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二十二章 未来的发展在广大农村

    金龙公司对培养人才这方面真是不遗余力,这是公司自己的需要,就像林云说得那样,到九五年金龙公司的产能得突破三十亿袋,按照这个产能,起码得开设十二三家分公司,这至少得需要十几个总经理级别的高级管理者,副总经理还要更多,另外其他财务人员等等。

    当然,金龙公司也会通过招聘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找到专业的管理者,但林云还是希望金龙公司由自家培养的人才来担任公司主要管理者,为的就是更好的贯彻金龙公司的企业文化。

    金龙公司是一家食品公司,主要产品是食品,至于说主打什么食品,其实全在林云脑袋里装着呢。

    方便面自然是当前优先发展的产品,这一块是基本盘,未来二十年都不会变。

    同时还要推出饮用水系列产品,这走的是前世农夫公司的道路,人家已经给你趟好了,按照模式走就可以。

    然后是果汁产品,这一块有一定难度,不是因为产品不行,是因为涉及到上游产业链,果汁类产品需要大量水果,牵扯到广大农民的利益。

    在前世,汇元公司是国内最好的果汁类企业,曾经占据国内最大的果汁市场,但后来因为汇元公司想把这个品牌卖给国外一家公司,虽然没有成功,可闹得沸沸扬扬,从此渐渐沉寂,很多人都觉得汇元公司有卖国求荣的嫌疑,其实这真是错怪了汇元。

    汇元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从水果种植、水果运输乃至水果加工的全产业链企业,只要这些做成功,那至少能让几十万农户拥有安稳的收入来源,至于说汇元这个牌子属于谁,这重要吗?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人们没有理解罢了。

    但要做到全产业链谈何容易,所需要资金起码得几十亿,还有各种土地等问题,绝对是个浩大工程,汇元公司想把牌子高价卖出其实也是为了把重点放在产业链上,结果失败了。

    林云有一个和汇元公司一样的想法,就是把这一整套产业链做出来,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是让农民们过上好日子。

    华国未来经济发展迅猛,三十年后更是已经有了和头号米国较量的实力,可农民始终是个大问题,一直徘徊在传统小农经济领域,国家的重心始终是发展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农民发展要落后很多。

    如何发展农业?其实在三十多年后国家才给出答案,终究是要依托生态环境和乡村经济来驱动发展也就是回归到本质上,靠本身的生态环境和种植业自我升级。

    林云穿越前的那段时间,华国已经开始了乡村振兴的大事业,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噱头,其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乡村振兴绝对是华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战略决断。

    华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即便城镇化高峰时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可还是有六七亿的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发展始终跟不上。

    全球化贸易带动了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对国家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但全球化也是双刃剑,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华国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经济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对华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来说,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和衰退是无法承受的后果,如何将这种损失化解到最小程度,成为了国家的一个任务。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广大的农村中挖掘潜力,将那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林云喜欢农村,特别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他们为国家的现代化带去了劳动力,数以亿计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华国,他们都功劳不可磨灭。

    金龙公司就是以食品类起家,而食品,归根结底还是来源自农村,来自农民之手,林云这么做,也算是对广大农民回馈。

    林云并非是大公无私不求回报,他也是在做投资,只是这个投资回报期更长,有可能是二三十年才能见效,可一旦收到回报之时,带来的效益根本无法估量。

    这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大的还是一种全民致富的成就感,试想一下,当你看到荒山变果园,沙漠变绿洲,滩涂变良田时会是什么想法,那是一种沧海桑田,愚公移山的成就,绝不是能用钱就能带来的感觉。

    当然,林云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等待时机,等待着汇元这类企业出现,这所谓要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做农业,汇元公司才是专家,金龙公司只能与之合作,不能单独行动,林云对于这一点还是很有自知之明。

    会议接着开,林云把今年公司要做的事情说了一下,最重要的还是首都分公司的建设,必须要在上半年实现投产,年底实现一亿袋的产能,这是底线。

    虽然分厂建设的前期手续和施工方都已经筹备完毕,但工人招聘和培训等工作还没开始,这些工作就需要张宁来牵头完成了。

    张宁一言不发,只是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此时的他压力巨大,但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自己的工作难吗?当然难,可跟林云一年前的处境相比却容易多了,那时公司一穷二白,要厂房没厂房,要市场没市场,特别是市场的开拓耗费了七成的精力。

    首都分公司建设主要就是人员培训和后期生产,市场根本不用管,生产出产品拿出去卖就行。

    “林总十七岁就能创立一个诺大的企业,我都二十七岁了,筹备工厂还做不了?必须要做好。”张宁心里暗下决心。

    不仅是张宁,还有角落里的孟琳等外派的员工,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公司委以重任,如果再不全力以赴,真就对不起林云等人的信任,再说了,林云就在首都,有他坐镇,所有人就有了底。

第四百二十三章 矿泉水是个好东西

    九三年除了首都分公司要投产外,还有就是金龙公司开始多元化经营,要触及饮用水行业。

    对于饮用水,林云直接提出了五大天然水源战略,要做好提前布局的战略思想。

    “什么是提前布局?说白了,就是饮用水行业市场还没有真正到来,预计会在两三年内才会体现出巨大的潜力,那是一个拥有数千亿的市场,其规模甚至比方便面市场还要庞大。

    为了在这个市场占据优势,就要提前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纯天然的水源地,我们提前出手,买下这些水源地,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基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两年后,时机自然到来。”

    林云阐述着他对饮用水行业的发展目标,大家听得相当热血。

    早在金龙公司建立时,林云制定的五年目标就把饮用水行业做为了未来发展大战略之一,大家倒是不陌生,只是如何去做就不太清楚了。

    林云说完,林芳怡接过话题,“林云,现在市场上饮品行业最火的应该是保健品,饮用水方面………其实我还是不太理解,这东西不就是水吗?能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力?”

    倒不是说林芳怡不相信林云,只是觉得这种投资规模有点大,五大水源地呀,光是买下来至少就要几千万,投资太过巨大,不能不谨慎。

    林云笑道:“现在市场上最火的产品的确是保健品,什么三株,飞龙护宝液等等,广告做的满天飞,广告词都把牛吹上了天。

    可在我看来,这不是保健品,而是药品,只是国家现在还没有所谓保健品的管理规范,他们打着保健品的名义去买药品,早晚会出事,一旦有人喝出问题来,对这个行业就是毁灭性打击,那句话怎么说的?对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不出三年,这个行业就会风光不在,你们看着吧。”

    林云这句话立刻让大家警惕起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轻易不发表预测类言论,可一旦做出预测,八成就会是真的。

    林云接着说道:“饮用水行业其实也有很多种类,首先是纯净水,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水,这种水倒是干净,可对人的身体没有多少价值,只能解渴。

    然后是矿泉水,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然水,天然水含有矿物质,配比得当对人的身体会有好处,我们公司主要目标就是天然水。

    饮用水市场会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纯净水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购买心理是安全干净,毕竟现在食物安全问题是大事,大家都在关注。

    纯净水阶段过去后马上就要进入矿泉水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心理是健康,相当于消费升级,从干净到对人体有益。

    特别是后者,将会成为人们饮用水领域消费的重要部分,会在未来饮用水市场占据最大的份额,起码是以千亿起,我们重点要做的就是这个领域。”

    林芳怡看了一眼林云,“看来你已经对这块市场做了详细的调研,成,那我没意见,资金方面你给我一个预算,我想想办法。”

    “姐,这件事不用太着急,咱们首先是寻找水源,我有几个候选水源地,千岛湖、长白山天池,丹江口、北疆天池,三江源、赤水河,咱们要选出至少四个水源地,五个最好,然后和当地政府商量,可以以保护开发的形式租买,我相信这些水源地的价格不算太贵,一年几十万元?起码现在不会很贵的,再过几年就不好说了。”

    “购买水源地!”所有人都在笔记本上把这句话记录下来。

    林芳怡想了想回答道:“赤水河、北疆天池那些地方太偏僻,道路不畅,我看还是千岛湖最为适合,丹江口也还行,长白山嘛,也有点远,不过北方道路应该好一些,起码比北疆和赤水强出不少,所以我觉得应该先以丹江口和千岛湖为重点。”

    “哈,姐,你想的倒是和我一样,没错,丹江口和千岛湖是我们的重点,必须要在今明两年把两个项目谈下来。”要不说林芳怡是天生的管理者呢。

    在前世,她相中的丹江口和千岛湖两处位置就是农夫集团两大最重要水源地,其实主要还是交通相对便利,采集的水能够以较低成本运往各地,成本低在市场上自然就有竞争优势,显然林芳怡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问题。

    宋春涛立刻回应:“好,林总,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了,我会带队去这两处位置考察考察,然后和当地政府谈一谈,争取在今年把这两处水源地给买下来。”

    林云笑道:“宋大哥,不急,不急,这件事不是光买就行的,需要找有权威的部门背书,如何背书呢?大家听我聊一聊。

    首先,矿泉水这种产品主打人体健康这个概念,首要抓住的就是优质水源地在我们国内很少,寥寥无几,然后就是矿物质水对人体健康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所有人的身体都需要矿物质,没有矿物质,人就会得各种病,这样就把矿物质水和人体健康联系到了一起。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请一些国内知名的医学专家出面,让他们证明矿物质水,特别是咱们所选水源地的水,真的对人体有益处,有了这些专家为我们站台,咱们再大力宣传,双管齐下,就能把产品推广出去,这就是咱们矿泉水产品的营销手段。

    所以,各位同事们,从现在起,金龙公司算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咱们依靠的是市场独一份的产品打败对手,可大家发现没发现,随着咱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很多和我们同产品的企业,这对我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他们同样会花重金进行宣传,同样会大规模投入,如果轻视他们,即便咱们比他们早一步进入市场,结果也未必打得过对方,所以接下来的道路就明确了,我们要打造属于金龙公司自己的品牌。”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众人一时没明白,金龙公司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吗?康师傅就是。

第四百二十四章 今年我们要搞点新口味

    什么是品牌?

    林云接着说道:“我所说自己的品牌不仅仅包括商品,还包括标准,什么是标准呢?

    那就是,我们的品牌标准就是国家的标准,比如方便面,现在国家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好,我们就要让国家按照我咱们的标准进行制定,还有矿泉水,现在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标准,我们同样也要让国家按照我们的标准制定规则,这就是品牌价值。

    这种标准的特点就是制造壁垒,宏观上是淘汰那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让更好的产品活下来,微观上呢,就是让我们的对手增加成本,丧失主动。”

    “这个办法好呀!”宋春涛连连点头,其他人也听明白了林云的意思,仔细一想,都觉得林云这个主意实在是高明。

    林芳怡也微微点头,不过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这种方确实是最高明的营销模式,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同样会提高难度,用规范约束别人的同时,首先得约束自己,是不是?”

    林云点头,“没错,的确如此,但金龙公司的目标不就是成为一个百年老厂吗?质量是一切商品最重要的特质,没有质量的产品,广告做得再好又如何?

    特别是食品行业,质量本身就代表着安全,现在很多企业恰恰不在乎安全,人们吃了会生病,这样的企业压根就不能活在世上,所以,别人觉得提高质量会增加成本,我们恰恰相反,高质量将成为我们金龙公司的代名词。

    虽然现在可能有人会选择那些质量低价格低的产品,但未来,高质量产品注定会是全社会的潮流,我们金龙公司的产品将会顺应这个潮流,并成为代表。”

    “林总说得好!”

    众人纷纷鼓掌,谁不想吃即美味又干净的食物?其实这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还是一家企业的良心,做企业不仅只是要赚钱,更要有良心,在座的都是有良心的人,听到林云把质量摆在前面自然得到了拥护。

    林云又摆了摆手道:“质量我们要关注,赚钱的本领我们也要提升,现在我又有一个赚钱的法子了。”

    “赚钱的法子?”

    大家立刻又来了兴趣,一个个竖起耳朵。

    “这个办法就是要开拓信的产品,特别是方便面这个市场更要深度挖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研发新的产品,不仅仅只是红烧牛肉面这一个产品了。

    比如临州市,我觉得可以对原来的双峰方便面进行改良升级,毕竟双峰这个牌子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早就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记忆,我们要把它重新捡起来,这就叫老树发新枝。”

    “这样可以?”周华强大为惊讶。

    “怎么不可以?当然可以,很多老品牌会消失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管理不善,我们现在管理上来了,也要把老品牌捡回来,至于说名字,叫做金龙双峰面也不是不可以,包装方面完全可以采用原来的老包装,这样可以唤醒大家都记忆嘛。

    当然,口味上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良,毕竟原来的面清汤寡水,要更附和当地人的口味。”

    “对对对!”周华强连连点头,对他来说,双峰方便面的确是一个深刻的记忆,十几年的老牌子了,即便没有康师傅方便面好吃,可家乡味道不是任何美食能够替代的,现在就这么消失,很多人都觉得很可惜,林云的建议让周华强觉得更有人情味。

    “林总您放心,这件事交给我,双峰方便面的配方我还留着,等会去后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新款产品做出来。”

    周华强已经迫不及待要让双峰方便面重新活过来了。

    “周大哥,不仅仅是双峰方便面,咱们现在只有一款产品,这不行,即便红烧牛肉面符合大多数的口味,可还是需要其他口味,所以我们今年要研发出几款新产品,一些名字已经想好了,比如鲜虾鱼板面,香辣牛肉面、香菇炖鸡面、剁椒排骨面、红烧排骨面,猪骨大汤面等等。”

    “哈哈!”宋春涛笑出声来,他已经知道林云准备研发出新产品,可没想到名字都想好了。

    “林总呀,我听到这些名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你是怎么想的,简直都绝了。”

    其他人也附和道:“是呀,林总想的名字太富有诗意了,不用吃,听一下就觉得胃口大开。”

    一时间,众人都是开始回味这些名字,个个觉得美味无穷。

    林云则是笑道:“这些名字都是我随便想的,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名字还可以用。”

    宋春涛立刻回答:“不用了,不用了,林总您随意说的名字比我们绞尽脑汁想的还好。”

    “那是,这几个名字太绝了,对了,林总,您再说一遍,我得好好记下来。”周华强拿出笔,其他人同样也把笔纸准备好,林云又说了一遍,大家这次都写了下来。

    “大家可别光记,主要是把这些面给做出来,说到底咱们还是食品公司,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出来,这就得看我爸的本事了,爸,您说说。”

    一直以来,林学东负责这一块工作,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他和徐慧二人一起做出来的,当然,口味方面是林云不断试吃,味道几乎跟前世一模一样,当时都快把林云吃吐了。

    坐在一旁的林学东扶了一下眼镜说道:“这件事林云已经跟我说了,应该问题不大,下一步我去找几位大厨,我们凑在一起好好研究研究,把新产品弄出来,不过还得靠林云你把关,你的口味很独到,红烧牛肉面这个点子就是你弄出来的,这次还得靠你。”

    “行,爸,你放心,论吃,我比谁都厉害,就交给我吧!”

    众人再次大笑起来,的确,红烧牛肉面这个创意就是林云想出来的,也是他亲口尝出来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横扫天下,无人能比,就是顶益集团也要用类似的产品,只能说是太成功了。

    定下来这几种口味的新产品后,林云话锋一转,“好了,接下来我要说一下今年咱们金龙公司最最重要的新品牌,这个新品牌将会成为咱们公司未来三年里最赚钱的产品。”

    “什么?未来三年最赚钱的产品?”

    原本大家以为今天的会议内容已经差不多了,结果没想到最重要的内容才刚刚开始。

    “林总,是什么新产品?”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了林云身上。

第四百二十五章 干脆面上线

    “嗯,我把这个新产品叫做干脆面。”林云回答。

    “干脆面?”

    众人不解。

    “什么是干脆面?和方便面有什么不同?”林芳怡询问道。

    “干脆面就是一种可以直接吃的面。”林云一边说一边从旁边拿出一袋红烧牛肉面来,然后把口打来,用力一团。

    “咔嚓咔嚓咔嚓!”顷刻之间一袋面就让他团碎。

    “红烧牛肉面只能用开水泡着吃,干脆面却是直接可以吃,就像这样。”

    说罢,林云伸手把团碎的方便面塞进嘴里,不过只吃了几口就皱起眉头,但还是咽了下去。

    “林云,这可不是生吃的面。”林学东看着儿子笑道。

    “对,这不是生吃的面,但干脆面可以,把调料包倒入面中,团碎了直接吃。”

    宋春涛没说话,似乎再思考着什么,林芳怡却直接开口道:“林云,这种面倒不是很难,毕竟都是熟面,可为什么要直接吃呢?直接吃哪里有泡好的面好吃?不太理解。”

    其他人也不太理解,但也只有林芳怡会询问。

    林云点了点头,“没错,直接吃的干脆面一定没有泡好的红烧牛肉面好吃,干脆面的定位人群是学生,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是干脆面的特定人群,所以,干脆面主要就是给学生们吃的食物,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做小浣熊干脆面。”

    “小浣熊干脆面?”

    大家都被这个可爱的名字逗笑了,不由感慨林云起名字的本事的确高明,那些别人要费尽心思才能想出的名字在他嘴里只是随口说出。

    “小浣熊干脆面的特点就是能直接吃,当然,直接吃也要有味道,即便口味比不过汤面,也要有嚼劲,符合小朋友的习惯,至于味道嘛,我来把关,爸,这个活儿还得由您来做。”

    林学东笑着点头,“没问题,没问题,这种活儿我最愿意做了,放心吧,今年我别的事不干了,专心开发新产品。”

    林芳怡若有所思,此时突然开口道:“林云,我同意开发新产品,也同意小浣熊干脆面的制作,不过呢,你能不能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林芳怡最了解林云了,知道这个弟弟总喜欢“故弄玄虚”,什么事都不讲透,虽然最后都能大获成功,可参与的人云里雾里,这感觉实在是不好受。

    林云哈哈笑道:“很简单,我们现在主要对手是顶益集团,但很快,新的对手就会出现了,是湾湾省另外一家叫做统一的食品公司,我已经得到消息,这家公司今年也会进入内地,主打产品同样是方便面,而且我还有一手资料,他们进入内地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干脆面。

    所以,我们不能落后,要提前出击。”

    林云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点出统一集团的名字。

    “统一集团?”

    宋春涛微微点头道:“这家公司我知道,在湾湾省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样说来………他们会和顶益集团联手对付我们?”

    “嗯,宋大哥你说得很有可能,我倒是没想到。”

    林云觉得这个可能性还真有。

    在前世,顶益集团和统一公司是冤家对头,在方便面领域打的你死我活,毕竟谁赢了谁就是第一,凭什么不是我?即便是同乡也不行。

    这一世局势变得不同,老大成了金龙公司,顶益集团用尽全力也只能争个老二地位,现在老三统一集团也要进来,形势就很有趣。

    第一第二是老乡,第一的地位很牢固,他们两个老乡会怎么想?正常逻辑,两人一定会联起手来把第一位置给打下来,然后再强老大的地位。

    再说了,湾湾省属于发达地区,内地人在他们眼里只有贫穷和短视,有种天然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让他们觉得内地不存在真正企业家,即便发了财也是暴发户。

    在这种认知下,金龙公司就成了两家公司共同的敌人,怎么能让暴发户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不能够呀,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暴发户搞倒搞臭。

    林云之前还没想到这层,现在宋春涛提醒了他,没错,如果不出意外,两家绝对会联手对付自己,这是必然的结果。

    可是,林云怕他们吗?开玩笑,根本就不怕好吧。

    林云都能想到对手会用什么方法对付他,无外乎就是在不同产品市场发力,顶益集团在传统方便面领域拥有优势,只要不断给金龙公司施加压力就行。

    统一集团呢,他们自然也要向传统领域下手,因为市场够大嘛,但大概率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进来,他们的精力还是会放在干脆面市场,毕竟在前世,统一集团就是靠着干脆面才进入内地市场,打出名声后才开始做传统方便面这一块,借助名气最终占据了内地方便面公司第二的位置,若非如此,第二名都轮不到他来当。

    如果他们两家联手,那一定还是会用同样的手段,在两个领域同时发力,迫使金龙公司双线作战,只有这样,他们两家才有机会。

    双方联手的确很厉害,如果金龙公司的负责人不是林云,还真有可能被打乱阵脚。

    试想一下,如果市场上突然出现一块火爆的干脆面,金龙公司会怎么想?一定也会跟进呀,结果必然会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到干脆面领域,然后传统方便面领域的发展会放缓,顶益集团趁机可能赶超上来,而统一集团在干脆面领域又拥有先发优势,两下夹击,金龙公司还真不好应对。

    不过呢,即便两家合作,林云早就预判了他们的预判,不就是两线作战吗?算个球,我是三方作战,全部都是先发优势,到时候三方都赢,看你怎么办?

    林云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要做到这些还要大量资金,实在不行,林云就把放在港城账户里的钱拿出来一些,就当借给金龙公司,总之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对手无路可走。

    林云胸有成竹,自己的布局已经完成,剩下就是给对手一个“惊喜”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顶益和统一

    就在金龙公司高层在沈城开会之时,天海市高新园区,天海市顶益有限公司门前停下一辆奔驰车,魏应州带着三弟魏应行亲自到门口迎接,车门推开,下来两个人。

    魏应州走上前来,对一位年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伸出右手,“林总,林总,想不到几年不见,我们倒是在内地见面,这叫什么?有缘千里来相见吗?”

    对方伸出右手和对方握了下,松开后赶紧把手塞进衣兜,“魏总呀,你从电话里说天海市不冷,这叫不冷吗?简直能把人冻死,你怎么能在这地方建厂?沿海城市更好吧!”

    一旁的魏应行笑道:“林总,岛内不冷,可您为什么还跑到北方挨冻?我看您还是赶紧回去吧,今天这温度还好,如果赶上寒流,零下十几度也是常有的事。”

    此人正是湾湾省统一集团的董事长林成海,此番前来天海市也是为了投资,他知道魏应州兄弟已经在此设厂,虽然同行是冤家,可在内地,两人就是老乡,能在天海市碰到一个湾湾省的老乡不容易。

    林成海指着魏应行笑道:“老三,你这脾气还没改,要向你大哥学学,做生意要心态平和处事不惊,你还没练到这层呀!”

    魏应州哈哈一笑:“林总,外面冷,咱们到屋里聊。”

    几个人来到魏应州的办公室,暖意袭人,林成海搓了搓手道:“屋里面还很暖和嘛,空调……嗯,怎么没空调?”

    魏应州回答:“林总,北方的冬天空调是靠不住的,这边有暖器。”

    “暖器?暖器是什么?”

    “这就是暖器!”魏应行拍了下靠在墙边的暖器。

    林成海走上前摸了下,“呦,有点烫手嘛,不错不错,你们哥俩现在不像是湾湾人,倒像是天海人了。”

    “湾湾人?林总,如果我没记错,您父亲可是客家人吧!”

    林成海看着魏应行道:“你们哥几个的还在辽北呢,那里比天海冷多了。”

    魏应州大笑道,“哈,对,对,其实我们的祖辈都在内地,湾湾倒像是个外人。”

    几个人坐下,魏应州亲自为林成海沏茶,对方也不客气,拿起茶杯喝了个干净。

    别看顶益集团已经在内地扎了根,有了一些名声,可在湾湾省内,统一集团才是最大的食品公司,比顶益集团强出很多,所以论威望,林成海要强于对方的。

    魏应州也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放下后说道:“林总,咱们开门见山,您这次来,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林成海翘着二郎腿,点了一根烟,不在意的说道:“想法嘛,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和你们了解下如今内地的方便面市场。”

    魏应行则问道:“怎么?林总也想进入内地市场?一起卖方便面?”

    “是有这个想法。”

    林成海点了点头。

    “毕竟内地市场太大太大,比湾湾省大出不知多少,咱们在那边做到几百万产量就已经很好,可在这里,几千万都不足为奇,两者的规模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呀!”

    “那倒是!”魏应行点了点头,但话锋一转,“不过内地市场很不开化,特别是前期的各种手续太过繁琐,咱们那用一个月时间能办好的手续,到这里起码的一年,还要上下打点,光是这种成本就得几百万之多。

    如果没和一些部门沟通好,企业根本就无法营业,所以,林总,统一集团要想进来一定要做好调研分析,不能一时冲动呀!”

    林成海一听这话,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指着魏应行说道:“老三,你这话说得太没水平了,难道真以为我是三岁小孩?你呀……。”

    魏应行脸一红,没错,这话他只是随口说出,目的就是让对方“知难而退”,毕竟统一公司要是进入内地,他顶益集团的市场就首当其冲,结果说话没过脑子,对方可是商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条,什么地方赚钱岂能不知?他这么说相当于侮辱对方智商了。

    魏应州赶忙接过话题:“林总,我三弟说得也是实话,内地的经济环境比不得咱们那边,各种手续费时费力,这都是实情,当然,这一切跟十亿人的市场比起来不值一提。

    不过呢,内地方便面这块市场我们不是老大,老大是一家叫做金龙公司的企业,如今的金龙公司那是如鱼得水,顺风顺水,我们顶益集团是打不过他们了,也就林总的统一集团能和金龙公司较量一二。”

    说到金龙公司,林成海没有了刚才的轻松模样,直起腰,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缓缓说道:“魏总,你对这家金龙公司有多深了解?能不能跟我说说?”

    魏应州点头,“没问题,这家公司是这样的………。”

    做为顶益集团的对手,魏应州早就把对方的底细摸清,什么产量、价格、利润率等等,反正能知道的都知道,力争做到知己知彼。

    魏应州也不吝啬自己所知的“情报”,把知道的都告诉了对方,毕竟金龙公司是方便面领域当之无愧老大,和统一集团共享信息,也算是双方联手了。

    林成海默默的听着,待魏应州说完,烟灰缸里已经堆了七八个烟头。

    “按照魏总你所讲,这金龙公司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就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年产量超过一亿袋的大企业,经销商也遍布全国,这样看来,他们的确是个强劲的对手,那么,他们的资金从哪里来?”

    林成海的确老道,一眼看出了问题,一家企业要想发展,首先是产品,金龙公司的产品不用说了,康师傅红烧牛肉,已经在全国打出名声,电视里也天天播放广告。

    除了产品外,就是开拓市场,这方面金龙公司也很强大,已经在临州市设厂,全国所有大城市都有经销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资金问题,没有资金怎么做广告?没有资金,怎么设分厂,总之,没有资金一切免谈。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合作对抗金龙公司

    林成海眼中,金龙公司的战略很清晰,渠道铺设够广,开始建立分厂,目的就是扩大产能和销售,如果能一直做下去,市场占有率绝对会不断增加,顶益集团想要超过对方,几乎不太可能,统一集团自然也不用说。

    可这怎么可能?做这些都是需要钱的,光是魏应州所说的这些投入,粗略算起码也要两三千万之多,金龙公司一年多前还是小作坊,它怎么会有那么多钱?除非他的背后是银行,这是林成海想要了解的信息。

    魏应州思索片刻,微微摇头,“这一点我们还没弄清楚,银行贷款当然是他们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我们估算,金龙公司这两年内投资起码超过四千万,如此巨大的投资,八成以上都来自银行,但话说回来,银行敢给金龙公司贷这么多款?”

    “那这个林云是不是有什么背景?”林成海询问。

    “背景嘛……林总,这个林云的确不一般,我见过他,是在今年举办的全世界企业家大会上,他做了两场演讲,非常深刻,让我都很有启发,不得不说,他能把企业做到如今这样不是偶然,还是有实力的,所以背景方面,一定是有一些的,要不然也不会弄到这么多资金。”

    林成海靠在沙发上思索着,片刻后说道:“这个林云不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娃娃,有什么本事?不过踩了狗屎运而已,这个时代下,只要能想出点不同寻常的产品就能赚钱,但做企业,不是靠小聪明就能成功,还需要管理能力,内地有懂管理的人吗?”

    林成海轻视的摇了摇头。

    魏应行笑嘻嘻道:“林总说得是,林云就是个小孩子,怎么能和您相提并论,他在林总面前怕是要一败涂地,我们湾湾的企业家就靠您挣脸面了。”

    林成海微笑不语,魏应州早就看出对方的意图,先是为林成海倒了杯茶,然后笑道:“林总,您这次来找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咱们都是同乡人,有话直说。”

    林成海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缓缓说道:“魏总,既然你说了我们是同乡人,那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我希望咱们双方联手,一起把金龙公司干掉。”

    林成海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魏应州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吭声,拿起茶杯靠在沙发上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怎么?魏总觉得我们统一集团没有资格?”林成海看着魏应州。

    “不,不!”魏应州摆了摆手,“统一集团可是湾湾省最大的食品企业,不仅经营食品,还涉足多个领域,远非我们顶益集团能够相比,如果我们合作,顶益集团还得当您的助手呢。”

    林成海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显然,魏应州再提防自己呢。

    林成海撇了撇嘴,微微摇头道:“魏总呀,我比你大几岁,算起来你也该叫我一声哥吧!”

    魏应州点头道:“那是那是,您不仅是我们兄弟的哥,统一集团也是顶益集团的大哥。”

    “既然你叫我一声哥,我也就摆摆谱,跟你说几句实话,以你现在的实力,恐怕是敌不过金龙公司,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听,事实就摆在这里,我想,即便你们顶益集团大家大业,对金龙公司也无可奈何吧。”

    魏应州笑而不语,等着对方把话说完,果然,林成海接着说道:“我们统一集团已经准备进入内地市场,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旺旺集团也开始在南方布局,所有湾湾省的公司对内地市场都垂涎若渴,谁也无法阻挡。

    他们先不说,就说方便面领域这一块,如今算是你们和金龙公司两家独大,但金龙公司的规模要比你们大的多,至少是你们三倍左右吧。”

    魏应州兄弟二人还是没吭声,于是林成海接着说道:“现在看来,你们顶益集团恐怕不是金龙公司的对手,未来如何也不好说,就凭人家现在的实力,顶益集团怕是会长期被他们压制,这一点你们恐怕比我更清楚吧!”

    魏应州此时终于开口了,“林总,咱们毕竟是老朋友了,您有什么想法就直说,我们哥俩听着呢。”

    魏应州兄弟早就猜出对方来目的,很简单,其实就是合作,原因也明了,在方便面领域,金龙公司绝对是内地第一,即便是顶益集团,现在看来一时半会也无法对金龙公司造成威胁。

    统一集团想要进来,面前有两座大山,一个是顶益集团,一个就是金龙公司,特别是金龙公司,更是一座喜马拉雅山,连顶益都抗不过,更不用说是统一集团。

    任何领域都存在竞争,所有竞争者都想争夺第一的位置,特别是统一集团,初来乍到,即便如今内地市场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但面对金龙公司和顶益集团两座大山也觉得压力巨大。

    如果按部就班,恐怕两座大山稍一发力就会让自己吃不消,唯有与一方合作才有可能站住阵脚。

    在林成海给魏应州打电话那一刻,魏应州就知道了对方的意思,对方合作也只能找自己,难道去找金龙公司?

    统一和顶益集团两家合作对前者自然有好处,不过,双方说到底还是竞争关系,只是因为金龙公司太过强大,统一集团才会找上门来,可顶益集团能获得什么利益?

    顶益集团又不是慈善机构,利益面前其他都是假的,魏应州可不会傻吧拉几的和对方只谈老乡感情,自己能获得什么好处一定得讲清楚。

    林成海自然明白,不再拐弯抹角,“魏总,我们都是老乡,面对的是金龙公司这家巨无霸,所以咱们应该联手合作,把金龙公司打下去。”

    “合作?”

    魏应州装模作样的思考起来,好一会后才问道:“那……怎么合作呢?”

    “很简单,我们两家公司在内地市场暂时不要发生冲突,全力对付金龙公司。”

    魏应行一听先是愣了下,然后笑道:“不发生冲突?魏总,您的产品也是方便面吧,我们都是同样的产品,即便咱们哥们交情深,可一旦都进入市场,自然而然会发生冲突,难道让我们顶益集团退出来?”

    林成海摇头笑道,“我有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魏应州兄弟齐声询问。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有办法让金龙公司完蛋

    对顶益集团来说,林成海提出不要竞争的想法无疑是痴人说梦。

    顶益集团如今也有着年产量四千万袋的产能,在国内很多省市拥有销售网络,你统一集团有什么?屁都没有吧!你说让我们退出就退出?做梦吧!

    不过呢,顶益集团也要听听对方的条件,对自己有益可以考虑,对自己没好处,那就呵呵了。

    林成海站起身,在屋子里走了起来,这是他一个很个性的习惯,想要说服对方时都会不停走动。

    “顶益集团如今也是湾湾前三的食品公司,我们统一集团,更是排名第一,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三,两家公司联手来到内地,结果却被一家金龙公司打的抬不起头,魏总,你们说我们家乡的那些企业家如果听到了会怎么看?”

    魏应州兄弟没吭声,这话说得怎么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说点实惠的不行?

    林成海接着说道:“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们顶益集团斗不过也情有可原,现在我们统一集团也要进入内地,如果咱们两家再被对方压着打,这就说不过去,这是我们合作的前提,魏总,我说得这些你是否同意?”

    魏应州点了点头,“林总所言极是,金龙公司是我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能够打败他们固然是最好,那么您有什么好法子?”

    “当然有,你们说,金龙公司为什么会压着你们打?”

    魏应州一愣,压着我们打?这是什么话?哪里压着我们打了?

    金龙公司当然把顶益集团压制的难受,可这话别人不能说,特别是当着魏应州的面说,显然林成海有些冒犯了。

    不过魏应州兄弟二人也没太过追究,毕竟林成海背后的统一集团在湾湾省食品行业是无可争议的老大,曾经也把顶益集团压制的难受,林成海这么说虽然有些自大,可也不足以让魏应州兄弟翻脸。

    魏应州点了点头道:“强龙不压地头蛇,金龙公司是本土企业,林云又和上面的人有着很深关系,所以贷款方面自然得天独厚,能要来钱,就能快速发展,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林成海一拍手道:“没错,就是资金,他们有充裕的资金,当然,这方面我们也有,但对方比我们都要早,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他们抢占了先机,我们自然落了下风,魏总,我说得对不对?”

    魏应州回答:“这倒是,的确,他们的资金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估计,我们想要压制对方,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那么,林总有什么好建议应对他们呢?”

    “一个办法即可。”林成海回答的很干脆,

    “什么办法?”

    “简单,让他们两线作战!”

    “什么是两线作战?”

    “我们统一集团准备进入内地市场,前期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今年上半年就会开工建厂,争取年底投产,到时候我们会有一款产品投入市场,一旦这款产品进入市场,立刻会让金龙公司感受到压力,到时候他们就会有两个选择。

    一是固守原来的市场,任凭我们攻城拔寨,逐渐缠食他们的市场;二是也随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会投入大量资金,和我们争夺这个领域。

    根据我的估计,金龙公司大概率会选择第二种选择,那时,我就会让他们尝尝被吊打的滋味。

    金龙公司选择第二种必然会投入大量资金,那时,传统方便面领域就是你们顶益集团的天下了,这就是我的计划,对于你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魏应州抬起头,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林成海,突然觉得这家伙对内地市场势在必得。

    “新产品,新产品………!”

    魏应州心里思考着对方口中的新产品倒地是什么。

    在湾湾省,统一集团的规模可比顶益集团大的多,除了方便面外,还有面包、牛奶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东西拿到内地来卖?也不是不可以,但绝对不会出现林成海所谓的爆火现象。

    内地老百姓虽然穷,可也不是任何一款新产品就能让他们趋之若鹜,之前顶益集团主打产品是食用油,结果不还是亏的差点破产。

    魏应行干脆直接问道:“林总,能说说,你口中的产品是什么?为何如此确信能给金龙公司施加压力?”

    林成海则是呵呵一笑道:“具体是什么产品我就暂时不跟二位透露了,毕竟属于战略武器,提前告知作用就不大了,只要我这款战略武器使出来,那金龙公司的好日子就过去了。”

    魏应州瞥了对方一眼心道:这要是如此,怕是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可他也没辙,对方显然没想告诉他。

    “林总,您如此自信是好事,不过呢,既然我们合作,那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能否明示?”

    林成海回答,“你们要做的就是继续给金龙公司施加压力,让他们持续在方便面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魏应州有些不相信。

    “就这么简单!”林成海回答的很笃定。

    “如果是这样………好,没问题,林总您放心,我们会不断给金龙公司施加压力。”

    即便是林成海不说,顶益集团也不能放弃市场呀,他们的目的不是安安心心当老二,而是代替金龙公司当老大。

    林成海接着说道:“我希望魏总能加大一些投资力度,现在你们的产能应该是一年四千万袋吧,金龙公司早就超过一亿了,这差距越来越大可不行,今年你们起码得达到一亿五千万袋的产能吧,要不然金龙公司可不会在乎你们。”

    魏应州哈哈一笑道:“林总,这一点您就不要担心了,我们顶益集团的目标是内地最大的食品公司,金龙公司现在虽然很强大,可谁能保证明年怎么样呢?

    林总还是多考虑考虑自己,别到时候我们的工作做好了,你们反倒是没做好,那样就尴尬了,我们希望林总的统一集团能做到内地市场第二的位置,第一第二都是我们湾湾人,这也是一段商业佳话呀!”

    “哈哈,那我就先谢谢魏总吉言了,好,我此行目的达到,就不多待了,先行告退。”

    林成海说完站起身离开,魏应州兄弟也没挽留,把对方送出,看着林成海上车离去。

    看着远去的林成海,刚才还满脸笑意的魏氏兄弟此时已经冷眼相待。

第四百二十九章 各怀鬼胎

    说到底,顶益和统一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做生意讲的是利益,什么老乡情谊都是假的,虽然双方嘴上说合作愉快,但实际真心合作完全是屁话,好在这所谓的合作并没有让顶益集团有什么更多的付出,至于说给金龙公司施加压力,这话还用林成海告诉自己?

    “大哥,你说林成海口中的新产品是什么?会不会对我们魏师傅方便面构成威胁?”魏应行有些担心。

    魏应州摇了摇头道,“我哪知道?不过,哼,统一集团进入内地已经板上钉钉,咱们说得不算,可他们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金龙公司的实力深不可测,仅凭我们自己恐怕会很吃力,现在加上林成海,或许可以有些变数,所以这件事未必是坏事。”

    魏应行点点头,“也是,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统一集团,他们的财力比咱们要强,万一让他们做大,咱们也会有麻烦的。”

    魏应州则是冷笑道:“老三,你放心,他们再快也要年底才能进来,我们在内地已经有了健全的市场渠道,他们想要超过我们,呵呵,别看在湾湾内统一集团是老大,但到了内地,想要超过我们,无疑是痴人说梦,永远都不可能。”

    魏应行也笑着回应,“对,湾湾省才多大,连内地一个省都比不了,在那里称王称霸算什么本事,只有称霸内地市场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先于对方进入内地市场,如果不是金龙公司,咱们早就成第一了,现在统一集团要进来,正好,让他们双方斗个两败俱伤,咱们坐收渔翁之利。”

    “也不能大意。”魏应州又接着说道,“统一集团毕竟是一家老牌企业,林成海说有新产品,咱们也要注意一些,老三,你多关注一下他们的动向,最好能提前打听到林成海说得是什么产品,如果能提前打听到消息,咱们或许也跟着掺合一下。”

    “行,大哥你就放心吧,不过即便他们能弄出什么新产品出来,也未必能有多好的效果,内地的老百姓没多少钱,价格稍微高一点就买不起,倒是金龙公司,竟然能弄出一个康师傅出来,也不知道踩了什么狗屎运。”

    说到金龙公司,魏应州气就不打一出来,自己的顶益集团已经投产快一年了,投入一千多万元,结果回头一看,好像跟金龙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

    去年在临州市建了个分厂,又推出大碗面,整个内地都知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个牌子,前些日子又听说金龙公司要在首都建厂,如果再让他们把首都厂子搞起来,顶益集团怕是再翻身就更难了。

    想到这里,魏应州一跺脚,“不行,老三,今年咱们公司还要追加投入,听说金龙公司在首都要建厂了,如果是真的,那相当于打到咱们跟前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今年争取在盛海建个分厂,他们临州有厂,我们盛海也有厂,起码也得弄个平手才行。

    另外广告宣传方面也得加大投入,还有新产品的研发,总吃牛肉面不行,咱们还要有猪肉面,鸡肉面,海鲜面,万一新口味的面能比过牛肉面呢,那我们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总之,我们一定要把金龙公司打败!”

    魏应州面色狰狞,吓得魏应行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哥,您放心,您放心,咱们今年一定不会让金龙公司好过,一定要干翻他们。”

    不管是顶益集团还是统一集团,他们不知道,双方“密谋”的事情完全被林云猜到,林成海口中的秘密武器就是干脆面,而小浣熊干脆面更是已经成为了金龙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的新产品,哪里有什么秘密可言。

    ………………………

    林云的寒假要放到三月份,他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完全没有一分钟的浪费。

    “爸,这个酸辣牛肉面的味道很不错,就是这个了!”

    “爸,这个鸡汁面的味道可以,就这个了!”

    林学东不亏是个有着几十年面点技艺的老师傅,按照林云的完全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几种口味的方便面调制出来,然后进行工业化制式处理。

    当然,这后面还有几位老人儿的功劳,这些人原来都是国有企业食堂的老师傅,他们做了一辈子的菜,现在却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不是他们没能力,恰恰相反,这些人做做菜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其中有几人甚至曾经还给领导做过菜,在古代都能凭上御厨,你说厉害不厉害。

    不过在九十年代,国有企业大量倒闭,连工人们都失去工作,更不用说这些食堂大师傅了,思想活份些就自己去开饭店,思想保守一些只能给那些私人饭店打工。

    林学东认识不少这样的人,老早就惦记上他们,一旦打听到有失业的师傅,立马就找上门去,请人家出山,到金龙公司当顾问,一个月的工资四百块起,没事时就在厨房当厨师,所以,金龙公司的员工都很有口福,能吃到“御厨”做的饭菜。

    现在公司要弄新产品,他们这帮人立刻派上了用场,那张嘴非常的刁钻,只试验了几次就能把林云需要的味道调出来。

    当然,金龙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的产品是干脆面,林云还记得这种面的味道,不过他可弄不出来,还得靠这帮大师傅。

    好吧,在前世,干脆面曾经在内地学生中间引发了一场零食革命,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十几年后的辣条,在林云眼中,制作干脆面应该是有相当难度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一位五十多岁,身材偏胖的大师傅叼着一根烟再听完林云对干脆面的介绍后有些轻蔑的说道:“不就是能直接吃的方便面?有多难?多过两遍油,再把面条做的细一点不就完了,这玩意儿有人吃?”

    “老郝师傅,有人吃,有人吃。”林云在旁陪笑道,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还得哄着对方,在金龙公司,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姐外,他也算是独一份了。

第四百三十章 高手在民间

    这位师傅叫郝爱良,做的一手好菜,什么川菜、鲁菜、徽菜样样精通,这是家传的本事,据说他的爷爷在前清是正儿八经的御厨,曾经做过满汉全席,到了郝爱良父亲那一辈也是皇家厨师,是在沈城给末代皇帝做饭,虽然这个皇帝有些名不副实吧,但也说明郝家那是真正的厨师家族。

    郝爱良原来是辽北阀门厂食堂的大师傅,一手做菜的本事名震全省机械部门,有时省里的领导邀请贵客时也会找他,不过郝师傅很有个性,不管给谁做饭,总要自己留点饭菜拿回家吃,因为家里孩子多,生了四个小子,一般家庭可养不起。

    有的领导很宽容,大师傅做饭本来就很辛苦,拿就拿呗,反正浪费也得扔,可有的人对他这个习惯不高兴,觉得是不尊重领导的表现。

    郝爱良的朋友曾偷偷提醒过他,要尽量改正这个习惯,结果他不听,反正你找我做饭我就拿点回家,要不然就别找我,说到底,他就是头犟驴。

    犟驴哪里有好下场?八十年代末,阀门厂不景气,很多职工只能开基本工资,每个月也就几十块钱,对别人来说,这些钱勉强还能吃饭,可郝爱良不成,家里四个儿子,都要成家,即便现在不流行彩礼,但一般的家当也得准备吧。

    没办法,郝爱良只能跑去给个体饭店打工,结果还是那犟脾气,做完菜总是要拿家里一点,私营饭店哪里会惯你这脾气,转身就给他开了。

    恰好林学东认识这个郝爱良,听说后马上把他找到金龙公司当厨师,一个月四百五十块钱,再加个你孩子老婆的晚饭,这待遇郝爱良从来就没见过。

    郝爱良看着大大咧咧,脾气又倔,可真有本事,特别是对味道的把控,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他做面点也是一把好手,一双大胖手看着笨拙,但在面团上只要揉上几下,面对就会被捏出任何形状,比如牙签粗细的面条。

    林云最尊重有本事的人,他知道,以郝爱良的手艺,如果去南方,当个大饭店的厨师长绰绰有余,每个月拿一千多块钱都不成问题。

    但他的脾气太倔,还有那奇怪的习惯,一般人还真受不了,不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这习惯完全是家里孩子太多,为了还孩子多吃一点才被迫养成的。

    别人受不了,林云没问题,他特意给郝爱良开了个特例,允许他可以给家人带饭,一家人又能吃多少东西?

    再说了,他对金龙公司的作用可不是带那些饭菜能相比的,比如现在,郝爱良成了新口味方便面研发的首席开发官,只要林云提出要求,他总能用最短时间给你做出来,就拿干脆面来说,林云觉得是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但在郝爱良眼里只是“废品”。

    郝爱良看林云不相信,二话不说,抄起大勺,架火,炸面。

    十几分钟后,一大团面就出锅了,放了几分钟,冷却的面团竟然自带弯曲,弯曲度比机制面还要标准。

    “小林子,你尝尝吧!”

    郝爱良指着碗里的面,林云也不客气,用手挑起几根放进嘴里。

    “嗯,不错呀,不错不错!”林云连连点头,这面就是熟的,可以吃,只是因为还没干,不怎么脆。

    又放了几分钟,林云再尝,果然已经有了一些干脆面的意思。

    “郝师傅,这面不是很脆。”林云提出意见。

    “废话,干脆面需要用烘干机烘干才能脆,靠晾干怎么行。”郝爱良也够直接。

    “哦,哈哈,对,得烘干才行,郝师傅真是好本领,干脆面就按照郝师傅您的方式来做,不过还得更劲道一些,越劲道越好,另外调味料也得适合干吃,总之,郝师傅你要是把这个干脆面弄出来,我奖励给你五千块钱,其他师傅也能得到奖励。”

    郝爱良一听钱,特别是五千块钱,差点蹦起来,“小林子,你说这话是真的?”

    “郝师傅,林总说话还有假吗?”宋春涛在旁回答。

    “那行,这活儿我接了,保准让小林……让林总满意!”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方便面又不是什么高科技,靠着一帮大师傅就能搞出来,关键是在于创意,林云相信,即便是前世的顶益集团,他们做出来的方便面也不是靠着所谓的工业化,口味这东西完全的本土化,让老百姓吃的习惯,喜欢吃,然后再进行流水线式的工业化。

    有了一帮大师傅帮忙,口味设计的工作就快了,林云干脆成立了一个设计部门,专门负责口味的开发。

    当然,林云的工作可不仅仅是待在家里天天吃面,刚过大年十五,他带着几个人就跑到了丰和市。

    丰和与吉山省相近,拥有大片肥沃土地,盛产小麦,所以有小麦之乡的美誉,金龙公司所用的面粉就在这里购买,两年时间里,一共买了五千吨的特二粉,救活了好几家当地面粉厂。

    当林云坐着的汽车刚刚进入丰和市,就见前面路口处停着两辆面包车,六个人站在车前,其中一人眼尖,认识金龙公司的那辆中巴车,一声招呼,面包车里又下来五个人,先前的六个人拉起一个条幅,上面写着:欢迎金龙公司董事长林云先生莅临丰和考察。

    “艹!”

    林云心里吐槽:这欢迎仪式,完全是乡村级的,土掉渣了。

    林芳怡也是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幕实在搞笑。

    林芳怡指着车窗外道:“林云,最前面那个人是丰和市长丰县副县长周文举,右手边的是县农委主任白华,左手边的是青田面粉厂厂长胡松。”

    林云笑道:“哦,副县长都来了,我的面子不小呀!”

    林芳怡笑道:“副县长而已,咱们一年要买两千多吨面粉,占长丰县面粉产量的两成多,要没有咱们,不知道有多少家面粉厂得倒闭,咱们金龙公司就是他们的财神爷。”

    林云嘿嘿一笑:“咱们一家私人企业倒成了政府的财神爷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跨国公司对粮食的控制

    林芳怡说得一点没错,丰和市做为全省的农业大市,收入却排在最后,没办法,种植业收入最低,完全比不了服务业。

    其他城市还可以卖地搞地产和工业,但农业是国家基础,耕地有很大的限制,不允许轻易交易,于是丰和市就只能在农业种植这一个方向,好在粮食价格有国家兜底,农民种植出的粮食会被国家买走。

    种植户的日子很清苦,面粉厂这类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做出来的面粉一部分被国家买走,这部分是赚钱,可赚的不多,但剩下的面粉就要自己找出路。

    出路也不好找,特别是八十年代末,国外很多粮食企业进入国内,开始偷偷摸摸的搞起鬼来。

    这帮外国企业卖给国内企业所谓的优良品种,什么大豆、玉米、小麦、大米等种子应有尽有,还别说,这些种子抗病虫能力的确比国内的种子强,还高产,虽然价格稍贵,可回报率更高。

    所以很快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一些农户,大片种植外国企业的“良种”,不仅种植“良种”,化肥也是国外的品牌,其中最著名的枫叶国的红色钾肥,还上了电视广告,享誉全国。

    总得来说,当下种植业领域,国外品种占了很大份额,特别是南方农民,几乎都开始种植外国种子,只有北方国有农场一直守着自营种子不放。

    为什么北方国有农场放着高产种子不用,一定要用自家的老品牌?原因很简单,这是国家战略。

    老百姓的追求是多赚钱,吃饱饭、穿好衣,但国家的战略则是保护好自己的粮袋子,不能把粮食安全放到别人手中。

    外国的种子再好也是外国人的东西,而且国家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外国“良种”只能种一茬,结穗后的种子没了再种植的功能,完全就是一次性种子。

    也就是说,一旦国家种植了外国“良种”,那么每年都要购买国外的种子真到了那时候,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完全被外国掌控,这可不是国家想看到的。

    老百姓目的是多赚钱,国家的目的是保护自家的粮食,很多老百姓都觉得国家这样做不可理喻,人家外国的种子又高产,又抗虫害,自家的种子样样不如外国,为什么还要保护?

    为什么呢?这就是战略眼光的问题,普通人哪里有国家站的高?

    其实在九十年代,国家也很迷茫,一方面觉得外国种子的确好,一方面又觉得自家种子也不能丢,于是就做了两方面的打算,一来允许普通农户购买外国的种子,让老百姓增加一些收入,同时扶持国有农场种植自己的种子,收获的粮食国家给予补贴。

    当然,国家在改良种子方面也在积极工作,最知名就是袁老的杂交水稻,不过在九十年代这段时期杂交水稻才刚刚有些成绩,比不了二十年后亩产千斤时的成绩。

    为金龙公司供货的就是国有农场,面粉价格倒也不贵,特二粉每斤两毛三分二厘,加上运输费和其他费用,运到公司成本大概是两毛五分钱,跟那些使用国外品种的面粉价格差不多。

    倒不是说国产面粉的价格具有优势,而是因为国家有补贴,每斤补贴六分钱,可即便有这六分的补贴,农户们每年的收益也不多。

    当然,即便有国家补贴和统一收购这两种方式,国产的面粉的价格依旧比使用国外品种的价格高出些许,用量少还行,如金龙公司这般用量庞大的企业,每年光是原材料这方面就要多支出几十万元,换作别人早就不干了,也就是林云,宁愿多花这几十万帮助这些农户。

    林云宁肯多花钱也要支持自己人,因为他知道其中利害,那些外国企业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背地里早就步下阴谋,就是摧毁华国自己的粮食安全,彻底掌控这个国家的粮食供应,现在你占了便宜,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人家用粮食就能让你服服帖帖。

    特别是米国,他们都这种计谋早就实践过了,南美很多国家的粮食已经被米国控制在股掌之间,老老实实怎么都行,如果不老实,那就直接给你断粮,自己还没有好种子,那时老百姓因为饥饿就会闹事,政府直接下台,然后换一个听话的政府。

    听话就能有好果子吃?也不是,那些跨国企业会时不时的涨个价,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米国曾经有一位政客说过这么一句话: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此人说得一点没错,其实米国企业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妄想用粮食控制人类,疯狂收割全世界的财富,并且已经付之行动了。

    西方资本家和跨国公司们用他们的手段不断控制一个国家的粮食,这种手段很隐蔽,开始时还很有迷惑性,让对方觉得资本家们在做好事,不知不觉中就被控制。

    就像现在华国一样,人家用更高产更抗虫害的种子冲击市场,在市场竞争下,华国原有的种子根本就无力抵抗,毕竟人家的种子是投入大把资金研发出来的,在技术上属于降维打击。

    而国家隐约已经发现了问题,但还没摸清楚对方的套路,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

    林云还记得在前世,早期国外粮食种子可以肆无忌惮的涌进国内,国家在在九十年代中期发现问题,然后开始行动,通过行政手段把他们一点点的挤出去市场,比如增加种子进口关税了等等,同时很多国内种子企业也大规模投入研发,提高自家种子的品质,毕竟自己强才是真的强嘛。

    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一件事却打开了跨国公司进入华国的大门。

    因为国家要加入世贸组织,说是世贸组织,其实就是米国主导的西方市场,只要米国同意,其他国家就全部绿灯。

    某些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很轻松,比如南边的阿三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谈判成功,可到了华国这边难度就大多了,以至于差点让谈判专家们精神崩溃,甚至疯了,为什么?

第四百三十二章 跨国公司的手段

    华国从九一年开始谈判,此时还叫关贸总协定,据说国家在谈判前还跑到兄弟国家巴铁请教经验,对方告诉华国:谈判很简单,不出两年就能成功。

    好吧,华国觉得自己也会在两三年内加入世贸组织,结果就是谈了一年又一年,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头一年,也就是二零零一才正式加入,此时关贸总协定已经更名为世贸组织了。

    华国的谈判为什么会这么慢?很简单,就是因为米国提出了太多不合理的条件,有的甚至苛刻到了近乎侮辱的程度。

    华国可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国家,也不可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做出侵害国家的退让,结果就是双方不断拉锯,一条一条,甚至一字一字的反复争吵。

    足足谈了近十年时间,在谈判的最后,就剩下了关于农业的几项条款,比如要求放开国外跨国粮食公司进入华国的限制,允许种子自由贩卖,还有不允许华国对国内粮食产业进行大规模补贴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想控制国内的粮食。

    华国当然要据理力争,可对方也是寸步不让,最后的结果是各退一步,允许西方跨国公司在某几项粮食方面进入市场,华国这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加入世贸组织对华国来说是变强的开始,从此以后,外贸出口成为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了数亿人的就业,也给老百姓富裕起来,同时国外大量的企业在华国建厂,也带来了科技,让华国在很多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当然,有得必有失,华国再接受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受了和西方国家一样经历过的阵痛,环境问题、土地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西方国家也曾有过,现在好了,人家自己产业升级,然后把落后产业淘汰到了发展中国家。

    好吧,有好有坏也是必然,更坏的就是粮食方面遭受到了巨大打击,虽然国家据理力争还是让一些粮食保存下来,但是,如大豆这种经济作物市场还是被西方的跨国公司彻底占据,从此以后国产大豆品种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西方大豆品种占据,直至价格也被对方控制。

    在前世,林云做为一名期货专家,对一件事记忆深刻,在二零零九年,国际大豆期货价格飞速增长,年初到年中的半年时间内就暴涨三倍,原材料涨价导致国内豆油价格也一同猛涨,以至于老百姓都快买不起豆油。

    大豆期货价格飞涨的原因是年初世界第一大豆种植国米国宣布储备大豆减少,这不新鲜,毕竟人家也得先可给自己国家老百姓供应不是?好了,接下来米国就开始了史诗级的操作。

    华国众多大豆油生产商害怕大豆价格继续涨价,组成一个联盟,用稍高于当前价格购买了四个月的期货价格,在他们看来,四个月后大豆价格一定还会提高至少三成。

    这下倒好,就在国内众多大豆油生产商签了几十亿元的期货价格后,国际大豆价格开始暴跌,原因是米国说自家储备大豆过剩,可以不断向国际市场放出。

    我艹,两个月前说不够,现在说足够,很明显这是一场阴谋。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国内的众多大豆企业联合起来,一同对期货交易进行了违约,不是说违约就可以赖账,而是要缴纳违约金,加起来近三十多亿元,在巨额违约金下,全国五成以上的大豆企业濒临破产,只有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才勉强挺了过来。

    此时国外的粮食企业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了,打着收购的旗号,开始收获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没办法,对企业来说这是唯一的道路,没得选,于是跨国公司顺利进入到国内大豆市场。

    其实在在二十多年后,很多知名的大豆油品牌都已经不属于华国,比如金隆鱼大豆油,母公司就属于米国的企业。

    通过资本市场对原材料进行控制,然后通过价格战争对其他国家企业进行打压,这是西方跨国公司的惯有手段。

    即便这些国家的企业知道对方的伎俩也没用,因为国际资本市场是由西方国家掌控,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正是通过这个市场来实现了对各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

    当然,在九十年代这个时期,资本市场对华国来说还很遥远,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属于蛮荒状态,国家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西方国家的那些阴险手段,而在西方国家眼里,华国的市场让他们垂涎欲滴,背地里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疯狂收割了。

    好吧,说这些话还是太远,林云这次来丰和市的目的就是考察一下农田,有没有可能成立一个种植基地。

    金龙公司的车停在了路口,林云和林芳怡下了车。

    “周县长您好!”

    林云主动伸出手。

    “你就是林总吧,早就听说你是个天才,仰慕已久,今天才见到林总的庐山真面目呀!”

    周文举也伸出手。

    “周县长客气了,我们金龙公司都是靠大家才成长起来的,没有像您这样的领导来支持,金龙公司哪里能成长这么快?”

    林云当然不能装大,场面上的话一定要讲出来。

    “哈哈!”周文举笑道:“林总说笑了,我们哪里有什么功劳?相反的,是金龙公司救活了我们县的企业,来,我给林总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县农委主任白华,这位是是青田面粉厂厂长胡松!”

    “任主任好,胡厂长好!”林云和二人打招呼。

    “林总好!”

    “林总好!”

    二人急忙回礼,财神爷驾到,他们岂敢轻视?

    “来,三位领导上我的车,咱们一边走一边聊。”

    林云把三人让到自己的面包车上,这车是宋健送给林云的,价值近百万,能容得下十五六人,几个人坐在里面宽敞的很。

    几个人聊起了天,周文举把自家县的情况说明了一下,BR县里有五十多万亩土地,大半都种植小麦,一年可产出面粉十万多吨,另外农民户有五万多人,是丰和市最大的农业县。

    周文举讲的很详细,林云不时的做着记录。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容乐观

    待周文举说完,林云赞叹道:“一年能有这么多面粉?这土地够肥沃!”

    “那是!”任白华自豪道:“咱们县的土地都是黑土地,都不用施肥亩产就能达到三百多斤,是咱辽北省最好的土地了,就是外国专家看了也挑大指,说这土地比米国的土地还要肥沃。”

    “哦,外国专家也来了?什么是时候来的?”林云立刻询问。

    “年年都来,还免费给咱们种子呢,不过市里面领导不让用,很多农户倒是用他们都种子,人家还负责提供肥料呢。”任白华回答。

    “那效果怎么样?”林云接着问道。

    “效果非常好,每亩能多产六十多斤呢,不过就有一样不好,结穗后没种子,明年还得买,好在人家也白送,不错。”

    显然,任白华对那些国外企业很有好感,也是,人家又送种子又送化肥,换做谁都得感谢对方。

    林云点了点头道:“不错,不过咱们自己的种子也不能丢。”

    周文举却摇了摇头道:“咱们自己的种子不争气呀,我们跟国外的那些专家聊天时得知,他们在育种方面比咱们领先几十年,投入了大把资金才研制出现在的良种,咱们的种子一直都是自然生长,怎么和他们比?根本就比不了。”

    胡松在旁也跟着说道:“周县长说得是,国外专家说了,他们的种子通过什么………什么基因技术生长了数代,每一代产量都提高一些,抗虫害能力也大大提高,现在这一代几乎能抵抗咱们常见的任何虫害,扔到土里就能活,咱们的种子跟人家一比就成了残次品,没法比,根本没法比。”

    三个人齐声赞扬外国的种子,林云没吭声,林芳怡说道:“周县长,外国种子虽好,可终究是外国人的东西,咱们可不能涨人家威风,灭自己的士气,再说了,人家能培育出良种,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键还是看咱们自己才行。”

    周文举叹了口气道:“这道理咱们都懂,就像当年,人家有原子弹,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大家凑在一起就把原子弹搞了出来,这种子再难,也比原子弹简单吧,可话虽如此,实际却很难,一来咱们没钱,二来老百姓也想多赚一点不是。

    这方面还得靠国家拿主意,我们跟着干就是,上面要是没主意,我们也没辙。”

    任白华又接着说道:“其实在我看来,种子早晚也得用外国的,咱们都生猪养殖不就已经跟世界接轨了吗?”

    “生猪养殖?”林云有些不解。

    周文举解释道:“现在咱们农民已经开始养殖米国的大白猪,这种猪出栏快,出肉也多,一头猪五个月就能达到二百多斤,原来咱们养殖的是自家的黑猪,出栏慢不说,出肉也少,同样一头猪差了四五十斤呢,能差一百多块钱,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咱们跟米国的确比不了呀!”

    “哦,种猪也是这样呀!”

    这是林云第一次了解到猪肉,原来生猪也是人家米国的种猪,是了,在二十年后,华国几乎已经看不到自家的黑猪,全都是那种大白猪,看来这猪肉也被米国给征服了。

    林云没跟对方辩论,即便种子问题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可跟老百姓怎么说?在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前谈大道理毫无意义,正如周文举所讲,这种大问题应该是由国家统一解决,而不是靠普通人。

    众人乘车先是来到县政府,在会议室开了一个欢迎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一直到中午,周文举请大家吃饭。

    丰和市做为农业大市,多半都是农村,农民除了种田外还有不少养殖户,周文举特意让一个农户杀了一头猪,饭桌子上摆了猪肉炖粉条,猪血肠、猪下水等,整个就是全猪宴。

    吃完饭,林云被人家灌了点酒,原本的行程是下午去看农场,结果去不了,林云在招待所睡了一下午,醒来时已经到了下午四点,结果又被人家拉去喝酒,这次不是全猪宴,变成了鸡肉炖红蘑、开河鱼炖豆腐,烧驴板肠等野味。

    酒自然也少不了,好家伙,林云喝了快一斤白酒,好在这酒完全是自酿小烧,不上头,就是晕,待林云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了,自己怎么回来的一无所有,这是喝断片了。

    好吧,林云这次来是考察建立种植基地的事情,结果到这边就让人家给喝倒了,足以看出北方人的热情。

    不过丰和市自己酿的酒是真的够劲,六十二度烧酒,点把火都能着,林云能喝半斤多,要是换成吴帆,闻一口就得倒。

    说道吴帆,这两天没事就给林云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首都,到时候她安排吃饭,好朋友们聚一聚。

    林云也想回去,不过还得把这边的活都安排好,当然,他回去不是和吴帆吃饭,眼看着开春了,工程队都准备好了,天一回暖就要开工,到时候事情就多了。

    丰和市有大片的农田,站在田边看去,一望无际。

    与辽北省其他地方不同,这里丰和市位于松江平原边缘地带,方圆百里都没有太高的山脉,农田连成一片,再向西就进入了丘陵地带,燕山横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山脉,田地也不再平整,所以丰和市是整个辽北省唯一适合种大范围种植庄稼的地方。

    当然,跟南方相比,辽北省其他地方的田地也很适合种植庄稼,在南方,很多地方水道交错,山峰林立,这样的地形将平整的土地分割成无数块,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只能是由零散的农户自行开发。

    全国能跟北方肥沃土地相提并论的省份只有中南省,自古帝王要想争天下就需逐鹿中原,为什么是中原?因为那里适合种地,又有水源,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国家来说,能种出庄稼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地方。

    “这样土地,才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呀!”林云看着望不到边的田地感叹道。

第四百三十四章 感觉像是吹牛

    周文举陪着林云和林芳怡,看着土地也是感慨颇多:“林总,我们虽然羡慕国外的种子,可话说回来,谁不希望咱们自己也有好种子?

    但良种是需要培育的,培育是需要花钱的,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搞研发,农民们也得吃饭,说起来,还是你们金龙公司帮了我们一把,一年将近两万吨面粉,养活了几千人。

    可是,万一哪一天你们不买我们的面粉怎么办?到那时,这些农民如何生活?进城?都是一帮三四十岁的老农民,进城又能干什么?真要是到那时候,如此肥沃的土地都种上国外的种子,我们都对不起祖宗们,林云,你说是不是?”

    林云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对方这是对自己提要求呢,也不是提要求,只是希望金龙公司能尽量帮忙吧。

    “周县长,各位放心,只要金龙公司还活着,起码北方地区的面粉供应只由咱们丰和供应,当然,我们就怕你们供应不上。”

    任白华笑道:“林总,您开玩笑,我们丰和市的面粉最多时能达到八十万吨,即便有一部分属于老百姓的自留地,但统购统销那部分也有五十多万吨,供应你们绰绰有余了。”

    “绰绰有余?”林云微微摇头道:“现在我们一年产量是一亿三千多万袋,面粉大概是两万五千吨,三年后,我们计划把产量提高到三十亿袋,是现在的二十倍还多,你们说面粉需求是多少?五十万吨都不够的。”

    “什么?这么多?”

    周文举听到这个数字都有点懵逼,五十万吨面粉都不够用?太可怕了。

    “不止这些!”林云再次摇头,“十年后我们会把产量提高到五十亿袋左右,各位再算算是多少?恐怕咱们丰和市的面粉都不够用。”

    “啊………!”

    所有人都呆若木鸡。

    这嗑不能唠了,越唠越吓人的感觉。

    年产量五十亿袋,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无法想象的数字,要是在二十年后,如果有一家企业说自家产品年销售五十亿个,估计全国的人都觉得这家企业是在吹牛,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个时代很有趣,牛吹的越大,就越有人相信,就如牟其中,他信誓旦旦说要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在林云听来就是个疯子,可这个时代还真有一帮人相信这种胡话。

    没办法,这是时代的局限,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还很单纯,对很多骗术无法分辨,那些能够想出骗术的人在面对普通人时,甚至可以造成降维打击,这也是为什么此时代下骗子很多的原因,因为有人相信嘛。

    当然,骗子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只是二十年后的骗子骗术更高级,更具有迷惑性,不像现在,很多完全不符合逻辑的骗术也能大行其道,完全是对人类智商的嘲讽。

    其实林云说年产量超过五十亿,这种话已经类似骗术了,整个华国现在才十一亿人口,五十亿就是全国老百姓每人都要吃五袋方便面,可能吗?

    你还别说,不是可能,就是事实,华国方便面最鼎盛时期是年消耗二百亿袋方便面,没错,是二百亿袋,全国人民平均消费近二十袋,这就是世界上最大市场的能力,对某些产品来说,华国一家市场就可以称之为全球市场了,方便面就是如此。

    林云这一通“吹牛”,已经周文举几个人视他为本县农业最大的“救世主”,他们也没什么其他想法,只觉得抓住这位财神爷就能保证县里几万农户的饭碗,不让他们挨饿,好一好还能让他们过年时多买几斤肉,多买几套衣服,那样就完美了。

    林云除了对田地感兴趣,还对农户的生活状态有兴趣,周文举就带着几个人来到了不远外的农户家。

    这是一个自然村,什么是自然村呢?其实就是天然形成的村落,可能是当初有人发现附近土地肥沃,于是在此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少则十几户人家,多则上百户人家组成的村落,他们不是行政村,没有所谓的村长,大家平时互相帮助,身份上没有谁高谁低的差别。

    周文举带着几个人来的这个自然村不大,也就三十多户人家,站在不远外的一个大土堆上就能把整个村庄收入眼底,丰和市前几天刚下过雪,四周一片白茫茫,抬眼望去,白茫茫之中存在一片小村庄,让人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看起来很田园风的小村庄,可当走进其中就会发现村民们的生活很苦,几个人走进一个院子,这是一间土房,看起来有年头了,土墙上不少地方都有裂痕,明显的危房,一头瘦骨嶙峋的黄狗看到生人出现就叫了两声,然后就钻进干草堆趴着去了。

    随着狗叫声,土房子的房门从里面打开,木门摩擦土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谁呀?”

    一个看上去将近六十岁的老人走了出来。

    “老王,是我!”

    任白华跟对方打了声招呼。

    “这不是任主任吗?您怎么跑到我这里了?来,快进屋!”

    对方认识任白华。

    “老王,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周县长,你不是总想见见县里的大官吗?今天见到了。”

    “县长?我的妈呀,那不就是知县大老爷吗?怎么跑到我这里了?快,快,快进屋,外面冷。”

    周文举摆摆手笑道:“老大哥,我可不是什么大老爷,我跟你们一样,都是农民。”

    听到周文举叫对方大哥,任白华赶忙说道:“县长,他叫王德山,今年才四十一岁,没你大,你叫他老王就行了。”

    “四十一岁?”

    林云和林芳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满脸皱纹,两鬓斑白,腰还有些驼,说他六十一岁都信。

    “唉,明白了!”

    林云知道,这是累的,一年到头在田里干活,风吹雨打,当然不会像城里人一样。

    周文举也没意,在农村未老先衰的人太多了,别说农民,就是负责农村工作的那些官员不也是一样,三十多岁满头白发根本就不稀奇。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农村发展之路

    几个人走进屋,好家伙,家徒四壁有点夸张,家徒三壁完全正确。

    屋里有一个大炕,上面坐着个半大“老太太”,看上去也有五十七八岁的样子,不用问,这是王德山的老婆。

    还有两个五六岁的孩子,一男一女虎头虎脑,看着呼啦啦进来的人有些害怕,向老太太怀里钻去。

    任白华看了看两个孩子,转过头问道:“老王,你孙子孙女都来看你了,两个儿子呢?他们干什么去了?”

    王德山回答:“他们去宋庄了,听说首都大学来了两位专家,研究……也不知道研究啥,昨天来的,老葛头大早晨就把我那两儿子叫过去了,说是采访,还叫我去,我没去,去了也不懂。”

    “采访?”

    周文举想了下,然后点点头,“对,这两天首都是来了几个人,说是研究农村经济,哦,到宋庄了,没到你们这?”

    王德山坐在火炕上傻呵呵笑了笑:“我们这地方穷,到这里都没东西给他们吃,宋庄好很多,到时候村长安排下就行了,我两儿子去宋庄就能吃顿中午饭了。”

    “老王,那你咋不去呢?”任白华开玩笑道。

    “我不是前天把脚崴了嘛,再说了,在家陪孙子更好。”

    “首都的专家来调研农村经济?”

    林云很好奇,马上问道:“周县长,宋庄在什么地方?”

    “宋庄呀,离这里三里地,怎么?林总想去看看?”

    “对,其实现在国家都农村很重视,我的大学导师就有不少关于农村的课题,说不定王师傅口中的那几位专家和我是校友呢。”

    “好,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林云对农村越有兴趣,周文举就越高兴。

    “先不急!”

    林云示意跟随自己来的工作人员,对方拎着一个小麻袋走了过来,林云接过麻袋递给王德山:“师傅,这是周县长为大家准备的年货,现在是正月,还没过完年,我们的年货也不算晚。”

    “这……!”

    王德山有些不好意思,任白华在旁说道:“老王,这位是金龙公司的董事长,咱们去年收获白面就是他们买去的,没有人家,你这个年都过不好。”

    “好好,原来是大财主,那就谢谢你了。”

    王德山接过麻袋,立刻打开看了看,顿时笑容满面。

    麻袋里放着十几斤猪肉,对王德山这样的困难户来说,一年下来都未必能吃上几顿肉。

    “老太婆,今天晚上咱们能吃饺子了。”王德山高兴极了。

    “来,这是我给两位小朋友买的糖!”

    林云又拿出一包大白兔奶糖递给坐在火炕上的孩子,两个小朋友战战兢兢没敢接,他们的奶奶接过来,然后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几个人从屋子里走出,林云百感交集:“周县长,咱们农民真是不容易,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只能勉强吃口饭,你看这王师傅家,什么都没有,两个孩子也是可怜呀。”

    “唉,可不是嘛,但也没法子,他们还好,毕竟有三个壮劳力,起码能干活,有的人家只有一个壮劳力,男人女人只能一起下地干活,那个王德山今年才四十一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岁的老人,这都是累的,咱们国家的农民呀,不容易。”

    林云点了点头,农民们的确不容易,以前不容易,现在同样不容易,在他们眼前,似乎只有一条进城打工的道路。

    北方农民还好,起码有大片肥沃土地可以种,南方大多数地方的农民连田都没得种,比如江浙地区,那边水网密集,把农田分割的支离破粹,每家每户只有一两亩地,即便丰收年景也吃不饱饭,只能另寻出路。

    以前农民日子不好过也只能挺着,现在有进城打工这条路,于是年轻人纷纷出走离开农村,-大学生毕业留在城市里,学历不高的直接跑到城里做工,所以就形成了大规模人口流动,农村人越来越少,城市居民越来越多。

    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就代表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所以这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华国有七八亿的农民,城市化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即便二十多年后,城市化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全国也有六亿农民,他们始终是国家最关注的一群人,如何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也是国家最重要的问题。

    林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只靠国家来解决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产业化的支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就是一条道路,其中关键就是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例子,比如华溪村、南杰村等村庄,都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案例,只是后来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出现了问题,但方向没错,就是利用农村的资源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然后打造自己的品牌,汇元就是最突出的一家企业。

    在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下世纪头十年,汇元品牌成了华国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迎宾送客,汇元果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选饮料,汇元公司就是依托农村,承包大片田地种植水果,农民按照要求种植水果,汇元公司定期收购水果,双方配合,最终走向了一条统购统销的道路,可谓双赢。

    林云也要走这条道路,农民们也要走这条路,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真正依托于农村自身,也是绿水青山之路。

    当然,这条路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是很难,主要就是品牌的建立,只有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把上游原材料产业带动起来,没有品牌,做出的产品价格就不高,赚不到钱的产品不是好产品。

    在前世,汇元公司这个品牌在鼎盛时期已经很不错,通过广告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因为一件事,让汇元公司陷入了巨大舆论之中,他们想把汇元这个品牌卖给乐可公司,结果反对之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说他们要把民族品牌卖给给国外,是叛徒。

    这起并购就在巨大的舆论反对声中不了了之,从那以后汇元就走向了没落。

    其实多年后复盘来看,汇元并不是要把品牌卖给国外,实在是他们力不从心,汇元把钱都投入到了上游原材料的建设中,买下大片肥沃土地准备种植优质水果,负责人觉得只有掌握了优质原材料,才能让产品更好,原材料和产品相比,前者更重要,普通人哪里懂这些。

    说到底,其实就是资金的问题,如果汇元有钱,他们也不会卖掉这个品牌。

    当然,在九三年,汇元公司也才刚刚成立,距离辉煌还远呢,林云的想法也要慢慢来实践。

第四百三十六章 农村问题专家闻铁军

    林云几个人坐车来到了宋庄,这座村子比之前那个村子大多了,足足有七百多户人家,绝对的大村。

    当然,在北方超过千户的村庄很多,宋庄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车子开进宋庄,立刻引来众多村民的侧目,毕竟这年头小轿车很少,村子里更是很少见,整个村子只有两台拖拉机,还是六十年代的老车,现在还开起来已经是奇迹了。

    刚一进村,任白华抓住一个人询问道:“你们村长宋广田呢?”

    村民愣头愣脑道,“老宋呀,他………我也不知道呀,你找他干什么?”

    “算了算了。”

    任白华带着大家来到村部,村部就是两间土房子,门上贴着对联和福字,空地上还有鞭炮的纸屑,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火药气息,新年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

    门口停着一辆绿色的213吉普车,是丰和市的牌子,周文举有些惊讶,“这是市里的车子,看来调研的是大人物呀!”

    村部门前站着不少人,一个个趴着或是窗户,或是挤在门前向里面看去,不时有人从屋里出来,手里都拎着点东西,什么半袋大粒盐了,半瓶烧酒了这类物品。

    任白华找了个人询问:“宋广田在里面呢?”

    对方点头,“嗯,在,正跟市里的领导和首都来的专家聊天呢。”

    “市里面的领导?谁呀?”

    周文举急忙带着众人挤过众人走进了屋,刚进门,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就看到了周文举。

    “哎呀,周县长您怎么来了……哦,一定也是王科长找来的。”

    这个人就是宋庄的村长宋广田。

    “老宋,市里面的领导……。”

    旁边的任白华话刚说口就停下来,“老王呀,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市农委农业经济发展科长王秉德,与任白华都是一个系统的同事,早就是熟人了。

    “王科长呀。”

    周文举也认识对方,都是熟人。

    王秉德看到众人也很惊讶,“周县长你们怎么来了?”

    周文举笑道,“我们也是偶然得到的消息,听说有几位首都来的专家在这边,所以特意来看看,想不到是王科长跟着一起来的,你到我们县怎么不告诉我呀?”

    “周县长,这不怨我们,首都专家昨天才到,明天就要走,他们着急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就没打扰你们,直接找了几个地方,宋庄是第二个地方,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五松镇的西营子村。”

    “那个专家是……。”

    林云早就看到那两位首都来的专家,一位四十岁左右,长的温文尔雅,另外一位年纪不大,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朝气蓬勃,林云认识那位年纪大些的专家,他叫闻铁军,是华国最知名的农业专家。

    闻铁军,华国最知名的农业专家,大学毕业进入到国家经济部门工作,研究的领域就是农业,改革开放后开始研究农村经济的变化,每年大半时间都和农民在一起,可以说,在华国,闻铁军就是最权威的农业专家,国家很多相关农村政策的提出都会以闻铁军的研究为依据。

    在前世,林云看过闻铁军的书,当然,那已经是三十年后是事情。

    那时的闻铁军退休在家,开始潜心写书,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世界产业迁移规律。

    他的研究成果很深刻,毕竟多年在农村驻扎,对国家的农村形态太了解了,以小见大,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非常贴合华国的实际,绝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套话。

    闻铁军对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林云还记得,十年后,国家评选出十大感恩华国人物,闻铁军位列其中。

    某种意义上说,二十年后,国家推行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政策,就是闻铁军的研究为理论基础。

    前世,林云在网络上看过闻铁军,那时已经满头白发,谈吐温文尔雅,但逻辑清晰,言语犀利,而且性子耿直,从不说富丽堂皇的话,总是敢直面问题,在林云心中,堪称国士。

    不过现在的闻铁军刚过四十岁,当然,四十岁也是中年,不再年轻,再加上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调研,皱纹密布,头发渐白,要不是林云认得他,还以为也是一位农民老乡呢。

    王秉德拉着周文举来到闻铁军面前,“来来,周县长,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是人民大学的闻铁军教授………闻教授,这位是长丰县副县长周文举,主管农业,闻教授想了解什么情况就可以询问周县长。”

    “闻教授您好,我是周文举。”周文举伸出手来主动打招呼。

    闻铁军立刻伸出手握在一起,“周县长好,这次我们不请自来也是因为太忙,希望周县长不要怪罪。”

    “见什么怪,您是国家的专家,到下面调研是为了我们农民,我们高兴还来不及,这样,一会完事了我请客,专家来我们县总不能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吧?”

    闻铁军急忙摆手:“周县长,各位领导,你们工作忙,就不打扰了,我们下午也有事。”

    “有事也得吃饭不是?咱们就是一顿便饭而已,吃完了继续工作,不耽误。”

    周文举很坚决,没办法,闻铁军只能应允。

    周文举和几个人去到旁边的屋子休息,林云则是找了个凳子坐下,看着闻铁军两个人工作。

    所谓工作,就是随机找农户询问近几年的一些情况,比如家庭收入有多少,有多少农田,有多少劳动力等等,凡是来的农民还给一些副食品,虽然不多吧,可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也很可观。

    农民们高高兴兴的和闻铁军聊着自家情况,和聊家常一样,闻铁军也没有任何学者的架子,不时用当地的方言说上几句,还时不时的说几个在农村流传的小笑话,逗的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可以从中分析出诸多情况,林云听了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年劳动力都在缓慢下降,其中原因就是年轻人开始去城市打工,逐渐形成了打工潮。

    其实北方还好一些,毕竟土地肥沃,再加上北方人守家,出门打工还不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是南方,此时已经明显可以感觉到这股外出务工的大趋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