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时空之门1619TXT下载时空之门1619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时空之门1619全文阅读

作者:老崔052     时空之门1619txt下载     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

    叶风那个负责家族高利贷业务的父亲也好,叶风那个作为叶家的掌门人的祖父也好,他们都知道放高利贷不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是为了获得自耕农的土地。可是叶风这个十四岁的少爷却不知道这样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种不知情,使得叶风还对家里派了一大队身强体壮全副武装的家丁和两个帐房师爷跟着自己而感到很奇怪。

    不过这种奇怪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骑着马到了乡下,生长在大宅门的叶风很快就被明末百姓的极端穷困的生活状况所惊呆了——天底下居然有人穿不起裤子。(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至少持续到解放初期。)这样的事情对于叶风的震撼真的是要多大就有多大。

    实际上,叶风只是这次收债工作名义上的负责人。任务直接和实质的执行者,是一个跟叶风下乡,戴着一顶六合一统帽的大小眼儿的管事。看到这名管事命令家丁不仅收走了一户人家的地契还要抢走这家三个不到十岁的女儿的时候,叶风终于忍不住了。他动用了少爷的权威,强令下人们归还这家人的地契和女儿。

    看到管事、账房和家丁头子们用抗拒和冷漠的表情执行了自己的命令,本着一个正常人的慈悲心,叶风当着所有人的面烧毁了自己手中的债券,随即领着家丁回家了。

    我们前面说过了,大家族能够繁荣发展是因为大家族有着自己成体系的培养家族继承人的方法。自然而然的,能够支撑世家大族发展的,还有世家大族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的大量规矩制度。

    叶风以为自己捧着圣贤书有着功名的父亲和祖父会对老百姓有一副“仁义”心肠,可是这两个披着读书人皮的封建畜生,却满心都是别人家的土地。

    叶风烧毁了债券,这对于叶家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

    没有了债券并不能说明老百姓欠叶家的债就会被免除了。债券这种法律文书的效力是由国家保证的。学过初中政治的人就知道,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在封建社会里,政府代表的是地主的利益,所以烧掉债券的叶风固然是好心,但是对于欠债的百姓来说,然并卵。

    世家大族,特别是叶家这种有着大量子弟当官的家族,就是没有由头还能通过各种手段谋取百姓的土地呢。没事还动不动就使用暴力手段抢走别家的土地呢。有债券,这些自耕农最后的土地他们要收走。没有债券,这些自耕农最后的土地一样也要被收走。你以为地主阶级这个统治阶级是开玩笑的定义吗?!

    自耕农们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叶风的做法而产生丝毫的改变,但是叶风本人的命运却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叶风不像他的三个哥哥通过学习四书五经理解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吃人”的想法,也不像他的父亲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实践培养出“吃人”的本领,所以他轻易的就触犯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红猫说过,堕落的世家大族有一个特征,他们认为天底下一切有利于自己的道理才是真道理。所以,叶风触犯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是罪无可赦的。在男权社会里,不管叶风的母亲再怎么宠爱叶风,但是决定叶风命运的人只能是他的父亲和祖父。

    就这样,少爷叶风被赶出了家门,成了一个年仅十四岁的流浪者。

    我们得说,叶风的爱好救了叶风一条命。

    要是个普通的世家少爷被赶出家门,除了饿死之外,在大明末年这个环境里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能了。好在叶风因为爱好那些所谓的“奇淫巧计”,积累出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过大量的实践,让流浪到杭州的叶风,居然谋取到了一个在纺织作坊里修理纺织机的木匠职位。

    不过叶风的好运气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复兴会、枝江商盟、武昌商盟、秦氏商团等等一切采用蒸汽动力的近代纺织企业的冲击,叶风所在的这家有着两千架纺织机的杭州本地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被冲击破产。叶风被破产的老板解雇,成了一个封建社会里的下岗工人。

    随后的半年中,在杭州城里打零工谋生的叶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复兴会的蒸汽船。这个奇妙的事物一下子就俘获了叶风的全部身心。

    费尽周折的叶风终于打听到了蒸汽机和蒸汽机的生产企业都出自湖广的枝江县。就这样,叶风毅然决然的跑到了复兴会设在杭州的人力部门报名,很快就和其他的失业者和流民登上了开往枝江的定期航班。

    到了枝江县,一到了复兴会的地面,叶风马上有了一种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门的感觉。

    因为有着充分的文化底子并通过自学和实践掌握了大量科技知识,被吸纳到少年军的叶风跨级完成了学习。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叶风就通过了复兴会教育处的考核完成了小学学业。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叶风再次用令人震惊的速度完成了中级少年营的学习任务,再次通过了教育处的考核。

    在此之后,因为复兴会的中专教育还没有开始正式展开,所以这个小学霸不得不开始进入复兴会的工业部门进行工作。在随后的两年里,他很快就成了复兴会工艺研究局的一员,成了王书辉非常喜欢的一个得意门生。

    王书辉当然喜欢叶风这样聪明好学成绩好的学生,可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他认为叶风缺乏一个在复兴会里非常重要的经历,他还没有在军事部门锻炼过。

    就这样,叶风先是在复兴军的后勤部门、训练部门和基层班排先后积累了经验之后,通过了复兴军的中级军官考核,被调派到少年军中担任了一个排的教导长。

    农业社会的人对于工业化的生活没办法适应,这样的经历,就是作为对于技术极度痴迷的奇葩古代技术达人的叶风来说,也是存在的。

    你别看叶风是个对于机械特别痴迷,看一本《基础力学》都能连看三个日夜不睡觉的家伙。可是从本质上说,叶风仍旧是个农业时代的人。高度集中、高度组织、高度纪律的复兴会的军事训练生涯和之后在复兴会里的军事部门的经历,都曾经让本来身体素质就不错的叶风叫苦不迭。

    在工业部门劳动的复兴会工厂的很多一线工人,就曾经向本车间的党委书记说过这样的话,“书记你总说工业化好,工业化了不起,可是我怎么总觉得现在这日子过得比过去还苦呢。过去我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不假,可是也没有这么累过啊!”

    这种抱怨,在复兴会里不要太多。

    虽然王书辉和复兴会确实为大家提供了超越时代的生活待遇,可是工业化的工作一样是超越时代的繁重和枯燥的劳动。没有经历过工业化社会,还没适应工业社会节奏的农业时代的人,对此确实很不容易接受。

    叶风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能够在接受了工业化生活的磨练之后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理解工业化的进步意义。

    他找到了正在床铺上躺着的张兆欢,第一句话就是:“你母亲生过几个孩子?”

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

    有人说,工业化的过程对于处于农业社会的人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工作的人都过于残酷了。这话说的一点儿不错。

    可问题是,从宏观的角度讲,工业社会实际上要比农业社会仁慈的多。这个道理也一样的简单。

    在工厂工作,特别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动力的工厂里工作,确实是相当的辛苦的。大量的噪音、粉尘,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工伤,都在这些工厂里无时不刻的发生着。而且相比较普普通通的传统农业生产来说,不像农业生产还有农忙农闲的时候,工业生产是三班倒无黑白无空闲的全天候进行劳动的。

    固然,在复兴会的工业企业里工作不仅可以享受高额的工资和优厚的待遇,而且复兴会的企业为企业工人提供了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福利,这些工资和待遇虽然让人很满意,可是工厂里的工作也确实很繁重而且大家在这些重复性的劳动中很容易感到烦躁。

    当然了,在工厂里当工人,特别是在复兴会的工厂里当工人,和他们给地主豪绅们扛活的时候比较起来,他们的生存质量是全方位的提高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复兴会治下,人口出生率超高幅度的进行增加,而人口的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婴儿的死亡率正在全面的下降。

    在一线工作的工人们感受不到这种变化。他们只是知道自己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军队里当兵的普通战士们的感受也不深刻。倒是不少有父母的年轻战士,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好像这几年给他们添了不少新的弟弟妹妹。

    但是,像叶风这样能够深刻的理解工业化的进步意义的人就能够明白,人口的增加,婴幼儿的死亡率的下降不是别的原因导致的。那是因为有了复兴会。复兴会建立的化工厂、医学器械厂、化学制药厂并培养出大量的接受了全面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之后才实现的。

    在叶风看来,有了复兴会,又因为复兴会坚持进行工业化,所以婴幼儿的死亡率才得以降低。没有复兴会,或者复兴会不进行工业化,婴幼儿的死亡率就会像往常一样居高不下。是工厂里大量生产的药品和复兴会批量培养的医生保证了初生婴儿的成活率。这一切,都是工业化的好处和功劳。

    在工厂流水线里进行一个环节的重复性劳动的工人,是很难搞清楚一个工业制成品全部的生产方式的。身处社会中的单一个体如果没有接受全面的教育,也搞不清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

    在叶风看来,很多对复兴会的工业化生活不适应的人,单纯的就是只看到了工业化工作中的艰苦而没有看到工业化成果的好处。或者说,很多人虽然享受到了工业化的好处,但是对于这个好处是从哪里来的搞不清楚。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在工厂中的劳动创造了他们现在的优质生活。

    叶风在和张兆欢谈话的时候,选择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切入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的子弟实际都知道,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平安长大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就是像叶风这样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他也经历过几次自己新生的弟弟妹妹夭折的惨事。

    叶风经历过的事情,张兆欢自然也是经历过的。古代有没有什么避孕措施,他的父母没办法节育自然而然的就会接连不断的生孩子。他知道,在他之前家中夭折过不少孩子。在他之后,他又亲眼看到自己一个已经两岁的妹妹因为伤风而死掉的。这样经历对于一切人都很惨痛但又非常的普通。

    叶风得到张兆欢肯定的回答后对他说道:“复兴会的好处我们不讲,我们就说一说为什么我们要在少年军里进行学习的。你也知道,在复兴会里是有医院的。和那些连蒙带骗的大夫相比较,咱们的医院可谓是药到病除。就是肚子里的肠子坏了,到了医院大夫们给他一做手术把坏掉的肠子割掉之后,人就好了。我们都说复兴会的大夫好,复兴会的大夫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你知道吗?”

    张兆欢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复兴会有一所医学院,所以他立即就回答道:“教导长,这个事情我是知道的。咱们复兴会的大夫都是医学院里学出来的。”

    叶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瞧,要想避免过去咱们的兄弟姐妹年幼夭折的情况,就必须有复兴会这样的大夫。而复兴会这样的大夫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大夫过去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也是在进入了医学院,通过了专业的学习之后才成为大夫的。这个道理你是明白的吧。”

    张兆欢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叶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从容的对张兆欢说道:“光有大夫肯定是不同的。大夫治病除了要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相应的药物,这些药物你肯定是见过的。给你们治疗肚子里的蛔虫的那些小药片就是这种药。这种药是怎么生产的你知道吗?”

    张兆欢一听教导长提起治疗蛔虫的经历,不禁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他谨慎的摇了摇头。

    叶风对他说道,“关于这些药品是什么生产的,这个休息日部队会组织大家到制药厂去参观。到时候我会和你说的。”

    休息日就在三天后,很快就到了这一天。张兆欢的排就在当天上午在教导长和排长的带领下到了位于江北工业区的制药厂去参观。

    从复兴城到江北工业区照例是要乘坐火车的。第一次坐火车的张兆欢和战友们一样都非常的兴奋。

    叶风就坐在张兆欢的身边。看着东张西望的张兆欢,叶风说道:“兆欢同学,你看火车跑的快不快?”

    兴奋的张兆欢高兴的点了点头。

    叶风又问道:“你看和牛车马车比起来,火车装的货物是不是也更多?”

    张兆欢又兴奋的点了点头。

    叶风继续问道:“那你想不想知道火车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张兆欢继续兴奋的点着头。

第267章 承天事变1

    在大明朝的湖广行省里,有一个地方是比较特别的。这个地方就是嘉靖皇帝的诞生地,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改名为承天府的原湖广行省的安陆州。

    嘉靖十年八月辛丑(二十日),湖广归州南逻口巡检徐震请于安陆州建立京师。下礼部议:“京师之建于典礼无据。太祖发迹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

    于是户部请钦定府县名,行吏、礼二部铨官铸印,令其赴任管事,割旁州县以为治属,请应行并未尽事宜悉听湖广抚按等官酌议以闻。诏俱从之,乃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割荆州之荆门州,当阳、潜江二县及沔阳州、景陵县隶之。

    明嘉靖间编修的《兴都志》和《承天大志》均称:“是岁,言者请建安陆州为京师,礼官言:京师惟天子之都得称之,文皇帝定鼎北京,实万国朝宗之地,不必又建京师于安陆。但皇上龙飞之域,又皇考陵寝所在,宜改州为府如凤阳故事。上可其奏,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以重陵寝。”

    承天府名和钟祥县名均为嘉靖皇帝钦定。改州为府虽为礼官所言“如凤阳故事”,但嘉靖皇帝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尊显所生,将故里定名承天,是要与北京顺天、南京应天相提并论。其管辖范围也扩大到五县二州。

    作为嘉靖皇帝的诞生地和“龙兴之地”,更因为皇帝世系的突然转移,所以无论是嘉靖皇帝还是嘉靖皇帝之后的隆庆、万历等皇帝,都把自己的老家安陆作为一个可以和北京、南京相媲美的国都进行建设。故而承天府在大明王朝的政治体系内也被称为兴都。

    虽然承天府既不像北京那样是明王朝实际的行政首都,也不像南京那样因为历史原因有着体系完整的完全复制北京的中央行政体系,但是因为几代皇帝的祖籍都在这里,所以无论是镇守太监还是防御部队,在承天府内都有行政级别较高的部署。

    与其他接受湖广都指挥使司直接管理的军卫不同,承天卫由明王朝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承天卫的最高长官也不是承天卫指挥使,而是承天府镇守太监。

    自从复兴会对于整个长江以北的卫所开始进行农场化改造以来,湖北境内的荆州、武昌、黄州、襄阳和郧阳五府所在的由湖广都指挥直接管理的所有军卫,都已经被复兴军所接管。不到半年时间,这些卫所从指挥使到百户的各级军官及其家眷,都被送至枝江进行劳动改造了。五府军卫所辖的军田全部开始进入农场化改造的阶段。

    承天卫虽然是由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直属的,由当地镇守太监直接管理的军卫,但是它并没和其他军卫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到了明朝末年,别说地方军卫了,就是号称二十万人的就在天子脚下的京营都一片糜烂,乃至于从中找不到一个能打仗的士兵了。所以承天卫固然名字好听,说起来似乎比一般的卫所有面子,可是本应该有五六千人的承天卫也不过是两个皇陵留守司方面有些明面上还看得过去的里面全是花架子的全脱产的仪仗兵。

    其他的承天卫的军户,同样都是不脱产的为各级军官种地的农奴兵。

    太监这个东西非常有趣。可能是生理上的残缺导致的心理上的变态吧。一般的太监们,主要是那些从小就被阉割进宫的太监们,不像刘瑾、魏忠祥这些人似的在政治上有什么抱负。他们对于金钱的喜爱反倒是超过常人的。

    承天府虽说被称为兴都,是大明王朝法理上的三个京师之一,但是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又地处偏远的湖广内陆,所以这里不仅没有什么政治权利可言,而且在经济利益上也非常的寡淡。所以,无论是在权力争夺上还是在获取外快上,作为承天府镇守太监,看起来应该位高权重的穆楠,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虽然名义上和南京镇守太监同级,可是承天府镇守太监的职责也不过是统领承天卫,管理和防卫几座皇陵而已。管理皇陵这种事情最是吃力不太好的。做好了是你的职责,做不好就要掉脑袋。对于已经年近五十的穆楠来说,他在承天府镇守太监的位置上不过就是安然养老而已。

    穆楠在承天卫镇守太监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像那些地方卫所的武将一样,吃吃空饷而已。这样的状况让来自京师内廷的他大感清苦。

    一般的武将吃空饷,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吃七吐三。也就是说吃掉七层的军饷,实发三层的军饷。这种情况指的是,本来只有三十个人的军队上报有一百人。也就是说,本来那三十个人的军饷即使发不全军官们要克扣一部分,但是大体上还是会发下来的。

    穆楠是太监不是武将。作为天子近臣,这位吃空饷的手段也和别人不同,他老人家玩的是全吃不吐的。也就是说,穆楠麾下本来有三十个人,他上报有一百个人,等到朝廷发下经过了“飘没”的军饷之后,他会把所有的军饷都收进自己的腰包,一分钱也不发给麾下的士兵。

    本来嘛,穆楠就是这么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卫所军户作为各级军官的农奴,实际上都是些待遇极差的佃农。在封建社会里,即使待遇比较好的佃农,也没有主家给发钱的道理。所以不给这些已经是农奴的军户们发军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问题就出在,湖广行省虽然名义上还在大明朝的治下,可是目前掌握着整个湖北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命脉的,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武昌府的湖广总巡抚衙门里无事可做的湖广巡抚了,而是掌握着四万多近代武装水平军事力量的复兴会。

    复兴会目前不仅通过复兴军掌握了湖北各府的卫所,而且也开始以荆州府为中心,向北进行势力扩张。面对复兴会的势力扩张,承天府首当其冲。

    复兴会和穆楠的矛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不过是因为复兴会在承天府下属的荆门州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农场建设,所以承天卫下属的军户们开始向复兴会的农场大量逃奔而已。

第268章 承天事变2

    封建政府里面是讲究派系的。作为大明朝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级太监组成的内廷也是封建政府的一份子,太监之间同样是讲究派系的。

    承天府镇守太监穆楠并不是魏忠贤一系的人。想想也是,如果穆楠是魏忠贤的人,他也不会被派到安陆州这种鸟不拉屎没什么油水的鬼地方来养老了。

    作为一个和魏忠贤派系不同的,明显被冷落安置的高级太监,穆楠对于一切和魏忠贤有关的人和势力都表现的非常激烈。比如说现在,听到自己的幕僚提到荆门州的大庄园(农场)的背后是湖广总兵王书辉,而王书辉又和魏忠贤关系密切之后,穆楠像是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咋呼了起来。

    “好个狂悖自大的王书辉!不过是个小小的总兵,就因为抱上了魏忠贤的大腿,连几代皇爷的祖宗安寝之地也敢私自侵犯。难道因为有个魏忠贤给他撑腰,他就以为天底下就没人治得了他了吗!这天下还是皇爷的天下,魏忠贤再大也大不过皇爷去!”

    太监的权势全部都是来自于皇帝的。穆楠这个老太监虽然现在几乎被流放了。但是他还是深通政治斗争的技巧的。一搞明白王书辉和魏忠贤的关系,他就熟门熟路的把农场吸纳逃亡军户和王书辉联系了起来,之后又顺势把王书辉和魏忠贤联系了起来。

    最后,他把复兴会农场建在承天府地面上并且吸纳承天卫逃亡军户的事情定性为“侵犯皇陵”。就这样,他轻轻松松的就把“侵犯皇陵”这样的巨大罪名扣到了王书辉的身上,并且把矛头直指魏忠贤。

    虽然太监不像文官那样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史书来积累自己的政治斗争的经验,可是太监们也都知道那些曾经在大明王朝上层叱咤风云的大前辈们都是怎么败亡的。

    从刘瑾、冯保这样的大太监倒台的经历出发他们发现,使得太监们倒台的绝对不是他们的政治对手,那些成团成党一动作起来就是一坨一坨的文官们。能够让那些手握大权的大前辈们失势身死的,只有那些被文官们说成是受了蒙蔽的皇爷天子们。

    在内廷中沉浮了一辈子的穆楠知道,能对魏忠贤在这样大权在握的大太监产生危害的,绝对不是那些什么贪腐堕落结党营私之类的罪名。他知道,只要魏忠贤能够把大明朝的家当好,身处深宫之中,成天琢磨木匠手艺的天启皇爷是绝对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罪名对魏忠贤失去信任的。只有不断的攻击魏忠贤对皇爷天子的不忠,才能最终让魏忠贤失去皇爷天子的宠信最终失势倒台。

    穆楠之所以听说农场的后台是和魏忠贤关系密切的王书辉就表现的非常激动的原因就是,他从这件事情上发现了一个可以攻击魏忠贤的极好的材料。

    想一想就能明白了,如果皇爷发现魏忠贤的亲信骚扰了自己祖坟,那么皇爷很快就会得出魏忠贤对于自己缺乏敬畏之心轻慢自己的结论。这样一来,魏忠贤就会在皇爷面前失分,自己这一系的太监们就又有机会了。

    至于王书辉是不是真的侵犯了皇陵,至于荆门州是不是离着皇陵还有着两三百里地这种问题,对于成天编瞎话,时时刻刻都在胡说八道的穆楠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穆楠这个对于目前正在掌握着大明王朝朝政的魏忠贤统治集团来说的在野党看来,他深知像魏忠贤这样作为一个宦官却凭借着皇帝的授权全面掌握大明朝的政治权利,给喜欢木匠手艺而怠政的天启皇爷背黑锅的家伙来说,这种人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

    如果魏忠贤像当年的冯保老前辈那样,外面有权臣张居正作为政治伙伴,里面有李太后作为权利依靠,继承隆庆皇爷帝位的又是隆庆皇爷的亲儿子万历皇爷的话,魏忠贤还有像冯保老前辈那样在南京养老等死的善终结果。

    可是目前看来,魏忠贤不仅在外庭没有强力的文官作为伙伴,只是弄了一群下三滥给他当走狗,内庭里也没有什么正经的说话好使的大主子给魏忠贤当靠山,更主要的是,天启皇爷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弟弟信王千岁继承皇位的可能越来越明显了。

    这种内外交困,在皇位继承人那里又没下什么功夫的状况,意味着一旦天启皇爷升天,那么魏忠贤的败亡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所以,对于现实看的很清楚的穆楠来说,只要自己在目前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和魏忠贤为敌作对的态度,甚至不用真的触怒魏忠贤,只要保持这样一个态度的话,他就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帝位更替中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在他看来,虽然自己肯定不能成为新皇的贴身亲近,但是自己更进一步进入司礼监混件蟒袍穿一穿的可能还是存在的。

    所以,搞清了事情来历,自以为弄清了复兴会农场底细,了解了湖广总兵王书辉背景的穆楠,立即命令自己的幕僚帮助自己起草了两份文书。

    其中一份文书,是向内廷司礼监方面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湖广总兵王书辉侵掠民田建筑庄园的告状信。另一份文书则是他以承天府镇守太监的名义发往湖广巡抚衙门的。他在文书中要求湖广巡抚约束和申斥王书辉的违反规矩的行动。

    对于穆楠来说,这两份文书有没有什么效果,会不会真的对王书辉产生一定的打击对他一点也不重要。而且他也知道,目前无论是内廷中枢还是湖广地方,都是魏忠贤的亲信把持着的。这些文书百分之百不会对王书辉产生什么实质意义上的危害。

    不过他要的还真就不是要对王书辉产生什么危害。他的本意也不是要和王书辉为敌。在他眼里,一个地方的总兵听起来挺大,但实际上根本就放不到他的眼睛里。他这么做的原因,不过是在内廷和外朝都表现出一种和魏忠贤不对付,与魏忠贤相抗争的态度来。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派人到京师和信王府内的那些宦官们联络关系,表达自己和魏忠贤的不对付以及自己对信王千岁的仰慕之情方面了。

第269章 承天事变3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别人的封建制度不一样。通俗的说,别人的封建制度搞的是地盘分封,也就是欧洲的那些封建贵族。给你一个封号,然后你就有了一块和你这个封号相匹配的地盘,再然后你就可以在你的那块地盘上为所欲为了。什么初夜权之类的,就是从这里来的。

    中国这种分封地盘的封建制度,从秦王朝建立之后就不见了。建立起大一统中央王朝的中国采取的权力分封的制度。也就是说,皇帝把权力分封给各级的官员,然后这些官员通过从皇帝处得来的权力,到各个地区去行使权力。

    也就是说,底盘这种东西并不意味着权力,而管理地盘的官职才有着巨大的来自于皇帝的权力。这才有了“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的说法。法理上,只有皇帝才有这样的权力,而通过权力分封的手段,各级官员们也获得了这样的权力。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说,封建中国之所以能够持续两千年,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权力分封的模式,基本上适合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这种制度,除非到了社会矛盾激烈到改朝换代的时候,不然的话,因为生产力的限制,身处封建社会的个人或者团体是很难和运行平稳的封建王朝相抗争的。

    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也造成了这种权力分封有着严重的漏洞。举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明代的雷州半岛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外地进士到雷州半岛上的一个县城上任,结果在遥远的路程中,这个官员被强盗杀死了。这倒没什么,可是这个强盗发现了自己杀掉的人是即将上任的县令之后,居然换上了他的官服,拿着他的印信跑到这个倒霉鬼的任地去上任去了。

    据说这个强盗县令干的居然还不错,几年间当地平安无事,最后还是机缘巧合之下他才被别人发现了真实身份。

    这种在现代人眼里有些匪夷所思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在封建农业社会里是充满了合理性的。大家想想看,在古代一没有手机传真二没有电话电报,能够证明人身份的,除了几张纸以外什么都没有。至于这个人长得什么样,说话什么口音之类的问题,谁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强盗冒充县令几年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一个抢劫并杀死上任途中的官员的强盗都可以冒充县令,那么有着几万人近代化武装,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复兴会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就完全可想而知了。

    原本王书辉当上湖广总兵之后,还想和湖广巡抚姚宗文虚与委蛇一段时间。在他看来,知道自己以及枝江王府和天启皇帝以及魏忠贤的关系之后,这个靠溜须舔腚上来的官僚应该还是比较好打交道的。反正复兴会每月每年通过销售工业制成品所获得的利润就可以轻松的承揽整个湖广地区的税收了。所以这个家伙应该会比较老实。

    可是让王书辉想不到的是,这个在魏忠贤面前靠着谄媚奉承上位,完全没有任何节操的狗东西,居然在自己面前装起大瓣儿蒜来了。他这个人人不耻的阉党,居然在自己面前摆出了文官大员的架子,动不动的就要搞出些什么事情来。

    更主要的是,王书辉发现,自己和这个拿着个文官架子的狗东西之间完全无法交流。这个什么都不懂的棒槌经常干涉和干扰总兵衙门的事情。而且他还妄图染指负责武昌府治安和安全复兴军的职权。巡抚衙门那一千多个样子货的亲兵,在他的授意下,对于武昌府的秩序进行了大量的破坏。

    最终,在姚宗文指使他们把手伸向了武昌码头的工业区之后,王书辉下了决心,直接命令复兴军驻武昌府的部队在枪毙了几十个违法乱纪的巡抚亲兵之后,将所有的姚宗文手下的人全部都解除了武装,抓往复兴会劳改总队进行劳动改造。

    随后,王书辉命令各地党委立即抓捕所在地区的各级官员和家眷,将他们押进复兴会新成立的集中营进行管理。在王书辉的命令下达之后,除了湖广布政使张宏得以幸免之外,湖广地区的在复兴会控制下的各个州县的官员及其家眷全部都无一幸免,成了集中营中的一个普通劳动力。

    当然了,湖广巡抚姚宗文也没有获得什么特殊待遇。他目前正在大冶县的一个矿山中进行着繁重的劳动,每天为三个玉米面的窝窝头而努力工作呢。

    那么说,这些文官们被逮捕送进复兴会的集中营之后,是不是复兴会就成了一个造反者造反势力了呢。

    这种事情得这么看。对于朝廷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在乎地方上的官员干的怎么样,只要每年的皇粮国税他们能够按时交上来,地方上到底是民不聊生了还是百姓安居乐业了,上面是一律不管的。复兴会把自己根本就用不上的真金白银作为皇粮国税上缴朝廷(复兴会使用的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保障的信用货币),朝廷就认为湖广地面上太平安静。

    至于湖北以外的湖南地区的官员方面,自然有复兴会控制的湖广布政使张宏进行管理。而且,即使湖北各地没有了这些官员,可是这些官员身边的幕僚和师爷们也全部都被复兴会掌握住了。明面上无论是发往地方的公文还是上报朝廷的公文,都加盖着大印正常的进行着。

    在武昌府,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领衔的一个公文处理中心,正在处理着整个湖广行省的各种公文和文书。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之中,复兴会就已经全面的接管了长江以北湖广地区的全部权力。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关押着湖北地区各府州县的官员及其家眷子女附庸等的集中营的规模也因为复兴会开始展开的农场建设源源不断的补充着大量的地主及其家眷子女。

    即使这样,钢铁生产已经步入正轨,设计钢铁产量十五万吨的,位于大冶县的复兴会第九钢铁厂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穆楠发往湖广巡抚衙门的文书在第一时间里就被武昌公文处理中心的干部送到王书辉的桌子上。王书辉不明白这个承天府的镇守太监为什么找自己的麻烦。不过他并没把这件事情当成什么大事儿。

第270章 承天事变4

    在王书辉的预想中,复兴会的扩张行动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个过程肯定是个充满了矛盾,不断出现各种意外的麻烦的过程。但现实却和王书辉的预想很不一样。

    从1626年三月开始的复兴会扩张行动,不仅在改造地方卫所军田为农场方面异常的顺利,就是在各个工作组针对复兴会统治区域的周边地区进行的民田赎买建设农场方面也非常的顺利。

    王书辉一方面看了大量的工作组和复兴军的工作报告,一方面轮番约见了执行任务的各级干部,最后才明白为什么复兴会的扩张行动变得非常的顺利的原因。

    原因无他,越是靠近复兴会统治区域的地方群众对复兴会的认可度就越高,越是靠近复兴会势力范围的地方,当地民众对复兴会的拥护程度就越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就以荆州府和荆门州之间的五里铺镇为例吧。目前阶段的五里铺镇及周边农村的经济状况是这样的。

    因为复兴会只进不出的粮食政策,又因为复兴会的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所以整个五里铺镇周边农村生产的粮食,除一部分被当地地主所囤积之外,大部分都被复兴会收购了。

    复兴会有这样一个经济政策,复兴会在所有的交易行为中,使用的都是复兴会自己的货币。

    有人说了,你复兴会的银元,一个银元就代表一两银子。老百姓又不是傻瓜,人家用手一掂量就知道你这一块银元根本就没有一两重,人家会用你这银元吗?!

    老百姓当然不是傻瓜了,但是老百姓对于货币价值的衡量也是相当实在的。对于他们来说,你复兴会买我们的粮食用的是银子也好,用的是铜钱也好,用的是纸币也好,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重点。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你们复兴会付给我们的货币,一能够作为上缴皇粮国税的钱来使用,二能够用你们的钱实实在在的买到东西,那么哪怕你们用铁片子破布头支付,人家也会接受。

    老百姓对于货币的认识绝对比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经济学家,和每天只知道摇头晃脑的古代官僚实事求是的多。人家可是知道,钱这个玩意本身并不值钱,钱能够值钱,那是因为钱可以买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是因为东西值钱,所以钱才值钱了的。

    作为一个目前理论上已经能够年产钢铁二十到三十万吨的工业组织来说,复兴会基本上可以制造从天上到水里的一切东西。

    天上的热气球,长江里的蒸汽船,高产的粮食,廉价的布匹,各种各样通过工业化手段生产出来的生活用品。从缝衣针到缝纫机,从酱油到豆瓣酱,从鸡蛋鸡肉到午餐头罐头等等等等一切的东西,不仅产量要比本时空高而且成本也要比本时空低一大截子。

    复兴会本身对于目前堆满了复兴银行总库的真金白银并不在乎,那是因为复兴会对于金银的认识和老百姓一样深刻。无论是复兴会的普通干部还是复兴经济部门干部,他们都在王书辉主讲的经济学基础概念培训课上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工业品值钱,生产工业品的工人和工厂值钱,除此之外的东西都不值钱。

    他们知道,复兴会发行的所有货币,从纸币、钢镚到银元,这些东西值钱的原因,是因为复兴会自己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拿了复兴会的钱,就能从复兴会买到价低质高的各种商品,而真金白银看着可爱,但是拿着这些东西从复兴会毛都买不走一根。

    复兴会这样的经济政策,对于周边地区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复兴会一方面掌握了湖北地区的政治权利,承揽了整个湖广地区的皇粮国税(包税制)。另一方面,复兴会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全面垄断了整个湖广地区的商品市场。

    也就是说,老百姓把粮食卖给复兴会的粮店,领到复兴会的货币之后,一方面可以直接把这些钱交给复兴会的税务局完粮纳税,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复兴会的粮店买到更便宜的口粮(土豆地瓜玉米等)和各种各样价格便宜的生活用品(从农具到铁锅,从布匹到火柴,从肥皂到午餐肉等等等等)。

    复兴会统治区域周边的老百姓明显的感到,和复兴会做买卖可以享受各种便利,他们的生活质量正在明显的提高(微不足道的提高,毕竟他们的粮食产量很低同时又要接受地主的盘剥)。

    复兴会这样的经济政策对老百姓有好处,可是对于本来的,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各种地主们来说却是一件相当糟糕的事情。

    地主们固然可以自己囤积粮食,不把粮食卖给复兴会的粮店,而且复兴会的粮店也不会高价收购地主家的粮食(复兴会的高价收粮政策只针对普通百姓)。可是因为复兴会掌握了湖北地区的政权,包揽了整个湖北的国税,所以地主们在交税的时候又不得不使用复兴会的货币。

    地主们的脑子和老百姓可不一样,他们本身根本就不相信复兴会银元的信用。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真金白银更值钱更能让他们放心的东西了。

    但是在复兴会的统治下,他们却只有两条里可走。一是用极低的价格把自己从佃农手中盘剥来的粮食卖给复兴会换取银元钢镚给复兴会交税。二是直接使用自家的银子,用十五比一的黑心价和复兴会的银行交易,然后换出银元钢镚给复兴会交税。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说起来,这就是掌握了政权的好处了。

    过去的时候,地主们大可将田亩隐瞒,不向衙门交税或者少向衙门交税。大明朝的地方政府是依靠这些地主们维持地方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不主动和他们勾结,没有收受他们的贿赂,他们也不得不给地主们各种便利和好处。

    这就像后世很多房地商并没有贿赂地方政府的官员,但是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却像房地产商家养的狗一样为他们服务一样。房地产和地方经济的gdp有直接的关系,而地方经济的gdp又直接和官员的政绩相联系,官员的政绩又和他们的仕途相联系。这才导致了官商勾结官商一体的事情出现。

    在大明朝这个环境里也是一样的。大明朝的地方官要是想要保证自己的官帽子,就必须保证辖地的皇粮国税按时上缴,而能不能收上来这些皇粮国税,手底下只有几十个衙役弓手的县令们说的不算,那些坐拥成百上千家丁的地主豪强们说的才算。

    可是复兴会可不是大明朝的地方政府。复兴会的枪杆子,也绝对不是几百个拿着冷兵器的狗腿子可以撼动的。

第271章 承天事变5

    复兴会可以使用直接的办法,直接把地主全家灭门从而消灭地主。复兴会当然也可以使用温和的办法,使用迂回的手段使得地主家破产。

    在复兴会的治下,甚至就是在复兴会的势力范围周边,地主们想要反抗复兴会都是很难的。

    地主们原本可以通过隐报瞒报的手段少交甚至不交国税。可那是大明朝的文官县令在衙门里坐衙的时候。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复兴会的矿山、筑路队里面进行劳动改造了。负责测量和核算土地面积的又都是复兴会的人,所以他们这一招不灵了。

    过去,地主们可以通过手下的家丁带着自己的佃农到衙门里闹事,给地方官施加压力。可是现在是复兴会做主的时候了。他们自己的佃农都认为复兴会比自家的老爷要好的多。佃农们自然而然的要支持复兴会不支持自家的老爷了。

    过去,地主们即使在本地不能高价卖粮,却一方面可以囤积粮食在粮荒的时候放高利贷,又可以把粮食卖到外地赚钱。可是现在复兴会控制了周边各地的关卡路口,不是复兴会的物流企业就不允许通过,没有在复兴会的税务局缴纳一大笔税费,他们的任何东西都别想运到别的地方。

    他们的粮食剩下两个处理手段了。要不就屯在自家烂掉,要不就低价卖个复兴会粮店。

    可是人家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人家可不吃你复兴会这一套的。冲击关卡也好,组织人打砸粮行银行也好,给自家在外面当官儿的子弟告状也好,等等手段他们都毫不犹豫的就使用了。

    不过,凡是针对复兴会采取行动的地主们,也无一不遭到复兴会的严厉打击。抄家灭族还是轻的,就是给地主们当过狗腿子的那些家丁打手们,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在集中营里劳动的下场。他们的这种反动和对抗,倒是进一步的推动着复兴会稳扎稳打的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工作。

    其实复兴会目前对于地主们的处理还没有多么积极。目前阶段来说,因为复兴会接管了整个湖北地区的军卫,正在大规模的对这些军田和军户们进行农场化的改造,所以相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专门针对地主的土地改革政策还没有在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展开。

    当然了,对于复兴会来说,送上门的肥肉就没有不吃的道理。地主们要是自动自觉的把脖子伸到绞刑架上的绞索里,复兴会也绝对不可能不帮他们一把。

    虽然复兴会目前对于地方上的地主以及承天府里的太监都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可是事情并不会因为复兴会的不理会就不发展不变化了。

    复兴会进驻荆门州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荆门州一个王姓大户和武昌商团的一个商家有亲。此君看到自己的亲戚家在武昌开蒸汽纺织厂大发其财,也动了投资纺织工业的念头。再三斟酌之后,这个有着两万多亩田地的地主用自己的土地到复兴会的银行置换了技术设备和资金,开始在武昌府创业。

    荆门王家这么开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近几年来,因为复兴会严厉的粮食政策,当地主真的是非常的辛苦的。粮食卖不上价,投到土地里的钱收不回来,不少佃户举家逃亡踪影皆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王家才会断臂自救选择成为工业资本家的。

    当然了,这也和荆门王家自己也做着不小的买卖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一般的绅士子弟以读书为主不同,荆门王家一直都有经商的传统。

    不管王家怎么选择。反正王家在荆门的两万多亩土地已经是复兴会的了。复兴会立即就派出了工作组,运送了相应的专业设备带着专业人员到了荆门州,并立即对荆门州王家的土地和佃农进行农场化改造。

    复兴会的农场建设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复兴会在某地进行农场建设了,那么必然的,即使农场方面没有对周边群众进行宣传,可是周边的群众投奔农场的事情也会层出不穷。

    毛老人家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这话是一点儿也不假的。

    过去老百姓当佃农当长工打短工,过得是生不如死苟延残喘的苦难生活。在这个村子里过日子是这个样,在那个村子过日子还是这个样。反正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大家也就都老老实实的忍受了。

    复兴会每到一地,对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人员和负责对当地佃农进行生产建设兵训练的军事人员虽然肯定都是从复兴会来的外地人。可是进行农场基建的主要劳动力仍旧是当地的佃农们。

    复兴会给农场职工的待遇是非常简单的。农场筹建期间,农场工人们不仅工资日结而且大家的三餐都是在营地吃公家的。三合米饭和杂粮馒头管够,每餐饭不是有肉(鸡肉)就是有鱼(江鱼)。从上到下里外三新的衣服裤子每人两套。反正除了管的严点,没事儿闲着还得出操识字之类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外,其他的待遇,这些人都是有点惶恐中带着感激的。

    大家的村子最多能有多远。复兴会农场这里出了什么事情,不到三天的功夫周边的几个村子肯定就都知道了。反正大家的亲戚不是隔壁村的就是旁边村的,亲戚里道的这么多,事情传播起来别提有多快了。

    农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那是指农场建成之后顺利运行的时候。在农场建设初期的时候还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

    农场建设补充劳动力,一方面是通过复兴会总部派遣来的生产建设兵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当地进行招募。

    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农场里干活是个什么样的待遇,所以自然而然的,非常多的周边百姓都会跑到复兴会的农场里来做工。

    到复兴会农场做工的人越多,知道复兴会农场待遇的人就越多,等到发现农场也招长工(农场方面会和职工签订长期合同)之后,想要投奔农场的人就开始蜂拥而至了。

    其实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复兴会又不像地主们那样是强掠百姓为奴的。可是问题就出在,因为复兴会农场的待遇太好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军户也跑到农场里来应征来了。

    承天府镇守太监用这个由头和复兴会为难,复兴会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大家谁也没想到,因为穆楠禁绝军户投奔农场,甚至派人抓捕参加农场的军户,这件事情最后引发了一场大乱出来。

第272章 承天事变6

    大约是早上四五点钟吧,没有钟表作为计时器,老百姓一般也很难搞清楚现在是什么时间。宋三子就是在这个大约四五点钟的时候起的床。他在黑暗中从床上坐起身来,有些不适应的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是的,宋三子对于自己的肚子目前的状况有些不适应。倒不是他对于饥饿感不适应,毕竟在他的人生里自从他记事儿开始,他就一直有一种“烧心”的感觉。

    在宋三子看来,每天早上起床感到“烧心”,这是一种正常的感觉。曾经有一次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吃了一次饱饭之后,身体上的“烧心”感不见了。他才知道,“烧心”其实就是饥饿这种感觉的一种强烈化的表现。

    宋三子今年十九岁了。现年十九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他上面有不到四十岁的父母,中间有三个十来岁的弟弟,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和两个孩子,一家人住在一个只有三间屋子的破破烂烂勉强挡雨的院子里。

    宋三子曾经问过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是不是也每天都被这种“烧心”感纠缠着。结果,每个人都给了他肯定的答案。

    宋三子现在不感到“烧心”了,那是因为他昨天在“大庄园”的工地里干活,吃了一整天的饱饭。他对于这种吃饱之后的睡觉起床时的轻松感非常的不适应。虽然这种感觉已经持续三四天了。

    从自己目前的感觉上,宋三子推断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婆孩子应该都在感受这种没有“烧心”感的新奇感受。

    说实话,虽然不知道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但是宋三子全身上下都被一种莫名的踏实和舒服的感觉包裹着。

    其实,宋三子不仅对肚子里的感受感到陌生。实际上,他对现在自己周身的所有感觉都有些陌生。

    因为昨天回家之前已经在大庄园的澡堂里洗了一个热水澡,所以他现在周身都有种轻松的感觉。

    自从母亲和婆娘从“管事”(复兴会干部)那里领回了几张编织的非常平滑紧密的席子之后,自家的床板就变得舒服起来。母亲和婆娘把干干的稻草铺在床板上几层,然后再把金黄色的席子铺在稻草上,一躺上去,浑身上下就都轻松了起来。

    听一个小旗的庄二说,和大庄园签了长“身契”的名字叫做农场职工的人的待遇要比这好的多。人家都睡得都是里面装了棉花的铺盖。

    其实宋三子自己也知道,他们这些打短工的肯定没有那些签长契的长工们的待遇好。单看发的衣服就知道了。同样是厚厚的帆布外衣和棉布的内衣。自家这种短工只有两套,颜色是那种浅草色的。人家那些长工们却给发了三套,颜色也比自己身上的深。

    虽然有些小小的嫉妒心,可是宋三子还是对几天来的日子感到心满意足。父亲和自己以及三个弟弟在工地上都有活干。母亲和老婆给工地做饭。一天三顿随便吃的饱饭都是庄园上安排的。干一天活儿,每个人还可以从庄园上领回三斤粮食。一斤白亮亮的精米,一斤黄澄澄的藩米和一块一斤重的粮砖。

    藩米和粮砖他都吃过了。味道虽然有些奇怪,可是吃饱肚子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工地上的伙食就是这些东西煮的。

    吃喝都是庄园上包的,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在工地上干活。一天下来,就是全家人就能净落到手里二十多斤实打实的粮食。

    更何况,工地上还每人给发了两套衣服。衣服的样子虽然奇怪,但是布料又结实有暖和,又能挡风又能挡雨。其他像搪瓷饭缸水杯,草鞋草席之类的好东西也没少给。

    宋三子从十岁开始就和父亲一起给百户家扛活。这样的好日子,这样心善的主家还是第一次遇到呢。

    宋三子现在想的就是,好好的把手头的活儿干好,一面给主家好好尽尽心出出力,一面给自己多挣些粮米。偶尔有时候,宋三子也会羡慕那些胆子大的,敢和庄园上签长契的年轻军户。看到他们全家上下都被接到庄园里面过好日子,宋三子是真心羡慕。

    虽然外面的气温最多只有十来度,可是宋三子睡觉的时候只是穿了一条短裤。庄园上发的衣服结实不假,可是对于宋三子来说,这样的好衣服新衣服,平常的时候他是舍不得穿的。无论是在工地上还是在家里,他都是****着上身,下面穿一条满是补丁的裤子。

    宋三子起床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睡在他身边的老婆却已经敏感的发觉自己的男人已经醒了。和宋三子不同,他的老婆宋陈氏没有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眼睛上的眼屎还没擦干净她就对宋三子说道:“当家的,你赶进去西屋把爹娘和弟弟们叫起来。今天的活儿也不少,千万别去晚了。”

    边说着话边穿着衣服的宋陈氏比宋三子大三岁,今年已经二十二了。古代的劳动妇女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三从四德”,作为宋家的主要劳动力之一,宋陈氏快人快语能当一多半的家。

    “你就是个窝囊废,看看隔壁人小满家。人家根本就不怕那个老王八百户。人家全家都投了庄园了。我都听小满家的(小满老婆)说了,签了长契,当了复兴会的佃户,家家都给分砖房子。四季的衣服,一天三顿的饭食都是复兴会给出。孩子还能不花钱就和会里的先生念书。长大了都有当官儿的希望。”

    说到同小旗的小满家,宋陈氏的气就更大了。她继续数落宋三子道:“小满被百户那老王八打的瘸了条腿,走路都是打晃儿的,人家庄园上都要,都让他家入那个复兴会。你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为什么不要入那个复兴会。”

    “我都和伙房的“管事”(复兴会的一个后勤干部)都打听了。只要入了那个复兴会,孩子都不用咱们自己养了,那个复兴会给养。到头来一个孩子每年还能从会里得几两银子。咱们家要是入了会,光是孩子就能给家里挣多少银子。偏你这个窝囊废害怕那个老王八百户,害得咱家少挣了多少钱。“

第273章 承天事变7

    宋三子是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人并不是没有脾气的人。作为男人的宋三子固然可以忍受作为自己的老婆随意的挤兑自己,但是宋三子别的都能听着,唯独对小满这两个字非常的过敏。

    说起来,宋三子和小满之间的关系用今天的话讲算是情敌。

    小满姓叶,家就住在宋三子家院子隔壁的一个只有一间的破草房子里。叶小满家的人口简单,除了和宋三子同岁一样是十九岁的叶小满之外,他家就只剩下一个年过四十的老娘了。

    同是一个百户的军户,年龄相同又是邻居,叶家和宋家的关系却很一般。倒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只因为在整个百户里,叶小满算是个名人。和叶小满这样的名人相比较,全家都是老实头的宋家和他家的接触不多。

    叶小满之所以有名,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叶小满家的祖上是出过千户大官儿的。虽然后来败落了,可是叶小满身上可是有武艺的。他可以漂漂亮亮的耍出一整套大枪来。

    第二就是叶小满是个特别孝顺的人。

    关于第二点,还和宋三子有些关系。当年宋陈氏没出嫁的时候,叶小满家和宋三子家都看中了没出嫁的宋陈氏,想把她娶回家当媳妇。可是宋陈氏的爹妈却很明确的宣布,不管是谁想娶他家的闺女,没有一百斤谷子做聘礼那是想都别想。

    军户人家,谁家出的起一百斤谷子的聘礼啊。除了向百户老爷家借以外,大家并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好想。

    原本宋家能从百户老爷家那里借出五十斤谷子就很不错了。结果身上有武艺的叶小满凭借自己的名声,硬是从百户老爷家借出了一百斤的谷子。眼看着粗手大脚能干活能生养的陈家闺女就要成了叶家的媳妇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宋家捡了个漏儿。

    原来叶小满从百户家刚借出一百斤谷子来,叶小满的娘就生病了。为了给娘治病,叶小满花光了娶媳妇用的一百斤谷子。就这样,宋家用五十斤的谷子就娶回家一个媳妇。

    用娶媳妇的钱给老娘治病。这样的事情别说是现代了,就是在古代也是非常少见的。也不是没人劝过叶小满。不少人都对叶小满说过,“你娘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再能活也活不了几年了。娶了媳妇媳妇却能跟你过一辈子。这样的账你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叶小满不愧是血气旺的好小伙子,他对劝解他的人说道:“我娘生我养我一辈子,对我是有大恩的。我宁可打一辈子的光棍儿,也不能不报我娘的恩情!”

    对比现代社会里动辄为了结婚把自己的父母炸骨敲油的子女,不能不说叶小满是个有良心的好人。

    自然而然的,虽然百户所里有不少人仍旧觉得叶小满想不明白事理算不明白账,可是本百户里大部分的人却都觉得叶小满是个有情义讲良心的好汉子的。

    用娶媳妇的粮食给老娘治病的叶小满成了好汉,那么在他的对比下,用五十斤谷子捡了个大漏儿的宋三子就成了个孬汉了。

    虽然从没有人这么对两者进行过这样的对比,可是宋三子心里对于叶小满是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的。

    所以一听到自己的媳妇提起小满,又说自己是个窝囊废,宋三子心里一下子就冒出一股火来。

    人人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从实际上讲,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夫妇虽然经常的吵架打仗,但是他们的婚姻还是比较牢固的。原因也很简单,越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的家庭,就越得抱团取暖相互扶持着面对生存压力。

    所以即使心里面怒火满满可是宋三子还是没有发作。他只是带着不满的语气对宋陈氏说道:“叶小满是好汉不假,可是那好汉是那么好当的吗?当年一样是从百户老爷那里借粮食娶亲,同样是到了时候还不起粮食。可是我和我爹就能老老实实的跪在百户老爷面前求情,宽限了还粮食的日子。小满却和百户老爷放横,最后到底被百户老爷手下的四狗子他们把腿给打瘸了。要不是现在大庄园招工,小满娘俩能不能熬过这个春天都是两说呢。你还撺掇我和他学!”

    宋陈氏对于当年的事情心里面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她虽然并不觉得自己和小满的不幸遭遇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是在内心深处,这个善良的底层女子还是觉得自己好像应该承担一点儿什么责任。所以,在平常的日子里,虽然她没有能力在物质上帮助小满娘俩,可是她总会说说小满的好话。

    听了自家丈夫反驳自己的话,宋陈氏冷冷的呲笑一声说道:“全百户几百个男人,敢和那个老王八百户对着干的也只有小满一个人。就是他的腿被打瘸了,那他也是个有胆子的好汉子。那个老王八百户这些年祸害了多少卫所里大姑娘小媳妇了。那么多大男人,就那么心甘情愿的当了王八。我告诉你这窝囊废,要是有那么一天,那个老王八百户把绿帽子戴到你的头上,老娘除了跳井上吊,也指望不上你这窝囊废给我报仇的!”

    不过是早晨起来的拌嘴,吵架吵的好好地,突然就被戴上一顶可能的绿帽子,再怎么能忍让的男人,听了这种可能也不会不发火了。

    不过对于宋三子这种家里的活儿一半儿要靠老婆的男人来说,老婆说话就是再难听,他也不会往她身上甩巴掌。他穿上了草鞋怀着一肚子的怒火去西屋叫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去了。

    家里人不知道宋三子早晨起来就受了自己老婆的一场床头气。家人都起来之后,就和附近十几个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同百户的军户往工地上赶。大家都知道庄园上的早饭是杂粮馒头和鱼汤。所以大家的脚步都匆匆忙忙的。

    虽然大家都急着去工地吃饭,可是这一行人到了村口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同百户的一起在工地上干活的人被堵在村口了。

第274章 承天事变8

    在后世社会里,因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被既得利益集团、特权阶层及其代言人把持,所以从总体上说,后世人对于农民起义的评价不高。

    撇开被既得利益集团把持的大众传媒所洗脑的糊涂蛋来说,就是普通老百姓对于古代的那些农民起义也有些不理解。

    工业社会的人,是很难理解农业社会的人的想法的。而处于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缓解了阶级矛盾的现代社会的人,也很难想象阶级矛盾极端激烈的古代社会的人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

    就是王书辉领导复兴会建立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之后,全面进入工业社会阶段的新中国人,特别是生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中国人,也很难理解新中国建立之前,明朝末年那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不少就是来自于农场的,熟悉农业生产,出身农业工人家庭的年轻人也对明末农民起义的四处爆发感到不解。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认知的农业都是通过工业化手段进行的农业生产。他们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稳定、健全、安全、富庶的新社会里,他们所知道的农民和明朝末年的农民完全是两回事儿。

    对于那些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一呼百应揭竿而起这种事情他们真的难以理解。

    其实,就是对于王书辉本人来说,他自己虽然在明末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因为来自后世的丰富科学社会理论对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有着理性的认识。可是王书辉对于那种无组织无纲领无准备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很明确。

    当然了,王书辉的这种状况其实和他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他在理论上对于阶级矛盾的认识非常科学和客观,可是因为他成长的环境和他本人的实践经验,他在对于科学革命的实践观念上还是重建设而轻斗争的。

    对于王书辉来说,毛老人家的那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王书辉在革命实践上更注重后半句。至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事情,王书辉不仅不擅长而且他觉得明王朝这个政权本身就在承担这方面的工作了。

    至少王书辉本人看到复兴会驻荆门工作组党组书记陈立的报告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承天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细节,而是考虑怎样处理承天事变之后的事情的问题。

    对于承天事变的爆发,复兴会派驻荆门州的工作组负责人,工作组的党组书记陈立本人也不是亲历者。

    事变爆发之后,还是本来就生活在承天卫里的一个在农场建设工地上打短工的军户,把事情报告给了一个复兴会对农场职工进行生产建设兵培训的军事干部的。

    出于对于这种兵变性质事件的敏感性,这个军事干部立即就详细的询问了事变的经过并将事情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工作组。

    用现代人的眼观来看这次承天事变的话,肯定会有些无厘头的感觉。总体上说,整个事情就是因为承天卫的直接领导者,承天府镇守太监穆楠对卫所下达了禁止军户前往庄园打工的命令之后,承天卫下属的各个卫所的军官们执行了这样一个命令之后爆发的。

    其中宋三子所属的荆门千户所下的一个百户所里,因为该百户对于这个命令的执行比较粗暴,他带着几个自己的狗腿子拦截准备前往庄园打工的军户,从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激烈的冲突中,宋三子和叶小满在混乱之下打死了不小心卷入冲突的卫所百户。百户的死亡激起了卫所军户的不安情绪,在百户所里比较有威信的叶小满的号召下,该百户的军户们揭竿而起,灭了百户的满门分光了百户家的粮食和钱。

    宋三子(被动)和叶小满(主动)发起的这场起义,如果没有什么人响应的话,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兵变。承天卫方面,只要穆楠派出自己的几百个还能拿得出手的家丁之后,这场小小的兵变,就会像明朝末年无数大大小小的兵变一样,悄无声息的就被镇压了。

    可是,一方面承天卫上下的军户们在贪婪无比的穆楠的压迫下长期处于一种严重不满的状况中。另一方面,穆楠又非常愚蠢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军户们自己要掐灭他们刚刚燃起的一丁点儿的“美好”(对于在复兴会农场建设工地打工的军户来说,复兴会方面提供的待遇就是美好的生活)生活的希望。

    时时刻刻的处于生存边缘的承天卫军户们突然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产生了非常激烈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率先揭竿而起的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举动,像在汽油上点燃了一根火柴一样,一下子使得整个承天卫军户们的不满爆发了出来。

    得知了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事情的消息之后,从荆门千户所的各个百户开始,不管有没有军户在农场工地上打工的,承天卫下属的所有卫所都爆发了武装兵变。原本造反的军户只是极少数,而到了这个时候,造反兵变的军户成了大多数。

    虽然一直宅在位于承天府内的兴都留守司里的承天镇守太监穆楠,在几百个家丁的保护以及承天府知府组织当地士绅的家丁防守的承天府城内尚且还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可是,当军户们杀光了自己所在的卫所的军官之后,他们出于一种本能,认定了自己的敌人就是缩在府城里的镇守太监穆楠。

    所以,在分到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粮食银子之后,他们都聚集到了承天府城城外。

    一万多(包括卫所的正兵以及两百年来卫所军户大量繁衍出来的军余)进行了初步武装(各个卫所中的武器库不是空的就是只有些生锈腐败了的破烂玩意)的武装力量围住了府城。对于承天府知府来说,这就是不得了的造反作乱的事件了。

    这个知府不知道自己是湖北地区仅存的一个大明朝的高级文官,所以他按照惯例,立即派遣亲信“勇士”,带着报急文书前往武昌府,向湖广巡抚衙门求救。

    这位知府肯定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的亲信“勇士”逃出府城呢,就在离承天府不到三百里地的枝江县,两个营一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复兴军战士,正在向承天府开来的路上。

    只是,这支有枪有炮完全近代化了的武装部队,是前往承天府镇压起义的还是镇压反动派的,对于这个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

    正常情况下,现代中国的军队在徒步行军的常行军情况下为时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急行军”为时速10公里左右;“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上,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

    复兴军虽然是王书辉按照现代军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的。但是无论是从体能的角度还是从装备的角度,古代人都没有现代人那么好。所以复兴军进行的常行军,也就是在不影响部队立即投入作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达到日行程二十公里左右,也就是日行程五十里地。

    所以,从复兴会接到武昌事变的报告到复兴会的两个营到达承天府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十天左右了。

    一万多人围困一座规模不大防卫不严的城市,这种事情对于城外的围困方也好,对于城内的被围困方也好,都是一个不太舒服的过程。

    是人就要吃饭。承天府城内的情况还好一些。虽然承天府城内的米价飞升,可是这也只是针对老白姓来说的。老百姓的状况虽然进一步恶化,可是府城内负责防卫城池安全的那些士绅大户的家丁们以及府衙下属的那些衙役弓手和民壮的饮食都是由府衙负责的。

    承天府知府虽然不是那种允文允武的天才人物,可是他也知道,在乱兵围城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府城内部的稳定。所以,对于米价飞涨这种情况他也进行了一定的抑制。

    虽然他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可是已经搞清楚现状的承天府内的士绅们也知道,这个时候,府城内部的安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米价虽然高的离谱,但是不少士绅也在城内开了粥棚之类的稳定民心。

    相比较有组织有策略的承天府城内,承天府城外的造反军户们的情况就要坏的多。他们都是在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杀官造反的。几个千户所和十几个百户所的军户以及大量的民众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所以围城行动才展开了两天,军户们之间就发生了多次的因为粮食问题的打架和斗殴。

    好在十几个被各个卫所军户推出来的领头人也不是完全的杠头傻瓜。在多次商量之后,叶小满提出的各个百户轮流出去打粮的计划被大家认可了。

    大家之所以参加造反,无论是主动的参加还是被被动的被裹挟,归根结底是因为参加造反有好处。

    刚开始杀掉卫所军官的时候大家很热衷,之后大家参加围城的事情也很热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杀掉了卫所军官可以立即获得粮食和银子,而参加围城也是因为各个头领们可以分到更多的粮食和银子的许诺。

    在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一个有效领导集体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勤,手里的粮食越吃越少,未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参加围城的军户开始偷偷的跑掉。

    因为各个卫所的军户在围城的过程中经过了充分的交流,所以,逃到复兴会所在的庄园签个长契当长工的出路几乎被所有的军户所得知。就这样,从围城的第三天开始,就有害怕朝廷追究的军户偷偷的跑回家,然后拖家带口的逃奔复兴会的农场的。

    随后的几天里,除了少数头脑不太灵光,觉得造反事件是“法不责众”的军户跑回家希图蒙混过关之外,前后将近四千个军户拖家带口的领着家人投奔了荆门。

    复兴会荆门工作组对于突然而来的人口也有几分措手不及,但是因为有着充分的组织流民的经验,这几千人很快就被工作组打散分队,然后工作组就开始将新补充的人力投入了农场建设工作。

    等到两个营的复兴军在承天府善后工作组的领导下到达承天府外的时候,围困府城的军户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实际上当队列整齐的复兴军出现在这些军户的视野也之后,剩下的这三千多个还在苦苦坚持着的军户们也一哄而散了。

    站在承天府城墙上的士绅家丁和府衙组织出来的衙役民壮看到这个情景,一方面开始大声的高呼起来,不少人甚至哭了起来。另一方面立即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城内的官员士绅。闻讯赶到城墙上的承天府知府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十天的乱兵围城严重的刺激着这个看起来刚毅木讷的文官。实际上有好几次他都准备在府衙里自尽了。

    从乱兵围城的第一天开始,他的手边就一直准备着一碗毒药。府衙后院住着他的亲眷的屋子也是紧关着,外面堆满了已经浇满了菜油的柴火。这位准备为大明尽忠以求体面的文官大人,原本是准备等到乱兵进城之后,就点燃这些柴火烧死自己的亲眷最后服毒自尽的。

    按照大明朝的体例,外地客兵是不能进城的。特别是承天府这样有着特殊意味的城池更是如此。明朝统治者自己也知道封建军队烧杀抢掠的德性,所以各地文官对于这一惯例都执行的比较彻底。

    其实就是当地文官有让军队入城的意愿,身家性命都在城内的那些地主士绅们也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等到从城墙的吊篮下下来跑到复兴军这里联系的府衙衙役把禁止部队入城的命令传达到之后,承天府善后工作组立即对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

    也不知道我们要说承天府的这位知府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反正在注重火力覆盖的复兴军的第一轮炮击中,这位站在城头上的知府就被复兴军填装了烈性乍药的炮弹炸了个灰飞烟灭。

    说他运气好,是因为他的死亡让他逃过了之后被捕送入集中营劳动的下场,说他运气不好,是因为他在刚刚放下了巨大心理压力,喜悦的心情还没有发散干净的情况下就被打死了。

    更主要的是,在复兴军入城的过程中,该知府没有搞清楚状况以为乱兵进城了的心腹家人稀里糊涂的点燃了后院的柴火。承天府知府的家眷,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被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家人活活烧死了。

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

    要管理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又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真的是极度的辛苦的。

    当然了,如果是在国家的上升期承担中国的掌舵人这样的工作的话,因为官员们整体比较向上,所以在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比较高明的助理班子的帮助下,这个工作虽然繁重但还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

    很明显,魏忠贤没有赶上那样的好时候,大明朝的担子被天启皇帝压到他身上的时候,基本上就处于一种江河日下的状况了。天启皇帝亲政之初,为了酬赏东林党人为他上位做出的努力,天启帝还是很把一些关键性的岗位和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了他们做的。

    一个能够把木工活干的很好的人,绝对得是个耳清目明头脑灵活的人。天启皇帝痴迷木匠不假,可是他也绝对在两百多年的大明朝的十几个皇帝里,算是个比较聪明的家伙。

    亲政不到一年,他就非常敏感的发现了东林党文官集团绝不是他们标榜的是那种为国为民的忠义人物。他们的一切举动,他们各种各样的作秀,他们各种各样的政治举措和制定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士绅集团的利益进行的。

    天启皇帝或许不知道什么叫做零和博弈。可是天启皇帝出于一个封建帝王的本能,虽然很年轻,却很能理解他的祖先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两个杰出人物的治国之道。对他来说,治理国家无非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兵。而这两者之间,钱比兵更重要。毕竟,对于他这个帝王来说,有了钱就会有足够的兵。

    在天启皇帝看来,天下的钱就那么多,皇帝得的多,士绅得的就少。士绅得的多了,皇帝得的就少。

    当天启皇帝敏锐的发现东林党人口口声声的“圣主明君”,“圣人之道”的背后,是士绅集团对属于自己的国家财政收入的掠夺之后,他很决绝的祭起了他的两位杰出祖先(嘉靖和万历)的法宝,“宦官”。他立即就把痴迷权柄的魏忠贤推上了前台。用他打击那些成天劝解他“不与民争利”,骨子里却是只有家族私利的文官集团。

    如果明朝也有网络,如果明朝的网络里也有某乎,如果明朝的那些大权在握的太监们也上网的话,刘瑾、冯保、魏忠贤之类的网络用户,可能也会在某乎里进行这样的提问:“当一个黑锅专业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的,明代的大太监们看起来似乎权力极大。但是明代的所有太监,无论是从下西洋的郑和还是到陪着崇祯吊死煤山的王承恩,凡是在大明朝的政治场里呼风唤雨的大太监们心里都是有苦自知的。

    别看他们在人前似乎威风凛凛,不少别有用心或者不明真相的家伙,还给他们起了不少什么“立皇帝”、“九千岁”之类好听的诨号。可是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必须是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于,他们自己说的不少话做的不少事,就根本就皇帝本人直接或者间接授意的。

    如果在大明朝也能看到《大话西游》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会觉得那个“送死你去,黑锅我背。”的《onlyyou》是他们人生的主题曲。只是歌词要改成“送死你去,黑锅你也背。”

    比如说现在正在掌握着大明朝这艘已经开始漏水的巨舰的舵的魏忠贤,他就经常会在无人处进行“自己的命可真不好”,“当初自己为什么对于权柄那么积极”之类的祥林嫂式的嘟囔。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各地灾荒不断,各地动荡不安不说了。东北有东虏闹事,西南有土司作乱,东南又有海盗和红毛夷人捣乱。魏忠贤可谓使出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在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不怎么好用,还经常反咬一口的狗腿子的帮衬下,勉勉强强的才能把国事支撑起来。

    魏忠贤虽然是流氓无赖的出身,性情中有不少好张扬,爱面子,喜排场的臭毛病,可是他还是很明白一个道理的。那就是在他心里,他很清楚大明朝真正的东家是天启皇帝,自己这个好像能够呼风唤雨的九千岁,实际就是个掌柜的。而且自己这个掌柜的地位还不怎么稳当。外朝的文官,内廷的太监,无数人都等着接替他的位置呢。

    魏忠贤有时候也觉得无论是外面还是里面,自己都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了。前朝的大太监冯保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呢,自己以后能不能混个南京养老的结果都很值得怀疑。

    可是,自从他走到这个大明朝的掌舵人的位置之后,他觉得不是自己要朝着一定会倒霉的方向走,而是无论是自己的政治对手,还是自己的狗腿子,甚至就是那个藏在深宫中成天干木匠活儿的皇帝老儿,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儿都在推着自己往绝路上走。

    他倒是很有几次想要甩手不干了。可是他每次想要做这个决定之前,天启皇爷那充满了内涵的眼神,文官们那充满了憎恶的态度,内廷大太监们那皮笑肉皮不笑的表情,都在提醒着他,到了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不就是继续走下去,走向那个灭亡的深渊。要不就是立即被各方势力当成战利品撕咬成碎片。

    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长,魏忠贤越来越发现,那个一直把“朝政之事都由大伴做主”挂在嘴边的皇帝,其实一直都不怎么信任自己。要不然,怎么自己明明被委以掌国大权了,可是象征着内廷最高地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一直都没给自己坐呢。那个掌管着京师最高武装力量的御马监提督太监的位置上,也一直是和自己关系不好的其他派别的太监把持着呢。

    无论如何,别管自己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太监的职位看起来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可是自己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

    魏忠贤虽然不是儒家信徒,对于读书人也非常的不以为然,可是他也知道《论语》里面孔夫子对于名不正言不顺是怎么说的。《论语·子路》里可是说的很明白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没有掌握着批红大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魏忠贤对于外朝的事情,就只能通过内阁的那些狗腿子们完成。掌握不了御马监提督太监的人选,魏忠贤只能靠着那些市井无赖组成的东厂番子们收拾政治敌人。

    本来大明朝的事情就又多又不好做,在制度上的各种掣肘,使得魏忠贤每天要处理的各种又多又不好做的事情,更加的多,更加的不好做了。

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

    魏忠贤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稀少,认识见解也比较浅薄。可是这个人却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魏忠贤出自民间,所以他看事情,做事情,都相对于那些文官们比较实事求是。第二是,魏忠贤这个人虽然算不上聪明,可是他善于开动脑筋琢磨问题。而且,他在政治方面确实也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说他实事求是,这从他明知道自己肯定会和他的那些威名赫赫的前辈一样,最终成为一个给皇帝背黑锅的牺牲品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了。

    这件事情,是他通过对皇帝的一个试探中肯定的。他为了试探皇帝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个牺牲品,就用太监们常用的给自己建生祠的事情试探皇帝。结果皇帝不仅赞同他的请求,而且还明确的要求在生祠里要把自己的诨号“九千岁”给加上去。

    当时,刚刚完成了一个官帽椅的天启皇帝兴奋的对他说:“朕是万岁。你就要活到九千岁。这样一来,朕的大明朝就可以一直交给大伴来操持了。”

    从这之后,魏忠贤就知道自己的下场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了。

    说魏忠贤善于琢磨,善于把握政治的敏感性就在于,在得到了皇帝的推波助澜,肯定了皇帝把自己当成个背黑锅的牺牲品之后,魏忠贤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反而经过仔细的考量,把建生祠这件事情,办成了一次“有黑锅大家一起背”的黑锅推广活动。

    在他看来,建生祠这样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考察地方官员们对于他的忠诚度,一方面又可以把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地里肮脏龌龊的文官们一起拖下水。

    用魏忠贤那流氓无赖的价值观来看,既然大家都是贼,那么吃肉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吃了,挨揍的时候,大家就要一起挨揍。

    就这样,这个原本是试探皇帝对自己的真实态度的建生祠活动,就变成了魏忠贤考察自己走狗的忠诚心,打击和排斥政治对手的手段了。

    最开始,他发现对于建生祠这件事情,就是自己的铁杆狗腿子,包括湖广巡抚姚宗文之类的家伙都不怎么支持自己的时候,他还有些忐忑不安来着。

    直到在司礼监接到了“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的奏本之后,魏忠贤才彻底的坚定了自己推行“建生祠察忠奸”计划的决心。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元勋功翼覆载事,奉圣旨:这本说厂臣心专筹虏,力援危疆,设险设备,屹立金汤,其懋功朕所鉴悉,合谋建祠,舆论允协,着如议行,其祠名曰元功,该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553页)

    从建生祠计划开始推广之后,魏忠贤就发现,原本他以为最是自己铁杆,肯定最支持自己的湖广方面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暧昧了。

    枝江王府的老刘对自己还是比较实在的。他已经对自己说过了,作为地方藩王,无论是枝江王方面还是枝江王的女婿湖广总兵王书辉方面,都不太好在当地推动建生祠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魏忠贤还是理解的。他就是再怎么有政治抱负,也不敢用建生祠的办法谋求老朱家的藩王们的支持。别说魏忠贤本人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就是他真有造反的心思,他最先就得先和各路藩王们保持距离。不然以朱家天子的个性,没等自己干什么呢,一个勾结藩王图谋不轨的帽子就先扣下来了。

    可是湖广官场的暧昧不清,又让魏忠贤觉得非常的疑惑。在他心里,原本像姚宗文这种东西,在都察院当一个咬人的狗还算凑合。他根本就不相信,像他那样的文官真有办实事儿干真事儿的能耐。而且,就是在自己的狗腿子集团里,姚宗文这个人的地位也不怎么高。

    让魏忠贤没想到的人。姚宗文到了湖广巡抚的任上之后,工作干的还真就不错。魏忠贤不相信像王书辉那样的靠老丈人的关系上位的“纨绔子弟”真有平叛的能耐。他还以为武昌兵乱这个大麻烦的平定,是姚宗文这个主管湖广军政的巡抚做完了之后,因为枝江王府和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给王书辉脸上贴的金呢。

    魏忠贤对于武昌兵乱基本看法是,姚宗文是有真本事的。荆州知府张宏是有大能耐的。王书辉因为是枝江王朱术圳这个和两代帝王以及内廷关系紧密的藩王的女婿的缘故,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和自己这个九千岁的关系很好的缘故,所以才被姚宗文和张宏这两个比较懂事儿的文官提携了的。

    魏忠贤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毕竟从宣宗皇帝以后,大明朝能够把兵事搞明白的就一直是文官。正统朝的于谦,正德朝的王守仁,嘉靖朝的胡宗宪,万历朝的凌云翼、殷正茂和李化龙,几乎所有有本事平灭叛乱、镇抚蛮族的人都是文官们。

    最开始的时候,魏忠贤自己不也准备让朱燮元去干平定武昌兵乱这件事情么?不是魏忠贤这个阉人出身的家伙也像文官们似的重文轻武,而是现实就是现实。这大明朝到了今天,可不是当年太祖成祖的时候那样的将星云集了。勋贵们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也不精通,武将们本来就没有那个能耐了。

    魏忠贤对于姚宗文这种在自己麾下极度稀少的,居然能够精通兵事平灭叛乱的家伙,是非常的看重的。

    更主要的是,自从姚宗文主政湖广以来,在到处波澜起伏各种麻烦不断,各省贡税急剧萎缩下降的情况下,自己麾下的姚宗文主管的湖广一省,居然能够做到万般绿中一点红,连续三四年的功夫,湖广一省的赋税竟然全部按时按量的上缴给了朝廷。

    说实话,姚宗文能够知兵平叛,这就已经够让魏忠贤吃惊的了。现在姚宗文居然不仅能够知兵平叛,这家伙在治理地方上面居然也这么厉害,就更然魏忠贤高兴不已了。

    当然了,湖广方面也不是风平浪静的。湖广地方士绅可是通过不少渠道让京师的言官们给王书辉那个家伙泼了不少的污水的。什么残苛暴虐啊,什么掠民吞地啊,什么屠杀士绅啊之类的事情,就是魏忠贤也听了个满耳朵。

    不过这事情来的快去的也快,也不知道王书辉在地方上是怎么把那群人安抚住的。

    王书辉这种纨绔子弟就知道抓钱弄地,这倒没什好奇怪的。倒是姚宗文这个酒囊饭袋把湖广治理的这么好,让魏忠贤高兴的同时又疑惑不解。

    毕竟,在京师的时候,姚宗文的表现,在那群走狗文官里也只是中下游的水平。

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 4

    


        其实,如果严格的说,大明朝的最高权力机构既不是内阁也不是司礼监。txt电子书下载/在洪武皇帝朱元璋时代,大明朝的政治体系里既没有内阁也没有司礼监。这个精力充沛的,出身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皇帝,一手把持大明朝所有的权力,对大明朝大大小小的事务进行着一体的决策。

        当然了,政治体制是个在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大明朝的任何一个皇帝的精力和体力,都没办法和那个因为生活贫困,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和尚的朱元璋相媲美。从那个热衷于军事,对蒙古进行过五次北征的明成祖朱棣之后,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国家的管理就开始依靠一外一内的两个幕僚机构,即文官内阁和太监司礼监。

        明成祖设立内阁。明宣宗设立司礼监。这两个机构从本质上说,实际上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这就像地方官治理地方要依靠幕僚师爷一样,皇帝对于国政的处理,也需要大量的幕僚进行帮助。

        不过呢,在中国这个独特的权力封建的社会里,因为一切权力的来源都是在法理上拥有一切土地和臣民的皇帝,所以,在中国的这个权力封建社会里,谁离皇帝越近,就意味着谁的地位越高,谁的权力越大。

        内阁和司礼监的文官和太监们,因为工作的关系要经常和皇帝进行接触。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原本不过是幕僚秘书机构的内阁和司礼监,成了整个大明王朝一外一内的两个最高的权力机构了。txt小说下载

        相比较完全是工作原因才能接触到皇帝的外朝文官,太监们因为和皇帝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所以往往太监们和皇帝的关系更加的亲近。而又因为太监这种阉人没有家族作为自己的利益依托对象,所以皇帝对太监们也更加的信任。

        这样一来,同样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完全由太监组成的司礼监的地位,就要相对于文官内阁更高一些。

        事实上,因为太监身份对皇帝的依附性,使得太监们的一举一动更多的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代表着皇帝的意志。太监们和文官之间的政治斗争,实际上也就是皇权和文官之间的斗争。

        太监们从来不可能脱离了皇帝而存在。太监的所有权势全都来自于皇帝。但是,也不是说,皇帝和太监之间的关系也只是简单的单方面的关系。太监,特别是司礼监的太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和皇帝的亲近关系,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皇帝。

        比如说,每天都要交给皇帝过目的奏折批红方面。单是一个奏折摆放的位置上,司礼监的太监们就可以从中做出无数的文章来了。

        就以魏忠贤为例吧。魏忠贤在给天启皇帝呈送经过司礼监整理过的奏折的时候,一般就会把他自己不怎么太在意,他自己不太看重的奏折放在上面。而那些他比较看重,非常想要贯彻自己的意志的事情的奏折,他一般都会放到底下。

        关于这个问题,非常了解天启皇帝的魏忠贤是这么看的。天启皇爷本身是不喜欢朝政的,但是像当年喜欢炼丹嗑药的嘉靖皇爷一样,他对于朝政也是很关心的。但是呢,这种关心,也只是三分钟的热度。

        大明朝的事情这么多,就是经过了内阁和司礼监的拣选之后,剩下的比较重要的奏折每天也是满满的一大摞子。天启皇帝往往就是看看摆在上面的十几个奏折,关心一下有关赋税和边事的奏折之后,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自己去办了。

        魏忠贤深知天启皇帝的秉性,所以他在奏折的摆放上,往往就会采取这样一种办法。

        不过1626年的四月这一天,魏忠贤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把有关湖广方面的奏折放在最底下。有关弹劾王书辉的一大摞奏折,被魏忠贤放在了今天这摞奏折的最顶上。

        魏忠贤这么做是有着极深的用意的。

        五天前,司礼监先后收到了三份奏章。第一份奏章是承天府兴都留守司镇守太监穆楠的报急奏章。这份奏章的内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说承天卫的军户不安分,有部分军卫因为饷银待遇方面的问题闹事儿而已。

        第二份奏章则是湖广巡抚姚宗文的。这份奏章的内容和穆楠的奏章相互响应。说的是湖广巡抚姚宗文已经命令总兵王书辉带领精兵强将前往承天府平息兵乱了。

        这前面两份奏章倒是没让魏忠贤感到有什么不对头的。大明朝这么大个国家,别说是现如今这种到处是灾荒动乱的坏年头了,就是开国初期的时候,各地的民乱兵乱也从来没少过。所以,在现如今这种倒霉的时代里,每年出他十几起乃至于几十起的兵乱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在大明朝,巡抚最初原本就是主管地方军事的中央外派官员。到了大明中期之后,巡抚已经从中央外派官员转变成了地方色彩浓重的主管一省或者几省,或者某些要点地区的军政民政一把抓的封疆大吏了。

        别说像承天府这种地方出了事情,地方巡抚有权直接处理。就是像凤阳,像南直隶这样的重要地区,一旦当地出了什么事情,管辖当地的巡抚大员也是有直接处理事件的权力的。

        所以,姚宗文插手承天府方面的事情,那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关键是,第三份来自湖广的奏折让魏忠贤有点犯嘀咕了。这第三份奏折是湖广总兵王书辉上的。奏折的内容就是,承天卫发生了兵乱,巡抚姚宗文命令王书辉带兵镇抚。现在事情已经完满结束了。不过就是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承天府镇守太监穆楠和承天府知府不幸遇难了。

        魏忠贤这个人对于政治真的是非常的敏感的。三份奏章前前后后,中间不过隔了半个月的时间。因为对于湖广巡抚姚宗文的一些疑惑,所以魏忠贤对于湖广的这几份奏折翻来覆去的琢磨了好几天。

        地方兵乱,死了一个镇守太监和一个知府,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事情了。可是魏忠贤却发现,无论是姚宗文方面还是穆楠方面,他们在奏折里都没把这场发生在承天府的重大事件太当成个什么事情。

        

        

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 1

    


        当然了,穆楠这个老东西和魏忠贤也不怎么对付。( )两者在内廷其实是敌对的派系。可是,毕竟和别的文官武官不同,魏忠贤就是再怎么和穆楠不对付,可是穆楠代表的也是内廷的利益。在这一点上,魏忠贤和穆楠在天然上就是站在一起的。所以,穆楠的死,不能不让魏忠贤犯嘀咕。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魏忠贤本来就对湖广方面有疑问,现在这个疑问随着穆楠的死变得更加的严重了。

        更主要的是,魏忠贤从这三份时间间隔完全一样,所叙内容承前启后的奏章里琢磨出了一些特别古怪的味道。

        魏忠贤专门把湖广方面关于平定武昌兵乱的奏折拿出来对比研究了一下之后才发现。关于承天事变,湖广方面的奏折和武昌兵乱时的模式几乎是一模一样。

        魏忠贤非常敏锐的发现,似乎湖广方面的所有事情的核心都是王书辉。王书辉是荆州卫指挥使的时候是这样的。王书辉当上了湖广总兵的时候,又是这样的。似乎王书辉在冥冥之中专门和各种规模各个地区的兵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过去荆州知府张宏对于武昌兵乱的报告是以王书辉为核心的。现在湖广巡抚姚宗文对于承天事变的报告也是以王书辉为核心的。

        魏忠贤用他不太聪明的脑袋得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判断:过去王书辉只是荆州卫指挥使的时候就能能当荆州府的家。现在王书辉当上了湖广总兵之后,好像就能当整个湖广的家了。【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

        虽然帮助王书辉处理文件的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都是大明朝的政治菜鸟,可是魏忠贤能够在距离湖广上万里地的京师,仅仅是通过查看奏折的方式就能拨开重重迷雾认清事实真相,这也说明魏忠贤这个大明朝现如今的掌柜的,是非常合格的。

        魏忠贤现在也当了大明朝好几年的家了。他早就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经验,知道地方官的报告里面全是水分,可信性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道理了。

        魏忠贤通过对湖广方面的奏折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来。要不就是王书辉在湖广地区大权在握,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把湖广巡抚姚宗文都变成了他听话的小弟了。要不就是王书辉在湖广地区和姚宗文勾结在一起,全面把持了地方权力,现在已经到了排除异己,连镇守太监都不放在眼里的程度了。

        对于魏忠贤来说,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是他所不能容许的。

        一个武官在地方上肆无忌惮的保把持权柄,这样的事情直接违背了大明朝的政治规矩。对于魏忠贤来说,王书辉就是再怎么在湖广胡作非为,对于他自身的利益来说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损害。只要湖广方面的贡税一直交的好好的,魏忠贤就不在乎是谁在湖广当家。

        可是,魏忠贤考虑问题还要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王书辉这个人,实际上是他一手提拔重用起来的。不管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他在内廷外朝的政治敌人,都把王书辉当成了魏忠贤的一党了。魏忠贤可以觉得武将把持地方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他的政治敌人们却可以把这件事情当成攻击他的一个炮弹,直接命中魏忠贤。

        要知道,老朱家的皇帝们,实际上对于武将们是非常的忌惮的。

        虽然地方卫所基本没有什么战力。可是在皇帝看来,一旦魏忠贤表现出了染指军权的意图,那么魏忠贤的政治生命就会进入倒计时的阶段了。

        魏忠贤是个权力封建体系内的政治人物。权力封建体系内的政治人物把政治前途看成一切。就像很多现代的官员们不惜以杀人等极端手段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一样,魏忠贤也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的任何举动危害他的政治利益。

        不管王书辉在湖广干了什么,是怎么干的。反正现在,他已经成了魏忠贤的一个政治敌人了。

        人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话一听就是老百姓的道理。在权力封建体系内,政治人物对于政治对手的打击,从来都是从早到晚,从前到后,从大到小,从父到子的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的。

        魏忠贤作为权力封建体系内的一个优秀的分子,他一旦发觉王书辉对于自己可能将会产生极大的威胁的时候,他立即就准备对王书辉开始进行全面的进攻和打击。

        不过呢,魏忠贤非常明白自己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地方。他也是在把王书辉放在敌对位置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过于自我感觉良好,太过妄自尊大了。

        过去,他一直觉得王书辉能够在湖广步步高升的原因,是凭借着枝江王府和自己的关系。可是在仔细的审视王书辉之后他才发现,王书辉的真正靠山并不是自己。王书辉的真正靠山,恰恰只是枝江王府。

        枝江王府能够成为一个强大的靠山,可不仅仅因为枝江郡王朱术圳是天启皇帝的血缘亲戚。

        人家枝江郡王朱术圳可是在万历皇帝时代开始,就和三代帝王建立了密切亲热的亲近关系的。泰昌皇帝当太子的时候,天启皇帝当皇孙的时候,人家朱术圳就和两代帝王关系极度的良好了。自己作为太监收到了第一笔大好处,还是枝江王府在天启皇帝当皇孙的时候送的呢。

        这么一想,魏忠贤就觉得自己不能过于鲁莽的处置王书辉,他必须先通过隐晦的手段,试探一下天启皇帝陛下对于王书辉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魏忠贤搜集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他压下去的那些关于王书辉的弹劾上交给了皇帝。

        魏忠贤没有想到的是,天启皇帝不仅知道和清楚王书辉是谁,而且对于这些弹劾王书辉的奏章,天启皇帝的态度极度的鲜明。

        当时,天启皇帝可是刚刚完成一个木匠活,表现的非常的疲惫和烦躁的。可是当他看到那些对王书辉的弹劾奏折的时候,却一下子平静了下来。等到天启皇帝用非常细致的态度看完这些奏折之后,他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玩味态度,一言不发的盯住了魏忠贤,半晌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

        直到魏忠贤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心里发虚冷汗直流的时候。天启皇帝才开口说了一番让魏忠贤难以置信的话。

        这些话里,特别是天启皇帝针对那些王书辉的弹章说的一些话。那些话里的深意,真的让魏忠贤不寒而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9/ 第一时间欣赏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作者:老崔052所写的《时空之门1619》为转载作品,时空之门1619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时空之门1619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时空之门1619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时空之门1619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时空之门1619介绍:
关于时空之门1619:
平凡大学老师偶遇时空之门,获得在现代和明末穿越的金手指。带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遗憾,猪脚决定改变历史的命运。请看平凡大学老师,在风起云涌的明朝末年改变世界的故事
时空之门1619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时空之门161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