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五十二章 一群空虚的人

    关月为了与林云聊天和孙怡争吵起来,一旁的林云直接懵逼了,这是干什么?两个人串通好了一起夸我吗?我在这帮人心目中有这么重的地位?我怎么不知道?

    林云有名气吗?他不喜欢出风头,金龙公司方面总是躲在幕后,一切事情让宋春涛、林芳怡、杜满囤以及徐慧出面,自己能不露脸就不露脸,所以,很多荣誉都落在了宋春涛等人头上,比如这个代表那个委员等等。

    可是,林云虽然不主动露面,有几次被动露面还是让他出尽风头,比如去年世界企业家大会,他做了两次精彩的演讲,让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家认识了他。

    不仅仅是企业家,还有就是国内很多部门的负责人也认识了这个才上大一的新生,他们这些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林云的背景,最初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然后将一个小作坊,在短短一年内就变成了国内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这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然后再打探一下,结果更加惊人了,特别是据小道消息,国信集团受了林云一大笔好处,具体数目不好说,至少几亿元,甚至更多,以至于宋健和林云也是称兄道弟。

    除了这两件事外,还有就是当下流行乐坛最火的那几首歌竟然也是林云作词作曲,让孙怡成为了当今内地歌坛中最有权势的制作人,一跺脚整个流行乐坛也要抖上三抖。

    以上三件事普通人知之甚少,但是在某个圈子里却是家喻户晓,比如大院这个圈子,大家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一个人听到什么信息,瞬间就能传了个遍。

    有些消息大家就是听个乐呵,比如某某家的儿子找个外国女孩,还省了混血儿,又比如某某家的女儿跑到了国外,找了个洋人做老公。

    但有一种消息最让人感兴趣,那就是谁谁又赚钱了,赚了好几百万上千万呢。

    凡是这样的消息传出,大家总要评论一番,什么那个家伙靠的是他老子,要不就是这个家伙走了狗屎运,反正就是相互之间都不服。

    孙怡赚了钱,还成了娱乐圈内的大佬,这件事很快就在圈子里传开了,一打听,好家伙,是林云帮着他发家,甚至孙怡都没什么成绩,全部是林云的功劳,你说气不气。

    除了孙怡,还有就是宋健的国信集团,大家都知道这家公司的背景,谁也惹不起,可也受了林云的好处,据说高大数亿元,虽然具体不了解,但消息准确不会错。

    两件事就让林云这个名字成了财神爷的象征,很多人都想见见他,让“财神爷”指点一下自己的事业,只是外人找不到林云,找到了又如何?上去主动自我介绍?太唐突。

    关月也是想和林云聊聊人群的其中一位,以前没机会,现在人家主动撞了上来,要是再不把握,那自己就是傻子了,所以才缠着林云不放,孙怡也要想法设法阻止。

    看到孙怡和关月拉拉扯扯,林云解围道:“好了,孙大哥,关总请客,你总不能吃了喝了人家的,还不让人家坐坐聊聊呀。”

    “看看,连林总都不在乎,孙哥你就先一边待着吧!”

    关月一把推开孙怡,“林总,第一次见面,我先敬你一杯,我干了!”

    关月一扬脖就喝干一瓶啤酒。

    没办法,林云也跟着喝了一瓶。

    喝完酒,关月话入正题,“林总,你看我这个夜总会怎么样?”

    “不错,人也不少,在咱们首都想必也是数一数二的夜总会。”

    “那倒是,不是我吹,整个首都,就数我这家夜总会最大,不少知名乐队都到我这里驻场,每天至少五百人以上,不过呢,我总觉得不落地,林总你能不能给我提点建议,让我的生意越来越好。”

    林云摇头道:“关总,你是内行,我是外行,这方面你最明白,怎么反而来问我的意见?”

    “你可别客气,大家都说你是天才,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我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说对说错无所谓,你就说说。”

    这叫什么?听自己说说就行,盲目的迷信吗?

    此时林云觉得自己在孙怡这个圈子里的名望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听自己说话就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这帮人也太空虚了吧。

    这些人心灵空虚吗?还别说,是挺空虚的,他们的确有钱,属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而且这钱赚的非常容易。

    改革开放之初,可谓遍地是金子,摆地摊做个小买卖,捣腾服装赚差价,还是只要肯干,都有钱赚,有句话反应当下的时代现状:搞原子弹不如买茶叶蛋,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基本反应是事实,买茶叶蛋一个月能赚五六百元,还真比那些专心搞科研的科学家赚的多。

    当然,无论是卖茶叶蛋还是捣腾服装,赚的都是辛苦钱,比不了关月这些人,他们手中的资源太多,面对无比广阔的市场,只要用点心就能赚大钱。

    比如夜总会这种娱乐方式,前期投入很大,动辄百万,可一旦投入,立刻就能赚钱,毕竟市场太广阔,根本就不用考虑竞争。

    说到底,八九十年代属于一个开荒时代,老百姓需求逐渐旺盛,市场产品相对不足,只要你能搞出一点新花样就能赚钱。

    在这种大环境下,关月这些人赚钱如喝水,每天什么也不用干,睁开眼睛就能见到大把钞票流进口袋,然后就是天天请客吃饭,仿佛这钱永远也赚不完。

    没心没肺的人会沉迷在这样日子里,买豪车,结交漂亮姑娘,用实力诠释什么叫花天酒地,但也有一些人会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做大做强?这样赚钱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

    关月就是属于后者,说实话,他觉得夜总会生意没什么技术含量,自己能做,别人也能做。

    当然,他口中的别人同样是自己这个圈子里的人,普通人可做不了。

    另外,夜总会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竞争的,很多港城富商也纷纷北上,已经瞄上了首都这个巨大市场,他就听说港城一个娱乐大亨自己准备在首都开一家超过五千平方米的娱乐中心,这个消息给关月不小的压力。

    所以他最近总是再找一个新的赚钱渠道,就像孙怡一样,成为一个领域的老大,这才是他的梦想,现在看到林云,立刻就来寻求帮助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量贩式KTV的概念

    林云听了关月的“诉苦”,心里暗骂:你这是苦?没见过谁一年赚几百万还说苦的,这算是典型的装逼犯。

    好吧,骂归骂,林云还是给对方出了一个主意。

    “关总,其实娱乐文化产业的本质就是让全民参与,参与的人越多,你就能赚越多的钱,是不是这个理儿?”

    “对,是这个理儿!”关月点头。

    “举个例子。”林云指着舞池里跳舞的人,“你这个夜总会,一天客流量有多少?”

    “不好说,一般来说有二三百人,如果是节假日能更多,最多有一千多人。”

    “那平均下来每天也就三四百人呗,按照一个人平均消费六七十块钱的水平,一天收入流水有两三万元吧,抛去各种成本,一天赚个一万没问题,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关月笑着挠挠头:“林总,你这估算还挺准,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吧。”

    林云自然清楚,夜总会属于高利润行业,利润率起码百分之四十以上,这还是九十年代,再过十年会更高的。

    林云接着说道:“一天三四百人,每个人消费六七十,消费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了,大多数都是生意人,不少还是外国人,这个受众属于高收入群体,普通人可来不了。

    关总你想过没有,如果每天你能有一千个顾客,每个人消费只有三四十,总收入一下子就上来了,一年下来,你的收入起码会增加三成。”

    关月一听马上腰直了起来,他等的就是这句话,“林总,请您指点。”

    “指点不敢,我就是给你提供个思路,供你参考,再举个例子吧,就拿我的金龙公司来说,康师傅方便面为什么能卖的好,主要就是差异化。

    康师傅没出现之前,其他方便面都是清汤寡水,没有滋味,康师傅打破了常见方便面的样式,你说别人做不了吗?其实不是,主要就是我们是第一家做这个产品,这叫做产品创新,所以成功了。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放在娱乐业,夜总会这种形式固然能够赚钱,但以一种产品来说,根本不算是创新,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大家都是大同小异,别看现在能赚钱,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快就会出现利润率下降的情况。”

    “对对!”关月点头,“林总,你说得没错,现在首都已经有十几家夜总会了,港城的富商也来投资,我的压力也很大,只能不断找知名乐队来驻场吸引顾客。”

    “关键就是产品差异化,你要寻找一个新样式的产品,相当于方便面行业中的康师傅,只要能让你找出来,那就一定能成功。”

    “那……那是什么新样式?”关月的耳朵支愣了起来,不仅是他,孙怡等人都不聊天了,全凑了过来,想听听林云给出什么样的新娱乐形式。

    “卡拉OK知道吧。”林云问对方。

    “知道呀,我们夜总会就有卡拉OK,十块钱可以唱两首歌。”关月回答。

    “嘿嘿,其实卡拉OK不是这样玩的。”林云摇头。

    “那怎么玩?”

    “怎么玩?我告诉你一个新玩法,那就是量贩式KTV。”

    “量贩式KTV?什么意思?”关月一头雾水,根本没听过呀。

    “没听说过吧,那我告诉你什么是量贩式KTV,简单,就是把唱歌和超市结合在一起,来唱歌的同时,直接在店里购买相对便宜,但要高于市面价格的啤酒、水果、干果甚至是方便面。

    这样客人不仅可以买一大堆东西然后到歌厅唱歌娱乐,而且不用担心最低消费的陷阱,也不会被昂贵的酒水单吓走。

    其实量贩就是一种招徕手段,和零售揉在了一起,它兼具大型零售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和便民连锁店的某些特征,主要的收益就是包间费和卖出商品的利润,单人价格并不高,但是规模会比你这种夜总会大的多。

    像这么大的夜总会场所能够做出近百个包厢,每个包厢五六个人,那就是五六百人,而且这种营业模式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时,一天下来,营业量远远超过夜总会。

    而且还可以搞连锁,在DC区做两家,再到XC区做两家,完全不会考虑受众群体,因为价格便宜嘛,只要你把这种量贩式KTV做出来,我保证你赚大钱,比夜总会赚的多得多。”

    “量贩式KTV……。”

    别说关月有点懵逼,就是孙怡和张建国也没听说过,林云给他们解释依旧糊涂。

    也是,量贩式KTV起源于隔壁的岛国,在九十年代中期时传入华国,现在是九三年,估计再过一年就能传入内地,林云提出这个概念要比前世早一年左右。

    在前世,首都最著名的量贩式KTV品牌叫做“钱柜”,以连锁方式经营,在首都一地就是数十家,一度非常火爆,那时林云就经常去唱歌,对干净舒服的环境印象很深,所以就把这种经营方式告诉了关月,如果他有心,完全可以成为首都第一家,赚钱什么的自然不用说了,起码比他这个夜总会赚的多。

    关月还是没太听明白,林云接着给他来了一个全面的说明,什么营业模式了;点歌系统了;零售店样式了等等,甚至都告诉对方装修样式应该怎么做。

    待林云说完,关月脑袋都不够装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娱乐样式,真的没听说过,可为什么林云知道?还讲解的这么详细?

    凭空瞎编?怎么可能?瞎编能就能编出如此完美的瞎话?如果认真一点岂不是骗过整个世界。

    “老林,这真的能赚钱?”连孙怡都凑过来询问。

    林云确定的回答:“没问题,量贩式KTV只要弄出来,赚钱绝对没问题,同样规模下,比夜总会要赚的多,而且还可以搞连锁,夜总会可做不了连锁企业。”

    关月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有疑虑,毕竟这东西是第一次听,以前根本就不清楚是个什么东西。

    林云接着说道:“关总,其实量贩式KTV不是我独创,在岛国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你可以亲自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学会了引入咱们内地,你就是第一家,保准你赚大钱。

    其实做企业,有很多样式都源自国外,我们只要照搬过来就能赚钱,夜总会不也是如此吗?但同时也要牢记一点,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样式可以参照,可具体怎么做,还要结合咱们自身。

    要想把一个产品做到长盛不衰,需要我们经营者不断改进,始终契合我们自己的市场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这才是关键。”

第四百五十四章 关心不足

    关月想要了解量贩式KTV的运营方式,林云也不藏私,告诉对方量贩式KTV起源于岛国,自己并非首创,不过是个“二道贩子”,这份坦诚倒是让关月更加尊敬。

    “林总,说的很好,非常好,虽说所谓的量贩式KTV不是你的首创,可对我来说,你就是咱们国内第一个提出这种新娱乐形式的人,我就按照你说得做,下一步会派人……不,我亲自去岛国学习学习。

    咱们虽然和岛国不对付吧,可先进的技术还得跟他们学习,这叫做师夷自长以制夷嘛,以前是,现在也是,等咱们学会了再去打败他们。”

    “对。”孙怡点头,“这话在理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他们能做好,我们为什么做不好?我们比他们笨?屁,他们才是笨蛋,咱们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世界上比我们聪明的人还出生呢,林云就是个例子,他比任何人都聪明。”

    “去你的吧!”林云一推孙怡,这家伙简直就是个舔狗。

    众人闹闹哄哄,知道快十一点多才离开夜总会,几个人都喝得晕晕乎乎,只有孙思宇还很清醒,她把几个人依次送回家,林云倒没有回学校,住在了正大公司旁边的酒店,这地方成了林云除了宿舍以外住的时间最多地方,老板都和他熟套了,看到林云来住都不用交押金。

    明天整好是周日,林云也不用早起,洗了个澡,不过睡不着,打开电视,国家电视和地方电视台已经没节目了,好在大一点的宾馆里都有港城卫视中文台,闲着没事就看起了新闻。

    九三年的港城卫视中文台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回归的新闻报道,两派人物天天在电视机前互相辩论,一方是乐观派,一方则是悲观派。

    “哼,都是一帮狗腿子。”

    林云看着双方辩论骂道,这帮人就是贱,外国人欺负你近百年,把你港城人当成狗时也没看你站出来叫一声,现在却跳出来喑喑作吠,这不是狗腿子是什么?不对,连狗都不如,人家汪汪队可比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强多了。

    “闹心,不看了!”

    林云把电视关上,结果电话响了起来,是徐慧的电话,刚才她就打了过来,那时林云正喝酒呢,说了两句就挂了。

    “老公,刚才你为什么不跟我多聊一会儿?”徐慧撩人的声音传了过来。

    “刚才喝酒呢,刚完事,在宾馆里,正准备睡觉呢。”林云温柔的回答。

    “跟谁喝呢?”徐慧问道。

    “孙怡他们,之前就找我喝,刚开学,事多,明天不是周末嘛,就出去坐坐。”

    “想我没?”徐慧开始撒娇。

    “想了,什么时候过来?”林云询问。

    “快了,我正在深市跟电视台谈合同,两天后就好,然后再去盛海市,把今年的广告合同弄好,到时候直接去首都陪你两天。”

    “就两天呀,两天不够呀!”林云色咪咪的回答。

    “哼,还不是你把今年的目标定的那么高,宋老师和芳怡姐按照你的计划制定出一条条的方案,每一条都要完成,不完成就得扣钱,没办法,只能不要命的工作了。”徐慧“埋怨”起林云来。

    当然,这不是埋怨,是撒娇,只有两人独处时才说的话。

    “好了好了,小慧,我看你也尽快培养几个好帮手,有了帮手,你也省心省事,不用天天自己跑来跑去。”

    徐慧回答:“放心吧,宋老师和芳怡姐有干将,我就没有了?我也有,我现在每次出差都带上好几个人,一溜的娘子军,各个年轻有本事,我看不比你那个同学孟琳差,有两个喝酒比我还厉害呢,再过两年一定能超过我。”

    “呵呵,你倒是很自信嘛,不过你也不大呀,今年不过二十三岁,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得学习,不能让别人看扁你,是不是?”

    “怎么?你看扁我了?”徐慧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

    “怎么会呢?我可不敢看扁你,我的眼里你身上都是圆的,百看不厌呀!”

    “呸,臭流氓。”徐慧笑骂一声。

    “老公,我可一直没闲着,学英语,学岛国语,走到那学到那,现在我的英语水平已经很好了,不信跟你说两句。”

    “哦,是吗?那说两句吧。”林云有些不在乎的说道,结果徐慧真的用英语开始和林云对话,虽然都是简单的日常交流,但她真的能听得懂林云的话。

    “哇,老婆,你这水平不错呀,什么时候学的?”这下林云都被震惊了,他没想到徐慧的英语水平提高的这么快。

    徐慧不过是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年轻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年轻人中,文化水平只能说是中下吧,而且上学时从没有学过英语,这样一个人,竟然可以用英语做简单的交流,其间下的功夫可想而知了。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林云对他这帮手下的了解越来越少,只知道他们工作的非常好,却不知道私下里更加努力,徐慧都会英语了,其他人呢?未必比她差吧。

    想到这些,林云倒是有些惭愧,自己这个老板当的不够格呀!

    “小慧,你可真是让我有种事隔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也怨我,对你们不关心,是我的错,我保证以后要多关心关心你们,除了工作,生活上也要多关心。”

    “嘿嘿!”徐慧笑了笑,“能得到你林大天才的夸奖真不容易呀,不过要想赶上你,我们还得再加把劲,我告诉你,不仅仅是我,宋老师,杜大哥和芳怡姐他们私下里都在努力呢,回家就学习,一学学到后半夜,经常我都睡觉了,他们还没睡呢……。

    你等等,我看看宋老师家灯亮着吗?看看,这都十一点半了,还亮着呢,杜大哥家也是,都学习呢,就你天天喝酒,我看再过个一年半载,人家就赶上你了,我看你到时候怎么办?”

    “哇,还真是,那我也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我看看随身带了什么书,嗯,还真有一本金瓶梅,现在就看。”

    徐慧一听咯咯笑个不停,“你这家伙太坏了,平时就看这种书?”

    “跟你在一起时才看。”

    “呸,又耍贫嘴,行了,时间不早了,要点休息吧,来,亲一下!”

    “好嘞,喯!”林云对着电话亲了一口。

    挂断电话,林云躺在床上想着刚才的事情。

第四百五十五章 港城娱乐产业最辉煌的年代

    林云在首都上学,和那帮同事之间的距离很远,即便宋春涛以及杜满囤是和自己一起创业的伙伴,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但分开时间太长,那种相知的情感还是会逐渐淡化,时间短没问题,如果时间长了,恐怕会出问题。

    “还是关心不够呀,不过,现在首都厂子开始建设,公司工作的中心要逐渐转移到首都,见面的机会也多了。”

    林云给大家都买了房子,装修都完成了,有了房子,大家也可以日常过来。

    “对了,明天还得买辆车送给王宁他们。”

    王宁这些人工作最忙,距离近的地方骑自行车,距离远的地方或是坐公交车或是打车,很不方便,那就给他们买台车吧。

    想着想着,林云就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八点了,刚吃过早饭,孙怡就找了上来。

    “林云,去公司坐坐!”

    两人来到正大公司,因为今天是周日,只有鲍比达在公司,他常年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也分不开。

    “老鲍,过年好呀!”林云和鲍比达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林总,一个多月没见,你又长高了。”鲍比达的话让林云有些不好意思,也没错,自己今年才十八岁,还处于发育期,在前世,林云身高是一米七五,这一世看样子会比前世高,现在已经一米七了,估计是因为伙食好的原因。

    三个人坐在一起,孙怡替二人烧茶,一口茶进肚暖意融融。

    喝了口茶,孙怡靠在沙发上开口道:“老林,你对今年公司发展有什么想法?”

    “我有什么想法?老孙,你是公司的老板,这句话我应该问你才对。”

    “屁!”孙怡撇了撇嘴,“谁不知道你才是正大公司的顶梁柱,我就是个掌柜的,一切都得靠你和老鲍两人。”

    鲍比达连忙摆手,“我可不行!林总是灵魂,孙总是臂膀,我为您二位做好服务就行了。”

    孙怡大笑道:“哈哈,老鲍,你太客气了,没有你,咱们的歌曲只能清唱,谁听呀?”

    林云也点头道:“是呀,老鲍你现在还负责港城的业务,我听说港城的音乐公司想和我们合作?”

    “老林,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港城现在有两家公司想和我们合作,一家是华和音乐制作公司,这家公司隶属邵氏,很有实力,另外一家叫国华公司,成立有五年时间,也算不错了,不过据说老板的背景有些复杂,老鲍,具体你介绍一下。”

    鲍比达点头把话接了过去,“华和音乐公司属于老牌音乐制作公司,当年许关杰和张果荣都曾经在这家公司,他们也是借助公司才有了名气。

    不过这几年华和走了下坡路,公司知名的歌手都纷纷离开,现在也只是一帮新人。

    国华公司五年前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就搞的风生水起,网络了不少有名的艺人,这些艺人不仅唱歌,还拍电影,所以国华公司这几年风头正劲,只是国华背后的老板叫做项强,他的背景很复杂,如果与我们合作,就怕出现一些问题。”

    “华和与国华!”林云听了鲍比达的介绍,心里也大概知道这两家公司是什么情况了。

    邵氏自然不必说,老牌娱乐公司,邵氏公司的发展壮大也是港城娱乐事业发展的缩影,曾几何时,闻名世界的小龙哥就是邵氏公司的顶梁柱,还有成龙,也曾在邵氏公司拍过电影。

    港城的明星不会只拍电影,还要会唱歌,毕竟这地方太小,市场有限,太多人是分不过来的,只能一人包揽影视歌三项,娱乐公司也是如此,影视公司和音乐公司往往都是一个部门两块业务,有钱一起赚,赚完一块花。

    近些年邵氏公司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就是留不住人,至于说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给钱少呗。

    邵氏公司的当家人就是邵一夫老爷子,他是一个传奇商人,特别对内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没事就捐点款,建个楼,以至于内地很多地方都有一夫教学楼,沈城就有三所学校有一夫教学楼,如此爱国的资本家可不多见,邵老值得所有人尊敬。

    不过呢,邵老对内地的教育事业很大方,但对旗下艺人却小气到了极致,甭管你多有名,还得领工资,充其量拍完电影后给你包个大红包,远远比不上票房的收入。

    艺人没出名时还能忍,可一旦出名后,那点收入就与名气远远不符,想让邵老提高待遇,结果就是吃个闭门羹,老人家压根不理他们,没办法,有名的艺人只能选择离开邵氏。

    有一点很好,只要合同到期,邵氏从来不难为艺人,爱留不留,悉听尊便。

    邵氏公司也有底气,他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培养模式,从素人到专业演员和歌手一条龙培养,而且成材率还很高,所以就不怕明星跳槽,反正你走了我还能培养新人,就是玩。

    的确,邵氏公司给林云的感觉就是在玩,辛辛苦苦培养出的明星说送人就送人,玩的有点大。

    其实这跟邵老对演艺明星的观念有关系,他觉得艺人对社会没什么贡献,能吃口饭就不错了,还想发大财?做梦吧。

    正是邵老的这种观念才让邵氏公司逐渐走向没落,以至于多年后,连TVB这样长盛不衰几十年的经典电视剧频道都因为亏损差点倒闭,不可不说是一个悲哀。

    不过呢,也正是邵氏公司的慷慨大方才让其他娱乐公司发展起来,他们签下邵氏不要的明星,然后拍电影灌唱片,短时间内就能赚钱,

    在九十年代,这些公司疯狂拍电影灌唱片,一部电影一个月就拍完,虽然说有很多烂片吧,但同时也有经典的电影出现,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被内地观众熟知的明星。

    在前世的九十年代,林云大学期间看过很多港台电影,什么笑傲江湖、纵横四海等数十部电影,部部都堪称经典,不光电影好看,电影音乐也非常好听,这才是港城娱乐事业最辉煌的时代。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共同合作

    娱乐事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最赚钱的时代,大笔资金涌入这个圈子,谁会有这么多钱呢?商人呗,还有就是国华公司就属于这种公司。

    国华公司董事长叫项强,这个人林云很熟悉,据说背景不干净,但他自己从没承认过,至于说是真是假,鲍比达做为港城人当然了解,不过呢,二十年后这个项强也算是成了正当商人,做了很多慈善,还经常在电视上露脸,显然已经干净了。

    邵氏代表着传统娱乐业,项强则代表着新一代的娱乐公司,传统一代和新生代共同将港城的娱乐产业推向了高峰,即便是三十年后,整个华语圈也无法达到这个时期的高度。

    巅峰来快,退去也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因为市场的原因,资本飞速向内地转移,港城的娱乐产业飞速后退,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在短短几年内就失去了光辉。

    林云印象最深的那部电影《无间道》成了港城本土电影最后的绝唱,从那以后就再无佳作,大量电影人才也开始涌入内地,港城本土文化彻底沦为了地区文化,只有那些念旧的人才会偶尔感慨一下曾经的港城电影,至于那些新世纪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才不会去关注曾经的辉煌。

    林云想起种种以往颇有感慨,当然,现在的港城还是全亚洲的娱乐之都,不断向外输出本土文化,涌现出很多天皇巨星,至于说内地的娱乐产业,估计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入流。

    不过呢,正大公司的几首歌曲还是引起港城娱乐公司的关注,那首全英文歌曲《柠檬树》除了卖掉海外版权外,还卖了粤语版权,就是卖给项强的国华公司,赚了一百万港元。

    这个价格也算是顶流级别,而首歌的演唱者是刘得华,刚封神的天王。

    一首歌算是正大公司进入港城娱乐圈的敲门砖,一炮打响后还有后续工作呢,这不就来了,两家娱乐公司都想和正大公司合作,看中的就是正大公司强大的词曲制作能力,港城那边则是拥有强大的娱乐策划和宣传能力,算是强强合作吧。

    现在的问题就是正大公司与谁合作,是邵氏的华和,还是项强的国华,看样子,鲍比达是倾向于邵氏公司,毕竟是老牌企业,虽然有些落伍,但根基还是有的,至于说国华公司,即便双方之前有过一首歌的合作,那纯粹是对方给的钱多,现在要进一步合作,鲍比达还是有些担心的。

    “孙哥,你什么看法?”林云询问孙怡的意见。

    “我?我不太熟悉港城的公司,还是你和老鲍拿意见,你们俩定了我就没意见。”孙怡倒是爽快,把问题推给了林云。

    林云想了想说道:“邵氏公司不用说了,邵老本身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对内地的教育事业有巨大贡献,和他们合作,我也非常荣幸。”

    “对,还是林总有眼光。”鲍比达对邵老也是万分崇敬,视他为偶像。

    “和邵氏合作没问题,不过呢,这个国华公司其实也可以考虑考虑。”林云话风又是一转。

    “哦,这……。”鲍比达有些糊涂了。

    “老鲍,如今的邵氏在港城娱乐产业中只能算是前辈,很多明星出自邵氏公司,如今却纷纷离开投奔其他公司,所以港城现在的娱乐圈中,真正拥有权势的还是那些新崛起的公司,就像年轻人一样肯投入,敢拼搏,这些都不是邵氏能够相比了。”

    鲍比达听罢点了点头,做为港城老人儿,对当下娱乐圈的种种形势自然知晓,也知道林云所言不虚。

    “林总,不得不说,国华公司在港城的确很有实力,只是项强这个人背景复杂,万一这帮人耍诈,那我们就麻烦了。”

    林云笑道:“老鲍,项强的背景不管有多复杂,那是在港城,如果到内地,到首都来,他那背景算个球?有我们孙总的背景强吗?”

    孙怡一撇嘴不屑道:“别那我和这种小混混相提并论,在这里,别说我,就是我的那帮小伙伴都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没错,孙怡还真不是嚣张,在港城项强可能是个人物,但到了内地,特别是首都,他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好商好量大家心平气和,如果玩阴的,开玩笑,首都是什么地方?其实港城那种弹丸之地能够相比的吗?

    林云接着说道:“老鲍,国华公司之所以找我们合作,除了是在音乐方面合作外,其实是因为孙总的关系。

    他是希望能搭上孙怡大哥,进而进入首都这个圈子,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至于说钱,那首《柠檬树》卖给他一百万,估计国华也就赚个几十万。

    毕竟港城的市场就那么大,十几二十几万唱片的销量就已经是白金销量,一首歌能赚一二百万已经算是大卖了,他之所以花一百万买版权,估计就是看重后续的合作,这首歌算是给我们一个大面子。”

    鲍比达想了下,还真是这样子,当初自己开出一百万版权费原本是和对方讨价还价,结果项强直接答应,仔细一想,多半就是林云所说这样。

    鲍比达只能感慨:大佬们的思维的确不同凡响,非我等俗人能够揣摩呀!

    “那………林总,我们就和国华公司合作?”

    “对,和他们合作,而且同时也很邵氏合作。”

    “哦,和两家娱乐公司合作?这是什么意思?”鲍比达不解林云的意思。

    “咱们正大公司不仅仅只是一家音乐公司,当然,现在主要业务是音乐,其他业务还没展开,比如我最看重的电影。

    其实电影业务才是未来的重点项目,甚至比音乐还重要,只是现在国家还暂时没放开私人企业拍摄电影,我们暂时无法进入这个领域,但相信国家很快就会认识到如今电影低迷的原因,那时,就是我们正大公司真正腾飞的时候。

    音乐和电影是我们公司未来两大业务,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两块和港城的企业合作,和邵氏公司商谈音乐方面,和国华公司探讨电影方面的合作,只要我们和这两家企业打好关系,我们在港城开展业务就会无比顺畅,算是一举两得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已经放开电影行业

    林云要搞电影,孙怡来了兴致,“老林,你这个想法很好嘛!”他直起腰,先为二人倒上茶,然后接着说道,“老林,电影你懂吗?”

    “懂?哈,稍微懂一点吧!”

    在林云眼里,音乐和电影都差不多,音乐的关键是作词和作曲,电影的关键则是编剧和导演,只有有好的剧本和适合的导演,电影就不会差。

    当然,演员也很重要,而这些因素林云信手拈来。

    看到林云如此自信,孙怡大嘴巴笑得都合不上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又能赚钱了。

    “老林,前一段时间我听说国家文艺部门召来了一个会议,研究的问题就是是否放开电影行业,让个人企业进入,这个会我没参加,毕竟咱们是搞音乐的嘛,不过听你这么一说,下次会议我也要参加了。”

    “哦,开会了?那结果如何?”林云马上追问,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上面随便开一个会议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历史的进程其实就在这些会议内容中发生了变化,只是当局者感觉不到而已。

    孙怡想了想回答道:“这个会研究出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我可以问一下,你稍等呀!”

    孙怡也不废话,拿起电话打了过去。

    “喂,我找一下余东主任………好,你让他接下电话!”

    片刻后,电话那边传来声音:“谁呀?”

    “是我,孙怡呀!”

    “孙总呀,哈哈,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我怎么不能给余主任打电话?”

    “好好,孙总给我打电话一定是有事了,什么事呀?”

    “你们前一段不是开了一个会嘛,讨论是否放开电影行业的问题,我也是听别人说的,那结果是什么?上面允许不允许?”

    余东一听立刻提高嗓门:“怎么?孙总也想来拍电影?”

    孙怡回答:“有这个想法,不过还得看上面的政策,上面让,我就可以做,上面不让,那就再等等呗。”

    “不用等,不用等了,那次会议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允许私人企业进入,但也不是鼓励,就是暂时放开,看看能不能改变现状,毕竟咱们国家近几年电影市场非常低迷,一年票房就几千万,这么多人,票房才几千万,说出去都笑掉大牙,必须要改变呀,不改变咱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就完了。”

    孙怡点了点头,“哦,那就算是默认了呗!”

    “哈,孙总,还不知道上面一惯说辞吗?默认就相当于同意,同意,你们这些老总就能进入这个市场了,可喜可贺呀!”

    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余东喜悦的心情。

    “好消息,果然是好消息呀!”孙怡得到了确定,心情也一下子好起来,对面的余东显然比他更好,开始唠叨起来:“孙总,你现在手里有好的项目吗?”

    “我呀!”孙怡看了眼林云立刻回答,“有好项目,手里有不少好项目呢。”

    一旁的林云笑着摇了摇头,这家伙又开始胡扯了。

    电话那边的余东有些惊讶道:“手里有好项目?能不能透露一下?”

    孙怡面色有些尴尬,他哪里有电影项目?不过是仗着林云而已,只能打个哈哈道:“这个嘛,还不好说,正在做呢,估计过一段时间吧。”

    那边的余东也笑道:“孙总,我这里有不少好的项目,如果你感兴趣,咱们可以好好谈谈。

    现在国家虽然放允许私人企业进入电影行业了,可也得是有足够资金的企业才能进来,没有钱,什么好项目都白费,正大公司就有条件,你们这两年在音乐上应该赚了不少钱吧,现在国家放开,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此时不进来赚钱等待何时?”

    余东在电话那边越说越兴奋,震的孙怡耳朵发疼,“好好,余总,不如我们约个时间见个面,好好商量一下该怎么做?”

    “好呀,我正想跟您说这事呢,没问题,不如今天晚上就见面吧!”

    余东马上答应下来,而且还很迫不及待。

    “老林,晚上有事吗?”孙怡看向林云。

    “算了,明天有课,就定到周六晚上吧!”林云可不想开学就旷课。

    “好!”孙怡点了点头,“余总,今天晚上我有点事,不如周六晚上怎么样?”

    “也行,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咱们不见不散。”

    挂了电话,孙怡一拍大腿,“老林,还真像你说得那样,咱们国家已经放开电影行业了,接下来又该我们正大公司出场了,是不是这样?”

    林云都没想到这个电话打的正好,他只记得国家放开电影行业的时间大概是九三年或者九四年左右,想不到九三年开年就已经放开。

    也是,正如余东所说,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电影市场进入大萧条阶段,国营电影厂倒是很积极的拍摄,可市场反馈却非常不好,几乎就是拍一部赔一部,赔的几家国营大厂都快破产了。

    这一阶段国营大厂也在尝试改革,比如和港城的娱乐公司合作共同拍摄电影,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火烧圆明园》,男主角是港城明星梁加辉,女主角则是内地明星刘小庆。

    这部电影也很成功,获得了近千万的票房,但内地国营大厂却没分到多少钱,大头全被对方拿了过去。

    其实,近些年成功的电影大多数都是和港城公司合拍的作品,比如少林寺,少林小子等等,至于说自己拍摄的电影,基本都是扑的一塌糊涂。

    究其原因,无非是港城成熟的娱乐产业运作模式和拍摄手法,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家有钱呀。

    国营电影厂差的还是资金问题,没有钱什么都玩不转,没有钱,连演员都留不住,比如现在内地最著名的女演员刘小庆。

    她在拍摄《火烧圆明园》时一天工资是十五块钱,伙食费一块五,中午只能吃点馒头加咸菜,而梁加辉则是大鱼大肉,片酬十万,两者一对比直接给刘小庆搞崩溃了,拍完这部戏就辞职下海,几年时间赚了钱,九十年代中期还成了全国第一富婆,这些财富,大半是靠着改革红利获得。

第四百五十八章 提前搞个春节档出来

    改革开放大势之下,任何产业都被冲击,电影也不例外,不改革只能等死,所以才会有这次国家电影产业研究会的召来,一举为国家的电影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进而奠定未来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基础。

    至于说余东是谁,林云恰好也知道,此人可是未来国家电影产业的大佬,创立了博呐影业公司,开创了主旋律大片市场化的道路,也捧红了大量的明星,二十年后,余东在电影行业的地位绝对能排进前三位置,当之无愧的大腕。

    当然,现在的余东还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余总,几年前是盛海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现在调到国家电影制作部,担任副主任,主管电影制作工作。

    余东看到了当下电影行业的问题,然后大力推动改革,这才促使私人企业的进入,所以说,余东对国家的电影事业是有一定贡献的。

    当然,即便没有余东,电影产业也注定会经历这次变革,这是历史大势,谁也无法阻挡。

    现在好了,国家放开了电影产业,最高兴的除了余东就属孙怡了,因为他知道正大公司又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好吧,孙怡也不知道电影怎么搞,但他相信林云呀,林云说能,那就一定可以。

    “老林,谈谈你的想法吧!”孙怡也得知道具体方案呀。

    “简单!”林云回答的很干脆,“要想拍好电影,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要有好剧本,二是要有好导演,只要这两个因素凑齐,那一定就能赚钱。”

    “那倒是!”孙怡点点头,“不过剧本怎么搞?还有谁是好导演?”

    “剧本不用你管,我来负责。”林云回答的更干脆。

    “老林,你还会写剧本?”

    “废话,那么简单的东西信手拈来。”林云满脸的不屑,直接让孙怡跳了起来,“这可是你说的,说到就要做到,可不能晃点我。”

    “谁晃点你了,放心,最近我就先给你写个剧本,至于说导演嘛……。”

    “导演我去找!”孙怡马上拍着胸脯,他的父亲原来就是国家文化部门负责人,做为儿子,对全国各大国营企业的导演太熟悉了,随便一个电话就能找过来。

    林云却摆摆手:“你认识的那些导演水平确实很高,但却不能赚钱。”

    “啊,不能赚钱?什么意思?”孙怡不解。

    “就是不能赚钱呗,他们这些导演一辈子拍摄的都是具有厚重意义的电影,这倒是没错,可现在是什么时代?娱乐时代即将到来,人们更喜欢看喜剧片和动作片,也就是俗称的商业电影,这些他们可来不了,我们要的是能拍摄这种商业电影的导演,知道吗?”

    “商业电影?那………这我可就……。”孙怡挠了挠头,想了半天也找不出一个人选来。

    “那你看张一谋怎么样?”孙怡想起前几年的那部《红高粱》,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算是商业电影吧。

    “不行,张一谋现在还不是商业电影导演。”

    的确,这一时期老谋子的电影倒是能拿奖,但票房不行,不对老百姓的口味。

    “那……还有谁呀?”孙怡是找不出人来了。

    “谁?我有人选。”

    林云早已经成竹在胸,是谁呢?就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马小刚。

    说起来,林云准备的这部电影剧本叫做“甲方乙方”。

    哈哈,熟悉吧,没错,在前世这部电影是很有名气,甚至在华国的电影发展史上也拥有一席之地。

    倒不是说拍的有多好,而是开启了内地电影春节档的先河。

    要说内地春节档的由来就很有趣了,最早并非是内地创造出来,是世界知名武打明星龙哥创造出的全新档期。

    九五年一月十日,龙哥的新电影《红番区》在港城上映,同月三十日引入内地电影市场,而这一天恰好又是大年三十儿阖家欢乐的日子。

    内地电影行业众多人士觉得龙哥的电影要完蛋,大年三十儿谁去看电影?过年放假谁去看电影?

    结果却让这些人大跌眼镜,《红番区》上映仅一周时间就获得三千万元票房,一个月内狂揽五千万票房,成为近十年来最赚钱的电影。

    内地电影人都傻了,他们从来没觉得春节会有人去看电影,这一天不应该在家吃吃喝喝看春节晚会吗?

    实践证明,时代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春节不仅仅只能待在家里,人们对看电影并不排斥,甚至更喜欢在这一天和朋友或者爱人去看电影,由此,春节档的概念出现了。

    到了九六年,内地电影也瞄上了春节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马小刚,他的作品“甲方乙方”同期上映,在春节期间大杀四方,创下了近六千万的票房,要知道这部电影的总成本也不没到一千万,纯赚近五千万。

    从“甲方乙方”开始,春节档就成了内地电影的必争之地,而马小刚拍摄的电影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电影接连在其后几年春节期间放映,每一部都获得成功,马小刚本人也借助这些电影一举成为内地导演的领军人物。

    马小刚这位以前处处仰人鼻息的小人物由此开始就名列知名导演行列,一时间相当的高调,看谁都不如自己。

    当然,马小刚这是压制已久情绪释放的表现,毕竟当年受了不少白眼,特别是在著名作家王树的阴影下活了很多年,甚至当了多年的跟班,这对本就有很大心气儿的马小刚可谓是种折磨。

    在九三年,春节档的概念还没有出现,马小刚还在王树屁股后面打杂,但电影产业的潜力已经存在,就等有人来挖掘,谁是第一个开荒者?那就是林云了。

    林云准备写一个“甲方乙方”的剧本,然后再找马小刚来导演,现在是九三年,如果顺利,九四年春节或许可以上映,正好就是春节档,比前世提前几年时间,或许票房达不到前世的水平,可两三千万估计还是有的。

第四百五十九章 证券监管条例筹备小组

    “老孙,你还认识马小刚吗?”林云询问道。

    “马小刚?”

    孙怡想了想,摇了摇头,“他是谁?干什么的?”显然已经不记得这个名字。

    “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去年有几个人找你,想找你投资电视剧,三个人,一个叫王树,一个叫马卫河,还有一个就叫马小刚。”

    “哦,我想起来了,王树和马卫河嘛,他们两个勉强算是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王树是个作家,这两年还挺有名气,马卫河是个编辑,也能写点东西,不过我跟他们不太熟,至于你说得那个马小刚,我倒是稍微有一点点印象,那天似乎有个人,只是名字记不得了。”

    看看吧,马小刚就是这种站在人旁边也不会引起注意的人,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

    林云对马小刚没什么好感,此人心机很深,比较势利眼,跟林云不是一路人,但没关系,做为工具人已经够格了,毕竟是赚钱嘛,不寒碜。

    “老孙,你准备一下,过一段时间把这个马小刚找来,我准备让他拍摄咱们公司的第一部电影。”

    “什么?马小刚?你让马小刚拍电影?”孙怡不敢相信林云的话。

    “没错,就是这个马小刚,只有他才能把我这个剧本拍摄出来,别人都不行。”

    “我………!”

    孙怡还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说道:“好,我联系王树,让他把这个马小刚找过来,不过……林云,你真的让这个无名之辈拍电影?”

    “老孙,你放心吧,我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马小刚是最适合的人,而且我还可以提前告诉你,这部电影预计能赚两三千万,你就瞧好吧。”

    “我艹……!”

    再美妙的语言也没有赚钱两个字美妙,听到赚钱二字,孙怡大笑道:“老林,我就喜欢听你说赚钱,以前你首歌后会说:这首歌能赚两三百万吧,现在可好,直接赚两三千万,整整翻了十倍。

    没得说,马小刚也好,牛小刚也罢,不管你找谁,我一定给你找出来,让他老老实实的给我拍电影,放心,我都给你摆平。”

    孙怡把胸脯拍的啪啪做响。

    林云又转过头看向鲍比达:“老鲍,邵老的公司可以和我们合作拍摄电影,合作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咱们和对方可以共同投资,对方也可以找一些知名的港台演员来参加拍摄。

    我们现在和港城合作并非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打好合作的基础,咱们国家娱乐业真正腾飞的时代还需要几年时间,现在不过是酝酿和布局阶段,咱们布局完成之时,就是国家娱乐产业腾飞之日,自然也就到了我们赚大钱的好时光。”

    鲍比达点头,“好,林总您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了,保证完成任务。”

    “对了!”林云想起一件事,“老孙,合作的事情还是要以正大娱乐公司的名义去做,音乐是音乐,娱乐是娱乐,不要搞混了,知道吗?”

    孙怡心领神会,“没问题,都不用你说,我早就想到了。”

    正大音乐公司的大股东是滚石公司,林云和孙怡早就想把对方踢出去了,所以干脆又成立了一家正大娱乐公司,股东有三人,林云占四成股份,孙怡占五成,鲍比达则是占一成。

    如今正大公司大半的业务都由正大娱乐公司承担,正大音乐只有原来一些歌曲的版权,这种做法明摆着就是踢滚石出局,对方还没反应过来,不过也晚了,因为这符合法律规定,没办法。

    谈妥了这件事,林云就回到了学校,一夜未归也没人找他,反正大家也习惯了。

    第二天照常上课,结果就被张新迎逮了个正着。

    “林云,明天下午没有课,你跟我走一趟。”

    “教授,去哪?”林云问道。

    “上次我跟你说的事情。”张新迎回答。

    林云反应过来,“哦,就是金融监管条例制订筹备小组吧?”

    “对,就是这个小组,已经有不少人进组,就差你了!”

    “没问题,教授,明天下午一点我到您办公室接您!”

    “哈,你有车,我就免费搭个顺风车了,好,明天下午一点我等你。”

    第二天下午一点,林云准时开车接上张新迎直奔财政部门而去。

    此时国家还没有证券监管部门,证券行业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毕竟某种意义上说,证券也跟钱差不多,其实不仅仅是证券行业隶属财政部门,银行也隶属财政部门,甚至人行和财政部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彼此没什么区别。

    听起来很好笑,但对刚刚改革开放的华国来说,银行与财政的确密不可分。

    国家需要钱的地方太多,基建,教育,国防等等,靠税收根本不够,有时就得和银行“合作”,当然,这种方式自然有不妥之处,只是这个时代的特殊性而已。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银行就逐渐和财政分离开来,没有了制约,国家的银行才算是真正腾飞,也成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常客,甚至商行一度排进了世界企业五百强的前三位。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两家基本上就是一家人,从证券监管条例制订筹备小组就可以看出来。

    张新迎带着林云走进一间办公室,屋子里已经有十多个人了,显然都是熟人,大家说说笑笑聊着天。

    “张教授来了!”

    大家看见张新迎走进来急忙站起身问候。

    “各位好呀,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新迎把林云拉了过来。

    一位三十左右岁的年轻人笑道:“教授,他还用介绍吗?除了林云还有谁这么年轻?”

    的确,年轻就是林云的名片,一个十七岁的大学生出现在这个屋子里,不用介绍,都认识他。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林云。”林云可不敢托大,这个屋子里的都不是一般人,大半未来都会成为金融领域的高层,其中几个林云都认识,甚至有一位在二十年后对自己发布了国际通缉令,要把林云捉拿归案。

    好吧,那是前世,这一世对方可没有这个机会了。

第四百六十章 问题所在

    张新迎教授挨个人给林云做了介绍,这位是人行信贷处处长,这位是是财政部们统筹处处长,这位是……。

    总之,在场的人,至少都是处级,早知道这可是首都重要部门的处级,放到地方就是副厅级别,要不怎么说到了首都不知道官有多小呢,一点不假。

    当然,这个筹备小组的负责人就是张新迎,做为国家企业改革方面的领军人物,张新迎也适合这个位置。

    “大家都到齐了,好,从现在开始,这个证券监管部门条例制订筹备小组也算是成立了,大家鼓掌庆祝一下吧。”

    张新迎说完,现场响起了掌声。

    张新迎接着说道,“咱们这里有银行方面的专家,财政方面的专家,也有证券市场的专家,可谓是人才济济。

    但是呢,要想真正制订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监管法规,应该是非常难,几乎不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量适应当前证券市场的发展,针对现阶段的问题找出对策,再制定出可以解决该类问题解决方法,最后形成制式条文,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而这项工作关系重大,一旦完成,将会对我们国家证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们身上担负的是国家的重托,是金融改革的重担,我们必须,也必定会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这项政治任务………。”

    张新迎的开场白无外乎就是表决心,听起来很俗套,但在这个时代是必须要说得话。

    大家又是一阵热烈的鼓掌,张新迎摆了下手接着说道:“我张新迎受上级委托,暂时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但我并非是金融方面的专家,只是年长各位几岁。

    人嘛,有时候总要倚老卖老,我这位外行要领导各位内行,说起来有些心虚,但没关系,咱们可以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果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大家随时可以指出,我一定会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做出改正。”

    “教授您太客气了。”一位叫做纪军的说道,他是银行领域的专家,而且在上大学时也是张新迎的学生。

    “没错!”另外一人也附和道:“教授您德高望重,担任组长是众望所归,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一定会在您的领导下完成上面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负众望,啃下这块硬骨头。”

    不是这些人奉承张新迎,实在是张新迎威望很高,再加上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自然也会听张新迎的话。

    “好,既然大家都没问题,那我们今天就召开咱们筹备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张新迎一招手,立刻有一位工作人员拿来一摞材料,一个人一份摆在大家面前。

    “这是我们暂时找到的一些问题,大家看一看,每个人都提一点意见,集思广益嘛。”

    林云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资料,写的很简单,都是明面上的问题,比如现阶段股民头脑过热,大量资金投入到股市,致使市值大增,远超企业实际价值,还有就是很多人借钱购买股票,结果股票下跌,一夜之间赔光了钱,股民跳楼了,总之,在林云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算问题。

    股市允许存在泡沫,而且是一定存在泡沫的,因为股市代表的是金融市场,不是实体企业。

    当然,金融市场的根基是实体企业,两者的关系更像是一栋大楼,实体企业是地基,金融市场则是看得到的高楼大厦,大家都能看到高楼大厦,可这楼是建在地基上,没有地基,楼越高就更容易倒。

    所以,金融市场永远比实体企业本身要高,根本问题是要看高多少。

    只是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还不明白,甚至张新迎等人都觉得金融市场和实体企业之间要对等,这是不对的。

    另外,有的股民炒股票赔了钱就去要死要活,这根本就是个人的问题,跟股市的关系并不大。

    其实,现在股市的根本问题是有大庄家已经开始操控股市,通过股市的漏洞随意控制大盘涨跌,自己高卖低买,趁机套现,这才是金融市场监管要做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市企业经常虚报业绩,然后放出风,股民们听说后纷纷抢购企业股票,导致虚假的飙升,然后企业自己反手卖自己,我赚了钱,你得到企业股份,看似等价交换,实际企业一文不值。

    林云并不知道如今的股市里有多少大庄家,相信不会少,自己手里就握着五百手,总价五万块的海发能源股票。

    这些股票是在前年下半年购买,那时一手才一百块钱,现在呢,一手已经涨到了四千多块,一年多时间涨了四十多倍,而事实上,等到今年下半年时,海发能源最多涨了近百倍,那时,自己五万块钱购买的股票就变成五百万。

    两年时间,五万变五百万,净收益百倍,所以在前世,海发能源是股市中第一支被称为妖股的股票。

    不过经历百倍收益后,海发能源短时间内爆出企业自己操控股票的内幕,国家相关部门立刻开始调查,发现其中猫腻,然后就对企业进行了惩罚,罚款金额高达三千万元。

    也正是海发能源的作妖行为,让国家看到了股市中的各种漏洞,也看到了股市已经存在巨大泡沫,于是做了两件事,首先成立了监管局,开始对股市进行监管,然后银行加息,让股市资金回流,进而主动刺破股市泡沫,由此华国股市进入到一个熊市。

    当然,这一世有些变化,因为去年下半年那一场股市是好是坏的争论让国家提前重视起来,然后就是组织专家制定相应的监管条例,显然国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比前世要早上至少大半年的时间。

    不过呢,从林云眼前这些问题来看,国家对股市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也对,在问题还没暴露出来时,很少有人能前瞻性的发现这些问题,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林云外,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

第四百六十一章 根本问题

    现场很安静,大家认真看着手中材料,一些人还不时的思考,拿起笔来写一写。

    十分钟后,张新迎开口道:“怎么样?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可以提一提,我们讨论一下。”

    不少人还再看着材料,倒是林云,将材料放下,喝了一杯水,张新迎就坐在不远处,看了林云的那份材料一眼,发现上密密麻麻写着字。

    “哦,林云,你写了不少嘛,看来是有备而来,那好,你先提一提意见。”张新迎第一个点了林云的名。

    林云笑了笑,谦虚的说道:“教授,还是先让其他专家说吧,我先学习学习。”

    结果其他几个人马上附和张新迎,一位名叫王德海的财政专家对林云道:“林云,你可是一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就应该一马当先,还是你先说一说。”

    “对,还是林云你先来。”张新迎催促道。

    “那……好吧,我就抛砖引玉,说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教。”

    既然如此,林云也不客气了。

    “首先,股市其实是允许存在泡沫,国外金融市场如此,我们的市场也如此……。”

    林云将自己的观点讲了出来,其实也不是自己观点,是大家公认的观点。

    这个观点提出后立刻引来大家的窃窃私语,有的点头,有的人则是皱眉沉思,显然,已经有人不赞同了。

    张新迎微微点头,他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反而接着问道:“林云,如果照你所说,那股市出现泡沫就不是问题了?”

    “不,教授,股市允许存在泡沫,但这个泡沫究竟会有多大,这才是关键问题,泡沫毕竟是泡沫,成长阶段没问题,可一旦太大,超过了极限,那结果就只有“邦”!”

    林云做了个爆炸的手势。

    张新迎点头,“那我明白了,关键还在于个度,对不对?”

    “对,就是这个度。”林云点头,“没超过,那就没问题,股市是牛市,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发展,股民们也会获得股市红利,但超过这个度,股市随时会崩,就是熊市的开始。”

    此时有人插口道:“林云,那我们怎么防止股市超过这个度呢?”

    林云笑道:“其实没办法,股市发展跟经济发展一样,是有周期的,发展轨迹都是从低谷到高峰,再从高峰划向低谷,形成一个经济周期,周而复始皆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调控股市不要提高的太快,同时也要防止下跌的过快。”

    另外一人马上跟着问道:“这……林云,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弄不懂,按照你这么一说,现在股市过高就成了自然周期,那我们还研究什么监管条例?”

    “对呀。”有几个人也有些迷惑。

    “各位专家,现在咱们股市提高的太快,表面上看是一个上升周期,可这种周期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其实不是,是由一些大庄家控制形成的,他们手里拥有大笔资金,一声令下,这些资金就会涌入股市,推高某只股票,股民一看会有什么反应?”

    一个人立刻回答:“当然是跟进买入了。”

    林云点头,“对,换作是我,看到股票上涨也会跟进买入,可这么做就上当了,庄家会在高点把手机股票卖出,套现离开,可那些跟进买入的股民就遭了殃,没人接收他们手里的股票,于是股票价值下跌,进而又发生连锁反应,到最后,这只股票很可能就跌成了废纸。”

    “大庄家?”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鸦雀无声。

    “呵呵!”大家的反应让林云觉得很好笑,在他看来,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庄家吗?未必,普通人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猫腻,他们嘛,即便不了解,可也一定知道庄家的存在,只是林云所讲的这些有些超纲了。

    这不奇怪,股市庄家这个群体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是有钱人在股市里通过实际操作,自己领悟出来的一个阶层,他们属于股市食物链的顶端,在没有监管的时代,绝对可以肆意收割股民的财富。

    至于说现场这些人,相关理论倒是很熟,可理论终究是理论,没有经过实际操作理论家永远不可能了解真相。

    当然,这是九三年,股市盛海证券交易所也才成立两年时间,即便是专家,不了解真相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不稀奇。

    现在林云把这个真相摆在了大家眼前,众人开始时觉得不可思议,可稍一思索,立刻发现林云所讲完全符合逻辑,甚至如果给他们中一人五百万,此人立马能在股市里呼风唤雨,五百万变一千万。

    “这就是问题。”

    张新迎眉头紧缩,他也明白了这个巨大漏洞。

    “这就是问题。”林云接着说道,“各位领导,说句不恰当的话,如果我愿意,可以用我刚才所讲的那个方式在股市里赚上几千万,没错,随时都可以。

    当然,我可不愿意赚这些钱,一来因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毕竟这钱放到口袋里太缺德了,会折寿的,二来嘛,我也怕以后国家找后帐,再说了,我也不差这些钱。”

    “哈!”张新迎笑了起来,“大家看到了吧,别看林云年纪小,但志气可不小,有种心怀天下的情结,这才是我们国家的良心企业家。”

    “是呀!”另外一人附和道:“教授说得没错,林总能够找到股市的弱点,说明凭此能够赚大钱,但他却从来没靠这赚钱,这境界可不是一般高,我们大家都得向他学习呀!”

    “啪啪啪!”众人还一起鼓起了掌。

    林云急忙摆手,“各位领导专家,今天我可不是主角,这些条例才是主角,我只是依据我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如何解决,那得靠大家集思广益才行。”

    张新迎一边写着什么一边回答:“林云,你提出的专家非常值得研究,我会上报国家部门,先做一些调查,另外,你刚才还提出一个问题,再具体说一下。”

    “好!”林云点头,“这个庄家其实包括两个群体,一是拥有现金流的人,其二就是企业本身,前者是个人行为,后者嘛,那就是监守自盗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焦点

    林云成了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的主角,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庄家对股民,特别是散户股民的剥削,二是企业本身可以监守自盗,通过虚假信息控制自家股市涨跌,最终造成的后果跟前者相同,都是收割了散户的财富,扰乱了整个市场。

    当然,林云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即便他脑袋里有完整的监管法规,那也不能说,说出来别人怎么办?做人不能这么能干,也不能这么厚道,那样自己会吃亏的。

    的确也是如此,在林云提出两个问题后,现场活跃起来,所有人都开始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林云则成了看客,拿着笔刷刷刷的写着,仿佛是在虚心学习。

    这才是应有的态度,锋芒不可以毕露,他要一点点引导众人得出结论。

    不过呢,即便拥有完善的法规,能否落实执行也是问题,因为二十多年后,股市中也经常会出现虚假信息披露和多方联手操控股票的事情。有的被发现,而有的也被偷偷的隐瞒。

    股市太复杂,资本运作更加复杂,特别是当很多资本联合起来后,其力量大的匪夷所思,即便他们违反了法律,但在其强大力量下,很少有人能够发现问题,即便国家力量,有时也会被他们遮住眼睛,没办法的事情。

    在九三年这一时间段,资本才刚刚出现,触手也才刚刚伸向股市,其操控股票的能力非常粗浅,要想揪出来非常容易,就看想不想。

    现场人们热烈讨论,整整一个下午时间就初步列出了十几条措施,林云觉得效果还不错,这些措施基本上就是后世监管法的一些条文大框。

    不过呢,还是那句话,就算是条文十分完善,还得有相关部门来制订和执行才行,特别是执行问题,总不能由银行或者是财政部门去执行吧,最好设立个监管局。

    当然,执行部门的问题就不是筹备小组的人能定的事情,那是得最高权利部门,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还要经过授权才能把监管局搞起来,没有个一年半载不可能。

    大家一直聊到下午四点多,外面已经华灯初上,到了晚饭时间。

    “好了。”张新迎笑着拍了下桌子,示意不要再讨论下去了。

    “各位,今天这筹备小组第一次会议开的非常成功,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家热烈讨论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诸多观点,有理有据,很有含金量,这份会议纪要如果拿上去,相信上面会立刻重视起来,在座各位都要记上一功呀!”

    “教授您太客气了。”一人笑道,“要说功劳,我看林总当属第一,他那招所谓的抛砖引玉根本不是砖,直接就把玉石扔了出来,对我们启发很大呀,也把这次会议的高度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我觉得,大家应该为林总的贡献鼓掌。”

    “对,林总提出的问题太深刻,直指根源问题,要不是他,恐怕我们连那帮人如何破坏股市的的方法都不了解,更不必说做出对策,是不是这样?”

    “没错,大家鼓掌向林总表示谢意。”

    “啪啪啪!”

    现场再次响起掌声。

    林云实在有些无语,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鼓掌呢?还有,为什么自己又成了焦点?

    股市的根本问题显而易见,说白了,就是信息披露和企业作假,只要这两方面不出现问题,股市就干净,就这么简单,但在这个时代,专家们还认识不够,只把林云当成了专家,这样林云有一种: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的感觉。

    算了,林云心中安慰自己,毕竟自己的想法超越了这个时代。

    林云站起身,向大家鞠了一躬,“各位领导和专家,我不是比大家强,而是做为企业家,每天就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比大家多想了一步。

    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得靠各位了,而且我也十分希望大家能找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法规。

    我们的股市刚刚起步,看起来红红火火,其实上经不起折腾,一旦监管不严出现问题,不仅仅股民遭殃,我们这些守法的企业家也跟着遭殃,而且损失更大,因此,我比旁人更加迫切。”

    张新迎很高兴,指着林云对其他人说道:“这就是一位良心企业家的心声,如果股市的企业家都像他一样,那我们也无需监管部门了,我们国家就需要他这样的企业家,林云,你们金龙公司也争取能做到上市,好好给其他企业做好榜样。”

    “对,林总,如果金龙公司要上市,完全可以找我,只要够条件,我一定全力以赴帮忙。”一位银行部门的人马上发出邀请。

    张新迎又笑道:“林云的金龙公司去年产值两个多亿,以产值来说,股市上有几家企业能和金龙公司相提并论?”

    “什么?都有两亿的产值?”其他人发出惊呼。

    林云微笑道:“实际上,现在我们金龙公司每个月的产值已经将近三千万,即便没有变化,一年产值也会超过三亿元,而且我们今年还会购买设备,提高产量,预计嘛,估计到年底,一个月产量能超过两千五百万袋,产值接近五千万。”

    “一个月产值五千万,一年就是……六个亿,我的天,六亿的产值,比很多大型国企还要多了吧。”

    众人再次惊讶,看林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张新迎笑着点头,“林云,依照你们的规划,金龙公司再发展一两年,怕是就能成为我们国家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上市对你们来说,恐怕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一旦上市,你们的股票都得供不应求。”

    另外一人马上说道:“教授,金龙公司现在就已经是行业第一了,不信咱就数一数,谁能威胁到他们地位?没有人嘛。”

    “是呀,根本没有人,我看金龙公司今年就可以尝试一下上市,毕竟业绩太好了。”

    “今年可能不会上市,我的计划是明年,明年如果机会好,力争上市吧。”林云给出一个答案。

    “明年也行,那时我们国家可能也会出台一些监管法规以保障股市平稳,那个时候上市起码会更稳妥一些。”

    林云的确准备上市,不过不是在内地股市,而是港城股市,那里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至于说内地股市,同港城相比只是个金融“贫瘠”之地。

第四百六十三章 教你一招

    晚上,张新迎请大家在一家饭馆里吃了晚饭,虽然各位都是领导,可毕竟不是商人,饭店很普通,大家很高兴,吃吃喝喝,一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

    林云开车把张新迎送回家,自己回到学校,进了宿舍,就见到老五邢鸿飞,老二赵东,老三崔亮和老四李宝明四个人再打扑克,邢鸿飞满脸都是纸条,看来输的很惨。

    “艹,我说五哥,你这满脸纸条,怎么?是要唱大戏呀?”

    邢鸿飞说道:“唉,别提了,今天太背,玩十把输把次,输的我肚子都饿了。”

    “我床底下有一箱方便面,谁饿了谁吃呀!”

    “什么?又有方便面?老八,你怎么不早说,快,给我来一袋。”

    邢鸿飞不由分说直奔林云床底下而去。

    “来来,给我也来一袋。”

    其他三人也不客气。

    “自己拿。”林云自然不在乎这点东西,这方便面就是给舍友准备的。

    “哇,还是塑料碗面,档次上来了!”邢鸿飞拿出一个碗面,他还真没看过这种面。

    “这碗面我们只在临州市卖,今年开始在北方卖了,算是我们金龙公司的新产品。”

    “真是新产品,多少钱一碗?”邢鸿飞问道。

    “价格一样,一块九毛八。”

    “真……不太贵,别说了,赶紧泡上。”

    四个人七手八脚将面泡上,不一会儿的工夫屋子里就满是香气。

    “就你四个人?其他人呢?”林云询问道。

    “老大去图书馆上晚自习了,其他人嘛,估计是和女朋友约会去了。”

    “这才刚开学,老大就学习这么用功,真是好学生。”林云赞叹道。

    老二赵东说道:“听说老大最近在学习企业管理,说以后要当一个百万富翁,天天神叨叨,还百万富翁?做梦吧。”

    邢鸿飞瞪了一眼道:“二哥,你懂啥,老大毕业后要跟着老八干,说不准就成百万富翁呢。”

    “老八,这是真的?”

    “嗯,差不多吧,不过那得看老大的意思,万一人家看不上我的公司呢?”林云随意回答道。

    “那倒是,百万富翁可不好当,不过老大跟着你干,当个万元户没问题。”

    四个人一边吃面一边打扑克,林云就在一旁观敌瞭阵,结果面还没吃完,老大邓远明推门进来。

    “哎呀,方便面!”邓远明大叫一声,然后就看向林云,林云笑着指了指自己床铺底下,对方话都不说直接跑到近前拿出一碗面。

    “肚子饿,正好来一碗。”

    啥也别说了,开吃吧。

    结果就是,整个寝室都来了一顿夜宵,门口来往的学生无不翘首观看,哈喇子流了一地……。

    林云大一生涯的下半个学期注定不会安静,首都分公司建设紧锣密鼓,股市监管法规筹备小组也分去不少经历,总之,从开学那一天开始,林云就得一心多用。

    转眼间,进入四月,天气越来越暖,工人纷纷入场,工地开工建设,只要林云有时间就得去工地上看一看。

    此时林云和张建国站在场地上,面前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办公楼的基础已经打好,地上一层开始施工。

    “速度很快,张大哥,你的工程队效率非常高呀!”

    张建国自信的点头道:“那是,这帮弟兄跟了我十几年了,等把你的工厂盖完,马上就去盖楼。”

    “买下哪块地了?”林云问道。

    张建国回答:“南二环有块地,前些日子花了二百多万买了下来,大概十三万多平方米吧,正在做规划设计呢,准备盖个小区。”

    “哇,两百多万,十三万多平方米!”林云笑了笑。

    张建国叹了口气,“可不是,两百多万呀,我这几年的小半积蓄都扔了进去,剩下一半还得盖房子,这一下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哈哈!”林云大笑起来,“大哥,你这小区盖起来就赚钱,而且我告诉你,再过五六年,你这五六百万直接会翻十倍不止,再过十年,那时就是百倍,所以说,你该完这个小区,一辈子吃喝都够了。”

    开玩笑,首都二环内小区在十年后是什么价格?十五年后是什么价格,一栋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就价值三四百万。

    张建国笑了笑道:“以后怎么样我是不知道,你说行就行,但现在可真是费劲,六百多万的预算呀,整个国家能毫不费力拿出这么多钱的人能有几个?我知道的就只有你一个人了。”

    九十年代初期大家都没钱,万元户都是稀罕物,张建国这个圈子的人当然不在乎什么万元户,随便一个做点买卖就能赚他个几十上百万,但真金白银拿出五六百万也不多见,轻轻松松拿出五六万元更是几乎没有。

    林云嘛,他在港城投资地产的钱就有一个亿,五六百万对他来说就是个零钱。

    林云笑道:“要不我接你点钱?不用利息。”

    张建国摇头,“算了,我们这些人受你好处已经足够多,这些钱虽然不少,但起码还能拿出来。”

    “三哥,我给你出个主意,那块土地不是拿到了嘛,土地证到手,你就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基本上可以把买地的钱收回来,这就二百多万了,有了这笔钱,你不就可以盖房子了吗?”

    张建国眼睛一亮,“咦,林云,你这招不错嘛,我怎么没想到。”

    “没想到吧。”林云接着说道:“现在国家还没有相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依我看,国家完全可以实行预售证政策,那时你们地产商就有福了。”

    “预售证政策?这是什么意思?”张建国哪里懂几年之后的政策。

    “就是地产商先拍地,拍下后暂时不交土地出让金,或者只交一部分,然后地产商就可以向老百姓发出广告,让大家提前买房,是所谓的期房,也就是预售房。

    预售房会有一定的优惠,于是老百姓会提前交钱,地产商有了预售证可以去银行做抵押,直接可以贷出款,这笔钱下来后就能交土地出让金,多余的还能盖楼,你看这种方式好不好?”

    张建国听完都傻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加油干吧

    张建国盖楼是听了林云的话,再说,现在首都盖房子的确赚钱,虽然本钱也不少,可起码能赚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利润,他估计这个楼建完后能赚一百多万吧。

    一百多万的纯利,对张建国来说只能算可以,毕竟整个过程劳心又劳力,远比不上开酒店省心,唯一让张建国值得付出的就是林云对地产行业的预测,万一十年后五百万变五千万呢?那就大赚了。

    现在呢,林云直接搞出一个预售证政策,张建国觉得自己脑袋有点不够用,似乎觉得里面有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一时半会还不好说。

    林云直接告诉他,“三哥,我告诉你,刚才我讲的那个政策可以让你一分钱不用花,只靠着预售证就把钱收了回来,什么叫空手套白狼?这就是。”

    “哎呀,没错,自己一分钱不用,用的是买房子人的钱和银行贷款,我艹,这是什么?魔术吗?”

    “不是魔术,是鼓励政策,用不了多久,或许房地产行业就能通过这种方式迎来辉煌了。”

    其实上也是如此,预售证政策类似一个Bug,是房地产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一个基础。

    这个政策有弊有利,利的是可以加快地产行业发展,弊的是一旦银行不放贷,那老百姓的钱多半就没了。

    不过呢,在九十年代以及新千年的头十年,预售证政策几乎不会出现问题。

    当然,九三年这个时间段里,国家还没有预售证政策,但张建国却可以用土地证进行抵押贷款,这是可以的。

    张建国从没听说一分钱不花就能把楼盖起来的故事,现在听说了,而且整个过程还完美自洽,什么人能想出这种办法来?

    张建国挠了挠头,“林云,别人是空手套白狼,你是空手盖高楼,如果你去做房地产,怕是整个首都的房子都得交给你,那时你就是首都最大地主了。”

    林云哈哈笑道:“我可不当地主,还是让三哥你来做吧,我靠着方便面过活就够了。”

    张建国也笑道:“我知道,你专挑挑战难度高的工作,房地产技术含量不高,你看不上,其实我也想弄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可惜没能力呀!”

    “不是没能力,是没找到机会。”林云拍了下张建国:“三哥,现在我还没腾出手来,等有时间,我会找上一些要好的朋友,大家凑在一起做做投资生意。

    现在咱们国家虽说工作就能赚钱,但真正拥有潜力的行业还不多,能赚大钱行业更不多,时代在发展,再过七年八年,很多无法想象的行业就会出现,那时才是我们大展拳脚的好时候,放心吧!”

    “好,林云,你这句话我记住了,到时候算我一份。”

    “行!”

    两人正聊着,一辆面包车开进工地,车停下,张宁带着两位助手从车上走下,直奔林云跑来。

    “林总,您来了,咱们工厂所有施工手续都办完了。”王宁将一个档案袋递给林云,打开后,里面是各种证件,土地证,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等等。

    建造一座工厂,除了施工以外,还有很多程序,土地证首先要拿到手,要不然土地都不是你的,谁会让你施工?

    然后是规划许可证,主管部门要同意工厂的施工方案,最后就是建筑施工许可证。

    三个证到手后,才能让你开工建设,这是正常的程序。

    不过呢,一般来说,办理三个许可证很耗费时间,比如土地证,一个企业如果正常办理,没有个三四个月都办不下来,其他两个许可证也费时费力,比如规划许可证需要十几个部门盖章,消防局、建设局、人防办、档案局……。

    光是跑这些部门至少都要一两个月,如果没碰到主要负责人,还得等下一次,碰到了人家也未必给你盖章。

    不过呢,开发区管委会知道办这些证件费时费力,如果办理完毕后再开工,怕是得等到下半年,于是就特事特办,让施工方先进场开工,证件方面同步进行,这叫做边施工边办理,互不耽搁。

    其实这种方式在南方早就实行了,目的就是加快企业开工建设,然后投产达效,至于说各种手续,有时甚至几年后都还没完成,人家讲究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北方办事效率慢,思想也相对保守,但首都还是要好很多,另外这些手续开发区管委会就能直接办理,不需要上报市里面,效率会更快。

    王宁等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所有证件办理完毕,这效率堪比神速,当然,林云给他们买的面包车也立了功,没有这台车,光是这些部门都得跑断腿。

    “王大哥,辛苦了,这些证件你们收好吧。”石天对王宁团队的办事效率很是满意,可能他们还没有独当一面,大事决断的能力,但做事足够认真,这就够了。

    张建国很是羡慕,“林云,王宁,你们一个个真是干劲十足,我要是有你们这样的团队就好了。”

    王宁笑道:“张总,林总负责战略方向,我们只要落实就行,没有我们还会有别人,但没有林总,那我们公司可就不成了。”

    林云大笑道:“哈哈,王大哥你怎么也向宋大哥学习了?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呀!”

    张建国说道:“行了,你们俩就别一唱一和了,大家都没吃饭呢,今天中午我请客,咱们去吃涮羊肉。”

    王宁急忙摆手,“不了,这两天工地忙,工人们吃饭问题还得盯着,林总,张总你们两位去吧,我们在这盯一会。”

    “王大哥,张总请客可不能不去,不过呢,三哥你也不用去吃什么涮羊肉,一百多米外不就有一个面条馆嘛,咱们去那里吃。”

    “面条馆?那怎么行?我张建国可从没请人吃过面条。”张建国这么好面子的人岂能请人吃小吃?

    “凡是都有第一次,咱们现在就是要工作第一,等我的厂房建好,那是你在请吃大餐。”

    “那时?那时你就得请我们了。”张建国大声说道。

    “行,不过今天你就请我们吃面条就行。”林云直接拍板。

    “那好吧,那我们就去吃面条!”张建国也只能答应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来考察的企业家们

    轰隆隆!

    金龙公司沈城工厂里机器声共鸣,方便面面饼流水一般从机器中流出,然后顺着十几条传送带进入到包装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依次做着工作,第一道工序是入袋,然后是放入调料包,接着是酱包,最后到达封装口,再由一名工人用机器封口。

    四套设备,每天产量就高达四十万袋,一套设备有三十名工人,四套是一百二十名工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但在一线工人眼里,流过的不是面,而是自己美好的未来。

    林学东和徐慧二人陪着十几位从全国各地来的企业家在厂区里参观,企业家们看到先进的生产线后不时发出赞叹。

    徐慧在旁当着讲解员,“现在我们厂子是四套设备,每年产量一亿三千万袋,这个产量已经是全国最高,但我们金龙公司在临州市还有一家分公司,年产量达到五千万袋,首都分公司也在建设中,而且,我们又订购了数套设备,几个月后就会投入生产,争取今年突破四亿袋吧。”

    “哇!”

    在场众人发出一声惊叹,纷纷为金龙公司强大的生产能力感到震惊。

    徐慧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表情,脸上只带着微笑,没有任何得意之色。

    “徐总,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金龙公司成立至今只有两年时间,据我所知,两年前你们的公司还只是个小作坊,为何在短短两年时间就成长到如今实力,有什么秘诀吗?”一位企业家大声问道。

    “呵呵!”

    徐慧笑得很开心,对着众人说道:“我们金龙公司之所以成长这么快,全是因为董事长林云先生的功劳,他先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找到了成功的秘诀,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就把企业做大,占领市场,就是这么简单。”

    “成功的秘诀?那您能告诉我们这秘诀是什么?”另外一名企业家追问道。

    徐慧立刻回答道:“这个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市场,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谁抓住了市场的未来,谁能能取得成功。”

    “那怎么抓住市场的未来呢?”

    徐慧想了想道:“这就要看领导者的眼光,就像我们的康师傅方便面,看似简单,但在两年前谁能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呢?但林云先生发现了,然后带领我们创造了奇迹,由此可以看出,一位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是多么的重要。”

    徐慧夸奖起自己的心上人自然不遗余力,再说了,她说得也是事实。

    在场企业家们听了这番话各有想法,有的人只是觉得林云运气很好,偶然踩了狗屎运,但有的人可以看出一些门道,能看到市场并把握市场的人并不多见,林云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林总呢?他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见见他?”一个人询问。

    林云的名字已经在企业家这个圈子里传开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年纪刚刚十八岁的少年,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的少年能开创出一个如此大的企业,所以每一位到金龙公司参观的人都想看看这位传奇一样的人。

    “各位前辈,林总去年考上华夏大学,如今正在上学,其实不仅仅是林总,还有公司的宋春涛总经理,他们都去首都筹备分公司建设的事情,没在沈城。”

    “上大学了?公司这么大,他还上什么大学呀?”一个人很是不解。

    “对,我们金龙公司的确很大,员工也非常多,仅在沈城,就有将近五百名员工,但是我们公司拥有非常健全的管理体系,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都知道自己做什么,所以根本不用林总操心。”

    徐慧回答的非常得体。

    “那………贵公司的管理体系又是什么?”这些企业家颇有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管理体系?”徐慧不慌不忙指着外面,“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就贴在工厂的各个位置,各位想看就看,我们没有任何隐瞒,事实上,林总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国家的企业家可以拥有现代化管理能力,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国家的各种产业做大做强。”

    跟林云待久了,讲话都很有境界,因为大家都知道,林云的对手根本就不是同行业企业,他要做的是全国第一。

    不过那些挂着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是想学就能学,是需要领导者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内部完善的组织架构,没有这两点,制服终究只能挂在墙上。

    当然,有的人就可以从中学到精锐,林云也是希望大家可以获得提升,为什么企业家们千里迢迢到金龙公司考察学习?不就是国家希望他们向先进学习吗?跑这么远,最后什么都没学到,还不如不来呢。

    现场很多企业家都开启询问模式,徐慧也不藏私,关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回答,如果企业家们有心,绝对是受益匪浅。

    突然,一个人询问道:“徐总,您今年只有二十三岁,非常年轻,一般人怕是才刚刚工作,可是你已经是金龙公司主管广告和宣传方面的老总,我想,应该是与林总关系密切的原因吧?”

    徐慧一愣,看了对方一眼,心里暗骂道:你怎么这么多事?我和林云的关系用得着向你汇报?

    不过徐慧和媒体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应变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她微微一笑道:“林总与我算是合作伙伴,我也是金龙公司的股东之一。

    当然,我能成为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也是因为我的能力,相信大家在电视上都看过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我觉得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各位认为我做的怎么样?”

    “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铺天盖地,所以徐总做的自然很好。”几个人大声说道。

    “谢谢大家,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徐慧轻松把这个有些麻烦的问题化解。

    就在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突然上前问道:“徐总,康师傅方便面固然很不错,但是至今为止,金龙公司也仅有这一款产品,实在是太过单一,如果没有新的产品推出,贵公司恐怕会有麻烦了。”

    徐慧一皱眉,有些不高兴。

第四百六十六章 霸气回怼

    提问题这个人不是北方人,听口音是沿海闽南地区人,穿着也很考究,不仅西服领带,胸口口袋里还放着一卷手绢,这装扮绝对不是内地人。

    徐慧压了下气,微微笑道:“这位老先生,您不是内地人吧?应该是湾湾省人,对不对?”

    对方点了点头,“没错,我是湾湾省人,如今准备到内地做生意,听说金龙公司是当今内地最好的私人企业之一,就来看一看。”

    “那您做的是什么企业?”徐慧询问。

    “很凑巧,我的公司也是食品企业,在湾湾省叫做统一集团,我呢,叫林成海,你们也可以打听打听,相信有人会告诉你们。”

    好家伙,这人一开口就带着傲慢,别说徐慧了,就是其他企业家都觉得他非常的烦人。

    “统一集团?”

    徐慧知道这个企业,是从林云那里得知的,年初开会时,林云特意说过统一集团已经准备进入内地,让大家关注一下,想不到对方主动杀到门前了。

    “统一集团……!”

    徐慧把声音拉的很长,还带着一丝惊讶,对方得意的询问:“怎么?你也听说过我们统一集团?”

    “没有,从没有听说!”徐慧回答的特别干脆,“我们听说过同样来自湾湾省的顶益集团,他们算是我们金龙公司的同行,至于说贵公司嘛,其他的企业家听说过吗?”

    立刻有人起哄道:“没有,从来没听过,干什么的?卖臭豆腐的?”

    “哈哈哈!”

    这个回答引来一片笑声。

    在湾湾省和内地之间,在场企业家们当然要站在自家人这一面,再说了,这个统一集团的人实在很烦人。

    林成海冷笑道:“孤落寡闻罢了,顶益公司在我们统一集团面前只是个小孩子而已,可就是这个小孩子,在方便面领域已经做到了第二位,实在是………不敢恭维呀!”

    林成海的话很明显是在贬低内地市场。

    徐慧并没生气,反而点头回应道:“老先生说得对,我们金龙公司从来就没有把顶益公司当成对手,他们也没资格成为对手,毕竟实力相差的太大。

    所以,我希望以后统一集团能给我们一些压力。

    林总总是告诫我们:一家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对手才行,要不然我们就没有动力,希望贵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哈哈,徐总这话真是睿智了。”其他企业家笑声连连。

    林成海脸色一变,他没想到一个年轻的女孩都如此牙尖嘴利不好对付。

    “一个小女孩都如此了得,这个林云还真有些本事!”

    林成海当然不会认输,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说道,“小姑娘,牛皮不是吹的,金龙公司现在是很好,不过,我见过太多的公司,前一年还红红火火,下一年就停产倒闭,一家好企业需要用时间来验证,而不是靠嘴去说。”

    徐慧立刻回应,“谢谢林老先生的教诲,我也希望你把这句话转给顶益公司的魏总,因为他们才需要听你教诲。”

    “你………!”

    林成海被徐慧噎的差点一口气没喘出来。

    “哈哈哈,回答的妙呀!太妙了。”企业家们拍手叫好,对徐慧机智的反应叫好。

    徐慧依旧是一副微笑淡然表情,仿佛刚才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至于说林成海,哪里还有心思在徐慧面前挑衅,假装转了转就带着助手离开。

    一直没吭声的林学东终于松了口气,他是个老实人,如果对方对自己咄咄逼人,估计是无法抵挡,好在徐慧挡在前面,用机智的反应一一应对,最后大获全胜,直接把对方怼的无话可说,大大涨了金龙公司的士气。

    一年前,徐慧面对这样的场面根本无力招架,现在呢,看着徐慧游刃有余的样子,林学东实在感叹后生可畏。

    时间会证明很多东西,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则是奋力向前,就像金龙公司,始终在前进的道路上狂奔,像徐慧这样的年轻人都成长起来,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林学东今年也不过五十出头,距离退休的年纪还有好几年呢,此时突然也有了劲头,特别是刚才林成海的话刺激了他,对方说金龙公司只有一款产品,然后就大放厥词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把金龙公司贬的一无是处。

    林学东主管产品,刚才差点就要和对方吵起来,好在忍了过去。

    金龙公司当然不只有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一款产品,公司已经准备今年推出至少五款产品,特别是康师傅小浣熊干脆面,已经准备上市了,连广告都制作完成,就等着和产品同步登录电视。

    不过林云特意嘱咐过,小浣熊干脆面这款产品属于公司机密,不到上市那一天不能对外公布,一旦上市,就要以雷霆万钧气势在市场上推广,不给对手任何反应机会。

    当然,这款小浣熊干脆面就是用来对付统一集团,你们不是想猛龙过江吗?好,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这条龙变成泥菩萨,让你自身难保。

    “我忍了!”林学东也是一肚子气,好在自己的准儿媳妇替自己出了这口气,让那个什么林成海吃了瘪,最后灰溜溜的离开。

    徐慧带着众多企业家们参观完公司,然后又到门口一家饭店吃饭。

    在金龙公司门口处有好几家饭店呢,基本上都是靠金龙公司养活着。

    除了公司招待来自天南地北的来客,最多的就是公司职工,虽然金龙有专门的食堂,但有时也众口难调,有的职工今天想自己开个小灶,就去门口下馆子,反正兜里有钱,一顿饭花个几十块钱也不心疼。

    除了招待和职工外,那些经销商们天天都有,他们也在这些饭店里消费,有时还会邀请金龙公司的朋友。

    总之,一家大企业会养活一帮人,不仅是自家人,还会带动周边服务业的繁荣,金龙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

    徐慧把白天怒怼林成海的事情告诉了林云,林云听完哈哈大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