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从1984开始TXT下载从1984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1984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太府     从1984开始txt下载     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章:东瀛的反应可能会很激烈

    中央广场一楼向着街面的门面应景地开了一整排的不动产专门店,这些店铺里面也挤满了客人,所有人都在抢着买东瀛的房子,不仅是东瀛人,还包括外国人。

    半年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爆炸,东瀛会推出限购政策,不允许外国人购买东京的房子,到时会出现一批东瀛身份的代购客,就是外国资本和有资格买房的东瀛人签订协议,借东瀛人的买房资格买房子。

    东瀛所有的生意都在爆炸,尤其以不动产和股市为领头羊。

    姚小聂看了一下中央广场的租金,租金上涨的反馈比楼价慢,但是这三个月间租金也上涨了一半。

    他再看看新宿圈的房产,不动价格普遍涨了一倍。

    他那四套房子妥妥都涨了一倍以上。

    他的资产翻了一番,保守估计从35亿日元翻到70亿日元。

    算上日元升值,目前70亿日元值3800万美金。

    再等等,再过一年还会再翻一番。

    姚小聂联系松山次郎,让他找银行抵押一套房产,最好能套出4亿日元来。

    这时候东瀛政府生怕日元升值不利于出口,已经在国内采取“大放水”的措施,一方面降低银行利率,另一方面拼命鼓励企业和个人贷款,人家要贷100万,银行给你批120万,生怕市场上的热钱不够多。

    东瀛银行在政府指导下每年都设置了极高的“信贷配额”,银行业务员为了完成信贷配额,简直是求着客户贷款。

    东瀛市场上的钱多了,的确使得东瀛企业的产品生产积极性和效率得到保证,但是问题是这些企业贷到钱之后,他们看看搞生产累死累活,一年才赚几个钱,投资不动产或者股市的话,好家伙,一年就能翻一倍,那干嘛还搞生产啊,都去炒楼炒股算了。

    所以东瀛官方通过银行施放的海量资金相当部分没有投入生产,而是投入到楼市股市去,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泡沫。

    所以短短五六年间东瀛爆发的这个史无前例的、几乎也是后无来者的历史性经济泡沫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东瀛各方一起合力作死的结果。

    总之,目前东瀛的政策就是:鼓励贷款,想要多少给多少,只给多不给少。

    姚小聂的资产本身都背负有贷款,房子没有“无贷款证明”,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抵押物就给钱,什么贷款手续也不需要严格审核了,你肯来贷款银行就拿你当爷。

    况且姚小聂抵押的房产原本就是市面上最优质的房产,正在飞速增值,银行给钱给得放心得很。

    四天后,松山次郎来电话,那套房子目前的市值是4亿日元,银行给批了5亿日元的贷款,简直不要太爽快。

    5亿日元总计能换300万美金,姚小聂让松山次郎换了220万美金出来,然后汇到灯塔国王嫣然那边的户头,交纳了合同的定金。

    王嫣然那边的效率也很高,她已经和NEC联络接触,提出要收购他们的DRAM生产线。

    王安电脑是NEC的主要客户之一,王安电脑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里面采用的芯片有相当一部分采购自NEC。

    NEC当然是不愿意出卖他们的DRAM生产线的,因为这些生产线是他们的技术结晶,不管谁来买他们都不想卖,灯塔国来买也一样。

    但是因为王安电脑本身是重要客户,背后又有灯塔国的强大背景,NEC不得不认真考虑王安电脑提出的收购。

    双方正在洽谈,或者说,NEC正在找法子看怎么拒绝王安电脑的收购要求。

    显然NEC还没发现“王安电脑”葫芦里卖的药,估计NEC正奇怪王安电脑怎么想要收购他们的生产线,难道王安电脑还想要自己搞硬件生产?

    姚小聂经过和王嫣然的接触,再加上前世对这女人的了解,他觉得王嫣然是靠得住的,这事情可以交给她去办。

    王嫣然在电话里叮嘱姚小聂,看NEC的反应非常敏感,凭NEC的国际业务能力,他们恐怕能够调查出这些生产线的幕后买价是华夏。

    所以王嫣然让姚小聂务必低调,不要与NEC直接接触,事情交给她那边办就行,如果给NEC知道幕后的买家是华夏,NEC估计会有非常激烈的反应。

    姚小聂知道这事情有些凶险。

    如果说此前搞鳍式晶体管和收购不动产还没有触犯NEC或者东瀛的实际利益,那么这次他图谋收购DRAM生产线,这是触动了东瀛方面的逆鳞了。

    东瀛方面不会容许在东亚出现有力的产业竞争者,尤其是华夏。

    姚小聂从此开始非常注意在东京低调行事,他避免去任何人少的地方,只在人群密集的熟悉的地方活动,活动范围仅限歌舞伎町及周边,哪怕要去远点的地方,也只搭乘地铁,并且要小龙或者松山次郎陪同。

    时日流转,收购生产线的事情在稳步推进,孙立忍作为姚小聂在灯塔国的代理人密切跟进此事。

    姚小聂则低调地忙活着各项事务,他需要花点时间处理东瀛这边的资产运作,还要和以林浩然为首的手下团队保持沟通,另外还要兼顾国内花城公司的运作。

    每天还是闲不下来。

    半个多月后,到了1985年新历岁末的最后一天。

    姚小聂这天睁眼看看日历,1985年就要过去了,话说他来到东瀛已经9个月了。

    这段东瀛之旅还是干成了不少事情的。

    他照例起床,洗漱,穿上厚厚的棉大衣,到楼下的包子店吃了早餐,然后到歌舞伎町中央广场走了走。

    隆冬的东京冷得很,今天还下雪,气温在0℃上下。

    他看看楼市、股市的状态,了解一下行情。

    然后他走到中央广场对面的电话亭给国内打电话,和杨若儿沟通一下。

    国内的公司运转平稳,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营收很可观,以小杨副总为首的团队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小杨副总在电话里照例问,你在东瀛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姚小聂照例回答,这边进展挺顺利,我忙完这边马上就回国。

第二百一十一章:姚小聂的棋局

    小杨副总有点失落地“哦”了一声。

    姚小聂打趣,想我了?

    小杨副总回答,嗯,你是老板,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当然想你了。

    姚小聂笑道,那还算你们有良心。

    小杨副总沉吟一会儿,说道,我也挺想你的。

    姚小聂打着趣,说着,也算你有良心。

    小杨副总补了句,看天气预报,东瀛东京冷得很,都零下了,注意保暖,别给冻坏了。

    小杨副总挂了。

    姚小聂放下电话,站在电话亭里发着懵。

    听小杨同志刚刚的语调……

    话说这些日子以来小杨副总对他说话好像越来越轻声细语,也不怎么呵斥他了。

    不知不觉,杨老师好像不对他端老师架子了。

    这变化……

    这层窗户纸有点危险啊!

    姚小聂捂了捂大衣,待在电话亭里发着呆。

    话说怎么处理和杨若儿的关系,一直是他的一个难题。

    不好搞啊。

    此时电话亭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变成鹅毛大雪,不好走出去,姚小聂干脆就待在电话亭里避雪。

    过了十分钟,眼看雪小一点了,他鼓了劲正准备走出去,他转头看见大街上有三个男子正朝这个电话亭走过来,此时街道上没什么人,三个男子都穿着黑色的大衣,在大雪纷飞中显得很显眼。

    姚小聂愣了愣,直觉地感到不妥,他立即抓起电话,拨号码,电话接通,传出中森小雪的声音:“你好。大藏省内务处助理中森,请说。”

    姚小聂语调平稳:“中森,我在歌舞伎町中央广场对面的电话亭,我可能遇到危险,三个男人正朝我走来,你立即去黄金街找小龙,让他来找我……”

    姚小聂话刚说完,电话亭的门被推开,三个男人逼视他。

    姚小聂让电话自然垂落。

    为首的男人用英文问道:“你是姚小聂?”

    姚小聂打量他们,没回答。

    为首的男人拍拍姚小聂的肩膀,说道:“我们没有恶意,我们老板有话想和你谈,去对面喝杯咖啡吧。”

    姚小聂跟着他们走去,他们来到200米远中央广场斜对面的高卢国品牌的咖啡厅。

    此时是早上10点,加上是大雪天气,咖啡厅里只有寥寥几个客人。

    为首的那个黑衣男人前去和咖啡厅的经理说了一番话,咖啡厅经理过去和店里面仅有的几个客人说了些话,那些客人都离开,随即咖啡厅的门被关上,窗户被帘子掩起来。

    宽阔的咖啡厅只剩下姚小聂和这三个黑衣男子。

    姚小聂坐在咖啡厅中央的一张小圆桌前,镇定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反抗是没用的。

    这三个男人都不是一般角色,看他们的姿态和身手,不是雅库扎,更像是军人,应该是特种军人退役后在大企业当高级安保之类。

    这个情况说明是对头的企业找他,所以他不太担心人身安全,毕竟灯塔国那边在盯着他,东瀛这边不敢对他怎么样。

    “清场”之后,另外五个男人从咖啡厅的包间里面走出来,他们都穿着庄重的黑色西装,为首的正是前田武三郎。

    前田武三郎神色冷峻,他坐下来:“姚先生,几天不见,看来你又做出出乎我意料的事情。”

    姚小聂:“前田先生,我不理解你的意思。在我看来,你以如此无礼的方式将我挟持到这里,这才是出乎我意料的。”

    前田武三郎:“灯塔国王安电脑公司威逼NEC,图谋收购四条DRAM生产线,是不是你的计谋!”

    姚小聂:“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前田武三郎:“姚先生,你最好不要给我装傻!我调查了王安电脑内部关于这项收购业务的信息,也调查了你的行踪和银行账户往来,想必是你委托王安电脑进行这项收购业务!你以为我们东瀛人会让你一个华夏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吗!你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对面的中央广场,已经是属于你的物业!你还大肆购置房产,在各大银行你名下的贷款总计有十多亿日元!你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做出这么放肆的动作,你当我们都是傻瓜吗!”

    前田武三郎吼叫起来。

    在门帘都被掩盖的情况下,这间洋溢着高卢国特有逼格风味的咖啡厅变得阴沉瘆人,前田武三郎的吼叫在这空旷的大厅里回荡。

    坐在前田武三郎身后的四个男子都抱着手,冷眼看着姚小聂。

    这四人多半不是NEC的人,看他们的装扮和状态,很可能是东瀛官方贸易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的高级官员。

    可见这事情东瀛官方已经深度介入。

    东瀛官方对于国家重要企业的发展是深度关注的,可以说东瀛半导体产业是在官方的扶持之下崛起,包括著名的“官产学”体系,就是在东瀛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

    灯塔国的王安电脑要“强买”NEC的生产线,幕后可能是华夏人,这个事情东瀛官方是一定会介入的。

    姚小聂面对八个男人气势汹汹地围攻,他淡定说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前田武三郎:“这是你的阴谋,姚先生,你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我来复盘你的棋局,你借我们的资源完成鳍式晶体管的实验,并培养出忠诚于你的团队,同时借这个机会在东瀛购置了大量的不动产,利用东瀛经济腾飞的机会将这些资金套现,然后用华人的身份与灯塔国的王安电脑结成同盟,借王安电脑的手收购我们的生产线,你会把这些生产线搬回华夏去,你有技术,有团队,还有现成的生产线和专利!你可以在短短一两年之内把华夏的DRAM做起来!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你是东瀛的心腹大患!”

    姚小聂淡定道:“前田先生,这些都是你猜想而已,你高看我了。”

    坐在前田武三郎身后的一个肥壮的中年男子说话:“姚先生,任何想成为东瀛的威胁的人,东瀛都会不遗余力地剿灭他。如果你是想在华夏建立芯片产业对抗东瀛,我希望你明白,东瀛官方绝对不会让你得逞!你无法从东瀛带走一块零部件,一件专利,以及一个人才!”

第二百一十二章:拘禁和威胁

    姚小聂看着这个肥壮的中年男子,他在电视上看到过他,他是东瀛通产省的一把手,即所谓“通商产业大臣”。

    通产省是与大藏省并立的东瀛中央省厅,承担着宏观经济产业管理的职能,负责制订产业政策并进行行业管理,换句话说,就是东瀛所有产业界的老大。

    通商产业大臣亲自出面,可见东瀛官方是全力介入此事。

    眼前逼视姚小聂的是东瀛科技产业界最顶级的阵容。

    姚小聂笑笑,说道:“来日方长,我们拭目以待吧。请问这次非法拘禁可以结束了吗?”

    前田武三郎从公文包内取出厚厚的一叠文书,说道:“希望你认清现实,然后签订这些协议和声明。”

    姚小聂看看这些文书,签约对象都是姚小聂与NEC以及东瀛相关单位,签约内容是关于姚小聂的种种声明与认同,包括声明放弃鳍式晶体管的产权专利,认同东瀛在鳍式晶体管研究中占有“主导地位”等等。

    姚小聂冷笑一声:“这些你们做梦得到的内容,你们自己签字就行,我是绝对不会签字的。”

    前田武三郎:“姚先生,如果你不肯签约,你无法离开这里,而且一定会付出代价。”

    姚小聂:“我不会签任何不属实的文件。”

    姚小聂强硬地看着对方,如果对方已经详细调查过他的背景和行踪,他们一定知道他已经和灯塔国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包括他还和灯塔国FBI驻东瀛的办事处有联系。

    谅他们不敢动他,除非他们不考虑灯塔国那边的反应。

    前田武三郎:“姚先生,如果你坚持不签字,半小时后,你会因为喝咖啡在这咖啡店湿滑的地面上摔一跤,可能会导致你身体某个部位骨折。而且日后类似的意外还会不断在你身上发生,你最好考虑清楚。”

    姚小聂神色淡定地看着他们,说他心里一点不慌那是假的,但毕竟两世为人了,定力还是要有的。

    姚小聂看看窗外,外面依然大雪纷飞,加上这时是早上,街道上人流稀少,的确是个作案的好时机。

    姚小聂假意认怂,和对方讨价还价,商讨了一番,拖了十多分钟。

    然后他看见外面雪地里冲过来一群人影,姚小聂心神一凛。

    只听得那群人影在外面探视一番,他们确认这家咖啡店存在异常,他们在外面大声吼叫。

    挟持姚小聂的那三个黑衣男人走到门边,喝令他们离开,毕竟这些东瀛人是官方的人,他们不会像雅库扎一般行事。

    外面赶来的人众听见里面的回应,确认姚小聂在里面,只听得落地玻璃窗一阵脆响,玻璃窗被砸穿,小龙带着六名竹联帮的弟兄冲进来。

    三个黑衣男人立即冲上去要动手,小龙带着弟兄和这些特种兵出身的官方人员一阵缠斗,官方人员被人数占优的小龙那边制住,毕竟小龙他们带着短棍等武器,而且都是老辣的江湖高手。

    姚小聂没有多说,他跟着小龙他们扬长而去。

    姚小聂直接返回公寓,然后立即给孙立忍那边打电话,孙立忍立即就订机票飞往东京,然后他联系FBI驻东瀛办事处,说明姚小聂的身份是“与灯塔国有重要产业来往的人员”。

    FBI给姚小聂住处打了个电话,让姚小聂如果发生危险可以随时联系他们。

    姚小聂得到FBI那边的回复,他吃了颗定心丸。

    他挂了电话,房门打开,中森小雪下班回来,她哆嗦着说着外面好冷,她看看姚小聂,愣住,问道:“姚桑!你的脸颊怎么了?刮伤了吗?”

    姚小聂才发现自己的左脸颊有一道血痕,这是上午和东瀛人冲突时留下的。

    姚小聂笑笑:“中森酱,我请你吃晚餐吧。”

    外面的大雪还没有停,而且傍晚下得更大了。

    姚小聂和中森小雪走出公寓,走进歌舞伎町,今天是周末,只见虽然天气大雪纷飞,歌舞伎町依然人流密集,烈火烹油。

    他们走进一家寿司店,点了一桌好菜。

    姚小聂还要了两瓶清酒。

    中森小雪:“姚桑今天是怎么了?有什么好事吗?”

    姚小聂:“中森,今年最后一天的晚上,祝你明年一切顺利。”

    中森小雪:“谢谢姚桑!今年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你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希望明年还能得到你更多的指导。”

    姚小聂:“明年我们就不能每天见面了。”

    中森小雪愣住:“姚桑是什么意思?”

    姚小聂:“我要离开东瀛了。”

    中森小雪:“这么突然?”

    姚小聂:“我在这边的事业已经结束。我会先回一趟华夏,然后去灯塔国。”

    姚小聂遭受今天早上的威胁,他果断决定离开,在这里夜长梦多,毕竟是人家的地盘,如今整个东瀛的产业界都会视他为敌人,不知道人家要怎么搞他。

    虽说他灯塔国那边会支持他,FBI会保护他,但是随着收购芯片生产线的业务推进,不知道东瀛会对他下什么黑手。

    人身安全还是最重要的,如果东瀛这边真的设计让他摔个跤,就算是受个轻伤他也觉得不值当。

    他在东瀛这边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办的,该布局的事情都已经做到位了。

    他想着接下来该回趟国,然后开始去灯塔国那边搞事情。

    中森小雪抿着清酒,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失落。

    姚小聂:“我是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你。”

    中森小雪:“姚桑尽管说。”

    姚小聂:“我在东瀛这边的资产和相关的一些业务,我会交给松山次郎代理,我希望你能作为我的委托人,代表我监督这些资产的打理情况。当然,我每年会支付给你委托费用。”

    中森小雪:“没有问题。我可以和姚桑签一份委托协议,保证代表姚桑管理好资产。”

    姚小聂:“很好。那就先谢谢你了。”

    姚小聂在东瀛有70亿日元的资产,很快再过几个月这笔资产就能增值到100亿日元,后年能去到150亿,保守估计这笔资产到泡沫高峰的1990年能够达到250亿左右的市面价值。

第二百一十三章:回国

    姚小聂将这笔资产的打理事宜委托给松山次郎,这个东瀛男人的为人是靠得住的,而且他还年轻,还在奔前程,一般来说不会做出损害东家利益、伤害自身信誉的事情。

    但是为了防止出现风险,他另外委托中森小雪监督他的资产状况,这些日子他和中森小雪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中森小雪又是大藏省的员工,有中森小雪作为监督,能保证他的资产管理不会有闪失。

    中森小雪明显的不开心,一杯一杯地喝着清酒。

    喝到晚上11点,中森小雪已经醉倒了。

    窗外大雪纷飞,姚小聂买了单,扶起中森小雪走进大雪天中。

    他扶着中森小雪回到家,把中森小雪放倒在卧室床上,把她安顿好。

    然后姚小聂默默退出来。

    中森小雪的表现透露着不掩饰的暧昧,姚小聂知道她不舍得自己,这姑娘今晚这表现是有意想和他发生些什么。

    这大半年中他们孤男寡女地相处着,说彼此没有那心思那是假的。

    但姚小聂还是觉得不想把关系搞复杂。

    哪怕是有点暧昧,点到为止也是最好的。

    ~

    第二天,孙立忍赶到东京,在孙立忍的陪同下,姚小聂花了两天时间处理东瀛这边的一些手尾工作。

    1986年1月3日,姚小聂收拾了行李,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送给中森小雪,金光公寓这套房子他给中森小雪住。

    然后他独自登上飞往香江的班机。

    当天傍晚他抵达香江。

    他先去找冯汉义吃了顿饭。

    冯汉义手下的“腾龙磁带”已经是全世界知名的磁带品牌,尤其在东欧、南美市场几乎占据了垄断优势。

    尤其是在南美的那位世界级大佬的帮扶下,冯汉义在南美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他凭借着做实业,已经妥妥跻身东瀛顶级的圈层。

    他已经在着手谋划收购九龙仓码头,转型搞地产生意已经提上他的日程。

    经过两年的飞速崛起,冯老板已经扎扎实实是香江顶级的大佬了。

    姚小聂在香江过了一夜,他本来想着第二天去看看苏小敏,但是苏小敏前几天跟着香江舞团去悉尼演出了,不巧只能等下次再见。

    姚小聂第二天就过关回鹏城,然后坐大巴车回花城。

    他的行李依然只有一个背包,他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到岭南工学院。

    时隔九个多月,终于回来了。

    他来到华芯公司,这时是下午2点,只见公司一片忙碌。

    他悄咪咪待在公司门口看着里头,只见员工们来来往往,忙碌但有条不紊,看来都已经是熟练工了。

    他站了一会儿,一个员工留意到他,觉得这男子怎么有点眼熟,他仔细一看,惊住了。

    然后整个华芯公司震动。

    老板回来了!

    杨若儿从楼上办公室赶下来,看看姚小聂在楼下“视察”着。

    杨老师走过来,笑:“姚老板,视察工作的感想如何?”

    姚小聂笑道:“很好。大家辛苦了。”

    姚小聂是真的觉得满意,他是职场老油条了,他看看公司的精神面貌,还有业务开展的情况,就知道公司的团队更加成熟了。

    姚小聂上楼,走进办公室,办公室丝毫没变,还是他离开时的模样。

    杨老师跟着走进来,打量姚小聂,说道:“瘦了些,在那边挺辛苦吧。好歹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姚小聂看看杨若儿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看来小杨同志看到他回来是真的很开心。

    姚小聂关上门,和杨若儿细聊,仔细了解公司的情况。

    一个小时后,正在政府那边办事的周年丰,还有在华鸿纺织厂那边主持工作的郭尼娜都闻讯赶过来。

    郭尼娜说高呈林在毛熊国那边,等高呈林回京城了就马上回来见小姚哥。

    姚小聂花了一个下午和他们这些管理层核心人员了解了企业和业务运转的情况。

    然后他花了一个晚上仔细看了公司的账本。

    公司的运转和管理都十分良好,姚小聂很满意。

    凭目前锻炼出来的这个班底可以着手开展下一阶段的业务了。

    到了晚上11点,姚小聂合上账本,他看到隔壁小杨副总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燃文

    姚小聂来到隔壁敲门。

    杨若儿:“请进!”

    姚小聂走进去,杨老师正在看书。

    姚小聂:“你还不回去休息呢?”

    杨若儿:“我回去一样是看书,在这里看一样。”

    姚小聂笑:“是在等我呢?”

    杨若儿不掩饰:“你不是刚回来嘛,看看你有什么交代。”

    姚小聂:“我的确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我打算在东瀛买四条DRAM生产线回来……”

    姚小聂坐下来,和杨若儿说了他打算做DRAM业务的计划。

    杨若儿知道姚小聂去东瀛是打算开拓芯片业务,但是听姚小聂在东瀛购置了那么多的不动产,而且买下NEC的四条生产线,她还是听得愣着神。

    杨若儿:“公司汉卡业务目前盈利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预计到明年年末市场就会饱和,因为京城中关村的一批同行都已经推出汉卡产品,而且他们参考了很多我们的技术,我们也没法告他们抄袭,毕竟国内的专利法那些都还没正式成型,他们摆明了抄我们的设计,我们也没处告去,谁让他们是皇城根下的公司,我们在南方还是吃亏。总之,到明年年底,他们的产品和我们的产品就没有代差了,到时竞争会更加激烈。”

    姚小聂笑道:“我们在南方有在南方的好处,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里百无禁忌,全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往花城和鹏城赶。我们可以和世界接轨,去开拓最前沿的产业。做汉卡只是为了起步,在这个领域和国内的同行纠缠没意思,我的意见是,汉卡市场让给他们算了,我们全力生产DRAM。”

    杨若儿瞪眼睛:“但……汉卡业务是我们已经运转成熟,而且盈利稳定的业务。”

    姚小聂:“守着这个产品,是没出息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与东瀛、灯塔国去竞争,我们要去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对付国内的同行算什么本事,我们要把NEC、日立、东芝、富士通、索尼踩在脚下,这才是本事。”

第二百一十四章:面见灯塔国贸易部官员

    姚小聂详细和杨若儿说了他搞DRAM生产的计划,杨若儿觉得公司彻底向DRAM业务转型是非常冒险的,可能像姚小聂预想的那样披荆斩棘,势如破竹,但也可能坠入谷底,满盘皆输。

    但是基于对姚小聂的信任,杨若儿还是表态支持姚小聂的计划。

    姚小聂第二天凌晨才回到东山的家中,这座别墅每两个星期杨若儿都会派人前来打扫,里头还是一片干净清爽。

    姚小聂休息一下,又回到公司安排工作,他花了两天时间让公司管理层达成共识,公司业务准备全面向DRAM生产业务转型。

    姚小聂忙活完华芯这边的工作,他到华鸿纺织这边看看业务进展。

    按照姚小聂的预想,华鸿纺织的业务越做越大,企业生产的玻璃袜已经远销世界各地,华鸿品牌的玻璃袜凭着价廉物美的优势先是进占东亚市场,扫荡了台省、香江、东南亚的市场。

    然后华鸿玻璃袜向欧洲进军,虽然在高端玻璃袜产品上华鸿纺织暂时还没有打开市场,但是在中低端市场,华鸿品牌的玻璃袜在欧洲照样是势如破竹。

    毕竟相同品质的玻璃袜,欧洲生产的普通品牌卖0.5美金一双,华鸿纺织的玻璃袜只卖0.2美金一双,这个价格差当然把竞争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姚小聂看华鸿纺织的盈利,盈利之丰厚大为出乎他的意料,1985年一年下来华鸿纺织的净利润达到两千多万人民币,这利润不比华芯差多少了。

    按照姚小聂65%的占股,华鸿纺织能够为姚小聂下一步的计划提供不少的资金支持。

    姚小聂将华芯和华鸿两边的事情都落实一番,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两家企业预留出准备做产业转型的资金。

    他紧锣密鼓地将国内的事情都安排好,然后就空闲下来休养调整身体。

    他在别墅休息了两天,这天中午他正在三楼的露台喝着咖啡读书,他抬眼看到他的拉达开来,周年丰摇下车窗,大喊:“老大!有你电话!”

    姚小聂立即下楼,坐上车,和周年丰赶去公司。

    这年代内地的家庭电话还没有普及,姚小聂家还没电话,要打电话得去公司打。

    他到办公室,接电话,是孙立忍在灯塔国打来的。

    孙立忍说,王嫣然那边收购DRAM生产线的事情受到东瀛人的拒绝,王嫣然已经请王安出面与灯塔国贸易部沟通,灯塔国贸易部正在考虑向东瀛方面施压以促成这笔交易。

    灯塔国贸易部之所以考虑出手,主要是考虑姚小聂说的,华夏人收购DRAM生产线之后能够作为东瀛芯片产业一个强大的对手崛起,帮助灯塔国打击东瀛人的芯片产业。

    所以王嫣然和孙立忍都考虑基于灯塔国贸易部的这个事实诉求,姚小聂最好能够马上到灯塔国来,与灯塔国贸易部的相关官员见面,接受灯塔国贸易部门官员的面谈,这样有利于促进此事。

    姚小聂让孙立忍替他在灯塔国那边办入境签证,放下电话他就让杨若儿给他办出境签证。

    四天后,姚小聂出发去香江,在香江机场搭乘飞往旧金山的航班。

    经过在苏黎世一次转机,总计飞了20个小时,他抵达旧金山机场。

    孙立忍来到机场接上他,他们径直来到王嫣然的专卖店。

    王嫣然和姚小聂沟通了情况,她这一个多月一直全力在推进收购事宜,经过她反复试探,东瀛的底牌已经基本明确,NEC不同意出卖生产线,哪怕是影响与王安电脑的业务往来也在所不惜。

    另外东瀛通产省也已经出面,通产省以东瀛官方的身份拒绝了王安电脑的收购请求。

    东瀛官方明确表态,这笔收购涉及东瀛的“技术泄密”,而且会给东瀛带来“潜在的竞争压力”,所以这是一笔“恶意收购”。

    东瀛能打的牌都已经打出来了,他们能用的说辞都用得差不多了,灯塔国贸易部可以很精准地切入要害去。

    东瀛说这是“恶意收购”,这再好不过,越恶意灯塔国越想干。

    姚小聂休息一天,然后他和孙立忍、王嫣然一起飞到华盛顿。

    他们来到与白宫隔着一个街区的宪法大道上赫伯特·胡佛大楼,这里是灯塔国贸易部的所在地。

    他们在楼下签到,然后上楼来到会议室,见到两个干练的盎撒白人。

    这两个白人是灯塔国贸易部出面负责调查此事的中层官员。

    王安前天已经和灯塔国贸易部长见过面,向贸易部长提了这件事情,既然此事已经在部长那里挂了号,这两个官员当然是非常认真对待的。

    他们面对面坐下来开会,两个灯塔国贸易部官员调查了事情的经过,最主要的工作是听取了姚小聂“创办华夏DRAM产业,打击东瀛芯片产业”的计划。

    这两个白人他们都是灯塔国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

    这年代的灯塔国可谓人才济济,各领域都有大批的骨干精英,这些精英大部分在二战后出生,经历了灯塔国奋进发展的数十年,他们生于忧患,在冷战的铁幕下成长,又有着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所以这代人诞生了打量的精英。

    后世历数灯塔国的牛X人物,无论政治、科技、体育、文艺领域,大部分都人物都出自二战后出生的这批人,正是这代人共同将灯塔国推上巅峰。

    这两个白人观察着姚小聂,对眼前这个华夏人做着评估和记录,问出的问题也非常尖锐。

    比如,华夏前几年还是个半农业国,缺少工业人才,更缺少科技产业人才,你凭什么认为华夏能够建立起DRAM产业。

    还比如,华夏完全缺乏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经验,你凭什么认为华夏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就能和东瀛对抗。

    姚小聂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回答着对方的问题,他办这个事情已经是万事俱备,对方问的这些问题他都已经思考过。

    他对这两个灯塔国的贸易部官员展现出十足的信心。

    这两个白人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他们显然对姚小聂的表现是满意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灯塔国贸易部施压

    会面结束,姚小聂一行回去等消息。

    姚小聂一行在华盛顿找了间商务酒店住下。

    第二天一早,姚小聂天不亮就起床,换上运动装到楼下跑了一圈步,他一路跑到白宫。

    他看着这年代的白宫,在这个灯塔国尚且如日中天的时代,白宫看上去的确有几分“世界灯塔”的味道。

    这时候白宫里面的总统是罗纳德里根,这位总统日后被灯塔国人民评选为最为怀念的总统。

    与其说灯塔国人民怀念里根,不如说灯塔国人民是怀念他们国家的黄金时代。

    罗纳德里根坐镇白宫的年代正是灯塔国的黄金时代。

    姚小聂跑回酒店,看见王嫣然在酒店大堂等着他。

    王嫣然迎上来,说道:“来消息了,昨晚贸易部的负责我们这事的官员给我爸打了电话,对方说一周之后贸易部副部长与东瀛通产省的官员见面就会向东瀛官方提出要求,希望能促成我们这次交易。”

    姚小聂听见这消息,他心里的石头放下了,笑道:“那就太好了,这事情想必能成。”

    只要灯塔国出手,这笔生意必定做得成,不怕东瀛不就范。

    这个年代正是灯塔国和东瀛贸易战如火如荼的时候,还有几个月,灯塔国就要逼着东瀛签订著名的《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个协议是灯塔国和东瀛的贸易战达到顶峰的象征。

    此时灯塔国对于东瀛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已经是恨之入骨,既然灯塔国几个月后就要全面封锁东瀛的半导体产业,那么这时候逼迫东瀛出让几条DRAM生产线这样的事情,灯塔国是不吝于出手,而且必定会干成这事的。

    王嫣然也松了口气,说道:“这是个乐观的情况,希望后面推进顺利。你要着手准备支付全款了,只要东瀛那边一松口,我们就要一鼓作气把事情办下来。”

    姚小聂:“没问题。半个月之内我会按照合同的约定把全款支付给你。”

    王嫣然:“那我们先回旧金山吧,回到那边我们方便工作。你最好能够留在这边,方便跟进事情的进展。”

    姚小聂:“我会暂时留在这边。”

    他们一行三人离开华盛顿,回到旧金山。

    姚小聂回到旧金山就给东瀛中森小雪和松山次郎打电话,让他们办两千万美金的贷款出来。

    这时候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又进一步提升,达到155:1。

    只需要30亿日元左右就能兑换2000万美金。

    这么一笔巨款要贷出来不容易,松山次郎表示有些难办,但是目前东瀛的货币宽松正在攀向顶峰,银行正在疯狂放水,他表示全力试试看能不能办下来。

    王嫣然在公司隔壁的酒店给姚小聂定了房间。

    姚小聂住在酒店里面,等着灯塔国、东瀛两方面的消息,同时打电话主持华夏花城那边的工作。

    十天之后,灯塔国贸易部的副部长如期带领灯塔国的贸易团队到东瀛与通产省会面,商谈贸易制裁的问题。

    东瀛的反应依然是瑟瑟发抖,从去年开始灯塔国贸易部几乎每个月都要派人跑一趟东瀛,谈的事情都只有一个,就是贸易制裁,就是各种加关税,各种限制东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倾销,还有限定市场价格,限定市场份额等等。

    东瀛面对灯塔国各种无礼到堪称羞辱的贸易限制条款,只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

    爱好中文网

    谁让他们东瀛的国策是“富国轻兵”,谁让灯塔国把刀子横在他们的脖子上呢?

    作为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东瀛面对贸易争端只能任“老大”宰割。

    灯塔国这次依然进一步升级贸易制裁,包括强令东瀛在5年之内让灯塔国的芯片企业在东瀛国内获得20%的市场份额等。

    东瀛依然“据理力争”,哪里有要求人家给你获得20%的国内市场份额的道理?你有本事就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来获取别国市场啊。

    但是谈到最后东瀛依然在这次会谈的备忘录上签字,表示同意灯塔国提出的条件。

    这场商谈临近结束,灯塔国派来的贸易部副部长还提了一件“小事”:灯塔国的王安电脑向东瀛NEC提出收购四条DRAM生产线,这项收购有利于灯塔国和东瀛的商贸往来,也有利于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相互竞争促进发展,希望东瀛方面能够尽快完成这单收购生意。

    灯塔国把这件事说得冠冕堂皇。

    东瀛谈到后面已经没了脾气,这种插曲性质的“小事”东瀛官方没力气反对,就答应下来。

    灯塔国贸易部和东瀛通产省在东京的商谈结束之后的当天晚上,王嫣然就接到电话,她马上找姚小聂,东瀛官方已经松口了,不怕NEC不配合。

    姚小聂立即联系松山次郎那边,松山次郎已经从四家银行贷出来22亿日元,他第二天就兑出一千四百万美元,汇到王安电脑的户头上。

    剩下的五百多万美元的尾款,加上160万美金的佣金,会在半个月之内凑齐。

    王嫣然立即着手向NEC提出正式启动收购事宜,这次NEC没有反对。

    然后王嫣然和王安电脑公司派出的律师前往东京,与NEC签订收购合同。

    五天之后,王嫣然打电话回旧金山找姚小聂,说收购合同已经签下来了,收购期限也定下来,看来东瀛人这次应该是跑不掉了。

    姚小聂知道NEC方面必定还会做一些小动作阻挠这次收购,包括对生产线偷工减料等,但是没关系,这次收购已经尘埃落定,东瀛人再搞小动作也影响不了大局。

    姚小聂接着联系林浩然那边,他一直和林浩然保持联系,他让林浩然跟进收购的事宜,有林浩然跟着,这些生产线的技术方面就不成问题。

    王嫣然从王安电脑抽调了的精干人马去东京,专门完成这场收购。

    这时候的王安电脑如日中天,集中着灯塔国计算机产业界最优秀的人才。

    王嫣然是竭尽全力要办好这件事情,毕竟这是她作为“长公主”在企业内做的第一件事,能够给公司带来一笔比较可观的佣金,她必须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这样有利于她树立在公司里面的声望和地位。

第二百一十六章:引入DRAM生产线

    半个月后,身在东京的王嫣然打电话回旧金山,告知姚小聂,收购事宜已经谈妥,该签的文件NEC那边都签了,按照合同规定,两天后双方就必须开始DRAM生产线的搬迁事宜,按照合同规定的日程所有的搬移、落地、安装程序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完成。

    NEC或许仍然不愿意配合,但是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如果NEC摆明了作梗,灯塔国贸易部可以出面制裁它。

    收购的征途来到最后一步了,姚小聂又开始密集的忙活。

    他首先联系林浩然那边,让林浩然带领团队立即脱离与NEC的关系,然后与身在东京的孙立忍联系,让孙立忍帮助他们入职王安电脑,这样的运作之下,林浩然团队的身份将转变为王安电脑的工作人员,他们将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新的身份参与收购工作,并进行相关的技术监督。

    林浩然这些日子一直在密切跟进着这场收购事宜,他事实上已经不参与NEC的工作,而是转投王嫣然这边。

    他已经与团队的十二名成员通好气,这批人马都是对姚小聂忠心耿耿,一心想要继续跟着姚小聂干的。

    这十二人中还有三个华夏人,另外有两个棒子国人,还有两个马来人和南越人,剩下五个是东瀛人。

    这批成员都是芯片产业的新锐人才,同样在NEC内部不得志,而且出于想跟着姚小聂开创更加历史性的事业而决心转投姚小聂。

    按照姚小聂的盘算,这批团队人马将组成华芯芯片业务的骨干。

    林浩然带领团队成员与孙立忍联系,在孙立忍的指导下,他们走正规的法律途径正式向NEC提出停止劳动关系。

    NEC知道这批人要跟着姚小聂跑,瞧姚小聂的架势,这群人真可能日后成为NEC的心腹大患。

    前田武三郎当然不会放走“叛徒”,所以NEC的态度非常强硬,明确表示不能放人。

    林浩然这批工程师作为“会社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入职NEC时都是签了终身服务协议的,现在他们要停止劳动关系转投他方,确实不好办。

    但是好在孙立忍是灯塔国律师,孙立忍背后还有王安电脑以及灯塔国贸易部的力量。

    孙立忍找出三年前东瀛与灯塔国签订的一份“人才交流协定”,协定里面规定,灯塔国与东瀛的人才交流应当放在两国“国家外交及内务事务的优先位置”。

    孙立忍抓住这个条款,认为林浩然等十三人是“灯塔国亟需的人才”,他们即将入职王安电脑,按照人才交流协定,东瀛应当放人,不应将东瀛内部的劳动法“凌驾”于美日国家协定之上。

    孙立忍依然是利用灯塔国的压力,摆明了耍流氓,认定东瀛与灯塔国签订的国家协定比东瀛国内的法律更加优先,也就是说,虽然林浩然等十三人脱离NEC是违反了东瀛的劳动法律,但是东瀛与灯塔国签订的“人才交流协定”优先于东瀛的国内法,所以林浩然团队有理由脱离NEC转投王安电脑。

    然后孙立忍让王嫣然那边给NEC发去国际案件,要求NEC“放人”。

    NEC拖延着不办,在孙立忍的鼓动和带领下,林浩然带着十二名手下公然单方面辞去NEC的职务,与王安电脑签订劳动协议。

    前田武三郎为此气歪了鼻子,但是他面对灯塔国的压力,只能敢怒不敢言。

    于是一通操作之下,林浩然带着团队加入王嫣然这边,作为王安电脑的业务代表参与这项收购。

    NEC签了合同,收了王安电脑的钱,不得不着手办理生产线搬迁事宜。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NEC当然是能使多少绊子就使多少绊子,能挖多少坑就挖多少坑,他们表面上交出生产线,但是在诸多零部件、生产材料上使劲偷工减料,目的就是让华夏人虽然买去了生产线,但是没法正常使用。

    东瀛人向来搞这些小动作小算计是杠杠的,但是随着林浩然带领十二人团队转投王安电脑那边,NEC的算盘就落空了。

    林浩然和他手下这批工程师对于DRAM生产线简直不要太熟悉,这生产线上的每一颗螺丝钉他们都门儿清。

    林浩然带着团队负责监督收购事宜,NEC的一切偷工减料在林浩然面前都无从遁形。

    最典型的是清洗液。

    在DRAM生产的工艺流程中,“清洗工序”占了大约30%,这个工序是DRAM成品质量的关键,对于良品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简单来说,DRAM生产的核心技术是“蚀刻技术”,就是通过药水在硅晶圆上蚀刻出电路,蚀刻之后的清洗是这套生产工艺的关键一步。

    清洗液又是清洗工序的关键,对于一条DRAM生产线来说清洗液就像人体的血液一般。

    NEC的清洗液如同这家老厂子的“秘制酱料”一般是独一无二的,只有NEC特制的这种清洗液才能保证这条生产线良好运转。

    林浩然严重怀疑NEC不会交出准确的清洗液,但是NEC坚称他们已经给了该给的清洗液。

    换做其他人,对于NEC在清洗液上的隐瞒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林浩然和他的团队在NEC内部混了多年,他们拼凑所知的信息,自制出准确的NEC清洗液配方,然后通过王嫣然那边对NEEC交出一批准确的清洗液,经过比对和进一步研究,林浩然团队实现自制清洗液的能力,基本在技术上不会受到NEC的掣肘。

    在林浩然的监督下,在一个月之内,东瀛NEC方面完成生产线的装箱,准备走海运前往华夏。

    姚小聂在落实了林浩然团队那边的事情之后,他确认收购手续不会出什么乱子了,他第一时间赶回华夏。

    他回到花城,立即着手办生产线落地的事情。

    他离开前已经和杨若儿做了详细的沟通,杨若儿这一个多月内已经提前开始工作。

    姚小聂回到花城,杨若儿立即带着姚小聂来到花城市政府,面见书记同志。

    书记同志一直关注着华芯的发展,实干的花城政府一直为华芯保驾护航,把华芯看作花城改开新时代的骨干科技企业。

第二百一十七章:开始DRAM生产

    姚小聂和老书记详细说了华芯要引进DRAM生产线,要开展DRAM生产业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计划。

    老书记没有在言语上多说,他用行动表达了支持,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简单开会达成共识之后,老书记亲自带着姚小聂和杨若儿走出花城市政府,来到北边和市政府隔着一条街道的省政府,面见省级领导同志,说明华芯准备要做的事情。

    姚小聂最主要的诉求是,希望花城政府能将岭南工学院西边的空地批给他们建设厂房。

    此前姚小聂搞汉卡,硬件生产主要是靠代工,厂房在鹏城冯汉义那边。

    这次搞DRAM,姚小聂是打算扎扎实实认真对待了,他不打算搞任何代工,生产线要自己买,生产业务全部自己干。

    这样一来,生产模式就不像搞汉卡那么简单了,得拿地皮,盖厂房,养工人团队……

    但这才是正道,这才是搞DRAM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正确姿势。

    此时花城作为华夏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这里集中了77年恢复高考之后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这些大学生都是这年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渴望着能够进入新锐产业干事业,实现自我理想。

    华芯无疑是目前花城、乃至整个华夏最新锐的企业,华芯把DRAM产业办起来,一定能够吸引来大量的优秀人才。

    而且目前这些华夏国内的优秀人才工资要求也不高,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预期的工资就一个月一百左右。

    相比之下,东瀛的一个熟练技术工人都要拿800美金的月薪,折合三四千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华夏办DRAM产业,人工工资只需要东瀛的三四十分之一,这是姚小聂搞DRAM生产最大的优势,更别说土地几乎不用钱,还有政府全力的帮扶。

    这个竞争优势打出去,势必够东瀛喝一壶的。

    华夏搞芯片产业目前缺的是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姚小聂懂啊,而且他还从东瀛带回来精锐的团队。

    所以眼下这DRAM生产搞起来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全。

    眼下姚小聂迫切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地皮,还得抓紧时间将厂房盖起来。

    华芯公司目前的总部在岭南工学院的西门内,西门走出去是一片空旷地,这片空旷地是属于电子五厂的,但是电子五厂多年以来没有用上这块地皮,姚小聂希望这块大约10亩面积的工业地皮能够交给华芯使用。

    第二天,姚小聂的申请就批复下来,省政府批准将岭南工学院西门外十亩的地块交给华芯公司用于工业生产用途。

    姚小聂立即着手盖厂房,他联系林浩然那边,抽调了四个工程师先行进入华夏,负责厂房的修建工作。

    另外,他联系花城市二建设局,这是老合作对象了,他将预先规划好的厂房图纸交给对方,要求立即开始施工工作。

    进行DRAM生产的厂房讲究高洁净度和地基稳定度,建设技术要求比较高,市二建设局作为当下南方技术水准最高的建设单位,还是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厂房的建设立即开始,在平整土地、打地基的同时,市二建设局着手从香江进口多种建设材料。

    在东瀛那边NEC着手开始将DRAM生产线装船之时,四座厂房都已经完成基础建设。

    在1986年4月,历经两个多月的准备工作,装载四条DRAM生产线的货轮从东瀛东京港出发,开往华夏而来。

    姚小聂事先与海关沟通,让货轮可以在南沙港登陆。

    到货轮靠岸时,经过日夜赶工,四座厂房中的一座已经修缮完毕。

    货轮在南沙港登陆之后,姚小聂委托的省货运公司派出重卡,将总计九个集装箱的货物拉到花城,拉到华芯公司的厂房。

    然后就是卸货以及进行设备安装。

    按照合同规定,NEC应该派出工程师负责生产线的安装,但是NEC当然是不配合的,货轮从东京出发时,NEC的工程师都已经来到码头了,但他们以各种借口拒绝和拖延登船,最后没有NEC的工程师跟着来到花城。

    面对NEC这种使绊子的手段,姚小聂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这种扯皮的小事让王嫣然那边去闹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总不能因为这种小事还找灯塔国贸易部。

    林浩然带领着他的团队跟着押运团队来到花城,这个安装的任务只能交给林浩然团队。

    林浩然不熟悉生产线的安装手续,他带领团队开始谨慎摸索,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将生产线装配起来。

    他们花了十天的时间,将第一条生产线装配好,开始试运转。

    运转过程又出了一些问题,他们又重新调试,最终将这条生产线完全调试完成,实现正常生产。

    这时厂房也基本建设完成。

    然后他们又开始着手安装后面三条生产线。

    直到6月初,这四条从NEC收购来的生产线才完全安装完成。

    这天,晚上10点,姚小聂在办公室看账目。

    这段时间公司花了不少钱,虽然收购DRAM生产线是他用在东瀛搞到的钱办的,但是在花城这边置办地皮,盖厂房,整生产线,还是花了很多钱,总计花掉一千九百多万。

    做汉卡和搞纺织辛辛苦苦挣下来的钱就这么消耗了一半。

    转型搞DRAM生产的确需要很大的魄力,放在一般的公司和一般的人势必安安分分搞汉卡生产,不会冒险做出这么大的投入去搞转型突进。

    姚小聂看看窗外,他的办公室一侧的窗户望向西边,原本入夜之后西边就是一片漆黑的,但是如今随着厂房的建立,西边已经是一片闪烁的灯光。

    DRAM业务就这么搞起来了,应该能好好干东瀛一把吧?

    咚咚咚。

    姚小聂:“请进。”

    杨若儿走进来,小杨副总顶着黑眼圈,这些日子大家都累得够呛,杨若儿也已经好些天睡眠不足了。

    杨若儿:“最后一条生产线也安装好了,林工打算今晚凌晨12点开工,一起去看看?”

    姚小聂欣然:“好的。让能去的大伙都去。”

    晚上临近12点,姚小聂和杨若儿走下楼,他们看见外面走回来一群人,都是公司的员工。

第二百一十八章:怎么和东瀛人竞争?

    只见一伙年轻男生女生叽叽喳喳着兴奋地走回公司,那气氛像准备过节一样。

    他们走进来瞧见姚小聂和杨若儿,就喊着:“姚总好!杨总好!”

    这群男生女生都是公司此前就招进来的“老员工”,随着两个月前公司业务开始转型,他们也全都跟着转向新业务的工作。

    小杨副总笑:“你们还都赶回来了?”

    一个女孩笑道:“周总通知我们今晚新的生产线正式开工,我们当然要回来看啊!”

    另一个女孩笑道:“这是公司重要的业务转型,我们要一起见证!”

    小杨副总和大伙说笑着,一起走出学校西门,来到与西门隔着一条街道的华芯公司厂区。

    只见四座厂房在厂区中心一字排开,四座厂房都灯火通明,每座厂房的后面都配备独立的柴油供电机,保证电源稳定。

    姚小聂一行人来到一号厂房,只见厂房里面已经聚集了一百多号人。

    其中一百号人是生产技术工人,按照这些DRAM生产线的配置,每条生产线需要配备25-30名工人。

    姚小聂一个月前通过官方渠道贴出招聘告示,优先的招聘渠道当然是近水楼台的母校岭南工学院,此外,姚小聂往国内理工科强势的高校都发去招聘告示,包括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浙大、哈工大等。

    此时已经6月,正是今年的毕业季,华芯公司招聘告示一经贴出,应聘消息立即如潮水般涌来,半个月内华芯公司行政部收到两千多份介绍信和简历。

    这些应聘者清一色是名校生,还有几十名研究生。

    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有分配的单位,这年代的大学生都是“预备干部”的身份,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是要作为“四化建设”的骨干分配到各条战线去的,所以这些名校生全都已经有分配单位,有的是去研究所,有的是留校,有的是去国企,有的是进政府……

    这年代简历可不是乱投的,这些应聘者如果给原本要接收他们的单位知道他们给一家民资占主体的企业投了简历,这是非常麻烦的。

    也就是说这一千多人都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铁饭碗”,来一家民资公司工作。

    这首先是因为华芯开出的工资是普通工人300人民币一个月,另外还有绩效奖金。

    这收入比国内绝大部分的单位高,哪怕算上那些最好的国有单位的福利分房、医疗报销等福利,华芯的工资待遇仍然算是国内最好的,一个大学生在华芯踏踏实实干两年,省吃俭用,就能挣成个万元户。

    对于开这么高的工资待遇,姚小聂表示无压力,毕竟他是要赚出口外汇的,他的收入对标的是灯塔国、东瀛的半导体企业,对他来说这点工资支出不算什么。

    另外,华芯做的是计算机科技产业,是搞半导体芯片的,大学生们都知道这是高精尖的产业,是国内仅有的市场化高科技企业。

    这年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梦想的,在这些热血年轻人看来,进入机关单位喝茶看报是在浪费生命,进华芯工作是在追求梦想,所以这些年轻人都对华芯趋之若鹜。

    杨若儿主持招聘工作,她带着行政部筛选了一轮简历,总计通知三百人前来面试。

    和之前招人一样,姚小聂放下其他工作,专门花了四天时间完成面试,保证招收的每个员工都由他亲自过目把关。

    最后经过姚小聂亲自挑选,华芯总计招聘110名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清一色大学学历,三分之一是岭南工学院的学生,三分之二来自全国各大名校。

    此时全部的技术工人,包括华芯各部门的人员齐聚在一号厂房,围着厂房内的一号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是公司目前调试得最完善的一条生产线,使用的是1.5微米的工艺,生产的是256K的DRAM,也就是256K的计算机内存条。

    林浩然在生产线的总操控台前忙活着。

    晚上12点整,林浩然按动总操控台的开关,生产线发出电机的运转声,声音流畅地连成一片,生产线开始运转。

    华芯所有员工欢呼起来。

    姚小聂看着这士气昂扬的劲头,他欣慰一笑。

    杨若儿看着众人欢呼喧腾着,她却是锁着眉头。

    姚小聂看看小杨副总顶着两个黑眼圈,还是严肃脸,他笑道:“怎么?压力很大?”

    杨若儿叹道:“这总算是顺利开工了,可这只是征途第一步呢。后面的困难,你想想不会睡不着觉吗?”

    姚小聂:“你说的是什么困难?”

    杨若儿:“比如销路问题呢?我们生产汉卡是完全不愁销路的,可这计算机内存条,去哪里找买家?国内市场非常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际市场上,灯塔国人,欧洲人会买我们的产品?”

    姚小聂笑笑:“是的。要打开销路和市场,的确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林浩然走过来:“姚总,杨总。今天开始就全面开工,目前四条生产线开足产能,日产2万片不成问题。”

    姚小聂不动声色:“很好。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林浩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姚小聂笑笑:“明天我们看看成品率,再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姚小聂和杨若儿走出厂房,杨若儿还是愁眉。

    真的进行产业转型才知道这压力和困难有多大,为了办成这DRAM生产线,迄今为止华芯已经花出去好几千万美金,也就是说,此前华芯做汉卡赚下来的资本全部投进去了,还要算上姚小聂在东瀛自己搞的一大笔钱。

    生产线是办起来了,产品是生产出来了,但怎么卖呢?

    之前生产汉卡,面对的是一片蓝海,附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完全不愁卖,赚钱太轻松了。

    但是生产这DRAM产品面对的是一个饱和的市场,东瀛人占领了95%的市场,而且东瀛人经过和灯塔国残酷的竞争,已经将东瀛的产品质量、价格竞争力都提升到几乎无懈可击的高度。

    东瀛人已经这么强了,华芯怎么和东瀛人竞争?

第二百一十九章:低价战略

    杨若儿面对东瀛人缺乏信心,还因为华夏国内到目前为止,别说半导体产业,哪怕是其他任何产业,都还没有多少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啊。

    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DRAM抛出去国际市场,一下子给东瀛人打回来该怎么办?

    而且DRAM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如果华芯不能在这个产业强势崛起,那前面好几千万美金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太残酷了。

    小杨副总担着这个担子,想想就焦虑得不行。

    姚小聂看看杨若儿的神色,笑道:“放心吧。我们一定能行的,放轻松些。明天看看第一批产品的成果,我们就能定下来战略方向。”

    ~

    第二天下午4点,姚小聂和杨若儿来到厂房,量产的第一批DRAM产品总计8000件成品下了生产线,正在进行质检。

    半小时后,林浩然拿着质检结果跑过来,他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姚总,杨总,良品率是96%!”

    96%的良品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成果,一般而言,计算机配件的良品率有90%就属于不错的,达到96%属于非常出色。

    良品率是半导体器件生产的命脉,是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控制,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这条生产线初安装,一切条件都是从无到有,技术工人都刚刚上手,得到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体现林浩然和他的工程师团队的高超素质。

    姚小聂拍拍林浩然的肩膀,说道:“辛苦了。这生产线初安装下来就能达到这么高的良品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林浩然兴奋道:“NEC表现最优秀的车间,良品率也就是97%,我们能够达到96%,这真的是太好了!……姚总,我们应该立即着手试制1M的DRAM!”

    林浩然是个纯粹的工程师,他就是追求技术的极致,达到超预期的数据他就高兴。

    目前按照这四条生产线的配置能够生产64K、128K、256K、1M的DRAM。

    这四个单位的DRAM也是目前世界计算机市场最常用和最热销的。

    1M的DRAM的工艺比256K难很多,256K的DRAM采用的是1.5微米的工艺,1M的DRAM采用的是1微米的工艺,有着飞跃性的技术门槛。

    林浩然尝试256K能够达到高度的良品率,他立即就想要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准,制造1M的DRAM,这是正常的工程师思维。

    姚小聂面对林浩然的兴奋,他一直是微笑鼓励,但是不动声色。

    他听见林浩然要做1M的DRAM,他笑道:“浩然,目前我们不着急做1M,我们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只做64、128和256。”

    林浩然愣住,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才做1M?”

    姚小聂笑笑:“需要升级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林浩然:“姚总,1M才是这条生产线的极限!不做1M是浪费技术能力。”

    姚小聂摇头,说道:“公司的战略是,不进行高端竞争,这个战略我已经和你们强调很多次。1M的市场让东瀛人做去,我们只做64、128和256。”

    林浩然:“但是1M的利润是最大的!”

    姚小聂笑笑:“高端产品,有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当然大,但那不是我们的目标市场。我们的策略是,先把东瀛的中低端市场吃掉。”

    林浩然有点泄气地愣着神。

    姚小聂拍拍他,说道:“你是工程师,对于你来说,攀爬技术高峰,追求最高产能和最精尖产品生产是你的本能。但我是企业家,我的追求是击败竞争对手,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继续走下去,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会趋于一致,当我们的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我就会支持你去开拓更精尖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在目前,为了打败东瀛,你必须服从公司的战略,集中全力把中低端的DRAM产品搞好,因为拼高技术和高阶产品,我们对东瀛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能我们费尽力气也就和东瀛达成均势,但如果搞中低端产品,我们凭着低成本,能对东瀛形成摧枯拉朽的优势。”

    杨若儿附和道:“姚总说了很多次了,我们要专攻中低端市场,发挥我们的价格优势,用低价打垮东瀛人。我们要贯彻这个策略。”

    林浩然被姚小聂坚决的态度说服,说道:“我明白了。我会进一步改良生产线,把64K、128K、256K的产品做到最好。”

    姚小聂点点头,依然不动声色,他翻翻林浩然给他的成品测试数据,问道:“这批DRAM预期使用年限是多长?”

    林浩然:“15年!绝对达到标准。”

    姚小聂笑道:“不。15年不是标准。”

    林浩然愣住:“这是NEC和灯塔国的半导体企业都通用的标准。”

    姚小聂:“这只是过去大型机时代的标准。以后不是了,我们华芯要订立新的标准,DRAM的预期使用年限是6年。”

    林浩然整个呆住了。

    杨若儿也皱眉头,说道:“6年?这配件6年后就可能坏了,这会让消费者觉得不堪用吧?”

    姚小聂:“时代变了。在大型机时代,一台机器都是以预计使用15年以上设计的,所以DRAM的预期使用年限是15年。现在PC时代已经到来,在PC时代,一台电脑使用5、6年就要淘汰,所以DRAM的预期使用年限应该缩短为6年。华芯要率先订立这个标准,华芯的这个技术标准即将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标准。”

    80年代后期是PC时代全面降临的时代,这个历史性的变革带来计算机产业的全方位革命。

    比如王安电脑,在大型机时代靠做办公设备成为灯塔国第二大计算机产业巨头,但是随着PC时代的浪潮打来,个人电脑取代了所有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几年之内王安电脑就土崩瓦解。

    对于DRAM产品来说,最大的变革就是,DRAM的“快消品”属性会急剧加强。

    在大型机时代,计算机是高贵的“奢侈品”,买得起计算机的都是出得起巨资的机构,每一台大型机都恨不得锁在柜子里,还要上一份保险。

第二百二十章:关于三星

    计算机在进入PC时代之后,转变为“家用电器”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售价快速降低。

    再叠加芯片“摩尔定律”等属性,PC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是历史上所有商业产品里面最快的。

    姚小聂亲身经历的90年代和00年代,那时候一台电脑用不了几年就要被淘汰,装WIN95的机子到装WIN98就开始卡顿,到XP时代就彻底变古董。

    在大型机时代,一台IBM的大型机售价达到几百万美金,那是在70年代,所以那时候的电脑金贵得很,电脑里面的配件也金贵得很,IBM等计算机厂商对DRAM的要求是能够稳定使用15年以上,东瀛人正是凭着自身DRAM产品超强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大型机时代抢占了全球的DRAM市场。

    但是在PC时代,一条内存条要用15年,这是产品质量过剩。

    目前市面上1M的内存条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明年就会推出6M,1990年就会推出64M,到92年,128M已经成为主流,到了96年,三星开发出1G的内存条。

    面对这样指数级的性能提升,一条内存条能保证使用6年就已经够够的了。

    姚小聂非常坚定地推进“6年使用年限”的标准,因为作为过来人,他知道这是日后四十年内主流商用计算机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规律。

    到三十年后的智能手机时代,一台手机用6年也是够够的,到那时候顶级芯片厂商的芯片也是以“保证使用6年”为标准设计的。

    手机产品也有过“保证使用15年”的时代,但严格来说那不是智能手机的时代,那是以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通讯手机的时代,诺基亚手机的软硬件设计也是奔着使用十五年以上去的。

    很久以后人们还会怀念“当年诺基亚多好用,能砸核桃,能玩贪吃蛇,用一辈子不会坏”,殊不知智能手机和通讯手机压根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智能手机就像PC计算机一样,在硬件、软件协同飞速更新之下,生产商希望你用上最多6年就要换新的机子,机器的整体设计、以及里面装载的硬件根本不像通讯手机那样耐用。

    所以姚小聂对付东瀛人的核心战略就是:低价倾销。

    实现华芯DRAM产品的低价,一个手段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华芯公司工人的成本只有东瀛的二十分之一。

    另一个更加重要、更加核心的手段就是,以“快消”和“低价”为核心的产品策略的变革。

    东瀛目前依然坚持着“东瀛品质天下无敌”的追求,NEC、东芝、富士通、索尼等依然以他们的内存条能够保证无故障使用15年以上为荣,所以东瀛的产品依然是质量杠杠的,但实际上这是品质过剩,简单来说,就是根本没必要耗费过多的成本将内存条做得那么稳定,在原材料、工序上不妨粗糙一点,产品堪堪能用6年就足够了。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明白,以东瀛人的聪明,还有前田武三郎们的精明,他们当然知道PC时代到来之后的计算机硬件“快消品”趋势,但是东瀛很难做出调整,因为任何产业都有“路径依赖”,尤其是半导体芯片产业,这个产业的生产涉及复杂的工序,要将生产的理念、环节做出大幅度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对素来以“工匠精神”自豪的东瀛人来说,“品质第一”对他们来说是信仰一般的追求,此时告诉他们“不用把内存条做得那么精细,差不多能用就行”,东瀛的工程师们势必会觉得受到了羞辱。

    所以东瀛仍然会坚持他们原有的生产方式,这就意味着东瀛生产的内存条质量好,但是价格降不下来。

    再加上《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东瀛产品出口不利,这会更进一步导致东瀛的半导体产品价格提升,所以在姚小聂看来,价格,是东瀛的致命弱点。

    姚小聂要生产6年使用期限的内存条,不追求工艺的精细和高端,以此全力压低华芯出产的DRAM产品价格。

    这个策略将切中东瀛的命脉。

    实际上在历史上东瀛就是被对手厂商的“低价倾销”策略打败,这个在原本历史上打败东瀛半导体企业的厂商是:三星。

    此时1986年三星也在崛起,也在做半导体产业,也是从DRAM入手,也是取得了灯塔国的支持。

    三星是从1983年起步,南棒子国作为灯塔国的半殖民地,与东瀛一样是灯塔国的亲儿子,灯塔国瞅着东瀛这个大儿子发展太猛了,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发展太猛了,应该压制一番,就想到不如扶持二儿子来打击大儿子。

    所以原本是做农产品贸易的三星拿到灯塔国2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一系列半导体的技术专利,然后三星从硅谷雇佣了5名韩裔的灯塔国工程师回国任职,开始做半导体,到如今1986年,三星已经掌握16K到256K的DRAM生产技术。

    按照历史轨迹,三星会在1988年针对东瀛发动全面的DRAM倾销,三星的内存条开始遍布全球。

    三星打东瀛一众半导体霸主的策略就是“便宜”,他们家的内存条质量远不如东瀛,但是胜在便宜得多,价格一般只有东瀛内存条的一半。

    在PC电脑普及的浪潮之下,东瀛的产品虽然质量好,东瀛的半导体企业虽然充满了情怀和追求,但是奈何遇到三星这种流氓。

    在三星“劣币驱逐良币”的打法下,东瀛一众巨头逐渐落入下风。

    然后历史上三星在灯塔国的扶持之下继续用低价战略对东瀛的半导体企业穷追猛打。

    灯塔国这边对东瀛又是贸易战压制出口,又是广场协议搅乱经济秩序,对三星呢,给钱给技术给市场,还免关税。

    所以在亲爹偏心眼的扶持之下,三星一路雄起,东瀛一路走下坡,直到1993年,在东瀛泡沫经济崩溃,东瀛企业全线溃败的大背景下,三星第一次超越NEC,登上世界半导体公司的头把交椅。

    1996年,三星推出1G的内存条,在技术上彻底打败东瀛。

第二百二十一章:崛起路径

    在整个1990年代,南棒子国靠一家三星吃遍天下,三星支撑起国家经济的半边天。

    到了90年代末,东瀛一众一度傲视天下的半导体巨头已经被三星彻底击溃,灯塔国完成了扶持二儿子打击大儿子的这盘大棋。

    但是灯塔国的棋局还没有结束,以盎撒人、犹太人一贯的吃相,他们是不会白白扶持三星崛起的。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索罗斯带着国际炒家猛攻韩元,南棒子国政府被逼到破产边缘,不得已向灯塔国求助,灯塔国于是抓住机会,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南棒子国资金挽救经济,但钱是不能白给的,灯塔国的条件是,南棒子国必须开放国内市场。

    南棒子国不得不屈从,于是华尔街借金融危机的历史时机杀入南棒子国,大肆收购南棒子国一众企业的股份,被收购的最狠的当然就是三星,所以千禧年之后的三星55%的股权是华尔街控股,三星实际上转变成一家灯塔国的企业。

    所以灯塔国帮助三星发展,打击东瀛,把这头猪养肥之后,借助金融、军事、意识形态等碾压性的优势,让花旗、****等华尔街金融大鳄将这头猪分而食之。

    至于东瀛这边,到了1999年,奄奄一息的东瀛半导体产业只剩下NEC、日立、三菱三家,在东瀛通产省的主持之下,东瀛仅剩的这批半导体产业命脉整合所有的资金、业务和技术,成立“尔必达”,联合起来对抗三星。

    但是面对“灯塔国在大环境下打压,三星直接要你命”的套路,尔必达还是支撑不住,到2002年尔必达不得不宣布破产,灯塔国的美光科技出手收购尔必达。

    一度傲视世界的东瀛半导体产业全部汇总到尔必达,尔必达又被灯塔国企业给收购了,这就等于说,灯塔国不但把老二干掉,最终还把老二的根给拔了,从此之后,以高精尖技术著称的东瀛人完全被排除在世界半导体产业主要玩家之外。

    而且按照东瀛人一度把灯塔国的半导体产业打得濒临崩溃的历史,灯塔国不会再让东瀛人入局。

    典型的例子就是千禧年之后,灯塔国要抢占“光刻机”这个芯片技术制高点,需要找到一家世界顶级的光刻企业进行合作,其实当时灯塔国最好的选择是东瀛的尼康,但是灯塔国没有选尼康,而是选了“美利坚好同志”的郁金香国的光刻机公司ASML阿斯麦,后来ASML在就在灯塔国的主导下做出了能卡全世界脖子的极紫外光刻机。

    整个80到90年代的世界半导体巨头们的殊死搏杀和命运发展简单概括就是:东瀛强势崛起,把灯塔国的祖宗们打得找不着北,灯塔国扶持二儿子打击大儿子,二儿子用低价倾销战略把大儿子打得找不着北,二儿子把大儿子打垮之后,灯塔国用金融危机的时机收购了二儿子,大儿子还想最后挣扎一下,但还是被老爹收购,给吃干抹净。

    所以巅峰时代的灯塔国在世界半导体产业下了一盘极为“漂亮”的大棋,所谓借力打力,借刀杀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千禧年之后,灯塔国在半导体产的业霸主地位再难撼动。

    包括台省的台积电,郁金香国的ASML,看它们背后的资本,其实都是华尔街资本,在资本层面,它们都是灯塔国的公司。

    姚小聂上辈子经历了世界半导体产业搏杀的刀光剑影,知道灯塔国下的这盘大棋,知道华夏要在这个产业崛起是何等的不容易。

    三十年后不容易,在1986年也不容易。

    必须在灯塔国的阴影下、在世界巨头的殊死搏杀之下杀出一条血路。

    他知道目前必须苟下来,借助灯塔国打压东瀛的历史机会,用三星那样的“低价倾销”策略崛起。

    当然,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华芯崛起了,就没有三星什么事了,而且三星在1988年才对东瀛发动全面攻势,姚小聂要将这个时间提早到1986年。

    今年,华芯就要狠狠干东瀛一波。

    三星的发展历程一直被灯塔国牢牢控制,乃至后面被华尔街巨鳄收购,华芯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相反的,华芯崛起之后,干完东瀛,接下来还要干灯塔国。

    目前,华芯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定地将“6年使用期限”订立为公司DRAM产品的生产标准。

    接受了东瀛的训练和NEC严酷的产业环境的林浩然对于这个标准当然是难以接受的,在他看来这是在搞“粗制滥造”,不符合计算机工程师的“天命”追求。

    姚小聂坚定地说道:“使用期限调整为6年之后,目前月产2万件,我要求提升到月产4万件。”

    林浩然震惊地看着姚小聂,杨若儿也是一脸惊诧。

    姚小聂笑笑:“没错,生产效率必须提高一倍。不过,良品率可以适当降低,我觉得能达到92%就行。”

    林浩然愣了好一会,说道:“老大,这样我做不了。”

    姚小聂笑道:“浩然。做出最精密的产品,这是本事,但是提高产能,做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打败竞争对手,这也是本事。”

    杨若儿掂量一下,说道:“林工,你个人的技术追求我们都尊重,但是你毕竟是服务于公司的工程师,还是要以顺应公司战略为主。我们如果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打败东瀛人,到时当然会有你尽情发挥技术能力的机会。”

    林浩然还是难以接受,说了几句就走开了。

    姚小聂和杨若儿在生产线上走了一圈,只见生产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生产流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所有工人一上手就都像熟练工一般。

    可见林浩然为首的技术团队的业务能力着实是杠杠的。

    姚小聂:“让年丰去做做林工的工作,务必让他的思路转过弯来。”

    杨若儿:“我明白,我们会做好林工的工作。”

    ~

    第二天早上,林浩然来到姚小聂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说道:“老大。我理解你说的,我会配合公司的战略需求,做到月产4万件,良品率预设为92%。”

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批产品

    林浩然基于对姚小聂的信任,他调整了心态,接受了姚小聂的“低价快消战略”,他带领团队开始新一轮的生产技术调整,将产品使用年限降低为6年,同时将月产量提高一倍,围绕这两个硬指标全力调整工艺和流程。

    杨若儿统筹公司各部门全力配合林浩然的生产工作。

    姚小聂则是把控全局,杨若儿管内务,林浩然管生产,公司的运营管理、财务、人事,以及对外对公的应酬,还有生产业务等等,他全部放手给他们去做,他只有在出问题的时候才出面解决。

    他只亲手抓一个线条,就是对外事务,华芯要参与国际竞争,对外事务是核心,而且其他人都没有应对国外事务的经验,这方面的业务只有姚小聂自己能做。

    目前最重要的对外事务就是DRAM原材料的进口,包括:做PCB板的覆铜板,做内存颗粒的硅石,做电路的纯铜,做金手指的合金等等。

    这些材料除了纯铜之外,全部要靠进口,但是走进口渠道,成本就被抬高,这是目前这个年代华夏做科技产业的天然劣势。

    在工业链条不完整的大背景下,加上华夏虽然穷但骨头又硬得很,不像东瀛、棒子那样给人家认干爹磕头纳投名状以加入国际市场分工,所以华夏国内做科技生产的成本很难压下来。

    这年代华夏生产的产品走内销,走双轨制还行,但走国际竞争打不过外面那些虎狼,这个情况不仅在电子产品领域,几乎在绝大多数产业领域都是这样。

    日后华夏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一边保护国内市场,一边猥琐发育,建立产业链,普及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直到2001年发育得强壮一些了,面对国际市场有一战之力了,才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正式参与世界贸易竞争,然后凭借外贸拉动经济,实现飞速发展。

    姚小聂目前在国内要做芯片产业,只能想办法降低进口价格,好在他有冯汉义这个渠道。

    冯汉义在香江继续芝麻开花节节高,他的腾龙磁带继续在全球攻城掠地,随着全球随身听市场的继续增长,磁带市场也在增长,冯汉义的业务还在扩张,按照历史趋势,他的业务增长能够一直持续到1988年。

    冯老板已经成为今年香江发展势头最劲的实业商人,他在香江马会遴选会员中的排名继续上升,已经去到十五名之内,在他前面的都是些如雷贯耳的人物,如今的他已经可以打个电话约李家城喝早茶。

    按照冯老板最新的口风,他已经和包船王家谈妥收购九龙仓码头的事情,计划下半年就着手收购事宜,正式入局房地产市场。

    冯老板在飞速的增长之下,他帮姚小聂这边搞定原材料的进口只是湿湿碎,他原本就是做进出口贸易的,这是他的老本行。

    生产线落实之后,姚小聂隔三差五就跑一趟香江,找冯汉义落实进口原材料的事情。

    冯汉义很仗义地为姚小聂寻找最优化的进口渠道,然后通过三来一补的路子,免关税将原材料运进鹏城,再运到花城给华芯使用。

    这样的操作之下,华芯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基本和东瀛的企业差不多。

    在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之下,一个半月后,7月20日一早,姚小聂和杨若儿来到厂房。

    林浩然递上最新的生产报告。

    月产量3.5万片,良品率93%。

    单件成本方面,256K的产品是0.85美元,128K的产品是0.65美元。

    姚小聂不动声色看着生产报告。

    目前国际市场上256K的DRAM价格是1.9美元,128K的价格是1.1美元。

    这个“国际市场价格”也可以视作“东瀛产品价格”,因为东瀛占领了95%的DRAM市场,国际市场上的DRAM产品定价基本就是东瀛的定价。

    上述的价格是平均价格,一般而言NEC的产品会稍贵一点,富士通、松下的产品会稍微便宜一点。

    姚小聂笑笑,说道:“浩然。这成本还能压低吗?”

    林浩然:“目前还在调整阶段,等调整稳定下来,工人们的操作更加熟练,产量会提升,成本会进一步压低一些。”

    姚小聂拍拍林总工程师的肩膀,说道:“很好。辛苦你了。先休息一下,然后加把劲,把成本再压低一些。”

    姚小聂和杨若儿看了看生产线,走回办公室。

    杨若儿边走边忧心道:“第一批产品出来了,这销路你打算怎么办?找冯老板那边?”

    姚小聂摇头:“冯老板搞磁带的,拿我们的产品给他,他也只能捣腾第二手,这生意必定不划算。”

    杨若儿有点懵,这年代的华夏人面对国际市场真的是两眼一抹黑。

    姚小聂:“我找灯塔国那边。”

    姚小聂回到办公室,打国际长途给旧金山王嫣然办公室。

    电话接通,姚小聂:“王小姐。你好,我是姚小聂……谢谢关心,我们这边生产业务开展很顺利,我是想问问你,是否有时间来一趟华夏花城,我们想请你参观我们公司,顺便看看我们是不是还有合作的空间。”

    ~

    一周后。

    香江国际机场,周年丰新奇地看着崭新亮堂的机场和密集的人流,他举着大牌子:王嫣然女士。

    王嫣然走出出口,她看见周年丰的牌子,她走过去和周年丰接上头,她坐上周年丰从冯汉义那边借的轿车,直接前往罗湖口岸。

    周年丰和王嫣然从罗湖口岸过关,换上姚小聂的那台拉达,开往花城。

    倒腾了一整天,晚上9点,王嫣然终于抵达花城。

    一路上,王嫣然好奇地打量着华夏的一切。

    她一个人来到华夏,一方面是姚小聂的邀请,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母国”的好奇,她生在灯塔国长在灯塔国,虽然父母让她学了汉语和普通话,也学习华夏的文化,但是她从来没有踏足过华夏,她想来看一看她祖籍所在的这个国家。

    汽车停在华芯公司的门口,姚小聂和杨若儿等候着。

    王嫣然下车,姚小聂迎上来,笑道:“王小姐,旅途劳累,辛苦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找国际销路

    王嫣然继续好奇地观察着眼前的一切,笑道:“不辛苦,我难得能来到华夏,我觉得很高兴。”

    姚小聂带王嫣然前往厂房,在厂房看了一圈。

    王嫣然觉得意外的是,姚小聂这工厂初办起来就能做得这么有声有色,完全不像初入局半导体产业的新手。

    ranwen.la

    以王小姐的经验,她在帮姚小聂引进生产线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华夏年轻人虽然冲劲十足,但还是太年轻了,她觉得姚小聂至少得交上千万美金的学费才能真正把这DRAM生产办起来,不知道姚小聂能不能挨过起步阶段。

    此时王嫣然看着华芯生产的DRAM,品质说不上多好,但已经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对于一家赤手空拳起家的华夏半导体企业来说,这是殊为不易的。

    这让王嫣然对姚小聂更有些刮目相看。

    王嫣然休息一晚,第二天她在姚小聂、杨若儿的邀请下一起来到白天鹅宾馆喝早茶。

    王嫣然依然好奇地观察着这年代母国的一切。

    聊了一通,姚小聂直接说道:“王小姐,这次请你来到花城,主要是想请你看看我们的产品,然后想请问贵公司有没有兴趣采购我们的产品。”

    王嫣然猜到姚小聂的诉求,她眉头皱了皱,笑道:“小聂,小杨总,我不拐弯抹角,就直说了,我们公司对内存条的品质要求很高,我们除了国际标准之外,还有我们公司特定的采购标准,我们一般来说只采购NEC和日立的内存条,这两家东瀛公司我们已经合作了十多年,我们是老客户,他们是可靠的老店,我们一般来说不会采购其他厂商的内存条。再说,你们的产品虽然品质尚可,但我看了,你们出产的产品品质和NEC、日立的产品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不会考虑你们的产品。”

    姚小聂不动声色:“256K和128K,你们采购NEC和日立的这两款产品的价格是多少?”

    王嫣然:“256K是2.2美金左右,128K是1.4美金左右。”

    姚小聂:“你们采购华芯的产品,256K只要1美金,128K只要0.8美金,只有东瀛价格的一半左右。不知道在这个价格的前提下,贵公司会不会考虑我们的产品。”

    王嫣然愣了愣:“你们的产品这么便宜?”

    姚小聂笑道:“你看得到的,华夏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东瀛的三十分之一。”

    王嫣然好好想了想,说道:“说实在的,在内存条这块,我们公司已经很多年没有采购过其他厂商的产品,而且华夏公司生产的DRAM,我们确实会有很多疑虑。”

    姚小聂:“你不用着急答复我,或者你可以带一批样品回去,让你们的工程师检测一下,再考虑是否采购。”

    王嫣然考虑好一会儿,拒绝道:“小聂,我很想帮你,但请你理解我的疑虑,毕竟,国际市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华夏的产品。不仅是电子产品,我在国际市场上从来没有看到华夏生产的东西,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灯塔国企业与华夏企业有合作,所以向华夏采购这种核心配件,我们会觉得有风险。”

    姚小聂:“用华夏的话说,你们采购华夏厂商的产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般来说,所冒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是成正比的。”

    王嫣然:“很抱歉。华夏还没有任何成规模的生产商进入过国际市场,你们没有相关的经验,这会让我们缺乏信心预期。”

    姚小聂:“目前华夏的确还没有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十几年后,华夏制造就会遍布全球。你可以让公司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们会因此得到一个巨大的收益,你们将得到一个优秀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王嫣然有点不耐烦了,说道:“小聂,我实话实说,与你们合作会有巨大的收益?我们目前很难有这样的预期。你们会成为优秀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或许吧,但这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

    姚小聂笑道:“华芯会成为世界顶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这不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就是这几年之内的事情。”

    王嫣然无奈道:“小聂,我很欣赏你的勇气。”

    姚小聂:“是的,建立DRAM产业之后,我们马上要开展CPU业务,到时希望王安电脑可以采用我们的CPU芯片。”

    王嫣然像是在听天方夜谭,她摇摇头,说道:“在我看来,你这是异想天开。”

    姚小聂掂量一下,说道:“这个世界会发生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果我说王安电脑会在两年之内衰落,六年之内崩溃直至破产,你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吗?”

    王嫣然愣了愣,皱眉头道:“你当然是在异想天开。”

    姚小聂:“计算机产业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产业,这个行业可能发生任何事情,帝国可能在六年之内建立,也可能在六年之内崩溃。王安电脑现在是灯塔国第二大计算机厂商,也可以说是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厂商,但是你们如果跟不上PC时代的浪潮,你们就会飞速衰落。”

    王嫣然不屑地笑:“微机很难彻底取代办公型计算机。”

    姚小聂摇头,笑道:“六年之后没有什么微机和办公型计算机,到那时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庭,都只有一种电脑,就是个人电脑。”

    王嫣然看着姚小聂笃定的表情,她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姚小聂,这是你一个旁观者的猜想,我们公司集合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团队,他们所看到的趋势比你深刻一万倍十万倍,你的奇谈怪论在我们看来就是个笑话。”

    姚小聂:“用华夏的老话说,旁观者清。你们的团队再优秀,他们也是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群体总是麻木而意识滞后的,你们那群最优秀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庞大的、麻木不仁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困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不会看到真实的趋势,更加不会形成真正的危机意识,哪怕六年后王安电脑大树倒了,他们只会抱着大树一起陨落,然后树倒猢狲散,不会真正关心公司的死活。”

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安电脑采购

    王嫣然晃了晃脑袋,她一下子完全无法接受姚小聂这种荒诞的言论。

    她一直为父亲创造的伟大事业自豪,他们是华裔,但是创立了全美第二大计算机企业,能和IBM这种代表灯塔国最优秀传统的巨头分庭抗礼,而且他们家族位列全美第五大富豪,这开创了少数族裔在灯塔国的最大成就。

    王安电脑正如日中天,就在前几天父亲还在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纪念仪式中被评选为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接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总统自由奖章”,这是极大的殊荣。

    此时告诉她,他们家的伟业在两年之内衰落,六年之内公司破产,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姚小聂继续说道:“王安电脑崩溃的原因从大趋势上看其实很简单,就是错失战略转型的窗口,没有及时意识到PC时代的来临,还是抱着原有的办公电脑业务不放,六年后没有人用办公型电脑了,你们原本年营收30亿美金的业务一下子消失,公司就一下子垮了。”

    王嫣然不想继续听下去了,她说道:“抱歉。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姚小聂:“是的。那么我给你的建议是,与我们华芯建立并保持合作,因为我们华芯将生产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芯片产品,王安电脑如果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向PC业务转型,华芯将会是PC时代全世界最好的芯片供应商,得到华芯的产品,将成为你们转型的一大助力。”

    王嫣然定定地看着姚小聂,笑道:“姚小聂,我很早就发现你特别能吹牛皮,但我没想到你能把牛皮吹到天上去。就你?就这环境?全世界最好的芯片供应商?”

    王嫣然说着,她转头看看窗外。

    白天鹅宾馆位于花城的沙面岛,这里在建国前是租界区,曾经的列强在这座岛上建设了各式各样的西式建筑,十多年后这座小岛和小岛上的建筑才会得到妥善的修复,在这个年代,这个岛上仍是一片残破。

    而王嫣然坐在宾馆五楼朝窗外望去,看见美丽的白鹅潭水面,对面就是花城的西关,西关是曾经华夏最强大的商帮“十三行”的所在地,此时的西关已经不复晚清时代的繁荣,更加是一片破败萧瑟,那些曾经的西关小姐们居住的西关大屋更是残破不堪。

    就这个环境?就这个还没有彻底完成工业现代化的社会?

    要诞生全世界最好的芯片供应商?

    姚小聂笑笑:“我们的起步比较艰难,毕竟我们没有灯塔国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积累,我们没有斯坦福、硅谷这样的环境。但是华夏、尤其是南方花城、鹏城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速度是你们难以想象的,我们会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一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目前每年华夏会毕业六十万的大学生,这些人才是我们的基础,另外,我们有全世界最低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花城、鹏城政府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还有,技术专利、生产线,我们都有了。我们的策略是立足华夏南方,向全世界出口产品,我倒是想不出华芯有什么不能成功的理由。”

    王嫣然想了好一会儿,说道:“你所谓的要生产性价比最高的芯片产品,其实就是生产更廉价的产品。你强调华夏的人力便宜、土地便宜,你口口声声说的都是便宜。你是将廉价作为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你们的核心战略。”

    姚小聂:“这有什么不对吗?”

    王嫣然:“王安电脑的精神是,品质第一。包括东瀛在全世界芯片产业取得垄断优势,依靠的也是品质第一这样的工匠精神……”

    姚小聂:“所以王安电脑和东瀛的芯片产业都会在六年之内崩溃瓦解。五六十年代,计算机是军用设备,用来破解密电码,计算导弹弹道,七八十年代,计算机是大型企业的办公设备,从八零年代末开始,计算机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电冰箱、电视机一样的家用电器,二三十年后,计算机会变成掌上电脑,让一个乡村里面不识字的农夫都能使用。从这个时代开始,计算机将不再是高阶人士垄断的产品,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的浪潮,计算机市场会从强调‘品质第一’转变为强调‘性价比第一’,以后的芯片并不要求使用太长的年限,只要能够保证正常使用六年左右就足够。”

    王嫣然沉吟良久,说道:“只能说你这套理论能够自圆其说。”

    姚小聂:“站在互利共赢的角度,王安电脑应该考虑与华芯建立合作,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你们转型。”

    王嫣然认真考虑之后,同意带走一批华芯的内存条回到灯塔国去给王安电脑的工程师做测试评估。

    姚小聂送走王嫣然,他立即跑一趟香江去找冯汉义,让他帮忙找销路。

    这年代世界上做计算机的无非是灯塔国和东瀛的企业,还有日落国和联邦日耳曼占了小部分的市场份额。

    冯汉义替华芯找到日落国的渠道,卖了一批内存芯片过去。

    华芯的产品上国际市场的定价就是姚小聂给王安电脑的定价,256K卖1美金一件,128K卖0.8美金一件。

    这个价格基本是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的一半。

    凭着价格优势,华芯的产品迅速在日落国打开市场,但是日落国的需求量有限,日落国的计算机产品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类的电脑设备,所以日落国证券所的两个大订单下来,也就采购了一万五千件。

    姚小聂经过对日落国那边的试水,他算是对其他市场死心了,目前国际芯片市场,只能是卖往灯塔国和东瀛,这俩市场占了世界市场的90%份额。

    好在,姚小聂两周后接到王嫣然的电话,王嫣然说,王安电脑的工程师们评估了华芯的产品,认为华芯的产品品质虽然明显不如东瀛的产品,但是胜在低价,而且出产效率也比较高,王安电脑愿意采购一批华芯的产品试用,总计采购20万片内存芯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573/ 第一时间欣赏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太府所写的《从1984开始》为转载作品,从1984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1984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1984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1984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1984开始介绍:
重生1984年,搞汉卡,造芯片,从计算机产业开始,建立华夏的科技金融帝国。
姚小聂站在大时代的浪潮之巅。
重生一遍,必须浪得更加精彩啊!从1984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1984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