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双姝重生记TXT下载双姝重生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双姝重生记全文阅读

作者:尤加利     双姝重生记txt下载     双姝重生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8章 入芮都

    桌上四色瓜果,旁边茶香袅袅。

    崔盼盼陪着说了一会儿话,便起身送客。

    让她意外的是,顾彦今日也买了一两茶,寄存在了店里。

    “劳烦崔娘子,三日后我等在都城恭候山女大驾,洒金楼全宴。”

    “韩武公子言重了,山女为人谦逊,两位不必如此破费。洒金楼全宴便省了,找个方便说话的地方便可。”

    顾彦道:“崔娘子不知,洒金楼乃都城最好的酒楼,不仅可以饮酒吃宴,还有歌伎可助兴。”

    崔盼盼轻轻皱了下眉头:“山女为人简朴,既不饮酒,也不作乐。”

    韩武忽然道:“不若这样,请娘子先问过山女,地方由山女来定,娘子再差人告知与我等。”

    崔盼盼点头称好:“请公子留下地址。”

    韩武留下了一个店名:万家书斋。万家书斋就在崇义坊,是一家专门卖书的铺子。

    崔盼盼笑着试探道:“原来韩武公子是万家书斋的主人。”

    “家里的产业罢了。”韩武随意回道。

    崔盼盼将韩武与顾彦送出了门,返身回到了后院。

    阿女母跟在她身后道:“崔子可是乏了,我去厨房煮碗甜水来?”

    崔盼盼连连点头。

    身边换了阿女母,一开始她还不适应,但很快就体会到了好处。阿女母比春儿细心也更体贴,总能在崔盼盼需要时给予关怀。好多事情都不用她开口,阿女母便知道该怎么办。

    幸好山上的春儿不知道崔盼盼的想法,否则真是要哭了。

    崔盼盼回屋,从床头柜中拿了一支手机。

    林潇潇的仓库里本有两支手机,一支是她随身用的,一支是旧款的。

    崔盼盼下山开店,林潇潇便把旧的给她用,还把太阳能充电宝也给她了。

    崔盼盼平时晚上拿着手机看看仅有的几个视频。虽然几乎情节都能背下来了,但每次看还是觉得还有趣味。

    手机虽然不能打电话,却可以作为隐秘的传递信息的工具。

    崔盼盼打开手机,在便签上写下今天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和林潇潇才会使用的工具,便是被别人捡到了,也不会泄露里面的内容。

    将手机装进原配的盒子里,再将盒子放进布袋,又在里面放了一些减轻撞击的杂物。

    崔盼盼唤来阿木,叮嘱道:“你骑马回趟山上,将这个袋子亲手交给山女。不用急着回来,明日与山女一起回来便可。”

    阿木接过竹签,犹豫了一下问道:“是否必须与山女一同回来?”

    “那也不必,随便你。这会儿已经快日落了,店里没有着急的事情,你无需赶夜路。”

    阿木应声出去了。

    趁着关店之前,崔盼盼喝了甜水后又小憩了一会儿。

    话说阿女母熬的甜水很好喝,用的不是蜂蜜,而是某种野生的草加了一些果子汁,味道酸酸甜甜,十分爽口解乏。

    话说崔盼盼有时候感觉自己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小资生活。做了掌柜,有人伺候,工作和生活不太忙碌,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这可不就是做梦一样的生活了。

    当然了,她没有压力,是因为有林潇潇托底。不忙碌真是因为这个年代的生活节奏慢。

    崔盼盼偶尔会想自己给自己一些压力,比如设定一个营业目标啥的,因为她担心自己会懈怠下去。

    夜里,院子里闹了会动静,是阿木连夜回来了。

    翌日,林潇潇和孔慈一起来了杂货店。

    林潇潇先去找崔盼盼还手机。崔盼盼才刚洗漱完。于是林潇潇陪崔盼盼吃早餐,孔慈则去找阿女父说话去了。

    林潇潇诧异问道:“你怎么才起?昨晚睡得很晚么?”要知道这年代晚上几乎没有娱乐,熬通宵是很难的。

    崔盼盼叹了口气:“昨晚怎么都睡不着,干脆起来写了点东西。”

    “嗯?”林潇潇一脸好奇。

    “以前都要听着手机睡觉,昨晚不是送你那儿了,结果我就睡不着了。满脑子都是相声小说,我躺了半天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起来折腾一会儿也许就困了,结果一动笔就一发不可收拾。”

    “你昨晚不睡着写小说了?”林潇潇噗嗤笑出声,“写哪里了?言情还是修真啊,可得给我瞧瞧。”

    “都在屋里床上堆着呢,”崔盼盼摇头叹气,“我算是彻底体会到为什么书简记录言简意赅了,在竹简上写字实在太费了。”

    “你写太多了?不会日更四千字吧?写完没?目标多少字?”林潇潇笑地很不厚道。

    崔盼盼翻了个白眼:“当然没写完,竹简不够用了。”

    林潇潇惊讶:“哇,你真行,长篇小说啊,你不会是想以后卖小说吧?”

    崔盼盼无奈道:“我今天早上醒来就后悔了,应该先写大纲,以后再用手机把内容填充进去。”

    林潇潇眨眨眼:“你还真打算写小说?”

    “算是罢,”崔盼盼道,“不是卖小说,没那功夫誊抄书简,我这两天其实在考虑把茶室和书房换地方。”

    崔盼盼做了一个月的掌柜,亲身体验下来觉得茶室和书房开在杂货店里实在有些奇怪。

    茶和书是高雅物品,跟杂货店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不伦不类。买杂货的大多是普通百姓,但茶和书则可说是士族专享了。

    就算崔盼盼把茶推荐给庶民,他们大多也舍不得买。把书推荐给他们,他们却不识字。

    事实就是,茶书和杂货的受众是上下两个不同阶层的客户群体,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

    尤其是书。

    抽奖活动的一个月里,对书房感兴趣的客人几乎没有。就连韩武顾彦这样的客人,上了二楼都没注意到还有一间书房。

    “正好街对面的店铺主人要回老家养老,我打算把他的铺子盘下来,把茶室和书房移到那边。这样一来杂货也不用全挤在一楼。把货架分散到两层,货架之间的空间更大,顾客体验也会更好。”

    林潇潇点头赞同。她原本就觉得一楼搞得太挤了。

    “既然茶书分到对面,我建议你以后就坐镇茶书店。不过,这跟你写小说有什么关系?”

    崔盼盼道:“我总不能每个客人都亲自接待,而且陪客人说话很多时候我都无话可说,所以我想给茶室换一种营业方式。”

    林潇潇眼睛一亮,瞬间领悟崔盼盼的想法:“你想请说书先生在茶室讲小说?”

    “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崔盼盼一脸期盼问道。

    “可以啊,不过要当心。小说总有时代背景,万一犯了忌讳就麻烦,你要多多留心。其实还可以说相声,你不是最喜欢郭老师的相声。找两个伙计,互相编排故事,惹不着别人。”

    “相声和茶,配不配?”崔盼盼略犹豫。她可是知道在古代说书先生的地位不高。

    “你写点高雅的,有教育意义的,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你得对内容把关,不能搞低俗的内容。”

    崔盼盼敲敲脑袋:“我得好好想想。你说得的有道理,但是不绝对。这个年代不怕犯忌讳,就怕不仁义。”

    林潇潇连连点头:“你是学古代文学史的,比我懂。实在不行,从史书里抄点,不要直接抄,改动一下。”

    “不抄,我喜欢原创。”

    林潇潇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

    崔盼盼吃好了。林潇潇叫了孔慈过来,三人一起商量韩武顾彦邀请的事。

    孔慈这个人文武双全,考虑事情比林崔二人更加周到。上次牛首山迁村,林潇潇就意识到自己不如孔慈细致了,之后遇事便常与其商议。

    孔慈听了韩武与顾彦的事情,稍微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韩武之名不曾听闻,但齐国有顾氏。

    传闻齐国公宠姬出身顾氏,她的女儿嫁给了上一代芮国公,便是如今的芮国太后。一部分顾氏族人跟随她移居到了芮国。”

    林潇潇听出了味儿来:“你怀疑顾彦是齐国顾氏族人?”

    “多半便是,”孔慈道,“芮国传到如今只才两代国主,芮地先前并无顾氏。”

    崔盼盼道:“那便是说,顾氏乃芮国太后的人,顾彦与芮国王室有关系?”

    “那又未必了,”孔慈笑道,“世家大族,子弟多如牛毛,并非个个皆能成材。”

    林潇潇道:“虽是如此,但顾彦既是顾氏的人,那么我的事情便有可能经他传入芮国太后的耳中。”

    孔慈点头道:“不论他二人是何身份,总归都是都城的士族子弟。一旦确认了山女身份,必然会禀告家中长辈,那么早晚会传到宫廷。”

    自家地盘上忽然出现一位受天子敕封的山女,就算这位山女再怎么低调,国主那里定然是要见一见的。

    林潇潇倒也不怵。从决定不隐瞒身份起,她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以前工作每年都要接待检查组的领导,不做亏心事就没什么好怕的。

    “无所谓了,见就见罢。我们不是流匪流寇,不用像山贼那样藏起来。若是能得到芮国王室的照拂,那岂不更好。”

    崔盼盼道:“既然你决定跟他们见面,那你打算在哪里见他们?我看他们的意思比较倾向于在都城。”

    “那便去都城,”林潇潇道,“孔慈,我与你先去都城,在那里租一处院子住几日,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芮国都城。”

    芮国与郑国宋国相比只是个小小的伯爵之国,林潇潇为何对它的都城感兴趣?当然是因为这座都城曾经打败过秦国军队啦。

    强盛期的秦国鲜有败仗,区区一个小国竟然逼退了秦军,堪称奇迹了。

    林潇潇曾设想过,要怎样凭借一座城池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打赢这种仗。她没有答案。

    崔盼盼也想去见识一下,便道:“我也去罢,只你们两人撑不起场面,再带上阿女父与阿女母,还有阿木。”

    “那你把店里的事情交接一下,咱们明日一早便出发。”

    于是,崔盼盼给万家书斋留了口信后,便跟着林潇潇一起去读成了。

    从崇义坊到芮都仅五里地,再加上芮国为了通商把官道修得非常平整,林潇潇开车的话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到。但是这次她选择低调出行,跟崔盼盼一起坐马车了。

    崔盼盼给万家书斋的口信是昨天下午留的,今日他们一进都城便有人盯上了他们。这些人是顾彦派来的。

    进了都城,行了一条街,孔慈、阿木和阿女父就发现了盯梢的人。由此可推断,顾彦有些小瞧他们,派来盯梢的人不专业。

    “山女,有人跟在我们后面。”孔慈小声提醒。

    崔盼盼胆子小,压低声音问道:“对方有几个人?”

    阿女父道:“只有一个。”孔慈与阿木皆附和。

    “咱们一群外来者,有人对我们好奇也是应有,”林潇潇不以为然,“不必管他们,咱们先找地方租下来。听说芮都百姓夜不闭户,咱们总不可能在城内遇到盗匪罢。”

    于是,兵分两路。林潇潇、崔盼盼、阿女母和阿木,四人在城内逛街。孔慈与阿女父去找租住的地方。一群人约定好中午前在城门附近的酒楼会合。

    待孔慈与阿女父离开后,林潇潇问阿木:“盯梢的人还在么?”

    阿木沉默了一会儿道:“还在。”

    “那就让他跟着我们一起逛街罢。”

    芮国虽小,但都城却不小。

    林潇潇弹出系统地图,默算了一下发现芮国都城竟有滑国都城三倍大。

    她很快就发现了城内面积大的原因。都城内的耕地面积竟然占了三分之二。且耕地并不是集中在外环,而是均匀分布在城内各处。

    这般布局看上去似乎城内不止百姓种地,就连贵族之家也耕种。他们的田地就在他们自家府中。

    芮都只有一个城门,但主街道竟然有东西南北四条。城主府的位置也不是偏北,而是在正中间。从地图上看,城内以城主府为中心以环状向外辐射,区域规划看上去十分整齐。

    林潇潇下意识踩了踩脚下的街道。

    城里的道路修得比城外更加齐整,十分利于马车通行。若是打起仗来,车辆运输或支援速度会提高不少。

第119章 天马

    孔慈和阿女父在城里跑了一上午,没能找到租住的地方,还被人告知芮都内根本就没有出租房,外来人临时住宿只能在酒楼。

    一开始他们不相信,分头跑遍了城里,最后只能相信芮都内没有出租屋。这里每一户房屋都是有人住的,哪怕让他们腾出几间空房出租赚点外快,都没有一户肯。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芮都人排外吗?不是。

    现在正是秋收时节,每户人家的屋子里都堆满了黍米。即使那些还有空余房屋的,也是打算用来存放粮食的。

    这反应了芮都人对粮食的重视。

    中午时分,林潇潇一行人在酒楼碰头。

    孔慈把情况说了:“若是不想住酒楼,咱们就还回山上。从山上到芮都连半个时辰都要不了,咱们只要定好地方,到时候请他们来便是。”

    林潇潇站在窗口,望着下方繁忙的街道,若有所思。

    崔盼盼喝了一口酒楼的果酿,长舒一口气道:“我想在这座城里住几天。”

    林潇潇回头与崔盼盼对视一眼,点头道:“芮都有些不同,我也想在这里住几天,那就订酒楼罢。”

    既然已经来了芮都,那边好好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到了什么水平。

    芮都城东乃商业区,洒金楼等酒楼伎馆都在这里。洒金楼是芮都最豪华的酒楼。它的对面就是官驿。

    城东区距离中央的王宫比较远,周围也没有贵族聚居。感觉上去不太便利,但由于道路宽敞,马车行走方便,贵族来此消费不会耽误时间。

    逛遍芮都便会发现,城内的商业不发达。城东区是唯一的外来人可临时居住的地方,且也只有这里看似有商业气息。城内其他地方就是用来住人和种地的。

    孔慈道:“早些年听闻先代芮伯乃周天子身边近臣,曾助上一代韩国公争取国君之位。后,为报答先芮伯的恩情,先韩国公为他争取了芮伯的爵位。据说,先韩国公曾认先芮伯为叔父。”

    林潇潇好奇问道:“那现在的芮伯与韩国公关系密切么?”

    “正相反,现在的韩国公乃弑君上位,先芮伯曾欲联合魏国攻打韩国,后魏国反悔而放弃。再之后,先芮伯去世,如今这位芮伯继位。但因芮伯年幼,朝政皆为太后姜氏把持。”

    崔盼盼猛地看向孔慈:“姜氏?齐国的姜氏?”

    孔慈不解:“正是,芮姜出身齐国王室。”

    “芮姜啊芮姜,”崔盼盼喃喃自语,“历史记载中第一位摄政女王。”

    孔慈纠正道:“芮姜以太后身份摄政,并未自称女王。”

    林潇潇道:“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抑或是芮伯不能让她满意,她终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一把手。”

    崔盼盼道:“无冕之王。”

    孔慈望着林潇潇,若有所思地沉默了。

    林潇潇掏出两爰金交给孔慈:“找一家合适我们的酒楼住下罢。”

    孔慈去不多时,便回来带他们去了瑞金阁。

    瑞金阁位置在洒金楼后面,不靠主街,而是地处巷弄里。瑞金阁一楼卖酒吃饭,二楼住宿,费用比洒金楼便宜许多。

    林潇潇一行要了二楼三个房间:林潇潇与崔盼盼一间,孔慈与阿木一间,阿女父与阿女母一间。林崔住在中间。

    大家先各自回房休息,待晚膳的时候在一起去大堂用饭。

    林崔二人关起门来,立刻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崔盼盼憋了一肚子话了,碍于刚才有人在旁边,很多话都不好讲出来。

    “果然是芮姜,她可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摄政太后。”

    “她是第一个?我还以为是吕雉。”

    “那不一样,吕雉的头衔前面可以冠上中国二字,吕雉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可惜芮国太小,只一个伯爵国家,而且芮国灭亡太早。”

    “你那么崇拜芮姜?”

    “不是崇拜,历史上的大人物啊,她的墓出土了许多文物,不亚于诸侯王,说明她在世时十分受爱戴和敬仰。”

    “是哇,那要是有机会亲眼见见这位芮姜太后,我尽力把你也带上?”

    “好哇好哇。”

    林潇潇从仓库里拿了几个果子放在桌子上,随手取了一个吃起来。崔盼盼也不客气,自己拿了一个桃子啃。

    “先不说芮姜,今天一路上有人跟踪,你觉得是什么人?”

    “多半是韩武和顾彦的人。”

    林潇潇他们一行比较低调,看上去跟普通士族出行没有区别,不可能一来就引起陌生人的注意。跟她们有关系的都城人只有韩武和顾彦,那么便只能是被他们的人发现了。

    崔盼盼道:“我昨天下午派人去万家书斋送的信,咱们一早就进城了,说明崇义坊万家书斋是昨晚就把消息送过来了。”

    “他们派人跟了一路,不上来打招呼,那人也没有中途回去送信,单纯监视我们做了什么?”林潇潇皱眉,“何必如此小心翼翼,光明正大出来见面不就好了?”

    “可能是古人的穷讲究,不是正式见面不如不见。”崔盼盼吐槽道。

    “现在盯梢的人应该回去报信了,”林潇潇眼珠一转,“你说他们会不会登门拜访?要不咱去瑞金阁柜台上留几句话,让他们知道咱们已经发现他们盯梢了?”

    崔盼盼道:“算了,还是低调点。目前他们身份不明,咱们还是该保留实力。万一他们有歹意,咱们留一手也许能用在关键时刻。”

    林潇潇点头:“有道理。不过,你是不是该锻炼身体了?咱们六个人里,只有你不具备武力威胁。”

    崔盼盼立刻笑嘻嘻,一脸讨好道:“我从小四肢不协调,体育课都是能混就混,你不要逼我啦~”

    林潇潇拿崔盼盼没办法,只能摇摇头。

    “对了,你有没有觉得芮都像一座战备城?”

    “发现了,人多,粮多,道路宽,还特意把外来者与重要人物的居所分隔开,简直是时刻准备着战斗。”

    人多,打仗时能顶的上。粮多,封闭城门后撑的时间久。道路宽易于战车通行,方便城内调兵支援。

    “这座城是先代芮伯建的,芮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个兵家必争之地,看来上一代芮伯从建国起就看透了这一点,从一开始他就把这座城按照战备的标准来建的。”

    “也许,周天子或是上一代韩国公,将芮国定在这里未尝没有让芮伯扼守要道的想法。”

    “这些都不重要。芮国终究要灭在秦国手中。即便芮姜带领芮国打败了一次秦国,但也只赢了那一次而已。”

    “现在芮伯还在国内,说明秦国暂时不会打过来,芮国目前是安全的。”

    “也不知那位芮伯现在几岁?历史上,太后尝试过权势的滋味,基本都不太想还给儿子,没几个是太平过度的。”

    “不要替别人发愁,”林潇潇忽然压低声音说道,“芮都给了我启发,你说我们能不能把莱栖山建成芮都这样?”

    “你想在莱栖山上建城?”崔盼盼瞪眼,“建城池得有周天子批准,要不就得周围诸侯国认可,否则就是造反。

    莱栖山距离芮都那么近,相当于你侵占了芮国的疆土。芮姜不会同意你在她的地盘上建城的。难道你想用那张敕令封地的令书?你打算在芮国定居?”

    “不是,不是,你别激动,”林潇潇道,“不是建城,我只是想把莱栖山建成有战略价值的山寨。我没想在芮国定居,只想拿莱栖山试一试。总结出经验,将来咱们有了自己的封地,到时候做事就有参考了。”

    崔盼盼明白了:“你想用莱栖山做试点?你怎么老想建山寨?”

    “因为现在是战国啊。国家没有统一,今年你打我,明年他打你。作为一个庶民,我很慌啊。”

    “你这个想法,我是理解的。但我觉得,发展自己不如抱大腿。咱俩这点本事,发展成啥样最后都是送人的命。”

    “我明白你的意思,去秦国嘛。但去了秦国之后呢,总不能整天招摇撞骗过日子?”

    “怎么就招摇撞骗了?你的山女身份又不是骗人的,你有系统有神技也是真的。到时候你弄个钦天监,当个国师啥的。就算秦二世而亡,也没有人敢杀你。我们给你打打下手,混口饭吃很轻松的。”

    “我是不是还得给秦国皇帝炼仙丹?”

    “肯定要的呀。由你来炼丹不比让那些所谓的道士们炼的更安全,你给他们搞点养生丸啥的就好啦。”

    “神棍啊,要被载入史书被人骂了。”

    “在你死后,可以放很多书籍在墓里,你可以在书籍里留言解释清楚,未来的人们会发现你的身份真像。”

    “啊这,土葬不好吧?我不太想被掘坟。”

    “你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了。咱们祖国的文明如何延续的,就从考古发现的墓葬品里。因为那些古墓里发现的文献和文物,才将我们民族的历史串联起来。你的每一个人陪葬品,都是珍贵的史料化石。”

    “啊这......”

    “嘟嘟嘟~”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林崔二人天马行空的对话。

    来人是阿女母,是来提醒她们该去用晚膳了。

    秋后天黑的早,晚膳时间便比以前要早了。

    林潇潇和崔盼盼一起出了屋门,发现竟然已是黄昏。两人相视哑然失笑。

    瑞金阁一楼,宾客已然满蓬。

    林潇潇一行六人,竟是找不到吃饭的位置。因他们是阁里的住客,掌柜给他们在靠窗的角落里加了一张桌子,这才算解决了问题。

    要了六个菜,一个汤,其中四个肉菜。

    在这个年代,肉菜不一定就贵,因为山里的野兽资源很多。而且古人普遍尚武,会打猎的人也比较多。只要没有天灾人祸,资源是足够的。

    像芮国这样的,有个二三十年没有遇到天灾和人祸,那城内外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

    也正因此,芮都内的人口明显比较多,粗略估算能过两万,都能敢上送过了。这还没算城外的野人村落。

    林潇潇觉得芮伯最明智之举就是把商业和农业进行了分割。

    城内人就是种田,基本等于纯农业。而商业转移到了崇义坊。避免了像滑国那样商业推行过盛,导致农业荒废,以至于在天灾来时连储备粮都没有了。

    六菜一汤,最后结账二十圜钱。便宜到林潇潇和崔盼盼一起瞪眼睛。

    崔盼盼凑到林潇潇耳边,小声道:“你说上一代芮伯会不会是像咱俩这样的?”

    林潇潇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回道:“应该不是,咱俩这样的哪有本事建国?可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若不是我们学过历史,多半连个普通庶民都不如。”

    “也是,”崔盼盼道,“若是穿来的,必然去秦国抱大腿,搞什么早晚灭亡的诸侯国。”

    林潇潇无奈提醒:“不要整天想着抱大腿,自己要争气才行。自己能力不够,大腿也抱不牢靠。”

    用完晚膳,林潇潇一行人没有回房,而是上街看夜景。

    整个芮都只有东城区灯火通明,其他区域只有零星的光亮。所有夜生活的人们,此刻都集中在了东城区。

    夜晚的街道看上去比白天还要热闹。街上多了许多贩卖小吃和小玩意儿的摊位,有些街道还挂起了花灯。

    比如洒金楼所在的那条主街,两边的店铺依旧在营业,门前的花灯映着来往人群,好像过节一般热闹。

    孔慈拦住一位路人问道:“兄台,我等外地来的,今日刚到芮都,不知是何节日如此热闹?”

    “秋收节啊,这一整个月份都是秋收节,庆祝今年收成好。”

    孔慈追问:“这个月每天都这么热闹吗?”

    “是啊,每年的这个月都是这么热闹。昨儿日洒金楼开戏台,伎人在街上跳舞。今日文昌阁猜迷,答对了有钱拿。明日水货店搞什么抽奖,听说给的钱更多。”

    “抽奖?!”几人都一脸惊讶。

    “是了,听说跟崇义坊的什么杂货店学的,弄一堆竹签丢在一起,抽中有字的就给钱。上个月,我有个亲戚还特意跑去崇义坊那边抽奖了,结果中了十钱,回来跟我们炫耀了好久。”

    “那你们怎么不去崇义坊抽奖?”

    “那里有空了,每天起早抹黑收割黍米,哪有闲余出城玩耍.....”

第120章 行空

    “如果没有周边大国,或是芮国能发展成大国,也许将是个不错的未来。”

    “没有可能了。芮国能打败一次秦国,那是因为芮守秦攻。若要让芮国攻打周边国家,这座城怕就要不攻自破。”

    守城者,守的是自己的家园。攻城者,打的是别人的家园。两者信念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比如旁边的宋国。如今宋国内乱,人口凋敝,未尝不是芮国的机会。若是芮国拿下宋国,地辐扩大获得纵深,也许未来就可以抵御秦国的侵略。”

    “可是宋国正在促成晋楚‘弭兵之盟’,接下来会获得喘息之机。”

    “现在动手就是最好的时机,待宋国休养生息之后就难了。”

    “没那么简单。守城容易,攻城难。不能只看芮国打败过一次秦军,那并不代表芮国人善战。”

    崔盼盼和林潇潇小声争论着。她们身后跟着孔慈等人。

    林潇潇看了一眼手表,这会儿已过戌时三刻,也就是快晚上八点了。

    街上依然人潮如织。

    “咦?”崔盼盼忽然踮脚抬头向着一个方向张望。

    “什么?”林潇潇顺着崔盼盼视线的方向望去,只看到乌压压一片人头。

    崔盼盼皱眉摇头:“没什么,看错了。”

    平地起秋风,芮都秋天的夜晚带着丝丝黍米的香气。这是丰收的象征。

    夜晚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接近亥时。

    街上的摊位少了,往来的人群提着灯笼返回自家。只剩下酒楼里仍时不时传出歌舞之声。

    林潇潇一行返回瑞金阁。

    经过柜台时,掌柜拦住了崔盼盼,交给她一支锦囊。

    崔盼盼打开锦囊,见里面是一片带字的绸缎,给林潇潇使了个眼色后,众人一起上楼回房。

    屋子里三人,林潇潇、崔盼盼和孔慈。其他人各自回房休息。孔慈则是林崔二人的军师。

    崔盼盼打开锦囊拿出绸缎帕子。帕子上写着字。

    林潇潇看了一眼,沉默。崔盼盼沉默了一会儿,把帕子递给了孔慈。帕子上的字不是篆体,她们认不出来。

    孔慈仔细端详后道:“传书者约三日后城南兴澜庄园相见,落款为韩,应是那位韩武。”

    “三日后?城南?城南似乎有很多贵族的庄园,用来种田的。这个韩武果然也是贵族。”林潇潇道。

    今日在城里几乎逛遍了,城内大致的布局都知道了。

    崔盼盼沉吟了一会儿道:“既是赴贵族的宴会,我等衣着需慎重。哎,早知道提前给你缝制一些衣裳了。三日时间太短,要不明日回崇义坊,去成衣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不用,我早就想过赴宴该穿什么了,”林潇潇道,“倒是你们,有合适的衣裳么?”

    崔盼盼道:“我有啊,原本小崔氏的衣裳有不少,我带了一套比较正式的。”

    孔慈道:“我等侍从不须那么讲究,只需得体不失礼,现在身上穿的便可。”

    既然大家都有衣裳,那就不用头疼这些事情了。

    又说了几句话后,孔慈告辞:“明日我与阿木在城里走走,也许能多打听些消息。”

    林潇潇点头:“若是能提前知道韩武与顾彦的身份就最好不过。”

    夜里,关门上锁。

    林潇潇和崔盼盼坐在床上,两双眼睛望着几套古装,有些拿不定注意。

    林潇潇以前也是汉服爱好者,参加过爱好者俱乐部,偶尔也参加茶会等活动。

    这几套古装汉服有后世改良版,也就比较严谨的古制版。衣料和做工都是上乘,算下来花了林潇潇好几万了。

    林潇潇早想着拿出来秀一秀,奈何之前都没有合适的场合。她平时总是跑来跑去,日常的衣裳都是怎么舒适适合运动怎么穿的。

    “我都穿一遍,你看看哪一套合适。”

    林潇潇跳下床,一套一套逐个试穿。崔盼盼也来了兴致,把林潇潇穿过的拿来套在自己身上。

    两人折腾到了半夜犯困了,这才停下来。

    崔盼盼总结道:“这两套正式的是汉朝的制式,虽说跟现在的直服很像,但细节上区别还是很多的。看着也太正式了,参加私人宴会,瞧着会煞风景,不合适。”

    林潇潇点头附和:“确实,而且这两套布料偏厚,这时候穿有些热了。”

    崔盼盼有指着另外三套说:“这三套衣料太过轻薄,也太过花哨了,踏青拍照挺好,但宴会上就现在轻浮了,也不合适。”

    林潇潇也是赞同:“是的,这三套原本是参加COS聚会穿的,样式太夸张了。”

    崔盼盼指着另外两套说:“这两套都还可以。样式中规中矩,与现在人穿得差不多。衣料轻盈飘逸,颜色大方雅致,裙底的碎花恰到好处,有种出尘花仙的错觉。”

    “嗯嗯嗯,”林潇潇连连点头,“这套白底的好看,还是这套淡青的?”

    崔盼盼歪头看了看林潇潇,忽然说道:“你整天在山上跑,怎么都没有晒黑?你的防晒霜还没涂完?”

    “早就涂完了,”林潇潇说道,“我早就没管那些了,天热容易出汗,连猪油膏都懒得涂。”

    崔盼盼幽幽叹了口气,摸着自己的脸说道:“我好像变黑了,每天出门带着斗笠纱帽,还是防不住紫外线。”

    林潇潇看了崔盼盼一眼,无奈道:“你已经够白了好不好。我穿这套白的吧,瞧着更高雅些。”

    订好了三天后穿的衣裳,两人收拾起来准备睡觉。

    崔盼盼忽然又说:“那三套雪纺的给我一套。”

    林潇潇道:“好啊。”

    崔盼盼又道:“改天咱们一起上山拍照吧?就穿那三套,写真那种感觉的。”

    林潇潇道:“没问题,也别改天了,等从这里回去就拍,要不然天要冷了。”

    躺在床上,时不时聊一句,林崔二人没多久就睡着了。

    城南兴澜庄园。

    已是半夜,还有人没有休息。

    庄园里的田地,黍米已经熟透了,还有一块地没有收割。

    韩武穿着短打的汗衫,手里提着镰刀,正在弯腰割黍米。他身后跟着数名仆从,旁边则是顾彦。

    顾彦也穿着短打汗衫,手里提着镰刀。只是他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站着发呆不动,好像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

    没多久,黍米收割完了。

    韩武把镰刀交给仆从,接过汗巾擦着脸上身上的汗水,抬头看到了还在发呆的顾彦。

    韩武有些小孩子心性,轻手轻脚走过去拍了下顾彦的肩膀。顾彦吓了一跳,举起镰刀就往旁边砍去。韩武反应不慢,一拳捶在顾彦的肩膀,然后夺下了他手里的镰刀。

    瞧韩武的架势,八成专门练过。

    顾彦看清了韩武的脸,急忙抱拳行礼,正待要告罪,却被韩武摆手阻止。

    “我说过很多次,你我兄弟不用这么见外。刚才在想什么?瞧你神游天外了。”

    “在想宋国送来的文书。”

    今日朝堂收到宋国送来的文书,宋国司马华元发起和平大会倡议弭兵,邀请周边十国参与。

    顾彦道:“宋国借晋楚两国纷争,邀请十国参与弭兵,未免小题大做。他宋国受晋楚之战影响深重,与我等其他国家何干?”

    韩武把手里的汗巾丢给旁边的仆从,说道:“弭兵总是好事,若能借晋楚两国的事促成周边和平安定,大家都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顾彦道:“晋楚宋都是大国,都曾经强盛称霸。这几十年他们年年打仗,好不容易把他们打残了。若是他们又恢复过来,芮国便成了弱小。到那时,芮国还有如今太平的秋收节可过么?”

    “我明了你的忧虑,但这件事我们无法从中作梗。虽说宋国积弱过百年,却仍是我们无法捍动的。这场弭兵之盟,我们只是看客。”

    “我们无法对宋国动手脚,难道也不能对晋楚对点什么?他们是老冤家,兵马之中很多生死仇敌。若是挑动他们直接打起来,令弭兵之盟无法进行下去。签不成和议书,他们便没有和平。”

    韩武沉吟良久,说道:“此事却有可操作之处,只是不可在盟议时发作。此时众国都想休兵,即便发作也会忍下。倒不如待和议书签了,再由一方破坏盟约,使和议书无效。”

    “那此事何时开始操作?”顾彦明显跃跃欲试的姿态。

    “眼下就当埋下种子,留待日后发作,撇清我们的干系。”韩武道。

    顾彦弯腰躬身:“臣请为主公效力。”

    “好,这件事教由你去办。先拟个章程,你我复议后,你便可放手去做。对了,太后最近身体不适,你有空进宫看看她,顺便帮我问个好。”

    顾彦犹豫再三后问道:“主公既知太后身体有恙,何不亲自进宫探望?太后已许久未见主公了。”

    韩武苦笑摇头:“她从来不喜欢我,只喜欢亲近二弟,我又何必去她跟前自讨无趣。二弟乖巧伶俐,有他在她身边尽孝,我也放心。”

    顾彦踌躇道:“二殿下才总角之年,还是个孩子。”

    “是啊,”韩武似有所思,“我幼年时不在她身边,未能承欢膝下。回来时已是弱冠之年,她身边已有了二弟。每次看到他们母子,只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顾彦犹豫了一下说道:“先国君送主公去韩国,实乃以主公为质,这才换来芮国承平二十载,算起来是芮国欠了主公。”

    “此话不必说,”韩武正色道,“身为芮国世子,那是我应该承受的责任。”

    “主公高义。可惜太后妇人之心,不能理解主公的苦楚。”

    “此话亦不必说,太后乃吾母,身为人子,当为母思虑。你也要唤她一声姨母,便去常常看看她,宽慰她的心思。”

    “是。”

    两人在仆从护卫下往庄园正屋行去。

    顾彦忽然又道:“三日后的事情,我不出席么?”

    “不用了,”韩武笑道,“城中三日,他们定能打听到你的身份。在没弄清那位山女底细前,我暂且不想暴露身份。你不在场,我才好编排故事遮掩过去。”

    回到正屋后,韩武与顾彦吃了宵夜,又喝了些酒,这才各自去歇下。

    正如韩武所说,孔慈只用了一日便打听到了顾彦的身份。

    顾彦这个名字在都城几乎家喻户晓。他乃顾氏嫡子,生母与太后芮姜为结拜姐妹。顾彦从小出入宫廷,唤太后为姨母。当今芮伯登位后,拜顾彦为卿大夫。

    顾彦小时候是个小霸王。

    都城里与他地位相仿的士族公子没几个,大部分便成了他的跟班。他常领着一群公子们在城内跑马。所幸芮都街道宽阔,不曾出过人命。后来芮伯第二子出生后,顾彦才收敛了许多。

    据说,顾彦很受当今芮伯重用。

    “现在的芮伯小时候做过质子?”崔盼盼瞪着眼睛拉着孔慈催问。

    “是的,芮伯才三岁就被送到了韩国,一直到二十岁弱冠才回到芮国。”

    根据孔慈打听到的消息,当年上一代芮伯获得封地后来到这里建城,但他手里没有人马也没有那么多钱粮,便向上一代韩国公提出借贷。先韩国公同意了,给了先芮伯一批人马和钱财,支持他建起了芮城,而芮国世子便是当时的抵押物。

    后来韩国内乱,先韩国公被杀,新任韩国公篡位。

    新韩国公上位后提出要求芮国还钱,但芮国当时没有那么多钱。芮伯担忧儿子被杀,便联合魏国想要攻打韩国救出世子。但是魏国却反悔退出,最终芮伯的救子行动搁浅。

    韩国公知道芮伯的行为后非常生气,便一直将芮国世子扣押在韩国,直到数年前芮伯给了韩国一大笔赎款,才将芮国世子放归回国。

    又据说,当年芮伯攻打韩国的计划破产,不仅是魏国出尔反尔,似乎太后芮姜也劝说过先芮伯不要兴兵。传言,魏国之所以变卦,便是因芮姜给魏国主送了一封密信。

    传言不可尽信,也难辨真假。

    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如今这位芮伯与太后母子不和是真的。

    太后芮姜多次在公众场合斥责芮伯,且经常夸奖芮伯的弟弟。

第121章 交流

    “这跟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

    “史书上怎么说地?”

    “《左传》中记‘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多宠人?”

    “宠姬太多,约么等于好色。”

    林潇潇问孔慈:“当今芮伯有多少宠妾?”

    孔慈道:“芮伯在韩国时便已成亲,一妻三妾。上位后还未封夫人。”

    也就是说,芮伯姬万在韩国做质子的时候娶了一个老婆纳了三个妾室。按照这个年代的惯例,诸侯王登位后可以给妻妾封号。而姬万成为芮伯后,并未将原配妻子封为夫人,原来的妻妾现在都属于宠姬。

    崔盼盼讶然:“四个,不算多了。”

    孔慈的话还没说完:“不是四个。芮伯未封正室,但几乎每隔一两年就纳一名宠姬,算上先前的四位,他的后宫如今有九位宠姬。这还只是有名分的宠姬,还未算上陪嫁的媵妾。”

    林潇潇:“......”

    崔盼盼:“......”

    孔慈又说道:“这九位宠姬是养在宫里的。据说,芮伯在宫外还置办了庄园,养了许多姬妾宠人。”

    “咳,”林潇潇清了下发干的嗓子,问道,“他养了这么多姬妾,生了不少孩子吧?”

    “倒是不曾听闻芮伯有后。”孔慈说道。

    林潇潇与崔盼盼对视一眼。这位芮伯真是满满皆为槽点。

    三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城里的生活比较单调,但她挺高兴,收购了一些黍米进仓库。

    城南兴澜庄园。

    韩武亲自张罗宴席,还派了车马去瑞金阁接人。

    林潇潇与崔盼盼今日也是难得盛装打扮。尤其是林潇潇,一改假小子造型,穿着飘逸的裙装,竟也别有一番风格。

    阿女母不像春儿那般大胆跳脱,但也连连夸了好几句“好看”。

    知道韩武派了马车来接,阿木询问崔盼盼:“崔子,用我们自己的车,还是用他们的?”

    韩武派车来接,是在表诚意。若是林崔拒绝多少有些不给面子的意思。

    崔盼盼道:“用他们的罢。你也跟着一起去,留意着动静。若是对方态度不好,便回来取咱们的车马再去接我们。”

    阿木表示自己明白崔盼盼的意思了。

    宴席自然是晚宴。

    接人的马车申时便到了。这个时候还未到黄昏,日头倒是不冷不热不晒地正正好。

    崔盼盼下了马车,一眼便看到了韩武,心里微微惊讶。她没想到韩武会亲自到门上迎接。

    林潇潇下了车,悄悄点了下发呆的崔盼盼的后背。

    崔盼盼立刻醒过神来,位林潇潇与韩武介绍。

    “山女,这位便是韩武公子。韩武公子,这位便是昆仑山女玉京子。”

    “韩武见过昆仑山女。”

    “韩武公子不必多礼。”

    韩武亲自带着林崔二人往庄园里行去。

    崔盼盼左右张望后问道:“怎么不见顾彦公子?”

    “顾彦家中有事,今日只有韩某一人,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山女与崔娘子包涵。”

    林潇潇道:“公子不必拘谨,我们二人客随主便。”

    韩武含笑颌首,走在前面领路的同时,介绍路过的风景。

    这个年代的庄园就是庄园,没有过多花里胡哨的装饰品,院子就是用来种地的,粮食蔬菜都有,花都少见。

    宴席置在亭中,周围是刚收割过的田地。地里的秸秆才处理了一半不到。

    选在此处颇有风趣,也能让人不过于拘谨。

    林潇潇多看了韩武两眼。

    韩武此人的相貌介于宋国朝旭公子与胡子归之间。没有朝旭那么漂亮,但比朝旭多一份男子气概。没有胡子归的儒雅,但比胡子归多了一分霸气。

    林潇潇收回目光,心里有点莫名的不安,总觉得韩武此人身份不简单。

    说起来,孔慈三天打听到了顾彦的身份,却一点都没有打听到韩武这个人。这本身就暗示了某些可能。

    宴席上,仿若随意说起,韩武询问了林潇潇身份来历。林潇潇也不多说,直接翻手拿出青铜铭书。

    从韩武的表情判断,他还是挺吃惊的。可能之前并没有完全相信什么敕封山女之类的话,搞不好还以为她们是招摇撞骗的。

    青铜铭书是做不了假的。

    韩武确认过铭书后,明显对林潇潇更加恭谨了。

    韩武双手拿着铭书还给林潇潇,又问道:“在下甚是好奇崔娘子与山女是如何相识的?”

    林潇潇说道:“我随滑国公主和亲团到了郑国,于青苍山遇到盼盼,一见如故。”

    崔盼盼似乎回忆了一下说道:“当时我在青苍山为姐姐守陵,此事说来便是我与山女的缘分。”

    韩武很会找话题,三人说了不少话。宴中上了吃食,有菜有肉还有汤,甚至还上了酒水。

    林潇潇尝了一口酒,发现是粮食酿的,味道醇香浓厚,度数比滑国捕奴队缴获的那批酒水更高,甚至有那么一点点上头的意思。

    崔盼盼也略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

    韩武察觉到林崔二人表情变化,当即让仆从又搬了几坛子酒水上来。

    陌生人的地盘上,林崔二人不敢多喝。崔盼盼是真的喜欢这种酒水的味道,便直说了打包带走。

    崔盼盼的直爽似乎令韩武颇为高兴,直接便让仆从把酒水搬去了马车上,省得走的时候忘记了。

    宴席上,最令林潇潇印象深刻的是麦香鸡。此麦香鸡非彼麦香鸡也。

    麦香鸡的做法有些类似荷叶鸡,外面包裹的不是荷叶,而是黍米的秸秆。新鲜秸秆的汁液带有一种特殊的香甜味道,会让鸡的表面刷了一层糖浆,但又不会腻。肚子里塞上调料,埋在木炭中熏烤。

    实在太好吃了,崔盼盼忍不住询问了做法。林潇潇在旁听着也记在了心里。

    然后就是一盆水煮肉片。

    仆从抬上来一只敞口釜。釜中是浓厚的汤汁,釜下放着燃烧的木炭。待汤汁滚开,夹起薄如纸片的肉片放入釜中烫一下便可入口。汤汁味道浓厚,肉熟了后无需再蘸料。

    这种吃法跟涮火锅是一样的形式。林潇潇在意地是汤汁,味道非常特别,甚至带着奶香味。

    崔盼盼同样好奇,便开口问了。

    原来汤汁里加入了新鲜的羊奶,以及一些养生药材。

    崔盼盼眨眨眼睛:“贵府有大厨。”

    韩武笑道:“都城安逸,平日里就是琢磨怎么吃喝了,大厨未必行,只是些闲人罢了。”

    崔盼盼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不知可否讨要一份汤汁配料的方子?”

    “有何不可,”韩武掏出一方帕子展开,“这汤汁乃我闲来无事时琢磨出来的,我写给你便是了。”

    韩武命人取笔墨来,直接写在了帕子上。

    崔盼盼喃喃道:“原来厨子是你,你可真闲。”

    “呃......”韩武感觉自己好像膝盖中了一箭。

    韩武写完后将帕子折起来,递给了崔盼盼。崔盼盼拿过来收进了腰间荷包。

    林潇潇默默吃着肉片看着这一幕,总觉得眼前景象似乎有哪里不对劲。

    宴到中席,韩武叫了舞姬上前献舞。

    一群美女穿着漂亮的衣裳,跳着优美的舞蹈。舞姬技艺高超,明显受过专业的训练。

    林潇潇和崔盼盼看得十分投入。

    第二支舞时,韩武兴致所致敲起了鼓,应和着舞姬的动作。崔盼盼很给面子,在一旁卡点拍手助兴。

    三支舞毕,舞姬退下。

    韩武忽然抬头看向林潇潇,问道:“听闻这几日山女在城里收了十石粮食,可需韩某派马车帮忙运送么?”

    林潇潇目光一闪,翻手从仓库取出一筐粮食,笑着反问:“韩武公子可是问这些粮食?”

    不待韩武回答,林潇潇又翻手把粮食收进了仓库,面上笑容不变:“不用了,我可以随身携带。”

    韩武尚有些愣,也许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崔盼盼捂嘴笑道:“韩武公子,山女从上山来,行走世间,体察世情,自有神技傍身。”

    韩武吸了口气,面色恢复如常,自嘲笑道:“是在下见识少了。”

    正好又有新菜上桌,解开了三人之间尴尬的气氛。

    一顿晚宴,宾主尽欢。

    第一次见面,林潇潇对韩武没有坏印象,反倒觉得此人很有趣。对待林潇潇,韩武显得拘谨了一些,不如对崔盼盼那般放松。

    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谄媚,都是点到即止。

    如此,两厢都满意。

    第二日,林潇潇一行便离开了芮都。先送崔盼盼等人回了崇义坊,林潇潇与孔慈骑驴回了山上。

    山上还有许多工程要做。要在冬天来临前把路修好,还要把栅栏弄起来。时间短暂时做不到牛首山那样,好在芮国民风好,暂时不用防强盗。

    关键是临时修的房子让林潇潇不太满意。

    芮国雨水比滑国多,冬天湿冷比较严重。木头房子不能要求太高,但也不能在屋里点太多木炭,会熏死人的。

    林潇潇就想着能不能修地暖,或者火炕之类的。她拿不定主意,只能把想法说出来让公输苟一班工匠去实验。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做的。

    暂时不提林潇潇在山上焦头烂额。

    且说崔盼盼回到崇义坊,也有许多事情等着她去做。

    首先就是盘下对面的店铺,重新装修改成茶室和书房。

    这一次,她打算把茶室和书房合二为一,不再单独分两个房间,而是在一个大厅内分成两片区域。而二楼则改成一个个单独的隔间,方便有隐私要谈的客人。

    店面已经盘下来了,但装修还没开始。

    崔盼盼脑海里有太多方案,一时无法决定用哪一套。有时候选择太多,也是一种烦恼。

    这一日,韩武来到昆仑杂货店,上了二楼的茶室。

    崔盼盼正在茶室里画图纸。她打算把自己想到的装修内容都画下来,然后一一比较后再决定。

    韩武隔着门帘望着里面隐约的身影,脚下微微用力。

    木制的地板发出声音,却未能惊动里面的人。

    韩武只好又轻咳了一声,终于看到里面的人影动了。

    崔盼盼抬头望见隔着门帘的人影,一眼便认出了来人是韩武。

    “韩武公子请进。”

    韩武掀帘入内。崔盼盼停下笔,将麻木放到一旁。

    “崔娘子在忙?”“公子来喝茶?”

    崔盼盼起身从架子上取下韩武寄存的茶叶,边说回道:“我已盘下对面铺子,打算将茶室和书房搬过去,以后公子来喝茶该去对面了。”

    韩武入座,拿起崔盼盼刚放下的麻布,展开后仔细观看。

    “这是崔娘子画的图?”

    崔盼盼有些不好意思:“拙作,入不得公子眼。”

    “哪里,”韩武看地很认真,“这是对面店铺地布局图,崔娘子奇思妙想,我瞧着颇有妙处。”

    崔盼盼眼睛一亮:“你能看懂?你觉得哪个比较好?”

    韩武笑问:“原来崔娘子是想法太多而无法取舍?”

    “正是呀,”崔盼盼苦笑,“就是想法太多了,这个觉得好,那个也觉得好,到头来反倒不知道哪个更好。”

    “那在下便帮娘子看一看。”

    于是,崔盼盼煮茶,韩武看图。两人一边品茶,一边交流,顺便就把对面店铺的装修方案定下来了。

    “如此甚好。”

    崔盼盼提笔重新把商议好的方案画下来。她画的是平面图哦。

    韩武在一旁看着,问道:“崔娘子的画法似乎是第一次见,瞧着颇有讲究。”

    “嗯哼,”崔盼盼贼兮兮眯起眼睛,“时不时是更加直观?你想不想学?很简单的吆。”

    韩武轻笑:“求之不得,只怕崔娘子不愿意教我。”

    “我可以教你,这没什么好保密的。”

    韩武看了崔盼盼一眼,问道:“对面店铺的招牌,崔娘子可定好了?”

    “名字已经想好了,”崔盼盼歪头道,“但还决定找谁来写。”

    昆仑杂货店的招牌是孔慈写的。崔盼盼想把对面换一种更高雅的风格,暂时没想好用谁的笔迹。

    韩武郑重道:“崔娘子教我画图,在下无以为报,不若新招牌就教给我。”

    “你来写吗?你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该写什么?”

    “昆仑荼书馆。”

第122章 建设

    林潇潇最近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是山上修路。

    以前在胡国滑国郑国住着,那边天气比较干燥,雨水较少。在山上住着也没觉得土路有什么不方便。

    但来了芮国之后,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芮国三天两头下雨,还总是连着下几天。雨水深入土壤,一开始还影响不大。但雨下的时间长了,土路会变得非常泥泞。

    夏天的时候穿草鞋,踩在泥地里不太舒服,但好歹还能凑合。入秋后,雨水依然很多,只穿草鞋出门就有点脚冷了。可穿其他鞋子,又太费了。

    林潇潇的仓库里有以前的胶鞋,只是穿的次数多了后磨破了。没办法,这年头的路不是后世的水泥路,真的很耗费鞋子。也就是运动鞋底子够厚才耐穿了。

    于是,林潇潇就想铺路了。

    莱栖山距离荔江不远。荔江两岸边上堆积着许多河水冲刷出来的鹅卵石。

    林潇潇发动群众到荔江边上捡鹅卵石。

    正好现在没有农活,把大家动员起来搞建设正合适。为此,林潇潇特意拿出了几筐圜钱交给村长,作为村民们参与村子建设的工钱。

    鹅卵石铺路的方案交给村里的工匠负责。

    公输苟和他的徒弟们大派用场。他们术业有专攻,也节省了林潇潇的时间。

    再就是冬天取暖问题。

    对于林潇潇个人来说,取暖不是问题。她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已经装好了,各种电器都能用了,又可以使用电暖器了。

    林潇潇考虑的是村民取暖。

    芮国多雨雪。一年四季空气的湿度都很大。

    有些村民来到这里后身体有些不适应,林潇潇时不时都要给大家熬点汤药调理一下。

    空气湿度大,在相对密闭的空间燃烧木炭更加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所以,冬天在室内依靠点木炭取暖就不太可取了。

    林潇潇参考后世想了几个取暖方案,最后讨论后发现都无法实现。思考再三后,林潇潇把村委会和公输苟的工匠班底叫到一起商量。

    “集中供暖?”村长不太明白林潇潇的意思。

    林潇潇又解释了一遍:“原本我想着在一个地方集中烧木柴,然后把热水供应到各家,这样就可以避免村民在家烧炭。”

    公输苟道:“就像以前的食堂?集中在一个地方做饭,也在那个地方烧热水?”

    “是的,”林潇潇道,“集中在一个地方烧热水,然后把热水输送到其他村民家里,整个村子形成一个热水循环。这些热水在输送过程中散热,会让村民的家里变暖和。”

    林潇潇说着说着叹了口气:“这个集中供暖太异想天开了,不符合实际。我想问问大家,对冬天各家取暖有什么好的想法。”

    “以前在家烧木炭的法子不行了么?咱们不是已经备下了许多木炭,还往崇义坊卖了不少。今年公输他们改进了烧炭的法子,烧出来的炭更白烟更少,听说杂货店那边大半都卖掉了。”某村老说道。

    “银霜炭出的少,全都让他们拿去崇义坊卖掉了,咱们剩下的木炭烟味还是大,”林潇潇说道,“木炭的烟味是有毒的,这里又比滑国潮湿,我担心冬天在屋里烧炭会中毒。”

    “真有那么严重么?”又一村老问道。

    林潇潇十分肯定地点头:“以前我总是提醒大家烧炭时要保持通风。

    只是芮国雨水多,木炭产生毒烟的可能又增加了几分。咱们本来就人少,每个人的性命都很重要。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考虑解决办法,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

    村长道:“我看这边比滑国暖和,冬天兴许没有那么冷,不点木炭就是了。”

    一村老摇头道:“这边是暖和些,但潮湿得很。下几天雨,被褥能挤出水来。我家儿媳天天点木炭烤被褥,要不然就得裹湿被子睡觉。”

    这位村老的话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林潇潇也是隔几天就要烤被子,只是不用木炭,而是用电暖器。

    林潇潇说道:“我曾想过各家装一个火炉或火墙,问题是咱们的屋子都是木制的,火炉和火墙同样有安全隐患。”

    火炉和火墙的烟筒也很成问题,搞不好就把自己家给烧了。

    总的来说,集中供暖的困难点在传输管道,独立供暖的难点在排烟上。

    见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林潇潇又道:“不是今天就要拿出主意来,只是让大家把取暖这件事放在心上,谁有了主意就说出来大家再讨论。”

    说到这里,村长和村老们便散了,林潇潇留了工匠们说话。

    林潇潇在崇义坊买了一批书简。其中有几本讲到了芮国四季风土变化,其中有一本更是对未来芮国气候变化做出了推断。这个作者推测即将到来的冬天,芮国将有连续几场大雪。

    这也是为什么林潇潇执着冬天取暖的原因之一。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林潇潇决定对村里的房屋全部进行加固。

    村里现在的房屋都是临时建的,后来由各家自行决定是否加固重修。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没有进行加固。

    林潇潇对大家说:“我对今年冬天有不太好的预感,我们防不了人祸,却可预防天灾。劳烦大家再辛苦些,给各家的屋子做些加固,以免连续的大雪将房屋压垮。”

    公输苟与几位徒弟对视一眼,皱眉问林潇潇:“山女,今年冬天会很难吗?会像去年在滑国那样么?”

    去年在滑国,公输苟先是带着徒弟们迁徙到牛首山,之后又在山洞里藏了好几个月。那段日子虽说比外面的人更好一些,但也真的很难。

    经历过苦难,大家都想过安稳日子。来到芮国后,看到崇义坊的繁华,大家都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了。

    待莱栖山的工程结束,公输苟这群工匠还想着去崇义坊重操旧业,把工匠铺子重新开起来。

    林潇潇笑着安抚大家:“应该不至于,芮国比较安定,城内都是路不拾遗,咱们虽住在山上,也没听说周围有土匪。至于其他,也许没有达到天灾的程度,只是连着下几场雪。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习惯了未雨绸缪。再说了,这次有我在。”

    林潇潇解释一堆都不怎么管用,还是最后一句话能安定人心。

    把大部分工作都推给了别人,林潇潇还有一件事要亲自督造。

    供暖能不能解决是以后的事了。眼下林潇潇打算在食堂旁边修建浴池。若是冬天家里取暖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弄个浴池给大家泡澡也能缓解一下。

    浴池当然是公共且男女分开的。

    可惜莱栖山没有温泉,只能靠木柴烧水解决。好在莱栖山树木够多,他们烧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用不完。

    浴池与食堂之间使用竹筒输送热水。因为两边距离近,传输途中损耗的热量比较少,不会影响出水口的温度。

    莱栖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潇潇瞧着竹筒比较多,变将自己屋子与食堂也连了起来。她想做试验看看,用竹筒传热水的热量损耗有多大。

    林潇潇绞尽脑汁弄了一个简易循环。从食堂引热水,通过竹筒输送到她的屋子,然后又输送回去,利用蒸汽压力开启循环。

    只是用了一个晚上,林潇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竹筒送水的关键在节点。一根竹子的长度有限,一旦距离远了就得把竹子连接起来,那么接口点怎么连接就成了问题。

    林潇潇想了几个方法,要么是漏水严重,要么是不保温。

    还有最糟糕的一点,竹筒的导热性能太差了。

    这一个晚上,林潇潇房间的温度与平时一样,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竹筒导热性差,决定了它的散热性能差,其对屋内输送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个实验也有收获。如果能解决竹筒连接问题,那么竹筒算是比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散热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铁匠铺定制金属管,因为价钱负担不了,且铁啊铜啊都是官家管制的。大部分铁匠铺定制器物都要顾客自己提供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还是实现不了。

    林潇潇弄了许多竹筒做实验,干脆在上面钻上洞,连起来放在食堂里,弄了个可以用热水的洗手池。

    用来这个洗手池的功能越来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这边来了。可比去河里洗冷水强。

    顺便说一句,村子里的用水是用几条竹筒从山上的泉眼接下来的。终点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离村子不远有一条小溪,那边有鱼有虾,可以洗衣服。

    虽说潮湿的气候让人不太舒服,但却让大自然的物产更加丰富。

    莱栖山很大,或者说太大了。

    林潇潇原本也想挖山洞,凿穿山体弄个密道。可是莱栖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复杂,不适合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个类似桃源的地方,林潇潇目前还没想好。

    ......

    林潇潇在莱栖山忙着,崔盼盼在崇义坊也没嫌着。

    昆仑荼书馆重新装修完毕。茶室和书房搬了过去。杂货店变成了真正的杂货店。

    茶室和书房的顾客多为文人。这样的店一开始客人是比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杂货店上。

    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义坊所有的店铺,发现这里的店铺的确以批发为主,仅有几家是做零售的。

    崇义坊的位置非常好,来往商队特别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单的批发。

    看了一圈下来,崔盼盼还是觉得超市型的杂货铺在这里应该是有搞头的。

    商队做的当然是大生意,可商队每个成员还有自己的个人需求。崇义坊有一千多常驻人口,这些人也要消费。

    把崇义坊比作一个小区。这里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要买东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杂货铺做成这个小区的超市。

    小区超市的要点是贴近生活,方便生活。

    第一样要考虑的是餐点。

    崇义坊有饭馆和酒楼。饭馆酒楼的优点是饭菜讲究,缺点是上菜需要时间。

    超市的餐点分两种:速食和半成品。

    速食可以卖茶叶蛋,肉夹馍,煎饼果子等。这些只做早点,且整个崇义坊都没有重样的。

    半成品只在下午卖。把当天新鲜的肉食或蔬菜做成半熟或全熟的状态,顾客可以带回去在加热,抑或直接食用。既可以保证新鲜食材不浪费,又能稍微加价出售。

    崔盼盼想得比较清楚,杂货铺餐点的销售对象是各店铺的伙计们,所以整体定价是偏低的。

    试营业七天,早餐卖的特别好,下午的熟肉卖的还可以,菜窝窝卖不太动。

    崔盼盼根据具体销售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杂货店的餐点直接进入了盈利区。

    第二件事是增加了成衣。

    崔盼盼观察了一段时间,总结出了大中小三个尺寸的样衣。因为古人会束腰带,所以衣服大了一点也影响不大。

    为此,崔盼盼先是批发进货一批麻布。

    当时也是凑巧了,正好有一个来自鲁国的商队,他们带来了许多布匹。其中绸缎和带花纹的布匹很快就卖掉了,只剩了一堆粗制的麻布。

    崔盼盼当时正想着做成衣的事情,便把这批麻布全部买下了。

    崔盼盼自己设计了衣服的样子。其实也没啥好设计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穿的衣裳。

    她自己做的剪裁,然后找绣娘缝制。绣娘是在崇义坊临时找的,按件计工钱。

    由于不用绣花,布也是裁好的,每件工钱只有三钱。别看钱少,缝制太简单了,几乎发出去就被抢光了。才用了两天就把第一批成衣做出来了。

    最终做了大中小号的各十套。这三十套衣裳样式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第一波试水,崔盼盼定价适中。

    每套衣裳分上衣和下裤,单买每件十四钱,成套买二十五钱。

    别看价钱低,其实利润很高。每件衣服的实际成本在四五钱左右。

    关键就看能不能卖掉了。

第123章 试探

    这一日,刚过正午。

    天有些阴。又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茶室隔间里,崔盼盼坐在窗口画图纸。

    她原本想在茶室弄说书,把茶室变成喝大碗茶的地方。但后来又觉得不行,大碗茶太市井,不符合眼下的世情。

    品茶品茶,乃文人雅士专属。

    再说了,崇义坊毕竟是商业坊市,大家都忙着做生意卖东西,怕是没几个人闲的无事做。

    一阵秋风吹过,崔盼盼打了个喷嚏。

    “一场秋雨一场寒,崔娘子还需保重身体。”说话声从外间传来。

    崔盼盼抬头便看到了手拿书简的韩武。

    “你怎么有空过来了?”崔盼盼笑着问道。

    之前韩武来时说自己家里出了些事情,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来茶室了。

    不待崔盼盼起身,韩武自觉走到架子上取下了茶包,说道:“家里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许久不来甚是想念崔娘子泡的茶,一得了空便来了。”

    崔盼盼煮上了水,接过茶包,说道:“你这一两茶可是快喝完了,今天这一壶也不够,只够半壶了。”

    “那便再买一两。”韩武说道。

    “只一两?韩公子真是小气,多一点都不肯买?”崔盼盼打趣道,“你这一两一两的买,我连泡茶的水钱都赚不出来。”

    “这是讲究,一两茶,一份牵挂。若是买的多了,我怕茶喝起来就不香了。再说了,我每次少买一点,崔娘子才会想着让我多来几次。”

    崔盼盼目光落在韩武身前的书简:“倒也是,你每次来喝茶,都会买一份书简。其实你未必需要买回去,只要在店里阅读便可。”

    “店里的书都是精品,在别处看不到。随便看怎么够,自然要买回去细细读。”

    崔盼盼笑而不语,心思放在了茶汤上。

    韩武目光一闪,试探问道:“崔娘子,为什么店里的书简卖得如此便宜,还允许客人在店内阅读?”

    “书写出来便是给人看的。将书束之高阁,才是糟蹋了书。在我看来,书就该被更多的人看到。若是将来我有钱了,便开免费的荼书馆,让所有人可以免费读书。”

    韩武神情一愣。似乎是没有想到崔盼盼是这样想的。

    韩武忽然站起身,朝崔盼盼拜了下去。

    这下轮到崔盼盼愣神了。

    “你这是作甚?难不成要拜我为师?”

    “崔娘子高义,韩武惭愧。”

    崔盼盼捂嘴笑起来:“些许小事,不必在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的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大概是后世人的通病。就跟林潇潇和崔盼盼总想着要教村里的孩子读书一样。

    韩武道:“观娘子如此作为,不知崔氏请的哪位先生教育族中子弟?”

    崔盼盼轻挑了下眉头:“不是崔氏族里教的,是山女教的。”

    韩武又是愣了一下。韩武与林潇潇至今只在都城见过一面,之后便未在见过。

    “崔娘子,昆仑山女会在芮国待多久?”韩武忽然问道。

    崔盼盼心里吃惊了一下,反问道:“为什么这么问?”

    “听说山女在莱栖山建山寨,一群村民跟在她身边。可是却不曾听说山女敕封神山,似乎并无在此封神建庙的想法。”

    “敕封神山?”崔盼盼眉头一拧,“你怎么知道还有封地敕令?”

    韩武苦笑:“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可惊讶?天子敕封神灵,必会附带一份封地敕令。神灵与神灵的封地不受所在诸侯国管辖,相当于独立一国。此乃朝廷惯例。”

    崔盼盼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山女的封地敕令是单独的。”

    韩武接着说道:“照顾朝廷惯例,神灵选定封地后,要在封地上建庙受香火,周围的诸侯国必须配合。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崔盼盼眼睛一亮:“还有这般好事?”

    韩武又是苦笑:“所有许多诸侯国并不希望有神灵看中自己的土地,但是昆仑山女似乎与他们不同......”

    “是不一样,她会医术,会教人读书种地,不像那些神灵一般高高在上。”

    韩武犹豫着问道:“上次见山女,可凭空取物,令人叹为观止。”

    崔盼盼沉默了一会儿,正色说道:“山女非常人,她是真的有神技。宋国那位朝颜公子,不是她亲手射杀,却是她带人去杀的。”

    “我听说过此事,杀人者留下的箭矢乃九锻金刚箭,箭身刻有‘玉京’二字。”

    “朝颜死不足惜。我一直认为山女是故意留下那支箭,以此警告世人。”

    “上次见山女,只觉面善。没成想原来是位嫉恶如仇的神仙。”

    “山女心中自有是非曲直。她有时做事高调,有时低调,皆事出有因。”

    “照这么说,我是否应该当心一些?”

    崔盼盼盯着韩武,左瞧右看仿佛能把他看出花来,随后笑了起来。

    “若你不做亏心事,便不用担心。”

    韩武假装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嗨,娘子吓死我也。”

    “不过,”崔盼盼话锋又一转,“劝你多做好事莫做坏事,做一个好人。”

    韩武手捶胸口,一副懊悔状:“哎呀,苦煞我也,为何不早些认识娘子,也好早早做个好人。敢问娘子,若是我以前做了坏事,但现在后悔了想改正,那又该怎么算?”

    “前尘莫提,往事莫追。做个好人,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崔盼盼一本正经说完这话,随后破功自己笑了起来。

    韩武一边拍手称好,一边也笑起来。

    这个话题便这样揭了过去。

    韩武拿起崔盼盼之前放在桌子上的图纸,问道:“娘子画的什么,这是衣裳?”

    “杂货店那边新增了成衣,刚上了三十件做好的成衣。我打算再设计一些,挑选出来做成衣。”

    “成衣?做好的衣裳?有人买吗?”

    “前日才刚上架,目前还没卖出去。”

    “娘子可否领我过去看看?茶水放在这里,看过后再来喝。”

    “走罢,你对成衣感兴趣?”

    “我对娘子开的店感兴趣,娘子总能给人惊喜。”

    “那你可不要只看不买。”

第124章 教授

    “这些是娘子缝制的衣裳?”

    “当然不是,想什么呢,我哪有那功夫。我只是裁了麻布,然后请绣娘缝制的。”

    “原来如此,我瞧着这些衣裳都一个样子?”

    “是的,简约款。”

    崔盼盼翻开衣裳的内里,指着里面缝着的布条,对韩武说道:“这叫水洗标,也是麻布的,写着衣裳所用的布料和昆仑商标。水洗标缝地比较松,稍微用力就可以扯下来,不影响穿着。”

    “为什么不将昆仑二字绣在上面?”

    “绣字麻烦,需要更多时间,给绣娘的工钱也要增加。像这样只缝制不锈,工钱很低,出活也快。再说这一套衣裳连三十钱都不到,顾客群就是普通百姓。百姓更注重便宜实惠,有没有绣花纹不重要。”

    “这衣裳如此简单,成本很低罢?”

    “是啊,能有两三倍的利润。不过价钱开得低,目前只是试水。只有数量上去了,才算真的赚钱。”

    “今天是第三天?一件还没卖掉?”

    “啊是,衣裳是不好卖了些,大家都喜欢自己做,要不崇义坊来成衣铺都没有。”

    “那可真是巧了,我正打算给府里仆从添置新衣,不若娘子把这些衣裳都卖给我罢。”

    崔盼盼眼睛一亮,笑颜如花:“全部三十套都要?”

    “都要了。”韩武笑道。

    “那我给你打个九八折。”崔盼盼眯起眼睛,笑地像个奸商。

    “九八折什么意思?”

    “来来来,我们回茶室,我算给你看。”

    崔盼盼嘱咐杂货店伙计把所有衣裳抱起来,然后拉着韩武回到茶室。

    他们出去的时间就一会儿,回来茶水温度正好。

    崔盼盼倒上茶,拿出麻布和笔。

    她嫌弃竹简用起来太重了,最近干脆就拿麻布来写字画图。这些用过的麻布清洗后还可以继续使用,或者用作其他用途,不会浪费。

    崔盼盼在麻布上写下算数公式,很快便得出结果:25X30=750,750X0.98=735。

    崔盼盼说道:“算了,不打九八折,直接给抹去零头,算七百钱。”

    韩武笑道:“娘子小本生意,一下子去了五十钱,那不是要亏本了?”

    “不至于,”崔盼盼挑眉,一脸的得意,“我这批衣裳总成本不超过二百钱,净赚五百钱。”

    “原来竟有如此赚钱?”韩武是真的有些惊讶。

    “向来如此,衣食住行为民生之本,这四个行当的生意在任何时候都好做好赚。只是这四个行业最好不要太暴利,否则会影响民生,造成国家不稳定。其实只要良心做生意,走货量上去后就能赚钱。”

    韩武默默点头,神情似若有所思。

    崔盼盼把用过的麻布整理后放在一边。韩武伸手拿过来看起来。

    “娘子写的这是什么符号?恕韩某眼拙,竟不识得。”

    “你说这些?阿拉伯数字呀,山女教我的,说是山上用的计数符号,你当然不认识。”

    “原来又是山女教的,山女果然神通广大。”

    崔盼盼歪头看了韩武一会儿,眼珠一转道:“你想学吗?我可以教你。”

    韩武愣了一下,有些意外道:“这些东西可以外传?”

    “可以啊,山女的书简都可以给大家看,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崔盼盼理所当然道,“用这种符号来代替数字,用起来比较方便。做生意的人,尤其应该学。”

    “那我倒真是有兴趣了,娘子现在可有空教我?”

    “有啊,这个很简单的,我先教你十个符号,之后再教你怎么用这十个符号。”

    崔盼盼当即又取来一卷麻布和一支笔,交给韩武用来做课堂笔记。拿着自己的麻布当黑板,在上面写下从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这个符号分别对应了零、壹、贰、叁.......”

    这一堂课就讲十个数字,总共就持续了不到一刻钟。

    崔盼盼的想法是先摸下韩武的领悟能力,一步步来。每堂课少讲一点,韩武就要多一次来找她学习,也就能多买几次茶叶。

    教课是免费的,顺便带货也是可以的。

    时间还早,崔盼盼便让韩武自己进行记忆。她则拿起早上就在画的新衣裳的图纸。

    崔盼盼和韩武各自研究着自己手里的东西。茶室里安静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

    韩武放下手里的麻布卷,转头看向崔盼盼桌上放的图纸,问道:“我来之前,娘子就在画这些新图纸?这还是衣裳,似乎与买与我的那批不同?”

    “当然不一样,”崔盼盼解释道,“这些是冬天穿的,这一件是短马甲,这件是长马甲,这件是长袍,这件是上衣,这个是抄手,这个是护膝......”崔盼盼如数家珍。

    这张图上集中了她能想到的冬天常用的保暖物品。东西种类太多,导致她一时间选择困难。

    韩武盯着图画,眼睛都不眨,赞道:“娘子的奇思妙想真多,堪比玲珑心窍。”

    崔盼盼被夸地有些不好意思:“还好啦,就是爱琢磨东西。”

    “不知娘子的这些衣裳有什么讲究,与现在穿的有什么区别,只是样式不同么?”韩武好奇问道。

    “区别大了,冬天的衣裳怎么都要多几层才保暖,我想在衣裳内层填充鸭毛,保暖效果会更好。”

    “鸭毛?不用皮子么?”

    “皮子贵,鸭毛便宜。鸭毛也比皮子更透气。”

    “那这些个抄手护膝?”

    “这个就得用皮子了。我收了一些皮子的边角料,缝缝补补就能用。”

    “这些护膝,我瞧着有些意思,娘子能否专门为我做几幅好的?”

    “要用好皮子吗?那你得自己提供皮料,我找人来做。我认识的皮货商的货都比较一般,都是普通人家用的。”

    “那行,回头我就让人把皮子送过来,先给我做了。”

    “先说好,你提供料子,我也就赚个加工费,总不好压榨绣娘,所以就不能给你打折了。”

    “钱不是问题,要不我先付定金?做得漂亮一些,可以绣些花纹在上面。”

    崔盼盼抬起眼皮看韩武:“送女子?”

    “送给我娘,”韩武笑地真诚,“说起来我有好久没孝敬自家娘亲了,这次就借花献佛了。”

第125章 讨论

    听说韩武要给他娘送抄手和护膝,崔盼盼如临大敌,恨不得把自己脑袋里还记得的各种花样全都拿出来。

    为此,崔盼盼画了一卷图纸后还回了趟莱栖山,专门找林潇潇参谋。

    林潇潇把麻布卷展开一看,好家伙足有五米长。

    各种花纹,各种颜色搭配。

    林潇潇原本就不太讲究,这一看都觉得自己长见识了,好像两个人不是一个世界过来似的。

    林潇潇看了一会儿说道:“要选给韩武母亲用的花纹对吗?”

    “是啊,韩武是贵族,她的母亲定然有见识,不能太寒酸。”崔盼盼头疼地说道。

    “那你不如先问问韩武她母亲的喜好,比如她喜欢什么颜色,平时的着装是稳重一些还是轻快一些之类的。根据她的喜好来选花纹。”

    崔盼盼愣了一下,随即一拍脑袋:“哎呀,我怎么忘记了,应该先问她的喜好才对。”

    林潇潇把麻布卷塞回崔盼盼怀里,打量着她问道:“最近那个韩武经常去店里?”

    “也没有,之前半个月没来了,不过他每次来都会买东西,是重要客户。他把杂货店新上的三十套衣裳全都买了。”

    “全买了?三十套?他不会是自己穿吧?”

    “哪可能,他们府里要给奴仆换新衣,这三十套都是给奴仆的。”

    “哦,那他还有说别的什么吗?”

    “没有了。他喜欢看书,每次都买本书简,在店里边品茶边阅读书简。对了,说道衣裳,我还设计了一些冬天穿的,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帮我看看。”

    崔盼盼把另一卷麻布画递给林潇潇。

    林潇潇看过后,问道:“除了韩武定制的抄手和护膝,你是不是还要做一批平价版的?”

    “是。我收购了几批碎皮子,缝补成拼布就能做,成本非常低。”

    “杂货店的顾客群以平民为主,我建议你的羽绒服也走平价路线。”

    在这个年代,百姓为御寒会在衣服夹层里添加羽毛杂草等物,主要是为了省钱。

    那么崔盼盼的羽绒服一开始就买不了高价。

    林潇潇觉得目前羽绒服尚没有确定的市场前景,且人们还没有接受“羽绒服”这个概念,初期投入最好控制住投入的成本。

    “你的意思是只做短马甲?”

    “是啊,短马甲的成本最低,制作工期也最短,对平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开销。”

    “可是短马甲的技术含量低,那些绣娘做过一次后就能学会,怕是她们以后会自己做了卖,会成为我们的市场竞争者。”

    “羽绒服的技术可不简单,你难道没考虑其中的技术难点?”

    羽绒服只是把羽毛塞进衣服夹层吗?当然不是。

    最基本的一点,曾经在羽绒服刚出现的时候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掉毛。

    总有毛毛莫名其妙就从衣服里跑出来。这其实是所用衣料材质的问题。

    转而言之,就是所用麻布织密度的问题。

    “你打算用多少织数的麻布?采用的羽毛的规格是多少?有没有制作样品做实验,掉毛率是多少?”

    “啊?我就打算用普通的麻布,羽毛收了一批鸭毛。”

    “普通麻布透气性大,掉毛率恐怕很高。”

    “这,被你这么一说,羽绒服还能做吗?”

    “当然能。”

    林潇潇想了一会儿说道:“后世随着纺织技术的提高,掉毛这样的问题就被解决了。但是,我是不懂怎么改进织布机的,你懂吗?”

    崔盼盼脸红:“别说改进了,我都没见过这个年代的织布机长什么样子。话说芮国这边的织布技术比较落后吧?

    崇义坊里卖的好些布料都是从齐国和鲁国运过来的。每次鲁国的商队到了,崇义坊的布商们就跟闻到腥的苍蝇一样嗡嗡嗡地围上去。”

    “那是了,听说鲁国的丝绸做得很好。”

    林潇潇翻手从仓库里取出一匹绸缎。

    这批绸缎是周天子赏赐给昆仑山女的织物之一,在这个年代属于贵族物品,堪称有价无市的宝贝,某些时候可以作为硬通货使用。因为太过珍贵,林潇潇和崔盼盼都舍不得使用,一直都存放在仓库里。

    “你看这批绸缎,是纯蚕丝的,就是出自鲁国。你摸摸看,对着阳光看看,几乎看不到透光点。这织数绝对达标,用来做内衬肯定合格。”

    “我当然知道这料子好,可你不会真让我用这些绸缎给羽绒服做内衬吧?就算你舍得,我都舍不得。”

    “当然不是啦,我只是举个例子。”

    “芮国的纺织业不行,这里的织女们只会织麻布。做羽绒服又要压低成本,那就不能用外地的布料。说来说去,你的羽绒服只能用麻布做料子,那我们就只能在麻布上做文章了。”

    “怎么做?”

    “当然是做样品实验,我有那么几个想法,然后再找村民们集思广益一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收获。”

    “那这事儿你帮我做吧。崇义坊不方便搞这些,容易走漏风声。回头村民们有好点子,我给他们发奖金。”

    “可以,你送些麻布上山做样品用。”

    “已经带来了。我之前收了一大堆麻布,放在崇义坊的仓库太占地方。拿一些过来,你放在系统仓库里,你的仓库比较稳妥。”

    “我知道了。对了,我预计芮国今年冬天会比较冷,而且雨雪比较多,杂货店里可以准备一些相应的物品。”

    “雨雪多?那要多备蓑衣和油纸伞么?”

    “雨靴啊,雪撬板啊都可以考虑。我觉得用雪撬板拉货很适合。村里做了很多雪撬板,你可以去看看,考虑要不要收购一批。”

    “你连雪撬板都搞出来了?”

    “我以前搞野外生存冒险的。当年能救下胡子归一群人,就是用了滑雪板。后来我和村民一起把滑雪板改造成了雪撬板,冬天外出和拉货都很方便。”

    “那我一定要进一批。”

    “还有个事,帮村民收购一批驴子。对村民来说,驴子比马匹更适合。我打算让村民每户人家至少有一匹。”

    “真不愧是十八线小城的基层公务员,为村民想地真周到。”

第126章 实验

    “还有个好东西给你看。”

    林潇潇手一挥从仓库里取出一件玉器。

    这件玉器是一个用阿富汗玉制作的算盘。十六进制的老式算盘。这个算盘原本是林潇潇老爸的收藏品,林潇潇小时候玩过。

    “算盘?”崔盼盼眼睛一亮,“是玉的?”

    “阿富汗玉,跟我给十六娘的玉佩是一个质地。放在后世不值钱,放在这个年代可比和田玉。”

    林潇潇晃晃算盘,算珠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玉不玉的不是重点,重点是算盘。有了算盘,你以后做生意算账就方便了。”

    “我都是用麻布写算式,不会用算盘。”

    “咦~~~”

    林潇潇装作鄙夷地看着崔盼盼:“不会可以学啊,或者交给伙计,你不就可以从算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

    崔盼盼从林潇潇手里抢过算盘,一边摩挲一边说道:“这要拿出去卖估计能换不少钱。”

    林潇潇一把抢回算盘,手一挥放回仓库。

    “别惦记我这个,不过可以让工匠用木材给你做一个,要不要?”

    “要啊,多做几个,我拿来卖。几个不够,做上二三十个吧。”

    “你卖算盘,得把口诀教给顾客,不然人家不会用。你知道十六进制的算盘口诀吗?”

    “不知道,你咧?”

    “我知道。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十五进一,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十四进一......”

    “太好了,你把口诀记下来,顺便让人帮我写一批口诀竹简。”

    崔盼盼交给林潇潇一批任务,然后施施然下山回崇义坊了。

    算盘的事情好做。

    林潇潇画好图纸找到公输苟的工匠团队,还给他们看了成品,之后就交给工匠去做。第一批订单,林潇潇让他们先做三十个。

    至于珠算口诀,林潇潇先把口诀刻在竹简上,然后让每天都要学习练字的孩子们来写。林潇潇再按照一钱的价格买下孩子们写的竹简。

    顺便说一句,自从林潇潇领着村民再莱栖山定居后,陆陆续续又有周围散居的人家来投靠。林潇潇是不管这些事情的,都由村委会商议后决定接纳他们。

    目前莱栖山村子的规模扩大到了一百五十二口人。村子里的孩童有十几个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不要在村里捣蛋,除了每天上课教他们识文断字,林潇潇还经常给他们派些简单的工作。

    比如刻书简。昆仑书房出售的便宜书简基本都是孩子们刻的。偶尔也让他们去工地干活,体验父母辈的辛苦。

    顺便再提一句,之前与崔盼盼一起经历了尴尬的不识字事件,林潇潇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用小篆,也认识到了多学几种字体的重要性。

    虽然非常期待始皇陛下早日统一天下并统一文字,可始皇陛下可能根本就没出生。所以林潇潇就找了讲书法的书简自学,现在已经能看懂芮国本地的文字了。

    算盘和口诀的问题解决了。比较难的是羽绒服。

    林潇潇裁了一块麻布拿在手里研究。

    芮国的织布技术比较差,毕竟国小人少,难以积累技术型人才。芮国也没有养蚕人,织布用的都是麻。这个年代织出来的麻布是很粗糙的。有钱人和贵族不穿麻布,他们用的是绫罗绸缎。

    林潇潇从仓库取出一堆鸭毛。这些鸭毛都处理过了,没有腥味,也是崔盼盼收购后暂放在她这里的。

    先把鸭毛按照长短分开,在按照粗细分开,尽量做到细分。

    用麻布把鸭毛一组组包起来,用绳子扎住口。用力蹂躏扎好的麻布袋,观察鸭毛飘出的情况。

    情况很糟糕,没有不往外跑的。

    这还是用鸭毛的情况。若是用绒毛会更糟糕。

    此路不通。

    林潇潇拿着麻布去找工匠组。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湿冷的冬天,工匠们一边给房屋加固,一边给房子外墙和屋顶刷桐油。

    这个年代,桐油一部分用来给漆器上色,一部分被气候湿润地区的人们用来刷房屋防水防潮还防霉。后来才用在油布油纸上防水。桐油的用处非常多,受限于时代技术发展,目前开发出来的用途很有限。

    如今纸还没有造出来。林潇潇便想着把麻布刷上桐油试试看。

    实验效果依然不理想。理论上的油布使用的是棉布,而麻布与棉布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刷出来的麻布可以防水,但依旧会掉毛。

    不过,这种刷过桐油的麻布也许可以用来制作防水雨衣。缺点是刷桐油的过程有点繁琐,耗费人工和时间。

    此路不通。

    林潇潇又去找蒋大娘,请她熬了一锅热腾腾的黍米粥。

    这锅黍米粥放了许多水,在火上整整煨了一夜。

    第二天起来,粥还是热的,黍米全都熬透了,香喷喷稠乎乎。

    林潇潇先就着咸菜吃了一碗,然后端了一碗去做实验。

    用黍米浆刷在麻布上,粘稠的黍米浆就像胶水一样。

    林潇潇做了四种样品。

    第一个是干净麻布刷黍米浆,然后自然风干。第二个是刷过桐油的麻布一面刷黍米浆,然后晾干。第三个是干净麻布刷黍米浆,然后把鸭毛黏在上面。第四个是刷过桐油的麻布刷黍米浆,然后把鸭毛粘在上面。

    放置了一段时间后,林潇潇用这四种样品做了各种适应性实验,最终觉得第二种和第四种都合适。

    而第四种给了林潇潇一种错觉。防水麻布沾上羽毛有种人造皮毛的感觉。

    为什么要在油麻布上刷黍米浆?因为黍米浆遇水后会化开。

    有了实验成果,林潇潇就让人去找了崔盼盼上山,把情况都跟她说了。崔盼盼看过后,觉得第二种更好一些。

    “为什么第二种更好?第四种直接把鸭毛均匀粘在上面,可以省去填充环节,还能保证鸭毛分布均匀。”林潇潇原本更看好第四种来着。

    崔盼盼揉着眉心说道:“第四个太诡异了,我瞧着有点发毛。而且沾在上面的鸭毛太少,保暖效果不好。第二种,还可以用分格子的方法把鸭毛小区域分开,避免全部下坠到底部。”

    于是,昆仑杂货店的第一批羽绒服开始制作了。

第127章 芮姜

    一场秋雨,一场寒。

    转眼已是深秋。

    接连几场秋雨,随着天气渐冷,还有荔江上涨的水位。荔江在冬季会有一段时间的结冰期。

    往来行商会赶在结冰期之前把大宗货物运送到崇义坊。小宗货物在冬季继续由陆路运输。

    每年冬季物价都会上涨。即便如此,崇义坊的生意也会萧条许多。

    只是今年,似乎有些不同。

    又在下雨了。秋雨总是伴着秋风,落在身上让人冷地骨头里打颤。

    芮都王庭。

    宫墙一角,宫女嫱儿与奴儿正在清扫落叶。

    这份工作不问天气不问时辰,必须保证王宫内部干净整洁。因为芮国宫廷的主人芮姜太后有轻微的洁癖。

    嫱儿与奴儿两人负责四个院子的打扫,其中包括了后花园。后花园可是落叶集中地。风雨交加之下,除了落叶还有枯枝碎石泥巴。

    无论下雨刮风还是飘雪,只要地面脏了,宫女必须第一时间清理干净,因为芮姜太后随时都可能出现。

    芮姜太后少时习武,拳脚刀剑都练过,也一直保留着习武的爱好来强身健体。芮姜太后已近五十岁了,可能因为习武锻炼身体。人看上去很年轻,像三十来岁的样子。

    顺便提一句,芮姜太后一共生过四个孩子,大儿子生下来就夭折了,二儿子从小送去韩国做质子,三女儿四岁夭折,四儿子现在十一岁。这番经历导致芮姜对小儿子格外疼爱。

    说回嫱儿和奴儿。若是以往下了雨,嫱儿和奴儿依旧要来后花园打扫。要么穿蓑衣,要么就冒雨,但是今天她们的装扮有些奇怪。

    她们今天穿了一件深棕色像袍子一样的衣裳,衣裳还连着帽子。雨水打在棕色衣袍上,团成水滴一一滑落。

    妤儿和婉儿是嫱儿和奴儿的好友。虽然四人不住在一起,也不在一个地方当值,却因为性情相投而经常凑在一起玩耍。

    妤儿和婉儿乃莲姬宫里的洒扫。今日因下雨而偷的片刻清闲。两人想到嫱儿奴儿此刻定然在后花园淋雨忙碌,便有些心疼。

    “姐姐,不如我们去帮她们清扫,也好让她们早些收工歇息。”

    “也好,我去取蓑衣来,你去拿扫帚过来。”

    妤儿和婉儿分别去取了工具来,披上蓑衣踏入雨中。两人来到后花园门口,却瞧见园中两个奇怪的人在打扫。

    婉儿胆子大些,高声喊道:“你们是什么人,在此处作甚?嫱儿和奴儿呢?”

    听到喊声,穿着棕色衣袍的人转过来,露出两张熟悉的面孔,正是嫱儿和奴儿。

    “咦?”妤儿和婉儿上前,围着嫱儿和奴儿左右打量。

    “你们怎么不穿蓑衣,这是什么衣裳?两日不见,你们何时得了这么奇怪的衣裳?”

    嫱儿得意一笑:“这叫雨衣,可以防水,不怕雨淋。”

    奴儿接道:“前儿嫱儿的表哥来看她,拿了这两件雨衣过来,可巧今日就派上用场了。”

    婉儿惊讶道:“什么用什么布做的,竟然不吸水?”

    嫱儿道:“这哪里知道了,我摸着像麻布,可又不太一样。”

    妤儿道:“这雨衣倒是方便,不像蓑衣这般笨重,不影响做活计。”

    奴儿道:“就是了,不仅不吸水,还不怕风。风吹不透,雨淋不湿,我俩头一回下雨干活不冷。”

    嫱儿道:“先不跟你们说了,我俩快扫完了。你们去那边廊下等着,我表哥还拿了其他小玩意儿,待会一起去我们那里玩。”

    妤儿和婉儿点头说好。两人转移到廊下,脱了蓑衣放在一边,捡了几粒石子丢着玩。

    不过片刻,嫱儿和奴儿打扫完了。四人手牵手往嫱儿她们住的屋子行去。

    只是刚转过走廊,便遇到了芮姜太后的鸾驾。下着雨,风又大,芮姜太后竟然来了后花园。

    初秋时,芮姜带着小儿子在后花园种了几株菊花。下雨了,芮姜担心幼苗不堪风吹雨打,前来探望。

    嫱儿四人原在廊下行走,瞧见太后鸾驾,当即趴跪在地上。

    芮姜被宫女围在中间,一眼扫去瞧见前方有四人跪着,奇怪的是她们身边都放着奇怪的东西。

    芮姜性子直爽,便带着宫女们走了过去,盯着四人地上的东西左瞧右看,还亲自动手将东西捡起来仔细看。

    “你四人是宫里的洒扫宫女?都起来罢。”

    太后发话,嫱儿四人乖乖站起身。只是嫱儿四人并不敢去看芮姜,只低头顺目盯着自家的脚尖。

    “这四件东西是你们的?”芮姜问道。

    站在最前面也是年纪最大的嫱儿答道:“回太后,是奴婢四人的。”

    “这两件,我认得,是蓑衣,”芮姜指着雨衣问道,“但这两件是什么东西?”

    嫱儿抬头看了一眼,答道:“回太后,这衣裳叫雨衣,是奴婢打扫时穿的,不怕风吹雨淋。”

    “雨衣?下雨天穿的衣裳?不怕雨水的衣裳?”

    芮姜来了兴致,自己捡起一件雨衣披在身上,还无师自通戴上了雨衣的帽子,然后径直走进了雨里。

    跟着芮姜的宫女们似乎非常了解她的脾气,没有人出声阻拦,只是都好奇地望着芮姜,似乎她们也会所谓的雨衣很感兴趣。

    站在雨中,芮姜闭上了眼睛,伸出手触摸雨滴,耳中听到了雨滴落在雨衣上发出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芮姜回到廊下脱下雨衣。果然她身上和头发都没有被淋湿。

    几个性子活泼的宫女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芮姜提着雨衣问嫱儿:“这雨衣是从哪里得来的?”

    嫱儿如实答道:“吾家人前日来探,因知吾在庭院中洒扫,送来这两件雨衣。吾家人言,购于崇义坊昆仑杂货店。”

    “崇义坊昆仑杂货店?”芮姜似喃喃自语,“似乎往日不曾听说过这家店铺。”

    嫱儿道:“回太后,此店铺于夏日才开业,至今不足半年。”

    芮姜忽然语气一变,质问道:“看来这种雨衣便是昆仑杂货店的镇店之宝了,你家如何买得起?”

    嫱儿吸了口气,勉强镇定道:“回太后,雨衣不贵,一件只要十五钱。”

    芮姜一愣,似乎不太相信:“如此好物怎么会这般便宜?”

    嫱儿急忙道:“不敢欺瞒太后,吾家人断不敢撒谎,价钱便是如此。”

    芮姜瞧着嫱儿不似说谎,也就不再为难她,将雨衣还给她们后就让她们自行离去。

    “走,去园子里看花。”

    芮姜走了几步,忽然朝后招手。一名女官上前俯首听命。

    “待看完花,哀家要微服私访崇义坊,让她们安排下去。春月和夏蝶留下来守着宫里,秋霜和冬喜跟我去。”

    “遵旨。”

    女官返身小跑向太后寝宫。芮姜看花估计要不了两刻钟,留给宫里准备的时间很短。

    来到后花园,芮姜站在雨中,身后有宫女撑着皮子做得不透雨的华盖。

    芮姜望着头顶的华盖,对身后的宫女道:“这华盖不透雨,用的是皮子,所以价钱贵了。那雨衣同样不透雨,又是用什么做得呢?”

    “太后可去店里问一问,想来那店主不敢不答。”宫女软声道。

    芮姜笑道:“哀家乃微服出巡,店家若是不肯说,那又该如何处置?”

    宫女笑道:“那便打地他说出来。”

    芮姜忽然叹了口气:“哀家常对你们说要以德服人,怎么可用如此粗鄙之法?不涨记性,罚你连倒十天夜壶。”

    宫女脸上露出戚容,却并不讨饶,反而道:“奴婢遵旨。”

    芮姜不止喜好习武,而且心性尚武。跟在她身边的近身宫女皆身怀武艺。芮姜自个儿性格坚毅要强,更不喜身边人软弱。虽然嘴上总是说以德服人,实际上芮姜做事向来随性由心。

    “马上要入冬了,雨下了一场又一场,今年冬天恐怕要比往年更冷。”芮姜忽然换了话题。

    宫女道:“前几日太后命宫里多备些木炭,听说过几日便会送到。因连着下雨,崇义坊的木炭都涨价了。”

    “涨价总比缺货好,”芮姜又道,“哀家命他们给城里的农户加固房屋,可曾安排下去了。”

    “回太后,司空大人已经着手去办了。若是太后不放心,出宫时可在城里查看一番。”

    “也好,是个好提议。监督朝臣,就要亲眼去看。”

    “让他们安排下去。”

    宫女回头招手,对上来的年轻宫女耳语一番。年轻宫女告退去办事情了。

    芮姜来到那几株新种的菊花跟前,叹道:“今冬寒冷,也不知这几株花儿能不能撑过去?”

    “太后,奴婢听说可以用麻布将花儿四周围起来,以此来为花儿抵挡风寒。”宫女说道。

    “哦,还有此法,让他们取麻布来,哀家要试试此法。”

    于是,后花园一番兵荒马乱,没一会儿整个园子都被用麻布起来了。

    芮姜抬头看了看还在下雨的天:“麻布只能围四面,却挡不住天上的落雨,若是有那做雨衣的防水布遮在上面就好了。”

    “太后,他们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出发去崇义坊了。”

    “好,哀家对崇义坊真是越来越期待了。”

    芮姜微服,不是扮作士族家夫人的样子,而是扮作了行商的样子。跟着她的宫女全部扮作了护卫。芮姜外出带的护卫一半女一半男,从来不偏驳。

    只是因着今日下雨,芮姜没有骑马,而是乘坐了马车。她只带了六名护卫,两人驾车,四人护在车厢首尾两侧。

    他们现在芮都城内转了一圈。果然见到有人在修补房屋。

    芮姜隔着车帘看到了这些景象,点头后才让马车去往崇义坊。

    来到崇义坊时,已经时近正午。

    秋霜低头凑近车窗,低声问道:“主家,先去酒楼用饭,还是直接去那个昆仑杂货店?”

    “先去用饭,”芮姜隔着帘子望着崇义坊的街道,“正好跟酒楼的人打听一下那个杂货店的事情。”

    于是,芮姜一行来到了他们经常光顾的酒楼。

    酒楼的掌柜认得芮姜假扮的身份,上前打招呼:“齐夫人来了,这次没带货来?”

    ”途径宋国,货在那边便都卖掉了。所以赶着来这边进货,好赶在今年第一场雪之前返回。掌柜的,我常坐的地方今日空着么?”

    “空着呢,今日下雨店里客人少。”

    芮姜一行人在靠窗的大桌分开坐下。芮姜与两位宫女同桌,其他四名护卫在另一桌。

    芮姜对掌柜道:“还是老规矩,老样子各来一桌。只是请快些,早上赶路过来,这会儿着实有些饿了。”

    “哎,好咧,贵客稍等。”

    掌柜下去吩咐了一番,稍后又回来招呼芮姜。

    行商刚到坊市必会找人打听消息。这是习惯,也是规矩。

    “掌柜的,我们来的路上听说崇义坊新开了一家昆仑杂货店,可有些门道教我们?”芮姜直截了当问道。

    “齐夫人也听说了昆仑杂货店?也是难怪了,这家店才开业三四个月,就搞出了不少名堂。”

    “哦?掌柜请坐,还请细细说来。”

    掌柜坐在了芮姜对面。像个说书先生一般,讲起了昆仑杂货店的各种营销套路。

    从昆仑杂货店开业时搞的免费抽奖说起,再到最近热卖的几样货品,而掌柜推荐的重点则是——算盘。

    掌柜把自己新买的算盘拿了过来,让芮姜亲自过目。

    “便是这个算盘,只要五十钱一个,如今崇义坊每家店铺的掌柜人手一个。”

    “算盘?”芮姜拿着算盘在手里晃了晃,听得珠子碰撞在一起倒是蛮好听,“小玩意?怎么玩的?”

    “这可不是玩的,而是拿来算数的。”

    掌柜接过算盘放在桌上,用手指拨拉了几下算珠。

    “算数,如何算?”

    “请看,是这个样子用......”

    掌柜一番演示后,芮姜的眼睛亮了。她的内心甚至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能否请掌柜再说一遍口诀,我没记住。”

    “不用担心,买算盘附送一份手抄口诀。只要记住口诀,多练习几次,就能用得特别快。以前每天晚上盘账,都要忙到半夜。如今有了这个算盘,不出两刻钟就能算完。”

第128章 对饮

    崇义坊昆仑荼书馆。

    崔盼盼正在整理财务报表。上大学的时候,她自学了会计。当初找工作的时候没用上,现在用上了。财务报表比账本更能直观的反应店铺的经营状态以及店里员工的情况。

    崔盼盼趴在窗边的桌子上。在她面前,放着林潇潇的太阳能充电灯。

    入球后,阴雨天多,天冷风寒。每次下雨,就得关窗。窗户一关,屋子里暗了下来。油灯的光亮总是如豆般大小,无论点几盏都不够亮。

    林潇潇便把这盏太阳能充电灯给了崔盼盼。

    说起来,这盏灯是林潇潇来到这个年代后使用频率最高的后世物件了。她本来也是不舍得,还一直担心这盏灯若是坏了就遗憾了。

    但没想到,前几天她忍不住抽奖,奖品竟然出了一盏太阳能充电灯。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这件事让林潇潇再次意识到抽奖的意义和积分的重要性。

    荼书馆这边今日就只有崔盼盼一个人看店,其他伙计都在杂货店那边帮忙。

    最近杂货店上了新品,生意意外的好。尤其是算盘和雨衣,前几天直接脱销了。昨儿晚上山上刚送了新货过来,伙计一边盘点检查一遍上货呢。

    耳听得有马车停下来的声音,还有伙计招呼客人的说话声。听上去像是有大客户来了。

    崔盼盼默默露出微笑。

    过了一会儿,有脚步声响起在荼书馆门口。

    崔盼盼抬头看去,隔着帘子看到了顾客的身影。她放下笔,收起报表,起身迎客。

    来客正是芮姜。

    瞧见店内只有崔盼盼一人,芮姜只带了秋霜和冬喜入内,其他护卫等在了外面。

    崔盼盼一边请芮姜入茶室就坐,一边询问道:“客人瞧着面生,可是远道而来?”

    芮姜拱手道:“吾从齐国来,掌柜可称我‘齐夫人’。行商走货,来此进货。听闻新开的昆仑杂货店生意好,慕名而来。”

    崔盼盼煮上清茶,还拿了几样小点心。

    “都是大家抬爱,不过都是些小玩意。我们店里也收货,尤其是草药特产等,不知齐夫人都带了什么?”

    “是我的不是了,这次的货在宋国便卖光了,只能空手来崇义坊进货。”

    没带货?宋国的商业比芮国还发达,怎么会空手过来?难道宋国有变故?

    “那可真不巧,我也许久未去宋国了,听说宋国现在没有那么乱了?”

    “倒是比以前好了一些。晋楚两国签了弭兵之盟,宋国没了外患,国内终于能过段太平日子了。”

    “那个弭兵之盟果然签成了?”

    “是的,就在上个月,两国之盟,十国见证。”

    “那真是太好了。宋国安定下来,咱们崇义坊的生意也能受带动。”

    芮姜面色有些得意:“不错,芮国双喜,未来大势。”

    “双喜?何来双喜?”崔盼盼好奇问道。

    “芮国相邻有两个大国,一为宋,一为魏。宋国如今太平了,攻打魏国的秦兵也退了。对芮国来说,这便是双喜。”

    芮姜很喜欢跟别人谈论事情,打开了话匣子就说起来没完。崔盼盼和气生财,在芮姜面前就像个谦虚的学生。崔盼盼适时迎合几句,偶尔还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令芮姜更愿意与她多说几句。

    就这样,两个“生意人”不知不觉谈论了一刻钟的时事。

    茶喝了两盏,芮姜才回过味儿来。她还记得今天过来是做什么的。

    芮姜看着手里的茶,换了一个话题:“你家的茶似乎与别家不同?味道格外清淡。”

    “是我自家种的茶树,自己炒制,名为‘清茶’。此茶清淡,却能回甘,且余味长留。看书的时候,配着清茶,能清明身心。”

    “难怪,原来是读书人的茶。”

    “别看清茶味淡,却能提神醒脑。早起来一杯,振奋精神。晚上就不要喝了,免得失眠睡不着。”

    “效果当真如此只好?”

    “夫人可先买一两尝尝,只需五十钱。”

    “一两,五十钱?不便宜。”

    “物有所值。”

    “既然掌柜这么说了,那我必须买一两尝尝。”

    “若是夫人不急着返回齐国,可将茶叶存放在店里,有空了便过来喝几杯。”

    “贵店还有这等安排?”

    “不是我自夸,夫人请看我这套茶具,当世没有第二套一样的。还有那边的书房,夫人来此可边看书简边品茶。”

    芮姜转头望去,果然见竹帘后面是一排排的书架。

    “掌柜是个雅人。”

    芮姜轻笑:“只可惜我是个生意人,一瞧见书简只觉得头疼,哪里还有品茶的兴致。”

    “夫人说笑了,人各有志,我也只是个生意人。”

    崔盼盼用麻布包了一两茶叶。秋霜接了过来,并数了五十钱奉上。

    买完了茶,芮姜却还没有走。

    “对面的昆仑杂货铺也是掌柜的营生?”

    “是,原本茶室和书房在杂货店二楼,但觉得不太方便,才搬到了这边。”

    “掌柜是第一个在崇义坊开杂货铺的,为何会有这个想法?崇义坊来往都是行商,杂货铺里的客人瞧着却像散客,掌柜的不怕赔钱么?”

    崔盼盼笑着解释:“我也是头一回开店,没什么经验,只是觉得崇义坊有千余常驻人口,为什么不能开一个专门为这千余人服务的店铺呢?”

    “为千余人服务?”芮姜回味着崔盼盼的话。

    “是啊,住在这崇义坊的千余人,每天要吃饭穿衣等等,他们就生活在这里,他们也是顾客。”

    “你这个想法倒也没错。”

    芮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抬头看着崔盼盼问道:“听说杂货铺新卖的算盘和雨衣都是掌柜做的?”

    崔盼盼愣了一下后摇头:“不是我,那些东西的设计者另有其人。齐夫人对算盘和雨衣感兴趣?”

    芮姜点头道:“今日来时在街上见了穿雨衣的人,吃饭的时候又听酒楼掌柜提起了算盘。可惜刚才去杂货铺,却听说店里缺货,还要稍等一会儿才能上新货。”

    “那确实这样。我也没想到雨衣和算盘会畅销,第一批货备的不足。昨天夜里才又回到新货,伙计们一早就在准备了。”

第129章 买卖

    崔盼盼打量了一下芮姜的穿着,眼睛闪过一道精光。

    “齐夫人,不知你要买算盘自己用,还是配给账房?”

    “自然是多买几个,自己要用,账房也要用。”

    “若是如此,我这里有些不一样的推荐。”

    崔盼盼起身,从身后的架子上取下一个长条木盒。

    木盒里装着一排雕花精美的算盘。这些算盘比普通的样式要小一些,更方便随身携带,且雕着精美的花纹。

    这些算盘的材质也不尽相同,有香樟木,有紫檀木,还有石材质地的。

    崔盼盼原还想打造铜的。但铜金属是管制材料,又担心铜器在这年代太特殊就还是算了。

    崔盼盼忽然轻咦了一声,伸手去拿其中一件。同时,芮姜也伸手进去。不过还好,两人拿的是不同的算盘。

    崔盼盼取出的是紫檀木的那件算盘。这件算盘是她预留给韩武的,大概是忘记取出来了。

    芮姜拿的却是一件石质算盘。这件算盘采用荔江沿岸特有的彩石做成,带着天然形成的纹路,可惜只是石头材质而不是玉的。

    林潇潇手里那件玉质算盘打死也不会卖的。

    芮姜手拿彩石算盘,左右晃了几下,感觉很满意。

    “齐夫人喜欢这件?”

    “我喜欢重一些的东西,用起来顺手。这些彩石的花纹,我也喜欢。”

    崔盼盼恭维道:“夫人一定是练家子。我拿着这种石头的,拨动起来手指都痛。”

    芮姜挑眉上下扫视崔盼盼一番,揶揄道:“瞧你身子骨是弱了些,该当好好练练。”

    崔盼盼苦笑:“我天生体弱,拿着刀剑只怕砍不着别人反砍了自己,还是算了吧。”

    芮姜轻哼了一声,明显有些鄙视崔盼盼。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子。因为生存环境恶劣,经常要对付野生动物,人们普遍尚武。就连老人小孩在关键的时候也能提刀砍两下。所以人们对体质差的人多少有些看不上。

    在这方面,崔盼盼已经习惯了被鄙视,所以没有觉得生气。她吧,就是懒。她自己都承认的,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芮姜把算盘交给了冬喜。崔盼盼从秋霜手里又拿到了钱。

    卖了两单,崔盼盼心满意足,耐心也更好了。见芮姜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她又煮了一壶热茶。

    芮姜端着茶杯,目光这一次落在了旁边桌子上的太阳能充电灯上。

    崔盼盼生意做多了也变敏锐了。她察觉到芮姜看到了台灯,心里默默祈祷对方不要提出想买。因为这盏台灯不能卖。

    “在掌柜这里买了两件东西了,却忘记请教掌柜的姓名。”芮姜开口并未提台灯。

    崔盼盼暗自松了口气:“鄙人出身郑国崔氏。”

    “原来是崔娘子,”芮姜点点头,似乎想起写什么,问道,“郑国崔氏,可是商贾之家崔氏?”

    “正是,”崔盼盼脸色暗淡下来道,“家中只剩我一人苟延残喘,世上已无郑国崔氏。”

    “商贾之家陷于朝堂,多半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得活性命,想来是有造化之人。”

    “苟且偷生罢了。”

    崔盼盼已经表现出往事不愿再提的姿态。芮姜就没再追问下去。

    芮姜放下茶杯,正色说道:“此次来找崔掌柜,还有一件事要办。贵店制作的雨衣,我想多买几件。”

    崔盼盼眼睛一亮:“夫人想要多少?”山上昨天送来了一百件雨衣,除去给老客户预留的十几件,其他还有八十件盈余。

    芮姜沉吟了一会儿道:“贵店有多少,我要多少。”

    “这,不瞒夫人,除去已经订出去的,昨天送来的新货还余下八十件,夫人确定都要?”

    “只有这么少?”

    “预计不足,没想到雨衣会供不应求,提前备货不足。不过,后续还会有雨衣,只是制作需要时间。”

    “大概需要多久?”

    “便是绣娘日夜赶工,也需六七日后了。”

    其实绣娘的工作不需要占用太长时间,只是给麻木刷桐油需要时间。还有剪裁,也需要工期。

    之前剪裁是崔盼盼一个人做的,现在她忙不过来,便教了山上的老婆婆和小媳妇们简单的立体裁剪。用木桩做了模特假人,让大家用木头假人来裁剪。这样做出来的雨衣穿着更是舒适。

    顺便一提,昆仑杂货店的雨衣一共有大中小三个型号。小号是八九岁小孩子穿的,中号是普通人穿的,大号则是个头在一米七以上的高个子穿的。目前由于工期太赶,雨衣上没有搞花样。

    “这么久?雨衣是件好东西,比蓑衣方便太多,一年四季只要下雨都可穿。我也不瞒崔掌柜,我买雨衣不只想给自家商队的队员使用,还打算带到宋国和齐国贩卖,需要的数量可不止百来件。”

    这是大生意。

    崔盼盼也变得慎重起来:“齐夫人需要多少?说个具体数目。”

    芮姜竖起三根指头。

    崔盼盼:“三百?”

    “不,是三千。”

    崔盼盼倒吸一口凉气。

    三千件雨衣。一百件雨衣的工期是七天。若是不停工,三千件雨衣需要二百一十天。这是在原材料足够且工人没有意外的情况下。

    崔盼盼立刻意识到自己目前手里的麻布存量不足以生产三千件雨衣。如今已快要入冬,麻布产季也过了,几乎不可能收到货了。

    崔盼盼叹了口气:“坦白告于夫人,我手头的原材料做不了三千这个数量,满打满算也只能出货五百,工期也要一个半月左右。”

    “太少了。”

    芮姜状若沉思,手指下意识敲击着桌面。

    “工期长,我可以等。但是五百的数量不够。”

    “那真是没办法,我手上没有那么多麻布,眼下也不是收麻布的季节。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呵,好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我还是想要三千件雨衣,该怎么办?”

    崔盼盼笑眯眯望着芮姜:“我有另一个提议,夫人可以听一听。制作雨衣并不繁琐。齐夫人需要大量雨衣,从别人手里买不如自己做。”

    “哦?崔掌柜愿意出卖制作雨衣的方法?”

    “是的,雨衣的制作方法可以卖。”

第130章 达成

    雨衣和算盘技术含量不高,且制作也不复杂。

    在上架开卖前,崔盼盼就与林潇潇商议过,两人都觉得要不了半年仿制品就会出现。如今雨衣和算盘都脱销了,商人逐利,仿制品出现估计会更快。

    所以,两人早就决定了不对制作方法保密。雨衣和算盘的制作方法都可以卖。开价还不贵,只要十金。

    芮姜却被崔盼盼坦率而直接的态度惊艳到了。

    “崔掌柜也是明白人,雨衣此物实用而廉价,将来每户人家必备一件都大有可能,为什么不把这等好做的生意握在自己手里,反要把制作方法卖掉?”

    “齐夫人也说雨衣实用而廉价。对普通百姓来说,雨衣比雨伞更加实用,因为穿着它不耽误干活。而我们定价低,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百姓用上它。”

    “嗯?”芮姜还不太理解崔盼盼的意思。

    崔盼盼继续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像我开杂货铺,不是为了做一个纯粹逐利的商人,而是在赚钱的同时服务于百姓。”

    “服务于百姓?”芮姜回味着崔盼盼的话。

    “如我之前所说,崇义坊有千余常驻人口,是这些人的活计支撑起崇义坊的繁华。从最初开业,昆仑杂货铺的货物就不是卖给来往行商的,而是卖给这千余人。”

    芮姜望着崔盼盼良久,忽然展颜笑道:“没想到崔氏商贾竟能教出崔掌柜这样的生意人,真是可惜了,否则我真想与崔氏结交一番。”

    芮姜这番话颇有表扬崔盼盼的意思。可是崔盼盼却从中听出了高高在上的味道。

    崔盼盼不恼,不动声色笑问:“齐夫人,现在是想买制作方法,还是在本店定做?”

    芮姜道:“我要买制作方法,但也要定做。你说能做五百件,那就先定五百。”

    崔盼盼道:“因着天冷了,工期可能会延长。若是齐夫人定做五百件,我需要将工期定为两个月。夫人能接受吗?”

    “可以,我会让秋霜留下来,届时由她跟崔掌柜交接。”

    “好,我来拟定合同,请稍待。说实话,夫人买下制作方法肯定不亏,里面可是附录了油麻布的制作方法。想来夫人也看出来了,油麻布的用处很多,不止是用来制作雨衣。”

    一阵交涉商讨和讨价还价,崔盼盼与芮姜签订了五百件雨衣的合同,又收了卖出雨衣制作方法的十金。

    另外,芮姜临走时还买了十个普通木制算盘。

    芮姜进店不到一个时辰,崔盼盼做成了上个月店铺的总营收。

    根据合同约定,秋霜会在半个月后来昆仑杂货铺接收第一批两百件雨衣,再过一个月来收剩下的三百件。

    崔盼盼非常重视这单生意,当即从对面叫了伙计到荼书馆看店,然后往山上去了。

    来到山上,崔盼盼先去找了蒋大娘。

    这段时间,蒋大娘带着村里的老弱妇孺从崔盼盼这里接活。给麻布刷桐油和剪裁就是他们做的。崔盼盼给他们的工钱比给崇义坊的绣娘更高。

    所以,崔盼盼找蒋大娘说了合同的事情。之前做了两批雨衣了,之后该怎么做不用崔盼盼多说,都由蒋大娘安排。

    说好了雨衣的事情,崔盼盼才去找林潇潇,结果发现林潇潇没在家。问过附近的村民,才知林潇潇带人进山去了。

    林潇潇干嘛去了?她去山上勘察地势去了。

    芮国多雨,林潇潇有些担忧下大雨时会不会造成山体滑坡。另外,之前接连下雨,从山上淌下来的水在村子里肆意流淌,感觉有些危险。

    话说林潇潇还是有先见之明。之前她讨厌泥巴路,让工匠在村里和下山的路上都铺上了鹅卵石。

    下雨之后的鹅卵石路面更干净了,也不会影响人们行走和车辆行驶。

    林潇潇就想着在村子周围建一条导流渠,让山上流下来的雨水顺着导流渠流到山下。这样让雨水绕开村子,可以起到防洪的效果。

    林潇潇把想法跟工匠们说了。今天就是带着工匠上山查看地势,讨论怎么修建导流渠。

    林潇潇在基层工作的时候,曾经参与过农村防洪渠的工程建设,所以心里是有谱的。若不是受限缺少发电机,她都想利用导流渠搞水利发电。

    话说之前给崔盼盼研究羽绒服外布,林潇潇开发出了黍米浆的用法。后来,她又做了一些实验,发现黍米浆的特性与糯米相似。

    林潇潇不由想起了曾听说古代有用糯米加固城墙的说法,立刻找了工匠来询问。

    工匠告诉她糯米灰浆筑墙的法子不是秘密,他们之中好多人都会。而且他们早知道黍米可以替代糯米。

    好家伙。感情林潇潇白激动了,原来人家都知道。

    既然这样子就好办了。导流渠水槽就可以用黍米灰浆来做,比直接在地上挖条土狗效果更好。

    工匠还提出可以将鹅卵石加入黍米灰浆中,延长导流渠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河里的石头为什么没有棱角?是水流造成的冲刷效果日积月累下来的。

    导流渠的水流会不断冲刷水槽。鹅卵石可以节省黍米灰浆的用量,也能减小水流的冲击力度,保护水槽。

    一番商谈下来,建导流渠的材料和技术都是具备的,那么下一步就是导流渠的施工图了。

    莱栖山很大,村子占据的只是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地方。由于山很高,莱栖村也没有建在山顶,而是选址在半山腰。山顶虽然可能更安全,但上下山太不方便了。

    导流槽也不用从山顶往下建,主要是保护村子,所以只要在村外一定距离的地方建一圈就好。

    为了方便画图,林潇潇拿了平板出来。先把电子草图画出来,然后再抄到麻布上。

    林潇潇现在也学了崔盼盼,喜欢用麻布来写字和画画。不过,她拿的不是布卷,而是裁成一块块缝在一起,像是书本一样。

    林潇潇他们从上午就出去了。天下着雨,大家都穿着雨衣不影响做事。中午回村吃了午饭后又继续外出勘察。

    林潇潇自己有一些工具。工匠们也有自己的工具。两厢数据互相印证,可以得出更详细准确的结果。

    崔盼盼没上山找人。知道林潇潇有正经事情做,便不去打扰。她干脆换了衣裳后又去找蒋大娘,撸起袖子跟大家一起忙活起来。

    春儿现在也是跟着蒋大娘干活的。她在山上住着,有忙不完的活计,又有同龄的女孩子一起玩耍,早把她家娘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崔盼盼也不是很在意。她本来就不是小崔氏。春儿不在身边,她还不用担心自己露出马脚。

    春儿和蒋大娘们正在作坊里裁麻布。先把麻布裁出片,再浸泡刷桐油会更方便。

    春儿一抬头看到崔盼盼来了,大方地打了招呼,然后就自个儿忙去了。

    这与以前咋咋呼呼胆子又小的样子变化可大了。崔盼盼也觉得挺好。大家相处自在。

    其实,崔盼盼偶尔会感觉到莱栖山的村民与别的庶民不太一样。

    莱栖山村民更有精气神,待人接物也更落落大方。这都是受了林潇潇的影响。

    林潇潇重视教育,不但教小孩子识字算数,在没事做的时候也会拉着大人识字。所以,现在莱栖山村民的识字率很高。这真的难能可贵。

    桐油具有挥发性,且气味有毒。制作油麻布的作坊在村子最下面,屋子四面都是通风的,且林潇潇规定所有在作坊内做活的人必须佩戴口巾。

    林潇潇还给作坊内放了一台充电的风扇,帮助屋内散气,也可以加速布匹晾干。

    今天下着雨,天气也冷了,但是作坊内的风扇还在工作。

    没办法,天气太潮湿了。若是不开风扇,浸湿的麻布干得非常慢。

    忙碌了一个时辰,刷好桐油的麻布挂在木架上晾干。这是今天的第一批,蒋大娘带人正在赶制第二批。

    崔盼盼望着这些麻布,忽然有些愣神。

    春儿正好经过崔盼盼身边,看她神情有些不对,以为她担心麻布干不了,便说道:“娘子不用发愁,咱们村里木炭多,到了晚上点起木炭熏烤,麻布干得就快了。这还是上次赶工时大家想出来的法子,白天吹风,晚上烤火,这些麻布比士族家的公子还娇贵。”

    充电的风扇无法不停地运转,只能白天用,晚上拿到配电房充电。

    春儿被自己的话逗乐了,捂着嘴呵呵笑了起来。

    崔盼盼回过神,看着春儿露在口巾外的双眼,出了一身冷汗。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不该为了赶工雨衣而让蒋大娘他们加班加点。制作油麻布是有害身体的工作,是不能过多且长时间从事的工作。

    为了五百件雨衣,而让村民们赶工。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村民们尊敬她,而她却在压榨她们。

    别看林潇潇平时很好说话,但她同时也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林潇潇拿钱出来时非常痛快,同时言明了必须付给村民工钱且不能少给。这就代表了她不愿意压榨村民。

    崔盼盼急着上山,一是要赶工期,二来也存了向林潇潇玄炫耀的心思。她知道现在才意识到,林潇潇未必赞成她这样做。

    想到这一点,崔盼盼出了一身冷汗。整个人才从接了大单子的喜悦中清醒过来。

    林潇潇和工匠返回时,天已经黑了。

    在崔盼盼的催促下,作坊的工作也结束了。她还严厉嘱咐不许有人在夜里过来工作。

    如今村里很多人都在食堂吃饭。

    林潇潇每个月都会给村委一笔经费,由村委商量着支配,其中就包括了食堂的伙食费。所以,村民在食堂吃饭是不用花钱的。

    不过村民们朴实,隔三岔五会拿些食材送到食堂,比如刚打到的新鲜猎物。关于这件事,林潇潇看在眼里。她没有要求村委给主动送东西的村民钱,但提醒食堂应主动从村民家里交换食材,尽量不要占村民个人的便宜。

    眼下村里开工的工程比较多,各家基本没有闲人。去食堂吃饭,不仅省钱,还节省时间。大家凑在一起吃饭,还又热闹。

    再加上林潇潇现在也在食堂吃饭,村民们都想见她。虽然没什么事,但看到她心里就会踏实。

    天还下着小雨,林潇潇没回家换衣裳就直接到了食堂,看到崔盼盼也在还惊讶了一下。

    崔盼盼经常回山,但她很少在山上用饭和过夜,一般都是天黑前返回崇义坊。

    “你怎么回来了,有事?”

    “是有些事情,吃完饭回去再说。”

    林潇潇了然。

    饭后,林潇潇与崔盼盼一起返回。

    深秋的夜里挺冷的,尤其是下着雨。林潇潇把电暖器拿了出来。她主要是不想睡在潮湿的被褥里。

    崔盼盼趴在林潇潇的乳胶床垫上,一脸的惬意。

    “还是你这里舒服。我敢打赌,始皇陛下也没你这么会享受。”

    “我这是有条件享受。你也不要小看古人,搞不好贵胄们有自己的法子,咱俩是没见识罢了。”

    “也是。我这次回来,就是因为可能遇到了大人物......”

    崔盼盼把与芮姜的交易说了。

    “你签了五百件雨衣的单子?”林潇潇皱起了眉头。她的关注点果然在这里。

    “是的,但我签这个单子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跟那个客人结个善缘。”崔盼盼辩解道。

    “那位齐夫人?她有什么问题?”林潇潇不解反问。

    “我瞧她的样子,既不像商贾,也不像什么齐夫人,倒更像是某世家大族的掌家夫人。”

    “哦?你怎么做出来这个判断?”

    “首先她的气质不像生意人,她说话时的气势和举止,以及跟着她的那两个丫鬟。知道么,我竟然在她的丫鬟身上都感受到了气势。”

    “莫非你的小杂货铺被人看上了,对方是在试探你?她就只对雨衣和算盘感兴趣?你有没有跟她提稍后还会推出羽绒服?”

    顺便提一句,崔盼盼设计的羽绒服原计划这几天上架,但因为赶工雨衣而耽误了。

    “我有个比较危险的想法,你说她会不会就是芮姜?”

第131章 归来

    “芮姜?你的偶像?”

    “芮国不大,世家大族也不多,能有那般气魄的女子非芮姜莫属。”

    “若她便是芮国太后芮姜,与她关系好些也无妨。但也仅此一次,宁愿少赚一些,不可给村民造成负担。”

    “我晓得,她原本想要三千,我还到了五百,还把工期拖到了两个月。”

    “罢了。咱们也没想到雨衣会那么抢手。依我看,你不若主动一些把雨衣的制作方法卖出去。”

    “我也在考虑这件事。等其他店铺也有雨衣出售了,那些行商大客户也就不找我们了,我也好腾出手来准备羽绒服。”

    “你要是不舍得,那就把作坊搬到崇义坊,可以在那里雇人做工。”

    “哎,那保密性太差了,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被人白白学了去。再说,那样太麻烦了,成本也高,不如临时雇佣散工划算。”

    “那你自己看着办吧。算盘的技术在工匠手艺上,制作方法一目了然,也不像雨衣那么据有普适性,后续销售数量有限。”

    “我手里的麻布数量不够了,完成这五百件雨衣,原定羽绒服的数量得减少。”

    “羽绒服未必一定都用麻布,可以考虑出一批高档的,用丝绸苎麻也可以的。”

    “那成本太高了,以后再说吧。若是今年羽绒服口碑不错,明年再出高档的。”

    “话说还好我之前囤了一大批桐油。等别家学了怎么制作油麻布,桐油的价钱肯定要上涨。”

    “桐油可是好东西。可惜这个年代的提纯技术有限,桐油可是能替代汽油的。”

    崔盼盼与林潇潇有一搭无一搭说着,两人慢慢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雨已经停了。

    崔盼盼马不停蹄返回了崇义坊。一路上,她都在琢磨怎么把雨衣制作的法子多卖几家,没想到生意自动找上了门。

    上门的是崇义坊几家布匹行的掌柜。他们陆续出手买下了雨衣制作的法子。

    正如崔盼盼所料,不少人看出了油麻布的用途。这些掌柜看中的未必是雨衣,而是油麻布的制作方法。

    崔盼盼乐得如此。等其他店铺做出了油麻布,若是她那五百雨衣赶不及,还可以买其他铺子的油麻布。

    崔盼盼坐在铺着皮毛的躺椅上,仰头望着屋顶房梁的雕花,忽然心中顿悟:这也许就是后世所说的产业链吧?

    果然,半个月后崇义坊有铺子推出了油麻布出售。对方是一家布匹店铺,没有卖雨衣,而是卖起了油麻布。之后不久,陆续又有几家店铺也推出了油麻布。

    各家的质量不尽相同。有些店家还推成出新,让油麻布也有了花样,不再是单纯朴素的土黄色。

    崔盼盼合计了一下买现成油麻布的成本,比较了一下雨衣的利润空间,干脆就直接买了一些成品油麻布。

    如此一来,山上的蒋大娘等人也就不用天天泡在工坊里了。雨衣的制作工期也缩短了许多。就连预备的羽绒服也不再受麻布量的限制。

    昆仑杂货铺提前完成了五百家雨衣,半个月的时候秋霜来拿走了两百件,剩下三百都存放在杂货铺后院的库房里。因为没有秋霜的联系方式,崔盼盼也没法提前让她来取货。

    眼看着入了冬,日子一天比一天冷。虽然没有下雪,可道路上泼的水一早都会结成冰。说明夜里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

    昆仑杂货铺的羽绒服终于上架了。第一批十件短款马甲。

    为什么那么少?因为莱栖山的村民和杂货店的伙计先每人一件。这是林潇潇要求的,好东西当然是自己人先用上。

    令崔盼盼意外的是,羽绒马甲上架当天卖掉了六件。询问过伙计后,崔盼盼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几次推出新品和营销活动,昆仑杂货铺在崇义坊有了不小的名气。昆仑杂货铺不是实力很强的大店,却胜在花样多货物新鲜。

    昆仑杂货铺开业不到半年,不知不觉间培养了一批“粉丝”。这些人有点像后世那些追逐名牌时尚的人群。

    一听说昆仑杂货铺上新货,这些人就跑来购物。这是昆仑杂货铺形成品牌效应的初期。

    崔盼盼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这件事,她萌生了搞店铺会员和购物积分的想法。

    店铺会员和购物积分制度不复杂,崔盼盼把后世的条条框框搬过来就能用。

    考虑到杂货铺面向的顾客多为平民,崔盼盼选用了以一次性购物满多少钱来定会员等级。

    普通会员门槛是一次性购物满五十钱,不享受折扣,只享受积分。一次性购物满百钱为初级会员,享受积分和九八折优惠。一次性购物满二百钱为高级会员,享受积分和九折优惠。

    会员牌是木刻雕花的牌子,一面刻着“昆仑”两个字和祥云纹,另一面刻着会员等级。

    会员牌不记名,不限用,可多人共同持有。

    会员制度推出当天,便有不少客人呼朋唤友来捧场。三五好友一起买东西凑钱。大部分人拿到的都是高级会员牌。

    确切的说,会员制度发布的前三天,店铺发出去的都是高级会员牌。之后热度才降下来。

    积分制度随着会员制度一起发布。当天就贴出了积分兑换细则和章程。

    崔盼盼还是比较实在的。

    积分可兑换的物品大多为日常消耗品,比如吃食等。可兑换物的种类也比较多,从吃食到雨衣都有。档次分的也比较多,尽量不让客人觉得兑换物无用。甚至都可以用积分兑换早餐。

    昆仑杂货铺推出会员和积分制度不久,崇义坊陆续有几家店铺有样学样也搞了会员和积分。

    崔盼盼不怕别人抢生意。到目前为止,昆仑杂货铺仍然是崇义坊唯一的超市型杂货铺。

    这一日,没有下雨,但是阴天。冷飕飕的北风没有冷到刺骨,但是吹在脸上很难受。

    昆仑的两家店铺里都点上了木炭。

    今年莱栖山烧木炭的手艺愈发好了,出了好几批银霜炭。银霜炭卖了一部分给崇义坊里收炭的铺子。因为量大,直接出给炭店能赚更多。

    杂货铺也卖木炭,但分了两种。一种就是贵一些的银霜炭,一种是便宜的品质稍差一些的。

    积分兑换物也跟着季节变换,木炭啊羽绒服马甲啊之类的都加入了列表里。羽绒服马甲兑换需要的积分不低,但也不是不能达成的。

    店铺里烧了木炭,还加了热水。可以免费提供给客人和过路人。

    崔盼盼给伙计们输送的观念就是要让客人在店里感觉像家里一般温暖。

    可能是崔盼盼的这份坚持打动了人们,虽然冬天来了,昆仑杂货铺的生意竟然没有受太大影响。

    要知道入冬后行商近乎绝迹,崇义坊的好多店铺都关了门。接近一半的店铺相当于直接放年假了。

    昆仑杂货铺却每天都有客人,而且客人似乎还比以前更多了。

    因为店铺里点了木炭,有些客人就为了蹭这点暖和劲儿来店里,借着买东西的功夫在店里多待一会儿是一会儿。

    为此,崔盼盼让伙计在店里添加了几张凳子。客人累了可以在店内坐着休息一会儿,还可以品尝一下店内的熟食和热饮。

    店内免费提供白开水,也有一钱一大碗的红枣黍米姜汤。

    没几天,早上来杂货店吃早点的人变得特别多。一大碗姜汤,就着一张泡菜手抓饼,便宜又饱腹。

    不过杂货铺不是餐点铺子,提供的凳子只有几个,同时容纳的人很有限。

    崔盼盼观察了几日这种现象,发现了原因。

    因为大部分店铺关门放假,那些店铺的伙计掌柜们就闲在家里无所事事。这些人就成了杂货铺的客源。主要也是这个年代缺乏娱乐,在劳作之外的消遣太少了。

    做过调查后,崔盼盼眼睛一亮。

    她老早就像弄个茶馆似的休闲场所。之前感觉市场不成熟,就放弃了。现在也许是个好时机。

    于是,崔盼盼今天打算好好考虑下再次改造荼书馆的问题。

    今天的荼书馆里依然只有崔盼盼一个人。所以当脚步声走进店里时,听上去非常清晰。

    崔盼盼抬头一看,隔着帘子看到了一个很久没见的身影,脸上不自觉得就露出了笑容。

    来人停在了入口处,应是在脱斗篷。崔盼盼迎了上去。

    “韩武公子,许久不见,我还以为你已经忘了崇义坊还有我们这家店了。”

    “我便是把崇义坊忘了,也不会忘记崔娘子的茶。”

    “原来是惦记茶叶,还好我们店里有寄存业务,否则就要失去韩武公子这位大主顾了。”

    韩武目光一闪,声音一低说道:“可不只惦记茶,还惦记崔娘子。”

    崔盼盼脸色一红,嘴上说道:“还惦记你在这里定做的东西罢?”

    一个多月前,韩武在崔盼盼这里预定了高级抄手和护膝。因为崔盼盼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皮子,这个事情就一直拖着了,直到她收到了一张红狐皮。

    火红的狐狸皮保存的非常好。那张皮子做了一幅抄手和一对护膝,剩下的料子做了一条围脖。

    东西做好后,崔盼盼就通知了万家书斋,却一直没有见韩武来取。她原想把东西托万家书斋把东西捎给韩武,却被拒绝了。万家书斋的意思是韩武会自己来取,他们没有主家的命令不能捎东西。

    崔盼盼接过韩武的斗篷挂在帘子后的衣架上。

    “你不会真忘了在我这里定做的抄手和护膝吧?”

    韩武一直站在那里不说话,只是眼睛看着崔盼盼。崔盼盼白了他一眼,从架子上取下一支木盒。

    韩武的目光终于转移到木盒上,伸手打开盒子。

    只见盒子里放着三件物品:抄手、护膝和围脖。

    韩武拿起围脖,轻轻抚摸狐毛:“这是红狐皮子?价格不菲罢?”

    崔盼盼眨眨眼:“只要你满意,那就值这个价。你既是拿来送母亲,就该用好皮子。”

    “是了,也是她最喜欢的红色,张扬,热烈和暴躁......很适合我母亲。”

    “你原本只说了要抄手和护膝,我见皮子还剩不少便又做了围脖。你可以三件一起拿了,也可以只拿两件。这条围脖很漂亮,我转卖别家也能开高价。”

    “三件都要了。”

    于是,崔盼盼欢欢喜喜把东西卖出去了,心里偷偷地松了一口气。她还真怕韩武下了单子又不要了,为了让韩武满意她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谈完生意,便是惯例泡茶。

    房间里头有些暗,崔盼盼开了太阳能充电灯。

    韩武瞧着那盏灯,好奇问道:“娘子这盏灯似乎与众不同,瞧着不像油灯。”

    “当然不是油灯,这是太阳能充电的,只要放在日头下晒几个时辰就能用,也比油灯亮多了。先声明,这是山女给我的,非卖品,仅此一个。”

    韩武叹息了一声:“原来只有一个,哎,可惜了。”

    崔盼盼想了想说道:“其实山女那里还有一个。若是时机合适,我帮你讨要试试。”

    韩武眼睛一亮:“那便多谢崔娘子了,定有后报相送。”

    崔盼盼歪头看着韩武,忽然问道:“月余不见,韩武公子是不是去了其他国家?”

    韩武愣了一下:“娘子猜的真准,可你怎么猜到我去了魏宋?”

    “芮国就这么大,一城一坊。便是再忙碌,也不至于连片刻时辰都抽不出,除非人不在芮。”

    韩武点点头:“娘子聪慧过人。这一个月多,我跑了宋国又去了魏国。”

    “听说那两个国家如今太平了,宋国促成了晋楚弭兵之盟。秦军也从魏国撤退了。”

    “秦军确实撤退了,娘子可知为何秦军突然撤退?”

    崔盼盼从善如流地摇摇头。

    韩武卖了个关子,娓娓讲述起来。

    原来是魏国的司空假做叛国通敌,以重贿骗过秦国司马。话说魏国不是小国,兵力只是比秦国稍弱。魏司空骗秦司马说,魏国对秦军早有应对,已经提前在魏国都城设下了埋伏,只等秦军进城好一举歼灭。秦司马听信了魏司空的话,因此撤兵。

第132章 母子

    “魏国司空的计策妙也,可与韩武公子何干?莫非你去帮魏司空做说客?”

    韩武没有告诉崔盼盼魏司空的妙计就是他出的主意,而是说道:“魏司空重贿秦司马,为了凑够财物,对外收购了大量货物。我呢,不过是送了些货过去,顺便赚了一笔。”

    崔盼盼恍然大悟:“一定不止赚了一笔,应该是一大笔罢。”

    韩武笑而不语。

    “宋国呢?听说晋楚两国的弭兵之盟,有十国见证,这下可算是太平了罢?”

    “娘子希望晋楚宋太平?”

    “大家应该都这么想吧?天下太平,少了征战,生意也好做。”

    “可晋楚宋都是大国,他们日子过地好了,距离他们近的小国就不好了。”

    “怎么说?”

    “他们三个打来打去,周边小国只要左右逢源,上有转圜余地。若他们彼此不打了,转而发展自己国内,待他们需要资源时,目光则会转向周边小国。小国若是没有靠山,便是大国嘴边的肥肉。”

    崔盼盼若有所思,觉得韩武的话有些道理。

    “那你去宋国做什么?”

    “去看看他们那个弭兵之盟到底怎么回事,顺便走访一下。打量一下宋国那些商贾态度的变化,好决定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跟他们做生意。”

    “有什么收获?”

    “不乐观。宋国如今的司马华元,为人颇有手腕,且胸有大志。宋国若是就此得了太平,若能有十来年的休养生息,便会成为周边大患。”

    瞧着韩武的神情有些严肃,崔盼盼似玩笑般道:“既然华元这么厉害,不若现在投靠他。待他将来发达了,也好跟着吃香喝辣。”

    韩武似有叹息:“华氏一族总出野心之辈。我观华元有枭雄之相,一旦宋国重新强盛起来,必会再次兴兵。

    宋国与晋楚两国的关系都不错。华元也比晋楚两国的国君更懂韬略。届时,宋国必然会避开强强碰撞,而先拿周边的小国动兵。”

    几乎不用深想,崔盼盼就理解了韩武的忧虑。

    崔盼盼不由也皱起了眉:“你有什么打算,要离开芮国么?”

    “暂时还没有什么打算,再看看罢。虽然弭兵之盟已经签了,其效果还要看后续执行。”

    韩武还有未尽之言。

    顾彦已潜伏宋国数月。韩武这次过去收获不小,与顾彦已经制定了后续的计划。只是顾彦那便实施计划尚需一些时日,且看两个月之后会否有效果了。

    韩武目光一闪,扭头问崔盼盼:“娘子要离开芮国?想去哪里?”

    崔盼盼歪头想了想后说道:“既然你说还要看后续,那我们暂时也不离开。”

    “暂时不离开?那早晚要离开么?娘子不喜欢芮国,还是昆仑山女对芮国不满意?”

    “都不是。”

    崔盼盼的脸色也郑重起来。

    “周天子势微日久,诸侯国征战不休,百姓积年受苦。指望天子重整天下,几乎已是不可能了。群雄逐鹿,总有统一的那一天。”

    韩武目光一凝:“这是昆仑山女说地?她有没有说哪个诸侯国是最后的胜者?”

    “周故而秦合。”

    “秦?!”

    韩武沉默良久,忽然放声大笑:“秦有何益?穷兵黩武,百姓困苦。打打打,秦国的百姓倒是善战。可他们穷得连衣服都是破的,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就算最后秦国赢了,我且要问问他们那英武的帝王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崔盼盼望着韩武,淡淡说道:“秦有始皇,万古一帝。”

    韩武愣住了。

    崔盼盼忽然笑了:“骗你的,我现编的。”

    韩武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苦笑道:“原来是骗我,是骗我......”

    崔盼盼心里闪过一丝异样,似乎是对这样的韩武感到不忍。

    如果注定将于时代洪流逆行,人生的痛苦也将不可逆转。

    “你说秦国的百姓过地不好?哎呀,果然要哪天亲眼去看看才行,否则万一山女真想去秦国定居,到了地方却发现很糟糕可咋办?”

    “我也骗你的,”韩武忽然道,“秦国有八百里秦川,连年风调雨顺。原本各国笑话秦为西北蛮夷小国,如今谁还敢这么说?秦王虽举鼎而死,是问当今天下还有谁能摸到那只鼎?”

    崔盼盼忽然站起身:“举鼎中原已经发生了?什么时候?”

    韩武道:“四十年前。”

    崔盼盼来回踱步,绞尽脑汁回忆后世的历史。她记不太清始皇与秦武王之间相差了多少年,大致推算应该也就五六十年差不多了。

    乱世即将终结的年代,也是最疯狂的年代。可是怎么还有那么多小国家没有被吞并?果然眼下这个年代的发展与她们来的后世历史差别很多。

    但不管细节相差多少,历史的洪流是不会变得。

    韩武望着情绪激动的崔盼盼,目光闪烁,心绪涌动。

    好一会儿,崔盼盼才平复下情绪,抬头就看到韩武在自斟自饮,顿时察觉自己失职了,急忙连声讨饶道歉换上新茶和小点心。

    “说起来,我家杂货铺许多新品,你看过了没?”

    “雨衣还是什么算盘?我刚回来,府里的管家就来找我炫耀,还要我问问能不能给家里的仆从预定一批。”

    “我这里可以预定成品,也可以直接购买制作方法。我强烈向你推荐购买制作方法,不但以后你们可以自己做雨衣,里面还有油麻布的制作方法。我十分看好油麻布的前途。”

    “油麻布?”

    崔盼盼从架子上取下一块油麻布,放在桌上展开给韩武看。

    “就是这个,给麻布刷了桐油后即可防水。我用它做了雨衣,现在新上了羽绒服。就凭它防水这一点,就还能有更多用途。比如在外露宿搭帐篷,油麻布比皮毛帐篷成本低多了。”

    韩武拿着油麻布细看,研究了一会儿后道:“制作方法,我买了。成品雨衣,在你这里定一百件。”

    “好咧。”

    崔盼盼当即开单子写合同。她现在想通了,做油麻布的环节是最辛苦的,所以她都是买现成的油麻布再加工。甚至她还囤了少量的油麻布。

    崔盼盼个人分析,油麻布后续多半要涨价。现在也就才上市不被重视。后续开发出更多用途,需求量就会上来。

    其实崔盼盼自己就有很多想法,只是目前不适合推向市场。有些时候,做生意得提前培养市场。

    做完这一单生意,崔盼盼起身去了算盘过来。

    “这是给你定做的。韩武公子乃我店最重要的主顾,这只算盘是我们店回馈给公子的礼物。”

    紫檀木质地的精致小算盘,便于随身携带。紫檀香气淡而高雅,非常适合韩武这种士族子弟。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年代子檀尚未被开发,所以还比较容易弄到。

    韩武拿起算盘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来教你算盘口诀,还有上次教你的阿拉伯数字,今天教你怎么使用。”

    于是,两人几乎在荼书馆泡了一整天,午饭都是一起吃地。

    韩武今天收获颇丰。他临走前,崔盼盼才想起来提醒他水洗标。

    “三件红狐制品上都有昆仑的水洗标。我们店里制作的物品都带着这个标志,稍微用力就可以撕下来。你送人之前可以撕下来,也可以保留。”

    韩武心里还在回忆崔盼盼教的乘法口诀,没怎么在意她又说了什么。

    韩武骑马返回了芮都。

    他刚一进门,管家就过来找他了。

    韩武心知管家的来意,直接拿出一块竹签交给他。竹签上刻着昆仑两个字和一组阿拉伯数字的编号。这种竹签是崔盼盼亲手写的,对应店里账本上的记录。

    “你拿着这根竹签,五日后派人去昆仑杂货铺取货便是。钱已经付清,你不用管。”

    管家拿了竹签,犹豫再三后问道:“主子,崔掌柜没给你会员牌?”

    韩武不明所以反问:“什么会员牌?”

    管家连忙把昆仑杂货铺搞的会员和积分制度说了:“咱家在昆仑买了许多东西,肯定够了高级会员的门槛,积分都能换不少东西了。”

    韩武任用这位管家的原因就是看中了他勤俭持家。

    韩武哭笑不得:“她还搞了这么一出名堂,估计是忘记跟我说了,下回我找她要。”

    管家又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么点小事还要劳烦主子,要不我派下面人去昆仑取货的时候一并拿了?”

    韩武脸色一正:“不必了。与昆仑杂货铺的往来,非我交待的事情,不要多此一举。”

    管家脸色古怪的应了是。待他回到后罩房,遇到有人问他,他脱口回了一句“也许家里又要添女主子了”。

    韩武归家的第二天,便去探望母亲。

    他算准了时辰,宫里的朝会已经结束了,这才进宫。

    在先代芮伯刚去世的几年里,世子还在韩国未归,朝堂便是由太后芮姜亲政。后来姬万继承了芮伯爵位,太后却不愿还政。姬万不愿与母亲撕破脸,便搬到了宫外常住。朝会依旧由太后主持。

    宫里有姬万的寝宫,他的妃子和宠姬们都住在那里。

    说来也奇怪,姬万娶了那么多宠姬,却把她们都留在宫里,他本人却住在宫外。这样两地分居也难怪他一直没有子嗣了。

    韩武没有回自己的寝宫,直接去了太后芮姜的寝宫。

    宫女春月迎上韩武,却告知他太后不在宫中。芮姜一下朝便去了小儿子宫里。

    韩武皱眉:“太后可曾说几时回来?”

    春月道:“并未特别交待,往日都要吃过晚膳才会回来。”

    韩武叹了口气:“小弟已不是小孩子了,怎地还如此偏宠?罢了,我带了东西过来,你帮我转交太后罢。”

    韩武放下东西便出宫了。

    在他看来,既然芮姜不喜欢他,他也不勉强。在母子的冲突点,他都选择了退让。这已是身为人子能做的极限。

    韩武回到自己府里,当天朝堂发生的事情已经写成折子放在了他的书桌上。即使他不去参加朝会,一样知道每天朝会都发生了什么。

    不论芮姜愿不愿意还政,芮国的君主都是他。

    且说韩武留下了东西,春月便拿了过来先过目。

    芮姜亲近的宫女一共四人:春月,夏蝶和秋霜、冬喜。春月和夏蝶稳重,帮着芮姜处理事务。秋霜和冬喜身手好,常随侍芮姜身边保护。

    韩武送来的物品有从魏国和宋国带回来的伴手礼,以及定制的红狐三件套。

    其他东西还罢了,那盒红狐三件套着实让人移不开眼。就连夏蝶也得了消息跑过来瞧。

    “这是红狐毛做得?真漂亮,太后肯定喜欢。”旁边有小宫女插嘴道。

    “咦?是今年崇义坊兴的抄手和护膝。呀,还带着昆仑的水洗标,看来是在昆仑杂货铺定做的。”又一个眼尖的小宫女在旁边插嘴。

    春月喃喃道:“昆仑杂货铺?听着有些耳熟。”

    “油麻布!”夏蝶提醒道,“太后让咱们做的油麻布,就是从这个昆仑杂货铺买的方子。”

    春月道:“我想起来了,太后见过这个店铺的掌柜,对她赞誉有加,还夸她是义商。”

    “那这件事得跟呈报。”夏蝶道。

    春月把红狐三件套收起来,交给旁边的小宫女:“放到寝殿的衣柜里。待太后回来,我便向她禀报。”

    夏蝶又指着其他物品问道:“那剩下这些如何处理?”

    春月淡淡说道:“无甚有趣之物,收到太后私库里罢。”

    于是,当天夜里芮姜见到了红狐三件套。她对自家儿子来探望她没什么兴趣,倒是对昆仑杂货铺更感兴趣。

    芮姜唤了秋霜过来问定做的雨衣。

    秋霜道:“第一批两百件已经发下去了,宫里内务府办的,宫内人手一件,剩余存入国库。剩下三百件,尚未到期,奴婢还未去取。”

    芮姜点点头:“算起来第二批也快到期了?”

    秋霜答:“还有七八日。”

    芮姜吩咐道:“既如此,你明日去一趟,查看下第二批雨衣的进度,顺便看看店里又上了什么新货品,买些回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247/ 第一时间欣赏双姝重生记最新章节! 作者:尤加利所写的《双姝重生记》为转载作品,双姝重生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双姝重生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双姝重生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双姝重生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双姝重生记介绍:
一个意外,林潇潇和崔盼盼同时穿越。一个本体穿越,一个魂体穿越。
在近似春秋战国的年代,她们各自会有怎样的际遇?在相逢后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PS:双女主,一个有金手指,一个没有。双姝重生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双姝重生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双姝重生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