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元4316年TXT下载开元4316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元4316年全文阅读

作者:隐宗宗主     开元4316年txt下载     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章 婚事

    泰昌元年冬月二十三日,经过半个多月平叛后,蔺州和仁怀已顺利的被黎安明率军收复,目前相关改革工作也在遵义派官和黎安明培训的文人们的合作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黎安明一时也清闲了下来,毕竟剩下的事他只要安排属下去做就行了,他也不可能事事亲为,他要做的,只是在大方向上把好关就是了。

    “少爷,孙元化孙先生和徐公子来了!”正当黎安明安排好后续事宜后准备回遵义时,恰听得遵义吴洋派人来报。

    黎安明闻言一喜,对一旁的护卫小虎说道:“正好,这里也无事了,你们去准备一下,咱们启程回遵义吧!”

    虽然仁怀离遵义骑马也就一天多的路程,但此时的仁怀刚经过战乱,境内肯定不会太平,为了自个儿的安全,黎安明必须得小心谨慎些。好不容易劫后余生的来到了这个时代,他可不想因为大意而丢命。

    回到遵义,已快到第二天的午时了,黎安明先去向黎文海简单的做了一下汇报:“父亲,仁怀和蔺州皆已拿下,接下来就是加快土改了。”

    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道:“为父已经知道了,现在熟悉土改的官员已经培养了不少,两地的土改在开春之前完成是没问题的。”

    说着,黎文海忽然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现在为父头疼的可用之人太少了,文人的缺口还是很大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遵义甚至整个西南山区在那些文人眼里大都认为是一个瘴疠之气横行,圣人之道不彰的蛮荒之地,更别说现在还是战乱时期了。如果不是被发配或者朝廷派遣,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此?

    “那遵义府学和正安州学的那些学子如何?”想了想,黎安明便开口问道。说实话,来到这个时代,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办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机构,对那些儒学还真是不太了解。

    黎文海闻言看了他一眼,随即摇了摇头苦笑道:“朝廷在此设立学府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化土民,加强统治而已,要说能教导他们什么知识,也无非就是之乎者也那一套,对于我们来说完全不适用。”

    顿了顿,黎文海笑了笑摆手说道:“行了,这些事为父来想办法,听说你来客人了,你去招待吧!”

    “是,那孩儿告退!”黎安明也笑着拱手应了一声。

    “对了,接下来应该没什么需要你忙的了,你好好准备一下,过完年你可就要成婚了。”在黎安明转身之际,黎文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的说道。

    黎安明闻言一愣,停下了转身的动作,转头不可思议的说道:“大哥不是要回来了吗?何不让他先成家呢?”

    虽然过完年他要成婚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不过因为事情太多,有些遗忘了而已,此时听黎文海提醒,他才忽然记起来。

    听到黎安明的话,黎文海顿时没好气的笑骂道:“你以为成婚是过家家呢?你这边都已经定亲下了“文定”,择好吉日了,哪能说改就改?”

    顿了顿,黎文海继续说道:“你大哥那边还不知道熊大人那里是何态度呢,得等你成婚后为父再找媒人去说说看,如果能成的话,为父得亲自带人去提亲才行,一番忙碌下来,怎么也得后年去了。”

    这古代结婚的流程颇为繁琐,俗称六礼,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结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六个阶段。以黎安明来说,虽然他没有参与,但他知道,他的婚礼流程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婚嫁六礼之首是纳采。纳采就是议婚、提亲,送礼、求婚、选择配偶等,是男家向女家提出喜结连理的请求。这点黎安明因为是从小就定亲的缘故,所以早在他前身的小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问名是六礼中的第二礼,就是男家向女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子名出生年月日时辰。就是讨要年康八字,也叫讨八字,以便男家占卜吉凶,可见古人对于个人大事的操办十分迷信,凡事必问天命。

    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礼,男家行过纳采、问名礼后,去自己家经常供奉的神庙中卜算吉凶。卜得吉,男家备礼,通过媒人通知女家,然后双方商议结婚时间与事宜,现在称为订婚。纳吉也叫送定、过定、定聘、过小礼等。

    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主要就是向女方家送礼品,也叫下彩礼。这礼在六礼中至关重要,是决定嫁娶前的关键环节。女方只有收取彩礼之后,才会答应这门亲事。

    这几点黎安明家也不例外,黎母程芸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忙碌了。

    请期是六礼中的第五礼,就是确认具体结婚的日子,也叫择吉送日子、定日子。由男方选择好结婚的吉日良辰,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请媒人通知女家,征求意见。女方主要考虑,日期是不是女孩的月事时期,经双方同意,确定下来。结婚日期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以图吉利。

    这一点黎文海夫妇也在今年年初就以定了下来,就在明年的二月初二。

    而黎安军那边如果按照这个流程下来,着实还早了些,光是纳采、问名、结吉这三项流程走完,恐怕就得到下半年了,加上纳征、请期的准备,少不得要耽搁一年。

    对于结婚黎安明现在倒不排斥,毕竟他在现代只是一只单身汪,忽然要结婚了,难免有些激动加紧张。

    从黎文海那里离开后,黎文海便先回了一趟自己的小院。

    “公子,您回了啦!”见到黎安明,喜鹊顿时满面笑容的喊道。

    黎安明见状顿时伸出手捏了捏她的脸蛋而,调笑道:“有没有想少爷啊?”

    “艾呀少爷,您变坏了!”喜鹊顿时满面羞红的推开黎安明那使坏的手娇嗔道。

    “哈哈,行了,不逗你了,赶紧给我准备洗澡水,待我梳洗一番后还得去见客呢!”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

    黎安明刚从战场上下来,加上风尘仆仆的赶路回来,身上难免会有些不干净,再说了,把自身和家里收拾干净也是一种待客之道。

    “少爷,家里什么时候也改造一番啊?”伺候黎安明洗澡的时候,喜鹊有些期待的问道。

    除了刚来时的不习惯外,现在的黎安明已经习惯了做什么都有人伺候的生活了。

    闻言,黎安明看着她笑了笑问道:“哟,是不是想偷懒啊?”

第一百五十一章 汉唐客栈

    梳洗打扮一番后,黎安明便带着喜鹊来到了遵义城中一家新开的客栈。

    在黎安明忙于东番战事和西南战事的这段时间,遵义的相应建设却没有停下,一直在进行当中,而这家客栈就是建设的重点。

    来到这个时代,最让黎安明受不了就是如厕了。没手纸就算了,用厕筹他也忍了,最让他不能忍受的就是马桶这个东西了。

    所以当工坊区建立完善起来后,黎安明便着急忙慌的把一些现代酒店理念给拿了出来,建造了这家现代级的客栈——汉唐客栈。

    整座客栈有四层,砖木混合建造,不过窗户被全部换成了玻璃窗,看上去新颖明亮了不少。

    “少爷,您来了!”黎安明等人刚进入客栈,客栈的掌柜周世贵便满面笑意的迎了上来。

    黎安明点了点头,问道:“客人在何处?”

    “回少爷,都安排在了天字号客房。”周世贵连忙回道。

    “行了,你去忙吧!”黎安明闻言摆了摆手说道,随后便带着喜鹊和小虎直接上了三楼的天字号客房。

    小虎是第一次进入这里,自从进入这里后,他感觉自己的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虽然黎安明也是第一次来此,不过在现代他早已见识了不少,所以感觉很稀松平常了。

    “孙先生、徐兄,在下有事耽搁,让各位就等了!”见到孙元化、徐尔觉,黎安明连忙拱手致歉道。

    孙元化见此只是笑着拱了拱手说道:“哪里,战事要紧,倒是我等打扰了。”

    “就是啊,黎兄,小弟住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徐尔觉闻言也是打哈哈的说道。

    此时天字号客房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毛毯,在毛毯的中央摆着一张十分巨大的床,两三人共睡一床完全不是问题。无论是床单和被子都是纯净的褐色,丝绸被褥的表面刺绣着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就让人十分舒服。

    最重要的是在客房中竟然有玻璃隔起来的一个小房子。小房子中间有陶瓷马桶,还有一个巨大的陶瓷浴盆,在浴盆对面有一个巨大的镜子,镜子下同样是一个白色的陶瓷洗手池,陶瓷洗手池上有一个铜制的东西,那便是水龙头了。

    在各种工坊的配合下,黎安明现在有足够的能力打造出一个类似现代宾馆的房间,现在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电力了。

    除此之外,汉唐客栈基本上和现代的宾馆没有区别了,或者说比一些现代宾馆还要奢华一些。

    毕竟以现在遵义工坊区的工艺生产出水龙头是没问题的,生产各种陶瓷器具更是手到擒来,镜子就更好办了。这个时代的手艺不缺,只是缺一个理念而已,而不巧,来自现代的黎安明有的是各种理念。

    由此,一个现代化的浴室就出现了,在浴室中还有香水和肥皂,住在这里绝对是一种享受。

    见状,黎安明便笑了笑问道:“各位这几天在这里住得如何?”

    上次去台湾时,孙元化本是跟在一起的,不过一番海战后,他晕船晕的厉害,黎安明便派人把他就近送到了福州府,就此分别了。

    没成想三四个月后,他竟然来遵义了。

    听到黎安明这么一问,孙元化还没有说什么呢,徐尔觉便抢先开口回道:“黎兄,不得不说,这里的美味佳肴还真不少,你看,小弟才来两天,就感觉髀肉复生了。”

    黎安明闻言差点儿没笑出来,这徐尔觉还真会说,髀肉复生,翻译过来不就是胖了不少吗?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才发觉一说午时了,该是用午饭的时候了。于是便开口说道:“正好也到了午饭时刻,那咱们就下去边吃边聊?”

    一旁的喜鹊见黎安明这么一说,便转身下去安排了。

    孙元化等人见状,也只得应了下来。

    此次孙元化和徐尔觉不是单独来的,还给黎安明带了二十多个匠人。这些匠人都是孙元化挑选的手艺颇高之辈,但是身份低下,此番来此被黎安明这么盛重招待,颇有些受宠若惊。

    饭桌上,黎安明先举起酒杯说道:“这第一杯酒,作为在下让各位久侯的赔罪了。”说完,他便一仰头一口闷了一小杯,等黎安明喝完后,喜鹊又赶紧上前给满上了。

    其实还真是一小杯,比大拇指稍大一点的瓷杯,一口都没有。

    “这第二杯呢,就欢迎各位来此共事了。”话不多说,黎安明又一口抿了。

    那些匠人见状,纷纷起身端起酒杯受宠若惊的说道:“不敢劳烦黎公子如此大礼。”

    “各位请坐!”黎安明见状伸手虚压了一下,笑着说道:“在这里,我们没那么多规矩,这个等你们到工坊区就职后就知道了。”

    众人见状,顿时不知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的身份就已经是注定了的,不过就算如此,还是依言做了下来。

    “黎公子,这番椒是可以食用的吗?”谈笑间,孙元化忽然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两天孙元化也发现了番椒作为调味料的菜品,不过因为小心谨慎,他一直没敢吃那些菜品。

    辣椒此时还叫番椒,在浙江一带是作为观赏性植物的,这也正常,外来作物谁也不了解,没人敢乱吃。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说道:“当然,这番椒和茱萸一样,也是一味辣味调味料,不但比茱萸辣味重,这番椒还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洗冻疮,浴冷疥、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的作用呢。”

    辣椒已经被于启晨培育出来了,不过目前的产量只能够供应黎安明家里及这客栈之用,并且其中的种子得挑选出来才行。

    “哦,这番椒居然有如此作用?”徐尔觉闻言顿时有些好奇了,不过随即他又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可惜的是小弟不能吃辣,不然还真得品阶一番不可。”

    “知道徐兄你们松江人吃不了辣,在下特意准备了不少不辣的菜品,徐兄可慢慢品尝看看。”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

    后世的上海菜偏甜,此时也一样,黎安明前世去上海出过几次差,也认识不少上海人,他们的口味都差不多,吃不了辣,一点点辣椒他们都觉得很辣,所以往往西南这边的人去那里都会很不习惯。

    酒过五旬菜过五味后,黎安明便直接开口问道:“不知道孙先生此番来此所谓何事?”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无心之过

    黎安明知道,孙元化无事是不会大老远的跑到遵义来的。

    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孙元化看了看徐尔觉,后者见状,连忙笑着说道:“师叔他老人家是被在下拉来的。”

    “哦,那看来是徐兄有事造访了。”黎安明闻言笑了笑说道。

    徐尔觉忽然站起身来,郑重的拱手朝黎安明行了一礼,道:“此番前来,主要是感谢黎兄的慷慨相助...........”

    “徐兄这是从何说起?”没等他说完,黎安明便抬手打断道,他确实很疑惑,要说就自己带他赚钱一事,也不至于让他如此郑重吧?

    徐尔觉见状再次拱了拱手,说道:“八月开始,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淮北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此渡江后,灶户在抢食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一入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说到这里,徐尔觉朝黎安明拱手致谢道:“幸得黎兄相助,何掌柜放粮二十万余担,活人无数。”

    听他这么说,黎安明这才想起来,当初岱山商会成立的时候,他便让商会成员从各处运粮到岱山岛,以换取他们所需商品。

    对于明末历史还算了解的黎安明,对于一些重大的灾害他还是能记起一些,向这次的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他虽然不记得具体时间,但他知道是泰昌元年左右的样子就行了。

    剩下的,只要在发生饥荒时把自己从各处收购来的粮食再以正常市价限量卖出去就行是了,至于那些买不起粮食的,没关系,还可以移民嘛,免费提供口粮。

    不过他安排好交给何源后,他就去忙进驻台湾的事情去了,一时间把那些事情也都抛在了脑后,要不是此番徐尔觉提起,黎安明都已经忘了呢。

    想到这儿,黎安明便笑了笑说道:“这只是小弟的举手之劳而已,当不得徐兄如此重谢吧?”

    这确实是黎安明的无心之举,他本来的打算就是在救灾的同时,趁机大量移民,也没有考虑太多。

    “黎兄的举手之劳可是活人无数,在下佩服。”徐尔觉闻言笑了笑说道:“此番小弟前来也是受人之托,几府因黎兄的相助,没有出现太大的动乱,各府官员对岱山会可是感谢万分,几番打听下,他们才知道在下与岱山会有些渊源,便委托在下来代为致谢。”

    作为上海人的徐光启,在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还是有些关系的,作为徐光启长孙的徐尔觉,在附近几地肯定也有一些关系。再说,这个时代的商人大多是官员的代言人,黎安明的岱山商会里的商人也不例外,所以那些官员要想知道岱山商会的一些情况,肯定是会很简单的。

    “徐兄可知岱山会是否顺利?”黎安明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聊,转而问道。徐尔觉也是岱山会的成员之一,对岱山会近期的事情他应该知道一些。

    徐尔觉闻言笑了笑,坐下后说道:“黎兄的岱山商会虽然建立时日尚短,不过现在名气可不小,南到广州,北到辽东,大小商人几乎无人不知。”

    黎安明知道他是夸张的说法,要说在沿海各地有些知名度他还相信,毕竟他这个岱山商会算是大明第一家商会,而且规模也是最大的了。

    “黎兄应该是关心向岱山岛移民的事吧?”徐尔觉随即笑了笑问道。

    不等黎安明回答,他便笑着说道:“因为黎兄你那岱山商会的所作所为对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官员颇为有利,加之何掌柜的打点,各府官员们对此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在下来时,何掌柜已经从各处移民数万了。”

    “多谢徐兄告知!”黎安明闻言拱手致谢道。

    对于何源的进度,他倒是很满意,往往每当灾害来临时,移民是最方便的时候。

    徐尔觉却是摆了摆手,说道:“黎兄,在下此番前来,还为一事。”

    “徐兄请讲!”黎安明拱了拱手说道。

    “黎兄请看这一份奏报。”徐尔觉从怀里拿出一份书信,递给黎安明道。

    黎安明有些疑惑的接过看了看,信纸上只有一行字: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飓风损坏山东登州、莱州二处运粮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万九千余石。

    “这是何意?”黎安明睁大了双眼,反复看了几遍,然后望向徐尔觉颇为不解的问道。

    徐尔觉闻言朝那些匠人们看了一眼,黎安明见状顿时了然,连忙起身对那些匠人拱手说道:“各位已经吃好了吧,那就先安排各位去工坊区试试手艺如何?”

    “一切谨凭黎公子安排!”闻言,那些匠人连忙起身回道。

    黎安明见状点了点头,随即便让喜鹊先带他们去工坊区了。

    等他们离开后,黎安明才笑了笑说道:“徐兄但说无妨!”

    “还有一件事。”徐尔觉笑了笑说道:“八月初三,户部尚书李汝华上疏说:山东巡抚王在晋报告海运六十万石,尚欠一半,欲留解进户部的银两。当前京边皆急需用银,只有以平价入籴可以通融。今山东报仓谷七十万余石,请以其本平余。万历四十八年该省加派田赋银为五十四万余两,拟以二十万余两解运户部,三十四万籴两用为收余仓谷,以为明年备荒之用。以使上下两便。”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黎安明颇为不解的问道。

    徐尔觉见状笑了笑,说道:“黎兄,你再把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的事情联想起来想想看?”

    黎安明闻言顿时若有所悟,低头仔细思考着,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八月,八月开始,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八月初三,王在晋在山东留银备荒;八月二十二日,飓风损坏山东登州、莱州二处运粮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万九千余石。

    要说是巧合,黎安明打死是不相信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徐兄你的意思是山东把粮食运到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府去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钢铁

    徐尔觉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山东粮食运到淮北、苏州等地,至少翻了两番的利,再在本地平价收粮入库,甚至再报个歉收什么的,岂不是这事便了啦?”

    “那些官员这么大胆?这得动用多少人手?牵连到多少人事?”黎安明闻言一愣,着实没想到那些官员竟然已经贪腐至此了。

    “这有何难?黎兄你别忘了山东可是还有一个大家族的存在。”顿了顿,徐尔觉笑了笑接着说道:“做文官怎么发财,黎兄你算是知道了点吧?”

    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不过徐兄你告诉我这些是.......?”

    “据在下所知,山东帮运了十余万石粮食到淮北、苏州等地,不过因为黎兄的岱山商会,他们此次可是亏损了不少啊。”徐尔觉突然颇为严肃的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也明白,他在无意间得罪了山东帮的官员了呗,特别是北方孔家。

    不过黎安明也不在意,最近几年他的势力还发展不到北方去,而北孔的触角也伸不到西南这个边陲之地来,商业上他更是不担心,他的一切商品都不是传统货物,加之他的所有商业运营几乎都在海岛上,仅凭一个孔家,一省官员事奈何不了他的。

    等将来他的势力向北方延伸的时候,那时就更不怕了。

    虽然他不担心,但对于徐尔觉这个朋友,他还是起身郑重的感谢道:“多谢徐兄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来提醒!”

    这一点黎安明是真诚的感谢,他知道,徐尔觉代那些官员来致谢是假,恐怕主要的目的还是来提醒黎安明得罪人的事。能有一个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一个多月前来提醒的知己好友,黎安明感觉也算没白来这个时代。

    徐尔觉见黎安明不担心的样子,便笑了笑,说道:“黎兄心里有数就好,在下可就只有你这么一个至交好友!”

    “多谢徐兄挂念,你也看到了,近来西南大乱,这里一时半会儿在下恐怕是走不开了,而据在下的估计,这西南一时半会儿恐怕也太平不下来了,将来甚至会更乱。”

    说到这儿,黎安明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商业上的事情,徐兄,咱们岱山商会现在可不是山东一地的官员可动得了的了。”

    听黎安明这么一说,徐尔觉仔细一想也是,岱山商会后面可是有南方数省几十个官员参与其中,关乎利益的事,他相信没有一个官员会因为一个什么衍圣公的名头就放弃的。

    因为从小受西学的影响,徐尔觉对孔家那一套也没有什么好感。

    两人接下来又聊了一些其他事,当然,黎安明也没有冷落了一旁的孙元化:“不知孙先生将来有何打算?”

    如果按历史记载来看的话,明年的孙元化便会加入天柱教,然后到天启二年,因为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并且让孙元化主要负责其事。

    不过经由黎安明去年的一番打岔,孙元化对天柱教已经没那么有好感了,和汤若望最终也没有成为好友。

    听黎安明这么一问,徐尔觉顿时笑了笑,说道:“师叔他近来无所事事,一时也不知道干些什么,此次听闻于师叔在这里大有起色,便同意来此看看。”

    闻言,黎安明顿时心中一动,这才想起来于启晨也是徐光启的学生,不过不是孙元化这种得意门生就是了。

    “既如此,此时天色尚早,那在下就带二位去参观一番如何?”黎安明笑了笑问道。他也不怕带他们去参观,让他们看的肯定都是常规区域,核心地方黎安明肯定是不会带他们去的。

    孙元化正有此意,因工坊区属于重兵防守之地,这两天他多次欲求而不得,此时听黎安明这么一说,于是便借坡下驴的拱手说道:“如此,那便有劳黎公子了。”

    黎安明笑了笑,便让护卫小虎去准备几匹马来,要参观的地方较多也相互离得较远,光是靠步行是行不通的。

    没一会儿,小虎让人牵来几匹马后,黎安明便带着孙元化、徐尔觉二人朝工坊区走去。

    来到这座高炉耸立的地方,孙元化颇为好奇的问道:“黎公子,这是竖炉炼铁?”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这里是民用的钢铁作坊,对于孙元化知道这些,他倒一点也不意外。他也是后来才知道,此时的民间炼铁已使用活塞式鼓风机,结构功能与近代鼓风设备一致。

    其实后世的高炉炼铁,就是经过古代的竖炉炼铁法改造、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孙元化把高炉炼铁法叫竖炉炼铁,黎安明也没有反驳。

    两座高炉此时正在同时工作,四个工人轮流使用鼓风机给高炉鼓风,一些匠人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块倒入高炉中。

    红色的铁水从一个高炉流入另一个高炉,最终熟铁水流向一个个被架设在一米高架子上的坩埚中,一个坩埚满了,另一个坩埚就会被另一个坩埚替换。

    这样的效率虽然比起现代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比起以前的灌钢法、炒钢法,这已经属于批量生产了。

    而优质的钢水形成后,就会被不同的匠人拿去打造耕具,机床零件等各种东西。当然,这只是民用作坊里的做法而已,军用钢铁作坊那边最后则是会变成各种枪炮零件。

    民用钢铁作坊的管事郑世扬正在指挥匠人们干活,见到黎安明到来,连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上前见礼道:“见过少爷!”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们!”黎安明摆了摆手说道。

    郑世扬见状便拱手行了一礼后转身下去继续忙碌去了,他此时正在指导工人将炉渣收集起来,这是黎安明要求他的。

    孙元化站在原地观察了好一会儿,见郑世扬把炉渣也特意的收集了起来,便不由得好奇的开口问道:“黎公子,他这是为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孙元化的震撼

    黎安明倒是没想到孙元化的关注点竟然在那些炉渣上,不过他还是笑了笑解释道:“这炉渣可是好东西,能用来生产一种很厉害的材料——水泥!”

    “什么?水泥竟然是这炉渣生产的?”水泥孙元化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炼钢的炉渣竟然能生产出水泥而已。

    其实黎安明也是为了重复利用而已,这炉渣里有石灰石的残留,故而炉渣中含有大量的水泥成分,所以这些炉渣同样也能用来煅烧水泥,这样一来,比直接用石灰石烧制水泥,更能节省不少矿石,不然这炉渣丢弃了也可惜。

    这个时代的矿石本就不好开采,能重复利用黎安明当然不会放过。

    不过水泥的配方和制造方法黎安明是不会给孙元化的,他知道了,必然会用到辽东战场上去,而到了辽东,建奴也就知道了,这是黎安明不想看到的。

    如果不出意外,他敬献给朝廷的燧发枪技术,用不了多久,恐怕就会到达辽东方面的建奴的手里。不过黎安明也不在意,大不了让朝廷和建奴在辽东战场上对射呗,这样也能把朝廷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辽东,好方便他在西南的行事。

    看了一会儿,孙元化拿起一把锄头看了看,说道:“黎公子,你这里的钢铁比工部的要好上不少啊,这还是民用的。”

    黎安明闻言撇了撇嘴,说道:“孙先生,据在下所知,民办的炼铁作坊生产出来的钢铁似乎都比官办的要好上不少吧。”

    明代晚期民间使用的瓶炉体形比官炉大,通常情况一日夜可出铁3600斤,最高可日产生铁6000余斤。民间炼铁已使用活塞式鼓风机,结构功能与近代鼓风设备一致。土高炉也有了重大改进,已能把冶铁炉与炒铁炉串联使用。

    “唉,确实如此!”孙元化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虽然他不想承认,但这却是铁的事实,官员贪腐成风,往往很多步骤是能省则省,这样能练出好铁才叫怪事呢。

    黎安明等孙元化看着那些匠人们操作了一会儿后,便带着他向下一个地方走去。

    “这是烧砖?咦,不是青砖,竟然是红色的砖!”来到下一个作坊,孙元化先是打量了一眼,接着便有些惊奇了。

    “没错,这的确是红砖,我这工坊区的建造也是使用的红砖。”黎安明点了点头介绍道。

    青砖和红砖可以说是亲兄弟,原料工序基本相同,都是用粘土制成砖坯,晾晒后送入砖窑经900度高温烧制的。在烧成高温阶段后熄火,依靠砖窑内外空气流动自然降温,此为风冷工艺,这样出窑后的是红砖。而我国传统的青砖则是在烧成高温阶段的后期将全窑封闭,再在窑顶浇水降温,此为水冷工艺。

    青砖质地较致密,硬度和强度高于红砖,耐磨不腐,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的古建筑经上千年仍然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但是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对于黎安明来说不适用。

    烧制红砖不是高难度的技术活,黎安明简要给瓷器作坊的匠人们传授了一下窑厂的知识便可以了,毕竟这烧制红砖和烧制陶器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他也把砖窑和瓷窑放在了一个工坊区,这样方便管理。

    而且他也不需要能媲美现代红砖的质量,只要足够结实就行了。

    孙元化看了一会儿,发现确实要比青砖省时省力不少。

    这里黎安明没有多待,只是大概的参观了一会儿后,便带着他们向水力作坊走去。玻璃作坊和水泥作坊便被他略过了,那两个地方太重要,而制作方法又太简单,还是不要让他们参观的好。

    来到水力作坊,当孙元化看到里面的景象后,顿时震撼得无以复加。

    其实中国古代早就出现了对水力的运用,比较普遍的是桔槔、辘轳、翻车、筒车、戽斗、刮车等提水工具,主要的作用就是输水灌溉农田,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是翻车了。

    还有就是水能机械,中国古代创造出水碓、水排和水磨等机械工具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过像黎安明这样用来做工业生产的,确实还没有。

    不过就算如此,中国古代对水力的运用,在明朝之前从不落后于西方,甚至超前,但是在满清统治中国后,世界慢慢变化机械时代时,中国对于水力的运用就渐渐落后于西方!

    可以这样讲,在没有出现蒸汽机和电力设备之前,大型机械的制造,一直就离不开水力!

    水力运用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锻压,锤炼,水力车床和水力木工机床!而这些,在这个水力作坊里都能看到。

    其实还有水力纺织机的,只是黎安明暂时还没有拿出来,现在人力本来就不够用,纺织机之类的东西暂时就别拿出来了,反正离西方的工业革命还早,有的是时间,再等两年也没有关系。

    看了水力锻锤一会儿,孙元化咽了咽口水,一副不可思议的说道:“黎公子,这水泥锻锤至少能让锻造提升三十倍吧?”

    “不,是四十多倍,快接近五十倍了。”黎安明笑了笑说道。经过了这半年多的实验,水力锻锤直接让铁匠的工作效率提升四十倍是很轻松的事情,毕竟这种水力锻锤一分钟可以完成数百次的敲击。

    孙元化闻言张大着嘴巴定在那儿仔细的观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在下着实佩服黎公子!”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些东西都很简单,也就是和牛力翻车类似,只要转动,就可以产生动力,齿轮,轴承,这些东西相差不大,只是工作件不一样而已。”

    因为军功作坊那边也单独的建立了一个水力作坊,所以这里的水力作坊除了水力锻锤外,其他像水力钻床、水力车床等今日都没启用,所以孙元化也只是大概看了一下,不明所以后便不在看了。

    黎安明见天色不早了,此时去农业区已经来不及了,便说道:“此时天色已晚,于先生那里我们明天再去吧,接下来带你们去学院看看。”

    “黎兄看着安排就是。”徐尔觉闻言不在意的说道,孙元化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正当黎安明带着孙元化、徐尔觉二人快到学院的时候,忽然“轰”一声爆炸声从学院的方向传来.......

第一百五十五章 蒸汽研究

    这巨大的爆炸声,顿时把黎安明一行吓了一大跳。

    “黎兄,这时何动静?”徐尔觉被吓得不轻,他本就是一个文弱书生公子哥而已,对爆炸声颇为心惊胆战。

    黎安明站起身来看向学院的方向,等了一会儿不见烟雾冒起,他便知道这不是炸弹,也不是化学学院爆炸了,因为化学学院的爆炸之后基本上会腾起一阵烟雾。

    “在下也暂时不得而知,如果二位不介意的话,可随在下前去一看。”黎安明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无论是什么他都要去看看,这要是出了人命可就麻烦了,想到此,他立刻带着孙元化、徐尔觉二人前往学院。

    “怎么回事儿?”一到学院,黎安明径直向人群密集的地方跑去。

    “见过先生!”见到黎安明到来,一众学员立刻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叫嚷起来。

    这时就见到黎小妹哭着跑了过来,扑到黎安明怀里哭到:“二哥,太吓人了!”

    “怎么回事?”黎安明见状一边安慰着黎小妹一边问道。

    “宋先生带着我们做蒸汽实验,没想到它竟然爆炸了。”黎小妹闻言顿时哭哭嚷嚷的说道。

    黎安明闻言一惊,连忙问道:“什么?你没事吧?宋先生呢?有没有人受伤?”他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这个蒸汽爆炸可不是小问题,轻则烫伤毁容,重则损命。

    “我在外面我没事。”黎小妹摇了摇头说道:“有三个学员烫伤了,宋先生送他们去吴先生那里了。”

    黎安明扶起黎小妹仔细打量了一番,确认他没事后,才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随即又想到有学员烫伤了,心里就是一紧,希望不要出现伤亡才好。

    这时一个物理学院的老师连忙上前对黎安明说道:“黎公子放心,他们伤的不重,不过是被热水溅到了,现在他们都在吴大夫那儿治疗,宋先生也无碍。”

    听到都无大碍,黎安明才彻底松了一口气,随即才转身对孙元化、徐尔觉二人致歉道:“让二位见笑了!”

    孙元化闻言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只是在下有些好奇,这真气是何物?”

    黎安明一时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只得说道:“如果不介意的话,孙先生可随在下进去看看。”

    因为他发现徐尔觉已经走到一边去坐下休息去了,黎安明便没邀请他。

    “那便打扰了。”孙元化闻言拱了拱手说道。他着实有些好奇,究竟是何物能产生如此动静。

    穿过人群黎安明带着孙元化走向物理实验室,此时的实验室里到处是水,在中间的位置一个变形的锅炉躺在地上,出气口被炸开了花。

    其实说是实验室,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屋子,专门用来做试验而已,与后世的实验室完全是两码事。

    见状,黎安明顿时叹了一口气,要不是今天碰巧来此,他都还不知道宋应星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蒸汽了。

    黎安明从台湾回来后,趁着无事,便把那些关于蒸汽机的资料翻出来看了看,这不看不打紧,这一看便发现了问题了。

    原来蒸汽机根本就用不到橡胶,他被他看得那些小说毒害太深了,一直以为蒸汽机密封需要橡胶,其实哪里是这样。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是1775年制造完成的,硫化橡胶是1839年才发明的,最高工作温度摄氏50-80度,显然橡胶和蒸汽机无关。

    黎安明看得很多小说中都谈到要发明蒸汽机就要用到橡胶,可是蒸汽机从来都不用橡胶密封。橡胶这玩意儿根本不适合高温高压的密封。古代做蒸汽机最好的密封办法就是用铜活塞环密封,技术完全可行,缸头缸尾就用铜垫密封。

    知道此事后,黎安明便带着蒸汽机的资料直接到了物理学院,准备建立一个蒸汽机研究小组,按照他的估算,这蒸汽机没有个三五年,是很难出成果的。现在开始慢慢研究,时间上来说也差不多了。

    而宋应星自从来到遵义后,便被黎安明带进了物理这个坑里出不来了。知道黎安明要研究个新东西后,他便义无反顾的接了下来。

    不过宋应星还是太着急了些,这理论恐怕都还没弄明白呢,就开始做蒸汽实验了。黎安明还告诫过他这蒸汽会爆炸的,没想到还是出事了,不过幸好这只是一个小型蒸汽锅炉的实验,威力不大。

    孙元化随着黎安明在实验室看了看,约莫知道这蒸汽是何物了,不过他还是很疑惑,便问道:“黎公子,这水烧开后的水蒸汽有何用处?”

    “不知道孙先生可有仔细观察过水蒸气?”黎安明没有回答,反而笑着问道。

    “这个........”孙元化闻言一时有些愣住了,不过还是老实的摇了摇头说道:“不曾观察过。”

    听到孙元化的回答,黎安明只说笑了笑,也对,谁没事会去观察水蒸汽啊。

    黎安明在实验室里看了看,正好有一个节煤炉上烧着一壶水,估计是宋应星他们研究用的。他便借着这个道具大概的给孙元化讲解了一下蒸汽机的动力,最后他说道:“如果这蒸汽能研究出来实用了,可比水力要厉害多了,甚至还有一些你想象不到的东西也会随之出现。这么给你说吧,这蒸汽,是能改变世界的。”

    很多小说中常常把知道沸腾的蒸汽能顶开壶盖和造出蒸汽机放一起说,好像蒸汽机原理简单,主角指点指点,古人就能捣鼓出来!

    蒸汽机原理确实容易理解,但要做出实用级的机器还是非常难的,纽科门型蒸汽机一用就是70多年,瓦特改进了近20年才成型,除非主角确实知道实用型号的构图,还有相应的材料工艺,不然靠从无到有的推进式发展,估计穿越者一辈子是坐不上火车了!

    不过好在黎安明有成型的蒸汽机结构图,只要能让这个时代的人把原理搞懂后,再花个三五年,慢慢的是能做出来的。

    黎安明也不管孙元化是否理解了,不过再深他自己也没法解释了,他自己也是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半吊子,能把它说通就已经很不错了。

    恰在这时,宋应星也回来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见恨晚

    “怎么样宋先生,没事吧?”见到宋应星到来,黎安明赶紧问道。他有些焦急,这宋应星可都是技术骨干。要是他出点事,黎安明可得懊悔终身。

    “多谢黎公子关心,在下无碍,学员们也无碍,他们只是被飞溅的开水烫破了一点皮,吴大夫说过几天就会痊愈了。”宋应星有些惭愧的回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没事就好,随即他又问道:“你们怎么也不小心一点,我不是和你们说过先把理论吃透,然后要先把压力表做出来吗?这样无法掌握锅炉压力的情况下不爆炸才有问题。”

    这倒不是责怪他们,而是关心而已,毕竟蒸汽爆炸可不是小问题,这次还算小的,要是锅炉加大了,那威力恐怕能把这间实验室给移平了。

    “这次怪我有些急功近利了,本来我已经将压力表的结构图给工坊区了,只是有些等不及就带着他们先进行蒸汽实验,没想到锅炉的压力估测不对发生了爆炸。”宋应星闻言顿时苦笑道。

    不过黎安明也理解,这些个科学狂人不能用一般思维来和他们打交道,一个连“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都能苦苦研究几个月的人,黎安明也不指望他能忍得住不去做试验。

    压力表的结构并不复杂,所需要的材料遵义工坊区都能提供,而压力表的构建现有机床都可以生产出来。虽然黎安明也不知道压力表如何做,但好在他有一些资料可参考,他只要把相关概念和设计图给宋应星等人研究就是了,根据设计图现在基本上能够生产钟表的匠人制造压力表不是什么难题。

    而现在遵义基本上能够生产钟表了,只是因为人力等问题,黎安明还没有规模化而已。

    而之所以他要让压力表先出来是为了在制造蒸汽机时候减少实验事故。毕竟他掌握着全套的知识,没必要让这种研究从一片空白开始,而事实上他教给宋应星等人的知识也跳过了最简单的蒸汽机。

    既然要实现实用的蒸汽动力及发展后期的其他用途,就没必要重新走一遍蒸汽机的发展过程。

    “你们人没事就好了,记住了,以后这样的实验得万分小心,不然的话实验失败倒没什么,人没了就是真没了。”黎安明叮嘱道。

    “多谢黎公子关心,这次是我急功近利了些,以后不会了。”宋应星闻言有些尴尬的说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介绍道:“这位是孙元化孙先生,是徐光启徐大人的得意门生。”

    其实后世来说,宋应星肯定是比孙元化的名气要大不少,不过此时的宋应星还没出名不是,加上人家孙元化是徐光启的高徒,黎安明也就只能先介绍他了。

    “原来是徐大人高徒,在下宋应星,见过孙兄!”宋应星闻言连忙拱手说道。

    孙元化连忙谦虚的拱手回礼道:“宋兄有礼了。”

    这两位都是屡试不中,并且爱好广泛,黎安明觉得他们应该能聊到一块儿。

    果不其然,两人相互认识后,孙元化便开口问道:“不知宋兄你们这蒸汽研究有何进展了?”

    “不瞒孙兄,现在学员门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蒸汽机的原理。”宋应星笑了笑回道,这些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就算让他知道了,他也弄不懂。

    顿了顿,怕孙元化不了解,宋应星便解释道:“这蒸汽机其实就是煮水的陶罐,这蒸汽在陶罐里不断产生,陶罐内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这蒸汽就会把陶罐的盖子顶开,如果使劲按住这个盖子不松开,当压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陶罐就会被蒸汽炸开,这次的爆炸就是这个原理。”

    顿了一下,也不管孙元化是否理解,他主要是趁此机会向黎安明展示他这两个月的所学,所以宋应星继续说道:“所以如果在陶罐中加入一个活塞,蒸汽就会推着活塞向外运动,释放一部分蒸汽之后,活塞就会回落,在蒸汽的压力足够的时候就会再次推着活塞向外运动,如此反复,如果在活塞的杆上加上各种装置,蒸汽机就能做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宋应星说的一板一眼的,不过话粗理不粗,黎安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说明你对蒸汽机原理了解的很透彻,不过原理是一回事儿,制造出一个合格的蒸汽机是另一回事儿,反正不急,我给你们的时间很充足,只要三五年内能摸索出来成果,我就阿弥陀佛了。”

    黎安明随即又交待了一些事后,见孙元化和宋应星两人相见恨晚的样子,他便朝宋应星打了一个眼色后,转身离开了。

    宋应星也明白黎安明的意思,就是让他想办法留下孙元化而已。

    而在黎安明检查实验室时,外面的徐尔觉和黎小妹却是混熟了。

    看到黎小妹,黎安明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问道:“小妹,你不是在化学学院吗?怎么跑到物理学院来了?”

    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黎安明把学院细分了下去,现在他还没能力来培养全面的人才,只能根据他们的爱好来分别教学。

    “那个,二哥,我有事,先走了啊!”黎小妹闻言连忙吐了吐舌头,吞吞吐吐的回了一句后转身就风风火火的跑开了。

    黎安明见状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一旁的徐尔觉说道:“家妹顽皮,让徐兄见笑了。”

    “哪里,在下倒觉得小妹挺可爱的,不像舍妹,被家里人教得都不怎么笑了。”徐尔觉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黎安明苦笑着说道:“挺好啊,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你看我家两个妹妹,一个舞刀弄枪的,一个顽皮打闹的,哪有女儿家的样子。”

    不过他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其实是最好的,没必要改变。

    好在这个时代的南方人,尤其长江沿线如应天一带,大户人家的女子也没那么拘泥于礼教,抛头露面的多了,倒是北方大户人家规矩要严些,但要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还是有些过了。而西南这里就更加不用说了,看看秦良玉就知道了,上阵杀敌,女儿家一点也不比男人差。

    说笑间,黎安明先把徐尔觉送回了汉唐客栈,约定好明天继续参观后,他便回到了军营。

    找到林皓,黎安明话不多说,直接开口问道:“军葬的事情准备得如何?”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葬

    经过多番考虑后,黎安明决定为此次战死的士兵埋入专门划定的烈士陵墓,举行军葬仪式,以让百姓们永远记住这些为了平息叛乱而战死的烈士。

    对这个时代来说,黎安明此举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黎安明自以为这很必要。

    因为这不仅是在祭奠死去的士兵,也是为了激发每个士兵对异族的仇恨,更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百姓明白他们的死是光荣的,他们的值得被铭记的,历史不应该遗忘那些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平凡战士。

    他们死了,但是依旧活在每个人的心中,肉体虽灭,但是精神永驻。

    听到黎安明这么一问,林皓也不敢怠慢,连忙回道:“此次各兵种共战死五百九十四人,他们的遗体已运送回来安放妥当,他们的家人也已派人去通知接应了。军葬的事情我们定的日期是冬月二十六日巳时四刻准时举行。”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巳时四刻,就是早上的十点左右,这个时间正好。想了想,他又问道:“抚恤的事情安排好了吧?”

    “少爷放心,按您的要求,每个阵亡人员抚恤两百两银子,这些抚恤银属下已准备妥当,军葬的时候会亲手发放到阵亡人员家属手上。”林皓回道。

    顿了顿,他张了张嘴,试探着问道:“少爷,属下们都觉得这抚恤银子给得有些高了,何不以免粮税的形式发放呢?”

    “不高了,银子没了我们可以再赚,但人没了就是再多银子也换不回来了。这些士兵们生前为我抛热血洒头颅,他们死后我得保证他们的家人生活无忧才是。”黎安明摇了摇头,一脸沉重的说道:“还有啊,以后我们的地盘上,上到我父亲,下到普通黎民百姓,不管是谁,都得按规定交税,向朝廷那种免税阶级这里永远也不能有,明白吗?”

    “属下明白了!”林皓闻言连忙应道。

    黎安明知道,历史上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黎安明既然知道,那么他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再说了,税收关乎财政,怎能随意减免?所以,他宁愿给抚恤银子,也不会免粮税。

    第二天一大早,黎安明就陪着孙元化和徐尔觉一起去于启晨所在的农业区参观去了,不过有于启晨在,黎安明在那里就显得有些多余,再说他要忙的事情还多。所以把二人送到那里后,黎安明便转身离开了。

    ............

    冬月二十六日,此时的遵义已是雨雪纷飞的天气,若是以前,这样的日子百姓们已经躲在家中烤火了,而今天,遵义城泥泞的大街上却满是各地而来的百姓。

    此次出兵仁怀,蔺州,红旗军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扶国祯叛军。但是胜利的背后,却是近六百余士兵失去了生命,也就意味着六百余父母失去了子女。

    胜利是值得庆祝的,但是赢得胜利失去生命的士兵也要被永远铭记。

    巳时一到,大街上,排列成整齐两队的红旗军士兵沉默而缓慢地向城外走去。中间,士兵们抬着阵亡士兵的棺材,脚步沉重。两侧,死亡士兵的家属悲痛的地哭泣着,这让前来送行的百姓也为之动容。

    黎安明、林皓、以及赶回来的李大虎、王元一等人在队伍的最前面,此时他们全部穿着红旗军的板甲,和普通士兵一样走着。

    在他们身上同样扛着一个红旗军士兵的尸体,此时面对这些阵亡的士兵,他们之间没有尊卑,只有战友之情。

    烈士陵园的位置黎安明选在了离军营不远处的一座山坡上,从遵义步行过去差不多半个时辰的距离。也就是说,他们巳时从城里出发,到达时刚好差不多是巳时四刻左右。

    雨雪还在纷飞着,此时的遵义城如同静默的电影画面一般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从两边百姓的眼中,黎安明看出了一种愤怒,这种愤怒是对那些叛军的,因为黎安明,他们的日子好不容易才好过了起来,却又遇到土司叛乱。此刻的百姓们,对土司那是前无仅有的怨恨。

    而黎安明同样也明白,他要想达成自己那要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计划,就必须得团结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

    相比较黎安明而言,那些官员玩弄权术个个是把好手,而他缺乏这方面的事件,根本不占优势。如果黎安明和他们玩一块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过黎安明也不是个蠢笨的人,拿自己短处去和别人长处比较这是傻瓜之作为,他的优势只在领先这个时代的科技知识。在绝对力量的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他还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枪杆子里出的政权才最为牢靠。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烈士陵园的位置,而这里,早已有士兵做好准备了。

    把棺材安放进挖好的墓穴后,黎安明让各阵亡士兵的家人上前做最后的告别,而他则和其他士兵一起,退到了指定位置,列队站好。

    马革裹尸固然悲壮,但是未免太过苍凉,而这才能让他们心中安慰。

    林皓这个总教官负责主持这次的军葬仪式,等时间差不多后,他先是上前去通知了那些家属们一番后,才一跑操的姿势小跑回来,站在众位兵将的前方,喊道:“所有人都有!”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魂(打赏加更)

    听到林皓的命令,包括黎安明等人在内,所有兵将顿时“刷”的一声全体立正站好。

    “稍息!”

    “咵!”

    “立正!”

    “嘭!”

    就这样,一众红旗军兵将以立正姿势站着,目送着阵亡战友们入了土。

    等盖了土,立好碑后,林皓才下令道:“稍息!”

    “咵!”虽然稍息了,但还是没有士兵乱动。此次黎安明从新兵训练营和驻守各地的红旗军中安排了五千余士兵代表来参加此次军葬,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不敢马虎。

    “鸣枪队准备!”

    此次军葬安排了三百名鸣枪仪仗队队员,按一排一百人的队列分站了三排,听到林皓的命令,所有仪仗队队员们顿时立正站好。

    “预备!”

    第一排仪仗队队员听到命令,连忙整齐的从立正据枪姿态转为举枪指向左斜上方天空,等待进一步命令。

    “放!”

    “砰!”第一排开枪后随后返回立正据枪姿态填装弹药,第二排则继续重复第一排的动作,依次类推。

    而随着仪仗队鸣枪送别,黎安明这里却是下令道:“全体都有!”

    “咵!”随着黎安明的命令下达,所有士兵顿时立正站好。

    “脱帽!”

    虽然没有后世的那么标准,但整体上还是整齐划一的执行了黎安明的命令。

    “敬礼!”

    士兵们紧紧抿住嘴唇,他们的目光注视着前方新起的数百个坟包,心中却是一股热血在流淌。

    曾几何时,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能够享受如此殊荣,他们想,即便战死沙场他们也无怨无悔了。

    这个葬礼不仅出乎那些士兵们的预料,也让王元一等人意外。

    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为普通的士兵们举行过葬礼,而且身为主将的黎安明还亲自抬棺,这若是传出去,必然又是引起无数非议。

    但是对百姓们来说,对士兵们来说,他们的心暖了,而这对黎安明来说也就足够了。

    远处,孙元化看着这一切却是目光深沉,与不懂军事的徐尔觉看这一切觉得先鲜好玩不同,他却是看到了更多成面。他从那三百训练有素的仪仗队中看到了遵义火器的犀利,在如此雨雪天气,火器竟然不受影响,而那些士兵们的动作又是那么整齐划一。

    如果这遵义有了不臣之心,朝廷真能应对吗?

    而这次的军葬,对于孙元化来说则是意外中的意外,他不得不承认,在士绅的眼中,百姓们不过贱命一条,而士兵的命同样如此。

    一场战争,将领们总是争抢着领取功劳,而士兵的死活又有几人关系,在辽东等地的战场上,至今还躺着众多不知名士兵的白骨。

    而黎安明不但将所有阵亡士兵的尸体运了回来,还进行了集体下葬,这对所有士兵来说都是一种荣耀。

    “有如此军心在手,这黎家怕真是..........”孙元化叹了一口气后自言自语的说道,说着,不由自主的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礼毕!”

    “刷!”随着林皓一声令下,包括黎安明在内的所以军士顿时放心敬礼的右手,把头盔重新戴回了头上。

    “请将军训话!”说完后,林皓便自觉的走下了台,来到队列中站好。

    黎安明整了整盔甲,随即大跨步的走上台,先是立正打了一个敬礼后,才说道:“将士们!”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送别为国牺牲的烈士们,不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太史公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百姓利益而死,保家卫国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叛军卖力,替剥削百姓和压迫百姓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面前的烈士们是为百姓利益而死的,为保家卫国而死的,他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红旗军的士兵们是来自五湖四海,有汉人,有苗人、有土民等等,同样,这些牺牲的烈士们也是如此,在红旗军,只要你认可大明,那我们就都是华夏民族的同胞,那我就会一视同仁。”

    “战争还在继续,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伙夫也好,是将军战士也罢,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执行下去。”

    “最后,”说到这里,黎安明清了清喉咙,吼道:“将士们,自从我们参了军,拿起了武器,那么太平盛世也就离我们远去了。如今的大明千疮百孔,辽东有建奴肆虐,北方有蒙古鞑靼的袭扰,海上有倭寇海盗的滋扰,而咱们西南,又有土司作乱。在此,我希望你们拿起手中的武器,告诉那些我们的敌人们,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黎安明话音刚落,底下的将士们就情不自禁的齐声高喝道。这一刻,他们感觉自己的血液好像沸腾了起来。

    随后,黎安明就让林皓开始对那些阵亡士兵家属一一发放抚恤银子。

    而外围的百姓们看着这一幕,那些还未参军的青年心中同样是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不少人握着拳头。等着军队下次招收士兵,他们一定要参军,保家卫国!

    看着这一切,黎安明很满意,对他来说,士兵的葬礼是对阵亡士兵的尊重,也是塑造军魂之必备。

    没有军魂的话,红旗军与朝廷的军队又有何异?那样的话,迟早会走了大明军队的老路子。

    远处的孙元化等人见状,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了。

    “回营!”军葬仪式直到下午的申时左右才结束,完成了对阵亡士兵家属的抚恤后,随着黎安明的一声高喊,红旗军整齐地转过身去,缓缓离开了墓地。

    就在遵义这里举行军葬时,黎安军却是率领辽东来的一千余军丁到了涪州...........

第一百五十九章 黎安军归来

    被黎文海安排在涪州驻守的是刘明理及其所属的原合江千户所,武隆也被黎文海以协防为由,派了驻扎在正安州的两个千户所过去。如此一来,从涪州到武隆再到正安的涪陵江一线,便基本掌握在了遵义军民府的手里。

    就算重庆被占领,只要保证涪州望江关到夔州府巫山江口这一段的长江水道不落入敌手,那么遵义的补给线就不会断了。

    “情况如何了?”刚一见到刘明理,黎安军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是在荆州府补给的时候收到黎文海让他驻守涪州的消息的,这一路他是紧赶慢赶,才终于在最快的时间赶了回来。

    刘明理也不敢怠慢,连忙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回大少爷,自从扶国祯被二少爷赶出了遵义后,他便会同奢崇明一道,与占据重庆的叛军樊龙等人,迅速的攻占了綦江、江津、南川、永川、璧山等地,,可以说重庆府的一半已献敌手,而泸州全境也都沦陷了。”

    闻言,黎安军连忙让人找了一张重庆府的地图,一一对照后,指着望江关的位置问道:“这里是我们的人驻守吗?”

    刘明理看了看,随即摇了摇头,回道:“不是,望江关是重庆卫的望江关千户所驻守的。”

    “既如此,那万寿县也不是我们驻守的咯?”黎安军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刘明理点了点头回道:“确实不是,因为军民府兵力有限,大多都分布在了各县边境,以防不测;而二少爷的红旗军,又刚刚收复了仁怀、蔺州二县,所以二少爷也把兵力主要布置在赤水一线,防备叛军的老巢永宁宣抚司。”

    “那武隆总该控制了吧?”黎安军不死心的问道。

    “那里已经被大人拿下了,目前由指挥佥事张德林张大人驻守。”刘明理回道。

    黎安军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看了看地图,摸着下巴嘀咕道:“既然奢崇明已经在遵义吃了亏了,那么攻下南川后,正安那里他是不会去了,而父亲派兵进驻武隆的消息恐怕也瞒不了他,那武隆我估计他也不会去攻。”

    说到这儿,他指了指长寿、望江关的位置继续自言自语的说道:“那他接下来的攻占目标就是这两地了。”

    “报!两万叛军正向万寿县杀来!”正在这时,只见一探马来报。

    闻言,刘明理摆了摆手让那人下去后,连忙问道:“大少爷,我们该如何行事?”

    “我父亲那边怎么说?”黎安军想了想问道。

    “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控制长江水道。”刘明理连忙回道。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军随即不慌不忙的找了个位置坐下,右手轻轻敲打着桌面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既如此,万县那里咱们就别管了,但是望江关这个重庆门户,我们必须得拿下。”

    刘明理闻言张了张嘴,问道:“可是如果万县被攻占后,叛军势必会继续北上攻城略地,那到时夔州府势必会沦陷,而夔州水口和入川栈道也就断了..........”

    “我问你,如果我们守住了万县,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拿下夔州水道呢?”黎安军知道他的意思,不等刘明理说完,他便笑着打断道。

    “少爷您的意思是,等叛军攻占后,我们再趁机收复夔州?”刘明理闻言若有所悟的问道。

    黎安军点了点头,说道:“这里能战的部队就我们威远卫、石柱的白杆兵、已经酉阳宣抚司冉氏冉跃龙的土司兵,而石柱的白杆兵主力却在辽东,留守石柱的白杆兵能否守住酆都和忠州都是问题;酉阳的冉氏又是土官,朝廷是不会让他们单独作战的。那么到时能收复夔州的就只有我们威远卫了。”

    “只要叛军一占领夔州,那么我们就能大张旗鼓的打出剿灭叛军,收复失地的旗号,顺理成章的拿下夔州等地了,那时,谁也说不出我们有什么不是?”

    “大少爷英明!”刘明理闻言连忙拱手笑着拍马屁道。

    顿了顿,他又问道:“那少爷,望江关我们该如何防御呢?”

    黎安军闻言想了想,说道:“我父亲不是说这里有四十多门火炮吗?放在这里太浪费了,移师望江关吧,只要那里守住了,涪州便无虞。”

    “是!”刘明理连忙应道。

    .............

    遵义,忙完了军葬后的黎安明一时又闲了下来。不过老天似乎看不过他得空,这不,他刚准备去找徐尔觉游玩,叶弘便归来了。

    “参见少爷!”见到黎安明,叶弘连忙拱手见礼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问道:“怎么样?此次去辽东是否顺利?”

    “回少爷,属下带去的五十余家丁,除了在辽阳守城战中战死三人外,其余人等已全部归营,只是少爷您安排给属下等让属下伺机在辽东招兵买马的事情,因为大少爷的提前回归,没能完成。”叶弘有些惭愧的回道。

    让叶弘以运送武器弹药的名义去辽东,黎安明一方面是让他们帮着训练大哥黎安军的士兵外,另一方面则是让他们趁机在辽东站稳脚跟,以便将来行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黎安军在辽东,如果他离开了辽东,叶弘等人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做事也不方便。

    “无妨,这不是你的问题。”黎安明摆了摆手说道,顿了顿,他接着说道:“战死士兵的抚恤问题一定得做好,不能马虎。”

    “少爷放心,属下已经交由林教官负责了。”叶弘连忙说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对于士兵的抚恤问题他是看得相当的重,所以众人也不敢马虎。随即他又问道:“对了,我大哥那里如何?”

    “回少爷,大少爷刚一抵达涪州,便向驻守涪州的刘明理刘大人了解相应的情况,随后便移师望江关驻守了。”叶弘回道。

    随即,他又把黎安军关于先让叛军占领,然后再趁机收复的计划跟黎安明细说了一遍。

    黎安明闻言沉思了一会儿,看了自己还是有些不成熟啊,没有黎文海、黎安军这种久经沙场的人熟稔军事,所以导致很多部署还很不完善。

    正在这时,黎文海身边的一个家丁跑来禀告道:“少爷,老爷有急事相召!”

第一百六十章 白莲教

    “父亲,你找孩儿?”来到密室,父亲黎文海已经等在那里了。

    黎文海点了点头,随即递过一张字条,说道:“你先看看!”

    黎安明接过打开一看,只见字条上写道:冬月三十日,叛将奢崇明于永宁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自号大梁王。

    看到此消息,他顿时一愣,不过他随即想到历史上好像也是如此,也就释然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他才占领多大的地盘,就敢称王了?”

    “你是有多久没关心战事了?现在重庆府除长江以南、涪陵江以东的这两个宣抚司还没有被攻占外,其余各地几乎已全落入了奢崇明之手了,泸州早在奢崇明反叛不到十天,就被其子奢寅攻占了,现在叙永府的富顺、隆昌、成都府的内江、资县以及潼川府的安岳等地皆已陷入叛军之手了。”黎文海叹了一口气说道:“另外就是,因贵州兵马调去援救成都,奢崇明也趁机拿下了赤水卫的普布所、摩尼所、镇雄府的太平司、威信司等地,现在你还觉得他们攻占的地盘小吗?”

    边听黎文海说话,黎安明一边赶紧找出四川的地图,一一对照开来,发现这奢崇明叛军除了在遵义折戟沉沙、损失了一万余兵马外,在其他各地几乎是横扫之势了。

    “这么看来他们是暂时放弃攻打遵义了?”黎安明发现,奢崇明的攻打方向主要是朝着成都府和控制各入川要道去的,而遵义似乎被他有意的忘记了一样。

    向东,奢崇明派军攻占万寿县后,目标肯定是夔州水口和湖广入川栈道;向西,在攻占镇雄府和叙州府后,那么他们接下来的目的便是乌蒙府了。

    因为乌蒙府有个重要的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豆沙关,只要占据了这里,便可断了云南入川救援的通道。

    想到这里,黎安明便向父亲黎文海说了自己的分析,他毕竟对军事不是很懂,特别是古代军事,所以现在的他还得多向这个时代的古人学习。

    听了黎安明的分析,黎文海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还有一点是,只要他们占领了豆沙关,那么他们便与乌撒府、东川府、乌蒙府以及马湖府等地彝族土司连在一起了,那几地甚至都不用他们出一兵一卒,就能归顺与他们。”

    顿了顿,黎文海继续说道:“这样一来,他们便能抽身向嘉定、眉州等地攻去,以达到彻底包围成都的目的。毕竟攻占成都比攻占遵义的战略意义要大得多。”

    的确,成都府毕竟是四川布政司的政治经济军事行政中心,只要占领了成都,那么四川布政司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时黎安明忽然想到一件事,便连忙说道:“父亲,既然这奢崇明建国称王了,那么水西的安氏绝对会坐不住的,安氏一叛,其他土司绝对会纷纷效应的,我们得做好防备才是。”

    “为父已经下达军令让各边境部队做好防备了。”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遵义周围不但有奢氏、安氏这种大土司,还有思南府沿河祐溪司的田氏、平越军民府黄平州的罗氏、石阡府葛彰葛商司的童氏、苗民司的汪氏、龙泉的朱氏以及贵阳军民府乖西司的刘氏等各小土司云集。

    安氏先前一直没动静,黎安明估计他们一是在等待朝廷的反应,二则是在等待叛乱扩大,让奢氏先吸引火力。如今贵州兵马大多都北上驰援成都了,贵州地区可以说是兵力空虚,加上奢崇明建国称王这么一刺激,安氏的实际掌权人奢社辉及安邦彦绝对会坐不住,而起兵效应的。

    此时的水西安氏的首领安尧臣刚病死不久,其子安位年纪尚幼,由安尧臣的妻子、奢崇明的亲妹妹奢社辉摄事,水西的大权掌握在奢社辉与安尧臣的弟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

    只要安氏一反,那么湖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与安氏有关系的土司也会纷纷响应的,那时西南的局势将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过黎安明觉得这还不够,从黎文海那里离开后,碰巧遇到吴洋来禀事,不等吴洋开口他便说道:“走,先去红剑小队那里,我有事安排。”

    自从上次红剑小队在平定仁怀叛乱中表现优越后,黎安明便在城外单独给他们找了一个秘密基地,这个地方也只有他和吴洋知道。

    见到黎安明到来,胖子与和尚二人连忙召集众人到会议室,他们知道,黎安明此来,肯定是有任务要布置。

    等红剑小队的十二人都到齐了以后,黎安明先让吴洋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局势,然后才开口说道:“接下来西南地界的局势将更加混乱,不过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南之地的各种隐患,我还需要你们去做一件事。”

    “请少爷吩咐!”众人闻言,连忙抱拳应道。

    黎安明见状点了点头,随即向吴洋问道:“白莲教的事情查得如何?”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

    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百姓所接受,所以常被有心人利用来做组织百姓反抗朝廷官军的工具。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大多愚昧无知,加之各地官员贪腐横行、民不聊生,所以只要随便给点承诺,便很容易被煽动起来。就如同现代的网民一样,不管真实与否,跟着喷就是了。

    对于黎安明来说,白莲教的存在,对于西南地区的稳定始终是个大隐患,甚至有时比土司还更甚。如今有这个机会能一句肃清西南的不稳定因素,他当然不会放过。他可不想等消灭土司后,才来肃清白莲教,那样太慢了。

    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吴洋连忙拱手回道:“回少爷,属下正准备给您禀报,在奢崇明称王后,白莲教在成都、嘉定等地也接连发动暴乱........”

第一百六十一章 蜀王(二合一章节)

    历史上的白莲教也是在奢安之乱时趁机在四川作乱,更是在奢崇明大军围城时一度在成都城内兴风作浪,不过好在当时的守城主官朱燮元发现及时,不然说不得成都就城破了。

    不过这次的成都可就真不一定能守得住城了,毕竟历史上帮助守城的秦良玉还在辽东,而驰援的贵州兵马又还在路上,而奢崇明叛军则在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城略地着,眼见着离成都府城就越来越近了。

    “我需要几个人打入白莲教的内部,伺机而动。”了解完白莲教的信息后,黎安明便直接说道:“但不用太多,三五个人就够了。”

    接下来黎安明给他们下达了具体的任务,怎么做,该如何做,他都给他们拟了一个大纲,最后黎安明交待道:“具体如何安排,你们自己商量,确定好后便直接出发就是了。注意安全!”

    离开红剑小队的秘密基地后,黎安明问道:“成都蜀王的事情打探得如何?”

    他要改革四川,蜀王一系是永远逃脱不了的障碍。

    “回少爷,现在的蜀王是蜀恭王朱奉铨嫡子,太祖的十世孙朱至澍,与万历四十六年袭封蜀王,经属下派人多番探查得知,蜀王一系的财富富可敌国,恐怕整个大明找不出第二个比他还富有的人了。”吴洋闻言想了想回道。

    蜀王府的富庶,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天下闻名的,四川只需要供养一个亲王,而四川向来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其产则有五谷、六畜、金银、竹木、丝麻、木棉、盐油、铜铁、药物之利,足以丰殖,不假他方。”

    历史上张献忠占领成都后,从蜀王府攫取了大量财富。彭山江口沉银中,打捞出不少原属蜀王府的金银财宝。

    末代蜀王朱至澍在危难之际,仍吝啬得不愿把财富拿出来招兵买马自保。

    一座金山,最终也未能保住,自己倒落了个投井自杀的下场。

    “还有,属下等人探查到,成都府的良田沃土,蜀王府占了七成。”顿了顿,吴洋接着说道。

    蜀王府为什么会占有这么多土地?

    除朝廷赏赐、私下占有外,还有接受投献这一方式,投献是指主动把田地投靠蜀王府。这一方式在明朝中后期比较普遍,原因在于老百姓的赋税负担沉重,把田地投靠王府,可以逃避相关赋税,因为王府的田地是不用承担朝廷赋税的。

    在承担朝廷沉重赋税和只须缴纳王府地租的选择上,老百姓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作为王府,也乐意接受投献。

    投献蜀王府的百姓,《明史》称之为“蜀中奸民”。

    另外,蜀王府还有一种非常“高明”的攫取土地的手段——通过修建寺庙的方式,让土地归为王府所有。

    明朝首任蜀王朱椿到成都就藩不久,听闻灌县秀峰山风景如画,遂捐钱让工匠在山上修建上皇、中峰道观寺庙,又建一亭子,取名“蜀府官山”。

    如此一来,这座山就成了蜀王府的私有财产。

    蒲江县有一座圆觉寺,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在万历2年的一座石刻上,有“南川王府所属圆觉寺”字样。

    这说明,本来是己有的寺庙,也成了蜀王府的私有财产。

    王府占有大量田地,并不是只有蜀王府才这么做,其他地方的王府做得更过分。

    而就在黎安明谈论蜀王朱至澍时,成都府。一个身上穿着淡黄色的蟒袍,腰间系着玉带,双手背在后面的中年人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外不时出现的人马眉头皱的紧紧的,显然这位现在的心情并不好。

    在这个人的身后,站着一队护卫,相对于城头上的士卒,这些护卫可是要精锐的多。

    “王爷,叛军就要来了,王爷还是回府去吧!这里交给下官等人就可以了。”一个站在不远处的文官,对着此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被称作王爷的这个人,正是这一代的蜀王朱至澍。听到那人对自己说话,蜀王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张大人,城外的消息已经到了,成都现在是什么情况,本王心里也有数。难道张大人以为本王能够安心呆在王府里?”

    那文官便是云贵总督张我续,他也是一个倒霉蛋,刚一上任,便遇到了土司叛乱这样的倒霉事。

    听到朱至澍的话,张我续顿时脸上有了些许尴尬的神色,成都城外是什么情况,身为云贵总督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可是真的不能说出来。

    因为他得要稳定军心民心,这样的消息自然不能传出去。略微沉思了一下,张我续便拱手沉声说道:“王爷,下官身为云贵总督,守城乃是职责所在。王爷乃是天潢贵胄,如果有什么闪失,下官等人实在是担待不起啊!”

    张我续身后的朱燮元等官员也连忙拱手说道:“是啊,王爷,您还是回府去吧!”

    看了一眼云贵总督张我续、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等人,朱至澍摇着头苦笑,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张我续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是守土有责,自然是要与成都城共存亡。

    身为大明朝的王爷,朱至澍和别人不同。可以说蜀王一系和别的王爷都不同。从朱元璋开始,便对蜀王封赏有加,后来的皇帝为了笼络蜀王,也都是恩赏有加。这个恩赏可不是单单口头上的恩赏,而是有实质内容的,那便是土地。

    经过两百多年的赏赐,当然也有自己侵吞的,整个天府之国的良田,有三分之二是属于蜀王府。剩下的三分之一当中,有一半和蜀王府也有关系。

    如果说这个时候天下谁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蜀王绝对当之无愧。有了这么多的土地,蜀王的财富自然也是不用说,所以蜀王一脉向来都非常的洁身自好。

    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看着蜀王心思在不断的翻转,他来到四川时间已经不短了,对于蜀王可谓尊敬有加。这位王爷不欺男霸女,对王府的奴仆管教也是非常的严格,朱燮元觉得这才是大明朝的王爷。所以朱燮元说给蜀王的话。也不全是拍马屁,很大一部分是由心而始的。

    朱至澍看着众官员,沉声的说道:“各位大人,这成都乃是四川的首府,如果这里丢了,那整个四川就丢了。到那个时候你们对不起陛下的信任,本王则是对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

    “王爷放心,这成都城里守军虽然只有两千,可是这里有无数的汉家儿郎。永宁的蛮夷想要攻进来那是痴心妄想,下官等深受君恩,自当尽心竭力。”张我续的声音很坚决,眼中也是一片决然,显然这位张大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朱至澍赞赏的看了一眼张我续,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成都城墙高大,想要攻进来难度确实非常的大,他们也就是围困而已。不过各位大人不要担心,如果城内的粮食不够,本王会捐出一千担粮食来救急。”

    蜀王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松了一口气,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要看成都只有两千守军,奢崇明号称有十万大军向成都攻来。如果成都城内不断粮,奢崇明那些外夷一辈子也别想攻进来。至于成都城内粮食的问题,或许官府和百姓的存粮都不多,可是蜀王府多。

    虽然一千担不多,但好歹这位王爷愿意出力,这就够了。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是知道各地藩王的尿性的,不在战时添乱就不错了,更何况这位蜀王好歹还象征性的出了一份力。

    没有人知道蜀王府有多少粮食,不过大家心里都有数,蜀王府的粮食就算给全城的人吃,恐怕一年两年也吃不完。他们也都相信,只要朝廷得到消息,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了。

    对着蜀王恭敬的施了一礼,张我续等人一脸感激的说道:“下官等代全城百姓谢过蜀王!”

    轻轻的摆了摆手手,蜀王朱至澍笑着说道:“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百姓,蜀王一脉世受郭恩,这算不得什么。”

    闻言,在云贵总督张我续的带领下,一众官员都恭敬的对着蜀王朱至澍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王爷深明大义,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至澍看着众位大人,笑着将张我续搀扶了起来,神态颇为客气的说道:“诸位大人,本王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事情就靠诸位大人了。希望诸位大人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也不要让本王失望!”

    蜀王走了,不过在场的官吏士卒心中都留下了一个好蜀王的印象,显然这样的王爷才是大明朝的王爷。

    不过,离开城头的蜀王却没有了刚刚的从容不迫,脸上满是愁容,一边走一边轻轻的叹着气。这些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做做表面功夫而已。毕竟这些文官们大多都是孤身一人在这里当官,如果战死了,朝廷不但不会追究罪过,恐怕还会大加恩赏。

    可是蜀王不同,这里是他的根,整个蜀王一脉全都在这里。一旦成都被攻破,那蜀王一脉肯定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再次回头看了一眼城头,蜀王的眼中满是担忧,自言自语的轻声说道:“希望本王刚刚说的话有效,你们可一定要坚持住啊!这成都不能被攻破,四川也不能丢啊!”

    自始至终,蜀王都没有提过让王府护卫来帮忙守城的事,因为蜀王一系深得各代皇帝的信任,相对于其他藩王,蜀王一系的王府卫队削减得最少。至今整个蜀王府有卫队五千人,当然不算家奴护院什么的,不过此次朱至澍没有把王府卫队调来守城,因为他得守住他得王府,守住蜀王一系两百年来累积的财富。

    不过,随即他又有些心疼了起来,城外的三百多个皇庄怕是保不住了。

    城头上,蜀王走后,最大的就是云贵总督张我续了,他扫视了一圈众人,声音颇为严肃的说道:“诸位,奢崇明叛军距成都已经没多远了,剩下的几个关隘,本官说句不客气的话,想挡住叛军的势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成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本官相信大家谁也不想死,所以本官希望大家能够同心戮力,不要辜负皇上的信任,不要辜负蜀王的嘱托。”

    “大人放心,我等谨遵大人教诲!”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出来捣乱,全都躬着身子拱手大声的说道。

    张我续见状,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大声的说道:“下面本官来调派任务,成都府!”

    一边的成都府知府陆玮晟闻言微微一愣,没想到第一个被叫到居然会是自己,不过他来不及多想,便连忙走了出来,沉声应道:“下官在!”

    “成都府,本官把布政使衙门,提刑司衙门的差役和帮闲全都交给你,加上成都府的差役和帮闲。你带着他们维护好城里的治安,但凡有寻衅滋事者,可格杀勿论!另外注意城中的夷人、白莲教众,如果有异动,全都格杀勿论!”张我续此刻眼中闪着冷光,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是,大人!下官这就去办!”陆玮晟答应的很痛快,他现在觉得自己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恐怕总督大人都会把自己就地正法。

    张我续点了点头,继续安排道:“朱大人、薛大人!”

    四川布政使朱燮元和巡按御史薛溥政闻言齐齐一应:“下官在!”

    “你等与本官分门固守,等待援军到来。”张我续沉声说道。虽说现在还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能到,但此时的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固守待援了。

    说完,张我续扫视一圈城头上的人,大声的说道:“其余人等,回去之后,整顿好你们的人,一旦守城之战开打之后,军需粮草全都交给你们了。”

    听到张我续此言,和自己职责有关的人便纷纷站了出来,全都拍着胸脯保证,他们心里也都明白,这个时候再不用心尽力,自己这些人就真的死定了。

    稍有差错,就算不被叛军攻进城杀死,也会被总督大人问罪处死,所以各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事关身家性命,没人敢敷衍了事。

    而就在成都各官员在整军备战待援时,经过一个多月的快马加鞭,奢崇明叛乱的消息终于抵达了京城...........

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报入京

    “急报!急报!闪开,急报!”落日余晖下的京城,显得那么的祥和,不过这样的氛围没有持续多久,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

    时来无事,兵部尚书黄克瓒正准备下值,却见到一小吏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黄克瓒见状眉头一皱,颇为不悦的说道:“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黄公,西南急报,永宁土司叛乱,成都危在旦夕!”那书吏气喘吁吁的回禀道,说着便递上一封求援奏折。

    黄克瓒顺手接过,毫不在意的喝道:“一个土司叛乱而已,何故如此慌张?”

    “据传信兵报,他受四川布政使朱大人派遣来京求援示警时,叛军已攻陷重庆府、泸州府等地,正向成都攻去,而四川兵力大部分在辽东,成都守城兵力只有两千。”那书吏快速的回道。

    黄克瓒见战事确实有些严重,便不敢耽搁,连忙拿着奏折前往内阁,找到刚接任内阁首辅的刘一燝,递上奏折回禀道:“刘公,西南急报!”

    刘一燝接过看了看朱燮元的求援奏折,见包括四川巡抚在内,被杀二三十官员,知晓事情严重,便也不敢耽搁,“啪”的一声合上奏折,急道:“走,去见陛下!”

    二人来到乾清宫求见天启,没一会儿,天启召见。

    “臣等参见陛下!”见到天启,刘一燝、黄克瓒二人赶紧跪拜道。

    天启虚扶了一下,道:“二位爱卿请起!”

    对于翼卫自己登上帝位的刘一燝,天启皇帝很是尊敬。等他们起身后,他才开口问道:“二位卿家此时来见朕所谓何事?”

    对于天启皇帝,在后世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皇帝,主要原因是他不理政务整天沉湎于木匠,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素认为衡量一个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的标准:国泰民安,对外能有效的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可以说这两点天启皇帝做到了。天启皇帝在位期间没有农民起义,在对金战争中也是连连大捷,这些得益于天启皇帝”无为而治”。

    刘一燝闻言赶紧递上张我续的求援奏折回道:“启奏陛下,四川永宁奢氏叛乱,重庆、泸州等地相继失陷,四川巡抚徐可求、总兵黄守魁、王守忠,道臣孙好古、骆日升、李继周等四川、重庆二十余官员死难,目前叛军兵指成都,成都危在旦夕,川贵总督张我续求援!”

    “什么?岂有此理,这帮贼子真是胆大包天!”天启闻言,顿时气得站起身怒喝道。他没想到,自己刚上位,还没来得及大展一番呢,就听得土司叛乱的消息。

    随即天启皇帝又怒问道:“四川兵马呢?难道朕的大明军队还拦不住一个小小的土司吗?”

    “回陛下,四川兵马大多被调往辽东了,现四川各地只有卫所军留守!”兵部尚书黄克瓒赶紧回道。现在大明真是多事之秋,辽东还未平息,西南又发生叛乱了。而四川精锐兵马还在辽东作战呢,至于留守的卫所兵,作为兵部尚书的黄克瓒知道,那些卫所兵已经与农民无异,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战力?

    天启皇帝闻言,顿时冷静的坐了下来,问道:“依二位爱卿只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其实天启皇帝有自知之明也只知道知人善用。一个皇帝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去过问,只要把控大局知人善用就可以了。当前大明最大的问题是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别看历史上的天启帝表面看上去沉迷于木匠,可是一点都不糊涂。他发现魏忠贤对自己忠心耿耿并且具有很强的治国才能,于是他把政权交给魏忠贤大理,自己则幕后指使。魏忠贤不负厚望采取了系列赋税改革:减轻农业税,加大对土豪地主、工商业税收的力度。这系列税收政策有力的稳定了明朝的政治居民,明军对后金作战也扭转了明军屡战屡败的局势。

    魏忠贤在治理国家抓住了问题症结所在,是绝对的能臣。素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君子、清流自居东林党人沉不住气了,因为魏忠贤征收商业税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在天启皇帝面前弹劾魏忠贤。这一下激怒了魏忠贤,于是他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的打击,于是出现了所谓“东林党前六君子”和“东林党人后七君子”。

    可是一到愚蠢的崇祯帝上台,明朝就进入了多事之秋,那可谓内忧外患。李自成在陕西揭竿而起,外界后金是虎视眈眈,明军是屡战屡败。财政立马陷入了困境,在对后金的战争中明军发不出军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情况了,魏忠贤被杀后东林党人一党独大,他们立马废除了工商业税、海外税、矿山税和盐税,他们把赋税强加给农民,那些可怜的农民再没有活路的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而起。

    愚昧的崇祯帝一辈子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把明朝帝国治理的那样糟糕,临死前才明白是那些文官集团坑了自己,才意识到魏忠贤是贤臣,于是匆忙间他又把魏忠贤给厚葬了。

    然而可惜的是,崇祯此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用,如果他听从知人善用的天启的遗训的话,大明或许又是另一幅景象了。

    听到天启的问话,刘一燝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派军队,以解成都之围。”这张我续的求援奏折是一个月前发出的,现在的成都估计也差不多被围困住了。

    天启闻言,看了看手中张我续的求援奏折后,便开口说道:“朕观这朱燮元能力不错,便升他为四川巡抚吧,剩下的四川总兵一职,两位爱卿可有人选?”

    闻言,刘一燝、黄克瓒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刘一燝拱手回道:“回陛下,兵部侍郎杨愈茂可堪其职!杨愈茂曾在湖广任职郧阳知府,对西南军事颇为了解。”

    天启闻言点了点头,有些不在意的说道:“既如此,明日内阁议处后,便加紧调派吧!”一个小小的土司而已,可以说朝廷上下几乎都不怎么重视。

    而就是因为朝廷前期的轻视,才导致了西南的叛乱愈演愈烈。

    顿了顿,天启皇帝忽然问道:“遵义如何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水西安氏

    刘一燝、黄克瓒二人闻言一愣,皆不知天启为何关心一个小小的遵义府?不过黄克瓒还是赶紧回道:“回陛下,到张我续向朝廷发出求援示警时,遵义因为仁怀的罗氏反叛而丢了仁怀县,其他各地无虞。”

    天启闻言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二位爱卿有所不知,遵义威远卫指挥使黎文海在今年四月来京述职时,就曾向皇祖父提醒过西南可能要发生叛乱的事,不曾想被他一言中的了。”

    因为方从哲被弹劾去职后,刘一燝才接任的内阁首辅,所以对于之前的事他肯定不知道,对此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说道:“回陛下,遵义就在叛乱的永宁的东边,可能正因为如此,作为遵义主官的黎文海才看得更加清晰吧。”

    “好了,既然无事,二位卿家就先退下吧,关于西南的战事,明日早朝时拿出来议一议,然后便照办吧!”天启见状,颇为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道。

    “是,臣告退!”刘一燝、黄克瓒见状,连忙拱手一拜,然后便退了出去。

    等二人下去后,天启才松了一口气,颇为慵懒的喊道:“魏伴伴!”

    “皇爷,奴婢在呢!”一旁的魏忠贤闻言,连忙谄笑着上前应道。

    因为深得朱由校宠信,在朱由校登基后不久,李进忠便由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天启还给他赐名叫魏忠贤。

    “朕记得皇祖父派人去过遵义,是谁啊?现在在何处?”朱由校开口问道。

    魏忠贤闻言连忙笑着回道:“回皇爷,先皇是派过内侍前去遵义,那人叫李永贞,现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幕下。”

    天启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你去把他找来,朕有事问他。”

    魏忠贤闻言心中一动,连忙应道:“遵旨!”

    自从万历皇帝归天后,作为曾经万历皇帝身边的内侍,李永贞一时没了去处,后来经过多番打点,才投在了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的幕下。

    不过近来诸栋病重,李永贞一时也不知道该干嘛了,正当他颇为迷茫时,魏忠贤找上了他。

    “见过魏公公!”见到魏忠贤,李永贞黎安明见礼道,别看他以前混得好,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的他当然不可能与魏忠贤这个皇帝近侍比。

    魏忠贤见状笑着点了点头,道:“李公公,许久不见!”他本不用亲自过来的,不过一想到皇上亲召,这李永贞说不得以后会得到重用,魏忠贤便想着亲自过来,一来这李永贞曾经给过他帮助,二来是想试着拉拢一番。

    “不知魏公公找奴婢何事?”李永贞只得尴尬的笑了笑,问道。

    “不是咱家找你,是皇爷相召,走吧!”魏忠贤笑了笑,说道。

    李永贞闻言一阵激动,连忙神不知鬼不觉的递过去一张银票,笑着问道:“敢问公公,不知陛下召奴婢所谓何事?”

    “咱们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魏忠贤先是笑着把银票推了回去,才说道:“陛下找你,是为遵义的事。”

    “多谢公公提携!”李永贞见状,连忙拜谢道。他正要找靠山呢,这不就来了吗?

    ..........

    经过朝议,朝廷最终决定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调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等率军入川平叛,调湖广、贵州、云南等地兵马入川援救成都,不过最让人不解的是,天启皇帝升黎文海为四川副总兵官,镇守遵义。

    而就在朝廷派出兵马来平叛时,贵州的水西土司早已在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了。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历史上为彝族笃慕俄家族统治,后来家支分散,在乌蒙山和赤水河广大地区建立了许多政权,如乌蒙、乌撒、东川,茫部,水西、永宁等。

    水西安氏祖先济火“通道”“纳粮”助诸葛亮南征有功,唐代开成元年“鬼主阿佩内附”。宋代普贵时发展成为罗氏鬼国。元代设亦不薛宣慰司,明代水西霭翠归附,被赐姓安。

    明代初年规定水西和水东以鸭池河为界,水西最高长官任宣慰使,水东最高长官任宣慰同知。水西安氏掌印,水东宋氏协助安氏处理政务。

    为了加强控制,明廷将宣慰司衙门设在贵阳城内。如果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毕节市的市长是在贵阳办公。

    而且朝廷对安氏控制相当严格,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若有事暂还水西,须奏请批准,以印绶宣慰代理。水西安氏如果有公事必须返回辖地,其职务由水东宋氏代理。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

    在政权官署构架上,水西逐渐形成了“九扯九纵”的政治制度,所谓九扯九纵便是九个不同的官职分为九个不同的品级。如总理行政的长官为“更笡”品级最高,参与军机大事称为“慕魁”品级次之。掌管祭祀称为:“诚幕”等等。

    水西土司所辖夷人,种类不一,曰罗罗、曰宋家、曰蔡家、曰仲家,曰龙家、曰曾竹龙家、曰打牙仡佬、曰红仡佬、曰花仡佬、曰东苗、曰西苗、曰紫姜苗、曰卖爷苗,习俗各异。水西土司辖下彝族占了三分之一,苗族人口其次,然后为汉族和百越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自然是以彝族势力最大,其兵常冠诸苗,虽然彝族的社会地位高于苗族和布依族,但是彝族内部又有划分。主要统治阶层还是以黑彝为主,最高统治者称为“俄”。

    恰在此时,水西安氏的“俄”是年幼的安位,所以水西的实际权力便掌握在了其母奢社辉和其叔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的手里。

    “按照时间来算,成都的求援奏折此时应该已经到了京城了。”奢社辉坐在主位上,漫不经心的说道。

    安邦彦闻言也是漫不经心的回道:“是的,朝廷态度如何,再等一个月,到年后也就知道了。”

    说完,两人都笑着看向一旁的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那小孩见状,颇为懂礼的说道:“一切仅凭阿姆、叔父做主。”

    这小孩便是水西宣慰使安位,虽然此时的他内心非常愤怒,但他还是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

    遵义,对于外面的事情黎安明暂时还不关心,此时的他终于见到了前身那位战争狂兄长..........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兄弟相见(二合一章节)

    现在已是腊月十七,又是一年快要过去了,而黎家在外面忙碌的人也陆陆续续的要回来了,最新回来的嘛,当然是离得最近的黎安军了。

    黎安军也是到工坊区时,黎安明才知道他回来了。

    见到黎安军时,黎安明顿时一愣,因为他发现自己跟黎安军竟然一点都不像,他原本以为,兄弟二人,怎么着也得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吧。

    虽然他是穿越而来,但他和黎小雅、黎小妹两人也都有一丝相像,但他在看到黎安军的时候却没有那一丝感觉。不过他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所以便没有在意。

    “怎么了二弟?不认识大哥了?”正当黎安明发愣时,黎安军却是有些激动的一把抱住了他。

    黎安明反应过来,连忙笑着说道:“大哥,两年未见,感觉你变了不少,小弟差点没认出来。”

    黎安军闻言抱着拍了拍黎安明的背,然后放开他后,仔细打量着他说道:“怎么样?你的失魂症是不是还没好呢?刚才肯定没认出我。”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这才想起自己曾经给自己找了一个失忆的借口,于是黎安明尴尬的笑道:“大哥见谅,小弟我自从被那雷劈后,以前的事都不记得了。”

    “都是为兄不好,我都听家丁们说了,你说为了我去祈祷才遭了难。”黎安军闻言,顿时叹了一口气,有些愧疚的拍了拍黎安明的肩膀,说道:“不过,以前的事忘了就忘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你人没事就好。”

    “大哥多虑了,这只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再说了,得了失魂症后,我倒觉得自己变得了聪明了不少呢!”黎安明见状连忙笑着安慰道。

    听黎安明这么一说,黎安军顿时好受了些,笑着说道:“这点倒是事实,你做的那些东西,还真别说,在辽东地界还真挺抢手的,也亏得那些镜子之类的小玩意儿,才让为兄能在那里快速的买到战马。”

    这点黎安明倒是不知道,不过想想也是,镜子这种东西,辽东就只有黎安军手上有,只要他喊出战马换镜子的口号,有的是商人为他奔波。

    正在这时,黎小妹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老远的就兴奋的喊道:“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等黎小妹跑近后,黎安军才颇为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道:“都长成大姑娘了,还这样疯疯癫癫的,小心找不到公婆啊!”

    “大哥,你才回来就这样说人家,不理你了,哼!”黎小妹闻言顿时没好气的娇嗔道。

    黎安军嗅了嗅鼻子,颇为好奇的问道:“你干什么去了?这身上什么味道啊?”

    “没什么味道啊?我感觉还挺好闻的。”黎小妹闻言抬起双手左右闻了闻,最后还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黎安明见状也走上前去嗅了嗅,顿时了然的笑了笑,说道:“你该不会又去玩汽油了吧?”

    自从仁怀平叛回来后,知道了对汽油有需求,黎安明便着手开始蒸馏汽油了。提炼汽油说难不难,要说简单但也不简单,差不多和蒸馏酒一个道理。他只是演示了一遍后,便交给其他人去做了。

    说来好笑,前世黎安明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闻汽油那个味道,那个时候的农村很穷,汽车很少,摩托车也少得可怜,所以汽油的那个味道便很难闻到。有时候好不容易碰到一辆汽车出现的时候,往往一般都是汽车在前面跑,后面就有一大群孩童追着闻味道。

    后来上了中学,见的汽车多了,再加上从课本上学到了汽车排放的尾气对人体有害后,黎安明便变得有些讨厌那个味道了。

    无独有偶,黎安明没想到,这个时代的古人也和他小时候一样有个同样的爱好,在他蒸馏出第一桶汽油的时候,在场的人竟然说它香,甚至有人还以为那是能喝的东西,正准备尝试一下呢。好在黎安明阻止及时,不然后果还真不堪设想。

    见黎小妹只是吐了吐舌头不说话,黎安明顿时没好气的说道:“都给你说了,那个味道闻多了对身体不好。”

    “行了,你先回去梳妆洗漱一下,不然一会儿咪娘看到你这样子有得骂你了。”黎安军提溜着黎小妹的袖子扯了扯,说道。

    黎小妹闻言,再次闻了闻自己的身上,随即才不甘心的说道:“哦,好吧,那大哥二哥,我就先回去了。”

    等黎小妹恋恋不舍的离开后,黎安军才笑了笑说道:“没想到我才离开遵义两年,这次回来就快不认识了。”

    “还好,要是大哥你再等几年回来,那时你恐怕就真认不出遵义了。”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笑着回道:“走,大哥,小弟带你去逛逛。”

    兄弟两人在工坊区闲逛了一会儿,黎安军便忍不住问道:“二弟,为兄有一事不解,成都如今已被叛军围困住了,为何咱们不直接出兵平叛,一咱们遵义现在的实力,打到成都去完全游刃有余?”

    听他这么一问,黎安明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个喜欢打仗的主儿,怪不得千里迢迢的要跑去辽东作战呢。随即他还是解释道:“大哥,咱们家要做的不光是攻下那些被叛军所占领的地方,而且也要占领下来,当做我们的地盘。现在之所以不出兵,一来是等朝廷的旨意,二来是在等叛乱继续扩大化,还有一点就是,既然我们要占领那些地方,就得准备留守部队,而军队现在还未练好呢。”

    黎安军闻言一愣,前两点好理解,后面一点他就不好懂了,便问道:“现在遵义的人马,威远卫加上你的红旗军,怎么得也快三万了吧?这还不够?”

    黎安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捡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大概的画了一幅遵义的地图,然后才说道:“大哥请看!”

    “我先来给你说一下威远卫的兵力布置,涪州这里,加上你带来的兵马,留守了两千;武隆这里,因为其西边直接面对的被叛军攻占的南川,而东边也还有石柱、酉阳两个土司需要防范,所以同样布置了两千兵马再次。”黎安明一边介绍一边比划着。

    虽然历史已经证明了石柱、酉阳两个土司的忠心,但那毕竟是还为发生的历史,黎安明也不会就凭历史行事。

    等黎安军明白后,黎安明才接着说道:“遵义境内,正安州这里,北面有南川的叛军虎视眈眈,南面有思南府沿河祐溪司的田氏土司需要防备,所以这里布置了三千兵马;桐梓县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东北方向有南川之敌,北方有綦江,西北边则由合江之敌,加上新接手的赶水镇和东溪需要留守,所以桐梓一线便布置了五千兵马在此。”

    顿了顿,黎安明接着说道:“至于绥阳县这里,同样得防备思南府、石阡府以及平越军民府的土司作乱,所以这里也留守了三千兵马在此,这样一来,除了遵义府署这里留守一个千户所外,威远卫的全部人马都已经派出去了。”

    “至于我的红旗军,乌江关这里驻守了三千人马,防备平越军民府的罗氏以及贵州乖西司的刘氏;仁怀这里驻守了两千,一是防备水西安氏,而是清剿境内的残余叛军;新设立的习水县这里同样驻守了两千,注意防守来自合江和永宁的叛军,蔺州这里因为在奢崇明的老巢旁边,所以驻守了三千人马。这样看下来,大哥还觉得我们兵力够多吗?”

    黎安军闻言顿时有些震惊了,叹道:“如此一来,遵义可谓是铜墙铁壁般的防守着,这样的布置,试问有谁能攻进遵义?”

    顿了顿,他看了看黎安明画的蔺州的位置,喳了喳嘴,说道:“你竟然在人家老巢旁边布置了重兵,你这不是成心膈应人吗?”

    “所以你看现在奢崇明是拼了命的往成都攻去啊。”黎安明闻言耸了耸肩,说道:“再说了,这是父亲的主意。”

    这倒是事实,当初黎安明也没想到,攻下蔺州,就等于是在永宁的心脏旁边插了一把刀,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

    正说到黎文海呢,就见家里的一个小厮笑着跑了过来,对兄弟二人拱手说道:“大少爷、二少爷,老爷有事找你们,让你们早些回去。”

    “得,走吧,估计是来什么消息了。”见状,黎安明只得说道。

    兄弟二人便不再耽搁,找来两匹马就骑了回去。

    回到府上,黎安明就直接带着大哥黎安军来到了黎文海的书房密室,见到黎文海,兄弟二人连忙见礼道:“父亲!”

    黎文海见状点了点头,说道:“回来就好,你不是喜欢打仗吗,现在西南的仗可就有得你打了。”

    “是,父亲!”黎安军连忙应道。

    黎文海摆了摆手,随即走到沙盘前,说道:“为父刚刚收到最新消息,特找你们来商讨一番。”

    相对于刚建成时的简单粗陋,现在的密室可谓是一应俱全,黎安明甚至趁着电脑快不能使用前,加紧把四川的沙盘做了出来,摆在了密室里。

    这个沙盘虽然还是不精细,但相对于地图来说,它也算很精细的了。

    黎安军一见到沙盘,眼睛顿时睁得老大,仿佛是见了鬼般。黎安明见状,顿时没好气的说道:“大哥,不用这么震惊吧,这沙盘只是比你们外面军中的那些稍微精细了些而已。”

    “你这何止是稍微精细了些啊?你这完全是把山河缩小了啊!”黎安军叹道。虽然军中也偶尔能见到沙盘,但都只是一些大概的地形而已,根本就不准确,这样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怎能不震惊呢?

    黎文海见状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要研究沙盘等会儿你可以去威远卫军营那里慢慢看,那里西南的沙盘基本都有。”

    顿了顿,黎文海抓起一把黑色的小旗,一边插一边说道:“为父刚接到消息,重庆府除了石柱宣抚司和酉阳宣抚司外,其他已全被奢崇明叛军攻陷了,另外,叛将樊虎和张彤率军两万,目前已攻占了夔州府的万县、开县等地,那瞿塘关失守也是迟早的事了。”

    “镇雄、乌蒙、乌撒三府也已被叛将安銮师、周邦泰攻占;贵州援川的兵马也在嘉定州等地与叛将扶国祯部先后大小战近百余次,双方互有胜负,目前贵州兵马被阻隔在了眉州彭山一线;叛军监军夏奇云在攻占潼川州,率军一万五朝保宁府而去。”

    “成都方面,内江、资县、资阳、简州、龙泉等地接连失守,目前奢崇明父子已彻底完成了对成都的包围了。”

    黎安明看了看沙盘上插着黑旗的地方,不由得有些惊讶的说道:“这叛军战力挺强的啊,这才不到两个月,四川一半的地盘竟然都落入他们之手了。”

    “唉!”听到黎安明的话,黎文海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是他们强,而是各地的卫所兵太烂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不战而逃的现象。”

    此刻的黎文海有些庆幸,当初要不是黎安明要求剿灭遵义境内的土司和训练卫所兵,现在的遵义恐怕就是人间炼狱了。

    对于这个时代卫所兵的情况,黎安明早已从后世的各种史书、小说等各种渠道了解了,所以他一来到这个时代,了解了自身的情况后,便督促黎文海改革卫所军了。

    看着沙盘上的黑色小旗,黎安明抿了抿嘴,说道:“如果孩儿猜得没错的,去保定府的叛军应该是为了剑门关,如此一来,东边的瞿塘关、南边的豆沙关、以及北边的剑门关这三个入川的重要关卡就都掌握在叛军的手里了,不得不说这叛军里头还是有能人的啊。”

    一旁的黎安军看着黎安明侃侃而谈,信手拈来的样子,在心里感叹道,自己这二弟是真的便了,以前不喜欢的军事,如今都能如此熟稔了。

    “按日程来算,朝廷的旨意以及援军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就看朱燮元他们能不能坚守到援军的到来了。”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顿了顿,黎文海对黎安明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先去忙吧,我和你大哥再说些事情。”

    黎安明闻言顿时一愣:合着您把我们找来就真只为说一下形势啊?不过这话黎安明也只能在心里诽谤,还是老实的离开了密室。

    “父亲,二弟变了不少啊!”等黎安明离开后,黎安军苦笑着说道。

    对于密室里的二人说了什么,黎安明是不知道的,他刚离开书房,便遇到了急匆匆而来的吴洋:“少爷,蔺州来报,有叛将来投,想要见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17/ 第一时间欣赏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作者:隐宗宗主所写的《开元4316年》为转载作品,开元4316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元4316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元4316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元4316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元4316年介绍:
开元4316年,亦黄帝历4316年,既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这一年,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明军谈金色变!
这一年,也是辽响开征的第二年,加剧了各地对农民的剥削!
这一年,因地方流官的长期剥削,以奢崇明、安邦彦等为首的西南土司正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叛乱即将爆发!
也是这一年,扑街作者黎安明不小心闯进了这个汉家王朝的末年........开元4316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元4316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