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替身农妇养娃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替身农妇养娃记全文阅读

作者:耕泽     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     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26 那是惊了马啊

    元喜吃痛地揉揉脑袋,委屈道,“你把你儿子想成啥样的人啊。”

    “娘是提醒你,咱做人要实诚,不该拿的绝对不能拿。”王氏正色道。

    “知道了,自从我来大娘这边做工,你天天都要说这句。”这话都烙在他脑浆子里头了。

    卤菜坊的大间里,董梅、秋菊和吴氏都在忙活。这几日天冷,很多上门提货的基本隔一日来取一次。今个早上倒是来了几位,估计明个大都要来取点。

    可是陈大牛好几日没来,按理说今个该来才对。

    董梅也许久没见着李金娇了,每次都是她男人来取货。估计天冷关了铺子回村子猫冬去了。

    锅里貌似咕咚着香干花生之类的,董梅怀里抱着小四,正在教秋菊下料。

    或许是忙着事儿让吴氏分心了,她看起来也没那么揪心。王氏拿过小凳子,坐下跟着一齐翻洗猪大肠。

    “你们娘俩咋个来了?”吴氏问道。

    “在家也没事,瞧着来搭把手,还暖和些不是。”王氏也不好问起周平的事,以免搅得她心不安。

    董梅顺手从筐子里拿了块鸭脖,走到元喜跟前塞进了他嘴里。

    “吃呀。”见元喜怔怔地看向王氏,董梅道,“你看你娘干啥?”

    元喜依旧含着鸭脖,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喉咙却不老实地咽口水。

    “你大娘给的你就吃。”瞧着儿子那傻样,王氏也忍不住轻笑了两声。

    而董梅怀里的小四,却盯着吃鸭脖的元喜看,小手朝着元喜乱晃,嘴里发出“哦哦”声,似乎要抢元喜嘴里的东西吃。

    众人哈哈大笑。

    “这丫头是个有口福的。”吴氏笑道,“这么小就馋人东西吃。”

    不一会儿,李金富也过来董梅这儿,他朝大家笑了笑,见都在洗东西,忙拿过木桶,帮着去外面打水。

    卤菜坊里面有个大水缸,都已经满了。

    “用这个刚打上来的水,暖和。”李金富给大木盆换了水,接着又去打水。

    “他这是离不开你了?”吴氏打趣道。

    “周嫂子。”王氏笑嗔道,“他本是去找你家大哥的,看看要不要帮忙。”

    “唉!”吴氏叹了口气,“老天爷会保佑我平儿的。”

    “对对对。你就放宽心吧。”

    “哐哐哐!”祠堂那边传来锣鼓声,这是有紧急事情需要商议的信号。

    “他爹,你赶紧去吧。”王氏接过水桶。

    董梅抱着孩子朝外面瞧了瞧,“可能是要商议抗灾的事情了。”这雪慢悠悠地下着,一刻也不停的话,明个路上就积起来了。

    可是这锣鼓声似乎敲碎了吴氏的心,她不停地搓着猪大肠,心里祈祷儿子能平平安安。

    房间里的青莲也无心练字了,时不时盯着窗外看。

    远远地瞧着自家的马车回来了,她急匆匆跑到院子门口等着。凳子朝她挥挥手,示意去屋子里等,把马车停在卤菜坊后面的马厩里。

    见青莲进来,董梅知道这孩子放心不下。像这样断联的状态,着实叫人揪心。

    志宏一进门,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看向了他们。

    “姐,嫂子,我们回来时特意去了货栈。”志宏道,董梅也叮嘱过他们,去看看要不要帮忙,需要的话就不急着回家。

    “张师傅说车队明个一准儿能回。”志宏看了眼董梅道,“周大哥和大哥可能要在那儿过夜,叫嫂子在家放心。”

    吴氏平静地点点头,“这样也好,免得明个又要跑一趟。”

    她越是这样,董梅越不知该说些什么,任何安慰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周树根在货栈等了个把时辰,坐立不安的,执意要去路上接应,张裕拗不过他,特意请了一位技术精到的车夫一同前往。

    像周树根志明这样的车夫,从下沟村到镇子这样的短途还行。但是他们可走不得远路,况且天气还这般恶劣。

    几人驾着马车,沿着通往京都的官道去,风雨交加的,路上也没见着行人。

    离镇子二十里地处有座茶棚,见几个人聚在一起歇脚。

    “大哥,请问是从北边过来的吗?”志明忙下车过去打听。

    那几人搓着手点点头。

    “那跟您打听一下,有没有遇见两辆马车?”周树根忙跳下马车,跑过去着急问道,“大概有五六个人吧。”

    那人摇摇头,“没见到。”

    周树根泄气地往车上走去,茶棚老板瞧了他们一眼,“我好像听人说起过。”

    “掌柜的,人都怎么说?”志明忙从掏出一点碎银子,放那老板手里,“还请掌柜说详细点。”

    “今个天还没亮,我这儿来了两个客人。”掌柜道。

    那二人也是从京都那边回来的商人,说是赶了半月的路,总算是快到家了。

    他们要了一碗热茶,又请掌柜帮忙煮了碗面。

    “这鬼天气,真他妈邪了门了。”个儿高的喝了口热茶,抱怨道。

    “哥,我们算是老天眷顾了。”另一瘦弱的点道,“您没瞧见昨晚上黑竹沟那几位么?尸体都不一定找得到啊。”

    “是啊,大晚上的,又下着雨雪。”壮汉叹了口气,“那是惊了马啊。”

    “这位大哥,请问那马车长啥样的?”李金娇正巧给茶棚送点东西,一听到马车坠崖她就紧张了。

    这处正是三岔路口,进京都的必经之路。

    自她在这儿开了铺子,周平每次经过这儿都要跟她打个招呼,随着青莲喊她小姑呢。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周平还许诺回头要给她带礼物来。

    这几日她都盯着路口看,心里很不踏实。

    那人摇摇头,“大晚上的我们也没看清。再说我们也着急赶路,不敢多停留啊。”

    金娇把东西递给了茶棚掌柜,莫名心慌起来,按日子也该回来的呀。

    那瘦弱点的客人看着她,道:“不过我好像听人朝崖下喊了声‘周平’。”

    “什么?”金娇捂住胸口,“大哥,你确定没有听错?”

    “应该没有。”那两人相互看了眼,“当时我们的马车正好经过那儿,他们似乎是在救人。”

    金娇对着茶棚掌柜道,“王掌柜,您家的马能不能租我一天?”

    那王掌柜点点头,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忙问:“他们说的莫不是你认识的人?”

227 这人是不是有点奇怪

    “那是我娘家的侄儿。”金娇说完又朝着喝茶的汉子行礼致谢,“旁边那个小屋就是我的铺子,时间紧就不招待大哥了,下回路过我这儿时,我一定好好招待二位大哥。谢谢了。”

    金娇跑回家,叫住正要出门取货的陈大牛,叮嘱孩子们把门关好,今个不做生意了,其实这几天也没什么生意。

    陈大牛一听赶忙骑马带着金娇往黑竹沟去了。

    听到这儿,周树根一个踉跄,差点跌坐在地,志明一把扶住了他,“周大哥,一定没事的。好在莲儿她姑父已经赶了过去。”

    谢过茶棚王掌柜,他们快马加鞭朝黑竹沟驶去。

    这儿离黑竹沟可是有五十里地啊,正常情况,马车也要一个半时辰才能到。眼下风雪交加,车夫也不敢贪快了。

    所以待他们赶到时,已经是下半晌了。

    前面就是黑竹沟,这路其实挺宽的,一边挨着山,另一边是个山坳,山坳里长满了竹子。即使刮风下雨,马车也不至于窜到坳里去啊。不过,马受了惊那就另说了。

    “这儿!”李金娇朝着马车喊道,尽管她不认得那车夫,但这样的天气有车赶来,一定是货栈的。

    “小姑,我是志明。”志明掀开帘子大喊道。

    金娇一听,志明来了,那周树根肯定在车里,她忙喊了声:“周大哥,周平他没事。”

    车还没停稳,周树根就跳下了马车,悬着的心总算是着地了。

    既然儿子没事,他稳了稳神,听着金娇把事情大致说了一下。原来坠崖的不是他们的人,周平他们不过是帮着救人才耽搁了时日。

    周树根吩咐志明带着麻绳和刀具等下山帮忙去。

    也算是有备而来了。

    “周大哥,你们小心啊。”金娇嘱咐道。

    他们绕道下山,一路喊着,很快就找到了大牛和周平他们。待他们把人都弄上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那两人伤得都挺严重的,周平找到人的时候都昏迷着。好在那些竹子救了他们一命,现在都清醒的,看样子没有生命危险。

    金娇简单地给他们包扎了一下,“周大哥,咱得赶紧回去叫大夫瞧瞧。”命氏捡到了,可伤得不轻啊。

    “谢谢各位恩人啊。”开口的应该是主人,五十来岁的男人,看衣着不似商人。

    车夫稍年轻些,一个劲儿朝他们道谢:“要不是各位恩人救了我家老爷,我就是罪人啊。”那车夫说着哀嚎起来,看来他对主人很是衷心。

    “要不是小姑父的话,我们也没这么快把人救了上来。”周平感激道。

    志明把带来的水和干粮给大家分了分,他们都一天没吃东西了。一行人赶着马车往回赶。

    马车里,那主人简单地介绍了下自己。

    他姓乾名平章,是去梧田镇探亲的。那车夫其实是他的管家,都叫他马管家。

    金娇两口子在三岔口就归了家了,并叫志明带信说,她们明个就关店回村了。

    接下去天寒地冻的,这儿也没什么行人。

    再者过年嘛,还是得回老家心里才踏实。

    到了镇子,伙计们先行回货栈,而周平父子和志明则是把人送到了医馆。

    大夫给二人检查了伤势,直叹幸亏送得及时,否则两人的腿就保不住了。

    “乾先生,请问如何联系你的亲戚?”周平关心道,“要不要我去帮您把人请来?”

    那乾先生思索片刻道,“不用了。”

    而躺在另一床上的马管家看了眼主人,似乎有点惊讶。

    周平几人相互看了看,方道:“那先生就在这儿好生养着,若需要帮忙的话,就着人去鑫泰货栈。”

    “周平小兄弟,我一定会登门拜谢的。”乾先生吃力地抬了抬手。

    “周平,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点奇怪?”出了医馆的门,志明有点不解,“我们救了他,他似乎不愿意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没什么,定是不方便透露。”

    周平看了看这夜色,路边的雪泛着白光,他转头对周树根道,“爹,要不你们先回家吧,免得娘和婶子担心。我这边还有些事情要跟师傅说一下,估计明后天能回家。”

    周树根点点头,既然儿子平安,他也没什么担心的了,回家就一脚的路。

    院子外头响起了马蹄声,青莲披着棉衣下了床,在门口遇见了董梅。

    “担心了吧?”董梅给她把棉衣紧了紧,握着她的小手就站在门口等着。

    “姐,莲儿,这么冷出来干啥?赶紧进去。”志宏志宏正要去帮着开侧门,见母女俩都站在外面。

    “别管我们,你赶紧去开门。”

    志明进门就疾步走进后院,“周平没事,他们都没事。不过他有事先不回了。”

    青莲长舒了一口气,“这下大娘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否则又是睁着眼睛到天明了。”

    志明本想再说些什么,但是董梅叫他先睡觉,其他事情明个再说。

    她大概知道他要说什么,定是周平托他带来的消息。

    却说下沟村今个响了锣鼓,李勇召集大家商量接下来应对大雪的事情。

    他道这是衙门分配下来的任务,每个村子负责清扫自个附近的路,尽力保证这路每日都能畅通。所以从明个开始,要安排人扫雪了。

    “大冬天的,哪有人行啊,没必要吧。”大冷天的,谁愿意出门扫雪去,还得到大路上去扫。

    “是啊,天天下雪,难不成得天天扫?”

    “这衙门是不是管得有点宽啊,这乡下的路有什么好扫的,又不是镇子大街上。”

    李勇安安稳稳地坐着,让他们把情绪通通发出来,反正他不着急。

    汉子们发了顿牢骚,见里长大人一直不接话,也不见生气,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慢慢地都安静了下来。

    “按规定所有成年男子都要参加。”李勇道,“但是,这次扫雪不叫你们白扫,衙门给发工钱的。一日三十到五十钱的样子,衙门按照路况给大家发钱。”

    顿时,汉子们眉开眼笑的,“有这好事?”

    “有不扫的来登记下,到时候就把活分给别人。”李勇看了眼刚才吵得最凶的几人,“刚才是谁说不扫的,赶紧过来。”

    “没……没人说不扫啊。”一汉子不打自招。

228 这雪是为她家扫的

    李勇瞧着情绪忽变的村民们,心里感叹,还是钱好使啊。若不是衙门出钱,他真就叫不动这些人了。

    他们也不想想,这路要是不通,影响可大着呢。轻者出门不便,重者可就是性命攸关的事了。

    董梅常说,要防患于未然。

    眼下做的这事不就是防着意外发生么,但是很多人只看得见自家的灶台乃至房前屋后。

    再远一点就不乐意见了。

    李勇把扫雪护路的人分了分,每日安排六人,差不多十日一轮。若是路况有变,到时候再增加人手。

    刚才抱怨衙门管得宽的,此时又抱怨周期太长了,细算下来,一月也就能轮上三次,仅得百钱工钱。

    “德行!”一般情况,李勇是懒得教训他的这些相亲们的,可是今儿个他想说几句,也算是年终总结吧。

    今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他心里很是高兴。

    “瞧瞧你们心里的那点小算计,我都替你们脸红!”李勇道,“在场的都是汉子,我怎么觉得有人还不如个娘们呢?”

    众人也都有点懵,里长可是很少这样说话,一般都是有事说事,完了散场,该干嘛干嘛去。

    “你们想想以前咱是怎么过冬的?”李勇问道。

    以前?

    以前但凡入了冬,大家都猫在家里,也没什么想法,听天由命。看着粮食一日日被吃掉了,而寒冬还没过去,只能眼巴巴地等死。

    好些人没有御寒的衣服,只得躺在床上的破棉被里,一躺就是个把月。

    每年都有那么些人,熬不过寒冬而去世了的。

    “今年家里都备了粮备了柴,房子也整结实了。这很好。”李勇语重心长道,“若是咱的路通了,你们走个亲戚串个门也便利,若有脑子活络的去镇子卖个货也能赚钱不是?”

    “只要大家齐心,咱的路不堵,大雪天一过,咱作坊的生意就能开张了,不用等到三月天去。”

    李勇把情况一分析,大家才算是明白个中道理。

    不能因为下雪,大家都窝在家里好几个月,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若是这段时间还能有事儿做,能赚到银钱,那不是又多了一份进项了么?

    这不,一大早雪停了后,出村的路上就有人在扫雪。下了一天一夜的中小雪,路上已经铺上了不薄的一层了。

    “叔,辛苦了。”凳子放慢了马车的速度,朝路边的汉子们喊道。

    “凳子啊,这么早就去送货?”

    “天冷也没几趟要送了。”坐边上的志明补充道,今个就他两人去送货,弟弟们都在家。

    一汉子看着他们远去的马车,喃喃道:“我怎么觉得这雪是为她家扫的?”

    大雪天的也只有她家的马车能行驶,还顺当地跑镇子做生意去,怎叫人心里平衡得了。

    “就算是,你能咋地?”这话里透着股子酸味。

    “也是。”那汉子讪讪道,“有钱人就是不一样。”

    “你俩少在这儿放屁!”说话的是铁头,他都扫到老远去了,后面的这两位还在这瞎嘚啵。

    聊得还是黏酸带醋的话。

    现在他才明白了,为啥里长把他安排这一组里头,为的就是管着这几个心思不正的怂包。

    其实每一组里头,李勇都安排了一个暗地里管事的。

    这管事必须有把子力气,脾气还不能太好,能镇住人的,当然人品要好。像铁头这样的就行,管理男人有时候光靠讲道理不行,简单粗暴更为有效。

    “拿钱扫路,少扯那些没用的!”铁头一手拖着铁锹过来,一手指着那二人扫的路段,“你们要是这样干活的话,我们可不依。”

    大家可都长着眼睛呢,做多做少一眼就瞧出来了。

    “我们也没停啊,不一直在扫的么?”

    “我都替你臊得慌。”铁头身后一汉子喊道,“娘们都比你扫得快。”

    “就是,你要是承认自个是娘们,那我们也无话可说了。”有人老早就看不惯。

    “我……你才是娘们!”

    “你再说一句!”那人扬起了铁锹,“我拍死你,信不信?”

    铁头一把按住那人手里的铁锹,“今个都是第一次扫,咱也定个规矩,如何?”

    “铁头,你说。”

    “这路估摸着有五六里地的样子,咱一人负责一里地。若有大路坑什么的还是得大家一起填土。”大家一致同意铁头的建议。

    “不过,咱做事要实诚,不能糊弄人。”铁头道,其实这话就是说给那两人听。

    “那不能够!”

    “真要耍心眼的,咱就叫里长把他除名了,到时候还不是咱们得了实惠。”铁头扫视了一眼大家,“大冬天的都能赚工钱,知足吧。”

    “是啊,否则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

    众人说了几句就回到自己的路段,甩着膀子卖力地干起来。

    大多数人还是明事理的。

    而凳子和志明驾车一路行来,发现路上都有人在清扫。到了镇子,大街上也有人在扫雪。这就导致原本雪天冷清的街道,似乎比平常还热闹些。

    雪被扫成堆,堆在街角,堆在路边。好些孩子围着雪堆玩,有的直接就把雪堆改造成了一个雪人。

    甚是有趣。

    黄来福拉着志明,“回头跟你姐商量商量,咱这卤菜生意能做到过年去。”

    “黄掌柜,我也想啊。”志明从马车里拿出单子,给他签了字,又塞了回去。

    “就是材料不够啊。”也是,接下来宰猪的不多了。

    “我跟你说,别看这下雪天的,来店里吃饭的不减反增了。”黄来福指着外面道,“这街道都被扫得干干净净,原本被堵家里出不来的这就都愿意上街了。”

    凳子探头朝福临酒楼大厅瞥了眼,心里啧啧道,大冷天的在家吃不好吗,非得多花那个冤枉钱。

    “行,我回去跟我姐说说。”志明示意凳子赶车,心里却捉摸着这生意怎样才能更好地继续。

    刚才跟肉铺张打过招呼了,有货尽管帮他们存着,这天气放个十天半月都没事。

    他还得跟那郭屠夫好好聊聊。

    往临镇去的道上,路是很宽的,不过雪路马车行驶起来还是费劲些。

    “凳子哥,你说咱要是下雪天也不断了这生意,好不好?”志明看着白茫茫一片,路上也遇见了几辆马车在跑。

    凳子挥着马鞭,道:“那当然好了。”

    有活干比什么都强,他要是闲着在家,净遭他嫂子白眼。他每月上交给他嫂子五百钱,可是她还不知足,到了月末发工钱那几日,趁着他不在家,把他屋里翻了个遍。

229 省得留这儿跟我抢食

    连他亲哥都变着法子要他的工钱。

    说什么长兄为父,替他保管工钱是为了给他说媳妇。

    他早不指望他哥能帮他说媳妇,看着那些钱花在了侄儿侄女的身上,他也就不计较了。

    可是,他渐渐发现,那钱还花在了他嫂子娘家人的身上,这点让他很不喜。

    “凳子哥,你怎么了?”见凳子想事入了迷,志明忙拍了他一下。

    “驾!”凳子突然大喊一声,“没什么,我是巴不得天天送货的,下雪天也不打紧。”

    听说今个是年底最后一次送货,那郭屠夫急得跳起来,“这怎么成?下雪天我这收货也不少啊。”

    志明跟他清了账,递过单子叫他按了个手印。

    “我们也没法子啊,就是怕大雪路不好走,万一封路了可就麻烦了。”志明无奈道。

    “这……路上也没那么难走啊。”郭屠夫看了看他们的马车,车轴粗得很。

    “郭大哥,要是有顺路的能带到张哥那也成的。”志明挑眉看向郭屠夫,“你可能不知道,咱们镇子人人都出门扫雪,镇内的路跟平常没什么两样,所以这雪天怕是只能做镇内的生意了。”

    郭屠夫一听,立马眉开眼笑的,“志明小弟,你这主意不错。”

    两镇子每日来往的人也不少,他要想托人带点东西还是有法子的。

    这点志明算是看透了,这郭屠夫真的很活络。

    “郭哥,我就佩服您这样的,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事儿能难倒您。”志明顺势拍了下郭屠夫的马屁。

    “哪里哪里。”

    郭屠夫很受用地谦虚了下,眼珠子一转,接着道:“不过,我还是喜欢跟李娘子那样的人合作,爽快!”

    董梅如今可是名声在外,听说还是为极其漂亮的小寡妇,怎叫这郭屠夫心里不雀跃。

    他都想着什么时候能到梧田镇去认识一下。

    志明也是闯荡过江湖的人,他虽然年轻,但有些事就是比别人要灵透些。他可不喜欢这郭屠夫说到姐姐时的那个表情。

    “郭哥,我姐只需在家里指指画画,干活的还是我们哥几个。”志明语气有点生硬,“不瞒你说,外边的事还是我说了算。”

    同样,郭屠夫也是擅长察言观色的,这小子可不是好相与的。

    “你放心,我这收了货,一准儿帮你带到我表哥那儿。”

    “郭哥,咱做生意是相互的。”志明上了马车,“大家都能赚钱才是正道。”

    凳子一直都不怎么言语,他每次送完货都不多说一句话,活干好了就成。

    但是他并不笨。

    他也很佩服志明三言两语就把事儿解决了,这大雪天的郭屠夫为了赚钱自个找人送货,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他还明白,嫂子在志明心里的位置及其重要。

    别说志明他们这样的孤儿被董梅收留了,能不感恩么。就连他这样的,能在嫂子家做工,当着家人一样看待,心里也是感激的很。

    想想自个的亲哥嫂,他越发心酸起来。

    回家前,他俩特意来到鑫泰货栈,看看周平能不能一起回家。还特意给张裕送了包卤菜,毕竟年尾了,两家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这个时候,货栈比较清闲,伙计们主要整理下仓库。

    但是周平和张裕事儿还挺多,一年来的账目要核算,根据今年账目情况,再调整明年的货物配置等等。而且今年的生意好了不少,要理算的账目也就更多了。

    周平原本打算过几日再回,但是张裕见志明到来后,开口道:“你回家歇一日吧。”

    这徒儿在外奔波一月有余,也该回家见见爹娘了。

    这账目也不急于一时,反正接下来一个多月也没什么别的事。况且有些账簿也是可以带回家整理的,再者他家里有两位厉害的妹妹,做起来岂不更快。

    “那行。”周平道,他也确实想家了,况且还有好些事需要跟婶子细说的。

    “师傅,那您自个照顾好自个了。”周平叮嘱道。

    “去吧,省得留这儿跟我抢食。”

    张裕说着打开志平带来的油纸包,里面的卤味都冻成块。他取了一些香干、鸭脖放在炭火盆的热水壶盖子上,这样一会就捂热了。

    周平失笑地摇摇头,“那我回头再给你带些。”

    “那感情好。”

    师徒俩话别,周平跟着马车回了家。

    待他回家跟爹娘打过照顾,随后来了董梅这儿。

    “平哥哥,你真是吓死我们了。”青柳一见到周平就想起来前两日大家担心的样子,特别是大娘,魂儿都没了。

    “对呀,我也好怕平哥哥回不来了。”青禾拉着周平的衣袖,这是求抱抱呢。

    周平一把撑起了小人儿,还在厅里转了个圈,惹得她“咯咯咯”笑个不停,“还要圈圈。”

    “好勒!转圈圈咯!”

    就这样,被青禾缠了好半天,他也没跟董梅说上话。

    还是董梅见他累得有点喘,才把青禾哄了下来。大家都围着火盆,一边听周平讲述京都的事儿。

    秋菊也放下手里的书,认真听起来。志平哥仨和凳子坐在外围,听着周平的经历,让他们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他们虽然没去京都,但是他们的生意已经在那儿扎下根了,那他们进京的日子也不远了。

    “平哥哥,那个拍卖真的很有趣。”青莲感慨道。

    一件稍微别致点的毛衣竟然能拍出高于市价十几倍的价格,她真想去见识下京都的繁华景象。

    “公开竞拍往往能产生轰动效应,竞价是一场胆识和实力的较量,有时候也是一场心理上的激烈搏斗。好胜心强的人喜在这种场合比高低、显威风。”董梅解释道。

    “婶子说得极是。”周平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况且咱是义拍,还给竞拍者冠以贤名,这就更加促成了他们志在必得的心里,无非就是多捐点钱罢了。”

    确实如此,相比朝廷有时候分派下来的捐资任务,几百两银子只不过是小意思,且得了一件寓意非凡的毛衣,何乐不为呢。

    “娘,咱这拍卖是不是每年都举办?”青柳双手撑着脑袋,看向董梅。

    董梅想了一会儿道:“看你平哥哥把事儿办得这么好,那不出意外的外,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这样的义拍。”

    “婶子,大掌柜也是这个意思。”周平道,“他还建议咱们加点别的有意思的物件一起拍了。”

    青柳放下双手,扯着董梅的衣袖,“娘,明年咱也去京都吧?”

230 那袁掌柜说想认识你

    董梅看了看姐妹俩,笑道:“行,不就是京都么,我们迟早要去的。”

    “不过,我觉得你说得那位袁掌柜倒挺有意思的。”董梅看向周平,她有点好奇那袁掌柜为什么不收场地费。

    尽管拍卖会给茶楼带去人气,生意自然好不少,但这也不影响他收取场地费啊。是看不上那点银子?还是说那掌柜目光长远,也为自己赚个义商的名头。

    “婶子,那袁掌柜确实挺有意思的。”周平道,“你说他是个商人吧,有时候看着却不像个商人,你说他不是个商人吧,他做生意很有头脑的。”

    茶楼装修比较朴实,但也不失雅致,看起来比较亲民。而且他只卖自家茶山上的茶,茶钱不到对面一壶春茶楼的两成。

    在他茶楼设有一个专门的柜台,专门卖他家的茶叶。

    所以一壶春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去一壶春茶楼的客人都不是普通百姓,要么有权要么有钱。

    而聚贤阁招揽的都是平民百姓,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

    “婶子,我很好奇那袁掌柜为什么不把茶楼开在别的街道,毕竟房租就能省一大笔。”周平疑惑道,“他既然选在最繁华的地段,那他为什么不弄得高调点?”

    董梅也很好奇,“这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我跟京都的老掌柜私下闲谈过,粗略地跟那袁掌柜计算了下,就他那样子经营,抛去租金、伙计工钱、税收等开支,基本赚不到多少钱。倒也陪不了本就是。”周平道。

    那他一年到头的忙活为了什么,若是为了赚那点钱,完全可以降低成本,换个轻松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董梅也摇摇头,搞不明白。

    周平突然想来了一件事,对着董梅道:“婶子,那袁掌柜说想认识你。”

    “认识我?”

    这倒奇怪,谁会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好奇呢?

    见周平说完了停顿下来,志明带着哥几个去了卤菜坊,今个也收了点大肠之类的,卤起来存着。

    董梅也支开了青莲青柳,董梅道:“说说吧。”

    “大掌柜说,很得圣心。”周平这才压低了声音,“而且,有好几件拍卖的毛衣都被送进了宫,据说那件花开富贵送给了当今的太后。”

    不说权贵人家,就是皇宫各处的主子,也都穿上了毛衣毛袜子等。

    “大掌柜还说,往后宫里的毛织物八成是要咱们来做了。”周平接着道,“具体事情还得等年后大掌柜过来了才知晓,他叫你这边不要停工,尽管织就是。”

    这些董梅也在计划中,这才刚开始,离市场饱和还远得很呢。

    说着周平从袖袋拿出了一信封,“这是师傅叫我给您的。”

    董梅接过信封,是封印好了的,看来里面的银票数额周平是不知道的。虽然这毛衣的红利也没瞒着周平,大概能有多少他心里也有数。

    但是,这就是规矩,不该他知晓的就得瞒着。

    过了年,周平就正式出师了。其实,大半年来,他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在京都的事儿干得也漂亮,深得花辞赏识。

    一般学徒是没有工钱的,周平也一样,明着也是没有工钱的。但他一直都是张裕手把手教,相当于他的助理,帮着货栈也赚了不少钱。张裕自然是要表示的,暗地里也给了点散碎银子。

    想来今年,一定会奖励他一个大红包的。

    待到明年就更不一样了,虽不是掌柜,但办的却是掌柜的事儿。况且,董梅有意把周平往毛衣业务上引导。她的毛衣还得依托花家乃至言家的生意网络,但是作为毛衣营销方面的事情,必须有个主要负责人,那就是周平了。

    说完了这档子事儿,见周平欲言又止的样子,董梅问道:“还有事儿?”

    这其实是件单纯的事儿,周平却担心董梅想多了,才不好开口,这突然被问住,他才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我带了些账簿回来,想请莲儿和柳儿帮着核算一下。”

    原来是这事。

    要说那些个大户人家,是要规避什么男女大防的。但这是下沟村,也没什么大户人家,而董梅这个拥有前世记忆的现代灵魂,自然没那么死板。

    况且她是信任周平的。

    再者,周平叫了姐妹俩一起帮忙,只要不是男女独处,一般不会擦出什么异样的火花的。

    记得前世读中学的时候,她妈妈就给她定了一条规矩。

    上大学前,不能单独带异性同学到家,也不能独自去异性同学家,更不能单独跟异性同学瞎逛。

    起初她并不理解她妈妈为什么给她制定这样的规矩,觉得他妈妈防范心理太强了。

    难不成自个同学会害她不成。

    长大后,才慢慢理解这其中的道理。青春期的孩子有点懵懂的意识那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只要不与之独处,就不会发展到他们所谓的爱情了。

    “行,那你明个过来吧。”董梅和秋菊对视了一眼,“其实在账房这块,还是柳儿更胜一筹。”

    个人的天赋不而已,青柳对数字很敏感,心算快,而且调理很清晰。

    青莲唯有细心而已,交给她的账目,一准儿给你弄得明明白白,但是时效上就逊些。

    “谢谢婶子,谢谢姜姨。”周平起身行了礼,归家去了。

    秋菊给了董梅一个眼神,那意思是你看中了这小子。董梅勾了勾嘴角,“这事儿不是我说了算的。”

    谁都是从小姑娘那会儿过来的,她春心萌动的时候,也希望自个做主,到头来还不是空一场。

    秋菊突然间回忆过去,觉得那是上辈子的事情一般。

    隔日上午,周平提了一大包东西过来,里面都是给大家带的礼物。昨个急着见大家,这些东西也就没来得及理了。

    董梅和秋菊各得了一本书,都是关于人文地理、风俗特产等方面的游记。他知道婶子和姜先生比较喜欢这类的书籍,且这两本书记录得比较全面,看完了对楚国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姐妹四个各得了一个精致的荷包,可是京都最流行的款式了。

    另外志明哥仨和凳子也都得了小物件。

    桌上还摆放了几包茶叶和京都的特色点心等。

    “婶子,这茶叶就是那聚贤阁的茶叶。”周平道,“我在茶楼喝过几样,觉得味道清香,也不知合不合婶子和先生的胃口?”

231 他远不如这两妹妹

    董梅和秋菊看了看这一堆东西,心想这小子舍了大价钱,买这许多,就连凳子揣着手里的小玩意,眼里藏不住的感动。

    “周平,往后可不要这样破费。”董梅道,其实给姐妹几个带点小玩意就行。

    但是他处事周到,这点还是让董梅很满意的。

    “不值当什么的。”周平真觉得有点拿不出手,待以后赚了大钱再送些更好的。

    热闹了一阵子,他带着账簿跟姐妹俩去了她们的小厅。厅里有一方桌,也是姐妹俩平时读书写字的地方。

    青莲青柳十分好奇他们货栈的账簿,翻开一看,发现这些账簿比她看过的都要繁杂一些。

    鑫泰货栈经营范围非常广,凡是能赚钱的、又有门路的他们一律不放过。

    其实货栈相当于花家的一个物流公司,像这样的货栈有四五个。

    “平哥哥,这账簿你师父让我们看的吗?”青莲疑惑地看向周平,像花大掌柜那样的家族大生意,都有不少的账房先生。

    张裕不但是货栈的掌柜,还兼职货栈的账房先生。

    “不打紧。”周平道。

    “大姐,你也太谨慎了。”青柳笑道,“不能给我们瞧的平哥哥也不会带来啊,带来的自然是没什么要紧的了。”

    “就算要紧,也不是我们偷看的,你担心个啥。”青柳朝着姐姐挑了挑眉。

    “这丫头嘴厉害的。”董梅特意给他们送来一火盆,在门口就听见青柳扒拉扒拉的,“你俩好好帮着做,一定要细心,千万不可错漏。”

    周平接过炭盆子,放在小方桌底下,旋即起身把窗户开了一条缝儿。

    “知道了,娘。”青莲道,“所有账目我们都会换着查的。”

    董梅点点头,“你们跟着周平好好学,他可是实打实做了两年的账房先生的,有些实践经验光靠脑子想是不行的,娘也教不了你们这些。”

    “知道了,娘。”

    接下来房间里只听到翻书的声音了。

    姐妹俩一旦做起事儿来,那是非常专注的。而且在镇子历练了两月,眼下看手里的账目也算得心应手了。

    倒是周平,盯着姐俩看了会子,突然静不下心来。莲儿就坐在他旁边,一瞥眼就瞧见那凝神的小模样,怎么看也看不够。

    “平哥哥。”

    一喊声惊得他不小心把笔墨戳到了账簿上,他心里直骂自己不是个东西,两妹妹都这么帮他,他还有脸走神。

    青柳指着账簿上的几处,请他细说一下。周平这才静下心来,再不用心要被这小丫头超越了去。

    差不多处理完一大半,姐妹俩发现后面的记账方式几乎跟她们的一样。

    “平哥哥,你学得还真快。”青莲看着名目清晰的表格,这样核算起来既简便又不易出错。

    而且她觉得周平设计的名目表格很好,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表格,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青柳接过大姐手里的账簿,真的很好。她凑近了周平,低声道:“我娘说明年在镇子开个学堂,专门教人识字、算账的。”

    周平一听,大为惊讶,细细想来,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普通人一说到学堂就是学文章考功名,没有十年九载哪能学出头。

    所以,很多人对学堂都是望而却步。

    像这样为了做工而目标明确的学堂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他自己就是是从学徒伙计一步步走过来的,太清楚底下伙计需要什么了。很多头脑伶俐的伙计,正是因为不识字不会算账,只能当粗使伙计,直到年纪大了,力气不如人了再另谋生路。

    “到时候请你去当先生,如何?”青柳朝他调皮地眨眨眼,“有工钱哦。”

    青莲拿回妹妹手里的账簿,朝周平甜甜一笑,“平哥哥能去的话,肯定是位最好的先生。”

    “我一定去。”这事真是太好了,“婶子是怎么想到这主意的?”

    “我跟姐姐不是帮不少铺子看账簿了么?”青柳抢着道,她们发现不少小铺子账簿记得乱七八糟,错记、漏记的很多,以至于无法衡量那生意倒底是赚了还是亏本。

    还有些小铺子根本没有账簿,一年到头做的生意也是稀里糊涂的。

    “所以啊,就有很多人请我们教他们记账了。”

    “要记账得先识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周平蹙眉道,“认字可不是一二月的事儿。”

    “平哥哥说得有道理。”青莲道,“所以这个事情还在探讨中,到时候看情况而定吧。”

    “不过我们得先把教本写好了才行,一本是记账技巧,一本是识字班的日常用字。”青莲接着道。

    这其实是董梅安排给姐妹俩的任务,让她们理理思路,把上两月做工的经验总结一下。

    真正的教本董梅自己在编写呢,哪里是两小姑娘能编写得出来的。

    当然,周平对于姐俩写教本也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他还是很佩服她俩,小小年纪,就懂得这许多,真要比起来,他远不如这两妹妹。

    “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周平柔声道,“有什么要我做的尽管说。”

    “真的?”青柳眉眼弯弯,“那教本你帮我们编得了。”她真编不出来,叫她去铺子里记账算账,这她在行,要编个什么教本,真不知从哪里入手。

    “这个……我也不会啊。”周平笑着蹙眉,“要不我写些日常用字,怎么样?”

    “不过——”青莲歪着脑袋,看向周平,“平哥哥毕竟有几年的记账经历,实践经验比我们强许多。”

    “你要是把你自记账以来遇到的一些问题、苦恼等记录下来,然后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其中又总结了怎样的经验,这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到时候也让别人学习。”青莲朝他闪了闪明亮的眼睛。

    经青莲这样一说,周平似乎明白了点。

    像记账这样的学问,若是有实际的事例配合着讲解,受学的人应该更能理解了。

    他朝青莲谦和一笑,“莲儿说得在理,我忙完了货栈的事,就着手这事,写好了请你帮我看看。”

    三人忙到下半晌,终于理好了那些账簿。

    周平起身朝着两妹妹深深作揖,“谢谢莲儿,谢谢柳儿。”

    接着三人并没有离开小厅,姐妹俩缠着周平给她们讲京都的趣事,惹得她们更加向往了。

232 看来再无此忧了

    而大厅里,吴氏老早就过来了。正跟董梅商量豆腐坊的事情,腐竹早就没法子做了,眼下就做点豆腐,然后冻起来,就成了冻豆腐了。

    冬天的饭桌上,这冻豆腐还是很受欢迎的。

    毕竟大冷天的,没有什么蔬菜,豆腐算是做法多、味道好、价格又实惠的一道素菜了。

    “嫂子,那就每日做百十来斤,叫志明他们一并带着去镇子卖了。”董梅建议道,“听说这几日有人去镇子卖货?”

    路好走了,暂时还没下大雪,就有村民闲不住了,拿些家里腌制的咸菜,山货什么的去镇子卖了。

    “摆摊,还是很有潜力的。”董梅喃喃自语,这时候大都闲在家,最是有空摆摊卖货了。

    “摆什么摊?”吴氏问道,“你要去摆摊?”

    “嫂子,不光是我。”董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看看村里还有没有愿意去摆摊的。大家一起去。”

    “什么?”吴氏皱起了眉头,“你就别折腾了,人家爱去不去。”

    再说,以梅娘现在的情况,哪用得着去摆摊啊。吴氏心里犯嘀咕,老想着那些不相干的人作甚,人家也没说过一句谢谢。

    而董梅心里却在琢磨,摆摊买些什么好呢?

    冬天无非就是些菜干,咸菜,已经家里老早晒好的干山货之类的。

    但是有一样,好像还没见人买过,冻饺子。

    其实她刚穿越来的时候,就想着包些饺子卖了,但是没有冰箱实在不好办。现在天寒地冻的,包完就是现成的速冻饺子了,跟前世冬天的大东北家家户户门前都摊在院子里一样。

    “包饺子?”吴氏不解,“那饺子都成了冰条子咋卖?”

    “就是成了冰条子了才好卖啊。”董梅道。

    “大冬天的谁买冰条子吃?”刚进后院的汪氏只听到后一句话,莫名问道。

    “这丫头,说要带人包饺子卖……”吴氏噼里啪啦一通,把董梅的想法说了出来,语气中还带着些董梅多管闲事的意味。

    这真是想啥来啥,汪氏今个来董梅这就是想问问她,这大冬天的赶场子卖什么货好。

    她家里人多,突然一闲下来,都挤在家里等着她做饭,她都有点燥起来了。

    若是能抽出几个人,去镇子摆摊卖货,也能有点进项。

    况且,她男人还在家里唠叨,说雪路扫好了,若能用起来,来年这扫雪的事就更好办了。

    “我看这法子不错,我头一个包饺子卖。”汪氏道。

    董梅笑着看了看吴氏,“嫂子,你赶紧回去弄点香干,包饺子用得到的。”

    这光景,家家户户的地窖里都堆了些大白菜和萝卜,白菜香干肉馅儿的饺子不错。

    “对对,你赶紧回去卤香干,我这就回家和面。”汪氏也是个急性子,拉着吴氏转身就要回,却被董梅叫住了。

    董梅从库房拿出两包五香粉,递给吴氏和汪氏。这是她最近磨出来的,包饺子最合适不过了。

    要不是在顾老头那儿见过他捯饬药粉,她都没想到这茬儿。

    “五香粉,炒菜、拌馅儿料都可以。”

    “闻着就香。”汪氏道,“婶子就舔着脸收下了。”

    隔日一早,董梅带着青莲青柳也赶场子去了,秋菊留家里照看小四。驾车的是志明,她也备了点吃食叫姐俩去摆摊。

    倒不一定要赚多少钱,她主要让女儿们历练历练。若是日后她们遇到难处了,也能坚强地挺过去。

    集市上且说热闹的紧呢。

    往年这个时候可冷清了,就连街面上的铺子大都是虚掩着门的。如今都敞开着,哪怕是没有客人,店里伙计照样站在门口迎着客人。热络的伙计还叫行人进去烤个火,喝碗热水呢。

    这景象在曾泰眼里也大为震惊。

    他真没想到,雪路一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怪不得她说,‘要想富先修路’啊。”

    “曾泰,看来我也得会会那位李娘子了。”曾泰身边的乾平章道。

    就是那日周平救的乾平章,曾泰的恩师,任陵江太守,特意过来探访曾泰治下的梧田镇。

    大半年来,曾泰把他制定的每一项措施,都在给乾平章的信中一一详说过。

    特别是那毛衣手艺,几乎改善了整个镇子最贫穷百姓的生活,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恩师,不瞒您说,每到寒冬,我就悬着心,希望老天爷发发慈悲,少冻死点人。”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曾泰内心尤为激动。

    “看来再无此忧了。”乾平章本想捋捋胡子,可一抬手见着手上戴着的手套,爽朗地笑了起来。

    这可是曾泰从自个手上扒下来给他戴上的。

    “走,咱去前面那个大场子看看,应该更热闹些。”说着曾泰带了恩师朝姜家铺子那边走去。

    真是出乎他俩的想象,场子里头热闹的不行。

    场子里摆满了摊位,摊主都吊着嗓子吆喝,口里不停哈着雾气。

    尤其是几处摊位前,都挤满了人。闻着香味就知道,那儿的吃食定是极其美味的。

    “尝一尝了,鲜香滑嫩的肉圆子了。”一清脆的女童声从人群里传出,“大娘,您拿回家用清水一煮,待它们浮上来了,再下点家里有的配菜就成,都不用放油盐的。”

    “什么配菜啊?”有妇人问道。

    “什么都行,香葱韭菜,白菜萝卜都行。”听起来完全就是个小行家一般。

    “这时节哪来的香葱啊?”有人见试吃的碗里撒了葱花,好奇问道。

    “婶子,把香葱移栽道盆里,放屋里暖和的地方就成。”青莲解释道,“不过也要时不时拿到廊下通通风才行。”

    “这主意好,回头我就栽一盆。”那妇人连连点头,“得了,给我来二斤。”

    “我要三斤。”

    “……”

    “瞧瞧,这生意好得不得了。”乾平章笑道,“咱也去买点。”

    曾泰笑着带他走过去,恩师这是馋上了。

    待他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这两丫头。

    “您来多少?”

    青莲低头见着人凑过来,抬头一看,惊道:“曾大人!”

    正收钱的青柳也看了过来,忙打招呼:“曾大人,您也来逛场子?”

    “对对对,我来看看。”曾泰笑道,“赶巧了。”

    这下围上来的人更多了,原来他们的父母官是个这么年轻俊俏的郎君啊。胆子大点的,脸皮厚点的人都纷纷喊了声“曾大人”。

233 种地和经商哪个重要

    曾泰本就是随意看看,也没带护卫,他身边的恩师更不便暴露身份。所以,曾泰朝大家挥挥手,方道:“大家都忙自个的,回家也别太晚了,若是雪下得大了,就别来了。”

    众人纷纷点头,这大人一点架子也没,说话还那么好听。

    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为他们办了不少好事。

    乾平章老早就坐在青莲边上的小凳子上,并叫青莲给他煮一碗肉圆子,他就在这儿吃。

    她们是借了姜家的炉子,本来只煮了一碗,给人尝尝味道的。

    见青莲往小锅里加了两碗水,乾平章眼神微变,更加仔细地瞧着姐俩的言行举止了。

    能由曾大人陪着的身份定然不一般,所以青莲也没贸然打招呼,只是笑着点头。

    不一会,两碗肉丸子汤煮好了,上面还撒了点难得的葱花。这时讲完话的曾泰也坐了下来,笑道:“还有我的呀。”

    “这葱花可是难得啊。”乾平章喝了口热乎乎的鲜汤,味蕾一下子被征服了,鲜美得很。

    “味道不错吧!”青柳说着还摆出一脸傲娇的神态,光是加了那调味料,就很鲜香了。

    “你娘在那边卖饺子?”曾泰刚刚看见董梅的身影,那边摊位也围着不少人。

    青莲点点头,“帮村里的几位奶奶卖饺子。”

    “帮别人卖?”曾泰不解。

    不过刚才他心里也嘀咕,如今董梅不缺这点钱,怎还让孩子大冬天的来摆摊呢。

    “冬天大家都闲着在家,如今路也好走了,不如寻点事做,既暖了身子还赚了钱不是。”青莲一边给人称肉丸子,一边道。

    青柳收了钱,凑近曾泰小声道:“我娘说了,摆摊赚的钱都给我和姐姐。”

    其实她俩也有少许私房钱的,上两月做工,虽说没工钱,但是两人都得了一两银子的红包。

    今个的肉丸子卖完也能赚二百钱,不过这钱可不单单是她们俩的。家里帮了忙的都有份,志明哥仨帮着剁肉的分三成,秋菊和娘亲帮着搓成圆子了也得分两成,剩下的五成才是她们两个卖货所得的盈利。

    那一人也能分到五十钱了。

    乾平章突然起身看了看饺子摊位,好似有两个卖饺子的。

    一个是汪氏的摊子,一个是春花婶子的摊子,每人都带了个儿媳妇帮着搭把手。

    两家合伙带了一个炉子,其实两家饺子味儿差不多。所以董梅事先就跟两婶子说好了,到了镇子可不能起内讧。要相互帮衬着才行,谁先卖完都不要计较。

    “娘,我来帮奶奶,你去咱那边吧。”青莲眼神瞥过自个的摊位,董梅才看见了曾泰以及他身边气质不凡的乾平章。

    “曾大人。”董梅过来给人行了一礼。

    “李娘子好勤快啊,这大冷天的赶场子。”曾泰道。

    “大人过奖了。”董梅道,“这还得多些大人拨款修了路,庄户人家才能顺顺当当地出门卖点货,贴补家用。”

    “你们村里卖货的多么?”曾泰指着那些看摊子的道。

    “今个不算多。”董梅也指了指几处摊位,“那边买山货的,卖鸡鸭的,还有几个卖菜干的。”

    “李娘子,这是我的恩师乾先生。”曾泰看了眼恩师,“这就是我跟您说过的李娘子。”

    “乾先生。”董梅福了福身,“民妇董氏。”

    乾平章深邃的眼眸里带着一丝丝探究,“听曾泰说过你不少的事儿,是个贤能勤快的。”

    董梅浅笑不语,这人一看就是位大员。据说曾泰可是中了进士的,那他师父能是一般人么。

    “李娘子,老夫请教一下。”乾平章顿了顿,“种地和经商哪个重要?”

    董梅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大的问题怎么问起一个妇人来,况且她对于经济学这块也不是很懂的呀。但见曾泰也似乎好奇她的答案来。

    如此直接,又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回答了。

    “无农不强,无商不富。没有农民种地,商人也就没有可以用来交易的货物;没有商人从中调拨,农民也就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她尽量用这儿的概念表述,见二人怔怔的,又举了个例子。

    譬如粮食,农民生产再多,也只能供养自家的几口人,而有了商人,农民就可以用余粮换取吃穿住行的大量物品。

    梧田镇地少的可怜,所以只能用别的货物去换取粮食,才能饱腹。这期间,商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人还是没有什么反应,董梅也只能停下来,生怕自己那句不好犯什么忌,那可真成了冤大头了。

    好一阵子,乾平章嘴里才蹦出两字:“在理。”

    而曾泰没有发表意见。

    在这个重农抑商的世道,体制内的人应该都比较谨慎吧。不过她带领小老百姓摆个摊应该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经商行为。

    “姑娘,这肉丸子还有吗?”这时过来一婆子,扯着大嗓门喊道。

    那婆子挎着篮子似乎是特意寻摸过来的,瞧着剩下不到二斤的都丸子,有些失望。

    “大娘,今个没有了,明个要是不下大雪的话,我还来。”青柳麻溜地道。

    那婆子想了一下,道:“那底下的这些先给我,明个要是来的话,给我留五斤。”

    “好的,一准儿给您留着。”青柳快速地给人称好放篮子里。

    正凝神想事儿的乾平章这才反应过来,刚忘了叫丫头帮他留点,忙道:“丫头,明个给我留上五斤。”

    曾泰笑着看了眼恩师,看来这味道极合他的口味。

    “明个我叫人来取。”

    “行,给您留着。”

    “那边的饺子味道其实更好呢。”董梅顺势推销了下冻饺子,示意清柳去端一碗过来,因为刚才汪氏正下了一碗,本是煮给俩孩子吃的。

    “那得尝尝。”乾平章笑道,“冻饺子我还是第一次吃到。”

    董梅接过青柳端来的饺子,“冬天还是冻饺子方便,家里有人包的话,一次多包点,放着也不坏,想吃的时候烧壶水的工夫就有了。”

    “嗯,确实不错。”乾平章道,“那饺子也给我留五斤。”

    恩师这是嫌弃他衙门的伙夫做饭手艺不行啊。不过这样也好,帮着他们做点生意。

    曾泰师徒俩吃饱喝足离开后,董梅去了趟姜家铺子,跟于氏聊了会,就带着众人去采购些肉和白面等,准备明天的货了。

234 这是梅姨让给我们的生意

    一路上春花婶子兴奋得不行,“梅娘啊,想不到这饺子、圆子卖得这么好。”她还是胆小了,就包了十来斤饺子。

    不过她也赚了八十多钱。

    这生意划算得很啊。

    她原本想着卖不掉就自家吃,明个要多包些。

    “我说什么来着。”汪氏道,昨个晚上她叫上一家子帮着包,有三十来斤,全部卖完了。

    “还是你精。”春花婶子捧着汪氏道。

    到了肉铺张这儿,董梅要了两大块肉,有十来斤吧。

    “梅娘,你家不是存了肉吗?”汪氏疑惑道。她前不久宰了一头猪啊,除了送了点人,那可都留着的呢。

    “婶子,我琢磨还有两三日的好天气,多做点。”万一下大雪就不能出门了。

    她们这也算是钻老天爷的空子。

    其实她是帮别人买的肉而已。

    汪氏和春花婶子也各买了五六斤的肉,饺子馅儿里面毕竟还有素菜,要不了多少肉。

    到家后,董梅叫来了芸娘,把肉丸子的做法跟她一说,问她要不要跟着去卖。

    芸娘当然愿意啊,但是她张张嘴,心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肉和白面我都帮你带了,你再去二婶那买点豆腐,自个掺杂点干菌子就行。”董梅把她帮着备好的东西递给芸娘,“我还有个事要麻烦你呢。”

    “什么事?”芸娘道。

    “你去趟英子家,看看她娘愿意不愿意做这生意?”董梅道,“愿意的话,这这肉和白面先给她,赚了钱再还我。”

    “梅娘?”芸娘颤了颤嘴唇,“你叫我说什么好哇。”

    “我这不是忙不过来才找得你们么?”董梅不想让她有负担,“明个已经订出了十斤呢,两孩子也卖不了那么多了。”

    况且,明个她是去不了了。

    秋菊说小四见不到她,一天都不高兴。这丫头已经认人了,再说那挤出来的奶水小四吃起来着实不便,这儿又没奶瓶。

    芸娘还能说什么呢,她心里清楚得很。

    心里感慨着,芸娘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叶氏家里,把事儿一说,叶氏也感激地说不出话来。

    董梅不但帮着带了肉和白面,这两样她们两家肯定没有多余的。除了五香粉,另给叶氏带了些酱油、生姜、糖霜等,这也是为了保证肉圆子口味一至,她们生意也好做点。

    “英子娘,那你就赶紧做,明个搭梅娘家的马车去。”芸娘叮嘱道,“这些料钱不急,卖了货再给她就是。”

    叶氏送芸娘出了门,又陪着走了一阵子,“芸姐姐,谢谢你特意跑一趟。”

    “无事,回吧。”芸娘摆摆手就归了家。

    而转身回到家的叶氏,见男人胡山根正在厅里剁着肉。这肉已经冻成块了,但是还没到硬邦邦的程度,所以正是好切又好剁的时候。

    叶氏吸了吸鼻子,忙回里屋,拿了些菌子干,放热水盆里泡发。

    菌子干一般人家都有存货,而且叶氏家就属菌子干多了。她猛一回神,怎么忘记叫芸娘带些过去,这东西芸娘家定是不多的。

    “娘,咱要做肉圆子卖吗?”刚才芸娘的话,英子也都明白的。

    最近她只需上半日工,下半晌就回家了。

    叶氏笑着点头,“这是梅姨让给我们的生意,还把做肉圆子的法子都教给我们了。”

    “我知道,她是个好人。”英子道,“二奶奶给我发红包的时候就说,那是梅姨的意思。”

    不一会儿,胡山根就把五斤肉都剁好了,这边叶氏也洗好了泡发的菌子干,一并放案板上。

    男人又挥刀把菌子也剁碎了。

    而英子和斌子正在搅碎豆腐,这事儿看起来很解压的样子,两个孩子顿时兴奋极了。

    “姐姐,豆腐都被肉吃掉了。”斌子道。

    英子也卖力地搅拌着豆腐肉末,见她爹把菌子碎丁倒入肉馅里,惊呼道:“爹爹真厉害,一下子就剁碎了。”

    “我长大后也要像爹爹一样厉害。”斌子昂着头拍拍胸脯,脆生生道。

    叶氏正拿着调料进来,瞥见男人嘴角微微上扬。近来家里气氛一点点儿升温,孩子们的欢笑声多了,她男人也愿意讲话了。

    这几日,她坐火炉边织毛衣,女儿英子上完半日工回家后跟跟着学针线活。而胡山根一边打磨着从周树根家拿来的小玩意,一边抽空教斌子射箭。

    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叶氏脸上的笑意也多了起来。

    第二日的场子里,一下子多了很多卖冻饺子冻圆子的。大都是下沟村的人。

    青莲青柳当起了芸娘和叶氏的师傅了,三个人的肉圆子摆一起,味道都差不多,随便客户挑选。

    芸娘和叶氏都是头一回摆摊,脸皮薄,还真吆喝不出声来。

    “二位姨,得吆喝才行。”青柳示范道,“肉圆子了,鲜香滑嫩的肉圆子了。”

    这时来了一位妇人,问道:“跟昨个一样的吗?”

    “是啊是啊。”青柳忙笑道,“大娘,您昨个没来吧?”

    那妇人有些吃惊地看着青柳,“这小丫头,你昨个见的人难不成都记得?”

    “大娘,我还真就都记得呢。”青柳笑着挑眉,“只要是来过我这儿,一打眼我就瞧得出来。”

    因为昨个备货不多,所以昨个来的客人她是真有印象的。

    “真是个精丫头。”那妇人也跟着笑起来,“昨个我没来,我邻居说这儿的肉圆子好吃,这不特意来的么。”

    那妇人瞧了瞧芸娘和叶氏,听说昨个只有俩丫头卖肉圆子的。

    “大娘,这是我的婶子,帮着一起卖的。”青柳忙介绍起她二人来,“放心,保准是一样的圆子。”

    而边上的青莲已经帮着叶氏卖出了好几斤的圆子了,那客人还帮腔道:“放心吧,我昨个就买了,瞧着就是一样的肉圆子。”

    “对咯,这婶子昨个来过我这儿。”青柳热络地喊了人家。

    “行,那给我来一斤。”妇人终于放心地要了圆子。

    芸娘赶忙帮着称了一斤,还当着面又多拿了两个,直到那秤砣子都打不住滚落下来,“嫂子,吃着好再来。”

    这明显多给了点,那妇人立马眉开眼笑地给了钱,乐呵道:“好吃一定再来的。”

    “芸姨,您出师了。”

    青柳附在芸娘耳边小声说了句,旋即又对着那妇人道:“婶子,您不带点梅菜肉圆子?”

235您是打算在我这过年

    那妇人看了看碗里黑黑的梅菜肉圆子,她还真没见过这样的。

    “这可是我娘琢磨出来的新吃食,您尝尝。”青柳用竹签子挑了一块喂到那妇人嘴里,原本是很香的,不过现在凉了,香味差点,但是味道还是很足的。

    “这个不错,味儿足!”那妇人满意点点头,“也来一斤。”

    “好勒。”青柳麻溜地给人装圆子,“婶子,这个一定得蒸着吃啊。您煮饭的时候,直接摆在米上面就行,到时候一掀锅盖,满屋子都是香味。”

    “您要是图省便的话,都不用再炒别的菜了。”青柳笑盈盈地递过二斤梅菜圆子,“唯一的缺陷就是,您家米缸的大米少得快咯。”

    “这孩子,真逗。”那妇人买了东西,乐呵呵离开了。

    芸娘和叶氏看着姐俩一通操作,心里佩服得不行。

    也放开嗓子吆喝起来了。

    芸娘学得要快些,已经能独立卖货了,五斤肉加些豆腐菌子等做成肉圆子有十斤。

    姐妹两回到自个摊位,得让两位姨练练。

    她们今个主要卖梅菜圆子,至于肉圆子只做了昨个人家预定的十斤。

    当青莲重新烧起炉子,把梅菜圆子再热热的时候,迎面走来三位衙役大哥。

    “你是青莲,她是青柳,对不?”一带头衙役笑着道,“我可去过你们家的。”

    姐妹俩相互看了看,真没印象。

    “上次给你家送银子和地契,你们忘记了?”那衙役绕到她们摊位后面,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我是苗盛,以后叫我苗哥就行。”

    苗盛指着那边的饺子,“去,帮我端碗饺子,哥在你这儿吃。”

    今个大人特意叫他带俩弟兄来巡逻的,顺便帮着取货。往年这个时候,街面上冷冷清清,更别说有赶场子的。

    “你们俩去那边吃。”苗盛把弟兄支开,“记得给钱。”

    不一会,青柳从汪氏那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苗哥,您辛苦了。”

    “不辛苦。”喝了一口热汤,苗盛满意地撇了撇嘴,“味儿不错,怪不得大人订了五斤。”

    姐妹俩相视一笑,原来是曾大人派来取货的。青莲朝妹妹使了个眼色,青柳知会上前,挨着苗盛坐了下来。

    “苗哥,这二位都是我姨。”

    苗盛嚼着饺子朝边上看去,青莲正拉着叶氏和芸娘看向他,“姨,那是苗哥,以后来镇子有什么事尽管找他,他可是顶顶有本事的。”

    “苗哥,那边都是我奶和婶子们。”青柳又指着那边的饺子摊位,汪氏和春花婶子正热情招待另两位衙役。

    眼尖的汪氏立马走了过来,热络问道,“小哥儿,这饺子还合口吧?”

    “汪奶奶,这位是苗哥,顶好的人。”青柳起身搀扶着汪氏的胳膊,“您以后有什么难事尽管去衙门找他。”

    “对吧,苗哥?”青柳朝着苗盛灿烂一笑。

    “对,对,只要报上我苗盛的名字,没人敢拦你们。”一碗饺子下肚,苗盛的精气神也上来了。

    “那敢情好。”

    汪氏见他吃完了,忙问道:“苗哥儿,要不要再来一碗?”

    “不了,不了。”

    说着他把钱递给了汪氏,汪氏忙推辞着跑回了自个摊位去,搁平时都巴结不到的人物,一碗饺子哪能要人家钱呢。

    苗盛只得把银钱放在姐俩的摊位上,这要是被大人知晓了,他们还有好日子过。

    他们这些个衙役,白吃白喝的时候也有,但绝对不吃穷苦百姓们的东西。

    再说了,他们也是吃着公粮的,自个吃饭的钱还是掏的出来的。

    青柳只得替汪氏收下了,道:“谢苗哥关照。”

    “苗哥,您看看这一溜儿。”青柳又指着她们村卖货的那些摊子,“都是我们村的,麻烦苗哥照应点。”

    看得出来,这位苗哥是个头儿,人也爽朗。

    “放心。只要是老老实实的,就没人敢欺负了去。”他哪里看不出来,这俩丫头是为自个村里人求保护呢。

    都是善良的好姑娘。

    怪不得大人叮嘱他们这几日把场子看好,天寒地冻的,保不齐有抢劫搞事情的。

    “谢苗哥!”姐妹俩郑重地朝他行了一礼。

    苗盛赶紧起身,可没人跟他这样行过礼的,“这大冷天的,你们也要早点回。”

    说完他叮嘱两弟兄看着场子,自个带着五斤肉圆子和五斤饺子回去交差。

    青莲再三叮嘱:“苗哥,上面的这包少点的是梅菜圆子,一定得蒸着吃,可别搞错了。”

    这是她特意送给曾泰的,好歹是相识的县丞大人。

    待苗盛回到衙门,跟曾泰详说了场子里的热闹情景,曾泰吩咐道:“只要不是下大雪,每日都得派人盯着。”

    书房内,师徒俩相对而坐。

    “老师,您是打算在我这过年?”曾泰给乾平章换了热茶。

    这两日路上还可以行走,再迟怕是不行了。上次赶车的老马还躺床上歇着呢,曾泰也是犯嘀咕,怎么就不请个技术好的赶车师傅呢。

    好在没出什么大事。

    “怎么?”乾平章抬眼道,“不欢迎我在这儿过年?”

    “瞧您说的。”曾泰忙道,“我怕师娘在家挂念您,再者您离开这么久怕是不妥。”

    “我原本是打算过来看一眼就回的。”乾平章一边翻看着什么,一边道:“现在,我决定过了年再回。”

    “那……?”

    “放心,没有不妥的。”乾平章瞥了一眼曾泰,他来这儿是上过折子的,假意探亲,实则微服考察来了。

    “这样也好。”

    真要赶回去,他也是不放心的,这天说变就变的,从这到陵江原本只要两日的路程,眼下起码得三五日了。

    还是留下来好。

    “早知道我该把慧珍带来这里过年了。”乾平章喃喃道。

    “老师,我……。”曾泰深感歉疚,恩师把唯一的宝贝女儿都嫁给了他,而他却不能日日陪伴在她身边。

    一直叫着老师,曾泰也就没有改口了。

    乾平章摆摆手,原本曾泰可以去条件好点的郡县,是他特意把曾泰调来这最贫穷的梧田镇当差。

    当然,曾泰也是这个意愿。

    “老师,要不明年叫慧珍过来这边。”曾泰试探道。

    起初,慧珍也跟来这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外加曾泰忙于公务,没顾得上她,导致刚怀的孩子不慎流产。

    此后,慧珍就一直住在娘家。

    “回头你自己跟她说去。”乾平章合拢手头上的书本,起身走出了房门,“我要去弄点饺子吃了。”

236 会不会被活埋、浸猪笼

    曾泰心道,还真是多亏了李娘子的饺子,马管家起码还得卧床一月,要不他真不知道如何照顾岳丈了。

    他看着外面又有些阴沉的天气,看来大雪将至了,他们也赶不了几日的场子了。他对这儿的冬季有些畏惧,多年的经历让他对寒冬也更加了解。

    就像曾泰所料,三日后,又开始下起雨夹雪了。

    下沟村的村民们,刚赚到点甜头,这就又得窝在家里,心里不免有些惋惜。

    但董梅一家子可没闲着。

    董梅研究了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非常笼统。一般的账房先生只管记账、核算等,而不会总结、反馈该生意是否盈利。

    不过,她发现周平的记账法不一样,他采用的是“龙门记账法”。这是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即该(负债包括投资)+进(全部收入)=存(资产包括债权)+缴(全部支出)。

    也就是说,结账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盈利。

    所以,董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代新的记账方法,编订了几册教本。

    “梅娘,这些方法都是你自个琢磨出来的?”正帮她抄录教本的秋菊忍不住发问。

    董梅身上有太多的新鲜事,秋菊不过随口一问。

    但是她禁不住自个心里好奇,别的都可以不去深究,但是这“九九乘法表”和“珠算口诀”不是她一个年轻农妇能想得出来的。

    董梅又何尝不知呢?

    她放下手中的笔,定定地看向秋菊,“姜姐姐,我要说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到我脑子里来的,你信吗?”

    秋菊也停下手中的笔,怔怔地看着她。

    “我知道没人会信。”董梅突然有些泄气,“你说要是这学记账的学堂一开,会不会有人把我当做妖怪?”

    会不会被活埋、浸猪笼……?

    董梅一个激灵晃了晃脑袋,她是不是前世电视剧看多了。

    秋菊按了按她的手,道:“这世间本就有很多事儿是解释不清楚的,多你这一桩不多。”

    “这些本来就是你研究推演出来的!”秋菊正色道,“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妖术。”

    学堂里也有教数算,只不过没她这个巧妙罢了;再说珠算口诀,也是在现在运用的几处上归纳总结了些规律而已。

    见董梅面带愁容,秋菊补充道:“实在说不过去,就说是咱俩一起推演出来的。”

    反正除了姜家人,没人知道她底细的,她独自生活了那么多年,什么事想不出来。

    “这样成吗?”董梅突然紧紧抓着秋菊的手,“会不会连累你?”

    “无事的。”秋菊摇摇头,“这可是功德,到时候可别说我占了你的光哦。”

    “姜姐姐,我俩谁跟谁啊。”

    两个人担着总比一个人担着风险小些,不过,若真是大难临头,她是不会连累秋菊的。

    “不过,你这脑瓜子确实跟别人不一样,总有许多奇奇怪怪又合情合理的想法。”秋菊坐到位子上,看着董梅手里拿着的炭笔,确实很好用。

    这炭笔是请周树根帮着做的,不过有个缺点就是容易断。

    根据董梅的讲述,周树根说他有法子能改善这一缺点。

    还别说,古代人的智慧真没得说,而且也没有她之前的刻板印象,他们对接受新生事物的态度是很开放的。

    譬如,此时的周树根正在家里专心琢磨,董梅所描述的黑板,粉笔等。这些用在学堂里再合适不过了。

    “三舅,你找娘亲吗?”青禾一脚踏进大厅,见志远拿了本书,站在董梅房间门口想进又怕打搅她们。

    志远忙朝着青禾摆手,“嘘,我待会再过来。”

    “志远,进来吧。”董梅在屋里喊了一句。她知道志远定是有疑问要向秋菊请教,秋菊说这小子是个读书的料。

    见三舅进了娘亲的房间,青禾转身又去了顾老头房间。

    眼见大雪将至,昨个志明特意去把顾老头绑了过来,他那个三间的小瓦房冷冷清清的,着实叫人放心不下。

    这不,志明和志宏都赖在顾老头房间,跟着青禾一起认起药材来。

    连着下了三日的大雪,李勇愁眉不展地看着外面。原本以为隔个二三日风雪停了,再多叫点人去扫雪,可是今日还不见风雪停的迹象。

    “叔,叔。”志明哥仨正在院子门口朝他招手,三人都穿着蓑衣,进了院子。

    “这会子雪不算大,多叫点人去铲,再这么堆下去该见不到路了。”

    “我也正想这事。”说着李勇拿了斗笠蓑衣,叫上三个儿子,一起朝外走去。

    “你们当心啊!”后面传来汪氏担忧的声音。

    志明带着人先去了路上,李勇敲着锣鼓在村里喊人,这会子也没法强迫人家,只能是凭个人的意愿了。

    好在大半的汉子都不惜力气,都跟着他一道去了路上。

    而先到的志明一伙儿一边铲雪,一边在路的两边插上了竹竿子,竹竿子上绑了红布条,红布条在白雪上显得尤为醒目。

    “这法子好,即便雪深,也不至于掉沟里去。”李勇赞许道。

    “我姐做的。”志宏道。

    董梅也带着孩子们在门前扫雪,这儿没有工业盐,只能是一铁锹一铁锹地铲。正是由于前些日子村民们不间断地扫雪,所以路上并没有堆很高。

    “娘,若是日日下雪,那我们地日日清扫不成?”青莲见娘望着村口。

    董梅收回目光,“盐太贵了啊。”

    “娘,您说什么?”青柳不懂其意。

    “难不成盐能化雪?”秋菊试探道。

    董梅点点头,“确实如此,但是我们哪里用得起啊,或许千年后的人们才用得起吧。”

    正伫立在门口的顾老头若有所思地看向董梅,心道,那得多富裕才用盐来化雪。

    “娘亲,我要去试试。”青禾把笤帚一扔,一溜烟往屋里跑去。

    “三妹,你可别浪费了盐。”青莲朝着妹妹急喊,这家伙哪里知道盐的金贵啊。

    “你们俩也去,看看盐到底能不能化雪。”董梅对着两大女儿道,“把盐洒在雪上面就成。”

    姐俩高兴点点头,收了笤帚拔腿就跑进了屋。

    秋菊瞥见顾老头也跟着姐妹俩进去了,定是好奇得紧,两人相视一笑,怪不得都说老小孩,说得就是他这样的。

237 大雨雹将至了

    当她俩进屋时,就见到这样的情景。

    老头子和仨丫头蹲在廊下,紧盯着一小块雪看,都不带眨眼的。

    不一会儿,姐妹几个惊呼道:“加了盐的雪真的融化得很快啊!”

    “娘,这是什么道理?”青莲朝正进屋的董梅问道,她们实在不理解,这看起来跟变戏法似的。

    要怎么解释才能让她们明白这道理呢,有趣的是,顾老头和秋菊也期待地看着她。

    “盐就是有这个本领啊。”董梅道,“盐遇着水很容易就化了,也容易受潮。所以当盐遇着雪了,很快就变成了盐水,而盐水更是不容易结冰的。”

    “若真在路上撒上足够的盐,那将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了。”董梅道。

    姐妹几个不停点头,这道理不难理解。

    而顾老头心里却是有点不平静了,这丫头怎么什么都懂。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也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一些不为人察的道理。”董梅走向孩子们,“明白吗?”

    “明白了。”姐妹几个纷纷点头道。

    秋菊早就见怪不怪了。

    此时顾老头心里却另有想法,这丫头似乎什么都懂点,但又什么都不精。前些日子还跟她聊起了药理之事,特别是在外科方面,她的有些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什么开颅取瘤、破肚取娃等等,简直就是惊世骇俗。

    尽管她当时是当玩笑话说出来的,但是顾老头总觉得她见过那些一样,说得那样真切。

    转眼到了腊月下旬了,又连着下了三四日的大雪。

    天气情况真的严峻起来了,董梅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寒冷刺骨的天气。屋檐吊着的冰条又粗又长,门外积雪有一尺多高了,光下雪还好,主要还刮着风,这扫雪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她叫上志明,来到李勇家。

    李勇也是愁眉不展的,他刚从老祖那儿回来,据老祖预见,“大雨雹”将至了。

    “大雨雹”既是大雪灾的意思。

    雪灾之下,防寒保暖和扛饿裹腹最是重要。天气越冷,柴火用的越多,人饿得也越快了。

    随之而来的伤寒更是要人命的。

    “叔,要不你看看,哪些人家的粮不够的,我那里存着些。”董梅道。

    “梅娘,这怎么行,不能老占你的。”李勇面带歉意,董梅已经帮了他不少忙了。他能把村子管好,也多亏了她有不少好的法子。

    “叔,顾不了这么多了。”董梅道,“若是有房子经不住的……”

    不待董梅说完,远处就传来惊慌的喊声,“勇叔,勇叔……”听声肯定是出大事了。

    志明赶紧跑了出去,见铁头正抄着铁锹过来,“快,拐子家的房子塌了。”

    他说的拐子正是胡山根家的草棚子,刚才董梅还惦记着她家呢。

    “志明,赶紧去救人。”董梅转而向着李勇,“您也去吧,大家帮衬着度过这难关。”

    “欸。”李勇带着儿子们慌忙朝叶氏家的茅草房子而去。

    “你去干嘛?那儿多危险呐!”汪氏一把拉住了尾随其后的董梅,“你就在这等消息。”

    “婶子,我也去搭把手。”董梅道。

    “你叔和志明他们去了就行。”汪氏拽着她不放,“瞧瞧你自个的脚,都湿透了,小心冻坏了。”

    “婶子,我去看看就回。”

    汪氏无奈,只得跟着董梅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叶氏家。

    只见那草房子塌了半边,好在人多力量大,把胡山根从里面救了出来。男人被两个汉子搀扶着胳膊,窘迫地看着妻儿,

    “爹爹。”两孩子冲过去紧紧抱着他。

    男人抚摸着一双儿女的头,喃喃道:“没事就好。”他看了眼朝众人不停道谢的叶氏,又哭又笑的,知道她吓坏了。

    “人没事就好。”李勇正赶着过来。

    “里长。”胡山根对着李勇道,“我……得找户人家借住一下,不知……?”

    李勇点点头,这儿是不能再住了。

    “不白住的,到时候算租金。”

    胡山根拖着双腿,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众人,方道:“今天麻烦大家了,以后我胡山根一定报答各位。”

    李勇点点头,心道,这姓胡的说起话来掷地有声,可见以前是条硬汉子。

    “还要麻烦各位,帮着把门口扒开,里面有些细软也能带走。”

    不待李勇发话,众人一起上去,把倒塌的房梁搬开。

    “大伯,我爹的椅子还在里面呢,能帮我们拿出来吗?”英子也跟着跑了过去,被叶氏一把拽了回来。

    “你看着弟弟,娘去拿。”

    李勇也上前搭把手,把叶氏支开了。

    “婶子,梅娘,你们?”叶氏转身诧异地看着她俩。

    “梅娘不放心你,死活要来看看。”汪氏瞧见他们一家四口都无恙,不免感慨道,“老天爷还是慈善的。”

    胡山根朝董梅点头致意,这是他第一次瞧见董梅,眼前的弱女子竟有那等本事。

    他认识金水,以前金水也帮过他不少忙。

    看来金水的离开硬生生把一弱女子逼迫成顶梁柱了,大半年工夫就盖了大院子,养活一大家子,甚至全村的人都因她而改善了生活。

    当然也包括他家。

    “英子娘,先去我家住吧。”董梅开口道,一早她就想到了这草棚子怕是撑不住了。

    “梅娘,谢谢你。”叶氏已是泪流满面了。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汪氏看着两孩子,脸都冻得发紫,“来年咱盖个砖瓦房,日子照样过。”

    “谢婶子。”

    不多时,房前开了个口子,叶氏忙钻了进去,把床上的被子和柜子里的衣服都卷在一起,另外,最近卖货存了几个钱也揣在了兜里。

    屋角的米缸里还有一缸糙米,一小袋子白面,这都是她为着过冬而备下的。见志明进来,忙请他帮着把糙米倒进了布袋子。

    志明驮着米,叶氏抱着被子,所有家当都在这里了。

    看着塌陷了的房子,夫妇俩五味杂全,尽管破旧,但好歹是住了这些年的家。叶氏又跑到灶屋,把家里仅有的那口铁锅也提溜了过来。

    见她不舍,董梅宽慰道:“明个叫志明他们再来拣拣,有用的都搬过去就是。”

    “走吧。”汪氏道,“只要人在,什么赚不来。”

    “走吧。”李勇挥手喊了一声。

    就这样,众人帮着扛人扛东西,总算是把一家子送到了董梅家。

238 你们哥几个在家警醒点

    英子和斌子见到这么大的院子,顿时有些拘束。

    而青莲青柳则是热络地喊着“英子妹妹,斌子弟弟。”把姐弟俩领到了火盆边,还帮着搓了搓冻得发紫的小手。

    叶氏一家被安排在后院住,房间里的床铺桌案一应俱全,铺上被子就可以了。这原本是作为客房而用的。

    叶氏一进门,连忙道:“梅娘,用不到这么好的房间。”

    她指了指最角落的那间,看里面是堆了些杂物,她觉得能有个杂物间安身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你就安心住下吧,别的都不要去想。”董梅道。

    志明帮着把胡山根搀扶进了房,道:“胡大哥,你那椅子估计得修修,明个我弄好了再给你拿来。”

    “谢谢了。”胡山根道,“你帮我抬进来,我自个会修。”

    “行。”志明转身就把那椅子搬了进来,“早就听闻胡大哥手巧,现在正好,有机会偷学你手艺了。”

    这一打趣,房间里尴尬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董梅送了李勇出门,“叔,怕是要提醒大家伙儿了。”

    李勇长叹一口气,道:“是啊,家里的米粮柴火什么的都得省着用了,否则一旦用完了,只能等着饿死冻死了。”

    当即,李勇招了全村的户主,在祠堂里开会商议。

    家里的东西要紧着用了,粮食不多的,就日食一餐,起码做好两月出不了门的准备。

    “老祖跟我说,他当年经历过的大雨雹,把房门都堵住了。”李勇眼里带着些担忧,“到时候家里没有粮食,那只能是死路一条,谁都救不了你了。”

    “里长,咱这是不是有点自个吓自个?”说话的是芸娘前小叔子李成才,“我家可没屯这么多粮食啊。”

    “你家要是没粮,那我们就更没有粮食了。”有人帮着他计算一番,他家可有十多亩地,外加一些垦荒的山地,拢共有二十来亩了。虽然稻谷没多少,但是大豆包谷这些能收不少。

    “他家粮食卖了不少的。”一汉子帮着解释,“我见着他拉了一车去了镇上。”

    “勇叔可是有言在先的,这就怪不得别人了。”

    谁家有多少粮食,李勇心里清楚得很,除了胡山根家,村里还有四户人家特别困难的。刚才董梅跟他通过气,她可以每户支持一百斤粗粮,当然是以他的名义借给人家的。

    所以对于粮食他不想做过多的讨论。

    李勇清了清嗓子,道:“自家房前屋后的雪尽量每天都清扫,别到时候真把自个堵家里。再有,好好查看自家的房梁,若有异样,赶紧修缮一番。”

    这半年来,村里时不时被召集到祠堂,讲得都是跟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情。

    李勇像个大家长一样,把想到的方方面面一一提醒大家,“事没发生之前,咱得往坏处想,做最坏的打算。万一真的有险,咱又要往好处想,先保住命最为要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所以,村民们的凝聚力也强了。

    若真有事儿发生,大家要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祠堂里供奉的都大家伙儿的祖先,在场的都是一只血脉。

    都是乡里乡亲的,大都不会斤斤计较。

    傍晚的时候,志明端着一大钵饺子来到周扁头家。老两口正在喝粥呢,瞧见志明吓了一大跳。

    “孩子,天都快黑了,你来干啥。”老扁头问道。

    “我姐叫您二老过去跟我们一起住。”志明把热乎的饺子放桌上,“她担心你们这没个后生照应着。”

    “那闺女,总是惦记着我们。”陈婆子眼神不好,她伸出的手有些颤抖,“我们哪儿也不去。”

    志明赶紧抓住她的手,“婶子,一起住也有个照应,开春了再搬回来就是了。”

    “她那是瞎操心。”周扁头放下碗筷,起身拿来一大碗,把饺子钵腾空出来,顺手递给了志明。

    志明见状,道:“这饺子还是热乎乎,你们赶紧吃了先。”

    “我们都吃饱了,饺子留着明个吃。”陈婆子道。

    “你回去告诉她,我这儿米粮多着呢,柴火也够。房子也结实,放心吧。”周扁头接着把碗里的稀粥吃完。

    “上次给的腊肉别不舍得吃,熬粥的时候切几片,那滋味可好了。”志明瞧着桌上就一碟子咸菜,不免唠叨了两句。

    “那肉放着不坏。”老扁头看着外面,“这雪指不定下到什么日子去,还长着呢。”

    “行,叔定是有数的。”志明起身朝外头走去,“明个再来看叔婶,那我就回了。”

    “要是你那儿不够吃的话,尽管来我这取,我们两个老东西吃不了多少的。”却听老头在他身后叮嘱道。

    周扁头得知胡山根一家子都住到董梅家去了,万一再有房子塌了的,保不齐还得去她家住。

    若是那有良心的,要脸皮的还好,心里多少会存着恩谢。

    但是有些没皮没脸的他反倒住习惯了,赖着不走也不一定。老头子什么看不清楚啊,这世道雪中送炭的不多,死皮赖脸的却不少。

    “你们哥几个在家警醒点,好好护着她们娘几个。”周扁头朝着门外又喊了一声。

    志明回头看了眼老爷子深邃的目光,重重点头:“我知道了,叔。”

    待志明回家,桌上给他剩了一大碗饺子。董梅就坐在他跟前,看着他吃。

    志明边吃边把周扁头的叮嘱的话转告了董梅,这些董梅心里也是有数的,好在有他们哥仨在,她也放心不少。

    “姐,若是再有人要来咱这住,可怎么办?”心里记着老扁头的话,志明有些担心。

    真要是断粮断柴,要命的时候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董梅叹了一口,方道:“真到了要命的时候,咱也只得从自己嘴里省点出来。”

    好在她屯的粮食够多,特别是粗粮多。当初就是考虑到,村里若有不够的,她可以赞助一些粗粮,能裹腹就行。

    白米细粮等她可不舍得,也送不起。

    姐俩又交谈了阵子,董梅也叮嘱志明几个警醒点,特别是晚上,她真怕有什么饿极了的人窜到她这儿打杀抢劫来。

    前后左右的村子相隔不过三五里地,真要是来了五六个汉子,那也难对付,况且家里孩子这么多。

    “姐,放心吧。”志明道,“我有招儿。”

    他们哥仨跟着秋菊也练了半年的拳脚了,就村里的这些庄稼汉,他一人能对付仨。

239 惦记着要住梅娘家的新房子

    而叶氏一家子正围着火盆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看着床上董梅给他们添加的被子,夫妇俩心里感慨万千。

    斌子撇了撇嘴,正回味着刚刚吃的白菜猪肉馅的饺子,他可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饺子真好吃。”

    英子小心翼翼地看着爹娘,生怕弟弟的话惹得爹娘伤心。毕竟自家穷,爹娘也已经很辛苦了。

    却见爹娘面色温和,笑着看了看她和弟弟。

    “那咱年夜饭就吃饺子。”叶氏道。

    斌子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即又捂住嘴巴,小声道:“太好了,太好了。”

    尽管家没了,暂时寄人篱下。

    但是胡山根却露出了少有的笑脸,“娘子,咱一定能住上青砖瓦房,你信我!”

    叶氏温柔地看向男人,“我信!相公从未诓我。”

    男人心里重燃了生活的信心,他从未有过如此的执念,觉得天塌下来都压不垮他。

    即使不能行走,他还有双臂,足以护妻儿周全。

    就这样,这一家子就暂时在董梅家住了下来。

    不过叶氏执意要自家单独开火,所以董梅给了她隔壁院子卤菜坊的钥匙,好在那里灶具齐全。

    过了两日,村里又有房子倒塌,是一大家子,一家三代足足有八口人,上到六十来岁的老两口,下到二三岁的小娃儿。

    原本的家是几间土胚房,年岁久了,自然承受不住大雪的重量。

    李勇到的时候,这家的老婆子王氏正在对天哭哭啼啼的。

    “勇哥儿,这该怎么办哟,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王婆子哭天喊地的,“老天爷这是要我们的命哟。”

    李勇也是无奈,一边吩咐村民帮着收拾收拾有用的物什,一边想着这家子人要如何安顿。

    这一大家子不似胡山根家人员简单,听闻婆媳俩三天两头的吵闹,这要是搁董梅家,到时候让她家不得安宁。

    他怎么向董梅开这个口子哟。

    不但得给房住,搞不好还得给粮和柴。

    万一还还有房屋倒塌,总不能都往她家里塞啊,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这时,老祖的大孙子跑了过来,附在李勇耳边说了几句话后就离开了。

    还是老祖想得周到。

    “你们帮着收拾收拾,一并搬到祠堂去。”李勇道。

    “勇哥儿,这是什么意思?”王婆子突然止住哭声,随手抹了一把眼泪,“不是要去梅娘那大院子住么?”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刺耳,若真的进了梅娘家,怕是要赖上了。

    “去梅娘家干什么?”李勇有些不悦,“祖祠的房子结实,借给你们住也是看在同宗同根的份儿上。”

    “那拐子一家不就就住进了梅娘家的大院子,我们怎就住不得了?”王婆子撇了撇嘴,听说拐子一家吃的用的都是梅娘家的,这可省不少钱。

    刚才她还哄着小孙子,说要带他住大院子去。

    这下可好了,去住祠堂的大间,那里到了晚上阴森森的,可别把人吓出个好歹来。

    “勇哥儿,你可不能偏心眼呐。”王婆子竟然指着李勇,“我可知道,梅娘家大院子空房间多的是,凭什么不让出来给我们住?”

    李勇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他懒得跟老婆子费口舌,招手把她大儿子叫到跟前。

    “老大,老祖交待,把祠堂借给你们住,去还是不去?”

    见他娘使劲挤眼色,李老大怎不明白其意,“叔,您看我爹娘年纪也大了,娃儿也小……,拐子家去得……,要不我家也去那儿住吧?”

    李老大支支吾吾说了一通,他话说得这么直白,还是惦记着要住梅娘家的新房子。

    “山根家事发突然,我才不得已求着梅娘收留人家。”李勇沉声道,“再说,他是要付给梅娘租钱的。”

    “确实,当时胡拐子就说要付租钱的。”听到这,铁头忍不住插了一嘴。

    “这,这怎么可能?”王婆子显然不信,“梅娘那么有钱,怎好意思收人租钱!”

    这时帮忙收拾东西的汉子们都顿住了,这还没住进梅娘家,怎么就讹上人家。

    按照她的意思,他们有把子力气若不来帮忙还是罪过了不成。

    “梅娘有钱就该着别人了?真是贪心不足!”李勇怒瞪了眼王婆子,“你们这样的就算梅娘答应,我也不答应。”

    “你凭什么不答应?”王婆子见事儿谈崩了,干脆大吼起来,“我自个找梅娘说去。”

    铁头早就想撒手不管了,他把手里的木棒子往地上一扔,戏谑道:“李老大,既然你们不愿意去祠堂,还是住自个家踏实。”

    “你们要是敢去梅娘家闹事,别怪我不客气。”铁头一挥手,汉子们都跟着歇了下来。

    “看不出来啊,李老大。”一汉子拍了拍李老大肩膀,“你脸皮咋这么厚呢。”

    李老大嘴角抽了抽,到底没有说什么。

    李勇也背着手要离开。

    王婆子她男人正从屋里钻出来,他刚刚一直被堵在屋里。

    “勇哥儿,我们去祠堂住。”老头子朝着李勇的背影喊道,“谢谢老祖和大家伙儿了。”

    李勇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老头儿也不是个善的。刚才他在屋里不吱声,想必心里也惦记着住梅娘家的新房子,才没阻止老婆子在外面厚着脸皮耍赖。

    见帮忙的人都走了,老头怒斥王婆子:“现在好了,他们兄弟俩要搬到什么时候去。”

    “他们分明是不待见咱,若是去梅娘家,咱空着手去就成。”王婆子还在幻想,“她家里什么没有,我听说那镇上财主老爷家都没她有钱。”

    “那也是人家的!”老头子气急道,“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

    “乡里乡亲的,她凭什么不帮帮咱。”王婆子吼得更厉害了,“那么多空房间,不让出来给我们穷人住,她这样的是要遭雷劈的……。”

    这是巴不得让全村人听见,董梅为富不仁。

    “那祠堂阴森森的,哪里是住人的地儿啊。”王婆子号丧一般,“梅娘,你行行好啊,让间屋子给我家啊。”

    “别嚎了!”

    老头子心里也明白,李勇跟董梅两家关系不一般,他能不顾着人家?他支使两儿子先把棉被搬过去,回头再搬那些个零零碎碎的东西。

    李勇带着铁头等来到祠堂,气归气,但还是得帮着安顿一下,毕竟是一个村的人。

240 我们这样不算是重农轻商吧

    当里长这些年,李勇越发了解村民的性子了。他不能要求人人向善,但是他必须阻止有人作恶。

    “铁头,去作坊搬点竹片来,把这儿简单隔一下。”李勇道,瞧着天气,不只是一两家要搬来祠堂了。

    “叔,您就是太善了。”

    铁头嘴上不服气,但行动没有半点迟疑,带着弟兄们分头忙活起来。

    李勇看着祠堂的大厅,住个三五户人家还是可以的。为今之计,只能是尽量不饿死冻死一人,他也算是积了德了。

    而此时,衙门里已经派了衙役来了解情况,去李勇家扑了空,正朝着祠堂过来。

    曾泰也是瞧着路上勉强能行马车,才派出衙役们到各村子走访。下沟村他是最放心的,他特意叮嘱衙役们了解仔细了,有什么好的法子可以当做来年抗灾的经验。

    “大人,目前下沟村塌了两处房子,一户被安顿在李娘子家,另一户安顿在他们的祖祠。”刚刚回衙的苗盛道,“据里长预测,村里可能还有三四处房子怕是撑不住,到时候一并安排在祖祠。”

    看着苗盛湿了半截的裤腿,曾泰搬了把椅子,让他坐在火盆边烤烤。

    “如今,下沟村都节粮节柴,少粮的一日一食,以便能熬过两月。”苗盛顿了顿道,“据说李娘子存了点粮,若是衙门送的补给粮不够,到时候就以里长的名儿,转借给断粮的村民。”

    所以目前来说,下沟村有李娘子作为后盾,应该能度过这难关。

    可是其他村子就不一样的。

    当初听从董梅的建议,从地主乡绅等有钱人那募捐了些银钱。一部分作为护路费用,一部分都买成了粮食,每个村子也就只能分到五百斤。作为特困户的救助之粮,在迫不得已的时候,由里长分发下去给急需之人。

    另有几个特别的贫困村,给了一千斤,当时就发给了村民。分到每户人家也不过几十斤而已,实在顶不了事儿。

    据衙役报上来的数据,已经死了五人了,都是年迈的老人家。唉!还有些偏远的村落,大雪已经封路了,实在到达不了,估计情况也不乐观。

    “就目前来说,这已经是数十年来死人最少的了。”乾平章道,“别说你们这穷乡僻壤之地,就连京都郊外的庄子,每年寒冬都有不少人抗不过去啊。”

    大都是老人家,抵御不了寒冷,得了伤寒基本就没得救了。

    “老师,我听过一句话,叫‘人定胜天’,你信么?”曾泰悠悠道。

    乾平章摇了摇头。

    “我信。”曾泰道,“总有一天人是能战胜这些灾祸的。”

    因为这半年来,梧田镇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归根究底,还是得赚钱,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了,能盖房子,能存粮,往后寒冬也不会冻死饿死。这一切都是办作坊、经商带来的效益。

    用李娘子的话说,人不能闲着,得有事儿做,做事了就能有进项,有了进项就能买到所缺的东西。

    “老师,我们这样不算是重农轻商吧?”曾泰问道,他知道老师会把这儿的情况上奏的,但愿皇帝他能理解。”

    “事实胜于雄辩。”乾平章道。

    前些年,他只是从曾泰的信件里了解梧田镇以及附近郡县的寒冬。此次是亲身经历了这儿刺骨的寒冷,即便日日待在衙门,他也有点受不了了。

    何况是深山里住着草棚子,缺衣少粮的贫苦百姓。

    年迈体弱的老人,幼小娃儿自然是撑不过去的。

    这儿没有肥田沃土,若不经营点别的副业,这不是生生要人性命的么。尽管朝廷重农抑商,但是哪个权贵人家没有几间铺子,几个作坊,甚至有人拥有一整条街道的铺子。

    而这儿的百姓利用农闲时间,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也不会妨碍国策。

    乾平章重新坐回椅子上,提笔写起他的所见所闻来。

    如老祖预料,又连着下了三天雪,到年三十这日,依旧没停。

    即便日日清扫,村里的路上积雪也有二尺高了,若不是有路标指引,真就分不出来哪儿是路哪儿坎。

    大家都窝在家里,出不了门,更别说什么年味儿了。

    条件好点的人家,包上一顿饺子,一家子围在一起算是过年了。而住在祠堂的三户人家,更是怨声载道。

    真真就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凭什么拐子家能住进梅娘那大院子,而我们就得挤在这。”王婆子心有不甘,“就算是咱们三户人家一齐住过去,她那院子也是住得下的。”

    “是哟。”刚搬进去的妇人赵氏接茬道,“咱这就是人穷命贱,没得比咯。”

    王婆子眼珠子一转,凑到赵氏跟前,附耳嘀咕了几句,只见赵氏想了片刻,点头“嗯”了一声。

    两人便出了祠堂大门。

    “娘,你们去哪儿呀?”王婆子的儿媳朝门口问道,却不见她回应。那儿媳朝婆婆离去的背影翻了个白眼,不知道又要作什么妖,别连累大家才好。

    两妇人走在雪路上,朝着村西方向而去。村里的路还好,她们也比较熟悉,没出什么岔子。

    一直到出了村,两人还没停下脚步,前面就是董梅家了。白雪覆盖的四合院显得那样舒适安宁,屋顶还冒着炊烟。

    “你瞧瞧,她家烟囱出那么大的烟,定是烧肉烧鸡。”王婆子指着四合院道。

    “婶子,我们这样去合适吗?”赵氏跟在王婆子身后,她反正是陪着来的,到时候见机行事就是。

    “有什么不合适的?咱是去给她拜年的。”王婆子加快了步子,感觉董梅家锅里的肉马上就要到她嘴里似的。

    眼看董梅家的大院子就在前头,两妇人一边聊着一边朝前而去。殊不知脚下一踩空,王婆子就掉进深沟里去了,瞬间就被白雪掩埋。

    吓得赵氏大声喊叫,“婶子,婶子!”

    好一阵子后,王婆子终于露出了半个头,顶着一头的白雪喊道:“快拉我上去。”

    赵氏伸了伸手,可实在够不着,再说这情形她也不敢往王婆子那边挪脚了。

    她也怕掉下去啊。

    赵氏站在原地不敢动弹了,生怕哪里不是地方也崴了下去。见王婆子挣扎几下上不来,又道:“婶子,你等着,我去叫人。”

    “行,那你去梅娘家叫人,离这儿近。”王婆子拨弄着头上的雪,指着董梅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217/ 第一时间欣赏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作者:耕泽所写的《替身农妇养娃记》为转载作品,替身农妇养娃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替身农妇养娃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替身农妇养娃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替身农妇养娃记介绍:
失去做母亲资格的董梅,穿越到山村寡妇梅娘身上。丢下三个女儿外送一遗腹子给她抚养,这下玩大了,秒变孩儿娘,进阶成寡妇。
什么?这个亲娘魂魄一直跟着她,监督她教养那几个懦弱的娃儿。
从此两娘亲一边吵闹,一边合作种田养娃。有生活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文文没有金手指,没有超人,一步一个脚印好好生活,好好教娃。
无cp没有男主哦,好这口的入,不好这口的也请捧个场,说不定能入亲亲的慧眼呢!替身农妇养娃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替身农妇养娃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