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带着医院回80年TXT下载带着医院回80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带着医院回80年全文阅读

作者:烤饺     带着医院回80年txt下载     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45章 这是天上掉馅饼

    越州医药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里。

    鲍经理接到陈夏的电话后,人都是懵的,心想这算是天上掉馅饼吗?

    然后猛得站起来身来,对着门外的工作人员喊道:

    “小李,赶紧的,去准备汽车。小董,马上让蔡副经理、谷副经理、张国治赶紧扔下手头的事情,跟我一起去庆丰分厂,要快。”

    鲍勇急了,甚至都来不及开会了,香江客商都来了,万一谈成了出口生意赚到了外汇,这可是比公司扭亏为盈更大的政绩啊。

    当蔡红军,谷卫,张国治气喘吁吁赶到楼下时,鲍经理已经坐在汽车里了,汽车一直处于怠速状态。

    “赶紧上车,要快,紧急任务。”

    几人一听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紧爬上车后,“速度快一点,尽快赶到庆丰分厂。”

    蔡红军匀了匀气,焦急地问道:“老鲍,到处出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庆丰分厂出了什么意外?伤到人了?”

    鲍勇坐在前排,神秘兮兮地说道:“不是坏事,是大好事,天上掉下个香江客商。”

    “香江客商?”后排三人满脑子问号。

    “陈夏刚刚打来电话,说来了两位香江客商,对这个666胃泰有强烈的采购欲望,他让我们赶紧过去谈一下,万一可以出口,到时换回来的可都是外汇啊。”

    蔡红军三人一听就开心了,外汇啊,这可是多少人,多少单位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啊。

    八十年代初,国门刚刚打开,这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大家才发现我们已经落后国外那么多年了。

    那怎么办?

    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不得不向国外买技术、买设备等等,而这都需要大量的外汇才能交易,我们的人民币别的国家不收的。

    那时候国内穷,根本不像几十年后成为了世界工厂,随随便便就能有几万亿美元储备。

    八十年代初,中国缺少外汇缺到什么程度,大家想都想不到。

    就拿1980年来说,那时候国家的外汇储备是负数,—12.96亿美元。

    也就是人民银行的金库里,一毛钱外汇都没有,反而倒欠了国外差不多13亿美元,不得不用黄金进行交易或者以货易货。

    钞票是什么?不就是纸嘛,印刷品,黄金才是硬通货,这一来一去,亏到了爪哇国。

    这是很要命的事情,没有外汇,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本没办法进口,甚至国家粮食有缺口也无法从国外进口获取,这就很容易造成国内动荡。

    所以这个时候中央就拼命鼓励大家搞出口,谁能赚来外汇谁就是英雄。

    可中国除了卖些矿产资源外,其他啥都没有,怎么出口呢?这就愁坏了众多国有企业。

    那时候为了外汇,国内不得不亏本生产一些产品,亏本出口,就为了换取那些可怜的外汇,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这时候庆丰分厂突然说自己的产品被香江客商看中了,能不让鲍勇他们兴奋嘛。

    政绩,这是政绩,当官的就要政绩,至于亏不亏本,合不合算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从陈夏放下电话后不到1小时,越州医药公司的吉普车就驶进了庆丰分厂。

    陈夏听到汽车声音后赶紧迎了出来,鲍经理几乎是跳下车的,一把拉住他急切的问道:

    “陈科长,赶紧跟我们说说,具体是什么情况?”

    蔡红军谷卫和张国治也急急忙忙围了上来,他们也充满了好奇,想不通陈夏是怎么把香江人给引来的。

    “别急别急,事情是这样的……”

    “放屁,能不急嘛,赶紧说别磨蹭”,鲍经理是真急了。

    “里面的香江客商是我小姑姑,现在在香江开了一家南瓜藤医药公司。”

    张国治嘀咕了一句:“这什么破名字?”

    鲍经理和蔡副经理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赶紧闭嘴。

    “我早几个月去香江考察了嘛,就顺便送了一些三六胃泰给她,结果她和朋友们使用后发现疗效特别好,这不,趁着这次回家祭祖的机会就想试着采购一批回去。如果那边销量好,我们就可以长期出口了。”

    噢~~~~这下他们明白了。

    但这样不更好?自家亲戚那还不是更好商量,看来这单子也稳了呀。

    “哈哈哈,陈科长你好样的,出去考察还不忘推销产品,真的谈成合作了,你就是首功呀。”

    陈夏趁他们没察觉就翻了个白眼,要不是自己这家药厂不正规,没有自营出口权,他才不会把这个机会让给医药公司呢。

    自己生产,自己出口,自己赚外汇,不香吗?

    蔡红军急着问道:“那香江客商在哪里?赶紧过去呀。”

    “在办公室里坐着。”

    四个老男人听到了,赶紧都拉了拉中山装的衣领,看看全身上下有没有穿着上的不合适。谷卫甚至还蹲下来擦了擦自己早就发灰的皮鞋。

    然后换上一副笑容,非常像电视新闻上的领导人一样,走了进去。

    陈夏觉得这个时候自己一定像《地道战》里面的狗翻译一样,站在中间给双方做起了介绍。

    “鲍经理,这两位就是香江来的客商,南瓜藤医药公司总经理陈淑琴女士,助手林惠女士。”

    “这几位就是越州医药公司的总经理鲍勇同志,副经理蔡红军同志,谷卫同志,以及采购科的张国治同志。他们几位都是我们总公司的领导。”

    听到陈夏说到南瓜藤的时候,顾琳和陈巧姑差点笑出来,赶紧背过身去假装看窗外风景。

    “你好你好,陈同志,噢不,是陈女士,林女士,欢迎来到祖国,欢迎来到我们的下属药厂。”

    鲍勇表现得很有气质,这时候如果有摄像机,再咔嚓咔嚓来几个闪光灯,感觉都可以直接上晚上7点档的新闻了。

    陈淑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几个内地土老冒自然不在话下,也站起来客气地握了握手:

    “鲍经理你好,几位先生上午好,这次过来仓促,还要你们赶过来,非常抱歉。”

    “哪里哪里,陈女士不远万里回到祖国,这才辛苦。”

    ……

    陈夏被他们的商业互吹弄得快要打瞌睡了。

第346章 急需出口赚外汇

    第一天双方见面,当然都是谈谈天气,聊聊风俗,是不可能开门见山直接谈合作的。

    对越州这种十八线小城市来说,几乎从来没有“外国客商”主动上门来寻求采购事宜,唯一出口大户是越州黄酒厂和精编厂,出口到曰本比较多。

    鲍勇没有任何谈判经验,蔡红军和谷卫也没有,他们现在心里其实乱成了一团麻,惊喜来得太突然了。

    所以他们需要回去后向上级汇报,让上级定下来谈判的基调,否则就是自己擅自行动,无组织无纪律这顶大帽子可是会吓死人的。

    不得不说,这时代的干部思想还是比较僵化的。

    为了出口,为了政绩,被外商骗钱,或者让外商狂占便宜的事情比比皆是,想起来都让人心痛。

    不只是民众崇洋媚外,嫁给外国糟老头都要出国去,其实有关部门的领导内心也是相当崇洋媚外的。

    哪怕就算是香江客人,也是我们的同胞,各级官员都会客气得不得了,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人家看看。

    所有待遇都是超国民的。

    包括后来的国企改革也是如此,人家只要收购好的国企,最后白菜价都给了。

    最后……

    急于发展经济的想法是好的,但个别地方,个别领导到最后的执行时就矫枉过正了。

    鲍勇他们回去后,直接就奔向了地区,向主管医药卫生的副专员张洪波汇报。

    张洪波是在香江见过陈淑琴的,当天那餐海鲜大餐,让他“见识”到了陈家在香江的“实力”,所以立马就相信了他们这次合作的诚意。

    但张副专员并不是最高首长,他又向专员韩丁泽、书记李兵权汇报了。

    结果好了,这一单小小的生意把整个地区都搞得鸡飞狗跳。

    领导人连夜开会讨论啦,布置会场啦,准备接待啦,反正怎么隆重怎么来,一定要让香江同胞感受到祖国人民的热情。

    第二天陈淑琴和林惠被请到了越州城区最好的龙山宾馆,

    然后李兵权、韩丁泽、张洪波亲自出面接待了香江两位客商,就连鲍勇和陈夏都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

    地区领导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拼了命的接待你,你到时好意思不留下点订单拍拍屁股走人?

    陈淑琴也被搞得有点不知所措了,本来一个很简单的商务谈判,甚至连谈判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一个商品采购,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么隆重的模样?

    但她也是久经职场的人,对这种应酬也是沾手就来,驾轻就熟。

    无非就是表达自己做为香江同胞,如何心系祖国,如何愿意为了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吧啦吧啦。

    标准的7点当新闻模式。

    这次会谈结束,李兵权书记特意把陈夏叫了过去,当着众多官员的面拍了拍他的肩膀。

    “年轻人不错,为我们国家作出了贡献,再接再励,再创佳绩。”

    这番话说得绝大多数干部都是一头雾水,他们想不通一个四院的小科长来凑什么热闹?更想不通李书记为什么要特意关照鼓励他?

    只有在场少数几个干部才懂得,这药厂,这666胃泰,分明就是这位“年轻人”的私人产业。

    而这次把外商引来,也是这位“年轻人”的功劳,所以李书记当着大家的面鼓励他,也有为他站台的意思。

    当然真正的谈判,还是由越州医药公司和香江南瓜藤医药公司来谈。

    其实能谈啥,无非就是一个价格的问题,陈夏这时候像模像样坐在谈判席上,和小姑姑刚好是“对手”。

    鲍勇真的很兴奋,原本庆丰分厂只是他的神来之笔,结果解决了医药公司亏损的囧境,现在居然连外商都引来了,他都TM为自己感到骄傲。

    春光满面的鲍经理先开了口:“陈经理,你们对这次采购有什么要求没有?”

    陈淑琴昨晚已经和陈夏商量好了,这次采购价格不要太贵,也不能太低,就按人民币5元的挡次来。

    一来这样做是给了越州地区方面面子,虽然价格压得很低也能谈下来,但容易给人一种趁火打劫的印象,“南瓜藤公司”以后是要在内地布局的,吃相不能太难看。

    第二个价格太高也不行,现在汇率太坑爹,南瓜藤自己总要保证利润的。

    “鲍经理,我是这么想的,666胃泰在内地你们的批发价是5元一粒,按照目前的汇率,相当于是3.3美元,也就是港币约26元了,这个价格实在太高了。”

    这198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1:1.5,但这个仅仅是银行的挂牌价,对外贸交易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所以后来实行另外一套结算体系,汇率大概是1:2.7左右。

    但就是这个汇率,还是相当坑爹,黑市里起码在1:5以上,甚至最贵的时候达到了1:10。

    鲍经理点点头:“那么贵方愿意给出的价格是多少?”

    陈淑琴看了下笔记:“我们的建议是把汇率定为1:3,也就是一粒三六胃泰是1.6美金,或者港币12.5元,不知道鲍经理意下如何?”

    还能如何?上级给他的心理底线是1美元一粒,或者港币7.8元左右,现在香江方向自己提出了这么一个“高价”,那还能怎么滴?

    当然是答应她喽。

    比领导预期的价格提高了60%,哇呀呀,这是政绩,这是他鲍勇的谈判能力呀。

    双方很快就价格达成了一致。

    至于数量上面,初步是每月采购6万枚,后面根据销量再增加,价格还是老样子,合同一年一签。

    6万枚三六胃泰就是75万港币,那一年就是最少900万港币,而且后面还可能增加。

    医药公司这边的领导们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汇报到地区,李书记和韩专员同样相当满意,大家皆大欢喜,合同正式订立。

    其实这次出口,陈夏保证自己能拿到3.5元人民币一枚的价格,而医药公司这边只赚到了0.8元人民币。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人家可是为国家赚到了900万港币外汇,这就是功劳。

第347章 医生变成拉皮条

    合同订立后,还有相关手续要办,这个空挡期刚好香江公司可以注册好,马上可以运行。

    12.5元港币的采购价其实并不便宜,加上运费、关税等,预计三六胃泰在香江的零售价起码要在25元以上了。

    具体多少,陈夏全权交给了小姑姑去跟香江当地药店谈。

    第一个药是打响知名度的时候,赚不赚钱先不管,占领市场才是关键。

    陈淑琴在香江还有一大滩子事情要去处理,在越州的公事办完后就要立马赶回去了。

    双方约好过年的时候再碰面,到时是陈夏前往香江了,主要是把翡翠首饰带过去。

    如果走正规出口手续的话,税金和运费就是一大笔钱,而且容易暴露自己的跟脚,某些竞争对手的关系可是无处不在。

    陈淑琴的打算是进口一批最差最低挡的翡翠原石,然后对外声称自己解石获利。

    这样不但可以掩人耳目,还可以避免很大一笔税金。因为大陆出口不但运输环节让人头痛,税费同样让人头痛。

    送走小姑姑,庆丰分厂出口的事情还要再等等,于是陈夏又回到了急诊科去做一条老咸鱼了。

    老同学徐子炫还住在了留观室里,陈夏趁上班时间去瞄了一眼。

    当然这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同学友谊,而纯粹是想看看自己的判断正不正确,治疗方案有没有问题。

    经过治疗,徐子炫已经恢复不了少,但是病程没有几个月下不来,也是很大一笔开销。

    他看到陈夏非常不好意思,趁人之危,泡人马子,关键现在还被人家给甩了,简直是没品到了极点。

    陈夏也没有多说什么,客套了几句就走了。

    还没等他穿上白大褂,院办的电话就打来了,马上要去新人民医院工地,安排职工宿舍。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再过2个多月四院大部分人就要搬迁到城区,住宿可是头等大事。

    1982年可不是后世,那么多商品房摆在那儿,有钱的医生早早就在医院旁边买了房,没钱的医生也会选择去租房。

    后世坑爹的医院很少为单身狗们提供宿舍了,越是大的医院越小气。

    没福利分房也算了,连寝室都没了,小医生一个月没红包没回扣的,就拿点死工资才多少钱?

    真是付过房租,吃过饭后没剩下多少了,估计谈恋爱都要家里人赞助,别说买房了,分分钟掏光家里6个钱包。

    最惨的就是那些“规培生”,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却面临着3年规范化培训,这3年里面所在医院就发个两三千元的基本工资过日子。

    怎一个惨字了得,开个房都只能去小旅馆。

    所以说八十年代有一个什么好,就是单位的福利好,给你分房,尽管小了点,但总算能蜗居了嘛。

    而且这个时候大家一样穷,一样都要等福利分房,那丈母娘也不会整天在你耳边催你买房,不买房就不肯嫁女儿,不存在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压力还是比较小的,至少经济压力是如此,过年过节单位还给发点东西。

    后来的医院发个屁,一层层的医院领导就想着怎么样“节约成本”,怎么样从医生头上扣点钱。

    时代在进步,福利反而是在退步,把医院当成企业模式经营的领导不在少数,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读者昨天还看到一则新闻,一家医院全院开会,院长直接提出一个口号:“大干100天,门诊200万,病床超九成”。

    得,跟银行一样摊派任务给每一个医生,必须完成多少门诊病人,必须赚到多少业务,必须拉到多少住院病人,否则就要扣你医生钱,要你命。

    瞧瞧,好好的知识分子硬生生被逼成了拉皮条的。

    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可用可不用药的,通通给你用药。可住院可不住的,通通收进住院部。

    逼疯了医生,亏死了病人,然后渔翁坐在办公室里,喝着保温杯笑而不语,人家政绩到手了。

    好了,镜头拉回到越州市人民医院工地。

    职工住宿这种大问题,当然是有总务科来安排喽,陈夏和一院的总务科长,也是他未来的副手曾培农站在工地前,滩开一张图纸,仔细研究了起来。

    四院这次总共要过来总共是460人,加之一院现在的职工一只是120人,两头加起来是580人。

    其中家在城区的原则上不再安排宿舍,未婚职工和临时工只能安排集体宿舍。

    职工小区是筒子楼,总共有5栋楼,每栋楼有70个房间,总共是350个房间,每个房间只有20平米。

    每家原则上只能分一间房,如果是双职工,家庭成员超过5个的,且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则可以多分一间房。

    陈夏想出这个主意,也是为任元非这样的家庭考虑。

    像他师父家里有三代5口人,如果全挤在一个20多平米的房间内,生活会相当不方便。

    如果是这样的住宿条件,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医生不愿去城区的新人民医院工作,毕竟四院的职工小区可是一室一厅,或者两室一厅的单元房,条件相当好的。

    反正去哪家医院工资都一样,留在老单位还能住上大房子,鬼才愿意去城区医院上班呢。

    但这样分摊下来,加上城区职工不住宿,职工小区也堪堪够用。

    陈夏和曾培农去查看了一下,原来属于一院的职工原则上就不动了,原来属于隔壁中学的职工宿舍楼则留给了四院,还有一些是教室改建而成。

    筒子楼里,一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公共浴室,洗衣台全部集中在厕所这边。

    屋内没有厨房设备,烧饭只能家家户户去买煤炉了,然后堆在门口烧,这条件……

    太TM艰苦了。

    陈夏挠挠头,对曾培农说道:“曾哥,这住宿条件也太差了一点吧。”

    曾培农则一脸坏笑:“你们是享福享惯了,现在知道其他兄弟单位的艰苦了吧?你瞧我们一院的职工小区,家家都是如此,多少年都这么过来了。”

    看来老顾同志的压力很大呀,上任后得抓紧时间赚钱,新建职工小区了。

第348章 打死不住筒子楼

    陈夏看到这样的住宿环境,心里已经凉了半截,更别说跟他的梅园比了。

    他家里现在有夫妻俩,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外婆还有陈芳,外加陈春偶尔要回来住。

    就算他有资格分两间房,加起来40个平米也不够住啊,晚上要XXOO都不能发出一丁点的声音,这个能忍?

    咋办?

    两个办法,要么每天开车大半小时,赶回梅园去住。要么就在越州城区重新买房。

    按陈夏这个性,当然是选择后者喽,毕竟这里是一个地区驻地,再怎么落后也是一座中等城市,柯镇毕竟只是一个镇。

    人往高处走嘛,城里人的生活好。

    早上有送鲜牛奶,出了新人民医院,过条马路就是最大的百货商店,再过去就是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儿童公园,生活相当方便。

    而且城区的学校终归要比柯镇好的,为了陈秋和陈冬考虑,也要选择一下“学区房”。

    陈秋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柯镇高中读了高一,陈冬的成绩嘛,嗯,稳定在全班大约45名,咳咳……

    陈夏递了一根烟给曾培农:“曾哥,你在这一片熟,我想打听一下,我们医院附近有没有房子在出售的?”

    “我想想啊”,曾培农吸了一口烟,“我脑海里还真没有,这年头谁会卖房呀。回头我帮你打听打听,你想要什么样的房子?”

    “当然是大房子了,那种老台门不考虑,大杂院住户太多,是非就多。我要独门独院的房子,价格无所谓,就是一定要大。”

    越州城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1982年的时候,城区主要还是保留了明清建筑群为主,就是那种低矮的民房,白墙黑瓦,看起来非常有诗情画意。

    可是住在里面就不舒服了,平房嘛,很潮湿,尤其是江南的梅雨天,连内裤都是湿的,衣服都晾不干。

    夏天的时候房子被太阳晒一天又非常闷,冬天又四面透风非常冷。

    没有单独的厕所的,男的洗澡还能在院子里冲凉,女的只能买个木头大盆儿,坐在里面洗,非常不方便。

    陈夏才不会要住这样的房子,想想都要疯,一个台门里住上七八十来户人家,烦也烦死了。

    如果找不到好房子,他宁可辛苦点,每天来回两小时回柯镇去住。

    曾培农突然灵光一现,“你说要大房子,越大越好,我倒是记起来了。我们医院旁边没大房子,可是离我们这儿过两条街,有个“西园”空着,房子在房管所手上,你要是有关系可以去问问。”

    “西园?”

    陈夏对越州城区这块不是很熟悉,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个地方。

    “西园就在府山西南角,占地大概有个四、五亩的样子,因为里面有个非常漂亮的江南园林而闻名,传说原来是吴越国的皇家园林,后来明清时期成为了私家府弟,解放后曾经作为机关办公地点过,现在空着。”

    哟,这情况跟梅园有点类似嘛,唯一不同的是,梅园后来还给了李家后人,而西园一直在房管所手上。

    反正来都来了,陈夏决定去实地看一看,曾培农为了跟未来的科长搞好关系,主动做起了导游。

    西园离新人民医院并不算太远,骑自行车大概需要10分钟。

    陈夏和曾培农两人沿着解放路往南再转人民路,不一会儿就到了。

    到了地儿,陈夏先看了看周围的风水。

    这地儿不错,北边是城区规模最大的府山公园,原来是古越国的宫城,也就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儿;西边就是环城河;南边有一条马路可以通行汽车。

    原本的历史上,如果陈夏不出现,西园还要再空上十多年,大概到了九十年代末被改造成了一个社区公园儿开放。

    两人到的时候西园门关紧着,叫了几声也没人应答,正当准备离开的时候,从不远处府山街道办事处走过来一个门卫:

    “喂,我瞧你们两个在这儿转悠半天了,干什么的?”

    曾培农指着陈夏,笑着说道:“我们两个都是医院工作的,这不是听说西园的风景很美,就想来看看。”

    老头看了一下两人的工作证,两个都是科长,态度马上就转好了。

    “西园就啥好看的?想看等着,我给你们找钥匙去。”

    得,赶紧钥匙在这位手上,陈夏掏了一包大前门出来给这个老头,跟着曾培农走进了西园里。

    西园的大门是朝东开的,进了门首先印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南边是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传统的凉亭假山都有。

    院子的北面居然是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楼,这让陈夏非常奇怪,原本他还以为这里面的建筑应该都是传统的中式建筑为主呢。

    小洋楼是砖石建筑,不像是国内的风格,像明庐就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而西园这座小洋楼则很像厦门鼓浪屿那边的老房子。

    想必这房子的主人原来应该是南洋华侨之类。

    小洋楼收拾得挺干净,所有地板全部是木制的,走进去非常有感觉,好像民国大户人家都住这样的房子。

    房子是呈左右对称的,中间是客厅和楼梯,左右各有三间房,这样算下来,第一层都有7个房间,陈夏家里才几口人,真要买下来,完全够住了。

    陈夏心动了。

    从2020年过来的重生者,估计很少有人不对房子动心的,毕竟几十年后这个房价太坑爹了,房价成为了大家永远的痛。

    陈夏前世有父母的赞助,所以买房的时候没有多少负担,但如果他想换一套别墅居住也是没资格的,连排屋都是六、七百万起步的,别墅都炒到千万以上了。

    “曾哥,这西园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学校近点?”

    “有呀,小学就是城区最好的鲁迅小学,往东走300米就是。初中高中都在越一中,稍微远一点点,沿着府直街骑车大概也就10分钟吧。”

    这距离还叫远?这是妥妥的市中心学区房好不好。

    陈夏已经决定了,这“西园”一定要买下来,无论多少价格都可以。

    毕竟市中心这样的花园式小洋房,在将来绝对是稀缺资源。

    明庐的花园是比较迷你的,这西园的花园可绝对够大,够精美。

第349章 年轻人加油干吧

    四院院长办公室里,顾院长拿着电话,“嗯嗯……好,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对陈夏说道:“我问了,西园的产权并不在房管所那里,在老干部局那里。”

    原来西园曾经是做为老干部们的活动中心使用,后来因为觉得位置太偏僻了,来回不方便,活动中心就改到了市中心的胜利路旁边,靠近地区机关小区的一处园林里。

    西园也就是那时候闲置下来的,一直关着门。

    陈夏从老丈人那里打听来这个消息,内心也是相当无奈啊。

    老干部局,他不熟啊,而且往往这种局办最难搞定,房管局有一定的创收任务,而且过户也相当方便,开个后门也就搞定了。

    可是这些局办的资产,谁要是敢卖那就有可能被上级调查,以为有什么私下收受呢。所以一般的局长都是不肯开这个口子,就怕惹来一身骚。

    顾院长觉得奇怪,“我说你小子打听西园干嘛?想买下来?”

    陈夏赶紧点头:“对呀,我们马上都要来城区工作了,你瞧那宿舍条件,反正我受得了,我老婆也受不了,太小了,上个厕所都要排队。”

    “放屁,我女儿可不像你这么贪图享受,你小子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很危险呀。”

    陈夏翻了个白眼,老头你伸出右手摸着自己的良心,就顾琳还不贪图享受?自家女儿的个性这小老头会不知道?

    “爸,你能不能帮忙找找关系?这西园我去看过了,里面有栋小洋房,还有一个江南园林风格的大花园,非常漂亮。到时我们可以住到一起嘛。”

    顾老头摆摆手:“我们年纪大了,和你们住到一起不合适,惹人烦,你再看看其他房子吧。”

    陈夏眼珠子一转,觉得不忽悠是不行了:

    “爸,你知道我为啥要买这园子嘛,就是因为里面房子大,住着宽畅。到时我和顾琳还要生孩子,可能一个不够起码三个,房子太小怎么住?总不能在医院职工小区里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吧。”

    老顾同志眉头挑了挑,这的确是个理由。

    职工小区他也去看了,那条件远远不能跟柯镇的四院小区比,清一色的筒子楼,像他这样年纪大点的无所谓,可是年轻人就不乐意了。

    而且女儿和女婿结婚这么久了,的确是随时都可能有小孩,如果这一家人,大人小孩都挤在筒子楼里是不行。

    得,老年人的弱点就是孩子,百试百灵。

    “走,下午我刚好要去工地看看,开着你的车,我们去西园看看,再去老干部那里找找关系。”

    “好咧!”

    两人在新人民医院的工地办完事情后,陈夏直接将来开到了西园门口,又问了对面传达室老头要了钥匙。

    顾院长对这个院子非常满意,中式的花园,南洋式的楼房,结合起来居然毫无违和感。

    关键是花园里还有一块菜地,这就让顾老头非常动心了,这将来退休了种种菜,带带小孩多好呀。

    于是心里也决定帮一下女婿,反正他也不差钱,大不了多花点钱嘛。

    结果在老干部局办公室里,局长耿仁兴非常客气,但听到要买这西园时,咂咂嘴说不出话来了。

    “老顾呀,这园子卖不卖,我这里说了不算呀,也没这先例,搞不好要犯错误。”

    陈夏则非常狗腿的在一边给两人点烟,红塔山,正宗的高档烟。

    顾老头吐了一个烟圈:“有没有什么变通的办法?价格方面好商量,我们可以溢价。”

    耿局长苦笑了一下:“老顾,你觉得这是钱的问题嘛。”

    陈夏挠挠头,看来这事要黄,只能再去找找别的地方了,可是在越州城区想再找这么个独门独院的大宅子就有点困难了,这种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两人从老干部局告辞出来,又跑到了地区机关里,这种关键时刻就要找靠山了。

    李兵权事情很多,大约过了大半个小时才让顾伟陈夏这对翁婿进去。

    陈夏又狗腿地点了支烟给这位越州地区的一把手。

    李兵权听了以后在思考:“西园呀,是不是偏门那边的老园子?原来是做老干部局活动中心的?”

    陈夏赶紧点头:“对,就是那边,我去看过了,那地方现在闲置着,杂草丛生,我觉得就这样荒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不就想买下来。”

    “你小子,那里原来是南洋资本家的房子,买下来?胆子真够大的,就不怕将来一个运动,你头上多一顶资本主义走狗的帽子?”

    “不怕,我觉得上面应该不会再走老路了,再不发展经济,继续搞斗争那一套,这个国家都要完了。”

    听陈夏说得这么有自信,李书记也点点头。

    他只是觉得发展经济是大势所趋,而陈夏其实是真正知道这个国家之后40年的发展轨迹。

    他才不怕什么运动呀,斗争呀,他怕是这样的园子以后买不到了,谁家在环城河内,市中心有个5亩的宅子?

    机会错过可就不会来了?八十年代初还是一个法制不够健全,资本野蛮的时代。

    很多后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八九十年代都有可能做得出来,比如把国企一卖了之,几百万的资产可能评估到几万,甚至是亏损的。

    之江省个别地方甚至把乡镇卫生院都卖了,奇葩不奇葩?但这是改革的阵痛,没办法。

    问题是祖国母亲在阵痛,陈夏却想混水摸鱼了,当然他也不想占便宜,准备以高出现有评估的价值买下来,免得将来被拉清单。

    人设不能崩。

    这时候老顾同志来了个神助攻:

    “老领导,陈夏说了,买这园子,他不要求照顾,价格也不要打折,该多少钱就多少钱,甚至贵点也行,不让领导为难。”

    “哦,呵呵,我差点忘了,你这宝贝女婿也不差钱,现在药厂还马上就要出口了,也算是有功之臣了,行吧,总要给你点奖励的。这园子我批准了,具体价格你们找耿局长商量一下。”

    陈夏一听就乐了:“领导放心,药厂出口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只是起步,到时一定会成为我们地区的创汇大户。”

    “好,年轻有朝气,加油吧。”

第350章 拿药品换大宅子

    老干部局。

    耿局长一听,大领导都同意了,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当然也是欣然同意喽。

    医院的院长,还是越州最好的医院,搞好关系也是一种宝贵的关系资源,谁以后还没个头痛脑热的。

    可问题老干部局比较特殊,这里的老头老太级别都不低,又充满了正义感(其实是闲得),一听说西园要卖掉了,不答应了。

    这不,几个老头子得到消息后,直接一脚踢开局长办公室的大门,气势汹汹就闯了进来。

    这种奇葩事情了只有老干部局才会出现,谁叫被服务的人都是大爷呢。

    “小耿,怎么回事?听说你要把西园卖给个人?”

    为首的是个白头发老头,退休前享受的是副厅级待遇,后面还跟着三四个小老头儿,都是一脸气愤的样子。

    “就是,那西园可是国家的财产,你卖给私人算怎么回事儿?你这是要犯错误的。”

    “黄大爷,章大爷,郑大爷,你们就饶了我吧,这可是地区李速记批准备的事情,换了我哪敢呀,要是我敢,肯定先要来请示你们几位呀。”

    耿仁兴赶紧求饶,在老干部局当局长是相当憋屈的事情,谁也不敢得罪,谁都是他大爷,他其实跟宫里头的太监总管也不啥区别。

    “哟,李速记批准的呀?”

    这下几个老头脑子里都在思考了,或许这里面有些弯弯绕绕是他们不知情的,万一得罪了这位强势一把手,那他们的子女可就遭殃了。

    机关出来的个个都是“师爷”,哪里有海瑞这样的直男癌晚期患者?否则这么多年也很难在机关混下去。

    耿局长一看这群老家伙的“嚣张气焰”被打消掉了以后,赶紧来软的。

    “不过李速记可是说了,园子可以卖,但到底怎么卖,就由我们老干部局自己说了算,你们几位老领导都可以提提意见嘛,要钱还是要啥?”

    “真的?要啥让我们自己说了算?”

    果然,几个老头的思路马上被耿局长带偏了,原本他们想说的是能不能卖的话题,现在变成了“你们想要什么”的问题。

    耿局长指了指沙发上的顾院长和陈夏,笑着说道:“瞧,要买房子的就是这位年轻人,这位是新人民医院的院长顾伟同志。”

    这些老家伙怎么会不认识顾伟呢?只是刚刚忙着“吵架”没看到他而己。

    “咦,这不是小顾嘛,怎么你要买房子啊?”

    顾院长赶紧站起来,恭敬地说道:“赵副专员,我哪有钱买房呀,这是我女婿要买园子。”

    赵老头咪起了三角眼,目光不善地斜看过来,“你女婿什么来头?哪来的钱?”

    陈夏赶紧回答道:“老爷子,我是四院的总务科科长,不是我有钱,是我爷爷有钱,他是49年后跑到香江去的,现在我们不是相认了嘛,他那钱还不是我这大孙子的?”

    这理由真是,真是合情又合理,竟让人无言以怼。

    别说几个退休老头了,连耿局长也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有个香江爷爷,真香。”

    顾院长赶紧替女婿解围:“大家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提,这可是个打土豪的好机会呀。”

    呵呵呵,大家都笑了起来,现场的气氛就轻松了下来。

    几个老头商量了一下,然后上“赵副专员”提出自己的要求:

    “咳咳,这西园你们也知道,占地达5亩地呀,有园子有小洋房,这价格可不便宜哟,你们给个三千五千的没意思。但要是给个几万的,我们这些老头也用不了,对不对。

    所以既然你这小子的爷爷在香江,能不能帮我们搞到一些进口药?像那个什么?……”

    旁边一个老头提醒道:“诺氟沙星。”

    “对,诺氟沙星,这药好,我们无论拉肚子还是老慢支,这消炎效果非常好,这不是机关医务室里都没多少了,你要是能帮我们弄来10000粒,这园子就归你了!”

    顾院长一听这条件,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家女婿就是个药贩子,想搞到也不难,就是贵了点,当初霍乱时,这10000粒诺氟沙星可是价值5万元人民币呐。

    这一个西园,怎么也值不了5万元呀,天价了。

    但陈夏一听,心里都乐开怀了,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嘛,要说拿钱出来他还有点心疼,但拿点最便宜的诺氟沙星,这不跟玩似的。

    但他也不能这么轻易答应喽,这就跟你去买古玩,老板讨价说5万,你说太贵啦,500卖不卖?结果老板相当爽快,“拿走!”

    买家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500元买亏了?就会心不甘情不愿,难弄点的人还会搞事情找点问题出来,想毁约了。

    所以现在陈夏如果一口答应,这些人老成精的老家伙肯定会后悔,觉得卖便宜了,到时再提出别的乱七八糟的要求来,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反正老人的脸皮都够厚,绝对做得出来。

    “老领导,这10000粒诺氟沙星可起码要5万元啊,这也太贵了吧?西园虽美,也不值这个价呀。”

    旁边几个老头都在咳嗽了,显然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赵老头问题:“那你说说,多少合适?警告你啊,你要是过不了我们这一关,这园子你就买不成。”

    陈夏表现得很为难,思考再三后说道:“要不,8000粒怎么样?4万元买个园子,我这可是跳楼血亏价了,再贵我可不要了。”

    还没等陈夏说完,旁边几个老头异口同声答应了:“好,就这么定了,谁也不许反悔。”

    其实他们刚刚商量的底线是5000粒诺氟沙星,现在买主自己说是8000粒,那就赚大发了,几个老头一脸喜悦,开心得不得了。

    耿局长看向陈夏,觉得这就是个傻子,4万元就买个破园子,你藏在银行里吃利息不香吗?

    顾院长则老神在在,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在西园里种点什么花,种点什么菜。

    双方讲好条件,达成了一致,同时耿局长上报到李书记那里,听说陈夏花了8000粒进口药来换一座西园时,点头爽快同意。

    大伙心里还在想呢:“瞧这,真是个败家子呀。”

第351章 重生后第三个家

    当天晚上,当家里人听说陈夏在城区买了一个大宅子时,都吵着要去瞧瞧,就连顾母都非常有兴趣。

    因为陈夏不是说了嘛,想让老丈人老丈母娘一起住嘛,到时有外甥了可以帮着带带。

    含饴弄孙,不就是老太太这样的退休阿姨最喜欢的事情嘛。

    自从顾琳出嫁后,每天家里就老两口,其实相当冷清,而梅园里人多热闹,所以顾母没事就喜欢往女婿家跑。

    陈夏也正是看出了老太太和老头子的寂寞,所以才提议大家搬到一块儿住。

    原本老两口肯定有顾虑,这不是陈夏家里还有个外婆嘛,他们搬过来住也不合适。这次随医院搬迁是个好机会,反正顾母也看不上职工小区。

    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天,于是全家出动,开了两辆小吉普一起去参观他们的新家了。

    昨天谈好价格,双方就现场签署了一个转让合同,甚至让几个老头在协议上还签了字,当个见证人。

    有了这个协议,到时再去房管所登记过户是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契税,只要重新办个房本本就行,还是手写的。

    有关系的人,随到随办。没关系的人,慢慢等着吧。

    打开西园的大门,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里面太大了,这面积可是梅园的五六倍。

    陈秋和陈冬在花园里跑来跑去,相当高兴。

    顾院长则和顾母一起在旁边指指点点,哪块地方种什么花,哪块地方种点菜,这可都是生活乐趣。

    江南园林嘛,园子里一定会有个大池子,西园也有,而且面积不小,整个西园的建筑和花园都是围绕着水池来设计的。

    而且西园的池子是跟环城河相连通的,这时候河水也没有污染,相当清澈,还能看到有许多鱼虾在慢慢游动。

    陈夏这条老咸鱼别的不行,玩乐就拿手了。

    他早就想好了,到时没事干的时候就在池子里钓钓鱼,还可以弄几个“地笼”沉在池子里,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小鱼小虾。

    这日子美不美?

    反正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大江大河边钓鱼了,打死他都不敢去了,不知道小亮的科普做到哪一步了,到底有没有水猴子?

    最开心的人就是顾琳了,因为她发现小洋楼居然通自来水,还有浴室和抽水马桶,这可就太方便了。

    要知道梅园虽然好,可喝的还是井水,用的是传统的马桶,又臭又不卫生,幸亏有陈芳每天去倒掉,否则让她天天倒马桶,她一定会疯掉的。

    西园的小洋房是在池子的北边,总共有三层,全部都是砖石结构,就连外墙上的花纹都是砖雕,这在越州还是很少见的。

    就像梅园,其实就是木结构房子,除了大门口有砖雕外,里面全部都是木雕,房子如果不经常翻修就很容易霉蛀。

    洋房是七间开的大房子,楼下是大客厅、小会客室、餐厅、书房、保姆室等,二楼有7个房间3个卫生间,三楼也是7个房间,别说住一家子了,就算住两家子都没问题。

    陈夏为了讨丈母娘欢喜,还特意说道:

    “妈,到时你和爸一间,我跟顾琳一间,陈秋和陈冬都是一人一间,外婆和陈芳住一间,给我大姐留一间,另外一间做儿童房,你看怎么样?”

    顾母当然是开心地直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多好。”

    “还不止呢,到时我那两个大舅子回家探亲,或者他们没时间带孩子,把孙子领回越州来了,我们这房子大,足够大伙儿住了,你说是不是?”

    老太太这下笑得后牙糟都露出来了,“好好,你真是个好孩子,贴心,比我丫头好多了。”

    就连顾老头听了也是笑咪咪的,是呀,两个儿子或者以后孙子孙女回来,总得有地方住吧?这个女婿想得周到。

    只有顾琳听了嘴巴就翘起来了,“妈,我才是你亲生的好不好?”

    顾母一撇嘴,“我觉得陈夏才是我亲生的,你是垃圾桶捡来的。”

    哈哈哈,大家都笑成了一团。

    老顾同志这时候才想起了什么:“小夏,我们搬到西园来住,那柯镇的梅园怎么办?”

    陈夏看向自家的小顾同志:“老婆,你说梅园咋办?”

    顾琳非常认真的想了一下:“留着也没用,我们以后也不会回去了,卖掉吧,到时卖掉的钱归我。”

    顾母却觉得有点可惜,那梅园可是她亲自装修的杰出作品,这么大房子卖掉太可惜了。

    陈夏想了一下,他们这一家子应该是不会回去了的,现在有了西园,梅园的作用也不大。

    这年头也别说什么投资房地产了,木结构的老房子几年不住马上就完蛋了。

    最后全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卖,至于价格嘛,肯定要在80年的基础上上浮的,毕竟两年半过去了,物价都已经上涨了不少。

    当年陈夏买房时,用虞得水的话说,柯镇能拿出这笔巨款的不会超过一只手。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那些家里开纺织厂的小企业主在急剧增多,隐形富豪不少了,买家不愁。

    “妈,接下来这西园的装修工程就要交给你了哟,别人来装修我可不放心,就相信你的眼光。”

    顾母这心情美得呀,“行,我保证让这西园装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

    只有顾琳和顾老头两人一直在旁边撇嘴,“马屁精。”

    1982年初尽管有了经济ZS运动,但到了下半年这股不正之风就被纠正了,马上就冒出了许许多多的小老板,包括建筑公司。

    陈夏托曾培农的关系找到了一家建筑装修公司。

    工头去西园看了一下,其实工程并不大,主要是花园要重新修整一遍,另外就是小洋楼内部要彻底装修一新。

    陈夏从香江可是买了不少空调回来,到时每个房间装一台,外面再用木架子遮起来掩人耳目,夏天的时候就算是彻底活过来了。

    至于电力带不带得动?到时花钱自费让电力局增大变压器的容量,加大供电导线的线径就行了嘛。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就不能算困难,好歹这是重生后第三个家了。

第352章 胃药丸香江火了

    香江。

    龙丰药房里,人头攒动,很多人都在骂娘了。

    “怎么搞的?我已经走了三家你们龙丰药房了,怎么一粒666胃泰都没有?”

    “是啊是啊,我家老大还让我多买些回去,这可交不了差呀。”

    “你们还好,我更惨呐,我们经理让我什么时候买到666胃泰,什么时候才能回公司,我连元朗的药店都去找过了,没有呀。“

    龙丰药房油尖旺分店的经理韩大强一直在对着店里的顾客说好话:

    “抱歉抱歉,上次我们总店只拿到了1000粒三六胃泰,这都是从内地出口来的,全部都是用最名贵的中药材制成,所以产量一直上不去,我们公司已经在积极跟内地联系啦。”

    “你们是猪吗?这么好的药只进了1000粒,多采购一些会死啊。”

    “噢,原来是内地来的,还是名贵中药材制成的,怪不得我吃了有一种甜甜的味道,连口气都清新了。”

    “关键还是疗效啦,我大佬的胃病常年要犯,这666胃泰真的是一粒见效,丢雷老母,太神奇了。”

    韩理强看着店里的顾客久久不愿散去,擦了擦汗,赶紧又推销起其他胃药来:

    “你们要不要瞧瞧我们店里的其他胃药?看这是从英格兰进口的。”

    围观的顾客纷纷摇头:“不要不要,我们就等着666胃泰了,服用过这个药丸,其他什么胃药都可以扔了。”

    这个场景,不仅在油尖旺店里出现,在龙丰药房的所有药店里都在上演。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买到那种传说中的“666胃泰。”

    这次陈淑琴在离开内地的时候,陈夏给了她2000粒胃药,想让她前期先在香江推出去试吃一下,打打广告。

    毕竟药品这种东西不是光上上电视电台就有用的,关键还是看疗效。

    第一次陈夏给了陈淑琴100粒666胃泰后,被她周围的亲朋友好全部都分完了,得到的反馈非常好,一直吵着还想要。

    第二次陈夏给了她2000粒药丸,她先是在这些“老顾客”里面分了一圈,散出去了500粒,结果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在小圈子里流传开了。

    香江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弹丸之地,大家的日常社交圈子就那么大,加之讯息的高度发达,一幢写字楼里几千个人在办公,只有一有什么八卦新闻马上就能传开。

    这不,666胃泰首先就在那些上班族里面传开了。

    先是在金融圈里面流传,紧接着又是你传我,我传你,所有的写字楼里都有了666胃泰的传说。

    香江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工作,996的生活在香江几乎就是一种常态。

    这也导致很多职员,甚至是老板都不能按时吃饭,又经常喝大量浓咖啡,时间一长,或多或少都有胃病的存在。

    有时候大家还在抓紧时间开会,错过了饭点肚子又超饿,很多人就开始泛酸水了,口水是一口一口地往下咽,也只能硬挺。

    可是不这样不行,香江的同类型公司实在太多了,多到你稍一松懈,可能业务马上就被同行给抢走了。

    这个工作状态在金融圈中尤其明显,这群人赚钱是真厉害,但身子是真得很伤,又是浓茶咖啡,又是香烟洋酒,这胃能好才怪呢。

    陈夏生产的666胃泰,里面的中药成份是炙黄芪,党参,白芍,甘草,陈皮,香附,乌梅,山药。

    这个方子原本就是几十年后非常有名的一种中成药“养胃颗粒”的配方,对胃病胃炎有非常好的效果。

    再加上奥美拉唑这个胃酸抑制剂的作用,1+1就变成了大于2的效果。

    陈淑芬是做珠宝生意出身的,做这一行的人跟娱乐圈一样,最懂得自我炒作。

    她看到自己免费放出去的666胃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口碑炸了,于是赶紧又来了第二招。

    饥饿营销。

    她让老爸出面,跟龙丰锴店的老板许龙丰说好,在弥敦道的一家药店里开设一个“专柜”,当然少不了放置宣传画报,上面的口号就是:

    “666胃泰,一粒就见效。”

    首次只投放了100粒,每粒售价30港币。

    这价格只是试水的,她就是要看看销量如何?顾客的反应如何?随时准备调查售价。

    这时候所有来打听这个胃药丸的人都被统一告之,龙丰药房弥敦道分店有专柜销售,可怜这个时候没有微信朋友圈,也没有微博,否则传得更快。

    结果出乎了陈淑琴的预料,在没有向电台投放广告,没有在报上刊登版面的前提下,就单凭着大家口口相传,100粒胃药丸居然在短短1小时就卖完了。

    这真是一个惊喜,林惠主张马上大规模投入专柜。

    陈淑琴却摇摇头,她太了解消费者的心态了,你敞开了供应,有些人反而会有所怀疑,犹豫要不要下单。

    如果大家抢着买,限量供应,这样买到就显得珍贵了,这些人就会成为最好的免费宣传员,因为他们肯定会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炫耀。

    事实证明陈淑琴的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她继续每天只投放100粒胃药丸,这种饥饿营销马上就让666胃泰的知识度直线上升。

    这时候她又找了一些小报的记者,在给了红包后就出现了一些软文。

    香江的记者嘛,只要给钱你就是金主爸爸,想怎么吹就怎么吹,毫无底线。

    反正666胃泰被写成了来自皇宫大内的秘方,祖传的御医,采用66味名贵的中药材,历经188道工序才制作而成。

    而且“一天就见效”的宣传口号还用黑体字特别注明,这就让666胃泰瞬间就在民间火爆了。

    可能医疗界还是不大相信,毕竟香江的西医医生眼里,中药不过是食品或者安慰剂,根本不值得重视。

    但香江这个奇怪的地方,偏偏从十大富豪,到九龙寨的贫民,对传统中医,还有那些所谓的偏方、秘方深信不疑,就跟相信风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尽管没有医疗界的支持和发声,666胃泰还是火了,钱途简直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第353章 龙丰药行下订单

    旺角花园街110号。

    陈德发和对面的一个老人正在下象棋,陈淑琴则在一边端茶送水,显得很乖巧的样子。

    没办法,这个老人就是龙丰药行的大老板许龙丰,也是陈德发的老上司。

    当年两人都是沪市秘密机构里的军官,两人一个是中校,一个是少校,还在同一个行动队里面。

    在上海滩被鬼子占领的那些年,两人相互协作,可谓是出生入死,绝对是过命的交情,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那种。

    后来两人在49年时一同撤往了香江,之后几十年两家一直有走动,陈淑琴也可以说是许龙丰看着长大的,所以这关系是相当亲近。

    “阿琴,你现在手上还有那个什么666胃泰吗?”

    “许叔,我手上除了自己吃的几粒,其他可全部都交给你们药店了哟。”

    许龙丰咂咂嘴:“这药我也吃过,疗效绝对比西药好一万倍,所以我一直说我们的中医还是很不错的,我们药店也一直设有中药中成药柜台,看看,我这眼光不错吧。”

    陈德发走了一步棋,笑着说道:“反正这眼光肯定比我好,否则怎么你是亿万富翁,我这顶多就是千万家产呀。呵呵。”

    “哈哈,那是,要不是房地产被某些集团垄断了,我们进不去,否则这十大富豪的宝座也能坐坐不是。对了阿琴,这个胃药丸你是怎么搞来的?”

    陈淑琴给他们添了点水,赶紧解释道:

    “这胃药丸是我在内地的侄子发明的,里面用了一种秘方,在内地的销售也是相当好,这次我去内地探亲发现了这个药丸,就带着来试着卖卖,想不到成功了。”

    许龙丰惊讶地问道:“你在内地有侄子?怎么回事?我跟你爸认识几十年了就知道他有两个女儿,难道是当年在老家偷偷留的种?嘿嘿。”

    陈德发一脸欣慰:“不是我的种,不过跟我的种没两样,是我弟弟家的大孙子,也是我们陈家的长孙,小伙子人不错,在内地做医生。”

    陈淑琴补充道:“我这侄子不得了,这次已经让我帮他在香江注册了一家医药公司,然后他在内地制作这666胃泰,再用这家公司出口到我们香江,一来一回都是他赚钱。”

    “赚钱是好事,这小子很有想法,这年头内地估计都没多少人懂得开公司。对了,公司名叫什么?”

    “南瓜藤医药公司,Pumpkinvine,简称PV。”

    噗~~~~

    许龙丰一口茶全部都喷到了陈德发脸上,“咳咳咳~~~这TM什么鬼名字?”

    陈淑琴也是一脸无语:“他说他最爱吃南瓜藤,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而且他还说名字嘛,就是要让人印象深刻的最好。”

    “哈哈哈,这小子,绝对的人才啊,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记住这个南瓜藤了。”

    陈德发一脸淡然:“我就觉得我这大孙子取的公司名字不错,雅俗共赏嘛。”

    这老头自从陈夏来过以后,这隔代亲就怎么也止不住了,反正陈夏说什么做什么他都无条件支持。

    这不,尽管陈夏不愿接收这半幢楼,但他还是把弥敦道的那间珠宝店面房交给了“彩云之南珠宝公司”,成为了公司的固定资产,而这家公司的唯一出资人就是陈夏。

    也就是说,老头通过这种方式,白送了一个市中心旺铺给这位内地大孙子。

    这个商铺可不是小小一间,而是楼上楼下三层,加起来有1000多平米,在寸土寸金的弥敦道,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完全可以当旗舰店用。

    这份礼物不可谓送得不重了。

    许龙丰一扔棋子,直接了当就问了出来:“阿琴,我想跟你谈个合作,就是这个666胃泰,能不能让我们龙丰药行独家销售?”

    陈淑琴刚要开口,许龙丰伸手止了止:

    “你放心,就凭这胃药丸的神奇疗效,再加上你我两家的交情,我一粒就给你30港币,你觉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无论从两家交情上来讲,还是从商业利益上来讲,交给龙丰药行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毕竟龙丰药行是香江本土最大的连锁药店,同时在东南亚各国都有药店开着,是一家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

    666胃泰现在的零售价是30元,这次许龙丰给出的进价就是这个价格,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毕竟内地的报价是12.5元,哪怕加上运费和相关税收,成本也不会超过18元,那她还有12元以上的利润呢。

    她又不需要付出什么,就是一个中间商赚差价。

    而且666胃泰交给龙丰药行独家销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公司的宣传资源肯定会优先给666胃泰,这也意味着南瓜藤公司完全可以省进一笔相当可观的广告费。

    “行,许叔都这么说了,你小侄女还能说啥?感谢许叔赏饭吃呀。”

    “呵呵,共同发财嘛。”

    许龙丰之所以这么急切的想要拿下独家销售权,甚至亲自登门拜访,就是药店这一行竞争太激烈了,而且这种行业的复制性太容易了,这让他压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龙丰药行有了一个疗效神奇药品的独家销售权,无论对“龙丰药行”这个品牌效应,还是对龙丰药行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大有帮助。

    从名声上讲,还是利益上考虑,龙丰药行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他不赶在前头,被其他连锁药店拿下这个独家销售权,那他就不是许龙丰了。

    就这样,双方就在私底下敲定了这次合作,甚至都不用什么合同,两家这关系谁也不会做出毁约的事情来。

    公司已经注册好,订单已经拿到,铺货渠道也准备好了,那还等啥?

    几天之后,越州医药公司就收到了香江南瓜藤医药公司发来的正式订单,首批要采购10万粒三六胃泰。

    这一下子,越州医药总公司都开始了鸡飞狗跳模式,几个领导更是第一时间急吼吼就赶到了庆丰分厂。

    他们恨不得把药厂直接给接管啰,让工人们抓紧时间生产胃药丸,以最快的速度出口创汇。

    这可是一个大大滴政绩呀。

第354章 医药公司快疯了

    “陈夏呢?陈夏呢?你们那位小陈科长呢?”

    鲍勇一下汽车,在厂区里找了一圈,没看到陈夏就急了,冲着陈巧姑喊道:“都火烧眉毛了,这臭小子呢?”

    陈巧姑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道:“鲍经理,陈夏今天没来药厂,好像单位有点事情。”

    鲍勇只觉得自己火气直冲脑门,

    “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他调到我们医药公司来,否则管不了这小子了。国治,快点把货卸下来。”

    陈巧姑奇怪地问道:“经理,啥货?我们最近好像没有订货呀?”

    “糊涂,陈夏糊涂,你怎么也糊涂了,香江的订单来了,你们不得增加产量呀,你瞧瞧你们这厂子,就凭这些农民手工制作,一个月能弄出多少丸子来呀。”

    巧姑兴奋地眨眨眼睛,“香江的外贸订单已经到了吗?那你们这次送什么货过来?”

    蔡红军对这位庆丰分厂的小经理还是挺有好感的,笑着说道:

    “好事,鲍经理从越州药厂里帮你们借了一些机器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提高产量的。”

    陈巧姑眼睛一亮,赶紧嘱咐陈珍:“快去给四院打个电话,让你小夏哥赶紧过来,就说有好事送上门了。”

    等陈夏开着小吉普赶到庆丰药厂的时候,机器都已经卸下来了。

    陈夏远远就在喊了:“啊呀,鲍经理,蔡经理,张哥,这怎么好意思呢,又让你们总公司破费了。”

    一边说,一边还在偷瞄车间里新出现的几台制药机器。

    这次医药公司为了能让庆丰分厂完成出口任务,特意调来了烘干机、粉碎机、搅拌机、打丸机、包装机等,大大小小七八台机器。

    现在全部堆在厂房里,越州药厂的工人正在给庆丰分厂的职工进行培训。

    “陈科长,你终于来了?瞧瞧你怎么对出口创汇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视呢,现在这可是全地区的大事呀。”

    鲍勇一看陈夏来了,马上忍不住吐糟。

    “是是是,鲍经理说得是,我一定重视,保证完成任务。嘿嘿,这些机器是……”

    “这些机器可都是借给你们使用的,只要出口任务没完成,你们就可以一直使用。”

    陈夏妙懂,这与其说“借”,不如说是“送”,反正人家国营药厂也不差这几台机器,借给兄弟单位也是正常的事情,谁也没理由找茬。

    再说了,现在谁敢找茬?李书记和韩专员第一个不答应。

    陈夏自己也想不到,小姑姑居然一口气发过来“10万粒三六胃泰”的大订单,难道香江那边的试卖这么成功?

    果然是土豪城市,一出手就是300万港币,这药品的利润可见一般。

    这时候越州四院的电话还不能打国际长途,所以陈夏对香江到底什么个情况也不知情。

    他只是收到一封国际电报,上面简单说了让陈夏尽快生产,尽快出口,香江的订单已经有龙丰药店独家销售了。

    这是陈夏的药厂第一次向外国或者其他地区出口药品,他怎么可能不重视呢?毕竟这是一次实验性质的出口,做得好,将来完全都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进行。

    接下来,在医药公司几个领导可以杀人的眼神下,工人师傅快以最快的速度调试好机器,马上进行试生产。

    其实操作也挺简单,就是开、关、加料、取料而己。

    但庆丰村的这些“农民工”们紧张呀,他们哪里接触过这种用电的机器?而且还有这么多领导盯着看,有些心理素质差点的都快要发抖了。

    甚至连丸子都搓不好了,不是扁的就是歪的,完全不能够达到出厂标准。

    现在陈夏已经将三六胃泰单独包装了,一个蜡盒子里面放一个药丸,这大小都是有规定的。做得太大,或者形状太奇怪都装不进蜡盒里面去。

    气得陈巧姑真要忍不住骂娘了,照这样的速度和效率下去,别说一天四五千粒了,就是两千粒都要完不成了。

    陈亦根听到庆丰药厂要出口了,而且医药公司的领导亲自来盯紧生产时,就以最快的速度跑过来了。

    他可是庆丰药厂的总顾问,说白了就是地头蛇里的老大,所以当他出现时,看到村民们那畏手畏脚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出来。

    “我说你们平时在家骂老公,打孩子挺厉害了,发工资的时候都是冲在最前头,现在怎么都哑巴啦?能不能干?不能干我再换一匹工人上来。”

    老头子一到药厂,顾不得跟几个领导打招呼,开口就骂人了。

    “你,如良媳妇,你昨天还跟你小姑子大战了一场,今天是不是没力气上班了?你瞧瞧你搓的这个丸子,能不能用?不能用趁早回家种田去,小夏白养活你们这群废物?”

    陈夏听了噗哧一笑,赶紧转过身去。

    这些工人毕竟说起来都是自己的长辈,或者哥哥姐姐辈的,他和巧姑都不好说狠话,但这位四爷爷不一样了,全村也就他最有资格骂人了。

    果然,人都是犯贱的,被他这么一通骂,工人们马上就端正了自己态度,开始恢复了原来的工作状态。

    由于有机器的加入,效率上的优势马上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原来的碾药组一天拼死拼活,也就只够粉碎两三千粒药丸需要的量,再多也行,但人会非常累。

    可是这机器一上,只要放烘干的中药材放进“粉碎机”里面,开关这么一开,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工人半天的工作量,效率提高的不止一两倍。

    碾药组在组长陈礼带领下,只要筛干净就行,马上可以送到下一个熬药车间,非常方便高效。

    看到工人师傅们开始热火朝天干活了,鲍勇终于松了一口气,主动给陈亦根递了一根烟。

    “陈老哥,要说这厂子里的威信呀,还是你最足啊,你瞧瞧这陈夏,这巧姑,关键时刻都不顶用了。”

    陈亦根非常得意,抽着眼前这位正处级干部的烟,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哪里哪里,我看主要还是领导送来的机器好,请领导们放心,我这几天就天天在厂子里盯着,绝对完成出口任务。看什么看,就你们几个,赶紧干活去……”

第355章 1982年女排

    陈夏这几天是真够忙的,药厂这块有陈巧姑在管理,玉器作坊也不用他担心。

    但随着新人民医院成立的最后时刻,有大量工作需要总务科去做。

    比如医院基建的验收、装修好以后的卫生清洁、所有办公场所的桌椅板凳采购等等,光是配合建造一个标准CT检查室就让他废尽了脑子。

    新人民医院位于东街口,临街有一栋三层的门诊楼,西南角还专门建造了一个急救中心。

    门诊楼后面是两栋住院楼,一栋行政楼,一栋辅助检查小楼。

    整个医院合并了原来越州一院和旁边的一所中学,规模在省内都算比较大的了,越州地区方面的领导还是想一步到位的。

    连CT机这种神器都买了,省内第二家。

    可怜的总务科却被安排在了医院最里边最角落一个平房建筑里,跟太平间做了邻居,气得陈夏当场就破口大骂。

    这太平间一天到晚有病人不治要拉走,每天面对家属的哭天喊地,道士的吹吹打打,换谁听了心情都不美丽。

    可骂过以后他发现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个年代不是后世,医院修得跟皇宫似的,真要让总务科换个办公地点还真找不出来,谁叫他们有那么多坛坛罐罐破烂货。

    所以这段时间陈夏简直烦透了。

    尽管有余红和曾培农帮忙,但做为事实上的未来科长,很多东西都要他签字才能生效,所以他也不得不每天泡在工地里。

    关键是总务科这么辛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到时医院开业,领导们在上面喜气洋洋,那些临床科室主任们在新办公室里意气风发。

    而总务科的同事们只能挤在破平房里,空调都不用装了,太平间的阴气足够寒冷大家的心。

    这段时间四院急诊科的几只小医生小护士们都伸长了脖子,也没有见到陈老湿来给他们做“教学指导”,这让他们觉得上班时间是那么枯燥无味。

    西园的改造工程已经开始了。

    老顾同志已经在新人民医院办公了,顾母就天天蹭他的车到城区,然后一直泡在西园里监督工人们干活,提出一些设计思路来。

    老太太还细心的要求在小洋楼前修一圈围栏,就是怕将来有了外孙外孙女,万一偷跑出来掉到水池里就完蛋了,果然,装修还是要女人来才比较细心。

    全家也只有顾琳同志最轻松了,天天就上班下班,没心没肺的样子。

    所以说,懒人有懒福,天生就是大小姐的命。

    闹,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喽。

    这一天晚上,陈夏从人民医院工地回来,满身的灰尘,要不是自己载了N99口罩,他都要怀疑要得尘肺病了。

    结果刚进大门,他就发现院子里围着好多医院的职工,还有一些百年不遇的老邻居们也在,几乎就是把整个院子都坐满了。

    院子正房门口的台阶摆着一台大彩电,桌子上还在下面垫了几把椅子,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人也能看到。

    陈夏满脑子问题,“哎哎哎,这是怎么了?难道***老师出新片子了?”

    卫红星做为陈夏的头号狗腿子早就等在门口了,看到陈夏一进来马上接过皮包,“科长,你忘了?今天是女排决赛的日子呀。”

    噢~~~~

    陈夏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今天是1982年曰本女排世锦赛的日子,报纸上最近炒得很火热。

    要说八十年代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女排了,那个五连冠可是彻底打出了国威,把国人的精神气都打出来了,面对重开的国际大门,自信心在一点点拾回来。

    陈夏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有多疯狂,多兴奋,多激动。

    但像他这样的重生者,一定会对后世女排的两场比赛记忆犹新。

    一场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陈忠和带领的中国女排在与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

    就这场比赛,陈夏和同学们熬夜看了直播,最后更是连续看了整整5遍的重播,绝对记忆深刻。

    当时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哭得稀里哗啦,感动到不行,那一夜,整个宿舍区到处是一片鬼哭狼嚎。

    还有一场比赛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中国对巴西。

    当时巴西队是主场,还是卫冕冠军,巴西队现场气势那是相当嚣张,而主场的球迷对中国队那个嘘得呀,喝倒彩呀,把电视机前的陈夏恨不得扔两颗原子弹给这个黑帮国家。

    结果中国女排顶住了压力,用实力和勇气把巴西队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好吧,其实比赛打得很艰苦)。

    最后用成绩让现场几万名观众集体闭嘴,这TM才叫解气,才叫爽爆了。

    那场比赛后陈夏不哭,反而站在自家阳台上大喊三声:“真TM爽~~~~~”

    噢,这场比赛的主教练就是郎平郎指导,不过1982年的郎平还是一个小姑娘,正是场上的主力选手,铁榔头。

    所以陈夏对中国女排是有着强烈好感的,也是她们的脑残粉。

    比赛嘛,输输赢赢很正常,毕竟每一支队伍都有低潮,也有高潮,但至少女排有在逆境中奋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认输的这种铁娘子精神。

    不像男足,这些傻X比赛的时候就会走几步,吐口痰,再对着队友怒吼几声。

    别说什么精神了,就连起码的骨气都没有。

    不但没骨气,连基本的智商都不存在。

    2006年世界杯预赛,国足对阵香江队,这时候国足小组赛净胜球落后,所以这场比赛需要进球数越多越好。

    香江队也够讲义气,反正球门敞开了随便你们踢,要多少净胜球随便你们拿,人家就差送国足几个乌龙球了。

    可就这样一场明显的“假球”,国足还是算错了比分,只进了7个球就沾沾自喜,以为预选赛出线了,可以进入8强了。

    结果比赛结束,扳扳手指一算,卧糟,怎么少算了一个球?

    然后这群猪不负重望被淘汰了,你们说气人不气人?

    球技水平不如人也算了,这TM连小学生都会算的题目居然还会算错。

    这也是陈夏前世看的最后一场国足比赛,从此国足是路人。

第356章 秋天好年轻更好

    既然是女排的比赛,那必须支持呀。

    这时候比赛还没有开始,陈夏赶紧喊道:“吴绍臣、莫永方、谢立平、郭木森,你们四个跟着卫红星去供销社买瓜子花生,汽水也要,另外鞭炮也多买几封。”

    谢立平奇怪地问道:“陈老湿,要鞭炮干嘛?”

    “废话,这场比赛我们女排稳赢,你说到时要不要放几窜鞭炮庆祝庆祝?”

    “好咧。”

    说完,五个人开开心心地往供销社跑去。

    有杠精听到陈夏说稳赢就要起哄了:“陈科长,真的假的?比赛还没打你就这么有信心?”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都听到了陈夏话,纷纷回过头来。

    陈夏诡异的一笑:“怎么,要不要打个赌,输掉的人在院子里学三声狗叫,嘿嘿。”

    其实他想说要不要我开个赌盘,然后大家下注?哪怕赚支棒冰钱也好,可是在这个年代玩这种花样,就怕被“朝阳群众”给举报了。

    “赌就赌,大家可都要做证啊。”

    说话的是呼吸科的柏云俊,这小子不信邪,一定要在杠精的道路上走一遭。

    陈夏还没吃晚饭,赶紧跑到餐厅去,一路上大家都在替他喊加油:

    “陈老湿加油!”

    “小陈科长加油!”

    陈夏赶紧摆摆手,“你们应该给柏云俊喊喊加油,因为他过会儿马上就要变小狗了。”

    哈哈哈。

    现场的气氛很好,陈夏饭也吃得很香。

    不一会儿卫红星几人就回来了,带回来了大量的瓜子花生和汽水之类的,陈芳也从杂物间拿出了一箱箱啤酒,这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没有啤酒炸鸡的看球是没有灵魂的,可是陈夏虽然鸡肉不缺,青坛收购的野鸡在空间里不少放着。

    但现场这一百多人太恐怕了,陈芳和外婆非累趴下不可,还是算了,留着自己吃吧。

    1982年,整个四院有彩电的也没几户,陈夏倒是从香江带回来几台,可这不是在院长家,就是在哪个主任家里。

    这次女排决赛,大家都急得抓耳挠腮,可是没办法啊,现在的医院可不是后世的医院,每个病房里一定有一台电视。实在不行还能手机直播嘛。

    收音机倒是有,但是看这种体育比赛哪有亲眼目睹来得爽快?

    还是传染科和急诊科的几个小年轻先起哄,他们知道那位小陈科长家里有大彩电呀,而且这位四院最年轻的科长一向来好说话,于是吵着要去陈科长家“串门”。

    结果没找到陈夏,找到了顾琳,顾琳哪里会不同意?她是巴不得人越多越热闹。

    于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医院里的年轻职工们都听说了晚上可以去梅园看排球电视直播,这不管跟陈夏顾琳熟不熟的都来了。

    哗啦一下子就来了一百个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也幸亏陈家的院子比较大。

    这人多了凳子也不够了呀,于是这些年轻人自来熟,纷纷去跟梅园周围的邻居去借。人家一听是四院的医生,当然肯了,不但肯了,连他们也被吸引过来了。

    做为年轻一代职工的“偶像”,陈夏当然是要好吃好玩的招待了,打个赌也是活跃一下气氛。

    再说了,他会输吗?他再没有常识也知道五连冠,不就是连续5次世界大赛都是冠军嘛,这也是现在没有体育彩票,否则他都可以好好赚上一笔了。

    直播信号还没有进来,大家看着电视上的新闻都非常有味道。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彩电,两只眼睛都是直勾勾盯着,一刻也不愿意离开。

    相信今晚全国家里有电视的人家都是这个样子,家里肯定都挤满了人,或者像李焕英同志一样,把电视机拿到院子里供大家集体观看。

    别说这时候了,再过十年电视也没有普及,后来最多的就是录相厅,老板一般只要有一台彩电,一个录相机,就敢在家里关起门来收门票。

    关键是生意还不错来,每天能赚不少钱。

    录相厅越到晚上,生意越好,因为往往会播放一些“*****”,那时候什么欧美鬼畜系列,曰本步兵系统在国内还不流行,最流行的就是香江那边的片子。

    什么舒其的《玉蒲团之玉女心经》,徐若宣的《魔鬼天使》,李丽珍的《*****》、叶玉卿的《卿本佳人》、翁虹的《满清十大酷刑》……

    哇噻,陈夏就是在那个时代,拿着家里人给的零花钱,偷偷摸摸跟着同学一起去看的,别说什么十八禁,哪怕你是幼儿园的老板也不在乎。

    陈夏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李丽珍,并且一生衷爱……

    等等,好像离题咩,再说下去人设要崩了,好了,继续说女排吧

    咳咳~~~~

    看球真的要有气氛,人越多越热闹,这不,电视直播马上就要开始了,连顾院长和顾母也来了。

    每个人都是女排的球迷,无论男女老少,顾老头也想来凑个热闹,一看院子里这么多人,心情更愉快了,感觉回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电视直播信号切进来了,这么多球员陈夏只认识郎平阿姨一个人,其他什么大名鼎鼎的孙晋芳、陈招娣都不认识。

    陈夏前世最喜欢的女排运动员,那个面对对手一脸不屑,霸气侧漏的“梗王婷”朱婷还没出生呢。

    后来媒体一直说朱婷的打球风格跟郎平很相似,扣球稳准快,弹跳力强、柔韧性好。

    现在原版的郎指导就在球场上,陈夏是准备好好欣赏下铁榔头的风采。

    另外电视上一闪而过的主教练袁韦民,感觉永远不会笑的样子。要不是后来他担任了体育总局的局长,而那时候的国内足球联赛是一团糟糕,陈夏也不会认识他。

    比赛开始了,现场的欢呼声就没有停过,为得分而欢呼,为失分而哀叹。

    整场比赛其实并不是很紧张,因为女排是直落三局,轻松拿下秘鲁队。在比赛结束的时候,陈夏赶紧让大家去大门口放鞭炮。

    也不管会不会吵醒别人,被人在房间里骂娘了。

    而柏云俊也在大家的起哄下,一脸便秘的表情学了三声狗叫……

    1982年的秋天真好,年轻真好……

第357章 重生后最大偏差

    等大伙儿看完比赛,一些小姑娘主动留下来帮忙打扫卫生。

    这时候客厅里的电话机响了,陈夏条件反射般的头皮发麻。

    做医生的,最怕就是半夜三更电话响,基本上没啥好事,肯定有什么紧急事件发生,要求医生去医院紧急支援。

    如果是家人半夜打电话过来更可怕,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绝对是至亲出了什么意外或急病。

    陈夏咽了咽口水,紧张地接起来了电话,就连顾琳也投来了担心的目光。

    “喂,你好,请问哪位。”

    “小夏,我是你大哥,我跟你说,你大嫂生了,生了个女娃娃。哈哈……”

    陈夏吧嗒一声,电话听筒掉到了桌上,顾琳早就在注意了,一看赶紧跑进来,紧张地问道:

    “怎么了?医院有啥事情吗?”

    “噢,噢,没事,是江州的陈大大大哥打来的,大嫂生生生了,生了个女宝宝宝宝……”

    陈夏脑子里一片空白,说话有点语无伦次了。

    “好好好,大哥,我知道了,我马上就到。”

    “喂喂,陈夏,你不用过来,这么晚了,我就是跟你说一声,喂喂……”

    电话那头的陈振武喂了半天,发现陈夏早就挂了,心里非常感动:“这傻小子,呵呵。”

    陈夏能不激动吗?前世他出生的是8月份,现在已经是11月份了。前世尹月娥的三胎是个小子,这次是个闺女。

    历史到底还是改变了。

    而这个替代陈夏来到人间的小宝宝,算不算是陈夏的替身?是老天爷为了补偿陈振武夫妻的?

    也好,至少他俩以后再也不必为这个不争气的小儿子担心了,也不必像保姆一样替他买房买车,还时不时要给小儿子夫妻吵架来灭火……

    “老婆,你帮我准备些东西,我现在要去趟江州,大嫂生了,我想去看望一下。”

    “这么晚了,明天去不行吗?”

    “不行,我现在就要去!”

    顾琳从来没见过陈夏这么一脸严肃的样子,甚至还有点淡淡的忧伤,也就不说什么了。

    换了另外一个女人肯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但顾琳这脑子,能想这么深才怪呢。

    这也是陈夏娶她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他的秘密太多了,多到聪明人很容易看出破绽。

    如果他娶了一个聪明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小算盘多,小九九多,陈夏不一定能守得住自己的秘密。而妻子,并不是最能信任的人。

    不信?问问许三多,问问李国庆,问问假乃亮。

    当陈夏连夜开着小吉普,出现在江州人民医院的妇产科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

    陈夏拎着大包小包,艰难地爬上了三楼,心里直吐槽这年代干嘛没个电梯呢。

    其实也是他太贪心了,早在香江的时候,他就已经悄悄买了很多奶粉,当初是给自己的未来孩子准备的,顾琳这罩杯,一看就不是产量丰富的那种大奶牛。

    而且这个时候国内的奶粉是奇缺品,去供销社买奶粉还要凭票,还不一定买得到,只有大城市才有,小县城都看不到。

    哪怕有,因为工艺上的落后,国内都是以纯奶为主,而婴儿奶粉最好的是配方奶,里面需要加些其他原料才会营养全面丰富,替代母乳。

    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家小孩生出来,妈妈没有奶水,也买不到奶粉,咋办?

    有条件的这时候要么去找个乳母奶妈,补贴人家一点钱,就天天蹭人家咪咪喝。

    可没条件的人家咋办?这时候只有米糊上了,也没有什么鱼肝油、钙铁锌的什么的,小孩子照样活蹦乱跳的。

    后来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也不知道怎么了?个个都饲养得很精致,却个个都娇贵得营养不良。

    最悲剧的是,老百姓好不容易买得起奶粉了,结果给你来个三头鹿奶粉,喝了都变大头娃娃。

    所以陈夏到了香江后,条件反射般的就想要囤积奶粉了,可惜1982年的香江还没有尿布湿,否则他肯定不会错过。

    陈夏这次背了整整两大箱曰本进口奶粉过来,另外什么火腿、野鸡、鸡蛋等,连燕窝都准备好了一大盒子,从汽车里搬到楼上,累得他直翻白眼。

    病房里,除了陈振武外,还有两个妇女在,陈夏一眼就认出了,是自己前世的两个阿姨,尹月娥同志的两位亲姐姐,不过这时候他没心情打招呼。

    “小夏,你真的来了呀,啊呀瞧你,来来来。”陈振武非常惊喜。

    陈夏看着病床上熟睡的“前世老妈”,又看到旁边小床上的小婴儿,手心里直冒汗,“大哥,我能看下小宝宝吗?”

    病床边,尹月娟主动让出了位置,有点奇怪地看着眼前这个小伙子,心想妹夫家什么时候有这个亲戚了?但嘴上还是挺客气:

    “来吧,小囡囡刚喝了奶睡着了。”

    陈夏小心翼翼打开婴儿包袱,露出来一个皱巴巴的小脑袋,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灵感应,小宝宝突然睁了一下眼睛,嘴角翘了翘,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这一下就把陈夏的心给融化了。

    他也不敢抱,就这么一直逗弄着她,这是两人的初次相识。

    后来陈夏一直很喜欢这个“小侄女”,这个小宝宝长大后也成为了他公司的一个核心高管。

    陈振武看到陈夏大包小包拿来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客气,就让两个小姨子帮忙把东西收拾一下。

    尹月娟和尹月珍以为来看望产妇嘛,也不会有多少好东西,结果当陈夏从箱子里一样样拿出来的时候,完全惊呆了。

    奶粉?还是曰本进口奶粉?还是整整两大箱16大桶?

    这是什么?粉丝?不对,盒子上写着燕窝。燕窝?这个古代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吃的高档补品,整整三大盒?

    还有火腿?还是两只特等金华火腿,另外数不清的鸡蛋、罐头、麦乳精,甚至连野鸡肉,野猪肚都有。

    这让陈夏两前个前世的阿姨只能用震惊来形容。

    虽然是姐妹,但彼此多少都有一点攀比心理,现在看到自家妹妹居然有这么一个富亲戚,两人心里多少有点羡慕嫉妒。

    只有陈振武笑而不语。

第358章 庞然大物谁敢动

    让尹月娟和尹月珍震惊的事情还没完。

    陈夏这时候从随手背包里拿出一套黄金首饰来。

    之江这边去看望刚出生的小婴儿,亲戚都会送些金银首饰,但1982年毕竟不是后世,大家条件都不好,也就没人送这种珍贵的玩意儿了。

    哪怕是至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顶多也就送个银手镯就算很不错了,这还是要城里人才办得到。

    但陈夏就不一样了,一个黄金做的长命锁、两只金手镯、两只金脚镯、还有一块像啤酒瓶底一样透明的金镶玉翡翠玉佩。

    尹月娟接过来悄悄去掂量了一下这些黄金首饰的份量,发现全部都是实心的,特别重。

    妈呀,这是什么亲戚?家里有矿?

    哪怕有矿难道不应该在过去的几年内被打倒了吗?

    陈夏其实早就看到这两位“阿姨”的表情了,他前世都跟她们认识三十多年了,怎么会不知道她们的为人呢?

    虽然没什么坏心思,但骨子里就是两个小市民,少见多怪,又容易泛酸。

    陈振武赶紧介绍道:“小夏,这是你大嫂的大姐,二姐。大姐二姐,这位是我在越州的族弟。”

    陈夏赶紧亲热地喊道:“大姐,二姐。”

    前世两位阿姨待他还算不错,毕竟他是外婆家那边最小的孩子了,加上老爸老妈后来都当了“干部”,成为了医院里的领导,所以多少有点巴结的意思。

    尹月娟和尹月珍也挺客气,心里的羡慕也不会表露出来,只是笑着说道:

    “他小叔,你这出手就是大手笔呀,这么多奶粉燕窝都哪买的?”

    由不得她们不好奇,因为奶粉毕竟是稀缺品,想要买的人太多,她们打听打听也好回去跟人说说。

    “哦,这奶粉是从香江带过来的,国内买不到。对了大哥,这奶粉用完了你千万要跟我说,我家里还有许多。这小宝宝营养一定要跟上,到时就能变成小美女,呵呵。”

    陈振武心里已经万分感激了,但真吃完了他肯定也不好意思再去讨要。

    奶粉啊,这么多奶粉要拿出去,估计比他一年的工资都贵吧。

    他不是一个厚脸皮的人,在陈夏这里都算是破了他的原则了,要换了其他亲戚他绝对不会收下。

    这时候尹月娥也被声音吵醒了,看到陈夏来了就也特别高兴:“小夏,你怎么来了?”

    “大嫂,你们不够义气哈,小侄女都生出来了才跟我说。”

    尹月娥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这要问你大哥,他说你工作太忙,说不想打扰你,这次给你打电话还是我催的。”

    尹月娥已经是三胎了,而且这个时代的女性不像后世那样娇滴滴,所以也不像林黛玉那样弱不经风,反而大大方方坐了起来。

    陈夏亲自去泡了一杯麦乳精水来,端给了病床上的大嫂(前世的老妈)。

    “最近是挺忙的,就我家那个666胃泰,最近在准备出口香江,一直在忙着生产。还有呀,我们四院要搬迁到越州城区了,成立一家新人民医院,我……”

    陈夏很自然地坐在了病床旁边的椅子上,给陈振武和尹月娥讲起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事情。

    前世他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一有困难就会跟父母说,然后把难题就丢给他们,自己跟着一群哥们儿去游山玩水去了。

    所以尽管老头老太看不惯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但每次都会帮他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这一世两人已经帮不上他什么忙了,可是他还是愿意跟他们说说。对他来说,这是难得安宁的时刻,也是他内心最放松的时候。

    很多话他没办法跟顾琳说,也没办法跟老丈人和大姐交流,但他又是一个心里憋不住话的个性。所以每次来江州,陈振武和尹月娥才是真正可以倾诉的对象。

    不知不觉,这个夜晚就过去了。

    凌晨的时候,陈夏是打着吹欠开着车从江州赶回了越州。

    因为这一天是庆丰分厂第一批出口香江药品起程的日子,医药公司要举办一个出口仪式。

    真是日了狗了,鲍勇为了政绩也是蛮拼的,连李兵权速记都请来了。

    庆丰分厂有了那些制药机器的帮助下,一天1万粒的产量顺利完成,根据陈巧姑的汇报,其实多生产一些也能完成。

    但陈夏还是阻止了,机械化、自动化虽然好,但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用工量会大幅减少,这对庆丰村的村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

    这就跟越州的纺织业一样,刚起步的时候,一个工人只能管一台纺机,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师傅,也带动了家家户户的致富。

    后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一个工人管两台纺机,到最后一个工人可以管20台自动纺织机,效率是在成倍提高,这是好事吧?

    但同样带来一个副作用,用工需求减少了,某一个时期内,下岗风可不仅仅是在北方在剧烈震动,在越州同样经历过阵痛期。

    陈夏的思路是厂子可以越来越大,产量可以越来越高,但一些低附加值,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工序,最好还是采用人工的方式。

    这也算是给农民们留一条活路,毕竟八十年代初做生意的是少数,出门打工潮还没有到来。

    哪怕是将来企业壮大了,他还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靠着他的药厂赚钱生活。

    可以是工人,可以是物流,哪怕是在药厂旁边开家小饭店也好。

    如果他的药厂有几万个工人,甚至几十万工人,那到时只要他不犯错误,不去触碰政治,谁也不敢碰他。

    碰他,就意味着几万人失业,而延伸产业甚至是几十万人失业,几万几十万个家庭失去经济来源,那对地方上来讲就是一个大灾难。

    后世的富士康,那个郭老板后来作死去玩政治,跟我国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尬,可又能拿他怎么样?

    人家一个工厂就是几十万人,在大陆最多时有100万员工,哪怕后来裁员了,仍然有60多万员工。

    这就是庞然大物,动了他就是动了几十万人的饭碗,烫手的山芋。

第359章 一开厂苍蝇就来

    越州医药公司会议室里。

    上面挂着一个红色横幅,上面写着“越州医药公司666胃泰出口香江仪式”。

    李兵权坐在主席台中央,旁边坐着副专员张洪波,越州医药公司总经理鲍勇、卫生局局长茅阳平。

    蔡副经理、谷副经理,以及越州医药公司的头头脑脑们、越州卫生系统和商业系统的干部们满满坐了一个会议室。

    陈夏和陈巧姑这两个药厂实际管理者却坐在了台下,当起了背景墙,这哪里说理去?主角硬生生被弄成了配角,噢不,应该是群众演员。

    陈巧姑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会议。她原本就是一个农村丫头,一个没有前途的代课老师而己,想不到现在也成了“干部”。

    她看了看自己身边这个族兄,这位族兄才是这家药厂的实际秘方控制人和拥有者,但却不见他有丝毫紧张和兴奋,不禁内心钦佩起来。

    果然是个当领导的人呐,每临大事有静气。

    其实陈夏一直在探头探脑看会议室里的这么多干部,一个个都穿着中山装,人人拿着黑色的人革皮包,有些还戴着一顶前进帽,一股油腻大叔味。

    怪不得农民们个个想当工人,当工人的人人想提干。

    当领导就是好啊,瞧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子,每个月工资都要比别人多一半以上,能不让人羡慕嘛。

    而他自己却忘了,他自己就是一个干部,补贴都比别人多拿20元。不过也不怪他,因为他已经好久没拿到工资了,上班以后犯了几次错误,工资都扣光了。

    汗。

    鲍经理在台上大讲特讲医药公司近年来的成绩,又讲了他们如何慧眼识珠发现666胃泰的神奇之处,然后又是如何排除万难建立了庆丰分厂专门生产胃药丸。

    同时不忘吹牛总公司怎么支持原料、技术、以及生产工具等,一条龙为企业服务,又如何引起外商注意,这才制造出了这种可供出口的产品。

    台下的听众们纷纷点头,觉得越州医药公司上上下下果然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有闯劲,有干劲,懂经济的好班子。

    李兵权坐在台上,差点就要笑出来了。

    要不是他跟顾伟是“老朋友”了,从陈夏有意办厂,到最后庆丰分厂的建立第一个细节他都清清楚楚,否则真要被鲍勇的话给唬住了。

    但这就是官场,他心知肚明,却还要装作非常认同的点点头。

    台下坐着的还有越州地区N多商业系统和卫生系统的干部,以及下属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他之所以来参加这个出口仪式,也是为了给医药公司竖立了一个典型,就是发展经济是目前摆在所有干部面前的第一重要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围绕这个去想办法。

    所以鲍勇的运气真不错,无论是不是他的功劳,但李兵权要立典型,要给人造成一个有成绩就容易提拔的印象,他这官是升定了。

    鲍勇发言结束,台下热烈的鼓起掌来,聪明的人早就看出端倪了,也在想自己的下属单位有什么可以供出口的?

    最后是李书记讲话时间。

    “同志们,这次越州医药公司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努力生产出来一种供不应求,深受群众喜爱的胃药丸来。

    而且不仅内需旺盛,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了财富。而且现在还要开始出口香江,又为国家换回了宝贵的外汇。

    我代表地区D委和政府,向越州医药总公司表示祝贺,这说明医药公司的班子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好队伍,好班子,越州所有单位都要向医药公司学习。”

    这话一出,医药公司所有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尤其是鲍勇,更是兴奋地手心脚心都是汗。

    地区一把手的这种表态,也意味着他更进一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他高升了,也意味着医药公司的这些领导们都能往上挪一步,皆大欢喜。

    李书记的发言还在继续:

    “庆丰分厂做为越州地区一家重要的出口企业,希望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再重视,无论是原材料供应,还是运输、土地审批、税务申报都一定要重点照顾。

    为国家创汇,这是我们各级干部将来工作的重点,不允许有一点点的懈怠,更不允许有哪些干部敢向庆丰分厂伸手讨要好处,一经发现,地区将严惩不贷。”

    这话说得杀气腾腾,却是有的放矢。

    因为随着庆丰分厂名声在外,难免会有一些机关的人开始吃拿卡要了,钱是不敢收的,但明着暗着要走一些胃药丸总是可能的。

    但全地区那么多干部,如果人人都这么去白拿,人家药厂还开不开了?

    有一个工商局的科长甚至一开口就是要500粒说是自己家里吃,其实人家就是准备卖给黄牛的,结果这事被陈巧姑汇报给了医药总公司,最后连李兵权都知道了。

    尽管那个科长最后被撤职了,这个时代对腐bai还是采用暗中处理的方法,并没有公开,也就没有阻止其他人继续伸手。

    陈夏是烦不胜烦,心里也憋着一股气。

    他现在还只是一家比作坊好不了多少的药厂就这么多苍蝇,要是将来药厂做大做强了,那引来的可不止是苍蝇这么简单了。

    到时吃人的老虎肯定会出现,那他干嘛?辛苦创办的企业拱手让人?不让就被人搞到家破人亡?

    所以今天李兵权在为陈夏保驾护航。

    这不是私人情谊,更是想在整个地区竖立起一个出口企业的典型来,让更多工厂企业去模仿,去积极争取出口。

    越州地区不能仅靠越州黄酒厂、越州经编厂这些国企来创汇,更要让庆丰药厂这种事实上的民营企业也主动参与创汇,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不能让几只苍蝇坏了越州经济的好趋势,好不容易经济ZS风过了,冒出来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当然要重点保护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78/ 第一时间欣赏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 作者:烤饺所写的《带着医院回80年》为转载作品,带着医院回80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带着医院回80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带着医院回80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带着医院回80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带着医院回80年介绍:
前世的咸鱼医生回到了1980年,在陌生的环境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和生存的大问题。幸亏随身带着一个空间医院,那且看陈夏如何借助重生福利,一步步创造财富,发展医药事业。带着医院回80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带着医院回80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