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文阅读

作者:西河故事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文阅读

第一回 网红歌谣无端流行 无辜女婴惨遭遗弃

    东周时期王室式微,列国日强,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年代,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年代。

    历史学家们将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我国后世行政区域、民族文化的雏形;是我国姓氏的起源;其间的许多历史故事,形成了后来的成语。

    要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就一定要了解东周时期。

    严格来说东周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划分的,但是要说周平王东迁,就不得不说因何东迁,我们的故事就从褒姒出生开始吧。

    当时周朝的都城是在镐京,就是现在的西安,所以说西安历史悠久,十三朝古都,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就建都于此,传至第十一代周宣王姬靖时周朝也是经历了发展、兴旺、鼎盛、衰落和中兴。

    这一年是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自太原料民回京。料民,就是巡查民众户口、车马、财物,为作战做准备。

    周宣王料民回京,天色已晚,忽然听见街市上有阵阵儿歌,朗朗入耳:“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yanhujifu),几亡周国。”

    这首歌谣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难的就是“檿弧箕箙”这几个字,“檿”是一种桑木的名字,桑木枝韧性很好,在古代是可以用来做弓的,用桑木做的弓就叫做“檿弧”;“箕”是一种草,应该就是现在的“枳机草”,也有地方叫“席箕草”,箕草细长柔韧,可以用来编织成生活用品;“箙”是盛箭的器物,“箕箙”就是用箕草编成的箭袋。

    那么这首歌谣的意思就明白了“月亮就要升起来,太阳就要落下去,带着桑木弓和箕草箭袋呀,看看大周国就要灭亡了吧。”

    周宣王听到这样的歌谣当然非常生气,就命令护卫把唱歌的小孩都抓过来,那些孩子们一哄而散,护卫们忙了半天只抓来两个。

    周宣王就问这两个孩子为什么唱这样的歌谣,是谁教你们的。两个孩子说:“是前几天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孩教大家唱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朗朗上口,一下子这歌谣就流行了起来,一不小心就成了网红歌谣,现在全城的孩子谁不会都不好意思说是镐京的。但是那穿红衣服的网红歌谣作者所有人都不认识,现在也不知所踪了。”

    周宣王听了也很无奈,只得让两个孩子滚蛋,并传令下去,禁止再传唱这首歌谣,再有发现全家治罪。同时全城搜捕贩卖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人。

    就这样,周宣王闷闷不乐地回了宫,见了姜王后,哪料姜王后也禀报了一件怪事。

    说是有个前朝的老宫女,五十多岁了,怀孕四十多年了,昨天晚上生下一名女婴。姜王后觉得这女婴可能是不祥之物,就让人用草席裹着,抛弃在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了。

    到了第二天满城贴满了禁止贩卖桑弓箕袋的告示,但是乡下人却并不知道。

    这时正有一对乡下夫妇带着做好的几把桑木弓和几个箕草箭袋进城,准备卖些银钱。

    哪知刚到城门口就被守城士兵大喝一声“拿下”,那男子反应快,扔了桑木弓逃走了,士兵只抓到了那妇人,也没有经过审问,就当街烧了桑弓箕袋,处死了可怜的妇人。

    再说那逃走的男子,正不知为何官兵要抓他夫妇,想着再溜回去打探打探,就听到路边有人议论,说北门有个妇人,违禁制造贩卖桑弓箕袋,已被处决了。

    他知道妻子已死,伤心难过也是无奈,只得独自回家。

    走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鸣,觉得奇怪,走近一看,见一个草席包儿浮在水中,鸟儿们用嘴衔着。男子将草席包捞起,听见一声啼哭,原来是包着一个女婴。这男子想这孩子被草席包着抛弃水中,却有百鸟将其衔出,一定是大贵之人,于是就带着女婴逃往褒城去了。

第二回 幽王继位 三川崩竭 美女养成 褒姒进宫

    书接上回,话说没过几年,宣王姜后相继病逝,太子姬宫湦继而,立申伯之女为王后,立长子姬宜臼为太子,申王后的父亲由伯爵升为侯爵,这位新继位的姬宫湦,就是赫赫有名的周幽王,当然他的名声好像都不是什么美名,但是这位周幽王还是给后世贡献了几个成语故事。

    这位幽王姬宫湦暴戾、寡恩、好色,还在国丧期间就和一些献媚小人喝酒打牌,一点悲伤之情也没有,每日声色犬马,不理朝政。

    王后的父亲申侯屡谏不听,申侯生气,不在朝廷上班,告病回到自己的封国申国去了。

    这时候幽王最信任的就是虢公石父、祭公易,尹球这三个人,让这三个人位列三公,这三个人都是阿谀奉承之辈,贪慕荣华之徒。

    这天上朝时,岐山的守臣启奏说:“泾河、渭河、洛河三川同日地震了。”

    幽王说:“山崩地震是平常的事,禀报给朕有什么用,退朝吧。”

    听了幽王如此说、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相当无语。

    太史伯阳父对大夫赵叔带说:“这三川都发源于岐山,如今三川地震,河道塞竭,我们大周朝的发祥地岐山可就危险了,如此一来,不出十年,朝廷上怕是要有大变故了。”

    赵叔带说:“虽然天子不理国政,不体恤人民,一味任用佞臣,但是我们也在朝中身居要位,要尽职尽责,还是要向大王进谏的。”

    这些话都被一旁的虢公石父听到了,就赶紧跑到幽王那儿去打小报告,说伯阳父和赵叔带妄议朝政,诽谤朝廷,妖言惑众。

    幽王说:“他们这些蠢人知道什么朝政,不理他们就好了。”

    就这样赵叔带满怀着一颗忠义之心几次求见,都被幽王拒之门外,又过了几日,岐山的奏表送来,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压坏了许多民房,致使灾民无数。”而幽王却全然不理,还命人访求美女,充实后宫。

    赵书带来继续进谏,幽王继续不理,又被虢公石父诬告,幽王就将赵叔带免官为庶民,逐出朝廷。

    赵叔带绝望之极,举家迁往晋国了。这就是晋国赵氏的祖先,后世赵、魏、韩三家分晋,也成为一方诸侯。而且三家分晋之后,就进入战国时期,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的故事以后会讲到哪儿的。

    现在说说有另一个大夫褒珦,因为赵叔带被逐,也向幽王进谏说:“大王不怕三川崩竭,驱逐贤臣,恐怕国家空虚,社稷不保了。”

    幽王大怒,命人将褒珦抓起来,关到国家监狱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进谏了,幽王耳根清净,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话说这被投入大牢的褒珦,正是褒国的封君,而上回说的那个卖桑弓箕袋的男子,带着水中弃婴,正是逃到了褒国。

    一个大男人,也没办法带这奶娃娃,恰好有一户人家,才生的女儿死了,就将这个女娃娃抱来养大。这家人姓姒,就给这女娃取名褒姒。

    吾家有女初长成,转眼间小褒姒就长成大姑娘了,那是天生丽质,出落得花儿一样。大家就脑补一下吧,所有形容美女的词,用在她身上都不过分。而且这褒姒还发育得早十三四岁的身材,就像十六七岁的样子,没有小姑娘的青涩,而是大美女的成熟和丰韵。

    再说那位被囚禁的褒珦,不是褒国的诸侯嘛,为了救他出狱,他的儿子褒洪德绞尽脑汁。

    这一天就遇到了褒姒,褒洪德一下就被褒姒的美貌惊艳到了,心想幽王好色,荒淫无度,若是将此女献给幽王,应该可以将父亲赎回来了吧。

    于是就给了褒姒养父母许多财物,将褒姒买回家,还专门请了礼仪教师,教褒姒礼仪才艺。就这样集训了几个月,带着褒姒进京,先贿赂了虢公石父,求他在幽王面前美言,再献上美女,请大王赦免父亲褒珦。

    这一回咱们就讲到这儿,留个小问题大家讨论,关于褒姒的年龄,按照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宣王三十九年褒姒出生,四十六年宣王崩,幽王继位,第二年改元,幽王四年褒姒进宫,算算也才十一岁,怎么说是十四岁了呢。

    我是西河故事,关注我,和你一起读东周。

第三回 有勇无谋 太子被贬去申国 用馊主意 褒妃变成新王后

    书接上回,话说褒姒进宫,向周幽王轻轻俯身行礼,身姿婀娜,裙裾飘飘,像风吹杨柳一般。

    幽王看得满心欢喜,那眼珠就像长在褒姒身上,再难移开。便让褒姒住在了王宫里最豪华的地方—琼台,从此和褒姒过上了没日没夜没羞没臊的生活。

    一连十余日,也不去上朝,文武百官要启奏国家大事,都见不着老板的面,只能唉声叹气。

    话说这褒姒自打进宫,就被幽王专宠,三个多月了,也没去拜见正宫娘娘申王后,办理嫔妃入职手续。

    申王后当然十分生气,一心要找找褒姒的晦气。

    这天,申后带着宫女随从来到琼台,正遇见幽王和褒姒如胶似漆,那褒姒看到王后来了也不起身相迎,完全没把申后放在眼里。申后见状更是怒火中烧,指着褒姒的鼻子骂到:“哪里来的贱婢,竟敢在此秽乱宫闱,来人,给我打出去!”幽王害怕褒姒真的被打,赶忙挡在前面,对申后说:“这是朕新娶的美人,还没来得及让她去拜见王后,王后莫要见怪。”申后见有大王护着,只得恨恨而去。

    褒姒见王后走了,才从幽王身后探出头来,弱弱的问:“这个女人是谁呀,这么凶,吓死宝宝了。”幽王赶紧安慰说:“这是王后,按理说你进宫是要先去拜见王后的,这样,你明天就带些礼物去拜见一下王后吧。”“大王呀,我可以不去吗,我好怕她呀。”

    再说申王后回到宫中闷闷不乐,太子姬宜臼见了就问母亲:“母后,你为什么这段时间不高兴呢?”申后说:“你父王宠幸褒姒,冷落后宫,而且那个贱婢不懂尊卑,不知礼仪,不仅不来朝见我,就连我去了也不起身相迎,若是让这贱人得志,以后哪还有咱们母子的立足之地。”太子说:“母后放心,孩儿为你出气。”

    话说没过几天就是朔日,这朔日就是每个月的初一。我们中国古代的历法是太阴历,就是观察月亮的变化,月亮变化一个周期就是一个月,没有月亮那天就是一个月的开始,叫朔日,月亮最圆那天就是这个月的十五,叫望日。

    古代君王上班,平常日子小朝会,每月初一,朔日这天大朝会,就像现在的每月例会,幽王就是再懒政,朔日这天也还是得去打个卡的。

    太子姬宜臼算准了朔日这天幽王要去上朝,就带着一众随从前往琼台,把褒姒的花园糟蹋个一塌糊涂。

    褒姒的宫女赶紧阻拦,说:“太子爷快住手吧,这花是大王专门请人为褒娘娘种的,您这样给毁了,褒娘娘怪罪下来,奴婢们可担当不起呀。”

    太子说:“什么贱婢,也敢自称娘娘,我让人给母后采些花去,你们也敢阻拦。”

    听见外面乱纷纷的,褒姒就亲自出来看看,一见是有人在祸害她的花儿,还没来得及质问,就被太子揪住头发打了一顿,一边打还一边骂:“你是哪里来的贱婢,无名无份,也敢妄称娘娘,今天就让你认识认识我,知道谁才是正经主子!”

    宫女们吓得跪倒一片:“太子爷快住手吧,要是大王怪罪下来,我等都要没命了呀,太子爷就可怜可怜奴婢们吧。”

    太子姬宜臼这才悻悻住手。

    幽王退朝,见褒姒云鬓散乱,正哭得梨花带雨,赶嘛问:“我的美人呀,这是怎么啦!”

    褒姒一见幽王,眼泪更像断了线的珍珠:“今天太子带人在琼台下摘花,一见到贱妾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毒打,要不是宫人们苦苦相劝,怕是我就见不到大王了,大王,你可要给我做主呀。”

    幽王一听倒也心里明白:“好啦好啦,我的美人受委屈啦,今天这是太子来给他母亲出气来了,肯定是因为你进宫数月未去朝见王后。”

    褒姒一听又哭诉道:“太子为母抱怨,定要置我于死地,妾身死不足惜,但是蒙大王宠爱,我已身怀六甲,还望大王放过出宫,才能保住我腹中的孩子。”

    幽王一听褒姒有喜,高兴的就像猴子见了香蕉,赶忙对说:“美人儿放心吧,太子的事交给我来处理。”

    第二天幽王就下了一道圣旨:太子姬宜臼好勇无理,目无君父,发配申国,听申侯教训。东宫太傅、少傅辅导不力,削去官职。”

    一句话,太子被赶回姥姥家去了,太子的老师也跟着丢了官儿。

    姬宜臼想进宫申辩,幽王吩咐宫门守卫,不准通报。申王后还不知变故,许久不见太子进宫来问安,让人一打听,才知道被赶回姥姥家了。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褒姒生下一名男婴,幽王爱得像眼珠子似的,给小儿子取名叫姬伯服。褒姒自从生了儿子,地位更加稳固,就联络上回咱们提到的虢公石父、尹球等几个佞臣,谋划着废长立幼的事来,妥妥的夺嫡大戏上演了。

    再说申后,终日以泪洗面,她身边的心腹大宫女实在心疼主母,就向申后出主意说:“娘娘思念太子殿下,何不修书一封,悄悄送去申国。”

    申后说:“能找什么人去送信呢?”

    宫女说:“我的母亲很懂医术,娘娘就说有病,召我母亲进宫来给娘娘诊病,出宫时将密信带出,让我哥哥给太子送去,定是万无一失。”申后闻言便依计行事,这天就装病,召那宫女的母亲温嬷嬷进宫。

    却说那边,早有小密探将申后的一举一动报告给褒姒,褒姒说:“这肯定是申后在想办法给太子传递消息,等那温嬷嬷出宫时一定要严加搜查。”而申后那边,还傻傻地让温嬷嬷将密信藏在怀里,为了掩人耳目,还赏了两匹彩绸给温嬷嬷。

    就在这个温嬷嬷双手捧着王后赏赐的彩绸刚要出宫时,就被宫门守卫拦下,连人带货还有那封密信,一起送到褒姒面前邀功。褒姒一看,果然有申后给太子的密信,信中让太子设法回朝和母亲一起谋划铲除妖妃,就气得银牙紧咬,柳眉倒竖,将申后赏给温嬷嬷的那两匹彩绸撕了个粉碎。

    说来也奇怪,那一声声清澈的撕扯绸子的声音,竟然悦耳动听,褒姒听着听着,心情平复了许多。怪不得后世诗人白居易形容琵琶声音好听,叫声如裂帛。

    褒姒将王后密信呈给幽王,哭着说:“王后和太子这是要谋害我母子性命呀,这次是人证物证俱在,大王您可要给臣妾做主啊!如今大王健在,还镇得住他们,可是等到大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即位,那时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臣妾和您的小儿子伯服恐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幽王见了申后亲笔的密信,也是震怒非常,当下命人先砍了送信的温嬷嬷,又召来虢公石父拟旨:“王后申氏,嫉妒怨憎,咒诅朕躬,德不配位,现废去后位,退居冷宫,其子宜臼,好勇无礼,难堪大任,亦废其太子而为庶人。现有褒妃,贤良淑德,可主中宫,母仪天下,立为王后,其子伯服,聪慧可人,甚合朕意,立为太子,钦此!”

第四回 撕绸子 褒后难一笑 举烽火 幽王戏诸侯

    书接上回,话说幽王一道圣旨,废了申后,立褒姒为新王后。

    就这样当年的弃婴,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了大周朝的国母,文武百官虽有心怀不平者,可谁敢多言呀。

    而这褒姒自从当了正宫王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按说是人生巅峰,诸事顺遂,可这位褒娘娘却笑点太高,从来就不笑。这可急坏了他的好大王每日歌舞演奏,变着花样讨好。褒娘娘就是不笑。

    “我的小亲亲,你看这节目是不是不合你的心意呀,你还喜欢什么,朕马上给你弄了来。”

    “大王呀,我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就是记得以前手撕彩绸,那声音悦耳动听,听着爽。”

    “好好好,这好办,来人呀,将国库里存的彩绸全搬过来,丝绸子,给王后听。”

    那些上好的彩绸,被一匹匹撕的粉碎,开始褒姒还觉得好听,听了几天,也没意思了。幽王见还是不能博得美人一笑,就向全国下令,广招能博王后一笑之人,赏赐千金!

    又是那个佞臣虢石父献计;“先王昔年在骊山修了几十座高台,叫做烽火台,上面存放着狼烟,若是有贼寇来犯,就会点燃狼烟,擂动战鼓,附近的诸侯就会带兵前来救援。如今天下太平,那烽火台许多年都没用过了,不如大王去骊山游玩,点上烽火,看诸侯急匆匆前来,又无贼寇,空跑一趟,王后肯定觉得好玩。”

    “嗯,此计甚妙,传令下去,准备骊山旅行。”

    话说当时郑国的国君叫郑友,这郑友是幽王的父亲周宣王姬靖的弟弟,幽王的叔叔,因为封地在郑,所以叫郑友。他是郑国的第一代国君,也是郑姓的始祖,当时的爵位是伯爵,所以当时也被称作郑伯友,郑友死后谥号是“桓”,后世也称他为郑桓公,因为他是周王室的本家,自然是姓”姬”,封地在郑,所以郑是他的氏,姓氏的氏,当然大家也可以叫他姬友,不是好基友的基友,大家不要搞错了。

    这位郑伯友,当时也在朝廷上班,职务是司徒。

    郑司徒一听幽王要点烽火博褒姒一笑,大惊失色,连忙阻拦道:“大王呀,这烽火可是国家的战备防御,是国之重器,怎可如此儿戏,这是要失信于诸侯的呀!”

    “王叔,你老人家多虑了,朕不过是和诸侯们开个玩笑,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郑伯友怎么劝,幽王也不听。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开向骊山,郊游去了。

    一到骊山,幽王就命令点起烽火狼烟,擂起战鼓。

    这烽火台都是修建在山巅之上,相隔数里一个,要是有外敌来犯时,晚上点烽火,白天燃狼粪,烧狼粪的烟是白色的,凝结不散,一个烽火台烧狼烟,另一个很快就看到了,也紧跟着燃起狼烟,如此军队就能很快得到消息,迅速反应,再加上战鼓的催促,肯定是十万火急。

    且说这边幽王褒姒吃着烤肉,喝着美酒,看着太阳渐渐落山,天边的最后一抹晚霞也隐去了绚丽的色彩,褒姒正觉得无趣,就见远处一阵马嘶人喊,一支军队急急忙忙地开拔过来,带兵的将领跑得气喘吁吁,可来到骊山脚下,却只见彩旗飘飘,还有阵阵音乐之声,并没有敌军来犯。不一会儿又有几支队伍连夜赶来,这时幽王派人传话来说,并没有外敌入侵,大家辛苦了。那些来勤王的诸侯面面相觑,也只得又带着兵马,偃旗息鼓,悻悻而回。

    褒姒在楼台上看着诸侯们急匆匆带兵前来,累得人仰马翻,又灰溜溜回去的样子,实在好笑,忍不住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第五回 申侯一怒引狼入室 幽王作死一命呜呼

    书接上回,咱们先按下幽王姬宫涅和褒美女的各种作不说,来看看前太子姬宜臼和他的外公申侯现在在干什么。

    自从太子姬宜臼被发配到申国,这位申侯就不停地向朝廷打报告,请幽王顾念父子之情,收回成命,召太子回朝。还举了前朝夏桀宠妹喜、商纣宠妲己,最后都导致灭亡的例子,请幽王不要迷恋褒姒,否则就要重蹈夏桀商纣的覆辙。大家想想,这样的报告幽王能批吗,不仅不批,过了没多久,又传来申王后和太子都被废黜的消息。

    申侯心里更加郁闷,心想着,要是以后真的传位给了褒姒的儿子,那不光是他的女儿、外孙,恐怕连自己的申国也要遭殃。于是就开始谋划起帮助姬宜臼复位的事来。

    而这时的幽王正忙着玩烽火戏诸侯的游戏,几次三番地上当,再喊狼来了大家也就不信了。

    申国和西面的游牧部落犬戎接壤,平日里也有些交往,这犬戎逐水草而居,生活物资非常匮乏,除了放牧之外,也经常骚扰汉族的居住地,干些抢劫财物人口的勾当,并且马肥人壮,骁勇善战。

    申侯就给犬戎酋长送去书信,请犬戎发兵进攻镐京,胁迫幽王,让前太子姬宜臼复位,许诺镐京国库的财物任犬戎拿取。

    有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犬戎部落当然是欣然同意,于是犬戎发兵一万五千,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包围了镐京。这回狼真的来了。

    接到贼兵围城的通报,正在寻欢作乐的幽王大惊失色,赶忙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

    虢公石父说:“大王快派人到骊山烽火台,燃起烽火狼烟,这样附近的诸侯看到了,就会来勤王,等诸侯们的队伍到了,内外夹击,自然可以击退贼寇的。”

    幽王觉得虢公石父说的很有道理,立刻派人前往骊山举烽火。

    可是等了一天、两天、三天,也不见有一只诸侯发兵前来救援。当然不来了,谁知道你是不是又逗大伙玩呢。

    镐京城中周幽王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两日犬戎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烈,西面城门已经快守不住了。

    幽王见破城指日可待,连忙命人备好车辆,带着褒姒和小儿子伯服,由王叔郑友带一队卫兵保护着,杀出北门,向骊山逃去。

    到了骊山,郑友让人再举烽火,可还是没有一只诸侯的队伍前来救援,倒是犬戎的追兵很快到了,一个个口中还喊着:“休要走了昏君!”

    这时幽王和褒姒吓得哭做一团,只有郑友说到:“大王莫慌,臣一定拼死保护大王杀出重围,先到臣的郑国去,再召集诸侯来收服镐京。”

    幽王说:“朕悔当初不听叔父的话,以致于此,如今全赖叔父保全了!”

    郑友手持长矛,保护着幽王一行奋力拼杀,怎奈敌军越来越多,郑友也越战越勇。这时,不知从哪里射来一只利箭,正中郑友的左肩,郑友略一迟疑,又有几支利箭直奔面门前胸而来,可怜一代贤臣就这样战死沙场。

    郑友阵亡之后,幽王的车架就失去了保护,很快就被生擒,带到了犬戎酋长面前,犬戎酋长一看衣着穿戴,就知道是周幽王,话都没说就一刀砍死,同时把伯服也杀了。褒姒倒是没有被杀,被酋长带回军中。

    而那几位佞臣虢公石父、祭公易、尹球也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犬戎攻占了镐京,将大周国库的财物一抢而空。

    同犬戎一起进城的申侯赶忙先带人冲进王宫,将前王后,自己的女儿救了出来,又命人寻找幽王。

    随从报告说,幽王一行出了北门,向骊山方向去了,申侯就急忙带人向骊山方向追去。

    半路上正遇见得胜而来的犬戎酋长,说幽王被自己杀了,申侯听了大惊,并责怪说:“我并没有想要杀大王呀,酋长大人如此,不是要我背负弑君的罪名吗。”

    犬戎酋长笑道:“申侯差矣,你想要你外孙即位,又怎能不杀幽王呢,这不是妇人之仁吗。”

    申侯也只能命人将幽王的尸身收殓安葬。

第六回 请神容易送神难 犬戎猖獗

    书接上回,话说申侯借犬戎之力夺取了镐京,他本以为犬戎得了国库的财物也该满载而归,回他们草原去了,哪知道这犬戎硬是赖着不走。

    当然不走了,这镐京可比草原好多了,有这么多金银珠宝,美酒美食,还有美人,镐京的美人可比草原上的姑娘白净细嫩多了,这些他们在草原上哪见过呀,还不多享受享受。

    犬戎不走,申侯可就头大了,这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整个镐京的人民,从贵族官员到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怨恨申侯的,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哦,对了那时候还没有汉呢,汉作为我们民族的名称是汉朝以后的事情,申侯充其量只能叫做“周奸”。

    这位周奸申侯也很郁闷,剧情完全没按照他的想发展,没办法他也只好写信求援。

    申侯写了四封密信,分别是给晋国国君姬仇,卫国国君姬和,秦地首领嬴开,和郑国世子郑掘突。

    关于这几个诸侯国,咱们简单介绍一下。

    晋国是最早是周武王姬发的三子姬虞的封地,周朝建立之初,武王之后是周成王姬诵继位,当时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姬旦监国。这个姬旦不是我们吃的鸡蛋,他姓姬名旦,是日字下面一横那个“旦”字,姬旦的封地在周,是公爵,所以也叫他周公旦,现在说某人神游,梦见周公了,就是说见了这位老兄,姬旦是后世周姓的始祖。

    据说有一天,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姬虞玩游戏,小姬诵就学着大人的口气拿着一片梧桐树叶对弟弟说:“孤将晋地赐给你,这就是你封地的地图。”俩小孩正玩得高兴,恰好这时辅政大臣周公姬旦路过,听见了小姬诵的话,立刻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向姬诵行了个礼,朗声说到:“臣恭贺大王,恭贺晋公!”

    正玩得高兴的两个小孩吓了一跳,都很懵逼地看着姬旦,姬诵怯生生地说:“叔父,我们俩是闹着玩的。”

    可姬旦却正色道:“大王虽未亲政,但册封诸侯是国家大事,怎可儿戏。”

    真不知是该恭喜还是孩子的姬诵和姬虞呢,还是该同情他们,这样的童年,不知道他们后来还能不能痛痛快快玩个游戏,但我们知道的是就这样有了晋国,而且后来晋国的发展变革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桐叶封弟”的来历。

    被封到晋国的姬虞的后人就以“晋”氏,演变到现在我们只有姓已经没有氏的概念了。

    而前面说的晋国国君姬仇,就是姬虞的后人,因为东周时期姓姬的人实在太多了,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就以称他晋仇。

    介绍了晋国,再来介绍一下卫国,保卫的卫,卫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封,姬发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将卫地封给他的弟弟姬封,卫国可是个老牌的诸侯国,而且这个卫国虽然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不是大国、强国,但却是众多的姬姓诸侯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

    这位姬封就是后世卫姓的始祖,那么他的后人姬和,我们也可以称他为卫和。

    再来说说秦,这时候的秦还不是诸侯国呢,只是周朝的附庸,可见地位之低,但是老秦人凭借坚毅的性格,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华夏,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却又瞬间土崩瓦解,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当然这是后话,我们还要从头来说。

    秦人的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了“嬴”姓,负责畜牧业,在夏朝商朝也是小诸侯,也算是很早就进入贵族阶层,但是嬴姓的后人在商朝后期助纣为虐,到武王克商时差点被灭了族,直到东周的第八代天子周孝王姬辟方时,嬴姓族人在族长非子的带领下,发扬光大了老祖宗的畜牧业技艺,为周孝王养马成绩出众,孝王就将秦谷赐给了他们,这秦谷就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有了封地,但没有爵位,还不是诸侯国,只是周朝的附庸,就这样又过了差不多两百年,直到这次,和晋、卫、郑三国一起收复镐京,拥立平王,又护送平王东迁才被封爵,又成了一方诸侯。

    而郑国,咱们前面讲过,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的封国,虽然也是姬姓诸侯国,但和卫国、晋国相比资历就浅了许多,是个年轻的国家。而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友,为了保护幽王在骊山阵亡了,此时申侯的密信就是送给郑国的世子郑掘突的。

第七回 镐京破败人心散 平王东迁

    书接上回,话说申侯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秘密发去了求援鸡毛信。

    咱们先不说晋、卫、秦三家收到密信后的行动,先说说郑世子掘突,这郑掘突生的身姿挺拔,相貌俊朗,古今标准都是帅哥一枚,当年正值二十有三,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郑帅哥一听父亲阵亡,又是悲伤又是愤恨,二话不说,立马点齐本国战车三百乘,亲自率领,星夜兼程赶赴镐京,要给父亲报仇雪恨。

    等郑掘突率军来到镐京城下,却因为年轻气盛,报仇心切,却中了犬戎的埋伏。郑掘突急忙带着残兵后撤三十里,正在心里郁闷时,望见远处烟尘滚滚,一支人马疾驰而来,呼啦啦战旗烈烈,上书斗大的“卫”字,领头的是一位神采奕奕的老者,鹤发童颜,正是卫武公姬和。

    郑掘突忙带领本部人马与卫武公兵合一处,并向卫武公讲述了父亲阵亡自己报仇心切又战败的事。

    正说着,晋军和秦军也到了,四路人马会齐,大家商议退敌之策。

    秦襄公说:“犬戎是游牧部落,他们只想多抢些财物人口,并不想久居镐京,我们可于半夜之时,分别从镐京的东、南、北三面进攻,只留下西门,让犬戎逃跑,郑世子可以带本部人马埋伏在犬戎逃跑的路上,如此这般......”

    大家都觉得秦襄公的计策可行,同时通知了城中的申侯,准备里应外合。

    到了夜半三更,整个镐京城都进入了睡梦之中,突然,杀声四起,火光冲天,把夜空都照得通明,申侯趁机叫人将城门打开,三家诸侯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冲进镐京城。

    犬戎酋长从梦中惊醒,已是大势已去,慌忙带人向西逃去,为什么向西逃呢,因为西面没有敌人呀,而且西面也是回家的方向。

    哪知刚出镐京不久,就遭遇了埋伏,正是与他有杀父之仇的郑掘突,郑世子这回是杀了个痛快,直杀得犬戎人仰马翻,丢盔弃甲,残兵败将连滚带爬逃回了草原。

    赶走了犬戎,几路诸侯一起进城,同申侯商议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之际只能将前太子姬宜臼从申国接来镐京即位。

    姬宜臼回到镐京,才知道父亲已经亡故,不觉放声大哭,觉得是因为自己才使镐京遭此大劫,众人连忙劝慰,让太子以社稷为重。

    事已至此,姬宜臼也只得听从几位诸侯的安排,换上天子的衮服,祭祀太庙,登上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其实我们说的周宣王也好,周幽王也好,包括这位刚即位的周平王,这“宣”“幽”“平”都是他们的谥号,就是他们去世后,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在故事中这样称呼他们,只是为了大家好区分。

    周平王即位,昭告天下,为父亲周幽王服丧,同时表彰了收复镐京的几位功臣,其中郑世子掘突继承父亲的爵位,并晋升为公爵,这位郑掘突后世称他为郑武公;秦,原来是附庸,这次勤王有功,加封伯爵,从此又跻身诸侯之列;卫候也晋升为公爵;晋国已经是公爵国家了,就加封了河内的土地;平王本来也想给他的外公申侯进爵,申侯自知是自己招来犬戎,没脸接受赏赐。

    对于虢公石父、祭公易、尹球等几个佞臣,削去本身爵位称号,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但念其先祖是追随前世君王的功臣,允许其子孙袭承爵位,所以虢国等诸侯国还在。

    再说这犬戎虽然被赶回了草原,但这次侵略镐京得的好处确实不少,尝到了甜头,又熟悉了路线,就隔三差五地来镐京周边骚扰,搞得大周朝苦不堪言。

    而周平王自登基以来,国库空虚,那些被犬戎毁坏的宫殿房屋无力修葺。

    又有犬戎不断骚扰,无钱、无粮、无兵,整个一三无大王,你是周平王的日子难不难。

    好容易捱到父亲喪期满了,周平王就和大臣们商量要迁都到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

    为什么要选洛邑呢,因为洛邑位于当时周国的地理位置中心,而且在周成王时期就在洛邑修建有宫殿,一直作为大周朝的东都,几乎每年周天子都有到东都洛邑去检查工作。

    宫殿、衙门、办公场所都是现成的,怎么也比这破败的镐京强吧,满朝文武好像也提不出反对意见,那就收拾东西搬家呗。

    这就是平王东迁。这次迁都在时间上将周朝划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首都位于镐京的时期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称为西周,平王迁都后首都位于洛邑的时期,就是东周,我们的故事东周列国就是讲述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

    说到这平王东迁,也真是够惨的,护送他的诸侯就只有新封的秦襄公。

    郑国、晋国自己家一堆事要处理,没来;卫武公年事太高,也没来;就连自己的亲外公申侯,因为被犬戎打击报复搞得自顾不暇,也顾不上周平王了。

    就这样秦襄公带兵一路护送着周平王和满朝大臣到了洛邑,安顿下来。

    这日,秦襄公准备回国了,来向周平王辞行,周平王说:“如今我大周朝的发祥地岐山和丰京都被犬戎侵占着,爱卿此去,若能驱逐贼寇,收复失地,这些土地就都赐封给你吧。”

    就这样秦襄公带着周平王的这张空头支票,率领老秦人奋发图强,经历了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建立起了强盛的大秦帝国。

第八回 见帅哥申侯心喜 风光光 武姜出嫁

    各位朋友,从这回开始,咱们才真正开始了东周列国的故事,这东周列国的第一个大故事就是郑伯克段,既然是大故事,咱们一回可讲不完,且听西河给您慢慢道来。

    按下周平王带着一班文武大臣迁都洛邑不表,咱们先说说大帅哥郑掘突。那位申侯自从见了郑掘突,也被郑帅哥的阳刚之气深深吸引,心说“这帅小伙,咋不生在我家呢,哎,当不成我儿子,当我女婿也不错,我不是还有个小女儿待字闺中吗,赶紧找媒婆去说合。”

    说到这,咱们简单介绍一下周朝贵族间的婚姻关系和习俗,周朝时讲究同姓不婚,为什么同姓不婚呢,因为同姓都是兄弟国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本家,所以结婚要找异姓国家的女子。

    而当时贵族也就那么几个大姓,所以很多女孩出嫁都是嫁到舅舅家,不能嫁兄弟,但表兄弟是可以嫁的,一直现在有时候说到表哥表妹的时候都显得有点暧昧。

    扯远了哈,咱们说回来,女孩子嫁到舅舅家,她的公公婆婆很有可能就是她的舅舅姑姑,所以我们在读古文和古诗词时经常有舅姑什么什么的,看解释说舅姑就是公公婆婆,总是不明白,这样给大家解释一下周朝的婚姻习俗后就知道了,公公婆婆很大的可能就是新媳妇的亲舅舅亲姑姑呢。

    女孩出嫁到舅舅家,也就是回到了母亲的娘家,所以古文中也常把出嫁叫“归”,出嫁不是嫁出去,而是嫁回来。

    周朝时天子姓姬,历代周天子都会分封自己的兄弟、叔伯,所以姬姓的国家很多,比如咱们前面讲过的晋国、卫国,和这位帅哥的郑国,都是姬姓国家,他们之间是不能婚配的。

    而申国是姜姓国家,这姜姓也是大姓,相传是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到了周朝姜姓族人也是枝繁叶茂,最著名的就是姜子牙了,姜子牙被封在齐国,所以齐国也是姜姓国家。

    当然,这申国和姜子牙没什么关系,申国是周宣王时册封的,当时的申侯是周宣王的舅舅,周宣王自己也娶的是姜姓女子,到了周幽王还是在舅舅家找个表妹娶了做王后,就是咱们前面说的申侯之女,周平王的母亲申王后。

    可见这申国代代都有好公主呀,不然申侯惹这么大个祸事,还能安然无事,还不是因为生个好女儿,有个好外孙嘛。

    大女儿有了好归属,还得想着给小女儿也找个好婆家不是,这郑掘突,多好的小伙子,要颜值有颜值,要身家有身家,而且又继承了郑国国君爵位,前途无量。

    那这门亲事郑掘突同意吗,当然同意,娶了申国小公主,就是当今周天子的小姨父,那不是荣耀等级又加一分,而且据说这申国公司身材容貌也都出众,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父亲新亡,自己刚接管郑国,内忧外患,千头万绪,有了这门亲事,就多一个强大的外援,这账怎么算都是划得来的。

    就这样,申国的小公主风风光光嫁到了郑国,这位公主的名字史书上没有记录,因为后世人称郑掘突为郑武公,所以后世的史书就称这位申国公主为武姜夫人,武,是她夫君郑掘突的谥号,姜是她的姓。

    这位武姜夫人虽然没有留下闺中芳名,但是她的故事却千百年来流传不息,不光有故事,还有和她相关的成语,这些都是因为她生了两个好儿子。

    具体是怎样的故事和成语呢,咱们下回再讲。

第九回 母亲偏心 宠溺小儿埋祸端

    书接上回,话说这位武姜夫人风风光光嫁到郑国,和郑武公成亲之后,恩恩爱爱,琴瑟和谐。

    不久就怀孕有喜了。武姜夫人还没愉快的过够二人世界,没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冷不丁肚子一天天变大,有点不知所措,加上十月怀胎的各种辛苦和不适,从小娇生惯养的申国公主,现在却要怀孕生孩子,所以呀打有了这个小冤家武姜夫人就不喜欢,好容易到了分娩之日,心想着卸了货就好了。

    哪知道,这孩子是天生的和她八字相克呀,还难产,差点要了武姜夫人的命。

    大家想想,两千多年前,当时也没个胎检、产检啥的,武姜年轻头胎,胎位不正在所难免,而且当时也没有麻药剖腹产什么的,可怜这位娇滴滴的武姜夫人,在生这第一个孩子时疼得死去活来。

    所以武姜夫人对这长子从来就没喜欢过,给这儿子起名叫寤生。这寤生的意思,就是倒生,出生时脚先出来的意思,作为国君的嫡长子,取这样的名字,也确实是够随意奇葩的。

    郑武公虽然很高兴有了儿子,但还是很顾及老婆的感受,寤生就寤生吧,管他怎么生,总归是我郑掘突的长子,这个儿子一定要好好培养。

    不知不觉中,小寤生长到三岁了,除了不受母亲待见,其他的一切都很好,毕竟是国君的嫡长子吗,一切都是按照接班人的方向在培养。小寤生也很好学、懂事,而且孝顺,虽然不受母亲待见,但每天都还是要去给母亲请安。

    这时候,武姜夫人又怀孕了,这次就顺利了许多,而且或许也是因为武姜夫人年岁长了几岁,有了做母亲的期待,总之呢,这老二从怀上开始,武姜就喜欢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回倒是很顺利地生下一名男婴。

    而且老二生下来就招人爱,白嫩嫩粉嘟嘟,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像夜里的星星,看到母亲就咧着小嘴咯咯地笑,武姜夫人自然是爱的宝儿似的,给小儿子起名叫段。恨不得把所有的母爱都给这小儿子。

    暑来寒往,又过了几年,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了。

    寤生虽然不受母亲待见,但勤奋好学,又有头脑,有礼貌,很受父亲和家族长辈们的看重;段则长得一表人才,体格强健,弓马骑射无一不精,就是不太喜欢读书。那厚厚的竹简看着就头大,哪有骑马射箭好玩呀,师傅们也想对段严格要求,无奈武姜夫人宠着,段有恃无恐,师傅们也只好由他。

    眼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武姜夫人不止一次地向郑武公吹枕边风:“夫君呀,你看段多好呀,风度翩翩,又孝顺又贴心,要是让段继承你的爵位,岂不是比寤生强呀。”

    “夫人差矣,段虽然可爱,但寤生却有雄才大略,才是更合适的接班人,况且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寤生的世子之位是不可替代的。当然,段也是我们的孩子,也到了受封的年纪了,我看共城物阜民丰,就作为段的食邑吧,这样段一辈子也就衣食无忧,做个安逸公室也是不错的。”

    得,这位郑武公虽然宠爱夫人武姜,但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且看人的眼光很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他统治时期,郑国有了很大发展,版图也扩大不少,为儿子统治时郑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再说这武姜夫人,几次三番的枕边风也没起作用,心中闷闷不乐。

    不过英明神武的郑武公却天不假年,没多久就病逝了,十九岁的郑寤生即位,这就是郑庄公。

    那么在郑庄公在位时他那位奇葩母亲武姜夫人又提出了什么过分要求,郑庄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咱们下回再讲。

第十回 偏心母亲为小儿讨要京城

    书接上回,话说英俊又英明的郑武公病逝之后,长子郑寤生接替了国君之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郑庄公。

    继位没几天,他那位偏心母亲又来了。

    “寤生啊,如今你是承袭了你父亲的爵位,享受着郑国这数百里的封地,又在大周朝中央政府任职,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权利有权利,要财富有财富,可你看看你弟弟段有什么呀,就那么个共地,巴掌大的地方,那可是你的亲弟弟呀,一母同胞,差别如此之大,你这做哥哥的,于心何忍呢?”

    郑寤生虽说从小不受母亲待见,可也是个孝顺孩子,一听母亲这话,赶忙说:“母亲息怒,段是我最宠爱的弟弟,我怎会不管他呢,只是将他封到共地是父亲的意思。”

    “哼,你倒是会推脱!别给我扯那些没用的,如今你是国君,大权在握,一句话,你管不管你弟弟吧。”

    “管管管,当然管,母亲觉得哪里好,可以封给段呢?”

    “我看制邑就不错。”

    “母亲,这制邑是真的不行,不是我舍不得,是这制邑险峻异常,当年先王是有遗命的,这个地方不允许分封出去。除了制邑其他地方都可以。”

    “那就京城吧。”

    “啊,京城呀,这......”

    “哼,我看你现在是做了国君,翅膀硬了,我就给你弟弟讨个封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这是容不下你弟弟吧,这是想把你弟弟赶出郑国,去他国流亡吧,好,干脆把我也一起赶出去算了。”

    一见母亲发飙,郑寤生赶忙赔罪说:“母亲息怒,既然母亲觉得京城好,我这就让大夫拟旨,把京城封给段就是了。”

    说到这,咱们得解释一下,这制邑和京城到底是什么地方呀,为什么武姜要让郑庄公把这地方给段呢。

    这郑国的第一代封君不是郑寤生的爷爷郑友嘛,那时候他还叫姬友,其实当时的郑国封地是在镐京附近,叫郑邑,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但是三川崩竭岐山地震后,郑友就敏锐地觉察到应该要搬家了,往哪搬,向东发展嘛,东面经济要发达些。

    于是郑友就向当时的天子周幽王打报告说想将郑国迁到洛河平原去,幽王当时只想着怎么和褒姒逍遥快乐,郑友是司徒,相当于国务总理,国家大事都放心交给郑友,又是王叔,想搬个家还不是小事嘛,就这样,郑国就向东迁徙,在郐国旁边修筑城池,这个城池还叫郑邑,为了区分以前的郑邑,这就叫新郑,新郑这个名字一直到现在还在用,对就是郑州附近的新郑,就连现在的郑州都是因郑国而得名的。

    郑国就这样迁到了现在河南境内,后来周平王把中央政府也迁到洛邑了,也从陕西到河南来了,看,郑国的领导多英明。

    中央政府迁都洛邑后,当时的郑国国君郑掘突也接了父亲的班在中央任职,为了上班方便,就在离洛邑近的荥阳修建了城池,就是现在的荥阳,因为这地方地势高,取名京邑,当时人就把这叫京城,这个“京”字在古代的原意是建在高处的建筑的意思,后来才逐渐演变成首都了。

    郑武公时期又不断扩地盘,先是把新郑旁边的郐国吞并了,又把盘踞在洛水边的东虢国给灭了,这地方就是制邑,这制邑是洛水边的一个重要关隘,后世叫做汜水关,因为周穆王曾在这里圈养过老虎,又叫做虎牢关,你想,这么重要的地方郑寤生能给弟弟吗,当然不能了。

    虽然京邑也很重要,但是被母亲用话堵到这儿了,咬咬牙,也就答应了。

    那共城又在哪呢,共城远古时是共工氏部落的居住地,在太行山南麓,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辉县,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查一下,共城离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比较远,所以武姜不乐意,开始想要制邑,有险可居,被郑寤生拒绝了,那就要京城,富裕,又离中央政府近,这都是为小儿子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算呢,这当娘的可真够操心的,她咋不想郑寤生也是她儿子呢。

第十一回 亲娘撑腰 叔段膨胀变太叔

    书接上回,话说郑庄公郑寤生被母亲堵着,不得已,答应将京城封给弟弟郑段。

    郑国有个大夫叫祭足,听到这消息赶忙来找郑庄公:“主公不可呀,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京城地广民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比我国的首府新郑都更胜一筹,叔段本来就仗着太夫人宠爱,如今主公又将京城给了他,不是更加助长了他的气势,恐怕会有祸端呀。”

    郑庄公见祭足这样说也叹了口气:“哎,母亲之命,我也不好违背,先这样吧。”

    再说郑庄公的弟弟郑段,因为最开始不是被父亲册封在共城嘛,所以当时人们就叫他共叔段,共是他封地,段是他的名字,叔是指他的排行,我们古人用伯仲叔季来给儿子们排行,大儿子用伯,发展到现在比父亲的哥哥或丈夫的哥哥,我们也叫伯,比如伯父,大伯子;二儿子用仲,比如我们推崇的万世师表孔丘,姓孔名丘字仲尼,他在家里就是排行老二,有段时期批判他就说孔老二嘛;叔,一般是指第三个儿子,也指比长子小的儿子,如共叔段,还有周武王的弟弟霍叔处、唐叔虞、管叔鲜、蔡叔度等,到了现在多指父亲或丈夫的弟弟,比如二叔、三叔、叔叔、小叔子;季,是指第四个儿子或者小儿子,比如汉高祖刘邦叫刘季,就是因为他是家里的小儿子。

    好,扯远了,回到咱们的故事。

    共叔段接到改封京城的旨意,回到新郑向郑庄公谢恩,然后当然要去看望母亲。

    武姜看到心爱的儿子来了,都等不及让郑段磕头行礼完毕,就急忙起身拉来坐在自己身边,左看右看,看不够,又摸摸脸,疼惜地说“黑了,瘦了....”

    娘俩亲热了好一会。武姜夫人让左右侍女随从都的退下,小声对郑段说:“你哥哥不念骨肉亲情,都即位这么久了,也不想着把你调回来。如今你这封地,还是为娘再三恳求他才勉强答应的。等你到了京城之后,可以乘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等遇到合适的机会,娘给你送信,咱娘俩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郑国,到时候你就取代寤生做国君。”

    “好的,娘,我都听娘的。”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武姜夫人就是再舍不得,也是要送郑段去封地的,其实那时候郑段最多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就像现在送孩子住校读高中,总怕儿子独自在外冻着了,饿着了,能带的,想到的东西带了几大车,依依惜别把段送走。

    想着母亲的嘱托和期望,郑段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势力,推翻哥哥的统治,这样就可以和娘在一起了,就像小时候一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匆匆几年过去了,在京城的段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地盘。

    京城西面和北面有两座小城,分别叫西鄙和北鄙,这天郑段让人把这两城的的太宰,就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叫来,“你们二位管辖的土地都在京邑旁边,以后每年的赋税都要交到我这,知道了吗”

    这俩县长唯唯诺诺,都知道郑段有太夫人撑腰,强横惯了,就是国君也让他三分,如今见郑段竟直接要他们的赋税,当着郑段的面,当然不敢违抗,只得答应。

    得了西鄙和北鄙的赋税,郑段还想着要是哥哥处罚自己该怎样狡辩,反正母亲是会护着自己的。

    可是两个月过去了,哥哥的处罚没来,母亲的书信却来了“干得好,乖儿,你放心大胆地干,出了事娘兜着!”

    于是郑段就更放肆了,不断扩大地盘,一副要与哥哥分庭抗礼的样子,搞得京邑附近的人都怕他,人们也不叫他叔段了,都叫他京城太叔。

    这意思多明显呀,都太了,比大字都多一点,大家想想,在我们的词语里,凡是带太字的是不都特厉害,太阳、太子、太上皇、太监...最厉害的,太太,俩太字,哪位男士不怕?

    现在郑段被人们叫做京城太叔,可见他现在多威风呀。

第十二回 叔段无知 盲目自大枉送性命

    书接上回,话说郑段在自己的封地京邑不断扩充地盘,有巧取的,有豪夺的,每次的胡作非为哥哥都没有责备过,但是哥哥不责备不代表国都的大夫们没意见,这不,他们的叔叔郑吕就不止一次地在郑庄公面前发牢骚:“主公,段,可闹得太不像话了啊,前几年把西鄙北鄙的赋税强抢去了不说,听说最近又以打猎为名,把鄢地偷袭了,这是要搞分裂呀,主公,请给我一支人马,我去把段给你擒来!”

    “叔父,段是孤的弟弟,也是太夫人宠爱的儿子,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就是因为有太夫人的宠爱,段才有恃无恐,他如此胡作非为,主公若再不严惩恐怕失去的不仅是土地,而是人心和国家了吧......”郑吕越说越激动,忽然觉得旁边有人在拉自己的袍袖,扭头一看,见大夫祭足对自己挤眉弄眼的,心想祭足向来足智多谋,这是不让我继续说了吗?

    等到议事完毕,从大殿出来,公子吕就问祭足说:“刚才大殿之内你为什么阻止我?段现在已是毒瘤,你难道不知道吗,再不铲除郑国就危险了。”

    祭足笑道:“怎么不知,不仅我知道,主公更是清楚,只是此事不能在大殿上说。”

    “哦”郑吕想了想,似乎明白了。

    这位郑吕是郑武公郑掘突的弟弟,郑寤生和郑段的叔叔,大家都叫他公子吕,在当时,公子并不是后世对帅哥的统称,而是指公候之子,公子吕是郑桓公姬友的儿子,当然是如假包换的公子啦,有公子,当然就有公孙啦,公候的孙子就是公孙,郑段的儿子郑滑,人们就叫他公孙滑。后来有些公孙的孩子没有爵位,为了显示自己是贵族,就以公孙为氏,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商鞅,就叫公孙鞅,就是以公孙为氏,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反驳说,商鞅不是开始叫卫鞅吗,对他也叫卫鞅,他是卫国公室的没落后人,所以姓姬,氏卫,也氏公孙,后来他在秦国被封了商君,又以商为氏,所以卫鞅,公孙鞅,商鞅都是他的名字,不过好像没有人叫他姬鞅。

    好,又扯远了,咱们还是回来说公子吕和祭足,退朝后又私下求见郑庄公。

    见他二人前来,郑庄公自然知道所为何事,就笑笑对他们说:“段如今不过是小打小闹,我要是治他的罪,母亲定然不依,到时候她老人家和我闹起来,不是让人说我不孝顺嘛。”

    公子吕说:“那就这么放任不管吗?”

    “叔父放心,多行不义必自毙。”大伙听听,这郑掘突多有文化,一不小心,就发明一条成语,对“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见郑庄公如此说,一旁的祭足想了想说道:“主公说的有理,不过凡事还是要早做准备才好。”

    听祭足这样说,郑庄公就知道他肯定有主意了。

    祭足接着说道:“主公在大周朝中央政府任要职,好像有段时间没去上班了吧。”

    听了这话,公子吕还没明白过味来,不是说郑段的事么,怎么又扯到去洛邑的中央政府上班了,郑庄公却会意地点点头:“好,寡人明天就去洛邑上班去。”

    第二天一早,果然郑庄公一行由公子吕带兵护卫着浩浩荡荡往洛邑去了,这边只留下祭足监国。

    武姜夫人得到消息,心中大喜呀,这可是等了多久的机会呀,赶忙派人给郑段送信,说,目前新郑城内空虚,让郑段见信即刻带兵前来,便可夺取国都。

    哪知郑庄公和公子吕带兵出城,就埋伏在往京城去的半路上,武姜的信,毫无疑问地被郑庄公截获,虽然早就知道母亲偏心弟弟,但看到这封亲笔信郑寤生还是难掩心中悲愤。

    收拾好心情,依旧让人将密信原样封好,还是给郑段送去。

    再说那位京城太叔郑段,接到母亲的密信,也是欣喜若狂,便让自己的儿子公孙滑往卫国去借兵,自己带着京城的守卫和西鄙、北鄙的兵卒就往国都进发了。

    他哪知道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在哥哥的掌握之中。

    公子吕早就带领一支假扮成商人模样的先头部队,混进了京邑,一见郑段带兵出了城,就立刻夺取了京邑的控制权,并且贴出安民告示,说郑段背信弃义,试图谋逆,让大家不要追随叔段,安分守己,都是郑国的好良民。

    再说郑段带兵向新郑进发,刚走了一半就听说自己的老巢京邑失守了,一下子慌了神,急忙带人往鄢地逃去,而此时跟随他的兵卒,也有接到家里传来口信的,说庄公仁义宽厚,是太叔要谋反,让大家赶快弃暗投明,于是郑段拼凑来的队伍又逃走了大半。

    郑段知道大势已去,还没到鄢地,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了,向着新郑方向放声大哭:“母亲呀,是你害了我呀,如今我还有何面目去见哥哥呀。”

    说完竟横剑自刎,抹了脖子了。

第十三回 郑寤生黄泉见母 大隧内其乐融融

    书接上回,话说郑庄公在鄢地,听人报告说段在城外自杀了,赶忙出城,抱着段的尸身痛哭:“我的傻弟弟呀,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呢。”

    对于郑庄公和弟弟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评论,说郑庄公老谋深算,故意放纵叔段,就是为了最后给段致命的一击。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不好评判古人,但我们读了历史故事却可以思考现实,如果段安于父亲册封的共城,是否会安享天年呢,是否我们也在追求的路上逐渐迷失方向,忘了初心呢?我们滋滋追求的,真的是珍贵最重要的吗?在追求的路上,我们是否错过了什么?

    好,还是回到我们的故事吧。

    郑庄公命人收殓了段的尸身。同时又搜到了母亲写的那封密信。让人将密信快马送给祭足,由祭足呈给武姜,并且给母亲带话说“不到黄泉逝不相见。”安排母亲到颍地去居住。

    话说武姜夫人见了自己给段的密信,知道心爱的小儿子人死了,不爱的大儿子心死了,这才又想起这些年自己对两个儿子的种种往事,追悔莫及,哭着到颍地去了。武姜这回是真的又伤心又后悔,哭段,哭自己,也哭寤生,是呀,寤生也是我的儿子呀,现在别说寤生不想见我,就是我这当娘的也没脸见寤生呀。

    咱们先按下武姜去颍地不表,再来说说郑庄公郑寤生,带领人马从鄢地回到都城,刚想着要去给母亲请安,又想起母亲已经被自己赶到颍地去了,还发誓说不到黄泉逝不相见,也想起这么多年,虽然母亲一直不喜欢自己,可毕竟也是亲娘呀,如今弟弟死了,娘又走了,一下子觉得世上孤零零的就剩他一个人了“娘在,人生还有来处,娘不在了,人生就只剩归程了,如今我的娘虽然还健在,可我这誓言,这是不死不见,作为国君,又怎能说话不算数呢。”

    再说颍地有个有名的大孝子,叫颍考叔,这天,颍考叔来到国都,要求觐见郑庄公,说是要给国君献礼。

    郑庄公这天也正好不忙,见见就见见吧,礼不礼的,国君倒也不稀罕,倒是可以体现出国君勤政爱民,也正好听听颍地的见闻。

    却见那个叫颍考叔的,短衣打扮就进了大殿,手上还提着一只猫头鹰,见了郑庄公倒是知道先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双双捧上猫头鹰说“主上,臣昨日打猎,得了一只独特的鸟,特来献给主上。”

    庄公看着这只猫头鹰,皱了皱眉,却也耐着性子说道“这是只什么鸟呀?有什么特别的?”

    “回禀主上,这鸟名叫鸮,俗称猫头鹰,这种鸟白天大山都看不见,晚上却能明察秋毫,小时候嗷嗷待哺,让母鸟喂养,长大了却会把母鸟吃掉,这种不孝的鸟他不是个好鸟,所以要是逮到了鸮,就都把它吃了,所以我就给主上送来了。”

    郑庄公听颍考叔这样说,也只能嘿嘿笑了几声,让人把猫头鹰拿下去。

    然后对颍考叔说“考叔呀,你给孤带来了礼物,孤也要赐给你美食,不过不是猫头鹰,是烤全羊。”

    颍考叔赶忙叩谢主上赏赐。

    不一会,香喷喷的烤全羊就端了上来,颍考叔再次谢了恩,就开始吃这烤全羊,不过这颍考叔却不是把美滋滋的羊肉往自己嘴里送,而是用刀子一块块割下最好的肉往怀里揣。

    这回郑庄公是真忍不住了,生气地说:“颍考叔,孤赏赐你的美食,你不好好享用,往怀里揣是什么意思呀?”

    颍考叔赶忙又行了礼说“回禀主上,臣家中还有老母,从未吃过如此的美味,所以,臣不敢先吃,一定要带回家中孝敬母亲的。”

    见颍考叔如此回答,郑庄公只能长叹一声“哎,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孤也有母亲,却不能相见呀。”

    于是就把黄泉相见的事说了一遍。

    颍考叔说“主上,臣有办法,既可使主上与太夫人母子相见,又不违背主上誓言。”

    “哦,快,快说说看。”

    “主上可命人,挖一个大坑,要挖出地下水,这不是就到了黄泉了吗,然后在泉水边修个地下室,主上就可以和太夫人在地下室相见。”

    郑庄公一听大喜,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颍考叔,同时又给颍考叔封了官又赏赐了许多财物,让他孝敬母亲。

    地下室竣工之日,颍考叔奉命先回颍地接了武姜夫人回来,母子二人在地下室见面,回想起这些年的恩恩怨怨,一会哭一会笑。

    就听郑庄公朗声说道,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

    不一会母子二人都从地下室出来了,就听武姜夫人也高兴地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看,又有成语出来了,我常用的成语其乐融融就是出自这里。

    那么这其乐融融,和其乐泄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其乐可以融融也可以泄泄呢。

    好咱们先来看“融”字,融最早是一种炊具,有陶土做的,也有青铜的,三个中空的腿,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热气就从融的上面冒出来,所以大隧之内,其乐融融的意思就是,欢乐像蒸汽一样,充满整个地下室。

    那么大隧之外,怎么就其乐泄泄呢,泄泄呀,就是水流动的样子,出了地下室,欢乐就像水流一样,流得到处都是,可见这得有多高兴呀。

    大家听了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觉得有意思呢,如果喜欢,记得分享哦。

第十四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王室郑国互换人质

    书接上回,话说郑庄公处理好了家事,解决了谋逆的弟弟,又与母亲言归于好,这回就真的到中央上班去了。

    可是人还没到洛邑,就收到自己留住中央办公室的秘书派人送来的书信,信中说,具内幕消息,由于郑庄公长时间没来上班,周平王有意让虢公忌父接替郑庄公在中央的职务,都找虢公忌父谈话好几次了。

    这位虢公忌父是谁呀,大家还记得前几回那位佞臣虢公石父吗,对就是给周幽王出主意烽火戏诸侯那位,这位虢公忌父就是虢公石父的儿子,这不老爹死了,他继承了爵位,又来中央伺候周平王了。

    不过这位虢公忌父倒不像他爹那么坏,也有自知之明,知道郑国如今的强盛和郑庄公的英武强悍,都是他得罪不起的,又怎么敢染指郑庄公的权利,所以虽受周平王宠信,但平王要将郑庄公的权利分一半给他,却坚决不敢接受,甚至吓得装病,连夜回虢国去了。

    话说郑庄公看完秘书的报告,只是眉头稍微挑了挑,什么话也没说,还是继续向洛邑进发。

    到了洛邑,先在自己的官署住下,第二日上朝,朝见了周天子,行礼完毕,就对平王说:“启奏陛下,臣蒙圣恩,接替父亲的职位,忝居中央要职,但臣实在才疏德浅,还请陛下允许臣辞去上卿之位,回臣的属地去做个乡下老头,这中央的职位就交给有才干的人吧。”

    周平王见郑庄公这样说,赶忙说:“这么久没见爱卿,朕心里很是挂怀,如今回朝了,朕如鱼得水,爱卿怎么说要辞职,这是从何说起呢?”

    郑庄公道:“臣属国中这段时间弟弟谋逆,有许多杂事要处理,这不我处理完了就赶紧来中央了,不过怎么听说大王要提拔虢公,臣的才能不及虢公的万分之一,怎敢尸位素餐,所以还请大王允许我请辞回国。”

    周平王听到郑庄公提到虢公的事,也有些微微脸红,就说:“爱卿这说的是哪里话,你既是朕的堂弟,又是朕的表弟,中央的事情你不替朕分忧,谁来替朕分忧。只是你前段时间都请假,我就想着先让虢公帮着管几天,等你回来,这不你回来了,虢公也就走了嘛。”

    “陛下,政务是大周朝中央的政务,而不是臣家的政务,大王要任用谁自然是可以任用谁,这是大王的权力,虢公才能卓越,可堪大任,臣自当让贤才是,不然天下人还以为臣贪恋权柄,把持朝政呢。”

    周平王见郑庄公这样说,越发心慌,赶忙说:“贤弟万万不可这样说,我能迁都洛邑,安安稳稳四十年,都是你父子的功劳呀,你父子有大功于大周朝,如今我怎能不仪仗贤弟,要不这样,就让太子姬狐到贤弟的郑国去,这样贤弟也能安心在中央辅佐朕了。”

    郑庄公一听这话,这是要把太子送到郑国去当人质呀,也是吓了一跳,赶忙说:“陛下不可,臣辞职,真的是臣能力有限,若是陛下让太子去郑国,那天下人都要以为是臣要挟陛下,臣万死难辞呀。”

    “爱卿不要多虑,朕让太子去郑国,一方面是想让他去观摩学习爱卿的治国理念和方针,另一方面也解了爱卿的疑虑,如果爱卿执意不肯,那还是在怪朕呢。”

    郑庄公还是不敢接受太子去郑国做人质,正僵持着,就有几位大臣说:“大王,不如让郑伯也将世子送来,这样太子去郑国,郑世子来中央,大王君臣都可以释去猜疑,不是两全其美吗。”

    周平王赶忙说好。

    郑庄公也只得同意。

    于是周太子姬狐去郑国,郑世子郑忽来大周。

    当然了,太子到郑国当人质,郑国也不敢怠慢,待遇规格安保等级,合着郑庄公是请了个爷回去。

    不过虽然郑国不敢怠慢太子,但中央政府竟然和诸侯国交换人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从此,大周朝中央政府在诸侯国中的权威也就更加跌落了。

第十五回 桓王登基 王室郑国生嫌隙

    书接上回,话说王室和郑国互换人质后,倒是安静太平了几年,到了公元前720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周平王崩了,当时,天子死了叫崩,诸侯死了叫薨。

    平王崩了,大周朝得有一个新天子呀,当时中央最高执政官是郑庄公郑寤生和周公姬黑肩。

    说到这里,咱们就先介绍一下这位周公黑肩,这也是当时的一个大V人物,咱们后面还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要说。

    一听周公,大家是不是有些耳熟,前面不是讲过周公姬旦嘛,对,这位周公姬黑肩,就是周公姬旦的后人。

    大周朝建立开始,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把他的弟弟姬旦封为周公,大家想想以周为氏,和大周朝等同,是不是听着就比那些卫呀、虢呀、晋呀、蔡呀什么的牛B,确实是,当时周公姬旦的封地在鲁,由他的大儿子姬伯禽继承,姬伯禽就是鲁国和鲁姓的始祖,而周武王除了给姬旦封地外,还又给了他一块食邑,就是大周朝的发家之地岐山,相当于是把老家给这个弟弟了,后来周公姬旦的二儿子姬陈继承了老爹的爵位,就是第二代周公,也是周姓的始祖,子子孙孙的传到这辈子,就是后世子孙姬黑肩继承了周公的爵位。

    好,又回到咱们的故事,周平王挂了,两位辅政大臣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就商议,赶快请太子登基呀,太子在哪呢,咱上回不说了嘛,还在郑国当人质呢。赶忙派人接回来吧,同时郑国的世子郑忽也可以回国了。

    话说这大周朝的太子姬狐,回到首都,还没等即位当上新的周天子,就哀痛而死,也薨了,对姬狐死了叫薨,因为他还没登基,所以不能叫崩。

    那么这位姬狐这一年多大岁数呢,史书上没有记录,不过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周平王即位时已成人,在位51年,所以姬狐当时也有将近50岁了,在古代年近半百,怎么算也是一位老人了,作为王室太子还要去诸侯国做人质,再加上路途奔波,没等到登上权利巅峰就挂了,也是位悲剧人物,所以朋友们,爱护生命,好好活着,拖死敌人,比什么都重要。

    太子姬狐也挂了,按照周王室的继承顺序,由他的儿子姬林即位,当了新的周天子,这位就是周桓王。

    就从后世给姬林的谥号就知道这位周桓王是个猛人,这不刚即位,屁股还没坐稳,就先和郑庄公干上了。

    当时周朝天子葬礼制度是天子七月而葬,就是天子崩了以后要七个月才能下葬,为什么要等七个月呢,因为天子死了,所有的诸侯国都要来参加葬礼,当时交通不便,向诸侯国报丧,和诸侯国来奔丧路上就得几个月时间,所以就定的是天子七月而葬,不过这回姬林家里的丧事更隆重,因为爷爷和爸爸都死了,所有全天下的诸侯们都来了。

    先到的是虢公忌父,这位老兄大家还记得吗,周幽王时的佞臣虢公石父的儿子,前几年周平王就是想让他分郑庄公的权利,结果给吓得逃回家的那位。

    这回又来了,还来的最早,礼数周到,是个好同志。

    周桓王就找虢公忌父和周公黑肩来商量“朕的父亲,在郑国为质多年,一回来就病故了,肯定是在郑国受了不少委屈,那郑伯又是我爷爷一辈的,怎能对我恭敬,我还是想让虢公来接替郑伯的职位,不知二位爱卿意下如何。”

    周公黑肩说:“郑伯为人刻薄,不是忠顺的臣子,但是我们大周朝能东迁洛邑,倒是郑国和晋国的功劳最大,如今大王想剥夺郑伯的权利,恐怕没那么容易,还要从长计议呀。”

    桓王姬林到底是年轻人,血气方刚,见周公黑肩这样说,有些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郑伯居功又如何,朕决不能坐而待毙,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早朝,周桓王就对郑庄公说:“爱卿是朕祖父一辈,如今朕实在不敢差遣,要不爱卿还是回家休息,颐养天年,这样大家都轻松。”

    郑庄公一听这话,气得满脸胀紫,心想,这孙子,他爷爷都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好,爷爷我就不伺候了,但嘴上却说“老臣年老体衰,早就该辞职了,谢谢大王体恤。”说完就转身而去,愤然回了郑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57/ 第一时间欣赏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作者:西河故事所写的《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为转载作品,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介绍: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年代,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年代,我国的大部分姓氏起源于这个时代,大部分成语形成于这个时代;那是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学术自由时代,也是礼义忠孝的人性闪光时代.....本书是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为母本改编,其间人物生平、姓氏迁徙、成语出处还要查大量资料,还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读音,人名、地名核实,有大量基础工作要做的。关注“西河故事”我们一起说东周列国故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