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文阅读

作者:西河故事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回 鲁息姑被刺身亡 鲁允即位

    书接上回,话说鲁允信了鲁翚的话,要加害鲁息姑。

    具体怎么做的呢。

    鲁息姑年轻时曾经有过一个救命恩人尹大夫,这位尹大夫信奉的神叫做钟巫,因为尹大夫在救鲁息姑之前向钟巫祈祷占卜,得到钟巫的启示才救了鲁息姑,所以后来鲁息姑一直感念尹大夫的恩情和钟巫的保佑,就在鲁国都城外修了钟巫庙,每年都要去祭拜钟巫。

    而每次去祭拜都是轻车简从,住在钟巫庙附近的蒍大夫家,这不,又快到祭拜钟巫的日子了。

    鲁息姑还是像往年一样出城祭拜了钟巫庙,然后又去了附近的蒍大夫家。

    这一夜格外的寒冷,鲁息姑喝了一点小酒暖了暖身子,早早就睡下了,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了父亲鲁弗湟,那时他还很年轻,刚到弱冠年纪,父亲为他向宋国求娶了宋国公主仲子,据说仲子是个很漂亮的姑娘,但是后来就没人再提他的婚事,倒是父亲又有了一位新夫人,没过多久新夫人就给父亲生了个儿子,就是自己的弟弟鲁允,而父亲这位新夫人的名字也叫仲子。再后来父亲去世了,要传位给仲子生的鲁允,他没有意见,但是那时鲁允太小了,话都说不清楚,于是在大家的推举下,他挑起了鲁国的担子。

    十一年了,他兢兢业业,处理鲁国的政务,没有一天敢放松。

    只有一次,他听说棠地风景秀美,而且那的鱼很好,又大又漂亮,他就想去看看,顺便休息几天,结果被伯父鲁彄(kōu)知道了,将他好一顿批评。

    哎,这个摄政官的位子真不好坐呀,表面上看着无限风光,好像鲁国的事都是他鲁息姑说了算,其实,他每做一件事都要顾及许多,这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年,他的母亲声子去世了,他贵为鲁国第一人,却不敢用夫人的礼仪安装母亲,他对不起母亲,母亲生前唯唯诺诺,顺从父亲,顺从父亲的夫人孟子,甚至要顺从原本应该是自己妻子却被父亲抢去的鲁允的母亲仲子,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一句话,死后,连个风光的葬礼他都不敢给母亲。

    此时,在这漆黑寒冷的夜里,门栓被人轻轻拨开,一个黑影悄悄溜了进来,鲁息姑还在那长长的梦中,向母亲忏悔,眼角挂着一行清泪。

    一柄利刃刺进了他的胸膛。

    第二天,太阳都老高了,蒍大夫还不见鲁息姑起床,才觉得不对劲,推门进屋,发现鲁息姑竟被人刺杀已是死去多时了。

    就这样,鲁国换了新国君鲁允,后世称为鲁桓公。

    而鲁息姑的遇刺身亡,鲁允和鲁挥肯定不会承认是他们干的,找个倒霉蛋替罪羊吧。就是蒍大夫了,谁让鲁息姑是在你家出的事呢。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谁敢说呢。

    好,说了这些鲁国的事情,咱们又回到郑国,鲁国换了新的当家人,而且前任国君是被这新国君以非常规手段取代,而郑国又和鲁国的前国君交好,面对这样的情况,郑国怎么处理呢,是否要为鲁息姑主持正义,发兵讨伐,和这位鲁国的新国君翻脸呢。

    还是聪明人祭足看的明白“主公,鲁国更换国家领导人,那是鲁国的内政,别国不好干涉的。但是不论鲁国如今是谁领导,郑国和鲁国交好,这是我们郑国不变的外交政策,这可是关系到我们郑国的发展和郑国的国际地位的大事,不能改变。如果不出意外,鲁国应该很快会有使者到来。”

    看看,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一番话说得多通透,友谊,是以利益为基础的。

    果然,没过几天,鲁国的使者就到了新郑,递上国书,说“鲁国新君即位,因为鲁国和郑国是友好的盟约国嘛,有大事相互通告的义务。并且鲁国的新国君鲁允希望能和郑庄公进行一次亲切友好的会晤,永结鲁郑两国友谊。”

第三十二回 宋国乱 华督算计孔父嘉

    书接上回,咱们再说说宋国的事情。

    自从那位宋殇公宋与夷即位后,宋国就连年征战,仅仅是和郑国就有过三次大的战役,为什么宋国总是想和郑国打仗呢,因为宋冯(ping)在郑国呀,前面咱们讲过,宋国的上代国君宋穆公子和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宋冯,而是传位给了哥哥的儿子宋与夷,所以这宋与夷就整天担心宋冯对他的地位有威胁,就想着要除掉宋冯,而宋冯在郑国政治避难,所以宋国就总是要打郑国,但是总是打败,悲剧吧。

    宋国的太宰叫华督,这个人也是宋国的公族,子姓华氏。

    这个华督呢和宋冯关系好,见宋殇公总是和郑国打仗,虽然不敢直接反对,但心里很有意见。

    而宋国当时管理军事的是司马孔父嘉,孔父嘉这个人咱们前面也讲过,也是宋国的公族,子姓孔氏,孔子的先祖。

    华督不敢怨恨宋殇公,就怨恨主管军事的孔父嘉,上次,孔父嘉联合卫国偷袭郑国,后来不是又去攻打戴城嘛,结果不是不但戴城没打下来,反而让郑国打了个落花流水,全军覆没,只有孔父嘉自己只身逃了回来。

    华督就利用这件事煽动民意,说“都是孔父嘉鼓动国君频繁发动战争,搞得宋国精壮男丁锐减,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

    被华督这么一煽动,宋国的民众也都很怨恨孔父嘉。

    而孔父嘉还不知道华督已经在给他挖坑了。

    而且呢,华督听说孔父嘉的二夫人魏氏很漂亮,偏巧这一日,春光明媚,河边柳树如烟,绿草青青,鲜花盛开,正是春游的好时节,这位孔父嘉的夫人魏氏,带着孔府的丫鬟婆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城踏青,一路上,这魏夫人不停地掀开车窗的帘子,看外面美丽的景色,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迎面而过的华督,被车里这位风姿卓越的美妇惊艳地差点撞到旁边的树上,忙对随从说“这世上竟有这么美的女子,这是谁家的呀,快去打听。”

    很快,随从就来报告说“那位美人是孔父嘉的二夫人魏氏。”

    “孔父嘉的夫人,哼哼,看来这回就算了为了这位美人,也得来点猛料了。”

    这位宋国的太宰华督,见了孔父嘉的夫人魏氏,竟然见色起意,为了得到魏夫人,要对孔父嘉下黑手了。

    很快机会来了,大周朝中央政府领导人周桓王姬林登基十年,要搞个十年庆典,组织各诸侯国搞一次春季狩猎活动,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时的大周朝中央政府已经很没有威慑力了,中央政府提议的活动,各诸侯国都是应付一下,给周王室个面子就行了,所以,这次的十年庆典狩猎活动大家也都没当回事。

    但是却被华督利用来做了个大文章。

    本来宋国接到周王室的通知,也没太当回事,就按照流程转给了孔父嘉,因为孔父嘉的官职是司马嘛,主管国防军事,参加周王室的春季狩猎活动的事,正好归孔父嘉管。

    而孔父嘉呢也就按照正常的军事训练任务安排,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这边华督开始让亲信随从到处散播谣言“孔父嘉又再做军事战备,又准备攻打郑国了,那郑国是那么好大的嘛,为了个宋冯(平),天天攻打郑国,把我们多少大好男儿断送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宋国人,包括宋国的军士,本来就已经相当厌战了,听了华督的谣言,信以为真,一下子多年的积愤就被点燃,大家此刻心里觉得只有太宰华督是和他们一条心的,是关心民众疾苦的,于是,大家都聚在华督家门口,希望华督能为他们主持正义。

    华督家的大门紧闭着,但他却让心腹随从混在人群中,时刻引导着民众的情绪和舆论的走向,人群中有不少军士,都随身带着刀剑等武器。

    愤怒的人群越聚越多,在华督家的大门外呼喊着“华太宰救救我们吧,华太宰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百姓吧。”

    嗯,火候差不多了,民愤、民怨、民情都是华督要的效果。

    这时大门打开了,华督款款而出,伸出双手,向下虚压了压,顿时黑压压的人群安静了,大家都等着华督讲话。

第三十三回 宋国乱 华督更换新国君

    书接上回,话说华督出门来,见黑压压的人群都聚在自家门口,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乡亲们那,这么多年孔司马穷兵黩武,使我们宋国百姓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我多次劝阻,可孔司马还是一意孤行,这不,又在备战说是三日后攻打郑国,我们宋国的老百姓不能在受战争的荼毒了,不能再为孔父嘉一人的欲望而赴死了。”

    “对,找孔父嘉算账,找孔父嘉报仇。”

    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开始引导大家

    “走,去杀了孔父嘉,为我们战死的兄弟报仇,对杀了孔父嘉。”

    这时华督还假意劝解“大家不要激动,大家不要激动,找孔司马讲道理可以,但不要做出过激的行动哦。”

    可是愤怒的人群哪里是几句轻飘飘的话语劝得住的。

    “哼,反正出征也是战死,不如就去杀了孔父嘉。”

    “不行呀,乡亲们,俗话说投鼠忌器,如今孔司马是国君最信任的人,若是杀了他,国君一定会治大家的罪的呀。”

    “哼,这样的昏君,不如一起杀了干净,反正我们就跟在华太宰干了,只有华太宰才是真心为宋国的人民着想的。”

    “对,跟在华太宰,杀了国贼孔父嘉。”

    就这样,愤怒的人潮来到了孔父嘉的门外。

    而此时的孔父嘉还全然不知大难临头,还在家吃晚饭呢。

    愤怒的人群如洪水一样,冲进了孔父嘉的院子,还没反应过来的孔父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做了被人捅了好几刀,还满嘴流着鲜血,想说些什么,又被一人一刀砍下了头颅。

    此时华督呢,华督呀早就趁乱溜进了孔父嘉的后宅,把那位垂涎已久的魏夫人抢到了自己的车上。

    可是魏夫人也是刚烈,被华督抢到车上,无计可施,竟用一根丝带勒住自己的脖子,硬生生将自己勒死在马车的横梁上。

    等华督兴冲冲驾着马车回到家中时,却见魏夫人早已气绝身亡,还惋惜了好一阵子,才吩咐人将魏夫人的尸身拉出城外找个地方草草埋了。

    再说孔父嘉家里,被愤怒的人群一通打砸烧杀,早已是一片狼藉,全家几十口人都倒在血泊之中,只有孔父嘉的小儿子,孔木金当时正和一位老家臣在后院玩。那位老家臣也算聪明,见事不好,连夜带着孔木金逃到鲁国去了,他的第六世孙就是万世师表孔子。

    好再回来说宋国。

    京城里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作为国君的宋与夷肯定也知道了,宋与夷那暴躁脾气,当时就火了“华督呢,华督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民众暴动,把孔父嘉都给杀了,给我把华督叫过来。”

    可是,这时候华督还叫的过来嘛,于是宋殇公宋与夷就更生气了,竟然亲自出宫,说是要去看看孔父嘉的家成了什么样子,并亲自为孔父嘉主持葬礼。

    这边华督得到报告,急忙赶到军营,对那些军士说“弟兄们那,大家知道那国贼孔父嘉,可是国君宠信的人那,如今被大家杀了,国君定然愤怒,如今这国君宋与夷本来就来路不正,又如此昏庸好战,大家要想活命,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宋与夷,迎接穆公的儿子宋冯回国主持大局,那才是大家的希望呀。”

    “华太宰言之有理。”

    这些军士们被华督一挑唆,马上又群情激愤起来,又一窝蜂的冲上街头,正遇见刚从宫里出来的宋殇公,不由分说,又是一阵砍瓜切菜,宋与夷的护卫死的死伤的伤,宋与夷本人也就光荣牺牲了。

    这时,华督又出来收拾残局了,召集群臣办理国君和孔父嘉的丧事,对于这次暴乱事件,胡乱找了两个替死鬼处决了,算是给宋国的公族一个交代。

    但是宋国还需要国君呀,华督对大家说“先君穆公的儿子宋冯就在郑国,宋冯才是宋国合理合法的继承人。”

    于是宋国就派出使节带着礼物和国书,前往郑国,要接宋冯回国。

    那郑国这边原意宋冯回国吗,当然原意了,宋冯在郑国十年了,这十年,郑国对他可是真够意思,就连宋冯自己都说,他会想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尊重郑庄公,听郑国的话。

    有一次如此亲郑的宋国,多好呀。

第三十四回 救齐国 郑世子妙计抗北戎

    书接上回,话说宋国内乱,流亡公子宋冯(ping)却因此受益,回国继承了爵位,成了宋国的新国君,历史上称为宋庄公。

    因为宋冯在郑国政治避难十年,如今既然回国当了国君,那么宋国以前的对郑齐鲁等国敌对的政策就要调整,即位大典邀请了郑庄公郑寤生、鲁桓公鲁允、齐僖公齐禄甫参加,这三国国君也欣然前往宋国的稷城以实际行动支持宋冯担任宋国国君。

    庆典盛大自不必说,然后郑齐鲁三国国君各自回国。

    话说齐国国君齐禄甫参加完宋庄公的即位大典,还在回国的路上,就接到战报,说“北戎发兵来侵略我们齐国了,这次是北戎的两位元帅大良、小良都来了,带领一万戎兵,已经攻占了齐国边境的祝阿,正直逼历城而来。”

    齐僖公接到这样的战报,心中大惊,因为当时齐国的都城在临淄,而祝阿是齐国的边防要塞,在现在济南市的西北,历城是当时齐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在现在济南市的东边,现在济南还有历城区,都已经深入齐国境内,而且离国都临淄很近了。

    你说齐僖公能不慌吗,赶忙催促队伍加快行程,一面派人向郑、鲁、宋三国求援,同时安排本国的将领公子元和公孙戴仲带领齐国军队前往历城迎敌。

    还是郑国最靠谱呀,郑庄公刚回到国都,还没来得及换身衣服呢,就接到齐国的求援。赶忙叫来世子郑忽说“齐国是我们的盟约国,好几次咱们的军事行动齐国都积极配合,如今我们应该赶快出兵相救。这次就由世子带兵前去,高渠弥作为副将,祝聃(dan)作为先锋,就连夜出发吧。”

    那边齐僖公在历城,见了星夜赶来的郑国军队,也是非常感动,亲自出城犒劳,并且和郑世子郑忽商量退敌之策。

    郑忽说“戎人都是骑马或者徒步作战,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不像咱们都是战车作战,虽然进退不够灵活,但讲究阵型,协同作战,相互有照应;而戎人却没有队形,更没有协作,再加上他们性情贪婪,得胜了相互间不谦让,失败了相互间不救助。所以我觉得我们可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先让他们取得个小胜,他们一骄傲,就会轻易进军,然后我们派小股部队再稍加抵抗,又假装败退,那戎兵必定来追,而我们的主力部队就伏击了。而他们遇到伏击一定只顾自己逃命,不会进行有组织的反击,所以我们一定会大获全胜。”

    听了郑忽的战略分析,齐僖公连连称妙“妙呀,郑世子此计甚妙,那么我们齐国的军队在埋伏在东面,遏制前方,世子带领郑国军队埋伏在北面,到时在戎兵后方追击。这样咱们首尾夹击,一定万无一失。”

    于是郑世子郑忽带领本国人们前往预定的伏击地点。

    这边齐僖公安排齐国大将公子元领兵埋伏在历城东门外,另一员大将公孙戴仲带领一支人马诱敌,吩咐戴仲“只许败,不许胜,将戎兵引到东门外的伏击圈中就算完成任务。”

    分排布置完毕,公孙戴仲领兵开关挑战,北戎元帅小良持刀跃马,领着三千戎兵出寨应战,双方交战大约二十回合,公孙戴仲开始上气不接下气,感觉气力不支,便回车败走了,但是并不进北关,而是顺着城墙向东绕城而去。

    戎帅小良不知是计,见公孙戴仲都被自己打败了,那肯定得追呀,而去得全力追杀,另一位戎帅大良见小良得胜,也带着其余的戎兵一起跟着小良追击公孙戴仲而去。

    但是等他们追到历城东面,忽然听到战鼓响起,树林后,芦苇丛全是伏兵,向他们冲杀过来,像蝗虫一样,密密麻麻,冲在前面的小良急忙叫到“不好,中计了。”

    说完调转马头就想跑,可是跟着他后面的大良的后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戎兵自己的人马先相互冲撞了个乱七八糟,晕头转向。

    这时齐国大将公孙戴仲和埋伏在这里的公子元汇合,一齐又向戎军掩杀过来。

    大良让小良在前面开路,自己在后面断后,带领着戎兵且战且走,落后的戎兵被齐军斩杀的不计其数。

    好容易到了一处山谷,追击的齐军远了,才能停下来喘口气,肚子饿的咕咕叫,正想着埋锅做饭,却又听见半山坡一阵呐喊,又一支队伍冲了出来,为首一员大将高喊“郑国上将高渠弥在此。”

第三十五回 不吃软饭 郑忽拒婚

    书接上回,话说北戎军队惊魂还未定,郑国大将高渠弥又杀到了,大良、小良哪有心情再战,又慌忙上马,夺路而逃,高渠弥随后追杀,跑了没有几里路,前面又有一支人马,正是郑世子郑忽,这时齐国的公子元也带兵追了过来,几处汇合,杀得戎兵七零八落,四散逃命,戎帅小良被郑国的将领祝聃(dan)一箭射中,落马而亡,大良正想突围,被郑世子忽遇见,一剑斩杀了。两个戎帅都死了,其余的戎兵戎将更是惊慌失措,被郑齐联军生擒了大小头目三百余人,死伤无数。

    这边郑国功劳最大,郑世子忽将戎帅大良、小良的首级和俘虏的戎将都交给齐国。

    齐僖公大喜,对郑世子忽说“世子真是英雄盖世呀,多亏了世子,才能这么快击溃戎兵。我们齐国社稷安稳,都是拜托世子所赐呀。”

    郑忽赶忙谦逊道“一点小功劳,齐候过誉了。”

    戎兵已退,齐僖公先派使节去鲁国宋国送信,免得这两家派兵来空跑一趟,然后请郑世子等郑国将领一同进城,大排筵宴,款待大家。

    席间越看郑世子越喜欢,想着大女儿嫁给了卫国,本来是要嫁给卫世子伋子的,结果被伋子的父亲卫宣公给截胡了,跟了那个半大老头,现在还有小女儿待字闺中,这郑世子郑忽年轻俊朗英勇果敢,就是现成的好女婿呀。于是又喝了一杯酒对郑忽说“我家小女儿,正是豆蔻年华,长得如花似玉,和世子正是般配。”

    郑忽这时也仗着喝了酒,胡乱打岔,没接这话茬。

    齐僖公也不知道是郑忽没听明白还是没听清楚,但这么好的女婿不能错过,干脆再正式提一次吧,于是第二天,就派自己的弟弟夷仲年带着礼物来找齐国大将高渠弥。

    夷仲年对高渠弥说“我家主公爱慕你家世子,希望能将小公主许配世子,我们齐郑两国联姻这是强强联合呀。昨日宴席上世子却推脱,是害羞吧,所以今天我特意来见高大夫,还请大夫从中斡旋,玉成此事呀。”说着就让人将礼物带上来,是洁白无瑕的美玉两块和一箱子黄金。

    高渠弥满口答应,就兴冲冲地来见世子郑忽说“世子呀,齐候那么欣赏你,若是世子能成为齐候的女婿,得到强大齐国的支持和帮助,那多好呀。”

    可是郑忽却说“高将军,咱们是来帮助齐国击退北戎侵略的,现在任务完成了就该回国复命,如果答应了齐国的婚事,外人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我仗着对齐国有功要挟求娶齐国公主呢,要是被别人这样误会,我就是张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呀。”

    高渠弥还是再三撺掇,郑忽说什么也不答应。

    第二天,齐僖公又让夷仲年来找郑忽说联姻的事,郑忽对夷仲年说“婚姻大事要遵守父母之命,如今我私自在外,怎敢背着父母定下自己的婚事,这是大不孝呀,请齐候谅解。”

    说完就向齐国辞行,带着郑国的军队回国了。

    这边齐候羞愤难当,恨恨地说“我这么好的女儿,还怕嫁不出去嘛,真是不识抬举。”

    再说郑世子忽回国后,将在齐国辞婚的事向父亲禀报了,说“齐国比我们郑国强大,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孩儿不想娶齐国的公主,是因为不想仪仗齐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听听多硬气,绝不吃软饭。

    郑庄公倒是很民主,说“我儿已经能建功立业了,不怕没有好婚姻,齐国的婚事你不喜欢辞了就辞了吧。”

    倒是祭足知道这事后有些感慨,私下对高渠弥说“如今国君年事已高,除了世子外还有郑突、郑语、郑亹[wěi]、郑仪几位公子,每一个都对世子的地位有威胁,世子若是能娶一位大国的公主,就有了强大的外援,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就是齐国不提,咱们都要主动向齐国求婚,怎能拒绝齐国呢,将军和世子一起去的,怎么不劝劝世子呢。”

    高渠弥白了祭足一眼说“你怎么知道我没劝,咱们那位世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我劝,有用吗。”

    “哎。”祭足长叹一声而去。

    而高渠弥,原本就和公子郑亹关系好,听了祭足刚才的话,就和郑亹来往更加密切了。

第三十六回 齐国有个公主叫文姜

    书接上回,话说郑世子忽知道了高渠弥结交自己的四弟公子郑亹(wei),就对郑庄公说“高渠弥刻意结交子亹,居心叵测,不得不防。”

    于是郑庄公就把高渠弥叫来训了一顿,高渠弥当着郑庄公的面矢口否认私下结交公子的事。却转过头就对郑亹说了。

    郑亹就对高渠弥说“高将军,你还记得当年我老叔爷公子吕过世后,不是上卿的位子空出来了吗,本来我父亲是要提拔你的,就是世子阻拦的,如今他又想切断你我二人的交往。若真是父亲百年之后,他继了位,还能容得下我们吗。”

    高渠弥说“公子放心,世子忽虽然知道你我二人交好,但他性格优柔不绝,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事的,咱们可以从容谋划。”

    先放下公子郑亹和高渠弥的小九九不说。

    再说郑世子忽,拒绝了齐国的婚事,但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祭足就和郑庄公谋划着为郑忽娶了一位陈国的妫姓女子为妻,同时郑国又和卫国修好外交,这样郑国周边的几个国家都和郑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那么那位齐国的小公主呢,被郑忽拒婚,这在当时也是挺轰动的,被人们茶余饭后谈论了很久,

    都说“这齐国公主是长得丑吧,怎么郑国世子看不上呢。”

    “哪里丑了,我们齐国公主就没有丑的,不仅不丑,还都一个个花容月貌,都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

    “那怎么嫁不出去呀,这都快二十了吧,别是有别的什么毛病吧。”

    “你才有毛病呢,你全家都有毛病。”

    “哎呀,看你这人,就是聊个天,怎么还急眼了,算了算了不说了。”

    不知道这些市井闲话能不能传到齐国宫廷,但是齐国的小公主文姜却病了,她今年刚十八岁,花儿一样的年纪,那容貌更是如出水的芙蓉,身姿像池边的杨柳,这样的美女凭谁见了也会打心眼里喜欢,而且文姜公主还学习好,从小就读过很多书,也算是博古通今,作文也写得好,要是男孩子,估计她爹都想让她继承齐国。

    可是就是这么优秀的姑娘,他爹想将她许配给郑国的世子,文姜公主自己也打听过,说那郑国世子郑忽是个文武双全,颜值才能都担当的有为青年,所以对于这门婚事,文姜是期待的。可是,那不识抬举的郑国世子竟然看不上她,拒绝了,这可是她从未受过的羞辱。

    听说妹妹文姜病了,他的哥哥齐诸儿最心疼。

    这齐诸儿虽然和文姜不是一个母亲,但从小两兄妹关系最好,文姜想要什么诸儿哥哥总是会想方设法给妹妹弄来,如今虽然长大了,齐诸儿也娶了妻子,但是他却对妻子没什么感情,反而对妹妹文姜更有种说不清的怦然心动,今天听说妹妹病了,齐诸儿更是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妹妹文姜的闺房,坐在妹妹床前,健壮的大手轻抚这妹妹瘦弱的小脸,刚毅的眼眸满是柔情。

    文姜瘦弱的身子靠在哥哥坚实的胸口,听着哥哥有力的心跳,也觉得无比的踏实。

    这时文姜的母亲也来看望自己的女儿,一进门见到女儿和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诸儿这样亲昵,心里很不高兴,但齐诸儿是齐国的世子,而她只是齐僖公众多侍妾中的一个,也不敢斥责齐诸儿,只得淡淡地说“世子事务繁重,文丫头的身子就交给侍女们服侍吧。”

    齐诸儿也只得讪讪地离开了。

    文姜的婚事真是愁坏了父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女孩子是十四五岁就要出嫁的,尤其是贵族男女,结婚生子更是头等大事,如今眼看着齐国公主文姜二十岁了,还待字闺中,那可是真正的大龄剩女呀。

    不过姻缘自有天注定,鲁国也有个钻石王老五呢,谁呀,现任鲁国国君鲁桓公鲁允呀。

    前几年鲁允不是在公子鲁翚的挑唆下,暗害了当时的鲁国执政官,自己的哥哥鲁隐公鲁息姑自己当了国君吗,这一转眼也有四五年了,自己也二十多岁了,由于没有父母和兄长为自己操持婚事,这不虽然贵为一国国君,也还是单身狗一枚。

    国君怎么能没老婆呢,但国君也不能随便找个老婆,要选一个家世背景都对鲁国有帮助的贵族女子才行。

    满足这条件的有吗,有呀,齐国不是就有个现成的嘛。

第三十七回 桃有华 灿灿其霞 文姜出嫁

    书接上回,话说二十多岁的鲁国国君鲁允还没有娶亲,他的心腹太宰公子鲁翚推荐齐国公主文姜。

    鲁允有些犹豫“文姜呀,去年齐僖公那老头把文姜许给郑世子郑忽,结果让郑忽严词拒绝了,后来听说文姜和她哥哥齐诸儿有点不清不楚的,感情郑忽是因为知道文姜的丑事才拒绝的吧。人家郑国都不要,我娶回来,是不是有点绿呀。”

    公子翚见鲁允犹豫,赶忙说“主公差矣,郑忽拒绝据说是认为齐国比郑国强大,不想吃软饭,那是郑忽傻,有强大齐国做靠山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有他那样往外推的。至于文姜公主的私德,那都是些扑风捉影的谣传,不足为信。再说了,主公还会有许多侍妾,不管怎么说和齐国联姻都是稳赚不赔的。”

    “好,那就有劳翚(hui)哥去齐国走一趟吧。”

    鲁允也不管文姜是不是作风有问题了,让鲁翚去齐国为自己求娶文姜,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宁可被绿呀,也真是够拼的。

    鲁翚带了许多的聘礼来到齐国,求见齐僖公,为自家国君鲁允求娶文姜。齐僖公当然欣然答应,这一对当时的剩男剩女终于要走到一起了。

    看着鲁国送来的丰厚的聘礼,文姜公主心里也是欢喜的,当然最欢喜的还是文姜的母亲,女儿能有这样的好姻缘,当娘的总算是一颗悬着的心放在了肚子里。

    看看鲁国到底是周公的后裔,礼仪之邦,看看这聘礼,而且女儿嫁过去直接就是国君夫人,多好呀。

    文姜自己也挺高兴的,听说这位鲁候虽然不像郑国世子那么年轻俊朗,但也是温文尔雅,不知道有没有诸儿哥哥这般温柔体贴。

    对了,说到诸儿哥哥,有阵子没见他了,不知道诸儿哥哥怎么样了。文姜正这么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着,见有两个侍女手里捧着一个锦盒走了过来,说是世子诸儿让人送来的新式头花。

    还是诸儿哥哥贴心,文姜将锦盒打开,里面一只用粉红色宝石攒成的桃花发簪,别致优雅,发簪下压着一方白色丝帕,文姜一边摆弄着桃花发簪,一边将丝帕展开,熟悉的字迹露了出来,是诸儿哥哥的笔迹“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ju),吁嗟兮复吁嗟。”

    看到诸儿哥哥的情诗,文姜的脸泛起了红晕,诸儿哥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美丽的桃花盛开如云霞,没有及时折一支呀,看它飘落像浮萍,哎,可惜呀可叹。”

    这文姜呢,咱们说过的,也是作文呀诗歌呀写的很好的,把玩了一会诸儿哥哥送的桃花发簪,顺手插在了鬓角,也提起笔,在那方丝帕上也写了两行字“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复叮咛。”

    这文姜写的是什么意思呢“桃花盛开很美丽,今年未折待来年,有心的人儿耐心等待下一个春天。”

    齐诸儿见了文姜回复的诗后,更是想找机会单独和妹妹文姜相处,就对父亲齐僖公说“父亲,妹妹嫁到鲁国,是关系我齐国和鲁国联盟的大事,就让我送妹妹出嫁吧。”

    “现在为父就文姜这一个女儿了,她的婚礼一定要办的风风光光,她出嫁时为父要亲自送她,到时候你就留在首都监国吧。”

    直接被父亲拒绝,齐诸儿相当失落,从此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就成了齐诸儿心里那朵永远盛开的桃花。

    转眼到了鲁桓公鲁允和齐国公主文姜大婚的日子,齐国这边送亲的队伍盛大空前,是由文姜的父亲,齐国国君齐僖公齐禄甫亲自送到两国交界处,鲁国那边,是国君的婚礼当然也相当隆重,而且婚礼的仪式规则,等级制度等还都是鲁国的老祖宗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的呢,一直到现在,比较传统的说法还把结婚叫做行周公之礼,所以鲁国虽然隆重,但合理合法合规,没毛病。

    但齐国那边齐僖公亲自送女儿出嫁,却受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诸多诟病,说按照规矩,当时的诸侯家女子出嫁,送亲迎亲都有着严格的等级礼仪规定。如果是国君的姐妹出嫁,是由上卿送亲;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出嫁,由下卿送亲;就算是为了表示对对方国君的尊重,哪怕是嫁给周天子,最多也就是上卿送亲,没有说国君亲自送亲的。而齐国国君亲自送女儿出嫁,被《春秋》记录为“非礼”。

第三十八回 天王不爽 要打郑国

    书接上回,咱们前几回讲了郑国、齐国、宋国、鲁国等诸侯国的事,那么看着这些诸侯国这么杀来打去,作为中央政府的大周王室就不管吗,肯定是很不爽的,尤其是年轻的周桓王姬林,心里最不爽的就是他的叔爷郑庄公郑寤生,自打他即位以来就一直和郑庄公各种闹别扭,尤其是这几年,郑国更是混得风生水起,俨然成了诸侯国中的大哥,国际警察一样的存在,大家都在看郑国的脸色,谁还在乎中央政府大周王室的意见呢,不行,得教训一下郑国,不然,以后更没有威信了。于是姬林召集王室办公室的秘书们写通知,组织联合国军,讨伐郑国。

    当时的国务大臣周公黑肩和虢公林父都劝桓王,说“大王呀,咱们的军队好久没打仗了,这些年财政一直紧张,军备开支一减再减,战斗力和郑国的虎狼之师没法比呀;再说郑候祖孙三代都是王室的上卿,也是劳苦功高,还是不要和郑候把关系搞僵吧。”

    可是这些劝谏天王姬林哪听得进去呀,这次是铁了心和郑国叫板。响应周天子讨伐郑国号召的诸侯国有哪些呢,齐国鲁国,正在办喜事呢,没时间来;宋国,新国君宋冯是郑国扶持的,没兴趣来;秦国,正忙着在西面和戎狄打仗,开疆拓土呢,顾不上来。

    号召了半天给周天子面子的就只有蔡国、陈国、卫国,还好吧,总算有三家来捧场的。

    于是周桓王姬林就让虢公林父统帅右军,同时率领蔡国卫国军队;周公黑肩率领左军和陈国军队;天王姬林自己亲自率领中军主力部队,左右两军策应,浩浩荡荡向郑国来了。

    郑国这边接到战报,说周天子自己率军讨伐来了,赶紧先开会讨论一下应对方案吧。

    会上就有胆小的大夫说“天子御驾亲征,来责备咱们郑国,是名正言顺,要不,咱们还是赶紧向中央政府认罪吧。”

    郑庄公一听这言论就怒了“我们郑国三代忠心耿耿保护大周朝,先祖曾经为保护幽王战死在骊山,先君又保护平王收复镐京东迁洛邑,流血流汗,到了桓王这些功劳苦劳就都一笔勾销了吗。他撤了我的职也就算了,如今还来攻打我们。咱们郑国人没有软骨头的,决不能先认怂。既然来了,咱就接着。”

    郑庄公态度明确了,这就是坚决要和中央政府掰掰手腕子,打不打的问题明确了;接下来就讨论怎么打的问题了。

    高渠弥说“陈国和咱们郑国历来关系不错,去年咱们世子又娶了陈国公主,按说这次是不会针对咱们的,只是因为前不久陈桓公妫鲍去世了,他的弟弟公子佗谋害了太子妫免(wen)自己当了国君,就想着通过这次响应天王号召,给自己弄个册封,在陈国也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真和咱们干仗;但是蔡国、卫国历来和咱们不睦,这次又是响应中央的号召,肯定会借机咬咱们一口的,是硬茬子,不得不防。”

    听了高渠弥的分析,大夫公子元也附和道“高将军分析的透彻,而且咱们是臣子,就是咱们再有理,臣子和天王打仗都会影响咱们郑国的声誉,所以要速战速决。”

    郑庄公听公子元说要速战速决就问他有没有具体方案呢。

    公子元接着说“他们分三路前来,咱们也分三路应战;因为陈国妫佗是篡位,人心不稳,所以有陈国军队的左路是最弱的,咱们就先捏这个软柿子,左路军一溃散,对有蔡国卫国加入的右路军就有相当的威慑,也低挡不住咱们的进攻;左右两路取得胜利后,再配合中军一起夹击,一定万无一失。”

    郑庄公赞许地对公子元点点头。

    高渠弥又补充说“主公,为了速战速决,这次就用我训练的新阵法鱼丽阵吧,这鱼丽阵结合了战车冲击和步兵甲士的灵活,实战中威力巨大,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

    见高渠弥这样说,郑庄公更是信心满满“好,这次战场总指挥就是高将军。”

第三十九回 王室败 郑将祝聃箭射王肩

    书接上回,周桓王姬林御驾亲征来打郑国,他本想着在阵前先好好痛斥郑庄公一番,出出心中的恶气,哪知他亲自率领的中军来到郑国的繻(xū)葛城下,郑军却并不应战,这下姬林傻眼了,正在犹豫是不是应该下令攻城呢,就听左右军都阵脚大乱,尤其是周公黑肩率领的左路,还没见冲杀呢,一个回合都没打,就四散奔逃。

    左右两翼一乱,周桓王亲自率领的中军也有点慌,这时郑国军队已经从左右合围过来了,用的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战阵,怎么办,先撤吧。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周桓王姬林原想着后队变前队,有序撤退,哪知看到郑军排山倒海一样的合围之势,王室的中军哪还有什么秩序,天王姬林的战车也夹杂在败军之中,郑军看天王撤了倒也没有追赶,姬林刚松了一口气,就觉左肩一阵钻心的疼痛,一支利箭正射中左肩,幸好盔甲质量好,伤的不重,但也被吓得不轻,左右护卫连忙护着姬林又撤了二十多里,才将参军收住。

    这时周公黑肩和虢公林父也带着残兵败将聚拢过来,见周桓王受了箭伤,赶忙安排御医诊治,处理伤口,好在伤口不深,也没伤到筋骨。

    但也都后怕的紧,尤其是姬林,更是后悔如此轻率出兵讨伐郑国,真是自取其辱。

    再说郑国那边,速战速决,一阵就击退了王室的军队,尤其是大将祝聃,更是洋洋得意地说“主公,我看见一辆最华丽的战车,还有绣盖,想着肯定是那个忘恩负义的天王,就瞄着他,一箭射了去,可惜只中了肩膀,要不是他跑得快,我就给你擒了回来。”

    郑庄公听祝聃射伤了天王,心中着实一惊,狠狠瞪了祝聃一眼说“擒来,你真把他擒来了就给我整了个烫手山芋了,你可真长本事,还敢箭射天王,幸亏只是射中肩膀,要是被你一箭射死,你说这弑君的罪名你担得起吗,还敢来邀功,还不给我滚下去。”

    祝聃被郑庄公劈头盖脸一顿骂,也不敢回嘴,只得灰溜溜躲在角落里。

    这时又是祭足来打圆场“主公,如今咱们郑国国威已立,王室吃了这么大个败仗肯定心生畏惧,不过天王毕竟是天下共主,咱们还是要给个台阶下的,我这就替主公走一趟,向天王请个安吧,要让天王知道箭射王肩是个误会,并不是主公本意。”

    “好,这事也只有交给祭足我才放心。”

    于是命人准备了十二头牛,一百只羊,让祭足连夜带着医生去天王姬林的大营请安。

    祭足来求见周桓王,说“误会呀误会,大王来繻(xū)葛打猎,也没通知我家主公,我们都不知道呀,结果被我们守卫国土的将士误伤,真是罪过呀罪过,我家主公知道后,吓得赶忙到祖庙跪着去了,让微臣替主公来向大王请罪。”

    看看,祭足根本不提是王室讨伐郑国,郑国反击王室,周桓王姬林心里气又有什么办法呢,打又打不过,气得不想理祭足。

    倒是虢公林父在旁边打圆场“大王呀,既然郑候知道错了,就不必再追究了吧。”

    就这样,周桓王讨伐郑庄公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姬林心里更加郁闷,可郁闷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有个台阶下,也只有灰溜溜地回了洛邑。

    祝聃箭射王肩成了东周的一个历史节点,从此周王室在各诸侯国中更是没了威信,而郑国的霸主地位更是如日中天,但是月圆则亏,很快郑国就也陷入了混乱。

    而跟随天王讨伐郑国的蔡、卫、陈三国军队也各自回国。

    不过蔡国听说陈国人都不服篡位上台的公子佗领导,也开始打陈国的主意,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四十回 陈佗打猎送命 蔡国扶持公子跃

    书接上回,咱们也说说陈国的事情。

    陈国是舜帝的后裔,妫姓,公元前708年陈桓公妫鲍病逝,本该由妫鲍的儿子世子妫免(wen)即位,却被妫鲍的弟弟妫佗杀了妫免捷足先登,夺得了陈国的统治,但是妫佗的君位来路不正,他知道陈国人都不服他,国内矛盾向外转移是个办法。

    恰巧这时大周天子周桓王要讨伐郑国,妫佗就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派了部队参与王室的军事行动,心想着在王室混点功绩,不久可以要个委任状什么的,有了王室的背熟,他的陈国国君的位子不就坐得安稳了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妫佗派陈国的大夫伯爰诸带兵参加了王室的讨郑战役。

    可这位伯爰诸大夫本来心里就不服妫佗,对他篡位上台的事很是不满,只是没有机会发作罢了。

    所以战场上郑国军队一来,伯爰诸就带着陈国军队溃散了,后来收拢了陈国的散兵游勇,清点人数,倒也没损失多少。

    参加讨郑战役的另一个国家蔡国,当时帅兵的是蔡侯的弟弟蔡季,因为蔡侯的妹妹也是陈桓公的夫人,并为陈桓公生有儿子陈跃,所以蔡季和伯爰诸也都熟识,战败回国的路上就和伯爰诸聊起陈国的事,说即便是世子妫免(wen)死了,按照继承顺序也该由他的外甥妫跃即位(也就是蔡夫人所生的陈跃,因为陈国是妫姓陈氏吗,叫妫跃或陈跃都行),怎么会让公子妫佗当了国君呢。

    蔡季这么一提,可就打开了陈国大夫伯爰诸的话匣子,把心中对妫佗的不满全抖了出来。

    这可正合了蔡季的心意,于是顺势就说“公子佗谋逆篡位,先生就没想着废黜他,扶公子跃上位?”

    伯爰诸叹口气说“这谈何容易,我在陈国也没那实力。”

    蔡季又说“公子跃本是我蔡国血脉,扶持他我们蔡国定会不遗余力的。”

    于是二人就开始密谋除掉陈佗的具体细节。

    伯爰诸说“陈佗爱好狩猎,经常微服溜出京城到郊外打猎,要对付他,最好就是在他出城打猎时下手。”

    “好,就这么定了,先生负责提供准确时间地点等信息,我来安排人手,一定出其不意,将陈佗一击致命。”

    和伯爰诸商议好后,蔡季回国将计划向他哥哥,蔡国国君禀报,蔡侯当然很支持,干掉陈佗,他们的外甥陈跃上位,对蔡国可是大有好处。

    很快,伯爰诸派人送来消息,陈佗只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出城了,正在陈国和蔡国交界的一处森林打猎。

    蔡季得到消息,赶忙组织了蔡国最英勇的特种兵一百多人,分作十个小队,都化妆成猎人的样子,向陈佗所在的地方包围了过来。

    很快,他们和陈佗相遇了,这时,陈佗刚射杀了一头雄鹿,正高兴呢,却不想被不知从哪里来的一队猎人抢了自己的猎物,陈佗很生气,要和那猎人理论,那猎人却二话不说抢了他的猎物就跑。

    陈佗哪肯放过,也没多想单枪匹马就追了过去。

    没追多远就发现自己被包围了,为首的一人真是蔡季。

    只见蔡季朗声说道“我乃蔡侯的弟弟蔡季,陈佗篡位,我奉蔡侯之命只诛杀陈佗一人,与你们其他人等无关。”

    “陈跃是你们先君的儿子,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又是我们蔡侯的外甥,我们这次就是为你们陈国拨乱反正,扶持陈跃即位,诸位意下如何?”

    随从们一听这话知道自己的性命是保住了,哪还敢说个不字,纷纷放下武器,说“我们支持蔡侯的做法,拥立公子跃。”

    蔡季让人砍下陈佗的人头,挂在车辕上,带着人长驱直入,到了陈国。

    那些跟着陈佗打猎的护卫则跑到前面开路,同时给大家宣传说“公子佗篡位已经被诛了,现在蔡将军是要扶持公子跃上位。”

    大家听了,也都支持平日人缘比较好的陈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出来欢迎蔡季。

    蔡季到了陈国,先让人用陈佗的首级祭祀了陈桓公,然后就拥立陈桓公和蔡夫人的儿子陈跃为国君,历史上称陈跃为陈厉公。

    而陈佗篡位一年零六个月被杀,历史上称为陈废公。

第四十一回 楚国的传说

    书接上回,咱们说了这么多齐国、鲁国、郑国、陈国、卫国、蔡国的事情,这些诸侯国都在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一带。

    就在同一时期,广袤的长江中游地区,也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对,就是楚国。

    说到楚国,也是历史悠久,相传是颛顼帝的孙子祝融的后代,因为祝融是古代的火神吗,所以楚国人对火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同时也就崇拜象征火的太阳和赤色,在长江流域有很多商周,甚至是夏代的文物有很多太阳图腾。

    相传祝融的儿子陆终娶了少数民族鬼方国君的女儿为妻,这位鬼方公主可是位英雄母亲,怀孕怀了十一年,比哪吒他妈还能怀,哪吒他妈才怀三年,而且才生了一个,这位鬼方公主怀孕十一年,是一次怀了六个,也不知道这肚子能有多大,反正后来是没法顺产了,那就剖腹产吧,左边肋下开一刀,取出三个,右边肋下开一刀,取出三个,这两肋插刀就这么来的。看看咱们古代这剖腹产外科手术,是不是很牛逼。

    话说这楚国老祖宗陆终的妻子鬼方公主剖腹产生了六个孩子,还都是儿子,厉害吧。

    这些儿子还都是名人,老大昆吾,是制陶的老祖宗,甚至后世就把茶壶叫做昆吾,昆吾氏在夏朝时是伯爵;老二叫参胡,封地在韩;老三彭祖,可是传说中第一个长寿的人,据说活了八百岁,彭祖在夏朝时也是伯爵;老四会人,封地在郑;老五曹安,是曹姓的始祖,夏朝时的封国是邾国;老六季连,芈姓,就是楚国人的老祖宗。

    在季连的后人中,有孔武有力的猎人,可以杀死一头黑熊,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鬻熊,鬻熊带着族人逐渐向南发展,后来就以熊为氏,所以楚国的公族是芈姓熊氏。

    因为楚国人在长江流域不断扩大地盘,当然开荒种地也是很辛苦的,《左传·宣公十二年》记录楚国的发展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他们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筚路蓝缕”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楚国强大了,虎踞南方,当时是商朝中央政府也很忌惮,周武王就联合楚国一起对抗商朝,但是牧野之战后,周战胜了商,改朝换代,分封诸侯,却给楚仅仅封了个子爵。

    楚国觉得很不公平,就一直不服从周朝中央政府的领导,到现在楚国旧地的湖北人在表示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还经常说“不服周”,可见楚国和周朝中央政府的关系。

    对于周朝中央政府,楚国始终是若即若离。

    几百年来,周朝中央政府的统治集中在黄河流域一带,而楚国在长江流域发展,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但是周桓王姬林伐郑失败,王室威严扫地,南方的楚国也就蠢蠢欲动。

    当时楚国的国君叫熊彻,当然也可以叫他芈彻,到了汉朝司马迁修《史记》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因为他和汉武帝的名字相同,都叫彻,就把他的名字改为通,所以后世就叫他熊通,熊通后来称了王,史称楚武王,但是现在还不是王。

    这熊通本来就是个好勇斗狠的,他也是杀了楚国正版继承人,自己的侄子上位的。

    他上位后觉得楚国这么多年都还是个子爵,而如今的中央政府又那么软弱无能,连个郑国都打不过,要不咱也搞个王的帽子戴戴。

    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叫来楚国的令尹斗伯比来商量。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上卿,国务总理那种。

    这位斗伯比也是楚国的公族,芈姓斗氏,是后世斗姓的始祖。

    楚国国君熊通想要称王,令尹斗伯比就说“主公想要称王,就要在诸侯国中有威信,要能以威力制服周边的诸侯国才行。”

    熊通一听斗伯比这么说,来了兴趣“哦,那要怎样才能制服周边的诸侯国呢?”

    “咱们周围的诸侯国中,就数随国最强大,主公可以率领大军兵临随国城下,使随国臣服我们,随国臣服了,其他的小国还敢不臣服吗,到那时主公想称王还不是顺理成章吗。”

    熊通一听这计划,合他的心意,对他的脾气,马上拍板,就这么干了。

第四十二回 打随国主意 楚国示弱

    书接上回,话说楚国令尹斗伯比给国君熊通出谋划策,筹划称王事宜,第一步就是要收服随国。

    于是熊通亲自率领楚国大军,屯兵在随国的边境瑕城,然后派自己的侄子,也是楚国大夫䓕(wěi)章去随国递交睦邻友好国书。

    都兵临城下了,还友好个屁呀,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但是楚国的使臣来了,随国还是要高度重视的,毕竟对强大并野蛮的楚国,随国是不敢轻视的。

    楚国大夫䓕章出发前,令尹斗伯比就交了底的,随国有两个有权势的大臣,一个叫季梁,是个有头脑又真正的贤臣;还有一个叫少师,是个阿谀奉承之辈,靠溜须拍马得到随候的宠信。

    果然,随侯将季梁和少师都叫来商议如何应对楚国。

    季梁说“主公,楚国比我们随国强大,现在却主动来和我们结交联盟,恐怕没安好心,我们可以先答应和他们交好,但同时也要做好战备防御工作,这样才能保全我们随国。”

    这时少师不耐烦地打断季梁的话说“哪用那么麻烦呀主公,那楚国不是派使臣来了吗,来而不往非礼也,请主公派我去楚国的军营走一趟,先探探楚国的虚实再说。”

    于是第二天,少师就和䓕章一起前往楚国军营。

    这边楚国令尹斗伯比接到䓕章提前送回的消息,说少师要和他一起来楚国军营,就赶紧来向熊通汇报,“主公,这少师是个浅薄的人,靠阿谀奉承得到随侯的宠信,这家伙既然主动来探咱们的虚实,那就将咱们的精锐部队隐藏起来,把老弱残兵给他看。他们一见咱们楚国军队孱弱,一定会骄傲自大,敌人骄傲自大了,就离灭亡不远了。”

    看看是不是有点熟悉,好像看到了三国时蒋干去周瑜大营,上演的一幕蒋干盗书的桥段。

    不错,周瑜正是熟读《春秋》了解历史,才策划的蒋干盗书,成了经典,所以读历史很重要。

    话说随国的大夫少师来到楚国军营,一路走还一边用眼睛贼溜溜地到处瞄,但是看到的士兵都是些老弱病残,一点斗志都没有,盔甲兵器也是锈迹斑斑,要多旧有多旧,帐篷车辆更是残破不堪,于是这位少师大人就越发地高傲矜持,心里对楚国别提有多鄙夷。

    他就没想想,他看到的,是人家楚国让他看到的,还有没有楚国没让他看到的呢,那没看到的,又是什么样呢。

    就这样少师一路趾高气扬地进了楚国的大帐,见了楚国国君熊通,哎,这楚国大帐也是老破小,和他家的牛棚差不多。

    少师随便拱了拱手,对熊通说“咱们两国,各自安守各自的疆域,不知楚侯前来有何目的呀?”

    熊通谦卑地说“我们楚国蛮荒之地,连年不是水灾就是虫灾,颗粒无收,我们的百姓过得苦呀,连树皮草根都快吃光了,这不,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想着咱们两国是比邻,看看随国能不能拉楚国一把,所以前来请求和随国结盟,做随国的小弟。”

    “哦,这样啊。”少师听熊通这样说,更傲慢了。

    “这好说,咱们周边那么多小国,都是我们随国的小弟,听随国号令,既然楚国主动前来,以后就跟在随国混吧。”

    “好好好,我们一定听随国的,唯随国马首是瞻。”熊通也唯唯诺诺地,其实心里早就问候了少师的祖宗十八代八遍了。

    随后,楚国国君熊通和随国大夫少师,还正儿八经地举行了个结盟仪式,喝了鸡血酒什么的,少师心满意足地回去向随侯复命交差,楚国也撤军。

    话说少师回到随国,就跑到随侯那儿去邀功“主公呀,幸亏我亲自去楚国军营打探了一番,那楚国就是个纸老虎,这些年也就占了些没人要的荒地,其实呀穷得叮当响,军队老弱不堪,这次是想来和咱们打秋风的,微臣过去三言两语,显示了咱们的国威,楚国就臣服了,这不,就退兵了。不过这些楚国蛮子也不懂什么道义,我看咱们就趁他病要他命,主公让我带一支人们,在后面追击他们,肯定能抓不少俘虏回来给咱们做奴隶,这样那楚国蛮子以后就更不敢正眼看咱们了。”

    随侯被少师说得晕晕乎乎,刚要同意他的方案,季梁在一旁赶忙阻拦“不可主公,楚国人奸诈,而且他们也绝不是像少师说的那样羸弱,他们越是这样,肯定是故意的,一定是故意引诱我们去追击,以便打我们个埋伏。”

    随侯听季梁这样说,也犹豫了,算了,那就不追了吧。

第四十三回 楚国组织汉东峰会

    书接上回,话说楚国军队慢慢撤退,路上给随国设个埋伏,可左等右等,随国的军队不来,一打听,才知道随国大夫季梁看透了楚国的伎俩,劝阻了随侯出兵,没上当。

    熊通有点失望,楚国大夫熊率比也趁机奚落斗伯比说“还计谋呢,失败了吧,我看呀随国有季梁在,令尹大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斗伯比却一点也不气馁,说“这有什么,好事多磨嘛,我还有妙计。”

    于是斗伯比又向熊通说“主公,咱们楚国这些年,日益强大,是时候邀请周围的诸侯国开个峰会了,会上,自然要选个盟主,到时候,随国若是来参加峰会,自然要服从咱们,他要是不来,咱不是就有借口打他了吗。”

    于是楚国就发通知邀请周边的诸侯国来楚国的沈鹿开峰会,这些诸侯国其实都是以前周朝中央政府为了防备楚国而册封的小国,数量很多,主要集中在汉水流域,统称汉东诸国,其实随国就是汉东诸国中最大的一个,是姬姓国家,所以一直将自己视为正统。

    现在周朝中央政府越来越弱,楚国越来越强大,又离自己近,楚国的邀请,哪敢不参加。于是什么巴国、庸国、濮国、邓国、绞国、罗国、轸国、申国、江国等众多小国都屁颠屁颠地按时来了。

    峰会的主办国楚国一点名,就只有黄国和随国没来。

    熊通就派大夫䓕章去黄国,屈瑕去随国,责问这两国为什么没来,屈瑕也是楚国的公室大夫,芈姓屈氏,后世楚国名人屈原的先祖。

    䓕章到了黄国,黄国一下子就软了,赶忙告罪,对不起说了一箩筐,同时派使节去沈鹿参加楚国组织的峰会。

    而随国,还觉得楚国是他的小弟呢,什么小弟也学着耍大牌,牵头组织峰会,你们玩吧,大哥我没兴趣。

    这就不好了,楚国正愁没借口呢,汉东诸国都臣服了,剩下随国可就孤立无援了,不打你打谁。

    于是熊通又一次亲自率军陈兵汉水淮水之间,又到随国家门口了。

    楚国大军兵临城下,随侯又慌了,赶紧的,又召开军事会议吧。

    季梁率先发言“主公,楚国成功组织召开了汉东诸国峰会,风头正劲,锐不可当,咱们要避其锋芒呀,如今楚国兵临城下,楚强我弱,依微臣之见,咱们还是不要和楚国正面交战,先合谈,要对话不要对抗嘛,合谈总有个过程,时间拖一拖,楚国士兵就会疲惫,而咱们的士兵是保家卫国,不会松懈的,等到楚国疲惫了,那时若是合谈还没有结果,再开仗,咱们就可以和楚国势均力敌,或许还能打胜。”

    听着季梁这一通弯弯绕,旁边的少师早就不耐烦了,还想着上次他去楚营看到的样子,又打断季梁说“楚国远道而来,一定是疲惫之师,他们来送死,咱们就该迎头痛击,还腻腻歪歪地怕他们不成,不速战速决,难道又像上次那样让他们逃跑不成。”

    随侯也不知道上次是听了季梁的,免了惨败之祸,还以为上次听了季梁的,也不过尔尔,这次就听少师的吧。

    季梁还想再说,可随侯已经决定要和楚国战场相见,也只得服从命令。

    于是随国就由少师率领右军先锋部队,随侯自己亲自统帅主力,出城来在青林山下摆开阵法,季梁呢,季梁这次持不同意见,没被重用,给随侯驾车,当司机呢。

    到了青林山下,季梁先登上山顶,远望楚军阵型,那时候没有望远镜,要有,估计季梁肯定会用望远镜,观察敌军,看,这才是知己知彼的将军。

    季梁观察完敌军阵营回来,向随侯禀报说“楚军分为左右两军,按照楚国的惯例,他们以左为尊,所以楚侯熊通肯定在左军,所以楚国的精锐都在左军,而右军就相对薄弱,主公请让我率领一支奇兵,偷袭楚军右军军营,右军一乱,左军士气也会受挫,到时就不攻自破了。”

    听了季梁的分析,少师嗤之以鼻“既然知道楚国国君在左军,还放着主帅不打,跑去打什么右军,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真是胆小鬼。”

    于是就撺掇着随侯攻打楚国左军。

第四十四回 楚国第一个称王

    书接上回,话说随侯不听季梁的建议,而是采纳少师的方案,攻打楚国左军,结果可想而知,随军一冲进楚营,就正好是进了楚国的伏击圈,楚国军士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那叫一个勇猛,随军就像是羊进了狼群,哪还能有好,就连那个出馊主意的少师也被楚将斗丹几个回合斩于战车之下,随侯倒是机灵,见势不妙,赶忙舍弃了战车,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由季梁保护着杀出一条血路,算是逃了回来,但是回营后清单人数,好嘛,剩下不到30%,这在当时打仗算是败得够惨的。

    随侯好容易捡了条命,后怕不已,拉着季梁差点哭了,说“是孤不听爱卿的话,才遭受了这样的惨败。”

    又问“少师呢,少师回来没有?”

    旁边有人回禀说,看见少师被楚国人杀了。

    随侯还叹息说“可惜了。”

    季梁说“就是这家伙误国,死在战场上,是他的福气,有什么可惜的。主公,如今之际,还是先想想快点和楚国合谈吧。”

    随侯这时,哪还敢不听季梁的,赶紧说“好好好,爱卿觉得该怎么办就这么办吧,以后随国的大事都听爱卿的。”

    于是,季梁就亲自来楚军军营请求合谈,熊通一听,季梁来合谈来了,顺手就把茶杯朝季梁甩过来“什么,来请求合谈,早干嘛去了,你们不是挺能耐嘛,邀请你们参加峰会不来,还要和我兵戎相见,打呀,继续打呀,谈什么,不谈。”

    季梁微微闪身,躲过熊通扔过来的茶杯,面不改色,从容地说道“以前都是那奸臣少师,蛊惑我家主公,我家主公从来就没想着要和楚国对抗。现在少师死了,我家主公自知受少师蛊惑,对不起楚国,所以派我前来拜见楚侯,还望楚侯大人大量,宽宥我家主公,随国愿带领汉东诸国一起臣服楚国,唯楚国马首是瞻。”

    熊通还想再发发脾气,一旁的斗伯比赶紧打圆场说“这是天意不让随国灭亡,所以除掉了随国的佞臣少师。主公,既然随国愿意归顺楚国,这是好事,随国本来就是汉东诸国的头,如今随国归服了,汉东诸国就更加安稳了。另外,随侯是周王室的本家,还要麻烦随侯到周天子那给咱楚国讨个封号,就搞个一国两制,把楚国划成特区,也封个王爵吧。”

    季梁回来把楚国的条件给随侯一说,随侯的脸都绿了,王爵,大周朝王开始最高称号,只有周天子称王,下面分封的诸侯是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样的级别来的,楚国本来只有子爵,这家伙,一下子要个王爵,和周天子平起平坐,这能行吗。

    可是,行不行的也得给楚国跑一趟呀,谁让咱打不过楚国呢。

    结果可想而知,大周朝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周桓王姬林,刚在郑国那吃了瘪,肩膀上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呢,什么,楚国那南蛮子还想要个王爵,让他做梦去吧。

    姬林一边骂着,一边用没受伤的手臂将刚沏的茶就甩在随侯身上,随侯没敢躲,估计也躲不开,滚烫的茶水泼了随侯一身,好在穿得厚,没烫伤,就是可惜了那身上好绸缎做的礼服。

    随侯怔怔看着桓王扔下来的茶杯,被他的身子一档,滚落在地,竟然没碎,只是滴溜溜滚出好远。

    他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的周天子朝堂,又是怎么来到楚国熊通面前。

    熊通一听周桓王不准,也甩了杯子,不过没摔到随侯身上,而是甩在了地上,但是杯子也没碎,因为是青铜的。

    “什么,姬林不准,想当初我的先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他们老姬家得了天下,就只封我们一个子爵,还是这么边远的南方,这叫有功不赏;而郑国,都直接和他干仗了,还用箭射伤了他的肩膀,这么大逆不道,他连个屁都不敢放,这叫有罪不罚。这么昏庸不懂赏罚,还当什么王呢。而且这王号,我的先祖熊渠就称过,如今我称王,不过是光复旧号而已,不用你姬林封。”

    于是熊通就称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武王,随国和汉东诸国都惧怕楚国,逐渐成了楚国的附属国,而周桓王姬林呢,又是干生气没办法。

    看到大周朝中央政府的软弱无能,楚国更是肆无忌惮地扩张地盘,等到熊通死后,他的儿子熊赀[zī]即位,历史上称为楚文王,楚文王熊赀将都城迁到郢[yǐng]城,这郢城大约就在现在湖北省荆州市一带,因为后来楚国几次迁都,但都城迁到哪里,哪里都叫郢城。

第四十五回 郑国的继承人

    书接上回,话说楚国熊通称了王,这可是在大周朝绝无仅有的事情,自此以后又陆续有诸侯国有样学样,也想弄个王的帽子戴上,这是后话,咱们慢慢都会讲到。

    这一回,咱们又回到郑国来看看,英勇彪悍的郑庄公郑寤生战胜了周桓王,对本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将军大加封赏,其中以公子元得到的奖励最多,是一座城,郑庄公将大成栎邑给了公子元,从此公子元就像是小诸侯一样,成了郑国的附庸。

    当然其他的战将也都各有封赏,除了那位箭射王肩的祝聃,祝聃不服气,找郑庄公评理。郑庄公说“你用箭射天王,还想让我奖励你,就不怕别人背地里议论我,戳我的脊梁骨吗。”

    祝聃愤愤而回,没过多久背上竟然长了个毒疮,治也治不好,就这么死了。有人说这是祝聃箭射王肩的报应,但是我想说的是,很有可能是心情郁闷生闷气,所以心情快乐很重要哦。

    祝聃死了,郑庄公也觉得很惋惜,郑国一员猛将呀,还是私下给了祝聃家属许多财物,并安排厚葬祝聃。

    就这样又过了五年,到了公元前701年夏天,郑庄公生病了,五十七岁了,按照现在来说年纪也不大,但是郑寤生觉得自己是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从他十四岁接过郑国的担子到现在有四十三年了,他为郑国操碎了心,现在他累了,想歇歇了。

    他把祭足叫来,说“老祭呀,你是我最信任的,也是最了解我的,我一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了世子郑忽之外,郑突、郑亹[wěi]、郑仪也都很优秀,尤其是郑忽,简直和我年轻时一模一样,是我最中意的儿子。老祭呀,你说这郑国的继承人......”

    祭足多聪明呀,一听老板这样说,哪有不明白的,这是想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想把接力棒给老二呀,不行,那样,郑国不就乱了吗。

    于是赶紧接了郑庄公的话说“主公,世子忽是您的元妃邓曼所生,是嫡长子,被立为世子好多年了,而且世子忽屡次建立功勋,受到咱们郑国人民的尊重和拥戴,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呀。”

    郑庄公长叹一声说“哎,郑忽是个好孩子,这我当然知道,只是太过忠厚仁慈,他的母亲邓曼虽然是元妃,但是娘家邓国没势力,不能给郑忽助力,娶得妻子又是陈国的,现在陈国自己都正乱着呢;倒是郑突,果决英勇,有股狠劲,他母亲雍姞是宋国的公族,宋国如今的国君宋冯(ping)当年客居咱们郑国是,雍姞对他这位堂兄多有帮助,宋冯对他们母子都很好,我是担心......”

    不得不说,郑庄公老谋深算,他的担心是对的。

    但祭足为郑国考虑拥立郑忽为继承人也是一心为公,这时祭足更是觉得当初郑忽拒绝齐国的婚事太草率了,如如果要是郑忽有齐国当老丈人,会不会地位更稳固呢。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郑庄公的病越来越重了,最后的弥留之际,他把老二郑突打发到宋国出差去了,还说你就好好在宋国带着吧,没有召唤不准回来。

    这就是给郑忽扫清障碍呀。

    这年五月郑庄公去世了,他的嫡长子世子郑忽即位,历史上称郑忽为郑昭公。

    郑国的国君薨了,按照国际惯例,得通知联盟的其他诸侯国,祭足正好被安排去宋国,当然也可能是祭足自己申请去的宋国,顺便看看郑突在宋国乖不乖。

    再说说郑突,在老爹临终前被派到宋国出差,还是不召唤不准回去,哼,这哪是出差,这就是驱逐,为什么被驱逐,还不是因为大哥郑忽嘛,哦怕老爹死了大哥的位子坐不稳呀,就这么防着我,就这么不待见我,连老爹的葬礼都不让我参加,这可是你们逼我的,那个位子我还就要争一争了。

    于是郑突就开始在宋国活动了,宋国国君宋冯是自己堂舅,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而且从小这宋冯是在郑国流亡,和郑突一块长大,没少得郑突母亲的照顾,好说话;亲舅舅雍氏是宋国的公族大夫,更好说话。

    郑突就向宋国许诺了很多好处,换取宋国支持自己。

    宋国呢,当然也愿意支持郑突了,本来就是宋国的血脉嘛,一个亲宋的郑国不香吗,更何况这次支持郑突难度大,可以乘机狠狠敲上一笔,亲戚归亲戚,利益归利益,谁会傻乎乎白帮忙呢。

    这些变故,即便是聪明如祭足也没料到,还傻乎乎跑来宋国,完全不知道等自己的是一个巨大的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57/ 第一时间欣赏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作者:西河故事所写的《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为转载作品,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介绍: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年代,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年代,我国的大部分姓氏起源于这个时代,大部分成语形成于这个时代;那是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学术自由时代,也是礼义忠孝的人性闪光时代.....本书是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为母本改编,其间人物生平、姓氏迁徙、成语出处还要查大量资料,还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读音,人名、地名核实,有大量基础工作要做的。关注“西河故事”我们一起说东周列国故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