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大元倚天TXT下载大元倚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元倚天全文阅读

作者:回首风流     大元倚天txt下载     大元倚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大元倚天全文阅读

元朝那些事儿

    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大元大蒙古国ᠶᠡᠬᠡᠶᠤᠸᠠᠨᠶᠡᠬᠡᠮᠣᠩᠭᠣᠯᠤᠯᠤᠰ,大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元朝那些事儿(三)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

    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等政权的产生,使13世纪之后的欧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昔日林立的诸多政权顷刻间消失,欧洲的部分地区也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毫无疑问,残酷的战争,剧烈的社会动荡,曾给欧亚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征服战争以及随之建立的蒙古政权,在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欧亚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壁垒被打破。蒙古族统治者鼓励通商的开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驿站交通,拉近了欧亚之间的距离,使各种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现实,缩短了欧亚大陆区域之间因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地理空间和人为封闭造成的文明进程的差距。交流让中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识了中国,东西方之间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观察,蒙元王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影响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如果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唐朝与元朝是无法比拟的。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美丽的传说,使元朝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陆路、海路来到中国,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晰,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认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技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现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元朝那些事儿(四)

    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时候是在元朝,元朝不仅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由亚洲推广到欧洲和非洲,而且它的疆域辽阔广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XJ、中亚地区直到近欧洲波兰。今天的XJ、XZ、云南、东南亚、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亦有讲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东边大概包括现在的库页岛在内的疆土一直延伸到了白令海峡,西边大概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哈萨克境内的巴尔KS湖,往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南边和今天差不多,应该比今天大那么一点吧。元朝的疆土真是大的吓死人了,但是绝对没有到横贯欧亚的地步,据说美国当地的印第安人就是当时通过白令海峡过去的吧(这个知识听说,没有什么根据的)。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惟有文化,亘古不变,渊源流传。

    漫漫草原千万年,帝国几何?

    泱泱天地之苍生,命由谁定?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面张弓;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列祖列祖。胡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蒙疆天威者,虽远必诛!!!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于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弓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至80公斤之间,便于骑兵自如运用。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再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使蒙古人得以纵横世界,无人能阻。

    蒙古人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准确地向后方的敌人放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是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是持续不断地攻击敌人,三是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无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与蒙古骑兵相比。一旦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而且连逃都逃不掉,只有做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常常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然后才与敌人短兵相接。

    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10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7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不是窝阔台突然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蒙古的骑射手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蒙古人还有一种攻城利器,那就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超大型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所以蒙古人也称此炮为“襄阳炮”和“回回炮”。不过在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蒙古军西征为什么战无不胜?

    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他们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很少,总数最多不过20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国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为什么?

    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中体现出来了。

    在东方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体现,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正战。在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进入铁器时代之后,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

    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既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的主要作用是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

    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以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的病逝而告终。

    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一开始,蒙古军队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那些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无能为力,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那里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的新发明: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注重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能力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突击,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像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可怕情形,却从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编入汉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兵员,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无论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的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

    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的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刻板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大部队与敌人正面遭遇时,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5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快速冲出,向对面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他们一定要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需一两次这样的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一轮接一轮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旦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潮水般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蒙古马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

    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有人曾说“蒙古马是最接近骆驼的马”。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大量使用母马,可以提供马奶。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速不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的距离有3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原是中原各个王朝用来守备坚固的城防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威力惊人,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

    在欧洲战场,常有这样的情形:那些炸响在空中的巨大火团还没有完全攻破城墙,守军就已在惊恐中瘫倒在地,进而失去战斗意志开始弃城逃亡了。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因为蒙古骑兵从未像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他们的武器也不像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各种武器,使得他们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短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粗大坚固,需大约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剧《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等,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并且防不胜防。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像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

    他们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的时候就自然成为职业军人。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具有极为坚忍的性格,对物质条件几乎从不讲求,将爬冰卧雪视为家常便饭,远距离跋涉更是习以为常。

    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农耕民族所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军事化道路。

    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都要接受严格的骑马、射箭的训练。长大后,这些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极为惊人。

    他们在马背上,无论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士兵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做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

    蒙古各部落的首领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指挥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他们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池被攻克。

    附:绍约河战役

    1241年,速不台和拔都分别率领两支蒙古大军进攻东欧,他们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

    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他们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

    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

    蒙古军队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进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强大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

    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军队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

    此时,蒙古人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的的主攻军队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

    魂飞魄散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死防守。

    蒙古人的工兵向兵营里发射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一些绝望中的匈军士兵发现其西侧有一缺口,于是夺路冲了出去。为了跑得快些,他们丢弃了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盔甲。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他们不停顿地换马并用马刀、短斧、狼牙棒猛砍精疲力竭的匈军士兵。

    在绍约河战役中,匈牙利军队阵亡7万余人。

    蒙古军迅速攻克了佩斯城。绍约河战役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而这10万匈牙利大军,是当时欧洲最精锐的军队。

    蒙古军队在东欧平原势如破竹,震动了罗马教廷和西欧诸国,整个欧洲都为蒙古军队下一步的进攻而惊慌失措。

    但是,1242年初,正当蒙古军队像沉默的狼群一样逼近维也纳的时候,惊恐而绝望的欧洲人发现,蒙古军队居然撤退了,后来才得知,是蒙古大汗窝阔台(成吉思汗的3儿子)病逝了。真是谢天谢地!

    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大汗病逝,蒙古在外面的所有男人必须回草原参加忽勒里台(大会),推举出新的大汗。

    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救了欧洲人一命,不然,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

    由于欧洲军队从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

    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

元朝那些事儿(五)

    一、成吉思汗并不像西方人认为那样,是一位冷酷嗜杀的暴君。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统帅,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于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在蒙古人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二、成吉思汗发展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进攻战术。

    三、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四、蒙古人还创造了当时最先进和公正的赏罚制度和法律。在军队组织中,他们根据实际能力和忠诚任命将领而不会计较他们的血统是否高贵。

    五、成吉思汗支持甚至鼓励宗教自由,每攻占一个地区或国家,都能保留当地的宗教和宗教信仰。他的子孙中,有佛教徒,道教士,***,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他还建立了公共学校,善待被俘虏并投降的能工巧匠。

    六、成吉思汗相信武力也积极运用各种外交手段,他倡导各国使节有豁免权,还废除了用酷刑逼供获取情报的方法。

    七、成吉思汗在他统治范围内建立了自由贸易制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思想、技术和生活方式的交流。蒙古帝国印制了世界上第一种国际通用的纸币,也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间的邮政通讯系统。

    八、蒙古人既把东方的印刷术,火药兵器,罗盘和算盘介绍给西方人。他们还把柠檬,胡萝卜,毛毯,面条,茶叶,纸牌游戏和裤子传播到东方和西方,并让它们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元朝那些事儿(六)

    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二、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三、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

    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

    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

    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四、蒙古人特殊的装备——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速不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元朝那些事(七)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兴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妆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大元蒙古军歌:《阿剌来》

    可汗如太阳,高高坐东方,威德之所被,煜为天下光。

    部落如草木,小丑如冰霜,草木日以长,冰霜日消亡。

    太阳有出没,可汗寿无疆。惟我大可汗,手把旌与旗,

    下不见江海,上不见云霓。天亦无修罗,地亦无灵只,

    上天与下地,俯伏肃以齐。何物蠢小丑,而敢当马蹄!

    壮士一滴血,能容四海水,可汗一震怒,天柱为之倾。

    生同可汗生,死同可汗死。上天与下地,英名哪有比!

    狮子夜吞月,可汗朝点兵。兵符一以下,千里不留行。

    壮士得兵符,中夜起秣马。秣马望天明,长啸大旗下。

    美人送壮士,手把黄金疤。朔风栗以烈,林林倾城姿。

    美人语壮士,此去无濡迟。生当立功名,死当随鼓旗。

    无为作降虏,令我无容仪!壮士拊手笑,何事多言为!

    我有七宝刀,厉志与相期。帐望日已久,而今乃得之。

    跃马一扬鞭,去去不复辞。白马溅赤血,美女施焉支。

    壮士上战场,还似新婚时。马首如刃林,死士吞生人。

    马首尘埃舞,生人驱死士。嗟彼土室人,智短神亦昏。

    上天无天梯,入地无地门。我命如猎犬,尔命如狐兔。

    城头风猎猎,城下风凄凄。嗟彼土室人,勇士儿女啼。

    平沙驰万马,瀚海翻波涛。波涛一千丈,罨此金山高。

    欲识可汗威,看取马前道。马蹄一践踏,三年无春草。

    百人共一鼓,千人共一旗。通路踏战血,一片红玻璃。

    今夕乐莫乐,战胜相娱嬉。左握死人头,右挟生人妻。

    仰天一杯酒,星斗光陆离。晓日出东海,芙蓉扶宝刀。

    芙蓉千万朵,霞彩扶春潮。天风聚万籁,虹霓带旌旗。

    大马散蹄迹,颗颗如花娇。金陛忽在前,呼吸不敢高。

    可汗未有语,壮士焉能豪!

第一章 大元帝国风云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少女不见当年人。

    在河南少室山山道之上,却另有一个少女,正在默默念着优美的诗句。这少女十四五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站在山道之上,清纯可人,仙气落落。

    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已有五十余年,元顺帝本称元惠宗,却是元朝与朱元璋徐达等人打仗之时每每出昏招,很是顺从朱徐等人的作战意图,徐达常遇春等人戏称他是顺应天命则称他为元顺帝。明朝叫了几百年,所以到后世元惠宗也就成了元顺帝了。

    整个大元,乃至整个武林最关注的事情,就是武当张真人的九十大寿,也就是张三丰,可以说是整个武林都要看他张真人的。

    早年曾经逢西狂神雕侠杨过指点三招武功,其中三招为推心置腹、四通八达、鹿死谁手。

    现如今其内力水准可谓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十年之后更是自创太极剑,内外大成,武功之深,已到了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真正实为当世最高峰。

    不过这些事情大元朝廷暂时是管不过来的,因为,不仅大都受灾,江浙一带数次连灾,黄河也三次决堤,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也是最可恶的是那些王公贵族,不仅不救灾,还更加盘剥压榨,根本不顾及百姓死活。

    元顺帝,下令救灾减租也只是空口白牙,银子是下去了,可是却深不见底,地方的王公贵族不仅不帮忙还宰割朝廷,要求赏赐土地,他们才会帮着平乱。

    现如今乱民近百万,起义四起,隐隐有爆发之势,先是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明教也是蠢蠢欲动,天下起义多半是和明教有关,不过此时的明教,主教是杨逍,做事率直狠厉,多有不服,至于正教主阳顶天,则是失踪不见。

    不过此时的起义还是被压下去了,各地的那些土皇帝,收到元顺帝的好处,也就是用来赈灾的银子,用来当军饷进行毫无人道的平叛,其实就是又一轮的劫掠,治理天下靠这帮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十五岁的他此时也是意气风发,内有七王爷安图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掌管内政,七王爷的官职也是人臣之巅了。

    安图帖木儿推行新政,也叫至元新政,肃清大都朝野,但是地方就算他是皇帝他也没有办法的,大元帝国从根上就已经坏了,他只能修修补补。

    主张修黄河,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而且极度主张镇压明教和其他地方起义,和剿灭江湖门派。

    不过元顺帝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他是不会将兵权和政权都交给一个人,所以外有汝阳王察罕特穆尔,居太尉,执掌天下兵马大权,智勇双全,是大元朝廷中的暂时的第一位能人。统兵有方,曾屡次击败各地义军起事。

    汝阳王有一个爱女名为敏敏·特穆尔,此时也只有七岁而已,不过年纪轻轻就已经刁蛮任性。

    王保保,也叫扩廓帖木儿,是七王爷的儿子,也是本书主角,此时也不过九岁,却是酷爱儒学,常与大儒学习,也常和番僧学习佛学,弓马骑射当然是本家吃饭的本事不能落下,虽然年幼但也常与汝阳王领兵出征,身边常有XZ密宗护卫,确保无疑,至于内功据说是来自XZ密宗,是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帖木儿最远曾经率五千骑兵和察合台汗国在甘肃以西野战过,属国叛乱挑衅,八岁的帖木儿求他父亲让他出征平乱,千磨万求才同意,不过最后还是打输了,万幸的是帖木儿活着,这算他人生首战,没想到败了。

    从此帖木儿收起他那自负的心里,在家苦读兵法。

    元顺帝都来劝慰,说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勇气,不愧是大元好男儿,败了没事,下次胜便好。

    当然张真人九十大寿之事,元顺帝怎么会不知道,就算元顺帝不知道,汝阳王等人一定会知道然后转告元顺帝。

    朝廷当然会去恭贺一番,顺便招揽,毕竟张真人的长寿秘诀,没有人不想知道的,而且张三丰也是武学泰斗,必然朝廷会有所表示。

    元末乱世,英雄辈出,豪杰草莽搅动这天下。

    这大元帝国就是那百足之虫,将死之势,就算死,也是那句谚语,死而不僵,所以这天下,这国家,该何去何从,主角又该如何抉择。

第二章 武当真人九十寿

    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

    马可·波罗游记中述:“在大都市场上做生意的不但有中国境内南北的豪商巨贾,而且还有远自中亚、南亚的商人。”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根据登记表明,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辆次。”

    “大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面悬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第三次钟响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紧急事务,如孕妇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请医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

    “夜间,有三四十人一队的巡逻兵,在街头不断巡逻,随时查看有没有人在宵禁时间——即第三次钟响后——离家外出。被查获者立即逮捕监禁。”

    “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被整个西方誉为‘天使之城’。

    大都,王爷府。

    一身短打服饰的帖木儿,一个箭步闯入正室,对着安图帖木儿说道:“爹,听说那武当张三丰九十大寿了,我想去看看。”

    安图帖木儿一身质孙服,胸前挂一串大株,头上戴笠子帽,一副纯正的蒙古贵族打扮,不过安图帖木儿对儒学也是颇有研究,甚至藏文学,佛文化都有涉猎,安图一脸宠溺对着帖木儿说道:“保保啊,一群山野莽夫,也没什么意思。”

    帖木儿转了转眼珠说道:“听说敏敏也会去,我也要去凑凑热闹。”

    帖木儿当然知道他父亲的想法,他父亲一直想要大元的兵权,也就是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手里的大权,这也是帖木儿的想法,乱世马上来临,有好的武功固然可以保护自己,但有军权才是硬道理,他曾经想靠军功慢慢的成长起来,没想到刚出山,就遭遇大败,察合台汗国内乱不止,帖木儿想着去就是一场一边倒的胜利,没想到他五千人虽然势如破竹,却也是寡不敌众,当即下令撤退,丢下一半儿郎的尸体这才逃了出来。

    察合台的内乱起源已经无法追溯,不过帖木儿知道的就是答儿麻失里即为开始,这位可不是庸主,答儿麻失里继位前对印度德里苏丹国进行大规模掠夺性远征,一直远征到德里,可以说是吊打古印度等小国。

    可是他也是一位雄主,妄图脱离元廷,这也很正常,当初几大汗国都是这样做的,可是他却要脱离蒙古族,不仅脱离蒙古族,也脱离汉族等华夏民族,答儿麻失里改信了伊斯教,答儿麻失里的政策,引起伊犁河流域的宗王反对。1334年,都来帖木儿之子不赞起兵,杀死了答儿麻失里。

    都来帖木儿是上一任大汗,是元朝忠实的拥趸。可汗答儿麻失里改信了伊斯教,违反了蒙古传统,不赞即位为可汗。不过,不赞并没有巩固统治,第二年,就被堂弟敞失推翻。

    敞失,察合台汗国第十九代可汗,察合台汗笃哇的孙子。

    1335年,他夺取了不赞的汗位。敞失反对伊斯教,信奉基督教。敞失重新强调察合台汗国伊犁河流域和首都阿力麻里的重要性。

    也就是这一年察合台大乱,军队一直到了甘肃附近,元顺帝要驱逐他们,七王爷为自己的儿子求了出征的机会,五千轻骑,当然不是重骑,出动重骑肯定是灭国之战,此时的大元是打不起一场灭国之战的。

    帖木儿带着五千骑兵,见到察合台的乱军,根本不打招呼,直接绞杀,刚开始的时候,却是一帆风顺,帖木儿号称察合台不信奉大元国教,元朝的国教就是藏传佛教,也只是个名头而已。

    当时扩廓帖木儿直接打到了别失八里,也就是TLF西北一段地方,等待他的是敞失的数万埋伏,千里奔袭,早已人困马乏,全凭一股气,此时也泄了,帖木儿当机立断,下令撤退,只有两千余人跑了出来,可谓是一场大败,为什么这样说,不是斩杀俘虏了近两万人么?在元廷看来察合台的人十个都比不上一个大元骑兵,不过此战能打成这样,在元末也算不错了,朝野上下都看好扩廓帖木儿的前途。

    安图想了想在原地左右踱步说道:“汝阳王府,他们也参与进来了么?”

    帖木儿惊讶的说道:“爹,我们也有参与么?”

    安图呵呵一笑说道:“我们当然没有,是朝廷想要招揽武当张真人,你想去也行,将巴乌的三个徒弟带上。”

    巴乌是西域密教金刚宗主持,六十三岁,内功虽然未大成,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了,但是年岁以大与人交手却是不大可能,金刚宗到来这一代已经没落,金刚宗在密教抑或是蔵区之中本是声名不显,但在南宋时出了个绝世高手金轮法王,被蒙古帝国皇后赏识,封为第一护国法师。自此之后宗门兴盛,渐渐超过密教其他宗派,至金轮法王之后金刚宗便一直为蒙古效力直至如今的元朝,是元朝用来对付中原武林之中不服朝廷管教武林人士的得力宗派。

    可继金轮法王之后金刚宗在也没有出现过像金轮法王这样的高手,渐渐不再被朝廷重视、脱离权利中心,沦落成为皇帝祈福诵经毫无权利的普通喇嘛。

    如今整个宗门只有四个人,老主持和三个徒弟,大徒弟思巴鲁、二徒弟次旦、三徒弟土旦。三个徒弟不负期望,大徒弟思巴鲁性格耿直、习武刻苦、武功已经超过了他。二徒弟虽然在习武上没有多少兴趣但却爱好佛法、精研佛经,与各宗寺庙辩论佛法往往辩的对方哑口无言,给他大涨颜面。三徒弟性子与思巴鲁一般,都是刻苦练武不为外物所动的性子。

    金刚宗经常收到蒙古贵族的打压,所以离开了蔵区,来到大都投靠了七王爷,也受到小王爷的看中,所以,破例传授给了小王爷密宗功法——龙象般若功!

    当然小王爷也必须重振金刚宗之名,扩廓帖木儿也算一武学天才,年纪轻轻便学会了大手印,内功也到达龙象般若功第二重,可是这个功法是要堆岁数的,帖木儿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第十三重。

    帖木儿顿时兴高采烈对着安图说道:“多谢爹,不过我还要带大军前去。”

    安图收拾了一下,准备出去:“这是自然,你的两千亲军自然可以带去,自己安全便好。”

    帖木儿高兴的先安图一步跑了出去,可一出门就碰到了一个妇人,同样也是衣着华丽,却是一脸慈祥,此人便是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叫穆穆·帖木儿,一把搂住自己儿子,说道:“小崽子,要去那里啊,这么横冲直撞的。”

    帖木儿一脸通红,被母亲嘲讽脸上实在挂不住,尴尬的说道:“母亲,孩儿要去看看张老道。”

    穆穆一脸担忧,仿佛又想起自己的儿子远征大漠,死里逃生的样子:“保保一定要当心,不可像上此一般,那般冲动。”

    安图咳嗽一声,走出大厅,说道:“穆穆啊,儿子大了,不必太过担心。”

    虽然是蒙古族,豪放是一定的,不过在家中,丈夫一定是最大的,不管说什么都不可以反驳的,穆穆当然不会硬怼自己的丈夫,她只是作为一个母亲,担心自己的儿子罢了。

    扩廓帖木儿此时也不过九岁,虽然体格健壮,也不过一米五而已,他就是一个小孩子,不过帖木儿要作为将军培养的人,皇帝面前都挂了名的,当然不能以小孩子视之。

    帖木儿说道:“儿子会小心的,母亲放心。”

    穆穆摸着他的头,没有说话,只是欣慰。

    帖木儿先是去拿了兵符,这才可以调动他从西域带回来的这两千铁骑,帖木儿吸取了教训,轻骑是成吉思汗那群人玩的,自己是玩不了的,所以耗重金将这两千人打造成了重甲骑兵,不过这得向皇帝报备,而且,没有调令不能调离大都。

    这两千人,内有棉甲,外有铁甲,铁面都有,靴子都是带铁片的,手套也是。绝对是武装的牙齿,人手一只弯刀,一只宝弓,二十八枝箭,还有一个小盾,一杆带锤的短矛,马匹都有双重甲,高桥马鞍,可以说虽然不是整个大元最能打的,却是最贵的,这也是上此撤退时的阴影,打,对方一水重甲步兵,冲不进去,退,对方又有弓弩,所以帖木儿才耗巨资打造了这两千重骑,有一个很简单的说法,就是怕死。

    帖木儿顶盔戴甲,却是软甲,身后站着密宗三人,看着校场这两千黑骑,顿时被打垮的自信心又起来了,觉得自己又行了,为首李思齐单膝跪地对着帖木儿施礼道:“末将李思齐,拜见将军。”

    两千人也是翻身下马,顿时一顿整齐的铁甲噔噔声,也是单膝跪地大吼道:“拜见将军!”

    虽然帖木儿带着他们打了败仗,不过打成那样也算不错了,至少都是有功的,就算这样,就凭这一身铁甲骏马,也足以让人死忠。

    李思齐也是元末名将,字世贤,此时也不过十七岁,现在是扩廓帖木儿手下第一大将,是汉将,不过扩廓帖木儿也不用在乎,他还恨不得全是汉将呢,可惜,他自身就是一个蒙古人。

    原历史上,李思齐控制着陕西等地方,坐拥长安,和大都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分庭抗礼,

    后来投降明朝,成明朝大将,后朱元璋派李思齐招降王保保,王保保礼遇有加,并派骑兵送归。后快抵塞内时,骑兵说“主帅有命,请您留下一物送别。”李思齐回答道:“我从远方来,没有带礼物。”这位骑兵对李思齐说:“希望能拿到您的一只手臂。”李思齐知道不能免,遂割断自己的一只手臂并交给骑士。回来后不久便因伤势过重而死。妾侍郑氏上吊殉夫而死,赠淑人,谥贞烈。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对于李思齐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不过他最后也只是要了一只手臂。

    恩断义绝!

    不过此时的帖木儿,早已不是原来的王保保,对着李思齐说道:“此番南下湖北武当山,一路只需远远跟随,相隔十里便可。”

    李思齐说道:“那小王爷有危险怎么办呢?”

    帖木儿对着他说道:“看起火之令。”

    李思齐躬身一礼:“是!”

    一番人朝着武当山而去。

第三章 邓州城下众人休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帖木儿一身短打,梳起头发,一副汉家儿郎的打扮,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不紧不慢的向着前走着,已经过了大名府,一路上没有人敢拦,整个华北除了恒山派,也没有什么大的门派,大都附近没有教派可以生存,朝廷不允许他们存在。

    至于西北的西夏一品堂,成吉思汗当初打西夏,后来成吉思汗去世,后来者将整个西夏杀成白地,剩下的西夏人尽皆内附,包括西夏一品堂,现如今所知的十香软筋散便是西夏一品堂的‘悲酥清风’改名而来,解药同样都是奇臭。

    一路上除了蒙古人敢拦他们,没有人敢拦他们,一听说是出征西域的小王爷,主动要护卫,帖木儿拒绝了,和他们说,身后有大军,用不着他们,来热心帮忙的官兵随即离开,离开不久就听到,地面隆隆的声音,已离开一段距离的官兵,看到两千黑骑,虽然不是重甲,却是非常震撼,马匹是披甲的,不是战时所以盔甲披挂闲置在马屁股上面。

    “这便是我大元重骑么?!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啊。”

    “以后小王爷要是当将军,我一定调到他手下当兵。”

    “你就做梦吧,陈友定。”

    陈友定,也是元末名将,此时也不过是个小孩子,十五岁都不到,就来当兵,想来家中是有关系的,元朝的官兵即是保护大众的利益,也是盘剥阶级,想当兵第一个条件就是蒙古族,或者家族中有蒙古族的人。或者有钱,直接可以当,到了元末当兵不是蒙古族都可以,这个已经放的很宽,却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的。

    帖木儿一骑当先,快马疾驰,三个喇嘛却也不慢,看似走着,却和马速齐平,帖木儿边骑马,边说道:“次旦,距离武当山还有多少路程?”

    次旦摇摇头,对着帖木儿说道:“小王爷,我不是中原人啊,小王爷是中原人啊应该比我清楚一些。”

    帖木儿说道:“我只知道前方便是澶州,在后便是开封府,加速吧,天黑之前赶到开封府,驾!”

    帖木儿一提马速,苦的还是三个密宗喇嘛,年纪不小的三个人居然不会骑马,这让帖木儿很无奈。

    两千黑骑紧跟其后,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只是远远的跟着,如果大军随着帖木儿走,他完全就不用闯荡了,军队是保护他用的,他来到地方武林,是为了长见识,不是耀武扬威,以权压人,如果他这样做,无疑是给自己树敌,权势强如七王爷,怎么能挡得住天下人,那些英雄草莽,武林豪杰,让他们内耗才是正途,他扩廓帖木儿的身份是蒙古贵族,自然代表着朝廷,如果朝廷参与其中,无疑是凝聚武林的力量来对抗朝廷,对抗朝廷帖木儿是不在乎的,可他也是属于这个体制之内的人,也是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来帮着外人来对抗自己。

    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自然不用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和想法,随着本意即可。

    就算是朱元璋这种出身明教的皇帝,也不喜欢教派,朱元璋一上位便剿灭明教和其他教派,老朱的手法可不比现如今温和,就是以一人之力,力抗天下,只能说一句,开国皇帝都厉害。

    此时大元的版图北到北海湖,至于再北那就是无人区,也可以说是大元的,统称岭北行中书省,整个东陆海岸都是大元的,包括高丽的海岸都是大元实际控制中,虽然高丽是一个藩属国,却国内军队都要和元廷报备的,大元版图最南到东南亚也就是缅甸全境,最西就是西域的别失八里,这里原本不是元朝的版图范围,也算是帖木儿打下了的,自从上此帖木儿兵败别失八里,朝廷就派数万大军朝着别失八里运动,敞失也很识时务,立刻称臣纳贡,而且贡献了别失八里附近大片土地,包括火州也献给了元廷。

    现如今整个察合台都是大元的附庸地,因为敞失压制不了西域的各方势力,所以需要朝廷来插一脚,不过朝廷也不会完全信任察合台,扩廓帖木儿也不会放过这个令他首战失败的土地和国家。

    帖木儿每到城镇都会休息,至于后面的两千人都会找偏僻的地方搭帐篷休息,对于这些汉子,住帐篷就是家常便饭,就是越往南越热,他们都脱了铁甲,只穿棉甲,有时都会露出膀子,不过也算是衣甲整齐,一路上他们都是走官道,有时也会走小道,尽量避开江湖门派的视线,如果遇到江湖人,江湖那些草莽是不敢捋这些蒙古人的虎须的,他们宁可去揪张三丰的胡子也不敢对着朝廷呲牙。

    不是欺软怕硬,是他们的户籍和家人都在朝廷治下,和武林中人阴谋诡计,甚至死斗,大都不会牵扯家人,一旦惹到朝廷,家里老少可就危险了。

    经过数天的疾驰,路上也有不大的小事故,都是师兄弟三人解决,帖木儿则是没有出手的机会,帖木儿四人已经到了邓州附近,马匹受不住了,只能原地休息。

    帖木儿盘腿坐下,修炼着龙象般若功心法,刚猛的内劲不停的在体内乱窜,师兄弟三人则是为帖木儿护法,念着藏家佛经,突然帖木儿说话了,围着他的三个人也是微微惊讶,没想到小王爷修习龙象般若功还可以说话,竟然内息没有一丝紊乱。

    “你们所用轻功是什么?”

    斯巴鲁双手合十说道:“扎西德勒(无量寿佛),小王爷我们所用是,金刚宗秘法‘身空行’。”

    帖木儿轻呼一口气说道:“密宗还有什么功夫?”

    次旦也是双手合十,说道:“扎西德勒,小王爷有所问,无不所答,我密宗传承自金轮法王,有大轮身法,身空行,金刚瑜迦母拳,密宗大手印,火焰刀,金刚降魔杖法,无上大力杵法,不动明王剑法,还有其他小项是收录自其他门派,我们不可以习之,手抄录在XZ。”

    次旦接着说道:“至于大伦身法,龙象般若功必须达到六重才可以修炼,我和师弟没有习过,大师兄达到六重也是懵懵懂懂,我只有三重而已师弟都不如,我所擅长瑜伽密乘的金刚瑜伽母拳和密宗大手印,身空行也是入门必学。”

    斯巴鲁接过话头,说道:“龙象般若功是我金刚宗专属秘法,密宗其他四宗都是没有的,我也只是刚刚达到六重境界,以小王爷的天赋超越我是可以的,我擅长大手印还有少林传出的伏魔掌我也是习得过的,其他功夫只是知道,却不精通。”

    土旦则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道了一句佛号:“扎西德勒。”表示赞同两位师兄,土旦的内力已经到了五重,紧追大师兄,次旦则是怎么修炼都突破不了第三重,可能天资有限吧,不过对于佛法的研究整个大都的喇嘛都不是次旦的对手,因为次旦不仅熟读藏传佛教,还研究中原佛教典籍和天竺佛教典籍,甚至大理的天龙寺所藏典籍,次旦也有借阅,不过是手抄本,大都的复刻版。

    外功和内功分的比较清楚,外功一般是指拳脚兵刃、套路招式,完全就是锻炼自己身体的坚韧程度,破坏力,爆发力量,配合招式去攻击敌人,如铁布衫金钟罩、摧心掌、九阴白骨爪就是外家功夫的巅峰。而内功就要深奥的许多了,一般要配合五行八卦理论,要求习练之人打通全身百脉大穴,获得远超自然身体的力量,习得高深内功的人,往往身负巨力,几乎相当于获得了特异功能,所以,内功高深之人即便使用一些普通的招式,就可以轻易克制一些只练外家功夫的江湖人。丘处机可以一人单挑江南七怪,就是因为七怪不会内功,而丘处机则练过全真派的正宗玄门内功,所以可神勇的以一敌七。

    再说境界,在武侠中,一般来讲会把习武之人分为深不可测高手,超一流高手,准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二流高手,三流和不入流的武者。

    深不可测境界的代表人物有扫地僧,张三丰、达摩,风清扬,独孤求败等等。这些人物有的已经是传说,即便在书中出场的,也是轻易不会出手,出手则必胜,从无败绩。

    超一流高手往往是活跃在武林的风云人物,如华山论剑的“五绝”,张无忌、郭靖,令狐冲,杨过,金轮法王、胡斐,萧峰,苗人凤、陈家洛,丁典,段誉,虚竹等等。

    准超一流的高手就是介于一流和超一流高手之间的人物,比如黄蓉,明教左右光明使,慕容复,丁春秋等等。

    一流高手的代表人物则是全真七子,武当七侠、一灯大师的“耕读渔樵”四弟子,金轮法王的二位弟子霍都和达尔巴。

    二流高手的代表人物是江南七怪,三头蛟候通海、黄河老、祖等。至于三流和不入流的武者,几乎都是龙套的小角色,这样的人物太多了,也就不细数了。总之不入流的武者几乎就比普通人多两套招式套路,实际威力有限的很。

    如果按境界划分,斯巴鲁是准超一流境界的高手,也只是内力,这也归公于龙象般若功的刚猛,次旦则是直接降到二流,土旦则是一流高手。

    帖木儿则是挤身二流。

    就在这时,邓州的达鲁花赤和南阳的达鲁花赤来参见扩廓帖木儿,所谓达鲁花赤,由成吉思汗设立,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一作“达噜噶齐”,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成吉思汗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也就是督官。达鲁花赤是代表成吉思汗的军政、民政和司法官员,以《大札撒》为根本,结合当地的同时惯例行使统治权。

    与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鲁合剌秃孩,意谓“提调”,另有宣差,持节之意。

    达鲁花赤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里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担任,元世祖以前也有汉人充当达鲁花赤的例子,其中也不乏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帐汗国,他们与八思哈有关,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元朝这么做目的就是保障元朝大汗皇帝和贵族的统治,甚至在藩属国也必须设立达鲁花赤,高丽国是高丽人自己做主么?当然不是,肯定是元朝人,当然只有元朝内部才划分民族,对外都是元人,就在数月前,大元朝廷向察合台汗国派遣了达鲁花赤,至于能不能掌控,这就看天意了。

    四人在一颗巨大的枣树面前打坐修炼,早已感知二人,不过是骑马而来,还有数百护卫,四人还有一点担忧,走到近前,才放心下来,是当地官员。

    二人来到帖木儿近前,单膝跪地,手掌放到肩膀,行蒙古将军礼,说道:“邓州达鲁花赤龁伯库,恭迎小王爷。”,“南阳达鲁花赤育拔得山,也恭迎小王爷,两千铁骑已经安排妥当,随时恭迎小王爷驾到。”

    帖木儿没有安排他们办任何事,他们是献殷勤而已,七王爷的权势谁不想攀附,扩廓帖木儿未来还有军中第一人的趋势,打好交道才是第一要务,二人一听说小王爷从大都千里而来,放下手中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的来了。

    帖木儿听到二人的话也没有搭理,好半响,帖木儿才长呼一口气,将气息平稳,刚刚他在修炼龙象般若功心经,正到关键时候,如果停止,必然遭到反噬,帖木儿将自己浑身的经脉过一遍,顿时内力迸发而出,斯巴鲁三人也是叹服说道:“小王爷,龙象般若功第二重已然圆满,恭喜啊。”

    这等内劲,单膝跪地的二人也是感受到了,虽然量是不多,却是真霸道,他们二人在地上跪了也有好一会了,帖木儿没有说话,他们也不敢起,不过他们看出来,对方真的是练武功到了关键时候,他们二人来到不是时候。

    帖木儿站起来,虽然不高却是霸气十足,穿着一身短打,编着发髻,腰间还有一把弯刀,一般都是挂在马上用布遮起来,下马则是会随身携带,带弯刀的必定是蒙古人,而且他这把弯刀还是元顺帝赏赐的,至于质量,除了刀柄那黄金值点钱之外,剑身和普通刀剑无甚区别,此刀,刀刃已经崩坏好几个口子,重铸了好多次了。

    其实皇帝赏赐的刀也就是观赏用的,帖木儿非要用来打斗,捕猎,最后重铸,用了一些好钢,还算耐用,不过,却不是一次而成的宝刀,还是差了许多。

    帖木儿站了起来,那三位也站了起来,帖木儿对着二人说道:“二位请起,刚才多有不便,怠慢了。”

    这等文邹邹的话,在元末也是非常流行的。

    二人站了起来,育拔得山说道:“小王爷过谦了,不知小王爷此来何事,莫非也是为了那屠龙刀?铁骑都出动了。”

    他们不知道,帖木儿还不知道么?所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就是朝廷放出去的话,目的就是为了让武林中人自相残杀,汝阳王都不太清楚这些,因为这就是七王爷和元顺帝放出去的,这些地方小官是不知道的,不过朝廷也不知道屠龙刀和倚天剑内有绝世武功秘籍。

    帖木儿听到了他的暗示,对他说道:“汝阳王府的人也来了么?现如今在何处?”

    龁伯库接过话茬,说道:“前两日还路过邓州,此时怕已经去了武当山。”

    帖木儿想了想,确定了汝阳王一伙人的位置,武当山他们是万万不敢去常住的,他们过了汉水,草店太近不可能在那里,十堰,均县都是小镇也不可能,帖木儿猜想,一行人不是在郧阳,就是在黄龙镇,随即问他们二人:“你们可见一个小女孩?”

    育拔得山想了想还是说道,因为在他们面前的可比之前那一批人权势更大:“禀告,小王爷,有,有一人自称郡主,七八岁年纪,甚是刁蛮,随几人而去。”

    帖木儿也了解到了情况,也用不到他们了,随口敷衍道:“尔等不错,日后可在我帐前效力,去吧。”

    二人也不管真假随即躬身施蒙古礼:“愿,长生天保佑您,我等走了。”

    二人离开,帖木儿要休息了,天色已然泛黑,明天再启程。

    “三位,搭帐篷,休息吧,明日随我去武当山看看,看看那武林第一张真人。”

第四章 刁蛮任性特穆尔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殷天正令殷野王和殷素素抢夺屠龙刀,以彰显天鹰教的实力。

    殷素素和殷野王加起来,也打不过俞岱岩。于是殷素素暗中用毒针偷袭了俞岱岩,但这毒针并不致命,只是让俞岱岩不能动弹。

    她觉得对俞岱岩有所亏欠,便委托龙门镖局的都大锦把俞岱岩送回武当,并留下重金酬谢。

    帖木儿四人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几人站到一个小山包上面,看着山下的局势,师兄弟三人虽然有疑问,但都是冷静的不开口,想来路边六骑便是汝阳王府的人。

    来这一行人是龙门镖局受人所托护送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返回武当山,没想到遇到这一伙人,最天真是为首的都大锦等人都把俞三侠交给了对方,最巧的是俞岱岩中毒全身麻痹不能动作和言语。

    前边三人中右首的是个高个儿,左颊上生着颗大黑痣,痣上留着三茎长毛,冷冷的道:“都兄到武当山来干甚么?”

    都大锦道:“敝局受人之托,送一位伤者上贵山来。要面见贵派掌门张真人。”

    那人道:“送一个伤者?那是谁啊?”都大锦道:“我们受一个姓殷的客官所嘱,将这位身受重伤的爷台护送上武当山来。这位爷台是谁,如何受伤,中间过节,我们一概不知。龙门镖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至于客人们的私事,我们向来不加过问。”他闯荡江湖数十年,干的又是镖行,行事自然圆滑,这番话把干系推得干干净净,俞岱岩是武当派的朋友也好,仇人也好,都怪不到他头上。

    那脸生黑痣之人向身旁两个同伴瞧了一眼,问道:“姓殷的客人?是怎生模样的人物?”都大锦道:“那是一位俊雅秀美的年轻客官,发射暗器的功夫大是了得。”那生黑痣之人问道:“你跟他动过手了?”都大锦忙道:“不,不,是他自行……”一句话没说完,拦在前面的一个秃子抢着问道:“那屠龙刀呢?是在谁的手中?”

    都大锦愕然道:“甚么屠龙刀?便是历来相传那‘武林至尊,宝刀屠龙’么?”那秃子似乎性子暴躁,不耐烦多讲,突然翻身落马,抢到大车之前,挑开车帘,向内张望。都大锦见他身手矫捷,一纵一落,姿式看来隐隐有些熟悉,心想:“武当创派祖师张三丰曾在我少林寺住过,他武当派功夫果然未脱我少林派的范围,说是独创,却也不见得。”当下更无怀疑,问道:“各位便是名播江湖的武当七侠么?哪一位是宋大侠?小弟久闻英名,甚是仰慕。”那面生黑痣的人道:“区区虚名,何足挂齿?都兄太谦了。”

    那秃子回身上马,说道:“他伤势甚重,耽误不得,我们先接了去。”那脸生黑痣的人抱拳道:“都兄远来劳顿,大是辛苦,小弟这里谢过。”都大锦拱手还礼,说道:“好说,好说。”那人道:“这位爷台伤势不轻,我们先接上山去施救。”

    都大锦巴不得早些脱却干系,说道:“好,那么我们在这里把人交给武当派了。”那人道:“都兄放心,由小弟负责便是。都兄的余金已付清了么?”

    都大锦道:“早已收足。”

    那人从怀中取出一只金元宝,约有二十两之谱,长臂伸出,说道:“些些茶资,请都兄赏给各位兄弟。”

    都大锦推辞不受,说道:“二千两黄金的镖金,说甚么都够了,都某并不是贪得无厌之人。”

    那人道:“嗯,给了二千两黄金!”他身旁二人纵马上前,一人跃上车夫的座位,接过马缰,赶车先行,其余四人护在车后。

    那面生黑痣的人手一扬,轻轻将金元宝掷到都大锦面前,笑道:“都兄不必客气,这便请回临安去罢!”都大锦见元宝掷到面前,只得伸手接住,待要送还,那人勒过马头,急驰而去。

    只见五乘马拥着一辆大车,转过山坳,片刻间去得不见了影踪。都大锦看那金元宝时,见上面捏出了五个指印,深入数分。黄金虽较铜铁柔软得多,但如此指力,却也令人不胜骇异。

    看到这一幕,师兄弟三人都是十分惊讶,旁人可能看不出来,这指印并不是少林的大力金刚指,而是西域少林金刚门的金刚指,斯巴鲁惊讶的说道:“金刚门,金刚指!”

    帖木儿躬身看着这一切,说道:“汝阳王府,好大的排场,你们看得出来么,其功夫如何。”

    斯巴鲁一脸正色,回答帖木儿说道:“回禀,小王爷,若拼指力,不敢夸海口,若是搏杀,此人在我手下走不过二十个回合。”

    这就是龙象般若功的霸道刚猛之处,就算你某一特长比我强,我也能靠刚猛的内力击败你而且杀了你,一力破十会用到此功法上恰好合适。

    龙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就。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如此成倍递增,越往后越难进展。

    第一层两年,第二层四年,第三层八年。龙象般若功每一层需要的修炼时间翻倍。

    修炼到六层的已经是其中翘楚,练到第七层基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其实修炼龙象般若功的人是不会忌惮他人的武功的,是江湖中人忌惮他们才对,因为这种内外兼修的武功却是是难搞。

    帖木儿看着他们,走向了黄龙镇的方向,大致就猜到他们就栖息地就在那里了,大致敏敏·特穆尔也在那里,帖木儿对着三人说道:“随我去看看汝阳王府搞什么鬼。”

    师兄弟三人是不怕对方的,恰恰相反,他们四个人才是最难搞的一方,不过他们也是不敢和帖木儿这个小王爷动手的。

    四人一路尾随,来到了十堰,就看到几人在那里围着俞岱岩,阿三用金刚指在俞岱岩的身上不停的下狠手。

    帖木儿也没有隐藏己方的气息,直面而来,在场几人都是高手,立刻感觉到四人的气息都不弱,玄冥二老鹿杖客、鹤笔翁立刻施展轻功飞到近前,摆出架势准备出手:“来者何人?”,其余阿大八臂神剑方东白持剑而立,面对来着颇为慎重,阿二、阿三也是摆出架势,苦头陀则是默不作声,他已经认出来着何人,所以掉头回去找郡主了事,不然对方杀了他们六个也只是白杀。

    帖木儿一口纯真的大都蒙语就说了出来以表示自己的身份:“这么狠辣的手段么?”

    对方一听是蒙语,顿时感觉对方来头不小,不过江湖人中会说蒙语的大有人在,正要说话,次旦站了出来,一身喇嘛服,好不显眼,说道:“扎西德勒,汝阳王府之人未免太过狠戾。”

    阿三一看这喇嘛虽然不认识,却以为是仇家追杀,一个箭步,向着次旦而来,大力金刚掌,扑面而来,次旦虽然龙象般若功只到达三重,却内力也有几十年,一掌密宗大手印迎上。

    砰,阿三本来就没有一击而杀的想法,感受到对方的内力刚猛,转势返回,然后蓄势待发,一边的玄冥二老刚要动手,斯巴鲁已然冲到他们面前,一击伏魔掌,用了八成力,双掌齐出,玄冥二老被迫还击,刚一接手就感到不好:“伏魔掌!”

    伏魔掌可以说也算克制他们恶毒武功的一种了,虽然不如九阳神功,但也足够了。

    帖木儿骑马走到近前,天黑,刚刚他们没有看清这位的相貌,月光一照,大都小王爷这谁能不认识,五人立刻收起了架势,斯巴鲁也双手合十退后几步念着佛号:“扎西德勒。”

    以玄冥二老为首,几人都是单膝跪地,行蒙古将军礼,因为刚刚的举动却是很失礼:“我等参见小王爷,我等有眼无珠,不识小王爷,多有得罪。”

    帖木儿骑马走到近前,扬起马鞭,啪啪啪,几乎是一人两鞭子,帖木儿也用了内力,挥出来的鞭子同样,刚猛霸道,衣服撕裂,皮开肉绽,可他们却不敢还手。

    帖木儿抽完他们说道:“我来是看一下敏敏,你们滚开。”

    帖木儿对于这群没心没肺的狼狗之辈没有什么好话,虽然帖木儿领军时也没少杀人,但帖木儿不虐杀别人。

    师兄弟三人都双手合十唱到佛号:“扎西德勒!”

    同时内力外放,强压众人,分开一条路,路那一边正是苦头陀和敏敏特穆尔,此时还没有改名,所以没有汉名,苦头陀见小王爷盯着他,也单膝跪下,却没有说话,他是一个哑巴么。

    敏敏特穆尔一脸怒气先是对着苦头陀说道:“你叫我来,就是因为他来了啊!”

    苦头陀浑身颤抖,伏于地面,求饶着。

    敏敏特穆尔叉着腰一副刁蛮的样子用蒙语对着帖木儿说道:“你来武当山干什么?不去抵御外敌。”

    敏敏特穆尔其实是嫉妒,因为帖木儿年纪轻轻就可以上战场,她怎么求父亲就是不行,重要的是扩廓帖木儿他打败了,皇帝都那么赏识他,只因为他是男孩么!幼年时候他可是天天跟着自己屁股后面跑呢。

    敏敏特穆尔继续道:“你个跟屁虫!你一出现肯定有大军跟随,藏那了,我手下冒犯你,你把你的军队叫出来屠杀我们啊。”

    蒙古贵族出行一般都有护卫,她父亲也有几百的,七王爷也是差不多的自从扩廓帖木儿打了那一次败仗,他的侍卫就达到了两千,这就不能叫做护卫了,只能叫做军队。

    这也是帖木儿抽他们,他们也不敢还手的原因。

    帖木儿转了一圈,对着敏敏特穆尔说道:“他们都在南阳。”

    距离武当山也有二百里了,不过附近就有探子,一发信号,不出四个时辰,便可赶到。

    “我要去武当山,路过看到你们,就来看看。”

    敏敏特穆尔哼一声转过头说道:“你们这群废物,赶紧给我起来,看完了吧,我走了,你想待就待着吧。”

    然后骑上马,不管帖木儿直接就走了,手下被人抽了鞭子这种事情,不管谁都要生气的,不过敏敏特穆尔好面子,又年纪小受不了,又不能得罪所以只能走。

    苦头陀抱拳一礼,跟着郡主而去,玄冥二老和剩下几人也是抱拳一礼说道:“小王爷,我等告退,失礼之处,勿怪。”几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就走了,丢下奄奄一息的俞岱岩。

    次旦上前查看俞岱岩的伤势,只见他双目紧闭,脸如金纸,神色甚是可怖,四肢骨节都已被人折断。但见指骨、腕骨、臂骨、腿骨到处冒出鲜血,显是下手不久,而且是逐一折断,下手之毒辣,实令人惨不忍睹。

    次旦微微摇头叹道:“此人筋骨断裂,只能输真气救之,可惜我等内劲太过霸道,我们也没有带黑玉断续膏,否则,此人肯定无虞。”

    斯巴鲁双手合十:“扎西德勒,小王爷,我等怎么办,此人如何处置。”

    帖木儿想了想,说道:“我刚好要见见张真人,此人一看便是武当之人,便送回武当山吧。”

    天色已黑,四人先搭了帐篷,准备明天一早便送回。

    不一会马蹄声便传来,来人便是银钩铁划张翠山,看着眼前的十偃镇,忽见道旁一辆大车歪歪的倒卧在长草之中。再走近几步,但见拉车的骡子头骨破碎,脑浆迸裂,死在地下。

    不远处还有四顶帐篷,张翠山疾步而去,四人也走出帐篷,张翠山先是问道:“阁下几位有没有见到我俞三哥。”

    次旦一脸慈眉善目说道:“扎西德勒,原来是俞三侠,此刻便在帐篷之中,我等藏家内功无法帮到他。”

    张翠山冲到帐篷之中,看着经过简单包扎的俞三哥,次旦在一边说道:“他全身骨骼断裂,你小心些。”

    张翠山抱着他慢慢站起身来,却见他双手双足软软垂下,顿时怒火攻心,目眦欲裂问道:“可见贼人?”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肯定对他们四个动手。

    次旦平静的回答道:“贼人共有七人,往黄龙镇而去,对方实力,你一人怕是不行的。”

    张翠山也不疑有他,他感觉到对方的实力尤其是那个壮汉,简直深不可测,对方没必要欺骗他。

    知道敌人离去不久,凭着健马脚力,当可追赶得上,狂怒之下,便欲赶去厮拚,但随即想起:“三哥命在顷刻,须得先救他性命要紧。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次旦说道:“我以为他服下固本之丹药,可以吊住他的性命。”

    张翠山抱着俞岱岩无法抱拳,说道:“诸位大恩,我武当没齿难忘,我俞三哥实在不能耽搁,请通报姓名,武当必不忘尊者大恩。”

    师兄弟三人却是不说话,留姓名这种事情,得经过小王爷的同意。

    帖木儿走上前对着张翠山说道:“大都人,王保保,不用客气,有缘再见。”

    张翠山也来不及思考大都的事情,点了一下头便走了。

    眼看着俞岱岩这等情景,马行颠簸、每一震荡便增加他一分痛楚。当下稳稳的将他抱在手中,展开轻功,向山上疾行。那青骢马跟在身后,见主人不来乘坐,似乎甚感奇怪。

第五章 天下不安战事起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河北,武当山,紫霄宫。

    这一日是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的九十寿辰。当天一早,紫霄宫中便喜气洋洋,六个弟子自大弟子宋远桥以下,逐一向师父拜寿。只是七弟子之中少了个俞岱岩不到。张三丰和诸弟子知道俞岱岩做事稳重,到南方去诛灭的那个剧盗也不是如何厉害的人物,预计当可及时赶到。

    但等到正午,仍不见他人影。众人不耐起来,张翠山便道:“弟子下山接三哥去。”哪知他这一去之后,也是音讯全无。按说他所骑的青骢马脚力极快,便是直迎到老河口,也该回转了,不料直到酉时,仍不见回山。

    大厅上寿筵早已摆好,红烛高烧,已点去了小半枝。众人都有些心绪不宁起来。六弟子殷梨亭、七弟子莫声谷在紫霄宫门口进进出出,也不知已有多少遍。张三丰素知这两个弟子的性格,俞岱岩稳重可靠,能担当大事,张翠山聪明机灵,办事迅敏,从不拖泥带水,到这时还不见回山,定是有了变故。宋远桥望了红烛,陪笑道:“师父,三弟和五弟定是遇了甚么不平之事,因之出手干预。师父常教训我们要积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两个师弟干一件侠义之事,那才是最好不过的寿仪啊。”

    张三丰一摸长须,笑道:“嗯嗯,我八十岁生日那天,你救了一个投井寡妇的性命,那好得很啊。只是每隔十年才做一件好事,未免叫天下人等得心焦。”五个弟子一齐笑了起来。张三丰生性诙谐,师徒之间也常说笑话。

    四弟子张松溪道:“你老人家至少活到二百岁,我们每十年干桩好事,加起来也不少啦。”七弟子莫声谷笑道:“哈哈,就怕我们七个弟子没这么多岁数好活……”

    他一言未毕,宋远桥和二弟子俞莲舟一齐抢到滴水檐前,叫道:“是三弟么?”只听得张翠山道:“是我!”声音中带着呜咽。只见他双臂横抱一人,抢了进来,满脸血污混着汗水,奔到张三丰面前一跪,泣不成声,叫道:“师父,三……三哥受人暗算……”众人大惊之下,只见张翠山身子一晃,向后便倒。他这般足不停步的长途奔驰,加之心中伤痛,终于支持不住,一见到师父和众同门,竟自晕去。

    宋远桥和俞莲舟知张翠山之晕,只是心神激荡,再加疲累过甚,三师弟俞岱岩却是存亡未卜,两人不约而同的伸手将俞岱岩抱起,只见他呼吸微弱,只剩下游丝般一口气。

    张三丰见爱徒伤成这般模样,胸中大震,当下不暇询问。奔进内堂取出一瓶“白虎夺命丹”。丹瓶口本用白蜡封住,这时也不及除蜡开瓶,左手两指一捏,瓷瓶碎裂,取出三粒白色丹药,喂在俞岱岩嘴里。

    但俞岱岩知觉已失,哪里还会吞咽?张三丰双手食指和拇指虚拿,成“鹤嘴劲”势,以食指指尖点在俞岱岩耳尖上三分处的“龙跃窍”,运起内功,微微摆动。以他此时功力,这“鹤嘴劲点龙跃窍”使将出来,便是新断气之人也能还魂片刻,但他手指直摆到二十下,俞岱岩仍是动也不动。

    张三丰轻轻叹了口气,双手捏成剑诀,掌心向下,两手双取俞岱岩“颊车穴”。那“颊车穴”就在腮上牙关紧闭的结合之处,张三丰阴手点过,立即掌心向上,翻成阳手,一阴一阳,交互变换,翻到第十二次时,俞岱岩终于张开了口,缓缓将丹药吞入喉中。殷梨亭和莫声谷一直提心吊胆,这时“啊”的一声,同时叫了出来。

    但俞岱岩喉头肌肉僵硬,丹药虽入咽喉,却不至腹。张松溪便伸手按摩他喉头肌肉。张三丰随即伸指闭了俞岱岩肩头“缺盆”、“俞府”诸穴,尾脊的“阳关”、“命门”诸穴,让他醒转之后,不致因四肢剧痛而重又昏迷。

    宋远桥和俞莲舟平素见师父无论遇到甚么疑难惊险大事,始终泰然自若,但这一次双手竟然微微发颤,眼神中流露出惶惑之色,两人均知三师弟之伤,实是非同小可。过不多时,张翠山悠悠醒转,叫道:“师父,三哥还能救么?”

    张三丰不答,只道:“翠山,世上谁人不死?”只听得脚步声响,一个小童进来报道:“观外有一干镖客求见祖师爷,说是临安府龙门镖局的都大锦。”张翠山霍地站起,满脸怒色,喝道:“便是这厮!”纵身出去,只听得门外呛啷啷几声响,兵刃落地。

    殷梨亭和莫声谷正要抢出去相助师兄,只见张翠山右手抓住一条大汉的后心,提了进来,往地下重重一摔,怒道:“都是这厮坏的大事!”莫声谷听是这人害得三师哥如此重伤,伸脚便往都大锦身上踢去。

    宋远桥低喝:“且慢!”莫声谷当即收脚。

    只听得门外有人叫道:“你武当派讲理不讲?我们好意求见,却这般欺侮人么?”

    宋远桥眉头微皱,伸手在都大锦后肩和背心拍了几下,解开张翠山点了他的穴道,说道:“门外客人不须喧哗,请稍待片刻,自当分辨是非。”这两句话语气威严,内力充沛。祝史两镖头听了,登时气为之慑,只道是张三丰出言喝止,哪里还敢罗唣?

    宋远桥道:“五弟,三弟如何受伤,你慢慢说,不用气急。”张翠山向都大锦狠狠瞪了一眼,才将龙门镖局如何受托护送俞岱岩来武当山、却给六个歹人冒名接去,之后碰到三个喇嘛一个少年之事说了。

    宋远桥见都大锦这等功夫,早知决非伤害俞岱岩之人,何况既敢登门求见,自是心中不虚,当下和颜悦色的向都大锦询问经过。都大锦一一照实而说,最后惨然道:“宋大侠,我姓都的办事不周,累得俞三侠遭此横祸,自是该死。我们临安满局子的老小,此时还不知性命如何呢。”

    宋远桥只是怀疑那大都来的几个喇嘛,随即问道:“五弟,那几个喇嘛可有异处?”张翠山想了想说道:“当时遇到三哥的时候,是被三个喇嘛和一个少年所救,那少年通报的姓名,说是大都而来叫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的汉名,除了个别几个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更别说武当几人了。

    张三丰一直双掌贴着俞岱岩“神藏”“灵台”两穴,鼓动内力送入他体内,听都大锦说到这里,忽道:“莲舟,立即动身去临安,保护龙门镖局的老小,声谷你十堰去寻那四位。”俞莲舟答应了,心中一怔,但即明白师父慈悲之心,侠义之怀,那姓殷的客人既然说过,这件事中途若有半分差池,要杀得他们龙门镖局满门鸡犬不留,这虽是一句恫吓之言,但都大锦等好手均出外走镖,倘若镖局中当真有甚么危难,却是无人抵挡。张翠山道:“师父,这姓都的胡涂透顶,三师哥给他害成这个样子,咱们不找他麻烦,也就是了,怎能再去保护他的家小?”

    张三丰摇了摇头,并不答话。宋远桥道:“五弟,你怎地心胸这般狭窄?都总镖头千里奔波,为的是谁来?”张翠山冷笑道:“他还不是为了那二千两黄金。难道他对俞三哥还存着甚么好心?”都大锦一听,登时满脸通红,但拊心自问,所以接这趟镖,也确是为了这笔厚酬。

    宋远桥喝道:“五弟,对客人不得无礼,你累了半天,快去歇歇罢!”武当门中,师兄威权甚大,宋远桥为人端严,自俞莲舟以下,人人对他极是尊敬,张翠山听他这么一喝,不敢再作声了,但关心俞岱岩的伤势,却不去休息。

    宋远桥道:“二弟,师父有命,你就和七弟连夜动程,事情紧急,不得耽误。”俞莲舟和莫声谷答应了,各自去收拾衣物兵刃。都大锦见武当之人要赶赴临安去保护自己家小,心中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抱拳向张三丰道:“张真人,晚辈的事,不敢惊动武当大侠,就此告辞。”

    宋远桥道:“各位今晚请在敝处歇宿,我们还有一些事请教。”他说话声音平平淡淡,但自有一股威严,教人无法抗拒。都大锦只得默不作声,坐在一旁。

    俞莲舟和莫声谷拜别师父,依依不舍的望了俞岱岩几眼,下山而去。两人心头极是沉重,也不知道这一次是生离还是死别,不知日后是否还能和俞岱岩相见。

    张三丰缓缓的道:“松溪、梨亭,你们抬三哥进房休息。”张松溪和殷梨亭抬了伤者进房,回身出来。殷梨亭忍不住问道:“师父,三哥的武功能全部复原吗?”张三丰叹了一口长气,隔了半晌,才道:“他能否保全性命,要一个月后方能分晓,但手足筋断骨折,终是无法再续。这一生啊,这一生啊……”说着凄然摇头。

    都大锦将一个金元宝递给了武当众人,说不定会有线索。

    张三丰接过一看,便知晓这是什么功夫,从那金元宝上的指印看来,明明是少林派的金刚指法,方今之世,确是再无别个门派会这一项功夫。自己武当的功夫讲究内力深厚,不练这类碎金裂石的硬功,而其余外家门派,尽有威猛凌厉的掌力、拳力、臂力、腿力,以至头槌、肘槌、膝槌、足槌,说到指力,却均无这般造诣。

    武当七弟子中以张松溪最是足智多谋。他平素沉默寡言,但潜心料事,言必有中,自张翠山抱了俞岱岩上山,他虽心中伤痛,但一直在推想其中的过节,这时听师父问起,说道:“据弟子想,罪魁祸首不是少林派,而是屠龙刀。”

    张翠山和殷梨亭同时“啊”的一声。宋远桥道:“四弟,这中间的事理,你必已推想明白,快说出来再请师父示下。”张松溪道:“三哥行事稳健,对人很够朋友,决不致轻易和人结仇。他去南方所杀的那个剧盗,是个下三滥,为武林人物所不齿,少林派决不致为了此人而下手伤害三哥,至于那三个喇嘛和一个年轻人,敢留下名号是决计不可能下此毒手。”张三丰点了点头。张松溪又道:“三哥手足筋骨折断,那是外伤,但在浙江临安府已身中剧毒。据弟子想,咱们首先要去临安查询三哥如何中毒,是谁下的毒手?”

    张三丰点了点头,道:“岱岩所中之毒,异常奇特,我还没想出是何种毒药。岱岩掌心有七个小孔,腰腿间有几个极细的针孔。江湖之上,还没听说有哪一位高手使这般歹毒的暗器。”宋远桥道:“这事也真奇怪,按常理推想,发射这细小暗器而令三弟闪避不及,必是一流好手,但真正第一流的高手,怎又能在暗器上喂这等毒药?”

    各人默然不语,心下均在思索,到底哪一门哪一派的人物是使这种暗器的?过了半晌,五人面面相觑,都想不起谁来。张松溪道:“那脸生黑痣之人何以要捏断三哥的筋骨?倘若他对三哥有仇,一掌便能将他杀了,若是要他多受些痛苦,何不断他脊骨,伤他腰肋?这道理很明显,他是要逼问三哥的口供。他要问甚么呢?据弟子推想,必是为了屠龙刀。那都大锦说:那六人之中有一人问道:‘屠龙刀呢?是在谁的手中?’”

    殷梨亭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句话传了几百年,难道时至今日,真的出现了一把屠龙刀?”

    张三丰道:“不是几百年,最多不过几十年,当我年轻之时,就没听过这几句话。”

    张三丰将六个弟子都派出去查询此事。

    第二日,帖木儿也来到了武当派门口,紫霄宫内,一道童跑到张三丰面前说道:“师祖,观外有三个喇嘛和一个少年,说是来贺寿。”

    张三丰当即睁开眼睛:“快请进来。”说不定这四人知道元凶是谁,或者这四人颇为自负,伤人还敢来叫嚣,来试试我这几十年的功力有多强吗?

    帖木儿大步流星,三位喇嘛紧随其后,随即就见到了武当张三丰,但见他身形高大异常,须发如银,脸上红润光滑,笑眯眯的甚是可亲,一件青布道袍却是干净整洁。

    帖木儿山前说道:“张真人,晚辈王保保见过张真人,听说张真人九十大寿,特从大都而来,一直听说张真人平日里邋遢不堪,如今一见,传言不可信也。”

    张三丰很久没有听到别人说他邋遢了,哈哈一笑说道:“年轻时,却是放荡不羁,邋遢非常,江湖传言并非假话。”,“倒是小友,不远千里前来武当,只是为了为老道祝寿么?”

    张三丰大量着这四人,这三个喇嘛,确实是好手,隐隐约约感受到其内力的霸道刚猛,因为走路时会时不时的运用一些内劲,世界上有几人和张三丰一般能够收放自如。

    帖木儿看着这个将近一米九的老头,对着张三丰说道:“哦,张真人,想来是猜出我等身份了。”

    张三丰走到近前又打量了一番,四人面色红润,四肢刚劲有力,内功肯定不同凡响,呵呵一笑说道:“小友,大都而来,想来必然是非富则贵,且能有密宗喇嘛护卫,必然是朝廷中人。”

    帖木儿没想到张三丰直凭眼力就看出了他们是密宗喇嘛,不是普通喇嘛,心里顿时佩服非常,再隐藏身份可能都出不来这个门,随即说道:“张真人面前就不说暗话,我是蒙古人,叫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是我的汉名,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恭贺张真人九十大寿,这也是朝廷的意思,没想到路上救了俞三侠。”

    张三丰做出惊讶装,他猜想对方是达官贵人,没想到是大元的风云人物啊,随即说道:“哈哈,没想到是出征西域的小王爷,少年儿郎便敢出征远伐,老道也是万分佩服。”

    张三丰也是知道这些事情的,毕竟朝廷打了败仗谁不知道,不过打败仗的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这就令人佩服了,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看不起帖木儿的,也不知道张三丰是真情还是客气话。

    帖木儿一脸尴尬,只得拱手说道:“张真人过誉了,败仗耳。”

    张真人一转话头,问出了他最想问的话:“小王爷,可见伤我弟子之人?”

    帖木儿想都没想直接说道:“未曾看见,不过大都有一良药,或许可救。”

    张三丰活了九十,什么没见过,但药理之事,张三丰也没有全见过,一脸激动的对着帖木儿说道:“多谢小王爷,武当山感激不尽。”

    帖木儿脸都黑了,这老道确实脸皮厚,我还没说条件呢,你就帮我做主答应了,再说这黑玉断续膏是西域金刚门的药,大都虽有,但也在汝阳王手里,讨要自然要废一波周折。

    帖木儿对着张三丰说道:“张真人,此药寻到自然送给张真人,不过此药非比寻常。”

    暗示张三丰要有所付出。

    张三丰也想了想,用什么来换这药呢?人家自然不会白送与你。“要不老道送你一套拳法。”

    帖木儿说道:“张真人莫要开玩笑,武当的武功还是留给武当吧。”

    张三丰随即笑道:“哈哈,也对,也对。”

    若是张三丰教一套普通的拳法那还好说,若是太极拳,武当日后不会少找他麻烦,而且不符合江湖规矩,最重要的是,龙象般若功不适合软趴趴的拳法和功夫。

    帖木儿想了想也没有什么想要的,随口敷衍道:“此来是为了和张真人,交个朋友,至于药送给张真人也无不可。”帖木儿也就是随口答应,至于会不会给,那就另说吧。

    张三丰拱手感谢:“老道多一个小友也是不错,没什么送给小友的,看掌。”

    张三丰一掌而来,到近前转化为拳,三个喇嘛大为吃惊,纷纷运用龙象般若功,三掌齐出,张三丰左手运用太极掌法,一掌对三掌,师兄弟三人的掌无法前进,也无法收回,好似被粘住一般,右拳其势不减,直冲帖木儿,帖木儿用足十成内力,大手印迎上,只觉得张三丰的拳好似有吸力一般,控制着他的出掌和掌势。

    师兄弟三人也知道了张三丰这是在传功,传授功法,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似拳非拳,似掌非掌,三人都退到一旁看着这一切,这毕竟是天下第一的张三丰,能学到一招半式也是不错的。

    张三丰用拳法和帖木儿硬碰硬,用掌法化解其刚猛的内劲,不一会帖木儿就已经力竭,都快站不稳,突然帖木儿大笑起来:“哈哈哈,第三重哈哈哈。”张三丰也退后一步,没想到只是看到青年才俊传授一点功法,其人还是个天才,居然有所突破。

    师兄弟三人都双手合十:“扎西德勒,恭喜小王爷龙象般若功突破到第三重。”

    张三丰微微震惊,没想到这就是龙象般若功,当年只是听说,那金轮法王依靠龙象般若功掌力力压中原群雄,没想到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此功法霸道异常,只怕突破极难。

    帖木儿擦了擦汗对于张三丰也没有那么敌视了,说道:“张真人,所用拳法掌法是何名字?”

    张三丰说道:“是绵掌和玄功拳其中还有太极的手法,小友的内功非常霸道,这便是龙象般若功么?一味的刚猛恐怕突破不易。”言下之意就是要刚柔并济。

    帖木儿说道:“哈哈,张真人之言我会考虑。”张三丰暗中传授太极拳虽然不是全套,就这么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帖木儿拱手说道:“我等不再叨扰,告辞。”

    帖木儿的目的也已经达到,见张三丰,交好张三丰,而且还有意外之喜,龙象般若功达到了第三重,还有张三丰传授的不知名拳法。

    张三丰也没有挽留,朝廷交好他,他也不能拒绝,而且还是个少年天才,会不会超越当年的金轮法王呢?

    帖木儿一路下武当山返回邓州,准备返回大都,刚回到邓州便有一骑而来,自称七王爷手下:“小王爷,七王爷让你速回大都,北方有战事!”

第六章 年少将军出大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大都,王爷府。

    扩廓帖木儿一路疾驰,十三天便回到了大都,将军队放到郊外,师兄弟三人也跟随帖木儿回到了王爷府,帖木儿说道:“三位,这次外出幸苦三位,先回寺庙吧。”

    师兄弟三人也知道有重要的事情,便都双手合十说道:“分内之事,我等告退。”

    帖木儿大步流星,直接闯入王爷府,护卫一看是小王爷,也不敢拦,帖木儿直直走到了正厅,安图正坐在上首,穿着质孙服,带着大株,看到帖木儿说道:“保保回来了,进来喝口茶,坐下来。”

    帖木儿赶紧坐下喝了一口茶,没等安图说话,抢先说道:“什么地方,是不是察合台?!”

    安图一敲他的脑门,说道:“急什么急猴崽子。”在一旁的穆穆帖木儿也说道:“安分一点。”

    安图咳了一声展开一副大元的舆图说道:“保保你看,现如今大元民乱四起,朝廷全靠汝阳王震慑。”

    说到这帖木儿打断安图说道:“爹,让我去镇压地方么?太大材小用了吧。”

    安图也不在乎帖木儿的打断,说道:“镇压地方,你想都别想,汝阳王怎么会把这里的兵权让给咱家,是漠北和西域不稳,和林的勃尔只斤·吉沉汉文和察合台勾勾搭搭,听说还有罗刹蛮人参与进来。”

    帖木儿想了想其中厉害,说道:“孩儿去。”

    安图一脸严肃说道:“你要考虑清楚。”

    穆穆一脸担忧说道:“保保,要想清楚啊,不要义气之。”

    作为母亲还是不希望他去的,不过前途这种事情,她也不会反对的。

    帖木儿如果让他剿灭起义,可能他不会去,去也不会乱杀人,可是对外,尤其是察合台让他死里逃生的国家,帖木儿说道:“大丈夫,国家有难,吾辈必当挺身而出,爹,母亲,我必不辱没家族!”

    安图说道:“好!五万,只给你五万,陛下说了都交给你。”

    帖木儿问道:“有多少骑兵?”

    “两万吧。”

    帖木儿撒娇道:“爹,给我配齐五万嘛,行不行嘛爹。”然后看向母亲。

    穆穆也受不住自己孩子的恳求,对着自己的丈夫说道:“安图你看。”

    安图也非常无奈说道:“行行行,我给你配齐。”

    现在的大元若是找人当兵或许比较难,若是找马,整个北方都是马场,甚至XZ的马,云南的马,西域的马每天送到大都的何止上万。

    甘肃、吐蕃、云南、芦州、河西、亦奚卜薛、火里图麻(巴尔虎境内)、和林、斡难(鄂嫩)、怯鲁连、阿剌忽马乞、哈剌木连、伊奇烈思、亦思浑察、成海、阿察脱不罕、哲连亲岱尔以及上都、金山以南、木纳火失温、伊奇布薛(属云南行省)、吉利吉思。

    江南、腹里和辽东诸处亦散满了牧场,早已打破了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的界线。中原、腹里的牧场有如下诸处:辽阳、大同、太原、庐州、饶州、安西王府、冠州、恩州、高唐州、大都、真定、益都、山东、河南、怀孟、清池县、南皮县、广平等地。内地各郡县亦有牧场。

    元朝和买牲畜的制度,自世祖至顺帝,几乎历代皇帝均有推行。而且,和买牲畜的数目越来越大。从世祖市马万匹到英宗时市马十万匹;顺帝时几乎推向顶峰,以致蒙古草原上“凡有马之家,十匹内和买二匹。这一趋势表明,元朝官牧场的马至顺帝时数量已越来越少,而政府由于时局动荡,需要战马则越来越多,其结果不得不向牧区和买马。而且,和买的方式由自愿出售,发展到硬性规定,直到勒令交出马匹为止。通过以上事例,从宏观看,元朝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由忽必烈时的盛况渐渐趋向衰退,尤其是到了顺帝朝,随处都可买到马,所以让安图找三万匹马那就是花点银子而已,若是让他找人,那就比较困难了。

    安图说道:“去皇宫吧,陛下要见你。”

    帖木儿休息了一会也穿上朝服,带上笠子帽,却没有大株,那不是他这个年纪该带的,皇宫也距离王爷府不远,不到半时辰就到了,然后入东华门,然后是大内正殿为大明殿,进入殿中,然后看到了元顺帝,十五六岁的模样,身穿皇帝冕服,头戴冕冠,好不气派。

    帖木儿上前单膝跪下,右手放到胸前,施蒙古将军礼:“扩廓帖木儿参见陛下,有何吩咐莫敢不从。”

    元顺帝走到近前,扶起帖木儿,以示亲荣:“将军请起,大元不以年龄论英雄,大元危难之际,有将军此等少年英才,朕甚幸。”

    帖木儿则是感觉这个皇帝也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不堪,在他看来,这几年在自己父亲的辅佐下可以说是天下都在走上正轨,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安图和特穆尔都是拥立他的,不过大元的燎原之势依然无法可解,不过他后期的荒淫无度也是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所造成的吧。

    不管怎么样,我帖木儿才是他唯一的依靠,现在也是,以后依然是。

    “朕封你为大元帅,加封北庭王,替朕出征。”

    然后又是一番赏赐,之后便放帖木儿回家了。

    帖木儿拿着兵符,直接去了大营,骑着马带着两千铁甲亲军,帖木儿走上看台,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五万人,其中一半是蒙古人,三成是汉人,其他族占两成,这便是元末的军队,这都算好的了,地方基本都是汉军,不过汉军也不比蒙古人差,也就是上位者不重点培养而已,个别突出的也当了大官。

    一眼望去所穿都是皮甲,帖木儿想给他们换铁甲,掏空王爷府也不太可能,也就是马匹还可以满足一人一匹马。

    帖木儿骑上了马,不然太低,大吼道:“我,扩廓帖木儿,是你们的新统帅。”

    台下一阵喧嚣,都在议论这个败军小将。

    帖木儿又说道:“你们马匹不足,我来补足,我大元之军岂能无马,五万人!一人一匹!”

    底下的士卒都在欢呼,至少他不是一个想着从我们手中捞钱的将军。

    五万骑兵,也算有甲,虽然都是皮革甲,人手一把弯刀,一杆蒙古弓,箭支却是少的可怜,个别人还是有铁锤的,就是一个短棍头上安着一个铁疙瘩,破重甲和盾牌有奇效。

    帖木儿说道:“此次随我去漠北,让那群狼子野心之辈,见识一下我等厉害,不必担心会败,若败,我,扩廓帖木儿是最后一个逃!”

    军营之中大吼,山呼帖木儿的名字,可见军心可用。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帖木儿属于空降到这里,必须给与好处和控制军心,不然必败。

    帖木儿这里浩浩荡荡准备出征漠北西域,江湖这边是准备着在王盘山岛举行英雄宴。

    席间展示屠龙刀,金毛狮王谢逊于此时突然现身并将宝刀夺去。谢逊以“狮子吼”将众人震至失聪后,掳走武当派张翠山及天鹰教殷素素乘船离岛。

    这些事情都和帖木儿无关,他整备大军准备北上,这次也是会带上斯巴鲁三人。

    王爷府内穆穆帖木儿一脸焦急:“安图啊,你说保保会不会有危险啊,此去会多长时间啊。”

    安图帖木儿说道:“我调查过和林的吉沉汉文就是个纸老虎,此去必是一帆风顺,不过时间么,应该会打上几年吧。”

    “你要相信保保,他能从西域活着回来我就看出来保保不是个愚人。”

    穆穆这才放心道:“保保打不过会跑的。”

    就在谢逊夺走屠龙刀的时候,帖木儿也率着大军出征了,五万八千人,两千重骑,五万轻骑,还有六千是后勤骑兵马车。

    帖木儿对于轻骑的把握还是很担心,老祖先玩得转,到自己手里就玩不转了呢?此次帖木儿出征做的是马车,没到前线是不用严阵以待的,他拿着好几本兵书,现在他手中拿着‘元太祖兵略’,看着成吉思汗的用兵之法和战略之术,边出征边学,所谓古往今来第一人了吧。

第七章 情深义重大丈夫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大都,汝阳王府。

    敏敏特穆尔已经改名字为赵敏。

    赵敏回到家摇着汝阳王的胳膊问道:“王保保是不是出征了,能不能这次把我也带上啊。”

    察罕特穆尔一身质孙服,带着宝顶金钹笠,腰间系着革带,左挂佩革囊,对着赵敏说道:“敏敏啊,跟着他你不怕打败仗么?”

    赵敏转过脸说道:“我就是怕他打败仗,所以我去帮他指挥。”

    察罕特穆尔哈哈一笑:“敏敏啊,你们从小就有婚约,你就不担心,好了好了,爹爹不说了,帖木儿怕此时已经到了漠北,这是他留给你的信,你看看吧。”

    赵敏接过那封没有署名的信,打开一看,是用楷书写的书信:“好一手,楷书。”

    ‘敏敏特穆尔,北疆有难,大丈夫当为国分忧,此去可数年不归,亦有可复还不至大都,此太过凶,故不以君,下次,后必带领漠北风光,我若不归,后大元第一猛将之名为君矣,哈哈哈。扩廓帖木儿留。’

    赵敏红着鼻子,把书信一丢,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哼,王八蛋,最好再也回不来。”

    这时镲瀚特穆尔走了回来,一身蓝色的质孙服,头戴笠帽,走了进来:“怎么回事,爹,谁欺负敏敏了。”

    察罕特穆尔看着那封信,无奈的说道:“哎,扩廓帖木儿那小子,带兵北出了,给敏敏留下一封看似是离别信。”

    镲瀚特穆尔坐下说道:“那等那小子回来,敏敏是不是就可以嫁过去了呀。”

    察罕特穆尔说道:“此番风险大于甘肃数倍,希望可以安全回来吧。”

    察罕特穆尔是希望扩廓帖木儿回来的,虽然七王爷想要他的兵权,可是如果俩家可以联姻,所谓兵权,你的就是我的,根本不用明争暗斗。

    ......

    此番帖木儿带的五万大军,其实是元顺帝的亲军,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怯薛军’也叫侍卫军,这些宿卫军在蒙古帝国建国前后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虽保留四怯薛军,但因它们长期养尊处优,战斗力已严重下降。

    所以后来抽调各地精锐,为中央禁军,直接隶属于枢密院,设亲军都指挥使统领,此次帖木儿就挂大元帅出征漠北。

    再说大元在各地的驻军,早期还是有的,在各地驻守的叫镇戍诸军,主要由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组成元朝“以蒙古军驻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汉军、探马赤据汉江之南,以尽南海,而新附军亦间厕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对各军的亲疏倚重关系。此外,还有女真军、契丹军、高丽军、辽东的乣军、福建的舍军、云南的寸白军等都不出戍调征,称为乡军。镇戍军的管理分别由中央的枢密院或设于行省的行枢密院负责,边远地区由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管理。

    到了元末,基本都腐烂了,可以参考明末卫所,所以现在天下起义才这么难镇压。

    数万大军走了数月,出居庸关,过张家口,此时已经出来大安口,朝着和林而去,所谓大安口就是清军一次‘关键’入关的地方,此时也没有什么特别,驻守军队也不多,现如今已经来到茫茫草原,军队的大部分都感慨,原来漠北草原如此荒凉,这些人已经忘记漠北草原是什么样子了,最多只知道漠南草原的肥美,安逸,这漠北的苦寒却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包括帖木儿,这漠北他是从来没有踏足过的。

    至于现在漠北有没有驻军,抱歉没有,都是各地的王爷的私人军队,朝廷也少有管的,要不是这次动静太大,绝对不会出动大军的,其实他们也不敢和朝廷军打,一路上的部族遇到的听说是‘怯薛军’,立刻倒头便拜,自愿献出牛羊,此战主要是察合台和金帐汗国还有莫名出现的罗刹蛮子。

    漠北不仅风大,而且冷,幸亏此次前来,穿了厚衣服,此时已经是秋天,怕不是打仗得在冬天,所以必须在入冬之前占领并且驻扎到和林,五万大军大都出来的将军和士卒,大部分人都是走着的,因为爱惜战马,战马要驮着他们的铠甲,和武器还有干粮还有水囊,如果再骑它们,可能到了战时,战马受不住。

    此次出征,帖木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所以带足辎重,虽然有后勤,可是他知道,一入战场,这辎重就难以为继了,所以每个士兵所带的有,皮革甲,不过胸前镶着一块圆形贴片空心状,一把蒙古弯刀,两把弓箭,一把长弓,一把短弓,长弓用来齐射,每人共三十六枝铁箭,个别人还有小盾,铁锤,也叫椎,专门用来破重甲的。

    至于干粮,一人带几十斤风干肉,不仅有牛肉的,吃几个月没有问题,还有干果之类倒是不多,还有一个超大水囊,这样的负重可以战斗么?战时直接放下不就完了,战胜了对方的都是自己的,战败了尽管你藏在怀里又有什么用。

    为什么说大元打不起重骑大战了,这就是例子,帖木儿把自己的军队当重骑养,一头牛一个人可以吃八个月,这都是敞开肚皮吃的,这六万大军,已经出征五个月了,这也算这六万人八个月就要吃六万头牛,几乎一天要吃二百五十头牛,当然这还不算给马儿吃的粗粮绿豆,偶尔还要给吃细粮黍米,当然非战时可不这么奢靡。

    可以说此战如果不灭了察合台他都无颜回去大都。

    坐在马车上的帖木儿对着侍卫吼道:“叫,李思齐来。”

    李思齐本来是先锋,和带路的在前面开路,听到元帅叫他,他立刻骑马赶到帖木儿的马车前,其实说的是马车,其实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帐篷:“大帅,召末将何事。”

    帖木儿探出一个头问道:“附近牛羊渐多,前方是何部落。”

    李思齐看着舆图,说道:“禀告,大帅,前方是,和林的前站克烈部。”

    帖木儿呵呵一笑:“克烈部,如果吉沉汉文识相,必然就在前方乞降。”

    “为何?”

    帖木儿说道:“如果等,我们到了和林,那就不是投降就可以解决的了,若是攻城,回回炮我就带了六百门!”

    所谓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一种加了杠杆配重原理的抛石机,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这种抛石机不过是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得更加先进、威力更加巨大。

    元初,有两位非常有名的穆斯淋造炮专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和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他们发明的回回炮成为蒙古人的攻城利器,从来为蒙古入侵中原统一中国的行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为发展蒙元的兵器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到了元末回回炮,也叫发展成了火药炮,不大,一人便可以操作,攻城有奇效。

第八章 一入漠北天下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漠北,克烈部。

    克烈部落,是一个纯突厥部落,后成为蒙古部落,原来是成吉思汗是其帐下臣仆,巅峰时期带甲二十万,后来被灭,一只没有恢复,此地不过上百户牧民,军队基本没有,其实蒙古部落是对草原所有各族的统称,刚开始也只是类似于突厥一般,后来成吉思汗的威望达到草原无人企及的高度,主要是屠杀,这群草原之狼,彻底臣服于‘蒙古’。

    帖木儿此时也已经收起马车,因为即将到达和林,不管吉沉汉文有没有意图,他扩廓帖木儿都不能大意,因为他所带是曾经成吉思汗和历任大元帝王的亲军,这支军队可能在中原名声不显,可是在北方,尤其是漠北,这曾经成吉思汗的老窝——和林,他们对怯薛军军可是贡为神明,从和林越往西的部族和国家对于怯薛军是越恐惧的。

    帖木儿一骑当先,站到小山包之上,眺望这万里草原,秋草渐渐枯黄,这数百里的花朵也逐一凋谢,仿佛这片土地要迎来,又一位使山河变色的魔鬼。

    吉沉汉文站在克烈部的南方,眺望着南方而来的帝国大军,看着那山包上的小将,意气风发,自己心中也是好不嫉妒,也有一丝看轻,他手下一人说道:“王爷,我们为什么要向那,北庭王乞降?”

    吉沉汉文握着手掌中的书信,这便是帖木儿给他的劝降书,是用蒙文所写。

    ‘不吉沉文,汝贪所居而大元龙兴之地,而野心妄结外蛮,我今欲伐其觊觎大元之属,汝识相者即将漠北政付我,吾不常,等我去也,汝尚为漠北王。’

    所写是一点不客气,吉沉汉文也想过,他手下虽有两万儿郎,却是不堪一战,还听说所带是怯薛军,所以却是一点战意都无。

    吉沉汉文看着数里外的六万大军,也是微微发抖,帝国的大军么对着下属说道:“我等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绝不能背叛朝廷,如今朝廷对西方各汗国不满,我们也可以分一杯羹。”这话说的有真有假,若不是朝廷势大,他堂堂一个漠北王也不可能为了活命到这里来乞降。

    乞降是有要求的,也是有习俗的,怯薛军的习俗就是站立者死,伏地者活!

    帖木儿其实也有过深思熟虑,若是他把漠北杀成一片白地,固然达到了朝廷要震慑地方的政策,但这会使各族之间离心离德,他若想往西再进一步却是不太可能,他的目标可不是漠北而是漠西,甚至更西。

    此次乞降在克烈部有数万人,两万人都是吉沉汉文带过来的,是他的全部实力,以示诚意,还有数万部族在和林等待着。

    吉沉汉文一身蒙古乳白色棉袍,头戴了笠帽,不过此时已经摘了下来放到手掌之上,一副华贵的面容,看到帖木儿带着军队来到近前,他立刻摘下笠帽,弯腰施蒙古鞠躬礼,身后数万部族齐刷刷的跪下,因为他们看到的那一杆怯薛军的专属的大纛——苏鲁锭大纛。

    苏鲁锭的蒙语意思是“矛”,是蒙古的象征,是战神的标志,又译为“苏勒德”。一般是黑白两色,分别叫做“哈喇苏鲁锭”和“查干苏鲁锭”,就是“黑”和“白”的意思,黑色象征着战争与力量,白色象征着和平和权威。据耶律楚材自传记载,公元1162年农历7月铁木真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后人说成吉思汗手握着“苏鲁锭”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铁木真”是铁之变化的意思。后来由金国来到蒙古的金帐第一谋士耶律楚材派俘获的俄罗斯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造了一个标志物,取名苏鲁锭,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从此,苏鲁锭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表示着至高无上。

    曾经随着成吉思汗四处征战,有苏鲁锭有不败,后来重做,成吉思汗的儿子们都有一面,元朝建立,规定只允许朝廷有一面,就是怯薛军,当然也叫禁军,刚开始的简陋,越来越复杂,到了元末又恢复了简陋的风格。

    帖木儿骑着他的大黑马,走到吉臣汉文面前,用蒙语说道:“乞降,要有乞降的规矩!”

    吉臣汉文腰杆一直对着帖木儿说道:“我乃勃尔只斤家族,岂能下跪。”

    帖木儿手握刀柄,其余两千铁骑同意是手握刀柄,那齐刷刷的卡卡声响震得吉臣汉文面色一僵,本来就是他意图不轨,就是理亏,此时也只能乖乖跪下,顿时六万士卒齐声欢呼。

    “吼吼吼~”

    这也代表着漠北重新恢复了安宁。

    帖木儿得了便宜也感觉军心可用,对着吉臣汉文说道:“漠北王啊,知错便起来吧,随我前往和林,本王有事交代于你。”

    吉臣汉文吭哧吭哧的站了起来,其部族也站了起来,吉臣汉文说道:“是,小王明白。”

    帖木儿对着这些看着像士兵的人说道:“尔等随我去和林,大元要西征了!”

    群情激愤,大元重要要西征了么?那些背叛大元的汗国,一时间,奉帖木儿为草原神灵,第二成吉思汗,漠北真的是安逸太久了。

    帖木儿带着吉臣汉文,还有他的两万骑兵,朝着和林而去。

    当快到和林之时,城中百姓都看到了大军的前锋。

    吉臣汉文和帖木儿同骑在先,忍不住问道:“北庭王真的要西征么?是朝廷的意思么?”

    帖木儿打了一个哈欠,慢悠悠的说道:“你以为,朝廷派禁军北进就是来收拾你的?小爷我必要灭了察合台。”

    此时的察合台已经分裂,分为东西察合台,正是好时机,金帐汗国也是四分五裂,虽然还是号称一统,这些情况朝廷探查的清清楚楚。

    帖木儿接着说道:“漠北只有两万军队么?”

    吉臣汉文不敢有所隐瞒说道:“禀告大帅,漠北如果凑凑可以凑出十万的,大帅莫不是...”

    帖木儿一正颜色说道:“朝廷的补给运到漠北黄花菜都凉了,本王要漠北之粮,等朝廷补给到了,数倍还与你。”

    吉臣汉文摆了摆手说道:“北庭王小觑我了,我虽然做了一些错事,却也是大元之人,朝廷对外征战,我万死不辞,士兵粮草,小王必当全力协助,只是我只问大帅一件事。”

    帖木儿也正色看着眼前的这位三十余岁的和林王,这位蒙古王爷不怕打仗,怕的是我帖木儿不敢打仗,帖木儿一勒马缰,马匹前蹄猛地离地而起,后面的军队也停了下来,为之一静,庄严肃穆,好一强军。

    帖木儿拔出弯刀,指向天穹,左手握拳,放于胸前,向着后方士卒吼道:“怯薛军在否!”

    后方士卒皆拔出弯刀,直指蓝天:“在!在!在!”

    三声大喝,把吉臣汉文折服了。

    帖木儿不止于此,大喝道:“军心似铁,感召日月!“这八个字是成吉思汗出征时必会喊的八个字,奉为军魂。

    八万大军,包括和林军,都是状若癫狂,狂喊:“军心似铁,感召日月!”

    有人甚至喊成吉思汗回来了,这当然是个别人,帖木儿也不敢认的,他明白打仗什么最重要,军心,大元的军队不差技巧,只差心气,他可以给的就是敢战之心。

    “大元威武!”

    “大元威武!”

    在和林的大批百姓也是听到了远方的怒喊。

    也是全部跪了下来,向苍天所诉,战神又回来了。

    吉臣汉文看到如此,没想到这个小将有如此本事,也下马躬身施礼:“将军威武!”

    漠北诚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609/ 第一时间欣赏大元倚天最新章节! 作者:回首风流所写的《大元倚天》为转载作品,大元倚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元倚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元倚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元倚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元倚天介绍:
穿越是好事,却是穿越到元朝,幸亏是勋贵,也就代表着他的身份是元朝人,他的父亲是察罕帖木儿,又称安图帖木儿。他叫扩廓帖木儿,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王保保!
作为元末第一猛将,一人可挡明初所有大将!
到底该推翻自己的国家呢,还是保护自己的国家呢?
鼎重也好,玺轻也好,我可以问问么。
元亡也好,明兴也好,我可以叹叹么。
遍地英雄,狼烟起!
收拾山河忙!大元倚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元倚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元倚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