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6章 皇太极盛赞朱慈烺

    达素押着徐传斌回到清军大营,第二天,旺吉努开始提审。

    徐传斌毫不在意自己的安危,他担心的是小姐的伤势。

    他有些后悔:昨天不该固执己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如果早点听小姐的,跟她一起回三角山,只怕已经顺利脱身,最重要的是,小姐也不会受伤。

    旺吉努看着绑在木桩上的徐传斌,顿时怒火中烧:“好你个朱慈烺的探子,竟敢拿神明来糊弄我,你就不怕天打五雷轰吗?”

    徐传斌轻蔑地一笑:“你们在我大明的土地上杀了那么多人,又何曾怕过老天爷?”

    “你……”旺吉努被怼得说不出话来。大道理讲不过,他只好从个人品行方面入手:“你们大明不是讲诚信吗?我对你以诚相对,可你又是怎么对我的呢?好像说不过去吧?”

    徐传斌笑道:“我对你也很坦诚啊。前天你和达素来找我的时候,我是不是提醒过你:我说的那些话全都是瞎编的?是你自己非要相信嘛。”

    旺吉努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自己像个傻瓜一样,被这个姓徐的戏耍,要不是达素看出了破绽,自己还不知道要被捉弄到几时。

    偏偏他还不得不强压下心头火气,尽力从这姓徐的嘴里问出点东西来,好向皇上报告,以便将功折罪。

    “朱慈烺让你打探我军伤亡数据,到底是做什么用?如果你老实交待,或许可以免你一死。”旺吉努厉声喝道。

    “这个我不能说。”徐传斌冷冷地回绝了。

    “既然这样,那可就对不住了。”旺吉努回头对手下说道:“给我狠狠地打。”

    一个时辰过去,徐传斌遍体鳞伤,然而他咬紧牙关,什么都没有说。

    徐传斌如此硬气,倒让旺吉努有点没辙。

    达素眼珠一转:“拷打对于这个姓徐的,好像没什么用,不如另想他法。”

    旺吉努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咱们可以从那些僧人那里下手。姓徐的也许不怕死,但是我就不信,他忍心看着那么多人因为他而死。”

    旺吉努一听,连声叫好:“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试试。”

    众多的僧人被带到了面前,徐传斌立刻明白了旺吉努的意思。

    他宁可独自去死,也不愿意连累他人。

    早知道是这样,他昨天就应该自杀的。可是他现在全身被绑,想死都不可能,这让他的心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旺吉努逼问徐传斌:“说不说?”

    徐传斌正在犹豫,旺吉努挥了挥手,“咔嚓”,一个僧人人头落地。

    其他僧人脸色惨白,但没有一个人求饶,全都在那里默默念经。

    眼看第二个僧人就要遭难,徐传斌于心不忍,大声喝道:“住手!”

    旺吉努回头看着徐传斌:“你愿意招供了?”

    徐传斌点点头:“你想知道的,我可以告诉你,请你不要伤害无辜。”

    原来,就在刚才那一瞬间,徐传斌已经快速权衡了一下利弊。

    从袁熙芸那里,徐传斌得知:朱慈烺之所以需要了解清军的伤亡情况,是为了对作战方略进行评估,如果战损比能控制在一比三之内,方略就是可行的。

    上次送回去的数据就支持了朱慈烺的判断,让朱慈烺有充分的信心坚持自己的方略,这让徐传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深感欣慰。

    然而,随着他的被捕,清军内部势必对伤亡数据严加保密,再没人敢泄露出去。也就是说,即便清军不知道明军要这些数据干什么用,朱慈烺今后也不可能再获得这些数据了。

    既然如此,继续保守这个秘密,已经意义不大了,如果能用来挽救这百余僧人的性命,是划算的。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他愿意透露实情,条件是将觉远及一众僧人全部放走。

    旺吉努怀疑这些僧人里有徐传斌的同伙,徐传斌表示:“觉远大师我只是以前听说过,上次做法事,我是临时才想到他的。至于栖岩寺,我还是去找觉远大师时第一次去,里面的僧人,我一个都不认识。”

    旺吉努仍然将信将疑,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得报告皇上后,请皇上来定夺。

    徐传斌有些无奈:此事他已经尽力了,这些僧人们的命运,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希望佛祖看在他们诚心礼佛的份上,助他们摆脱厄运。

    下午,旺吉努和达素求见皇太极,汇报了徐传斌的案子。

    多铎听罢很是不满:旺吉努是怎么搞的,竟然让朱慈烺的探子两次从他那里搞到伤亡数据,这还了得?必须严惩。

    旺吉努吓得心惊胆战,这时皇太极发话了:“不管怎么说,旺吉努能从这个徐传斌嘴里问出内幕,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旺吉努逃过一劫,连忙谢恩。

    皇太极感叹:“总算搞明白朱慈烺为什么派人刺探我军的伤亡数据了,此人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远啊。”

    多铎很不服气:“皇上,仅凭这件事,就能看出朱慈烺比我们厉害?我怎么不觉得呢?”

    皇太极解释道:“一般人打仗,肯定觉得掌握敌人的行踪、战术很重要,可是朱慈烺的战法不是主动攻击,而是等着我们来进攻他,因此我们如何调动兵力,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他只需确保能以可接受的代价,不断消耗我们的兵力就行了。”

    多铎这才明白过来:“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军的伤亡数据,的确比兵力部署等情报更重要。”

    “没错,所以说他的层次比我们更高。”

    多铎心服口服:“朱慈烺的确是个高手,《三国演义》里人才济济,都找不到像他这样的。”

    皇太极表示:“要不是旺吉努和达素,我们恐怕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朱慈烺是怎么想的呢,所以他们两个这回是有功的,只不过旺吉努的功劳已被抵消,达素的功劳算是记下了,等他把交办的事情完成好了,再一起论功行赏吧。”

    达素听得心花怒放,明天他就要启程了,不过在临出发前,他还有一样东西要交给皇太极,希望能进一步加重他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

    达素掏出一个腰牌,递给皇太极:“这是昨天抓捕徐传斌时,从他身上搜出来的。”

    旺吉努疑惑地看着达素,心说这事你昨天怎么都没跟我提啊?

    他哪里知道,达素一心想抢功,因此故意对他隐瞒了腰牌的事。

    皇太极仔细翻看着腰牌:“是不是有了这个腰牌后,无论是谁,都可以直接进入明军大营,去见朱慈烺?”

    达素点点头:“应该是这样的。”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我得好好想想,怎么用它做点文章。”

第107章 觉远求见朱慈烺

    皇太极陷入了沉思,众人见状,正准备告辞,旺吉努想起了一件事:“皇上,徐传斌招供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让我释放觉远及百余名僧人,可这件事我不敢自专,想问一下该怎么办?”

    多尔衮表示:“那些僧人说不定也在为朱慈烺效力,哪能就此放过?都砍了算了。”

    皇太极想了想:“徐传斌是因为要做法事,才将栖岩寺牵涉了进来。我觉得,徐传斌的说辞合情合理,那些僧人应该跟朱慈烺没啥关系,还是放了吧。”

    众人十分不解:皇上这次怎么对明朝百姓如此仁慈?

    要知道,皇上以前曾多次带兵入关,所到之处,明朝百姓死伤无数,皇上又何曾在意过?可是今天,皇上却像变了个人似的,极力为这些僧人开脱,反差之大,令人费解。

    众人不知道的是,皇太极可不是心慈手软,而是因为大玉儿的缘故。

    蒙古各部落大多信佛,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大玉儿也不例外,而且非常虔诚。作为皇九子福临的生母,大玉儿深受皇太极的宠爱,她对佛祖的尊崇,也影响到了皇太极。

    如果旺吉努昨天抓的是普通百姓,皇太极肯定会下令全部处决。毕竟,朱慈烺是他平生未见的大敌,这样的对手,他全力以赴都未必能战而胜之,又怎么敢疏忽大意呢?

    因此,只要跟朱慈烺沾上边的人,都必须斩草除根,至于那些人是否真的在帮朱慈烺做事,一点都不重要,他也懒得命旺吉努去查,总之永绝后患就对了。

    可是旺吉努抓的是栖岩寺的高僧和僧人,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下令将这些人全都杀掉,肯定会引得佛祖震怒。如此杀孽,足以将大玉儿吃斋念佛积下的所有阴德全都一笔勾销,这让他回沈阳后,怎么面对大玉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太极才决定放这些僧人们一马。不过他不好对臣下们明说,只得归之为相信徐传斌说的是实话。

    在众人看来,皇上这话简直荒谬:徐传斌忽悠了旺吉努这么长时间,套取了重要情报,皇上竟然还相信此人的说辞,真的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众人想归想,却没人敢对皇上的决定提出质疑。

    见皇上主意已定,众人只得默默散去。

    旺吉努回到营中,命人将徐传斌从木桩上放下来。

    “徐先生受苦了。”旺吉努开始假惺惺地表功:“我在皇上面前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皇上,让他同意将僧人们全都释放。你看,我对你可是有求必应,够意思吧?”

    徐传斌听罢颇为欣慰,不过他也知道,旺吉努不会这么好心,一定是有什么目的。

    果然,旺吉努继续说道:“你让我们知道了朱慈烺的意图,非常好。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客人了。如果你能再告诉我一点什么,我就可以向皇上保举你,授你个一官半职,那你以后就可以享福了。”

    徐传斌明白了:旺吉努是在用荣华富贵诱惑他呢,目的是希望他能提供关于朱慈烺的更多情况。至于“客人”一词,实质上就是“软禁”,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

    且不论他对朱慈烺的想法其实所知不多,就算知道,他也绝不会再吐露一个字。

    不过,僧人们还在旺吉努手里,徐传斌不想惹恼这家伙,因此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以后再说吧。”

    旺吉努一听:好像有门嘛。

    “徐先生,你这么想就对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难道看不出,明朝气数将尽?虽然出了个朱慈烺,但也是无济于事。我大清兵强马壮……”

    “我想见一见觉远大师。”徐传斌不想听旺吉努胡扯,打断了这家伙的话。

    “没问题啊。”旺吉努一心想笼络徐传斌,这种小事自然满口答应。

    看到觉远进来,徐传斌连忙致歉:“大师,真是对不起,因为我的缘故,让您和众位僧人都跟着受累了。”

    觉远摆摆手:“施主不必介怀,栖岩寺命中注定有此一劫,躲也躲不掉。况且我听说施主已尽力保我们周全,如此大恩大德,全寺上下感激不尽。”

    徐传斌心说:不愧是大师,果然豁达大度。

    虽然如此,他还是心怀愧疚:“大师,这段时间我通过算命挣了点钱,留着也没什么用,就送给你作为补偿吧。”

    徐传斌看向旺吉努,旺吉努会意,命人取来昨天从徐传斌身上缴获的包裹。

    觉远推辞不受,徐传斌劝道:“就算大师不要这钱,可是寺里遭了这么大的灾,哪怕是分给僧人们也好啊。况且这钱里面还有你的酬金呢,昨天你匆忙回去救火了,我代领了你那份,现在正好交给你。”

    听徐传斌这么说,觉远才将银两收下,随后带着僧人们离开清军大营,回到了栖岩寺。

    看着眼前一片残砖断瓦,众人欲哭无泪。

    有个老僧昨天出去化缘,侥幸躲过了清军的抓捕。据他说,回到寺里时,他发现不仅主要建筑都已被焚毁,而且由于无人看守,周围的老百姓纷纷过来翻箱倒柜,将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他一个人根本拦不住。

    锦州被清军包围,根本找不到大明官府,想要回财物很难。事实上,觉远也没这个打算,生逢乱世,能活着已属不易,百姓们要不是实在没饭吃,也不会来抢寺里的东西。

    栖岩寺是待不下去了,觉远只好安排大家前往关内的各个寺庙,或者还俗回家也行。

    徐传斌给的银两虽然不多,但足够大家的路费开销了,在所有人都已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可谓派上了大用场。

    小沙弥问觉远:“师父,我们都走了,您有什么打算?”

    觉远回答:“我还有一件事要办,等过些时日,我就来找你们。”

    “师父保重。”

    次日,僧人们陆续南下,觉远独自一人向东而去。

    黄昏时分,觉远抵达了三角山。

    中军大帐,在朱慈烺的悉心照料下,袁熙芸的伤势逐渐恢复。

    听说外面有个和尚求见,朱慈烺感到奇怪:这是谁啊?

    袁熙芸心中一动:“这个和尚是打哪来的?”

    侍卫禀报:“他自称来自锦州城外的栖岩寺,法号觉远。”

    袁熙芸连忙告诉朱慈烺:“这位就是帮着徐叔,从旺吉努那里搞到清军伤亡数据的高僧。”

    “快快有请。”朱慈烺吩咐侍卫。

    觉远进来后,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听说徐叔为了救下栖岩寺的僧人,向旺吉努招认了为什么要刺探清军伤亡数据,袁熙芸有点不安。

    朱慈烺表示理解:“你徐叔这么做是对的,将秘密继续保守下去已经意义不大,能用来救下这么多人,这个选择很明智。”

第108章 袁熙芸重展笑颜

    朱慈烺很同情栖岩寺的遭遇:火灾一事,虽然是僧人们不小心造成的,但觉远因为受徐传斌之邀,没能及时赶回,也是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朱慈烺打算赠送一些银两,供栖岩寺将来重建之用,不料却被觉远回绝了。

    觉远明确地表示:并没有重修寺庙的打算。

    朱慈烺感到不解:“栖岩寺是锦州一带的名刹,如果就此消失,岂不可惜?”

    觉远自然有他的考虑:“栖岩寺已经跟清军结下了梁子,这次虽然没事了,但将来难保不会遭到清军的报复,所以还是让僧众们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为好。”

    朱慈烺点头称是。锦州地处大明跟满清交战的前沿,清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僧众们继续留在这里,确实不太安全。

    觉远幽幽地说道:“僧众们这一走,我彻底放了心,有一个秘密,可以对大帅说说了。”

    朱慈烺和袁熙芸都一愣:原本以为觉远过来,只是为了通报徐传斌的情况,想不到还另有他事。

    朱慈烺连忙说:“大师请讲。”

    “栖岩寺有一个逃生地道,通向寺外,地道的出口就在清军兵营内。徐施主对本寺有大恩,我无以为报,希望这个消息,能为救出徐施主助一臂之力。”

    这下朱慈烺和袁熙芸听呆了:怎么这么巧?

    袁熙芸问道:“大师,栖岩寺怎么会想到要修建地道呢?”

    觉远回答:“20多年前,努尔哈赤的势力兴起,锦州就开始不太平了。为了僧众们的安全,最近这10多年来,我一直暗中组织僧众们挖地道,将来万一遇到战乱,可以多一条生路。”

    朱慈烺称赞道:“大师未雨绸缪,令人佩服!”

    觉远摇摇头:“可是这次清军直接到寺里抓人,有地道也没用,还是多亏了徐施主相救,僧众们才逃过一劫。”

    “可是,地道出口怎么会出现在清军兵营里的呢?”朱慈烺感到不解。

    “这是个巧合。”觉远解释道:“出口在一棵大树旁边,非常隐蔽,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这次清军攻打锦州,碰巧在出口周围设立营地,将出口包了进去。前天我被抓进兵营时,曾经看见过那棵大树,错不了。”

    “原来是这样啊。”朱慈烺明白了。

    清军大营防守严密,如果从外边发动进攻,难度非常大,等于是去送死。但如果晚上通过地道悄悄潜入敌营,救出徐传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前世里,张航在影视剧里看过很多救人的情节,关键是看如何筹划,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朱慈烺正在考虑如何组织营救,袁熙芸坐不住了,表示要亲自带队去救徐叔。

    朱慈烺当然不同意了:“要是你没有受伤,这件事肯定非你莫属;可是你现在伤还没有好,怎么能担当此任呢?”

    袁熙芸懊恼不已:自己伤得真不是时候。

    朱慈烺安慰道:“你放心,我肯定会派出精兵强将,去营救你徐叔的。”

    身边的这些侍卫里,秦元涛的武功最高,但秦元涛是侍卫长,离不开。除此之外,就数武峰的武功不错,朱慈烺决定让武峰负责这次行动,另外再拨两名侍卫同去。

    区区三个人,力量薄弱了些,但是他的侍卫不多,派不出更多的人,只能请几位总兵帮忙了。

    朱慈烺让阮禄安排觉远去休息,然后召集众将开会。

    觉远走后,袁熙芸从包裹里拿出一张纸:“这几天我一直昏昏沉沉的,忘了把这个交给你,这会总算想起来了。”

    朱慈烺接过一看,原来是最近4场仗,清军的伤亡数据。

    “太好了。”朱慈烺高兴地说:“等会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和众将们一起,评估一下以前的战法了。”

    “为了这几个数据,把徐叔都搭进去了。”袁熙芸叹道。

    “你徐叔的功劳,我不会忘的,一定争取救他出来。当然,你为了这件事负伤,功劳也不小。”

    “我倒无所谓,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去做。”

    “我知道,我知道。”朱慈烺大为感动:“你就不要为这些琐事操心了,安心养伤,其他的都交给我来办。”

    “可是我没法安心啊。”袁熙芸说着,从身上掏出玉佩:“这个还给你吧,我不需要了。”

    见袁熙芸要退回定情信物,朱慈烺惊讶莫名:“你这是怎么了?出去了一趟,回来咋就变成这样了呢?”

    “好吧,我实话实说。”身为江湖儿女,袁熙芸一向直率,见朱慈烺问起,便将徐传斌告诫她的那些话转述了一遍。

    朱慈烺承认:徐传斌的话不无道理,袁熙芸作为罪人之女,想跟一位皇子在一起,谈何容易?但事情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他告诉袁熙芸:“我不仅要打败清军,完成救援锦州的任务,而且还要给朝廷解决钱袋子的问题。如果我能立下这些大功,就连皇上,恐怕也得卖给我一个面子。到那时候,我自己的婚事,应该可以自己做主。”

    “朝廷的钱袋子也得靠你?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啊,你用的什么办法?”袁熙芸好奇地问道。

    朱慈烺笑道:“赚钱的路子暂时保密,免得走漏了风声,被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抢了先。”

    袁熙芸知道:朱慈烺一向很有办法,他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能做到,便没有再问。

    有了这两个分量极重的砝码,她作为袁崇焕义女的身份,以及徐传斌、宋德成杀死8名明军骑兵的事情,应该都可以奏请皇上赦免,然后再请皇上赐婚,确实有可能办到。

    袁熙芸看到了希望,但仍有遗憾:“那我义父的事情呢?为义父平反一直是我的心愿,可是我又觉得徐叔说得对,皇上不可能自己否定自己,因此平反一事恐怕是不可能的。”

    “这的确是个问题。”朱慈烺意识到,自己以前可能过于乐观了,还不如徐传斌看得透彻,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皇上执意不肯给袁督师平反,那也没关系,你就耐心等着,哪天我登上了皇位,第一件事就是给袁督师平反,不就结了?”

    袁熙芸点点头:这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了,她这辈子肯定可以看到。只要能给义父平反,就算多等些时日,又有何妨?

    想到义父终将沉冤得雪,袁熙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朱慈烺怜惜地看着袁熙芸:“受了伤的人,还想着这些烦心事,你看看,都憔悴成啥样了?以后遇到为难的事情,千万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告诉我。咱们两个人一起想办法,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

    “嗯,我知道了。”

第109章 8场仗的战损比

    天色已晚,众将在大帐中聚齐。

    曹变蛟问道:“大帅这个时候把我们找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朱慈烺点点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一些武功高强的人去办,我身边人手不足,想请你们给我推荐几个。”

    “是什么事啊?”马科随口问道,见朱慈烺没吭声,马科意识到自己有点多嘴,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帅这件事特别重要的话,那我就把身边武功最高的侍卫借给大帅一用。”

    “那是再好不过了。”朱慈烺回答道。

    众将这下明白了,虽然仍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但每个人都表示愿意出几个侍卫。

    朱慈烺想了想:“也不用太多人,要不每位总兵出两个侍卫,明天一早来我这里报道吧。”

    众将拱手道:“遵命。”

    “还有一件事,需要跟大家议一议。”朱慈烺说着,拿出一张纸:“上次我的眼线,不是拿到了清军前4场仗的伤亡数据嘛,现在,后4场仗的数据也有了。”

    听朱慈烺这么一说,众将都来了兴趣,尤其是郑森,更是伸长了脖子,想看看纸上的内容。

    朱慈烺开始念数据,这些已经不是袁熙芸带回来的那些原始数据,而是经过了统计和计算,因此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是第5场仗:浪石坪之战,清军伤亡2017人,明军伤亡4918人,战损比0.41。

    杨国柱听了面露喜色:这场仗是他指挥的,战损比数据已经超过了前4仗的平均战损比,打得不错。

    第6场仗:撤离赤枫林之战,清军伤亡1877人,曹变蛟部伤亡5213人,战损比只有0.36,不是太理想。

    这一仗,如果不是郑森当时果断下令,让水师从曹变蛟部身后开炮,打跑了清军,那么明军8500人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此战清军的伤亡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师炮火所致,如果仅凭曹变蛟部去跟敌人死拼,战损比有可能达到糟糕的1:5。

    面对无可辩驳的数据,先前对郑森多有怨言的马科,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当面向郑森致歉。

    郑森大度地摆摆手:“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多天,马总兵就不必再提了吧。”

    朱慈烺看了看郑森,他知道,郑森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

    朝自己人开炮,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始终免不了受到明军将士的质疑。

    在将士们看来,水师身处战舰,自身安全基本无忧,为了立功可以无所顾忌。只是这么一来,陆地上的明军士兵,就成了水师的垫脚石,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郑森也清楚将士们的想法,因此一直压力很大。

    在朱慈烺看来,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互相埋怨,产生嫌隙,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评判。

    战损比就是那个标准。

    不管是水师还是陆上的将士,以可接受的代价,给清军造成杀伤,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郑森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0.36这个战损比虽然看上去一般般,但好歹超过了1:3的最低标准。要不是郑森的决定,那么撤离赤枫林这一仗,将成为首场不合格的战斗。

    朱慈烺的这番话非常客观,让众将都为之折服。

    看到大家都能真正理解郑森,朱慈烺深感欣慰:在面对清军这个强敌时,明军内部的团结非常重要,而徐传斌付出了重大代价弄到的数据,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徐传斌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慈烺继续往下念:

    第7场仗,三角山首战,由于遭遇朝鲜水师的龟船突袭,明军失去了水师的支援,伤亡高达11571人,而清军仅伤亡2027人。战损比不足1:5,接近1:6,非常糟糕。

    众将为之哗然:那场仗明军差点完蛋,他们至今心有余悸,而真实的伤亡数据也证实了他们的感觉。

    当时明军有6.2万人,如果按照近1:6的战损比,清军付出1万多人的伤亡,就可以彻底击溃明军。

    只有张航清楚:这意味着原本历史上的松锦大战重演了,他这个穿越过来的人,最终翻盘失败。

    好在清军突然退却了,据袁熙芸说,旺吉努当时受了箭伤,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可是清军完全可以另派个人来指挥啊,然而多尔衮却并没有这么做,真是奇怪。

    也许自己真的有上天眷顾?好不容易穿越过来,老天爷也不想让他这么快就退场吧。

    朱慈烺正在沉思,众将已经议论开了。

    杨国柱感叹:“看到没?如果失去水师的支援,我们将陷入危险,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曹变蛟深表赞同:“所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郑森,没有他,我们只怕早就败了。可惜啊,有人就是看不清楚这一点,老去挑人家的毛病。”

    马科听了很不爽:“我刚才不是已经向郑头领道过歉了嘛,你怎么老揪住以前的事情不放?”

    朱慈烺连忙制止:“好了,不要争了,和为贵。”

    吴三桂问道:“大帅,第8场仗应该战绩不错吧?你赶紧念念,让我们也高兴高兴啊。”

    “是啊是啊,大帅快说给我们听听,冲一下晦气。”马科也催促道。

    “好。”朱慈烺接着念道:“第8场仗,三角山次战,清军伤亡5132人,我军伤亡6785人,战损比接近1:1。”

    大帐里响起一片掌声:这个数据真是太解气了!而且跟众将的印象相符:当时前后两翼的清军竟然不知道撤退,傻乎乎地在那里挨炮,伤亡自然很惨重。

    虽然至今都不清楚清军为何这样,但是这一仗的确打得非常漂亮,伤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此,8场仗的数据都已经清楚,只有第7场仗不符合要求,在众将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朱慈烺安慰道:“一场仗的得失有一定的偶然性,要综合起来看,才有说服力。我统计了一下,8场仗下来,我军共计伤亡36929人,清军伤亡14606人,总的战损比为0.396,高于1:3,达到了预期目标。”

    朱慈烺的话打开了众将的心结,马科表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的输赢算不了什么,只要总账算下来没问题就行。”

    众将纷纷点头。

    吴三桂一直担心着舅舅祖大寿,他提了一个问题:“海边的仗打得差不多了,今后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将粮草送进锦州,不知道大帅上次说的那个办法,有没有什么进展?”

    朱慈烺摇了摇头:“这件事要禀明皇上,哪有那么快的?恐怕得耐心等一等。”

    “哦。”

    朱慈烺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记得让选派的侍卫来我这里集合。”

    众将表示:“大帅放心,这件事误不了。”

第110章 朱慈烺面授机宜

    次日一早,8名侍卫前来报道。

    他们分别是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这4位总兵,从身边的侍卫当中挑选出来的。

    朱慈烺不清楚这8人的功夫如何,让秦元涛分别跟他们切磋一下。

    袁熙芸逐一看过后,笑着说:“都很不错。”

    能入得了袁熙芸的法眼,功夫自然不差,朱慈烺放了心,看来4位总兵都很尽心尽力,派出的全是高手。

    至此,人选确定下来,这8个人加上他的3名侍卫,一共11人,由武峰统领。

    然而,直到此时,这11个人都不知道,大帅要让他们去做什么。

    朱慈烺揭开了谜底:“这一次,你们的任务是去救一个人。”

    他向大家介绍了徐传斌的情况,同时告诫众人:这次救徐传斌是要冒风险的,你们中间很可能有人将回不来。

    众人表示:徐传斌为国立下大功,如今落入敌手,大明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全力组织营救,让他们很感动:这才是有功之士应得的待遇,他们愿意拼死完成这个任务。

    朱慈烺心中高兴:这11个人不仅有实力,士气也很高,将任务托付给他们,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袁熙芸也感到满意:昨天朱慈烺曾答应她,要派出精兵强将去救徐叔,从这阵势看,朱慈烺兑现了承诺。

    朱慈烺随后请来觉远大师,给侍卫们介绍相关情况。

    觉远告诉大家:地道的入口在栖岩寺大雄宝殿的弥勒佛像下面,将佛像搬开,就可以进入地道。向前走到尽头,就是出口,位于一棵大树旁边,现已被圈进清军兵营。

    这个出口距离徐传斌被羁押的帐篷不太远,觉远凭着回忆,画了一张图,上面标出了出口周围帐篷分布的大致情况,以及徐传斌的位置。

    武峰看后表示:“很好,有地道、有地图,这件事就好办多了。”

    朱慈烺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速战速决。我们11个人一起冲出地道,快速杀到徐前辈所在的帐篷,将人救出后,顺着地道迅速返回。”

    “这样不好。”朱慈烺摇摇头,否定了武峰的意见。

    “那该怎么做?”武峰感到疑惑了。

    其实不止武峰,就连袁熙芸、秦元涛,以及10名侍卫,都觉得武峰说的没错啊,当然是这么做了,大帅为何不满意呢?

    朱慈烺不这么看。

    前世里,张航看过特种部队解救人质的多部影视剧,行动时遇到敌人,都是先用匕首解决问题,尽量做到悄无声息,只有在彻底暴露了的情况下,才会跟敌人真刀实枪地干。

    这11名侍卫的身手,跟现代的特种兵有得一拼,没必要一开始就乒乒乓乓地跟清兵干上,这是很不划算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笑着对秦元涛说:“接下来恐怕要委屈你一下了。”

    秦元涛有点莫名其妙:“需要我干啥?”

    “既然你不参加今天的行动,那就给大家当一回陪练吧,不要嫌麻烦哦。”

    “没问题,大帅尽管吩咐。”

    等到朱慈烺说了他的想法,众人无不笑出了声,只有秦元涛叫苦不迭。

    原来,朱慈烺是让秦元涛扮演一名没有防备的清兵,在军营里走动时,被侍卫从背后悄悄扑上来,用匕首瞬间割喉。

    这样的动作,在前世的影视剧里大量出现,张航已经耳熟能详,虽然他自己从没实际动过手,但并不妨碍他给侍卫们讲解动作要领。

    这些侍卫的素养都很不错,因此一听就懂。只是这么一来,遭罪的就是秦元涛了,他不得不被11个人轮番“割喉”,虽然只是模拟动作,但每次下来,他都要喘上好一阵。

    到了最后,秦元涛连连摆手:“不行了,不行了,要是再来几个人,我真的要活不成了。”

    朱慈烺忍住笑,拍了拍秦元涛的肩膀:“今天辛苦了,这里已经没你事,去休息吧。”

    秦元涛如遇大赦,连忙告退。

    秦元涛走后,朱慈烺告诫武峰:“到了地道出口那里,不要一下子都冲出去,你先派两个人去探探路,如果没有问题,再将人撒出去。”

    “明白。”

    朱慈烺强调:“如果完成任务有困难,不要勉强,迅速沿地道返回。”

    这些侍卫都是军中的佼佼者,朱慈烺很珍惜他们的性命。

    侍卫们大感惊奇:大帅的讲解头头是道,好像很有经验似的,可是大帅以前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不可能参加过这样的行动啊。

    他们哪里知道,朱慈烺其实是下意识地按照前世里影视剧中的套路在讲解,因此显得轻车熟路。

    此时已经到了中午。朱慈烺担心徐传斌会被转移,那样的话,再想营救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事不宜迟,今天就必须行动。

    侍卫们饱餐一顿后,换上了便装。

    临出发时,朱慈烺将11套清军服装交到了侍卫们手里:“你们出地道前,把这些衣服换上,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尽量减少伤亡。”

    换上敌人的服装,其实也是影视剧里常见的套路,朱慈烺再次照搬。

    武峰看了看身边的侍卫:“可是我们都没有辫子啊,很容易露馅的。”

    一名侍卫笑道:“晚上嘛,清兵未必会注意到,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再动手也不迟。”

    另一名侍卫有点担心:“我们都穿上了清军的衣服,会不会把自己人跟清兵搞混?”

    武峰摇摇头:“那肯定不会。只要用匕首割喉时留点神,看看脑袋后面有没有拖着辫子,就绝对错不了。”

    众人听得呵呵大笑。

    临行前,朱慈烺勉励道:“祝你们马到成功!”

    “大帅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武峰说罢,和10名侍卫翻身上马。

    天黑之前,侍卫们赶到了栖岩寺,顺利地找到地道入口,进入了地道。

    他们打着火把一路前行,不久就来到了出口处,换上了清军服装。

    武峰小心地听着外面的动静,隐隐有脚步声。

    按照朱慈烺的指点,武峰派了两名侍卫,先出去试探一下,其他人则留在地道内待命。

    不久,两名侍卫回来了。他们先后遇到了四组清兵,有三组并没有发现他们身上的破绽,只有最后一组看出他们不对劲,喊他们站住。

    见只有两名清兵,两名侍卫没有选择硬拼。他们站在原地不动,等清兵靠近之后,采用割喉的办法,一人一个都解决掉了,随后将尸体藏到了帐篷间的隐蔽处,暂时应该不会被发现。

    “大帅的方法还挺管用的嘛。”武峰赞叹道。

    地道里的9个人逐个上到了地面,武峰这才得以观察清军兵营的情况。他发现,远处的栅栏那里,清军的岗哨确实比较多,巡查得也非常严。兵营内部则相对稀松,这大概是因为,没人料到竟然会有地道直通兵营内部吧。

第111章 生擒皇太极

    四周的帐篷跟觉远标注的差不多,而徐传斌所在的位置就在不远处。

    武峰知道,他们这一行人正身处龙潭虎穴,一刻也耽搁不得。他招了招手,侍卫们会意,跟在他后面疾步向前。

    路上曾遇到几个清兵,但幸运的是,清兵只是瞟了他们几眼,没有说什么。

    只要清兵没有识破,侍卫们就没必要去招惹敌人。

    应该说,大帅让他们换上清军服装,这一招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否则的话,他们一出地道就会露馅。

    很快,他们就抵达了软禁徐传斌的那个帐篷附近。

    令武峰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帐篷此时灯火通明,周围还有不少清兵在站岗。

    一个徐传斌,至于派这么多人看押吗?未免小题大做。

    不过这么一来,想救出徐传斌就难度比较大了。

    怎么办?

    武峰迟疑起来,想起朱慈烺叮嘱过:如果完成任务有困难,不要勉强,迅速沿地道返回。现在不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吗?

    可是,刚刚从地道出来就放弃,似乎有点说不过去,还是看看情况再说吧。

    武峰让手下在隐蔽处等待,自己则大摇大摆走了过去。

    还没等他靠近那个帐篷,就听到站岗的清兵在呵斥:“这里有要事,闲杂人等赶紧离开!”

    武峰一愣:有要事?难道徐传斌已经被转移到了别处,这个帐篷现在成了清军办公的地方?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地方:觉远是前天的时候,在这个帐篷里见到徐传斌的,两天过去了,清军将徐传斌押到别处,是很有可能的。

    可是这么大一个兵营,想找到徐传斌谈何容易?关键问题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这一行人暴露的可能性会非常大,这将导致整个任务彻底失败。

    看来只能放弃了。

    武峰转身往回走,这时帐篷里面隐隐传来说话声。

    武峰的耳朵很尖,加之说话的人声音宏亮,因此武峰大体上是听清了。

    只听得那人说道:“徐先生,大清皇上亲自来见你,这是多么大的面子?如果你愿意跟我大清合作,包你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可不要不识抬举。”

    武峰顿时血脉喷张:我的天!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透露了两条非常重大的消息:一是徐传斌就在这个帐篷里,而且坚贞不屈,没有投降满清;二是皇太极不知何故,亲自前来劝降,此时也在帐篷里。

    难怪帐篷里如此亮眼,周围有众多清兵守卫呢,这下全都能解释通了。

    如果只是徐传斌在里面,武峰可能会犹豫不决,因为面对如此众多的清兵,救出徐传斌的难度实在太大;但是现在出了个突发状况:皇太极亲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冲进帐篷后,如果能生擒皇太极,就可以逼迫清军让路,全身而退将不是个难事,顺便带走徐传斌也不在话下。

    如果能将皇太极带回三角山,交给大帅处置,意义就更大了,不仅可以解锦州之围,而且也许能迫使满清交还辽东的大片国土。

    想到这里,武峰决定干一票大的,哪怕是11个人全都交代在这里了,也要赌上一把。

    回到侍卫们那里,武峰将这10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的5个人跟随他行动,第二组的5个人负责解救徐传斌。

    任务分配完毕,一行人来到那个帐篷前,这回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直接就开干。

    其实,站岗的清兵如果拼死抵抗,武峰他们未必能轻易得手。可是清兵看见武峰他们过来,只是要求他们离远点,并没有丝毫迎战的准备。

    侍卫们本就武功不俗,战力远超普通明军士兵,对手又毫无防备,战斗一下子变得简单多了。

    很快,站岗的清兵全都被解决掉了,武峰带领手下闯进了帐篷。

    此时,旺吉努正陪着皇太极,对徐传斌进行劝降。

    自从拿到徐传斌的那个腰牌后,皇太极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多次。

    他在想:既然朱慈烺舍得将这样的腰牌交给徐传斌,说明徐传斌跟朱慈烺的关系很近。如果能策反徐传斌,让此人回到明军那里,在朱慈烺身边潜伏下来,其作用将非同小可。

    只是,旺吉努这两天虽然极力拉拢徐传斌,却始终没有什么成效。

    皇太极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旺吉努的级别不够高,做出的承诺对徐传斌的吸引力不够大。既然如此,如果自己亲自出马,情况应该会不一样。

    于是,今天下午的时候,皇太极带着贴身护卫们来见徐传斌,旺吉努在一旁陪同。

    然而,好说歹说,一直到了天黑,徐传斌仍然不为所动。

    皇太极和旺吉努都有点口干舌燥,而且心头窝火,这时帐篷外一阵喧哗。

    旺吉努正准备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这时从外面冲进来几位“清兵”,见人就砍。

    帐篷内的人大惊失色:这些人是疯了吗?怎么杀起自己人来了?

    旺吉努毕竟久经沙场,见对面那人冲着他挥刀砍来,他下意识地一闪,躲过了对方的攻击。

    这个人正是武峰,见旺吉努避了开去,他懒得纠缠,撇开旺吉努,直奔皇太极而去。

    武峰身后有5个人紧紧相随,另外5个人则寻找着徐传斌。

    整个帐篷里,只有徐传斌一人身着大明百姓服饰,一看便知。

    帐篷里大都是皇太极的贴身护卫,他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见对方也是“清兵”,多多少少有点手下留情,没有痛下杀手,这么一来,战力也就大打折扣。

    而武峰他们深知,不拼命就别想活着回去,因此都毫不客气。

    没过多久,皇太极的护卫就被杀得七零八落,皇太极本人则被武峰拿刀架在脖子上,动弹不得。

    旺吉努一看情况不妙,慌忙夺路而逃。到了帐篷外面,他很快纠集了数百兵马,将帐篷团团包围了起来。

    武峰此时已经安下心来:有皇太极在手里,还怕敌人不让路?

    他押着皇太极走出帐篷,清兵果然吓得不敢上前。旺吉努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呆呆地看着武峰这伙人。

    这时,皇太极开口了:“各位壮士,你们需要什么尽管提,旺吉努会给你们的。”

    这下提醒了旺吉努,他连忙说道:“对对,金银财宝我们这里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武峰冷笑道:“你们的金银财宝,我们只怕是有命拿,没命花啊。”

    此时的旺吉努,一门心思想着救下皇上,再立新功,他当然不能错过眼前的这个机会。至于杀了这伙人为皇上报仇,那是以后的事,暂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设身处地为武峰这些人着想,提出了一个方案:“我可以多给你们一些马匹,用来驮金银财宝。等到了距离明军大营30里处,你们先放了皇上,再奔向三角山,我们即使想赶也赶不上了,你们尽可放心。”

第112章 徐传斌的妙招

    武峰对于旺吉努所说的金银财宝没兴趣,可是他们的马匹都留在栖岩寺那边,如果先押着皇太极回到栖岩寺,再骑上马,要花费不少时间,恐生变故,既然如此,干嘛不直接使用清军的马呢?

    至于快到明军大营的时候释放皇太极,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他就算违反承诺也在所不惜。个人的不讲诚信,跟大明的整体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么一想,武峰觉得不妨先答应旺吉努,假装要些金银财宝,弄到20多匹马,然后再启程回去。

    武峰正在沉吟,身后有个声音说道:“武侍卫,要不我替你押着皇太极,这样你就专心跟对方谈判了。”

    武峰回头一看,是一个名叫金志仁的侍卫在跟他说话。这个人是吴三桂派来的,分在了他这组,刚才一直跟在他后面。

    武峰觉得这样也好,凭这些侍卫的身手,控制住皇太极不是难事,不用担心皇太极会跑掉。把皇太极交给金志仁后,他就可以一门心思跟旺吉努交涉,以便能从清军的重重包围中脱身。

    想到这里,武峰对金志仁说:“可以,不过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所有人的安危都系于皇太极一身,你可要严加看管,不可有丝毫大意。”

    金志仁连忙表示:“这个你就放心好了,出了问题,我也会死在这里,哪敢大意啊?”

    武峰点了点头,金志仁提剑过来,将宝剑架在了皇太极脖子上。

    武峰让到一边,随后大声对旺吉努说:“你的提议不错,我答应了,就按你说的办。”

    旺吉努当然不傻,他时刻都在提防对方说话不算话。刚才之所以提出那个方案,是为了稳住这帮对手,免得把他们逼急了撕票,杀害皇太极。

    见对方同意了他的意见,旺吉努便开始讨价还价:“你必须留一个人……啊不,留两个人在我们这里作为人质,等你放回皇上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放走你的人。”

    武峰十分恼怒:“不行,我不能答应。”

    “那你就是没诚意了。请问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呢?难道你放了皇上后,我们会不放你的人?你这样想纯属多余,要知道,皇上的命比你的人贵重千倍、万倍,我们可不敢拿皇上的安危去冒险,所以肯定会放你的人。”

    武峰不得不承认,旺吉努的话在理,他如果真的肯放皇太极,即使押两个人在旺吉努那里做人质,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危险。

    可问题是,他根本就没打算放皇太极啊,这就意味着,作为人质的那两个人将会送命,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可如果他不答应旺吉努的条件,那么旺吉努就会看出,他根本就没打算遵守承诺,这样的话,就不会提供马匹放他们走。

    这么一来,他们将会一直困在这里。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将皇太极交到大帅手里,就无法让大明的利益最大化。

    到了最后,如果皇太极死在他们手里,他们肯定也将全都死在清军手里。满清会立刻另立一位新帝,从目前的形势看,多尔衮很有可能即位,此人的才能不比皇太极差多少,大明从中没捞到任何好处,将来也仍旧麻烦不断。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武峰一阵头痛:要不,就答应旺吉努的条件,留两名侍卫做人质?

    跟皇太极这个天大的筹码相比,两名侍卫的性命就不算什么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参加这次行动的人,谁不想活着回去呢?因此,他必须做出痛苦的抉择。

    那么,让谁留下做人质好呢?

    武峰正在踌躇,一场变故悄然发生,让他不用再为这个问题操心了。

    只听得身后的侍卫们怒喝道:“金志仁,你干什么?”

    武峰扭头一看,见皇太极正匆忙朝旺吉努那边跑去,金志仁持剑在手,挡住了众侍卫。

    这个金志仁,竟然将皇太极给放走了,还不让侍卫们去追赶,他到底是什么人?

    武峰此前一直负责跟踪焦明,后来赵良峰在他的刀上抹了脖子,令他记忆犹新,因此他对清军内应很敏感。

    金志仁的异常举动,让他瞬间就意识到:此人肯定也是清军的内应。

    他冲着侍卫们大吼道:“金志仁是混入我军的奸贼,杀了他!”

    侍卫们这才醒悟过来,朝着这个家伙刀剑齐下。

    金志仁为了给皇太极尽量争取一点时间,挥剑拼命抵抗,死战不退。

    旺吉努看呆了,不过他很快醒过神来,挥刀上前救驾,众清兵一拥而上,将皇太极护在中间。

    武峰见状心中一紧:这下完了!

    愤怒的侍卫们将气都撒在金志仁身上,金志仁难以抵挡众人的围攻,身中数刀,倒在了血泊中。

    旺吉努见皇上脱险,又惊又喜。

    皇太极不失冷静,命令旺吉努:“尽量留徐传斌一命,朕经过了这么一通折腾,不能白忙活啊。至于其他人,你看着办。”

    “明白。”

    旺吉努挥了挥手,清军朝武峰等人步步紧逼,包围圈越来越小。

    侍卫们明白自己已在劫难逃,都有些泄气。

    徐传斌经验丰富,他观察了一下形势后,有了主意:“大家不要慌,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武峰小声问道:“徐前辈有什么好办法?”

    “你们的服装跟清兵并无二致,等会你们分散开来,和清军混在一起,他们未必分得清敌我,这样的话,你们肯定有机会逃出去几个人。”

    侍卫们精神为之一振:这确实是个妙招,就这么办!

    武峰对徐传斌说:“前辈,你等会跟着我一起冲出去吧,我们有个地道,可以直抵栖岩寺。”

    徐传斌愣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地道的事情,不过他很快摇了摇头:“我这身衣服太好认了,没法像你们那样混在敌人中间。我是肯定跑不掉的,还是不要连累你们吧。”

    武峰急了:“大帅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就是将你救出,我们怎么能丢下你不管呢?”

    “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回去后请向大帅表示感谢。不过你们千万别犯傻,能逃就赶紧逃吧。”

    徐传斌说罢,从地上捡起金志仁的宝剑,朝敌人冲去。

    武峰只好下令侍卫们四散迎敌,很快,侍卫们就和敌人混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情况果然如徐传斌所料:由于服装都是一样的,加之帐篷外光线不好,彼此看不太清,因此混战了一会之后,清军个个都有些懵。

    只听得有人嚷道:“你没长眼睛啊?砍我干什么?”

    “对不住,刚才真的没看清。”

    后来,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好几个清兵都倒在了自己人的刀剑之下。

    武峰暗自好笑。其实不光是清兵之间对砍,他自己就曾经跟一名侍卫刀剑相交,幸好他及时认出了对方,立刻住手,这才避免了自相残杀。

    他们才10个人,就已经交过手,清兵人多势众,互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第113章 皇太极决定报复

    武峰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他挥刀猛砍对方,那么对方也会毫不客气地还击。如果他放下武器,对方反而有些迟疑,不一定会动手,就算挥刀也带有试探性质,生怕误伤了他。

    既然如此,武峰干脆什么也不做,混在人群里,悄悄向地道口的方向挤去,倒也没什么人为难他。

    就这样,武峰来到了人群外围,这时他看到有4名侍卫也先后挤了出来。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再等等其他侍卫。

    旺吉努面对着眼前这一片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办,皇太极提醒道:“刚才抓我的那些人都没有辫子。”

    旺吉努猛醒,冲着清兵大喊道:“凡是脑后没有辫子的,都是明军探子。”

    清兵闻言,开始互相打量起来。

    立刻就有个清兵指着武峰说:“这个人没有辫子!”

    这下武峰暴露了,再不走就会来不及,他只好招呼那4名侍卫,朝地道口狂奔。

    旺吉努连忙下令:“一定要抓住这几个人,死的活的都行!”

    数十名清兵得令,跟在武峰后面追赶而去。

    那些尚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几名明军侍卫,终于藏不住了,先后被清兵识破,他们不愿被俘,最终全都战死。

    武峰等人先后跳进地道,不少清兵跟着追了进去。可是地道狭窄,下来再多人也施展不开。

    武峰亲自断后,跟清兵一对一逐个交手,这么一来,他在功夫上的优势就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他熟悉地道内的情形,拥有地利,因此在对战时更加占据上风,清兵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到了后来,追击的清兵都被他解决掉了。

    地道口的清兵见状,都不敢再下去了。

    武峰见没有敌人过来,他已经抵挡了好一阵,4名侍卫想必已经走远,他便沿着地道,摸索着朝栖岩寺方向走去。

    回到地面上,武峰聚齐了4名侍卫,连夜返回三角山。

    ~~~~~~~~

    天亮了。

    多尔衮、多铎听说兵营这边的事情后,非常吃惊,一起过来探望皇太极。

    见皇太极神色如常,多尔衮、多铎都暗自佩服。

    这辈子,皇太极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心理素质极好,即便是昨晚那么大的事,他也没太放在心上。

    回忆起昨晚的那一幕幕,皇太极最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金志仁这条线就此断掉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

    多尔衮、多铎对视了一眼:原来皇上安插在明军内部的那个眼线,就是这个金志仁啊。

    多尔衮问道:“上次明军向锦州偷运粮草的事情,是金志仁通报给皇上的吧?”

    皇太极点点头:“还有朱慈烺知道我军伤亡数据,以及在海边埋伏小炮轰击龟船的情报,也是他送过来的。”

    “这个人的功劳不小啊。”多尔衮感叹着,想起自己安插的刘世峰、焦明、许云达三人,至今都没有送来多少有价值的情报,跟金志仁实在是相差太远。而且金志仁在最后关头救驾,更是一桩天大的功劳。

    应该说,皇上这步棋太成功了,他和多铎都望尘莫及。

    皇太极却神情忧郁:“我在金志仁身上可是下了大本钱的,他死后,再想弄到明军的情报可就难了,想打赢朱慈烺,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多铎心说:皇上这是怎么想的?金志仁救了你的命,这难道不比任何情报都重要?情报还可以再派人去搞,命可只有一次啊。

    多尔衮则被皇太极的“敬业”精神折服,正准备安慰一下,旺吉努进来报告:地道的情况已经查清楚了,另一头通向栖岩寺,而寺里的僧人前两天就已经回了关内。

    皇太极十分尴尬:他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替栖岩寺开脱,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打脸。

    他偷眼瞧了瞧多尔衮、多铎,只见这哥俩都扭头看向别处,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这两人倒是挺识趣的,要不然他可真的有点下不来台。

    至此,朱慈烺的行动计划完整地呈现出来,皇太极感叹:朱慈烺这个人,打仗的时候点子多,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可此人的才能远不止此,就连策划个营救行动,也是令人防不胜防。要不是自己运气好,差点就被连锅端了。

    这样的对手实在可怕,必须尽早除掉,否则每天都要心惊胆战。

    其实,他这两天已经在考虑一个计划了,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昨晚那惊魂一幕,让他不能再迟疑了,必须尽快将计划付诸实施。

    想到这里,皇太极对多尔衮、多铎说道:“朱慈烺差点杀了朕,难道朕就不能杀他吗?”

    多尔衮一愣:“皇上的意思是?”

    “朕也是有办法的,并非没有还手之力。”皇太极将他的计划详细说了一遍。

    多尔衮听罢表示:“这个办法不错,值得一试。”

    多铎有点不解:“皇上,你既然有这么好的办法,干嘛要降尊纡贵,过来招降徐传斌呢?还因此身陷险境,实在有点划不来。”

    皇太极解释道:“这个办法并没有实足的把握,如果失败,将白白折损一位顶尖高手,我有点舍不得。如果徐传斌愿意投降我大清,他的作用肯定能超过金志仁,遇到合适的机会,也可以趁机杀掉朱慈烺嘛。”

    “这倒也是。可徐传斌不是没投降嘛,看来还是得用皇上这个办法。如果能干掉朱慈烺,死个把高手又算得了什么?要不我派人走这一趟吧。”

    皇太极摇摇头:“机会只有一次,一定要把握住。我看中的那个高手,我对他很了解,还是让他去放心些。”

    “那就请皇上不要再犹豫了,赶紧实施吧。”多铎劝道。

    “是啊。”皇太极点点头:“眼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在皇太极正和多尔衮、多铎密商的时候,三角山的明军大帐,武峰带着4名侍卫来见朱慈烺。

    听着武峰的汇报,张航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这简直比前世里那些大片的剧情还刺激啊,连续两次大反转,让人紧张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可惜的是,本来对大明极为有利的局面,转眼间就化为泡影。

    要是武峰能将皇太极押回来,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将士们不再需要面对死亡,朝廷可以节省无数钱粮,就连他都省事了。

    然而这一切没能发生,这都要怪那个名叫金志仁的家伙。

    此人是吴三桂派来的,应该深得吴三桂的信任。

    这下可以解释:为什么吴三桂部偷运粮草到锦州,才过了几天就被清军发现了,肯定是这个金志仁传递的情报啊。

    除了这件事,金志仁想必还为清军搜集了不少情报,也不知道给明军带来了哪些危害。不过,所有这些加起来,都比不上金志仁放走皇太极所造成的损失。

第114章 名字中的秘密

    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朱慈烺便没再想这事,而是考虑起另一个问题:吴三桂不会被金志仁拖下水了吧?

    吴三桂身为五总兵之一,兵力最多,可千万不能出问题啊。

    仔细一想,朱慈烺觉得不大可能。

    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投靠了满清,但是在此之前,吴三桂曾长期跟清军交战,没有投降过。

    而根据他出征以来对吴三桂的观察,吴三桂部作战还算顽强,伤亡也较大,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此外,吴三桂积极组织运送粮草给祖大寿,虽然这里面有舅甥关系的因素,但毕竟符合这次救援锦州的要求。

    如果吴三桂打算投靠满清,那么他肯定不会如此卖力。

    因此,朱慈烺认为吴三桂应该没什么问题,至少目前是这样。

    想到这里,他稍稍放了心。

    这时,武峰不无遗憾地说:“大帅,你给我们预备了清军服装,这本来是一个妙招,可也有不足之处,如果能给我们准备假辫子,就更好了,这么一来,其他5名侍卫说不定也能逃出来。”

    朱慈烺解释道:“我起初的设想是,你们迅速找到徐传斌,然后带着他沿地道撤退,整个战斗过程应该很短暂。如果戴着假辫子跟敌人对战,将是个累赘。再说你们是晚上行动,就算没有假辫子,敌人一时也看不出来,影响不大。只是,我完全没想到你们会遇见皇太极,随后在清军兵营待了那么久。”

    在张航看来,昨晚的行动无疑属于“特种作战”,当然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只是没想到,后来事情发生了重大变故。

    武峰明白了:“大帅的考虑有道理,看来是人算不如天算。”

    “是啊。”朱慈烺叹道:“昨晚发生的事情,我敢说任何人都想不到,只能归之于天意。”

    武峰还有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金志仁表现很正常,他也跟着我们杀清兵,毫不手软。他既然是皇太极的人,杀自己人的时候怎么下得去手?”

    朱慈烺想了想:“金志仁打进我军内部不容易,如果不是遇到皇太极被生擒这样的极端情况,是绝对不愿暴露自己的。他肯定想在我军内部长期潜伏,从而不断立功,因此在必须杀清兵的时候,他不得不积极表现,否则一旦遭到我们的怀疑,他可就前功尽弃了。”

    武峰点点头:“这回我算是彻底搞懂了。不得不承认,金志仁太会隐藏自己了。”

    见侍卫们神情有些落寞,朱慈烺安慰道:“你们这一趟其实不算失败,因为揪出了金志仁这个极其危险的家伙。此人破坏了偷运粮草的大计,危害不小,能将他除掉,是一件大好事,可以避免今后更大的损失。”

    侍卫们受到鼓舞:“大帅,昨晚我们杀掉的清兵可不少,再加上清兵自相残杀的情况,起码有20多人,而我们只损失了5个人,还是很赚的。”

    朱慈烺摇摇头:“账不是这么算的。那5名侍卫武功高强,深得几位总兵的器重,哪怕拿他们1个人去换10名清兵,总兵们都未必会答应呢。”

    侍卫们一愣:这个问题他们倒是没想过。

    朱慈烺挥挥手:“你们先下去休息吧。对了,皇太极的事情不要对外讲,你们就说在解救线人的过程中,金志仁突然跳了出来,导致行动失败。”

    武峰感到不解:“为什么?”

    “如果这次行动能将皇太极带回来,自然会让大家知道,可惜失败了,再去提及皇太极只会徒增失望,还不如不说。”

    “哦,明白了。”

    武峰等人走后,朱慈烺召集众将开会。

    他按照统一的口径,对众将说解救线人的行动失败,损失了5名侍卫,没有提到皇太极。

    这5名侍卫分别是杨国柱、马科、曹变蛟、白广恩推荐的,听到这个消息,4位总兵都很痛心。

    尤其让他们有意见的是,这5人全都因为救一个线人而出了事。

    虽说大帅的这个线人弄到了清军8场仗的伤亡数据,功劳不小,但为了救一个人,一下子搭进去5位高手,而且线人最终也没能救出,这代价实在有点大。

    不过,4位总兵都没有发牢骚,他们大度地表示:“大帅的事要紧,这样的行动,出现伤亡是难免的,大帅不必介怀。”

    朱慈烺明白4位总兵的想法,但他只能说这么多,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4位总兵能够逐渐接受。

    随后,朱慈烺向吴三桂问起金志仁的来历,吴三桂回答:“金志仁是6年前来到山海关投军的。这个人武功好,头脑也聪明,我觉得他不错,就留在身边做了侍卫。”

    “他是哪里人?父母亲人呢?”

    “他的家乡在湖广汉阳府,父母双亡,没什么亲人。”

    朱慈烺“哼”了一声:“又是这种情况,无父无母,再加上家乡离得远,查都不好查。”

    刘世峰、焦明、许云达三人,就是谎称亲人全都被清军杀害,得以混入了吴三桂部,这个金志仁又是如此。看来吴三桂部太容易渗透了,难怪清军内应都喜欢往这支部队钻。

    吴三桂听出不对劲:“大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金志仁,是皇太极的人。”朱慈烺没有客气,直接点明。

    吴三桂吃了一惊,随即提出质疑:“不可能吧?这些年,我亲眼见他在战场上杀过好几名清兵。”

    “这有什么?苦肉计而已,目的是为了骗取你的充分信任。”

    说到这里,朱慈烺挺佩服皇太极的:下了这么大的本,回报确实够丰厚,不仅能搞到重要情报,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这样的内应,有几个人能做到?

    吴三桂瞪大了眼睛:“大帅,你这话有根据吗?”

    “当然有。武峰告诉我,这次营救线人,本来快要成功,不料金志仁突然使绊子,导致功败垂成。”

    “有这事?”吴三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么说,我那侍卫是因为金志仁的缘故才出的事?”马科嚷道。

    事情至此已经明了,杨国柱、曹变蛟、白广恩都恨恨地瞪了吴三桂一眼。

    朱慈烺并不希望总兵们矛盾太深,连忙劝解道:“这事不怪吴总兵,他也没想到金志仁是这样的人。”

    吴三桂点点头:“是啊,我真的一点都不知情。”

    朱慈烺心说:你不清楚的人可不止一个金志仁,还有刘世峰、焦明、许云达呢,不过暂时还不能告诉你,免得打草惊蛇。

    只听得杨国柱冷冷地说道:“吴总兵,你太大意了,仅从金志仁这个名字,就能看出问题啊。”

    这回不仅吴三桂愕然,就连朱慈烺也有点懵:金志仁这个名字怎么了?

    杨国柱提醒道:“金志仁这三字,就是‘金之人’的谐音,而这个‘金’,正是满清以前用过的国名。”

    “啊?”吴三桂彻底愣住。

    朱慈烺佩服杨国柱眼光敏锐,昨天的时候,自己如果能注意到名字中的这个秘密,也许就不会让金志仁去了。

第115章 巴图开始行动了

    马科为吴三桂打抱不平:“杨总兵,你是个细心的人,可我是个大老粗,换做是我,肯定不会注意到这些弯弯绕的东西。”

    曹变蛟和白广恩也表示赞同:如此细微的地方,恐怕没几个人能想到。

    杨国柱表示:“如果是在关内,没有在意这些还可以理解,可吴总兵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长期跟清军作战,这点警惕性必须得有。况且金志仁在他身边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年了,他也该想到了。”

    吴三桂好不尴尬,朱慈烺连忙打圆场:“此事已经过去,就不要再提了,以后大家都要小心,严防清军奸细。”

    众将点头称是,拱手告辞。

    大帐里安静下来。

    朱慈烺心想:金志仁这个名字,看来应该是个化名,此人是想借这个名字,来表达对满清的忠诚,至于此人真正的名字,已经无从得知了。

    这个金志仁,在取名字的时候,难道就没想到,可能会被人看出问题?

    此人的忠心程度看来真的是不一般啊,而且运气也够好。

    吴三桂是粗心大意,一直没能发现“金志仁”三字背后的秘密,他自己则是缺乏这方面的警惕性。只有杨国柱既细心,又有很强的警惕性,可惜昨天上午的时候并不在场。

    众多因素阴差阳错,让金志仁有机会救下皇太极,扭转了局面。

    这其中只要有一条不满足,明军今天就能大肆庆祝了。

    正当朱慈烺叹息连连之际,袁熙芸走了进来:“听说武峰他们已经回来了?”

    “是啊。”他将昨晚的情况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其中包括皇太极的事情。

    涉及到徐传斌,他觉得有必要让袁熙芸知道事情的真相。

    袁熙芸听罢,一阵惊愕:“没想到武峰他们竟然遇到了这样的事,我徐叔到底怎样了?”

    “武峰他们撤离的时候,没有看到你徐叔,不清楚他的状况。”

    袁熙芸着急起来:“那你赶快派人打听一下,我徐叔到底有没有活着啊。”

    朱慈烺深感为难:“你看,为了你徐叔的事情,昨晚损失了5位高手,几位总兵虽然表面上很客气,但我知道,他们心里是很有意见的。所以,你徐叔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袁熙芸“哼”了一声:“你那5位高手,真的是因为我徐叔而死的吗?”

    朱慈烺万分诧异:“瞧你这话说的,昨天我派了那么多人出去,不就是为了救你徐叔?”

    “算了吧。如果他们真的想救我徐叔,就应该带着他马上从地道撤退,可武峰分明是因为想把皇太极带回来,跟旺吉努进行谈判,这才弄成了昨晚那个样子。”

    朱慈烺无言以对。

    他承认,袁熙芸说得没错,如果武峰他们一心只想着救徐传斌,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可是,撞大运遇见了皇太极这样的顶级目标,换了谁都不舍得放弃啊。

    他反问袁熙芸:“照你这么说,武峰他们应该不管皇太极?”

    “我不是这个意思。”袁熙芸表示:“武峰他们其实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最后运气差了些。但是你就别再跟我说什么救徐叔了,从武峰他们发现皇太极的那一刻起,这次行动就已经变了味,彻底脱离了你的计划。”

    “这……”朱慈烺发现自己竟然理屈词穷,说不过袁熙芸了。他定了定神:“不管怎么说,昨晚一下子死了5位高手,我没法为你徐叔的事情,再去麻烦几位总兵了。”

    “不用你帮忙,等我伤好了,我自己解决,这样总可以了吧?”

    “你一个人去怎么能行呢?”朱慈烺急了:“虽然你武艺高强,可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后,清军肯定加强戒备,你孤身一人怎么斗得过那么多清兵?你这不是去送死嘛。”

    “可是我不去,徐叔就再也回不来了,我总得尝试一下吧?”

    朱慈烺有些头疼:“你不要胡闹,容我再想想办法吧。”

    袁熙芸没有再说下去,默默地走出了大帐。

    她能够理解朱慈烺的苦衷,同时,她也清楚地认识到,朱慈烺已经帮不了她,得靠自己想办法,救出徐叔。

    ~~~~~~~~

    两天后。

    巴图身着明军侍卫的服装,赶到了三角山。

    刚靠近明军大营,就听到把守大门的卫兵喝道:“站住!什么人?”

    巴图连忙递上腰牌,卫兵仔细验看了一阵后就放行了。

    原本巴图有点忐忑,生怕卫兵一通盘问,让他原形毕露,没想到卫兵并没有多说什么,就让他进入了明军大营。

    巴图不由得感叹:这腰牌真是好使!

    回想起昨天的时候,皇太极召见他,交给他一个腰牌,并介绍了很多情况。

    临了,皇太极让他拿着这个腰牌,去执行一项重大任务。

    虽然皇太极反复安慰他不用怕,但他却没法不担心,毕竟他的口音、样貌都跟普通的明军侍卫不同,很容易露馅。

    可这是皇上的命令,他哪敢说半个不字?

    为了安全起见,皇太极让他剃了个光头,戴上明军侍卫的帽子后,就看不出以前留辫子的痕迹了。

    至于其他方面,只能凑合。

    就这样,巴图出发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皇上说得一点都没错,有了这个腰牌,一切都简单多了。

    走进明军大营,巴图彻底安下心来,步履也从容了许多。

    他开始在大营内四处溜达。一路上,也曾有明军士兵见他形迹可疑,叫住问话,可是只要看到他掏出的腰牌,立刻毕恭毕敬,不再多问。有时候,巴图还不露痕迹地问一下路,对方立刻热情作答。

    就这样,巴图花了大半天时间,将明军大营的人员分布情况基本上摸清楚了,尤其是知道了朱慈烺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他曾经到朱慈烺办公的帐篷看过,那里戒备森严,虽然他手持腰牌,是可以进去的,但朱慈烺一旦发现一个陌生人进来,他再想动手,未必能成功。

    因此,这不是一个稳妥的方案,还是趁着半夜行动,比较有把握一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巴图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养精蓄锐。

    到了下半夜,巴图悄悄来到了朱慈烺休息的帐篷后面。

    虽然是晚上,这里仍然有巡逻的士兵,好在只要他出示腰牌,明军士兵就没有再问。

    见四下无人,巴图用匕首悄悄划开帐篷。

    他非常小心,几乎没有弄出什么声音,等到划出一个半个人高的缝隙,他立刻溜了进去。

    他打量着帐篷里面,看到了一个卧榻,上面躺着一个人,不用问,那绝对是朱慈烺无疑。

    机会来了!巴图没有迟疑,挥动着匕首,朝卧榻上面刺去。

第116章 一个另类的联系渠道

    还没等巴图靠近卧榻,一个物件朝他飞来,将他劈头盖脑罩在其中。

    巴图大惊,拼命挥舞着匕首,将那物件劈开。

    等到那物件破成几片,巴图这才看清原来是一条薄毯。

    还没等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喉咙就被一把剑抵住,随即身后传来一声低沉的断喝:“别动!”

    巴图抬头望去,只见卧榻上已经空无一人。

    看来,“朱慈烺”已经发觉他进来,将身上盖的薄毯顺势一扔,蒙住了他的头,然后快速拔剑,绕到他身后,将他制住。

    这身手,他自愧弗如。

    皇上不是说,朱慈烺不会武功吗?难道皇上搞错了?

    可是迄今为止,除了眼前这件事,皇上说的并没有错啊。

    这时,声音继续从身后传来:“你到底是谁?从实招来!”

    虽然压得很低,但巴图仍然听出是个女声。

    这下巴图可以确信:此人不是朱慈烺。

    皇上昨天曾经告诫过他:朱慈烺手下有一名侍卫,武功很高,连达素都远不是对手,要特别小心。这名侍卫好像是个女子,给徐传斌打过下手,长得很难看。

    难道身后这个人,就是那个女侍卫?

    深更半夜,他那么小心地潜入帐篷,都被发现了,可见这个人有多么警醒;随后做出的反应,也极其快速。

    所有这些迹象,无不说明这个人武功很高,不是那个女侍卫又是谁?

    想到这里,巴图悄声问道:“你就是徐传斌的那个手下吧?”

    袁熙芸听得身形一震。

    这些天,朱慈烺一直将卧榻让给她睡,自己在旁边打地铺照顾。

    她虽然推辞过好几次,可朱慈烺坚持要这么做,她只好接受。

    就在刚才,她被帐篷破裂的声音惊醒,虽然很轻微,但以她的武功修为,就算是睡着了,也能觉察到。

    她立刻警觉起来,虽然身体一动不动,眼睛却注意着帐篷内的动静。

    见一个身影朝这边扑来,她急中生智,将薄毯扔了出去,然后拔剑控制住了刺客。

    随后,刺客提到了徐传斌,让她大感震惊。

    一转念,她明白了:此人肯定是清军那边派来的,因为她给徐叔打下手一事,只有旺吉努和达素最清楚。

    她将剑压了压,巴图的脖子被勒得更紧了,渗出了一丝血迹。

    她悄声斥道:“好你个清军探子,竟敢行刺大帅,你就等着看大帅怎么发落吧。”

    巴图听得心惊胆寒,他可不想就此送命。想起皇上说过,朱慈烺派了十余名高手来救徐传斌一人,可见这个徐传斌对于朱慈烺来说有多么重要。

    巴图决定用这个徐传斌试试:“你不是曾经跟着徐传斌吗?难道不想知道他的下落?”

    袁熙芸犹豫起来,她的确很关注徐叔的安危,打算等伤好后去打探一下。

    巴图见女侍卫没吭声,知道他的话奏效了,连忙说道:“你放心,徐传斌没死,每天都好吃好喝,滋润得很。”

    袁熙芸悲喜交加,喜的是徐叔还活着,悲的是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徐叔。

    巴图的脖子被剑刃勒得生疼,他忍不住晃了晃身体,袁熙芸立刻警觉:“给我老实点。你说的这些,鬼知道是真是假?”

    “我没骗你……”此话刚出口,巴图马上意识到,在敌人面前发誓有什么用?于是他立刻换了个口吻:“爱信不信。你如果想救徐传斌,我可以牵线搭桥。”

    “就凭你?”袁熙芸有点狐疑。

    “当然。”巴图感到有希望,他必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我可是大清皇上派来的,有事可以直接面见皇上。徐传斌的生死,不过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我如果帮你求个情,也许能管用。”

    要是换做三天前,袁熙芸肯定不会听此人胡诌,直接就将他交给朱慈烺了。

    可是,自从明白朱慈烺已经帮不了她,得自己想办法救徐传斌后,她的想法就变了。

    她当然清楚,凭她的一己之力,想救出徐叔是很难的。因此,任何能救徐传斌的办法,哪怕是看来有些荒唐,她都没法断然拒绝。

    眼前这个人,就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她不能随意掐断这条路子。

    想到这里,袁熙芸觉得不妨跟这个人好好谈谈。

    只不过,继续在这里说话肯定不合适,朱慈烺就在一旁打地铺呢。

    这两天朱慈烺公务繁忙,睡得很沉,因此直到现在都没被惊醒。不过再对话下去就难说了,必须另找个地方。

    拿定主意,她低声喝道:“把匕首交出来。”

    巴图乖乖递上匕首。

    袁熙芸接过匕首,放下宝剑,将匕首抵住巴图的后心:“咱们换个地方聊。你可不要想着逃跑,不然我随时可以结果你的性命。”

    巴图连说:“不敢,不敢。”

    他刚刚领教了这个女侍卫的厉害,再说这里是明军大营,如果撒开脚丫子逃命,那不是彻底暴露了嘛,又能逃到哪去?

    袁熙芸四下看了看,从帐篷正门出去肯定不合适,那里有站岗的侍卫,深更半夜看见有人从大帅休息的地方出来,肯定会严加盘问。

    得,还是从这家伙划开的缝隙那里出去吧。

    袁熙芸押着巴图钻出了帐篷,来到了一个僻静处。

    两人互通姓名,袁熙芸这才知道,原来此人叫“巴图”,而巴图则终于知道了女侍卫名叫“何四平”。

    两人继续聊,巴图表示:愿意充当皇上跟何四平的中间人,负责递话。

    袁熙芸凭着直觉,意识到希望不大,但不失为一个联系渠道,于是表示:愿意出重金赎回徐传斌。

    巴图连忙点头:“行,我等会一回去,就跟皇上说说。”

    “你要是骗我怎么办?”

    “这个……恐怕你只能相信我。”

    袁熙芸冷哼了一声:“我还没答应放你,你就这么有恃无恐了?”

    “那你看着办吧。”巴图已经逐渐摸透了“何四平”的心思,语气也不再那么低声下气了。

    “那好吧。”袁熙芸有些无奈:“我这就送你出营门。记住,等会你必须把我徐叔的腰牌还给我。”

    袁熙芸早就猜出,巴图是拿了徐传斌的腰牌,不然的话肯定进不了明军大营。她并没有糊涂,很清楚必须把腰牌拿回来,以防巴图再次行刺朱慈烺。

    巴图当然不乐意归还腰牌,他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你拿走腰牌,我以后怎么找你回话呢?”

    “你跟营门口的卫兵说找何四平,我自然就会出来的。”

    巴图担心回去无法向皇太极交代,正准备再说几句,袁熙芸的匕首抵得更紧了,巴图只好安静下来。

    袁熙芸押着巴图来到营门口,卫兵验过两人的腰牌后放行。

    到了大营外,袁熙芸伸手道:“拿来吧。”

    巴图很不甘心:到了这个地方,还想要我交出腰牌,不露两手给我瞧瞧可不行。

第117章 袁熙芸心中纠结

    “好好好,腰牌给你。”为了分散“何四平”的注意力,巴图伸出左手,做递腰牌状,右手却悄悄伸向了腰间。

    袁熙芸正准备拿腰牌,巴图却迅速缩回左手,右手掣刀在手,转身朝“何四平”砍来。

    袁熙芸往后一闪,躲过了对方的凶猛一击。

    巴图这才看到了“何四平”的庐山真面目,不禁一愣:何四平虽然身着明军侍卫服装,但分明是一个绝世美女,皇上竟然说此人长得丑,这话可真是错得没边了。

    不过,他这会可顾不得想这些,“何四平”的身手他刚才已经见识过,可不能让对方缓过劲来。

    于是,巴图连连挥刀,使出的都是最精湛的招数。

    袁熙芸伤势并未痊愈,而且手上只有匕首这件短兵器。

    之所以没有带剑,是因为如果持剑顶在巴图身后,未免太过显眼,巡逻的士兵盘查起来,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这么一来,她跟巴图对战,难免很吃亏,巴图又非常拼命,因此十几招下来,她只能疲于招架。

    巴图见使出看家本领都无法伤到对方,知道想赢何四平是不可能了,如果再缠斗下去,等到对方熟悉了自己的套路,那就必败无疑了。

    他此行的目标是朱慈烺,没必要跟这个何四平拼个你死我活,趁着对方暂时还不了手,还是赶紧撤吧。

    想到这里,巴图虚晃一刀,趁着何四平闪避的一刹那,转身开溜。

    他生怕何四平追上来,因此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发足狂奔。

    换做以前,袁熙芸肯定能追上巴图。然而,交手了这一阵后,她感觉伤口好像在渗血,即便勉强追上去,体力也将消耗极大,未必还有力气制住巴图。

    看到巴图狼狈逃窜的样子,袁熙芸冷冷一笑:别以为这样你就逃掉。

    只见她手一扬,匕首在空中划了个弧线,插进了巴图的右大腿。

    巴图“唉哟”一声,扑倒在地。

    袁熙芸快步走了过来,一脚踩在巴图的后背上。

    巴图动弹不得,只好求饶:“何女侠饶命。我刚才并非有意冒犯,实在是因为如果丢失了腰牌,回去后无法向皇上交账。我如果死了,就没人帮你疏通了。”

    巴图的话既在为自己开脱,又暗含威胁的意味。

    袁熙芸没有理睬这一套:“少啰嗦。你要是不交出腰牌,现在就会死在我手里,你可要想好了。”

    巴图没有吭声,腰牌的用处他是见识过的,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弄丢了,皇上肯定震怒,又怎么可能饶过他?

    见巴图不肯交出腰牌,袁熙芸用脚踩了踩露在外面的匕首柄,巴图立刻痛得头冒冷汗。

    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活命再说。虽然回去后肯定会遭到重罚,但并不一定会死,再怎么也比把命丢在这里强。

    巴图只得老老实实地将腰牌反手递上,袁熙芸收下了。

    临走前,袁熙芸警告道:“为了徐叔,我暂且放你一马,下次你要是敢再来这一套,休怪我不客气。”

    “多谢女侠,以后再也不敢了。”

    看着“何四平”离去的背影,巴图艰难地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朝着藏马的地方走去。

    他之所以没有带着马进明军大营,是因为清军的马跟明军的马品种不同,容易暴露,所以在进入明军大营之前,他找了个地方,将马藏好。

    找到马后,巴图有些踌躇:这次不但没完成任务,连腰牌也丢了,他有点怕见皇上,很想找个地方逃亡。可是他的父母亲人都在沈阳,不可能弃之不顾。

    想到这里,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回赶。

    ~~~~~~~~

    袁熙芸回到大营,没有走帐篷正门,仍旧从巴图划开的那个缝隙里钻了进去。

    看了看打地铺的朱慈烺,见他仍在酣睡,浑然不知刚才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她将地上的薄毯碎片收拾好,找了个新毯子盖上。

    卧榻上,袁熙芸辗转反侧,脑海里有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着。

    一个声音说:“巴图是个穷凶极恶的家伙,你怎么能将敌人放走呢?”

    另一个声音回答:“可是只有通过巴图,才有希望搭救徐叔啊。”

    “你这是假公济私。”

    “话不能这么说吧?徐叔弄到了清军8场仗的伤亡数据,功劳之大,以至于大帅肯派出11个人去救他。相比之下,我放走一个巴图来救徐叔,也说得过去吧?”

    “可是你别忘了,为了救徐传斌,已经搭进去5位高手了。”

    “我再说一遍,那5个人是为了将皇太极带回来,结果出了意外而死的,不是为了救徐叔。”

    “可这个巴图是来行刺大帅的啊,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我不是把他的腰牌收回了吗?没了腰牌,他再也休想进入大营行刺,可以说没什么威胁了。”

    “强词夺理,你敢把这件事对大帅说清楚吗?”

    “有什么不敢的?要知道,我也是有功劳的,撤离赤枫林那一战,我在救下朱慈烺的同时,杀了好几名清兵,难道不能抵消放走巴图一人的过错?”

    “你……”

    看似有理的一方,竟然有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这让袁熙芸的负疚心理大为减轻,不久就重新睡着了。

    等到再次醒来,天已经大亮。

    不一会,朱慈烺也起床了,他问袁熙芸:“昨晚我感觉帐篷里似乎有人在说话,你听到了没?”

    袁熙芸一惊:难道朱慈烺察觉了昨晚的事?

    可是据她观察,朱慈烺一直熟睡不醒,应该是不知道的。

    她摆摆手:“我没听到,你是不是在做梦?”

    朱慈烺挠了挠头:“可能吧。这两天真的太累了,杨维翰送来书信,通知我说,我要的那些东西不日就会送到,我得做好准备。”

    “是吗?”袁熙芸很高兴:“皇上这么快就答应了你的要求?”

    朱慈烺点点头:“对。我在奏折里跟皇上说了,锦州城内粮草已不多,必须采用非常之举,尽快打破僵局,不要怕花钱,看来皇上已经同意了我的方案。”

    “那就好。”

    “算一下日子,那些运粮草的船该到了,今天我有得忙了。”朱慈烺正准备出去,忽然瞥见帐篷边上的那道缝隙:“怎么回事?这里什么时候破了这么大一个洞?”

    袁熙芸暗叫“糟糕”,昨晚她为巴图的事纠结不已,把缝隙这茬给忘了。

    这要是追查下去,搞不好会把巴图给抖落出来,而这条可以救徐叔的路子,也将会被掐断。

    不行,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得设法加以掩饰。

    找个什么理由好呢?

    袁熙芸急中生智:“哦,我早上起床后练了一会剑,不小心划破的。”

    朱慈烺感到疑惑:“你这样的高手,也会有失误?”

    “受了伤,功力不比以前了呗。”

    “这倒也是。你要注意身体啊,亏你说已经好了呢,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嘛。”

第118章 首座城堡即将动工

    袁熙芸能感觉到,朱慈烺是发自内心地时刻关心着她,让她心中很温暖。

    朱慈烺走后,袁熙芸想起,昨晚脑海中两个声音对话时,自己曾答应要对朱慈烺说实话,之所以有这个勇气,是因为她曾杀了好几名清兵,功可抵过。

    可是当真正面对朱慈烺的时候,她却不自觉地选择了藏着掖着。尤其是刚才又撒谎掩饰了帐篷缝隙的问题,这让她愈走愈远,更加没法回头了。

    此时,巴图已经回到了锦州城外。

    皇太极听说巴图求见,不免感到惊奇。

    在他看来,巴图如果行刺失败,自然不可能活命,就算行刺成功,也可能被擒,还是活不成。

    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巴图似乎都不应该回来。

    可巴图偏偏回来了,这真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皇太极让巴图进来。

    巴图开始汇报昨天的情况,当他讲到,卧榻上躺的竟然是朱慈烺的侍卫何四平时,皇太极惊讶莫名:“怎么会有这种事?”

    “这是千真万确的。”

    “那么,朱慈烺在哪里?”

    “这个……”巴图摇摇头:“我不知道。”

    事实上,昨晚巴图跟何四平对话时,也曾注意到卧榻旁有人打地铺,不过他可没想到那人就是朱慈烺。

    皇太极有些狐疑:“你行刺的消息不会已经泄露了吧?朱慈烺做好了准备,安排何四平在那里等着你。”

    “应该不会。”巴图很肯定:“如果朱慈烺知道我要来,那么我一进入明军大营就会被擒,不会让我溜达到半夜的。”

    皇太极点点头:“这倒也是。这么看来,朱慈烺昨晚应该是凑巧没在那个帐篷休息,让给了何四平。”

    “有可能。”巴图心说:昨天的时候,前面那么顺利,怎么到了最后一击时,竟然遇到了这档子事?真是倒霉。

    “朱慈烺运气不错嘛。”皇太极感叹:“上次三角山之战,他眼看就要战败,谁知旺吉努竟然中箭,我军后撤,硬是让他逃出生天。这一次,明明你都摸进帐篷了,哪知道他竟然没在那。”

    一旁的多尔衮心说:其实你的运气也够好的,都已经被人捉了去,竟然能得到内应的帮助,逃得一条性命。唉,你那天要是回不来该多好啊。

    巴图接着讲述,当皇太极听说巴图丢失了腰牌后,勃然大怒:“既然行刺失败,那你无论如何也要把腰牌带回来,朕好另外找人去解决掉朱慈烺。现在腰牌没了,这个计划只能彻底泡汤,你可知罪?”

    巴图心里咯噔一下:回来前,他真是一点都没猜错,皇上果然因为腰牌的事,要怪罪于他了。

    旺吉努替巴图求情:“皇上,我听达素讲过,那个何四平武功极高,巴图就算拼命护住腰牌也没用,最后肯定白白送命,腰牌还是会被何四平取走。”

    巴图感激地看了旺吉努一眼:这个时候敢帮他说话,确实很需要勇气。

    多尔衮也表示:“巴图跟那个何四平搭上了线,总算没有颗粒无收。何四平看来非常在意徐传斌的安危,为此甚至不惜偷偷放走巴图,不知道这里头是否可以做点文章?”

    皇太极不以为然:“何四平想拿钱来换徐传斌的命,朕缺她那点钱么?”

    “想拿钱赎回徐传斌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皇上可以给她提点别的要求啊。”

    “有理。”对于何四平拿钱赎人的提议,皇太极本来嗤之以鼻,然而听多尔衮这么一说,他意识到这里头是有机会的,可以想想办法。

    不过,何四平作为朱慈烺手下的顶尖高手,想让她为清军做点事,肯定很难,这是可想而知的。相比之下,腰牌的作用就直截了当得多。

    所以,失去了腰牌,损失还是相当大的。

    可事情已经这样了,巴图好歹拉来了何四平这条线,以后还要靠他去递话,再加上多尔衮和旺吉努的求情,皇太极便不好对巴图加以严处。

    考虑一番之后,皇太极打算让巴图挨40军棍,以示薄惩,可是巴图右大腿有伤,就连这个惩戒也只能暂且寄下,等以后再说。

    对于这个结局,巴图是非常满意的:丢失腰牌本来是够得上杀头的大罪,到最后竟然只需挨些军棍就算了,真是意外之喜。而且就连军棍也延后了,如果到时候皇上忘记了这事,那就完美了。

    ~~~~~~~~

    中午的时候,从天津来的运粮船在三角山靠岸了。

    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来的船数量很多,除了运来粮草外,还运来了铁锹、铁锤之类的工具,以及大量建筑材料,包括青砖,和用作灰浆的石灰等。

    甘辉跟随着船队返回,他告诉朱慈烺:杨维翰那边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青砖和石灰,以后会不断运来。至于所需的大型火炮,也已经派人去购买了,目前先从各地的守军那里收集一些,凑齐了就送过来。

    “很好。”朱慈烺表示满意。

    随后,他召集众将开会,通报了这些好消息。

    众将非常兴奋:自从大帅提出那个方案以来,已经过了好多天,这下终于可以开工了。

    杨国柱感叹:“就是成本实在高了些。”

    马科瞪了杨国柱一眼:“你真是个怪人,能让咱们的手下少死些人还不好吗?你要是心疼钱,可以直接带着人马,去跟清军叫板啊。”

    杨国柱怒道:“瞧你这话说的,如果能让手下减少伤亡,我会不乐意吗?我是说朝廷以前那么抠门,跟今天比起来,差别实在太大,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曹变蛟表示赞同:“杨总兵这话说得太对了。说实话,我也从没打过这样的仗: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竟然舍得这样花钱。”

    马科感叹:“也就是大帅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说,大帅就是将士们的活菩萨。”

    “那是。就凭大帅定的战损比不得超过1:3这一条,就已经救了多少人的命啊。”

    朱慈烺摆摆手:“那都是以前的事了。这一次的方案,还有待实战检验,大家切不可大意。”

    众将拱手道:“明白。”

    “锦州的粮草不多,我们必须抓紧施工,争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修筑16个城堡,才能刚好覆盖到锦州城下,平均2、3天就得建起一个城堡。”

    马科有点迫不及待:“大帅,我的人马好些天没事干,简直闲得慌。这次修建第一座城堡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别急,我已经想好了,首座城堡交由杨总兵负责。这两天,我已经跟他反复商量过,需要多少人手,在哪修建,都已经明确下来了。”

    曹变蛟叹道:“大帅就是偏爱杨国柱,重要的事情都是交给他。”

    朱慈烺微微一笑:曹变蛟这话说得没错,杨国柱确实让他很放心,因此出征时让杨国柱部当开路先锋。这次修建城堡,开门红很重要,他也特地交给了杨国柱。

第119章 朱慈烺讲解保护链条

    吴三桂有个疑问:“大帅,修建城堡的动静不小,肯定会被清军探马发现,如果多尔衮派兵前来偷袭怎么办?”

    朱慈烺回答:“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已经反复考虑过了。首座城堡虽然位于大营外,但相距并不远,其前、后两侧仍处在战舰火炮的射程范围以内,水师可以继续提供保护。如果清军杀到,只需在城堡西侧结下长枪阵,就可以击退敌人,保住施工工地。”

    吴三桂不放心,追问道:“那么第二座城堡呢?”

    “第二座城堡在首座城堡往西4里修建,以后每个城堡依次西移4里地,不超出火炮的射程范围。”

    “可是这么一来,第二座城堡距离海边肯定超过4里了,水师已经没法再提供保护,至于第三座以后的城堡,就更不用说了。”

    “不要紧。从战舰上搬几座大炮到第一座城堡里,就可以对第二座城堡的前、后两侧提供保护了。”

    众将恍然大悟:大帅的这句话才是关键!

    大帅的意思是:渤海中的水师负责保护第一座城堡的前、后两侧,接下来,第一座城堡保护第二座城堡的前、后两侧,第二座城堡保护第三座城堡……,依此类推,形成一个保护“链条”,一直延伸到锦州城下。

    回想起十多天前,大帅在首次提出这个方案时,强调的是从三角山到锦州,沿路构筑城堡。

    每座城堡装备大炮数门,可为方圆4里范围提供火力支援,这跟水师战舰支援岸边的明军有点类似。或者也可以说,每座城堡相当于一个微型的山海关,借助火炮来震慑周围小范围内的清军。

    这样的话,明军在向锦州运送粮草时,沿路都有火炮的保护,虽不敢说一定能打退清军,但至少有所依仗,不至于太吃亏。

    众将知道大帅的态度一向就是:只要能将战损比保持在1:3以上,就不惧跟清军硬碰硬。

    在运粮过程中,如果一直有火炮做后盾,战损比的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事实上,前面8场仗已说明问题,如今不过是将大威力火炮从战舰上搬到了城堡中,道理则是类似的。

    只不过,由于要修建大量城堡,并配备很多火炮,因此成本非常高,目的却不过是为了将一些粮草从海边运进锦州。

    这就是众将惊叹的地方:显然,这些粮草的价值,远远抵不上修建城堡的花销,然而大帅还是决定这么做,并且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这要是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朝廷的抠门是出了名的,连该给的军饷都经常拖欠,更何况是这种大肆烧钱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然而大帅却争取到了。

    虽然看起来颇为浪费,可是舍此以外,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如果直接派兵运粮,那将是皇太极、多尔衮、多铎求之不得的。一旦明军离开了海边,在没有火炮保护的情况下,等待他们的将肯定是覆灭的命运,三角山首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众将对于大帅的方案是乐见其成。

    不过,此前他们只注意了城堡对于运粮的保护作用,如今开工在即,吴三桂的提问让他们意识到,清军又不傻,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明军搭建起城堡。

    这么一来,在修建的过程中如何击退清军的进攻,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而大帅的回答解开了大家的疑惑:这些城堡自开建时起,就已经在逐步构筑一个保护链条,即前一个已建好的城堡为后一个的修建提供保护。

    不得不说,大帅的整个方案考虑完备,称得上是“算无遗策”。

    而作为这个链条的龙头,首座城堡就显得异常关键了。只要动工,清军肯定会发动攻击,一旦顶不住,大帅的计划就将泡汤。

    想到这里,众将能够理解,大帅为何要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杨国柱了。

    从出征以来的表现看,杨国柱部确实最为稳定,尤其是在远离大帅的情况下,独自担当前锋,仍然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这是很不容易的,像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4人,一旦离开大帅身边,立刻就感到六神无主,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对比之下,没什么好争的了,首座城堡就应该交给杨国柱部。

    见众将再无异议,朱慈烺挥了挥手:“施工的工具、材料都已备齐,请杨总兵马上开工吧。”

    “遵命。”杨国柱拱手离去。

    ~~~~~~~~

    明军大营外往西2里处,杨国柱部忙忙碌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多尔衮、多铎的耳朵里。

    多尔衮、多铎大惑不解:明军这是要干嘛?

    探马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多尔衮、多铎决定亲自过去看看。

    在侍卫们的簇拥下,多尔衮、多铎来到了距离杨国柱部不远的地方。

    仔细观察过一阵后,多尔衮认为明军好像是在修一座城池,只不过规模很小。

    多铎也表示看不懂:“修这玩意有啥用?明军的当务之急是往锦州运粮草,在这里修城池,好像派不上什么用场吧?”

    多尔衮一时也猜不透朱慈烺的用意,但又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劲:“朱慈烺该不会又在使什么歪招吧?”

    “不好说。”多铎不敢大意:“哥,你既然不放心,那就派兵前去袭扰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有道理。”多尔衮表示赞同:“虽然不清楚明军到底想干啥,但绝不能让他们这么轻轻松松地施工。”

    多尔衮随即命济尔哈朗率2000人马,发起试探性进攻。

    刚开始,清军很小心,跟以往一样,仅从正面向东攻击。快要接近工地的时候,清兵开始放箭。

    杨国柱早已发现清军到来,手下所有人都停止了施工,布下了长枪阵。见清军靠近,立刻用弓箭还击。

    有的清军头脑灵活,见这里四周都是旷野,跟前几仗时明军背靠大海的战场环境不同,便试着从前、后两侧包抄过来,试图从侧翼发起攻击。

    然而,还没等他们靠近,渤海中的战舰就开始发炮了,立刻有一些清兵当场落马,其他清兵吓得赶紧退回到原来的位置。

    正在观战的多尔衮算是看明白了:“明军这一招跟原来也没有太大区别嘛。”

    多铎点点头:“难怪明军敢在这里修建城池呢,还不是仗着战舰上火炮的保护?说起来,他们也就能在这个地方撒一下野,等到远离海边就没戏了。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虽然觉得多铎的话有理,多尔衮的心里却并不踏实。以朱慈烺的聪明劲,不可能花这么大力气,修建个没啥用的东西。

    不过他实在猜不出朱慈烺接下来会做什么,只能走着瞧了。

第120章 曹变蛟眼光独到

    跟以往的交手一样,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杨国柱部的伤亡明显超过清军。

    不过多尔衮很清楚,这样打下去并不划算,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朱慈烺原本有些惴惴不安,虽说他已经做了充分的筹划,但毕竟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如今见杨国柱部顶住了济尔哈朗的进攻,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

    见清兵已退去,杨国柱派一部分人清理战场,另一部分人继续抓紧时间施工。果然是人多力量大,到了第二天,一座圆形的城堡就已初具雏形。

    这座城堡可以容纳20多人,城墙上多个方向都开了孔,用于观察敌情及开炮。

    随后,朱慈烺命人将一艘战舰上的6尊主炮都搬到了这座城堡的城头,包括大发贡炮1门、千斤佛郎机5门。

    6门炮都非常沉重,很多人轮番出力,耗费了1个多时辰才安放完毕。

    看到士兵们费力地抬着火炮前行,朱慈烺感叹:难怪这些炮只能安放在船头或城头,无法用于野战,因为它们实在是太笨重了。

    旷野之上,面对高度机动的清军骑兵,这些火炮就成了累赘。只有像这样安放在城头进行火力封锁,才能有效发挥其威力。

    有了这6尊重炮,这座城堡的火力已经快顶得上一艘战舰了。一旦清军来犯,4里范围内都可以发炮轰击。

    站在城头,朱慈烺、杨国柱及几位总兵欣喜不已,只有一个人急得差点要哭出来,那就是郑森。

    “大帅,你该不会把我所有战舰上的火炮都运到各个城堡里去吧?”郑森忧心忡忡地问道。

    马科揶揄道:“郑头领,以后打仗基本上没水师什么事了,把你的火炮借来使使又怎么啦?不要那么小气嘛。”

    朱慈烺摆摆手:“别这么说。水师的大部分火炮肯定会保留的,我是因为杨维翰搜集的火炮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运到,所以只能找水师临时借用一些。”

    郑森这才释然:“对嘛,水师可不能没有武器,咱们不要忘了龟船突袭的教训啊。”

    马科哼了一声:“还说龟船呢,上次击退龟船,是水师的功劳吗?完全是大帅的主意好吧?水师只不过是借了一些小炮而已。”

    郑森听得颇为尴尬。

    曹变蛟叹道:“龟船差点让我们遭受灭顶之灾,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重演,也应该建这些城堡。”

    马科没听懂:“大帅提出修城堡,是为了运送粮草到锦州,你怎么又扯到龟船上去了?”

    “当然有关系了。你想,如果当初我们有这座城堡,就算水师战舰都被龟船赶跑了,清军也不敢大肆围攻三角山。”

    杨国柱此时已经明白过来:“我懂曹总兵的意思了,如果清军胆敢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我们,这座突前的城堡将会给他们造成重大杀伤,让他们不敢全力以赴。”

    曹变蛟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话,虽然我军的损失仍然不小,但至少不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朱慈烺称赞道:“曹总兵眼光独到,分析得很有道理,连我都没想到这里来。”

    曹变蛟谦虚地表示:“还是大帅筹划得好。其实,就算我不说出这一点,真到了那个时候,这座城堡也会自动派上用场的。”

    “那还是不一样的。有了你的提醒,以后如果真的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可以早做准备了。”

    曹变蛟微微一笑:能得到大帅的褒奖可不容易,他听着很是高兴。

    ~~~~~~~~

    朱慈烺回到帐中,见帐篷上的那个缝隙已经不见了。

    袁熙芸告诉他:已经让人把破损的地方给换掉了。

    “你的伤还好吧?”朱慈烺关心地问道。

    “没事。”其实前天为了阻止巴图逃跑,袁熙芸的伤势出现了反复,只是她不想让朱慈烺知道。

    由袁熙芸的伤,朱慈烺想到了一个人:达素。

    正是因为达素认出了袁熙芸,才导致她后来受伤,徐传斌被擒。

    记得以前清军发动进攻时,明军直接面对的,经常是旺吉努或者达素,然而今天却换成了济尔哈朗。

    旺吉努中了箭,这个他是知道的,可是那个达素怎么没见到人影呢?

    达素的突袭让他险些丧命,袁熙芸受伤也跟此人有关,可见达素有多危险,必须认真对待。

    “想什么呢?”见朱慈烺沉吟不语,袁熙芸问道。

    朱慈烺醒过神来:“哦,我在想,今天清军进攻,怎么不是达素指挥?”

    “达素?他好像离开这里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还是在我受伤的前一天,达素让徐叔猜他要去哪里,徐叔猜的是往东去,结果幸运地一猜即中,让旺吉努和达素都很惊奇。后来达素承认,他确实很快就要往东公干。”

    “往东?公干?”朱慈烺仔细思量了一阵后,责备袁熙芸:“这事你怎么不早说呢?”

    “怎么啦?”

    “这事很重要,值得好好探究探究。”

    “啊?”袁熙芸感到惊讶:“徐叔当时只是为了糊弄对方,瞎猜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说。”

    “那是你认为,可是实际状况未必如此。”朱慈烺催促道:“你还有什么没跟我说的,好好想想,尽量都告诉我,说不定对我很有用。”

    “这……”袁熙芸犹豫了:巴图的事情要不要说呢?

    “有吗?”

    “没……有了。”想到徐叔还身陷囹圄,朱慈烺又帮不上忙,袁熙芸没法放弃巴图这条线索。

    “真的?”朱慈烺追问道。

    “确实没有了。”

    “好。”他当然相信自己的未婚妻了。

    次日,朱慈烺召集众将开会,提到了达素的“公干”。

    郑森挠挠头:“这也太粗略了吧?从这里往东不就是大海吗?难道达素想来个海上泛舟?”

    众将听得乐了。曹变蛟笑道:“清军现在对我们一筹莫展,达素应该没这个闲情逸致。再说海上是郑头领的天下,敌人虽说尚存几艘板屋船和龟船,但已经被打得好些天都不敢露头了。”

    “达素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办。”郑森猜测:“他该不会被调回沈阳了吧?”

    洪承畴摇摇头:“不会。沈阳在锦州的东北方向,满清方面的习惯说法是北上沈阳,南下锦州,而不会说向东回到沈阳。”

    “对。”曹变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既然不可能回沈阳,那应该是派去辽东半岛那边任职了。”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洪承畴摇摇头:“达素是多尔衮、多铎的得力干将,在这交战的紧要关头,应该不会派到地方上任职。我估计,达素此行肯定还是跟目前的战事有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