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76、游方高人

    回山的行动远比逃离巴东时更顺利。

    廖化一行只有十二人,借助夜色掩护,不太容易被敌人察觉。

    所以,廖化并没有派人和山里的部队取得联系,更没有请求詹晏接应。

    将士们快速穿过敌军的封锁。

    逃亡过程中,廖化几人倒是被吕蒙军斥候发现了,但是,在这场追与逃的战斗中,廖化的将士可没有吃亏。

    不少士兵受伤,幸运的是,并没有出现死亡。

    进山之后,吕蒙军放弃了追赶。

    廖化也很快遭遇了山里的斥候。

    斥候认识廖化,立即放行,廖化带兵返回驻地。

    还没有到大营,在半路上,廖化看到了一名身穿道袍,白发飘飘的老者。

    詹晏跟在老者身后半步,姿态毕恭毕敬。

    由于常年接触军机,廖化对仙风道骨的‘高人’并没有敬畏心理。

    山里出现一位‘高人’,这本身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担心詹晏被骗,廖化抛下队伍,立即上前。

    跟詹晏打了个招呼,廖化看向那个仙风道骨的老者,“老先生,您是什么人,熊山山势险恶,大晚上进山,您不怕遇到危险吗?”

    老者抚须大笑,没有正面回答廖化的问题,“廖将军有所顾虑,倒也是人之常情,你可以放心,我对贵军的情报毫无兴趣,也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指派。”

    “我叫左慈,只是恰好游方到这里,听说詹将军麾下有人生病,就赶过来治病而已。”

    “我只是一个没用的老头罢了。”

    被老者看出了小心思,廖化更加警惕了,他虽然不认识左慈,但他对一些游方道人怀有极强戒心。

    不论张角的黄巾道,还是张鲁的天师道,都在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谋私利。

    拱了拱手,廖化开口询问,“不知道,仙师您使用了什么手段救人?”

    詹晏连忙出声喝止,“廖将军,不可以对仙师无礼,今日午时,我的亲信在营帐里昏迷了,还是多亏了仙师的帮助,才把人救醒。”

    看向左慈,詹晏拱了拱手,“仙师的恩情,在下没齿难忘。”

    左慈摆了摆手,“三粒药丸而已,不值一提。”

    看向廖化,左慈若有所思,“老将军肩负重任,谨慎些是对的,但是,我希望您能明白,并不是所有方士都像张角一样,希望天下大乱。”

    盯着廖化看了一会,左慈语言又止。

    叹了口气,迈起脚步,左慈缓缓离开。

    左慈的语气似乎很真诚,而且,确实对山上的事情漠不关心。

    廖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误会了对方,连忙出声道歉,并且进行挽留。

    这名老者却不以为意,边走边摆了摆手,“扁鹊功成日,寓蝶成庄梦,深藏身与名,鸥闲退白翎。”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左慈用扁鹊自比,似乎是在安廖化的心,表明他上山的目的只是为了救人。

    庄周梦蝶的典故,似乎也在感慨生命无常。

    最后两句更是告诉廖化,对方并不想得到什么,也不希望受到束缚。

    廖化认为自己读懂了左慈的真意,所以没有继续挽留。

    等到左慈离开后,现场只剩下廖化和詹晏。

    廖化倒是有很多话想问,但他眼下特别在意的,是詹晏士兵的伤情。

    “詹将军,你的兵到底出了什么事,需要请左慈这样的方士来治病?”

    似乎想到了什么,廖化又追问了一句,“莫非,他昏迷不醒?”

    詹晏点点头,似乎感慨万分,“不仅仅这样,他的皮肤惨白,简直就跟死人一样。”

    “我这个亲信跟随我很久了,我不愿意就这么放任他不管,所以,我派人下山,寻找名医,没想到,左慈正好游方到这里。”

    相同的症状与相似的解药,勾起了廖化的回忆。

    如果廖化没有记错,刘封中箭昏迷的症状和詹晏描述的相差无几。

    再次找到关平和士兵们,廖化要求对方停止入营,在附近安营休息。

    随后,廖化让詹晏带路,去看望昏迷刚醒的那名士兵。

    廖化很确信,大营里已经不安全了,所以,他没有暴露身份,甚至简单的遮挡了一下面部,这才跟着詹晏进入大营。

    很快,廖化见到了那名士兵,对方还很年轻。

    廖化直接了当的提问,“你为什么得了这种怪病,实话跟我说,不准隐瞒。”

    年轻的士兵似乎很紧张,眼睛到处打转。

    一番犹豫后,士兵告诉廖化,他不小心踩到了毒蛇,这才被咬到了。

    廖化完全没有按照对方思路来,直接掀开了对方腿上的衣物,查找伤口。

    青年的谎言轻易被戳穿,他的身上并没有伤口。

    詹晏本来并不理解廖化对士兵伤情重视的理由。

    但是,自己的士兵当面撒谎,让詹晏很没面子,他大声呵斥,要求对方实话实说。

    士兵支支吾吾的开口,他觉得,很有可能是吃东西把肚子吃坏了。

    中午的时候,士兵遇到了申仪的一名部下,对方表示,申仪打到了不少猎物,给詹晏挑了一只野猪尝鲜。

    士兵觉得野猪很新鲜,所以,给詹晏送过去之前,自己先偷偷取下一块,自行烧烤之后,吃了下去。

    对于士兵口中的答案,廖化早有准备。

    哪怕野猪肉真的有毒,中毒者也不应该表现出和刘封一样的症状。

    重新回忆起刘封中毒事件,孟达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孟达虽然与刘封一向不合,但是,他和刘封一样,刚刚抵达上庸,根基不稳,杀死刘封之后,仅仅依靠自己的实力,没有办法独立控制住上庸。

    申氏兄弟却不一样,他们在上庸一带经营多年,是当地的绝对豪族。

    如果刘封意外身死,孟达必须更加借助申氏兄弟的力量。

    如果孟达需要承担起刘封死亡的责任,那么,申氏或许可以成为刘备在上庸地区的代言人。

    毒猪事件似乎与之前的毒箭事件,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廖化下山救人,詹晏就是山里的最高统帅。

    如果在詹晏的身上发生点什么意外,那么,身份地位最高的申仪,可以轻松获取山上的全部军队。

    那时候,申仪带领部队北上,返回上庸城,申氏兄弟的话语权会进一步增强。

    詹晏虽然没有廖化考虑问题更复杂,他的反应也慢一点,但是,他还是意识到自己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詹晏开口骂了起来,“申仪这个混蛋,老子跟他无冤无仇,他居然下毒害我,这件事情没完。”

    廖化却摆了摆手,“詹将军,你请名医为士兵治病的事情,相信申仪已经知道了。”

    “这个时候和申仪发生冲突,我担心,人心会不稳。”

    詹晏也冷静了下来,“既然他能害我一次,他就可以害我很多次,咱们总不能一直放任他在背后做小动作吧。”

    “一个邓凯,就让咱们畏手畏脚,申仪的身份更高,如果不立即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点点头,“没错,所以我也不希望你忍下去。”

    “咱们不仅不能忍,而且,要一次彻底解决申仪的问题。”

    廖化并不赞成对毒猪事件借题发挥。

    只要是猎物,就会有食物中毒的可能,如果申仪真抓住这点进行辩解,廖化真没有办法对申仪治罪。

    即使申仪不在猎物上做文章,他也可以在送猎物的士兵身上做文章。

    毕竟,青年士兵接受野猪的时候,申仪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那时候,申仪完全可以辩解,一切都是自己士兵擅作主张,对方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人灭口。

    想到这里,廖化的神情变得严肃,“咱们需要沉得住气,掌握申仪作恶的决定性证据,要么不动手,一旦动手了,就一定得把申仪证死。”

    “只有证明申仪确实有问题,这样,咱们才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将士们胡思乱想。”

    詹晏叹了一口气,“廖将军你说吧,我的智谋不如你,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转身走出营帐,廖化确认帐外没有人偷听或者偷看。

    “你立即派人通知申仪,就说,被毒蛇咬伤的士兵已经苏醒了。”

    “你就说,士兵告诉过你,申仪送了一头野猪给你吃。”

    “你不愿意吃独食,好菜又怎么能没有好酒,为了表示感谢,你请申仪来喝酒。”

    如果按照廖化的计划进行,等于把问题又推回给了申仪。

    申仪没有办法确认詹晏说的是真是假,一切都靠判断。

    如果申仪心里有鬼,选择逃亡或者是趁机起事,那样,廖化可以快刀斩乱麻,迅速解决问题。

    如果申仪耐得住性子,继续观望甚至赴宴,那么,廖化和詹晏将会进行后面的步骤。

    总之,廖化接下来使用什么手段,这完全取决于申仪的表现。

    詹晏接受了廖化的建议,派人通知申仪共同进餐。

    廖化也重新离开大营,找到关平,把自己的猜测和应对方法告知对方。

    如果敌人藏在暗处,那么廖化和詹晏需要随时小心提防,甚至是背后的冷箭。

    但是,既然申仪已经暴露了嫌疑,廖化接下来要做的,仅仅是抓到申仪的马脚。

    这个日子,不会太远。

77、试探申仪

    詹晏很快得到了申仪的回复,对方愿意赴宴。

    酒宴当天晚上举办,只有詹晏和申仪两人参加。

    山里条件有限,不敢浪费粮食,所以,只提供了少量的酒肉。

    当然,猪肉早已经换成了无毒的肉。

    为了近距离观察申仪的反应,也为了防止申仪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廖化伪装成詹晏的卫兵,躲在营帐外。

    申仪带来的士兵同样全部留在营帐外,营帐里只留下申仪和詹晏。

    廖化不在的日子里,两个人在熊山上倒也没少打交道,可以聊的话题很多。

    詹晏把军务当成谈话的切入点,很快,就引起了申仪的共鸣。

    没多久,营帐中传出了大笑声。

    从营帐大门绕到了背后,确认没有人监视自己之后,廖化戳破了一个洞,看向了营帐内。

    廖化挑的位置很好,他正好站在申仪的背后。

    詹晏和申仪两个人喝了不少酒,慢慢的,詹晏开始引导话题。

    以‘我听说’起头,詹晏透露了不少山下的情报。

    不仅暗示申仪巴东城的救人行动很成功,还多次暗示廖化随时会返回熊山。

    这些话也是廖化和詹晏两个人提前商量好的。

    这是给申仪进行的最后一次推波助澜,如果申仪真的对熊山上的这几千人有野心,那么,他也是时候该动手了。

    一旦廖化回山,按照事前约定,派人护送申仪返回上庸。

    那么,申仪可真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对于詹晏抛过来的任何话题,申仪回答的滴水不漏。

    除了打听过廖化的回山时间之外,申仪啥都没问。

    不过,申仪还是暴露出破绽,桌子上的肉,他一口都没有吃。

    两个人的酒喝的越来越多,詹晏也吃了一些肉。

    为了这场酒宴,廖化和詹晏两个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从嘴里吃进去的‘毒药’,终究会比直接射进血液中的时候,毒发的速度更慢些。

    所以,詹晏一直坚持到酒宴进行的正酣时,才‘昏’倒在桌子上。

    担心申仪会对詹晏不利,廖化的手摸到了刀柄上,准备随时进帐救人。

    廖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詹晏趴倒在桌子上之后,申仪反应倒是很迅速,摇了摇詹晏,喊着对方的名字,但并没有做出出格行为。

    詹晏始终不醒,最终,申仪高声呼喊卫兵,进入营帐。

    大批士兵进入营帐,当然,廖化还是留在营帐外面。

    申仪迅速下达了两条命令。

    首先,命令自己的士兵下山,打听名医的消息,救詹晏的性命。

    其次,命令詹晏的亲信把这名昏迷的主将送回营帐。

    詹晏的亲信刚刚把詹晏带走,申仪也离开了,朝着自己的营帐方向走了过去。

    在观察申仪动向和与詹晏商量下一步行动之间,廖化选择了后者。

    跟随在詹晏的亲信们身后,廖化进入了营帐。

    廖化给了那个知情亲信使了眼色,对方立即带着其他人离开营帐。

    只剩下詹晏和廖化两人后,詹晏掀开被子,坐了起来。

    詹晏压低声音,“你觉得,申仪会动手吗?”

    廖化点点头,“一定会,如果他想继续观望,那么,他应该第一时间召集军中军将领,稳定军心。”

    “他选择先回自己的营帐,这就说明,申仪希望通过这件事提前布局,谋取利益。”

    詹晏点了点头,“我现在应该是一个昏迷的人,找证据的事情,还得麻烦你了。”

    “如果你需要隐藏身份,那么,去找狗子吧。”

    詹晏口中的狗子,全名李苟,就是那名唯一知情的亲信。

    廖化点点头,叮嘱詹晏注意保护自己之后,他离开了营帐。

    第二天,申仪一早召集了所有统兵将领。

    廖化再次躲在营帐外面偷听。

    申仪提到詹晏昏迷的时候,语气轻描淡写,仿佛詹晏随时可以醒来一样。

    申仪的说法和他发现詹晏昏迷后的反应截然不同。

    毕竟,在酒桌上晕倒,第一反应应该是喝醉了,但是,申仪却当场命令士兵下山找名医。

    很快,申仪就提到了会议的重点,詹晏出现意外,作为最大的官,他需要担负起责任。

    将士们倒也没有反驳,接受了申仪的提议。

    申仪倒也没有立即改变山上的一些旧命令,山上的事务还是按照之前的部署进行。

    可以看的出,申仪目前来说,还是很谨慎。

    会后,申仪多次进入詹晏的房间观察,把自己的一些布置说给‘昏迷’的詹晏听。

    詹晏始终不为所动,稳稳的‘昏迷’不醒。

    李苟昏迷的时候,詹晏当天就找到了左慈,轮到詹晏中毒,别说是名医和方士,就连普通郎中都找不到。

    慢慢的,申仪开始越做越露骨。

    第三天,申仪以保护詹晏的名义,开始在詹晏营外安插眼线。

    廖化和李苟两人已经很难跟詹晏接触了。

    如果继续等下去,申仪的影响力变大,那时候,再想对付申仪,就难了。

    所以,廖化准备再逼申仪一次。

    廖化让李苟给申仪报信,就说,救活他自己的那名方士,已经找到了,方士许诺,会在第二天进入大营医治詹晏。

    廖化这是在拿詹晏的性命作为诱饵引诱申仪动手。

    多给申仪一天时间,这已经是廖化的忍耐极限。

    当然,如果申仪真的沉得住气,那么,廖化只能让詹晏提前苏醒。

    这一晚上是最危险的时候,所以,廖化不仅派出李苟监视申仪,他还提前跟关平约定好,关平代表在下山的主要道路上布防,随时抓捕从山上逃下的可疑人员。

    按照廖化的看法,申仪如果真想动手,应该等不了太长时间。

    廖化在詹晏的营帐外隐蔽好,负责盯紧詹,保护对方的安全。

    时间一点点流逝,廖化开始打瞌睡。

    一阵脚步声让廖化瞬间清醒,看向了营帐方向。

    弓弦声响,守在营帐门前的几名士兵被杀死了,死者也包括了申仪的人。

    和熊山上夺走救命粮逃跑时一样,申仪的确够狠心。

    三名黑衣人从远处现身,出现在营帐门口,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弩。

    弩的杀伤力很强,杀伤距离也很远。

    意识到不妙,廖化连忙取出短刀,朝着营帐冲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喊,命令黑衣人停手。

    但是,廖化还是晚了一步,黑衣人们把装填好的弩箭射了出去。

    廖化只有一个人,敌人却有三个。

    把手中的短刀朝着敌人扔过去之后,廖化立即转身逃跑。

    追兵不仅看到了廖化,似乎还认出了廖化的身份。

    其中一人叫嚣着,不能留活口。

    刚刚离开营帐,廖化遇到了正巧带兵赶到营帐外的申仪。

    申仪带了不少弓箭手。

    看到廖化,申仪一愣。

    申仪的表情变的狰狞,他大声喊了起来,“准备······”

    弓箭手纷纷举起弓,开始拔箭。

    申仪认识自己,但是,士兵们却不认识。

    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为了保命,廖化大声喊了起来,“我是廖化,刺客在营帐里行刺,士兵们随我来,杀刺客。”

    一直监视申仪的李苟也出现在远方,大声叫喊,“廖将军,真的吗?”

    这几声喊话,把不少人吵醒了,附近的营帐里响起了人声。

    那些刺客也刚好冲出营帐,正在装填弩箭。

    那些弓箭手毕竟是廖化的人,听到廖化的讲话,士兵们没有放箭,大多转身看向申仪。

    申仪:“廖将军快闪开,弓箭手,向刺客放箭。”

    廖化迅速趴倒在地,露出了身后的敌人。

    一阵弓弦声响起,三名刺客遭受重点攻击,其中一人被当场射成筛子,还有一人,似乎受了重伤。

    两位还活着的刺客立即转身,逃回詹晏的营帐。

    廖化没有跟申仪多费口舌,他明白,对方已经错过了杀自己的最好机会。

    重新回到詹晏的营帐,营帐被砍出了一个大洞。

    洞口和地面上有很多血迹,行刺用的弩被扔在地上,两名刺客似乎已经逃了。

    快步上前,廖化掀开被子。

    詹晏伤势不轻,却避开了要害。

    嘱托李苟照看詹晏之后,廖化立即从营帐的洞口离开,跟着血迹进行追踪。

    同时,廖化下达命令,要求将士们封锁营门。

    在血迹的尽头,廖化找到了另一具黑衣人的尸体。

    但是,第三个黑衣人却消失了。

    揭开了死者的蒙面巾,死掉的,正是失踪多日的邓凯。

    邓凯的致命伤在背后,似乎是被同行者杀害的。

    身后传来了申仪的声音,“廖将军,你既然回营了,为什么没有跟我说一声?”

    廖化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申仪,“申将军的人送给詹将军一头野猪,詹将军的部下吃了就中毒了,一直昏迷不醒。”

    “我和詹将军两个人想试探将军的真意,没想到,却遇到了刺客。”

    申仪连忙皱起眉头,“不可能,这其中一定有误会,我根本没有让人给詹将军送东西。”

    “请詹将军告诉我,究竟是谁假传了我的命令,害了詹将军。”

    廖化笑了笑,“申将军放心,真相必然会水落石出,凶手也会受到惩罚。”

78、白眉马良

    詹晏的命很大,三支弩箭,只有一支射中了,而且,没有射中要害。

    但是,弩箭的破坏力惊人,射击距离又太近。

    虽然詹晏没有死,但他却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只能在床上养伤。

    廖化倒不担心詹晏的安危,他出现在营地里,哪怕现在詹晏死了,申仪也没有办法获得军权。

    所以,杀死詹晏不仅对申仪没有好处,反而会露出马脚。

    对申仪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让他从刺杀詹晏的事件中洗脱嫌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局势对申仪有利。

    邓凯被灭口了,那名送毒猪肉的亲信,也死在了这个夜晚中。

    这名亲信,正是被箭雨射死在詹晏营帐外的黑衣人。

    李苟和申仪确认了死者的身份。

    死无对证,申仪不仅强调自己对刺杀行动毫不知情,还对亲信的‘背叛’,表示出极大愤慨。

    按照申仪给出的‘真相’,吕蒙军通过邓凯,策反了自己的亲信,这才有了刺杀詹晏的过程。

    廖化的心中有另一种推断,但是,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只要能够抓到那名仅存的黑衣人,一切都将得到解释。

    根据守营将士的汇报,封锁营门之后,没有任何士兵离开大营。

    营中并没有发现尸体,刺客肯定还活着。

    安抚好申仪,加强保护詹晏的兵力,廖化派出大量士兵在营中搜索。

    即使找不到刺客,找到刺客使用的衣服和武器,那么,也能给搜索找到方向。

    一整天的搜索毫无进展,第二天,关平来到廖化面前。

    关平受到廖化的指派,带队封锁下山的道路,他同样没能抓到刺客。

    不仅没有人从大营逃离,反而有人从外面进山。

    进山者被斥候和哨兵发现,由关平亲自带到营地里。

    这名上山的人,正是荆襄名士马良。

    马良一身长袍,长着两条白色眉毛,他不仅有贤名,而且,深得刘备器重。

    在原本的历史中,马良策反了五溪蛮,死在了夷陵之战中,既是能臣,也是忠臣。

    除了兴复汉室的伟大目标之外,廖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这些不该死的人活下去,实现他们的抱负。

    把申仪的事情暂时放到脑后,廖化很想知道马良出现在熊山的原因。

    从时间上看,刘备应该已经知道荆州的失守消息了。

    但是,集结兵力,筹措粮食需要时间,马良这时候进入荆州,似乎早了点。

    拱了拱手,廖化:“你这次进山,究竟是奉了王命,还是需要我配合?”

    马良点了点头,“我确实是替汉中王传命令的,而且,我已经去过上庸了,这次来熊山,专程为了找詹晏将军。”

    马良详细讲述起成都对于荆州失守的反应,说明了来荆州的目的。

    关羽兵败入蜀,受到了很多流言蜚语,很多人觉得,关羽的大意,葬送了刘备集团即将克复中原的不易局面。

    不少人觉得,关羽军的将士们都是废物,要求刘备对败军将士和降将家眷进行惩罚。

    难得的是,丢失了荆州,刘备却没有惩罚任何人,这位仁义的汉中王把兵败责任完全推在了自己身上。

    这样一来,上庸兵没责任,关羽军没责任,就连那些投降孙权的将士们,同样是走投无路。

    独自揽下荆州丢失的罪责后,刘备对前线将领进行了全面封赏。

    刘封、孟达、申氏兄弟这些上庸将领,得到了不少赏金。

    关羽军的败将们同样得到了赏赐。

    荆州局势全面崩溃的时候,詹晏、文布、邓凯依旧在西荆州和吕蒙军作战。

    詹晏得到了重赏,从一名部将,直接提拔为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虽然只是杂号将军,但是,跟申耽的征北将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征北的目的是讨伐曹操,表现出克复中原的野心。

    伏波同样存了平定江东的用意。

    这个任命一公布,不仅可以暂时稳定熊山将士们的军心,还可以向荆州军民传递刘备的东征信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蜀地和荆州距离太远,刘备做出封赏命令的时候,文布和邓凯两个人的反叛还没有传回去。

    对叛徒的封赏命令不仅不能公布,还得坚决保密。

    除了詹晏之外,立下汗马功劳的赵累、王甫、廖化都有封赏。

    廖化从一名掌管文书的佐吏,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武陵太守。

    主簿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跟在关羽身边,接触各类军机,权力肯定比一个地方太守更大,结识的能人肯定也会更多。

    但是,关羽军几乎全军覆没,主簿这个职位对廖化接下来的作战毫无价值。

    武陵太守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个职务,廖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整合资源,集中兵力,组织战斗。

    整个荆州都沦陷了,武陵身处敌后,这个武陵太守,对于廖化来说,只是一个虚名。

    如果廖化想要执行武陵太守的权力,那么,他得自己把武陵夺回来。

    对于廖化来说,这项任务的难度,远远高于巴东之战。

    廖化不至于为了自己私利,贸然兴兵,丢失现在的有利局面。

    马良上山的主要目的就是替刘备对众将进行封赏,任务完成,马良开始向廖化打听起荆州局势。

    廖化说出了自己对荆州局势的了解和判断。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自己在建平郡的几场战斗。

    马良听后,赞叹不已,“关将军曾经在汉中王面前大力保举廖太守,我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廖太守的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汉中王专程叮嘱我,见到你的时候,跟你说一声。”

    马良清了清嗓子,似乎模仿刘备说话,“‘荆州的事情大有可为,那么廖太守自行决断,如果荆州的军务难以开展,那么,请廖太守先保护好自己。”

    “汉中王向廖太守承诺,年底之前,我军必然会对荆州发起复仇战。”

    刘备的许诺或许是真的,但是,计划肯定赶不上变化。

    等到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入益州,那么,维持蜀汉政权的正统性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不论荆州多么重要,和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相比,始终差了一些。

    东征的计划必然会推迟,荆州这边,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自己。

    廖化对刘备的东征计划并不关心,至少现在对自己没用,“你什么时候回益州,我会派士兵保护你的安全。”

    马良连忙摇头,“我来到荆州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封赏,汉中王还让我联络荆州的各路义士,为大王反攻荆州做准备。”

    廖化,“你想要联络义军,那么,你有一个发展方向吗?”

    马良摇了摇头,“我还没有掌握荆州的情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准备去南郡走一走,毕竟我军在那里经营多年,支持者大概会多一些。”

    廖化暗暗庆幸,多亏自己问了马良一句。

    廖化完全相信马良的能力,认为马良可以在南郡掀起反抗孙权的叛乱。

    但是,这些叛乱对刘备的东征毫无意义。

    马良的判断并不错,南郡经营多年,人心思汉,一定会有人响应。

    但是,响应了之后又能怎样,廖化很清楚,这一两年内,刘备不可能东征。

    即使有人在南郡起事,也将会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遭到江东军的坚决打击。

    这些人的覆灭,也会给孙权打击潜在的蜀汉者同情者提供理由

    这样下去,在刘备真正东征的时候,南郡地区甚至荆州腹地,支持蜀汉的豪强武装将不复存在。

    廖化出言制止,“南郡确实曾是咱们的根基之地,关将军也在江陵经营了多年。”

    “但是,主公还没有东征,贸然动员起这些将士,反而会害了他们。”

    听完廖化的反对意见,马良有些疑惑了,“我不去南郡,那我应该去哪?”

    廖华:“我建议,你去武陵郡。”

    看着马良狐疑的眼神,廖化连忙解释了一句,“并不是因为我是武陵太守,才让你去武陵郡开展工作。”

    “和南郡相比,武陵的山地更多,地形也更复杂,而且,这些汉夷杂居的地方,民风比较彪悍,一旦动员起来,将士们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看到马良沉默不语,廖化继续进行补充,“武陵郡东北的五溪蛮,是一支可以争取的力量。”

    “他们的蛮王曾经被陆逊抓进大牢,差点被杀,这些人和江东军有仇。”

    “五溪蛮的少主沙摩柯,和我有交情,如果你见到了这位青年少主,不妨告诉他‘巴东大牢’四个字。”

    廖化没有说太多,他已经解释过自己在建平郡的所作所为,懂的人当然都懂。

    马良迟疑了一会儿,“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去一趟武陵吧。”

    “对了,”马良似乎才想到了重要事情,“我上山的目的是为了给詹晏任命,并且下达命令,廖太守在前面带路吧。”

    廖化把毒猪事件,刺杀事件,自己和詹晏的谋划,申仪的嫌疑全部说了出来。

    廖化叹了口气,“我明知道这些事情都跟申仪有关,但是没有证据啊,找不到那名逃走的刺客。”

    马良笑了笑,“我有一计,会让申仪自己把证据送到咱们面前。”

80、欺骗申仪

    按照马良的计策,廖化进行了一番部署。

    随后,以汉中王使者进入营地传令为名,廖化派人邀请申仪和营中的部将们见马良。

    为了搜捕刺客,大营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所有的部将都留在营内。

    除了詹晏伤势严重,没有到场,申仪以下,其他人全部到场。

    只不过,现场人虽多,针对的,却只有申仪一个人。

    宣布完刘备的命令,公开宣布了汉中王对詹晏、廖化等人的封赏。

    紧接着,马良代表刘备,对将士们坚守在熊山和吕蒙军作战的行为表示感谢。

    马良还承诺,会在见到刘备之后,把将士们的辛劳向刘备汇报,希望益州尽快发兵支援,并且,按照功劳进行奖赏。

    马良对申仪的态度特别热情,他还提到了上庸时的见闻,甚至代申耽对申仪提出问候。

    虽然正事很快说完,马良却很擅长寻找话题。

    从蜀地传闻,聊到荆州战事,在聊天的时候,马良也能做到尽量不冷落在场的将士。

    聊到最后,马良旁敲侧击的提到刺杀事件,还询问廖化和申仪的看法。

    廖化把事情经过简单一介绍,便结束了话题。

    申仪似乎也对这个话题有准备,即使在马良面前,仍旧滴水不露,只说自己见过的东西,多余的事情,一概不讲。

    对于申仪的反应,廖化和马良二人早就有所准备。

    除了恰到好处的好奇心,马良倒也没有多问。

    詹晏被刺杀的事件,性质太恶劣了,马良叮嘱廖化和申仪两人,竭尽全力救治詹晏,绝对不能放过刺客。

    廖化在前,给马良带路,申仪等将士在身后跟着,几个人巡视起营地。

    到达营门的时候,关平恰到好处的出现。

    来到廖化身边,关平大声说道:“廖将军,好消息,咱们的人抓到了一名行迹可疑,慌张下山的逃亡者。”

    “我怀疑,这人是刺客,已经命人把他关到咱们存放物资的帐篷里了,准备审问。”

    关平的嗓音很大,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当然也有申仪。

    申仪低声说了一句,“不可能。”

    大概意识到自己失口,申仪立即补充了一句,“咱们在营里布置了重兵,严防死守,刺客不可能出营,这人会不会是吕蒙军派上山的斥候?”

    关平:“这人在下山路上被抓,肯定是大营里的人,而且,不论咱们的士兵问什么,对方就是不回答,吕蒙军的斥候还不至于做到这一步。”

    申仪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对被抓者的情报表现出了过度的关心,“刺客长什么样?”

    关平笑出声,“申将军关心詹将军,追问刺客的心意,我很理解,但是,刺客的长相,我也不知道。”

    “听完麾下将士的汇报,命令士兵把人看好,我就立即来见廖将军了。”

    申仪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不再开口,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关平。

    廖化:“仓促下山,而且,不配合咱们的问话,这人有问题。”

    “是不是刺客,咱们并不知道,但是,刺客的可能性不低,如果他真的是刺客,肯定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仅仅依靠口头询问,未必能得到结果。”

    马良适时加入谈话,“这人总归是血肉之躯,不开口,说明咱们还没有找对方法,问话的时候,不如使用点手段。”

    “别管是不是刺客,非常时期,就不要跟对方讲仁义了。”

    关平点点头,转身离开,似乎准备去下命令。

    廖化补充了一句,“一定要把刺客看好了,绝对不能给对方自尽的机会。”

    马良似乎对审问刺客的事情很感兴趣,回头看着众位将士,“这人很有可能是刺客,咱们不如一起去看看。”

    “我第一次观看审讯现场,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

    廖化立即答应了马良的请求,有了廖化的表态,很多将领都先后同意。

    申仪倒是提出异议,表示自己累了,不想去。

    马良却婉绝了申仪的离开请求,廖化也来到申仪身边,挡住了对方去路。

    无奈之下,申仪只能留下和众人同行。

    廖化在前带路,队伍很快到达关平说的那个帐篷。

    在帐篷外,与传达完命令的关平会合。

    关平指了指屋子里面,“正在讯问着,对方一直在嘴硬,但我觉得,他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了。”

    即使站在帐篷的外面,众人也能听见皮鞭抽打皮肉的声音。

    虽然没有人吱声,但鞭子声却始终不停。

    马良看向关平,轻声说道:“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个硬汉。”

    廖化笑了起来,“硬汉又怎么样,我就不信,他会一直嘴硬。”

    鞭子声不断传入耳朵,即使知道实情,久经沙场,廖化还是一阵心悸。

    廖化明白,不仅仅是自己,其他人也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

    马良似乎顾虑到了众人的感受,没有带队进入营帐,而是站在营帐外,等待刑讯结果。

    申仪大喊了起来,“贼子杀死詹将军,必死无疑,现在他还怀着侥幸之心,试图隐瞒身份。”

    “只要咱们核实了他的身份,就可以抓捕刺客的家眷,那时候,我不信他不开口。”

    申仪明显在给里面的人递话,如果里面的人真是刺客,他希望对方会放弃幻想,多考虑人质的安危。

    廖化没有理会申仪的话中话,连忙捂住申怡的嘴巴,“申将军,慎言,他还不知道咱们掌握多少情报,咱们得先等他开口。”

    申仪似乎被廖化说服了。

    拿走捂住嘴巴的手之后,申仪没有继续大叫,而是压低声音,“我的情绪太激动了,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些军务需要处理,先跟廖将军告辞了。”

    “瞧我这记性,”申仪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是廖太守。”

    虽然申仪试图表现的很冷静,但廖化已经看出了对方的惶恐。

    廖化觉得时机成熟,不仅同意申仪离开,还解散了现场的所有将领。

    申仪刚走,廖化就叮嘱起关平,“跟上他,无论他跟谁接触,你都不能跟丢了。”

    关平的神色很凝重,应允之后,立即带兵离开。

    没有其他外人,廖化和马良进入了那顶传出鞭打声的营帐里。

    李苟正气喘吁吁的挥舞鞭子,而他鞭打的,却是一头吊起来的死猪。

    廖化点了点头,“狗子,辛苦你了,你这一次,表演的不错。”

    李苟这才停下动作,蹲坐下来,“不辛苦,为了詹将军,一切都值得。”

    马良略带调侃,“怎么样,我这一招不错吧?”

    廖化点了点头,“没错,申仪那家伙已经很慌张了。”

    “他肯定知道刺客的下落,即使对咱们依旧有疑心,为了保险,也一定会派人寻找那名刺客。”

    为了欺骗申仪,廖化算是煞费苦心。

    在马良的帮助下,廖化一直带着申仪巡视大营,因此,申仪在得知刺客被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办法派人核实情报,更没有办法思索解决方案。

    和廖化分离之后,申仪最先要做的事,就是派人去确认刺客是不是真的已经被抓走。

    即使申仪不会亲自去,也会派出可靠的人去见刺客。

    这种时候,跟住了申仪,盯紧了和申仪接触的人,必然可以找到刺客。

    马良说的没错,申仪确实是自己把刺客送上门了。

    马良有些犹豫,最终还是跟廖化进行解释,“申仪为了夺权,谋害詹晏,死有余辜,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一下。”

    “不论怎么样,申仪都是主公任命的将军,咱们没有假节的权力,这也意味着,对于申仪,咱们可以罚,但是,不能杀。”

    廖化认可马良的判断,按照廖化的最初想法,不仅要找到申仪的罪证,还要让这个罪人伏法。

    但是,经马良提醒,廖化确实发现自己考虑不周。

    图穷匕现,已经不是说收手就能收手的。

    即使申仪乖乖离开,把申仪放回上庸。

    一旦申氏兄弟联合起来,断了廖化军的后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还在想办法,关平回到了营帐。

    “任务已经完成了,刺客被咱们的人控制住了。”

    马良轻轻摇头,“没想到,那申仪还真的中计了,居然真的派人去放人。”

    “放人?”关平轻蔑的哼了一下,“侍中实在是高看申仪了,申仪派了两个人,准备杀掉刺客灭口,但是,我的人正好跟着进入营帐,对方没有得逞,咱们不仅救下了刺客,还抓住了两名准备灭口的士兵。”

    “灭口的士兵还没有招供,但是,刺客立即坦白了,申仪果然是行刺詹晏的幕后黑手。”

    关平的表情有些嘲弄,“申仪居然还有过行刺廖将军的打算。”

    听到刺客落网,并且招供,廖化总算安心了。

    看向关平,廖化的语气很轻松,“你去把刺客和那两名灭口的士兵喊过来。”

    看向马良,廖化笑了起来,“咱们似乎可以请申将军过来了,你说的问题,我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81、陈邵邀战

    除了关平负责把刺客三人带过来之外,廖化还派人专程去找申仪。

    申仪比刺客更早进入营帐。

    看到廖化,申仪的脸上带着笑容,只不过,这个笑容比较难看。

    故作轻松,申仪:“我刚刚下达了几条军令,还没顾得上喝口热水,什么事情这么急?”

    廖化表现的很平静,“申将军应该也猜到了吧,刺客开口了。”

    “他不仅交代了刺杀詹将军的全部经过,还说打算刺杀我。”

    申仪仍旧在辩解,“这中间是不是有误会,刺客自知无路可退,只能诬陷他人,我跟将军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刺杀你?”

    廖化摇摇头:“申将军,我可从没说过,是你想杀我。”

    “你说的问题,我也很好奇,咱俩无怨无仇,你为什么要杀我?”

    申仪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营帐外传来了关平的声音,“人我已经带到了。”

    廖化:“把刺客一个人带进营帐,其他人暂时留在营外,等待我的召见。”

    过了一会儿,关平带着一名青年,进入营帐中。

    青年必然是那个落网的刺客。

    申仪态度也很冷静,“就因为这个人的一面之词,你就认为,是我策划了行刺詹将军的行动?”

    “除了刺客之外,我这还有两个你的人”,稍作停顿,廖化补充说道:“那两个本打算灭口的人。”

    申仪叹了口气,“真是好手段,你是什么时侯开始怀疑我的?”

    没等廖化回答,申仪继续补充,“你又准备怎么处置我?”

    廖化却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会给你公正的对待,现在,我需要申将军帮忙解惑,无冤无仇的,你为什么要杀我?”

    申仪:“我不是要杀你,我需要这几千人的兵权。”

    通过申仪的供述,廖化了解到,申仪没有等廖化,已经提前派人前往上庸,联系过申耽。

    士兵带回了申耽的口信,曹军正在边境集结,似乎有进攻上庸的意思,希望申仪能够尽快返回上庸,共同遇敌。

    担心上庸兵力不足,难以抵抗曹军的进攻,所以,申仪想把熊山的廖化军一并带回上庸。

    廖化并不信申仪的说法,从时间上看,士兵去上庸,又带回了上庸的消息,这根本就来不及,但他没有戳破申仪的谎言。

    申仪的表情很认真,“咱们丢掉了荆州,现在输不起上庸,荆州的战事虽然重要,但是,上庸的事情更紧急。”

    “你听我一句劝,咱们带队撤回上庸,如果曹军真的进攻上庸,被咱们打退了,你我都是功臣。”

    廖化:“申仪,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觉得,我还会让你留在军中吗?”

    “这样吧,你现在立即离开,返回上庸,熊山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申仪很不满,“万一上庸出现情况,你能担负的起,我需要在山里募兵。”

    申仪虽然说了假话,但他说的并不全是假话,曹军确实对上庸有野心。

    在廖化模糊的记忆中,丢失荆州之后,刘备又失去了上庸。

    但是,上庸失守是在曹丕篡汉之后进行的。

    申仪虽然把事情说的很严重,但是,在廖化看来,这不过是申仪为自己博取同情的借口。

    申仪铁了心不走,还想分裂队伍,廖化已经没有办法使用常规手段驱赶了。

    廖化叹了口气,“你违反了军法,需要按照军法从事。”

    申仪怒极反笑,“廖化,我真没想到,你这么猖狂,你没资格杀我。”

    廖化点点头,“没错,我没资格杀一位将军,但是,我可以诛杀叛贼。”

    看向关平身边的那名刺客,廖化大声喊道:“刺杀失败之后,申仪派你下山,寻找陈邵是为了什么,想清楚之后再告诉我。”

    看看廖化,刺客又瞥了一眼申仪,他的大脑反应很快,“建信将军让我联合陈邵,偷袭咱们熊山大营。”

    诬陷申仪谋反,这就是廖化想到的最有效办法。

    申仪虽然死有余辜,但是,廖化没有办法使用正规手段杀死对方。

    刺客是关平从藏身地点救出来的,然而,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反倒是廖化和马良做下的那个圈套更加深入人心,不少人会认为刺客在下山的时候被抓了,经受不住酷刑才招供。

    只要刺客是真的,那些无法证明真假的事情,都会变成真的。

    申仪露出了怨恨的表情,他突然取出藏在身上的短刀,朝着刺客冲了过去。

    不论是刺客,还是帐篷里的其他人,都没能立即做出反应。

    申仪的行动很迅速,刀子命中了刺客心脏,对方当场死亡。

    杀了人,申仪没有逗留,抬腿准备逃跑。

    只要离开营帐,进入到将士们的视野中,廖化就没有办法杀他。

    但是,关平把申仪绊倒在地,并且,在申仪起身之前,控制住对方。

    申仪艰难的转过头,看向廖化,表情狰狞,“你不是想让刺客冤枉我吗,现在刺客死了,你没有任何证据,我倒想看你准备怎么办。”

    “我会让全军将士都知道,你廖化热衷权柄,想要谋害我。”

    看向关平和马良,申仪的语气恶狠狠,“你们两个都是帮凶。”

    廖化没有理会申仪,来到刺客身边。

    检查过刺客,确认对方已经死透了,廖化从尸体上拔出了刀子,擦干血迹。

    来到申仪的身边,刀尖瞄准对方胸口,廖化用力按了下去。

    申仪立即死亡,眼睛里透着不甘心。

    马良有些不解,“你该不会真的想用那套说辞蒙混过关吧。”

    盯着马良看了一会儿,廖化耸了耸肩,“咱们跟申仪审问刺客,没成想,刺客挣脱了束缚,突然暴起,袭击了申仪,申将军不幸被杀。”

    “申将军忠诚为国,死于王业,我会下令厚葬。”

    在杀申仪之前,廖化也曾想放对方一马,但是,申仪不识好歹拒绝了。

    申仪一死,当然就阻止了军中的分裂。

    维护申仪的形象,也会保证军心不会出现太大动荡。

    廖化神色很严肃,“希望季常可以在汉中王面前,替我作证。”

    马良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一切都是为了兴复汉室。”

    ……

    杀死申仪的晚上,马良离开了。

    廖化确实履行了承诺,给马良提供了不少粮食和银钱。

    同时,廖化还给马良配备了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兵。

    为了帮助马良说服五溪蛮,廖化亲笔写了一封信。

    和廖化预料的一样,申仪之死虽然引起了军中的议论,但终究没有影响军心。

    毕竟,刺客已经死了,将领们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全,士兵们也可以停止搜索任务。

    申仪死去,詹晏受伤,重要军务全都压在廖化的身上。

    廖化正准备处理这两天积攒下的军务,斥候带回消息,陈邵来了。

    陈邵似乎带出了巴东城里所有听指挥的部队,大军已经到达郭村,依托村庄,布下大营。

    根据斥候的汇报,山下的敌军规模庞大,人数至少在三千以上。

    斥候判断,敌军的精锐不到一千人,都是陈邵的老兵。

    其余的部队则是巴东大牢释放的囚徒,以及,从巴东城街道上抓到的青壮男子。

    陈邵勇气可嘉,但是,他这一次孤军北上,并没有得到巫县和秭归两地的援军。

    命令斥候们去打探更详细的情报,廖化下令全军将士开始备战。

    斥候还没有报回消息,关平兴冲冲的来到廖化面前,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

    关平:“陈邵派人送来战书,邀请咱们下山决战,我观察过,敌人没有埋伏,这仗可以打。”

    “陈邵的兵力比不上咱们,他已经走头无路了,如果咱们下山对决,必然会获胜。”

    “我愿意带领一千人担任先锋,如果条件成熟,战斗很可能在前锋战里就结束。”

    看到跃跃欲试的关平,廖化苦笑了起来。

    关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既然他说能打,那么,作战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带兵下山,和陈邵对决,对廖化军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哪怕取得大胜,这个胜利也对廖化毫无意义。

    陈邵主动邀战,并不是从吕蒙军整体战略上考虑的。

    陈邵在巴东城里的表现太差,伤害到了吕蒙军的威望。

    等到陆逊返回,陈邵大概率会被追责。

    跟廖化军决战,拼赢了,至少还能减轻罪责。

    对于廖化来说,这场决战除了胜利之外,对全军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依靠陈邵自己的能力,是攻不上熊山的。

    所以,廖化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自卫,出山迎战。

    即使决战获胜,重创了这支巴东部队,廖化也不可能冒着后路被截断的风险,进攻巴东。

    万一大获全胜,抓捕了大量俘虏,吃饭的人多了,粮食问题将会更加紧张。

    一旦战事不利,决战打输了,廖化军不仅损兵折将,还折了锐气。

    廖化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

    为了避免关平再次冲动,擅自下山,廖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关平接受了廖化的说法,放弃了出山作战的打算。

    虽然不准备决战,但是,廖化也不会放任陈邵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安营扎寨。

82、隆隆鼓声

    廖化没有回应陈邵的约战,为了不透露山中的情报,他还扣留了使者。

    尽管没有带领主力下山,廖化还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进山的要害部位都追加兵力,增强了防御力度。

    廖化军主力没有轻动,在营里休息。

    到达前线的几个山头,廖化勘察了地形,检查了将士们的后勤保障,鼓舞了士气。

    廖化却没有采取实质性军事行动。

    求战无果,陈邵主动派人攻山。

    第一波进攻的吕蒙军,有五百人。

    陈邵似乎也没想过在一波进攻中取胜,主力在郭村营地休整,观望战局。

    兵力不足加上军心不稳,进山的吕蒙军只能集中兵力,层层推进。

    依托地形,利用陷阱,廖化军进行层层阻击。

    吕蒙军刚刚到达战场,士气正旺,虽然出现了伤亡,但是,部队向着山里推进。

    随着伤亡数量增加,进攻速度开始放慢。

    廖化军的阻击力度开始增强。

    除了正面阻击的将士,两翼的廖化军也开始行动,朝着敌人的侧翼发起进攻。

    吕蒙军先锋的攻势很快被挡住。

    廖化与关平亲自带队偷袭粮道和后路,吕蒙军开始转攻为守,而且,这支部队有被包围的风险。

    进攻不利,陈邵没有魄力动用主力,提前进入全面战争。

    陈邵派人召回了吕蒙军先锋,还派出部队接应。

    面对敌人的全力撤退,廖化和关平不约而同的让开通道,第一天白天的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夜晚,吕蒙军在郭村营地休息。

    陈邵很小心,为了防备廖化军下山偷袭,他在下山要道上部署了多支队伍警戒。

    分析了敌军的守备情况,廖化放弃了下山突袭的计划。

    确认敌人做好了防御准备,不会攻山,廖化命令将士传令全军,集合战鼓。

    战鼓全部部署在前线山头上。

    廖化准备故技重施,对敌军进行袭扰。

    如果陈邵跟随吕蒙进攻过房陵,那么,他一定会对廖化有更深的了解,可惜,他并没有。

    夜深人静,廖化认为时机成熟,命令将士们开始擂鼓。

    廖化亲自敲响了第一统战鼓。

    山头上的鼓声陆续响起,很快,隆隆鼓声回荡在整个山脚。

    廖化军将士提前得到提醒,可以放心安睡。

    吕蒙军将士却被惊醒了,山下大营冒出了大量火光。

    即使训练有素的队伍也很难在夜间稳定。

    即使,大军会面临炸营的风险。

    陈邵的士兵,成分更复杂,很多人没有从军经验,出现混乱倒也不奇怪。

    鼓声持续了很久才停止。

    吕蒙军一度派出部队,到山下巡逻,确认廖化军没有下山之后,才重新收兵回营。

    等了一段时间,廖化再次命令将士们擂鼓。

    有过之前的经历,这一次,吕蒙军反应速度更快。

    部队出营之后来到山口,当然,仍然无功而返。

    陈邵对鼓声的忍耐力远远低于吕蒙,没有给廖化第三次骚扰机会,连夜组织将士后撤。

    撤军的时候,陈邵没有忘记那些警戒山口的部队。

    主力撤退之后,警戒部队也随之撤离。

    连防守山道的将士们也统统撤离。

    得到斥候的反馈,确认敌人远离熊山之后,廖化组织部队,携带火把下山。

    将士们迅速对敌军营地进行焚烧。

    陈邵发现了廖化军的行动,带兵杀回郭村的时候,晚了一步。

    营地被焚毁,廖化军烧营部队也重新上山。

    吃亏之后,吕蒙军恢复了一些山下重点区域的布防。

    第二天,面对不利形势下,陈邵再度派人向廖化请战,廖化再次扣留了使者,陈邵组织部队攻山。

    从郭村搬离,陈邵不但要在更远位置扎营,而且,敌兵的进攻距离,更远。

    第三天,第四天。

    吕蒙军的攻势越来越弱,效果也越来越差。

    随着廖化军的防御战法成型,吕蒙军很难继续向山里推进。

    意识到前线战局稳定,将士们有了一套成熟的防御手段后。

    廖化把前线军务交给关平处置。

    回到后方,廖化检查了垦荒进度。

    申仪虽然把精力用在了夺权上,但垦荒任务却没有受影响,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

    尤其最开始的垦荒区,已经基本成型。

    只等春种时机一到,播种行动就可以开始。

    赶到现场的时候,将士们正在扩大垦荒规模。

    负责这部分军务的,是苏由。

    见到苏由,廖化肯定了对方的功劳,要求垦荒工作继续进行。

    同时,廖化给苏由下达了新命令。

    廖化要求苏由挑选几名意志坚定,聪明伶俐的年轻人,穿越熊山,前往上庸。

    这些年轻人有两个任务,首先,绘制山里的地图。

    确认哪些地方可以顺利通行,哪些地方有障碍物阻拦。

    所有可以存放物资的场所,水源位置,适合伏兵的地点适宜行军的路线,都要标注出来。

    绘制地图的最重要目的,是打通粮道,毕竟,粮食问题是将士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战事想要持续下去,单靠攻打城池,抢夺粮食是不够的。

    那时候,上庸的陆运,蜀地的水运,都是廖化军粮食补充的重要途径。

    廖化对熊山有一个大规模开发想法,但是,所有的想法都需要根据地图进行落实。

    除了派人勘测山里地形,进一步开展垦荒工作之外。

    廖化还给苏由安排了一个任务。

    那就是,设计并且组装木牛。

    木牛是由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在未来的北伐中与‘流马’一同投入战争。

    这两件工具投入战争,有效缓解蜀汉北伐后勤压力,节省人力资源。

    木牛的本质是独轮车,加装了护板和刀刃后,兼具作战能力。

    廖化并不是木匠,前世对木牛也没有进行深入了解。

    但是,他参与过北伐,知道木牛的用处,也知道木牛的优点。

    巴东城战事的时候,为了转运粮食,廖化依靠解救出的俘虏和大批百姓,采用接力的方式成功转移了粮食。

    巴东战事的时候,廖化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的援助不及时。

    而且,及时解救战俘,获得了大量人力。

    廖化很难复制巴东战事的成功。

    不论是节省运力,还是加快粮食运输效率,借助工具,都势在必行。

    幸运的是,廖化并不需要自己去研发,诸葛亮的木牛完全可以拿来使用。

    难得可贵的是,山里有足够的木材,木牛的主要材料完全可以就地取材。

    至于工匠方面,廖化同样不需要担心,山上这么多青壮,即使现在开始培训,也来得及。

    把木牛的作用和制作方法告诉了苏由。

    前两条任务,苏由还有信心完成,听完第三条任务,苏由愣住了。

    廖化不得不仔细讲解,为了便于对方理解,用沙土做画板,树枝当画笔,画出木牛的大致形状。

    苏由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虽然提出了很多困难,但是,看到廖化态度认真,苏由也就没有坚持。

    结合图片,反复解释,苏由这才明白廖化的目的,承诺会安排专人研究。

    从苏由处离开,廖化找到了詹晏。

    廖化很关心这位助手的伤势恢复情况,毕竟军中已无人可用了。

    关平在前线,苏由负责后勤,廖化手下没有其他放心人才可用。

    忙于琐碎的军务,就没有精力制定作战计划。

    詹晏恢复的倒是不错,见到廖化之后,他主动打了招呼。

    詹晏似乎听到了不少传闻,“我听说,陈邵的部队准备攻山,不知道是真是假?”

    廖化点点头,把战事的经过和自己的判断告诉对方。

    听说廖化挫败了陈邵的进攻计划,詹晏长呼一口气,但还是进行了叮嘱,“现在战事还没有结束,千万不能大意。”

    廖化点点头,“陈邵虽然很骁勇,但是,缺乏谋略,现在威信大幅下降,我认为,他的攻势持续不了太久。”

    话题立即被转移,“詹将军,你现在已经是伏波将军了,将士们的主心骨,可得赶紧恢复伤情,将士们还等着你呢。”

    詹晏听到后,立即试图起身,“我现在就可以上战场,还能挥舞长枪,杀敌报国。”

    猛烈起身似乎牵扯到伤口,詹晏露出痛苦表情。

    把詹晏按倒在地之后,廖化主动开口了,“说起来,我有件事想问你。”

    詹晏在本地任职时间更长,熟悉熊山地势。

    所以,廖化把自己给苏由下达的命令,转告了詹晏,“你认为,我的这个想法可行吗?”

    詹晏笑了笑,“廖将军,你虽然翻过了熊山,但不理解熊山的可怕。”

    “这里不仅有群山,而且,还有很多无人区,别说是绘制地图,顺利往返大营和上庸已经很困难了。”

    “恕我直言,熊山的险峻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很多地方,或许只能容纳一人通行,这些地方并不具备军事作用。”

    詹晏没有把话说完,但廖化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熊山的大部分区域甚至无法容纳一个人通行。

    修出一条通道,直接通往上庸,不仅需要花费几年功夫,还得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

    廖化陷入沉思。

    詹晏的下一句话重新给了廖化希望,“这并不意味着廖将军的计划不可行,咱们可以想别的方法。”

    (抱歉啊,今天特别忙,只有一章,明天会补,不出意外,明天会上架,第一章肯定免费,再次表达歉意,抱歉。)

    (ps.本来第83章是免费的,不知道怎么变成了付费章节,很抱歉啊,想调整状态发现改不了了。。。)

83、募兵作战

    詹晏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直接从大营北上,打通前往上庸的道路,那必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熊山地势险峻,整体不利通行。

    但是,山里经常有猎户、采药人出入,不少本来没路的地方,也被踩出了路。

    这些小路的分布没有规律,更没有办法直接使用。

    然而,这些小路一旦连接起来,会降低整个工程量。

    詹晏这一席话,确实给了廖化启发。

    选择北上,将士们需要穿越群山。

    选择东进,把路修到兴山城附近,工程量会再度降低。

    廖化曾经带领队伍西进,对于可以行军的位置有印象。

    打通道路需要的时间更短。

    一旦山里的道路通到了兴山城,从兴山城往北,道路相对平坦,足够车马通行,将士们甚至可以借助水运。

    恰恰由于兴山城的重要性,才导致刘封南征的时候,孙桓在这个地方集结重兵阻击。

    如果能够占下兴山城,后勤的压力会极大减轻。

    但是,以廖化现在的实力,他没有办法彻底控制兴山城。

    兴山城靠着河道,敌人的船队可以顺利进出。

    拥有强大的水军,或者,建立绝对的陆军优势之前,廖化守不住兴山城。

    感谢过詹晏,廖化马上离开。

    处理了部分杂务,接见了大量部将,安抚了军心。

    随后,廖化见到了苏由,告诉对方自己最新想法。

    为了集中力量打通出山的通道,廖化命令苏由暂缓垦荒,优先整修东进通道。

    紧接着,廖化召集了那些跟随自己下山救人的将士。

    廖化履行承诺,准备给所有人奖赏。

    奖赏按照功劳大小分配。

    跟随廖化和关平,参与了劫刑场行动的十名士卒功劳最高。

    但是,那些提前撤离,甚至没有进行过战斗的将士,同样得到了封赏。

    当然,廖化也没有忘记战死在山下的烈士们。

    所有人都得到了真金白银,除了这些基础奖励,廖化还给其余人选择的权力。

    每个人都可以额外选择,决定是否留在军中当军官。

    愿意当军官的,提拔成什长或伍长;不愿意当官的,可以选择同等价值的金银作为补偿。

    不少人当场表态,愿意担任军官,追随廖化作战。

    即使那些不愿当官,希望领钱的人,也都提出留在军中。

    就这样,廖化获得了这几十名低级军官和老兵的忠诚。

    以这些人为骨干,廖化在营地里募兵。

    巴东战事,让廖化感触很深。

    精锐部队未必适合大兵团作战,然而,在局部战场上,少数精锐可以迅速改变战场态势。

    受限于后勤补给,廖化军的规模不会太大。

    如果廖化坚持以熊山和西荆州为战场,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势在必行。

    廖化选择了募兵,而不是征兵,所以,廖化选拔的精锐都有军饷。

    大部分士兵来说,当兵是为了吃粮,跟着廖化作战,不仅有钱拿,还有功劳。

    很多人,都心动了。

    在金钱和廖化连战连胜的战绩双重刺激下,大量士兵表示出应募意愿。

    不少其他部队的低级军官也愿意放弃身份,参与廖化的新军。

    给待遇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勇士,廖化的征兵条件不算苛刻,但也说不上简单。

    廖化有两个要求,第一服从命令,第二,身强力壮。

    经过第一轮挑选,留下的,都是身体健康的青壮。

    在廖化的计划中,他打算招募200名士兵。

    士兵们热情高涨,人数很快超标,最终,廖化留下了三百多人。

    利用职权,廖化给这些士兵发放了初始军饷。

    但是,穷山恶水,没有赚钱的地方,军中的各项开销都需要钱,廖化不能一直依靠仓库的储备补贴自己的士兵。

    想要维持军队,廖化必须从战场上获取更多银钱。

    军饷的问题暂时不用担心,廖化需要先把这支部队的架子搭起来。

    军官数量严重不足,除了廖化直接任命的军官,其他军官都是代理军官。

    为了保证公平,廖化把选拔军官的权力下发给士兵,通过士兵们表决,选出代理军官。

    被选中的代理军官将会根据未来战斗中的实际表现,决定是否转成正职。

    在最终任命下达之前,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可以好好表现,有担当军官的机会。

    廖化并不担心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将士们都是从作战部队中挑选的,所以士卒本身拥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技巧。

    士兵们之间缺少的,是配合。

    接下来的几天,这支部队的训练重点在磨合。

    ……

    陈邵攻山开始后的第七天,廖化认为时机成熟了,把营中军务交给部将们自行处置。

    随后,廖化带领刚刚成立的部队,赶到前线。

    将士们还没有充分磨合,大部分将士只对身边战友有一个初步认识,距离精锐,还差得远。

    但廖化却不怀疑部队获胜的可能。

    敌人连攻七天,已经是强弩之末,自己麾下的队伍,却是一支养精蓄锐的精兵。

    除了死忠于陈邵的将士,那些强征的百姓和俘虏,已经军心动摇了。

    来到前线,廖化第一时间寻找关平。

    关平的脸上露出疲惫神色。

    廖化:“你这短时间辛苦了,现在战事怎么样了。”

    关平揉了揉眼睛,“前天的时候,战局已经稳定了,但是,敌人今天突然加大了进攻力度。”

    “将士们还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但是,局势不太妙。”

    接下来,关平讲述了一些战斗的细节。

    在廖化离开的这几天里,双方在战法上没有发生过变化。

    陈邵选择无脑强攻,部队沿着同一条行军路线突进,那是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

    关平同样沿用了旧有战法,没有调整战术,那是因为没有必要。

    为了增强对敌人侧翼的威胁,关平一度削减了正面防线的守军数量,在两翼增派兵力。

    每一场战斗的过程都大同小异,敌人从正面强攻的时候,关平就会统兵偷袭侧后。

    所以,当陈邵增强了攻击力度的时候,关平没能立即作出反应

    幸运的是,最终防线没有崩溃,在敌军突破关平防线之前,关平带兵进入战场,敌人才再度撤军,战场维持了均势。

    关平还专程补充了一句,“敌人在后方和侧翼,布置了大量斥候,我军一出现,敌军就会开始撤军。”

    “所以,我军很难取得重大战果,敌人的主力也总能轻易逃脱。”

    廖化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按照关平的说法,两支军队不仅形成了固定战法,陈邵还有针对性的对抗关平。

    关平继续补充,“和敌人相比,咱们的伤亡较小,但是,我几次带兵追击,敌人都可以利用兵力优势阻击。”

    “大部分伤兵也会跟着敌军一起撤离,咱们无法扩大战果。”

    廖化点点头,“战斗持续到现在,陈邵还没有认清形势,对咱们进行强攻,这说明,陈邵已经疯了。”

    “咱们必须多给他一些刺激,让他抛弃幻想,小打小闹可以结束了,在不动用山上主力的情况下,咱们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战法。”

    廖化觉得,与其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重创陈邵麾下的精锐,才能迫使陈邵撤军。

    陈邵会根据关平的行动调整战法,廖化的战术也不会一成不变。

    廖化的计划需要得到关平的配合。

    根据陈邵总是沿着同一条路线进攻的特点,廖化提前带兵在敌人行军路线附近设伏。

    关平同样任务艰巨,他需要预留出足够追击的兵力,还得确保正面阻击部队不败退。

    廖化相信,当自己的部队从伏击地点现身的时候,敌军必然会在第一时间撤退。

    那时候,关平需要立即组织部队追击,配合廖化夹击这一支敌军。

    确认了一些作战细节,廖化带领将士们开始行动。

    由于廖化提前带人进入伏击位置,敌人的斥候还没有到达现场。

    所以,廖化的行动没有被陈邵察觉。

    陈邵的攻山部队从伏兵面前通过,廖化没有下令。

    斥候们一直在将士们面前巡视,但廖化和将士们始终一声不坑,没有惊动敌人。

    估计时机成熟,廖化带领部队封锁敌人的退路。

    关平说的没错,敌人的斥候确实很警惕。

    伏兵刚刚动身的时候,斥候就开始向敌人示警。

    敌人似乎预留了应急兵力,伏兵还没有抵达敌军后路,回撤的敌军先头部队就已经和廖化军发生接触。

    面对敌军的主力回撤,廖化选择了硬碰硬。

    狭路相逢,拼的就是一口气,廖化亲自带兵顶在一线。

    短兵相接的时候,廖化使用刀枪进行劈刺。

    对付远处的敌人,廖化同样会使用弓箭射击。

    气势汹汹的敌人最终被击败,小部分逃出了廖化等人的包围,更多的部队则原路退回。

    将士们占据了要道,廖化趁机组织将士就地布防。

    回撤的敌军越来越多。

    关平果然没有让廖化失望,廖化听到了远处响起了喊杀声。

    敌人为了逃生,必然会对廖化的防线发起进攻,廖化需要做的,是顶住敌人的反扑,配合关平围歼面前的敌人。

    (已经变成VIP的章节,我没权限删掉,但我可以加一个免费章节,承诺的加更也会兑现,抱歉啦

    下一章大家直接跳过去就好了)

84、陈邵使者

    敌人虽然留下了断后的部队,负责阻击关平的追兵。

    但是,这支队伍明显坚持不了太久。

    回撤的吕蒙军稍作整顿,便开始朝着廖化军的防线发起进攻。

    这支疲兵兵力没有优势,士卒的体力和士气都远低于廖化的部队。

    之前的交战,吕蒙军没有取得便宜。

    这一次,他们的进攻同样无功而返。

    廖化不仅打退了敌人的攻势,还缴获了大量敌人抛弃的武器。

    一些意志薄弱的敌人决定投降。

    敌军距离全面崩溃,只差最后一点火候,这种关键时刻,廖化没时间收容战俘。

    喝令降兵丢弃武器,让开战场之后,廖化便不再关心那些降兵的动向。

    厮杀声越来越响,只等关平带领的部队赶到战场,廖化就获胜了。

    意外出现了。

    廖化的后方,响起了战鼓声,敌人的援军即将到达战场。

    此时的廖化,跟本顾不上分析敌人快速支援的原因,他必须得立即进行决策。

    不管是收到了斥候的报信,还是遇到了打散的溃兵,或者说,敌人早有预谋埋伏了一支兵马。

    总之,廖化面对的,是敌人的一支生力军。

    廖化面前,那支即将崩溃,却还没有崩溃的吕蒙军,至少还有三百人。

    那些残兵败将开始新一轮的集结。

    新加入战场的敌军,同样出现在了廖化视线里,大概上千人。

    一旦让敌人的两支部队会合,廖化和关平的围歼计划就失败了。

    而且,兵力薄弱的廖化可能被敌人围歼。

    在敌人到达战场的这段时间,廖化不是选择撤离,而是调整布防,抽出兵力朝着身后方向列阵。

    敌军援兵的出现,引发了连锁反应。

    很多已经丢掉武器的降兵,放弃投降,重新拾起武器,回归作战序列。

    重整队伍之后,敌军再次发起突击。

    这一次,敌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远胜于之前。

    等到敌人援军抵达战场之后,廖化这支三百人的阻击阵地,变得摇摇欲坠。

    敌人如同潮水一般进攻,廖化不断下命令,士兵们立即补上缺口。

    前线的伤兵不停被撤下,带回阵中保护。

    敌军来势汹汹,几次险些攻破阵地,将士们依靠血肉之躯,阻挡敌人合流。

    刘封统帅重兵在孙桓防线前无功而返的情景,再次重演。

    虽然,廖化的兵力更少,也没有完善的防御措施。

    但是,将士们顶住了吕蒙军的冲击。

    敌人拥有兵力优势,却没有发挥的余力。

    战斗到了后期,两军阵型开始混乱。

    乱军之中,廖化也不再开口指挥,将士们只需要凭借本能进行厮杀。

    廖化的弓箭也不需要瞄准,几乎抬手就能射中。

    战斗持续,双方将士的战斗素质愈发受到考验。

    廖化麾下这些作战部队招募的将士,不仅站稳了阵脚,还挫败了敌人的攻势。

    廖化军优势开始显现,敌军的劣势不断加大。

    当吕蒙军援兵发起的第3波攻势被打退时,关平的部队终于进入了战场。

    那支阻击关平的殿后部队,已经被打崩了。

    经验丰富的关平立即带领部队朝着核心战场杀了过来。

    敌军的崩溃面不断扩大,终于,他们彻底崩溃了。

    战场上依旧有小股部队集结在一起顽抗,主力部队却完蛋了。

    担任救援任务的敌军,在友军崩溃之后,发起了一轮救援。

    最终,救援行动无功而返,廖化与关平抢先完成合围。

    救回少量溃兵的吕蒙军开始撤退,廖化没有下令追击。

    简单打扫了战场,掩埋双方死者,随后,廖化军带着战利品,押送俘虏,彻底退出前线。

    廖化亲手组建的这支部队,承受住了考验,出色的完成任务。

    安排斥候和警戒部队之后,廖化和关平带兵回到后方。

    伤兵送回大营治疗,两位将军开始清点损失,核实战俘的身份。

    清点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斥候赶回来报告,陈邵再次派出了使者。

    使者一共三个人,为首一人恰恰就是陈邵。

    看向面前这名和自己多次打交道的江东将领,廖化语气略带调侃,“陈将军曾先后派了三名使者进山,向我提出了约战请求,这些使者已经被我扣下了。”

    “现在,陈将军不仅又给我送了三个人,还亲自带队,将军是觉得我不敢杀人吗?”

    面对廖化的恐吓,陈邵倒没有被吓住,“我这次抛弃个人生死,来见廖将军,还是为了了解将军你的志向,你究竟想在这熊山里,当一名山寨之主,还是打算在这西荆州建功立业。”

    廖化不会让陈邵控制谈话节奏,现在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

    没有表态,廖化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陈邵。

    陈邵依旧表现的很从容,拱了拱手,“建功立业的机会摆在将军面前,就是不知道将军敢不敢把这份功劳拿回来。”

    廖化倒是愣住了,陈邵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口气倒是不小。

    陈邵:“我愿意卸甲倒戈,而且,愿意带领麾下将士担任将军南下的先驱。”

    “那陆逊小儿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突然南下,强攻巴东,可以一战夺取城池,廖将军你是不是心动了?”

    廖化明白,巴东城里的粮食已经被廖化搬走了不少,战略价值不会太高。

    但是,巴东城多次易手,自然也会降低吕蒙军的微信。

    陈邵没能蛊惑廖化,廖化明白一个浅显道理,高收益总会伴随着高风险

    看向陈邵,廖化反问道,“将军几次战斗失利,继续带兵攻城略地,恐怕会有些难度。”

    廖化已经很给陈邵留面子了,委婉的质疑对方能力。

    陈邵摆摆手,“我代理巴东城工作,东门守将是我的亲信,只要我豁出这张脸,巴东城就可以兵不血刃,望风归降。”

    廖化笑了笑,“我不准备质疑将军的实力,但是,我怀疑你的诚意,既然将军想要说服我,你是不是应该告诉我一些更真实的东西?”

    陈邵不得不说出了投降的真正原因。

    和廖化预测的一样,这一次进攻熊山的行为,完全是陈邵自己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将功赎罪。

    为了立功,陈邵向所有西荆州的实权将领求援,请求合力进兵。

    然而,并没有人接受陈邵的邀请,所以他只能独自北上。

    除了穷兵黩武之外,时间也没有站在陈邵这一边。

    陈邵可以确信,吕蒙已经死了,死因还和廖化有关系。

    吕蒙死之前,推举了陆逊接替职务。

    孙权给了吕蒙这个面子,陆逊成为了江东新任大都督,统筹整个荆襄地区的战事。

    升职之后,陆逊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到西荆州,而是前往江陵。

    当然,陆逊没有忽视熊山中的廖化军。

    秘密派出亲信,陆逊联系了防守秭归的骆驼,巫县的刘阿,兴山城的孙桓。

    陆逊基本上联络了整个西荆州地区的实权将领,却唯独没有联系到陈邵。

    陈邵以前和孙桓合作过,所以,这位朋友把陆逊亲信到达兴山的消息告诉了陈邵。

    那位朋友的本意,或许是希望陈邵提前做准备,讨好陆逊,尽量减轻罪责。

    陈邵却觉得,陆逊之所以没有联络自己,并不是忘了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投降,想等到时机成熟,才下手。

    为了自救,陈邵加大了进攻强度,在一线部队中增派了更多忠于自己的老兵。

    他希望取得好看的战果,用来将功补过。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陈邵不仅没有成功,还损兵折将,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陈邵抛弃了远在江东的家眷,决定背叛。

    带着两名亲信,陈邵以勘察地形为理由,逃进熊山,向廖化投降。

    廖化认为,陈邵并不像在说假话。

    接下来的决定,会影响西荆州未来几个月的战争形势。

    陈邵担心被陆逊治罪,所以才叛逃,他明显是一个小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不仅舍弃了家眷,还丢下了部队。

    当然,陈邵给廖化提出的建议,同样很诱惑人。

    只要按照陈邵的计划行动,将士们就可以顺利攻下巴东城。

    那时候,不仅可以兵不血刃,破城之后还可以收获大量物资和银钱。

    收益远远高于成本,对于廖化来说,这个计划有很大吸引力

    但是,风险太高了。

    想要成事,最关键的人物是陈邵。

    陈邵骗开城门,将士们才会进城。

    如果陈邵这一次的以身犯险,只是一个计谋。

    如果陈邵提前在巴东城里设下了埋伏

    如果陈邵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活捉廖化,重创廖化军。

    那么,陈邵未必不会弥补之前的战败责任。

    一个无底线的人,同样可以出卖廖化。

    无论如何,廖化没有太多时间抉择。

    扣下陈邵,敌人的攻山行动就失败了。

    听陈邵的建议,廖化或许会立下大功,也可能会大败。

    更糟糕的是,廖化必须得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

    廖化倒也不准备完全按照陈邵的计划来,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安抚好陈邵,命令三名使者下去休息。

    单独留下关平,廖化提问道:“关平,你怎么看?”

85、陈邵之计

    其实,廖化的顾虑很正确。

    这次以身犯险,并不是陈邵真的想投降,他只是走头无路罢了。

    陆逊没有立即返回西荆州,不代表西荆州不重要。

    等到陆逊安排好南郡那些更重要的事务,腾出时间和精力,必然会追究陈邵的责任。

    如果什么都不做,陈邵的下场会很惨。

    但是,让陈邵就这么抛弃家眷,丢掉荣华富贵,背叛江东,跟着廖化在熊山一带打游击,陈邵也不甘心。

    跟在陈邵身边的两名亲信,是他最信任的人,这两人的任务就是保卫陈邵的安全。

    其中一人走出营帐,看了一眼,很快重新返回。

    “将军,外面没人,”随后,那人压低了声音,“廖化到底信不信咱们。”

    看着两名部下期待的眼神,陈邵缓缓开口,“廖化这人精明着呢,他肯定不会轻信咱们。”

    看着问话的青年,陈邵微微皱眉,“东子怎么说?”

    青年:“东子说过,他的命是将军你给的,无论你是战是降,东子都绝对没有二话。”

    说完,青年又补充了一句,“我们两兄弟也一样。”

    看到亲信的表态,陈邵感觉到了一丝温暖。

    东子是陈邵的亲信,全名叫陈东。

    陈邵对陈东有救命之恩,所以,陈邵安排陈东防守巴东城东门。

    在进入熊山之前,陈邵派青年叮嘱了陈东,一旦自己把廖化说服,带兵前往巴东城,那么陈东将会根据陈邵的信号做出是战是降的决定。

    行动之前,陈邵会派亲信入城,无论说什么,陈东都不能信。

    唯一可以判断陈邵意图的,是入城亲信人数,如果陈邵把两名亲信都派到城里,那么,陈东立即开城投降。

    不然的话,就按计划进行伏击。

    不到万不得已,陈邵并不想投降。

    陈邵现在压力很大,很想宣泄出来,但他也明白,面前两人忠勇有加,却智谋不足,没有办法给自己提供可靠意见。

    陈邵在营帐里反复踱步。

    过了一会儿,身后传来了廖化的爽朗笑声,“难怪陈将军体魄强健,没想到,身处敌营,都不忘记运动。”

    陈邵立即回头,神色严肃,“廖将军,末将是真心投靠,‘敌营’这种试探的说法,希望以后不要再提了,会伤人心的。”

    廖化微微点头,似乎在表示歉意。

    陈邵:“廖将军误会我了,我之所以在营帐里走动,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为将军担忧啊。”

    “我离开山下大营的时间太久了,害怕会出现变故,一旦有机灵士兵看破了我的计划,提前回到巴东示警,那么咱们的计划就失败了。”

    摇摇头,陈邵一副舍不得的模样,“廖将军,我可得提醒一句,这个机会一旦错过了,咱们以后可就得不到好机会了。”

    陈邵也没有多说,他明白点到为止的重要性,如果说的太多,表现的太热情,反而会引起廖化的怀疑。

    廖化笑了笑,“陈将军不必解释,你的心意,我都明白。”

    拍了拍陈邵的肩膀,廖化补充道:“等到咱们顺利拿下巴东城,我会派人向主公汇报你这一战的功劳。”

    听到这里,陈邵的眼睛一亮,“也就是说,廖将军你已经下定决心了?”

    廖化:“没错,咱们立即下山,会合了陈将军山下的部队,一起突袭巴东城。”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上天把陈将军送到我面前,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夺取巴东城呢。”

    陈邵唯恐廖化改变主意,连忙上前,分享起巴东城兵力空虚,物资充足的情报。

    陈邵几乎把自己所有能掌握的消息,都和盘托出了。

    廖化倒也没有露出任何怀疑的神色。

    廖化的平静,引起了陈邵的不安,“廖将军,大军突袭巴东城,这么大的事,你就没有一点怀疑?”

    廖化:“实不相瞒,对于将军的诚意,我是怀疑的,但我不能放任机会从面前溜走。”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将亲自带兵,跟随将军行动,希望陈将军多多指教。”

    陈邵的眼睛一亮,他明白,廖化还是在担心自己不可靠,所以,想拿自己当人质。

    问题在于,陈邵完全有信心找机会逃跑。

    而且,两名跟随自己的亲信对自己忠心耿耿,陈邵完全相信,必要的时候,两位亲信会牺牲性命保护自己。

    发出了爽朗的笑声,陈邵承诺,巴东城的事情全包在自己身上。

    达成共识后,廖化很快就集结好了下山的先头部队。

    陈邵和两名随从在队列最前方带路,当然,廖化给陈邵派了两名‘护卫’。

    有了陈邵亲自出面,一路上的吕蒙军斥候都被劝降了。

    廖化军顺利进入吕蒙军营地,营里将士准备不足,没办法反抗,不少士兵打算逃亡。

    利用自己的身份,陈邵亲自进行劝降。

    当陈邵喊出‘我都已经投降了,你们为什么不降’的时候,大部分将士都会投降。

    陈邵带着廖化来到营中主帐,召集了所有部将。

    很多人已经听说了陈邵反叛的消息,有了心理准备,但当陈邵真的公开表态时,将领们还是沉默了。

    对于这个表态,陈邵倒真没什么压力。

    如果能够擒杀廖化,获得战功,那么,现在做的这些,都会变成运筹帷幄,忍辱负重。

    然而,并不是所有将士都像陈邵一样无耻。

    一名年纪稍大的部将立即起身,表示自己跟随孙家父兄打江山,不愿意背叛。

    部将不仅表示出拒绝配合的态度,还立即起身拔刀,做出反抗举动。

    这名部将忠义可嘉,但能力欠佳。

    还没有实质性行动,廖化的士兵就已经把人控制住了。

    士兵们看向廖化,似乎等待命令。

    廖化没有下命令,给了陈邵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陈邵不是傻子,他知道,廖化这是逼着自己表态。

    在没有决定真投降,还是诈降之前,这个态,实在是不能表。

    公开要求将士们配合廖化,陈邵还可以解释说那是自己的计谋。

    当众杀死忠于江东的部将,这种污点可是洗不干净的。

    廖化让自己表态,陈邵又不能不表态。

    稍作思索,陈邵站了起来,勃然大怒,骂向那名部将,“你是我麾下的老兵,我带着你走南闯北,难道你不知道,行军打仗的第一条任务是服从命令?”

    目光转向两名亲信,“你们两个给我把他拉下去,别让他逃了,等咱们夺下巴东,再惩罚他对廖将军的不敬之罪。”

    两名亲信没有迟疑,立即上前,解下部将的兵刃。

    随后,两人把部将带离现场。

    对于陈邵的做法,廖化并没有指责。

    意识到自己蒙混过关了,陈邵松了口气。

    为了缓解压抑气氛,陈邵带着廖化,巡视起营里的部队。

    原本近三千的大军,实际人数不到一千。

    而且,大多数将士武器装备并不齐全,与其说是一支军队,倒不如说是一支军事难民。

    廖化也看到了军队现状,提出询问。

    陈邵倒没觉得不好意思,“由于各种原因,我军损失了大批士兵,但是,留下的这些勇士,都是意志最坚定的战士,一定会给廖将军立下大功。”

    面对陈邵的自卖自夸,廖化倒是没有多说什么。

    陈邵的士兵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廖化的部队已经控制了营里的要害部位,陈邵不敢节外生枝。

    过了没多久,熊山上又下来一支部队,和山下大营里的部队会合。

    陈邵的兵马近千人,廖化军的全部人数加起来,同样兵力过千。

    大军打着陈邵的旗号,浩浩荡荡南下,朝着巴东城东门方向迂回。

    ……

    看着廖化,陈邵的神色有些惊慌,“廖将军,巴东城就在前面,再加把劲,咱们就可以进城了,为什么在这里停止行军。”

    陈邵的心里七上八下,他担心廖化已经看破了自己的埋伏。

    廖化却根本没有理会的陈邵的提问,“陈将军,进城也不急于一时,咱们来聊聊天。”

    心急如焚,陈邵却不得不堆起笑脸。

    “我以前是关将军的主簿,参与过关将军的很多谋划,关将军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教了我很多作战技巧。”

    “关将军曾经告诉我,强攻城池,并不是击败敌人的最好办法。”

    陈邵认可廖化的说法,强攻城池,意味着部队在进攻过程中,需要面对敌人的充分防御。

    不算攻城过程中的兵员、物资损耗。

    攻城一方还需要耗费人力,物力,时间。

    精锐士兵大批伤亡,武器装备大量损毁,有些时候,赢了也是败了。

    所以,遇到坚城,很少有人愿意投入重兵攻打。

    陈邵的笑容有些尴尬,“廖将军说笑了,守卫巴东城东门的,是我的亲信,咱们这仗完全不需要强攻城墙。”

    “等我的部下打开城门,咱们就可以发兵夺取四门,敌人不过是瓮中鱼鳖。”

    “莫非,”陈邵皱起眉头,“廖将军现在还怀疑我的诚意?”

    廖化摇了摇头,“请陈将军听我先把话讲完。”

    “敌军守在城里,有城墙保护,咱们为什么要让将士们做无畏的牺牲,何不把敌人引出城,在野外作战呢?”

    陈邵仍旧没有理解廖化的意思。

    廖化指了指东北方向,“陈将军你看,那边起火了。”

    陈邵这才发现,东北方的某座山后,弥漫着大量浓烟。

86、再克巴东

    陈邵高估了自己在廖化心中的位置。

    不论陈邵真心实意的投降,还是诈降,廖化都不在乎。

    把一场战争的胜负,押宝在一个人的忠诚与能力上。

    这不是有魄力,而是愚蠢。

    根据陈邵的计划,廖化进行了亿点点的补充。

    找到关平,两个人讨论了下山的部署。

    陈邵在营帐里等廖化做最终决定的时候,廖化的部署已经开始。

    首先,廖化派出了假使者,以陈邵的名义,向秭归的骆统求援。

    廖化没有用陈邵的降兵,挑选使者的时候,从荆州老兵中,挑选了精明伶俐的本地人。

    和以前一样,廖化反复叮嘱使者,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撒谎。

    如果骆统提起战事,一定要实话实说,哪怕询问起廖化军的实力,也不需要隐瞒。

    信使要以陈邵的口气讲话,哪怕没有太强势,至少,也得营造出一种感觉,陈邵不是走头无路,而是邀请骆统一起立功。

    使者会告诉骆统,为了诱使廖化军下山,陈邵向廖化诈降。

    诈降的目的是把廖化军带到巴东城下,如果骆统想要立功,就得迅速出兵,与陈邵合围廖化军,否则,这份功劳就会与秭归的部队没关系。

    使者的说法未必无懈可击,廖化却觉得,骆统很可能会出兵。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功,任何人都很难置之不理,在廖化描绘的前景中,骆统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小,但是,收益很大。

    引诱秭归守兵出城的同时,关平提前带兵下山,在秭归前往巴东城的要地上设置埋伏。

    如果成功伏击到骆统军,廖化就赚到了,即使伏击计划暴露,行动失败,他同样没有损失。

    关平认可廖化的计划,并且提出建议,他希望廖化同时向巫县派使者,引诱刘阿出兵。

    这样一来,两路伏击,收获双重快乐。

    如果事情真按照关平的计划进展,整个西荆州地区的江东军实力会遭受重创,敌人的野战部队可能一扫而空。

    然而,廖化却拒绝了关平的建议,他愿意冒险,但现在可没有到豪赌的时候。

    在没有确认秭归兵力虚实的情况下,集中兵力伏击骆统,已经冒着很大风险。

    同时伏击刘阿和骆统,必然会分兵,两路全胜的几率太小。

    而且,廖化命令关平设置埋伏,可不单单是为了伏击秭归部队。

    廖化反复强调,伏击成功之后,关平需要立即烧起烟火,向廖化传信。

    只有伏击顺利,廖化才能确认,陈邵的投降大概率没问题,至少陈邵没有和骆统商量过。

    同时,这场伏击也是廖化帮助陈邵选的一个投名状。

    毕竟,骗骆统的使者,名义上是陈邵的人。

    无论陈邵是否承认,骆统都会把中伏的责任推给陈邵。

    出于这种考虑,廖化虽然下山的动作特别快,离开熊山时也没有迟疑,但是,队伍开始接近巴东城之后,廖化反而减慢了行军速度。

    烟火燃起的第一时间,陈邵并没有想清楚廖化的用意。

    等到廖化把伏击计划讲完后,陈邵沉默了。

    等到廖化告诉陈邵,他以陈邵的名义,诱骗骆统出兵,陈邵的表情很古怪。

    廖化对于陈邵的戒备,不仅仅是伏击计划。

    进攻巴东的行动,同样没有按照陈邵的部署进行。

    虽然听了陈邵的建议,廖化带兵和陈邵一起前往巴东城。

    但是,对于夺城,廖化有自己的部署。

    到达巴东城后,廖化要求陈邵先行带兵进城,当然,廖化会派出士兵,监视陈邵的行动。

    廖化明明白白的告诉陈邵,确认城里没有埋伏,他才会行动。

    大概是发现廖化意志坚定,陈邵倒也拿的起,放的下,他立即接受廖化的命令,表态亲自带领部队夺下巴东城。

    在攻城之前,陈邵派出了两名亲信,劝东门守将倒戈,同时,亲自来到军中训话。

    不仅仅是鼓舞士气,之前在营帐里反对投降的那名部将,也被拉了出来,公开祭旗。

    接下来的攻城,毫无悬念。

    东门守将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陈邵立即带兵攻进守备空虚的城池。

    早在劫刑场事件发生之后,以谢旌水军为首的大量客军就已经离开了巴东。

    就连胡综的解烦兵,也大部分离开了城池。

    东门守将陈东又统帅了城里重兵。

    所以,巴东的抵抗并不强烈。

    陈邵似乎也为了在廖化面前表现,这场攻城战格外卖力。

    回到战场,陈邵再次变回了一员猛将,迅速控制了四座城门,瓦解了城里的大部分抵抗。

    大概是知道自己无路可退了,陈邵带兵杀死了很多曾经和他有过私仇的将领。

    等到监视陈邵的士兵带回消息,廖化确认陈邵无法回头,这才带领将士们入城,再次接管城中的仓库。

    城里依旧有少量敌军在反抗,但那已不再重要。

    仓库的储备并不多。

    巴东城仓库遭遇过廖化军的一次洗劫,但是,为了公开行刑,巴东城聚集了重兵,也调集了不少粮食。

    陈邵进山围剿的时候,带走了不少粮食,仓库里却还是剩了一些。

    这些粮食的数量不多,却被廖化笑纳了。

    除了粮食之外,廖化带走了大量银钱,可以补上军饷的缺口。

    廖化同样没有忘记安排了制造木牛任务的苏由,廖化命令将士带走大批原材料。

    尤其是可以制造铆钉和车轴套的铁和铜。

    将士们还带走了仓库中为数不多的马匹。

    离开的时候,廖化沿用了以前的传统,没有选择焚烧仓库。

    仓库的大门敞开着,任由平民百姓肆意夺取。

    ……

    关平比廖化更早回山,伏击行动非常成功。

    从关平嘴里,廖化知道了作战过程,除了细节,伏击经过和廖化判断的一致。

    虽然使者说出了‘陈邵的计划’,骆统却动摇了,第一时间准备派人核实。

    使者很有胆识,说服了骆统,让这名秭归守将相信,等到核实完信息,仗已经结束了。

    而且,使者还进行了自由发挥,告诉骆统,向秭归求助的同时,陈邵还向巫县派出了使者。

    虽说骆统依旧很谨慎的派出了使者,但是,大军也随之开始行动。

    骆统的斥候被伏兵杀死,等到骆统意识到不妙的时候,已经距离伏击点很近了。

    江东军拼命反抗,最终却血战惜败,队伍败退回秭归城。

    关平保持了理智,没有顺势进攻秭归,而是选择打扫战场。

    将士们收获很大,不仅获得了骆统部队丢弃的物资,还抓捕了一些俘虏。

    趁着敌人无力报复,关平拿出了部分武器装备,向附近的村民换取物资。

    那些俘虏,也成了运输物资的劳力。

    讲述完整个伏击过程,关平似乎仍觉得意犹未尽。

    关平咂咂嘴,“这一仗杀的痛快,你不在场,没有看到敌人仓皇逃窜的模样,这些人早就没胆了,真不明白,他们哪来的能耐,偷袭咱们荆州。”

    “你太谨慎了,如果早听我的,同时引诱刘阿出兵,现在,咱们的战果更大。”

    廖化笑骂了一句,“你也别太贪心了,这种战机可遇不可得,江东军以后和咱们作战,必然更加谨慎。”

    “你等着看吧,陆逊很快会丢下江陵的军务,重新回到西荆州,和咱们对抗。”

    廖化的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夷陵之战的阴影,他认为,陆逊将会是自己面对的最强对手。

    关平却对陆逊的能力缺乏概念,“我承认,江东军进攻荆州的时候,陆逊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试图派人堵塞咱们的退路。”

    “但是,他的人没能守住房陵,给了咱们机会,这人或许有能力,但不值得过于重视。”

    其实,正因为廖化假传命令,给陆逊增加了麻烦,这才导致了敌人动作慢了一步,没能稳固住房陵防线,放任关羽逃离。

    并不是说,陆逊不够强。

    关平的话,让廖化意识到军中的轻敌风气。

    连战连胜,像关平这样,不再把敌人当回事的将士,只怕不在少数。

    廖化需要找一个合适时机,提醒将士们注意。

    关平可不知道廖化的想法,大概是看到了廖化的愁容,劝了起来,“以后的事情,咱们以后再说,既然陆逊还没有回来,敌人还是一团散沙,那咱们就继续出击。”

    廖化认可关平的结论,不管是陈邵的擅自主张,还是骆统的中伏兵败,都说明了敌人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整合江东军力量。

    趁着敌人需要,廖化需要扩大优势。

    没有把廖化当成主要威胁,是陆逊的失策。

    看着关平跃跃欲试,廖化不再迟疑,神态庄重,“咱们虽然再次打破巴东城,获取了部分粮食,但是,咱们同样带回了不少人,粮食压力没有缓解,反而加大了。”

    “咱们不能继续等下去,单纯靠着熊山的产出,大军没有办法维持下去,必须想办法筹粮,最有效的方法,肯定还是从敌人手里掠夺。”

    听到有仗打,关平瞪大了眼睛,“廖太守又想进攻哪座城池?”

    廖化胸有成竹,“巫县和兴山城,请关将军在这两个目标里,二选一。”

88、进攻兴山

    江东军没有在山里布置斥候。

    廖化顺利统帅部队来到熊山山脚,没有暴露行踪。

    然而,廖化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动奇袭。

    原因很简单,失去熊山的遮掩,廖化军的行动将会立即被敌人察觉。

    敌人虽然没有部署斥候和阻击兵力,兴山城西侧的河道却是城池的天然屏障。

    陆军想要渡河,要么搭浮桥,要么使用渡船。

    廖化军没有渡船,只能就地取材,搭浮桥。

    即使敌人反应再慢,也不会任由廖化军从容渡河,发起突袭。

    没有掌握进一步情报之前,廖化选择按兵不动。

    将士们就地休息,大批斥候悄悄出山,打听情报。

    黎明的时候,斥候们陆续返回。

    根据斥候带回的情报,敌人确实没有在西岸部署侦察力量。

    河道西侧到熊山山脚的大片土地,都被敌人放弃了。

    但是,敌人没有忽视河道的战术价值,不少快船沿河巡逻。

    继续等了一段时间,最后一名斥候来到廖化身边。

    斥候告诉了廖化一个好情报。

    兴山城往北,之前一次兴山城战事的时候,廖化搭建的浮桥,被敌人重新修复,并且加固了,似乎可以被廖化军利用。

    当然,敌人并没有疏忽这处安全隐患,桥的东侧,靠近兴山城方向,敌人建立了一座大营。

    驻防的部队似乎不是陆军,而是水军,除了浮桥,岸边还有十条快船。

    廖化重重奖赏了斥候,他带回的这条消息,对廖化来说非常重要。

    既然知道兴山城有一支水军,那么,不管怎么样,廖化都要在攻城之前,瓦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否则,一旦水军控制河道,廖化军即使杀进了兴山城,也会面临退路截断的风险。

    不论敌人重建浮桥的目的是什么,廖化都决定把浮桥拿来自己使用。

    廖化不准备白天发起进攻,下令部队重新上山休整。

    他打算夜间下山,强渡浮桥,先一步摧毁敌人的水军。

    为了保证一击成功,廖化会亲自统帅主力参战。

    辅兵和部分战兵余部留在熊山山脚,等侯廖化下一步的行动命令。

    廖化并不准备让苏由参战,他要求自己这名部将留在山腰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兴山城之战的经过,以及,敌人遇袭后的反应,为以后的作战进行准备。

    将士们休整的时候,斥候们却没有休息。

    廖化下了死命令,要求斥候们必须在隐藏自己身份的同时,摸清楚巡逻快船的行动规律。

    凌晨的时候,将士们开始下山,在斥候的带领下,顺利到达浮桥附近的山脚。

    浮桥使用渔船和木板搭建,桥的东岸有守桥的士兵。

    快船也停在浮桥东岸,距离上桥位置很近。

    浮桥没有办法同时承载太多成年人通行,所以,为了保证战斗力,廖化集中了二十名伍长,负责夺桥。

    其余部队在什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渡河。

    黎明时分,估计巡逻船队已经驶离浮桥,廖化下令突袭。

    队伍刚刚走出熊山,就被两名守桥敌兵发觉。

    意识到遇袭之后,敌人立即出言示警。

    一人转身往大营跑,另一个人试图毁掉浮桥。

    但是,廖化带兵强渡浮桥,杀掉了这名士兵。

    水军大营的敌人已经被惊醒,不少人出现在营地门口,观察情况。

    廖化没有耽误时间,随手指示一名伍长留守浮桥,接应后续将士,他带领其他人直接突袭敌人的停船位置。

    和浮桥上的情况相似,守船的敌人兵力不足,仓促遇袭,士兵们没有反抗的勇气。

    敌兵逃上一条快船,驶离岸边。

    虽然救出了一条船,但是,依旧停靠在岸边的其余九条船,却都被廖化俘虏了。

    控制住船之后没多久,廖化迎来了敌人水军的反攻。

    不论是人数还是斗志,水军都打不过兵力越来越多的廖化军。

    挫败敌人的第三次攻击之后,廖化带人来了一个反冲锋,将水军彻底击溃。

    驱离敌人之后,廖化没有在浮桥处耽误时间,立即命令士兵登船。

    兵多船少,第一拨上船参与奇袭兴山城的,同样是精锐。

    既然已经过了河,浮桥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廖化命令没上船的部队毁掉浮桥,步行南下。

    至于廖化,则亲自带领船队,朝着兴山城方向发起进攻。

    利用河道,船队直接攻进兴山城。

    行船途中,船队遭遇了与那艘逃亡的快船会合的巡逻快船。

    三条敌船上的敌兵使用弓弩,对廖化的船队进行射击,却没有产生太好的效果。

    意识到敌人的攻势不强,廖化命令将士们加快行船速度,除了必要的弓弩还击之外,不必理会三艘敌船。

    敌人明显水战准备不足,船上缺乏水战武器,当廖化船队攻势汹汹的南下之后,三条敌船同样调转方向,快速退入兴山城。

    前后脚的功夫,廖化统帅的九条快船,驶进了兴山城。

    兴山城北部城墙的守军虽然做好了防御准备,也意识到了廖化的水路进攻,但是,他们弓箭部队人数不多,没能形成有威胁的箭雨。

    大概是受到距离影响,滚木落石的攻击同样对船队无效。

    抵达码头之后,廖化命令船队登岸。

    兵力不足的敌人被迅速杀散。

    清理码头的同时,廖化下达了三个命令。

    首先,一条快船立即回到西岸,通知那些待命的辅兵和战兵来到岸边,做好接应准备。

    其次,其他快船立即北上,接应那些步行南下的部队从水路进入兴山城码头。

    最后,留下少量士兵防守码头,廖化亲自带领部队朝着城里的府衙突击。

    只要能杀死孙桓,兴山城之战,就大获全胜了。

    廖化一行迅速杀到城主府,廖化却没有遇到孙桓,只抓到了几名留守的士兵。

    士兵告诉廖化,孙桓早在五天之前就已经带兵南下了,兴平城的防务由南北两城门的守将负责。

    敌人的主力已经离开了,廖化重创兴山城守军的任务注定无法完成。

    队伍迅速到达并控制了仓库,廖化开始组织士兵搬运粮食。

    敌军也开始走下城墙,对廖化军进行夹击。

    敌军各自为政,并没有给廖化造成太大威胁。

    将士们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夺取敌人的物资。

    出乎廖化的预料,兴山城的敌人,储存了远超驻军使用规模的粮食。

    廖化很可能在不经意之间,挫败了一场可能对上庸地区开展的攻势。

    虽然很想把粮食搬空,但是,在没有彻底保证水道安全的情况下,廖化只能放弃贪念。

    再说了,即使廖化军从兴平城离开,赶回熊山大营,需要翻越大量山路,将士们可以运输的粮食数量有限。

    命令部将守住仓库,廖化亲自带领部分将士,往码头运输粮食。

    不断有敌人的小股部队从城里出现,对廖化军发起袭扰,但都被打退了。

    到达渡口,廖化与新登陆的士兵会合,河道的另一侧,辅兵们也已经来到岸边。

    将士们把粮食转交给码头上的部队之后,便重新回到仓库搬新粮食。

    码头部队负责把粮食送上船,满载之后,船队立即西行,到西岸卸下粮食。

    就这样,船队往返了两次,输送了大批粮食。

    敌人当然不会放任廖化军的行动,很快,河道上出现了火光。

    去而复返的敌人快船重新出现在水面上。

    这一次,敌人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使用火箭射击,还带来了了不少草船。

    草船加火攻,给满载粮食机动性差的船队造成了重创。

    廖化军水战经验不足,骤然遇袭,立即损失了三条快船。

    敌方水军却没有出现损失,而且,这只是个开始,河道上不断有草船顺流北上。

    如果水战持续进行,别说是转运粮食了,船队必然会全军覆没。

    抽调使用弓箭的士兵,在岸边掩护水军作战。

    廖化亲自前往仓库,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将士们有秩序的向岸边撤离,廖化则亲手点燃火把,焚烧仓库。

    坐视火势不可挽回,廖化这才带领最后的将士后撤。

    再次回到码头,廖化发现,敌人再次击沉了廖化军两条快船。

    当然,敌人也不是毫无损失。

    一条敌船由于距离火船太近,发生碰撞,起火燃烧了,而且,碰撞的火船阻碍了剩余草船的行进通道,引发了混乱。

    河道上的混乱给了廖化机会,将士们加快撤军速度。

    几次往返,大军撤回西岸。

    水面战场上,廖化军吃了大亏,但是,兵员损失并不大,这一次的行动,获取了大量粮食。

    为了防止大军撤离后,敌人重新缴获这几条快船,廖化下令凿沉了所有船只。

    命令使者携带足够粮食,沿着山脚北上,前往上庸郡。

    廖化准备把补给计划告诉王甫和刘封,让对方提前做好准备。

    兴山城的敌军吃了个大亏,然而,廖化军退走之后,他们却并没有渡河报复。

    抢夺的粮食超出了廖化一行的运输能力,尽管心疼,多余的粮食不得不就地掩埋。

    留下苏由继续勘测地形,廖化统帅大军,押运粮草,开始朝着大营撤退。

    对于这场奇袭,廖化比较满意,但是,他现在只想知道巫县的战情。

89、巫县之败

    廖化也没想到,自己刚回大营,就听到了关平、陈邵两人遭遇包围的消息。

    营中的将士神色匆忙,军中人心惶惶,各种传言到处飞。

    廖化找到了一名逃回来的溃兵,经过询问,对山下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陈邵最早发现了敌军,所以,第一时间派人进山,向詹晏求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求救的口气越来越急。

    知道山上迎来了第一波溃兵,带回了江东军大败陈邵的消息。

    在这个时候,陈邵还没有完全战败,主力还保存建制,所以,随同溃兵,陈邵派出了最后一名求援的士兵。

    廖化不在,山上的军务由詹晏代理。

    尽管詹晏的身体远没有康复,但是,詹晏还是可以通过亲信李苟下达命令。

    当然,在传达命令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延迟。

    詹晏立即下达了集结山上部队的命令。

    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做,或者说,他也没有办法做其他的事情。

    关平、陈邵、廖化三人带走了山上大部分兵力。

    一旦关平和陈邵全军覆没,廖化军不论是防御能力,还是威慑能力都将会遭到削弱。

    遇到噩耗,廖化不敢托大。

    刚刚攻打过兴山城,他的部队已经是一支疲兵,而且,部队一路西行,运输粮食,体力也没有得到恢复,接下来的战斗中,廖化无法借助这支部队作战。

    但是,廖化毕竟是熊山的总指挥,理论上可以接管任何一支部队的指挥权。

    所以,在没有跟詹晏商量的情况下,廖化带领刚刚集结好的部队,开始下山。

    仓促之间,廖化只能带领三百人先行下山,剩余部队由其他部将们统帅,依次下山参战。

    与巫县的距离不断拉近,廖化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溃兵。

    赶到靠近巫县山口时,廖化遇到了成批溃兵,他甚至看到了陈邵的将旗。

    这支部队的士气已经被打崩了,军心溃散,士兵们慌不择路。

    在士兵们的护卫下,廖化亲自拦住了陈邵的将旗,他想从陈邵嘴里了解最新战况。

    出乎廖化的意料,向来以勇猛闻名的陈邵,居然没留在战旗下。

    根据持旗士兵的供述,陈邵在第一时间弃军逃跑了。

    除了告诉廖化主将已逃的事实之外,这名持旗士兵没能提供更多情报。

    无奈之下,廖化只能命令持旗士兵竖起陈邵的旗帜,同时,派出士兵重新集结溃兵。

    廖化带领部队,来到了山口。

    说来也巧,廖化出现之后没多久,关平的部队出现在廖化的视野中。

    形势很严峻,关平的部队受到了三面围攻,不断有溃兵逃散。

    关平似乎也没有办法维持阵型,敌军的攻势却如火般猛烈。

    没等廖化把队伍带出山外,关平的部队就崩溃了。

    敌军发现了廖化的出现,利用兵力优势,两翼部队开始迂回。

    敌人试图在廖化赶到之前,封锁住包围圈,全歼关平的部队。

    敌军似乎动用了不少兵力,军中飘扬着各种旗帜。

    廖化认为敌人有备而来,所以,他不敢耽搁,命令山口的将士做好防御准备,自己亲自带领已经出山的士兵支援关平。

    当廖化的部队进入战场的时候,两侧的江东军立即发起了猛烈的阻击。

    然而,廖化带兵顶住了敌人的攻势,并且,顺利接应到败兵。

    让开一条通道,廖化命令败兵迅速通过。

    期间,关平也从廖化面前经过,他的手臂上有一处刀伤,已经影响到使用兵器。

    关平想说什么,但却被廖化打断。

    廖化只要求部队迅速通行,其他事情,战后再说。

    救出大部分士兵之后,敌人的主力追了上来。

    面对敌人绝对的优势兵力,廖化不得不放弃包围圈里的少量将士,命令将士们开始撤退。

    接下来,廖化和他统帅的将士取代了关平,遭到了江东军的重点打击。

    敌人采用了狡猾的攻三缺一办法,从三个方向发起强攻,唯独留下北方,放任廖化军撤退。

    廖化的部队终究是一支生力军,而且,距离山口的位置更近一些。

    最终,将士们坚持了下来,没有崩溃,成功退回了山里。

    身后的江东军也顺势攻进了山口。

    原本在山里布防的将士们立即从两侧行动,朝着敌军迎了上去。

    廖化也立即调整命令,把部队又重新带回了战场。

    尽管将士们士气低下,但是,凭借着复杂地形还是跟敌人对抗了下来。

    那些后续下山的部将们,也陆续带队下山,加入战局。

    最终,江东军下达了撤军命令,部队开始南撤。

    兵力悬殊,廖化不敢带人追击,只能坐视敌人从容打扫战场,押解着被俘的廖化军士卒,耀武扬威的离开战场。

    留下斥候监视敌军动向,廖化开始命令将士们返回营地。

    关平也在这时来到廖化身边。

    如果没有廖化的及时支援,只怕关平的部队,就要全部交代在熊山之外了。

    关平手臂上的伤势已经被包裹好了,原本意气风发的脸上,只剩下疲惫。

    廖化觉得,关平不该是一个不知轻重的将领,所以,对战事的经过展开了询问。

    关平倒也没有隐瞒。

    这一次佯攻巫县的战斗,关平倒还真是表现的中规中矩。

    在山上的时候,关平和廖化已经对战局的走向有过预演,所以,面对巫县刘阿的据城不出战术,关平也早有准备。

    除了在巫县外进行骂战,引诱敌人出城作战之外。

    关平把更多精力都用在向村民们购买或者交换粮食物资上了。

    关平的行动也得到了熊山上的资助,大量木材、药材、皮毛、源源不断送下山与村民们进行交易。

    很快,靠近熊山的村民们都知道了廖化军的目的,他们开始大肆提高交易的价格,相同的银钱,只能买到更少的货物。

    银钱的贬值,同样影响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价值。

    意识到刘阿不敢带兵出城作战,关平做出了更冒险的决定。

    带领部队继续南下,进入江东军的腹地,进行相对廉价的交易。

    关平的决策的确为大军获得了利益,也正是在这时候,陈邵提出了分兵的建议。

    虽然不知道陈邵的真实目的,关平还是批准了陈邵的分兵计划。

    按照陈邵的说法,他会带兵挡在巴东城前往巫县的必经之路上,为关平部队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刚开始,一切都在关平的掌控中,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被送上山,巫县的刘阿根本不敢有任何行动。

    但是,很快关平就意识到战场风向出现了问题。

    江东军的斥候数量开始增加,在长江上,不断有敌人的船队朝着巫县方向行军。

    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但是,关平觉得,敌人很有可能会有大动作。

    巫县的进攻只是为了佯攻,目的已经达成,关平准备收手,所以,命令将士们停止交易之后,关平立即派人通知陈邵退兵。

    陈邵却反对关平的撤军命令,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敌人增派斥候仅仅是为了监督廖化军的行动,避免巫县地区遭到大破坏。

    陈邵认为,大军既然深入了敌人腹地,就应该多逗留些日子,获取更多情报。

    陈邵信誓旦旦的保证,哪怕敌人真的出现了,他的兵也可以保护住关平的侧翼。

    那时候,大军可以及时转进,不会有损失。

    当然,陈邵也没有跟关平提无礼要求,他只说自己向村民要了一批货,需要两天时间,希望关平能满足他的要求。

    陈邵毕竟是新降的将领,关平多少还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同时,关平也存了侥幸之心,希望尽快脱手最后一批物资。

    当陈邵派出士兵带来警告,敌军迂回到陈邵部身后的时候,关平才意识到,敌人的动作太快。

    一边命令将士们迅速携带物资离开,一边派人联络陈邵,希望对方可以跟随自己共同撤退。

    出乎关平的预料,陈邵的动作比自己更快一步。

    联络陈邵的士兵赶到友军营地时,只看到了一座空营。

    后路遇袭,侧翼空虚,关平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所以,关平命令将士们迅速北上,为了加快速度,不仅丢弃了大量粮草、物资,还扔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武器。

    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躲在巫县做缩头乌龟的刘阿主动出击,而且,打起仗来不顾伤亡。

    如果刘阿敢在一天之前出城,那么,关平一定会给对方最坚决的反击。

    但是,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敌人的包围后,关平只能选择边战边撤。

    队伍走走停停,逐渐接近熊山山口。

    即将逃脱包围,关平遇到了陈邵麾下的溃兵。

    关平这才知道,仓皇逃跑并没有帮助陈邵保留军力。

    陈邵的部队被击溃后,敌人的动作很快,从三个方向包围关平,这才有了后来的惨败。

    廖化很想问问关平,为什么没把自己的提醒放在心里。

    廖化也明白,关平没有恶意,而且,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拍了拍关平的肩膀,廖化安慰关平,“没事,胜败是兵家常事,咱们还可以赢回来。”

    关平叹了口气,“我好像看到了陆逊的将旗。”

90、陆逊很忙

    庸将看到的,是困难和风险;名将关心的,却是机会和收益。

    在巴东城府衙里,听着将领汇报战果,陆逊的思绪飘到几天之前。

    陆逊从来没有小瞧过廖化,得知巴东失守的消息后,他立即把江陵军政丢给了潘濬,自己乘船赶到巴东,观察战后城中的情况。

    陆逊可不希望看到别人故意展现给自己的‘景色’,所以,他根本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更没有暴露行踪。

    就连亲信和护卫,陆逊也没有带太多。

    陆逊看到了很多巴东城最真实的东西。

    得到了廖化军的好处,百姓对廖化军的褒奖远远大于责骂。

    不少人反而把遭受到苦难全部归咎给了江东军,甚至有人公开扬言,一旦刘备东征,愿意亲自参军响应。

    陈邵反叛后,城里还有不少残兵败将,但群龙无首的江东军们各自为政。

    不少人甚至为祸一方,进一步伤到了将士们的心。

    陆逊知道巴东的民心难以挽回,便暂时放弃整顿巴东的计划,前往巫县。

    私下会见刘阿,陆逊希望刘阿在巫县施行仁政,争取民心。

    陆逊和刘阿探讨战局的时候,斥候带回消息,关平和陈邵统帅大军下山攻打巫县。

    江东军吃了太多亏,需要一场胜利挽回士气,陆逊立即想到反击计划。

    命令刘阿坚守巫县,麻痹敌人。

    陆逊沿着水路东撤,返回秭归。

    在撤军路上,陆逊派出大批传令兵,召集散落了西荆州的各路将领派兵支援。

    出乎陆逊的预料,将领们对新任大都督的第一条命令非常重视。

    谢旌和孙桓都亲自统兵,来到秭归汇合。

    根据斥候带回的消息,陆逊确认廖化军已深入了西荆州的腹地。

    随后,陆逊带兵突袭廖化军的后路和侧翼,并且取得了大胜。

    吵闹声把陆逊的思绪拽了回来,将领们已经汇报完了战果,他们正为大军的下一步行动产生争执。

    嗓门最大的刘阿开口了,“要我说,你们两个别争了,大都督刚一出手,就重创了敌军主力,咱们听大都督的安排,肯定没错。”

    文质彬彬的骆统微微皱眉,“我不是在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从咱们突袭荆州开始,对熊山的围剿就从没有消停过,效果并不好,咱们还是步步为营,和敌人打持久战。”

    孙桓明显不认可骆统的看法,“骆将军,你是不是被敌人打怕了,咱们之所以一直没有收获全功,还不是每一次行动都虎头蛇尾,给了敌人喘息之机,这种时候就应该重兵围剿,不达目的不收兵。”

    骆统就像看傻子一样盯着孙桓,“孙将军倒是将门虎子,有胆有识,你想过没,咱们贸然入山,必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别的先不说,你兴山城剩下的物资还能支持你带兵进山吗?。”

    孙桓年轻,性子急,指着骆统,却想不到辩解的语言。

    空气仿佛瞬间凝滞了。

    看着面前这三名将领,陆逊不住的摇头。

    这三人都是人才,但各有各的弱点。

    孙桓勇猛有朝气,骆统谨慎又稳重,刘阿年长多经验。

    任何一人单独统兵与廖化军作战,陆逊都不能放心,但是,取长补短后,将士们却意外可靠。

    陆逊就是那个能让将士们发挥出合力的人。

    陆逊有些庆幸,自己麾下没有韩当、孙皎这样的老将,否则,只怕连最基础的命令都没有办法有效执行。

    从情感上看,陆逊更倾向与反击。

    廖化军今天攻一城,明日打一地,不仅挫败了江东军的威望,还抢走了大量粮食。

    孙桓说的没错,和熊山上的敌人小打小闹,永远解决不了麻烦。

    但是,现在确实不是动手的最好时机。

    陆逊轻轻咳了一声,三名将领都停止争论,看了过来。

    “廖化不仅是一名勇将,还是一名智将,他在熊山呆一天,这西荆州就不会有一日安稳。”

    听到这里,孙桓面有得色,骆统的脸上却带着忧愁。

    很快,陆逊话锋一转,“现在远没到达决战的最后时刻,但是,几位将军不准有丝毫松懈,必须训练士卒,积攒粮食,等我需要用兵的时候,将士们一定得有战斗力。”

    “切记,一定要守住城池,不能再给敌人送粮食了,咱们不能总是要求主公从后方给咱们运粮食,你们明白吗?”

    这句话,陆逊专门说给孙桓听。

    早在陆逊担任大都督之前,他已经意识到了兴山城的战略作用。

    其他城池都位于熊山的南侧,受到熊山敌军的重点监视,只有兴山城是个例外。

    兴山城位于熊山侧后,必要的时候,兴山城的将士可以作为奇兵,突袭熊山。

    利用城池的水运优势,城里囤积了大量粮食。

    陆逊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进攻上庸,毕竟,上庸郡是孙曹联合时期,曹军划定的势力范围。

    为了进攻熊山,更为了提前进行战斗准备,陆逊还下令加固浮桥。

    只不过,前期的准备都白费了,廖化军偷袭了兴山城,破坏了陆逊的准备。

    当然,守军反应能力太慢,孙桓没有对接好城防工作,都是城池失守的重要原因。

    陆逊倒也没有追究孙桓的责任。

    三名将领依次离开府衙,陆逊喊过亲信。让对方把陈凤带了过来。

    从陈邵的表现来看,陈凤的表现还不算一无是处。

    巴东城内人心惶惶,陆逊有很多计划,但这些事,不能让自己人做,所以,他专程找到陈凤。

    在陆逊面前,陈凤的态度很谦卑。

    陆逊:“这段时间,陈将军辛苦了,回来之前,我见过主公,主公亲口承诺,陈将军虽然有错,但忠心耿耿,允许你戴罪立功。”

    接下来,陆逊宣布了对陈凤的处置,陈凤依旧代理巴东城军政,如果表现优秀,可以重新恢复职务。

    听完陆逊的话,陈凤不仅没有露出喜悦神色,反而态度更加谦卑了。

    陈凤:“罪将犯下重罪,却得到了主公的原谅,我一定奋勇杀敌,为主公效忠。”

    陆逊需要的,可不是言之无物的表态,“巴东城百废待兴,陈将军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城中事务?”

    陈凤试探性的询问,“我会修复城墙,加强要害部位的兵力,同时,严格盘查进出城门的百姓,避免巴东城失守。”

    陆逊摇了摇头,“陈将军提到的这些,确实该做,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听说,利用城里的混乱,不少暴民偷走了我军的物资?”

    陈凤连忙说道:“大都督放心,我一定督促老百姓,尽快交还误拿的物资。”

    陆逊再次摇头,“我军的物资损失可不在少数,只用普通手段,是很难进行有效追缴的。”

    “咱们追缴物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既不要扰民,也不能放过暴民。”

    陈凤似乎还没有理解陆迅的意思,犹豫了很久,没出声。

    陆逊索性直接挑明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咱们不仅仅需要靠自己的部队追缴和抓人。”

    “陈将军不妨告诉全城百姓,凡是举报抢夺过仓库财物者,追回的物资,一半送回仓库,另一半归告发者所有。”

    对于陆逊来说,现在不再是施行全面仁政的时候。

    尤其是巴东城,他已经实质性选择放弃了,准备用这座城杀鸡儆猴。

    廖化军三番五次打破巴东城,并对百姓进行示好行动,这已经让陆逊收买人心的成本变得非常高。

    既然如此,陆逊索性就反其道行之,通过严酷的手段,降低统治成本。

    如果陈凤执行这个建议,虽说,江东军的口碑在巴东城就彻底完了,但城中百姓同仇敌忾的民心却被瓦解了。

    举报他人成功,会获得大量财富,举报失败却不会遭到处罚。

    在这种氛围里,怀疑和仇恨会不断扩散。

    陈凤作为政策的直接推动者,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所以,陈凤没有立即承诺,他希望陆逊能给自己一个书面公文,便于开展行动。

    陆逊驳回了陈凤的请求。

    他需要陈凤这把刀,不希望江东军直接和百姓产生仇恨。

    陈凤似乎也看出了陆逊的用意,大概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

    作为一把做脏活累活的刀,陈凤很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被陆逊拿出来平民愤。

    所以,陈凤犹豫了,他甚至推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够急流勇退。

    陆逊问候了一下陈凤的身体情况,态度却很坚决,表示,对陈凤的重用,是孙权的意思。

    结束谈话之前,陆逊轻描淡写的告诉陈凤,他深受孙权的器重,拥有假节的权力。

    陆逊明示陈凤,工作中力不从心的时候,不妨把工作下派给部将处置。

    遇到犯错的部将,同样可以把名字报给陆逊,无论对方什么身份,陆逊都会利用特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军法从事。

    陆迅的一番恐吓,把陈凤彻底吓老实了。

    陈凤面如死灰,接受了命令,几乎是挪动出了府衙。

    看着陈凤的背影,陆逊叹了口气。

    如果有选择,谁不愿意做个好人。

    目光不自觉的转向熊山方向,看着墙壁,陆逊想象起对手的模样。

    他很想知道,那个素未谋面的廖化,面对自己的出招,会采取怎么样的应对。

91、熊山之上

    一场败仗,不仅让作战部队损失惨重,还动摇了其他将士的斗志与信心。

    兵败的消息让很多人冷静了下来,他们终于意识到,无论自己打了多少胜仗,依旧是劣势一方。

    熊山上几乎绝迹的哀嚎声,也重新响了起来,不少人在巫县战斗中失去了亲人。

    回山之后,命令部队解散休息,廖化回到自己的营帐,他看到了等在营帐外的陈邵。

    陈邵背负荆条,袒露上半身,似乎等了很长时间。

    陈邵似乎惊魂未定,他承诺,愿意负起兵败的责任。

    尽管如此,陈邵没有承认自己真正的罪过,仅仅愿意为打了败仗受罚。

    溃败时先行撤退,没有通知关平,以及,兵败之时,抛弃部队回山这两件事被陈邵选择性遗忘了。

    廖化提问之后,陈邵开始辩解。

    陈邵辩称,他早就派人通知了关平撤退,当然,传令的士兵早就已经失踪了。

    至于抛弃队伍回山这件事,陈邵同样有话解释。

    他告诉廖化,发现队伍大乱之后,他便亲自前往军中,指挥部队,但是,在重整部队的时候,他被溃兵冲散了。

    明知陈邵在狡辩,廖化也不好深究这人的责任。

    巫县之败,牵扯了熊山上三分之一的兵力,追究下去,很多人会受到牵连。

    廖化确实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严肃军纪,但却不利于帮助将士们恢复士气。

    除了公心之外,廖化还是有一些私心。

    如果处罚了陈邵,关平作为一军主将更应该受到严惩,廖化会面临无将可用的情况。

    因为理解关平,所以,廖化知道,对方深入巫县腹地,为了以更合适的价格交换粮食,一切都是出于公心。

    不论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的结果上看,关平把部队带进了包围网。

    大军损失惨重,关平肯定会受到责罚。

    对陈邵处罚的太严厉,关平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管理队伍,哪怕没有办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也需要尽量保持公平公正。

    同样是为了公平公正,为了给死难的将士们一个交代,廖化还是削减了陈邵的兵力。

    陈邵临阵逃脱的行为终究还是太恶劣了,如果他和他的部队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关平就能更从容的撤退,部队的损失也会减少。

    陈邵倒没有表现出不满,对廖化的决定很支持。

    回到熊山,廖化开始全面休整。

    跟随关平和陈邵下山的队伍,损失惨重。

    由于没有足量的预备兵,这支部队只能重新整编。

    两千人,剔除失去作战能力的伤员,缩编到最后,人数不到一千。

    部队需要休整并且重新训练,这样才能增强战斗力。

    将士们休整的时候,廖化同样没有忘记打探敌情。

    大批斥候下山,侦察敌军动向。

    陆逊并没有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敌人从没有放弃往城里派斥候,但他确实也没有带兵发起围剿。

    原本已经告一段落的迁徙行动又重新开始,这一次,迁徙的范围再次扩大。

    无人区的面积增加,江东军的斥候和快速反应部队却成功占据了那些废弃村庄。

    环绕着熊山的几座城池都在厉兵秣马,囤积粮食,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在江东军进行全面部署的时候,熊山上也没有闲着。

    与能够得到水路粮食支援的江东军不同,熊山里的军队不敢耽误宝贵的农时。

    春种开始之后,民夫们在开垦好的土地上播种。

    为了缓解人手不足带来的压力,不少士兵放弃训练,加入播种队伍。

    这批种子顺利播种,八九月份就会收获第一批小麦。

    当然,将士们一定要撑过最艰难的前半年,囤够粮食。

    陆逊对廖化军将士下山的途径展开封锁,通过贸易,从村民处获取粮食的方法不可行。

    从外界调粮食,成为了将士们最有效的行动。

    水路求援的计划被廖化搁置了,在巫县和巴东城的阻挡下,巴蜀粮船很难从水路东下。

    从上庸筹粮的计划,开始加速实施。

    苏由没有忘记廖化的命令,亲临一线,指挥施工队伍加快连接东出的通道。

    最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气温回暖,施工难度降低了不少。

    这一次的南下,关平帮助山里获得了大量工具,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将士们施工的时候,没有采用一路平推的方式。

    施工者同时从这多处施工地点同时行动,效率大大加快。

    靠近大营的几处通道,已经被打通了。

    苏由还在要害部位上部署了重兵警戒,防备敌人的斥候与奇袭部队。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苏由给廖化带来的好消息,不仅仅这一条。

    工匠日夜赶工,赶制出两台木牛。

    其中一台,按照廖化的指示制造而成。

    另一台,则是简化版本。

    廖化检查了两台成品,第一台木牛制作的栩栩如生,和诸葛亮研制出的那一款大同小异,细节上或许有不少偏差,但整体结构一模一样。

    简化版本虽然完全看不出木牛的轮廓,却也可以运粮食。

    廖化先检查第一台木牛。

    一个牛头,两只牛腿,再加上主车轮,木牛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稳定性。

    牛身两侧也安装了尖刀,具有一定杀伤力。

    两侧护板又高又硬,既可以遮挡箭矢,又能阻止虫蚁对粮食的损耗。

    最让廖化佩服的是,工匠们还原了木牛的功能。

    牛头里的牛舌可以控制车轮,轻轻掰动牛舌,就能锁死车轮。

    仓促遇到战斗,还可以就地掀翻,当成简易防御工事。

    简化木牛就没有这么多用料,不过是一个在车轮两侧加装木板的独轮小车。

    没有牛头,没有牛腿,更没有尖刀。

    这种小车保证了运输效果,但是,不论防御力还是攻击力,都被削弱了,成为了一种纯粹运输的小车。

    在廖化检查图纸的时候,有工匠声称,这种简化版木牛,制造的时候参考了鹿车。

    简化版的木牛,从宽度上看,确实和鹿一样。

    因此,前者还叫木牛,后者依旧叫鹿车。

    如果不是廖化来的太早,苏由还准备针对作战能力和防御能力,组织工匠多设计几款木牛,供廖化挑选。

    廖化对这两辆运粮车很满意,美中不足的,就是施工效率。

    十几名工匠制造两台车,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这样下去,即使打通了出山的通道,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把独轮车应用起来。

    奖赏过那些制造木牛的工匠,廖化询问起众人的制造过程。

    苏由倒是很用心,为了加快速度,工匠分工明确。

    十几个工匠,有人负责挑选、运输材料,有人负责加工,有人负责组装。

    为了避免出现纰漏,车轮,牛腿这样精细部件都会由所有人共同研究,并制作。

    廖化提出了建议。

    工匠的人数太少了,即使所有人参与制造,也没有办法提高效率,廖化建议工匠们抽出时间,把组装木牛和鹿车的技术传给更多人。

    为了节约时间,廖化不需要所有工匠都会木牛和鹿车的整体制造过程。

    在廖化的计划里,拼装牛腿的,就只学习牛腿,其他的都不管。

    为了解放工匠的时间和精力,廖化还建议让工匠们进行技术含量高的步骤。

    运输木材、组装半成品,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交给其他人。

    山上有大量军事和逃难的百姓,人力上倒还真不紧张。

    一番犹豫,众人同意了廖化的想法。

    为了节约时间,廖化叫停了苏由的其他尝试,他认可木牛和鹿车这两种结构。

    木牛可以在敌前进行运输,鹿车则可以在山里使用。

    检查完木牛,廖化询问起那些派去上庸的信使情况。

    苏由坦诚,负责和刘封联系,并且,采集山里信息的士兵还没有折返。

    廖化要求苏由继续派出更多人手北上,他没有放弃从山里直通上庸的想法。

    毕竟,直线距离最节省时间,不是每一支往返上庸的队伍,都需要运输物资。

    找到合适路线,廖化就可以加强和上庸的联络。

    除了按部就班进行的计划外,廖化还需要解决,北上逃难的平民安置问题。

    陈凤在巴东城里大肆搜捕,不少平民不堪其扰,逃进熊山。

    江东军虽然对南下者进行强有力的盘查,却基本上不会阻挠北上的队伍。

    明知人群里会有敌人的奸细,但廖化还是接纳了所有逃难平民。

    刚开始,廖化直接把平民们分配到大营中,选拔青壮当兵,组织适龄者进行劳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山的难民越来越多,短短几天,就超过了第一次迁徙令带来的影响。

    不少平民上山的时候随身带了粮食,但是,那些粮食吃不够吃。

    营里的粮食快速消耗。

    为了获取粮食,关、平廖化曾带兵下山。

    但是,几次下山,都无功而返。

    江东军的反应能力很快,一旦廖化军将士下山,敌人会立即示警。

    下山人数少的时候,敌人会立即调重兵阻击。

    如果带领重兵下山,敌人又会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

    小股部队下山,很难躲过敌军斥候的侦察,即使穿过敌人的封锁,也没办法取得满意战果。

    大兵团作战,会因为敌人缜密防守,无功而返。

    直到3月中旬,都没能打开局面,廖化觉得,自己得想点办法了。

92、武陵使者

    没等到廖化想好打开局面的好办法。

    斥候就报称,一名自称廖化故人的青年请求会见廖化。

    得到廖化的答复,斥候把青年带到了廖化面前。

    这位故人年纪小,不到20岁,英气逼人。

    这段时间,跟随难民,山上倒也多出不少人,青年大概就是在这时上山的。

    廖化身边有护卫,也不怕对方行刺,表明身份之后,询问起对方的用意。

    谁知道,这位青年不敢轻信廖化,直到所有人都证明了廖化身份之后,青年才说,自己是从武陵过来的,有要事向廖化禀报,还要求屏退左右。

    青年的神神秘秘,倒是引起了廖化的好奇心,随从们检查过青年,确认对方没有携带武器之后,廖化带领青年返回自己的营帐。

    随从全都离开,青年开口质问廖化,“廖太守,您担任武陵太守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武陵,整整两个月了,武陵的百姓都盼着你呢,但是,你连个口信都不给我们,这不合适吧。”

    “该不会,你在熊山待的太久了,忘记了武陵百姓吧。”

    听完青年的话,廖化苦笑。

    刘备给廖化一个武陵太守的称号,不仅仅是给了廖化一个名分,同时,也为了让廖化尽快把武陵夺回来。

    廖化并不是不理解刘备的用意,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动身。

    在廖化的眼里,武陵的战略价值远远不如秭归、夷陵、夷道这三地更重要。

    廖化还认为,把江东军的兵力吸引在熊山一带,将士们可以更好的发挥战果。

    所以,廖化对于那个名义上归自己管理的城池才会一点都不在乎。

    所以,廖化虽然没有阻止士卒们把自己的任命公布出去,但他也从来没有主动去探索过。

    自己的将士都在山上,敌人不可能为自己宣传。

    能把消息传播开的,有且只有一人,那就是联络沙摩柯的马良。

    仔细打量着面前的青年,廖化可不会觉得,稳重的马良会派来这么一个不成熟的年轻人。

    廖化:“你究竟是谁,来见我的目的,又是什么?”

    青年倒也坦然,“我叫习宏,武陵从事樊胄托我给你带个话,孙权背盟偷袭,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为了保存有用之身,樊将军诈降江东,现在吕蒙死了,敌军群龙无首,樊将军准备兴义兵反叛。”

    看到青年信誓旦旦的表情,廖化正考虑怎么劝诫,对方又开口了,“我的哥哥零陵北部都尉习珍同样愿意跟随樊将军一同起事。”

    青年眉飞色舞,“樊将军能够聚集数千人的队伍,我哥哥同样可以号召几个县的义兵起事,一旦得到廖太守你的声援,我们又怎么会失败呢。”

    廖化远没青年那么乐观,青年这么一提,再次勾起了廖化的回忆。

    在夷陵之战前,确实在武陵和零陵地区掀起了反抗孙家统治的起义。

    具体谁参与,又发生了什么,廖化早已经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一次的起事失败了。

    人心思汉,是一件好事,而且,将士们舍弃性命起事,也同样值得感谢,但是,眼下不是起事的最好时机。

    廖化略一沉思,“你们准备了多长时间,准备什么时候起事。”

    习宏拱了拱手,态度变得很恭敬,“下个月初就会行动”

    说完之后,习宏又补充了一句,“无论廖将军来或者不来,我们都会行动。

    看到习宏的态度,廖化虽然知道劝不动,但还是继续进行劝诫,希望对方能够让两位起事的将领稍等。

    听完廖化的话,使者有些不满,“廖将军,汉中王任命你做武陵太守,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任。”

    “你放任治下的百姓遭到敌人的压迫,忠于主公的人受到残害,你会愧对主公的栽培,知道吗?”

    虽然面对指责,但廖化倒也没有生气。

    沉默了片刻,廖化做出承诺,“这样吧,你让樊胄和习珍两个人给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五月之后,你们一定保护好自己,等我解决了熊山的问题,不论怎样,都会给两位义士一个满意答复。”

    习宏面露怀疑,“廖太守莫非是在缓兵之计,举义的事情已经商量好了,恐怕没办法再拖下去了。”

    廖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既然说了,就一定会做到,如果你们相信我廖某,就给我点时间。”

    “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我既然选择留下,我的目标不仅仅是熊山、武陵,甚至不是江陵,我一定要把江东军赶出荆州。”

    “你可以转告樊胄从事和习珍都尉,在消灭敌人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保存好自己,事不可为的时候,我廖某这随时欢迎义士们的帮助。”

    会做出这种决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熊山上的军民数量得有数千人,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安置,那么,熊山的局势随时都会崩盘。

    只有保证熊山上队伍立于不败之地,廖化才能考虑其他战场。

    但是,这些考虑,根本不能跟习宏说。

    一方面,习宏未必能够理解。

    另一方面,廖化还不能因为一面之缘,过于相信习宏。

    尽管得到了廖化的答复,但是,习宏并不甘心,进行全方位的游说。

    但是,廖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该说的都说过了,该劝的也都劝完了,也就只能送客了。

    当然,廖化没有让习宏一个人离开,而是亲自礼送习宏出营。

    在营门位置,廖化指派了两个亲信,以跟随习宏共同拜见樊胄和习珍为由,共同下山。

    为了防止习宏的身份有问题,廖化挑选了两个机灵的人,他不仅要求二人提高警惕,反复强调,如果习宏有诈,立即动手杀死人,决不能泄露军机。

    对于无功而返这件事,习宏似乎很不甘,离开的时候,多次回头,但廖化始终没有改变主意。

    原本廖化还可以慢慢思索下一步部署,知道武陵和零陵两郡可能出乱子之后,廖化只能优先去考虑处理熊山的粮食危机。

    这一着急,廖化还真想到了好办法。

    目送着习宏彻底走远,廖化转身回营,直接来到了詹晏的营帐里。

    伤筋动骨,需要恢复一百天,詹晏现在已经休息了六七十天。

    箭伤已经基本恢复,甚至可以进行轻微活动。

    看到廖化之后,詹晏赞叹不已。

    “你在山里做的这些事情,狗子已经跟我说过了,我真是自愧不如,也许,江东军奇袭荆州之后,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统兵权交给你。”

    廖化笑了笑,“你可是咱大汉的伏波将军,我还等着和你一起打到长江以南,怎么可以总说丧气话。”

    詹晏的态度变得严肃,“我没丧气,是真的自愧不如,我守卫熊山的时候,一心只想活下去,希望收复失地,根本没想到,熊山会有如此战争潜力。”

    廖化没有和詹晏继续客套,詹晏的话,至少给廖化释放了两个信号。

    詹晏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听从廖化的指挥。

    同时,詹晏认可廖化的战略,至少不会对发展熊山的战略有意见,不太会仓促下山,进行攻城略地。

    只有这样,廖化才能放心把熊山军务托付给詹晏。

    廖化:“你可能已经听狗子说过了,咱们山上最近混进来了不少人。”

    詹晏点点头,“没错,我认为,敌人一定在这些上山的平民中混进了斥候,你可需要仔细甄别。”

    廖化摇了摇头,“斥候的事情并不重要,咱们虽然在熊山里扎下了大营,但队伍随时可以转移。”

    “而且,咱们在山里部署了大量斥候和暗哨,敌人一旦上山必然会被发觉。”

    叹了口气,廖化继续说道,“他们打探咱们的消息,也不会有太多意义,我担心的,是粮食问题。”

    “咱们的粮食,坚持不到秋收,所以,我需要立即打通粮食的通道。”

    廖化的神色变得很庄重,“等我们下山之后,山上的事情就麻烦将军了。”

    詹晏和廖化两个人也算是战场上结下的友谊,而且,两个人的目标一致,双方倒也没有客套。

    对于廖化这种简单直接的风格,詹晏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但他还是面带愁容,提醒廖化行事一定要谨慎。

    廖化理解詹晏的顾虑,在巫县战败之后,他多次组织部队下山,却根本没有取得成绩。

    最大一次出兵规模,廖化动用了整整两千人,最终,陆逊并没有还击,廖化只能无功而返。

    廖化倒也没有跟詹晏解释太多,这一仗必须打。

    将士们在巫县吃了一个大亏,必须在其他地方捡便宜。

    不论是进攻巫县、巴东、秭归,还是夷陵,大军下山会立即被敌人察觉。

    兴山城却不一样,由于夹在熊山中部,城池纵深特别浅。

    站在熊山上,可以俯瞰城内,如果运气好,还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廖化这一次出兵,不单单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取战略上的主动。

    所以,这次出兵,廖化不仅会统帅关平和陈邵的部队。

    他还要带领自己那三百精锐将士。

    (作家说的东西,的书友可能看不见,在正文解释一下,原本第83章许诺给大家免费,今天突然发现变成了付费篇,调整半天没调回来,上架后发不了免费了,如果在作家感言里加一章免费,顺序会乱,为表示歉意,过段时间加更两篇,作为补偿,昨天欠的一篇,也不会忘,太抱歉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