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元4316年TXT下载开元4316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元4316年全文阅读

作者:隐宗宗主     开元4316年txt下载     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九章 眼镜 (求推荐、求收藏)

    “回少爷,荃叔也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到,从哪里到,所以他在所有城门每天都派人去守候,我们已经等了您五天了,荃叔说今天您要是再没到,他就要派人出去找您了。”陆勇闻言连忙恭敬的回道。

    听了他的解释,黎安明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那少爷我们这就回住所?”陆勇见状试探着问道。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走吧,回去得好好休息休息,对了,还有多远?”

    “回少爷,府上的店铺不在城了,而在东南门的码头边,所以得穿过整座城才行。”听到黎安明的问话,陆勇有些尴尬的回道。

    “没事,正好逛逛这繁花似锦的广州城。”黎安明闻言却是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道。反正现在急也没用,就权当无所事事的增强见识了。

    来到这个时代,黎安明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大城市,在这一点上他同黎江等家丁一样,都是没进过城的乡巴佬,走哪看哪都觉得新鲜。

    道路行人摩肩接踵,两旁的街市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甚至还有整整一条街上全是食铺子的街市,卖海鱼河蟹穿着蓝、黑等素色布帛衣物的商贾将水产放在缸里摆出来叫卖;卖烤乳猪、熏猪肉、炖狗肉的商贩将做好的整头猪挂在铺面外以招揽食客;卖蛙的农人用解腕短刀从蛙背上刺开口子挑出皮肉动作飞快........

    最让黎安明感到神奇的是他居然看到穿着绸缎健仆随行的豪商大贾鼻梁上带着一副眼镜!虽然他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有眼镜了,但他还是第一次在大明看见。

    “咦,少爷,那人怎么把玻璃戴在眼睛前?这样不难受吗?”黎江等人显然也看见了,不过他们的关注点有些不同罢了。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正准备回答,不过因为距离不远的缘故,那人显然也听到了黎江等人的话,顿时撇了撇嘴,嘀咕了一句:“土包子!”

    说完,那人便趾高气扬的推了推眼镜,带着他那一群吆五喝六的随从离开了。

    “哎~我.........”黎江见状气不过,正准备找那人理论,黎安明连忙阻止道:“算了,别惹事,那不是玻璃,叫眼镜,应该是水晶做的。”

    “少爷英明,那眼镜正是水晶制作而成,价格奇贵,前段时间我们拍卖玻璃制品时,那制作眼镜的店家派人来联系了我们,希望与我们合作,不过荃叔怕打乱少爷您的计划,不敢做主,加上正好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少爷您来做主,所以这才写信给少爷您的。”陆勇见黎安明知道,便连忙笑着拍了一个马屁。

    “知道制作这眼镜的店铺吗?”黎安明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确实,玻璃器皿和镜子对黎安明来说只是一条来钱的路子而已,他真正在乎的是玻璃能做的望远镜、显微镜等东西。望远镜黎安明已经安排人在做了,不过由于没有会打磨镜片的匠人,所以到现在也还没有出过成品。

    黎安明也不会,在现代他只是一个厨子而已,要是什么都会的话,他早就是千万富翁了。他可不像他以前看过的那些小说里的主角那样,穿越过去什么都会,就像是万能的一样。他可不行,除了能看懂那些他下载的资料外,让他去做他是不会的,也只得从头开始学而已。

    好在他为了写小说,很是无聊的收集了很多资料,不然他穿越到这个时代来,除了有一点远见外,其他恐怕什么都不会了。

    所以大多数时候,黎安明都是把相应的资料给那些匠人讲解一遍,然后再把资料和相关的图纸交给那些匠人,让他们自己按图索骥,所以这才导致了很多东西现在都还没有做出来。

    既然在这里发现了会打磨镜片的匠人,黎安明总得想办法挖一些人才去遵义才行。

    听到黎安明的问话,陆勇四下看了看才回道:“回少爷,在前面一条街上应该就有制作眼镜的店铺。”

    果然,没走一会儿街市上赫然有一处店家门前左右打着白幡,上书‘两洋奇物’,店内正有一人对着日光试着副镜片墨黑的物件架于鼻梁,这不是墨镜又是什么!

    黎安明记得,在南宋时就已经出现过眼镜这东西了,南宋宗室赵希鹄《洞天清录》中提到“叆叇{音:爱戴},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而我国眼镜的发源地应该是姑苏,这时应该叫苏州府。广州应该是因为海洋贸易的关系,使得各种东洋、西洋奇物涌了进来。

    到了那眼镜店前,黎安明留下其他人看守马匹,自己带着黎江和陆勇两人走了进去。由于一路风尘仆仆的赶路,黎安明身上的衣物显得有些破落,而黎江和陆勇二人则是穿着家丁的衣服。

    所以,当黎安明三人走进去的时候,店家见三人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虽说不上冷淡却也没多少热情,黎安明见状也没在意,随意的看了看。发现这果然不是玻璃眼镜,镜片为水晶制成,说是来自西番的物什,他问了问价,得到的答案却是令他咂舌,单单一副简陋铜框眼镜便要价五十多两银子。

    不过随即他想到自己的玻璃制品不也是暴利吗?这玩意儿还没自己的物件值钱呢,想到这儿,他就释然了。

    “走吧!”大概的看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眼镜是怎么个情况后,黎安明也没心思继续研究了,反正接下来他准备花钱挖人,到时比这好的眼镜他也能搞出来。

    出了店铺,陆勇抬头看了看天色,见已经是傍晚了,随即对黎安明说道:“少爷,我们得抓紧时间出城了,不然等会儿宵禁了就出不去了!”

    黎安明等人到广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此时又逛了半城,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快黑了。

    元朝破坏了宋朝时丰富的商品经济,形成历史倒退施行宵禁政策。明朝沿袭元代,尽管商品经济日趋繁华,但空有经济总量边疆时常有警,使得有明一朝始终施行夜禁。不过夜禁主要在于城内,城外要松弛很多,诸如勾栏院、赌档多开在城外,故而明朝的城外多比城内繁华。

    黎安明也知道这个时代像这种大城市一般都有宵禁,所以便说道:“那走吧,不逛了,直接去店里!”

第三十章 故友 (求收藏、求推荐)

    “徐少爷,老奴已经写信给我家二少爷了,他此时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您何必天天来呢!”福运来商馆,黎荃颇为无奈的对着面前坐着的一个少年说道。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袭白衣胜雪,不浓不淡的剑眉下,狭长的眼眸似潺潺春水,温润得如沐春风,鼻若悬胆,似黛青色的远山般挺直,薄薄得唇颜色偏淡,嘴角微微勾起,更显得男子风流无拘。

    “无碍,反正本公子也无其他事情,来这里等得黎兄又何妨,再说了,经过本公子的推算,他不是今天到就是明天到。”那少年倒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还颇有模样的掐指算了算说道。

    “哎呦我的徐大少爷哎。您是无事,那您旁边这位先生也无事?”黎荃见劝不动他,便转而问起了他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

    黎荃见那少年与那中年人不想主仆关系,倒像是长辈与子侄见的关系一般,所以才有此一问。

    听到黎荃的问话,那中年人还没有说什么,那徐公子便开口道:“这位是我师伯孙初阳,是我祖父的学生,他此次是陪我送西洋教士提姆先生回濠镜澳,顺道来这里看看。”

    ..........

    黎安明来到福运来商馆的时候,就见吴洋低着头在门口焦急的徘徊着,似是有什么急事一般。

    “乌鸦,你在这儿干嘛呢?”见他没有发现自己,黎安明便上前拍了他肩膀一下问道。

    吴洋先是被吓了一跳,紧接着见是黎安明后,便连忙激动的行了一礼道:“少爷,您终于来了!”

    “行了,你在这儿干嘛呢?”黎安明摆了摆手问道。

    “少爷,荃叔让我在门口等您,您在应天府认识的好友徐公子在里面,他最近几天天天都来。”吴洋黎安明回道。

    黎安明闻言眉头一皱,前身的好友,自己也不认识啊,于是他便问道:“哪个徐公子?你晓得我忘记很多事了,就别绕弯子了,直接介绍一下吧!”

    “回少爷,是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徐大人的长孙徐尔觉徐公子,是您在应天府读书游玩时认识的,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叫孙初阳的举人,好像是徐大人的学生.......”吴洋不敢怠慢,连忙开口介绍道。

    “你说谁?徐光启?孙初阳?”不等吴洋介绍完,黎安明顿时激动的问道。

    徐光启啊,那可是牛人啊,那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啊!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

    黎安明记得今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徐光启多次上疏请求练兵,后擢升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练新军。不过黎安明知道,由于军饷、器械供应困难,他的练兵计划并不顺利。

    至于孙初阳,那可是孙元化啊,西洋火炮专家啊,那可是黎安明现在最紧缺的人才了。黎安明记得孙元化应该是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师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

    这会儿的孙元化应该还没有从政,要到明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八年才会由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这时候的孙元化也还没有加入天柱教,黎安明记得孙元化是因其恩师徐光启接触到西洋教士和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柱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1621)在北京受洗入教。

    所以,这会儿要是能把他忽悠道遵义去,那黎安明的各种火炮就可以开始搞起来了。

    “对了,我和那徐尔觉熟不熟?”想到人才难得,黎安明便开口问了一句,要是不熟的话,不好下手啊!

    吴洋闻言想了想说道:“回少爷,您和徐少爷应该是很熟的,小的以前经常看到徐少爷来找您,您们还经常一起去勾栏院子喝酒.........”

    “行了,别说了!”没等他说完,黎安明便打断了他的话。这前身有点猛啊,才十五六岁就去和花酒了。

    不过从吴洋的话中,黎安明也确定了他的前身和徐尔觉很熟,这就好办了。

    “好了,你带他们下去安顿好,我自己进去!”黎安明摆了摆手对吴洋说道,说完便朝着黎荃等人所在的包房走去。

    黎安明刚到包房的门外,便听到屋里黎荃那有些无奈的声音:“哎呀徐公子,您看这天色也晚了,您看您要不要吃点什么?或者您先回去明天再来也行,要不等我家少爷来了让他去拜访您?”

    “不用,本公子有预感,这会儿你家少爷应该快到了!”徐尔觉闻言则是很随意的回道。

    见状,黎安明也是有些无奈的苦笑了一声,随即就推开门走进去道:“哎呀徐兄,真是好久不见啊!”

    “哎呀黎兄,你终于来了!”徐尔觉见到黎安明,顿时高兴的喊道,随即又转头对黎荃说道:“看吧,本公子就说你家少爷快到了吧,这不就来了。”

    黎荃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对黎安明抱拳行了一礼道:“少爷!”

    “辛苦了荃叔,您先下去帮我们准备桌酒菜吧,等会儿我和徐兄好好聊聊!”黎安明对着黎荃笑了笑说道。

    “是,少爷,那您们聊,老奴这就去准备!”

    等黎荃关上门离开后,黎安明这才对徐尔觉和孙元化说道:“这位先生,徐兄,来,坐,劳二位久等了,安明实在过意不去,一会儿我自罚三杯,就当是给二位赔罪了。”

    “黎兄你是该赔罪,本公子都已经在这里等了你快五天了,按说根据黎荃给你写信的时间来算,你应该早到了啊,怎么会晚这么多天?”徐尔觉闻言开玩笑的说道。

    听他这么问,黎安明顿觉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说道:“嗨,别提了,我是走陆路经由广西来的,原以为走陆路会快一些,哪想到路程这么远!不提也罢!”

    “对了,徐兄,这位先生是?”黎安明虽然已经知道了对方是谁,但他还是假装不认识的问道。

    “嗨,你瞧,这一见到你太激动,忘了给你介绍了,这是我师伯孙初阳,是我祖父的学生,他在西样学说方面的学识可是很厉害的哦!”徐尔觉闻言顿时拍了拍额头,随即介绍道。

第三十一章 孙元化

    “啊,原来是孙先生,真是失敬失敬!”黎安明闻言连忙恭敬的抱拳说道。

    孙元化见状摆了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听黎公子的意思,你听说过我?”

    黎安明闻言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回话,一旁的徐尔觉便笑着接话说道:“师伯,你可能不知道,黎兄也是和你一样,不喜四书五经,偏偏对那些奇淫技巧情有独钟........”

    “唉,徐兄,,那些腐儒也就罢了,你怎么也说那些学识是奇淫技巧呢?”不等他说完,黎安明便佯怒的打断道。

    孙元化也是略微不悦的说道:“就是,尔觉,你这话千万别让你祖父听到,不然他非得打断你的腿不可。”

    “口误,口误!”其实徐尔觉倒不是看不惯西学,只是和黎安明说顺嘴罢了,见犯了众怒,他便连忙举起双手道:“总之,我这黎兄和师伯你可是同类人,你们应该有共通之言。”

    “是吗?想不到黎公子也爱好西学。”孙元化倒是真没想到,他们此行等的人竟然也是一个另类。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道:“倒谈不上爱好西学,我只是对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不敢兴趣而已。”

    接下来,黎安明便和孙元化聊起了一些西学上的事情,倒把徐尔觉晾在了一边。

    孙元化,举人出身,屡试不中,放弃科举转投徐光启门下学习西学。明朝这个地界,在后来他以举人的身份能做到巡抚一职,那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孙元化做到了,可见此人的本事。

    当然,孙元化凭借的不是做官的本事,而是做事的本事。当然了,你要说他后台硬也行,毕竟除了他的恩师徐光启外,后来他还将得到孙承宗的举荐。

    孙元化是明末一位了不起的西洋火炮专家,他少年时就对火器和算学的兴趣超过诗文书画,而且喜欢谈兵论武。在二十三岁那年,孙元化跟着老师徐光启来到京城,见到传教士利玛窦,参与了撰写了《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专著。

    黎安明记得,孙元化后来长期效力于辽东,靠着一手铸炮的本事,官当的顺风顺水。天启年间,因为魏忠贤专擅,受到影响罢官回家。袁崇焕起复之后,点名要他去辽东帮忙。袁崇焕被下了牢狱,孙元化又得到了孙承宗的赏识,帮着在山海关一线顶住了后金军的进攻。

    概括一下,孙元化是个运气不错的技术官僚,因为埋头做事,谁在台上都离不开这种人。所以,他的运气也不错。历史上他的运气转折点是在登莱巡抚的位置上,因为孔有德的叛乱而倒霉,然后又遭首辅温体仁等诬陷,被崇祯冤杀在北京街头。

    其实黎安明觉得,像孙元化这种技术人员,真不适合做官,如果条件允许,安安心心的研究自己的技术才是王道。

    通过和孙元化的聊天,黎安明发现,他不愧是跟着徐光启学习的人,这算术、国学、农业等相关知识皆是张口既来,虽然很多在黎安明看来还很浅显,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了。

    “少爷,酒菜已备好了!”两人相谈甚欢,一聊就是半个多时辰过去了,直到黎荃来禀报时才有些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那孙先生、徐兄,我们去边喝边聊?”黎安明起身叫道。

    孙元化笑了笑没说什么,徐尔觉却是直接站起身来说道:“也好,本公子听你们聊天,都快睡着了!”

    “孙先生,您对西学那么精通,那您对西洋火炮应该也有研究吧?”饭桌上,吃喝了一会儿后黎安明才问道。

    孙元化一生以炮术报效国家,1621年条呈《备京》、《防边》二策,向辽省经略王在晋献策“筑台制炮”,与恩师徐光启主张一脉相承,可惜王在晋不用。1622年,孙承宗经略蓟辽,“筑台制炮,一如元化言。”孙元化的才能得以施展,参与宁远城的构建与防守。

    听到黎安明的话,孙元化还没有回答,徐尔觉便抢先说道:“黎兄,这你就不了解了,我师伯他不但了解这西洋火炮,现在还正在著书阐述火炮方面的见识呢!”

    “哦,是吗,那真是太好了!”黎安明闻言心中一动,差不多已经猜到孙元化所著的书了,如果没意外的话,应该就是那本我国第一部炮学专著《西洋神机》

    中国在宋代就有了火炮,然而直到明代,还停留在筒管里填塞火药,凭操纵者的经验和目测发射,威力虽然胜过弓箭,可在灵活性和准确性上,还不如弓箭。孙元化便对西洋火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写出了《西洋神机》的专业著作,他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第一次提出了统规(测量火炮仰角度的仪器)使用方法,以及药包的制作方法。同时,还配合徐光启翻译了“矩度”——测量距离的方式。

    后来,孙元化以随军从事的身份前往辽东,受到袁崇焕的重用,购置西洋火炮。朝廷资金短缺,孙元化和他的老师徐光启不但带头捐资,而且还到处奔走搞募捐,又选派他的朋友、副总兵张焘南下澳门向葡萄牙人购置了十一门红衣大炮,其中两门威力最大、被称为佛朗机的西洋火炮,还是天主教友李芝燥等捐赠。

    孙元化亲自把这十一门火炮督运到辽东的宁远后,安置在由他规划的炮台上。这些炮台,都是他运用了丰富的数学知识,经过精确计算设置,他还训练出一批优秀的炮手,为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奠定了基础。

    果然,接下来孙元化所说的话,正好验证了黎安明的猜想:“其实也没什么,就只是想把我对西洋火炮的一些认识记录下来而已,目前暂定为《西洋神机》,如果黎公子喜欢的话,等我完本后请你校阅。”

    “校阅不敢当,我倒是挺想看看孙先生的成书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孙先生这本书应该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炮学专著吧?”黎安明笑了笑说道。

    不等孙元化回答,黎安明便直接问道:“不知孙先生想不想打造我们大明自己的火炮?”

    。。。。。。

    (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二章 人才难得

    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孙元化苦笑道:“我何尝不想,只是我人微言轻的,又有谁会听我的呢?

    的确,现在的才三十八岁的孙元化还没到起家的时候,恐怕除了徐光启,朝廷里能认识他的没几个。再说了,现在的朝廷里都在忙着党争呢,谁会理会一个小小的举人?

    不过黎安明自己知道就行,其他人他管不了:“孙先生和徐兄应该对西南的形势有所了解吧?”

    “说起这个,我前天收到消息,说你父亲黎指挥使已经带兵扫平了遵义军民府的叛乱了。”徐尔觉闻言连忙说道。

    听徐尔觉说起黎文海的消息,黎安明顿时一愣,笑呵呵的说道:“哦,是吗?这我还不知道呢,不过这次只是小规模的叛乱,想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平叛,不过下次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怎么?听黎兄你的意思,这次的叛乱只是前奏?”徐尔觉闻言一惊,问道。

    “是啊,你们也知道,朝廷在辽东大败,西南各地的流官对当地百姓以及土司剥削太严重,种种原因加在一起,现在的西南就像一个火药桶,就差一个火星了。”

    “对了,孙先生,你看着种手铳怎么样?”说着,黎安明从腰上取出自己随时携带的燧发短火枪,递给孙元化道。

    孙元化好奇的接过一看,顿时惊奇的叫道:“咦,你居然有自生铳!这东西我只在濠镜澳的一个西洋人身上见过,据他说现在的西方也很少。对了,你说怎么得来的?”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道:“这东西我会造啊,我带来的家丁基本都装备了这个,再等两月,我们遵义军民府的新军都将会换装这种燧发枪。”

    “什么?你是说你会造燧发枪?”孙元化闻言直接惊得站了起来。

    由不得他不惊讶,因为据他所知,现在也只有法国人会打造遂火枪。

    的确,根据黎安明所了解到的历史所知,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一心要改变转轮火枪的弊端。在他眼中,转轮火枪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

    马汉那双精妙的手,最终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转而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他还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

    马汉的发明,为法国人在欧洲赢得了声誉,法王亨利四世更是喜不自禁。1598年亨利四世为此召见马汉,他惊奇地发现,这个燧发枪的发明者,不但会发明枪械,在绘画和雕刻领域,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亨利四世于是委任马汉作为他的“宫廷贴身侍从”。

    马汉的命运由此改写,可是燧发枪的命运,却没有这么顺利。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马车去探望大臣苏利的路上,被人举刀刺杀。随着亨利四世的去世,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停滞了。许多法国将领反对装备燧发枪,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

    黎安明记得,要到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开始装备燧发枪,离现在还有二三十年呢!

    见孙元化吃惊的样子,黎安明有些得意的耸了耸肩,说道:“这东西很简单啊,我只是把图画了出来,然后军民府里修鸟枪的工匠都会造。再说了,我还有更厉害的火枪火炮正在打造呢,只是苦于没有工匠,所以进度很慢罢了。”

    听到黎安明的话,孙元化有些爱不释手的放下手中的燧发枪,叹息着说道:“你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我去帮忙你打造火炮吧?”

    闻言,黎安明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过他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便直接说道:“确实,我知道孙先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是对火炮方面的见解更是了不得,所以这才想请先生前往遵义,帮我打造火炮的。”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孙元化的朋友还很少,他与汤若望还不认识,不然的话,把这些火炮人才一网打尽多好。

    想到汤若望,黎安明记得,今年也就是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而他和孙元化认识,应该要到1623年去了。

    1622年夏天,汤若望换上了中国人的服装,把的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取道北上。

    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请中国官员们前来参观。汤若望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同样也和当时才加入天筑家没多久的孙元化结识了。

    “黎公子见谅,这事我得考虑考虑!”孙元化闻言想了好一会儿才拱手说道。

    听到孙元化的回答,黎安明倒是没有多少失望,毕竟人才本来就难得,要是他那么容易就跟黎安明走了,那他就不是孙元化了。

    不过他还是说了一句:“那先生如果有火炮方面的人才的话,还请麻烦介绍到遵义去,银钱方面您放心,我是绝对亏不了的。现在我手下的工匠最低的都是一月二两银子加上一担米粮,目前最高的是一月十两银子。”

    目前黎安明手下的枪炮匠本来也就没多少,加上修枪修炮的,总共也才二百来人,这已经是遵义军民府及其附近能被黎安明招募的所有了,所以他这次出来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招募工匠。

    “我倒是认识几个,不过他们去不去我就不知道了,等我回了嘉定再帮你问问吧!”这点孙元化倒是没有迟疑,答应去问问看。

    听他这么回答,黎安明就已经很满意了,孙元化能认识的,·肯定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时他忽然想到徐尔觉等了他几天,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于是便开口问道:“对了徐兄,你等小弟这么久,不知所谓何事啊?”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三十三章 合作 (求推荐、求收藏)

    听到黎安明这么一问,徐尔觉顿时呵呵一笑,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和合作而已!”

    不等黎安明说话,他又接着说道:“我知道,你家管家所贩卖的玻璃器皿、镜子等,根本就不是他所谓的西洋来的,而是你们家自己制造的吧?要说这大明上下谁对西洋最了解,恐怕黎兄也不得不承认就家祖父吧?而从小跟着祖父身边的我,以及作为我祖父学生的师伯,难道不知道现在西洋玻璃的情况吗?所以........”

    “得得得,你不用说了,本公子知道徐兄你家的厉害了,的确,这玻璃是我们家造的,说吧,你想怎么合作?”徐尔觉还没说完,黎安明便有些头疼的打断道。遇到他们家,算是遇到巴格了。

    再说了,就算不找他们家,黎安明也准备找人合作了,毕竟自己贩卖来钱太慢了。再说大明这么大,加上黎安明以后拿出来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什么都由自家来亲自动手的话,恐怕会忙不过来。退一万步来说,自古吃独食的都没有好下场!

    “那就多谢黎兄了,你放心,不论你我关系如何,合作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听到黎安明应下了,徐尔觉黎安明站起身来拱手致谢道。

    黎安明摆了摆手,道:“合作的事你派人和荃叔去商量就是了,不过徐兄,小弟可是丑化说在前头,你可不能暴露了我家的消息,不然到时我们恐怕朋友都没得做了。”

    “黎兄放心,这点小弟也是晓得的,再说黎兄你也多虑了,就算有人知道了,不说其他,单是拥兵一万多人的三品指挥使,想打主意的人也得掂量掂量他自己的分量才是!”徐尔觉闻言连忙郑重的抱拳应道。

    听徐尔觉这么一说,黎安明仔细的想了想,也是,马上自己手上就会有一支两千多人的家丁军队了,确实不必在乎其他人的意见。如果真有人不开眼,黎安明大不了把他灭了后跑去占据东番,他就不相信凭他掌握的知识,还玩不转这个时代。

    不过,小心无大错,凡是就怕个万一,所以能保密就尽量保密的好。

    “对了徐兄,小弟需要大量的番薯、土豆、玉米,小弟知道你们家老爷子在推广这些,你看能不能给小弟弄一下,我准备在遵义军民府推广。”黎安明忽然想到自己接下来还得购买番薯、土豆等农作物,他知道徐光启在极力的研究推广这些东西,于是便开口问道。

    黎安明记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徐光启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住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前往天津。他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为《农政全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听到黎安明要在遵义推广番薯,徐尔觉和孙元化顿时都是一阵激动,没办法,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主动的去推广徐光启看好的东西。

    于是徐尔觉连忙问道:“不知黎兄需要多少?”

    “那就要看徐兄你能送去多少了,徐兄你送多少我收多少,我不给你银子,就用玻璃这些东西和你换。”黎安明闻言笑了笑说道。

    等黎安明这次回去,他就要帮助黎文海进行土地改革了,到时候不但要把土地还军于民,同时还得大量开荒,黎安明估计到明年春种之时,耕地面积至少能翻番。

    遵义本来就是山地比较多,水田较少的局面,而红薯、土豆之类的就适合在山地种植。再说明年黎安明准备推广套种模式,红薯和玉米一起套种,这可是后世农村常用的一举多得的种植方法。

    “如果老师知道黎公子你的支持,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听了黎安明的回答,孙元化也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道。

    万历年间红薯由于福建巡抚金学曾的大力推广而在福建普及种植,在灾年活人无数,当地人称红薯为“金薯“以感谢金学曾.。

    徐尔觉这时则是眉头紧皱的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不过黎兄,番薯倒是产量很大,但是土豆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产量不是很高啊!”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这才想起,玉米和红薯在明末在东南沿海甚至内地都有一些种植,但土豆在明末开始种植了吗?好象历史专家的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土豆已经开始传入中国,有点则认为没有。

    黎安明曾经看过一篇论文,说土豆在明朝末年其实已经传入中国沿海,但是由于17世纪的土豆,没有经过基因改良,只能生长在与其原产地安第斯山脉气候类型相似的地方,别的地方即使种植土豆,产量也非常低,质量也不好。

    由于中国沿海的地势气候跟安第斯山脉相差太大,所以当时引进的土豆产量质量非常低,所以根本竞争不过本地农作物。中国大规模种植土豆是在清朝中后期,因为当时欧洲已经培育出了适应各种气候的土豆了。

    黎安明个人觉得这种说法很合理,因为17世纪欧洲人也没有大规模种植土豆的,就是因为土豆原产地安第斯山脉地势气候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欧洲大陆和中国沿海明显不适合这种原始土豆的种植.。

    但是,在当时的大明,还是有几个地方跟安第斯山脉的地势气候有些相象,适合种植原始土豆的。那就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的大凉山地区,这些地方属于低纬度和高海拔(云贵是高原,凉山是高山),只不过当时中国人在沿海种植土豆不成功后就以为在别的地方也不能种植,所以没有传到云贵高原和四川大凉山地区。

    不过现在嘛,黎安明来到了这个时代,总得改变点儿什么,既然历史已经证明云贵高原适合种植土豆的话,他就更加要大力的培育推广了,为即将到来的崇祯大旱做好准备。

    “徐兄,你可以告诉令祖父,就说云贵地区更适合培育土豆,相信你这么说后,他应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想到这儿,黎安明便笑着开口说道。

    孙元化闻言则是沉思了一会儿后突然说道:“可是就算是这样,推广还是很困难啊,我老师已经游说了十几年了,但目前的状况你也知道。”

    听到孙元化说的问题,黎安明则是摇头失笑道:“那你们知道为何明明有高产的粮食,却推广不开吗?”

第三十四章 粮食

    听到黎安明问的问题,徐尔觉和孙元化皆是茫然的摇了摇头,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道:“其实归根接底就是一个土地问题!”

    顿了顿,黎安明继续说道:“首先,相信你们都知道,现在的土地只是掌握在占人口少数的地主官僚手里。土地是什么?土地在他们手里的就是生银子的利器,而粮食就是土地生出来的银子。”

    “但是,当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越多,他们手里的地就约不值钱了。所以,各地的地主士绅才会想方设法的阻止高产作物的推广。”

    “其实关于番薯的推广,恩师还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越冬问题,恩师从推广番薯到现在,一直也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这也是恩师认为的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等黎安明说完,孙元化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黎安明闻言一愣,这尼玛是什么问题,他万万没想到,大牛人徐光启,居然被这么一个问题困惑多年。于是他便憋着一口气说道:“难道你们就不会挖个坑把它们藏起来吗?”

    “什么意思?”孙元化和徐尔觉闻言,皆是一脸懵逼的看着黎安明。

    黎安明见状有些无语的拍了拍额头,道:“难道你们就没有试过窖藏吗?”

    番薯是喜温植物,番薯的繁殖材料薯块、薯苗在冬天无法经受严寒。薯块的保存温度需要10~15℃,受冻过热都容易烂坏。所以南方的番薯栽培技术并不适用北方的栽培。

    不过就是现在黎安明不说,要不了多久徐光启也会发现窖藏这个方法。

    据记载,明末主张推广番薯的徐光启在崇祯年间提出“欲避冰冻,莫如窖藏”的方法,他的《农政全书》(崇祯十二年刻板付印)中还介绍了五、六种番薯藏种方法。但是合适的方法没有大规模普及,最终导致番薯在这道气温线前踌躇不前。

    听黎安明这么一说,孙元化率先反应了过来,顿时猛地拍了一巴掌,大喜道:“对啊,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竟然一直没有想到!”

    黎安明见状只是笑了笑,解决了越冬问题,黎安明相信,凭借着徐光启在河南练兵的两年,把番薯带过去推广开来应该不是问题。

    黎安明这么做倒不是要挽救大明,捧大明的臭脚什么的,他只是希望过几年能少饿死一点人而已。

    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黎安明觉得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

    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

    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实在很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哗变的屡见不鲜。

    难道明朝官员没脑子,故意开罪军人?不是。农军起义之初,总督杨鹤计划招抚,出粮赈济。农军一听政府有粮食补助,便偃旗息鼓,招抚受降,不闹事了。但陕北多少人,多少张嘴,政府赈济得过来?本来赈济就杯水车薪,再碰上克扣,“所救不及十一”。最后陕北义军卷土重来,席卷南北,也就天下大乱,不可收拾了。

    如果农军是普通农民,政府或许可以动用职业军人击败,但农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士兵,明军就打不赢了。原因很简单:同为职业军人,一边是有饭吃的官军,另一边是快饿死的叛军,你说谁的斗志强?而且,官军也闹粮荒,不少官军跟农民军打着打着,饿极了,也造反了。

    这个现象,人类史上叫做“马尔萨斯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最终导致人类大危机。而且他认为,这个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就算粮食暂时增长了,人口也会跟着增长,但粮食不可能永远增长,因为土地和产量必定有限。那怎么办?一种办法是节育,马尔萨斯赞成这办法,但在避孕药和避孕套之前的明朝,节育只能当作社会奇谈。另一种办法,马尔萨斯也说了,但不赞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杀戮,杀到最后,人死得差不多了,残存者又可以继续生活。

    很不幸,大明帝国只剩下这条路。

    饥荒引发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少了。这样便是恶性循环:越乱,越没人种粮食;越没人种粮食,越乱。据记载,义军狠,官军也狠,双方疯狂抢粮,叛乱席卷的四川,最后吃光了粮食,吃光了农民,最后部队内部互相残杀,吃自己人的肉,惨不忍睹。

    黎安明虽说不能去改变些什么,但是他一定回去极力的阻止一些惨剧的发生。

    三人接着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和黎安明约定改天再来商谈合作的事情后,徐尔觉和孙元化便一起告辞离开了福运来商馆。

    接着黎安明也没再多说什么,让黎荃下去休息后,他自己也转身躺下了。赶了近二十天的路,他早就已经撑不住了。作为一个在现代超过一公里就得坐车或者骑车的人,到了现在这个出门不是骑马坐船就是靠十一号私家车自行的年代,他还是很不适应。

    一夜无话,第二天黎安明起床的时候,却来了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人........

第三十五章 玻璃的利润

    “少爷,您起来了!”见黎安明起床,黎荃上前拱手行了一礼道。

    黎安明习惯性的喊了一声:“早!”

    “少爷,孙先生一大早就过来了,现在正在雅间等你!”黎荃自动过滤了黎安明的话,直接禀告道。

    “孙先生?”黎安明闻言先是一愣,接着便有些疑惑的嘀咕道:“孙元化,他这么早来干什么?昨晚不是很晚才回去吗?”

    黎安明明白黎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便摆了摆手说道:“罢了,去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来到雅间,见孙元化在那儿悠闲的品着茶,黎安明便知道他肯定没什么急事,于是便拱手致歉道:“孙先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赶了十几天的路,一觉睡过头了。”

    “无碍,是我来得太早了!”孙元化闻言笑着摆了摆手道,随后他不等黎安明开口,便直接说了来此的目的:“黎公子,您能不能把自生铳给我一把,您也知道,我恩师正在练兵,我准备送他一把让他仿制。”

    黎安明见状,无所谓的笑了笑,随即把自己身上的这把燧发短枪递给了他,道:“这有什么可不可以的,拿去就是!”

    反正这燧发枪只是他用来过度的火器,等这次回去,更先进的来复枪也就是线膛枪应该已经做出来并且开始打量生产了,这燧发枪正好可以给卫所军使用,总比他们的鸟枪要好得多。

    来复枪,或者说米尼式来复枪的制造技术却不难,黎安明只要把设计图画出来,大明做鸟铳的匠户完全可以仿制。

    燧发枪机的部件,找工匠按图制作然后组装就是了。唯一一个新东西,便是一个手工拉床。但这种拉床对精度要求不高,黎安明也只要设计图画出来,大明的铁匠就能造出来。

    再说了,就算把燧发枪送给孙元化,让他拿去给徐光启,朝廷也许会重视,但下面工部造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好枪才怪。

    “那多谢黎公子!”见状,孙元化连忙起身郑重的给黎安明行了一礼道:“您放心,此次回去,我一定给您招募一些枪炮匠给您送遵义去!”

    “那就有劳孙先生了!”黎安明闻言顿时喜笑颜开的道谢道。

    “那我就不打扰黎公子了,今天我就准备启程北上,最迟冬月,我会安排人给黎公子送一批枪炮匠来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孙元化便起身告辞了。

    .........

    等孙元化走后,黎荃便先安排了饭菜,在饭桌上,他给黎安明汇报道:“少爷,此次玻璃制品的销售很顺利,得银要比我们预计的多了七十余万两,主要是采用了少爷你说的那种唱卖方式,那五十面一人多高的更衣镜,最低的一面都卖到了七千三百多两银子,最高的一面则卖到了一万一千多两银子,平均下来每面的价值在九千两银子左右,比我们先前所定的五千两差不多翻了一番,光是这五十面镜子就得银四十七万余两!”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就是那七十面孩童般高大的,也平均卖到了六千余两银子,就这也得银四十五万余两;然后就是三百面那种人脸大小的,这种按少爷您的意思是定价三千五百两银子一面,老奴也就没有唱卖,所以直接就按这个价格出售了,得银一百零五万两;至于剩下的那五百余面梳妆镜,也是按市场价两千两银子出售的,得银一百余万两。”

    “至于那五百余件玻璃制品,老奴五百两银子一件的价格打包出售了,得银二十五万两银子;其他茶叶、蜂蜜等之类的也不过才得银六十余万两。另外就是与红毛番交易的那各五十面的两张大镜子,目前还没有出售。”

    黎安明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心里默默的算了算,此次一共得银三百八十多万两,这其中除了那六十余万两的杂项利润不怎么样外,其他的可都是沙子烧制的啊,这玻璃可真是暴利啊!

    有了这些钱,接下来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开始准备大干一场了。

    “粮食方面采购的怎么样?您也知道,前段时间土司叛乱,军民府的秋收影响很大,再加上天灾,接下来的一年百姓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想到遵义最近缺粮,黎安明便开口问道。

    黎荃闻言想了想回道:“回少爷,按您的要求,玻璃制品可以用粮食和各种矿产来换,所以此次除了三百万两现银外,其余的八十余万两银子老奴已经全部换成了粮食和各种矿石,在您来广州的这段时间,老奴已经安排人起运回去了。已经起运的粮食,老奴估计可保遵义军民府上下两年无饥荒问题。”

    黎安明记得,在这个时候,普通大米的价格应该是一两银子两石,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七十七斤左右,而现在又是秋收的时候,粮食应该更加便宜。保守估计,此次黎荃换购的粮食应该在几十上百万石,确实够遵义府吃两年无虞。

    “另外就是少爷您安排的造船事宜,老奴也已安排妥当,现在那些官营的造船厂也不景气,所以对于我们下的订单很是热情。这次老奴分别找人在南直隶的龙江船厂、福州的五虎船厂、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以及江苏淮安的临清船厂四个船厂下了订单,其中东莞船厂因为有熟人的关系,所以在那里下了两艘的订单,各船厂保证能在年前交付给我们。加上老奴按少爷您的要求又买了十余条海船,所以此次花费共计一百万两上下,不过目前在造的那五艘船只交了定金。”见黎安明没意见,黎荃又接着说道。

    听完黎荃说的话,黎安明顿时感到有些肉疼,找其他船厂造船花费实在是太大了,刚刚还在感慨银子够多的,下一秒就花费了近一百余万两,这银子真不值钱啊!看来必须得再增加几条来钱的路子了,不然光靠玻璃是远远不够的。

    黎安明正在考虑怎么样再增加来钱路子时,就听黎荃忽然说道:“不过少爷,现在咱们船是有了,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三十六章 琐事一堆

    “什么问题?”黎安明闻言夹了一口菜随口问道。

    “回少爷,按照您的要求,现在我们船员不够啊,而会跑海的就只有两艘大福船上加起来不到两百人。”黎荃回道。

    “那就招啊,有银子还怕招不到人吗?”听了黎荃的话,黎安明想也不想的就说道。

    听到黎安明的回话,黎荃连忙四下看了看,小声的说道:“可是少爷,您造的那是战船,不是商船啊,船员不一样!”

    “握草!差点儿忘了!”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顿时斯巴达了,于是仔细的考虑了一会儿道:“我们不是准备买个岛吗。先招人,然后去岛上训练,现在到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呢,就去沿海招募,招那些会水的,三个月时间怎么都够用了。”

    “岛的事情前几天已经谈妥了!”说着,黎荃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张开后指了指舟山群岛的位置接着说道:“少爷您看,这两个岛他们都愿意出售给我们,其中大的这个是大衢山岛,大小有八万八千多亩的样子,岛上有渔民五百余户,不到两千人;小一些的这个叫嵊泗岛,有三万一千多亩大小,岛上渔民较少,不到三百户,两个岛都适合建海港。本来他们是想把岱山岛出售给我们的,不过老奴想到那里离定海卫太近了,不方便少爷您的行事,故而留下了另外两个给少爷定夺。”

    黎安明怎么可能不知道舟山群岛,他不但知道,还去那些岛上游玩过。大明朝沿海和后世截然相反,荒凉得很,舟山是个海防要塞,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隶昌国卫,洪武二十五年改隶定海卫。

    舟山太大了,是中国第四大岛,有大明两个千户所在屯守,没有县治,是一个军事区,黎安明目前实力不够,没有由头下手,只能以后慢慢来。

    “那就大衢山岛吧,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为了以绝后患,这些银子不要省!”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后,黎安明才说道。

    黎安明记得后世衢山岛有盐田3平方千米,为“岱盐”主要产地之一,如果他买下了这个岛,也可以晒海盐,这也算是来银子的一条路吧!

    他还记得衢山岛周围水域最深41米,最浅2米,平均水深10米,可利用岸线30余公里,拥有3个深水良港。这样一看,这里就算是最优选择了。

    “少爷放心,这些岛屿属于定海卫,只要买通定海卫的官员,上面的官员就由定海卫的人去打理了。”黎荃闻言连忙应道。

    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多都很贪,只要有银子,他们基本没什么不敢卖的。“行吧,你自己去负责处理就好。”

    “对了,红薯和包谷采买得怎么样?”黎安明忽然想到此行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采买种子,于是便开口问道。

    黎荃闻言想了想回道:“回少爷,红薯老奴在福建已经买了三十万余斤,包谷差不多十万余斤的样子,您看还要再买吗?至于洋芋,也就是少爷您说的土豆,种的人不多,所以老奴到目前为止也才买到不到三万斤的种子。”

    “够了够了,这些东西再经过我们自己一年的培育的话,完全够整个军民府栽种的了,再说我还让徐尔觉在帮我采购。就这些先找船运回去吧,等我回去再教大家种植方法。”黎安明闻言连忙摆了摆手说道。

    “好的少爷,老奴一会儿就去安排。”黎荃应道。

    黎安明想了想此行的目的,看看还有什么事没有办理的,想到遵义紧缺的匠人问题,于是他便问道:“匠人方面有开始招募吗?”

    “回少爷,在经过应天府的时候,老奴已经安排人去那里悄悄招募了,前两天老奴收到消息,那边已经招到了一百余户,老奴已经安排他们先行送回军民府去了。”黎荃闻言连忙回道。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而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手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这样,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了,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

    明代匠户是世袭身份,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但是到了明末,匠户制度土崩瓦解,匠户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免于服役。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住坐匠则须月出银一钱。

    付了银子,匠户就是自由的,可以任意雇佣。更有甚者,还可以直接从官员手里花银子购买匠户。当然,有的匠户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逃难了,像长江、黄河两岸的纤夫中就有一些是匠户。

    明末火器制度败坏,鸟铳无人敢用的原因,主要是这年头官员克扣材料,这枪管用料不足,在四倍火药的检验下肯定有裂纹。但没办法,材料不足!便是不合格的鸟铳,也交上去了。这一步关键的检验这些年都没人做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官府做火器官府克扣甚至不给工钱,匠户们为了养家糊口接其他有钱赚的活计,也只能草草完工,敷衍了事。

    所以这才导致了明末大多数火器没人敢用的原因,说到这个,黎安明就想起上次他遇袭击毙那贼首时,用的好像就是卫所兵的火器,也亏得没炸膛。当时他没想那么多,等事后他才想起,就算现在想起来,他都不由得一阵冷汗。

    明末的官员腐败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武器其质量可想而知,也不怪大明朝的军队在辽东遇到鞑子一触即溃。就连西南的叛乱也是,要不是明朝在后期占了人数上的优势,说不定西南就被割据出去了呢!

    “还不够,再继续招吧,各种匠人都可以招收,另外就是快马加鞭的写封信回去,等运粮食的船回来的时候带几船水泥出来,我们要在大衢山岛上修建码头,没水泥可不行。”黎安明想了想吩咐道。

    “是,少爷!”黎荃拱手应道。

    黎安明再仔细的想了想,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没其他的事需要特别处理了,那就只剩下一件无关紧要的事,那就是与洋人交易。想到这儿,黎安明再次开口问道:“荃叔,我们平时和洋人接触是谁负责的?”

第三十七章 夫妻雨聊

    “回少爷,是这福运来商馆的掌柜,何源,原本是夫人的管家,因为他有经商经验,所以老爷把他派来这边负责与洋人交接。”黎荃闻言直接回道。

    “行,我知道了,一会儿您帮我把他叫来,然后您就忙您的吧!”黎安明点了点头说道。

    “是,少爷!”黎荃拱手行了一礼道,然后转身便退了出去。

    就在黎安明和黎荃说话的时候,遵义军民府,黎府。

    与广州的艳阳高照不同,遵义今天却是大雨瓢泼,电闪雷鸣,黎文海独自站在窗前,抬头看着这混合着电闪雷鸣的暴雨,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时的叹一口气。

    “老爷,这打雷下雨有什么好看的?”黎安明的母亲黎程氏远远的观察了好一会儿,才轻脚轻手的走过来,一边整理着黎文海的衣服一边问道。

    黎安明闻言低头看了一眼黎程氏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夫人,安明上次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出事的吧?”

    听到黎文海的话,黎程氏也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外面的雷雨道:“是啊,那时正月间的雷阵雨,百年难遇的怪天气。怎么?触景生情了?”

    “夫人说哪里去了,只是遇着这样的日子想起了而已。”黎文海闻言勉强笑了笑道。

    黎程氏见状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道:“那你在这儿发什么神经呢!”

    “你有没有发现,安明自从醒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黎文海顺手把黎程氏抱在怀里,问道。

    “什么变了一个人,再怎么变他还不是我们的儿子!”黎程氏有些羞涩的挣扎了一下,见没挣扎过黎文海后才说道。说是这么说,不过她还是一脸沉重的说道:“这大概就是慧明大师说的祸福相依吧!你说安明被雷劈是祸吧,但它又改变了他以前惫懒的性子,你说它是福吧,却又把他彻底的换了一个性格,也不知是福是祸!”

    “唉,最近他做的事,我已经不大看得懂了!”黎文海闻言再次深深的叹一口气道。

    “最近怎么了?你不是在平叛吗?”黎程氏闻言好奇的抬头问道。

    黎文海闻言苦笑着说道:“刚刚收到黎荃的消息,过两天有七十万余担的稻谷送来,让我们安排好粮仓。不但如此,随行的还有一百余户枪炮匠,也让我安排到工坊区去。对了,工坊区你去看过吧?那里犹然已经成为一座新城了。”

    “工坊区我还没去看过,不过听小雅小妹说,那里挺忙碌的。不过这样不是很好吗?这西南眼见着就要乱下去了,我还听说永宁奢氏和水西的安氏已经在私下厉兵秣马了,朝廷在辽东已经忙不过来了,如果再加上西南的话,这天下还有安宁的日子吗?”黎程氏说道。

    “可你恐怕还不知道吧,安明他已经准备去占领海外的一个大岛了,这次他去广州,就是为后面他的南下做准备。”黎文海再次苦笑一声说道。

    “这又怎么了?”黎程氏闻言有些疑惑的问道。

    “我发现,他的野心恐怕不止于此啊!”黎文海有些忧心的说道。

    “你是说........”听到黎文海的话,黎程氏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抬手指了指北边说道。“老爷您想多了吧,我看安明也就是勤奋了一点而已嘛!”

    “唉,我也希望吧,我昨天回来的时候去他练兵的地方看了看,虽然才练两个月不到,但我发现他们已经不比卫所军差了,如果真正打起来的话,恐怕威远卫这一万多卫所军,可能还不是他那三千新兵的对手。还有他所定的军规,如果真那样执行下去,恐怕这大明所有的穷苦百姓都会被他笼络的。”黎文海见状再次深深的叹息道。

    “老爷,如果安明真那样,您不会还要派兵去打他吧?”黎程氏闻言大惊失色的问道。

    黎文海见状有些宠溺的抱紧了她,道:“怎么会?为夫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听了黎文海的话,黎程氏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即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老爷,为人父母的,不就是得为了儿孙后辈的福气吗?如果,我是说如果安明真有那个心,妾身也还骑得了马,提得动刀,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到黎程氏的豪言壮语,黎文海也像突然想通什么似的,长出了一口气,道:“是为父着相了,如今的朝廷党争不断,贪腐成行,各地也是反叛不断,已经有亡国的迹象了。”

    顿了顿,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如果安明真有那个心,大不了为夫就去为他趟开一条血路!你说得对,没什么大不了的。”

    见黎文海想通,黎程氏顿时放松的笑了笑,随即转移话题说道:“对了,这腊月间安明他就十七了,也给给他娶个亲了,你那边没什么变化吧?”

    “没有,就是秦仪家的大姑娘,这不是以前就说好的吗?”黎文海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黎程氏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姑娘不错,能文能武的,确实适合我们家这个氛围!”

    听了她的话,黎文海顿时满头黑线,什么叫适合我们家的氛围,我们家怎么了?

    好似看出了黎文海的异状,黎程氏笑了笑说道:“做我们家的女人,必须得骑得了马,提的动刀才行。你看妾身我不就是那样的吗?你再看看你两个女儿,小雅就不用说了,整天咋咋咧咧,舞枪弄棒的,哪儿像个女孩儿的样子。还有小妹,别看她文文弱弱的,动起刀枪来一般也不是她的对手。”

    “对了,安军他什么时候回来?总得先让他把亲成了吧,他这一混就快二十了。”说到黎安明,黎程氏忽然想到还在辽东的黎安军,于是便问道。

    黎文海闻言想了想说道:“他今年过年会回来,成亲的话就选在正月吧,唉,辽东现在也不太平!”

    “您定好时间吧,妾身过两天去和我嫂子说说。”黎程氏点了点头道。

    “老爷,夫人,有客人到了!”正当二人怀抱在一起讨论黎安军的成婚日子时,青竹跑进来一脸脸红的禀告道。

    听到声音,黎文海和黎程氏纷纷一惊,顿时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齐声道:“我知道了!”

    。。。。。。

    (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八章 红夷大炮

    广州,黎文海夫妇的对话黎安明当然不知道,此时他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位福运来掌柜。

    “咳咳,二少爷,您唤老奴来是有何吩咐?”也许是被黎安明盯得久了,何源装着咳嗽了两声才问道。

    黎安明见状顿时有些尴尬的一笑,道:“何伯能联系上濠镜澳的红夷人?”

    对于称呼这一点,黎安明到现在还是没搞懂,明明黎荃和何源都要比黎文海大,黎安明及黎家下人对他们的称呼上却是一个称荃叔,一个称何伯。

    “回少爷,老奴主要做的就是与红夷人的贸易,如果少爷需要,老奴随时可以派人去联系。”何源闻言拱手回道。

    “那如果我去购买红夷大炮的话,他们会卖吗?”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舰用长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在引进该类火炮后不久,明朝就仿制成功。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国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据考证,第一批大规模的红夷大炮输入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红夷大炮原型是英国的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虽然不知道黎安明为什么要购炮,但何源稍加思考后便回道:“回少爷,可以的,红夷人在濠镜澳有一个炮厂,只要有银子,或者瓷器、茶叶等之类的,他们是可以售卖的。”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才想起,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了铸炮厂,由卜加劳亲任经理。

    卜加劳铸炮厂,澳门最早由葡人经营的制造厂。葡萄牙人在澳门留居后,为了安全防卫,陆续在澳门各险要点建筑炮台,扩大对火炮一类武器的需求。到了此时,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敎堂的铜钟等。

    黎安明记得历史上后来明朝政府获悉后,曾多次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1624年(明天启四年)购买4门,1629年(明崇祯二年)购买10门,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北京城门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当然私下购炮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的海禁已经等同废弛了,各个海贸船队的身后,总会有一些官员的影子,有的官员甚至直接参与了海贸。而海贸是很危险的,海盗、倭寇横行,这就需要武装自己,所以卜加劳铸炮厂的生意就来了。

    而对于红夷大炮的运用,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文科生,黎安明倒是勉强记得几个时间,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据史料记载,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黄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乌真超哈),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炮兵。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次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壮烈成仁,扬州被屠。

    以上便是黎安明知道的红夷大炮在明末时期的运用了,而遵义军民府的那五门,便是三年前和红夷人交换而来。不过因为其太笨重,导致军民府的驻军都不喜欢用它,把它们一直扔在了库房里。黎安明上次去看的时候,已经有些生锈了。

    因为缺少炮匠,黎安明设计的炮到现在也还没有进展,没办法,他只得先购买一些红夷大炮来先用着。

    “少爷,少爷?”黎安明在思考着事,一时倒把何源给忘了,直到他喊了几声后黎安明才反应过来。

    他连忙笑道:“哦,不好意思何伯,刚才想事情想入迷了,一时没注意。”

    “少爷,那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去濠镜澳?”何源也没在意,转而问道。

    黎安明闻言大概算了一下,道:“你先准备好,等这里的事忙完,差不多三天后,咱们就启程,对了,荃叔那边已经把要和红夷人交易的东西交接给你了吧?”

    “已经交接了,除了一百面玻璃镜子外,还有两百多担茶叶、一百三十余匹蜀锦,以及三十箱瓷器,目前这些货物全在码头仓库里,随时可以起运。”听到黎安明的问话,何源稍稍想了一会儿后便回道。

    “那就好,你可以先和他们联系,省得到时麻烦。”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对了,近来的海贸生意怎么样?”

    。。。。。。。

    (求推荐、求收藏!ps:国庆假期期间,虽然每天还是两更,但更新时间将不再固定!祝各位国庆节玩得开心!)

第三十九章 濠镜澳

    “回少爷,近来海寇越发猖獗,导致我们对日贸易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现在跑一趟日本几乎不赚什么银子了。除此之外,就只剩和红夷人这边的贸易能保持住,不过随着近来做海贸的越来越多,生意也多少受到了点影响。”何源闻言有些沉重的说道。

    说是海贸,其实说白了就是走私而已,只不过像黎安明家的这种,是属于官家走私而已。

    赚不到银子黎安明也能理解,毕竟他们先前的所作所为就如同后世的倒爷一样,只是作为中间商赚差价而已,如今海寇横行,走私的也越来越多,生意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再说了,赚的银子还得好几家分,分到自家的又能有多少?现在也就倒卖到濠镜澳多少能赚些银子而已。

    黎安明右手敲打着桌面思考了好一会儿后,才对何源说道:“何伯,我们家的海贸您看能不能暂时先停了?您也知道,近来军民府那边也不太平,如果我估计得没错的话,接下来的几年那边也不会太平。而这里的生意,还没我们卖一次玻璃赚的银子多,有些浪费人力了。”

    “回少爷,前几天看到黎荃他们拍卖那玻璃镜子后,老奴也是这么想的,与其在这里拖着,不如趁早结束的好。而就在上个月,除了程家外,另外几家已经有了出售海船的想法了。”听到黎安明的话,何源颇有些松了一口气的回道。

    “他们那两艘船我们可以买下来,虽然我们暂时不做远洋贸易了,但是何伯您可能还不知道,我准备在浙江外海购买一个岛屿,目前荃叔那边在负责,等买下来后,我准备让您去帮我经营那里,您看怎么样?”黎安明闻言没多加思考便说道。

    何源闻言倒是没怎么激动,毕竟先前他从黎荃的种种迹象中已经猜到了一点点,不过想到自己经营了三年多的商馆,于是便问道:“少爷,那这福运来呢?”

    黎安明本打算直接关掉算了,不过一想到以后可能需要用到,于是便说道:“留着吧,你安排几个人留在这里就是了。”

    “少爷,犬子已经跟老奴行商快五年了,对这里也颇为熟悉...........”

    “就他了,你看着安排吧!”不等何源说完,黎安明便直接拍板道。他一向喜欢用熟悉的人,这样只是忠诚方面可以得到保证。

    “是,老奴多谢二少爷!”何源闻言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郑重的拱手朝黎安明行了一礼道。

    黎安明见状,不得不感慨:唉,为了孩子,这些为人父母的,真是操碎了心啊!

    接下来的两天,黎安明花高价在广州城里挖了六个眼镜师傅,这六人的手艺都算是顶尖的了,并且这六人中有五人是孤身一人,另一人也只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这也大大减少了黎安明安排他们回遵义的负担。至此,他此次的广州之行,算是告一段落了。

    ...........

    三天后,黎安明留下何源的儿子何耀和几个伙计留守福运来商馆,其余的人一起被他撤离了广州。除了黎安明带着前往濠镜澳的三艘船外,其他人则由黎荃带着先行前往宁波。

    站在行往濠镜澳的福船上,黎安明对于即将到达的大明特区想了很多。

    大约在16世纪前期,当地渔民为求出海平安归来,修建了供奉海神、天妃的“天妃庙”,当地人称之为“妈阁庙”,葡文“澳门”(MACAU)的音译,即源於“妈阁”。

    当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澳门因为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得名濠镜澳的时候,明代以写《牡丹亭》著称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广东。次年他特地绕道来到澳门游览,把他对澳门的新奇印象写进题为《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后来他还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译官)写进传奇《牡丹亭》。这个生者可以死,亦可复生的故事就这样和澳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为了澳门传奇的最确切注脚。但太多的人把这里误当作是销金窟,生生死死就变得有点苍茫的江湖味道,红的眼睛和欲望,一副拉开架势就要干几招的味道。

    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船队闯入澳门及附近海域并引发了“屯门之战”,但被中国守军击退。1535年(明朝嘉靖14年),明政府将市帕提举司(贸易管理机关)移至澳门,允许葡人和其他外国商船在澳门附近海上进行贸易。1553年明海道副使汪柏接受葡商人贿银500两,批准葡萄牙人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的上岸要求,从此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居住,而贪官收取贿银达19年之久,1572年,葡商人送贿银时,因有其他明朝其他官员在场,贪官谎称为地租银,要求加15两火耗银,把私贿变成公租。葡人便在澳门的聚居村,构城筑墙,扩大居住地区,并在租居地实行葡式政治法律制度,与此同时,明朝以及之后的清朝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对葡人实行有效管治,收取税赋,一直到延续近300年。

    可以说,这三百年葡萄牙人算是安分守几的了,不过一切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变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乘清政府战败之机,向清朝提出领土要求,未果,便武装进犯。1849年葡军袭击澳门海关行台,捣毁香山县丞衙门,驱逐清朝官兵,拒交地租,占领澳门半岛,1851年侵占口仔岛,1864年再占路环岛,逐步占领了整个澳门。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新条约没有提及澳门问题,葡萄牙占领澳门的现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而这一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得以改变。

    “少爷,前方就是濠镜澳了!”今天运气好,顺风而下,才半天多的工夫,就已经到了濠镜澳海域了。

第四十章 万奴行

    临近澳门西湾,可以遥见一座炮台,此时,一艘葡萄牙小艇近前询问。

    威姆斯今年三十余岁,乃是驻澳门海军的一名水手长,他已经是澳门老土著了,自从十年前作为商船水手到达澳门后,因为澳门议事会海事委招募海军,于是他便留了下来,至今已是在澳门娶妻生子,葡萄牙老家科英布拉的父母兄弟已是模糊的记忆了。

    这两年到澳门进货的商船大增,威姆斯小小的发了一笔,今日是他带领八名水手乘小艇巡视,远远的望着三艘大福船靠近,威姆斯顿时满面笑容的仿佛看到一些金银向自己飞来,大明海商许多是走私商,许多枪炮犯禁物品的买卖须避开大明官府,像威姆斯这般粗识明语的葡萄牙人那是必不可少的牙人,收入颇丰。

    黎安明饶有兴趣的看着小艇靠了过来,看到了几百年前的西方人,这也是一景啊。

    “你们已到澳门海域,停船接受检查。”刚一靠近大福船,威姆斯便用半生不熟的汉话喊道。

    黎安明看着两名士兵爬上船头,只见两人头戴带沿的小圆铁盔,上身穿收腰蓝色上装,胸前带有大片褶皱,斜背着一把带鞘弯刀,下身着肥大的收膝灯笼裤,膝盖下是黑色长袜,黑色皮鞋。看着这身打扮,黎安明颇有些和历史书上的人物对话的感觉。

    “明人,我们要检查你们的船舱,是否有违禁物品。”威姆斯上来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

    黎安明见状好笑的招了招手,何源熟练的递上一个布袋,威姆斯用手一掂量,嗯,颇为沉重,几十两银子是有了,不错嘛,大土豪啊。

    威姆斯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对他身后的那个士兵说道:““咳咳,嗯,约翰,船上空荡荡的,没有什么物件。”

    那个叫约翰的士兵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明人,福船随我等身后入港,不要进入葡萄牙王国海军锚地。”威姆斯见状才转过头来傲慢的吩咐了一下刚来的大明土包子。

    黎安明看着两人下船回到小艇,望着远处的澳门,只有一个印象,租界,嗯,确切的说是租界的雏形,毕竟这里还有大明的衙门,不过也只能管管明人的小事,整个澳门的军政大事都由葡萄牙人控制了。

    “少爷,小的真想给他一枪!”等威姆斯两人下船后,黎江才有些忿忿不平的说道。

    黎安明见状,无声的笑了笑,道:“不用担心,先喂他们几年,等将来我们有实力后,再来把他们丢在海里喂鱼去!你记住了,没有实力的冲动,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随着前方的小艇,黎安明的三艘船队依次进港,他大致的看了一下,港中的商船不多,只有不足十艘,有福船,有广船,也依稀看到最北港湾里三艘葡萄牙战船,三桅软帆。由于停在港口,主帆、斜帆都已收起,几艘船相对于盖伦船来讲不是很大,不过相比于福船和广船来讲可是不小了,黎安明眼馋的眺望了许久方罢。不过想到自己明年就会有五艘盖伦船在手,他也就没那么眼馋了。

    待船停稳后,黎安明留下黎江看船,他则带着何源和十个家丁鱼贯下船。

    黎安明等人下船的第一时间,码头上各色人等围拢过来,吓得下船的十个家丁连忙把黎安明给围了起来。不过好在何源对这里很了解,连忙给黎安明解释了一下。

    葡萄牙人,明人都有,各个口音不同,不过不是扛活的苦力,就是对缝的牙人,毕竟许多海商带来的货物卸下,采购的地点、价格都与这些人相关,年根下海商不多,都想揽个活计好过年,他们能够将商人们所需的物件提供出来,甚至让你对于价钱也有个数,还可以雇佣他们游历澳门,总之你只要付银子,他们就能帮着你忙活。

    反正是货品不多,就由熟悉这里的何源上前与几个牙人搭讪,黎安明等人则在一旁旁观,只见衣冠齐整的多是葡萄牙人,大明人大多是扛活的苦力,各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而葡萄牙牙人则是面带傲色,昂首四顾,一副当家做主的模样,嫣然是脚下这块土地主人的气派。

    黎安明不由得撇撇嘴,十七世纪初啊,澳门就是洋人是上等人,明人是二等奴了,行政、财税、驻军、司法表面上还在大明的香山县令手中,实际上都是葡萄牙人说了算,而作为主人的大明王朝就是一年收个些许地租,一两万两商税的牌位了。啧,澳门半岛年租金两万两银子,真是让人无语啊,真心的便宜!

    不说和远的地界比,就同日本长崎比,德川幕府自设长崎通商,大明、尼德兰人、弗朗机人等来了只有购买商铺经营的权利,行政、财税、司法、驻军都由德川家任命的长期奉行所主持,愚昧的中央帝国许是地大物博,些许土亩自是不放在心上,倭国土地珍稀,一寸田亩都是十分珍惜。

    黎安明见状便无心再在码头呆下去,带领众人走出码头,沿街向着北方走去,街两旁大多是西式建筑,统一的圆拱形的门窗,出入者泰半是葡萄牙人,大多是黑色须发,褐色的眼睛,男女衣着与明人相比,较为紧身,色彩也明快得多。他身边的一众家丁都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看到葡萄牙女人皮肤白皙,束腰隆胸的装束,几乎把眼珠子瞪出来,猪哥样尽显。

    葡萄牙女人毕竟不同大明女人,有的回瞪过来,引得一众猪哥笑闹不止,有的则是抛个媚眼,让一众人等立马丢了魂,总之让这帮大明土包子笑料百出。

    黎安明在现代阅历还算深厚,虽说没结婚,不过,倒是经历过几位女友,深知好女人是可遇不可求,好皮囊好找,内在美难求,对于一众家丁的模样只是一笑置之。

    不多时,何源也安排好后面的事后追了上来,对黎安明说道:“少爷,如果您要购买红夷大炮的话,咱们得去万奴行!”

    “万奴行,那是什么地方?听着怪渗人的!”黎安明还没开口,倒是一旁的一个家丁说出了他准备说的话。

    。。。。。。

    (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十一章 飚风

    “回少爷,老奴刚才已经打探清楚了,这卜加劳铸炮厂号称“世界最好的铸炮厂”,主营铜制和铁制的火炮,兼营炮弹和火药,甚至还给教堂铸造铜钟。铸炮用的铜料大多数来自于日本,铁料、硫磺等通过就地取材解决。铜炮由葡萄牙人亲自制造,铁炮由大明人代工。”

    “而为了贩卖他们的火炮,卜加劳的儿子万奴·卜加劳在内港河边新街附近的麻雀仔街,开设了“万奴行”,专门从事火炮交易。”

    “行吧,我们就去那儿!”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这点他还真不知道。

    不过黎安明从一些相关史料上了解到的是,卜加劳铸造的火炮性能优异,威力惊人,不止当时的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纷纷采购,英、法等欧洲国家也时常光顾。英法半岛战争中,名将威灵顿手下的炮队中,就有卜加劳炮的身影。

    明末清初,不断有传教士来到明朝,在各地宣扬宗教,除此以外,他们还带来了先进的火器技术。当时,明朝外有边患,内有民变,多造炮、操好炮,是明军的现实需求。在历史变革之际,一方有传教的意愿,另一方面有军备的需要,双方一拍即合,西器东渐缓缓拉开了序幕。

    有了频繁往来的军购,明朝将澳门作为一个特区,默许了葡萄牙人的存在。精明的葡萄牙人显现出生意人的本色,一边向明朝缴纳税金二万两,地税五百两。另一边贿赂广东的地方官,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甚至还出动战舰帮助明军镇压叛军。

    这时何源忽然又说道:“对了,少爷,已经有好几个红夷商人向我们的玻璃镜出价了........”

    “暂时不用管他们,先把正事办完再说!”还没等他说完,黎安明便直接打断道。

    何源闻言抬头看了看天色,有些为难的说道:“少爷,此时天已经快黑了,那里此时应该不会有人在了......”

    “对啊,这一着急倒是忘了时间了,罢了,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吃完就回船上去休息,明天咱们再去!”听到何耀的提醒,黎安明顿时有些无语的拍了拍额头,连忙说道。

    说着,黎安明丢了一锭给身旁的一个家丁,道:“留下两个人,其他的自己去玩吧,别忘了给船上的弟兄们带点吃的去!”

    “谢少爷!”接到银子的家丁顿时喜笑颜开的回了一句。

    等他们离开后,何源才说道:“少爷,老奴知道这里的一家酒楼饭菜还不错,要不咱们去尝尝?”

    “那就走着!”说实话,黎安明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还没正儿八经的去酒楼吃过饭呢!听何源这么一说,顿时就动心了。

    “好勒,少爷,这边请!”何源闻言一喜,连忙带着黎安明去往澳门一个有名的酒楼和聚园,刚一入门,一个伙计上前迎客。

    “几位爷,楼里请,不知还有几位?”伙计笑容满面的问道。

    “就这四位,给我们找个靠窗的位置,我说,把你们拿手的好菜先给本少爷三冷三热上六道,最好的酒上两壶。”黎安明摇头晃脑摆出一副二世祖的蠢样,就差在脸上写着咱不差钱。

    “几位里边请,本店。。。。”伙计还是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报着菜名。

    大厅里已有几桌酒席了,黎安明直接到了一个靠窗的空桌坐定,袍袖一展,不耐烦的喝道:“先挑最贵的上六个,休要罗嗦。”一副我有钱,你宰我啊的样子。

    伙计见状心中偷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好嘞,几位爷擎好吧。”伙计忙到后厨报菜。

    何源三人则是一路憋着笑,忍得很是难受,黎安明见状,顿时轻笑一声道:“想笑就笑吧!少爷我好不容易出来放纵一回,你们还不得让我表演表演啊!”

    说完,黎安明便不再理会他们了,而是仔细听着前后两桌客人的谈笑之声,须臾,他便听到一桌也是外地海商,到这里交接完瓷器/生丝,吃过饭就打算连夜返还。而临近的一桌的几个则是当地的大明商人,平时多有联络,这时他们谈论的各种货物的情况。

    其中一个中年胖子喝的面红耳赤,另两个瘦高个喝的二麻二麻的,胖子喋喋不休的说着,说这两天可能会有飚风,不适合出海云云。

    听到飚风两个字,黎安明顿时心中一动,飚风,就是现代的台风。他记得,这次的飚风可是很猛的,直接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军舰给干沉了。

    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了解到明末装备的红夷大炮中,有一部分是英国的舰载炮。据历史记载,约1620年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战舰,突遇台风,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1625年,有渔民捕鱼时,捞到了炮弹。时任广州府推官的邓士亮正在阳江巡视海防,获知消息后,立即组织打捞船,装备绞车和滑轮,雇佣精通水性的民夫,在附近海域打捞出18磅舰炮三十六门,其中的二十二门包邮北京。抵京后,有十一门炮又奔赴宁远,击退了后金的围攻。

    果然,接着黎安明便听到其中一个瘦高个说道:“切,不是可能,是一定会有飚风,你们还不知道吧,我收到一个小道消息,东印度公司你们应该知道吧,昨天就在广海卫的外海,他们的一艘军舰被飚风吹沉了。”

    “什么?军舰都被吹沉了?是不是真的啊?”另一个瘦高个闻言有些不信的问道。

    “怎么不是真的?”先前那个瘦高个还没说话,那胖子倒是接话道:“当时是一船渔民亲眼看见的,后来那些渔民也遭难了,只有一个渔民幸存了下来,昨晚被路过的商船给救了,这消息恐怕就是那些商人传出来的。”

    “少爷,看来我们得在这里待几天了!”他们的对话显然也被何源听到了,他不由得苦笑着对黎安明说道。

    黎安明闻言笑着摆了摆手,道:“没事,等风停了,咱们去那里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哦!”

    “咦!他怎么会在这里?”正说着话,黎安明忽然瞥了一眼窗外,没想到竟然看到了一个熟人!

    。。。。。。。

    (求收藏、求推荐票!本周尽量每天三更!)

第四十二章 巧遇

    “少爷说的是谁?”听到黎安明的话,何源也向窗外看去,不过没见着就是了。

    “对面的茶摊上,有一桌那五个人中,孙元化!”黎安明指了指说道。说着,他便吩咐其中一个家丁道:“你去把他们请进来!”

    “是,少爷!”那家丁闻言连忙起身应道。

    等那家丁出去后,何源才问道:“少爷,您请他们来干嘛?”

    “如果本少爷没猜错的话,他们几人应该也是来购买红衣大炮的,反正无事,就请来聊聊呗!”黎安明笑了笑说道。

    黎安明记得历史上,是在明天才会由徐光启委托李之藻等人,派张焘、孙学诗等人,以天主教徒为掩护,前往澳门,辗转购得四门火炮。

    不过此时孙元化等人来此倒也说得过去,黎安明记得他们第一次购炮的经历很曲折,如果没意外的话,等买到红夷大炮送到徐光启那里的话,恐怕也得是明年了。

    “那少爷需要换一个雅间吗?”何源闻言站起身来问道。

    “那就换一个吧!”黎安明一想也是,索性就找一个清静点的雅间也好。

    .........

    “唉,看来今天是没法见到卜加劳先生了!”孙元化喝了一口茶后叹息着说道。

    他旁边那人见状,倒是不慌不忙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才慢慢悠悠的说道:“初阳兄,别着急,慢慢来嘛!”

    孙元化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就见一个年轻小伙子径直朝自己走了过来,不等他开口,那人便朝他抱拳行了一礼道:“孙先生,我家少爷有请!”

    “敢问你家少爷是?”孙元化还没开口,他旁边那人便疑惑的问道。

    来人闻言先是朝他拱手行了一礼,接着对孙元化说道:“我家少爷说,几天前与孙先生在广州城相谈甚欢,他已备下酒菜,请几位先生上楼一叙!”说着,他转身朝酒楼的方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听了他的话,孙元化不由得苦笑道:“看来黎公子很是潇洒啊,这才几天不见就跑到这濠镜澳来了,罢了,正好我等还没有用饭,就劳烦你前方带路了!”

    来人点了点头,再次拱手行了一礼后便转身在前方带路朝酒楼走去。

    “初阳兄,你的故友?”走向酒楼的路上,其中一人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孙元化闻言笑了笑:“黎公子是遵义军民府威远卫指挥使黎文海黎大人的二公子,是尔觉的朋友,在下也只是和他见过两面而已,他对火器的理解不在我们恩师之下。”

    “那他来这濠镜澳做什么?莫非也是打着购炮的主意?”那人闻言顿时有些奇怪的问道。

    “估计也有购炮的意思在里面,不过据在下估计,他应该是来挖炮手的成分比较多。”孙元化闻言笑着回道。

    到了酒楼,就见何源迎上来说道:“孙先生,几位先生,我家少爷已经在楼上雅间备好酒席了,请跟我来!”

    “孙先生,真巧啊,又见面了!”见到孙元化,黎安明顿时笑呵呵的拱手说道。

    孙元化见状也是拱手笑道:“是啊黎公子,是挺巧的!”

    随即他便转身对另外四人介绍道:“各位,我来给你们引见一下,这位就是威远卫指挥使黎大人的二公子,黎安明,对火炮的了解远在你我之上。”

    “来,孙先生,还有各位先生,来,都请坐,咱们边吃边聊!”黎安明连忙招呼道。

    等众人坐下后,孙元化又给黎安明介绍道:“黎公子,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说着他指了指他旁边的一位同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李之藻李大人的弟子张焘。”

    “见过张大人!”黎安明一听黎安明起身拱手行了一礼。

    这位可也是为牛人啊,张焘:浙江杭州人,他的老师是与徐光启齐名的西学专家李之藻。李之藻因为与徐光启政治观点接近,而把自己的得意门生张焘调给徐光启一党的孙元化使用。

    黎安明记得,历史上,张焘等人几经选择,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经试射后,威力果然惊人。徐光启闻讯后,立即奏呈朝廷:“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不久后,鉴于辽东战局日益恶化,明廷深感需要一种“神器”来克制建虏,故而一时间满朝公卿纷纷上奏,请求购买西洋大炮。于是,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明廷以张焘、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购买火炮并聘请西洋炮师。

    而如果黎安明没记错的话,张焘此次是受李之藻和徐光启之命,来澳门火炮铸造厂学习铸炮和火炮弹道学,将来会是中国第一个能熟练掌握铳规,规尺的炮兵军官。

    为防止荷兰、西班牙等国势力染指澳门,葡萄牙非常乐意讨好大明,遂当即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明朝大炮22门,并提供了23名葡籍炮手和1名翻译,由张焘等护送进京,传授明军用炮、造炮技法。

    后来孙元化升任登莱巡抚之后,他被委任为登来副总兵,在云从岛、皮岛海战中用红衣大炮重创后金军。张焘此人是孙元化心腹,孙元化炮兵皆是他的麾下,但在登州之乱被处斩。孙元化这个火炮大师与张焘这个中国第一个炮兵军官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

    “这位也是李之藻李大人的弟子,张焘的师弟,孙学诗!”等黎安明见过张焘后,孙元化便接着介绍道。

    “见过孙先生!”黎安明同样拱手行了一礼。

    这也是位不得了的人物,他后来会是张焘的中军亲将,两人一起拜入李之藻门下,一起远赴澳门学习炮兵,一切在登莱练兵,也一起被杀。

    “这两位是亲兄弟,张淼、张森,是跟着家师学习西学的学生。”孙元化最后介绍道。

    “见过两位先生!”黎安明也同样拱手行了一礼,虽然史书上没有这二人的名字,但能跟徐光启学习的人,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都是人才啊,想到他们以后的结局不是那么美好,黎安明真有把他们绑去遵义的冲动。

    似乎是看出了黎安明的意动,孙元化连忙说道:“你可别打他们的主意啊,他们可是在朝廷有官职的,你放心,等我回去,一定给你送些炮匠去。”

    “哈哈,没有的事!”黎安明见状只得尴尬一笑。

第四十三章 畅聊

    “孙先生,你们来这里是?”席间,黎安明明知故问道。

    闻言,孙元化放下筷子,慢悠悠的呲了一口酒后才回道:“对你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他们四个是受家师和李之藻李大人的委托,来此购买红夷大炮的,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将会进那炮厂学习。”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暗道果然,这时的他们应该就是来学习的。

    “你们难道不是秘密来这里的吗?”黎安明有些疑惑的问道。

    孙元化闻言尴尬一笑,道:“确实,这次我们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的,你也知道,朝廷里的那些文官们对火器不太喜欢,要是被他们知道的话,家师和徐大人免不了又要被弹劾了。”

    这一点黎安明倒是很认同,他记得历史上,也就是天启二年送进京的那二十二门火炮及那二十三名葡萄牙炮手后来还成为徐光启被弹劾罢官的原因。

    实际上这二十三名葡籍炮手,是史籍记载的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批正式被中方政府雇佣的西洋军事人员。然而不走运的是,次年四月,炮队在京师演示大炮操炮方法时,一门火炮炸膛,致使葡籍炮手若翰哥里亚当场身亡。朝中的保守势力认为此乃不祥之兆,弹劾徐光启等玩弄“奇技淫巧”不守正道,致使苍天示警击杀洋人,故而洋兵洋器万不可用。受到排挤的徐光启对此颇感无奈,只得上表辞职,回老家上海研究农业去了。他一走,其倡导的购炮等事随之中断,已经来京的葡籍炮手被全部遣回澳门。

    “对了,不知黎公子你来这里是?”孙元化显然不想这个话题上多聊,便转而问道。

    “我?来卖玻璃啊!顺便在这里避避风!”黎安明闻言则是耸了耸肩,满口胡言的回道。

    见状,孙元化等人也只是笑笑,黎安明本来准备把沉没的那艘东印度公司的军舰的消息告诉他们的,不过一想到这几人此行的目的不只是购炮那么简单,还兼具学习的任务,便打消了那个念头。

    接下来,黎安明又向他们了解了一下朝堂上争斗,当然,他重点了解的是东林党的情况。

    从几人的话语中,黎安明了解到,这时候东林群贤已惨遭重创,在齐楚浙三党围殴中输了京察。不过黎安明知道他们运气好,再有半年多万历就会病死,在国本之争中对他们感激涕零的太子朱常洛继位,迅速将所有东林骨干统统召回京委以重任,包括东林党老大叶向高也被召回准备取代方从哲,可以说东林党一下子翻盘。

    然而大喜与大悲总是那么接踵而至,就在东林群贤狂欢一样高喊着胜利的时候,当了仅仅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突然死了,可怜的东林群贤瞬间傻眼了。一个月时间根本不足以让叶向高等人赶到京城,绝大多数东林骨干都在路上,一旦在这期间方从哲这些奸党控制住懵懵懂懂继位的天启,那他们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在京的东林群贤毅然绝然地抢皇帝了,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

    夺取天启的他们,保住了死鬼朱常洛给他们留下的众正盈朝。

    但那时候已经十五岁的天启终究不是五岁小孩,能给他们留出充足时间控制朝廷,很快这个狡猾的小皇帝就成长起来,紧接着放出了九千岁这头猛兽,对当初的一切进行清算……

    然后东林群贤就倒霉了,这就是万历末年到天启初年大明一系列混乱的过程。

    黎安明知道,这就是接下来朝堂上几年要发生的事,不过这些暂时都与他无关,他只要了解了就行。

    “对了,听尔觉说黎公子对天文地理也有所了解,不知道可否给我们讲解一二?”不多时,孙元化突然问道。

    黎安明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这可是装逼的好时候啊,于是便说道:“还好,就看你们想要知道哪方面的了?”

    “学生倒是对红夷人所说的大地挺感兴趣的,奈何知之甚少,不知黎公子可否讲解一二?”听黎安明这么一说,孙学诗便连忙拱手问道。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紧接着便给他们介绍起了地球的相关知识。

    张焘一开始还不在意,但很快就被吸引,兴致勃勃地坐在那里就像个好学生一样听讲,而孙学诗和张氏兄弟则则目不转睛,甚至很快就连孙元化都开始找出纸笔记了。毕竟传教士所知有限,很多东西不可能像黎安明这样知道的清楚,哪怕黎安明其实也有所保留,比如后世澳大利亚这样还没发现的,他是肯定不会讲,眼前这些人可是能接触传教士的,万一黎安明说的东西被传教士知道就不好了。

    他只讲已知的,但即便是已知的,也远超那些传教士。后者并非真正的学者,他们是传教又不是传播天文地理。

    黎安明则是真正在向这些人描述这个世界,海洋,陆地,岛屿,北非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南美洲无垠的亚马逊雨林,塞伦盖蒂大草原奔驰的角马,甚至于马达加斯加的巨型象鸟,冰封的南极大陆,奇幻的亚利桑那大峡谷,绵延数千里的喜马拉雅山。

    所有这一切都无不让孙元化等五个听众恍如梦幻,就连后面进来的何源也听得如痴如醉。

    说着说着,黎安明想到这时的孙元化应该还在了解天柱教,他想到天柱教肯定不会把自己黑暗的一面与人知道,于是黎安明便趁着这次机会,给他们灌输了一些天柱教的黑历史。比如烧女巫,烧异端,甚至烧猫啦等等。

    “什么?烧女巫?”听了黎安明的话,孙元化顿时震惊的站起身来。

    “对,其实多数都是无辜的,比如某个人求婚不成,就可以勾结宗教裁判所的人诬陷人家是女巫,然后抓起来烧死,目前应该还烧,不仅仅是女巫,无论什么被宗教裁判所审判为异端的人都烧。包括宣扬不符合教廷思想的学者,二十年前他们刚刚烧死一个,咱们的王艮,何心隐,李贽之流要按照他们的标准,肯定也要绑到火刑架上统统烧成渣渣的,当年他们连猫都统统烧死呢!”黎安明见状撇了撇嘴说道。其实他心里在偷笑,只要孙元化心中有了阴影,将来再要他加入天柱教恐怕就很困难了。

    “几位先生,请不要相信他的谎言!”黎安明话音刚落,门外就响起了一个怪异的颇为愤怒的声音.......

    。。。。。。

    (今天玩得有些嗨,回来晚了,有些累,暂时就两更了,以后补上!ps:一些地图资料已经发布在书友圈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以后我会慢慢的把一些历史资料都分享在书友圈的。)

    (求推荐、求收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17/ 第一时间欣赏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作者:隐宗宗主所写的《开元4316年》为转载作品,开元4316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元4316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元4316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元4316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元4316年介绍:
开元4316年,亦黄帝历4316年,既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这一年,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明军谈金色变!
这一年,也是辽响开征的第二年,加剧了各地对农民的剥削!
这一年,因地方流官的长期剥削,以奢崇明、安邦彦等为首的西南土司正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叛乱即将爆发!
也是这一年,扑街作者黎安明不小心闯进了这个汉家王朝的末年........开元4316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元4316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