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调教

    林云解释道:“市场如战场,目的就是获胜,有的企业为了获胜不择手段,根本没有正义而言,而老百姓懂什么?咱们企业一旦被对手诬陷,如果不反击,定要遭受损失,所以就成立这个应急公关部门,目的就是针对这些诬陷攻击做出反击。”

    “哦,还有这种部门呢?那………那你说说这个部门怎么做?”徐慧的气立马消了。

    “这个部门首先要跟媒体有良好的联系,只要关系好,对方就给你面子,遇到对你不利的事情起码可以事先打招呼,让你有所准备。

    另外部门还得有懂法律的人,到时候可以通过法律反击,再就是要有一群写手。”

    “写手?什么叫写手?”徐慧不懂。

    林云解释道:“营销手段多种多样,电视广告是一种方式,用最直观的方法让观众了解一个产品,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编故事的手段,潜移默化影响消费者。

    举个例子,这次在首都做的广告讲述的是一对情侣在战争年代发生的故事,那碗面是他们最后能够团聚的关键道具,由此就可以围绕牛肉面编出一段故事来,什么方便面拥有悠久的老配方了;什么这碗面经历无数战乱依旧流传至今了等等,编写这些故事的人就是写手了。”

    “什么?这不是胡编乱造吗?”徐慧大叫一声。

    “当然是胡编乱造,不过这不是原则问题,不是在质量上胡编乱造。

    这些故事能让老百姓对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一袋方便面就想起这个缠绵悱恻的故事,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吧。”林云只能这么说。

    林云所讲的其实就是一种软文植入式营销手段,在十年后,有太多商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在老百姓意识中烙入思想钢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誉为国酒的毛台。

    毛台酒有很多软文式的故事,比如一百年前国际博览会上,毛台酒因为无人问津,厂家就故意打碎一瓶,浓郁的香气弥漫全场,引来无数人的关注,由此获得国际金奖。

    这个故事其实根本禁不住推敲,因为外国人压根就不喜欢喝有香气的白酒,就好比你在寺庙炖肉,和尚们会吃吗?这是习俗问题,所以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

    还有某些药品软文,说什么药方是几百年前某位大师偶然所得,传承至今终于公之于众,为的就是普度众生。

    这样的软文比比皆是,特点只有一个,就是极具神秘色彩,因为这样的故事没人知道是不是真的,无证可考嘛,但这种故事又能诱发出消费者对商品背后故事的好奇心。

    从一个好的故事中诞生出的商品,永远比孤零零一件商品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即便这两个商品完全一样,这就是未来营销手段的核心所在。

    林云讲完这些,徐慧只是似懂非懂,甚至还有些“抵触”,气的林云“骂”道:“你这个臭婆娘,我这是在调教你懂不懂?”

    一看林云瞪起了眼睛,徐慧立马就蔫了,弱弱地说道:“你别急眼呀,我脑袋笨,一时想不通,你经常调教我不就行了?”

    “没那闲工夫,真是气死我了。”

    林云假装生气,徐慧刚忙拉住他的手:“弟弟,别生气,我听你的就是了,可是⋯⋯⋯这些工作我一个人也做不了呀?宋大哥和杜大哥恐怕也做不了,你看咱们是不是也招点人手呀?”

    “招人?”

    林云瞥了徐慧一眼嘿嘿一笑道:“是不是我哥那个女朋友冯媛媛找你了?”

    徐慧一听脸腾的红了,用手打了林云一下不好意思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哼,不是我什么都知道,是因为你演技太差了,慧姐,你可是一家公司的副总,还是董事会成员,以后要独当一面,别说这种事情,就是当面胡说八道,也不能让对方看出你的意图。

    所以以后你要多练,这样,等春节后上班,你负责和沈城电视台联系沟通,让他们放一年咱们的广告,这件事你必须做好,听到了吗?”

    徐慧连连点头,可还是问了一句:“那⋯⋯招人手的事情呢?”

    林云立刻点头。“招人是一定要招了,毕竟等过完年新设备就到了,到时候至少需要三十多人,如果两班倒,起码五十人,我准备过了年找时间把冯媛媛那家工厂买下来,他们那有五十多员工,只要愿意过来,随时欢迎。”

    徐慧一听笑了,冯媛媛就是求她这件事,于是说道:“弟弟,咱们公司现在可是出了名,不知多少人想进来,你要是买了冯媛媛那家工厂,工人们谁不愿意来?那都是傻子。”

    林云一笑回答道:“慧姐,以后要来咱们公司的工人和现在这些员工不一样,咱们现在的员工当时可没想到企业现在会发展到这个样子,他们是冒着风险的,再来的员工纯粹想要更多的收入。

    所以过完年我们要对新来的员工制定考核办法,要有员工试用期制度,如果试用期内按要求做不到,那我们也不会要他们。”

    “试用期制度?”徐慧又学到了一个名词。

    于是林云又跟她讲了讲什么是试用期。

    听完这些,徐慧真是大开眼界,摇着头说道:“弟弟,你这脑袋怎么长的呀?怎么总是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是服了,以后你得经常调教我,知道吗?”

    林云嘿嘿笑道:“怎么调教都行吗?”

    “当然了,跟着你能学新的知识呀!”徐慧很郑重的说道。

    “好好,怎么调教呢………?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林云想了想,决定先放过对方,现在暂时也没心情,企业发展和学业将个工作已经让他有些吃不消,再来一个女人,还不把自己榨干呀。

    想到这里,林云从沙发上拿起刚买的吉他,平时累的时候就弹弹吉他,一来放松放松心情,二来写几首歌,等有机会去娱乐圈玩玩。

    看到林云拿起吉他,徐慧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坐在一旁,花痴般的看着林云道:“弹一首同桌的你吧,这首歌百听不厌呀!”

    林云也不吭声,随手弹出一曲《小芳》。

第一百零七章 赶集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的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啊!”

    徐慧的思绪再一次凌乱,从校园被带到了乡村,同样是纯真的爱情,可这一次更让她无法自拔。

    徐慧没上过大学,初中没上完就跑到城里打工,所以从不知道校园爱情是个什么样子,但在那少女怀春的年代,却曾幻想过有一天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共度余生的人。

    两个人行走乡间的小路上,对方站在河边,向着自己微笑,又拥自己,为自己盘起长发,两人相爱一生,虽平平淡淡,可就如山间的溪流,永不断绝。

    而现在,林云这首歌将徐慧心中最期盼的场景唱了出来,这一刻,林云的身影终于和徐慧心中那个男人完全重合,这就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

    如果让林云知道徐慧心中所想,他一定会臭骂对方一顿,难道一首歌就能捕获你的心吗?难道歌手真的能让粉丝死心塌地吗?

    还别说,真能,就如九十年代港城的“四大天王”,靠着一首首歌曲和帅气的外表不知道折服多少少男少女的心,有的人真是为了追星抛弃了一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徐慧就是这个状态。

    “喂,醒醒,快醒醒,别花痴了。”

    林云把陷入“迷茫”的徐慧叫醒。

    “弟弟,你,你唱的是什么歌呀!”

    “这首歌呀,叫做小芳,怎么样?不错吧!”

    “小芳?不是叫小慧吗?”徐慧脱口而出。

    “什么小………行,你喜欢叫什么就是什么,喜欢吗?”

    “喜欢,我太喜欢了,谢谢弟弟………!”

    “谢我干什么?”林云不解。

    “谢谢你为我写这首歌呀?”

    林云:“……………。”

    不管是《同桌的你》还是《小芳》,现在都成了林云的歌了,其实林云准备下一步成立了个娱乐公司,毕竟华国的流行文化时代即将到来,这可是有着年产值几千亿乃至上万亿的大市场,以自己的“才华”,不去里面赚钱白瞎了。

    当然,娱乐公司的事情也不着急,现在一切重心还是把金龙公司做起来,只要广告播出,同时设备到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个牌子就彻底打响。

    那时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将不再是一家沈城的小企业,将会成为全国瞩目的食品公司,那时公司才有了在全国市场上和其他企业一较高下的资本,真正的商业大战才算是真正开始………。

    时间一出溜就到了大年三十,林云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了,他和徐慧约好要去赶集。

    徐慧就住在林家不到五十米的一栋住宅楼里,宋春涛和杜满墩都在这住,两室一厅三十五平方米,每月五十块钱租金,绝对的高价。

    徐慧穿着一身白色的棉大衣和林云向集市走去,刚刚下过一场雪,徐慧那一身白色和周围融合在一起,浑天一色白茫茫。

    两个人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片集市,吆喝声四起,安静的黎明也被这声音吵了起来。

    在集市口的地方有块牌子,上面写着“安家堡菜市场”。

    这个安家堡菜市场可有年头了,建国前就有,那时这里是安家堡村,有几百户人家,因为周围有很多村庄,所以每到农历十五和三十儿农民们就自发到这里买卖,那时有钱物买卖,但最多的还是物物交换,一棵白菜换三根黄瓜,一只鸡换两条鱼,总之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参与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大集市,特别是大年三十儿这一天,最多时有几百个菜农,数千人到此买卖,算是沈城西部最大的一个集市。

    后来,沈城开始建设工厂,大量土地被占,村庄变成了工厂,农民变成了工人,但这个集市还是被保存下来,毕竟这是民生,老百姓需要这样的集市。

    再后来,国家实行公社制度,蔬菜粮食都由公社统一种植,统一买卖,私人之间买卖属于非法行为,于是这个集市就没落了,但那时工厂建设也陷入停顿,这块地也没用,就空在这里,数年时间长满了荒草,就如农村经济一样无比萧条。

    直到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制度首先在农村开始,农民凭着智慧和勤奋让农村经济焕发了活力,集市也渐渐复苏过来。

    其实,国家的农村经济绝对充满了活力,甚至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在前世,林云接触过很多相关资料,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大量的农民化身集体企业工作者,生产出的各类小商品竟然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甚至一度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只是这个阶段非常短暂,在国外资本进入后,国外工厂建设起来,高品质的产品很快占据了市场,同时工厂聚集,需要大量劳动力,无数农民入城打工,进而开启了农民工时代,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农村集体经济。

    当然,普通集体企业的衰败不可避免,因为只要涉及到市场,就与生产力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之下,生产力决定着所有企业发展的命运,生产力不适应社会发展,必然会被淘汰,大多数集体企业因为劳动力低下而被淘汰,这无可厚非,但农贸市场的发展此时已不受限制,老百姓在农贸市场上购买着所需要的蔬菜和肉类。

    农贸市场的兴起又让副食品商店逐渐衰落,如今在沈城,这种采取统购统销方式的商店已经不多了,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民可以不受限制的饲养家禽家畜和种植蔬菜,他们采用了更快更直接的自销方式,途径还是农贸市场。

    归根结底,自由的市场是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管是生活也好,致富也罢,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公平、公正的机会,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东西。

第一百零八章 农业大问题

    林云和徐慧走进农贸市场,周围都是人,商贩们把自己的商品摆放在蓝色铁制箱柜上大声吆喝以吸引来往行人。

    这箱柜就是当地政府特意为商贩们准备,不过现在卖东西的人很多,不少商贩没抢到箱柜就随便找个地方。

    林云知道,这个露天农贸市场很快就成为一个封闭式的菜市场,赶集这种古老的贩卖方式会被职业菜贩所取代,那时人们每天都能在菜市场里买到想要的蔬菜和肉类。

    很方便是吧,可浓浓的乡土集市也渐渐没了踪影,再过十年,只有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才能体会到赶集的乐趣。

    大规模城市化让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有些传统也必将失去。

    好吧,此时不是怀念过往的时候,林云今天的任务很重,要买很多东西呢!

    其实以前每年三十儿早上都是林学东来买年货,今年孙秀芳让林云和徐慧一起过来,算起来也是对徐慧的认可。

    在孙秀芳眼里,徐慧就是她未来的儿媳妇,这也就是新时代,林云要考大学,如果放在二十多年前,十七岁都有孩子了,林云的太爷,也就是那位吹糖人的“商人”,十六岁就有了儿子,比林云还小呢。

    “先买……猪肉吧!”

    刚走进农贸市场,林云就准备掏钱买年货了,却被徐慧拦下。

    “等一会儿,货比三家,万一里面的便宜呢?”

    林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徐慧又开启逛街模式。

    还能怎么办?跟着吧!

    其实对林云来说,逛菜市场可比逛大商场快乐多了,逛商场是真累,逛菜市场嘛,真不错。

    林云最喜欢就是卖肉的地方了,刚宰的猪放在案板上,旁边是猪下水,还有灌的血肠,看着就有食欲。

    卖猪肉的多,牛羊肉摊也不少,挂着羊头和牛头,林云真想买回去一个炖着吃。

    还有鱼,一个买冻带鱼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一块二一斤,不算贵,不少人都抢着买。

    在九十年代初,带鱼算是稀罕货,需要从南方运过来,路途遥远,只有冬天才能买到,另外还有被冻成一坨坨冰块的虾爬子和墨斗鱼,都是只有冬天才能吃到,夏天在北方是买不到的。

    海鱼不多,但河鱼不少,两三斤一条的鲢鱼、草鱼和鲤鱼随处可见,这些鱼完全是纯野生,直接从河里捞上来拿过来卖。

    其实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海鱼还是河鱼几乎都是纯野生,没有养殖的,此时国家的近海有四大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湾渔场、北部湾渔场以及南海渔场,四大渔场为国人提供着鱼类食物。

    但二十年后,四大渔场名存实亡,那时近海野生鱼已经很少很少了,基本上都被国人吃光。

    当然,没有野生鱼还有养殖鱼,渔民在海里围起一片片养殖场,每天依旧有源源不断的鱼类供应到全国各地,对于一个吃货民族来说,永远不缺新鲜的食材。

    市场中肉类食物真不缺,就是价格有点贵,猪肉是一块九一斤,牛羊肉更贵,基本上是在两块到两块一之间,肉类价格整体上比去年要上涨百分之十左右。

    相比较丰富的肉类,蔬菜就少了很多,也就是萝卜、白菜、土豆和菠菜这几种,对了,卖酸菜也不少。

    没办法,这时期农业生产水平还不行,首先是农作物产量不高,倒不是说农民不干活,恰恰相反,华国的农民是最勤劳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让手里的一分土地荒废,只是因为没有好的化肥。

    化肥自然也分好坏,人畜粪肥很好,种出来的蔬菜放在二十年后就是有机菜,价格比其他菜至少贵一倍,但在九十年代初,人们不缺有机菜,有机菜再好吃也不够吃。

    有机肥只能让农作物长得好,不能让农作物长得多,要想增产,只能用化肥,而且是含有钾盐的化肥。

    可是华国没有钾盐肥料,只能进口,特别是从加拿大进口。

    如今电视上就有一个经常播放的广告,歌曲也是相当的魔性:幼苗培育不容易,亲亲一吻,万般爱护与栽培,营养要衡,加拿大钾肥,幼苗培育需要你。

    这广告歌曲很好听,在前世林云就记忆深刻,但那时他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

    国家在九十年代初期根本就生产不出钾肥,原因就是没有钾盐矿,农作物少了钾盐肥料就无法增产,只能引入外国的钾肥,还得给人家打广告让农民去买。

    农民当然得买,只是价格非常高,比国际上的普遍售价高出一倍,人家就欺负你自己生产不出来。

    化肥被外国掐脖子让国内无数矿物学家寝食难安,粮食问题是大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很可能是大事,于是专家们全国满世界找钾盐矿,从八十年代就找,一直找到九四年,终于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里里发现了一座总储量超过百亿吨钾盐矿。

    这个储量惊人的钾盐矿被发现后,国家立刻派出工程人员建厂,几年内就达到年产百万吨产量,与此同时,外国进口到国内的钾肥价格应声而落。

    至此,国家终于把钾盐矿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农作物的产量也飞速提升,人们这才可以随便吃着蔬菜,别以为这都是理所应当,其实背后都有一群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

    钾盐矿只是能让农作物增产,但却不能让农作物反季生长,北方的老百姓在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等这些容易储存的蔬菜,不像十几年后,即便在冬天,北方人也可以吃到西红柿、豆角和黄瓜这样的蔬菜,其原因就是此时没有塑料薄膜,无法扣大棚。

    别小看这一层薄薄的塑料薄膜,国内八十年代才开始逐渐应用,九十年初只能是小有规模,直到九六年左右才开始全国范围内大量使用,这背后又是国家化工产业的一段辛酸史。

    一个农贸市场反应出国家今年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很少人能看到,在普通人眼里只是逐渐变好的生活。

    “师傅,给我来五斤牛肉!”徐慧终于出手了。

    “五斤牛肉?好嘞!”

    摊贩高兴的拎起半扇,手拿尖刀就要下手。

    “从这个位置给我切!”

    徐慧还指导对方下刀。

    “嘿,小姑娘,你要的这一刀切的都是好地方,那可不行。”对方摇头。

    “哎呀!我都要五斤了,谁能买这么多牛肉?”

    “那也不行呀!剩下的我还得买呢!”

    两人唠唠叨叨开始商量了起来。

第一百零九章 普通人的家长里短

    徐慧对卖肉的师傅开始话唠模式,林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一拍徐慧的肩膀道:“行了!”,然后对卖肉师傅说道:“师傅,你也不用割了,这一块我都要,称下几斤?”

    “哈,得嘞,还是这个小兄弟敞亮,我看一下…………!”

    摊贩把一大块肉扔到秤上,加了两块秤砣。“一共是………十五斤六两一钱,一斤两块二,一共是………!”

    摊贩拿出根粉笔在铁柜上算了起来。

    “一共是三十四块………三毛四,四分不要了,小兄弟就给三十四块三就行了!”

    师傅一边说着一边用一根麻绳把肉捆好,一笔生意就赚三十四块,让摊贩高兴不已,直接抹掉四分钱。

    林云从兜里拿出三十五递给对方:“师傅,不用倒了。”

    摊贩高兴坏了,咧着嘴笑哈哈道:“那………那就谢谢小兄弟了,祝小兄弟和弟妹早生贵子!”

    徐慧原本还有些生气,一听这话,脸笑成了一朵花。

    “话真特么多!”

    两人在农贸市场里逛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此时天已经大亮,林云手里拎着一大堆东西。

    五斤猪肉,五斤羊肉,三斤带鱼,三条鲤鱼,还有一坨冻虾爬子和两坨冻大虾,好家伙,累的林云浑身是汗。

    “嘻嘻,弟弟,累了吧!”

    徐慧挑逗林云道。

    “别废话,帮个忙!”林云一瞪眼睛。

    “好!”

    徐慧一伸手把猪肉拎了过来,还要去拎三条鱼。

    “行了,你就拎猪肉就成了!”

    今天来主要就是买肉,蔬菜就不买了,家里都有,孙秀芳在秋天囤了了很多秋菜,大白菜一百多棵,大葱十捆,萝卜干三十多斤,还腌了两大缸酸菜,自家都吃不完,还得给亲戚。

    回到家已经快八点了,林云把年货放下甩甩了胳膊,好家伙,一共三十多斤,胳膊都发酸了。

    孙秀芳看到徐慧还拎着一堆立刻向儿子埋怨:“你这个大小伙子怎么让小慧拿东西?真是的,给小慧累着怎么办?”

    林云都无语了,我才是你亲儿子好吧。

    徐慧满脸堆笑道:“阿姨,我没事,当年在家时我天天上山砍柴呢,五六十斤都没问题,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孙秀芳还不依不饶道:“那是以前,现在可不行,这力气活就得让他干!”

    好吧,林云也不敢吭声,只能乖乖听着。

    早饭简单吃了点,然后孙秀芳和徐慧就开始收拾这些食材,下午四点要到林云的爷爷家过年,到时候把这些食材都带过去。

    此时冯媛媛也跑了过来,她和林峰打的火热,就差“订婚”了,在北方订婚叫做“换中”,双方家长见见面吃吃饭,二十年后男方还得掏钱买“三金”什么的,但现在不讲这套,有地方住就行。

    反正冯媛媛那架势是要赶到林云前面结婚。

    也是,如今林家两兄弟成了抢手货,父母的朋友不少成了媒婆,天天跑到林家说媒,林学东夫妇只能把徐慧和冯媛媛搬出来。

    就是那些远房亲戚们,七大姑八大姨全来了,还带着什么自己的侄女和外甥女,好家伙,就跟选妃一般。

    林云还好,他认定的事,就是父母出面也没用,倒是林峰,天天被一帮女孩包围,眼睛都挑花了。

    冯媛媛可不是一个温婉的女孩,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工,说话做事嘎嘣脆,当真是个敢恨敢爱的女孩,岂能让自己中意的人被别人抢走?

    反正冯爱国的厂子已经准备卖给林家了,到时候冯爱国父女二人全要跟着林家,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冯媛媛有事没事就跑到林家帮着忙前忙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冯媛媛跟徐慧已经要当林家的主了。

    快到中午时,开始有朋友上门,先是工厂的工人,一波又一波,手里拎着点心和挂历,这两样东西是这个时代送礼的标配。

    “老厂长,我给您拜年来了!”

    金龙公司员工多半都是原来龙口面粉厂的职工,他们还是习惯叫林学东为老厂长。

    “你们呀,还送什么礼?都拿回去,都拿回去!”

    林学东可不能收这些工人的礼物。

    “老厂长,这就是我们的心意,你的收下!”

    工人们都朴实,谁对自己好心里明镜,你对我好,我就掏心窝子对你,你对我不好,就是领导也不好使,林学东一家人带领大家致富,这份恩情没人忘记。

    很快,林家的老邻居们也纷纷上门拜年。

    “老林,我来看看你!”

    “林叔叔,给您拜年了!”

    邻居老周夫妻二人带着儿子和女儿来拜年。

    屋子里已经摆好了瓜子糖果就是为了给客人们吃,大家围坐一桌闲聊。

    男人就谈谈今年世界的大事,比如毛熊国解体,这个曾经的老大哥一夜之间就没了;还有米国人发动战争,电视里的飞机导弹看到真切,可比任何电影都过瘾。

    当然,这些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看个热闹,你打你的,我过我的,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女人们聊聊家长里短,这些话题很有意思,周家阿姨说厂子里同事的儿子因为伤人被抓了,判了十年,孙秀芳就问那个同事是谁,结果一聊才发现,这个被抓的年轻人是孙秀芳朋友的远房亲戚家孩子。

    然后二人同时感叹,年轻人要走正路,周家阿姨又以林云为例教育自己的孩子,林云只能无辜躺枪…………。

    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不管多么大的事,最后总要回到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期望,期望自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下午三点左右,林家四口人,再加上徐慧五个人骑着车子带着收拾完的肉去林云的爷爷家过年。

    林云的爷爷如今已经退休,退休前是沈城一家化工厂的副厂长,这家工厂在建国初期是国家工业重大项目之一,生产氢氟酸和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最鼎盛时工厂有员工近千人。

    做为副厂长的林永昆论级别是正处级,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高干,当然,他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那个年代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不得了,毕业后必须到重要的企业去工作。

    以林永昆的本事,退休时只是正处已经很屈才了,他的很多同学都是国家部级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还有一位担任了化工部的领导。

    不是他没本事,是因为性格太直,不会圆滑处世,看不惯就和上面怼,这怎么行?

第一百一十章 天伦之乐

    林永昆当年脾气火爆,不过如今已经退休,天天没事在家喝喝茶,看看新闻联播,退休的老同事和老下属也喜欢找他,大家经常坐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日子很是惬意,当年的闹心事早就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可在前世林永昆却是没能享受到安详的晚年。

    那时儿子林学东因为还不起贷款入狱,林永昆觉得自己的儿子即便有错,责任也不能让他一个人背,于是天天去找上面为儿子申冤,见到区里的人就骂,结果一年后儿子的冤屈没洗刷完,自己却得了心脏病,虽然抢救过来,可还是在三年后去世。

    现在,这些事显然都不会发生了,儿子的事业红红火火,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他就安心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吧。

    “爷爷,开门!”

    林云的奶奶打开门,看到门口的五个人立刻笑开了花。

    “奶奶过年好!”

    林云带头,林峰和徐慧一起问候。

    “好,好!”

    林云的奶奶从包里掏出三张五块钱,一人一张,即便三人已经是大人了,但在奶奶眼里还是孩子,给孩子压岁钱是老一辈的传统。

    “谢谢奶奶!”

    每个人接过钱,虽然他们不差这五块钱,可长辈给的是心意,一定要高高兴兴的接受,这是孝顺。

    “呼啦啦!”

    五个人走进屋,林云的老叔一家三口迎了出来。

    “老叔过年好呀!”林云带着林峰和徐慧接着打招呼。

    “好好,我就不给你们压岁钱了,你们比我有钱!”

    林学伟是林云的老叔,年龄只相差十岁,比林峰才大八岁,相比较下,林学东比这个老弟弟大十三岁呢。

    所以林云兄弟二人和这个老叔的关系更像是兄弟,林峰十一二岁时还和林学伟打过架呢,原因就是这个老叔抢他的冰棍。

    林学东这辈人都那样,兄弟姐妹众多,老大常常比老幺大很多,于是经常出现老幺是老大带着长大的情景,长兄如父和长嫂如母这种关系太多了。

    别说是林云父亲这辈人,就是林云都比老叔家的孩子大了十三岁,可这样的年龄差距或许也到林云这辈人为止了,如今国家要求只生一个孩,或许农村允许生两个,但在城市里,一个孩子已经成了规定。

    林家是个大家族,林学东是老大,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结婚了,如果所有人都来,足足十六口人。

    这么多人一般的屋子都装不下,好在林永昆也是处级干部,前年分了福利房,三室没厅,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建筑面积四十二平方米。

    四十二平方米看似不大,可这个时代房子面积实实在在,放在十几年后相当于六十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三间屋,一间是林永昆夫妇的房间,一间是林学伟三口人住,另外一间算是客厅,中间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水果、瓜子和糕点,木柜上放着电视机,播放着辽北台的春节晚会,一家人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其乐融融。

    三点半左右,林云的二叔林学民一家三口也来了,除了林云的姑姑外人都全了,孙秀芳带着女眷们开始做饭,徐慧想帮忙,却被孙秀芳挡了回来,她只是个没过门的儿媳妇,算是客人,哪有让客人干活儿的?不过徐慧还是跑前跑后,你们当我没过门,我当自己过门就行了。

    女眷们干活,男人们也不能闲着,林学东三兄弟和父亲林永昆正好四人,稀里哗啦的开始打麻将。

    林峰也很喜欢打麻将,可上不了桌,只能在四人后面乱窜做个狗头军师,结果被林学东训斥两句,于是乖乖坐在爷爷身后出谋划策起来。

    国人真的喜欢打麻将,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孙秀芳还好,毕竟年纪大些,另外两个妯娌一边做饭一边“观战”,还时不时的给自家男人支招。

    “打二饼!”林云的老婶给丈夫林学伟支招。

    “二饼?胡了!”

    林云的二叔林学民推开牌大叫道。

    “真臭,打三万多好!”林学伟鄙视自己老婆一下。

    “打幺鸡!”林云的二婶给丈夫林学民支招。

    “幺鸡?飘胡!”林学伟差点跳了起来。

    林学民一拍大腿。“哎呀!我想打发财,你可到好,打什么幺鸡呀!太臭太臭,你赶紧做饭去吧!”

    林云再做什么呢?他在另外一屋里睡觉呢!

    林云这几些日子天天写卷子,脑力消耗有点过度,一有机会就想睡觉,当然,这种环境睡不实,但迷迷糊糊就行,甚至听着快乐的声音睡的很香。

    徐慧想帮忙,可最后还是被推到一边,她看到林云睡得正香,也没去骚扰,于是就带着林学伟五岁的女儿去嗑瓜子,一边吃瓜子一边看晚会。

    电视里正重播沈城的春节晚会,多数都是相声和小品,特别是一个叫赵大山的小品,太逗了,逗的人哈哈大笑,五岁不懂事的小女孩看到其他人笑,于是也跟着咯咯的笑。

    晚上五点,晚饭开始,两大桌子,都是好吃的,中间一个大铜火锅是主菜,里面放着酸菜、冻豆腐、粉条,周围则是牛羊肉,猪五花肉、大虾、虾爬子等等海鲜。

    另外还有红烧肉,炖牛肉、红烧鱼等这些肉菜,总之是满屋子的香气。

    “林云,开饭了!”

    徐慧把迷迷糊糊的林云推了起来。

    “林云,该起来吃饭!”奶奶又过来催促。

    “好,起来了!”

    林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觉得屁股有点烫,下面的火炕太热了。

    别看林永昆住的是楼房,可楼房也烧炕,下面还有一溜煤棚子,里面就是过冬用的煤泥块,厨房里有一个火炉子,基本上一个冬天都不能熄。

    今天做饭这个炉子烧的太旺,炕头跟着火一样,摸摸暖气,好家伙,能把手烫秃噜皮了。

    “好热!”

    林云起来后直接跑到北阳台拎了一瓶健力保,冰冰凉那种,一口灌没,这才凉快下来。

    火炕烧的热,屋里面温度也很高,足有二十五六度,窗户都被打开,一群人围在一起吃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终身大事

    “来,新的一年又到了,大家一起干杯!”林永昆举起酒杯,大家一饮而尽。

    一口酒下肚,众人打开了话匣子。

    林学东拍了拍林云。“今年老二是真行,一个人去深市,找到了小慧他们,大家一起把企业办了起来,这才四个多月,公司就这样规模了,来,老二,小慧,我敬你们俩一杯酒!”

    “爸,咱们就不要这么客气了吧?”林云笑道,徐慧则是赶紧拿起酒杯说道:“叔叔,我没干啥,主要是林云,他才有本事,不过他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所以最有本事的人还是您和阿姨。”

    “哈哈!”

    徐慧的话把大家逗笑了,这话说得没毛病。

    林云微微摇了摇头,徐慧这嘴真是越来越甜了,把林学东和孙秀芳都给灌迷糊了。

    林云的爷爷林永昆笑道:“林云,你今年还得高考,如果考本科是四年,专科就是三年,毕业后就二十一二岁了,这学习的时间就有点长,我看不如你们今年就把婚结了算了!”

    林永昆的话让徐慧心中狂喜,可脸上当然不能表达出来,只是低着头不断往嘴里塞吃的。

    孙秀芳笑着说道:“那还得看小慧怎么想。”

    林云心里叫苦不迭,徐慧怎么想?她简直就是想把自己马上推倒才好,倒不是说自己不喜欢徐慧,只是觉得结婚还有点早,于是马上说道:“现在国家实行优生优育,结婚的事情不着急,等我毕业再说吧,倒是我哥,反正也不上学,不如今年就和媛媛姐结婚吧,明年就能有孩子,到时候咱们俩就四世同堂了!”

    林云一招太极功把火力推到了林峰身上。

    林永昆一听哈哈大笑,孙子真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于是马上接口道:“对,林峰,反正你也不上学,我看媛媛那个女孩也很好,等过了年,学东你和冯家把这事就定下,下半年结婚。”

    林学东点了点头,看着林峰道:“老大,你没意见吧!”

    林峰嘴里正塞着一个大虾,也不知道这话题怎么就到了自己身上。

    “什么?爸,你说什么?”

    林学东摇了摇头,心里道:老大真是憨,心眼全长老二身上了,不过老大才更像林家人多些。

    也是,林家人性格都是憨厚、朴实以及倔强,反倒是林云,天天脑子里都能蹦出新想法,就像基因突变一样。

    林永昆看着林峰那“傻”样也是莞尔。“林峰,你爸让你今年跟冯媛媛结婚。”

    “结婚?今年?那………那也没房子呀?”

    这个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我去,说得对呀!

    林永昆哈哈大笑:“谁说我家林峰傻?都知道结婚盖房子了,没事,你爸有钱,到时候给你盖个大房子。”

    林峰马上回答:“房子,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都不能少!”

    “行,都不能少,想要啥就给你买啥!”孙秀芳给林峰碗里夹了块肉。

    林云心里好笑,大哥本来就不傻呀,在前世就孤身一人跑到南方赚了不少钱,傻子能做到吗?

    他只是容易冲动罢了,属于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

    只是这一世怕是没机会让他展现聪明才智的一面了,有了林云,他这个当哥的也能安安心心在家照顾父母,对了,还得担起尽快弄出家族第四代的重任。

    一顿饭把林峰的终身大事定下了,林峰坐地还价要了不少好处,林学东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万千,去年的春节家里可没这么热闹,那时一家人都为那笔贷款发愁,年夜饭都没吃好,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如今满桌丰盛的食物,所有的烦恼都没了。

    当然,现在公司依旧欠着银行贷款呢,而且还好几百万,不过心态完全变了,等年后新设备运来,公司就真的要大干一番了。

    “来,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干一杯!”

    众人一起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八点钟,国家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如期而至,这才是大年夜最丰盛的晚餐,外面的鞭炮开始响起,林云的老叔带着几个晚辈跑到楼下也开始放鞭炮。

    晚上九点又开始包饺子,十点第一锅已经出来了,林云连吃十几个三鲜馅的饺子,吃完饺子,林云和徐慧二人就往家走去。

    两人骑着车子在漫天烟花中安静的走着,路上没有车,只有两个人。

    “唉,我是没有冯媛媛的福分呀!”徐慧自言自语道。

    “呵,怎么?姐姐也想嫁给我哥呀?”

    “你………你可真是个臭流氓!”徐慧气哼哼道。

    “这罪名太大了,我可没资格,哪天我想要这个罪名了,就找你呀!”

    “我呸!”

    两个人就像一对情侣样斗着嘴,到了徐慧住的地方,把车放好,林云送徐慧上楼,刚走进黑漆漆的楼道里,林云就一把抱住对方,徐慧还想挣脱,结果嘴就被林云封住了。

    足足亲了两分钟,徐慧把林云推开大口吸气,小声骂道:“你想憋死我呀!”

    “嗯,你刚才不说我是臭流氓吗?这才哪到哪,差的远呢!”

    “你脸皮可真的厚!”

    徐慧把头靠在林云的胸口,悄声问道:“我们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什么样子?等我大学毕业后咱们结婚,然后生孩子,然后带孩子,孩子长大后再生孩子,你接着带孩子,就这样呗!”

    “啊,那我一辈子就带孩子呀?”

    “人生如此,谁能摆脱命运?”

    “噗嗤!”

    徐慧笑了出来。

    两人往楼上走,徐慧住在三楼,结果刚到二楼林云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徐慧问道。

    “嘘!”

    林云在徐慧耳边小声道:“宋杜大哥家有人!”

    “什么?”

    徐慧吓了一跳,二楼是杜满囤住的地方,她看向门缝,果然露出了光,可杜满囤已经回中南省老家了,年后才能回来,现在屋里有人,莫非是进小偷了?

    “你回屋,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林云一推徐慧让她回家,徐慧摇了摇头,借着外面微弱的烟花光亮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年快乐

    林云慢慢的把耳朵贴在了门上,就听到屋里有人说话,似乎是杜满囤。

    “怎么回事?回来了?”

    林云让徐慧靠后,自己用力敲了敲门,也没吭声,看里面人如何回答。

    “谁呀?”

    杜满囤的声音传来。

    “还真是,这么快?而且刚才杜满囤再和谁说话?”

    “杜大哥,是我!”

    林云回应,随之门也被打开。

    “林云,徐慧,哈,快进来!”

    杜满囤把二人让进屋里,两人却见到了一个女子从厨房怯生生的走了出来,和她在一起的是一个八九岁大的女孩子。

    不等两人问,杜满墩主动介绍道:“林云,徐慧,她是张淑芬,就是我总说起的老连长的妻子,这是老连长的孩子,唉,你们俩快坐………淑芬,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林总和徐总。”

    “林总好,徐总好!”

    张淑芬小声道。

    “大姐也好,小妹妹长的很可爱嘛!”林云一句话就把这辈分给搞乱了。

    “淑芬,你去包饺子吧!”杜满囤把母女两打发进厨房,开始说起了这次回老家的经历。

    杜满囤那位老连长当年因为救他而牺牲,留下一个老母亲和妻子女儿,从此杜满囤就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

    杜满囤尽职尽责,除了把自己大半收入给对方老母亲外,每年都拿出几个月的时间照顾他们,秋收时帮着收庄稼,种地时也要帮忙。

    前几天杜满囤再次去看望老太太时却得知老人家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

    杜满囤悲痛欲绝,在老人家坟前磕了几十个头,这是替老人家的儿子磕头呀!

    现在就剩下了母女俩,两人孤苦伶仃不说,还受到了当地人的歧视,不少人背后都说张淑芬是个丧门星,克死了丈夫又克死了老婆婆。

    农村就是这样,氏族观念很强,如今老太太这个靠山没了,张淑芬是外姓人,生的又是女儿,本家人对这对母女根本就不待见。

    杜满墩怎么办?如果撇下母女二人离开,可以想象她们两人会是什么样子,注定一生悲剧,结果杜满囤决定把两人带到沈城,跟着自己,他现在有钱,完全能让母女两人过上好日子。

    当然,当地人少不了闲言闲语,还有人出来叽叽歪歪,可杜满墩枪林弹雨都走过来了,怕过谁?最后直接甩出五千块钱,什么族长村长,看到一捆钱当时就叫杜满墩爹了。

    听完后,林云也是很感慨,对方也就是碰到了杜满囤,换作别人,怕是母女二人这辈子就完了,以后母亲天天在别人白眼中度日,女儿长到十五六岁就会被家族中的长辈随意嫁个男人,重复着母亲的悲剧。

    说到底,还是如今的农村太过落后,环境封闭思想保守,根本原因还是穷,经济条件决定着思维方式。

    “杜大哥,你做的对,我支持你。”

    杜满囤笑了笑。“你还用说啥,思想比我们这帮凡夫俗子先进多了,等过了年,我到区里问问,看看能不能让孩子上学,毕竟她今年八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你不总是说以后是知识的时代,有知识才能生活的更好。”

    “杜大哥,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区里我熟,另外淑芬大姐也去咱们公司上班,咱们那正缺人呢!”

    “林云,孩子的事那就拜托你了,不过工作就算了,她没上过几天学,除了种地外其他什么也不会,再说这些年她太辛苦,老的小的都要照顾,身体都快累垮了,我想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行,杜大哥,你说得算,反正你的收入别说养活她们母女二人,就是再养几口子都没问题。”

    杜满囤哈哈大笑:“你呀,这嘴太厉害了。”

    “好了,杜大哥,你们坐了一天火车也累了,今年又是大年夜,好好过个年,等明天我再过来。”林云说罢起身告辞。

    “吃点饺子再走吧?”杜满囤挽留二人。

    “还吃?刚吃完呢,等明后天到我家去,让你看看我们北方人过年的样子,今天就算了。”

    “行,那你得先把小慧妹子送回家,还得把炉子生好了再走。”

    “放心吧,走了,你们也早点休息,坐了两天车,小孩子受不了的。”

    两人走进徐慧的房子,屋里黑漆漆,一天没烧炉子,温度也就十一二度。

    林云把炉子点好,半个多小时后暖气才有了热气。

    “弟弟,你说杜大哥是不是看上那个女人了?”

    徐慧坐在炕上一边看着林云干活一边问道。

    “那还用说,那个女人真是好福气呀!摊上杜大哥这样的好男人。”

    “哼,别人都是好男人,就你是坏男人。”徐慧开始撒娇。

    “我坏?好,那我就再坏一点!”

    林云直接把徐慧扑倒,嘴唇又贴在一起,同时手也不老实起来。

    “啊,好凉!”

    徐慧大叫一声。

    “嘻,那就帮我捂捂!”林云嬉皮笑脸。

    “不………行!”

    两人躺在炕上腻腻乎乎,就在意乱情迷之时,震天的鞭炮声响起,把二人震醒过来。

    “讨厌!”

    徐慧轻轻把林云推开,把衣服整理了一下,只觉得浑身发软,脑袋还处在迷糊之中,林云揉了揉脸,自己可还是个“孩子”呀!

    “砰………砰………砰………砰!”

    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漫天的黄光亮把没开灯的屋子都照亮了。

    两人站在窗前,徐慧紧紧靠在林云身上,一起看着外面漫天绚烂,眼中放出了光。

    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到如果没有林云,她现在在干什么呢?是在深市为了寻找自己的梦想拼死拼活?还是回到家乡,认命了一生的结局?

    而现在,她和自己心上人在一起,还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们,如果这世界上真有灰姑娘,她就是。

    “新年快乐!”林云轻轻的说道。

    徐慧大声喊道:“新年快乐,我们都快乐,我以后要天天快乐!”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压过她的声音,但两个人都听到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农村的姥姥家

    大年初一,林云起来时已经是早上八点半了,父母早就起来了,正在做饭,走出屋,外面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未散去的火药味,街上没什么人,全国人民昨天晚上都是后半夜睡的,当然不能起的太早。

    溜达到厂子看了看,工人都放假了,厂子里只有两个五十多岁的看门人。

    两人原来是林云爷爷所在化工厂的工人,一个无儿无女孤身一身,但他有一个大哥,二十多年前因故去世,留下一个五岁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孩子的母亲抛弃年幼的儿子,于是他扶养侄子长大成人,如今又到了结婚的年纪,他这个叔叔为了侄子还得赚钱。

    另外一人只有个女儿,远嫁他乡,如今也是一个人生活,可他总是想为女儿做些什么,特别是那个可爱的外孙子。

    两人都想多赚点钱,但没门路,于是林永昆就介绍他们来当看门人,毕竟知根知底,二人都是本分人,在化工厂时就跟着林永昆。

    看门人的工资每月一百八十元,比其他员工当然低了不少,可也跟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差不多,这份收入比两人的退休工资还多。

    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普普通通,但背后可能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故事心酸,有的故事欢乐,只是他们不愿意讲出来罢了。

    “侯大爷,钱大爷,新年好呀!”林云跟两个人打着招呼。

    “林总这么早就来了,放心,厂子里没事!”

    两人已经把厂子里的积雪清扫干净,锅炉烧的热腾腾,厂房里的温度也不低。

    “侯大爷,钱大爷,昨天包饺子了?”

    林云看到屋中厨房里上还有不少饺子,三鲜猪肉馅的。

    昨天林学东特意为二人买了不少年货,腊肉香肠一大堆,门房里还有电视机,可以看春节晚会,条件比他们自家还要好。

    “吃饺子了,还喝了两瓶啤酒,这么多好吃的都没吃完呢,真是谢谢林总,还有您父亲,您爷俩当真是大善人!”

    对方不忘奉承林云两句,当然,这也是心里话。

    工厂没什么事,林云回到家中,此时已经是九点半了,吃过早饭到了十点,一家四口再带上徐慧一起前往林云的姥姥家。

    林云的爷爷有三儿一女,林云的姥爷有四儿三女,比林家人还多,而且林云喜欢去姥姥家,因为那里是农村。

    当然,所谓的农村不是指偏僻的山沟子,林云的姥姥家在城市的边缘,现在还是农村,可不出十年就会成为开发区,那时城市的边界可比现在大多了。

    五个人骑着自行车向西走,很快眼前就出现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一条条小河,小河上架着石桥,石桥下面的河水已经被冻成了冰。

    很多小孩子在冰面上溜冰车打冰尜,小孩子的脸冻的通红,手背上也被冻的裂开,可这些都阻止不了他们的童心。

    现在是冬天,如果是夏天,那小孩子们就是在摸鱼抓虾,还有光着屁股游泳,一个个赤条条的从岸边往河里跳,就算是大人看了也有跟着一起跳的冲动。

    徐慧没看过溜冰车,林云在一旁说道:“一会儿带你来玩!”

    “嗯,嗯!”徐慧连连点头。

    骑了大约四十分钟的自行车,前面出现一片村庄,进了村,拐了几个弯出现了一趟将近十五米长的土房,土房被一圈一米左右高的土墙围着,有一扇木门,门开着,这就是林云的姥姥家。

    “铃铃铃!”

    林云的自行车发出一串铃声,告诉别人我来了,车子随之骑进了门,拐了个弯就

    农村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大园子,园子里都是自家种植的蔬菜和瓜果。

    林云姥姥家的这个园子半亩地大小,在夏天,园子里有黄瓜、豆角、西红柿、辣椒和葱这些蔬菜,还有两棵枣树,一颗山楂树和一片葡萄藤。

    在前世,林云还记得每到秋天丰收,自己就拿着竹竿子在枣树下打枣,这种枣其实不好吃,但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收获的感觉。

    这一世中,林云也想在秋天来到姥姥家,重新感受下前世那无法忘记的乡土气息,只是自己太忙了,忙到重生至今也仅仅来姥姥家三次而已,主要是有点远,骑自行车得四十多分钟。

    “看来,得买一辆汽车了!”

    林云来到院子里,就见到姥姥正在喂狗,林云进了院子,姥姥还没反应过来,狗直接窜了起来,一边叫一边原地打转。

    农村家里都养狗,但跟十几年后的宠物不同,农村的狗要看家护院,而且吃的也不好,就是给些剩饭剩菜,基本上没肉,林云对这条狗相当不错,每次来姥姥家都要给它不少肉吃,于是这土狗看到林云就跟看到肉一样。

    姥姥看到林云高兴极了。“林云来了,谁跟你一起来的?”

    “姥,都来了!”

    林峰紧随其后,很快五个人都进了院子。

    此时林云的二姨和老姨也走了出来。

    “姐,姐夫来了,小慧!你这衣服挺好看呀!”林云的老姨跟众人打着招呼,看到徐慧衣服上就挪不开了,她今年才二十八岁,比徐慧没大几岁,当然也喜欢漂亮的衣服了。

    好吧,徐慧已经成被所有亲戚默认为林家的儿媳妇,而且所有人都喜欢她。

    “姥姥,姥爷,老姨、二姨、二姨夫过年好!”徐慧跟长辈们一一打招呼,比林云哥俩还亲切,在人际关系方面徐慧比林云哥俩强多了。

    推开门,走进屋就门厅,说是门厅,其实就是厨房,房门两边各有一个土炉子,炉膛烧的红红火火,屋子里也非常暖和。

    厨房右侧挂个棉门帘,挑开后就是林云姥姥姥爷的屋子,屋子很宽敞,长十米左右,宽四米左右,四十多平米的屋子一半都是火炕。

    没错,靠着南面窗户一趟都是火炕,就这大火炕,六七个人住都不挤。

    这是农村土房子的特点,家家户户都有这么大的火炕,没办法,农村冷呀,四面空场,不像城里,家家户户都挨着,还能挡风。

    林云也不歇着,跑到厨房找了一块肉去喂狗了,徐慧就跟在他后面,两个人也算是形影不离了。

    到了中午,林云的大舅、二舅、三舅和老舅纷纷到来,他们上午去老丈母家,下午就赶了回来,就想跟林学东这个姐夫一起玩,玩什么?当然是打麻将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的一年开始了

    算起来,除了林云的大舅外,其他三个舅舅都不是农民,而是工人。

    林云的姥爷在抗战就是铁路部门的职工,算是老干部,后来七个孩子里,有三个儿女安排到了铁路部门工作,另外四个,除了林云大舅还住在村子里外,其他三个都进了城,成了工人,所以孙家在当地生活条件非常不错,不像其他人家,家里人都是农民,只能靠着种地为生。

    林云对这几个舅舅是什么印象呢,说实话,二姨老姨非常好,在前世对林家帮助很大,二舅也很好,至于大舅、三舅和老舅嘛,后来林家出事后就很一般了,亲戚关系还在,但很少主动帮忙。

    人嘛,都有私心,都不想惹祸上身,谁都是如此,林云也不会埋怨谁,其实很多时候朋友对自己的帮助要远比一些亲戚更多。

    林云逗完狗,就和徐慧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去溜冰车打冰嘎,这才是冬天玩的游戏。

    玩上就没完,一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林云的老姨跑到河边叫众人回去吃饭,大家这才依依不舍上了岸。

    此时众人满头是汗,远远看着头顶都升腾出丝丝热气来。

    “太好玩了!”

    徐慧意犹未尽,这个川妹子可从来没玩过冰车,这是她第一次玩,即便摔的屁股直疼也丝毫不影响快乐的心情。

    “弟弟,有时间咱们还过来玩呀?”徐慧小声跟林云说道。

    “还玩?我说姐姐,后天咱们就上班了,今年咱公司可是任务重大,到时候哪有时间?再想玩只能等明年这时候了!”

    林云的话把徐慧从玩心中直接拽了出来。

    徐慧点点头道:“对,赚钱才是我的梦想,等我以后有了钱,我什么也不干,就找个有冰的地方,天天玩冰车。”

    “你呀,就是个财迷,有了钱你就自己造个冰场不就行了?”

    “什么?冰场还能自己造?”徐慧很好奇。

    “有钱别说冰场了,就是一片雪场也能造!”林云回答。

    “那得多少钱呀?”

    “不贵,五六百万差不多。”

    “啊!五六百万?那还是算了,我可不花这冤枉钱…………!”

    林云姥姥家这边加起来有二十多号人,人多吃饭就热闹,当然,做起来也麻烦,两个炉子一起开,炉子里的火从早上到现在就没灭过,六七个女眷忙活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做好了丰盛的晚餐。

    三个桌子,地下放着一个大圆桌,是男人们吃饭喝酒的地方,女眷和小孩子们则是坐在炕上,两个炕桌早就摆上了。

    林云很主动的坐在炕上,结果屁股被烤的生疼,赶忙换了距离炕头远的地方。

    “林云,别坐炕上呀,下来下来,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的到地下吃!”林云的老舅招呼着。

    “对,下来吃,再喝点酒,咱们老孙家就出了你一个有本事的人,不能在炕上吃!”林云的二舅也招呼。

    林云的老姨笑着说道:“二哥,林云是老林家人,你可别瞎套近乎!”

    对方一听眼睛一瞪:“你懂个屁,外甥像娘舅没听过吗?林云,来,坐二舅这边!”

    林云对自己的二舅非常敬重,在前世,自己后来有了钱,那时二舅因为女儿投资不善连带着赔了几十万,林云听说后直接给了他一百多万,算是把二舅的棺材本钱保了下来。

    晚饭开始,这顿饭不比昨天在爷爷家的差,特别是林云最喜欢吃姥姥家腌制的大酱和咸菜,这些爷爷家都没有。

    林云也倒了一小杯白酒,差不多二两左右,是林学东从沈城酒厂买的自酿小烧,度数足有六十度,不过酒的确好喝,在林云看来不比毛台差。

    一顿饭吃到将近六点,炕上的那两桌早就吃完了,就是这帮老爷们,太磨叽,而林云也早就吃完了饭,然后跟着哥哥弟弟和妹妹们去园子里放鞭炮。

    吃完饭,碗筷撤下,老爷们又开始打麻将,直到晚上快九点才算结束,众人收拾东西骑着车回家,等林云到家时已经十点了。

    林云和徐慧再次来到杜满墩的住处,在门口听了听,却意外听到了宋春涛的声音,两人好像正在喝酒呢!

    “哈,宋大哥也回来了?”

    林云敲开门,果然,宋春涛在屋里,还有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小飞,叫林叔叔徐阿姨!”

    这个小孩子是宋春涛的儿子宋飞。

    屋里桌上放着酒菜,两个人喝的满脸通红,杜满墩带回来的女人张淑芬安静的坐在一边,眼里尽是满足,两个孩子则是看着电视指指点点,显然已经互相熟悉了。

    宋春涛高兴的说道:“林总,现在我把儿子也带来了,满囤也没了牵挂,这下好了,我们四个人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了,来,咱们四人干一杯。”

    “好,干杯!”

    林云觉得自己很幸运,一次深市之行就碰到了宋春涛和杜满墩这两个知心朋友,三人不仅是朋友,还有了共同的事业,更为难得的是,两人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为了工作甚至舍弃了最重要的亲人。

    现在好了,两人最担心的人都回到了身边,没有了牵挂,当然准备要大干一番了,有这样的人,林云对金龙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短暂的三天假期过去了,上班第一天,生产线再次启动,源源不断的方便面被生产出来,孙欧和姜玉祥两位经销商早就来到门口等候。

    “林总,宋总,杜总,这几天你们不供货,下面的老百姓都不干了。”

    孙欧笑嘻嘻的为三人递上一根烟,姜玉祥立刻拿出打火机为三人点上。

    “哦,孙欧,华子?烟不错嘛,是不是下面零售商给的?”

    杜满囤的话让孙欧不好意思。

    “杜总,我手里没货,拿人家烟也手短………对了,林总,听说咱们厂买了新设备,什么时候到?产能多大?”

    林云回答道:“应该就这两天了,岛国买的设备,如果三班倒,一年能达到两千七百万袋产能。”

    “什么?两千七百万袋?”

    孙欧和姜玉祥互相看了一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金龙公司的产能是一年三百六七十万袋,一天差不多一万袋,产量基本上可以供应整个沈城的需求,现在暴增了七倍,沈城市场根本就容不下如此多的产能。

第一百一十五章 九二年的大事件

    姜玉祥想到了什么,急忙问道:“林总,下一步是不是要向沈城外面发展了?”

    杜满囤接口道:“老姜,你说得没错,我们金龙公司的规划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今年产量要突破一亿,两千多万也不过是四分之一而已。”

    “哈,太好了,那……那我和孙欧兄弟的生意是不是会更好呀?”

    向沈城外市场扩张跟本地销售完全不同,本地销售只需要经销商和分销商,可如果是向外地贩卖,那就需要代理商这一环节,而代理商的利润将会更大。

    林云看着二人缓缓说道:“你们现在可以做为康师傅品牌的沈城代理商。”

    “谢谢林总,谢谢林总!”

    两人站起身齐齐向林云鞠躬。

    林云摆了摆手接着说道:“孙总和姜总你们二人算是金龙公司的老朋友,我们当然要优先考虑。

    不过咱们丑话说在前面,代理商不比以前,需要做的工作多得多,渠道销售,渠道宣传,这些工作对一个品牌非常重要,特别是渠道销售,我们厂家把产品生产出来,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送到终端消费者的手里,时间不能高于两天,这就需要你们要对整条渠道牢牢掌握,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孙欧立刻回答:“没问题,林总您放心,我的贸易公司已经有四十多人,四台货车,一天的运输量能达到三十吨,一会儿我回去就准备再卖三台货车,多招些人,总之,我们一定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让林总满意,让宋总和杜总高兴!”

    姜玉祥也不甘落后。“对,孙总说得就是我要讲的,咱们公司也想把事业做大,以前没机会,现在跟了咱们金龙公司,机会就在眼前,要是把握不住这个机会,我们直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林云点了点头,靠在沙发上,缓缓拿起一张报纸放在茶几上说道:“各位,如果我猜的不错,现在国家的形势马上就要发生变化了,以前咱们开公司瞻前顾后还有顾忌,可从现在起,这些顾忌都没了。

    我们金龙公司和两位的贸易公司完全可以放开手脚,你有多大本事就使多大本事,不过这机会适用所有人,到时候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都是不进则退,是骡是马,咱们市场上见真章吧!”

    众人不明所以,一齐看向了林云放在桌子上的那份报纸,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整版新闻:老人家南巡了………。

    一九九二年对于国家改革开放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年近九十岁老人家亲自前往粤省,对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几个城市考察,这一趟考察有十几天的时间,可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二年三月初,考察完毕,然后全国各大媒体报社开始发表老人家的讲话,核心要意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道路,因为这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道路,不能有任何动摇。

    这些讲话就像一盏明灯,再次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也如一席春风,让华夏大地再次焕发活力,从此所有人不再迷茫,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暂时不清楚老人家的讲话有多么重要,但一些有远见的人却发现了这个大机遇,在前世,林云曾经看过一组数据,仅是九二年一年,国家个体商户的登记数目就比前一年多出三百万只多,各地办理工商执照的部门门口都排起了长队,甚至连打印执照的纸张都不够用。

    也是在九二年,各地掀起了一股下海热潮,大批国企和体制内职工纷纷下海,据统计有千万人左右,在这些人当中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后来被人们统称为“九二企业家”,他们与更早期的“八四企业家”一起,为国家的改革发展上演了一幕精彩大戏。

    对企业来说,老人家南巡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国家政策开始放开,比如之前金龙公司要买地,开发区还有所顾虑,如今这种顾虑没有了,各种手续的办理也会大大加速。

    当然,金龙公司的布局已经完成,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如果完成年产一亿袋的目标,那就占据行业优势,不管是魏英州的顶益公司,还是未入局的统一公司,面对金龙公司都再无优势,至多处在同一起跑线。

    两家公司的优势是资金雄厚,金龙公司的优势是提前入场,提前布局,到时候谁胜谁负就看企业对市场的把握,那时免不了会有“恶战”发生。

    林云也不想这些事了,如今国家大势已定,剩下的就看个人的本事。

    工作第一天,林云和杜满囤就跑到了汽车销售公司。

    “同志,买两台车!”

    “买两台车?”

    好家伙,一帮服务员齐齐围拢上来。

    这个时代没有4S店,在九十年代前期,汽车销售主要分为联营联合经销公司、独资公司、特约经销公司、一般性经销公司和汽车生产企业自销或直销五种方式,林云和杜满囤来的就是一家一般性经销公司,这样的销售公司销售的品类比较多,但样式很旧,没有最新车型。

    直到九七年底,由国家牵头,汽车整车企业开始建立一种新的营销体系,即以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销售部门为中心、以区域管理中心为依托、以特许或特约经销商为基点、受控于整车企业的全新营销模式,也就是汽车专卖店出现了。

    九八年,随着“粤省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和“盛海通用汽车销售服务中心”,还有“风神汽车专营店”的逐一亮相,标志着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汽车4S店模式在国内正式登陆,那时汽车销售才算是有了一个完善的渠道。

    当然,林云就是买个车,反正有车就行,不过售后服务就成问题了,像解放卡车等一些国内自主研发的车型还好些,用了这么多年,一些老师傅也能维修,但进口汽车就不成了,坏了只能报废,因为没人会修。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买车

    “两位,想买什么车?我这里进口车很全,什么奔驰,宝马都有。”

    服务员非常客气,态度方面比国营企业好多了。

    其实这样的汽车销售公司都是国营企业,背后是解放、东风等汽车制造商,也只有这样的车企才有渠道弄来进口的汽车。

    不过呢,汽车销售公司的员工属于集体工,跟全民工不同,工资少,但通过卖车可以赚取提成,只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买车的人不多,一年下来也赚不到几个钱,但汽车的春天即将到来,那时他们中间就会出现第一批做4S店的人,在这个时代,只有聪明人才能抓住机会,而聪明人是怎么成功的?唯有眼界,看到机遇最为关键,如果看不到,何来抓住机遇。

    林云这次来是要买两台车,毕竟公司越来越大,出门也不能总骑自行车呀,打车倒也可以,可是市面上出租车太少,一般都停在大酒店门口服务外宾,当地人很少会花至少五块钱去叫辆出租车。

    林云的想法是买一辆“大发”,这车是人货两用,即能运货也能载人,非常实用,然后再买一辆进口轿车,也要讲讲排场嘛,所以林云准备了十五万,估计也差不多了,结果一看傻了眼。

    被称为黄虫的“大发”标价三万三,这个价格林云能够接受,毕竟这车国产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可再看其他车,价钱真是有点上头。

    “奥拓”八万二;“捷达”十二万一;“桑塔纳”十三万八………。

    以上都是最便宜的车,剩下的车什么奔驰,宝马、沃尔沃等等,好家伙都在七八十万以上。

    好吧,在二十年后,这些豪车也都七八十万左右,可现在是什么年代?是连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七八十万怕是相当于二十年后的千万了。

    几位服务员非常热情的围着林云和杜满囤两个人转。

    “先生,您看看这辆奔驰…………再看看这辆宝马………。”

    “嗯,奔驰宝马还是算了,虽然………也不贵,可这都是外国字,看不懂。”

    林云虽然买不起,可气势不能萎了,对方一听,似乎也是那么一回事。

    “那………那………。”

    服务员没话了,因为除了“大发”、首都吉普和红旗外,再没有国产车了。

    “那,这辆红旗车怎么样?”

    一位服务员询问。

    好家伙,红旗车的标价是三十二万,要命呀!

    也是,红旗车虽然是国产品牌,可这款车在九十年代产量很少,发动机也是采用进口奔驰车的发动机,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车型是因为填补国产车没有轿车的空白,说到底,就是不计成本硬造出来的,三十万的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价了,只是质量很差,完全和同价位的进口车没法比。

    对方向林云推荐红旗完全是把他当冤大头呀。

    林云掂量了一下自己兜里的钱,最后终于决定。

    “一辆大发,一辆奥拓,现在就开走。”

    没办法,十五万块钱买两台的组合只能是这两种车型。

    “啊,好,好,那到那边我们办理一下手续吧!”

    服务员虽然有些失望,但一出手就两台车也是大手笔了,毕竟奔驰和宝马整个沈城也没有几个钱买的起吧,这两台车都放在店里半年,只能当镇店之宝了。

    到银行取钱,然后办理汽车的各种手续,所有程序走下来两个小时,好在没有保险,省去了不少时间…………。

    “我去,买车竟然不上保险,连交强险都没有,真是不怕撞死人吗?”

    没办法,林云只能暗自吐槽,如今国内的金融产业刚刚起步,八八年平安保险成立;九一年太平洋保险成立,两家最早的保险公司现在只做寿险生意,至于车险嘛,估计国内只有涉外的一些车辆才会上。

    “没有就没有吧,反正现在汽车也很少,小心点开就成了!”

    林云和杜满囤一人一辆车,直接开了回去。

    两台车开进厂子里立刻引来了大家的注意,这种在林云眼里不入流的车,在别人眼里却是财富的象征。毕竟这个年代连万元户都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汽车了。

    “咱们厂子里也有车了!”

    “早就应该有了,你看其他企业,工人工资都开不出来还有车呢,咱们这都算晚的了!”

    工人们窃窃私语,心里都是自豪。

    过完年的第三天,电话打来,在小森会社定的那套设备已经运到连海市港口,林云也不耽搁,带着父亲和两名技术人员开上新买的车直奔连海而去。

    沈城到连海,如果坐火车的七个小时左右,但有了车,直接上沈海高速,四个小时就能到达。

    沈海高速是国家第一条高速公路,八四年开始建设,九零年全线通车,全程三百六十多公里,林云开车直接上了高速,一脚油门下去飙到一百公里,吓得林学东脸色发白。

    连林学东都不知道这个儿子还会开车,林云开车的技术还是上辈子学会的,那时别说开车了,就是游艇也来过,就是没开过飞机。

    当然,林云没驾照,其实在九十年代初,也没有驾驶证这一说,连驾校都没有,新司机都是由老司机手把手教出来的,管你有没有驾驶证呢。

    大发”飞奔在高速上,路上车很少,偶尔有一些东风解放卡车出现,除了这些货车外,基本上没有多少轿车,这在十年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个半小时后,汽车进入连海市,下了高速,询问了一下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几个人又直奔连海港而去。

    剩下的事情就是办理各种手续了,收货手续,入关手续等等,货物直接上铁路,两天后发货,三天后到达沈城。

    办理完各种手续,几个人开车往家走,晚上八点多钟再次回到沈城,一天时间汽车跑了接近八百多公里。

    “还是高速方便呀!如果坐火车,这一来一回至少两天时间!”

    “是呀!我看咱们国家应该多修一些高速公路,要是修上几百条,咱们到那都方便!”

    同行的工人很是感慨,不过林学东却说:“你们说得轻巧,知道修一条高速多少钱吗?”

    “多少钱?”一个人问道。

    “至少百亿元!”林学东回答。

    “啊,百亿!”

    这个数可是吓死人了。

    林云笑着说道:“修高速公路就是往地上铺钱,一公里一个亿,沈海高速全厂三百六十多公里,你们算算多少钱吧!”

    “什么?一公里一个亿?我的天,那国家可修不起吧!”

    没错,现在的国家是修不起,可二十年后,全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是全世界第一,特别是在零八年之后,国家的公路建设就像坐火箭一样狂飙,完全把西方发达国家抛在身后。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宣传开始了

    设备到手,但又有问题了,那就是放在哪里?金龙公司原址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了,新厂区还在建设,一栋钢结构的新厂房还没建完,要等到三月份才能开工。

    利民罐头厂内热火朝天,装卸工人指挥着吊车将卡车上的设备慢慢吊入厂房之内。

    “慢点,往左一些,好,落下!”

    岛国的这台设备要比盛海粮油机械的设备大出不少,主体部分连接起来足有三十米长,一般的厂房还真容不下,在新厂区没有建好之前,只能先放在冯爱国的利民罐头厂。

    冯爱国忙前忙后最是热心,自己的姑娘马上就要和林峰“换盅”,到时候两家就接了亲,另外这个罐头厂也要卖给林家,到时候两家更是亲上加亲,唯一遗憾的是姑娘冯媛媛没嫁给林云………。

    好吧,冯爱国觉得已经很满足了,试问谁能想到林家的面粉厂能在不到半年里就起死回生,还干的这么大?所有的一切都是林云这个十七岁小孩子的功劳。

    林云正在办公室里看着图纸,旁边还有一位小森田河派来的岛国工程师。

    小森的确够意思,怕设备运来对方不会用,特意派来一位工程师帮忙,当然,这位工程师往返的机票和在沈城的花销差旅费都由金龙公司支付,一共是八千多块钱。

    八千块钱呀,林学东心疼的要命,可没办法,人家不来,这设备谁也不会弄。

    一天时间,在岛国工程师的帮助下设备安装完成,接下来的几天里,林云在一旁翻译,一帮工人在一边学,宋春涛下了命令,一定要在五天时间里把这套设备的使用方法彻底弄懂。

    其实最累的是林云这个翻译,到最后他都弄明白怎么用机器了。

    设备使用并不太难,都是方便面生产线,使用方法大同小异,几位老工人一看就明白了,但这套设备的确非常精细,老工人们从来没看过如此精细的生产线,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

    “小鬼子的玩意儿就是好,不服不行呀!”一位工人说道

    “是呀!这零部件比盛海的多不了多少,可人家产能硬是比国产的多出好几倍,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造出这样的设备来。”一人表示同意。

    一人跟着说道:“好是好,但价钱也不便宜呀!听说一台三百多万呀,好家伙,咱们几辈子能赚这么多钱?”

    此时又有一人说道:“几辈子?八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呀,不过听说咱们又要涨工资了。”

    “什么?又涨工资了?”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是呀!我听财务部的人说得,每人至少涨这个数!”

    那人伸出一根手指。

    “一百?这么多?”

    以前在龙口面粉厂涨工资都是几块几块的涨,现在可好,一涨一百多,这谁受得了?

    金龙食品公司的工人窃窃私语,旁边利民罐头厂的职工嫉妒的不行,他们马上也要成为金龙公司的职工了,可是享受的待遇没有第一批职工好,还要有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后的待遇也比第一批职工低不少,属于从头做起。

    当然,大家也认可,毕竟当初金龙公司成立时没有多少人认为能做的这么大,第一批职工都是冒着很大风险跟随林家,这就是风险投资,赢了自然赚,如果输了,那什么都没有了。

    一周后,生产线启动,一块块方便面被生产出来。

    这套生产线年产可达两千五百万袋,其实这只是按照岛国的工作时间来算,一般两班倒就能实现,如果三班倒,那一年能够接近三千五百万袋,速度之快让工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流水线。

    没得说,大量的方便面被包装成箱放入了仓库,现有的渠道已经消化不了如此多的货,整个辽北都满足不了。

    刚刚进入三月份,辽北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做《戏说乾隆》的电视剧。

    电视剧刚刚播出,就成为了辽北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甚至不亚于两年前那部《渴望》。

    林云当然知道《戏说乾隆》这部电视剧,可谓是九十年代最经典的剧目之一,讲述的是乾隆这个风流皇帝在民间的风流趣事。

    这部电视剧是湾湾省和内地联合拍摄,男主人公是港城著名演员郑邵秋,女主更有名,是上海滩的女主演赵亚芝,这两位演员是实力加偶像的结合。

    当然,这部电视剧的情节也非常精彩,再加上优秀的配乐,九一年在湾湾省一上映就创下收视高峰,然后就引入内地,在多个地方电视台播出,一时间万人空巷,两位主演也成了年轻人的偶像,每个人嘴里也能哼出一句“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禁不起太长的等待……。”

    辽北的老百姓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部电视剧,每次演到高潮时总会插播一段广告:时间能改变一切,但无法改变曾经的味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碗面的味道………。

    广告做的很好,可对很多正看得津津有味的观众来说,有点煞风景,一个个气的不行,当然,也有不少观众非常喜欢这个广告,似乎味道了一股混合着甜美爱情和浓浓牛肉的味道,对了,广告里的那首歌怎么那么好听?叫什么歌?

    不管喜欢不喜欢,反正这个广告配合着《戏说乾隆》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这是林云和徐慧二人找辽北电视台定下的广告时段,就是要在《戏说乾隆》中间插播,时间不长,一部电视剧播放的时间,差不多也就一个月左右,价格也不贵,一共三万块钱,可效果那是杠杠的,播出第二天就有好几家省内的贸易公司打电话来订货。

    好吧,地方台的受众面不大,不过省内而已,如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有卫视频道的只有十二三个,而且一个都没上星,就是个地方台而已,广告作用有限,充其量把康师傅方便面现有的产量扩大一倍左右,国家电视台的广告效果才是大头。

    到了国家电视台播放康师傅广告的那一天,金龙公司所有员工早早就坐在自家的电视机前……。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

    晚上七点钟是新闻联播,这几天新闻联播都是老人家南方讲话的内容,不过普通人就是看个热闹,并不明白背后的深意。

    新闻联播结束后是雷打不动的两个节目,首先电视里出现一个地球的动画,效果做的相当粗糙,五毛特效都差的远,然后在国家首都位置出冒出一栋大楼,这是国家气象局大楼,同时天空飘来四个字:天气预报。

    没错,新闻联播后就是天气预报,一位播音员巴啦巴啦说了一通,各个城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什么的。

    天气预报就是看个乐呵,天上只有一颗风云卫星能测得准吗?这节目还不如家里有个得风湿病的人来的准。

    当然,到了二十年后,即便国家拥有二十几颗风云卫星还是测不准,天气这玩意儿应该属于量子力学范畴。

    天气预报结束开始插播五分钟广告,这是给电视机前观众上厕所的时间,到了七点四十五分,画面一变开始下个节目《为您服务》。

    这个节目播出一些生活小常识,什么睡觉要尽量右侧身了,吃饭不要偏食之类的知识。

    不要觉得这些都是无聊的知识,要知道在八十年代,人们对很多知识都不了解,身边也没有足够的书籍学习,全靠电视节目手把手告诉,所以这个节目在当时是很火的。

    林云坐在电视机前,《为您服务》开始,著名女主持人沈丽出现,她可是国家电视台元老级的主持人,都五十多岁了,应该快退休了。

    这一期节目是告诉大家如何做打卤面。

    “我去!”林云觉得这期节目很应景呀,难道是田松云故意为之?那样的话,这人情可大了。

    《为您服务》五分钟结束,然后还是广告,足足有十分钟之多。

    其实这个时期国家电视台真的缺少好节目,甚至说压根就没有什么新鲜的节目,比如非常有名的《东方时空》栏目,应该是在九三年五月开始播出。

    这个栏目包括《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等几个分栏目,但《东方时空》最初是国家电视台一套的早间节目,直到下世纪转到新闻频道后才回到了晚间时段。

    另外《焦点访谈》节目也非常有名,可谓是老百姓了解热点话题的主要渠道,不过也得等到九四年才会出现,还有《人物》、《对话》等节目,现在都还没影呢,没有这些节目怎么办?那只能不断的插入广告。

    八点准时是电视剧,现在是什么电视剧呢,林云看过,叫做《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自不必说了,在九二年三月初首播,是国内第一部室内情景喜剧,刚一上映就引起轰动。

    的确,在这个时代,只要是用心做的电视剧一定会火,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电视剧,比如《渴望》《戏说乾隆》《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首都人在纽约》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电视剧。

    这些电视剧也捧红了很多演员,就那《编辑部的故事》来说,葛尤和吕立萍两位主演刹那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特别是葛尤,在这部电视剧里贡献了著名的葛尤瘫,十多年后还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表情包。

    可以说,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非常幸运,出现在了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前面。

    就在全国人民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葛尤那还有着一点头发的秃头时,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如约而至。

    “咦,这是新广告?卖什么的?”

    与大多数上来就直抒其意的广告不同,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故事。

    一对还处在懵懂阶段的情侣用眼神和动作含蓄的表达炽热的感情,特别是女孩为男孩煮面,已经足以说明女孩的心意,还有那背景歌曲,把两个人纯真的爱情全部托了出来,他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战争打破了二人的甜蜜,为了国家和民族,两人选择了同一条路,纷纷投身到了保家卫国当中,可一晃就是多年,曾经的少年已经鬓角染白,曾经的少女,如今也是皱纹爬上额头。

    随着老人那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条,两人终于重逢,又如多年之前,一同吃着面条;一同怀念着过去;一同走向了美好,两人的感情,就像这一碗面,从没有改变…………!

    “我的天!这是什么歌?太好听了!”电视机前已经有观众被歌曲吸引。

    “这两个人以后会怎么样呢?有没有结婚?”有的观众还在猜测后续如何。

    “真是美好爱情呀!”更多的人则是觉得这不是一个广告,是一个具有史诗感的爱情故事,而且包含视觉、听觉、味觉和感觉为一体,看了一遍就还想看第二遍。

    “咦?康师傅的广告怎么上国家电视台了?真是有钱呀!”

    沈城的很多老百姓看完后也是大感惊喜,毕竟康师傅是沈城当地的品牌,能登上国家电视台的舞台,当地人也觉得脸上有光。

    海天市,魏英州正坐在屋子里喝咖啡,一旁坐着他的弟弟魏英行。

    魏家在湾湾省有自己的产业,主要产品是食品,到了这一辈一共四兄弟,魏英州是老大,八零年接过父辈产业一心想要做大,但始终不温不火。

    改革开放后,魏英州觉得内地大有可为,于是第一个到内地做生意,开办了顶益公司,主要产品还是食用油。

    顶益集团的食用油质量不错,但价格不低,一斤要八毛钱,普通食用油的价格只有两三毛钱。

    在魏英州看来,我的食用油走的就是高品质路线,内地人好面子,一定会买好产品,可惜他想错了。

    内地人是好面子,可这面子必须要让人知道才行,手里拿个“大哥大”叫有面子,坐小汽车叫做有面子,穿“皮尔卡丹”叫有面子,因为别人看得见,吃好的食用油?谁看得见?那叫面子吗?

    显然魏英州对产品的战略定位发生失误,或许他的定位放在十几年后会有效果,但在九十年代初根本没用。

    就在公司发展陷入困局时,魏英州发现了内地没有汤面,大家吃的方便面全是清汤寡水,裹腹尚可,味道不行,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内地方便面市场的空白,于是决定要生产自己的方便面品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机………没了

    魏英州从九一年年底开始谋划,还把自己的三弟从湾湾省喊来,兄弟同心,齐力断金。

    三个月时间,两人已经在湾湾省定了两条生产线,下一步就是在天海市建厂,魏英州已经和天海市谈完了,对方在开发区给他一块地,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把品牌定下来。

    “老三,方便面品牌你想了吗?”

    魏英州给自己的兄弟魏英行到了杯咖啡。

    魏英行喝了口咖啡道:“大哥,我有几个方案,首先是做咱们老家的大骨面,直接从老家拿过来就行,另外是鸡汤面,还有猪肉面,都是很不错的味道。”

    魏英州没表态,只是默默的思考,很快就摇了摇头说道:“咱们要做就要做最好,现在内地的消费水平比前几年提高了很多,对味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猪肉、鸡肉的档次差点,我觉得牛肉应该更好。”

    魏英行想了想回答道:“牛肉的价格是很贵的,内地消费者能接受吗?”

    魏英州笑了笑道:“老三,一袋方便面能有多少钱?咱们的方便面也不是真大块加肉,主要是味道,味道这东西可以做出来的。”

    “行,那就牛肉,但即便牛肉也有千百种做法,我们做什么味道呢?”魏英行又问道。

    魏英州想了想道:“这是个问题,咱们必须要本土化,家乡的味道不适合内地人,这需要经过调研,这件事也不急,我会让人去调查一下,近期咱们还是主要把品牌的名称定下来,老三,你有什么好名字?”

    “品牌的名称嘛,我觉得还是叫做顶新,顶新方便面,这个怎么样?”魏英行回答。

    魏英州摇了摇头:“没有辨识度,太绕嘴,我们要起一个好名字,这几天我想了很多,说出来你替我分析一下。

    首先是日月潭方便面,内地小学课本里有日月潭的课文,大家都知道,一看就知道咱们的产品来自宝岛。

    然后是阿里山方便面,这个名字也跟第一个一样!”

    魏英行连连摇头:“这两个名字不好,没有特点嘛,还有什么名字?”

    魏英州也跟着点头。“没错,这两个名字只是简单的地名,不能表现出方便面本身的特质,我觉得做面是一种手艺,其实每一种美食都有自身的传统和内涵,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出来的,需要很多程序。

    但不管是什么程序,最后都要由人来完成,我顺着这个思路想出一个名字,就是“师傅”。”

    “师傅?”魏英行想了想立刻点头。“对,这个名字有味道了,师傅就是指手艺精湛的人,那就叫师傅方便面?”

    魏英州又摇了摇头。“师傅两个字还不算太响亮,前面还需要加个特色词。”

    “加个响亮的特色词?什么呢?”魏英行也思索起来。

    就在两人正在思考的时候,面前的电视机传来声音:时间能改变一切,但无法改变曾经的味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碗面的味道………。

    魏英行一拍大腿。“对,就叫康师傅!”可此时的魏英州看着电视机已经傻了。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这怎么可能?”

    魏英行也反应过来。

    “什么?这是什么企业的产品?”

    魏英州兄弟终于想出了产品的名字,康师傅和红烧牛肉面,是看电视时学到的,可惜这是人家的广告。

    “大哥,刚才那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广告,你看………。”

    魏英行看着大哥,表情很难看,大哥魏英州则是看着电视,电视里已经响起《编辑部的故事》‘的主题曲,一个小女孩的童音: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魏英州觉得这首歌就是在说自己,太需要别人的关怀了…………。

    “康师傅红烧牛肉!”

    魏英州默默的念叨,只觉得这正是自己所想像的名字,结果成了别人家的名字。

    “老三,赶紧给我查查这家企业的情况,再给我卖一袋方便面………另外………另外我们都厂子要加快建设,必须提速,一定要提速,我们已经落后了。”

    能在国家电视台上做广告说明这家企业已经有了规模,是占了先机,魏英州深知企业就是要占据先机,原本他还以为这先机是自己的,现在看来是大意了。

    不过片刻后魏英州也缓了过来,思考一下,觉得可能没那么严重,毕竟内地方便面企业也有很多,这个红烧牛肉面大概就是个名,未必就像自己设计的产品。

    但这名字被别人抢走却是事实,自家的产品还得另外再想。

    林云不知道自家的产品被魏英州知晓,当然,即便知道也无所谓,此时此刻怕是没用的,直接硬干就对了,再说,金龙公司的产能已经上来了,下一步就是开始等订单,然后向全国推广,进而占据市场。

    现在金龙公司要做的就是等各地贸易公司的电话,广告上都有地址和电话,然后就是接订单和收定金,订单和定金一到就可以出货了。

    开始的两天根本没电话,林学东有些坐不住了,花了八十万做广告可千万别没用呀!

    林云倒是不担心,觉得可能是观众们更喜欢广告本身,忽略了产品。

    第三天来电话了,林云特意安排了两个人等在电话前,一个接,一个人登记。

    “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吗?”

    “您好,我们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

    “哦,我就想问问你们做的广告里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

    “喂,你怎么不说话了!”

    接线员没法回答,因为她不知道呀!林云也没教她回答这个问题。

    “不……不好意思,我们是卖方便面的。”接线员只能如此回答。

    “我知道你是卖方便面的…………算了,你们公司的地址是广告上写的地址吗?”

    “是………!”

    “啪嗒!”电话挂了。

    “这个人有病吧,咱们是卖方便的,也不是唱歌的,问这个干什么?”接线员骂骂咧咧道。

    “小宋,你别生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过广告里那首歌还真好听,我天天看电视就为了听一遍……!”

第一百二十章 销量激增

    接下来的几天里电话不断,全国各地都有,首都来的电话,盛海来的电话,天海来的电话等等。

    这些电话都是各地的贸易公司,希望成为代理商,当然,电话只是询问,他们已经起身赶往沈城了。

    此时的盛海,林云的老家,林云的大爷爷和姑奶家也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个广告。

    最高兴的是林云的大爷爷林永辉,指着电视哈哈笑道:“看到了吗?这是学东他们企业的广告,想不到都上国家电视台了,了不起,真了不起呀!我们林家又出了做生意的买卖人,老爷子也算是瞑目了。”

    其他人也很高兴,几个月前林学东带着林云来盛海买设备,当时大家没觉得怎样,可短短时间内直接在国家电视台做广告,这太了不起了。

    林云的大姐林芳怡也看到这个广告了,不仅是她,她的大学同学都看到了,这个广告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一股潮流,不是因为方便面,对大学生来说,吃什么东西不重要,填饱肚子就行,一个馒头跟一碗面没什么区别,大学生关注的是精神需求。

    当下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是什么?首先是爱情,每个人都向往一个最纯洁的爱情,结果广告里给了他们答案。

    另外就是流行音乐,老崔的《一无所有》在校园里的流传程度远比外面高的多,无数学生奉之为经典,而广告里的那首歌却比《一无所有》还要让学生们痴迷,甚至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写给学生们的歌曲。

    《同桌的你》的确是写给大学生的歌,要不然也不会被冠以校园民谣的名号。

    在短短时间内,校园里已经有人弹着吉他吟唱这首不知名的歌曲,同时引来异性的目光。

    林芳怡觉得这个广告很可能出自林云之手,因为这个弟弟给她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真要是这样…………金龙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做起来?

    说实话,一开始林芳怡压根就没觉得二叔这个食品公司能做起来,可现在看来,自己的感觉有些偏差,一个能把广告做到国家电视台的产品,再怎么说也不会差。

    想到这里,林芳怡又想起了林云:这家伙神秘兮兮,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和他有关系,看看吧,如果金龙公司做的很大,毕业后可以考虑去那里工作,林云再厉害,财务方面也没我外行,也算是帮帮家人了。林芳怡如是想。

    在广告播出后的一个月里,二十几家贸易公司来到沈城,找到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吃过康师傅方便面后,当场下订单,少则买了五百箱方便面,也就是一万袋,多则买了足足三千箱六万袋。

    一个月内,金龙公司共出货八十余万袋。

    八十万袋并不多,要知道金龙公司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就高达两百多万袋,卖出还不到总产量的一半,可这只是头一个月,销量巅峰远远没到。

    而且第一批来买方便面的贸易公司也只是初步尝试,他们自己觉得产品好,但不敢保证消费者也认同,所以第一次还不敢进太多货,还是卖不出去,如果销量好,那下一次就要大批进货了。

    林云当然有信心了,最多再过一个月,订货量就会暴增,甚至现有的产量都无法满足,那时林云就要考虑各地代理商的问题了。

    代理商拿货的价格跟经销商不同,比如康师傅方便面生产成本价是八毛,如果卖给代理商就是一块二,每袋金龙公司赚四毛钱?

    金龙公司对康师傅方便面的建议价格是一块九毛八,也就是说代理商有七毛二的利润在手,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往下分派,多分少分就看代理商的本事,如果销量高,代理商就强势,赚的利润自然多。

    现在金龙公司的代理商只有孙欧和姜玉祥两人,其他来买货的不能享受一块二的出厂价,金龙公司多加了两毛钱,也就是一块四,未来康师傅方便面的销量增加,这些人一定会争代理商的资格,那时金龙公司还是会掌握主动权。

    进入到四月份,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开发区内金龙公司的新厂区内热火朝天,大批工人正在施工,有搭建钢结构厂房的,有围绕厂区构筑围墙的,还有在盖办公楼,估计再过一个月,新厂房就会完工。

    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脚上跟踩了风火轮一样,林云还要更忙些,除了厂子里的事,学业也不能落下,每天都晚上十二点以后才能睡觉,还好年轻人精力充沛,每天睡上六个小时就恢复过来。

    虽然累,但看着康师傅方便面源源不断的被货车拉走,林云觉得也值了。

    “用不了半年,我要让全国每个大城市都吃上康师傅方便面!”林云有了巨大的动力,成就感也远不是前世的自己所能相比。

    “当当当!”办公室的门响起,“林总,在吗?”

    “请进!”。

    门一开,门卫老侯走了进来。

    “侯大爷,有事吗?”

    “林总,外面有两个人,说是首都来的,要找您!”对方说道。

    “买货就去找杜总!”林云随口道。

    “林总,来人说是首都什么音乐公司的,是杜总让我来找您!”

    “音乐公司?哦,行,你让他们进来吧!”

    林云来了精神,显然这是被《同桌的你》给炸出来的。

    来了两个人,林云把他们请进自己办公室。

    “二位,我叫林云,你们是?”

    “林总您好,这是我们的名片!”

    两人把自己的名片递给林云,接过来一看。

    “正大国际音乐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怡”。

    “正大国际音乐有限公司音乐总监鲍比答。”

    “正大国际音乐有限公司?”

    林云想了想,没什么印象,前世自己虽然也很喜欢流行音乐,可对这些流行歌曲背后的发行公司并不了解,但在九十年代初就成立音乐公司,显然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许对方公司里就有以后能成名的那些歌手。

    “孙经理,鲍总监,两位请坐。”

    林云为二人沏了一杯热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