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宋吹TXT下载宋吹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宋吹全文阅读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宋吹txt下载     宋吹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七十七章 无所不用其极的文官集团一

    文官集团的这一系列骚操作,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武学招不到学生。

    不过这个问题,如果让武将集团来操作的话,那是难如登天,但是对于善于操控舆论的文官集团来说,那是专业领域。

    前文就说过了,赵宋初立,武人的名声已经在动荡的五代十国被自己败坏殆尽了,虽然有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但是由于国家还没有统一,下面那些小军头可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当时的武将集团的势力可是远在文官集团之上,太祖出于制衡的考虑,选择了打压武将集团,这很正常,不管是谁做这个皇帝,只要智商在线,都是这个选择。

    经过太宗、真宗两位后继者因为某些原因,继续了打压武人的政策,并且真宗还写下了著名的《劝学诗》,社会上重文轻武的风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文官集团也在同时不惜余力地抹黑武人。

    武人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又经过了几代人不惜余力地打压和抹黑,赵宋已经普遍形成一个观念-文贵武轻。

    文官集团抹黑武将集团的很多资料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有这么一则故事因为一句名言而被流传了下来,甚至有人断言,赵宋从这一句话开始,便注定了其结局,我对此深表认同,故事虽然是假的,话也是假的,但正是因为是假的,才显得分外的可怕,这代表了文官集团抹黑武将集团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生编硬造都出来了,而当时的世人还津津乐道信以为真。

    这就是那句著名的“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

    这个典故记载于南宋史学家王铚编写的《默记》,《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主流史书并未记载,《默记》中的这段记载就成了孤证,使得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

    王铚编《默记》:韩魏公帅定,狄青为总管。一日会客,妓有名白牡丹者,因酒酣劝青酒曰:“劝斑儿一盏。”讥其面有湼文也。青来日遂笞白牡丹。后青旧部焦用押兵过定州,青留用饮酒,而卒徒因诉请给不整,魏公命擒用,欲诛之。青闻而趋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于阶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曰:“总管立久。”青乃敢退。盖惧并诛也。其后魏公还朝,青为枢密使,避水般家于相国寺殿。一日衩衣衣浅黄袄子坐殿上指挥士卒,盛传都下。及其家遗火,魏公谓救火人曰:“尔见狄枢密出来救火时着黄袄子否?”青每语人曰:“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其后彗星出,言者皆指青跋扈可虑,出青知陈州。同日,以魏公代之。是夕,彗灭。

    《默记》记载了有关狄青的这样几件事:

    一、有名妓女叫白牡丹的,喝酒时嘲笑狄青脸上的伤疤,狄青过后拷打这个妓女。

    二、一天,狄青的旧部下焦用路过定州,狄青就接待焦用。不料,焦用的部下到韩琦那里告状,说焦用不法。韩琦把焦用抓了,想杀死焦用。狄青向韩琦求情,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言下之意是说高中状元在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宋朝有中了进士之后在东华门唱名的规矩。随后韩琦当着狄青的面杀了焦用,狄青当时就吓傻了,站在那里动都不敢动。韩琦说狄青你是不是站得太久了?狄青这才敢退下,还害怕韩琦连自己一起杀了。

    三、狄青任枢密使,京城发生水灾,狄青搬到相国寺住,穿着黄色的袍子指挥士兵。不巧发生火灾,韩琦问救火的人:“你看到枢密使救火时穿着黄袍?

    四、韩琦任枢密使时,狄青到处说:“韩枢密使官职和我一样,我只是没中进士而已。”

    五、天上出现彗星,是不吉之兆,有人说这是因为狄青飞扬跋扈,皇帝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任韩琦为枢密使,彗星就不见了。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欧阳修的学生。

    《默记》是王铚写的一本笔记,主要记载了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成书年代约在绍兴五年(1136年)后不久。

    《默记》的记载有很多是比较详细务实的,足以补史料之遗缺,但也有不少篇幅记载了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而且有些记载也有不尽准确者,比如有一篇说张茂实是真宗之子。

    这件事在当时传得是沸沸扬扬,但这是一件早有定论的公案,《续资治通鉴长编》里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王铚撰写《默记》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

    一、他自己本人的亲身经历。

    二、得之于其父亲的口述。

    三、从其书抄录。

    介绍了《默记》,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记载了狄青的几件事最大的可能来自于王铚的父亲王萃,而王萃正是欧阳修的学生,至于说王铚会不会是从其他书籍抄录来的,一来转录的话,一般都会表明出处;二来,从流传到后世的宋人笔记中,关于“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记载,《默记》是孤证。

第六百七十八章 无所不用其极的文官集团二

    我们先来看看“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韩琦基本上是不可能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的原句是“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注意了,是状元,意思是考取了状元才是好男儿,韩琦自己也不是状元,他中的是榜眼。如果这么说的话,韩琦岂不是连自己都骂进去了?而且这句话打击的对象也太多了,每一届科举都只有一个状元,岂不是其他人也都不是好男儿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将状元改成唱名,来表达只有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才算好男儿。

    这么重要的一句话,《默记》会记错?

    其次,此事发生在定州,在其他史料几乎从未找到类似的事件。《续资治通鉴长篇》曾记载有军队路过定州,韩琦看到军队纪律松弛,于是留住这支军队,加以训练,使之成为强军。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韩琦在定州期间杀过什么将军,或与狄青有过什么冲突。

    再次,韩琦杀焦用的原因是焦用贪污,大概率是克扣军饷,不然也不会有士兵去闹。

    《宋史》明确记载狄青“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而且文官集团弹劾狄青就有这么一条,狄青将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财都分给了手下的将士,效仿古人收买人心!可见狄青是赵宋难得的一个不爱财的武将。

    如果焦用是因为贪污引起将士哗闹,只怕以狄青的性格,别说求情了,拿起刀第一个要砍焦用的就是狄青了。

    最后,注意了,“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曰:“总管立久。”青乃敢退。盖惧并诛也。”

    韩琦当着狄青的面杀了焦用,狄青当时就吓傻了,站在那里动都不敢动。韩琦说狄青你是不是站得太久了?狄青这才敢退下,还害怕韩琦连自己一起杀了。

    狄青这种战场上无敌的猛将,单枪匹马闯杀敌阵都没见眨一下眼睛,杀得党项人闻风丧胆,被称为“捏面将军”,居然会见到焦用被杀吓破了胆?还动都不敢动?还盖惧并诛也?

    盖惧并诛也,是个结语,点出了狄青害怕的原因,影射了狄青也是个贪污之人,所以见到焦用因为贪污被杀,盖惧并诛也!

    这就看得出来,文官集团污蔑武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吧,需要弹劾狄青的时候,你狄青不爱财,与将士同甘共苦就是收买人心;需要败坏狄青人品的时候,那就是盖惧并诛也!一张嘴两层皮,掌控了话语权的文官集团拥有最终解释权。

    再来看看狄青拷打白牡丹一事,同样也是在抹黑狄青。

    一个娇滴滴的美女,被狄青一介武夫痛打,很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的。

    这件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了,如果放到当今社会,一个浴血疆场的战斗英雄被一个风尘女子当众取笑,只怕都不用战斗英雄自己出手,政府就会将这名风尘女子抓起来吧,英雄岂容轻辱!而广大人民群众也会拍掌称快吧!

    不过放到赵宋,在普遍看不起武人的社会风气之下,这种事情还真有可能发生。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大家就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社会风气在文官集团的潜移默化之下,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狄青,皇帝一手提拔出来的亲信,是宋仁宗效仿汉武帝培养霍去病培养出来的武将,被宋仁宗誉为是自己的关羽,都要被一个下贱的风尘女子当众取笑,那么其他的武人呢?只怕社会地位会更低了吧!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宋仁宗设立的武学为什么会找不到学生了。

    如果这件事是假的,那么这又是一个文官集团不惜余力抹黑武将集团的有力证据。

    不管这些事情是真是假,王铚撰写《默记》的时候,能将其收录进去,就说明至少在当时王铚是相信这些事情是真的。

    连王铚这样的官宦世家都相信了这样的事,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百姓了,当所有人都相信的时候,是真与是假还重要吗?

    为什么人们都会相信,甚至连王铚这样的官宦世家也深信不疑,这就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是这样了。

    这样的社会风气是谁的责任?

    掌控了舆论导向的文官集团必定是幕后黑手,皇帝都没有这样的实力。

    纵观历史,舆论向来被文官集团所控制的,是与皇权抗争的有力武器。

    之所以在武林大会之前写了这么多的废话,其实就想说明一件事,利益集团一旦形成之后,为了利益会无所不用其极,不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皇帝也会被绑上其战车,直至另外的利益集团崛起将其取代,比如蒙元灭宋,蒙古人的利益集团崛起,取代了赵宋的利益集团。

    能打败利益集团的只能是其他的利益集团,这是由人性所决定的,很黑暗,但这是一个事实!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看似荒诞不经的背后,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一切都将豁然开朗!

    赵宋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想要改变这一切除非有另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出现,不然赵宋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而张安安因为缺钱,想到了拉着皇帝一起赚钱,无意中将赵宋的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宦官集团都拉进了皇家商行,这就等于将赵宋的最大的三个利益集团合并了。

    如果没有高额的利益,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宦官集团是不可能合并的,赵宋就这么大,多打击对方一分,自己这边才会多一分利益,合并那是不可能,将对方打趴下才是真的。

    如果张安安光有火枪、香水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太小瞧了这些利益集团的胃口了,但是张安安有一样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梦寐以求,无法抗拒的。

    在这样东西面前,财富就是浮云,这就是---长生!

    在长生面前,一代伟人心目中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四位帝王都沦陷了。

    始皇帝在完成大一统之后,便开始踏上了求仙问道之路。

    汉武帝就更不用多说了,这位为了长生就曾经公开说过“要是能象黄帝那样,我能把妻子、儿女像旧鞋一般扔掉。”其求仙问道之路,简直可以写一本书了。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长生,长期服用所谓的仙丹,最后更是服用阿三的仙丹而亡,不得不佩服唐太宗对于长生的执着,阿三的东西连饱经地沟油淬炼过肠胃的后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啊!

    宋太祖赵匡胤倒是没有表现出对长生的渴望,但是这个真不好下结论,因为宋太祖暴毙的时候,赵宋连统一都还没完成,宋太祖还顾不上这个问题。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非常渴望长生的,曾经派人千里拜寻长春真人丘处机。

第六百七十九章 武林大会一

    在长生面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就没有一个能不动心的,只要看看某个赌王一天一个亿的在续命;有着超人之称的富豪大手笔投入前途未仆的生命科学研究;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持续火爆;就可以知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以及对生命的渴望。

    张安安的出现,给了所有人一个希望。

    以前的秦皇汉武求仙问道也都只敢把目标定在普通的仙人,比起仙尊之子这个身份,不知道要相差了多少,现在仙缘就在眼前,能不好好把握吗?

    上至赵佶,下至梁师成,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只要把张安安这个仙界太子爷给伺候好了,长生终究会有的,甚至飞升仙界也不是梦想。

    所以赵宋的这些权贵们才会陪着张安安玩闹,仙尊之子想干嘛,我等陪着就是了!

    仙尊之子爱玩闹,想举办武林大会就举办吧,皇帝想当武林盟主就当吧,我等也无须阻拦免得恶了仙尊之子。

    但是随着无忧洞的轻易被覆灭,所有人就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以前包龙图费尽心思没有办成的事,在仙尊之子面前,也就是一念之间。

    仙尊之子只是动了覆灭无忧洞的念头,然后一切便都像安排好了一样,一环扣一环,最后一个平推,为祸多年的无忧洞就算是土崩瓦解了。

    到了这里,利益集团对张安安是怕的成分多,也就是维持好关系不要得罪了仙尊之子招来灾祸。

    等到张安安松口,说是只要灭了西夏就有长生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在长生面前,没有人能忍得住,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长生之法是只能皇帝一个人受益还是能集体分享的?

    不过张安安不说,谁也没有这个胆子去逼问,潘意和无忧洞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得罪了仙尊之子,报应就在眼前,绝不拖泥带水,大家是想长生不是想求死!还是老老实实按照仙尊之子划下的目标做吧!

    于是在长生的诱惑下,赵宋的几大利益集团摒弃前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灭夏已经被提上了议程。

    而且随着张安安的那份简陋版世界地图,使得赵宋的权贵们知道了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富饶的地方,与美洲大陆一比较的话,原本在自己等人心目中富饶无比的九州大陆就是块贫瘠之地,那么找到了美洲大陆之后,如何夺取美洲大陆,也是要被提上日程的,这是仙尊之子的彩礼,大义名分已经有了,难道还留给殷商后裔吗?面对这么大的利益,如果不动心的话,那么利益集团也就不是利益集团了。

    有了这么些的改变,赵宋的政策也开始产生了变化,继续打压武将集团就不再适合了。没有一个王朝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会选择打压武将集团的,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飞鸟狡兔(利益)已经出现了,良弓走狗(武将集团)也该发挥作用了。

    放在以前,武林大会就算能顺利召开,最后也会像武举一样,被文官集团玩变样的,就算张安安是仙尊之子也不行。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之前坊间对于武林大会的召开还是有些零散的闲言闲语,但是随着恩科结束(世界地图的出现和美洲大陆作为彩礼),几个天下闻名的大儒在不同的场合公开宣扬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重新定义了游侠的概念之后,闲言蜚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于群雄大破无忧洞的肯定与赞美!本朝太祖从军之前的那一段游侠经历也被重新翻了出来广为传播,其中以千里送京娘最受百姓的喜欢。

    所以,这次赵佶特意以本朝太祖千里送京娘作为开篇,告诉天下人本朝太祖也是做过游侠的,正是这段游侠经历,使得本朝太祖领悟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毅然从军,结束了动荡的五代十国,开启了赵宋的篇章!

    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以前一直是在坊间流传,从未得到来自官方的认证,属于小道消息那种。

    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还和老兄弟们喝酒的时候说说这一段故事,等到了做了皇帝以后,出于平衡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政治考虑,这段经历就再也不提了,因为重新将这段历史提出来,很容易释放出一个错误的政治信号,赵匡胤如此成熟的政治手腕,是绝不会在这种问题上犯错的。

    等到高梁河车神继位后,若非《飞龙记》的作者是赵普,赵宋的开国宰相,只怕《飞龙记》都要被销毁的,不过想要流传开来,恐怕就有点难了。

    今天,百姓们终于从皇帝的口中证实了千里送京娘的真实性,不可谓不是一个大惊喜,英雄豪杰们更是兴奋地小声呼叫起来:“原来太祖当年也闯荡过江湖!”

    可是还没等这些英雄豪杰们高兴,赵佶就一盆凉水浇了下来。

    游侠群体为什么一直没有被主流社会接纳,那是因为侠以武犯禁。

    古人对于游侠的定义“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

    这些人武力强大,拉帮结派,欺压乡里,不服官府管教!

    这很形象,基本上豪杰们都是这样的,不然英雄豪杰又不事生产,哪里来的钱财潇洒啊?靠祖上留下来的,毕竟是少数。

    虽然英雄好汉们也做些好事,但大都是凭着一时冲动与所谓的义气,大部分人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欺压良善。

    赵佶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总结,然后表明自己得张安安提醒,游侠的本质是好的,只是被一小部分人破坏了群体形象,而且游侠报效无门,也加剧了这种情况,若是有人能引导游侠,将其纳入正轨,使其为国效力,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张安安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于是和皇帝打了个赌,由他出面号召群雄围剿无忧洞,来向皇帝证明,游侠这股力量若是引导的好,是国家的一大助力。

第六百八十章 武林大会二

    赵佶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了这次武林大会的目的,游侠这个群体必须有人引导,打击那些以武犯禁的一小撮败坏游侠名声的坏人,而自己深感于太祖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游侠,这次是以赵人吉的身份参加武林大会的,和在场的各路英雄豪杰们一起推举武林盟主,来带领大家走上正轨。

    赵佶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所有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武林盟主非赵人吉莫属了,不然谁能谁敢带着皇帝走上正轨啊?

    刘混康、智清大师、古胜、宋江四位武林大会的发帖人齐齐上前,异口同声地推举赵人吉为武林盟主,其他英雄豪杰也是纷纷跟进。

    为了防止今天的场合出现不和谐的声音,那些有头有脸的英雄豪杰都已经被提前打过招呼了,而且能来参加这次武林大会的英雄豪杰本来就是抱着报效国家的目的,所以最终赵人吉毫无悬念地以全票当选成为了武林盟主。

    赵佶当选了武林盟主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盟!然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盟规,比如要遵守朝廷的律法。。。

    最后,赵佶宣布,朝廷和各大商行会不定期地在天下盟发布各项任务并表明任务的积分和赏金。

    这是赵佶和张安安商量好的,将游侠群体以天下盟的形式收为已用,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些英雄豪杰怎么安排才是重点,收了不能用,那么只怕用不了几天,这些人都会鸟兽散去,天下盟也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英雄豪杰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睡,这笔开销是不可能从朝廷走的,皇帝自己贴钱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必须要有来源,才能将天下盟维持下去。

    张安安从后世的网游中得来了灵感,以积分和赏金的形势发布任务,一来可以给这些英雄豪杰找点事做;二来可以让这些人有个收入来源;三来可以以积分的形式让这些人有上升空间,最后实现进入体制的梦想。

    张安安以围剿无忧洞为例,提出给参与围剿无忧洞的英雄豪杰颁发“侠之大者”荣誉勋章。

    勋章是花不了几个钱的,但这是一种荣誉,是游侠最喜欢夸耀的资本,满足了游侠的虚荣心,只要看看今天的现场就知道了,得到勋章的这些游侠们,就没有一个是把勋章塞进怀中的,都是挂在了胸口,恨不能让所有人都看到。

    荣誉不能当饭吃,所以还得有积分和赏金跟上。

    积分是可以兑换官职的,一百积分对应了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二百积分对应了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

    而这次参与围剿无忧洞的好汉们便都得到了五十积分,现场已经有官员在登记造册了并将积分的兑换表张贴出来了,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的兑换积分是一百万积分。。。

    兑换表一出来,群雄便纷纷挤上前去,有人已经在开始计算了,那些几十万分的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只要一百积分啊,围剿无忧洞便已经有了五十积分,也就是说只要再参加一次类似围剿无忧洞的行动,获得五十积分,以后自己就有品阶了。。。

    参与围剿无忧洞的好汉不但有勋章有积分还有赏金,不多,一百贯一个人,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是张安安个人掏的。

    围剿无忧洞是张安安以自己名义和朝廷联合发布的,勋章和积分是朝廷给出的,赏金就需要张安安个人出资了。

    英雄豪杰们对于这样的奖励方式极为满意,名誉、地位、金钱都有了,这样的日子有盼头了,当场就踊跃要加入天下盟。

    赵佶也顺势宣布了加入天下盟的条件。

    收到武林大会请帖的,若是没有异议,视为自动加入天下盟,其后再想加入天下盟,至少要有三名天下盟正式成员联名推荐,经过严格考察后方可列入预备役,在预备役期间,必须主动完成任务,得到至少十个积分,方可成为天下盟的正式成员!

    天下盟的总部设立在皇城司,朝廷各级衙门以及各大商行可以到天下盟总部发布任务;

    朝廷各级衙门以积分+赏金的形式不定期地发布任务,比如协助官府捉拿通缉要犯、围剿盗匪。。。

    其中皇城司会定期发布刺探敌情以及全国各地的情报,视情报价值给予积分+赏金的奖励。

    各大商行只能以赏金的形式发布任务,比如押送货物,追查失物。。。

    赵佶宣布完毕,高俅已经表示等到武林大会结束,皇城司已经准备好的任务就会发布,比如刺探敌情,全国各地的情报等等,种类繁多,随时更新,长期有效,欢迎好汉们前来接单!

    包定也上前表示皇家商行的神仙醉、香水业务,即将发展到大辽,届时也会到皇城司发布各项任务。。。

    这是张安安参考了后世的网游,让皇城司和皇家商行发布一些日常托底任务,比如刺探军情的积分就比较高,赏金也比较优厚;全国各地的情报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连各地的物价也在其内,不过这些嘛,那个积分就少的可怜了,赏金更是一分没有;不过范权经过了严密的计算,像这些小活,只要能坚持跑上个十年,凑满一百积分还是可以的。

    高俅和包定一宣布,英雄豪杰们便沸腾了,不过更大的惊喜是张安安的。

    张安安上来宣布了其和朝廷联手发布的一个任务,比武,与各国使节团比武,胜出者将获得朝廷给予的二百积分和张安安的一百贯赏钱。

    本来张安安觉得这种生死相搏,最起码得一万贯起步,被高俅赶紧劝阻了,张安安一下子把起点拉得这么的高,以后若是还要发布这种任务怎么办啊?

    高俅将赏金定在了一百贯,表示赏金只能意思意思,好汉们真正看重的还是积分,本来高俅定下的积分是八十分,但是张安安觉得这样太少了,有点对不起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好汉们,强硬地坚持二百个积分,最后高俅上报皇帝后,妥协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 武林大会三

    二百个积分的任务出现了,那些接到武林贴已经自动加入了天下盟的英雄豪杰们沸腾了,二百个积分意味着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至于说张安安的那点赏金,根本就没有人在乎。

    这次参加比武的使节团有辽、夏、大理、高丽、日本五个,每个使节团比试五场,一共需要二十五个好汉,但是报名的好汉已经突破了三百大关,可以说这次拿到武林贴的各路豪杰都报名了,就连吕大、胡六之流也都报名了,西夏的武士不一定打得过,但是那个日本武士这么矮小,没理由打不过啊,试试运气,万一抽中了日本武士,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不就到手了!

    狼多肉少,最后还是在刘混康、智清大师、古胜、宋江四人的商议之下,直接指定了二十五名武艺最高强者,然后张安安表示再放五个名额以防万一。

    接下来便是各国使节的抽奖环节,为了以示公平,张安安将二十五张写着名字的纸条放入了箱子,由各国使节上前抽取比试的对手。

    萧奉先一马当先,正要将手伸入箱子,却被笑眯眯的张安安拦下,提醒其注意风度,让大理、日本这些小国家先抽才对嘛。。。

    张安安这么一说,萧奉先也无所谓,反正萧奉先对大辽武士的勇武有着绝对的信心,于是伸手将紧随其后的西夏使节哈桑扒拉到身后,示意日本、大理、高丽先上。

    日本、大理、高丽、西夏的使节抽取了对手之后,萧奉先正要上前,张安安又拦住了萧奉先,表示自己想和萧奉先在原先的赌注上面再玩一把大的,就不知道萧奉先有没有这个胆量跟进?

    张安安的好赌在东京城里是出了名的,萧奉先也不足为奇,只是不知道张安安想赌什么?万一自己输了,能不能承受?

    张安安表示自己一向很是敬佩那些好汉的,听说杨无敌的尸骸至今还在大辽境内,有心想迎回杨无敌的尸骸,让其叶落归根,接受子孙的祭拜,所以想和萧奉先赌上一场,就赌明天的比武,五局三胜,辽人的武士不是赵宋好汉的对手,赌注二十万贯!

    张安安若是输了,当场双手奉上二十万贯;萧奉先若是输了,必须协助张安安派出的前去收集杨无敌以及这些年战死在大辽境内的将士的尸骸的佛道两家弟子,保证其安全,使其能顺利完成使命!

    这是张安安上次在彩排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两位禁军将士的谈话。

    一个将士在说其太爷爷当年战死沙场,子孙不孝,未能找回祖上的尸骨,至今还是孤魂野鬼,自己想请假到大辽境内去找寻太爷爷的尸骨,虽然希望渺茫,但是自己尽力了,心里也能好受些。。。说到悲痛处,双目泛红,隐有泪珠。

    另一个将士则在安慰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就算找到了,你也分别不出哪些尸骨是你太爷爷啊。人家这么大的杨家,至今还没有迎回杨无敌的尸骨,你还是算了吧,不要多想了。。。

    张安安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想到萧奉先是辽皇的心腹,在大辽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很缺钱,只要自己拿出真金白银的高额赌注,萧奉先必定会忍不住的。

    为了确保与辽人的比武能赢,张安安做了点手脚,将卢俊义、武松、花荣、晁盖、华斋这五个人单独列了出来。

    卢俊义那是水浒传的武力天花板,张安安很有信心;

    武松沉着冷静,在关键的时候总能逆风翻盘,张安安也有信心;

    花荣箭术无双,有着小李广之称,张安安有一半的信心;

    晁盖,托塔天王,勇力过人,张安安也有一半信心;

    华斋是刘混康推荐的道家弟子,据说武艺在道家都是数一数二,只是稍逊卢俊义一筹,比武松还强上一点,不过据周桐所言,因为不是生死相博,武松不敢放手一搏,不然生死难料;

    这五个人都是经过周桐鉴定过的,张安安很有信心,看看库房还有二十万贯,决定全部押上。

    为了确保萧奉先抽签的时候能抽到这五个人,张安安让人做了点手脚,起先放入箱子里的名单是没有卢俊义等人的,所以张安安必须拦下萧奉先,让其最后一个抽签。

    等到其他使节抽签完毕,张安安和萧奉先说要赌把大的,吸引了萧奉先的主意,主持抽签的人趁机将卢俊义等人的名字与箱子里剩下的名字调换了,这也是之前张安安说要准备三十个名额的最主要原因。

    萧奉先一听赌注是二十万贯的真金白银,这可是萧奉先目前急需的,先不说萧奉先对大辽武士的信心,就算是输了,不就是些尸骨嘛,萧大王难道连这点主都做不得吗?唯一有点困难的就是杨无敌的尸骨了。

    当年杨无敌战死,耶律斜轸割下杨业的首级,献给了辽皇,杨无敌的首级被世代辽皇珍藏。

    萧奉先故意面露难色,表示其他的都好说,只要公子吩咐一声,自己这边派人协助都没问题,就是杨无敌的首级被收藏在辽皇的库房,是辽人武力的象征,这个恐怕有点难度。。。

    就在张安安以为萧奉先不敢赌的时候,萧奉先话锋一转,表示既然张安安开了口,不管输赢,只要张安安再给自己一千瓶香水,自己必能说服辽皇归还杨无敌的首级。

    自从那天用上了香水之后,萧奉先就知道有着浓郁体味的草原汉子是无法抗拒香水的魅力的。

    一千瓶香水只要带回大辽,再加上张安安的面子,辽皇必定会归还杨无敌的首级的。

    行!张安安一锤定音,一千瓶香水就当是促销了。

    萧奉先如张安安所愿的抽到了卢俊义等人,不过此时天色已晚,比武被安排到了明天。

    张安安在回府的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跪拜,都是当年战死他乡的将士的后代。

    当张安安到府的时候,已经闻讯赶来的杨家的孤儿寡母早已跪拜在此:“大恩不言谢,杨家谨记公子大恩!”

    正在为扭转赵宋气运而忙碌的赵佶也将梁师成派到了张府,表示想和张安安商量一下,这个迎回将士尸骨收买人心的举措能不能让给自己?

    张安安无所谓,本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没有想过那么多,纯粹的只是想为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做点事,爽快地答应了赵佶的请求,还指点了一下梁师成,这是一个扭转气运的好机会,让赵佶好好把握住。。。

    梁师成也赶紧表明赵佶的态度,正是因为看到这是一个扭转气运的好机会,官家才不得不厚着脸将公子的功劳站为已有,还请公子见谅。。。

    张安安大肚地挥了挥手,都快成一家人了,官家早点扭转气运,自己也好早点娶梦月过门。。。

第六百八十二章 武林大会四

    五朝门前人头簇拥,今天是好汉们与各国武士比武的大日子,京城的百姓已经早早地来到了五朝门,就连一向深居简出的杨家的寡妇们也都倾巢而出,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今天与辽国武士的比武不管是输赢,辽人都要将归还杨无敌的尸骨了,这得感谢花花恶少张安安!

    不过,从今天一早便有流言传出,真正想迎回杨无敌和战死他乡的将士们的尸骨的是当今官家,只是其怕辽人坐地起价,于是委托了花花恶少张安安,凭借其与辽皇的良好关系,这才做成了这件事。。。

    在一阵锣鼓喧天之后,已经凭借着军功荣登太尉的高俅主持了今天的比武。

    今天第一个上场的是大理武士。

    大理是由郡望武威的段思平建立的,其立国还在赵宋之前。

    当年太祖建立赵宋后,大理主动上表称臣,从965年到1116年期间,大理至少十一次申请让宋朝对其进行册封,想当宋朝的藩属国。

    但是,除了宋太宗曾册封大理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册封大理国王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习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外,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不予理睬,不接纳。

    赵宋宁可每年花费大量的钱财从大理进口马匹,也不愿意接纳大理,实在是不愿意惹火上身,自找麻烦。

    大理国的前身南诏国,曾经是唐朝的藩属国,但是,南诏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攻击大唐,给大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后大唐的灭亡,都与南诏不无关系。

    段氏建立了大理之后,其国内各种势力,各种矛盾复杂,豪强地主太多,谁也不服谁。

    一旦赵宋接纳了大理,成为了大理的宗主国,那么一旦大理国内出现动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寻求宋朝的保护,要求宋朝出兵加以维护。

    可是大理崇山峻岭,地形复杂,赵宋一旦出兵的话,很有可能深陷泥潭,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南诏那样的悲剧,又有可能重演。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大理段氏的戏份很多,君臣和睦,可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大理段氏早已经大权旁落,沦为了傀儡,军政大事尽落高家之手,高家才是大理真正的无冕之王。

    大家都知道,大理段氏一言不合就出家,其历史上大部分的君王有着不乐为帝,禅位为僧的好习惯,初一看还以为大理段氏看破红尘、世外高人,其实那是不得已,一个两个帝王出家为僧还可以理解,但是这么多的帝王急不可耐地出家为僧,真相只有一个,当皇帝还没有当僧人来得自由快活!

    大理段氏自段思平于937年建国,至段思聪于951年继位,短短十四年间,大权便旁落到了宰相高氏手中,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理段氏开启了不乐为帝,禅位为僧模式。

    大理高氏世代为相,期间更是以“素兴在位,荒淫日甚”为理由将大理段氏的昭明帝段素英废掉。

    知道了吧,这一位不肯出家为僧,结局就是被废,还背上了“荒淫日甚”的名声。

    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

    高智升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寿辉。

    段寿辉上位同年便不乐为帝,禅位为僧,将皇位让给了堂弟段正明,也就《天龙八部》里面段誉的伯父保定帝。

    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

    大理高氏已经不满足躲在幕后了,自己也想尝尝皇帝的滋味了。

    不过其在位二年后病重,遗嘱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氏。

    高升泰做了两年皇帝才真正体会到在大理做皇帝究竟有多难,以前高家躲在幕后还可以,做了皇帝后,一下子成了国内各种矛盾的集中地,这才知道为什么段氏视皇位如蛇蝎了,只要一有接班人,便立即撂挑子了。

    高升泰在临死之前,大概率是拉着儿子高泰明的手一再告诫,这个大理皇帝真不是人做的,爹爹不信邪,做了才两年,就被搞得焦头烂额,油尽灯枯。如果不做这个皇帝,爹爹做不定还能多活个十年八年的,你一定要牢记这个教训啊,要想多活几年,这个皇帝千万做不得啊,这种苦差事还是还给段氏吧,咱们自己只要牢牢把控好军政便行了。。。

    高泰明大概也是看到了高升泰的辛苦,吓得赶紧把皇位有还给了段氏,这个皇帝还是你们段氏来做吧,我们高氏还是适合做宰相。

    于是皇位又回到了段氏手中,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接过了皇位,仍号“大理”,史称后理。

    这个段正淳便是《天龙八部》中的镇南王,段誉的父亲。

    在《天龙八部》中,段正淳寻花问柳,除了儿子不是自己的,私生女遍天下。

    可是历史上的段正淳是出了名的妻管严,妻子是高升泰的妹妹高升洁,被誉为“国中才女”,在《大理古佚书钞》一书中录有段正淳写给高升洁的赞妻文:“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今天登上擂台的大理武士便是如今大理国主段正淳与高升洁的独子-段正严,也就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段正严出生于1083年,今年年方19,师从六铉,习得一身好武艺。

    六铉学识渊博,文韬武略,与中原周侗齐名。六铉因妻亡出家,慕大理龙山苍屏而留居无为寺,机缘巧合之下收了段正严为徒。

    在六铉的精心教导之下,段正严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有心改变当前大理段氏的困境,向母亲高升洁禀明自己武艺大成,希望能到大宋游历,增长点见识,以后也好接过治理大理的重任。。。

    段正严是段正淳的独子,高升洁所出,已经注定是大理国下一任国主。

第六百八十三章 武林大会五

    高升洁是高升泰的妹妹,相国高泰明的姑姑,姑姑发话了,掌控了大理国军事外交的高泰明也知道姑姑对于这位独生子的溺爱,出去历练就历练吧,只要在高家的视线内就行,于是将段正严安排到了这次出使大宋的使节团中,担任副使。

    段正严之所以想到大宋游历,其实是想亲自了解一下大宋君臣对于大理国的看法。

    段正严清楚地知道,段氏想要翻盘摆脱高氏的控制,在国内民心已归高氏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外援介入,而赵宋便是那个最合适的外援。

    从965年到1116年期间,大理至少十一次申请让宋朝对其进行册封,想当宋朝的藩属国。

    也就是说,大理段氏自从大权旁落之后,便在不断地向赵宋求救,可是大宋君臣对于大理国内的情况很了解,受制于国力,宁愿失去大理这个养马之地,也不愿意掺和进这个泥潭。

    大理段氏向大宋求救,起先高氏还是很害怕的,毕竟中原政权十分注重礼法,像高氏这样欺主的权臣一向是被中原政权所厌恶的,这也使得高氏老老实实地待在相位,不谋皇位。

    但是随后高氏就发现,好像大宋并不怎么待见大理,对于段氏的积极靠拢,大宋君臣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予以搪塞推辞。

    于是高升泰终于忍不住了,过了一把皇帝的瘾。

    高升泰做了大理皇帝之后,也没见赵宋有什么反应,可是却被国内的各种矛盾压垮了,终于明白大理皇帝就是个坑,谁当谁后悔,可是自己已经做了皇帝,不能后悔了,在临死前赶紧吩咐儿子把皇帝这个坑还给段氏。

    自那以后,高氏也算是明白了,赵宋根本就不愿意掺和大理的国事,所以段正严想去大宋历练就历练吧,反正人家看不上。

    段正严来到东京后,一边深感于东京的繁华,一边也在积极想办法如何与大宋的官员沟通。

    可是谁曾想,段正严这边还没来得及开始行动,辽人的霸道便让段正严大开眼界,就在东京城,辽人肆无忌惮地将各国使节劫掠一空,然后大宋禁军便接管了治安,除了辽人能自由行动外,其他谁都不能轻易外出了。

    这次的武林大会让段正严看到了希望。

    昨天是段正严第三次见到张安安,第一次是在天宁节大宴上,张安安一边高喊着“上天有好生之德”,一边用能发出巨响的东西残酷而又冷静地射杀辽人武士也速达达,给段正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知道张安安能在天宁节大宴这种场合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戮,还能和赵宋皇帝谈笑风生,必定是在赵宋极有权势之人。

    事后,段正严就开始密切关注了张安安,各方情报也相继汇集而来,对于张安安的情报打听并不费事,随便到大街上打听一下就有了,萧大王以骏马赔罪尤为被段正严关注,辽人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好说话了?随后的使节团被抢,让段正严知道了,辽人还是那个辽人,只是张安安和别人不一样,萧大王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

    段正严第二次见到张安安是千年约战,张安安和赵宋皇帝的千年约战当场就震撼了段正严,原来赵、张两家都是身负绝学,一出手就是天崩地裂。。。

    段正严是高升洁的独生子,这个女生外向,尤其是有了子女之后,那一颗心便全扑倒了子女身上。

    段正严想到大宋游历,高升洁这么一个能将段正淳调教得写出“妻叫东走莫朝西”的“国中才女”,岂能不明白这个儿子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

    高升洁利用自己的身份,成功说服了掌控大理军政大权的侄儿高泰明,让段正严得以跟随使节团出使赵宋,虽然使节是高氏族人,但是在高升洁的安排下,段正严才是整个使节团真正的主事人。

    在历史上,1108年,大理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

    登上皇位的段正严成功地被赵宋接纳,宋徽宗赵佶拜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宋史》)。

    有了赵宋的撑腰之后,段正严在母亲高升洁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了高氏家族的内部矛盾,使得高氏内讧,从而一度巩固了段氏统治权。

    为了进一步平衡高氏,段正严还积极联姻周边各部作为外援,由于其母高升洁曾经严厉限制段正淳婚姻,结果只有段正严一个独子,险些引起段氏旁系觊觎,高升洁任太后时,改变政策,开始允许段正严广纳嫔妃,开枝散叶,结果段正严后宫嫔妃众多,乌蛮三十七部(即南诏三十七蛮部)以及勐泐都曾为其联姻对象。

    可惜段正严的那些儿子们不争气,被高氏内部诸多势力所拉拢并控制,广运十一年(1147年),失望至极的段正严“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

    这次出使赵宋的大理使节团虽然明面上的使节是高氏族人高泰虎,但是高泰虎只是高氏旁系,如何压得住有高升洁支持的段正严,一出大理,便被高升洁安排给段正严的那些随从架空了,使得段正严成为了使节团的真正主事人。

    段正严也清楚赵宋君臣对于大理的态度,知道如果自己像以前的那些段氏国君一样,很难取得成效,所谓朝中有人好说话,在赵宋君臣面前必须要有一个极有权势之人为大理说话,赵宋君臣才会考虑接纳大理,张安安便是段正严选中的这个人选。

    可是现在张府的门槛太高了,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段正严一直找不到机会与张安那结交,于是这次的武林大会便成了段正严最后的机会。

    段正严来到擂台之上,先是坦诚大理乃西南小国,怎么及得上上朝天国的人杰地灵,与其上来献丑,还不如爽快地认输,五百匹没有经过阉割的骏马只等归国后便立即安排送来。。。

    然后段正严话锋一转表示听闻上朝天国的香水有着青春永驻之功效,其母高升洁之貌美在大理乃是人尽皆知,自己作为儿子,却是不敢放弃,所以明知不敌,也不得不上前一试,若是侥幸赢得一招半式,还请上国赐下香水以全孝道!

第六百八十四章 武林大会六

    段正严很会说话,赵佶和张安安听了都很顺耳,看看人家说的多好啊,直接认输,回国就把赌注送来,之所以上来就是为了给母亲赢一款香水,多么孝顺的儿子啊,要知道今天的擂台可都是要签生死状的,生死勿论,为了母亲敢亲自上来,这片孝心值得肯定!

    随后就有官员上前向皇帝和张安安介绍段正严的身份,其身份是大理国主段正淳的独子,若是今日丧生于擂台之上,只怕与大理的关系会极度恶化。。。

    张安安一听段正淳,心中便是一动,听完官员的介绍,便知道擂台上的这位段正严竟然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三主角之一的段誉的原型,还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不然差一点便脱口而出一阳指、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

    段正严的身份注定了这场比武是不可能生死相搏的了,况且人家已经认输了,所求的无非就是一款香水而已,而且包定已经悄悄上来了,提醒张安安和皇帝,一款大理王后同款香水必定能打开大理市场!

    赵佶站了起来,对于段正严的一片孝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承诺不管这场比武不管输赢,自己都将赐下一款香水,以全其孝道!

    张安安也站出来表示听说段正严曾经师从与周桐齐名的六铉,如今周桐的爱徒林冲也在此地,不如这场比武就由林冲上场,双方以武会友点到为止!

    这场与大理的比武,大理方面已经主动认输了,与段正严的这场比武,天下盟这边输不起,一旦输了,天下人都会以为是大理是某种不能说的原因故意相让的。

    所以张安安为了稳妥一点,派出林冲吧。

    林冲不是天下盟的人,但是大理方面已经主动认输了,现在的这场比武是段正严的个人行为,而且段正严还是与周桐齐名的六铉的弟子,那么将林冲这个周桐弟子派出正合适,以林冲的身手应该能控制住场上的局面还不致于失手伤了段正严的性命!

    在林冲和段正严比武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大理认输了,大理抽中的与之比武的那五名天下盟成员的积分和赏金怎么办?

    经过赵佶、张安安、蔡京、高俅等人的紧急商议,积分和赏金不变!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理认输,谁也没有提前知道,只能说这个五个人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如果因此将积分和赏金变更的话,对于刚刚成立的天下盟的信用是一种打击。

    随着这个决定的宣布,那五名天下盟的成员在旁人羡慕的眼神中发出震耳的欢呼声,要知道大理民风彪悍,生死相搏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今积分轻松到手,只能感叹祖宗保佑。。。

    其他人对于这个决定更是拥护,这五个人靠着运气就轻松把积分拿了,那么等会自己靠着实力打败了对手,还需要担心拿不到积分吗?

    在一阵欢呼声中,已经脱下铠甲换上一身劲装的林冲已经走上擂台,由于林冲是周桐的弟子,所以这场比武的中人由智清大师担任。

    林冲是个纯粹的武人,在家听娘子的,在外听领导的。今天上来便被告知,这场比武输不得,但对手是大理国下一任国主,在保证不输的同时还必须控制好场面,不得伤害段正严半分,不然就是严重的外交事故,向来与大宋友好的大理与大宋的关系会急剧恶化!

    “大宋皇城司指挥使林冲,请赐教!”林冲双手抱拳朗声说道。

    “大理段正严,请赐教!”段正严同样双手抱拳。

    这场是以武会友点到为止,双方都选择了拳脚。

    林冲摆开架势,严阵以待,这是大宋的主场,按照规矩,理应段正严先出手。

    段正严知道张安安素来敬重好汉,今天上来就是为了在张安安面前露上一手,找机会结交张安安的,与当日杨志在张府门口卖刀是一个道理。

    段正严一声低吼,一个箭步窜至林冲侧面,一拳击向林冲的腰间。

    六铉当年称雄江湖,尤其擅长身法,一套迷踪乱步独霸武林,诡异莫测,无人能挡。

    段正严师从六铉,迷踪乱步已有六铉的八分火候,如今一经施展,便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

    段正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皇帝,高氏手下的两名军官因为怀恨而趁机刺杀他,反而被段正严擒获。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段正严一拳击出,林冲便知道此人武艺高强,不可轻取。

    林冲回京后,因为师父周桐与师兄卢俊义都暂住在张府,好友范权父女又进了张府做事,所以经常出入张府。

    张府上下都知道林冲是老爷的救命恩人,因此林冲是少数几个不需要门子通报就能自由出入张府之人。

    时间一久,林冲与张府的其他人也都熟悉了,尤其是卧床养伤的鲁智深和林冲很谈得来。

    鲁智深自从领悟了刚柔并济和后发制人之后,已经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对于其他人,鲁智深是法不外传,不过对于林冲是个例外。

    因为林冲对张安安之前有救命之恩,张安安曾吩咐府中,哪怕自己不在的时候,也要尽量满足林冲的一切要求。林冲也是很识趣,尽管张安安这样吩咐了,林冲也是很少麻烦张安安,只有为了范权父女还有千年之约这样的事才会麻烦一下张安安,至于自己的事情,从来就不曾劳烦过,张府中人看在眼里,也是深深敬佩林冲的为人,如果换了是自己有老爷这样的靠山,决计做不到像林冲这样的。

    当林冲表现出了对后发制人的浓厚兴趣之后,鲁智深也是倾囊相授,不但详细讲解了当日张安安的授艺过程,还将自己的感悟心得交流给了林冲。

    事后,道家知道了此事,也没有办法,林冲是师祖的救命恩人,只能让公孙胜提醒一下林冲,法不外传,此乃道祖拳法之精髓,还希望林冲答应道家不要轻易传于他人。

    林冲也知道法不轻传的道理,当即发誓就是自己的师父周桐、师兄卢俊义,还有自己还未出生的子女也不会传授!

    林冲有了鲁智深的感悟心得之后,很快就学会了后发制人,武艺也因此大进。

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林大会七

    今天与段正严的比武,林冲正好验证一下自己的后发制人。

    段正严的迷踪乱步确实名不虚传,一个箭步明明是冲着林冲的正面而来,却不知使了什么手段,居然是虚晃一枪,来到了林冲的侧面。

    这一招大出林冲的意料之外,若是放到林冲还没有学会后发制人之前,林冲很有可能就此落败了。

    千万不要以为高手过招,要打上个三五个时辰才是高手,那是小说为了好看,真正的高手过招,胜负就在顷刻之间。

    就像段正严的迷踪乱步,对上林冲这样的高手,从发动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是在赌,如果林冲没有识破段正严的落脚点,那么林冲基本上就败局已定;如果林冲识破了段正严的落脚点,那么段正严的败局也就定了。

    如果这场比武是生死相搏,那么判断失误的林冲可以用两败俱伤的打法,以伤换伤来破局,但是这场比武,因为段正严的身份特殊,林冲不可能用两败俱伤的打法,万一伤了大理国主的独子,大宋和大理的外交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变数,对于群狼四顾的赵宋来说,很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但是现在已经领悟了后发制人的林冲,虽然判断错误了段正严的落脚点,只见林冲一拳击向自己腰前三寸,正好挡住了段正严的一拳,然后早有准备的林冲借力后退,拉开了与段正严的距离。

    段正严大惊失色,没想到林冲在判断失误的前提下,居然还能挡住自己必杀的一拳,这后面还怎么打啊?

    六铉当年传授迷踪乱步给段正严的时候曾经说过,这套迷踪乱步不能轻视施展,一旦落脚点被人识破,那就等于是输了。

    段正严反问师父六铉,若是对方没有识破迷踪乱步的落脚点还能挡着该怎么办?

    六铉的回答是认输吧,人家识破了你的落脚点,你就是输;识不破还能挡住,说明人家的武艺远在你之上,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段正严来到东京后,也听闻过林冲的大名,知道林冲是与自己师父六铉齐名的周桐的弟子,而且林冲还身兼数家之长,就在前不久的围剿田虎反王,还凭借着一身的武艺立下首功。

    今天段正严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林冲之后,知道还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自己对上林冲这种百战之将,唯有迷踪乱步才有一线胜机。

    果然迷踪乱步顺利地骗过了林冲,正当段正严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林冲虽然狼狈地仓促一拳,但实实在在地击打在了自己的必经之路,逼得自己不得不与林冲硬碰一拳,而林冲不但化解了自己的必杀一拳,还因此得以借力与自己拉开了距离,局面一下子又恢复到了开局的场面。

    段正严也吃不准林冲挡住自己一拳是运气还是实力,不过段正严今天上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今天自己最大的目标张安安已经站出来狂呼了。

    说实话。场上的交锋,以张安安这渣渣的实力根本就看不懂,不过人家有赵默默这样的绝世高手在一旁讲解啊。

    今天的武林大会,张府倾巢出动,就连卧床养伤的鲁智深都是被人抬着担架一起前来了,有了范嫣照顾的鲁大师最近脾气好多了,但是唯独今天的比武大会,鲁智深说什么也要一观,谁都劝不住,最后还是老爷张安安拍板,抬着去。

    来到现场后,古贞古大小姐也带着方如玉、清儿等人凑了过来。

    像这种比武大会,皇帝和张安安的位置肯定是最好的,也是观赏角度最佳的位置,古大小姐一群人来了之后,方如玉提了个建议,这种比武,像自己这种小女子也看不懂,就是来看个热闹,若是能像千年约战那样,有个解说员就好了!

    张安安觉得这个提议很好,自己这个渣渣也不一定看得懂,有个解说员就好多了,也可以免得自己在不该喝彩的时候喝彩!

    原本这个解说任务是公孙胜担任的,但是随着赵氏兄妹的到来,赵宋最忠心的老狗赵默默便把这个任务抢了过去。

    赵默默可以说是当世武艺最顶尖之一,眼光远胜常人,林冲预判失误,赵默默便知道林冲要输了,但是出乎赵默默意料的是,林冲居然已经学会了道祖拳法的后发制人,虽然狼狈,但还是化解了危机!

    赵默默先是惊呼,再是拍手称绝,然后将这一过程详细地分析给了茫然的赵梦月、皇帝还有张安安等人。

    张安安一听就在刚才短短的一瞬间,场上的局势居然如此凶险,最后林冲还是靠着自己那个乱说一气的道祖拳法才搬回了局面,兴奋地当场就跳了起来。

    这一幕被场上与林冲对峙的段正严看到,还以为陆地神仙一般的张家少主张安安已经洞悉了场上的局面。

    现在的场面,大部分人都以为是段正严占据了上风,林冲挡得狼狈,退得仓促,一看之下,肯定是林冲不敌段正严,只有少数一些了解后发制人的高手才知道其实林冲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段正严的迷踪乱步很厉害,但是后发制人恰恰正是迷踪乱步的克星,林冲虽然学会了后发制人,但是一开始还是习惯性用上了熟悉的先发制人,结果差一点输了,还好及时醒悟,改由后发制人冷静应对,这才化解了危机。

    拉开距离的林冲并不急于进攻,而是采取了后发制人的守势,使得段正严不敢轻易进攻,只能采用不断游走的方式尝试着寻找机会。

    这种应对方式可以说是对付迷踪乱步的最佳方案。

    段正严在场中游走了半天,虽然看似机会很多,但是只要一想到刚才林冲的神来一拳,便没有了信心。

    现在段正严看到看台上的张安安欢呼地跳了起来,以为以张安安这般的陆地神仙的武艺,肯定是已经看穿了场上的局面,知道林冲已经稳操胜券,自己再打下去也没有用了,那么自己还不如爽快一点认输吧,给张安安留个好印象。

第六百八十六章 武林大会八

    段正严向中人智清大师示意自己认输,引起场外一片哗然,段正严明明占据上风,为什么突然认输?虽然大家都是宋人,但是这种明显有黑幕的比武,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刘混康不得不上场,说明了一切,不过关于后发制人,被刘混康以法不轻传的理由只是稍微透露了一下这是道祖拳法,段正严也正是因为自己已经没有胜算了,这才认输的。

    段正严也站出来坦诚一切,是的,林冲的拳法精妙,虽然场面上自己是看上去占优势,但其实已经是输了,自己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认输的。如今听到刘真人说林冲的拳法乃是道祖拳法,自己输的也是不冤。。。

    段正严说到最后,婉转地表示自己对道祖拳法神往已久,不知道道家师祖张公子能否成全一二?

    张安安本来就对段正严这个《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原型很有好感,如今段正严更是见没有胜算便果断认输,而且主动站出来澄清,当即向段正严招手示意其过来。

    对于道祖拳法,东京百姓还是很有印象的,当日马行街豪赌,很多人都输钱了,想不记住都难啊,段正严刚才在场上与当日杨志颇为相似,林冲的表现也和鲁智深极为神似,这一下纷纷释然,没有黑幕,而是道祖拳法太深奥!

    下一场比武是日本使节团。

    说起这个日本使节团,其实颇为复杂,如果严格一点来说,这个日本使节团是非法的。

    此时的日本也和大理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权臣把控朝政。

    日本皇室的传承,有记载的最早历史始于公元6世纪,这样算起来,日本皇室至少延续了1500年以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皇室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万世一系”的皇室。也就是说,日本皇室没有换代,150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相同的血缘在传承,不过日本皇室真正当家作主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天智朝八年(669年),中臣镰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之功,赐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其后文武天皇诏,只准其子不比等姓藤原。壬申之乱后,不比等参加撰修律令,营造平城京,创下政治基础。其女光明子立为皇后,开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

    858年,藤原良房的外孙清和天皇即位,年仅九岁,藤原良房成为清和天皇监护人,这一年,是皇族以外的第一代实质“摄政”。是实质的“摄关政治”元年。

    摄关政治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类似于我国汉代的外戚干政。

    日本皇室大权旁落,藤原氏成为了日本真正的主人。

    后朱雀天皇临终前,曾嘱咐当时的关白藤原赖通辅助即将成为下任东宫的后三条天皇,但赖通不从,仅以拜礼回应。东宫继任必有一把传世剑“壶切”为象征,赖通不肯将宝剑奉与后三条天皇,还道“纵虽正统,自非藤原氏出,则不可得。”

    后三条天皇是自宇多天皇后的170年间唯一和藤原氏没有直接血统关系的天皇,与掌控日本朝政的藤原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藤原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知行国(领国)的庄园收入,颁布了第二次的“庄园管理令”,使得藤原氏的收入大受影响。

    不过由于藤原氏控制了当时的朝政体系,后三条天皇处处受制,根本就无法撼动藤原氏的根基。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后三条天皇的脑回路了,既然天皇受制于摄政、关白政治体制,那么我就跳出来。

    1073年,后三条天皇不乐为帝,禅位为僧了,和大理是不是很像,不过大理国主出家为僧那是真出家,认命了;后三条天皇出家是为了实现还政于皇室的愿望,是抗争!

    在日本,退位后的天皇称上皇,上皇出家称法皇。

    退位出家的后三条法皇设立院厅,任命院厅官员,试图以院厅取代摄政、关白政治体制。

    后三条法皇的设想很好,既然天皇受制于摄政、关白政治体制,那么我就跳出来,我让我的儿子做天皇,我自己做上皇又或是法皇,也就是中国的太上皇。

    摄政、关白政治体制是以藤原氏为首的贵族组成的利益集团设计出来以达到控制日本天皇,掌控日本军政大权的,由基经的子孙藤原北家嫡流来世袭。

    但是后三条天皇他不做天皇做上皇了,那么摄政、关白的政治体制也就制约不了他了,上皇又或是法皇说到底也是皇,还是现任天皇的爸爸,对于尊卑等级制度森严的日本中小贵族们来说,也是一条上升的通道。

    后三条法皇设立院厅,任命院厅官员,试图通过中小贵族来抗衡藤原氏,可惜出家刚一个月的后三条法皇很快就病逝了,不过他的这一设想为其儿子白河天皇打开了思路。

    白河天皇上位后,得益于后三条天皇在位时期对于藤原氏的抗争,使得藤原氏的势力有所消弱,但还是受制于摄政、关白的政治体制。

    白河天皇想起了后三条法皇临终前的设想,于1086年退位,让位给儿子堀河天皇,自己做了上皇,我跳出来和你们玩!

    1086年,白河上皇始兴院政,设立“院厅”,依靠北面武士不断扩张势力。此后国家大政均出自上皇院厅,号称“院宣”,威信大过天皇圣旨。从此日本出现了院厅和朝廷两大政治结构,直至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结束,此百余年间,也就是所谓的院政时代。

第六百八十七章 武林大会九

    院政之所以能成功,就不得不感叹一下日本森严的等级制度了。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普通民众,是没有姓氏的,姓氏是贵族的特权。

    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予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

    除氏、姓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

    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

    在古代日本,姓氏便是等级,便是社会政治地位,一个人的出生也就决定了今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是上升通道已经关闭了。

    在这种状况下,院厅的出现让那些渴望上升的中小贵族们看到了希望,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镰足也是因为有功被天皇赐姓才有了今天,我等依附上皇,立下功劳,得以赐姓,未尝不是第二个藤原氏!

    于是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形成了,使得白河上皇有了对抗藤原氏的资本。

    有了与藤原氏抗衡资本的白河上皇与藤原氏展开了明争暗斗,终于在1099年,随着关白藤原师通的去世,天河法皇(1096年出家做了法皇)终于取得了上风,并且巧妙地利用了藤原氏内部矛盾,将藤原师通长子藤原忠实担任关白的时间拖延到了1106年,中间有了近7年的空白期。

    不过藤原氏也不是没有反击之力,离间了堀河天皇与白河法皇的父子感情,成功扳回一局,双方呈僵持状态。

    白河法皇与堀河天皇的关系破裂是在宽治五年(1091年),当时的堀河天皇已经是13岁了,到了开枝散叶的年纪了。

    日本皇室自诩是神的后代,为了保持血统纯正,至今还保持着近亲结婚的传统。

    白河上皇为了有效控制堀河天皇,把自己的妹妹笃子送到宫内,让13岁的堀河天皇娶了32岁的亲姑妈。

    对于娶亲姑妈为妻,堀河天皇是不反对的,这是日本皇室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的传统,但是这个32岁就有点膈应了。

    古人寿命不长,在中国古代,年过三十就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一个32岁的女性,基本上已经是奶奶级了,13岁要娶个32岁的奶奶级的,就是普通人都不干啊,更何况是天皇!

    其实这件事还真不能怪白河上皇,归根到底还是日本皇室的继承制度。

    日本皇室规定了所有皇室身份都是男系继承的,因此女性皇室成员(内亲王、女王)嫁给平民之后即脱离皇籍,成为平民。除非女性皇族成员嫁给男性皇族成员,女性皇室成员的后代才会是皇族。

    笃子内亲王之所以32岁高龄还没有嫁人,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因为条件太好挑花了眼,就和现在的剩女一样。

    不过笃子内亲王有骄傲的资本啊,她是祖母阳明门院最溺爱的孙女,而且笃子内亲王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中宫,也就是皇后。

    堀河天皇的后宫空置,而为了让错过婚龄的孙女能够有美满的婚姻,笃子的祖母阳明门院因而向白河上皇说情,希望笃子内亲王以阳明门院养女的身份入内,成为堀河天皇之妃。

    当时的堀河天皇,虽然后宫空置无人,但早已有同母姊媞子内亲王以准母中宫的身分居住在内,再加上堀河天皇和笃子内亲王年龄悬殊这么大,因此白河上皇当时并不愿意如此,但碍于阳明门院的身分和地位,白河上皇只能命堀河天皇在宽治五年(1091年)将笃子内亲王立为女御(因笃子内亲王曾任职贺茂斋院,因此世称斋院女御)。

    堀河天皇朝宽治七年(1093年)二月,笃子内亲王三十四岁,因阳明门院病重,而为了安慰祖母,白河上皇便命堀河天皇将笃子内亲王中宫宣下,而准母中宫的媞子内亲王,则改封郁芳门院。

    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藤原氏从中挑拨利用,那么在日本皇室也就不叫事,毕竟这是日本皇室的传统。

    藤原氏最近很苦恼,自己千辛万苦设计了摄政、关白政治体制,把控了朝政,可是白河上皇不讲武德,居然跳出体系,成立了院厅,拉拢一些下等人来抗衡高贵的自己,并且还反过来利用与堀河天皇的父子关系,让堀河天皇在臣下向他请示政事的时候,一概以“一切照白河上皇指示办”为辞,使得藤原氏的势力大受影响。

    笃子内亲王入宫事件让藤原氏抓住了机会,成功离间了堀河天皇与白河上皇的父子关系,使得堀河天皇投入了藤原氏的怀抱。

    有了堀河天皇配合的藤原氏成功扳回一局,不过院政大势已成,而且1099年,随着关白藤原师通的去世,白河法皇向藤原氏藤原公实许诺,支持其出任关白,成功地使得藤原氏内部出现矛盾(按照制度,藤原师通死后,关白一职应该由藤原师通长子藤原忠实担任)。

    摄政、关白是藤原氏的根本,只能由藤原氏的嫡系子孙担任,藤原氏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得关白一职在从1099年至1107年间,极为罕见地出现了空缺,最后在源俊明的支持下,藤原忠实才在1107年出任了关白一职。

    白河法皇与藤原氏的斗争日趋激烈,导致了平、源两大武士集团的崛起,源赖朝于1192年建立的镰仓幕府,开启了日本幕府政权,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第六百八十八章 武林大会十

    都说赵宋重文轻武,但是同时期的日本,武士的地位更低。

    日本武士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代,九世纪初期的大革化导致了日本的中央集权的衰落,此时日本各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庄园,庄园主为了安全开始训练庄园的农民,后来将这些农民集中起来组成了武士团,类似于“乡村保安队”。

    这个时候的武士与庄园主人是严格的主仆关系,这些武士团就是主人的“私人武装”,中央集权衰落导致地方势力崛起,利用私人武装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随着这种私人武装出现的愈发频繁,他们也开始向正规化进行发展,逐渐的成为一种成熟的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日本武士起初就是侍卫、仆从,是地方领主培养的守卫自己领地、财产的家奴。

    到了十世纪的时候,日本的朝廷已经无力镇压地方的反叛势力了,于是他们开始借助各地的武士团体的力量进行镇压,因此武士也就得到了中央的承认和肯定,日本的武士阶级正式形成。

    这个时候,武士阶级是贵族中的最底层,而且由于日本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武士阶级根本就看不到上升的通道。

    白河上皇与藤原氏的斗争使得武士阶级看到了上升的希望,形成了以效忠藤原氏的源氏武士集团和以效忠白河上皇的平氏武士集团。

    源氏是日本一个著名的氏族,它是日本皇族降为臣籍的时候所赐予的姓氏之一,通常是下赐给被降为臣籍的皇子皇女,意为系出同源,源氏活跃至平安时代。

    “源”这个姓氏始于嵯峨天皇时期,生性风流的嵯峨天皇因膝下子女太多,国库无力供养,下诏书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为臣籍,赐姓“源”。

    后世的天皇共20多位曾赐姓过“源”这个姓氏,即有20余支源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和源氏。

    清和源氏是以第56代清和天皇第六皇子贞纯亲王之子经基为始祖。经基王之子源满仲帮助藤原北家确立了摄关政治,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地方上武士领袖的地位,又亲自将摄津国设为据点,成立武士团。随后,他的三个孩子——源赖光、源赖亲、源赖信将这个武士团扩大到了全日本各个地方,形成了很多的派系分支。

    平氏家族起源于825年。同样是当时由于财政上的困难,一些皇室的旁系被赐以姓氏(皇室没有姓氏),下放外地。平氏这个姓氏是赐给第五十代天皇桓武的孙子,葛原亲王之子高栋亲王的。因此高栋亲王的后代被称为桓武平氏。

    平氏被下放外地后成为了关东豪族。

    平将门,桓武天皇的五代孙,镇守府将军平良将之子,又名相马小次郎。

    早年投于朝廷权臣藤原忠平门下。在930年返回自己的领地下总国猿岛郡,经营私田,积聚武装。

    939年起兵对抗朝廷,势力波及常陆、武藏、安房、相模等八国,并以下总国为根据地,自称“新皇”,以石井乡为王城,设左、右大臣及八省百官,制订玉玺,震动京都朝廷。

    940年被平国香之子平贞盛讨伐,中箭身亡,史称“平将门之乱”。

    日本自有历史以来一直到现在唯一的一次公然反叛在京都的天皇朝廷自立皇号者惟独一人,那就是平安中期之后在关东掀起战火的平将门。同时也是古日本四大怨灵之二。

    1028年平氏家族的首领平忠常企图重建平氏家族对关东地区的统治,京都朝廷派遣源赖信前往镇压。

    1030年,源赖信接替平直方,开始平定平忠常的叛乱。至1031年乱平,杀平忠常。

    经此事件,原属平忠常的坂东平氏的势力范围,多落入源赖信之手,可说是后来清和源氏一族在东国一代称霸的重大资本。

    这是日本两大武士集团平氏与源氏的第一次交锋,从此以后也开启了日后日本两大武士集团的斗争史,直至源氏于1185年,最终击败了平氏,平氏彻底覆灭。

    平忠常死后,平氏家族日渐衰败。

    平正盛,其高曾祖是平定平将门之乱的功臣平贞盛,为人灵巧,看到白河法皇开始实行院政,就知道平氏家族的机会来了。

    白河法皇的院政是为了对抗藤原氏,藤原氏有源氏武士集团作为爪牙,而白河法皇呢?一旦撕破了脸,诉诸武力,白河法皇拿什么抵挡?

    以平正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效忠,使得白河法皇有了对抗藤原氏的底气,而日渐衰败的平氏有了白河法皇的支持,收拢了一大批不如意的武士,隐约成为继源氏之后的第二大武士集团。

    源氏和平氏分别是藤原氏和白河法皇的武力担当,不过源氏有着天皇的大义名分,在实力上,平氏终究还是差了一点。

    在日本,由于等级森严,很难出现跨越阶级的机会,所以当机会出现时,但凡有点大志的人都会千方百计抓住机会,甚至会出现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情况,下级擅自行动造成事实裹挟上级的事,在日本屡见不鲜,远的不说,光二战时期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效忠白河法皇对于平氏来说,是平氏实现政治抱负的一个天大的机会,但是平正盛很清楚,只有胜利者才能拥有一切,而白河法皇和藤原氏的争斗,到了最后,必定是诉诸武力,所以平正盛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自己这边的实力。

    平正盛的计划是由自己派人冒充使节团出使大宋,取得大宋朝廷的支持,来抗衡据说已经取得大辽支持的藤原氏。

    虽然目前的争斗,白河法皇处于上风,但是大义名分始终掌握在藤原氏的手中,白河法皇派出的使节团根本得不到周边国家的认可,所以平正盛向白河法皇建议了好几次都是石沉大海。

    这次,平正盛决定自己这边派出冒牌使节团,只要能与大宋达成一致,造成事实,白河法皇多了一项与藤原氏抗衡的资本,事后必定会嘉奖自己的。

第六百八十九章 武林大会十一

    平正盛之所以敢如此大胆派出冒牌使节团,那是因为自从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很久没有与中国来往了。

    当年本以为天下无敌的倭国不甘寂寞,响应了百济的求助,于公元663年,倭国与百济联合军队共计四万余人,乘坐1000多艘船只追至新罗白江口。

    当时新罗是大唐的小弟,唐军与新罗联合军队人数共计一万多人,船只只有170艘左右,与面对四倍于自己的倭国与百济联合军队展开了激战,史称白江口之战。

    这一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倭国被大唐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又摩擦,终于认清了现实,也明白了与唐朝之间的差距。

    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战争的惨痛教训,迫使天智天皇审时度势的恢复与强盛的大唐帝国的国交。制定了称之为近江令的法令群,快速的重整了整个国家体制。

    到了天武天皇掌权时,其下令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将日本快速的导向为律令制国家。

    接着在701年时,由于大宝律令的制定,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

    此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学习,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模型。

    藤原氏通过摄政关白的政治体系控制了日本朝政之后,一来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二来,经过了一段时间学习的日本也已经有点骄傲自满了,觉得该学的都已经学到了,没必要再浪费钱财派遣通使了;三来,藤原氏已经控制日本的朝政,不希望有外部力量进入搅局。

    所以在藤原氏控制下的日本在对外关系方面推行消极保守的政策,中断了与宋朝的官方交流,但对一些日本僧侣乘商船去访问宋朝是允许的。宋朝的私人商船也可以单方面携带一些书籍、商品去日本贸易,这种民间贸易和文化宗教活动是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

    不过很快日本就吃到了闭关锁国的苦果。

    宽仁3年(公元1019年)3月,刀伊人乘50条船约3000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对马,快速攻占了对马、壹岐两岛,杀死壹岐守藤原理忠,并将岛上居民全部杀光。

    “刀伊”,朝鲜语系“外藩”意。通说刀伊人是散布在中国东北地方和朝鲜半岛东北部女真人的一支,同高丽有贸易往来,自11世纪开始在半岛东海岸一带进行海盗活动。

    四月七日,刀伊军由北九州筑前怡土郡丝岛登陆。由于措不及防,相邻的志摩、早良诸郡郡司地头们乱作一团,连组织防御的行动都没有,纷纷逃离庄园。

    刀伊军每攻下一地,便在掠夺物资之后,将房屋烧毁,之后才大摇大摆地离去。对于俘虏,刀伊军将其中的老人和儿童就地处死,然后把精壮青年用船运走,充作奴隶。

    地方豪族文室忠光趁一支刀伊军不备,率部反击,射杀数十人。

    第二天,刀伊军的掠夺方向转到了那珂郡的能古岛。

    九日早晨,博多警固所派遣大藏种才领军迎击侵入附近的一股刀伊军。种才率手下十余人用弓箭将敌军射退。

    十日,由于海上突然起了风浪,刀伊军和太宰府军都没有军事行动,一日无事。

    十一日,天未亮,太宰府就秘密派遣回过神来的早良郡、志摩郡的守军前往守备船越津码头。

    第二日,战事再开,豪族首领财部弘延单骑至刀伊军驻地辕门前弯弓搭箭,射杀刀伊军四十余人后返回本阵。刀伊军大恐,军心涣散,无力再战,遂自海路败退,太宰府军乘胜驾船三十余艘追击。刀伊军逃往肥前松浦郡。当地豪族集结乡里迎击,射倒数十人,刀伊军再次逃到海上。

    沿海游弋数日,见海岸处处戒备森严,在船越津码头的太宰府军也严阵以待,无奈,逃往外海远去。至此,持续十余日的“刀伊入寇”事件结束。

    从当时的一些关连文书来看,日本当局是非常的紧张。平安朝廷要求太宰府收集攻击方的诸如船的构造、装备、战法战术等情报,一改此前对外界不闻不问的态度。

    刀伊所用的集团战法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不但没有见过,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当尝到了厉害之后才慌忙的收集情报。当时的太宰府给幕府的上解文说:“耀刃奔腾,次带弓矢,前阵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后阵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随,相从如此,一二十队,登山绝野。”《小右记》记载:“四月二十五日,贼(刀伊军)合战每人持盾,前阵者持鉾(短刀),次阵持大刀(长刀),再次阵弓箭者,箭长一尺余许,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队,最后列弓矢队,一阵约计二十队编成。”

    刀伊入寇是日本史上第一次正式遭外国势力入侵。刀伊人的组织性和战法,使得日本吃了很大的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混乱,也明白了与外界的差距,尤其是事后通过审讯才知道刀伊只不过是大辽治下的女真族的一个小部落,3000多刀伊寇中,真正的刀伊勇士只有五六百人,其余的都是刀伊人沿途掠夺的高丽俘虏,日本慌了。

    日本这么惊慌是有原因的,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封为其长子耶律倍领地,改名为东丹国。公元929年,东丹国派遣裴璆率领93人的使团出使日本,日本不但拒绝接待东丹使团,并且勒令他们即日离境。

    这件事后日本也没放在心上,但是现在得知大契丹国居然发展到如此地步,治下的一个女真族的一个小部落就将日本闹得天翻地覆,万一想起旧事?

    于是日本紧急派出使节团出使大契丹国。

    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改称大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复号大辽。

    那个时候正值辽圣宗(971—1031耶律隆绪在位,大契丹的国力正值巅峰状态,万国来朝。

第六百九十章 武林大会十二

    自古以来,日本人在送礼方面都是比较一言难尽的。

    当年汉武帝的领土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半岛四郡,这也打通了日本与西汉王朝的联系。

    等到日本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邻居的时候,已经是东汉光武帝时期了。

    当时日本的贡品是一些鱼皮等海产品,光武帝也大度的回赠给日本许多东西,以显示中原王朝的大度。

    《后汉书-东夷传》中有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当时的倭奴国派使臣到汉朝,寻求大汉王朝的庇佑,汉光武帝以“委奴王”的封号赐给倭国首领,并赐予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和绶带,倭国这才正式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1784年的江户时代,这枚金印被日本的一个农夫在自家田地里发现,辗转百年后落入当地一个领主的手里,直到1979年,这个领主的家族后人才把这枚金印捐赠给了福冈博物馆,此金印被日本国人奉为国之宝物。

    但是,对于这枚金印来自中国的说法,日本学术界给予否认,甚至是怀疑这枚金印的真实性,他们认为这是当时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伪造出来的,所谓的“汉委奴国王”是中国人为了贬低其国家而捏造的谎言。而且,金印中的“委”并不是国名“倭”。这些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就认为这个“委”是委派的意思,即汉朝委任的国王。

    这一说法很快被我国考古学家反驳,因为根据中国的历史记载,自汉以后,对外从未有过作委任的先例。

    多数学者认为印上的“委”与“倭”同音同义。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等级森严,帝王和诸侯用的印章都有明显的区分,不可僭越。东汉应劭《汉官仪》有记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文曰玺,刻云‘某王之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刻云‘某侯之印’。”一时间,关于倭王金印的真假说法众说纷纭,不过随着云南“滇王之印”的发掘,这个谜底慢慢被揭开。

    “滇王之印”是汉武帝赐给云南滇王的一枚金印,通体全黄金打造,不管是尺寸大小,还是材料质地,都与日本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一般无二。除此之外,1981年在扬州出土的“广陵王玺”,也是黄金打造,唯一的区分就是此印章为龟钮,考古学家根据年号断定出这枚金印是汉明帝刘庄所赐,距离汉光武帝刘秀赐倭奴国王印的时间相差不到一年,且两枚金印不管是制作手法,还是字体样式都如出一辙,基本可断定乃一人所作。

    这两枚金印的出土,佐证了“汉委奴国王”印的真实性。据专家考证,汉朝天子赐给太子或诸侯的印章,皆是黄金质地,且印纽为龟钮。而赐给藩属国的印章,除质地不变外,皆是以蛇、骆驼等作为印纽。所以,这三枚金印的出土,全部符合当时汉代的制度规则,也进一步证实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

    汉安帝时期日本派使者与代表团约600人,再次出访汉朝。

    鉴于上一次的礼物太寒酸了,倭人的自尊心有点受不住,所以这次前来,倭国倾举国之力准备了礼物。

    《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实在太穷了,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人了,160名美女奉上,令汉帝哭笑不得,出于礼貌只能收下了,并且把这些美女留在宫中或分发给身边大臣作妾。

    至此,倭国就有了向中国敬献美女的习惯。

    汉末三国时期,日本一个叫邪马台的国家崛起,统治者是一个叫卑弥呼的女王,为了对付强大的南邻狗奴国,卑弥呼打算找大汉做靠山,她便找上了曹魏。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载:带方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

    魏帝:“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并且给予了丰厚的回礼: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十张、茜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皆装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白江口之战后,公元669年,唐军在高句丽战争中大胜,日本遣使前来祝贺,并向高宗敬献美女两名。

    这次出使大契丹的日本使节团还是老规矩,带上的礼物还是美女两名,而且还是皇室之女。

    最近日本的皇室之女有点多,内部还消化不了,不如送给契丹皇帝发挥点作用吧。

    送公主和亲,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常见的,契丹人看在日本人送来了两名公主的份上,东丹旧事也就不提了。

    可是当日本使节团将这两名公主献于契丹圣宗皇帝的时候出事了,愤怒的契丹贵族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天大的侮辱,当场发作起来,等到圣宗皇帝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出言喝止的时候,日本的两名公主已经死在了愤怒的契丹武士刀下,就连日本使节团也差不多团灭了,唯有使节藤原马六在武士源正义的保护下存活了下来。

    在日本当女子嫁人的时候,为了尊敬自己的丈夫,会把自己的脸涂得像月亮一样白,而且为了表示尊敬牙齿也会用黑粉涂黑,眉毛也会加以装饰,这是日本最高的礼仪,所以当两名日本公主敬献到圣宗皇帝的面前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妆容。

    可是圣宗皇帝和契丹贵族们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妆容啊!

    圣宗皇帝当场被震惊得脱口而出:“小小日本,竟然如此辱朕!”

    圣宗皇帝此言一出,暴怒的契丹贵族们纷纷拔刀上前,等到圣宗皇帝醒悟过来,日本没理由这么做的时候,再出言喝止,日本使节团已经只剩下使节藤原马六和武士源正义了。

    等到听完藤原马六的解释之后,圣宗皇帝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事已至此,骄傲的契丹人是不可能承认错误的,再加上有契丹贵族再提东丹旧事,圣宗皇帝当即勒令日本使节即日离境。

第六百九十一章 武林大会十三

    这件事由于太过丢人,大辽和日本两国很有默契地都没有在各自的史书上记载。

    藤原马六归国后,对于出使大契丹国一事也是闭口不谈。

    随着白河法皇和藤原氏的斗争日趋激烈,当年出使大契丹国一事被藤原氏旧事重提了。

    不过在藤原氏的口中,当年出使大契丹国是相当顺利,契丹皇帝对于日本女王(日本皇室女性的封号,日本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称女王)宠爱有加,曾经允诺,当天皇有难,大契丹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一个人说我背后可是有大哥的,你敢碰我一下,我可是要喊大哥的。

    藤原氏的这一招很厉害,本来藤原氏的武力便占据了上风,现在更是表明背后还有大契丹国的支持,这就使得一部分已经有点动摇的墙头草又重新回到了藤原氏的怀抱。

    至于说当年出使大契丹国的真相,藤原氏不说,其他人也不知道啊,难道去向大契丹国皇帝确认吗?

    也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了平正盛向大宋派出冒牌使节团的决心,放眼世界,能与大契丹国抗衡的唯有大宋,而且大宋素来重礼法,最看不惯的就是藤原氏这样的权臣。

    冒牌使节团由平氏一族平正大担任使节,历经千辛来到大宋,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情款待。

    日本这个国家自从汉朝便开始有向中国朝贡的习惯,到了唐朝,双方的交流更是达到了巅峰。

    可是自从赵宋建立,日本却从无遣派过使节,这对于以中国正统自居的赵宋来说,不免是个遗憾。

    如今,日本国使节终于来了,地方官员岂能不欣喜若狂,当即快马加鞭将这一喜讯报了上去,派遣官兵一路将日本使节团护送到了东京。

    日本使节团还没到东京,好大喜功的赵宋官员便将这一消息宣扬得满城皆知。

    赵宋与大辽一直都在争中国正统,这个藩属国的认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惜在这一方面,赵宋还真的争不过大辽。

    日本是一个史书上有记载,从汉朝便开始与中国有往来的国家,如今日本使节团的到来,赵宋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并欢迎。

    可是当日本使节团来到东京,递上国书之后,赵宋君臣傻眼了,国书是假的。

    虽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但是中国的传承并没有丢失,大量的典籍资料还是被保存了下来,只要找出以前的日本国书与现在的国书一对比,就能轻易地看出这份国书是伪造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早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若是平正盛真的以为一份伪造的国书能骗过大宋,那么平正盛也不会是日后掌握日本实权的平家的基业的开创者了。

    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前已经交代好的说辞,痛哭流涕地将日本国内的情况告知了大宋君臣,日本天皇太阿倒持受制于权臣藤原氏,白河法皇为了实现还政于皇室的愿望,不得不让出皇位,以法皇的身份继续与权臣藤原氏做斗争。。。

    中国的皇帝历来对于权臣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赵宋君臣对于这一状况也只能爱莫能助,身边的大理也是这种情况,赵宋都无力掺和,一海之隔的日本就更不用说了。

    赵宋君臣以大宋尊重他国主权,不会插手他国内政为由婉言拒绝了平正大。

    不过这也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先的交代又说道,日本国内的忠义之士已经集聚在了白河法皇身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唯一可虑的就是权臣藤原氏背后有辽皇的支持,一旦日本国内发生变故,辽皇很有可能渡海东征,希望届时大宋能拖住辽皇,为白河法皇争取时间。。。

    对于平正大的这个建议,赵宋君臣犹豫了。

    为了日本,与辽人再起纷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赵宋还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不过这件事很有操作空间,陆战不一定打得过辽人,但是海战,以辽人的水平,赵宋能一个打十个,所以辽人想要渡海东征,先要看赵宋答不答应!

    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大了去了,有很多的利益可以交换,比如西夏问题,又或是。。。

    不过辽人到底会不会渡海东征,或者是渡海东征的决心大不大,这些都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赵宋君臣向平正大表示这个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于是这个冒牌使节团就这么被留了下来。

    由于之前日本使节团已经被宣扬得满城皆知了,可是谁特么知道日本人居然这么大胆敢伪造国书假冒使节团啊,但是这个日本使节团也有其特殊性,印章都在权臣手里,而且还给大宋带来了一个可以和大辽利益交换的机会,所以大宋君臣只能装聋作哑,默认了这支使节团的存在,不过日本使节团带来的礼物,大宋君臣是绝不会收下的。

    收下了,那就等于大宋承认了这支使节团,一旦暴露,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不收下,一旦暴露,大宋君臣可以推脱已经发现了蛛丝马迹,正在核实,不收礼物就代表了大宋的态度。

    等到萧奉先的大辽使节团到来,大宋的官员便开始旁敲侧击向萧奉先打听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

    对于这件事,当时的大辽闹了一个大乌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知情人也都是闭口不谈。

    不过萧奉先的身份注定了其必定知道不少契丹秘闻,对于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也是知情的,对于乌龙一事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大宋官员提起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萧奉先含糊其辞地否认了此事。

    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又不是偷偷摸摸的,都是有迹可查的,从平正大口中得知此事后,皇城司已经核实过了,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

    可是萧奉先却含糊其辞,绝口否认,很显然是欲盖弥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374/ 第一时间欣赏宋吹最新章节!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所写的《宋吹》为转载作品,宋吹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宋吹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宋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宋吹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宋吹介绍:
意外穿越,遭遇地狱模式开局,穿越福利迟迟不到,菜市口一日游即将开启,怎么办?
张安安表示自己还能再吹一会。宋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宋吹,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宋吹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