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宋吹TXT下载宋吹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宋吹全文阅读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宋吹txt下载     宋吹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四十七章 火炮

    然后张安安话锋一转,文文林灵素最近有没有新的研究成果?

    林灵素这次来见师祖,也有很多问题想向师祖请教的。

    之前一代妖道林灵素在师祖张安安的忽悠之下毅然而然地踏上了科学研究的这条不归路,一心想要研发出师祖口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想到师祖说过,火药的基础,于是根据火枪的原理,把枪管加粗加长,居然研发出了火炮,不过想想也是,火枪都出来了,火炮还会远吗?

    百炼精钢铸就的炮管因为加长加粗的缘故,倒也不易爆裂,只是这威力嘛,有点小,怎么看都不像是和大规模杀伤性能挂上钩的,所以林灵素见师祖今天心情好,赶紧请教了一下。

    由于林灵素是完全根据火枪的原理,这门研发出来的火枪可以看做是放大版的火枪,就连炮弹也是按照子弹而来,杀伤力完全就靠实心的弹头,如果被打中了,那么伤害肯定是比子弹要大,毕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是和大规模这三字就有点远了。

    这在科研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多给林灵素等人一点时间,总会调整过来的,不过现在不是有师祖嘛,请教一下不丢人!

    张安安一听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火枪的杀伤是靠子弹,实心炮弹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不过炮弹的杀伤力主要还是体现在爆炸力上面。

    于是张安安得意地指点了一下林灵素,这个应该叫做火炮,炮弹的杀伤力应该体现在弹头携带的火药的爆炸威力,里面还可以装上铁珠,一炸一大片,这才叫大规模杀伤性,不过这也只是最初级的。。。

    然后张安安就摆出了师祖的架子,将林灵素好生训斥了一顿,万丈高楼平地起,由于师祖我的指点,你等直接跳过了最初阶段,基础不牢靠啊!像这个火枪由于材料的缘故不能大规模生产,那么你们为什么就不能逆向思维呢?做个简化版本出来呢?

    还有这个火炮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师祖我就再担点因果指点你一下吧!

    先说这个炮弹,可以用空心的铁弹,里面装填满了火药和铁钉,留一个小口插上引线,塞入炮管;炮管里可以装填好火药,装入炮弹之后,计算好时间和角度,分别点燃炮管和炮弹的引线,先将炮弹射到预定位置,然后炮弹的引线引爆,轰的一声,灰飞烟灭。。。

    林灵素如获至宝,当即回去研究了。

    炮管早就铸就好了,其他材料都是现成的,以林灵素等人现在的能力,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师祖所说的最初级的火炮给研发出来了,试发了两颗炮弹,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果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炮下去,四周灰飞烟灭,激射的铁钉更是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如果这一发炮弹落到密集的军阵之中,那将尸横片野!简直就是野战的大杀器啊!

    今天张安安把林灵素叫来,主要是想给郭四海一个下马威的。

    张安安又不知道郭四海早就盼着招安了,还以为这个海寇头子通缉犯,是因为独苗被自己这边扣住了,这才不得已屈服的,因此一个下马威是很重要的,那么还有什么下马威能比火炮更有说服力了。

    林灵素一切准备妥当,大宋君臣已经来了,正好就一起吧,顺便还可以商量一下这个朝廷采购的事,火炮虽然次了点,但那也是大杀器啊,三清院和皇家商行也好赚点钱改善改善生活。

    一行人来到京城郊外,这里已经被道弟子和赶来得禁军清场了,一门铁炮威风凛凛地架着,远处是密密麻麻的稻草人。

    张安安一看让禁军脱下身上的铠甲套到稻草人身上,还让人再去找点活物,比如羊啊,牛的,这样能更好地体现火炮的威力。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名道家弟子手拿火把来到火炮旁边,还有一名道家弟子手拿纸和笔,低着头在计算火炮的角度,四名道家弟子在按照计算不停地调整火炮的发射角度。

    终于,角度计算好了,张安安上前把好奇的凑在火炮旁边的大宋君臣赶紧拉开。

    打炮有炸膛的危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些危险的活还是交给道家弟子吧!

    随着引线被点燃,一声轰天巨响声中,炮弹被发射了出去,呈抛物线准确地落到了稻草人中。

    大宋君臣有点傻眼了,这就完了,这就是大规模杀伤性?这也没啥的呀,难道靠炮弹砸人吗?

    就在大宋君臣纷纷看向张安安的时候,伴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四溅,两头牛三只羊直接被炸到了天上,残肢断臂乱飞,弹坑四周的稻草人虽然身披铠甲,但已是东倒西歪。

    林灵素亲自带着道家弟子上前确认炮弹已经爆炸没有危险了,张安安和大宋君臣还有郭家父子这才上前查看成果。

    稻草人身上的铠甲有的已经四分五裂,稍远一点的也满是洞眼,高俅用力解开一件铠甲,铁钉已经洞穿了铠甲里面的稻草人,牛羊就更不用说了,有一头羊,看似毫发无伤,被道家破开后,才发现五脏六腑已经破碎。。。

    那些将门家主已经在评估火炮的威力了,这一炮若是打在步兵方阵的话,那么一个方阵就算是废了,尤其是那四射的铁钉,简直就是一枝枝中心开花的弩箭,破甲能力简直可以媲美大型弓弩。。。

    郭四海已经完全被吓傻了,这一炮若是打到战船上,哪一艘战船能经得起一炮啊,自己坚定不移要招安果然十分正确,一旦官军战船装备火炮,以那些指挥使的尿性,这个月钱只怕还要翻倍啊!

    张安安趁机向已经兴奋得手舞足蹈的赵佶提议,朝廷可以考虑一下向皇家商行采购一批火炮装备禁军!

    大宋君臣立即两眼发光,这个好啊,有了火炮这种大杀器那就高枕无忧了!

    张安安拉过郭四海,笑着说道:“你看这火炮如何?”

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海的诅咒

    回到张府,看着已经完全臣服的郭四海,张安安很满意。

    张安安问郭四海,如果给郭四海五艘装备火炮的战舰,可有把握纵横大海,找到美洲大陆?

    给自己五艘战舰,还是装备了火炮的战舰?郭四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若是真的这样,海上还有谁是自己的敌手!

    郭四海当即将胸脯拍得砰砰直响,保证完成任务!

    不过郭四海也向张安安提出了一个问题,海上最可怕的还是有无形的诅咒,只有踏上陆地才能解除,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只怕难以长期间在海上逗留!

    郭四海想着这不是仙尊之子嘛,在常人眼里恐怖的诅咒,在仙尊之子眼里那就不值一提了。

    “哦?”张安安来了兴趣:“是什么样的诅咒说来听听!”

    自古相传,人如果长时间的离开地面,漂流在海上,就会被大海诅咒,一开始先是牙龈肿胀,关节肌肉疼痛无比,最后在哀嚎中慢慢死去,十分恐怖!

    有一次,郭四海带领着弟兄们在大海上做那无本的买卖,结果遇上了风暴,迷失了方向,在大海上漂流了三个月之久。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渴了喝雨水,饿了吃海鲜,但是慢慢的,郭四海的弟兄里面就有人被诅咒了,而且这个诅咒仿佛还会传染一般,有三分之一的弟兄被传染上了诅咒,终日躺在甲板上不断地哀嚎!

    郭四海等人是毫无办法,终于有人想起了古老的传说,郭四海集团集体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郭四海等人终于找到了一片陆地,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在金钱的魔力下,得到了补给,有那么几个中了诅咒的弟兄也开始慢慢好转,捡回了一条性命!

    经过这次事件后,郭四海集团内部也终于统一了招安的思想。

    张安安原本还打算以郭四海等人罪孽深重为由,随便说点将这个什么诅咒蒙混过去,如今一听,心里都快笑出了猪声。

    张安安曾有一段时间受系列影片《加勒比海盗》的影响,痴迷于海盗文化,其中杰克船长玩世不恭却又足智多谋。一身奇装异服给人过目难忘的同时,他那瓶几乎从未离手的朗姆酒都快成了他的标志。

    于是张安安就上网查了一下朗姆酒,不查不知道,原来在海盗心目中,朗姆酒是与代表了宝藏的黄金是同等的地位。《刺客信条4》中爱德华船长的朋友曾经如此表白:哪怕黄金,哪怕朗姆酒,都无法超越我们之间的友谊。

    朗姆酒原产自中、北美洲,是一种蒸馏酒,以甘蔗为原材料的。而加勒比地区原本是不产甘蔗的,直到15世纪哥伦布才将甘蔗的根茎带到了当地。而加勒比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再加上土地肥沃,十分适合甘蔗的生长,甘蔗品质、糖分也都非常高。于是,甘蔗种植就大面积推广开来,并且用来制糖。

    甘蔗榨糖完成后,就会留下许多废渣—糖蜜。这东西吧,有点跟鸡肋相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就用它来酿造了一种烈性的酒精饮料:甘蔗烧酒。甘蔗烧酒是不能直接进行饮用的,它必须经过再加工,也就是装进圆木桶中进行发酵一至三年左右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味道独特且价格低廉的朗姆酒。

    对于海盗们而言,朗姆酒除了价格便宜、能够为枯燥无味的海上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外,还有许多独特的用处。要知道,在海上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淡水,可在当时简陋的储存条件下,海盗们出航前灌在桶里的水没过多久就会变质,甚至滋生出海藻,变得腥臭难闻,无法饮用,但度数极高的朗姆酒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于是海盗们将朗姆酒兑进水里,二者混合之后的产物亦有着不易变质的特性,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战斗过后海盗们还会利用朗姆酒为伤口消毒,避免进一步感染的危险,极大的减少了伤亡。

    而真正令海盗们对朗姆酒爱不释手的原因是将柠檬汁与朗姆酒调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坏血病。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水手在海上航行时,最怕的不是巨浪风暴,而是坏血病。

    坏血病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所以坏血病又称为维生素C缺乏症。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惧”和“海上凶神”之称。

    坏血病初起时表现为脸色苍白浮肿、软弱无力,然后出现慢性疼痛、皮肤淤斑、鼻衄、内出血、牙齿松软出血甚至脱落,身体逐渐溃疡腐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大出血和严重的腹泻使得患者身体极度虚弱,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在16到19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这300年中,估计坏血病至少夺走了200万名水手的性命。我们随便举个例子,白纸黑字的记载,1499年达前马的170名水手因为坏血病死亡是116人,麦哲伦230名水手中有208人死于坏血病,甚至到了1744年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率领百夫长舰绕行全世界共有1854人,就因为坏血病只存活了188人。

    18世纪的水手们在航海时通常饮用朗姆酒,只有一位名叫詹姆斯·林特的苏格兰海军医生,建议水手们在海上航行时饮用另一种饮料——柠檬汁。当时许多水手患了坏血病,特别是长途航行时更容易得这种病。这种疾病当时被称为“海上瘟疫”,会引起牙龈、皮肤及关节等部位出血。

    林特怀疑坏血病是由于海上有限的饮食条件造成的,他系统地研究了治疗坏血病的方法。他把所有患坏血病的船员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吃不同配方的饮食,每一测试过程为14天。他发现吃橘子和柠檬的一组仅6天后病情就有了显著的好转。

    1754年,林特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船长并没有很快照他的建议去做,科学家也没有继续研究这些后来被称为“维生素”的东西。一百年后,在往返南太平洋的远途航行中,英国库克船长因为个人喜好,强制让他的船员吃水果。30年内,118名水手中奇迹般的只有1名水手死于坏血病,“水果是坏血病克星”的观点开始在英国盛行。到了1795年,所有英国的水手按规定必须每天饮用酸橙汁,由此他们被戏称为“酸橙佬”。

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海的队伍

    坏血病肆虐了西方整整几个世纪,而东方却罕有记载,当时抱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张安安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资料,原来东西方的饮食结构注定了东方人的蔬菜摄取量是要高于西方的,中国人还有喝茶,吃水果的习惯,又非常盛行吃豆芽。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便是靠着在战舰上种豆芽这一招。

    不过张安安随后在一篇文章中就看到了郑和下西洋之所以没有败血症的折磨,最主要的是郑和大部分都是在近海航行,他航行的线路也是几百年来成熟的航线,沿途到处都有港口,他的舰队随时可以靠岸补给。

    而大航海时期,西方的舰队往往是远洋航行,几个星期都可能见不到陆地,当然吃不到果蔬,就算是近海航行,往往也是航行在新开辟的航线,沿途几乎没有为商船补给的港口,也没有日常吃的果蔬。

    至于说饮茶吃豆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一下维生素C,但也有限,关键还是得有补给。

    当大航海兴起的时候,西方在努力探索海洋和世界,而东方这些国家尤其是中国,还在近海活动,甚至还出现烧毁下西洋宝船的图纸,片甲不得入海;西方付出了几百万人的性命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迎来了殖民大潮,而东方诸国则相继沦为了殖民地;东方诸国都没有真正地走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败血症的相关记录,反而是海盗中流传了大海的诅咒。(写到这里心情很复杂,不敢多写,前面已经有两章被和谐了,只想说可以了解一下西方在大航海时期的疯狂和付出,每一条新航线的开辟都是用人命堆积出来的,别人的自己的,西方人这是拿命在搏,为的就是高额的回报,那么殖民大潮也就无可避免了。)

    张安安告诉郭四海,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诅咒,是一种疾病,是长时间没有吃到新鲜水果和蔬菜导致体内维生素C缺乏产生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也很简单,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及时补充维生素C就可以了。

    至于说漂流在茫茫大海,如何能及时补充,张安安给出的建议是尽量多携带新鲜的绿茶和橙子,兑了水的神仙醉也要多带一点,充分利用战舰上的空间种植蔬菜,至于种植什么蔬菜,五谷不分的张安安只能表示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放过沿途能找到的每一个补给点。

    郭四海又虚心请教了一个问题,海上多岛屿,但是与当地土著言语不通无法交流,而且有些土著没有开化,至今还有食人的习惯,那该怎么办?

    那该怎么办?你一个海盗头子还要我教你吗?非要我把话挑明了?张安安有点被气到了,说道:“你的刀子是用来干嘛的?”

    张安安索性把话说开了,你郭四海何德何能被我天道叔叔选中?那还不是因为你罪孽深重,这辈子注定是要有报应的,多一点少一点已经无所谓了。你们只有为我找到了美洲大陆这份彩礼,我才会赦免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的罪孽才不会波及子孙后代,所以出发前,你们最好把子孙后代都安排到京城来,我张安安,仙尊之子庇佑他们不受你们的罪孽影响!

    张安安说完看都没看一眼郭四海,就向站立在人群最后的宋江招手示意其过来。

    张安安拉着宋江的手,对郭四海说道:“孝义黑三郎乃我心腹之人,此去寻找美洲大陆以宋江为主!”

    惊喜来得太快,宋江赶紧谢过张安安:“蒙公子不弃,宋江万死不辞!”

    张安安和郭四海之前根本就没见过面,如何会信得过这个海盗头子,万一郭四海到了美洲大陆乐不思蜀不回来了,自己念念不忘的烟草怎么办啊?所以派个心腹之人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大海茫茫,风险也是很大的,张安安可舍不得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不管是谁折在了大海之中,自己也是很心痛的,那么正好有这么一个天天打着张安安旗号却不受张安安待见的宋江在,这种危险的任务舍他其谁啊!

    宋江可不知道张安安这些心思,还以为贵人终于接纳了自己。

    张安安吩咐宋江,等过两天武林大会结束,宋江多招揽一点英雄豪杰一起出海!

    将这些精力无处发泄却又不安分的英雄豪杰都打发到海上去,张安安觉得很合适,真男人就该纵横四海!

    刘混康站出来了,表示为师祖寻找彩礼,道家弟子也要出一份力,况且火炮要发挥作用,还得训练有素的道家弟子才行!

    智清大师也站出来了,表示佛子寻找彩礼,佛门弟子岂能不追随?佛门弟子精通医术、占星,对于远洋航行还是很有帮助的,况且佛门弟子有远渡重洋的成功案例啊,比如鉴真东渡!

    佛道两家都出来表示表示了,赵佶也表示五艘战舰朝廷出了,出海的一应物资朝廷也出了,而且朝廷还会派出一营禁军。

    虽然赵佶坚信郭四海是天选之人,但是这个天选之人是老天爷爸爸安排寻找美洲大陆的,而海外可不止美洲大陆,派点自己的人很有必要。

    根据《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意思就是:渤海以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深沟,真是无底的深谷,它下面没有底,叫做‘归墟’。

    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

    《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齐威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到海中寻求神山,秦皇汉武更是东巡求药、御驾访仙。

    在赵佶心目中,自己修炼功法不缺(仙尊之子什么样的功法没有啊,开口要便是了),缺的是仙尊之子所说的修炼的灵气,也许这五座神山因为某种原因很有可能还有残存的灵气,如果能找到这五座神山,自己便可以在神山修行,修炼仙法,飞升指日可待!

第六百五十章 坊间传闻一

    蔡京、高俅给郭四海开了一份证明,郭四海拿着证明欢天喜地地回去安排弟兄们了。

    郭四海安排了几个弟兄拿着朝廷颁发的证明先回去,将家眷都带到京城来。

    郭四海的这些弟兄们那是兴高采烈,终于招安了,仙尊之子虽然没有赦免了自己等人的罪孽,但是只要能找到美洲大陆,子孙后代便可高枕无忧抬起头来做人了,有着仙尊之子庇佑,子孙后代也必有后福,自己就算是遭到了报应,这辈子也值了!

    再说宋江这边。

    今天宋江很震惊,贵人的只言片语中,信息量很大啊,难道坊间的传闻是真的?

    就在千年约战的第二天,江湖好汉们便在各大酒肆高谈阔论赵、张两家的恩怨以及千年约战的盛况!

    “欲求一败而不得”已经成为了某些装逼人士的口头禅,就连张安安那句““渣渣!在我眼里你等都是渣渣!”都已经响彻东京城的大街小巷。

    本来还有些不通文墨的江湖豪杰将“天不生我某某某,某某万古如长夜!”挂在嘴边,但是很快就被人提醒,赶紧下架。

    天不生我赵人吉,剑道万古如长夜!的原句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话后面紧接着说了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

    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也就是说这句话只是朱熹引用而已,早在唐子西那个时候便已经出现了。

    这句话说的是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么万古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黯淡无光。

    区区武人何德何能竟敢与孔子相提并论,况且这话现在是赵人吉说的,赵人吉是谁?那是当今圣上!

    指点江湖豪杰的正是在酒肆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的唐意。

    唐意这些天天天在酒肆买醉,心里苦啊,憋屈啊!

    唐意与同乡黄科结伴进京赶考,一起参加了这一届的恩科,只因在金玉阁的时候随着众人多了一嘴要拆了金玉阁,结果被考官给记下了,就这么失去了这一场恩科的资格。

    如果只是这样,唐意还不至于沉沦至此,当时的唐意还是意气奋发春闱再见!

    可是随着恩科结束,同乡黄科回转客栈,忍不住悄悄地向唐意透露了考场中一些趣事细节,唐意的心都快碎了,就因为一句话,一句话啊,自己就失去了天大的机缘,顾问居然是仙尊之子啊!

    再看看同乡黄科春风满面,和自己的时候已经悄悄以仙尊门下自称了,唐意的心就更不平衡了,可是机缘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如果时光能倒流,打死唐意都不会跟着人一起喊拆了金玉阁啊!

    唐意心里苦啊,充满了悔恨,自己特么没事跟着人瞎喊个什么劲啊,憋屈,太憋屈了,只要一想起自己错失了如此机缘,唐意根本就无法入睡,只有将自己喝得酩酊大醉麻木自己了。

    今天,唐意如之前一样来到小酒肆买醉,已经喝得九分了,听到一旁的人居然在说:“天不生我小旋风,东京万古如长夜!”便忍不住笑了起来,好一个狂妄之人!

    唐意这么一笑,小旋风李虎便坐不住了。

    李虎,东京人氏,以旋风十八转闻名于江湖,人送外号小旋风。

    李虎早年闯荡江湖的时候,跟着一众江湖好汉也曾经闯出了偌大的名声,如今年老了,便回归东京,算是半归隐状态吧!

    这次皇帝举办武林大会,各路豪杰齐聚东京,小旋风李虎这个半归隐的豪杰算是重新焕发了第二春。

    要知道江湖上的规矩是很多的,江湖好汉新到某一处,都要拜会当地的地头蛇,这在江湖上叫做拜码头,像当初方七佛、方百花初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地头蛇王庆,这就是拜码头。

    行走江湖,拜码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地方都有地头蛇,势力范围早就暗中划分好了,过江龙拜码头就是向地头蛇打个招呼,我是路过又或是来做什么事的,不是来你碗里抢食的,大家交个朋友!地头蛇也会热情款待,花花轿子人人抬,多个朋友多条路!

    小旋风李虎作为东京的地头蛇,虽然现在岁数大了,半归隐了,但是当年在江湖也算是一号人物,讲究排资论辈的江湖好汉来到东京,也都是要拜访一下的,不然就是坏了规矩。

    小旋风李虎对于这些前来拜会的江湖好汉也是极力款待,自己一把年纪了,都半归隐了,难得江湖上的这些朋友还记得自己,那是给我小旋风李虎面子。

    小旋风李虎作为东京的地头蛇,昨晚也随着宋江等人一起进宫观看了千年约战,消息一出,李虎家里便被蜂拥而至的江湖豪杰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些江湖豪杰都是初到东京又或是资历太浅没挤进宋江等人的队伍,没有观看到千年约战,今天都是来李虎这里打听消息的。

    李虎归隐东京,说是半归隐,其实是日落西山,年纪大了,打不动了,也没有什么势力,靠着以前的名声收了几个弟子算是勉强度日。

    这次因为武林大会的缘故,前来东京的江湖豪杰是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一些想起了东京还隐居了这么一位江湖名宿,纷纷前来拜访,最后连最近风头正劲的孝义黑三郎宋江也来了。

    东京的地头蛇如吕大、胡六这些人这才知道原来小旋风李虎当年在江湖上居然有如此之大的名声,纷纷以前辈之礼参见!

    吕大、胡六都自称晚辈了,那么也就不好在某些方面再与李虎斤斤计较了。

    李虎的那几个弟子也因此凭借着李虎的名声扩大了一下势力范围,争取到了一些利益。

    今天这么多的江湖朋友来访,李虎当然也要好好招待了,也正是有着这些江湖朋友的捧场,最近李虎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第六百五十一章 坊间传闻二

    李虎一行人来到酒肆,打上酒菜之后,李虎便开始述说千年约战的过程了。

    江湖豪杰嘛,大家都知道的,几杯小酒一下肚,舌头就不免有点大了,言语也越发的豪壮了,再加上李虎最近春风得意,身边的江湖朋友又是恭维不断,李虎便学着千年约战的装逼金句来了一句:“天不生我小旋风,东京万古如长夜!”

    这句话是最能装逼的,深得小旋风李虎的喜爱,可是话一出口,便引来了讥笑声,李虎哪里还能坐得住!

    要知道出来混江湖的,面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还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命可以不要,面子不能丢!

    李虎重重地一掌拍在桌上:“何人胆敢讥笑老夫?”

    李虎的一个弟子已经一个上前,来到唐意面前,一把将唐意拎了起来,钵大的拳头就要砸了下去,可是定睛一看,我嘞个去,这是个读书人啊,一时之间,这拳头是砸还是不砸啊?还好李虎的一声:“住手”及时地化解了弟子的尴尬。

    那名弟子将唐意一把丢下,嘴里嚷嚷着:“若非师父有令,今天我打死你!”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眼力!再能打没眼力,坟头草也早就三尺高了。李虎能混到这把年纪,靠的就是知进退有眼力。

    李虎一见唐意一身读书人打扮,赶紧出声喝止了弟子,这一拳若是打下去了就没法收场了。

    要知道在赵宋,那读书人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敢打读书人,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么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为了维护读书人的体面,会让你知道读书人被打的后果!

    不过出来混,讲究的就是个面子,若是只因对方是个读书人就不敢打了,传出去脸面也就没了,没了脸面的江湖人还怎么混江湖啊。

    所以李虎向着唐意说道:“当今官家有令,侠不得以武犯禁!不过我等在此饮酒,你不但偷听还出声讥笑,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休怪老夫无礼了!”

    李虎这是给双方一个台阶,我不打你,不是我怕你,而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不以武犯禁;但是你得给我个台阶下,不然我在这么多兄弟面前不好做人,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打你了!

    唐意此时已经有九分醉了,哪里将李虎这些武人放在眼里,哈哈大笑间就对李虎等人破口大骂:“老匹夫居然敢自喻至圣文宣王,好生狂妄,好生无礼,我唐意不但要笑你,还要打你!”说着就踉踉跄跄地向李虎打去。

    李虎已经被唐意这句话吓得脸都白了,一时之间连闪避都忘了,结结实实挨了唐意一个耳光。

    在赵宋,读书人的地位有多高,就不用多说了,就连宋真宗赵恒都著有《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诉世人,只要你读书有成,香车美女,世上财富任你取舍!

    至圣文宣王是谁?那是孔子!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四年后,宋真宗又改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孔子这个老人家用李虎的理解,那是全天下读书人包括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们的祖师爷!

    现在自己将自己比作是孔子他老人家,这要是传了出去,自己是要被暴怒的读书人活活打死的呀,眼前的唐意便是最好的例子了。

    可是李虎也很冤啊,我特么没说我是孔子他老人家啊,我就说了句天不生我小旋风,东京万古如长夜!这和他老人家没关系啊,今天一定要把话说明了,这个锅我不背!

    李虎之前送上台阶,一旁的江湖朋友们也都看得懂,倒也没人笑话李虎,实在是本朝的读书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打的。

    但是唐意不但不接受好意,反而破口大骂继而伸手打脸,这就是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了。

    李虎吓了一跳,赶紧挡在唐意身前,拦住了正要发作的各位豪杰,做起了和事佬,仿佛刚才挨了一耳光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李虎能混到现在,靠的不是一身武艺而是知进退,打了唐意这个读书人,别人能跑,自己这个地头蛇跑不了,难道这把年纪还要再重新漂泊江湖吗?

    李虎陪着笑脸做起了和事佬,唐意也顺势缓和了下来,一来伸手不打笑脸人;二来,刚才江湖豪杰气势汹汹要为李虎讨个公道,唐意说不怕那是假的,再不接李虎送上的这个台阶,只怕今天自己要先交代在这里了。

    唐意一缓和,李虎立马厚着脸皮将唐意请到自己这一桌,一口一个唐秀士,又将店家的酒菜都点了一遍,说是要给要多谢唐秀士,给唐秀士赔罪!

    秀士是指德行才艺出众的人,出自《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郑玄注:“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吕氏春秋·怀宠》:“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高诱注:“秀士,儁士。”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一:“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唐沉佺期《枉繫》诗之二:“今代多秀士,谁能继明辙。”

    而到了宋朝又以白衣秀士指尚未获取功名的读书人,就比如《水浒传》里面原来的梁山泊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如今李虎称呼唐易为秀士,就好比后世某某副总去掉了那个副字,直接称呼为某总是一个意思。

    在江湖上,那些精力旺盛的好汉们每天都在与他人起争执,如果一味的好勇斗狠,那么坟头很快就要长草了,所以一般遇到硬茬子,好汉们便会拉下脸面套近乎,美其名曰:不打不相识!

    李虎就是靠着这一手不打不相识才混到如今,现在唐易身上牛刀小试,立竿见影!

    唐易本有九分酒意,被李虎他们一吓,醒了三分,但是现在被李虎极其弟子们一通吹捧,几杯小酒一下肚,酒意又涌了上来。

第六百五十二章 坊间传闻三

    李虎与唐意套着近乎,虚心向唐意请教,着重指出自己无意与孔子他老人家并肩,纯属口误,只是不明为什么学着赵人吉说了那句天不生,就与孔子他老人家扯上关系了?

    唐意得意地告诉李虎等人,此句的原话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自己进京赶考曾在一邮亭梁间见此语,这句话是称赞至圣文宣王的,你李虎说这句话难道不是将自己与至圣文宣王并肩吗?至于说赵人吉为什么说得,你李虎说不得,你李虎也不看看赵人吉是谁?那是当今官家!

    李虎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将酒满上,敬了唐意一杯,谢过唐秀士救命之恩!

    李虎身边的那些好汉们也是纷纷举杯谢过唐秀士,今天若非唐秀士在,我等险些酿成大祸。。。

    唐意是来者不拒,一轮下来已经是酩酊大醉。

    李虎见唐意是进京来赶考的,自然不免说到了之前的那场恩科,然后着重点明自己与孝义黑三郎宋江交情莫逆,而孝义黑三郎宋江正是这一届恩科顾问张安安身边的红人,来拉近与唐意的距离。

    李虎扯起宋江的虎皮,与宋江扯起张安安的虎皮是一个道理,期间更是对孝义黑三郎宋江推崇备至,这就引起了唐意的反感,自己堂堂读书人居然都错失了机缘,宋江一小吏,何德何能居然能受仙尊之子青睐?

    唐意此时的酒意已经涌上来了,同乡黄科的告诫也已经被忘的一干二净了,朦胧着眼睛,大着舌头向李虎问道:“你说宋江是贵人的心腹,你又与宋江交情莫逆,那么我来问你,你可知道贵人的真正身份?”

    这话将李虎问的是措手不及,李虎靠着拉扯了宋江的虎皮才又东山再起,一旦让人知道自己与宋江的交情也就是个点头之交,只怕刚到手的地盘和利益就得拱手相让了,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李虎是必须回答。

    可是李虎对于贵人张安安的了解也只限于坊间的那些传闻,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将坊间听来的那些传闻说了出来,张安安出自千年隐世之家,这次前来东京乃是为了千年约战,然后就是将千年约战的过程详细地说了出来,着重点明自己昨晚就是现场观众之一,是随着孝义黑三郎宋江一起进去的。。。

    唐意笑了,笑得非常的放肆,一群扯虎皮拉大旗的江湖骗子,我来告诉你们吧!顾问张安安乃仙尊之子,用你们的理解那就是仙界太子爷,人家娶长公主的彩礼一出手就是媲美两个九州大陆的美洲大陆!你李虎还与宋江小吏交情莫逆?只怕连宋江小吏自己都不知道吧!还心腹?狗屁心腹!说着便踉踉跄跄扬长而去!

    唐意是走了,只是酒肆人多嘴杂,这番话也就因此在坊间传开了,李虎等人也是纷纷去询问宋江此话可真?

    宋江这两天也是被问得焦头烂额,自己不知道啊,对于贵人张安安,自己了解的不比别人多啊,但是又不能说自己也不知道,那个唐意说得有板有眼,万一是真的呢?自己不就露馅了?于是只能有高深莫测的语气:不可说,不可说!算是搪塞了过去。

    这个传闻已经在坊间传开了,对于仙人一说,古人历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就有人开始分析了,千年约战中,仙尊之子(分析的人已经认定了此事)曾说过:“我有一剑可开天门,我有一剑可斩仙人!”,听听,听听,你我凡夫俗子可有勇气说此等话?开天门,斩仙人!这是何等的霸气,就是普通仙人也不敢说这话啊,唯有仙尊之子才有这个底气!

    青楼作为消息集中地,自然也都听到了这个传闻,在好奇心十足的客人和小姐姐们的强烈请求之下,清风楼的于妈妈出发了。

    清风楼的于妈妈与方如玉早年情同姐妹,自然知道自从方如玉搭上了张安安这条线后,便青云直上,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更是将大伯张安安挂在嘴上,想要证实这个传闻,找方如玉就对了。

    面对昔日的小姐妹上门,方如玉傲娇地以不承认不否认地态度表示皇帝有封口令,不可说,不可说!但是其傲娇的神情早就把答案写在了脸上。

    宋江这两天很烦很烦,各路豪杰见到宋江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贵人张安安到底是不是仙尊之子?这让宋江如何回答?虽然能搪塞一时,但终究还是躲不过去的。

    所幸这才两天宋江就得到了张府的召见,赶紧屁颠屁颠地跑到了张府,期间又被张安安任命为寻找美洲大陆的主事人,更加证实了传闻的真实性!

    现在的宋江已经九成九地信了传闻,因为张安安曾向郭四海保证,只要找到美洲大陆,张安安便会以仙尊之子的身份庇佑郭四海等人的子孙后代,这可是张安安亲口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而皇帝和诸位相公根本就丝毫不觉意外!

    宋江现在要做的就是向张安安的身边人求证一下,直接找张安安求证,宋江还是不敢,没这个信心,不过找其他人求证一下还是可以的。

    宋江找上的是戴宗,因为整个张府唯有戴宗对自己的态度还算可以,其他诸如公孙胜等人都不带正眼看自己的。

    宋江现在已经被师祖任命为寻找美洲大陆的主事人,戴宗也就不好拒绝宋江的求证了,用宋江的话说,自己都要主持寻找美洲大陆,还不知道贵人的真实身份,只怕难以服众坏了贵人的好事!

    从戴宗口中得知了张安安的真实身份后,宋江向戴宗请示,公子命我招揽点人手,那么我能不能在招揽的时候向人透露一点公子的身份?

    这个戴宗就做不了主了,只能请宋江等一会,自己先去向师祖请示。

    张安安考虑了一会,觉得连郭四海这些海盗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没理由不让这些与自己更亲近的江湖豪杰们不知道啊,于是吩咐戴宗,告诉宋江,我准许他将我的身份透露给他需要招揽的人,这些因果都算在我的身上!

第六百五十三章 坊间传闻四

    喜滋滋的宋江前脚刚走,之前刚离开的皇帝就心急火燎地回转了过来,一进张府,赵佶也顾不上什么礼仪风度了,飞快地奔跑起来,惊恐地大声呼喊道:“哥哥救我!”

    赵佶之前离开张府,还没有回到宫中,就接到两份密保,都是皇城司发来的,一则说的是就在今天早上,有两个人在相国寺桥上扭打了起来,双双跌落汴河,一个脑袋砸在汴河上的船只的船沿当场身亡;另一个则是掉落河中,只因被当场身亡的这一个死死抱住沉入河里,等到被人救起的时候已经溺水身亡。

    本来像这种小事还轮不到来麻烦皇帝,但是这死的两个人是读书人,一个名叫唐意,另一个名叫黄科,都是来京赶考的读书人,而且据皇城司了解,此二人本为同乡,感情深厚,反目成仇以至双双毙命皆是因为张安安而起!

    张安安这三个字,在皇城司的情报工作中属于最高序列,只要和张安安有关的事,事无大小,皇城司都要跟进调查,进而汇报宫里,如今有两个读书人因为张安安起了争执继而丧命,那么皇城司当然不敢怠慢了,赶紧将消息传递到宫里了,与之同时,还有一份一天前的情报也附在了后面一起进了宫。

    另一份情报的级别就比较低了,若非唐意、黄科身死,说不定还要再等几天调查出结果了才会进宫,说的是坊间突然出现传闻,说张安安乃仙尊之子,娶长公主的彩礼是美洲大陆。。。

    像这种说是仙人转世,在大宋朝每年都有那么几起,如果不是和张安安有关,皇城司根本就不会去理会的。

    但是现在既然是和张安安有关,那么皇城司自然要跟进了,可是这份情报却不好写,首先,传闻的源头在哪里?其次,有什么目的?

    这些都没有调查清楚,这份情报怎么写?所以当时皇城司只是作为一个记录,等后续调查清楚,再呈送进宫里。

    后世大名鼎鼎的明朝锦衣卫就是效仿的大宋皇城司,以皇城司的能力,很快就调查出了传闻是从唐意口中出来的。

    唐意如果是个普通人,那么皇城司很快就会上门查水表了,但是唐意是个读书人,这就不是皇城司这些武人能随意拿捏的了。

    在赵宋,谁敢刁难读书人,尤其是武人,那么文官集团就会让人知道读书人在赵宋的地位有多高!

    因此皇城司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暗中观察,等拿到了真凭实据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唐意这两天天天流连在各大酒肆青楼,连客栈都没回,喝多了就睡在青楼。

    今天一早,唐意便来到了相国寺桥边的一家小酒肆喝起了早酒,却不料正好撞见同乡黄科。

    要说这黄科吧,这些天那是十分的郁闷,那天恩科结束,以为自己必定高中,一高兴,嘴上就没把门,与同乡唐意分享了自己的喜悦,违反了皇帝的封口令,把不该说的都说了,还洋洋得意地在唐意面前自称仙尊门下。

    黄科这么失态也是有原因的,黄科很清楚以自己的才学,开科取士对于自己来说也就是重在参与,同乡唐意的才学就远在自己之上,但是不曾想到这一届恩科不一样,那么多才华横溢的考生被取消了资格,其中就有自己的同乡唐意,甚至自己在绝望之际殊死一搏用白话演讲居然还能得到加分,也使得黄科对这一届的恩科充满了信心。

    可是到了放榜那天,满怀信心的黄科仔细地找了三遍,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失落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随后的日子黄科终日流连于青楼,用美色与美酒麻醉自己,连客栈都不敢回,就怕见到同乡唐意尴尬,自己在唐意面前牛皮都吹上天,连仙尊门下都出来了,现在没中,哪里还有脸见唐意啊!

    这天,黄科照常在清风楼包间搂着个小姐姐,喝着美酒,包间外突然人声鼎沸,仔细一听,都是在议论花花恶少张安安,说张安安乃仙尊之子,到地球祖星修行,与长公主千里姻缘一线牵,还豪放地给出了可以媲美九州大陆的美洲大陆作为彩礼。。。

    起初黄科还没在意,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但是随后传来的消息使得黄科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原来自己没有高中,竟是被唐意小人所害!

    青楼,自古以来都是鱼龙混杂,消息的集散地,当一名江湖豪客非常肯定说出这个传闻出自一个名叫唐意的读书人之后,黄科怒了!黄科终于找到了自己没中的原因了。

    这一届恩科让黄科这个重在参与的选手看到了希望,尤其是白话演讲的一段,黄科更是觉得连老天爷都在眷顾自己,这也是黄科信心爆棚的最大原因。

    可是等到榜单一放,黄科名落孙山,这个打击就大了。

    这些天,黄科也在深深地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现在从他人口中得知传出仙尊之子身份的竟然是唐意,那么黄科什么都明白了。

    皇帝为什么要下封口令,那是因为有因果的!自己在心情激动之下将仙尊之子的身份透露给了唐意,这就是因果!不过黄科可不会承认这个的,因为自己只说给了唐意一个人,这个因果不大,还不足以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分明是唐意大嘴巴,将仙尊之子的身份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了,这才扩大了这份因果,自己的名落孙山也就解释得通了。这一切都得怪唐意!

    怒不可遏的黄科自以为想通了一切,一把推开搂在怀里的小姐姐,气冲冲地去找唐意理论了,至于说理论什么,黄科根本不在乎,只知道自己的愤怒需要得到宣泄。

    黄科回到久违的客栈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唐意,找人一问,这才知道这几天唐意根本就没有回客栈,不过没关系,黄科知道唐意好酒,只要到京城的各大酒肆寻找,总能找到唐意的。

第六百五十四章 坊间传闻五

    愤怒的黄科一路打听,得知这几日有人看到唐意在大相国寺一带饮酒作乐,到大相国寺寻找了一圈,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唐意,于是就在相国寺桥边的一个小酒肆叫了两角酒,休息一下再继续。

    好巧不巧的是,这边黄科刚坐下,那边唐意就进来了,这一下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黄科从凳子上一下子跳了起来,一个箭步上前揪住了唐意的衣领,面红耳赤地向唐意大声质问,为什么要说出去?我再三关照于你,不得外泄,不得外泄,为什么?

    唐意那天酒醒便已经后悔了,自己怎么就没管住自己这张嘴呢?可是特么也不能怪自己啊,看着李虎这些武人小人得志的样子就来气!宋江一小吏,给自己提鞋都不配,居然能得仙尊之子垂青,自己心里不平衡啊!这份机缘曾经就在自己眼前,可惜自己没有把握住,而宋江一个小吏居然把握住了,自己是羡慕妒忌恨啊!

    当自己将仙尊之子的身份说出来,看到李虎这些江湖骗子目瞪口呆的样子,唐意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痛快!一群不入流的玩意,还在自称张家门下,连自己的主人是什么身份都不知道,丢不丢人!

    事已至此,唐意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若是时光能倒流,唐意知道,只要能让自己看到李虎这些人目瞪口呆的样子,自己还是会毫不犹豫将仙尊之子的身份说出来的!只是自己有点对不起黄科。

    这几天唐意连客栈都没有回,就是为了躲避黄科,不曾想居然在此被黄科撞见,一时间也是羞愧难当,面对黄科气势汹汹的质问,也是连连作揖认错。

    黄科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罢休,大声将四周百姓招呼过来,势必要将背信弃义的唐意的小人真面目揭露出来。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现在黄科两样都齐活了,唐意虽然理亏,但是在这么多人的围观下,也不能任由黄科如此羞辱啊,一把抓住了黄科又扇过来的一巴掌,大喝一声:“够了!”

    黄科心中认定了自己之所以名落孙山都是唐意造成的,是唐意将仙尊之子的身份泄露了出去,自己是被老天爷惩罚了!这可是官与民的区别啊,此仇不共戴天!

    现在自己大骂唐意两句,唐意居然还敢还手,简直岂有此理!

    黄科犹如发了疯一般地撞向了唐意,脚下一蹬,便将唐意撞出了酒肆。

    唐意是真的理亏,见黄科发疯了,当即扭身就跑上了相国寺桥,却不料被身后奋起直追的黄科一把扑倒,双双扭打到了一起。

    唐意奋起将黄科推开,转身就跑。

    黄科一个虎扑,从背后将唐意死死抱住,却不料用力过猛,双双跌落桥下。

    相国寺桥下便是整个东京的大动脉-汴河!

    汴河,又称通济渠、汴水、古汴河,是隋炀帝杨广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修的运河。起点是洛阳西苑,终点是扬子渡口(在今江苏扬州南扬子桥附近),其中包括淮河航段、春秋时吴王夫差在江淮之间开凿的邗沟,如史有通济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隋书·食货志》)之说。南段自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以下称汴河、汴水。

    赵宋建国定都汴京之后,为了能够完全杜绝陈桥兵变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干脆就直接采用了强干弱枝的政策,而在这项政策中对汴京影响最大的就是需要在这周边囤积大量的兵马,让中央的政权这季节掌管威慑地方。所以当时在比汴京和京畿地区,在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就驻扎了超过十万的禁军,而之后更是越老越多一直到宋仁宗的时候最高竟然达到了六十万以上的禁军。但是这个六十万还只是军队的人数,要是在加上家属以及一些保障人员,还有战马牲畜粮草之类的消耗,简单一算就能知道汴京的物资需求早就已经远超唐朝最鼎盛时期的长安和洛阳两地了。

    东京有着这么多的人口,需要消费的物资也是个天文数字,那就需要从外地调集物资,在古代运输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摸过去走水路了,汴河便成为了东京最为繁忙的运输枢纽,每天都有这大量的船只穿梭于其中。

    黄科抱着唐意跌落相国寺桥,下面正好就有一艘船只经过,黄科的脑袋当场就撞在了船沿上,红的白的都溅了出来,一看就知道活不成了。

    黄科撞到了船沿,在反作用力下,又弹入了河中,唐意被已经死去的黄科死死抱住,也被拖入了河里。

    桥上、岸边看热闹的百姓一看出人命了,也是纷纷下水营救,其中就有这么三位是皇城司的密探。

    唐意之前就已经被皇城司盯上了,但是因为唐意是个读书人,皇城司也不好上手段,于是就安排了人手故意在黄科面前提起唐意,点出唐意正是传闻的源头。

    唐意在京城无亲无故,唯一认识的也就是同乡黄科,这些皇城司早就调查清楚了,在黄科面前点明,就是为了看看黄科的反应,与唐意是不是同谋?

    黄科的反应也印证了皇城司的猜测,于是在黄科满世界地寻找唐意的时候,皇城司的密探又故意装作路人,告诉黄科,唐意就在大相国寺一带,不然黄科、唐意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旁人又怎么会知道唐意是谁?

    等到黄科与唐意相遇起了争执,整个事情也就明了了,仙尊之子的传闻的源头是黄科,黄科的来源则是在金玉阁考试的时候,张安安和皇帝亲口所说的,皇帝还下了封口令。。。

    到了这里,皇城司的调查也算结束了,可以写成报告交上去了,至于如何处理就是宫里的事了。

    可是随后黄科和唐意扭打到了一起,继而双双落水,一个撞上船沿当场毙命,另一个溺水身亡,一下子死了两个读书人,皇城司慌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 买断因果一

    皇城司的三个密探慌得一逼,真要追究起来,皇城司是脱不开关系的,二人之所以能相遇,全靠皇城司在暗中穿针引线,本来这些都是皇城司的功劳,但是现在人死了,这就变成了罪状,于是在打捞起已经溺水身亡的唐意之后,皇城司的这三个密探决定隐瞒自己在这里面的作用,写到了报告上那就一切都是偶然,皇城司只是全程跟踪而已,一份报告也被拆成了两份,一份是关于坊间出现了仙尊之子的传闻,据调查源头是唐意;另一份报告就是黄科和唐意是偶然相遇,然后出现了争执继而双双身亡的详细经过。

    两份报告被加急送进了宫里,宫里接到了这两份报告,顿时就慌了。

    张安安的身份在宫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且还知道皇帝是享受道祖同等待遇的,现在这两份报告送上来,皇城司的这些密探不知道内情,但是宫里知道啊,能不慌吗?

    看看这两份报告吧,黄科不顾封口令将仙尊之子的身份说与了同乡唐意,而唐意泄露了仙尊之子的身份,结果双双毙命,过程充满了巧合,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天意!

    现在黄科、唐意已经被天意了,那么享受道祖同等待遇的皇帝会怎么样呢?宫里已经不寒而栗,不敢想象了。

    两份报告立即被快马加鞭送到了正在回宫的皇帝手上。

    宫里能想到的,赵佶肯定也能想到,赵佶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张安安的身份被传得满世界都知道了,这份因果太大了呀,老天爷爸爸已经发怒了,不然黄科、唐意的死怎么解释啊,张安安有仙尊圣母护着,肯定是没事的,但是自己这个享受道祖同等待遇的便宜儿子肯定是要被老天爷爸爸迁怒的呀!

    只要一想到这个,赵佶就觉得头皮已经发麻,天上随时就有一发天雷下来了,也顾不得惊世骇俗了,吩咐众人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张府,只有效仿上次,老老实实的待在仙尊之子的身边,自己才有一线生机!

    一进张府,赵佶是拼了命地往张府的大厅跑啊,那里有避雷针,关键时候还能抵挡两下,口中狂呼:“哥哥救我!”

    这个世上,能在张府大叫:“哥哥救我!”的也就赵佶这个皇帝了,张安安听到呼救声,也顾不得奇怪了,赶紧出来,这小子又惹了什么麻烦?

    一见张安安出来,救星到了,赵佶犹如一只小袋鼠一般直接就挂在了张安安的身上,死死地抱着张安安的脖子,说什么也不肯放手,唯有和仙尊之子在一起,老天爷爸爸才会有所顾忌,自己才有安全感!

    赵佶已经紧张地话都说不出来了,死命地抱住了张安安,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天上,一丝风吹草动都回引起赵佶的惊呼声。

    梁师成赶紧上前将前因后果说了一边,张安安是哭笑不得,赶紧示意赵佶下来,你特么不累,我脖子受不了啊。

    可是无论张安安再怎么保证,赵佶就是不下来。

    梁师成又上前提议,能不能向上次一样,转移一下这个因果啊,至于这个因果费是多少,梁师成已经算不出来了,知道的人太多了,真要按照一千两一个人话,整个赵宋皇朝破产都不够啊。至于说将知道的人清除掉,梁师成已经不敢想了,以现在的传播速度,得把整个东京的人都清除了,真要这么做的话,赵宋也就没了。

    所以梁师成就提出了一个方案,能不能将这个因果一次性买断,就是皇帝掏一笔钱,以后这些因果就全部由张安安接过,反正张安安有仙尊圣母护着,老天爷也最多罚酒三杯,下不为例嘛!

    张安安寻思了一会,金玉阁的那帮考生都已经知道了,郭四海这些海盗也知道了,宋江这些江湖豪杰也知道了,而且后面自己和赵梦月的订婚仪式上,自己就会把美洲大陆这个彩礼写上的,根本就瞒不住人了,看来这个因果转移费也算是到头了,不过自己现在有皇家商行可以补血,这点因果转移费也有点看不上眼了,还不如就一次性了断吧!

    在赵佶、梁师成等人紧张地注视下,张安安缓缓地伸出了一根手指,还没等张安安开口说话,赵佶已经忍不住大叫起来:“一万万两?”

    就在张安安在深思的时候,赵佶也在疯狂地计算着,一个人一千两,光东京城最少就有一百万人口,这个一百万乘以一千,那就是十万万两,在加上全国的人口,赵佶已经不敢再计算下去了,看到张安安伸出了一根手指,赵佶赶紧先试探性大叫了一个一万万两的数字,看看张安安的反应,是不是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是这个一万万两的数字也是赵佶硬着头皮喊出来的,不过与自己的性命想比,一万万两也不是不能接受。

    张安安是充分汲取了以前的教训,之前因为自己不知道大宋朝的物价行情,喊出了因果转移费一千两,就被赵佶这小子钻了空子,明明可以一千两黄金的,结果变成了一千两银子,二者之间的来去可是大了去了,不然今天自己根本就不要要煞费苦心地去赚钱!

    今天,难得的一个送上门的敲竹杠的机会,自己要把握住了,可是出多少价钱合适呢?张安安没底。不过张安安有办法啊,现在是赵佶这小子着急,我又不着急,我就伸出一根手指不说话,看他出多少?

    张安安的底线是十万两,有了这笔钱,张府的开销至少能撑到皇家商行分红了,然而赵佶喊出的价格给了张安安一个大大的惊喜,一万万两?张安安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赵佶这小子整天在自己面前哭穷,什么连羊汤都喝不起了,没想到居然这么有钱,一万万两都喊出来了,看其的样子,这还不是这小子的极限!

    一万万两!对于这个数字,张安安很满意,有了这笔钱,自己基本上也就无须再考虑钱的问题了,也不用再怕家里的败家娘们乱花钱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买断因果二

    就在张安安要与赵佶敲定这笔因果转移买断费的时候,一声清脆的“安哥哥”传来过来,原来是长公主赵梦月到了。

    赵佶多鸡贼啊,早在接到密报的同时便已经派人以最快的速度把赵梦月请来张府,有了这个张家的未来儿媳妇在场,自己的生命才能多一分保障,而且有小妹在场的话,张安安这边也好说话啊,比如一些自己不方便说的话可以通过小妹的嘴说啊。

    赵梦月一来,两声安哥哥一喊,张安安的骨头都酥了,原则也就没有了,一万万两已经在赵佶的哭穷声中锐减到了十万两了,看着还有往下降的趋势,张安安赶紧打住。

    张安安表示这个因果转移买断费,赵梦月没来之前那是一万万两,赵梦月来了那就是十万两,决计不能再少了,再少自己也就不敢保证效果了。

    赵佶一下子就懵圈了,一万万两和十万两的差距啊,就因为小妹到不到场?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说法吗?

    就在刚才赵佶哭穷的时候,掰着手指在向张安安计算大宋朝的开支,那个军费啊,那个岁绢啊。。。,张安安就觉得皇帝也很可怜啊,别看收入多,那个支出也多啊,有的时候还要往里搭钱,难怪连羊汤都喝不起了,自己也不要太过分了,真要是把赵佶这小子逼急了,以这小子贪生怕死的性格,肯定会挪用军费又或是给百姓增加负担来保自己的,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成了罪人了!

    张安安也算过了,自己除了喜欢坐庄,其实自己的开销并不大,张府真正的吞金兽其实是赵梦月,如果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好好说说赵梦月,让赵梦月知道钱财来之不易,以后不要再那么大手大脚了,十万两就够了!

    张安安告诉赵佶,家母最最最担心自己在地球祖星受到委屈,过得不如意。。。

    赵佶当然知道了,圣母连财神都提前准备好了,这是有多怕自己的宝贝儿子受苦啊!

    然后张安安告诉赵佶,张府已经好几次遇到了经济危机,若非天道叔叔受了家母的嘱托,时刻都在盯着,说不定就。。。

    赵佶懂了,秒懂,张府的财政状况,赵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每一笔钱花到哪里去了,皇城司都会调查得一清二楚,这么说吧,赵佶对张府的财政状况的了解远胜于对自己的财政状况的了解!

    赵佶已经在开始脑补了,张安安这次到地球祖星修行就好比是出远门,儿行千里母担忧,于是就拜托天道小叔子多看着点,不要让儿子受委屈了。。。

    天道老爷受了嫂嫂的嘱托,就算是再忙,也得抽出点精力来照顾一下这个侄儿吧,于是就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将这个侄儿安排好了,但是这个不省心的侄儿三天两头的出现经济危机,搞得自己这个小叔叔还得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擦屁股,心里肯定是很不爽了,然后就发现,原来自己这个侄儿倒是没怎么乱来,都是这个侄媳妇造成的,可是这个侄媳妇也算是半个张家人了,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那么这股怨气就撒到了娘家人的身上。而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娘家人!

    赵佶猜测这次老天爷大概是厌烦了,想要一劳永逸了,要是换成自己是老天爷的话,面对这么一对不省心的侄儿和侄媳妇,大概率也是会这么做的,给侄儿安排上一万万两的银子,这下应该够花了吧!

    老天爷为了安排这笔钱,也是煞费苦心,连杀鸡骇猴这一招都用上了,黄科、唐意就是那两只鸡,自己就是那只猴!

    想到这里,赵佶忍不住就要仰天长啸,老天爷爸爸呀,我可是天子啊,是您名义上的儿子啊,您为了您的侄儿和侄媳妇,您连父子之情也不顾了吗?

    可是赵佶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个便宜儿子在老天爷爸爸心里是什么地位,这个所谓的天子也就是老天爷为了制作封神榜要了地球祖星的人皇之气,有点过意不去,给了一个名义上的称呼罢了,老天爷爸爸若是真的在乎这个名义上的天子,那么就不会有改朝换代了,汉献帝当年也不会被曹操这个乱臣贼子欺负得这么惨了,同样是过意不去,给了殷商后裔安身立命的美洲大陆,现在不也是仙尊圣母一句话,就被当作了彩礼!

    自以为想通了一切的赵佶,现在已经知道了根源所在,都是自己的这个小妹花钱太厉害了,搞得老天爷爸爸不耐烦了,但是偏偏又说不得,于是自己这个娘家人就成了替罪羔羊!小妹若是以后不再乱花钱,让老天爷爸爸能够省心一点,那么十万两就够了;反之,那就是一万万两!

    赵佶一边以飞快地速度与张安安敲定了这十万两的因果转移买断费,一边已经在苦口婆心地向小妹赵梦月灌输勤俭持家的理念,那个钱财来之不易(其实是自己的钱财来之不易,经不起小妹这般糟蹋),该省着点就省着点花,九哥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多少余粮啊。。。

    赵梦月已经被整懵圈了,怎么又说到自己头上了?但是九哥是皇帝,在这么多人面前,帝王的尊严也是要维护的,于是只能敷衍着!

    赵佶一看就知道赵梦月根本就没听进去,想着自己说多了也伤兄妹感情,小妹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也就是生活在宫里,对金钱没有概念,被底下的那些奴才给蒙骗了,自己回头得给小妹好好安排一个理财高手,管住了小妹的手脚,也就等于间接管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赵佶熟练地拿起笔墨,一张十万两的借条就这么写好了,递到了张安安的手上。

    张安安接过借条也是傻眼了,这小子刚才喊出一万万两,也没见你小子眨一下眼睛,现在已经给你降到了十万两,你小子还好意思打借条?

    赵佶表示这笔钱财宫里也是需要时间准备的,还是像上次那样,先打借条把危机解除了,再把这笔钱送过来。

第六百五十七章 梁师成的报复一

    这样可以!张安安倒也不怕赵佶赖账,于是点头答应。

    接下来便是从张府库房提钱,像上次一样走流程,每一锭银子双方都摸上一遍,最后重归张府库房。

    一套标准流程下来,张安安和赵佶都累成了狗,赵佶也终于心安了,这十万两花得太值了,以后自己就不用再参考道祖待遇了,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宫,安排十万两银子去了。

    赵佶走了,梁师成却没走,留了下来。

    要说这人吧,事关自己生死的时候,那是一万万两都不带眨一下眼睛的,现在危机解除了,却又心痛起了那十万两的银子来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就算是皇帝想要一下子凑齐,也是有点吃力的。

    也许有人就要问了,将门花个十万两,那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怎么到了皇帝反而困难了?

    这么说吧,如果把赵宋比作一个公司,皇帝便是老板,大臣就是职业经理人。

    大宋这个公司盈利能力很强,但是开销也很大啊,四周流氓环顾,尤其是大辽这个流氓还要定时收取保护费。

    大宋不服,派出了公司的保安队与大辽这个流氓干了一架,结果诞生了高粱河车神,大辽这个流氓差一点把公司都抢了,幸亏公司员工忠心护主,这才保住了公司。

    员工立下了大功,保护了公司,老板是不是得意思意思啊,给人家涨涨工资发发福利什么的,于是大宋这个公司的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上去了;保安队干不过人家,但是也不能不要啊,而且正是干不过人家,还得增加人手,这些人你不给工资试试看!

    员工多了,这个管理人员是不是也得增加啊,不然没法管理啊!而且大宋这个公司的管理人员还特别的能说,把老板说的一愣一愣的,公司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都是我们这些管理人员的功劳!

    老板一听言之有理,那就涨工资加福利吧,结果这些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是上去了,要保护费的流氓不但没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一个-西夏!

    老板一看这不是个事啊,找这些职业经理人好好聊聊,你们拿着这么高的工资福利,得做事啊!

    结果倒好,这些职业经理人推得一干二净,这些事不归我管啊,归某某某管!反正就是各种扯皮,我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出了事不赖我,老板你还得招人!

    这就是大宋朝最大的三个冗:冗兵、冗官、冗政。

    大宋朝的财政再好,也经不住这三个无底洞啊,于是皇帝这个老板悲哀地发现自己不但拿不到公司的分红,还得往里贴钱,若是不贴钱,这些职业经理人就会告诉你,您才是老板,公司可是您的!

    这种情况不要说是在宋朝了,其他各朝各代都有,就是在后世,老板没有员工有钱的也是比比皆是。

    梁师成被留了下来,就是赵佶在临走之际,让梁师成好好和张安安沟通一下,这十万两能不能以别的形式支付,比如京郊的庄园!皇帝缺的是钱,但是绝对不缺土地。

    张安安一听庄园,便眼前一亮,十分意动!

    张安安寻思着要说自己的赚钱能力,将门看了都要眼红,这才来到了大宋朝多久啊,自己就赚到几十万两了,就这个赚钱速度,估摸着很少有人能超过自己了,但是为什么自己还是那么缺钱呢?

    去除赵梦月这个败家娘们不说,最大的开销便是府里的这些人的开销了,吃的喝的用的都需要从外面买回来,一旦库房告急,生活都成问题,所以哪怕库房还有十几二十万两,自己心里还是不踏实。

    如果自己有了庄园,那么首先府中部曲的那些家眷就有地方安置了,然后庄园的产出可以自用,吃的喝的就都解决了,哪怕库房的钱都花了,自己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担心了,反正吃的喝的庄园都有,熬一熬就过去了!

    张安安一拍大腿:“好!”把选庄园的任务交给了戴宗。

    戴宗马上就要与清儿成亲了,最近还在张安安面前提到房子的事,现在有了庄园,戴宗的婚房也就有了着落,让林灵素带人用水泥在庄园里给戴宗盖上一栋婚房便是了。

    梁师成也没想到自己一提出来,仙尊之子便这么轻易地答应了,不由大喜,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不过梁师成并没有马上动身,反正仙尊之子已经指定由戴宗负责了,自己这边回去也就好交代了,至于说选庄园的事,宫里自然有人会来与戴宗交接的!

    梁师成知道仙尊之子对于工匠是很看重的,而这次,自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要报一下憋在心里几十年的仇恨!

    梁师成是怎么进宫的,前文已经说过了,那个时候的梁师成还小,还不知道命根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净身进了宫!

    等到进宫之后,随着年纪慢慢地长大,见识也开阔了,也就懂得了命根子的重要性了,但是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若是有可能,梁师成愿意倾尽所有只求换回自己的命根子!那么害得梁师成失去命根子的这些人也就被梁师成深深地记恨住了。

    把梁师成送进宫的苏家,梁师成不能也不敢报复,先不说苏家在大宋王朝的名声与地位,就凭这梁师成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这一条,在以孝治国的古代,这就注定了梁师成不能报复苏家。况且梁师成在宫里的人设是孝义,净身进宫救父是梁师成能在宫里出人头地的最大依仗,一旦这个人设崩了,梁师成也就完了!

    所以梁师成不但不能记恨苏家,就连苏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别人都在落井下石,梁师成还得站出来维护苏家。

    关于人设,其实古人早就玩的溜溜的了,并不是只有现代人才会的,如果能仔细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撇开科技运用这些层面不说,其他的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起智商来,古人不比现代人差,只是受制于科技的发展运用和见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沈括一

    对于苏家,梁师成不能也不敢记恨报复,那么将苏东坡陷害入狱的那些人就成了梁师成的记恨的对象。

    可是梁师这些年在宫里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卷宗,知道当年的乌台诗案其实是新旧两党的党争,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上章弹劾苏轼,也只是新党的马前卒而已,况且现在新党得势,自己再怎么受皇帝的信任,想要报复这些人,文官集团就会跳出来第一个灭了自己。

    况且想在赵宋报复一个读书人,尤其还是做官的,那个难度是十分巨大的,赵宋从建国至今就没有杀过一个读书人,那些做官的读书人一旦不爽了,连皇帝都敢开喷,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也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说乌台诗案,那只能说是文官集团的内部斗争,苏东坡写得什么根本就不重要,那些读书人只要有心,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只要是个字,他就能给你引申出一大片,继而拉扯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梁师成只能将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在历史上,梁师成妥妥的真小人一个,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无恶不作,时称“隐相”,灭宋六贼之一!

    今天,梁师成看到了报仇的希望,皇帝要买断因果,希望以物抵钱,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梁师成在张安安面前说起了沈括。

    张安安一听沈括,顿时大喜,这可是自己这个学渣难得的知道的一个历史名人,好像是个大科学家,难道现在还活着?兴致高昂地催促梁师成赶紧好好说说。

    梁师成见张安安很感兴趣,不由大喜,天助我也!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并上升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不至于被时间湮灭。

    沈括,是活字印刷术总结和推广的历史第一人。正因为沈括的记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开始流传和运用。当时人以沈括的字给活字印刷术命名,称为“沈存中法”。

    这些都是张安安知道的,但是梁师成接下来的介绍就完全震惊了张安安,暗道难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沈括”。

    沈括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才学之全面,几乎超越并秒杀史上任何通才。以往我们认知中的全才,绝大部分是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文科全才;而沈括,若按照现代学科分类,他则是贯通文、理、商、法、工、农、医等所有跨学科的大通才。不仅如此,他在外交和军事上,也有卓越的表现。

    《宋史》说,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民国著名学者张荫麟说,沈括“不独包办当时朝廷中之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不独于天学、地学、数学、医学、音乐、物理学,各有所创;不独以文学著称于时;且于吏治、外交及军事,皆能运用其科学家之头脑而建非常之绩”。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是一个科技的巨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根据后世研究者的总结,沈括至少在这些方面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天文历法方面,他改进天文仪器,并对历法进行修订,比如首倡“十二气历”,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虽遭到世俗的攻击,未被采用,但在科技史上意义重大,比后来英国气象局所用的萧伯纳历要早800多年。

    沈括对天象进行细致的观测,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例如,沈括用晷、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经现代科学测算,一年中真太阳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仅为51秒。

    沈括还详细观察了五星运行轨迹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并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

    数学方面,其主要贡献是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开辟了中国传统数学研究的新方向,被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称为“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

    地质地理方面,沈括还详细记录了各地发现的化石、并根据化石来推究古代气候的变迁,解释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形态和破坏威力,用月亮的盈亏来论证日、月的形状及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沈括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

    元祐二年(1087年),历经十二年不懈的努力,沈括完成了奉旨编绘的《天下州县图》,图幅之大,内容之详,前所罕见。全套地图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国总图和各地区分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个方法,并按方域划分出“二十四至”,从而大大提高了地图的科学性。可惜南宋战乱频发,此图竟毁于战火之中,成为千古遗憾。

    沈括还首创了用“飞鸟图”来绘制地图,以代替传统的循路步法制图。“飞鸟图”也就是“取鸟飞之数”,用的是飞鸟直达的距离,类似航空拍摄,这使地图的精确度大为提高。

    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还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呈现给神宗。这是中国地图史上木质地形图的第一次明确记载,比瑞士十八世纪出现的地理模型图早七百年。

    化学方面,他首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命名,又做了以石油碳黑代替松烟制墨的实验,准确断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硫酸铜溶液)、流而成涧。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胆矾(硫酸铜),熬制胆矾就能生成铜,熬胆矾的铁锅,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沈括的这段记录,即湿法炼铜,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

    物理方面,沈括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针来作试验,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沈括比较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悬丝法,指出悬丝法最优,并做了相应的分析。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即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沈括通过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他用“碍”(焦点)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凹面镜成像的规律,并把光通过“碍”成像称之为格术,即现代光学中的等角空间变换关系。

    沈括还对平面、凹凸面等镜面成像的不同进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对“古人铸鉴”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若将小平面镜磨凸,就可“全纳人面”。

    沈括还对透光铜镜的原理作出了正确推论,推动了后世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内容,是中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沈括通过对声学现象的观察,注意到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记录下了声音的共鸣现象。他还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说明了应弦共振现象,这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

    沈括还提出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以此来解释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外人马声的原因。此外,沈括还记录并深入分析了制钟的声学问题。

    外交方面,熙宁七年(1074年),辽国派使臣萧禧出使宋朝,以国界争议为名,提出在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三州两国边境重新以分水岭划界。

    在宋朝内部,大臣们已看出辽国的用意是想侵吞宋朝国土,并借故挑起争端。但满朝大臣议论纷纷,却找不到实锤来拒绝契丹的无理要求。重新划界问题拖而不决,萧禧赖在驿馆不肯回国。

    沈括为了搞清两国边境争端的始末,一头扎进枢密院翻阅历史档案,终于发现宋辽两国早年议定的地界图是以古长城为界,而如今争论的黄嵬山一带,距离古长城以南30多里,当然是北宋的领地无疑。宋神宗获悉沈括的新发现后,赞扬沈括说,“微卿无以折边讼”。没有你,我大宋的边境纠纷都搞不定啊。

    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的沈括一行,与辽国宰相、全权谈判代表杨益戒进行了六轮谈判,吸引了1000多人旁听。谈判中,沈括当仁不让,亮明宋朝的底线——黄嵬山一带的国土不容侵犯。杨益戒在事实面前仍拒不承认黄嵬山一带是宋朝领土,甚至威胁说:“数里之地不忍,终绝于好,孰利?”为了区区一个小地方,致使两国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友好关系破裂,那就得不偿失呀。

    沈括厉声回应:“今北朝利尺寸之土,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此遗直于我朝,非我朝之不利也。”我大宋爱好和平,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如果你们一定要背信弃义,撕毁条约,那就来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怕你们辽国的百姓也未必就喜欢战争。

    辽国见沈括气势恢宏,理直气壮,在六轮舌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终于收敛了部分无理要求。但是,一直惧怕“北人生事”的宋神宗却发出指示,按照辽人的意愿划地为界,让沈括的外交成果付诸东流。

    水利方面,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任海州沭阳县主簿,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筑渠堰,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

    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任安徽宁国县令时,沈括还参与修筑芜湖万春圩的工程,写出《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为了治理汴河,他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用“分层筑堰测量法”测出了河南开封上善门至泗州淮口直线距离420公里之内,水平高差为63.3米。存世古文献中最早记录水平高程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家。

    医药方面,钱塘沈氏有收集药方的传统,受家学传统影响,沈括也注意搜集医方,并汇集成两本医药学著作《良方》和《灵苑方》(早佚),本着为病人负责的精神,沈括收方必“目睹其验”,并将实物与文献对证,对药物名称和功效进行考证,纠正其中的错误。

    沈括在医药学上的贡献还表现在:《良方》中详细记述了秋石阴阳二炼法的程序要诀,有论者认为应属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体性激素”的制备法;《梦溪忘怀录》中关于“药石井”的记述,被认为是最早的磁化、矿化水制备法;《梦溪笔谈》中还对一些矿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记录,如莽草、天竹黄等。

    经济方面,沈括在三司共一年八个月,主要成就有两点:①改革盐钞法。熙宁年间,宋廷采取榷盐政策,对解盐实行官卖,为增加盐税收入,政府不断抬高盐价,各地民怨不断。熙宁九年十一月,沈括奉诏改革盐法,提出四点整改意见:限定印钞数量、统一池盐东西路价格、制钞权收归三司,各地方统一盐价。②改革铸铜法。神宗时,钱币铸造达到高峰,钱币的数量也大幅提高,但并不能解决北宋日益严重的钱荒问题。对此沈括提议:稳定盐钞价格,达到以钞代币的目的;增加货币种类,将金银纳入货币流通,可惜神宗并没接受。沈括还提出了“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他认为,钱如果藏之不用就是死钱,要使钱增值就必须投放到流通领域。因此沈括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很多年。沈括还注意到贸易来往中的顺差和逆差问题,主张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贸易额来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

    军事方面,熙宁七年(1074年),沈括在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并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沈括对弓有很深的研究,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梦溪笔谈》中有近20个条目与军事有关,记述了沈括亲历的一些战事、古代名将的战例、古代的一些战争攻防手段与策略,如“赫连城”特点介绍、战棚的作用分析等,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军事研究资料。

    艺术方面,沈括是乐律行家,据《宋史‘艺文志》载,沈括还撰写过《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可惜巳佚。《梦溪笔谈》中与音乐相关的记述有40多条,研究并阐述了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记述了沈括对唐宋燕乐的研究心得,如燕乐起源、燕乐二十八调、唐宋大曲的结构和演奏形式、唐宋字谱等;并考证了部分乐器的形制、用材、流布与演变。

    沈括在书画收藏与鉴赏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写过《图画歌》,用歌诗的方式,对两晋至宋代50多位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进行品评,语言精练、视角独到,得到了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人的高度评价。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并称为《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但存世较少。

第六百五十九章 沈括二

    从这些可以看出,沈括是个全方位的奇才,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沈括也有着致命的弱点,正是这个致命的弱点使得沈括背负了千年的骂名。

    在王安石变法初期,王安石举荐沈括巡察两浙农田水利。因为前任在两浙处事不当引起争议,宋神宗专门问王安石,沈括靠谱吗?王安石打包票说,沈括本身是两浙人,“习知其利害,性亦谨密,宜不敢轻举”。后来,沈括曾出任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在富国强兵的变法口号下,三司使是推动新政的重要职务之一。可见宋神宗和王安石对沈括的器重程度。

    这段时期可以说沈括乃是新党干将!

    王安石悄悄交代了沈括一个任务(这个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沈括的性格等方面可以推断出,沈括不是一个会主动做这种事的人,后面会分析),找旧党的茬,尤其是被王安石喻为旧党智囊的苏东坡的茬。

    此时的苏东坡因为反对变法,已经被逐出了权力的中心,到地方上去了,而沈括在此期间作为督查被派到杭州检查水利建设,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沈括的头上。

    我们先来说一下沈括这个人的性格,王安石曾评价说:“陛下试以害政之事,示欲必行,而与(沈)括谋之,括必尝试。陛下若谓必欲如此,括必向陛下所欲,为奸矣。”又说:“小人所怀利害,与陛下所图利害不同,不可不察……陛下安可与此辈谋事,言国家之利?”

    王安石的意思是说皇帝如果要推行一项坏政策,沈括为了讨好陛下,一定会不顾政策的好坏,坚决执行。所以陛下千万不要跟沈括这种人谋国事啊!

    从沈括的生平就可以看出沈括这个人其实就是个典型的技术性人才,只要上面有令,哪怕心里不愿意,也会尽十二分的努力去完成,至于对错,那是领导的事,我只做好自己的本份。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这样的人,在公司对领导敢怒不敢言,一旦领导交代了任务,又会以十分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十个技术男大概有八个是这样的吧!

    沈括接到了王安石的任务,到了杭州,见到苏轼后,嘘寒一番,回忆“当日在馆阁之事”,临走时他向苏轼索要新作,沉浸在昔日旧友醇醪中的苏轼,向来性情耿直,“为人全抛一颗心”,没有多想,就把当时许多诗词近作,包括后来被用来授人话柄的《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等均手书一份给沈括。其中就有引发文字狱大案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回到京城后,沈括就把苏轼的诗籍整理出来,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再呈给皇上。内容广到整理、注释苏轼一百多首诗词,例如苏轼《咏桧》中歌咏桧树道:“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注释道:“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这就是沈括被后人诟病的“告密事件”!

    王安石大概也没有想到沈括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找茬,要知道在赵宋,那是不以言获罪的,官员敢当面与皇帝争执,甚至因为皇帝的独断专行,要求辞官,更有甚者连死都不怕,直接在朝堂上与皇帝叫板!最著名的俞古痛骂宋光宗荒淫无度和宋理宗被大臣比作商纣王。

    光宗自继位以来,“宴游无度,声乐无绝,昼日不足,继之以夜”,私生活不检点。

    一位叫做俞古的太学生,因见天有异象,便上书皇帝,以非常严厉的语气斥骂宋光宗荒淫,造成天出异象。光宗震怒,下了一道圣旨,要将他抓起来流放方州郡,由地方官吏管束。

    但群臣坚决不同意,称“言事无罪”,俞古上奏的是朝廷之事。光宗只好将对俞古的处罚改为“送秀州听读”,即送到秀州的学校,在官方监护下继续读书。

    一位叫王伯大的士大夫对理宗说:“今天下大势如江河之决,日趋日下而不可挽。陛下亲政,五年于兹,盛德大业未能著见于天下,而招天下之谤议者,何其籍籍而未已也?议逸欲之害德,则天下将以陛下为商纣。”就差直接说宋理宗是商纣、周幽那样的荒淫之君、亡国之君了。

    沈括大概也是想以这样荒唐的举动来向新党表明,你们安排的任务我做了,至于皇帝怎么看,那就是皇帝的事了。

    在不以言获罪的赵宋,宋神宗看完诗稿后根本不为所动,觉得这不过就是寻常的诗歌而已,哪有沈括所说的诽谤和批评啊!

    苏东坡也没放在心上,甚至还在写给刘恕的信上,自嘲道:“不忧进了也。”意思是不愁没有人把我的作品进呈御览了。

    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五年之后,王安石罢相,新党后继无人,这件事又被新党重新挖了出来,效仿沈括,把苏轼的《杭州纪事诗》曲解得神鬼共怒。比如苏轼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他们认定苏轼是在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简直一塌糊涂。苏轼说:“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很明显,这是他在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最终,这些人认定,苏轼不仅与政策对着干,而且讥讽皇上,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也是较早的文字狱,这在不以言获罪的赵宋实属罕见,也由此可见新旧两党的党争到了何种惨烈的地步,要知道以言获罪是把双刃剑,你在对付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能用同样的理由对付你,若是有可能,大概新党也不愿意打开这潘多拉的魔盒吧!

    如果说就是这样,沈括也算是为新党立过功的,现在新党得势,梁师成又怎么敢报复沈括?难道就不怕新党随之而来的报复吗?

第六百六十章 沈括三

    梁师成要报复沈括以及家属还真不怕新党会为其报复,因为沈括同样也被新党所嫌弃!

    在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和复相之后,王安石从此对沈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宋神宗对沈括的才能仍然十分欣赏,但王安石以及新党中人对沈括则十分不满和不屑,王安石甚至多次当着宋神宗的面骂沈括是“壬人”(小人)。

    宋神宗提出要沈括主管兵部,王安石当即表示反对,说“沈括壬人,不可亲近”。宋神宗说,沈括这个人真的很有才,可惜啊。王安石接着说:“陛下试以害政之事,示欲必行,而与(沈)括谋之,括必尝试。陛下若谓必欲如此,括必向陛下所欲,为奸矣。”又说:“小人所怀利害,与陛下所图利害不同,不可不察……陛下安可与此辈谋事,言国家之利?”

    另一名新党核心人物吕惠卿,也是大肆打击沈括。连宋神宗都说,吕惠卿“每事必言其(沈括)非”。

    前面就说过,沈括这个人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属于那种技术性人才,性格偏于懦弱,不是那种敢于坚持原则当面顶着干的那种,属于被领导型,从以下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

    沈括的第二任妻子张氏,淮南官吏张蒭之女,骄蛮凶悍,经常责骂沈括,甚至拳脚相加;在秀州时,张氏还常去官府控告他。有一次,张氏发脾气,竟将沈括的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母亲息怒。在张氏的虐待下,沈括在定居梦溪园的第四年生了一场大病,此后身体越来越虚弱,常自叹命不久矣。

    张氏暴病而亡,友人都向沈括道贺,恭喜他从此摆脱了张氏的折磨。而此时的沈括却终日恍惚,精神已频临崩溃,一次乘船过扬子江,竟欲投水,幸好被旁人阻拦。不久,沈括也因病离开人世。

    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古代,沈括被家暴也只能忍气吞声,由此可见沈括性格的懦弱了吧。

    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与副使种谔奉诏条陈制夏方略,提出进取横山以筑城、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战略主张,宋廷派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共同申议。

    七月,沈括建议筑城石堡、种谔提议银州、徐禧主张永乐埭,终定为永乐城。

    八月,神宗降诏徐禧总领筑城事宜,命沈括将帅府移到边界,以接济军用物资和救援。

    十四日后筑成,徐禧令景思谊领四千人镇守,率余部返回米脂。

    九月九日,西夏出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统兵两万五千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宋军失利,夏军乘胜围城,截断水源,永乐城危在旦夕。沈括率兵一万前去支援,被夏军阻在永定河岸;又羌兵八万袭击绥德,沈括权衡利弊,决定舍永乐而保绥德。种谔因反对筑永乐城遭徐禧排挤,心怀旧恨,遂以守延州为名拒绝出兵解围。

    九月二十日,永乐城失陷,徐禧、李稷、高永能、李舜举等殉国,折官两百三十人,损兵一万两千有余(永乐城之战),谋取横山的计划宣告失败。

    沈括作为一路帅臣,在明知永乐城“路险而远、不利协防与救助;且地理位置险要,敌军必争”的情况下,不坚持己见,而选择迎合徐禧,对永乐城之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七日,宋廷以沈括“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为由,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

    有些人对敌人强悍勇敢,但对熟人(包括同事、亲人等)态度软弱,这便是沈括的写照。

    面对辽人的凶悍,沈括的回应是:“今北朝利尺寸之土,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此遗直于我朝,非我朝之不利也。”我大宋爱好和平,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如果你们一定要背信弃义,撕毁条约,那就来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怕你们辽国的百姓也未必就喜欢战争。

    面对悍妻,上司,沈括是一退再退!

    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沈括就是人们口中的那种老好人,这样的人一般不会主动去陷害他人,这也是作者分析沈括背负了千年骂名的告密事件是出自新党授意。

    而沈括之所以不容于新党,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导致。

    在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期间,沈括作为当时新党的得力干将,对新法的一些措施提出了异议。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罢相,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沈括到丞相府汇报政务,吴充问及免役法,沈括建议减免穷人的役钱,吴充赞同并上疏汇报给神宗。十一月,沈括再次上书要求减免下户役钱,并建议朝廷将旧有的差役法和现行的免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差雇并行”。

    免役法是新法的重要内容,规定所有人出钱代替原来的服徭役。但沈括发现其中有个问题,穷户原来是不用服徭役的,但新法铺开后,他们也要交钱代替服役。所以沈括上书吴充,希望能修正这个问题,免去穷户纳役钱的负担。

    沈括以科学家严谨的眼光,发现了免役法的问题,批评都很有针对性,也很到位。

    但是高智商低情商的沈括忘了这一点,你这个观点是在王安石被罢相后提出来的,这是新党万万不能容忍的。

    熙宁十年(1077年),侍御史蔡确以依附大臣(吴充)、越权言事(免役法归司农寺负责)、前后态度不一等理由弹劾沈括。

    七月,沈括被罢去三司使、翰林学士,贬为起居舍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

    元丰元年(1078年),神宗打算起用沈括为知制诰、知潭州,蔡确再次上书,指责沈括“反复无常、附会大臣,被贬不足一年,不宜擢升”,诏命被撤回。

第六百六十一章 梁师成的报复二

    王安石对新法相当固执己见,不能容忍不同意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打个比方,遇到王安石这种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偏偏有能力把你赶出公司的领导,除了那种头特别铁的比如苏东坡这样的,一般人大概率也会像沈括一样做个缩头乌龟吧!

    然后这个领导被下岗了,换了一个新的领导,你去汇报工作,新领导向你询问一下前任领导的政策,你出于良知,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结果这个新领导不但赞同自己的观点,鼓励自己大胆地说,还表示要把这个情况向老板反应(吴充赞同并上疏汇报给神宗)。

    你兴奋了,回去之后立即整理资料,洋洋洒洒泄露一份建议书,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上书要求减免下户役钱,并建议朝廷将旧有的差役法和现行的免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差雇并行”)。

    旧领导提拔上来的那些铁杆看到这个,如何能忍,当即将你划到了叛徒的行列,展开了反击,向老板打小报告,说你靠着溜须拍马迎合新领导(依附大臣(吴充)),跨部门插手他人工作(越权言事(免役法归司农寺负责)),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前后态度不一)来攻击你。

    所谓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老板也就信了,于是你就被打发了,里外不是人!

    随着旧领导的复出,对你更是恨之入骨,用“壬人”(小人)对你进行了总结!

    王安石其实心里很清楚沈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陛下试以害政之事,示欲必行,而与(沈)括谋之,括必尝试。陛下若谓必欲如此,括必向陛下所欲”沈括为了讨好陛下,一定会不顾政策的好坏,坚决执行。

    是的,沈括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纯粹的技术性人才,只要领导你把任务交给他,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告密事件就是这样!但是你能说沈括错了吗?

    可惜王安石没有容人之量,对沈括的结论是“为奸矣”!

    像沈括这样的全方位人才,王安石你随便将其安排到哪个岗位,他都能给你带来惊喜,可你王安石偏偏要将沈括这样低情商的技术性人才卷入到诡杂的政治斗争中去,不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还是极大的浪费!

    王安石听不进不同意见,不能协调各方利益,知人而不能善用,那么他主持的变法焉能不失败?

    因为告密事件,沈括背负了千年的骂名,更是被认定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也因此被梁师成深恨之!

    现在梁师成觉得机会来了,在张安安面前极力鼓吹沈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张安安也是听得十分的激动,如此全方位的人才若是能为自己所用,自己的好多构想估计都能实现!

    当张安安兴奋地向梁师成询问沈括现在何处?能不能将其请来?却被告知此人已死,犹如一桶冷水当头浇下,不由大怒,一脚将梁师成踹飞,你特么有病,把本公子的兴致钓起来了,却告诉本公子这个人已经死了,你小子是何居心?难道本公子三天没打你了,你要上房揭瓦不成!

    梁师成连连赔罪,说是沈括虽死,但是他的族人还有那些随从都还在,这些人都是难得的人才啊,一座庄园再加上这些人才应该可以抵消因果转移买断费了吧!

    张安安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之前梁师成将沈括夸上了天,原来是想将这些人和庄园绑定销售给自己,不过沈括这个人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在课本上见过,能上教学课本的应该是很厉害的,他的族人和随从跟了他那么多年应该是有点水平的,但是梁师成这狗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人,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张安安眯着眼睛,沉声地问道:“小梁子,你从实招来,你和沈括是不是有仇?”

    张安安又不知道梁师成与沈括的恩怨,这是在诈梁师成。

    梁师成与沈括的恩怨,在宫里基本上是人尽皆知,梁师成也无须隐瞒,况且也隐瞒不了,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咬牙切齿地将当年沈括告密事件说了出来,坦言自己就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若非当年苏东坡身陷牢狱,自己也不用净身进宫救父,是沈括害得自己做不成男人,自己与沈家不共戴天!

    梁师成这般坦诚,张安安也是始料未及,不过有一点张安安是认同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人,而告密者不管是古今中外都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由对梁师成产生了同情,原来这小子居然是苏东坡的私生子,现在还在想着要为父报仇,我得帮他一把,也算是给苏东坡出出气吧!

    张安安突然浑身一震,想起了以前网上看到的有关爱迪生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其实是个自私自利窃取他人成果的资本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47年出生于美国西部一个商人家庭。父亲经商,母亲教书,他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赶出学校,随后就像开了挂一样,先后发明了“一千多项”重要发明。

    首先我们得知道爱迪生是个成功的商人。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不用多介绍了吧,它的创始人就是爱迪生。

    爱迪生的很多发明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来自于他实验室里的员工,其中更是有一个名字叫特斯拉的员工,一生有700到1000项发明,其中大多数归于爱迪生名下,当特斯拉问爱迪生索要专利费的时候,爱迪生却嘲笑他:“特斯拉,您并不懂得美国式的幽默”。

    至于说大家都认为爱迪生是电灯泡的发明者,那么真相是早在1810年,英国一位叫汉弗里·戴维化学家,就在实验室里制作了电灯。而且爱迪生也不是第一个申请白炽灯专利的人,英国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约瑟夫·斯旺,早在1878年就获得第一个白炽灯专利。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通过长达六年花高价钱打官司赢来的,并且将白炽灯用于商业用途,推广到全世界,所以全世界人都认为他是白炽灯发明者。实际上他只能算是白炽灯改良者,使用了更赖用的钨丝而已,或者说是白炽灯的推广者更确切!

    什么叫发明?发明是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如果说爱迪生用钨丝替换了碳丝,因此灯泡的发明者就成了爱迪生,那如果我用比钨丝更赖用的材料做灯丝,灯泡的发明人就变成我了吗?这不显得荒唐可笑么!

    张安安是个相信团队力量的人,觉得沈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如此巨大的成就,很有可能和爱迪生一样,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团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374/ 第一时间欣赏宋吹最新章节!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所写的《宋吹》为转载作品,宋吹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宋吹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宋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宋吹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宋吹介绍:
意外穿越,遭遇地狱模式开局,穿越福利迟迟不到,菜市口一日游即将开启,怎么办?
张安安表示自己还能再吹一会。宋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宋吹,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宋吹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