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叹重生TXT下载叹重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叹重生全文阅读

作者:赵阙     叹重生txt下载     叹重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章 娶妻如何 匪势不得(一)

    皇后的坤宁宫确是另一番景象。皇后也是一夜未睡,坤宁宫各处都提着十二分小心,生怕又传来瓷器摔地的声音,皇后昨夜已经将能摔的都摔了。今天各宫的请安都直接让各位娘娘在宫门外磕头了事。此时,皇后带着家常的勒带,太阳穴上贴着两块小小的膏药,一旁的姑姑满脸忧愁,劝道:“娘娘便是看在王爷面上,也要顾惜点自己身子。”

    皇后听了,长长叹了一口气:“阿容啊,你说说,阙儿,那是哀家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儿子,他又争气,样样出众。”

    一旁的姑姑应道:“是啊,王爷自小便聪明伶俐,深得圣心,长大了更是龙姿凤章,气度不凡。”

    皇后险些便掉下来泪来:“这么好的孩子,从小我便逼着他读书写字,小小的人儿,还没有这案几高,便习弓练字,手上练得都是血痕,这孩子懂事从来都不叫苦,事事都哄着我高兴,就这成亲一节,我虽然没有依着他,也是千挑万选,想给他找个举案齐眉的好妻子,这两年我把京城闺秀都留意了个遍,给他挑这么个样样都出众的,也能帮衬着他的人,谁知道”皇后说着说着便咬牙起来,又要发作。

    那姑姑连忙上前拍背,替她平气,又劝道:“娘娘时常说任何事要顺势而为,相机而动,便是不好的事情也能扭转,此事何尝不是?”

    皇后深深吸了口气,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委屈了阙儿。”

    那姑姑也叹了口气,继续劝道:“王爷是做大事的人,必定不在意这些。”她给皇后又添了点茶水,递了过去,继续低声道:“那杨家本来就滑不溜丢,娘娘也说便是杨氏做了王妃,杨相国也未必肯帮衬王爷,倒不如用这件事压压他们,让他们死心塌地为王爷效力。”

    皇后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阿容,也就是你还懂我的心思。也罢,事已至此,倒要看看杨家那只老狐狸什么态度。那杨老夫人不是一直在求见么?阿容,你伺候本宫梳妆,让她们进来吧。”

    杨四娘不是第一次觐见皇后了,只是以往皇后温柔可亲,又把她夸得跟花一样,直至今日,皇后带着凤冠坐在上面不苟言笑,她才第一次感受到一国之母的尊严。杨老夫人带着杨大奶奶、杨四娘进来,按品级行了大礼,皇后声音平平的叫起,令人给杨老夫人看座。

    皇后开门见山的说:“杨四娘,昨天的事沸沸扬扬,到底什么情况,你讲一讲吧。”

    杨四娘不敢怠慢,上前将在家中演练多遍的词说了一遍。

    皇后冷笑一声:“这么说来,你倒是没有一点错处了?”

    杨四娘跪下,哽咽道:“娘娘明鉴,臣女所言,俱是实情。”

    皇后也不再搭理她,直接看向坐在椅上,礼数、表情都挑不出错的杨老夫人:“老夫人,这杨家的家教便是如此么?这便是我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端庄知礼的好姑娘么?”

    杨老夫人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她一早便知道说的天花乱坠也盖不过,四娘所说的那女子是可气,可就算杨家人相信,外人哪肯相信一个姬妾会这么挑衅?更别说四娘本身也是失了气度。她颤颤巍巍站起来,又在儿媳搀扶下跪下回话道:“娘娘恕罪,是老身没有教好孩子。四娘她年轻气盛,和人拌了几句嘴,的确是礼仪不精,老身也请娘娘赐训。”

    皇后冷哼了一声:“拌了几句嘴?未出嫁的姑娘和大伯子的姬妾拌嘴?还拌的天下皆知?主动拜见?共处一室?还弹琴?”皇后越说越动了怒。

    杨四娘吓得只是掉眼泪,杨大奶奶一听这罪名不由也心慌了,这德行有亏的帽子要是扣下来,不要说杨四娘这一辈子完了,便是杨家所有的女儿都受影响,又急又哀道:“娘娘!”

第三十一章 娶妻如何 匪势不得(二)

    杨老夫人心底叹了口气,自家的大儿媳也是杨家现在的宗妇,平日里也还撑得住场面,只是遇到大事便慌了神,早知今日,平常还不如多管教管教女儿,便轻轻拉了拉她,又回道:“启禀娘娘,老身有一言,请娘娘细听。那庸人传言,娘娘不必介怀,四娘她拜见太子,是她的礼数,更何况旁边还有她三哥,四娘是清清白白的,娘娘您心底想必也是清楚,这是其一;四娘和人拌嘴是她失了气度,只是娘娘您想,四娘到底是大家的孩子,您以前也是见过的,规矩上是不差的,在家都是轻言细语,从来没和人争执过,娘娘您想这如果不是别人一早设好的圈套,怎么就会如此?”杨老夫人见皇后不说话,像是听进去了,继续道:“娘娘,您想这对方设了圈套,无非就是想破坏秦王爷和杨家的亲事罢了,娘娘可别让仇者快啊!”

    皇后唇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老狐狸终于肯松口了,装作疑惑的问道:“老夫人这话本宫还有些不懂了,到底谁是仇者啊?谁绕这么大弯子设个套啊?”

    杨老夫人心底继续叹了口气,眼下真是要把杨家一家子绑在秦王这条船上了,原先只是想留条后路,没想到倒把自己逼得只剩这一条路可走:“娘娘见谅,老身说话冒昧了,与四娘拌嘴的是东宫的姬妾,要说具体受何人指使么,老身也不敢妄下断言。”

    皇后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沉默了一阵子,杨四娘偷偷微微抬起头瞄了眼,甫一抬头便见皇后的目光射过来,又吓得赶紧低头。

    皇后声音悠悠然,在大殿里飘着:“老夫人的话也颇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杨四娘么”

    杨四娘刚刚放宽的心又提起来。

    “这杨四娘脾气也大了点,我怕这秦王府是装不下她了。”

    杨四娘一听如坠冰窖,如果秦王不娶她,怕是这一辈子她便要老死尼庵了,不由哀道:“娘娘,我不是……”

    杨老夫人重重咳了一声,止住了自家孙女儿,又轻轻拍了拍杨大奶奶的手,杨大奶奶急忙跪行过去,搂住自家女儿,她倒是想起婆婆临行前的话:“你记住,皇后看中的是杨家的势力,只要我杨家的男人在朝堂站得住,我杨家的姑娘便不愁嫁。”

    杨老夫人叩头道:“娘娘教训的是,老身年纪大了,平常也惯着这些孙女,导致她们一个个性子都骄纵了些,老身也不敢奢望高攀秦王,这就带回去好好教养。四娘既惹了祸,以后就在杨家的家庙里吃斋念佛,祝祷娘娘,以赎其罪。”

    皇后一听,手指轻轻扣着桌子,杨四娘匍匐在地,只觉得一下一下扣在自己心上,只觉得自己快承受不住时,只听得皇后开口道:“那可真是可惜了,四娘花一样的年纪,这样一辈子可是不好过啊!”

    杨大奶奶不由轻泣出声,叩首道:“娘娘慈悲,可怜可怜四娘,进不了秦王府,她这一辈子就算完了。”

    杨老夫人看了看一边哭的要咽气的杨四娘,叹了口气道:“娘娘,四娘她言行莽撞,倒是她妹妹六娘虽然小了一岁,行事却沉稳的多,如果两姐妹能相互扶持着,想必不会再落人圈套。”

    杨大奶奶手轻轻颤抖着,又怒又恨又哀又怨,等着皇后最后的旨意。只听得皇后轻轻嗯了一声道:“这十七八的姑娘,说什么吃斋念佛,本宫心里也不落忍的。四娘也起来吧,看小姑娘吓的,容姑姑,你去替四娘擦擦眼泪吧。”

    容姑姑应声是,杨四娘哪敢让她伺候,连忙自己站起来,擦了眼泪。

    皇后拂了拂指甲上不存在的灰,说道:“本宫细想想,老夫人的话也有道理,既然明知是圈套,本宫也不能一味钻进去。回头老夫人带六娘过来我瞧瞧,四娘也不必想太多了,只是,”她话锋一转道:“既然是想进秦王府,以后就别想着拜见太子了,这人啦,不管是为人妻妾,还是为人臣,最重要的,不过一个忠字,如果想着左右逢源,倒是难免会落人圈套。”

    杨老夫人心知这才是今天皇后敲打她们的重点,当下站起身来称是。

第三十二章 娶妻如何 匪势不得(三)

    皇后看着杨氏三人出宫的背影,声音有点苦涩:“阿容,去请秦王进趟宫吧。”

    如果说皇后之前是替秦王叫屈,这会子见到秦王就更加心疼了,在她眼中,秦王本就是皇上最宠爱的皇子,也是最贴心的儿子,他文采斐然,武功出众,是她的骄傲,也是她全部的希望。也许在她心中,这天下所有的女子都不堪相配。

    此时的秦王一身墨色镶银边的王爷常服,衬的人挺拔玉立,只是眼圈微微发青,显然是没有休息好。

    皇后不由骂着随行宫人:“你们都是怎么伺候的,一个个……”

    秦王一挥手,命跪在地上的宫人都下去,过来搀着皇后道:“母后不要动怒,这秋天动怒最是伤肝,母后忘了?容姑姑,今天的血燕羹好了没?我来伺候母后吃。”

    皇后看着跟前温文的秦王,不由叹气道:“阙儿,母后心里……”

    秦王蹲下身子牵平了皇后裙子下摆,起身笑道:“母后不必放在心上,儿子也未放在心上。”

    皇后看着秦王的眼圈,叹了口气,自己未婚妻和太子传出这种狗血八卦,谁心里能好受?又道:“上午杨氏来请罪,也说了那天的事情,这事情肯定是有蹊跷,说的那个唐姑娘还是什么,本就存着心呢。”

    皇后顿了顿道:“唐姑娘,怎么这么耳熟,阿容,是不是就是东宫前段时间那个来的那个什么唐管事?”

    容姑姑端着一碗雪燕羹过来,应道:“娘娘这么一提,奴婢才觉得不对劲,太子什么时候带姬妾出过门?娘娘您赐过多少女子,太子都是扔在后院,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这什么唐姑娘的怕就是之前提的那位呢!一会姑娘,一会姬妾的,想必不是什么正经姑娘,也不知道哪门子出来的狐媚子!”

    秦王也有些迷茫。阿可想搅黄了杨氏与自己的婚事,为了什么?是因为东宫的缘故不让他和杨家结盟?还是因为她不愿意他身旁有其他的女人?

    他又想起那天中秋晚宴他站起来说爱慕那琴声时,薛可站在太子身边那一脸的不可置信。

    回想起薛可当时的眼神,秦王只觉得嘴里又苦又涩,道:“母后,我与杨氏的亲事要不放一放吧?”

    皇后只当他心底芥蒂,劝道:“阙儿,母后常说做大事者勿拘小节,杨家势重,对你大有裨益,尤其当下,倘若你不计前嫌,他们岂不更死心塌地?杨家也说了六娘行事稳重,堪为正妃,这个杨四娘,母后也想过了,到底封个侧妃吧,流言一事你不必介意,母后和杨家会帮你处理好的。”

    秦王看着皇后,他当然知道皇后必定与杨家达成了新的协议,而杨家的朝堂势力是他现在急切所需要的,沉默了半晌,温声道:“母后说的是。父皇那边母后也要小心应对,到底是失了皇家体面。”

    皇后知道他心中担心,笑道:“你放心,你父皇的脾气我知道的。”又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他早些睡,应酬上少喝酒。

    秦王微笑着一一应了。

    一旁的容姑姑却是看着秦王出了神,那个每次出宫回来便兴奋的拉着皇后和自己说薛家姑娘长薛家姑娘短的少年儿郎终究是长大了,也许这紫禁城里也容不下那般的单纯与美好吧。

第三十三章 肃正堂前 参与议事(一)

    且说太子这边回了东宫,到书房时薛可刚醒,半靠在塌上,整个人恹恹的,全没了昨日的神气。张嬷嬷在一旁劝道:“姑娘,新熬的粥好了,我伺候姑娘喝一点吧。”

    薛可无力的摆摆手,说不出话来,腹中一阵阵恶心,脑仁也一阵阵的疼。

    太子板着脸:“这会子知道难受了?”

    薛可抽抽鼻子,只是提不起劲,一说话便想吐。眼睛水汪汪的,像装着一潭深泉,可怜巴巴的看着太子。

    兴儿又报东宫几位参事都到了,在书房外候着呢。薛可挣扎着要起来回抱朴院,太子没好气的说:“你就别折腾了,我们在外面议事,阿六伺候着,有事到前面回禀。”

    这议事厅与薛可之处本就虚隔着,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只听一位四十岁左右,声音稍稍有点低沉的男子声音道:“听说皇后今天召见杨家老夫人了,想必皇后是不肯放弃杨家的。”

    太子这边也有线报,点了点头。

    另一位年轻点的声音有点激动,语带讽刺道:“皇后娘娘还真是颇有容人之量啊!秦王也真是不挑拣啊!”

    另一位年长者语气平缓:“杨相爷如今是内阁首相,杨家原本在朝堂上还算中立,只怕是经此一事,倒真成了秦王一党了。不知道太子爷心底作何想法?太子爷昨日之事有何深意么?”

    有何深意?太子在心里苦笑了一声,昨日之事他也是懵的,也想问问薛可到底有何深意。可是昨日也不过是偶遇,看样子也是薛可任性而为,多半是她放不下对秦王,不甘心杨家千金成为王妃吧。

    太子没有回答他问题,只道:“杨相国从答应秦王的婚事开始,便已经有所动摇,成为秦王助力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大家也不必再提昨日之事。”

    众人齐声称是。过了一会,一个年轻的声音到底忍不住还是问出来:“太子爷昨日是和唐管事出门的么?”他这一问,几位属官都直盯盯的看着太子,确实昨日之事太不符合太子平日的作风了,要知道东宫最缺的就是带点桃色的新闻了,太子对内院女人的冷落有时连他们这些属官都觉得有点过分。难道真的是太子对杨家姑娘有意?可是宫宴之事他们也都有听说,如果真有意何不在宫宴上直接向皇上提出?而这中间又牵涉到新进东宫的这位唐姑娘,太子说是征西时的战袍孤女,在众人面前称她唐管事,众人也知道这位唐姑娘了不得的很,替太子挡过劫,管着事,也是东宫新近的一位实权人物了。眼下又和秦王的未婚妻起了争执,惹起这么大的朝堂风波和风言风语,太子还没有一句怪罪,大家都忍不住这颗八卦之心,眼神中透着浓浓的期待。

    太子轻咳了一声,算是默认了,又问这个年轻男子:“现在外面都怎么传呢?”

    这男子听上去便是十分激动道:“传的可热闹了,说是这杨氏早就倾慕您,奈何家中将其许配给秦王,于是偷偷约您在茶室见面,一曲凤求凰缠绵悱恻,您身边的姬妾嫉妒杨氏的美貌,出言讽刺;还有说您得知婚讯之后,当天正借酒消愁,没想到……”那人声音越来越低,显是听到身边同僚尴尬的咳嗽声。

    太子爷咳了两声:“行了,说说黄河水利的事情吧。”

第三十四章 肃正堂前 参与议事(二)

    太子回里屋时已经是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之后了,他听着没动静,只以为薛可睡了,不让兴儿通报,整个人悄声进去。进屋却看见屋里只有薛可一个人,整个人没骨头似的躺着,眼睛倒是亮的很。太子看看一旁桌上的粥汤纹丝未动,不由皱了皱眉。

    薛可仰头问道:“殿下,我以后还能过来听你们议事么?”

    太子倒是没想到她会提出这个要求,沉吟了半晌,未说话。

    薛可也觉得自己冒失,今日议事之人起码都是跟了太子多年的心腹,而她确实不够格,道:“殿下海涵,是我鲁莽了。”

    太子看着她,正色道:“朝廷之事,关系黎民社稷、千家万户,绝非一家一族可比,我不是不让你听,只是所议之事均是朝廷机密,如果你利用这些机密行不正之事,便是我也救你不得。”

    薛可听他言辞端正,不由也肃然道:“殿下所言极是,爹爹也说过,庙堂之中一言一行便是万千将士们的性命,其中分寸我晓得的。我绝不会妄为。”

    太子白了她一眼:“你还不够妄为的?”

    薛可也知道昨日杨氏之事是自己临时起意闹大的,只是她和杨氏是前世的仇怨,偶然遇见杨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如何肯放过,更何况她满心以为这么一闹杨氏便不会嫁入秦王府,报私怨的同时也帮太子解决杨家的事,倒是没想到原来重规矩的皇家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是最不需要规矩的。

    薛可心下也对太子愧疚,这事到底是把杨家推向秦王推的更紧密了,还连带也损了太子的名声,不由咬着嘴唇道:“昨日之事是我不对,我和杨氏有私怨,我一时没克制住自己。”

    太子心里不断泛酸,有私怨?你的声音杨氏都听不出来,显然是不认识你,能有什么私怨,不就是气她要做秦王妃了么?只是他性格一贯如此,哪里可能将这点含酸的心思说出来,当下沉着脸,也不说话。

    薛可看他表情,知道是动了怒,想要挣扎着起来要请罪,一动弹又觉得眼前金星乱转,天晕地旋的。太子没好气道:“给我老实躺着,成天就会瞎折腾。”看着她将自己嘴唇咬的都快出血了,心中又是一软:“是不是想过来听议事?”

    薛可忙不迭的点头,点的猛了,头仿佛戴了紧箍咒被念了两遍经,一阵阵头疼,忍不住倒吸口气,嘶了一声。

    太子听到她声音,没好气道:“提个要求,能做到,就过来听吧。”

    薛可不敢点头了,有点谄媚地笑道:“殿下您吩咐,不管多难,我也会完成的。”

    “把这碗粥给我喝了。”太子一甩袍子下摆,出了房间。

    兴儿在门口,一见太子爷出来,连忙小跑着跟上去,眼见得太子的心情总算比昨天好点,不由拍马屁道:“爷刚刚真帅气!奴才看您刚出来时,唐姑娘眼睛盯着您眨都没眨呢。”

    太子面无表情地“嗯”了一声,算是间接赞扬了这个马屁。

第三十五章 芳草萋萋 我心疑疑

    果然之后,薛可便经常到书房里屋去听议事。一开始并无人发觉,日子多了,几位议事的属官也发现里屋总是有点小动静,太子干脆就让薛可带着帷帽出来。薛可也知道自己在朝堂之事全无经验,凡事都是多听少说,偶尔太子也让她说一两句,不在理的大家笑笑便过去了,有点道理的也一起讨论讨论。众属官一开始觉得别扭,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好在薛可到底占个谦逊,大家也道她是太子的姬妾,也都不与她为难。

    如此一来,太子倒是日日与薛可相见相处,只是觉得二人越来越像上下臣属关系,反而越离越远。这日晚上太子练过一套拳法,心中正不自在,一回头却看见一旁的兴儿欲言又止,畏畏缩缩的,不由轻踢他一脚道:“有什么事直接说。”

    兴儿清了半天嗓子,看着四下无人的院子,终于凑上前说:“爷,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子懒得搭理他,自顾自在一旁换上衣服。

    兴儿见没有半天回应,又自顾自道:“那奴才还是讲了。这个唐姑娘,咳咳,奴才知道是爷心尖尖的人,爷宠她,是她的福分,奴才也跟着高兴,只是,这个……”

    太子在听她说到唐姑娘时已经停下,认真听着,又看到兴儿吞吞吐吐,顿时觉得手痒。兴儿一看,下意识的躲过太子的手,又腆着脸笑道:“爷别生气,奴才的意思是唐姑娘对您当然是没话说,那还替您受过伤呢,胳膊都折了,这哪是一般的倾慕啊?就是,就是这个唐姑娘吧,听说以前和秦王爷走的也挺近,您让她听议事是不是有点,有点那个?”

    太子倒是被他气乐了:“孤的事情你倒管起来了?”

    兴儿吓得一激灵,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忙没有义气的和盘托出:“这个不是奴才意思,您知道奴才脑瓜子笨,一天天的只想着伺候爷,哪里想到这些呢,这个是影大非逼着我说的。”

    太子挑了挑眉,影大是东宫影卫的头目,他们是知道薛可的身份的,他们怀疑薛可是秦王的奸细也不无道理,事实上,如果他们知道薛可和秦王有过肌肤之亲恐怕更要这样认为了吧,美人计,苦肉计,薛可入东宫后的一系列行为倒是典型的很。只是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相信薛可,也许因为薛可坦坦荡荡的告诉他,她以前就是那么爱秦王,全身心的,现在只能在醉里梦里想一想?

    事实上,他虽然相信自己的直觉,这几天也是有意的试探,议事的内容也是有挑选的,抱朴院的管理从外看也松了很多,如果真是奸细,这几天也会有消息传来。知道影大他们是一片忠心,他瞥了眼影大身影所在的地方,对跪着的兴儿道:“起来吧,我知道了。”

    兴儿应了声,一边擦汗一边在心里狠狠的埋怨着影大那几个,想着回头非从他那把上次那个白玉葫芦给弄过来。

    太子躺在床上,想起兴儿的话,如果薛可真是奸细呢,太子突然想着真要是秦王的奸细,他绝不再心疼她,爱惜她,一定要往死里作践她,羞辱她,蹂躏她,想着想着身子倒是燥热起来,心里竟隐隐有一丝另样的期待。

第三十六章 旧事渐远 年岁虚长

    这一日,太子正在书房看议事折子,薛可在一旁的几案上核对着兵部报来的将士冬衣数目和兵器折损率。如今朝堂六部中太子管着兵部,难免一些事务重大而繁琐。薛可便从这些入手慢慢熟悉。透过这些纸张,倒是也能闻见战场弥漫的硝烟和一场战事背后的牵扯,怪道圣人说,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为之。薛可不免停下笔,想着当年爹爹在西域时的景况。

    兴儿进来,在太子耳边轻轻报了一句。

    如今太子议事都当着薛可的面,兴儿这样的禀报也少了,一般也不瞒着薛可。只是这次太子听了后没说什么,却让薛可先回抱朴院。

    太子到了会客厅,只见一人长身玉立在厅堂之中,身穿白色绣金五爪蟒袍,眉眼温和却也含着一股威势,听到声音转过头来,躬身行礼道:“见过太子。”

    太子点头应了礼,道:“三弟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秦王朗声道:“前段时间传言甚嚣,父皇常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弟知道兄长必然不会心生芥蒂,只怕有心人借此生事,所以想着来看望兄长,也堵了那起子小人的嘴。”

    秦王是为了茶室惹起的风波而来。皇族顶顶要紧的是尊严和颜面,而如今京城中最热门的八卦莫过于这二龙争珠了,除了茶馆不敢公开说书外,不夸张的说,连码头的苦力见了面也要问一问“那杨家的姑娘究竟要许配给谁啊”。

    太子心下明了,秦王不过是来应个卯,做给紫禁皇城内的九五之尊和这紫禁城外的悠悠百姓看的,两人兄友弟恭的寒暄了几句,太子便端起了茶。

    这端茶当然是送客的意思,秦王却只当没看见,温声笑问道:“不知道那日茶室之后,唐姑娘可还安好?”

    太子心里冷笑,这才是你来的目的吧,偏偏道:“那日是我东宫的姬妾不对,她仗着我平日里宠她多了点,冒犯了杨家小姐,回来后我已狠狠责罚了她,三弟对为兄也该放心,我一向是个赏罚分明的人,必不会偏袒自己的姬妾。”

    秦王面上强笑道:“兄长严重了。那日杨氏言语莽撞,惹恼了唐姑娘,今日我是代杨氏来赔罪的。”说着便从袖中拿出一个锦盒,道:“这是些微薄些礼,还请转交唐姑娘,以表歉意。”

    太子也不搭话,沉着脸再次端茶。

    秦王将锦盒放在一旁几案上,起身告辞。

    兴儿上来,打开锦盒,内里装着一个沉香木刻的福娃娃,眉眼之中甚是生动,兴儿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奴才送过去?”

    看到太子递过来快要杀人的眼光,连忙话锋一转:“奴才这就送到厨房烧火,您晚上正好吃沉香木烤鸭。”

    太子不置可否了一声,看到兴儿转身的背影,突然心中一动,又叫了一声:“回来。”

    兴儿跑过来,心里一边哀叹一边钦佩自家主子是个正人君子,不欺人于暗室,只听得太子沉稳的声音响起:“你去厨房的同时吩咐声,明儿给唐姑娘送一份银丝寿面过去。”

第三十七章 心之所属 皆是痛楚

    秋风渐起,天也渐渐凉了,果然茶室的传言随着几方的联合压制也慢慢淡了下去。朝中慢慢有传言说是皇上要将杨家六娘许给秦王做正妃,又传六娘年纪尚小,先封杨家四娘为侧妃,进秦王府,一年后再大婚。百姓们也搞不清皇家规矩,一时只说中秋晚宴弹琴的是六娘,什么说法都有。

    抱朴院中,张嬷嬷显然也听到传言了,一边归置着夏衣一边闲聊道:“看来这杨家内院有的闹了,这杨四娘从正妃到侧妃的,怕是不肯甘休呢。”

    阿六一向是不爱搭腔的,倒是一旁唤春痕的小丫头道:“那好歹也是侧妃呢,只要王爷喜欢,正妃侧妃有什么关系?”

    “那能一样么?”张嬷嬷白了她一眼:“一个是妻,一个是妾,天壤之别呢。”

    “那杨家四姑娘不是先入府么?说不定先怀个一儿半女的,可不就占了先机了。”

    “估计杨大奶奶就是这个打算呢!听说六姑娘是杨三爷的嫡女,也不知道是什么脾性。要是温和就算了,要是厉害点,哪里就能生出一儿半女了?”

    阿六听着二人聊天,却看自家姑娘呆呆的望着窗外,出了神。

    是啊,妻和妾怎么一样呢?想打便打,想骂便骂,冬日里在雪地跪着,夏日里在烈日下站规矩,当着下人的面“小贱人”“小浪蹄子”的叫,而当妾的,还是一个不入皇家典册的妾,除了忍受又能如何呢?秦王的宠爱又能如何?阿阙为着她和杨氏一开始是提点过,之后也哄过,也吵过,杨氏对她的折磨也由明到暗,那些无法言说的处处针对,无孔不入的嘲笑讥讽,终于她忍不住出手了一次,将杨氏的所作所为展现给阿阙,阿阙气的打杀了杨氏身边两个陪嫁丫头,杨氏当天便回了娘家。

    阿阙虽然不说,可她知道杨家在朝堂使绊子,皇后在背后施压,拖了一个多月,阿阙那天晚上抱着她要了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像是没有明天了,她身子昏昏沉沉的睡去,心里却明白:杨氏要回来了。

    阿阙接了杨氏回来。阿阙妾室并不多,还有几个皇后赏的前宫女,众妾室一起上去给主母见了礼。杨氏说了冠冕堂皇的同心侍奉王爷之类的话,便拿出从娘家带来的礼物打赏各妾。

    阿阙说自己书房还有事,便先走了。轮到她,杨氏也懒得掩饰,冷笑了声:“听说最近一月都是你在伺候王爷,你也辛苦了,就赐你一碗汤药吧。”

    来不及挣扎,就有两个老婆子将一碗汤药灌进她嘴里。

    那药,真苦啊。

    薛可冷不丁的被人碰了下,却是张嬷嬷叫了她几声没回应。“姑娘想什么想出神呢?袖子都沾到茶水了。”张嬷嬷一边帮她收拾一年笑道。

    “没什么,听你们说的热闹,想起我一个故人。你们说到哪儿了?”

    张嬷嬷又来了兴致:“正在说杨家四姑娘做侧妃的事呢,以前都说这四姑娘心高气傲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忍得了当妾的气呢?不过人呐,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怎么也得受着。”

    薛可笑道:“嬷嬷说的极是,慢慢受着也就习惯了。”

第三十八章 冬至将至 扑朔迷离

    但屈指西风几日起,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一眨眼,帝都最美的秋天便过去了。

    这日便是冬至。秋收冬藏,从今日起,处决的犯人也不再执行,这意味着整个国家都要进入一个养精蓄锐的阶段。

    太子从昨日起便去了西山大营,准备今日的冬场校兵。

    这日宫中还有个不大不小的仪式。每年冬至之日,皇后都要亲率后宫捐钗环,缝制将领的冬衣,以示国母关怀,近几年,经皇后号召,京城贵族也纷纷效仿,皇后便在这一日将那些官员妻眷召至宫中,共同缝制冬衣冬被,然后亲自举行捐赠。这种机会传播善名,谁家不乐意?捐赠的钗环虽说也有惯例,到底不越过品级就好,各家官员,尤其有未出阁姑娘的人家,这一日更是绞尽脑汁露露脸。因而这几年的冬至更是办的如同女儿节一般,立秋之后一些人家便开始准备这日入宫的衣裳钗环了。

    薛可正在抱朴院闲坐,便听得下人急匆匆来报,说是宫里来人,正在前厅,要来抱朴院宣旨。薛可、张嬷嬷、阿六都是一愣。到底张嬷嬷是宫里伺候过先皇后的,先反应过来:“姑娘,今日冬至,皇后召见各家姑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

    薛可沉下心来,立即拉住阿六进里屋,又告诉张嬷嬷在前面拖延一下。

    宣旨的太监在前厅已经被人支应了半天,好容易进了抱朴院,张嬷嬷又在这儿和他打太极,他虽然心里烦躁,也不敢显露出来,只是躬身笑成一朵花:“张嬷嬷,您是宫里的老嬷嬷了,宫里的规矩您老比谁都清楚,咱家来是带着娘娘口谕的,这唐姑娘怎么这么大的架子。”

    话音刚落,只见里屋出来一位姑娘,高削身材,神情清冷,声音中却带着一丝丝不安:“请公公宣旨。”说完便跪下行礼,听旨。张嬷嬷一时愣住,带宣旨太监看了她一眼,才反应过来,急忙跪下听旨。

    皇后口谕简单的很,命唐氏接旨后即刻进宫,不得有误,随行人等一律不用,宫中自有人伺候。

    那太监二话不说,直接做出个请的手势,竟是完全容不得半分耽搁。

    只见里屋冲出来一个丫头,她跑到姑娘面前,那太监只看见一个丫头的背影,笨手笨脚的在给姑娘系上披风,不由不耐烦的说:“手脚利索点,宫里的马车在等着呢。”

    那丫头一边应是,一边整理衣服,嘴里还碎碎念个不停:“姑娘这可是第一次进宫,不认识宫里的路,姑娘千万跟着其他家姑娘,别乱跑。”阿六明白这是叮嘱她不要落了单,轻轻应了声。

    “姑娘这两日只是闹肚子,可千万别乱吃乱喝。”阿六明白这是叮嘱她不要进食。

    “姑娘是从东宫出去的,若有那不开眼的奴才怠慢您,您直接发作就是,不必顾虑。”阿六明白这是最重要的,叮嘱她如有必要,直接动手。

    那太监听着丫头的话越来越不对劲,不要喝道:“一个奴婢乱说什么,宫中也是你能嚼舌头的?”

    那丫头确是不理会,张嬷嬷在旁边不硬不软的说了句:“太子爷日常就是这么吩咐奴婢们的,在哪里都不能坏了东宫的规矩。”

    那太监被哽了下,没言语,然后又催促唐姑娘赶紧上车。

    又端详了下打扮齐整的阿六,薛可慢慢说了句:“姑娘记住,姑娘好好的是最重要的,便怎么着,还有太子爷呢。”

    阿六应了声知道了,便随着那太监出了抱朴院。

第三十九章 事缓丛恒 事急从权

    张嬷嬷虽然不知道薛可为什么不肯进宫,但看她现在焦虑的样子,也顾不上问这个,只是劝慰道:“姑娘不必担心,阿六是有功夫的,不会吃亏。”

    薛可也知道阿六是有功夫的,而且功夫不低,那次在茶室杨氏扑上来时,阿六明明在门边站着,一眨眼就挡在她面前,大概也是太子特意安排的保护她的。只是宫中杀人不见血,武艺再高,怕是也有另外一百种方法让你死的悄无声息。

    薛可让前院来个太子的人回话,不到半盏茶时间,一个男子便赶过来,在院子里听吩咐。薛可倒也认识他,经常去书房时会看见他在门口侍卫,那男子单膝行礼道:“卑职是东宫侍卫副总领张飞云,听候姑娘差遣。”

    薛可站在廊下道:“殿下说了今日几时回么?”

    张侍卫回道:“太子爷未吩咐,但冬场校兵一般都是落日时分方结束。”

    “校兵非同小可。”殿下如果为一个女子从校兵场赶回来,莫说天下耻笑,便是皇帝也肯定会杀了那女子。薛可沉吟半响道:“你们过会便要报消息过去么?”

    张侍卫心道,那当然,有关您的事一直都是第一时间报的,却面无表情的回道:“是,宫中来人,消息都要送过去的。”

    “行,你们正常报吧,就说我在抱朴院没事,这边自有安排,请殿下不必担心。”

    张侍卫应是。正欲告辞,又听得姑娘问道:“殿下可曾说过,他不在时我能进肃正堂么?”

    张侍卫心里只想挠头,这肃正堂是太子书房所在的院子,却仍是一脸面瘫的回道:“太子爷说过姑娘可以进出肃正堂,倒是没细说他不在时怎么样。但书房内室,太子不在时,谁也进不得的。”

    薛可嗯了一声,说:“那我去趟肃正堂。”

    张侍卫闷着声在前方引路,心里觉得不妥,可也没想出什么不妥,薛可还穿着刚刚丫鬟的服饰跟着他进了肃正堂,旁人也未在意,薛可笑笑道:“我就在书房外等着殿下,张总领请自便。”张侍卫和她单独呆在一起也是心惊肉跳,巴不得赶紧离开,立马出去吩咐人就去西山校兵场报消息。

    两个小太监守在书房的门口。二人在院子里闲闲的聊天,外面事情什么宫里来人什么唐姑娘进宫一概不晓。看见薛可正要喝止,哪来的不懂规矩的小丫头乱闯到这儿来了,定眼一看怔了一下,又满脸堆笑道:“原来是唐姑娘,奴才眼拙,姑娘今日打扮倒别致。嘿嘿。”

    薛可也面带笑容:“二位好,孙大人续弦倒给我也下了帖子,我想着人不去礼得去,我礼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有张像样的回帖,劳烦公公给我拿张。”

    小太监听了连忙道:“姑娘稍候,太子爷今儿不在,有字儿的奴才不敢拿,这空白的回帖都有备着的,奴才回声主事给您取张过来。”

    薛可点点头。东宫日常人情往来拜帖回帖都有专人整理,不一会儿,小太监就找了张回帖过来,还特意找了张喜事回帖。薛可说了声有劳就离开了,两个小太监聊天的话题也转而移到孙大人续的那位妻子的身上,听说那小娇妻比孙大人的长子还小上几岁,二人对视一眼,不言而喻的意味尽在一笑中。

第四十章 危机四伏 杀气腾腾(一)

    薛可一路跑回抱朴院,一边吩咐管事处的过来个人,一边在回帖上写下几个字。刚封上口,管事处的就有人过来抱朴院听吩咐。薛可还穿着丫头的衣服,径直走到院子里将回帖交给他,不在意的道:“这是姑娘前两天写的回帖,说是送到秦王府的,你带过去吧。”

    那下人心下有点奇怪,接了回帖,笑问道:“姐姐,这秦王府什么喜事啊?对了,姑娘不是进宫去了么?”

    薛可板着脸道:“主子的事情谁敢多问?”想了想又道:“想必是秦王哪个姬妾的生日吧!这一年,光生日的也闹不清。”说毕便转身回去了。

    那下人一想也是,将回帖带回管事处。这管事处管理的请帖回帖都是一般的人情往来,真正重要的信件另有他人管理,他将回帖放入相应的格中,每天都有固定的人来取送。

    这边却说车马向东,阿六随着那太监进了宫。那太监领着阿六沿着宫墙走过去,倒是心里暗暗佩服这唐姑娘的体力,他有意走的飞快,一般姑娘早就吃不消喊累,倘若晕了妆、出了汗,在御前可是失仪,所以一般总会给个红包让他慢点,哪知道这唐姑娘走起路竟丝毫不吃力。他如果知道阿六是影卫,别说走路,飞檐走壁也不在话下时,大概会气到吐血。他自己倒是越走越气喘吁吁,放慢了脚步。

    阿六冷眼看着他,心里不由骂了句废柴。

    其他家闺秀都是一早就在宫门处等候,此时早已进入祈福殿了。等阿六到的时候,仪式虽未开始,皇后却是已经落座了。见有人此时才进殿,殿中几十双眼睛盯着阿六。皇后面带着上位者疏离的微笑,道:“这位是东宫的唐姑娘,怕是第一次进宫,来的稍微迟了些。”

    阿六心里明白皇后是有意将她架在众人面前,无非说她倨傲。但她也知道说的多了,不定哪儿就被抓住把柄,本就是打着不到必要时不开口的原则,听了皇后话语也不辩解自己是刚刚接到旨意,只是磕头行礼后站到一边。

    毕竟是冬节仪式,皇后不肯误了场面上的大事,因而只是轻轻揭了过去。皇后讲了几句感念圣恩的话,无非是将士如何感念恩情,此事意义多么重大之类,只将殿中这帮小姑娘听得热血沸腾。便有宫女将冬衣的材料奉上来,其实都是已经缝制成形的冬衣冬被,只留着收针脚的地方让这些千金锁下针脚,皇后在侍奉下戴上护甲套,订了两针又打了个结,结果一旁宫女递过的八宝流苏小金剪,剪断了剩余的线,这一件冬衣便是完成了,众女三跪称颂国母辛劳。阿六也不说话,只随着众人一起叩拜。

    之后气氛便轻松很多,大家相互说说话,虽然是宫中,大家不敢高声言语,但毕竟都是女人,不一会就热闹起来。阿六坐在一旁,看着面前的棉衣发愁。

    这是最简单的针线活,不用绣花也没人检查针脚严密,便是做做样子即可,可偏偏阿六这双手拿过刀拿过剑拿过暗器,就是流星锤也玩过,偏偏这绣花针是真没碰过。

第四十一章 危机四伏 杀气腾腾(二)

    她本是众人的焦点,身份低微还得太子宠爱,有好奇的女子已经忍不住问她怎么还不动针,阿六像听不见似的进入入定状态。大家顾及东宫的颜面,只觉得这位小娘子倨傲不好相处,也不敢进一步惹她。

    倒有一个人确是没有这个顾虑,那声音带着怨恨:“唐姑娘,这是藐视天家呀!皇后娘娘都动了凤指,你好大的胆子。”

    阿六心中叫苦,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杨氏。这杨氏在茶室中是见过自己的,也是听过姑娘声音的。

    杨氏本来离阿六的位置有点远,看阿六装听不见,便款款走过来,她今日装扮倒是低调很多,只是这话语之间的咄咄之气让人无法忽视。

    众人也都知道杨氏是秦王的侧妃,钦天监正在合二人的八字,也是惹不起的主,纷纷给她让出一条路。

    阿六深吸一口气,她作为影卫自幼受过专门训练,能够识人不忘,只能赌这位杨小姐记性不那么好了,她又仔细回忆着自家姑娘上次在茶室中的言行。

    杨氏走到她面前,阿六坐着没有动,低头看着面前的冬衣。

    杨氏咬牙道:“唐姑娘今儿怎么不说话呢?”

    阿六从鼻间轻轻哼了一声,带着不屑回答的味道。

    凭公而论,阿六和薛可无论是身形还是相貌还是声音都完全不同,这声哼也没哼到精髓,但是杨氏这辈子实在被人哼的太少,上次在茶室是第一次,这次是第二次,这种相同的羞辱感和愤怒感让她不自觉地将记忆中那个带面纱的女人和眼前的女子重合起来,加上她看着阿六一直有种见过一面的感觉,杨四娘顾不上辨别这种熟悉感从何而来,心里便已确认眼前的正是当日的唐姑娘。

    她上次在茶室已然吃过一次亏,这次入宫前母亲又反复叮嘱,自己的亲事正在关键阶段,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杨四娘见眼前的女子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又不敢继续惹她,怕她又像上次在茶室一般说出什么刺耳难听的话,当下忍着气,维持着体面,大度一笑,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她低声了两句,身边的宫女便疾步走出去,不一会儿皇后那边便收到禀报,说杨氏确认就是今日来的正是东宫的唐姑娘。

    皇后看着座上一动不动的阿六,心下倒是气乐了,她本来还想找个由头处置她,现下简直不处置都没有理由。

    好歹是场仪式,起码得等完了才好发作。

    皇后轻轻喝了口茶,又扫了扫殿下坐着的其他家的闺秀,明年便是春选之年,不知道后宫之中又会添几个妹妹?小姑娘们一个个穿的桃红柳绿,便是这冬日里也显得热闹的很。面上又紧张又固作镇定,那样的神情便是自己看了也不自觉的放软了心,何况皇上?

    皇后叹口气,隔着衣香鬓影看着殿外云展云舒,忽听一旁宫女报说是秦王来了。

    皇后朝坐的最近几位世家夫人笑道:“各位夫人辛苦,本宫出去换换眼睛。”

    众人忙称娘娘辛苦,皇后在宫人簇拥下出了祈福殿。她心中稍稍有些焦急,今日冬节,秦王是知道的,倒是不知他有何事情,会在这个时候进宫?脚步不由快了些。

第四十二章 危机四伏 杀气腾腾(三)

    秦王在坤宁宫坐着,他已成年,后宫并不好乱走,何况祈福殿中一殿的姑娘。

    他打马过来,一路心惊肉跳,只怕迟了一步,刚进了宫得到消息听说祈福殿那边一切正常,方放下心,虽然已是冬至,他一层里衣已经被汗湿透。装了帖子的右手仍在轻轻颤抖。

    秦王府的人收到帖子一开始也未在意,这种人情往来贴都是提前半个月或是更早就下的,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无非是寿辰、结婚等红白喜事,而值得秦王亲去的当然是少之又少。只是东宫到底是天下除了紫禁城之外最尊贵的地儿,门房也不敢怠慢,当下就呈到管事之处。

    管事拆开帖子,确是首先被上面的字惊住了。

    他今年四十有五,从二十年前自家儿子开蒙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这么丑的字,歪歪斜斜,毫无章法。惊了半晌,才注意到回帖上只有几个字:“皇后召唐姑娘入宫。”

    文不成文,章不成章,和字一样,蹊跷之极。他是多年的管事,自然早就知道当下属的诀窍,自己不明白的赶紧上报,总会有人明白的。

    于是还在议事的秦王爷就收到了这样一份帖子。

    这世上知道薛可字迹的人并不多,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字丑,更是能不写字就不写字。秦王以前不知道笑话她多次,说她的容貌是用字换来的。

    看着这个几个字,秦王立刻脑中嗡的一声,母后召她入宫,本身就凶多吉少,如果再知道她就是薛可,大概十条命也不够她死的。

    不敢回想刚刚的心情,此刻稍稍想着说辞。

    皇后进宫便瞧见自家儿子蹙着眉坐在那,走近一看,大冬天连件夹袍都没穿,又是心疼又是焦急,忙问他何事匆匆进宫。

    秦王看着皇后神色不由一怔,难道阿可化妆技术又精进一层,上次宫宴人多不显眼没认出正常,这次难道也没认出?当下试探道:“听说母后在冬节上召了东宫的唐姑娘?”

    皇后奇怪道:“你就为这事?进宫”

    秦王仔细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看一旁容姑姑的神色,不由大舒一口气,轻声笑道:“不是,父皇有朝事要问我,我进宫听说母后召见了唐姑娘,想着,”他有点不好意思道:“我想着,杨氏和她闹过矛盾,今儿别又杠上就不好了。”

    皇后一听,捂着帕子笑了两声,又转向一旁的容姑姑,道:“瞧瞧,瞧瞧,咱们阙儿会心疼小媳妇了。”

    容姑姑也在一旁笑着凑趣。

    秦王陪着笑,又道:“母后今儿召唐氏有什么打算么?”

    皇后冷笑了声,她坏了儿子的事,坏了本来自己挑中的儿媳的名声,还是太子心尖上的人,占着哪一条她都该死,只是她并不愿秦王知道太多后宫内院的细节,想起祈福殿里那个不说话也不动针的唐姑娘,她笑道:“她倒是省心的很,不需要本宫为她打算什么。”

    秦王心中一凛,正色道:“母后还是三思。这冬衣祈福是国之祭典,倘若动了刑,怕父皇那边是不高兴的;更何况,杨家小姐之前吃过她的亏,母后如果动手处置,怕是前段时间刚压下去的传言又要被翻出来,倒是要慎重。”

第四十三章 危机四伏 杀气腾腾(三)

    皇后一听,也陷入沉思,她本来想着找个世家妇人直接问她不敬之罪,她居中处置一下,也是自己恩威并施,皇帝也怪罪不得,但如果伤到自家儿子的名声,她确是要考虑一番,点头道:“阙儿考虑越来越周全了,既如此,本宫就让她走出祈福殿吧。”

    皇后朝一旁容姑姑点点头,容姑姑立刻下去安排了。

    秦王明白这是准备在送出宫的路上动手了,这宫中想不明不白的弄死一个人简直太容易了。但他相信只要皇后不当场发作,自己就有把握护她周全。当下也起身,说是要去养心殿。皇后急忙叫人拿了件披风过来,又亲自给他系上:“这过了冬至啊就得换上冬衣,不要仗着年轻就不爱惜自己身子。一会儿还过来么?”

    秦王躬身道:“儿子也不知道呢,看父皇那边。”

    皇后知道他也由不得自己,又叮嘱身边的人好好跟着。

    祈福殿里各家姑娘见皇后不在,大家也都三三两两凑在一处,轻声聊天嬉笑。皇后一进来,殿里一时间又鸦雀无声。

    皇后打定主意出了宫再动手,当下言语更是温和,笑道:“本宫刚刚还听见莺声燕语,看见千娇百媚的,怎么本宫一进来,给你们下了封口令了?”

    众人皆笑起来,一派其乐融融。

    皇后命人将冬衣收至一旁,便有一对宫人抬上一个五福小案桌来,又有一对宫人抬上一个黑底满镶螺钿的托盘来,又有一对宫人在上面铺上一块大红暗纹湖州锦缎。

    皇后走下凤座道:“我等妇人安享太平,全赖将士们边疆守土,愿将无用之华饰,换儿郎们手中刀剑!”说

    着便抽出鬓边一支累丝镶彩宝的凤栖牡丹发钗,众人连声颂扬。

    众小姐心思也都沸腾起来,多少闺阁姑娘家为着这一刻早早便在珠宝店下定,讲究点的更是自己亲身设计,倘若得皇后夸奖一声心思巧,便是身价翻了一番。

    这些姑娘便轮流上前摘下一根发钗,放在托盘中,皇后也偶尔夸夸人或者夸夸首饰,一旁都是应和之声。

    轮到阿六时,阿六也随着众人过去,拔了一根头上的钗放入盘中,之后又回到自己的角落了。针线拿走之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顿时感觉没有那么不自在了。

    之后在一番热闹之中散场。

    阿六心下也奇怪并无人发难,只是更提高了警惕,一个小太监引着她出宫。

    众人按着品级先后出宫,她自是排在后面的,等她出了殿,那个小太监带着她几弯几转,竟是看不见其他人了。她心下明白,皇后这是准备在路上动手了。

    其实,阿六担心的是皇后找个借口光明正大的处置她,像这种下黑手,简直正中她下怀。只是解决之后她不认识出宫的路倒是麻烦,阿六不由努力记着路。

    她皱皱眉,听到了旁边竹林里还有人的呼吸声,听着倒像是有点功夫的,应该比前面这个大概只会些拳脚的太监强,阿六皇后倒是谨慎的很,杀个小姑娘还设下双重埋伏。

第四十四章 虎口脱险 大梦余生

    行至竹林处。虽然是白天,阳光正好,这片林子却长得茂密,竹影阴森,前面的太监突然一转身,右手一翻,只见光影一闪,一把匕首就朝她面门直接刺过来。

    阿六只听得竹林里的人跃出的声音,正要起身一脚一个,却感觉不对,竹林里那人竟是直接扑向那小太监,袖中一把暗刀,一刀直接捅在胸口,小太监一声闷哼,眼神中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当即倒地毙命。

    那人显是极有经验,随即将小太监的袍子一翻,堵住胸口,竟是一滴血都没溅到地上和自己的衣服上。

    那人身量和阿六差不多,看着瘦瘦的,却单手抓起小太监尸体,走进竹林中。

    阿六跟着他过去。落叶之下,原来有一处废井。那人毫不犹豫的将尸体单手扔进井中。大概是枯井,又有淤泥,竟是一点声响都没有。

    看他干净利落的杀人、处理尸体,阿六差点都想用行话交流了。

    那人处理完了,走到阿六面前,一躬身一带笑,又是一个宫中不起眼的卑微的小太监:“姑娘受惊了,奴才这就带姑娘出宫。”

    阿六知道事情紧急,顾不上说话,跟在他后面,抄着小路,七转八转就见到了来时的宫门。

    “前面就是宫门,姑娘应当无碍了。”那太监状似不在意的看看周围,满脸带笑道:“王爷在养心殿,一时出不来,王爷说,姑娘受惊了,如果有心,还请到文胜街的清风画廊歇息片刻。”

    阿六面无表情点点头,表示知道。

    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宫墙上,琉璃红瓦,金碧辉煌。宫殿屋檐上的神兽依然无声的蹲踞在房顶,其实不过半日时间,阿六心中一阵恍惚。

    再见到东宫的马车已经感觉到再世为人,阿六急忙吩咐车夫道:“回东宫,快!”

    阿六回到抱朴院,薛可的心才算完全放下来。

    当着薛可和张嬷嬷,阿六只讲了在宫中祈福殿里发生的事情,说到杨四娘如何挑衅,自己连怎么拿绣花针都知道的细节,只听得薛可,张嬷嬷又紧张又好笑。阿六又笑着说自己在宫里不喝也不说话都憋坏了,闹着张嬷嬷去倒杯好茶。

    待得房中没人,阿六才将竹林里一个太监刺杀,另一个太监反杀的事情细细说来。

    薛可常常吁了一口气,道:“你没事就好。”又冷笑一声:“皇后还真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阿六试探的问道:“是姑娘通知的秦王去救我?”

    薛可点点头:“皇后动暗手,依你的身手自然不怕,怕就怕当场发难,她是后宫之主,处置太子的小小姬妾实在是名正言顺,那我们在宫外可真是束手无策了。”

    阿六看着薛可沉静的脸庞,咬了咬牙,道:“姑娘,奴婢还有句话没禀报。”说着便将小太监临走说的那句话一字不漏的复述了一遍。

    她是影卫,说是死士也不为过,多年来的训练不断强化她对太子的忠诚,她也隐约知道姑娘和秦王之间关系并不一般,也许她应该先禀报太子,而不能直接这样给姑娘传递秦王的话,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为着自己死里逃生?为着姑娘见到她回来时如释重负又欣喜的眼神?

    总觉得不说出来心中不安。

    薛可拍拍她的手,面色认真的说:“阿六,谢谢你告诉我。”又笑了笑道:“你做的对,我确实没有心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738/ 第一时间欣赏叹重生最新章节! 作者:赵阙所写的《叹重生》为转载作品,叹重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叹重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叹重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叹重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叹重生介绍:
她本是一品征西将最疼爱的女儿,她本是京城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闺秀,却在一夜之间遭受灭门之灾。前一世,她在秦王的内院苟且偷生,最终却被秦王一剑穿心,这一世,她又该如何抉择?叹重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叹重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叹重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