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文阅读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三章 灭国名将

    到了这个程度,邹衍已经非常确定这不是传说中瀛洲。落

    他曾远远的在海上见过一次瀛洲,有洞天福地,亭台楼阁,仙鹤祥云,清泉流水,仙气飘飘,绝不可能是这种破样子。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袁华望着跪在地上的小矮人一头莫展,语言不通啊!

    “赵王让你们过来干什么的?”邹衍走到旁边的石头旁想要坐下,屁股刚沾到石头,便被弹了起来。

    此时正值盛夏,石头被晒了一天,温度高的吓人。

    “大王说这里有黄金和白银,让我们来挖矿。”袁华说道。

    邹衍虽然对袁华骗他说来瀛洲有些不满,不过赵军在海上救了他,想了想,邹衍还是决定帮一下袁华。

    “直接抢不就行了,如果这里有黄金和白银,那他们肯定有。如果连他们都没有,那就说明附近没有金矿和银矿,至少没有方便开采的金矿的银矿。我们再换个地方抢。”落

    邹衍撇了撇嘴,抢个东西而已,还需要语言相通?

    难道你是靠和对方讲道理,感化对方,主动把金子和银子送给你吗?

    当然,邹衍也就是说说,并没有指望能在村子里找到黄金和白银。

    在他看来,脚下这块土地就是废土,是一块被诅咒的地方,怎么可能有黄金白银。

    袁华闻言,眼睛一亮,幡然醒悟,对啊,老子有拳头为什么要用嘴巴?

    “老先生教训的是。”袁华俯身一礼,转头下令道,“你们几个,去搜村子。”

    小矮人眼睁睁看着赵军涌入村子,虽然有心反抗,但想到对方雄壮的身体,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只能继续跪在地上。落

    “禀将军,我们找到了这个。”没过多长时间,士卒捧着一把金块,和一些银块走了出来。

    虽然颜色有些发灰,应该是纯天然没有经过提纯的,但一个小村子能找到半斤金子,以及十几斤白银,已经非常恐怖了。

    至少袁华不觉得赵国一个普通村子能拿出来这么多黄金和白银。

    “抢!抢他娘的!”

    袁华手中握着黄金,呼吸逐渐变得粗重,瞳孔中散发着血红色光芒,似乎是体内的某种血液开始觉醒了。

    “立刻去查,附近有多少这样的村落。”

    说完,袁华没有管这些小矮人,而是转身回到船上,等待消息。落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方圆百里有一二十个村落,小的数百人,大的数千人,除了这座岛之外,北面还有更大的岛,上面的村落更多,据说有人数高达一二十万的大村落。

    不过,按照本地矮人的说法,这些村落叫国。

    “就这玩意也敢叫国?真是可笑,那我袁华也能称为灭过国的名将了。”袁华冷笑道,决定发兵攻打这些‘国家’。

    确定周围环境没有威胁之后,袁华只留下五百名士卒保护船只,建造军营。然后带着剩下一千名士卒以一天灭一国的速度,沿着海岸线一路灭过去。

    邹衍也一改之前的态度,这地方虽然贫瘠,但确实有黄金和白银,一路上他们已经遇到好几座小型的露天金银矿了,邹衍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多。

    不仅含银量高,而且大部分都位于浅层,开采难度极低。

    如果单以黄金和白银论,称为福地并不为过。落

    要是中原哪个地方有容易开采的金矿银矿,要不了多久就会以矿产为中心,形成一个繁华的地区。

    不过瀛洲虽然也挖矿,但这东西毕竟不能吃,除了工业上的用途之外,说白了就是一块普通金属,只不过因为稀有,被人赋予了价值。

    瀛洲盛产金银,价值自然偏低,而且他们种的庄稼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怎么可能大力发展采矿。

    应该说,他们穷的只剩下黄金和白银了。

    “这个地方有大型银矿!”行军途中,邹衍突然指着脚下的山脉说道。

    “传令,全军停下。”袁华已经对邹衍言听计从了,这老头确实如他所说,无所不通,一路上的金银矿几乎都是邹衍最先发现的。

    “一路走来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全部都是银矿石,而且含银量越来越高,这里绝对是一大片银矿,不过具体多大还需要勘测。”邹衍捡起脚下一块泛着银色光芒的石头,朝旁边更大的一块石头砸去,灰色表皮脱落,露出同样淡淡的银色光芒。“看,这块也是。我怀疑整座大山都是银矿。”落

    袁华难以置信的望着眼前的山脉,一眼望不到头,这得多少银子啊,如果全部开采出来,简直不敢想象。

    “你们有携带炼银的工具吗?”邹衍问道。

    “工具倒是齐全,但是炼银需要大量的糯米,我们带了两船,其中一船沉入海底了,现在只剩一船。铅也只有一船了。”袁华说道。

    炼银需要将含银的粉末和米饭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烧结成松脆的矿团。然后将矿团和铅混合熔炼,形成含银的铅块。

    最后把含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

    这是目前最实用,最方面的炼银法。

    在出海之前,袁华就带够了需要工具和材料,不过一场暴风雪,将大部分的准备给毁了。落

    “够了,第一次不需要得到太多的银子,只要找对地方就行了。”邹衍说道,当然,他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实在不够,可以从矮人这里抢一点。

    “我准备将这些矮人聚集起来,给他们工具,让他们来挖矿。”袁华指着身后的矮人说道。

    挖矿自古都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每一座矿洞都沾满了鲜血,即便是中原也都是让刑徒、奴隶去做,良家子不是被逼无奈,是不愿意去干的。

    因此袁华不可能让赵军来挖矿,也不可能从中原运人过来。

    虽然没有统计岛上有多少矮人,但这么多村子加起来,小几万是有的,而且北面还有更大的岛,更多的村子,人数总归是够的。

    至于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之后会不会反抗,袁华倒是没想得这么远,反正现在这群矮人见到他比见到亲爹还高兴,不停地给他送女人。

第四百六十四章 责任追究

    一开始袁华还非常高兴,后来知道是借种之后,恶心了好几天,再也没给这群人好脸色。謈

    然后……这群矮人见到袁华更加恭敬了。

    袁华算是看出来,这群矮人就是贱。

    只要你比他强大,他就会永远顺从你,比狗还乖。

    “到时候可以在这群矮人中选一个人出来做君主,我们通过给他下命令来管理这些矮人。以后如果因为过多的压迫,导致矮人反抗,只要把这个君主杀了,换一个君主就行了。”邹衍说道。

    虽然不是赵国人,但是在这群矮人面前,邹衍毫无疑问是站在赵国这边的。

    “我会禀报给大王的,老先生若是有兴趣,我可以向大王举荐你管理瀛洲银矿。”袁华拱手说道。

    他在这件事上看到了海军存在的意义,之前海军一直入不敷出,再加上海上没有敌人,海军早晚会被撤掉。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金银矿的,海军顿时扭亏为盈,而且是一本万利。

    只要这些金银矿不被挖空,海军便能够一直存在下去。

    甚至未来还有可能因为这些金银矿引来敌人,海军的规模变得更大!

    “回去之后我会前往赵国的,不过管理银矿还是算了吧,老夫虽然喜欢钱,但是对留在这种地方不敢兴趣。”邹衍摇了摇头。

    他看的很明白,这鬼地方什么都没有,你有钱都花不出去,那要钱有啥用?

    “好吧。”袁华点了点头,对身侧的一名士卒说道,“在地图上将银矿标出来,我们继续出发。”

    袁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整合了岛上所有村落,然后集结了一万五千矮人大军,越过海峡,自南向北开始一统之路。謈

    当然,并不是真的一统,只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人口用来挖矿。

    从几百人的村落,到几千人的大村落,最后到上万人的城郭,袁华一路灭过去,没有遇到一个对手。

    这些矮人中实力最强的也就刚刚达到罡元境而已,至于技巧和心境,更是远远比不上中原的罡元境。

    一直面对这样的对手,袁华体内的内气没有增长多少,倒是心境变得越来越圆满了。

    颇有一种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感觉。

    讲道理,如果单以灭掉的国家数量来论,袁华现在已经是当今华夏排名第一的名将,没有之一!

    而且还在不断刷新纪录!謈

    ……

    在袁华灭国的时候,邯郸依然在吵。

    原因很简单,人贩子已经被杀了,李斯弹劾的那些官员怎么办?

    是从轻处理?还是从严处理?

    从轻又该怎么处理?从严又该多严?

    而且这些官员中不免有能够和当朝重臣扯上关系的,人情世故怎么办?

    “你们之前之所以觉得李斯处理的重了,恐怕也有为这些官员开脱之意在里面吧。”赵括抬头看了一眼赵胜,不悦的说道。謈

    他就说区区一千多人贩子根本不值得赵胜开口,赵胜不是那样的人,也不符合常理,原来是为了那些官员。

    只有将对人贩子的处罚定为判重了,才能为那些官员开脱。

    不得不说,赵胜确实打的好算盘,如果成功了,顺势减轻官员的罪名是必然的,就是没想到韩非、黄石公、冯去疾的反击会这么重。

    导致他现在名声大降,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来挽回自己名声。

    为此,赵胜破财在城外建了养老院和孤儿院,收容没有子女的老人和没有父母的孤儿,并经常去看望他们。

    还出钱为大家修路,开凿水渠等等,总算挽回了一些名声。

    “大王赎罪,里面不少官员确实是无辜的,而且这件事不是一县县令能够处理的,如果真追究起来,历代朝中官员也都有罪。”赵胜拱手说道。謈

    “信陵君觉得呢?”赵括看向魏无忌。

    “此事牵连甚大,我赵国正值变法,经不起动荡,还是从轻处理比较好。”魏无忌说道。

    “正因为正值变法,才应该从严处理,向国人表露变法之决心,哪有因为正在变法反而从轻处理的?”孔斌反对道。

    “大王认为应当如何处理?”魏无忌看向赵括。

    “其实这件事怎么处理并不重要。”赵括摇了摇头。

    “大王何意?”魏无忌拱手问道。

    “重要的是以后如何减少这种事发生?”赵括说道。謈

    “请大王示下。”魏无忌说道。

    “寡人也是从李斯弹劾近二十年来,历任临河县官员的事想到的,既然以前官员任职期间产生的问题会影响到现在,那现在官员任职期间产生的问题同样有可能影响到以后。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制度来减少这种事发生。”

    “这种制度就是责任追究,只要是在任职期间产生的问题,无论是否卸任,都要负责,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要卸任,便与之无关。”

    “反之,如果现任的官员发现前任留下的问题,可以免除处罚,若是将前任留下的问题处理好,可以获得嘉奖。”赵括缓缓说道。

    “……”三人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从制度来说,确实是好制度,只要正式实施,以后官员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隐瞒下去,只要隐瞒到卸任或者升迁,就再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而接任的知道问题也不敢掀开,因为掀开之后最先追究的是他,其次才是前任,若是前任有后台,所有事情都会落到他头上。謈

    但是,任何人都不想自己身上多一个束缚的枷锁,包括魏无忌等人也是一样,这是人本能的趋利避害,和道德无关。

    就是没做亏心事,晚上也会怕鬼敲门。

    “臣觉得可以实施,但具体细节还需要完善一下。”魏无忌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发生这种事,赵括有足够的理由将责任追究制推行下去,他们没有办法阻止。

    “那就去完善一下吧。”赵括挥手说道。

    “诺。”魏无忌和孔斌转身告退。

    “大王,那些官员……”赵胜落在最后,小心翼翼的问道。謈

    “与人贩子勾结,或者收过人贩子贿赂的,全部斩首,剩下的贬为平民,永不录用!”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需要鼓励

    邯郸的夏日依旧是酷暑连连,树叶在高照的艳阳下耷拉着脑袋,没有一丝脾气,连蝉都叫的有气无力。珌

    或许是今年整个中原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邯郸比以往更加繁华了,城外的道路上车马排着长队,等待着入城。

    当然,如果是运送水果蔬菜,可以走绿色通道,不需要排队,若是运送的是粮食同样免税。

    今年夏粮已经收上来了,得益于曲辕犁、水车的推广,天下各地除了极少数地方,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粮价也随之下跌,特别是小麦的价格一跌再跌,很多地方还没有普及面食,而小麦本身的口味又非常一般,有些地方的麦价已经快跌到平时的一半。

    不过等到赵国、秦国大肆收购粮食之后,粮价又缓缓升了上来,魏国和楚国反应慢了一点,也在大肆收购粮食。

    乱世储存什么都没有储存粮食有用,当然,如果你手里没枪,储存的粮食很有可能会变成别人的。

    城外的工地、滏水,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珌

    邯郸城还没有扩建完毕,赵国为了将邯郸的货物源源不断输送出去,又趁着农忙结束,安排人疏通了滏水和漳水。

    在原本的计划中,还要开凿一条运河,缩短邯郸到河水的距离,不过因为抽掉不出来人手,只能暂停押后。

    赵国现在和秦国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即便秦国丢掉了河东、河内、三川,而赵国又多了河套等地,秦国依然比赵国多近两百万人口。

    历史上越国为了鼓励生育,勾践曾下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估计后来汉朝的政策就是学的勾践的。

    不过和汉朝相比,勾践显然更有良心,除了处罚之后,还有奖赏。

    女子分娩的时候上报官府,官府会专门安排医护人员照料。珌

    除此之外,生一个男孩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一个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头猪。

    如果生三胞胎,官府赏一个奶妈,如果生双胞胎,官府提供粮食。

    嫡子如果死了,免其家三年的赋税。庶子如果死了,免其家三个月的赋税,必定哭泣下葬,就像嫡子死了一样。

    孤老、寡妇、患病者、贫困无依者,他们的孩子由官府收养,免去养不起孩子的后顾之忧。

    估计这也是最早的孤儿院了。

    之后,勾践还免除国民十年赋税,让家家都能养得起孩子,家家都有余粮。

    而自己“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珌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下越来越强盛,终于灭掉吴国。

    蔺相如曾建议赵括,学习越国,鼓励生育。

    不过赵国人口虽然比不上秦国,却远超当年的越国,如果按照生一个男孩一条狗,生一个女孩一头猪来赏赐的话……赵国肯定是吃不消的。

    而且对百姓有利的政策下发的时候容易,再想要收回来就难了。

    等到取消政策之后,必然会发生大规模不生育的现象,起到反作用。

    免除十年赋税更不可能,赵国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最后赵国只能抄一部分,规定女子分娩的时候上报官府,官府会安排医护人员照料,同时如果生了双胞胎或三胞胎,官府为其安排奶妈。珌

    并在全国各地建造孤儿院,抚养孤儿。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不是为了鼓励生育,而是为了减少孕妇分娩时候的死亡率,以及保障更多孩子能够顺利长大。

    古代孕妇分娩的危险性太高了,十死三四都不是夸张。

    倒是贵族这种情况会好很多,这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一方面,贵族的医疗条件更好。

    第二个,贵族女子相对来说成婚更晚,成婚的时候已经发育完全,危险性更低。

    第三个就是贵族从小吃的好,身体也更加健康,不少女子都具有内气,甚至不乏达到罡元境的女子,分娩的时候危险性会降到最低。珌

    至于生育……赵括发现这件事其实并不需要鼓励……

    华夏自古就是讲究多子多福、子孙满堂、血脉传承的,再加上这年头晚上又没有娱乐项目,天黑了之后就躲在被窝里嘿咻嘿咻。

    天天嘿咻自然容易怀孕,怀孕了自然会生下来,只要不是家里实在养不起,谁会把自己孩子丢掉呢?

    只有战乱、饥荒等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大家迫不得已,才会把孩子卖掉、丢掉。

    就像植物遇到干旱、洪涝等灾年,也会少结果,甚至不结果,一样的道理。

    因此官府要做的不是鼓励生育,而是让大家能够养得起孩子。

    只要能养得起,不就算不鼓励也会生育。珌

    反之,如果养不起,再鼓励也没用。

    第二个就是能够让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这年头孩子夭折的概率太高了,普通平民十个孩子能够有一半养到十四岁就很难得了。

    现在医家重点培养的就是儿科医师,同样,重点攻克的疾病也是儿童疾病。

    只要保证孩子能够健健康康长到十四岁,后面夭折的概率就很小了。

    不过要普及到赵国每个地方,没有十年八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街上叫卖声不断,南方的菱角,河套的奶酒,本地的桃子,还有饴糖等各种各样的零食都能在邯郸买到。

    两侧酒楼商铺林立,不少酒楼门前都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最近新推出的菜肴,有些还会特地标注,从宫中或者从邯郸学院中流出的,以此来吸引顾客。珌

    官府对此也不会追究,反而鼓励他们研发学习新的菜品。

    过往的行人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和几年前相比,现在的日子就是天堂。

    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吃饱饭不成问题,如果勤快一点,过年的时候给全家换一身新衣服也是能做到的。

    “倒也还算不错。”

    赵括掀开马车的窗帘,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邯郸城,故作谦虚的说道。但脸上的笑意是掩盖不了的。

第四百六十六章 辩论和蹴鞠

    “即便是以前邯郸最繁华的时候,也不及现在一半。”赵胜有些怅然若失。陚

    这才不到三年时间啊!

    和赵括相比,赵国以前那些国君就是废物。

    要是知道让赵括当赵王,赵国会发展的这么快,赵胜早就就把赵王丹弄死,把赵括扶上去了。

    “这还差的远呢,等到邯郸扩建完成,会更加繁华……不过邯郸的位置有些限制了发展。”赵括说道。

    单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赵国境内最适合做国都的其实是邺城,靠近中原,又有漳水,交通便利。

    相比之下,邯郸外的滏水运输能力就小了很多,否则赵国也不至于专门安排人疏通。

    不过邺城地处赵国边境,越过洹水就是魏国了,完全无险可守,不能作为都城。陚

    除非未来赵国一统天下。

    但一统天下之后,也就有更好的选择了,同样轮不到邺城……

    出邯郸城后,马车朝着邯郸学院驶去。沿途可以看到成片的粟苗或豆苗,一些靠近河流的地方,则种上水稻。

    田里有农民在除草和捉虫,他们对这件事非常认真,这年头一家子全部拴在土地上,容不得一点马虎。

    赵括没有立刻前往学院,而是选择下车和田间农人攀谈。

    “老丈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耕作,家中没有劳力吗?”赵括朝着不远处一名看起来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一拱手。

    “老丈我有两个儿子,不过官府招扒河工,我就让他们全去了。贵人是要去学院吗?”老人见到赵括走过来,也停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陚

    “对,我们在魏国听说了邯郸学院,所以想去学院求学。”赵括说道。“赵国官府招扒河工给钱吗?”

    “给,怎么不给。以前给五钱,前段时间涨到了七钱,中午还管饭,一个月下来能结余不少呢。如果不是老丈我年纪大了,田地也要管理,我都想去了。”老人听说赵括是求学的学子,也放下了戒备心,笑着说道。

    “我们魏国也发工钱,不过那群贪官每次都从中贪污,等到发到下面就只剩下中午一顿饭了。”赵括装作愤恨的样子说道。

    “我跟你说,那群贪官就该杀。你看我们赵国,没有一个敢贪污工钱的,就是因为年初的时候,墨风大工头在邯郸城外砍了十三个脑袋,还把脑袋在城门上挂了一个月,老丈我还特地去看了,吐了一口唾沫。”老人朝着邯郸方向晃了晃脑袋。

    “老丈说的是。”赵括笑着说道,“对了,我听说赵国在各地建造学院了,老丈家有没有子孙到学院学习?”

    “我们哪有那福气,除了贵人之外,只有在战场上立功的战士,子女才能进入学院。老丈倒是想把我两个儿子送去当兵,不过前年选拔的时候被淘汰了,只能等战时,国家大规模征发士卒的时候才有机会了。”老人叹了一口气。

    “老丈不排斥打仗吗?”赵括问道。陚

    “以前自然是排斥的,但是现在不一样。土地和钱粮都是全额发,子女还能上学,就算是战死了,家属也能够获得抚恤金,虽然不知道真的假的,不过我们相信大王,他和以前那些大王不一样。”

    老人扯掉上衣,袒露着胸口,指着右胸上的一处伤痕说道,“这块伤疤是三十多年前龙门之战留下的,当时一万多赵军,就两千多活着回来。最后不还是一分钱的封赏没拿到。”

    接着,老人又指着腹部的伤疤说道,“这一块是几年前长平之战留下的,差一点就死在了长平,不过换来了脚下这块地,还是很值得的。”

    “贵人问我为什么不排斥打仗,我们这些黔首排斥也没用啊,以前啥都不给的时候,国家招人,我们不还是要去吗?现在至少还能获得一些土地和钱粮,即便是死了,也不用担心妻儿被人欺辱。”

    “说句心里话,老丈我不觉得自己的命值多少钱。以前全家挨饿的时候,如果有人说能让我一家老小以后吃饱饭,老丈我二话不说就将脑袋拧给他。”

    “老丈的命还是很值钱的,千万不要轻易拧给别人。”赵括转身朝马车走去,“小子我就不打扰老丈了。”

    “怎么感觉有些眼熟啊。”老人望着赵括的背影,奇怪的挠了挠头,“天下长得像的人那么多,眼熟倒也正常,不管了,还是除草吧,今年能有多少收成就看这块地了。”陚

    ……

    进入学院之后,赵括没有前往教室,而是朝大擂台走去。

    要说邯郸学院最精髓的地方在哪里,那必然是大擂台,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整个天下最耀眼的天才……

    毫无风度的在一块撕逼……

    人贩子案风波逝去之后,邯郸学院继续回到了常规的天人之辩、人性之辩、义利之辩……的主题上面。

    赵括走到大擂台的时候,上面两个学子辩论的正是人性之辩。

    也就是所谓的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陚

    不过赵括对此不敢兴趣,因为这件事辩了两千多年也没有个结果。

    “人这么少?不是说座无虚席吗?”赵括皱着眉头问道。

    能够容纳千人同时观看的大擂台,竟然只有寥寥数十人,剩下的座位全是空着的。

    邯郸学院的大擂台除了供辩论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赚钱。

    除了学院内的学员之外,任何人想要观看,都要买票。除此之外,官方还设立了赌注,在辩论之前可以买任何一方输赢。

    虽然被某些名士讽刺钻钱眼去了,不过赵括还是实施了下去。

    一方面,他确实是为了钱。陚

    另一方面,他不做这件事也有别人去做,与其到时候弄得一团糟,还不如官方入场,将其规范化,合法化。

    赵国一开始靠着这个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难道那群人不喜欢听辩论了吗?

    “禀大王,以前荀子、孔穿、公孙龙等名士上台辩论的时候,确实座无虚席,很多人宁愿站着也要旁听。但是荀子等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辩论了,其他人的名气远远比不上他们,所以观看的人数就随之减少。”

    “再加上前几天学院组建了蹴鞠比赛,大家都跑去看蹴鞠了。”詹何无奈的说道。

    和辩论相比,很显然蹴鞠更具有观赏性,更符合赵国人的性格。

    以前看辩论是没得选,现在有得选自然跑去看蹴鞠!陚

    有一点要说的是,现在华夏的蹴鞠是在天下排名第一的。

    嗯,天下前十的蹴鞠队都在华夏。

第四百六十七章 搞钱

    “踢蹴鞠的人很多吗?”赵括看了一眼擂台。礳

    两名学子看到赵括过来,更加兴奋了,战斗力飙升到百分之一百二,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战的是不亦乐乎,殊不知赵括压根就没听他们在说啥。

    “特别多,蹴鞠简单的对抗形式非常受大家的热爱,经齐国传来之后,迅速在赵国传播开来,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很喜欢,甚至还有贵族专门组建蹴鞠队互相比斗。”赵胜开口说道。

    齐国都城临淄曾经是中原最繁华的城市,不仅贵族有钱,连百姓也很富裕,其民无不吹笙鼓瑟,遛狗斗鸡,很多娱乐项目都是从临淄传过来的。

    当然,某些娱乐项目流传开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引起人们为之赌斗,输的要给赢的支付一定的财富,这个财富可以是约定的任何东西。

    赵胜所谓的比斗只是文明一点的说法。

    “其他国家也都喜欢踢蹴鞠吗?”赵括心中一动。

    “齐国以前最之,不过现在和赵国差不多,韩魏鲁卫等国次之,楚燕再次之,秦最次之。”赵胜说道。礳

    “临淄不复当年之繁华。”詹何叹了一口气。

    临淄最繁荣的时候,城内住着七万多户百姓,即便是邯郸现在都比不上。然而一切都如同过往云烟,大厦崩毁之后,再无重建之日。

    “未能见到当年的临淄,真是遗憾。”赵括也感慨道,心中想的却是,要是临淄和当年一样,赵国怎么混,哪来邯郸现在的盛况?

    只有临淄、大梁这样的雄城一蹶不振,邯郸才能快速发展,将他们超越。

    “告诉他们,可以将蹴鞠比赛规范化,正规化,设立一定的奖品,还可以邀请民间组成的蹴鞠队来参加比赛。等参赛的队伍多了,寡人为他们建造场地,专门供他们比赛。”赵括说道。

    他本来想的是邀请各国蹴鞠队伍到邯郸比赛,不过想到赵国现在还在变法,外来人员过多会引起动乱,降低治安,便将心思掐掉了。

    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赚这笔钱。礳

    “臣不建议这么做,蹴鞠毕竟只是玩物,上不了台面,大规模推广只会让大家玩物丧志,而且对大王的名声不好。”詹何说道。

    “我赵国数百万人,真正踢蹴鞠的才几个人?谈何玩物丧志?况且过度娱乐才会玩物丧志,适当娱乐不仅不会玩物丧志,还可以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赵括说道。

    当然,还有一点他没说的就是:赚钱!

    门票钱,广告费,服装,其他的消费,以及赌球……

    庄家无论如何都不会输的。

    赵括一直以来的目标很简单,搞钱!

    不搞钱,赵国怎么快速发展。礳

    不搞钱,赵国拿什么养活十来万大军。

    不搞钱,赵国怎么给官员和工匠发福利。

    只要搞够了钱,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大王心中有数就好,不过臣还是认为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臣以为不应当如此优待平民,大王对他们太过友善了。商君曾言‘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臣虽不赞同,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詹何低头说道。

    虽然没有明说,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只有让黔首们永远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天为着生计忙碌,才能老老实实为国家做贡献。

    若是让他们吃饱了,闲着没事就会想其他的事情,不利于官府的统治。礳

    赵括没有说话,就这样盯着詹何,詹何抬头也不是,不抬头也不是,过了几个呼吸,才慌忙说道:“臣有罪。”

    “如果寡人没说错的话,对于寡人来说,卿也是民吧,卿的意思是寡人对你们太好了?”赵括冷冷的问道。

    “……”詹何愣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难道他说他不是民?那他不是民是什么?难道还想当君?

    若说自己是民,那不就是承认赵括对自己太好了。

    世人都知道现在的这个赵王和以前那些不一样,对平民好的过分,以前还有些不信,今日才知竟然如此难缠。

    “臣不是那个意思……大王需知道,升米恩,斗米仇。过度的好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仇恨。福利发第二次的时候,大家就会当成理所当然的。当有一天这些福利不再实施,他们想的不是自己享受了这么长时间的福利,而是这些政策为什么没有了。”詹何拱手说道。

    赵胜连连点头,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礳

    “詹何先生说了两点,一个是过度的好。但实际上,我赵国并没有对平民过度的好,只是将本来剥削他们的苛捐杂税取消了,只保留农税和口赋,让他们能够养活自己,不至于被逼迫的家破人亡。”

    “那些苛捐杂税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现在不过是恢复以前罢了,谈何过度?至于一些福利,确实也有,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既然现在已经实施推行?为什么以后要取消呢?”赵括问道。

    “禀大王,我赵国总有困哪的时候,迫不得已……”詹何说道。

    “困难?再困难还能有现在困难?现在都能发的起,以后会发不起?除非是国君无能,朝堂之上全部都是贪官污吏,否则绝对不会发生连这点钱都发不起的现象。”赵括大声说道。

    “大王,詹何先生久居学院,对朝堂之事不太了解,刚刚也是关心则乱。”赵胜为詹何打圆场。

    其实赵胜心中是站在詹何这边的,因为詹何说的才是实际,任何王朝过了初期发展最快的阶段,都会面临阶级固化,行政效率下降,贪污腐败频现,财政不足等等各种情况。

    如果论国力,王朝末期的国力是远超王朝初期的国力的,但两个如果打起来,王朝初期能够打王朝末期一打。礳

    原因就出在这里。

    当然,赵括所说的国君无能,朝堂之上全是贪官污吏也没错。

    问题是没错归没错,没有办法解决啊。

    再好的制度也是靠人执行的,人换了,制度怎么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

    赵括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是靠削减支出,还是从一开始就削减支出,来延续王朝的寿命,无异于饮鸩止渴,他是不可能用这种办法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乡学

    “寡人没有怪罪先生,只是寡人觉得,与其在节流上下功夫,不如想办法开源。比如提高粮食产量、织布效率、冶铁速度等等。”赵括说道。羗

    “臣明白了。”詹何拱手说道,也不做辩解。

    这也符合这个时代名士的风范,我发现了问题会跟你说,但是你爱听不听,不听我也不会继续说。

    “对了,虞信和乐毅在哪里?”赵括问道。

    “在法家学院。”詹何伸手说道,很自觉的在前面引路。

    “先生信仰之力研究的怎么样?寡人还等着靠它来提高我赵国的实力呢。”赵括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

    “不瞒大王,还差最后一步,臣等没有任何头绪。”詹何拱手说道。

    “不急,寡人有的是时间,卿慢慢研究。”赵括笑着说道。羗

    三人一路交谈,两刻多钟后,终于抵达法家学院。

    虞信和乐毅正带领邯郸学院近百名弟子在编订法律,除了法家弟子之外,其他诸子百家也都有人参与,力求公平公正,每一条法条都要再三审核。

    “大王。”见到赵括进来,所有人连忙起身行礼。

    “寡人只是过来看看,大家继续。”赵括挥手说道。

    “大王,这是已经编订好的,这些是还在讨论的。”虞信捧着两堆文案走了过来。

    “年前能修订好吗?”赵括问道。

    “能,不会耽误明年试行的。”虞信说道。羗

    赵括点了点头,认真阅读这些法条,有异议的地方就会开口询问虞信。

    虽然有些地方赵括觉得完全不对,不过想到现在是战国,不对的是自己,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赵括在学院待了三天,没有回邯郸,而是和赵胜、刘平继续朝西而去。

    先是到了武安,然后向北转到信都,到巨鹿,到沙丘,到武城,到高唐,最后才返回邯郸。

    每到一个地方,赵括和赵胜都会和当地百姓进行交谈,了解当地风俗,大家心中的想法,有没有苛捐杂税,政策是否实施下来……

    “这两个月下来,王叔有什么收获?”回邯郸的路上,赵括问道。

    “大王有什么就直说吧,我都能接受。”赵胜苦笑道,他实在是猜不透赵括带着自己走访那么多地方到底是为了什么。羗

    要说为了体恤民情,也不需要带着自己啊!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前段时间的打击对赵胜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名声的下降直接导致实力下降,否则赵胜绝对能猜到赵括想说什么。

    “我们赵国最庞大的组成部分,便是这些最底层的平民。正如同两个多月前,詹何所说,只有他们安稳,赵国才能安稳。王叔以为然?”赵括说道。

    “不错。”赵胜点了点头。

    “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故而使人民“家无积粟”,来逼迫大家努力,“重赏轻刑,民不爱上;重刑轻赏,则民爱上。”故而赏一罚二,将人牢牢绑在土地和战场上面。使秦国快速崛起。从这一点上看,商鞅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国君都能够拿捏好这个尺度的,人心是贪婪的,当他从百姓身上榨取了一分利之后,百姓没有反抗,他们便会想着能不能榨取二。商鞅之策无疑是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将国家推下覆灭的边缘。”

    “在这样的政策下,底层“家无积粟”,若是遇到昏君或是奸臣执政,朝廷在原本的赋税上再次摊派赋税。如果是王叔面临这种情况,王叔会怎么做?”赵括问道。羗

    “个人的实力是渺小的,就算不满也没有办法,我只能腾出一部分粮食上缴,以后少吃一点。”赵胜想了一下,说道。

    “若是朝廷继续派人征派呢?”

    “那就再少吃点。”

    “若是除了征派赋税,还要拉你去戍边呢?”

    “家中失去劳力,必死无疑。横竖都是死,反了。”赵胜沉声说道。

    “那就是了。”赵括说道。

    到了这个程度,和失期当不当斩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前面朝廷干的坏事已经够多了,大家早就想造反了,只是引而不发罢了。羗

    当成千上万的戍卒聚在一起,这样念头会不断膨胀,只要有一个人挑明旗号,其他人自然会跟随。

    “故而,寡人认为商鞅之策是行不通的,王叔以为呢?”赵括说道。

    “如此说来,确实行不通。”赵胜点了点头。

    “因此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让百姓安稳,一个是让大家能够吃饱穿暖,男有分女有归。另一个就是让大家看到希望,这也是学校和军功制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让底层人的诉求能够传达上来。”

    “虞信、乐毅等人编订法律你们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有,唯独没有农民。别的法律也就算了,《农法》的编订居然没有农民参与,你觉得合理吗?”

    不等赵胜回答,赵括继续说道,“很显然是不合理。但是那些农民不识字,懂得的知识有限,无法编订法律。这不怪虞信他们,因为寡人也不会让农民参与。但是,农民不识字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我们无法做到有教无类。”

    “所以,寡人打算重设乡学,既作为公学,也作为普通人议政之场所,由王叔负责,让底层的话能够传达上来。”羗

    乡学不是赵括发明的,几百年前的西周就有了。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

    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泮宫”。乡学分为,乡校,州序,党养,私塾。

    每年乡学还会向大学举荐人才,大学向国君举荐人才。

    周礼言,“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教育方面,周朝有着同时期最完善最先进的制度。羗

    启民智从来都不是先贤随口说说的,而是实实在在有人在做的。

    虽然周朝的官学只有部分国人能够享受到,距离普及教育还非常非常远,但他却实实在在在做。

    以赵国现在的条件,普及教育同样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学习周朝,在各地设立乡校,每县设立县学,既为议政之所,也为教学之所。

    每个乡校安排一名乡老负责主持,同时代为教学,任何人都可以旁听。

    每年选拔优秀的人才送到郡里继续学习,郡里选拔人才送到邯郸学院。

    赵国不需要有额外的开支。当然,效果也不会太好,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个乡老都认真负责,并且博学多才,同时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羗

    等到赵国发展几年,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再建造真正的学院,开展启蒙教育。

第四百七十三章 学院开学

    十月底,赵国再次迎来一件大事,各郡以及河套所有乡县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批学子在万众瞩目之中迈入校园的大门。闆

    经过近一年的开发,曾经荒凉的河套虽然还没有变成真正的塞上沃土,但已经初具几分繁荣之景。

    放眼望去,满目良田,成片成片的冬小麦在寒风的吹拂下昂首挺立,散发着无限的生机,犹如正在赶学的孩童,为赵国带来新的希望。

    即便赵国再三保证,会为大家建学校,让孩子们读书识字,但其实大家心中并不是非常信任的。

    直到真的看到官府召集他们建造学院,并收到将孩子送入学院的具体时间,大家才放下心来。

    此时此刻,每一座学校门口都站满了人,有些是送孩子来上学,有些则是好奇学院长什么样,过来看看。

    快到十一月,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河套有的地方已经飘起了雪花。

    但大家的内心是无比火热的,怀揣着三分忐忑三分激动以及四分期待,一边望着学院,一边小声叮嘱着自己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和父辈一样,一辈子没什么出息,只能在土里刨食。闆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脊背越来越弯,忍受着所有的不甘和愤怒,却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发出一声叹息。

    孩子们好奇的看着四周,聆听着大人的教导,不时地点点头,不知道听懂了没有。

    “进入学院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爹不求你能夺得魁首,只要能达到中等偏上,过年的时候爹给你买一件新衣服,再买二斤羊肉,给你补补身子。记住了吗?狗蛋。”黑子抚摸着儿子的脑袋,小声叮嘱道。

    他在赵国高层当大官的兄弟告诉他,大王非常重视这件事,即便有些贵族反对,最后也一定会执行下来。

    当然,他们这些黔首的孩子,即便是能够读书识字,也不可能和贵族子弟竞争,更别说达到最顶层了,除非你是千年一遇的奇才。

    但是,只要你不是特别差,十年之内,甚至二十年之内的学子,绝对能够实现阶层跨越,从最底层,一跃成为底层,甚至中下层,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够达到中上层。

    这样的红利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而且越晚能够获得的好处越少,越早读书识字能够获得的好处越多。闆

    作为第一批享受这个机遇的人,即便是倾家荡产,饿着肚子也要让孩子上学。

    过了这个机会,等到大部分人,乃至所有人都能上得起学,你就是砸锅卖铁培养孩子,效果都不会太大。

    黑子不懂这些,但他信他好兄弟冯亭所说。

    当年长平之战,他曾替冯亭挡过一箭,两人有过命的交情,冯亭不会骗他。

    而且冯亭曾经是韩国贵族,现在又是赵国郡守,深得赵王信任,能力和眼界绝不是他能比的,随便指点他一句,都够他奋斗一辈子的。

    就像当初来河套,也是冯亭告诉他的。

    黑子因为中过箭,手臂活动的时候不是太灵活,无法继续当兵。闆

    冯亭告诉他,要么留在自己身边当个护卫,别的不说,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饿着,要么就去河套,搏一个未来。

    虽然留在冯亭身边更加稳妥,但黑子有些不甘心,他不想一直靠别人,最后还是选择来河套。

    黑子信任冯亭胜过自己,冯亭说倾家荡产培养孩子没错,那就肯定没错。

    “我记住了,爹,孩儿一定会好好识字的。”

    狗蛋年纪不大,只有七岁,头上扎着两根总角,脸蛋红彤彤的,上身套了一件陈旧的羊皮衣。

    羊皮衣并不合身,将狗蛋整个身子几乎包裹进去,只留下一个脑袋在外面,这是赵国下发的羊皮衣,每户一件,保暖性能很好,虽然还能感受到寒冷,但至少不会冻死了,去年保护近十万人渡过寒冬。

    不过赵国缴获的衣服有限,只能给每户发一件。闆

    “你是……黑子?”这时,旁边传来一道惊讶的声音。

    “葛?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你也在长风乡?”黑子一转身,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自己面前,正是当年长平之战的战友,顿时激动地走上前抱住对方。

    各国军团基本上都是按照地域划分的,两人都是上党人,因为在一个县,就被分到了一个军团,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

    长平之战,秦国入侵,冯亭带领上党所有民众加入赵国,他们的家人也随之迁入赵国其他地方。

    战争结束之后,两人也就没有见过面,这年头的交通条件有限,即便是在一个县也很难见面,更别说战争让他们相距更远。

    两人都是有家有室之人,又不是游侠,整日无所事事,自然要为生计奔波。

    “好兄弟,自从邯郸一别,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想死兄弟了,等会儿必须去兄弟那里喝杯酒。”葛郑重的拍了拍黑子肩膀,“你手臂恢复的怎么样?对了,你当初帮冯亭将军挡了一箭,那家伙没有管你?我就知道那货不是好人,你放心,只要有兄弟在……”闆

    “将军让我留在他身边当护卫,我没有同意,就来河套开荒了。我现在手臂恢复的已经差不多了,平时干活没有任何问题,只是阴天下雨会疼。”

    黑子连忙说道,他深知葛的脾气,骂顺嘴了什么都不管,什么人都敢骂,当年就因为骂贾偃正好被贾偃听到,被贾偃吊在营门外,打算抽三十鞭。

    不过后来因为葛骂的有道理……贾偃又给他放了……

    至于因此被重用啥的,那是不存在的,贾偃没处罚他都是胸怀宽广了。

    “听二位的意思,你们都是长平之战的士卒?”一名只有一只手臂的高大男子也走了过来,有些激动的说道。

    “不错,您是……”黑子回头看去,面前的男子非常高大,足足八尺有余,体型非常强壮,浑身肌肉如同山丘般隆起,衣袍都遮挡不住,身上散发出若有若无的煞气,绝不是易于之辈。

    如果不是对方少了一只手臂,黑子怀疑他和葛加起来都不是对方的对手。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南行

    “我也是,我是赵飞骑的老兵。”高大男子激动的说道。绰

    “失敬失敬。”黑子和葛闻言,连忙抱拳行礼,脸上充满了敬意。

    赵飞骑是整个赵国的脸面和支柱,每一名士卒都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即便只是普通士卒,放在其他军团也都是能做什长、百夫长。

    “以您的功勋,应该有很多地吧?为何还要到河套来开荒?”葛好奇的问道。

    他和黑子都只是普通士卒,在本地既无力量也无名望,所以决定来河套搏一搏,但是对方不同,赵飞骑中即便是普通士卒也必然是有低级爵位的。

    从高大男子身上厚重的煞气,以及那一条空荡的袖子来看,就知道参加过多么激烈的战争。

    这样的人绝对不会缺军功,没有必要搏一搏。

    “到了河套之后,土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倍,而且孩子可以免费入学,留在原籍孩子无法入学。”高大男子说道。绰

    赵国其他地方虽然也有学院,但只覆盖到郡,下面乡县是没有学院的,高大男子虽然是上士,也没多余的钱财在郡城买房置地。

    迁到河套虽然土地要从零开垦,前面几年辛苦了一些,不过土地多了一倍,从长远来看,不仅不亏,而且很赚。

    除了高大男子之外,还有很多具有低级爵位的百姓选择迁到河套。

    “别人不相信大王,我们这些跟随过大王打过仗的是肯定相信大王的,当年我赵国那么困难,大王都没有克扣我们一钱封赏,后来还将战死的同袍尸骨迁了回来,为家中妻儿补发了抚恤金。自古以来,这都是没有的事。以前不要说补发过去的钱,现在的钱不克扣就不错了。否说朝廷给了这么好的条件,就是没有任何条件,我也愿意相信大王,迁到河套来。”

    又有一名男子走了过来,听话语,很显然也是当年长平之战的老卒。

    不过倒也正常,长平之战赵国举全国之力,征发了四十五万男子。现在在赵国随便挑一个壮丁出来,很大可能性就参加过长平之战。

    “是啊,别人不相信大王,我们愿意大王,所以我们商量之后,就过来了。”绰

    很快,更多的人聚了过来。

    本来大家还比较生分,听说都是参加过长平之战的老卒之后,距离瞬间拉近了不少,纷纷走过来攀谈起来。

    什么叫兄弟?一起扛过枪的就是好兄弟,即便在此之前,他们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是参加过长平之战的同袍,到了战场上,他们就可以放心的将后背交给对方。

    “长生兄怎么把女儿也送过来上学了?”黑子忍不住问道,他已经知道高大男子名叫长生了。

    “女儿为什么不能送来上学?”长生反问道,弯腰将女儿抱在怀里。

    黑子欲言又止,没有说话。

    “女儿以后要嫁人不错,但那也是自己的孩子,想要让她以后过的更好,那就要把她变得更好,我不懂如何培养女儿,但是我知道至少读书识字能够让她变得更好。”长生认真的说道。绰

    “好了,大家先停一下,听我说一句。入学需要报名登记,大家准备好户籍,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没有户籍的回去取户籍。”

    就在其他人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道声音将大家打断。

    九原学院院长坐在桌子前,亲自为大家登记报名,旁边有两名老师协助维持秩序。

    大家闻言,有些不知所措,随后明白原来是像在军队中一样,列队站好。

    于是不到两分钟时间,这些老兵便带着孩子列好了队,其他人跟在后面效仿,原本杂乱的学院门口顿时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叫什么?”院长抬起头问道。

    “黑子。”黑子恭敬的说道。绰

    “我是问孩子叫什么。”院长无奈的说道。

    “叫狗蛋。”

    “没有正式的名字吗?”院长眉头一皱,手中笔也停了下来。

    “没有……要不……先生帮犬子取个名字吧。”黑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诗经·邶风》有云‘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不如就叫南行吧。”院长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他其实是不想给孩子们重新取名的,因为取了一个,后面必然会有更多人请他帮忙取名,而且没办法拒绝。

    但是短短几分钟,这已经是他登记第三个叫狗蛋的了,后面还有近百人,不知道里面隐藏着多少个‘狗蛋’,如果不重新取名,入学以后老师根本没办法叫他们。绰

    这年头叫这种贱名的太多了。

    因为孩子夭折率太高,很多人认为给孩子取个贱名好养活,阎王不会把他们带走,所以大片大片狗蛋、狗剩、猪娃这种贱名,好点的就是去病、去疾这种。

    因此即便知道自己后面需要为更多的孩子取名,院长还是不得不这么做。

    事实上,此时此刻,绝大部分郡县学院都在上演着请院长取名的热潮,只有乡级学院,因为学子太少,重名的不多,不需要这么做。

    当然,也有院长热衷于给孩子们取名。这些孩子本来就是他的学生,名字又是他取的,又多了一道情谊。

    多年以后,这群孩子只要有一个成才的,他便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狗蛋,不对……南行,还不快给先生行礼。”黑子激动的说道。绰

    祖祖辈辈这么多年,终于有个正式的名字了。

    “南行多谢先生。”男孩走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军礼。

    礼不下庶人,普通礼仪他是不懂的,他只从父亲这里学到军礼。

    “不错,挺聪明的娃娃,希望有一天能够带领我赵国‘南行’。”院长看着南行,认真的说道。

    “学生一定会做到的。”南行右手握成小拳头,大声说道。

    “不错,户籍给我看一下,下次登记户籍的时候,让官府的人改一下名字。”院长轻轻拍了一下南行的脑袋,“进学院吧,好好学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危机

    “看到这些学子,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这些孩子真是幸运啊。”薛公站在远处,抚摸着胡子,微笑的看着这些孩子。漚

    数年之前,这些普通黔首的孩子,除非是运气好,被贵族看重,挑去给自家孩子当伴读,否则是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教育的,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

    这是亘古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薛公没有贵族的危机意识,至于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会不会威胁到贵族的地位,他也不在乎,他只希望自己能活着看到盛世到来的那一天。

    栗腹没有薛公这么乐观,反而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锁,一股若有若无的压力从身上散发出来。

    薛公有些羡慕的看着栗腹,当年他也是有机会诞生天赋的,只是赵国朝政黑暗,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对赵国朝廷失望之际,也开始变得自暴自弃,流连于酒市之中,终究荒废了半生。

    “就只有这些学子吗?”栗腹走到院长面前,沉声问道。

    院长抬起头,虽然不认识栗腹,但是从身上的气势就能看出绝对不是一般人,很有可能是喜欢微服私访的高官,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起身行礼,“禀大人,截至目前为止,就只有这些学子。”漚

    “我明白了,你做的不错。”栗腹点了点头,转身就走,登上马车,“去下一个学院。”

    “总督,有什么问题吗?”薛公奇怪的问道,他没感觉有啥问题啊。

    栗腹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薛公只好按捺住心中的疑惑,跟随栗腹登上马车。

    没过多久,两人便抵达附近的一个乡,望着学院中的孩子,栗腹脸上阴郁之色更深了,“通知所有学院,立刻将入学的学子名单交上来,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当地郡守,一份交给我,一份递交到邯郸。”栗腹快速说道,“不用去下一个学院了,回九原。”

    总督府被栗腹设在了九原,这里交通便利,向西向南可以抵达朔方和贺兰,向东可以抵达云中,向北可以抵达漠南,方便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个地方。

    几天之后,各地学院招收的学生名单终于递交了上来。漚

    “果然每个地方都是如此。”栗腹望着手中的名单,沉声说道。

    学院招收的学生太少了,县和郡的学院还能收到近百名学生,多的能有两百名左右。

    但下面乡学院大部分只有一二十名学生,有些学院甚至只收到了个位数的学生。

    虽然说整个河套也只有十万多户百姓,不是每户人家都有适龄儿童,也不是所有家长都重视教育,愿意让孩子上学的,还有部分家长想将孩子留在家中干活,毕竟七八岁的孩子也能当半个大人用了。

    但这是第一届啊,十五岁以下都能入学,即便如此,有些学院都只收到了不足十名学生,以后岂不是每年只有一两个学生,甚至没有?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河套地区适龄男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女童更低,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说,即便赵国为大家建好了学校,并且学费、伙食费、书本费全免,一分钱不要的情况下,也只有百分之十五的适龄儿童能够上学。漚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这个年代认为读书没用的不在少数,认为无所谓的也不在少数。

    这个比例甚至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下降,因为会有一部分人因为麻烦、觉得读书无用、孩子不想上学等种种原因,放弃继续学习。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逐渐回升,然后不断提高,但过程绝不会太快。

    这可是河套啊,很多人都是听说能够让孩子读书识字才将全家迁来的,也仅仅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入学率,放在全国岂不是更低?

    甚至有可能连百分之十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赵国拿什么普及教育?

    即便赵国再有钱也要计算成本的。一名老师教几名甚至一名学生,赵国会亏死,绝对不可能这么做。漚

    栗腹深知,普及教育是赵国百年大计,河套只是一个试点。

    当初之所以选择河套,一方面是为了给迁徙来此地的百姓一个补偿。

    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河套所有百姓都是赵国亲自安置的,每个里相距都不是太远,距离和人口密度勉强能够支撑起学院。

    除此之外,赵国官府的权力在河套地区能够真正的伸到每个里,这是除了秦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达到的。

    若是在河套都维持不下去,必然无法推广至整个赵国。

    结果现在学子的数量凭空少了大半……

    对于赵国来说,同时教二十个学生和同时教十个学生,后者的花销仅仅比前者少一点,但是回报却少了接近一半。漚

    这里面的亏损赵国承受不起。

    赵国选择普及教育,说白了,就是为了得到足够的回报,增强赵国国力。

    如果投入的钱财和收获的回报不成正比。

    同样的钱财放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赵国很有可能会将学院撤掉,这项百年大计很有可能会腹死胎中。

    这对于整个赵国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会成为赵括登基以来,第一次失信于民。

    失信于民容易,再想要将民心一点点收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对于栗腹来说,同样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漚

    钱,栗腹不缺。

    权,栗腹不缺。

    土地,家学,栗腹也不缺。

    他追求的就是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

    就像西门豹治邺一样。

    他栗腹治理河套,兴建学院,为赵国普及教育迈下坚实一步,流芳百世不为过吧?

    但若是这件事失败了,名垂千古的很有可能会是污名,栗腹绝不允许这件事发生。漚

    “将这封信送至邯郸,千里加急。”栗腹快速将整件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塞进信封,封好之后,交给侍卫。

    侍卫双手接过信件,连忙朝外面走去,没有耽搁一丝时间。

第四百七十六章 解决办法

    “如果下令,或者出台法律,让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呢?”薛公终于明白栗腹一直以来的担心了。釬

    “不行,现在出台法律只会起到反作用。赵国目前只有河套地区在每个县乡建立了学院,如果出台法律强制适龄儿童上学,就是逼迫一部分人离开河套。我们之前辛辛苦苦做那么多工作,是为了让他们留在河套,现在怎么能将他们往回敢?”栗腹果断的摇头。

    适龄孩童入学率低是时代因素限制的,百姓连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一天只能吃两顿饭,你想让他把目光放的长远也没有办法放的长远。

    你快要饿死了,面前有一块馒头,和一座金山,你选哪个?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入学的大部分都是士卒出身?因为这些人家中有壮丁,顶梁柱还在,有些甚至有军功在身,家庭比较富裕,完全能够支撑起孩子上学。

    而有些家庭,家中顶梁柱已经去世了,孩子还没有成年,即便是免费也上不起学,因为孩子要帮家里砍柴,灌地,舂米等等。

    当然,有一部分是迫不得已,还有一部分是真的目光短浅。釬

    毕竟后世都有人认为读书无用,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那……改为激励呢?”薛公说道。

    “具体点。”栗腹说道。

    “每个学期结束之后,学院评选出优秀学子,由院长到其户籍地,在所有人面前进行嘉奖。并对培养优秀学子最多的里和乡进行嘉奖。然后将培养优秀学子的数量作为衡量各级官吏升迁的指标之一。”薛公缓缓说道。

    面子嘛,谁都想要。

    别人家的孩子在学院成绩好,让父母在大家面前露脸了,挣足了面子,你不羡慕?不嫉妒?

    怎么办?那肯定是将孩子也送入学院,然后超过别人家的孩子。釬

    赵国只有冬季三个月以及夏季三个月教学,春季和秋季是不教学的。所以每三个月就是一个学期。

    主要原因是赵国无法支撑全年度教育的花费,老师农忙的时候也要回家收粮食和耕种。

    赵国毕竟是一个农业国,老师完全脱产的话,养不了那么多人。

    “我会上报到邯郸,交给大王抉择。”栗腹点了点头,薛公的办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实施性的。

    “禀都督,乐郡守、毛郡守求见。”这时,侍卫从外面走了进来,拱手说道。

    “乐间?毛公?”栗腹有些讶异,虽然他管辖河套四郡,不过一般情况下,除了总督府所在的九原之外,其他各郡郡守是不会亲自前来的,“让他们进来。”

    “栗总督,不知道你看了前几天各个学院招收名单没有。”毛公眉间还有挂着白霜,进入府中之后,没有任何客套话,直接开口说道。釬

    栗腹和薛公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已经看了。”

    “我们必须想办法招收更多学子。”乐间说道。

    “不错。朔方郡最少的一个学院,才收了六名学子。照这样下去,这座学院早晚要被撤掉。”

    毛公也说道。

    一旦乡学院被撤掉,以这个年代的交通条件,这些孩子是绝对没有可能到其他学院读书识字的。

    而且一旦有一个学院被撤掉,便会不断有学院被撤掉。

    原本不敢站出来反对的贵族这时候必然会站出来,联手将学院和教育推入深渊之中。釬

    “我和薛公刚刚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栗腹指着椅子,示意两人坐下说。

    “属下发现,百姓之所以不愿将孩子送入学院学习,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一股势力在偷偷宣传读书无用论,说就算上过学,也是回家种地。属下一开始没有注意……后来不止一次听到才意识到不对,但是这股势力非常狡猾,属下派人盯了两次都没有找到。”毛公凝重的说道。

    “你这么一说,九原好像也有这种情况。”薛公恍然说道,如果不是毛公提醒,他还真没想到是有人特意宣传。

    栗腹看向乐间,乐间摇了摇头,“贺兰没有这种情况。”

    贺兰地方偏僻,与赵国相连的只有一条河水,河水两侧都是大漠,荒无人烟,想要抵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贺兰郡也因此成为河套各郡入学率最高的郡,不过并没有高太多,仅仅百分之五左右,整体上还是非常低的。

    “这件事既然是毛公最先发现的,那就由毛公负责查案,我会让所有人配合你。另外,上报给邯郸,让大王派人过来协助。”栗腹说道。釬

    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真有人在宣传读书无用论,就意味着赵国国内存在严重隐患,有一股势力不受朝廷控制。

    赵国必须想办法将这股势力连根拔起。

    “诺。”毛公抱拳说道。

    “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栗腹问道。

    “或许可以编一些诗歌或者谚语,来宣传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乐间说道,诗歌和谚语是最容易传播开的,即便是大家不识字,也能跟着唱两句。

    “给予太过困难的家庭一定的金钱补贴,大部分人上不起学,还是因为太穷了。”毛公说道。

    “这么一来,开支就更大了。”栗腹皱眉说道,赵国在教育方面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仅次于军事,甚至还要在道路建设和官员的俸禄上面。釬

    在此之前,各国最大的开支除了军事之外一直都是官员的俸禄。

    和其他方面不同,教育上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回报的,同时又触犯了贵族的利益。栗腹很难保证能够通过。

    “我们将建议提交上去,让邯郸做决定。”薛公说道。

    “好。”栗腹点了点头,就算他们几个同意,没有邯郸拨款也实施不下去,既然如此,还不如将决定权交给邯郸。

    ……

    而此时邯郸正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王后田姝刚刚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赵王括将孩子取名为赵安,并赏赐群臣,赦免罪轻的罪犯,迁往漠南。釬

第四百七十七章 赵氏内部问题

    “辛苦了。”坼

    王宫之中,赵括坐在床头,握着田姝的双手,轻声说道。

    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没有陪在安凝身边,心中一直感到有点遗憾,这次田姝大期,终于能够陪在身边了。

    “大王,河套急报。”这时,外面传来刘平的声音。

    “就不能等会儿再说吗?”赵括沉声呵斥道。

    “大王,国家大事重要,你还是先去看看吧。”田姝将柔荑从赵括手中抽离,声音非常虚弱。

    “你好好休息,我马上就回来。”赵括俯身在田姝额头上轻吻了一下,帮田姝掖好被,起身缓步朝外面走去。

    “发生什么事了?”赵括迅速关上房门,防止寒风吹到里面。坼

    “学院的事情。”刘平将栗腹送来的信件交给赵括。

    “让魏无忌、赵胜、荀子、孔斌等人过来议事。”赵括大体上扫了一眼,朝外殿走去,“这件事你怎么看?”

    “臣没有收到下面传来其他势力散播谣言的消息,不过毛公是我赵国少有的智者,他说的话应该不会假,而且他毕竟身在朔方,比臣等更了解当地情况。”刘平说道。

    “有没有可能是秦国做的?”赵括问道。

    “臣以为不大可能,秦国秦越被抓之后,秦国势力便开始回缩或蛰伏,再加上我赵国接连对其打击,目前秦国没有这个能力。”刘平摇了摇头。

    他发现无论赵国发生什么坏事,赵括都会第一时间将黑锅盖在秦国头上,也不管是啥原因。

    “那就是赵国的其他势力了。”赵括沉声说道,“这么多年了,还没查出来吗?”坼

    “属下无能,只查到了一家。”刘平低着头说道。

    两年的雪灾,赵国便有一股势力企图利用赵豹之子渗透赵国,幸好赵国及时发现。自那时起,刘平便一直在调查,一查就是两年。

    “哪一家?”赵括停了下来。

    “苏家。”刘平说道。

    “其他呢?”赵括继续迈步朝前走去。苏家并不是什么大家族,光凭这一个家族不可能搞出这么大动静。

    “王家似乎也有参与,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除此之外……”说到这里,刘平有些犹豫。

    “直接说。”坼

    “常山赵氏和中人赵氏也有参与的迹象。”刘平咬牙说道。

    “常山赵氏?中人赵氏?”赵括满脸疑惑,赵国姓氏赵的那么多,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他哪里分得清谁是谁?

    “常山赵氏是安平君的后人,因定居在常山,被称为常山赵氏,是赵氏最大的几支。中人赵氏是赵文的后人。”刘平说道。

    这里的安平君,并不是齐国安平君田单,而是赵国的安平君赵成,赵成侯之子,赵肃侯之弟,也是赵武灵王的亲叔父。

    曾被赵肃侯任命为相国,封安平君,共掌赵国。

    这也是三晋的特点,因为都知道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是怎么来的,生怕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多重用宗室之人,不信任外人。

    赵成担任了几十年赵国相国,势力之庞大,赵武灵王改革变法都要先说服他,才能实施下去。坼

    后来沙丘宫变,赵成和李兑在赵惠文王的默认下,率兵把沙丘宫围了整整三个多月,把赵国有史以来,最贤明的君主赵武灵王给弄死了。

    赵文也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宗室,不过势力远远比不上赵成,后来被封到中人。

    时至今日,他们留给后人的封地早就被赵国收回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封地虽然没了,但势力还在,他们想要做官领兵,难度远远低于其他贵族。

    这些宗室子弟在当地作威作福,就是官员都要看其脸色行事。

    “已经证实了?”赵括沉声问道。

    “臣已经掌握证据证明,他们府上有人参与,但家主有没有参与……还不确定。这群人特别谨慎,臣害怕打草惊蛇,没敢深入调查。”刘平小心翼翼的说道。坼

    一旦牵扯到赵氏,事情就不会就小事。

    赵氏本身内部问题太多了,从赵简子废嫡立庶,邯郸氏反叛大宗赵氏开始,赵氏内部之间就一直存在激烈的斗争问题。

    别扯啥你是嫡子你就该当国君,也别扯啥你是儿子你就该当国君,老子看你不爽,老子就要造反。

    赵国内部本身对宗室也是存在提防之心的,但是又不敢太过堤防。

    太过提防,没有宗室的帮助,容易发生三家分晋这种事。

    不提防吧,又容易发生曲沃代翼这种事。

    赵国本身也非常为难。坼

    而且这种事没有好办法,全靠君主手段。

    君主能压住,他们就全是好人。君主不能压住,他们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继续查,不用管查到谁,无论发生什么事,寡人都会站在你身后。”赵括沉声说道。“必要时可以直接调动禁卫军。”

    别说区区赵成后人,就是赵成还活着,只要敢作对,他也照杀不误。

    赵惠文王没有清算他们,不代表他赵括不会清算,如果对方不长眼,他不介意将对方连根拔起。

    “诺。”得到赵括的准许,刘平顿时放下心来。

    这种事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他最担心的就是查到最后,赵王和宗室一商量,收一些好处,然后转头把他给卖了。坼

    两人没有等太长时间,魏无忌等人便从外面走了进来。

    “大王。”几人俯身行礼。

    “坐吧,这是河套刚刚送来的,你们看看。”赵括指着信件说道,旁边宦官俯身上前,捧起信件递给魏无忌。

    “我们必须想办法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看完一圈之后,荀子开口说道。

    百分之百入学率他是从来不奢望的,但只有达到百分之三十,才有普及教育的意义,赵国才能从中获得回报。“河套送来的几个办法都具有操作价值,臣以为可以推行。”

    “设立贫困奖学金没有问题,问题是怎么能够将钱发到需要的人手上。”魏无忌端起茶,喝了一口。

    如果发放标准是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并不需要太多的钱,赵国完全可以承受。坼

    但这件事的难点在于怎么将这笔钱发到需要的人手上,而不是发到院长的儿子,县令的亲戚这些人的手上。

    魏无忌深知这群人的做派,如果真设置贫困奖学金,能够有三分之一的钱发到需要的人手上就谢天谢地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分钱没花

    “这确实是个问题。”赵括说道。碗

    这笔钱如果从地方出,朝廷就没办法监管。若是从朝廷出,一层层下发,等到最下面,结果是啥样显而易见。

    “既然如此,那就不发钱,改为免税。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孩子入学期间,免除农税,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避免经过多重部门的层层剥削。”荀子想了一下说道。

    “河套的免税期还有四年,而且这个办法并不能让好处真正落到需要的人身上。”魏无忌摇了摇头。

    “其实除了极个别特别贫困的,大部分家庭条件都差不多。我们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参考其家里是不是特别贫困了。只管成绩就行了。成绩好就免税,成绩不好就不免。公平公正,而且能够激发大家向学之心。”

    “很多人不将孩子送去上学,说白了,就是因为这件事短时间内看不见回报,而他们又等不了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短期内能看到的回报就行了,比如奖学金,比如免税。”

    “因为河套的免税期还有四年,臣建议四年内发放奖学金,四年后改为免税,我们应当相信赵国的官吏,他们中或许有贪污腐败之徒,但大部分都是值得信任的,我赵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他们辛苦的努力。”孔斌说道。

    看到这一幕,刘平不免觉得有些荒唐。碗

    自古以来,朝廷都是害怕百姓懂得太多,知道的太多,追求‘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追求‘愚民、疲民、辱民。’

    何曾有国家想尽办法,甚至奖赏钱币,免税,来求着大家读书识字?

    如果是十年前,有人告诉刘平会发生这样的事,刘平一定会认为对方是疯了。

    魏无忌眼睛一亮,“内史所言不错。既然是鼓励成绩好的学生,那就没有必要考虑家里情况。只要成绩好,就应该获得帮助。反而追求家庭情况会变得更加麻烦。”

    赵括也点了点头,如果追求绝对的公平公正,确实应该将家庭情况考虑进去。但是以赵国的行政能力,很难得到准确的统计,把钱发给真正需要的人,与其如此,还不如追求普化的公平公正。

    “将结果发给栗腹,另外,告诉栗腹,寡人既然让他当这个河套总督,就会绝对的信任他。遇事可以先行处理,先斩后奏。”赵括对刘平说道,“你亲自前往河套,协助栗腹调查。”

    “诺。”刘平拱手说道。碗

    “相国将今年的开支和收入统计一下,以及明年的预算,一起交给我。”赵括对魏无忌说道。

    “诺。”魏无忌说道。

    “其实……臣一直想问,我赵国到底有多少钱。”荀子说道。

    其他人闻言,顿时目光炯炯的看着赵括。

    要说人口、国力、产粮啥的,赵国在七国中可能排不到第一,但要说花钱速度,赵国绝对派第一。

    荀子抽空算了一下,今年一年,赵国花掉的钱等于另外六国加起来的总和,而且只多不少。

    问题是赵国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啊,如果赵国有这么多钱,当年早就把秦国吊起来锤了,何至于苦哈哈的撑三年,最后还是靠其他国家的帮助才击败秦国。碗

    “就先生看到的那么多。”赵括笑着说道。

    “大王……何意?”荀子不解的问道。

    “比如说城外的蹴鞠场,先生觉得要建成需要多少钱?”赵括问道。

    “至少……也得五百万钱吧。”荀子想了一下说道。蹴鞠场还没有建,不过荀子看到了规划的面积,五百万钱只多不少。

    “实际上一分钱没花,还赚了三百万钱。”魏无忌苦笑道。

    “这怎么可能。”荀子难以置信的说道。

    “大王召集了邯郸各大商人,告诉他们,谁承建蹴鞠场,等到建成之后,谁就可以将广告挂在蹴鞠场内三年,而且是独家。然后被卓氏以一百万钱的价格竞拍了下来。”魏无忌说道。碗

    “那另外两百万呢?”

    “官府卖的水泥等材料钱的预付款。”魏无忌笑着说道。

    “其他的总不会也是这样吧。”荀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自古以来,大兴土木都是劳民伤财的,怎么可能不花钱,反而赚钱。

    “不是,但其实差不多。看起来花了很多钱,其实这些钱并不是一次性花出去的,而是分成几批花出去的,等到第三批或者第四批的时候,第一批花出去的钱已经开始盈利了。然后又能继续布置产业了。”赵括说道。

    当然,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就是纸币的作用。

    本来纸币只是为了解决赵国铜钱过于短缺问题,方便携带的。碗

    所以赵括一开始发行的纸币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五钱、十钱、二十钱的,主要是用于以工代赈,然后赵国通过商会进行回收,以此来形成闭环。

    少部分是大额的,一万、五万、十万这种的,为了商会之间的交易。

    只在赵国商会和一些主要商人之间流通,赵国从他们这里购买粮食,然后他们拿着赵国给他们的‘凭证’去煤矿和盐场取煤和食盐。

    但是赵国开始小瞧了商人的逐利性,既然这些‘凭证’能够和赵国交易,那为什么不能和其他人交易?反正赵国只看凭证,又不看人。

    很快,大家就发现了纸币的优点,和沉重的铜钱相比,纸币太方便携带了。

    于是短短数月,纸币便在中原流通开来。各国官府不仅没有阻止,甚至还抢着兑换纸币。

    这时候,赵括意识到自己发行的不再是一个‘凭证’,而是纸币,可以购买任何商品。碗

    再加上后来连秦国、东胡、越国都开始使用纸币交易,整个天下在为他背锅。

    赵括的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不再单单依靠赵国来发行纸币,而是衡量整个天下的需求和产值来发行纸币。

    好处就是赵国快速收割天下财富,一国堪比六国强。

    坏处就是一旦有两个国家联合挤兑,赵国的信用体系就有可能崩溃。

    不过赵括相信,没有人会发现这件事。

    就算发现,他也有后手。

第四百六十九章 结婚热潮

    “具体章程由王叔负责,黔首们反馈的问题也直接由王叔上报,同时,由王叔为黔首们代言,包括议政、立法等诸事。嗯,以后乡校就挂在宗正下面。”赵括说道。諲

    这件事情并不复杂,只要将周朝的制度抄下来,然后根据赵国的国情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

    周朝的制度还是很完善的,周公、召公这些人的智慧也都是一等一的,没有明显的弊端。

    至于乡校,赵括想了想,还是决定挂在宗正下面,而不是挂在太傅下面。

    因为乡校除了教学之外,还有议政的功能。

    君主需要一个渠道来聆听了解下面黔首们的声音,相对来说,这个渠道放在宗室手上会更加让人放心。

    等到真正的乡校普及下去之后,再将教育和议政完全分开,挂到太傅和宗正下面。

    赵括这么做除了因为赵国确实需要乡学之外,也是为了补偿赵胜。諲

    前段时间赵胜的损失太大了,虽然韩非、冯去疾等人都被贬到河套了,据说路过上党的时候,冯亭还把冯去疾叫过去骂了一顿。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赵国未来几年的重心就在河套,与其说是贬,不如说是历练。

    因此赵括必须在其他方面补偿赵胜,即便他内心是站在李斯这边的。

    没办法,当君主难啊,各方面都要平衡好。

    赵胜呼吸有些急促,这件事如果真能办成,他的名望绝对会迅速提升,传到千家万户,真真正正的万人敬仰。

    缺点就是,如果没能做好,也会引起无数人谩骂,再也没有洗白的机会。

    他这才明白赵括为什么辛辛苦苦带他走遍这么多地方,与老农交谈,了解赵国真正的底层模样。諲

    “《农法》由王叔代表农民和虞信、乐毅一同编写,我希望王叔反应上来的是真正的底层声音,也是真正为底层考虑,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贵族台阶上俯视他们。”赵括说道。

    他并不担心赵胜剥削那些黔首,但是赵胜那种来自贵族的高傲姿态,比那些剥削平民的贪官污吏更加难以对付。

    不可否认的是,贵族确实有高傲的资本,他们所有的荣耀都是源自功劳。

    邯郸是赵氏打下来的,太原是赵氏打下来的,代郡是赵氏打下来的,中山是赵氏打下来的,河套是赵氏打下来的。

    这些地方除了邯郸之外,其他在赵国占领之前,都是戎狄之地,是他们一寸一寸从戎狄手中抢过来的,他们一直在为华夏开疆扩土,所以享有这些荣耀是理所当然的。

    秦、燕、齐、楚、魏、韩同样如此,姬、姜、风、子、妫、姒……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祖先的功绩,都代表着他们为华夏做出的贡献。

    但,贵族正在腐朽,按照这个趋势,不出百年,贵族就彻底烂了。諲

    赵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还指望着贵族继续朝四周开疆扩土呢,周围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他准备分封出去的。

    距离这么远,反正赵国也控制不了这么多土地,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人。

    身为赵国君主,也是赵氏一员,赵括的私心理所当然是向着赵氏的,就像当初周朝分封,绝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姬姓子弟一样。

    但如果赵氏烂泥扶不上强,赵括肯定会选择帮助其他贵族。

    不过好在赵氏不是真的烂泥扶不上墙,有名的几个水平有高有低,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废物,当然,缺点肯定是有的。

    如果不是宗室中确实没有适合的人,又要补偿赵胜,赵括都可能不会让赵胜负责这件事。

    “臣一定会做好的。”赵胜郑重的说道,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这件事都有巨大的好处。諲

    “王叔做事我放心。”赵括点了点头。

    车轮辘辘穿过城门,酷暑不在,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邯郸似乎比以往更加繁华了。

    马车没有停留,直接朝王宫驶去,刚进入后宫,赵括就听到母亲燕氏责怪二弟赵牧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催婚!

    这是每个大龄男女都要面临的事情。

    而催婚理由很简单,十月份,李牧和赵彤就要结婚了,而身为二兄的赵牧还没有动静。

    于是赵牧刚从草原回来,就被燕氏叫了过来一顿说教。諲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赵国各地都掀起了结婚热潮。

    从长平之战开始,赵国便陷入了常年大战,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如累卵。再加上男子都在前线打仗,女子留在后方也嫁不出去。

    于是留下来大量剩男剩女。

    如今赵国好不容易和平了,一年多没有发生大战,家家户户多少都有点余粮,一些获得军功的战士更是荣归故里,出钱聘请工人将家里翻新了一下,以此来吸引媒人上门说亲。

    女子也挽起秀发,涂上胭脂,等待媒人上门。

    一些胆子大的,更是自主寻找爱情。

    上巳节,药王节,很适宜的演变成了男女出门踏青,交谈,恋爱的节日……諲

    连黄帝轩辕、炎帝神农、扁鹊等人也莫名其妙多了一个送子的功能……

    不知道他们在天之灵知道之后更多的是欣慰还是无奈。

    赵国已经下令,凡是女子怀孕的,都可到官府进行登记,官府会安排医师免费为她们做定期检查,并且分娩的时候也会安排医师专门照料,力求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连军队都在分批安排士卒放假回家,如果期间结婚的,还可以直接获得三个月假期,只要写一封信回军营报备就行了。

    保家卫国重要,结婚生子同样重要。

    军队也不会专门派人审核真假,因为机会就一次,用了就没了。

    如果你没结婚,为了三个月的假期说谎,等到你真结婚的时候,假期就没了……因此正常人也不会干这种事。諲

    除非你想结婚第二天,就把新娘子留在家中,自己一个人回军营……

    这些战士是媒人中最抢手的,赵国尚武之风盛行,士卒并不会被人看不起,更何况这些士卒是从数百万赵人中选拔出来最精锐的战士。

第四百七十章 开创战阵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年头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是非常难得的。丬

    整个赵国而言,也只有官员、士卒和工匠能够做到。

    相比较嫁给官员只能做妾,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嫁给士卒为妻,若是在战场上立功了,也不比那些官员差。

    大量的新人成婚,带动大量的消费,倒是让赵国的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腾飞。

    变法引起的紊乱也被逐渐压了下去。

    毕竟人心思定啊!

    赵牧见到赵括进来,顿时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眼巴巴的看着赵括。

    赵括给了一个自求多福的表情,对母亲施了一礼,便闪了过去。丬

    这件事他也没什么办法,他敢帮赵牧说话,母亲肯定连他一块骂。

    小破奴已经能够走路了,见到父亲,高兴的跑了过来,赵括连忙快步走上前将其抱起。

    “妾见过大王。”田荑见到赵括,连忙俯身行礼。

    “人呢?怎么就你一个?”赵括奇怪的说道,以往回宫都是莺莺燕燕的一群人。

    “都在君女那里。”田荑说道。

    赵括本来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想自己,结果就一个人在,顿时兴趣缺缺。

    ……丬

    代郡。

    因为匈奴已亡,所以长城军在河套一战后并没有补充兵力,只有三万四千多,不足三万五士卒。

    不过即便如此,东胡和燕国也不敢靠近代郡一步。

    同等兵力下,两国没有一支军团是长城军的对手。

    再加上坐镇代郡的李牧、司马尚都是赵国名将,特别是司马尚,完全不讲理,上次东胡人还没靠近长城,就被这家伙带人去围起来,把战马抢了,人也被绑回去了,要东胡拿同等数量的战马才能赎回去。

    现在东胡和燕国都离代郡远远的,生怕遇到这个莽夫。

    李牧坐在军营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图纸,有玄襄阵图纸,不动如山阵图纸,偃月阵图纸,御天阵图纸……每一个战阵都极为强大,普通人求而不得的存在。丬

    但李牧却都不满意。

    这些战阵强大是强大,但不适合他。

    他需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战阵。

    这方面无疑是非常难的,当世能够开创战阵的无不是最顶级的名将,但即便是这些最顶级的名将,也没有人能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创战阵。

    过了一会儿,一名铁塔般的高大男子掀开营门,走了进来。

    “东胡有什么动静吗?”李牧抬起头问道。

    “没什么动静,上次邯郸派人出使之后,东胡就老实了不少。”司马尚取下头盔放在桌子上,随意的坐到一旁,扫了一眼桌子上图纸,“将军还没有收获吗?”丬

    这些战阵李牧并没有隐瞒司马尚,甚至还主动教授司马尚,不过司马尚在这方面天赋不高,反而在武力上面天赋斐然,比李牧还要强上一线。

    赵国同辈唯有蒙武在武力上能够和司马尚相比。

    李牧只能把他往猛将上培养。

    “没有,感觉还差不少东西。”李牧摇了摇头,他现在主要是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赵国掌握的战阵很多,很全,几乎每种类型的都行,想要做到推陈出新,开创一个适合自己的战阵何其难。

    “依我说,还是仗打少了,只要多打仗,打胜仗,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司马尚说道。

    “也有道理。”李牧没有否认,打仗确实要好过闭门造车。丬

    “将军,我们已经一年没有打仗了,有没有消息什么时候攻打燕国,末将还等着获得封地呢。”司马尚嚷嚷道。

    长城军驻扎在这里,面临的敌人只有两个,燕国和东胡。

    前段时间邯郸刚派使者出使东胡,司马尚再笨也知道赵国短时间是不可能对东胡出手了,唯一的希望就是燕国了。

    “短时间内不会打仗的。”李牧摇了摇头,“还是趁着这段时间抓紧练兵吧。”

    “长城军现在已经到极限了,就差军魂了,但是……末将也没办法让长城军重新恢复军魂啊。”司马尚说道。

    现在的长城军和军魂军团一样,无论怎么训练,也只能保证实力不降低,想要上升,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但长城军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恢复军魂。丬

    “我会想办法的。”李牧叹了一口气,他有些后悔当初手贱劈昆仑神一刀了,霸气是霸气了,威武是威武了,在那一瞬间,近百万大军都被他折服。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

    他本以为过一段时间长城军就能恢复,现在都过一年多了,长城军还是没有恢复。

    赵国所有名将都被李牧请教过了,李牧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依然没有结果,即便是从零开始,重新训练天赋都没有用。

    似乎是有一股力量将长城军的天赋封印了,这股力量来源于昆仑神,来源于每一个匈奴人。

    长城军只有冲破这股力量,才能重新获得天赋。

    “其实……末将有一个想法。”司马尚看了一眼营帐外,低声说道。丬

    “什么想法?”李牧问道。

    “那股力量源自匈奴没错吧。”司马尚说道。

    “嗯。”李牧点了点头。

    “只要我们把匈奴俘虏全部宰了,那这股力量不就没了,我们长城军不就恢复了。反正只是俘虏,杀了也就杀了。”司马尚用力挥砍了一下右手,恶狠狠的说道。

    李牧没有说话,司马尚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比司马尚更清楚那些俘虏的价值,就算是真的,赵国也不可能杀了那些俘虏,否则那么多道路谁来修建?那么多煤矿谁来挖?

    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个猜测,赵国就更不可能这么做了。

    要是杀了之后,长城军没恢复,赵国裤衩子都亏没。丬

    “这个办法没用,因为这股力量是之前存留下来的。”李牧知道自己必须打消司马尚的念头,否则这个莽夫说不定会闯祸,“我已经想到办法了,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将军有办法就好,说句心里话,当初打匈奴,赵飞骑都没能拿下匈奴王骑,是我们长城军将他们团灭了。结果以前赵飞骑骑在我们头上,现在赵飞骑还骑在我们头上。论实力,咱们兄弟不比赵飞骑差,兄弟们心里不好受啊。”司马尚叹了一口气。

第四百七十九章 保证金

    “终于活着回来了。”漉

    船队驶入河口,袁华站在船头,激动地大吼道。

    现在的他和野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凌乱的头发随意的披在身后,皮肤黝黑,不知道是什么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紧紧裹在身上,脚上的鞋也是兽皮做成。

    幸好船上的士兵有会做鞋的,否则他们这群人都要赤着双脚回来。

    邹衍站在袁华身后,激动的难以自已。

    瀛洲太苦了!

    本以为去的是仙山,没想到竟然是废土。

    野兽瘦小不说,庄稼产量极低,岛上的土著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连蚕桑都不懂。漉

    他们去的时候还是春末夏初,谁能想到一转眼就到了冬天,没带一件冬衣的他们只能穿兽皮衣。

    岛上还动不动发生地震海啸,他们这群中原人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景,差点就回不来了。

    “你是……袁华将军。”赵淼收到消息后连忙赶来,站在岸上再三确认,终于认出袁华。

    “是我,立刻安排人准备热水,饭菜,这大半年来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袁华大声说道,“后面五船的船舱中有货物,你带人卸下来……一定要能够信任的人。”

    说完,袁华直接跳下船。

    顿时,一股浓郁的臭味从袁华身上传来,赵葱连忙捂住鼻子,惊悚的看着袁华,快速朝后方退去。

    “这就是我赵国的水军上将?”戈站在远处,忽然对未来产生了一丝担忧。漉

    ……

    看到荀子等人的表情,赵括就知道他们没听懂,不是他们智慧不够,而是时代限制住了他们的思维。

    他们很难将钱和物品分割来看,在他们看来,钱就是黄金、青铜、丝绸、粮食等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纸也有价值,但纸的价值和面额不成正比。

    这是令他们最费解的地方。

    “反正大体上就是如此,我赵国的钱就是大家看到的那么多。”赵括摆了摆手,他也不打算继续解释了。

    “那……岂不是一分钱都没有?”孔斌站了起来,惊悚的说道,杯中茶水撒到衣袍上都没有察觉。漉

    内史一直是他管的,他再清楚不过了,里面除了粮食,丝绢之类的物品,一个铜板都没有。

    他一直以为是赵括将钱调走了,毕竟赵括身为国君,治国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钱在赵括手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孔斌虽然有些不太高兴,但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谁曾想竟然是真的没钱!

    合着赵国的富裕都是假的!

    “内史怎么能这么想呢?外面即将完工的邯郸城不是钱?学院不是钱?那一条条公路,一个个水渠,正在消失的盐碱地,还有养鸡场、养鹅场、养猪场、酿酒厂、水泥厂不是钱?那兵器,铠甲,船只不是钱?钱只有花出去了才是钱,存在国库中永远都只是铜板。”赵括说道。

    钱这种东西只有流通起来才有经济效用,同样的钱,流通的地方越多,带动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盘活的产业也就越多。漉

    这也是赵括为什么想办法把那群贵族埋在地里的钱挖出来的原因,中原各国本来就闹钱荒,你们这群家伙还把钱埋地里。

    “那……如果发生意外了呢?”赵胜担心的说道。他也是刚刚才知道国库中一分钱都没有。

    要知道,邯郸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每天凌晨,都会有一辆拉满铜钱的车从城外驶入王宫,所以赵国才有花不完的钱。

    赵胜自然是不信的,区区一车铜钱哪够赵国花的?

    “先不说不会发生意外。就算发生意外,寡人也可以将以后的钱和六国的钱先拿出来用。”赵括笑着说道。

    信用体系已经建立了,有整个赵国作为支撑,就算那群商人知道原理又如何?习惯了纸币之后,他们难道还能回到成车成车拉着铜钱交易的时代?

    交子暴雷之后,宋朝改发钱引,商人不是还继续使用吗?漉

    关子暴雷之后,商人不是也开始自行发行会子?

    和铜钱相比,纸币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是无可比拟的。

    拉一车铜钱行商和在兜里揣几张纸币,哪个更容易被抢劫不用多说。

    更何况赵国的纸币是经过计算之后才发行的,只要不发生两个魏国这样体量的国家联合挤兑,是不可能暴雷的。

    等到袁华回来,就算两个国家联合挤兑,赵国也不怕。

    不过这个时代玩信用体系是有些危险的,特别是在只有赵括一个人懂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点意外,很有可能会玩漏。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保证金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漉

    至于这个保证金是黄金还是白银还是青铜都一样,反正中原各国都认,最多是价格上的区别。

    当然,黄金和铜流通性更广,一个负责上层贵族,一个负责中下层。

    白银只是作为贵重金属,并不作为货币衡量,因为中国本土的白银太过稀少,银矿质量也差,没有这个条件。

    直到宋朝,经济高度发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才逐渐稳定货币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影响白银的使用,就像丝绸一样,虽然不是货币,但是无论拿到哪个国家都认,拿到华夏以外都认。

    所以赵括也不挑,反正又不是自家的矿,有啥挑剔的?能挖到啥就挖啥,能挖多少就挖多少。

    孔斌等人离开了,脚步有些慢,目光有些茫然,脑子里还在回响着赵括的话。漉

    “大王刚刚说他能从未来借钱?还能把六国的钱拿过来用?”孔斌喃喃说道,以他的认知实在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手段。

    “我观大王表情,不像是假的。”荀子沉声说道。

    “那我们还要啥大军?直接把六国的钱全部拿到赵国来,六国还拿什么抵抗?就是只有一万大军也够横扫六国了。”赵胜说道。

    “这种逆天之法岂会没有代价?”魏无忌瞪了赵胜一眼。

    赵胜顿时不说话了,魏无忌说的不错,这种法力必然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想要强国,还是老老实实走正道。大王知道办法尚且不用,我们只会弄巧成拙。”荀子开口说道,彻底打消大家的念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211/ 第一时间欣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所写的《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为转载作品,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介绍:
穿越到战国,成为赵括,恰逢长平之战,面对人屠白起,如何逆天改命?
战国末年,百家未黜。
武者一枪断山河,文者一计平天下。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无系统,不签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