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TXT下载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书海白日飞升     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txt下载     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全文阅读

第1章 回老家、摸石头

    东北,五道江镇鸭园村。

    春天,山坡朝阳处的雪已经开始消融,很多地方露出黄黑色的地皮。

    山上化的雪水,形成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楂。天空稀稀落落飘着雪花,星星点点的落地后,不等看清,就直接融化入地。

    赵觉站在山脚,把兜帽拉紧,朝着身侧一棵大腿般粗的树,狠狠踢上一脚,“哗啦”一声响,树上积雪顿时簌簌掉了一身。

    “还是小时候的感觉。”

    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家乡这个季节的景象。

    自从去外地上大学后,老家似乎就只剩下冬天。

    毕业后,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上班,打拼,每天的生活就是挤车上班,挤车下班,面对电脑,回出租屋睡觉。

    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机器。

    就是这样的社畜生活也不安定,每隔一段时间,还因为房东要涨房租而被扫地出门。

    没有任何归属感。

    几天前,在第N次被搬家后,赵觉拖着行李箱坐在街头,看着眼前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的都市,却觉得异常孤独。

    茫然的上网找下一个住处时,刷到一个视频,一下就把他吸引住,那是一个山村摸鱼的视频,主播没有什么炫技,也没有什么煽情的音乐,就是简简单单的把一个在山村小河里摸鱼的过程录下来。

    赵觉看得泪流满面,不知不觉中,甚至还下单买了一包那个主播推广的鱼干。

    等情绪平复后,赵觉把那个主播的视频都看了一遍,他发现里面录的东西和他的家乡很相近。

    甚至连那些挂在链接上卖的东西,每一样他都非常熟悉。

    加上那个主播一聊,相当投缘,当主播把收入情况和赵觉说后,他当时就呆住,那些原生态的山货河鲜,一次带货的收入完全超过他几年的社畜工资。

    想到前段时间,家里打来电话,还聊到山上的桃子个大又甜,但因为没什么出路,只能任凭它们掉得满山都是。

    一个念头强烈的涌起在赵觉心头:回老家去,展现那一方天地的四季美景引流量,卖那些绝对绿色环保的山货河鲜赚大钱。

    生来不是牛马社畜,觉醒就成山村首富!

    在大都市无处可去的赵觉,激动的查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在街头坐了一晚上,第二天拖着行李箱就直接去公司提出辞职。

    赵觉采购了一些直播需要的东西,回到老家。

    踢树落雪,摸石头。

    摸石头是当地的土语。

    这时节,山脚的水泡子里的水不多,鱼,虾,蝲蛄反应不快。

    趁着这个时候,顺着石头缝摸去,就能够摸到一些河鲜。

    以前物资不丰富的时候,冬天都是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

    开春摸石头正好给家里人开开荤腥,打打牙祭。

    找个空地,赵觉拿出一只机械小鸟,按下开关,机械小鸟快速升空,直播间也很快连接成功。

    “已连通电骡直播平台。”

    赵觉的直播间名有点长,叫:【麻溜带你转遍东北犄角旮旯】

    “这条河,叫浑江河,养育了我们五道江镇好几代人。”

    “这浑江河里,好东西可不少,蝲蛄,红绫子,泥鳅,嘎啦,白票子,柳根子……今天来摸个石头,看看运气怎么样?”

    赵觉一边介绍,一边将自己手里的铁桶对准设备的方向晃了晃。

    他的直播间没开多长时间,在线的观众还是个位数。

    不过赵觉也并没因此怠慢,他做事一向认真,就算没人看,也很尽心的讲解。

    直播间的观众零零星星的发一些话,每一条,他都会仔细看。

    “现在我们这春耕都快结束,主播那还下雪呢?”

    “东北五月份能开始春耕就不错了。”

    “这天地一片素白,简直太漂亮了!”

    ……

    赵觉穿着水靴,沿着岸边走。

    不一会,就看到岸边山脚下,有一长排膝盖高的塑料布围起来,这排塑料布很长,一眼都看不到头。

    直播间里的观众好奇的问:

    “主播,这塑料布是干什么的?”

    “像是围墙,可是就那么高也没有什么用啊。”

    “对啊,也不像是护种的。”

    虽然直播间的人不算多,但能留下来的,都比较活跃。

    赵觉停下来很有耐心的说:“这片河域是别人承包的,在这里下了蛤蟆幼苗,这塑料布做成的墙,叫做蛤蟆趟子。就是捕捉和筛选春天要下河的蛤蟆的。母豹子拔油,公狗子吃肉。小的放生。”

    直播间观众当即回应:

    “我在网上也买过蛤蟆油,这东西大补啊。”

    “蛤蟆油可很贵的,一小块就要一百多块呢,承包这一片河域,一年要赚不少钱吧。”

    赵觉继续回复:“其实,拦蛤蟆趟子,除去承包费,加上后面的管理,看护,育苗,再加上损耗,一年也就是一个辛苦钱。”

    一边走,一边聊着,赵觉很快就来到一个水泡子。

    乒乓球台那么大,水面横着几根树枝,结成的冰融化大半,透过清澈的河水可以清楚看到水下的情况。

    水泡子不过齐膝深,轻轻跺上一脚,就看到几条不小的鱼逃窜的影子。

    “这个泡子不错,我下去试试。”

    赵觉拿起水桶,先是将浮在水面的碎冰全都淘出去。

    这功夫,一条黑色的影子很快进旁边的石头缝,他手疾眼快,一手迅速控制好石头,另一只手顺着石缝摸起来。

    “哎哟!”赵觉轻呼一声,随着一阵噼啪响,一条巴掌大的鱼就被赵觉从水里捉出来。

    那鱼侧身有些泛红,背鳍和尾鳍十分的漂亮。

    “主播,这是什么鱼,这么漂亮?”

    “这不是人家放生的观赏鱼吧?”

    赵觉将鱼在手心摆平。

    “这个鱼可不是观赏鱼,它叫做红绫子,鱼肉细嫩,酱着吃最香。”

    讲完后,赵觉吞咽一下口水,将鱼扔进水桶。

    “这水泡子里面东西不老少,我刚才还瞅见几只蛤蟆。等下收成肯定爽翻。”

    赵觉说着,挽着袖子正式下水,没用多长时间,就抓到四五条红绫子,还有一只和小龙虾很像的大蝲蛄。

    就在赵觉这边忙的不亦乐乎时,直播间里的观众已经不知不觉激增到六十多人。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喘不过气,很多人喜欢看这样的户外直播来放松心情。

    东北野外风景本来就不错,空旷高远,天地素白的美景,再加上赵觉进到水泡子里,在石头缝里捉摸,不断寻宝一般的摸出来一些鱼蟹……这些元素很快吸引住进到直播间的观众。

    清凌凌流水的声,成了十分悦耳的原始背景音,更促使观众留下来。

    水泡子不多会,就被赵觉摸一多半,虽然赵觉累的不行,但收获也是相当的丰盛。

    足足捞了小半桶的鱼虾。

    在摸一块大石头的时候,赵觉惊喜的摸出来一只碟子般大小,肚皮红彤彤的一只大蛤蟆。

    “主播这是蛤蟆?”

    “肚皮是红色的,是不是有毒啊,我看过报道,说是自然界红色的物体基本都有毒啊。”

    看到评论区的评论,赵觉这边一笑。

    “这个你们放一百个心,抓到的这只是正了八经的母豹子。看看,肯定过两了,就这么一只,得小二十块呢。”

    回复完信息,赵觉这才发现,直播间里竟然已经快七十人。

    这才一会的功夫,竟然就涨了这么多。

    赵觉不由得心情大好,按照现在的进度,自己很快便能完成电骡平台派发的初级任务,直播间人数达到二百人,直播平台会给一波小推荐。

    对于新人主播,这可是难得宣传机会。

    他稍微休息一下,喝两口水,直了直腰,将摄像头调整,扫了一圈自己身处的四周。

    白山黑水,完全就是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

    “关外的风景,简直太美了。”

    “穿着夏装看着雪景,我感觉清爽。”

    “主播,这天这么冷,注意可别着凉了。”

    赵觉在水泡子一通忙活,已经是满头大汗:“中学的时候,我可是学校冬泳队的,三九天下河游泳都不算事,这点冷风吹不算啥。”

    随即他问:“今天收获不错,你们猜猜用这些收获做什么最好吃?”

第2章 鸭园村

    直播间里一片猜。

    但都没猜对,赵觉摆摆手,把镜头对准水桶。

    “水泡子里的货真不老少,最好的还是这些蝲蛄,个大又活泛,做顿蝲蛄豆腐,肯定贼拉香!”

    看着那被主播抓起的蝲蛄,不少人有些好奇。

    “这蝲蛄和小龙虾长得好真像。”

    “主播确定蝲蛄和小龙虾不是一种东西?看着没什么区别啊!”

    赵觉笑笑,抓着一只蝲蛄给网友来了个现场教学。

    “当然不一样。”

    “蝲蛄头上的这对触须,可要比小龙虾短不少,而且钳子也没小龙虾那么大,力量也是差不少的。”

    “抛开样子不说,小龙虾那种外来物侵物种之所以这么出名,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生存能力强,那那都能活。”

    “而这蝲蛄,别看今天抓到不少,这东西对水质的要求可高着呢,只有像这样大山里没有污染的活水,才适合它们生存!”

    “蝲蛄豆腐之所以好吃,最重要的就在这蝲蛄的原料上!”

    用了不到两小时,赵觉的成果已然将水桶装了个半满,鲫瓜子、红绫子,还有十多只新鲜的蝲蛄。

    这还有啥说的,毫无疑问的大丰收。

    舀了些水到水桶里,拎着沉甸甸的鱼桶,赵觉下山回家。

    回去路上,一轮不热的太阳挂悬在半空中,和个油煎鸡蛋黄一样。

    一路上的景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微风拂面,带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凉意,路边偶尔见到一堆还没融化的积雪,下面冒出一些绿意来。

    赵觉指着身前的村庄介绍:“这里就是鸭园村,记得小时候,每到晚上,路边都是吃完饭出来遛弯的人。”

    “大家瞧见那棵大榆树了吗?这榆树可是比村里很多老人的年纪还要大呢。”

    粗壮的榆树,虽然还未到开枝散叶的时候,可看那四通八达的枝条,就已然能窥见春夏枝条舒展的时候究竟有多繁茂。

    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小时候的点滴萦绕在心头,让赵觉异常怀念。

    穿过有些泥泞的小路,拎着水桶,赵觉进到鸭园村,村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能听见几声鸭叫鸡鸣。

    鸭园村大半还都是老式的砖瓦房,甚至偶尔还能看见一些有年头的土房子。

    乡村里房子占地的面积都不大,不过家家户户都有个可以种菜的庭院,每到夏季,新鲜的黄瓜、西红柿结满院子,随手摘上一个,随便擦擦就能放心的吃到肚里。

    赵觉环顾着四周,有些感叹:“离开几年,村子没变什么样,但已远不如之前热闹。”

    在村里走了十来分钟,面前出现一处虚掩大门的庭院,里面时不时传出一两声咳嗽。

    赵觉说:“这是我朋友林亮的家,前些年他因为生病,一直在村子没走,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回来,回村第一顿饭,肯定找他一起好好吃!”

    拎着那沉甸甸的水桶,赵觉径直走进院子,脸上还挂着笑容,对林亮家的院子,他十分熟悉,从小在这玩到大。

    “林亮?林亮?在家吗?”

    两声呼唤过后,屋内传来一声有些疑惑的回应:“谁啊?”

    赵觉确定人在家后,也不客气,直接推门进去,看到熟悉的林亮:“怎么的,几年功夫,就把你觉哥给忘了!?”

    炕上。

    躺着的林亮先一愣,看着那忽然进屋的人影满是疑惑,辨认半晌,眼睛猛地瞪大,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赵觉?!”

    不大的房间里,林亮背靠着墙坐在炕上。

    一向整洁的林亮,下巴上是一蓬脏乱的胡须,头发长得已经遮住耳朵,整个人显得很邋遢,这和赵觉记忆中的那一向干净的发小相差极大。

    屋内,卧室门槛已经被扒掉,地上还有一个用木板和四个轮子做的简易爬爬车,显然是为林亮准备的。

    炕上被褥被杂乱的叠在炕稍位置,因为行动不便,林亮手边不远的地方放置着已经喝了一大半的水瓶。

    认出来人是赵觉后,林亮的表情十分吃惊。

    不过发愣片刻,随即就是满眼的高兴和激动。

    “竟然是我觉哥!你大学不是考到南方去了吗,怎么忽然就回来了?”

    “这一晃,可多少年都没见过了,怎么回来也不提前和说一声。”

    林亮抡起拳头,朝着赵觉肩膀便打了一拳,脸上更是藏不住的兴奋和开心,

    面对这个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老朋友,如今再见,倒是丝毫没有任何的陌生,表现的更是十分热络。

    赵觉心情也相当愉快,从进门到现在,嘴角的弧度就一直没停下来过。

    “我也是刚回来,这不,一进村里,第一个就来找你了。”

    “经过那个水泡子时,我顺便还过了一把摸石头的瘾,你看,手不错,抓了不少鲫瓜子和红绫子,还有不少蝲蛄,小时候你就爱吃蝲蛄豆腐,晚上咱们吃这个。”

    说着,赵觉就将收获满满的水桶提到近处,林亮见到那小半桶的东西,数量委实不少。

    林亮笑呵呵的说:“行啊!觉哥,你这出去读书几年,抓鱼的本事倒是没落下。”

    赵觉晃了晃水桶:“那是,从小玩到大的手艺还能够丢了?”

    林亮向往的看一眼门外,叹一口气:“哎,浑江河的冰都开了吧。哈哈,你看着我这,好久没出去过,也好久没有摸过石头了。”

    家住得近,关系又好,两个人从小没少在一起野。什么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这种事情更是没少干。

    那浑江河,就是两人以前经常去的地方之一。

    林亮自从双腿坏了之后,别说摸石头,就是出门的次数都寥寥无几。

    赵觉下意识的看向林亮那瘫痪许久的双腿。

    第一次听见林亮腿伤的事情,还是在赵觉读大一的下学期,那时候信息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虽然听说这件事情,可具体怎么发生的,赵觉却并不清楚。

    后来就见原本意气风发的林亮,才不过几年的时间就仿佛一下变得苍老,眼神里更是有着不同于二十几岁年龄的沧桑。

    那个原本上山下河、调皮捣蛋的发小,如今只能被困在这小小的四方天地里,而往后的十年、二十年,都如此往复……

    赵觉看着林亮,一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发闷。

    从林亮的状况,也能看出他这几年过得有多煎熬。

    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安静下来。

    赵觉试探着问:“亮子,你受苦了。”

    林亮看向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不住叹气,精神萎靡,声音低沉的说:“点子不好,碰上矿上石粉塌方,压瘫了。”

    赵觉关心他:“医生怎么说的?没试试别的法子吗?”

    林亮苦笑摇头。

    “试过的法子太多了,吃药、电击、按摩,光在医院就躺了三四个月。”

    “神经没事,可压得时间太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大夫说站起来的几率不到万分之一。”

    林亮失落的说:“我知道那都是医生安慰我的,什么万分之一,说白了不就是残废了?”

    医学严谨,没有绝对。

    而所谓的万分之一……通俗的来讲,就是已经没有可能再站起来。

    虽然已经过去几年,可再当着发小的面再次提起自己瘫痪的双腿,说到自己没有机会再战起来,林亮还是忍不住眼睛反酸,感到绝望茫然。

第3章 原始方法做美食!(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见到年纪轻轻的发小这么一个状况,赵觉感到非常痛惜。

    拍了拍林亮的肩膀,安慰道:“别灰心,既然不是百分之百,那就肯定有希望。”

    林亮摇摇头,苦涩笑道:“这套话我都听过好多次了,你就别安慰我了。我现在,能出这个屋子,到外面看一看花草,吹一吹冷风就知足了,那里还敢有其它什么奢求。”

    赵觉听见林亮的话,握紧他的手说:“那你这要求也太低了吧?放心,现在你发小我回来了,你想天天窝在屋子不陪我,我还不答应呢!”

    “你不是想出去吗?正好这阵子山上的柳蒿都要长出来了,到时候我带你去出去逛逛,顺便弄点回来,给你包饺子吃。”

    林亮眼神一亮。

    “柳蒿?我还真有年头没吃过了,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点嘴馋。”

    赵觉忍不住笑道:“哈哈,别说你,我也好几年每次过咱家乡山上的柳蒿了,这种纯绿色的野菜,外面想吃,还真是有点费劲。”

    提到柳蒿,赵觉也不由得有些口舌生津。

    “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得,今天本大厨给你露一手,回村第一顿,先给你做个炖蝲蛄豆腐!”

    林亮连连点头,被赵觉这么一说,胃口也跟着吊了上来。

    “蝲蛄豆腐我也好长时间没吃过了,今天借觉哥你的光,我也打打牙祭,解解馋。”

    着手做蝲蛄豆腐,必须得用到一件东西。

    赵觉到棚子里翻找一会,出来时,怀里多了个有些老旧的石磨。

    这石磨看着已经有年头,上面积了厚厚一层灰。

    打了盆清水到院里,赵觉先把石磨各部分拆开,用刷子将上面的灰都擦洗干净,然后组装到一起,组装的时候,赵觉这才发现石磨的磨盘好几处都已经开裂。

    “亮子,你家这石磨多久没用过了?磨盘都裂了。”

    屋内林亮开着窗户,外面的冷风灌进屋内,跟着赵觉的声音一起传到屋里。

    听着院子那叮叮当当的响动,林亮此刻竟然觉得异常的安心。自从林亮的父母早年亡故后,林亮家的小院几乎就没有什么人声。

    “我也记不得了,一直在棚子里,也没拿出来过。怎么,不能用了?”

    赵觉点点头:“可不,这磨盘都裂开了。其他部分倒还好,这样,等过两天山上的雪再化一些,我去采块石头,重新给你换个磨盘,就没问题了。”

    说着,赵觉只能将那刚拿出来的石磨又放回去。

    林亮叹一口气:“磨盘坏了,这蝲蛄豆腐怕是做不了吧?”

    “做得了。”赵觉不想让林亮失望,摆摆手:“小意思,找个东西敲砸也能成?包在我身上!”

    赵觉又到棚子里翻找一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凑合用的棒槌。

    这棒槌是木制的,以往时候,老一辈用来河边洗衣服用的,没有其它合适的,只能就用这个。

    下午的天气,落雪停了,天空转晴,放眼看去,瓦蓝瓦蓝的。不大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没想到这会天气还真不错。亮子,你也出来晒晒太阳!”

    林亮折腾着想用爬爬,赵觉直接利落的把他背出来,放在院里的一张椅子上。

    为让林亮坐得舒服,赵觉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坐垫,天气还有些冷,又取一床毯子给他盖上。

    沐浴在阳光中,感受到赵觉的照顾,林亮觉得从未有过的安逸,眼睛又胀又酸,他赶紧抬手擦拭了一下,避免被赵觉看到。

    坐在一旁处理蝲蛄的赵觉,看着林亮的神情举动,关切的问他:“怎么样,晒着太阳舒服吧?”

    林亮扭过头,笑着说:“是啊,好久没这么晒过太阳了,暖洋洋的,就和洗热水澡一样。”

    赵觉赞同:“那就好,以后我经常带你出来,接下来天气会越来越好,这周围的山上,可是一天一个变化。”

    “越来越暖和,我看山上的冰凌花这几天应该都会冒出来;还有那浑江河,过几天应该就会开河,也没什么人打捞,开河鱼数量肯定不少,到时候我带你一起去抓。”

    林亮听赵觉说着,眼神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期待。

    林亮太久没有走出屋子,走出这院子了,上山、下河……看冰凌花,这些事情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被赵觉这么一说,那沉寂已久的心也不由得跟着活络起来。

    作为回村第一顿,赵觉决定给发小林亮做蝲蛄豆腐。

    之所以做这道菜,除了因为在水泡子里摸到了上好的蝲蛄,还有就是赵觉自己对这道菜,充满着回忆。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白山黑水间,就会孕育出鲜活的山蝲蛄。

    鲜嫩的山蝲蛄,配上点小青菜,味道又鲜又嫩,要多爽口就有多爽口。

    赵觉这时只是想想,都是满嘴的口水直流。

    虽然菜名是蝲蛄豆腐,这道菜跟‘豆’毫不沾边,之所以叫这名,是因为蝲蛄豆腐和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口感有些相似。

    尽管离开家乡这么些年,赵觉处理蝲蛄的手法一点没有生疏,他常在梦中操练。

    握住蝲蛄头,掀开上壳,蝲蛄的内脏便会连着上壳一起被扯掉。

    生活在浅水的蝲蛄本就不脏,找到那蝲蛄三片尾页的中间片,轻轻一抽,蝲蛄的虾线整个就被赵觉抽出来。

    这整个收拾蝲蛄的过程十分麻利,前后不过半分钟搞定,这熟练的动作,让一旁的林亮不住称赞。

    “觉哥,蝲蛄豆腐可不好做,不过你这处理蝲蛄的技术可以啊,没个几十年单身怕是练不出这么利落的手速,哈哈。”

    赵觉也一笑:“是吧,我这取精手,可是童子功,你就等着瞧好吧,蝲蛄豆腐,没问题。”

    麻溜的继续处理外壳、去虾线、清洗。

    不一会,所有的蝲蛄都处理妥当,接着取过一块洗干净的纱布,将蝲蛄包起来,扎紧。

    拿起棒槌,开干。

    “铛、铛、铛!”

    久寂无人的院子里,响起一阵阵充满干劲的敲击声。

    纱布包着的蝲蛄,很快就被一次次抡起的棒槌敲的稀碎,第一滴、第二滴……

    用这种最原始的法子,蝲蛄那橙红色的汁水,逐渐从纱布里缓缓渗流出来。

    管用!

    继续用力敲砸,汁水渗流得越来越多。

    看到成果不错,赵觉锤砸得有些发酸的右手似乎也恢复不少力气。

    又过了不一会,放在下面接汁水的不锈钢盆里,已经收集很多新鲜的蝲蛄汁水。

    伴随着“滴沥嗒啦,滴沥嗒啦……”雨落一般的声音。

    一切似乎又回到小时候。

    只是当时直勾勾注视着盆里汁水的孩童,现在变成了手持棒槌的人。

    瘫坐在一旁的林亮,说起一些小时候的事情,两人间或的发出笑声,似乎整个时间都跟着慢了下来,难得的宁静和惬意。

第4章 东北特色菜,蝲蛄豆腐(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析出蝲蛄汁水,再过滤上几遍,更加浓稠细腻。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半个多小时。

    赵觉擦了擦头上的汗,顾不得有些酸痛的手臂,看着盆里的汁水,非常有成就感。

    林亮撑起身看过来:“觉哥行啊,没想到还真让你给捣鼓出来了,就是这速度太慢,要是饭店都像你这么弄,肯定只能中午开,不然早晚得黄。”

    赵觉不以为意的一笑:“饭店用机器打出来的蝲蛄,那能和我这纯手工制作的比,口感和味道就不是一码事。”

    “再说了,我这也是几十年老手艺,原来都是打天上飞的,现在打这小小蝲蛄,完全是杀鸡用宰牛刀,大材小用,不过嘛,这样打出来的蝲蛄汁,那才叫一个正宗,才叫一个原汁原味!”

    赵觉这点倒是没大吹,这样手工捶打出来的蝲蛄汁水,看起来确实要比机器打磨出的细腻很多。

    过滤好的蝲蛄汁水,非常的丝滑,看着就仿若是豆腐乳一样。

    轻轻晃动不锈钢盆,蝲蛄汁里更是没有一点的颗粒感。

    林亮这时的情绪完全变好,在一旁继续调侃:“觉哥,你吹得对,不过蝲蛄汁好,也不代表蝲蛄豆腐就做得好,看看你的童子功,接下来还顶不顶事吧。”

    赵觉比了一个ok的手势:“得,亮子,接下来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手艺!到时候别求着让我再给你做就行!”

    “家里有鸡蛋和小白菜吗?”

    林亮朝厨房一指:“鸡蛋还剩一些,在厨房篮子里,小白菜家里没有,不过我记得好像还有几颗年前囤的大白菜没吃完,不知道能不能行?”

    鸭园村位置有些偏僻,距离最近的集市,一来一回也要好几个小时,所以住在鸭园村的人,一向都有囤大菜的习惯,像林亮这种情况,更是得时常多备一些。

    东北即便开春后,温度也不会一下变得太高,像白菜土豆这些日常菜,放到菜窖里,存上几个月都没问题。

    因此一到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囤上一堆的大白菜,或是用来积酸菜,又或是上秋的时候直接把白菜晒成干菜,冬天的时候只要煮一下就能吃。

    赵觉翻找出一颗大白菜:“和小白菜相比,口感会稍微差一些,不过味道影响倒是不大,就先将就着用吧。”

    将最外层有些蔫的白菜叶去掉,露出里面白嫩的白菜,虽然已经放比较长的时间,这大白菜依旧十分新鲜。

    “蝲蛄豆腐里,白菜只是个调味品而已,需要的量并不多,这样三四颗叶片就够了。”

    “先把白菜洗净切好,一会直接放锅里就行。”

    赵觉做菜倒是麻利的很,洗净的白菜叶淋干水分,放在菜板上,右手拿起菜刀,很是熟练的便将白菜切成了大小相近的菱形块。

    菜刀在木质的菜板上,传来有节奏的切菜声。

    白菜切好,放到盆子里备用。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蝲蛄豆腐中主要的‘豆腐’部分。

    想要做成蝲蛄豆腐,这汤汁必须要加些特别的材料进行加工,才能让蝲蛄汁由粘稠液体变成半固体状的豆腐。

    这特别的材料,就是鸡蛋清。

    赵觉兴致颇高:“给大家表演一个单手打鸡蛋。”

    只见赵觉时右手紧握住鸡蛋,小拇指轻轻的敲击蛋壳中间,敲击一会后,猛的一下用劲,蛋壳就从中间位置破裂开。

    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非常流畅,因为赵觉手法快,看起来倒和鸡蛋自己裂开的一样。

    蛋壳裂开后,也继续握住,左右晃动,蛋液来回一荡,蛋清成功流入蝲蛄汁水中,蛋壳最后分开一看,里面只剩下蛋黄。

    蛋清和蝲蛄汁掺和好后,赵觉又往里面加了些清水。

    拿起筷子,朝着一个方向开始快速的搅动,两分钟后,碗里的蛋清和清水已然和蝲蛄汁完全的融合到一起。

    静置放一会,蝲蛄汁就差不多成了果冻一样的状态。

    准备工作就绪,赵觉回到屋内,来到那有些老旧的土灶台前。

    这灶台已经有些年头,灶台都是被烟熏烤之后黑色痕迹,灶台上的大铁锅空空的显得干净,也没盖盖子。

    看样子……

    应该有些日子没有使用。

    一走到锅边,甚至有些不知名的小爬虫从锅里往外爬。

    一般有人的人家,这种大锅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临时存放一些食物,看这锅,肯定是不行的。

    赵觉说:“你这锅多久没用了,还说看看你昨天吃了些什么,净落灰了。”

    林亮在院子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也记不清了,过完年到现在一直都没用过,平时就是添点水省的烧炕干锅。”

    听到这话,赵觉很不忍的问:“那你平常吃啥?”

    林亮无可奈何的回应:“还能吃啥,方便面、面包、有的时候直接冲点油茶面就对付一顿。我成现在这样,有口吃的不饿死就行了。”

    林亮说得轻描淡写的,赵觉听到耳中,却觉得扎心又难过,手上不由得一顿。

    想起林亮原来意气风发奔跑在山野间的情形,对比现在,那么年纪轻轻的一个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一天天瘫躺着等死。

    赵觉打起精神,也故作轻松的回他:“得,现在觉哥我回来了,想吃什么和哥说,哥给你安排!”

    锅内倒上水刷洗干净,柴火引燃塞进灶里。

    锅烧热油,滑入葱蒜姜片爆锅起香,紧接着加水开煮。

    等不过十来分钟,原本凉气寒人的地方就开始弥漫热气,锅内的水也逐渐沸腾起来。

    “水开了!”

    “看好了,你觉哥马上来个现场版蝲蛄豆腐教学!”

    “这蝲蛄豆腐的水,一定要沸腾的时候才能下蝲蛄汁,不然蝲蛄豆腐就不好成型。”

    盯着锅内水沸腾的程度,直到锅里开始翻腾水泡,赵觉拿着汤勺,顺着一个方向,赵觉开始不断的搅动起锅内的沸水,很快锅内便被汤勺的带动,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漩涡。

    “下蝲蛄了!”

    随着话音落下,那等待多时的蝲蛄浓汁,被赵觉倒入高速旋转的沸水之中,蝲蛄浓汁也瞬间随着水流的方向转动起来。

    被赵觉背到灶旁的林亮,此时一张脸被熊熊燃烧的灶火映照得红通通的。

    看着赵觉熟练的动作,他也不由得对自己这个发小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动。他这个家,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的烟火气息。

    闻着浓郁的鲜香味,林亮不由得赞叹一声:“好香!”

    “这才刚开始。”赵觉颇为嘚瑟的一笑:“别着急,还没好呢。”

    蝲蛄浓汁入锅后,沸腾的水短暂平静一下,很快又再次沸腾起来。

    而此时,顺着水沉入锅底的蝲蛄浓汁,开始从锅底慢慢漂浮起来,原本糊状的蝲蛄浓汁,逐渐凝结成形,就像一团团红色的豆花在锅内绽放,最后全部都漂浮上来。

    赵觉看着锅内蝲蛄浓汁发生这样的变化,顿时松一口气。

    “成了!”

    蝲蛄豆腐最难的就是入锅成型,现在顺利完成,剩下的,也就是正常的炖煮了。

    把旁边备好的白菜放进锅里,再依次加入调味料。

    一勺盐,两勺味素,稍微煮沸,蝲蛄豆腐独有的鲜香味顿时扑鼻而来。

    熟悉的味道这么一涌现,赵觉恍然间似乎被带回到几年前住在鸭园村的那些日子。

    往事已历,如今再次踏上这块土地,闻到这熟悉的味道,赵觉倍感亲切。

    出锅后淋入几滴香油,撒上韭菜、香菜。

    “觉哥蝲蛄豆腐,齐活!”

    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呼喊,赵觉把刚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蝲蛄豆腐端到炕桌上。

    赵觉把林亮背到炕上。

    原本冰凉的土炕,因为做饭的缘故被烧的滚烫。

    炕桌上,碗筷摆好,正中间的,一盆蝲蛄豆腐,蝲蛄的红和菜的青白色相间,热气腾腾里非常让人有食欲,很是勾馋虫。

第5章 欢声笑语与泪水(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来来来,赶紧尝尝大厨你觉哥的手艺!”

    赵觉的语气,相当自信。

    林亮闻着香味,早已经馋得不行,不由自主的咽了好几回口水,听赵觉这么一说,自然也没有什么客气的。

    拿起勺子,舀着蝲蛄豆腐,吹了几口,稍微凉点,就迫不及待的连带鲜美的汤汁,一起送进了嘴中。

    刚一进入嘴中,鲜美的汤汁瞬间充斥到林亮的整个口腔之中,轻轻一咀嚼,滑嫩的蝲蛄豆腐,也随着林亮的动作慢慢在嘴里散开。

    林亮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对着赵觉伸出了大拇指!

    “嗯,太好吃了!就是这个味道!”

    “我说赵觉,你这厨艺什么时候练出来的,之前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做大厨的潜力?”

    林亮满足的表情,引得直播间里的观众,也都纷纷发出馋嘴的表情。

    听着林亮的夸赞,看着这个发小脸上呈现出的那种满足神情,赵觉很有成就感的同时,也非常开心。

    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满足感的食物,才是好食物。

    赵觉也拿起勺子舀些汤汁,品尝起来。

    鲜、嫩、滑……

    蝲蛄的鲜味,被完美的展现出来。

    尤其是蝲蛄浓汁凝固后,咬吃起来,口感十分嫩滑,一点也不涩口,非常的顺滑,味道又鲜,吃起来真有些担心会忍不住连舌头一起咽下去。

    做得非常成功,就连赵觉自己,都忍不住称赞连连。

    “不愧是我,这蝲蛄豆腐做得真是绝了,果然是人间美味啊!”

    “看来我还真有当大厨的天赋,哈哈!”

    直播间里一片沸腾:

    “我感觉主播的脸皮才是一绝,第一次见到这么夸自己的。”

    “不过看起来确实挺好吃的!”

    “看起来就很丝滑。”

    林亮眼眶都有些泛红:“我都忘了自己多久没吃这道菜了,一看见这蝲蛄豆腐,就想起咱们以前经常去浑江河摸鱼抓蟹的时候。”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没想到,感觉那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美味的食物,是能够让时光重现的,赵觉的蝲蛄豆腐,显然也勾起不少回忆。

    赵觉点点头:“就是,原来每天放学,咱俩肯定是班里跑得最快的那两个!一下课直奔大河,连人影都摸不到。”

    “哎,对了小亮,你还记得不,有一次咱们两个放学为了摸鱼,随手把书包藏到了一处柴火垛里,本来想着晚上回去的时候拿,结果书包藏得太隐蔽,直接找不着了!”

    林亮白了一眼赵觉。

    “你还好意思说,还不是你出的鬼主意,当天晚上我能挨一顿笤帚炖肉?第二天我可是连学都没能上的了!”

    赵觉哈哈笑道:“哈哈,彼此彼此,我虽然挨打的比你轻,不过课本丢了被罚站了整整一天!”

    屋内屋外的温差,让窗户玻璃上了一层薄薄的霜雾,透过雾气,隐隐绰绰能看见外面那摇摆的枝条,还有那慢慢飘落的几点雪。

    林亮坐在土炕上,虽然双腿感受不到温度,可看着面前热腾腾菜肴,还有那碗里被盛的满满当当的白米饭,心中却生起一抹暖流。

    这种‘家’的感觉,林亮已然记不得自己有多久没有感受过。

    春来,秋去,林亮每天就像个废人一样,只能窝在这小小的房子里活着。

    本该放肆的青春,就都被困在这个地方,苦熬着时光流逝。

    最开始,林亮还努力各种尝试,可一次次失望和绝望,慢慢消磨掉林亮对生活的热意,后来索性连尝试都不再尝试。

    林亮不敢看自己的腿,不敢照镜子,更不敢面对现在的自己。

    一日日往复,林亮更是越发的颓废,尤其是在父母煤气意外去世之后,林亮更是觉得整个生命都没有了意义。

    混吃,等死,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不过年仅二十几岁年轻人接下来的全部人生。

    直到今天。

    直到发小赵觉的回来,竟然让林亮再次感受到家的感觉。

    吃着美味菜肴,和赵觉聊着从前的事情,一幕幕美好的回忆展现在林亮脑海中,似乎黯淡的生活都变得明亮起来。

    林亮自嘲笑了笑。

    “赵觉,谢谢你能来看我。我这院子,一年到头来的人,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像今天这么开怀大笑,更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似乎是这片刻的温暖,让林亮终于忍不住敞开了心扉,这一刻,林亮此刻终究忍不住有些哽咽。

    “说真的,虽然这腿瘫痪了好几年,可直到现在晚上做梦,我都会梦到自己双腿重新站起来。”

    “什么认命,什么不抱希望,其实都是假的!”

    “我也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在外面淋淋雨,摸摸雪,欣赏下冬雪融化的浑江河,看看春天冒出来的青草!”

    “可现实呢……现实就是我现在连出这个屋子都费劲,现实就是我现在根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吃喝拉撒都在这小小的屋子里等死!”

    一字一句,落在赵觉耳中。

    那些话如同棒槌一般砸落,让人心坠的发疼。

    赵觉知道,林亮并不是个愿意表露心迹的人,可这几年这个不过和自己一般大的人承受了太多。

    到如今,终究是有些承受不住了。

    溃如蚁穴,瞬间崩塌。

    此刻,屋内只能听见林亮那低埋的呜咽声音……

    过了许久,林亮的情绪,这才逐渐平静。

    抿了抿那通红的眼睛,林亮这才缓缓抬头。

    “兄弟,让你见笑了,太久没和人说过话,没想到如现在自控力这么差了。”

    刚刚哭过一场,林亮的情绪,此刻十分低迷,虽然面前的赵觉是自己的发小,可一个大男人这么哭哭啼啼,林亮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

    赵觉宽慰他:“你这么说话就拿我当外人了,怎么的,以前穿一条开裆裤长大都不忌讳,现在反而不好意思了?”

    赵觉的话,忍不住逗得林亮笑出声。

    “别不要脸,明明是你抢我裤子穿的!”

    一场普通的晚饭,两人却足足吃了将近两个小时。

    苦笑、说闹。

    两个人如同打开话匣子一般,从天南说到海北,而赵觉更是给林亮讲了许多这些年在外读书听见、看见的新鲜事,林亮听得入神又羡慕。

    林亮羡慕的同时,倒是有些好奇。

    “说真的,赵觉,你怎么忽然想回鸭园村了?你是不知道,现在这鸭园村前前后后住的人家加在一起,也就剩下十来户。”

    “前几年倒是还能好一些,多多少少还能看见些年轻人,这几年倒是好,村子上彻底只剩下些孤寡老人了。就我这年纪,竟然能算的上是四里八乡年纪最小的!”

    林亮摇摇头,忍不住笑道。

    赵觉听见发小的话,颇有感触。

第6章 年年黄杏红,不见偷果童(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在南方求学几年,赵觉身在他乡,目睹着大城市中那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变化都是相当快速。

    而当赵觉回到鸭园村,却发现这个偏僻的村子竟然和自己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依旧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生活节奏之中。

    当然,唯一的变化……就是人越来越少。

    走在村子,赵觉能看见许多空旷的院子,甚至连土地都是荒废的。

    许多院子就连对联都是几年前样式,已然数不尽有多年的光景没再回来过。而自己小时候在鸭园村的玩伴和发小们,如今更是只剩下林亮一人。

    物是人非,此刻的赵觉可谓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赵觉:“过来的时候我也看见了,村子现在好多人家都是空的,一路走过来,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被赵觉这么一说,亲眼目睹这些变化的林亮,也是十分感慨。

    “可不,想想咱们小的那时候,每次出去玩,人都是一群群的,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那是经常能看见的,村东头玩,村西头都能听见声!”

    “对了,还记得以前每到夏天,咱们哥几个总去路边偷得那棵杏树不?”

    赵觉笑呵呵的点头。

    “怎么不记得?这周围杏树让咱们几个摸个遍,就属那道边那家的杏树最好吃!就因为摘杏,还被逮住好几次呢。”

    林亮:“可不,那杏又大又甜,尤其是这几年,那杏树每年结的杏吃都吃不完,落了满地都没人去摘了,看着都心疼。”

    赵觉:“山杏还在,偷杏贼……却只剩下咱们两个了。”

    林亮苦笑:“也怪不得别人,鸭园村经济落后,周围又都是大山,要发展没发展,要前途没前途,确实留不住人。”

    “要我说南方挺好的,有发展,再不济你也得可以去市里找个工作,总之不管哪都比待在这村子强。”

    赵觉看了看窗外,却只是笑着说道:“我倒是觉得鸭园村挺好的,虽然不及外面繁华热闹,可在这里却是最轻松、自在。”

    “一踏进这村子,我就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一样,看着那些熟悉的大山和树木,都觉得特别舒服。”

    赵觉看向林亮问道:“那你呢,想没想过离开这里?”

    林亮一愣。

    “我?”

    赵觉点头,林亮这才知道对方不是在开玩笑。

    林亮摇摇头,无奈的看向自己的腿。

    “你也知道我这情况,出门都费劲,更别说出这个村子了。”

    “再说……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最落魄的时候,就是这一亩三分地才能让我活下去,就算是有一天腿真的能好,恐怕我也舍不得离开。”

    “不过你和我可不一样,我下半辈子也就这样了。你这年纪轻轻的,在这没有一点前途的地方,像养活自己都费劲,还不如早点出去呢!”

    赵觉倒是挑了挑眉。

    “我倒是觉得这挺好,再说,谁说偏僻的大山里就没发展、养活不了自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祖宗们不也这么活下来的?”

    林亮有些诧异。

    “听你的意思,难道真的要在鸭园住下来?”

    赵觉点头。

    “当然。”

    待赵觉吃过晚饭离开林亮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刚刚踏出院子,天空中再次洋洋洒洒的飘起了青雪。

    赵觉伸出手,青雪落在手心,很快消失不见。

    东北的雪就是这样,即便到了春天,青雪也能断断续续的下到四月份,有时候即便到了五月,还会落两场青雪。

    临傍晚的温度,要较白日低出了许多,青雪铺在地面上薄薄一层,待明天早上醒来,又会快速消失不见。

    “走吧朋友们,带你们去我住的地方看看!”

    走在鸭园村的小路上,赵觉身后留下的了一连串的脚印,出门差不多走了十分钟的左右的时间,赵觉随即停在一户有些简陋的院落前。

    院子大门是那种老式的空心铁棍焊成的,年份太久,已经看不清上面的颜色,常年没人修缮,沉重的铁门已然有些倾斜。

    在大门的门栓上,还能瞧见一把已经生锈的大锁,只是钥匙早就已经不见了踪迹。

    只是这破落的院子,倒是根本不需要钥匙。

    毕竟那两旁已然掉落差不多的土墙,莫说是成人,就算是孩子,也能轻松翻越进去。

    大门外的赵觉,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院落,心中忍不住有些感叹。

    “朋友们,到了。”

    “这就是我住的院子。”

    随着赵觉话音落下,机械设备缓缓升到半空之中,镜头升高,整个院子也呈现在众人面前。

    那院落占地差不多有两百多平的样子,坐北朝南,这也是东北民房最普遍的建造习惯。

    小院的周围,是一圈用土夯实的墙壁,墙壁的下方,则是用石头堆砌,前方大片的空地上,露出黄色的枯草。

    在院落的墙角,还有许多并未融化彻底的积雪,雪白的一片,洇湿了周围的土地。

    半空之中,依稀能见到那小院的左右也都是有人家的,只是那两处院子如今现状,却是并不比这处好到哪去。

    南面那相邻的房子,从半空中甚至已经见到那已经坍塌的瓦片,裸露出一块不小的窟窿。

    赵觉熟练的翻墙越入院子,走进了熟悉的小院之中。

    “这院子看着面积不小啊!”

    “主播有钱人啊?这地皮,得有个两百多平吧?”

    “别想多了,农村地皮不值钱,就算是二百平,在市里最多也就能换个厕所而已。”

    “这院子也太破了,主播你就要住这里?”

    “这邻里邻居离得也太近了吧,两家竟然还用一道墙?”

    “这院子太荒了吧?!这得多久没住过人了……”

    破落的院子刚出现在众人面前,谁知道就引来了不小的讨论,而没想到就这一会的功夫,赵觉的直播间人数更是直接突破了200人。

    而此刻,人数竟然还在增长。

    直播间中,一条弹幕也同时传来,正是平台的提醒消息。

第7章 农村小院引来围观(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主播您好,恭喜您的【麻溜带你转遍东北犄角旮旯】直播间人数突破200人,被选为优质直播间,您现在有三天的平台推广机会,是否开始使用。”

    每个进入电驴直播平台的新晋主播,在到达200人都会有一个免费平台推广机会。

    而赵觉直播间人数的快速增加,此刻也终于触动平台机制。

    看着平台提醒,赵觉也是有些惊讶。

    中午关直播的时候,自己直播间人数才那么点人,没想到自己不过让自己家的小破院子露个脸,竟然这么快就直接增加到两百人。

    国人对房子的关心程度真是很高。

    获得三天的免费推广,赵觉非常高兴,看来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对的。

    这可是难得让自己直播间增长人气的好机会!没有任何的犹豫,赵觉直接点击‘使用’。

    而在点击之后,电驴首页的推广界面中,关于【麻溜带你转遍东北犄角旮旯】直播间,也逐渐曝光在更多网友面前。

    有了平台的推广,赵觉直播间的人数果然肉眼可见的快速增长,不过三五分钟的时间,竟然就已然达到了历史最高的三百二十人!

    赵觉看着那人数,心里激动又担心。

    赵觉知道,此刻直播间的人数,太多都是因为平台推广而进入,而最终能不能将这些人留下……

    还是要看自己直播的内容究竟够不够吸引人了!

    “新直播间?直播什么的?”

    “这是什么地方啊,现在竟然还有这么破的房子呢?”

    “应该是农村吧?看着和我小时候姥姥家住的农村土房有点像,主播不会也是东北那旮旯的吧?”

    “你进来都不看直播间名么,就是麻溜带你转遍东北犄角旮旯……”

    新来的网友,显然对于这个新晋的直播间十分好奇,弹幕更是不停闪烁。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大家现在所看见的这个院子是我的东北老家,位置在一个叫做鸭园村的偏僻乡村。”

    “这院子,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虽然房子破了些,不过这里却有很多我小时候留下的美好回忆。”

    转动镜头,直播间再次出现大门那扇有些破败的铁门。

    “大家看这扇已经歪掉的大门,别看它不起眼,这大门的年纪可不老小,比我都要大上好几轮。”

    “当年做大门时,街上的铁匠师傅花费半个多月的功夫,才做出的这最流行的样式。”

    扇形的大门,两侧对开,图案也是跟着对称的。

    大门虽然褪了色,图案倒是看的还很清楚,铁棍弯曲成内扣的图案,拼接成各种花样,焊接在大门上。

    两扇大门中上的位置,还各有一个立体样式的五角星,原本那五角星的颜色,是极其醒目的红色,现在已经完全褪光,满是锈迹斑斑。

    大门中间的门栓,是用实心的铁棍做成。

    可活动的铁棍上面有一个把手,一个锁环。

    铁棍穿过另一扇门上焊死的圆圈,而锁头,便就锁在那铁棍焊接的锁环上,如此一来,就能牢固的将两个大门栓到一起。

    这种铁大门一般都有些自己的脾气,若是不熟悉的人关门,很容易被那沉重的大铁门夹住手指。

    赵觉从小就没少吃过这大铁门的亏。

    “看这大门,简直跟我老家的一模一样啊!”

    “这材质,这花纹……主播你是不是把我家大门安上了?”

    “是它是它就是它,我小时候舌头就是被这大铁门粘住的!”

    “这是什么年代的大门,我咋从来没看过?”

    “土墙?石棉瓦房?还是铁焊的红五角星大门?!我靠,这房子,得有二三十年历史了吧?”

    颇具年代感的老房,引来了不少80、90的回忆。

    赵觉点头。

    “这房子,还是我爸刚出生没几年的时候建的,到现在……四十岁的年纪,肯定是有了。”

    说着话的功夫,赵觉也走到屋子前。

    因为常年没人修缮,老屋的玻璃几乎都碎了,窗框上的蓝漆也被晒的看不清颜色。

    门是用实木手工定的,笨重、老厚,不过老一辈的房子,都是这样的木门,门内用铁锁链朝着门框上一挂,这便算在里面上了锁。

    “太久没回来了,不知道钥匙是不是还在老地方。”

    赵觉走到门前,用手朝门框上方的位置摸了摸,下一秒,便从上面摸到一把有些锈迹的钥匙。

    “果然还在这。”

    以前的墙和门锁,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所以很多家都有将门钥匙顺手放在门框上的习惯,省的随手放在别处寻不着。

    那时候,赵觉放学回家赶上家里没人,每次家里都是这样给自己留门的。

    钥匙插入门锁芯,费了些力气,不过好在锁头质量不错,过了这么多年,锁芯竟然还能工作。

    打开锁头,推开屋门,许久没上油的折页,传来‘嘎吱’‘嘎吱’的声响。

    阳光撒进屋子,赵觉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终于,回来了。

    老家房子不大,也没有现在所谓的一室一厅一卫的说法。

    刚进门的右手边,是一个做饭的灶台。灶台上的铁锅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墙角更是布满蜘蛛网。

    十几步的距离,赵觉转到内屋睡觉的地方。

    刚入门的墙上,挂着个早就停掉的圆形钟。

    进门右侧,是个三米半的大通炕,炕上还铺着层炕革,炕革上,还有赵觉小时候尿炕留下的熟悉‘画作’。

    炕尾处有一矮脚木柜,一米高的样子,上面是叠放被褥的地方。

    赵觉家里搬走的时候,屋子收拾的倒还算是干净。

    因为换的新家地方太远,老屋子的家伙事没怎么动,所以直到现在,这屋里的柜子桌椅还都一应俱全。只是这么多年没用,不少家具都已经受潮,空有架子不到,实际上都朽坏不可用。

    赵觉环顾着屋子里和印象中重叠的陈列,小时候的一幕幕,从他的脑海中划过。

    “家里的摆设,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一时之间,不由得有些感慨,看着那些熟悉的家具,赵觉似乎再次回到小时候一家三口窝在这不大的屋子的童年时光。

    那个不富足,但快乐,烧铁锅、喝井水,生病只需要一黄桃罐头就满足的年头。

    半晌,赵觉这才回过神来。

    赵觉看眼时间,擦了擦进灰难受的眼睛,放下为数不多的行李,决定又回到这里扎根。

第8章 80、90的回忆(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快四点半了,这会天都要黑,我们得抓紧收拾屋子,顺便烧烧炕,不然这个季节的东北,晚上可不是这么好过的!贼拉冷!”

    赵觉脱掉外套,走到厨房拿起一把扫帚,随即便开始整理起屋里的卫生来。

    常年没有人居住,老家的房子到处都落满灰尘,想要全都收拾干净,委实是一件大工程。

    赵觉着手先用些能找到的纸和布把窗户简单蒙上,再优先处理土炕上的灰尘,其它先不管,先得让今天晚上有个能住的地方再说。

    拾掇的时候,门窗全部都打开,就那么还不算彻底的一番清扫,屋子到处都弥漫着灰尘。

    赵觉被呛得不住咳嗽,赶紧弄了些水撒上,情况才稍微好转。

    这灰是真的厚。

    土炕打整了好几遍,从行李中翻出毛巾,打盆水浸湿,仔细的擦拭一番,一碰水弄得跟泥浆子差不多。

    三米多的火炕,就收拾将近一个小时,这才露出原本的颜色。

    只是这炕革也有些发旧,尤其是炕头距离灶台最近的地方,已经被高温烤成了焦糖色,还有好几处破洞。

    凉风从窗户的缝隙灌入屋内,赵觉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看向窗外,这才发现外面的天色已经微微有些昏沉。

    “看来光靠缩炕上顶不住,还得弄点柴火热热炕。”

    事不宜迟,拿上手电筒,赵觉马上出门,大概又过了半个来小时,赵觉再次回来,背上多了两捆枯干的玉米秸秆。

    在东北,秋收之后的玉米秆,是东北农村烧火取暖的主要材料。

    直播间。

    “这是收玉米之后的玉米秆吧?”

    “哎,这不是喂牛的吗?”

    “这么快就回来了?主播从哪弄得柴火?”

    赵觉抱着几捆玉米杆,放在灶坑前,放下柴火,身上头上沾不少玉米叶碎末。

    虽然回家的距离不近,好在这晒干的玉米杆看着堆大,但分量没多重,一路回来倒是都不觉得累。

    “这柴火是我从林亮家里借的,这几捆玉米杆烧完,挺过今天晚上是没问题。”

    “等明天天一亮,我就上山,弄点经烧的柴火回来,不然这天气睡凉炕,小鸡都要冻得梆梆硬,很容易睡出病来,就算是铺再厚的褥子,也挡不住。”

    赵觉麻利的将秸秆打开,先透一透。

    这个习惯一定得有,因为保不齐这秸秆里有什么冬眠的东西。

    他也没闲着,取过瓢往炕灶铁锅里加水。

    这铁锅是赵觉刚从棚子里搬出来的,长时间不用,上面都已经生了不少铁锈,只是这回手头没有趁手工具,赵觉也只能暂时先用着将就下。

    添了小半锅的水,再把透好的秸秆折成小段,都塞进灶洞里。

    最后麻利的从秸秆上拽下些好燃烧的玉米叶、玉米穗子,打火机点燃,一股脑都塞到秸秆下方,火焰燎过,秸秆很快就“腾”的一下燃烧起来。

    火越烧越大,灶坑里跳跃的橙红色火焰,映照得赵觉一张脸通红,浑身热腾腾的,是一点都冷了。

    烟筒,乌攘攘的往外冒烟,许久没住人的冷清院子,也终于恢复了些许烟火气。

    赵觉叹气:“这院房已经好多年不住人了,估计一时半会炕都热乎不上来。也不知道老房电表还有没有预存的电,要是没电,那今天晚上恐怕得摸黑。”

    说着,赵觉走进了屋里,顺着炕沿边摸到根麻绳,用力一拽,随着‘嗒’的一声响,屋内灯泡跟着亮起。

    心里顿时松口气,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竟然还有电。

    老式的钨丝灯,将整个屋子映的发黄。

    “这不是老式的钨丝灯吗?!现在还有人用呢?”

    “这灯泡……也太熟悉了!”

    “这拽绳,我家也有个一模一样的。”

    “对,就是这个灯,它简直是我童年写作业时候的噩梦,太暗了!”

    “这灯泡,比我家床头灯都暗。”

    “别说,单看这屋子,瞬间回到80、90年代,太有感觉了。”

    “这太暗了吧?就这亮度,能看清啥?”

    赵觉抬头,看着那有些刺眼的灯泡,笑着说道:“跟现在的节能灯比,钨丝灯肯定比不过。不过这种灯价格便宜,度数低,耗电也低,一个灯泡才八毛钱。”

    “八毛钱?这也太便宜了?!”

    “八毛钱的灯?能用的住?”

    “以前钨丝灯确实便宜,就算是度数大的钨丝灯,最贵也才十几块钱,哪像现在,花里胡哨的灯,动不动就上百上千。”

    赵觉点头。

    “嗯,钨丝灯确实便宜,就是亮度差一些,不过在这种经常停电的偏僻村子,晚上有个亮就已经知足了。”

    鸭园地处偏僻,所以各方面的条件自然也是和大城市不能相比。

    别提隔三差五就要点蜡烛的以前,在赵觉的记忆里,刮风下雨的天气,也会经常停电。

    收拾了一阵,赵觉已经将自己带回来的被褥铺在了火炕上。

    虽然时间过去好一会,火炕也不过刚刚有些温度,而最要命的是,这会儿到了晚上,外面的风逐渐停下来,烟随着火炕缝隙冒出来。

    门窗一闭,全都闷到屋里。

    “咳咳、咳咳!”

    赵觉掩着口鼻,不断传来咳嗽声。

    整个屋子都满是烟雾,看起来倒是和仙境差不多,就是滋味不好受。

    赵觉急忙将房门全部打开,只是那刚刚积攒些的热气,很快也跟烟雾一起散出去了。

    走到炕沿跟前,掀开炕革,果然火炕上已经出现许多缝隙,大的甚至已经有将近一个手指的宽度。

    赵觉微微蹙眉。

    “这火炕太久没烧,一热一冷,都开裂了。”

    “看来明天又多了个活,得把这炕缝好好用水泥抹一抹才行。”

    老房长久没人住,大大小小的毛病可算的上不少,想要全部弄完,得需要不老少的时间。

    眼下为了挨过漫漫长夜,赵觉也只能挑一些着急的地方先找东西塞堵上。

    不一会,屋子里的烟雾就散的差不多了,赵觉拿了些玉米秸秆,将外屋门掩上,只留下巴掌大的空隙。

    保证通风,屋子也不会灌进来太多冷气。

第9章 烟火气(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被褥被赵觉掀开一半,方便让火炕散发热气。小屋里,温度终于渐渐开始暖和起来。

    虽然赵觉直播间的时候说的话并不多,反而大多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可直播间的热度倒是并没降低。

    尤其是这颇具年代感的生活方式,更是吸引了不少有些有同样记忆的网友们关注。

    “我靠,梦回童年啊!”

    “就这掩门的法子莫非是通用的?简直和我家一模一样!”

    “太真实了!以前住平方的时候,每次烧火都是我的噩梦!”

    “这直播间也太接地气了吧?”

    “这直播间不错,有生活气息。”

    “这就是所谓的烟火气吧?好有代入感!感觉自己一下就回到了十几年前一样。”

    赵觉闷声干活,直播间中的网友们也是看的津津有味。

    尤其是那昏黄的灯光,更是让人觉得格外有味道,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会儿自己干活的功夫,人数竟然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的五百人!

    赵觉的直播间,更是已经引来不小的谈论度。

    某度上更是出现了一篇以赵觉直播间场景为素材的帖子,命名为《梦回90年代》。

    熟悉生活方式和场景,帖子下方不少人都在求链接、求分享、求直播房间号。

    屋子里暖和后,赵觉开始收拾其它地方。

    一个靠在墙角的抽屉桌子吸引了赵觉的注意,那是小时候父母不让他乱翻的地方。

    赵觉走过去,拉开抽屉,找出了不少以前没来得及带走的杂物。

    一串以前家里的旧钥匙,上面还有一枚红色长方形的印章,仔细辨认,还能看出上面写的‘赵自卫’三个字。

    ‘赵自卫’,是赵觉父亲的名字。

    以前老一辈许多正式场合,都需要这种印章,只是现在早就被淘汰,平时已经完全见不到。

    一瓶已经空瓶闻不到味道的风油精,几支还不及手指长的铅笔,上面带着已经被磨光的橡皮头。

    其中一支因为太短,另一头还被套上了笔壳,用胶布黏在了一起。

    这种被加长的铅笔,当初上学时几乎每个学生的笔袋里都能找出那么一两支。

    翻出来的这些带有年代感的产物,引起直播间里很多粉丝的强烈共鸣。

    “没想到我竟然还能看见这种老式红戳?这也太有年代感了!”

    “这铅笔,和我上学时候用的一模一样!”

    “这用铅笔的法子,莫非是全国通用?”

    “靠,我能说主播在抽屉里面发现的这些东西我家都有吗?!”

    “太真实了,看见这些东西感觉忽然回到十几年前一样。”

    赵觉也不由得笑着点头。

    “可不,要不是这次会老家翻起这抽屉,恐怕我都记不住还有这么多老物件,现在看着……还真是有些怀念那个时候。”

    看着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物件,赵觉不由得有些感慨。

    赵觉将抽屉拉出一些,又在里面寻到了老式的红蓝兄弟AB胶,还有老铜钱,加上一个已经被淘汰掉的bb机。

    这件稀罕玩意,很可能就是当年父母不让他翻这抽屉的原因。

    赵觉有些惊喜,看着早就已经淘汰的那bb机,摆弄了半天。

    “BB机?别看现在智能机这么多,可看见这老式bb机,还真是亲切,这东西老一辈可是出去装逼的好东西,就是存在的时间太短,没几年就被时代淘汰了。”

    “不过该说不说,当时看见大家裤腰上别着这种bb机,当时别提多羡慕。”

    “可惜……现在大家用的都是智能机,这种bb机早就没人用了,不然我还真想带着出去晃几圈,也满足下当年装逼的念想!”

    把玩了半晌,赵觉这才颇有些不舍的将那bb机放回壳子里,仔细收起来,只是这时候赵觉忽然注意到,抽屉下方好像有张纸。

    “这是啥?”

    赵觉将抽屉杂物底下那张叠起的纸抽了出来,那纸张放的随意,上面还被染上了不少污渍,纸张也已经发黄,不过倒是不耽误看清上面的字。

    读了读上面些的字,赵觉倒是有些意外:“腿部按摩的方子?我家竟然还有这东西呢?”

    赵觉显然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翻个抽屉,竟然还找到了这么一张腿部按摩的方子。

    只是这纸张正反面赵觉都瞧过,连个署名都没有,也没什么特别的,倒像是随手就扔到抽屉里的。

    看到这个方子,赵觉倒是高兴的很。

    “这应该是以前的那些赤脚医生留下来的,正好,可以拿这方子给林亮试试。”

    赵觉将那一页纸小心翼翼的收好。

    直播间见着赵觉将那抽屉里随意翻出来的方子宝贝似的收好,还准备拿给林亮用,都有些担心。

    “按腿的方子?放的这么随意?”

    “主播你确定要拿这随便捡到的偏方给林亮试?靠不靠谱啊!”

    “我看那方子写的简单,而且连个医生名字都没有,主播你可别轻信啊。”

    “拉倒吧,随便找出个方子莫非就能治病了?那要医院那么多的大夫有啥用?”

    赵觉注意到直播间弹幕上的留言,就回应他们:

    “谢谢大家关心林亮,我一定会多加注意的。就是个按摩的方子,试不好也试不坏,万一要是真起点用处不是更好?”

    将抽屉收拾好之后,赵觉继续做起其他的事来。

    收拾屋子这会,窗外的天也彻底黑下来,就连原本远处山峦粗略的轮廓也再看不清。

    赵觉看了一下时间,发现其实并不是太晚。

    “我怎么觉着,回老家之后的时间变慢了,做了这么些事情,其实过去的时间并不多;在城里上班的时候,眨眼一天,眨眼一天,时间就跟开了倍速一样。”

    “得,今天先收拾到这,剩下的明天再说吧。”

    赵觉抻了个懒腰,忙了一天,这会只觉得身上也有些疲乏,尤其是屋子暖和起来后,浑身松松垮垮的,瞌睡劲一股股往上窜。

    试了试炕的温度,被褥覆盖的铺盖下方,此时已经明显热乎不少。

    眼睛皮使劲的耷拉,赵觉决定顺其自然,下播休息,回到老家,为的就是过上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自在生活。

    “朋友们,时间不早了,今天我们就先播到这里吧,我得钻被窝了。”

第10章 冰火两重天(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谢谢朋友们,大家可以给点个关注,明天我还会继续给大家分享东北老山村的生活。”

    “朋友们,再见!”

    只是没想到的是,直播间网友们倒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这就下播了?”

    “别啊主播,这才七点多,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还没看够呢,再开一会呗。”

    “是啊主播,这会正是人多的时候呢,再唠十块钱的!”

    “下面难道是收费项目,也不见有女的啊?”

    直播间里,大家的活跃度相当高。

    赵觉的直播间也属实算得上一股清流,没有扮丑,没有恶心,没有长腿大胸美颜,就是把原生态的东北老山村呈现在镜头前……实在是太过于稀奇。

    好几个粉丝试着打赏些小礼物挽留。

    一般的主播看到礼物,都会停下来继续直播一会

    赵觉和大家说完话后,虽然看到屏幕上飘起一票打赏提醒,但他还是果断结束,直播间下一秒黑屏。

    这个操作,让还停留在直播间界面的观众都觉得不常见。

    “这……就下了?”

    “干净利落,是东北爷们,我喜欢!”

    “+1!”

    “真下了?”

    “这主播……有意思!”

    “散了散了,点个关注,以后得天天见了!”

    一头钻到炕上,躺在被窝里,炕上的热气逐渐透过被褥传到身上,赵觉只觉得身上被烘的异常舒服。

    抬头看着房间里的陈设,熟悉的塑料布扣的简易天花板,赵觉脑海中,想起许多从前发生在这老房子的趣事。

    那时候不觉得有多好,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真的很不错。

    身子下面暖和,没被被子盖住的脸和手臂,能感觉到明显的冷意。

    在冷天,东北‘被窝之外算远游’的说法,赵觉是深知的。

    因为这被窝内和被窝外,不仅仅是两个温度,甚至可以说是两个季节。

    老房子里这种感觉更甚,四处漏风的窗户缝和墙缝,躺在被窝的赵觉忍不住抽抽鼻子,右手摸了摸了摸鼻尖,果然冰凉。

    赵觉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啊!”

    去外地后,再没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因为这感觉,赵觉真真正正的觉得回来了。

    伸手顺着炕沿,拽住电灯拉绳,‘嗒’的一声,屋子便彻底的暗了下来。

    关好灯,赵觉快速的再次缩进被窝,拉着被子,将脑袋也整个儿蒙起来。

    身下火炕的越来越温暖,赵觉困意也越来越浓,打了个哈欠,慢慢陷入梦乡之中。

    早上不到五点,赵觉早早的从被窝中爬起来。

    虽然昨晚灶洞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但到了后半夜,热腾腾的火炕还是凉下来。

    在加上不断漏风的门窗,赵觉挨到天亮便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钻了出来,开始研究如何修缮老房。

    赵觉检查一番房屋,发现门、窗都得打理,甚至墙壁都有一些裂缝,外面的冷气能够轻易的涌进屋里。

    纸和布蒙住的窗户最不顶事,好几处都跨拉下来。

    这房子可是得好好拾掇拾掇,必须弄严实。

    赵觉决定先处理墙,因为这最好弄,整点泥巴补一补就可以,不过还是得先找一些趁手的工具,屋里翻一圈没有,还是得去村里借,也趁机会看看村里现在还有的人员情况。

    早上的鸭园村,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冷意,地上还有一层没来得及完全化掉的青雪,村子有住户的屋子,能够看到一些升腾起的烟。

    一路走过,青雪也随着被赵觉踩过而迅速融掉,偶尔听见一阵清脆的碎裂声,是些结冰的小水坑上面冰层断裂发出的。

    鸭园村远处的大山,因为太阳的升起泛起一层金黄色的光晕,给这安静的小村子添了几分暖意。

    鸭园村虽然偏僻,可生态倒委实不错,这大冷天的,也能听到一些鸟长长短短的发出各种叫声。

    赵觉先来到的是林亮家。

    老房家中锅灶暂时还不能用,赵觉正好来林亮家里蹭饭,顺便也给林亮改善下伙食。

    一边进门,赵觉就一边朝屋里喊:“亮仔,起来了吗?”

    屋里早就起来的林亮,很是开心的回应:“觉哥?你这么早怎么就过来了?”

    或许是昨天看见好友之后的心情不错的缘故,今天的林亮,看着倒是要比昨天气色好了许多。

    赵觉笑着进门,看到发小的精神头,心中很是欣慰。

    “家里锅灶还没收拾,所以早早的想着过来在你这蹭顿饭,还没吃呢吧?”

    林亮心头一热。

    虽然赵觉话里话外说蹭饭,其实这是变相的来照顾自己。

    林亮鼻子有些发酸的说:“还没呢,刚起来。”

    赵觉爽朗一笑:“哈哈,那正好,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嘴上说着,赵觉也不客气,径直的走进厨房,翻找看有哪些能用的上的食材。

    “白菜、土豆、辣椒、鸡蛋、西红柿……还有干蘑菇,你家里这能吃的货可不多。”

    看着厨房里放的那些食材,赵觉更知道林亮的生活不易。

    虽然看着这些东西够吃一阵子,但除了一些配菜,还是很单一的,肉类更是一点没有,凭着这些东西,在东北算不得养人,倒是难怪自己这个发小现在身体这么瘦弱。

    林亮有些尴尬的点头:“好久没去买菜了,我也不知道家里都剩下什么了,你看看,有什么做什么就行,我不挑。”

    赵觉倒是有些犯愁。

    自己厨艺虽然还算的上是不错,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了半晌,赵觉猛地冒出个念头:“有了!这些东西都用起来……不然,做个疙瘩汤?”

    林亮闻言,忍不住眼前一亮。

    “疙瘩汤?好啊!我是很久都没吃过了!”

    一听见疙瘩汤这三个字,林亮的眼睛都跟着亮了起来。

    若说蝲蛄豆腐是东北特色菜,那这疙瘩汤,则是东北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家常菜。

    早上来上这么一碗热腾腾的疙瘩汤,那舒服的程度简直没法形容。

    而且这疙瘩汤老少皆宜,好消化的很,做起来的速度也很快,所以上学那时候,林亮可是没少吃。

    只是腿脚不便以后,林亮很少再吃到,忽然被赵觉这么一提,林亮瞬间有些想念那个熟悉的味道。

    赵觉拍了拍林亮的肩膀:“行,那今天早上咱们就吃疙瘩汤!”

第11章 疙瘩汤(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疙瘩汤的材料要求并不高,只要有面粉、盐,还有少量的蔬菜,就能可以轻松制作碗疙瘩汤。

    这道吃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虽然历史并不长,可在这几十年间的过程中却在快速发展和改进。

    如今的疙瘩汤,早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面汤水,餐厅、饭店、小吃店,都能经常看见它的影子。

    疙瘩汤可以说是万能配,一汤包万物。

    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加,小到西红柿、蘑菇、鸡蛋,贵到肉丝、海鲜,可谓十分丰富。

    只是……

    赵觉看了看眼前自个眼前那寥寥无几的食材,忍不住摇头。

    白菜、西红柿,还有两颗鸡蛋,一碗半的面粉,这就是赵觉做疙瘩汤的全部材料,眼下这疙瘩汤,注定只能用最朴素的吃法。

    “也好,正好我也好久没吃过这最板正的疙瘩汤了!”

    赵觉挽起袖口,带上围裙,便开始和面来。

    盆里倒入面粉,又舀了少量食盐混匀,给面粉增加韧劲和底味。

    到水缸前,掀开缸盖,水面上还浮着些冰碴,水瓢左右晃动,冰碴也跟着荡到了两侧。

    取了些水,右手控制着水滴的速度,将水瓢里的慢慢滴入到疙瘩汤里,而另一只手中筷子不断的搅拌。

    随着水滴落下,盆里的疙瘩汤便很快定型,变成一小块、一小块手指甲大小的面疙瘩。

    也已经很久不亲自下手做,赵觉还是有些生疏,那面疙瘩一会大一会小,大的足足有鹌鹑蛋般,小的则直接混入进面粉里。

    看着盆里大大小小的面疙瘩,赵觉都不由得吐槽自己:“还真是太久没做过疙瘩汤,这手法都掌握不好了。”

    但赵觉的手感还在,没一会的功夫就已经适应节奏,面疙瘩的大小也逐渐变得均匀。

    随着搅拌,面粉扑起不少,沾在赵觉的衣服和袖口都是。

    没用太长时间,一盆面疙瘩全部打好,赵觉也变得和个面人似的。

    柴火入灶坑,添水,烧开。

    这大冷天的锅,热的速度慢了些,过了好一会,锅里的水才完全烧开沸腾,可以朝锅里下面疙瘩。

    另一边,以往这个时候,只能躺在床上的林亮,因为赵觉的到来,已经精神抖擞的早早起床。

    掀开窗帘,窗外明媚的阳光进入屋里,将整个屋子都照的格外亮堂。

    看着窗外的阳光,还有那厨房里忙碌的发小,林亮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比平日里多了几分乐趣。

    林亮眺看向窗外。

    “之前都只觉得天气很冷,没想到这个季节的太阳,看起来这样不错。”

    厨房里的面人赵觉,听林亮这么一说,也往窗外看去,满目都是和暖的阳光。

    “嗯,春天就是这样,风大,天气变得也快,尤其是咱这东北,一刮起北风来,鼻子都要跟着冻掉了一样。”

    林亮赞同的附和:“这两天确实风不小,昨天晚上我听着外面大风刮到了后半夜。”

    “可不是,昨天晚上后半夜还给我冻醒了,醒来一听外面的风声,鬼哭狼嚎似的。”

    “不过别说,这么大的风,不放风筝可惜了,等过两天雪化的差不多了,我带你去附近空地上放风筝!”

    听着赵觉这么说,林亮非常心动,可看着自己的腿脚,只能遗憾的婉拒。

    “等开春了再说吧,我这腿,出去一趟太麻烦,在家反而轻松些。昨晚留你不住,你家那老房子这么久没人住,晚上睡觉是不是冷啊?”

    赵觉自然也看出了好友的顾虑,也没多说什么,就回他:“冷倒是不冷,就是有点漏风。我打算一会吃完饭回去,把窗户和墙壁裂缝的地方补一补,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

    林亮有些担心:“能行吗?不然你这几天先在这我将就将就,等暖和了再回去。”

    赵觉让他不用担心:“放心吧,没问题,等我补完的,要是还冷,我就上你这住来!”

    疙瘩汤已经下锅,热气充斥着整个厨房,赵觉云里雾里的,倒好像成仙一样。

    不得不把房门透一个缝隙窜窜气。

    赵觉抓起一把柴火,塞到灶坑里,很快锅内的汤水便再次沸腾,锅里的疙瘩汤也开始慢慢变得黏稠不少。

    趁着水沸腾的这会儿,赵觉拿起两颗鸡蛋在碗里打散,稍微搅拌之后,倒入锅里。

    热水沸腾,很快便将那两个鸡蛋也跟着均匀散开,变成散开蛋花。

    吸吸鼻子,熟悉的香味,勾起赵觉的食欲。

    “有点以前吃的那个味了。”

    “白菜、西红柿,下锅!”

    切好的配菜,倒入锅里,勺子不断的在锅内搅拌着,又等了会,锅里再次沸腾,赵觉抓了些食盐撒在里面。

    食盐刚入锅融化,疙瘩汤的鲜味便立刻飘出,再借着热水沸腾,疙瘩汤也跟着越发粘稠。

    到这,疙瘩汤便已经差不多。

    赵觉招呼一声:“收拾一下,开饭了!”

    热腾腾的疙瘩汤出锅,浓稠的食物香味从一片雾气中冒出来,让人不由得馋涎直流。

    矮脚炕桌往炕上一摆,两个大海碗,装着盛满满当当的疙瘩汤。

    虽然没什么油水,不过那卖相却委实不错,尤其是那熟悉的香味,最令人唏嘘的是,让两人都不由得回想起上学时候的日子。

    赵觉将勺子递给林亮,随即脱鞋上炕,一气呵成。

    “怎么样,觉哥这手艺不错吧”赵觉颇为得意:“还真是很久没吃过这口了,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来,赶紧尝尝!”

    林亮也不客气,吞咽几口口水,拿起勺子舀一大口的疙瘩汤喂进嘴里。

    这也太好吃了,囫囵个的就是几口下去,根本来不及尝出是啥味道,就觉得喉咙里和有只小手往下掏一样。

    稍微缓一缓,林亮才尝出味道,竖起大拇指,对着赵觉忍不住夸赞。

    “嗯……好吃!就是这个味,这味道,和以前上学那会老吃的一模一样!”

    赵觉此时也在吸溜吸溜的狂吃。

    带着蛋香的疙瘩汤,一勺子送入嘴里,满是浓郁的面香味,还掺杂着些西红柿的酸,还有白菜的清甜。

    咸淡适宜,味道可口!

    赵觉点点头:“嗯,果然,还得是咱东北大锅烧出来的疙瘩汤才是最正宗!”

第12章 童年终究回不去(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早饭疙瘩汤,做起来并不怎么费功夫,前前后后也不过半把个小时。

    满满的两大碗疙瘩汤,赵觉和林亮吃得干干净净,连个菜叶都没剩下。

    吃的时候用勺还不过瘾,两人索性直接端起碗吃,碗底都舔个干净,赵觉这才心满意足的放下碗筷。

    赵觉打个饱嗝:“舒坦!”

    林亮附和:“得劲。”

    这会坐在炕上,屋内热腾腾的,肚子吃饱,更是暖意十足。

    赵觉看了看窗外,阳光从山顶冒出来,撒在地上,一晚上积攒的青雪,都已经开始融化。

    吃饱喝足,天气又好,正是干活的时候。

    赵觉问:“小亮,你家有铁锹和抹子没?”

    林亮想了想回他:“铁锹倒是有,就在棚子里,不过抹子……这个还真没有。哎,对了,村尾于叔经常在外做小工,工具全乎得很,你去那看看。”

    赵觉有些疑惑:“于叔?你是说前几年在市里买了房子的于叔吗?他家不是搬走了吗?”

    林亮点头:“是搬走了,不过于叔他爸在市里住的不习惯,几年前这不又搬回来了,现在那老房子就于大爷自己住呢。”

    赵觉了然:“行,那我一会去看看。”

    吃过饭,收拾完,赵觉在林亮家翻翻找找,寻到可以用的铁锹和锤子,先送回家一趟,随后就朝村尾于大爷家的方向走去。

    如今的村子都荒了,路上也几乎看不到什么人,赵觉顺着村上的小路走着,好些记忆里热闹的庭院,如今都寂静一片。

    杂草丛生的院子,锈迹斑斑的大铁门,荒废的苞米楼子。

    以往时候,这路上随时能撞见人,一路走着,老少爷们,乡亲近邻,招呼声是不断的,就算是寒冬腊月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也总能看见一群穿着打满补丁棉袄疯玩的孩子。

    一个个脸上冻得通红,手上皴了也不当回事。

    看着这些,赵觉只觉得自己心头发酸。

    无忧无论的童年,就那样随时光一去,如今再也不能返,只是当时的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些东西,竟然如此宝贵。

    一路回想着,一路往前走。

    很快就找到于大爷家所在的那条街,转过一个街角,就见到一个背着两捆木柴,蹒跚而行的老人。

    正是要找的于大爷。

    于大爷脚上靴子沾着不少还湿漉漉的污泥,背着的木柴上不断晃动着,掉落下稀稀疏疏的一些水滴,看样子,应该是刚从山上下来。

    “于大爷!”

    赵觉叫了一声。

    吃力背木柴的于大爷转过头,看到赵觉后,眯着眼打量他,显然是没认出来。

    “小伙子,你是……”

    几年不见,于大爷要比当初赵觉离开鸭园村的时候看着苍老了不少,人也不及之前精神。

    想到小时候,于大爷每逢赶集,都会买上一些糖葫芦,带回村里给小孩们吃,赵觉可也没少得。

    再见小时熟知的长辈,赵觉非常亲切,快步走向于大爷。

    “大爷,我是赵家的小觉啊,您不认识我了?”

    于大爷端详一番赵觉的脸,凑近又看看,随即也开心起来:“呦,还真是小觉!”

    于大爷放下柴火,关心的问:“小觉,你不是出去读书了吗?啥时候回的鸭园村啊,这么多年没见,可比半大孩的时候俊多了!不过可不敌从前壮实。”

    赵觉和于大爷的孙子年龄差不多大,都是于大爷从小看到大的孩子,见到这些年轻人,于大爷的欣喜溢于言表。

    赵觉心中很暖。于大爷的话,让赵觉想起了家中那些关心自己过的好不好,每次见面都要说‘小觉你怎么又瘦了’的那些长辈。

    快步走到跟前,赵觉回答道:“于大爷,我昨个刚回来的。您老身体好啊,还能背那么多柴火。”

    “恩,硬朗着呢!”于大爷挺了挺身子,准备再把木柴背上。

    赵觉赶紧拉住他:“于大爷,您快放着别动,我来背!”

    一把将于大爷提起来的两捆柴火接过来,很自然的放到自己的背上。

    别说,这两挑柴火的重量还真是不轻,一扛到肩上,赵觉就被压得往下一顿,竟然没能站起来。

    于大爷有些不放心:“小觉,你这身板行吗,这两捆柴火可不轻啊!”

    赵觉颠了颠肩膀上的柴,调整了下位置,顺了顺气。

    双腿微微蜷缩,腰板挺直,蹬直双腿,往上一挣,背着两捆柴这才站起来。

    缓过来后,赵觉为让于大爷放心,就说:“怎么样?于大爷,我这姿势还凑合吧?”

    于大爷这才放心:“行、行,像那么回事。”

    赵觉笑着点头:“您老前面走着,于大爷,我送您回去。”

    背着沉甸甸的两捆木柴,赵觉是感到有些吃力的,还好离于大爷家不远,两认走着也没闲,拉了一些家常。

    从于大爷嘴里,赵觉才知道,于大爷的情况,当真和林亮知道的差不多,甚至……要更凄凉一些。

    于大爷儿孙住的地方远,虽说现在交通要方便一些,可毕竟年轻人都有自己个的事情。

    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孙才偶尔会回来看看,大半的时候,于大爷都是自己一个人。

    老人畏寒,尤其是在东北的大冷天,可以说是冻得扎骨头,于大爷家里储存的柴火都烧的七七八八,眼看这天气还得继续冷,柴火不够那可要命,于大爷看今个天不错,这才到山上弄了这两捆柴火。

    从山上下来,一路停停歇歇多次,这才堪堪背回到村口,力气也用得差不多。

    想着离家不远了,准备一鼓作气背回去,浑身的骨头都要散,好在遇到了来找自己的赵觉,准备缓一缓再背,没想到这小伙直接就背上了。

    于大爷心里眼里都热烘烘的,村里还是有年轻人好啊。

    柴火重量不轻,即便是年轻力壮的赵觉,背回于大爷家院子后,都喘息了好一会。

    看着于大爷那比自己单薄出不少的身体,赵觉心里十分怜惜:“这重量,恐怕都得有百十斤了吧!难为您这一把年纪还上山去背。”

    柴火立在地上,赵觉擦着一头的汗问:“于大爷,这么多柴火,您这一路、怎么背回来的啊?”

第13章 背柴火(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于大爷笑呵呵的说:“可不得有百十斤重,不过这算啥,跟年轻时候比,差远了。”

    “人啊,不服老不行,以前这点重量不当回事,现在……一路歇个三五次不要紧,回来还得养个几天才能缓回来。”

    “得,赶紧进屋歇会。”

    于大爷将那两捆柴火放到柴火堆旁,打开房门,热情的招呼着赵觉进去。

    赵觉跟着进屋,于大爷家的屋院,要比赵觉家里大不少。

    宽大的房檐下,还挂着两串晾干的红辣椒,去年过冬的塑料布还未拆掉,上面压了些沙石,歪歪扭扭,看着应该是于大爷自己钉的,手法有些粗糙。

    和赵觉家一样,一进门依旧是厨房,不过于大爷家的厨房也要大一些,甚至还摆着套吃饭用的桌椅。

    厨房两侧就是东西两屋,按照东北的东大西小的习俗,于大爷住的,是阳光更好一些的东屋。

    而西屋,以往是于大爷儿子一家住的,只是如今于大爷儿子搬走,西屋已经空了下来,只堆了些杂物。

    于大爷热情的招呼:“来,小觉,进屋坐。”

    “哎。”应了一声,赵觉跟着进了东屋。

    于大爷的屋子收拾的很干净,因为平常自己一个人,家里也没什么太多杂乱的东西。

    一眼能看到的,只有一个用老木头钉的烟盒子,里面装着集市上买的散黄烟,还有一沓用本子裁好的卷烟纸。

    于大爷拿起炕上的扫帚,扫扫身上的灰尘,跺跺脚,一并将鞋上的土也抖搂干净。

    暖壶打开,于大爷给赵觉倒了杯热水。

    “小觉来,喝点水热乎热乎,坐这歇会。”

    “大爷家也没啥别的吃的,我去给你缓两个冻秋梨吃。”

    说着,于大爷转身便又朝着屋外走去。

    赵觉一看,急忙起身打算拦住于大爷。

    “于大爷您快别忙活,我歇会就走,不用麻烦。”

    于大爷倒是坚持的很:“快稳当坐着歇会,年前弄的冻秋梨还剩不少呢,我这牙口也吃不动什么,都浪费了,我去给你取去。”

    于大爷不顾赵觉阻拦,说着话就走了出去。

    面对于大爷的热情,赵觉无可奈何,也倍感亲切。

    这再推拦就显得很假了,赵觉稳稳当当的坐下喝热水。

    很可能是担心赵觉着急离开,于大爷很快就折回屋里,手里端着一盆用凉水缓上的冻秋梨,放在了桌子上。

    黑色的冻秋梨,个头倒是不小,没被水没过的地方,起了一层明显的白霜,显然是刚从外面拿进来的,一受热,泛出些白气。

    放在水里没一会,盆子就逐渐结出一层薄冰。

    赵觉看向冻秋梨,这是东北特有的冬季水果。

    别说……刚出了力气有些燥的赵觉,此时看见冰冰凉凉的冻秋梨,立马觉的有些口干舌燥。

    只是这冻秋梨缓的时间可不短,着急不得,赵觉只能先喝热水润润喉,等着。

    于大爷将冻秋梨放下,怕赵觉着急,还在一旁解释:“这两天天气暖和,有个十几二十分就缓过来,你别急,坐这歇会,顺顺气。”

    赵觉点点头:“我不急,于大爷,您也坐下歇会吧,从山上走下来路程可不近,上了年纪还是要注意下身体。”

    “下次要是再缺柴火,您就直接叫我就行。”

    看着于大爷这么大年纪还要上山捡柴,赵觉也是不觉得有些担心。

    这个时节,虽然冰雪开始融化,可这结冰的地方还是不少,山上路不好走,万一要是脚下打滑,磕到碰到,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于大爷听赵觉的话,伸手搓了搓眼睛:“好、好孩子。如今真是老了,以前才到我腰的娃娃,现在可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厉害多了!”

    赵觉连连摆手:“哪有,我们这个年纪,也就是胜在年轻有些力气了,不管是经验还是阅历,跟您们比都差远了。”

    “老了,不中用了。”于大爷叹气:“就是一个招人嫌的老不死了。”

    看着赵觉,于大爷不禁越发的想起自己的孙子,算时间……也有大半年没见过。

    于大爷有些感慨和赵觉唠:“小觉,你这次回来,是不打算再回城里了?”

    赵觉点头:“嗯,外面待久了,总是想起家里这一亩三分地,在外面待过的地方也不老少了,就我个人的感觉,啥地也不敌鸭园村这的地方舒坦。”

    于大爷不住点头,倒是颇为赞同:“现在的娃娃们啊,都不愿意在这农村呆着,人越来越少,难得能看见你们这样半大的孩子,好,好啊,瞧见你们,觉得自己都跟着年轻了。”

    鸭园村这一辈的老人,普遍的学历都不高,有的甚至还没读过书,认识的那几个字,基本上都是在家里自学的。

    所以,于大爷的文化不高,听见难得有人还愿意留在这片故土,心中虽然高兴,却实在是说不出什么太丰富的词汇,只是连说了几个好字,表达着自己的高兴。

    于大爷继续问道:“小觉,那你现在住哪?还是原来的老房子里吗?那房子可空了好多年了吧?”

    赵觉点头:“嗯,初中毕业就搬走了,到现在……八九年的时间是有了。”

    “对了于大爷,我今天其实是特地来找您的,我记得我于叔之前不是做一些小工吗?不知道现在您家里还有没有抹子,我想借回去用用,把老房的窗户缝抹严实。”

    于大爷:“要说别的没有,抹子这吃饭的家伙,家里还真不缺,一会我给你找去!”

    于大爷家里的温度倒是不低,尤其是烧着炕,说话的这会功夫,热得赵觉已经把外套都脱掉。

    年龄相差颇大的爷孙两个,相处的极为融洽。

    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过去,随着两人聊天的这会功夫,那桌上的冻秋梨也慢慢的解冻,刚拿进屋的白霜,早就消失不见。

    盆子外边积满了水珠,于大爷用手按了按盆里的冻秋梨,外皮已经变软。

    于大爷拿过旁边的毛巾,擦干净一个:“来,小觉,这冻秋梨缓的差不多了,吃两个润润喉。”

第14章 冻秋梨(求收藏,推荐票,月票)

    赵觉伸手接过于大爷递来的冻秋梨,黑乎乎的,很凉。

    冻秋梨的外面,还带着一层薄薄的冰。用手一捏,那外面结出的冰层便被捏碎。去掉冰层,里面的冻秋梨手感软软的,摁下去还有一定的弹性。

    东北冻货很多,什么冻柿子、冻黄桃、冻秋梨,都是以前交通不发达时,冬天为数不多的可以吃到的水果。

    也是小时候,赵觉心心念念想吃的东西,这些冻货,在热腾腾的房里吃起来,尤其有感觉。

    赵觉颇有经验的将袖口朝着下面拉了些,这才朝着那冻秋梨咬了个小口。

    冻秋梨的梨皮,是比较厚的,而且也有些粗糙,不过秋梨里面的肉质就十分细腻,咬下外面黑色的梨皮,里面的梨肉甚至还是雪白雪白的。

    顺着那小口吮吸,瞬间那冻秋梨丰富的汁水都被吸进嘴里。

    凉爽、清甜,还有些微微的酸味,带着秋梨的香味,叫赵觉瞬间便想起了小时候坐在火热的炕头吃秋梨降火的模样。

    只是小时候赵觉吃得可没这么细致,毕竟这冻秋梨缓冻的时间不短,想要现吃,根本不可能。

    小孩子心急,赵觉还曾经用锤子将冻秋梨砸成一块块的吃,不过等吃完之后,整个腮帮子都跟着冻木了。

    头口吮吸过汁水以后,赵觉这才朝着那冻秋梨咬了一大口梨肉下来。

    颇有些Q弹的梨肉,咬下去的时候,最里面那层,甚至还能感觉到梨肉上冰碴的存在。

    冰冰凉凉,Q弹清甜,即便是先吮吸了不少汁水,可这一口下来,还是有不少汁液顺着手指流下来,可见这冻秋梨的汁水有多丰富。

    赵觉感受着口腔之中那冻秋梨的熟悉味道,忍不住点头赞叹:“好吃!”

    “嗯……果然还是咱这东北这花盖梨做出的冻梨最好吃!”

    在南方求学时,因为怀念这味道,赵觉也曾经尝试用冰箱做过几次冻秋梨,只是花盖梨难买,南方市场几乎看不见,所以赵觉只能用比较好买的白梨代替。

    但那样做出来的冻秋梨,不仅仅是梨的味道相差不少,用冰箱做出来的冻秋梨就是颜色也不好看,味道比起来,更是远远不及东北本地冻秋梨的味道。

    毕竟东北的冻秋梨,那是用冷风一点点吹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风梢了’。

    反复的这么冻几次,利用昼夜的温差,连冻再风吹,这样的冻秋梨做出来的味道才最好吃。

    而那冰箱做出来的冻秋梨,冰冻的温度达不到东北的零下三十几度,也没办法被风吹出那正宗的秋梨黑色。

    虽然现在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多,不过赵觉吃着这小熟悉的味道,却觉得无比的美味和怀念。

    于大爷见赵觉吃的这么香,在一边说:“家里还有不老少,你要喜欢吃,等下多带些回去。”

    “你于大爷家别的吃的没有,冻秋梨,管够。”

    两个冻秋梨入了肚子,赵觉顿觉凉爽非常,在热腾腾的房里,这么一吃,真是要多享受就有多享受。

    刚才背柴火的燥热,也随着这两个冻秋梨咽进了肚子,完全消除掉。

    不过这白吃不干活,不是赵觉的性格,赵觉环看了一圈屋内,走到旁边的一张木桌边,晃了晃。

    刚坐下的时候赵觉就发现这桌子站得不是很稳,现在借到了东西,又吃了冻秋梨,赵觉准备干点顺手活还一下。

    “于大爷,我看这桌子有点不稳,应该是时间长松动了,我给您修一下,也省得这么晃。”

    于大爷早发现这桌子的毛病,不过他年纪大了,眼花手也不灵巧,没法修理,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处理,用一些瓦片垫着,不过这治标不治本,桌子越垫越高,晃悠得却是越来越厉害。

    赵觉半蹲在地上,将桌子从原本的地方拉出来,在地上瞧见几片已经碎掉的瓦片,还有两本垫桌脚的红皮书。

    “于大爷,您这也太奢侈了,垫桌脚都用上这书了,这要是换到以前,可了不得了。这书现在算是古董,很值些钱。”

    于大爷一笑:“哈哈,我这文盲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书,我不懂,这可不得就是没用的玩意,摸到这两本书,顺手就垫座桌脚了。你要是觉得有些用,就拿去吧。”

    仔细检查一番,这是一张老式的柳木桌,当初做的时候师傅显然手艺不错,桌子大半都是用榫卯结构做成的,只有最重要的几个位置,定了四颗看着不明显的木楔子,不仔细瞧完全看不出来。

    看这桌子最少也用了几十年,也就表面有些磨损,桌子骨架丝毫没有什么问题,修起来也不算太麻烦。

    “问题不大,就是用的年头久,磨损有点厉害,我给您重新加固一下,再把桌角打磨一下就没问题了。”

    一些基础的修理,赵觉还是懂的。

    赵觉的父母在他小时常不在家,是爷爷把他带大,爷爷可算是个能人,什么都懂一些,这也影响了赵觉,让他对乡村生活中遇到的一般问题,都能处理。

    毕竟老一代的人,很多事情要想别人帮忙,是不像现在城市里那么简单的,很多时候,就是愿意花钱,也找不到人。

    这种桌子修起来并不难,难得是不打一根钉子,不破坏桌子原本的结构。

    好在赵觉原来给爷爷打下手,也修过不少,他从仓库中找了条木板,削成合适的方条大小,将那原本榫卯结构的位置全部而加固了一遍。

    虽然比不得新的结实,再用个十年八年的,完全没问题。

    “大爷,修完了,你瞧瞧咋样。”

    赵觉从桌底爬出来,抖搂抖搂身上的灰。

    于大爷走到跟前,晃了晃那修好的桌子,桌子再没有之前那嘎吱嘎吱的声响,非常稳当。

    于大爷不住赞叹:“我瞧着小觉你一根钉子都没用,竟然就给修好了?你小子,倒是还真继承了几分你爷爷的好手艺!”

    “没说的,还真是稳当了!”

    赵觉笑盈盈的点头:“那就成,下次要是有啥需要修的,于大爷直接叫我。”

    于大爷笑着点头:“好、好!”

    想着家里还有不少事情,修好桌子,赵觉便并未过多停留,带着从于大爷家中借的工具,便回了老屋。

    临出门的时候,于大爷硬是把那两本红皮书塞给了他。

    抹子、铁锹、锤子……

    盘点了一下,工具齐全了,接下来,就是着手修缮老房。

第15章 黄泥拌稻草(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天气很好,日头高,比昨天暖和不少。

    阳光照在身上,能够明显的感觉些暖意,一路走回老家,乡村的土路上,到处都能见到雪水化开的痕迹。

    虽然一路小心,赵觉鞋子上还是沾了不少泥。

    趁着这会不那么冷手,赵觉半点不耽搁,放下工具就直接估摸着该从那开始拾掇,准备先把基础的加固密封先弄了,不然晚上冻得人头疼。

    大致预判了一下天气,这两天风大,白天天气也暖和,按这个速度,估计有半个来月雪就能化的差不多了。

    不过虽然算入了春,东北现在晚上的温度还得零下二十来度,老房漏风存不住热气,再加上开春地上返寒气,还是很难熬的。

    赵觉打开直播:“铁子们好,昨晚可是被冻惨了,今天我先把老房漏风的地方收拾一下,住着也能暖和些。”

    本以为自己开播这么早,又不是什么直播的黄金时间,即便开播直播间也不一定会有什么人观看。

    不过没成想,自己这边刚开播,竟然就涌进来七八十人,都是已经加了关注的粉丝,看来他们是一直在线等着的,这让赵觉非常感动。

    粉丝们相互之间开始交流,热度提升,人数快速的就增加到二百来人。

    虽然这点人数和大直播间比不了,但对于刚刚做直播没多久的赵觉此时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开播了?”

    “等了一早上了,主播你可算是开播了。”

    “等了我花都谢了。”

    “听说这个直播间挺有意思?我过来看看。”

    “终于开播了,好久没回东北老家了,主播快带我转转。”

    或许是因为同类型的直播间并不多,所以赵觉的直播间看着便格外的独树一帜。

    而此时,回到老房的赵觉,开始着手修缮老房。

    “老房太久没住人,一冷一热,开春是房子最容易开裂的时候,别看这些缝不显眼,春天屋子存不住热气,冷气一进来,就和住在冰箱里一样,直接冻成狗……。”

    拿着扫帚,赵觉仔细的将缝隙里的石子和灰尘清理干净。

    清理过后,窗户和墙皮裂开的缝隙更加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有指头粗细的裂缝,不少地方的墙皮都完全脱落,露出里面的青砖。

    看着这些裂缝,赵觉可算明白昨晚睡在这老房里,温度为什么那么低的原因。

    赵觉手脚麻利,拿着借来的铁锹,很快就在窗户下方用黄土堆成一个小小的土包,这些黄土,就是一会要补缝隙的材料。

    黄土准备好,赵觉又寻了捆稻草,坐在院子里,操作着一个有些老旧的人工铡草机,将手中的稻草不断切割,而一旁的地上,已经攒了不少三五公分长的稻草块。

    稻草切割,传来嘎吱嘎吱的响声。

    看见这一幕,很多不熟悉农村生活的粉丝,就在直播间交流起来。

    “主播这是在干什么?”

    “不是说要修老房子的裂缝吗?怎么开始铡草了?”

    “这是做什么?主播家里养牲口,要喂牲口?”

    赵觉一边弄草,一边时不时瞟看一下直播间,见到这些讨论,就有耐心的解释:“这稻草不是喂牲口用的,是一会要混到黄泥里补缝隙用的,这些稻草,主要是为了增加黄泥强的抗拉强度,类似于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其所利用的是植物纤维的抗拉性能。”

    一听赵觉这么说,不少人都觉得好奇:“主播不是开玩笑呢吧?稻草混黄泥?补缝?这能行?!”

    “黄泥混稻草?这样补好的缝能结实?”

    “主播不是和我们开玩笑呢吧?虽然房子破了点,但是也不能这么糊弄吧?”

    “黄泥?为啥不用水泥?”

    “可不,用水泥补的才结实,而且那东西也没多少钱。”

    显然,不少人还以为主播是因为太过于‘简朴’,所以才糊弄用黄泥加稻草这样的方式修补老房。

    赵觉继续说:“水泥的效果确实更好,不过不是我不想用,而且鸭园村地方太偏,就算是最近卖水泥的地方,也得要三个小时才能到。”

    “走那么远,就为了扛回一袋水泥来,实在是犯不上折腾。”

    地方偏僻,又没有车子。

    虽然一袋水泥并不沉,可是一来一回……等扛着水泥回来,恐怕都要吃完饭的时候,委实是要太麻烦。

    赵觉继续道:“大家放心,这加了稻草的黄泥,结实程度也不比水泥差太多,以前没水泥的时候,农村房子可都是用这种法子盖起来的,撑个三四十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铡好的草,被赵觉倒入进黄土里。

    铁锹将稻草碎和黄土混匀,中间再次扣个坑,赵觉打了半桶水,慢慢倒进黄泥围住的坑里。

    用铁锹将外面已经混好的黄土和坑里的水慢慢混合,直到将那半桶水全部和黄土混合到了一起。

    赵觉拿出抹子,弄了些黄泥抹到了墙上试验下效果,加了稻草的黄泥牢牢的粘在墙上,事实证明,效果颇为不错。

    试过粘稠度没问题后,赵觉也终于正式开工。

    拿出抹子,挖上那么一抹子混好的黄泥,先将窗户的缝隙填满,再用手中的抹子将泥面抹平整。

    赵觉就这样,开始一点点的修补起老房的缝隙来。

    而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无聊,可直播间中不少人倒是看得津津乐道。

    “这过程……看着竟然莫名的有些治愈?”

    “看着还挺解压的。”

    “这老房都裂成这样了,还有修的必要吗?”

    “现在这房子都是水泥房,别说,这种黄泥混稻草的法子,还真是好多年都没看见有人用过了。”

    修补老房,委实是个不小的工程。

    赵觉顺着窗户框的缝隙一点点修补,单单是补这些缝隙,就用了快两小时。

    看着那修补得东一块西一块的黄泥补丁,赵觉比较不满意,实用重要,美观也必须有。

    “这也太丑了。”

    一道道深色的黄泥补丁,围绕在窗户周围,因为缝隙不规律,远看着倒是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毛毛虫爬在那。

    虽然知道黄泥干透之后颜色会浅很多,不过也确实不养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300/ 第一时间欣赏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书海白日飞升所写的《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为转载作品,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介绍:
摸石头抓蝲蛄,柳根子,河蟹……;
蝲蛄豆腐,铁锅炖大鹅,酸菜炖血肠,锅贴大饼子……;
冬泳,雾凇,放爬犁……
带你领略东北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直播:东北老山村的向往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