利赶到军中。

    马谡的性格不好,也不适合当统帅,但他的确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文官。

    在马谡的协调与调度下,汉军始终没有遇到后勤难题。

    离开南中,汉军进入交州的郁林郡,廖化与第一波复命的斥候会合。

    廖化亲自接见斥候,斥候报称:“江东军似乎对咱们的南征行动早就有了防备,在咱们的行进路上坚壁清野,潭中县的兵马严防死守,阻止任何人南下。”

    廖化询问道:“江东军主力有多少人,现在驻扎在哪里?”

    斥候摇了摇头,“敌军关闭了城门,任何人不得入城,我们没有办法确认守兵数量。”

    “而且,敌军在城外布置了大批巡逻部队,拦截所有试图越境的队伍,没有正当理由,任何人不能南下。”

    斥候掏出一张地图,递给廖化,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江东军在这个位置,这处河道上都布置了巡逻,如果咱们想要绕过守军,只能从这里出发……”

    斥候的建议,是希望汉军避开江东军驻扎在潭中县的阻击部队,走山路,迂回到交州腹地。

    否则,按照汉军原本计划,沿着周水东下,势必会到达潭中县,与敌人发生硬战。

    夺取了潭中县,汉军才能继续顺着潭水南下,进攻郁林郡的郡城。

    斥候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他的建议直接被廖化放弃了。

    小股部队可以翻山越岭奇袭,汉军主力却不能舍弃粮道。

    只有打通水路,粮食才能源源不断的南下。

    否则,一旦敌军依托坚城,施行坚壁清野策略,汉军得不到粮食,后果不堪设想。

    斥候还在发表自己的想法,试图说服廖化,廖化的注意却已经被地图吸引。

    这张地图虽然不够准确,但是,交州中部的郁林郡、苍梧郡、高梁郡、合浦郡和主崖郡的重点要素标的很详细了。

    除了一些重要城镇的大致方位,河流走向和山势地形也多有体现。

    不论地图上的数据是否真实,想要绘制这种图,必然需要耗费制图人的大量心血。

    南征之前,廖化曾经找遍了整个牂牁郡,却没能找到一张标注交州大体方位的地图,他完全没有想到,刚刚进入交州,斥候就给自己带回了一个大礼。

    廖化询问道:“你这张地图,究竟从哪里得到的,图上标准的信息内容是否真实?”

    斥候回答:“我们奉命南下的时候,在潭中县外遇到了一支北上的商队,对方告诉我,他们原本从蜀地进了货,打算去交州做生意,却被潭中县的守军拦住了,只能回头北撤。”

    “我自称南下的商旅,和他们的首领桓邻聊过几句,偶然看到这张地图,我认为这张图很珍贵,就花钱从对方手里买了过来。”

    廖化:“既然你准备买地图,为什么不多买几张备用?”

    斥候回答道:“我也想过,但是,这支商队只有这一张地图,已经被我买回来了。”

    廖化点点头,夸赞道:“你做的很对,把图给我,然后,你去找军需官,你花了多少钱,我都给你双倍。”

    廖化再次低头,仔细打量起地图。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原因,交州中部的四个郡,信息比较详细。

    但是,交州东西两个方向的南海郡、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的内容就很简单。

    特别是交趾郡,明明作为交州的核心,却没有出现任何有效情报,这让人觉得古怪。

    即使如此,这张图也是非常珍贵的,整个交州中部就如同不设防一样,摆在汉军面前。

    尤其是汉军正在行军的郁林郡,郡中的重地都在图上有清晰的体现。

    谭中县附近的河道走向以及山头数量,也都标记的一清二楚。

    尽管如此,廖化倒也不敢对这来历不明的地图太过相信,地图只是辅助。

    哪怕图上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真的,只要制图者在一个关键性的地方设置错误的标注,例如,平路的位置上出现一条河流,对汉军来说,都可能造成万劫不复。

    廖化对斥候下命令:“你替我再跑一趟,不管怎样,找到那支商队,用购买货物的名义,把他们请过来,我需要两名随军向导。”

    斥候点点头,“将军放心,返程复命的时候,我和那支队伍重逢过,他们距离咱们不会太远。”

    第二天,斥候如约把商队请到军中。

    商队一共五人,只带了一匹背着包裹的驮马,整支队伍携带的,都是巴蜀特产。

    廖化命令军需官付钱,把部分货物买了下来。

    商队首领桓邻亲自来到廖化面前,表达谢意:“我们都是交趾人,从蜀地进了点蜀锦,要回家贩卖,没成想,却遭到了交州守兵的阻拦,有家难回,多亏了将军,不然的话,这批货就砸自己手里了。”

    廖化的疑虑增加了,桓邻一行都是交趾人,他们更应该在图上备注清楚交趾郡的情形。

    廖化开口提出要求:“我是大汉镇南将军廖化,奉命南下夺取交州,希望桓先生可以担任我军的向导。”

    桓临不卑不亢,拱拱手:“我只是一个走商的人,廖将军专程派人邀请,不知有何指教?”

    廖化指了指地图:“先生的这份地图,为什么会详细标注出交州的北方三郡?”

    桓临摆了摆手,“我们这些走商的人,大半时间都需要在路上奔波,身上带一张地图,这不过分吧。”

    桓临并没有行商那种风尘仆仆,甚至有些市侩的模样,他看上去甚至有些儒雅。

    廖化询问道:“先生那里是否还有更详细的地图,我需要备注全郡的地图,如果先生能够支持我南征,廖某必有重谢。”

    桓临摇了摇头,“廖将军强人所难了,这张图是我偶然得到的孤本,我得到的时候就是这样,再加上,我们都是交趾人,熟悉南交州的地形,不需要更细致的地图了。”

    廖化询问道:“这张图如此重要,先生为什么低价把图卖了?”

    桓临神态如常:“短时间内,我恐怕回不了交州,这张图对我没有用,卖点银钱,还能跟兄弟们换点酒喝。”

    廖化摇了摇头,“战事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你迟早还会重返交州,这张地图的作用很大。”

    “你故意送我地图,究竟有什么目的,或者说,你背后的人,究竟想要告诉我什么?”

    桓邻笑了笑,“不愧是廖将军,一切都瞒不了你,士徽公子让我代他向将军问好。”

    廖化询问道:“你是士家的人,北上的目的,是为了见我咯?”

    桓邻点点头,“没错,在下是卫将军士燮的部属,奉命北上,拜访廖将军,万万没想到,将军竟然统率兵马进入了交州,所以,我专程等待将军的士兵,献上地图。”

    “士燮将军让我转告将军,士家对汉军没有恶意,不是将军的敌人。”

    连桓邻都能察觉出汉军的身份和目的,那么,潭中县的守军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汉军南征的消息。

    廖化询问道:“士燮策反了雍闿,导致我南中地区起战火,百姓生灵涂炭,士燮将军的善意,应该不仅仅是一张交州地图吧。”

    桓邻摇摇头:“当然不是,士将军说过,他愿意帮助汉军稳定交州。”

    廖化眉毛一挑,不怀好意的说道:“这么说来,士燮将军愿意兴义兵,反抗江东军?”

    桓临尴尬地笑笑,“将军说笑了,我们士家人微言轻,实力不足,这个时候起兵反抗江东,不仅对将军的大业于事无补,还会让义士们做出无谓的牺牲。”

    “将军放心,我们身在江东心在汉,士燮将军说过,士家不会和将军正面抗衡,而且,我们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加入战局,为交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廖化暗骂一声老滑头,士燮根本不想做出实际付出,甚至于,士家还没有决定好,究竟站在哪一边。

    廖化将地图摊开,“江东军在交州的最高将领,应该是安南将军吕岱,他在哪里?”

    桓邻:“将军不必担心吕岱,说来也巧,将军进入交州的时机,挑选的很好,吕岱此时正坐镇交趾郡的郡城龙编城,指挥兵马平定南方出现的叛乱。”

    “也许,吕岱此时还不知道将军南征的消息。”

    廖化询问道:“士燮将军在交州经营多年,连他都知道派将军进入南中找我,吕岱却对我南征军毫无防备,这恐怕说不过去吧。”

    “从潭中县的布防状况看,江东军的情况似乎与先生说的不一样。”

    桓邻摇了摇头,“驻扎潭中县的这支兵马,由吕岱的亲信戴良统帅,他们原本的目的是进入南中,支援雍凯叛乱,没成想,贵军平定叛乱的速度太快了,这支部队还没有离开交州,就得知益州郡叛乱被平定了。”

    “接到最新命令之前,将士们只能留在这里布防。”

    “而且,”桓邻继续说道:“戴良从没有得到过截击将军的命令,将军可以统兵绕开潭中县,趁着江东军主力在南方和叛军作战的宝贵机会,直接夺取守备空虚的交州中部,切断吕岱部队与荆州江东军的联系。”

    桓邻的建议会让汉军置身于险地,廖化非常警觉:“这是士燮的建议,还是你的想法?”

    桓邻连忙摆手,“与士燮将军没关系,这些都是我的想法。”

    廖化点点头,内心却不以为然,引诱汉军出兵交州中部,恐怕才是士燮派使者,送地图的真正想法。

    士燮自己是交趾太守,二弟徐闻县士?是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又担任了南海太守,权势滔天。

    如果汉军重兵进攻交州中部,攻打的地区,都是江东军实际控制区,与士家没关系。

    士家反而可以在汉吴两方的作战中积蓄实力,战后分一杯羹,扩大士家的影响。

    重新将目光看向地图,地图重点标记中部,却省略了交州东西两侧州郡情报的行为,似乎也可以解释的通。

    士家想的太美了,不论是汉军击败了江东军,还是江东军全灭了汉军南征军,吴汉两方实力都会出现损失。

    士家可以待价而沽,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更广阔的区域。

    如果士燮的野心足够大,他完全可以让汉军和江东军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

    士家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桓邻的建议的确是廖化的最优选择。

    夺下交州中部之后,不仅截断了江东军北上的道路,还可以和习珍联络,获取外援。

    廖化始终不会忘记,士燮的弟弟士壹死在武陵战场上,士家和自己有仇。

    廖化没有立即表态,他只说会考虑桓邻的建议,并感谢了对方。

    实力才是谈判的先决条件,不论士燮心中怎么想,他选择臣服还是反抗,都取决于汉军表现的实力。

    看向使者,廖化说道:“地图我收下了,替我向士燮将军问好,请先生帮我向士徽将军说一声,我期待像上次攻打江陵一样,和士家联手破敌。”

    桓邻听的一头雾水,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倒也不便久留,随后告辞离开了。

    使者离开之后,廖化仔细打量起地图。

    交州的地形和南中一样复杂,为了保证后勤补给,汉军必须攻打潭中县。

    从手头上的情报来看,即使江东军封锁了城门,在外围布置了巡逻兵力,敌军可以选择的战术手段也很少。

    汉军主力到达潭中县城下之后,守军只能撤离或者守城。

    而且,潭中县附近有多座山头,可以俯瞰县城。

    敌军的兵力未必有能力全面布防,夺取任何一处制高点之后,汉军都可居高临下,俯瞰城中虚实。

    那时候,不论是围城还是攻城,汉军的选择都会更多。

    打定主意之后,廖化开始集合部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酷笔记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更新速度最快。

350、吕岱将军

    交趾郡城龙编城的府衙里,吕岱父子两人四目相对,他们的表情并不好看。

    吕岱的儿子吕凯说道:“父亲,戴将军飞鸽传书,蜀军南征部队已经进入郁林郡,敌军即将到达潭中县,守军兵力不足,咱们是否应该增派兵力?”

    “而且,士燮他……”

    正说着,府衙门开了,苍老的男子声响起,“老夫虽然有些耳背,却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莫非,公子嫌弃老夫未尽地主之谊,招待不周,跟吕岱将军提意见?”

    吕凯不满的说道:“士将军不用在这里假惺惺了,你私自派人北上和蜀军统帅廖化联络的事情,戴良将军已经告诉我们父子了。”

    吕岱轻咳了一声,提醒吕凯慎言。

    吕凯这一开口,既把自己的底牌暴露了,又出卖了戴良,他的做法,除了口舌上的满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蜀汉军大兵压境,不论吕凯是否愿意,江东军都需要得到士家的支持,这种时候,更应该求同存异。

    放眼整个交州,江东军的实力不足五千,这些部队都是几次抽调到荆州战场之后剩下的兵力。

    江东军一千多人在潭中县驻防,一千多人参与平叛,排除各地驻军力量之后,吕岱手上实际控制的兵力,仅仅剩下一千人。

    江东军需要时间集合部队,反倒是士燮可以迅速聚集起大军。

    士家在交州经营的时间太久了,吕岱私下评估过这条地头蛇的实力,士燮振臂一呼,可以轻松集结起上万大军。

    实力是谈判的前提,不管士燮做了什么,只要没有出格,依旧忠于江东,双方可以搁置一些不愉快。

    这时候,吕凯完全不应该激化矛盾。

    吕凯的指责看上去正义感十足,那不过是一时的意气,他必然没有想过,一旦激化矛盾,应该怎样收尾。

    吕凯没有理会吕岱的暗示,继续指责士燮:“将军是否觉得,伪装成商旅北上是一种很高明的做法,实话告诉你,你的人接近潭中县的时候,我们就侦查到了这支队伍的目的和行踪。”

    士燮毫无畏惧,反而笑出声:“恐怕并不是小将军的侦查能力强悍,我这边,应该有人向戴将军通风报信过吧。”

    吕凯没有解释,昂起头,但他的表现无疑证明了士燮的猜测。

    士燮朝着吕岱拱手作揖,随后,他向吕凯解释道:“我派人和廖化联络之前,曾经跟吕将军汇报过。”

    “我的本意是派人进入南中,和雍闿的余部建立联系,在必要的时刻策反这些地方武装,和廖化搞好关系,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面对士燮的辩解,吕岱没有发表意见,士燮的确曾向他提过建议,想通过派使者的方式打探南中虚实。

    吴汉两方处在战争状态,以吕岱的身份,并不适合直接绕开孙权,擅自和敌方大将议事。

    吕岱当时不好直接驳回士燮的提议,没有明确表明反对态度,只推说时机不成熟。

    现在看来,士燮把吕岱的不表态,当成了一种默许。

    士燮与廖化建立联系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孙权的霸业,还是为自己家族谋利,恐怕只有士燮自己才知道。

    在吕岱的纵容下,吕凯继续追问:“据我所知,使者跟廖化谈了很久,谈话的内容必然已经向你汇报了,士将军应该把这部分内容公开,也让我们知道汉军的目的。”

    士燮很爽快的开口说道:“没错,我的部属桓邻和廖化谈了很多关于交州的事务,我甚至还假装支持蜀军的南征,派人送上了一份交州地图,想要引诱汉军深入咱们交州腹地……”

    吕凯微微皱眉:“士将军莫非想说,你送的地图是假货?”

    士燮摇了摇头,“地图是真的,图上标注的一切情报信息,也都是没有差错。”

    这下不仅仅是吕凯,就连吕岱同样皱起了眉头。

    汉军对交州地形的不熟悉,是吕岱的最大依靠。

    有了地图,蜀汉军再也不需要费力打探交州地形,作战效率会提高很多。

    士燮倒也没有继续卖关子,“敌军目的明确,就是夺取交州,以咱们现有的实力,很难将汉军挡在边境外,既然如此,不如把敌军放进来,咱们再开展歼灭战。”

    “我曾经授意桓邻,要求他劝廖化舍弃辎重,深入咱们腹地,很可惜,这个提议被拒绝了。”

    吕岱开口了,“士将军送上了交州地图,为什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士燮拱拱手,“这个地图并不完整,如果敌军准备攻打交趾郡,他们需要花费时间打探情报。”

    吕凯很不高兴,“士将军不要狡辩了,你这分明就是想祸水东引,从中渔利啊。”

    吕岱打断了吕凯的指责,“不可以对士将军无礼,吴王对士将军信赖有加,士将军同样对大王忠心耿耿,他没有理由,辜负大王。”

    士燮连连点头:“我经常跟人说,吕岱将军跟我性格相投,现在看来,我没有看错人。”

    “在潭中县和蜀军死磕,绝对不是上策,敌人已经平定了南中叛乱,他们不仅可以就地调粮,还能让巴蜀的物资源源不断南下。”

    士燮盯着吕岱,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恕我直言,蜀军攻克了夷陵,大都督陆逊也死了,敌军现在在荆州发起全面反击,主公恐怕很难对交州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援。”

    “这种时候,与其拖延下去,和蜀军打持久战,不如趁机引诱敌军入境,这样一来,蜀军需要在沿途留兵驻守,我军也可以收缩兵力,与敌军决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才给敌军送去了地图,前两天准备向将军汇报,可我忘记了,请将军治罪。”

    吕岱摆了摆手,“误会说开就行了,蜀军即将对潭中县发起进攻,局势对咱们不利啊。”

    士燮拱拱手,他说道:“将军不必忧心,蜀军即使斗志高昂,从南中一路翻山越岭,穿过各类毒泉瘴气之后,他们也早就疲惫不堪了。”

    “咱们给他们虚假的幻觉,让廖化认为交州实力平平,对咱们的反击更有帮助。”

    士燮:“苍梧郡的地形更复杂,位于交州中部核心区,咱们不如把蜀军引到那里,随后东西两个方向合围。”

    吕凯插嘴道:“士将军一心为公,想了这么多,真是辛苦你了,我军前线缺乏兵力,将军是否愿意派出部队,前往一线阻击汉军呢?”

    面对吕凯的嘲讽,士燮反而义正言辞道:“国事在前,士某责无旁贷,只要吕岱将军下令,老夫愿意亲自提兵北上。”

    吕岱斥责了吕凯的无礼,随后说道:“这一次与蜀军在交州进行全面战争,依靠将军的日子多着呢,不急于一时。”

    “还请士将军做好准备,等到需要将军出面的时候,我一定亲自请将军出马,咱们交州兵可得奋勇杀敌啊。”

    士燮麾下的交州兵,实力其实很一般,战力平平。

    和中原的百姓相比,交州人更加瘦弱,缺乏战斗经验。

    吕岱很担心士燮有异心,贸然调兵北上会导致南方兵力大量抽调,反而容易助长叛军气焰,引起恐慌,不利征战。

    士燮的表态多少有点作用,吕岱需要让交州兵在更重要的时刻出兵。

    士燮确实没有出兵的意愿,稍作推辞之后,便转移了话题,“南方叛乱的情势据说很严重,我听说,不少百姓都支持叛军,要不,我去派人平叛,也可以把吕将军的兵马顶替回来。”

    合浦太守士壹死在了荆州战场上,吕岱趁机派部将陈时进入合浦郡,他可不愿意给士家重新扩张势力的机会。

    百姓造反的时机太巧了,持续的时间又长,吕岱甚至有过怀疑,叛乱的背后,或许有士家授意。

    吕岱摆了摆手,“叛军的事情,就不麻烦将军费心了,陈时将军不断传回捷报,叛军坚持不了太久。”

    嘴上说着不在意,吕岱心中的烦恼却没有丝毫减少。

    北方的汉军南征部队,才是交州面临的最大难题。

    集结兵马需要时间,吕岱只能希望戴良正带兵阻拦住南征汉军,为江东军争取到反应时间

    接下来,士燮和吕岱两人又聊了一些日常的政务,吕岱进行了大幅度赞赏。

    交趾郡是交州的核心,龙编城又是交趾郡的郡城,江东军在这里部署了大批官吏。

    但是,所有的军政事务都得需要得到士家的配合,才能顺利推行下去。

    吕岱对交州的现状非常不满意,他同样希望借助这一次的汉军南征收回部分权力,让交州的势力范围重新洗牌。

    两人各怀鬼胎,客套一番之后,士燮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士燮走后,吕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小声抱怨道:“士燮必然心怀异心,父亲不能这么放纵他,咱们需要削弱他的实力,特别是分走部分兵权。”

    吕岱很想教育自己的独子两句,但他不忍心就做罢了,“你立即飞鸽传书,通知戴良,让他做好撤军准备,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必须在潭中县坚守一个星期。”

    “期限到达之后,守军就撤到苍梧郡。”

    吕凯一脸吃惊,询问道:“父亲莫非听信了士燮的谗言,咱们不能退啊,一旦潭中县失守,敌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整个交州都会沦为战区。”

    吕岱点了点头,压低声音:“与其和蜀军在边境线上进行拉锯战,不如把敌军放到咱们腹地。”

    “士燮的判断,有一定道理,敌军除了后勤有优势之外,廖化部汉军的战斗力很强,这支部队拥有很强的攻坚能力。”

    “我军的兵力太少,一旦战事不利,遭遇重创,那些好不容易被咱们征服过的盗贼们,恐怕也会蠢蠢欲动。”

    “如果咱们用有限的兵力,与敌人一城一地死磕下去,对咱们没有任何益处。”

    吕凯没有被说服,他依旧主张自己的看法,“蜀军南征部队已经到达了潭中县,戴将军即使弃城撤离,也会遭到敌军的追击,在撤军的路上,兵马必然会有损失。”

    “既然这样,父亲不如让戴良死守潭中县,为咱们集合兵马争取时间。”

    吕岱面露不悦的神色,“这种事情,你以后可不能再提起。”

    “将士们之所以听从咱们的指挥,那是因为他们还能看到希望,戴良不是傻子,你想让他消耗蜀军,他完全可以开城投降,那时候,蜀军更加势不可挡。”

    为了给自己儿子信心,吕岱也不再隐瞒,“你放心,我把蜀军放进来,计划本身并不全是冒险。”

    “只看交州战场,咱们的兵力的确不多,而且,部队分散在各处战场。”

    “但是,”吕岱面露笑意,“在长沙郡和零陵南部我军集结了不少兵马,应对蜀军的荆州攻势。”

    “尤其是步骘,他麾下的主力都是咱们交州兵,这些将士们不可能坐视蜀军攻占交州。”

    吕岱面露笑意,“蜀军在汉寿县筑造新城,的确给步骘造成了很大麻烦,但是,步将军的实力你可不能低估。”

    “我和步骘的关系不错,这段时间的联系也没有断过,只要蜀军进入苍梧郡,步骘就会带兵南下。”

    在吕岱的构想中,自己从西往东,步骘从北往南,那时候,自己再动用士燮的兵力袭取蜀汉军退路,廖化的南征军团必将死路一条。

    吕岱的这番说辞,显然更有说服力,吕凯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表态道:“儿愿担任先锋,为父亲分忧。”

    吕岱点点头,他的表情变得凝重,“江东正处多事之秋,蜀军发起全面反击,荆州战情并不乐观,吴王最近有很多烦心事,咱们父子可要给大王分忧啊。”

    “廖化这人给咱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害死了咱们很多大将,陛下早已对他恨之入骨,他既然来了,咱们就不能让他活着离开。”

    吕凯拱拱手,“父亲说的很对,我这就去安排飞鸽传书。”

抱歉 还得请假一天

    抱歉

351、潭中战事

    把潭中县当成目标之后,汉军战兵与后勤部队分成两队,战兵轻装疾行,迅速杀到城下。

    江东军守兵非常警惕,他们提前得到了汉军兵到的消息,及时收回城外的巡逻兵马,在城内布防。

    汉军的节奏并没有被打乱,组织攻城之前,廖化派出更多的斥候侦查情报。

    同时,廖化亲临一线,观察潭中县附近的地形。

    城池的地势与地图上的标注大致相同,城池的东部有四座小山。

    廖化统率主力,在北城外安营扎寨。

    苏由和丁奉分别带领一支偏师,攻打附近的山头。

    汉军的行动很顺利,敌军不仅收缩了城外的兵力,而且,他们放弃了城外所有制高点儿。

    汉军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先后攻占了四座小山,把旗帜竖在山顶。

    夺取四座制高点之后,潭中县虚实尽收汉军眼底,整个城池如同不设防一般。

    尽管如此,汉军并没有利用兵力优势发起强攻。

    为了避免敌军反攻,汉军甚至在山上准备了一些滚木和石料。

    在山脚和山腰,还安排了大量巡逻将士们,负责侦查和警戒。

    山上汉兵的主要任务,是侦查敌情,但是,总有一些士兵会自发向城里射击,有些人甚至使用了火箭。

    受到距离、高度和风向等多种因素制约,将士们的杀伤力有限,许多矢箭在飞行的过程中便失去了威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火箭在城里引发了小范围的火灾,汉军的袭扰起到了一定效果,打击了江东军士气。

    江东军表现的倒也硬气,守军虽然处于不利态势下,却也拒绝了汉军的劝降,根本不愿见廖化的使者。

    廖化的目的是夺取交州,汉军不会在潭中县城下逗留太久,七天是廖化心中的底线。

    既然敌军做好了负隅顽抗的准备,汉军迟早要进行全面攻城。

    攻城最重要的就是器械,山上汉兵们的火箭袭扰,提醒了廖化。

    为了减少兵力损失,优化器械的配置,廖化亲自找到了关银屏。

    关银屏已经成为了廖化麾下最信任的工匠,在南征的过程中,她为汉军立下了大量功劳。

    这位黄月英的得意弟子已经深得师傅的真传,在器械的设计上非常专业。

    廖化倒也没有为难关银屏,直接提出要求:“我需要一些投石车,但是,普通的军用投石车的建造时间太长,我等不了那么久,咱们可以适当的减少器械的大小,缩短建造时间。”

    刚看到廖化的时候,关银屏眼神有些躲闪,听到设计攻城器械的请求之后,她倒是引起了兴趣:“将军设计投石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攻打潭中县,还是为了阻击敌人的援兵,断绝敌军的南撤通道?”

    廖化:“我对全歼这伙江东军没有兴趣,我军需要拿下潭中县,把这座县城打造成后勤中转站。”

    关银屏不解道:“既然是攻城,越巨大的器械,杀伤力越强,如果一味缩小体积,恐怕杀伤力也会降低,难以对城墙造成破坏。”

    指了指汉军占领的几座山头,廖化说道:“我准备把投石车部署在山上,居高临下对城里发起攻击。”

    “这种情况下,投石车可以借助山体高度,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而且,体积越小的投石车,越容易在山上移动,便于及时调整部署,躲避敌军的反击。”

    关银屏迟疑了片刻,试探性的提问道:“也就是说,廖将军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限于投石车的形态,你只是需要一种可以发射石弹的武器?”

    得到廖化的肯定回答之后,关银屏露出狡黠的笑容。

    自从在泸水北岸火烧藤甲兵之后,这位关家三小姐老实了不少,不但很少惹麻烦,而且,一直躲着廖化。

    但是,一提到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关银屏又恢复了那个关家三小姐的调皮模样。

    投石车的设计与使用,关系着一线将士的伤亡,廖化担心关银屏不能理会自己的意图,补充说明道:“我需要你尽快设计一款能够对潭中县造成杀伤,甚至是震慑的攻城器械,为了发挥作用,它们必须可以在山间行动,为了达成这些目的,攻城器械的体型也不能太笨重。”

    关银屏摇了摇头:“即使减少了用料,降低器械的规模,建造投石车花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能节省太多。”

    “我的建议,咱们可以就地取材,依托地形设置攻城器械,放弃投石车的设计,依托山上的老树,建造一些可以发射石弹的简易器械。”

    关银屏比划出一个拉弹弓射击的动作,“将军可以把这种武器,想象成大型弹弓。”

    “至于江东军的反击,我认为将军多虑了,山上的树木将会是咱们最好的掩护。”

    廖化眼前一亮,汉军的确没有必要建造攻城器械,汉军控制了四座山头,可以对城里发起进攻的有效地点很多,可以利用的树木也不少。

    如果真的在一些老树的基础上制造大型弹弓,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

    即使这些弹弓的威力和机动性远不如投石车,然而,只要汉军的建造速度足够快,弹弓们形成了规模,杀伤力也会大幅提高。

    廖化从善如流,立即放弃了自己的原计划,他开口说道:“老规矩,军中的工匠全部交给你指挥,这些攻城器械必须尽快完成。”

    关银屏兴冲冲的离开,准备设计攻城的弹弓。

    关银屏的建议,同样提醒到了廖化,汉军未必一定要对城池发起进攻。

    在必要的时候,汉军可以投射一些非杀伤性的东西,动摇守兵的作战意志。

    不管怎么说,这些巨型弹弓是否可以投入战场,都需要实战进行检验。

    廖化给了关银屏充足的支持,要人有人,要物料有物料,总之,潭中县外大兴土木,战事一触即发。

    当天晚上,汉军就已经设计出了第一座大型弹弓,并且,朝着城里投射出石弹。

    刚开始,操纵弹弓的汉兵没有经验,投出的石弹命中率很低,攻击接连落空,甚至险些砸在汉军的营地中。

    然而,随着攻击数量的增多,汉兵的经验也越来越多,不断有实弹落入城中,县城里不时有人发出了惊呼。

    面对汉军的“空袭”,守兵同样组织过弓箭手和投石车反击。

    江东军的射击准头却比汉军更差,他们的反击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效果,少量石弹甚至落回城里,给守兵造成二次伤害。

    就这样,汉军还没有派遣地面部队发起进攻,江东军守将的态度就开始软化了。

    守将主动派人出城,希望能够和廖化谈判。

    廖化并没有轻信江东军的缓兵之计,将士们按部就班的进行攻城准备,他把谈判的任务全权交给了苏由。

    ……

    苏由原本就是廖化辉下最稳重的将领,连续委以重任之后,他变得更加沉稳可靠了。

    苏由顺利完成了训练无当飞军将士的任务,等到廖化带领新军和高定作战,要求他管理老兵的时候,他同样任劳任怨,几乎承担起汉军所有的苦活累活。

    如果说,马谡负责把南征军的后勤运到前线,那么,苏由就属于军中的后勤大总管。

    见到苏由之后,廖化先是询问了军中的物资情况,确认汉军做好了准备之后,廖化才询问起了谈判事宜:“江东军守将提出了什么投降条件?”

    苏由摊开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恕我直言,江东军的戴良根本就没有诚意,他要求咱们停止石弹攻击,给他时间说服将士们,但他却没有实质性的让步。”

    “使者已经第二次进城了,不出意外,这一次的谈判同样不会有任何进展。”

    廖化笑了笑,“你不要害怕戴良对咱们虚与委蛇,不论他是否拖时间,咱们的攻城准备都没有停过,一旦谈判破裂了,我军可以迅速发起进攻。”

    “不过,咱们也确实应该给守军们施加点压力,等使者撤回来之后,我就会命令山上的将士们发起一波投石进攻。”

    苏由提议道:“如果咱们只采用石弹进攻,攻势看上去威力惊人,实际上却未必会取得效果。”

    “咱们不如组织步兵发起一轮强攻,既展现军威,又可以增加将士们的经验,属下愿意担任先锋。”

    廖化拒绝了苏由的请战,“江东军遭遇我军的投石攻击,敌军将士们的心里正憋着一股火气,这时候发起攻击,恐怕需要付出大量伤亡。”

    “咱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给敌人施加压力,让守兵长期保持警惕,时间长了,敌军自然会松懈。”

    廖化补充道:“咱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攻心策略,多宣传一下我军的军威,对待俘虏的政策,而且,咱们不是从士燮的使者那里买到了一批蜀锦吗?”

    “下次使者再进城,把这些蜀锦全部送给戴良。”

    苏由有些迟疑,“万一戴良把蜀锦分发给将士们,鼓舞敌军士气,那咱们该怎么办?”

    廖化笑了笑。“如果戴良真的那么做,那反而更好,咱们手上的蜀锦数量不多,他即使想要送人,也送不了所有人。”

    “有些人得到的蜀锦多一些,质量好一些,其他的将士们必然会眼红……”

    廖化神态变得严肃:“你立即部署人马,进行战斗准备,短时间我不打算攻城,但是,将士们必须得有所准备,随时听我命令行事。”

    苏由点点头,接受了廖化的命令。

    接下来的两天,汉军一直养精蓄锐,做最后的准备。

    江东军却长时间遭受汉军的天降石弹,连睡觉都睡得不踏实。

    廖化也曾登上山头,俯瞰潭中县,这座小城多处城墙出现了缺口,城中的建筑物也损毁严重。

    不论操纵弹弓的士兵们再怎么熟练,也很难保证石弹攻击的准确性。

    无差别进攻很容易误伤到城里的百姓们。

    廖化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强调将士们重点进攻城墙和城门。

    汉军倒也不打算把江东军逼上绝路,占据了城外制高点的同时,汉军有意让出了敌军的南下通道。

    几日的对峙下来,汉军没有正式发起进攻,优势却越来越明显。

    将士们养精蓄锐,斗志高昂,后方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抵达前线。

    廖化甚至还留下了马谡南征军提供的一批批民夫,汉军实力越来越强。

    关银屏督造的弹弓越来越多,给守军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渐渐的,江东军似乎已经习惯了汉军这种进攻方式。石弹再度落进城里的时侯,守军几乎不再发出哀嚎。

    战事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戴良和汉军使者提出了许多投降条件,谈判似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但是,当天晚上,江东军便出城反击,偷袭汉军驻守的一处土山。

    只不过,汉军对于江东军的反扑早就做好了准备。

    沿途担任警戒任务的兵马,对敌军的奇袭部队展开阻击,被进攻的山头迅速燃起火光求救。

    汉军迅速集结起来,对江东军的奇袭部队实施包围,如果不是敌军撤退的时机够快,这支出城的敌兵将会全军覆没。

    奇袭失败,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趁着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守军在城里放了一把火,随后开始弃城南撤。

    汉军的情报工作很扎实,斥侯立即把江东军的动向汇报给了廖化。

    早已做好准备的汉军将士立即展开行动,主力部队迅速入城灭火,控制城中要害部位,安抚百姓。

    山头上的守兵们对南撤的江东军使用石弹。

    除此之外,廖化派出了全部骑兵,对江东军展开追击。

    汉军夺取了交州的第一座城镇,建立起立足点。

    廖化并没有立即组织兵马南下,而是对潭中县进行了加固和维修。

    潭中县不仅成为了汉军的物资中转站,廖化还安排苏由在这里驻防。

    汉军又在城里待了两天,第七天的时候,主力继续南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