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零二章 时代精神

    别人拿奖,激动的热泪盈眶,林云拿奖,只是说几句制式台词,毕竟他这个段位,已经不是用奖杯多少能够衡量。

    娱乐圈流行一句话:林云随便玩玩就成了业内大老,如果认真一点,整个内地娱乐圈都是他的。

    这句话还真有点道理,所以同行那些老板应该感谢林云的“不杀”之恩。

    林云这位大老每次登台,台下那些明星都得站起身,挺直腰,面带崇拜,双手拍的震天响,仿佛上台的是自己的偶像,甚至恨不得跑上台抱住这根大粗腿不放手。

    也是,如今的正大娱乐公司都不能算是圈内老大,应该说是正大娱乐占据内地娱乐事业半壁江山。

    无论是歌曲和电影,首首必火,部部大卖,一年总产值两亿,利润接近七千万,是个艺人,都想靠上正大娱乐这颗苍天大树,想要靠上大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得到林云的认可。

    谁都知道,林云在正大公司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即便他并不是董事长,可董事长就是靠他吃饭的。

    娱乐圈就是的大染缸,你有权利,别的不说,美女如潮水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看看孙怡,玩的够花,四十岁大叔级别,身边美女不断……。

    当然,那是孙怡自己的事,跟林云没关系,即便林云总是挖苦孙怡,说他花心大萝卜,可人家一句话就能怼回来:你还是安抚好徐慧和吴帆吧。

    好吧,林云还有孟琳呢,只是孙怡不知道而已。

    没错,林云身边有三个美女,再加上娱乐圈超然地位,圈内美女想找他太难了,除了颁奖时能见到一眼外,其他时间根本找不到,毕竟娱乐圈赚的那点钱,还不够林云当一次炒家赚得多。

    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林云参加完今年最后一次颁奖,在明星簇拥中离开了电视台。

    “老林,晚上一起吃饭?”

    孙怡笑眯眯道。

    “这几天跟你吃了好几顿,今天是跨年夜,回家了!”

    孙怡也没拦着,目送林云上了车,摆了摆手道。

    “老林,替我跟叔叔阿姨拜个年,还有,我买了几件新年礼物放在你车上了!”

    林云坐在后座,身旁放着几个精致的礼品袋。

    “劳力士?”

    林云看了眼,四块劳力士金表,总价二十万。

    二十万块钱,按照现在工资水平,差不多是一位工人不吃不喝干上二十多年的总收入,但这只算是孙怡给林云的小礼物。

    “唉!”

    林云叹了口气,自己还能说什么?

    和孙怡告别,对着司机老张道,“回沉城!”

    “好,林总!”

    司机老张今年四十五岁,开车时间有三十年了,绝对的老司机,水平高超,本是林云二舅以前的同事,后来下岗没了工作,生活贫苦。

    林云的二舅知道后就托了姐姐的关系,到金龙公司当了个卡车司机,算是走后门进入金龙公司。

    老张性格稳重,老实巴交,后来成了林云的司机。

    林云躺在后座上,感受着汽车行驶时微微的振动,眼皮子开始发发沉。

    “老张,我睡一会儿,你要是累了,就叫我!”

    首都到沉城七百多公里,开车要八个多小时,老张一个人开车很累。

    老张憨憨道,“林总,您就安心睡吧,我刚才已经睡了半天,连续开十个小时没问题。”

    “对了,老张,你以前在汽车部队,最多一次开了多久?”

    “嗯……我最多一次应该开了……差不多一天吧!”

    “一天?我的天,那得开出去两千多公里吧!”

    “没有,那时我和你二舅一起在戈壁滩,都是沙子路,一个小时能开四十多公里就不错了,有时还会迷路,我和另外一个战友兜兜转转,开了两天两夜才回到营地,几乎都没怎么睡!”

    “好家伙,估计得累坏了。”

    “哈,那时年轻,开车时也没觉得累,就是到了营地,刚下车就不行了,睡了一天一夜才恢复过来,然后听别的战友说,那片区域有大片流沙,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完了,事后想想,都后怕,不过还好,我们挺幸运。”

    “那时挺苦吧?”林云询问。

    这个问题让老张双眼一亮,声音也高了几分,“是很苦,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每个人都士气高涨,就跟打鸡血一样,干起活来有使不完的气力……唉,还真是想念那个年代呀!”

    林云从老张口中能感受到一股不同今日的精气神,对方说得那个时候是二十五六年前的年代,那时国家正是最贫穷的时期,很多人吃饭都吃不饱,但人们的精气神却是最好。

    在那个年代,前辈们真是硬靠着一双手支撑起国家,自己饿肚子不重要,没有御寒的衣服也不重要,只要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足以让前辈们心满意足。

    返观这个年代,人们倒是有钱了,可大家都忙着赚钱,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气神反而没了,也不知道是时代的后退还是进步。

    林云也是感慨万分,“是呀,现在很多人都没了那种斗天斗地的精神,如果都像您老张和我二舅那时的精神,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

    “唉,那时人都傻呀,一把子力气有啥用?做事得靠脑子,像您林总这样才行,现在不都说是致富带头人嘛,您就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跟着您才有饭!”

    蔫头蔫脑的老张也在“不经意”间拍了一下林云的马屁,即便林云很讨厌“个人崇拜”,可此时也很是欣慰。

    其实老张说得都是心里话,当初没了工作,老婆一个月才二百多块钱,还有一个儿子要结婚,两个姑娘出嫁也得有点陪嫁品,巨大的生活压力差点让他崩溃,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后来给林云开车,虽然一年到头没闲工夫,有时连节假日都没有,可工资高呀。

    固定每个月一千二百多块钱,外出补助一天三十,吃住也不花钱,补助完全白得。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接近二千块钱,一个人工资就能养活一家五口人。

    林云感受到对方的感激之情,可当下时代,如老张这样的人不知多少,自己又能帮助多少?

    都是时代的变迁,不能适应,就会被时代淘汰。

    林云不再说话,车子里安静下来,林云也很快睡了过去,醒过来,已经开了四小时别,外面的天都大黑了。

    “林总,咱们到沉城了。”林云随即睁开眼睛………。

第六百零三章 时代的阵痛

    九七年的元旦,林云回到沉城时已经是深夜。

    每年的元旦都有很多商家自行组织的聚会演出,大家聚在歌舞厅,饭店和酒吧等娱乐场所,尽情狂欢,欢度新年的到来。

    当然,元旦对于华国远没有农历年重要,消费才是这一天的主题,并没有多少团聚的情感。

    此时已近凌晨,城市没了尘嚣,偶尔还有营业的饭店,走路都打晃的人叫嚷着从里面走出,或是蹲在地上呕吐,或是疯子般的大叫。

    林云已经醒了过来,坐起身,看着渐渐静下来的城市,心中也格外的安静。

    十几分钟后,九七年将永远过去,九八年来临,想想即将过去的一年,值得留恋的事情不少,不过,那些事都已过去,再去回忆也没什么用。

    汽车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行驶,到了一处路口,旁边就是一家还没打样的烧烤店。

    “老张,找了地方停车,咱俩吃点东西!”

    林云和司机老张开了大半天的车,晚饭还没吃。

    “好!”

    车子靠在街边,二人走下来,正好有几个酒鬼从店里走出,勾肩搭背,吆五喝六,一个说要到下一场接着喝,一个说去洗澡,不过看样子,这几个家伙没什么气力了。

    很快,几辆人力三轮车来到几个酒鬼身旁,向着对方吼出一嗓子,“哥们儿,走不?”

    其中一个马上窜上三轮儿,对另外几人喊道,“我先走了,师傅,到南马路湾儿!”

    三轮儿车师傅说了声“好!”,随即探起身,下压身躯,用力踩着车蹬,缓缓向远处而去。

    “艹,这傻叉,自己走了?”

    其他几个人迷湖着根本就没什么反应,眼睁睁看着酒伴离开。

    “行了,咱们也走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两个人上了另外一辆三轮儿车,另外一人则是晃晃荡荡向远处走去,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老张在旁看着,突然开口对林云说道,“林总,刚才第一个走的人是我工友,我们也三年多没见了。”

    “哦,他现在在干什么?”林云问道。

    “唉,以前是我们那厂子的车间主任,跟我一起没了工作,开始的时候干过批发生意,赔了钱,老婆跟他离婚,孩子养不活,跟了老婆,现在据说蹬三轮儿车呢!”

    老张说这些话时,情绪明显有些激动,有悲伤,也有庆幸,前者是朋友之间的感情,后者则是命运让他有了一个更好的机遇。

    九七年的沉城已经有出租车,五块钱起价,价格不低,但也有人力三轮行驶在大街小巷,两块钱起价,最高也不超过三块钱,相比出租车的排场,三轮车更能让老百姓接受。

    不过,三轮车的出现不只是因为交通便宜,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能够让很多人吃上饭。

    这个时代正是国家工业阵痛的阶段,年轻人还好,无牵无挂,有犯错的机会,如老张这样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没有时间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没了工作,对一个家庭来说太致命了。

    林云叹了口气,他岂不知这种情况?

    金龙公司每年都要招人干活,除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外,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人,并非是施舍,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拥有非常熟练的技术,或许有些落后,但稍加培训,就很快上手,大大缩短了人员培训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这些人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是时代的原因,如果遇到伯乐,依旧能发挥余热。

    “咱们公司,今年还要招人干活,如果你的那些工友水平还行,到时候可以让他们过来,即便咱们工厂不需要,那些配套企业也可以试一试,工资待遇虽然比不了咱们,好歹养家湖口没问题。”

    虽然金龙公司每年都会招收工人,但毕竟能力有限,做到如此已经非常不易。

    “林总,你是个大好人,咱们公司也是家温暖的公司,我们没别的本事,只有好好工作,才能报答您的恩情。”

    林云叹了口气道,“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我爷爷那一代人,为了国家不再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抛头颅洒热血,终于让国家站了起来,而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同样做着自己的贡献,没有谁对谁错……!”

    两人吃了点东西,此刻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林云开车,先到了老张的家,疲惫一天的老张看了眼自家窗户,隐隐约约还有亮光,他的儿子正在学习,今年就要考大学了。

    老张露出幸福的笑容,一天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老张,这个拿着吧,元旦快乐!”林云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对方,里面是一千块钱。

    老张根本没接,只是不停的摆手,“林总这可不行,我不能要!”

    “拿着,给你儿子买点学习用品,让他考上大学,等你退休后,老两口就跟着儿子,帮他招顾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老张一听,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是他最大的梦想,只要儿子考上大学就实现一半了,这也多亏了林云收留他这个半大老头,要是找不到工作,儿子多半就放弃考大学这条路了。

    “谢谢林总,只要你不嫌弃我老,我一辈子都像在公司工作,不给钱都行呀!”

    老张接过钱,向林云深深鞠了一躬。

    林云回到家,打开房门,卧室里竟然有微弱的灯光透出。

    不用说,徐慧又偷偷跑来,正等着自己呢。

    下一刻,一身睡衣的徐慧走出卧室。

    “回来了?吃饭了吗?”

    “吃完了,跟老张吃了点烧烤,怎么还没睡?”

    “你没回来呢,我怎么睡?”

    “那我回来了,接下来怎么睡?”林云的手抚在了徐慧腰间。

    “你还有劲吗?”徐慧笑嘻嘻询问。

    “有没有劲,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林云“不怀好意”的回答。

    “去,先洗澡!”

    徐慧把心上人推进浴室,然后走进卧室,看着窗外挂在中天的圆月,皎洁的月光洒在二人的床上,不由得叹了口气。

    林云就是她的白月光,是唯一最爱的人,可林云却还有另外两个女人。

    唉,他就是轮月亮,所有人都看得见他,都能感受到他的光亮,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独享,这,或许就是命吧!

    “想什么呢?”

    林云从后面抱住愣神的徐慧。

    “想你了……!”

六百零四章 逆境中崛起

    今年首都的冬天很特别,一月份是最冷的时候,往年此时,大街上的行人都把最厚的棉衣穿出来,棉帽子,棉手套,几乎组装到牙齿。

    今年却有了不同,林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多数人只是穿着一件薄棉衣或者是贴身的羽绒服,没了臃肿,多了轻松。

    “电视上说今年是个暖冬,看来是说对了。”

    同车的宋健看着外面说道。

    林云笑道,“暖冬没错,但是,今年首都的空气可是有点差!”

    宋健点头附和,“嗯,的确不好,似乎好几天都没出太阳了,最近我的嗓子也不太好,过几天得回港城养一养!”

    “今后几年,咱们首都的空气,怕是会经常这样,老宋,你的咽炎怕是要经常发作了!”

    “是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天怎么变得这么不透亮,在外面待时间长了,呼吸都难受,看来真是老了,该回家了!”宋健有些自嘲,毕竟是快六十岁人了,这个年纪也应该退休享福。

    林云摇了摇头,“不是你老了,是环境恶化,这叫雾霾,才刚刚开始,以后每年都会严重。”

    “雾霾?这是什么?”

    没错,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首都已经出现了雾霾,只是这东西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还没意识到。

    林云解释一下,“大嘤帝国的首都曾经被称为雾都,所谓雾都,就是指这种雾霾,这玩意儿是悬浮颗粒,对身体不好,别说你,就是我这样的年轻人,时间长了都要得病。”

    “有这么严重?”

    宋健并没觉得有太严重,空气不好而已,六十年代,首都也有沙尘暴,后来十几年的造林,九十年代初不也解决了嘛。

    “有那么严重?”林云微微摇头。

    他知道,这一年出现的雾霾其实并不严重,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再过两年,首都的雾霾就更严重了。

    这是环境问题,可没办法,雾霾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然要扩大在生产,最重要的是工业能力。

    钢铁,水泥、煤炭,石油,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这些原材料,经济无从谈起,但这些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损害。

    不搞这些可以吗?当然不可以,比如没有钢铁,哪里会有制造业的发展?

    没有煤炭,电力也无从谈起。

    没有水泥,建筑业也就没了。

    同时钢铁、煤炭和水泥产业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行业越好,产业工人也就越多,收入也跟着增加。

    由此可见,雾霾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属于附属产品了。

    有人或许会说,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没有污染呢?这也是那些公知们经常拿出了攻击国家的一条罪过,似乎在他们心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天空永远是蓝的,人们生活在香甜的空气中,赚着远超国人的收入,这是天堂的生活。

    其实这个对比完全是无知的体现,没错,西方发达国家的确环境很好,又过着潇洒的生活,双方一对比,高下立判。

    论据看似很有说服力,实际上是这样吗?只能说纯属放屁。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都要经过这一阶段,大嘤帝国首都曾被叫做雾都,有一本小说,叫做《雾都孤儿》,那时的环境更加恶劣。

    米国也一样,高耸的烟囱和污水横流的河道让城市雾霾满天,黑烟笼罩。

    不过西方国家总有“办法”,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强,他们逐渐掌握产业上游,也就是所谓的专利,然后把制造产业向外输送,特别是输送到贫穷的国家。

    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让这些国家制造产品,也要承担污染的代价。

    产业转移,同时转嫁环境矛盾,也算是收益和代价并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选择,只能承受。

    西方发达国家的理想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个金字塔形的产业架构,顶尖是米国、大嘤帝国等一两个国家。

    他们利用手中的专利收割全世界产品利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人家不造手机,只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利,一个手机卖一千块钱,他们要拿六百,乃至更多。

    金字塔第二层是岛国、南棒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他们承担制造高级零部件的任务,比如芯片的制造,同样一部手机,能过获得三百元的收益。

    第三层就是那些干着最累最脏的活,收益却最少的国家,就像现在的华国,一部手机,除了芯片外,其他零部件都给你造,几千人,乃至上万人没日没夜的干活,最后赚到一百元,收益最低。

    还有第四层,是那种只能贩卖能源矿产的国家,他们贱卖自家的家底,老百姓却得到不多少好处,比如非洲那些国家。

    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全世界设计的套路,你还得乖乖听话,如果不听话,人家后面可是有飞机和大炮,一不小心就灭了你。

    当然,西方国家的套路远不止于此,几年后,人家又利用环境问题搞出了一个更大的套路,就是所谓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而衍生出碳权交易。

    先定一个未来排放的目标,然后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制定排放标准,规定你不允许超过多少排放量,而这个排放量还得由他们分配。

    这个套路看似很公平,实则一塌湖涂,完全是个巨大阴谋。

    人家先是忽略了自己之前一百多年的排放量,只从现在起,光是这一条就已经不是耍赖,而是明抢,目的就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华国的发展,绝了向更高一层金字塔攀爬的念想,当真是把权谋玩到了极致。

    如果换成其他国家,怕是就会断绝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毕竟技术在人家手里掌握,发展又受到限制,双管齐下,让你无路可走,但华国不是那些躺平的国家,这是个从无数逆境中崛起的民族,任何一个阴谋诡计也不可能让一个伟大的民族没了希望,在这个民族身上,总会有无数奇迹发生。

    比如现在,林云和宋健要去的地方是一家工厂,几年前叫做首都第一电子厂,现在的名字改了,叫做京东方……。

第六百零五 林云的投资选择

    “京东方光电制造有限公司?”

    宋健站在工厂大门前,盯着这个有些破旧的厂区大门,不知道这家公司有什么特殊之处。

    林云在港城创立了投资公司,这几年收益率高的吓人,年均收益能达到百分之六十,总资产一年半时间就能翻上一番,算下来,投资公司从成立始的一亿米元扩张到超过两亿米元,在港城也算是比较有规模了。

    公司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米国,特别是互联网行业,这是一片韭菜地,正是割韭菜的大好时机。

    当然,今年是九八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拉开帷幕,这一波韭菜还得收。

    林云创立投资公司,表面上看是为了投机赚钱,毕竟这钱来的太容易,但世界上任何一家投资公司,业务绝对不仅仅是在投机上,还要做长远打算,比如被称为股神的那位“老巴”,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投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年收益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三到四年就翻一倍,十年之内就是四倍,而且波动很小,算是一个蓝筹股。

    所以,投资公司的基本盘还是要长线投资,投机只能算是偶然的机遇,抓住了自然好,抓不住也不可惜,如果把重点都放在投机上,那这家公司绝对活不过两年。

    当然,别人眼里的高风险投机行为,在林云这里就不能叫投机了,当你已经知道了结果,剩下的只是金钱。

    林云对公司做了投资划分,分为三块业务,第一部分是投机业务;第二部分是投资业务;第三部分叫做风投业务。

    第一部分自不必说,属于短线行为,收益率必须要达到月汇报百分之六十以上。

    第二部分也是长线投资,把钱投到收益率比较低,但可以长时间增长的公司,以时间取胜。

    至于说风投业务,那就是寻找一些现阶段不起眼,但未来很可能大爆的企业做为对象。

    三个业务板块,风险等级也不同,第一板块风险自然大,但回报也大,一般回报率要在三四倍左右。

    第二板块风险很小,但投入最大,是投资公司的基本盘。

    最后的风投公司就是“不靠谱”的投资了,如果成功,收益率无法估量,但成功率就属于玄学了。

    三个板块业务,第一和第三板块董事会交给林云全权负责,其他股东没有决策权,只有询问权。

    第二板块业务由董事会共同决定,林云可以提建议,权利与其他董事会成员一样。

    资金分配方面,林云负责的两块业务站了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资金,现阶段是八千万米元,虽然还没到一半,可这些资金全部由他一人负责,可谓是大权在握了。

    这也体现林云在其他董事会成员心中的地位,甚至曾老都想把所有资金全部交给林云管理,他就躺着赚钱就好了。

    九八年的投资任务已经想好,先是在金融危机里捞上一把,这一波韭菜必须割,林云估计能赚到五六亿。

    金融危机中投机,还有短期投资米国互联网企业,这都是第一板块要做的业务,林云的目标是在两年内从一亿米元做到十亿米元规模以上。

    第二板块业务是长期投资,这就要细分,比如米国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神能搞,其他人自然也能搞,还有就是苹果公司,这家公司未来不得了,不能错过。

    以上两块业务在林云眼里都是躺着赚钱,毫无难度,最最关键的是第三块业务,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一块。

    九十年代的华国,经济发展正盛,一片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景象,大量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得到巨大满足。

    站在国家角度,国力逐渐强大,人民生活条件也不断改善,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看起来再过十年二十年,华国就能和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可实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谁穿的衣服好,谁吃的食物好,而是工业制造实力,如果说长期投资好坏是投资公司的基本盘,那么工业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盘。

    国家对此也早有计划,还制订了诸如“863”计划这样的提升工业实力的大项目,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工业实力,进而成为工业化国家。

    国家的构想是,通过市场与西方国家交换技术,成立了诸多合资公司,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技术。

    这条路是正确的,起码在十几年后,电视机、电冰箱、空调这样的企业已经达到了制霸全世界的地步,而且制造能力也做到了全球第一,堪称制造业大国。

    但是,国家还是把西方国家想的简单了,他们允许把低端制造技术交给华国,可决不允许让对方学会最尖端的技术。

    所以,即便二十年后,华国在诸如汽车发动机制造,高精尖材料合成等方面也没学到什么,在这个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是失败的。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整个华国,还没有几家高技术企业,也不对,那家联想企业被国人称为科技之光,被大家吹捧为可以与西方国家顶尖技术公司相抗衡的企业。

    但这都是幻想而已,十几年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技术之光,不过是家组装厂,论技术含量,可能都未必比金龙食品公司强出多少。

    也是,在这个有点眼光就能赚钱的年代,谁会把目光投在那些技术壁垒高,短期内都看不到效益的企业呢,要是有这种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但一个国家,还偏偏需要这些傻子疯子,正是他们的“呆傻”才保留住了国家的基本盘,让国家在多年后可以有机会追赶上西方国家,他们是英雄,所有国人的英雄。

    林云眼前的“京东方”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也是他此行的目的。

    京东方光电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不过一年多些,前身是首都电子厂,产品就是电子元件,廉价而粗糙。

    粗糙的产品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下变得一分不值,很快,这家建国之初就存在的企业到了破产边缘,数百名工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很幸运,有一个名叫李东生的人出现,某种意义来说,他的出现改变了国家在光电材料领域的未来,而此刻,这位四十左右岁的男子正站在林云面前。

    没有几家企业

六百零六章 京东方的过往

    站在林云面前的李东升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国字脸,标准的北方大汉形象。

    “林总,宋总!”

    李东升和他的团队见到二人迎了上来,先是和宋健用力的握了握手,两人认识,算是朋友吧。

    宋健已经告诉林云,两年前,京东方从岛国松下电器公司进口了两套设备,做为国际贸易公司的国信集团也参与了双方的合作,那时二人相识。

    在来京东方公司之前,林云特意找了一些关于公司的资料,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京东方公司还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属于岛国的松下公司。

    说起来,京东方前身首都电子厂属于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股份制改革公司,而且步子迈的还挺大,一下子就跟岛国松下公司合作,算是一步登天了。

    在九十年代,松下公司在华国可谓家喻户晓,倒不是大家对这家公司有多了解,事实上,没几个人知道松下是干什么的,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知名度,原因就在于松下公司宣传广告做的好。

    松下公司的广告总会配上一位青春靓丽的女孩,有的元气满满,有的温纯可人,传播度最高的就是那位名叫酒静法子的演员,虽然每次出现只有短短的十几秒,可却已经成为华国老百姓的梦中情人。

    松下公司不仅广告做的好,产品也没的说,电视机、打印机都是主打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公司。

    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和首都电子厂合作,还占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原本以为能够成功,结果九四年电子厂就到了破产边缘,也不能说是边缘,因为那时所有人都觉得企业活不了了,几百号工人抱头痛哭,都做好了回家的准备,然后李东升被上级认命成为新一任厂长。

    那时李东升还没到四十岁,之前是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能力出众,但也无力回天,眼看着企业要完,心里也没什么波澜,因为港城一家公司邀请他过去任职,年薪二十万港城,妥妥的社会精英。

    李东升收拾好行李准备上任,上级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担任厂长,带领企业扭亏为啥,让全厂职工吃上饭。

    没错,那时国家对电子厂的目标不高,就是有点活儿干,工人们能吃口饭,仅此而已。

    李东升思考许久,终于答应下来,然后带着几个年轻骨干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电子厂也变成了京东方。

    从九四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时间,从松下公司先后引进两条生产电视机零部件的生产线,再加上严格的管理,因此企业有了巨大变化,虽然还没彻底扭亏为盈,可市场销路不断打开,前景很好。

    有时候一位英明的领导者真的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就如李东升这样,但他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说起来,这个办法很简单,因为在九六年,京东方竟然在深市上市了。

    那时的京东方还欠着数百万的货款,手里自然没钱购买各种设备,这样的企业居然还能上市?这就是李东升团队的本领。

    在宋健嘴里,林云知道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站在李东升身后,一个同样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这个人叫陈伟顺,也是原电子厂的职工,毕业于华夏大学财会专业,标准的高材生。

    李东升属于实干派,上任之初就身先士卒,睡地板,吃方便面,和员工们一起研发产品,在员工中间很有威望。

    不过这个陈伟顺有些不靠谱,在员工眼里整天不着家,这种人用老话讲就是“街熘子”,华而不实。

    员工们很看不起陈伟顺这位副总经理,见到他也都冷眼相待,没什么好脸色。

    不过,深得民心的李东升并没有把京东方带出泥潭,因为没钱呀!

    电子厂之所以要倒闭,就是因为产品落后,之所以产品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投入资金搞出来的。

    自己搞研发?开玩笑,时间长不说,几千万扔进去怕也见不到几个水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购买国外已经淘汰的生产线,拿过来就能用,可以在最快时间内创造出收益。

    想法很好,但钱呢?就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旧生产线,一套也得近千万。

    银行贷款?先把之前的钱还上再说。

    没有钱,李东升还是玩不转,于是此时李伟顺登场了。

    做为财务专家,在熟知内地上市规则后,成功的把松下一公司那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算成了固定资产,再经过半年时间的账务管理,竟然一年之内把京东方搞上市了。

    上市前一天,李伟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公司职工,原本以为会受到大家的表扬,结果又得到一顿冷嘲热讽,特别是公司里的老人儿,说他不学无术,天天公款旅游,就差指着鼻子骂了。

    这些搞了一辈子技术的工人,平生信奉的是劳动致富,哪里会相信什么股市赚钱的鬼话?还几千万块,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陈伟顺碰了鼻子灰,然后就和李东升等一众高层跑到深市,等待着奇迹的降临。

    奇迹终于降临了,京东方上市成功,当天市值就突破八千万,为公司筹集了五千多万元。

    对京东方来说,五千多万

    就是天文数字,不光偿还了外债,还解决了生产线,一夜之间,公司从乞丐变成了富豪。

    当李伟顺回到公司,所有职工列队迎接,齐齐向他鞠躬道歉,还当众表示,从今以后,就是李伟顺要把公司卖掉,他们也会支持。

    这就是京东方发家之初的经历,但是,距离林云所期待的那个京东方还差的很远,他这次来,就是看看这群未来为国家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顺便帮帮他们。

    林云的目的很简单,购买一部分股份,然后等着他们发达的那一天,不过这个时间有点长,起码十五年左右。

六百零七章 唯有技术

    林云和宋健二人和李东升团队参观了京东方的车间。

    “林总,我们的工厂还可以吧!”

    李东升对自己的工厂很自豪,也是,四年前接手时,这里用残垣断壁来形容可能有些过分,但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却不为过。

    如今四年已过,破旧的厂房厂房翻修一新,还从岛国购买了先进的生产线,还清了外债,工人们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每天愉快的工作,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李东升自豪的讲解,林云只是点了点头,没吭声。

    财务专家陈伟顺在旁笑道:“林总,我们自然跟金龙公司比不了,你们是在港城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如今市值更是超过六亿元。

    我们没那么本事,只能在深市上市,今年的最高市值也就一亿,这方面,我们还要给金龙公司学习呀!”

    陈伟顺很佩服林云,因为只有真正的财务专家才明白在港城上市的难度,远不是内地上市所能相比的,能在港城上市,本身就说明这家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内地独一份。

    而且,从收益方面也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陈伟顺看过金龙公司去年的财报,公司总产值达到十五亿,利润五亿,两项关键指标碾压自家公司……。

    说碾压都是客气,事实上,京东方去年的总产值只有区区两千万,利润不过四百万,至于说一亿的市值,那也不过是内地股市复苏带来的红利罢了,起码虚高百分之三十。

    所以,双方实力不在一个量级,因此,尽管李东升年纪大林云很多,可在企业管理方面,他可不敢自然前辈,反而是以学习者的姿态面对林云。

    林云依旧没吭声,看着车间里运转的机器,眉头微皱。

    “李总,现在咱们公司的产品都是什么?”林云询问。

    “哦,我们引进松下公司的生产线主要生产电视机显像管,还有就是屏幕。”李东升回答。

    “市场怎么样?”林云接着询问。

    “市场不错,大部分卖给松下公司,还有一部分提供给咱们国内企业,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林云点头,有些随意回答,“也是,松下公司的生产线即便已经落伍,但在国内也是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起码还能用一年时间吧!”

    “一年……什么意思?”

    李东升等人不解林云的话。

    “李总,你想没想过,岛国为什么要把生产线卖给咱们?”林云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东升回答,“因为他们已经制造出更新的生产线,这套设备相对过时,就便宜卖给了我们,虽然是二手货,但便宜就很多,如果是全新,我们根本买不起。”

    “这是一方面,但还有一方面,李总可能没想到。”

    李东升马上追问,“哪一方面?”

    林云没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李总,你觉得京东方的未来是什么?”

    “未来?我们有过探讨,现在京东方最关键的是把技术自我消化,让我们的工人完全掌握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

    李东升的回答很坚决,显然他有着明确的目标,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李总说的对,技术是核心,只要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就不愁吃不上饭。

    当然,我相信,李总的目标不只是仅仅吃饭而已,如果是为了吃饭,当初你也没必要放弃高薪,留在这个即将倒闭的企业,你是个有情怀的人。”

    李东升哈哈一笑,“林总开玩笑了,我听宋总说过,你当初可是为国家赚了数亿米元的外汇,我呢,还得靠外汇进口生产线,若论情怀,我们哪里能跟林总相比?”

    “不!”林云摇头。“国家的根本还在于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这是工业化强国的立足之本,金龙公司不过是个卖方便面的企业,对国家的贡献无法与制造业相比。”

    林云的话让李东升很受用,刚要客气一下,对方话头却是一转。

    “李总,京东方发展的方向其实可以更长远一点。”

    “哦,更长远一点?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现在,我们的视野应该站在世界发展的角度来问题,李总,你知道世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很笼统,李东升没反应过来。

    “世界发展的方向……那又是什么?”陈伟顺也不明白,干脆直接问。

    林云笑了笑,“看看西方发达国家什么产业最火不就知道了吗?”

    “什么产业最火?”李东升想了想,思绪一动,随口回答,“是不是互联网?”

    “没错,答对了!”

    “就是互联网,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那,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做电视机显像管,关系似乎不大吧!”

    陈伟顺不解。

    林云一笑,“先说说你们的产品显像管,虽然是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可终究还是落后的技术。

    现在岛国和南棒国已经有更新一代产品,叫做液晶显示器,成本低不说,还更加轻巧便捷,一个人就能拿动,未来五年,液晶显示器必将取代二极管显示器,这是大势所趋。”

    李东升点头,“林总说得没错,我在岛国看过液晶显示器,的确轻巧美观,比我这种强的太多,我也相信未来会是液晶显示器的天下。

    只是咱们国内的市场还不需要液晶显示器,所以二极管显示器还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

    当然,我们也做好了技术更迭的准备,到了需要改变的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调整。”

    李东升做为国内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当然知道本领域内的发展趋势,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这些还是不够。

    “李总,你的分析是没错,但还是差了一点,那就是没有分析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互联网浪潮下,液晶显示器也是一个过渡。

    未来二十年,最大的市场还在手机屏幕市场,谁能在这块市场占据先机,谁就能在未来二十年领导潮流,京东方如果想要强大,就一定要抓住这一块市场才行。”

    “手机屏幕市场?”

    李东升看了看自己的手机,还是一个“大哥大”,但他确实已经听说芬兰已经发明了一种更加小巧的手机,不过价格太贵,还没量产,这东西应该在国内卖不动。

    “李总,时代是发展的,互联网浪潮对我们的改变,绝对超出咱们的想象,我相信明年,你的大哥大就会消失,不出四年,数千万老百姓就会人手一个手机,这就是变化,唯有提前预知,才能第一时间做出改变。

    当然,这些技术也一定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掌握,引入国内后,我们再消化掌握,只是那样,我们就会慢人一步,永远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变得强大,而我相信,李总你就是能改变这一切的企业家。”

第六百零八章 不在乎钱,本心而已

    李东升的梦想是将京东方塑造成国内最好的电视屏幕制造企业,所有的电视制造商,都要用京东方生产的屏幕,他相信,自己的团队也有这样的能力。

    当然,李东升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拥有全球视野的他,已经隐隐发现,这个世界正在变化。

    电脑的普及似乎不可阻挡,手机的样式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小,越来越轻。

    还有西方发达国家口中的互联网,也在国内崭露头角,有了所谓的网咖出现,一小时二十块钱就能领略到互联网的魅力。

    虽然这个世界似乎没什么变化,但视觉敏锐的人还是能感到一丝不同。

    李东升有时也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世界真的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京东方要如何做出适应呢?电视机会消失吗?又或者出现更好的电视机?

    李东升有些拿不准,毕竟未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知道呢?

    恰好林云到来,李东升做为首都这个圈内的企业家,早就听说过林云的大名,关于他有很多传说。

    有人说他会特异功能,智商超高,比爱因斯坦都高。

    有人说他在金融圈呼风唤雨,可以随便让股市涨跌,想有多少钱就能有多少钱。

    还有传说,他是首都娱乐圈的掌门人,跺一下脚,华国的明星都要排队觐见。

    还有传言,说林云光是女朋友就有几十个………。

    这些传说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起码有一样可以确定,林云是国内最好的企业家,占据国内方便面食品市场半壁江山的金龙公司,是他亲手从一个小作坊做大,那时他才十七岁,光是这一点,就无人能够相比。

    在一次饭局上,某位领导曾说过林云的一些密事,说他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些事,甚至让国家的高层很是震动。

    还说林云有着远非常人的眼界,可以抓住时代的脉搏,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人员,未来很可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虽说酒后之言,但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本事。

    今天,李东升终于见到了林云,也领略到了所谓的眼界,只是有个问题,他的眼界,让自己有点懵。

    未来十年,互联网将会普及,我们国家会有三亿网民,他们在网络上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上课。

    未来二十年,互联网将会由电脑转移到手机上,每个人坐着汽车火车就能上网,手机替代电脑。

    未来三十年,人类有机会进入虚拟世界,这个世界里拥有和现实世界一样的景观,让人们分不清哪里是虚拟,哪里是现实。

    好家伙,李东升觉得自己的脑袋不是脑袋,是木头旮瘩,只是,这些能实现?

    “李总,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抓住机会,占据先机,京东方的使命,不只是成为国内领域内最好的企业,还要成为领先世界的企业,至于我说的对不对,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桉,他们已经开始布局。

    西方为什么会那么富裕,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两次工业革命都在西方国家发生,让他们占尽优势,光是躺着就能赚全世界的钱。

    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互联网革命即将发生,这次革命非同寻常,范围之广,规模甚至超过前两次,如果我们再次错过,恐怕就永远追不上他们。

    京东方公司,就拥有在这次革命中占据先手的本钱,我这次来,也是看重这一点。”

    终于,林云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这些话,让李东升等人也深有感触。

    虽然不懂,但我很感动。

    当然,通过林云对未来的阐述,李东升也隐隐抓住了一些东西,起码有了一个模湖的方向。

    “感谢林总对京东方有如此大的期许,只是,您想如何帮助我们?”李东升询问。

    林云回答,“技术方面我不懂,但我相信李总你们的专业,只是,所有的技术都需要资金支持,没有资金,什么也做不到。

    我和宋总拥有一家投资公司,相信宋总也跟大家说过,我们这个投资公司只关注咱们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如果企业有资金方面的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那林总,宋总,你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呢?”

    李东升当然知道对方的目的,不过,现阶段京东方并不十分缺少资金,特别是上市后,每年都会筹集到千万资金,这些钱购买生产线绰绰有余。

    林云笑了笑,说道:“回报方面无所谓,我只是希望我们的资金投入能让京东方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特别在你们绝望的时候,我们这些钱,能让你们感受到责任,这就够了。”

    “动力?绝望?”

    这下给李东升等人搞不会了,我们不是活的好好的吗?

    林云接着说道,“李总,如果你们决心加入到互联网大潮中,那现有的技术就要被淘汰,而先进的技术,西方不会给我们,我们只能从低端技术开始,自己不断学习和升级。

    如果要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这个投入绝不是几千万能够解决,甚至投入的资金要远远超出,不说是天文数字,也是以数亿计起。

    你们还会面临短时间内没有产出的问题,闯过去,就能一飞冲天,闯不过去,那就破产清算,就像京东方前身电子厂那样,所以能否成功,不仅只是资金,还在于各位的决心,如果你们决心已下,我可以陪大家走到底,即便没了数亿资金,也不后悔。”

    林云说得一点没错,京东方的发家其实就是一个砸钱的过程,在前世,京东方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投入了十几亿元资金。

    十几亿,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足以伤筋断骨的数目,更不用说京东方在近十年里,都没有多少回报,也就是说,这些钱近乎赌博,是哪个冤大头给的钱?

    国家,这些钱都是国家给的,或许国家也不知道京东方能不能成功,但国家知道,自己必须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没有退路,只能成功,别说十亿,就是百亿,也不能退缩。

    最后,国家赌赢了,京东方也成功了,成为了同行内,世界级领先的企业,拥有的技术让西方发达国家也垂涎不已。

    林云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但要做的事情也得做,不在乎钱,只在乎本心。

    “一千万,拥有京东方百分之三的股份。”

    林云提出了条件。

第六百零九章 合作成功

    一千万认购京东方百分之三的股权,其后每一年都投入一千万,股权份额不变。

    这是林云给出的条件,直接把李东升这些人干懵了。

    “都说林云是经商天才,这条件,怕是传说有误吧!”

    京东方现在的市值还没到一亿,按照价格来说,百分之三只有三百万而已,结果林云开口就是一千万,溢价三倍多,同时还主动要求每年投入一千万,股份也不变。

    表面上是投资,实际上算是帮扶,这不是商人行为,这是助人为乐。

    众人大眼瞪小眼,搞不清楚林云是不是开玩笑。

    陈伟顺对资本运作的了解比别人知道的多,以询问的口吻问道:“林总,您还有什么其他条件?比如在决策权方面……。”

    林云的条件对京东方有利,明显不符合常理,是不是有更深的打算,比如想拥有公司的决策权。

    林云摆手,“不,我是个外行,不懂技术,京东方的管理我不会插手。

    当然,我希望京东方的技术会越来越好,最后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只是这些都是你们要考虑的事情。

    我是个商人,自然不会做赔本买卖,但我着眼的是未来,不是现在,我相信未来京东方一定会成为业内顶尖企业。

    如果有一天,京东方的市值超过百亿,百分之三的股权是多少?三个亿,我花一千万买下三个亿的股权,这么大的便宜自然不亏。”

    谈笑之间,看似林云给出了解释,而且还很自洽,可实际上,这番话有些勉强。

    一家市值不到一个亿的企业,未来有多大可能成为百亿级别的大公司呢?

    如果企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还好,可实际上,现在的京东方也只是家普通的企业,即便国内同行业内部,市场规模也不是顶级,有不少竞争对手。

    如果成为一家百亿市值的企业,这意味着,京东方已经成了业内没有争议的老大,就像金龙公司之于方便面市场,可金龙公司市值也不过六亿吧,距离百亿差的老远。

    所以,即使是李东升等人,也从没想过把京东方做成一个百亿市值的企业,因为有些不现实,成为市值十亿级别的公司就感谢祖先保佑了。

    林云这么说,只是给李东升等人一个能够没有压力的解释,这直接让对方感到了林云的真诚和对国家产业的支持。

    李东升明白了林云的意思,立刻摇头,“林总,您的条件我们不能接受,因为这不对等,我们不会占您任何的便宜。”

    虽说生意场的本质是自身利益,可林云的条件直接让李东升这些人破防了,他们也是有血性的人,不能占这么大便宜。

    “李总,我这笔投资看似吃亏,可实际上投资的是未来和你们这个团队。

    未来如何,我们都不知道,但我相信你们团队能代领京东方走向辉煌,用这些钱,买一个未来,值了。”

    林云的话不容反驳,也让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决心。

    李东升微微点头,但还是有一点不理解。

    “林总,如果只是一千万购买百分之三的股权,我们也认了,可你为何还要提出每年提供一千万,也不增加股权份额,这一点不能理解,能不能告诉我们原因呢?”

    林云直接回答,“原因很简单,就像我港刚才说得那样,现在的京东方距离世界标准还差的远,要想成为我所想象的企业,需要不断技术升级,这都需要钱。

    像你们这个行业,涉及领域很多,都是高科技,想要升级改造,需要的资金近乎天文数字,算下来,每年一千万投入都远远不够,我的这些钱,估计也就是技术人员的工资,但我的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

    当然,京东方背后是有国家资本支持,有国家这个靠山,我这一千万也不会白花的。”

    李东升摇摇头,“国家?林总,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国家财力有限,不会关注我们这种小企业,万一你这些钱最后都打了水漂,我们自己都会有负罪感。”

    “放心吧!”林云毫不在乎。“你们就放心大胆的做事,钱我出的起,也能赔的起,投资有赚有赔,即便最后都赔光了,那也无所谓。”

    “好,如果真如林总所言,我同意咱们的合作。”李东升不再犹豫,稳赚不赔的买卖,也无需犹豫。

    陈伟顺立刻附和,“我也同意,我们可以先拟订个合同框架,双方同意后就直接签约,同时告知证监会,对外发布公告,那时,股票市场可能还会大涨一波呢!”

    另外一人哈哈笑道,“我们或许可以提前买入一些股票。”

    林云则是笑道,“你们别忘了,我可是监管局的顾问,还参与制订了第一部监管条例,你如此明目张胆,小心我给你穿小鞋呀!”

    李东升等人先是一愣,在看到林云有些戏谑的笑容后才明白他是再开玩笑,不过也急忙解释,“这是笑话,林总可别当真呀!”

    众人随即大笑。

    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就是具体细节。

    其实也没有多少细节,合同条款就是林云说得那些,第一笔投资投资一千万,百分之三股权,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只有分红的权利。

    然后十年期限,每年一千万,十年后林云一方拥有决定是否继续投资的权利。

    这个合同对京东方来说实在是占了大便宜,即便京东方后面是国家,也绝对不会拒绝这么大的便宜,但国家方面还是提了一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百分之三的股权必须由林云所代表的华人掌握,如果卖出,也必须卖给京东方董事会成员。

    这个条件就是限制京东方股权不能掌握在外人手中。

    看得出来,国家方面此时也有些注意到了京东方在技术方面的重要性,只是他们绝对不会相信,未来的京东方真的成为了一家市值数百亿,技术领先世界的半导体企业,那时,不知有多少人想拥有百分之三的股权,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京东方搞垮。

    合同签完,林云浑身轻松,不过很快,一份胡润富豪榜横空出世,让无数人知道,内地首富竟然就是他。

第六百一十章 内地富豪榜出炉

    “看看,你出名了!”

    徐慧笑呵呵的把一本杂志放在林云的办公桌上,用手重重的按了一下封面上林云照片的头部。

    “胡闰财富?”

    这是杂志的名字。

    “哦,那家伙还真的弄出一个富豪榜!”

    林云翻了翻,杂志做的很精致,全彩页,标价是六块五,不便宜。

    杂志并不厚,也就三十多页,倒不如说是宣传册更贴切,里面也没什么文章,算是个人访谈,可这就够了。

    第一页是杂志的总纲,介绍杂志的目的,毫不掩饰,直接告诉大家,这本杂志就是记录华国富豪,介绍这些人的发家史和经商事迹。

    总纲之后,就是一个二十人榜单,第一名是宋健。

    宋健不用说,国信集团董事长,身价三亿五千万华元。

    第二位就是林云,身价两亿七千万华元。

    第三位,钟庆后,身价两亿三千万。

    上面人都是声名赫赫,林云见过大半,对了,还有傻子瓜子的年广久,不过只有七千万身价,排名垫底。

    “这家伙也上榜了?”

    排名十八位是老熟人牟其中,身价八千五百万。

    其实这个排名高了,甚至把牟其中列进来完全错误,如今牟其中的身价,估计可能都是负数,因为欠银行的钱呀。

    这个榜单里,还有一位女演员,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小庆,身价八千万,排名十九名。

    要是十几年后,身价八千万的演员,不说比比皆是,那也不是稀罕事,可现在是九八年,虽然万元户即是富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普通职工家庭年收入也不会超过万元,一个演员竟然一年能赚到八千万,闻所未闻。

    当然,演员的收入远超普通人,就拿正大公司的艺人来说,一线明星年收入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

    二线艺人少了不少,但也有五六十万,一年就能赚普通人一辈子的钱,只是这个刘小庆赚的太多了。

    刘小庆怕是要倒霉了,因为她这八千万包括税款,经不起检查。

    倒霉很正常,毕竟胡闰富豪榜又叫杀猪榜,今年上榜,明年入狱,林云看了一眼,二十人的榜单,五年后,还能上榜的不超过五人。

    对了,还有那位牟其中,排名十八位,他能上榜,多半是主动请求胡闰的结果,牟其中赚钱的方式不是实业,而是名气。

    在牟其中的思维中,名气越大,赚到的钱越多,如何让自己名气大?吹牛呗。

    把喜马拉雅山凿个洞,引入印度洋暖流。

    自己准备筹款一百八十亿建造火箭,把卫星送上天。

    在非洲修一条几百公里运河,黑人兄弟发家致富。

    这些项目感觉都是天方夜谭,可足够吸引眼球,也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进而能在银行贷款。

    他的招数倒很像十几年后那些所谓小鲜肉成名招数,别管什么代表作,只要能出名,即便是臭名也无所谓。

    不过时代在进步,这些招数头些年还可以,这几年不行了,那些牛上天的项目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没了名气,自然生意一落千丈,好不容易出来个富豪榜,他要是不上,都对不起自己。

    “唉,老牟呀,你真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呀!”

    牟其中这招是败笔,如果你老老实实,可能银行还不会着急跟你要钱,现在好了,上了富豪榜,身价八千万,银行第一个就找你要账,一旦露馅,就是末日。

    刘小庆和牟其中就是第一代杀猪榜上的名人。

    总体来说,这个榜单除了不靠谱外,其他还算靠谱。

    林云排名第二位,实际上真实的排名应该是第一。

    关于林云,胡闰知道的不多,明面上只有金龙公司和正大娱乐,实际上,林云自己的流动资金都在港城,足足一亿米元,这一笔钱就相当于宋健身价的二倍还多

    当然,宋健自己也有一千万米元的资产由林云管理,这个时代信息都不透明,有的钱可以明面上查到,有些钱,当事人不说,外人就真的查不到。

    林云自然不会纠结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

    榜单之后是每位富豪的详细介绍,这一部分才是这本杂志的重头戏。

    宋健不必说,父亲就是华国最着名的企业家,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算是子承父业,同时也为国家的外贸做出了贡献,他的财富,不能和他做出的贡献相比。

    第二位就是林云,胡闰对林云介绍的篇幅最多,三十多页的杂志,二十个人,平均每人不到一页,而林云一个人的介绍用了两篇半的篇幅。

    林云的介绍,题目就非常惹人眼球。

    “从小到大的天才,他是天生的企业家。”

    然后就是林云从小到大的种种神奇事迹,什么五个月会走路,一岁会说话,两岁就能背诵唐诗。

    然后高中时期,因为父亲的企业濒临倒闭,他挺身而出,代领走出了困境,短短几年就把金龙公司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制造商,以及矿泉水销售排名第二的企业。

    他展现出的种种神迹,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是百年一遇的天才。

    杂志对其他人的描述还算客观,对林云的介绍,多半就是夸张了,很多都是臆造,根本就不是真的,但这些臆造的目的是赞扬,不是污蔑,其中原因,多半是当初林云接待了胡闰,二人聊的很好,林云还给对方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这家伙,还真是胡编乱造,这些内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林云把杂志放下,露出一丝苦笑,胡闰吹牛的本事,比自己还强。

    徐慧哈哈笑道,“能凑了二十个富豪,这家伙还是挺有本事。”

    “是胡编乱造的本事,这杂志,没什么价值,看个热闹而已。”林云摇头。

    徐慧一笑,“这就足够,就在刚才,就有十几个媒体给我打电话,让我联系你,希望你接受采访,谈谈感受,怎么样?能不能给我个面子。”

    “行,你看着安排,反正过年前我会在沉城,有的是时间,都交给你了。”林云爽快的回答。

    正说着,林云的电话响起,接通后,吴帆的声音传来。

    “林云,你成全国第二位富豪了,有没有什么感想?”

    林云不自然的瞥了徐慧一眼,对方低着头看着杂志,似乎没听见电话里的声音。

    “啊,还好吧,不过身价写少了,我应该排在第一位,宋大哥没我多。”

    “切,钱多就牛了?明天我去沉城,对你进行专访,到时候见!”

    吴帆说完就挂了电话,林云心中一惊,接下来几天,自己又要头疼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 打响矿泉水市场第一炮

    林云刚刚看过“胡闰财富”,胡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想听听林总对这个榜单的看法。

    实际上,富豪榜只有二十个人,但胡闰采访了五十人,再通过对比,最终确认二十人的名单。

    而这五十人中,实际面对面采访到的只有六个人,而在这六个人中,只有对林云的采访最正规,双方聊的很好,算是成了朋友。

    其他五人虽然接受采访,可牛逼吹的太大了,尤其是牟其中,自吹自擂,说自己拥有几十亿的财富,在世界上也能排进前几名。

    即便胡闰的富豪榜有很大水分吧,可也不能天马行空,保证数据的大概真实是榜单的基础,要不然做不长久。

    除了这六个人外,其他人只是接受电话采访,有的人甚至听到胡闰的打算立刻警告对方,让他不要搞事。

    胡闰有些纳闷,华国有钱人为什么这么低调?

    林云帮他分析了原因,首先华国人的传统讲究财不露富,闷声发财,有钱也不张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另外,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很多人的财富积累并不十分光彩,不像林云,纯粹草根出身,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创造出自己的食品王国,每一分钱都光明正大。

    胡闰很认同林云的分析,但同时也很有信心把这份杂志办好。

    最后,胡闰终于说出这个电话的目的。

    “林总,有没有在我的杂志上投放广告的想法?”

    林云靠在老板椅上笑道,“好,我的农夫山泉很符合财富杂志的气质,可以投放一些。”

    胡闰大喜过望,急忙跟进,“那我去沉城,咱们当面谈?”

    “不急,你先去浙省找李烨,他现在是农夫山泉的总经理,具体事宜跟他谈,有了结果再报给我,我批准就可以了!”

    李烨就是那位港城富二代,当初林云用的激将法让他当了总经理,转眼间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他也从当年那个愤青变成了独当一面的战将,把农夫山泉品牌矿泉水做到了全国第二。

    不过呢,林云对第二没多大兴趣,要做就做第一,第一是哇哈哈,双方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

    其实这几年,水饮料市场属于群雄割据状态,纯净水是主流,什么乐百氏,哇哈哈,还有各个地方乱七八糟的品牌,对了,去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个叫做田园山泉的品牌,也是主打矿泉水,势头挺勐。

    在前世,田园山泉这个品牌从没出现,林云一打听,董事长叫钟闪闪。

    好吧,前世农夫山泉的正主又回来了,只是这一世,这个牌子被林云提前抢到,钟闪闪只能再创品牌了。

    钟闪闪这个人非常厉害,二十年后还多次登顶内地富豪榜第一名。

    当然,那时他的业务不只是矿泉水,还有金融、医疗等多个产业,不过矿泉水业务还是大头。

    钟闪闪不能轻视,但也不必太过重视,林云定的计划就是战略上的轻视,战术上的重视。

    不是林云看不起对方,实在是矿泉水的资源大半已经控制在自己手中。

    金龙公司租下来七处优质水源地,钟闪闪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挖地下水吧。

    谁控制了水源地,谁就能占据先机,林云的提前布局已经让金龙公司处于不败之地。

    挂掉胡闰的电话,林云又拨通了李烨的电话,电话刚一接通,那边就传来了吵闹声。

    “我们农夫山泉是矿泉水,不是没营养的蒸馏水,那些破东西没资格和我们相提并论,你们必须要突出我们的特点……好了,我要去接电话了!”

    “嗯,林总,你有什么事情?赶紧说,我正和代理商谈呢。”

    李烨还是那副犟脾气,高冷也好,傲气也罢,大家也习惯了,不过他再也不提离职的事情,早已经把这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林云哈哈一笑,“怎么?代理商不认同矿泉水?”

    “是呀,他们说纯净水的销量好,矿泉水不是主流,推广起来成本高,这帮蠢货,真是有眼无珠。”

    “别生气,矿泉水成为主流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

    “一两年太慢了,我现在就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接下来,我要加大广告力度。”李烨狠狠的回答,从语气中就能感受到他的愤怒。

    “这样,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邀请水质部门的专家配合,通过一种实验的方式来做广告。”

    “实验的方式做广告?什么意思?”李烨不解。

    林云回答,“很简单,比如让他们做两个同样的实验,一个实验用矿泉水种植物,一个用纯净水种植物,两个实验哪个能让植物更好的生长呢?

    我觉得应该是前者,这个对比就能让普通人感受到矿泉水的优势。”

    “嗯,这个办法不错呀!”

    李烨顿时有了兴趣。

    “好,我马上做实验,如果成功,就制作广告,我先挂了。”

    李烨说完就要挂电话,林云急忙叫住对方。

    “等一下,我有事要说。”

    林云就把胡闰要做广告的事情告诉对方。

    “哦,还有这种杂志?倒是和福布斯富豪榜很相似。”

    林云回答,“废话,这个胡闰原来就是福布斯华国的职员,发现这个商机就跳出来单干,不过这个商机把握的很好,他会成功的。”

    “那销量是多少?”李烨又问。

    “他自己说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份,准不准不知道,不过要采访我的人一下子变多了。”

    “采访你……哦,那你也一定在榜,排在多少位?第一?”

    “第一是宋健,我是第二。”

    “第二?宋健他是靠着家族企业,你是白手起家,这一点他差远了,榜单做的不科学。”

    李烨还吐了一下槽,就凭这句话,他从内心已经对林云彻底折服。

    挂掉电话,林云哈哈大笑,笑得徐慧摸不清头脑。

    “我给李烨埋了个雷,一旦他把我说的那个广告做出来,水饮料市场怕是要天翻地覆了。”

    “为什么?”徐慧不解。

    林云笑眯眯道,“因为这个广告会得罪那些纯净水的厂家,你砸了人家饭碗,对方会放过你?这下有好戏看了。”

    “那你不是把李烨坑了吗,我去,你太坏了,自己人都坑?”

    “不不,这不是坑他,而是加把火而已,矿泉水市场一定会成为水饮料的主流,现在只是人们还没意识到而已,既然人们反应慢,那我就加点油,让这场大火烧起来。

    我们做大哥太久了,有点麻木,正好借这个机会活动活动筋骨。”

    林云站起身,伸了伸懒腰,目光中带着一丝睥睨。

第六百一十二章 接受采访

    在九十年代,水饮料市场群雄并起,纯净水首当其冲,最着名的广告就是由湾省艺人王力红代言的哇哈哈纯净水。

    排在其后的是蒸馏水,没看错,就是蒸馏水,其实和纯净水差不多,甚至更加纯净,还自诩为最干净的饮料。

    排在第三的才是矿泉水,虽然有农夫山泉、乐白氏以及田园山泉三个品牌,但市场占有率远低于纯净水,这说明市场还没有形成矿泉水的消费习惯。

    前世也是如此,直到一件事出现,改变了矿泉水的地位。

    农夫山泉做了一个广告,内容和林云说得一样,找了几位所谓的营养专家,对两株分别浇灌了矿泉水和纯净水的植物进行观测,结果就是用矿泉水浇灌的植物长的更好。

    从试验中推出结论,矿泉水更适合植物生长,同样,对人体也更有益。

    这个广告一经播出就引来巨大争议,特别是纯净水制造商,乐白氏、哇哈哈等几个重量级生产商联合发表声明,对这个试验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同时也准备以诽谤罪告到法院,让农夫山泉吃不了,兜着走。

    很好理解,这个广告在抬高矿泉水价值的同时,也贬低了纯净水的价值,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属于非法竞争了。

    当时双方在媒体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斗的不可开交,甚至有你死我活的架势。

    这场争斗的结果是什么?其实没什么结果,原告没得到想要的结果,被告也没什么损失,但争斗引来的民众关注却让人们认识到矿泉水的价值。

    其实稍加仔细想一想就能辨别出两者的区别。

    矿泉水就含有很多矿物质,先别说人体需不需要这些矿物质,单论“逼格”就超过了纯净水,前者带着纯天然,后者只能是解渴。

    从这场争论开始,矿泉水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最终成为水饮料的主流。

    这一世中,这场争论在林云的策划下已经上线准备,巧的是,引发者还是农夫山泉,只是此农夫非彼农夫,老板换了,但结果只能更好,因为金龙公司的实力强大,在宣传上完全可以做到碾压对手。

    “小慧,你马上准备做一个广告。”

    “哦,做广告?什么广告?”

    “农夫山泉的广告,这次不用明星,用科学,告诉消费者,农夫山泉是真正的自然馈赠,主题是………。”

    “对,叫做:我们不制造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林云说出了前世那句着名的广告词。

    “不制造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徐慧咀嚼着这句话,越来越有味道,脑海中已经开始出现各种自然风光,特别是缓缓流淌的山泉,和波光粼粼的湖水,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好,这个广告词太准确了,我已经有了雏形,交给我吧!”

    徐慧站起身就要离开,可下一刻就回来了。“那个吴帆是不是要来采访你?”

    “哦,工作需要,工作需要!”林云急忙解释,同时手中假装鼓捣着东西,明显有些心虚。

    “哼,我可告诉你,你要先接受我安排媒体的采访,然后才轮到吴帆,知道吗?”徐慧“恶狠狠”道。

    林云赶忙点头,“好,好,你安排的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当然不能怠慢,这样,下午我就有时间,让他们来,独家采访也行,联合采访也可以,总之今天下午就帮你搞定,行不行?”

    “这可是你说的,我马上打电话联系,让他们下午过来。”

    “行,没问题。”

    下午,果然来了两家媒体朋友,一个是辽北晚报,一家是华商报,都是发行百万份的大报,两家将联合对林云进行采访。

    两家报社记者不约而同,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青春靓丽。

    这算啥?色诱?有徐慧在旁,他们会得手才怪,

    “林总,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荣膺内地富豪榜第二名,有什么感想?”

    “感想?只有不到三个亿,没什么感想。”林云的回答够干脆,

    另外一个记者紧接着问道:“当您意识到拥有这么多金钱,难道不觉得这是件荣幸的是吗?”

    林云想了想道。

    “荣幸谈不上,更多的还是责任吧,因为我养活着三千多名工人,用不了多久,人数会增加到五千,甚至上万,同时,全国还有数十万的经销商跟在我们身后,都在看着我们。

    富豪榜上显示的只是金钱,只是一个表面的价值,这不是我们金龙公司追求的东西,金龙公司追求的是让跟着我们吃饭的人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公司的宗旨,从成立那一天就定下的原则。

    所以,所谓的富豪榜对我没什么影响,我的财富,都是来自广大消费者,和我们的员工及伙伴。”

    林云的回答堪称完美的作文,让面前两位记者连声称赞。

    不愧是最优秀的企业家,视野就是开阔。

    “林总,您的责任感让人倾佩,但人们还是对你的巨额财富更感兴趣,我想代表普通的老百姓询问一下,您平时的生活是怎样?比如平常吃什么饭?有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哈,我吃的东西跟大家是一样的,时常会到街边小摊吃点烤肉串,喝点小啤酒,至于说业务生活嘛,有时会玩电子游戏,也会上网。”

    “林总,您还会上网呢?”

    “当然,互联网是未来发展趋势,也会改变整个世界,谁最先接触互联网,谁就会在未来赚到巨额财富。

    我相信,十年后的富豪榜上,很多都是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他们的财富,会远远超过一亿两亿,他们会是百亿富翁,甚至是千亿富豪。”

    “哇,百亿,甚至是千亿?真的有人会拥有这么多财富?那林总您呢,您那时会有多少钱?”

    “我?这个不好说,但我相信,只要安安稳稳的做好一项事业,就会得到应有回报。

    做生意,最关键的是诚意,有了诚意,才能做到极致,这也是一个企业家的良心。”

    林总说得好,您真是我们的偶像!

    两位女记者彻底被林云的气度所折服。

第六百一十三章 来了

    胡闰富豪榜第一次将富豪们的财富公之于众,身价几亿的财富让普通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视金钱如粪土。

    九十年代末,国家已经出现一批富人,身价百万,甚至是千万的也大有人在,在首都街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奔驰和宝马等豪车,就在去年,内地第一位购买法拉利的一位车主甚至登上的时代周刊杂志,成为了富人们的代表。

    可这些人,在身价几亿的富豪面前,依旧还有很大距离,毕竟千万和亿之间是几倍的关系,在国人认知里,“亿”这个量词几乎就代表无穷无尽了。

    金龙公司食堂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也是工作之余,同事们交流各种小道消息的地方,此时,几个人围坐在饭桌前。

    “各位,你们知道吗?咱们林总有两亿七千万元的身价!”一人小声道。

    “什么?两亿七千万?那得多少钱?”

    “多少钱?咱们就是这么多的纸都没有,如果摞在一起,估计比五层楼那么高。”

    “哼,你们嫉妒的个屁,林总就应该赚这么多钱,他要是赚不了这些钱,怎么能给咱们开工资?

    咱们吃饭都免费,七百多人的伙食,有肉有鱼,一天就要好万八千块,你们看哪个厂子有这样的伙食?咱们这帮人不能不感恩,别说林总有几个亿,就是有几十个亿,我也高兴,他钱越多,对我们就越好。”

    “对,老钱说得没错,林总是大善人,宋总他们人也很好,他们要是都上富豪榜就更好了。”

    林云对待员工如亲人,所以他登上富豪榜,在大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这些身价动辄几亿的富豪们就显得太鹤立鸡群,一时间,无数老百姓都在热议这件事,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了大讨论,讨论的重点就是这群人的钱究竟是怎么赚的。

    这种大讨论属于社会现象,即体现了老百姓的猎奇心情,又有大家对金钱的热衷和嫉妒心情,属于一种复杂情绪的集合,结果就是一夜之间让富豪榜疯狂大卖,短短一周时间,销量突破了七十万。

    当然,此时盗版富豪榜又跟风开始,毕竟正版太贵,普通人花好几块钱买本杂志会有些小心疼,不如在地摊上花一块多钱买个盗版。

    林云在地摊上就买了盗版富豪榜,一块三毛钱,不光有正版的全部内容,还多出很多花边新闻。

    比如“华国第二大富豪和他的几个女人们”这篇文章,看到这个标题,连林云都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是什么内容。

    这种文章毫无真实可言,什么林云与港城知名女性张漫玉怎么怎么样,和王飞怎么怎么样,看的林云尴尬症都快犯了。

    不过,如果是不知道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到这种文章,一定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原来林云这么风流,太堕落了………不过,我要是有钱,比他玩的还花。

    看到这种文章,林云哭笑不得,自己和那些女明星明明毫无联系,结果现在成了超友谊的关系,可以想象,这种胡说八道的故事会随着时间越传越广,都说流言止于智者,可智者分辨也要有足够的信息。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花边新闻有助于名气的增加,那有些明星很喜欢,毕竟名气增加就代表着人气,人气高了,自然能收获更多的金钱,可林云不需要呀,这种新闻只能徒增更多麻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几天电话又多了,徐慧还好,她不需要打电话,直接和林云当面对质就行,吴帆和孟琳在电话里直接就挖苦起来,说他现在有钱了,是不是也想玩古人三妻四妾?

    好吧,这三个女人明知道新闻全是虚构还要打电话,其实就是找林云出气,林云也明白,乖乖听着就好,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见面时再赔礼道歉,买点礼物啥的,反正他现在已经有些习惯了。

    吵吵闹闹一直延续到了春节,爆竹一声除旧岁,创造历史的九七年过去了,这一年港城回归成为主题,代表着国家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国家越来越开放,生意也更好做,金龙公司一年产量突破二十五亿袋,远超第二名顶益公司,连续蝉联方便面销售冠军。

    金龙公司不仅仅在方便面市场上一骑绝尘,矿泉水,锅巴、面包等各类小食品也是飞速发展,集团公司已经形成,随着飞速扩张,所属领域内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完全让对手感到绝望。

    除夕夜,春节晚会中,当春节到来的钟声敲响,一年又过去了,林云穿着棉衣,一个人走在路上,脚下白雪皑皑,头上烟花灿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道,让人陶醉。

    “铃铃!”电话声响起。接通,是徐慧打来的。

    “小慧,这已经是你第四个电话了!”林云有些无语。

    今年徐慧和弟弟一起回了老家,这也是六年来,徐慧第一次回老家,当年她外出打工,如今衣锦还乡,六年时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成为了身价千万的贵妇。

    “家里是不是满天都是焰火?”徐慧询问,在她心中,沉城已是家乡,甚至比她出生的地方还要亲切。

    “嗯,满天焰火,绚丽夺目,你哪边呢?”

    “我这里也一样,今年我买了两万块钱的烟花,现在正放着呢,整个村子的人都跑出来看了!”

    从电话里,林云同样听到了爆竹声,还有人们的欢呼,同时夹杂着歌声。

    “好,过完就回来吧,那边虽时家乡,可你现在已经住不惯了。”

    “是呀,这里的相亲虽然很亲,可每一个都想要点好处,没有纯朴了,还有,茅厕太难受了,我一天都不想住,后天就回去。”

    和徐慧腻歪了一阵,刚放下电话,吴帆又打了进来,这也是她今天第五次通话。

    孟琳很好,只打了一次电话,说了一句话:新年快乐,年后第一场比赛在粤省。

    林云瞬间领悟,记下时间,粤省再见。

    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春节假期还没完,从群众日报一个角落看到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东南亚股市大跌。

    来了,林云再次暴富的机遇来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背锅侠索罗斯

    港城中环路一栋大楼的顶层,林云站在一面高大的落地窗前,俯瞰半座港城,一片繁华。

    “林云,今天怎么有点无精打采,是不是不舒服?”宋健关切询问,今天和林云在粤省汇合后,对方就哈欠连天,精神头少了很多。

    林云摆摆手,昨天和孟琳翻云覆雨一整晚,有精神头才怪,好在自己年轻,要不然连床都起不来。

    “你们年轻人,年轻时不注意身体,到老就会落下病根,所以现在就得注意保养,不能累了。”

    宋健难得有机会教育一下这个“晚辈”。

    坐在一旁喝茶的曾老立刻反驳,“年轻人就要趁着年轻搏命,此时不搏命,老了就晚了,宋总的话我是不赞成。”

    “哈,曾老,港城和内地不同的,在港城,不搏命就活不下去,但在内地,机会太多,林总才二十三岁就成了富豪榜第二名,要是再搏命,我这第一的位置也要给他了。”

    林云摇头,“什么第二,都是假的,钱这东西得用在正地方,就像曾老,每年光是用在内地公益的钱就好几亿,这才是真正的富豪,我还差的远呢。”

    “哈哈,那倒是,等到了我这年纪,钱有什么用?一天就是喝点茶,吃点粥,都用不了几百块,剩下那些钱要给需要的人,这才能让钱充分利用。”

    曾老满脸堆笑,这才是他最喜欢听的话。

    不过,傍边一人有些戏谑嘲笑道,“老曾,你要是不喜欢钱,那这次行动也不用参加了,你那份我出,怎么样?”

    “老李,你这什么话?钱谁不喜欢?我是说钱要用在正地方,谁像你,这几年港城房价这么高,就是你们这帮人搞的鬼。”

    看到两人又要打嘴仗,林云刚忙插口,“两位前辈赶紧喝茶,凉了就不健康了。”

    富豪也有朋友圈,如曾老这般的商人是真正的企业家,有了钱也不忘国家和百姓,钱对他们来说真是够用就行,不会为了钱不择手段。

    还有一些商人,钱比命还重要,为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林云敬重曾老这样的人,但对那些只为钱的人也不敌对,大家凑在一起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达不成协议,大不了散伙罢了。

    “都到齐了,大家开会吧!”

    林云一句话,让几位身价数十亿的富豪严肃起来。

    “曾大哥,现在港城的房价怎么样?”林云询问身边的曾仁,对方是曾老的儿子,也是副总经理。

    “已经跌了半年,现在的房价,相当于两年前的价格,整个市场都很不好。”对方的回答很直接,也不需要隐晦,大家都看到清楚。

    “东南亚的股票和房价呢?比如泰国,那个国家怎么样?”

    曾仁又摇头,“比港城还差,可以用一塌湖涂来形容,我看他们快顶不住了。”

    “好,和我计划的一样,咱们买了多少泰铢?”林云点头,一切都按照前世的发展进行。

    曾仁回答,“截止前天,我们在泰国设立了十一个账户,一共购买了一亿米元的泰铢。”

    “好,持续增加,争取在一个月内,加持到两亿米元。”林云下达命令。

    “没问题,我们的资金已经全部到位,随时可以抵押兑换泰铢。”曾仁重重点头,虽然他性格沉稳,如今也是显得异常兴奋,此战如果胜了,将会成为金融届的一段佳话。

    说起来,狙击泰铢的过程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做空。

    林云的计划就是以持有米元做抵押借出泰铢,罗斯将美国国债抵押给泰国银行,借出泰铢。

    假设现在米元兑换泰铢的汇率是1:5,那么先借五千万泰铢,再兑换成一千万米元。

    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在多个渠道做空泰铢外汇期货,并在市场上唱空泰铢,引发撤资恐慌。

    此时泰铢就会大幅度贬值,假设与米元的汇率跌到1:10。

    当汇率在1:10时,把借到的五千万泰铢环回去,此时只用了五百万米元,但原本兑换了一千万米元,那中间差就是五百万米元,这就是净得。

    也就是说,如果汇率贬值一倍,那么净收入也就是一倍,

    真实情况,泰铢与米元的汇率会暴跌百分之一百五,两亿米元的收益率是两点五倍,也就是净赚三亿米元。

    三亿米元只是投资公司股东们的收入,林云自己掏腰包三千万米元准备做空股指。

    在投资家眼里,做空股指风险太大,最低限制都是十倍杠杆,完全就是赌博行为,索罗斯这样的大老都不敢玩。

    可林云敢,如果不是怕暴露自己华夏人的身份,同时又有索罗斯等西方金融大鳄做挡箭牌,他敢一次拿出一亿米元去梭哈,最后赢回十亿米元,只是那样做,自己身份大概率也会暴露,成为下一个索罗斯,一辈子都无法去东南亚了。

    反正林云的计划就是赚六亿米元,自己得三亿五千万,其他人按照投资大小划分两亿五千万。

    六亿米元的规模,同整个泰国近千亿米元的损失相比,不大也不小,即便引起注意,索罗斯的入场也会吸引大量关注,要知道他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是大赚了几十亿米元。

    一句话,林云即要赚钱,也要甩锅。

    索罗斯,这个锅你是背定了。

    “我们设立的账户隐秘性如何?能不能被对方察觉出来?”林云要确定一下这个锅是不是能真的甩出去。

    “林总,这些账户都是海外账户,开设地点是开曼群岛,持有公司都是空壳,同时还在第三方设立中转账户,持有公司同样是空壳,而资金方面,我们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运作,通过八个国家的十八个空壳账户汇入。

    当然,理论上来说,如果对方全力去查,还会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很好,即便泰国政府对这些账户表示怀疑,大概率也会把账算到索罗斯头上,谁让他是这次金融危机幕后黑手呢。”

    索罗斯!

    这次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背后推手就是索罗斯,可如果林云不说,在场所有人也不知道他的存在,众人很纳闷,林云为什么知道此人在幕后操作呢?

    看来,林云在米国资本圈里也有线人呀。

第六百一十五章 出手

    九八年的五月,港城的最高气温已经来到了三十八度,即便天气炎热,街上往来的行人也多是西装革履,一手拎着皮包,一手接听着电话,即使是在行走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时间,争分夺秒赚取每一分钱。

    港城就是这样,生活节奏超快,充分诠释着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

    港城证券交易所,在一间近百平米的豪华交易室中放着七八台电脑,电脑前坐着交易员,每个人都神色严肃,只等命令传来。

    随着交易室的门打开,一行人走了进来,为首是年轻如学生的林云,后面则是一众老年人,还有两个拄着拐。

    室内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腰杆挺直,目不斜视,大气都不敢出,这几个人的身价总和已经超过百亿港币,公司总市值更是远超千亿,可以说,他们这些人一声令下,港城的股市都会发生地震。

    “林云,这次你亲自操盘,我们赢定了!”

    曾老亲自为拉过一张老板椅,让林云坐在上面。

    “曾老,您的腰不好,这张椅子还是您坐吧!”林云又推给了对方。

    曾老摆手,“不不,在坐的每个人都比我有资格坐这把椅子,但我就认你,你要是不坐,他们更没有资格坐了。”

    椅子代表着权利,这次狙击泰铢的行动,从头到尾都是林云策划,其他人完全按照他的命令执行,这头把交椅,要由林云来坐。

    “林云,你就坐吧,换成我们,老曾头怕是得翻脸!”

    “对,林总是总指挥,我们都是士兵,一切都听你的指挥。”

    见大家都没意见,林云点点头坐了下来,其他人这才纷纷坐下。

    那些交易员都很好奇,这位年轻人究竟是谁?怎么能令这些富豪俯首称臣?

    林云?似乎有些印象……。

    林云在内地有名,但在港城,他名声不显,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各位,今天开盘,我们就要开始全力出击了,第一场战役五天时间,第二场要七天,所以这几天会很耗神,大家也不用紧盯,谁累了就去休息。”

    在场的富豪最年轻的都有六十岁,精力体力都比不了年轻人,万一有个好歹,自己可承担不起。

    “林云,你放心吧,我们这帮家伙什么没看过?没那么脆弱。”曾老从不服老,就是熬夜也没事。

    “老曾,你可别吹牛,虽然你经历过大风大浪,可你以前玩的是服装生意,靠着一条条领带积攒财富,但股票市场可不是以前那些生意能比,很可能一天之内,你这辈子的钱就没了。”一位搞金融的富豪嘲笑道。

    曾老眼一瞪,“那是你认为,我怕这个?我的钱都捐了,现在的钱就是赔了,也不可惜。”

    曾老这话直接让对方闭嘴,讪讪一笑直接坐到傍边喝起茶水。

    “好了,咱们废话不说,现在几点了?”林云打断二人的争辩。

    一位交易员马上回答,“林总,现在是上午九点一刻,距离泰国股市开盘还有五分钟。”

    “好,今天的行动你们了解吧!”

    “明白,所有行动都按照您的指示。”大家齐声回答。

    “好,我的命令很简单,一是隐蔽,二是准确,相信曾仁大哥都已经和你们说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你们都是专业人员,技术方面我也放心,剩下的,就让西方人来替我们做吧!”

    五分钟后,泰国股市正式开盘,立刻就呈现出剧烈的震荡。

    一旁还立着两台电视机,直接连着卫星,一台播放着泰国当地的电视节目,主要是财经方面的新闻,另外一台是米国财经频道。

    米国频道播放的都是唱衰东南亚经济的报道,有说东南亚经济已经达到顶端,即将步入下行。

    有的说泰国经济已经形成巨量泡沫,马上就要破裂。

    最甚者干脆呼吁大家做空东南亚股市,大笔财富源源而来。

    从这些报道中就能看出来,那些金融大鳄们已经彻底亮出自己的爪牙,准备开始瓜分了。

    其实这些报道不过是烟雾弹而已,似乎告诉对方:我现在只是推测,还没有动作。

    事实上,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大鳄们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布局,如今到了收网阶段,结果已经注定。

    东南亚这些国家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也纷纷用舆论壮士。

    “我们国家是自由市场,欢迎所有投资者到来,但我们也有实力捍卫自己的金融市场,不允许那些通过非法手段竞争的侵略者,只要他们敢来,注定就会失败。”

    “我们泰国,有强大的外汇储备,有信心捍卫自己的经济,同时也奉劝那些侵略者,不要以卵击石。”

    “我们不知道谁在背后搞鬼,但无论是谁,一定不会得逞……。”

    泰国等那些东南亚国家纷纷发声,先是痛斥,然后又表决心,对外透露出自信。

    双方在舆论上打的不可开交,看似平手,但股市的表现已经说明一切。

    一个月的时间,泰国股市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五十,热钱纷纷外流,泰国股市就像是个人,身上的血液渐渐被吸干净。

    通过电脑看的清楚,整个上午,股市一路绿色,没有任何反抗的实力,而电视上,特别是泰国,已经出现老百姓跑上街头打砸抢的现象。

    一个西方女记者站在摄影机前侃侃而谈:最近一段时间,泰国经济震荡,股市一路下跌,股民的财富大量流失,究其原因,就是政府的放纵和不作为,老百姓不满政府,纷纷上街发表诉求,我希望当地政府能够站出来,给人们一个交代,并尽快解决这种局面。

    女记者背后不远处有一家燃起熊熊大火的商店,数十人站在门口一边咒骂一边扔着石块。

    打砸抢这些镜头都来自西方媒体,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烘托混乱的局面,逼迫外资撤离当地,以造成股市更大的下跌。

    西方国家用心可诛,但没几个人能看出他们的诡计,甚至还有人叫好,认为他们站在了人民一方。

    没办法,谁让他们拥有滔天权利呢,一个金融大鳄就绞的几个国家鸡犬不宁,付出巨大代价。

    下午两点,泰国总理出现在电视机前发表讲话,彻底放弃与米元的固定汇率,从今以后采取自由汇率,随着命令生效,林云这帮人终于出手了。

第六百一十六章 赚麻了

    当泰国总统出面宣布本国汇率实行自由汇率制度起,索罗斯这场汇率狙击战就进入到了血腥瓜分阶段,西方国家那些金融大鳄们正式拿起刀叉,开始饕餮盛宴,接下来就和泰国政府没关系了。

    “干得好!”

    港城指挥部内,所有人都振臂欢呼,各个难掩笑意,此时这场狂欢才算正式开始。

    以前,泰国汇率制度是和米元挂钩,意思就是有多少米元储备,就印制多少本国货币,不能多,多了就可能贬值,进而造成通货膨胀。

    不过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对标米元储备的货币明显不够用,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大米元储备,以此增加本国货币。

    这种选择的前提是有贸易顺差,就是赚米国的钱,泰国经济结构无法让国家在贸易上获得更多优势,只能选择第二种方式,那就是自己印钱,刺激内部经济。

    如果少量印钱还没问题,可泰国领导们被表面繁荣蒙蔽,觉得自己行了,可以不需要米元储备单干,这些年下来,也没问题,更加有恃无恐,却不想人家米国大鳄们早就看的清楚,就等你上钩,然后一轮韭菜割走。

    泰国也想反抗,但无能为力,别说是泰国,就是桑巴国等那些南美国家也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在米国大鳄眼中就是一片韭菜地,长的越好,被割时就越惨,根本无法阻挡。

    当然,此时林云也成为了大鳄中的一员,没办法,历史不能改变,那就跟随前进,这钱不拿白不拿,谁让你们弱小呢,怜悯没有任何用处。

    随着泰国总统宣布汇率制度改变,林云也开始发布各项命令。

    “三号账户,一千万米元,一个交易日,买进1:75。”

    “十一号账户,五百万米元,两个交易日,买进1:78。”

    “八号账户,两千万米元,三个交易日,全部卖出。”

    一系列命令通过交易员向外发布,大量资金或流入或流出,搅动着泰国股市。

    一共一亿米元的盘子,在大量交易下,不断增长。

    第一天交易日后,账面上,一亿资金变成了一亿八千万。

    第二个交易日后,又变成了两亿米元。

    第三个交易日,突破三亿米元。

    所有人,除了林云外,看着账面上增长的财富,都傻了,这速度比任何买卖都快,跟印钞机差不多吧。

    在坐的都是富豪,即便如曾老这样的企业家,年轻时也难免有一些操控市场,买空卖空的行为,但至多是千八百万港元的交易,哪里像现在,动辄几千万米元,几天时间,一亿米元就变成了三亿。

    三亿米元呀,曾老奋斗了五十多年,所有身价也没有这么多钱,人家几天就赚到了,这是什么感觉?这跟普通人中了几百万彩票差不多。

    当然,三亿米元是大家共同的投资回报。

    即使这样,按照投资多少进行分配,曾老和国信集团初投资金是两千万,每方也会得到六千万米元,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三百。

    几天时间内白得几千万米元,属于天上掉馅饼了。

    可现在还没完,林云坐在椅子上,看着十几台电脑,不停发出命令,大笔资金依旧涌入股市,数目也在飞速增长。

    一周后,林云终于下达了鸣金收兵的命令,各个账户马上开始结算,十几个小时后,统计结果出来,账面资金达到了五亿一千万米元。

    “哈哈哈!”

    所有人终于忍不住狂笑起来,更有人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红酒拿出,服务人员立刻将酒倒入杯中。

    “来来来,大家喝一杯,庆祝我们大获全胜!”

    “好,干杯!”

    所有人,包括服务人员都举起酒杯,一口喝干杯中那稠密如蜜的酒液。

    “哇,老李,你这红酒不错嘛,年头起码超过二十年。”

    “当然,一瓶三万港币呢。”

    “三万?还真不少,不过这次你赚了起码超过三千万米元,三万港币,零钱而已了。”

    “我赚的不多,老曾这次赚了足足有七千万吧,咱们得吃他一顿大餐才行。”

    “没问题,改天我做东,咱们天爵楼包场,在坐所有人,全都要去。”

    一帮富豪相互说笑,大家都赚的盆满钵满,即便以前不顺眼,如今也举杯相碰。

    主角林云并没有太过激动,八千万米元而已,还算可以,但这还不是全部。

    他还有一千万米元投到了股指期货中,一周时间只进行了四次交易。

    第一次交易,一千万米元变成了两千万米元,算是小试牛刀。

    第二次交易,投入两千万米元,一个交易日内变成了六千万米元,正常收益。

    第三次交易,投入五千万米元,一个交易日后,变成了两亿米元,开始发力。

    第四次交易,林云直接投入一亿五千万,“孤注一掷”,一个交易日后,十亿米元。

    也就是说,林云用一周的时间,一千万米元变成了十亿五千万米元,收益一百零五倍。

    一周时间,超过一百倍的收益,这样的投资行为可以算是打劫了,放在平时,几乎不可能,即便成功,监管部门也会查个底朝天。

    好在现在不是正常阶段,金融危机之下,整个股市已经大乱,再加上西方金融大鳄的入场,所谓的监管部门早就形同虚设。

    当然,林云这笔收钱想要拿回来,遇到一些问题,好在他早就做好了万全之策,聘请一家着名的咨询机构,也就是天盛公司。

    金龙公司上市聘请了天盛公司,双方合作很愉快,这一次由天盛出面,基本上没问题。

    好吧,天盛公司是米国最“臭名昭着”的财务咨询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无数投资项目,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林云对这家公司也没什么好印象,但不得不说,只要钱到位,人家业务能力的确强,至于说泰国政府会不会管不用担心,天盛公司背后是米国的诸多大财团,你可以得罪索罗斯,但不能得罪天盛公司。

    就见林云拿起电话拨打出去,对方是天盛公司驻亚洲总部副总裁道格。

    电话接通,立刻传来祝贺。

    “林,你才是真正的股神,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天盛公司?成为我们的合伙人?”

    “再说吧,现在交割,全部转到我在港城的账户。”

    “OK,两天内完成,当然,百分之十五的手续费要留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