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两府相公TXT下载两府相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两府相公全文阅读

作者:皓月蒹葭     两府相公txt下载     两府相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九十八章 离别(三)

    赵祯闻听柳云卿之言,思虑一会儿,又道:“小乙所言极是,但是那邕州之地,汉人与夷狄杂处,颇为不太平,哪里虽盛产金砂,但却为侬人所有,要想兴一利致使商户纷纷而往,何其难也!”

    “好叫六郎知道,广南西路在别人看来乃是烟瘴丛生的芒荒之地,但在云卿眼中,却是鱼米之乡。

    那里河往纵横,气候温暖,正好可以大信养蚕制丝之业。若是好生治理,当能衣被天下!”

    赵祯闻言,好不高兴,叫嚷道:“好一个衣被天下。若是如此,则广南西路大定矣!”

    兴奋之下,又说道:“小乙在柳家湾信以工代赈之策,便有芙蓉城拔地而起。与皇都汴梁互为犄角。若在广南西路邕州府行兴利实变之策,当大治之!

    不过广南西路邕州与柳家湾不同,小乙若去了那里,当是筚路蓝缕启山林,其中之难处,可想而知。不知道小乙有何难处,可否说来听听!”

    这是要给政策呐,柳云卿思虑一会儿,喜不自禁地说道:“广南西路诚乃偏僻之地,云卿所虑者有三。”

    “哦!”赵祯闻言,皱着眉头说道:“不放说说!”

    “云卿所虑着三。其一便是,那广南西路路途遥远,往往爬山涉水而不得,故而云卿思虑,若是朝廷修缮那灵渠,沟通湘水,漓江,汴梁皇都之商户。便可自汴水入运河,进而入长江水道,过洞庭湖而入湘江,再经灵渠入漓江,经漓江而进入郁江,如此则南北水系连为一体,自是便利不少。”

    赵祯闻言,沉思一会儿,说道:“如此要到。自当修缮,只是朝廷府库不是充盈。”

    “要想富,先修路。钱粮之事,云卿愿意替朝廷向商贾筹措。”

    “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这般直白,却道井了天下兴亡的道理!既然如此,朝廷应当会支持的。”

    柳云卿也没指望着,朝廷能拨下钱粮来,他要的只是政策而已,既然赵祯同意,也就是再好不过得事情了。

    柳云卿闻言,说道:“云卿为难之处,其二便是广南西路邕州一代,人口稀少,朝廷要是容许各地难民前去那里安家落户就好!”

    赵祯闻言,嘿嘿一笑,转而又颇为无奈的说道:“各地但遭遇灾难,难民便会向各地繁华之处流浪,甚至向汴梁云集,又怎么会前往广南西路邕州哩。

    再者,难民嗷嗷待乳,广南西路邕州有着数千里之遥远,难民又怎么能到的了呢?

    广南西路邕州又是芒荒之地,难民去了哪里,烟瘴丛生,定然会生病,定然会饿死,又怎能会安居乐业呢?”

    柳云卿闻言,仔仔细细,小心翼翼地说道:“广南西路的确莽荒,但是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大兴于世,比如丝绸,比如茶叶等,必然会是豪商巨贾云集的大场面了。而广南西路邕州原本人烟稀少,商户去了哪里之后,乏人可用,定然会前往中原各地雇佣的。

    而难民流离失所,定然会是商户招揽的对象了。

    朝廷若是容许商户招揽难民,长久以后,广南西路邕州一代,定然会人口繁盛,而又何惧于土人哩。”

    赵祯闻言,连连点头道:“闻听小乙之言,小底好似看到了广南西路邕州一代已经大治的情景,更不能亲往里,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容许哩。

    要知道这是一箭双雕的治国良策,一者使广南西路邕州一代自此繁华,汉人充实边关,则土人何惧之有。

    二者,使得难民能够安居乐业,又使得天下安定不少!”

    赵祯兴奋的说着,又道:“小乙真有管仲之才,乃是治国安民的乾坤巨匠。不知那广南西路让云卿所虑者,还有何事?”

    既然,赵祯应下了此事,柳云卿又有何不开心,于是他又说道:“回六郎之言,开发广南西路邕州之事,让云卿所为难之处,还有其三。

    诚如六郎所言,云卿此去广南西路邕州,乃是筚路蓝缕启山林。而一应豪商巨贾前往那里,又何尝不是披荆斩棘哩。故而云卿斗胆以为,可以免去广南西路邕州之地,三年之税负,而使得商户初去广南西路邕州有所图。”

    赵祯闻言此言,沉默了下来,就在人行道上缓缓而行。

    就在柳云卿忐忑不安之中,一行人已经来到了桃夭街两侧的求影之中。

    赵祯还在沉思,柳云卿说道:“以云卿之间,那广南西路邕州之地,原本莽荒。三年税负能有多少,而三年之后,商户云集,百业兴亡,必然又是一个江南,每年为国捐输,自然不下百万贯之多了!”

    赵祯闻言,眉开眼笑,这才说道:“既然如此,朝廷定然会同意此事的”

    赵祯与柳云卿并肩而行,少时便来到了那批云桥上,眼看着汴水之中,船来船往,柳树之下,满是游览的迁客骚人,此中繁华真是一日胜过一日。赵祯又说道:“闻听云卿所擘画的广南西路邕州之地,小底觉得竟然比此处还要繁华富庶,小乙不会是诓骗于小底吧!”

    “云卿岂敢。就让天下人拭目以待吧!”

    “哈哈哈哈,”赵祯闻言哈哈大笑,说道:“小乙好大的气魄!”

    柳云卿看着赵祯半信半凝的模样。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赵祯笑过之后,又说道:“广南西路邕州一代,与交趾,大理接壤,而土人对朝廷阳奉阴违。颇为不太平,小底闻听官家意欲派一个得力之上,襄助于小乙哩!”

    “难道这厮不放心于我,派一个心腹盯着我吗?”柳云卿嘀咕一句,急忙说道:“官家真乃仁义之君王,这是照顾于云卿哩!”

    赵祯嘿嘿一笑,说道:“不过是一个带兵之人而已。只有这样,才保得云卿所擘画能够实施啊!”

    “哦”柳云卿说道:“原来是一位将军哩。如此最好不过了!”

    赵祯闻言,嘿嘿一笑,对着几个随从说道:“全旭,快来见过柳知州!”

    随着赵祯话音一落,走来一个年轻的汉子。

第一百九十九章 离别(四)

    知州本由管理当地厢军之权力。而赵祯之意,竟然要派一个武官随自己而去,这让柳云卿不得不怀疑这是要在自己身边安插眼线。于是他便不由得隔应起来。

    随着赵祯话音一落,从跟随在赵祯身后的几个随从之中,走出一人来。

    这厮竟然是柳云卿早就认识之人,而同行这好长一段路之后,柳云卿竟然没有发现这厮的身影,于是又不由得怀疑这人是否有隐身的特异功能了。

    这人一身的英武之气,生的长挑身材,一看就是久经沙场之辈,乃是经常习武之人。而其年级却相当年轻,正是霍去病一般的人物了。

    全旭,字东升,其父乃是大宋开国功臣的私生子。

    其祖父王全斌最终官至武宁军节度使,开宝九年(976年)病逝,终年六十九,获赠中书令。

    全旭之父全禹(王全斌私生子故尔姓全)在全禹十岁时王全斌去世,全禹成年后从军,进入军中后全禹履历战功官至彰武节度使,封爵武威侯。全旭之母高氏(高琼之女)。

    全禹英年早逝,故而全旭早早就袭封了武威侯。而其母族也是开国功臣之后,故而虽然是私生子,为王家所排斥,但却有母族所支持,诚然高门大族了。

    应全旭与紫阳县主赵颖儿有着婚约。而赵颖儿又与王十三娘乃是闺阁好友,故而柳云卿与武威侯全旭早就认识了,而且交情不错。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而高门大族三代之后,也多纨绔子弟。但是全旭却非此辈,反而文武双全,不但一身的好武艺,十八班兵器样样精通,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而起精通兵书,愣是《孙子兵法》,《九韬》等书籍无不倒背如流,信手拈来,却也能够灵活运用。

    少年之时,就曾随军于延绥等地。后来又在赵祯身边,做了大汉将军,殿前司的武官了。

    其人冷静果断,勇武果敢,毫爽大气,重情重义,心思缜密,精通兵法,善于领兵。

    全旭缓缓走来,对着柳云卿笑着拱手,说道:“远山兄别来无恙?”

    “我倒是谁,原来是武威侯东升兄在此,云卿怠慢了。”

    眼见如此光景,柳云卿与全旭一副久别重逢的模样,赵祯恍然大悟,说道:“原来你们认识,如此最好不过了!”

    “好叫六郎知道,拙荆与紫阳县主乃是手帕之交。”柳云卿也是十分的开心,这武威侯全旭为人豪爽大气,与之共事,岂不是人生快事!

    “哦!”赵祯闻言,又是恍然大悟的神情,又对着武威侯全旭说道:“原来如此。”

    赵祯说着,又往笼烟街上迈起步来,一面走,一面说道:“汝南王府的那丫头正是豆蔻年华,若东升兄能够保得柳知州周全,使他再建奇功,我想天子会为东升兄与那紫阳县主完婚的。”

    武威侯全旭闻言,喜不自禁,说道:“圣恩浩荡,旭无以为报。就是肝脑涂地,也会保得远山兄周全的。”

    柳云卿此时,这才明白,赵祯让全旭与自己同去广南西路邕州,就不是为了监视自己,而真的是为了确保自己安全,而前去对付广南西路邕州之地的山贼,土人头领的。

    柳云卿念及此处,也颇为感动的说道:“天子天恩浩荡,我辈纵然千难万险,就是鞠躬尽瘁,也实难保之于万一!”

    赵祯闻言,微微一笑,说道:“我辈为人臣子,只要心中常存爱民之心,也就是报国忠君了!”

    言毕,又道:“不想远山兄之妻子,与紫阳县主有如此源缘,以我之见,待远山兄与东升兄于广南西路邕州功成而回之后,远山兄之妻子当有诰命之封,而东升兄之未婚妻,汝南王府的紫阳县主,当进封为郡主!”

    闻听此言,柳云卿只得再次谢恩,说道:“官家天恩浩荡,为臣者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有如此。难报圣恩于万一。”

    武威侯全旭更是感激涕零,说道:“某家世受皇恩,旭之子孙也誓要报得大宋江山,万万年了。”

    赵祯闻言,微微一笑,对着柳云卿与全旭说道:“二位皆后起之秀,乃是大宋中粮,假以时日,当出将入相,以小底之见,当今天子

    对远山兄与东升兄当有厚望矣!”

    赵祯说着,又不无惆怅的说道:“小底为家业所累,一直忙碌不休,大宋大好河山虽有千万里,但小底却被困于汴梁皇都一地,更不能肋生双翼,与远山兄及东升兄一道,行万里路,看近天下名胜,看近秀丽河山,阅尽人间百态哩!”

    赵祯所言,乃是肺腑之言,那一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柳云卿只得说道:“世人皆知历代人杰风光无限,好不羡煞旁人。只是其背后所付出者,又有几人能知道!”

    赵祯闻言,苦笑一下,又说道:“远山兄乃当世大才。弱冠之年,便能制科三等及第,一定是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又晓得地理。如此学富五车,可愿意谈一谈当下朝廷为政之利弊!”

    柳云卿原本乃沉着冷静之人,只是被赵祯连连抬举所感染,脑袋一热,便就此侃侃而谈了。

    柳云卿看着满河烟波,说道:“自太祖以降,大宋已经历有四主,天下承平已久。就是宋辽边境,戴白之人不识兵革。

    看似花团锦簇,好不繁华富庶。然则东京之繁华,靠着天下几多州县在输血?

    士人只知诗词文章,锦衣玉食而走马章台。岂知民间疾苦?又岂知强敌环视,而内弊丛生?

    契丹虎狼之国,且又占据形胜之地,居燕云险要之关隘,鹰视中原膏庾之地。

    吐蕃分分合合,党项悄然崛起!

    自太祖以降,大宋已有四代君王,无不偃武修文,而厚待官绅。百弊之下,以三冗为最!”

第二百章 离别(五)

    柳云卿直抒胸臆,那武威侯全旭听得热血上涌,赵祯闻言,颇有振聋发聩之感觉,只是觉得十分骇人听闻,他紧缩眉头,沉思了下去。

    柳云卿初时觉得赵祯这般抬举于自己,不亏当得仁宗之谥号,不过就在他一吐为快的时候,眼看着赵祯脸色越来越差,那声音由初时的慷慨激昂也就变得小了下去,以至于渐渐不可闻,以至于闭口不言了。

    赵祯沉思良久,好似他一人在汴河大堤上踽踽而行,过了好长一会儿这才微微一笑,对着柳云卿与武威侯全旭说道:“还真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远山兄不比别人,还请一吐为快才好!”

    柳云卿两世为人。自然远比比二人见识多一些,更何况此而二人的年龄加在一起。也不过四十多年而已。

    不过对于大宋之弊端,柳云卿虽然能够凯凯而谈,但也没有解决的可行的办法,但看着赵祯一副急着纳谏的样子,柳云卿也索性全都说了出来。

    柳云卿对着赵祯拱了拱手,继续说道:“一曰,冗官之弊。

    百官厚禄而无所事事,自然相攻**,看似大义凛然,实则只为一己之利!百官恩养过重,以至于天下疲弊!

    二曰,冗兵之弊。

    虽有百万之禁军,而不能护国安民,边关烽火稍起,便又扩充之。于是兵虽多而不精,徒耗国帑民力。

    三曰,冗费之弊。

    冗官冗兵之下,自然冗费。黔首何其无辜?

    稻苗未青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盘剥之下,亿万贯岁入何其之多,然则三冗之下,已然不足!

    聚天下之财货于汴梁一地,于是东京之富庶,令人魂牵梦绕。那勾栏瓦肆之间,莺歌燕舞,相扑,蹴鞠应有尽有,自然是文章风流,物华天宝的这般景象了!

    就在的花花世界里,不知有多少官人醉生梦死。而忘记了黎民苍生之苦,而忘了强敌环饲,天下并不是那班太平矣!”

    赵祯闻言,脸色越来越差,全旭被其耿直所感染,说道:“远山兄直抒胸臆,见识超凡脱俗,旭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以旭之见,大宋急需要富国强民,而后尽收燕云十六州,再取河西千里之地,使那党项小儿仓皇逃窜!”

    赵祯闻言,又苦笑一下,对全旭说道:“若是我大宋果真能够富国强民,然后兵强马壮,武威侯当为大宋霍去病也无不可!

    只是诚如远山兄之言,大宋百弊丛生。又岂能轻易已改颓废,而匆匆崛起哩!”

    柳云卿闻言,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徐徐图之才好。不过兴国富民,最快者,莫过于经纬之术!”

    柳云卿谈笑风生,自有一种胸有成竹的神态,赵祯不由得有大受鼓舞,而说道:“何伟经纬之术?”

    柳云卿闻言,嘿嘿一笑。自己比大宋天子赵祯与武威侯全旭多了近一千年的见识,自然知道后世能够突飞猛进,乃是由于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新大陆,有了大量黄金白银的缘故。

    他也深知,人类社会之所以突风猛进,科学技术极大的发展,乃是由于工业革命的缘故!

    他也深知,工业革命的兴起,乃是由于蒸汽机的横空出世,而变得一日千里了!

    他也深知,工业革命之所以飞速发展,在英伦率先爆发,便是由于日不落帝国有了印度次大陆,有了那里出产的海量的棉花,而使得纺织业大兴的缘故。

    他也深知,纺织业乃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人口的大量需求,觉得了技术改进的欲望。这才是蒸汽机诞生的土壤。这才是孕育工业革命的母胎。

    柳云卿笑着,满怀信心的说道:“半丝半缕,一经一纬,经之纬之,纺织之术耳!富民强国,莫若此!”

    柳云卿言毕,又觉得大宋天子赵祯或许听不明白此中关节,于是他又说道:“广南西路地广人稀,气候温和,正好可以种桑树而养蚕,织造锦绣,而衣被天下。如此之后,商户云集,便能兴旺百业。到时候那里又会成为鱼米之乡。

    而温暖之地,自然能种植甘蔗,而大制糖之业,到时候那广南西路邕州之地也会成为大宋糖市。

    而广南西路邕州之气候,应该也适合茶叶的种植,若是有名茶出产,自然能远销吐蕃,契丹,大兴茶马贸易了!”

    柳云卿说着,眼看赵祯听得认真,又说道:“云卿愿决意上书天子,以广南西路邕州一地为试点,探寻着商贸,农耕,纺织齐头并进的富民强国之道,不知六郎与东升兄有何赐教之处!

    赵祯闻言,喜不自禁。说道:“云卿之富国强民之说,自与两府相公不同,但小底闻听云卿之言,觉得十分可行,又只是在广南西路邕州一地试行,无伤国之根本,以小底之见,官家怎不能准奏哩!”

    柳云卿闻言,自己也满是憧憬,又大言不惭的说道:“云卿为陛下所错爱,此番在广南西路邕州之地,为州县官人,自当兴利实边。教蛮化民,聚之为城,然后阡陌相通,河海相连。百废具兴,引天竺棉,大兴兴经纬,成九州衣被……”

    柳云卿凯凯而谈,威武侯全旭与大宋天子赵祯双双陷入了憧憬当中。

    原本在这个时空之中的人看来,那广南西路邕州的确是苦寒莽荒之地,而柳云卿口中的广南西路邕州,几乎成为了天下九州首善之地,远比江南更加富庶,简直能与汴梁皇都相提并论了。

    赵祯为了照顾心爱的尚美人,而将柳云卿发到了广南西路邕州,原本就心怀愧疚,而闻听柳云卿这一番高论,这让大宋天子赵祯也是热血沸腾起来,心中再无愧疚,反而觉得唯有广南西路邕州,才能使得大才斑斑的柳云卿一展胸中所学哩,反而觉得自己如此安排。也许是天意了。

    赵祯与威武侯全旭听见柳云卿这一席话,只觉得热血沸腾,憧憬地说道:“看来假以时日。广南西路邕州就会成为下一个芙蓉城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百零一章 大结局

    三年后。

    柳云卿于广南西路邕州大力推广占城稻种植,发展桑蚕,推广棉花,革新茶叶加工技术。

    于是两广商旅大兴,俨然天下重镇。

    十年后,柳云卿签枢永兴军安抚使,主持西夏防务。

    此时,天下商贸繁荣,確税之丰,使得国用充足。于是安抚使上疏天子,谏言盐法利弊。

    盐法既废,茶马贸易大兴,于是银夏宥绥日渐困苦,于是夏民皆逃,柳云卿安之于延,渭等州县。

    十年后,柳云卿命韩琦陈兵于萧关,元昊自焚于河滨,而其子归于宋,天子赐姓。

    西境自此安定,且繁华日盛。

    柳云卿简在帝心,为昭文相。

    后,柳云卿又制作织呢机,于是羊毛贸易大兴,而北国又为柳云卿所制作的茶砖所痴迷,于是茶毛贸易大兴。

    又十年后,契丹境内牛羊遍地而鲜有马匹…

    全书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536/ 第一时间欣赏两府相公最新章节! 作者:皓月蒹葭所写的《两府相公》为转载作品,两府相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两府相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两府相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两府相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两府相公介绍:
柳公讳云卿,字远山 ……
     初为州县,兴利实边。教蛮化民,聚之为城,阡陌相通,河海相连。百废具兴,引天竺棉,一兴经纬,成九州衣被……
     后擢中枢,怀柔天下,不抑兼并,不堵天下悠悠之口。兴商旅,励海贸。鬻契丹之畜毛,再兴经纬,以充国用。罢盐法而收党项,兴茶马而纳北国……
    公尝言:“半丝半缕,一经一纬,经之纬之,纺织之术耳!富民强国,莫若此!”功成而身退,三兴经纬,造蒸汽之机……
书友群:235507476两府相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两府相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两府相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