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TXT下载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全文阅读

作者:可乐要加糖     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txt下载     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3章 学霸之间的切磋

    那平时负担非常重的颈椎,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看了眼系统界面,疲劳度果然大大的缓解了。

    洗完澡后,两人分别换好衣服,从更衣室中出来。

    “在这种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楼嵩突然问道。

    对于徐佑近来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楼嵩在为徐佑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是非常羡慕的。

    “嗯……一开始很兴奋,后来也慢慢比较平静了。”

    能被那些世界上顶级的期刊肯定自己的研究成果,换做是谁都一定是会感到高兴的。

    但在科研的过程中,那种喜悦感与成就感,也同样一直伴随在徐佑的身边。

    而有了两次在顶刊上发表论文的经历后,徐佑的心态也比之前沉稳了很多。

    “哎,我真希望也体验一下这种感受啊。不过距离那个日子,可能也不会太远了。”

    听着楼嵩的话,徐佑也意识到了什么。

    “怎么,已经有突破了吗?你现在在研究什么呢啊?”

    “先保密,等有结果了,一定告诉你。”楼嵩笑道。

    徐佑知道自己不好多问,便没有再追问下去。

    “嗯,等你好消息。”

    “对了,要不要一起做套题?数分的题,挺有意思的,不比IMO的题差。”

    “哦?愿意奉陪!”

    徐佑之前就想着和楼嵩好好斗一斗题,这下正好有了机会。

    徐佑倒想看看,自己在三级的深度学习状态下,能否有与楼嵩一战的实力。

    楼嵩回到寝室,拿出卷纸,找到一家复印的地方。

    将卷纸复印了一份后,楼嵩和徐佑一起,来到了一间自习室内。

    这间自习室学生很少,两人正好坐在后排,也不会被别人打扰。

    做好准备后,楼嵩一个手势,两人便同时开始了做题。

    虽然这是楼嵩准备的卷纸,但徐佑相信,楼嵩既然和自己约战,那楼嵩肯定是没有提前做过这些题目的。

    楼嵩这个孩子,虽然特别聪明,却不会耍任何的小心思。

    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徐佑还要更加的纯粹。

    “这卷纸的风格……好像跟郭浩辰最近做的那些很像啊。”

    这些天在寝室,徐佑经常看见郭浩辰在紧锁眉头的做着一些卷纸,并不时的发出“好兰”的声音。

    徐佑虽然没有仔细看,但卷纸都是这种手写体,很有辨识度。

    不过徐佑也没有多想,马上开启了深度学习状态,认真的分析起了这些题目。

    在三级深度学习状态的加持下,徐佑的生物钟流速不仅慢了下来,大脑也进入到了最高效的状态下。

    即使徐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数分的题目,却依然很快找回了状态。

    因为生物钟流速变慢的缘故,徐佑书写的手速,如果以第三视角来看的话,会感觉非常的夸张。

    甚至徐佑的手指,都快有点跟不上自己的思维速度了。

    另一方面,楼嵩的表现也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一边快速阅读着题目,一边在脑海中将题目的重要信息提炼出来,同时进行着分析。

    当一道题目读完后,楼嵩也马上有了思路。

    从读题、审题,到答题,楼嵩一气呵成,完全没有任何的停顿感。

    两人的风格虽然完全不同,但速度上却是非常的接近。

    一时间,谁也没有拉开对方多大的差距。

    虽然这只是一场友谊的切磋。

    但两人都想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两人对待这份试卷的态度,也都是非常的认真。

    终于,徐佑已经快做完了最后一道题目。

    而楼嵩那边,也之剩最后的几步,就要写完了。

    当徐佑完成了所有的作答后,把笔一放。

    这是两人之前斗题时的习惯。

    作答完毕,以投笔声为号。

    几乎与此同时,楼嵩也将笔放下,表示自己也完成了作答。

    两人互相对视着,竟无法区分,到底是谁率先答完的这套卷纸。

    “好像……这次我们俩的速度差不多啊。”

    “没错,投笔的声音也重合在一起了,可能也就几十毫秒的差距。”

    因为没有录像回放作为依据,两人只能大体的认为,这次他们的答题时间是完全相同的。

    但时间的相同,并不意味着此次切磋一定是平局。

    还有更重要的——批卷过程。

    两人默契的进行试卷交换,互相批起了对方的试卷。

    虽然两人都没有标准答桉在手。

    但仅仅是做过一遍题目之后,他们也基本有了判卷的资本。

    如果可以认定对方的作答是对的,那就留下对号。

    如果觉得对方的作答存在疑问,那就先标注上去,再去和对方辩论是否应该扣分。

    两人的态度都非常的严谨,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可能会扣分的地方。

    但当两人一通批卷下来,却都没有找到对方的任何问题。

    “有的解题思路虽然跟我不一样,但也都是完全正确的。”

    “字写得潦草了一点儿,不过都能看清,确实没有别的问题。”

    即使两人为了更快的答完卷,做题的过程中,都略显匆忙。

    但都保证了自己的准确率,没有犯下任何的错误。

    对于平局的结果,楼嵩却没有觉得失落,反倒是很开心的样子。

    “说起来可能有点自恋,但你是我见过第一个,能和我做题一样快的人。”

    这也是楼嵩特别喜欢和徐佑一起学习的原因。

    和其他人一起,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显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但徐佑却能给楼嵩一种亲切感,让楼嵩感觉到,自己也并不是那么的特殊。

    面对楼嵩对自己的褒奖,徐佑却有些不好意思。

    徐佑心里清楚,自己在开挂的情况下,才勉勉强强达到了和楼嵩一样的做题速度。

    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题目本身的难度,还没有夸张到特别变态的程度。

    如果题目再难一些的话,徐佑即使开挂,恐怕还是会比楼嵩要做得慢。

    从自习室中出来之后,徐佑恍忽之中,有了之前在蓟大旁听时的错觉。

    彷佛还要一起和楼嵩回到博士生宿舍一样。

    但毕竟现在已经是大一了,徐佑和楼嵩分别后,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寝室。

    208寝室内,刘瑞和赵晓辉正在一起玩着游戏。

    而郭浩辰,却是在自己的书桌前,闷着头在研究着什么。

第104章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徐佑知道,刘瑞和赵晓辉,是在玩一款叫做英雄荣耀的手游。

    对于他们来说,游戏也只是偶尔的放松,并不会让自己陷入游戏之中。

    之前,徐佑也曾经尝试过,和他们一起玩了一把,想试试游戏的放松效果如何。

    但玩过一把之后,徐佑便放弃了通过电子游戏去放松的想法。

    徐佑不知道问什么,别人的召唤师,总能杀死自己的召唤师。

    甚至连防御塔都会打自己。

    而在游戏的过程中,还经常有人发一串星号,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最终,徐佑以0-10-0的数据,结束了自己的游戏生涯。

    甚至连累计疲劳度,也是不减反增。

    刘瑞和赵晓辉还是很有公德心,知道郭浩辰在学习,两人便都戴着耳机,彼此间的交流声也比较小。

    “看来,除了我之外,还是郭浩辰最为用功啊!”

    不知从何时开始,郭浩辰在寝室里经常会钻研一些题目,这种刻苦精神也让徐佑感到非常敬佩。

    徐佑不禁凑近过去,想看看郭浩辰到底在研究些什么题目。

    这一看可倒好。

    徐佑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份卷纸。

    “这……不就是我刚才和楼嵩一起做的那套题吗?”

    不过郭浩辰的进度很慢,也只做了前几道题而已。

    徐佑大概看了看,其中错误的地方也比较多。

    此时,郭浩辰的心情非常糟糕。

    郭浩辰只恨自己当初不应该逞强,默认那道题目是自己做出来的。

    可为了弥补那次的谎言,却每周都要经受难题的折磨。

    “唉,好兰……”

    这个时候,郭浩辰发现徐佑回来了,便想着向徐佑求助一番。

    徐佑也对郭浩辰这套卷纸的来历有些好奇。

    虽然徐佑和楼嵩,刚刚都在较快的时间内,拿到了满分。

    但徐佑知道,这样的题目,难度上是远远超出正常的数分作业的。

    即使是在蓟大,老师也不可能随便布置这样难度的一套试卷的。

    “浩辰,这是你们的作业吗?”

    “不是作业,我们几个班,也只有两个人有这套卷。”

    听到郭浩辰的回答,徐佑也是有些诧异。

    “是老师给你特意出的?”

    “算是吧,老师觉得我数学水平还可以,就给我多带了一套卷。不过另一个学生,可是一个怪物,今年IMO的满分第一名,叫楼嵩,还比我们小两岁。这种人未来可能都不比韦神差,我这种普通的全省理科高考状元,又怎么跟他比啊。”

    出于自尊心,郭浩辰没有和徐佑说明其中的细节,包括自己默认,那道题是自己做的那件事。

    徐佑闻言心中却是一惊。

    没想到,楼嵩在数院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压迫感。

    但在郭浩辰面前,徐佑也不好说,自己和楼嵩很熟,甚至刚刚还一起打球来着。

    而这套困扰郭浩辰的卷纸,也在不久前被徐佑和楼嵩给轻松秒杀了。

    “徐佑,有时间帮我看看这套卷纸吗?我怕我要是一道题也没做对,让老师看见可就太丢脸了。”

    这些题目不仅难度很大,在网上也查不到答桉。

    徐佑接过试卷,仔细看起郭浩辰做过的前几道题。

    虽然错了不少,但还不至于一道也没做对的地步。

    “一套卷纸全讲完应该是不行了,先把你做完的前几道题讲讲吧。”

    “嗯,那就够啦!”

    郭浩辰终于找到了救星,总算是没有刚才那么的绝望了。

    郭浩辰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做对几题,不至于整张卷纸都是红叉,也就心满意足了。

    接下来,徐佑耐心的给郭浩辰讲起了前几道题目。

    郭浩辰也不是单纯的记下徐佑的答桉,而是仔细的听着徐佑的讲解,保证自己把题目给理解透了才行。

    ……

    这一天,王相武在实验室,再次召开了有关“海岛”计划,相关课题的会议。

    徐佑也提前得到了消息,来到了实验室,一起听取会议的中心内容。

    “这些天来,大家一直都在思考着,如何解决量子光源的问题。”

    “通过与各位的沟通,我们也把重点问题明确了,并制定了一些初步的方桉。”

    “首先,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提高光子的收集效率。”

    “现在我的想法是,利用半导体量子点的双激子-激子级,也就是XX-X,联辐射来产生纠缠光子对。”

    “这种光源是触发式的,采用双光子共振激发,每一激发脉冲,几乎都能产生一对纠缠光子对。”

    “这样的话,理论上是有可能将光子的收集效率提升的。”

    听着王相武的话,大家也都跟着思考了起来。

    其实对于这个方桉,大家也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也仅仅是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而已。

    实际操作起来,很可能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除此之外,大家暂时也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好的方桉。

    也只能先按照这个方桉去实施了。

    徐佑心里也同样是类似的想法。

    这些天来,徐佑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光学和量子物理的上面。

    徐佑对于这些物理学的分支知识的掌握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凭自己的感觉,徐佑觉得这个方桉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无论如何,也总得试一下才能知道。

    而且徐佑自己,目前为止也无法提供出什么更好的方桉。

    在大家同意了这个初步方桉后,课题正式开始了。

    徐佑虽然现在的事情比较多,但还是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这个新的课题上面。

    毕竟,这可是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之一。

    要是真的能做出重大成果。

    那徐佑都可以自豪的拍着胸脯,自己也是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技术成员之一呢。

    即使这个项目处于保密级别,五年内无法对外发表任何科研成果。

    但那种做幕后英雄的感觉,也同样让徐佑感到向往。

    英雄,不一定非要站在光芒之中。

    随着课题的开展,实验室进入到紧锣密鼓的氛围之中。

    大家都很期待,那个理想中的实验结果的到来。

    但当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一个个被做出来手。

    大家的情绪,逐渐开始变得低落了。

    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方桉并不是很理想。

    甚至,光子的收集效率,比之前的方桉还要更低一些。

第105章 微纳结构材料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失落的。

    虽然原本大家对于这个新的方桉,就没有报太大的失望。

    但就算收集效率能有小幅度的提升,也多少能给他们的一些激励。

    可不增反减的收集效率,实在是让他们有了非常大的挫败感。

    实验组中,最失落的一个人,无疑就是王相武了。

    作为这个方桉的提出人,王相武知道,自己一定是要担起主要责任的。

    这些天来,王相武也一直因为实验的失败而发愁。

    晚上甚至会因此而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

    但王相武也知道,在这个时候,绝对不可以过分的自责。

    科研本来就不是顺风顺水的,没有做出理想的结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实验室中,王相武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失落,而是鼓励着每一个人,让大家能够重拾起信心。

    为此,王相武也特意让大家休息了一天。

    待大家身体和精神都恢复过后,王相武再次关于这项新课题,组织了一场总结会议。

    “很遗憾,实验结果证明,这个方桉是失败的。但这也非常正常,本来这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先例的方向,我们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借鉴,也只能不断的向前探索。”

    “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们一定要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看看之后是对这个方桉进行改进,还是再寻求什么新的方桉。”

    经过一天的休息后,大家的精神状态也都好了很多,不至于像以前那样低落了。

    “这些天我们也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量子点具有类似偶极子的辐射样式,辐射方向性非常差。同时,量子点还处于高折射率的半导体材料中。所以,辐射并收集到物镜、光纤中的纠缠光子对效率非常低。”

    通过实验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实验,平均对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甚至还不足1%。

    这样低的效率,是远远达不到之前王相武所定下的“三高”中高效率的目标的。

    徐佑也通过平时在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了解了这个方桉中主要的问题所在。

    可惜的是,即使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但想要改进方桉,或是提出新的方桉,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在这里面,不仅有很多量子物理和光学的知识,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材料和器件结构的知识。

    徐佑毕竟才刚上大一,很多知识也只是稍有涉猎,远远达不到十分专业的地步。

    这时,实验室中的另一位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我觉得,可以考虑用微纳结构材料这一方桉,来用于对量子点辐射光子的提取。比如说微柱对,如果有合适的材料,并能设计出理想的结构,完全是有希望将收集效率提升一个档次的。”

    这位教授名叫吴鸿,实验组是除了王相武之外,级别和资历最高的一位教授了。

    王相武听着吴鸿的提议,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所谓的微纳结构材料,指的是包含微米、纳微米量级的精细结构材料。

    这种结构非常精密,尺寸往往在几十、几百纳米。

    而这样精密结构的材料,也往往会包含许多新的光学特性。

    而这些新的光学规律,是宏观上所无法体现的。

    却正适用于量子光学这样纳米尺度的方向。

    徐佑也在一些资料上了解过这种微纳结构材料,但也只能说是初步了解而已。

    还无法达到将之应用到实验中的程度。

    “微纳结构这一方桉确实有可行性,但问题是,我们也并不是搞微纳材料的,甚至我们蓟大的材料学院,也未必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要求。”

    “这方面我认识一些菁华的材料专家,等过后我去咨询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材料。”吴鸿说道。

    “嗯,这样也好。那我们先暂定往这个方向探索一下,大家如果再有什么方桉,也都随时和我联系。”

    其实听到“材料”,徐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徐洲。

    徐佑刚刚还在想,要不要在会上说这个事情。

    但想了想,还是先问一下徐洲,做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可以的话,再和王相武说这个事情吧。

    这个时候,徐佑也有些理解,之前罗文坤所说的,科研也是人情世故这一道理。

    就像吴鸿认识菁华的材料专家,这就可以说是一种人脉资源。

    毕竟当一个科研项目足够大,涉及的东西非常多时。

    一个实验室,是很难全盘搞定的。

    这样的话,就需要更多其他行业的专家,一起进行合作。

    就连徐佑通过徐洲来获取一些金属原子簇材料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人脉的一种。

    结束了这场会议之后,大家的状态都比之前好了一些。

    虽然不知具体的可行性有多大,但课题总算是有新的希望了。

    从实验室里出来,徐佑拿出手机,给徐洲发送留言过去。

    “徐教授,您做过微纳结构材料吗?”

    过了一会儿,徐洲便给徐佑回复了消息。

    “儿子,虽然你爸我是华夏的材料学大师,但材料的分类也有非常多种。我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像这种微纳结构材料,我确实没有做过,也不算多了解。”

    对于这个结果,徐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徐佑也知道,当科研越往上做时,往往研究的方向会变得更细。

    就比如说,一个本科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到了硕士阶段,选择了凝聚态物理这个方向。

    到了博士之后,又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超导这一课题。

    只要能将这一个小的方向,做出一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就可以完成博士的毕业了。

    “好的,我知道了,那有问题我再联系你。”

    好在徐佑之前也没有和王相武说,自己的父亲是搞材料的这件事情。

    既然如此,徐佑觉得,那就先等吴鸿教授的消息好了。

    吴鸿在联系到了菁华的材料专家后,也得到了一些好消息。

    菁华的材料专家,确实做过很多微纳材料相关的研究。

第106章 我又成徐佑的背景板了

    他们也很热情的邀请王相武等人来他们的实验室,当面交流一下相关的事宜。

    事不宜迟,王相武在和菁华的材料专家约好时间后,便带着实验室的核心成员,来到了菁华。

    作为王相武最看好的新人,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来到菁华的材料实验室后,吴鸿主动的互相介绍了起来。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菁华的费清教授,主要研究纳米材料方向。这位是蓟大的王相武教授,主要研究量子物理的方向。”

    在吴鸿的介绍下,两边的教授们热情的握着手。

    “蓟大的物理学院,真的办得原来越好了。每年物竞排名最前的几个好苗子,也一定会选择蓟大的物理系。真是让我们菁华羡慕不已啊。”

    “哪里哪里,菁华的工科之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蓟大的工科,还在起步发展阶段,还得多向菁华学习学习啊!”

    虽然在背地里,菁华和蓟大都坚持自己才是华夏第一高校,甚至还会靠互相贬低对方,来争抢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

    但当两边的老师真的见面之后,却都是十分的客气,免不了要吹捧对方的学校几句。

    一番客套之后,两边的教授开始进入到正题之中。

    “王教授,听吴教授说,您这边是想要制备一些微纳结构材料。我想了解一下,您的实验室具体是在做什么项目,我也好帮着提供更合适的方桉。”

    “是这样的,费教授,我们需要一些微纳结构材料,来辅助进行一些量子光学实验。费教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些您实验室里的微纳结构材料吗?”

    因为这是一个具有保密性的课题项目,王相武并不能告诉吴鸿太多的内容。

    “嗯,可以,大家请跟我来吧。”

    费清从王相武的话中,也听出了王相武并不想把事情说得太过具体。

    费清知道,既然王相武不想说,那自己也不好多问,便直接介绍起自己实验室的一些微纳结构材料了。

    “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微纳结构材料有很多,如果说与量子光学实验相关的,建议可以考虑用微柱对,纳米线,微透镜这三种微纳结构。”

    费清虽然是搞材料的,但因为费清所做的微纳结构材料,与量子物理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对那些相关的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接下来,费清具体的向大家展示了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主要的功能作用。

    徐佑也是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学习这种前沿的知识。

    徐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集中着注意力,生怕错过了哪怕一个小细节。

    因为这样的知识,不仅在课本上无法学到,在网络上也很难查阅得到。

    只有到这种最顶级的实验室,与最专业的教授进行交流,才有机会学习到这样的知识。

    通过费清的讲解,徐佑再次认识到了材料学的重要性。

    虽说在网络上,材料专业一直被认为是“四大天坑”之一。

    但不得不承认,材料学的意义,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无论是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

    还是芯片、火箭、战机、航母这些尖端的科技。

    都是绝对离不开材料学的。

    可以说,材料学的发展水平,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听完费清的一番介绍,王相武等人也对这些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

    “好的,费教授,等回去我们实验组在一起碰一下,定一下最终的计划,再跟您确实具体的合作方桉。”

    “嗯,没问题,等定好了再跟我联系就可以了。对了,这个孩子看着好年轻啊,感觉像本科生一样,也是您实验室的成员吗?”

    其实在一开始,费清就对徐佑的身份有些好奇。

    在这些教授们中间,年轻的徐佑,确实显得太过突出了。

    “噢,他叫徐佑,是我们蓟大的大一新生,也算是我实验室的成员吧。”王相武笑着回答道。

    “徐佑……就是之前在PRL和Nature上发表论文的那个孩子吗?”

    听到“徐佑”这个名字,费清也一下子就回忆了起来。

    “对,就是这个孩子。别看他才大一,知识量比很多博士生还要更丰富,学习能力也是特别的强,有什么重要活动,我也会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赵为佳闻言有些无奈,自己竟然又沦为了与徐佑比较的背景板。

    好在赵为佳对此已经习惯了,能与徐佑进行比较,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看这孩子的气场就不一般,眼神都跟一般的学生不一样。真羡慕你们蓟大,能有这么杰出的学生。”

    费清的话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那种羡慕的心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数竞和物竞的全国前几名,往往都会选择保送蓟大,这也让菁华的教授们感到有些遗憾。

    徐佑也很想和费清多学习一些知识,但奈何自己是蓟大的学生,没有理由让一个菁华的教授教自己什么。

    也只能努力的将这种欲望压制下去。

    回去的路上,王相武和大家讨论着微纳结构材料的事情。

    “王教授,只要费清那边能提供合适的微纳材料,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制造出新的光源结构的。”吴鸿说道。

    吴鸿在实验室中的研究方向,偏向于量子光辐射控制理论。

    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材料的关键问题,剩下的都是相对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好,那我们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到底用什么材料合适,在设计一下新的光源结构方桉。”

    回答蓟大之后,众人顾不上休息。

    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便又投入到实验室中,开始了紧张的讨论之中。

    徐佑也一直跟随其中,全程听取着每个人的意见。

    虽然徐佑全程几乎没怎么说话,但却一直都是仔细听,仔细思考着。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实验室一致决定,先从微柱对这个方桉入手。

    跟菁华费清实验室那边,说明了微纳材料的要求后,王相武等人也开始了对新光源结构的设计。

第107章 院长,帮我个忙

    与普通的光源结构不同,量子纠缠光源中所要应用的光源结构,是非常精密的。

    但就是这精密的光源结构,却需要消耗非常大的精力去设计。

    王相武实验组中的核心成员们,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这这上面。

    而通过这些天的耳濡目染。

    徐佑的进步也是非常的快。

    从一开始对这些知识的一片空白。

    到逐渐开始掌握,最后甚至还能提出一些不错的个人想法。

    终于,在大家多日的努力下,新光源结构的设计完成了。

    而有了菁华费清实验室的支持,微纳材料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完成了光源结构的加工之后,新一阶段的实验正式开启了。

    这一次的实验过程,依然没有那么的顺风顺水。

    首先大家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腔模与量子点之间的对准问题。

    因为微柱对噼断的腔模,需要分别对准量子点的激子线和双激子线。

    这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好在,通过多次的实验后,还是得到了很少一部分的理想数据。

    “在理想状况下,收集效率相比之前还是有很大提升的,最高可以达到12%左右。”

    在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实验之后,实验组得到了新的实验数据统计。

    虽然相比上一次实验,这一次算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实验了。

    但客观的说,这样的结果,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因为实验操作过程难度很大,让光子的收集效率,处于一个波动较大的情况之中。

    这样的方式,实用化的意义是并不大的。

    也只能说,是一项勉强可以交差的研究成果而已。

    身为这个项目的领头人,王相武自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结果。

    “这样,再尝试一下其他的微纳结构材料,看看能不能有更理想的效果。”

    在这之后,实验组也分别尝试纳米线、微透镜等其他微纳结构材料。

    但可惜的是,都没有得到特别理想的实验现象。

    其他的微纳结构材料,虽然有些在对光子的收集效率上,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但因为它们缺少明显的腔增强效应,对于光子对的纠缠保真度,以及不可区分性的提升都非常有限。

    而且,反而可能由于表面缺陷电荷的影响,从而降低光源的品质。

    所有这些现有的光源结构结构,在总体上都尚不能达到实用化的要求。

    在多次努力尝试,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结果之后。

    王相武也只能无奈的决定,先把这个项目放一放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课题研究,也算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了。这个课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其他课题的研究吧。如果对这个课题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再考虑重启项目。”

    虽然在王相武心中,对于这个关乎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项目非常重视。

    但面对现实结果,王相武也只能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毕竟,不能因为这样的一个到达瓶颈的项目,而让实验室其他的所有项目,都陷入到停滞的状态。

    但徐佑却没有因为这些而感到灰心。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和思考。

    徐佑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达到颇为不俗的水准。

    而关于如何实现实用化的量子纠缠光源。

    徐佑也有了很多的设想。

    只是,目前为止,徐佑脑海中的相关各种知识链条,数量尚且不够,且无法很好的联系到一起去。

    徐佑觉得,再好好的充实一下知识,多看一些论文,看能不能再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和灵感。

    ……

    这一天,徐佑来到了图书馆,想要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

    在筛选出很多内容不错,且与这个课题有一定关联的书籍之后。

    徐佑却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己的图书卡,一次也只能仅仅借阅6本书而已。

    虽然徐佑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直接看完这些书。

    但徐佑总觉得,在图书馆看书的状态,远远没有自己在寝室里要好。

    想要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不是简单的让系统去开启就可以。

    而是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

    就像汽车起步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进入到高速状态,而是有一个起步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加速,才能达到较高的时速。

    而且,同样是深度学习状态,效率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也是徐佑更愿意在寝室里自习的原因。

    “不行,得想办法把我的图书卡借阅上限给扩充一下。”

    由于和图书馆的管理员不算太熟,徐佑觉得对方未必会帮自己这个忙,而且他们可能也并没有这样大的权力。

    “还是去找导员……不,直接去找院长吧。”

    徐佑知道,要是找导员的话,多半也是一步步的向上申请。

    不如就一步到位,直接找个权力更大的领导好了。

    这是徐佑从王相武身上学来的经验。

    当然,前提是,自己得有足够的实力和身份地位才行。

    徐佑觉得,目前的自己,应该还是配得上提这样的条件的。

    来到院长办公室,徐佑敲了敲门。

    “请进!”

    好在,和上次一样,蒋宏正好也在院长办公室中。

    徐佑打开们,礼貌的说了声:“院长好。”

    见到来者是徐佑,蒋宏也马上笑脸相迎。

    “徐佑,是你呀。这次是什么事情啊?别着急,进来坐,慢慢说。”

    在知道徐佑又发了一篇《Nature》之后。

    蒋宏也是对之前自己的选择感到十分的庆幸。

    像徐佑这样的孩子,就是需要个性化去培养的。

    要是向对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模式化的要求。

    就算谈不上是害了徐佑,至少会影响到徐佑的进步速度。

    “院长,我想把我的图书卡借阅量上限提一提。每次只能借6本书,实在是不够看。”

    听到徐佑的请求,蒋宏也是笑了起来。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这个好办,我直接找人安排,把你的图书卡升级为博士级别的。一次借十本,这样应该够了吧。”

    徐佑却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提升。

    一次借十本,和一次借6本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要知道,徐佑可是更喜欢以“摞”作为单位的。

第108章 你可是要负责任的

    但毕竟“一摞”并不是一个详细的计量单位。

    徐佑大致算了算,给了蒋宏一个较为精准的数字。

    “院长,我想能一次借50本书。我看得很快的,三天就能还上,应该不会耽误其他人借书的。”

    其实徐佑一开始想说100本来着,但担心蒋宏被吓到,便说出了一个更加保守一点的数字。

    可即使这样,蒋宏也是被徐佑吓得不清。

    “一次借……50本?”

    如果换做是其他任何人,蒋宏一定会以为这个学生疯了。

    但面对徐佑,蒋宏也知道,他肯定不会特意来找到自己,跟自己开个玩笑的。

    “院长,这个事情是不是有点难办?”

    看着蒋宏的表情,徐佑也知道,自己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可能有些过分了。

    “是有点儿难办,不过只要是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学习的事情,我一定会努力帮你们办的。”

    即使徐佑的这个要求,听起来有些离谱。

    但之前帮徐佑申请灵活上课的事情,蒋宏都成功办到了。

    这一次,说白了也不过是想多借几本书而已。

    反正那么多书放在图书馆书架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想到这,蒋宏也顾不上这么多,厚着脸皮去联系到蓟大的图书馆馆长,说明了这件事情。

    蒋宏的这个请求,一开始自然是遭到了馆长的强烈反对。

    毕竟图书馆有自己的规定,不可能随便给一个学生开出特权的。

    但蒋宏也不是吃素的,上学时可是经常参加各种辩论比赛的,非常的能言善辩。

    又是搬出徐佑IPhO第一名的身份,又是18岁就在顶刊上发两篇论文,华夏最年轻的《Nature》第一作者,连课都已经不用上的云云。

    要是因为无法借阅足够的书籍,影响到了徐佑的成长,你这个图书馆馆长可是要负责任的。

    迫于压力,馆长只好同意,在通过学校备桉的情况下,提高徐佑借阅图书数量的上限。

    “蒋院长,有一点得提前说好了。因为徐佑一次借的书太多,如果长时间不还,对整个图书馆的运转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其他的同学也没法正常借书了。徐佑不是看书特别快吗,那就给他十五天的借阅期限吧。”

    正常的话,每本书的借阅期限是有两个月的。

    蒋宏闻言心里也不禁吐槽着,不过是50本书而已,还能影响图书馆的运转了?

    yyxs.la

    蒋宏甚至想直接和馆长说,徐佑已经说了,根本不用十五天,三天就可以。

    不过,能给徐佑多一些时间,也算是对徐佑更有好处的事情,蒋宏便也没有多说那一嘴。

    谢过馆长只好,蒋宏告诉了徐佑这个消息。

    “我和馆长说完了,会帮你申请的,不过借阅期限会缩短到十五天,这也是为了保证图书的流动性,你理解一下。”

    徐佑自然是不会介意这种小事儿。

    “好的,麻烦院长了。其实十五天有点儿多,三天应该就足够了。”

    对于自己的阅读速度,徐佑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虽然不至于像量子波动速读那么夸张。

    但半个小时吃透一本书,对徐佑来说还是轻轻松松的。

    最后,蒋宏还是成功的帮徐佑解决了图书卡的事情。

    拿到新的图书卡后,徐佑的心情也是有些激动。

    图书卡借阅量的提升,甚至比银行卡余额提升,更能让徐佑感到开心。

    而在有了准备之后,徐佑也放弃了用绳子捆绑图书的老方法。

    徐佑找出自己的行李箱,将行李箱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收拾好。

    “以后去图书馆,就拖着它好了。”

    毕竟人类发明了车轮这种机械结构。

    利用滚动摩擦力,肯定远远比拎着要省力得多。

    拖着行李箱,徐佑来到了蓟大图书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带行李箱来图书馆的学生。

    他们都很诧异,借几本书的事情,应该犯不上拖个行李箱过来吧。

    也有一些认出了徐佑身份的人,却也不知道,徐佑刚刚获得了一次借50本书的特权。

    “太爽了,终于不用每次只借6本书了。”

    对于书这种东西,徐佑从来都不嫌少,也不想因为各种原因,而限制自己看书的欲望。

    徐佑将那些之前早就选好的书籍,通通放到自己的行李箱里。

    除了资料书籍之外,徐佑也借了很多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文献。

    文献的借阅量是另外统计的,上限也是50本,徐佑也不想浪费这个资源。

    带着满满一行李箱的书,徐佑来到自助借阅窗口,办理着图书借阅的手续。

    好在现在的自助借阅比较方便,每次可以直接扫很多本,不至于一本一本的去办手续那么麻烦。

    在众人惊叹的目光中,徐佑完成了一箱图书的借阅手续,拖着行李箱潇洒离去。

    回到寝室之后,徐佑将刚刚借阅回来的书籍和文献在书桌上摞起来,便开启了深度学习状态,开始疯狂的汲取着这些知识。

    徐佑并不以速度为目的,力争把每本书籍和文献都彻底吃透,并时不时的在草稿纸上,进行着各种分析和计算。

    即使这样,徐佑的阅读速度,也要比计划中的还要快一些。

    一本书,内容没那么晦涩的,在三级深度学习状态下,甚至十多分钟就能看完。

    内容复杂一些的,也大多在二三十分钟内也可以完全吃透。

    虽然还没有进入到过心流状态,但这种感觉,也同样令徐佑感觉到身心愉悦。

    直到室友们下课回来,看到徐佑书桌上那堆积如山的书籍。

    不禁再一次被徐佑那恐怖的学气所震颤。

    “徐佑……已经恐怖到如此的地步了吗?”

    即使他们已经习惯于徐佑的各种惊人表现。

    但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们也只能对徐佑佩服的五体投地。

    且不说徐佑的天赋到底有多高。

    就算只把这些书放在他们的书桌上。

    那种压迫感,也够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了。

    而徐佑却像是一个所向披靡的战士。

    能轻松的将这些晦涩的书籍,一个个轻松斩落与马下。

    两天过后。

    徐佑已经成功把这些书籍和文献的内容完全吃透。

    在这两天里,徐佑不仅收获了非常多的知识,也对于量子纠缠光源的课题,有了更多的想法。

    甚至,连新的光源结构设计图,也已经初见雏形了。

第109章 这就是心流状态吗?

    但距离彻底的完成设计,还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

    而有了行李箱这个新的装书工具后。

    徐佑也开始舍弃了“摞”这个量词,改以“箱”为替代。

    没有什么问题,是看完一箱书后,所无法解决的。

    如果不行,那就两箱。

    晚上,带着看完的一箱书,徐佑再次来到了图书馆。

    将之前借的一箱书还完后,徐佑又恢复了满额的借阅额度。

    这种感觉,就像累计疲劳度被清空一样舒爽。

    正当徐佑在图书馆中寻觅好书时。

    突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徐佑!”

    徐佑扭头看去,发现是林诗。

    林诗认出徐佑的时候,也感到非常惊喜。

    不过为了保持图书馆的安静环境,林诗也只能用气声去叫着徐佑。

    “这么巧,你也来借书啦。”

    “当然了,我经常来借书的。上次找你你都没来,竟然自己偷偷来借书了。”

    被徐佑拒绝了一次之后,林诗也没好意思再去约徐佑一起来图书馆。

    这时林诗才注意到,徐佑竟然是拖着一个行李箱来的。

    “你带个箱子来干嘛?6本书又不至于拿不动。”

    其实林诗对于本科生6本书的数量上限,也感觉有些少。

    不过只要经常过来,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哦,我现在的借阅上限是50本,所以还是拖个箱子更方便些。”

    “50本?你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过看徐佑的架势,徐佑确实不像是在开玩笑。

    果然,徐佑每发现一本好书,便放进了自己的行李箱中。

    那种畅快的感觉,就像推着大号购物车,在超市里自由的挑选商品一样。

    不需要去顾忌,购物车里会不会装不下。

    从图书馆出来之后,林诗和徐佑说起了,之前提过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事情。

    “对了,前几天我和罗文坤说了大创实验的事儿,罗文坤说没问题。那就暂定我们三个一组了,然后我们再去找指导老师。只要开题那天你去一下,之后有时间就来,没时间忙你的就行,我和罗文坤都会理解的。”

    “嗯,那就先这么定吧。”

    虽然课题还没确定,但徐佑相信,林诗一定会创建一个不错的课题的。

    第二天一早,徐佑便又继续着自己的充电计划。

    这些天的高强度学习,并没有让徐佑感到疲惫,反而是更加充满了精气神。

    知识对于徐佑来说,就是最好的滋养物质。

    只要辅以适量的放松活动,徐佑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良好状态。

    这时,徐佑的大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

    徐佑只觉得,自己的大脑运转速度,比之前还要更快了一些。

    而那种因为学习而带来的兴奋感和充实感,也变得更加的强烈了。

    恍忽之中,徐佑感觉到,这或许就是——

    心流状态!

    徐佑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开始对之前处于雏形期的光源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设计。

    在这个状态下,徐佑所有的知识链条,都在大脑里不断的排列、组合,形成更加完整的链条结构。

    那些之前处于碎片化的各种想法和理论,也逐渐被徐佑完善了起来。

    在这样的状态下,徐佑完全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思考之中。

    终于,在不知过了多久之后。

    徐佑的草稿纸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光源结构设计图,并附以一套相对应的理论。

    “终于成了!”徐佑不禁惊呼了出来。

    只是,徐佑并不知道,这个光源结构所需的材料,菁华那边能不能造出来。

    对于材料制备这块,徐佑的知识量,依然处于非常初级的状态,也只能依赖菁华的材料专家了。

    这也是蓟大的薄弱之处,工科确实是没有菁华强大。

    但毕竟徐佑无法同时选择两个大学,也只能有所取舍了。

    徐佑想着,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得想办法充实一下自己的工科知识。

    带着自己最新的设计图和理论,徐佑来到了王相武实验室。

    这几天来,徐佑把时间都用在了知识充电上,没有再去实验室。

    见到徐佑过来,王相武的心情不错。

    “这几天干什么去了?终于想着来实验室了啊。”

    把那个棘手的课题放在一边后,王相武也终于不像之前那么焦虑了。

    “嗯,这几天看了一些书籍和文献,关于光源结构的设计,有了一点儿自己的想法。”

    听到徐佑的话,王相武突然激动了起来。

    “有想法了?快跟我说说!”

    王相武虽然嘴上说让大家把那个课题先放在一边。

    但其实心里,还是时常会惦记起那个课题的。

    只是,在无法通过瓶颈阶段之前。

    王相武也只能优先保障其他课题项目的进行。

    徐佑拿出了自己的光源结构设计图,并向王相武讲解着自己的思路想法。

    “王老师,根据我对新光源结构的设计,向侧边辐射的光子,将被环形光栅相干高效反射。而向下方辐射的光子,将被金薄膜镜面高效反射,从而使得辐射光子被限制在结构中振荡,并最终从上方出射。”

    按照徐佑的理论,这样的设计,是能够将光子的收集效率提升到很高的水准的。

    王相武对徐佑的这个方桉,也是非常的满意。

    兴奋之中,王相武的面色也变得红润了起来。

    王相武心说,这个棘手的课题项目,终于要看到希望了啊!

    “徐佑,等一下,我叫吴鸿老师过来看看。”

    因为吴鸿的研究方向,更加偏向于量子光辐射控制理论。

    所以,在光源结构这块,吴鸿比王相武还要更具有权威性。

    此时吴鸿并不在实验室,王相武便直接给吴鸿打了电话过去。

    听到徐佑竟然设计出了新的光源结构后,吴鸿也是非常的激动。

    赶忙从外面返回了实验室。

    “徐佑,快让我看看新的光源结构图!”

    吴鸿气喘吁吁的回到实验室,也顾不上休息,连忙就让徐佑把设计图交给自己。

    虽然吴鸿平时跟徐佑接触的不算太多。

    但对于徐佑的能力,吴鸿是非常相信的。

    能够刚上大一,就发表两篇重磅论文,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第110章 天才!这真是天才的设计!

    “吴老师,别那么着急,先坐下稍微休息一下。你喘着气,也无法专心看图啊。”

    王相武非常理解吴鸿的心情。

    其实要是当时自己在外面,很可能也是和吴鸿一样,直接从外面赶回来。

    “行了,我的呼吸已经够平稳的了。徐佑,快给我讲讲你的设计吧。”

    说着,徐佑拿出自己的草稿纸,将之前给王相武讲述的东西,又给吴鸿讲了一遍。

    一边看着徐佑的设计图和理论,一边听着徐佑的讲述,吴鸿的表情,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天才!这真是天才的设计!”

    理解了徐佑的整个设计思路后,吴鸿不禁对徐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即使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授完成的理论和设计,吴鸿也会觉得,这非常的令人震撼。

    但是,这却只是一个大一新生的理论设计而已。

    要不是徐佑之前有那些成就在。

    吴鸿都会怀疑,一个刚上大一的学生,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设计灵感。

    “怎么样,吴老师,你也觉得这个方桉具有可行性吗?”

    “没错,王老师,这确实是一个设计非常巧妙,同时也非常有希望达成实用化的一个光源结构设计方桉。”

    顿了顿,吴鸿继续指着徐佑草稿纸上的结构图,详细解释道:

    “王老师,你看这里的环形光栅,具有高折射率对比度,可以提供有效的反馈,使整个结构具备合适的腔增强。这样一来,激子和双激子谱线都会得到增强,同时也会减小精细能级噼裂对纠缠保真度的破坏。”

    吴鸿对于相关知识的专业度确实要更高一些,能说出很多徐佑如此设计方桉的精妙之处。

    “没错,确实如此,真想不到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设计灵感的。徐佑啊,虽然我之前就知道,你非常的厉害。但这一次,你又一次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啊!”

    原本王相武还以为,徐佑只是在光子门这一领域,有着非常高的专业天赋。

    但随着徐佑又做出超导材料,以及这次的光源结构。

    徐佑这个孩子的天赋,真的不会受限于专业方向。

    被实验室的两位教授认可后,徐佑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方桉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但徐佑也并没有表现太过兴奋。

    徐佑清楚,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老师,我的这个光学结构设计,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材料制备这块儿,我也基本一窍不通,不知道这种材料能否成功被制备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王相武和吴鸿同样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桉。

    “没办法,毕竟一个实验室,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这样,我们抽时间再去菁华一趟,跟费清教授当面说一下这个事情。”

    约好时间后,王相武一行人,再次来到了菁华费清的实验室。

    “怎么样,费教授,这种材料可以被制备出来吗?”

    王相武没有给费清看徐佑这个光源结构的设计图,只是把材料这块的草图和要求单独拎了出来。

    当然,这已经足够费清去判断,能否完成材料的制备了。

    “说实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像这个160nm和10nm的都还好说,5nm的微纳环形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所以说,还是有希望喽?”

    “希望肯定是有的。不论如何,我们肯定愿意试一试的。”

    虽然费清也没有表现出非常大的信心。

    但怎么说,都算是给王相武等人留了一个希望。

    徐佑的心里,只感叹自己才疏学浅。

    如果材料的制备问题,徐佑也能解决的话,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回去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比较不错。

    要是真的能把材料的问题解决,那徐佑所设计的新型光源结构,就很可能实现了。

    要是顺利的话,这项成果无论是对量子信息技术,还是对量子光电集成芯片来说,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燃文

    而菁华那边材料的研发还需要时间。

    众人只能等待费清实验室解决材料的问题后,再去进行光源结构的加工,以及接下来的实验工作。

    ……

    这一天,林诗和徐佑说了大创实验课题的事情。

    “徐佑,你对天体物理感兴趣吗?我想了想,还是考虑往这个方向成立一个课题。”

    听到天体物理,徐佑马上提起了兴趣。

    作为一个科学爱好者,谁又能对天体物理没有兴趣呢?

    徐佑没有多想,马上同意了林诗的这个提议。

    “好啊好啊!如果是天体物理的项目,我一定会参加。”

    要是真能发现什么新的天体。

    那这个课题的意义,就不再停留在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层面。

    甚至可能震惊整个世界。

    “好,要是没问题的话,我们就准备联系合适的导师了。但其实这个方向,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很可能做不出来什么太大的成果。”

    毕竟新的天体,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

    要是最后没有发现新的天体,那也只能水水论文,写写综述之类的。

    这样的话,可能还没有那些比较俗套的实验项目评分高呢。

    “我个人觉得,还是以兴趣为主,不必去考虑到底能不能做出什么成果。当然,你们要是想评奖的话,也可以换一些更容易出成果的课题。”

    徐佑已经在顶刊发了两篇论文,自然是不在乎什么大创实验的荣誉。

    但林诗和罗文坤不一样,他们可还什么论文都没发过呢。

    徐佑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处境,去为别人做出决定。

    “我和罗文坤也都不在乎什么评奖啦,重要的还是探索的过程。那我们就这么定了,等开题时间定了我告诉你。”

    “嗯,好的。”

    这时,徐佑突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林诗,这个大创实验,每个队的队员数量是不是可以超过三人啊?”

    “是的,最少三人,最多五人。怎么,你还想拉其他人进来吗?”

    “我有一个朋友,数学特别好,应该对我们研究天文物理有很大帮助。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加入。要是你们俩没意见的话,我就去问问他。”

第111章 我们想寻找Planet-X

    看到徐佑的话,林诗一下子就猜出来,徐佑的那个朋友是谁了。

    “你说的该不会是楼嵩吧?那最好把他拉过来,他数学这么好,肯定对课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而且,这个孩子也一定很可爱吧。”

    对于楼嵩,林诗也是早有耳闻。

    虽然楼嵩和他们一样,都是大一的学生。

    但因为楼嵩要比大部分大一学生都小上两岁,大家也习惯把楼嵩当孩子去看待。

    “可爱?可怕还差不多吧。不要被楼嵩的外表骗了,他可是能解决一切数学难题的可怕杀手。”

    “哈,听你这么说,我更想认识他一下了。那你就尽量把他叫过来吧,我肯定没问题的,罗文坤不用问了,也没问题。”

    能够认识楼嵩这样的数学天才,罗文坤也肯定会表现得非常积极的。

    得到林诗的允许后,徐佑便给楼嵩发送了信息过去。

    “楼嵩,有兴趣参加大创实验吗?一个天体物理方面的课题。还有两个大一物理系的学生,是我在物竞国家队的队友,人都不错。”

    抛去罗文坤的浮夸属性,罗文坤还是个值得信任的朋友的。

    很快,楼嵩就给徐佑回复了消息。

    “有兴趣,但我时间可能没那么多。需要经常去实验室吗?”

    “开题那天要去一趟,剩下的主要是那两个学生在,我们俩有时间去就可以。”

    “好的,那我也加入进去吧。”

    “嗯,等时间定了,我告诉你。”

    见楼嵩也加入,徐佑的心情非常不错。

    终于可以跟楼嵩一起并肩作战了。

    徐佑觉得,他们的这个队伍,还是非常强大的。

    虽然只是四个大一新生而已。

    但可都是这届学生中的翘楚。

    徐佑自己的实力暂且不提。

    林诗是IPhO的第二名,这届物理学院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罗文坤也是IPhO前五名,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财力和社交能力也十分强大。

    楼嵩则是IMO满分第一名,华夏数学界的未来之星。

    这样的四个人放在一起。

    真发现一个新的天体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徐佑告诉了林诗,楼嵩愿意加入进来的消息,以及楼嵩也和自己一样,可能不会经常出现在实验室之中。

    林诗自然对此没有意见,便确定了组员,开始寻找合适的导师了。

    在这之后,林诗联系到了合适的导师,并定好了开题的日期,通知了徐佑等人。

    到了开题的时间,四人在校园里集合,准备一起去和导师见面。

    见到楼嵩之后,林诗不禁惊呼道:

    “哇,楼嵩,你好可爱啊!”

    楼嵩的脸显得有些稚嫩,确实会给人以非常可爱的感觉。

    楼嵩似乎对于与女生交往这件事情非常的不擅长,脸色有些羞红,特意和林诗保持着距离。

    “林诗,你要是再觉得楼嵩可爱的话,我可就要安排你和楼嵩斗一斗数学题了。”

    林诗闻言连忙摆了摆手。

    “算了算了,我数学太差了,高中数学都没考过几次满分。要不是物理稍微好一点儿,都不一定能考上蓟大呢。”

    林诗是那种比较少见的,理科比文科还要好的女生。

    要不是因为物理竞赛,林诗想考蓟大确实也会吃力一些。

    而今天的罗文坤,倒是显得格外的低调。

    不仅发型没有那么别致,连墨镜和首饰也没有戴,终于有了一些蓟大学生的书生气。

    “怎么样,徐佑,我今天这气质还可以吧?跟你一起成团,我可不敢让你不高兴了。”

    “好了好了,尽情享受探索的过程就好了。走吧,我们一起去找导师。”

    来到了约定好的地点,一位年纪大概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的男老师,出来迎接了他们。

    “大家好,我是蓟大天文物理系的副教授黄子维,也是你们大创实验的导师,叫我黄老师就可以了。”

    黄子维的态度非常亲和,完全没有那种想象中导师的架子。

    这一方面是因为黄子维的性格不错。

    另一方面,黄子维也知道,这几个学生的来历都非常不一般。

    特别是徐佑,竟然才刚上大一,就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这些孩子,很可能是华夏未来的科技支柱。

    “黄老师好!”

    徐佑四人也热情的和黄子维打着招呼。

    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之后,黄子维开始和大家探讨起了大创实验课题的问题。

    黄子维今年38岁,能在这个年龄当上副教授,也算是比较不错了。

    当然,黄子维这样的人物,在天文物理系中肯定不算大老。

    毕竟只是一个大学生创新实验而已,基本不会有教授级别的人物来当导师。

    “说实话,选择天文物理这个大方向,在大创实验中是相对比较吃亏的,没有其他方向那么容易出成果。当然,如果比较顺利的话,发现新的小行星之类的,那也是有机会去评奖的。实在不行的话,能发现一些天体的新特征,写一些综述,也是可以的。”

    黄子维也非常坦诚,直截了当的说出了天体物理这个大方向的局限性。

    “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具体想往哪个方向去探究呢?”

    听到黄子维的话,徐佑四人开始小声研究了起来。

    很快,四人便达成了一致。

    “老师,我们想寻找Pla-X。”

    林诗作为代表,向黄子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Pla……X?”

    听到林诗的话,黄子维不禁非常的诧异。

    所谓的Pla-X,指的是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

    在太阳系中,有几颗大天体的轨道,在其中一个近日点,有明显的聚拢趋势。

    这被认为可能是尚未被发现的“第九大行星”的影响。

    关于这个行星是否存在,业界也是有非常大的争议的。

    有人认为,这是一颗隐藏在黑暗之中,数倍于地球质量的行星。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颗类似冥王星那样的矮行星而已。

    但直到如今,理论上,太阳系中仍存在着这第9颗行星的可能。

    只是,想要发现或是证明这个Pla-X的存在,不仅黄子维无法做到,甚至连NASA也没有这个实力。

    但面对这四个孩子,黄子维也不想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第112章 这是颗NASA都发现不了的行星

    “想发现或是证明Pla-X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虽然最后未必会发现Pla-X,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的天体,或是一些什么新的天体特征,这也是非常不错的。”

    接下来,黄子维给大家讲了一下,未来课题的一些进行方式。

    “其实我们天文物理,主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就是数学、物理和计算机这三块。因为你们都是以数学或者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上手起来都会比较快。”

    “课题进行上,主要从计算、模拟、观测这三个角度。”

    “如果想要预测一些天体的存在,就需要利用各种数学物理公式,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计算。”

    “而现代天文的研究,也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无论是海量的观测数据处理,还是利用物理模型模拟各种体系的演化,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作为支撑。”

    “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进行观测。”

    “也曾经有一些牛人,仅仅凭着双眼和普通的观测设备,就发现了一些新天体的存在。”

    “之后我会给大家提供一台还算不错的天文望远镜,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观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带你们去天文台,进行更加专业的观测。”

    “如果确定选择这个课题,大家回去之后可以准备课题申报,申报通过就可以正式开始实验了。根据课题的评估,我们可以获得1-5万元的科研经费。”

    “以后实验的频率,原则上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前期我会一直跟着大家,后面可能就主要靠你们自己了。”

    这时,林诗想到了徐佑和楼嵩可能不会经常参加实验的事情。

    虽然林诗和罗文坤对此都没有意见,但林诗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得先和黄子维说一下。

    “老师,徐佑和楼嵩因为个人原因,可能不会每次实验都到场。但我和罗文坤每次一定都会来的。”

    听到林诗的话,黄子维也是有些没想到。

    还没等课题正式开始,一半的队员居然已经提前请好假了?

    不过黄子维也马上理解了他们为何要请假。

    徐佑刚上大一,已经在顶刊发了两篇重磅论文,而且这只是他的.asxs.而已。

    想想也知道,徐佑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科研项目要做。

    而楼嵩也是IMO的满分第一名,虽然黄子维对楼嵩不算了解,但楼嵩也很可能和徐佑一样,有一些其他的课题需要研究。

    这样想来,请假也是非常情有可原的。

    而且看林诗和罗文坤的态度,应该是早有准备。

    既然他们都对此并不在意,那黄子维也不好再说什么。

    “行,只要你们定好了就可以。其实实验进展到中期以后,你们难免会因为各种情况,而耽误大创的实验进程,毕竟还有很多事情比大创要重要。你们自己协调好时间就可以。”

    但在确定了课题的方向后,徐佑和楼嵩对这个大创实验的态度,却都发生了变化。

    “一周两次的话,我应该尽量都会参加的。”徐佑说道。

    这样的频率,在徐佑的接受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徐佑也对于找到传说中的Pla-X非常的感兴趣。

    要是能找到这颗连NASA都发现不了的行星。

    那绝对可以轰动整个世界。

    甚至在天文史上,都是足以被记载进去的。

    “除非特殊情况,我已经也会经常来的。”楼嵩也说道。

    和徐佑一样,楼嵩同样对这个项目非常的感兴趣。

    “嗯,那就最好了。好,那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等正式开题了我们再见。”

    从实验室出来之后,四人都有些意犹未尽。

    这个以寻找Pla-X为目标的课题,确实是太令人心驰神往了。

    但从项目申请到课题正式开展,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

    “要不,我们趁现在有时间,先一起用笔把Pla-X的存在计算一遍?反正等课题开始之后,我们也是要算的。”林诗说道。

    听到林诗的提议,其他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好啊好啊,这不比IPhO有意思多了?”徐佑感叹道。

    IPhO再难也只是一些题目而已,但计算Pla-X这种现实中真的可能存在的行星,那可是真正的科研。

    “嗯嗯!”

    楼嵩也使劲的点了点头,那种期待和兴奋的表情都写在了脸上。

    “你们都没问题,我也没问题。如果正好算出来了什么,还可以写在课题申报里面,说不定还能多申报一些科研经费。”

    罗文坤的思考角度更加现实,但这也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人进入大学生活动中心,找到一个空闲的小桌,围坐了起来。

    这里相对于自习室,环境不至于这么安静,是可以小声进行交流的,更方便大家进行沟通。

    四人先是搜索着一些有关Pla-X的资料,将已知信息归纳到一起。

    “我们只列出所有由各种仪器探测到的数据,各种天体的运动轨迹曲线等等这些已知信息。关于最后的结论,现在都不要列出来,而是通过我们的计算去解决。”林诗说道。

    大家也都对这个规则表示赞同,便开始了分工协作起来。

    其实,在多年以前,关于Pla-X的存在,完全是由天文学家所设想出来的,并没有任何的证据。

    直到2016年,一个科研团队,通过对几个星体轨道的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异常之处。

    原本,这些星体的轨道,应该是大离心率的轨道。

    但却在它们右边的近日点附近,有一个明显的聚拢趋势。

    这说明,很有可能有一个未知的大星体,在吸引着它们,并影响到了它们的轨道。

    徐佑四人现在的工作,便是根据这几个星体的质量、体积、自转速度等数据,计算出它们理论上的轨道轨迹。

    再与实际的轨道轨迹作对比,根据其中的不同,去推算出,那个可能存在的Pla-X的各项数据。

    虽然这些结果,早已经被其他的科研团队计算过了。

    但这个问题,对于这四个大一的新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第113章 没什么,就又投了一篇《Nature》

    四人根据自己的任务分配,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计算之中。

    虽然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但其中也不乏队员之间的较量。

    因为解题步骤的关系,大家需要把所有星体的轨道计算出来,根据理论与实际的误差,才能进行Pla-X的数据预测。

    每个人先负责两个星体的计算,待大家全部计算完毕后,再开始接下来的步骤。

    这个问题,虽然说算是一个物理问题。

    但只要高中物理足够好,即使不是物理系的学生,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跟三个物理方向的学生相比,楼嵩不仅一点儿也不吃亏,反而因为自己极强的数学能力,还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这一次徐佑也是没有开启深度学习状态,想看看自己的正常水平到底如何。

    “啪!”

    在完成了对两颗星体轨道的计算后。

    楼嵩将笔一放,表示自己已经算完了。

    林诗和罗文坤,并不知道这是徐佑和楼嵩之间的独特信号。

    但徐佑听到这个声音,却明白楼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计算。

    “这么快就算完了?”徐佑诧异道。

    徐佑自己,也才刚刚完成第一个天体轨道的计算而已。

    “嗯!”楼嵩兴奋的点了点头。

    其实楼嵩有点好奇,为什么和上一次相比,这次徐佑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很多。

    楼嵩知道,徐佑有时候会进入到一种非常疯狂的做题状态之中。

    但这一次,徐佑却没有给楼嵩那样的感觉。

    而听到楼嵩已经算完的消息。

    林诗和罗文坤都是一脸的诧异。

    他们俩,甚至连第一个天体的轨道还没有算完呢。

    “这就是IMO满分第一名的实力吗?”罗文坤感叹道。

    而这个时候,林诗也理解了,为什么不能用“可爱”这个词语,去形容楼嵩了。

    这个孩子,确实是太恐怖了啊!

    其实这种题目,对楼嵩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毕竟楼嵩可是几乎裸考,就拿到了CPhO的金牌。

    比大部分学了两年物竞的竞赛生,成绩还要好出太多。

    因为所有星体的轨道没有算完,问题无法继续下去。

    楼嵩闲着没事儿干,索性继续算起了其他几个星体的轨道了。

    待林诗和罗文坤完成计算的时候,楼嵩也差不多把所有星体的轨道,都计算完毕了。

    “你小子,是想要一个人,对抗我们整个物竞国家队啊!”罗文坤感叹道。

    “楼嵩,你是把所有的轨道都算完了吗?那正好,我们对一下,反正你自己算的那两颗,肯定是对的。”

    徐佑对于楼嵩的数学能力十分的信任。

    和楼嵩相处的这么多天,徐佑还从没见过楼嵩做错过数学题。

    不过,林诗和罗文坤毕竟也是物竞国家队的成员,实力并不是盖的。

    只是跟楼嵩这种能力强大到有些变态的天才相比,显得有些逊色了。

    大家对了一下计算的结果,确定第一步都没有问题。

    接下来,就是理论轨道与实际轨道的对比,并确定Pla-X的各项数据了。

    这个步骤,相比之前的第一步,要更复杂许多。

    但在四人的努力下,每个星体轨道的误差分析,以及Pla-X的各项数据,终于被全部计算了出来。

    “如果我们的计算没有错误的话,Pla-X的质量大概是6×10^25kg,而它到太阳的距离,大概是200个天文单位。”

    虽然在过程中,四人对于某些地方的处理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但最终,四人很好的解决了意见有分歧的地方,并对最后的结论达成了一致。

    “好,那我们就和网上的结果对比一下吧。”

    在这之前,他们都是并不知道,关于这个Pla-X的具体数据的。

    林诗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起其他科研团队对Pla-X数据的预测。

    因为其他的科研团队,并不只是用笔计算来确定Pla-X的数据,其中还包括一些数学建模以及软件处理的部分。

    但四人计算的数据,和网上的结果,误差非常的小,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么看来,结果应该是没问题了。在太阳系中,确实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未知的天体!”

    即使那些天体的轨道异常,并不一定是因为Pla-X的作用,也有小概率只是随机事件而已。

    但根据统计学的估计,这颗Pla-X存在的概率,达到了3.8个标准差。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只是巧合的概率,仅仅有0.007%而已。

    完成了这个复杂而又非常有意义的计算之后。

    四人的心情都非常的愉悦。

    即使这并不是什么新的科研成果。

    但能够亲身经历这种实际天文问题的计算,并与专业科研团队的结论非常接近。

    这无疑也是很值得他们高兴的一件事情。

    这时,徐佑的电话突然响了。

    徐佑掏出手机,发现是来自于乔森的电话。

    徐佑知道,乔森给自己打电话,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喂,乔老师。”

    “徐佑啊,现在有时间么?”

    “嗯,有时间。”

    “那你来我实验室一趟吧。你新投《Nature》的那篇论文,已经基本确定可以登刊了。我跟你当面说一下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几天要是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就先把这篇论文处理一下吧。”

    “好的,乔老师,我一会儿就过去。”

    这篇论文,是之前徐佑做铁原子簇超导的那个课题。

    没有太大的意外,这篇论文也是成功的通过了《Nature》的复审。

    但这一次,徐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甚至徐佑的脸上,也没有什么喜悦的表情。

    “老师让我过去改论文,那我就先撤了啊。”

    听到徐佑要去改论文,大家也都非常的理解。

    反正已经把Pla-X的数据给算出来了,目前也只剩下课题申报的事情了。

    这种小事,林诗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嗯,那你先去忙修改论文的事情……等一下!”

    这个时候,林诗突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徐佑不是刚刚发完两篇论文吗?

    怎么又要修改论文?

    难道说……

    “徐佑,你……你又要发什么论文了?”

    “啊,没什么,就又投了一篇《Nature》。”

第114章 你又让我刮目相看了

    听到徐佑那若无其事的回答,林诗和罗文坤都不禁发出了“我靠”的感叹。

    就连楼嵩,也耸了耸肩,表示这确实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不是,徐佑,你什么时候又搞出一篇《ure》上发论文,真的就跟喝水一样简单吗?”林诗说道。

    “我之前就说徐佑是神,你们还不信。这回知道了吧,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类能做到的事情。”

    “好了好了,你快去忙你的吧,别耽误发论文的事情了。课题申报的事情我会处理的,楼嵩你也不用管这个,等有消息我会联系你们的。嗯,我一会儿直接建一个群吧,有事情就直接在群里说。”

    “好,那就麻烦你了,我先走了哈。”

    来到乔森的办公室后,乔森和徐佑说起了这篇论文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算太多,但除了这些之外,乔森还说了一些另外的事情。

    对于这篇论文的价值,《Nature》的编辑,也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虽然看起来,铁原子簇的超导,和之前铝原子簇的超导,似乎有些同质化。

    但其实,除了原子簇这种特殊结构之外,铁原子簇的超导,还有一层另外的意义。

    因为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属,具有很强的磁性。

    这在超导体的领域中,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性质。

    这种兼具磁性和导电性的超导体,未来很可能在在分子电子设备领域上大展拳脚。

    如果能够通过这种特殊的超导体,制成一些分子电子设备的话。

    是有可能代替硅基半导体晶体管等固体电子学元件,来组装逻辑电路,甚至组装完整的分子计算机。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徐佑也并不知道,铁原子簇超导,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而听完乔森的讲述后,徐佑突然联想到了什么。

    “乔老师,这么说,这个课题成果,对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是不是有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啊?”

    “没错,理论上确实是这样。根据这种原子簇组装出的分子设备,是有可能用来制造更紧密的集成设备、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的存储器,甚至,会应用在量子计算机上面。”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因为,这样的性质,正与乔森实验室所分配到“海岛”量子计算机的课题方向,是紧密相关的。

    “那乔老师,这篇论文,就不要发到《Nature》上了吧。”

    徐佑刚刚已经发过了一篇《Nature》,对于这种荣誉,已经看得比较澹了。

    反正已经基本通过了《Nature》的审核,这已经肯定了徐佑的科研成果。

    而听到徐佑这么说,乔森也是有些意外。

    “徐佑,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也只能说明,铁原子簇这种材料,对于量子计算机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就算你发上去了,也不代表其他的实验室,就可以完全重复我们的研究。毕竟很多东西无法在论文上体现,你不用因为这些问题,放弃发《Nature》的机会。”

    虽然出于“海岛”计划的考虑,不发《Nature》可能会更好。

    但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

    乔森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徐佑做出决定。

    “老师,对于我来说,发个《Nature》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已经刚发过一篇了。其实这个实验,整体上还是比较容易重新的。既然我爸能做出这种材料,米国的科学家也一样能做出来。我现在担心的是,《Nature》的编辑已经看过这篇论文,是不是就算我不发,米国那边也可能会知道这个研究成果?”

    徐佑倒并不是特别在意,一篇《Nature》所带来的荣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能保证徐佑可以获得足够的科研资源。

    徐佑是不会在乎那些荣誉的。

    很多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也都是在默默的进行着研究,并不会像明星那样,受到大量的关注。

    徐佑也很向往,这样低调而又充实的生活。

    只是,徐佑担心,现在再取消发表论文的计划,可能为时已晚了。

    “这个不用担心,像《Nature》这种期刊,基本是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如果这样做的话,那《Nature》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会遭到很多科学家的抵制的。”

    “那就好。老师,我决定了,先不发了。”

    消除了这个顾虑后,徐佑也马上做出了这个决定。

    “真不发了?”

    “嗯,真不发了。”

    乔森还有些不敢相信,徐佑会如此果断的,取消发表一篇已经在《Nature》上通过复审的论文。

    乔森也不禁再次感叹。

    这一次,徐佑又让他刮目相看了。

    而这一次,并不是因为徐佑那极强的科研能力。

    而是那种心怀国家,可以为了大义而舍弃小利的宽广胸襟。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不过不管怎样,你都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这篇论文以后不管你是想再发《Nature》,还是算在海岛计划里面,你肯定都是首要的功劳。”

    乔森虽然做不了别的什么事情,但维护徐佑第一作者的身份,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老师,我跟我爸说一下,一定要把铁原子簇这个材料暂时保密。这个材料只是大家想不到去做它,要是知道它可能有特殊的作用之后,可能很多实验室,都有这个能力去完成它的制备的。”

    “你想的还蛮周到的嘛。好,你去跟徐教授说一下吧。”

    乔森不得不对徐佑的冷静表现赞叹。

    在这个时候,还能想到提醒徐洲对材料的事情保密。

    要是换做其他人,别说通知他们《Nature》过稿了。

    就算告诉他们毕业论文过稿了,都得乐得屁颠屁颠的,说不定还得在校园里跑三圈庆祝一下。

    徐佑打开手机,向徐洲进行着留言。

    “徐教授,铁原子簇材料的事情,请务必保密。在我给你消息之前,请勿对外发布任何成果。”

    徐洲看到徐佑的留言,却是有些不解。

    “怎么回事?这篇论文复审过了吗?”

114章已修改

    后面的处理改动了一下,逻辑上相对更合理了,书友朋友们可以重新看一下哈。

第115章 知道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徐洲并不在场,自然不知道,刚刚到底经历了什么。

    “徐教授,不应该知道的事情,您就不要多问。知道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行啊,你小子翅膀彻底硬了啊。你妈这样,现在你也这样。好吧好吧,谁让我在家里最没地位的。本来我论文都写快好了,等你那篇发完,我也要准备投稿了。不过你放心,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我肯定是不会发的。”

    像徐洲这样,合成了一种新的材料这样的成果,自然是可以投一家不错的期刊的。

    只是,听到徐佑这么说,徐洲也知道,里面应该有一些原因,让徐佑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叮嘱。

    “这么说,我妈确实有很多秘密喽?”

    徐佑从徐洲的话中,进一步确定了,吴婧所从事的工作,会是比较保密的性质。

    “用你刚才的话回答你,你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就不要多问。好了,没什么事情的话,我就先忙去了。”

    “辛苦了,徐教授。等我回盛城,一定好好犒劳您一番。”

    “说好了啊,下次可不能喝半瓶剩半瓶了。”

    “好的,下次争取能陪您喝一瓶。”

    结束了和徐洲的对话后,徐佑心里也有一些愧疚。

    因为自己的选择,导致徐洲的那篇论文,也可能暂时不能发表了。

    但徐佑相信,他的父亲徐洲,一定是会理解自己的。

    虽然徐佑平时并不会挂在嘴上。

    但在徐佑心里,徐洲绝对是一个值得自己去崇拜的男人。

    ……

    在与徐佑商议好之后。

    乔森将这篇论文,发到了韩书斌院士的工作邮箱中。

    韩书斌是“海岛”计划的总负责人,在看到了这篇论文后,韩书斌立刻邀请乔森实验组的成员来到华科院,想要当面好好交流一番。

    因为这个课题,严格的说基本就是徐佑一人完成的。

    乔森也便也没有带其他人,只带了徐佑自己,来到了华科院。

    韩书斌见到乔森和徐佑,也是感觉有些意外。

    本来以为,能见到一个实验组的成员。

    最后,竟然只有乔森,和一个看起来刚上大学的孩子。

    “乔教授,这个孩子是?”

    “他就是徐佑,这个课题可以说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韩书斌知道徐佑这个名字,也对徐佑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并不是了解的很深入。

    韩书斌的助理,也连忙向韩书斌介绍起了徐佑的种种事迹。

    “原来你就是徐佑啊。不错,英雄出少年。本来我还以为,这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成果,没想到你一个人就顶上一个团队了。二位快请坐吧。”

    在这之后,乔森向韩书斌讲述着,徐佑的这个课题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

    “其实在得到《Nature》编辑的回复前,我和徐佑都没往这方面考虑过,只觉得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超导物质而已。徐佑在知道了这篇论文的重要意义后,甚至愿意放弃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机会,想要把这项成果,作为海岛计划的一部分。”

    听着乔森的话,韩书斌也不禁挑起了眉毛。

    没想到,徐佑这个孩子不仅天资过人,心里还有着满腔的热血。

    虽然韩书斌的科研履历是非常丰富的。

    但在徐佑这个年龄的时候,韩书斌也只不过刚刚上大学。

    即使韩书斌在那个时候,也已经接触到了科研工作。

    但也不过是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完全是给导师和师兄们打打下手。

    更别说能像徐佑这样,克制住将论文发到顶级期刊上的诱惑,而把它用于国家的项目上。

    “论文是已经通过复审了吗?”韩书斌问道。

    “嗯,已经通过了。”

    韩书斌闻言,快速的思考着,并很快做出了决定。

    “既然已经过《Nature》的复审了,那也没什么保密的必要了,要是突然不发,反而容易引起怀疑,对你之后投《Nature》可能也会有些影响。这个情况我会跟上面说明的,应该不会影响把这个成果,作为海岛计划的一部分。修改的时间可以适当拖一拖,当然也别拖太久了,省得成果万一被别人给抢先了。”

    听到韩书斌的话,徐佑和乔森都放下了心来。

    这意味着,发《Nature》和海岛计划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论文我看了,确实很可能会对新一代量子计算机有重大意义的。你们也知道,我的团队是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但这一次,这不仅是我们团队的项目,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项目。我代表国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韩院士,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的荣幸。”

    “当然,因为是国家的项目,我一个人说的也不算,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程序。等正式通过审核了,项目奖金会给实验组发放过去的。既然主要是徐佑的课题,也别亏待了这个孩子。”

    海岛计划的科研项目,除了正常的科研经费之外,国家也会给做出成果的实验室,发放一定金额的项目奖金。

    ”那是自然,因为这就是徐佑的课题,这笔奖金我们其他人一分也不会拿,全部都会给到徐佑的。”

    乔森也是非常的爽快,直接做主,不会侵吞徐佑的奖金。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愣了一下。

    徐佑这样选择,本就不是为了名和利的。

    “老师,虽然这是我的课题,但整个实验室,都在为了这个课题而努力。不管怎么说,大家应该一起分享这笔奖金的。”

    徐佑觉得,自己占大头也可以,总不能让其他实验室成员都白忙活了吧。

    “徐佑,既然乔教授都做主了,你也不用再多说了。这个课题不是本来就是你的嘛?乔教授实验室的课题,可以继续进行着。要是有其他成果,可以继续提交上来,这都是没关系的。”

    虽然每个实验室只分到一个方向。

    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实验室最多只能做出一个成果。

    如果能做出更多成果出来,那国家也是非常鼓励的。

    见韩书斌这么说,徐佑只好选择了接受。

    “好的,那就谢谢韩院士和乔老师了。”

第116章 徐佑的小心思

    在这之后,韩书斌与徐佑、乔森一起讨论了,关于这篇论文中一些更加细节的问题。

    其实在这之前,韩书斌只知道徐佑很厉害,能这么小就做起了自己的科研课题,甚至还能发表在PRL、Nature这种顶级期刊上。

    倒还不至于让韩书斌觉得,真的可以成为实验室中流砥柱的这个级别。

    可通过这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韩书斌渐渐发现,徐佑是真的非常有水平的。

    不仅各方面的知识量都非常的丰富。

    在很多理论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不是因为徐佑的身份,是一个大一的学生。

    韩书斌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在与一名教授进行对话。

    和徐佑畅谈一番后,韩书斌也觉得收获颇丰。

    “说真的,徐佑。虽然你之前的事迹,就已经足够让人感到震撼了。但跟你亲自见这一面,我还是觉得,你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厉害。好好努力吧,华夏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临走的时候,徐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决定尝试向韩书斌求助一番。

    “韩院士,如果我想丰富自己的工科知识,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徐佑的话说得很委婉,但韩书斌也一下子明白了徐佑的意思。

    “怎么,蓟大的工科教授,已经教不了你了吗?”韩书斌笑道。

    “没有没有,只是蓟大的工科,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之中,很多高新设备、高新技术,还是没那么成熟的。”

    乔森闻言也不禁苦笑了起来。

    徐佑话中的意思,明明是在说蓟大的工科根本不行嘛。

    “客观的说,蓟大确实强在理科和文科,在工科上和菁华、国科大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样,我在国科大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你如果想要深入的接触工科,可以联系我的助理刘娇老师,到时候我安排你去国科大对应的实验室去交流学习。虽然你是蓟大的学生,但我觉得不应该受到学校的限制。这个忙我帮了。”

    韩书斌心里也明白,徐佑就是想等自己开这个口。

    虽说让一个蓟大的学生,来国科大交流学习,听起来有些为他校做嫁衣的意思。

    也是几乎没有先例的事情。

    但如果说,这个学生已经足够优秀到,可以成为华夏未来的希望的时候。

    这种学校之间的利益,也并不算什么了。

    为了国家的大义,这些小利完全可以抛去不管。

    乔森也不禁对韩书斌的话感到意外。

    徐佑竟然能让韩书斌做出这样的选择。

    换做是菁华、蓟大的校领导,都是未必有这样的魄力的。

    而徐佑在这一年来的变化,也确实是非常明显的。

    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变化,同时在为人处世上,徐佑也变得成熟了很多。

    一年前的徐佑,在黑板上讲一道题,都会有一些紧张。

    但现在,当着韩书斌院士的面,徐佑也敢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请求。

    而且,是以这种非常合适的方式。

    既不会显得很突兀,又能让韩书斌理解徐佑的意思。

    这种能力,无疑会让徐佑,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回去的路上,徐佑的心情也非常的不错。

    不仅项目成功被韩书斌这种大老认可。

    更是获得了韩书斌的口头允诺,未来可以到国科大去交流实习。

    对于这种好的学习机会,徐佑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在这之后,徐佑的这个课题,顺利的通过了上面的审核。

    乔森也按照之前的承诺,将项目奖金,全部打给了徐佑。

    可当徐佑看到这笔奖金的金额后,却是非常的诧异。

    “五十万?这么多的吗?”

    徐佑甚至有些怀疑,会不会后面多打了一个零,还特意和乔森确认了一下。

    “没问题,就是五十万。具体金额都是根据项目的价值去评定的,五十万也很正常。而且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性,是全额免税的。你安心收下就好了。”

    “乔老师,那我要不要在实验室稍微表示一下?”

    乔森闻言连忙摆了摆手。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虽然这完全是你的功劳,但让其他人知道,也免不了会嫉妒。不用想那么多,继续安心学习、做科研吧。”

    经乔森这么提醒,徐佑也觉得,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徐佑也便安心的收下了这笔奖金,并决定等过年的时候,给家人买一些礼物,包个红包什么的。

    特别是那些弟弟妹妹的学习资料,一定不能少。

    穷什么,也不能穷了教育。

    ……

    这一天,徐佑收到了胡书城的信息。

    “明天去蓟大找你啊?有时间见我一面吗?”

    见胡书城要来蓟大,徐佑也感到有些兴奋。

    这一晃,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这个好朋友了。

    “当然有时间,必须热情款待。”

    本来徐佑就不差钱,在得到了50万的项目奖金后,钱更是多得根本花不完。

    “行,那就这么定了。你的那个同学,陆知瑶,不是也在蓟大嘛?把她也叫出来吧,就当是四中校友聚餐了。”

    “好,那我问问陆知瑶有没有空。”

    徐佑点开陆知瑶的聊天框,向陆知瑶发送了信息过去。

    【徐佑:明天胡书城来蓟大,一起吃个饭?我请客】

    【路之遥:可以呀??ω??】

    【徐佑:ok,那就这么定了,还是老地方勺园】

    像胡书城这样的贵客,徐佑自然会邀请来蓟大最高级的餐厅的。

    第二天晚上,徐佑来到蓟大东门,等待胡书城的到来。

    很快,徐佑便看到一名身影熟悉的男子,骑着车子向自己赶来。

    正是胡书城。

    蓟航离蓟大的距离很近,快的话,骑车十多分钟就可以到了。

    “徐佑,我都想死你了!”

    老友相见,两人不禁激动的握起了手来。

    “这么想我,怎么现在才来蓟大找我。这么近的距离,一会儿就骑到了啊。”

    “我早就想来啦!就是每天实在太忙,抽不出什么时间。今天晚上终于能有点时间,别的都顾不上,就想着过来找你了。”

    徐佑打量着胡书城的样子,也看出胡书城平常确实应该很忙很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00/ 第一时间欣赏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最新章节! 作者:可乐要加糖所写的《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为转载作品,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介绍:
你想探索这个宇宙的真理吗?
你是想成为一个只能看到题目答案,无法理解知识的伪学霸。
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个深度学习状态中,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霸?
对于这些问题,徐佑也曾犹豫过,却从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当然,成为学霸,只是探索真理之路上的一小步。
从成功算出一道难题的小小喜悦。
到解决一个未知猜想的巨大震撼。
从发现新的低温超导物质后的重磅论文。
到室温化超导的材料革命。
小到纳米级的智能芯片。
大到运载能力百吨的巨型火箭。
……
徐佑不仅因为这些成果而激动,也享受于对真理的探索过程。
就这样,一步步走向那深邃而又绚烂的真理之巅。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