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主动邀约

    杜满囤手下的员工最多一个月能拿一千元,这还不算年底的绩效,如果算上绩效,他们一个月怕是会有近两千的收入。

    他们也确实做出了成绩,现在金龙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超过两千家的经销商,论渠道建设能力绝对碾压同类企业,什么顶益公司全都甘拜下风。

    而且两千家也才刚刚开始,林云制定的计划是康师傅要拥有超过两万家的经销商,把销售渠道铺设到乡镇农村,如果拥有这样的渠道能力,那已经能和鼎盛时期的可口可乐掰掰手腕了。

    经销团队的建设是金龙公司的战略目标,作用不亚于工厂的建设,前者需要大量专业的经销团队,后者则需要拥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这就得看宋春涛和林芳怡二人的培养能力。

    当然,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时间,难度相对更大,两人也的确很用心,特别是宋春涛,工作这么长时间,巨大工作量根本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

    他有一个管理团队,类似办公室这样的部门,从一开始只有两个人到现在六个人,这些人全程参与了宋春涛管理公司的过程,理论上,每个人都基本掌握了管理一家企业的理论水平,他们自然也就成了金龙公司的后备干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就是这些人的机会,关键就是看谁能把握住这次机会。

    当然,公司对这些人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毕竟只是分公司的管理,他们只要把林云这些董事会成员下达的命令贯彻执行就可以,并不会有太多的自主决定,重点还是执行力。

    “好,宋大哥,你看看谁能胜任首都分公司总经理,接下来的工作让他全程参与。

    另外,首都这边员工的招聘工作也得开始筹备,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工作都要准备,大家心里要是有人选,都可以叫过来,我们手把手的教他们,争取厂子建成时能做到独当一面。”林云拍板,要在自家企业培养人才。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公开招聘人才,就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随着金龙公司越做越大,招聘职业经理人是不可避免的。

    但现在是九二年,国内哪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充其量是一些老国企的管理层,他们的水平还真未必有金龙公司自己培养出的人才高,毕竟金龙公司可是采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式,理念上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缺的只是经验而已。

    总得来说,重用自家人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对企业有感情,也熟悉公司的运作模式,能够很快上手,坏的方面是他们还是缺乏经验,工作起来可能会出问题。

    “我在首都要上四年大学,这四年时间里,就好好教育教育他们吧,相信四年后他们也能成长起来了。”

    林云这句话才最关键,林芳怡宋春涛等人为什么敢让手下担当重担?还不是有林云坐镇首都,有他在,那就一定不会出问题。

    工作都安排下去,林云立刻又忙碌起来,他是个急性子,没事的时候可以当个宅男,一旦有事,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安排,马上给孙怡打电话。

    “孙大哥,明天有时间吗?出来聊聊,找你帮个忙。”

    “找我帮忙?我艹,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孙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人认识这么长时间,都是他找林云帮忙,对方从来没找过他帮忙,唯一一次是上大学的事情,结果还让林云遇见了钱思长,对方直接推荐给了张新迎,这个忙也没帮上。

    孙怡做为首都高端圈子里的知名人士,欠人情还不上让他耿耿于怀,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

    “兄弟,吃饭是吃饭,咱们哥们用不着这么客气,有什么事直接说,我办不到的就找朋友,在首都圈子里,只要你不是想弄个导弹玩玩,什么事都给你摆平。”

    “哈,导弹那玩意有什么玩的,也行,我先告诉你一下,我们金龙公司准备在首都建厂,已经和开发区谈完了,对方也答应下来,接下来就是找施工队,你认识这方面的企业就推荐一个,我也不和他讲价,费用就按正常收费就行。”

    林云把目的告诉对方,孙怡却有些失望,这哪里是有求自己?

    整个首都都在大搞建设,有很多工程队,建设方有多种选择,完全是买方市场,一旦提出需求,不知多少施工队都要主动上门求你,林云看似是求自己,实际求了个寂寞。

    “兄弟,你这要求真是没水平,你只要放出风去,首都那帮孙子都得上门求你,然后互相压价,你起码能省下百分之十的费用,根本不用找我呀!”孙怡实话实话。

    “我可不是为了压价,金龙公司建造的厂房必须是国内同行业最好的,钱我不在乎,我只要一家靠谱的公司,为了省那百十来万却给我盖完个破房子,我丢不起那脸。”

    孙怡听了哈哈大笑,“你这话可比我们这帮人还狂,也对,谁让你林云是亿万富翁呢,整个首都,我们这帮人加起来怕是都没有你一个人有钱………。

    成,这件事交给我,我跟张建国说说,他现在要搞房地产,手下就有施工队,你就是想盖个大会堂都没问题,我现在就打电话问问他有没有空,他要是没空,咱们俩聚。”

    “那要是没空咱俩聚啥?”林云嫌弃的说道。

    “别呀,兄弟,首都这地方藏龙卧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你虽然本事大知识多,可有些事情你还真未必知道,最近我就碰到了一帮朋友,很有意思,哪天我凑个局,让你看看这帮人,那才逗呢。”

    “行了,你先别跟我逗了,赶紧办正事。”

    林云挂了电话,也就五分钟,对方打来电话,“兄弟,张建国在首都呢,原本明天有个局,一听你要来,马上推了,说明天他请客。”

    “张大哥请什么,还是我来。”林云可不会占人家一顿饭的便宜。

    “他说请就让他请,你跟他争什么,明天下午六点,就在他的天下酒楼,不见不散,我先挂了,还有点事。”

    这次孙怡电话挂的倒很痛快,张建国比他有钱,可在林云面前还是孙子辈的,怕林云用钱砸他。

第三百一十七章 文化圈的名人

    第二天上完课,林云打了辆出租车直奔天下酒楼,半路孙怡还打个电话,让他赶紧来,电话那边乱哄哄,似乎人还不少。

    到了地方,看到孙怡穿着皮大衣在门口探头探脑,林云下了车,对方一路小跑迎了过来,“兄弟,你现在可火了。”

    这句话给林云搞懵了,什么火了?

    “哈,你还不知道吗?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听二姐说得,说你被人骂了。”孙怡一脸坏笑,一副欠揍的样子。

    “我被人骂了?到底怎么回事?”林云彻底被对方弄糊涂了。

    “嗐,这件事嘛………改天再说,今天咱们不聊这件事,今天我找了几个文化圈的人………不对,是他们请我和你,特别是找你,说要见见你这位首都第一音乐才子。”

    “等等,孙大哥,什么乱七八糟的?今天不是张大哥请客吗?怎么又出来一帮文化圈的人?”

    孙怡说话颠三倒四,林云只觉得脑袋有点乱。

    “走,跟我进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孙怡拉着林云走进饭店,来到包厢推门而进,里面乱哄哄的正聊的火热。

    “喂,都特么安静下!”孙怡一句话,屋里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好家伙,屋子里乌烟瘴气都是烟味,这烟抽了多少呀?林云扫了一眼,坐着烟雾之坐着四个人,三四十岁的样子,各个叼着烟,看到孙怡二人都站了起来,其中一个人看向林云对着孙怡问道。

    “孙总,这位就是林总吧,相貌果然非凡,林总,来根烟?”

    说罢就递给林云一根烟,林云看了对方一眼,差点笑了出来,这人他认识呀。

    在前世,林云在电视上看过这个人,是谁呢?

    他还真是文化圈的人,应该说是首都文化圈的人,在全国的名气也很大。

    此人是国内最早通过写作赚到钱的作家,写过不少小说,风格带有明显的痞子风格,所以他的作品后来被人冠以痞子小说的名头。

    他说话犀利,为人充满争议,作品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以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成为了流行符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树。

    王树的那张脸很有辨识度,满脸横肉,眼神中带着一丝狡黠,还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似乎在他面前别人都是傻子,自己才是看透世间一切的聪明人………起码这是他在前世的人设。

    现在王树还很瘦,叼着根烟,很像是个痞子,不过他看孙怡的样子绝对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样子,反而有些谄媚,相反,孙怡看着他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

    王树递上一根烟,林云摆了摆手道,“谢谢,我不抽烟!”

    “不抽烟呀,也是,林总可是文化人,哪里像我们这帮流氓,孙总,您来!”

    王树又拿出一根烟递给孙怡。

    “不了不了,林总不抽烟,我也先不抽了,一会儿再说吧!”

    孙怡这么一说,王树急忙把手里的烟掐掉,另外三人也立刻把烟掐灭。

    孙怡指着王树介绍,“兄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四位朋友,他,王树,咱们首都最知名的作家,编辑部的故事看过没?他是编剧,对了,你的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就是在这个电视剧前面播放的,所以你们两个还有点缘分呢!”

    王树连忙点头,“对,我也记得那个广告,同桌的你这首歌就是那广告里的歌曲,这首歌一出,让编辑部的故事也相形见绌呀,那时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歌曲,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林总这位天才,怪不得,怪不得,真是让我钦佩万分呀!”

    “王大哥过奖了,你的编辑部的故事写的才好,”

    孙怡指着其他三人道,“王树,这几位就由你介绍一下吧!”

    “行,林总,这位是马卫河,和我一样是编辑,在文学报社工作,大才子,也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都是同行。”王树指着一个人介绍道。

    “马大哥好!”林云点了点头,这位他也认识,甚至在前世,马卫河的名声比王树还要大,倒不是说他写的文章比王树强,只是因为他建造了一座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文物,一些文物甚至比故宫博物院里的藏品还要珍贵。

    这两个人怎么凑到一起了?其实马卫河早期也是位文学爱好者,从小就热衷文学,没上大学,不过文化水平不低,第一份工作就是报社的编辑,还发表过王树的小说,两人就此相识。

    改革开放后,两人凑到一起成立了一家文化制作公司,专门拍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两人的作品,后来还有一部叫做海马歌舞厅的电视剧,算是国内最早一批文化产业商人。

    “这位是李大英,也是我的好哥们,是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

    王树指着第三个人。

    “李大哥,你好。”林云点头。

    这三个人都是编辑部的故事的制作者,果然是文化圈人士。

    旁边还有一个人,没等王树介绍,就点头哈腰主动凑上来说道:“林总,自我介绍下,马小刚,编辑部的故事的美工,早就听过林总写的歌,《同桌的你》《小芳》《最浪漫的事》,每一首都脍炙人口,听得我如痴如醉,我对您的敬仰之情不可言语。”

    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我艹,这不是马裤子吗?

    王树也好,马卫河也罢,十几年后,两个人的名气加起来都没有这位马小刚大,因为那时他已经成了华国最知名导演之一,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先河,拍了《甲方乙方》等几部商业电影,创造了当时的票房记录,成为了最有钱的导演之一,当真是名利双收。

    不过林云听说此人在圈内名声不太好,以至于有人特意拍了部电视剧,找了一位样貌和他非常相似的演员,剧中外号马裤子,任谁都能看出来这是在讽刺马小刚,从此马裤子的外号流传甚广,所以很多人都以这个外号称呼他。

    痞子文学,民间收藏家,还有一位未来著名的电影导演,这几个人凑在一起,好家伙,都是未来娱乐圈内的大佬呀!

    当然,在九二年,在场的也就王树名气大,这几年他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上映后反响也不错,王树做为作者赚了一些钱,要不然他也不会成立公司自己搞电视剧,特别是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年初时在国家电视台上播出,引起了很大反响,还别说,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也跟着沾了光。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有背景才能玩文化产业

    大家坐好,马小刚立刻为林云倒了杯茶,毕恭毕敬的样子让无法想象他是十年后华国最著名的导演。

    王树在一旁瞥了马小刚一眼,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鄙夷。

    “谢谢马大哥!”林云很客气,对方立刻摆手道:“林总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喝茶!”

    王树也说道:“对,这活儿他熟,别人倒不好。”马小刚笑了笑乖乖的坐在一旁。

    林云刚刚坐下,张建国就从外面走了进来,王树,马卫河和李大英三人看到对方立刻站了起来。

    “二哥好”

    “二哥好!”

    “二哥好!”

    三人毕恭毕敬,齐声打着招呼,马小刚不认识张建国,看到三人如此,也站的溜直,不过没敢乱叫。

    张建国对着四人只是微微点头,看向林云时却满脸堆笑:“林云,今天这个局可不是我攒的,是孙怡这王八蛋攒的局,我没扭过他,只能先让他来。

    不过我已经知道兄弟的心思,放心,我就有工程队,建厂房的事情包在哥哥身上,费用我只收个成本,保质保量,一点差头都不会出,明天我做东,让孙怡滚蛋,把思宇找来,具体事情咱们明天再说。”

    说到这里,张建国还狠狠的瞪了孙怡一眼,有些不满。

    孙怡是个厚脸皮,笑嘻嘻道:“二哥,林云不好请,我也只能找机会和他聊聊事情,您面子大,机会有的是,再说,工程队的事情对您来说算个屁呀,这不,一句话就搞定了。

    不过我替林云兄弟回答你:钱不是问题,我不差钱,几千万都“洒洒水”,更何况几百万,你就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就行,一分钱不会少………兄弟,我这么说行不行?”

    听到二人对话林云才明白,敢情孙怡是借着自己请张建国的机会找了这么一帮狐朋狗友,看起来是有事情。

    林云有些哭笑不得,这叫什么事?但现在总不能骂孙怡一顿吧。

    “成,我明白了,敢情是被你给卖了………张大哥,咱们的事明天再说,不过工程队干活的事情我也得先跟您说清楚,就像孙大哥说的,一分钱不少,这是我的原则,您就不要客气了。”

    张建国知道林云的脾气,也没再继续深说,只是点了点头道:“具体事情明天咱们再谈,今天是老三的局,我就不打扰了,各位吃好喝好。”

    显然张建国和其他几个人不太熟,特意过来就是为了林云,毕竟这算是放了林云鸽子,不太地道,问题都在孙怡身上,让林云去骂这家伙吧。

    张建国转头离开,王树几个人有点紧张:“孙总,怎么回事?我们是不是惹着二哥了?”

    “惹个屁,跟你们没关系,咱们谈咱们的事就行了。”

    孙怡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当然,他也知道张建国并没生气,林云也不会生气,至多找机会骂自己一顿,反正习惯了,不在乎。

    酒菜摆上,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很快步入正题。

    王树为林云倒了杯酒。“林总,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这帮人都是一个大院出来的,算是同袍………当然,马小刚不是,我们三个,加上孙总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要是放在战争年代,我们这帮人那是要扛枪上战场的,感情甭提多深了,孙总,您说是吧?”

    孙怡靠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笑着点了点头,“王树你说得对,咱们这帮人从小都是受的爱国教育,梦想就是上战场,为国战斗,不过咱们几个没赶上,现在只能干点文化事业,这也算是为国家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对对!”马小刚站起身给孙怡倒了一杯啤酒,“我特崇拜像孙总您这样的人,都有一股子高尚的气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定得向您这样的人学习,学习你们的境界,学习你们的情操,学习你们那伟大的道德,来,我提议大家干一杯!”

    林云差点没笑出声来,在前世,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马小刚的段子,调侃他没有成名时的种种“不堪”,说他为了往上爬,甘当王树这些人的跟班,结果依旧被嫌弃,成名后为了弥补那时心里落差,一个劲的标榜自己,现在看来还真是这样。

    但换个角度来看,马小刚必须这样做,要不然真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

    都说改革开放给了所有人机会,是一场全民造富浪潮,在这浪潮下,是龙是虫都看本事,不过这句话其实也分行业和领域的。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普通人当然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市场扩大,处处充满了商机,即便是你一无所有,只要抓住市场的机遇也能从无到有,成就自己的事业,但这些领域一般都集中在服务业,毕竟起点低,从无到有的难度小。

    工业方面难度就大了一些,这些行业一般都是由承包制开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云的父亲林学东,他原来就是龙口面粉厂的副厂长,然后承包下来做方便面,接手了原来的设备,毕竟这些设备可不少钱呢,普通人去哪里弄这些钱?

    看看二十年后还存在的工业企业,原来多半是原有国有企业,经历了承包和转制后才转变成了私营企业。

    但有些领域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参与的,最典型的就是文化产业,无论是唱片,电视剧和电影,任何一项都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能在这个领域玩的,必定都有背景。

    就拿孙怡来说,看起来是白手起家,实际上依靠的还是背景,首先他明白音乐是一门产业,可以赚钱,能想到这一点的人就不多,另外还得有人脉,无论是从港城挖来鲍比答,还是和滚石合作,普通人有这能力吗?

    说到底,做文化产业需要底蕴,王树为什么能写出痞子文学?与他接受的教育有关,还与他的经历有关,他的那个圈子都来自天南地北,接触形形色色人等各有特点,丰富的见闻加上他感情细腻,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这是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更重要,这个圈子都是“能人”,像马卫河,李大英,每个人都有背景,说白了就是上面有人帮忙,不管是资源还是市场,都能通过这些背景获得。

第三百一十九章 圈里圈外

    文化产业有所谓的圈子文化,只有圈内的人才有机会成功,普通人想都不要想。

    王树认识一个叫做英答的人,此人父亲是孙怡父亲的部下,在文化部门工作,有了这层关系,电视剧的播出就没什么问题。

    李大英认识个叫顾长岭的人,此人是位摄像师,父亲是首都电影厂的厂长,各种设备应有尽有,还能租用拍摄场地,技术方面也搞定了。

    然后马卫河也认识几个人,什么葛右,梁田,这帮人也不一般,都是这个厂长,那个主任的后代,平时一起玩,如今要找演员,正好都来吧,演员也凑齐了。

    几个人聚在一起,于是编剧有了,演员有了,技术有了,拍完了还能播出,上下游产业链全部打通,这些是普通人能做的事吗?当然不可能。

    所以,国家最早的在文化产业领域,这群人才是开拓者,而且这帮人还很排外,一般人进不了这个圈子,进不到这个圈子就无法吃这碗饭,除非你努力挤进来,成为这个圈子里的人。

    马小刚就想一心进入这个圈子,但他没有背景,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过他很聪明,学习能力超强,再加上的确有才,再加上心机重,成功是必然的,虽然这个过程在王树这帮人眼里有些低贱,可为了成功马小刚不在乎这些,不是谁都能站着把钱赚了的,大多数人必须要跪下来赚钱,马小刚如此,其他人也大都如此。

    就像现在,马小刚对孙怡万般奉承,在王树等人眼里就是阿谀奉承,正经人谁这么做?即便是孙怡也对马小刚不在乎,看到对方敬酒,只是把酒杯举起象征的碰了下就放在桌子上,马小刚有些尴尬,可也不在乎,准备一口闷到。

    此时林云拿起酒杯,站起来对马小刚说道:“马大哥,咱们都是普通人,思想觉悟都不够,正好就喝一杯吧!”

    孙怡听了急忙站起来,对林云笑道:“兄弟,你可不是普通人,你特么是个神人才对,来来,咱们一起喝一杯。”

    其他三人也是急忙站起来,三人偷偷看了林云一眼,心里明白,林云有些不高兴了。

    孙怡不高兴,孙怡立刻心惊胆战,三个人也得跟着陪笑,自己这圈里人的身份在林云面前一分不值。

    孙怡也察觉出了林云的不满,但也不怨他呀,因为在他心里,孙怡哪里是普通人?普通人有这么牛逼吗?

    “大意了,可千万别人这位大爷不高兴呀!”孙怡暗自警告自己,同时对马小刚说道。

    “马哥,咱们以后都是朋友,你是普通人,我们就不是普通人了?难道我们这帮人有三头六臂不成?咱们都是一样的人,是一样的人民群众,要说不是普通人,在场的就你不是。”

    孙怡一指林云。

    “我?”林云笑道:“难道我有三头六臂?”

    “嗯,我看就是,我跟你们说,林云的本事可不仅仅是写两首歌,写歌对他来说太简单了,就跟吃饭一样,我跟你讲讲他的本事………!”

    还没等孙怡往下说,林云拦住对方:“孙大哥,今天咱们只说文化,不说其他,那些过去的事就不讲了。”

    “嘿嘿,看到了吗?这就叫低调,有本事的人就这样,赚了几亿也跟普通人一样。”

    孙怡还是不动声色的拍了林云一下马屁。

    “几亿?”

    王树等人相互看了看,这数字超出想象,想想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为什么张建国对林云那么看重?

    张建国是什么人?其实和王树等人一样,都是那个圈子里的人,不过圈子也分高低的,人家张建国是圈子里最高那层的人,也是那一层的人,至于说王树等人,那只能在后面排着。

    可即便如此,张建国对林云依旧毕恭毕敬,不就是人家有钱嘛,不光自己有钱,还能帮着孙怡赚钱,这才是真有本事,不服不行。

    于是王树等人跟着孙怡一起奉承起林云,“林总自然不是凡人,来,我们都敬林总一杯。”

    马小刚很感激林云替他说话,心里早就打算好了,以后要紧紧抱紧这位林总的大腿,这条腿可比王树他们粗多了。

    套话说完,众人步入正题,王树说道:“林总,孙总,这次请您二位,主要是聊聊咱们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我们现在成立了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也算是有些成绩,编辑部的故事赚了将近一百万。

    当然,跟正大公司差得多,小打小闹而已,不过电视剧市场很大,我们这帮人根本无法满足这个市场需求,如果正大公司加入,我们相信,咱们一定会把这个市场做好,一起赚钱,赚大钱。”

    林云听明白了,原来王树几个人拉赞助来了。

    孙怡早就知道对方的意图,立刻看向了林云,“兄弟,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一时间,林云还真不好说。

    “嗯,王大哥,我先问你几个问题。”

    “好,林总请说。”

    “首先,电视剧要有内容,也就是有剧本,你们有剧本吗?”林云问道。

    “有呀!”马小刚在一旁接口道:“王哥可是咱们国内最著名的作家,他有妙笔生花的本领,前几年光是以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就有…………就有三四个呢,每一个都赚了不少钱,有王哥在,剧本就不成问题。”

    王树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过笑容里满是得意,虽然他很讨厌马小刚奉承的样子,但对他奉承就另当别论。

    林云笑了笑,又微微摇头:“王大哥当然很有本事,这一点毋容置疑,不过呢,既然电视剧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内容方面一定要让老百姓高兴,这样吧,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咱们国内,这么多年来老百姓对电视剧喜好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听?”

    孙怡马上把筷子放下,准备好学习,如果身边有个本本,一定还会拿出笔来准备记录,林云这样的话他听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让他受益匪浅。

    其他几个人没明白林云的意思,孙怡在旁道:“你们都好好听着,林云讲课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都准备好。”

    “好,好,林总请说,我们仔细听着呢。”王树毕恭毕敬。

第三百二十章 老百姓的喜好变了

    “那我就给大家说说这几年老百姓喜好有什么变化。”

    林云又开讲了。

    “首先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老百姓从一个集体主义的思维下跳出来,心里需求是追求自我的感受,个体的悲欢离合成为了那时的热点,谁能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自然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这一时间,出现了一边部叫做《渴望》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引发了全民关注,甚至出现了万民空巷的现象。”

    “渴望这部电视剧之后,国家逐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成为了主流思想。

    王树大哥小说的内核,其实就是描写这一时段人们的思想变化,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人们为了赚钱想出了各种手段,其中夹杂着各种人性,再加上你独有的特殊语言,成为一段时代的符号之一,是不是这样?”

    王树靠在椅子上抽着烟,听到林云的分析坐了起来,“嗯,林总说得很有道理呀,看来你看过我的小说,还一针见血指出了核心,哈,你是我的知音呀!”

    王树很高兴,他没想到林云竟然能分析的如此透彻,这让他有些意外。

    “别打岔,林云,你接着说。”孙怡想听的是以后怎么样。

    “我说说以后文化市场的热点是什么,首先,我的判断是古装电视剧的时代到来了,典型代表是《戏说乾隆》《少年张三丰》,这两部电视剧想必大家也看过,非常精彩,老百姓很喜欢看,特别是《戏说乾隆》,热度不亚于渴望。

    这种电视剧的重点不再是探讨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更关注于人们的猎奇心理,用国家矛盾和种族矛盾表现出主角的恩怨情仇,说白了,就是要让老百姓产生有一种非常爽的感觉。

    这种现象与当前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人们口袋里有了钱,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大家追求的是纯娱乐的刺激,低俗也好,通俗也罢,总之这些内容已经渐渐成为了主流。

    如果是我,要想赚钱,未来一定会投资这方面的影视作品,比如金庸、古龙、琼摇的小说,这才是接下来数年中最赚钱的内容,至于说王树大哥你的作品,如果有好的导演来拍,赚钱肯定也会赚钱,不过一定比不过我上面所讲的那些古装武侠言情小说,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你们姑且听听罢了。”

    王树听罢默不作声,马卫河与李大英也是沉默思索,只有孙怡频频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也是,凡是林云说得话,孙怡一定认为是对的。

    王树抽着烟,用力抽上三口便烧了大半,然后将烟蒂掐灭,“林总说金庸这些人的作品会很赚钱,这一点………嗯,林总,我这人说话直,你可别在意。”

    林云笑着摇了摇头道:“我知道王树大哥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他们写的小说没有深度,都是垃圾,是不是?”

    王树一笑:“对,林总说到我心里去了,没错,他们的东西能看吗?那都是什么东西呀?胡编乱造,根本一点批判性都没有,整个一坨狗屎。”

    王树评价这些武侠小说就是这种态度,在前世的九十年代末,他就公开发表过对这些人小说的看法,什么臭狗屎,什么胡编乱造,总之在他眼里这些文字一文不值。

    林云还是很喜欢这些作家的小说,或特别是金庸的小说,虽然比不上红楼梦和西游记这样的旷世名作,可也比你王树的小说要好,不过他不想和对方在孰好孰坏上争论,也没必要,他只是想告诉对方什么是最赚钱的。

    “王树大哥,市场是有最普通老百姓决定的,就拿戏说乾隆来说,这东西一点史实都没有,完全是胡编乱造,可就是有无数人喜欢看,他们不是看背后的真实,是在看里面人物的快意情仇和风花雪月,通过这些情节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才是重点。

    这些武侠小说恰好就能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需求,不是所有人能像在座各位从真实性思考问题,要是那样,全国人民都成为批评家了,只要你想赚钱,那就必须服从市场需求,如果想对人性进行批判,那就只能不去关注市场,一边是市场的娱乐化,一边是严肃作品,两者很难统一起来。”

    此时,一直没吭声的马卫河开口道:“林总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时代就是这样,我们那个时代喜欢看革命电影。

    改革开放后,这些电影就不吃香了,少林寺那部电影让我们这帮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决定不了时代,只能被时代裹挟向前,至于到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

    不过今天听林总这么一说,明白了很多呀,说到底还是人的观念再变,从以前的严肃认真,到现在的嘻嘻哈哈,从严肃文学到现在的通俗文化,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林总对这个时代的认识真是透彻,比不了,比不了呀!”

    “那是自然!”孙怡在旁帮腔。

    王树看了孙怡一眼,心里想:你怎么总是跟林云唱反调?不是说好了要合作的吗?

    孙怡也不理对方这茬,就当是没看见,他的想法很简单,林云说不行就不行,谁说也不好使。

    林云早就看出王树的意图,说实话,他对是否合作并不抱客观态度,在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国内的电视剧行业只能说平平淡淡,没有太出彩的剧集出现,大家对那些表现大时代下个人情感的电视剧不太感冒。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城和湾湾省那边的电视台进入内地,出了几部合拍电视剧引起巨大反响,什么古田乐版神雕侠侣,马井涛版倚天屠龙记,还有就是琼摇阿姨的梅花三弄三部曲,这些电视剧彻底引领了时代,一时间古装电视剧盛行其道,大量资本流入,一时间电视中满是这样的剧集。

    林云不会劝孙怡转行去做电视剧,毕竟他没那精力,写歌简单,写剧本可不容易,自己总不能挖空心思替他写剧本吧,在九十年代一部电视剧能赚多少钱?百十来万就了不起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那就是林云对王树不太感冒,这家伙的确有才,脑回路清奇,文字也很幽默,只是口无遮拦,大嘴巴乱说,在前世就因为祸出口出,直接让上面封杀了,于是跑到米国,阴阳怪气的说点闲话,大赞米国社会,典型的臭公痔行为,这种人林云会搭理他吗?

第三百二十一章 喷子出现

    林云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虽然没明说,可王树几个人也听明白了,人家对双方合作不看好,一时间现场有些尴尬。

    林云吃了口菜,接着说道:“其实王树大哥的作品很适合拍成电影,你们没想过拍电影吗?”

    “电影?”马卫河摇了摇头回答,“林总怕是不知,电影这个行业咱们插不了手,国家规定必须由那几家电影厂主导,私营企业进不去。”

    林云微微一笑道:“没错,现在是这样,但是以后呢?以后会怎样?

    这两年电影产业是个什么状况相信各位也知道,一年不如一年,以国营厂为主导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市场需求,再这样下去,咱们国家的电影产业就没落了,必须要进行改变,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上面就会有所改变,私营企业进入是大势所趋,到时候王树大哥手里的作品就是资源,直接改编一下就能拍成电影,比其他人方便多了。”

    “嗯………这个………这个也是个办法!”马卫河点点头,觉得这只是林云的一个托词,可其他的话也不好说了。

    大家聊了一会儿,这饭局就散了,林云也没走,拉住孙怡。

    “孙大哥,你之前说我被骂了,什么情况?”

    “嗯,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好像是有几个人在报纸上说你的不是,具体如何我不太清楚,还是明天让我二姐跟你说吧!”

    孙怡的话模棱两可,林云这个着急呀,什么什么就被骂?想给孙思宇打个电话,想了想还是算了,反正明天还要见面,到时候再说。

    “林云,这次王树想找咱们合作,看来你并不看好他们,不过我觉得电视剧还是有搞头的,你是不是再想想?”

    “孙大哥,刚才只是我的个人意见,这件事我不拦着你,一切由你决定,其实电视剧这这样的项目投资并不大,即便赔钱也赔不了多少,还看你的兴趣,电影行业才是重点,另外音乐领域不能丟,这是正大公司未来的大头,虽然现在还赚不了多少钱,但咱们的基础必须打好。”

    孙怡点头,“成,就听你的,王树那边咱们就不参与了。”

    孙怡有一点很好,对林云的话言听计从,即便自己有其他想法也会按照林云的决定去做。

    “行,一切由你决定,另外和MTV合作怎么样了?”

    “他们呀,挺不错,过一段签订版权转让合同,利润咱们四成,MTV六成,也算是个良心价,毕竟MTV牛逼,咱们比不了,另外鲍比答和港城盛华娱乐有限公司也在谈粤语的版权问题,也差不多了,五五分成,据说港城方面让一个叫黎名的歌星唱这首歌,嘿嘿,总之咱们公司形势一片大好。”

    说到音乐,孙怡眉飞色舞,觉得正大公司越来越有奔头了。

    “孙大哥,注意一下段中溪那边的反应,毕竟这首歌版权没在正大方面,只要他发难,咱们就有机会让他出局。”

    说到段中溪,孙怡一脸嫌弃,“这家伙对正大公司根本不管不问,也不来内地,一来就要分钱,特么的就是个摆设,他还发难!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恨不得现在就让他滚蛋。”

    “不要急,这一段咱们事多,等腾出时间就把他清出去,咱们虽然还很弱小,可也不需要这样目中无人的合作伙伴。”

    “对了,林云,这快到年底了,现在国家电视台准备举办一次年终金曲盛典,到会邀请国内和两地的知名歌星参加,到时候会评出几个奖项,估计《同桌的你》《最浪漫的事》还有《小芳》都能过奖,另外谢晓东和张米也有奖项能拿,还有一个最佳作词作曲奖,估计非你莫属,不过前提是你能参加,你有没有时间?”

    “哦,我要是不去是不是就拿不了奖?”林云询问。

    “这个………不好说,我和主办方也聊过这件事,对方说最好还是能参加,毕竟这是我们国家电视台举办的第一次年终盛典,非常隆重,你要去,他们脸上也有光,对不?”

    孙怡当然希望林云亲自去参加这个颁奖典礼,正大公司要想发展离不开国家电视台,不过他也知道林云对这种典礼不感兴趣,还得找他商量。

    “行,到时候我会去参加。”林云答应了下来,毕竟人家是国家电视台,自家的金龙公司和广告部的关系一直不错,没必要惹人家不愉快。

    “成了,哈,你要是现身,恐怕不知道多少女明星赖在你身旁,到时候你可得把握住机会,你也不小了,交几个女朋友没事吧。”

    “哼,你也不小了,今年三十六了吧,天天和那个二十几岁女秘书叽叽歪歪,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吧!”林云一句话就怼了回去………。

    第二天,林云再次来到天下酒楼,张建国、孙思宇、孙怡和吴帆正等着他。

    看到孙思宇,林云急不可耐的询问,“思宇姐,孙大哥说有几个人骂我,到底怎么回事?”

    孙思宇看了一旁的吴帆,“小帆,你说说吧,这都是你们这帮人搞出来的。”

    林云看着吴帆,怎么还有她的事?难道吴帆给自己拉了仇恨?自己怎么不知道?

    吴帆有些尴尬,先是解释道,“林云,这件事跟我没多大关系,你一会儿可别骂我。”

    “什么事?赶紧说,这么磨叽!”林云很不耐烦。

    “那什么………是这样,你的那段采访不是在电视上播出了嘛,反响很大,有人夸你,可是………也有人骂你,当然,他们都没什么见识,你也不用和这些人一般见识,所以………其实算起来也没什么大事。”吴帆支支吾吾,林云一听就明白了,事情绝对不像她说得那么简单。

    “思宇姐,到底怎么回事?”

    “林云,其实还真没多大事,就是盛海有几个证券专家,在盛海经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你的看法有问题,对我们国家的证券事业造成了不利影响,还要你登报道歉,当然,这种事也不用理他们,就是一帮闲人闲着没事瞎吵吵。”

    “哦,原来是这样呀………我还当什么大事呢。”

    林云松了口气,这事算个屁呀,在二十年后,各种喷子比这些人厉害多了,随便一个话题就能掀起骂战,如果牵扯到什么明星,双方骂战能把整个网络都淹了,和那个时代相比,这个时代的骂战太小儿科。

第三百二十二章 骂我我就骂回去

    看到林云不在乎人家骂他,孙思宇反而急了,“林云,你最近还是低调一点,我估计会有媒体采访你,到时候顺着去说,只要不惹这帮人就没事。”

    “顺着去说?我呸!”林云眉头一挑接着骂道:“他们懂个屁,我说股市要完就真的要完,现在股市一片混乱,这帮人就知道赚钱,不知道风险,不提前预防,等到股灾时看他们怎么办?”

    孙思宇一缩脖,林云怎么还急眼了,吴帆一听乐了,“嘻嘻,林云,你这话在理,我支持你!”

    孙思宇碰了吴帆,“你怎么还煽风点火了。”

    林云不依不饶接着说道:“他们会写东西,我就不会写了?你们有盛海经济日报吗?我看看都写什么了,一帮不知所谓的家伙,还敢登报骂我,我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专业素质。”

    林云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倒是别人犯我,那我就反击,而且股市关系很大,对方说自己影响股市发展,可他们登报骂自己,岂不是又反向影响了股市吗?老百姓要是看到这篇文章,那还不得再填一把火。

    “我这里有!”吴帆高高兴兴的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林云,这把孙思宇给气的,这两人刚才还怒目而视,现在倒好,马上成一个阵营的战友了。

    林云接过报纸,果然在一个版面登载了一片文章,好家伙,字数还不少,足有两千多字,看来是下功夫了。

    文章列举了股市的好处,什么可以给企业融资,帮助企业发展,还有近几年国家通过股市募集多少资金,大大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同时还让普通人参与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使股民们分享到股市发展的红利。

    更重要的是,股市是市场经济重要的标志,国家成立证券交易所也是划时代的一步,这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不允许有人去诋毁。

    文章洋洋洒洒两千字,基本上把股市是什么东西讲的清清楚楚。

    没错,这文章在林云眼里就是个说明文,解释了股市是什么,还列举了股市的诸多好处,果然是证券交易所的专家,明白的真多,但这和自己说得有什么冲突吗?

    林云可没有否认股市,只是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结果倒好,在这帮证券专家眼里就成了打压股市的人。

    最最可恨的是,那帮人除了解释什么是股市外,还讽刺林云是黄口小儿,又用了年幼无知,不懂装懂,一派胡言等几个形容词来形容林云,点着名骂街,一副不共戴天的模样。

    好吧,林云的确年轻,估计比这帮所谓专家的孩子还小,可一个小孩你跟他较什么劲?不懂的尊老爱幼的传统吗?

    林云把报纸拍在桌上,“哼,一帮为老不尊的家伙,还真把自己当专家了?”

    张建国拍了拍林云,“林云,这件事你别放在心里,咱们自己该做啥还做啥,管他们干什么?

    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争论,什么承包制和私营制孰好孰坏了,集体经济需不需要改变,当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即便现在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股市也是如此,只要你不理他,争论自然就没了,咱们还是谈咱们的事。”

    “对,林云,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只要不去理对方,一切化小。”孙思宇在旁也劝解林云。

    林云笑了笑,“没事没事,对我来说这不算事,吴帆,你认识报社的编导吗?最好是影响力大点的,我准备也写篇文章。”

    张建国闻听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林云,你……你这是要干什么?”

    “没事没事,张大哥,思宇姐,这件事很重要,关系到千千万万个股民,绝大多数股民都不明白股市的风险,他们没见过西方发达国家发生股灾时的样子,那可是倾家荡产,很多人连棺材板都陪进去了。

    老百姓不懂,那些证券专家们不懂吗?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这篇文章全篇都在赞扬股市,没错,股市的确很好,也必须成立,可这不代表那里只能赚钱,当股灾来临,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不会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老百姓幸运。

    如果他们没骂我,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别人听不听也管不了,现在这帮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还登报宣战,这不仅是在反驳我,还诱导了老百姓,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去炒股,要是不反击,如果真的出现股灾,那自己都过不去自己这一关。

    所以我得写一些文字,告诉普通人,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股市,这里面不仅仅是赚钱,还有赔钱,有时甚至会赔的倾家倒产。”

    “好,林云,我举手赞成!”吴帆高高举起手来,她在深市时就经常揭露那些骗人的把戏,这种事最在行。

    “我认识首都经济日报的记者,既然盛海经济日报宣战了,那我们首都经济日报就得打回去,你写文章,我找人登报,咱们来而不往非礼也。”

    “小帆!”孙思宇狠狠瞪了她一眼,今天这是第二次瞪她了,那意思是:刚才是拱火,现在又站脚助威,你是不嫌事大吧?

    孙思宇满头黑线,突然发觉这件事不应该告诉林云,如果不告诉,或许他看不到这篇文章,最后也就过去了。

    现在倒好,林云竟然也要登报回怼,这个结果出乎意料,于是提醒道:“林云,你可得想好了,你要再回骂过去,对方恐怕还得骂回来,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场争论,弄不好连各家报社都得被牵扯进来,那时怎么办?”

    “怎么办?”林云毫不在乎道:“我做事只求无愧于心,而且不出一年,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到那时,这些所谓的专家还有什么见面抛头露面,行了,大家不要管了,吴帆,我写完文章后就给你。”

    “行,没问题,一切包在我身上!”吴帆高高兴兴答应了下来。

    既然林云这么说了,张建国和孙思宇也不再多说什么,其实他们俩也想看看热闹,毕竟林云登报怼人还是第一次。

第三百二十三章 建筑施工队的雏形

    登报宣战的事放在一旁,林云和张建国又商量了一下盖厂房的事情,张建国自己就有施工队,大概五十多人。

    这些人原来是首都一家企业房产处的员工,一年前跟着张建国从企业分了出来,算是脱离了体制,这帮人成立一家名为胜国的建筑公司,在首都承揽建筑业务,主要是为国有企业盖福利房,以张建国的身份,承揽这些业务很容易,所以不缺活儿,现在张建国准备转行去做房地产,这帮人正好无缝连接。

    此时的建筑行业还没在首都发展起来,主要是房地产产业不发达,怎么看出来的,主要是农民工们不多,张建国的施工队还都是公司的员工,这帮人能干活吗?

    当然,现在也得干,什么架子工、焊工,水泥工一应俱全,但再过几年,这些岗位都要被农村涌入的人代替,现在这些所谓的农民工主要是往深市那边的开发区跑,因为那边才是房地产产业发达的地方,首都这边主要的就业岗位是酒店和饭店的服务员,建筑业主要是工厂的厂房建设,用工量不大。

    说到房地产,林云询问了张建国,现在首都有没有盖商品房的公司,还真有,也是,毕竟连沈城都有商品房了,首都不可能落后沈城。

    不过现在只有三处在建楼盘,集中在广场附近,楼层也不高,最高的只有七层,占地面积同样不大,一个小区只有五六栋楼,至于价钱嘛,堪称天价,最贵的房子一平米一千五百块钱,便宜的也有一千二百块钱…………。

    没错,在一环核心区,紧挨着广场的楼盘,一平米价钱是一千二到一千五,在九二年已经是天价,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毕竟今年首都老百姓的月平均工资还不到四百元,三四个月的工资才买一平方米的房子,不是天价是什么?

    别人眼里是天价,林云眼里就是白菜价,十几年后,这些房子的价格将会翻上几十倍,所以林云第一时间就决定先买一套房子,不仅自己买,还让宋春涛他们一起买,对这些人来说,十万块钱不算什么,等十年后,坐地就赚几百万………。

    当然,林云买这些房子不是等着升值再炒房,自己是刚需,首都建厂后这里基本上就是金龙公司第二个大本营了,宋春涛他们到这边来总不能天天住宾馆,特别是林云和徐慧,在宾馆约会还是有风险的,万一被误抓,那脸面就丟大了,怎么也要有个固定的地方。

    好吧好吧,林云摇了摇头袋,把这些“小农意识”抛开,自己是企业家,怎么会为这些蝇头小利扰乱心神?可仔细想想,如果自己弄块地,盖上一片小区,十几年后的收益还真不是“小农意识”,这可是价值十几亿的真金白银呀!

    唉,怎么说呢?只能说一个时代让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华国最赚钱的行业,收益率远远高于工商业,金龙公司一帮人奋勤忘食生产方便面,年产一亿袋,一年产值近两亿元,但收益只有三千多万左右,抛去各种成本,毛利润也就一千万多一些,算下来,收益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毛利润率就更低了。

    如果同样的资金注入房地产行业,那收益率是最低也要百分之百,最多要三四倍,如此高收益率的行业,当然会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

    如果林云这辈子只想赚钱,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去做房地产,或者金融行业,毕竟收益太高,但他重生一世,钱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了,这辈子起码得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又或者干点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这才不会辜负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嗯,对,绝对不能被房地产行业绑架,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不能用来炒,要从我做起。”林云用尽全力才把这捡便宜的念头压了下去。

    施工队的事情搞定,价钱方面没啥说的,按照林云的想法来,一切按章办事,毕竟金龙公司用的材料都是钢结构,比砖瓦厂房要贵的多,张建国也要养一帮人呢,林云的总不能为了占便宜让对方吃亏,再说,林云差钱吗?

    “对了,张大哥,我准备买几套房子,你这边有搞装修的工程队吗?”林云问道。

    “买房子?买什么房子?”张建国询问。

    “首都要建厂,我们这帮人这半年得常驻这里,找时间我去买几套,一个人一套,算是给大家的福利了。”林云回答。

    孙思宇笑道,“你公司的福利可真好,直接送房子。”

    吴帆插口道:“那些商品房一套好几万呢,你这手笔可不小,一次几万块钱呀!”

    张建国哈哈一笑,“林云可不缺这几万块钱,别说几万,就是几十万,对他来说也不在乎…………。

    林云你说得很对也,你的金龙公司在首都建厂,负责人一定得有住的地方,建了房子自然得装修,不过你放心,我的公司什么都能干,装修也没问题,这活你再交给我吧。”

    林云点点头,“成,那就再麻烦张大哥了,工钱我一分不差。”

    张建国摆了摆手,“别总提钱,我虽然没你有钱,可这点钱还是出的起,这个装修的活儿我就白送给了。”

    “别!”林云赶忙阻止,“张大哥,你不缺钱,可你的工人缺钱,他们总不能白干吧。”林云可不愿意欠别人任何人情。

    张建国在林云肩膀上拍了一下:“兄弟,让我去做房地产,这个办法可是能让我赚更多的钱,所以是我欠你人情才对,我现这段时间想明白了一件事,房子问题的确是大问题,我们先行一步,以后就有了优势,就如你总跟孙怡讲的,要在市场建立之前就占据市场,那样就有了先机。”

    林云点头道:“是呀,房子问题的确是大问题,大到我们不可想象!”

    张建国也是颇为感慨,“要说房子,我从小在首都长大,见过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从一开始的换房,到福利房政策,直到现在的商品房政策出现,仔细一想,还挺有意思。”

    “哦,还有换房?怎么换房?说来讲讲。”

    林云也不是全知全能,五六十年代的的政策当然不知道,特别是首都这种地方,居民众多,每天都有人调换工作,从西城到东城工作,光坐公交车就得一个多小时。

    可从来没听说过五六十年代的上班族每天要五六点起床,那时又不能买房,怎么解决上班距离远的问题呢?

    林云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七十年代的住房问题

    说到住房,张建国喝了口酒悠悠说道:“十几二十多年前可没有买房的概念。

    那时候,人们住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公房”,要么属于房管部门直接管理,要么属于所在的单位。

    住公房的家庭,不必担心住不住得起的问题,但时间久了,也有一些不能解决的矛盾。

    比如,你可能在东城上班,单位分了一套两居室却在西郊,从王府井搬到三环路以外,住房宽裕了,又舍不得孩子离开重点学校;家里有病号的想住在医院附近,要做小买卖的想住繁华、临街的房;夫妻离婚了,房子一人一间,总不能一直同住一个单元楼里。

    凡此种种,那时大家就自发想出了互惠互利的法子——交换房子,以解决现实的问题。”

    “是什么法子?”林云的好奇心上来了。

    “来,咱先干一杯!”

    张建国举起酒杯,大家碰了下,一饮而尽。

    “二哥,您赶紧说,我也听听!”吴帆也很感兴趣。

    林云瞥了她一眼道:“你也是首都人,怎么不知道这种事?”

    张建国哈哈一笑道:“她当然不知道,还有思宇,孙怡,你们这些人哪里会为房子操心?”

    “那张大哥怎么知道的?”林云反问,毕竟张建国的家族也不会为房子操心。

    “那还不是因为我家老爷子那时负责这一块,他有事没事就和我们谈论起这些问题,一来二去我们就知道了,年轻时还出去跑调查过,当时没什么感觉,这几年仔细想想,其实很值得怀念。”

    “原来如此………那张大哥赶紧说说是什么办法。”林云催促。

    “一开始呀,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马路边的电线杆上,都贴上换房启事,这是老百姓间自发的行为,大概在六十年代初期吧。

    不过到处张贴换房资料,不仅影响市容,还对交通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可老百姓又有迫切的需求,所以在六二年,东城、西城、崇纹、宣华和朝阳房地局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换房机构——换房站。”

    “换房站?”这个名字可是第一次听说。

    “对,就是换房站,主要负责居民在本区范围内和跨区的换房业务,而且是无偿的义务。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只要双方互看住房后同意,到市区换房部门办理个换房协议书,然后持换房协议书到双方的房管单位变更一下房屋承租人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换房的人越来越多,换房大会也应运而生。”

    “换房大会?好家伙,规模上来了?”林云的兴趣越来越浓。

    “换房大会可就热闹了,我都参加过一次,那是在十年前,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换房大会,八个城近郊的房管局组成六个换房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万两千多条换房线索。

    好家伙,对于当时想换房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三天里,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换房者聚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熙熙攘攘,热闹场面绝不亚于春节的闹花灯,人们举着换房的牌子,对上眼就开始交流着彼此的信息。

    此后联系三四年,“换房大会”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每年的一个固定项目。

    最初呀,换房大会从一开始单一的换房,后来扩展到房地产政策咨询、房屋修缮质量鉴定、铺面开发等项目,广受市民欢迎,对了,就是现在,文化宫还不是各种信息的交流场所嘛。”

    “还真是!”孙思宇点了点头,自己开车每每路过文化宫,总能看到一帮人在门口围着一起,相互交流着什么,她还以为是一帮特异功能爱好者呢。

    “国家也是为了老百姓想了各种办法呀!”林云觉得国家在这件事上做的很好,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中,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张建国点头道:“那当然,国家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在换房大会上,最受欢迎的人就是当时的换房状元。”

    “换房状元?这是什么人?”吴帆问道。

    张建国接着说道:“两家或者三家换房容易,但随着换房的人越来越多,常常会出现:甲看上了乙的房,乙看上丙的房,丙又看上了戊的房。

    这种情况,需要大家都转着圈儿换才行,而且中间稍有故障,就会前功尽弃。

    那时交通和电话都不便利,出行全都靠自行车,多个家庭之间换房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叫做李国英的干部,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换房户的地区分布、房屋状况、生活设施、交通情况等不断考察,风里来雨里去,不少费力。

    他曾在三个城区的五个房管所找了十几个房管员,挨个到十五家看房协商,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十五户联换”。

    那时上边有规定,每位专职换房员每年的换房定额为一百二十户,而李国英平均每年超额七百多户,完成七年的工作量。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一共六七年时间,他为六千六百多户住房不便的群众,换到满意住房九千多间。

    他那时被市房管局评为“换房状元”,除此之外,另外还有范淑华、刘本仁、杨珉等不少位人民服务的“换房状元”。

    这些人在换房工作中,不辞辛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换房牵线搭桥,受到群众的爱戴和赞扬,我是从内心感谢这些人,他们也是我们干部中最优秀的一批人,真正做到了把老百姓放在心间,可比现在的很多干部强多了。”

    此时孙怡开口道:“二哥,你现在可不是干部了,这些状元跟你没关系。”

    “有关系,怎么没关系?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你难道不想做这样的人?那时这些人可是天天上报纸,整个行业部门都要向他们学习,只是现在呀………似乎没有人向他们学习了。”

    说到这里,张建国有些失落,显然,在他眼里,这些人值得学习,不应该被时代抛弃,可如今时代,终究是没有这些人的位置了。

    孙思宇点了点头,“是呀,我小时候还总是和老爷子去参加各种劳模大会,看着台上的人披着大红花,那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和他们一样站在那里,被人高喊出要想劳模孙思宇学习………哈,现在想来还真是好笑。”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去了自我就没有未来

    张建国对过去的时光非常感慨,林云则是说道:“人们要有自己的偶像,那时的偶像都是勤劳肯干的道德模范,但是现在变成了有钱人,能赚钱的人成了大家的偶像,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赚钱的,如果勤劳致富,那成为偶像也没问题,可有的人通过非法手段搞来了钱,他们也成了偶像就离谱了。

    说到底,市场经济可以让人们致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标准,以前那些勤劳肯干的人是楷模,现在是有钱人,赚钱成了这个时代成功的标志,这是时代进步,可也是时代悲哀。”

    “林云,你难道不赞成赚钱致富?”吴帆问道。

    “不,赚钱致富自然是对的,没人不想赚钱,我也想赚钱,越多越好,只是赚钱不应该突破一些底线,如果不对有钱人有所限制,那结果就是没有底线,那样的话,有钱人就会为所欲为,欺普通人注定会被负。

    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做出一个平衡,一方面让人们致富,一方面又限制有钱人突破底线。”

    “哇偶,你还挺有情怀的嘛!”吴帆很意外林云会这样说,毕竟他就是最有钱的那个人,甚至是全国最有钱的人,这种话出自他口,显然不太适合。

    孙怡立刻接口道:“那当然,林云是什么人?完美的人,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对,叫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林云的物质文明已经足够了,接下来自然要提高精神文明,我要是有他那么多钱,也会注重精神文明,用林云你自己的话,这是大势所趋。”

    孙怡觉得自己学到了林云的一些思想,可对方却摇头道:“不,孙大哥,不是这样算的,很多人,即便让他们赚更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在精神文明方面有什么做为。

    这是觉悟,当一个人有国家的觉悟,民族的觉悟,才能有精神方面的文明,没有觉悟,他们不会有任何文明可言,只是贪婪的资本家而已,而觉悟需要环境培养,这个环境要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只可惜呀………!”

    林云话没说完,可是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张建国年纪不小,属于五零后,属于林云父亲那一辈人,他们这辈人苦没少吃,罪没少受,物质条件恶劣,大家都没钱,但精神却很充实,那时讲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胜利,战天斗地,大家在一起似乎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现在呢,物质条件好了,但精神文明却倒退了,崇洋媚外,偷奸耍滑,风气非常差劲,张建国甚至觉得信仰都快崩塌,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以前大家都没钱,老百姓没钱,领导也没钱,反正就是干活,没有私心杂念。

    现在市场经济,大家可以去赚钱,人和人之间就有了差距,就如古话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钱的还想更多,没钱的天天想钱,反正就是金钱当道,这种观念下怎么会有精神文明?

    一般人没有感觉,可张建国这些人感受很强烈,那是一种很矛盾的感觉,一方面有钱当然很好,可另外一方面,人们之间原有的关系,在金钱的影响下也变味了。

    可话说回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没有钱腰杆子就不硬,没有钱,别人就会欺负你,没有钱,人们终究不行,这似乎就有了矛盾,没钱不行,有钱又让人堕落,如何选择?看起来只能二选一,结果当然是选择要有钱了。

    张建国把自己所想讲了出来,孙思宇也点头,觉得现在的确如此,整个风气都不一样了,这让她很迷茫。

    林云摇了摇头说道:“各位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迷茫吗?”

    “为什么?”张建国询问。

    “就是因为米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文化入侵,之前我也说过,现在大家对西方文化非常推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崇尚所谓的自由。

    没错,我也喜欢个人英雄主义,所有人也都崇尚自由,只是这种思潮跟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同,我们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谦虚、谨慎,团结,友爱。

    两种文化碰撞,西方文化取得了优势,这就让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大多数人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人家的一切都是好的,自己的一切都不行。

    现在社会上甚至已经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专门批评我们的文化,赞扬西方一切都是真理的思想,而且还有大批拥趸,这就让我们对自我认同出现了危机,这才是根源。”

    吴帆脸一红,林云这话好像就是再说她,她现在的感觉就是西方一切都好,自己的一切都不行。

    可吴帆也不服呀,事实不就是如此吗?于是开口道:“林云,现在我们正在向西方学习,这就说明西方的东西还是更好。

    当然,以前你也说过,西方文化的推行是建立在他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上,我也承认这是对的,可抛去经济和军事实力,人家的文化也的确更吸引人,你难道不喜欢他们的电影和音乐吗?”

    林云这次并没生气,反而点头道:“没错,他们的文化是很好,我也承认,但我们忽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化其实也不差,这就是那些国家的高明之处。

    西方文化在传播时都伴随着经济的“入侵”,再加上他们有着一个强大的舆论机器不断宣传,于是构建出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就是文化和经济是一体的,你选择了我的经济模式,也必然会接受我的文化,然后摒弃自身传统的文化,这是一条龙服务,让人防不胜防。

    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如此,其实很多国家也一样,先是被米国那帮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吓到,人家是真的强大的,不服不行,然后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接受了人家的文化,同时又反过来抨击自身文化,形成一个很“完美”的逻辑链,似乎就应该如此。

    各位想想,如果一个国家所有人都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国家其实在内心中已经站在了西方国家那一方,毛熊国就是这样被干倒的,拉美很多国家也是被干倒的,下一个国家是谁?很可能就是我们。

    这是人家用的手段,下面我说说这种方式到底对我们好不好,那就首先要说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上的入侵。

    有很多人以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来帮助我们了,只要我们跟从了人家,那就会变成和他们一样富有,要是持有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帮人太蠢了,蠢到家了。”

    “我可不蠢!”吴帆嘟囔一句,心里很是不甘。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个人英雄主义的两面性

    吴帆嘀嘀咕咕,对林云的评价有些不满。

    林云没理她,接着说道:“米国这帮西方发达国家目的只是要获取自身利益,以我们国家来说,人家把产业链放到我们国家,咱们为他们制造产品,可你们看到这些都是什么产业吗?都是最低端的制造业。

    这些产业会消耗大量资源,会释放废水废气,会破坏环境,说白了,他们并不是为了我们好,只是把这些本土都不想要的产业链放到其他国家,消耗别国的资源,让别国出现各种问题,这些他们是不会管的,他们要的只是利益,你们何时看到他们把自己的尖端技术拿到其他国家了?”

    “当然不会。”张建国插嘴,但又问道:“那我们不接受他们的产业吗?”

    “当然不行。”林云回答,“我们现在没得选择,因为我们目的是工业化,低端产业链必须要有,没有这一步,何谈下一步,即便会出现问题,那也得忍着。

    可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在高尖端领域和他们一较高下,到那时候,这些人可就不是现在那副心平气和的嘴脸了,你们看看岛国就知道了,岛国现在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已经被米国彻底干掉,米国不允许岛国在这个行业比他们更强。

    要知道岛国已经是米国的附属国,对他们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如果我们听话还好,如果不听话,呵呵,那时米国可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

    “嗯!”张建国微微点头。

    林云接着说:“看清楚这一点后,我们再说西方的文化到底真是很好吗?

    他们讲英雄主义,从电影和电视剧中可以经常看到,一个人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好像成了救世主。

    我们普通人当然喜欢看这种电影,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何尝不是想成为这种人呢?

    明面上看,一个人就能搞定一切是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这就在暗示米国,那些英雄就是米国,英雄拯救全世界就是米国拯救全世界,普通人虽然看不出这层含义,但在潜移默化间产生了一样的影响。

    咱们不说这种夹带私货的隐喻,就说英雄主义文化会对个人造成什么影响。

    好的方面,会让你有一种强烈表现自我的情绪:我要成为英雄,我要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情绪会让你自信心,为了实现目标努力奋斗,这种信念激励下,人们会更加努力向上,个人成功的几率也大了很多。

    但也有坏的方面,这会让人产生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倾向,不重视团结,不重视其他人的感受。

    两者谁好谁坏呢?那就看看米国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历史是某个人创造的吗?

    从来不是,即便是整个世界的历史,也不是某个人创造的。

    可能会有某个人创造出了改变世界的东西,但这种创造,也必然是在前人不断积累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牛顿的牛顿定律,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个人的成果,两个人只是更进一步,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果而已。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英雄主义,个人奋斗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两者其实不同。

    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米国都没有,但他们还是在宣传这种理念,对他们自己来说,这种理念让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跑到米国,为他们服务,对其他国家来说,这种理念影响了本国年轻人,进而怀疑自我,抛弃自身文化。

    可残酷的现实是:任何一个抛弃自身文化的民族不可能长久,我们华夏民族为什么会存在五千年?就是因为华夏文化的凝聚力,如果这些传统都没了,那我们的民族也就没了。

    如果那样,国家和民族都要毁灭,而米国人,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那样,他们就会永远控制我们。

    就像现在的毛熊国,他们的结局只有两种。

    一是被米国彻底屠杀至死,从此再无这个国家和民族。

    二是出现一个强权人物,救毛熊国于危难之际,起码可以活下去,但毫无疑问,即便可以活下去,这个国家再也不会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他们已经残废了,别说是米国的对手,再过两年,我们都会彻底甩开他们,这个国家再也不会进入世界强国的候选人名单。

    说到底,米国通过文化传播的英雄主义完全是一种虚构的文化,他们自己都不存在,恰恰相反,统治米国的那帮资本家们都团结在了一起,想尽办法对其他国家进行疯狂掠夺,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好处。

    至于英雄主义,就留给了那帮不明所以的普通民众,用个人主义思想分化普通人团结在一起对抗他们的念头,你们可以公开游行,也可以发表各种言论,看上去很好,但有用吗?其实没用。

    米国的种族矛盾最为严重,黑人们天天上街,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只不过是让你彰显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而已,没问题,米国政府让你彰显,不会阻止,可如果这些黑人放弃个人英雄主义,团结起来,形成力量后,那时你再看看米国政府是个什么态度。

    六十年代的黑人运动的领袖路德金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意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办法根本没用,只能将大家联合在一起,通过强硬的手段方有可能,结果他的思想刚刚转变,就遭遇不测。

    哼,这就是米国统治者的伎俩,外人觉得路德金推动了黑人权利,可那是在没有威胁到米国统治者地位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米国统治者还会配合你,以彰显他们的大度。

    可如果有人意识这帮人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各种问题的根源,同时要进行反抗时,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消失,从物理上彻底消失,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和路德金同时期另外一名叫做马克西姆的黑人,他走的道路就是坚定的反抗,可惜很快就被干掉,他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这些人早就暗中操控了一切,看的无比透彻,他们将自己真实目的藏在了迷雾之下,无数人都被迷惑,觉得他们很美好,孰不知这美好的背后藏着无尽的罪恶,很少有人能够透过这层层迷雾看到本质,即便我的这些话讲给他们听,他们也不会相信,这才是西方文化传播的恐怖之处。”

    “………………!”

    现场鸦雀无声,张建国等人当真是被林云的话吓到,可以说,他们的三观都快碎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课堂辩论

    张建国递给林云和孙怡一根烟,自己也叼上一根,“当”的一声,金属制的米国打火机升腾出火焰,将烟燃起,深深吸了一口,烟雾通过肺部,尼古丁让他的大脑稍稍兴奋,吐出一口烟,缓缓说道:“林云,你的话………当真是不同凡响,可能我现在不理解,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因为我相信你。

    当然,我觉得我们的水平还不够,没有看到对手的本来面目,可以说,他们真的藏在了迷雾之下,没有你的提醒,我们看不到下面。”

    林云同样吐出一口烟来,然后摇摇头:“张大哥,各位,大家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那一面很正常,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现阶段的确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繁荣笼罩下,其他方面没人在意,甚至,只要这种繁荣持续维持下去,肮脏另一面永远也不会浮现出来。

    但是,这种繁荣是不会永远保持的,因为那肮脏的一面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你们看吧,用不了多久,至多七八年时间,以米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会开始走向衰败,从开始出现苗头,到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十几年后,就会有人看出他们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米国将会变本加厉掠夺其他国家以维持自身的繁荣,这是个恶性循环,终将有终结的一天。

    当他们无计可施时,米国这个世界统治者就会失去对世界统治的地位,从那一天起,他们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下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将会取代他们,这是历史的必然,而且这一天并不会很久,在坐各位都可以看到。”

    林云斩钉截铁,因为在前世,他已经看到了这个诺大帝国的衰败之兆,如果不穿越过来,或许自己的晚年就能真正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牛逼!”孙怡大喝一声,“你们看到了嘛,还得是我兄弟,帝国主义在我兄弟口中终将被消灭,打倒帝国主义!”

    “艹!”

    原本严肃的话题在孙怡口中成了口号,反倒是很有喜感。

    林云还是很喜欢和张建国这些人在一起吃饭,别看他们都是有背景的人,可对国家和民族还是有着情怀,这一点就够了,至于说他们能否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对林云来说同样不重要,这些话也不是公开说得,属于私人朋友之间的闲聊,不会空开。

    林云可不敢公开这些话,自己说股市不太好要注意就引来骂声一片,要是再说米国终将完蛋,那就是捅了马蜂窝,一帮公痔用吐沫星子就能把他淹了。

    当然,公痔不是一天练成,也是不断“进化”而来,源头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这从报纸上就能感觉出来,赞美米国的文章不少,有的是正常讨论,有的则是干脆的跪舔,相当的肉麻。

    林云暂时不会去理采这帮人,但是那些骂自己的人还是要怼回去。

    第二天上课,林云一边听课一边奋笔疾书,邓远明坐在身边,不知林云在忙乎什么,这节课是英语课呀!林云不需要记笔记,那他怎么写了这么多笔记?

    “老八,干什么呢?”邓远明小声询问。

    “骂人呢!”林云回答。

    “骂人?骂什么人?”邓远明很好奇。

    还没等林云回答,讲台上的老师叫道:“邓远明,你干什么呢?人家林云英语那么好还记笔记,你英语那么差,怎么不好好听讲?”

    邓远明:“啊………学习差就这么没人权吗?”

    管理学院的学生要学经济,甚至课程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学院,当然,侧重点不同,经济学院更侧重整体宏观,管理学院更侧重具体现象。

    英语课后就是经济课,钱思长教授走进教室,扫了一眼看到林云坐在下边,然后对大家说道:“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这节课不讲新内容,要做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当前经济环境下,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林云心中一动,钱老这是要“针对”自己呀,对方是什么想法?

    “林云!”没等林云多想,钱思长就点了他名。“林云,你先说说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林云心里好笑,钱老一定看到那帮人在报纸上骂自己的报道,自己的态度很清晰,还问自己?成,那我就说说。

    林云站了起来,“教授,我认为我们国家现阶段的证券市场存在着巨大风险。”

    “有风险?”其他同学对林云这个看法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人连连摇头,觉得不对,有的人则是在思考,也有人微微点头,看起来赞同林云的主张。

    “说说你的依据!”钱思长微笑道。

    “是这样,我们现在的证券市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监管,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全处在野蛮生长状态,它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充满了不确定性。”

    “嗯,缺少监管,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钱思长点头,“我去过西方发达国家,也到过他们的证券市场考察,知道在证券市场上面还有一个监管部门,负责企业的股票发行等一系列事务。

    不过,这些部门究竟如何运作,如何行使权利,我就不太懂了,相信国家的一些部门现在也着手准备这件事,咱们今天先把监管部门放在一旁,单说证券市场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对股市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林云,这方面你是如何思考的?”

    “教授,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国家,只要持续改革开放,那么经济发展也会持续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甚至我个人觉得,国家将会以每年至少百分之五以上的速度发展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哈哈!”钱思长大笑起来,“每年百分之五的增速,连续发展二十年,那二十年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量至少是现在的三倍呀,这速度不慢,虽然比不上当年的岛国,可也差不太多了,既然你对我们国家如此有信心,为什么又对证券市场没信心呢?”

    林云想了下说道……。

第三百二十八章 股市的两面性

    证券市场对经济有益吗?林云想了想回答道:“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直观影响就是外贸出口量,这将会成为我们国家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点。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实体经济,但证券市场并不属于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两者有着很复杂的关系。

    首先,实体经济依赖于资本,没有资本注入,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不会更快发展,资本注入三大产业后形成利润反馈资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最正常的关系。

    但是,三大产业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升级换代,进而提升国家整体实力,这都需要时间来实现,并非一朝一夕,属于长远目标,可资本的特性是逐利的,它追求的利润,当有更大的利润市场,资本就会迅速聚集,比如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可以将三大产业资本化,让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可另一方面,当资本化后,资本的逐利性质也会显现出来,如果不加管控,那么这些资本不再会注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再次进入证券市场,去追逐更高的利润,这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我举个例子,比如盛海交易所第一家上市企业飞乐公司,他们之所以要上市,原因就是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生产,于是上市募集资金寻求产业升级。

    原本目的很好,可当他们募集到资金后发现,股市的利润回报率比产业升级后的回报率高得多,此时他们会怎么想?是拿着这些钱升级换代,还是再次进入股市?

    我相信一般人会选择后者,他们会把钱再次放入股市,寻求更高利润,如果这样,这就失去了股市原有的目的,造成了实体经济并没有升级换代。

    我们看一支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什么,其实就取决于股票所属公司本身的价值,公司发展良好,股票价值就高,反之亦然,如果企业都快破产了,那么它的股票将一文不值。

    我们现在的股市就有这样的问题,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完全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价值,认为股市本身就能创造价值,甚至还强行将股市的增长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挂钩,以为只要经济持续发展,股市就不会跌………。

    这种看法当然不能说错,但却太过片面,没看到股市的特殊性,我们国家整体经济是增长的,但很多企业在升级换代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甚至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而失败的企业如果是一家上市企业,那就会造成股票下跌,对股市形成风险。

    当然,无论企业破产也好,成功也罢,这都是正常企业行为,没必要去担心。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会对这些企业定期监控,及时发布财报,让大家都了解其经营状况。

    我们国家没有监管部门,人们无法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连企业自己,都把股市当成了赚取更大利润的市场,忽略了实体经济才是资本市场基础的本质,这本身就已经形成巨大风险。

    现在咱们的证券市场就是这种情况,大家都以为能赚到钱,似乎甭管什么股票,买到就是赚了,哈……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股票是有风险的,而且现在风险巨大。”

    钱思长认真的听着,还不时的在本上做着记录,还时不时的微微点头,林云的解释很清楚,他完全听明白了。

    “林云,前些天,盛海经济日报有一篇文章,文章对我国的股市赞扬了一番,传达出了股市对我国经济非常重要的观点,今天你又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释。

    与那篇文章相比,你的解释更有深度,我觉得这番说明更能让大家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真正股市,这是个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市场,并不是一个只赚钱的地方。

    当然,你解释了股市的两面性,但现在是否存在风险,这一点还有待考证,或许现在股市的风险并不是很大呢?这方面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别的建议,讨论嘛,大家都发表自己的主张,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授,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对当下股市的认知,当然,在林云眼里这些认知都很肤浅。

    “我也说说!”另外一名同学接着说。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就这样,别看林云说得很深刻,大家还是有自己的认知,即便这些看法都很浅显,这就是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许我没有你的见识多,但我也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对事情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不过因为受到林云的影响,大家都赞同现阶段股市是存在风险,只是对风险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有不同的看法。

    更多的同学还是觉得股市风险不会太大,即便发生例如股灾的情况,也不会损失太多,毕竟从上市企业规模来说,跟西方那些国家相比还是太少太少,大多数只有几千万市值,过亿市值的企业都很少,这种规模的企业风险也不大。

    好吧,林云并没有多说什么,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就是人为因素,资本毕竟控制在人的手里,如果是企业控制的资本,他们还会考虑一下自己企业的发展状况,但如果要是有人纯粹是要在资本市场赚钱。

    没有监管部门的监管,股市就成了这些人割韭菜最理想的场所,他们会操控市场,让股票的市值按照自己所想增长。

    就像林云现在持有的海发能源,这家企业就是典型的股市操控者,注入大量资金推高股价,众多股民跟风进入,然后企业在高点抛售,股票自然跌落,股民们直接套牢,欲哭无泪。

    这种操作股市的手段当然违规,甚至是违法,各个都要被抓起来,可老百姓的钱多半是拿不回来了。

    现在的股市应该已经出现炒家,只是实力还差点,另外这帮人也在摸索,所以还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时间长了,这帮人一定会兴风作浪,进而推动股灾出现。

    炒家什么时候都有,即便是监管部门成立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在国内股票市场,出现过很多知名炒家,什么德龙系,万峰系等等,都曾经利用操着大把金钱在股票市场呼风唤雨,不过下场也很悲催。

    林云手里还有过亿资金呢,如果他把这些钱都投入国内的股市,那就会立刻成为最大的炒家,说是只手遮天也不为过,几天时间就能资金翻倍,但股民们就要遭殃了。

    当然,林云真要是这样做,即便没有监管部门,他也要完蛋,你可以占些便宜,但不能太过分,国家有无数种方法让你分分钟完蛋。

第三百二十九章 老大,以后你就跟我干吧

    这堂课大家讨论的很热烈,林云也不吭声了,毕竟他要是吭声,别人就无法吭声了,特别是邓远明,看过很多关于国外股市的书,说起来头头是道,出了一波风头。

    下课后,林云,邓远明和邢鸿飞到食堂吃饭,吃饭的时候邓远明询问林云:“老八,你今天上课时写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准备反驳盛海经济日报上的那个评论呀?”

    “哎呀,老大,你也看了那篇评论了?”

    “哈,老八,咱学院门口可是有报廊,全国各大报纸都会张贴出来,我每天都看,恰好看到盛海经济日报点名骂你,这跟我气的,欺负咱哥们是吧,你一定得把这口气给咱们争回来,他们怎么骂你,你就骂回来。”

    邢鸿飞一听,差点跳了起来,“什么,还有人敢骂老八,谁呀?不想活了吧,我特么干死他!”

    “行行,五哥,你别一惊一乍了,这是学术上的讨论,不是干架,要动脑子才行。”

    邓远明点头,“没错,这是学术上的讨论,股市这段时间的确挺火,上周我还去首都那个交易所看了看,人不少,一个个贼眉鼠眼都不像好人,这样的人能赚钱?我才不信呢。”

    林云笑道:“老大,越是这样的人才越赚钱呢,高大正义的人反而吃亏。”

    邢鸿飞立刻反驳:“老八,你也赚钱了,可也没看你贼眉鼠眼呀,我也想赚钱,但我也高大正义,打击面可不能扩大。”

    “对对,你们二个人以后都能赚大钱。”

    邓远明一听来了精神:“老八,你说我以后能赚多少钱呀?”

    “那你想赚多少钱?”林云询问。

    “我觉得吧!”邓远明想了下,“毕业后,怎么一个月也得赚个三四百吧,然后在首都工作两年,攒个一两千块钱,再把我爸我妈从村里面接过来,我弟弟也可以到首都工作,到时候一家人就又在一起了。”

    “三四百?”邢鸿飞连连摇头,“咱们可是大学生,还是华夏大学的大学生,毕业时已经是九五年了,那时起码五百块钱,最少的了!”

    林云哈哈一笑道:“老大,老五,不如你们毕业后到金龙公司来,以你们的学历,毕业至少有一千块的工资,干个一两年后就能成为中层,工资还要涨。

    如果能干到分公司总经理,你们就是年薪制,现在我们在临州市的分厂总经理是一年两万两千元,年底还有绩效奖励,起码还有几千块,另外以后还会获得公司股票,这待遇不错吧!”

    “什么?你们工厂工资这么高?真的假的?”邓远明两眼放光,一个月两千块钱,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太有诱惑了。

    “不止,我们高层还有股份,只要企业上市,到时候就是百万富翁,盖房子买地连着娶媳妇都够了。”

    “百万富翁?我的天!”邓远明彻底动心了。

    “老大,好好想想,毕业后跟着我干,只要干得好,保准你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也有可能呦!”

    金龙公司缺的就是人才,自己培养固然很好,也很适合企业的发展,但金龙公司的员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公司要想做大做强,还是需要一批学历高的人才,邓远明做为华夏大学的高材生,当然符合所有条件。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下,大学生毕业后会被直接分配到各大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毕竟人才太少,那里都需要人,另外大学生在观念上和十几年后完全不同,对私营企业不怎么认可,私营企业要想留下大学生,必须要用更好的待遇。

    邓远明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能考上华夏大学,说明他的天分非常高,因为家里穷,他对自己的期望是多赚钱,毕业后每月三四百就很满足了。

    说到赚钱,金龙公司的待遇可比国内的其他企业好多了,工资普遍要高百分之六十以上,绩效收入更是大头,干的多赚的多,有时甚至比工资还高。

    随着金龙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多,工资水平自然也逐年提升,林云估计到明年年底时,员工的最低工资就能超过五百元,平均工资六百元以上。

    在九三年,全国范围内,月工资达到六百元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那些效益最好的企业才有可能,比如煤矿和银行这类企业,就算是地级市的市长,光以工资来说,也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平。

    邓远明动了心,邢鸿飞眼珠也不停地转着,似乎也很感兴趣。

    “老八,你说得是真的?”邓远明问道。

    “我能骗你?再说,你有什么值得我骗的吗?”

    “那倒也是,我也不是漂亮姑娘,就是农民,谁骗我呀!”邓远明笑着,“老八,那我毕业时就去你公司………对了,你公司现在有什么发展计划吗?我先研究研究。”

    “哈哈,老大,你还真是有心,放心,只要你想加入我的公司,我会告诉你一些机密信息,当然,距离咱们毕业还有三年多呢,谁知道那时会怎样?万一你找个有权有势的老婆,当个上门女婿,那时就看不上我的企业了,是不是?”

    邓远明嘴一撇,“那样的媳妇能看上我这样的农民?找也找你这样的小白脸儿,再不济也得找个老五这样体格膀的城里老爷们,我这条件…………!”

    林云和邓远明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三人吃完饭回宿舍,刚到宿舍,远处传来一个女人声音:“林云,林云!”

    林云看了过去,却见到了吴帆,对方一身红色风衣走了过来。

    吴帆烫了大波浪头,一身火红色的风衣,下身还是一条显露苗条身材的体型裤,这是当下最流行的服饰。

    吴帆的相貌本来就不错,个子还高,青春靓丽,充满活力,再配上一身时尚装扮,九十年代的模特不过如此,在土气横秋的校园里更是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众多同学们的驻足观看,好家伙,回头率超高。

第三百三十章 争论背后的博弈

    “林云,你的稿子写完了吗?”吴帆来到近前问道。

    “你是………你是那位记者同志?”邓远明突然发现是那位记者,一时间激动万分。

    吴帆看了邓远明一眼,“嗯,你是谁?”

    林云介绍道:“我寝室老大邓远明,我们班的班长,也是未来我国知名企业家之一,他看过你的报道的新闻,说你有一股少有的青春活力,还说国家电视台记者要是都像你一样,那新闻就好看多了。”

    “老八………你胡说什么呢?”邓远明的脸腾就红了,说话也结巴起来。

    “我可没瞎说呀,你也不是早就想认识一下这位漂亮的女记者同志吗?”林云接着说道。

    吴帆微微一笑,主动伸出手来,“邓远明同学,谢谢你关注我的报道,很高兴认识你。”

    邓远明急忙伸出手和对方握了一下,“嗯………谢谢记者同志,你采访的节目………很好看!”

    “谢谢,我叫吴帆,邓远明同学,你做为林云的班长,以后要经常督促他学习,不能天天旷课,华夏大学培养的是国家栋梁,不是培养游手好闲的人。”

    林云:“……………!”

    “艹!”这家伙怎么还针对自己了?

    邓远明连连摆手,“不不,老八可不游手好闲,他是个好学生,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邓远明哪里敢说林云不好,搞不好以后还是自己老板呢。

    “邓远明同学,我要和林云说点事!”吴帆把林云拉到一旁。

    “稿子怎么样了?”吴帆询问。

    “快了,明天晚上或者后天吧。”林云回答。

    吴帆摇头道:“明天是周日,正好放假,你白天赶紧弄出来,晚上我邀请首都经济日报的一位副总编辑,大家碰个头,商量一下发表的事情。”

    “着什么急呀?”林云有些不耐烦。

    “怎么不着急,林云,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首都媒体对盛海媒体很有意见,总想找机会和他们较量一下,这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你看着吧,这次又要引起新的争论了,你心里要有个准备。”

    “什么情况?”

    林云当场懵逼,敢情自己成了两个大城市媒体之间的炮灰,被人当枪使了?

    以林云的眼光来看,这种争论根本不值一提,即便争论很激烈,也就是在学术层面,不会涉及到其他方面,动机很单纯。

    可实际上,在九十年代初期,每个涉及到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争论都会扩大到其他领域,毕竟这就是新旧规则激烈交锋的时代,牵一发动全身,即便争论双方没有其他想法,可架不住别人想象力丰富。

    不仅各个学派之间看不顺眼,各个区域也成了主阵地,相互之间争执不休。

    比如南方的人们思想开放,对北方人保守的观念自然不满,北方城市认为自己这是稳重,南方观念反而太过超前,于是没事就打嘴仗。

    显然林云对股市要谨慎的观点让首都学派感到满意,稳重妥当总不会错的,这些人自然对盛海那边有些激进的言辞很不感冒。

    这种互相不对付的观点恐怕由来已久,以前盛海那边应该略占优势,毕竟人家也算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虽然开放程度比不了深市,可这里的底蕴不是深市能够相比,要不然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不会建立在这里。

    相比之下,首都就差了一些,没有证券交易所,明显落后于盛海和深市,这自然让首都的经济学家们感到不爽,早就想打压一下对方嚣张气焰,现在林云这位小将主动请缨,那不得好好利用一下?

    林云瞬间就明白了“幕后黑手”的真实目的,自己不说是棋子吧,可也成了人家手里的一把枪,这还多亏了吴帆提醒了自己,要不然林云还真想不到背后那一层。

    不过看吴帆那傻样,明显没想那么多,用一句:很傻很天真来形容她正合适。

    “吴帆!”林云打断了对方。

    吴帆面色一沉,“吴帆是你这个小屁孩叫的吗?叫我帆姐。”

    “行了,你可别跟我装大姐了,你这个傻货,被人家摆了一道还不自知呢,真是蠢得可以。”

    “啥?你骂我是傻货?”吴帆立马就“火”了,想要跟林云掰扯一番。

    “你不用跟我狡辩,我给你分析一下………。”林云也不隐瞒,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了对方,再看吴帆,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因为林云分析的太对了。

    “这……这帮家伙,真是拿我当傻子了,我………我找他们算账去!”

    吴帆转头就要离开,明显一副是找人家干仗的样子。

    “你别走!”林云一把拉住对方,就这脾气,要不是背后有人。早就被人耍死了。

    “吴帆,人家可没主动找我们,是我们主动找人家的,即便被人家摆了一道,责任也不在人家那里,你要是跟人家干仗,无疑是倒打一耙。”

    “那也不行,我什么时候有被人摆了一道的时候?必须把场子找回来。”吴帆这火气,都快把林云头发烧着了。

    “你不怕,我可害怕,人家可是大编辑,不敢惹你,那就把火气发在我身上,我这柔弱的身躯可架不住人家犀利的笔杆子,所以你可别去给我找麻烦。”

    吴帆一听傻了眼,横竖不是,敢情自己还成了傻子。

    林云却是暗中好笑。

    自己被当成了别人手中的枪?那得怎么看这个问题,林云的目的是对狂热的股民提出警告,给他们泼点冷水去去火头,即便作用不大,但能帮一个是一个,只要这个目的达成,被人当枪使又如何?

    或许自己这一番表态会引来各方非议,林云可也不怕,因为很快事实会告诉人们自己是对的,到那时,自己就会因为提前“预警”被人们“吹捧”上天,无疑又赚了一波流量,反而对自己有利。

    说到底,无论正反双方如何争吵,最后还是自己获利,甚至吵的越狠,自己得到的好处越多,看上去自己被当成枪使,实际上林云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