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93、破局手段

    带兵进攻兴山城的主要目的,还是挽回士气。

    同时,阻碍敌人的斥候在兴山城以北的区域展开侦察。

    除了这两个目的,廖化也存了确认山中通道施工进程的想法。

    熊山上日益增长的人口,让廖化提前做了决定。

    通道完工之后,除了向上庸求粮食,廖化还会在第一时间使用这条通道,把将士的家眷以及老弱病残送回更安全的上庸。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消耗粮食的人数,让没有战斗能力的人回到安全的后方,还能让将士们失去家眷的牵挂,心无旁骛的杀敌。

    阻止兴山城的敌军斥候打探北方情报一事,就变的尤为重要。

    敌人的斥候想要北上,只有两种途径。

    首先,水路的快船巡逻。

    其次,就是指派陆路的斥候。

    前者,廖化可以通过拦江铁索进行阻拦。

    虽说熊山里的物资匮乏,但总归还是有一些铁索。

    即使没有能力打造一整条铁索,将士们也可以将多段铁索连接在一起。

    后者,应对的方法相对复杂很多。

    西岸方向,可以部署重兵扎营,进行拦截。

    除非敌人拥有绝对兵力优势,或者,愿意冒着兴山城失守的风险,否则的话,敌人不会轻举妄动。

    东岸方向,廖化只需要收复在兴山城北部设立的那两道防线就可以了。

    这次出兵,廖化带了近两千人,大部分是战兵,一小部分是工匠。

    为了实地进行试验,完工的木牛和牛车也一同随军带走,运输粮食和物资。

    这一次行军规模和上次大致相当,但是,携带的粮草物资更多。

    幸运的是,由于苏由和施工队伍的赶工,不少险峻的通道已经打通。

    大量物资终究还是拖慢了行军速度,廖化军主力到达熊山东侧的山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天。

    俯瞰山下的兴山城,廖化发现,敌人对熊山一线加强了戒备。

    兴山城的北城外,建立了一座大营,营里似乎有不少敌人。

    除了直接的兵力之外,敌人兴山城的外围,还有大量巡逻部队。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部队,廖化相信,敌人的斥候只会更多,也更隐秘。

    河道上,不少快船往返巡逻。

    如果廖化上一次带兵突袭的时候,遇到这种防御状态,那么,廖化也只能望城兴叹了。

    没有仓促发起进攻,命令士兵休息的同时,廖化派出斥候,下山侦察。

    斥候很快带回消息,西岸埋伏着大量敌人的斥候,不少人在熊山里。

    廖化军斥候根本没有办法偷渡到东岸去。

    可以通行的地方,只剩下了浮桥。

    在前一次的战斗中,廖化军毁坏了浮桥,然而,敌人修复了浮桥。

    敌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没有在浮桥东岸修筑水军大营。

    但是,敌人还是在浮桥两端部署了大量士兵,甚至还设立了一些方便将士们休整的帐篷。

    帐篷外,杂乱的堆放着大量毁桥设备和各种物资。

    斥候认为,一旦廖化军重兵下山,敌人必定会快速摧毁浮桥。

    上场战斗中,迅速夺取浮桥的场景,恐怕不会重现了。

    更糟糕的是,斥候侦察时不够小心,敌军斥候已经发现了廖化军的存在。

    不少敌人斥候已经开始搜索廖化军行踪。

    斥候认为,继续拖下去,敌人早晚会摸清楚山上的廖化军虚实。

    斥候的话,帮助廖化下定了决心,他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敌人同样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廖化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他没有在一轮突击中押上全部筹码。

    自己和陈邵两人带领大部分兵力下山,力图一战夺下浮桥。

    关平则留守在山上,组织剩余兵力搭建营地,接应陆续赶到的将士们。

    廖化带领三百勇士担任先锋,在没有充足盾牌使用的情况下,为了遮挡敌军箭矢,将士们携带了大量木板。

    几场战斗,让这支三百人部队,出现了大量伤亡。

    但是,优厚的待遇和抚恤,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廖化很快补充好兵员。

    老兵带新兵,不仅将士们斗志高昂,还拥有极高战斗力。

    为了保证攻击效果,廖化亲自带队担任先锋,同样为了隐藏身份,避免吓跑敌人,他甚至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

    在下山路上,廖化军与上山侦察的敌军斥候迎面相撞。

    敌兵意识到廖化军有行动,立即转头离开。

    廖化军几乎是跟在斥候身后下山了。

    斥候一边逃,一边出声示警。

    浮桥西岸的敌军看到了冲锋中的廖化军。

    大概觉得廖化军兵力不多,敌人没有第一时间销毁浮桥。

    派出少量部队阻击的同时,西岸守军开始携带西岸的物资经由浮桥朝东岸撤退。

    负责阻击的敌人一触即溃。

    敌军这才意识到廖化军实力超乎想象,这时候才真正有人开始破坏浮桥。

    通过劈和凿,那些中部开始,靠近东岸的位置,组成浮桥的渔船大多受到破坏。

    然而,由于敌人没有充足时间反应,西岸的浮桥基本本保存完好,整个浮桥又是一个整体,所以,浮桥依旧浮在水面上。

    到达浮桥西岸边,廖化和将士们远眺河道另一端。

    廖化军和守桥部队隔着河道抛射。

    不时有倒霉蛋中箭负伤,箭矢的杀伤力已经降低了不少。

    敌兵仍在继续破坏浮桥,河道南方,多艘巡逻敌船也正在朝浮桥方向驶来。

    船上的敌人射出稀稀拉拉的箭矢。

    将士们纷纷用盾牌和木板进行遮挡,没有防具的士兵也尽量压低身体,减少受攻击的面积。

    敌人的攻击大多落空了。

    廖化回头望去,陈邵的部队刚刚离开熊山,和浮桥有一段距离。

    继续等下去,浮桥很有可能会被彻底破坏,无法使用。

    当机立断,廖化命令将士们立即强渡。

    这支廖化一手打造出的精锐,倒也没让廖化失望。

    承受着敌人远程打击,士兵们没有退缩,令行禁止。

    老兵带着新兵冲的同时,大批伍长和什长亲临一线。

    刚刚踏上浮桥的时候,对岸的敌军不断发出嘲笑,甚至有敌方的射手高声报出射中的廖化军将士数量。

    和敌人的喧闹不同,廖化军保持了极度沉默。

    将士们迅速,有纪律的突进。

    冲到浮桥中部之后,敌人有些紧张,不时响起敌人军官呵斥士兵的声音。

    敌军破坏东部浮桥的速度开始加快。

    岸边的敌人不停射击,快船不断接近,被破坏的浮桥也越来越多。

    渐渐的,将士们已经难下下脚。

    不知道哪一名聪明士兵第一个想到使用木板的办法,木板成功堵上窟窿,将士们踩踏而过。

    渐渐的,其他将士有样学样。

    除了木板,盾牌也被当成了踮脚物。

    将士们找到了渡河办法,但是,行动速度终究受到了影响。

    渡过中部浮桥的时候,敌人在东部浮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破坏。

    有一段浮桥破坏的比较彻底,只剩下了两侧连接用的绳索。

    窟窿太大了,将士们手里的木板根本堵不上。

    廖化倒是能想到办法,但是,他位于队伍的中后方,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应。

    “噗通”一声,一人跳下河道。

    廖化记得跳下水的人,是名伍长。

    这名伍长个子不矮,河水却还是没过了他的胸部。

    廖化隐约听到伍长在呼喊,要求身后战友踩着他的肩膀通过。

    伍长的表现,当然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大量箭矢很快朝着伍长射了过去,大部分射到了水中和浮桥上,少部分射中了伍长的身体上。

    中箭之后,伍长倒在水里,水面渗出了血水。

    没等附近的士兵下水救人,伍长拽着绳索重新站起,吐掉嘴里的水,大声呵斥,让战友们加快速度。

    一时间,三百勇士士气大振,争相高呼‘过河’。

    将士们踩在战友肩膀上,快速通行。

    在伍长的激励下,不少人忘记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也不再害怕河水过胸带来的窒息。

    争着跳下河道,担当起战友们的人肉浮桥。

    到了后来,即使适合放置木板的地方,为了争取时间,也有勇士先一步跳下水。

    廖化军一往无前的气势,把敌人吓傻了。

    守桥将士根本来不及放箭,廖化军便杀过河。

    敌人没有进行像样抵抗,迅速崩溃。

    前方将士在杀敌,后方将士负责加固浮桥,把跳下河的战友们救回桥上。

    双脚踩在浮桥东岸,廖化回头看去,陈邵麾下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浮桥另一侧。

    远远望去,看不清正脸,但是,从穿着打扮上看,来人似乎叫陈东,是陈邵的亲信部将。

    廖化立即派人,通知陈东快速渡河,守住浮桥,接应陈邵。

    廖化亲自组织士兵,攻击北方那两道防线。

    两道防线本是防御刘封时修建的,位于浮桥北方。

    兴山城的防御重点在熊山,所以,防线上的兵力不多。

    这条防线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上庸兵南下,面朝兴山城的方向,可没有建立太多防御工事。

    廖化对这两道防线非常重视,只要能够将这两道防线收复,将士们就可以利用防线上的营地和物资强大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封闭敌军斥候的侦察视野。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94、雷霆行动

    廖化和他的将士,并不是第一批冲击兴山城外第二道防线的人。

    江东军那些守桥部队中,不少溃兵慌不择路,逃向北面防线。

    除了敌情,溃兵同样把恐惧和混乱带到了防线上。

    夺桥战事发生后,防线上的江东军提前做好了战争准备。

    敌人不仅拥有充沛体力,还进行了充足备战。

    廖化军刚一进入敌军射程,立即有断断续续的弓箭开始射击。

    按照常规的打法,廖化和三百勇士或许能获胜,但是,损失一定会加大。

    因此,冲锋的时候,廖化的目光不断在敌人的防线上寻找着。

    廖化希望找到一个关键目标,通过雷霆般的行动,瓦解敌人抵抗意志。

    很快,廖化找到了一个合适目标。

    那是一个手持弓箭,面色惊慌的青年。

    青年给廖化的印象,太深刻了。

    青年不仅仅是站在河东岸放箭,射伤大量廖化军将士的罪魁祸首,他还射死了一名勇敢的士兵。

    更嚣张的是,青年每命中一次,就会大声喊出来。

    在夺取浮桥的战场上,青年逃过一劫,廖化也没想到,对手居然逃到了这处防线上。

    指着青年,廖化大声高喊,“这名持弓贼子射杀了咱们多名将士,谁能杀死此人,赏银五两,同时,无论什么身份,都直接升到队率。”

    队率也是军中小官,廖化有权任命,每名队率统帅五十名士兵。

    廖化这支军队有三百人,理论上讲,廖化可以有六名队率。

    但是,部队草创,军务繁忙,廖化可不想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任命太多军官。

    同时,也为了给将士们的立功封赏,留下余地。

    所以,队率的职务空了下来。

    如果廖化真的履行承诺,这就意味着,那位因功提拔的队率,会是军中第一人。

    第一人的价值,远超过职务的实际价值。

    廖化倒也不担心军官的能力不过关,毕竟,战争是最好的老师。

    听完廖化的承诺,已经疲惫的将士们再度爆发出力量。

    将士们源源不断发起进攻。

    被廖化当作目标的青年反应倒也很快,仅仅射出一箭之后,就意识到自己遇上麻烦了。

    青年弓手扔掉了弓箭,转身就逃,试图往方向的更后方逃亡。

    在廖化军接近防线的时候,敌军试图上前阻拦,但是,将士们仅仅一轮冲锋,就把敌人的防线给打穿了。

    将士们锐不可当,敌人却没有拼命反抗的勇气。

    敌军将士大多意识到了廖化军的目的,虽然敌人的军官一直在呵斥着众人抵抗,士兵们却大多故意放慢脚步,避开廖化军勇士的进攻方向。

    敌兵的躲避,给廖化军的追击让开了追击通道。

    逃亡的青年弓手自己也很不争气,接连摔倒在地。

    每次跌倒之后,青年都会立即爬起,但是,他的速度受到了影响。

    终于,最后一次摔倒之后,青年放弃抵抗了,原地坐起,面朝着廖化军将士,屁股一点点向后挪动。

    青年似乎也意识到自己退无可退,看着廖化军将士,不住的求饶,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廖化当然也听到了对方的求饶,但他很快将目光移走,不再理会。

    即使不为自己的士兵报仇,仅仅为了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减少战场上的伤亡,青年也非死不可。

    廖化没有等太久,很快,战场上响起一阵欢呼声。

    目光重新转回青年的位置,一名长枪兵枪挑着青年的首级,高声呼喊。

    首级只有一个,功劳也只有一份,一人欢喜,无数人忧。

    错失触手可及的大功,很多人心里憋着一股怒气。

    很快,将士们把注意力重新转向周围的敌人,首功虽然没了,但是,杀敌依旧可以立功。

    廖化并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将士们就自发杀了出去,把情绪宣泄在敌人身上。

    和如狼似虎的廖化军将士不一样,江东军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刚才,他们坐视青年弓手被杀,人心早就散了。

    轮到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只能照顾自己,个别不厚道的,直接丢掉武器跑了。

    少数反抗者当场被杀,更多人丢掉武器投降。

    有一些降兵开口晚了一步,被杀。

    但是,大多数降兵保住了性命。

    意识到敌军斗志瓦解,廖化不想多做杀戮。

    命令将士们停手后,廖化开始争取降兵投靠。

    这些降兵可以成为廖化军宝贵的人力资源。

    为了争取人心,廖化提出了荆州人不杀荆州人的口号。

    原本廖化以为,江东军中至少有一半的荆州人,出乎廖化的意料,现场除了军官,都是荆州人。

    而且,降兵们告诉廖化,第一道防线的守兵也是相同情况,而且,那里的守兵人数更少。

    略一思索,廖化就明白了敌将的意图。

    在城外布防,生活条件肯定没有在城里好,尤其是远离城池的两道防线。

    所以,江东军才会把自己人部署在城里,把‘外人’放在城外。

    收复第二道防线后,廖化命令一名降兵,带着他的刀子和外衣,前往第一道防线,说服敌人投降。

    利用说降敌人的这段时间,将士们就地休息,降兵开始打扫战场。

    廖化履行了承诺,当众宣布,杀死青年弓手的士兵成为一名队率,至于赏银,等到回山之后会发放。

    青年的首级被廖化随手放在脚边。

    现场的其他士兵都羡慕的看着新一任队率,不少人窃窃私语,表示自己也会在进攻下一道防线的时候立下大功,成为队率。

    士兵们的愿望注定落空了,派出去劝降的士兵原路返回,带回了第一道防线的使者。

    使者投降了,很显然,第二道防线上的成功,影响了第一道防线的战果。

    防御最坚实的防线已经失守了,那座警戒性质更大的防线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反抗兵力。

    在降兵提出劝降之前,防线上收拢了不少败兵,得知了廖化军的猛烈攻势,更看清楚了很多溃兵已经吓破胆的事实。

    不论是刀,还是外衣,对方都没有选,原物奉还。

    对方反而送上了自己的刀子,表示降伏。

    两道防线迅速平定,廖化看向了那名放在自己脚步的青年首级,杀一人救下的,又岂止几十人的性命。

    安排部将接管两道防线,打扫战场,布置防御之后,廖化孤身一人返回浮桥旁。

    这时候,浮桥上的战斗也到了最后的时刻。

    廖化虽然击败了守卫浮桥的敌人,但是,敌人的水军却没有立即撤军,而是继续破坏浮桥。

    快船上明显带着引火物,大批火箭从船上飞起,射向浮桥方向。

    不少火箭引燃了浮桥,桥上的部队立即进行灭火。

    然而,灭火的速度远没有点火的速度更快。

    两岸的部队纷纷使用火箭还击。

    敌人这几条船明显准备充分,火箭射中船舷,火势也会迅速熄灭。

    仔细看过去,廖化这才发现,船舷挂了浸水牛皮,起到足够的防火作用。

    即使流矢引把船引燃,敌人也会迅速扑灭。

    敌船准备的很充分,廖化相信,敌人必然也随船准备了近距离破坏浮桥的设备。

    目前只是为了防止廖化军将士反击,伤到船只,才不敢轻举妄动。

    找到了留守东岸,指挥作战的陈东,廖化:“火箭进攻无效,你为什么不派人下水凿船?”

    陈东摇了摇头,“将士们不敢下水,水太凉。”

    听完陈东的话,廖化想到了自己的旧将牛高。

    没有多说话,廖化来到了存放毁浮桥工具的地点,现场果然遗留了大量锤子和凿子。

    一边脱去衣物,廖化一边高声呼喊,“在场诸位,都是荆州或者江东的大好男儿,难道就没有一名敢下水的勇士?”

    陈东麾下的这些士兵,要么是跟着陈邵投降的江东兵,要么是荆州的本土部队。

    不论是江东,还是荆州,最不缺的就是弄潮儿。

    现在虽然很冷,但是,对于善水的将士来说,并非完全是个挑战。

    果不其然,很多士兵受不了廖化的激将法。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不下水的是孙子,”这类豪迈的壮胆话语纷纷响起。

    不时有人来到廖化身边,拿起一套凿子和锤子。

    廖化给将士们打气,并且表示,战后会亲手为将士们敬酒。

    陈东同样被廖化刺激到了,他也脱掉了上衣,来到廖化身边,试图寻找凿船之物。

    廖化却制止了对方,他认为,自己陪着将士们下水就足够了,岸上和浮桥上,同样需要有人负责。

    取过最后一套锤子和凿子,廖化跟随士兵们下水,朝着敌人的快船游了过去。

    将士们发起进攻的时候,敌人并没有反应过来,等到敌人做出反击的时候,一条快船已经被凿沉了。

    其余快船迅速南下,仓皇撤离。

    赶走了敌人,下水的士兵们就近爬上浮桥。

    立即有将士们取过衣物,帮士兵们披上。

    即使这样,廖化还是觉得冷彻骨髓。

    廖化侥幸获得了水面上的胜利,但他还是低估了河水的冰冷。

    不少下过水的士兵正在打喷嚏。

    廖化觉得,这些将士很可能因为感冒失去战斗力。

    远处响起隆隆战鼓声,战争还没有结束。

    廖化也没想到,兴山城的敌人会在这个时候才反击。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95、迟来攻势

    顾不上身体不适,廖化胡乱披了件衣服,来到陈东身边。

    不需要廖化提醒,陈东已经做了第一轮部署,士兵排列好防御阵型。

    陈东报称,这一轮进攻的敌军是从兴山城外大营直接冲过来的。

    敌军人不少,但没有骑兵。

    冲在最前方的,都是手持短刀盾牌的江东兵将。

    敌军到达浮桥战场,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

    廖化军将士连战连胜,斗志高昂。

    几乎刚刚把伤兵与身体不适的将士们转移到后方,战斗就打响了。

    敌人的攻势很猛烈,廖化军的反击也同样凌厉。

    期间,廖化也想使用弓箭助战,但是,廖化还没有调整好状态,拉不开硬弓。

    廖化只能把指挥权交给陈东。

    陈东的指挥倒也中规中矩,没犯错误。

    敌人的进攻也很保守。

    所以,两军的僵持状态一直没有被打破。

    陈邵统帅的西岸部队很快解决了浮桥上残留的火情,并且,将浮桥破损处修补好。

    部队登上浮桥渡河,支援东岸战场。

    敌人看到援军之后,鸣金撤军。

    对于敌人这场吃来的攻势,廖化并不理解。

    浮桥战事进行的最激烈时,敌人选择按兵不动。

    哪怕敌人对廖化军发起反击了,敌人城里的主力部队依旧迟迟没有行动。

    给廖化种感觉,敌人对于反击廖化军这件事情,并不上心。

    陈邵很快来到廖化身边,似乎说了很多。

    然而,廖化身体不适,没有仔细听。

    叮嘱陈邵保护好浮桥,挡住敌军反攻之后,廖化在少量士兵的护卫下,和伤兵以及下过水的将士们回到山上休息。

    果不其然,第二天,廖化和很多人感冒了。

    幸运的是,关平已经在山上搭建好了临时营地。

    将士们在营地中休息,山下军务都交给关平和陈邵两人处置。

    廖化觉得自己身体状态基本恢复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营地中依然非常忙碌,大量将士转运物资,这座临时搭建的营地,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军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看望过营中的伤病将士,确认大多数人身体无大碍,叮嘱众人安心休养之后,廖化来到营地边缘。

    俯瞰山下,战局尽在廖化军掌控中。

    浮桥似乎完好无损,浮桥两岸新增了两座大营。

    西营位置远离浮桥,大军在浮桥和熊山的中部驻扎。

    东营则紧邻浮桥。

    站在山上,廖化无法掌握最新情报,他立即下山。

    在西营主营帐内,廖化见到了关平。

    如果面对的是陈邵,廖化多少得保持点警惕心。

    和关平在一起,廖化一点不用防备。

    见到廖化,关平也很高兴。

    关平直接讲起战后部署。

    夺桥胜利之后的第一天,敌人发动过两次大规模反击,关平一度带兵过河增援。

    敌人的进攻都失败了。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保持了默契。

    两军都增加了斥候和巡逻士兵的数量,但是,没有人再发动进攻。

    廖化军部署在三处要地上,将士们各司其职。

    廖化的三百精兵,守在东岸的两道防线上,防止敌人斥候北上。

    关平统兵驻守西岸大营,陈邵带队防守东岸营地。

    可以说,整个兴山城外,都在大肆建设。

    进攻失利之后,敌人放弃了大兵进攻。

    但是,他们没有忘记派出斥候,大肆破坏。

    敌人水军也曾进行过一场试探进攻。

    敌人派出了五艘快船,趁着夜色偷袭。

    但是,敌人的船队没能接近浮桥,在浮桥南边很远处,被拦江铁锁挡住了进军通道。

    铁锁只是水陆防御的一部分手段,关平和陈邵两将还分别在铁锁两端部署了弓箭手和会水的士兵。

    廖化军的拦江铁锁不是一个整体,很容易破坏。

    但是,敌船不敢冒着后路被截断的风险,贸然北上,最终,船队无功而返。

    廖化军在兴山城战场占据了战略主动之后,开始调整状态。

    将士们不仅加强防御部署,还进行充足战斗准备。

    西岸大营远离战场,危险不大。

    所以,这座大营存在的主要意义,是阻碍敌军斥候侦查。

    孙桓未必敢冒着兴山城兵力空虚的风险,强行渡河攻击西岸。

    再说了,即使孙桓侥幸得手了,敌人依旧会退回兴山城。

    东岸大营才是战争的主战场。

    了解完情况,廖化开始过河,关平也跟着一起。

    关平补充了一句,他已经派人前往房龄,请求房龄守军速速调拨粮食支援。

    两个人很快过了浮桥,来到东边的营地。

    西岸防御中规中矩,东岸防御却已经和铁桶一样了。

    可以看出,陈邵对营地的防务很很上心。

    陈邵也不是个蠢人,他已经背叛了江东,注定无法回头。

    只有跟着廖化走,才能保全性命。

    东岸大营以敌军的帐篷为基础,进行了充分扩建。

    除了必要围墙和鹿角之外,水面上还存放了一些木筏。

    木筏数量不多,也无法进行大兵团运输。

    但是,这些水上工具可以执行最简单的运输任务,转运少量兵员和物资。

    廖化甚至发现,不少木筏上堆满了柴草。

    陈邵确实有过思考,这些木筏可以在必要时候承担起火攻任务。

    军中有不少工匠,这些人正在建设投石车。

    其实,除了投石车之外,连弩车也有很大的攻城价值,射击精度更高。

    但是,陈邵还是集中了全部人手,制造投石车。

    廖化理解陈邵的选择,投石车在使用过程中,性价比更高。

    多辆投石车同时开工,建设进度最快的一辆,已经出现了大致轮廓,预计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投上战场。

    投石车的制造速度比木牛快多了,并不是说投石车的制造难度会比木牛更小。

    投石车的技术比较成熟,军中也曾多次使用,制造起来不算难。

    而且,投石车的结构比较简单,大量物料可以在简单加工之后,直接使用。

    除此之外,由于营地靠近熊山,石料也很容易就地获取。

    在遇到陈邵之前,廖化对这名降将的备战很满意。

    见到陈邵之后,廖化只能苦笑。

    陈邵一共做了两件事。

    先是诉苦,凸显将士们建造大营时的辛苦和不易;紧跟着又进行表功,请求廖化给将士们奖赏。

    按照陈邵的说法,他和将士们多次击退敌人主力攻击,杀伤了大量敌兵。

    如果廖化相信陈邵的说法,那么,仅仅进攻陈邵消灭的部队就得有上千人。

    廖化也明白,陈邵邀功的目的是为了表态,更是为了心安。

    陈邵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很差,担心廖化借刀杀人,也是情理之中。

    廖化安慰陈邵,所有的战功都看在眼里,只等时机合适,就会对将士们进行奖赏。

    安抚完陈邵,廖化给东营部队下达了两条命令。

    首先,继续扩建东岸营地,加大对浮桥的保卫。

    其次,加快投石车的建设速度。

    既然孙桓选择当缩头乌龟,那么,廖化军就应该主动出击。

    将士们千里迢迢来到兴山城,最终目的还是挽回士气,打出威风。

    摸清楚兴山城敌军的兵力部署,更有助于下一步的行动。

    廖化希望,在掩护后方粮食的运送之前,一定要把敌人先打服,至少,也得施加足够压力。

    如果能够调动陆逊在西荆州的兵力,那就更好了。

    麾下兵力不多,而且,队伍远离后方作战,没有战败的资本。

    廖化鼓励陈邵和关平两人对下一步的作战发表意见。

    东岸的战斗与陈邵息息相关,所以,他先开口。

    陈邵和孙桓共事过一段时间,对这名守将的处事风格和行事特点都有所了解。

    陈邵觉得,孙桓行事鲁莽,可以利用对方性格的弱点,引诱敌人出城作战。

    一旦敌人离开兴山城城墙的保护,那么,野战能力更强的廖化军将会一战获得胜利。

    关平却并不认可陈邵的判断,孙桓曾多次带兵发起进攻,但是,他的进攻都非常谨慎。

    一旦廖化军有增兵的迹象,敌人就会立即撤退。

    关平认为,孙桓的用兵方法有了显着的变化,对方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采用老办法应对,并不合适。

    关平的建议简单粗暴,他希望廖化直接暴露身份,组织部队展开强攻。

    廖化的名声在西荆州比较响亮,得知廖化亲自带队之后,敌人大概不会轻举妄动。

    陈邵和关平两个人各执一词。

    最终,廖化还是接受了关平的意见。

    敌人拥有水军,兴山城外的地势又不易设伏,即使引诱敌人出城也很难一战成功。

    陈邵还是有私心,如果对兴山城发起进攻,那么东岸的部队会首当其冲。

    廖化没想通过强攻破城,但是,该有的攻击必须进行。

    敌人兵力虚实,防御弱点,通过正面佯攻,才能试探出来。

    廖化当场下命令,让二将下去准备,三天之后,部队会发起第一轮进攻。

    当然,这只是试探性进攻,摸清情况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廖化准备离开的时候,陈邵拦住了他。

    陈邵告诉廖化,丁奉来了,此时正在营里。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96、故人重逢

    在陈邵的带领下,廖化见到了丁奉。

    完成任务,陈邵立即离开,留下丁奉和廖化。

    丁奉并不是孤身一人来到廖化军的营地,他身边还有几名青壮。

    看到廖化,丁奉笑着说道,“廖将军,怎么样,我没食言吧,我回来了,而且,我带着好兄弟们一起投奔将军。”

    廖化拱拱手,“老实说,放走将军之后,立即后悔了,担心错失了一名勇将,得到丁将军的帮助,汉室可兴啊。”

    受到廖化的赞赏,丁奉似乎也很高兴,他把身后的几名青年都介绍给了廖化。

    丁奉原本是一名骁将,他结实的这些朋友也大多是勇士。

    随后,廖化询问起丁奉的一些私事,例如,家眷是否妥善安置,几个人有什么困难。

    丁奉坦言,自己和兄弟们的家眷已经交给了弟弟丁封照顾,众人都没有负担。

    名义上的主将潘璋已经战死,丁奉离开江东,倒也没有顾忌,可以心无旁骛帮助廖化。

    廖化直接开诚布公,“我训练了三百精锐,你是否愿意担任统帅?”

    丁奉迟早会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廖化也愿意给对方机会。

    对于一名新投降的将领来说,廖化的这份任命,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与孙权拿出解烦兵右都督职位来招降廖化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因此,丁奉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我才疏学浅,军中的资历不深,廖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

    廖化倒真不是在故作姿态,所以,立即展开说服,“你从孙氏夺取江东江东基业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为孙氏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论是能力还是战斗经验,都极为丰富,资历可以慢慢培养,我现在就需要你的帮助。”

    把话说到这一步,丁奉也没有继续坚持。

    廖化的支持并不能帮助丁奉树立威信,丁奉说的没错,他在廖化军中资历太浅了。

    廖化麾下的三百人,都是精锐,不知道多少人盼着主将位置。

    贸然让丁奉凌驾在众将士之上,肯定会引起众人的反对与不满。

    带着丁奉行动,廖化考虑最多的,是怎样帮助丁奉树立威信,同时,不损害部队凝聚力。

    到达第二道防线之后,廖化立即召集了在场所有将士。

    不出廖化所料,介绍完丁奉身份,任命丁奉担任整支部队的主将之后,将士们一片哗然。

    但是,这毕竟是廖化一手缔造的精锐,当廖化命令将士们保持安静之后,议论声立即停止。

    嘴上虽然不说了,廖化却还是在将士们的脸上,看到了不满和困惑。

    廖化:“现在,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话音刚落,立即有人开口。

    提意见的人,就是将士们争夺浮桥的时候,第一个跳入水中的伍长。

    伍长的脸色不太好看,他在水里坚持了太长时间,只怕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伍长倒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也完全不讲究说话方法,甚至质疑廖化命令不公正。

    这名伍长认为,整支部队多次作战,功劳比自己更大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如果廖化从这些人中选择主将,伍长或许也会有意见,但不至于不满。

    现在,廖化贸然任命了一名外来将领担任部队的主将,而且,这名主将刚刚从江东投降过来,没有立下任何战功,伍长就有些不服气。

    等到伍长发泄完情绪之后,廖化没有立即进行解释,而是环顾四周。

    盯着众人,廖化高声说道:“还有谁有意见?”

    众人似乎受到了鼓励,纷纷开口。

    提意见的人不多,提出的意见也基本和伍长大同小异。

    除了对丁奉资历和忠诚提出质疑之外,还有人不信任丁奉的能力。”

    等到大部分将士们提完反对意见,廖化阻止了众人的争吵,准备帮助丁奉说两句。

    丁奉却主动来到廖化的面前,抱拳行礼,打断了廖化,“我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廖将军请出军中的第一勇士,我愿意和对方进行比武。”

    丁奉的话让在场的众将士一片哗然,毕竟丁奉表现出的态度太狂妄了。

    军中是最容易沟通的地方,尤其是武人们,能动手的时候,一般不会多说废话。

    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决斗来解决,只要打服了,基本上也就服气了。

    但是这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一旦比试失败,不仅丁奉彻底失去威信,就连廖化也会给将士们留下识人不明的印象

    这种时候,即使廖化想继续重用丁奉,难度也变大了。

    但廖化决定支持丁奉,对方毕竟是自己选择的将领。

    看向军中将士们,廖化大声问道,“哪位勇士愿意出来,接受丁奉的挑战。”

    那名伍长最先开口,“我宋万愿意领会高招。”

    宋万开口之后,众人纷纷开口。

    廖化示意将士们安静,同时看向宋万,“宋万兄弟,你的身体状态还没完全恢复,这种时候和丁奉兄弟比试,对你不公平。”

    廖化原本也是好意,关心宋万的身体状态。

    宋万却对廖化的质疑很不满,他直接抢过身边一名士兵的长枪,耍了几手,枪法虎虎生风。

    宋万大声喊道,“廖将军,我是个粗人,身体早就恢复,如果姓丁的真能打败我,那我心服口服。”

    廖化同意了宋万的请战。

    择日不如撞,清出场地之后,比斗很快开始。

    由于不想两位勇将因为无用比斗负伤,甚至死亡,所以,廖化一开始就命令将士们取来了两根木棒,使用木棒比斗。

    比斗很快就开始,廖化虽然没有亲眼看过丁奉的实力,但宋万确实很会使枪。

    一根长棍也被宋万使得呼呼作响,但棍子终究不是长枪,宋万用起来有些不习惯。

    决斗开始之后,宋万一直在攻,丁奉一直在退,但是,廖化明显意识到,丁奉是在引诱宋万抢攻。

    果不其然,宋万很快在一次进攻中因为用力过猛踩空了,摔倒在地。

    丁奉也没有趁着宋万吃亏上前,而是站在原地。

    起身之后,宋万脸色通红,但他没有认输,调整好状态,继续朝着丁奉攻了过来。

    这一次,丁奉出手了,抓住机会,手中的棍棒在宋万的棍子上再次一拨。

    宋万又一次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上。

    再度起身,宋万没有继续进攻,愣愣的看向脚下。

    宋万倒也算是一个愿赌服输的人,行了个军礼,宋万向丁奉认输。

    最后,也不知道是有意找回场子,还是说着赌气话,宋万没好气的补充了一句,表示如果手里拿的是真枪而不是木棍,自己就赢了。

    廖化看完了整个比斗过程,他的心里和明镜一样,知道宋万是在嘴硬,丁奉确实赢了。

    丁奉却再次转过身,看向廖化,“请廖将军提供兵器,我跟宋兄弟两人重新比试。”

    这下子,不仅仅是在场的兵将有些哗然,廖化也有点不满了。

    刚才比斗的时候,丁奉的确占据了部分优势,但这并不是压倒性优势。

    比斗的功夫和沙场的技艺有很大的区别。

    刀剑无眼,丁奉不可能永远获胜,而且,两名都是自己的爱将,伤了谁都不好。

    听完丁奉的话,宋万也不走了,留在原地盯着廖化。

    众目睽睽之下,廖化也不能拒绝丁奉的请求,他突然间有点后悔,自己的任命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这名年轻人比想象中更傲气。

    廖化最终同意了丁奉的请求,派人取来了兵刃

    宋万要的是长枪,丁奉使用的却是短刀。

    一长一短,两把武器在长度上就分出了优劣。

    虽然提醒两人点到为止,注意安全,但廖化明白,一旦动起手来,难免会有死伤。

    所以,廖化时刻盯着面前两人,只等比斗形势明朗的时候,就立即出声劝两人出声,避免无可挽回。

    真实兵器对决很快开始,丁奉手持短兵器,却率先进攻。

    宋万同样不是一个庸才,长枪在手,不论是攻击速度还是力度,都远远强过了棍棒。

    丁奉的狂傲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资本,他的刀法非常凌厉,很快,短刀就压制了长枪。

    宋万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丁奉迟迟没有找到机会接近宋万。

    突然,丁奉脚底一滑,身体滑向了宋万的枪尖,而长枪已来不及收手。

    廖化刚准备开口,丁奉横持短刀,架住了宋万的攻击。

    兵刃相撞,短刀竟然将长枪磕飞。

    随后,丁奉收刀撤步,让开了战场,抱拳行礼。

    宋万同样心服口服,形了军礼。

    廖化对丁奉的表现很满意,在这场比斗中,终究无人受伤。

    队伍中或许依旧会响起不服丁奉的声音,但那些人只能由丁奉自己劝服。

    一名斥候赶到了比斗现场,斥候向廖化报告,将士们在侦察过程中,抓获了一队行迹可疑的商人。

    斥候没有放这些商人南下,也阻止了这些人北归。

    在廖化的要求下,商人们被带到了他的面前。

    商人一共有三位,斥候已经搜过身。

    三人确实很可疑,非但没有带任何商品,更没有携带足够的银两。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97、可疑商人

    其实,廖化有意把商人们带到自己的军队面前,想看看这三个商人的反应。

    面对军纪严明的将士们,商人们唯唯诺诺,似乎根本不敢看向杀气腾腾的将士们。

    从衣着打扮上看,这三人确实有可能是商人。

    为首一人身着丝绸,似乎是大富大贵的人,他身后的两名随从,同样不是身穿粗布短衣的普通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名商人确实形迹可疑,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南下。

    廖化主动开口,询问对方身份。

    身穿丝绸的中年人开口了,语调带着浓浓的北方味道。

    “这位将军,我们是北方的客商,原本准备了点儿特色,想到南方卖掉。”

    “我们三人行走到陆浑地区的时候,遭遇到了孙狼统帅的土匪。”

    “物资已经被全部劫走了,三个人一穷二白,请军爷高抬贵手,让我们回家去。”

    不论是孙狼还是陆浑,廖化都很熟悉。

    他是关羽的主簿,重生之后,为了掌握情报,调查了大量的情报,当然也想起了孙狼这个人。

    孙狼是陆浑的一个百姓,不仅拒绝服兵役,还带人打破了县城,杀死了县主簿,南下投奔关羽。

    对于这名投诚的暴民,关羽给予了充足信任并委以重任,不仅给了将军印,还调拨了兵力,让孙狼统帅,回到陆浑,响应关羽的北伐。

    吕蒙偷袭荆州的时候,关羽仓促南下,当然也就没顾得上派人联系孙狼。

    廖化原本觉得,这个孙狼只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万万没想到,对方居然坚持了半年之久。

    比起孙狼,廖化更在乎面前三人的身份。

    针对疑点,廖化提出询问,“既然你们南下的时候遇到了土匪,财物被劫了,那么,土匪们为什么没有抢你身上的衣服,你身上这身丝绸,似乎不便宜啊。”

    中年人面露迟疑,吞吞吐吐,“这位将军有所不知,我们的衣物确实已经被敌人抢走了,但是,在我们南下的时候,我们又从其他人那里‘借’了三套衣服。”

    第一个回答,在廖化这里倒是过关,紧跟着,廖化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果我没有记错,陆浑应该是在司州,你们三个是北方人,却在身无长物的情况下离开司州,来到了荆州,这确实很可疑。”

    中年人的姿态更加卑微了,“将军又冤枉我们了,我们借衣服的时候,顺便借了不少银子,所以,路费倒也够使用一段时间。”

    “我们三个人的货物虽然都没有了,但是,这三匹马还可以换点银子,我们常年跑商,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南方缺马,这三匹马可以卖上高价,等我们赚钱了就返乡。”

    不管怎么说,中年人终究给了廖化回答,而且,这两个回答倒也站得住脚。

    在廖化提出询问的时候,中年人的姿态非常谦卑,一点都不做作。

    而且,廖化问什么,中年人就回答什么,绝对不多说废话。

    中年人的眼睛也很老实,没有到处乱看。

    这三人虽然行迹可疑,但是,确实很像商人

    廖化点点头,“好了,我相信你们,但是,前线打仗,你们不能继续南下了,回去吧。”

    中年人姿态依然摆的很低,等到廖化催促三人离开的时候,三个人才开始转身要走。

    廖化跟在中年人身边,似乎要送一程,两人倒也闲聊了起来。

    话题先是讲到了马匹,廖化反复叮嘱,只有活马才能卖钱,如果三人想赚到路费,一定要照顾好马匹。

    廖化甚至表现出惋惜,强调如果不是军中没有骑兵,他会自掏腰包买下马匹。

    在廖化的有意控制下,两个人的语速越来越快。

    中年人跟廖化诉完苦,廖化告知中年人,虽然有战事,廖化不能放任三人通过。

    但是,熊山那么大,是封不住的,三人不如绕开战争区域,走山路。

    廖化甚至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没有暴露自己的行军通道。

    将中年人带到这道防线的边缘时,廖化站住脚步,拱了拱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哥帮我向孙权问声好。”

    中年人同样回礼,“放心,我会的。”

    说完之后,中年人猛的站住,他的手迅速抬起,刚刚摸到胸口,廖化已经先一步出手。

    刀刃架在了中年人的脖子上。

    虽然斥候已经搜过身了,但廖化还是小心拉开对方的衣服,确认没有兵器。

    中年人对自己的问话明明做了充足的准备,却还是暴露了身份。

    廖化也没想到,巫县城门守兵盘查行人使用的简单话术,居然会起到这种效果。

    之所以会提到孙权,而不是陆逊,主要因为廖化怀疑对方是曹军的使者。

    没想到,这一赌,还真猜中了。

    中年人的嗓音有些沙哑,询问廖化,“你怎么看出来的?”

    廖化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出来,他只是有一点疑惑,没想到会被证实。

    他不能实话实说,要保持神秘感。

    廖化面无表情,“你刚才离开的时候,先迈了右脚,我麾下曹营出身的将士都有这个习惯。”

    中年人眉头皱了起来,他明显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没有浪费时间,廖化直接了当的提问,“曹军准备几月攻打上庸?”

    中年人的脸色瞬间大变,想了一会儿,张了张嘴,似乎准备回答。

    廖化第二个问题又过来了,“徐晃,夏侯尚究竟准备何时出兵?”

    这一次廖化没有给对方犹豫的时间,厉声喊道:“回答我!”

    中年人眼神依旧躲躲闪闪,“我军会在12月份出兵,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廖化叹了口气,中年人帮助自己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敌人必然计划在十二月之前发兵。

    廖化:“你们联络孙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江东军配合你们行动?”

    中年人似乎放弃了抵抗,点点头,“没错,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孙将军,但是,你不要妄想伪装成我们三人,我们已经去过一次江东,对方都认识我们,杀了我吧,我不会配合你。”

    廖化点点头,“既然你这么说,就好办了。”

    “你们有三个人,用不着都去见孙权,你选一个聪明伶俐的,继续前往兴山城,向孙吴报告。”

    “对了,”廖化似乎想到了什么,“你再让另一个副使原路返回,让他告诉徐晃,甚至曹丕,你们对上庸的想法,我们都了解了。”

    廖化收起手中的剑,笑了笑,“至于这位大哥,你只能跟我走一趟,咱们去上庸玩一玩,说不定能见到我们的副军中郎将呢。”

    中年人一脸的吃惊和不可置信。

    廖化大声喊了起来,“你还在等什么,等我后悔了,你们可就没有机会离开了。”

    不论中年人对廖化怎样怀疑,一个人被扣,总比三个人都困在廖化军营地要好的多。

    当然,廖化也没有给中年人暗中递话的机会,他只能在廖化面前传递命令。

    中年人看向南下的同伴,“见到骠骑将军,一定要把魏王的意思带到!”

    至于北上的同伴,中年人倒也没有过多叮嘱,仅仅提醒要实话实说。

    两名使者立即离开了。

    廖化有意纵容曹军使者完成任务,也是为了打乱敌人部署,破解荆州的僵局。

    不论曹军打算何时进攻上庸,现在这段时间,敌人应该开始部署了。

    密谋的关键在于被谋划的对象,并不知道这场密谋。

    让使者前往江东和曹营,等于是在明明白白告诉对方,上庸方向已经知道了曹军的进攻计划。

    廖化也在明确告诉敌人,上庸地区会做好战争准备。

    这种时候,曹军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暂时停止行动,重新调整计划,采用更谨慎的进攻方式。

    要么采用更激进的进攻方式,加快谋取上庸的速度。

    江东军的考虑,就复杂的多。

    上庸并不是江东军的直接进攻目标,原本跨越熊山夺取上庸这一块飞地,对孙权的意义就不大。

    现在,廖化军已经掌握了曹军计划,孙权出兵的可能更小了。

    毕竟,一旦荆州兵力空虚,会给熊山上的部队造成可乘之机。

    江东军可以不支援曹军,熊山廖化军却很可能翻越熊山,救援上庸。

    对江东军来说,熊山兵力会有所调整,这意味着,围歼廖化军余部的战机出现了。

    对大都督陆逊来说,上庸的战事同样会是打破西荆州僵局的一个契机。

    两位使者离开之后,廖化命令亲信把中年人带下去。

    廖化准备亲自北上,押送中年人回上庸。

    一方面是为了催促粮食的支援,另一方面则是亲自说服刘封做好战斗准备。

    廖化可不希望历史重演,更不想刘封在大战之前逼反孟达。

    为了快去快回,队伍立即出行。

    跟随廖化北上的,有一半都是丁奉带回的勇士。

    通过这种小细节,廖化试图展现出对丁奉的信任,提高丁奉的威望。

    到达粉水河畔的时候,廖化和一支运粮部队先锋相遇。

    廖化打听到,带领队伍进行援助的,恰恰就是王甫。

98、王甫来了(新年快乐)

    故友重逢,两个人都很激动,嘘寒问暖之后,开始切入正题。

    廖化有很多疑问,但他还是选择从曹军计划偷袭上庸的这件事开始说起。

    把中年人的供述,自己对曹军出兵时间的推测,都告诉了王甫。

    廖化希望王甫能提高警惕,对方却对他的情报并不重视。

    王甫表示,即使没有廖化的提醒,上庸将士们也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这几个月,房陵和上庸两城的城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曹军对上庸的野心早就已经暴露了,襄樊战事很久之前就结束了,敌人非但没有从前线撤军,反而不断往边境增兵,曹军斥候也多次越界侦查。

    不论是民间,还是军界,曹军进攻的传闻也不断流传。

    上庸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除了全郡备战之外,刘封还派出使者,向成都求援。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非但没有放心,反而皱起眉头。

    廖化的出现,确实让荆州战局与原本的历史出现了偏差。

    但是,对上庸的影响却不大。

    上庸兵得到了关羽军残部的补充,但是,南征失败,反而让上庸兵的兵力出现损失。

    一增一减,上庸的军事力量或许比历史上更弱。

    士气需要重整,损失的物资和兵员同样需要再次补充。

    王甫是一个稳重的人,既然他信心十足,或许上庸确实做好了战备。

    但是,坚固的城池也很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孟达是最大隐患。

    廖化却没有立即提出疑问,他更想知道兴山城外那场败仗的真实原因。

    尽管廖化在熊山打出了气势和名声,但他始终对刘封的撤军耿耿于怀。

    王甫表示,那天的失败其实是场意外。

    刘封确实曾经下达了坚守的命令,面对敌人的突袭,上庸兵最开始打赢了。

    但是,立功心切的李贤主动带兵离开防线,出击了。

    在追击过程中,李贤中了埋伏,派人回营求救,刘封不得不派出申耽救援。

    两军刚刚汇合,还没撤回大营,大批敌军突然从河道现身,袭击了李贤和申耽的侧翼。

    最终,前线部队大败,敌人跟随在败兵身后,冲进了营地内。

    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关羽军,也在敌人的这轮突袭中溃败了。

    王甫只能集结了少数精兵,来到刘封的营帐,把这名身体不适的副军中郎将救出战场。

    王甫不知道廖化的奇袭计划,刘封同样没有提起。

    所以,救出刘封之后,王甫立即撤出战场,沿途收拢败兵。

    知道廖化翻越熊山,偷袭兴山城的时候,部队已经退回了粉水边。

    虽然王甫立即派斥候返回打探,却没能得到廖化的情报。

    知道前因后果,廖化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未来。

    王甫做出进一步解释,上庸兵虽然打了败仗,但部队的主要损失并不在兵员上。

    士兵们的家眷都留在上庸,即使是打了败仗,和队伍分散了,将士们也会上山下河,努力往上庸方向逃。

    但是,武器装备上的损失却很难弥补。

    那些逃兵为了加快速度远离兴山城,扔掉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尽管在撤军的途中,王甫找到了之前廖化掩埋的那些战利品。

    但是,这些武器中有一小部分彻底破损,无法使用。

    即使那些可以使用的武器,也需要进行保养。

    挖出来的武器装备数量太少,没有办法弥补损失。

    王甫知道廖化关心什么,还告诉了廖化很多消息。

    比如,成都派来了使者,对上庸众将进行了封赏。

    只不过,刘备并没有增派实质性的兵力和物资援助。

    王甫又询问起廖化在熊山的作战成果。

    廖化介绍过几场重要战斗之后,王甫连连称赞。

    王甫给了廖化一个承诺,即使刘封不给熊山上的将士们提供支援,王甫和房陵城也会成为廖化最坚守的后盾。

    得到王甫一个承诺,廖化这次北上之行,就没有白来。

    话题很快又聊回了上庸。

    刘封这人是刘备的义子,打仗也勇猛,但是,不太会做人,智谋不足。

    廖化倒不担心刘封会背叛,他更担心申耽和孟达。

    廖化尽量提问的不动声色,“你觉得,孟达这人怎么样?”

    王甫一愣,“孟达吗,他人不错,我去过几次上庸,跟孟达打过交道,这人性格比较随和,帮了我不少忙。”

    “过节的时候,孟达还给房陵城的将士们送了一些慰问品。”

    廖化点点头,孟达确实是个很会来事的人,在上庸经营的这段时间,指不定拉拢了多少人。

    一旦孟达反叛,后果确实很严重。

    “刘封和孟达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有没有发生矛盾?”

    王甫皱皱眉,“刘封回到上庸之后,利用南征失败,对孟达进行了惩罚,收回了部分权力。”

    王甫连忙补充了一句,“虽然少将军步步紧逼,孟达却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将领,不仅没有阻挠少将军的收权,而且,他亲自带着外甥李贤上门道过歉。”

    “我听说,孟达为了表现诚意,还把汉中王赏赐的乐队,转赠给了少将军。”

    王甫在那里赞叹孟达识大体,但廖化意识到,孟达和刘封的矛盾似乎已经很大了。

    汉中王亲自赏赐的乐队,重点不是乐队,而是赏赐,这代表了一份荣誉。

    不到万不得已,孟达不可能愿意把乐队转赠给刘封。

    不管怎样,廖化一定要赶到上庸,努力调节两将之间的矛盾。

    紧接着,廖化又询问起申耽。

    王甫却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不了解申耽的情况。

    王甫的驻地在房陵,平日里对上庸城的军政事务并不关心。

    之所以了解孟达,也不过是因为孟达做人比较高调。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廖化也没有逗留下去的必要。

    既然得到了王甫的承诺,廖化相信,进攻兴山城的将士们,至少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为粮食问题担忧。

    廖化专程叮嘱王甫,到达前线之后,把木牛带回房陵城,让工匠仿制,增加运粮效率。

    廖化不想耽误时间,和王甫在粉水畔分离。

    王甫继续押运粮草南下,廖化则带队西进。

    经过房陵的时候,廖化没有进城,直接前往上庸。

    到达上庸,城门处的守兵数量确实增多了。

    但是,守兵的盘查仅仅走一个程序,即使廖化和将士报了假身份,守兵也没有进行核实。

    进了城,廖化直接前往府衙。

    在府衙门口,廖化以外的其他人被拦在府外。

    在卫兵的引见下,廖化进入府衙里。

    刘封正在府里大摆筵席,孟达和申耽也陪在他的身边。

    那支曾经为廖化演奏过的乐队,依然在演奏着那首《定军山》。

    看到廖化之后,刘封连忙出声招呼,“元俭,你回来了,快来一起喝酒。”

    知道这名小将军的脾气,所以,廖化也没有推辞,直接入座,端起酒碗先敬了刘封一碗。

    放下酒碗,刘封盯着廖化,“熊山将士缺粮食,我很理解,但是,上庸这里也没有余粮啊。”

    “我倒是没料到,你居然亲自跑一趟,来找我催粮食了。”

    其实,廖化的目的不全是粮食,刘封既然提起,廖化就顺着话说下去了。

    廖化还没有见过苏由派往上庸的使者,按照刘封的说法,他似乎不想提供粮草援助。

    廖化相信,使者肯定已经把该说的都说过了,使者说了也没用的东西,廖化同样不可能说服刘封。

    不能晓之以理,那就诱之以利。

    廖化把自己在西荆州的征战经过讲了出来。

    破巫县,战巴东,败骆统,降陈邵。

    这些故事不仅吸引了刘封的兴趣,还引起了申耽和孟达的关注。

    当然,廖化隐瞒了关平和陈邵的败仗。

    最后,廖化提起了兴山城的战斗,他旁敲侧击的说道,“我军在兴山城方向,已经把敌人压制住了,此时,将士们恐怕已经转守为攻了”

    “如果能得到少将军的支援,我军一定可以给孙桓一个教训。”

    “到时候,在汉中王面前,我也会把刘封将军对我的建议和帮助都一一报告。”

    听完这些话,刘封的眼睛一亮,廖化几乎是在明码标价,要用军功换粮食。

    刘封当场就改口了,“廖将军在熊山屡立战功,我们上庸虽然鞭长莫及,但一直希望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果不是曹军虎视眈眈,我真想跟着将军一起南下,为国立功。”

    “廖家军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跟我吩咐,只要力所能及范围内,我一定倾力相助。”

    刘封的话里依旧有所保留,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刘封还像一个老朋友那样,对廖化嘘寒问暖。

    廖化进行了一番客套,确定粮草事情达成共识之后,他才抛出了自己亲自来上庸的主要目的。

    “少将军,你知道吗?曹军最晚也会在12月之前出兵上庸。”

    虽说廖化在跟刘封对话,但他的目光却快速从孟达和申耽的脸上扫过。

    廖化最关心的还是孟达,但是,他并没有发现丝毫异常。

99、刘封孟达

    刘封的反应和王甫相似,他并不重视廖化的情报和判断。

    “你放心,曹军不来,那是他们命好,只要他们敢来,我就会让他们在这上庸城下损兵折将。”

    刘封有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是轻敌。

    徐晃不是吕蒙,曹军从来不是上庸兵的盟友,敌人准备的时间越久,上庸郡的备战越充分,曹军不可能打上庸兵一个措手不及。

    想拿下上庸郡,敌人必须步步为营,缓慢推进。

    上庸城是座山城,利于防守,敌军若正面进攻,不仅攻城难度会大幅增大,还很难发挥兵力优势。

    除非曹军主帅拥有廖化这样的魄力,愿意舍弃粮道,越过房陵,直接偷袭上庸,但是,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可行性很低。

    房陵和上庸的城防不够坚固,但也够用了。

    昔日关羽军发起襄樊战役的时候,关羽挟水淹七军的威势进攻樊城,都没能成功。

    房龄和上庸互为犄角,只要守卫得当,敌人同样会顿兵坚城之下。

    廖化在西荆州屡立战功,不论破巫县,还是克巴东,都没有采取正面强攻。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封败给曹军,上庸的失守,也不是因为守城失败。

    如果刘封没有放弃守城优势和曹军进行野战,或许上庸郡能够坚持更长时间。

    正因为刘封的莽撞,才导致上庸兵力大损,加快了曹军攻城略地速度。

    申耽在旁应和,“廖将军放心,上庸军民一心,敌军来多少,我们杀多少。”

    豪言壮语听听就行,不能全信,但是,通过言语鼓舞士气,确实很有必要。

    廖化赞赏的点头,“申将军一门忠烈,确实值得信赖。”

    紧接着,廖化叹了口气,“申仪将军的事情,我很遗憾。”

    杀死申仪的时候,廖化就已经做出决定,申仪只能是死在刺客手里的烈士。

    使者已经来过上庸,廖化相信,申耽已经知道了廖化提供的‘真相’

    申耽摇了摇头,“我的弟弟死在反攻荆州的过程中,这是我的骄傲,在战场上多多杀敌,才会告慰申仪的在天之灵。”

    与刘封申耽两人进行交谈,并不是廖化主要目的。

    谈话完成,廖化把注意力转向孟达。

    “孟将军经验丰富,你认为,如果曹军进攻上庸,咱们该怎么应对?”

    廖化并不是为了试探孟达,才提出这个疑问,他是真的想知道孟达的看法。

    孟达在历史上,确实反叛了,但是,现在的他还是蜀汉重臣,廖化手中也没有孟达做出可疑行动的证据。

    别说是廖化,哪怕是在想方设法打压孟达的刘封,也不可能因为捕风捉影的事情对孟达出手。

    怀着疑心去试探,那么,无论孟达怎么回答,廖化对孟达的不信任都会增加。

    比起了解孟达的真实意图,廖化认为,更重要的,是打消孟达的反叛意图。

    从让孟达不想反叛,变成让孟达不能反叛,即使再不济,也要降低孟达反叛的危害。

    孟达回答的很官方,他支持刘封、申耽的看法,会全力支持刘封发起反击。

    廖化需要的不是套话,孟达的回答不过关。

    所以,当场提出质疑,询问孟达的具体支持措施。

    孟达没办法,只能进行详细说明,他告诉廖化,会派出精锐,参与上庸军务。

    廖化等的,就是孟达的这一句承诺。

    感谢孟达之后,廖化看向刘封,希望刘封给自己调拨两千将士,参于兴山城作战。

    廖化着重强调,希望动用熟悉西荆州地形的孟达军。

    同时,廖化还提出第二个要求,希望统兵将领,是和自己有过合作的孟达外甥,邓贤。

    廖化的请求不仅冠冕堂皇,而且,无懈可击。

    孟达是宜都太守,进攻上庸郡,夺取房陵的时候,就是从秭归出兵。

    孟达实际兵力远不止两千人,但是,分出这两千人,孟达的实力也会极大削弱。

    刘封对廖化的要求没有意见,出兵的是孟达部队,自己没有丝毫损失,他却可以分润部分军功,当场表示同意。

    孟达当然不愿实力白白受损,提出异议,不仅想减少出兵的数额,还想留下邓辅。

    然而,孟达终究被廖化和刘封抓住了话柄,说出去的话无法收回。

    两千运粮兵由孟达和刘封共同承担,孟达出兵一千五,刘封出兵五百。

    虽然在兵力上,廖化做出了让步,但是,他拒绝了孟达想用部将李辅,替代外甥邓贤的请求。

    最终,孟达选择接受。

    以需要下达命令为由,孟达提前离开宴席。

    自己的将士在府外忍饥受冻,廖化同样提前告辞。

    把俘虏的曹军使者与刘封的人对接之后,廖化自费带领将士们饱餐了一顿。

    和上庸郡的事情相比,兴山城的事务不仅更紧急,而且,更重要。

    廖化可不能在上庸呆太久。

    安置好将士们,估计酒宴结束了,廖化重新回到府衙,找到刘封。

    刘封喝了不少,却没有醉。

    没有外人,廖化提出自己其他请求和建议。

    廖化主动提出,熊山上有大量荆州百姓,这些百姓无处容身,希望在上庸能够提供场所安置。

    在战争年代,人口也是种资源,但是,仅限于青壮年男女。

    老幼病残对于一座城池来说,不仅没有办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增加大量消耗。

    所以,廖化没敢在酒宴上提,而是私底下提出建议。

    一开始,刘封也不同意廖化的请求,直到廖化许诺会给刘封提供一批财物之后,这位副军中郎将才勉强同意。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廖化催促刘封写了一纸命令,允许廖化抽调部队和粮食,支援兴山城战场。

    如果不是天色晚了,廖化甚至想连夜出兵。

    离开府衙之前,廖化提醒刘封两件事,提防重要将士叛逃曹营的同时,尽可能团结城中的所有力量。

    没有指明道姓,但廖化觉得,刘封应该能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说完这些,廖化拿着刘封的命令离开了,紧接着,他来到孟达的府邸。

    孟达对廖化很重视,得到士兵通报,他亲自出府,把廖化迎进府中。

    廖化正巧看到了邓贤。

    孟达向廖化解释,告知自己正在给邓贤进行提醒。

    看向自己的外甥,孟达当面叮嘱:“你在前线,一定要把廖将军当成自己的大哥,遇到不懂的事情,拿不定的事情,及时请示廖太守。”

    廖化连忙回礼,“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希望邓将军多多提醒。”

    邓辅离开之后,府里只剩下廖化和孟达。

    廖化:“孟将军,你给我一句实话,对于上庸未来局势,你究竟有什么看法?”

    孟达笑了笑,“还能有什么看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有什么情况会比现在更差?”

    廖化:“没错,我相信孟将军能看清形势,不论是曹军还是江东军,在襄樊战事中,同样损失惨重,兵马疲惫,失去行动的突然性,敌人即使对上庸郡发起进攻,也不会快速取胜。”

    孟达没有说话,连连点头,很显然,他认可廖化的结论。

    廖化继续补充道:“不仅蜀地物资和兵员可以通过水路源源不断抵达上庸郡。”

    “在西荆州战场上,我熊山部队和江东军发动多次作战,取得重大战果,将士们获得了山地作战的经验和技术。”

    “如果曹军敢杀进上庸,上庸兵守住城池,我军和蜀地援军切断敌人的后路,与上庸兵联合,那时候,敌人必然会不战自溃。”

    如果真按照廖化的计划进行,战事确实可能会成功。

    但是,这个设想有很多难点。

    最关键的一点,房陵和上庸两座城一定不能快速失守,需要为援军争取足够的增援时间。

    巴蜀的增援也并不可靠,从益州出兵走水路,确实可以到达上庸,但是,这条路非常难走,难以大型运兵,援军进入上庸的可能很小。

    最困难的,是熊山部队的北上支援。

    虽然廖化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危机重重。

    想要返回上庸,将士们不仅要躲过江东军的阻击,冒着熊山大营失守的风险,而且,得顺利到达曹军的退路。

    这期间,将士们的粮食补给会成为大问题。

    抛出这个方案的目的,廖化并不是想解决问题,他想增加孟达反叛,投靠曹军的心理风险成本。

    除了这些,廖化还要让孟达明白,上庸郡的局势没有恶化到必须反叛的程度。

    廖化继续开口劝说,“少将军年轻有为,又是汉中王的义子,反攻荆州需要兵力,主公肯定不会将他永远放在上庸,也不会永远和孟将军在一起共事。”

    廖化还得帮孟达构思一个美好未来。

    “将军是汉中王入蜀的从龙之臣,不仅得到大王器重,还手握重兵,我军东征的时候,你我会有充足的立功机会。”

    不知道孟达有没有听懂廖化的提醒,廖化行礼告辞了。

    该说的都说完,该做的也都做过了,第二天一早,廖化开始召集南下部队,调集粮食,开始南下。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00、孟达反了

    大军带着粮食,行军速度较慢。

    为了加快速度,廖化差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先行一步赶到房陵,请守将在行军沿途设置一些接应点,提供相关补给。

    有了廖化的书信,也借助他的面子,行军速度开始加快。

    经过房龄的时候,太守邓辅亲自出城,邀请廖化进城。

    廖化谢过对方的好意,以行军不便为由,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队伍继续南下,在粉水河畔,廖化与正在折返的王甫一行汇合了。

    王甫告诉廖化,他已经把军粮运到了熊山。

    启程之前,王甫还抽空跟关平见了一面,了解了更多熊山战场细节。

    王甫还带走了木牛,他觉得,把一个独轮车设计的太复杂,有些得不偿失。

    为此,廖化亲自给王甫做演示。

    扳动牛舌,锁住车轮之后,王甫才意识到木牛的战略价值。

    廖化把自己说服刘封,得到上庸粮食支援的消息,也告诉了王甫。

    熊山虽大,需要吃粮食的人却不多。

    等到廖化遣返了山上的平民,将士们的粮食消耗会更少。

    上庸、房陵两地的支持,可以成功让廖化破解掉陆逊的围困战法。

    廖化也明白,自己不可能永远骗过陆逊,所以,趁着敌人还没有发觉运粮计划,山上需要储存尽可能多的粮食。

    王甫还给廖化带来了前线战报。

    廖化军到达兴山城外这么久,江东军主力却一直没有现身。

    王甫也曾在将士们的保护下,赶到了城下,进行监督。

    江东军采用坚壁清野策略,城外大营和兴山城也可以形成犄角之势。

    最先打破僵局的,是廖化军。

    在约定的日期,关平配合陈邵,发起佯攻。

    这场进攻的效果却并不好,投石车远远的打出了几轮石弹,就匆匆撤离,并没有试探出敌人的实力。

    王甫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粮食,他告诉廖化,为了避免暴露行动意图,运粮队伍提前过河。

    在兴山城外第一道防线北上不远处,王甫亲自主持,监督将士们增建了一座浮桥。

    这座浮桥距离兴山城的距离太远,兴山城城头的守兵不可能发现这座浮桥。

    只要陆军能够挡住敌人的斥候,河道上的拦河索和另一座浮桥完好无损,这个运输途径就是完好的。

    此时山里的通道还没有打通,房陵城的粮食没有办法运到熊山大营。

    幸好熊山上有一座关平临时搭建的营地,粮食在营地中卸下,大部分在营地中囤积,小部分带到军中,用作军粮。

    王甫甚至开玩笑,说熊山部队已经没有粮食危机,不需要房陵继续支援。

    粮食这东西,永远多多益善。

    现在廖化军挡住了敌人斥候的侦察,可以秘密调粮。

    敌人迟迟没有进攻,或许还在等待廖化军因为缺粮自行崩溃。

    一旦粮道暴露了,处境就被动了,敌人必然会有行动。

    当然,王甫只不过跟廖化开了个玩笑,他知道敌后作战的困难,表示会全力支持。

    王甫还表态,哪怕房陵缺粮,也不会让熊山上的将士们挨饿。

    分别之后,廖化继续带队南下。

    到达第一道防线附近的浮桥,廖化召来了邓贤等部将,准备下令渡河。

    一名骑兵从北方追了过来,他找到了廖化,自称是刘封的使者,要求廖化配合。

    确认了廖化身份之后,使者一开口就是个大消息,孟达叛变了。

    具体的叛变内情,使者并不了解,他只说,孟达在一个夜里,带了不到两千家将士离开上庸城东逃了。

    刘封第二天醒酒之后,发现孟达失踪,孟达却早已过了房陵。

    孟达反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上庸郡加强了戒备,但是,那些手段,防备的是外来者,更是普通人。

    不单单是孟达,就连廖化统兵出城的时候,也顺利叫开了城门。

    廖化并不吃惊孟达能顺利出城,他好奇的是,孟达为什么这么果断。

    自己跟孟达谈过很多,该说的都说了。

    孟达是个聪明人,不应该这么不理智,即使铁了心要走,也应该再观望一段时间。

    一定出现了什么导火索,才促使了孟达做出了叛变决定。

    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廖化需要考虑的是以后。

    使者千里迢迢南下,肯定不只是为了通知自己孟达已经叛变的消息。

    果然,骑兵告诉廖化,他奉了刘封的将令,要绑邓贤回上庸。

    邓贤就在廖化身边,但是,骑兵却并不认识邓贤。

    骑兵希望廖化能配合,廖化却婉拒了。

    军中有一千五百名将士都是孟达的部属,一旦让骑兵把邓贤带走,整支运粮队伍就没法带了。

    廖化不同意,现场的其他部将也不远得罪人,都没有吱声。

    骑兵似乎没想过廖化会拒绝,他不得不孤身进入军队,寻找邓贤。

    等到骑兵得到消息,重新回到廖化面前的时候。

    廖化已经派人把邓贤保护了起来。

    没有廖化的支持,骑兵找了一通,只能放弃。

    廖化虽然没有把邓贤送走,但却委托骑兵给刘封带了个话,孟达的部属,廖化一定会严加管理,不会让这支队伍叛逃。

    希望刘封照顾好出征将士家眷的同时,廖化再次许诺,兴山城战功必然会有刘封一份。

    廖化和邓贤两个人并没有交情,之所以冒着得罪刘封的风险保护邓贤,还是因为邓贤的身份。

    孟达侄子这个身份,比邓贤本身更重要。

    强烈要求邓贤随军南下,廖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孟达投鼠忌器。

    廖化并不是对孟达的反叛毫无防备。他认为,邓贤终究是孟达的外甥,孟达即使要跑,也应该通知邓贤一声。

    再说了,孟达的部属里,很大一批跟随廖化行军,孟达不应该会舍弃这些人。

    所以,部队行军的时候,廖化以配合邓贤执行任务为借口,派出不少士兵进行监督。

    一旦邓贤有异动,廖化会迅速把人控制起来。

    事实上,孟达对自己外甥的性命并不上心,邓贤的人质作用已经失效。

    但是,邓贤还是有价值的。

    如果刘封派人抓邓贤,自己把邓贤交出去了,会给其他将士一个暗号。

    刘封要什么人,廖化就会交什么人,这样下去,队伍就散了。

    所以,维护邓贤的目的,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廖化相信,刘封会要邓贤,也并不是因为邓贤这人重要,纯粹只是为了出口气。

    等到廖化在兴山城战场取得大胜,立下战功分给刘封,那时候,刘封当然会忘记今天的不愉快。

    确认骑兵离开之后,廖化命令将士们迅速带着粮食渡河,随后,来到邓贤藏身地。

    邓贤有些吞吞吐吐,“廖将军,军中传闻,我都听说了,那一定是个误会,我的舅舅得到汉中王的赏识,不可能背叛。”

    廖化叹了口气,邓贤确实是一个无能的人,这种时候,喊冤狡辩能有什么用。

    活命的最好方法,就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廖化倒倒也没有指责,他告诉邓贤,时间会证明是非曲折。

    按照原先的历史来看,孟达即使反叛了,也一直留在上庸地区。

    让邓贤活着,也算留下了与孟达的对话通道。

    但是,廖化也不会养闲人,让邓贤什么都不做。

    对方总得做点什么,体现自己的价值。

    廖化说完之后,邓贤一声不吭。

    无奈之下,廖化只能继续提醒,“不论孟达有没有投敌,在我这里,你是你,他是他。”

    “你立下的战功,我会如实上报,只要你好好干,即使孟达真叛变了,也对你没有影响。”

    邓贤面色有些犹豫,廖化只能继续开口。

    “在我这里,我可以保护你的周全,但是,上庸郡呢,你认为你能躲过沿途的盘查,和你的舅舅会合吗,再说了,哪怕你到了曹营,或者南下投奔江东军,人家凭什么重用你?”

    廖化说的东西很现实,邓贤明显听进去了。

    抱拳行礼,邓贤:“请廖将军指点一条明路。”

    廖化叹了口气,可把自己累坏了。

    “为了打通从熊山大营到达兴山城的山中通道,我在山里部署了重兵,亲信部将带人打通道路,不过,仅仅依靠他的人,效率太低了。”

    “我希望,你能帮我一把,你从靠近熊山的这一侧带人开始动工,这样,我军或许可以提前打通山里的通道。”

    廖化早就想两头开工,但一直没有机会把想法落实。

    苏由虽然把民夫分成好几组,多个地段开工,但是,速度还是慢了些。

    山上的临时营地已经建立,大军的粮食压力也得到缓解,现在正是加速打通山里道路的最好时机。

    从熊山大营调兵成本较高。

    从兴山城外的两处大营中抽人,又会削弱防御力量。

    邓贤这一支部队,出现的刚刚好,对方也同意了廖化的建议,表态会完成任务。

    当然,邓贤只是名义上的指挥,具体的方案,廖化还会安排信赖的人负责。

    邓贤一行押运粮食过河,廖化继续南下。

    一名士兵气呼呼来到廖化面前,“将军,不好了,防线上的守兵把咱们拦住了,还说,没有接到命令,哪怕你亲自到场,也不给放行!”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02、飞渡兴山

    夜色正深,此时的廖化和三百勇士一起,翻越兴山。

    兴山是熊山的一部分,也是兴山城东侧最高的一座山峰。

    上山时,队伍保持绝对安静,没人说话。

    除了呼吸和脚步声之外,树枝划过甲衣的声音,鸟儿受惊起飞的声音,也不断在廖化的耳边响起。

    廖化的这些苦,完全是自找的。

    军事会议上,廖化力排众议,要求关平和陈邵发动一次夜袭。

    说是夜袭,更像一场袭扰战。

    除了陈邵那支养精蓄锐了很久的部队,关平同样会带兵参与这场夜袭。

    投石车会是战斗的主角,军事会议之后,这些攻城武器就已经在营地外完成部署。

    战争准备过程并不顺利。

    战场核心区域,有两军大量斥候,江东军很快就掌握了廖化军的动向。

    大量江东军斥候试图接近投石车。

    除了打探情报,阻止攻城武器部署之外,敌人还试图使用火箭破坏。

    投石车的进攻,将会在午夜发动,那时候,陈邵也会派人发起佯攻。

    这一轮夜袭,廖化不求取得太大成果,只希望震慑住敌人。

    关平的队伍并不直接参加战斗,而是护住陈邵军侧翼,监督兴山城外大营的敌军动向。

    一旦敌人有异动,关平就会出兵进行阻击,掩护陈邵的部队。

    距离计划中的进攻时间还早,山下此时非常安静。

    廖化的这支队伍,同样也是夜袭行动的重要部分。

    廖化试图带兵沿着兴山外围迂回,绕到兴山城南侧。

    一旦将士们从城南实施行动,响应城北的战斗,牵制敌人的部分兵力,夜袭的效果必然会更好。

    按照廖化的本意,他没想上兴山,为了行动隐蔽,他希望绕到更远的位置。

    但是,队伍集合出发的时候,耽误了一点时间。

    由于想把浪费的时间争取回来,将士们只能选择从兴山出动。

    为了避开敌人斥候的侦察,廖化有意躲过了适宜部队通行的道路,走那些树丛茂密的野路。

    廖化对这场夜袭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趁机夺城,只想对敌人展开骚扰。

    虽然没能掌握清楚兴山城的实际兵力,但是,廖化很明白,孙桓的兵力不会比自己少。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攻一座有防备的坚城,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知道走了多久,将士们来到山边。

    透过一处树丛缝隙,廖化看到了山下的火光。

    廖化这才发现,大军已经来到了兴山的边缘。

    兴山城就在脚下,这边的视野,远比关平扎下大营的那处半山腰更好。

    廖化怀疑,如果不是天色已晚,自己或许可以看清敌人的山上部署。

    小心翼翼靠近山边,廖化看向了脚下。

    一些泥土和小石子从山边坠落,掉进了黑暗中的兴山城内。

    廖化很快打消了下山偷袭的想法,山势太陡了,山的海拔又较高。

    鲁莽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鬼的概率反而更大。

    仅仅是一处山边,就可以有这种视野,廖化有些感慨,兴山城确实是一处易攻难守的地方。

    除了城池西侧的河道之外,兴山城东侧的兴山,同样是一处关键制高点。

    控制了兴山,就可以俯瞰城里守军的动向。

    兴山的山势陡峭,部队很难从兴山直接下山,偷袭兴山城。

    如果攻城一方在山上部署了足量弓箭手,甚至,部署上投石车。

    那么,兴山城的守军也只能仓皇撤军,丢掉城池了。

    廖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夜袭计划出现了极大漏洞。

    兴山这么重要,敌人不可能不安排重兵驻守。

    念头刚刚兴起,探路的士兵就折返了回来。

    斥候轻声说道;“廖将军,不好了,前方山路上似乎有不少敌人的哨兵,咱们恐怕要原路返回了。”

    行进到半山腰才原路返回,夜袭注定会失败。

    廖化派出更多斥候,由丁奉亲自带队,去抓俘虏。

    偷袭的将士快速得手,一共抓住了两名士兵。

    斥候们紧紧捂住俘虏的嘴巴,避免对方出声。

    看着面前的两名俘虏,廖化压低声音,“你们两个,谁来说?”

    两名俘虏都不主动出声,廖化挑了一名年轻人。

    提醒俘虏不要大喊大叫之后,廖化示意捂住青年嘴巴的斥候松手。

    看向青年,“兴山上有多少人,在哪里部署?”

    青年很配合,压低了嗓音,“禀告军爷,我们山上有千余将士,都在山顶布防。”

    青年的回答和廖化预料中一样,但是,廖化却没有丝毫得意。

    继续追问了起来,“这一千人在哪扎营,给我领路,必有重赏。”

    青年有些迟疑,廖化不得不再次出声催促。

    最终,青年坦诚,并非他不愿给廖化带路,而是没办法带路。

    根据俘虏的供词,廖化了解到,兴山内的江东军,全都在山顶驻防。

    但是,敌军部队分立了三座大营,互相形成犄角之势,每座大营的兵力都相似。

    依靠廖化手上的兵力,是没有办法同时进攻这三座大营,即使躲过了敌人的斥候,他只能偷袭其中一至两座。

    兵力不足,行动又失去了突然性,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同样不能无视山顶的敌人,继续下山,执行原先的夜袭计划。

    兴山处在敌人的控制中,这就意味着,一旦廖化和三百勇士的行踪暴露了,敌人可以随时切断廖化军的后路。

    廖化只能命令将士们停止行军。

    现在的廖化,有三个选择。

    首先,继续执行原计划,夜袭兴山城。

    其次,原路返回,折腾一晚上,却无功而返。

    最后,带领将士们偷袭兴山的敌军大营,在敌人做出有效反应之前,及时撤军。

    廖化立即放弃了夜袭计划,命令将士们继续上山,准备突袭山上的敌军大营,一旦形势不妙,将士们也可以原路返回。

    当然,廖化没有释放那两名倒霉的俘虏,相反,廖化命令俘虏跟着斥候一起行动,应对敌人哨兵的盘问。

    就这样,在上山的过程中,利用俘虏找出了大量江东军的明暗哨兵,并且消灭。

    将士们不断朝山顶摸了上去。

    在一处山路拐弯处,一支正在下山的部队和廖化军迎面相遇。

    廖化没办法追究,这支部队怎么躲过己方斥候探查,他只能立即发起进攻。

    敌军人数不多,反应更慢。

    一轮交战,敌人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仓皇逃上山。

    清点了身边的将士,廖化军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但是,厮杀声已经暴露了一行人的行踪,继续上山,突袭山顶营地的计划,也只能放弃。

    清理完战利品,集合好士兵,廖化开始组织部队原路撤退,队伍再度退回之前俯瞰兴山城的那处山边。

    午夜已到,城下响起了飞石撞击城墙的声音。

    夜袭行动似乎正按照计划进行。

    看向城内,廖化却意识到情况不对。

    廖化多次进入兴山城,对城池的结构很了解,即使在黑夜中,廖化也能判断出大致方位。

    城内的火光正向北门集中,除此之外,码头方向同样出现了大量火把。

    火把的密与疏,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敌人的兵力调动。

    兴山城的敌人,很可能也想在今天晚上发动反击。

    联想到自己击溃的那支敌军,敌人似乎在今天有大动作。

    廖化撞破了兴山上的敌军计划,但是,山下的将士未必能在遭遇战里占到便宜。

    更糟糕的是,廖化没有时间了,他无法派人立即下山,通知陈邵和关平做好防备。

    廖化不得不采用更激进的手段。

    站在山边,看过脚下的黑暗,紧跟着,廖化回头,望向身后的将士们。

    所有人都沉默的看着廖化。

    不少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发出沉重的呼吸。

    廖化并不知道,邓艾偷渡阴平时,马阁山的地形是否像兴山这么险峻。

    但他知道,一旦敌人击破了陈邵和关平的部队,那么,兴山城战场好不容易树立起的主动权就丢了。

    更糟糕的是,敌人很有可能顺势杀上熊山,抢走囤积在半山腰的那些粮食。

    所以,廖化下达命令,就地放火,通过引燃兴山的手段,提醒山下的将士们计划有变。

    同时,廖化督促将士们,用衣物裹住自己,准备‘滚’下山。

    一边脱下衣服,廖化一边进行最后动员,“我并不想冒险,但是,今天这个险,咱们还真的得冒定了。”

    “飞渡兴山,是最快的下山手段。”

    “不少勇士会死在下山的过程中,而且,进入兴山城只是第一步,咱们后面还有更重的任务。”

    “我的力量太单薄了,希望你们助我一臂之力。”

    最先做出回应的,是丁奉。

    丁奉用衣服裹住身体,丢弃了长枪、弓箭等不便携带的武器,只随身携带了一把短刀。

    和廖化不同,丁奉讲话很直接,“都在等什么呢,赶紧跟着廖将军下山,立功之后,一起喝酒。”

    丁奉第一个下山,廖化笑了一声,同样不再迟疑。

    把詹晏送给自己的虎皮弓绑在腰上,廖化护住头部,‘滚’下兴山。

101,军纪严明

    事实上,守兵没有那么死板,廖化现身之后,守兵立即让开了通道。

    在熊山战场,廖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将领,带领队伍一次次走向胜利。

    不认识廖化的士兵数量不多,更何况,这些精锐,可是廖化一手选拔出的。

    士兵不住向廖化道歉。

    廖化倒没有生气,他也明白,士兵其实没有针对自己。

    第一道防线上,除了面前这名守兵,似乎还有不少负责盘查的人。

    廖化一行人出现之后,很多士兵转头看向廖化。

    但是,除了廖化面前的这名守兵,其他人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离开。

    对于士兵们的尽职尽责,廖化产生了好奇。

    如果自己在第二道防线上遭到盘问,那他还比较理解。

    这第一道防线,不仅位于远离战场的后方,还有第二道防线和东岸大营做缓冲。

    而且,廖化出现的位置,面朝的房陵城,并不是敌人突袭的方向。

    在这个地方设置严格的核查,似乎没有必要。

    廖化倒也不急着南下,便提出了疑问。

    士兵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他似乎以为廖化想要惩罚自己,说话也结结巴巴。

    “廖将军恕罪,这是丁奉将军亲自嘱咐的,我也是执行命令。”

    士兵紧张的直冒虚汗,“丁将军反复强调,即使来人自称有廖将军的命令,也得通知防线守将,守将同意之后才能放行,我不能自主放行。”

    这么看来,士兵已经违背了丁奉的命令。

    廖化没有吓唬眼前的士兵,继续追问,“你们这里不是前线,何必采取这么严格的盘查措施。”

    士兵的语速很快,“这个问题,我们也曾问过丁将军,将军告诉我们,这第一道防线虽然远离前线,却依旧有可能会遇到敌人,毕竟咱们的敌人不仅仅是江东军,还有曹军。”

    “再说了,江东军的斥候同样可以翻越兴山,来到咱们的身后,为了探查咱们的虚实,那些亡命之徒未必不敢冒险。”

    听完士兵的回答,廖化不住点头。

    廖化一直以为,丁奉只是一个打仗勇猛的斗将,现在看来,对方同样是一个重视军纪的人,而且,对方远比自己想象中更谨慎。

    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在战场之外的表现,会比战场上的勇猛更重要。

    把三百精兵交给丁奉统帅,这个决定似乎做对了。

    士兵还在等待廖化的处置,廖化却轻描淡写的把事情翻过去了。

    和守将打过招呼之后,一行人继续南下。

    为了检验部队的纪律是否真的像那名守兵说的一样,廖化躲在将士中间,没有出面。

    离开第一道防线,队伍来到了第二道防线,防线上的守兵再次对一行人的身份进行盘查。

    负责应对的士兵比较机灵,假称众人是第一道防线的士兵,接到陈邵的命令,赶到河东大营换防。

    守兵却没有因为一句话就让队伍通行,反而要求讲话士兵提供书信和信物,证明身份。

    士兵当然没有信物,甚至依旧谎称书信丢在第一道防线了。

    守兵没有那么好答复,要求众人派一个回到第一道防线取信物。

    廖化授意之后,士兵做出硬闯的动作。

    守兵立即示警,现场其他守兵纷纷拔刀,朝着廖化等人冲了过来。

    担心闹出误伤,廖化连忙表露身份。

    守兵确认廖化身份,收起刀子道歉。

    廖化也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丁奉身边。

    丁奉正在一片空地上,带领一些士兵进行短兵训练。

    廖化等人现身之后,丁奉立即命令将士们停止训练,同时走到廖化身边。

    抱拳行礼,丁奉为了怠慢廖化的事情道歉。

    廖化却摆了摆手,饶有兴趣的看向那些正在训练的士兵,“无妨,我倒是比较好奇,咱们的将士们更擅长使用枪盾,丁将军为什么舍弃优势,选择劣势,让将士们训练短兵器?”

    丁奉:“将军说的没错,我军将士确实更擅长使用长兵器,如果在平原地区,合适的阵型加上长兵器,会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但是,这西荆州的地形太复杂了,江东军未必会给我军合适的战机,那些河道密集的地区,根本来不及摆开阵型,使用短刀,反而在一些特殊地形中更灵活。”

    廖化认可丁奉的判断,将士们使用短刀搏杀,其实还有一个好处。

    由于江东兵的制式武器就是短刀,在战场上,如果将士们手中的长枪毁坏了,那么,捡起甚至缴获了敌人的短刀,立即可以恢复战斗力。

    丁奉犹豫了一下,还是进行补充,“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可能都会跟江东军作战,将士们只有同时精通长兵器和短兵器,才能在复杂的战场上游刃有余。”

    北上之前,廖化对丁奉的能力也有过担忧。

    毕竟丁奉这个人太骄傲了,廖化很担心自己挑选的精锐会不服从命令。

    但是,一路的所见所闻,让廖化意识到,丁奉确实有些能力,至少,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支持。

    更让廖化惊喜的,部队的军纪不仅没有放松,丁奉还强化了士兵们的作战能力。

    廖化止不住好奇,开始询问,“你怎么让这些桀骜的将士服从了你的命令?”

    丁奉:“其实也没什么,刚开始,有人不服气,但是,我把他们都打服了。”

    “所有人都得进行训练,除此之外,我也跟着一起练,将士们练多少,我就练多少。”

    丁奉继续补充道:“有一次,我故意没有带信物,也没有表露身份,守将睡着了,守兵没有通报,到了下半夜,守兵于心不忍,邀请我进入防线内等候。”

    “我拒绝了守兵的好意,在第一道防线前,站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防线上的守将醒了,我才报上身份,守将送来信物,我进入防线。”

    “后来,我把那个立场不坚定的守兵,调离了岗位。”

    对丁奉的做法,廖化只剩下赞叹。

    大多数人不会不识好歹,将领处事公平公正,士卒自然服从命令。

    丁奉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年轻将领。

    而且,除了在带兵上有一套,丁奉在立场上同样说的过去。

    很多将领在刚刚背叛旧主,投靠新主之前,都不愿意带兵与旧主作战。

    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引起忌讳,也希望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是,丁奉的态度却很坚决,他知道廖化早晚会与江东军作战,所以,提前给将士们补上了针对江东军的训练。

    廖化意识到,自己对丁奉的赏识,没有浪费。

    夸奖完丁奉,廖化没有耽误将士们的训练,直接带兵离开,前往东岸大营。

    廖化迫切希望见到关平和陈邵,组织部队发起新一轮进攻。

    按照廖化离开前的计划,将士们应当转守为攻,持续对兴山城施加压力。

    除了试探敌人的守备力量和防守缺陷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让敌人感受到一种错觉,廖化军到达兴山城外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城。

    根据廖化的了解,前线将士很少发动进攻。

    一旦被陆逊发现异常,对方调整策略,朝着兴山城用兵,那么,廖化军的处境就被动了。

    和丁奉的防区严格的盘查不同,廖化一行进入东岸大营的时候,根本没有人上前问一句。

    顺利进入营地,廖化解散了将士,自己前往营中的主帐。

    在营帐门前,廖化才遇到了卫兵的询问。

    得知廖化的身份之后,一名士兵立即离开。

    另一名士兵支支吾吾,阻拦廖化进入大帐,声称陈邵正在睡觉。

    意识到情况不对,廖化推开面前阻拦的士兵,冲进了大帐。

    营帐内空空如也。

    大概是看到廖化表情不善,士兵最终还是告知廖化,陈邵不在营内,在河道边钓鱼。

    过了一会儿,陈邵气喘吁吁的跑进营帐。

    见到廖化,陈邵的表情有些难堪,连忙道歉。

    廖化倒也没有进行责罚,反而开了个玩笑,“军中缺粮,陈将军亲自筹措军粮,让我感动不已。”

    廖化的表情变得严厉,“我刚刚带了批粮食过来,军中已经不缺粮食了,希望将军不要再为粮食问题忧愁。”

    陈邵的脸上露出讪讪神色,连忙解释自己不会。

    提醒对方之后,廖化开始询问起兴山城的战备。

    大概是刚刚在廖化面前出了丑,陈邵急于挽回自己的形象,连忙进行解释。

    陈邵虽然没有发起进攻,但从来没有疏忽战备。

    大营里又增加了不少投石车,石弹的数量同样增加了不少。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不少云梯,摆出了一副随时攻城的姿态。

    甚至于,将士们的懈怠,也成了陈邵养精蓄锐的手段。

    正事讲完之后,陈邵还说了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表明自己的功劳。

    廖化早就习惯了陈邵的这种汇报方式,感觉火候差不多,出言打断了对方。

    仅仅摆出攻城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将士们必须真正发起进攻。

    廖化喊来一名士兵,喊道:“你去把关平将军叫到这里,就说我回来了,有事相商。”

103、绝地求生

    兴山的这处陡坡,比廖化想象中要矮很多

    陡坡毕竟不是峭壁,坡上生长的草木,起到了缓冲作用。

    从山坡上滚下,廖化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尽管有外衣包裹身体,树枝还是划伤了廖化,幸运的是,廖化没有生命危险。

    陡坡再陡,它也不是悬崖峭壁,下山的时候总会有个缓冲。

    而且,廖化的落脚点是一处房屋,屋顶似乎早已年久失修出现破损。

    在廖化落地位置附近,有不少巨石和杂物,房间似乎空置很久。

    全身酸痛的廖化,摇摇晃晃地起身。

    为了防止将士们下山时撞到杂物并且受伤,廖化移开了房间里的石块和枯木。

    在这期间,不断有士兵滚落到房间里,廖化把清理任务交给其他士兵,随后,他便走出房间。

    房间外面,是一个庭院。

    庭院内有不少下山的士兵,并非所有人都和廖化落在同一间屋子里。

    命令院内的士兵移开院中的落石,将士们为后续下山的战友清理出通道。

    廖化这才开始检查自己的身体,伤情不严重,倒也没什么。

    唯一可惜的是那把虎皮弓,这件詹晏送给自己的防身武器,已经在下落过程中毁成两截,弓身上的虎皮也残破不堪。

    不断有士兵下山,有了先行者的接应,后来下山的将士们可以迅速离开危险地。

    廖化没有继续逗留,巡视起庭院。

    庭院内杂草丛生,无人管理,似乎被荒废了很久。

    不知不觉间,廖化来到正门,看到了守在门边的丁奉。

    大概是衣服已经毁坏了,丁奉光着膀子,他的身上也有外伤,但伤情不重。

    丁奉一脸戒备,脑袋靠在门后,右手按在刀上。

    廖化慢慢来到丁奉身边,本准备说点什么,但是,转过头的丁奉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廖化停住脚步,侧耳倾听,院门之外,响起脚步声。

    一个年轻的声音先响起,“大半夜的,这里怎么会传出怪声?”

    另一个人的声音略显浑厚,似乎是一个老兵,“这还用问,山上的部队没能及时灭火呗,那些废物不仅把兴山点了,还导致落石滚下山,你又不是没见过落石。”

    年轻人:“多好的庭院,据说这里以前是兴山太守的府邸,废弃了多可惜。”

    另一人:“你说的那位太守就死在这府邸中,这可是一座凶宅,再说了,隔三差五就会有滚木落石从山上砸下,你觉得,这里的居住环境很好吗?”

    大概是有所忌讳,这人转移话题,不再提这座府邸,“孙将军为了这次反击,准备很充分,一旦成功,啧啧啧,那可是大功一件。”

    廖化缓慢接近丁奉,同时,对那些后续赶到的将士们比了一个停止前进的手势,防止惊动了门外的敌人。

    脚步声继续接近,青年连忙说道:“现在想些这些有啥用,咱们的任务是守城,只能看着别人立功。”

    脚步声停止了,那两人似乎来到了门外。

    另一人再度开口,“里面太黑了,我就不进去了,你去转一圈儿,我在这等你。”

    青年‘嗯’了一声。

    没多久,庭院大门缓缓打开,一个青年走了进来。

    这名青年刚刚迈进门槛之内,突然‘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门外传来了不耐烦的质问声,“大半夜的,你鬼叫什么?”

    青年犹豫了片刻,“有老鼠。”

    门外那人骂骂咧咧,指责青年士兵没有出息。

    廖化和门外的老兵不一样,他很清楚青年遇到来什么。

    青年刚刚进入院子内,丁奉就伸出手,刀尖戳在对方的腿上,这才有了青年的一声轻哼。

    青年谎报有老鼠的时候,廖化亲眼看到丁奉做出了一个压刀的动作。

    丁奉指了指廖化的方向,青年乖乖的走了过来,一句多余的话没有说。

    廖化指了指门外,做出一个勾引的手势,同时,摸了摸身上的刀柄,对青年进行无声恐吓。

    青年看懂了廖化的暗示,继续开口,“张哥,山上有东西落下来了,我害怕,要不您跟着我一起进来?”

    门外的那个人骂骂咧咧的走进大门,刚一进门,他就被丁奉用相同手段控制住。

    同时,廖化给身后将士下达命令,众人连忙上前,关住大门。

    两名俘虏倒是很配合廖化。

    从他们的嘴里,廖化得知,孙桓对这场反击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为此,陆逊专程给孙桓派了一支援军。

    敌人动用了主力,城中兵力不足。

    两名俘虏只是江东军中最基层的士兵,知道的事情并不多,没办法给廖化提供更多情报。

    取下俘虏的衣物,将两名俘虏的嘴巴塞住,手脚捆绑好,胡乱塞在一个房间内。

    随后,廖化组织将士们集结,准备离开府邸,准备战斗。

    清点过人数,跟随廖化下山,并且可以继续执行作战任务的士兵,还有两百多人。

    这次行动的伤亡很小,除了极少数将士运气不好,脑袋落地,或者,撞到了硬物,当场死亡之外,大多数人顺利下山。

    让廖化骄傲的,是将士们的忠诚和无畏。

    明知下山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廖化和丁奉两人也提前下山,但是,没有人选择逃跑。

    将士们在庭院里掩埋死者,做好标记。

    军令如山,将士们迅速集结,虽然士兵们斗志高昂,这支部队却如同一队叫花子一样。

    为了在下山的过程中,减少受到的冲击,大多数将士模仿丁奉和廖化,用衣服裹住身体。

    所以,大部分人的衣服已彻底损坏。

    少部分将士的衣物可以继续使用,却已破烂不堪,无法遮挡风寒。

    除了衣着,将士们的武器的种类也不多。

    为了减少负担,将士们抛弃了伏击敌人所取得的全部战利品。

    同时,大多数人扔掉了随身携带的枪、盾和弓箭,他们的身上,只剩下短刀。

    廖化没有抛弃战友的习惯,少数伤势较重的,廖化也会分出人手进行照顾。

    在离开庭院之前,廖化和丁奉两个人最后商量好作战计划。

    两人一致决定,集中兵力突击北城墙。

    一声令下,将士们鱼贯而出。

    在行军路上,由于廖化军将士的特殊打扮,众人遇到了不少敌军士兵的盘查。

    但是,廖化根本没有理会那些人的询问,迅速带兵行进,盘查的人也没出面阻拦。

    快速行军,到达北门的时候,廖化正好遇到了敌军出城部队的尾部。

    没有丝毫犹豫,廖化立即下令发起进攻。

    仓促遇袭,这支江东军直接崩溃了。

    指挥部队杀出城门,将敌人驱离。

    随后,廖化立即带队回到城内,关闭北门,安排丁奉把守并且加固城门。

    封锁城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城外的敌军快速回援。

    攻打城头才是廖化最主要的目的,廖化亲自带兵杀上城头。

    守兵人数不少,但却是一团散沙,廖化军的将士战力较强,迅速杀败了城头的敌人。

    夺取城头后,廖化下令点火,兴山城的北城楼首当其冲。

    火势熊熊燃起,很快扩散到整个城墙。

    廖化相信,城头的火光一定会比兴山上的火势更显眼。

    前线厮杀的部队意识到兴山城火起,两军将士的感受必然不同。

    孙桓的人很可能动摇斗志,陈邵和关平却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感受着火焰的温度,确认敌人在短时间内无法灭火之后,廖化带兵走下城头。

    此时的城门如同一个修罗场,横七竖八,倒着士兵们的尸体。

    如果廖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袭扰,那么对城墙进行破坏的廖化,已经完成了任务,此时可以撤退。

    但是,目标随时会根据现状发生改变。

    通过兴山攻进了兴山城,虽说廖化赌赢了,但也确实打了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这种机会不常有,廖化只能利用这次的机会,继续扩大战果。

    所以,命令丁奉死守城门,挡住敌人反攻之后。

    廖化带领部分将士继续向城内杀去,他的目标是仓库。

    仓库的守备力量远不及北门。

    将士们轻易撞开了仓库门,杀散了守兵。

    将士们换上江东军的衣甲,使用了敌人的武器。

    所有带不走的东西,全都付之一炬。

    如果廖化有更多的兵力,或者,有更多的时间,他或许还会带兵突袭码头。

    廖化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

    队伍继续南下,突袭南城门,身后留下了一片火海。

    南城门的敌军确实做了一些准备,但是,他们没有料到廖化军已经换上了自己将士的服装。

    所以,守将当场被杀,剩余部队无力反击,仅仅一轮进攻,城门就易手。

    廖化带人死守城门,在城门内堆放各类引火物。

    同时,他派出士兵,通知丁奉带队撤离,由于担心士兵迷路,甚至发生意外,廖化派出多名士兵。

    丁奉带兵赶到南门的时候,敌人紧紧跟在身后,发起追击。

    掩护将士们撤退,廖化命令将士们在城门处放火。

    火焰阻挡了敌人的追击力度和速度,只有少数敌兵在火势加大之前冲出南门。

    撤军过程中,廖化杀了一个回马枪,彻底击败了跟出城的敌兵。

    南下一段时间后,将士们朝着兴山方向转进。

    这一次,廖化没有选择上兴山,而是不辞辛苦,绕路走。

    返回东岸大营,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04、熊山部署

    返回大营的途中,廖化看到了太多战斗过的痕迹。

    两军取得了默契,各自收殓好战场上的死者尸首。

    但是,战场却没有打扫干净。

    进入东岸大营之后,廖化和丁奉等人分离,他进入大帐。

    在大帐里,廖化见到了关平和陈邵。

    从两人的嘴里,廖化了解到战事的全过程。

    最开始,一切都在廖化军二将的掌握中。

    投石车的石弹狠狠砸向城墙,城上守兵发出惊呼。

    但是,战场形势很快逆转,敌军从兴山城内杀出,廖化军转攻为守。

    投石车不得不调整射击角度,尽管如此,这些精心打造的攻城武器,也只来得及进行一轮抛射,随后,就在江东军的攻势里损失殆尽。

    陈邵的步兵表现同样一般,猛然遭到偷袭,将士们伤亡惨重,阵线不断后退。

    陈邵部队即将崩溃的时候,关平带兵进行支援,攻击了来犯者的侧翼,这才暂时稳住防线。

    关平能支援陈邵,敌军城外大营的部队同样也会进行支援。

    敌人的增援赶到后,廖化军兵力开始捉襟见肘,形势一度非常紧张。

    关平和陈邵两人都是猛将,为了维持士气,二人亲自上战场,参与作战。

    直到兴山城的城楼起火,廖化军才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在赢得城外的决战和守住兴山城之间,敌军主将选择了后者。

    敌军开始有组织的撤退。

    关平当然明白,火光必然与廖化有关系,所以,为了策应廖化,他打算带兵追击。

    但是,陈邵的部队阵形混乱,影响到了关平的追击。

    最终,关平只能坐视敌人回撤。

    战后,关平和陈邵两人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廖化的动向,但是,斥候始终没有带回可靠消息。

    为了第一时间知道廖化的下落,关平把西岸大营的管理交给了副将,自己却留守在东岸大营。

    因此,关平在第一时间见到了廖化。

    兴山城战局已经稳定,双方无力发起新一轮进攻。

    任何一方在得到生力军增援之前,都很难改变战争态势。

    这场战斗,两军都损失惨重,相比较而言,孙桓的损失更大些。

    孙桓夜袭的目的没有达成。

    但是,廖化超额完成任务,他不仅对兴山城北城进行了破坏,还焚毁了仓库中的大量物资。

    更关键的一点,廖化亲自证明了廖化军进攻兴山城的意图和能力。

    可以说,夜袭的目标都实现了。

    廖化需要返回熊山,准备处理武陵战场的事务。

    兴山城战场,只能留给眼前的二将负责。

    尽管希望两人守好营地,廖化却不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

    根据廖化的判断,只要将士们再坚守一个月,房陵和上庸两地就会给熊山运来足额粮食。

    山里的百姓也能够及时转移到上庸郡。

    为了更好的把战事拖延下去,廖化希望两位将军能够实行弹性作战。

    在廖化的眼里,保留住军队更重要。

    有兵有将,即使失去一切,也可以重新夺回。

    必要的时候,二将甚至可以放弃两岸大营,分别退守熊山临时营地和兴山城外两道防线。

    二将的任务是防守,廖化希望陈邵继续打造投石车,摆出进攻的姿态,诱导孙桓进行误判。

    下达命令之后,廖化带着丁奉和其余将士,返回熊山。

    行军的时候,廖化检查了通道的修建进度,他对将士们的效率很满意。

    不仅苏由做事让人放心,邓贤同样珍惜这个立功表现的机会。

    鼓励邓贤好好干,廖化却拦住了苏由。

    把修路的工作安排下去后,苏由继续跟着廖化返回熊山营地。

    廖化还记得自己对习宏的承诺。

    趁着兴山城战局稳定,上庸战事没有开始。

    廖化准备提前下山,前往武陵,开辟武陵战场。

    兴山城有两将负责,熊山大营却只需要詹晏一人。

    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詹晏都是除廖化之外的唯一人选。

    所以,廖化需要苏由辅佐詹晏。

    回到熊山大营的主帐,廖化见到了詹晏。

    此时,詹晏的身体状况已经恢复了。

    只不过,廖化完全没想到,马良居然会出现在詹晏身边。

    廖化进入营帐后,帐内的两人都很激动。

    詹晏:“你来的正好,侍中有事找你。”

    廖化疑惑的看向马良,马良是刘备的侍中,深的信任,很可能带着命令上山。

    如果是刘备的命令,廖化不敢不听。

    廖化却很担心,害怕刘备明明不了解荆州实际情况,却乱下命令,影响廖化在西荆州的布局。

    马良开口之后,却压根没有提起刘备,“我刚从五溪蛮那里回来,蛮王很支持咱们,还给我一个承诺,愿意在合适时机带兵配合我军作战。”

    “但是,”马良话锋一转,“五溪蛮王麾下有不少顽固分子,他们对主公有敌意,有一个老顽固叫巴飞特,他对我的成见很深,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马良提起了姓巴的老者,廖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熟面孔。

    很快,廖化重新调整思绪,他想到了自己给习宏的承诺,质疑道:“为什么选我?”

    马良:“你让我给五溪少主沙摩柯带了四个字,这话我带到了,对方对你很重视,我相信,有你陪我,说服效果一定更好。”

    廖化认可马良的判断,沙摩柯是个重情义的人,一定会给自己面子。

    但是,真正决定五溪蛮是否支持刘备反攻荆州的,是利益,不是人情。

    如果利益足够大,廖化即使不出面,马良也能跟五溪蛮族达成共识。

    如果利益不够大,即使沙摩柯对自己再客气,两军也不会联手。

    最关键的一点,廖化有很多更重要的军务需要处置,五溪蛮的事情虽然重要却不紧急,一时之间,廖化倒也不想急着跟马良走这一趟。

    突然,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一名士兵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看向詹晏,士兵汇报:“将军,斥候抓住了一个仓皇上山的男子,男子只说自己奉了武陵从事樊胄的命令求见廖太守,无论我们问他什么,他都不说。”

    廖化倒是愣住了,现在只是四月底,还没到五月初,习宏这么匆忙赶到,一定武陵又出现了新变故。

    廖化连忙命令使者把人带进大帐。

    过了一会儿,习宏果然来了。

    习宏一眼就看到了廖化,语气很急躁,“廖太守,樊胄已经起事了,聚集了数千夷兵,我的哥哥也聚集了七县的兵力响应汉中王,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廖化连忙进行安抚,“习兄弟,你先别慌,咱们不是说好了五月起兵,你们为什么会提前起事?”

    习宏还没开口,马良先说话了,“这是我的意思,咱们营造出一种声势浩大的氛围,这样,五溪蛮会在孙刘的对决中倾向于咱们。”

    如果仅仅从争取五溪蛮这一点上看,马良的判断不能说不对。

    但是,从战略大局上看,马良的决定让廖化变的很被动。

    但他也没办法指责马良,看向习宏,廖化叹了口气,“你先下去休息,等我把山上的事情安排好了,咱们就立即下山,去武陵。”

    习宏依旧有些不放心,一边离开,一边回头叮嘱,“廖太守一定要尽快啊。”

    习宏离开之后,廖化收起苦笑,面色严肃的看着詹晏。

    詹晏一直留守熊山,某种程度上看,指挥熊山部队的经验比廖化更多。

    日常军务,廖化当然不需要叮嘱,廖化关心的,有三件事。

    第一,加大对东进通道的建设速度,尽快将临时营地中的粮食运回大营,把平民送到上庸。

    第二,加强对鹿车和木牛的建造力度和速度,尤其是结构简单,用料更少的鹿车,将会成为建造重点。

    第三,熊山大营的将士们要不间断的下山,对巫县、巴东、秭归三地进行骚扰,牵制敌人兵力,减轻兴山城战场压力。

    詹晏还是和以前一样,对廖化的命令表示出无条件支持。

    詹晏不仅不反感廖化指挥部将一样的指挥自己,反而关切的叮嘱廖化,下山之后,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

    廖化重重的点头,詹晏、关平两人不仅是自己的同僚,更是朋友

    离别之前,廖化取下了那把断裂的虎皮弓,递给詹晏。

    “这么珍贵的武器防身,没想到,我却把它用坏了,真的很惭愧,这弓还能修复吗?”

    接过弓箭反复打量,詹晏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弓身,“这弓已经坏了,与其维修,不如重新打造一把新弓。”

    詹晏笑着摇摇头,“弓箭再珍贵,也比不上情谊,这弓箭说不定代替廖将军‘死’过一次了呢。”

    廖化接过弓箭,神态严肃,“即使这弓无法修复,我也会继续带着它上战场。”

    詹晏似乎也有些意动,“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廖将军能否给我半把弓,让我留下做个纪念。”

    廖化当然没有意见,两个人各自取了半把弓,廖化随手把半张弓挂在腰间。

    带着詹晏,廖化找到了苏由,让两人对接相关军务。

    同时,廖化命令丁奉留守大营,补充兵员的同时,加强部队训练。

    军务安排妥当后,会合了马良、习宏,廖化正准备下山。

    苏由骑着快马,来到廖化身边,这名一贯无条件执行命令的部将,这一次却想违背命令,希望和廖化共同下山。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07、蛮族力士

    赌约完成,沙摩柯带着五溪蛮离开了。

    估计时间过的差不多,沙摩柯已经和巴飞特等人商量完比试内容后。

    廖化和马良来到沙摩柯的房间。

    看到廖化,沙摩柯为白天的沉默做解释:“见谅,我虽然是蛮王,可很多事情说了不算。”

    “我们一族尊重勇士,如果你能够拿下这三场胜利,我相信,族人必定会支持你。”

    沙摩柯似乎还是过意不去,继续解释,“巴叔叔的事,你也别往心里去,他是我父亲的好友,两人一起玩到大,巴叔叔对我父亲的死很难过。”

    “巴叔叔并不是在为难你,他是族里的老人,考虑的事情比我们更多。”

    其实,巴飞特有什么态度,廖化并不关心,他更在乎比试的胜利。

    试探性的询问起沙摩柯对三场比试的态度。

    也许沙摩柯觉得,泄露点情报对五溪蛮没有影响,又或者,沙摩柯急于挽回在廖化面前的形象。

    总之,沙摩柯告诉了廖化很多东西。

    第一场比试本身没有难度,目标也很明确。

    由于需要搬运沙袋,除了力量之外,体力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胜利因素。

    沙摩柯声称,在这第一场比试中出场的,必然是五溪蛮的第一勇士。

    这位勇士叫郑力,善用一把大铁锤,有万夫不当之勇。

    至于第二场的团战,沙摩柯坦诚自己需要保密。

    但是,沙摩柯还是给廖化透露了一个消息。

    比试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伤亡,双方都会使用木枪,所以,战斗会点到为止,廖化倒也不需要担心生命危险。

    沙摩柯最期待的,其实是第三场比试,在这场比试之中,所有参战的人可以自行选择趁手武器,众人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

    除了提供信息之外,沙摩柯最后表示,愿意给廖化力所能及的帮助。

    无论沙摩柯的这番话出自真心,还是套话,廖化确实听进去了,并且,提出不少要求。

    廖化让沙摩柯收集了大量物料,例如木材和铜铁钉,除此之外,还索要了大批可以裁剪木料的工具。

    比斗日期定在七天之后,但是,廖化一天都不想浪费,当天晚上,五个人就开始进行准备。

    廖化可不想在五溪蛮擅长的领域和对方硬碰硬。

    巴飞特在第一场的力量比试中增加了很多细节,却有很多漏洞可以钻。

    除了限定了需要一人运送沙袋,并且,以到达七里湖的沙袋数量取胜之外,并没有进行任何限制。

    那么,廖化准备使用工具运粮食。

    同样是独轮车,廖化先排除了工艺复杂的木牛。

    这种时候,鹿车成为了廖化的最好选择。

    廖化虽然知道结构,但不知道怎么拼装,幸运的是,这次下山,苏由跟随自己同行。

    苏由长时间跟木牛和鹿车打交道,而且,苏由做事比较仔细,也基本知道木牛的一些细节。

    所以,廖化和苏由两人连夜复原了图纸,每个部件都单独做了一张。

    第二天,廖化亲自进入营寨中,大量招募人手,雇用劳力。

    有沙摩柯的承诺,廖化完全可以借助蛮王的帮助,主动调集部分人手参与施工。

    但是,完全按照命令做事,和根据赏金做事,起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廖化银钱的感召下,营寨里稍微做过一些木匠活的工匠和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来到廖化这里报名。

    把这些人分好组,针对鹿车的各个结构开始施工。

    为了加快速度,所有施工人员都采用了昼夜两班的形式开工。

    在工匠们建造鹿车的时候,廖化五人聚在一起训练阵法。

    五个人的小队没有太多的花样可以变化,所以,组成一个简单的梯形阵。

    廖化带着另外两个骑兵位于第一排,苏由和马良二人呆在后排。

    为了尽可能的还原比试的原貌。

    从沙摩柯那里,廖化要来了五杆木枪,而且,是比试时的用枪。

    刺杀本身并没有多少难度,真正难的是战友们在攻防的时候形成配合。

    除了手上的动作,脚下的步伐同样很重要。

    怎么迈步,怎么出手,如何避免枪杆互相碰撞,这些都是学问。

    虽然不知道五溪人利用这几天的时间都做了什么,但廖化一行却做了特别多。

    至少五个人在出枪上,达成了默契。

    鹿车的制作同样超出了廖化的预计,由于昼夜不停的赶工,仅仅用了三天,第一台鹿车就完工了。

    命令工匠们整修鹿车的同时,廖化又下令制造了第二台鹿车。

    七天的约定时间很快到达,马良和苏由先一步赶到七里湖等候,廖化和那两名骑兵推车前往仓库。

    廖化会亲自参加第一场比试,为了保留体力,空载的鹿车由骑兵们推着。

    七里湖和五溪营寨还是有点距离。

    这三场比试决定了五溪蛮的未来,虽然大部分人已经提前赶到了七里湖,但是,仓库处还是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蛮族。

    一名身材高大,光着膀子,看上去孔武有力的人位置相当突出,这人大概就是郑力。

    樊高似乎奉了沙摩柯的命令,等在仓库这里,看到廖化之后,樊高立即走上前来,“咱们比力量,你怎么使用工具?”

    廖化拍了拍鹿车,“这也是我力量的一部分。”

    看着樊高无奈的表情,廖化继续询问,“五溪王想让你跟我说什么?”

    樊高苦笑了一声,“大王想让我提醒你一句,你不是郑力,搬沙袋的时候千万别伤到腰,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提醒你了。”

    说完,樊高就退回了人群。

    那名高大的蛮族男子来到沙袋旁边,一边怒吼,一边抓起沙袋。

    郑力左手拿了两袋,右手抓了两袋,胸前还抱着一袋,似乎依旧游刃有余。

    现场响起一片叫好声,男子转身,往七里湖方向离去。

    行走过程中,郑力速度不减,尘土飞扬。

    廖化接过士兵手里的鹿车,来到仓库前,把鹿车放下,往车上搬东西。

    每当廖化把一个沙袋搬到鹿车上的时候,围观众人就会发出嘘声,但是,廖化的心态相当好,对于这些无动于衷。

    等到鹿车两侧的货板上各挂了三袋沙之后,廖化就停止装运,推着小车,朝着七里湖方向快走。

    其实,鹿车的承载能力远远不止六袋,但是,廖化运沙的目的是为了胜利,不是为了检测鹿车运载量。

    如果运载量过大,车子行进到半路就毁坏了,那才真的得不偿失。

    凭借着工具,廖化不仅更省力,而且,也更能节省速度。

    既然如此,稳稳的获取胜利,更符合廖化的预期。

    在前往七里湖的路上,廖化追上并超过了气喘吁吁的郑力。

    先一步赶到七里湖,在规定地点卸下沙袋,同时,折返回仓库。

    第二车······

    等到苏由朝着仓库折返,准备运第三车沙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气喘吁吁的郑力。

    这位蛮族力士大概也慌了,他的第二趟运输才刚刚开始,为了追赶廖化的运输量,肩扛手提整整七袋子沙。

    这些负重明显超出了郑力的能力,他的腰愈发佝偻,脚步似乎也很沉重,运输的效率反而降低了。

    看到这个情况,廖化放下心了,拉完第三车沙袋,并且,在七里湖畔放置好之后,廖化把鹿车一扔,坐在一旁,为接下来的比试恢复体力。

    直到时间到,那名力士也没有把第二趟的沙袋送到目的地。

    又等了一会儿,沙摩柯才宣布廖化取得了第一次比试的胜利,郑力这时候才姗姗来迟。

    不少蛮族人觉得汉人使用作弊手段,胜之不武。

    郑力同样不服,叫嚣着要再比一次。

    郑力还声称,即使不靠力量,单单使用工具,也一样能获胜。

    廖化认可郑力的看法,推车是一种体力活,凭借郑力的那股怪力,或许确实可以更好的发挥鹿车的价值。

    但是,这事不能这么看,廖化:“如果咱俩同时使用鹿车,你能否赢我,这不好说,但是,不是所有事情都会等你到准备充分。”

    “也并不是所有的比试,都会做到完全公正,没错,我确实借助了工具,但是,我也承担着风险,郑兄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的车坏在半路上,结果又会怎样?”

    廖化的肺腑之言并没有说到面前这位蛮族力士的心坎里。

    郑力:“你这汉人实在是狡辩,有本事咱们再比一次。”

    大概是觉得继续吵下去太难看,巴飞特面色木然的开口,“工具也是力量的一部分。”

    “咱们虽然比的是力量,但是,胜利与否的判断标准,却是在规定时间内转移足够多的物资。”

    看着郑力,巴飞特表情木然,“廖太守的胜利当之无愧,你还不赶紧退下。”

    沙摩柯开口了,“既然第一场比试已经结束了,那么,咱们现在开始第二场比试。”

    沙摩柯没有多说话,但是,廖化发现,这位新蛮王的脸上同样有些难看。

    这才只是个开始,廖化必然会拿下这三场比试,赢下赌约。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09、以智破力

    郑力已经举起铁锤,做好了比斗准备,廖化却突然叫停,这位蛮族勇士似乎不高兴。

    郑力:“你该不会怕了吧,又在想什么诡计?”

    廖化摇摇头,“来都来了,我又怎么会害怕。”

    指着郑力,廖化看向沙摩柯,“如果他打不过我,转身就跑,我恐怕撵不上他。”

    郑力听后,勃然大怒,“你胡说,五溪男儿,怎么会跑。”

    沙摩柯盯着廖化看了一会儿,“廖太守打算怎么办?”

    廖化指了指湖面,“这个湖不错,景色优美,非常安静,适合进行比斗,我希望能够派一条船把我们两人运到湖里。”

    沙摩柯一再迟疑,“这场比试和第一场不同,不能借助工具。”

    廖化点点头,“我承诺,不使用工具,在战场上搏命,富贵生死全部看运气和能力。”

    “只有让失败者无处可逃,我才可以放手一搏,不需要保留体力去抓人,难道,五溪勇士不擅长水上战斗?”

    沙摩柯还没有说话,郑力抢先开口,“胡说,我们五溪勇士在水面战斗和陆地战斗一样骁勇,而且,再告诉你一遍,我不会跑。”

    其实,放弃在陆地上作战,进入狭小的船体比斗,廖化的劣势会更大。

    那时候,廖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机动性优势,跟对方硬碰硬。

    铁锤这种武器威力惊人,却需要一个蓄力动作,而且,攻击速度很慢,稍有不慎,攻击就会落空。

    到了更狭窄的船上,廖化很难进行躲避,铁锤的命中率也会增加。

    尽管廖化的提议看上去对郑力有好处,但是,沙摩柯却保持了沉默。

    沙摩柯大概也能猜到,廖化又想使手段。

    但是,郑力抢先开口,他也不好制止,只能下令把战场转移到湖心。

    当然,五溪蛮并不是毫无防备。

    为了避免廖化在船上动手脚,比斗用船和接送人的小船都是五溪蛮自己挑选的。

    这两艘船接受了双方的检查,确认船上没有任何妨碍比斗的工具。

    担当比斗场地的小船提前划到了湖心,接送廖化和郑力的船只随后出发。

    两人到达湖心的小船之后,廖化站在船头,郑力站在船尾。

    水手则划船离开,避免影响战斗。

    廖化提出更换场地要求的目的,还真是为了使用智谋。

    使诈的目的,不仅仅是使诈。

    地面作战,廖化可以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优势,但是,他很难在双方无伤的情况下击败对手。

    杀死一个人很容易,制服一个人却很难,尤其是制服一个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对手。

    郑力只是对手,却不是敌人,将来或许会成为战友。

    在这场比试中,伤了谁都不算好结果。

    廖化参与过几次水战,对水面作战并不陌生,而且,他有一套作战计划。

    三场比试只剩下最后一场,打败郑力,五溪蛮就会参战,那时候,武陵地区的兵力对比会发生很大改变。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胜利的可能,廖化选择智斗郑力。

    然而,智斗还是有很大的后患。

    不通过正面对抗把对方打服,不利于廖化树立威信。

    此时的廖化想不了那么远,现在他只为了让五溪蛮参战。

    友军加入战场之后,廖化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争取军心。

    两个人稍作休息,做好了战斗准备。

    郑力依旧对廖化的那番话耿耿于怀,“咱们上船了,你满意了?我会让你想明白,咱们两个人,究竟谁才需要逃跑。”

    和郑力闲聊的时候,廖化的身体不断向左船舷方向挪动。

    快靠近船舷的时候,郑力发现了廖化的动作,“你现在想逃,晚了!”

    郑力大步朝着廖化跑过来,手中的铁锤开始抡起。

    廖化不想借助工具,但他打算利用环境。

    郑力身材魁梧,体重同样不轻。

    平静的小船,在郑力的跑动下变得起伏不定。

    小船并不长,郑力很快来到廖化身边发起攻击。

    铁锤下落的瞬间,廖化向后滑步,避开了攻击。

    如果不是郑力收手及时,铁锤砸中小船,后果不堪设想。

    廖化位于船头,稍微一退,便退无可退了,身体半坐在船舷上。

    郑力调整平衡之后,重新朝着廖化走了过来。

    再次抡起铁锤,这一次,郑力为了防止砸到船体,准备采取横扫的攻击方法。

    郑力的行进的时候,也使用了更稳的步伐。

    深吸一口气憋住,抓着短刀的廖化仰身跳入湖水。

    在水中,廖化迅速辨别方向,从船底游到船尾。

    踩水维持平衡的同时,保证自己浮在水上。

    廖化一只手扒住船头,缓缓的朝着船上望去。

    郑力还没有意识到廖化游到身后,半个身子探出头,似乎还在寻找落入水中的廖化。

    廖化没有迟疑,短刀插在了船舷底部,解放出的两只手抓住船板。

    脚踩在刀刃上一借力,顺势爬上了船尾。

    水声和登船的声音吸引到了郑力的注意。

    发现廖化之后,郑力朝廖化冲了过来。

    廖化朝着船尾退去,直到退无可退,到达船的边缘。

    郑力似乎担心廖化再次跳进水中,这一次,挥舞铁锤的动作慢了一步,脚步速度却更快了一些。

    找准机会,看着两个人的距离拉近。

    廖化伸出脚,在船尾一借力,朝着郑力冲了过去。

    面对冲击,郑力下意识拉回铁锤,挡在身前防御。

    廖化的身体撞在铁锤上,郑力被这一撞失去了平衡。

    和铁锤相撞后的疼痛没有妨碍到廖化,稍稍稳定身形之后,他再次用身体撞向郑力。

    郑力失去平衡,被廖化撞下了水,铁锤掉落在船上。

    就这样,两个人都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损伤

    仓促落水,郑力的准备不足,在水中拼命挣扎。

    廖化伸出手,抓住郑力的手,询问道:“你是否认输?”

    郑力并不服气,高喊:“你耍赖。”

    这一开口,郑力又咽下去好几口水。

    船上的比斗引起了岸上的注意。

    之前廖化落水的时候,大多人没有注意到,但是,郑力的落水全过程,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

    岸边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廖化不为所动。

    确保郑力没有生命危险的同时,要求郑力认输。

    最终,岸上的嘈杂声停止了,巴飞特的声音传到了湖中,“斗智不斗力,廖太守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让人佩服。”

    “郑力是我们族中的第一勇士,希望廖太守能够高抬贵手,救他上来。”

    沙摩柯也连忙开口,“我们认输了,廖太守快救人”

    廖化这才把人往船上拽。

    郑力虽然懂一点水性,但是,他太慌张了,给廖化增加了不少救人的麻烦。

    在水中泡的久了,郑力的力气同样流失很严重。

    把郑力拖上船之后,水手也赶到比斗现场。

    两人乘船回到了岸边。

    看到廖化后,很多人指责他胜之不武。

    这场比斗确实没能让五溪人心服口服。

    沙摩柯力排众议,安抚好众人,让蛮兵们接受了比试结果。

    ············

    回到房间,换了一身干净衣服。

    苏由三人在房间里休息,廖化和马良赶到了沙摩柯处。

    沙摩柯和巴飞特两人正在房间里议论。

    看着廖化之后,沙摩柯笑了起来:“廖太守斗智不斗力,这三场比试赢得漂亮。”

    廖化也没有太张扬,抱拳行礼,“承让了,廖某并不是不敢拼命,也并非不愿意靠力气比斗,但是,命和力气都要拿来对付敌人。”

    沙摩柯点点头,“没错,在接下来的日子,还得需要咱们武陵太守多多指教。”

    廖化:“樊胄已经在武陵起事,习珍也会在零陵响应,得到五溪族的帮助,武陵的局势就打开了。”

    沙摩柯点点头,“你放心,既然贵我两方决定了合作,那么,我会亲自带兵下山,配合你们作战的同时,我还要查出杀死我父亲的真凶。”

    廖化继续开口,“蛮王能提供多少勇士?”

    沙摩柯准备开口,巴飞特却抢先一步说话,“我们可以派出两千勇士。”

    两千人不算少,但是,廖化却觉得对方还能出动更多兵力。

    五溪蛮并不仅仅只有沙摩柯这一处营寨,整个武陵东北,生活在沅水中上游地区几条主要支流附近的蛮夷,都能算五溪蛮。

    沙摩柯虽然是一名新王,威信不如老王,但是,振臂一呼,凑起一万人参战,应该不成问题的。

    巴飞特只提供两千蛮兵,很显然还是存了观望态度,想保留实力。

    廖化也明白,两边刚刚合作,不能逼对方太紧。

    但是,为了增加胜利筹码,廖化还是选择跟对方提要求。

    “巴老,咱们和孙权作战,就要做好与整个荆州为敌的准备,五溪族的两千青壮,确实勇猛可靠,但是,我希望贵部能增派一些兵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共识,五溪蛮先提供三千战兵下山,协助廖化作战。

    马良留下,和沙摩柯二人商量下一步的合作条件。

    廖化先一步回到房间,他参加了三场比试,现在快累坏了。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110、从事樊胄

    除了苏由三人,习宏也在场。

    习宏顺利进入五溪营寨,让廖化差点怀疑五溪老王的死另有真相。

    实际上,习宏进入营寨的过程很顺利。

    习宏知道廖化会进入五溪蛮营寨,说服蛮兵参战,所以,他直接了当的告诉守门卫兵,希望求见廖化。

    卫兵倒是没有核实习宏的身份,直接放行了。

    进入营寨的习宏也没有遇到其他人的盘查,甚至还有人亲自带路,把习宏带到廖化几人房间前才离开。

    廖化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加强戒备,避免给刺客制造机会。

    随后,廖化问起习宏的来意。

    习宏告诉廖化,他已经见过樊胄,这次来到五溪营寨,也是为了替樊胄带几句话。

    廖化对习宏这个人很感兴趣,他明明是习珍的兄弟,却一直为樊胄的事情奔走。

    当然,廖化对习宏的行为并非一点理解。

    江东军重兵驻扎北方,尤其是南郡的江陵一带。

    如果江东军从江陵出兵,顺流南下,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武陵郡。

    对于零陵的习珍兄弟来说,保住武陵不单单是唇亡齿寒的问题,更是为零陵争取布防时间的好机会。

    于公于私,支持武陵,让战事在零陵以北进行,都是习珍兄弟的最好选择,樊胄也是天然盟友。

    廖化没有问樊胄的事情,反问道:“武陵的情况,怎么样了?”

    习宏:“樊胄已经实际控制了武陵郡郡治临沅,武陵郡不少汉夷兵力开始响应,不愿意响应起事的官僚都关进了大牢。”

    “我来之前,樊胄带我检查过城里的防务,城中兵精粮足。”

    “樊胄打出了汉中王和廖太守的旗号,以临沅为中心,招兵买马,每天都有大批兵力投靠。”

    根据习宏给出的情报,廖化觉得,樊胄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习宏给廖化提供的情报,也全都是好消息。

    习宏还表示,廖化不需要急着下山,樊胄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中。

    听完习宏的话,廖化倒也安心了。

    之前为了取得五溪蛮参战的承诺,耽误了整整七天,廖化很担心武陵战局会在这几天内出现新变化。

    现在掌握的情报,都是好消息。

    比起樊胄的势力,廖化更在乎江东军的应对方式,这时候,敌人应该已经了解了武陵的起事,必然会有所行动。

    习宏告诉廖化,武陵郡的起事打了江东军一个措手不及。

    各地的江东军选择据城自守,兵力充足的防守城池,兵力不足的部队也会向大城市靠拢。

    北方的江东军也没有南下的迹象,尤其时西荆州的江东军,似乎依旧在和熊山部队进行对峙。

    西荆州的兵力不动,不等于敌人会坐视武陵失守。

    廖化:“还请你回去跟樊胄说一声,我已经说服了五溪新王沙摩柯,五溪精兵即将支援临沅,希望将士们继续等待。”

    习宏听后,迟疑了片刻,还是解释了一下,“廖太守,我这次来找你,只是为了传话,给樊胄带话之后,我就会返回零陵”

    习宏补充了一句,“樊胄知道你的行踪后,还专程叮嘱过我,五溪蛮的事情不必操之过急,临沅局势很稳定,暂时不需要兵力。”

    既然樊胄那里不需要人,那么廖化当然也不会着急。

    反正,希望熊山尽快派援兵的是樊胄,现在认为局势稳定了的,同样还是樊胄。

    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出樊胄对武陵郡战局的判断,同样,也反应出了樊胄的实力改变。

    虽然樊胄跟廖化说局势不急,但廖化却不可能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他进入武陵,并不是为了樊胄,而是为了保留武陵地区反抗孙权的武装。

    之前廖化和习宏两个人更多是给樊胄带话,这一次,廖化希望习宏能替自己给习珍带话。

    无论如何,零陵的准备时间必然比武陵充足。

    廖化希望习珍加快在零陵地区招募兵马,筹措粮食的速度。

    一旦局势发生改变,希望零陵兵进入武陵郡作战。

    习宏跟廖化道别之后,立即离开了。

    深夜,马良返回房间,他表示,已经和沙摩柯达成了初步共识。

    五溪蛮参战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沙摩柯和巴飞特两个人希望五溪蛮的重要人物能够在刘备麾下担任要职。

    五溪蛮反抗孙权,必然会遭到报复,所以,将士们需要在战后得到一些经济和政策上的补偿。

    五溪蛮的要求虽然不算过分,但终究还是超过了马良的权限,所以,马良需要尽快返回成都一趟。

    接下来的武陵战事,马良没有办法陪伴廖化了。

    五溪蛮虽然派出了三千人参战,但是,对方并没有把话说死。

    如果得到了汉中王的承诺,或者,武陵郡战场出现了合适战机,他们将会追加兵力。

    马良也知道武陵蛮的重要性,所以,他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动身。

    马良是个很仔细的人,他询问廖化有没有什么话带给刘备。

    马良这么一提,廖化还真有事要说。

    廖化说了两件和荆州战局毫无关系的事情:

    第一,派兵进入上庸,防备曹军的进攻;第二,谎称听到了曹丕准备篡汉的消息,希望刘备派出使者打探汉帝的情况。

    上庸的战事必将打响,如果益州能够提前派出增援,那么,胜算也会更多。

    至于曹魏篡汉的事情,它更重要,也必然会发生。

    曹魏毕竟不是通过武力从大汉手中夺走天下,这个篡汉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提前给刘备提醒两句,更早的了解情报做出应对,这样,刘备东征的时间也会更早。

    马良对曹丕篡汉的事情很关心,反复追问廖化的情报来源。

    廖化拿不出实际证据,只能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做解释。

    听完廖化的这番话,马良没有继续逗留,当天晚上就离开了。

    上庸郡战事和曹丕篡汉一事确实重要,但和当下的廖化无关,廖化把精力放回武陵郡战场。

    樊胄和习珍的起事得到了很多人响应,但是,放眼整个南荆州战场,关键位置只有三处。

    最重要的是地区是临沅城,守住这座郡城,不仅可以快速得到五溪蛮的支援,还能截断敌人的南下通道。

    相对重要的是五溪蛮,这些将士属于本土作战,更了解地形,而且打仗勇猛,比较可靠。

    习珍的零陵兵虽然也很重要,但在廖化的眼里只是一支外援。

    沙摩柯虽然许诺会亲自带兵作战,但是,整支部队的行动需要挑选兵员,筹措粮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之前为了三场比试,廖化用掉了七天时间,这一次,五溪蛮准备完成,开始行动,同样需要时间。

    五溪蛮如果能在五月中旬赶到临沅,那已经算是行动迅速了。

    五溪蛮这边,该做的事情,廖化已经做过了,该谈的条件,蛮王也已经跟马良说过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廖化只留下苏由随同沙摩柯行动,自己亲自带领两名骑兵下山了。

    虽然樊胄说过,临沅城的事情一切都尽在掌握中,但是,廖化还是得亲要看过才放心。

    樊胄并不希望自己太早到达,所以,廖化决定隐藏身份。

    廖化的身份,其实很好找,他只要声称自己是五溪蛮的使者,大概率会得到樊胄的接见。

    而且,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廖化也可以掌握武陵郡更多真实情况。

    三人骑着快马,很快就到达临沅。

    廖化声称是五溪蛮兵使者之后,守兵没有进行太多的盘问,便放廖化进城了。

    士兵通报之后,廖化进入了府衙。

    一名中年文士正唾沫横飞,似乎在发表演说。

    廖化很感兴趣,就听了一下。

    文士告诉众人,临沅的起事得到了刘备的支持,就连武陵太守廖化,也即将带大军与临沅的军队会合。

    文士给众人描述了一个很好的前景。

    这一次的起事声势浩大,除了零陵武陵全郡响应之外,荆州的其他郡,包括桂阳、长沙、南郡,甚至是孙氏统治了很久的江夏郡,同样出现了义兵。

    文士还强调,熊山上的廖化军连战连胜,已经压制了西荆州的江东军,即将南下武陵,与武陵兵汇合。

    刘备的东征大军也即将出发。

    文士慷慨激昂,表示,现在正立功是最好的时候。

    在文士的煽动下,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

    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但质疑声很快就消失在了嘈杂的人声里。

    廖化总算听明白了,这个文士似乎就是樊胄。

    樊胄的起事能够迅速扩大规模,只怕也与喜欢卖弄唇舌的习惯有关。

    但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还是实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樊胄用假话欺骗了这些汉夷首领,一旦残酷真相暴露,众人不得不相信,一切都是虚假的。

    廖化现在只是一名使者,所以,他也没有多说什么,但他已经开始考虑想补救的措施了。

    樊胄夸夸其谈了很久,似乎突然想到了廖化这个武陵郡使者。

    樊胄主动向廖化提问,“五溪蛮王什么时候进城,带多少人支援?”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