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大明奇葩一箩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奇葩一箩筐全文阅读

作者:孤临易水     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     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六章 数一下朱瞻基的功绩

    朱祁镇,一个不谙世事的皇五代。生在帝王家,肩负国家使命,他的故事,且随笔者娓娓道来。

    在此之前捋一下他的功绩。

    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一共十六个皇帝,那么到底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最好?

    明朝雄才大略的皇帝有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这两位皇帝的军事才能可以说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可以名列前茅。那么,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百姓是否过得最好呢?

    朱元璋建国初期,神州大地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早就变得千疮百孔。而大明这个新政权在这个时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百姓的生活还是一穷二白。

    遥想汉朝最先刘邦开国时,都找不到几骑一样颜色的马来拉车。

    虽然太祖皇帝朱元璋治理了大明帝国三十年,大明朝局已经稳定,帝国的经济也已经复苏,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但是此时的百姓的日子并不是明朝中过得最好的时期。

    要知道毕竟,这才是大明王朝刚刚起步的阶段,各方面的实力还没有达到巅峰。万事开头难嘛。因此,百姓的日子还不是过得最好的时期。

    朱瞻基的爷爷原本的燕王朱棣;逆袭皇帝。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后来的故事就是逆袭,侄儿建文皇帝朱允炆要搞叔叔们,那就不能坐以待毙。作为九边诸王之一的朱棣,他的势力不算大。但是他用自己的智谋,军事才能。当然还有将士们用命,成功逆袭当皇帝。

    明太宗朱棣,后来改成祖。这个故事就是后面的事了,暂且不提。

    朱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子守国门”的皇帝,自从迁都到北京后屡次北伐打击蒙古,让蒙古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更不敢轻易侵犯大明王朝;同时,朱棣还数次派郑和下西洋,把大明的威名远播四海,还结识了海外不少的小国。

    而且,迁都也是在朱棣在位期间完成的,因此,“天子守国门”似乎成为了朱棣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这几件大事消耗大明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国库巨资,百姓的税收也因此多了起来,这无形中给普通的百姓施加了不少的压力和负担。

    纵然永乐年间大明的军事实力达到巅峰,但是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有些负担。因此,永乐时期百姓的日子也不是过得最好的时期。

    除去了朱元璋、朱棣后,剩下比较有作为的大明皇帝有朱瞻基、以后要讲的朱祐樘。

    但是,我认为大明帝国百姓日子最好的应该是“仁宣”时期,那为什么不是朱祐樘的弘治年间呢?因为弘治年间到来之前,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大明帝国从巅峰走向下坡路;随后,成化时期又使得大明政治变得黑暗、腐败,致使大明经济远不如仁宣时期。

    而后面的故事主人公朱祐樘的出现,让大明帝国开始恢复生机,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朱祐樘被后人称之为中兴之主,而他在位期间被史学家称为弘治中兴。朱祐樘毕竟只是中兴之主,他在位的这段时期确实不如巅峰时期的仁宣之治。

    在仁宣之治到来之前,大明已经有朱元璋洪武之治三十年的积累,再加上朱棣二十二年的永乐盛世,到了仁宣时期大明帝国的各方面达到了巅峰时刻。

    公元1424年8月12号,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病逝榆木川,然后由太子朱高炽继位。永乐年间,大明的经济繁荣昌盛,国力强盛,但是由于屡次北伐蒙古,多次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这几件大事都消耗帝国大量的财力、物力,所以百姓的生活并没有过得那么快活。

    然而,永乐大帝去世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是之前讲过的八月天子朱瞻基的老爹,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皇帝。

    立刻马上调整国策,停止了北伐的政策,取消了郑和远航的计划,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明仁宗朱高炽改变了对外政策,从一个战略进攻转为防御,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郑和下西洋很多人说因为停止了,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大明王朝如果没了,华夏大地狼烟再起,老百姓再受到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饿殍遍地?

    关于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或许参与了大航海时代允许大家下海自由航行贸易,华夏大地的资本萌芽就能成为参天大树,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同时,朱瞻基的老爹明仁宗朱高炽还赦免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并且还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明仁宗朱高炽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大明朝局内部得到稳定,这才能一心一意的发展国内经济。

    他当得起这个“仁”字。

    公元1426年5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八个月就病逝。

    1426年6月份太子朱瞻基正式登基,继承大统,这位新的大明天子称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依旧沿用了明仁宗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他还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朱瞻基继位后,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宣德元年,下令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下令罢工部采木。朱瞻基执政10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他非常注意爱惜民力。

    大明帝国在朱瞻基十年的治理下走向了强盛,他与他在父亲朱高炽统治时期被史学家称为“仁宣之治”,这一时期大明帝国达到了巅峰状态。后人认为“仁宣之治”堪比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周朝的“成康之治”,并且把“仁宣之治”称为中华五大盛世之一。这说明朱瞻基和他爹在位期间确实把帝国治理得很好,大明帝国因此走向顶峰。

    据史料记载: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洪武年间平均每年税粮二千余万石,而朱瞻基在位期间平均每年税粮增至三千一百余万石。

    宣德期间,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国内政治也是最为清明的时期;大明边境在朱瞻基的文治武功的治理下,海晏河清,平静而稳定,纵然有异族想侵犯大明帝国,都被明军拒之国门之外。

    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大明都达到了巅峰。在盛世之下,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最好。

    一片红色的旌旗海洋,一个个明军方阵,一门门火炮。

    一个个笔挺的士兵,一把把火铳、鸟枪。

    “明军威武!”

    “万岁万岁万万岁。”

    神机营在,皇帝亲征。天子旌旗在,明军所向披靡。

    “大明金瓯永固。”

    “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军营、三千营一把把雁翅刀出鞘,在“朙”字军旗下,犹如一把把神兵利刃出鞘。

    雁翅刀,明军步战用刀,刀柄短,刀背厚,刀头宽,刀体重,适合单手握持,刀身弧度大多是在根部占直刃三分之二处开始朝上弯曲,因此刀身弧度,再加上呈锯齿波浪状的刀刃头部,看上去和大雁翅膀颇为类似,故名“雁翅刀”。

    如果没有“仁宣之治”的出现,大明怎么可能经历土木堡之变后还能延续两百年。这正是因为“洪武之治”、“永乐盛世”积累的资本和实力,更是因为“仁宣之治”把大明的实力推到了顶峰。

    所以,虽然大明后来的历经了土木堡之变,但是大明帝国并没有因此开始崩盘。

    不但没有崩盘,还延续了两百年,这不得不说明仁宣之治留下的家底还是比较雄厚。

    借用《大明风华》里旁白的台词,与响起哀怨跌宕的背景音乐。朱瞻基驾崩前的自白:“愿子孙后期只知有盛世降临,而不知你我父子二人为何人,此生足矣。”

    因此,易水在这里粗浅的认为朱瞻基在位期间,百姓的日子应该是过得最好的时期。此为一家之言,有其他意见可以留言讨论。

第八十九章 社交天才皇帝朱祁镇登场

    公元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这位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书画家,“蛐蛐皇帝”,病重不能视朝,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

    上驾崩于乾清宫,终年三十六岁。

    “这不是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借铁血三国时代关羽一句悲壮苍凉的感叹,周仓黯然。

    朱瞻基一个英主正值春秋鼎盛的三十六岁,难道真的是天妒英才?这是命,说不清楚的。

    自此以后开启了大明王朝,几代皇帝皆不长命的魔咒。

    “这不是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是当年关汉卿在杂剧《关大王赴单刀会》中的一段唱词《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凄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春秋鼎盛的三十六岁,想这多少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周公瑾,黯然离开历史舞台,如那夜幕中的流星一般闪过血色华丽的大时代也是这般年纪。

    雪花如怒,山河素。

    龙御归天,日月休。

    这一代的大明天子朱瞻基走了。

    大明的这一代天子。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按爷爷朱棣的规矩葬于明十三陵景陵。

    其实南京应天府有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为什么朱棣要把十三陵搞到顺天府北京去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正式即位登基,年号正统。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的历史原型。

    正值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

    这个张氏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开篇的太子妃,后来的洪熙皇帝的皇后,现在是太后,她就是这太皇太后张氏。

    白毛阁大学士依然在活蹦乱跳到处钻,朱红色锦缎丝绸的一品锦秀官服身上穿。只是那个和颜悦色有点怂蛋的原本的太子爷,十月天子洪熙皇帝不在了。

    如今那个时不时在家里吵一下,和太子爷斗嘴玩的太子府的皇太孙不在了。

    孙太后抱着白毛阁大学士一脸孤寂的坐在太皇太后的宝座上。

    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比什么都好吗?为什么为了这个权利,要你死我活。儿子老公都不在了,他二叔三叔也都不在了。这个偌大的大明朝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张氏肩膀上。

    汉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外戚干权,宦官干政。最后王莽篡汉……

    唐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横空出世出一个武则天……

    大明朝这就要完了吗?

第九十章 兄弟情深巩金瓯?

    朱祁镇,朱祁钰。两个人的兄弟关系其实在儿时的时候就不是很好,大哥朱祁镇经常欺负懦弱的朱祁钰。

    那日,阳光和煦秋高气爽……

公告 正在抽时间更新

    致诸位关注本书的书友老爷们,本书由于前文瑕疵有大量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及理解趣味性不足的地方。

    笔者觉得需要大改、魔改。所以本书暂时会断更,整理一段。

    敬请大家谅解,基础章节在整理慢慢更新中。

    很多内容由于封禁,所以根本没法完整的写下来,易水正在大改,想办法避坑,希望多多理解,给我点票。不然这根本无法写。

笔者在更新

    一直在整理前面得封禁章节,还有很多坑没有那些解封的章节根本就没法写。易水尽量在写了。能理解就能理解,不能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能看这种题材的书的读者,相信都是懂行的。笔者会继续把书整理出来的,无论多久。

    填坑的活,正在继续。大纲已经定好。正在进行前文的润色和修改,需要时间,敬请期待追平章节,恢复更新。

    2021年12月26日

    伟大领袖万岁!

    2021年12月27日

    继续魔改中……

    2021年12月29日元旦文艺汇演,改卷子,改作业。比较忙,抽时间填坑。

2021年最后一天了

    2019年-2021与即将到来的2022年。感恩有粉,有路人一直支持我写下去,我会继续把坑填完的。

    感恩有你们,感恩所有为我作品提出过意见的人。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家人健康发财红火!

    易水填坑行动依继续中!希望能与诸位在100万字重逢。

    故事继续,愿意有你们一路同行。

    孤临易水于2021年最后一天

    学校宿舍电脑桌前

悲歌大明一些感想

    明朝他就是那个明朝,有千古一帝朱元璋的奋斗逆袭史,值得任何人,他的手段和奋斗的决心任何时候学习感悟。我辈学习一生的楷模。也有建文皇帝行差踏错的悲剧一生,他到底去了哪里?著名的“走失少年”锤实了,郑和是去找他了吗?也有朱棣永乐盛世,也有十月天子仁宗皇帝的千古美谈,有宣宗皇帝短命的一生,也有他不争气的两个儿子的“相爱相杀”。有成化犁庭扫穴,威震四海。有道君皇帝天天搞休仙,也有那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也有万历三大征中的抗倭援朝打得小鬼子狼狈不堪堪。

    歪脖子树上不甘的眼神:勿伤我百姓一人!

    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也有屈辱和悲壮的北京保卫战。

    那一年,那一日于谦死了,他不得不死。时空变换,沧海桑田,大明下依然是那个大明,铁骨铮铮!从不曾向任何强敌低头!

    帝国毁灭于内部,东林党人爱国乎?柳如是错看了谁?谁又毁了自家长城?毛文龙该死吗?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你方唱罢我登场。

    落日余晖,东北处西南处君不见崇祯二八十几载秋。

    魂不灭,国不死。明与民谁又说得清?

写在新年初始

    史料的查证详实需要一点时间,易水希望出一本精品,而不是烂大街的作品。所以各方面的打磨,人物关系的揣测与编排,尽可能的贴合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

    可是要写一本完备的,近乎真实的历史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就连司马迁、司马光等先贤都没做到的事情易水才疏学浅不敢与之相比,只愿能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一部可看的作品。

    如果大家当作娱乐的,普通的小说看那就大可不必了。

    关于整理更新的事情,易水竭尽全力,时间会有点拖。愿这本书,能成为易水的一份时间的礼物。

妈,您辛苦了。生日快乐

    今天是易水的母亲生日,有些感言,想写在这里。30年前的一天,一位母亲不顾生命危险把易水带来了人世间。

    易水很小时候,母亲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一次家,是爷爷奶奶把易水带大的。儿时易水看电视里宝莲灯救母的故事,就在想什么时候可以把母亲救归我身边。

    长大以后,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工作赚钱的艰难,所以今天有感而发,第一祝愿母亲生日快乐,往后余生幸福快乐。同时也希望天下的所有孩子都能有母爱,有母亲关怀,希望所有母亲都可以陪在儿子身边伴随他长大。

    一个儿子的心声,希望你们都能幸福,无论是有没有看易水的小说都可以幸福快乐。

    无论您对历史有没有兴趣,无论你是华夏人还是歪果仁,都能幸福快乐。

    祝愿世界和平,共同幸福!

    最后:妈妈,我爱你!祝你生日快乐!

    讲一讲易水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始纂于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乾隆四年即公元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在康熙时所撰《明史稿》的基础上撰成。从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开史馆起历时95年,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另有目录4卷。

    该书取材于《明实录》、《大明会典》、档册、邸报,以及文集、奏议、稗史、方志、传记等有关著述和材料,由于有著名史家万斯同等的整理和考订,该书体例严谨,叙事清晰,编排得当,文字简明,引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建文、景泰两朝均列为本纪,不同于《明实录》的附录形式;《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著述,不同于前代正史中的《艺文志》;在表的部分,较前代诸史增加了《七卿表》;另专门立有《阉党》、《流贼》、《土司》等列传,突出记述了明代的主要社会问题,为了解明代宦官、明代农民起义和明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比较集中、系统的材料。《明史》的记事有些过于简略,立传的人物也不够完备,且多回护之处。现通行的《明史》版本是乾隆四年的武英殿原刊本,1974年中华书局又据以校勘、标点出版。

    恕易水直言,虽然《明史》是很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但是很多事情的解释总有那个时代的视野和烙印。

大年30快乐!

    易水在此祝所有人,新年快乐!

    打油诗一首,祝各位大佬虎年大吉!

    题:又春

    憧憬儿时梦我言今日春

    一花红似火寅福照高才

    新年大吉!爱情顺利!

    多福发财!平步青云!

    2月12日补充:

    预祝各位情人节快乐,幸福美满。易水最近比较忙,近期准备恢复更新。希望大家愉快!

明朝历代藩王封地表

    秦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

    晋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周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府。

    楚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

    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青州,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

    鲁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

    蜀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

    湘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明太祖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肃王:明太祖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

    辽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宁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

    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韩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开源,后改建藩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

    沈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开源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

    安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

    郢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安陆府。

    伊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明世宗时削去伊王爵位,废除封国。

    靖江王(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藩国于广西桂林府。

    汉王:明成祖子,建藩国于山东乐安州,明宣宗时削去汉王爵位,废除封国。

    赵王:明成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安阳府。

    郑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凤翔府,后改建藩国于河南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

    越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蕲王:明仁宗子,王位系追封。

    襄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湖南长沙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襄阳府。

    荆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后建藩国于湖广蕲州府(今湖北蕲春县)。

    淮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在广东韶州府(今广东韶关市),后因韶州多瘴疠,于1436年迁移到江西饶州府(今江西波阳县)。

    滕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梁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卫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德王:明宣宗子,初封为荣王,后封为德王,初建藩国于山东德州府,后移国至山东济南府。

    许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秀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崇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河南汝宁府(今河南省汝宁县)。

    吉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湖广长沙府。

    忻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徽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河南钧州府(今河南禹县),后废除封国。

    兴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湖广安州府(今湖北安陆、钟祥一带)。子为明世宗,为帝系。

    岐王:明宪宗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87年)死,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益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江西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

    衡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山东青州府(今山东益都县)。

    荣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湖广常德府(今湖南常德市)。

    雍王:明宪宗子,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死于地震后,也因无子嗣封,封国被废除。

    寿王:明宪宗子,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死后因无子而除封国。

    汝王:明宪宗子,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泾王:明宪宗子,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申王:明宪宗子,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裕王:明世宗子,后继位为皇,即明穆宗。

    景王:明世宗子,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潞王:明穆宗子,建藩国于河南卫辉府。

    福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

    瑞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陕西汉中府,被张献忠所杀。

    惠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桂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湖广衡州府。

    信王:明光宗子,后继位为皇,即明思宗(后改为毅宗)。

    定王:明思宗子,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沦陷时14岁,下落不明,未就藩。

    永王:明思宗子,北京失陷时也下落不明,未就藩。

    秦二十一王,晋十四王、周十四王、楚十二王、齐一王、潭一王、赵一王、鲁十四王、蜀十四王、湘一王、代十三王、肃十二王、辽九王、庆十一王、宁五王、翼一王、岷十三王、谷一王、韩十四王、沈十三王、安一王、唐十四王、郢一王、伊八王、虞一王、吴一王、衡一王、徐一王、润一王、汉一王、赵十三王、郑十一王、越一王、蕲一王、襄十一王、荆十二王、淮十一王、滕一王、梁一王、卫一王、郕一王、沂一王、德九王、许一王、秀一王、崇九王、吉十王、忻一王、徽五王、兴一王、岐一王、益九王、昌一王、衡七王、雍一王、寿一王、汝一王、泾一王、荣八王、申一王、蔚一王、岳一王、裕一王、景一王、颍一王、戚一王、蓟一王、均一王、靖一王、潞二王、邠一王、福二王、沅一王、瑞二王、惠一王、桂五王、永一王、简一王、齐一王、怀一王、信一王、湘一王、惠一王、怀一王、定一王、永一王、悼一王、悼一王、颖一王、德一王、邓一王、陈一王、沅一王、涪一王、沔一王、沣一王,凡三百九十一王。

    秦则永兴、保安、兴平、永寿、安定、宜川、临潼、合阳、渭南、汧阳、崇信。

    晋则高平、平阳、庆成、宁化、永和、广昌、平阳、闻喜、和顺、交城、阳曲、西河、方山、临泉、云丘、宁河、徐沟、河东、太谷、义宁、河中、襄阴、新化、安溪、靖安、旌德、荥泽。

    周则汝南、顺阳、新安、永宁、汝阳、镇平、宜阳、遂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阴、项城、宜阳、颍川、义阳、汝阴、临汝、沈丘、上洛、鲁阳、临湍、堵阳、河清、新会、义宁、平乐、崇善、海阳、安定、曲江、博平、聊城、汾西、鲁阳、信陵、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丽水、应城、益阳、奉新、南陵、京山、华亭、宝坻、汤溪、瑞金、商城、临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庆、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洧川、宁阳、仁和。

    楚则巴陵、永安、寿昌、崇阳、通山、武陵、黔阳、通城、景陵、岳阳、江夏、东安、大冶、缙云、保康、武冈、宣化、汉阳、兴国。

    齐则乐安、长山、平原。

    鲁则安丘、钜野、邹平、乐陵、东阿、东瓯、郯城、馆陶、翼城、滋阳、阳信、高密、归善、新蔡、东原、福安、宁德、长泰、永福。

    蜀则华阳、崇宁、保宁、崇庆、永川、罗江、黔江、内江、通江、德阳、石泉、汶川、庆符、南川、江安、新宁、隆昌、富顺、太平。

    代则广陵、潞城、山阴、襄垣、灵丘、宣宁、怀仁、隰川、昌化、定安、博野、和川、宁津、枣强、饶阳、乐昌、吉阳、溧阳、进贤、河内、

    富川、宝丰、砀山、新宁、永庆。

    肃则淳化、铅山、汾川、金坛、会宁、延长、开化、会昌、延安。

    辽则长阳、远安、巴东、潜山、宜都、松滋、益阳、湘阴、衡阳、应山、宜城、枝江、沅陵、麻阳、衡山、蕲水、肃宁、长垣、光泽、广元、宁靖。

    庆则靖宁、真宁、安化、岐山、安塞、弘农、丰林、巩昌、寿阳、延川、华阴、镇原、蒙阴、龙祥、潭水。

    宁则临川、宜春、新昌、信丰、瑞昌、乐安、石城、弋阳、钟陵、建安。

    岷则江川、广通、南渭、安昌、充城、黎山、沙阳、唐年、南安、南丰、建德、遂安、长寿、绥宁、南漳、祁阳、广济、青林、常宁。

    谷则醴陵。

    韩则襄陵、乐平、临汾、裒城、通渭、平利、汉阴、高平、西德、陇西、宁远、长泰、永福、建宁、长洲、昆山、长乐、高淳、休宁、庆阳、

    崇明、长吉、保德、绥平、咸阳、商丘、固原、汶阳。

    渖则陵川、平遥、黎城、清源、稷山、福山、灵川、沁水、沁源、德平、辽山、内丘、广宗、唐山、永年、宜山、宿迁、吴江、定陶、云和、

    镇康、安庆、保定、德化、灵寿、六合。

    唐则新野、三城、新城、舞阳、承休、荡阴、淅阳、文城、郾城、卫辉、福山、清源、安阳、宝庆、永兴、永寿、德安。

    伊则光阳、方城、西鄂、万安、安乐。

    汉则济阳、临淄、昌乐、淄川、齐东、任城、海丰、新泰。

    赵则临漳、汤阴、襄邑、洛川、南洛、平乡、汝源、广宁、昆阳、广安、江宁、光山、秀水、成皋、寿光。

    郑则新平、泾阳、朝邑、盟津、河阳、信阳、宜章、繁昌、庐江、丹阳、真丘、东垣、德庆、崇德。

    襄则宁乡、枣阳、镇宁、郧城、永城、兰阳、贵阳、进贤。

    荆则都昌、都梁、樊山、富顺、永新、德安。

    淮则鄱阳、永丰、南康、德兴、顺昌、崇安、高安、上饶、吉安、广信、嘉兴、绍兴、建昌、金华、华容、荣昌。

    德则泰安、济宁、历城、临朐、高唐、临清、宁海、棠邑、利津、安陵、纪城、嘉祥、清平、永年、宁阳。

    崇则瑞安、庆元、怀安、归德、河阳。

    吉则长沙、谷城、德化、福清。

    徽则太和、遂昌、景宁、建德、阳城、嘉定、新昌、庆云、隆平、伍城、太康、阳夏、德平、荥阳、怀庆、咸平、延津、孟津、上蔡、安阳、万善。

    益则崇仁、金溪、玉山、安东、舒城、阜平、铜陵、黎丘、浦阳、浮河、华山、筠溪、罗川、安仁、德化、德安、郧西、丰城、泸溪、峡江、安义、新建、奉新、仁化、兴安、和顺、永宁、嘉祥、建城。

    衡则玉田、新乐、高唐、齐东、邵陵、汉阳、武定、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

    荣则福宁、惠安、永春、富城、贵溪、肇庆、仁和。

    潞则宝丰。

    福则德昌、颖上。

    桂则安仁、永明、永兴、新田、江华、嘉善。

    又广西靖江王同藩国。

正在补更

    诸位不好意思,正在补更,实在是事情很忙。

    2022年3月24日晚上补更

【番外】首鼠两端的国家

    各位读者老爷基本上会认为。们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政权在大部分时候都是臣服于中原王朝的,是朝廷最忠实的小弟之一。但是高丽之人在历史上并不是老老实实的,一有机会就想向北扩展疆土,只是中原王朝相比它过于强大才被迫放弃。而明朝强大的洪武年间,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就对明朝不是很老实恭敬,呈现出首鼠两端的架势,这是为什么呢?

    初期比较配合的高丽,因为国小多山且资源贫弱,对于中原王朝不敢造次。

    公元10世纪建立的高丽王朝,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古代政权里挨打次数最多的王朝了。辽国和蒙古帝国不知道多少次把它揍得七荤八素,元朝建立后更是直接将高丽变成了征东行省,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单位。因此高丽王朝对中原王朝有着深深的畏惧和防范心理。

    到了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支二十万人的红巾军在和元军周旋的时候转进到了高丽境内,把高丽王京都拿下来了。高丽在大将李成桂等人的努力下,费了好大的劲将这支红巾军打跑。

    高丽经过这事意识到元朝马上要不行了,自己的实力也并没有那么弱小,于是对元朝不再那么恭敬。公元1363年,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进攻高丽三散、忽面之地,被李成桂率军击退,双方的关系进入紧张状态。

    风停了,雨歇了。我又觉得我行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新的大明王朝,随即挥师北上攻破元大都和元上都,将元顺帝赶到了大漠之中。朱元璋下诏高丽命其称臣纳贡,并将逃难到国内的一批高丽流民送还高丽,表达了对这个边陲小国的善意。

    只要你愿意老老实实做我的小弟,那我自然是不会亏待你的。

    高丽人对之前红巾军和元军的两拨进攻心有余悸,如今见到能将蒙古人赶回沙漠的更加骁勇善战的明军,更是明白得罪不起,马上滑跪,接受朱元璋册封王撷为高丽国王,断绝了和北元的朝贡关系。

    太祖皇帝朱元璋见高丽这么识相,于是在自己思忖已久的《皇明祖训》中开列十五个“不征之国”,将高丽列为其中之一。

    这十五个不征之国包括:高丽(今朝鲜)、日本(今日本)、大琉球(今日本冲绳)、小琉球、安南(今越南北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占城(今越南南部)、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岛八昔)、西洋国(今科罗曼德尔海岸)、爪洼国(今爪哇岛)、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今文莱)。

    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列举?因为它总结了历朝历代对这些小国征伐所付出的代价和教训,特别是元朝征讨日本、安南、爪哇等国的失败,让他觉得打这些国家“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如果对方侵犯天朝尊严,那必须要干它。但是如果对方没有得罪自己,就不要无缘无故去打人家。

    李成桂也是积极响应明朝北征行动。公元1370年,李成桂率军北上进攻纳哈出的地盘,拿下了辽阳。这固然是配合明朝出击北元的行动,但也是趁机向北扩大高丽地盘的体现。

    蕞尔小国在明朝和北元之间左右横跳?

    明朝和高丽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公元1372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徐达、李文忠、冯胜15万大军三路北伐,想要一举荡平北元,结果徐达的中路军冲得太快,在没有和其他两路军会合的情况下提前和元将王保保交战,战损很大被迫撤退。

    李文忠部直接从东北到阿尔泰山脉打穿了蒙古草原,但是也没有达到消灭元军主力的目标,还差点因为找不到水源困死沙漠。冯胜的西路军虽然连战连捷夺取了河西走廊,但是见其他两路军失利,也只能放弃北进蒙古高原的计划。

    原本认为明军天下无敌的高丽人,见明军全明星阵容齐出却遭遇失败,认为北元还有较强的实力,而明朝初立不一定稳当,说不定北元还能南下重夺江山呢?

    于是高丽人开始首鼠两端了,派使者和纳哈出联系,以旧时对元朝的礼节和北元小朝廷沟通并献贡品,甚至帮助纳哈出派遣间谍到北平地区刺探明朝的边防情报。

    到了第二年,高丽恭憨王派遣使者金甲雨和吴克忠向明朝朝贡五十匹马,结果在路上死了两匹,金甲雨赶紧用自己的马补上。

    明朝官员在查证路上死马却又凑够数了的原因时,发现这些马其实是高丽王送给太子朱标而不是上贡朝廷的。

    朱元璋得知后生气的下令拒绝上贡,并责备高丽和太子肆角非人臣之礼,如果是国王下令的那就要反躬自省,如果是使者自作主张的那就要严厉惩治他。

    结果自然是高丽王甩锅给两个使者,把这俩倒霉蛋处决了。之后又发生了高丽写进贡名单时将给前元“太府监”的表述照抄给了并未设置这一机构的明朝廷,这更加让朱元璋觉得。

    但是更引爆朱元璋怒火的是高丽恭憨王被杀事件。恭憨王虽然有些小动作,但是毕竟是朱元璋亲自册封的国王。

    现在它被叛将弑君夺位,扶持年仅十岁的辛禑即位。部下犯上作乱这是朱元璋很忌讳的行为,哪怕它发生在自己的属国身上也是在打明朝的脸,更何况高丽将此事同时通报给了明朝和北元。

    之后又发生了一起明朝使节被杀事件,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朱元璋又一次召见前来贺正旦的高丽使者,历数高丽自古以来反复横跳的史实:那些奸臣不过是倚仗关山之险才敢跳梁逞凶,以为我朝向汉朝唐朝一样打高丽会付出大的代价。

    殊不知汉朝唐朝擅长骑射而舟楫为短,但是我一统天下,陆路水路征伐都是所向披靡,哪里会像汉唐那样费工夫呢?第二年他又因为接受北元册封之事责骂高丽:上次我们使者无罪却被杀害,你们的罪过太深了。

    如果你们不派执政大臣前来谢罪并按约朝贡,试图倚仗沧海来抵抗的话,那我告诉你们沧海也是我们大明的地盘,不信的话我就派精兵数十万,千帆竞发来问你我们的使者哪去了?就算不能把你们消灭光,还不能搞个七七八八吗?看你还敢轻视这件事吗!

    高丽虽然一再派大臣谢罪表示臣服,但是并没有断绝和北元的联系,加上之前政变的事情,让朱元璋对高丽的不满达到了顶点。1380年,朱元璋向高丽下诏问罪:我取代元朝登基十三年了,其他国家都老老实实称臣纳贡,只有你们三韩地区的家伙仗着山海之险,弑君夺位,不按约定纳贡,叛服不长,到底是想怎样?

    朱元璋下令给辽东地区的将领:高丽人性格轻薄但是心机很深,你们不许让高丽使者入境,以免其刺探军情。辛禑即位六年了,朱元璋还是不肯给册封为国王,这就让辛禑处于缺乏王位合法性的尴尬之中,毕竟当时亚洲东部朝贡圈子内的国家王位的合法性都来自于中原王朝的册封。

    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汤和、傅友德兵进云南,消灭了那里的元朝残部。辛禑十分担心明军会前来攻打自己,于是下令李成桂加强边境守备。明辽东边军也果真对高丽采取了行动,越过鸭绿江将高丽别差金吉甫、百户洪丁抓了回来。

    辽东都司招降了东北部的女真千户白把把山,高丽王虽然知道这次行动不是直接针对自己的,但是还是让万户金得卿率军趁夜偷袭白把把山,斩杀了其部下四十多人。他们是没有胆量直接进攻明军的,所以只能拿女真人撒气了。甚至当时还有朱元璋派八千九百艘战船征讨高丽的假消息,让高丽上下很是慌张了一段时间。

    不过虽然关系如此紧张,朱元璋还是没有最后下征讨高丽的决心,在1385年同意册封辛禑为高丽国王。可能你会觉得朱元璋打又不敢打,只会放狠话。

    但朱元璋没有打高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时北元在北部边境的势力还比较大,属于主要矛盾,高丽还可以帮自己制衡日本和倭寇。如果和高丽开打,那么整个北部边疆都将陷入战火,东南的倭寇再来,明朝会陷入C形包围圈中。

    二是自己之前已经在祖训中将高丽列为不征之国,如果开战了不但是当面违背自己的教育,也会减少其他朝贡国的忠诚度。

    三是高丽虽然首鼠两端,但是并未对明朝边境采取实质性的进攻行为,和北元与倭寇还是有区别的。

    且高丽打赢容易完全吞并难,之前的朝代没有一个能完全吃掉三韩地区的,还在此靡费很多,这样的历史经验不容不吸取。

    鉴于以上原因,朱元璋不愿意对高丽轻启战端,而更喜欢用这种武力威胁的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前文章节即重点说过,公元1387年,冯胜和蓝玉的明军北上降服纳哈出,消灭了盘踞在辽东地区的北元势力。

    公元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一举歼灭北元主力,捕获大批北元皇族和大臣,给北元的力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同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相当于将枪口顶在了高丽的脑门上。

    高丽变身为朝鲜后,仍旧没有消除洪武皇帝的敌意。

    公元1388年,高丽王廷就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之事展开廷议。高丽国王辛禑和门下侍中崔莹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听闻大吃一惊:蓝玉带着的十几万明军刚刚把北元一锅端了的消息你们是没听见?

    这时候你敢和明朝动手,不怕蓝玉回军途中顺道把我们收拾了吗?但是辛禑坚持派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一起率军进发。

    虽然李成桂在高丽国中是最能打的将领,但是让他去和蓝玉凶猛善战的北伐军去碰,玩呢?他深知不能前去送死,但是君命难违,怎么办?那就自己当这个君吧!于是李成桂在度过鸭绿江后,以粮草不济为由请求班师被拒绝。

    这个李成桂和在曹敏修威化岛回军,直接回到开京,发动高丽版的“陈桥兵变”,逼辛禑退位并流放崔莹。随后李成桂先后立王昌和王瑶为君,自己当起了权臣。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但是仍以“高丽权知国事”的身份上报明朝。

    朱元璋对李成桂做法的态度是可以想见的。之前辛禑非正常即位的事情就让朱元璋觉得这是违背君臣之道,现在你又来一出。朱元璋不派使节进行册封,而是叫李成桂尽快更改国号:既然李姓取代了王姓,高丽就不复存在了,赶紧换个国号报上来!

    于是李成桂在1393年上报了“朝鲜”和“和宁”两个国名给明朝选择,朱元璋以“朝日鲜明”比较好下诏赐名为“朝鲜”,称李成桂为朝鲜国王,这也是李氏朝鲜对明朝感念的“大造之恩”。

    不过朱元璋为了表达不满,一直没有正式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历数了朝鲜诱捕归降明朝的女真人、贡品质量不佳等五大“罪状”:现在我朝已经平定了包括北元在内的四方蛮夷,又诛灭了国内的乱臣贼子,如今已经是国泰民安,让将士们安享太平的时候,可是你们朝鲜人却又再起祸端,你们必须要将之前捕获的女真人送回,不然的话先通过朝鲜的“岳镇海读山川神抵”向“上帝”控告你们的罪状,随后派大军解决咱们的争端。这是十年后朱元璋又一次发出明确的战争威胁。

    李成桂见到朱元璋的威胁气得不行,对大臣们抱怨说:皇帝靠兵马众多和严刑峻法统一天下,然而却杀戮甚多,功臣勋贵大多亡命,却贪得无厌地屡次责骂我们这样的小邦,动不动就威胁要揍我们,就像大人吓唬小孩子一样。这段史事在韩国人的电视剧中拍出来的效果是:李成桂在王廷直接用国骂喷朱元璋,并且要对明朝动武。

    这当然是韩国人的意淫,当时李成桂再怎么不满,也只敢“卑辞谨事之”,派中枢院学士南在奉表前往京师请罪:皇上天威近在咫尺,我非常地害怕呀。我已经下令给臣民,绝对不可以夷乱华,以下犯上,这是有奸人挑拨朝鲜和天朝的友好关系,请陛下明察!难在对五大罪状都做了解释。

    朱元璋又添了一把火,指责李成桂“事大不诚”,朝鲜的间谍活动依然猖獗,并重提之前描述汉唐的言论,声称如果我们水陆并进揍你那是很容易的事,不过只要你们把捕获的女真人送还,痛改前非,我是可以让你们自己玩自己的去。但是如果你们再敢生事,天罚一定会降下来!

    在打垮了北元后,明朝的水陆两军在朱元璋的命令下陈兵鸭绿江畔,随时等着给朝鲜雷霆一击。在随后的几次外交争端中,李成桂派了儿子李芳远,也就是后来的朝鲜太宗国王前往南京谢罪,也没打化解双方的矛盾。不过李芳远回程途中拜访了燕王朱棣,二人成为了好朋友。

    不只是朱元璋对朝鲜不满,明朝的五军都督府也很想揍一通。公元1398年四月,五军都督府上奏说朝鲜总是喜欢搞事,请皇上同意我们干它!

    朱元璋没有马上同意,而是先让礼部下文斥责李成桂“明不畏朝廷,幽不畏鬼神,下不恤民命”,声明天朝对属国的教化职责,不要逼我们真动手。如果这次李成桂不服软,明朝是真准备出兵了。

    但是还没来得及动手的时候,朱元璋就病重而驾崩了,而李成桂到死也没等来国王册封。后来朱棣即位后,才正式给了李芳远朝鲜国王的册封。

    高丽即是后来变身为朝鲜在洪武朝对明朝首鼠两端,其一是因为当时打败红巾军和元军的高丽处在历史上少有的比较能打的时期,对自己的实力还比较自信,不愿意事事完全屈就明朝。李成桂也是个既有勇气又懂圆滑的国君。

    其二是因为捕鱼儿海之战前,北元的势力还比较庞大,让高丽人不太相信明朝的绝对优势地位,采取了骑墙态度。

    其三是高丽后来的朝鲜国内政局动荡,政变屡发,对明朝的“事大”政策缺乏稳定。

    等到太宗李芳远即位后,朝鲜对明朝的彻底恭敬状态才固定下来。

【番外】蒙古征服者踏平了毛熊

    开篇易水写大明建立的时候写了大元朝是怎么没的;还有四大汗国。现在我们就聊一聊他们是怎么来的。

    公元1223年,罗斯人与西征的蒙古人发生了首次冲突。在此之前,罗斯人对蒙古人一无所知。

    据《诺夫哥罗德编年史》记载:“这一年,由于我们的罪孽,来了素不相识的多神教徒。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从什么地方来,他们说何种语言,属于哪个部落,信仰什么。

    我们把他们称作鞑靼人。”这一年,蒙古大军在哲别与速不台的指挥下大败罗斯与宿敌波洛伏齐人。

    占据第聂伯河下游的罗斯人与宿敌波洛伏齐人组成的联军,然后向伏尔加河流域继续推进。在进攻保加利亚人遭遇失败后,大军向东折返,经过哈萨克草原退回蒙古本土。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帝国分成了几个大的封国。其中,他的孙子拔都获得了额尔齐斯河以西“凡蒙古马蹄所到之处”的大片封地。公元1235年,拔都奉命率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

    公元1237年秋,蒙古大军越过伏尔加河,在沃罗涅日集合,再次进犯罗斯土地。拔都率军平定钦察,然后直入俄境,攻下罗斯东部的梁赞公国、科洛姆纳、莫斯科、弗拉基米尔以及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公国的其他城市,随后挥军南下,攻克佩列雅斯拉夫利、切尔尼戈夫,劫掠俄罗斯全境。

    除了诺夫哥罗德是仅有的例外,俄罗斯全境都迅速遭到蹂瞒,田地荒芜,城镇破坏,全国居民陷于因亚洲人的征服而引起的无法形容的恐怖之中。”

    到了1240年,蒙古军队已经攻陷了基辅,翌年蒙古人更是深入入到了中欧地区。他们击败了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一支蒙古军队甚至抵达了维也纳城近郊,如果不是蒙军最终放弃了攻击,这座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可能在美妙悦耳的音乐尚未奏响之前,就被从地球上抹掉了。

    如前文所说,令欧洲人感到庆幸的是,由于窝阔台突然于公元1241年11月去世,拔都作为成吉思汗诸孙中资历较老的一位王子,要想对即将召开的选择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发生影响,他必须亲自前往蒙古本土。于是,公元1242年春天,蒙古军队停止了对欧洲的进攻,西征才宣告结束——这拯救了欧洲,却没来得及拯救罗斯。

    1243年,拔都建立金帐汗国,有时候也称钦察汗国,考虑到水陆交通和肥美的河湾牧场,拔都将伏尔加河下游作为汗帐的驻地,这就是后来金帐汗国的都城拔都萨莱,这里以区别其弟别儿哥建立的别儿哥萨莱城,在文献中又被称为老萨莱。拔都萨莱即老萨莱城的废墟在今离阿斯特拉罕不远处,而别儿哥萨莱即新萨莱城的废墟则在伏尔加河支流阿赫图巴河上,离伏尔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不远。也就是今天的伏尔加格勒。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一下地图。

    虽然蒙古人撤军了,但他们拥有了包括西北罗斯在内大部分罗斯领土的宗主权,罗斯大公或者其他王公必须得到金帐汗的恩准才能即位——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鞑靼桎梏”。

    对蒙古统治下“鞑靼桎梏”充满憎恶的俄国学者毫不犹豫地谴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金帐诸汗竭力将罗斯的政治秩序用来为自己服务。他们清除了那些不可靠的公爵,又在那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公爵们之间制造不和,使每个公爵都无法增强实力,处于不安状态之中,从而利用这些人达到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之目的。史籍中,常有许多罗斯公爵朝拜金帐汗国并以此巩固自己公爵特权的记载。但是有的公爵一去不复返。

    比如,切尔尼果夫的公爵米哈伊尔·伏谢沃洛多维奇和安德烈·姆斯吉斯拉维奇就在金帐汗国被杀死。对战争中幸存的罗斯诸国,大汗要求它们缴纳贡赋,以作为臣服的表示。罗斯王公们每年要缴纳大量贡税金,数额因人而异,像瓦西里大公要缴7000卢布,而尼热哥罗德王公仅需缴纳1500卢布。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罗斯诸国一直驯服地匍匐在金帐汗的脚下。公元1356年,金帐汗札尼别率30万大军越过高加索山,征服阿塞拜疆,汗国的版图就此达到巅峰。而第二年他的逝世,可能是被其子所弑;宣告了金帐汗国兴盛时期的终结。

    如乌兹别克谚语所说,“骆驼的脖子被砍断了”,在1360到1380年这短短二十年中,金帐汗国陷入混乱,竟然走马灯似的更换了14位大汗。据史料记载,有5个埃米尔指的地方总督各自拥有精良骑兵达3万之多,割据一方,不听大汗调遣。金帐汗国最西面的藩属,生活在普鲁特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摩尔多瓦人也正是在此时挣脱了鞑靼人的统治。

    藩镇割据我们想到什么汉朝末年,三国时代。唐朝末年,各自为政。各路节度使,你方唱罢我登场,血色的五代十国。

    金帐汗国的混乱与虚弱仿佛松开了罗斯身上的“鞑靼桎梏”。在金帐汗国进入封建割据时期的同时,罗斯却在消除封建割据的道路上行进——莫斯科大公国悄然兴起。

    “莫斯科”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编年史中是在1147年。当时,它只不过是弗拉基米尔王公尤里·多尔戈鲁基的一个庄园,位于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之间,占地只相当于现今克里姆林宫红墙内面积的一半。

    到了12世纪中叶,它已变成一座带有城墙的中心城市。拔都西征摧毁的主要是罗斯东部诸公国,比如基辅城的5万居民在蒙古入侵后只剩大约一千人,仅有200幢房子被保留下来,这反而造成了13与14世纪之交年轻的莫斯科与临近的特维尔的显著繁荣。蒙古军队的入侵、杀戮、征收重税使这些地区长期无法恢复,居民大量迁徙,纷纷逃往安全平静的莫斯科等地——由于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之间有梁赞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作为屏障。

    其四周又有森林沼泽的掩护,很少受到鞑靼骑兵的入侵和袭扰——使得莫斯科居民人数激增。送些逃来的居民在莫斯科城乡砍伐森林,开星荒地,建立起一个个村庄,使得莫斯科逐渐成为人口稠密的聚居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后来的毛熊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沙俄,是俄罗斯的一个历史阶段,前有基辅罗斯和金帐汗统治期,后有苏联和今天的俄联邦。之所以称之为沙俄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沙皇统治,那为啥叫沙皇?

    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区分方便。咱们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叫皇帝,欧洲中世纪各国除了国王以外,也还有一个或多个起码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它们往往依托的是古罗马帝国,就是宣称自己是罗马人的皇帝。

    古罗马人称呼自己的最高统治者往往有两个叫法,一个是奥古斯都即意为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另一个则是凯撒这尊号源于儒略凯撒的人名。

    而咱们为了方便理解,往往把这两种称呼翻译为皇帝。可是罗马帝国是分东、西的,大部分欧洲国家所公认的皇帝,比如法兰克帝国时期“罗马人的皇帝“和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的皇帝“,抛开继承性的真伪不说,就算是真的继承了,也只能说自己继承的是西罗马帝国,因为人家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同时期好好地活在那里,继承便无从谈起。

    但是后来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了,北边的俄国开始宣称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此前历任统治者称呼都是莫斯科大公、罗斯大公之类的,这下可以称帝了。它们的最高统治者选择了凯撒这个叫法,在俄语里的发音大略是“沙“这个发音。

    这使得咱们翻译的时候就有了好几个选择,翻译为“皇帝“?不,容易与欧洲西部的皇帝相混淆;翻译为“沙“?不,单字的翻译不符合我们口语的表达习惯,且不容易让人了解其皇帝的性质。于是在“沙“后面加了个“皇“字以正其意,就有了沙皇的叫法,沙皇所统治的俄国历史时期也就被称之为沙俄。

    好,我们在一边了解“沙皇“一词的来源过程中,顺带把沙俄建立以前的历史脉络和其在欧洲的法理定位都给了解透彻了,接下来咱们来看沙俄存续期间的起伏脉络。

    沙俄建立之初在西欧人眼里,也仅仅是一个远在东边的“蛮荒之地“,在地理位置上看也确实是个标准的内陆国。

    由于此前长时间受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脱离并统一形成的沙俄建立之初统治者有两种选择,一种向西、一种向东。沙俄的真正“起步“是彼得一世时期,他选择了向西学习,为此曾乔装打扮去荷兰做学徒工,学的是造船,为的就是回国后把沙俄打造成同其他西欧强国一样拥有海洋的国家。

    可以说后来的历届沙皇也都把这个事当成首要目标,彼得一世最关键的功绩就是从瑞典人手里夺得了西边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今天那个地方叫圣彼得堡,苏联时期被称为列宁格勒,所以彼得一世被俄国人尊称为大帝。

    后面又出现一位从普鲁士嫁过来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得了南边的黑海出海口,再加上与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分波兰获得大量领土,成为了沙俄历史上唯一两个大帝中的第二位。

    后来拿破仑在欧洲“扫了一圈儿“,但面对沙俄超长纵深的寒冷天气下悻悻而归,且从此失败,使得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度成为所有欧洲王室的领袖人物。

    但其实自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沙俄的国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其根源就是无论它怎么向西欧学,哪怕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一个不落地跟着跑,依然挣脱不了农奴制的束缚。

    因为农奴制是沙皇的统治基础,扔了它就会威胁沙皇的地位,但如果不扔,任由其“绑着“沙俄经济迈不开步子,那么最终还是会威胁沙皇的统治地位。所以一届届沙皇就这么往后拖,直到再也拖不下去了。

    到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开始“火山爆发“,西欧各国都已看清这个国度的真实实力,通过对抗拿破仑而得来的短暂地“欧洲老大“形象早已不复存在。

    亚历山大二世不得已“顶了雷“,终于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结果也确实是被暗杀者炸死了。也正是他在位期间,从清政府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获得了东边的出海口海参崴。

    接下来亚历山大三世怕被暗杀,整天躲着、藏着过着隐居生活。再往下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了,一战摧枯拉朽、日俄战争失败,二月革命终结了长达374年的沙皇统治,沙俄作为俄国一个历史时期走进了坟墓。

开启补更

    实在是忙,搞不过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7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作者:孤临易水所写的《大明奇葩一箩筐》为转载作品,大明奇葩一箩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奇葩一箩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奇葩一箩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奇葩一箩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奇葩一箩筐介绍:
明朝天子真的是铁骨铮铮君王死社稷。汉人最后一个皇朝,究竟隐藏着多少尚未解读的秘密。今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大明奇葩一箩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奇葩一箩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