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章

    林云的话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现场气氛似乎很紧张,小声问道:“不能这么严重吧?”

    “孙大哥,我告诉你,这件事米国人已经在做了,如果你去研究一下智力这个国家就会知道他们是怎么被米国用控制粮食的方法控制住国家的。

    我不是危言耸听,只是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和米国必须要交好,因为这是我们崛起的唯一方法,但同时也要警惕他们,因为他们时时刻刻不再想着控制我们,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华国,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独立自主的华国,普通人看不清楚这一点,可是宋总您,一定要清楚。”

    宋健思考着,他觉得林云有些危言耸听,可想反驳,却又无从说起,因为对方的逻辑很完整,根本无法反驳。

    “林云,你的话呢………有些道理,可又似乎不符合当前的形势咱们国家现在可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斗争就算了。”

    林云笑了,“宋大哥,原来说的斗争是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斗争,发达国家现在是要用经济、文化等方式与我们斗争,他们会用强大的金融能力和带有西方色彩的思维方式来影响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应对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当然,我这是一家之言,大家只是做个参考罢了。”

    林云的话就说到此处,毕竟这些话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太过超前了,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才能看清楚西方国家的真面目,正所谓眼看为实,即便林云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

    不过,在宋健听来,虽然林云所讲太过匪夷所思,但不可否认,他的思考已经到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深度,别的不说,就是林云对贸易的那番阐述绝对要仔细揣摩,或许西方国家真就是这么打算,特别是关于加入关贸总协定背后的分析,越想越是细思极恐,如果国家的粮食真的被西方人控制,那国家就真的完了。

    “不行,等有时间我得好好的研究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宋健如是想。

    林云是在危言耸听吗?当然不是,在前世,国家就是在九二年正式启动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当然,这个关贸总协定在九六年更名为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从九二年开始,一直到二零零一年,整整九年时间才加入,远超谈判人员的设想。

    要知道阿三国再谈这个协定时,只用了两年时间,另外什么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这样的国家更是一年就加入,完全没什么难度,为什么到了华国就花了九年时间?原因就是米国提出了各种限制条件,其中就有关于开放农业的条件。

    米国提出要引进他们的大豆种子,这种种子虽然抗虫强,量产大,可是本身带有一种传染病,能够污染农田,让其他同类农作物全部死亡,诸如此类的条款还有很多。

    国家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条件,就这样来来回回不停的修改和争吵,直到二零零一年才算成功。

    虽然我们也争取到了一些权益,但更多的还是妥协,就比如关于大豆种子的那几项条款就保留了下来。

    结果国家的大豆产业在短短四年内就被米国控制,并且在二零零四年,米国通过控制国际大豆价格,一举将国内的八成植物油制造企业摧毁,然后吞并他们,从此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植物油市场,只有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存活下来,剩下的什么“金龙鱼”,“胡姬花”等知名品牌全都归了人家。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你以为人家是做好事来了?太幼稚,人家是来吸血的。

    林云还有很多真相没告诉对方,怕他们吐血,比如产业转移是好事吗?

    嗯,当然是好事,起码可以让一个国家有机会重塑自己的工业基础,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转移。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背后都与产业转移有关,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将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首先是降低成本,其次就是把国内各种矛盾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你以为他们是好心,其实一切都在对方的算计中。

    当然,产业转移也是必须要进行的,是工业化强国道路的必经之路,接收、模仿、转型、升级是工业化道路的四个途径,缺一不可,国家和人民为此也付出了无数心血,直到三十年后,国家才算是进入到产业升级的阶段,但又遭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围堵。

    西方发达国家不允许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升级,以前都是屡试不爽,唯有华国跳出来挑战他们的地位。

    好吧,这都是后话,在现在这个时代,国家连产业转移还没有大规模进行,其实想想,华国从产业转移到产业升级只用了三十年时间,实在是个奇迹,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华国可以做到,因为这里有一群吃苦耐劳的人民,正是这群人民才创造了历史。

    这个话题引起了宋健的深思,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但他今天邀请林云等人的目的不是这个。

    “林云,我们聊聊英镑的事情吧,上次你和思宇说了一些关于做空英镑的事情,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还真有这个可能,能具体谈谈方案吗?”

    “方案嘛,呵呵,那就看国信集团想怎么赚钱了?”

    “这怎么讲?”宋健不解。

    “两个方案,第一就是做空英镑,英国没有超级大国的实力,却有超级大国的梦,这注定他们会失败,所以英镑暴跌已成定局,国信集团可以趁机买空,至于交割日期嘛,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时间点,九月十六号,只要买空,就能赚钱,风险不大,但赚的应该也不多,估计两三倍的回报率还是有的。”

    宋健笑了,这是他听到的,最甜美的话语,但孙思宇紧接着问道:“第二个方案是什么?”

    “第二个方案嘛,那就是赌英镑与马克的汇率,按照期货市场的规定,在交割日去赌汇率值,赌赢了,可以有至少十倍以上的收益,如果输了,恐怕也要十倍赔偿,就看你的运气如何了。”

    “什么?赌汇率值?这怎么可能赌赢?”

    宋健也算是金融市场的老手了,很明白两者的差距,就如赌骰子,买空卖空相当于赌大小,至少有一半的几率,赌汇率值就是赌点数,一颗骰子六个面,只有六分之一的机会,而且汇率值的可能性太多,一般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至多有十几分之一的概率,甚至更低,这完全是不要命的赌徒行为。

第二百一十一章 跟着你赌一把

    宋健看着林云,此时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家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不,是个疯子才对。

    林云笑了笑说道:“宋大哥,做空英镑绝对能赚,现在的英镑对马克的汇率是多少?”

    孙思宇回答:“前两天英镑对马克是1:2.92,但英镑呈现出升值趋势,估计还得增加!”

    “1:2.92!”林云想了想说道,“根据我的估计,短期内英镑还是升值趋势,大概在九月初升到1:2.95左右,此时就可以做空了,到九月中旬之后会跌到1:2.7左右,你按照这个做空就没问题。”

    真实的历史是,九月十三号英镑汇率到达顶点,与马克汇率为1:2.97,然后就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疯狂做空,到十七号上午,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采用英镑浮动汇率,之后汇率暴跌,当天收盘达到了1:2.65,暴跌超过十分之一,英国政府损失超过千亿英镑,索罗斯这帮国际炒家赚了近百亿英镑,赚了钱,大家兴高采烈各自回家。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林云早就烂熟于心,他现在手里有三十万米元,通过这次做空英镑绝对能赚出超过十倍的财富,甚至能超过二十倍,当然,即便达到二十倍的收益率,三十万米元也不过变成六百万而已,跟索罗斯那帮炒家没法比。

    人家是一个个财团参与,可以动用几千万乃至数亿的资金,即便只是简单的做空行为,收获也不是林云能够相比,如果林云手里有几千万米元的资金,那他一把就能戴上股神的名头,当然,如果那样的话,林云这个名字也会登上英国政府的黑名单,成为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

    “算了,我还是闷声发大财吧。”

    林云给出的答案让宋健瞠目结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做空,而是告诉了大概的汇率,虽然不太准确,可也了不得了,但前提是对的。

    “林云,你是怎么做出分析的?”

    “分析,呵呵,宋大哥,您觉得用什么办法能分析到如此准确的程度?”林云反问。

    “这………!”

    宋健无言以对,以他的认知是无法想象。

    “怎么说呢,这是一种感觉,或许可以称为赌徒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模型为依据,不过只能提供大概,总之一句话,英镑汇率暴跌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在九成以上,至于说汇率值能达到多少,我只依靠我的感觉,我相信,这些信息对于国信集团已经足够了,起码能让你们赚上一笔,是不是?”

    多余的话也不能多说了,林云总不能告诉对方我啥都知道吧?

    宋健相信林云的话,因为他知道林云的底细,知道对方从岛国赚了一百多万米元,不过他不知道这笔钱是怎么来的。

    林云自己说是从股市赚来,到底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可除了股市还有其他什么途径吗?反正宋健是相信林云所言,总不能认为对方是岛国派来的间谍吧:把钱给间谍,然后间谍拿钱去买方便面生产线,我艹,这是什么操作?

    事实上,当宋健了解到林云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后,就觉得他注定是个了不得的人,先不说力挽龙口面粉厂于狂澜之中,就说他搞钱的本事太强了。

    根据宋健得到的信息来看,金龙公司的成立是因为林云去了一趟深市,回来后就有了资金,不仅还了银行的贷款,还买下龙口面粉厂的厂房和设备,这是关键的一步。

    然后金龙公司就飞了起来,先是贷款在盛海粮油机械厂购买的一套一百多万设备,另外又在电视上打广告等等,最后直接和岛国企业联系进口设备,然后林云出了趟国,带回来一百多万米元,也算是增加了一点外汇储备。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后,金龙公司直接成了国内最大的方便面制造商,前后没用一年时间,火箭一般的速度。

    在宋健看来,金龙公司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内其他私人企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林云现在就是国内顶尖的企业家,只是他很少露面,外人都觉得是宋春涛在管理着企业,实际上,林云才是幕后的操控者。

    如何评价林云呢?说他稳扎稳打吧,可金龙公司就跟坐火箭一样发展,说他鲁莽吧,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没失误过,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好吧,这些都是宋健以前得到的信息,就拿现在来说,自己是选择信还是不信?

    很快宋健就有了答案,他缓缓说道:“林云,我觉得可以拿出两百万米元跟着你玩一把。”

    林云立刻举起酒杯:“恭喜宋总,你一定赚了!”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这么肯定吗?

    宋健笑着说道:“那林云你呢,决定怎么玩上这一局?”

    “我?”林云夹起一块龙虾放在嘴里说道,“单一的做空收益率不高,我们金龙公司最近缺钱,光是购买设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我决定玩一局大的,我手里有三十万米元的闲钱,最少也得………赚回三百万米元回来吧!”

    一旁的孙怡吐了吐舌头,心道:好家伙,我一年辛辛苦苦赚上一两百万华元就觉得很美了,人家可到好,开口就是三十万米元的闲钱,卖方便面这么赚钱吗?

    张建国也是暗中心惊,想不到林云这么有钱。

    宋健看着林云:“林云,你这么自信能赢下这一局?”

    “当然要有自信,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可也有百分之………嗯,七八十的把握吧,这么大把握当然不能放过。”

    宋健点了点头,看了孙思宇一眼,孙思宇立刻说道:“林云,我们宋总自己有三十万米元,也想跟着你玩一局大的,怎么样?帮个忙吧!”

    林云看了二人一眼,觉得这两位是在打哑迷呢。

    林云明白,宋健始终代表的是国信集团,国信集团则是代表国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国际贸易为国家赚外汇,只是这外汇不好赚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愉快

    在九一年,国家的外汇储备是多少?说出来吓死人,只有二百一十七亿米元,这点钱对于诺大的华国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单单是宝钢厂从岛国购买一套百万吨级的炼钢设备就花了一百亿米元。

    以国信集团的贸易量,估计一年能赚个一两亿米元就很好了,基本上都是十几万,几十万一点点积攒出来的,让他们一下子拿出两百万米元去玩期货,估计宋健要承受巨大压力,如果搞砸了,他这个总经理都危险。

    他之所以敢拿出两百万米元,还是因为觉得靠谱,欧洲股市传来的信息都表明此事可以赌一下,成功率很大。

    但他看到林云如此信誓旦旦,似乎一切都在掌握,所以又选择了拿出三十万米元跟林云一起赌一把大的,赢了当然好,即便输了,另外两百万也能赚回来。

    林云看了看宋健,又看了看孙思宇,两人表情很严肃,看来是真的,不知怎么,这一刻林云觉得很心酸。

    真是很心酸,国信公司的总经理,身后是未来国家四大财团之一,年收益超过千亿元的国信集团,谁能想到在九二年,国信集团为了赚点外汇储备会求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要是多也行,可就是几百万米元而已,这些钱放在二十年后算个屁呀!

    要不说是人穷志短,国家穷了更是这样。

    林云看着二人,举起酒杯道:“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宋健和孙思宇也举起酒杯和林云碰了下,同时宋健说道,“到时候这三十万米元就交给你来操盘,我这钱就交给你了。”

    “放心,我们会赢得!”林云点了点头,他倒是想帮国信集团多赚些外汇储备,可又能说什么?告诉对方你有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我把今年的外汇储备额度一次给你赚够?

    当然不可能,不过林云觉得到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可以让国信多赚一点,到时候同样借着索罗斯的手在东南亚收割一圈韭菜,不弄个十几亿不罢休,其实即便到九七年,国家的外汇储备依旧不多,大概只有一千五六百亿米元。

    华国的外汇储备还是在加入关贸总协定,也就是世贸组织的二零零一年之后才飞涨起来,每年至少以两千多亿米元的速度增加,最高时达到三万八千亿米元,乖乖,光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吓不吓人?

    双方又聊了一些细节,林云会在九月十号左右前往港城,这倒是没问题,林云本身就是正大公司的股东,正大公司又是一家湾湾省入股的企业,所以林云办理入港证非常容易。

    林芳怡也要跟着去,对别人来说很难,但对宋健来说太容易了,就是出个证明的事。

    一帮人吃吃喝喝,一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才结束这顿晚餐,孙怡开着车送三人离开。

    几个人离开,张建国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宋哥,你觉得林云这个小伙子怎么样?”

    宋健反问对方:“建国,你觉得呢?”

    “我?”张建国摇了摇头,“我觉得我这么多年就是一个酒囊饭袋,你们谈论的这些,我是什么也没听懂,对了,就是赚钱听懂了,动辄几百万米元,现在钱这么好赚吗?”

    “建国!”宋健笑了笑回答道:“这个时代,只要肯吃苦,就能有碗饭吃,只要肯思考,就能吃的很好,像林云这样的人,想吃得好太容易了。

    我见过很多骗子,国内的,外国的,什么样的骗子都见过,各个说得天幻乱坠,可他们比他差多了,那一张嘴,连我都毫无招架之力,这样的人别说在国内,就是在港城,在米国,一样混的风生水起,但他选择了做食品这个行业,这说明此人是有更长远的计划,或许就是要成为最大的食品制造企业,很了不起呀!”

    孙思宇皱了皱眉头说道:“林云是很有本事,可如果只做食品行业,岂不是太可惜了?他应该在更重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宋健摇了摇头:“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可不只会做这一行,我估计他已经有了计划,这个计划有多大?我不敢想,或许十年后,林云能够对咱们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也说不定!”

    “这么大的作用?不会吧?”张建国觉得宋健对林云的评价太高。

    “不,林云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那种深度………反正我是差得多,我也认识很多经济学家,加起来都未必有他理解的那般透彻,这种人天生就是大人物,不做则罢,一做就要当第一,这样的人岂能只做食品这一行业?”

    “嗯,那倒也是!”张建国点了点头,“林云现在不是和老三走的挺近嘛,看来是要做娱乐业。”

    孙思宇说道:“我家老三说对娱乐业不感兴趣,就是随便玩玩而已,不过老三也说了,林云以后会让正大公司上市,让老三当个亿万富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亿万富翁?这么容易吗?”张建国眼睛一瞪。

    宋健笑道:“以林云的本事,恐怕赚一亿都不算什么,在港城,很多企业一旦上市就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的身价,过亿的身价也不少,关键是要让正大公司上市这句话,显然表明他也精通此种手段,如果他说得是真的,那我对下个月做空英镑的信心更大了,希望这次能够成功,毕竟上面准备进口一些先进的设备,咱们国家………唉,穷呀!”

    对林云来说,这就是一顿平常的晚饭,如果说有帮助,那就是认识了宋健,对很多人来说,国信集团总经理请客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有了这种人脉,以后做生意也会顺风顺水,不过林云没这种感觉,没有宋健帮助自己一样顺风顺水,当然,华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还得靠一些人脉,起码可以更畅通,不过这个关系最好不用,毕竟面子太大了。

    第二天,三人离开首都,却并没回沈城,而是直接去了天海市,他们要看看金龙公司最大的对手顶益公司。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全面出击

    金龙公司在天海市没有总代理商,只是有两个经销商,每月为天海市出货三十万袋方便面,规模不大也不小,抛去北方三省外,只有首都、盛海市以及临海市比这里多。

    大老板直接上门,天海市的经销商杜汉宇有些受宠若惊。

    “杜总,现在“魏师傅”销量怎么样?”林云询问。

    “林总,魏师傅销量很大的,我认识的五个经销商,每人每月会有七八万袋的额度,我听说顶益公司把整个天海市的贸易公司都找去了,至少得有二十几家,最大的一家每月有十几万袋,这么算下来,他们一个月的销量起码得二百万袋左右。

    而且我还听说,顶益公司和百货商场都有了协议,整个天海市所有百货商场卖的都是魏师傅,咱们康师傅很被动呀!”

    林云点了点头,这没办法,毕竟这是顶益公司的老巢,就跟沈城是自己老巢一样。

    现在最关键还是最近的大城市,也就是首都天城,那里才是双方第一轮战役打响的地方,谁先占领首都,谁就能压对方一头。

    当然,天海市也不能放,虽然硬刚不行,但也得保持不断的渗透。

    “杜总,金龙公司的产能已经提升了,等我回去立刻让销售部门给这里增加出货,现在是三十万袋,马上提高到五十万袋,这些你吃不吃的下?”

    “哈,当然吃得下,当然吃得下,这天海市不是他们湾湾省的天下,还起了个魏师傅的狗屁名字,明显就是抄的咱们,真是不要脸。”

    金龙公司要求自己的经销商在三个月内不进顶益公司的货,这个要求很正常,是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的企业应对竞争对手的策略,同样的,顶益公司也直接要求他的经销商不允许卖康师傅方便面,而且是永久性质,林云只是要求三个月内,算是很公道了。

    当然,这种方式不能保持长久,毕竟经销商们也想多赚钱,一旦他们发现两款产品都很好卖,一定会同时进两家货。

    要想让经销商帮着你,谈感情是不行的,必须要让对方获得更高的利润,办法就是不断让利,或者双方签订某种协议,把利益绑在一起。

    渠道经营其实是一款产品热卖的关键条件,对制造商来说,渠道要畅通,出货必须快,对于渠道商来说,制造商尊重自己,又能时不时的让利,这才是好的厂家。

    当然,前提是商品的确有市场,没有市场一切勿谈,而康师傅在这两方面做的都近乎完美,要不然前世也不会霸占国内五成以上的市场近二十年。

    林云深知对方的实力,如今双方的实力算是半斤八两吧,不过金龙公司领先对方进入市场,拥有了先手优势,对方在资金上可能比自己底子厚,但等到自己在欧洲市场搜刮一圈后,资金方面未必就差了,纵然金龙公司是白手起家,可架不住林云在股市上“圈钱”呀,没钱就去弄点,任哪个对手也受不了。

    这就好比两个军团对战,双方整体实力半斤八两,接下来比的就是谁能出奇制胜,孙子兵法中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金龙公司的“奇”已经给顶益公司准备好了,就是康师傅大碗面。

    在前世,康师傅大碗面在九四年才出现,算是一个创举,后来又有了康师傅桶面,特别是后者,短时间内就成为康师傅方便面的主力产品,销量远超袋装的方便面。

    现在,康师傅大碗面就要在两个月后问世了,不知道那时魏英州会是什么表情,当然,他也可以模仿,不过先手又让金龙公司抢去。

    反正金龙公司就是爆款产品的发源地,其他公司只能跟在后面模仿,不是有那句话嘛: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对了,林云准备把这句话用在下个广告中,告诉所有人,其他做方便面的企业在我金龙公司面前都是渣渣。

    林云回到沈城已经是八月中旬,第三套生产线安装完成正式投产,产量再次暴增,终于实现了年产过亿的目标。

    一半的产量继续运往北方三省扩充市场,剩下的一半产量全部销往首都、盛海市、临州市等几个大城市,特别是临州市,每个月销量直接从四十万袋提高到七十万袋,彻底把双峰压了下去。

    林云传下话去,希望双峰的负责人可以和金龙公司商谈收购的事宜,如果对方愿意的话。

    另外首都的销量也大幅度提升,达到每月八十万袋,同时任命两位当地的经销商为总代理商。

    首都市场是关键的一步棋,可以在外围阻挡顶益公司:你在天海市卖可以,但首都,不好意思,我先占下了,你再来就得付出更高的成本。

    当然,林云也为顶益公司准备了一份大礼,康师傅大碗面第一个市场就是天海市,他要给“魏师傅”来一个降维打击。

    ……………………………。

    临州市,双峰厂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总经理陈长庚和副总经理周华强带着几位领导干部正满头是汗的和工人们大喊大叫。

    “各位,各位,不要吵了,咱们工厂现在只是小困难,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过来,请大家跟我们一段时间!”陈长庚大喊着。

    可是工人们根本不理他,一个二十五六岁,流里流气的年轻人嘴里叼根烟喊道:“陈总经理,咱们厂可是三个月没发奖金了,这个月的工资每个人还少了五块多钱。

    我们辛辛苦苦干活为的什么?不就是养家糊口吗?现在倒好,企业越来越差,我看下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所以大家都来问问,今天你们可得给个说法!”

    其他人也跟着起哄:“对,陈厂长,你得给个说法,厂子是不是要破产了,是不是要被康师傅收购了!”

    这一幕如果让林云看到会感到无比的熟悉,一年前的龙口面粉厂经历的是同样的场面。

    这不稀奇,当一家企业遇到危机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工人们,而且他们也知道企业的情况,销售科那边早就传出消息,大量的双峰快餐面卖不就去,积压在仓库,财务科那边更是有消息说账上已经没钱了,下个月工资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呢。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一幕。

    工人们求的是什么?正如质问陈长庚的那个年轻人,就是能有饭吃,能有衣穿,谁要是不让他们吃饭穿衣,那就要和对方拼命,现在,陈长庚成了那个恶人。

第二百一十四章 双峰厂真不行了?

    工人们“闹事”,陈长庚大叫,“各位,你们听我说,企业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大家挺一挺就过去,你们还不知道我陈长庚是什么样的人吗?没事,都回去干活吧!”

    可此刻陈长庚的话已经没几个人信了。

    “不行,你们今天一定要给一句准话,要不然我们谁也不走!”

    有的人围着陈长庚一众吵做一团,还有的人坐在一旁,更多的人则是站在门口,也不吭声,就是看着眼前的一切,有吵的,有闹的,还有装作路人漠不关心,可是他们都在担心企业,或者说是担心自己的未来。

    临州市已经有不少企业破产了,比如临州市食品厂,两年前直接被哇哈哈卖走,近千名工人失去工作,大家担心自己的企业是不是要重蹈覆辙。

    陈长庚的话没有人理,周华强实在忍不住了,高声喊道:“大家都别闹了,你们想知道什么,我告诉你们!”

    这一声立刻炸了锅,所有人扑了过来:“你快说,咱们企业是不是没钱了?是不是发不出工资了?是不是企业要破产了?”

    “大家一个个问,不要扎堆!”

    周华强再次大喊,此时一个年纪很大的工人发话了:“大家都静一静,这么喊让小周经理怎么回答?都静下来,一个个问!”

    老工人的话很管用,现场安静了下来。

    周华强抹了下脸上的汗,“大家都坐吧,我给各位解答一下!”

    陈长庚急了,“华强,你要说什么?我告诉你,不要乱说………。”然后他看着工人还是刚才那一套:“各位,咱们企业没什么事,就是小小的困难,挺一挺就过去,大家还是回去干活吧!”

    一个年轻人立马蹦了起来,指着他大骂,“陈长庚,你给我们闭嘴,还没事?糊弄小孩子呢?你倒是没事,我们的事谁给解决?赶紧滚一边去!”

    “对,陈长庚你给我滚一边去,让小周经理说!”其他人也跟着大叫起来,眼看着局势又要乱。

    陈长庚被骂的有点懵,怎么回事?自己的话不管用了?以前不这样呀?他哪里知道,在生存面前,别说是老厂长了,就是亲爹也没用。

    周华强立刻摆了摆手说道:“陈总也是为了我们好………还是听我说吧,我先解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咱们的工资怎么少了。

    因为咱们双峰快餐面卖不出去了,卖不过康师傅方便面,三个月时间销量减少五成。

    卖不出去货,企业就没钱,没有钱,大家的工资就少了,不仅你们少,我们也少,陈厂长现在的工资比之前少了一半,只有一百六十多块钱,恐怕在坐各位的工资都比陈厂长多吧!”

    现场鸦雀无声,不少年纪大的工人还低下头,陈长庚只赚一百六十多块钱的确有点少,就是刚进厂的学徒工一个月也能赚一百八十五快钱呢。

    年轻人可不管陈长庚赚多少钱,一个人喊道:“你们是领导干部,企业出了问题当然是你们负责,我们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把奖金补上。”

    周华强苦笑一下道:“奖金?各位,我们几个负责人已经决定下个月就不领工资了,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给大家吧!”

    “嗯,你说得是什么意思?”对方立刻反问。

    “我说得还不够具体吗?现在咱们账上只剩下八万块钱,而且还欠着二十多万的原料钱没给,十几万块钱就是下月的工资了!”

    “什么?就剩八万了?这点钱哪够?钱都哪去了?”一帮人立刻又吵了起来。

    双峰厂有将近五百名工人,平均工资有两百三十块钱,单是一个月的工资接近十二万元,现在只有八万,根本不够工资钱。

    还是那个年纪大的工人突然大喝一声:“都别喊了,喊什么?喊就有用了?都给我老实点!”

    这位老工人是厂子里唯一的一名八级工,叫张连福,水平没得说,厂子里很多工人都是他的学生,德高望重。

    想要闹事的人看到老工人生气了,一个个嘟囔着安静下来。

    张连福叹了口气,“老陈呀!咱们两个一起进的厂子,一晃也有四十年了,十年前双峰就差点倒闭,是你带着大家做出了双峰快餐面,我们这才活了下来,这些年风风雨雨,多大的风浪都挺了过来,这次就不行了?为什么?”

    此时的陈长庚终于不装了,靠在椅子上同样叹气道:“老张,我不想让企业好吗?我是尽了所有力气,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是…………可是没用呀!”

    陈长庚面目扭曲非常痛苦。

    张连福道:“我们这帮人还没老,设备坏了我一样能修好,我的徒弟也不差,你去看看,车间里挂着的都是劳模奖状,咱们这些劳模,难道就不能把企业救活吗?”

    一旁的周华强叹了口气道:“张老,现在不是劳模能解决问题的,人家康师傅方便面厂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我们有什么?只有劳模,没用的!”

    “怎么没用?”张连福大声道,“那是劳模,全省劳模,全国劳模,整个国家有几个劳模?那个康师傅方便面厂有咱们厂的劳模多吗?国家都需要我们,企业就不需要?”

    周华强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他能说什么呢?告诉对方,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劳模了?虽然这就是真相,可他说不出口。

    张连福站起身,指着陈长庚问道:“老陈,我就问你们,企业还行不行?要是不行,我们这帮人怎么办?”

    陈长庚嘴巴动了动,最后一拍桌子道:“我陈长庚在这里跟大家表个态,如果企业破产,上面要罚就罚我一个人,如果工人没了工作,我就是第一个,这样总行了吧!”

    张连福火气上涌,“你一个人?你是一个人吗?我们这有将近五百多口人呢?责任你抗得起吗?”

    “那我还能怎么办?让我以死谢罪?”陈长庚也急了。

    “都别吵了,消消火!”就在此时,三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家一看都站了起来,为首那人正是临州市长乐区的区长梁昌发,后面两人是副区长候肖和体改办主任盖世杰。

    “梁区长,您怎么来了?”陈长庚急忙迎了过去。

    “我听说厂子里的工人有意见,就来问问是怎么一回事,来,大家都坐吧,有什么事都聊开了,大家一起想对策,在这吵有什么用?坐,都坐。”

    陈长庚刚要说,梁昌发一摆手道:“事情的缘由我们都知道了,现在双峰厂销量不行,市场被康师傅占了去,产品没了市场自然赚不到钱,大家的收入也降低了,是不是这样?”

    “梁区长说得对,的确如此。”

    双峰厂说到底还是区属企业,产权贵区政府,性质和原来的龙口面粉厂一样,陈长庚只是承办者,只是这么多年双峰效益一直不错,区政府也不管,只要你按时给我上税就可以。

    现在不行了,双峰厂面临倒闭的危险,陈长庚解决不了,那区政府就得出手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去找金龙公司谈谈吧

    梁昌发对着工人们说道:“工人师傅们不要激动,我是区长梁昌发,今天特意来为大家解决这件事,都坐……………陈厂长,你怎么不为大家倒水喝,就这么干巴巴的坐在这?”

    陈长庚立刻招呼办公室的人给大家倒水。

    梁昌发接着说道:“工人师傅们,区里很关心咱们双峰厂的问题,也非常重视,毕竟双峰厂关系到将近五百人的吃饭,搞不好就会出乱子,但现在大家乱哄哄的这么闹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建议各位还是先回去,该工作的工作,不要聚在这里,好不好?”

    一个人立刻喊道:“梁区长,那你给我们一个准信,下个月我们的工资能不能开?”

    梁昌发笑道:“咱们双峰厂是区里的骨干企业,这些年为区上缴了几百万的利税,现在出了问题,区里当然不能不管,各位放心,下个月的工资一分不会少,下下个月也没问题!”

    梁昌发这么一说,大家立刻笑容满面。

    “还是梁区长有力度,要是早这么说,我们还用这么闹吗?那行,我们就回去了!”

    大家纷纷离开,觉得有区长撑腰,以后就没事了,但也有少部分人依旧面露愁容,上面可以给你发一两个月工资,可能发一辈子吗?不可能的事情,根本还得看企业自己,如果企业不行,那该来的终归要来,躲不过去的。

    很快,工人们离开了,办公室只剩下了陈长庚一众管理层,梁昌发看了看对方叹口气道:“老陈,你说说吧,有什么好办法?”

    陈长庚看了梁昌发一眼道:“区长,您刚才不是说区里管吗?”

    “屁!”梁昌发一瞪眼,“我能管一两个月,但能管一辈子?双峰厂每个月的工资就十好几万,还有养老等开支,加起来都快三十万了,对了,你们还欠银行贷款呢,区里还呀?区里财政才多少钱?你是企业管理者,是第一负责人,你不想办法谁想?”

    陈长庚一下又蔫了,他要是有办法早就想了。

    看到陈长庚不吭声,梁昌发紧追不放,“怎么不说话了,让我出主意呀?”

    “嗯,那……区长,不如区里找市里面谈谈,让上面下个命令,不允许金龙公司在临州市卖货,那样双峰就能缓过来了!”

    “糊涂!”梁昌发一拍桌子,“谁敢下这样的命令?现在全国都在搞改革开放,全国一盘棋,我们临州市更是南方大市,市里面招商引资还来不及呢,要是用你的办法,企业都吓跑了,平时也不读书不看报,我看你真是老糊涂了。”

    此时周华强开口了,“区长,我看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金龙公司,他们也说了,希望收获双峰,这个办法不知能不能行!”

    梁昌发一听微微点头,“收购是一个好办法,前两年哇哈哈不就是买了食品厂吗?现在哇哈哈做的越来越大,这就是企业改革的功效,事实证明,有些企业不改革就得死,只有浴火重生才能焕发新机。”

    不用说了,梁昌发直接表明态度。

    可陈长庚立刻着急道,“区长,企业收购可是大事,金龙公司可不是善茬,一旦和他们谈,那厂子里这些职工到最后恐怕剩不了多少,当年哇哈哈收购食品厂时,可是近千职工没了工作呀!”

    不得不说,陈长庚虽然能力不行,但对职工很好,处处想着他们。

    梁昌发叹气道:“那又能怎么办?总比什么也不做强,华强,你准备一下,然后和体改委盖主任一起去趟沈城,见见金龙公司的负责人………对了,听说金龙公司的负责人是个小孩,谁知道他?”

    周华强马上回答:“区长,我打听过,金龙公司的负责人的确是个小孩,叫什么林云,今年好像才十七八岁,这个小孩很厉害,带领金龙公司在一年内就从一家街道办企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是个了不起的人。”

    “林云?十七八岁?年纪太小了,是不是有什么背景呀?”梁昌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十七八岁小孩子能干成这么大的事?

    周华强显然对金龙公司有一些了解,接着回答道:“林云这个小孩子没什么背景,父亲原来承包了一个街道办面粉厂,生产方便面,一年产量不过十万袋,马上就要破产了,结果他儿子林云接手,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让企业起死回生。”

    梁昌发赞许的点了点头,指着陈长庚道:“老陈,什么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连对手最基本的信息都不掌握,怎么和人家竞争,你呀!老了,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这样吧,你最近就赶紧退休,国家都说了,现在要大力扶持年轻干部,因为他们有闯劲,有能力,眼界也开阔,人家十七八岁的小孩子能干出这么大的事业,华强今年也就三十几岁吧,我看可以接替你工作,也该让年轻人上去了,因为时代不同了!”

    梁昌发一句话,在双峰厂勤勤恳恳干了近四十年的陈长庚正式退休。

    其实梁昌发这是保护陈长庚,做为区里的一把手,他最了解当前的政策,对国有企业来说,规模小企业如果赚钱还可以暂时维持现状,如果亏损严重,省里包括市一级提倡进行改革,再加上临州市开放程度要比北方块的多,改革的步伐逐渐加速,像双峰厂这种企业都在改革范围内。

    改革代表着重生,也代表着阵痛,就如两年前的临州市食品厂,原有职工一千六百多人,被哇哈哈收购后只剩下了七百多人,一大半失去工作,多是那些年纪大的工人以及没有技术的行政人员,特别是食品厂的领导干部,私人企业会要他们们?有本事的技术人员才可能要,至于这些人,回家吧?

    如果双峰厂实行改革,陈长庚一定会被淘汰,做为双峰厂曾经的功臣,区里也于心不忍,还不如让他马上退休,以后的生活起码还有保障。

    听了梁区长的话,陈长庚还有些不服气,“区长,我还可以干几年,厂子里的工人都听我的………!”

    “老陈,你别说了!”

    盖世杰拦住对方训斥,“还听你的?刚才谁听你的话了?我告诉老陈,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你的那一套都过时了,别废话,明天就去区里办退休。”

    “嗯………!”

    陈长庚低着头不吭声了。

    梁昌发又说道:“华强,收拾收拾,明后天就和盖主任去沈城,你们两个人先和林云谈一谈,看看他的建议,如果可以谈,我也可以去沈城和对方见面。”

    盖世杰接话道:“区长,要谈也是对方来临海市,您怎么能去沈城呢?”

    梁昌发苦笑道:“如果金龙公司要收购双峰厂,我们就烧高香了,得跪着请人家来,你们不当家不知道我们这帮人的苦嘞。”

    如果企业破产,所有债务和职工问题全部就得由区政府承担,梁昌发能不头疼吗?

第二百一十六章 差距太大了

    “什么?双峰厂副总经理周华强和长乐区体改委主任盖世杰来找我?”

    林云想了想,片刻就明白了对方来意,一定是为了双峰厂收购的事情。

    “好,请他们到办公室!”

    办公室内,林云带着宋春涛和林芳怡接见了对方,杜满囤又带着一帮人去外地跑销售了。

    “盖主任,周经理,你们好呀!”

    林云很客气的把二人迎进屋中。

    周华强毕恭毕敬道:“林总好,传说您只有十七八岁,今天一看果然年轻,还有,您的金龙公司规模很大呀!”

    金龙公司已经搬进了开发区,两万平米的厂区非常开阔,硬化地面,铺着柏油路,道路两旁种着树木,还有三个花坛,整洁美观,比其他工厂强多了。

    “周经理客气了,跟双峰厂相比,我们的规模还不大。”

    林云的话倒也没错,双峰厂占地有三万多平方米,人也多,厂房也不少,买一套生产线就建个厂房,东一块西一块,一点规划都没有。

    周华强脸上有些发烫,在他听来,对方这是讽刺,金龙公司虽然看上去规模不大,但厂区环境比双峰厂好的太多。

    还有那巨大的厂房,一个就有一千多平米,全部是钢结构,双峰厂的红砖厂房哪是能比的?当然,价格上钢结构也要贵的多,属于最先进的建筑材料,绝大多数企业不会用这种材料。

    虽然觉得对方实在讽刺双峰厂,可周华强依旧赔笑道:“林总客气了,我们双峰厂已经落伍了,跟您的现代化企业比不了,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跟您取取经,看看您的企业是怎么管理的。”

    “好,那我就带两位去先参观参观,走!”

    说罢林云等人就带着两人参观厂区,直接到了厂房中。

    两人抱着学习的心态,然后一看就懵了。

    一套年产三千五百万袋的生产线有多大?占地足足四百平米,面饼就像流水一般从生产线流出来,面饼进入包装车间,工人们穿着特制的工作服,戴着特制的手套将面饼装入袋中,塑料袋里已经放入调料和酱包,然后经过自动化封口机包装完成。

    整个流程近乎全自动,效率非常高,周华强觉得,起码是双峰厂的五倍以上,而且,卫生条件比双峰厂好得太多了。

    另外还有酱包制作车间,调料烹制车间,每套生产线都是国内最好的设备,工人们的工作整齐划一,个人素质又比双峰厂的职工高出不知多少。

    周华强和盖世杰对视一下,对方眼中满是震惊,这已经超出二人的想象,国内有这样企业?那些发达国家才有吧!

    林云一边带着两人参观还一边聊着:“这只是金龙公司一期项目,还有第二期正在筹备,预计占地三万平方米,再修建三个厂房,还有科研楼以及现代化仓库。”

    “科研楼?”周华强很惊讶,做方便面还用搞科研吗?

    “当然得有科研楼了!”林云笑道,“金龙公司以后不仅仅要做方便面,还要做其他食品类产品,现在国家的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需求也逐年提升,在我眼里,遍地都是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时代给我们的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盖主任,周经理,你们说是不是?”

    这话让周华强扎心了,人家眼里都是机遇,可双峰厂却面临倒闭,这………这怎么比呀!

    “是,是,林总说得是!”周华强唯唯诺诺的回应,心里感慨万千。

    原本想要学习学习对方的经验,找一找双峰厂倒闭的原因,可一看才发现没用,人家处处比你强怎么学?根本没办法。

    盖世杰也是一样的感受,先不说产品好坏,单是这厂房建设水平,整个临州市就找不出能与之相比的企业,哇哈哈都不行。

    宋春涛也没闲着,滔滔不绝的给两人讲起金龙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他们一边听一边擦着汗,为什么出汗?被吓到了呗。

    “我的天,未来五年要做到年产四十亿袋,怎么可能?不可能吧,太魔幻了………!”

    盖世杰全程痴傻状,周华强却不断的询问着一些细节。

    “林总,这套生产线的价格是?”

    “林总,生产线运转几个小时需要休整?”

    “林总,这样的厂房建设成本是多少?”

    “林总,你们制定的规章制度能给我看一看吗?”

    …………………………。

    林云也不遮掩,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对方,他也不怕对方偷学去,学会了更好,可能就会多一位企业家了。

    参观完毕,众人再次回到了办公室,此时周华强和盖世杰二人的心情与之前已经不同,来之前,周华强还有些不服气,现在呢,不服不行,人家比双峰强的太多,根本没有可比性,不仅仅是外在的实力,还有内部的管理,远超双峰厂。

    此时,周华强直接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林总,我和盖主任这次来找您………是因为………!”

    林云一摆手道:“我知道两位此行的目的,是不是想让我们金龙公司帮双峰厂?”

    “嗯,没错。”周华强点头,“林总也曾给我们转过话,说可以考虑收购双峰厂,现在双峰………实不相瞒,双峰厂已经非常困难,所以……长乐区政府欢迎林总去我们临州市投资建厂。”

    林云点点头,看了宋春涛一眼,宋春涛立刻接过话道:“周经理,盖主任,我们的确想去临海市建厂,也有这个计划。

    刚才我也说了,未来五年金龙公司要实现四十亿袋的年产量,把康师傅卖到全国各地,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得在全国建厂。

    首先我们考虑的是在首都天城,然后南下,重点在正州和盛海市布局,至于说临州市嘛,也是其中之一,但却不是近期的目标,是所以………!”

    宋春涛故作为难的样子,谈判嘛,就得先给提高自己贬低对方,要不然怎么压价?宋春涛这套话术已经很溜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招商政策

    宋春涛主动出击,周华强也不示弱,立刻回答道:“林总,宋总,你们的布局没问题,但根据贵公司的计划,未来五年要实现四十亿袋的产量,这一定得建设分厂,我刚才粗略计算一下,现在这里三套设备,可以实现一亿袋的年产量,即便扩建,我估计沈城至多达到两亿袋的年产量。

    如果以沈城为例,一座城市建一座同样的分厂,实现五年内四十亿袋的产量,那未来四年里,每年至少得建设两座如此一样规模的分厂,我刚才询问了林总,这样的分厂,起码需要近一千万元,两个就是两千万,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我先不说钱的事情,就说建设周期,一个分厂也得要小半年时间,两个分厂就得一年时间。

    所以,如果未来四年金龙公司要想实现预订目标,必须全年都在建厂,太耗费时间了,可要是林总收购双峰厂,那根本不需要半年时间,我们有现成的厂房………嗯,总之可以为金龙公司节省大量的建设时间,这一点林总应该考虑进去。”

    林云一听乐了,对周华强投以赞许的目光,此人很有水平,不像是一家要倒闭企业的负责人。

    谈判是什么?就是各自利益的争取,要想得到利益,就得拿出资本,没有资本谁跟你谈?

    宋春涛那一番话就是资本,其实也是再压价,要想谈收购可以,但我要占据主动,对方漫天要价是不行的。

    显然周华强也有资本,刚刚询问的那些信息很快就用上了,然后提出自己的资本,短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比一般企业的负责人强多了,让林云有些刮目相看。这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宋春涛也是有些出乎意料,没想到衰落的双峰厂竟然还有一个能人,不过他当然也不能示弱,接着说道。

    “周经理的分析很对,但对我们来说,不是必须条件,首先金龙公司不缺资金,资金充足的状态下,建设一个厂房很快的,特别是钢结构厂房,一个月就能安装完成。

    另外你说双峰厂有现成的厂房,呵呵,双峰厂是一家老厂,这种老厂的厂房能和金龙公司的厂房相提并论吗?周经理你自己说,你们的厂房怕是连我们的生产线都放不下,怎么用?只能推倒重新建设,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成本得更高。”

    “还有一个问题!”林云接过话。“就是工人怎么办?刚才二位也看到了,金龙公司只有二百多名工人,你们双峰厂嘛,据我所知,将近五百人,产量我们是你们的三倍,工人数量却只是你们的二分之一,我相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在于双峰厂有很多尸位素餐之人,我们毕竟是私人企业,如果收购,无用之人是不能用的!”

    林云虽然有很强的国家责任感,但毕竟是私人企业老板,成本问题一定要考虑,国企的弊端当然不能带到自家企业中。

    盖世杰开口道:“林总,您放心,我们临州市针对招商引资是有相关政策的,这是具体条款,您可以看一看!”

    林云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

    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二年之后,国家的改革开放速度再次提升,怎么表现出国家改革开放的速度呢?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招商引资力度,每个地方都有引入资金的指标,比如临海市一年要完成五亿元的额度,固定资产也有相应的指标。

    政策很宽泛,毕竟刚刚实行,很多都还没想好,但有几项还是很吸引人的,比如土地政策,临海市允许投资一千万以上的项目免费使用三年的土地,还有税收政策,三年内可以减免百分之五十。

    另外还有专门针对国企改革的政策,当地政府将帮助企业解决债务以及人员等问题。

    林云看完点了点头,临海市果然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城市,相应的政策已经出台,不像沈城,现在都没有一个成型的政策出现,这就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南方都在加速发展,北方却只在观望,一步慢就步步慢,与南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二十年后,临海市的经济已经能排进全国前五名,而沈城,前十名都进不去了。

    总体来说,林云对临海市的政策还是很满意的,该有的都有,虽然写的不算明确,可政府总不会赖账。

    其实在改革开放早期,南方很多城市在尝到经济快速发展甜头后,对招商引资的力度非常大,有时甚至冒着违反法律的危险,隔壁城市说减免三年税收,那我就减免五年;隔壁城市说土地白用五年,那我这边就白用七年。

    总之,为了把资金和项目引进用了各种手段,企业受利了,但造成了国家利益受损。

    在这个时代,有一句话最能体现各地为了经济发展的“不择手段”,叫做:绿灯抢着走,黄灯闯着走,红灯绕着走。

    当然,这也是正常,因为一家企业落户后会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收益,增加税收,带动就业,这都是当前地方政府最需要的方面。

    当前来看,对这句话“践行”最好的是粤省,然后就是浙省,效果也很明显,大量企业和项目纷纷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林云拍了下桌子说道:“临州市的政策很好,起码比我们北方好的多,我嘛,对收购双峰厂还是持积极态度的,当然,具体事宜还要进一步沟通,这样吧,我们过些日子会到临州市去一趟,和领导们见面,同时也要看一看双峰厂的实际情况。”

    “好的,那就太感谢了!”

    周华强和盖世杰心头一松,虽然他们两个是来打个前站,但区里也下了任务,无论如何要让对方先答应下来,起码还能进一步沟通。

    现在任务算是完成了,终于松了口气,而且比预想要顺利,对方并没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二人职位不够拿不了主意。

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购方案

    中午,林云和宋春涛宴请周华强和盖世杰,总经理亲自请客,两人很有面子,特别是周华强,他是以一个战败者的身份前来“祈降”,双峰厂之前还针对过金龙公司,对方要是出言挖苦也得忍着。

    结果对方根本就没提这茬,一切都是风轻云淡,可周华强听得出来,其实金龙公司根本就没把双峰厂当回事。

    也是,双峰厂在金龙公司面前就像个小作坊,无论是从硬件建设还是员工的素质,都没可比性,如果陈长庚亲自前来,他也会彻底认输,那双峰厂和金龙相比完全就是个笑话,或许被金龙公司收购才是双峰厂最好的结果。

    林云当然是希望买下双峰厂,浙省是金龙公司非常重视的地方,毕竟是全国前五的经济大省,也是农民工聚集的地方,市场绝对不缺,现在的关键就是成本问题,买下双峰厂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建厂是一件大事,照例是开董事会,两天后,杜满囤风尘仆仆回到沈城,面色有些疲倦,但精神头十足,如今的他爱情事业双丰收,爱情上,他快和张淑芬结婚了,他的老排长泉下有知也瞑目了。

    事业上,他正按照林云的要求,向着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营销团队的目标努力工作。

    人就是这样,天天都能看到成绩,时时刻刻感受到成长喜悦,就有奋斗的劲头,在这种氛围下,个人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金龙公司上上下下的工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断的成长。

    人都齐了,林云把双峰厂的事情讲了一下,然后宋春涛提出了意见:“现在的问题就是成本,这方面由芳怡讲一下吧!”

    林芳怡接过话道,“成本方面,我跟周华强交流过,他说现在临州市建设用地价格是五千块钱一亩,如果按照沈城的规模算,我们需要五万平方米,也就是七十五亩,一共三十七万元,不算贵。

    还有建造厂房,简单预估一下,大概需要三百多万元,跟沈城差不多,至于说生产线这些购置成本,基本上得买全新的,双峰厂那些破烂货是用不上……生产线就不用多说了。

    成本的大头应该是人力成本,如果我们要招聘二百人,光是前期培训每个月就得接近五万,但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原来那五百多人政府会如何安置,全部交给政府?这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做为收购一方,估计要承担一部分,到底是多少?这要和对方去谈。

    我的建议是采用收购龙口面粉厂时的办法,咱们对员工进行筛选,符合我们招聘条件的可以成为分厂的职工,剩下的嘛,交给政府安置,但又有一个问题了,筛选五百多人,这工作量太大,恐怕没有个一个月下不了。”

    林芳怡很厉害,短时间内就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收购方案,基本上面面俱到,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当然,员工筛选的确是个大问题,双峰厂不是龙口面粉厂,后者只有四十几个员工,而且知根知底,前者多了十倍有余,都是陌生人,如何筛选?

    林云笑了笑接着林芳怡的话说道:“我有一个办法,应该能在最短时间内搞定员工的问题。”

    “什么办法?”林芳怡看向林云。

    “芳怡姐,我问你,周华强这个人的能力如何?”

    “嗯………周华强很有水平,我上大学时见过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都没有他水平高,双峰厂在他领导下应该不至于这么惨,当然,可能是你林云水平太高的原因!”

    林云大笑道:“姐,您可别消遣我,其实我水平很一般的!”

    “呸,你别跟我耍贫嘴,现在是董事会,说正经事!”林芳怡“训斥”道。

    “好,我接着说,周华强能力的确有,只是双峰厂的总经理叫做陈长庚,这个人头脑不灵活,是个老古董,所以双峰厂这些年一直没发展起来,如果早些年让周华强负责,双峰厂或许不至于衰败的这么快。

    我的办法就是聘请周华强担任临海市分公司的总经理,他在双峰厂工作了十几年,最了解企业的工人,让他筛选职工最合适不过了,大家说这个建议怎么样?”

    宋春涛立刻道:“好呀,这个办法好,我也正愁派谁去,没想到被林总这招借花献佛解决了,我同意林总的建议。”

    杜满囤也连连点头,徐慧更不用说了,林云就是让条狗去临州市当总经理也会同意。

    林芳怡也同意,可有顾虑:“这个主意的确高明,周华强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他在双峰厂待了十多年,和他关系好的人肯定不少,如果他为了面子把那些没能力的人留下,那就麻烦了,另外双峰厂都是他的人,恐怕对我们的管理也不利!”

    林云却说:“咱们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对方这么做,那也说明咱们的眼光不行,当然,咱们会给他制定目标,他要是选择一帮没有的人,对他自己没好处。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跟大家商量一下,这件事可能会让公司吃一些亏,大家可以讨论,我尊重集体的意见,就是我准备多要一些年纪大的技术工人。

    咱们虽然是私人企业,但也要承担一些国家责任,收购双峰厂对我们是好事可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工人,怕是坏事,我们多收留一些,也算是多尽一些企业的责任。”

    “我同意!”宋春涛马上回应,“现在很多失去工作的工人的确很苦,年轻人还有机会找工作,可他们只能忍受,没有任何办法,所以我赞成林总的建议。”

    “没错!”杜满囤紧跟着说道:“我也同意,我们不差那点钱,可工人们得靠工资活着,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易呀!”

    “林云说什么我就赞同什么。”徐慧毫不在意。

    林芳怡偷偷瞥了徐慧一眼,心里道:真是个没主见的女人………。

    “我也同意!”林芳怡接着说道:“我赞成林云的建议,其实这也是一件对我们公司有利的事情,完全可以大力宣传,告诉外人我们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司,到时候徐慧要联系当地的报社,把这件事报导出来,增加咱们企业的名气,做为免费的宣传。”

    “嗯,这个办法好!”林云反倒是没想到这种宣传办法。

    “好,这件事交给我了!”徐慧立刻答应,她现在最怕林芳怡了。

    “不过!”林芳怡接着说道,“我们要制定一个先决条件,这批招收的人数必须严格控制,要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给弄进来,那时咱们哭都来不及。”

    “对!”宋春涛接过话题说道,“就按芳怡的意见来,咱们要先和当地政府谈,把所有事情确定后,再提出按照一定比例多招收一些,嗯,我觉得不应该超过整体员工数量的十分之一,比如咱们招聘二百人,再招十几个年纪大的人就可以,这一点支出不会影响到太大的成本,也能赚来名声,一举两得!”

    林云点头道,“行,就按照芳怡姐和宋大哥的意见做,双峰厂我们势在必得,一旦卖下来,就是咱们在南方的一个重要建设基地,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沈城,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以后建设分厂立下一个标杆。

    如果做的好,再建分厂时,我们可以采用同样收购的方式实施,这样速度会大大加快,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目标。”

第二百一十九章 烂账一堆

    林云对收购双峰厂势在必得,因为如果收购成功,双峰厂就是金龙公司第一笔的收购项目,将成为模板范例。

    要是做的好,收购的方式将成为金龙公司外地扩张的主要手段,毕竟国内大城市里,几乎每个都有类似的食品厂,这些企业的命运也跟双峰厂一样,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金龙公司完全可以收购它们,同时接收一批具有经验的产业工人,也算是为国家出一分力量,虽然帮不了太多的忙,但也尽力而为,让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对这个时代失望。

    一周后,此时已经是八月下旬,林云带着宋春涛、杜满囤、林芳怡以及各自手下,一共十一人的大部队前往临州市,这算是金龙公司高层倾巢出动,足见对收购的重视程度。

    梁昌发带领长乐区所有领导接见林云等人,看到这一大帮人前来,梁昌发等一干人立刻重视起来,人家这真是要玩真的了。

    谈判过程就不用说了,长乐区现在目的很明确,就是力争解决双峰厂的问题,不说贱卖吧,但也是半卖半送,当然,也不是白送,金龙公司起码得帮助企业偿还债务等问题。

    金龙公司这边也没马上表态,谁知道双峰厂的债务是多少钱,林芳怡带领手下立刻进入双峰厂,查了查企业的账。

    双峰厂账目很乱,倒不是说假账多,恰恰相反,双峰厂对外欠款很少很少,欠了银行一笔尾期贷款,一共是二十多万,还有就是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也才有四十几万元。

    拖欠面粉厂和原材料的钱可不少,一共是一百多万,当然,双峰厂欠别人钱,别人一样欠他钱,本地账款还算可以,但外地货款大部分都没收回来,时间最长的都是五年前的旧账,加起来一共有两百多万元,基本上就是坏账了。

    我欠你,你欠我,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太多了,哪家企业不欠帐?哪家企业不被欠?这就是所谓的三角债问题,当初林云为金龙公司立下先付货款的规定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要不然一家好企业也会被欠帐拖累。

    林芳怡看着这些烂账不住摇头,孟琳更是满头是汗,几百万亏损呀!企业欠了这么多的钱还能活?

    孟琳都觉得双峰厂烂透了,可她没意识到自家企业其实欠的更多,农行贷款八百多万呢,双峰厂这点钱在八百万面前还真不算个事。

    从账目上看,双峰厂欠银行的钱真不多,不是说没贷过款,基本上都是企业成立早期的贷款,最大一笔是十年前,两百万元,最后一笔三年前,一百一十万元。

    这些年加起来的贷款总数也才四百多万,还没金龙公司一年贷的多,现在除了二十多万欠款外,剩下的已经还完。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双峰厂的确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时产品销路好,还款根本没压力,第二个问题是双峰厂不愿意贷款,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这些年自己赚的,做到了自给自足。

    最大那笔贷款是企业刚刚起步时,那时没钱,只能在银行贷款,最后那笔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出了问题,没办法才贷的款。

    通过账目就能看出来企业的经营思路,陈长庚对银行贷款非常抵触,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银行贷款,老一辈人都这样,觉得借钱是一种耻辱行为,借了钱的人腰杆都直不起来。

    不欠别人,这种想法对个人来说不错,说明人品很好,可对现代企业来说却很危险。

    因为企业在飞速扩张中必须有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可以通过销售获得,可销售是需要周期的,而且也不可能一下子获得足够的资金,除非企业佛系发展。

    显然双峰厂就是一家佛系发展的企业,十多年来始终不温不火,大部分的产品都只在临州市销售,完全没想过向全国扩张,如果陈长庚有着向全国扩张的思维,现在的双峰厂也不至于瞬间倒塌。

    当然,即便双峰厂在全国建厂,在康师傅这种新式方便面面前还是没有任何竞争力,但起码还有通过转型等机会翻盘。

    总之一句话,双峰厂彻底完了,在账目上来,企业只亏了几百万,根本不算什么,但它不是因为几百万而衰败,而是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产品本身,在这个时代中都无法生存。

    在前世,双峰是被顶益公司的康师傅打败,这一世又被金龙公司的康师傅打败,不过是被金龙公司的康师傅,两世都被同一个品牌干掉也算是不忘初心了,只是这一世双峰幸运一些,被金龙公司出手收购,起码还有一些工人留了下来。

    当天晚上,林云和宋春涛二人单独请周华强吃饭,周华强受宠若惊,他现在虽然是双峰厂名义的总经理,可一旦收购完成,这个总经理怕是也得没了工作。

    “周大哥,临州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林云很随意的询问。

    “哦,林总,临州市最有名的就是西湖,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带大家转一转。”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美景惹人怜,好,等事情差不多了,你带我们溜达溜达!”

    在前世,林云来过很多次西湖,都是在节假日,人山人海,根本领略不到优美的景色,光看人了。

    很快酒菜上桌,林云亲自为对方倒了一杯当地的米酒。

    周华强赶忙接住酒瓶:“林总,您太客气了,我自己来!”

    “不客气,不客气,或许以后咱们还是同事呢,”

    “同事?”

    周华强心头热了起来。

    林云接着问道:“周大哥,我想问问双峰厂的一些情况,毕竟我们现在准备收购双峰,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你是这里的老人儿。”

    周华强一听立刻精神起来,“林总,宋总,两位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别的我不行,可双峰厂的事情没有我不知道的。”

    “周大哥客气了,嗯,双峰厂现在职工情况怎么样?比如有多少拥有四级工以上职称的人?”

    “哦,这个我知道,咱们双峰厂现在一共有十一个四级工,六个五级工,六级工和七级工没有,但有一个八级老工人,这是双峰厂的宝贝,叫做张连福,今年五十七岁了,那六位五级工都是他的徒弟。”

    周华强想了想接着说道:“林总,宋总,这位老工人还有三年退休了,如果金龙公司收购了双峰厂,我希望林总能留下张连福,虽然他年纪大,干不动活了,但很多工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他的话还是很管用的,留下他起码能帮着管理一下那些调皮捣蛋的工人。”

    林云和宋春涛暗自点头,能为一个老工人讲情,说明人品很好。

第二百二十章 邀请周华强

    周华强对厂子里的老工人非常关心,宋春涛则是说道:“华强,你放心,这位老工人我们会要的,不过不是让他管理其他人,现代企业管理是靠制度管理,而不是靠人来管理,靠人怎么管?拉帮结派?那样企业就完了,只有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才能让工人们各尽其责。”

    “对,宋总说得没错,双峰厂失败有很多原因,其中就有拉帮结派,比如什么生产科跟销售科对着干,技术科又跟生产科不合,然后所有的科室又不喜欢工会那帮人,总之我平时没少处理这种破事,如果用制度管理,自然就好了。”

    林云笑道:“人情往来还是有的,这是人之常情,人与人交往要看人情,但企业管理不能看人情。要看制度,因为制度是一家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不违反制度的情况下,人情自然没错,反之就是错误的,关键是掌握平衡。

    比如那位张连福老师傅,我们要他就是人情,而且也必须有这个人情,要不然企业就成了冷冰冰的机器,会让其他人寒心,但如果他以后违反了制度,那也得给他惩罚,不惩罚,以后其他人也会效仿,企业的管理就难了。

    当然,如果老师傅为企业做了有益的事情,也必须给他奖赏,要是不奖赏,工人们就没了动力,对企业发展不利,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得看管理者的能力。”

    “林总说得太好了,就是应该如此,我受教了!”

    林云又问了很多问题,都是细节问题,比如工厂里有多少尸位素餐的人了,有多少踏实工作的人了等等,如果不是真正关心企业发展的人是不会回答上的,可周华强如数家珍一般,到最后林云甚至觉得这个家伙是不是专门研究这种事?

    不过在周华强眼里,这种信息很好掌握,只要平时多和工人们交流,就是谁家孩子是个傻子都清清楚楚。

    三个人一边吃喝一边聊,林云和宋春涛通过周华强了解到了双峰厂很多“秘密”,也了解到周华强本人对企业的管理理念,此时,林云和宋春涛基本上认为对方有能力当分公司的经理。

    于是宋春涛说道:“华强兄弟,我们把话挑明吧,如果收购成功,我们将在临州市设立一家分公司,负责管理整个浙省的业务,林总希望聘请你成为分公司的总经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什么?让我当分公司的总经理?”

    这个消息直接让周华强蹦了起来,他猜测林云会留下自己,但没想到直接让他当分公司的总经理,这太出乎意料了。

    今年三十五岁的周华强六年前就成为双峰厂的副总经理,那时还不到三十岁,是双峰厂领导层中最年轻的干部。

    在这个还是一个论资排辈的时代,年纪轻轻就当上企业高层完全靠的是能力,这些年周华强还参加临州大学的函授学习,算起来也是半个大学生,在厂子里也是高学历人才。

    这些年周华强工作矜矜业业,帮助双峰厂度过了不少难关,他主张双峰厂应该向其他省市发展,不要只蜗居在临州市,而且也让双峰快餐面卖到了其他省市,虽然不多,可也是有了扩张影子,只是因为陈长庚不愿意花太多的钱而作罢。

    可以说,双峰厂能坚持到现在就是周华强的功劳。

    周华强自己也很自信,觉得只要自己成了总经理,一定能让双峰厂焕发青春,重新辉煌,就等着陈长庚退休了,可还没等到,双峰厂就完蛋了。

    之前周华强觉得双峰厂是因为陈长庚保守的观念而倒闭,可自从参观金龙公司,看到对方的管理方式后,周华强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只井底之蛙,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即便自己接手双峰厂,下场也未必比陈长庚强多少。

    周华强很有自知之明,他觉得如果林云留下自己,他可以当一个班组长,当个主管销售或者生产的负责人,这些他还是可以做好的,可万万没想到,林云直接让他当分公司的总经理,他没有那个能力呀!

    “怎么?对这个职务不满意?”宋春涛看着发呆的周华强问道。

    “不,不,只是………林总,宋总,这个消息太让我惊讶了,我周华强何德何能受此重任,我………我没这能力呀!”

    “怎么没能力?”林云道,“你可是双峰厂的副总经理,管理着五百人的企业,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我相信你有这本事!”

    周华强苦笑道,“林总,宋总,我虽然是双峰厂的副总经理,可是却让企业破产了,我怕………我怕我无法胜任一个位置,害怕耽误了企业的发展。”

    林云摆了摆手道:“周大哥,其实管理企业并不难,关键就在于用心,用心学,用心与工人们沟通,用心去看整个市场的变化,做到这三点或许不能让企业脱胎换骨,但起码可以做到稳中求进。”

    宋春涛接着说道:“一年前我还是个对企业管理一无所知的人,是林总赶鸭子上架,让我当了这个副总,那时的我比现在的你差的多,但一年过去了,我跟着林总不断学习,虽然还差很多,可也能做一些事情了,华强,你只要时常跟林总学习学习就能知道如何管理企业。”

    林云听罢指着宋春涛笑道:“宋大哥,你可别拍我马屁,我不吃这套!”

    宋春涛笑着回答:“林总,我说的都是实话!”

    说罢,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周华强一瞬间就被金龙公司这种氛围感动,一个团结的队伍,再加上人人争先的进取心,这才是一个强大的团队,也是周华强一直向往的团队。

    “林总,宋总,如果两位信任我,我愿意当这个总经理,我也会竭尽所能,把企业做好!”

    “好,有周大哥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我也相信周大哥一定能做好!”同时林云又告诫对方:“不过这件事你先别告诉别人,因为一旦被别人知道,那你的麻烦就来了,到时候找你托关系的人堵在你家门口,人情呀,有时候能帮助自己,有时候却能让自己身不由自。”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双峰厂改革

    金龙公司和长乐区的谈判很顺利,一来长乐区的确想把双峰厂转手给金龙公司,二来金龙公司并没有一味压价,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拖欠工人的工资,全部都接了下来。

    当然,金龙公司只能接收二百一十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全部是周华强挑选出来的。

    双峰厂原有四百九十七名员工,金龙公司直接砍掉一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人。

    好吧,这叫做“掐草尖”,资本家用工的基本套路,金龙公司也一样,总不能留下一帮五十多岁的人吧,但对长乐区政府来说,这一招有点缺德,可没办法,毕竟金龙公司没有让政府承担任何债务,当初哇哈哈都没想金龙公司这么仁义。

    当然,主要是双峰厂欠债少,只有不到五十万元外债,如果欠了几百万,那金龙公司一样得说道说道。

    不仅如此,金龙公司又承诺再接收二十个临近退休的老工人,特别是张连福这位八级工,不仅留下,还给了原来二倍的工资,将近八百块钱,理由是感谢他这么多年为双峰厂培养了众多的技术人才。

    这一招叫做千金买骨,果然奏效,当收购方案向全厂职工公布后,少了不少麻烦。

    不过除了留下的工人外,其他人肯定会闹腾一段时间,只是这种问题就不是金龙公司的事了,长乐区政府会安排,或是调到其他单位,或是其他什么办法,反正跟金龙公司没关系了。

    当然,收购的事情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各种手续交接,还有账目上的问题等等,所有部门都得按照沈城总公司的模式重新建立,宋春涛和林芳怡带着人起码还得待上一段时间。

    在外人来看金龙公司简直是疯了,这哪是金龙公司临州市分公司,明明就是换了个名的双峰厂,从里到外都是原来那套人马,跟金龙公司有个毛关系?

    没错,这帮人的确是双峰厂的那套人马,说外表看就是换汤没换药,可这些人就不行吗?

    看看沈城总公司那帮人,职工里有原来龙口面粉厂的人,还有大半是失业的工人,还有就是高中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论本事,他们还真没双峰厂这些人强。

    工人还是那帮工人,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变了,这才是企业能够重获新生的根本,而能否贯彻新的制度和模式,就得看周华强的本事了。

    此时周华强已走马上任,虽然收购还没最后完成,但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金龙公司董事会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和权利,他可以自行选拔人才,所以周华强一上任就在年轻人中挑选了两个副手,包括财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等等,所有人的年龄都没超过四十岁,整个领导层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同时所有员工全部加薪五十块钱,虽然不多,但是各种奖励制度建立后,消失很久的热情再次回来了。

    当然,大家对新的制度不熟悉,毕竟这些年散漫惯了,现在需要遵守纪律难免有情绪,但没关系,周华强开会的时候直接放了狠话,现在大家都去私人企业员工,谁违反纪律,不好意思,严重者直接开除,不留情面,就这一条就让那些还想*****没了脾气。

    除此之外,周华强还公开对外招聘五名高学历人才充实队伍,工资待遇优厚,每月五百三十元,比临州市平均工资高了将近二百元。

    周华强一系列手段让熟悉他的人惊讶不已,即便他能力很强吧,可这招数太新奇了,跟以前的套路完全不同。

    好吧,这都是周华强新学的招数,至于说从哪里学的,嗯,是宋春涛“传授”的本事,不过所有本事都写在了一本叫做:李伟豪副教授培训材料的小册子里,周华强也是现学现用,以后还得认真专研才行。

    周华强又成为了“李伟豪”的门徒之一,当然,只有不断领悟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李伟豪副教授”的深邃思想,连宋春涛现在都不敢说自己登堂入室,只能说是初窥门径,还差的远呢。

    该学习的学习,该清算的清算,大家忙吧,反正林云此时已经回到沈城,他是孤身一人回来的,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林云的大学生涯就要开始了。

    此时的林云还真不想上学,因为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

    临州市那边人员配置算是没问题了,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得生产出产品呀!没产品,人员配置再好,管理层能力再强有个毛用。

    原来双峰厂的那些设备效率太低,一共十三套设备,其中年产三百万袋的设备是七套,是近五六年内购置,剩下的设备就“远古”了,甚至十年前一套年产二十万袋的生产线还在用。

    这套设备跟原来龙口面粉厂的那套是同款,龙口面粉厂的那一套已经被林云封存起来,算是留个念想,双峰厂那一套嘛,林云想直接拆了卖废铁,不过想想算了,毕竟是双峰厂的功臣,还是让它“养老”吧。

    除了这套老古董设备外,其他的设备都还得坚持,没办法,现在金龙公司又没钱了。

    收购双峰厂需要四百三十万元,比当年哇哈哈花了五千万买下临州市食品厂少多了,毕竟临州市食品比双峰厂大多了,厂区大,设备也多,特别是设备,接手直接就能用。

    不过四百三十万也不算少,即便金龙公司会在四年里分期支付给长乐区,但今年也得给一百万元。

    现在金龙公司账面上有七百多万的流动资金,这一百多万倒也没关系,但林芳怡要求,总公司账面流动资金不能少于四百万元,是用于各种原材料费用和偿还贷款的钱,这是压舱石,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

    这么算下来,临州市分公司能够动用的资金是两百万元,抛出工人们的工资和原材料费用,还买个屁设备呀,别说设备,就是厂房都只能用原有的,新厂房还得等。

    如果光是一个临州市分公司还没事,以金龙公司赚钱的速度,两个月就能凑出厂房的钱,半年下来两套进口设备就出来了,可金龙公司的计划是,今年还要在沈城购置两套生产线,同时还想在首都把建立分公司的事情定下来。

    双峰厂破产被收购完全是意外事件,可以说是“节外生枝”,当然,这个节外生枝是好事,让金龙公司直接在浙省有了根基,多了一个生产基地,直接给魏英州顶益公司来了个南北夹击,魏英州要是知道了恐怕得吐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开学了

    金龙公司改变原来的计划?林云却没想过,这年头变化总比计划快,自己不能让变化牵着鼻子走,原来的计划不能变,两套生产线要买,首都那边建厂的事情也不能变,别人稳扎稳打,金龙公司可不能走寻常路,这次要来个三线作战,全面开花,想到这里,林云战意浓浓。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林云简单算了一下,估计至少得三千万元才有底。

    倒是可以贷款,很多银行可是天天主动上门要给金龙公司贷款,不过林云暂时还没这个打算,九月份还得去港城一趟,自己这三十万米元能赚多少倍就看这一把,如果超过五百万米元,那就先不贷款,如果达不到,贷个五六百万也不迟。

    钱呀!时间呀!都不够用呀!

    没办法,纵然林云不想上学,可为八月的最后一天还是带上行李,自己开着那辆桑塔纳独自向首都而去,父母本来想跟着,可被林云拦下来,结果二老顺水推舟还不去了………。

    好吧,林云没意见,一来公司事太多,宋春涛、林芳怡和徐慧这帮人都在临州市呢,大本营严重缺人,他们想去林云都不肯,二来呢,林云在大家眼里无所不能,几千万都能轻易赚来,上个学还需要别人帮?这是对林云的侮辱。

    八月三十号早上七点,林云开着车直奔首都天城,这道也熟了,估计下午四点就能到,刚上路孙怡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兄弟,在首都呢吗?”

    “没,刚从沈城出来,估计下午四点多到吧!”

    “啊,明天正式上课,你今天还没到呢?这可是华夏大学,人家都提前好几天就到了,你可倒好,完全不重视呀!”

    “没办法,前两天一直在临州市,顺手把双峰厂给收购了。”林云的语气充满了无奈。

    “……………!”孙怡那边都无语了,还顺手收购双峰厂,不知道还以为买件衣服呢。

    “多少钱?”对方询问。

    “便宜,四百三十万!”林云回答。

    “……………。”

    孙怡再次无语,四百三十万还便宜?还真当买了件衣服?

    四百三十万的确便宜,那些设备加起来,即便是折旧后也值五百多万,当然,跟岛国进口设备相比,这些东西实际是不值这些钱的,可起码也能用。

    “行,你牛逼,我认输,晚上到首都后我去接你,咱们喝点!”老大前来,孙怡得做好接待工作。

    “别,明天开学,我这都迟到了,等安定下来再说吧!”林云想要婉言拒绝,可对方不依不饶,“没事,华夏大学我熟,我在学校门口等你,再带着你报个道就成了,剩下的事我都替你搞定,你不用管了!”

    挂掉电话,林云还觉得很得意,有个有钱有势的朋友到底很不错呀!

    一路无话,下午四点半,林云的车进入首都,给孙怡打个电话,对方马上开车到华夏大学门口。

    很快,林云的车也到了华夏大学,老远就看到孙怡的那辆奔驰停在路边。

    “兄弟,这呢!”

    孙怡也看到林云的车,老远就打着招呼。

    林云下了车,腿一软差的跪下,开了大半天的车,这滋味还真酸爽,孙怡看着林云这台桑塔纳又瞥了瞥了嘴道:“兄弟呀,你这车也该换了,我都是奔驰,你比我有钱多了,怎么也得弄个宝马什么的,要不太跌份了。”

    在孙怡看来,林云现在也是百万富翁了,卖辆好车不成问题,这辆破桑塔纳有碍林云的身份。

    “就是个代步工具而已,花那些钱干嘛!走,我得去报道!”林云最关心的就是赶紧把名报上。

    两人开着车进了华夏大学,在孙怡的带领下到了报名处,正常来说,报名截止日期是下午五点,不过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就来了,谁像林云这样不在乎?所以报名现场已经没人,桌子椅子都没了,只有一个条幅还没撤,上面写着:欢迎华夏大学92届新生入学。

    另外旁边还立着几块牌子,上面写着提交的材料以及相关事宜。

    下了车,孙怡看了看四周,远处还有两个学生模样的人坐在椅子上正往这边瞧,盯着那辆大奔驰窃窃私语,这个年代小轿车都不多,更何况是奔驰车?即便在首都,道上也看不到几台,显然二人被这辆大车吸引了。

    孙怡也看到对方,走了过去:“两位同学,这人都哪去了?”

    一个人赶紧站起“这位………这位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

    “不是他,是我报名,我是管理学院的学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林云把自己的通知书递给对方。

    “这么晚才来呀,咦,你是开车来的?”

    这个学生刚才也开了辆车,虽然没有另外一人那么高档,但二人哪里见过开车来的学生?

    “哦,嗯,这………是,我是开车来的,是不是挡着别人了?”

    林云有些不好意思。

    “没有没有,停那就行,那………那什么,这位同学,这些都是相关的材料,你看一下,需要办理饭票,这个到总务处办理,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前面那个路口左转就看到了,另外书本教材去管理学院拿,管理学院在………你沿着这条路走………!”

    还没等这位同学说完,孙怡直接接过话去道:“我知道,林云,你上我车,我带你过去!”在首都,孙怡觉得自己就是主人,至于说华夏大学,那更是自家的后花园,用得着别人指手画脚。

    “行了,我的行李还在车上呢,孙哥,你头前带路!”

    二人各自上车,孙怡在前缓缓向前开去。

    华夏大学已经开学,四处都是学生,现在正是吃饭的时候,不少人一手拎着饭盒一手拿着书,多半是英语书,一边走一边嘴里嘟囔着外语,看来这个时代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就比其他学科高了很多,也是,这门课程属于外来文化,对于国人来说比数学和物理还要难。

    “滴滴滴!”孙怡按着喇叭,提醒前面的学生躲开,大家回头,看到一辆大车就在身后,吓得急忙躲在一旁,目视大车开过,然后指指点点:“这是什么车?这么长?”

    “哎呀,这车应该是外国车,怎么也得几万块钱吧?”

    “几万块钱?我看一定超过十万了,你看那三根棍儿的牌子,估计是米国车,米国的车哪里有便宜的?”

    林云的桑塔纳就跟在后面,结果没人对他的车指指点点,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前面那辆奔驰呢!

    两分钟后,两辆车来到一栋建筑前,三层楼,同其他古朴的建筑相比,这栋楼明显是最近几年建成,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息,大门上写着:华夏管理学院。

    “就这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开学报到

    孙怡和林云下了车,走到门口收发室,林云看到里面有位五十多岁老大爷便询问道:“大爷,我是新生,请问到什么地方报道呀?”

    老大爷戴着眼镜正看着书,听到声音抬起头,同时把书合上,林云看到书的封皮上写着:万历十五年。

    “我艹,收发室的大爷都看这么冷门和专业的书吗?果然是华夏大学,处处藏龙卧虎呀!”

    在前世,网络上经常有关于华夏大学和首都大学的段子,说什么在这两所大学扫地的人都是研究生学历,又或者经常给学生送快递的快递员考上了其中一所大学,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管理学院的看门大爷看万历十五年,理学院的看门大爷是不是得看相对论?

    看门大爷看了两人一眼,然后转过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日历缓缓说道:“今天都几号了?才来报到?”

    林云急忙客气道:“是,是,家里有点事,好在赶了过来,麻烦大爷了。”

    林云看到老大爷旁边放着旱烟袋子,马上对孙怡说道,“身上有烟吗?拿来!”

    孙怡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盒“中华”。

    “大爷,这烟是孝敬您的,别嫌便宜!”

    “中华烟?哈,这烟可不便宜,一盒的钱我能抽上两个月,这………给我了?”

    “给您,您就拿着吧!”

    “得嘞,在这看门这么多年,从没见过有给我送礼的,今天是头一份呀,来,我领着你们去学生处!”

    老大爷亲自带路,上了二楼,左手边第三个屋就是学生处。

    “谢谢大爷了!”

    林云还得欢送对方。

    敲开门,看到屋里有五个人正在说话。

    “我是新生,来报道了!”

    林云客客气气道。

    “你是来报道的?叫什么名字?”一个人马上询问。

    “林云!”

    “林云,沈城人?”对方再次问道。

    “对,沈城的!”林云回答。

    “我的天,你可算来了,全学院就剩你一个人没来了。”一帮人同时长出一口气。

    “怎么回事?”林云不明所以,自己这么重要吗?

    “来来,赶紧填表,填完了我们就能吃饭去了!”

    一个人拉着林云开始填表,林云一边填一边聊,原来他们几个是学生会负责接收新生的人,按照发出去的录取通知书挨个比对,全学院大一新生三十二人,只有林云没来,这可把他们急坏了,又是担心是不是对方半路出了事,又是担心是不是没接到录取通知书,总之责任心爆棚。

    林云有些不好意思,想不到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这么负责任,换作十几年后,谁管你?

    “对了林云同学,你还没有饭票吧?晚饭吃了吗?不行晚上你跟我们一起吃,咱们食堂伙食很好的。”

    看看这个时代的学生多么热情?简直把同学当成了亲人。

    “请客?好呀,那就谢谢几位学长了!”林云多少年没吃大学的食堂了。

    在前世,即便后来他成了亿万富翁,即便他吃过不知多少山珍海味,可大学吃食堂的感觉是任何珍馐都无法相比的,那是一种………十分纯,十分真的味道,也只有是大学生才能感受到的味道,出了大学校园进入社会,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味道了。

    看到林云要去吃食堂,一直没说话的孙怡开口阻止:“兄弟,吃什么食堂呀?我告诉你,我二姐还等你呢,你总不能把我们扔在一边吧?行了,你都报道了,咱们走!”

    “啊,你二姐怎么又来了?”林云真是觉得孙思宇有点阴魂不散。

    “这位………这位先生,你是谁?”学生会的负责人看向孙怡问道,刚才以为对方是林云的大哥什么的,现在看起来不像。

    “我?我跟你们张新迎认识,他和我二姐认识,我们一家人都认识张教授,这下你认识我了吧?”

    “…………………!”

    在场所有人全部懵逼。

    一个人挠挠头,不知道对方再说什么,于是说道:“那什么………这位先生,如果你不是学生和老师,还是赶紧离开吧,我们学校六点后就不准出校门了,到时候没地方住就不好了。”

    林云趁势道:“听到了吗?你赶紧走吧,明天我再找你,到时候再把你二姐找过来吧,赶紧走,一会儿出不去了!”

    孙怡这个气呀,本来想给林云接风洗尘,结果被食堂伙食给抢走了。

    “行,我给我二姐打个电话!”

    孙怡从包里拿出个大哥大直接拨了出去。

    “哇,大哥大?”

    几位学生盯着孙怡手里的大哥大,他们可从来没这么近距离观看这种几万块钱的高级货。

    “二姐,我接到林云了………嗯,他这事太多,还得办理各种手续,你不用等我们了,嗯………行,放心吧,一切交给我了!”

    当放下电话,孙怡摆了摆手道:“你们几个不是请我们吃饭吗?我也没吃呢,走吧,吃完饭我还得帮我兄弟搬行李。”

    “请您吃饭?”

    几个人相互瞧了一眼,心里这个气呀,我们几个穷学生请你这个手拿大哥大的人吃饭?这不是欺负人吗?

    林云笑着说道:“几位,我还没买饭票呢,走,大家陪我买饭票,然后我请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管够吃,怎么样?”

    “管够吃?”

    几个人有点明白了,那个拿着大哥大的人应该是新生的哥哥或者什么亲人,家人朋友这么有钱,他自然也差不了,再看看这新生穿的衣服,干干净净,没有一块补丁,还有那双鞋,好家伙,样式新奇,有个大“?”,上面还有英文,从没见过,不用说,这新生一定是个有钱人。

    一个人马上回应道:“那好那好,既然林云同学这么爽快,我们也别客气了,走,我带着两位去买到票。”

    “你们去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嗯,我也有事,先走了!”

    转眼间,五个人走了三个,就剩下两个人,林云暗中摇头,要不是孙怡在这装大款,自己就跟这五个学长打成一片了,现在呢?显然孙怡那装逼的样子让人家很不爽,干脆走人。

    “两位别介意,我这个哥哥就是土老冒,没文化就爱装,平时我没少说他,不过人很好,是个热心肠,以后两位学长要是有事帮忙,尽管找他好了。”

    孙怡一瞪眼睛,他也华夏大学毕业生,凭什么说是没文化,可看到林云“怒目而视”的样子立刻把话咽了回去:行,你这个小爷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保持沉默。

    “好,好,林云同学,你的行李放哪了?咱们帮你拿到宿舍,咱们管理学院的学生都住在九舍,离着不远。”

第二百二十四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人就是这样,有的不喜欢孙怡这种咋咋呼呼,有钱爱装的人,有的就很喜欢交朋友,特别是有钱的朋友,这是高情商。

    “我的行李放在外面,不用学长费事,咱们还是先吃饭吧!”

    四个人走下楼,这两个人一个叫白明,一位叫丁飞,是大二学生,学生会成员,白明是吉省人,虽然和林云不是一个省,但都是北方人,在华夏大学里可以称为老乡了。

    “林云呀,咱们是老乡,以后有事尽管找我,不要客气。”白明拍了拍林云的肩膀非常热情。

    “谢谢学长,我有事一定找你!”林云感谢对方。

    “林云你这是第一次到首都来吧?”丁飞询问。

    “嗯,差不多吧!”林云回答。

    丁飞接着说道,“首都可是好地方,太大了,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在这待了两年,去过长城、故宫、圆明园,雍和宫,恭王府等名胜古迹,这一点就比你强,等有工夫,我带你去玩,特别是长城,简直都绝了,到时候我带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做鬼斧神工。”

    “行,没问题,到时候咱们大家一起去!”林云点头答应。

    “不过你得听我们的话,要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有机会,我会让你也加入学生会,到时候也能想我们这样潇洒。”

    孙怡在旁边冷眼旁观,看出二人的意图,想和林云交好,又想让林云乖乖听话。

    “蠢蛋,还想让林云听话?疯了还是傻了?你们两个,在林云面前走不过三合。”孙怡这么想,但林云可是规规矩矩,到了学校,自己就是学生,总不能想在企业时说一不二,嗯,起码暂时要低调一点,和所有人处好关系,因为他大学期间也得经常逃课,处好关系有利自己不被处罚…………。

    下了楼,林云直接走到车前,打开车门拿出自己的背包。

    “两位学长,咱们走吧!”

    “啊,这车………是你的?”白明惊讶的问道。

    林云随意回答道,“嗯,时间太紧了,没办法,我从沈城开车来的。”

    “……………!”

    好吧,林云无意间就和孙怡一样成了“装逼犯”,白明和丁飞已经确认,这位总是在不经意间装逼的学弟身份不一般,以后可得好好跟这个“装逼犯”好好相处…………。

    林云买了一百块钱的饭票,然后在食堂请了三人吃顿饭,饭菜嘛,味道真是不错,价格还便宜,一个馒头一毛钱,又大又白,一盘排骨七毛钱,足足有四块肉,还有什么青鱼、炖鸡块等肉菜,最贵的菜也不超过一块钱。

    其实现在的物价是很高的,一斤猪肉凉两块一毛,一斤牛肉两块五毛钱,不说别的菜,就是食堂那一份排骨成本也得五毛钱吧,食堂只卖七毛钱,基本上没赚学生钱,不是说学校对学生们优惠,而是国家每年对学校有大量的投入,国家针对每个学生都有补助,按华夏大学的标准,每人每月有六十多块钱的补贴。

    六十多块钱对林云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可对一般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他们每天吃饭的花费都不到一块钱,一个馒头加上一点咸菜就是一顿饭,甚至一块钱都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年代考大学太难的原因,每年六七百万的考生,能考上的不到一百万人,大学生只需一些生活的杂费,其他的费用国家全部承担。

    这笔费用对国家来说负担太重了,所以才在九九年彻底放开高考,学杂费全部由学生承担,升学率也一下子提升到了百分之三十,然后逐年提升,最高都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巅峰时一年有近千万的大学生。

    二十年后,不少人批评那时的大学生素质不高,满地的大学生,本科证书就跟废纸一样便宜,由此怀念起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觉得这些人才是人才,以后的学生都不行。

    真实结果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国家是在九九年放开高等教育,而同一年,国家和世贸组织的谈判也接近尾声,预计当年就能加入世贸组织。

    不过当年出了一个意外,华国和米国的谈判搁置下来,直到二零零一年恢复谈判,华国终于加入了世贸组织。

    对华国来说,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向全世界,特别是米国源源不断的出口商品,从那时开始,国内大量制造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外贸易额也逐年攀升,国家外汇储备同样飞速增加。

    在二零零零年,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一千五百多亿米元,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以两千亿米元的速度增加,还越来越快,最多达到了接近四万亿米元,这可外汇储备呀。

    有了钱,国家才能在全世界购买各种需要的商品和技术,或者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前是抠抠搜搜,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那时不一样了,兜里有了钱,想买啥就买啥,当然,先进的技术买不到,因为人家不卖你。

    所以说,从加入世贸组织那年开始,华国才算开始真正的复兴道路。

    那么问题来了,加入世贸组织就真的能让国家有钱吗?其实不然,看看隔壁的阿三国,他们人口一样众多,人力成本更低,可为什么没有像华国那样变得强大呢?

    原因除了民族自律性外,还有就是缺乏大量的高质量产业工人,那么华国高质量的产业工人从哪里来的?简单,就是因为国家高校扩招培养出来的。

    没错,国家之所以在九九年放开高等教育,目的就是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给全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人员,即便那时很多大学生的素质比不了八九十年代的学长,可也不算太低,这些学生源源不断的涌入社会,在提高了整个国民素质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成不了专家和教授,也成不了千万富翁,但他们化为一颗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了应有的力量。

    其实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螺丝钉构成,无数人构成了国家这个集体,推动着这个庞大的国家前行,三十年后,华国终于成为了仅次于米国的超级大国,同时开始向超级强国进发,这就是千千万万个“螺丝钉”创造出的奇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