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大唐女侠传TXT下载大唐女侠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女侠传全文阅读

作者:羽客霞流     大唐女侠传txt下载     大唐女侠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355章、谎报军情

    鄢云道:“他们当然不会饿着肚子打仗,就在我们将他们辛苦筹集的粮草烧掉之后,他们便派兵攻下了都梁山。在他们进攻都梁山之前,我们便派人通知过尉迟将军你,是你自己不放在心上,若是你那时郑重其事,联合楚州各县兵马,便很有可能将李孝逸大军一举击溃,你错失战机,才导致现在的局面,能怨得了旁人么?”

    尉迟昭怒道:“你们的鬼话,我岂能相信?就算他们没有了粮草,我们楚州各县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又怎敌得过朝廷的几十万大军,我又怎能冒此大险,更何况我又怎知他军中是否如你所说,早已断粮呢?”

    鄢云道:“你只需派人到龙吟谷一探究竟即可,怪只怪你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一意孤行,根本不相信我们的话。虽然楚州人马只有几万人,但他们千里行军,在缺少粮草的情况下,只要略施小计,散播徐将军从润州班师的消息,届时官军不战自乱,到那时候,楚州人马合兵一处,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不败何待?都梁山又怎会丢失呢?”

    众人俱都觉得鄢云之言有理,于是纷纷责怪尉迟昭,尉迟昭也被鄢云的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听唐之奇道:“现在追究谁对谁错,已经毫无意义,还是商量一下,如何收拾此等残局,才是正事。鄢少侠,你当初坚持魏军师的决定,还险些被徐将军斩首,现在又说出这番见解,你的足智多谋,众人也都见识到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还请鄢少侠赶快说说吧。”

    鄢云道:“适才说到徐将军为何不班师扬州的原因,依我看来,魏军师若是得知此事,定然会劝徐将军率军回来的,只是徐将军见楚州形势危急,他率军回来,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扭转败局,加之他现在极为倚重右司马薛仲璋,魏军师说的话,只怕徐将军不会听从,故而才迟迟不归。所以,要救扬州,还必须想办法让徐将军尽快率领主力部队班师返旆才是!”

    尉迟昭笑道:“徐将军迟迟不归,定是认为就算回来也是鞭长莫及,我们去了那么多封书信,都无济于事,难道你就有办法让他改变心意,班师扬州么?难道徐将军就会听你一个小小的记室主簿的话么?”

    鄢云道:“你说的不错,我鄢云在军中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记室主簿,人微言轻,徐将军自然不会听我的话,班师回援。不过,要是有一个人却可以让徐将军回来。”

    唐之奇急忙问道:“快说,此人是谁?现在何处?只要他能够让徐将军率大军回扬州,就算是绑,我也要将他绑来。”

    鄢云笑道:“此人就是徐将军的胞弟徐敬猷将军。”

    徐敬猷闻言,站出来说道:“你是想让我去信,让兄长回来,这只怕还是不行,日前我已经给他写过信了,但他的回复还是一样的,让我稍安勿躁。”

    鄢云笑道:“你让他班师回援扬州,自然是不行,但徐将军眼下只有你一个亲人,若是你有危险,他势必会念及手足之情,奋不顾身地率军回来相救。不如这样,你准备一件血衣,撕下一块,绑在鸽腿之上,然后在谎称你被围扬州,孤军奋战多日,李孝逸扬言不取你性命决不罢休,求徐将军速速挥师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徐将军就很有可能立即率军回来了。”

    尉迟昭怒道:“大胆鄢云,你可知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么?更何况你出言诅咒小徐将军,更是罪加一等!”

    徐敬猷闻言,笑道:“尉迟将军切莫小题大做,只要能够让我兄长班师回援,这又有何不可?我又岂会被他一语咒死?我看鄢主簿这办法,还是可行的,不妨就照他的办法试试看。”

    鄢云笑道:“还是小徐将军胸襟宽广,明达事理。不知小徐将军准备何时向徐将军去信呢?”

    徐敬猷道:“事不宜迟,立即便写。”唐之奇闻言,连忙吩咐下属取来纸笔,徐敬猷连忙在纸笺上写道:“愚弟被困扬州日久,兵少粮竭,胸前中箭,危在旦夕,血衣为证。李孝逸扬言破城之日,必取弟之首级,悬于扬州城头,弟非贪生怕死之徒,但愿兄长为扬州数十万百姓计,早日班师。”说着便脱下外袍,抽出一柄匕首,在手上划了一刀,让鲜血浸透衣袍,同时在袍子上用匕首割破一个缺口。

    唐之奇依照鄢云的办法,将这块衣袍割下撕下,然后绑在鸽腿之上,同时在另一只鸽腿上,系上鸽筒,将书信塞入筒中,走出门去,将鸽子向空中一抛,鸽子扑腾几下,便向润州方向飞去,瞬间便不见了踪影。

    玉虚道长虽说虚怀若谷,但听了这样的无礼言语,也是有些不悦,于是便对众弟子说道:“我们本就不应该参与这场战争,更何况武当山还在地狱门手中,我们还是尽早回去的好,要不然也不知道武当山被他们弄成什么样子。”

    鄢云闻言,急忙说道:“玉虚道长何必跟那些俗人一般见识,若是道长一走,忠义营必然解体,义军少了忠义营这支劲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相反有道长在此,便可解民倒悬,若是半途而废的话,扬州必然生灵涂炭,我想道长也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吧。”

    唐之奇心想,这些人都是武林高手,既能助尉迟昭攻下盱眙,又听说他们在攻打润州之时,立下不少功劳,说不定有他们在,确实能够改变眼前的局面呢?眼下大敌当前,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希望,忠义营解散,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到这里,急忙挽留玉虚道长道:“玉虚道长,尉迟将军也是无心冒犯,你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对抗官军,又怎么能少了忠义营的这支劲旅呢?我在这里,代尉迟将军向你陪个不是,还请道长不要离开才好。”说着便向玉虚道长揖了一礼。

第0356章、挥师返旆

    这些天来,楚州方面,李孝逸的大军自在龙吟谷惨败,军粮被毁之后,就按照魏元忠的计划,先夺下了都梁山,都梁山为楚州军事要塞,常年来粮草堆积如山,而且有天险可守,官军占领了都梁山之后,魏元忠为防止楚州各县前来攻打都梁山,于是便先下手为强,首先对尉迟昭所管辖的盱眙县城下手,尉迟昭在扬州听说这个消息,连忙率两万精兵前去支援,没想到没等他到达盱眙,盱眙早已改旗易帜,被李孝逸占领了。

    无奈之下,尉迟昭只得带领人马返回扬州,并且试图与身在润州的徐敬业联系。然而尽管尉迟昭、唐之奇等人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去了几封书信,徐敬业的回复却总是只有“稍安勿躁!”四个字。

    是日晨间,有探马来报,李孝逸的大军又已攻下徐敬猷所辖的和县,唐之奇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将众将士都集合在匡复府大厅之内,商量应敌之法。

    只听唐之奇道:“眼下官军势如破竹,连下数城,只等他们将楚州各县逐个击破,扬州也将不保,唇亡齿寒,这个浅薄的道理,相信各位都是懂得的。扬州是否能够度过这场劫难,就看各位的了,你们有什么办法退敌呢?”

    此言一出,整个匡复府顿时间鸦雀无声,静如死水,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俱都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玉虚道长一行人走了进来,只听一人高声道:“我有办法!”

    众人闻言,俱都向那人看去,只见那人一身青衣布衫,器宇轩昂,神态自若,不是鄢云是谁?只见他一步一步向大厅走去,唐之奇立马认出他来,笑道:“这不是记室主簿鄢云,鄢少侠么?你适才说,你有办法助我们退敌?”

    鄢云道:“我确实有办法退敌,但能否成功,还需要诸位配合才行。”

    唐之奇道:“你若有办法退敌,就是我们义军的救星,我们愿意听你差遣。”

    尉迟昭闻言,冷笑道:“小小的一个记室主簿,也在这里大言不惭,我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俱都没办法对抗李孝逸三十万兵马,你有何德何能,敢在这里信口雌黄?”

    唐之奇闻言也有些疑惑,于是问道:“鄢少侠,军中无戏言,你可愿立下军令状么?”

    鄢云道:“我早就说过,能否成功,需要诸位配合,若是你们不配合的话,我也没办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要我立下军令状,便是要我承担一切后果,若是失败了的话,还会留下千古骂名,我是绝对不会立下这军令状的。但我绝非在此信口雌黄,信不信由你们,愿不愿意听我的办法,也由你们。”

    尉迟昭道:“不敢立下军令状,就说明你根本就没把握,念你年少无知,且不追究你的罪过,你还是快离开这里。别耽误我们的正事。”

    唐之奇道:“正所谓集思广益,多个人多个想法,不妨让他说说看,我们参详参详也是好的。”

    韩英女道:“还是长史大人有见识,不像有些人总是眼高于顶,自己没办法,却怎么也不肯听他人的意见。”

    尉迟昭闻言,笑着对鄢云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给你这个机会,你快说吧,有什么办法可以退敌?不会是让这些道士作法,请来天兵天将帮忙吧?”说着便又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忠义营的人听尉迟昭这么说,俱都愤愤不平,只听梅傲霜道:“尉迟将军你可别忘了,上次攻打盱眙,没有我们忠义营,没有玉虚道长及所有武当弟子的相助,你如何能够这么轻易地攻下盱眙城呢?攻下盱眙之后,你过河拆桥,独揽功劳,我们都没有说什么,你现在还说这种话,是不是太过分了?”

    随即又对玉虚道长说道:“玉虚道长,既然这里的人都不欢迎我们,我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还是由哪来回哪去的好。”

    玉虚道长虽说虚怀若谷,但听了这样的无礼言语,也是有些不悦,于是便对众弟子说道:“我们本就不应该参与这场战争,更何况武当山还在地狱门手中,我们还是尽早回去的好,要不然也不知道武当山被他们弄成什么样子。”

    鄢云闻言,急忙说道:“玉虚道长何必跟那些俗人一般见识,若是道长一走,忠义营必然解体,义军少了忠义营这支劲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相反有道长在此,便可解民倒悬,若是半途而废的话,扬州必然生灵涂炭,我想道长也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吧。”

    唐之奇心想,这些人都是武林高手,既能助尉迟昭攻下盱眙,又听说他们在攻打润州之时,立下不少功劳,说不定有他们在,确实能够改变眼前的局面呢?眼下大敌当前,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希望,忠义营解散,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鄢云道:“军师魏思温在徐将军要攻打润州之前,曾经献计,挥军北上,直捣黄龙,进军洛阳。而右司马薛仲璋却说要攻打常、润二州,进而攻下金陵,以营巢穴,进退有据。徐将军这才选择了这个看似稳妥,实则大错特错的决定。本来我们早在李孝逸大军到达楚州之前,便已知晓朝廷秘密为大军筹集粮草,而且我们忠义营也在龙吟谷之中,将李孝逸大军的粮草付之一炬。”

    尉迟昭笑道:“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就凭你们这区区千余人马,能烧掉李孝逸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么?若是粮草被烧,他们又怎会连日来攻城拔寨呢?难道他们都是饿着肚子打仗的不成?”

    鄢云道:“他们当然不会饿着肚子打仗,就在我们将他们辛苦筹集的粮草烧掉之后,他们便派兵攻下了都梁山。在他们进攻都梁山之前,我们便派人通知过尉迟将军你,是你自己不放在心上,若是你那时郑重其事,联合楚州各县兵马,便很有可能将李孝逸大军一举击溃,你错失战机,才导致现在的局面,能怨得了旁人么?”

    尉迟昭怒道:“你们的鬼话,我岂能相信?就算他们没有了粮草,我们楚州各县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又怎敌得过朝廷的几十万大军,我又怎能冒此大险,更何况我又怎知他军中是否如你所说,早已断粮呢?”

第0357章、

    徐敬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魏思温怒道:“金陵城固若金汤,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攻下,更何况我早就说过,就算攻下金陵城,也是自寻死路。届时这十万义军,便成了拥兵自重的反贼,迟早将会被官军剿灭,将军难道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么?”

    徐敬业怒喝道:“你们别再吵了,容我再思量思量。”

    魏思温闻言,正要拂袖而去,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白鸽飞入了刺史府中,魏思温知道扬州方面,定是有重要军情,于是急忙抓住那只信鸽,取下鸽筒,正要拆开,徐敬业见信鸽另外一条腿上绑着一块血迹斑斑的布条,连忙喊道:“且慢!”

    魏思温闻言,将信鸽与鸽筒交给徐敬业,徐敬业解下布条,抽出鸽筒之中的纸笺,扫了一眼,面容惨变,薛仲璋急忙问道:“将军神色有异,可是出了什么事么?”说着便接过徐敬业手中的纸笺,用眼一扫。

    对徐敬业说道:“将军何须紧张,这只怕是唐之奇等人见将军迟迟不归,于是便写了这些谎话而已,小徐将军有勇有谋,吉人自有天相,又怎会这么容易受伤呢?再者说来,前几日他们传信说李孝逸正攻打盱眙,又怎会这么快打到扬州,这其中定有蹊跷,将军切勿轻信啊。”

    魏思温闻言,怒道:“事到如今,你还在此胡说八道,这明明就是小徐将军的笔迹,况且还有血衣为证,如今小徐将军危在旦夕,请求将军班师回援,这还有假的么?”

    薛仲璋道:“字迹可以模仿,血衣更可以伪造,你又怎知这块布条就是小徐将军的袍子呢?说不定只不过是随意从某个中箭士兵的身上扯下来的呢。”

    徐敬业道:“这的确是敬猷的字迹,他的字别具一格,他人很难模仿,至于这件血衣,也是他平日经常穿的,绝不是伪造的。看来敬猷贤弟,的确是受了重伤。自从扬州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武则天便将我妻儿老小都杀掉了,如今在这世上,我就只有敬猷这么一个亲人了,而今他有危险,我又怎能坐视不理?”

    薛仲璋还要劝阻徐敬业,只听徐敬业怒喝道:“够了,你不要再说了,要不是你从中阻挠,我早已班师返旆,我弟敬猷也不会有今日之难,你若再说半句,定斩不饶!”薛仲璋这才没有再说话。

    徐敬业续道:“魏军师,即刻传我将令,十万雄兵立即返回扬州,务必要在三日之内,到达扬州城下。”

    魏思温道:“扬州与润州虽不足三日行程,但中有长江阻隔,十万人马北渡长江,一时之间又怎筹集到这么多船只,更何况除了兵马之外,器械粮草,均需船只运送,只怕三日之内,无法赶回去呢?”

    徐敬业闻言,急道:“之前我们南渡之时不是有许多船只的么?这会儿应该都在码头,怎么会筹集不到呢?”

    魏思温道:“之前我们要攻打润州,提前做好准备,征用了长江北岸的许多民船,如今他们听说润州这一带战火频仍,很多船夫为避兵燹,故而逃之夭夭了。故而仓促之下,要征集到这么多船只,只怕很难办到。”

    徐敬业急道:“这可如何是好?救人如救火,要是在短时间内赶不回去,时候一久,扬州必失,我的敬猷贤弟只怕也性命不保了。”

    魏思温道:“将军无需惊慌,魏某倒有一法。只不过有些冒险,但却能救得小徐将军的性命,不知将军敢不敢?”

    徐敬业道:“少卖关子,本将军戎马一生,杀敌无数,从不知畏惧二字如何写法。若能救得敬猷一命,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惜。再者说来,你的主意从来都是激进冒险的,要是不冒险,就不是你魏军师了。快说吧,你要我怎么做?”

    魏思温笑道:“眼下我们现有的船只充其量也不过能载两三万人马渡江,而扬州既已被李孝逸大军围困日久,将军带这么些人回去,只怕也无济于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们若发现将军回来,也势必会采取围点打援的办法,在将军回援扬州之际,分兵阻拦,届时这两三万人马定然救不了被困扬州的小徐将军。”

    薛仲璋笑道:“你这说了等于没说,既然无济于事,那你为何还劝将军带兵回去?请问魏军师你居心何在?”

    鄢云笑道:“你让他班师回援扬州,自然是不行,但徐将军眼下只有你一个亲人,若是你有危险,他势必会念及手足之情,奋不顾身地率军回来相救。不如这样,你准备一件血衣,撕下一块,绑在鸽腿之上,然后在谎称你被围扬州,孤军奋战多日,李孝逸扬言不取你性命决不罢休,求徐将军速速挥师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徐将军就很有可能立即率军回来了。”

    尉迟昭怒道:“大胆鄢云,你可知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么?更何况你出言诅咒小徐将军,更是罪加一等!”://www..://

    徐敬猷闻言,笑道:“尉迟将军切莫小题大做,只要能够让我兄长班师回援,这又有何不可?我又岂会被他一语咒死?我看鄢主簿这办法,还是可行的,不妨就照他的办法试试看。”

    鄢云笑道:“还是小徐将军胸襟宽广,明达事理。不知小徐将军准备何时向徐将军去信呢?”

    徐敬猷道:“事不宜迟,立即便写。”唐之奇闻言,连忙吩咐下属取来纸笔,徐敬猷连忙在纸笺上写道:“愚弟被困扬州日久,兵少粮竭,胸前中箭,危在旦夕,血衣为证。李孝逸扬言破城之日,必取弟之首级,悬于扬州城头,弟非贪生怕死之徒,但愿兄长为扬州数十万百姓计,早日班师。”说着便脱下外袍,抽出一柄匕首,在手上划了一刀,让鲜血浸透衣袍,同时在袍子上用匕首割破一个缺口。网电脑端:://www../

    唐之奇依照鄢云的办法,将这块衣袍割下撕下,然后绑在鸽腿之上,同时在另一只鸽腿上,系上鸽筒,将书信塞入筒中,走出门去,将鸽子向空中一抛,鸽子扑腾几下,便向润州方向飞去,瞬间便不见了踪影。

第0358章、积极备战

    众人俱都觉得鄢云之言有理,于是纷纷责怪尉迟昭,尉迟昭也被鄢云的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听唐之奇道:“现在追究谁对谁错,已经毫无意义,还是商量一下,如何收拾此等残局,才是正事。鄢少侠,你当初坚持魏军师的决定,还险些被徐将军斩首,现在又说出这番见解,你的足智多谋,众人也都见识到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还请鄢少侠赶快说说吧。”

    鄢云道:“适才说到徐将军为何不班师扬州的原因,依我看来,魏军师若是得知此事,定然会劝徐将军率军回来的,只是徐将军见楚州形势危急,他率军回来,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扭转败局,加之他现在极为倚重右司马薛仲璋,魏军师说的话,只怕徐将军不会听从,故而才迟迟不归。所以,要救扬州,还必须想办法让徐将军尽快率领主力部队班师返旆才是!”

    尉迟昭笑道:“徐将军迟迟不归,定是认为就算回来也是鞭长莫及,我们去了那么多封书信,都无济于事,难道你就有办法让他改变心意,班师扬州么?难道徐将军就会听你一个小小的记室主簿的话么?”

    鄢云道:“你说的不错,我鄢云在军中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记室主簿,人微言轻,徐将军自然不会听我的话,班师回援。不过,要是有一个人却可以让徐将军回来。”

    唐之奇急忙问道:“快说,此人是谁?现在何处?只要他能够让徐将军率大军回扬州,就算是绑,我也要将他绑来。”

    鄢云笑道:“此人就是徐将军的胞弟徐敬猷将军。”

    徐敬猷闻言,站出来说道:“你是想让我去信,让兄长回来,这只怕还是不行,日前我已经给他写过信了,但他的回复还是一样的,让我稍安勿躁。”

    鄢云笑道:“你让他班师回援扬州,自然是不行,但徐将军眼下只有你一个亲人,若是你有危险,他势必会念及手足之情,奋不顾身地率军回来相救。不如这样,你准备一件血衣,撕下一块,绑在鸽腿之上,然后在谎称你被围扬州,孤军奋战多日,李孝逸扬言不取你性命决不罢休,求徐将军速速挥师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徐将军就很有可能立即率军回来了。”

    尉迟昭怒道:“大胆鄢云,你可知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么?更何况你出言诅咒小徐将军,更是罪加一等!”

    徐敬猷闻言,笑道:“尉迟将军切莫小题大做,只要能够让我兄长班师回援,这又有何不可?我又岂会被他一语咒死?我看鄢主簿这办法,还是可行的,不妨就照他的办法试试看。”

    鄢云笑道:“还是小徐将军胸襟宽广,明达事理。不知小徐将军准备何时向徐将军去信呢?”

    徐敬猷道:“事不宜迟,立即便写。”唐之奇闻言,连忙吩咐下属取来纸笔,徐敬猷连忙在纸笺上写道:“愚弟被困扬州日久,兵少粮竭,胸前中箭,危在旦夕,血衣为证。李孝逸扬言破城之日,必取弟之首级,悬于扬州城头,弟非贪生怕死之徒,但愿兄长为扬州数十万百姓计,早日班师。”说着便脱下外袍,抽出一柄匕首,在手上划了一刀,让鲜血浸透衣袍,同时在袍子上用匕首割破一个缺口。

    唐之奇依照鄢云的办法,将这块衣袍割下撕下,然后绑在鸽腿之上,同时在另一只鸽腿上,系上鸽筒,将书信塞入筒中,走出门去,将鸽子向空中一抛,鸽子扑腾几下,便向润州方向飞去,瞬间便不见了踪影。

    尉迟昭道:“不敢立下军令状,就说明你根本就没把握,念你年少无知,且不追究你的罪过,你还是快离开这里。别耽误我们的正事。”

    唐之奇道:“正所谓集思广益,多个人多个想法,不妨让他说说看,我们参详参详也是好的。”

    韩英女道:“还是长史大人有见识,不像有些人总是眼高于顶,自己没办法,却怎么也不肯听他人的意见。”

    尉迟昭闻言,笑着对鄢云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给你这个机会,你快说吧,有什么办法可以退敌?不会是让这些道士作法,请来天兵天将帮忙吧?”说着便又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忠义营的人听尉迟昭这么说,俱都愤愤不平,只听梅傲霜道:“尉迟将军你可别忘了,上次攻打盱眙,没有我们忠义营,没有玉虚道长及所有武当弟子的相助,你如何能够这么轻易地攻下盱眙城呢?攻下盱眙之后,你过河拆桥,独揽功劳,我们都没有说什么,你现在还说这种话,是不是太过分了?”

    随即又对玉虚道长说道:“玉虚道长,既然这里的人都不欢迎我们,我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还是由哪来回哪去的好。”

    玉虚道长虽说虚怀若谷,但听了这样的无礼言语,也是有些不悦,于是便对众弟子说道:“我们本就不应该参与这场战争,更何况武当山还在地狱门手中,我们还是尽早回去的好,要不然也不知道武当山被他们弄成什么样子。”

    鄢云闻言,急忙说道:“玉虚道长何必跟那些俗人一般见识,若是道长一走,忠义营必然解体,义军少了忠义营这支劲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相反有道长在此,便可解民倒悬,若是半途而废的话,扬州必然生灵涂炭,我想道长也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吧。”

    唐之奇心想,这些人都是武林高手,既能助尉迟昭攻下盱眙,又听说他们在攻打润州之时,立下不少功劳,说不定有他们在,确实能够改变眼前的局面呢?眼下大敌当前,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希望,忠义营解散,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到这里,急忙挽留玉虚道长道:“玉虚道长,尉迟将军也是无心冒犯,你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对抗官军,又怎么能少了忠义营的这支劲旅呢?我在这里,代尉迟将军向你陪个不是,还请道长不要离开才好。”说着便向玉虚道长揖了一礼。

第0359章、神兵天降

    薛仲璋笑道:“不然,眼下班师,已是鞭长莫及,不如按照原来的计划,以润州为根据地,然后直取金陵,只要我们占据金陵,然后再让小徐将军等人突围而出,就算丢了楚州与扬州,也无伤大雅,关键时候,必须弃车保帅,所以班师回扬州,还不如趁李孝逸的大军陷足楚州,金陵空虚,挥军南下,兵锋直指金陵,一举奏功,则大业可成矣。”

    徐敬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魏思温怒道:“金陵城固若金汤,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攻下,更何况我早就说过,就算攻下金陵城,也是自寻死路。届时这十万义军,便成了拥兵自重的反贼,迟早将会被官军剿灭,将军难道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么?”

    徐敬业怒喝道:“你们别再吵了,容我再思量思量。”

    魏思温闻言,正要拂袖而去,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白鸽飞入了刺史府中,魏思温知道扬州方面,定是有重要军情,于是急忙抓住那只信鸽,取下鸽筒,正要拆开,徐敬业见信鸽另外一条腿上绑着一块血迹斑斑的布条,连忙喊道:“且慢!”

    魏思温闻言,将信鸽与鸽筒交给徐敬业,徐敬业解下布条,抽出鸽筒之中的纸笺,扫了一眼,面容惨变,薛仲璋急忙问道:“将军神色有异,可是出了什么事么?”说着便接过徐敬业手中的纸笺,用眼一扫。

    对徐敬业说道:“将军何须紧张,这只怕是唐之奇等人见将军迟迟不归,于是便写了这些谎话而已,小徐将军有勇有谋,吉人自有天相,又怎会这么容易受伤呢?再者说来,前几日他们传信说李孝逸正攻打盱眙,又怎会这么快打到扬州,这其中定有蹊跷,将军切勿轻信啊。”

    魏思温闻言,怒道:“事到如今,你还在此胡说八道,这明明就是小徐将军的笔迹,况且还有血衣为证,如今小徐将军危在旦夕,请求将军班师回援,这还有假的么?”

    薛仲璋道:“字迹可以模仿,血衣更可以伪造,你又怎知这块布条就是小徐将军的袍子呢?说不定只不过是随意从某个中箭士兵的身上扯下来的呢。”

    徐敬业道:“这的确是敬猷的字迹,他的字别具一格,他人很难模仿,至于这件血衣,也是他平日经常穿的,绝不是伪造的。看来敬猷贤弟,的确是受了重伤。自从扬州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武则天便将我妻儿老小都杀掉了,如今在这世上,我就只有敬猷这么一个亲人了,而今他有危险,我又怎能坐视不理?”

    薛仲璋还要劝阻徐敬业,只听徐敬业怒喝道:“够了,你不要再说了,要不是你从中阻挠,我早已班师返旆,我弟敬猷也不会有今日之难,你若再说半句,定斩不饶!”薛仲璋这才没有再说话。

    徐敬业续道:“魏军师,即刻传我将令,十万雄兵立即返回扬州,务必要在三日之内,到达扬州城下。”

    魏思温道:“扬州与润州虽不足三日行程,但中有长江阻隔,十万人马北渡长江,一时之间又怎筹集到这么多船只,更何况除了兵马之外,器械粮草,均需船只运送,只怕三日之内,无法赶回去呢?”

    徐敬业闻言,急道:“之前我们南渡之时不是有许多船只的么?这会儿应该都在码头,怎么会筹集不到呢?”

    魏思温道:“之前我们要攻打润州,提前做好准备,征用了长江北岸的许多民船,如今他们听说润州这一带战火频仍,很多船夫为避兵燹,故而逃之夭夭了。故而仓促之下,要征集到这么多船只,只怕很难办到。”

    徐敬业急道:“这可如何是好?救人如救火,要是在短时间内赶不回去,时候一久,扬州必失,我的敬猷贤弟只怕也性命不保了。”

    魏思温道:“将军无需惊慌,魏某倒有一法。只不过有些冒险,但却能救得小徐将军的性命,不知将军敢不敢?”

    徐敬业道:“少卖关子,本将军戎马一生,杀敌无数,从不知畏惧二字如何写法。若能救得敬猷一命,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惜。再者说来,你的主意从来都是激进冒险的,要是不冒险,就不是你魏军师了。快说吧,你要我怎么做?”

    魏思温笑道:“眼下我们现有的船只充其量也不过能载两三万人马渡江,而扬州既已被李孝逸大军围困日久,将军带这么些人回去,只怕也无济于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们若发现将军回来,也势必会采取围点打援的办法,在将军回援扬州之际,分兵阻拦,届时这两三万人马定然救不了被困扬州的小徐将军。”

    薛仲璋笑道:“你这说了等于没说,既然无济于事,那你为何还劝将军带兵回去?请问魏军师你居心何在?”

    鄢云笑道:“你让他班师回援扬州,自然是不行,但徐将军眼下只有你一个亲人,若是你有危险,他势必会念及手足之情,奋不顾身地率军回来相救。不如这样,你准备一件血衣,撕下一块,绑在鸽腿之上,然后在谎称你被围扬州,孤军奋战多日,李孝逸扬言不取你性命决不罢休,求徐将军速速挥师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徐将军就很有可能立即率军回来了。”

    尉迟昭怒道:“大胆鄢云,你可知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么?更何况你出言诅咒小徐将军,更是罪加一等!”

    徐敬猷闻言,笑道:“尉迟将军切莫小题大做,只要能够让我兄长班师回援,这又有何不可?我又岂会被他一语咒死?我看鄢主簿这办法,还是可行的,不妨就照他的办法试试看。”

    鄢云笑道:“还是小徐将军胸襟宽广,明达事理。不知小徐将军准备何时向徐将军去信呢?”

    徐敬猷道:“事不宜迟,立即便写。”唐之奇闻言,连忙吩咐下属取来纸笔,徐敬猷连忙在纸笺上写道:“愚弟被困扬州日久,兵少粮竭,胸前中箭,危在旦夕,血衣为证。李孝逸扬言破城之日,必取弟之首级,悬于扬州城头,弟非贪生怕死之徒,但愿兄长为扬州数十万百姓计,早日班师。”说着便脱下外袍,抽出一柄匕首,在手上划了一刀,让鲜血浸透衣袍,同时在袍子上用匕首割破一个缺口。

    唐之奇依照鄢云的办法,将这块衣袍割下撕下,然后绑在鸽腿之上,同时在另一只鸽腿上,系上鸽筒,将书信塞入筒中,走出门去,将鸽子向空中一抛,鸽子扑腾几下,便向润州方向飞去,瞬间便不见了踪影。

第0360章、黑齿常之

    鄢云道:“他们当然不会饿着肚子打仗,就在我们将他们辛苦筹集的粮草烧掉之后,他们便派兵攻下了都梁山。在他们进攻都梁山之前,我们便派人通知过尉迟将军你,是你自己不放在心上,若是你那时郑重其事,联合楚州各县兵马,便很有可能将李孝逸大军一举击溃,你错失战机,才导致现在的局面,能怨得了旁人么?”

    尉迟昭怒道:“你们的鬼话,我岂能相信?就算他们没有了粮草,我们楚州各县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又怎敌得过朝廷的几十万大军,我又怎能冒此大险,更何况我又怎知他军中是否如你所说,早已断粮呢?”

    鄢云道:“你只需派人到龙吟谷一探究竟即可,怪只怪你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一意孤行,根本不相信我们的话。虽然楚州人马只有几万人,但他们千里行军,在缺少粮草的情况下,只要略施小计,散播徐将军从润州班师的消息,届时官军不战自乱,到那时候,楚州人马合兵一处,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不败何待?都梁山又怎会丢失呢?”

    众人俱都觉得鄢云之言有理,于是纷纷责怪尉迟昭,尉迟昭也被鄢云的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听唐之奇道:“现在追究谁对谁错,已经毫无意义,还是商量一下,如何收拾此等残局,才是正事。鄢少侠,你当初坚持魏军师的决定,还险些被徐将军斩首,现在又说出这番见解,你的足智多谋,众人也都见识到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还请鄢少侠赶快说说吧。”

    鄢云道:“适才说到徐将军为何不班师扬州的原因,依我看来,魏军师若是得知此事,定然会劝徐将军率军回来的,只是徐将军见楚州形势危急,他率军回来,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扭转败局,加之他现在极为倚重右司马薛仲璋,魏军师说的话,只怕徐将军不会听从,故而才迟迟不归。所以,要救扬州,还必须想办法让徐将军尽快率领主力部队班师返旆才是!”

    尉迟昭笑道:“徐将军迟迟不归,定是认为就算回来也是鞭长莫及,我们去了那么多封书信,都无济于事,难道你就有办法让他改变心意,班师扬州么?难道徐将军就会听你一个小小的记室主簿的话么?”

    鄢云道:“你说的不错,我鄢云在军中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记室主簿,人微言轻,徐将军自然不会听我的话,班师回援。不过,要是有一个人却可以让徐将军回来。”

    唐之奇急忙问道:“快说,此人是谁?现在何处?只要他能够让徐将军率大军回扬州,就算是绑,我也要将他绑来。”

    鄢云笑道:“此人就是徐将军的胞弟徐敬猷将军。”

    徐敬猷闻言,站出来说道:“你是想让我去信,让兄长回来,这只怕还是不行,日前我已经给他写过信了,但他的回复还是一样的,让我稍安勿躁。”

    只听魏思温说道:“大将军,眼下楚州、扬州危在旦夕,李孝逸正在攻打楚州各县,若是将军迟迟不归,用不了多久,楚、扬二州必然会被官军攻破,届时他们再挥军南下,攻我润州,我们枯守在此,无疑是自寻死路。不如趁现在他们在楚州立足未稳,局势尚可扭转,立即班师,与他们决一死战。这样才能争取主动,还请将军三思才是。”

    薛仲璋笑道:“不然,眼下班师,已是鞭长莫及,不如按照原来的计划,以润州为根据地,然后直取金陵,只要我们占据金陵,然后再让小徐将军等人突围而出,就算丢了楚州与扬州,也无伤大雅,关键时候,必须弃车保帅,所以班师回扬州,还不如趁李孝逸的大军陷足楚州,金陵空虚,挥军南下,兵锋直指金陵,一举奏功,则大业可成矣。”

    徐敬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魏思温怒道:“金陵城固若金汤,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攻下,更何况我早就说过,就算攻下金陵城,也是自寻死路。届时这十万义军,便成了拥兵自重的反贼,迟早将会被官军剿灭,将军难道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么?”

    徐敬业怒喝道:“你们别再吵了,容我再思量思量。”

    魏思温闻言,正要拂袖而去,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白鸽飞入了刺史府中,魏思温知道扬州方面,定是有重要军情,于是急忙抓住那只信鸽,取下鸽筒,正要拆开,徐敬业见信鸽另外一条腿上绑着一块血迹斑斑的布条,连忙喊道:“且慢!”

    魏思温闻言,将信鸽与鸽筒交给徐敬业,徐敬业解下布条,抽出鸽筒之中的纸笺,扫了一眼,面容惨变,薛仲璋急忙问道:“将军神色有异,可是出了什么事么?”说着便接过徐敬业手中的纸笺,用眼一扫。

    对徐敬业说道:“将军何须紧张,这只怕是唐之奇等人见将军迟迟不归,于是便写了这些谎话而已,小徐将军有勇有谋,吉人自有天相,又怎会这么容易受伤呢?再者说来,前几日他们传信说李孝逸正攻打盱眙,又怎会这么快打到扬州,这其中定有蹊跷,将军切勿轻信啊。”

    魏思温闻言,怒道:“事到如今,你还在此胡说八道,这明明就是小徐将军的笔迹,况且还有血衣为证,如今小徐将军危在旦夕,请求将军班师回援,这还有假的么?”

    薛仲璋道:“字迹可以模仿,血衣更可以伪造,你又怎知这块布条就是小徐将军的袍子呢?说不定只不过是随意从某个中箭士兵的身上扯下来的呢。”

    徐敬业道:“这的确是敬猷的字迹,他的字别具一格,他人很难模仿,至于这件血衣,也是他平日经常穿的,绝不是伪造的。看来敬猷贤弟,的确是受了重伤。自从扬州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武则天便将我妻儿老小都杀掉了,如今在这世上,我就只有敬猷这么一个亲人了,而今他有危险,我又怎能坐视不理?”

    薛仲璋还要劝阻徐敬业,只听徐敬业怒喝道:“够了,你不要再说了,要不是你从中阻挠,我早已班师返旆,我弟敬猷也不会有今日之难,你若再说半句,定斩不饶!”薛仲璋这才没有再说话。

    徐敬业续道:“魏军师,即刻传我将令,十万雄兵立即返回扬州,务必要在三日之内,到达扬州城下。”

    魏思温道:“扬州与润州虽不足三日行程,但中有长江阻隔,十万人马北渡长江,一时之间又怎筹集到这么多船只,更何况除了兵马之外,器械粮草,均需船只运送,只怕三日之内,无法赶回去呢?”

第0361章、军中分歧

    魏思温问道:“将军可知,他们为什么要反对将军班师扬州么?”

    徐敬业道:“我要是知道,还用得着收回他们的兵符么?依我看来,他们这些人肯定是润州的降将,见李孝逸大军正在攻打扬州,于是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在这个时候立功,就有可能得到朝廷的赦免,故而阻挠我回扬州。”

    魏思温道:“将军此言差矣,这些人若是润州降将,需要立功表现,但在此处又没有人见到,他们表现出来给谁看?非但李孝逸那些人看不到,而且还有可能触怒将军,招来杀身之祸,他们又怎会这么做呢?所以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怀有异心的降将,他们反对将军班师的理由与动机,绝不是为了立功表现。”

    徐敬业道:“军师不会是想告诉我他们是为了众将士的生死考虑,不想我兵败,才反对我的吧?”

    魏思温道:“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军心里既不会相信,我又怎会这么认为呢?”

    徐敬业问道:“那你认为他们反对我班师扬州,到底为了什么?”

    魏思温道:“我若说出来,将军可不要认为我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就好。”

    徐敬业道:“军师请讲,我恕你无罪。”

    魏思温道:“将军请试想一下,在这刺史府中,谁最不同意将军班师返旆呢?”

    徐敬业闻言,猛然一惊,说道:“你说的莫非是薛御史?”薛仲璋现在虽是匡复府的右司马,但之前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徐敬业等人为了表示尊敬,都习惯称呼他为薛御史。

    魏思温道:“没错,依我看骑兵队长裘不败等人都是薛仲璋暗中培植的力量,唯薛仲璋马首是瞻。将军有三十名骑兵队长,但其中的十七名已经为薛仲璋所用,适才跪下反对将军的人便是。所以将军就算是收回他们的兵符,也未必能够调动他们麾下的骑兵,相反还会惹来大麻烦。”

    徐敬业道:“这是何道理?兵符就是兵权,军中以兵符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有了兵符,怎会调动不了他们麾下的骑兵呢?难道他们要造反不成么?”

    魏思温道:“兵符在朝廷官军之中,的确等同于兵权,没有兵符就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但在义军之中却向来是认人不认符,因为这些义军多半是临时征募的民间义勇,他们听从这些将领的命令,已成为习惯,其中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将军骤然之间,收回这些将领的兵符,他们必然要讨回一个说法,到时候将军怎么办?毕竟这些将领只是劝谏将军,并无任何过错。将军此举,非但不能服众,而且还会令军中将领人人自危,若有好事者从中捣乱,兵变就很容易发生了。”

    徐敬业惊道:“若非军师提醒,险些酿成大祸,但他们宁可交出兵符,也不肯随我回扬州,这该如何是好?另外那十几名骑兵队长虽没有反对,但他们麾下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带回去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啊。”

    魏思温道:“我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但将军率兵回扬州的计划,势在必行,不可更改,否则非但小徐将军在劫难逃,我们辛苦打下的扬州与楚州也势必会沦陷。为今之计,只有让左司马李宗臣在步兵之中挑选出万余能征善战的精兵,代替这些骑兵队长的骑兵。将军无需收回他们的兵符,只是让他们交出战马,让他们留下随时听从调遣,这样非但不会引起兵变,也能赶得及救援扬州的小徐将军。”

    魏思温续道:“但将军要注意的是,李宗臣挑选的步兵自是能征善战,不过毕竟是步兵,没经过马上作战的训练,很多时候是不能完全代替骑兵完成任务的。所以有些非骑兵不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另外那些骑兵队长训练有素的骑兵去完成。”

    徐敬业笑道:“这个军师无需担心,骑步兵如何搭配使用,我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比你要懂得多。只要他们能随我迅速赶到扬州,三万人足矣救出敬猷了。”

    魏思温笑道:“这样最好,其余计划不变,我们这就回大堂去,跟他们解释一下。”徐敬业点点头,便与魏思温一起由后堂步入大堂。

    在这期间,因为有其他的骑兵队长在场,薛仲璋也没有秘密与他手底下的骑兵队长谋划什么,只是让他们一切看眼色行事。

    徐敬业到了刺史府大堂之上,当众对那些反对他的骑兵队长说道:“你们不服从将令,本来依照军法,应该收回兵符兵权,降职处分。但念你们杀敌有功,素无大过,今天的事本将军可以不追究。但你们既然不愿意随本将军出征,我也不强人所难,那你们就留下看守润州吧。行军打仗,与坚守城池,同样重要,你们切勿大意。既然你们暂时留在润州,战马是用不上了,所以本将军决定将你们的军马暂时调拨给李宗臣将军的部下,随我出征。你们留在润州,随时听候军师魏思温的调遣,五日之内,务必随军师渡江回扬州。”

    裘不败等人闻言,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于是便将眼光一齐投向薛仲璋,徐敬业见状,这才确定魏思温所言不假,他们这些人果然都是薛仲璋的党羽。

    薛仲璋却还道徐敬业依然蒙在鼓里,于是便不动声色般笑道:“既然将军已经做了决定,你们又不愿随将军出征,那就依将军所命,交出战马,暂留润州咯。”

    众骑兵队长这才站起来,与李宗臣一起出去,完成交接战马的任务。薛仲璋嘴上虽这么说,但心中却在想,好你个魏思温,居然想出这么刁钻的主意,交出战马,骑兵还能算得上是骑兵么?这样我辛苦笼络的这些骑兵队长,手中的兵权便名存实亡。但你们以步兵代替骑兵,还想打胜仗,这不是痴心妄想么?

    转念又一想,要是他们顺利救出了徐敬猷,这些假骑兵便会成为有功之臣,要想再要回战马,只怕难上加难。若是从此裘不败等人变成了步兵,便会被编入步兵队伍,他们也就不再是骑兵队长,这样我在军中的势力,岂不是要被削弱?我得想出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第0362章、狭路相逢

    魏思温道:“兵符在朝廷官军之中,的确等同于兵权,没有兵符就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但在义军之中却向来是认人不认符,因为这些义军多半是临时征募的民间义勇,他们听从这些将领的命令,已成为习惯,其中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将军骤然之间,收回这些将领的兵符,他们必然要讨回一个说法,到时候将军怎么办?毕竟这些将领只是劝谏将军,并无任何过错。将军此举,非但不能服众,而且还会令军中将领人人自危,若有好事者从中捣乱,兵变就很容易发生了。”

    徐敬业惊道:“若非军师提醒,险些酿成大祸,但他们宁可交出兵符,也不肯随我回扬州,这该如何是好?另外那十几名骑兵队长虽没有反对,但他们麾下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带回去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啊。”

    魏思温道:“我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但将军率兵回扬州的计划,势在必行,不可更改,否则非但小徐将军在劫难逃,我们辛苦打下的扬州与楚州也势必会沦陷。为今之计,只有让左司马李宗臣在步兵之中挑选出万余能征善战的精兵,代替这些骑兵队长的骑兵。将军无需收回他们的兵符,只是让他们交出战马,让他们留下随时听从调遣,这样非但不会引起兵变,也能赶得及救援扬州的小徐将军。”

    魏思温续道:“但将军要注意的是,李宗臣挑选的步兵自是能征善战,不过毕竟是步兵,没经过马上作战的训练,很多时候是不能完全代替骑兵完成任务的。所以有些非骑兵不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另外那些骑兵队长训练有素的骑兵去完成。”

    徐敬业笑道:“这个军师无需担心,骑步兵如何搭配使用,我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比你要懂得多。只要他们能随我迅速赶到扬州,三万人足矣救出敬猷了。”

    魏思温笑道:“这样最好,其余计划不变,我们这就回大堂去,跟他们解释一下。”徐敬业点点头,便与魏思温一起由后堂步入大堂。

    在这期间,因为有其他的骑兵队长在场,薛仲璋也没有秘密与他手底下的骑兵队长谋划什么,只是让他们一切看眼色行事。

    徐敬业到了刺史府大堂之上,当众对那些反对他的骑兵队长说道:“你们不服从将令,本来依照军法,应该收回兵符兵权,降职处分。但念你们杀敌有功,素无大过,今天的事本将军可以不追究。但你们既然不愿意随本将军出征,我也不强人所难,那你们就留下看守润州吧。行军打仗,与坚守城池,同样重要,你们切勿大意。既然你们暂时留在润州,战马是用不上了,所以本将军决定将你们的军马暂时调拨给李宗臣将军的部下,随我出征。你们留在润州,随时听候军师魏思温的调遣,五日之内,务必随军师渡江回扬州。”

    而当李孝逸攻打下盱眙城之后,便派人把守住扬州、楚州通往润州的各大路口,以防他们去润州求援。这无形之中,又助了薛仲璋一臂之力。薛仲璋本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很清楚官军的实力,自从走上起义这条道路,就无日不在为自己寻找后路,他不相信徐敬业纠集的十万乌合之众能够直捣黄龙,攻打下洛阳,但官军虽然强大,但天下承平日久,尤其是南方,不习鞍马久矣,故而他相信只要徐敬业攻下金陵,便能割据天南,成为一方霸主,而徐敬业有勇无谋,只要除掉魏思温,这雄踞天南的霸业,迟早会是他薛仲璋的囊中之物。故而,无论如何,他是绝不会让徐敬业班师回援的。

    然而,后来信鸽越来越多,徐敬业终于还是得知了扬楚二州的情况,加之魏思温总是在一旁劝说徐敬业早日班师,薛仲璋除了在徐敬业面前,与魏思温力争之外,另外还暗中培植自己在军中的势力,联合起来反对徐敬业班师回援,但千算万算,没算到徐敬业听说徐敬猷身陷险地,会力排众议,果断作出班师扬州的决定。

    在这些骑兵队长到来之前,薛仲璋便向他们暗中使了眼色,这些人立刻会意,裘不败平日就是莽张飞的性格,别人不敢说的话,他都敢说,加之薛仲璋又对他有提拔重用之恩,既得到薛仲璋的指示,又岂会不出头呢?

    裘不败既已出口,其余薛仲璋的党羽,俱都跪下说道:“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徐敬业见状,怒道:“你们这是想闹兵变么?怎么连我的命令都不听了么?”

    裘不败道:“将军之命令,我等自是不敢不从,但明知是必败无疑,为救众骑兵弟兄的性命,就算将军砍了末将的脑袋,末将也要力劝将军切莫一意孤行。”

    其余十几名骑兵队长也都异口同声地说道:“班师扬州,必败无疑,恳请将军,切莫一意孤行!”

    薛仲璋见状,心中暗喜道,这会儿看你徐敬业怎么办?是冒着兵变的危险,班师回援,还是留在润州,以稳定军心?

    于是便添油加醋般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你可知小徐将军在扬州遇到了大麻烦,受了重伤,危在旦夕,将军要是不回去救援的话,小徐将军很有可能会性命不保。你们再从中阻挠,要是耽误了营救小徐将军,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说这些话之时,同时将眼睛眨了眨,意思是要让这些人反对到底。

    裘不败道:“难道将军为了救自己弟弟的性命,就置我们几万人的性命于不顾么?所以还请将军收回成命,不要因私废公。”其余人又同时嚷道:“请将军以大局为重,不要因私废公。”

    徐敬业没想到在来润州之前,他的命令从来没有人敢违抗,而在润州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的将令,还以为是义军之中有许多降将的缘故,只有魏思温洞察其中的门道,但自从徐敬业听从薛仲璋的建议,进军润州之后,他便很少过问军中大事,故而对新提拔上来的将领都不太熟悉,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解决目前将令不行的局面。

    只听徐敬业怒喝道:“你们这样形同兵变,知不知道?还有没有将我这个大将军放在眼里,反了反了,简直是反了。”尽管徐敬业恼羞成怒,但这些骑兵队长依旧是长跪不起。徐敬业见这情形,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于是便怒喝道:“你们既然不听我的命令,那你们这骑兵队长也别当了,将你们手中的兵符交出来吧。”

第0363章、凭溪固守

    李宗臣等将领也随后跟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万众一心,士气也是空前高涨。

    然而,就在他们出发不久,薛仲璋便又在背地里使坏,心中暗忖道:“徐敬业骁勇善战,虽仅仅带去三万兵马,但足矣支撑到魏思温将润州兵马带去增援之时,到那时休说胜负之数尚未可知。就算是胜了,也势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只要朝廷派兵增援李孝逸,徐敬业的残兵散勇就必然抵挡不住,到那时候,所有参与叛乱之人,都将是死路一条。左右是一死,不如将自己的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于是便趁徐敬业不在润州,一方面暗中派人向李孝逸军中传递消息,声称徐敬业带着三万兵马即将抵达扬州,另一方面,联合润州将领之中,自己的党羽,阴谋夺权。

    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借李孝逸之手除掉徐敬业,但除掉徐敬业之后,义军之中是蜀中无大将,他自己又没有领兵作战之能,本想夺权之后,攻取金陵,称霸一方,但此举又过于冒险,故而便想带着义军投降朝廷,这样一来,兴许还能因为投诚有功,被封个一官半职,再不济也可免却一死。

    而魏思温既然知道薛仲璋结党营私,也在暗中部署,两人都在暗地里筹谋,争取时间,比拼速度。心想,薛仲璋必然会趁徐将军不在,暗中捣鬼,不管他心中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总之不能让他得逞。这不仅关系着这场战争的胜负,还与十万义军的生死紧密牵连。事关重大,决不能有丝毫闪失。

    于是便来回奔走于军中各大将领之间,但由于魏思温久不理军事,对许多将领的底细都不甚了解,他们表面上对军师魏思温信誓旦旦,扬言决不允许薛仲璋使任何阴谋手段,而实则却是阳奉阴违,魏思温前脚刚离开,他们后脚便跑到薛仲璋处打小报告,因此魏思温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些人的监视之下,薛仲璋也同时对魏思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饶是如此,还是有许多将领时站在魏思温的一边,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所筹谋之事既被薛仲璋看穿,薛仲璋又怎会坐以待毙?

    就在徐敬业刚离开润州的头一天晚上,薛仲璋便采取了行动,秘密派遣杀手,对军中不服从他的将领进行暗杀,第二天早上,魏思温便得到消息,已经有十几名将领惨遭杀害,而这些人正好都是魏思温拜访过的。

    魏思温心想,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薛仲璋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若再想不出应对的办法,下一个死的就指不定是谁了。

    薛仲璋此举很快在润州义军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军中将领人人自危,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李孝逸派来的杀手,也有人说是朝廷派人混在军中,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润州的降将,见军中无人主事,故而谋杀义军将领,企图夺回润州。却没有一个人怀疑到薛仲璋的头上。

    只有魏思温知道,这一切都是薛仲璋的阴谋,然而在这种局面下,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呢?想到这里,不禁犯难起来。

    而薛仲璋得知军中怀疑这些将领均是润州降将所杀,于是便站出来,派人将原润州司马闻达,录事参军闻贤两兄弟绑了起来,押到三军之前,喝问道:“闻达、闻贤,你们二人趁徐将军不在军中,暗中派人谋杀义军将领十几人,如今证据确凿,你们还不从实招来。”

    闻达怒道:“我兄弟二人自投了义军之后,从无二心,并没有杀害这些将领,你让我们招什么?你说证据确凿,是人证还是物证?为何不拿出来让大伙瞧瞧,若是能证明是我兄弟杀了人,我们甘愿引颈就戮,若是没有证据,平白无故冤枉我兄弟二人,我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

    闻贤也怒道:“没错,拿证据出来!”

    薛仲璋道:“这些将领都是扬州起义时的徐将军的老部下,没有一个是润州降将,而润州降将是以你二人为首的,还要什么证据,就算不是你们亲手所杀,也是你们二人主谋的。事到如今,你还想抵赖么?”

    裘不败等人闻言,也在一旁起哄附和,一时之间,三军哗然,纷纷喊道:“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魏思温走将上去,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三军将士这才停止了喧哗,只听魏思温道:“薛御史,你说他们杀人是你亲眼所见,还是听人说的?若只是因为被杀之人皆是扬州起义时的将领,其中没有润州降将,就说是润州降将所为,这理由未免牵强。”

    薛仲璋闻言,叱问道:“魏军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事实摆在面前,还要什么证据?你这么说,是要偏袒他们二人么?”

    魏思温笑道:“薛御史何出此言,我与闻氏兄弟非亲非故,何来偏袒徇私?但事实是没人亲眼见过他们杀人,也没有物证证明他们杀人,薛御史起义前身为监察御史,应该清楚,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定罪的。要是这样便将他们当杀人凶手杀了,让杀人凶手及主谋之人逍遥法外,闻氏兄弟固然冤枉,这些被杀的将领,又何尝不冤枉呢?”

    闻达闻言,高声说道:“魏军师说得不错,红口白牙,无凭无证,是血口喷人,不足以证明我们兄弟有罪。你还不将我们放了?”

    裘不败等人闻言,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于是便将眼光一齐投向薛仲璋,徐敬业见状,这才确定魏思温所言不假,他们这些人果然都是薛仲璋的党羽。

    薛仲璋却还道徐敬业依然蒙在鼓里,于是便不动声色般笑道:“既然将军已经做了决定,你们又不愿随将军出征,那就依将军所命,交出战马,暂留润州咯。”

    众骑兵队长这才站起来,与李宗臣一起出去,完成交接战马的任务。薛仲璋嘴上虽这么说,但心中却在想,好你个魏思温,居然想出这么刁钻的主意,交出战马,骑兵还能算得上是骑兵么?这样我辛苦笼络的这些骑兵队长,手中的兵权便名存实亡。但你们以步兵代替骑兵,还想打胜仗,这不是痴心妄想么?

第0364章、首战告捷

    徐敬业道:“军师不会是想告诉我他们是为了众将士的生死考虑,不想我兵败,才反对我的吧?”

    魏思温道:“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军心里既不会相信,我又怎会这么认为呢?”

    徐敬业问道:“那你认为他们反对我班师扬州,到底为了什么?”

    魏思温道:“我若说出来,将军可不要认为我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就好。”

    徐敬业道:“军师请讲,我恕你无罪。”

    魏思温道:“将军请试想一下,在这刺史府中,谁最不同意将军班师返旆呢?”

    徐敬业闻言,猛然一惊,说道:“你说的莫非是薛御史?”薛仲璋现在虽是匡复府的右司马,但之前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徐敬业等人为了表示尊敬,都习惯称呼他为薛御史。

    魏思温道:“没错,依我看骑兵队长裘不败等人都是薛仲璋暗中培植的力量,唯薛仲璋马首是瞻。将军有三十名骑兵队长,但其中的十七名已经为薛仲璋所用,适才跪下反对将军的人便是。所以将军就算是收回他们的兵符,也未必能够调动他们麾下的骑兵,相反还会惹来大麻烦。”

    徐敬业道:“这是何道理?兵符就是兵权,军中以兵符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有了兵符,怎会调动不了他们麾下的骑兵呢?难道他们要造反不成么?”

    魏思温道:“兵符在朝廷官军之中,的确等同于兵权,没有兵符就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但在义军之中却向来是认人不认符,因为这些义军多半是临时征募的民间义勇,他们听从这些将领的命令,已成为习惯,其中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将军骤然之间,收回这些将领的兵符,他们必然要讨回一个说法,到时候将军怎么办?毕竟这些将领只是劝谏将军,并无任何过错。将军此举,非但不能服众,而且还会令军中将领人人自危,若有好事者从中捣乱,兵变就很容易发生了。”

    徐敬业惊道:“若非军师提醒,险些酿成大祸,但他们宁可交出兵符,也不肯随我回扬州,这该如何是好?另外那十几名骑兵队长虽没有反对,但他们麾下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带回去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啊。”

    魏思温道:“我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但将军率兵回扬州的计划,势在必行,不可更改,否则非但小徐将军在劫难逃,我们辛苦打下的扬州与楚州也势必会沦陷。为今之计,只有让左司马李宗臣在步兵之中挑选出万余能征善战的精兵,代替这些骑兵队长的骑兵。将军无需收回他们的兵符,只是让他们交出战马,让他们留下随时听从调遣,这样非但不会引起兵变,也能赶得及救援扬州的小徐将军。”

    魏思温续道:“但将军要注意的是,李宗臣挑选的步兵自是能征善战,不过毕竟是步兵,没经过马上作战的训练,很多时候是不能完全代替骑兵完成任务的。所以有些非骑兵不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另外那些骑兵队长训练有素的骑兵去完成。”

    徐敬业笑道:“这个军师无需担心,骑步兵如何搭配使用,我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比你要懂得多。只要他们能随我迅速赶到扬州,三万人足矣救出敬猷了。”

    魏思温笑道:“这样最好,其余计划不变,我们这就回大堂去,跟他们解释一下。”徐敬业点点头,便与魏思温一起由后堂步入大堂。

    在这期间,因为有其他的骑兵队长在场,薛仲璋也没有秘密与他手底下的骑兵队长谋划什么,只是让他们一切看眼色行事。

    徐敬业到了刺史府大堂之上,当众对那些反对他的骑兵队长说道:“你们不服从将令,本来依照军法,应该收回兵符兵权,降职处分。但念你们杀敌有功,素无大过,今天的事本将军可以不追究。但你们既然不愿意随本将军出征,我也不强人所难,那你们就留下看守润州吧。行军打仗,与坚守城池,同样重要,你们切勿大意。既然你们暂时留在润州,战马是用不上了,所以本将军决定将你们的军马暂时调拨给李宗臣将军的部下,随我出征。你们留在润州,随时听候军师魏思温的调遣,五日之内,务必随军师渡江回扬州。”

    想到这里,于是便趁徐敬业不在润州,一方面暗中派人向李孝逸军中传递消息,声称徐敬业带着三万兵马即将抵达扬州,另一方面,联合润州将领之中,自己的党羽,阴谋夺权。

    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借李孝逸之手除掉徐敬业,但除掉徐敬业之后,义军之中是蜀中无大将,他自己又没有领兵作战之能,本想夺权之后,攻取金陵,称霸一方,但此举又过于冒险,故而便想带着义军投降朝廷,这样一来,兴许还能因为投诚有功,被封个一官半职,再不济也可免却一死。

    而魏思温既然知道薛仲璋结党营私,也在暗中部署,两人都在暗地里筹谋,争取时间,比拼速度。心想,薛仲璋必然会趁徐将军不在,暗中捣鬼,不管他心中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总之不能让他得逞。这不仅关系着这场战争的胜负,还与十万义军的生死紧密牵连。事关重大,决不能有丝毫闪失。

    于是便来回奔走于军中各大将领之间,但由于魏思温久不理军事,对许多将领的底细都不甚了解,他们表面上对军师魏思温信誓旦旦,扬言决不允许薛仲璋使任何阴谋手段,而实则却是阳奉阴违,魏思温前脚刚离开,他们后脚便跑到薛仲璋处打小报告,因此魏思温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些人的监视之下,薛仲璋也同时对魏思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饶是如此,还是有许多将领时站在魏思温的一边,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所筹谋之事既被薛仲璋看穿,薛仲璋又怎会坐以待毙?

    就在徐敬业刚离开润州的头一天晚上,薛仲璋便采取了行动,秘密派遣杀手,对军中不服从他的将领进行暗杀,第二天早上,魏思温便得到消息,已经有十几名将领惨遭杀害,而这些人正好都是魏思温拜访过的。

第0365章、物腐虫生

    魏思温道:“徐将军这次率兵前去营救小徐将军,只带了三万人马,在出发之前,特别嘱咐魏某,要在五日之内,准备好船只,将所有驻扎在润州的义军带去支援。倘若因为调查杀人凶手,而耽误了徐将军的大事,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责任谁来担当?”

    薛仲璋怒道:“你少拿徐将军来压我,告诉你,徐将军不在,就由我做主,要是凶手不查出来,就算将后援部队带到,我们军中同样存在肘腋之患,这又有什么作用呢?更何况徐将军骁勇善战,即便只有三千人马,也能救出小徐将军,更何况有三万呢?你这么说,是不相信徐将军的作战能力,还是另有图谋?”

    魏思温怒道:“你别逮着谁就咬谁,我只不过是按照徐将军的嘱咐办事,有什么图谋?再者说来,徐将军何曾说过,他不在润州之时,由你做主?我被徐将军拜为军师,徐将军不在,本应由我全权处理军事大事,更何况还有徐将军的临行嘱咐呢?”

    薛仲璋冷笑道:“你说得不错,徐将军临行嘱咐你务必在五日之内将后援部队带到,但此一时彼一时,徐将军说这话之时,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军中十数名将领被杀之事。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想若是徐将军知道此事,也会让我们先调查凶手的。”

    旋而又对众将士说道:“要是凶手不调查出来的话,就算各位随军师回援,也会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时刻担心着会在半夜三更,被人拿刀抹了脖子,或是仇敌,或是亲信,或是奸细,或是叛徒,那是防不胜防,诸位试想一下,要是这样的话,你们还愿意跟随魏军师回到扬州么?”

    众人闻言,俱都默然不语,只听薛仲璋道:“魏军师,你看大家都不说话,就表示他们都不愿意跟你回扬州,我想率兵回援一事,还是暂且押后为好,相信只要凶手落网,大家都愿意随军出发,到时候我也没理由再阻拦了。我这也是为大局考虑,还请军师谅解才是。”

    魏思温没想到局势竟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但他怎么也不相信,在润州短短十几天的工夫,这些将领俱都入薛仲璋的彀中,成为他的党羽。

    他明知道那些死去的将领都是被薛仲璋所杀,但却拿他没有办法,要是现在说出来,不但没有人会相信,还有可能被薛仲璋反咬一口,陷身险地。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是他自己再出什么事,义军便很有可能被薛仲璋牢牢控制在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魏思温正不知如何是好,要是再不采取行动,也不知道薛仲璋还要谋害多少人。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想到,要是忠义营的那些武功高强的侠士在润州,该有多好?

    他不敢再去找其他将领商量大计,因为只要与他有什么瓜葛的人,都会被薛仲璋杀害,于是便想到玉虚道长等人。

    而忠义营中,他与鄢云交情最好,也深知鄢云谋略过人,定然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便决定给鄢云写信,让他赶紧带人来润州一趟。想到这里,便对薛仲璋道:“既然众将士不愿冒险回援扬州,那就依薛御史所言,先调查凶手,然后再说吧。魏某有些乏了,就不奉陪了。”说着便回到了刺史府中,趁薛仲璋等人不在,没人看着,连忙取来纸笔,匆匆写了几行字,道出润州的情况,然后将纸笺塞入鸽筒之中,绑好之后,放飞信鸽。

    薛仲璋也在奇怪,为何一向得理不饶人的魏思温,会这么容易妥协,于是便连忙派人赶回去盯着魏思温,只可惜迟了一步,魏思温已经放出信鸽。

    由于魏思温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薛仲璋也没有理睬他,而是抓紧他夺权的措施。

    鄢云得到消息之后,连忙找到玉虚道长等人,只听玉虚道长说道:“鄢云小兄弟,你急匆匆来找我们,有什么要事么?”

    鄢云取出信笺,交给玉虚道长,说道:“道长请看,魏军师称徐将军已经率三万人马驰援扬州,临行嘱咐他将其余人马在五日之内带来,没想到薛仲璋从中作梗,在一夜之间谋杀十几名义军将领,义军之中到处是他的爪牙,就算有忠义的将领,也是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所以军师请我们速回润州,共同商议应对策略。”

    没等玉虚道长开口,韩英女愤然道:“我早就知道这个薛仲璋不是什么好人,居然敢谋杀义军将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要不然魏军师就有危险了。”

    玉虚道长道:“鄢云,你怎么看?”

    鄢云道:“润州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你们可别忘了,润州虽有薛仲璋这个阴谋家,但扬州还有个挑拨离间的尉迟昭,要是我们都去了润州,徐将军到了扬州之后,发现我们谎报军情,必然会大发雷霆,到时候尉迟昭再在一旁煽风点火,说我们是畏罪潜逃,到时候我们就百口莫辩了。润州的事情,迟早会传到徐将军那里,徐将军本就不看重我们这些江湖人士,到时候再将将领被杀的事情,追本溯源,追究在我们头上,就算有小徐将军等人为我们申辩,我们也难免或落下骂名。”

    韩英女道:“照你这么说,润州的事情我们就不管了么?军师平时对我们那么器重,我们怎能置他的生死于不顾,要是这样的话,还谈什么侠义道。”

    玉虚道长道:“我也有此疑问,我听说薛仲璋随徐将军起义之前是朝廷的监察御史,是文官出身,并没有领兵作战的大将之才。他夺权之后,不但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鄢云道:“依我看来,薛仲璋自从教唆徐将军攻打润州之日起,便想待得徐将军攻下润州之后,然后攻下金陵,成为一方霸主,届时他便成了最大的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徐将军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项羽而已,玩政治手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假以时日,他便要取而代之。故而他才一再反对徐将军班师扬州,然而他没想到,徐将军为了营救小徐将军,毅然带兵离开润州,此举让他的美梦成为泡影。”

第0366章、攘外安内

    鄢云道:“依我看来,薛仲璋自从教唆徐将军攻打润州之日起,便想待得徐将军攻下润州之后,然后攻下金陵,成为一方霸主,届时他便成了最大的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徐将军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项羽而已,玩政治手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假以时日,他便要取而代之。故而他才一再反对徐将军班师扬州,然而他没想到,徐将军为了营救小徐将军,毅然带兵离开润州,此举让他的美梦成为泡影。”

    鄢云续道:“他处心积虑这么久,眼看着计划即将落空,同时又得知官军势如破竹,攻下楚州各县,又兵临扬州城下,心想就算润州主力部队尽数班师,也不可能挽回败局,而徐将军若是吃了败仗,他作为义军的主谋者之一,也难逃一死。于是便提前行动,夺取润州义军大权,然后带着义军向朝廷投诚,以求免死,并且希冀投诚有功,得到高官厚禄。”

    韩英女笑道:“这薛仲璋也太异想天开了,他自己既然是起义军的主谋者之一,从一开始便被武则天写入了死亡名单,武则天又怎么会因为他的投诚而免他一死,更不会给他高官厚禄了。”

    鄢云笑道:“这你就想错了,武则天此人极为自负,自谓能够驾驭天下,能够降服任何人。高宗显庆年间,大唐名将苏定方征讨百济,遇到了百济骁将黑齿常之的顽强抵抗,最终苏定方将军将其擒住,然而不久又被他逃走,黑齿常之逃走之后,又纠集部下反抗苏定方,杀伤唐将十数名,苏定方发誓擒住他之后要亲手杀了他,以祭奠大唐将士的英灵,最后苏定方夷平百济之时,将黑齿常之再次擒住,押赴刑场,没想到武则天不仅特赦了他,而且告诉他,只要他降唐,便仍然让他当大将军,统领十几万兵马。

    黑齿常之最终答应降唐,武则天如约任他为大将军,自此之后,黑齿常之再无二心。试想一下,黑齿常之身为百济人,降唐之后,都能得到如此待遇,更何况薛仲璋在官期间并无大过,起义之后,迷途知返,率领义军数万人投诚,朝廷因此兵不血刃,平息了这场战争,又怎么不会原谅他呢?薛仲璋在朝为官多年,终日察言观色,早就摸清了武氏的脾性,故而这才想在起义失败之前,为自己谋后路。”

    雷傲天道:“薛仲璋这人心肠也太歹毒了,为了自己一人的荣华富贵,而不惜牺牲所有人的性命。要是让他得逞,不仅徐将军的三万人马将寡不敌众,最终被剿灭,扬州、楚州所有义军也将在劫难逃。但他在润州谋杀了那么多反对他的人之后,必然是大权在握,我们又有什么办法阻止他呢?”

    韩英女闷哼一声,道:“大权在握,势力庞大,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他的爪牙再多,我若想杀他,也杀得了。只要杀了薛仲璋,不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么?”

    独孤一方见韩英女这么飞扬跋扈,又想起他神剑山庄五名弟子死在他手中之事,于是冷冷地说道:“杀杀杀,整天就知道杀,莫非你们华山派除了杀人之外,就不会别的么?”

    玉虚道长知道要是双方吵起来,必然又会动手,于是连忙说道:“独孤庄主,眼下大事要紧,之前的误会,还是以后你们私底下解决好么?”独孤一方见玉虚道长出面调停,也没有再生事端,只得默然不语。

    鄢云道:“我们回到润州之后,要杀薛仲璋,相信这里的大侠无论哪一位都能办到。但我们无凭无据,就擅自杀害义军左司马薛仲璋,这个罪名谁能担得起。毕竟军师与我们只是猜测义军将领被杀之事是薛仲璋主谋,并没有证据,要是我们平白无故将他杀害,不仅我们,就连军师都会有大麻烦,到时候义军必然大乱,不仅耽误抵抗官军的大事,而且还有可能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义军土崩瓦解,不战自溃。”

    韩英女道:“你这书呆子,也太危言耸听了吧,杀掉薛仲璋之后,事情便解决了一半,然后军师再出来主持大局,率领润州义军回到扬州,不就万事大吉了么?哪会有什么土崩瓦解,不战自溃呢?”

    鄢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薛仲璋虽是主谋,但我们没找到任何证据便将他杀了,他的那些狼狈为奸的党羽,尚未铲除,他们若借题发挥,兴风作浪,可不是我们忠义营这些人能够处理得了。而军师的权力早就被薛仲璋架空,薛仲璋虽死,那些党羽生怕事情败露,必然会作乱,到时候那个烂摊子谁能够收拾呢?而我们又不能随时守在军师身旁,万一他们企图杀害军师,我们怎能防得了呢?要是让他们知道是我们杀了薛仲璋,他们告知徐敬业,我们纵然可以一走了之,义军之中人人将视我等为叛徒,我们本是为了忠义而来,却背着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而去,这又该如何是好?”

    没等玉虚道长开口,韩英女愤然道:“我早就知道这个薛仲璋不是什么好人,居然敢谋杀义军将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要不然魏军师就有危险了。”

    玉虚道长道:“鄢云,你怎么看?”

    鄢云道:“润州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你们可别忘了,润州虽有薛仲璋这个阴谋家,但扬州还有个挑拨离间的尉迟昭,要是我们都去了润州,徐将军到了扬州之后,发现我们谎报军情,必然会大发雷霆,到时候尉迟昭再在一旁煽风点火,说我们是畏罪潜逃,到时候我们就百口莫辩了。润州的事情,迟早会传到徐将军那里,徐将军本就不看重我们这些江湖人士,到时候再将将领被杀的事情,追本溯源,追究在我们头上,就算有小徐将军等人为我们申辩,我们也难免或落下骂名。”

    韩英女道:“照你这么说,润州的事情我们就不管了么?军师平时对我们那么器重,我们怎能置他的生死于不顾,要是这样的话,还谈什么侠义道。”

第0367章、患难相助

    鄢云道:“我已经想好了,我想军师现在最需要帮手,不如由玉虚道长带一拨人火速赶到润州,助军师一臂之力,凭军师的计谋,又有你们相助,定然能够对付薛仲璋,我与独孤庄主及神剑山庄的各位英雄留在扬州,等候徐将军的到来,也同时防止尉迟昭挑拨离间。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玉虚道长心想,鄢云做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本来华山派与神剑山庄就有过节,将他们分开,不仅可以避免冲突,而且他自己留在扬州,也好向徐敬业解释一切。而润州方面,只要忠义营的人听从军师的调遣,也不会出什么差错,这样便能两全其美。

    于是便道:“鄢云小兄弟之言有理,那我们就依计行事吧。”忠义营各派头领见玉虚道长发话了,自然也都没有异议。

    然而,韩英女却不明白鄢云的用意,一心想与鄢云在一起,于是便道:“我们刚回到扬州没几天,还要前往润州,来回奔波,风尘仆仆,我才不要呢。我想我还是留在扬州吧,也只有这样,万一徐敬业怪罪你谎报军情之罪,我也好保护你的安全不是。”

    鄢云道:“军师现在有危险,你应该到润州保护军师才是,我这边你尽管放心,有唐之奇长史,与小徐将军等人在,自然不会有问题的。而你在润州,却能大展身手,清除义军之中的奸佞小人,岂不是更好么?”

    韩英女气道:“对付薛仲璋,有玉虚道长与各派英雄好汉足矣,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反正我就不想回润州,扬州又不是你的,我愿意留在这里,你也管不着。”

    鄢云闻言,还是摇头说道:“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

    独孤一方道:“鄢少侠,我明白你的用意,你将神剑山庄与华山梅傲霜师徒,分开行动,无非是为了不让我们在一起,发生冲突,节外生枝。你放心就是,就算这小丫头留在扬州,只要她不寻衅滋事,我们神剑山庄也不会以多欺少,急于报仇的。”

    韩英女闻言,向鄢云问道:“你将我们分开,莫非就如他所说的,是不想我们发生冲突?”鄢云并不答话。

    韩英女见状,说道:“你不说话,就表示默认了。你虽是一片好心,但我的性格,你也不是不知道,你这样安排,我若离开了,岂不是让人认为我怕了神剑山庄了?他们要报仇,尽管找我就是,我就要留在扬州。”

    梅傲霜道:“既然英女不愿意离开,我自然要与英女在一起了。”转而对玉虚道长道:“道长,相助军师一事,就辛苦道长了,请恕梅某不能奉陪。”

    玉虚道长知道梅傲霜最是袒护韩英女,韩英女又心直口快,经常口舌招尤,有了梅傲霜在扬州,她更是有恃无恐,只要自己去了润州,到时候神剑山庄与华山派之间,就很容易再起争端,两大顶级高手之间的对决,自是非同小可,鄢云是晚辈,人微言轻,武功平平也不能让双方罢斗。这样一来,定然会出大乱子。

    想到这里,连忙将梅傲霜叫到一边,说道:“梅女侠,其实韩姑娘留在扬州也无妨,独孤庄主是自顾身份之人,绝不会趁梅女侠不在,为难韩姑娘的。而你若留在扬州,双方争斗就在所难免,不如你随我们去润州,以梅女侠你的剑法,定然能派上大用场。”

    梅傲霜道:“这怎么行?独孤一方平日虽自重身份,不会轻易为难晚辈,但英女毕竟杀了神剑山庄的弟子,难保神剑山庄其他弟子会来找英女的麻烦,到时候就算独孤一方不出手,英女也会吃亏的。我还是不太放心,把英女一个人留在扬州。”

    玉虚道长道:“依英女的脾气,既然她决定留在扬州,和鄢云在一起,我们是怎么也劝不动的。而梅女侠与英女一起留在扬州,是万万不行的,你不肯离开英女,无非是担心她的安全而已。要不然,我与黑白双侠商量一下,让他二人留在扬州,他们二人虽不便介入你们双方的争斗,但以他们铁棋子的暗器功夫,用来劝架,是再好不过,万一他们为难韩姑娘,他们二人足够保护英女的安全,同时也不会伤了与神剑山庄的和气。不知梅女侠意下如何呢?”

    梅傲霜道:“我想只要道长让黑白双侠留下,他们二人定然不会推辞,只不过他们二人武功虽高,也毕竟只有两人,更不可能随时跟在英女身边保护她,万一神剑山庄的弟子趁黑白双侠不在,暗中下手?那该如何是好?”

    玉虚道长笑道:“梅女侠你就放心吧,神剑山庄也算是名门正派,就算是要报仇也会找你华山派公平决斗,绝不会做暗中偷袭的小人勾当。而我们只要交代一下黑白双侠,他们二人定会保护韩姑娘的周全的。”

    梅傲霜道:“既是这样,那一切由道长来安排吧。”说着二人便又来到人群之中。

    只听玉虚道长道:“贫道适才与梅女侠商量了一下,梅女侠的意思是可以让韩姑娘留在扬州,贫道也相信独孤庄主一言九鼎,就不会食言自肥,为难韩姑娘的。但韩姑娘天生心直口快,未免双方再次发生误会,所以还请黑白双侠留在扬州,代替梅女侠对韩姑娘多加管束,这样梅女侠才放心随贫道去润州相助魏军师。不知黑白双侠,意下如何呢?”

    白千劫笑道:“既然是道长与梅女侠的托付,我兄弟二人定然愿意留下,你们放心就是,我们虽不能保证双方从此修好,化干戈为玉帛,但却能保证在此期间,双方不会再起冲突的。”

    鄢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薛仲璋虽是主谋,但我们没找到任何证据便将他杀了,他的那些狼狈为奸的党羽,尚未铲除,他们若借题发挥,兴风作浪,可不是我们忠义营这些人能够处理得了。而军师的权力早就被薛仲璋架空,薛仲璋虽死,那些党羽生怕事情败露,必然会作乱,到时候那个烂摊子谁能够收拾呢?而我们又不能随时守在军师身旁,万一他们企图杀害军师,我们怎能防得了呢?要是让他们知道是我们杀了薛仲璋,他们告知徐敬业,我们纵然可以一走了之,义军之中人人将视我等为叛徒,我们本是为了忠义而来,却背着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而去,这又该如何是好?”

第0368章、前嫌冰释

    鄢云道:“依我看来,薛仲璋自从教唆徐将军攻打润州之日起,便想待得徐将军攻下润州之后,然后攻下金陵,成为一方霸主,届时他便成了最大的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徐将军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项羽而已,玩政治手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假以时日,他便要取而代之。故而他才一再反对徐将军班师扬州,然而他没想到,徐将军为了营救小徐将军,毅然带兵离开润州,此举让他的美梦成为泡影。”

    鄢云续道:“他处心积虑这么久,眼看着计划即将落空,同时又得知官军势如破竹,攻下楚州各县,又兵临扬州城下,心想就算润州主力部队尽数班师,也不可能挽回败局,而徐将军若是吃了败仗,他作为义军的主谋者之一,也难逃一死。于是便提前行动,夺取润州义军大权,然后带着义军向朝廷投诚,以求免死,并且希冀投诚有功,得到高官厚禄。”

    韩英女笑道:“这薛仲璋也太异想天开了,他自己既然是起义军的主谋者之一,从一开始便被武则天写入了死亡名单,武则天又怎么会因为他的投诚而免他一死,更不会给他高官厚禄了。”

    鄢云笑道:“这你就想错了,武则天此人极为自负,自谓能够驾驭天下,能够降服任何人。高宗显庆年间,大唐名将苏定方征讨百济,遇到了百济骁将黑齿常之的顽强抵抗,最终苏定方将军将其擒住,然而不久又被他逃走,黑齿常之逃走之后,又纠集部下反抗苏定方,杀伤唐将十数名,苏定方发誓擒住他之后要亲手杀了他,以祭奠大唐将士的英灵,最后苏定方夷平百济之时,将黑齿常之再次擒住,押赴刑场,没想到武则天不仅特赦了他,而且告诉他,只要他降唐,便仍然让他当大将军,统领十几万兵马。

    黑齿常之最终答应降唐,武则天如约任他为大将军,自此之后,黑齿常之再无二心。试想一下,黑齿常之身为百济人,降唐之后,都能得到如此待遇,更何况薛仲璋在官期间并无大过,起义之后,迷途知返,率领义军数万人投诚,朝廷因此兵不血刃,平息了这场战争,又怎么不会原谅他呢?薛仲璋在朝为官多年,终日察言观色,早就摸清了武氏的脾性,故而这才想在起义失败之前,为自己谋后路。”

    雷傲天道:“薛仲璋这人心肠也太歹毒了,为了自己一人的荣华富贵,而不惜牺牲所有人的性命。要是让他得逞,不仅徐将军的三万人马将寡不敌众,最终被剿灭,扬州、楚州所有义军也将在劫难逃。但他在润州谋杀了那么多反对他的人之后,必然是大权在握,我们又有什么办法阻止他呢?”

    韩英女闷哼一声,道:“大权在握,势力庞大,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他的爪牙再多,我若想杀他,也杀得了。只要杀了薛仲璋,不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么?”

    独孤一方见韩英女这么飞扬跋扈,又想起他神剑山庄五名弟子死在他手中之事,于是冷冷地说道:“杀杀杀,整天就知道杀,莫非你们华山派除了杀人之外,就不会别的么?”

    玉虚道长知道要是双方吵起来,必然又会动手,于是连忙说道:“独孤庄主,眼下大事要紧,之前的误会,还是以后你们私底下解决好么?”独孤一方见玉虚道长出面调停,也没有再生事端,只得默然不语。

    鄢云道:“我们回到润州之后,要杀薛仲璋,相信这里的大侠无论哪一位都能办到。但我们无凭无据,就擅自杀害义军左司马薛仲璋,这个罪名谁能担得起。毕竟军师与我们只是猜测义军将领被杀之事是薛仲璋主谋,并没有证据,要是我们平白无故将他杀害,不仅我们,就连军师都会有大麻烦,到时候义军必然大乱,不仅耽误抵抗官军的大事,而且还有可能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义军土崩瓦解,不战自溃。”

    韩英女道:“你这书呆子,也太危言耸听了吧,杀掉薛仲璋之后,事情便解决了一半,然后军师再出来主持大局,率领润州义军回到扬州,不就万事大吉了么?哪会有什么土崩瓦解,不战自溃呢?”

    由于魏思温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薛仲璋也没有理睬他,而是抓紧他夺权的措施。

    鄢云得到消息之后,连忙找到玉虚道长等人,只听玉虚道长说道:“鄢云小兄弟,你急匆匆来找我们,有什么要事么?”

    鄢云取出信笺,交给玉虚道长,说道:“道长请看,魏军师称徐将军已经率三万人马驰援扬州,临行嘱咐他将其余人马在五日之内带来,没想到薛仲璋从中作梗,在一夜之间谋杀十几名义军将领,义军之中到处是他的爪牙,就算有忠义的将领,也是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所以军师请我们速回润州,共同商议应对策略。”

    没等玉虚道长开口,韩英女愤然道:“我早就知道这个薛仲璋不是什么好人,居然敢谋杀义军将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要不然魏军师就有危险了。”

    玉虚道长道:“鄢云,你怎么看?”

    鄢云道:“润州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你们可别忘了,润州虽有薛仲璋这个阴谋家,但扬州还有个挑拨离间的尉迟昭,要是我们都去了润州,徐将军到了扬州之后,发现我们谎报军情,必然会大发雷霆,到时候尉迟昭再在一旁煽风点火,说我们是畏罪潜逃,到时候我们就百口莫辩了。润州的事情,迟早会传到徐将军那里,徐将军本就不看重我们这些江湖人士,到时候再将将领被杀的事情,追本溯源,追究在我们头上,就算有小徐将军等人为我们申辩,我们也难免或落下骂名。”

    韩英女道:“照你这么说,润州的事情我们就不管了么?军师平时对我们那么器重,我们怎能置他的生死于不顾,要是这样的话,还谈什么侠义道。”

第0369章、肃清奸佞

    徐敬业道:“你信不信随你便,我是看在你弟弟的份上,才不与你计较,但我劝你,最好别挡我的路,我要赶去扬州救人。老实说,你虽长相与你弟弟有八九分相似,但火灵枪法却还不到火候……”

    没等徐敬业说完,雷仁智便又大发雷霆道:“你说什么,我的枪法还不到火候,今日我就用我弟弟的火灵枪,将你杀了。看招!”说着又是一枪扫来,直袭徐敬业腰间而去。

    徐敬业将身一仰,与马背齐平,便轻松避过了这一枪,他边打边说道:“说你的火灵枪不到火候,你还不信,要是你弟弟使出这一招‘横扫千军’,枪身定然是齐鞍扫来,让人不得不弃马跃起,才能避过这一枪,你却只能做到扫向我的腰部,如何能达到这个效果?所谓横扫千军,在平地上,一枪扫向敌人腿部,便能打倒一片,敌人在马上,也能一枪制敌。”

    雷仁智道:“你也只不过是与我弟弟是多年同袍,因此对这套枪法看得比较熟而已,火灵枪法,岂是你能随意说长说短的?”

    徐敬业道:“说实话,你虽与我在敌对的阵营之中,我念你是条好汉,并不想杀你,但我又必须从这里带兵过去。要不这样,我们来打个赌如何?”

    雷仁智道:“你快说,如何打赌?”

    徐敬业笑道:“我们都是武将,自然是比武打赌了。我们二人一对一,公平比试,谁被打下马来,谁就算输了,你看如何?”

    雷仁智道:“输了如何,赢了又如何?”

    徐敬业道:“本来两军作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我之前说过,我并不想杀你,所以我赢了,我带着兵马从此经过,而你再不可纠缠不休;但你赢了,我的性命任你处置,你看如何?”

    雷仁智道:“我本来就是来杀你的,何须与你打赌?”

    徐敬业道:“你不是不服气我说你的火灵枪法不到火候么?不比试一番,你如何能够心服口服呢?”

    雷仁智怒道:“比就比,拿有那么多废话。”说着又抖起枪花,向徐敬业攻来。

    徐敬业一边格挡,一边笑道:“火灵飞舞,让你使得乱七八糟,本来这套枪法凌厉无比,在你使来却是这般糟糕,实在是大煞风景。”说着也转动斩马刀向雷仁智枪花中心绞去,一时间火光飞溅,雷仁智只觉虎口大震,幸亏这杆火灵枪那时精钢打造,要不然被徐敬业这么用力一绞,就很有可能将枪头绞断。

    尽管雷仁智已经恼羞成怒,以性命相搏,但徐敬业却始终只是防守,并未攻出一招,雷仁智就已然倍感吃力,渐渐招架不住。雷仁智见徐敬业自是一味防守,于是怒道:“你这算得什么比试,要是再这样,死在我的枪下,可别觉得冤枉。”

    徐敬业道:“我怕我一出招,你就要被我斩于马下。所以等你的招数穷尽了,我再出招不迟。”

    雷仁智道:“我知道你的诡计,你是想一窥雷家火灵枪法的全貌,我会上你的当么?”

    徐敬业笑道:“你这不是笑话么?你要是能杀了我,你就是使出全套火灵枪法给我看又如何?反正死人又不会去偷学你雷家的火灵枪法,但你若是使出全套枪法,还不能杀了我,那就说明你的火灵枪法,还没练到家,丢的是你雷家的脸,这么说来,你还会怕上当,而故意藏私么?”

    雷仁智闻言,心想,这话倒是不假,只要我将他杀了,还怕他将枪法学了去么?

    想到这里,便尽展所能,将他那套学得半吊子的火灵枪法,从头使到尾,又从尾使到头,左刺右扫,上压下挑,也不知使了多少招,但还是奈何不得徐敬业。

    而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徐敬业道:“我看你的枪法也使得差不多了,现在该我了吧。”说着便扬起丈许长的斩马刀,向雷仁智当头一刀,猛地劈来,雷仁智见状,赫然一惊,连忙用双手举起枪杆,使劲抗住,徐敬业这一刀确实用了全力,但被雷仁智死死抗住,怎么也压不下去,于是便笑道:“想不到你枪法不行,倒是有一股子蛮劲,但临敌作战,光靠蛮力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一招,看你如何能够挡得住?”

    说到这里,突然刀面一转,迎着雷仁智的枪杆划向他的颈项之处,刀身与枪杆摩擦之声极为刺耳,雷仁智只觉眼前金光一闪,眼看着大刀向他脖子砍来,于是便下意识地将头一偏,然而此时躲避已然不及,只得将眼一闭,暗道一声:我命休矣!

    而徐敬业自领着骑步兵参半的三万余兵马,渡江之后,便火速向扬州方向而去,徐敬业还以为血衣鸽书所言属实,其弟敬猷确实遇到了危险,被陷扬州城中,于是明知走大路,很有可能会遇到李孝逸大军的阻击,却依然选择四通八达的官道而行。

    果然,便在盱眙边境遇到了李孝逸的兵马,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徐敬业见到这些人,哪里还会去思索,为什么他刚到盱眙,便被敌人阻击?当下横刀立马,披坚执锐,鞭马向前冲杀而去,然而,刚开始徐敬业自然是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横尸枕籍。

    然而正当他要冲过关卡之时,突然从对面冲来一骑,手执长枪,戟指徐敬业道:“徐贼,休走!吃我一枪!”

    徐敬业见状,连忙勒缰驻马,追云骑被徐敬业猛地一勒,长嘶萧萧,人立起来,然而那人来势汹汹,徐敬业更不怠慢,连忙扬起斩马刀,劈向那员猛将的长枪,急忙喊道:“慢着,火灵枪,你是雷仁慧?你不是死了么?”

    那人怒喝道:“徐贼,你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老子是雷仁智,雷仁慧是我的孪生兄弟,我今天就是特地来取你项上人头,来祭奠我弟弟的。”

    徐敬业道:“你说的不错,雷仁慧的确是我所杀,但那是他咎由自取,与人无尤,他本是我帐下大将,但因喝酒误事,犯了军法,本应处斩,但他请求与本将军比武,我答应他,只要他能打赢我,我就既往不咎,允许他戴罪立功,不过当时他以性命相搏,我一时失手,才误杀了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6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女侠传最新章节! 作者:羽客霞流所写的《大唐女侠传》为转载作品,大唐女侠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女侠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女侠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女侠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女侠传介绍:
----------新书《宋誓》即将发布,敬请品读-----------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但凡谈起江湖,总是些虬髯豪客,一饮千觞;白衣书生,羽扇纶巾;沙场名将,横刀立马;武林世家,身兼数艺;而女侠者,虽众人作品皆有提及,也鲜见为女侠树碑立传者。拙作别开生面,以初唐为背景,以写女侠为主,庶几可一新读者之耳目云!
本文属传统武侠,文风古雅简练,主要叙述残月(岳婵)、韩英女、梅傲霜等女侠,为大唐皇室尽忠,反抗武则天的残暴酷吏统治,及粉碎地狱门、玄阴教等江湖野心家统一江湖的野心,维持江湖正义的英勇事迹,恩怨情仇……大唐女侠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女侠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女侠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