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元4316年TXT下载开元4316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元4316年全文阅读

作者:隐宗宗主     开元4316年txt下载     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四章 扩张

    如果黎安明没记错的话,等朝廷再次把目光投向西南,就是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在重庆杀官起事的时候。

    “什么办法?仔细说说。”听到黎安明的话,黎文海和程林相互看了一眼后便问道。

    黎安明耸了耸肩,说道:“扩军备战!反正各军民府的军饷都是用屯田来抵的,而现在的卫所兵几乎已经废了,没什么战力,真的发生战争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自备粮饷再重新招募一支军队。”

    “哪有那么容易啊,先不说朝廷方面会不会同意,光是自备粮饷这一条就够呛,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西南将要大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听到黎安明说的办法,黎文海、程林二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由黎文海开口说道。

    “西南将要大乱这是必然会的的,不说各种苛捐杂税,光是每年征收辽响的增加这一项就能逼反很多土司了,跟别说还有各种剥削。”黎安明见状想也不想的分析道:“现在不过就差一个时机而已,而这个时机也快到了。”

    “什么时机?”听完黎安明的回话,黎文海、程林二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黎安明闻言指了指北方,说道:“宫中那位的身体情况想必您二位已经知晓了吧?”话没说明,但想必他们已经明白了。

    黎安明可记得很清楚,明年将会是一个很奇幻的一年,先是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驾崩,接着八月初一泰昌帝登基,然后九月二十六日在位仅二十八天的泰昌帝驾崩(八月二十八日托孤吃仙丹),紧接着就是天启继位了,可谓是三个月换了三皇帝。

    听到黎安明这么一说,黎文海二人先是一愣,接着脸色便有些沉重了起来。程林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我这次进京见到陛下,发现他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陛下真的......,那看来我们是得早做准备了。”

    “老爷,夫人说可以吃午饭了。”正在这时,管家黎荃从外面走进来说道。

    黎安明闻言一愣,抬头朝屋外看了看,这时估摸着已经是下午的两三点了吧。

    饭桌上,黎安明见到了自己的舅娘程陶氏,不过没见到他未来的大嫂。他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今天程林一家是路过遵义,所以特意的上门来坐坐。

    饭后,两家人又聊了没一会儿,程家人便告辞离开了,走时黎安明同样也送给了他舅娘一面巴掌大的镜子。

    “镜子做出来了?”等他们离开后,程芸迫不及待的问道。刚才她见黎安明随手就送出两块价值两千多两银子的镜子,她就已经猜到什么了。

    黎安明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对喜鹊说道:“喜鹊,你去找人帮我把刚才让你放回院子的东西搬到这里来,哦,对了,记得留两块在院子里。”

    “好的,公子!”喜鹊欢快的应了一声后,便和程芸的丫鬟青竹一起去搬东西了。

    “父亲,娘,东西我已经做出来了,具体的您们问荃叔,基本都是他在张罗的。”见她们离开,黎安明笑着解释了一句。

    “老荃,说说,那玻璃镜子的成本如何?”程芸两眼放光的问道。

    黎荃闻言想了想回道:“回夫人,老奴大体的算了一下,因为所有矿石都是自家开采的,所以算下来成本不到一两银子,就算运到南直隶去,每块的成本也才一两银子的样子。”

    “这么便宜!?”听到黎荃的介绍,黎文海、程芸顿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还不仅如此,少爷还烧出了一种叫水泥的东西,那是修路建城的利器,比起三合土来成本要低了不少,并且比之更加好用。另外就是,少爷还改进了几种瓷器的烧制方法,现在烧出来的瓷器已及好太多了。”黎荃如数家珍一样的把黎安明的功劳说了一个遍。

    其实瓷器的事是黎安明顺手为之而已,当时他只是把后世的几种瓷器烧制方法扔给了瓷窑的主管,让他们自己研究,没想到的是,那些匠人仅仅只是花了两天工夫,就烧出了新的瓷器。

    没一会儿,喜鹊就带着人把几面镜子抬了过来。没意外,当程芸见到那一米多高的镜子时,两眼放光的惊叫了一声,就连黎文海也惊讶得合不拢嘴。

    “娘,这些镜子就交给你分配了,反正我给府中的每个女眷都准备了一面,到时你看着给就是了。”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

    他们家女眷还是挺多的,除了黎安明娘、二娘、小娘以及黎小雅、黎小妹外,黎安明还给每个丫鬟也准备了一面梳妆镜。

    傍晚,当黎小雅和黎小妹回家见到各种房间里的镜子时,府中又是免不了一阵鸡飞狗跳。

    ..........

    一夜无话,第二天事情就比较多了,黎安明和黎荃二人分别带着人马投入了各种工作。

    由于前两天招募工匠的动静,吸引来了长江沿岸的一些流民,所以这些流民得安置好;工坊区的准备工作也比较多,各种工匠还得继续招募,最重要的武器作坊也要快速的建立,所以,一时间摆在黎安明面前的各种大事琐事一大堆。

    黎安明顿感人手紧张,堪用的也就只有黎荃这个老仆人而已,其他的如吴洋要守护工坊区的安全,而林皓目前也只能跑跑腿,喜鹊就不用说了。

    而黎荃除了要负责派人寻找矿藏外,还得要筹备着去南直隶贩卖玻璃及相关的采购事项,所以他也无暇分身。

    所以各种琐事只得黎安明自己来了,首先将流民中的人进行分工,将工匠分离出来,不过令黎安明欣喜的是,流民中竟然发现了十几个铁匠。这些人以前在长江沿岸讨日子,前两天听说这里在招募工匠,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往这里来了。

    一番询问后才知道,他们原本是军中的匠户,至于为何流落至此,黎安明也懒得了解。其中有几个好像还是威远卫下的一些千户所的匠人,不过黎安明是来者不拒,统统都收下了。

    所以黎安明直接把这十几个人分到了铁匠铺去了,不过工坊区的铁匠铺还在建设中,所以只得打发他们去了黎文海买下的铁匠铺里,算是前期打磨吧,并调了几十个青壮负责扩建那个铁匠铺。

    由于铁料什么的都不缺,所以黎安明准备让铁匠铺开始打造长枪,作为他即将成立的新军前期训练的武器。他的要求是枪杆要长达四米,原铁匠铺管事周铁匠和其他几个铁匠商议了一番,设计出了一种重四两多的枪头。

    长枪的造价很低,几乎是兵器中成本最低的几种之一,黎安明按照自己将要招募的兵丁人数,准备先让他们打造两千把,至于那些不会打造兵器的铁匠,则让他们打造农具。

    不管在什么时候,铁匠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黎安明让这些铁匠多招学徒,带出一个会打造农具的铁匠赏银一两,带出一个会打造兵器的铁匠赏银三两,达到一定数量还有额外奖励。

    而铁匠的工钱分为五等,最次学徒,一月工钱一两,会打造一般的农具则晋升为四等,一月工钱二两,会打造兵器的工匠为第三等,一月工钱四两,能熟练打造兵器的为二等,月工钱五两,二等铁匠能提出改进生产工艺的,则晋升为一等,月工钱十两,再按照改进的工艺重要程度赏赐银两。

    黎安明将条例一颁布,铁匠们士气大振,明代匠户地位低下如同奴隶,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上官把材料给贪污了,还得他们自己出钱补,生活简直就是猪狗不如。

    不过在这里显然不需要担心那些问题,工钱不仅丰厚,还包吃包住,只要努力干活就能过上不错的曰子。这些铁匠所求的不正是那样的曰子吗?

    除了铁匠外,黎安明这几天还招募到了一些木匠、泥瓦匠等各种工匠。他都是来者不拒,正好他现在是用人之际,泥瓦匠、木匠之类的正好用来帮着建设工坊区。

    至于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流民,除了一些被他招工了以外,其他的他就交给了黎文海,反正军民府一直都在招收各地来的汉民。几千万把流民,对整个遵义军民府来说,只是毛毛雨,随便划块地就可以安置了。

    不过想要平地恐怕就很难了,有道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这便是贵州地区最好的形容了。

    来的几千流民中,一半是老弱妇女,青壮达到半数。流民中青壮的生存几率更高,因此才能达到这样的比率。何况这些人以前一直在长江边上讨生活,青壮肯定不少。

    这几天黎安明和黎荃都很忙碌,由于缺少人手,所以只能自己上阵。目前并不缺少流民,急缺的却是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是文化人。

    “看来得抓紧时间自己培养人才了,像这样什么都自己上阵,迟早会被累死的。”一忙起来就是四天过去了,好不容易得以休息下来的黎安明不由得嘀咕了一句。

    “少爷,我这边都准备好了,您看我什么时候走?”而经过几天的准备,黎荃也已筹备妥当了。

第十五章 安排

    “荃叔,这才你准备带多少镜子出去?”考虑到这才要采买的东西有些多,黎安明得先了解一下才行。

    “回少爷,因为这次主要是去试一下您所说的市场反应,也是为了保险起见,那种差不多有一人高的更衣镜老奴只准备带去五十面,孩童般高的镜子老奴准备了七十面,另外就是人脸大小的镜子老奴准备了约三百余面,剩下的那种巴掌大小的梳妆镜老奴准备得多了些,差不多有五百多面,还有就是各种玻璃器皿总的带了五百余件。”听到黎安明的问话,黎荃想了想回道:“另外,少爷您吩咐的与红毛番交易的东西没算在里面。”

    黎安明闻言算了算,这趟出去差不多能有三百多万两银子的进账,已经不少了。“对了荃叔,船够用吗?”

    “差不多够了,不够的可以在合江码头租借,这点少爷您倒是不用太担心。”黎荃闻言连忙笑着点头回道。

    “那你们明天就可以出发了,明天我也会和你们一起去合江县看看,到时再交待你们一些事情,回来是帮我采买回来。”听了黎荃的回答,黎安明仔细的想了想,发现也没什么好安排的了,索性就让他们早些去,这段时间正是秋收的时候,粮食价格很便宜,也正是大量购买的时候。

    而他们要去的南直隶,正好就是产粮地区,现在还没到灾荒的时候,粮食价格远远没到崇祯年间的那般。黎安明现在大量的买粮食,主要是为即将到来的奢安之乱做准备。尽量的避免出现历史上的那样人吃人的惨剧。

    黎安明可是记得很清楚的,叛乱中,贵阳被围半年,兵民相食,据传逃入贵阳城内四十万,最后吃到还剩2万多人,总兵张彦芳公开组织杀人,人肉四斤值银一两。不过,现在这样的惨案黎安明是不会让它再发生的了。

    除了买粮,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买种子,土豆、红薯、包谷等,都要大量采购,贵一些都无所谓,黎安明只是想把这些高产的农作物尽量的推广,至少要在军民府内大量的种植。

    除此之外,就是定海船了,要想率先去占领东番,没有海船是办不到的,反正各种帆船的资料他都有,可以先给一两种交给那些船厂让他们帮忙建造。一来可以为黎安明省了不少时间,二来也可以提高那些船厂的技术能力。说实话,因为海禁的原因,现在大明造船的技术已经落后于欧洲国家一段距离了。

    “少爷,这次您不亲自去吗?”黎荃开口打断了黎安明的思绪,在他的心中,这种规模的买卖黎安明应该亲自去才是。

    “我就不去了,有荃叔您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次派吴洋跟着您去,主要是培养他的意思,以后想这样要跑来跑去的活计,就交给他来做,至于您老人家,就统筹全局,保证不出乱子就行了。”黎安明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说实话,黎荃的岁数也不小了,四十多岁,一混快五十的人了,总是这样跑来跑去的,恐怕他也吃不消。

    听了黎安明的话,黎荃感激的笑着抱拳说道:“那就多谢二少爷了!”

    晚上的时候,黎安明把黎荃和吴洋叫来自己的院子里,对他们交待道:“此次你们去南直隶,最少能进账三百余万两银子,除了大量的购买粮食外,你们还需帮办以下几件事。”

    “请少爷示下!”黎荃和吴洋闻言,黎安明抱拳说道。

    “这第一嘛,就是找这两样农作物。”说着,黎安明把两张画着土豆、红薯的图纸递给了黎荃后接着说道:“这其中之一就是土豆,就是图上稍小一些的那个,土豆,又叫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等,这东西产量比较大,亩产最高差不多能有三十多石。到时候你们去打听一下,在广东沿海等地应该会有人种植的,到时候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另一个是红薯,又叫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这东西比土豆还要猛一些。具体的我给你们的资料上都有写,可能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到时你们按图索骥,派人打听一下就应该能找到了。”

    “第二个要你们半的事,就是去买船,除了现有的各种对我们有用的船如沙船、大小福船和快船以及战船楼船都买几艘外,另外就是找船厂定做这种船。”说着,黎安明又递了一叠图纸过去,差不多五十多张的样子。这一叠图纸包括了要造船的结构图,整体效果图,节点图等,基本都已细分了,只要拿到造船厂去就能直接开始建造的。

    黎荃接过去看了一眼后便惊奇的叫道:“咦,这不是红毛番的那种海船吗?”

    见有人认识,黎安明笑了笑说道:“正是,这种船叫原名叫盖伦船,不过我稍稍改进了一下,至于现在叫什么您就随便去一个名字吧!这些图纸总共是五份,到时您可以找五家可靠一些的造船厂,把图纸给他们,让他们帮我们造,您还可以给他们说这些资料就当送给他们了。当然,尽量的暂时不要让人知道我们一次性建造了五艘,到时我会分别让人去开出去。”

    至于船叫什么名字什么的,黎安明也没那么在乎,再说,对于取名字,他真是感到头疼,主要是他取的名字太现代了。

    “那少爷在建造时间上有没有要求?”黎荃想了想问道。

    听到黎荃的问题,黎安明仔细的想了想这个时候大明各船厂的情况,据他所知,现在的各船厂虽然比崇祯年间要好上一些,毕竟还没有经过海运与漕运之争。但应该还是没什么生意,毕竟朝廷还没有放开海禁。

    想到这儿,黎安明便开口说道:“现在那些造船厂应该不忙,所以给他们三个月时间应该足够建造一艘船了。只要他们能在冬月或者腊月之前造出来,可以适当的给些赏银,到时您看着安排吧。你们记住,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儿,那就用银子解决。”三个多月,足够他训练一支能打仗的新军了,当然,也可能仅仅只是能打仗而已。

    “是,老奴记下了,到时老奴会看着安排的。”黎荃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少爷您还有其他安排吗?”

    黎安明想了想说道:“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到时您看看再福建沿海能不能买几个大仓库,或者大一些的岛也行。能买仓库的话就买几个,岛屿要是可以买也买一个大一点的吧。另外,如果买到了仓库,就把这次买的粮食运一部分去存到仓库里。”

    拿下东番很简单,移民也很简单,难的就是粮食问题,只要粮食到位,其他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很混乱了,只要有钱,那些地方官基本什么都敢卖。当初的濠镜澳可不就是因为葡萄牙人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才得以占领的吗?

    当然,这里所说的占领是指实质上的占领,但名义上是租借出去的,只是租金极低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黎安明留下林皓和一百多家丁守护工坊区,就和黎荃等人一道往合江县去了。他这次去的目的很简单,招兵买马而已,军民府内他不方便招,所以他只得把主意打到了长江两岸的纤夫上了。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在古代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

    要找纤夫也很好找,因为纤夫这个群体基本都是集中管理的,合江县就有一个纤夫集中地。因为这里属于凶险的三峡地段,对纤夫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三峡这一段聚集了大量的纤夫,差不多长江沿岸的一大半纤夫都集中在这一段的几十个纤夫集中地里。

    合江县的集中地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规模,不算妇女孩子的话,越有一万与纤夫集中在这里。

    所有执政者都怕流民聚集,明朝同样如此,特别京师附近防范更严,当然长江沿岸的防范也不宽松,毕竟这里可以直达应天府的。几千上万的纤夫都是集中管理,不许他们成为盲流,有一个千总的卫所军监视着。

    这样的纤夫集中地沿着京长江两岸还有许多,官老爷也怕漕运的紧要关头找不到人,所以一般都会尽量的吊养着他们,不至于让其大量的流窜。

    而后世所谓的漕帮,则完全是在满清时才成长起来,在明朝的当下可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帮会,要不然几十万上百万劳力的大帮会,在明末这样的乱世,他们会不闹出大的动静那才叫怪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是邪教和帮会起家的,他得了天下深知其中危害,所以整个大明二百多年,老朱家都在跟他们做斗争,明朝根本没有所谓的任何合法的教会和帮派。

    所有的教会和帮派都是偷偷摸摸的存在,不时造一下反也就是破几个小县城而已,根本没有后世像满清太平天国洪秀全大教主那样动摇到国本。

    至于到崇祯年间的大规模流民叛乱,这主要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了,再加上天灾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能活下去,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分守几的人了,没有之一!

    “哟,这不是黎二少爷吗?怎么着,你已经好了?”到了合江码头,黎安明刚准备给吴洋说些什么,就听到一个中气十足又带有一丝善意的调侃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

第十六章 现状

    “少爷,那位就是管理纤夫的千户,叫刘明理,是老爷的亲信,也算老爷的半个弟子吧。在调来这里之前,和大少爷、二少爷您关系都不错。不过他更和大少爷聊得来一些,毕竟都是带兵的。”知道他不记得事情了,听到调侃声,黎荃看了一眼来人后便对黎安明介绍道。

    “哟,这不是刘兄吗?不去看着纤夫营,跑码头来干什么?”明白了是熟人之后,黎安明随即也就放开了,连忙章口就来的回怼了一句。

    听到黎安明的回怼,刘明理顿时愣了好半天,才一副吃惊的模样感叹道:“看来你真是变了,曾经那彬彬有礼的二少爷不见了,唉.......”

    见状,黎安明还以为他干嘛了呢,谁知这货接着又说道:“不过这样的二少爷我喜欢,这才对嘛,男人,文质彬彬的干嘛,像个姑娘一样。”

    随后他对着黎荃抱拳行了一礼:“荃叔,许久不见,您还是这么老当益壮啊!”

    黎安明一听,顿时满头黑线,暗道这货真是个不读书的**子,有见面就说人家老当益壮的吗?再说黎荃也才四十多岁。他再转头看了看黎荃,发现他只是一脸淡然的笑笑,显然他已经习惯了那货的脾性。

    “刘兄,据我了解,纤夫营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吧,你不在那儿待着,跑这儿来干嘛?”黎安明只得再问了一遍。

    刘明理闻言连忙正了正色回道:“你还好意思问呢,还不是你那儿在招募什么人吗?这附近的纤夫营都听说了,这几天陆陆续续的涌进来了好几千纤夫,我不来这儿守着,万一到时候发生了什么乱子,你父亲,黎指挥使大人还不得扒了我的皮啊。”

    “哦,这样啊,那就没事了,这次我来就是来招家丁和匠人的。”听了他的解释,黎安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那你可得多招一些,这里有许多纤夫都找不到活儿干,衣食无着在窝棚里苦挨呢,官府每天施两顿稀粥,有许多人恐怕熬不到年底了。”刘明理闻言连忙说道。

    合江纤夫营那里有两万多人都不止,妇孺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成年男子,黎安明招家丁的话那些人倒是很合适。

    刘明理也是是穷苦人出身,以前小时候他也在纤夫营待过,直到十三岁才被黎文海招进军队。再加上最近一年他都守在这里,自然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此刻给黎安明进言,就是想给那些人找一个活路。

    虽然他们知道黎家财力有限,但总能够多少救几个人。

    黎安明当然从善如流,银子这个东西留着根本没有意义,用来救人与水深火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于是便笑着说道:“放心吧,这次我光是家丁就需要一千人,另外还要再练一支新军,我父亲给了我两个千户所的员额,其他各种工匠、文书之类的有多少我都可以收多少。”

    听完黎安明的话,刘明理顿时被震惊的目瞪口呆,好一会儿后才一脸激动的扯着黎安明的手说道:“走,那我们现在就去!”

    黎安明见状顿时满头黑线,黎安明拉住他道:“等等,等等,我得先把荃叔他们送上船再说!”就在黎安明和刘明理说话的空档,黎荃已经在带着人装船了。

    听到黎安明这么一说,刘明理才有些尴尬的反应了过来:“对了,荃叔他们这是要去哪儿啊?看样子你们家的河船都会一起出去啊,还带了两百多家丁。”

    这次为了保险起见,黎安明派出家里仅剩的两百余家丁,护送黎荃他们去交易。所以现在他身边除了喜鹊外,就只留了两个机灵些的家丁在。

    “哦,他们啊,是去南直隶贩卖些东西,然后顺便买几万担粮食回来,你也知道,今年遵义旱得厉害,地里收成不佳,如果不准备些粮食,到时可能会生乱也不一定。”黎安明耸了耸肩解释道。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所有东西都已装船完毕,黎荃和吴洋走过来问道:“少爷,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您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该交待的已经交待得差不多了,你们到时万事小心,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黎安明闻言想了想说道。

    “少爷放心,您就在家里等我们的好消息吧!那少爷我们就出发了。”黎荃和吴洋闻言行了一礼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好,万事小心!”

    等他们的船走远后,黎安明才找到刘明理,笑着勾到他的肩膀上说道:“走,咱们去你的地盘看看!”

    随后,黎安明带着喜鹊和两个家丁,刘明理也带着几个属下,一行人骑马朝着管理那些纤夫的卫所军营地走去,大明的卫所军已经退化得跟农民相差无几了,里面乱糟糟脏兮兮的。

    看着卫所里的这些兵丁,黎安明顿时觉得有些悲哀,大明就靠这些来保境安民,能有什么战力啊,看来,他得建议父亲开始改革了,不然到时还是会重蹈历史上的惨状。想到这儿,他转头对刘明理说道:“刘兄,等秋收后,你还是把兵练起来吧,这西南可能要生乱了。”

    “我也想练啊,但是你也看到了,这些兵老的老,小的又太小,青壮年又没多少,这你让我怎么练啊。我也发现西南要生乱了,可是我毫无办法啊。”刘明理闻言有些无奈的开口说道。

    “实在不行就重新招募吧,到时那些不堪用的兵丁就划出去,等我回去后会建议父亲,给那些不能用的卫所兵一人分几亩土地,放他们出去种地算了。”听了刘明理的话,黎安明也是有些无奈的开口说道。当然,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行吧,等我搞清了各户兵丁的情况后,就开始练兵了,说实话,我早就手痒痒了,要不是得在这儿守着,上半年我就跟着你大哥一起去辽东了。”刘明理见黎安明这么说,才松了一口气说道。

    在军营稍事休息了一会儿后,刘明理就点齐了一百兵丁,一起护送着黎安明来到了运河纤夫窝棚区。

    几队兵丁敲着锣进去宣传,没多大一会儿就涌来了许多蓬头垢面的纤夫。这里没有一个胖子,每一个孩子都面黄肌瘦破衣烂衫,大人们都是目光呆滞毫无生气,迷离的眼神带着怀疑看着黎安明几人.......

第十七章 招募

    这里的人都是认识刘明理的,所以他们都把怀疑探究的目光放在了黎安明几人身上。

    看着这么多瘦骨嶙峋的孩子,黎安明心里很不好受,在后世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国内哪里还能看到这样的惨状。

    “喜鹊,十五岁一下的孩子,愿意跟我们走的就都带走吧!”想到自己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黎安明索性就直接在这里先收下好了。

    其实喜鹊几人这样的事情已经做了许多次,也不用等黎安明吩咐就已经扯开嗓子把自家公子准备要挑选少年的要求说了。然后他们几个就带着兵丁去人群里拉人,黎安明则在外面让刘明理带着他的人与那些选出来的纤夫进行问话,再次取舍后,才来到自己身边决定去留。

    在军营的时候,黎安明就已经把自己的要求给刘明理说了,自己人手不足,只得借助他的人了。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是哪里人,家里还有谁呀?”很快,第一个少年来到了面前,黎安明和颜悦色问道。

    那少年闻言战战兢兢地回道:“回老爷,小的叫李大虎,十五岁,四川保宁人,家乡闹灾活不下去了,爹爹带着逃到这里拉纤为生,去年腊月爹爹病死了,小的现在孤身一人。”

    “好,以后你就留在我家识字读书做家丁可愿意啊?”听到他的话,黎安明虽然心里有些沉重,但还是和颜悦色的问道

    李大虎闻言连忙跪下磕头道:“小的愿意,谢谢老爷,小的不用读书识字,只要老爷给口饭吃就成。”

    黎安明身边的喜鹊见状连忙拉起李大虎,其实喜鹊今年也才十五岁而已。她马上让这个孩子来吃炊饼,还叮嘱他慢点,以后跟着公子天天有得吃。

    李大虎这时恍恍惚惚感觉如同做梦,把喜鹊当做了九天下凡的仙女了,直愣愣的拿着炊饼,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她看,黎安明他是不敢直接看的。

    喜鹊见状咯咯直笑道:“小弟弟,你快别这个样子,如果公子发现了还以为你是傻子,有可能改变主意不要你呢!”

    “哎!谢谢姐姐。”李大虎闻言赶紧老老实实低下头吃炊饼。

    黎安明没有理会她二人的互动,而是继续的问起了下一个。

    “老爷,小的杨三,十六岁,还有个弟弟叫杨四,十四岁,贵州毕节卫人,求老爷把小的弟弟也收下吧,小的愿意为老爷做牛做马。”

    “哦?你弟弟为何没有被选上啊?”黎安明闻言有些好奇的问道。

    “回老爷,小的弟弟太瘦小了,那几个大哥瞧不上。”杨三战战兢兢地回道。

    “行,你去把弟弟也带来吧!”说实话,黎安明还是心太软了。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呜呜呜……。”杨三闻言连忙跪在地上磕头碰地哭得一塌糊涂。

    本来还以为要花银子买人,谁知挑选的大多都是失去家人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黎安明心里感到凄凉,为这个时代,也为活在这个时代的穷苦人。

    可是黎安明自己的银子有限,要用来发展做大事,根本不能用来做慈善,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只能在小范围内,让投靠他家的人丰衣足食。

    这样的选择很自私也很无奈,大明需要救济的穷人太多了,黎安明目前的银子也太少了。只有他自己发展起来走工业强国的路子,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挽救更多大明百姓。

    更何况,现在还算好的了,再等个几年,到时满大明都是灾民,光靠他自己是救不过来的。

    有些纤夫发现了黎安明他们挑人的端倪,看着被挑选上的孩子在吃炊饼,有几个纤夫把自己的孩子推出来,告诉刘明理他们说不要银子,只要把孩子带走好好对孩子就行。

    刘明理对此有些不知所措,只得把目光看向黎安明。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大家静一静,先听我说一句,只要被选上的,有家人的也可以跟着去,到时候会给大家土地种,暂时没有被选上的也没关系,等几个月我们还会来招人的,到时候只要愿意跟我们走的我们都会带走。”

    没等黎安明说完,这些纤夫就“哄”的一下热闹开了,黎安明见状,只得苦笑着不再说了。

    挑选工作整整持续三天半,才终于把黎安明所需的家丁、新兵以及适龄孩童、工匠等给招募齐了。

    这次黎安明一共精挑细选了三千多十七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少年,都是些壮小伙,当兵再合适不过了。这些大多都已经没有家人的了,所以基本都是孤身一人,也方便了黎安明后续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招收了三百多十岁以上,十七以下的孩童,几乎把这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带走了这些他到时候准备用来培养人才的。这些孩童中有家人的差不多占了一半,其余的差不多都是孤儿。

    工匠方面,黎安明只招募到了不到一百户,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不过暂时来说差不多已经够了,再说这里要招募工匠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黎安明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工匠慕名而来的。

    另外,这次黎安明还招募到了几个秀才,算是意外之喜吧。

    “怎么样?这次我带走了五千多人,你压力应该小了不少吧?”忙完后,黎安明才笑呵呵的问刘明理道。

    “呵呵,大哥,你难道不知道这几天新来的纤夫都快有五千了吗?”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刘明理有气无力的白了他一眼道。这几天他跟着黎安明,也学会了不少黎安明的口语。

    黎安明其实也有些担心,这一下子涌进这么多的纤夫,会不会发生什么乱子?不过他想到黎文海马上要进行的军队改革,那时肯定要大规模的招募士兵,他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不用担心,要不了多久军民府上下就要开始招兵了,只要你维持住这段时间不生乱就没事了。”黎安明拍着刘明理的肩膀安慰道。

    听到黎安明的话,刘明理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时,黎安明的一个家丁跑进来对黎安明抱拳说道:“少爷,老爷派林皓带着一个百户来这里了。”

    黎安明闻言眉头不自觉的一皱,总感觉出了什么事了:“知道什么事吗?算了,让他进来说吧!”

    。。。。。。

    (今天更已改了签约状态,没想到第一天就有朋友打赏,感谢“坐在角落数蚂蚁”的2000币打赏、感谢“霁蓝釉”、“啊勒咦哟”两位朋友的1000币打赏,感谢“闹市隐居人”、“幽冥老师”两位书友的100币打赏。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十八章 奢氏

    “少爷,老爷让小的带人来保护少爷。”林皓进来后直接说道。

    “是发生什么事了?”黎安明见状便开口问道。

    林皓闻言简明扼要的回道:“桐梓县张氏土司反叛,老爷正带兵去平叛。”

    “这会儿好像还没有开始收税啊,他们怎么会突然反叛?”听到有土司反叛,黎安明先是内心一紧,接着忽然想到这应该是一个小土司,不然黎文海不会只带遵义城的那一点兵去平叛的。

    “听说和当地的流官有关,具体怎么回事老爷那里也没查清楚。”林皓想了想回道。

    ........

    在黎安明接到消息时,隔壁四川永宁宣抚司的宣抚使奢崇明也收到了消息,他便立刻召集了部下来议事。

    奢崇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袭职四川土司永宁宣抚使。其祖辈得到朝廷封赠,世袭永宁宣抚司职,手中握有勇敢善战的彝兵数万,奢崇明与其子奢寅等人久有叛明之心。

    到了明代中后期,明帝国吏治日益腐败、内忧外患,而在西南,明统治者无论是与广大少数民族百姓还是土司阶层,矛盾都日趋复杂化与尖锐化,中央政府所派出的流官不但渔肉百姓,苛收重赋,对当地的土司们也是苛责打骂,视为贱民,常常以改土归流这把刀子举在土司们的头上。

    贵州提学道刘锡玄曾书载“官兵渔肉黔人,既极残酷。有过苗仲寨者,苗仲具鸡黍,称主人甚谨,临行,辄破算器,加楚折焉。……流官之脧削土司,真可痛恨。然土司之孱弱忠顺者尤被困。……纵衙隶脧土司者十人而九,弱怒色,强怒言久矣!”

    而长期以来的世袭的土司制度,流官们也加以干涉,凡世袭者必向流官上私纳黄金已为不成文之陋规。

    万历年间奢氏首领奢效忠死后,奢氏陷入了效忠亲弟奢崇明与效忠庶子奢崇周的土司位置争夺战,而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出兵赶火打劫,将“奢世九世积财,搜掠一空”。

    而在奢崇明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当地流官却以“行堪未定”为由(估计是奢氏财产被掠,又经战乱,纳金数量上满足不了流官们的胃口),拒绝承认,并多次向朝延议请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长期高压的政治,使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寅儿,对于桐梓来的消息你怎么看?”奢崇明看了看手中的布条,然后随手递给了他下方的奢寅,问道。

    奢寅接过看了看,回道:“回父亲,孩儿以为,这张氏就是一个十足的蠢货,不说朝廷在西南地区还有十来万卫所兵,光是遵义军民府黎文海的威远卫那一万五千多卫所兵就够剿灭他们了,凭他那两千多兵能干什么?”

    听了奢寅的看法后,奢崇明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而是转头向一旁的部将扶国祯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扶国祯闻言想了想,才回道:“大人,属下倒是有不同看法,据我所了解来看,现在西南的卫所军最多只有一半的战力了,遵义军民府也不例外,黎文海的威远卫虽然兵力上看似很多,但是经过平播后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后,其实大多已经与农民无异了,或许桐梓那里会有好消息传来也不一定。”

    奢崇明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把目光看向了他的女婿樊龙。

    没等奢崇明发问,樊龙便抱拳说道:“岳父大人,小婿也是和扶将军一样的看法,短期来看,黎文海一定会吃一个大亏,但用不了多久张氏一定会被黎文海给剿灭的。”

    说到这儿,樊龙顿了顿,见奢崇明及众人都同意的点了点头后,才接着说道:“而此次张氏的叛乱,将给我们后来要做的事增添了麻烦,因为经过此次事件,或许近段时间黎文海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军队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在这次平叛之后,或者借着平叛的机会,大力整顿自己手下的军队。而其他各府的指挥使在看到威远卫的情况后,恐怕大部分也会整军,毕竟除了我们土司,这西南还有百姓起义的。”

    “大人,属下认为,我们不能给各地卫所兵整顿的机会,不然我们要割据的话,恐怕会很难了。”樊龙话音刚落,一旁的另一部将张彤就连忙接话说道。

    “是啊大人,现在是最好的机会,朝廷在辽东大败,使得朝廷必须要抽调各地的兵力去往辽东;汉人皇帝也已病重,朝廷内部各大臣也是内斗不断,不管从哪方面来看,他们的目光已经不在西南了。”扶国祯也劝道。

    奢崇明闻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把目光看向了奢寅。

    奢寅见状,连忙抱拳说道:“父亲见谅,是孩儿想得太简单了。”

    “嗯,以后遇事多动动脑壳,不要只看表面。”说教了一番奢寅后,奢崇明才对着其他人说道:“你们说的我也清楚,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完毕,拿什么和朝廷作战?”

    “可是大人,现在那些流官们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了,再这样下去,不用朝廷来改土归流,恐怕我们自己内部就得乱了。”听到奢崇明的问话,张彤顿时有些焦急的说道。

    “其实岳父大人,我们可不是孤军奋战。”没等其他人说话,樊龙连忙插话说道:“岳父大人,经过汉人文官们对各地土司及番民们的长期剥削,很多已经快活不下去了。以前朝廷势强,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现在的朝廷已经羸弱了,只要有一个带头的,小婿相信西南各地都会群集而起,向朝廷投去最后的一块落井石的。”

    其实长期以来,贵州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势力与中原政府的关系还是比较和睦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该地区都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所以大规模的战事和叛乱极少。

    但在明末,该地区却连接发生了播州杨应龙之乱(万历朝三大战事之一)和奢安之乱,不得不说是明政府从立朝开始就想把西南边夷地区纳入正规统治,力倡改土归流的高压方针有关。加之后期的吏治腐败和大汉族思想抬头,使得原本温驯的西南土司们,在大明帝国最危难的时候,群集而起,向大明帝国投去了最后的一块落井石。

    听完女婿的分析,奢崇明在屋里来回的渡着步,默默的在心里计算着得失,好一会儿后,他才忽然下了大决心般,一拳打在桌子上,说道:“好,樊龙,跟四川、贵州、湖广、云南、广西等地的各土司的联络接触就交给你了,务必要做到不走漏风声。”

    “是!请大人放心!”樊龙闻言连忙激动的回答道。

    奢崇明点了点头,转而向奢寅安排道:“寅儿,要想减轻我们的压力,必须得把西南的朝廷军队调出一些才行,你负责去和辽东方面联系。”

    “是,父亲!”

    “其他人,整军备战!”

    而此时黎安明却正带着人马返回,他还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小蝴蝶翅膀,已经在悄然的改变着历史轨迹了.......

    。。。。。。

    (感谢“遥望星空想你”的1500币打赏,感谢“小孩都一样”的1100币打赏,感谢“余玹璇”的600币打赏,感谢“慝铽螣蟘”、“呵呵5254032”的500币打赏,多谢大家的支持!)

第十九章 训练

    现在已经有乱世来临的迹象了,当然,熟知后世历史发展的黎安明,深刻的明白,组建一支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军队是当务之急。

    所以,从合江回来的第三天一大早,黎安明就顾不得去了解黎文海那边的情况,急匆匆的带着喜鹊来到了位于他所规划的工坊区后面一个山谷里。

    这是黎安明经过仔细查探后找到的一个既隐秘又安全,还能顺便保护工坊区的一个地方,他把这里当做了军营和学校,来训练他招募而来的三千多新兵,以及顺便培养人才。

    这里不但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学校,当然,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个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大木棚而已,暂时黎安明还没有钱来修建正规的学堂。只得临时搭建了一个,派了喜鹊和几个读书人在那里教那些孩童识字。

    一大早,黎家留在家里的家丁,除了一部分继续呆在工坊区外,剩下的六十多人全部都来到了这里,被集合在一起,他们稀稀拉拉的站着,没有半点军人的模样。他们的确不是军人,只是一群私人武装。

    而黎安明新招的那三千余纤夫,则被那六十多个家丁分成了六十组,同样歪七扭八的站着。

    黎安明学着后世那些教官的样子笔直的站在家丁面前,目光凌厉的环视了一圈,沉声说道:“各位,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很辛苦,如果觉得吃不了苦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事先声明,如果训练期间再想离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在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都会进行考核,到时不过关的同样会被淘汰掉,送回纤夫营。”

    黎安明的其他话他们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最后一句他们听懂了,就是如果不好好训练,还得回纤夫营去过苦日子。所以当黎安明话音刚落,下面顿时就轰的一声议论了开来。

    林皓见状,连忙掏出手铳点燃朝天放了一枪,人群顿时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黎安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一脸正色的指着不远处正在修建军营的流民说道:“相信大家都是经历天灾人.祸后才选择去当纤夫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以后的天灾人.祸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早做准备,就会像那些人一样,失去自己的家园,失散自己的亲人,为了一口饭食而铤而走险。他们还算好,有我们收容他们,但如果我们倒下了,谁来收容我们?谁来给我们发放种子和口粮渡过难关?”

    “所以,从今天起,我就要把你们练成精兵,你们可有信心?”顿了顿,黎安明昂首挺胸的喝问道。

    “有。”家丁们和那些新兵们整齐的回答道。

    黎安明见状,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现在的他们还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在经过他训练后,他相信他们会成为他心目中的军队的。“好,今曰就是我们的成军之曰,成军之始,军法先行……”

    “不听号令者斩,临阵脱逃者斩,扰乱军心者斩,聚众赌博者斩,扰民滋事者斩,奸.**女者斩,私藏俘获者斩……”

    说着,黎安明忽然从怀里拿出一张布告模样的纸张说道:“另外,我这里起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林皓,你来给大家念一下。”

    “是!”林皓闻言连忙接过纸张,先是初略的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后,接着便咳嗽了一声说道:“咳咳,都注意了啊。”

    “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没错,黎安明把后世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搬到了现在,用来当他要训练的新军的军规再合适不过了。

    等林皓念完以后,黎安明才开口说道:“好,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众人顿时齐声回道。

    “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以后要牢记在脑子里,以后每天早上训练前都得给我齐声的背诵一遍,要是谁范了其中一条,绝对严惩不贷!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再次齐声喝道。

    “好,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开始训练!”

    ..........

    王元一原本是涌进遵义军民府的流民中的一名,看上去十分的普通,甚至是有些瘦弱。这段时间他正在伐木建造房屋,他是个文人,从来没干过苦活,又热又累的实在是有些坚持不住了。

    他本是四川龙安府的一名秀才,家里遭了灾,逃难又被流民军裹挟,被击溃后他随着一小部分流民逃进了重庆府,因为丢了文凭,本来是准备去学纤夫拉纤讨生活的,无奈手无缚鸡之力。这时正好听到遵义军民府在招收工匠和先生,于是他便来到了这里。

    不过到了这里后他十分恐慌,如果被官府知道他从过贼的话,这秀才的功名别想保住。所以面对黎家的招募他没有出来,一心的窝在流民堆里干着平时他看都不看一眼的重活。

    到了这里后,王元一暗自观察了几天,发现黎家对家中奴仆还算不错,特别是那黎家的二公子,平时待人总是和颜悦色的,只是在指挥人的时候嗓门有些粗暴。

    同时他也为黎家的财力暗暗心惊,因为黎家竟然招募了三千多的新兵、一千多的工匠、还有三百多的孩童及他们的家人,这些加起来起码上万人了,看这势头好似要安置那些那些人成为他们家的家丁。

    只是在黎家好似很缺文书方面的人手,虽然一帮流民安置得还算不错,但却不能说是井井有条。

    不过更让王元一大吃一惊的是,黎安明居然在练兵,而让他更吃惊的是黎安明还颁布了几条他认为做不到的军规。

    “如果这种军队真的做到了如他所说的那般,那他们绝对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王元一忽然在心中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

    王元一还是没有加入黎安明的队伍,而是每天重复的做着各种活计,顺便每天观察着新兵营的一举一动。他连续观察了四五天,发现那些兵丁每天都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一些动作...........

第二十章 建设

    王元一发现,每天早晨,那个军营就会吹响嘹亮的号子,一群兵丁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营房中跑出,然后进行半个多时辰的晨跑。

    接着吃完早饭,就开始举石木头并练习枪术,每人一杆长枪,对着草人猛刺。连续一个时辰后,开始像木头人一样站在原地,随着口令左转右转,谁若做错,就会被黎家公子安排的人一棍子打过去。

    就那样不断的重复到中午,吃完午饭继续站。下午站上一个时辰后每人手持长枪,背上几块石头开始在野地里疯跑,最少王元一是这么看的。

    到了傍晚,一群疲惫不堪的家丁则开始在黎家公子的指挥下扎营,晚上则围成一个大圈,听着黎家公子讲着什么。

    王元一由于离得太远,无法靠近,也不知道是黎安明在讲什么。不过以他的观察,黎家的举动反常了些。

    黎家家好似想练出一支精兵,虽然王元一不太懂兵事,但也能清晰的发现那些家丁的变化。

    最初那些家丁站得还稀稀拉拉,这才过去几天,那些家丁已经能整齐的走动,长枪刺出时也有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其实这些就是现代常用的练兵手段而已,王元一又不是穿越来的,怎么可能会看得懂。至于到了晚上,就是黎安明在给那些兵丁上课的时候,前期教会他们识字就好,每天规定认识多少字,没完成的第二天就会受到惩罚。

    还别说,这样的方法还是挺有效的,光是这五天的时间,这三千多人已经能认识五十多字了。当然,之所以有这效率,也和这些穷苦人想要识字有关,他们平常想要读书识字都找不到人教,现在有机会了,还不得珍惜啊。

    原本已经撑不住的王元一决定留下观察一段时间,因为黎家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很诱惑,文人在黎家做事,一个月能领到一石粮食,还有一两银子,就算是那个木棚里教书先生也是同样的待遇。

    王元一本想离开,然后等其他地方随便找份文人的工作做,但看到黎安明开出的待遇后却心动了,在走与不走之间摇摆,所以决定再观察一些时曰再说。

    ........

    黎安明在决定招募新军时,就已经把新军训练的计划做了出来,这才有了现在的魔鬼式训练。

    每曰早晨晨跑半个时辰,接着吃完饭让新兵们举一百下木头,冷兵器军队的训练上,举木头或者石锁是重要环节,但这里没有石锁,黎安明只得选择木头来代替。

    特别是长枪兵,对腰力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针对性的每曰举木头。举完木头后,就是练习枪术的时候了。这是黎安明重点训练的地方,因为以后他的火器部队都会配上刺刀。

    早上一个时辰的枪术,然后开始训练站队。训练站队虽然繁琐,但进度还算不错,几天下来,手下的兵丁基本上都能分清楚哪是左哪是右。

    下午依旧是战斗训练,并进行负重越野,越野的距离一天天的都在往上提,傍晚则训练扎营。

    晚上,则是黎安明给家丁们灌输知识、信仰、战术、眼界的时间,同时也是交流经验的时间。

    兵丁被黎安明狠练得叫苦不迭,单却只牙坚持,没有发生逃跑的事件。因为军法规定,逃兵是要被斩首的。而且他们就算跑了,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还不是得去当纤夫。再说现在虽然苦点累点,但至少日子有了盼头。

    另外只要成为新军的一员,每月发饷银五两,要知道现在的卫所兵是没有军饷的。

    一混半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半个月训练下来,已经有模有样,不过在站队上偶尔还是会出差错。站队训练得差不多,是该开始训练阵形的时候了。

    黎安明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决定组建一支由长枪兵、火枪兵为主,骑兵、长弓兵为辅的部队。这些现在都还不急,主要是武器方面还没有打造好。

    而在黎安明练兵期间,他同样没放弃对工坊区和军营的建设,经过半个多月几千人的努力,军营基本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至于后面的黎安明准备以后再慢慢健。

    工坊区的的各种作坊也健得差不多了,除此之外,黎安明还建立了两座高炉,用来改善现在的钢铁质量。另外,他还建立了一座火药作坊和一个枪炮作坊。

    火药改善方面很简单,黎安明直接把后世的黑火药配方以及颗粒火药的做法给那些匠人照做就是了,这些早就已经完成了。此外,火药作坊打造的掌心雷也早已实验成功了,现在已经在制作成品了。

    由于缺乏枪炮方面的匠人,火器方面的进度就比较慢了,不过还好黎安明直接给了图纸,所以对燧发枪的研究,则进展得比较顺利。燧发枪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后世这种遂发枪装置成了很多小孩子的玩具,装上那种一圈圈的火药,打一下响一下,只是那些无良厂商用的材料很低廉,不知道是用铜还是什么东西,反正不是铁也不钢,老是打上没几天就断了。

    在燧发枪的研究上明朝并不比西方晚多少,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在1635年制造出了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

    燧发枪的结构上并不难,只是击锤在材料上需要注意,用钢条是最好的,一般的材料多用几次会被打断。

    真正的难题还是在火枪的制造上,黎安明虽然研究过火枪,但火枪的钻孔实在是个难题,用原始的手段慢慢钻,那太慢了,耗时耗力,这方面他的技术绝对比不过军中的专门打造火器的匠户。

    只是他手头没有那些人才。用水力来钻孔的话,还得制造出水力机械才行,这就得需要一些时间了。

    做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银子,而黎安明家里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他只得等。按时间上来算,黎荃等人估计已经卖了一些东西了,或许已经派人在回来的路上了呢?

    不过黎荃的好消息他没等到,倒是终于了解到了父亲黎文海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 紧迫

    农历八月末,已经到了秋天,或许北方的气温早就冷了下来,在这时就像是进入了冬天一样,北风已经开始肆虐。但在这西南地区,却还是骄阳似火。

    烈日晴空下,一只一千多人的军队正缓缓行出遵义城,向北而去。队伍之中,一个年轻人骑在一头黑色的骏马上,随着军队款款而行。这人正是黎安明,此时的他面色有些凝重,对边上同样骑着马的一人问道:“到桐梓行军要几天?”

    此人正是驻扎在瓷窑附近的那个千户所的千户,叫王大郎,而他们后面这只部队就是那个千户所的卫所兵。此次事发突然,黎安明的新军还没练成,基本没什么战力,他找遍了附近的千户所,发现就只有这个西山千户所稍稍有些战力。

    王大郎听到黎安明的问话,黎安明回道:“回二少爷,如果抄小路的话,大概后天下午能到,但我们运了这么多物资,只能走驰道,所以大概需要三天。”

    似乎看出了黎安明心中的担忧,王大郎笑了笑安慰道:“其实二少爷你根本不用担心,大人那边只是损失了一个地方千户所的兵力而已,而他带去的一千多军队也才损失不到三百,虽然进攻略有不足,但自保无虞。”

    “唉,现在只能祈祷父亲他没事了。”黎安明闻言勉强笑了笑,接着叹了一口气说道。

    事情还要从昨天中午说起,黎安明正同往常一样在训练,这时家里黎安民母亲黎程氏的贴身丫鬟青竹忽然跑了过来,对黎安明说:“少爷,夫人急召,要您马上回去。”

    黎安明闻言眉头一皱,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于是便急忙问道:“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好像是老爷那边出了什么事,还有就是今天巡抚徐大人派了人来,具体什么事奴婢就不知道了。”青竹连忙回道。

    听到是黎文海出事了,黎安明也顾不得其他的了,连忙叫来林皓,让他按计划接着训练,然后就和青竹一道急匆匆地的骑马往家里赶去。

    “娘,出什么事了?”刚进门,黎安明就向母亲黎程氏问道。

    “正安州和绥阳县也有土司叛乱了,你父亲那边的进展也不顺利,今天巡抚大人已经派人来催促了,让你父亲尽快平定叛乱。”黎程氏也没废话,直接递了一张信纸给黎安明后说道:“正安州那里已经有指挥同知魏江魏大人带兵去了,绥阳县那边也派了指挥同知唐宋唐大人过去,这两个地方暂时无碍,主要是你父亲那边,现在已经僵持住了,我准备带一个千户所过去支援,你就留在家里。”

    黎安明一边听着母亲的话,一边看着手中的信报,心中暗惊不已,没想到这才半个月不到,遵义军民府就有一半的地区有土司反叛了。

    “桐梓县张氏土司反叛的原因调查清楚了吗?”

    听到黎安明问的问题,黎程氏顿时有些气愤的说道:“还不是那些流官贪得无厌,居然扬言要立即对张氏进行“改土归流”,这个时候各地的矛盾本来就比较严重,经过这么一激化,张氏就叛乱了,不光那些土司叛乱,百姓参与者也不计其数。”

    “刚开始时张氏只有两千多的叛军,在桐梓县城外和驻扎在桐梓的两个千户所进行了对战,谁知道那两个千户所居然那么不堪一击,只一个回合就损失了八百多人。然后当地百姓见朝廷军队那样羸弱,也纷纷举旗反叛了。等你父亲赶到桐梓县的时候,当地卫所兵只剩六百多人了,而张氏叛军联合当地的几个土司,则已经聚集了五千多人了。”

    “后来经过几次交战,那些百姓的叛乱基本已经被你父亲压下去了,土司叛军也被歼灭了两千多,不过你父亲的手下也伤亡惨重,现在正相互对峙着。”

    “而正安州和绥阳县的土司见到桐梓那边的状况,也纷纷举旗反叛了,如果不能快速平叛的话,恐怕剩下的各地土司也会发生叛乱的,到时整个军民府就乱了。”

    黎程氏以前也带过兵,所以对各地的情况甚是熟悉,给黎安明说明了张氏反叛的缘由后,顺便给他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形势。

    黎安明听后,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便宜老娘了。“娘,那遵义县和仁怀县这两个地方是怎么安排的?”

    “遵义县派了秦仪和张德林两位指挥佥事大人带着一个千户所过去,仁怀那边也同样派了鲁阳飞和佘兵两位指挥佥事带着一个千户过去,府署这边我打算让西山千户所和你带着你训练的新军留守,虽然没什么战力,但守城足够了,就算有个万一自保是没问题的。”黎程氏闻言想了想说道。

    听了母亲的黎安明大体算了算,桐梓的两个地方卫所加上黎文海带去的一千卫所兵,这就已经去了三千兵了,其他各地除了正安州驻扎了两个千户所外,都只有一个千户所在留守。也就是说正安州现在总共也有三千兵,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县各两千兵,然后合江县的纤夫营有一个千户所,加上瓷窑那边的西山千户所,这样加起来就已经去了一万四千多兵力了,意思是说要去援助黎文海那边的话,最多也就只能再派去一千兵力。

    想到这儿,黎安明便对黎程氏说道:“娘,孩儿觉得还是您留守比较好,一来您熟悉军事,坐镇府署能够统筹指挥;二来孩儿人微言轻的,留守府里恐怕没人会听我的;三来孩儿也想出去见识一下,再说桐梓有父亲在,您去了也是浪费,还不如孩儿带着我熟悉的西山千户所过去的好。”

    黎程氏是有诰命在身的,再说她以前带兵打过仗,和黎文海的那些部下也熟悉,所以她留守是最好的选择。再说了,黎安明也正好趁这次机会试验一下他的新武器--掌心雷。

    听了黎安明的话,黎程氏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最后才咬了咬牙同意道:“好吧,那你万事小心!”一来她也是起了锻炼锻炼黎安明的心思,二来主要是现在形势紧迫,她必须得为了大局着想。

    “放心吧娘,孩儿虽然读书不行,但至少您应该相信,自小跟在您们和大哥身边,军事方面也不会太差的。”黎安明见状连忙抱着母亲的右手安慰道。

    ........

    就这样,黎安明在第二天中午等所有物资都备好后,便急忙带着部队出发了.......

第二十二章 遇敌

    这次去桐梓援助黎文海,黎安明不仅带去了所有才做好的五百六十多颗掌心雷,还带了一千多杆鸟枪,以及改良过的黑火药五千余斤,这些火药也是他库存的全部了。

    再加上一些其他物资和粮食,整个队伍有一百多辆牛车。因为遵义本来就是山地,马匹很少,其实这个时候不说遵义了,整个大明的马匹也没多少。

    马政兴于汉唐,败于宋明。到了明朝,经历了战争的破坏,马政衰败十分严重,许多优良马种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没有马匹,华夏的版图几乎已经无法向外扩张。在古代这种不发达的时期,马匹的机动姓对一个国家来说显然至关重要。

    而整个军民府,加上各驿站和一些驮马,总的马匹还不到三千匹,而战马更是少之又少。西山千户所是因为黎文海的关系,才分到了五十来匹战马。除了留在队伍中压队的二十骑外,其他三十余骑都被黎安明朝着前方撒了出去,侦查前方的动静。

    看着这如同乌龟爬行般的行军速度,黎安明深深的感受到组建一支快速机动部队的重要性了。虽然在这山区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但至少机动性能得到保证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缓慢的爬行。

    牛车速度慢,一天走五十余里已经算是快了,不过胜在牛车的载重量比较大。因为叛乱的关系,桐梓县的秋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黎安明估计,如果百姓没了粮食,后面恐怕会闹得更大,所以他除了带着基本的军粮外,还额外带了两万多斤粮食。

    他不是不想多带,这已经是府署能带走的全部了。虽然不多,但至少应急是没问题了。

    第一天很顺利,傍晚时走到了绥阳县,黎安明并没有带人进入县城投宿,而是指挥着人手在官道边扎营。

    这是黎安明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队伍在野外扎营,显得有些生涩,而西山千户所显然也是第一次在野外驻扎,所以扎营速度也较为缓慢。

    营地选在一处靠近水源的地方,并且地势较为险要。黎安明和王大郎带着人忙上忙下的指挥,将车队中的人手分成了四队,一队升火造饭,一队前去砍伐木材,一队打桩修建营地,一队负责警戒。

    “这个桩子要打深一点,这样营地才会牢固……把那个拒马放到前面,列成排……”黎安明不时的扯着嗓子指挥道。因为绥阳县也有土司叛乱,虽然规模较小,黎安明还是不得不谨慎对待。

    很快,一个野外营地出现了雏形,营地用车辆围成一圈,前面摆放着临时制作的拒马,以防敌军的突营。

    车环内已经搭起了一些帐篷,黎安明手下的五十多家丁更是忙碌,好在之前黎安明有对他们进行了几次扎营训练,虽然还是有些生疏,但也不至于不知道做什么。

    行军打仗,并不是有人有兵器就行的,行军、拼杀、指挥、后勤、士气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使这支军队万劫不复。

    黎安明虽然没有经历过古代战争,但他有超出这个年代的眼界,懂得这其中的关键所在,能有目的的去训练。

    饥肠辘辘士兵们,在热火朝天的扎营之后,就开始准备晚饭了。

    黎安明在用过饭,便带着人在四周巡查。

    他手下的家丁夜晚要出来警戒放哨,黎安明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让他能够服众,下面的家丁也未偷懒。

    第一个晚上很平静的过去了,第二照常上路,那些耕牛拉着车慢悠悠的摇晃着尾巴在路上走着。

    “少爷,等打完这场仗后,我想带兵跟着您训练,你看可以吗?”经过昨晚的观察,王大郎对黎安明已经另眼相看了,不说指挥才能,但就是他练兵这一块,就足够王大郎佩服的了。

    黎安明练兵他是知道的,这半个多月他对黎安明练兵的方式不知道诽谤了多少次了,他认为像黎安明那样练兵能练出什么兵来才怪呢。不过看着昨晚黎安明手下的那些家丁指挥若定的样子,再和自己手下那些慌乱不堪的兵丁一对比,他就已经看出一些门道了。

    “好啊,只要你和你手下的士兵能吃的了苦,你随时都可以去和那些新兵一起训练。”黎安明闻言笑了笑说道,他倒是不在意,不过以他对卫所兵的认知,恐怕倒是能去参加训练的寥寥无几。

    王大郎听后一脸激动的感谢道:“那就先谢过二少爷了。”

    黎安明见状再次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报……”快中午的时候,黎安明正准备叫停队伍休息用饭,不料三骑探马疾驰而回,兵丁翻身下马禀告道:“禀告少爷、千户大人,前面发现一伙流贼,人数约在两千人左右,正向我们的方向杀来。”

    “什么!”王大郎闻言在马上一激灵,对那兵丁问道:“你们没看错?”

    “小的没有看错,他们打着一面写着‘张’字的旗号,不过很多好像是当地的乱民,武器很杂。”那兵丁连忙急促的回答道。

    “二少爷,您看.......”王大郎此时已经有些慌乱了。

    “结阵!”没等王大郎说完,黎安明便沉声下令,从马上直接翻了下来。

    “结阵,结阵……把车围起来。”听到黎安明的命令,他手下的几几名家丁立马高声喝道,车队戛然停了下来,在他们的指挥下迅速将车从耕牛身上卸了下来,围成一个大圈。

    “会打鸟枪的出列,弓箭手出列!”黎安明见到队伍开始轰乱,许多人被吓得面无人色,手脚发软的想要逃跑,如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窜,便连忙掏出手铳点燃朝天放了一枪。

    听到枪声,队伍顿时安静了下来,开始按照黎安明的命令行动了起来。

    “王将军,马上组织好兵丁,那些应该只是一伙乱民而已,武器也没我们精良,真要是拼起命来,难道你的兵还拼不过他们吗?”黎安明见王大郎还在那儿傻愣愣的站着,便连忙开口喊道。

    黎安明已经对这些卫所兵很是失望了,现在他们的样子竟然连流民都不如。所以他不得不对一旁的一个家丁吩咐道:“黎江,你带三十个家丁去把掌心雷准备好,另外安排人去组织起那些鸟枪手,同我平时给你们训练的一样准备好。”

    “是少爷,保证完成任务!”那叫黎江的家丁闻言连忙下去安排了。

    刚准备好,就见官道的远处一阵尘烟冒起,没一会儿就见一群乱哄哄的队伍正朝着车队杀来……

第二十三章 初战 (打赏加更)

    贼寇的队伍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所有人不由一阵紧张,黎安明却目光凝聚在前方那尘埃漫天的队伍中,扫过每一个能看清楚的身影。那些身影中,有老人,也有小孩,大多都面黄肌瘦,身上穿的衣服乱七八糟,手上拿着杂乱的武器。

    从穿着上看,黎安明不难看出,这其中不但有土司的手下,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百姓,也有不少汉民。

    “杀啊!杀啊~!”那些贼寇们呐喊着,大老远便已经对着车队发起了冲锋,估摸着也有好几百米的距离。

    王大郎见状,也不用黎安明来鼓舞军心了,顿时哂笑了一声,扬声笑道:“大家不必紧张,这些贼寇那么远就冲锋,等跑到这边早就没力气了,大家以逸待劳,杀他个片甲不留,哈哈!”

    经王大郎这么一说,再加上对面那时贼寇确实表现得有些滑稽,那些卫所兵顿时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心中大定,再也不复刚才的那种怯战心态了。

    此刻的黎安明虽然还有些担心,但却也不像刚才那般紧张了。他见此刻军心大盛,连忙拔出随身携带的苗刀,高举过头顶,大吼一声:“各队注意,准备御敌!”

    “准备御敌!准备御敌!准备御敌!”黎安明话音刚落,就有传令兵骑马迅速奔腾开来。

    他们此次遇敌的地方算是一个山沟,其实在遵义地区平地本来也就没多少。黎安明把三十个负责投掷掌心雷的家丁安排在了两边山上的高处,并且各派了一百卫所兵负责掩护。一百多鸟枪手和一百多弓箭手则被他安排在最前面的位置。

    眼前这群贼寇很明显是被土司裹挟的百姓,能战的也就只有小部分的贼寇。那些百姓不过是土司手中的工具,用来劫掠的工具,真正的骨干之有很少一部分,看似庞大的队伍,能战的其实很少。

    “杀啊~!杀啊!”前方冲来的土司心中困惑,怎么前面的军队还未溃逃?前几天只要远远的那么一喊,这些军队的人还不吓得转身就跑。难道是声势不够大?想到这儿,他不由让人加大了力气喊打喊杀,顿时喊杀之声直冲天际。

    “贼寇跑过来就没力气了,大家稳住,临阵退缩者斩。”王大郎带着他的十几个家丁,在车队中巡视,一边不断的鼓气,一边不断的恐吓。

    等那些叛军进入到投掷队的攻击距离的位置后,黎安明马上下令道:“传令,掌心雷,给我扔!”

    两名传令兵得令,连忙分别朝着左右两边的山上打着旗语,说是旗语,其实只是简单的旗帜摆动而已,这是黎安明刚才临时想出来的指挥法。

    山上的黎江见到旗语,连忙下令道:“准备,点火,扔!”

    那些贼寇跑着跑着,就突然发现两边山上竟然有人扔石头,一下就扔下来了二三十个,好几个倒霉的竟然直接就把砸死了。

    这突然的状况使得原本正在冲锋的贼寇猛的停滞了下来,有的甚至还好奇的捡起了砸下来的铁疙瘩,不过还没等他们认出是什么,就突然“轰”“轰”“轰”的一连串爆炸开来,顿时死伤一大片。

    黎安明远远的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切,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还是对这掌心雷的威力很满意,“喊话,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降者不杀!”黎安明话音刚落,他身后的卫所兵们就大声的喊了起来。

    对面的贼寇一时间踌躇不前,犹豫的不敢上前冲杀。在最后面的土司见状,连忙赶着他前面的流民,挤着最前面的流民前进。

    这些饥民不过是他们的工具而已,死光了又如何,天下那么多饥民,死光了还可以再去找。

    而那些被赶着向前挤的流民,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往前挤,反正死的是前面的,他们可不管那么多。照后面的贼寇想来,只要冲进去就能解决问题了,至于过程中死的,肯定是前面的家伙,自己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黎安明见状,再次下令道:“弓箭手,射!”

    这次不用传令兵了,因为弓箭手就在他左手边,听到黎安明的命令,顿时上百支箭雨就朝着叛军队伍飞去,一时间叛军又是死伤一片。

    黎安明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作为在现代太平盛世生活的他,对这乱世又有了一层理解。

    而在弓箭齐射的时候,两边山上的掌心雷也没有停止过投掷,没一会儿就已经扔了快一百枚了。

    一时间,叛军的队伍里爆炸声、惨叫声、杀喊声、催促声四起,早已乱成一锅粥了。

    “再喊话,降者不杀!”黎安明见状一脸肃杀的下令道。见识了今天这一幕,他算是真正的融入了这个时代了。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降者不杀!”一时间这山沟里充满了整齐划一的劝降声。

    见状,那些被土司裹挟的流民贼寇终于犹豫了,不管那些土司兵如何驱赶,纷纷踌躇不前。他们不过是没有粮食吃的饥民,流离失所的被裹挟进来,为的不过是活上一口命,送死的事情却是坚决不干的。

    那土司头子见状,气得连砍了好几人,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那些流民已经被杀怕了。就这一小段距离,不是被箭射死,就是被那铁疙瘩炸死,已经伤亡了一千多人了。死伤这么多人,却还没有冲到明军的阵前。

    那土司头子没法,只得指挥自己的兵丁道:“看到对面的东西了吗?只要我们杀了他们,那些东西就是我们的了,勇士们,随我杀!”

    黎安明见那些被裹挟的流民已经停了下来,那些土司开始进攻后,便连忙下令道:“鸟枪手准备!”

    山上的黎江等人见那些流民纷纷跪到一边投降后,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那些流民是贼寇,但炸他们还是有些于心不忍。黎江连忙命令道:“弟兄们,现在给我往那些土司兵里使劲儿的扔,炸死那些杀才!”

    而黎安明这里,因为火绳枪或者说鸟枪的最大射程只有两百步,所以他等那些叛军冲到快两百步的距离后,才下令道:“鸟枪手,第一排,准备!”

    。。。。。。。

    (这章是对前两天打赏的各位朋友的加更,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四章 惨胜

    “第一排,放!”等那些土司兵冲进两百步的距离后,黎安明连忙下令道。

    他话音刚落,顿时一连串的“嘭”“嘭”“嘭”的声响响起,他也顾不得去看什么战果了,连忙又下令道:“第一排蹲下,第二排准备!”

    “放!”等第一排的人蹲下后,第二排的鸟枪手抬起枪,随着黎安明的一声令下,又是一阵“嘭”“嘭”“嘭”的声音响起。

    “第二排蹲下,第三排准备!”

    “放!”

    黎安明使用的就是三段式射击,由于那些鸟枪手没有训练过,他只得用这种土办法来下令。

    ........

    就这样,经过了差不多三轮的射击后,那些贼寇也冲到了他们前面不远的地方。

    “准备接敌!”

    经过层层阻杀,贼寇们冲到阵前的时候,已经只剩一千多人了。

    看到前方武装戒备的车队,前面的贼寇猛的停滞了下来,犹豫的不敢上前冲杀,而后面冲杀过来的贼寇却是挤着他们前进。

    就这么的,被后面的人推挤下,双方终于展开了战斗。

    冲到前面的贼寇已经没有力气了,他们面对那满载货物的车辆,气喘吁吁的爬了上去,可迎接他们的,却是王大郎带人无情的打击。

    一个贼寇刚从车底下钻过来,就已经被人砍下了脑袋,却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几个贼寇爬上大车,马上就被捅了下来。

    车阵如同一个低矮的城墙,但这障碍物的协助下,车队内的家丁和卫所兵们却是越杀越顺手,眼见着自己把一个个贼寇打死,心中的惧怕渐渐的消退了下去。

    这些贼寇也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可怕,在他们面前甚至没有反抗的能力,极少有人被贼寇所伤。

    那些贼寇大部分都是由土司下辖的饥民组成,个个吃不饱饭,身不着甲,手中又无利器,更是疯跑了几百米,越过大车组成的障碍后连站都站不稳,试问如何伤人?此刻还能有战斗力那才叫怪事。

    不过贼寇毕竟人多,乱哄哄的贼寇大军,很快将车队围了起来,冲四面八方展开进攻。

    黎安明目光冰冷的看着前方爬上大车的贼寇,手苗刀直接砍去,那贼寇还未站稳,腿上中了一刀直接惨叫一声,接着变已被黎安明砍下了脑袋。没有仁慈,没有怜悯,有的只是杀戮。

    紧接着,黎安明就见到一面‘张’字大旗在贼军中飘飞,一群手上拿着刀剑的精锐土司兵,正不断的驱赶着不愿投降的流民朝着黎安明的方向攻来。

    看着那面黑色大旗,黎安明猜想这伙叛军应该是叛军张氏土司中的一支。很快,黎安明就找到了一个穿着打扮得比较好的流贼,他估计那就是这伙贼寇的头目了。

    此时那人离他约有一百三十多步的距离,黎安明连忙喊来三个鸟枪手,他自己也拿着一把鸟枪,指着那个贼寇头目对其他三人说道:“看到那个人了,一会儿我们就瞄准他打,谁把他打死了,我赏银五十两。”

    “是,二少爷!”一听有赏银,三人顿时高兴坏了,纷纷摩拳擦掌的准备着。

    “都准备好,一会儿我喊开火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开火,都明白了吗?”黎安明一边瞄准一边说道。

    闻言,其他三人也是一边瞄准一边回答道:“明白!”

    “准备!”

    “放!”

    “嘭嘭嘭嘭!”一连四声声响响起,黎安明就见到对面那个贼首身上冒了两朵血花,然后就倒地不起了。

    他身边的几个护卫见状,顿时大惊失色,不过还没等他们反映过来,黎安明就已经带着几个人杀过来了。黎安明没管其他的,直接跑到那个倒地的贼首前,一刀剁下了他的脑袋,举起来喊道:“贼首已死,降者不杀!”

    他周围的几个家丁和卫所兵见状,纷纷砍倒各自的敌人,然后也跟着大声喊了起来:“贼首已死,降者不杀!”

    黎安明把那贼首的脑袋交给身旁的一个家丁,让他跳上车去举着贼首脑袋大喊。

    没一会儿的工夫,几乎整个山谷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贼首已死的消息,霎时间官兵士气大振,纷纷一边砍杀反抗的叛军一边也大喊道:“贼首已死,降者不杀!”

    听到官兵们的喊声,再看着官兵们士气大振的样子,不少贼寇纷纷选择了弃械投降,车阵的坚固程度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就算是自己跳进去,也难免死路一条。

    而还有不少土司士兵在一些人的组织下,纷纷向后退去。他们显然也看清楚了,对方的防守很是坚固,一时难以攻克,而且己方士气已没,这样稀稀拉拉的冲上去不可能收到半点成效。

    “胜利了!”贼寇一退,车阵中的人们士气大涨,许多人此刻刚才的亢奋一过,看到那满地的尸体和鲜血,顿时一阵反胃,一些人直接当场吐了出来。

    黎安明微皱着眉头,强忍着不去看地上的尸体,极力的忽略那些血腥的地面,边观察着远去的贼寇,边对王大郎说道:“清点伤亡,看好俘虏!”

    “是,二少爷!”经过这一战,王大郎对黎安明是彻底的服气了,听到黎安明的命令,他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回道。

    这时黎江走了过来,一脸沉重的对黎安明说道:“少爷,家丁阵亡了十一个,受伤十六个。”

    “唉,阵亡的弟兄好好收敛起来,回去后每人一次性抚恤两百两银子,受伤的弟兄也一样,根据伤势的不同,也给些抚恤吧!”听到黎江的报告,黎安明顿时有些伤感的叹了一口气,交待道。

    “是,多谢少爷!”

    “对了!”黎安明突然想起刚才和他一起打死贼首的三个鸟枪手,便连忙四下看了看,却发现那三人正在不远处一脸期盼的看着他。

    见状,黎安明笑着朝他们招了招手,等他们过来后才对黎江说道:“给这三位兄弟每人五十两赏银,要是没有他们的话,这场仗不知道还有死多少人呢!”

    “多谢二少爷!”听到黎安明的话,三人连忙激动的感谢道。

    黎江见状笑了笑,随即对三人说道:“你们跟我走吧,我去把银子给你们。”

    差不多半个多时辰后,王大郎才一脸沉重的走了回来,对黎安明说道:“二少爷,此次我西山千户所伤亡有些惨重,其中阵亡了三百一十二人,受伤二百七十三人,失踪三十七人。”

    黎安明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这时突然有人大喊道:“又有叛军打过来了,又有叛军打过来了!”

    听到喊声,黎安明连忙往远处一看,顿时脸色大变,连忙大喊道:“备战,准备迎敌!快,准备迎敌!”

第二十五章 抵达

    黎安明之所以那么慌张,主要是官道的远处,一阵尘烟冒起,远远看去,这次来的人应该不比刚才少……

    “娘的,劳资运气不好这么背吧,难道第一次领兵出战就要战死沙场了?”看着自己身后这支残兵,黎安明不由得欲哭无泪,要是一会儿真战死了,那他恐怕就会成为最倒霉的穿越者了。

    不一会儿,一支军队出现在了黎安明等人的眼前。

    “少爷,好像是自己人!”看清了对面人的穿着后,王大郎一脸激动的喊道。

    黎安明也看出来了,确实是官兵的衣服,不过他还是紧张的劝慰道:“都小心些,别大意了,准备战斗!”

    在没有明确对方身份前,他不得不小心应对。所有人在听到黎安明的话后,都紧张的握着自己手中的武器,严肃的戒备着,有的甚至双腿都在打抖。

    对方显然也看出了黎安明等人的戒备,到离他们只有五百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其中一将军模样的人打马上前问道:“前方可是西山千户所,我们指挥使大人派来接应你们的。”

    “少爷,那是镇抚吴唐盛大人。”王大郎认出了对方,给黎安明介绍道。

    听了王大郎的介绍,黎安明顿时松了一口气,也打马上前喊道:“吴叔父,我是黎安明!”

    黎安明了解过,这吴唐盛便是黎文海以前的部下,随着黎文海的升迁,他也随之被升为了从五品的卫指挥使司镇抚司镇抚。

    “二少爷,你没有受伤吧?”见状,吴唐盛连忙打马来到黎安明身旁仔细的打量了一遍后关怀的问道。

    黎安明闻言拍了拍胸膛,笑着说道:“吴叔放心,我没什么事,对了,您这是?”

    “嗨,我们探到有一支一千多人的土司叛军向绥阳方向袭去,大人考虑到你肯定是经由绥阳走官道,所以派我来接应你。”吴唐盛笑了笑说道:“刚才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支慌乱的土司败军,除了少部分逃脱外,其他的基本已经被我们歼灭了。”

    听了吴唐盛的话,黎安明指了指那一地尸体说道:“诺,我们遇到了一支差不多三千多人的乱军,被我们杀了一千多,俘虏的也有一千多,剩下的逃跑了几百人。应该就是你们遇到的了。”

    吴唐盛闻言环视了一圈,看着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尸体,还有就是明显的大坑,不由得问道:“刚才我远远的听到有大炮的声音,你们带了大炮了?”

    “那玩意儿太重,不好带,再说遵义府署的兵基本都已经调出来了,大炮得用来守城才是,我们用的是一种新武器。”黎安明笑着解释了一句。

    说完,黎安明转身看了一眼身后,发现王大郎等人还是一脸的戒备着,于是便笑了笑大喊道:“没事了,继续打扫战场!”

    吴唐盛见状也连忙招呼他身后的兵丁赶紧帮忙,他则和黎安明聊了起来。

    鲜血,浸染了车上的粮食,尸体已经铺了一地都是,一些车上的货物还被鲜血浸染,好在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是最上面一层,底下的货物还没问题。

    看到那满地的尸体和鲜血,西山千户所的卫所兵和黎安明的家丁顿时又是一阵反胃,一些人直接当场吐了出来。

    说实话,黎安明也是很难受,不过他在一直忍着。有时他在想,要是今天不是他带队,这西山千户所恐怕就得交待在这儿了。

    战争并不是纸面算数,人多并不一定赢,人少也未必会输,历代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

    然而被以少胜多最多的,莫过于明末的流贼。

    明末流贼,经常被比他们少许多倍的官军剿灭,这在明末基本上处于一个定理。农民军之所以能复起,主要是因为其存在形式与土匪没什么区别,只要土匪骨干在,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量吓人的大军。

    黎安明先遇到的前这群贼寇,与后来的西北农民军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里的更弱小,一边是土匪组织,一边是土司组织而已。

    当然,黎安明带领的这支西山千户所也很弱小,很多兵丁都是临时招募的,连基本的训练都没有参加过。能打败三倍与几的叛军,说实话,黎安明自己也没有想到。

    不过仔细想来,也没有不胜的道理,首先占了武器优势,虽然没有大炮,但有掌心雷这么一个先进武器在,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是一种打击。

    其次就是组织上了,官兵虽然散乱,但至少是有一定的组织性的,在加上黎安明那半吊子的指挥,这就比叛军那边临时裹挟的流民要好太多了。

    再说在古代这个信息塞闭的年代,那些流民又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除了种地之外,对行军打仗一点也不了解。

    总之,种种原因加起来,堆起了黎安明这次的大胜。

    打扫完战场,一行人简单的休息了一会儿,便再次启程上路了。这时本该是用午饭的时候,不过没人吃得下,所以只得慢慢的继续赶路了。

    接下来的一路倒是很平静,浩浩荡荡的一行五千多人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抵达了桐梓县。交接完后,黎安明直接来到了黎文海的住所。

    见到黎文海,黎安明顿时安心了,连忙行了一礼道:“见过父亲!”

    “这一路上怎么样?”黎文海点了点头,打量了黎安明一番后才开口问道。

    “回父亲,不是很太平,好在孩儿已经应对过去了。”黎安明想了想回道。

    闻言,黎文海眉头一皱,连忙问道:“哦,怎么回事?仔细说说。”

    接下来黎安明仔仔细细的给他解释了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事情,当然重点就是所遇到的叛军以及卫所兵的表现。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听完黎安明的话后,黎文海顿时有些后怕的说道。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至于你说的卫所兵的问题,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原本我还以为他们仅仅只是荒废了战力,谁知道他们根本就没什么战力,你说得对,他们也仅仅只比农民好上那么一点,其他的没什么两样。”

    “父亲,孩儿觉得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了,这次仅仅只是一小撮叛乱,就把整个军民府的军队都给吸住了,要是叛乱再大一点,恐怕军民府就得沦陷了。”黎安明见状一脸沉重的建议道。

    黎文海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个为父在前两天已经上报给巡抚徐可求徐大人了,这时他应该已经收到了,现在为父也只能等上面的批复。”

    “父亲,孩儿觉得您应该再给总理大人也写一封奏报上去。”黎安明闻言想了想说道。

    黎文海一愣:“总理?你是说杜文焕杜大人?”

第二十六章 意外之喜

    这里的总.理,是总理四川、贵州、湖广军务的意思,就是后来所谓的总督。明代边疆总督之设,北有三边、蓟辽,南有两广、西南。而西南总督之辖地,主要是湖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

    清龚文彬《明会要》云:“正统六年正月,征麓川,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此设总督之始!”

    明代西南总督的设置,从英宗正统六年至崇祯末年,前后延续200余年,其时间之长,为全国各区域之最。其间,先后设立33任总督,任职时间最短者为数月,最长者达10余年。

    就全国各区域比较而言,西南总督虽最早设置,延续时间最为久长,但有学者将明代西南总督认定为暂设总督,这与同为边疆地区的两广、三边和蓟辽为定设总督有明显的不同。

    明代西南总督之设,并无御外之责,其主要目的和职能均为调控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冲突。故中央王朝对西南总督任命同时,时有“着按限前去,事完回京”之语。

    以总督统率数省大军,平定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方式及其功绩、作用,从第一任总督王骥始,就有不同的评价和争论。朝中“议者咎骥等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

    此后的总督设置,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多皆有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重点,都要将总督的设置与调控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应对之策和举措联系起来。明王朝以总督张岳大举“征苗”始于嘉靖二十七年。

    但早在宪宗成化十一年,湖广总兵官李震等奏:“苗贼攻掠获利„„千万成群,杀掠无算„„欲如正统、景泰年间靖远伯王骥等事例,统调京营及云、贵、四川、南直隶军官军„„会兵搜剿殄灭。”兵部“以为非宜”。明宪宗曰:“蛮夷滑夏,自古有之。要在边将羁縻得宜,使不敢越境为乱而已,曷以殄灭为快。”

    扯远了,黎安明之所以提到总理杜文焕,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杜文焕在奢安之乱爆发时,畏怯称病不出,算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官员。

    不过他一生的事迹却很是精彩,带兵打仗很有一套,只是可能军务方面不是他的专长,亦或者说现在这个时候的总理就只是一个闲职。

    “恐怕他是不会同意的,巡抚徐大人收到为父的还可能朝京里递折子,但是杜总兵的话就会直接给你打掉了。你既然提到他,就应该了解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能维持现状,恐怕就是他所求的了。”果然,黎文海没有同意他的提议。

    其实刚才黎安明也想了想,也想到了这点。

    “对了,你期饭了吗?”黎文海突然又问道。

    “呕~”闻言,黎安明连忙捂着嘴跑了出去,在外面吐了出来。他已经忍了一天了,在下属面前他没敢表现出来,直到这会儿终于还是没忍住。

    黎文海见状连忙跟出来拍了拍他的背说道:“没事没事,第一次都这样,习惯就好,以前让你多读书你不好好读,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好一会儿,黎安明才终于止住了,这时黎文海又跑进屋端了一杯茶出来递给他说道:“先漱漱口!”

    “怎么样?好些了?”等黎安明簌过口后,他又关怀的问道。

    黎安明长出了一口气后,才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好多了。”

    “老爷,老爷,大喜,大喜啊!”正在这时,一个微胖的半百老人兴冲冲的跑了进来,一边跑还一边激动的喊道。

    这是黎文海新提拔的管家,也是他的师爷,叫赵仕钦,是浙江温州人。黎荃不在的时间,由他暂代管家之职。不过他平时都带着府署,黎安民也很少见到他。穿越而来的黎安明印象中这好像是第一次见到真人。

    “老爷,二少爷!”赵仕钦来到黎文海黎安明面前见了一礼道。

    “赵伯,什么事这么高兴啊?”黎安明笑着打趣道。

    听到黎安明这么问,赵仕钦一下又激动了起来:“少爷,您还不知道啊,您打死的那个贼首,就是张氏土司的长子,而被您歼灭的那支贼寇,就是张氏土司一半的主力啊。”

    “什么?怎么回事?仔细说说。”黎文海闻言也是很激动,连忙问道。

    “回大人,据夜不收查明的线报,张氏土司因为收到绥阳安氏土司的请求,要合兵一处先攻下绥阳,再转攻桐梓,所以张氏派他的长子带着一半的精锐,裹挟附近的流民,朝着绥阳攻去,不曾想他们半路上遇到了少爷所带的军队。”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刚才我已经拷问出来了,那张氏长子本来是探查到少爷所带的物资挺多,准备劫掠后一举攻下绥阳,不过他们没想到少爷的武器那么厉害。”

    “好,吾儿真是不得了,这一下就解决了为父的燃眉之急,现在可以一举歼灭这桐梓县内的叛民了。”黎文海闻言高兴的大笑道。

    黎安明也没想到,他在慌乱中和人一起打死的贼首来头居然这么大,“呵呵,这还真是意外之喜!孩儿也没想到他来头这么大。”

    “对了老爷,根据线报,现在的张氏应该还不知道他的一半精锐已经被少爷消灭了的消息,他也许还在等着绥阳传来的好消息呢!依属下看,我们应该趁其不备,一举彻底的平定桐梓的叛乱,然后再快速的移兵绥阳。待平定绥阳后,就可以大兵压境,回师正安州。这样,这遵义军民府的叛乱,最多一月可平定。”这时赵仕钦连忙提议道。

    听完赵仕钦的提议,黎安明不得不佩服他,不愧是做幕僚的人,这一番的提议,可谓是最好的方案,正中黎安明的下怀。

    黎文海听后则是仔细的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才点了点头同意道:“好,一会儿你去召集各千户来军议,我们明天出击!”

    “是!大人!”赵仕钦闻言连忙抱拳应了一声,正准备转身下去安排的时候,他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说道:“老爷,据一些情况表明,这次的叛乱似乎是有人在后面推动的,目的可能就是试探军民府驻军的状况。”

    听到赵仕钦说的话,黎安明顿时心中一动,他大概已经猜到这幕后之人是谁了.........

    。。。。

    求票票!

第二十七章 准备

    “不,我到觉得那些人的目的恐怕不单是试探我们军民府的战力,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想到了是谁,知道后面历史的黎安明便就知道了他的目的了。

    “怎么,难道你已经知道这幕后推动军民府叛乱的人是谁了?”听黎安明这么说,黎文海有些好奇的问道。

    赵仕钦也是一脸好奇的看着黎安明,他只是依据一些情况分析出了有人在幕后推动,却还不知道是谁。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问道:“父亲,赵伯,你们知道现在西南地区最大的土司是谁吧?”

    “奢崇明?”黎文海、赵仕钦二人闻言齐声说道。

    “不光是永宁奢氏,应该还得加上水西安氏,水西安氏首领安尧臣刚死不久,而其子安位年幼,尧臣妻奢社辉摄事,所以现在水西大权应该掌握在奢社辉与安尧臣之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奢社辉是谁,想必您二位应该知道吧?”黎安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听了黎安明的话,黎文海顿时眉头紧皱着说道:“奢崇明的妹妹,水西安氏与永宁奢氏世代联姻,虽然也有利益冲突,但他们整体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听少爷您这么一说,那还真有些难办了,如果光是奢氏的话还好对付,如果加上水西安氏的话,这西南恐怕就得打乱了。”赵仕钦闻言也是一脸沉重的说道。

    的确,在西南地区水西安氏的影响力量巨大的,黎安明记得奢崇明叛乱因为安氏的加入而升级,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

    “不过现在考虑那些还有些太早,如果没意外的话,今年他们应该是不会反的,他们要反也得有一个时机才是。我觉得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尽快平定军民府内部的叛乱。”黎安明见状笑着安慰道。

    黎文海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后面的事就不关你事了,你休息休息明天就回去吧,回去继续练你的兵。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你可以继续秘密的再招一些兵,招多少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好吧,那您们忙,我出去看看。”黎安明闻言颇有些无奈的摸了摸鼻子说道。

    说实话,后面的平叛他本来也没想参加了,与其之后一支散乱的部队作战,还不如自己回去把自己的部队早些练好呢!再说了,接下来也没什么好打的了,只要消灭了张氏土司及其党羽,其他两地的土司也就不成什么气候了。

    至于再招兵嘛,黎安明现在也没什么想法,主要是现在没银子了,还是等黎荃那边来消息了再说吧。再说把手中这支三千多的兵练出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而就在黎安明想到黎荃等人时,他们已经在准备着销售玻璃制品了。

    这个时代大明无色玻璃制品很少,欧洲虽然有威尼斯商人等可以生产无色玻璃,但一来无色玻璃在西方也是昂贵奢侈品,进价不菲,贩卖到中国未必能够盈利。二来从欧洲海运玻璃到大明十分艰难,海上风大浪大海船摇动玻璃极容易破碎,所以在大明鲜见无色玻璃制品。

    见得少,用的人少,需求就不旺盛。如果黎安明让黎荃等人在店里摆着玻璃杯出售,可能一个月也卖不掉几个。

    所以黎安明准备让黎荃直接去会馆卖给各商人,一来可以直接换购各种物资,二来这样做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三来主要是减少了曝光率,风险也相对减少了一些。

    会馆,初始于明代初期,不过早期会馆并非全由商人组建,且与科举制度有很大关系。

    明朝每逢“大比之年”,各地文武举子都会进省城或京城应试,而商人则是长年在省城和京城走动的。举子们盘缠有限,明朝旅店的住宿费又很高,“虽一榻之屋,赁金却不下数十钱”。赴考的举子们大多拿不出这笔开支,就是商人也感到吃力。

    经济原因加上乡土观念,促使举子和商人都希望有一个凭借乡谊相互关照的住处,于是冠以各地名字的会馆便出现了,如广东会馆、陕西会馆等。

    后来演变成了由商人建造,商业气息非常浓重,商人可以住在会馆,也可以把货物寄存在会馆,当然也可以在会馆进行交易。这些会馆除了给商人提供住所、寄存的服务,始终还是在接待士子,这一现象直到清末才结束。

    至于说这样做会不会有人找麻烦什么的,这点真的完全不用担心,毕竟到了明朝晚期,已经形成了官就是商,商就是官的形式,官员已经成了商人的代言人。

    这一情况应该是从明朝中期时开始出现的,逐渐演变到了允许商籍子弟科考的地步,更是加重了这样的情况。

    黎安明记得,据史书的记载,商人的地位,在明朝中晚时期是非常高的。

    谁敢和商人过不去,保不定拿天被参上一本,甚至可能让朝中大佬们直接出面整死你。所以遇到规模较大的队伍,这些关卡的使吏都不敢刁难,要是那些规模小上一些的,那就要‘秉公执法’了。

    黎安明有时不禁感叹,这明朝的商人曰子真是好过,做买卖竟然不要交多少税。

    明朝的商业税的确是低的可怜,以前还是三十税一,到现在的万历时已经变成六十税一了,这点钱能干什么?几乎等于不交税。至于到了后来的崇祯时期,商税基本已经没有了。

    黎荃作为黎家的管家,以前基本上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他参与的,所以这次他表现出了丰富的经验,事事小心谨慎,上下打点了一番后,才准备在广东的各会馆中去兜售。

    此时的广东算是大明的中外贸易中心之一,黎安明家的海贸生意就是做在这里的。黎荃对这里当然很熟悉,一来到这里,他就先是上下打点了一番,接着便派人去各会馆接触一些商人。当然,黎荃也知道他要派人接触的对象必须要是自家了解的人才行。不然一个不小心,连人带货都会被吞的一干二净。

    而他则带着吴洋在自家的商馆里布置着,准备即将到来的唱买。

    没错,黎安明准备的贩卖方式就是后世的拍卖。这玻璃制品在内陆可能鲜有人知,但在这沿海地区,特别是作为中外贸易中心的广东,恐怕没有那个商人会不知道的了.......

    .。。。。。

    (求票票!)

第二十八章 广州

    开元4316年,既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相比西南,广州府的气温要热了不少。

    “少爷,前面就是广州城了!”黎江有些兴奋的指着地平线上渐渐高出的黑影喊道。

    黎安明闻言抬头一看,果然,他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城墙,广州府城墙比他想象中还要高大还要巍峨。随他们前行地平线逐渐拢起一道巨大而宽阔的黑影,那是广州城西北角的城门与城墙。

    黎安明记得史书上说广州城的四面城墙周三千七百九十六丈,计十五万一百九十二步,在他眼中,巨大而繁华的广州城就像一座山。城池起在四五丈高的斜坡上,其上又有接近三丈高的城墙,其实城垛铳口,巍峨雄武。

    而此刻的遵义城墙在他眼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围子了。

    隔着遥远城池,亦能望见城墙内那些高耸建筑的飞檐比邻交错,透着日光极为壮美。

    “少爷,这城可真大啊,与它相比,咱们遵义城就像个小房子一样。”黎江像朝圣般的望着这座巨大的城池感叹道。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是挺大的,走吧,先进城去找到荃叔他们,等休息够了你们就去逛逛。”

    “好勒!走咯!”一众家丁欢快的应了一声,随即便紧跟着黎安明打马朝广州城走去。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这还得从二十一天前说起。

    黎安明从桐梓回到遵义后,紧接着就继续开始练兵,有时去工坊区看了看,燧发枪已经可以量产了,此次黎安明带来的二十家丁就是配备了燧发短枪,接下来就是打量的生产来装备他的新军。

    本来他准备和匠人们一起把米涅步枪给弄出来的,不过黎荃突然来了一封信,说广州这里出了点事,需要黎安明来一趟。

    接到信的黎安明没法,只得把米涅步枪的资料丢给工坊区的管事刘老三,让他带着枪炮匠们试着打造看看。

    刘老三先前是负责玻璃镜子的制作的,后来工坊区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缺一个统筹的人,黎安明见刘老三人很老实,再加上他已经带了三个学徒出来了,再待在玻璃镜坊就有些浪费人力了,所以黎安明便把他升为了管事。

    安排好工坊区的事,黎安明又接着把接下来要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交给了林皓,让他接着练。

    然后他就带着黎江等二十个家丁骑马经由遵义府出发,一路沿着黎平府、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然后到肇庆府,最后抵达了广州府。

    这一路上他们紧赶慢赶,还是花了快二十天才到,其实这也是黎安明的失误,他忘了现在很多河流还没有搭桥的,遇到了基本上要绕路,还有现在不像现代隧道桥梁很多,所以一路上他基本都是延着官道在走,这才花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早知道他就走水路了,没这么累不说,花的时间可能也没这么长。

    随着距离广州府越来越近,家丁们心中一开始的震撼也会越来越少,反而陷入对身边景致的好奇,就像从前那个世界俯瞰每座城市都会令人感到震撼,但在那生活的人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不知不觉,黎安明已身处其中。这个时候的遵义相对西南的一些地方来说算是发达的了,但和这里一比,真的没什么可比性。

    道路行人摩肩接踵,沿着官道城外的街市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甚至还有整整一条街上全是食铺子的街市。百姓穿着绸衣帛衫在路上到处听见的都是‘让一让’、‘借过’,传入耳边尽是喧闹。

    更远处接近城墙宽广的护城河岸边停靠着巨大而华贵的画舫,船上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其间甚至能看见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清静儒雅的浅色衫袍对饮而酌的年轻士人。林林总总,看得人眼花缭乱。

    “停下,你们是干什么的?”黎安明一行人刚到城门前,就被守门的士兵拦下了。

    一路上已经遇到了不少次了,黎江对此显然很熟悉,不慌不忙的上前交涉,“我家公子去广州城探亲,尔等为何阻拦?”

    “探亲?那为什么你们还带着刀剑?”其中一个官军问道。

    “我家公子身为秀才,自然能仗剑游历天下,现今这世道这么乱,带些刀剑不过是自保罢了。”黎江傲然的说道,接着他掏出了几两银子塞进那官军手里,“几位军爷在这保境安民,倒是辛苦了,一些茶酒钱还望收下。”

    “过去吧!过去吧!”那个官军掂了掂手上的银子,也不搜查,直接给放行了。

    黎江见状笑着抱了抱拳说道:“多谢军爷!”

    说着,他朝黎安明点了点头,然后再对着那几个兵丁笑了笑。

    黎安明见状也是笑了笑,随即就带着人进入了城中了。

    “少爷,现在我们去哪儿?”进了城,黎江四下打量了一番后问道。

    听到他的问题,黎安明也是一愣,随即爆了一个粗口:“握草,我也不知道啊!”

    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广州,对这里都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自家店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啊,那怎么办?”黎江也是无语,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黎安明却是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道:“不急不急,总会有办法的.......”

    “二少爷!”他话还没说完,突然就从他们左边跑来一人,对着黎安明恭敬的行了一礼喊道。

    “咦,陆勇,你怎么在这里?”黎安明还没认出来人,就听到旁边黎江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叫陆勇的闻言对着黎安明抱拳回道:“回少爷,管家荃叔知道您是第一次来这里,担心您不认路,所以特意派小的在这里侯着。”

    “哦,少爷,小的想起来了,这陆勇正是跟着荃叔一起出来的两百多家丁之一。”这时黎江突然恍然大悟的说道。

    黎安明倒是已经猜到了,不过他好奇的是黎荃怎么知道他今天来的,还连他从这个门进来的都知道?于是便开口问了一句:“荃叔是怎么知道我从哪里的?”

    。。。。。。

    (继续求票票,女票也可以,男票就算了啊,嗯,肉票咱们也不绑,各位投投推荐票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17/ 第一时间欣赏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作者:隐宗宗主所写的《开元4316年》为转载作品,开元4316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元4316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元4316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元4316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元4316年介绍:
开元4316年,亦黄帝历4316年,既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这一年,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明军谈金色变!
这一年,也是辽响开征的第二年,加剧了各地对农民的剥削!
这一年,因地方流官的长期剥削,以奢崇明、安邦彦等为首的西南土司正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叛乱即将爆发!
也是这一年,扑街作者黎安明不小心闯进了这个汉家王朝的末年........开元4316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元4316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