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第六十六章 登临九五广施仁德

作者:孤临易水     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     大明奇葩一箩筐全文阅读
    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父亲造反的时候当世子凭借1万军民死守北平城,抗住李景隆50万大军疯狂攻城,助朱棣登基称帝后在太子位置苦熬了二十一年,曾经六次监国,堪称一代太子楷模,后世谥号为明仁宗的一代仁德圣君的朱高炽,终于拖着病体在应天府正式登基了,年号洪熙。

    熬了多年的太子终于修成正果,朱高炽可能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也可能不知道,或许他觉得老天是怜惜他的,可以假他几年为君。

    寿终正寝是每一个皇帝理想宿命,可是对于后世存在感不强的明仁宗皇帝朱高炽来说,能够妥妥贴贴的完成皇帝的使命,是用透支生命的方式来完成的。

    “我爹,你爷爷留下的大明,其实是个烂摊子,别看外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国库里的老鼠比街上的人还多,早就入不敷出了。你说那郑和下西洋兜兜转转,他那真的为大明赚了银子吗?”

    朱高炽还没即位之前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儿子、皇太孙朱瞻基说过这话。

    如今登基了,对于大明眼下的弊病是真的比谁都清楚,毕竟这22年的皇太子可不是白当的。老爹到处打仗开疆拓土,到处撒钱。永乐大典、疏通运河、郑和下西洋,平定安南,五征漠北都是花钱的大项目。他心里知道这些事情随便拿出一件来都是光耀千秋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对于老百姓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就是负担了。

    所以后称仁宗的朱高炽为了天下百姓计,为了大明当下的国情,停掉了郑和下西洋,为大明的盛世危局积蓄了复兴的可能和力量。

    “朕旨到之日,大明市舶司统辖有司及所属造船厂全部停止建造大型包括宝船在内远洋航海船只,正在建造的宝船就地封存,南洋册封用的封舟,延用原有船只,若需要拨银修造,另行请旨。钦此”

    洪熙元年的这道旨意,一时击起千层浪,靠着这条路子发财的各级官员怨声载道,言官御史则是拍手称快,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各国使者反应不一,总算是平稳把旨意贯彻了下去。

    下西洋一项节省下来的银子都用于修建水利、发展农业等稳定民生的事项上。一时间老百姓们虽无太大的改观,但是也都称颂皇帝的恩德,比起那个造反起家使得大明苛捐杂税到了官逼民反的境界点的永乐皇帝来说,老百姓们更愿意得一点实惠。

    “你听说了吗?赵二麻子家的一个亲戚在京城当官,他们说皇帝要迁都回咱们南京了,咱们这儿没了皇帝成了陪都真是一点儿龙盘虎踞的气势也没了,你看咱们这皇帝要回来了,咱们又成了京城人了。”

    洪熙初年一日南京城中闹市中,一个药材铺的老板和一个裁缝铺的老板吹牛逼,说了这么一则事关朝廷的大事。

    一般人也就当了玩笑了,赵二麻子家的亲戚可不得了,听说是锦衣卫的一名小旗,虽然官不大,但是地方都府见了他都得巴结,锦衣卫是什么人,皇帝的爪牙。

    锦衣卫在洪武朝的时候抓的杀的大官还少吗?就咱们之前那位永乐爷在位的时候,锦衣卫权势滔天,连宗室王爷都要怕三分,他说的情况,不容易是错的吧。

    诚然这些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自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却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朝廷不存在会不小心到放出这样的无稽之谈的消息,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市井留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或者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朝廷故意放出的信号,皇帝真的要回南京了。

    《明史》、《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里关于明朝的这个第四位皇帝想要迁都回南京的计划有详细的史料记载,这件事历史上是存在的。

    稍微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建立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应天府,后来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迁都北京顺天府,此后明朝的都城一直在北京,一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但有一段历史,或许人们都不太了解,明朝一度决定将都城迁回南京!

    话说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迁都北京,但仅仅三年后,前文说过的朱棣就在北征途中病死。接替朱棣做皇帝的是他的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与能征惯战的父亲不一样,朱高炽喜静不喜动,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列的调整改革,恢复发展经济,休养生息。

    这位仁德的君主悲叹剧透一下,他的皇帝生涯极为短命。消渴症即是简单理解一下就是糖尿病的广义称呼,重病缠身的他,未能实现愿望。

    到了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四月,刚刚做了七个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发布了一道震惊世人的诏书,他决定将大明的国都由北京迁回南京,“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也就是说都城要迁回南京,北京的各个衙门的名称前面,加上“行在”二字。

    所谓“行在”指的是指的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既然明仁宗要迁都,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因此皇帝还在暂时住在北京,故称“行在”。接下来明仁宗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他命官员抓紧时间修葺南京的皇宫,接下来又让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筹备迁都相关事宜。

    只待南京方面完成准备工作后,明仁宗就可以正是还都南京了。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北京恐怕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短命都城了。举国上下都在为迁都做准备时,一个最不该倒下的人却倒下了,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五月,48岁的明仁宗朱高炽病死,在位不及10个月。

    那么问题来了,明仁宗朱高炽为何要迁都南京呢?这一点他在自己的遗诏中写的非常清楚,“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都城在北京的话,要把粮食从南方通过漕运运到北方,所以会劳民伤财,“军民俱困”。

    除了经济上的因素外,朱高炽还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在里面。相比于北京而言,他更喜欢南京。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朱棣的封国虽在北京,但朱高炽自童年开始长期生活在南京,所以更喜欢南京的气候环境。因此朱高炽即位后,立即开始还都南京的行动。

    朱高炽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还都南京,但他的儿子却没有这份心思。朱高炽死后,他的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与明仁宗不同,他是爷爷朱棣亲手调教出来的,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审美情趣等,朱瞻基与朱棣更为相似,因此他更喜欢北京。

    但父亲的遗诏毕竟要迁回南京的,作为孝子的朱瞻基该怎么做呢?他的秘诀是拖!久而久之,大臣们见皇帝不提这件事了,自然也不敢主动提及,于是迁回南京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问题就来了,如果历史没有因为仁宗皇帝的死而中断,坚持把都城迁回南京会怎么样?

    前文重点说过仁宗皇帝其即位之初,便全盘更改了明成祖的治国策略。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与民休养生息,恢复民力,为大明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奠定了基础,推行文治,改组内阁。将永乐时期不受百姓支持的经济计划废除,与其父与其子皆不同,朱高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理念影响的一位君王。

    而明仁宗即位之初的一系列举措都无不彰显着这位君王的魄力,以及内心对于父亲的执政风格的不认同。朱高炽最为大胆的不仅仅是给建文时期的旧臣平反,也不仅仅是停止了大规模用兵的策略,明仁宗朱高炽最为大胆的举措,是他继位之后,准备要迁都。

    虽然法理上明代是三京制,顺天府、应天府和凤阳都是都城,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只有皇帝所在的都城才是真的都城,有明一朝,虽然南京六部健全,一切都遵照北京规制,但是实际上除了南京户部和兵部,其余各部都是朝廷闲散人员安置点。

    而明仁宗就要从明成祖朱棣的大本营顺天府北京迁回应天府南京。这就代表着,朱高炽内心里对父亲朱棣在永乐后期的迁都举措不认同,对朱棣在位时期制定的几乎所有大事件都持有不太认同的观点。

    明代江南苏州极为繁荣,皇帝的心思其实私心公心皆有。

    至于为什么迁都,真正占决定性的原因恐怕只有朱高炽自己知道,但是无外乎就是,与南京相比,北京气候不好,对于多病的他很是不舒服;北京地处边关,离北方游牧民族太近,外患压力太大;北京远离江南产粮区,粮食供应太难;在明代江南地区发达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北京苦寒之地;南京领衔的江南是经济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北京相隔太远,不利于国家经济大发展;明成祖刚迁都北京四年多,北京周边还很是荒凉,而且当时很多大臣是反对迁都北京的,此时迁都回南京很合人心。

    前文有言,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将迁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四月,命皇太子朱瞻基谒孝陵,留守南京,准备迁都事宜。然而到五月,朱高炽便离奇暴病而亡,虽有遗嘱要朱瞻基迁都南京,但是性格颇为像朱棣的朱瞻基自然不会迁都南京,没有执行这一遗嘱,南京便失去了重新成为大明王朝首都的机会。

    前文有朱瞻基的阴谋论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不详细讨论和深究明仁宗朱高炽想要迁都南京的原因,笔者在此就简单分析一下,若是明仁宗最终迁都成功,那会对中国历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正面而言,进一步江南大开发迁都南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合一之后,已是全国经济中心的江南地区会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可以预见,江南将很快恢复到南宋时期的繁荣,而后更进一步,甚至资本主义的萌芽会更早到来。

    而江南若是距离首都更近,小作坊式的经济会得到更多的扶持。明清两代漕运税收收入几乎相当于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北京政治地位的缺失,势必会让漕运大打折扣,国家就会寻找新的税收收入,而商业势必会成为大头。朱元璋设定的禁止人口的条条框框会很快成为纸老虎。

    南京可能会成为影响世界的超级大城市,比肩历史上的长安。

    迁都南京后,南京位于天下最富裕的江南,没有漕运的压力,没有粮食的压力,南京不会像北京一样,需要控制人口。而明代是中国人口大增长的阶段,在明朝中后期,人口破亿,首都南京势必会成为一大人口增长极,早在朱元璋后期就已经人口破百万的南京,如果没有动乱,势必会在一百多年后,成为一个三五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全面超越唐长安,成为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更会因此影响世界。

    长江航线取代京杭大运河成为新的经济命脉

    自北京成为首都之后,京杭大运河变成了明清两代的国脉,但是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京杭大运河或许便会成为鸡肋,而一旦漕运税收不再举足轻重之后,明代可能会放弃京杭运河,北上可能会通过海运。

    而宽阔的长江航线,连通着四川、江汉、湖南、江西、江南、淮南等膏腴之地,势必会成为明代新的生命线,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开发会更早到来。

    大明朝会拥有一支无敌的海上舰队,不敢妄论会参与大航海时代打断欧洲国家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称霸世界。

    但是众所周知,以南方为中心的王朝或政权,势必会因地制宜,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而朱元璋在战胜陈友谅之后,得到了陈友谅的造船技术,所以才会有郑和的舰队。而如果明朝之后数百年,仍旧会以南方为中心,那必然会打造一支超级战舰组成的水师。说不定大航海时代在明朝中期就会到来。

    就负面影响而言,笔者大胆的预测一下。

    北方半壁江山可能会很快丢失

    虽然迁都南京之后,明朝将会有更大的纵深与游牧民族周旋,但是所受关注程度必然不如北京做首都时期,也不会有倾尽全力的北京保卫战。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军屯制度下的明军战斗力会呈现断崖式下滑。东北的女真族崛起,配合北方的蒙古骑兵,也许会很快地撕裂长城防线,然后一路淌着大平原,一直到黄河岸边。

    北京地位会大幅下降没有漕运的大力支持,北京不可能成为一座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即使在明清时代,北京因为漕运粮食的艰难,都很难突破百万。更不要说,在北京政治地位下降之后,那北京就会成为一座边关重镇,成为华北地区的军事中心。但是在其他方面,很难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蒙元大有可能死灰复燃,重新涅槃,南北割据。

    明朝政治中心南移之后,就不会再对草原的事情那么操心,也不会像朱棣一样对瓦剌和鞑靼那么上心。而趁此时机,蒙元会强势崛起,北元甚至可能死灰复燃,重新统一草原,然后南下突破长城,与大明王朝对峙,形成宋辽时代,乃至宋金时代一样的南北对立的局面。

    极有可能南北经济差距会增大。

    早在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就已经超越北方,特别是经过南宋的大开发之后,物产丰富的江南,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元朝首都在大都,南北经济差距没有完全拉开。而一旦明代将经济中心彻底南移,那南北经济差距会彻底拉开,南强北弱的局面会进一步凸显,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经济可能面临着很大的灾难。国家南北平衡会失去,北方成为落后地区之后,重要程度会下降,为国家大一统埋下隐患。

    历史没有如果,以上种种也不过是笔者喝饱了没事干臆想出来的而已,仁宗还是那个大胖子,他生得伟大,死得哀荣。

    留下一个富强的大明朝,很好的完成了他不长皇帝生涯的历史任务。

    “愿儿臣去到地下,父皇能原谅儿臣的过失,父慈子孝,太祖高皇帝宽恕父亲的过错,父皇为大明带来了盛世。”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7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作者:孤临易水所写的《大明奇葩一箩筐》为转载作品,大明奇葩一箩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奇葩一箩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奇葩一箩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奇葩一箩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奇葩一箩筐介绍:
明朝天子真的是铁骨铮铮君王死社稷。汉人最后一个皇朝,究竟隐藏着多少尚未解读的秘密。今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大明奇葩一箩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奇葩一箩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