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时空之门1619TXT下载时空之门1619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时空之门1619全文阅读

作者:老崔052     时空之门1619txt下载     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时空之门1619全文阅读

第1章 穿越1

    穿越是件奇怪的事情。王书辉以前想过这个事情,他觉穿越这件事情,还是具有可能性的。他一向认为,凡是有具体的科学理论进行支撑的想法,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不过,当然了,在他看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见不到时间机器,也进行不了时空穿越的。

    直到今天,王书辉看到那个光门的时候,就下意识的认为那是个时空门。

    2014年,王书辉从南方辞职,回到东北老家。他决定这一年不再出去工作,在家乡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每天晚饭后他都要到兵工厂附近的公里散散步。这个叫岳园的公园,是五十年代修建的,在兵工厂兴盛的时候,一度繁华非常。随着兵工厂的衰落,这里已经见不到一个游人了。

    王书辉小时候常到这个公园里玩,离家十年后首次回家,他经常到岳园里散步,也算是缅怀童年吧。

    岳园已经相当的颓败了,满地的枯草。时值冬季,黄色的荒草把整个公园都覆盖了。王书辉在荒草和树丛中顺着勉强可见的小路散着步。因为偌大的公园只有他一个人,加上寒冷的天气,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那个隐藏在荒草和树丛中的光门。

    王书辉是个很谨慎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那个时空门的时候,他失去了谨慎,一步踏进时空门中。

    王书辉穿越了。

    跨过光门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朝身后的时空门看去。还好,虽然光门变小了一点,但是,还在那里。

    这是个措手不及的事情。王书辉穿着一身羽绒服,出现在另外时空。王书辉想要立刻穿越回去,但是他想了想,决定先弄清楚现在是在什么时代。

    他仔细的观察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和光门另一头一样,也是个荒草遍地,草木横生的颓败景象。王书辉一方面觉得庆幸,没有立即遇到这个时代的人,让他能够有更多的准备。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害怕,自己不会是穿越到什么光怪陆离的异界了吧。

    王书辉先用一些枯枝杂草掩盖了一下现场,把光门掩饰起来。之后开始仔细的观察附近的环境。

    花园占地不小,一方面有些北方园林疏朗开阔的风格。另一方面,假山池塘错落其间,又透出几分南方园林的秀逸来。花园中的建筑和花园一样,大多破败不堪了,但是能够看出主人以前的阔气来。房屋的举架都很高大,虽然是青砖青瓦,但是富贵气度还是由然而出的。

    王书辉仔细的看了看房屋的形制。心里大约有了点数儿,这个世界大约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是最明显的,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王书辉所在的花园里,建筑呈现出明清风格,具体是明朝还是清朝,这就不好说了。

    王书辉仔细的感受了一下。这里空气的湿度很大,气温大概在零下几度的样子,天气不算太冷。但是从这点上看,这里至少不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气温在零度左右的时候也是冬春时节,那时候正是干旱的时候,这里气温在零度上下,空气湿度又这么大,十有八九是南方地区了。

    花园很大,王书辉所在的位置大概是在一片树林的包围中。他摸索的走出树林,发现这个花园的荒草从中,有一条小径,明显的是偶尔有人在这里走动的痕迹。他顺着小径往前走,大约走了十多分钟,过了几道大门才到了正门附近。他侧耳听了一阵,几句若有若无的说话声和咳嗽声,传到他的耳边。大门旁的一间屋子里,撒发出一阵阵的药香来。

    王书辉想了想,还是迈步走到屋门前,轻轻的敲了敲门。

    “何人敲门。”随着一声答话,又夹杂着一些咳嗽声。之后退了颜色的房门被打开,一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王书辉。

    小孩儿看到王书辉,先被王书辉的大个子吓了一跳,之后又被他的寸头吸引住了。打量了王书辉半天才向屋里大声喊道,“父亲,是个和尚大师。”

    王书辉看到这个小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肯定是明朝。小孩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明显是小号的道袍样式,头顶留了长发,但是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这就是古代汉民族的儿童的标准发式,汉语中的总角之年就是从这里来的。

    小孩儿的话倒是提醒了王书辉。在古代,没有身份的人是很麻烦的。在明朝,没什么身份证明又说不清出处的就是流民,流民可是没地位没人权的。王书辉一头寸头短发,刚好像个和尚,这倒是很好的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和衣着。

    王书辉反应很快,小孩儿转过头看到的就是王书辉双手合十的模样。他高宣了一声佛号,叫了声阿弥陀佛。随着这声佛号,一阵窸窣声传来,一个年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这个中年人看起来是在病中,脸色明显的不好,呈现出苍白色,嘴唇青紫,呼吸也不顺畅。王书辉懂得一些医学知识,大体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得了肺病。

    “大师所来何事。”中年人气喘吁吁的问道。

    王书辉的朋友里有个湖北黄石人,与他的关系很好,四年下来,王书辉也听得懂湖北方言了,这个中年人的口音虽然奇怪,但是大体上还听得明白,王书辉大体判断,这里大约就是湖北南方地区了。

    “贫僧路过宝地,听闻施主患病,略知医道,所以前来毛遂自荐。”王书辉压低了声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宗教的深沉感,试探着对这个中年人说道。

    中年人明显有些出乎意料,对王书辉说,“寒家破败贫寒,恐怕不能为大师……。”

    王书辉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对中年人说,“施主不必多礼,贫僧远道而来,还没有安身之地,只借贵府一处安身,其他倒是不必什么。”

    中年人想了想,可能也知道,自己家的状况也不值得什么人来图谋的,就同意了王书辉借宿的请求来换取医治的机会。

    王书辉进了屋,看了看房间的陈设。家具摆设倒是不少,但是明显的都是旧物了。在王润民眼里,这房子不算小,怎么也得一百多平米。除了家具摆设比较陈旧,但看得出主人家还是有些家底的。不过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家,这么大的院落房子,就这么父子两人。

    王书辉让中年人躺在床上,自己给他把脉,王书辉读过医书,还专门研究过取脉的法子,什么寸关尺,什么浮沉迟,这些也都了解一些,但是说实话,到底怎么看病,他是完全不知道的。不过他知道这个人得了肺病,他就按肺病说就好了。

    “哎呀,施主这是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肺的肺风痰喘之症,要是早些医治还好些,到了如今恐怕是难为了。”王书辉上来就忽悠开了。

    中年人知道自己的肺病已经到了严重的时候,请了几个大夫,吃了几副药了,不仅没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听了王书辉的话,脸上露出绝望的情绪来。那个小孩也及其配合,抱着中年人的胳膊嚎了起来。

    王书辉知道,人听了自己得了绝症的消息时会经历五个过程,但是,很明显的,这个人的心里素质很好,并没有在五个过程中沉浸很久,一会儿就接受了这个现实。感冒发展成肺炎,这在没有抗生素,庸医遍地的古代是个很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古人得了肺炎,死亡率是极高的,所以中年人得了肺炎,基本就是接到死亡通知了。

    之后,中年人根本不管王书辉的存在,对着自己的孩子交代其后事来了。王书辉一看不对劲,就立即说道,“施主不必灰心,贫僧有家传灵药,专治肺风痰喘之症。”

    中年人听了这话,眼睛里的透出希望的神色来,“还请大师救我。”

    “施主少待,我这就为你制药。不过要解你家花园一用。”王书辉说道。

    “这都好说,文儿,你领大师到花园去。”那个小孩儿一听父亲有救,立即激动起来,小跑的领着王书辉往花园去了。

    王书辉一到花园的门口就告诉小孩儿回去,自己制药也需要些时候,一旦制成就会回去。小孩儿不放心,一心要在这儿守着,王书辉苦口婆心的劝了半天才把小孩劝走。

    他进了花园,就废了很大的力气把花园的破大门关上,小心的走到光门附近。光门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继续变小,王书辉也没多想,立即穿了过去。

    他跑到最近的要店,买了一大堆消炎药,感冒药,止咳糖浆之类的药,装了一大袋子。又返回了光门附近。

第2章 穿越2

    古代人肯定是没有耐药性的。这是王书辉专门咨询过一个医生朋友之后得到的结论。按照他朋友的说法,抗生素这个东西,如果是从来没用过的人,用上就好使。当然了,要注意一个过敏问题。

    王书辉把抗生素碾碎放到止咳糖浆的小瓶里。把止咳糖浆小瓶上的包装说明都去除干净。拿着加了抗生素的止咳糖浆给中年人喝。

    中年人命好的很,他的重度肺炎,遇到了从来没出现过的抗生素。喝了三次王润民的加料止咳糖浆,又在王润民的现代护理下,喝了葡萄糖水冲剂和生理盐水补充剂。

    上午的时候,脸色就明显好转。中午的时候,咳嗽已经完全好了。等到晚上,发烧发热的症状也全部消失不见了。

    在古代社会,大夫这个职业比和尚这个职业,算是半斤对八两,都不算什么上得了台面的职业。王润民虽然因为一直照顾中年人,也还不知道现在的具体年代。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他还是一直强调,自己是因为父母双亡,在寺院长大。但是现在师傅去世,自己是下山还俗来了。遇到这件事情,因为家传的专治肺病的方子,才主动帮忙的,对于医理医道并不精通。

    在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中,王书辉发现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被他救治的人,是枝江王后代,名字叫做朱由梓。枝江王一系是辽王朱植的后人,本来在成祖皇帝那里,就不怎么算太亲近的族人。等到世宗皇帝以旁支继皇帝位,枝江王一系和帝室的关系就更远了。

    皇帝不重视,再加上祖宗挺倒霉,都是些短命鬼,败家子,传到他祖父那里就被除爵了。他父亲是老枝江王唯一的儿子,不明不白的没了爵位,也是一通混闹。湖广地界,天高皇帝远的,他父亲又是有名有姓的枝江王世子,皇帝可以不在乎,本地的官员们可是头疼的紧,索性就把原来本身也破败不堪地处偏僻,没法处理的王府别院还给他家了,就让他们一家继续住着。

    朱由梓的父亲为了恢复爵位没少条跳腾。可是一没有钱,二没有关系,折腾了几十年,心理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困窘,让老头四十岁出头就死了。留下个独生子,就是朱由梓。朱由梓九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成了个地道的孤儿。好在还有个老家人忠心耿耿的照顾他长大,他也娶了这个老家人的孙女为妻。等到他唯一的女儿出生之后,他的老婆产后受风,一口气咽下去,偌大的枝江王府,就剩下他和女儿两个人相依为命了。

    一没有亲近族人,二没有经济来源,官府为了避嫌,对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王族是能躲就躲,恨不得离他八百丈远。为了养活女儿,他是想尽办法,王府里的东西,被他们父子两代人卖了个干干净净。前几天,为了给女儿弄点鱼,朱由梓大冬天的跑到江边钓鱼,鱼没掉着,倒闹出感冒来,感冒变成肺炎,眼瞅着就要玩儿完,让穿越而来的王书辉给救了。

    王书辉心里是很想笑的。朱由梓是王族不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丝王族,真正的破落户。他倒是明白官府为什么对他们不闻不问。在明代,王族的身份是个很大的忌讳。成祖皇帝朱棣就是以王族夺皇位,世宗皇帝朱厚熜也是以王族得皇位。对于王族,官员们除了睁大眼睛监督之外,是根本不敢沾染一点的。

    像朱由梓这样的空筒子王族,混的这么惨也没人管,在历史上肯定是自生自灭了。这恐怕也是明代政府下意识的政策。毕竟两百多年来,朱家宗室繁衍的也太多了,已经成为政府的一大经济负担了。那些远支宗族,能够自生自灭的自然减员,可能是皇帝和大臣们心里乐不得的事情呢。

    王书辉看着这父女两人,都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住着偌大的宅邸,却是一副破败不堪的状况。有一顿没一顿的过日子,为了吃饭都得上江边钓鱼了,可是真够惨的。

    不过在这个朱由梓这里,王书辉倒是了解了基本的情况。如今正是万历四十七年冬天,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湖广(湖北省)荆州府下的枝江县,枝江县城外的枝江王废园里。

    王书辉大体一琢磨,今年应该是1619年,明神宗万历皇帝应该最多活到明年。然后就是倒霉鬼明光宗朱常洛继位。这哥们当了一辈子太子,皇帝只是做了不到一年就死猪(朱)倒地了。之后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继位。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七年之后,就是吊脖子皇帝崇祯继位。也就是说,最多不到十年时间,天下就要大乱了。

    王书辉看着刚被救活的朱由梓,心里不禁想到,这小子要是没遇到我,死了也就死了。现在倒是活下来了。今年才三十三岁,要是还能活十年的话,基本上该看的不该看的都能看到,也不知道会不会死在农民军的刀下。

    现代人的思维是比较散漫的,王书辉了解的情况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这样的。

    在这之后,对于朱由梓父女两人的同情,倒是成了王书辉的主要情绪。在这里呆了一天,王书辉发现,这个枝江王子弟,生活的相当落魄。首先是吃不上饭的问题,整整一天了,王书辉没看到这两个人吃过一点饭。倒是他拿来的葡萄糖冲剂,这父女俩一人一大瓶子,喝了个水饱。王书辉倒是问了那个叫朱徽妏的小女孩家里有没有粮食,惹得小孩子又是一通嚎丧,把王书辉弄得相当郁闷。

    另外就是衣服问题。这两人表面上看着还可以,朱由梓穿着半旧的道袍,朱微妏穿着明显是他爹改小的道袍。问题是这是大冬天,父女两人一根棉丝也没在身上,长时间处于哆嗦状态,看的王书辉心酸。

    他一想,得了,就当支援偏远山区了,趁着晚上穿过光门,又去现代采购了一趟。

    王书辉在超市里买了不少东西,白面大米好几袋子,猪肉买了半只猪,什么火腿肠挂面,馒头糕点的各种副食品,装了一麻袋,油盐酱醋调料什么的也没少买。买衣服的时候,给大人买好办一点儿,棉衣棉裤,鸭绒大衣,棉鞋袜子什么的卖了三四套,倒是给个小女孩买东西他是完全没经验的,还是在售货员的帮忙下,买了几套。

    王书辉想着,他们两个那个居住环境,也够可以的,房子是又漏雨又漏风的状态。索性顺带着买了一大堆家用保暖设备棉被面褥的买了几套,还买了白铁皮的炉子和炉筒,还有就是一大堆蜂窝煤。乱七八糟的装了满满一带车子。趁着天黑推到岳园里面。

    王书辉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光门,原本将近三米高,三米宽的光门明显的又缩小了一些。王书辉觉得这个光门本身是耗费能量的,每穿越一次,光门就会缩小一点。不过从光门缩小的规模来看,足够他穿越上百次的。所以他也没有多想,把带车子推到明代去了。

第3章 穿越3

    人在贫困的条件下,就会变得比较现实。带车子这种纯粹的工业化社会才会出现的东西,出现在明朝末年的枝江王废园里,朱由梓父女两人居然一点也没对带车子表现出任何的兴趣来。两个人的四只眼睛,都死丁丁的盯住放在带车子上的大米袋子、白面袋子,还有半扇猪肉上面。

    朱由梓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算可以,两百多年的潘王府邸,虽然几代枝江王没少祸害,但是家底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他爹也比较能祸祸,但是那时候凭着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字画古董什么的,也能维持。直到他爹自己祸祸死了自己,枝江王府的家底才算彻底被败光。之后的日子就是普通人家的日子。

    等到朱微妏出生的时候,枝江王家就是彻底的家徒四壁了。朱微妏实际上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因为营养不良,身体不怎么发育,王书辉眼里,这小丫头像十岁左右的小子似的。

    王书辉一看这俩货的状态,也没说什么废话,让朱微妏把他家的锅先找出来,自己在屋子里靠近门的地方,把铁炉子弄好,把白铁皮的炉筒子一节一节的连起来,再把蜂窝煤点着。王书辉让朱微妏把饭锅洗干净,放了三碗米进去,想了想,又放了两碗米,简单的淘两遍,就把锅放到炉子上了。

    王书辉转身出了房门,原本想着让两个人帮忙把车里的东西搬进屋去,后来转身一看,那俩货不知道从哪弄了两个大海碗来,守在锅边上了。王书辉轻轻叹了口气,出去搬东西了。

    东西不少,但是一会儿就搬完了。这时候,饭也做熟了。还好,毕竟是王族出身,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着王书辉呢。

    王书辉也没理那俩货,拿出菜板和菜刀,切了一大块猪肉,把做好的饭端到一边,拿出一个铁锅放水烧开。把猪肉焯了一下,放好冰糖酱油料酒,做起红烧肉来。王书辉发现这爷俩和饭锅飚上劲了,饭锅到哪,这俩货到哪,也不管别的,一直拿着海碗守着饭锅。直到不一会儿,红烧肉的香味出来了,才转移阵地,守起肉锅来了。

    等饭菜好了之后,王书辉拿出两个不锈钢的小盆来,先给这爷俩盛了饭菜,还没等他自己把饭菜吃上嘴呢,用德刚老叔的话说,爷俩上演了一场,翻江倒海风卷残云,恨不能把饭菜直接往嗓子眼里倒的好戏。

    王书辉一方面觉得惊讶,一方面又有一番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的感叹。往前推个一百年,就这俩货,那也得是大明朝的王爷和郡主呢。

    吃了饭,两个人才从容了起来,茶水也泡上了,不过茶叶是王书辉带来的茉莉龙珠。打着饱嗝,喝着香茶,大约也是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不太雅观,朱由梓父女有点不好意思,都不太敢说话。还是王书辉发现了点问题,泡茶的茶杯样子不错,他仔细一看,还真有点不同寻常的地方,看起来有点“宣德蓝釉”的味道。

    身为历史爱好者,大学老师出身的王书辉还是见过几件宝贝的。就说瓷器吧,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单色釉和杂色釉,在后世的古玩市场上动轨就是几百万的价格。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因为他见过实物。现在拿在手上的茶杯,就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朱由梓发现王书辉对手中的瓷器仔细观瞧,心里确定了一件事情。这个叫王书辉的和尚,看来肯定是大家出身。年纪不大,面色白净,一看就是没经历过什么风霜雪雨。手指细长白皙,一点也看不出干过什么活的样子。虽然长的高大健壮,但是说话做事文雅随和,还俗和尚身份的王书辉明显的有着很好的教养。王府里很早之前也招待过有身份的客人,但是能认出官窑瓷器的可是真正的不多。当然了,家里剩下的这些瓷器虽然都是官窑的,但是又不是前朝的古物,都是些本朝的玩意。但是再怎么不值钱,那也是官窑的出品的啊,这位王书辉还是有见识的。

    “世子,这是宣德年间的官窑吧。”王书辉奇怪的问道。

    “书辉公子不用与在下客气,家祖时我家就已经被朝廷革了爵位,从家父到我这里,连一粒禄米都没领到过,哪里还是什么世子。更何况在下的性命还是公子救的,称呼随便些就好。我看公子也不过元服之年,在下就自大一些,称公子一声世侄,公子若不嫌弃,叫老夫一声世叔就好了。”朱由梓笑眯眯的说道。

    王书辉知道,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三十三岁左右。明朝不会比清朝好到哪去,大约也就是在三四十岁这两溜晃悠。朱由梓今年三十三,虽然他认为自己是二十岁,但是想当自己的叔叔,也明显的有套近乎兼占便宜的嫌疑。不过从客观来说,别说这个朱由梓,就是那个萝卜头一样的朱微妏,对自己来说,也是四百年前的老古董了,他倒是不怎么在意称呼问题。

    “那小侄我就放肆了。世叔家里的茶具,都是宣德年间的官窑吧。”王书辉问道。

    “贤侄大有见识,虽然不是什么值钱之物,但是寒舍的瓷器也都是真正的官窑。也是借了祖宗的遗德,按照规制,这官窑瓷器,还真不是寻常人家可以用的。”朱由梓对于自己的王族身份还是念念不忘的。

    “父亲说这些又有什么用,祖宗遗德,难道祖宗遗德能够让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吃饱穿暖么,还不是王世兄帮忙,不然连命都要丢了。”朱微妏和王书辉想象中的古代女子不太一样,性格更像是穷苦普通人家的孩子,性情上还是比较疏朗爽利的。明显的,朱微妏对于父亲自夸身份,没有向王书辉郑重道谢心里不满。

    “小女子这里多谢王世兄了,家里早就断了粮米,父亲又在病中,王世兄为父亲诊病救命,又慷慨解囊,赠以茶饭,小女子这里感激不尽,无以为报。”朱微妏的风格倒是挺像后世人的,说话爽利,性格中透出一种天然的大方来。

    “举手之劳,不必费心,世叔与世妹也是与我有缘,区区小事,不算什么。”王书辉本来也是带着猎奇的心态面对古人的,他确实没怎么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不过听了王书辉这话,小萝卜头朱微妏的脸明显的变红了,已经好了的朱由梓也咳嗽了几声,这让王书辉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4章 穿越4

    王书辉毕竟是个现代人,对于在不同环境,不同文化基础下生活的古代人,他们是个什么心理,他是很难认识清楚的。

    王书辉对朱由梓一家的关心和帮助,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王书辉小时候,他的母亲就一直生病,他的父亲为了养家,常年的在外面工作,家里的事情都是由王书辉承担的。他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不倒两年,母亲在忧愤之下去世了,他在街道组织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又考上大学,凭借助学贷款读完大学,考上了公费的硕士研究生,最后留校任教。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书辉锻炼出坚毅的性格。万事不求人,这就是王书辉的人生态度。当了大学老师的王书辉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教社会学专业的王书辉喜欢读书,平常在家里上网娱乐,非常喜欢研究历史问题。工作之余,也很喜欢户外野营,参加过很多考察探险。王书辉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从容态度,这就是他穿越古代之后,见到了古代人也能从容相对的原因。

    喝完茶之后,王书辉把两个装了衣服的大包袱交给朱由梓父女。本来朱由梓还想端一端世叔的架子,可是王书辉一句,“不穿暖些,肺病就会重犯”,父女两人就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朱由梓本来想让王书辉住在他们唯一还算体面的房子里的,王书辉没有同意,坚决要住到花园里面,因为他的坚持,父女两人也就同意了。

    虽然朱微妏表现的比较奇怪,态度也不想以前那样落落大方了,朱由梓的眼光里也有些其他的味道,但是王书辉也没太在意。教会了朱微妏怎么使用铁炉子,怎么调节炉筒的通风开关,怎么用那些他带来的东西,并且告诉他那些食品都是什么,怎么吃之后,他就离开房间跑到花园里了。

    王书辉通过花园的光门穿越回到现代,回到自己的家里开始考虑这几天遇到的事情。

    穿越这是肯定的了,不过比较倒霉,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在王书辉看来,明朝和清朝的这个王朝交替过程是比较剧烈的。从他知道的数据上,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这十几年间,在小冰河时期这个剧烈的气候变化下,中国在农民军的破坏和满清的屠杀下,人口减员达到八千多万。直到康熙年间,小冰河时期结束和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在中国推广,人口减员才最终结束。

    可以说,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阶段的中国人是最倒霉的,即使不考虑农民军惊世骇俗的扫荡和破坏,也不考虑满清蛮族疯狂无度的屠杀,就是单纯的想要当个农民,都因为小冰河时期导致的气候恶化而不可得。

    王书辉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粪。在他看来,明王朝的好与坏与它本身的灭亡没有关系。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土地集中和特权阶层的利益扩大,无论是哪个封建王朝,谁来当皇帝,不断萎缩的国家财政最终导致的都是封建王朝的彻底崩溃。

    满清最终获得国家的政权,凭借的就是他们通过野蛮的手段,大量的屠杀,破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而八旗贵族虽然也是特权阶层,但是与庞大的汉族地主相比较,他们的规模又是比较小的,大量的屠杀导致的人口减员和特权阶层的缩小,在野蛮统治下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收入。这才是清王朝取代明王朝统治中国的根本原因。

    可以这样说,明王朝是通过已经变得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和官僚统治国家,而清王朝是通过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统治国家,在这场对决中,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完胜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在程朱理学的桎梏下的汉族文明已经走到绝路上了。明朝灭亡后的二百多年间,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满清王朝,又继续走上这条绝路,使得中国社会没有得到一丁点的进步。最后,满清王朝在代表了先进文明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寿终正寝。

    真正让王书辉比较可惜的是,实际上,汉族文明本身是极为先进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就已经为汉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多条发展路线。从宏观上讲,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在先进的生产力的促进下,汉族文明有两次重新走上新的道路,获得新生的机会。而这两次机会都被北方野蛮人的入侵掐灭了。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发展到了社会进化的边缘了,可是在剧烈的气候变化和畸形的特权阶层的破坏下,最终,中国社会进化的过程被野蛮人的入侵所打断。

    王书辉一直觉得很奇怪,中国人一直都没有吸取五胡乱华和元蒙夺国的历史教训。西方人也是在野蛮人的破坏下不断发展的,但是他们明显的吸取了教训,“文明不去消灭野蛮,野蛮就会消灭文明”,西方人对于丛林里法则的认识,对于世界运行的基本定理的认识,明显要比中国人早上几百年。

    王书辉认为,中国人在文明上的落后,正是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开始的,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伪儒文化,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终导致了汉族文明发展的全面滞后。他觉得想要彻底改变汉族文明的落后局面,一方面是引进先进文化,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像中医治疗一样,重新复兴古典文明,从根本上调理中国文明本身的生命力。

    在以前,王书辉的想法只是单纯的纸上谈兵,但是在穿越门存在的条件下,在明朝末年这个复杂恶劣,但是又充满机遇的条件下,改造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就成为了一种可能,这让一辈子都生活在平庸中的王书辉激动不已。

    要不要抓住这个机遇,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中国,这是王书辉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他也充分的意识到,实现创造新中国的理想,其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甚至于他的生命安全和在现代社会的存在,都要受到威胁。王书辉觉得,在工业文明充分发展的现代中国,他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文明交替之际的明朝末年,他即使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环境还是存在的。

    选择是艰难的,王书辉不仅陷入沉思之中。在踌躇中的王书辉突然看到自己墙上的一段话,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保尔柯察金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5章 准备1

    王书辉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可以问问被现代智人当食物吃掉的尼安德特人,你也可以问问在西方殖民者火绳枪和天花病毒下,几乎被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像科幻大神刘慈欣在《三体》里写的不同宇宙文明的关系一样,不同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在宇宙环境下,仍然遵循着丛林法则。

    在王书辉眼里,农业社会的人,也仅仅是需要改造和教育的对象,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所以在考虑怎么在明朝末年进行改革的办法的过程中,王书辉更多的考虑的是农业的问题,工业的问题,科技的问题和思想文化的问题。

    短短的一夜时间,王书辉并没有时间考虑的太详细。但是他知道,在农业社会里,农业问题一直是第一问题。所谓无农不稳,不论进行什么样的计划,没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都是不行的。而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推广抗旱抗寒的高产作物。在小冰河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高产的耐寒作物,主要就是玉米、地瓜和土豆、南瓜这些东西。它们的特点就是,即使在落后的古代农业技术水平下,也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王书辉了解的,玉米在东北地区的亩产大约在一千斤左右,这是在大田种植,不能进行精耕细作条件下的产量。当然,化肥农药也是要搞的,灌溉也要比较到位。

    地瓜的亩产就比较夸张了。在精心耕作的条件下,亩产一般都超过四千斤。一些高产的品种,亩产过万斤是很普遍的。那种在房前屋后随便种一种的,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亩产也超过一千斤。

    土豆的产量也很高,在东北地区的亩产普遍在三四千斤左右。作为南瓜大省的黑龙江人,王书辉对于南瓜的产量可是很清楚的,南瓜亩产普遍在两千斤以上。如果进行吊种,也就是搭了杆子让南瓜往上长,充分利用空间的话,亩产超过五千斤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书辉也知道一个很简单的常识,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是在农业科技大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按照王书辉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家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使得很多作物得到改良,产生了很多高产的优良品种。

    王书辉当然知道,在明朝末年的环境下,这些作物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产量的。这个时期明朝本土的作物,玉米和小麦、水稻的产量差不多,也就是在五十公斤左右,地瓜土豆的产量比较高一些,大约能达到两三百斤。南瓜好些,也不会超过三百斤。

    但是王书辉不会有着金手指而不用,他肯定是要从现代买种子到明代耕种的,无论是什么作物,他都准备到农业科技部门买产量最高的品种。他在乎的是产量,好不好吃,他是不会考虑的。在明末的条件下,有的吃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明末的土著们是不会在乎食物的口感如何的。

    王书辉既然准备到明末去创造一番事业,那么身份问题就要得到解决,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在现代随便找一家小印刷厂,按照网上的明代度牒材料,弄个和尚度牒简单的很。这之后,让朱由梓帮忙,在枝江县弄个户籍也是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王书辉还要把可能会逐渐缩小的穿越门掩饰起来。他的计划也很简单,在现代找到园林部门把岳园的一块地租下来半年,弄一个大工棚,把穿越门隔绝起来。在明末那头,他准备运过去一个大集装箱,把穿越门框进集装箱里,集装箱的两头,就变成了穿越两个世界的简单通道。

    当然,这也要保证朱由梓父女不会起疑心。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穿越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变小,甚至有可能最后消失,在这段时间里保证穿越门的保密就可以了。

    王书辉家附近就有卖活动板房的小企业,一个二手的集装箱也不过两三万块钱。他花了些钱买了几个二手集装箱。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王书辉也要考虑泼迫在眉睫的自保问题。不过这些还好办,通过一些手段买一些护身的枪械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在以后建立武装势力的时候,让士兵们使用什么武器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他还没有仔细考虑。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把穿越门保护起来。

    第二天一早,王书辉就联系了园林部门,当天上午就以极低的价格把岳园的东半部分以露天货仓的名义租借了下来。管理部门为了拉关系,居然同意了事后付款的条件。他先用一个活动板房,把穿越门框进板房里,又通过一个小施工单位,在板房外面建了一个很大的建议框架厂房,之后租借了一辆叉车,把买来的二手集装箱运进明代。就这样,一个以集装箱两面为通道口的穿越通道就简单的完成了。

    枝江王别园在枝江县的郊外,地理位置上是相当的荒凉的。面积很大的庄园,建在一座不矮小山前面,周围都是荒地。本来这些土地也属于枝江王府,但是即使王府的爵位被夺,土地也被官府收回,因为是距离长江不远的荒地,也没有人在上面耕种。周边两三里地,居然都见不到人烟。所以,王书辉的小叉车和搬运集装箱过程产生的噪音,除了朱由梓父女两人,根本就没有人听到。

    王书辉本人不太善于撒谎,而朱由梓父女除了比较关心生计,对其他也不怎么上心。对于王书辉正在炼制为朱由梓治病的丹药的说法,朱由梓父女很轻易的就相信了。而且对于那个破败的后花园,两人也非常的忌惮。王书辉倒是很理解这种情况。明朝的时候,湖北地区的巫道之风是很兴盛的,著名的道君皇帝,就是出自湖北安陆的。所以明代的湖北人,多多少少的比较相信鬼神之事。

    王书辉把伪造的度牒交给朱由梓,请他帮忙落籍。虽然是落魄的王族,不过这点面子,朱由梓在枝江县衙里还是有的。王书辉以炼丹闭关为借口,从朱由梓那里拿了几套瓷器,这是他准备作为在现代采购资金,要在现代变现的宝贝。

第6章 准备2

    不同文明环境下的人,他们之间的生活节奏是完全不同的。就在王书辉在现代准备用宣德官窑变现资金的时候,明朝末年的朱由梓父女俩还在研究王书辉带来的现代生活物资呢。

    “父亲,你说这个王书辉是个什么人。”朱微妏毕竟是个女性,年纪虽然不大,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问题的时候还是比较仔细的。她发现王书辉虽然雍容有礼,看样子是个有学问有教养的人,但是从他会做饭,自己搬东西又十分自然的行为上看,这都是与他的富贵人家出身有着很大的冲突的。不同环境下,不同时代下成长的人,在行为习惯上就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相对而言,身为父亲的朱由梓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虽然也充满了坎坷,但是他幼年的生活毕竟是衣食无忧,想法和性格也都比较粗疏,反倒是没有自己的女儿那样的见识。

    他仔细的观察着装酱油的塑料瓶对女儿说,“文儿,王书辉是个什么人,他的度牒上不是写的很清楚吗。上面明明白白的写了,他是辽东人士。他自己也说了,儿时父母双亡,在寺院长大。看他的吃穿用度,自然是世家大族出身,单看他送来这些家什就知道了。

    这个王书辉家必然是累世富贵,不然像这种西洋物什,怎么会随随便便的用来装酱油呢。你爹我可是有见识的,琉璃器皿多出自南洋。我年幼时,王府里也是常见的。不过这种软琉璃,我还真是头一次见呢。等王世侄炼完了丹药,我倒要好好问问他,像这装酱油的软琉璃,还有其他的硬琉璃,鸭绒衣等稀世之物,是不是都是南洋之物。”

    “父亲,你既然认了那王书辉为世侄,他的出身来历就要打探的清楚些。如今世道越来越乱了,要是王书辉是个歹人呢。我家出身王族,平时倒是不见这身份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父亲也是知道的,朝廷对我们这王族子弟多有忌惮,要是扣个结交匪类的帽子,拘禁凤阳还得说是个好下场呢。”朱微妏知道父亲历来就是不着调的性子。要不是日子窘迫,逼得他要为生计操劳的话,只要日子好过一些,他总要把精神放到吃喝玩乐上面。

    朱由梓从女儿的语调里听出不满来,放下装酱油的塑料瓶子,奇怪的问道,“文儿,前一****还因为为父慢待了王世侄与为父发脾气,弄得为父在王世侄面前颇没面子。今日怎么又怀疑起王世侄的出身了呢。不会是他对你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吧。

    是不是他说的那句与你有缘的话,惹你生气了。呵呵呵,其实没有必要如此,实际上你也到了出阁的年纪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咱们王族中人,又不是那些腐儒愚夫之家。王世侄就算有些失礼的地方,我们王族大家,又有什么好计较的。而且在为父看来,这王世侄无父无母,身家颇丰,除当过和尚有些缺憾之外。要是想给为父做个女婿,为父也是愿意的。哈哈哈哈。”

    朱微妏心里发窘,其实她自己也知道,今天自己的情绪不正常,完全是因为王书辉送给她的衣服的缘故。本来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衣服,让小女儿家的朱微妏心里欢喜的不得了。可是看到王书辉托超市服务员帮他买的那些女孩子的内衣内裤的时候,一方面摸着软和舒服,印着可爱卡通图案的内衣裤心中喜欢。另一方面又觉得王书辉定然是浪荡公子,不守清规的花和尚。不然一个大男人又怎么会准备这些女孩子的贴身衣物呢。

    她本来被王书辉平易近人,对待自己这个落魄女子也平等相待的态度弄得芳心浮动,生出了些青春期少女的懵懂情愫。面对王书辉可能是个花花公子的猜测,心中大是羞恼忿忿,鬼使神差之下,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显露了出来。没想到素来昏昏沉沉的父亲居然对于人情世故如此通透,一下子说破了自己小女儿家的心思,不禁面色发红,一扭头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朱由梓脸上带着笑容,脑袋里浮想联翩。本来,自己病中的时候,就对女儿的归宿多有忧虑。他在这世上,就只有这么一个亲人,前一阵枝江县县丞为他家的儿子到府上来求过亲。朱由梓本来也准备答应了,只是后来打听了一番,说是那县丞的儿子得了痨病,眼看就要咽气了,这次求亲也是听了个野道士的胡言乱语,要娶个身份尊贵的儿媳妇给他儿子冲冲喜,这才把主意打到自己这个神烦鬼厌的落魄王族身上。

    朱由梓了解了情况,自然是回绝了亲事,那县丞的痨病鬼儿子不几日就咽气了。这该死的县丞居然迁怒到朱由梓父女身上,到处说什么自己的女儿是什么丧门星,把他儿子个克死了。弄得整个枝江县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女儿的归宿也成了大问题了。他之所以会感冒,对于女儿归宿的忧虑,所导致的精神压力也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本来病中的朱由梓都已经绝望了。没想到天上掉下个王书辉来。王书辉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几天观察下来,这个还俗的和尚又是个人品性情都很出众,富贵出身身家颇厚,年轻俊秀的人物。关键是他无父无母,又是外地人的身份,想在这枝江县安顿下来,全要靠自己的帮忙,简直就是个当女婿的绝佳人选。

    朱由梓虽然不怎么出息,也没什么太多的本事,但是毕竟出身摆在这里,王族的见识放在那里,只要事情涉及到自己的女儿,脑筋转的是极快的。所以,就在朱微妏芳心暗动,王书辉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暗暗的决定了两个人的姻缘。

    身在现代的王书辉,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在明代立足,就得娶上一个王族出身的小萝莉为妻才行的命运。还在京师的各家古董店里观察行情。他倒是有个大学同窗家是开古玩店的。但是从来谨小慎微的王书辉还是老习惯,不管是干什么,都要到第一线去观察调研,对事物形成一个具体的了解之后,才会和具体的人接触。

    王书辉老工业基地出身,对于京师这种地方向来没有什么好印象。他认为,一个城市,不事生产,不在劳动第一线上的人太多,会导致城市文化很不健康。在王书辉眼里,京师是个到处是势利眼,骗子,各种二代横行的烂地方。尤其是所谓老京师的城市文化,充满了落后的封建风格的小市民气和天子脚下自高一筹的不知所谓的骄娇之气。对于京师,王书辉充满了抵触情绪。

    京师人的势利眼,王书辉以前只是听说过没见过。这几天在琉璃厂一代的古玩店逛下来,他算是涨了见识了。无论他到那个店里去咨询,所有的人都对他爱搭不理的,弄得王书辉莫名其妙的很。直到他在一家古玩店里,故意把自己在枝江王废园里用来喝水的茶杯,拿出来倒可乐喝,这才得到了正常的对待。

第7章 准备3

    “老板这个茶杯,不是凡品,看着像老年间的官窑款啊。”看到王书辉拿着宣德蓝釉的茶杯,当个普通的玻璃杯一样,倒着可乐往嘴里灌,珍宝斋的老板李玉坤心中简直是鲜血横流,仿佛一万头祥瑞神兽草泥马在他心中呼啸而过。

    王书辉这个人出身贫寒,活了二十几年,一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最后到工作,一直没离开校园这个环境。社会上再怎么说大学里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混乱,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里的人际关系要比社会上简单干净的多的多。

    王书辉又是个比较老实内向的性子,对于穿着打扮一向不放在心上。他一直觉得,所谓的穿的漂亮好看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说法,完全是商业社会的服装业者们制造的谣言。一个人如果专注于做事情,穿着打扮这种东西,是多么的浪费时间啊。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曾经听自己的室友谈论他的女朋友,据说此女早上起来,站在镜子前面的时间就要超过四十分钟。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王书辉即使底版看着不错,但是对于衣着打扮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舒适性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的问题。在京师这种比较讲究个装十三的地方,王书辉看着就很像个偏远地区到京城出差的推销员。离他一百丈远,就能闻到他身上泥土的芬芳,一听他说话,就带着一股令人怀念的苞米茬子味儿。你可以想到,最讲究个察言观色的古董从业者们会对他有个什么态度了。

    有个大神说过,有背离阶级的个人,没有背离阶级的阶级,李玉坤作为京师古董行业的中坚力量,自然也要遵循着这个行业的一贯风格,把充满了泥土芬芳的王书辉看成是个透明的个体。不过对于装着极高水准的钛合金狗眼的李玉坤来说,王书辉拿出那个精致可人的宣德蓝釉的茶杯的时候,他的钛合金狗眼就已经三六十度的对着这个宝贝进行了数码拍照。自然而然的,哪怕拿着这个宝贝的王书辉脸上粘着一团屎,他也会觉得这团屎放置的位置有着极高的艺术内涵。

    从李玉坤表现出的极高的变脸神功上看,王书辉认为此君是个合格的奸商,合格的奸商,就是这个商业社会里很好的咨询对象。

    王书辉一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围绕着怎么更好的完成工作进行,所以他对于刚才李玉坤的慢待没有任何的芥蒂。他把手中宣德蓝釉茶杯里的可乐喝个干净,放到柜台上,神情平静的对李玉坤说道,“老板好眼力,请老板掌掌眼啊。”

    托了王书辉看过的很多古玩类小说的福,他也知道些这个行业里的一些规矩。比如最简单的一点,古董什么的,你要是想让别人过目,不能从手里递过去,一定要放在一个稳定安全的地方等着别人自己过去拿。王书辉喜欢这种规矩,它充满了工业社会中的严谨性。

    李玉坤没有说什么废话,拿出一副带放大镜的眼镜戴着脸上,仔细的观察着这个宣德官窑款的蓝釉茶杯。他首先认定了这是个真家伙。其次又觉得这个茶杯十分难得,不像他见过的大多数古董瓷器,这个茶杯可能是被它的二货主人经常使用的缘故,戴着一种难得的鲜活水润的生命力。

    李玉坤肚子里像烧了锅开水一样,心里是火热火热的。不像早年间的时候了,现在已经很少能够见到真宝贝了。绝大多数的好东西都是已经有主的,那些收藏家们都有一种西方传说中守宝怪龙的习气,死守着自己的宝贝不让人见,轻易见不到这种品相完好,难得一见的珍品。

    李玉坤又细致的打量了一下王书辉。看到他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心里产生了一种珍宝蒙尘的感想。不过他不会被自己一时的贪欲影响,按照套路和王书辉打起太极来,“先生这物件,是个好东西,也是真东西,不过我的水平有限,还真看不出具体的年限来。”这是一个套磁的过程,他想看看王书辉知不知道手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王书辉对于和人打交道一向缺乏耐心,他尤其不喜欢这种打着太极云山雾罩的交流过程,他木着脸很直接的对李玉坤说,“老板不要和我说那些套话,我不是你们这个行业里的人,今天在琉璃厂这里逛了一天,就是想打听一下东西的行情。这个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御窑蓝釉,这都是东西的主人直接告诉我的,我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今天来就是想问问,在古董市场上,这个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李玉坤听了王书辉的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东西根本不是这个小子的,他不过是个负责跑腿的马仔。对于马仔,他就是另一种态度。只见他的脸色一变,带着几分高高在上的态度对,王书辉说,“说是宣德蓝釉,这是真的。至于是不是御窑,那得分什么人说的。大约的估价么,我这里给你凑个整数,一百万。”

    王书辉心里有了底了,一百万,这样的茶杯他有四个,加上一个茶壶,怎么也能卖到五百万以上,他把茶杯仔细的放回包里,转身就在李玉坤的愕然神色中走出了珍宝斋的大门。

    王书辉同学家的生意也在琉璃厂这里,走了四五分钟就找到了。他的同学知道王书辉的性情,自然也清楚他一定是早就把行情打听清楚了。所以也没弄什么玄虚,直接就给了他一套瓷器,连茶壶带茶杯一千万的报价。这在王书辉的意料之外。他很高兴的接受了交易。等到晚上的时候,王书辉手里已经筹集到了一千万的启动资金了。

    一千万,这有多少,王书辉没有直观概念。他在大学里当老师,七七八八的算起来,一个月不过是三千多块钱。一千万块钱如果胡花滥造的话,在现代应该也能挥霍上好一阵子的。不过王书辉要做的是在明朝末年改朝换代。这种改天换地的工程到底需要多少钱,对于这一点王书辉心里完全没底。

    他的大体计划,就是先农业后工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人力和经济上的资源。这只是个粗疏的计划,他现在已经筹集到了启动资金,要开始设计具体的计划了。

第8章 准备4

    在农业社会里,农业问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王书辉在明末的先期工作就是收买土地,种植和推广高产耐寒作物。他知道,在古代社会想要搞什么近现代的化肥工业和农药工业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想要化肥和农药也不是完全的没有办法。

    王书辉在网上就搜到很多土化肥、土农药的制作方法。他准备在枝江县附近购买一些土地,雇佣一些农民,验证一下高产种子和土农药土化肥的结合,能不能在明末实现高产。

    除了农业问题之外,王书辉觉得工业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明朝末年的科技水平和人才积累,都不足以支撑近代化工业的形成。但是王书辉觉得,至少通过自己的努力,要在明末建立起十八世纪水平的初级工业。

    王书辉知道,想在1619年的中国推动近代化的工业革命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没有先进的工业作为基础,想要在军事上对农民军和满清野蛮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可不太容易。

    所以,他准备在明末的环境下,进行近代化工业建设的尝试。他对于工业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在重工业上,能够提供生产米尼步枪和拿破仑炮的合格钢铁,他就满足了。因为根据他的了解,米尼步枪加拿破仑炮,使用排队枪毙战术,在理论上就可以横扫一切古代军队,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在王书辉看来,明朝末年的环境和清朝末年的环境,甚至是民国时期的环境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只不过,在清朝末年,可以向已经近代化的西方列强国家那里,进行技术引进。明朝末年没有先进的现成的西方科技可以引进,但是有王书辉的穿越门金手指在,这不就为在明末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条件了么。

    王书辉觉得,即使在明末没有现成的,受过近代化教育的人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完全可以在明末自己培养人才。作为老师出身的王书辉认为,那些明末的八九岁的小孩子,并不会比现代社会的小孩子难教。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够培养出几百个拥有现代社会初中水平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就可以作为老师再教出几千个具备相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来。依靠着几千个拥有现代社会初中水平的学生,建立起一座汉阳铁厂那样规模的近代钢铁企业,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

    王书辉觉得只要能解决钢铁问题,那么用二十世纪水平的近代化钢铁企业,支撑起十八世纪的军工建设,应该就像玩耍一样简单。有了这样水平的军事工业的支撑,那么只要武装起十万人左右的军队,就可以轻松的将农民军和满清野蛮人送进地狱,然后统一中国的北方。

    王书辉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急着将未来的南明小朝廷灭亡。在灭亡了满清野蛮人和农民军之后,完全可以全力发展北方,坐看南明小朝廷在党争内斗中,一步步走向灭亡,然后南下收拾残局。

    有了这样的计划,王书辉就没有在京师继续停留的必要了。他很快的回到老家,开始进行物资的采购。在把各种种子秧苗准备好了之后,王书辉为了保证第一批粮食获得丰收,又采购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将这些物资在夜间运到了明朝末年。

    在运完了这些物资之后,王书辉发现穿越门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与集装箱重合的部分,出现了很大的腐蚀性痕迹,而光门在侵蚀了集装箱金属之后,在这次运输之后居然没有缩小。这倒是让王书辉喜出望外。看来光门的维持,需要消耗金属进行能量补充,这也让一直为光门可能会随时消失而感到忧心忡忡的王书辉松了一口气。

    朱由梓父女两人再次见到王书辉的时候都觉得眼前一亮。王书辉这次到北京不仅在琉璃厂卖了东西,还找了一个专门负责制作影视剧道具的小厂家,定购了一批明朝的服饰。王书辉本人并不喜欢这种繁琐的古代服装,但是既然准备在明末大干一场,入乡随俗的融入当地时空的环境,就是一种必然的事情了。

    不过王书辉也没有完全按照古人的服饰去穿着。里面还是现代的衣裤,不过是在外面穿了一件带白纱中单假领的道袍,头上戴了一顶现代做工的细砂大帽。这幅打扮再配上王书辉现代人养尊处优下的白皙面孔和高大的身材,倒是很符合明代人的审美标准。

    王书辉和朱由梓父女两人打了个招呼,从一个大旅行包里拿出几瓶营养药来,这些都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营养药。朱由梓父女两人常年来的落魄生活导致的营养不良,就要依靠营养药来补充了,这些维生素,蛋白质和鱼肝油之类的小药丸,刚好也圆了王书辉闭关炼丹的借口。

    “这……,世兄,小妹我并没有生病,为何也给我准备呢。”朱微妏看到王书辉不仅给自己的父亲准备了包装精美,装在透明的琉璃瓶中的各色丹药,居然还为自己炼制了好几种丹药,一方面有些愕然,另一方面心中又有种甜蜜的感觉。

    “世妹不必客气,这些都是养生美容的滋补丹药,最是有利于女子养身美容的。世妹一定要按照我刚才说的办法,按时按量的服用。”作为千年光棍的王书辉自然不能理解朱微妏这种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还像一个棒槌一样,在那里强调吃药的办法和用药的剂量,这幅不通风情的模样,让在旁边仔细观瞧的朱由梓心中大喜。

    说到底,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女婿是个风流多情的风骚性格。倒是王书辉这种有钱有貌,又老实规矩的木头人,最符合好女婿的标准。作为一个光棍老爹,朱由梓完全没有作为母亲那样的细心,会有对女婿没有情趣的担心,反而觉得王书辉这种木头木脑又很关心女儿健康的表现,最符合自己的女儿托付终身的标准。

    倒是朱微妏心里一方面觉得受到王书辉的关心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有觉得王书辉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反正小女儿的心思,大老爷们是搞不清楚的。

    王书辉和朱由梓父女两人喝着茶,心里面也泛起嘀咕来了。这父女两人对待自己的情绪明显的有点不对头。朱微妏一副别别扭扭的样子,朱由梓却笑眯眯的一直打量着自己,还若有若无的点着头,也不知道这父女两人弄得是那一出儿。

第9章 婚事1

    从某种角度上说,王书辉穿越明末遇到的是朱由梓这个落魄的皇族,是件很幸运的事情。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秩序,是渗透到古代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明王朝,有一个群体是一个例外。这个群体就是朱家的宗室们。

    作为明王朝里的血统贵族,朱家的宗室们拥有极高的地位,可以完全的忽视封建礼法的约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被拘禁在王府封地之内,被朝廷像养猪一样养着。反正只要是没有造反的意思,朝廷是完全不管他们的。这可能也是明代藩王们没有一个像个人样子的,全都是一副不是心理变态就是生理变态的样子的根本原因。

    非著名大神张大花同志曾经非常高明的评价过开国皇帝和末代皇帝的区别。他原话是什么王书辉记不得了。不过总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开国皇帝,特别是以刘邦和朱元璋为代表的平民皇帝,他们身上社会底层不择手段的无赖风格,随着一代代的帝王传续下逐渐消亡,到了末代皇帝那里完全的消失不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种不择手段的无赖风格其实是一个好的封建统治者的必然素养,没了这种素养,这个皇帝就不合格,也就当不成了。

    王书辉看明史资料的时候,对张大神的话深以为然。明代帝王们确实是在不断贵族化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社会学专业的研究者,王书辉认为,封建统治者一旦完全割裂了自己与平民百姓之间的血脉联系,基本上走入末路了。因为贵族化的皇帝,没法理解也理解不了,地主和准地主出身的封建官僚们是多么的肮脏无耻,为了自身的利益是多么的恶劣狰狞。一旦皇帝不能有效的抑制地主和地主阶级代表的官僚们,他们对于土地的欲望就会无限制的膨胀,随着土地的集中导致的国家财政的萎缩,最后的结局就是整个王朝的灭亡。

    所以,一个好的封建帝王,要比封建官僚们更无耻,要比封建官僚们更不择手段,才能在不断的皇权和官僚集团的权力斗争中保证自己的王朝传续。

    从明末已知的历史上看,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两个朝代,都是官僚权利极度膨胀导致的朝廷运转失灵。而在魏忠贤死后,皇帝的对地主阶级文官集团的压制手段完全消失,崇祯皇帝完全依靠文官治国,最终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彻底崩溃和明王朝的最终灭亡。所以,在王书辉看来,崇祯皇帝说的“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说法的后半句,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与崇祯皇帝是同辈人的朱由梓,因为从他的祖父时代开始,贵族身份就被剥夺,所以他身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返祖现象。朱由梓现在想的根本就不是如何维持一个王族的面子尊严的问题,而是想要给自己的萝卜头闺女抓住一头金龟婿的问题。为了自己唯一亲人日后的幸福生活,朱由梓是不择手段的。

    “世侄为我炼丹,真是辛苦了。”朱由梓笑眯眯的对王书辉说道。

    王书辉这个人,怎么说呢,用时髦的话讲是就个社交无能的人。在他二十几年的人生中,他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面子人情这些东西,除了妨碍和破坏做事情的进度和效率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其他价值。所以王书辉在现代社会是个比较不通人情世故的家伙,大家在工作上总是要依靠他,但是在生活中,在利益分配中,他总是靠边站的。

    他的这种脾气,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是极吃得开的,帮助他抚养过他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一个不称赞、不喜欢这个实在本分的孩子的。不过在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生活中,王书辉就是一个比较边缘化的人。对于这种现象,他本人并不在乎。

    现代社会下的人情关系王书辉都适应不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关系他就更适应不了了。实际上王书辉也知道,人情关系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封建社会的原产产品,工业化社会只存在利益关系,不存在人情关系。现代中国那些所谓的面子人情也是一种封建主义的遗毒而已。

    不过就像前面说过的,王书辉的穿越,遇到的是一个没落的王族家庭,这种家庭原先就没有什么封建礼教意识。破落了之后,就更贴近于普通百姓了。如果王书辉穿越时遇到的是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可能现在都出了几条人命了。

    王书辉对于古代社会的繁文缛节实在不喜欢,他也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很直接的对朱由梓说,“世叔和小侄不必客气,有什么话不妨直说,都是一家人了,没必要说两家话,显得生分。”

    朱由梓心中大喜,这话说得好啊,一家人,可不就是一家人了么。朱由梓也不管旁边站着的朱微妏面色大变,高兴的对王书辉说,“世侄既然说了这话,那我也就不和世侄藏着掖着的了。我在病中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你这世妹的归宿问题。世侄也看到了,我家虽然号称是王族,其实就是个普通人家,甚至连个殷实的农户都不如。让你这世妹嫁到富贵之家,那是妄想。要是把她嫁到贫寒农家,我心中又舍不得她吃那份苦,遭那份罪。世侄你还俗下山,本来按照朝廷规制,也是要回到原籍的。不过世侄既然想要在枝江县安家,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与我家结亲,一是能顺利落籍本地。二呢,也能满足我这病弱之人的爱女之心。”

    小萝卜头朱微妏一听这话,立即像个兔子一样落荒而逃了。王书辉被这个提议雷的够呛,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好家伙,真所谓闭门家中坐,媳妇天上来。感情儿这穿越还带福利的,想要在明朝立足,还外送一个萝卜头的老婆。

    王书辉今年二十多岁了,作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很健康的青年男性,不可能没有想过婚姻问题。可是他自己父母不幸婚姻带来的阴影和现代社会里复杂破败的男女关系,让他对于婚姻问题存在着极大的畏惧心理。

    他以前的一个同事倒是在社会学的角度,对现代婚姻失败率不断提高进行过分析。他认为,现代人的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夫妻双方在经济上的独立造成的。作为经济独立的个人,他们在生活上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很强的独立性导致了他们自由的选择性。和过去的人们必须要以家庭为单位承担生活压力不同,现代婚姻几乎没有什么外部压力,而是要面对一个外部诱惑的问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接受婚姻外部的物质和精神诱惑,而现代人的抗诱惑能力又非常的软弱,这就导致了现代婚姻的普遍难以为继。

    王书辉倒是很认同这个离过三次婚的中年光棍的话。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王书辉对于不想找老婆或者说找不到老婆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无论在什么社会,在哪种环境下,社会资源的配置都是优化进行的。而女人和男人,在现代社会里也是一种社会资源。那么,有钱有势的人掌握着优质的社会资源的同时,作为优质的社会资源的男人和女人,也会自然的向他们倾斜。他对于这种现象是完全认同。这个叫做客观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愿望没有任何关系。

第10章 婚事2

    从社会阶层的划分上,王书辉在现代应该属于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于婚姻的观念是很文青的,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钱中书先生的《围城》。方鸿渐的婚姻观,实际上,正是小资产阶级矫揉造作的婚姻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不过,因为出身问题,因为人生阅历问题,王书辉的婚姻观显然不是小资产阶级式的。他对于婚姻的看法是,只要能够保持的住,只要能够一直稳定的维持下去,就是好的婚姻。

    所以对于朱由梓的结亲提议,王书辉很快就从错愕中转移了出来,开始考虑利弊问题。

    对于枝江王府这个名头,王书辉通过几次与朱由梓的接触和回到现代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已经理解的非常到位了。自从朱由梓的祖父那里开始,枝江王一系被朝廷剥夺了爵位的时候,实际上,朱由梓就是个庶人的身份。

    从他说的父祖三代都没有领到过任何的禄米的情况上,说明了一个问题。王族被剥夺爵位成为庶民之后,除了他们还是公认的具有王族血统,是皇帝的远亲之外,并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待。不过相应的,他们也解除了作为王族的巨大束缚。

    按照历史记载,明代王族在生活上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的,“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士农工商)。”这也正是朱由梓完全没有谋生能力,在饿的不行的情况下,竟然在大冬天里衣着单薄的状态下,跑到长江边上钓鱼的原因。

    王书辉觉得自己在明末要做的事情,如果朱由梓是个真正的王族的话,他反倒不太好开展工作。反而是现在这种情况,这种朱由梓家是个有名头的没落王族,官府和朝廷中人,都躲得远远的以避免嫌疑和麻烦的情况,倒是要好的多了。

    从个人问题上考虑,王书辉虽然不是个萝莉爱好者,也不准备像孙蜀黍那样,开一代萝莉爱好者之先河,但是从历史环境上考虑,已经十四岁的朱微妏确实是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了。他对于在古代开展养成计划,也是比较跃跃欲试的。

    他对朱微妏这个小萝卜头认真的观察过。说实话,作为王族后代,从遗传基因的角度上讲,这个小萝卜头的长相倒是不难看。除了因为生活落魄的缘故长得比较瘦小病弱之外,那种平民家庭女子的大方爽利倒是挺和王书辉的胃口的。最重要的一点,她是个天足。

    朱由梓虽然不通世故,但是在明末这个环境里,他是个真正的土著。对于各方面的事情,他肯定比王书辉这个穿越者了解的更多。而作为穿越者的王书辉,也十分需要这样一个家庭作为他介入明末的一个切入点。这么考虑了一番之后,王书辉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世叔美意,小侄真是惶恐之至啊。不过小侄确实也早就到了该要成家立业的时候了。这次还俗下山,也是准备要传续后人,以慰先考先妣之慈怀的。既然世叔不弃,小侄这里就从命了。”

    朱由梓心中大喜,一个好女婿就这么到手了。真有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感。

    “好好好,贤婿大可放心,你落籍本县的事情,包在为父的身上。虽然为父如今无名无爵,但好歹也是枝江王一系的嫡系子孙,枝江县但有不从之处,为父就是闹到南京礼部衙门去,也要为贤婿办成落籍之事的。”朱由梓眉飞色舞,一口一个贤婿叫的那叫一个痛快,让王书辉脑门上排出一排黑线来。不过他这种光脚不怕穿鞋的的务实态度,在王书辉眼里倒是有几分他祖宗的遗风,倒不是什么帝王气度,而是一副无赖样子。

    “贤婿准备什么时候操办婚事,这件事情越快越好,最好在年前完成。呵呵呵,民间俗语不是有又娶媳妇又过年之说么,咱们也尽快筹备,来个双喜临门。”本来明代王族的教育就颇多缺陷,朱由梓一生落魄不堪基本没受过什么完善的教育,说出来的话也就相当的村熟和不着调。

    听了朱由梓的这番话,还没等王书辉回答什么,就听见屏风后面传来一阵咳嗦声。朱由梓面色一僵,心里有些生气,他知道这是女儿的声音。他紧张的朝王书辉脸上看去,紧怕他生气。因为哪怕再怎么不通世故,他也知道这等事情,不该是一个女孩子家直接参与的。朱微妏藏在屏风后边偷听自己的婚事,要是对方是个正常的古代人,都会感到恼怒不堪的。

    朱由梓哪里知道,王书辉的脑袋里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封建礼教意识,他可不是那些穿越者,一到古代,封建主义的基因就立即复活了。他听了这阵明显是朱微妏的咳嗽声才想起来,结婚,这是两个人的事情,怎么也得征求一下对方的意思才行,他和朱由梓两个人在这里自说自话,还不知道人家小萝卜头的意思呢。

    想到这里,王书辉也有点小小的紧张感。还真别说,活到二十几岁的年纪,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面对,他有点僵硬的笑了笑,对朱由梓说道,“世叔与我这里说的明白,小侄我是完全同意的。可是还不知道世妹的意思,世叔还是先问问世妹的想法。总要世妹心里愿意,方才好再论及其他。”

    朱由梓一听这话,心里头也一阵愕然,转念一想也就理解了。王书辉是个还俗的和尚,从小父母双亡,长在寺庙之中,不通世情的程度比自己还要厉害。朱由梓暗自偷笑,对王书辉说道,“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贤婿不必多想,婚姻大事,哪里轮得到文儿置喙。”

    王书辉对于这件事情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可不准备娶一个满肚子怨气的小萝卜头,他对于婚姻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坚固,可不想在古代娶一个满肚子牢骚的小萝莉作老婆。他摇了摇头,对朱由梓书说,“世叔容禀,小侄看来,这婚姻大事固然是父母做主,但是也要参考当事人的意愿才好,世妹固然天真烂漫,但也不是没有主见之人,我看还是要世妹自己同意,你我两家方才好谈婚论嫁才行。”

    朱由梓第一次感到王书辉这个人有让自己不满的地方。他这个人做事情未免太固执了些,结婚的事情,哪里有问女子意见的问题存在。作为女子就是要三从四德,怎么可以让她们自己做主呢。不过看到自己的好女婿这么坚持,朱由梓又爱女心切想要快点促成这桩婚事,他直接站起来,走到屏风后边把朱微妏揪了出来。

    这种突发情况让王书辉有些不知所措了,不过好在他一直是一副木头人的面孔,倒是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来。被父亲揪出来的朱微妏本来羞恼的不行,但是一看到王书辉气定神闲的样子,心里也安稳了起来,恢复了她那副大方爽利的性子,整理了一下鬓角,直接对王书辉说,“世兄问的清楚,小妹也要答个明白。小妹这里自然是许的,不过有件事情我要先问清了才行。”

    “世妹请讲。”王书辉听了小萝卜头的问话,刚才和朱由梓谈婚论嫁的别扭感才消失不见了,这才是他头脑里谈婚论嫁的正常模式。

    “世兄说自己一直在寺院里修行,我可听人家说过,很多寺庙里的和尚还有娶妻的呢,世兄不会已经有了妻妾了吧。”王书辉送给朱微妏的小熊内衣,让朱微妏一直耿耿于怀。

    “呃……,世妹这话,呵呵,不知世妹是从哪里听来了,不过我是从未娶亲的,自然没有任何妻妾存在。”王书辉不知道朱微妏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不过他可是知道,现代社会里的和尚们早就群魔乱舞了,娶媳妇包情人的丑闻都是层出不穷。不过明末的和尚们是不是这种风格,他可是真不知道。

    “既如此,那小妹就没什么可问的了,全凭父亲做主就好。”朱微妏也不过是给王书辉一个下马威而已,并不是不想嫁给本来就有很好的印象的王书辉,确定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她就向朱由梓和王书辉福了一福,转身走了。

    朱由梓今天可谓大开眼界。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并不是那种大家闺秀的样子,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多也是女儿做主的,但是他也没想到女儿面对自己的婚事会这样落落大方。王书辉就更加的奇葩了,面对一个女子那样不给面子的当面质问,居然没有一点觉得失礼生气的地方,反而是温和平静的给自己的女儿答疑解惑。也不知道这个王书辉是涵养好还是脑袋里缺根弦。

    不过既然双方都同意了这门婚事,朱由梓也松了口气,笑着对王书辉说,“贤婿,如今我们可以好好说说筹备婚事的事情了吧。”

    王书辉刚才趁着朱微妏出来的机会,倒是仔细的观察了小丫头一番,发现自己还真是挺有运气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天吃的好的缘故,小丫头朱微妏的脸色明显好了许多,细细看来,居然还有几分美貌。王书辉擦了擦嘴边并不存在的口水对朱由梓说道,“一切都由老泰山做主吧。”

    朱由梓看着王书辉猪哥的样子,心里头的喜意一下子被一种莫名奇妙的愤怒取代了,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不自觉的暗暗的骂了王书辉一句。

    “这个该死的小畜生!”

第11章 婚事3

    结婚这件事,王书辉完全没有经验。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二十几年里,别说是王书辉自己结婚,就是连别人的婚礼,他都没参加过几次。甚至于,他在心里还相当的瞧不现代的起那些婚礼。

    在他看来,从自己记事儿开始所了解到的婚礼,就是充满了虚荣和谎言的东西。在他参加过的屈指可数的几次婚礼中,他感到,那千篇一律的僵化无味的仪式和仿佛带着各种面具的新娘新郎,在现代社会虚弱的婚姻关系下,充满了后现代的反讽意味。王书辉每次在网络上看到同学和同事们晒出来的那些华丽漂亮的结婚照的时候,都会想起契科夫在小说里写过的一句话,“锈吃铁,蚜虫吃青草,虚荣吃灵魂。”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王书辉根本不知道在明朝末年,结婚意味着什么。

    而急于操办婚礼的朱由梓,实际上也不知道结婚的事情该怎么办。他的父亲、祖父以及历代祖先们的婚事,是由朝廷的宗人府负责的。他自己的婚事,则是在忠心的老仆人一家精心操办下完成的。他知道结婚是件很大的事情,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说起怎么具体的操办一个婚事,他就立即麻爪了。

    朱由梓和王书辉这对未来的翁婿,就这样陷入一种尴尬的沉默之中,面面相觑起来。

    “世叔,小侄自幼在山中长大,这世俗礼节到底如何,还真是不很清楚。更何况先父母姻亲稀薄,小侄这里又是客居外省,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咨询的力量。两家的婚事,怕是多要依靠世叔操劳了。”王书辉首先打破了沉默,沉声对朱由梓说道。

    “这……,贤婿境况,为父也是知晓的。不过我多年来从未办理过此等大事,恐怕会多有疏漏之处。”朱由梓也开始发慌了起来,之前他是一心要把女儿嫁给王书辉,现在目的达成了,具体怎么操办婚事,倒成了个很大的事情了。

    两人对坐不语,沉默着喝了半天的焖茶。朱由梓挠了挠头,对王书辉说道,“贤婿也不必忧虑。为父虽然认识的人不多,但是毕竟还是宗室出身。这代长阳王朱术雅,与我家同为辽王之后,我大可向长阳王府求教。不过……。”说到这里,朱由梓脸上露出些羞愧的神色,只说了半句话,就收住口了。

    “世叔有话尽管讲来,小侄与世叔已经同为一家,又有什么是说不得的呢。”王书辉听出朱由梓话里有些为难的意思,连忙劝解起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来。

    “呵呵,贤婿也知道的,虽说子不言父过,但是先父的性子激烈了些,近枝宗亲被他得罪的也不少。这代长阳王虽然与我家是近枝宗亲,但是早年也与先父发生过一些冲突。”

    王书辉对于家庭生活是相当陌生的。他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照顾生病的母亲和等待离家的父亲这两件事情上。很早的时候,他的亲戚们就已经和他家断绝往来了。所以,王书辉并不是很了解现实中的亲戚关系是什么样的。

    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他清楚的记得《史记》中写到的关于苏秦的故事。年轻时的苏秦一直一事无成,被他的家人嫌弃,连他的母亲和嫂子都经常欺辱他。后来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配六国相印。回到家乡时,他的母亲和嫂子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下跪迎接他,他说过这样的话,“嗟乎!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苏秦说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爹妈至亲,在自己贫穷卑贱的时候基本不把自己当儿子看待。等到自己富贵的时候,却摆出一副卑微讨好的姿态来。人活在世上,没有富贵和权位是绝对不行的。

    王书辉当时看到这话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苏秦的家人做事情有些过分了,同时也认定封建社会里的亲戚关系比较虚伪。另一方面又觉得苏秦这个人恐怕也遗传了他家人的品性,即使认清了家里人的面目,也完全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揭露出来。他的这种遗传自家族的不地道的基因,恐怕也是他日后被政治对手雇人刺杀而死的主要原因。

    对于王书辉来说,他倒是能够认同封建社会里苏秦的家人的做法。毕竟在现代社会里,一切事物都是在利益关系的维持下存在的。与此同时,他又认同一种观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亲娘亲,不如自己亲。如果一个人没有在世界上生存的能力,想要依靠别人生存下去,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在这种观点下,他知道朱由梓为什么吞吞吐吐的提到枝江王家和长阳王家的恩怨,而且也不认同朱由梓要向长阳王府求助的想法。至少求助长阳王府之前,要先把朱由梓家重新复兴起来才行。

    想到这里,他就对朱由梓说,“小侄虽然自小在山中长大,但是对于世情倒是也有一些揣测。小侄幼年时随家师读书的时候看过《增广贤文》里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小侄看来,这世间的人情怕也是这般无二的。世叔既然说了,长阳王府与我枝江王府过去多有不睦之处,小侄又怎么忍心让世叔为了我的婚事,到长阳王府中受委屈呢。”

    朱由梓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感动,觉得到底是选了个好女婿。虽然把女儿嫁出去有些心痛,但是这小子这么关心自己这个老丈人,倒是个有情有义的性情。

    王书辉看着朱由梓好像接受了自己的说法,又继续对朱由梓说道,“小侄家中所传,先师所赠,倒是薄有些资财。我看不妨先将府上修缮一番,置办些田亩家产,聘雇些佣人仆妇。小侄也在世叔家附近购置些田亩,建造些宅邸。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再稳稳当当的操办婚事,这才比较妥当吧。”

    朱由梓听了这话,急忙对王书辉说道,“贤婿何必要另置家产,为父只有独女一人,这偌大的枝江王别院,以后还不都是贤婿你的啊。”

    王书辉听了这话,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本来他就没准备搬出枝江外别院去。要知道穿越两个时空的光门,可就在枝江王别园的后花园里呢。可是他想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如果自己住在枝江王别园里,自己不就成了倒插门的上门女婿了吗。

    想到这些,王书辉觉得有些麻烦了。他如果搬出枝江王别院,穿越门就有暴露的危险。但是如果一直住在这里,以后开展起计划来,又要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一时间他不禁犹豫不决起来。

第12章 婚事4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置业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中国人常说的“成家立业”,把家庭的建立和事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虽然让人感到有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的色彩,但是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事业的看法是对等的。

    从“成家立业”这四个字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成功的事业,就不会有成功的家庭。这种观点无论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很现实很合理的观点。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用历史的经验总结出深刻的智慧来,这个智慧就是幸福的婚姻要有牢固的经济基础。王书辉觉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婚姻关系几千年来的金科玉律。

    王书辉一向坚定的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他也相信,有一些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无需验证的道理,是不需要怀疑的。

    万里四十七年冬天,枝江县城几里地外,一直荒无人烟,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枝江王别园,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重新热闹了起来。几百名原来从北方逃荒到枝江县,一直被枝江县视为麻烦的流民,被召集到枝江王别园这里。

    一个面目黝黑,有些瘦,但是明显骨肉强健结实,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头,穿着一身非常奇怪的衣服,指挥着几个同样穿着的人,架着几口大锅熬着粥。大约两百多个操着山陕口音的男女老少,排成五条长队正在等着领粥喝。

    王书辉既然决定了要帮助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振兴家业,他就立即开始动手做了起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枝江王别园,这个占地颇广,却又破败不堪的建筑群落,重新整理修缮起来。他在朱由梓的陪同下仔细的查看了枝江王别园的状况。

    枝江王别园的修建历史是颇长的。大约在一百八十多年前,辽王朱植的第十六子朱贵熠,被封为枝江王,那还是宣德年间的事情。当时的皇帝是宣宗皇帝朱瞻基,还属于明初的帝王。

    作为成祖皇帝的孙子,宣宗皇帝当然没有自己的爷爷那么了不起,但是和后代的明朝帝王比起来,就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宣宗皇帝继位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祖皇帝时期的那些藩王们。他们虽然被成祖皇帝削掉了很多权力,但是成祖皇帝的儿子们,宣宗皇帝的叔叔们却是手握实权的。虽然最终威胁宣宗皇帝皇位稳定的汉王和赵王都没有造反成功,但是他们的那些异动也让宣宗皇帝对于藩王们特别的顾忌。

    作为辽王朱植的庶子,初代枝江王好听点说是守成老实的人物,实际上就是个胸无大志享乐无度的皇亲国戚而已。不过,因为他的这种老实享乐的风格,倒是在宣德年间没怎么被收拾过。

    虽然在政治上老老实实,但是作为皇帝的亲戚,在享乐方面倒是一点都没放松。初代枝江王除了在枝江县内有富贵堂皇的郡王府邸,为了打猎方便,在枝江城外的小山附近也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枝江王府别园。

    王书辉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这座枝江王别园里里外外的查看了一遍。从地理位置上看,枝江王别园距离枝江县城大约有五里地左右。距离长江也不怎么远,大约也是五里地左右。背靠一座规模不算太小的山峰,山上树木繁茂。要是作为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能够在这个地方有这么一座规模庞大的庄园,真得说是很美好的享受。

    不过作为已经没落的王族之后,朱由梓家之所以能够保留这么个住所,倒不是什么朝廷的优待。

    枝江王别园虽然依山靠水,但是周围的地势却并不平坦。别园周边的土地又都是比较贫瘠的土地。虽然靠着长江,但是在古代的技术手段之下,想要从江中引水浇灌又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没有什么耕种价值的土地,自然是一片荒芜,长满了各种杂树野草。王府别园周边五六里地,除了一个小小的渔村住了些打鱼的渔民和打猎的猎人之外,完全没有什么人烟。

    枝江王别园虽然占地庞大,建筑繁多,但是在枝江王爵位被除之后,这所别园因为没人修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完全破败了。上百座房屋和亭台各式建筑,全都不是没了房顶就是完全倒塌的状态。也不怪王书辉穿越到后花园中的时候,朱由梓父女两人完全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园子,各处房屋又都破败不堪,父女俩谁会没事干了,跑到最后边靠着山的后花园里转悠呢。

    王书辉作为现代人,有比较明确的产权意识。通过和朱由梓的交流,他发现,朱由梓父女实际上也不是这座枝江王别园真正的主人。别园的所有权是属于枝江县县衙的,他们父女俩根本就没有枝江王别园的产权。

    王书辉知道,枝江县县衙之所以把这座别园送给朱由梓家居住,原因就是这种规模的房屋,又全都破败不堪,又是地处荒村野店的位置,周边的土地有又没有耕种价值,想要发卖也没有那个冤大头会花钱去买。但是一旦他出钱出力,把枝江王别园重新修缮起来。以封建官僚贪腐成性的作风来看,他们肯定会把修缮好的别园夺走。所以,王书辉决定,出钱把枝江王别园和附近的荒地买下来之后,再开始进行建设。

    所以,王书辉和朱由梓翁婿两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到枝江县衙走一趟,把王书辉的落籍问题和枝江王别园的产权问题落实下来。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出门办事都是要讲究个排场的。作为现代人的王书辉认为,排场就应该是香车美女这类东西,而作为明代人的朱由梓看来,排场是靠人的多少来支撑的。朱由梓活得虽然落魄,但是小的时候见过自己的祖父末代枝江王的排场。即使是自己的父亲,没有继承到王爵的枝江王世子,也是有很大的排场的。当然,朱由梓家现在的落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排场造成的。

    王书辉和朱由梓都知道,想要到政府机关里去办事情,没有一定的排场,是压不住阵势的。所谓落地凤凰不如鸡,别说朱由梓只是个空筒子没爵位的王族,那些正经的藩王们,要是没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力支撑,又有哪个当官的会放在眼里呢。

    在翁婿两人达成了共识之后,搞排场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开展起来。

    朱由梓也不是完全没有亲戚的。朱微妏的母亲一家,原本是枝江王府的世仆,枝江王除爵之后,老家人一家还一直不离不弃。后来也是老家人去世,嫁给朱由梓的老家人的孙女也去世了,朱由梓家完全破败,没有财力维持那些家人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朱微妏的那些舅舅外祖之类的亲戚才全都离开朱由梓家,到别处去谋求生计去了。

    朱微妏的母亲有兄弟七人,她是她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朱由梓的这七个大舅哥,全都在附近的渔村生活,做渔民的也有,做猎人的也有,教书的也有,做账房的也有。虽然也经常接济朱由梓父女,但是因为生存压力巨大,也是有心无力。他们这七家人也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好在朱由梓掏上了个有钱的女婿,在准备排场的第一时间里,朱由梓就想到了自己的七个大舅哥。

    王书辉对此倒是没什么异议。只不过第一眼看到这七个人,千篇一律的面黄肌瘦,在零下几度的冬天里也衣不蔽体的样子,给了他很大的冲击。王书辉也没想太多的东西,晚上回了趟现代,运了一大车服装粮食回来。看着最大年龄有六十多岁,年龄最小也有三十来岁的七个娘家舅舅,流着眼泪大碗大碗的吞咽白米饭的样子,让王书辉心里对于在明朝末年改天换地的信念坚定了不少。

    白米饭红烧肉吃得饱,穿衣服穿了王书辉从现代买回来的棉衣棉裤,七个娘家舅舅的精神面貌也好起来了。原本王书辉还有些担心那些现代样式的服装会成为一个障碍,没想到这些舅舅们根本没什么异议,接受的相当快。实际上想想也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们,又有几个会在乎衣服的样式的,但凡能够吃饱饭穿暖衣,老百姓就会相当的满足。

    根据王书辉了解的历史,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剃发易服。别说几千万老百姓没有几个反对的,就是那些成天吵吵着祖宗之法,有事没事就要提一提孔圣人的地主官僚们,不也都把自己的脑袋剔得像鸡屁股一样,而且还都一个个的特别积极。王书辉读过的历史资料里,提出在全中国推广剃发易服的,还不是满清蛮族,反倒是一个叫孙之獬的中过进士做过翰林的汉族官僚。

    老百姓的想法相当简单,你给我吃饱饭穿暖衣的机会,我就会全力的支持你帮助你。王书辉的七个娘家舅舅立即就进入角色,还没等王书辉吩咐,就开始自己动手收拾起王府别园的环境起来。凭借七个人当然不能承担这么大的工程,而且只有七个人也撑不起朱由梓说的排场。

    王书辉从未来的需要出发,让几个舅舅去到枝江县城附近搜罗人力。听到有人雇人,又管吃管住,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的消息,原本在枝江县城附近,随着天气转冷逐渐陷入绝望的难民们,全都跑到枝江王别园来了。

第13章 立足1

    王书辉对于政治的认识是很模糊的。虽然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在涉及政治问题的时候,那些在大多数人中都能得到体现的定理定律就立即不灵了。由此可见,政治是一种变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人眼里,古代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王书辉觉得,刨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水平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不平等的。虽然现代社会里,人也是不平等的,但是那种不平等毕竟是掩藏在人人平等的社会共识之下的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

    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的不平等一旦和官府联系起来,这种不平等就会立即被无限扩大。

    王书辉在现代社会的时候,对于一些繁琐的面子礼节的问题就非常的厌恶。面对古代人的时候,繁琐的礼节又是一个必然的东西。这几天在和几个娘家舅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各种的礼节规矩就已经让王书辉觉得非常头痛了,要是到县衙门里去和那些古代的官员打交道,王书辉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没有士子身份的古代黑户,要是见了枝江县县令以及各种官员,不同于王族身份的朱由梓,王书辉还必须要下跪行礼才行,这一点是王书辉目前还不想面对的。

    事实上,王书辉并不认为下跪是个多么大不了的事情。在他看来,现代人也并不会因为不下跪了,就变得更高尚,更有尊严了。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谁的膝盖也都是很软乎的。要是跪下了就能得到官帽子,要是下跪就能得到红票子。无论是什么人,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高低贵贱,往下跪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犹豫的。

    事实上,现代人因为利益关系的不择手段,绝对比古代人严重一百万倍。单纯的从一个狭窄的角度对比,古代的娱乐界有梁红玉这样的人,而在现代社会,是绝对没有这种娱乐界人物的。诚实地讲,在古代的中国社会,因为生产力落后的关系,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并不完善,必须通过得到大部分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道德体系,来补充古代社会的社会管理系统。从道德角度考虑,古代中国人倒是要比近现代的中国人要有道德的多的多。

    王书辉的问题并不是不想下跪,而是给谁下跪的问题。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样,他也可以选择向古代社会低头,向古代人低头。但是,王书辉并不是其他的穿越者。他来到明末,并不是想着重新复兴封建主义,把中国维持在一个封建主义的老路上的。他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穿越金手指,重新建立一个老式的封建中国。对王书辉来说,明王朝甚至不用王书辉出力,很快就要自己走向灭亡了。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和黄台及领导的满清侵略者,虽然说要消灭他们会有一些麻烦,但是在王书辉看来,也就仅仅是一些麻烦而已。

    王书辉要做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中国社会,从根源上消灭封建主义和依附封建主义的人和阶层在中国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他是要在明末中国亲手发起一场中国式的春秋复古、战国争鸣。这场革命相当于是一个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的复合体。这才是王书辉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目标和理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王书辉出面给代表了腐朽堕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明末官僚,给在他未来的计划里,将会彻底的,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要消灭的落后势力的代表下跪,这是王书辉所做不到的。

    在王书辉的计划当中,根本就没有向封建官僚下跪这一项。他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推广了高产作物,收拢和训练出四五千名近代水准的士兵。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可以不向任何人下跪的明末地主豪强。而在万历四十八年到天启四年,这五年时间里,王书辉认为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王书辉虽然不准备和朱由梓一起到枝江县衙门里去办事情,但是他还是为朱由梓的枝江县衙之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王书辉对于香车美女的看法根深蒂固,所以他在从现代社会的城郊小加工厂,定制了几部铁焊的带转向部件的四轮马车。从外观上看,几架四轮马车全部都是钢铁制品,外镶胶合板,胶合板外包人造革。马车带有灵活的转向机构,稳定的弹簧钢防震系统,轻便的橡胶车轮。这几部马车和明末普通的两轮马车完全不同,是彻底的21世纪的工业制成品。

    朱由梓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几部马车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只是不停的抱怨王书辉为什么不早一点把自己的座驾给他看看。他甚至没有注意到,为什么好几部马车,却一匹马也没有的奇怪现象。

    朱由梓的全部注意力,全都被马车设计的奇思妙想所吸引了。特别是宽敞的马车车厢里,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像什么暖瓶啊,沙发啊,可折叠的小桌子啊之类各种人性化的设计,让朱由梓沉迷不已。

    王书辉在现代社会定制了一批重量一两,纯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银元。王书辉通过调查发现,从购买力的角度上比较,明朝末年一两白银的差不多价值人民币八百到一千元之间。但是从实际价格上比较,在现代社会一两白银,实际重量是37克上下,而现代社会一克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白银,实际市场价才三块多钱。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一两白银的实际价格才不过一百一十块人民币左右。所以在现代社会通过拍卖古董换取白银,然后拿到古代去消费,除了有些麻烦之外,倒是完全不会赔本。

    王书辉交给大舅舅一百两银元,让他到枝江县城里买几匹大牲口,无论是马还是骡子都行。反正因为马车的结构和用材的关系,几只比较肥壮的狗都可以拉动马车。正好招来的难民中有会赶车的老把式,不过赶这种新式马车,还得几个人好好的熟悉一下。

    王书辉利用从现代买回的大量布匹,把难民中的女性召集起来,开始缝制衣服。两百多个难民除了里面的棉衣棉裤是王书辉从现代购置的,外衣就全部都穿这些衣服。因为王书辉发现,从现代买布料到明末的做衣服,明显的更加经济实惠。王书辉让这些女人们赶制了二十套丝滑光鲜的涤纶布料的衣服,又从难民中选拔了二十个身高外貌都过得去的年轻男性,交给现在担任朱由梓管家的大舅舅进行培训。

    几天下来,二十个里面穿着襴衫青衣,外面穿着深蓝色罩甲,头戴黑色六合一统帽,年龄都在二三十岁,举止已经有些规矩的仆人,在刚刚平整过的王府别园门前的小广场上开始列队训练。

    站在这二十个人面前,王书辉发现,古代人的打扮也不是完全的离谱的。至少这二十个服饰统一的青年,看起来还是很顺眼的。完全不是王书辉在现代的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奇形怪状。

第14章 立足2

    作为穿越者,王书辉认同其他穿越者前辈们的一种观点。要是单方面的从个人的头脑聪明的角度上讲,现代人不见得会比古代人更聪明。但是,王书辉觉得,从整体的角度上而言,生活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的现代人,和生活在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的古代人相比较,普遍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现代人和普遍没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古代人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原始社会的人和奴隶社会的人,奴隶社会的人和封建社会的人,这两者之间还能够进行比较,而封建社会的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之间,就完全没办法比较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的人和封建社会的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

    当西班牙殖民者坐着远洋帆船,拿着火绳枪到达美洲的时候。那些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的印第安人,除了被种族灭绝的下场,就是被动的接受西班牙人的血统融合。在2014年里,无论是北美洲还是南美洲,你还能见到真正意义的印第安人么?这就是处于不同文明阶段的人类之间的关系。

    王书辉面对古代人的时候,在情感上认同他们是和他自己一样的,是血脉相同的中国同胞。但是在理智上,在王书辉眼中的明末中国里,只有要被消灭的和要被改造的中国人的区别。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从来都是一种自然和必然的客观过程。中国人从封建农业文明走向社会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在外族入侵和内部碰撞的阶段里,上亿人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在文明进化的浪潮中悄无声息的灭亡了。这和有没有人道主义精神一点关系也没有。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是一种客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去评价,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客观规律面前,任何主观意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讲究人道主义,那么你要不要对被豺狼吃掉的绵羊讲究人道主义,你要不要对被原始人吃掉的猛犸象讲究人道主义。更残忍的说,你要不要被同样是人类,但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现代智人吃掉的尼安德特人讲究人道主义。

    即使是在同一文明阶段里的人类,不同国家,不同利益团体,不同阶级之间,即使再怎么涂抹掩饰,在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是有限的这个大前提,这个铁律面前。人和人,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之间,也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科幻大神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写过,在宇宙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遵循着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在这种认识下,外表上温和周到的王书辉,在骨子里蕴含着毁天灭地的地狱火焰。所以,接受王书辉训练的二十个家丁,开始了一种农业社会的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训练。

    每天早上,王书辉带领着二十个家丁,进行五公里的越野跑步。虽然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完成不了这个要求,因为这在古代人看来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在打棍子和不许吃饭的威胁下,二十个人也坚持了下来。

    之后,吃早饭。这二十个家丁与其他两百多个收容者,米饭肉沫白菜汤的待遇截然不同。享受鸡蛋、肉包子、牛奶和新鲜蔬菜的超级待遇。

    早饭之后,家丁们开始队列训练,在草鞋布鞋的训练方法的指导下,左右不分的问题很快被解决。中午,吃午饭,午饭一样不同于普通收容者。每五个人一桌,吃的是四菜一汤,三荤两素,米饭无限供应。

    下午,接受文化教育,进行拼音和识字教育,教材是《荀子》选编。然后就是吃晚饭。晚饭内容和午饭相同,还是四菜一汤的三荤两素。晚上要接受科学教育。不过内容浅显易懂,都是现代小学生学的数学、自然这些内容。

    就这样,在古代人难以置信的高强度训练之下。二十天之后,二十个青年家丁分成左右,腰佩青色铝合金棒球棍,排列在朱由梓的马车两侧的时候。见过些世面的朱由梓居然感觉这些家丁有几分肃杀之气。

    就在这种肃杀之气下,在管家和家丁的陪同下,身穿一身没有任何纹饰花色的藩王服制的朱由梓,带着一千两的银元和一套王书辉在现代准备的水晶茶具,前往枝江县城拜访枝江县县令。所谓的水晶茶具的玻璃茶具是送给县令的礼物。一千两银元实际上也是贿赂,但是却是购买王府别园和周边土地的花费。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王书辉利用二十名经过基本训练的家丁,把两百多个难民中,所有十七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共计一百四十二人全部挑选出来,进行了整编。一百四十人按照十四个人一队,编成十队。上午进行队列训练,下午进行房屋修缮和土地平整。让王书辉惊喜的是,这些难民里居然还有三十多个会木匠铁匠活儿的匠户。虽然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技术也相当的糟糕,不过总算是有着动手经验的人。

    王书辉对难民们也进行了管理,接受最先二十个家丁那样的训练的人,被称为一等家丁。吃一等餐,穿一等衣,在新房子被建起来之后,住一等住房。只接受上午的训练,下午干活的被称为二等家丁,吃米饭肉沫汤,穿土灰色短上衣和裤子,等新房子建起来之后,住的也是相对小的房子。

    三十多个匠人,也被分成两种,一等匠人,有四季长衫衣帽鞋子,发工作服。吃住和一等家丁同列。以后带徒弟的话,每带出一个二等匠人水平的徒弟,就给一个银元(一两银子)的月薪。二等匠人服装和二等家丁同列,也发工作服,吃住和二等家丁相同。

    现在匠人里只有三个人是老师傅。两个老铁匠,能打造各种农具刀剑,其中一个甚至做过鸟铳。一个老木匠,给山西的一个藩王府邸修过房子。其他二十多个匠人则完全就是那种农村里能够做家具,能够修补农具的水准。

    让王书辉比较惊讶的是,这些匠人在拿到王书辉发给他们的现代工具的时候,居然很快的就掌握了这些工具的用法,并且对工具的设计和做工用料啧啧称奇。很多王书辉完全不懂的地方,他们倒能够说的头头是道。

    就这样,家丁上午接受了队列训练,下午就在三十多个匠人的带领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开始动手修缮房屋,一部分开始在王府别园周边建立围墙。用的都是王书辉从现代运来的空心砖和水泥。剩下的十七岁以下的三十多个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则被带在王书辉单独集中起来,让一个做教书先生的娘家舅舅,按照他提供的识字课本识字。课本当然不是那种四书五经的内容,全部都是些有关自然科学小知识的说明文。

    其他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则按照王书辉的安排,轮流接受一等家丁水平的军事训练,但是不用干其他的活,只是负责把守后花园的前后两门。除了王书辉之外,不许任何人进入。

第15章 立足3

    明朝的宗室,在爵位的分封上有着明确的制度。明代宗室爵位共有八个级别,分别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皇帝之子一律授予亲王爵位。亲王之长子世袭亲王,其余诸子全封郡王。

    郡王之长子世袭郡王,其余诸子全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之长子世袭镇国将军,其余诸子全封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之长子世袭辅国将军,其余诸子全封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之长子世袭奉国将军,其余诸子全封镇国中尉。

    镇国中尉之长子世袭镇国中尉,其余诸子全封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之子全世袭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爵位不变,世袭罔替。

    明朝从建立到现在,已经二百五十多年了。宗室繁衍生息,数量之庞大已经到了难以置信的二十几万人。这二十几万人中除了少量的王爷之外,就是数量庞大的各种将军和中尉,他们也是要朝廷供应俸禄粮米的。庞大的人数和巨额的钱粮消耗,让这些皇亲国戚也成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

    现年五十六岁的唐文光是枝江县县令。万历二十年的时候,三十岁的唐文光中了三甲进士。出身殷实农家的唐文光一没有靠山,二没有万贯家财,被安排在广西当了十多年的县令。前两年唐文光感到,随着年龄越来越老,身体也越来越差,他紧怕自己死在广西这个偏远****的地方,把十几年来搜刮的资财,送给了一个在南京吏部里做官的同年打点,今年才转任到枝江县这个算是美缺的县令任上。

    唐知县是绍兴人,温和风雅的同时,性子里带着南方水乡人的谨慎。当门子把枝江王庶人的帖子送进来的时候,他很是惊异了一会儿,因为他可从来没听说枝江县这里还有王族的事情。他放下帖子,吩咐下人赶快把自己的同乡,也是绍兴人,跟了自己十多年的老师爷张守义,从街头的茶馆里唤回来。

    唐文光之所以对帖子上的枝江王庶人感到惊异,倒不是说他对于明代宗室有什么特殊的尊敬之情。天下宗室多了去了,各个都是有官身的,最差也是个奉国中尉。不过在文官专政的明王朝,出身进士的县官们可以完全无视宗室贵族的血统。别说是将军、中尉这种宗室,就连藩王们,面对督抚大员的贴身小厮,都要鞠躬送礼恭恭敬敬的。

    现在可不是明初的时候了,景泰、成化两朝之后,藩王宗室的权利都被剥削干净了。在文官政权两百年的打压和控制下,养出来的藩王贵族都是些性格扭曲的家伙,面对强势人物的时候全都卑躬屈膝,一点骨气都没有了。

    不过朱由梓的身份就比较让人纠结。他不是普通的宗室贵族,而是本应该继承郡王爵位的世子世孙。虽然朝廷对待藩王的态度是自生自灭,但是只要这个藩王有直系后人,一般情况下,即使他祖父、父亲的爵位被剥夺,他们的儿子孙子也会被朝廷指派继承爵位。

    历史上,朱由梓的父亲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朱由梓,朱由梓本来今年就病死了,所以枝江王爵位因为断子绝孙,就没有了传承。但是现在看来,活的好好的朱由梓,是完全有可能继承枝江王爵位的。谁知道那位万历天子会不会哪天抽风,想起枝江王的事情,顺手就恢复了朱由梓枝江王的王位。

    枝江县令可以无视普通的宗室贵族,但是面对藩王的时候,也必须小心谨慎。唐文光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一个三甲进士出身的浊流官员,没有什么靠山。他可不是督抚大员、部院高官,也不是那种掌握着舆论的清流士人,毕竟不能无视一位郡王的权威。那么面对这个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郡王的枝江王庶人,应该用哪种态度面对。他需要和自己的师爷商量一下。

    张守义很快就回到了县衙,还没等唐文光开口,他就对唐知县说道,“东翁,枝江王世子是不是来衙门了。”张守义是从后门进来的,没有看到停在县衙门口的马车。

    “张先生总算回来了,你瞧瞧这帖子,我对这枝江王一系全无所知,先生帮我参谋参谋。”唐文光请张守义坐下,把门子送来的帖子递给张守义。

    张守义仔细的看了帖子,帖子是用现代铜版纸制作的。深红色的边儿,用黑色的一号宋体字打印了两行字,分别是枝江王庶人的头衔和朱由梓的名号。张守义虽然认不得帖子的材质,但是也感到,这是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

    他沉吟了一会儿,对唐文光说道,“东翁,这朱由梓是上代枝江王嫡孙。根据本县的风闻,上代枝江王朱致樨言语冲撞了嘉靖朝的首辅徐华亭(徐阶),被革了爵位。本来穆庙刚刚秉政的时候,想要恢复枝江王世子,也就是朱由梓之父朱宪燇的王位的。不过当时的首辅,徐华亭的弟子张江陵(张居正)出面阻挠,穆庙又是个温润的性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宪燇生前没少闹事儿,湖广上下都畏惧张江陵权威,对其置之不理,户部衙门连禄米都不敢给他家发,让他家人日子很是窘迫。到了朱由梓这代,因为生活贫苦,已经很少进城来了,与官府基本没打过交道。不过,听说前几日,朱由梓的管家把城外的流民全都招了去做家丁。这很可能是上面有了什么消息,朱由梓继承王爵有望,才有所动作的。东翁接见朱由梓,要谨慎一些才好。”

    唐文光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张守义说道,“老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原因,朝廷以后没有加封朱由梓的旨意下来呢。我若是对他尊敬有加,怕是以后不利于士林风评。”

    张守义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撇嘴。你唐文光五六十岁的一个老头子,不过是一个三甲进士,做了一辈子的污浊小官,还在乎什么士林风评啊。不过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师爷身份,很体贴的对唐文光说,“东翁不必担心,即使对待他客气些,也不过是东翁对皇家的礼敬。传出去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的。”

    唐文光也知道师爷是怎么想自己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大约是要在知县位置上熬下去的,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以五品官的身份致仕。他可不想得罪一个未来的藩王,给自己平白的增加麻烦。想到这里,他对师爷说,“将本县官员叫齐,开中门列队迎接。”

    师爷看到唐文光脑袋转过弯来,点了点头,出去吩咐去了。

    朱由梓坐在宽敞明亮的四轮马车里,心里满意的很,除了拉车的马不怎么神骏,自己的车架还是相当威风的。进县城大门的时候,守门的兵丁被这座马车惊的目瞪口呆,刚上来想要盘问,就被家丁们几棒子打跑了。一路进来,满县百姓无不惊恐退避的。

    吃着王书辉从现代买回来的各种糕点,几天来在米面鱼肉和各种现代营养药补充下,长了十几斤肉,面色红润的朱由梓,心里对自己的好女婿满意的不得了。等了一刻钟的功夫,朱由梓也不怎么不耐烦,各种糕点饼干正吃得开心呢。只见枝江县衙正门大开,县令打头,县丞、主簿、教谕等各种佐贰官紧随其后,衣冠整齐的快步迎出。

    唐文光清声开口说道,“枝江县恭迎世子!”。之后,带着县丞、主簿、教谕等有品级的官员们,鞠躬行了一礼。除了他和几个佐贰官之外,身后的吏员杂役跪倒一片。

    陪在朱由梓身边,也坐在马车中的,是担任朱由梓管家的大舅哥刘怀一。刘怀一从小就在自己的祖父,原来枝江王府的二管家身边当过差,是见识过原来枝江王府里的阵势的。虽然后来被迫离开朱由梓家,打了十几年的鱼,可是也知道怎么和官员们打交道。他看到枝江县衙的阵势,立即敲了敲车厢。听到声响,负责赶车,坐在车厢前面座位上的三个驾驶人员中的一个,立即拿出一个梯子,放在车厢门口,打开车门。

    朱由梓从车中出来,看到外面除了几个县官儿躬身行礼,其他的人跪倒一片。心中不禁想起小时候王府的威风,心中有些激动。带着颤音说道,“贵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之后在车夫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

    听了朱由梓的吩咐,唐文光这才抬起头来,小心的观察朱由梓。朱由梓穿的是红色的袍服,胸口和两肩处,本来是郡王服饰的龙纹花纹,全都由浅红色圆形图案代替。头顶戴的也不是正常的翼善冠,而是摘了翼善冠后面两个帽翅的黑色乌纱帽。

    唐文光看了之后心中微微点头。这个枝江王庶人还是很守规矩的。朱由梓真要是按照郡王服冠穿戴起来,自己还真有许多麻烦。自己要是面对那种情况,是不是要上本弹劾朱由梓逾制呢。弹劾了的话,要是朝廷以后有了封爵的旨意,自己就得罪了本地藩王。要是朝廷以后没有封爵的旨意,自己的弹劾就成了无事生非了。

    不弹劾的话,就留下了话把,很可能被政治对手扣上一顶纵容藩王宗室的罪名。反正这朱由梓是宗室,即使朝廷认为他逾制了,最大的罪责也不过是送到凤阳圈禁,对于朱由梓也没什么损失。反倒是唐文光自己,要是被上司看成是无事生非的人或者是有了纵容藩王宗室的罪名,很可能就会面对提前退休的下场。朱由梓服饰森严,这就为唐文光省了许多麻烦。

    一眨眼的功夫,唐文光脑袋里就想了这么多的东西,要是王书辉知道了,恐怕也会佩服古代官员们脑筋的灵活吧。

    唐文光想过了这些之后,引着朱由梓向县衙中走去,一边和朱由梓说些什么久仰大名不曾拜见的客套话,一边暗暗观察着朱由梓的脸色。朱由梓这几天在现代营养药和丰富的伙食下,原本面黄肌瘦的样子已经不见踪影了。遗传自祖宗的长马脸在几代藩王妃的优良基因的改良下,变成一张有点长的脸,不过这张脸清秀端正,带着些红润之色。他身形挺拔匀称,艰苦生活下使得他步履矫健。

    看了这幅样子的朱由梓,唐文光心里暗自琢磨,看来传言也不可信,这枝江王庶人的日子不见得有多么艰难。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9/ 第一时间欣赏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作者:老崔052所写的《时空之门1619》为转载作品,时空之门1619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时空之门1619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时空之门1619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时空之门1619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时空之门1619介绍:
关于时空之门1619:
平凡大学老师偶遇时空之门,获得在现代和明末穿越的金手指。带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遗憾,猪脚决定改变历史的命运。请看平凡大学老师,在风起云涌的明朝末年改变世界的故事
时空之门1619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时空之门161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