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带着医院回80年TXT下载带着医院回80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带着医院回80年全文阅读

作者:烤饺     带着医院回80年txt下载     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1章 被人举报卖假药

    看到陈夏脸上一阵白一阵红的,顾院长还是不留情面的批评道:

    “我告诉你,这种事情没有管也就没事,有人管你都是漏洞。你是不是原来还准备开药厂?”

    陈夏一下子葛优躺在沙发上,“完蛋了,连药都不让卖,那还开个屁药厂啊。”

    顾院长恨铁不成钢,“你是猪吗?不能卖药,你就不能卖营养品?”

    陈夏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嗯?”

    “嗯个屁,你要知道你卖的根本不是药,而是用蜂蜜、山药、陈皮等制成的营养品,吃了可以开胃健脾,补气益中,就跟食品厂一个意思,根本不需要药品生产许可证。”

    陈夏脑子瞬间反应过来了,“哎哎哎,对对对,我这就是营养品,谁说我是药品我就跟谁急。”

    顾老头点到为止,不再多说,相信陈夏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既然药品不能随意生产、贩卖,那营养品总可以吧?换个名称,比如叫蜂蜜丸总可以吧?谁规定说营养品不能卖了?还是自产自销的。

    不过是换层皮而己。

    陈夏现在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药品生产需要的手续太多,审批太多,也就预示着麻烦也多。

    但食品就不一样了,现在那些小食品厂不要太多,人家可以生产山楂片、桂花糕、大补酒,那自己生产一些“蜂蜜丸”有什么问题?

    说有问题的出来走两步,以后千万不要吃我的丸子。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后,陈夏就在想着怎么样给自己的胃药丸想个名字,以后反正不能赤果果叫“胃药丸”了。得改一个高端大气的名字。

    会州北部地区有个著名的“三六骨科”,在当地的名气非常大,陈夏这是准备来个碰瓷,也取名“三六”,以后胃药就叫“666胃泰”、止咳药就叫“666肺泰”等等。

    这些名字简单好记,一目了然,关键什么胃泰呀,肺泰呀,光从名字上就瞧不出这是一种药。

    等以后做广告,请晓庆阿姨来一句台词:“三六胃泰,666。”

    一边说一边伸出大拇指小手指,比划一个6的手势,多有趣

    这样换一层皮,当成有养生保健作用的食品卖,谁也挑不出毛病。

    同时也不怕“三六骨伤科”的传人打上门来,人家是骨科伤科,属于外科。而陈夏卖的药属于内科方面,又不抢人家饭碗。

    再说了,三六骨科目前都是一些草头郎中,也没有申请商标专利,凭什么他们可以用,自己就不能用了?

    也幸亏顾院长提醒得早,第三天,地区卫生局调查组的人找上了陈夏。

    总务科科长办公室里:

    先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你好,你是陈夏同志吗,我们是地区卫生局的,我是药监科的徐双立,我们接到举报说你在卖假药,希望你配合调查。”

    陈夏了听就不爽了,明明说好是医院自查自纠,怎么现在又出来一个调查组?

    看来举报的人在地区卫生局也有一些能量呀,这么急于整自己的,又有关系的,除了楼副院长还有谁?

    眼前这个难关必须渡过去,这种调查组的权力不小,所以陈夏必须得小心应付。

    “原来是徐科长,你好,我是会州四院总务科科长陈夏,那个谁,小卫,给地区卫生局几位同志泡茶。”

    陈夏这么一个自我介绍,把徐双立吓一跳,他以为眼前的年轻人应该只是医院一个普通小职工,想不到还是个科长。

    要知道四院的科长和卫生局的科长可是平级的,在官场上,调查同僚可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所以徐双立对那个杨敬业在心里骂得狗血淋头,来之前骗他说是四院的年轻职工。

    现在看来是把他放在火上烤,无论调查结果如何,他以后在卫生系统内就臭了,自己人搞自己人,叛徒这个黑锅就背起来了。

    所以徐双立也变得客气起来:

    “哎呀,不好意思陈科长,我事先不知道你的身份,是这样的,杨敬业同志在昨天转达给我一封举报信,举报你在市场上兜售一种假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调查。”

    陈夏挑了挑眉头,徐双立毫不犹豫把幕后主使者卖了,这说明他并不是来故意整他的,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但看了看同行的其他调查组成员,保不齐里面有监视者,仍然不敢放松警惕。

    “徐科长这是公事,我懂我懂,你们想调查什么都可以,这样,你们坐一会儿,我先把今天总务科要做的事情交待一下,然后就积极配合同你们的工作,怎么样?”

    卫红星把茶泡上来了,徐双立明白陈夏要去做些准备,按理说是不允许被调查者出去的,但他有意放水,便笑着说道:

    “我们调查组绝不会影响四院的正常工作,陈科长请便,我们就等在这里。”

    这时候一个调查组的人突然开口道:“陈科长要离开一会儿不妥吧,有什么事情就在这里处理吧,反正你的办公室也够大。”

    开口的人叫医政科副科长吴克。

    陈夏笑道:“这位同志,你的意思是我已经被监视居住了,或者已经双规了?”

    吴克皱皱眉头,“那倒没有,我只是一个提议。”

    “既然我还有行动自由的权力,那为什么不能跨出这扇门,难道你是想搞到我们四院来搞冤假错案?一到就可以发号施令?”

    陈夏对这个吴克说话不留情了,他已经看出这个人是炮灰了,上纲上线谁不会?

    陈家爷爷是贫农,陈父是烈士,陈夏是工人,就这样三代“忠烈”的身份,加上科长这层皮,他还不怕一个卫生局小干部。

    徐双立低着头,一直在研究桌上的茶杯,其他几个调查组成员要么头仰天,要么看地面,反正都没吭声。

第122章 卫生局下来调查

    陈夏嚣张的态度,让吴克涨红着脸,显得非常生气。

    但却也没有办法,这次调查不是记委出面,就代表举报的事情并无证据,也就没办法对陈夏处以强制措施。

    杨副局长其实很明白,这种事情成不了死罪,他的目标是抓住这个小辫子免去他的科长职位就行,所以调查组的级别并不高。

    陈夏也不鸟这人,直接走出了门外,急忙招呼了几个下属过来吩咐道:

    “卫红星,你马上去找宣永达主任,就说我被人举报卖假药,他们可能要去消化科调查,让他和病人统一口径,我卖的是营养品,不是药品,并且只卖出过2粒。

    盛青云,你马上去找顾院长或者张书记,就说地区卫生局副局杨敬业指示别人来收集我的黑材料了,背后应该是楼见令这老小子捣的鬼,让他们心里有数。

    吕方,你先去中药房跟王鹤泉师傅拿一些红枣、薏仁、枸杞,数量不要太多,这是我家的钥匙,你把这些药材都送到我家里,把地上其他中药全拿走,记住动作要快,分头行动。”

    三个心腹下属马上头点领命,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陈夏则吹着口哨,一脸无所谓的走进自己办公室里,这种调查除非捉奸在床,否则没证据能干嘛?无非就是拼了个后台嘛。

    真的自己后台靠不住,那也无所谓,离开体制去农村里,凭借着自己的金手指,还怕闯不出一片天地来?

    无论什么年代,有真本事的人都不会饿死,大不了先装几年孙子。

    徐双立和几个调查组成员坐在办公室里,等陈夏“忙完工作”,就开始了正式调查询问。

    总务科二楼小会议室里。

    调查组4个成员都拿出了纸笔进行记录,徐双立首先发问:

    “陈夏同志,请问你在近期有没有向群众出售一种药品,专门用于治疗胃炎的,每粒售价5元。”

    “没有。”

    徐双立停下笔,直视陈夏:“没有的意思是,没有出售过药物,还是说没有收过钱?”

    陈夏淡定的说:“我的意思是,我的确有卖过一些营养品,请调查组注意,那是一种营养品,绝对不是什么药物。”

    “那你能介绍一下这个营养品的配方吗?”

    “噢,这个是我祖传的秘方,所以我不能说得很详细。我只能大概说一下,我是根据一个养生方子,采用纯天然的蜂蜜、红枣、山药、陈皮等8种食材。

    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工艺制作出来的食物,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强身的功效,但这个绝对不属于药品,顶多就跟震元堂出售的大补酒一样。”

    吴克哼了一声:“你说不是药就不是药?”

    陈夏呵呵了两声:“我说了当然不算,不是有调查组的几位同志们在嘛,你们经过调查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药还是营养品了。”

    徐双立又问道:“那么你这几天总共卖了多少粒你所谓的营养品?收到多少金额?”

    “没几粒,这种保健性质的营养品有些成份太名贵,5元钱一粒的价格有几个人买得起?现在才卖出去4粒,总共收到20元钱。”

    吴克真的忍不住了,厉声问道:“不对吧,我们收到的举报是你每天最少卖几十粒出去。”

    陈夏耸耸肩膀,摊开了双手反问道:

    “请吴副科长出示证据,我在何年何月何时,在何地以何种方式,卖给了何人?做为调查组的一员,希望吴副科长要拿证据说话,否则我可以告你诽谤的。”

    旁边的几个小干事都忍不住低头笑了出来,吴克今天这脸色就没有好过。

    徐双立则还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算是看出来了,陈夏年纪轻轻能当上科长,要说背后没人才怪。而且面对调查组心平气和,说明手尾已经收拾干净了。

    如果能查出问题最好,可以向杨副局长交待。如果查不出问题,有吴克在,谁也不能指责他什么。他只要做到中立的态度就行,不要到时没吃到鱼肉却惹了一身腥。

    神仙打架,凡人回避。

    就在陈夏跟调查组的人在打嘴炮的时候,顾院长和张书记得到了消息,两个人开了个碰头会。

    两人也没有多少紧张,对于陈夏的猴精和厚脸皮,他们已经在当初卖米事件中见识过了,这家伙也不是第一次被调查了,真是个惹事精。

    不过卫生局调查组来调查他们四院的职工,居然没有通知院方,这个就有点目中无人,或者说违反程序了,所以该有的抗议还是要做的。

    顾伟拿起电话,直接摇到了地区卫生局局长茅阳平那里,

    “喂,老茅吗?我说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到我们四院来调查我们的一个科长,说他卖假药,居然不通知我们医院,这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茅阳平莫名其妙:“没有呀,这事我一点了不知情,你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事情很简单,我们医院总务科科长陈夏同志根据家里的老方子,弄出一种营养品出来,据说吃了可以开胃,结果刚研究出来就被人举报到杨敬业同志那里,这不,今天气势汹汹杀到我们医院来了,现在都把陈科长给控制起来了。”

    茅阳平一听就不爽了,调查一个科长在卫生系统内是大事了,应该由局D委开会研究,然后让记检组下去调查,他这么私自就派调查组下去,简直不把他这个局长放在眼里。

    “陈夏?是不是陈炳坤同志的大儿子,刚选上去的年轻科长?这个杨敬业,瞎胡闹,管得真够宽的,行了,这事我心里有数了,既然调查组下来了,等结果出来再说吧。”

    只要是一个单位里,一把手和二把手几乎没有和平相处的,茅局长这老油条现在不表态,在等调查结果出来看有没有便宜占,能不能抓到杨敬业的小辫子。

    顾院长挂了电话后,也在等待调查组的报告,现在他们出面也没用。

    但万一调查没有结果,那就不要怪他去打脸了,四院和他顾伟的面子是这么好落的?杨敬业在他眼里算个屁啊,级别都没他高。

第123章 调查组一无所获

    当宣永达收到消息后,心里也大吃了一惊。

    对于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要成份的“胃药丸”,以及那神奇的疗效,他现在已经彻底信服了。

    幸好第一批买药的病人已经出院,现在住院的病人大多是刚收治进来的,还没来得及去买药,也给“作弊”提供了便利。

    自从胃药丸开始销售后,因为胃炎住院的患者都减少许多,吃几粒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住院?

    医院的病床也空出来很多,可以收治一些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

    宣永达是天然站在陈夏这一边的,于是马上跟科室里的下属们交待了几句,让他们注意保密,同时又跑到病房,跟不多几个买过胃药丸的病人对好口供,免得到时出错。

    就这样,在陈夏还在跟调查组斗智斗勇的时候,外面的布局已经完成了。

    不出陈夏所料,因为举报信说陈夏在消化科大量兜售假药,所以调查组第一站就去了消化内科。

    调查组组长徐双立这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张小纸条,顾院长在上面写了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中立。”

    消化科病房里。

    调查组4人分散开,正在一个病房一个病房询问过去,

    “老乡你好,我们是地区卫生局的,请问你最近有没有去买过一种治疗胃病的药丸子?”

    “药丸子?啥药丸子?效果好吗?好的话我也去买一些,哪里有卖?”

    好嘛,这不问不知道,一问还变成了做广告。

    又换了一个病人继续询问,“老乡,你最近有没有去一位叫陈夏医生那里买过一种治疗胃病的药?”

    “陈夏是谁?我连人都不认识我去买什么药?有毛病的。”

    调查组几人好心塞的感觉。

    就这样,消化科40张病床,没有一个病人回答去买过所谓的假药,甚至连这个药都没有听说过。

    这让吴克心里非常着急,因为消化科是举报信中重点提到的卖药地点,如果这里问不到结果,那要去社会上打听更是难上加难了。

    徐双立表面上板着个脸,心里却乐开了花,询问结果让他很满意,他真怕问出点什么,那最后他这个组长就难做了,无论他怎么做都要得罪一方。

    调查组又询问了宣永达,“宣主任,请问你知不知道你们医院陈夏科长在卖一种胃药的事情?”

    “卖药这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陈科长前一段时间研制出了一种营养品,据说吃了非常开胃,前段时间给病人免费试吃过,一人给了一粒,但没有收钱,而且陈科长也说了这不是药品。”

    徐双立在本子上记了一笔:“免费送给病人口服,没有收钱,并且事先已经申明不是药品。”

    吴克却着急了,要说中间没鬼打死他都不信,但他没证据呀。

    人家明说了,事情有,但没收钱,也申明了不是药品,是保健品,这样漏洞就被很好的补上了。

    他不死心,又说道,“徐科长,我建议现在马上突击检查陈夏同志的制药场所,查封所有原料和工具,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原料看出到底是药还是营养保健品。”

    陈夏继续耸肩,随便。

    当调查组几个人站在梅园门口时,已经被这气派的大门给惊呆了,要知道他们现在还住在筒子楼里,房子也就三十多个平米。这梅园有多大?简直不可想像。

    吴克真想狂笑三声,MD,抓到了藏在卫生系统里的一条大蛀虫、大贪官呀。

    这下就连徐双立看向陈夏的眼神都不对了,一个小小的总务科长买得起这样的大房子?

    陈夏尴尬地摸摸鼻子,“这房子当初买下来花了1500元钱,是我们医院的几个叔叔伯伯帮我凑的钱,那个时候我还不是总务科科长。”

    徐双立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不过心里还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吴克不用说了,还是不死心,“陈科长,你能不能具体说说是哪些同志借了你多少钱,我看这里面不简单,弄不好是个腐bai问题。”

    陈夏一脸无辜,故意大声喊道:“噢,我想起来了,我这房子的事情,地区大领导是知道的,当初也是批示过的,要不,吴副科长去地委一趟,问一下大领导知不知情?”

    吴克一下子被噎住了,他算哪根葱去询问大领导。

    徐双立挥了挥手,“既然大领导都知道的事情,我们没必要多问了,就事论事,就调查这次的事情。”

    所有人走进梅园,陈夏领着他们走到了后院的小楼房里,“这就是我研究保健品的地方。”

    大家仔细一看,现场有什么碾子、铁锅、竹簸箕等工具,另外就是什么蜂蜜、红枣、枸杞、山药、阿胶等原材料。

    吴克的心里凉了一大截,他也是卫生系统的人,看得出陈夏是真的没在制药,工具和原料都不对。

    陈夏则闭着眼睛自顾自解释道:

    “这些就是我平时在家研究营养品的工具和材料,其实我家这个秘方,就是起一些养胃的作用,要说效果绝对是很好的,但要说我卖假药,这个绝对是冤枉的。”

    所有这一切,徐双立都记录在本子上。

    随后,他和调查组的其他成员都假借着参观房子的借口,都去其他房间瞄了一眼,没有查到一丝制作药物的痕迹。

    陈夏也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任由他们搜查,其实所有的钱,以及几十粒没有来得及卖出去的“丸子”全部都在他的空间医院里放着,调查组找得到才怪呢。

    俗话说,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什么证据都没有,单凭一封举报信是根本就搬不倒陈夏的。

    这一点双方都清楚,所以徐双立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笑着跟陈夏握握手:

    “陈科长,我们今天的初步调查到此结束,接下来就是回去报告了,结果如何认定有上级领导做出,你放心,我会如实汇报。”

    陈夏也笑着和调查组其他成员都握手告别,“卫生局的同志们辛苦了。”

    当然吴克除外,陈夏一点好脸色也没给他,礼貌性的握手都欠奉。

第124章 院务会议上开炮

    陈夏回到医院后,向顾院长和张书记汇报了刚刚调查组的问询情况,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办公室里就他们三个人,顾院长也就实话实说了,

    “陈夏,我觉得你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次你没被抓住小辫子,但以后怎么办?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总有一次你会撞枪口上。”

    张书记也点点头,“我和你顾伯伯知道你在做些药品买卖,而且药品的来源也经不起查,你是决定这么一直偷偷摸摸卖药?我觉得你还是安心上班吧,等政策更开放一些再说。”

    让陈夏一个月拿57元的工资,太太平平过日子,那真是丢重生人士的脸了。

    重生人士根据剧情需要,必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折腾越历害才越正常。

    “顾伯伯,张伯伯,你们的好心我知道,但从我个人来讲,既然我有能力把外国先进的药物拿过来,让老百姓得病了有药治疗,那我不可能不去做,再说了,我家里还有三个姐弟要养活,所以真不甘心就此罢手。”

    张书记头痛了,“那得想个办法,给你一个合法的身份。”

    陈夏早就想好了,大不了钻政策的漏洞嘛。

    “我有一个办法,现在城镇和农村的赤脚医生都开放了,我就想在梅园所在的上寺头村开个医疗保健站,医生就我一个人。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完全可以继续为人民服务嘛。”

    顾院长疑惑地问道:“你是说,你假借村医疗保健站的名义,给人看病,顺便可以卖药?”

    “对呀,我打听过,村医疗保健站只要公社和村里同意,在卫生局备个案就行。我现在已经有医生资格证了,有中专文凭,条件上绝对没问题。

    人家没证没文凭的,就公社培训几天的农民不照样在给人看病?而且我家后院的小二楼空着,场地也有了。关键有一点,村医疗保健站不管赚多少钱,都归赤脚医生个人所有。

    并且没有强制规定赤脚医生一定要去哪家医药公司进药,也就是药品来源自由,很多赤脚医生都是自己去山里田间采集中药然后卖给患者。这条件,简直就是为了我量身定做一样。”

    顾院长和张书记同时举手:“等等等等,让我们好好捋捋。”

    “你,白天在四院工作,是四院的职工。然后晚上下班,或者休息天,就在家里当赤脚医生?”

    “对啊。”

    顾院长挠挠头,“你要当赤脚医生不难,也的确能合理合法给病人开药,但医院正式工能不能兼村赤脚医生,这个我得去问问,政策上符不符合。”

    陈夏心里也没底,反正按他重生前的2020年医院是不允许这样“多点执业”,在职职工不能在外兼职。

    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是1981年,所有医疗规章制度都不完善,法无禁止即是允许,城市医生去乡下医院赚外快的并不在少数,关键就是看领导的态度了。

    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陈夏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自己偷偷做药,然后找一个明面上的代理人,就是传说中的黄牛去卖。

    这个办法他是没风险了,但代理人则有很大可能被抓,陈夏不想去害人。

    三个人商量完就散了。

    同样这个时间,在地区卫生局办公室里,杨敬业也在听取调查组组长徐双立的汇报。

    “根据我们的多方的调查,结果如下,陈夏本人否认有卖药行为,但他承认的确在研制一些保健品。我们也去内科病房调查,住院病人全部表示没有听到过四院里有一种专门治疗胃病的药物在出售。

    最后,我们也突击检查了陈夏的住处,在现场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工具和材料,根据药材辨认,分别是蜂蜜、红枣、阿胶、山药等,没有任何药用成份。其他房间也没有发现制药的痕迹。”

    杨敬业惊讶地看向了吴克,吴克则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收获。

    这让他心里非常不满了,这个楼见令搞什么?他这边忙活了半天,他那边却提供了一个假情报?就这样托人帮忙的吗?

    杨副局长在心里画个圈圈诅咒楼副院长,而楼副院长却也要画个圈圈诅咒陈夏。

    因为在几天后的院务会议上,陈夏出人预料地开炮了,连顾院长和张书记事先也不知道。

    陈夏是新晋级的科长,并且还是一个预备党员身份,平时开院务会议,他都很自觉坐在角落,看着一群大佬在装逼。

    但这次非常平常的院务会议上,陈夏却突然举手要求发言。

    连顾院长都有点意外,“哟,看来我们的小陈科长这次有什么意见要提喽,大家听听看。呵呵呵。”

    大家都轻笑起来。

    这几天大家都知道陈夏在接受卫生局的调查,贩卖假药这个可是比较重要的罪名,一旦坐实他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心情来发言?

    “顾院长,张书记,各位主任、科长,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在院务会议上发言,我想做为四院的一份子,我也是有责任和义务提提意见的。”

    说完陈夏扬扬了手上的几张纸,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均可支出收入也在每年增长,那么花到医疗这块的钱应该更多才是。

    但我之前去医院档案室查了一下,发现1980年比1979年,门诊人次下降8%,住院人次下降5%,医院收入减少10%。”

    陈夏这么一串数据报出来,大家就预感今天这会不对了,连顾院长和张书记也面面相觑,楼见令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那我想问一下主管业务的楼副院长,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到位了?你知不知道这个情况?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是否和你的业务能力不足有关系?”

    咔嚓,在坐所有人都有一种晴天霹雳的感觉,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得里嫩外焦。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低头在笑、有人瞪大眼睛看着陈夏、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假装在记笔记。

    这是要变天的节奏啊,陈夏吃错药了?

    (八十年代初,越州赤脚医生已经不再拿工分,而是自负盈亏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终止了。)

第125章 意大利炮拉上来

    楼见令是什么表情?从惊讶,到震惊,到不可思议,到最后的愤怒。

    啪,他狠狠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陈夏,你这是要干什么?你有什么资格来质疑一个医院领导?”

    陈夏也不示弱,“麻烦楼副院长回答我问题,为什么人民群众的收入在增加,医疗支出理应也在增加才是,而我们四院却陷入了门诊人次、住院人次、诊疗收入三下降,为什么?”

    楼见令再一次拍桌子,“你放肆,滚出去,这里轮不到你说话。”

    陈夏也一拍桌子,

    “楼见令,这里是院务会议,不是你搞一言堂的地方,你眼里有没有院长,有没有书记?我是医院中层干部,凭什么不能质疑你?你水平不行,就想让别人闭嘴?

    这就是你的管理能力?我们四院是部队医院出身,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行你趁早让位,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让更有能力的人上来。”

    楼见令的手已经像装了电池的震动器一样,一直颤抖个不停,“你你你,你……”

    “你什么你,我是通过院务会议,通过正常程序向楼副院长提提意见,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你完全可以反驳我,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告诉我哪些地方说错了,冤枉你了。

    而你到好,不问清红皂白上来就骂人,还要提出意见的人滚出医院去?你当医院是你楼见令私人的?想搞一言堂也不掂量掂量身份。

    行,我告诉你,这事没完,我要向地区卫生局,地委投诉你在医院的霸道作风,还要投诉你能力不行,水平太差,业务一块越管越差。”

    陈夏这是撕破脸皮了,他要闹一闹,不仅是想出口气,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要把楼见令的威信打掉,甚至他想通过闹一闹的方式逼着楼见令离开四院。

    楼见令怒极,反而平静下来了:“就凭你陈夏?有种你去向上投诉,我告诉你,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严重个人主义作祟。”

    陈夏收拾收拾笔记本,毫不退让地点点头:

    “这可是你说的,今天我就要以一名正义干部的名义,向地区卫生局、地委公开你在四院的所做所为,你已经不配在四院里工作了,我们不需要你这样无德无能的领导。”

    一个副院长,一个科长在院务会议上直接吵起来,甚至骂了娘,你要顾院长、张书记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散会吧,甚至院长书记都没有公开批评陈夏以下克上,这让楼见令的肺都要气炸了。

    就在院务会议结束的当天,陈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个愣头青真的前往地区卫生局去局长办公室反映楼见令的问题。

    当然理由还是一样:楼见令副院长业务能力太差、管理水平不够、拉帮结派分裂群众、院务会议上公然辱骂干部、作风粗暴、私德有亏。

    等等。

    经历过后世网络暴力的陈夏,好的没学会,扣大帽子是一套一套的,直接把意大利炮都拉上来了,把地区卫生局局长茅阳平轰得一愣一愣的。

    卫生系统平时大家表面上都和和气气的,多少年没有出现这样的猛人了?

    四院发生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卫生系统内流传开去。

    这边陈夏的问题还没有结案,那边楼见令又被单位职工公然开炮无能,四院一下子不平静了。

    几天后,地高官李兵权和顾院长在一起钓鱼。

    两个人原来在革命年代其实是同一个野战军的,只是一个是师长,一个是军医团长。部队嘛,讲究的是一个战友情,所以转业后大领导和顾院长的私交就非常好了。

    今天两人的话题,说的就是陈夏。

    顾院长把陈夏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原原本本毫无保留跟大领导都说了一遍,尤其是说到了陈夏想要办厂的事情时,大领导明显很有兴趣。

    “你是说,陈夏手上的确有一个祖传秘方,治疗胃病的疗效非常好?然后他想用这个秘方开一家药厂?”

    “是啊,他当时跟我说过,开药厂有很多好处,一个药厂能在当地解决很多就业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第二个可以创造更多税收;第三个可以让老百姓用上更好的药物。”

    大领导问道:“你说带动农民致富,这个怎么理解?难道他不把厂子办在镇上?”

    顾院长拉了拉鱼杆:

    “他的想法是把厂子办到他的老家,西浦公社庆丰村,一来做工的农民可以赚到一些工资,二来药厂所需要的中草药可以让附近的农民们种植,到时药厂负责收购,这样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大领导一听就很有兴趣的样子:

    “对呀,这个想法好,改革开放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农民也可以先富起来嘛。可是现在的政策大方向我也看不清啊,私人办厂暂时还不可能。”

    顾院长点点头说道:“我跟他也提起了这个问题,他说可以先挂靠在村里,成立一家村办厂,到时赚了钱,村里分一部分,国家税收缴一部分,他个人拿一部分。”

    大领导没说话,显然也在消化这个问题,过了几分钟才开口:

    “私底下说说啊,我觉得陈夏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也应该让多元化经济做为补充。尤其是那些自己投资,不花国家一分钱的社办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都应该支持。”

    顾院长又把话题扯到了四院最近发生的事情上:

    “陈夏这次的确是在卖药,开始他是想试验一下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都是免费送药的。但是后来他说成本实在太高了,需要用到蜂蜜、人参等名贵原料,而求药的人越来越多,他根本无法负担,不得不出售一些收回些成本,结果就被人举报到了卫生局。”

    大领导噗哧一声就笑了出来,“哈哈,这下我猜出来了,举报的应该是你们医院的那位楼副院长吧?两人在院务会议上吵起来,陈夏又去卫生局投诉,应该都是小伙子在发泄吧?”

    顾院长也跟着笑了起来,“果然瞒不过您,这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

第126章 彻底掀翻副院长

    说完轻松的话题,轮到老顾同志开始告刁状了。

    “老领导,你也知道我们是部队医院转制,这个楼见令是代表地区卫生局来我们医院掺沙子的,平时就团结了一部分越州本地职工,经常和我们部队出来的人对着干。

    他把自己当成了主场作战,而我们是客军,所以越来越不把我们这些老军人放在眼里。上次他甚至还想把一个曾经非礼过女职工的坏分子提拔为科长,就因为那人也是本土派干部,丝毫不顾及影响。”

    顾院长坏不坏?

    当然坏了,他这是标准的上眼药水,而且还是巧妙地利用大领导也是部队出身,对部队里的老同志有感情的这个弱点,把楼见令狠狠参了一本。

    但他没敢说业务下降的事情,要知道他是正院长,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

    果然,大领导一听就不爽了,他在越州工作期间,何曾不被那些所谓的“本土派干部”阳奉阴违,明着暗着顶着干?心里多少就不痛快。

    “哼,主场优势就可以欺负我们这些部队出来的人了?这人格局太小了。陈夏做得对,对付这种人就要骂得他抬不起头来。”

    得,部队出来的人脾气都是挺火爆的,尤其在私底下,大领导丝毫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

    顾伟觉得自己今天来钓鱼的目的达到了,便不再多说,说多了反而容易引起老狐狸的反感。

    陈夏和他这一老一少,一个明着骂娘,一个暗着告状,配合得天依无缝。

    随后两人又陷入了沉默之中,安静地钓鱼。

    大领导今天思索的时间明显偏长,显然顾院长的告状他听进去了,另外支不支持陈夏办厂他也下不了决心,不愿意轻易拍板。

    这还没生产药物就被人举报调查了,如果真的如他愿办了个药厂,那最后不是害了陈夏,他本人也会被当作支持资本主义的典型而下台。

    “这样吧,陈夏要办厂的事情可以让他自己慢慢琢磨,不急于一时,同时要注意政策动向,按现在的政策,哪怕是村办厂,他想拿走一部分分红也是不行的。集体的钱不能拿给个人,到时一查,他这个贪.污.罪名就会毁了他一生。

    但是你刚才说的,让他先以赤脚医生的名义,在下班后给附近村民们瞧病、开药,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哪怕再雇几个工人,只要不超过7个也问题不大。正好让他赚点钱,以后开厂也有资本不是?呵呵。”

    顾院长听了大喜,这就相当于尚方宝剑到手,以后万一还有什么举报,只要不超过大领导圈定的底线,那陈夏无疑就是安全了。

    事情没完,楼见令的事情必须要给个说法。

    当天夜里,地区大领导亲自给卫生局局长茅阳平打了一个电话。

    “是是是,李书记你好,我是茅阳平。”

    “茅局长,我这次电话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我有一个老战友的儿子现在就在卫生系统,另外他跟省里的许副书记家里关系也不错,你可要多多照顾啊,听说他最近还遇到了些小麻烦。”

    茅阳平汗都滴下来了,“领导你指的是……”

    “就是四院的陈夏同志,这小家伙听说最近都在哭鼻子了,我这个当长辈的也只能来过问一下了,呵呵。”

    “陈夏同志我知道,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也是我们卫生局重点培养的人才,请领导放心。”

    茅阳平这种政治老油条已经听出了话外之音,值得一个大领导特意打电话过来关照的人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联想到最近陈夏身上背负的“假药调查案”,还有跟副院长的“实名举报案”,这大领导都说要关照他了,那他这个卫生局局长还怎么关照?

    当然是全面偏向陈夏喽。

    关于陈夏贩卖假药的事情,结论马上出来了:查无实据,马上结案。

    最让人惊讶的是对楼见令工作的调整,从主管行政业务的副院长,变成了四院的工会副主席(享受副处级待遇)

    虽然级别不变,待遇不变,但楼副院长这是正式退出了四院核心班子,彻底边缘化。

    当楼见令收到这个调令时,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打死他都想不通,就一个小小职工的捕风捉影,怎么就把自己给扳倒了呢?

    四院哗然……

    这两个结果一分布,也让卫生系统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大家对这个卫生系统最年轻的科长都有了几分敬畏。

    这可是一个敢指着副院长的鼻子骂,甚至不惜公开告状的牛人,关键是被告副院长真的被他给整下台了,绝对是一个超级大新闻。

    但没有人知道,这背后其实是有更上层领导的指示才办成,光是陈夏一个人的力量,哪个卫生局领导会鸟他?

    单位里以下克上历来就是犯忌讳的事情。

    至于陈夏本人当然也受到了处分,停职反省3个月,停发工资3个月,取消当年所有评先进资格。

    医院同时任命院办副主任余红兼总务科副科长,在陈夏停职期间代理科长一职。

    这总务科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出现了第二个代理科长,也算是一个奇葩科室了。

    院办的副主任,那是顾院长的亲信,这个安排明显就是老头派一个自己人去帮陈夏看着,防止别人来占位置。

    其实他也多虑了,现在谁敢去占陈夏的位置?人家连副院长都掀翻了,就问你们怕不怕?

    对陈夏来说,停职反省,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一种福利。

    换个人知道自己要停3个月工资会肉痛到死,但这些对陈夏来说是个问题吗?停职3个月,跟休假3个月有什么区别?

    在知道陈夏被停职后,很多医生都跑来安慰他。

    总务科的8个班长,外加骆加成在新任副科长余红的带领下来慰问了自家的老大,把陈夏都弄得不好意思。

    余红是个40多岁的大妈了,说话也比较和气:“陈科长呀,你就放心在家吧,总务科这家我替你看着,等你回来还是你说了算。”

    这态度绝对是科长的好贴心人呀。

第127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传染科同事们的上门慰问,就更多像黄鼠狼给鸡拜年了。

    任元非一进门就在大声骂娘了,“我早就看楼见令不顺眼了,陈夏你绝对的有功之臣,放心,下次院务会师父帮你吵架。”

    张丽和丁护士长这几个女同志则早早钻进了厨房查看有什么好吃的菜,他们已经决定晚饭在陈夏这里打牙祭了。

    自从陈夏去了总务科后,就很少有时间回传染科,这也导致传染科全体成员肚子里的油水直线下降。

    说是来慰问,还不如说是来蹭吃蹭喝的。

    看到昔日的同事们那一脸期待的眼神,陈夏特别无语,

    “我说几位,你们好意思?我这3个月的俸禄都被扣完了,现在穷得就差去讨饭了,你们居然还要我请客?请问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啊。”

    任元非一脚踢在他屁股上,“赶紧去买菜,废话那么多,老子的话就是公道。”

    旁边的人都笑得乐不可吱。

    陈夏在跟大家斗嘴的时候,总感觉像少了一样什么东西似的,对了,顾琳人呢?平时这个丫头最积极,今天怎么一声不吭?太反常了。

    终于,陈夏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了她,她正翻箱捣柜在找零食,一边找还一边问,

    “陈老二,怎么回事,上次我还在柜子里看到有一盒巧克力的,你是不是都吃了?你赔我,哼。”

    “顾女侠,这好像是我的巧克力吧?”

    “哎呀你这人真是的,你的我的还分那么清楚?再说,我帮你赚了多少钱了,你居然翻脸不认人,你们男人都这样吗?呜呜呜。”

    陈夏冲上去一把捂住她的嘴,

    “拜托,这是在我房间里,孤男寡女你哭出声来像什么样子,不知道的以为我在欺侮你呢,巧克力有有有,别吵了。”

    顾琳一听就更气了,一口咬在了他的手臂上,“你有巧克力藏起来不给我吃,你变心了,你变坏了。”

    陈夏被咬得直跳脚,一把甩开,然后抱着顾琳强迫她扒在自己腿上,一巴掌狠狠扇在她小屁屁上,

    “靠,你属狗的?以后咬不咬人了?以后咬不咬人了?”

    一边打屁屁,一边骂人,就像爸爸在教训女儿一样。

    顾琳之所以叫顾女侠,因为她是不可能轻易认输的,刚刚是不小心被偷袭了,现在被人按着打屁股,叔可忍婶子也不能忍。

    只见她马上跳起来,一个猛虎扑食反过来把陈夏按倒在g,又冲着他的肩膀咬了下去,让他知道东北妹子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这下两人的动作就暧昧了,顾琳在上,陈夏在下,远远看去两个人就像在拥抱一样。

    刚好丁护士长进来问陈夏一些食材放哪去了,结果一看两人这惊天动地的样子,惊得直捂嘴巴,飞快离开房间。

    陈夏和顾琳两个人还在打得难解难分,丝毫没察觉到两人这姿势是不是不妥,直到听到丁护士长的一声惊叫,这一对武林高手才意识到不对。

    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抱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顾琳的脸罕见地红起来了。

    “小样,想跟陈老司机比脸皮厚?别说你是东北妹子,就算是亚美爹妹子都没用。”

    他又不吃亏,反而赚大了,不就是被咬几口嘛,以后这样的机会多来几下,就算被咬得浑身是伤他也愿意呀。

    当天夜里,不知道自己女儿差点被陈夏误伤的顾院长出现在了梅园里,他是来跟陈夏商量以后的事情。

    陈夏的目的很明确,他只想卖药,并不想过多的时间在瞧病上,要知道一旦他的诊所一开张,那以后所有的休息日,下班后的时间就全填进去了。

    赚钱当然重要,牺牲他的休息时间,这极其不符合一条“咸鱼”的个性。

    顾院长如果是自己儿子,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但对这个老部下的儿子,有极有可能是未来女婿,他不得不强忍着怒气帮他好好谋划。

    在他眼里,有手有脚多干点活难道不应该吗?勤劳致富难道不好吗?懒惰呸是最让人看不起的行为。

    “那我们就按照大领导的指示,先不办厂,等政策明朗一点再说。你可以先折中一个办法,由我个人出面帮你跟上寺头村申请一个村医疗保健站,但不公开挂牌。到时你再找几个人帮你做药,工人数量绝对不能超过7个人,听到没?”

    陈夏赶紧点头,“听到了。”

    “让你停职3个月其实就是让你做做准备工作,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现在有我们这群叔叔伯伯在,别人肯定动不了你,至于未来的道路就要靠你自己了。”

    陈夏有点小感动,自己那么任性的出手,要不是这些长辈的帮助,估计他这时候应该就被免去科长,发配去烧锅炉了。

    “我知道,一定不让你们失望,让你们老了可以天天来我家吃肉,哈哈。”

    陈夏对自己不能办厂其实一点都无所谓,这不过是一次试探,不行就不行呗。

    不过大领导说可以开个私人作坊,这点就是意外惊喜了,这也足够他赚大钱了,哪怕没有年广久那么牛,人家在1976年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年广久可以办厂,并且招收了几百个工人,可是陈夏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要被抓进去了,也是吃尽了苦头。

    出狱后更是经历了几次破产危机,几任妻子跟他翻脸,品牌争夺,最后连大儿子都死得不明不白。

    年广久是改革的弄潮儿,绝对是个人物,命运却是一生坎坷,陈夏可不想过这么刺激的日子。

    哪怕读者朋友们想看爽文,他不愿意冒这个险,宁可写成种田文,慢慢赚钱,猥琐发育。

第128章 国内蜂蜜哪家强

    陈夏开始改变策略了,对外宣称从此不卖药了,改卖一种叫“三六胃泰”的蜂蜜丸了,属于营养品一类,反正打死他都不承认这是药丸。

    至于别人信不信他就不管了,他巴不得大家不信。

    买药的老百姓才不管,只要吃了有效就行,管你叫什么名字,哪怕你叫蚁力神啊。

    可是过了没几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蜂蜜丸”销售量直线下降,一天只能保证15粒。

    为啥?因为原料不够了,蜂蜜没了。

    这让陈夏比较头痛了,越州这边传统的产蜜季节还没到,以后家庭作坊需要大量的蜂蜜,得去哪里大批进货?

    站在全国地图前,陈夏一直在搜寻哪个地区蜂蜜最多。

    一般来说国内蜂蜜最多的地方,要么就北方,要么就南方。

    比如四大名蜜中的洋槐,枣花,荆条都是北方省份产的。南方主要是以荔枝蜜、油菜蜜、枇杷蜜为主。

    现在越州正是初春季节,北方还是天寒地冻零下几十度,肯定不行。

    那么目标只有南方了,东广省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深市的特区才成立没多久,去了也没啥好玩的。贵洲已经去过一次了,可惜没去成黄果树瀑布;

    广西表哥表妹那里应该有蜂蜜,除了蜂蜜还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桂林山水?柳州螺蛳粉?不行,国内跟南越猴子还在打仗中,太危险了。

    看来看去,还是南云省不错,春城嘛,四季如春,鸟鱼花香,蜂蜜品种多,品质好,比如油菜花蜜、野坝子蜂蜜、苕子蜜、荆条蜜等都挺有名气。

    关键是南云省那边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靠近缅店,翡翠资源丰富,这又是一个非常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

    1981年,古董和翡翠都没有被炒起来。

    尤其是翡翠,这玩意儿在西方国家根本不受追捧,这时候也只有在日韩和东南亚这种大中华文化区才流行。

    而几十年后最大的消费市场华国,这时候还是一片空白,此时的国内富人几乎没有,谁有钱去买这玻璃一样的翡翠?

    对于陈夏这个重生者来说,捡漏的机会来了,他可知道那些顶级翡翠再过几十年几乎都要被绝迹了。

    特以稀为贵,那个价格是直线飚升,这跟国内人傻钱多有关系,但也与资本炒作不无关系。

    万物皆可炒,这是资本的一条准则。

    那陈夏这条小虾米,就利用重生的优势提前布局,将来好搭顺风车赚钱,反正买高档翡翠的都是有钱人,他这也算是“杀富济他这个贫”了。

    陈夏去向医院几个大佬招呼了一声,只说自己要出门采购一些原材料,短则1个月,长则2个月,赶在上班日期到来前回家。

    陈秋和陈冬对自家大哥已经无视了,两人已经习惯大哥的神出鬼没。

    做为一个“精明的投机倒把分子”,陈夏还是要利用自己的空间优势,准备去大采购一番。这年头,有钱不一定好用,没有票只能干瞪眼。

    尤其是南云省瑞丽这种边境地带,在这个时期应该是非常贫穷,物资严重缺乏。

    穷人最需要什么?身上衣裳口中食呗,所以粮食和布匹是最好的交换品。

    到时问一句:老乡,要不要漂亮的小花布?拿翡翠来换呀。老乡,要不要白花花的大米?回家找找有没有翡翠呗。

    就不信亲爱的瑞丽老乡们会不动心?

    就算老百姓家里没翡翠,自然会有中间肩客出现,到时以货易货快速交易,拿到翡翠赶紧跑路。

    还是那句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买布在越州简直太简单了,越州自古以来都是以纺织业闻名全国,也是越州地区经济的支柱。所以到处都有布厂,每个公社,甚至某些大村都有纺织厂。

    但大量的纺织厂,尤其国营厂或者集体企业,产生了一个极其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就是纺织厂只管生产,从来没想过销路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矛盾,一边是纺织厂生产出来大量的布匹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发霉,一边还在按上级指定的数量拼命生产。

    而另一边,老百姓手上没有布票没有钱,买不起布匹,也买不到布匹。

    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在八十年代尤其突出,一直到九十年代全面爆发国企破产潮,导致全国几千万下岗工人,要不是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有优势,最后都解决了工人就业,换了在欧美国家是早就发生严重社会动乱了。

    陈夏恰巧就在卖药的时候认识一位纺织厂的厂长,老头因为自家产品卖不出去,每天干着急,急得胃病都犯了,吃啥药都不行,只有陈夏的胃药才管用,所以一来二去两人就挺熟。

    但这小老头急归急,从来没想过去全国各地跑跑业务,做做推销。他们这批人死脑筋,就等着上级能帮他们解决销路。

    可是左等右等都没等到,仓库里布匹是一天比一天多,染厂里染好后都堆在仓库,然后全厂人一起看着仓库大门叹气,一边叹气一边继续生产。

    直到哐当一声,陈夏这个大救星来了。

    湖口纺织厂厂长办公室里。

    “陈科长,真的愿意帮我们卖布?”

    “咳咳,老何厂长,我也是想替你们试试看,这不,我要去南云省出差顺便就带一批布过去,看看那边有没有销路。”

    何厂长一脸尴尬,“陈科长,我觉得你这个办法行不通,运输环节你就过不了,那边太远了,铁路没关系根本没指望,公路的话成本太过巨大,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陈夏心想,我不就是能解决运输物流环节所以才来打你们厂的主意嘛,

    “运输环节我自己想办法,但价格方面你不能太贵了,要知道我的运输成本太高,否则就没利润可赚了。”

    说完陈夏就把一个盒子放在了他桌子上,敲敲桌子。

    何厂长疑惑地打开盒子,一瞧里面放着20粒三六胃泰,心跳马上加速,心虚地看了看门口,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藏到了抽屉里。

    动作一气呵成。

第129章 做好准备去南云

    老何秒懂,眼前这个四院的陈科长,应该是想做投机倒把的生意。

    但这不管他的事情,被抓到了,或者运过去亏本了,都是眼前这毛小子的事情,他只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就行。

    否则这厂子老是不出货,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何厂长下定了决心,“陈科长,那我就实话实说了,什么人工费、机器折旧费我也不算了,你只要给我原料的钱就行,至少不能让我在账目上亏本。”

    国营厂的工人的工资都是上面拨下来的,哪怕一米布都不生产,工资还是照发,所以何厂长根本就不在意。

    就是原材料的钱都要他们厂自己想办法,没有钱就不能买新原料,没原料就不能开工,那就无法完成上级定下的产量,这点让他挺着急。

    不亏材料成本钱是何厂长的底线。

    陈夏点点头:“走,我先去看看这些棉布质量如何。”

    站在纺织厂的仓库里,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布匹,陈夏钻进去抽查了一下,都是好布,棉布和的确良都有,颜色挺多,不少都是小碎花、大花纹、条形图案布,陈夏挺满意的。

    “老何,这些布你要多少钱?”

    何厂长拿出账本给陈夏看,“瞧,这些是原料进价,我也不清楚这里面有多少布,反正材料费花了我3万元,你如果能掏出这笔钱,这些布都归你了,我还负责把你运到你指定的地方。”

    连账本都看到了,陈夏也不想讨价还价了,点头答应了这个价格,3万就3万,运到南云省,先不说最后能换到多少翡翠,就是单纯去卖布,也起码是3倍以上的利润。

    在一些边疆地区,布匹跟古代一样,是可以充当货币,以物易物,由此可见珍贵程度。

    “老何,价格反正就这样了,不过我有两个要求,这么多布,你们给我分三晚送到我家,我家后院有个河埠头,用船送过来,不要被人看到。第二个,你们厂的介绍信给我开几张,总不能让我拿着医院的介绍信去卖布吧?”

    “就这呀,行,我们一定替你办到。”

    何厂长挺高兴,终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送出去了,心里默默祈祷陈夏不要亏本后跳河自杀才好。

    至于晚上送货,这点默契他还是有的,哪怕是看在那一盒子“三六胃泰”的份上。

    就这样,双方达成协议,当天晚上就送来几船布匹,因为怕被人“捉奸在床”,每次到货后陈夏都及时收进空间医院里。

    到最后,谁也不知道陈夏到底买走了多少布,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至于大米则更简单了,听说陈夏又要收大米了,而且是以集体的名义,还是每斤贵2分钱。不仅限于西浦公社,连附近的嘉会公社、红星公社、上方桥公社等都有人来偷偷卖米。

    三天时间就收到了20万斤大米,收来的米堆到了庆丰村渔场废弃的仓库,西浦公社粮站的人听到消息后悄悄去看过,如果数量太大的话他们也是准备闹一闹的。

    结果到了一看,哪有什么大米?空空荡荡的,不禁怀疑消息来源是否真实。

    陈夏是谁?两世为人的采花大盗,怎么可能让他们捉奸在g?早就防着粮站那群人了。

    一切准备妥当,陈夏踏上了去了前往南云的火车。

    4天后……

    陈夏蹲在一条马路边不停呕吐,旁边是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当场像陈夏这样呕吐乘客至少有半车。

    这是在锟明前往大理的长途汽车上,昨天刚下火车他就去打听了,南云这边产蜂蜜的地方挺多,陈夏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瑞丽,所以购买蜂蜜的地方就选在了顺路的大理。

    大理陈夏前世去旅游过,苍山下,洱海边,古城美景和那艳遇酒吧,咳咳。

    还有那首著名的电影插曲《蝴蝶泉边》:“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哎~~~”

    结果陈夏没有感受到大理三月的好风光,反而在半路上吐得死去活来,他太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

    一辆又破又脏的长途汽车,除了喇叭不会响,其他哪里都会响。避震功能估计早就坏了,坐在去大理的土路上扭来扭去,像跳迪斯科一样。

    说说锟明到大理只有四百公里,但这时候很多是盘山公路,破路加破车,直接把大半车人都晃吐了,无论大人小孩,男男女女一大堆人蹲在路边,一个个比赛看谁吐得多。

    长途车司机则在旁边抽着一根烟,笑嘻嘻的看着眼前这群呕吐大军。

    这场景他见多了,早已经习惯。锟明到大理汽车差不多要从早开到晚才能到目的地,哪有更多时间让他们停车休息。

    “好了好了,我们差不多该走了,天黑了山路更不好走,上厕所的赶紧上车,要吐的人也给我咽回去,到大理还有4小时,大家再忍着点。”

    陈夏决定在上车最后再吐了一次,突然有一块手帕递了过来,

    “小兄弟,擦擦嘴巴吧,这大老远跑来真是受罪了。”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戴眼镜,中山装上别着一枝钢笔,和陈夏是邻座,上车前两人就自我介绍过,他是大理供销社的副主任孙坤生,这次是去锟明出差的。

    上车后,陈夏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孙哥,你们南云省这交通也太差了吧,去大理没有飞机算了,连个火车都没有,这可真让人受不了。”

    “哈哈哈,哪怕有飞机场,我们也没资格坐呀,听说一张飞机票能顶我们半年工资。对了陈老弟,你这次去大理干嘛?”

    “这不是我们单位制剂室缺少原料,我听说南云的蜂蜜便宜,就想来看看,如果价格合适就采购一部分回去。”

    孙坤生很惊讶,“从之江省跑到南云省来采购蜂蜜?陈老弟你跑得真够远的,不瞒你说,蜂蜜我们大理还真有不少,但你怎么运回去是个大问题呀。”

    陈夏摆摆手:“运输问题不大,我们单位原来是部队医院,跟你们这边驻军也有关系,咦,孙哥你刚刚说你知道哪有蜂蜜卖?”

    孙坤生非常装逼地一笑:“你忘了我是干嘛的?”

第130章 大离供销社采购

    陈夏一拍脑子,“噢,对了,孙哥你是供销社的,本行啊,呵呵,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票证怎么办?”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蜂蜜在我们大理根本不用票,如果是单位来采购只要有单位介绍信就行。另外我们这边蜂蜜不值钱,便宜得很。

    南云气候好,到处都产蜂蜜,谁家也不缺这玩意,你再瞧瞧瞧这破路,大理的蜂蜜根本就运不出去,你要多少数量都不是问题。”

    陈夏这下眼睛亮了,还没踏破铁鞋就找到了蜂蜜,这可省了他多少时间呀,

    “哎哟喂,看来我是遇到真佛了,孙哥你们现在有多少存货?价格多少?”

    “我们这边都是按罐卖的,一罐3斤,1元钱。”

    陈夏吓了一大跳,“这么便宜?我们之江省白砂糖都要7角一斤,蜂蜜还要贵一点。”

    孙坤生非常无奈:“大理的白砂糖比蜜蜂更贵,我们这边花多,蜜蜂也多,每个村里都有人养蜂,想吃也不用去买。而且就我们大理是纯粹的农业地区,农民哪来的钱去吃去买蜂蜜吃呀。”

    陈夏这下明白了,就是蜂蜜在南云不值钱,当地产量太多,购买的人又少。而交通不便又制约了他们外销,所以蜂蜜的价格几乎就是地板价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投机倒把的人只要胆子够大,肯吃苦,能解决运输,真的遍地是黄金啊。

    孙坤生的报价,已经是供销社赚取了中间商差价,如果他去农村收蜂蜜只会更便宜。

    但陈夏没有这么多时间,当地也没有关系。陌生地方还是老实一点,省得像上次在贵洲买牛被人盯上。

    “那太好了,孙哥,这就麻烦你了,你们有多少蜂蜜我就要多少。”

    这下轮到孙坤生吓一大跳了,“陈老弟,你们单位要这么多蜂蜜?”

    说完又低声说道:“你胆子太大了,一个人随身带这么多钱,万一碰上个歹人你就麻烦了。”

    看到孙坤生的关心,让陈夏心里挺受感动,可怎么告诉他,自己钱都在空间医院里放着?

    “孙哥,我身上可没带那么多钱,这次来南云不止我一个人,等你们准备好蜂蜜,自然有我同事们过来付钱取货。”

    孙坤生这才放心,“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到了大理你跟我一起去供销社,我们仓库里存货应该不少,到时再周边几个供销社调配一下,一万斤都可能有,你吃得下吗?”

    “OK啦,洒洒水啦,孙哥你尽管收,到时给我们打个折就行,你瞧我们为了病人这风里来雨里去,全国各地跑,也不容易啊,呵呵。”

    两人越聊越开心,陈夏的呕吐感居然没有再上来,看来聊天的确有助于解决晕车问题。

    长途汽车站终于在半夜到达了下关汽车站,从早上出发,一直开了18个小时,陈夏下车的时候,两条腿都是肿的,这让他无比怀念大灰飞时代。

    以前从之江灰过来,一般也有3个小时。

    现在这一路又是火车又是汽车,足足走了四天四夜,而且这次运气没有上次好,没有碰到漂亮的大长腿,所以一路别提多无聊了。

    陈夏当天就住在了供销社招待所里。

    第二天起床后,陈夏去街上吃了一碗鸡丝米线,辣子加得足足的,吃得陈夏满头大汗,结果人家还不用粮票,看来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相对放松些。

    随后他又打听了供销社在哪儿,慢慢走了过去。下关是大理的新城,没啥好看的,要玩还得去古城。

    供销社的主任叶罗一早就等着了。

    副主任孙坤生昨天已经向他介绍了陈夏的情况,两人亲自去仓库清点了是蜂蜜的数量,只有3000斤。

    孙坤生数完后,可惜地说道:“老叶,那位之江省来的陈科长可是说蜂蜜越多越好,现在我们仓库只有这么一点,太可惜了。”

    叶罗也这么觉得,这么一个大单,可以为供销社创造不少利润,要知道大理这地方太穷了,他们每年的业务量都上不去。业务差代表着利润少,职工都要少一大块收入。

    “老孙,这样,你马上安排人去下关、漾濞、洱源、云龙、弥渡、宾川等几个供销社调货,他们肯定有不少存量。

    尤其是云龙,这里蜂蜜产量最多,应该能弄来不少。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尽量推销给陈科长,也好给群众增加点收入。”

    孙坤兴点点头:“听你的,我马上去安排,让他们今天就出发,就是来回要几天时间,最好能拖住陈科长几天。”

    在陈夏走到供销社之前,供销社已经全员行动,积极调货去了。

    大理供销社是大理地区最大的“百货商店”,所以产品种类还是挺多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除外。

    摆设跟其他供销社没什么两样,商品都在玻璃柜内,还有售货员后面的货架上,群众要买什么都需要售货员递出来。

    进进出出的人群好多都是少数民族,那些当地的传统服装特别好看,陈夏就在供销社门口拍了几张照片。

    这让一群本地人大为好奇,脸上冲陈夏都笑咪咪的,但心里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孙坤兴已经等在了柜台里,看到陈夏过来,马上热情地招呼他往楼上走去。

    “陈老弟,你还真是好雅兴,对着人群拍照片。”

    “嘿,孙哥,你这就不知道了,这些照片现在看起来是浪费胶卷,可是再过几十年,可都是你们大理供销社的回忆噢,到时等你退休了,我送你几张照片回忆回忆。”

    “那成,我先带你去见见我们叶罗主任,回头你给我在门口照几张照片。”

    两人一边随意聊着,一边到了供销社二楼的主任办公室,叶主任一看来人这么年轻吓了一大跳,心想不会是骗子吧?哪有这么年轻的总务科科长?

    陈夏一看叶主任这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便客气地递上了自己的工作证和介绍信,“叶主任你好,这是我的工作证,请过目。”

    叶主任仔细看了一下,“越州市第四医院总务科科长陈夏”,再配上介绍信,不像有假,心中不禁感慨:

    “陈科长真的好年轻,有20多岁吧?这么年轻的科长少见,少见。”

第131章 下关春季大集市

    陈夏也不去纠正他,“叶主任,我的事情孙主任应该都和你说了,蜂蜜是我们单位制作药丸必要的一材料,所以我们一些同事都分散在南云省各地收购,也麻烦你们了。”

    叶主任搓搓手,“什么叫麻烦,是你在照顾我们才对。不过陈科长,你能不能等我们几天,我们蜂蜜很多,但是调货需要不少时间。”

    “大概需要几天?”

    “不超过一周,不知道陈科长方不方便?”

    陈夏想了一下,他这次时间挺充裕的,便点头答应道:“可以,我就等一周。”

    叶罗和孙坤兴都没想到陈夏这么好说话,心里也特别高兴:

    “陈科长那你就安心在招待所住着,所有费用都算我们头上,我们大理的风景非常漂亮,陈科长也可以去古城和洱海边转转。”

    最后,陈夏留下了500元订金就离开了。

    这年头没有手机网络,电影院永远都是那么一个老片子,所以陈夏从空间里把自行车拿了出来,脖子上再套个相机,像一个记者一样开始在大理闲逛。

    当他骑车前往大理古城的路上,看到在城外的一块空地上,很多人都围在一起,里面摆摊的人特别多,卖什么的都有,一眼望去居然望不到头。

    陈夏递了一支烟给路边的一个老人,“大爷,我想问了下,他们这里是赶集吗?”

    “对啊,这次是春季大集,要连续办5天,今天才第一天。”

    陈夏心想反正闲着无聊,花了1分钱把自行车寄存了,一个人慢慢跟着赶集的队伍走去。

    一路上卖菜的、卖肉的、卖野生小动物的、卖各类土特产的人很多,另外就是卖日用品的人也挺多。

    走了一圈,发现卖布的摊位只有一个,而且摊位前那是人山人海,当地的少数民族都抢着要买布。

    急得里面布行的工作人叫也在大喊大叫:“不要挤不要挤,我们的布都卖完了,夏集的时候再来吧。”

    旁边几个白族的年轻女人不干了:“才卖了1个小时布就没了,你们太欺负人了。”

    “就是,每次来都只卖几匹布,价格还那么贵,我一大早就排队了都没抢到。”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站在桌子上大声解释,

    “老乡们,这些布是好不容易从川省搞来的,数量实太少了。我们也不办法呀,江南的纺织厂离我们太远了,运不到大理来。

    要不是国家有政策要照顾一下少数民族的同胞,否则我们根本就不会来卖,你们可是连布票都没有。你们觉得这价格贵了,其实我们轻工商店自己还亏本在卖呢。”

    原来轻工商店这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号召,所以象征性的拿出10匹,总共300米的棉布出来卖,毕竟这是多卖多亏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干呀。

    下关春季大集,几乎是整个大理州的老百姓都来逛了,这点布塞牙缝都不够,所以这一眨眼的时间就买完了。

    大家一听纷纷泄气,是啊,从江南运布到大理,运费都要比布贵多了。

    大家也没办法,一脸惋惜地准备散了,不少人还在抱怨没买到布,去城里买又没布票,全家都要光屁股了。

    这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句话:“老乡们,你们想买布,买面料吗?”

    大家停了下来看着突然出现的一个年轻人,哪怕是轻工商店的几个工作人员也伸长脖子看了过来。

    不过谁也不敢质疑他,因为这年轻人脖子上可是背着一个相机,一身的确良,不是干部就是二代,千万不能得罪。

    还是轻工商店的负责人先开口:“这位同志,你有布吗?拿出来给大伙儿看看呗,他们肯定要买的。”

    陈夏点点头,笑嘻嘻地说道:“那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拿几匹样品过来给大伙儿看看,如果你们满意,我手上真有不少布要卖。”

    轰一下,市场里的人群炸了。

    旁边赶集的少数民族都催急了,“这位小阿哥,你赶紧去拿来让我们看看,我们县里买点布比登天还难,想不到下关春季大集还是买不到布,太郁闷了。”

    “是啊最啊,我也是走了大半天才过来的,就想着给家里的娃娃做件春装,大热天的没衣服,咋个出去哦。”

    “行,就等10分钟,我马上回来。”

    陈夏也没有迟疑,立即跑出集市,骑上自行车飞驶而去。十多分钟后,自行车后面绑着三匹布就回来了。

    这时候集市里等着看热闹的群众起码有几百人了,要知道这个春季大集,每天起码有几万流动人口。

    陈夏直接把自行车骑到了轻工商店的摊位前,拿出三匹布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布唰一下子拉开,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

    这三匹布分别是深蓝色、格子花纹、小碎花纹,前一种是纯色,后两种则是五颜六色的花纹布。

    在陈夏眼里怎么看怎么土的三款面料,在少数民族眼里,这就跟皇帝才能用的贡品一样奢侈。

    大家都咽了一下口水,心里默念:“这TM太好看了,我要买!”

    陈夏对大家的反应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大家都有点傻愣愣的,难道是这些花纹太土了,这些当地人都看不上眼?

    他心里虽然着急,但嘴上还是要吆喝的:

    “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可是正宗的松江棉布啊,透气性好,摸起来柔软,穿起来舒服,而且你们再看这花纹,这颜色这款式,都是国内最新流行颜色,这深蓝色适合大爷大娘们穿,瞧这两款鲜艳的布最适合小哥哥小姐姐们做衣服穿了。

    哎,你们别说,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就是沪市、首都的城里人都穿这些的款式,错过了我这个店,后面可就没有了这个村,来来来,都可以来摸摸。”

    结果还没等陈夏吹牛完,一群赶集的小嫂子小姐姐瞬间就要把轻工摊位给挤爆了,差点把陈夏给撞飞出去。

    几百个女人都叽叽喳喳喊着自己要摸摸,要看看,像几万只鸭子在叫一样。

    那场面绝对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第132章 大离试水卖棉布

    陈夏一看这么多人拼命想挤上来,到时别把他的布给扯坏了,或者趁乱被人撕走几块,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赶紧一把护住自己的三匹布。

    “停~~~~~”

    一看陈夏护住布匹不给大家看,现场的少数民族们不干了,吵吵嚷嚷不知道在抱怨什么。

    还是轻工摊位的那位眼镜男帮了忙,连忙跳上床子再次大喊:

    “你们不能这样所有人都挤上来,这些布可金贵着呢,扯破了算谁的?再说了,人家外乡人来卖布,看到你们这个样子谁还敢再来?都散开些,看这小兄弟怎么说。”

    陈夏感激地朝眼镜男笑笑,他实在没有应付这种大场面的经验,一下子有点懵了,

    “各位老乡,要不这样,旁边几位轻工商店的同志对面料比较有经验,我们让他们先看看,再告诉大家质量如何好不好?”

    “可以可以”,周围的人都喊了起来。

    轻工摊位前的四位女同志一听,马上跑过来查看布匹,刚刚她们已经忍不住了。

    哪怕她们从事的就是轻工纺织方面的工作,但这么漂亮花纹的棉布还是第一次看到,心痒痒得很。

    就在几位女同志在验货时,陈夏一把拉过眼镜男,掏出一支烟来,“兄弟怎么称呼?”

    “噢,我叫谷大山,是轻工商店的一名组长。”

    “谷组长你好你好,这是我的介绍信,我是之江省湖口纺织厂的业务员陈夏,这次我是专门来推销我们厂的面料的,绝对都是好货,你放心,绝对不是投机倒把。”

    谷大山仔细看了介绍信后点点头:“你放心,我们这边都是少数民族为主,投机倒把抓得不严的,所以你真想卖布尽管卖好了。”

    陈夏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道:“那谷组长,你觉得这样的面料,在大理一般什么价格合适?”

    “一尺2元到3元,你这布的面料和图案是我们这边从来没看到过的,绝对的好布,别说他们动心了,你瞧我们轻工商店的几位女同志都动心了。”

    陈夏一算,就算一尺2元好了,一米是三尺就是6元,一匹布30米就是180元,陈夏现在有2000匹布,那这样算来可以卖到36万,妈呀,10倍的利润,这是抢劫啊。

    哪怕为是瑞丽换翡翠要留下一部分,那卖一半的利润就有18万,要知道他之前忙活了大半年才攒下了十多万而己。

    这再一次体现了这个时代是投机倒把的黄金时代呀,只要解决物流运输,钱都跟白捡的一样。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万ke”的王石头,他在1983年的时候,从东北买玉米,再运到深市卖掉,半年时间就赚了300万。

    什么叫暴利,这种才叫真正的暴利,陈夏这卖布能赚30万还真不够看的。

    当然这一定跟他岳父是当时的高官一点关系都没有,人家都是自己有本事,有眼光。

    “谷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情,你看你们布也卖完了,摊位都是现成的,我想请你们5位同志帮我卖4天布,你放心,我这5天给你们50元报酬,你觉得怎么样?”

    谷大山刚刚一直很淡定,现在听到5天能赚50元,那还淡定个屁啊。

    他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在27元,这在南云这种穷地方算是蛮可以的了,50元差不多就是他2个月的工资了,为什么不干?

    反正单位给他们的就是5天摆摊期,回头都不用请假。“行,陈同志既然看得起我们,我们绝对没问题,我现在就去跟同事们说一下。”

    还说什么?4个女同志一听5天能赚50元钱,都激动地快跳起来了。

    然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不停向旁边的群众介绍这几款布的面料如何好、款式如何新颖、机会如何难得,听得那些少数民族都心痒难耐了。

    有个少数民族大声在喊:“喂,外乡来的同志,你这布怎么卖?”

    陈夏决定给个良心价,毕竟大理人民条件的确挺辛苦的,万一卖不完多尴尬。

    “一尺2元,这个绝对是良心价了,本来我想卖一尺3元的。今天来不及了,明天我正式开卖,就在这个摊位上。”

    大家一听都高兴了,这次总算能买到这么漂亮的棉布了。而且还不用布票,至于价格,不算贵也不便宜,想买布的人都有心理准备,钞票也都准备好了。

    就这样,陈夏跟赶集的老百姓约好明天开卖,又跟轻工商店的5位工作人员约好早上7点开工,便想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却不想被几个少数民族的人给拦住了。

    其中一个看起来像小头领的少数民族客气地说道:“这位外乡的同志,你这三匹布能不能卖给我们?”

    “可以呀,这布一匹是30米,一共540元,你要的话你就直接拿走。数量你放心,反正我后面几天都会在这里摆摊,缺斤少两你可以来找我。”

    “哪的话,我相信你,这么漂亮的面料拿回寨子,我们村子里的婆娘肯定喜欢得紧”,

    说完,这个小头领就数出了540元钱,然后几个人欢天喜地地背着布就走了。

    这一幕让不少围观的人后悔得直拍大腿,下手晚了,早知道刚刚也不犹豫一口气买走了,这下又要等一天了。

    陈夏一把把钱塞进了随身包里,心里却想着:

    “靠,以为这里都是土老冒,还担心2元一尺会卖不出去,想不到人家有钱人还是挺多的,价格都不还,直接掏钱走人。”

    这就是陈夏的误判了,YN省当然是贫穷的,但最穷的地方也有少数富人。尤其是少数民族这时候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群居状态,头人掌握了一切生产资料。

    人家都“家天下”了,手上当然不缺小钱,随便卖掉几头牛羊就行了呗。

    开门红,陈夏对后面几天生意就相当有信心,心想这年头不显山不露水的有钱人还真不少。

    怪不得再过几年,有成千上万的之江人带着纺织品、小百货等,用鸡毛换糖的原始交易方法走遍边境,许多著名企业家就是从这里开始赚取了第一桶金。

    比如,陈江河?

第133章 第一天卖布清仓

    回到下关后,陈夏又跑到了供销社里,通过孙坤兴的关系,借了一辆卡车,帮着他从城外的省道边运一些货物到春季大集上。

    孙坤兴忙着统计蜂蜜也就没有多想,反正走一趟才5公里路,陈夏又是大客户,于是大手一挥,无偿帮忙了。

    至于陈夏想动什么货他就不管了。

    第二天,陈夏跟着司机和两个供销社搬运工一起,坐上大卡车,来到了城外的一个偏僻处,陈夏叫了一声:

    “师傅你们先停车等我一下,我去那边看看我同事们有没有把货运到。”

    说完跳下了车,走进了路边的一条土路,土路旁边有一处无人看守的农场,陈夏昨天就踩好点了。挥挥手从空间里拿出了200匹布,然后走到路边让卡车开过去。

    当卡车司机和搬运工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棉布后都吓了一大跳,心想这位外乡来的陈科长果然真人不露相,这么多布都有办法从之江省运来,绝对是有实力。

    但这些都跟他们没有关系,陈夏用一天10元钱雇了他们帮忙,钞票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八卦消息回供销社后再聊不迟。

    2个搬运工,外加司机和陈夏总共4个壮劳力,一会儿时间就把200匹布都抬到了卡车上,司机一踩油门往下关春季大集赶去。

    谷大山和4个女同事已经早早等着了,还特意把摊位固定了一下,用毛笔字挂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

    “之江棉布,一尺2元,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那些想买布的少数民族也都排好队等着了,这也是谷大山的功劳,因为害怕昨天那一哄而上的事情再发生,万一布被人家抱走几匹那就损失大了。

    既然拿了这么高的外快,自然要替卖主着想。

    早上7点,集市刚刚开市,大家就看到一辆大卡车驶了过来,停在了轻工商店的摊位后面,陈夏跳下车,看到现场都已经准备好了,连连点头,对着谷大山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大理的同志们果然能干,现场都安排得紧紧有条,”

    陈夏又冲着外面排队的人群大声喊道:“大理的人民也是好样的,这么有秩序,比城里人还文明。”

    谁不愿意听好话,陈夏的话一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外乡小哥,你啥时候开始卖布哦,我们天不亮就等着了。”

    陈夏一听也乐了,“卖,我们马上就卖,今天我带来了200匹布,质量跟昨天的一模一样,大家可以放心买。把钱准备好,我们开始卖。”

    陈夏和供销社和轻工商店的同志们商量了一下分工,陈夏负责收钱,轻工商店的工作人员负责卖布,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帮忙从车上卸货。

    陈夏一声令下,从卡车上送下第一匹布,一下子现场就沸腾了,谷大山赶紧又站到桌子上:

    “排好队,一个个来,不要让外省的同志笑话我们大理人不懂文明。”

    现场发出一声哄笑,队伍果然规规矩矩了。

    杨芳刚拿到一匹布,拿出一把尺子,笑着问第一个排队的人,“老乡,你要买几尺布?”

    “这匹布是不是90尺?”

    “是的,按城里人的说法就是30米。”

    “行,那这匹布我要了,不用剪了。”

    “啊?!”

    别说杨芳有点发愣,连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点发愣,陈夏满脸问号回过头问谷大山:

    “谷哥,不是,你们大理人到底多有钱呀?怎么买布都是一匹一匹的?”

    谷大山也是哭笑不得:“估计都是各个山寨的头人吧,平时我们大理这边买布实在太困难了,你这次不要布票,大量供应,这些人都想多买点存起来慢慢做衣服吧?”

    陈夏嘀咕了一声:“小头领真TM有钱。”

    这边陈夏还在和谷大山聊天,那边杨芳已经成交了第一笔,马上把钱交给了陈夏。

    结果那边另一位卖布的女工作人员也在喊了,“陈同志,这位老乡要卖两匹布。”

    “卖,他要20匹都卖给他,哈哈哈。”

    陈夏乐了,这是要发的节奏啊,他不怕人家买得多,就怕人家买得少,这可是替他大把赚银子啊。

    买到布的人,有不少人现场就打开了布卷,周围马上围满了人,发出一阵阵的惊呼,那神情别提有多羡慕了。

    买主则一个劲得乐呵,“漂亮,真漂亮,太值了,我婆娘今晚肯定让我爽个够,哈哈哈。”

    而那些没钱买布的人都一脸羡慕,尤其是那些贫穷的小姑娘更是充满了失望,不少人都是含着泪水跑出了集市。

    这也更刺激了那些想买布的人,不停催着:“快点快点。”

    结果除了其中20匹是散卖的,剩下的180匹布全部都是整匹卖的,一上午不到,200匹布全部卖完。

    而这个时候,昨天的场景再次出现,没有买到布的少数民族不干了,开始要骂娘了。

    “怎么了怎么了?我可是从50里外的老官山特意赶来的,你TM的说没就没了?”

    “就是,我可是从昨天等到今天的,咋又卖完了,这位外乡小哥,你靠不靠谱啊?”

    “我们要布!我们要布。!”

    陈夏傻眼了,这可是整整200匹布,6000米的量呀,这大理人民也太热情了吧。

    哭笑不得的陈夏不得不站到桌子上,向外面群情激昂的老百姓喊话,

    “老乡们,今天是我准备不足,太小看大家的购买力了。你们放心,布我有得是,明天继续来卖,记得早点来排队,买不到不要哭鼻子。”

    哈哈哈。

    随着人群中一阵哄笑,排队的人慢慢就走开了,想着明天早点来排队。那些刚知道这桩事情的人,也都急着回家去筹钱,这么难得的机会都不想错过。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看着陈夏身上那只大背包咽了咽口水,这里面可是有36000元钱,在这个时代,别说是大理了,哪怕是首都这同样是一笔巨款。

    其实这时候哪怕谁来抢包也没用,所有的钱早已经秘密转到了陈夏的空间医院里,包里面塞的都是报纸。

    他又不傻,一个人独在异乡,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同样不可无。

第134章 少数民族真有钱

    第二天,陈夏拿出了400匹布。

    今天因为数量多了,但也只是用了大半天,400匹布全部卖完,外面仍然有人从大理周边赶来要紧买布。

    第三天,陈夏拿出了600匹布,再次销售一空。

    第四天,陈夏可不敢再拿出这么多布了,他是真怕了大理人民的热情了,这些布他可是要派大用场的,得去瑞丽换翡翠的。

    今天是下关春季集市最后一天,也是陈夏卖布的最后一天,所以今天陈夏拿出来的不是棉布,而是200匹的确良。

    的确良,这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涤纶布,一直流行到八十年代中期。

    可能跟少见多怪有关系,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思想误区,觉得涤纶布是外国人发明的,那就是时髦的象征,大家都为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而成为奋斗目标。

    全棉布反而卖得比较便宜。

    这跟后世刚好相反,这种涤纶布谁要穿呀,全棉布才是透气性好的最佳面料。

    这次陈夏从湖口纺织厂一共弄到300匹的确良,估计何厂长自己也不知道数量,一股脑儿全给让陈夏清空了仓库,这就让陈夏占了个大便宜。

    就这些布,拿到城里去卖也是一种大杀器,何况是这穷乡僻壤的大理州呢。

    所以当陈夏抱着一匹的确良布站在桌子上时,下面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包括轻工商店的5个人也被震得里嫩外焦。

    “各位老乡,你们知道我现在手里抱的是什么面料吗?这个不是棉布,而是涤纶布,叫的确良。这可是好面料呀,在城里都抢着要的。对,那个谁,你听说过的确良吗?”

    陈夏指着排在前面的一个年轻人问道,那个年轻人激动地连连点头:

    “我知道,的确良在大理都是干部才能穿得起。”

    “大家听到了没,这的确良呀,都是干部才穿得起,在我们江南地区也只有工人才穿得起,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个你,知道的确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不?”

    陈夏又指向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青年,那人迷茫地摇摇头。

    “那是因为的确良时髦,时髦知不知道?就是跟美帝、香江同步的。美帝有钱,他们的有钱人就穿的确良,我们的香江同胞也有钱,所以他们也穿的确良。

    另外的确良不但时髦,而且你们瞧,我怎么揉都不会皱,挺刮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烫,颜色艳,不退色。棉布如果能穿10年,的确良起码能穿20年。厉不厉害?”

    摊位前来买布的人,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说其他他们不知道,但有两点他们听懂了,的确良是只有工人干部才能穿的高档货,的确良穿不坏,不会皱。

    这边陈夏站在桌子上,还在大声忽悠:

    “年轻小伙处对象,送女朋友什么?当然是的确良呀,做成一件衬衫,或者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心爱的女孩子,你觉得你的婚事还有问题吗?如果再送一件给丈母娘,那简直就是恋爱双保险。”

    下面的年轻小伙小姑娘都笑了起来。

    “哎,中年的哥哥姐姐们有一件的确良,穿在身上,无论是走在工厂里,还是走在寨子里,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就是太阳,闪闪发光,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吸引到你们身上,爽不爽?走在路上,交警叔叔都会向你敬礼,以为是哪位大领导来视察工作了。”

    台下又是一阵轻笑。

    “年纪大点的大爷大娘穿在身上,知道什么叫透气吗?老年人湿气重,尤其是到夏天,如果体内的暑湿消散不出去就容易中暑,容易有痧气。

    所以你们瞧,这的确良穿在身上,不但心情愉快,而且能通气散热,年轻大了图什么,不就图个健康吗?你们说对不对?”

    这年头没有空调,绝大多数人家没有风扇,大热天穿着一件棉布衣服或者麻布衣服,汗一出就会沾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所以被陈夏这么一忽悠,台下的老年人也纷纷点头。

    其实陈夏这个奸商有点胡扯,的确良在夏天根本就不是很透气,而且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特别难受。

    另外的确良还有个缺点,一遇上水,就会变得透明性极强,所以一到下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就很容易全“走光”,那几乎跟全透明似的。

    但广告嘛,听听就好,你们以为康帅傅方便面真有那么多牛肉?人家专业卖方便面几十年,厂里的那头牛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己。

    “外乡小哥,你这的确良怎么卖?”

    “一尺4元”,陈夏坚定地说道。

    台下的人都议论纷纷,终于有几个村干部气质的小头领出来了,“来,给我买30尺。”

    陈夏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来价格的确是定高了,第一炮就不打响。

    不过他也不担心,反正卖不完就卖不完,到时拿去瑞丽换翡翠估计更会受那些土著欢迎吧?

    结果不出陈夏所料,因为价格实在太贵了,直到傍晚结束,的确良布也只卖出去105匹。问题还是出在价格上,4元一尺,一米12元,做一件短袖衬衫就要13元左右,这有几个土豪买得起呀。

    就在陈夏准备收起来的时候,谷大山不好意思地走过来了,“陈同志,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情,你剩下的95匹布能不能卖给我们轻工商店?”

    “啊!噢,可以呀。”

    这真是瞌睡遇到有人送枕头,还有这种好事?

    谷大山一掌拍在陈夏的肩膀上,

    “哈,那就太感谢你了,你放心,价格还是一尺4元。其实你是定位错误了,这乡下的大集市毕竟都是少数民族为主,他们还是要以实用性为主。如果这些的确良拿到我们商店去卖,你信不信绝对是抢手货,城里人更有钱。”

    陈夏点头表示赞同:“谷哥你说得对,定位不对,销路就成问题,就凭谷哥这个商业敏感性,将来一定会成为轻工局的大领导的。”

    “不敢胡说,不敢胡说”,谷大山嘴上不承认,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样也满不住。

第135章 收购一万斤蜂蜜

    等轻工商店的汽车将剩余的的确良全部运走了,货款也当面结清。

    陈夏没来得及数钱,就拿出了一个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一个个送了出去。

    “感谢感谢,太感谢你们这几天的帮助了。”

    轻工商店5个工作人员,供销社3个工作人员,每人50元的红包,陈夏一个个亲自递到他们手上,并且一个劲地表示感谢。这让大家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陈同志,以后你来大理卖布,可一定要找我们呀。”

    杨芳正含情脉脉地看着陈夏,在她眼里,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移动的人民币。

    陈夏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当这个破医生,光是凭现在的金手指,从东南沿海将一些轻工产品弄到内陆地区去卖就足够发大财了。

    像王石头一样,从东北运玉米到深市,半年能赚几百万,他似乎也不难办到呀。

    晚上陈夏躲在招待所里,压根就不敢躺在床上,锁上门就一下子消失了,躲进了空间医院里。身上有一笔巨款,保不齐来几个江洋大盗杀人越货。

    陈夏这次一共卖出1200匹棉布,200匹的确良,一只收入288000元。

    这个数字比不上年广久,比不上王石头,别的地方不好说,但绝对是庆丰村首富了。

    另外,空间医院里还有10万斤大米,500匹棉布,100匹的确良,还有那么多现金,足够他去瑞丽换取自己想要的翡翠了。

    而且一定要极品的翡翠,一般货色还瞧不上了。

    由于供销社方面还没有人来联系自己,想想离当初说好一周的日子还有两天,陈夏就在剩下的日子里开始游山玩水了,大理古城是必须打卡的地方。

    这时候的大理古城还保持着原汁原味,没有商业化,没有游客,没有艳遇酒吧。有的是高高的城楼、破旧的民居,还有那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们。

    陈夏挂在一个相机,偶尔拿起来对着人群、街道、城楼拍些照片,有时候调整好焦距也让年轻人帮他拍几张,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年轻大了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

    就是大理的饵块比较坑爹,说白了就是年糕嘛,陈夏一点都不喜欢这种食物,可惜热情的少数民族大妈看着,他只有硬头皮咽了下去。

    傍晚的时候,陈夏一个人坐在洱海边,看着落日下的湖面,突然有些思念顾琳,有些思念方媛了。

    可惜这个时候没有手机,不能发朋友圈,本来也应该让她们分享下这美丽的风景。

    独行的人总是孤独。

    时间过得很快,一周时间到了,孙坤兴终于高高兴兴出现在了招待所里:

    “陈老弟,不负所托,你要的蜂蜜我们都准备好了,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去看看?”

    陈夏一听,“走,我刚好也有点待腻了,呵呵。”

    大理供销社仓库里。

    叶罗和孙坤兴陪着陈夏,看着眼前高高的一堆蜂蜜,真的像小山一样。

    “叶主任,你们这里总共有多少蜂蜜?”陈夏有点被吓到了。

    “这个这个,嘿嘿,供销社的同志们积极性都比较高,这不,帮你把整个大理地区的蜂蜜都收来了,大约是10000罐,30000斤。”

    叶罗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是多么明显把陈夏当猪宰的节奏啊,可没办法,供销社是开天辟地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大主顾,这是清仓打包大甩卖给他了。

    陈夏也无语,要不是他能解决运输,又不差钱,否则这次非要跑路不可。

    孙坤兴也挺不好意思的,搓着手道:

    “陈老弟你是不知道,往年我们供销社收来的蜂蜜卖不出去,好多最后不得不低价处理,亏本卖掉。这也导致我们供销社收蜂蜜的积极性不高,那些农民就少了这块收入。今年你可是帮了大理蜂农们一个很大的忙啊。”

    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人家都抬出农村制富这种主旋律来了,陈夏再矫情也没用。

    而且回家后真要弄个“制药作坊”,这些蜂蜜也不一定够用。于陈夏爽快的答应了,“那行吧,这些我就全要了,就当我支援大理人民了。”

    叶罗和孙坤兴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他们最怕数量太多把陈夏吓跑了,到时这么多蜂蜜他们哭都没地方哭去。

    这一单成交,他们今年的奖金又能多上不少了。

    总共10000元的货款,陈老板真没有放在眼里,白菜价你说再还价,也太亏心了,人家那么热情。爽快地付了剩下的9500元钱,双方皆大欢喜。

    当天晚上,供销社的头头脑脑们请陈夏吃了一餐便饭。

    吃完便饭,供销社的卡车又趁夜把这些蜂蜜送到了陈夏的指定地点后,最后全部都收进了空间医院里。

    就此为止,陈夏来芸南的一半目的达到了,剩下就是去瑞丽买“理财产品”了。

    陈夏是从大理汽车站直接前往瑞丽的。

    走之前,供销社的叶罗、孙坤兴非常热情地到汽车站送行,并且还送给了陈夏两只诺邓火腿和一些巍山蜜饯。

    陈夏还跟他们约好,将来自己单位还需要蜂蜜时,还是会向大理供销社购买。

    双方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将来再合作也就不难了。彼此留下联系方式,约好万一陈夏要货时,提前电报联系,省得再等。

    最后车要开了,大家挥挥手,就此别过。

    从大理到瑞丽一共是400多公里,陈夏先得坐长途汽车到德宏州,住一晚后再次花一天时间从德宏州坐车到瑞丽。

    这段路比锟明到大理的更差,所以在长途汽车上的两天,陈夏在晕车呕吐中度过的。

    到了瑞丽后,陈夏找了一家当地最好的招待所,睡了足足一天一夜才算是恢复过来了。

    说说是当地最好的招待所,里面就两张床,一个柜子,没有电视,没有空调,TMD连电风扇都没有。

    如果说大理是人民热情,那瑞丽就是蚊子热情了,害得陈夏不得不反锁房门,躲到空间医院去了,热带蚊子太可怕,像疟疾这样的传染病就是它们传播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78/ 第一时间欣赏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 作者:烤饺所写的《带着医院回80年》为转载作品,带着医院回80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带着医院回80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带着医院回80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带着医院回80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带着医院回80年介绍:
前世的咸鱼医生回到了1980年,在陌生的环境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和生存的大问题。幸亏随身带着一个空间医院,那且看陈夏如何借助重生福利,一步步创造财富,发展医药事业。带着医院回80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带着医院回80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带着医院回80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