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替身农妇养娃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替身农妇养娃记全文阅读

作者:耕泽     替身农妇养娃记txt下载     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71 会不会影响她们的声誉

    这几个妇人都是镇上的居民,衣着不凡,身后还跟着仆人。为首一个约莫四十来岁,面相富态。

    见状,秋菊示意董梅先招呼人家,她进到教室帮着做好准备,并给听课的贵客们安排位置。对于艺校的事情,秋菊十分上心,凡事都要亲力为之才放心。

    “李娘子,借一步说话。”那夫人把董梅叫到一旁,“听说你们这里有教女子识字和算学的?”

    看来周平的思路是对的,告示才贴了三日,今日便有人前来咨询。

    “是的,夫人。”董梅朝众夫人屈膝行礼道。

    贵妇们有些犹疑,张张嘴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董梅只得轻声道:“夫人,有什么话请直说。”

    “若是姑娘家……来您这儿,会不会影响她们的声誉?”为首的那位夫人道。

    “当然不会!”董梅脱口而出道。

    若不是周平提出招收女学员,她可从没往这方面想过。鉴于自己的所见闻,以及前世从史书上所了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观念,她怎么敢想,有人愿意送女孩来学呢。

    “女子班在东边的教室,与这边完全不相干。”董梅薄唇微弯,续而解释道,“再说了,我自个的两女儿还当教工呢。”

    她打量着这几位心悬而未定的夫人,又道:“来这儿学艺的男娃,都是正经人家的,好些家贫才来学手艺以便能改善家里的生活。都是心思单纯埋头苦学的孩子,您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夫人们缓缓点头,董梅说得都是事实,大都是穷小子,是没有那个心思的。

    “要不这样吧。”董梅看了眼教室里,都等着她呢,“你们先去隔壁识字班听听课,好吗?”

    “这样也好。”为首的那夫人应承道。

    “我这会子要去教课了,回头你们在大厅里等我,咱们细说,可好?”董梅浅笑道。

    几位夫人很满意这样的安排,旋即朝着隔壁的识字班而去。当她们看见已经站在讲台上的青莲,心下无不惊叹。

    由于个头小,青莲只得站在一尺多高的踏板上,手举着长长的教鞭,指着黑板上刚刚板书好的五个大字:日月水火土,每个字下面还画着相应的简笔画示意图,以便于更形象地理解记忆。

    下面坐着的六个学员,十五六岁的模样,着粗棉布长衫,看来家境不算好,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去的那种。

    当然,这不过是夫人们的理解。

    其实这几位学识字的孩子,家里都开着小铺子,做点小生意,跟夫人们的家境是没法子比的。但是比乡下的庄稼户却是强多了。

    他们人手拿着一本书,有趣的是桌上还摆着一本跟书大小差不多的空白书本,里面仅有印好的小方格。边上还放着一筷子模样的木棍子,着实挑起了夫人们的好奇心。

    她们纷纷探头盯着前排的桌上相看。

    眼明手快的助教青柳立马给几位夫人递过了书本,由于课堂上不便说话,她嘴角挂着笑,给了夫人们一个眼神,意思是这书可以随便翻阅。

    这倒让众夫人更加诧异。

    这姐俩简直就是一对璧人。

    尽管姐妹俩没怎么打扮,但是瞧得出都是美人胚子。且有这般能干有才识,将来不愁找不到好婆家。再有,这几位可是将董梅了解透了才过来探听虚实的。

    凭着董梅如今的身价,将来的乘龙快婿指不定多优秀呢。

    这样人家的女娃不关在家里好好做女红,却抛头露面地出门去人家铺子做活,如今又有能力当女先生。

    其中的道理她们还真说不清楚,但是却明白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正由于她们是深宅大院里的妇人,太知道女人需要学些什么,最重要的当属识字记账了。哪个宅院里没几本账簿,若是自个看不懂,那就会沦落到被人算计的命运了。

    夫人们相互对了个眼,接着翻阅手里的书本。里面的字画排版一下子吸引了她们的目光,她们也是识得几个字的。

    这识字书是董梅结合前世小学课本编撰的,图画结合,适时插了些简单的诗歌。好在这里有活字印刷,就是费用挺贵的。

    不过现在她不差那点钱了。

    而且,她眼下正在琢磨编订一本幼儿识字小册子,想来是有市场的。

    此时,讲台上的小夫子青莲已经把每个字的来历演变讲解一遍了,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算学课堂。

    自从董梅站在了讲台上,那通身的气派俨然就是位女先生,跟平日里琢磨生意的派头完全不一样。倒叫坐后头的几位熟人对她刮目相看了,他们不由得心生疑惑。

    这妇人到底有几幅面孔?

    勤劳务实的农家妇人?

    精明能干的商人?

    还是眼前方寸之间的女夫子?

    他们收回探究的目光,垂下了眉,翻阅起手中的算学教本。这教本相当于前世小学数学课本,同样是图文并茂的排版,通俗易懂。将小学课本里的算术方面的知识点提取出来,整编成这本小册子。

    曾泰言豫花辞三人各怀心事。

    作为梧田镇的一把手,此时曾泰想着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推行?

    上头的人能不能接受?

    所以他想到了恩师乾平章,盘算着把董梅这儿的教本之类的都带过去,以及这艺校的开班教学情况一并记录下来呈给恩师,至于要不要上报,就看恩师的意思了。

    而认真听课的花言二人心里琢磨的是,这样的算学教授方式很是有趣,跟他们小时候学堂里夫子授课的方式截然不同。

    再有,若是把这套搬到京都以及别的府城,是不是很有赚头?

    答案:是的,这可不是一般的生意。

    花言二人心领神会地交换了个眼色,择机得跟李娘子商榷一下,这生意有意思的很。

    另外的几位掌柜伏案计数,正跟着董梅的节奏,用巧算方法,计算黑板上列举的加法算式。

    甭管他们开店多年,算过的账簿垒起来有三尺高,但是这样的巧算方法还是头一回见到,算起来快且准。

    尤其是迎客酒楼的王掌柜,想着要把他外甥秦冬松塞进来,接着学习。尽管去年青柳手把手教过一阵子,但是学得不扎实。

    而且这儿上课方便,完全可以叫他忙里偷闲地来上课。

272 这字符有这么神奇

    “叮铃铃!”下课铃声从门房处传来。

    在门房的桌案上摆放着两个沙漏,一个大的是一节课的时间,三刻钟多一点,一个小的是课间休息时间,少于一刻钟。合起来就是半个时辰,相当于一个小时。

    高老头打铃后,就把小的沙漏翻了过来,待漏完了,就敲响上课了铃声了。

    一堂课结束后,董梅道了声“下课”,学员们应声起立,跟刚开始喊“上课”起立相互呼应。

    这样有趣的规制让听课的人疑惑不解。

    待曾泰等人出了教室,学员们纷纷伸了个懒腰,叽叽喳喳开始议论起来,聊的不过是这堂课的收获罢了。

    院子里,曾泰问道:“懂先生,请问响铃和上下课有什么讲究吗?”

    众人都一愣,原是曾泰对于董梅的称呼都变了。

    董梅也不多礼,直言道:“一堂课的时间是三刻钟多点,而后歇息一刻钟少点,合起来也就是半个时辰。”

    “至于为什么这么定时间……”她停下脚步顿了顿,“因为我发现这个时间是最为合理的,时间过长,听课的人会走神的。所以间隔歇息会子,学习的效率会大大增加。”

    另外,制定这样的规制,也是约束教师和学员的一个标杆。教师不能因私废课,学员也不能无故旷课。

    曾泰心领其意了,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而且这样的设定十分合理,不像学堂里的夫子,讲到哪儿是哪儿,没有严格的课堂时间规定。他们有时候看心情而定,有时候看日头或者在学堂里点一炷香,诸如此类。

    当然不是说学堂里的夫子不好,只是没这般严格合理罢了。

    “那起立又有什么讲究呢?”曾泰简直就是个好奇的孩子。

    这要怎么解释才能让他们理解呢?董梅凝神思索,这儿的“礼”是拱手行礼,而起立“礼”是挺直腰板,并直视老师,看起来似是不礼貌。

    见董梅迟迟不回答,曾泰几人相互对视,更加不解。

    董梅挑眉一笑,解释道:“上下课起立,对老师行注目礼,这其实是一种礼仪,是对老师的尊重;二则是对学员还能起到提醒作用,提醒自己已经进入课堂,应该打起精神好好学了。”董梅解释道。

    “你这礼仪颇为不同。”曾泰笑道,“不过看起来倒有些威严。”

    “大人,不知这样的规制是否……”

    “没有什么不妥。”不待董梅说完,曾泰笑着抢言道,“董先生这儿的一切都很新奇。”

    譬如,刚刚在讲台上,董梅就介绍了艺校里的一些称谓。艺校为学校,姜先生为校长,校长相当于学校的总管,其他教课的先生为教师等等。

    据她所言,这是为了跟学堂有所区别而设定的。

    但是曾泰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其原因似乎没这么简单。

    且看董梅目光有些躲闪,怕是很多东西她不便解释。也罢,既然她不想言明,他也只好不予深究了。

    还有一点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来自己也是进士出身,还没有什么字是他认不得的。

    但是刚才瞧着教本上有两种奇怪的字符,他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阿拉伯数字和拼音字母。

    “大人,这两种符号都是我跟姜先生两人琢磨出来的。”这是秋菊给她想好的托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她创造出来的,毕竟是这个世道没有的文字。

    若是编个谎言,说什么古书上学来的,到时候又有人琢磨起那古书来,将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董梅翻开手里的教本,指着页码数字道:“这种纯粹数字的符号,对应的就是一到十的数字,但是用这样的符号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快捷。正因此,我才敢定四个月的算学学期,否则怕是要两三年了。”

    “这字符有这么神奇?”曾泰诧异道。

    后面跟随的花言二人也疑惑不解,但是想到那两丫头小小年纪,算学就胜过他俩。

    所以董梅这话不假。

    “至于这个字符。”董梅又指着拼音字母道,“是有助于识字的学习,学会了这种字符,能在短时间内认识所有的字。”

    “短时间?”曾泰张张嘴,难以置信。

    “像我们的日常用字大概四个月,若是要认得全部的字约莫一年吧。”其实董梅心底里的意思是利用字典的帮助,确实能认得所有的字。

    不过编撰字典,工程浩大。她和秋菊计划先编撰一本基础的字典,也费不了几个月。当然,她们的字典可没有前世那般详细,除了拼音外加粗略的释义罢了。

    后续若是有大文豪需要编撰详尽的字典,她一定鼎力相助。

    这条信息可比阿拉伯数字更具有冲击力,曾泰本想说不可能,因为他寒窗苦读十几载,至今还有某些生僻字不识得的。

    不过嘴里说出的却是另一个意思:“董先生,若是真有这样的妙招,那……”曾泰顿了顿,转念道,“不知我能否来学你这妙招?”

    “当然可以。”

    董梅看得出来,曾泰不大相信,但又觉得她不会打诳语,所以想亲身体验一番。

    把人送到门口时,恰好响起了上课铃声。

    曾泰朝门房里瞥了一眼,一大一小两沙漏排放在桌上,他伸手便取了那个小的,嘴角微微上扬,厚着脸皮道:“先生能否为我做两个这样的?”

    合起来正好半个时辰,看看能否提高他伏案阅文书的效率。

    董梅点头应承。

    花言接过曾泰手里的沙漏,端详一番。木质结构,漏斗一侧有条缝隙,缝隙里镶了一丝很薄的丝绢布,能巧妙地看到里面沙子漏下的情况。看着不起眼,但挺有意思的,用来计时确实不错。

    “这沙漏可否做精细点?”花辞朝着董梅扬了扬漏斗。

    这才是真正的商人啊!

    这么好的商机他怎可错过?

    董梅轻笑了两声,方道:“如果大掌柜能用琉璃制作的话,会更加直观,而且是件精美的摆设。”

    话音刚落,沉默良久的言豫也接过沙漏,仔细看了起来,“我手里倒是有个琉璃厂。”

    “哦?”董梅诧异一声,心道,琉璃在这儿可是稀罕物,价值堪比玉石啊。

    “这倒便宜得很。”董梅道,“回头我画好图纸,大掌柜可以拿到琉璃厂一试便知。”

273 照样会被人骗了去

    不难想象,到时候这些形态各异的琉璃漏斗,将成为权贵人士争相竞买的物件了。

    送走三尊大佛,董梅转身往大厅走去,夫人们还等着她呢。

    “实在失礼了。”董梅迈步上前,福身行礼。

    “先生多虑了。”见董梅如此多礼,夫人们忙起身回礼,虽然她们年长些,但此时董梅的身份可是令人尊敬的夫子。

    她们等候在厅,却没忽视外头的情况。

    刚才董梅招呼曾大人以及众掌柜们,全都入了她们的火眼。举止大方得体,有大家之风,哪里像个山沟沟里的村妇。

    瞧着她们面前摆有热茶,董梅瞥了一眼厨房,于氏请来的厨娘还是很靠谱的。

    据于氏介绍,这厨娘名唤珍娘,三十六岁,丈夫是秀才,但身子不好,脾气还坏。有个十二岁的儿子天天跟着秀才男人在家念书,所以这家里全靠她支撑着。

    珍娘除了做顿简单的中午饭,还得负责打扫整个院子以及大厅。此时厨房冒着烟,看来是开始忙活上了。董梅收回目光,看向几位夫人,道:“不知夫人贵姓?”

    为首的那位介绍道,她姓孙,夫家姓张,也就是镇子东头的张府。这张府董梅也有耳闻,在镇上是叫得上名号的。张家开酒坊,镇上以及附近村镇的酒大都出自张家。

    另两位方氏,金氏,也都是镇上的大户人家。

    孙氏有个小女儿,十二岁,也曾请了先生在家授课,学了两三年,认字不多,让她头疼得很。

    “不瞒先生,我这小女聪明,先生也是有心的,不知怎的就是学不好。”孙氏长叹一口气,眉头微皱,实为闹心。

    “是啊,在家就是学不好,学堂里又不收女娃。”一旁的金氏摇头叹息。

    “所以我们才来求先生,若是有法子叫她们好好识字,学学算账,不管花多少钱都值得。”坐金氏身旁的方氏祈求着董梅道。

    这几位都是不缺钱的主儿。

    “夫人,请稍安勿躁。”董梅柔声道,“学习是要讲究个氛围,一个人未免有些枯燥乏味,有伴儿了反而比着学有趣。”

    三位夫人相互交换了眼神,董梅的话听着新鲜,道理也讲得明白。

    “董先生言之有理。”

    孙夫人起身走到董梅边上坐下,探着身子道:“我就把小女玉珠托付给先生了,劳烦先生费心了。”

    “那是自然。”董梅一脸诚挚。

    “我真是佩服先生啊。”孙夫人直了直身子,面带笑容地看着董梅,“不瞒您说,我倒不奢望小女以后有您这般能干,若是能看管自家的账本,不被人摆布了去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大概就是她们最大的愿望了,以后女儿去了婆家,能掌柜内务,牢牢抓住家里的钱财,不至于落入她人之手。

    “夫人想得长远。”董梅笑道,“不过,依我拙见,咱女人立身之本在于能否自强自立,不依附任何人也能过得很好,这才是根本。”

    即便是能持家,若完全没有收入,总是会矮人一等的。

    所以,富贵人家一般都会给予出嫁的女儿一笔丰厚的嫁妆,银钱、田产或是铺子,以便女儿在婆家能挺直腰杆。但若是自个不会打理这些财产,交与他人手里,照样会被人骗了去。

    不过,初次见面,上述情况她也不便多说,只是心里计较了下。

    “我就稀罕先生这样的性子,我的凤儿要是能学到先生的十一我就知足了。”金夫人粗着嗓音道,“明个咱就把孩子送来。”

    金夫人身材有些发福,脸蛋圆圆的,说话语速快且音儿大,看起来是个干脆的人。

    “夫人莫急。”董梅起身给每人发了一本识字书,“由于女子班是后来添加的,所以开学日子要迟几天。咱们先登记在册,到日子了叫孩子带着这书过来就是。”

    “这感情好。”夫人们立马给自个女儿登记报名了。

    “夫人,这女子班跟别的班级授课情况有些不同……”趁着登记的空当,董梅把学习科目以及进度等跟夫人们稍作解说。

    一般情况,能送女孩子来学习的,定是殷实人家。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能嫁个好人家,日后能掌管内宅,以便更好地相夫教子。

    所以除了识字和算学,并增加琴棋书画、厨艺、裁缝以及织毛衣等的课程,整个学习下来预备着两年的时间。

    这可真是出乎她们的意料。

    原本只想着识点字,能记个账已是很好了。其实她们家里也会请琴师、画师等上门授课,这样一来,真是省便多了。

    “先生想的太周到了!”夫人们相视而笑,真是帮了她们大忙了。

    “因此,这个学费也跟那边的不一样。”董梅解释道,“得一次性交付两年的学费九千钱,还望见谅。”

    “这不是应该的么!”孙夫人道,“不瞒先生,我家里也请了三个先生,那束脩可不止九千钱哦。”

    “是啊是啊。”方夫人接茬道,“您这学的还多,连厨艺缝衣和织毛衣都能学,我们可是赚便宜咯。”

    “不光如此。”金夫人起身,朝董梅走了两步,“我那女儿被他爹娇惯,跟个小子似的,最是讨厌针线活了。来了您这儿,看她怎么偷懒。”

    金夫人眉飞色舞的模样差点把董梅逗笑了,她抿了抿嘴,也跟着唠了起来。

    “有些事情就得合着伴儿一起做才有趣。”董梅指了指教室那边,“我那两个女儿就是如此,比如姐姐做好了,妹妹就不服气了,硬要超过姐姐才甘心。而姐姐认为自己是长姐,事事都要做到最好,无形中两人都进步了。”

    “还是先生教导的好哇。”孙夫人想起来姐妹俩的俏模样,稀罕得紧,“那两位小先生可厉害了,看个头还没我玉珠大呢。”

    “我想请教先生,但又觉得不合适,不知……”方夫人有些难以启齿。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董梅大概也猜到了她心中的疑问。

    “我知先生是爽快人。”方夫人看了看其他二位,“据我们所了解的,如今先生家里也算得上殷实,何必让姐妹二人出来做活呢?这会不会影响她们的亲事?我猜先生自有考量,所以才想听听您的见解。”

274 律法也没说妇人不能出门做工啊

    方夫人个子不高,身材姣好,说话极其温柔,且语气十分委婉。看气质,她就是那种传统的小家碧玉式贤内助。

    “夫人所疑虑的也是我曾经犯难的事。”董梅起身,端起炉子上的热水壶,缓步至方夫人身边,“人都说做人难,我看做女人更难。爹娘给定个什么,咱就嫁个什么。嫁人就是咱女人的二次投胎,命数好的遇着个明白事理、与人和善的人家,这下半辈子也算有靠了。”

    董梅弯腰给方夫人续了热茶,用手触摸了下茶碗,感觉不烫才递了过去,又道:“命苦的说跳进了火坑一点都不为过啊。”

    夫人们都端着热茶,听着董梅的絮叨,却迟迟喝不下去茶水。

    她们见到的大都是在火坑里挣扎着过,就连她们自己,那也是下过油锅、滚过钉板子才熬到了今日。

    “我自小也是吃了不少苦,经了不少事儿。仔细一琢磨,咱们女人过得好不好,还得靠自己。一旦离开了娘家,咱就是个没家的人了。婆家把咱当外人,回娘家已是客人了。”董梅给自己也倒了碗茶水,顾不得礼数,一口喝完了,讲了大半天,实在口渴的紧。

    “谁说不是呢。”真是说到她们心坎儿里去了。

    “我时常告诫孩子们,这辈子不能依附于任何人,就算是为娘我也不行。我总会先她们一步离开这人世间,到底儿还是得靠她们自己。”董梅清了清嗓子,喝了茶的嗓子滋润多了。

    接着董梅忍不住又给自己倒了碗茶,抬眼发现夫人们眼圈都红了。

    “先生,你这话……太对了。”方夫人试了试眼睛,“想到这些,我就会整宿整宿的合不上眼,明慧可是我拼了命生下来的呀。”

    “我们也只能想想,干着急哇!”孙夫人面色倒没什么波澜,“我现在明白了先生的用意了,你这是未雨绸缪啊!”

    “咱当娘的不就这一个念想嘛。”董梅轻叹一声,道,“留金留银不如留个好手艺,她们能自食其力了,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儿,也能趟过去的。他日我们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难道这些不比外人的闲言碎语重要?”董梅反问道。

    “外人我倒不在意,就是婆家不乐意啊。”方夫人轻叹了一口。

    董梅琢磨着这方夫人的女儿怕是已经定亲了。

    “其实很多规制都是人强加于身的。”董梅接着道,“那官府衙门里的律法也没说妇人不能出门做工啊,只要行的端做得正,就不必计较旁的了。”

    “先生……”

    方夫人还想说点什么,却被金夫人打断了,“我早该结识先生了,今日得见方知晚矣,不知日后……我们能否再来叨扰先生?”

    此话一出,另二位也投来祈盼的目光,董梅笑道:“荣幸之至。”

    三位这才起身告辞,临行时,董梅又补了一句:“学校的事情大都是姜先生管着,她可比我有见识哦。以后若是有关孩子学习的事情尽管找她,她也是我女儿们的先生。”

    “若是夫人不嫌弃的话,得空去下沟村乐乐,那儿清净。”董梅道。

    “那太好了!”孙夫人道,“待孩子上学安顿好了,咱就去。”

    送走了这三位,董梅累得直不起腰身了。正当她坐下歇会儿时,才想起来小四还在姜家呢,说好了下课就去喂奶的。

    唉!

    还没进门,就听见姜家后院里,传来小四“咯咯咯”的笑声。

    “着急了吧?”见董梅喘着粗气,于氏道,“今个开学第一日,我料到你忙得抽不开身,早早地就熬了粥,四儿吃得可香了。”

    尽管刚才被逗得开心,但是一见到娘亲,小四还是“咿呀咿呀”地叫,小手迫不及待地朝董梅抓过去。

    “你娘累了,让她歇息会子。”于氏随手拿了个摇铃,在小四眼前摇晃,“大娘跟你玩咯。”

    “嫂子,那我先喝口水。”许久没讲过这么多话,今个算是把嗓子累坏了,连音儿都变了。

    令她担心的是,秋菊和青莲青柳的嗓子怕是更哑。

    “你这嗓子都哑了!”于氏听着声音就不对劲,忙道,“我炖点银花茶去,叫她们都喝。”

    “那我这就去买,不用你炖,拿去给珍娘炖就好了。”董梅道。

    “你还是歇着吧。”于氏抱着小四朝前院而去,“这会子铺子也不忙,叫你大哥去,多买点,每日都喝,省得把嗓子弄坏了。”

    于氏做事总是那么细致老道,董梅也乐得歇息片刻。一会子还得回学校,看看她们上课的效果,毕竟都是新手。

    虽然她也没当过老师,但是上学十几年,见惯了老师在讲台上风采,自然能当她们的导师了。

    片刻后,于氏又抱着小四回来。董梅稍一拍手,她便再也哄不住了,手脚并用地蹦跶着朝董梅扑了过去,旋即趴在娘亲胸前扒弄着她的衣襟。

    “瞧这丫头奶瘾上头的样子,也是个急脾气。”于氏笑道。

    无法,董梅只得依了她。

    于氏把椅子挪到董梅近前,瞥了一眼门口,回首道:“梅娘,还真被你说中了啊。”

    看来敬庭跟她直说了,不知她如何做想。

    “这小子,悄没声息地跟人家姑娘好上了。唉!”见董梅抿嘴笑,于氏也料到她早已知情,继续道,“你看中的人是错不了的。”

    敬庭一跟她坦白,她就去了林家铺子,借着去买粮的由头,特意找上玲儿,拐弯抹角地聊了不少。

    那日,韩氏也在,两妇人聊着聊着发现都跟董梅相识,也就聊开了。

    韩氏倒没旁的心思,知道姜家跟董梅关系亲近,瞧着于氏不免顺眼了许多,还热络地塞了些她自个做的吃食。

    搁平时,韩氏这样的性子是不讨于氏喜欢的。

    毕竟初次见面,就大大咧咧地送人东西,未免太过随便。

    她不知道的是,韩氏对于初次认识的人也从不这样,她不过是觉着于氏是董梅亲近之人,也就热络上了。若知因此让于氏想多了,她也无法了,大不了以后少来往就是。

    要说韩氏还真不是于氏的对手,她愣是一点儿也没察觉于氏意在玲儿。

    而于氏得知莲儿就是在林家铺子做的工,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她这才放下心来。

275 说的我就是那恶婆婆似的

    “那丫头我也瞅见了,说话温温柔柔的,模样……也算周正。”于氏道,“跟莲儿学了阵子,也能记个账目,还行吧。”

    “只是还行—吧?”董梅挑眉问道。

    听于氏的那口吻,还是不太满意林玲儿。董梅心想,这儿子没拿上,她这当婆婆的倒拿上了。

    论长相确是敬庭胜一筹,话说姜家的两个儿子都帅气,老二她还没见过,老三敬文长大了更是超过敬庭了。

    而林玲儿算不上漂亮,就是那种放人堆里都不扎眼的邻家姑娘,典型的瓜子脸,眼睛不大,不过皮肤白皙,跟韩氏肤色黝黑不同,她这也是被韩氏宝贝的好。

    论家世两边差不多,不过姜家底蕴还是厚实些,甭管那不起眼的杂货铺子,但是于氏善打理,且下沟村还有十几亩田地,所以姜家这些年还是攒了点家底儿的。

    她也是最近才听闻,姜家在镇子附近也买了点田产,也是这些年慢慢积攒下来的。

    论他俩秉性的话,两人还是蛮相配的。

    敬庭活泼外向,话也多,就是那种阳光男孩的感觉;而林玲儿话不多,性情温顺,两人倒是互补的一对。

    “还行—不成吗?”于氏诧异道。

    也是,能得未来婆婆一句还行的儿媳,已经是较高的评价了。

    “大嫂,俗话说两口子两口子的,那意思就是两口子过日子,而不是一大家子公公婆婆、叔侄姑嫂搅和在一起。这合适不合适只有他们两口子才知道。人心隔肚皮,好些事我们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也只有两口子才知晓。”董梅道。

    于氏听着有些诧异,她一句还行竟引得梅娘说这许多。

    “嫂子,我知道你是个开明的人。”董梅继续道,“咱们看问题得站远点,别太近了,否则瞧不清楚的。”

    “站远点?”于氏呢喃道。

    其实于氏并不是看不上林玲儿,不过是心里别不过那个劲儿。虽然一直催促着敬庭找媳妇儿,但他真的越过当娘的她找了一位,于氏心里头总觉得不是滋味。

    她其实在意的是这个。

    毕竟这世间俗礼就是这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儿媳妇都是婆婆挑选的。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婆婆亲自挑的儿媳,到头来该结仇还得结仇,该结怨照样结怨。

    自古婆媳就是天敌啊,尽管于氏算是明事理的,但骨子里还是有点拿儿媳当外人,这可不是好兆头。

    这桩姻缘多少跟她有关系,若不是莲儿去林家做工,兴许他俩未必能见着面儿,更别说对上眼儿了。

    所以董梅一下子想远了,她不免多说了几句。

    “你想想看,人家姑娘在家里也是爹娘的心肝,年纪轻轻的就到了一陌生地儿,一下子就从被人呵护的宝儿变成了伺候人的小媳妇,懂事的她会时时小心处处在意。也就十六七八的年纪,若是男人疼着,心里的委屈嚼吧嚼吧也就咽肚里了,若是……唉。”

    董梅故作叹了一口。

    “你这丫头,怎么扯那么老远去了,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于氏道,“说的我就是那恶婆婆似的。”

    “嫂子—”见小四睡着了,董梅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我瞧敬庭用情不浅了,他若是中意,你何必当恶人?”董梅放低了声音,“你是不是觉得这姑娘是他挑的,而不是你选的,心里不舒坦。”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啥子。”于氏起身朝里屋去,帮着把床铺好,“前阵子急着催促他成亲,眼下他自个找了,我这心里总觉得那儿不对劲似的,说不上来。”

    “没事的,嫂子。”董梅笑道。

    毕竟敬庭是长子,这长媳的人选也是该多多考量才是。

    “嫂子,你也要相信敬庭的眼光,他可是你一手带大的,你还信不过?”

    董梅轻轻脱去小四的外衣,小家伙很是配合,自个一轱辘,侧着身子睡大觉了。

    “我刚才之所以说那些,是觉得你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地考虑一下。”董梅道,“一个人要完全合另一个人的意,那是没有的。就算是自个亲生的孩子,有时候还看着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也难如意不是?”

    董梅突然想起来前世她婆婆对她的虚情假意,虽已隔世,但不过一年的光景,心里还记着呢。

    “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矫情上了。”于氏摊摊手一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

    “其实嫂子是想太多了,这何尝不是在意他们两个呢?”董梅笑道,“我相信您一定是个好婆婆。”

    “按岁数,我早都当祖母了。”于氏转念道,“退一步想,那姑娘确实不错。眼神是假不了的,当日我一瞧,就知道她是个实心眼的孩子,心也就放下了。”

    “这就对了,别老绷着。”董梅道,“说到底,那是敬庭的事,还是由他拿主意。当然,你要是有疑虑,也一定要跟他开诚布公地谈,毕竟还是个孩子,有些事还得你和大哥把把关才行。”

    于氏点点头,经董梅这么梳理,她心里也清明许多。

    “对了,我房间都收拾好了,叫她们住这儿吧。”于氏把董梅叫到西厢房,这原本就是为秋菊备的房间,里外两间,如今给她们三个住刚好。

    暂时在她家住一段日子也是好的,至于学堂里的房间其实也能用的,但是院子太大,一到晚上空空荡荡的。

    董梅也不放心。

    “谢嫂子费心了!”董梅道,“今个先回家,收拾一下,明个叫她们来住。”

    “谢什么,我这高兴还来不及呢。”于氏乐呵道。

    待董梅再次回到学校时,学员们正在吃中午饭。

    虽说大部分人家都是一日两食,但是家境殷实的一般中午都会弄些点心,垫吧垫吧。

    读书是个很费脑子的事儿,半大小子也饿得快。

    董梅记得上中学那会,没到上下午最后一堂课,肚子就饿得咕咕叫,那会子饭量真的大,所以上学那会儿身材一直圆乎乎的。

    珍娘的厨艺还真是不错,玉面杂粮馒头松软有嚼劲,还禁饿。再配上大骨头萝卜汤,也颇有一番滋味。

    令董梅奇怪的是,大部分学员都留着吃中午饭。

    据她了解,有几位家境极好的,也都乖乖啃着馒头,还一个劲说“香”,比自个家里的好吃多了。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还是头一回吃着新鲜的缘故。

276 严师出高徒一点儿也不假

    秋菊和姐妹俩的嗓子都有些沙哑,正在大厅喝着银花茶。

    “你们下午讲课的时候别太大声了,要适时保护下自己的嗓子,否则以后有的受了。”董梅叮嘱道。

    秋菊是大人,但莲儿柳儿还是个孩子,可不能因此留下什么后遗症了。

    “娘,我们会注意的。”姐俩道。

    瞧着她俩精神饱满的样子,董梅放心不少,叮嘱道:“事儿不能急,你这才半日工夫,别太使劲了,慢慢教不急的。”

    “娘,我很喜欢教书。”青莲道。

    “喜欢就好。”董梅道,“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好些人到了儿都不明白自个喜欢什么,为什么而活着。”

    这时,珍娘为她们端来了饭食。

    “珍姐姐,不必这么麻烦,以后她们要吃自个去拿就是。”董梅帮着接过汤钵,“你也来一起吃吧。”

    “你们吃,我一会来收拾。”说完她转身回了厨房去。

    “行,那我们吃吧。”董梅给她们盛了汤,却见秋菊一直伏案阅书,还一边备课呢。

    “姜姐姐,该吃点东西了。”董梅走过去,帮着把书合上,拉着她到饭桌旁。

    秋菊无奈,笑着摇摇头,道:“我还是觉得不如你教得好。”

    “我那是……公鸡那什么头节硬嘛。”董梅笑道,“你已经很厉害了,真的。你若是觉得这事儿有趣儿,那就是一辈子的事业了,何必急于一时?”

    “咱慢慢来,每日进步一点点就成。”董梅宽慰道。

    “我瞧着先生讲得非常好。”青柳啃着馒头道,“下面坐着的学员听得十分入迷的,我也喜欢听。”

    “真的?”秋菊难得这般不自信。

    “自然是真的,孩子还能骗你不成?”董梅赞同道,“其实你比我更适合当老师,我的表情太过随便,不能立威。别看他们今个老实,时间一长就该皮了。”

    “所以,姜校长你一定要保持你的威严,他们就会敬畏你,无形中也会更加用心学,严师出高徒一点儿也不假。”

    董梅大致分析了一下学员的心理,毕竟自己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境遇虽不同,但学生心理都差不多的。

    秋菊饶有意味地看着董梅,她分析得很对。都是半大孩子,届时调皮点实属正常。

    正当她们吃完收拾碗筷时,珍娘就进来了。

    董梅还回味着刚喝的骨头汤,十分鲜美,她叫住了珍娘:“珍姐姐。”

    “先生叫我珍娘便是。”珍娘低头应声。

    董梅不理会这茬儿,道:“珍姐姐厨艺不错啊!”

    珍娘不知董梅是何意,谦虚道:“都是家常便饭,若是先生吃不惯尽可说,我好好琢磨便是。”

    “那我就不客气了。”董梅笑道,“麻烦明个做两个最拿手的菜,也叫我们尝尝。”

    “……行。”珍娘不知所以,迟疑了会儿。

    “对了,再做份糕点,食材你自个去买,回头入账就行。”董梅补充了一句。

    “娘,这是何意?”青柳问道。

    而秋菊却笑着看了眼董梅后,接着又备起课来。

    “明个再说。”董梅道,“你们去里屋歇会子,养好精神了,下午的课就顺当了。”

    正屋的里间,她备了两床铺,特意为着她们午休准备的。

    “姜大校长,你也需要休息的,放松放松,轻装上阵才对。”董梅拉过秋菊,“你信我,卸下包袱,你就是威武的姜校长。”

    秋菊甩开了她的手,揉揉太阳穴,她心里还真是紧着弦儿。

    对于从来没见过新式学堂的人来说,能有今日的成效,已然不错。这也是她们之前花了大工夫,做足了准备,今日站在讲台上才不至于战战兢兢。

    下午,董梅跟着听了听她们的课。

    要说莲儿还真是当老师的好苗子,看着文静,但那眉眼间透露着跟她年纪不太相符的老练。

    而且非常有耐心,举手投足间让学员们跟着她一起思考,课堂气氛控制得很不错。

    青柳则是即兴发挥型的,她尝尝语出惊人,逗得学员们哄堂大笑,效果不错。这些在她备课的教案里可是没有的。

    秋菊当然不用说了,课讲得非常好。

    只是她自己当局者迷罢了,或许是太在意这件事儿了,她才有些患得患失。

    *

    夕时末,学堂里放学了。

    瞧着秋菊赶车的疲倦样儿,董梅不由得心疼起来,道:“姐姐,我来赶车吧,你抱着四儿也能打个盹。”

    “我没那么不中用,你照顾好她们就成。”秋菊扬起了马鞭,“你别以为跟着志明学了几天,就能赶车了。这可是个技术活,没个师傅在你身边可不能单独赶车。”

    董梅自认为她学会了,再说她家这马挺通人性的,这还得多些张裕挑选的好。

    秋菊回头瞪了她一眼,叮嘱道:“往后我们住镇子多,你要是来往镇子,让志明送你就成。”

    “姜姐姐,我……”

    “除非你把小四放家里。”秋菊打断了她的话,“你要是一个人赶车,我才懒得管你。”

    嘴里虽这么说,秋菊心下想着回头得叮嘱志明才行,梅娘看着精明,有时候胆大的叫人担心。不管着她的话,她真能背着小四赶车去镇子。

    眼下正是多事之秋,灾后重建,好些人家里揭不开锅。

    曾大人治下的梧田镇倒好些,可临郡县情况就糟糕多了。

    那些灾民可是有组织的,专挑有钱没权的人家打劫,抢了东西后再往山里一猫,衙役们可吃不了那个苦头搜山。

    再说了,官府也不能把他们逼得太急,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万一群起暴动,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可就不保了。换个角度看,财主家散点小钱也算是帮他们消了灾。

    他们也就不会全力追捕打劫的了,否则的话,衙门里的牢房是住不下的。

    当然,适当的打压震慑还是必要的。

    这就是底层百姓的悲哀,但凡有口吃的就满足了。

    往年被偷被抢的大户人家可不少。

    虽说这一路上看着平静,保不齐有人盯着她,万一绑了去可怎么办?秋菊也常常想不通,梅娘也是吃过苦头的人,但她的防范意识总是少跟筋。

    “驭——”

    到家门口了。

    刘妈已经做好了晚饭,瞅着马车过来,她小跑过去掀开了帘子,母女几个都打着盹儿。

277 没想到你这丫头心这么狠

    “这得多累才困成这样。”刘妈心疼道,她心里闹不明白的是,大东家都这么有钱了,还不让孩子们过些好日子,整天在外忙叨叨的。

    人不是都说,姑娘家家的要富养么,怎到了她这儿比养男娃还辛苦。

    刘妈以前也到地主家做过短工,那有钱的地主家娃儿不是吃吃喝喝,就是玩玩乐乐的。

    唉!

    董梅半睁眼,把小四递给刘妈,刘妈担忧道:“往后可不能回来这么晚,四儿不能走夜路,这不是闹着玩儿的。”

    “知道了,刘妈。”董梅跳下车,随手半抱着莲儿柳儿下车。

    “刘奶。”姐俩跟刘妈也很亲近了。

    “欸。”刘妈高兴地应了声,她在这儿快一个月了,如今跟家里人都相熟了,很是喜欢这一家子。

    “乖乖,都到家了,还没醒,这孩子得多困呐。”她抱着小四不停唠叨,心疼得不行。

    “刘妈,瞧您说的,这丫头就是贪睡。”董梅牵着两个大的进屋,“在嫂子家睡了一下午,刚一上车,马车颠簸几下她就又睡着了,看来今个晚上我是甭想睡觉了。”

    “你也累一天了,晚上我帮你带吧。”刘妈赶忙接茬道。

    “那哪儿成?”董梅一口回绝,“您在家也没闲着。”

    “这叫什么话,我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这活又累不着。”刘妈道,“你放心,我孙子都是我带大的。”

    瞧着刘妈心诚,董梅思索片刻,道:“那看情况吧,实在不行,你帮我带上半夜,下半夜我自个带。”

    “成。”刘妈这又麻利地把小四放在车子里。

    饭后,顾老头来到后院,脸拉得老长,道:“她们两个那么小,你也舍得她们扯一天的嗓子,没想到你这丫头心这么狠。”

    老头儿这是心疼莲儿和柳儿了?

    “顾老,我可听说了,您小时候可比她们苦多了。”董梅指了指凉亭里的椅子,叫他坐下。

    有次,顾老头多喝了几酒盅,青禾缠着他讲故事。老头哪里会讲什么故事啊,只得把自个小时候学医的事情拿来讲。

    他拜师学医的时候也就五六岁,天不亮就得起床,拣药分药制药一项项学,有时候进山一呆就是好几天。

    比莲儿她们在学校教书可辛苦多了。

    “她……她们不是女娃吗?亏你还笑得出来。”顾老头随手扔给她一大包药,“这是护嗓子的,煎水喝。秋菊可以当茶喝,但是小丫头们不行,她们还小,一日喝一次即可。”

    董梅拿起药包,闻了闻,一股草药的香味,“多谢顾老。”

    听声儿,董梅的嗓子也沙哑着,顾老头嘴角抽了抽,道:“你不能喝,自个多喝点水就成。记住,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

    “知道了。”

    董梅朝着老头的背影喊道,怪不得人说,家里有一老是一宝,老头在她家,她安心多了。

    再有,刘妈也是个好的,好些事比她有经验,做事也沉稳,这都是年岁沉淀下来的。

    想想这些,有股暖意涌上心头,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感觉吧。

    “娘。”青莲过来挨着她坐下,“明个我们真要住在大娘家吗?”

    “怎么?”董梅摸摸她的小脑袋,“你不喜欢啊?”

    “也不是,就是没跟你分开过,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青莲道,其实她是不习惯,哪儿也不如自己的家好。

    “每日来回跑,时间都浪费在路途上了,留着那时间好好歇息。”董梅也看出来了,宽慰道,“先住两日,想回家的话就跟姜姨说。再说了,最近我也得天天过去,那边忙着女子班招生呢。”

    “娘说的是。”青莲道,“那我去收拾下。”

    董梅也起身,牵着女儿的手一同前往,小声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委屈自己,有什么事儿一定要跟娘说,知道吗?”

    这么小的孩子,心智成熟得让人心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董梅不想她们现在就过着安逸的生活,所谓先苦后甜嘛。

    她一直坚信,一个人付出的努力跟所获的回报是成正比的。

    “知道了,娘。”青莲抬眼看了看董梅,母女俩的眼神在月光下交汇。

    “娘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处处都要拔尖儿,但是有时候勉强自己会很累的。”董梅搂着她的小肩膀,“人无完人,有时候懈怠一下不是坏事。”

    “娘,我明白。”青莲道,“我真的很喜欢当老师,所以我想做到最好,这也是对学员负责,不是吗?”

    董梅还能说什么呢,心想只能是多给孩子补补营养了。

    好在还有秋菊照看。

    娘几个正收拾包袱,吴氏和曹氏摸黑过来了。特别是吴氏,自周平上次跟她细说了莲儿当先生的事儿,就一直担心惦记着,听说下头坐着的都是比她们大的后生们,生怕姐俩被人欺负了去。

    “二奶,大娘,你们就别担心了。”柳儿笑嘻嘻拉着她俩在小客厅坐下,“如今我们也是先生,他们对我和姐姐礼貌着呢。”

    “你呀,净挑好听的说。”曹氏有些不相信,点了点她的小鼻子。

    “莲儿,可是当真?”吴氏接过莲儿手里的衣服,“这都要住到镇上去了,以后大娘要是想你怎么办哟。”

    “大娘,忙的时候才住两日,也不常住的。”青莲道。

    吴氏却感觉孩子们快要离她远去了,不免有些伤感。她知道,这些可都是聪明能干的孩子,是关不住的。

    不知怎的,儿子周平离开她,她都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这俩孩子,特别是青莲,心里就是放不下。

    周平也曾对她畅想过以后的日子,那是她不敢想的,京都那样遥远、神秘、繁华的地方,即便去看一眼,这辈子她也知足了。

    “二婶,嫂子,瞧你们伤神的样子,这要让外人瞧见了还以为我是后娘呢。”董梅打趣她俩,“走,咱们去院里坐坐,叫她俩早些睡下。”

    “对对,你们都是长身子的时候,可不能缺觉。”

    二人好一番叮嘱才跟着董梅去到院里。

    自从知道董梅要在镇上开学堂,村里都聊开了,前一阵子信者与不信者各占一半。

    直到今个,村里简直是炸了锅。

    原先那些不信的吐露出来的全是酸味,最酸臭的当属梅娘后婆婆罗氏了。

278 你没行春风哪来的秋雨

    罗氏老早在村里宣扬,以她秀才老子娘的名头,见人就道,开学堂至少得有秀才功名才有资格的,这点确实不假。朝廷确有规定,办学的最低资历必须是秀才。

    董梅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怎能办得了学堂,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一方面,很多人不知董梅识字,另一方面,很多人不愿意她能办学堂,所以都选择相信那是谣传。

    而今日,罗氏被狠狠地打了脸。

    她实在想不明白,董梅怎能办学堂?她怎么办得了学堂呢?

    可惜她的幺儿去了府城的大学堂深造去了,否则一定叫他回来羞辱那不要脸的贱货。

    再说,办学能赚几个钱,她的幺儿可不屑当那样的酸腐夫子,以后可是要当大官儿的。

    “金铭她娘,梅娘办的学堂可不是考功名那样的,可赚钱了,听说。”孙婆子见不惯罗氏酸溜溜的样子,“她那学堂是专门教人当账房先生的。”

    “账房先生?”不明所以的妇人们都围了上来,竖起耳朵听。

    孙婆子也是在李勇家听了一耳朵。

    “你们想想,长房先生的工钱那可是很高的,一月少则七八百钱,多则七八千钱的。”孙婆子探过头,声音很低,但那个眼睛却瞪得跟铃铛似的。

    这样的爆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听见的。

    在场的妇人们都凑近她,低声附和:“账房可是好活计,日不晒雨不淋的,整日坐在柜台后面,可有面儿了。”

    “梅娘专教这样的人,能不赚钱么?”孙婆子反问道,“一个人头收费五两银子呢!”

    其实李勇的原话是一个学员收费三五两银子。

    “五两啊?”这可比作坊赚钱多了。

    “可不?”孙婆子故意伸长脖子,对着罗氏道,“你算算看,梅娘现在招了五十个人,那得收多少银钱?而且——”

    见众人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的样子,她顿了顿,接着道:“而且一年收三拨儿人,也就是要收三次钱,那拢共得收多少银钱啊?”

    “你瞎说的吧?”罗氏不信,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儿子学堂也才五十来个学生。

    再说,哪有学堂里一年收三回束脩的。

    “不知道吧。”孙婆子卖了个关子,“那些人学了四个月就能去店里当账房了,接下来又有新的一拨人进去接着学。这样一年才收三次学费的。”

    脑子灵光的妇人,掐着手指头,吧嗒吧嗒嘴巴,大致算出了孙婆子提供信息里的全部费用。

    “八百两银子矮一点!”

    “天呐!一年八百,十年就是八千!”

    “何止啊!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那收上来的钱也会多起来的呀。”

    ……

    “呸呸呸!一个寡妇带着两赔钱货抛头露面的,把我们李家的脸面丢光了!”罗氏一脸的戾气,“回头我就要告诉祖宗去,这样的妇人应该沉塘!”

    “哟!金铭她娘,你咋个这么恶毒呢!”孙婆子听不得这样辱骂董梅的话,“如今梅娘可是有钱人,而你却沾不到半点光,你心里才恨的吧。可这也怨不得梅娘啊,老话说得好,你没行春风,哪来的秋雨。”

    “对不?”

    孙婆子缓缓扫视众人,她坚信,跟着董梅有汤喝,董梅越是发达,她们碗里的汤越是浓稠。

    可见孙婆子是个难得的明白人,村里像她这样的明白人是越来越多。

    “就是,当初梅娘可是受尽了你的磋磨,一发狠心才有了现在的发达。”有妇人道,“幸亏你当初那样,否则也轮不到我们沾梅娘的光咯。”

    这位也是明白人。

    若是董梅在李家发了财,有罗氏这样的,怎轮得到她们得利呢?

    “一帮子势利眼!哼!”罗氏说不过,被气得踉踉跄跄走来了去。

    “我们就是势利眼,怎么着吧?”妇人们指着罗氏的背影喊道,“这世间可没有后悔药吃咯。”

    “再告诉你一事儿,保你几日几夜睡不着觉!”孙婆子鼻子“哼”一声大声喊道,“那办学堂的大院子可是梅娘买的哟!”

    “啧啧啧,梅娘可真是发达了……”

    “我瞧着她家那风水好,生财!”

    “有道理,当初盖房子时土地爷不还显灵了么?”

    “真是好命哟,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呐……”

    大家不免也泛起酸来,孙婆子提醒道:“甭管什么原因,梅娘发达了,我们大家都沾着光不是?”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连连点头。

    “我巴不得她越来越发达呢。”孙婆子招呼大家凑近些,低声道,“梅娘是个心善的,她一定忘不了咱这些乡亲们的,以后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的。”

    “孙嫂子,还是你看得远。”一妇人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不过,若是谁背地里使阴招,坏了梅娘的事,别说梅娘不待见她,我第一个不答应。”孙婆子正色道。

    众人一下子想到了王婆子,她家如今可惨了,又搬回了那破房子去。

    王婆子完全是自个作死的。

    虽说村里盖房子的人家都借了村里的钱,稍有点头脑的都明白,这钱其实就是梅娘出的。

    为什么使计不借给她家,这不一目了然的么。

    这么一想,还真不能得罪梅娘的,否则亏大发了。

    罗氏回到家,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母牛。她冲到角落里的矮棚子里,一把掀开了灶头上的锅盖,使劲地摔在地上,顿时锅盖裂成几瓣儿。

    然而,这样还不解恨!

    她随手抄起一锄头,朝着大铁锅重重砸去,“哐啷”一声,锅底破了好大一洞。

    此时家里无人。

    无处宣泄的罗氏变本加厉地敲着大儿子家的灶头,一想到他们分了家,害她跟老妈子一样伺候着二房,直到灶头变成土堆,她才算平复了点儿怨气。

    说到这儿,曹氏无奈摇摇头,“那两孩子倒是在我家吃了点,两口子滴水未进,真是造孽啊!”

    “瞧着吧,她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吴氏盯着董梅看,“你可千万别搭理她!”

    “嫂子,放心吧。”董梅道。

    不过,她心里为王氏担心着。再这么一个院子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迟早要被她逼疯了。

    王氏在她这里存了二十多两银子,要说小三间房子也差不多。但是她有三个儿子,眼看元海就大了,还是得盖个大院子才行。

    董梅是想帮她,但是也要她开口才行啊。

    依照王氏如今的性子,她不见得会张这个嘴。

279 眼里的那抹不屑藏得很深

    翌日一早,董梅跟着秋菊一同去了镇子。

    今个把刘妈也带着了,否则她身边没个人照看小四,她还真就什么也干不了。

    刘妈乐得欢喜,早早的就备了中午饭,叫志明几个热一下就行。其实,董梅再三叮嘱她,不必那么麻烦,之前志明就帮着家里做了很久的饭。

    “可了不得了,他一后生还能做饭。”刘妈啧啧道,“人都说男人不下得厨,我看都是胡说的。”

    刘妈不免一阵感慨,他儿子也不会做饭,倒不是因为旁的,只不过压根儿没想过叫他做饭而已。不说他们村里,就是别个村子,也没听说过有男人做饭的。

    董梅家虽不像别的高门大户那样奢华,家里摆设也简单。但精明的刘妈怎看不出她家底子深厚呢?

    这样的人家都不讲那些个虚礼,她们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庄稼户还瞎讲究。

    尽管她们早一刻钟到了学校,但是已经有好些学员们老早就到了,正坐在教室里温习昨个的内容。

    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也方便她们两积攒点经验,第一堂课董梅替她们上了。她并没有往深里讲理论知识,而是着重于如何引导学员们对要点的理解,这也让姐俩深刻体会到“教”的另一含义。

    董梅曾经跟她们说过,“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学员们能积极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时候再来教就事半功倍了。以后哪怕是离开了学校,他们还有能力自学,这才是她们办学的意义所在。

    否则,仅凭四个月的时间,能学到什么呢?

    不觉间,教室后门口渐渐多了些妇人。最扎眼的一位老妇人,银丝发鬓十分端庄,整个一富态相,还带着一股子威严。这就是富贵人家里的老祖宗,稳如泰山的那种。

    当然,青莲是不惧的,她示意老妇人坐下旁听,三位妇人这才轻手轻脚进了教室,而她们的仆人则是规规矩矩地守在门口。

    一堂课过后,是出操的时间,两教室的学院井然有序地走出教室。

    秋菊、青莲青柳先带着学员们绕着院子场地跑十圈,然后由姐俩领着他们做起简单的健体操。

    这套体操是被秋菊改造过的,原先董梅展示的体操,在秋菊看来不过就是个花架子,没什么实用。

    而经她改造后,确实更有力度,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练就一定的防御及攻击本事。

    大厅里,新来的三位妇人十分好奇外头的动静,想盯着看又觉失仪,不免有些尴尬。

    董梅给各位上了茶,不难发现,这三人以老妇人为首,只要老妇人不吱声,另二位也只是眼角带笑的“呵呵”两声。

    “薛老夫人,咱们去院里走走,边走边说。”董梅起身,移步到富态老妇人跟前。

    对于镇上的一些大户人家,董梅不大了解。刚才老妇人只不过简单介绍自己姓薛,其他一概没说。看得出来,这学校她是瞧不上的,但又为何要来走这一遭呢?

    那老妇人微微点头,她身后的仆人立马搀扶着她去了院子。

    “董先生,这里的孩子还能学拳脚不成?”一妇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功夫。”董梅解释道,“孩子们每天伏案学习,久坐不动对身体是有损伤的。咱们这套功夫就是调节一下身子,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您这想得可真周到!”那妇人惊叹之余,不免偷瞄了眼薛老夫人,生怕自己多嘴引来她的不悦。

    董梅也不理会,各人有各人的考量,这再正常不过了。

    “待他们学业结束后,对付二三个小混混那是不在话下的。”董梅浅笑道,“而且,女子学了还能防身。”

    “真的?”

    “瞧,我那两女儿就是练过这套功夫,即便是个成年男子,也未必是她的对手。”董梅瞧着领操的两女儿,还真是英姿飒爽,英气逼人。

    两孩子跟着秋菊学了大半年,长进不少。

    后边的两位妇人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而董梅身旁的薛老夫人却一直闭口不言,面上不露一点情绪。

    这就是人常说的老祖宗吧。

    老祖宗那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一般的角色很难入她的法眼。其实董梅不大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那些封建等级观念已经渗透到她们的骨子里、血液里。

    董梅很有自知之明,在这些老封建眼里,她不过就是个乡野寡妇,还是个不自重的满身泛着铜臭味的商人。

    如今她这个商人竟然办起学堂来,想必老封建们是嗤之以鼻的,十分不屑与之为伍。

    虽然薛老妇人眼里的那抹不屑藏得很深,但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不过人家是有派的,面上却始终挂着淡淡的笑。

    “李娘子这儿果然不凡。”薛老夫人开腔了,“老妇有一疑虑,还请解惑?”

    “老夫人请讲。”董梅朝她行了一礼,知道她是李娘子,并以此称呼她,可见在老夫人眼里,她不过就是山沟里的一村妇。

    这样的称呼,倒让董梅更加自在了。

    其实不管何称谓,村妇也罢,商贩也罢,她就是她。

    “若要开女子班,您这儿的先生忙得过来?”老妇人看了看刚过来照应的秋菊,“即便忙得过来,那资历又如何?”

    也是,暂时常驻教师就她们三个,且青莲青柳还是个孩子,稍微有点见识的都有此顾虑。

    “老夫人所虑极是。”董梅道,“女子班开设有识字、算学和琴棋书画等等。”

    琴棋书画的先生都是委托言豫花辞介绍来的,资历自不必说。

    算学可谓是这儿的王牌,董梅自是有底气的。

    唯一不足的是“学问”,这儿所说的学问也就是学堂里所教的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对于女子班的要求,不仅能读懂诗文,且要会做诗。毕竟有些女子将来是要靠文采去社交应酬的,说得严重点,这可能关乎到她们以后的命运了。

    董梅大致也了解过,像府城京都等大地方,上层妇人的圈子里,常有赏花诗会之类的应酬,实则是变相的相亲大会。

    把适龄女子聚在一起,任由那些适龄男子的长辈去挑选,真是可悲啊。这跟场子里的那些货物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花园子装扮得华丽些罢了。

    没等董梅开口,却听秋菊道:“老夫人,不知甄墨言老先生如何?”

280 到底是商妇

    “你是说……你能请来甄老先生?”老妇人诧异道。

    秋菊颔首一诺。

    薛老夫人顿了片刻,旋即打量起秋菊来,眼里闪着光,这跟刚才她看董梅清冷的眼神完全不同。

    “早年听说过,甄老先生曾经收过一名女弟子,莫不是……”

    “……小时候跟先生识了几个字罢了。”秋菊道。

    “怪不得,看先生器宇不凡。”薛老夫人嘴角上扬,此时再无不屑之意了。

    董梅一旁看着,暗怨秋菊藏的深,昨个晚上她就提了这事,她愣是不透露一丁半点,回头找她算账。不过这老妇人擅长变脸,刚才一脸看不惯的样子,一听说能请来什么甄老先生,马上就喜笑颜开的了。

    “若是能请来甄老先生,那我就把孙女送过来。”薛老夫人似是松了一口,她淡淡地看了眼董梅。

    “看得出来,老夫人是信得过我们姜校长的。”董梅瞥了一眼秋菊,接着道,“刚才我也稍微介绍了女子班的学目,不知您还有没有什么疑虑?”

    “安排得很好,那些也是身为女子必须所学的。”薛老夫人俨然一副封建大家长的做派。

    董梅深知,这些技艺就是她们选婆家的筹码。

    但是,丑话得说在前头,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样,若是不认同她办学的理念,那送来的孩子她是没办法教的,否则日后与家长的矛盾越来越多。

    “老夫人,有件事还望您知悉,否则就是我们的不是了。”

    薛老夫人有些惊诧,抬抬手道:“请讲。”

    “我创办这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人人能自强自立,凭着自己的双手可以摆脱贫困,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董梅道,“于女子班而言,也是同理。我们信奉的是女人也应该有独立的人格,而不该是别人的附属品。”

    她办学的理念实则是教会女子要自强自立,而不是强颜欢笑、一味迁就别人过日子。

    瞬间,大厅空气凝重起来,董梅静静等候她的反驳。

    另外两妇人紧盯着薛老夫人,大气都不敢呼出。

    秋菊当然能体会董梅的意思,那也是她的意思。她也朝着老夫人疑惑的眼神,微微点头。

    “虽然我们不会刻意传授这样的理儿,但……”董梅一脸负责任的态度,极其诚恳,“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们可能会接受到这样的理儿。”

    薛老妇人轻笑两声,道:“李娘子好大的口气!”

    “老夫人严重了,不过是各人取舍不同罢了。”董梅依然微笑着,“芙蓉鸟和麻雀他们谁过得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罢了。”

    芙蓉鸟就是金丝雀,在这儿被叫做芙蓉鸟,也是富贵人家喜好养的宠物。

    “你也知道她们有的将会是芙蓉,有的永远都是任人驱逐的麻雀,这就是差别!”薛老夫人冷声道,“到底是商妇,罢了。”

    董梅窃喜,这样最好了。

    在场的人都没言语,那两妇人跟着薛老夫人一同出门去,董梅和秋菊一左一右相送。

    出大门时,老夫人停下了脚步,“甄老先生莫不是看在你的面儿上?”她的目光由秋菊的脸上移开,扫视了一眼简陋的院子,最后落在董梅脸上。

    “要说你也是个厉害的。”

    丢下这句话,薛老夫人朝马车而去,秋菊赶忙搀扶着她上了马车,道:“实在怠慢了!”

    二人回到大厅,董梅不禁问道:“姜姐姐,你认识薛老夫人?”

    “听说过。”秋菊应答。

    薛老夫人夫家姓赵,赵府就在镇子中央那块,那儿都是有点身份的人家。她大儿子是京官,据说她是回来养老的,身边还有个小儿子。

    “这趟怕是来给她孙女相看的。”秋菊摊摊手,有些惋惜,“这下好了,被你一说她就不来了。”

    “要是姐姐愿意的话……”董梅歪着脑袋,眨巴两下眼睛,“我还有法子把人请来。”

    “省省吧。”秋菊挑眉道,董梅的心思她是知道的,“其实不来也好。”

    她跟董梅想法一样,还是愿意收些中等家庭的女娃,她们的想法简单,更适合这样的群体学习。

    而大富大贵人家的妞,受门第影响,多少有点眼高手低,反而不好教。

    “那甄老先生又是怎么回事?”董梅问道。

    秋菊正要去教室,丢下一句话,“回头再跟你说。”

    行吧。

    董梅简单交代下刘妈,自个驾着马车往街道上去了。虽然有那甄老先生坐镇,但还得请几位稍有学问的人来当助教才行。

    “梅娘,梅娘!”

    “驭——”听到有人喊,她赶忙叫停了马,侧头一看,原来是林家粮铺的韩氏朝她招手。

    “嫂子,有事?”

    “你下来说。”韩氏直接抢过她手里的缰绳,“我知道你忙,否则都要寻你家去了。”

    “嫂子,咱长话短说,这会子我真有要事去办。”董梅道,“过几日,我专程来看你,如何?”

    “唉!”韩氏叹了口气,“两件事,一是你要的那桩子有了眉目,赶紧派人去瞧瞧;二是玲儿的事儿。”

    那日于氏走后,韩氏才琢磨过味儿来。

    所以她才留了个心眼,留意了敬庭。因为敬庭每日推着卤菜车经过她家门口,一琢磨才发现,敬庭是特意绕道经过她家的。细查之下,她发现玲儿跟他眉来眼去的,这可吓坏了韩氏。

    没出阁的丫头怎能有这等心思。

    可这是自个的闺女,她又不好直说,一旦吵起来,左邻右舍都知道,那不是害了她么?

    她这才急着找董梅相商。

    “嫂子,桩子的事好办,过几日我亲自过去看看。”董梅道,“至于敬庭……”

    董梅顿了顿,接过韩氏手里的缰绳,道:“你若不中意他的话,我去跟那小子说,他要是胆敢再来,我就打断她的腿。”

    说完她驾着马车扬长而去。

    身后传来韩氏的喊声:“我……我不是那意思啊。”

    董梅回头朝着韩氏一笑,道:“嫂子,我抽空过来。”让她担心两日再说,她明明很满意敬庭的,刚才韩氏说到敬庭,那眼神立马温柔起来,但是嘴上却放不下架子。

    毕竟她们是女方,着实该矜持点。

    学院的大门紧闭,侧门却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阵阵读书声,一色的男中音。

    ------题外话------

    今天一更

281就把他们打发到你那儿去

    董梅拴好马,熟门熟路地进了院子。她若不是家主,怕也是进不来这书香院子。院里的景象蛮雅致的,院子一角有一丛竹子,此时正郁郁葱葱地往上长。除了铺好的石子小路,其余地方都种了些花花草草。

    有个老仆人,除了伺候孔夫子的衣食住行,还专门帮着侍弄这些花草。

    院子是个两进的,但却足够宽大,前院正厅、西厢房就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后院则是夫子和学生们的生活住所。

    “您是来找志远的?”那老仆人见着董梅热心问道。

    他也不是谁的家主都认识的,不过董梅最近来得多,跟志远的关系又特殊,他才多留意了几眼。

    “魏叔,恕我冒失了。”董梅上前行礼道,“我是特意来拜访孔老先生的,不知是否得闲?”

    董梅也随着学生们尊称他为魏叔,魏叔虽为孔夫子的专职仆人。但是,他可不是普通的仆人,耳濡目染一辈子,怎么着也能熏点学问到肚子里。

    “这会子正在后院呢。”魏叔领着她去了后院。

    石桌旁,孔夫子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似是在思考要紧的学问。有意思的是,他手里拿着一只铅笔,时而俯身在书本上记录些什么。

    这铅笔给他用来做批注再合适不过了。

    董梅朝着魏叔示意,她站远点静候一会。

    魏叔这才转身离开,自个忙活去了。

    约莫一刻钟过后,孔夫子才发觉廊下倚着的董梅,他似乎很高兴见到她。

    “先生,我冒昧而来,实在失礼。”董梅朝孔夫子行了一礼。

    “你是来探望志远的?”孔夫子捏着手里的铅笔,“这炭条很方便,就是用起来还不太顺当。”

    董梅很是诧异,当初怕孔夫子反感,所以她并没有送铅笔给他,只能是从敬远那儿顺来的。她接过铅笔,简单示范一下握笔姿势,顺手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孔夫子眼里满是惊叹,想不到这简陋的炭条竟能写出行云流水般的字体。

    开玩笑,前世的书法班都是软硬字体连着学的。

    所以,董梅的字还是拿得出手的。

    “若是都改用这样的笔写字,那得省下多少时间啊。”他喃喃自语。

    “若是如此,那毛笔字不就废了么?”董梅反问道,她本觉得老夫子应该排斥这样新式的书写方式,然而并非如此。

    孔夫子爽朗一笑,道:“你这丫头,心里怕早已把我想成了老顽固吧。”

    还真个人精,董梅也不藏着了,“您不反对,那有人反对的。”

    “有的字是给人看的,有的是给人欣赏的。”孔夫子道,“一篇好文章,不是因为字好看,而是其精髓好;一幅好字,仅其具有观赏性而已。”

    董梅凝神看着眼前的老先生,都差点忘记自己来的目的了。

    倒是孔夫子回过神,眼里露出一抹深邃的笑意,道:“你上次送来的黑板和粉笔非常好用啊。”

    显然,黑板和粉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效率,如今他们先生都离不开这两样了。

    “我正要叫人带信给你,再给我送来些粉笔。”孔夫子道。

    “行,明个叫志远二哥带过来就是。”董梅道,原先她以为这些老夫子们很排斥新东西,还真出乎她的意料。

    “对了,听说你那学堂开学了?”孔夫子也是跳跃式思维吧,话题一转。

    董梅稍有尴尬,直言道:“我是专程来求您老帮忙的?”

    “哦?”

    “我那不叫学堂,叫技校,专门学习技艺的校场。”董梅解释道,“对于那些家境一般或者更加艰难的人来说,有了一技之长,总不至于饿肚子……”

    “听好的。”孔夫子道。

    董梅想不到这老人家竟然这么开明,难道他不觉得生意被抢了吗?

    老夫子看了眼前厅上课的地方,低声道:“其实,我这里有些……也应该去你那技校才好。”

    “您……”董梅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不知作何回应。

    “去了你那儿省钱省时,还能学到一门手艺。”老先生轻叹一声,“几时我忍不住了,就把他们打发到你那儿去。”

    “千万别……”董梅忙道。

    这老夫子太较真了。在哪儿都有些资历不足又不肯下功夫的学生,还有些就算是往死里学都学不好的人。

    特别是有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资质不够,心眼却高又不务实,真该换个想法活才对。

    寒门出贵子只是少数中的少数,须得是天资和勤奋并用才行。

    而他学院里有些寒门之子哪怕是占了其一,他都不会懊恼。至于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学好学不好的他也就不担心了。

    “先生,咱不说这个。”董梅赶忙转移话题,“我那缺两个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挑两个人品学问都极好的,家里还很困难的那种,去我那儿教书,我给工钱的。”

    董梅是这样安排的,两个人轮流着去教半日课,这样就不至于耽搁他们自己的学业。

    “你倒是能钻营。”孔夫子笑道,“我看志远就行啊。”

    “志远也要去,不过他得教算学。”董梅解释道,“我缺的是专门教学问的先生。”

    “算学他的确不错。”孔夫子道,“据说他的算学是跟你学的?”

    “不瞒您说,我也就这点长处,或许是天生的吧。”董梅赶紧解释,“就连我那几个女儿,小小年纪,算学也是顶好的。”

    她这是把她们一家子往算学天才上靠,否则无法解释得通的。但是,世间就是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的。

    这点孔夫子是很明白的。

    他教过那么多学生,总有那么几个才艺特殊的。

    “你发明的数字符号,再配上那九九乘法表确实是巧妙。”孔夫子捋了捋胡子,对于董梅的解释不予评论。

    “还有什么拼音字母,我非常感兴趣,什么时候你也来给我上堂课,如何?”孔夫子笑问道。

    董梅这才发现她又入了老夫子的坑了。

    “先生,这事咱以后说,行么?”董梅只得把拼音的事儿先说清楚了,“我那儿正编撰一本词典,到时候您配着词典再来看拼音,就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了。”

    “哦?”孔夫子凝神看着董梅,他隐约间觉得这词典是他感兴趣的。

282 这话惹得旁的同窗羡慕不已

    瞅着董梅焦急的神态,孔夫子笑道:“品学兼优的人倒是有几个,你那边什么时候要?”

    “三日后。”董梅起身郑重行了一礼,“多谢先生了。”

    教师的事情敲定后,董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匆忙间就要离开。临了,孔夫子叮嘱她,多备点黑板粉笔以及铅笔。

    董梅会意,也就没多问。

    自从乾平章对粉笔露出极大的兴趣,董梅就请周树根着手办粉笔作坊了。

    顺道,董梅看了眼志远。

    “姐,你那技校挺好的吧?”志远问道,他很想去看看的,但又不想耽误学业,矛盾中。

    “还不错。”董梅笑着拍了拍这个跟她一般高的弟弟,“别太用功了,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没到用身体去拼的时候,明白吗?”

    这话惹得旁的同窗羡慕不已,没见过这么说话的家主。人家都是嘱咐孩子别怕吃苦,好好用功,将来才能功成名就。

    志远也有些不好意思,“姐,我知道了。”

    读书哪里算得上辛苦啊,想当初为了半口酸腐的馒头,他们兄弟三人被野狗追得满街跑,那才叫苦呢。

    如今,还能坐在宽敞的大房子里做学问,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跟做梦似的,所以他倍感珍惜。

    学起来特别有劲儿。

    “行了,自个照顾好自个,跟同窗好好相处,这也是学问。”董梅叮嘱道。

    志远很是欣慰,姐姐的管教方式永远跟人不一样。她时常教导他,书本上的学问不难,难的是书本以外的无形的学问。

    姐弟俩惜别之后,董梅又赶车回了学校。

    大家都等着她吃中午饭呢。

    她叮嘱过刘妈叫她们先吃的呀。

    董梅端起桌上的茶碗一口咕噜下去,突然觉得这茶碗太小了,太斯文了,得定制几个大水杯才行。

    “说了,她们不听。”刘妈抱着小四,而小四正津津有味地啃着小半块馒头。

    可有滋味了。

    怪不得刚才见着她也不激动,真是有吃便不在意娘的主儿。

    “娘,我们不饿。”

    青莲青柳帮着从厨房端来饭菜,一碟子小炒肉,小青菜,绿豆糕。珍娘随后又端来一砂锅,用抹布垫着,还盖着盖子。

    “香!”董梅凑近去闻了闻。

    珍娘打开盖子,里面冒出一股白雾,道:“这个是乳鸽汤,先生尝尝看哪里需要改进的。”

    今个特意蒸了点白米饭。

    不错,首先搭配就挺好,一荤一素一汤,外加一甜点,看来珍娘还是个有头脑的。

    董梅招呼珍娘和刘妈坐下一起吃饭,刘妈把小四放车里,自个抓了一馒头坐在小车边上守着。

    而珍娘却立在一旁,回了句她们吃。

    看来她真不习惯跟她们坐一块,董梅也就不勉强了。

    她给刘妈盛了碗汤,转身坐下开吃。她先喝了口乳鸽汤,清淡不失鲜美,用砂锅炖的,除了几片姜,好像没别的作料了。

    小炒肉也不错,特别是加了点豆豉,很是开胃。小青菜嫩脆滑口,也不错。

    “珍姐,你手艺真的不错耶。”董梅夸赞道。

    “喜欢就好。”珍娘道。

    “珍姐,我提点意见哈。”董梅轻声笑道,“自家这么吃完全没有问题,若是当厨艺教给别人就要再讲究点。”

    珍娘不明白:“什么?”

    “比如,这个小炒肉火候稍过了点,所以肉丝儿老了点,青椒也有点泛黄,口感稍软了点。青菜很好,若是摆盘的时候能朝一个方向,看起来就不一般了。至于绿豆糕,到时候我弄几个精致漂亮的模子过来,就无需用手捏了。”董梅一一点评了下。

    “那……乳鸽汤呢?”虽然还不明白董梅的意图,但珍娘也是个好学的。

    “乳鸽汤很好,只不过少了几样东西,明个我就带来,以后隔三差五的给她们炖,对了,往后买两只炖一锅。”董梅道,“她们几个很辛苦,往后这中午饭就麻烦你弄两三样小菜,所有食材的钱一并给姜校长入账即可。”

    珍娘连忙点头:“您放心。”

    众人:“……怎么说着说着就岔了?”

    今个脑子有点不好使,董梅恍然:“珍姐,女子班缺个厨艺教员,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我?”珍娘声音都打颤。

    “就是教那些女娃做饭食,家常的就行。”董梅道,“这个我另外算钱给你。”

    “不,不是钱的问题。”珍娘忙摆手,“那些都是千金小姐,我怕手艺不行。”

    “行的。”董梅宽慰道,“真正的千金小姐也不用常下厨的,她们只要掌握几样拿手的就行。比如说炖汤,大户人家很讲究这个炖汤,还有点心,你这个绿豆糕就很好。”

    对于厨艺老师,董梅也是权衡考虑过的。

    要说去酒楼请个厨子过来也行,但是她觉得酒楼的饭菜味儿太重,真不适合家里人天天吃的。

    所以瞧着珍娘厨艺不错,而且,她还有很大的潜力。

    做饭也是要静心的,珍娘看起来心不静,果不出是她家里那点事儿罢了。

    珍娘的男人祖上也是出过举人的,不过到他这辈已经没落了,但是这秀才十分清高,宁愿在家里饿死,也不出门寻个活计,还梦想这他能一举中举呢。

    “那我再琢磨琢磨,到时候您要是觉得行,我就……”珍娘有点语无伦次了。

    “行,那这阵子你就静下心来好好琢磨给我们吃,一切都算账上的。”董梅笑道。

    “请到先生了?”见这边事儿说妥了,秋菊才问道。

    “嗯。不错!”董梅头也不回,先吃了快绿豆糕,“学院的孔夫子真不是一般人,开明,睿智,最重要的是人还好。”

    众人听了董梅好一阵絮叨,讲得就是刚才跟孔夫子相聊甚欢的事情。

    “孔夫子跟甄老先生是同窗。”秋菊道,“所以,甄老先生也时常去学院授课的。”

    “哦?”

    董梅诧异,这小镇子的能人还挺多。之前一直在村里打转,鲜少来镇子,所以对于镇上的“大人物”还了解不多。

    不过,他能跟孔夫子交好,还能教出秋菊这样优秀的人,这甄老先生定是不赖的。

    “那以后甄老先生授课,你们也都跟着听。”董梅叮嘱姐俩,这样的大先生来授课,可不能浪费了,一定不一般的。

    “到时候我也要听课。”

283 虽说凳子缺个媳妇

    饭后,董梅慵懒地靠在椅子上,真有点累了。

    “待女子班开学了,你就不用日日赶过来了。”秋菊眼里满是关切,昨夜小四闹了她大半宿,原本刘妈带得好好的,谁知后半夜小人精发现没睡在娘亲身边,这就不行了,刘妈怎么哄也哄不好,只得送到董梅身边。

    所以后半宿董梅光顾着陪她玩了,人家压根儿没觉。

    她是校长,好些事本应她去操办,这会儿都落到董梅肩上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董梅困得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几天的工钱你得算给我哦,我也不能白被你使唤不是?”

    “行行行,都算给你。”秋菊笑着把她拉起身,“你也去里面补个觉。”

    秋菊当了这校长,不但拿着两千钱的月工钱,还得了学校四之一的分子。

    当初董梅拿着契约书叫她签字的时候,她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她一没出钱二没出力,怎好白白拿了这分子呢。

    她知道董梅是认真的。

    这学校的盈利分了四份,她一份,董梅一份,青莲青柳各一份。

    近日来,秋菊满脑子都是学校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梅娘所托。

    待凳子送完货,回头来学校把董梅母女带回了村。

    顺道她又去了趟姜家,毕竟两孩子要打搅人家一阵子。但是没见着于氏,她如今也是个忙人。

    不过姜春生反复强调,于氏夕时前就能回来,且她管理的织妇就离这不远,每日都是敬庭去接回来的。

    再说了,于氏每日不用起早贪黑,也不是日日要点卯的。

    时间比较自由,她大可放心两孩子住这儿。

    “不是这样的话,我那妹子也住不到我这儿来哟。”姜春生道,“我们高兴,我们全家都高兴。”

    “大哥,那您忙着,我先回村里去。”

    董梅道别了姜春生,硬是抓过凳子手里的缰绳,自己赶起马车来,她得趁机会多练练才行,这可是相当于考驾照啊。

    而原本送卤菜的大马车则是由元海驾驶。

    要说凳子确实是个做事牢靠的性子,之前为了让志宏留在家里忙活药山的事情,特意教了元海赶车。所以每天回程不着急的时候,都是元海赶车,他则一旁监察着,这样练起来效果很好。

    董梅一路驾车到了村子,有凳子坐边上,她也心安。

    “嫂子莫急,您还得练练才行。”凳子接过缰绳,把马车驶向院里去。

    也是,今个路上没什么人,更别说会遇上会车的事儿了。

    “行。”董梅笑道,“那我就在跟你学阵子,一直到你说我行的时候。”

    凳子回头憨憨一笑,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这小子该说媳妇了,家里也没个张罗的人。”董梅摇摇头哀叹一声,这话却落入了刘妈的耳朵里,刘妈瞅着凳子瘦高却结实的背影进了院子。

    晚上,刘妈送小四回房间,见董梅不急着睡,方道:“大娘子,我瞧着凳子也不小了,不知他哥嫂咋不给找个媳妇儿?”

    董梅坐在床边上哄小四睡觉,“刘妈,坐下说。”

    “我娘家有个侄女,已经二十二了,怕是比凳子还要大。唉!”刘妈坐了下来,脸色不大好。

    “年纪倒不是问题。”董梅道,主要是人,依照凳子这样的情况,就得找个厉害的,否则还不被他哥嫂算计一辈子?

    “您给我说说这姑娘的情况。”这个年纪还没嫁人,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唉!”刘妈长叹一口气,“我那侄女名唤大丫,真是个好的。”

    大丫在家是老大,她娘生了一弟一妹后,身子一直不好,一年到头儿下炕的日子用手指头都算得过来。

    因着他爹常年在外做工,所以家里的事儿一直都是大丫管着,一双弟妹也是她带大的。

    这到了说亲的年纪,也没人愿意去她家提亲,所以一拖就过了这么多年了。

    “年前,她娘到底抗不过,去了。”刘妈眼里溢着泪水,她吸了吸鼻子,接着道,“人呐眼皮浅的多。今年倒是有几个上门提亲的,你猜怎么着?”

    董梅心里咯噔一下,定是残次的了。

    “不是老鳏夫,就是嘴歪瘸腿的,唉!”刘妈道,“你说她一个好好的姑娘何至于沦落道这步田地了?”

    “刘妈,她性子咋样?”董梅挑着紧要的问,到了她这个年纪,一般人家还真看不上。

    “性子……”刘妈突然噎住话了,“就是性子悍了些,都是给逼出来的,原本也是温温柔柔的呀。”

    “悍点不好吗?”董梅道。

    见董梅如此态度,刘妈倒不知怎么接下去了,她道:“大娘子,不瞒你说,我娘家就这一弟弟,势单力薄了些。”

    “若不是大丫,怕是他们的日子更没法子过了。为了弟弟妹妹,她小时候不知道跟多少人打过架。那孩子就是被揍大的,谢天谢地,身上没留下什么破败。

    因着邻居盖房子占了她家的地,她差点把人家房子点了,逼得人家把挖好的地基填平了,硬是退回到原来的地基。”刘妈眼里满是惆怅,“她说一辈子不嫁人,就在家当老妈子,待她爹百年后,住山里去。”

    要说当一辈子老姑娘,也是不切实际的。

    以后她弟弟娶了媳妇,定是容不下老姑姐的。

    “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董梅心里也不是滋味,家里穷,又没男丁壮势,可不就是村里的弱势群体?

    若不是变成悍妇,怕是家也不成个家了。

    “刘妈,药山上正缺人,她要是愿意的话叫她来做工。”董梅想了一会儿道,这事她是做不了住的,只能是牵个红线罢了。

    “可以吗?”刘妈心知董梅做事稳妥。

    “虽说凳子缺个媳妇,但还得他们两人能对上眼儿,否则外人都是白忙活。”董梅道,“这事不急于一时,你也别说多了。”

    刘妈点头应下。

    “刘妈,依照你说的,我倒觉得他俩合适。”董梅又补了几句,“凳子爹娘不在,家里的兄嫂待他不咋样。若他不娶个泼辣点的媳妇,这家也甭想起来了。”

    “大娘子说的是。”刘妈道,“我心底里也是这么个意思。虽说我那侄女大点,但是人能干,只要人家不惹她,那也是个知情达理的人。我瞧着凳子面善心实,是个靠得住的。”

    刘妈得了意,踏实地回了自个屋去。

284 种茶的师傅来了

    三日后,女子班如常开课了。

    共招收了十名八至十四岁的女孩,令人欣慰的是,那位薛老夫人的孙女没来。

    董梅是真的不想惹那样的人家,否则麻烦事儿不断,这样挺好。不过,倒是招收了几个地主家的女娃,都是镇子附近的几个村子的。

    女子班的生源还是可以的,预计还有很大的空间。

    学校里的事情全权交给秋菊了,董梅抽身出来,带着志明和顾老头去瑞州买了两个桩子,共花去了三千多两银子。

    原本董梅只打算叫志明陪着她和刘妈一道去,小四还没断奶,若不带在身边,怕是没人哄得住。好在有刘妈跟着,路上慢点一日半就到了。

    顾老头是不放心她才跟去的。

    一个黄毛小子,带着老中小三妇人,怎叫人放心得下。老头儿也是面硬心慈的主儿,嘴上说是带青禾出去见见世面,实则就是为她们娘几个保驾护航去的。

    因着林家的关系,那两桩子也都交给林家的儿子林嵩打理,主要是管理桩子里的那些佃户。

    林嵩在那片也混出名堂了,尤其是管理佃户有一套,所以他手底下的佃户没听说过有搞事情的。

    而且,董梅又给他出了一招,分田到佃农,各管各的,到时候按照产粮里给予奖励。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高于往年产的粮食,佃户跟东家对伴儿分。

    这一点避免了吃大锅饭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又大大提高了佃农的积极性。

    林嵩心想,怪不得他爹带信来说,这位婶子是个厉害的,叫他跟婶子好好学,好好做。

    自从他家跟董梅结缘以来,林家粮店的生意红火多了。特别是年前董梅提示他家多屯粗粮,可算是小赚了一笔。

    最后,董梅交代,待稻田成熟时,她再派人过来收粮就是了。

    这日,一辆马车来到董梅家,除了一二十来岁的车夫,车里出来一五十出头的老头,两人杵在门口好一会而。

    “袁伯,确定是这里吗?”那年少的车夫打量着董梅家的院子。

    那叫袁伯的点点头。

    这样的院子怕是全大楚也就这一处了,怎能找错。

    “敲门吧。”

    董梅正在院里编撰着她的词典,小四则是坐在小车里自顾自玩着小木人儿摇铃。

    刘妈闻声小跑过来,其实门是虚掩着的。

    “你们找谁?”

    “大姐,请问这是李娘子家么?”袁伯拱手问道。

    “确是。”刘妈答。

    “我们是从京都过来的,周平周公子请我们来种茶的。”袁伯道。

    “快请进,快请进来吧。”刘妈赶忙把人迎进屋,前几天董梅得了周平的信,就说这几天家里要来种茶的师傅了,这事儿她听说了的。

    “大娘子,种茶的师傅来了。”刘妈把人请到了凉亭,一般情况,董梅很少在屋里呆着,要么去外头奔忙,要么在亭子里写写画画,反正是不得闲的。

    董梅一听,忙起身招呼,当她看向来人时,发现人家早已打量着她。

    “您就是袁师傅?”

    “不敢,您叫我老袁就行。”袁伯收回了目光,拱手行礼,“老夫是江南渝州的茶农,受周公子委托,特来种茶。”

    周平来信道,那位茶楼的袁掌柜几乎不加思考,就答应了种茶之事。原本觉得是因有利可图,但事情太过顺利,反倒叫他有些疑虑,只得叮嘱董梅多留个心眼。

    毕竟江南离梧田镇相隔千里,气候地理环境都不同,能否种得出好茶还另说。

    而袁掌柜却道,他虽没到过梧田镇,但是年轻时候到过离这儿不远的嘉平县。据他了解,这儿种茶完全可以,虽得不到上等好茶,但是一般的茶是没有问题的。

    后又得知,派来种茶的竟然是袁掌柜特意从老家请来的老管家,这更加让他费解了。

    大户人家的老管家那可是家里极其重要的人物了,不是紧要之事,是不会派遣管家执行的。再说老管家年纪也不小,派他长途跋涉千里迢迢来这儿,实在有些不合适。

    既然是江南茶山的老东家,找几个得力的茶农应该不是难事。

    转念一想,他一老头儿过来又能从董梅这儿得到什么呢?只能是说袁掌柜的想法与旁人不同,就跟他那茶楼一样,半死不活地开了几十年,反正他自个儿乐意就成。

    “啊呀,啊呀。”

    小四盯着袁伯哇啦哇啦叫起来,不停地摇着手里的摇铃,似乎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袁师傅,咱们去大厅坐。”董梅说着正要去抱起小四。

    “就在这儿吧。”袁伯失神地盯着小四,他走近童车,蹲下身来,“这是您的女儿?”

    “这是老四。”董梅笑道,“老大老二去了镇子教书,老三跟着师傅去了药山。”

    “哦,您真是好福气。”袁伯一直蹲着摇摇铃,跟小四玩呢,“小小姐,真像!”

    “什么?”董梅不大明白,这老头莫不是想念起孙女来了。

    “这小小姐像极了……您。”袁伯撑起身,挨着小四跟前的椅子坐了下来。

    “像我吗?”董梅有些好奇,她不觉得有多像,孩子这么小哪里看得出来。

    “很像!”袁伯道,“我保证她长大了跟您一模一样的。”

    董梅微微一笑,年长的人还就是有这眼力,汪氏也说小四跟她很像,不过青莲跟她也像。反倒是青柳和青禾像她爹多一些,不过眉眼间也能看出她的影子。

    还得是梅娘跟李金水感情好,两口子越长越像。

    刘妈也把茶水点心摆在了石桌上。

    董梅端起粗茶,竟有些不好意思,“袁师傅请喝茶。”

    袁伯接过茶碗,嘴角上扬,“这茶自是比不过江南的,不过此时老夫我却视之为甘露。”

    跟他一同来的车夫,正抱着一大包袱进了后院,他先是朝着董梅行礼,道:“东家,这是咱们江南的茶叶,特意为您带来的。”

    董梅诧异,两家是合作的商户,怎么搞得跟走亲戚一般。

    “我来种茶,自然要带些茶叶过来,以便日后你们也能分辨出茶品不是?”袁伯道,“有几斤是今年上好的新茶,您一定要尝尝。”

    “袁师傅,您是长辈,喊我梅娘就行。”董梅听着他一长者“您您”喊她,实在不合适。

    “那怎么行,尊卑有别,可不能乱了规矩。”袁伯忙正色道。

285 那喊你就得是三小小姐

    看来是没法子纠正的了,那就随他吧。像他们这样大户人家的奴仆,还是家生子,那种对主子的敬畏是自小就入了骨髓的。

    “要不,我喊您小姐行么?”袁伯解释道,“我家小姐跟您一般大,这样喊您我心里踏实。”

    听起来似乎合理,但是董梅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过她还是点了点头,不过就是个称呼,大户人家的仆人很有规矩,随他吧。

    “我没去过江南,鲜少喝到过好茶,多谢袁师傅了。”

    袁伯忙摆手,“小姐,您可知种茶成本不低,风险不小,且三年后才能见收益?”

    “当然。”

    也就是说前三年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都是成本,万一后续不好,一切都算是打了水漂了。

    但是,这世间就没有无风险的生意。

    当然,她那毛衣生意除外,那不过是个例而已。

    种茶是董梅因地制宜的一个策略,一来可是帮助这儿缺田少地的农户;再者,长远来看,好的茶园能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收益。

    还有一点就是,朝廷是十分重视农业,所谓劝业农桑的国策是封建朝堂重要国策。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朝代,大力发展农业才是根本。

    她顺势而为总没有错的。

    “既然如此,那……”袁伯从胸前抽出一信笺,“这是跟周平相约的契约条款,您看看是否妥当?”

    董梅接过去一看,周平完全按照她的格式以及要求拟定的条款,有意思的是,上面已经签上了袁昌霖的名字,而且两份都签了字。

    对家就这么信任她?

    “袁师傅,有您和您东家这样的诚意,我倍感荣幸。”董梅拿起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抽出一张叠好,双手递给袁伯。

    随后刘妈带二人去了前院,安排好了房间。

    董梅立在凉亭,脑子快速转动,安排接下来种茶的事宜。她跟曾泰提过种茶的事儿,他当即就道,梧田镇的山头随便她挑。

    所以董梅等着袁伯来了,带他去挑荒山头。

    “汪汪汪……”

    看来淘气包回来了,大宝警惕性非常高,他远远地看见家门口站了一人东张西望的。

    “大宝,他应该是家里的客人。”青禾后面小跑着。

    待青禾到家门口时,袁伯眼里泛着亮光,问道:“你是青禾小小姐吧?”

    青禾点点头,示意大宝放松。

    “你怎么知道我是客人呢?”袁伯俯身弯腰。

    “那马车不是家里的。”青禾指着他们的马车道,“你看起来心情不错。”

    “真聪明。”袁伯眼里满是欣喜,真是个机灵的丫头。

    “我也这么觉得。”青禾回应道。

    “哈哈哈!”袁伯爽朗大笑起来,“好好好。”他瞧着小青禾背着的篓子,帮她取了下来,问道:“这是草药?”

    “嗯!”青禾拍拍手里的尘土,“大姐二姐和姜先生嗓子疼,师傅说这个草药极好。”

    青禾接过自己的背篓,进了院子。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体会他人的痛处。袁伯在后面跟着,生怕她摔了,可是人家一手拎着小篓子,小跑着一路到了后院,根本不用人照顾。

    想想袁府的那些孩子,个个娇生惯养的,还是这孩子教养得好。

    后院。

    大宝咬着水瓢递给青禾,待她舀了一盆水,大宝又咬过水瓢放回原来的地儿。

    他还不忘朝着袁伯龇牙咧嘴一番,大宝不喜欢这老头。

    而青禾则是自顾自洗起草药来。

    小手麻溜地摆动着草药根,不一会儿,药根儿被洗得干干净净的。

    “三小小姐,你可真能干呀!”袁伯眼里藏不住的夸赞,小小人儿做事干净利落。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呢。”青禾把洗好的草药晾晒在簸箕上,“您叫我小三或者青禾呀,什么小姐小姐的,听起来怪别扭的。”

    袁伯笑得嘴角都咧开了,“不成,规矩不能乱了,你就是三小小姐呀。”

    “什么规矩?”青禾歪着脑袋问道。

    这倒把袁伯难住了,他不过是按照江南袁府的规矩行事,可人家这儿没这样的,所以不习惯。

    “规矩就是……我喊你娘小姐,那喊你就得是三小小姐。”

    青禾摇了摇头,把她绕糊涂了,“娘,爷爷说得有道理吗?”

    董梅正从大厅出来,听了一耳朵,道:“这位袁爷爷是江南人,他们那边都是这么喊人的,还是有道理的。”

    青禾乖巧地点点头。

    “袁爷爷是娘亲请来种茶的大师傅,他可本事了。”董梅接着道。

    “袁爷爷好。”青禾这才正式给袁伯行礼问好。

    袁伯来不及制止,忙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不过是个……茶农而已。”

    “我娘说过,有本事的人都值得尊敬。”青禾脆声道,“您是大师傅,一定很厉害。”

    “不敢当,不敢当。”袁伯道,“小姐教女有方啊。”

    “袁师傅怎不歇息会子?”董梅抿嘴一笑,“我这儿没什么规矩,您当自个家就成,往后好些事要您操心的,若是住不自在可不好。”

    “不累的。”袁伯道,“这院子看着简单,却让人心怡。”

    “当时急着住,也就化繁为简了。”董梅道,“家里孩子多,也讲究不来。比不得你们江南水乡的庭院,布局精巧,灵活多样,处处蕴含着诗情画意。”

    袁伯听闻甚为诧异,“小姐莫不是去过江南?”

    董梅摇摇头,心里突然想起了梅娘,她好像就是江南那边的人,不知道她有没有印象。

    “那您一定要去看看。”袁伯道,“去我们老家看看,那儿可好了,鱼米之乡,那青山绿水都透着股子茶香呢。”

    “去,一定去。”董梅道。

    等赚够了钱,事情安顿好了,一定要好好游历一番。

    说话间,前院的人回来了。

    最近药山上忙得紧,可把顾老头累坏了。现在看着顾老头哪里像个脾气乖僻的神医,俨然一副庄稼老汉的模样,乖得很啊。

    用他自己的话解释,这种药可比种茶好多了,能救人命。他是不同意董梅种茶的,他心里明白,董梅鼓捣种茶完全是为了这儿的农户着想。

    他就不明白,她管那么宽作甚。

    劳心劳力不说,还担着风险,总之他心里不喜她这么瞎折腾。

    当董梅瞧着顾老头看袁伯那不屑的眼神时,她赶紧朝青禾挤挤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217/ 第一时间欣赏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 作者:耕泽所写的《替身农妇养娃记》为转载作品,替身农妇养娃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替身农妇养娃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替身农妇养娃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替身农妇养娃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替身农妇养娃记介绍:
失去做母亲资格的董梅,穿越到山村寡妇梅娘身上。丢下三个女儿外送一遗腹子给她抚养,这下玩大了,秒变孩儿娘,进阶成寡妇。
什么?这个亲娘魂魄一直跟着她,监督她教养那几个懦弱的娃儿。
从此两娘亲一边吵闹,一边合作种田养娃。有生活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文文没有金手指,没有超人,一步一个脚印好好生活,好好教娃。
无cp没有男主哦,好这口的入,不好这口的也请捧个场,说不定能入亲亲的慧眼呢!替身农妇养娃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替身农妇养娃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替身农妇养娃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