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替身农妇养娃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替身农妇养娃记全文阅读

作者:耕泽     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     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56 我不是什么善人

    既然是村里有人透露的消息,大概率就是跟她结怨了的人。村里跟她结怨最深的婆子莫过于梅娘的后婆婆罗氏,但是罗氏最近都忙于伺候宝贝小儿子,该没空顾着她了。

    另有几个婆子也跟她有过节,不过眼么前闹得最凶的就是那位,她都不大认识的王婆子了。

    莫名其妙地被她怨恨上了。

    “你们为什么不去衙门求助?”董梅问道,“我可听说,衙门备着粮食借你们过冬的。”

    “我们是听说了,但是不大相信衙门有那好心。”阿龙直言道。

    “你们是不相信……”董梅稍顿片刻道,“还是不想借?”

    “我们也是半信半疑,想着……”阿龙说着有些底气不足。

    “借了要还,偷的就不要还了。是不是这样打算?”董梅声音冷冷的,不同于刚才那般平淡。

    “那还用说?”顾老头不屑道,“偷抢多便宜!”

    “我们……是真没法子,就算借了,来年也没粮食还呐!”阿龙说着无奈地蹲了下来,扯得旁的同伙们也跟着蹲下身来。

    是啊,来年也没粮食,拿什么还。

    再有他们也惧怕衙门,万一还不上粮食,衙门指不定如何惩罚他们呢。

    天色渐渐亮堂起来。

    董梅叫顾老头子帮他们把绳子解开,再蹲下去,人该要冻僵了。

    顾老头无奈,摇摇头走到汉子们身后,随手一扯绳子就散了。阿龙起身搓搓手,讪讪道:“老爷子是真有本事。”

    “大娘子,您能放过我们吗?”阿龙祈求看向董梅,“我们真是头一回做这事,就算是饿死也不再犯。”

    “是啊,求你放了我们吧。”

    董梅放下油灯,揉揉太阳穴,这会子倒有些困倦起来,“你们空手回去的话,家里还能撑几天?”

    在场的人包括顾老头志明哥仨都紧盯着董梅,她这是要发善心?

    “姐,家里也没多少粮食了。”志明抢言道。

    “你们去衙门找曾大人,求他借给你们粮食吧。”

    董梅扫视一圈众贼人,都是有把子力气的,无奈没处使啊,“若是愿意的话,开了春来帮我做事。”

    众汉子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相互看了看,最终目光都聚向董梅。这位小娘子他们也大致了解了,可惜他们村里光棍多,妇人少,能织毛衣的就更少了。

    “大娘子,您不罚我们?还给我们活做?”阿龙颤着声音道。

    “你呀,别到时候成了农夫了,怎么被咬的都不知道。”顾老头气得朝自个房间走去,他懒得管这破事了。

    “不会的,我们一定会好好做事,绝不给你们添麻烦的。”阿龙急忙道。

    “是是是。”

    “我们也听说了,说大娘子是大善人,帮助了整个镇子的……”阿龙说着心虚起来,这样的好人他们竟偷到人家里来,真是不该。

    “我不是什么善人。”董梅摆摆手,打断了阿龙的话,“我从不白送人东西,我也看不起不劳而获伸手乞讨的人,更憎恨明抢暗偷的贼人。”

    “人都有双手,只要肯吃苦办实事,嚼头总是有的。”

    董梅说完跟志明附耳了几句,自个回屋补觉去了。

    阿龙一伙子烤干了鞋子,每人喝了热粥,肚子饱了,身子暖了。

    “龙哥,咱有日子没吃饱过了。”大狗子把碗舔的干干净净,小心翼翼地放桌子上。

    志明又给他们备了干粮才让人离去。临走之前,志明把人带到李勇那,随后又去了祠堂,去跟王婆子当面对质。

    这大动静的,全村的人都踩着脚印一起去了祠堂,完全不用担心掉沟里。

    祠堂门口挤满了人,虽然王婆子打死都不承认,但是由不得她狡辩。这次不仅是妇人,连汉子们也看不过去,恨不得上前打掉她嘴里的牙。

    “若不是这灾情,定要把你关祠堂半月,留不留你就看祖先的意思了。”李勇厉声道。

    他所说的关祠堂半月,是指断食关半月,多半是会被饿死的。

    这是村里最严厉的惩罚了。

    据族谱纪事上记载,百十年来,有过那么一例,结果那人没扛过去,活活饿死在祖宗牌位面前。族人们也都听说过这事,所以都倒吸了口凉气。

    不过,比起王婆子做的这损人不利己的事来,饿死她一点都不为过。

    “饿死她活该!”

    “饿死她!”

    王婆子不仅仅是损了自个利,更是损了全村人的利。试想,若是董梅家的粮食被偷了,那些正靠她借粮度日的人家离饿死也就不远了。还有些家里余粮不多的人家也就没了指望了。

    这怎叫人不愤恨!

    李老头子当着众人的面,重重扇了王婆子一巴掌,“老不死的,还不给大家道歉,跪到祖先面前思过去!”

    “老头子……”王婆子捂着半边脸,鲜红的血从嘴角流了下来,疼得她嚎哭起来。

    “这事不能怨我一人啊,你也……”

    “啪!”李老头子朝着她另一侧脸又扇了一耳光,“我叫你整日瞎咧咧!”

    “你,你太恶了!”王婆子双手捂住热辣辣的脸颊,怨恨地看着自个老伴儿。

    而李老头子却指着大儿李老大道:“赶紧把你娘弄到祖先那儿跪着,饿她三天,免得她胡言乱语,乱了祖宗规矩。”

    李勇无言地冷哼一声,懒得搭理老头子这罪魁祸首。

    他带着阿龙离开了祠堂,任由众人指责王婆子一家,真要是能骂死也就省心了。

    “既然梅娘她不追究你们,我也就不多事了。”李勇对着阿龙一伙子道,“不过,再有下次就没这么好说了,即便梅娘心慈手软,我们也定不放过。”

    铁头站在李勇身旁,怒目相向,他扬了扬拳头道:“再来几十个你们这样的都不在话下!”

    “不了不了。”阿龙连忙解释,“大娘子为人厚道,我们心里感激得很,再不敢做那没良心的事了。”

    这厢王婆子乖乖地跪着,她的腿本来就没好,这样跪下去是真要废了的。

    她闹不明白,为什么出事了总是她顶在前头被罚。那些话虽然是她传到她娘家人那儿去的,但也都是老头子告诉她的,她以为老头子跟她是一个态度,谁承想他当着众人的面打她。

    此时的王婆子听不见门口的责骂声了,她耳朵里嗡嗡作响,心里更是委屈。

257 真是我的福将也

    祠堂门口的人渐渐散去,这样可恨的人骂着也没多大意思,大不了以后少接触少来往,人们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但是。

    跟王婆子一起住祠堂的另几户人家就没这么淡定了,他们可都是吃着董梅借的粮食,心里能不气么。

    他们差点被她连累得要断粮饿死了。

    “老糊涂的东西。”

    特别是曾被她牵连过的赵氏,更是愤慨,“梅娘家要是没了粮食,头一个饿死的就是你了。我们好歹岁数少点,能多扛几日。”

    “依我看,趁早饿死她得了!”

    “说的是,省得连累我们。这万一哪天又进了贼了,咱村子都要遭殃的。”

    “祖先啊,好好治治你这不孝的孙媳妇吧,她竟然招贼人来村子。”

    妇人们指着王婆子的鼻子骂,连她的儿媳妇也气赶紧跟她撇清了关系。

    李老头子心里更是憋屈的很,这婆子就是个蠢货,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还叫人抓了把柄。

    *

    梧田镇的情况倒是比较稳定,各铺子歇了半月也都相继开张。这都是由于收容所救助了不少流民,各铺子才敢开门做生意,否则的话也怕打砸抢劫的。

    而衙门里。

    曾大人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尽管严寒,他每日都得出一身冷汗,全是担心的。

    按往常情况,死亡人数定然增加不少了。无奈衙门人手不够,路况又不熟悉,他也不敢贸然差人前往查探。

    乾平章的心态比他平和多了。

    “你这般急也没用,只能是等天气好转再派人去。”

    “恩师,这样死等下去不是办法,到时候人都死了,要粮食有何用啊。”

    乾平章是有心而力不足啊。

    尽管他也是从七品县令做起,但是当初他所在的即便不是富庶之县,那也没有眼前梧田镇这般贫困。

    不只是贫困,这恶劣的天气更是要人命。

    他应曾泰的请求,帮他备了几万旦粮食,作为赈灾善后而用的。眼下衙门里还有些粮食,却没法子送往需要的百姓手里。

    师徒俩议着事,苗盛送来一封信。

    曾泰打开一看,高兴道:“真是我的福将也。”

    他担忧了好几日的事,被李娘子三言两语就给化解了,真是帮了他大忙了。他也是穷人出身,该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人都濒临死亡边缘了,还有什么事不敢去做的呢。

    乾平章看过信也是茅塞顿开,面对灾情这等大事,为官多年的他也只是等着老天开眼后再做处理,从来没想过与天斗,在逆境中另辟蹊径。

    一般朝廷惯用的法子,也都是灾后发些救济粮,稍作善后。

    毕竟死了的已经死了,谁也无力回天。

    从来没有哪位官员提议过,灾前预防,灾难之中迎难而上的。倒是这位妇人,粗中有细,很有一套管理的办法。

    信上提到一句,建议在各村子选二三位精壮“临时工”,作为衙门的“线人”,给予一定的补偿,一有情况能及时反馈给衙门。尽管这两个是新词,但是乾平章很容易就理解了其意。

    信中解释道,一般村子里的里长都是年长者,处理村里矛盾是有威望的,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反应未必快。

    且要长途跋涉跟衙门交涉,还是年轻力壮的稳妥些。

    是自己老了?

    还是心肠硬了?

    乾平章暗暗反省自个。

    衙门大厅里,曾泰审问了阿龙一伙,所说跟董梅信里的一般无二,方道:“依律你们该被关大牢的。”

    “大人饶命啊?”阿龙以及乡亲们吓得立马跪地连连磕头求饶。

    见状,曾泰拧紧了眉头,怪不得信中所说,百姓们对于衙门有种惧怕。谁都不愿意跟衙门扯上什么关系,很多人即便是去偷去抢,也不愿意相信衙门能好心借给他们粮食。

    “起来吧。”曾泰抬手示意,“既然李娘子为你们作保求情,我也不会罚你们了。”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刚才竟以为那位大娘子合着衙门一起坑害他们呢,这下心里又对董梅多了几分愧疚。

    “你叫阿龙?”曾泰问道,李娘子在信里提到过这位为首的汉子。

    阿龙点点头,壮着胆子道:“那位李娘子说大人定会借给我们粮食,还说开春了她给我们活做,这样便能还上大人的粮食了。”

    每当有灾情,朝廷也会拨一笔款子,以赈济灾民,也就是聊胜于无吧,救治是非常有限的。

    还是李娘子说得有道理,得发动百姓自救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曾泰解释道,这借的粮食来年再还,还回来的粮食还屯在衙门,以备不时之需,也算是作为百姓们的最后保障。

    若实在无力偿还的,衙门也不予追究。

    “真……真的吗?”阿龙一伙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们有了能力一定偿还的。”

    他们是真没想到,衙门真有这等好心。

    早前这些话衙门也张贴布告公示过,但毕竟消息传递有限。正如董梅所说,常人是不愿意靠近衙门的,在他们的骨子里都认为,衙门那就是打官司的地方,没事谁都不愿意去。

    说得曾泰有些尴尬,这都是由于他治理无方而导致的结果。

    他也曾听说过,乡下老人常吓唬小孩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听话就关衙门去。

    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衙门就是关坏人的地方,再无他用了。

    不过,真是的大头还得是各地主富商人家的捐资,他们随便抖漏点出来,就能救不少人性命了。

    至于定这个有借有还的规矩,主要目的在于鞭策底层百姓能有自力更生的态度,不至于让其养成遇事依赖别人乃至衙门的习惯。

    说到底,任何人都得学会自救,比起等着别人来救而实在有用得多。

    “如今我这儿有件事情,需要身体壮实的去做。”曾泰看了看大家,“当然,不叫你们白做,衙门会发工钱的。”

    “大人……真的吗?”阿龙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日子还能有活干,俺们有救了,俺全村人都有救了。”

    一旁的乾平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冰天雪地里做活竟能让人激动不已,这可是要命的活啊。

    “做得好,你们村借的粮食就能免还了。”曾泰道。

    一听这大好消息,其他汉子们也不拘着了,个个面带欢喜,像是获得新生一般。

258 我想在镇上办所学堂

    接下来曾泰给阿龙分派了任务,由他们带领衙役深入到偏远的村子,视察那儿的情形。统计房屋倒塌、断粮以及死伤人员等等,回头再帮着运粮过去。

    其实,他们好比衙门请的临时工,特殊时期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衙门里的人员有限,像他们这个镇衙,朝廷匹配的仅有二十来人而已,实在不够用。

    况且,衙役们也不熟悉那些偏远地方放路况,如果没有熟人带路,不但费时且较为危险。

    “这事很辛苦,也很危险。”曾泰正视着这帮误打误撞而来的百姓,也不免担心起来。

    这时,苗盛给每人发了一双靴子。这可是朝廷定制的靴子,比他们脚下的布鞋好百倍。

    “你们首先要的是保护自己,往后才能做更多的事儿。”

    瞧着汉子们眼圈都红了,曾泰有点不适,忙叫苗盛带着他们搬运粮食去,并用衙门里的马车运送。

    “想不到咱们的大人是这般仁慈。”有汉子小声嘀咕着。

    自昨夜至现在发生的事情都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那位李娘子带给他们的好运。

    大狗子一边跟着苗盛走,一边继续脑补今个发生的事情。

    董梅不仅没告发他们,还写信给曾大人,那信上定然帮他们说了不少好话,要不然衙门里的人不会这么好心。

    眼前的父母官大人又给他们发了靴子,还给活做,免还粮食。

    “龙哥,我怎么觉得我们事撞了大运?”大狗子蹭了一下阿龙的胳膊。

    “少说话,多做事。”阿龙说完朝着弟兄们使了个眼色,可不能把事办砸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个儿。

    他心里牢牢记住董梅说过的一句话:但凡是办实事的人,都饿不着。

    苗盛带着几个弟兄跟着阿龙一道,拉了粮食就赶往枣子沟。一路上遇雪开路,好在有阿龙他们的相帮,天黑前就到了村子。

    是夜他们在村里住一晚,隔天再由阿龙等人带着前往山里的村子。

    这边曾大人的心总算是定了下来。

    眼下算是该做的都做了,余下的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难熬的一个月过去了,转眼道了二月下旬。路边的积雪都变成了大冰坨子,而路上行人不断。

    乾平章所屯的粮食也都运了过来,他看着自己的爱徒忙得脚不沾地,一切都向预料的情况发展。

    他是时候离开了。

    在梧田镇呆了快仨月了,他也写了不少东西,回头整理好报到上头去,他相信这对于往后处理各类灾情都是极有帮助的。

    “恩师,明个就走啊?”曾泰是特意抽空来帮着收拾东西的。

    “嗯,再不走,我那摊子事儿怕是要废了。”乾平章心里是畅快的,“你忙你的去,我这里有老马就行。”

    “是呀,姑爷。”老马也养好了身子,心下一直愧疚着。当初要不是他逞能,也不至于让老爷陪着他呆了这么久,家里头指不定多担心呢。

    “大人。”苗盛在门口喊道,“李娘子来了。”

    “哦?”曾泰停下手里的活,这可是她头一回来衙门找他,想必是有要事。

    “走,我也想再见见这位李娘子。”乾平章比他还着急,先他一步出了门。

    前厅,董梅带着两女儿和秋菊正等着。

    见曾泰和乾平章到来,立马福身行礼。

    “李娘子,多日不见,村里都好?”曾泰抬了抬手道。

    “都挺好,这苦日子总算是熬过去了。”董梅道。

    “那就好,这一切都多亏了李娘子。”曾泰感慨道,“你可是帮了我大忙啊。”

    据不完全统计,因雪灾而伤者百余人,死者不到百人,房屋倒塌三百余间。牲畜暂没统计,估计也不少,就连董梅家的那两头猪最后也没熬过去。

    相比之下,这么大的灾情,算是历年来伤亡最为少的了,连平常的冬天也不过如此。

    “李娘子今日前来所谓何事?”曾泰问道。

    董梅清了清嗓子,道:“我想在镇上办所学堂,不知可否?”

    “办学堂?”乾平章接过话头,他对于眼前的妇人是越来越好奇了,总能办一些出乎意料又合情理的事。

    办学堂只要先生有功名在身即可,无需跟衙门报备。

    像村里以及镇子各私塾的先生大都是秀才功名,而郡县府城的大学堂,就更不必说了,好些都是举人功名在身的。

    况且,妇人办学,在本朝那是闻所未闻。

    不过倒是没有明令禁止这等事。

    “我要办的学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堂。”董梅解释道,“通俗来讲,就是学手艺的学堂,我给它取名为艺学堂。”

    师徒二人都非常感兴趣,示意董梅接着说。

    董梅朝青莲打了个眼,青莲跟着又行了一礼,道:“去年我和妹妹在铺子里当账房,很多人求着我们教,这一个是教,十个百个也是教,我娘这才想起来办学堂,专门教人识字、记账的。”

    另外,把毛衣手艺也搬到学堂里,一并交与大家。

    只要是门手艺,都可以在学堂里,一师教十人乃至百人,包括木匠手艺、刺绣手艺、厨艺等,乃至药理方面的知识。

    “这,可行吗?”乾平章听得入迷,但心下疑问不少。

    听起来确实很好,但是好些手艺都是家传的,不教与外人,要打破这一规矩可没那么简单。

    “先生说得极是。”董梅朝着乾平章颔首道,“所以我打算先把识字和算学办起来,再有毛衣手艺、小吃手艺等,其他的慢慢看着上。”

    好些手艺都是以拜师的方式授艺,不是说这不好,就是太费时间了,明明可以一年学成的偏偏要三年五年。再者一对一的方式教授手艺,太浪费资源了。

    “李娘子的想法很好。”乾平章收回目光,微微点头,“不过,需要学艺的大都是贫民,不见得有几个人出得起学费啊。”

    “确实如此。”董梅应道,“所以,出不起学费的就以契约的方式先学,学成之后,赚了工钱,再慢慢还上。”

    “这倒是新鲜,你就不怕学成之后有人毁约?”乾平章笑道,心里却想着这妇人确有魄力。

    “不怕。”董梅瞥了眼曾泰,“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诚意,即便有那样的人,也仅少数而已。”

    只要这学堂能开起来,不叫她亏钱就行。

259 做成了叫人卖不起的样子

    起初,董梅不过是为了帮女儿们创业而萌发的办学,经过一个冬季的考量,她才想到把其他的手艺也都加进来。

    说不定到时候能来个全国连锁技校也不一定哦。

    当然暂时不过是试验阶段而已,目的不变,只要女儿们喜欢这工作,那就永远开下去。

    最重要的是,她志不在此,这学堂不过算件公益事罢了,赚不赚钱的倒不是那么重要。

    说话间,青莲拿出了她们制定的计划书,以及暂编的教案。

    曾泰一直没有说话,心下早已震撼不已。

    他甚至体会到了董梅的深意。这办学实则是为梧田镇的穷苦百姓谋出路,使人有一技之长。她常说穷则思变,但是要变的话也得有本事,光靠自家的三亩地是长不出银钱来的。

    况且贫苦人家想要拜师学艺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一没钱二没门路,师傅收徒弟讲究个缘分,能得缘的那是少之又少。

    师徒二人又盯着教案等翻看了一阵子。

    这些可都是她们猫了一个冬天的成果,特别是计划书,写的非常详细,把出现的各类情况一一列举,并附上了执行方案。

    所以这些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曾泰盯着那小小的字翻来覆去又看了几遍。

    “这不是毛笔写的。”

    “大人,这是炭笔写的。”青柳说着从布袋拿出两支炭笔,递给他们。

    这可是周树根改良了多次而得的成果,看起来跟前世用的铅笔差不离。不过用起来还是有些差别的,不能太用劲,否则容易断。

    好在颜色够深,无需太过用劲就能写出来。

    不但有炭笔,还有削笔刀,这得亏了铁匠家的手艺,还真被他琢磨出了削笔刀。

    原本董梅是不太抱希望的,反正用刀削也行。

    姐妹二人立马给曾泰师徒演示削笔刀的功能,非常的巧妙。这小小的发明,可把他俩惊呆了。

    “你这还有吗?”乾平章举着铅笔问道,“能不能送我……不,卖我两只?”

    姐妹俩抿嘴一笑,见董梅点头,青柳忙从布袋掏出一把炭笔来,道:“先生,您要几支就拿几支。”

    “当真可以随便拿?”乾平章竟有些不好意思,他拿了五支炭笔。

    “不过,这红的我只能送您一支了,因为这个实在难得,往后若是有多了,我再请曾大人转送给您。”青柳说着又拿出了一支红色的炭笔。

    这个得来确实不易,暂时就只有三支了。

    “还有红色的?”乾平章惊叹不已,他仔仔细细看了这带颜色的笔,心下感叹真是太奇妙妙了。

    接着青莲把手上的卷笔刀送给了他。

    这笔随身携带非常好,比毛笔那套行头方便多了。

    瞧着乾平章伏案写起字来,那握笔姿势甚是别扭。青莲也趴在桌案上,一笔一划地写起来,道:“我的也不太好,我娘和姜先生写的极好的。”

    刚才瞧着教案上的字就很好,一笔一划都带着笔锋,看起来清爽、干脆,真要比较起来,这炭笔书写的行文比毛笔书写的看起来舒服。

    “请先生教我。”乾平章非常诚恳地请求秋菊教她,秋菊也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

    她跟着董梅练了一个冬天,如今已非常熟练了,而且她原本毛笔就写得好,这炭笔写起来比董梅的还好看,不过速度自然比不过董梅了。

    “不过,论速度,还是梅娘快。”对于董梅的手速,秋菊是非常佩服的。

    乾平章俨然成了位好学的学子,他又请求董梅给他演示一番。

    无奈,董梅只得用炭笔写了一行字,那速度真是惊呆了众人。她写了几十年的硬笔,能不快么。

    不可说啊。

    “李娘子快我十倍不止啊。”乾平章由衷佩服。

    “先生,这个练练就很快的,相比毛笔更容易上手,且资费仅十之一而已。”董梅道。

    乾平章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这笔确实便捷,若能推广,得节约多少时间和银钱啊。

    “李娘子可真是聪慧!”乾平章毫不掩饰对董梅的赞赏。

    “先生谬赞了,这些都是村里的匠人一起做出来的。原本是用布块包裹着在木板上写写画画的,结果却被他们做成了叫人卖不起的样子。”董梅打趣道。

    “哈哈,看起来确实新奇精巧,叫人不敢开价。”乾平章笑道,“往后若是还有什么新奇的物件,可别忘了我这老头子。”

    董梅颔首致意。

    而青柳又从布袋里掏出了一样东西。

    这东西董梅算是琢磨了半年多了,自从最开始她教孩子们认字写字起,就想着若是能弄个小黑板粉笔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还得是周树根的功劳大。

    没多久他就用石灰、石膏等弄出了粉笔来。

    “您瞧,这个写字更是方便。”青柳说着拿粉笔在地上写了个字,“这个要配着黑板用才更好。往后我们教学的时候,就这样一边教一边写。”

    青柳站靠墙壁,扬起手来比划着。

    “这样上课,学起来是不是更轻松更方便了。”

    都是寒窗十多年过来的人,师徒二人对于粉笔那是更能接受了,若是先生一边口授一边书写其意,那将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这对于文化传播来说可谓是一大变革啊。

    “李娘子,这粉笔以及你所说的黑板能不能也送我点?”乾平章急切地看着董梅。

    “当然,明个我就叫人送来。”董梅道。

    “怕是来不及了。”乾平章道,“今个能不能叫人跟你回村取?”

    待董梅点头同意之后,乾平章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小孩一般,直接在厅侧的木门上练起粉笔字来。

    而曾泰都忘了要回复董梅之事,董梅和秋菊对视一眼,也不好催问。

    却听青柳问道:“大人,您到底同意不同意我们办学堂啊?同意的话我们还得忙着去找房子呢。”

    “这孩子。”董梅有些尴尬地嗔了一嘴。

    “要是我不同意该当如何呀?”曾泰弯腰凝视着急性子青柳。

    “那……为什么呀?”青柳有点沮丧了,她想不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大人为什么不同意。

    “别听他瞎说,他心里老早就同意了。”一边练字的乾平章还不忘帮腔一句。

    旋即,曾泰对着董梅道:“李娘子尽管去办,有什么需要帮忙直接来衙门找我。”

    “谢大人!”董梅秋菊和青莲青柳一同给曾泰行了大礼。

    “不过,我还真有件事情需要大人您帮忙。”董梅道。

260 我相信那孩子错不了

    梧田镇就一所学院,所收的学子都是从个村的私塾转过来的,一般都要推荐函什么的。

    当然还有户籍,需要登记在册。

    前天董梅带着志远去过学院,那位孔老先生对志远是非常满意,当即就免了他的推荐函。

    只道带着户籍来登记即可。

    临走时他才得知董梅便是那位出让毛衣手艺李娘子,不免跟她多聊了几句。言谈之中还聊到了李金铭,孔老先生道他聪明有余,但心性不定,往后的路走不长远,希望作为大嫂的董梅多多教导才是。

    这样看来孔先生是睿智的,他不仅仅教书,还十分了解学生的秉性。同时他又不忘就李金铭的事跟作为长嫂的她沟通,说明利弊,也是极有爱心的。

    志远交给这样的老师,她十分放心。

    至于李家院的那点事,他一个学院里的先生又怎能了解呢。

    董梅也不想多言,淡然一笑,“先生,自我相公离世之后,我便带着三个女儿搬离了李家,所以那边的事我不便插手。”

    言外之意就是,她跟李金铭以及李家没多少关系了。

    老先生捋了捋胡子,眯缝着眼睛,看着董梅和志远离去的背影,喃喃道:“传言就是传言。”

    李金铭跟这位长嫂的关系并不像他传的那么好。他修学多年,从未见长嫂来过学院,而她对于这收留的弟弟却这般上心。

    往后少不了跟这位李娘子打交道了,老先生暗道。

    董梅想起来这户籍之事挺急的,也就硬着头皮跟曾泰开了口。

    “我收的那三位弟弟您也见过,他们都是孤儿,在镇上流浪多年,好在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如今跟着我,原本是想跟村里先报备一下,给他们申请个户籍,这样一来怕是要等不少时间。”

    志明和志宏等两三年都没事,但是志远马上要入学,实在等不及了。

    “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若是因此耽搁了学业,我于心不忍。”董梅道。

    “你的意思是要供那孩子读书考功名?”曾泰诧异道。

    “这孩子也跟姜先生学了半年,进益非常快。”董梅点点头,“况且,他自己也很勤奋,每日比那两哥哥早起半时辰,先读书再跟着上工做活。所以……我想?”

    乾平章用青莲给的抹布缓缓擦着门上的粉笔字,道:“供一个读书郎可不光是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

    “万一几年后他考不了功名,届时你又如何面对?”他转过身来,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

    他虽没在学院当过先生,但却见过不少学子寒窗苦读十多年,到头来高不成低不就的,反而一事无成颓废在家。

    最重要的是,董梅跟他不是亲姐弟,她真有那耐心教导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

    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

    “先生,我不过尽心而已。至于能不能考取功名看他的造化了。”董梅稍炖片刻,还是忍不住想发表自个的见地,尽管在满腹经纶的乾平章面前有点怯场。

    “依我愚见,书以修身,读以养性,读书本就是一生的修身养性。若他做不到能屈能伸,这也不是读书的错,他本性就如此罢了。”

    “好一个修身养性!”乾平章拍了一下椅子扶手,“就凭李娘子这句话,我相信那孩子错不了。”

    他转而对着曾泰道:“只要是没有污点,帮着办就是。说不定将来是国之栋梁也未可知。”

    有了恩师的发话,曾泰就更无须多虑了。

    毕竟办户籍这事也不算是小事,严格来说需要层层审议复查的。

    “多谢先生,多谢大人!”董梅郑重行了大礼,以表恩谢。

    临走之时,董梅交代苗盛直接去往周家取黑板和粉笔。她们一行人还得忙着寻房子去,这个春季可忙得很呐。

    待她们一出衙门,姜敬庭早已在门口等候,急切地迎上去,“婶子,姑,我看了个院子,觉得挺合适,带你们瞧瞧去。”

    那院子就在他家附近,主人早已搬离镇子,原本是托了牙行一边照看着卖掉的。但是牙行照看的人把里面的东西都搬走了,留下个空院子,加上年久失修,门窗破旧,庭院里也未曾打理。

    所以一直没人看得上。

    再说了,这小镇上的房子也不是那么好卖的。

    院子的位置靠着镇子边上,偏僻了点,但是只要学堂开起来了,想必很快就能变成热闹之所在。

    院子是“U”型布局,左右厢房各三间,窗户再扒大点,采光也好,就是现成的教室了。正屋东西各一间房,中间是个大厅,厅里房顶上还有几片大明瓦,怪不得厅里光线亮堂许多。

    看来这家的主人是个讲究的。

    院子一角还有间耳房,原本就是当厨房用的,灶台什么的都还在。

    董梅对此非常满意,好好修理一番,再建两厕所,男女各一间。往后这便是女儿们上班的地方,可不能马虎。

    再在院子门口建个门房,学堂的牌子往上一挂,还真有那味儿了。

    “婶子,我当初听您一说,就想到这处院子了。”敬庭狗腿般笑道,“最重要的是价钱还合理,不到二百两,牙行的人看我很有诚意,才把钥匙给了我。”

    “住家的不会买这么偏的,当仓库又太破旧,还得搭一笔银子修缮,不划算,反正主家也不在,这房子搁一年就得贱一年,牙行也想脱手。所以,咱签契约的时候还能再压压价码。”

    敬庭絮叨一通,最后又道,“我娘说了,这地离家也近,到时候莲儿柳儿回家吃饭睡觉也方便。”

    学堂办起来了,总不能天天还往村里来回跑。

    于氏想得很是周到。

    暂时董梅也不便住到镇上来,毕竟村里还有好些事离不开她。

    “姜姐姐,您看行么?”董梅问道。

    秋菊看得比她还仔细,不料却把问题推向董梅,“你心里早有计较,还来问我。”

    这几日董梅跟她叨叨了很多关于学校的事儿,她听着就不像是董梅瞎想出来的,倒跟她自个上过那样的学堂一般。

    甭管怎样,秋菊对于学堂的事儿是非常感兴趣。

    “瞧您说的,以后您就是这儿的院长,这事就得您拍板了才行。”董梅笑道。

    “姑,真的吗?”敬庭开心地凑到秋菊跟前。

261 便宜没捞着还惹得一身腥

    青莲青柳朝敬庭微微一笑。

    这是在家就商量好了的,以后学院里的事归秋菊打理,她全权负责。这对于秋菊来说非常有挑战,她也欣然接受了。

    最重要的是,董梅不希望秋菊窝在家里,跟个管家婆似的。秋菊性子稳,且有种威严的气质,非常适合当这个校长。

    回到姜家铺子,于氏早已准备了一桌子菜,就等着他们来开席呢。

    “嫂子,真不用这样忙的。”董梅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忙什么,一个正月也没吃上顿饭。”于氏把莲儿柳儿青禾按椅子上坐了下来,早给她俩盛好了鸡汤。

    “今个咱就补上,好好唠唠,反正马车也方便,晚点回去没事。”

    于氏看看卧房门口,回头又道,“可惜志明几个不在,怪我前个没打招呼,否则叫他们回头到这里聚伴才好。”

    “嫂子放心,他们回家会自个弄吃的。”董梅道。

    “坐吧,你嫂子日日惦记着你们。”姜春生示意她坐下,“要不是我们拦着,她早就冒着雪回村子了。”

    “不瞒你们说,我就是惦记这几个孩子,就想看看她们。”于氏摸摸仨丫头的脑袋,眼里满是关爱。也不知是不是自个没生个女儿的缘故,心里就是特稀罕这几个丫头。

    姊妹三个也不客气,乖乖喝着碗里的鸡汤。

    而卧房里的小人儿抗议了,“哇哇”大哭起来,于氏连忙打趣道:“梅娘,你碗里的鸡汤是我特意给四儿准备的,你喝了四儿才有的喝,要不四儿该怪我偏心眼了。”

    “娘亲,你喝的鸡汤怎么才能到幺妹肚子里去。”青禾歪着脑袋问。

    这下惹得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娘开玩笑的呢。”董梅端起碗,热乎乎的鸡汤浓稠味鲜,看样子是熬了大半天的。

    青莲青柳和敬文挨着坐,三人年龄相仿,悄悄话说个没完。而一旁的青禾老也插不上嘴,只得嘟着嘴巴喂起大宝来。

    大宝瞧着敬文不搭理青禾,护短似的朝他叫唤个不停。

    吵得姜春生瞪了眼大宝,他这才乖乖安静下来,老主人的话还是要听的。

    “梅娘,那院子可还行?”姜春生问道。

    “那院子非常好,不过还得麻烦大哥帮我了解一下,有没有什么纰漏。”董梅点点头,“毕竟房主不在本地,别回头找事儿就行。”

    “这个放心,房主不在,牙行只要出示房主签字画押的委托书就行。”姜春生道,“最后都得到衙门报备,就算房主反悔了,那也是牙行的事情,跟咱没关系。”

    “大哥考虑自然周到,只是……”

    董梅放下筷子,怎么说买房子也是一件大事,最好把卖家了解清楚才行。

    否则有人找后账,平白给自己添堵,总是不快的。

    “你放心,我去打探下不难了解的。”对于董梅的谨慎,姜春生还是很赞同的。

    他想想也觉得有道理,那么个大院子,才二百两银子,别不是有什么问题,便宜没捞着还惹得一身腥。

    “对了,姜大哥。”董梅想起来一人,“这房主的信息一般衙门都有备案吧?”

    姜春生点点头。

    “今个曾大人叫我有事去衙门找他,他身边有个衙役挺机灵的,好些事都是他处理的。”董梅紧了紧眉头,“咱们是不是找他帮着打听打听?”

    “娘,您说的那位叫苗盛,跟大舅还挺熟的呢。”青莲补充了一嘴。

    “对,苗大哥人也仗义,街面上的事基本都是他出面解决的。”敬庭也插了一嘴。

    “那这样,敬庭你去找他问问。”董梅道,“我这办学堂找房子的事儿他也知晓,应该会帮忙的,到时候你请他下个馆子,账记婶子头上。”

    “好勒,账记婶子头上。”敬庭笑道。

    于氏抱着小四,腾出手来敲了他一下,“这么不懂事呢,帮你婶子还记账。”

    “娘,您瞧不出来我是开玩笑的呀。”姜敬庭吃痛地揉揉脑袋,“我都这么大了,还当着人面打我。”

    众人吃着饭,抿着嘴看着可怜的姜敬庭。

    “不打你,行啊。”于氏坐在董梅身旁,“你到底给我找个媳妇回来啊。”

    “娘,这事先别说行不?”姜敬庭脸贴着饭碗,耳根子都红了。

    “大哥,你为啥害羞啊?”也就是啥都不懂的青禾才敢这么问。

    “没……没害羞。”若不是董梅在,他早离开饭桌了,转眼他求助般看向董梅,“婶子,帮我劝劝我娘吧。”

    董梅还没回话,却听于氏在耳旁叨叨。

    “是啊,这是事就得听你婶子的才行。”于氏道,“都十九的人了,你婶子也是那个意思。”

    十九岁,也就刚刚恋爱的年纪,而这边的父母已经开始催婚了。

    “嫂子,您可别叫我说。”董梅放下碗筷,接过小四,朝里屋而去。而于氏也不急着吃饭,尾随着她进了里间。

    她把房门一关,对着董梅坐下来。

    “梅娘,我也不是着急要儿媳妇。”于氏低声道,“反而怕找了个搅事的来家里,我这其实是……你明白吗?”

    “嫂子,我明白的。”董梅拍拍于氏的手。

    于氏想得深远,她深知一个家里头,妇人安宁家宅才安宁。况且她有三个儿子,若是妯娌不和,那这个家也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尤其是长嫂的为人秉性更为重要。

    村里这样的事儿太多了,她也算是看透了。

    若不是考虑这么多,相信前两年她就给敬庭说媳妇了。

    如今敬庭十九了,再拖下去怕是不行了,当然这不过是她的想法而已。在董梅眼里,二十五岁结婚才合适。

    这话可不敢跟于氏讲的。

    “婶子,要我说,姻缘是要看缘分的,你考虑太多也没用,最终还是他两口子过日子。”董梅抚慰道,“若真是婆媳不和,家宅不宁,那就分家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分家?那怎么成?”于氏诧异道。

    “是不成。”董梅暗骂自个嘴快了,这儿媳还没进门,就撺掇人分家,太不地道了。

    在这儿分家可是大事,顶顶大的事儿,分家就意味着这个家开始没落了,是不好的兆头。

    “敬庭也是到了说亲的时候了,要不你先帮着相看相看,合眼缘的再叫敬庭暗地里接触一下,这一来二去的相熟了,也就好办了。”董梅想了个妥善的法子,她知道于氏谨慎,也不大喜欢盲婚哑嫁。

262 那不会被人说成伤风败俗吗

    这次董梅出的主意倒是合了于氏的意了,她叹了一口,道:“不过我还是相信你的眼光,到时候你先过过目,你要是看上了我也就放心了。”

    这叫什么话,于氏也太信得过她了。

    但是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脱就有点矫情了,也许于氏就是图个心安,其实她自个看人就挺准的。

    “行……吧。”

    “再有,从今天起,你也帮我留意留意,瞧着合眼的跟我说一声。”于氏这是把敬庭的婚姻大事全都寄托在她身上啊,这任务太重了。

    “行,我留意着就是。”董梅道,“不过,我出门少,您可别抱太大希望。”

    “你不是说看缘分的么,说不定敬庭的缘分就在你这头呢。”于氏毫不在意,接着道,“你嫂子我也不求姑娘家大富大贵,只要人孩子实在,性子好就成。”

    “两个陌生人要过一辈子,在意的是心性,其他钱财外物都不重要。”于氏看得很明白。

    “说实话,我不大想找这街面上的。亲家太近了不好,这边打个喷嚏那头就听见了,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呢。我倒希望寻个乡下丫头,本本分分就好,只要人勤快,什么学不会?”

    董梅听着她叨叨不停,于氏这是过于谨慎才导致内心焦虑。

    “嫂子,你先别想多了行不?”董梅劝解道,“说不定敬庭已经有看上的人了呢。”

    “那他怎不跟我说啊?”于氏蹙眉。

    “瞧你又急了不是?我不过是随口一说。”董梅忙道,“你这样焦虑,即便有个合适就在你面前,你也会看走眼的。”

    十九岁的大小伙子,人又精神,稀罕的人多了去了。

    况且敬庭天天推着卤菜车子去城东,一路上招摇过市,即便人姑娘没瞧上,那姑娘她爹娘瞧上的肯定不少。

    因着卤菜生意,姜家在镇上名气也大了起来。

    于氏又管着毛衣那摊子事儿,也为家里添了份彩头。

    “嫂子,是不是有人看中了敬庭,你不大满意才急着……”

    “就知道你精。”见小四吃饱了,于氏接了过来,“好在人家没直说,否则真要结怨了。”

    董梅理好了衣衫,看了眼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于氏也不好多留她们,再三叮嘱后才放了人离开。

    隔日下午,敬庭特意搭了凳子的车回了村子。

    据悉,牙行的信息跟苗盛了解的还真有点出入。疑点在于,房主姓孙,而牙行委托书上的姓却是李,是房主的夫人。

    若是夫妻和睦倒没什么,若是心有芥蒂,那就不好说了。

    “苗大哥的意思是,只要房契是真的,咱就不用担心。”敬庭道,“因为衙门没有那处房子的底案,说明是‘白契’,是不受官府保护的。到时候咱们去衙门换成‘红契’就万事大吉了。”

    经此一事,董梅算是了解了这儿买卖房子的规矩了。

    很多人都是直接交易,只要拿到了房契就有了房子的所有权。而且房契只有一张,房契一旦丢失,捡到房契的人完全可以以此自称买方,要求房屋的居住者腾退,即便对簿公堂,房屋的实际所有人如果不能请到中间人。经手人,甚至是原房主作证,也可能很难打赢官司的。

    上面提到的情况是‘白契’。

    ‘白契’经由官府备案,变成‘红契’得付百分之五的交易税费。好比董梅花而百两银子买了那院子,得交十两银子的税费。

    一来税费不便宜,而来古人观念不同罢了。

    他们认为只要好好保存‘白契’,就无需换成‘红契。’一般人家也没见丢过房契的,除非自家人偷了去。

    想到这儿,董梅觉得这院子很有可能是那位夫人背着老爷偷偷买了也不一定。

    正如苗盛所说,即便房主不同意,那也是他自家人捣的鬼,跟他们没有关系。

    说的也是,房契都到手了,就算是打官司那也是牙行的责任。

    敬庭也找了其他的房子,不是太小就是格局不大合适,临时建个院子也来不及。

    要说还是这院子合适。

    “姜姐姐,你说呢?”董梅是真的拿不定主意,第一次在古代买房子,就遇着绊子了。

    “买吧。”秋菊道,“即便有后事,那也是牙行的事。”

    “行,听你的。”

    瞧着秋菊办学急切的样子,董梅也就拍板同意了。她俩起身要去卤菜坊帮忙,如今家里人手有点不够。志明志宏都跟着顾老头去药山了,据说去年栽的药苗子废了有一半儿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顾老头心疼得很。

    敬庭跟着她俩,也说要帮忙。不过这小子看起来有话要说,不然也不会特意跑来说事,他完全可以叫凳子带个信来的。

    董梅也不动声色,等着小年轻自个开腔。

    “婶子,昨个我娘跟您聊了啥?”他终于忍不住了,坐在董梅身旁,帮着洗卤菜。

    “没聊什么。”董梅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

    “你别听我娘的。”敬庭道,“我还不想成亲,过两年再说。”

    “你可别跟我说这个,到时候你娘还以为是我撺掇的,我可不想背锅。”董梅道。

    “好婶子,你帮我说说,我娘听你的。”敬庭想不明白,他娘怎么突然催他成亲。

    “你也不小了,该谈谈恋爱了。”董梅道。

    敬庭和秋菊乃至灶头边的志远都看向董梅,完全没明白董梅的意思。

    董梅清了清嗓子,解释道:“谈恋爱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先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待到心里确定了对方就是自己余生的伴侣后再成亲。”

    “那不会被人说成伤风败俗吗?”敬庭说完叹息一声。

    是啊,这边的人都是先婚后爱,大家也都这么过。有钱人家的男人倒是可以多娶几个老婆,穷汉子偷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不管有钱没钱,受伤的都是女人。

    “所以要把握分寸,保护好你心仪的人。”董梅顿了顿手,只能委婉隐晦地解释了。

    “恋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有时候哪怕是远远地看人一眼,心里也是甜蜜的。”董梅接着道,“总之呢,遵从自己的内心,当然也要理性看待,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人家,她是不是你的唯一。”

    只见敬庭默默点头,心里定是想到了什么人。

    “她是个怎样的姑娘?”董梅顺势问了一句。

    “她……”

263 被人当贼看

    冷不丁被董梅问,敬庭一出口才发现自个露馅了,忙紧张地瞟了眼秋菊。

    对于说亲的事,秋菊是不在意的,她自个不就是个例子么?若问她后悔不后悔,时至今日,她也说不清楚。但是回到当初再做一次选择的话,她宁愿痴心等待,而不会违心地随便找个人嫁了。

    “一定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吧?”董梅问道。

    依照敬庭的性子,他应该喜欢性子活泼的。

    “是不是活泼我还真不知道。”都到这会子了,敬庭也就说开了,“婶子,其实你也认识的。”

    这下轮到董梅和秋菊好奇了。

    “是林掌柜的女儿。”敬庭说完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这还真是应了于氏的那句话,敬庭的姻缘在董梅这儿。若不是她叫女儿们去镇子做工,敬庭也就不会见着林玲儿了。

    去年,莲儿在粮店做工的时候,由于不放心,他每日都去粮店看望。这一来二去的,就跟林玲儿说上话了,许是情窦初开,两人就对上眼了。

    眼神是藏不住的,尽管没有表白,但二人的心意都心知肚明的。

    原本敬庭也想跟于氏聊这事,但是于氏心里藏着事,言明不想跟街面上的人结亲,他这才把话咽回了肚子。

    “有人到你娘跟前探口风了,应该是你家附近的。”董梅道。

    “有这事?”敬庭有些沮丧,“怪不得她最近催的急。”

    对于林家,董梅多少了解一些。家室清白,人员简单。

    莲儿在店里做工那段日子,林家待她也是极好的。听莲儿的意思,那林玲儿性子活泼不失温柔,是个不错的姑娘。

    再有那韩氏看着性情敦厚,人也爽利有趣。

    想当初王掌柜推荐林家时,他也是走了心的,如不是实在人家,他定不会叫莲儿去店里做工的。

    “你要是中意林姑娘,就直接跟你娘说。”董梅道。

    她觉得于氏应该会中意林玲儿,光是识字这一点就强过了不少村里姑娘,如今还会记账,这对于姜家来说就更合适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敬庭喜欢。

    在这盲婚哑嫁的规矩下,说婚姻是一锤子买卖也不为过。运气好一辈子相亲相爱,运气差点那就是相敬如宾,若即若离地过。

    但是,好些姻缘看似天作之合,也只是冷暖自知罢了。

    接下来半月,房子算是顺利买下了,‘白契’也换成了‘红契’。

    这日天蒙蒙亮,董梅家门口来了两人。他们瞧着清净雅致的院子,抬了抬敲门的手又有些犹豫。

    “龙哥,怎么不敲门了?”

    “再等等,这般早免得打搅人家。”

    两人也没再言语,围着院子转悠起来。当初翻墙进去,也没仔细瞧这院子,那日一早吃了人家饭还拿了干粮匆匆离去。

    如今舔着脸前来,确有愧意。

    “龙哥,你说这大娘子会不会忘了咱?”大狗子凑到阿龙跟前,低声道。

    “不会的。”阿龙笃定道。

    跟着衙役们走村送粮那些日子,又听到了许多关于李娘子的事迹,她是个奇女子,从不食言。

    哥俩嘀咕着,“咯吱”一声门响,是那边侧门开的声音。两人朝隔壁小院子而去,透过院门口的大缝隙,清楚地看见志明志宏进进出出的忙活。

    “你们做啥子呢?”

    听身后有人,哥俩慌忙回头,见凳子和元海不悦地瞪着他们。

    “我们……是来找大娘子的。”被人当贼看,阿龙心下不喜,但他们确实是当过贼的,如今又畏畏缩缩的模样由不得人家不多想。

    院子里头的志明,闻声前来开门。

    “你们?”志明一眼认出了阿龙和大狗子,他跟凳子和元海简单介绍一番,便把人带进了卤菜坊里头。

    “你们先坐会儿,我姐一会就过来了。”志明一边忙活一边道,“前儿个我姐还提到了你们,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阿龙和大狗子也没杵着,很有眼力见地帮着搭把手。

    “大娘子真记得我们?”大狗子惊讶道,“我们还以为……”

    志明笑笑也就没有多言了。如今他们兄弟三人都有了户籍,不再是流民了,三弟还去了学堂,他恨不能把自个掰成两半,多做些事才好。

    卤菜都分装好上了马车,董梅匆匆赶来叮嘱几句后,凳子才驾着马车离去。

    每日这个点,嫂子都要来送他们,凳子知道,她这是真心关心他们的安危。她总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保命要紧,宁愿丢了货也不能丢了命。

    “志宏,要不跟嫂子说说,你在家里帮忙得了。”凳子对着他身旁的志宏道,如今正是药山上最忙的时候,志明一个人照看怕是忙不过来。

    “凳子叔,这话我跟我姐说过,她不同意。”志宏道。

    他心里也明白,元海还小,若是靠着凳子一人实在太辛苦了。

    “还是我回头跟嫂子说。”凳子道,他送货取料也快半年了,道儿都摸清楚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嫂子这是怕他应付不过来呢。

    董梅这边正跟阿龙聊着,这两人来得及时,正好学堂装修缺人手,叫他们先跟着周树根做点短工。待种茶的事定了下来,那片子村民也就有了着落了。

    至于种茶这事儿,她也是最近才琢磨出来的。

    即使种不出江南那般好茶,种一些普通品种卖与塞外应该不难。梧田镇最不缺的就是荒山头了,开山种茶,这等好事曾大人是大力支持的。

    那日拿了户籍,送志远去学堂时,她就跟曾泰提了一句。

    曾泰当即就道:“李娘子若是种茶,你要多少山头我便卖与你多少山头。”

    “大娘子,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难以回报啊!”阿龙哽咽道,他真没想到,董梅的打算是那么长远。

    若他们村后的那片子山能种上茶树,那他们将世世代代享受着这福报啊。

    瞧着阿龙感恩戴德的样子,董梅不忍道:“阿龙,我种茶你卖力,这里再没别的事情。”

    “我说过,只要肯吃苦做活,定然饿不着。”董梅接着道,“不过种茶之事不急,你们先帮着去镇子做点短工,回头再找志明领活就是。”

    “您放心,回头我就把村里的兄弟叫来,保准把活做好。”阿龙允诺道。

264 挠得头发都掉了一地

    董梅正跟阿龙说着话,周树根赶着马车就来了。

    这可是周平特意买给家里的,为的就是他爹出门方便。他记得董梅曾说过,别为了省钱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两头一计较,就知道孰轻孰重了。

    董梅把图纸递给周树根,“大哥,活就交个阿龙他们做吧。”

    周树根瞧着阿龙点点头,也好,省得他到外头找人去了。

    装修之事也只有交给他,董梅才省便又放心。好在木器玩具那摊子事有长庚盯着,周树根也能腾出手来。

    趁着装修的空当,董梅在家忙活着学堂招生之事。她精心设计了一张招生海报,得到了秋菊和女儿们的大大表扬。但是,她突然想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不识字的百姓们能看得懂么?即便在镇子里,也有一大半的居民不识字啊,那往来镇子的庄稼人就更看不懂了。

    “别挠了。”汪氏一脚迈进了后院,“你瞧瞧,挠得头发都掉了一地。啥事这么较劲呢?”

    “干娘,你咋来了?”董梅无精打采的,“我听说叔忙得腰疼又犯了,你不在家好好照顾着?”

    村里一边忙着开工,一边忙着修缮房子。除了房子倒塌的那几家,另有一半的人家房子也多有破损。

    最忙的当属李勇了。

    修缮房子的人家好办,邻里乡亲的,相互帮衬着搭把手,卖点力气事儿就办好了。经过这个有惊无险的寒冬,大家都很惜福,不知不觉,乡亲们比以往更惜福更融洽了。

    难办的是住祠堂的那几户人家。

    若靠他们攒钱建房子,即便两年三载的也不一定能攒下钱来。但一直住在祖祠也不是个事,即便活人能谅解,祖先们在天之灵也难免责怪。

    尤其是王婆子一家子扶不上墙的主儿,个个儿心里算计着,等他们能盖房子走人,怕是远咯。

    “干娘,这大雪灾的塌了房子,衙门没一点儿帮扶吗?”

    史书上可是说过,每当灾情过后,朝廷多多少少有些补助,包括钱粮衣物之类的。

    曾泰又是个清官,是不会贪污的。

    “你叔说了,是有点补贴。”汪氏叹了一口气,“不过就是几十斤粗粮,三五两散碎银子,能顶个啥用。”

    那几处房子原本就是土胚房,再没修复的可能了,只能扒拉着重盖。

    “好歹能有几两银子,再跟亲戚们借点,盖个小三间的屋子,总比住在祖祠强啊。”董梅托腮道,要说她也能帮人一把,只是要怎么帮还没想好。

    “你可别发善心了。”汪氏一眼便看穿了她的心思,“怪不得你叔叫我别跟你唠这些。”

    这说着说着她就溜了嘴。

    “我不发善心。”董梅道,“我听说公中有点银钱,是留着修缮祖祠的?”

    “这钱可不能动的!”汪氏忙道,除非天大的事,祖祠的钱是万万动不得的。

    “瞧把您给急的,我能那么不懂事?”

    话虽这么说,董梅心里暗暗算计着。建个小三间的房子,自家亲戚朋友帮帮工,只要买些便宜的砖头瓦片,算下来二十两银子足够了。

    衙门补贴几两银子,自己在筹点,她再暗地里借人十两银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董梅附在汪氏耳边嘀咕了几句,惹得汪氏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我说什么来着,你不能再往外搭钱了。”

    “您听我说。”董梅道,“我原本也想捐资给祖祠的,我都上了功德簿了,还不得谢谢祖先啊。”

    “你呀。”汪氏无奈地指了指她,“我知道,你这是变着法子帮人家,帮你叔,还不叫人知道。”

    王婆子一家就算了,她可没那么大度。

    “瞧我这猪脑子。”汪氏突然拍了下脑门子,“你不是叫我找个洗衣烧饭的婆子吗?”

    眼看秋菊带着莲儿柳儿去学堂,家里个个都忙,董梅自个得带孩子还得跑东跑西的,实在忙不过来。家里一摊子事得有个专人来做才好。

    “这人不能太熟了,更不能沾亲带故的,到时候你碍着面儿不好管。”汪氏道,“所以啊,我就到别个村打听了一下。”

    汪氏考虑得实在太周到了,按理说,到董梅家做事,工钱不低,活又不多,一家人还和善。她就是把娘家姨家什么亲戚叫来,董梅也没话说。

    但是,汪氏不想让董梅为难,别到时候闹了什么意见碍着她们母女情分。

    “这人很合适的。”汪氏道。

    是上沟村的刘氏妇人,四十五岁,人勤快身体又好。几年前男人就去了,独子也成了家。

    家中仅有薄田三亩,还不够她一人侍弄的。如今她儿子和七岁的孙子在他们村的酱油作坊做工,儿媳织毛衣也能顾着点家。

    “周燕她婆婆也说她是个好的。”汪氏道,“对了,一会子她就要来了,你自个再瞧瞧,不合适咱就辞了。”

    “干娘相中的一定行。”董梅笑道。

    “你这儿是该有个人帮你拾掇拾掇,光四儿一个就够你受的了。”汪氏看了看摇篮里的小四,正朝着她笑呢。

    这妮子乖的时候很乖,犟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厉害,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

    “有人在吗?”前院传来一妇人声音。

    “人来了。”汪氏起身,到前院把人领了过来,“刘家妹子,这地儿不难找吧?”

    “不难找。”听声音有些拘谨,这点倒叫董梅放心,不知是不是性格使然,她不大喜欢那种自来熟的性子。

    打眼一瞧,身材微胖,五官周正,一身的洗得发白的蓝粗布衣裳干净利落。

    “梅娘,这就是我刚说的刘家妹子,你就叫刘妈吧。”汪氏指着椅子叫刘氏坐下,“这就是梅娘。”

    “刘妈,坐。”董梅道。

    细看之下,刘氏是特意收拾了过来这儿的。不过,单从干净的指甲上看,不难看出她平时也是个讲究之人。

    刘氏稍有尴尬,粗略地行了礼,依然站着,喊了声“大娘子”。

    瞧着她正正式式的派头,汪氏和董梅不免笑了起来,董梅道:“刘妈,您喊我梅娘就行。”

    “不成不成。”刘妈忙摆手,她是特意打听过的,据村里那些在大户人家做过下人的妇人讲,在东家做事最重要的是守规矩,其次就是做好分内事,少说话。万一惹得东家不快,立马就赶人了的。

265 有话说还账比攒钱快

    刘氏也觉得规矩非常重要,做下人就要有个做下人的样子,难道东家舍钱找气受不成?

    “那随你吧。”董梅道,“刘妈,想必我这儿的情况您也大致了解,就是洗衣做饭这两件事,再有,得空清扫下院子和大厅。其余各人的卧房都由他们自个扫,自个收拾,这是我家的家规。”

    刘妈顺势瞧了瞧四周,房间是真多,院子也大。

    汪氏暗中观察这她,看起来是个懂规矩的。汪氏道:“刘家妹子,梅娘这儿也没那么多规矩,事儿也简单,唯独讲究的就是个干净。”

    “奴婢知道,一定会注意的。”这话也是刘妈学着人家说的。

    “刘妈,在我这里禁止称呼奴婢。”董梅正色道,她真听不得这话,“我花钱雇你来这儿做事,你凭这本事赚钱,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这……哪儿成啊?”刘妈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这样讲话。

    “这点您还是听梅娘的,我刚才不是说了,家里没那么多规矩。”汪氏道,“凡事用着心就是了。”

    刘妈这才点头应承。

    “刘妈,咱们都是头一回见,先试一月,到时候都没问题的话我们再签个契约。”董梅道,“一月工钱五百,月休两日。您看成么?”

    “成,成。”刘妈毫不犹豫道。

    据她了解的,工钱跟别家差不多,不过别家都没有休息日的,所以她们村里做下人的那些妇人一年到头都很少回家。若家里真有急事的话,得向东家请假才行。

    见事都说妥了,刘妈赶忙回家,说好明个一早就过来。

    汪氏拍拍手,也跟着回去了。一路上又跟刘妈聊了不少,当着汪氏的面儿,刘妈似乎健谈许多。

    “汪嫂子,真想不到东家这般年轻。”刘妈感叹道。

    “她呀,也是个苦命人。”汪氏道,“刘家妹子,梅娘是我干女儿,是个很好相与的。你若是对她一分好,她能还你十分情。”

    刘妈连忙点头,看得出来东家不是刻薄之人。

    晚间,叶氏敲开了董梅的房门,进来后逗了逗小四,真是个机灵的丫头。

    “梅娘,这个冬天要不是你,我一家子还不定成什么样了。”

    董梅正在铺床,到点儿了要把小四放大床上。叶氏抛出了话引子,想必是要搬走了。

    “我来跟你打个招呼,明日便搬走。”

    最近织毛衣开工了,她日日跟着芸娘去打谷场,才得知王婆子那档子事儿。梅娘因她家平白遭人记恨,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你要搬到哪里去?”董梅把小四抱到床上,掖好被子,转过身来看向叶氏。

    “搬回家里去。”叶氏道,“今个我去收拾了下,有一间房没塌能住的。”

    董梅沉默良久。

    住别人家总归心里别扭,搁她自己心里也是不踏实,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只是那样的房子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英子娘,你看这样行不行?”董梅道,“我借钱给你们,盖个砖瓦房,就一劳永逸了。”

    “这不行!”

    叶氏没想到是这样的答复,她心里明白,就算是再借住一年半载的,梅娘也会欣然同意。住这儿快仨月月了,从梅娘的眼神里,她看不出半点施舍怜悯之意,只是她两口子心里别扭罢了。

    一个冬天,孩子们都成了很好的玩伴了,还舍不得离开呢。

    这几日,斌子跟着青禾一起上山,因这事,胡山根激动得一宿睡不着。大山是他向往的地方,如今有儿子替他去,怎叫他不开心。

    可是,住她家房子都牵连她被村里人记恨,若再借她的钱盖房子,那将会给她惹来更大的麻烦。

    “梅娘,谢谢你的好意。”叶氏道,“我那房子还能住。”

    “你是担心别人说闲话?”董梅道,“有些事不要想那么复杂,即便我不借钱给你,外头说我闲话的也不少,别往心里去就是了。”

    叶氏织了一个冬天的毛衣,手速也练出来了,加上这段日子董梅和芸娘也教了不少,织花纹也不在话下了。

    照此下去,一月一两银子的工钱是没问题。

    另外,胡山根做木质玩具的手艺着实不错,也有七八百钱的工钱。

    夫妇俩攒个一年半载的,房子也能盖起来。

    “英子娘,有话说还账比攒钱快,你觉得有没有道理?”董梅想起来前世的房奴们,按揭付款,确实能攒下钱还银行,有些人还能提前还了贷款。

    反过来想,若想要攒下全款买房,所花费的时间肯定比按揭付款的多,兴许有些人一辈子也攒不下那套房子的钱。

    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话确实有道理,但是……”叶氏定定神,转念道,“我借!”

    她很想盖房子,做梦都想,其实心里也萌发过向董梅借钱的想法,但她是开不了口的。

    梅娘这般煞费苦心地帮她,她何必矫情呢?

    “梅娘,你借我二十两银子,我写借条,保证两年内还清。”叶氏一字一句道,这话多半是说给自己听的。

    “好。”董梅欣慰道,“有个像样的家,心里才踏实嘛。”

    叶氏本想回去跟胡山根商量一下,但是怕他不同意,就自作主张了。

    她知道男人的性子。

    “梅娘,谢谢你!”叶氏红着眼圈道。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董梅道,“我再多句嘴,你若是盖房子,就别在原来的地儿,那儿离山太近,出入不方便。”

    不日,叶氏就找了李勇,商量着在董梅家附近买块荒地盖房子。这样一来,芸娘也动了盖房子的心思,挨着叶氏家也选了地块。

    芸娘母女也攒了二十两银子,盖个三间的小房子足以。

    两人商量着花钱雇人一起盖起来,毕竟两家都没个壮劳力,若是请村里人帮工,她们是没法子还这人情的。还不如花点钱雇人,这样心里倒踏实。

    从打谷场收工回来,芸娘跟着叶氏直接来了董梅家,盖房子这样的大事,她还是想听听董梅的意见。

    “盖房子好啊。”董梅当然赞同的,“你要是钱不凑手的话,从我这预支点工钱就成。”

    这话听着让芸娘很是感激,明明就是借,她非得说预支,好叫她安心。

    “钱够的。”

    “芸娘,你这一辈子可能就盖一次房子,最好是一步到位,住起来也方便。”董梅挑了挑眉道,“别过几年嫌弃房子小了,不够住了,再改造就麻烦了,反而花费更多。”

    ------题外话------

    抱歉,今天一更,每当周末就静不下来

266 大不了都捐给祖祠

    董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芸娘的能力和实力明摆着的。

    半年来她赚了二十两银子,今年毛衣的生意会更好,如此一来,到年底至少也有四十两的收入。

    有了能力,她完全可以可以多盖两间房子。四个女儿大了总不能都挤在一个房间,两人一间较为合适。包括灶屋,至少也要五间房子。

    若是考虑到以后女儿们嫁人,还得备一间客房较为妥当。

    所以说她完全可以预支个十多两银子,盖个六间的小院子,这样住着更舒坦。

    不过,芸娘跟她的情况一样,没有儿子,将来的家产多半会留给别人。搁以前她是不用考虑这些的,能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但是现在的芸娘不一样了。

    “你是担心以后的家产被那头要了去?”董梅问道。

    虽然合离了,但只要在下沟村生活,那以后的家产多半是归了李成武他儿子,毕竟曾是一家人。

    “多少有点不甘。”芸娘苦笑道,不过看着董梅盖这么大院子都不操心那些事,她也就想开了。

    “如今我也想开了,这辈子带着女儿好好过,往后若是能招个良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她长舒了一口气,“万一没那命的话,也不能便宜了他们,大不了都捐给祖祠。”

    人生苦短,何必在意那些身后事呢。

    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好在芸娘也想开了。

    “不过,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盖房子还是得想远点才对。”其实芸娘心下想的是,以后家里好了,要招个上门女婿多半也会容易些。就像梅娘这样的家室,莲儿她们何愁招不来良配呢。

    芸娘这一转变,董梅看在眼里。

    “要不暂时先盖三间正房,一间耳房做灶屋,留出空地往后有钱了再盖就是。”芸娘接着道。

    有些观念就是骨子里的东西,不是说变就变的。芸娘还是抱有幻想,若能有个上门女婿,生个孙子继承家业以及香火,到时候再接着盖几间房子就是。

    否则的话就把银子给女儿们。

    任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业拱手送人,都于心不甘啊。

    “这样好,银子放手里最是踏实。”

    董梅说着在地上比划了一个小四合院,正屋三间,东西各两间,眼前先把正屋盖好,东西厢房留着来年有了余钱再加盖。

    “行,房子矮点结实。”芸娘笑着连连点头,“我就知道凡事问你一准儿有答案,只是……”

    芸娘心里愁的是到哪儿找人盖房子,她心下是想请周树根帮忙张罗的,但也知道他忙,所以就不好张口。

    村里那些盖房子的人家都是相互帮衬着,人家里都有几个壮丁,四五家合起来就十几个人了。

    而她跟叶氏两家人丁单薄,更别说什么壮丁了。

    令芸娘愁的是得有一个男人把关才行。她叹气的空当,董梅也帮着想了一人,道:“铁头在作坊管着事儿,倒是能抽出空子。”

    铁头黑妹为人仗义,这忙他会帮的。

    “这行么?”芸娘考虑的是她一个没男人的妇人,怕给人家添麻烦。

    “你先找黑妹说这事,她是个直肠子,行不行她都会直接回你的。”瞧着芸娘忐忑的样子,董梅又道,“你们两家合起来给点辛苦费,也不叫他白帮这忙。”

    “这是要给的。”芸娘道。

    “另外,你请周大哥帮忙预算下砖瓦、木料、工时等,这样浪费少点。人工的话……”董梅起身在廊下走了几步,村里的汉子都上工了,即便有几个闲人,那都是不稀得要的懒汉。

    “镇上学堂里的事也就这几日完工,到时候叫阿龙他们做吧。”董梅道。

    芸娘心一下子豁然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盯着董梅,“我这心悬了几日,一来你这儿便定了下来。”

    “大娘子。”刘妈做好了晚饭,在门口瞧着她俩说了好一会,抽空端了两碗热茶来。

    “刘妈,这是芸娘。”董梅介绍道。

    芸娘接过茶碗,道了谢,这还是头一回有人这么客气给她递茶呢,不免多看了两眼刘妈。

    放下茶碗,芸娘起身离开了,一路上想东想西,有钱就是好,梅娘家都能请下人了。

    唉,比不了啊。

    若不是梅娘,她怕是带着女儿们要饭去了,哪还有钱盖房子啊。这样一想,心里畅快多了。

    当她一踏进茅屋,被身后的喊声吓了一跳。

    “芸娘,听说你要盖房子?”李成武随手推开了院门,不请自来。

    芸娘看看外头,急忙道:“你来干嘛?”

    自上次被志明教训过后,他没有再骚扰过她们母女。不过听苦莲提过,他到作坊看过她们,好在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

    “盖房子这么大的事你怎不跟我商量就决定了?”李成武没再往前走,看了看茅屋,“这房子修修还能住几年,还是把钱留给孩子们吧?”

    这话一出,倒让芸娘心下一惊,这男人难道真的变了性子。

    “你别想着招什么上门女婿。”李成武朝院外看了一眼,回头低声道,“我是男人,太知道男人的心思了。凡是想当上门女婿的,不是贪财就是没本事。”

    别到时候招个白眼狼进家,把她们娘几个啃得骨头渣都不剩。

    这几日,村里传遍了。

    除了王婆子一家,另外几户都从祖祠借了钱,动土盖房子,这些还没怎么被人说。

    倒是芸娘盖房子让大家心里一惊。

    这才合离多久,就有钱盖房子,即便跟着董梅做工,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

    大家一致猜测,肯定是董梅借的钱。

    “你也别这么看着我。”李成武道,“我是为你们着想才跑来跟你说这些的。”

    这房子还没盖呢,他娘就惦记上了。

    就算是招了上门女婿,那也得被刘氏想着法子赶出去,到时候得利的就是她的孙子了,当然她所说的孙子是二房的家宝。按照祖制,凡是家里的男丁那都是有权利继承芸娘的这份家产的。

    听着男人絮叨一阵儿,天都黑了下来。

    苦杏苦莲已经到家了,瞧着李成武在院里,着实让她俩吓一跳。她们走到芸娘的身后,死盯着她爹看,生怕她爹上来欺负她娘。

    “你走吧。”芸娘冷声道,牵着女儿进了灶屋去。

    “你要真是铁了心盖房子,那也行。”李成武朝着灶屋喊道,“我来帮你张罗这事。”

    “不必了。”

    芸娘也朝着院子喊了一句:“这事儿有勇叔帮忙张罗。”

267 那怂货后悔了吧

    芸娘只得抬出李勇,兴许李成武才有所畏惧。甭管他是不是出于好心,她都不想再跟他有什么瓜葛。

    “这么大的事你怎能交给外人。”李成武唉了一声急匆匆出了院子。

    来到李勇家门口,他犹豫了好一阵儿,还是踏进了李勇家的院子。

    “勇叔。”

    “成武,你有事?”李勇刚吃完晚饭,在院里溜达。

    他“嗯”了一声,支支吾吾道:“芸娘要盖房子,我想帮着张罗,您看成么?”

    李勇单眼微眯,不屑地瞥向李成武,这事不该找他说啊。若是芸娘以及刘氏没意见,他是不会插手的。既然他来说这事,必定是他单方面的意思。

    他娘刘氏恐怕是巴不得芸娘盖房子,将来她的孙子们好下手夺了去。

    多半是芸娘不同意。

    “芸娘的事你还是不要管。”李勇收回目光,继续溜达着踱步。

    “勇叔,我真是好心的,她们娘几个肩不能挑,怎应付得来。”李成武急于表态,生怕李勇会错了意。

    听得出来,这回是真心相助。

    李勇心里也甚是惋惜,这李成武也没坏到骨子里去,若是当初对芸娘好点,如今的日子该多安逸啊。

    “你若真是好心,就别再去找芸娘了。”李勇道,“你现在有媳妇有儿子,管好自己就行。”

    “勇叔?”

    “过去的就过去了。”李勇难得这么有耐心,“你再纠缠她们母女,想过别人会怎么说她吗?想过你娘和你媳妇会怎么对她吗?”

    “我终究是她们的爹啊。”李成武说着蹲在地上,无奈地抱头叹息。

    “如今她们过得很好,这不是挺好的吗?”李勇宽慰道,“房子的事儿我会张罗,你就放心吧。”

    李成武离开后,倚在廊下听了几句的汪氏问道:“他不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吧?”

    李勇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那怂货后悔了吧?”汪氏道,“要我说,都是刘氏的错。”

    都是当婆婆的人,汪氏太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了。总把儿媳当外人,挑拨儿子儿媳的关系,这样的家主能管好家才怪呢。

    如今一家子加起来也不如芸娘一个。

    话又说回来,那马寡妇可是把刘氏管得服服帖帖,真是一报还一报,该!要是李成武还不懂事,他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说到马寡妇,她正跟李成武摊牌呢。

    “要是芸娘肯回来,我把这床让给她,咋样?”

    马寡妇坐在梳妆台前,拆下头上的银簪子,一头长发倾泻而下,她拿起木梳,把头发梳到一侧,妩媚得瞥了一眼李成武。

    村妇时常挂嘴边的狐媚子,大致就是此时马寡妇这样的。

    与其说是梳妆台,不过就是桌子上摆了个铜镜罢了,这是她从前夫家带来的唯一物件。

    李成武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当初他就是这样被马寡妇勾了去。

    他太知道马寡妇了,尽管她说的轻描淡写,但心里指不定怎么算计芸娘。连他娘都拿她没办法,何况是老实巴交的芸娘。

    “我……没那意思。”

    马寡妇人精明,是非曲直也拎得清。

    眼前的这男人就是个怂货,如今又惦记着芸娘,真要是回到过去,他还是一样的没用。

    “既然没那意思,就不要再去找她了。”

    马寡妇放下手里的木梳子,走到床边,甩了一下长发,长发轻抚男人的嘴脸,男人再也绷不住了,一把将人撂倒在床。

    这就是马寡妇的需求。

    仅凭这一点,李成武就被她吃得死死的。

    “我倒没什么,若是芸娘她受不了闲言碎语,想不开了,你的那几个女儿可怎么办呢?”说着马寡妇狠狠得拍了男人一耳光。

    “打吧,使劲打。”男人祈求道。

    门外,一黑影气得直跺脚,“没用的东西,跟他爹一个怂样。”

    隔日,李勇找来铁头,叫他帮着张罗芸娘和胡家盖房子的事儿。铁头当然是二话没说。

    而芸娘和叶氏也一同来到豆腐作坊,她俩刚说出半句,黑妹就抢言道:“没问题,一早勇叔已经跟铁头打过招呼了。”

    两人乐得开怀,忙道:“那太谢谢了,到时候算工钱给你的。”

    “别别别,乡里乡亲的,说工钱就外道了。”黑妹一边磨着豆子一边道,“再说工钱我可生气了。”

    怪不得梅娘说黑妹是个直肠子,以往芸娘和叶氏都没怎么跟她打过交道。

    到时候不管她收不收工钱,这人情她们都记下了。

    学堂装修好了,董梅一行人跟着周树根一道去了镇子。临近学堂时,远远地就瞧见门口围着不少人。

    学堂的牌子已经高高挂在了拱形院门的上方,上面书写着“起点艺学堂”几个大字,落款曾泰。

    这回曾泰可是帮了她大忙,不但帮着写牌子,还特意招来了各村里长,帮着大力宣传。光凭契约可入学,就吸引了不少乡下人前来。

    门口张贴了一张大海报,上面详细介绍了初开的几个课程:基础识字,算学,精品毛衣等。至于董梅一直琢磨的小吃美食,她还没找到合适的老师,她自个没那个精力和时间啊。

    周平早已等候在学院门口,此时正被人围着不让离开,他只得一遍遍解释海报上面的内容。

    “哥,四个月真的能学会记账吗?”

    一少年盯着海报看,上面写着算学为期四个月,学费二千八百钱,他又嘟囔了一句,“倒是不贵。”

    看来是个识字的,账也算得明白。能做账房先生,起码月工钱有八百钱,再能干点的那就一千钱以上了。待到积累经验了,成了厉害的老账房先生,那工钱就更不必说了。

    周平看了眼这识字的少年,年龄跟他相仿,道:“你若是学的话,四个月后准能找到一份不错的账房工事。”

    “小哥,四月就能把字儿认全吗?”人群里又挤进一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

    “是的。”周平道耐心解释,“我们的识字是针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字,而不是注经释文里的生僻字。所以,学了四个月,你不但能看账本,连书店里的画本子、游记等书籍都能看懂了。”

    “真有这么厉害?唬人的吧。”人群里有人质疑,“我那侄儿上了三年学,好像也没认得几个字。”

268 你们却能到这里赊到一门手艺

    学堂里的夫子一遍遍念经似的教,不是极其认真的孩子,一年下来真认不得几个字。

    “我刚刚说过了,我们是针对日常用字教学的,目的在于认字,而夫子那边旨在考学。”周平越说越来劲了,“而且,学院有一套专门学字的好办法,定不会诓你们。”

    他可是看过董梅写的什么“拼音”,那个要是学会了,再配上她即将要编撰的字典,那可真的大大缩短了识字的过程。

    这点倒是能让人信服,连门牌都是曾大人写的,定不是骗钱的幌子。

    “小哥,真的可以先学后交学费吗?”周平解答了这许久,终于有人问到最为关键的问题上来了。

    “确实如此。”周平解释道,“不过需要村里作保才可以。”

    “这还是骗人的嘛?”

    “大哥,若连个作保也没有,那我们如何相信你是真没钱还是假没钱呢?”周平抬了抬手,“这个作保,一则能证明你的身份,二则可证明你是真没钱交学费,待日后赚了钱再交也不迟。”

    “况且,曾大人已经跟各村里长打过招呼,只要情况属实,都可以帮你作保。”见大家纷纷点头,周平接着道,“至于要不要还钱,那就看你们的本事和为人了。”

    若手艺学成了,快则三月,迟则半年内就能把学费赚回来的。

    “我相信,只要赚了钱,是没有人拖欠这点学费的。这学堂本就是在曾大人的倡导下开办起来的,完全为着大家伙能有个一技之长,好的起点,养家糊口乃至发家致富。”

    周平暗暗算了笔账,跟婶子的毛衣生意那是没得比,不过跟一般的铺子比起来,这办学还真是可以的。

    简单来说,一年可以办三期,一期算二十名学员,一年能收一百六十多两银子,除去开支至少能赚一百两银子。

    他真是佩服婶子,凡事到了她这儿都能变成生意,且是不一般的生意。

    “是是是,我要是赚了钱,头一个就是把学费还了。”有人应道。

    “其实这是极为合理的。”

    有位中年男人走上前,看衣着还有点像位夫子,他环视大家,道:“你甭管拿什么凭证,到任何店都赊不来东西吧?”

    众人:“那是,那是。”

    “但是,你们却能到这里赊到一门手艺,这难道不划算?”那人又道:“人呐,只要有了一技之长,再怎么都不会饿肚子了。”

    众人:“这位先生看得通透啊。”

    “要我说,这是义举!”

    那先生看了看门牌,瞧着院子挺大,能容纳百名学员。

    新奇的是,门口还新建了个门房,里外两间,外间摆放一桌一长椅子,从窗户看去,里间似乎摆了一床。门房门口倚着一老头,五十出头的样子,极为精神。

    看来这门房是给看门老头准备的,实为细心体贴。

    见马车驶来,周平赶忙迎了过去。

    其实刚在车里,董梅她们就看了许久,周平的解说实在帮了她大忙。董梅一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学院门口。

    难道这就是那位办学的李娘子?众人心下猜测。

    周树根示意门房老头开门,并介绍道:“梅娘,这是高叔,家就住在这附近。”

    “高叔好,以后您多费心了。”董梅颔首道,语气极其尊重。

    高老头哪里受过这样的礼遇,心下也诧异得很,这么个温柔的小娘子竟然是大东家。

    “您放心,我一定看好门。”高老头拿出别在腰间的钥匙,麻利地开了大门。

    董梅站在门口,转身瞧着刚才那位先生,看着极为眼熟,问道:“您是?”

    那老先生捋着稀疏胡须,笑道,“叫我老赵就行了。”

    “娘,我在曾大人那儿见过这位赵先生。”青莲带着妹妹朝老赵福身行礼。

    “恕我眼拙。”董梅歉疚道,“您是赵先生。”曾泰跟前的文书,平日里帮着处理一些信函、档案之类的。

    这下在场的人又忍不住嘀咕起来,曾大人是真重视这事。

    “无事,我是不请自来啊。”赵文书示意董梅应对他人,自个则是进了院子观看去了。

    续而董梅环视一圈,方道:“我就是这学院的创办人,李董氏。我身边的这位姜先生就是学院的院长,往后学院的一切事宜都由她负责。”

    秋菊朝着大家拱手行礼,今个她盘了一个简单的发饰,干净利落。一身青色长衫,颇有点文人风骨的样子。

    众人窃窃私语,大东家是小娘子,大夫子也是位娘子,这样的学堂真能学到本事?

    董梅不动声色,接着道:“这两位小先生是我的女儿,以后负责算学和识字。”

    “这……这不会是糊弄人吧?”

    在场的人再也耐不出了,女先生也就罢了,连女娃娃也能当先生,难不成这么大个院子,是用来骗人的?

    “两个黄毛丫头,能当账房先生?”场下质疑声不断。

    青莲青柳对视着抿嘴一笑,不气不馁也不言语。

    “怎么不能?连老夫都要称她们一声先生。”福临酒楼的老刘特意前来捧场,在镇上的账房先生里,他算是叫得上名字的。

    “刘先生?”

    “您当真要称……这两丫头为先生?”

    “这事我能诓大家?”老刘回了一嘴,忙走上前去。

    董梅母女朝他福身行礼,尊称了一声“刘老先生。”老刘忙道:“听说你这快开学了,我这有好几个后生托我来报名呢。”

    老刘能来,是她没想到的。她办这样的学堂,对于传统的师承教学来说是一种冲击。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一对一传授手艺才是正道。像他们这样教授手艺,将师傅的地位置于何地。

    “报名的事待会说,我今个也是头一回来,看看修缮得如何。”董梅伸手请老刘一同察看去。

    围观的人不免好奇,也跟着进了院子参观。

    看院子倒像个大校场。而东西厢房的窗户较一般的大了两倍,房内的光线确实亮堂许多。再抬头一看,房间前后各装了两片大明瓦,恰逢今个天气好,阳光透过明瓦直射房内。

    室内看起来就是个小型的现代乡村教室那般,前面墙面挂着黑板,放置一长桌子。余下的空间摆放整齐的二十来张长桌,长凳。

    一个教室大致能容纳三十人的样子。

    东西厢房各备有一个寝室,以备路远回不了家的学员居住。按照董梅的设计,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大通铺,挤满睡觉的话,一个房间能睡二十多人。

269 识字不当饭吃啊

    要说周树根做事真是又快又好,时间统筹得当。这么短的时间,就全都装修好了。

    董梅非常满意。

    而瞧热闹的人也连连称好,见董梅和两位老先生站在讲台上比划什么,大家伙儿挨着就近的位子坐了下来,东张西望,最后目光都落在了黑板上。

    “二位先生,这是粉笔。”董梅说着就在黑板上写了起来,不一会黑板上跃然出现一排字。

    这真是惊呆了所有人。

    老刘和老赵幼年时可是上过私塾的,先生照着书一遍遍念着教,念过数遍才能认识几个字。显然,这样边写边教的方式更能让受学的人接受,先生不必费多少力气,学生也一目了然。

    “这太好了。”

    由于董梅等人站在讲台上,挡住了黑板,所以座位上的人免不得都侧过头,极力想看清楚黑板上的字。

    不一会工夫,青莲青柳就踩着木台阶上,写了不少日常用字,像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等,日月火土金木石等。

    “这样学起来真的容易多了。”一年轻人对着旁人道,“上面的那十个字,我明个还认得,你信不信?”

    “别说你了,我也认得。”旁的人也盯着黑板,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老赵和老刘笑着出了教室,董梅忙跟着照应。三人前往正屋,一应物什都很简单。

    “今个真是怠慢您二老了,好些都没安顿好,连个茶水都没有。”董梅道,“一会儿咱们去来福酒楼吃个便饭。”

    “李娘子,你这初建,事情还多呢。”老赵忙摆手,“曾大人还等着我回话,他要不是走不开,一准儿过来了。”

    “今个就别多礼了。”老刘也起身告辞。

    “那成,改日二位先生可不要推辞。”见他俩起身离开,董梅忙行礼相送。

    大门口,周平帮着秋菊已经摆好了桌椅,二人开始招生登记。经过青莲青柳在教室里的演示,刚听课的人大半都报名登记了。

    直到下半晌,算学班收了十五人,大部分是去年有意要跟青莲青柳学的那些个铺子里安排的人。

    不过识字班的人不多,仅有五人报名。

    识字不当饭吃啊,光花钱来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这样的观念不是朝夕能转变的。当然,还有部分原因,家境好的也都上过两年私塾,家境不好的,兴许免学费他都不一定愿意学。

    其实,识字班学费便宜多了,四个月紧一千二百钱的学费。当初制定这样的费用,主要目的就是帮着扫盲,有了基础后续学什么都好。

    尽管凭着村里作保就能来学,但是今个没一个乡下人来报名的。

    唉!

    “姜姐姐,你是不是早就想到过这样局面?”见秋菊一脸淡定的神态,董梅问道。

    她曾跟秋菊畅想,希望多些乡下孩子来学,所以才提出契约入学的条件,这就相当于免费入学。即便以后交不起学费,难道她还真的上门要去不成?

    看来这基础教育不是那么容易能提高的。

    “婶子,我倒是有个想法。”周平瞧着二人道。

    “你说。”董梅瞧着周平道,这小子脑筋转得快,往后有些事还是可以交给他去办的。

    “我觉得先着眼于各镇子以及临郡县,那边咱也去张贴告示。”周平看了看青莲青柳忙碌的小身影,“再有,咱们办一个女子识字班,是不是……”

    “女子识字班?”董梅诧异地瞧着秋菊,对这儿的情况她了解不深啊。

    秋菊思索片刻,方道:“我觉得可行。”

    但凡家境稍好点的人家,也希望姑娘家能认得几个字,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不过是说说而已。若是一女子既能识字又能算账,对于找婆家来说将要胜人一筹的。

    再有,正规学堂里是不收女娃的。

    所以,针对女娃识字开班势必有人来学。

    “姜姐姐说得有道理,那就这么办。”董梅笑道,“你是校长,一切你说了算。”

    尽管看热闹的人不少,但是直到收摊时,也没再多收一学员。

    不过今个报名的人都没赊账的,全是镇子上的人。

    临走时,周平跟董梅聊了几句,过两日他便要上京了,带着冬日织的这批货,落实专卖店的事情。

    “那种茶的事情你务必跟那袁掌柜好好聊聊。”董梅道,“他只要出个懂茶的师傅就可以,三七分成是我的底线。其他事宜你掂量着办,婶子信你。”

    毕竟路途遥远,若事事都得她拿主意,黄花菜都凉了。

    “若是谈不拢,就请花大掌柜帮忙到江南那边请人来。”董梅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行,万一有急事,我就托大掌柜飞鸽传书回来。”周平点头应承,“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真要种茶,还是那袁掌柜合适。”

    依周平的直觉,那袁掌柜兴许乐见其成。

    “平哥哥,要是我也能去京都就好了。”青柳一听到京都,顿时来了兴致,不停摇晃着周平的胳膊。

    “不急,我先到那儿安顿好了,回头就接你们过去,如何?”周平宠溺地刮了下青柳的小鼻尖,而眼睛却温柔地瞥向她旁边的青莲,小姑娘长大了,也越发沉稳了。

    以前都跟青柳一样,喜欢拽着他的胳膊。

    现在可不成了。

    刚才瞧着她站在讲台上的认真劲儿,声音虽稚嫩,但那架势却不输于学堂里的夫子。

    他这一走,说不好得三四个月才能回来,到时候她又变了模样。

    周平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记得一年或者说多年以前,他的想法很简单。待莲儿长大了就娶她,这是两家大人都商量好了的。到时候,他在镇子做工,莲儿在家照看,那样的小日子多好哇。

    可如今都变了。

    莲儿变了,他自己也变了。

    小掌柜已然不是他的目标了,他不仅要帮着婶子把毛衣专卖店弄起来,而且这趟去京都,他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情。

    青莲忽然转过头来,对上了周平炽热的眼神,忙问:“平哥哥,你怎么了?”

    “没什么。”周平依然看着青莲,柔声道,“我就是想着要离开你们好久,有点舍不得。”

    “要是我离家那么久,也会舍不得。”善解人意的青莲点头道,“要不我给你写信吧。”

    “还有我,我也写。”青柳接茬道。

    董梅和秋菊走在前面,完全没理会后面三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270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尽管第一批学员人数不多,但是开学典礼照办不误。

    三日后是个好日子,董梅在起点艺校举行了简单又不失隆重的开学典礼。

    校内张贴了不少红纸黑字的励志标语,以便激励学员发奋上进。

    门口站着的三人,盯着“校志”看了许久,其中一人道:“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这话听着很是提气,我回头就抄录一份,给各大掌柜当店志,叫铺子里的伙计也醒醒脑。”

    “扑哧”一声,身后的青柳抿嘴而道:“大掌柜真是好学!”

    “如今,你这丫头可是夫子了,还这么调皮。”花辞收拢手中的扇子,指着青柳道。

    “我娘说过,鼓舞士气的话少不了,先得从内心让人振奋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青柳清了清嗓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借用了董梅的话。

    当初她们几个也不解,为啥董梅要张贴这么多标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意也通俗易懂。

    确实能给人以激励。

    学员们看着也为之一振。

    今个天气好,开学典礼就在院子里举行。前方搭建了一简易的台子,台上摆了几盆花,背景是一个移动的大黑板,原本作为学校的公告栏。上面画了起点艺校的标志,和一个简单的开学典礼黑板报。

    条件有限,董梅也只能做到这般模样了。

    但是在外人看起来,这一切都新奇的很,不落俗套,直言比铺子开张还隆重。

    第一排的桌椅,是董梅设置的贵宾席,每个桌子上摆了茶水点心,以及各贵宾的名字贴。曾泰坐在最中间,视为第一贵宾,他左右安排的就是花辞言豫二人。

    另有镇子几位相熟的掌柜等。

    当然李勇也被请了过来。

    董梅走上台,作了个简单的开场白,这儿没有话筒,她也只能尽量放大点声。但又不能扯着嗓子,以免显得鲁莽无礼。

    “各位来宾以及起点学院的学员们,上午好!”说完她深深鞠了一躬,稍炖片刻,接着道,“在这阳光明媚的上午……起点学院举行了开学典礼,首先请我隆重介绍今天的贵宾……”

    接着董梅一一介绍起来,权重人物当属曾泰,其次就是花言二位大掌柜。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花言二人比曾泰更能吸引人。镇上的人很少见他俩出入别人的府邸,他俩也很少跟人打交道,只知道二位是贵人,大概是京都某位高官的贵公子等等信息。

    今个董梅能请得这二人前来,可见其关系不一般。

    介绍完了几大掌柜,董梅重点介绍了福临酒楼的刘账房,她道:“刘老先生也是我女儿们的先生,他可是有着三十多年的账房经验。如今先生愿意成为我们艺校的客座教工,以后他将毫无保留地把毕生经验传授给学员……”

    随着董梅的介绍,所有目光都聚向老刘,老头子一向严肃的脸难得有些笑意,还带着些许不好意思。

    “刘老先生有大爱,实在令人敬佩!”曾泰起身朝着老刘躬身行了一礼。

    老刘不过就是个账房,放在这个世道,属于底下阶层。虽然他自己也有些傲骨,但是能得县丞大人夸赞行礼,这令他倍感荣耀。且能将自己琢磨多年的账房里的门道教给他人,心下还是蛮欣慰的。

    老刘起身朝着曾大人回礼道:“曾大人严重了。”

    他边上的黄来福也似乎沾着光,起身附和道:“应该的,应该的。”

    两厢客套一番后,董梅清了清嗓子,道:“下面有请曾大人致辞。”见曾泰愣神,她接着拍手示意,“掌声有请曾大人上来!”

    学员们以及一些站着看热闹的街坊们也跟着鼓起掌来,尽管他们没有鼓掌的习惯,但是在董梅的诱导下,劲头蹭蹭就上来了,鼓起掌来特别卖力,场面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

    而曾泰一时有些窘迫,董梅可没提前告知他还有这么一出的。

    他定定神,闲庭信步地走到台上,不愧是混迹官场上的人。

    “咱们梧田镇创办了这样一所纯粹学手艺的学堂,余心甚悦矣!”

    瞧着场下期待的学员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虽看不见意气风发,但是朝气蓬勃还是有的。

    “……借用李娘子的一句话,穷则思变。想变的话得有点本事,这本事就可以在咱起点艺校学了……咱们梧田镇田少地少,光靠地里那点活计是很难吃饱饭的,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

    曾泰顿了顿,环视院子一周:“学好了算学可以当账房,学木工、厨子、织毛衣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手艺。人呐,只要有了一技之长,走到哪里都饿不着,都会有人赏识……”

    “总之一句话,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望你们学出个样儿来,也不辜负家里人对你们寄以的厚望。”

    “啪—啪—啪!”三声清脆的掌声响起,在场的人都跟着董梅一齐鼓起掌来。

    掌声延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曾大人说的太好了!”

    “我一定好好学。”

    “非常感谢曾大人的鼓励和支持。”董梅笑盈盈地再次上台,“下面有请我们的姜校长致辞。”

    秋菊稍有紧张。

    这都是董梅安排好的,这样的场面她也是头一回经历。瞧着董梅大方利落的身姿,她也不觉突兀。她定了定神,在众目睽睽下走到台子中间,朝众人颔首致意。

    “……目前我们起点艺校开办算学、识字、精品毛衣编织,后续还有木工、裁缝、小吃食以及药理等方面的技艺……我在此郑重承诺,我们起点的所有教工会尽心尽责,保证每一位学员都学有所成,绝不辜负曾大人以及各街坊百姓的期望……”

    秋菊说完朝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她缓缓平身,此时“咚咚”的心跳声不那么响了。尽管她自认为自己是个胆儿大的,哪怕深夜在深山里听到狼群嚎叫,她也不曾胆怯。

    但今个面对这个小场面,竟然有些心慌。

    怕是自个心下在意所致吧。

    小型的开学典礼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接下来,董梅安排了两节公开课,由青莲教识字班,而她则是上第一节算学课。

    正当她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被几个妇人叫住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217/ 第一时间欣赏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作者:耕泽所写的《替身农妇养娃记》为转载作品,替身农妇养娃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替身农妇养娃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替身农妇养娃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替身农妇养娃记介绍:
失去做母亲资格的董梅,穿越到山村寡妇梅娘身上。丢下三个女儿外送一遗腹子给她抚养,这下玩大了,秒变孩儿娘,进阶成寡妇。
什么?这个亲娘魂魄一直跟着她,监督她教养那几个懦弱的娃儿。
从此两娘亲一边吵闹,一边合作种田养娃。有生活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文文没有金手指,没有超人,一步一个脚印好好生活,好好教娃。
无cp没有男主哦,好这口的入,不好这口的也请捧个场,说不定能入亲亲的慧眼呢!替身农妇养娃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替身农妇养娃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