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扶一把大秦TXT下载扶一把大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扶一把大秦全文阅读

作者:狼烟东去     扶一把大秦txt下载     扶一把大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5章 兄弟的共识

    一顿饭的时间,就和扶苏俩人达成了协议,这对分身乏术的嬴高来说实在是非常的有用,只有掌控了军队,自己在处理其后续的一些事宜上才会显得硬气。

    而在自己到大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嬴高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功劳,唯独差着点的就是还没进入过真正的军队中锻炼一番。

    秦人尚武,那二十多级的军功爵位往那一放,就已经和兴奋剂没啥两样了,敌人的首级几乎就是大秦黔首翻身最为直接的方式,所以对于秦军的战斗力,嬴高是不担心的。

    他真正担心的,是等到需要大规模用兵的时候无兵可用,现在的大秦,可不正是处于这样的危机之中。

    嬴高可是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前世当陈胜吴广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的时候,泱泱大秦竟然沦落到让章邯率领着一帮刑徒去抵挡,要不是章邯还真不是个酒囊饭袋,陈胜吴广几乎就把大秦给灭了,哪里用得上刘邦项羽?

    而造成前世大秦那般光景的缘由,除了胡亥那厮的只顾享乐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继续了如今这两大集团军分别驻扎在南北,而且到了胡亥当政的时候,如今嬴高所担心的情况那都已经是一一成为了现实,在那样的情况下,胡亥要是能调出兵来可就出了鬼了。

    说到底,现如今的大秦那就是一个头重脚轻的庞然大物,一个不好,那可是容易摔跟头的。

    其实嬴高也知道,大秦总共人口大概三千来万,而如今没了战乱,除了边境的六七十万军士之外,也就是咸阳城外大营中还驻扎着那么几万守军。

    征兵,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是嬴高在去了范阳和陈县目睹了黔首们如今的生活之后,已经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本来徭役就重,又是修宫又是修路又是修长城又是修坟的,你再想整出来个几十万青壮参军,那陈胜吴广估摸着明天就得揭竿而起了。

    而建议把扶苏弄到南海郡去,是嬴高想出来的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扶苏那是根正苗红的大秦长公子,现在始皇帝又还健在,那任嚣和赵佗就算心里有点小算盘,那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作。

    只要扶苏能成功的把任嚣给换回来,下一步嬴高就会建议始皇帝削弱南海郡的兵力,你这中原那么大片区都没整明白呢就把大军全都派到南海去了,不是作死又是啥。

    从扶苏的府中出来的时候,嬴高已经是面色通红打着酒嗝了,他心中的确是非常的畅快,他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全部都告知的扶苏,兄弟俩这一次终于难得的达成了一致,任嚣和赵佗俩人一直就是嬴高的一块心病,如今也算是有了着落了。

    路漫漫而修远兮,嬴高知道这万里长征自己今天也就才算迈出了半步,大秦在他的眼里那就像是一个早就有点生了锈的机器,不但得让他先动起来,还得抹上一点油才行,而这个过程,那是急不得的。

    等嬴高到了始皇帝的大殿里的时候,始皇帝已经是等的有点不耐烦了,看见嬴高一身酒气,正努力的走着直线奔着自己过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才刚刚成了我大秦储君两日不到,便要原形毕露?”

    显然,看始皇帝那架势,完全是有可能把嬴高直接给拿下了的。

    “父亲息怒,今日高与扶苏兄长在其府中对饮了数杯,南越之地凶险,兄长并未去过,故高更应好生送别兄长。”嬴高又打了个嗝之后,这才缓缓的解释了一番。

    听了这话,始皇帝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一点,对于扶苏这个儿子,始皇帝还真就是离得近了看着烦,离得远了又有点担心,如今嬴高成了储君,他自然希望扶苏能好生辅佐,要是俩人再祸起萧墙,可不是始皇帝想看到的局面。

    “扶苏前往南海郡,到时麾下数十万大军,你不会心生恐惧?”

    对于嬴高这个家伙,始皇帝总感觉有点看不清他,他每每都能看出自己的想法,但又能想出自己想不出的计谋,对于这个儿子,始皇帝总想要利用一切机会探探他的底。

    “我与兄长皆是父亲所生,高更是自小便跟在兄长身侧,若是如此还看不清兄长,父亲又如何能将这大秦的江山交于我手?”

    始皇帝一听这话心说好家伙,浑身上下就剩那一张嘴了。当下也不想在问,直接一伸手,抓起一大卷子竹简就扔给了嬴高。

    “我大秦三十余郡,日日所报之事不胜枚举,你若想使得大秦更进一步,便要从这些竹简中看清我大秦的全貌。”

    虽然知道始皇帝说的那也是正道,但是嬴高哪能看得下去那密密麻麻的小篆,打开竹简装模作样的扫了两眼,知道自己也该说说这次来的正事儿了。

    “父亲,高心中有一想法,不知当讲否?”

    “既允你参政,又有何不能讲来?”果然,始皇帝又被嬴高的这个想法给吸引了过去,对于他顺势放下了手中的竹简的事,却是没咋注意。

    “如今我大秦军士手中的兵器,皆是铜器,而据高这数次到咸阳之外,发觉民间对于铁器的冶炼亦是相当成熟,而精湛的铁匠,更是能将铁器打造得比我大秦官造的青铜器更为坚硬,不光如此,铁器若是量产,所耗钱财亦可节省不少,不知父亲以为……”

    “唉……”

    始皇帝闻言看了嬴高一眼,却是先叹了口气,之后才开口道:“铁器之便,朕又如何不知,只是我咸阳城中制造兵器,皆是我老秦匠人,我秦人地处偏远,对于铁器的了解实在是少之又少,而那六国之中,纵有如此人才,又怎能为我所用?”

    嬴高一听这话,眼珠子当时就亮了,心说有困难你早说啊,这不有我呢吗?说到底不就是一句话吗,没有人才,又不相信那些原来六国之地的故人,你这么当皇帝,到最后能实现真正的统一那才出鬼了呢。

第136章 铁器的好处

    “父亲不必如此,如今我大秦哪里还有所谓的六国,六国的称谓,不过是那些妄想复国之人的春秋大梦罢了,高之所以提出以铁器制造军械,所为者正是若干年后扩军之用,铁器替换铜器之事一旦成功,我大秦不论军力或是生产,皆可有所提升!”

    铁器的好处,嬴高就算坐在这和始皇帝说一宿那也是说不完的,所以嬴高也不打算细说,他当然不能说有了这铁,我再发展发展整不好能把一千多年之后才有的炒菜也给你端上桌来。

    能够吸引住如今始皇帝目光的,只有强军这一条,所以嬴高只要抓住这个就够了。

    铁器的耐磨,坚韧,始皇帝其实也是知道的,他和赵姬在赵国的时候,就曾经见识过铁器在赵国相当广泛的使用,只不过秦国当时没发现铁矿,这么一来这个事才落了后。

    “纵然如此,这制铁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便是这铁匠,也是要搜寻一阵啊……”

    “高之所以敢于向父亲提起此事,正是因为高手中正有一出类拔萃之人!”

    “哦?说来听听。”显然,嬴高这故作神秘的举动有点吸引住了始皇帝的注意。

    “咳咳,父亲可还记得,之前在古博浪沙之时遇袭的凶器,那上百斤重的大铁锤?”

    “哦?此番你前往陈县,虽说瓦解了当初那匪首的势力,但却并未捉住那匪首,足以见得其奸滑非常,莫非这其中还有着什么隐情?”

    始皇帝这么一问,嬴高心里只能是重重的叹了口气,心说事到如今,为了大秦的发展,我也只能稍微在事实里面加上一点感情色彩了……

    “不错,那主犯张良乃是韩国丞相之后,对父亲及我大秦的怨念极深,此番因其早有准备,这才未能将其擒住,但此獠奔逃之时已然中了我一箭,想来也不会好受。只是父亲有所不知,此行高最大的收获,却是解救出了一人,细问之下,此人竟然就是那张良之前在博浪沙袭击父亲之前蒙骗给他制作那铁锤的铁匠,此人名曰张开,在鲁国故地那是赫赫有名的巧匠,精通铁器与机关的制作,被我解救之后愿将余生贡献于我大秦以谢之前制作铁锤之罪,如今高已然将其带回,就安置在咸阳城中!”

    不得不说,嬴高的这个故事,那绝大部分都是真的,甚至说张开是被张良胁迫也有情可原,唯独不能说的就是放走了张良,这家伙当记首功……

    “嘶……似这等人,虽应好生查探一番身世,若是当真是能工巧匠,自然也可利用一番,但我大秦铜器制造已然成了规模,若是贸然改动,怕是会引发诸多不便啊。”

    对于嬴高的说法,始皇帝倒是赞同的,其实有很多事,他早年都是想过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在他的脑袋里那都得往后排了,都得给他寻求长生的法子让道,直到孟生的事过后,始皇帝才感到自己终于从不想死却又距离死亡越发的近了的怪圈里脱离了出来。

    如今有了刚刚被立为储君的儿子当急先锋,始皇帝还是乐于做出一些改变的,毕竟他要做的也就是点点头,然后等着看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高心中所想,是父亲且先将那些制作铜器的工匠分出三分之一,交与那张开之手,若是三个月后产出或是效果不能与青铜器相比,高自将其打发回鲁国便罢!”

    嬴高都这么下军令状了,始皇帝要是不把那三分之一的工匠交给他,那可就显得有点太小家子气了,于是乎,这场轰轰烈烈的冶铁运动,就这样在父子俩的几句话里定下了基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嬴高现在最想的就是把张良这厮给挖出来,然后一刀砍了,再去沛县把刘邦给找出来,一刀砍了。

    但是一旦决定这样做了,要是不能同一时间以雷霆之势把这些个大秦版图上的法外之人全部都给抹杀了,那几乎是一定会引发暴乱了,也就是说,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一个不好,那就会让大泽乡起义再提前个两年来了。

    所以说,嬴高在慢慢改变大秦兵力分布的同时,还要增加军队的单兵战斗力,到时候出兵打仗,毕竟不能全部都依靠像秘法队那样的高手。

    自己在陈县率领的那一万人的表现,可以说让嬴高是相当的失望,嬴高相信他们和灭了六国的那些个大秦虎狼之师的战斗力压根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要不然张良那点机关虽然精妙,但也不至于一下子死了一千来个。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秦兵的青铜器换下来显得更加的必要,铁器一旦提炼得好一些,那韧性和锋利程度可都不是区区青铜器可以比拟的。

    嬴高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是熟知历史的他却也知道要是相同大小的一把剑,铁的那肯定是比铜的更为锋利,当然杀敌也更加的轻松。

    次日,当嬴高把已经在咸阳城里待了几天快要闲出屁来了的张开带到始皇帝分配给他的数百工匠面前,并且告诉他这些人都归他管了的时候,张开的小眼神那简直就是快要放出光来了。

    当嬴高告诉张开,如果他能在三个月内向全咸阳的人证明耗费同样精力制作出来的铁器,不论是耐用性还是造价都远远优于青铜器的话,整个咸阳城的工匠,全部都会归他来管理的时候,张开的眼里就好像要喷出火来了一般,啥叫走上了人生巅峰,你看看这个时候的张开就知道了。

    说了要求之后,嬴高就自顾自的走了,他可不是那种啥事都亲力亲为的家伙,再说了,就说这冶铁,他虽然知道铁器比铜器强,但其中原理他一个文科生咋能知道,在这些方面,他能做的就是顺着历史的发展推大秦一把,搞发明创造,真就不是他的菜。

    他来,那是要干‘大事’的……当然,也可以说他懒。

第137章 杀只鸡给猴看看

    证明铁器比青铜器更加适应这个时代那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期间的当口,嬴高暂且还真就没啥借口再不跟着始皇帝学习如何处理各个郡县上报的事务了。

    虽然后世都在传始皇帝是多么多么的残暴,多么多么的不把老百姓当人看,但那也不过是经过了后世多少代的渲染才得到的结论,当然做不得真。

    硬着脑袋皮跟着始皇帝学习了一个多月如何处理各地的政务之后,嬴高不禁发现,始皇帝要是真能放下点自己的虚荣心,别大张旗鼓的去修那些个并没有太大用处的宫殿啊,坟啊,城墙啊,高速啊什么的,放在后世那还真就是个明君。

    就拿修长城这个事来说,在嬴高看来你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直接就去灭了匈奴也就得了,就算是不能把他们彻底消灭了,那也得让他们知道,你们乐意去骚扰谁就去骚扰谁,就是不能骚扰我们大秦,你这样硬气点,用不了几十年,匈奴早就不知道都迁移到哪去了。

    但是这么大个工程已经开始了十多年了,你再去说这玩意没用,那不就是给始皇帝拆台吗,还有新宫的修建,当初不就是你公子高热情高涨的去督造的吗,这个时候再去反复,那你的人品还要不要了。

    刨除了这些之外,嬴高发现始皇帝还真是个锱铢必较的帝皇,就是一个县中受了啥灾了,始皇帝也得亲自批示一番,不然就派个御史过去看看,但凡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咸阳都是会管的。

    这也忽然之间让嬴高明白了始皇帝为啥会这么想要长生,实在是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啊!

    而通过这段时间跟着始皇帝的学习,嬴高本身也并不是一无所获的,至少大秦总共有多少个郡县,郡县的官员都是谁,到底咋样,他都已经门清了,而且这里面已然有不少上了嬴高的黑名单了,一旦嬴高掌了权,这帮家伙可就要倒大霉了。

    时间长了,看得竹简多了,嬴高也发现了大秦管理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简单的郡县制的确是能够巩固中央集权,但是他们报上来的那些始皇帝批阅的劲劲儿的问题,在嬴高看来全都是在那无病呻吟。

    什么县里的河流决堤了,淹死了多少家禽啊,什么县里发现了一个贼人,已然被县尉率人拿下,几个百姓受了轻伤啊,什么县里接连丢了一些粮食,请咸阳救济一下啊……

    看了这些竹简,嬴高真有想要踹那写竹简的家伙几脚的冲动,心说要不是你们这一天天的报喜不报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始皇帝都给忽悠的不知道大秦到底是啥样了,那些个陈县的反秦势力咋能找到山头?

    还有像刘邦那样的罪人,咋还能允许他媳妇在县里横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要是全都到了始皇帝的耳朵里,还不得直接把他给气得倒仰过去?

    啥叫报喜不报忧,这特么不就叫报喜不报忧吗,等到发现问题的那一天,那不用说肯定就是天大的问题。

    忍无可忍自然也就无需再忍,嬴高可是受不了天天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个脱裤子放屁的事儿上,于是乎,终于有一天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跟始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

    三日后,在咸阳的市集之上,之前被嬴高从陈县带回来的县令被安放在一辆囚车之中,在咸阳城内示众,而他的身侧,一名官吏大声的宣读着他的罪过。

    这些罪过,自然是嬴高在这段时间之内经过多方探查,已经实锤了的。这里面倒是没提之前嬴高出巡之时他在县寺中行那龌龊之事的丑事。

    但是提到的,都是他对陈县匪患严重之事不但剿灭不利而且隐瞒不报,并且纵容麾下官吏与山匪有所勾连,加之陈县百姓生活困苦却不如实禀告,导致陈县诸多黔首都投靠了山匪。

    这一桩桩一件件,全部都是嬴高出巡陈县所得,也正因为如此,那陈县县令在示众之后直接就被在咸阳城内斩了首。

    这还不算完,在这之后,大秦范围内所有的县令,有一个算一个,都接受到了一封有关那陈县县令罪状的文书,并且着其挂在县寺墙面上,以做警醒之用,并言明,若是再有御史或是出巡之人发觉了这等事,可就不是斩首那么简单了,而是腰斩……

    谁都知道,斩首那是一锤子买卖,一下子就送你去西天的活计,但是腰斩可不一样,整个人成了两截了,却还得等着自己的死去,啧啧啧,那酸爽,任谁想一想都是一哆嗦。

    嬴高知道,经过这么一出,肯定是能吓唬住一大批胆小的县令,但是像陈县那样已然犯下了不小错误的,你还是不要指望着他悔改了。

    那些书信送去后的数日,在嬴高的府中,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正和嬴高在屋中对坐。

    “公子,可是当真要某去哪陈县任县令一职?久闻陈县……”

    这中年男子正是嬴高之前在范阳的时候就已经收服了的县令徐公,如今的范阳,在董喜等人被嬴高拿下了之后,徐公已然是成了当仁不让的人物。

    可是正在这县令干的舒服的时候,咸阳城的一纸调令就把他给折腾到了嬴高的府上,结果一听这么个消息,徐公的脸上马上就露出了相当无奈的神情。

    “陈县要是啥都好,本公子大老远的还让你去干啥?你也不用整那一副苦瓜脸,这陈县县令你要是干好了,给你整个陈郡的郡守干干又能如何?”

    徐公一听这话,哪还能有啥推辞之言,他可是已经听说了,嬴高在俩月之前被始皇帝立为储君,所以说现在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小青年,那可是日后大秦的帝皇啊,帝皇说你能当郡守,那你当然肯定能!

    让徐公当陈县的县令,是嬴高早就想好的套路了,而且就在斩了原来陈县县令之前,始皇帝也已经应了此事。

    而正当嬴高循序渐进的对大秦进行改变的同时,一些事情却也因为他而发生了改变。

第138章 连锁反应

    因为处死赵高的方式实在是有点高调了,并且赵高这个人,在大秦的知名度也是十分的高,所以从赵高被处死的那一天起,大秦的老百姓们可就有了谈资了。

    早大秦朝堂上干了足足二十多年的赵高竟然是个反秦人士,而且见光死了,加上之前他的女婿被腰斩于市,这一桩桩一件件可是引发了百姓们的不少猜想,甚至有一些是始皇帝和嬴高之前都没能想到的。

    嬴高那般处置赵高,主要是为了打击其他躲在暗处的反秦人士,让这些反秦人士知道,你跟大秦对着干那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的确,嬴高的想法也奏效了,一些个稀里糊涂就加入了反秦队伍中的人在看到脸赵高都被揪出来了之后,有不少都脱离出了之前的反秦队伍。

    大秦的百姓都不傻,他们对秦律了解着呢,抢劫是一回事,谋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谁都有族人,因为你一个死了全族的事,能干出来的自然没几个。

    所以在起初的个把月,的确是瓦解了不老少的反秦势力,但是那一层浮灰被抹去了之后,剩下的可就都是实打实的和始皇帝不共戴天之人了。

    这实打实的想要反秦的人里,自然就有依旧在陈县忍气吞声的张耳而陈余爷俩。

    “先生,自赵高被诛杀,公子高被始皇帝立为储君以来,咸阳的诸多举动皆是有肃清境内反秦势力之态势,我等当不可在此处继续蹉跎,理应有所作为啊!”

    陈余要是生在了太平盛世,那也一定是个有为青年,因为他够机敏,够聪明,而且胆子不小,而生在这么个大背景之下的话,自然也就是反秦的一把好手了。

    “这些时日,陈县周边是否又有变化?”

    张耳和陈余这爷俩,平日里为了掩人耳目,只有陈余一人打探消息,张耳一般那都是稳坐钓鱼台的角色,只有定调的时候他才指挥陈余一下,好让他不至于犯傻。

    “自公子高离去后,那县丞并未再行放纵那些个占山为王之人,倒是数次派遣县中人手攻山,但这厮也不是痴傻之辈,尽捡实力不济的下手,倒是也端掉了一些。但也正因如此,余下的势力开始联合,到如今,陈县周边的反秦势力已由之前的近百个缩减至二十余,但皆颇有实力。”

    陈余当下就把嬴高离开后这陈县的变化说了一番。

    “这县丞,倒还算是为我等做了件好事,这其中,我魏国人统领的势力又有多少?”张耳得了这个消息,摇头晃脑的好不得意。

    “因这陈县乃是原本楚国故地,故楚国势力最多,其次便是赵国,韩国,燕国,我魏国人统帅的势力,据我所知只有两处……”

    吭哧了半天,陈余也只能据实相告。

    这倒是也怨不得陈余和张耳,人家楚国自古以来就是刺头,你想把我灭了就这么算了,楚人是绝不能就这样算了的,楚虽三户(不是只有三家,而是有三个姓氏),亡秦还必楚呢,有楚国在,别的国家想扛起反秦的大旗,那肯定是还得再等等。

    除了楚国,那赵国和燕国也都是跟大秦有点血仇的,还有韩国作为最先被灭的国家,人家也是要面子的,这么一来人家只要一号召当然也是哭着喊着的往上冲了,所以说魏国嘛,特别是在楚国的土地上,势力的确还差点意思。

    “那我等就莫要轻动!”

    张耳听完这话一阵子腻歪,心说本来就够憋屈的了,你还在这整这些没用的。

    “余此来,乃是因得了另一消息,咸阳城中已然下令,由原本东郡范阳县县令徐公前来我陈县做县令之位,且携人马五千之数,此时怕是已然在路上了。”

    “携带了人马……”

    “不错,且此人乃是之前公子高到范阳之时结识,亦是纯正的秦人,此来,怕是来者不善啊!”

    这个消息,让张耳的脸上显出了一丝沉思之情,良久,才叹了口气,无比正经的说出了短短数字。

    “你我二人在这陈县的时日,怕是要结束了。”

    “哦?莫非先生要揭竿而起,将这反秦的火焰烧起来?”

    听了这话,陈余眼里立马就闪起了光,心说我在这忍受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要反他娘的了,且不说别的,在陈余的心里,现在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大秦的中原没啥兵力他是知道的,而现在又正是各个反秦势力心里最烦躁的时候,出来一呐喊,那肯定是云集响应啊!

    “不,你去亮明身份,将我魏人统领的两支反秦势力拉过来,跟我二人速速远离陈县,到距离我魏国故地近些的地方,再做打算!”

    “啊?这……”

    陈余实在是没想到张耳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择陈县,那可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所为的就是陈县的反秦势力多。

    一旦有变,最先跳出来的就是陈县,而现在反秦势力刚刚凝聚起来的当口,张耳却要离开,在陈余看来可就有点像是在拆台了。

    “若是我等先行揭竿而起,大秦的结局我不知会怎样,但我魏国的后裔,定会成为大秦铁蹄下的冤魂,到头来,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不如到他处隐忍,始皇帝苛政,公子高又年轻气盛,这大秦的锅盖,总有压不住的时候……”

    陈余虽然不情不愿的,但是张耳说的那是事实,虽然他们实力不行的,这要是有楚国那么大的势力,自然也就不用再找别的地方去隐忍了,直接干就完了,因为其他弱小点的势力那是肯定会跟上的。

    精简之后的反秦势力,数目的确还是非常可观的,这其中自然有像张耳这样一直想着借别人的秋风浑水摸鱼的,但是当然也有和张耳不一样的。

    会稽郡,吴县,依然是之前的那座府邸,依然是之前的那对叔侄。

    “叔父,始皇帝立了那公子高为储君,隐忍在咸阳多年几乎便杀死了始皇帝的赵高计策已然被那公子高所破,陈县反秦势力也多被其打压,我等若是再不登高一呼……”

第139章 项梁的计策

    这个二十郎当岁的,面如冠玉,身材魁梧却一脸兴奋之色的青年,正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孙,名籍,字羽。

    而站在他对面的颇有几分英武,被其称作叔父的中年人,则正是项燕的亲子,项羽的叔父项梁。

    自始皇帝统一以来,二人便在会稽郡定居,身为楚国贵族之后,平日里行为倒是颇为谨慎,但这叔侄二人都知道他们这一世的使命是什么,因为他们代表着的,有着不屈脊梁的楚国贵族。

    这要是换作以往,项羽说出这番话来一定换来的就是项梁的一通斥责,纵然是在距离咸阳十分遥远的会稽郡,纵然这里一片祥和之气的底下隐藏着的是不少心怀叵测的人心,但是项梁依旧是事事小心谨慎,至少表面上看时这样的。

    但是这一次,项梁却并没与露出恼怒的神色,而是走到了项羽的身前,心平气和的开了口。

    “若是那赵高的计策成了,我等到时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攻下咸阳,但这厮竟会功亏一篑,二十余载心血毁于一旦,实在是惜哉……”

    “叔父既知其可惜,自然也当知晓那始皇帝父子绝非善类,按照之前形势,我等倒是可以等待始皇帝死去,但如今公子高做了储君,若真如传言那般,日后只会更加难以成事!”

    显然,虽然被自己的叔父天天关在府中练武看兵书,但是项羽对于大秦发生的大事还是门清的,近一年名声大噪的公子高,显然让年岁相仿的项羽看到了一点危机。

    “你口中之言,我又怎能不知,不光我知之,每一个反秦之人皆知,我且问你,你我二人在这府中揭竿而起,兵从何来,以何攻向咸阳?咸阳相去不远的上郡便有三十万大军囤聚,你如何破之?”

    这连珠炮一样的问题一出口,项羽立马就被憋得脸那叫一个通红啊!这些他要是往深处想的话,那当然也能看得见,但是急于劝说叔父起兵的他当然不会过多的去想那些个困难,没想当然就没对策,所以这一下子,让项梁问得那是哑口无言。

    但是依照项羽的脾气,那肯定是无理也得辩三分,强大精神道:“凭借我项氏在楚国故地的威望,以及叔父这些年来在郡中的所为,只要叔父登高一呼,何愁不云集响应?”

    项梁听了这话气得都有点笑了,心说你可真是我的亲侄子啊,我特么的登高一呼,这么个会稽郡能有多少云集响应的,到时候人家真正成规模的反秦势力就等着咱们先扛一波呢,不是炮灰又是啥?

    心里是这么想的,项梁对项羽也是这么说的,姗姗数语,就把项羽给说得低下了头,心知自己实在是有点鲁莽了,叔父再厉害,那也是肉体凡胎啊。

    直到项羽安分了下来,项梁才坐在了桌案旁边,低声继续言道:“你虽不得其法,但有灭秦之心,倒也难得,反秦之事乃是大事,不可鲁莽,但该用的方法,还是要用的……”

    “哦?莫非叔父早已做了打算?”

    项梁话里的意思,以项羽的脑袋那可是一瞬间就明白了,看这架势分明就是人家已经想好了办法了,只不过没告诉你小孩子家家罢了。

    “若是始皇帝依旧不立储君,我倒是还可等上一些时日,但此番大秦二世人选已然尘埃落定,再等下去对我等而言并无好处,之所以并未告知于你,便是怕走漏了风声,此事乃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之事,唯有万事俱备,我等方可有所动作,这些时日你便在府中熟读兵书,不论发生何事都不可有所表现,待得时机成熟之时,我自会告知于你!”

    这一番话,那可算得上是项羽这些年来从自己叔父最里面听到的最动听的一段话了。

    虽然对自己有点严格的过了头,但是项羽却知道自己的这个叔父那嘴里是没有半句虚话的,他说准备了,那就是准备了,自己等着也就行了。

    吴中的情况,嬴高并没有想到,他以为那些个陈胜吴广也好,各国贵族也好,看到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多多少少会收敛一些,等到时间久了,反秦这个事参与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是低估了一些这个时代的人的决心,当然还有智商,这其中就有项梁一个,根据前世的史料,嬴高能知道的就是这个家伙当将军还不如章邯。

    而嬴高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在他的心里优先级并不是很高的家伙,才是掀起一阵滔天巨浪的罪魁祸首……

    这个时候的嬴高,正信心满满的等待着还剩下不到一个月就能给他量产出一部分铁制兵刃的张开,等待着先让一部分军士鸟枪换炮,还有一项能增强秦兵战力的重要武器。

    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才刚刚软磨硬泡的让始皇帝应允了一件事情,进行他到了大秦之后的第三次走出咸阳城,而这一次的目的地,正是扶苏想去而没有成行的上郡。

    按照始皇帝的理解,嬴高这个比猴还精的家伙一定是去看看蒙恬是不是只对扶苏真心相待。

    虽然他认为嬴高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毕竟自己已经把储君之位给人家了,总不能给人家心里留根刺不是?

    毕竟三十万大军可不是个小数目,始皇帝心说让他去看看蒙恬将军的人品也好,当然,也看看匈奴到底是个什么尿性。

    这一次走出咸阳,嬴高并没有如同之前一样大张旗鼓,一者是上郡距离咸阳不远,都是老秦之地,途中安全,二者就是他真正的目的并非是始皇帝想象的那样小肚鸡肠,人家这次去那是和蒙恬将军商量事儿去了,带一堆人马的话,几个意思?

    于是乎,嬴高除了带着始皇帝在他当了储君之后给配的百名禁卫之外,也就是朱家和萧何俩人,因为对蒙恬,嬴高还是有点信心的。

    但也正是这一次去上郡参观,有点再一次颠覆了嬴高对这个时代的认识,使得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不有点把事儿整的简单了。

第140章 初临上郡

    这回前往上郡军营,名义上是嬴高奉了始皇帝之命前来检视,顺便熟悉一下匈奴,至于实际上嘛,嬴高自己的心里当然也有着不少的算盘。

    而蒙恬此人,至少在履历上,那几乎是独一号的忠臣,长城和驰道实则是比新宫的修建更加耗费人力物力的事儿,但这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还真就是在蒙恬的手里从一段又一段连接在一起的。

    当然还有从九原郡直达甘泉宫的驰道,如今也正在蒙恬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要是换一个有点私心的将领在这督造,嬴高心说就这俩大工程,估摸着早就弄出不知道多少对的陈胜吴广来了。

    一路的暗中观察之后,嬴高终于是慢慢的到了上郡的军营之前,蒙恬早就接到了这新任大秦储君要来视察的通知,也多次派出了斥候,所以此时正在军营外等候着。

    其实对于嬴高击败了扶苏,最终成了这大秦的储君这个事,蒙恬除了一开始为扶苏感到十分惋惜之后,等到他把嬴高自打名声鹊起以来干的那些个事儿细细捋了一遍之后,最终内心里竟然还有着几分的期盼。

    扶苏的确会是一个明君,但是蒙恬早就看出来了,他要是统治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因为性情和信奉儒家的原因,不管做啥事,蒙恬总是感觉扶苏和一个君主相比还差着点啥。

    直到嬴高这厮横空出世之后,蒙恬虽然人在上郡,那对于咸阳城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可都关注着呢。

    嬴高从扶苏遇刺开始,这一桩桩一件件,办的都是一丁点也不拖泥带水,更重要的是,蒙恬发现扶苏一旦发现对大秦统治不利的事,那是肯定狠抓的,这一点,正是他想要让扶苏具备的素质,没成想,如今东边不亮西边亮。

    初见蒙恬,已然快五十岁了的蒙恬形象和嬴高心里想象的还是十分吻合的,还真是生就一副忠臣模样。

    “公子,恬这军营之中甚为简陋,若是公子不弃,大帐已然给公子准备妥当,公子一番跋涉,当先去歇息片刻。”

    上郡可不是啥江南水乡,虽然距离咸阳并不远,但是嬴高到这的时候也是灰头土脸,,蒙恬虽然有心向嬴高介绍一下自己这大营,但总不能这么个形象不是。

    “将军不必如此,待高更换衣衫便可,我大秦在此立威,将匈奴阻隔于长城之外,尽是将军的功绩,高初到此处,自然是要好生观瞻一番!”

    嬴高这嗑一出口,蒙恬心里那还是相当的舒坦的,虽然他对嬴高的印象还不错,但是之前他可不知道嬴高对他的印象是个啥德行。

    特别是你蒙氏兄弟原来可都是扶苏的铁杆,这要是换做一般的人继承了储君之位,能给蒙恬好脸色看才怪呢。

    这么一来,嬴高饭也不吃,觉也不睡,直接就让蒙恬带着他到军营中到处看看。

    蒙恬见嬴高如此勤政,心中自然是高兴的,他作为这上郡驻军的最高统领,那在手下面前怎么能进一步的树立威信呢,当然是领导重视啊!

    而现在嬴高以储君的身份到了地处偏僻的上郡,那可不就是领导视察吗。

    这一天,嬴高可是没轻折腾了蒙恬,几乎把驻军的军营看了个遍,看看军士吃的啥,穿的啥,训练咋样。

    这些都看了一遍还不算完,嬴高愣是紧接着又让蒙恬带着他到了上郡境内的一段长城之上登高望远,看一看长城的另一侧都是些什么玩意。

    “我大秦子民皆知将军在此修建长城乃是为了将匈奴阻隔在我华夏之外,如今你我二人登高远眺,为何不见匈奴踪影?”

    在长城上转了一圈,嬴高终于忍不住问了起来,在他想来,既然你大秦在这驻扎着三十万精兵,而且已经持续了不少年头了,那肯定是因为匈奴总是兵临城下,你要是不看着就打过来了啊,而现在嬴高观察了一圈,却并没发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连一个匈奴的影儿都没看着。

    听了嬴高这话,还没等蒙恬答话,他身侧的一员副将倒是先开了口。

    “公子有所不知,将军初到此处之时,匈奴端的是十分猖獗,屡屡进犯我大秦边境,黔首不胜其扰,就算移民亦是无人乐于来此,这些年将军日日钻研匈奴作战技法与其部落之间关系,而后率领我等屡屡大破匈奴,故近年来匈奴已将部落迁移至他处,几乎未再有犯境。”

    “将军当真是劳苦功高啊……”

    听了这番话后,嬴高的脸上那是露出了十分灿烂的笑容,在蒙恬他们看来,这一定是对自己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打心眼里高兴,但他们不知道的,嬴高这家伙其实心里还有个别的算盘,需要的正是这话。

    一番视察,倒是把蒙恬和他麾下的几个偏将全部都忽悠的乐呵呵的,当夜在中军大帐里酒足饭饱之后,嬴高就以困顿为由回了自己的帐中,之后将萧何召了进来。

    “据你观察,这长城已然修建的十分坚固,上郡军营之中是否还需要如此数目的军士?”

    萧何进来后,嬴高一句废话也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出了他的问题,毕竟自己是个两千多年以后过来的,对于这其中的估计难免不足,所以嬴高准备先跟自己的首席智囊商量一下,再言其他。

    “公子今日这般观察,怕是心中另有打算吧?”

    萧何的脑袋那是多么的灵敏啊,早在白天他跟着嬴高这一趟那一趟的他就知道,嬴高心里指定是憋着啥事呢,这一系列的行为不过是先暗中观察一番罢了。

    嬴高听了这话后并不言语,依旧好整以暇的看着萧何,当然是在等着他的回答呢,嬴高心说你不回答问题,本公子当然不能告诉你这其中的道道,要不然的话,可就不准了。

    “呃……据我今日与那蒙恬麾下的将领们交流,如今匈奴对蒙恬颇为忌惮,每年动用抗击匈奴的兵力逐年减少,到如今已然不足十万之数……”

第141章 分兵之想(求推荐票,收藏)

    “不到十万就可以料理了匈奴……”

    这个结果可以说正是嬴高心里所想,萧何那肯定是不会无的放矢的。

    嬴高相信虽然他并没有事先向萧何透露什么,但是以他的头脑,应该也已经模模糊糊猜出了个大概,要不然他没事问抵抗匈奴动用多少兵马干啥,岂不是闲的。

    “公子,你此来……是否是察觉到上郡大营之中兵马过多,想要将其调往他处?”

    见嬴高摸着下巴光顾自己在那琢磨,萧何一时间也有点按奈不住了,当时就把自己的想法问了出来。

    嬴高听了这话之后也不过是看了看萧何,随即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搞得萧何坐在嬴高对面一阵腻歪,心说你要是想要自己冥想把我整来干啥。

    良久,嬴高终于叹了口气,再次开了口。

    “先生以为,这上郡大营能够将匈奴拒在长城之外,所依仗者到底为何?是这绵延数千里的长城,是这三十万之数的大军,还是蒙恬这个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字?”

    这个问题,基本就算是嬴高承认了之前萧何所问,他的确并不是故意晾着萧何,而是在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对华夏之地垂涎的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的匈奴能够老老实实的远离长城。

    萧何知道,嬴高这一次来,肯定是想要对这上郡动上一动了,但是这动上一动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始皇帝为啥把蒙恬这样的大将一直扔在这鸟不拉屎的上郡,为啥又把三十万的大军一股脑也给扔在这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于匈奴实在是太重视了。

    而你嬴高虽然是储君,但距离皇帝可是还有着十万八千里那么远呢,你可以提出你自己的意见,但是人家始皇帝高兴了就听一听,不高兴了人家不刁你那也没毛病啊。

    的确,嬴高这次之所以非要到上郡的大营里来,并不是说他猴急的非得要把大秦的集团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他发现这三十万大军放在这可能实在是有点浪费了,特别是其他的地方肯定是更加需要这三十万大军的情况下。

    陈胜吴广为啥一起义就能靠着一大帮子农民伯伯打到函谷关,那可并不是因为他们这些个农民的战斗力比大秦的正规军强太多了,而是他们这一路打过来,各个郡县周边压根就没啥大秦的正规军。

    而嬴高这一次到这来,就是想要为解决大秦内部空虚的问题迈开坚实的一步。

    但是万事开头难,嬴高是知道的,他想要达成这个事,那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这三十万人对抗匈奴到底多还是不多,要是人家三十万人在这被匈奴给牵制的吭哧吭哧的,那你再调走个十万二十万可不就是自掘坟墓吗。

    现在就算是你确定了抗击匈奴真不需要这三十万人马了,你还得搞清楚是人家匈奴知道你这有三十万人,所以才不敢来了,还是人家怕的只是蒙恬这一个。

    而这些,蒙恬是不会告诉你的,你只能通过这短短一天的考察自己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蒙恬的交涉中占得上风。

    嬴高的套路,萧何在这一瞬间已经大体了解了,他无非是想要先把蒙恬这一关给过了,要不然就算你红口白牙的到始皇帝那说出花来,到最后人家蒙恬一句兵调走了就抵挡不了匈奴了,你也是白搭。

    “匈奴所惧怕者,并非是这冰冷的长城,若无虎狼之师,只有一段段长城自然也是徒劳,但若是没有蒙恬在此,纵有百万人马,也未必能变成对匈奴连战连捷之师。”

    萧何的这个回答,和嬴高心中所想那是不谋而合,早在没来之前,他就听咸阳城内盛传,匈奴之所以近年来不敢犯境,那是被蒙恬给打怕了。

    注意不是被大秦打怕了,而是被蒙恬给打怕了,这里面的道道,嬴高当然是能领悟到的。

    “既然如此,这上郡我等就算来对了,此番若是不能说动蒙恬,我等便不走了!”

    “这……”

    对于嬴高已然是身居储君之位的人了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事儿,萧何也是相当无奈的,但同时他也知道,嬴高那可是说得出做得到的,所以说,接下来的事肯定够蒙恬受的。

    至于嬴高为啥非要把这已经在一起驻扎了多年的三十万大军分开,俩人谁也没提,显然是已经心照不宣了。

    次日,当蒙恬以为嬴高又会让他带着去看看驰道什么的的时候,嬴高却只吩咐准备了些许酒菜,而后只将蒙恬一人留在自己的大帐中,就连萧何也被打发了出去。

    蒙恬也是活了五十来年的人了,一看嬴高这个架势,再加上和昨天大不一样的表情,就知道这家伙来这里的底细怕是今天才能透出来。

    “公子,恬此番是在军中为将,这饮酒,怕是不合规矩啊!”

    刚一落座,蒙恬见自己面前的酒樽中已然是满满的一杯酒水,连忙向嬴高推辞了起来。

    嬴高知道,他这一推辞,面上看是推辞的酒水,实际上那是在向嬴高表明,自己是个非常守规矩的人,有逾越的事,我蒙恬可不干!

    “无妨,无妨,将军自便即可。”

    蒙恬不喝酒,嬴高倒是也没强求,然后自己倒是干了几杯,这期间,除了一直询问一些关于抗击匈奴之事,嬴高倒是没再说啥。

    终于,足足快一个时辰过去了,蒙恬看了看面色已经有点红润的嬴高,终于有些忍不住的问道:“公子此番前来上郡,怕是并非只是为了熟悉我上郡之地吧,公子既然已是我大秦储君,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将军以为,我与扶苏兄长二人,何人更为适合做这大秦的储君?”

    非常突然的,在蒙恬问出这句话之后嬴高竟然来了这么一句,问出后,他就目光炯炯的看向蒙恬,就看看他如何回答。

    蒙恬心说这都到了这时候了你问这个有个屁用,但逃避不答还真就不是他的风格,于是略微思虑了一番后,蒙恬开了口。

第142章 大秦危局(求推荐票,收藏)

    “太平盛世,扶苏堪之,若生了危难,公子堪之。”

    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十分客观的,但能在嬴高的面前说出来,的确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按照他这么一说,好像也并没有表现出嬴高比扶苏强的样子,这要是换成了小肚鸡肠之人的话,可算是犯了大忌。

    “哦?将军这番评论,当真是有趣,只是不知在将军心中,如今我大秦所处的境况,是太平盛世,还是危难之时?”

    蒙恬的回答,刚好和嬴高接下来想要提出的问题有所关联,这倒是让嬴高省去了许多引导的麻烦。

    “如今的大秦,在始皇帝统领之下,乃是一派平和之相,除去偶有心怀不轨之人意欲蛊惑人心,再无他事。”

    显然,这也是蒙恬的心里话,他所提出的心怀不轨之人,指的自然就是之前被嬴高一一给揪出来了的阎乐和赵高等人,还有陈县那一大帮子所谓的反秦势力。

    但是在蒙恬这样统帅着三十万大军,面对的是极为生性的匈奴的将军来说,那些个百八十个黔首组成的所谓反秦势力实在是无伤大雅。

    蒙恬这话说完,嬴高眉头一挑,就放下了手里的吃食,看向蒙恬开了口。

    “将军莫非以为,连我大秦的左相和中车府令,咸阳令都成了意图篡权之人了,其下涉及到的官吏不计其数,还可称之为偶有心怀不轨之人?”

    “这……”

    嬴高的这句反问当真是非常有力量的,一下子就搞得蒙恬有点不知道该说些啥了,的确,接连的几个朝中能臣都成了篡权的主角,这在大秦的朝堂上的确得算是大事了,而蒙恬之所以觉得还行,不过是他听说这其实是始皇帝亲自使出的计谋,所为者正是让那意图篡权之人自己跳出来。

    “前次高奉了父亲之命,代替父亲前往陈县出巡,竟在陈县之中遭受了与数年前在博浪沙袭击父亲相同的铁锤袭杀,若非时运,高已然死去多日了。”

    “这……陈县之中,竟还有如此猖狂之人?”

    “不光如此,当日高率数千人马围堵,竟还让那首犯张良从事先准备好的密道之中逃脱,足可见其反秦之决心,而似张良这等六国贵族之后反秦者,在陈县比比皆是,大有赶之不尽,杀之不绝之相!”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嬴高的脸色已经有点冰冷了起来,因为他可不是在这忽悠蒙恬呢,而是说出在陈县真正存在的情况。

    “这……公子可曾告知了君上?”

    “这个自然不用将军挂怀,不过将军可要知道,陈县不过是区区一县之地罢了,因其乃是楚国旧都,故而吸引了不少反秦势力,但如今的情况是,不光陈县,会稽郡,泗水郡等地,亦是遍布占山为王者,这些势力虽本身规模皆是不大,但若是一旦相互勾连起来,对我大秦而言,当是灭顶之灾!”

    “嘶……”

    灭顶之灾这几个字竟然从一个大秦的储君嘴里说了出来,怎么能不让蒙恬心生惊骇,他虽然这些年都在上郡驻守,但是中原其他地方的消息倒也不是没听说过,可是从来没人跟他说过反秦势力能成了气候的事。

    在他们这些老秦人的眼里,反秦势力那是肯定会有的,就像当初的燕太子丹,荆轲,如今的张良,但是他们无疑就像是大秦这片浩瀚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除了用出下三滥的手段之外,哪里能上的了台面?

    “公子之言,是否太过危言耸听?”

    细细想了一会,蒙恬试探着问道。他知道嬴高肯定不会是满嘴放炮的人,但是这样的话从嬴高的嘴里出来,还是让他有点接受不了。

    “将军不信,倒也在情理之中,高此番前来上郡,也的确是有要事与将军相商,所为者,正是与这遍布我大秦土地上的反秦势力有关。”

    “哦?公子若是想要剿灭那反秦势力,如今朝中依旧是猛将云集,当不用恬前往吧?”

    蒙恬这一时间也是有点猜不准嬴高到底是啥意思了,又是试探着问道。

    “将军在此镇守,匈奴不敢犯境,全靠将军的威势,自然不能离了这上郡半步,我有求于将军的,乃是另一件事。”

    嬴高说了这么多,蒙恬也终于听出来到现在才终于到了正题上了,而且他的心里隐隐有了些不妙的感觉,但是到了这一步,他只能硬着头皮问道:“公子有何事,但说无妨。”

    “我欲在中原一些郡中驻军,以求能在短期内将反秦势力各个击破,不然待得其联合起来,于我大秦便是大难!”

    嬴高说的严肃,蒙恬这下子也是终于知道了嬴高这次来上郡的目的到底是啥了。

    在一些郡中驻军,嬴高说的倒是轻松,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蒙恬一眼就看穿了,那就是按照现在大秦的兵力部署,那肯定是没军可驻。

    所以嬴高到这来说这件事,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想要把上郡的守军调走,用来剿灭嬴高嘴里的反秦势力。

    这三十万大军,已经跟着蒙恬有年头了,说这三十万大军是蒙家军都是不为过的,自己辛辛苦苦调教出来的能打硬仗的军士,这要是一下子就被你嬴高给调走了,蒙恬的心里能好受才怪呢。

    “不知公子想要调走我上郡多少人马?”

    既然俩人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蒙恬也不想再扯那些没有用的了,直接面色凝重的问道。

    “将军将足以抵御匈奴之兵留下,其余者容高调配一番便可。”

    嬴高知道,不管咋地自己都是在求人家蒙恬办事,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蒙恬见嬴高还算是好说好商量,情绪也稍微缓和了一些,开口道:“此事并非恬一人便可决定,需得明日与众将士商议一番,方能告知公子。”

    嬴高知道,这不过是蒙恬的缓兵之计,他一时间肯定是没能接受嬴高的说法,至于最终能不能遂了嬴高的心愿,那就得看蒙恬的觉悟到底有多高了。

第143章 事未毕,暗潮已动(求推荐票,收藏)

    蒙恬这一商议,就是足足两天的时间没见人影,把嬴高直接给晾在了大营里,不过够意思的是,每天酒肉倒是不断,而且只要嬴高提出想要去哪,总有蒙恬麾下的将领带着他参观。

    但是,这些带着他参观的将领对于嬴高所提出的关于蒙恬和他们商议分兵进度的问题,却都是一问三不知。

    虽然嬴高在来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些长期战斗的准备,但他当然希望快一点解决此事,因为针对陈县的动作自己已经做出去了,而接下来会不会有什么狗急跳墙的家伙,他心里还真就没谱。

    所以说按照嬴高的想法,他得把兵调到该调到的地方去,这样的话一旦有狗急跳墙的家伙,他好在墙外直接一刀一个被结果了,这样一来,才能真的从根子上断了绝大部分反秦者的念想。

    至于省下的极少数顽固分子,嬴高相信各个击破了也就完事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有的时候当你稍微有点耀眼的时候,你身上发出的光会照射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去,而嬴高没想象到的就是他当上储君的光已经早就照到了会稽郡去了。

    俗话说的好,反秦势力不可怕,就怕首脑有文化啊……

    而如今在嬴高还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有文化的楚国贵族项梁的大网,已然是悄悄的铺开了。

    在陈县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二三十个反秦势力,由于新任县令,老秦人徐公的到来而颇有些惴惴不安起来,徐公前脚到了,有几个势力后脚就暗中离开了陈县。

    这离开势力的始作俑者,自然正是魏国的张耳和陈余,他们是绝不想当了出头鸟的,也不想让魏国那几个可怜的势力被徐公新官上任三把火给抓了典型,所以只能敬而远之,到他处等待机会去了。

    而和他们不同的是,数目最为庞大的楚国反秦势力却并没有撤走,只是纷纷从自己之前所占领的那些个山头上撤了下来,之后纷纷消失在了陈县附近的丘陵湖泊之中,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要是嬴高在这的话,一定会对这样有组织的撤退产生庞大的危机感,但是初来乍到的徐公却并没有观察到这样的变化。

    那些个原来就在陈县的官吏一个个都被之前的嬴高吓得成了呆头呆脑的鸵鸟,徐公到了后全都成了只会点头的傀儡了,这样虽说是巩固的徐公的权威并且大大的方便了徐公的管理,但是却没法给徐公提供一丁点有用的线索。

    就这样,徐公倒是按照嬴高的要求一到了之后就开始彻查各个山头上的反秦势力,但是最终经过好几天的调查得到的结果就是有是有,但是上规模的也就那么几处,并没有像嬴高之前交待给他的那么严重。

    见情况有了好转,徐公没怎么招呢,倒是先把之前被嬴高留下来暂时代理县令之责的县丞给好生夸奖了一番。

    殊不知这个家伙在嬴高离去的那一段时间里面除了安抚这个就是安抚那个,当真是一丁点剿匪的事都没去做,如今得了新任上司的安抚,那当然是安然承受这份荣耀了……

    于是乎,徐公到了这陈县之后,兢兢业业的调查了一番之后,倒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了一两个规模还算不小的势力。

    但是立下功勋的徐公在兴奋之余并没有发现的是,这两个势力都是齐国和韩国这样原本就不应该有多少的势力,像赵国和楚国这样的反秦大户,却一个都没有发现。

    徐公的头三板斧,那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打实的取得了效果,捉住了匪首的,但是这三板斧过去了之后,力度肯定也就不如从前了,这倒不是徐公有多么的懒,而是大波的势力被他给拿下了之后,剩下零星的就只能一点点来了。

    正在徐公对陈县周边的反秦势力进行着彻底的整肃的时候,在距离陈县不远处,一件在这个朝代几乎每一刻都会发生的事儿正在进行着。

    一队前往上郡戍边的服役之人,足足有上千之数,正在赶赴他们的目的地。

    每时每刻,在大秦的土地上,或是去戍边的,或是去修路的,或是去修宫殿的,总之各种徭役那是不一而足。

    原本在战争时分和刚刚统一的时候,徭役是并没有这么重的,而且战争多的好处就是时常有在战场上勇猛的家伙用不了几仗就拿到了大秦的四级爵位不更,从此和徭役说拜拜了。

    但是这多年的和平所造就的,是越发多了的徭役,而且没了战争,再没有人能从一介黔首迅速的上升到不用服役的程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也就剩下百姓对徭役之苦的抱怨了,但是这种抱怨,又有几个县令敢于把它上报到咸阳城,就算是有零星的几个上报到了咸阳城,又怎么会出现在始皇帝的面前。

    所以说有的时候并不是帝王偏听偏信,也不是帝王智商不够,而是他没法接触那么多真实的世界罢了。

    在这一队数目并不小的戍边队伍里面,看似普普通通,但却因为一个人的存在,使得这个队伍充满了变数。

    此时,这个人正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此人虽然身着黔首服饰,但生的却是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加之浓眉大眼,鼻直口阔,一看便是个颇有威信之人。

    此人的确是在当地颇有些名声,和沛县的老小子刘季一样,他也是个好交好为的主。

    但是和刘季的油嘴滑舌不同,这个家伙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却是“等以后哥们几个有了钱,可别忘了我啊!”再不就是“你们这些小家雀,哪里知道我大雁能飞多高?”

    虽然大家对他的话都是嗤之以鼻,但是这家伙人还是不错的,在颍川郡阳城县也算是一号,所以说但凡徭役里有他的时候,总能混个屯长啥的当一当。

    这家伙不用说,自然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开创了华夏历史上农民伯伯揭竿而起先河的陈胜了。

第144章 上帝视角是不灵的(求推荐票,收藏)

    要是嬴高在的话,肯定知道这家伙心里藏着些个啥事,但是现在不好使啊,和他一起的百姓还有监督他们去服役的军士可是啥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作为屯长的陈胜刚刚跟着运送他们的军士绕道到了陈郡的上蔡,接上最后一批的服役之人,从上蔡一路向西北,准备前往上郡。

    由于陈胜那已经是当了屯长不知道多少次的老人了,所以随行的军士对他们倒也看管的不严,只是自顾自的在队伍的前头聊着天打着屁,想着赶紧把这些个黔首送到上郡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回去交差。

    但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平常那都是大大咧咧有说有笑的陈胜,这一次却是皱着个眉头,一路走一路的观察,那一看就是心里有事儿。

    陈胜的心里,还真就有事,有的还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他此时反复的想着就在他出发的前几天,那个直接寻到了他家中的神秘人物,还有那个人对他说出的话。

    “自数年前尔等在吴县服役,我便已注意到你,你想要的富贵,暴秦是绝不能给的……如此往复的服役一世,或是寻个时机与这暴秦争上一争,皆在你一念之间!”

    这些话一路上一直在陈胜的脑子里闪过,他虽然并不识得几个字,但反复斟酌之后却并不认为那个自称楚国大将项燕之后的人是在忽悠他。

    人家千里迢迢的来忽悠你这么一个黔首,目的就是把你玩弄致死?这简直就是极为荒谬的事,而且来人不论是言谈还是思维,都让陈胜几乎笃定他就是一名贵族之后,至于是不是真的像他亮明的身份那样是楚国的项燕之后,陈胜倒是不怎么干确定。

    但是那些旁枝末节,对于现在的陈胜来说那都不怎么重要。

    他心里唯一想着的就是,自己要是真如那人所说,能掀起一阵子反秦的滔天巨浪,那么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是不是也就是那个最终能得到最大利益的人。

    为了这个事儿,陈胜特地走了不少的关系,散了几乎一半的家财,把自己邻县的铁哥们吴广也给弄到了这一次的徭役之中。

    面上的说法是和自己有个照应,实际上也的确是想要让吴广照应自己一下,只不过他自己理解的照应和别人理解的照应可就并不是一回事了。

    到这个份上,如何揭竿而起,从前期准备工作这么进行,到中期如何发展,再到用什么名义反秦,人家都已经帮自己想好了,所差的,就是陈胜在自己脑袋里轻轻的下那么一番决定了。

    千里迢迢去找陈胜的那个人,当然正是项梁本人,陈胜这个家伙,在别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个喜欢满嘴放大炮的莽汉罢了。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项梁看到了他身上不一样的地方,在项梁的眼里,啥样的人对大秦和始皇帝的怨念是最大的啊,正是像陈胜这样对自己如今的生活非常不满意,成天心里头想的都是怎么改变现状的人。

    所以项梁早就笃定,陈胜这个家伙具备反秦的一切条件,但是他缺的是一个反秦路上的领路人,于是乎,这个领路人的角色,也就只有他来担任了。

    像陈胜这么对大秦不满并且在县里村里颇有声望的家伙,项梁这些年倒是也没少找,但是真正让他满意的,决定一捅咕就能成事儿的,还真就是陈胜,别人嘛,锦上添花还行,上不了太大的台面。

    项梁出手,那肯定是不能把宝贝全部都押在这么一个莽汉的身上,之前包括陈县在内,几乎所有和楚国有关的反秦势力几乎全部都从在山头上呐喊而变成了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自然也都是项梁的手笔。

    陈胜只不过是撬开反秦大门的一把钥匙,项梁真正依靠的,还是他们楚国的这帮后裔,他们有能力,有血性,还有对大秦无比的仇恨。如今项梁凭借着楚国大将项燕的亲儿子这个身份,就几乎能把所有的反秦势力全部都招致麾下,所以在这之前,他需要一个出头鸟。

    除了此事之外,项梁还通过这些年在会稽郡交友广阔暗中布置了一件事,这件事一旦成了,也就解决了项梁准备日后领导的新势力的根据地问题。

    项梁准备着这个陈胜,原打算是熬到始皇帝一命呜呼了,趁着大秦的新皇帝立足未稳给他来上那么一下。

    但是显然,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嬴高的横空出世和一系列的动作让项梁的心里也不像原来那么稳坐钓鱼台了,他也怕万一等到始皇帝死了那天嬴高成了年轻时候的始皇帝,特别是在他早早就预定了大秦二世之主的情况下,这对项梁多年的计划一丁点好处也没有。

    于是乎,项梁决定提前自己的计划,也正是在上一次和项羽的对话中,他就已经决定了这件事,之后,就是一通亲自的合纵连横,不管是贵族兄弟还是黔首弟兄,在反秦的浪潮里,在项梁的心里那就都是一家人了!

    猛如虎的操作之后,项梁已经回到吴中听响去了,根据他的计划,等到陈胜这边有消息传过去之后,在会稽郡,也就到了自己该行动的时候了。

    而这环环相扣如同即将紧紧扣在大秦庞大的身躯上的铁索一样的计谋,嬴高心里还压根就不知道呢。

    在嬴高的心里,那些个反秦的贵族虽然会因为自己的陈县的作为而有些烦躁,但是大秦大了去了,他们肯定是会往别的地方去啊,肯定不会傻到站出来直接反秦啊。

    显然,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家伙,嬴高有点被他脑袋里面的东西被禁锢住了,他知道陈胜吴广,也知道项梁项羽,但是却不知道这俩货其中的关系啊。

    他还低估了那句流传后世的短短语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对大秦的憎恨,嬴高已经使劲的去想了,但是却还是没想到这个事应该有的深度上去。

    这些,当然源于他压根就没经历过什么灭国之恨了,你总用上帝视角看社会,社会能不给你教训吗?

第145章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单发的(求推荐票)

    要是现在的嬴高知道了项梁的这种所为,应该会想起他在大学历史课上的时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讲师说出的那句话:任何历史事件,那都不是单发的啊!它们的内里,那可指不定有着啥联系,史书能记下来的,也那就是千分之一都不到的量,这还是选择性的,多少假的都不一定!

    但此时的嬴高,却是对这即将发生的一切一丁点都不知情,为了在不破坏上郡对匈奴的威慑的情况下抽出一大部分的兵力,他可是在上郡憋了好几天了。

    其实对于这个事其中的道道,嬴高那心里可是明镜一般。

    自己身为大秦的储君,未来的帝皇,蒙恬当然不能把自己的建议给当成了耳旁风,而且自己的理由那已经是充分的不能再充分了。匈奴的确是对大秦的江山有着十分的威胁,但是反秦势力也差不到哪里去啊。

    蒙恬真正拿不定注意的,是给嬴高分出去多少兵马合适这个事。

    抛开被任嚣和赵佗给领到鸟不拉屎的南越去的五十万人马之外,再刨除各个重要关隘那点有数的守军,蒙恬无疑是大秦境内统帅着最多军士的将领了。

    这不但是因为抵抗匈奴是个难干的活计,还因为蒙恬和他的兄弟蒙毅那是始皇帝相当宠信的俩人,特别是在赵高已然嗝屁朝天了的当口。

    他要是把大头的军士交给了嬴高,那么对于他们蒙氏兄弟在大秦朝堂上地位的影响可是不能用言语来衡量的了。

    毕竟嬴高和始皇帝打个报告就把大军带走了,人家大秦的其他官吏就不知道咋想了,传出去的话大秦的百姓们更不知道会咋想了,毕竟人言可畏啊。

    五十岁了的蒙恬不仅要为大秦着想,也要为自己这为大秦鞠躬尽瘁的几代的蒙氏一族着想啊,而且在蒙恬想来,区区些许反秦势力,不动他们他们确实是蹦跶的挺欢实,但是想要灭了他们这些个虾兵蟹将,有个几万人也就够了。

    而反过来,正如萧何随口一问所了解到的那样,到现在这个程度,抵抗匈奴的话,有个十万大军就已经够了,你蒙恬要是在明知道这样的情况之下还拿几万军队去打发嬴高,那不是作死又是啥。

    这左右为难的局面,憋了蒙恬足足五日,也让嬴高在这蹉跎了五日。

    第六日的清晨,正当嬴高暗中打算要是蒙恬再不给个说法的话,可就得让他见识见识自己的脾气了的时候,蒙恬终于出现了。

    二人又坐在一处,蒙恬倒是也不墨迹,他自然知道嬴高最想知道的是啥,于是直接施礼之后就开了口。

    “公子久候了,实在是这分兵对于我等而言乃是大事,何人走,何人留,皆要有所考虑,这才耽搁了一些时日,按照公子之前所言,分兵乃是为了我大秦的江山,故若是君上应允,我上郡最多可出十五万兵马供公子调遣,自今日起,只要有君上之命,随时可以调走!”

    就这么一句话,让嬴高这几天在这等候所憋住的怨气全都又咽了回去。

    啥叫懂事?蒙恬这就叫懂事,就冲着人家最后给你得出来这个结论,这五天人家也没想着怎么糊弄你,这就是这个时代和两千多年以后的区别啊,人家可是说啥就是啥的……

    其实这五天里,蒙恬自己倒是无所谓,他只是把这个事告诉了自己的兄长蒙毅一声,毕竟二人之间,还是蒙毅对于这朝堂上的道道知道的更深一些。

    结果根据蒙毅遣人快马连夜送过来的消息,他应当尽量满足嬴高的要求,因为据蒙毅之言,嬴高这厮办事,不但不按常理,而且应当是没啥私心。

    “好!有将军此言,高便宽心了,此番前来叨扰了这些时日,高便动身回咸阳了,待得调兵之时,高自会请父亲遣一大将携兵符而来!”

    事儿办完了,嬴高也该走了,因为这几天在这闲来无事他想了想,越想越对这些反秦势力平添了几分担忧,如今得了这十五万兵马,他最想干的是就是带着他们先去一趟沛县,然后再去一趟吴县。

    这俩地方清扫完了,剩下的可真就是不足为虑了,之前不动,那是因为嬴高的手里没兵,心里没底,自己地位也不行,没法平白无故的像始皇帝去说一丁点征兆都没有的事,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而现在自己权力地位有了,兵也马上就有了,所以这个事那是万万不能等了,甚至听到蒙恬愿意分兵十五万之后,嬴高都开始幻想着自己灭了刘季和项羽之后在大秦数十年的幸福生活了……

    而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在这浪费这五天,那是因为嬴高想要用这区区几天的时间来换取这边境上对匈奴未来多年的太平。

    匈奴嘛,那是早晚都得收拾收拾的,但是却不是现在,等境内一丁点反秦势力多没有了,这帮曾经侵犯过大秦边境的异族,嬴高早就打算好了,不给他们干到姥姥家去,那还叫大秦帝国了吗?

    跟蒙恬道了别之后,嬴高连饭都没吃,就急匆匆的赶回咸阳去了,这件事到现在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始皇帝这一关了。

    虽然自己提前并没有和始皇帝商议,但是嬴高相信有了蒙恬十五万大军也能守住匈奴的承诺,这些在始皇帝那都不是事,毕竟人家始皇帝也是对陈县的反秦势力憎恨非常的,要不也不能指名让嬴高去那出巡。

    陈县这个地方,在始皇帝的心里那可是犯忌讳的,当年长在大秦,官至丞相的昌平君,那可是连太后的面首嫪毐都敢替始皇帝干死的人物,派去陈县人家一眨眼的功夫就反了。

    所以始皇帝一直以为这陈县是不是有啥魔力,谁到那都得反了他。嬴高但凡把陈县拿出来说事,想不被同意都难,毕竟那还跑了个通缉犯张良呢!

    但在回程的路上心里美滋滋的和萧何商量着如何排布这些兵马的嬴高不知道的是,这一次,自己可真是慢了不只小半拍。

第146章 小股‘山匪’(求推荐票)

    按照嬴高和萧何的商议,这十五万人马一出,那是足以解决楚国故地甚至周围更多地区的反秦势力问题的,按照萧何的建议,一旦楚国故地的问题被彻底解决了,那再敢于跳出来的几乎也就没啥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嬴高还是十分赞同的,全中原的反秦,楚国故地无疑是中心,而楚国的反秦,陈县又是中心,只要把这一大一小俩中心给拿下了,那就算是没了反秦的土壤,到时候就像刘季这样的靠着忽忽悠悠处关系和投机倒把想要起来的家伙估摸着也就不敢了。

    定下来这样的方略,嬴高的心里那还是相当的畅快的,要是大秦没了这些六国之后的反秦势力,自己后续的一揽子治国理政的办法也就能接着往下实行了。

    嬴高心里明白,为啥有百姓跟着六国的故人反秦,无非就是你大秦律法有点太严苛了呗,人家本来老实巴交的一农民兄弟,结果一个不注意就犯了秦律了。

    犯了秦律不要紧,你要是稍微罚点粮食打几下板子倒是也无伤大雅,但是你秦律那可是动不动就要人家身上的家伙事啊,那人家能干吗?不反还能等着你往人家身上动刀动枪的吗。

    所以嬴高心里已经决定,等灭了这些个反秦势力后,这商君的秦律自己还是要微调一下的,该罚的还是得罚,只不过咱们得稍微温柔那么一丢丢。

    原则性问题和政治性问题,那是决不能姑息的,有一个算一个,要他什么家伙事那都是不为过的,就像张良和刘邦那样的,明显就属于这种。

    而平头老百姓万般无奈之下犯下的过错,那可就不能一刀切了,切的过了就切出来起义军了。

    但是嬴高当然也知道知易行难的道理,这件事那是要通过他的努力一点点去改变的,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事在他当储君的时候要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想要办,他的地位那得更进一步。

    所以在始皇帝还牢牢把持着大秦帝国的大事小情的形势之下,嬴高要做的事情其实在他看来简单多了,那就是一个字,干!

    干反秦势力,干匈奴,干南越,但凡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就把他们干到姥姥家去,后世的经验已经告诉嬴高了,你家门外要是有一条哈巴狗你没把他撵走的话,早晚都得成了藏獒……

    于是乎,回到咸阳城之后,嬴高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寻找机会跟始皇帝提出从上郡分兵的事。

    当然,这个事那是万万不能在大秦的朝堂上提出来的,那些个成天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头,是绝对不会轻易同意嬴高把上郡的大军分开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匈奴这样的异族才是大秦的心腹大患,殊不知往往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道理。

    嬴高回来的第三天夜里,始皇帝如同往常一样召嬴高到咸阳宫中批阅竹简。

    这一来一回的,又是半个月不见始皇帝,嬴高这一近距离的看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老爹,眉头就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自打和赵高一遭处死了孟生之后,始皇帝终于有点看清了自己这些年做出来的傻事儿,把宫里面剩下的那些个方士全都给打发走了。

    方士都打发走了,那自然就意味着始皇帝不吃丹药了,这在嬴高看起来原本应该是个好事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停了那些个丹药之后的始皇帝,那脸色确实比之前有了不少的好转,精神看起来也强了不少,但是有一个事儿,嬴高之前就有点注意到了,只不过因为并不严重而没有被他当回事。

    但是这半个月不见,嬴高可是不由得不皱起眉头了,因为始皇帝的身形,比他走之前瘦了足足一圈,乍一看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也苍老了不少。

    “父亲最近……可是对宫中的吃食并不满意,不如明日高遣人到四处搜罗些许擅长烹制的人等送与父亲?”

    嬴高想问,自然也得问得委婉一点,一下子瘦了这么多,那肯定是和吃有关。但是大秦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就算是始皇帝也难以吃到后世那么多的味道,但不论如何,瘦成这样那也是不正常的啊。

    “无妨,不过是这些时日胃口差了些罢了,闲言少叙……”

    虽然始皇帝不跟他探讨这个事,但是从始皇帝的表情中,嬴高还是有着一个不太成熟但是却有点可怕的猜想……

    但皇帝老儿发话了,啥猜想都不能往出说了,于是嬴高只能按下此事,开始了他想要说的正事。

    “父亲,此番前往上郡,我与蒙恬将军商议后,深感匈奴已然不足为惧……”

    “自上郡分兵?这十五万之数,是你逼迫蒙恬将军说出,还是当真是其思虑后主动说出?”

    显然,始皇帝对于蒙恬还是十分的了解的,知道他虽然作战勇猛,但却是个对大秦十分忠诚之人,嬴高作为储君前去,要是逼迫蒙恬一番,那也是十分可能的事儿。

    “高怎敢如此?蒙恬将军乃是我大秦国之栋梁,抵御匈奴若是换了旁人,纵有百万大军也怕是难以像如今一样固若金汤,我与蒙恬将军商议后得出,只要蒙恬将军不动,十五万大军足以抵挡住匈奴,这才有此想法。”

    让始皇帝有了这样的猜忌,嬴高当然得好生解释一番。

    “既然如此……此事倒是当真可行,但就凭你去了一遭陈县,你便断定我大秦境内的反秦势力需要增添如此多的兵马方才能够平定,这若是传扬出去,对我大秦可是颇为不利啊!”

    “此事若非是大事,父亲又何必使我前去代你出巡?反秦势力若是不除,我大秦绝难对六国后人进行真正的统治,前有韩国人,后有昌平君,父亲心中怕是早有决断。”

    “好,既然如此,这十五万大军分兵之事,朕便准了,刚好听闻今日陈郡周边有小股山匪,便拿这些人等祭旗!”

第147章 怎么不早说(求推荐票)

    原来还因为始皇帝如此轻易的就同意了这分兵十五万的事儿十分欣喜的嬴高,听了始皇帝这在陈郡周边有小股山匪活动的话,当时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已经把徐公和五千精兵派去陈县不短的时间了,按照嬴高的预计,现在正应该是那些反秦势力消停的时候,谁都不会去当那个出头鸟和官军死扛的。

    那样不论结果如何,你到最后都是个死,嬴高相信这个道理对于那些在反秦势力中主持大局的六国贵族是不难理解的。

    “这小股山匪为何传到了父亲的耳中?这是何时发生之事?”

    嬴高听了这话明显变了一副脸色,有点急切的问道。

    这个事不由得嬴高不急,大秦的地雷实在是太多了,他现在还没有有实力和功夫排雷的时候,这才刚刚要把实力问题给解决了,万一真要是谁引爆了一个,搞不好可是要引发全面爆炸的,这可不是嬴高现阶段想要看到的场景。

    但是始皇帝显然没有嬴高那么大的忧患意识,他见嬴高少有的如此凝重,倒是笑了笑。

    “就在你离去前往上郡后数日传到咸阳,不过是一队服役之人,不知为何误了期限,又不知遭了何人煽动,便在陈郡与那颍川郡交界之处反了,左右不过数百人,又能成何气候,朕已然派颍川驻军前去剿灭了,想来这数日便会有消息传来。”

    “服徭役之人?误了期限?”

    嬴高感觉这事咋这么熟悉呢?心里想了一阵之后,忽然之间一拍脑门子,心说不会吧?就是原来也没这么快啊?

    又是急切的问道:“那不知父亲可知那匪首乃是何人?”

    “匪首不过是一颍川郡中黔首罢了,名曰陈胜,朕已然传下命令,若是擒住了此人,定要带回咸阳,看朕好好将其整治一番!”

    始皇帝后面说的什么整不整治的,嬴高压根就没听进去,他此时脑袋里装着的,就是那大大的俩字:陈胜。

    这要是嬴高还没在这大秦待习惯,肯定得对着始皇帝喷一句:“你特么的咋就不能早点告诉我!”

    按照原来的历史,陈胜起义那都是一年多之后的事儿了,而且人家是因为下大雨了误了期限怕被杀了才反的,看起来根本就没毛病啊。

    但是到了大秦之后嬴高才发现,黔首因为不可抗力误了期限那的确是会被惩戒一番,但是那都是相对轻微的惩罚,万万不至于被杀死。

    所以那什么所谓的‘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都是扯犊子,忽悠不懂法的老百姓,目的是啥,目的就是跟着他们造反呗!

    就凭着这点,嬴高早就断定陈胜这个家伙压根就不是啥正经耐得住寂寞的老百姓,心里面花花肠子多了去了,但是嬴高同时又知道这个家伙也就是嘴炮挺厉害的,所以在他这的优先级那是远远小于刘邦和项羽的,甚至都不如张良他们几个。

    但是这货平白无故的把这农民起义就给提前了一年多,而且是在始皇帝没死的时候就爆发出来了,一时间真就有点让嬴高不太会玩了。

    起义提前,啥原因呢?

    细细想来,嬴高越发觉得这里面的道道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陈胜的忽然之间反秦,那应该肯定不是他自己的事儿,这背后要是没人撺掇,他一个平头老百姓,敢以不到一千个人就跳出来反秦?

    人家六国的贵族反秦还知道在这个时候躲一躲呢,所以在嬴高看来,事有反常即是妖!

    但是妖在何处,嬴高又一时间想不出来,因为他想不出来在背后撺掇陈胜的人到底是谁。这个人的胆量实在是有点大了,虽然大秦诸郡真的没多少诸郡,虽然始皇帝之前差点死了的风言风语在大秦传的满天飞,但是人家可还在这坐着呢。

    但是反过来想,人家既然让陈胜反了,就不可能没有后续,至少在陈郡周边,响应的人人家肯定已经安排好了。所以这绝不是一吹就灭的小火苗。

    “既然上郡可分出大军十五万,朕明日便遣一将军率军前往颍川与陈郡二郡,便用这些黔首的血震慑一番六国反秦之人,使得其看一看我大秦的威势!”

    “父亲有所不知,此事……怕是等不到明日了……”

    正当嬴高在这和始皇帝苦口婆心的解释着的时候,在吴县,项羽已然是腰间挎着刀,一身黑色劲装的在一座院子里面踱着步,他知道,只要里面的门开了,自己进去了,那么自己之前二十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这个时代上,终于要留下他们项氏一族的名字了。

    而在屋中,项羽的叔父项梁正和另一名一身戎装的中年人相对而坐。

    “不知郡守今日召我前来,有何要事?”项梁坐定之后,不紧不慢的问道。

    和项梁相对而坐的,正是这会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殷通,殷通本就不是秦人,故这些年来,作为地头蛇的项梁和殷通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而殷通也知道,项梁和项羽都是项燕的后人,更是将才。

    “十数日前,一名曰陈胜之人在陈县与会计郡起兵反秦,而后陈郡周边六国贵族与黔首云集响应,依我看,咸阳此时并不知情形已然如此,多半应对不及,故我欲起会稽郡之兵反秦,先生可否与桓楚共为先锋?”

    呵,终于来了!

    项梁听了这话,心说我这么多年给你明里暗里的灌输的那些个理论还真就没白费,你不说反,那我们叔侄俩可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只有你说反了,这事才能成!

    “我叔侄二人在吴中多年,全凭郡守照拂,如今郡守既然有此志向,我叔侄二人定当尽心竭力!只是……这桓楚乃是戴罪之身,只有小侄与其走得颇为相近,欲要迅速寻得桓楚,郡守何不将小侄召来询问?”

    “好!着项籍前来!”

    就这样,项羽挎着把剑就进了屋,然后二话不说,还没等殷通反应过来咋回事呢,就光看见剑光一闪,自己就和这个世界说了拜拜了。

    “叔父,凭你的本事,完全可是将这殷通斩杀,何故多此一举?”项羽抹了抹剑刃上的鲜血,不解的问道,而对于自己刚刚杀了整个郡里最大的官吏,他好像已经忘了。

    “不见血,我怎知你能否成得了大事?去将殷通首级割下,随我来!”

第148章 大乱将成(求推荐票)

    当项梁提着殷通那还在滴滴答答往地下掉着血滴的脑袋,身后跟着手握带血长剑的项羽的时候,郡守府中的不少人就已经意识到,这大秦的天,好像是要变了。

    在项梁手里眼睛还睁得滴流圆的殷通直到被破门而入的项羽直接斩杀的时候都还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了多年的会稽郡,完全是为这叔侄二人做了嫁衣。

    会稽郡中,总共就有在册的军士近万之数,经过这些年殷通像是独立王国一样的统治,这些军士对于大秦的忠诚度那是可想而知。

    所以当项梁提着殷通的脑袋,项羽拿着长剑在郡守府一通砍杀的时候,郡守府外闻声赶来的将领们几乎没怎么经过思考就对项梁叔侄二人宣布了效忠,因为他们知道项梁是什么样的人,更知道项梁在楚国故地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就这样,在距离咸阳十分遥远的会稽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筹谋多年的项梁叔侄就控制了这整整一个郡的兵力。

    粗略统计了一番之后,除去害怕反秦被杀而逃走的军士,总共得了足足八千之数,这一下子,项羽的底气可是更加的足了。

    直到收编完了会稽郡的军士之后,项梁才在府中跟项羽说出了这些年来的的打算,听得项羽那叫一个激动啊。

    他之前虽然隐约的感觉到自己的叔父这些年肯定是有打算的,但却完全没想到项梁竟然算计到了如此的程度。

    从这些年和会稽郡郡守殷通的交往,到早早在附近郡县的黔首之中选取了像陈胜这样有志向之人,再到对陈县周边反秦势力的布置用以群起响应陈胜,那对于项羽来说简直就是教科书一样的示范。

    而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还没等到始皇帝死了的时候就发动了这一次可以说遍布了半个中原的反秦斗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那还是非常成功的。

    嬴高来的这一年多,虽然也没咋耽误事的在整治大秦的种种乱象,但是不管啥帝国都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何况这要是整明白比那罗马帝国不知道强上多少的大秦帝国了。

    到现在这个当口,嬴高能把咸阳城里面的事儿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已然就是了不得的功勋了,要不然现在的大秦那可就是赵高说怎么地就怎么地的场景了。

    也正是因为嬴高这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让项梁的这个一揽子的策反计划虽然实施的相当完美,但是他的心里仍然有着一丝的担忧,因为别的不说,大秦在上郡那可是还有三十万大军纹丝未动呢。

    而且这三十万大军,跟项梁刚刚收服的这会稽郡里八千吊儿郎当的守军可不一样,人家是正八经跟匈奴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战斗力那肯定是不用说的。

    项梁知道要是给他蒙恬那些个机会和时间的话,他未必就做的比蒙恬差,但是到如今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现在的机会,就是把所有的反秦势力整合到一起。

    在大秦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干到函谷关,只要破了关,那不管上郡还有多少军士,大秦的气数也就算是尽了。

    于是乎,项梁一面通知那些个陈县的反秦势力早做准备,一面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这八千人马开始在会稽郡打基础,同时等待陈胜的战况。

    项梁的计策虽然是相当的成功,但是将门出身的他对人心还是有点没估计明白。

    陈胜那的确是反秦的一把好手,但是人家啥也没有贱命一条的时候听你项梁的,等真起了势,人家还认识你项梁是谁吗?

    之后的事实证明,项梁的第一个败笔,也正是出现在这陈胜的身上。

    此时的陈胜,经过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然忘了当初不过是个服役之人的屯长的他了,在经历了一系列假借牛鬼蛇神的力量忽悠身边单纯的老百姓之后,他的身边竟然迅速的聚集起来了一大批同样觉得秦律严苛,想要反他娘的人。

    当然,这其中陈胜和他的好兄弟吴广那也是用了一些手段的,毕竟只有黔首才知道黔首最害怕的是啥,最想要的又是啥。

    按照之前项梁告知陈胜的策略,当他们揭竿而起之后,那就得直奔着函谷关而去,那时候聚集在他身边的老百姓肯定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毕竟人家的口号就是这是咱农民兄弟自己的队伍啊。

    但是陈胜也不是傻子,他当然啊知道上郡有多少人马,也知道自己就算是聚集了十万二十万的农民,都拿着木棍啥的干到了函谷关,人家正规军分分钟也能灭了自己。

    于是乎,陈胜做了他人生中第二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再不给项梁报告自己的进展了,把项梁安排过来的副将一杀,老子就自己干了!

    这么一来,他当然也不会再去函谷关送死了,于是陈胜和吴广等几个他认为合得来的农民兄弟一商量,远的地方也不去了,就在颍川和陈郡活动,先把这俩地方拿下来,而且为自己的势力选了个都城,就在陈县!

    当这么复杂的局面再次传到咸阳城里的时候,已经又是十几天之后的事儿了。

    这回,始皇帝终于不再是那一副不在乎的面孔了,他真有点后悔自己没早点听嬴高的话,虽然章邯已经去上郡大营里调那十五万大军了,但是这一次回报的信息显示,拿下了颍川和陈郡好几个县的陈胜身边已经是乌央乌央的聚集了好几万人了,而且在当地还是深得黔首的信任。

    真正的战争没发生的时候,嬴高的确是有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但是战争真的要发生了,嬴高才发现自己有点低估了这个时代。

    信息的滞后,让嬴高急的抓耳挠腮又有点无可奈何,本来他搞得都是防患于未然的那一套,但现在显然是祸患已然来了,防不了了,得治了……

    于是乎,嬴高刚刚才利用了一年多证明自己文的可以,这还得证明自己武的也不差。

第149章 应对之策(求推荐票)

    当然,这个武可不是让这家伙策马拔剑杀敌去,而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活计。

    这一日的咸阳宫朝堂上,虽然人还是那么些人,但是表情和之前可就不太一样了。

    因为就在之前的一天,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传进了咸阳城,让这些个之前对区区一个陈胜嗤之以鼻的家伙们全都傻了眼。

    陈胜在颍川和陈郡反了,但反了之后非但没有得到颍川守军的有效遏制,反而是在颍川境内攻城略地,势力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愈发的多了,现如今咸阳得到的消息是,陈胜这厮在颍川境内占了好几个县之后,又开始掉头往东边去了,进了陈郡。

    要是陈胜真的是莽汉一个,一点回头路都不走,一心就是要干破函谷关,干倒始皇帝的话,大秦的众人还真就不怕,为啥啊,咱有上郡的三十万人马啊,你敢到函谷关,就你们那帮子衣衫褴褛拿着木棒镐头的老大爷,分分钟就能灭了。

    但是现在陈胜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可就难办了,且不说颍川和陈郡都是距离咸阳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就是陈郡这个地方,要是再被陈胜给占领了,无疑会勾起更多楚国贵族甚至是其余六国之人反秦的火焰。

    包括始皇帝在内,谁都知道陈县那是反秦势力的图腾,这要是陈县被陈胜一拿下,大秦反成啥样可就说不定了。

    而与此同时,会稽的消息也到位了,言及一直在会稽郡中十分老实的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梁与其侄项籍几乎是在陈胜反秦的同时在吴县斩杀了会稽郡郡守殷通,收编了其麾下将领士卒共计八千之数,如今又向周边扩散,麾下大军早已过了万。

    除了这俩大头的之外,小的反秦势力趁机揭竿而起的那是不计其数,有的占了俩村就反了,还自称是什么什么王,简直是不一而足。

    这个时候的始皇帝,不但身形较之之前消瘦了不少,那脸色倒是不怎么黑也不怎么紫了,而是变得煞白煞白的,一双眼睛定定的看着自己的这些个如同呆头鹅一样的朝臣,一时间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个噩梦呢。

    但是就在手边放得整整齐齐的各地报上来的竹简,却显示着这可不是一场梦,而是一场大秦突如其来的劫难。

    要是自己不能把这个事儿给处理好的话,大秦的江山可不就败在自己的手里了吗,虽然刚刚立了储君,但却要给人家留下这么一口大锅去背着,这可不是咱千古一帝的脾气能忍得了的。

    “我大秦的朝堂,已然是去了糟粕的存在,如今区区几股反秦势力,尔等如何做出这般亡国之相?”

    始皇帝现在那是看谁谁不顺眼,除了嬴高和几个位高权重的之外,底下哪有一个是腰杆子挺直了站在那的,而是一个个都在那看自己的脚尖,就好像害怕始皇帝要让他带着军士去讨伐叛军一样。

    随着始皇帝的话,嬴高看了一圈自己身边的这些个老的老弱的弱的家伙,暗自叹了口气,心说靠这些家伙,想要打仗的确也是不太现实。

    但转念一想,大秦如今已经多少年没有战争了,朝堂上都是一些个治国理政之人倒也正常。

    现在的大秦,虽然不像白起,王翦他们那时候有那么多牛掰的武将了,但是蒙恬,章邯,王离,司马欣啥的,面对陈胜这群农民伯伯还都是可堪一用的。

    真正让嬴高担忧的,并不是在那竹简里面已经写得快要如日中天了的陈胜,而是刚刚有点要冒头了的项梁和项羽叔侄。

    前脚陈胜反了,后脚项梁就把殷通给干死了,这当然引起了嬴高心里的注意,这要是再说陈胜的反秦是独立事件,他可是说啥都不信了。

    但是陈胜反了之后,并没有奔着函谷关来,倒是让嬴高稍微松了口气,把这个事的前前后后理一理,嬴高就隐约知道,这里面不但有事,很有可能还是罗圈事儿,当事人估计都整不明白了。

    再抬头看气得不行了的始皇帝和那些个八竿子打不出个屁来的大秦栋梁们,嬴高知道,又该自己出面了。

    虽然他自认为还没有亲自带兵出去打仗的能耐,但是他可以运筹帷幄啊。

    你偌大一个大秦,总不能因为人家不往函谷关来了就不管了啊,虽然那是六国的故地,但是现在可是已经没了六国这回事了,左右都是你大秦的。

    “父亲不必动怒,正如父亲之前所言,那陈胜不过是区区一颍川郡中黔首,不过因嘴上功夫了得,又得了些天时地利,这才使得众多黔首云集响应,但这等军士,虽号称数万,但战力却不及我大秦将士万一!如今章邯将军已前往上郡调兵,不日即可归来,故父亲莫急。”

    嬴高的话,虽然没说出啥应对之策来,但却也稳定了点人心,他的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咱们有几十万大军在手,你怕那些个农民干毛?

    “章邯将军一己之力,怕是……”

    “父亲怎能不知,如今上郡之地剩余大军十五万,故可将王离将军与司马欣将军二人撤出,加之章邯将军,便可以兵分数路,陈胜一伙又如何敢与我军争锋?”

    “哦?此事……倒是可以一议。”

    随着老一辈将领们的纷纷离去,始皇帝最头疼的就是大将不够用的情况,有名有姓的都被他派到边境去了,留下的压根就没啥大本事,这他心里是知道的,如今嬴高提出来的这王离和司马欣俩人,始皇帝倒是十分满意。

    王离乃是大秦名将王翦之孙,至此已然是三代在秦为将,爵位也是相当之高,王离的能耐虽然赶不上自己的爷爷和老爹,但是在现在的大秦朝堂之上,那也算是有一号的了。

    在始皇帝想来,这仨人带着大军一去,陈胜也就废了,到时候消灭个什么项梁,那就是捎带脚的事儿,但是殊不知,嬴高可不是那么想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40/ 第一时间欣赏扶一把大秦最新章节! 作者:狼烟东去所写的《扶一把大秦》为转载作品,扶一把大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扶一把大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扶一把大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扶一把大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扶一把大秦介绍:
【大国记·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
新书《续盛唐》已经开始上传,不一样的大唐,狼烟等着大家!
当始皇帝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大秦在始皇余威之下暗流涌动,处处惊雷。大秦的皇子们,无疑是悲剧的。
但,当两千余年后的灵魂附身在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皇子嬴高身上时,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嬴高:“扶苏兄长,你若能听我劝谏,这天下便是你的,你挥斥方遒,我纵情山水,何如?”
扶苏:“我誓死谨遵大秦礼法,不忠不孝不义之事,我宁死不做!”
嬴高:“胡亥幼弟,你颇有父亲之风,只要罢黜赵高这等奸佞,父亲定可将大秦交于你手!”
胡亥:“老师待我如父一般,我万万不能背叛老师!”
嬴高:“这泱泱大秦,尔等不能守,只有我亲自来扶一把了……”
群号:576932610扶一把大秦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扶一把大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扶一把大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