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文阅读

作者:西河故事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txt下载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回 兵临城下鲁国放软话 齐鲁再结盟

    书接上回,话说齐桓公陈兵济水北岸,兵峰直指鲁国,可是在鲁庄公的御前会议上,大夫施伯却劝鲁庄公鲁同不能和齐国打仗。

    施伯说“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已经是国富民强,不可一世,咱们打不过人家了,这是其一;而且,这次人家齐国是依据周天子的委托组织的诸侯盟会,咱们鲁国没去,这本来就不占理,这是其二;再有,咱们鲁国为他齐小白杀了公子纠,这是在他那有功劳,还为他齐小白和大周公主主持婚礼,这是在他那有苦劳,这次没必要抛弃往日的功劳苦劳来和齐国结仇怨,划不来,这是其三。从以上这三点来看都不能和齐国打仗。那不打仗怎么退这齐兵呢,这简单呀,修好结盟呀,他齐国不就是相当盟主吗,咱们就给他道个歉,尊他为盟主,他不就不打咱们了,不就退兵了。”

    听听,施伯这套理论,真是人才呀,要对话不要对抗,我给你尊重,你给我和平。

    鲁庄公听着虽然觉得有点绕,但好像也在理,又看看曹刿什么意见,曹刿也支持施伯的意见。

    这边,鲁国的君臣正在这商量呢,侍卫来报告说“齐候有书信送来了。”

    那就呈上来看看吧,只见这齐国的书信上写着“我们齐国与你们鲁国都是大周朝中央政府分封的诸侯国,两国历来关系友好,而且咱们两国还世代通婚,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但是这次寡人组织召开的北杏大会,你们怎么没来参加呢,我带兵过了,就是想问问原因。”

    而且这齐桓公齐小白不光是给鲁庄公鲁同写了信,给鲁同的母亲,文姜夫人也写了信,让文姜劝劝鲁庄公。那文姜可是齐小白的姐姐,按辈分齐桓公齐小白还是鲁庄公鲁同的舅舅呢。

    有了齐桓公的书信,再加上刚才施伯的观点,鲁庄公也就借坡下驴,让施伯执笔,给齐桓公回信说“舅舅组织召开的北杏大会,我怎么会不去参加呢,只是那几天我刚好生病了,重感冒,发烧,实在是没办法参加。你看,舅舅您亲自带兵来责问我,这大军都兵临我的城下了,这实在是我的耻辱呀。不如舅舅您先带着您的大军退到国境线上,我这边呢,马上准备玉帛礼物,去向舅舅道歉,和齐国结盟。”

    “好!”齐桓公也大气,见效果达到了,也就领兵退回齐国境内的柯地,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再说鲁国这边,见齐国的大军真的撤退了,也是松了一口气,齐国是撤军了,可是这要去齐国会盟,带谁去呢?

    这时大将军曹沫主动请缨,鲁庄公看着曹沫不禁皱起了眉头“你去呀,曹将军,你可是三次都被齐国人打败了,带你去,不怕齐国人嘲笑你吗?”

    哪知,这曹沫把胸一挺,正色道“就是因为被齐国人打败了三次,所以才请命前往,要一雪前耻的。”

    见曹沫说得如此大义凛然,鲁庄公不觉轻叹一声“哎,寡人这次去齐国结盟,又是一次羞辱,将军竟说是去雪耻。”不过鲁庄公也没心情去搞清楚曹沫说得雪耻,是怎么个雪法,既然曹沫主动请缨,那就带着曹沫一起去齐国的柯地吧。

    到了柯地,鲁庄公先将自己带来的金银玉帛等贵重礼物送给齐桓公,并再次向齐桓公为上次没有参加北杏之会而道歉。

    这边,齐国人已经在柯地又修了一座祭坛,虽然没有上次北杏那祭坛那么大,但也是庄严肃穆,古人总是对祭祀结盟这样的事情很看重,仪式感满满,还特意看了黄历,三天后是个好日子。

    转眼,三天过去了,到了齐鲁结盟的日子,到底是看了黄历的,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这次,齐国可是让威武的士兵都列阵在祭坛之下,安照青、红、黑、白四种颜色,列阵在祭坛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色战旗,随风飘扬,好生气派!

    只见那祭坛,虽然只有一层,但却是庄严肃穆,东西两侧各有七级台阶,通向坛上,是供齐候和鲁候分别上坛的,台阶上都铺着大红羊毛地毯,朱漆栏杆,沿着台阶和甬道都插着黄色的旗帜,祭坛顶上,更是竖着一杆黄色大旗,上面绣着“方伯”二字,这就是齐桓公的盟主旗了。

    另外旁边架着大鼓,齐国大夫王子成父肃立在大鼓旁。祭坛中央设有香案,上面摆放在玉圭玉璧和歃血用的青铜皿,大夫隰朋肃立在香案旁;祭坛的西面立着两根石柱,分别拴着黑牛和白马,这是为歃血准备的牺牲,那位大厨易牙肃立在旁边,看来等会是易牙负责宰牛了。

    大夫东郭牙负责整个仪式的礼仪程序,东郭牙指挥着礼仪官,引导齐鲁两国国君,分别由祭坛东西两边的台阶缓步登上祭坛,上坛的只有国君和一名大夫,齐国这边是管仲和齐桓公上坛,鲁国就是曹沫和鲁庄公上坛。

第九十二回 侠客始祖 曹沫劲爆登场

    书接上回,齐鲁两国在柯地结盟,眼看着齐桓公带着管仲从祭坛的东面缓步登上祭坛,鲁庄公鲁同带着曹沫从祭坛的西边也上来了,鲁庄公是垂头丧气,双腿打颤,可是跟在鲁庄公后面的曹沫确是精神抖擞,脸上毫无惧色,而且这曹沫还是顶盔掼甲,腰间配着宝剑,一幅威风凛凛的武将打扮。

    上到这祭坛口,曹沫就被齐国的大夫东郭牙拦住,说“今天是两国国君相会,结盟交好的日子,将军带着兵器做什么,请把您的宝剑去了吧。”

    曹沫看了东郭牙一眼,也没答话,只是冷漠地把宝剑从腰间取下,递给了旁边的侍卫,然后对着东郭牙冷哼了一声,跟着鲁庄公上了祭坛。

    登上祭坛,齐鲁两国的国君,先是相互见礼,肃立在鼓架旁的王子成父亲自击鼓,击鼓三通,齐桓公齐小白和鲁庄公鲁同随着这三通鼓声,在香案前向天地鬼神行礼。

    这时,祭坛下易牙也把今天的牺牲,那只健壮的黑牛宰杀了,和隰朋一起捧着牛头和牛血上来。

    这牛头要先摆在香案上,等仪式结束,和盟誓的誓言一起埋到土里;牛血是盟誓的双方要用手指沾着,抹到嘴唇上,这就是歃血。

    可是,等着隰朋刚端着盛着牛血的铜皿上来,还没走到两位国君面前时,只见鲁庄公身旁那位曹沫,突然从靴子里抽出一把短刀,左手一把就拉住了齐桓公的袍袖,右手就拿着短刀抵在了齐小白的胸前,怒目圆睁,对着所有人大声说“都别动!”

    这发生的太突然了,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只见齐桓公脸色煞白,管仲是陪着齐桓公身边的,这会离齐桓公最近,就想着用自己的身体护住齐桓公,可是被曹沫一双能喷出火来的大眼睛瞪着,没敢动窝,只是故作镇定地问曹沫“将军这是要干什么?”一边问着,一边用眼角余光看了看曹沫身后的鲁庄公,只见鲁庄公鲁同也有点吓傻了,瞪着一双呆呆的眼睛看着曹沫,嘴张得大大的。

    管仲知道了,这并不是鲁国预谋好的,而是曹沫的个人行为,一颗悬着的心,稍微放了放。

    曹沫抓着齐桓公袍袖的手,又用了几分力道,大声说“我们鲁国,多次受刀兵之祸,上君既然口口声声说要济弱扶倾,为什么不顾我们鲁国的死活?”

    管仲接着问曹沫“那将军想要怎样?”

    见齐国这边并没有反抗,曹沫顶在齐桓公胸前的刀锋往后退了退,说“你们齐国自恃强大,夺了我们的汶阳,那是我们鲁国祖传的土地,请齐国归还汶阳之地,还了汶阳,我们国君就可以和上君歃血结盟,尊上君为盟主。”

    听见曹沫的要求,管仲松了口气,小声对齐桓公说“主公答应他吧。”

    齐桓公这时也缓过神来了,朗声说道“不就是汶阳之地吗,寡人答应你了。”

    见齐桓公爽快的答应了,曹沫也就干脆地收了自己的短刀,重新插回了靴子筒中。对齐桓公躬身行了个礼,转身走到还捧着牛血僵在一旁的隰朋面前,接过隰朋手中的青铜皿,捧到两位国君面前。

    惊魂稍定的鲁庄公这时也整了整衣冠,继续和齐桓公歃血,宣读盟书。

    仪式完后,曹沫又向齐桓公说“管仲是贵国的相国,我请求就贵国归还汶阳一事,和管相国歃血。”

    齐桓公,说“将军这是信不过我们齐国吗,好,将就这现成的牛血,也别仲父了,寡人亲自和将军歃血!”

    说着就指着天空说“寡人答应归还鲁国汶阳之地,如若反悔,有如此日!”说完,又占了铜皿中的牛血抹在嘴上,那嘴唇抹了两次牛血,看着有点恐怖。

    曹沫见齐桓公爽快,也伸手在已被管仲接过去的青桐盆中占了牛血,抹在嘴上,然后又向齐桓公拜了两拜。

    到这,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各位朋友,这曹沫可是东周时期第一个,敢于只身手持白刃,威胁对方国君的人,不过曹沫之后,好像这样的事情就时有发生,比如蔺相如、唐雎等,匹夫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成了这些人的名言,这些人也就逐渐发展为后世的侠客,曹沫则被尊为侠客的祖师爷。

    再说,这边,柯地结盟的事一波三折,总算是和平地结束了,回到行馆,齐国大夫王子成父等齐国的武将们,总算是找到机会和齐桓公汇报自己的想法了。

    “主公,这曹沫太无礼了,这是公然挑衅咱们齐国,主公请让我带人,去把那鲁候给您劫持过来,以牙还牙,也算是报了曹沫羞辱咱们的仇了。”

    齐桓公看着义愤填膺的王子成父,笑着说“寡人都已经答应了曹沫,又怎么能反悔呢,那可是在祭坛上的盟誓,神明都知道的。”

    管仲见齐桓公如此守信,也笑着对大家说“主公如此信守承诺,以后还会有哪个国家不信任咱们呢,咱们齐国离霸业可成不远了。”

    第二天,齐桓公又设宴款待了鲁国君臣,才送鲁庄公鲁同回国。同时,传令齐国有关部门将汶阳之地尽数交付鲁国。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齐桓公这位盟主的气度,不计较曹沫的无礼行为,信守承诺,真是霸气侧漏呀。

    后世就有人作了诗来赞美齐桓公“嵬嵬霸气吞东鲁,尺剑如何能用武?要将信义服群雄,不吝汶阳一片土。”

    再说,其他的诸侯国得知了齐鲁柯地结盟的事,也都被齐桓公齐小白的蔚然大义所折服,卫国、曹国赶忙派了使节来齐国,先齐桓公认错,说愿意和齐国结盟,尊齐桓公为盟主。

    齐桓公很高兴,对卫国曹国的使臣说,等齐国大军先讨伐了宋国,回来再和卫国曹国结盟。

    随后,齐国派遣使节去大周朝中央政府,向周僖王禀报宋国藐视王室,公然逃会的事,请王室派一支象征性的部队,和齐国军队一起去讨伐宋国。

第九十三回 宁戚放牛 管仲美妾识英才

    书接上回,话说齐桓公带着队伍,继续向宋国进发,要讨伐宋桓公宋御说无故逃离北杏大会,同时也请大周王室象征性地出兵,这样不是才显得是师出有名,是正义之师嘛,周僖王接到齐桓公的报告,想着齐桓公这么尊重自己,这个面子的给齐国,就派了王室大夫单蔑带领了百十来乘战车,过来和齐军汇合,另外,陈国、曹国也派了部队支持,于是一支联合国大部队就浩浩荡荡向宋国挺进。

    管仲作为齐国的相国,这次出征的事,是由管仲打前站的,而且这次管仲出行,带了一位爱妾,名字叫靖。

    其实呀,管仲本来不好美色,可是齐桓公齐小白好色呀,而且是特别好色,每次出行,都带着姬妾美女,管仲时常和齐桓公一起活动,也就经常带着婧一起,这样也就不显得齐桓公特立独行了,这其实就是管仲的智慧,绝不以自己的洁身自好来衬托上级和朋友的庸俗,永远和领导打成一片,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而且管仲身边这位美女婧,可不是一般的庸脂俗粉,那也是博古通今,会作诗,会打牌,会讲故事,会喝酒,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每当齐桓公和管仲讨论军国大事时,婧就会陪着齐桓公身边的美女聊天,一来二去的,就连齐桓公身边的美女素质也提供了。

    这位婧,俨然是管仲的秘书加生活助理。

    在前往宋国的路上,正行到峱[náo]山脚下,管仲坐在车上,正在一边看着文件,一边有点困倦之时,就撩开车帘,向外看看风景。

    这一看,哎,就看见一个放牛的农民,骑在牛背山,一边敲着牛犄角,一边悠然自得地唱歌。

    管仲看着这人虽然一身破衣烂衫,戴着个破斗笠,光着一双脚,但是却有一种自信超然的气度,管仲就让人给这放牛郎送了些酒肉吃食。

    哪知这人吃了管仲送来的酒肉,擦擦嘴上的油腻,对等着收拾餐具的士兵说“这是相国大人让你给我送来的吗?”

    “是的。”

    “那,你带我去见相国大人吧。”

    士兵一见这破衣烂衫的放牛郎还想见管仲,就是“相公大人的车架早就走远了,你见不着的。”

    哪知这放牛郎还不死心,对士兵说“那你帮我给相国带一句话,’浩浩乎白水’。”

    这士兵是管仲的勤务兵,知道管仲经常在民间寻访贤才,见这放牛郎说的神神秘秘地像地下党的暗语似的,也不敢耽搁,骑着马就追上管仲的车架,向管仲汇报了。

    “浩浩乎白水?”

    管仲自言自语地念了几遍,觉着有点耳熟,可却一时也想不起来出自哪里,就问坐在旁边的婧。

    婧莞尔一笑说“妾记得有首古诗《白水》,是这样写的:浩浩白水,儵儵[shū]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这个人是想出来做事吧。”

    “恩。”管仲赞许地拍了拍婧的窈窕的后背,就让司机将车停在路边,让人把那放牛郎带来。

    再说那放牛郎见管仲果然让人来叫他,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把自己的牛交给田里的村民照看,就跟着士兵来见管仲。

    这人来到管仲面前,长揖不拜,各位朋友,什么叫长揖不拜呀,就是双手举过头顶,然后向下,作了个揖,但是并没有屈膝跪拜。

    这长揖不拜可是自恃有才对长者或尊者的一种自傲的礼节。

    这要是一般的百姓见了管仲,应该是跪地,双手自头顶而到地面,同时躬身低头,这就叫拜,拜其实不是磕头,也就是头不用触地。

    如果头触地叫做稽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磕头,这是比拜更重的一个礼节。

    如果是一个劲磕头,那叫做顿首,这一般是有重要的事相求,或者求饶命时才用的。

    当然如果作揖不是双手先举过头顶,而是简单地作个揖,就叫做拱手,而不是长揖。

    管仲一见这人,长揖不拜,这是自认为有才呀。

    作为人才招聘,先问问姓名吧。

    这人回答说“是卫国人,姓宁名戚,知道管仲礼贤下士,特意从卫国跋山涉水来齐国,就是想投到管仲门下,特意这在一边放牛,一边等管仲。”

    哦,那可得好好面试一下,于是管仲就和这宁戚聊了些治国的方针策略,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这宁戚对管仲的面试题目,对答如流,治国方针韬略也是一套一套的,还真是个人才呀,这样的人才得国君齐桓公亲自任命,才显得对人才得重视和尊重。

    管仲这不是先头部队吗,齐桓公带着大部队还在后面呢,于是管仲就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宁戚带着,在这等齐桓公,三天后,齐桓公就从这路过。

    管仲继续前行,宁戚,又回去在峱山脚下放他的牛。

    三天之后,果然齐桓公带领着大部队从此经过。

    这宁戚,还是那幅破衣烂衫光脚破帽的样子,见大军过来也不避让,就在路边,骑着他那头老牛,敲着牛角扯着破锣嗓子,自顾自的唱他自己编得顺口溜“康浪之水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裤单衣无处眠,黄昏放牛到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看着齐桓公的车架来了,就唱得更起劲了。

    这聒噪的歌声,齐桓公能听不见吗,而且,这唱得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的齐国有你说的那么差劲吗。

    于是齐桓公就让人把唱歌这人抓过来,问问,为什么在这讽刺朝政,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就拉出去咔嚓了。

    宁戚被士兵推搡着,来到齐桓公的面前,老老实实地说“我叫宁戚,并没有讽刺朝政。”

    齐桓公说“还敢嘴硬!当今世上朗朗乾坤,寡人率领诸侯宾服四海,百姓安居乐业,犹如草木逢春,古代的先王,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你竟敢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这不是讽刺朝政又是什么?”

第九十四回 不拘一格任贤才 宁戚出场

    书接上回,话说破衣烂衫的宁戚,故意唱着那首他自己编的嘲讽时政的歌,其实就是要引起齐桓公的注意,这不,如他所愿,被齐桓公叫人给抓过来了。

    面对齐桓公的训斥,宁戚神情自若,回答道“我就是一介村夫,没见过古代先王的统治是啥样。不过听说尧舜时期,风调雨顺,老百姓都安居乐业,耕种田地,有粮食吃,凿井取水,有安全的饮用水;这就是所谓的’不投机,不取巧,顺应自然法则’。而现在,却国家法度不明,老百姓也不能安居守法,这好像不能和尧舜时期相提并论吧。还有,我还听说尧舜时期,官员都奉公廉洁,诸侯也臣服中央,四方边境都归顺,天子有威信有信誉,可是现在社会,明公您第一次召开诸侯大会,就发生了宋国逃会的事;和鲁国结盟,又被人劫持,看看您这些年,不断地用兵打仗,劳民伤财。就这您好意思说’百姓乐业,草木逢春’吗?哦,对了,还有,当时尧帝时期,尧帝选接班人,没有选自己的儿子丹朱,而是要将天下禅让给贤明的舜,但是舜却谦让,躲到了河南,后来百姓们都跑到河南去追随舜,舜不得以,才继承了帝位。而您呢,为了当上国君竟然杀死自己的兄长公子纠,还要假借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我真不知道您是哪来的自信和尧舜相比呢。”

    见宁戚越说越来劲,一点不给自己留颜面,把自己的老底都给抖出来了,齐桓公齐小白当时就大怒,指着宁戚说“好匹夫,竟敢出言不逊,给我拉下去,砍了!”

    左右武士闻言,立刻上来,将宁戚双手背剪着,押了下去。

    而这宁戚,却毫无惧色,竟大声说“古时有夏桀杀龙逢,商纣杀比干,今天我宁戚就和这两位先贤作伴,成了第三个,因为直谏而被杀的人,哼,死了也值了!”

    这时,在齐桓公身旁的隰朋说“这个人不趋炎附势,能够临危不惧,而且头脑清醒,看问题也一针见血,现在,正是咱们齐国用人之际,请主上赦免此人吧。”

    这时齐桓公的怒气也消了,也觉得隰朋的话有道理,这个宁戚的确是话丑理端,于是赶忙吩咐“把那个人又带上来。”

    要不怎么说齐桓公能当霸主呢,这份豁达的心胸气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宁戚又被带到齐桓公面前,齐桓公看着宁戚还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自己倒先笑了,说“寡人,就是试试你的胆子,你倒真是佳士风采呀。”

    见齐桓公对自己态度和蔼,宁戚就从怀里取出了管仲的推荐信。齐桓公见管仲信上写着“臣带着先遣部队,路过峱山的时候,遇到了这位卫国人宁戚,这可不是个普通的放牛郎,而是一位治世的贤才。主上应当将此人留在身边,委以重任。这样的大才,可一定不能被被其他国君招去了。”

    齐桓公看来管仲的推荐信,对宁戚态度就更好了,“先生有仲父的推荐信,怎么不早点拿出来给寡人呢。”

    宁戚说“我听说’英明的君主选择贤明的人才,贤能的人才也要选择英明的君主’,这就叫双向选择。所以我也得看看明公您是不是我想要辅佐的君主,如果您只喜欢阿谀奉承,听不进直言进谏,对我发怒,那,我宁戚就是真被你杀了,也不会拿出相国的推荐信的。”

    齐桓公得了宁戚,心中大喜,赶紧让人给宁戚安排车辆,跟着齐桓公一起出征。

    当天晚上,驻扎休息时,齐桓公就让人,举着火把,找卿大夫的朝服。齐桓公身边那位自宫的宦官竖貂,见齐桓公这么着急找卿大夫的衣冠,就问齐桓公说“主公这么着急找衣冠,可是要册封那宁戚?”

    “是呀。”

    “主公,那宁戚不是卫国人嘛,卫国离这儿也不远,要不先派人去卫国打听一下这宁戚,政审合格再册封他也不晚。”

    见竖貂这样说,齐桓公瞪了竖貂一眼,说“嗯?!这宁戚是个豁达之人,又不拘小节,要是在卫国得罪过什么人,或者有什么小过失,你说,到时候册封他,心里不痛快,不册封他又可惜,那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

    看看,这又是齐桓公的智慧,对于人才,不拘一格提拔,绝不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对于身边人的建议,能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馊主意,这就叫“明”呀,真是一位好领导。

    于是,当天晚上,就在烛火之下,就拜宁戚为大夫,让宁戚和管仲一起参与国政。

    看看,这办事效率。

    齐桓公得了宁戚,继续向宋国进军。

    不一日,大军就行至宋国边界。

    这时,陈国国君陈杵臼,曹国国君曹射姑,还有周王室大夫单蔑,也都带着部队到了,大家一起商议攻打宋国的方案。

    宁戚就说“明公奉天子的号令,带着诸侯国讨伐宋国,用威势战胜宋国,不如用德行战胜宋国。我的意见是,咱们先不进军,我愿请命,前往宋国,以我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宋公。”

    齐桓公现在也是觉得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法子很好,当下就同意宁戚的建议,传令大军驻扎在宋国边界上,派宁戚一人去当说客。

    这宁戚就乘坐一辆小车,带着几个随从,到了宋国都城睢阳,来见宋桓公宋御说。

    宋御说就问大夫戴叔皮说“这宁戚是什么人呀?”

    戴叔皮说“听说此人是峱山放牛的村夫,不知怎么就被齐候看上了,提拔做了大夫。不过此人这次独自前来,肯定是来当说客,游说主公的。”

    “那咱们怎么应对呢?”

    “主公就召他觐见,咱们先以礼待之,先听听他怎么说,若是他信口开河乱说,主上,您看我就举一下我这绶带,这就是暗号,您就让武士们抓了这宁戚,那齐候的计谋不就破了。”

    哎,这戴叔皮,也不知道这脑子里咋想的,齐国可是陈兵边界的,抓了宁戚,怎么就能破了齐桓公的计谋呢。

第九十五回 宁戚说宋国 不战而屈人之兵

    书接上回,话说宁戚单车简从到了宋国都城睢阳,求见宋桓公宋御说,宋桓公按照大夫戴叔皮的计策,接见宁戚,但是却安排着武士埋伏在屏风后面,准备随时抓捕宁戚。

    宁戚身穿齐候大夫的礼服,宽衣大带,昂首步入了宋国的朝堂,向宋桓公也是长揖不拜。

    大家看着宁戚真是有个性,又是长揖不拜,够傲气的。

    宋桓公也有个性,见宁戚只是长揖,没有跪拜,端坐着,也没搭理宁戚。

    宁戚一见宋桓公没搭理自己,自顾自地仰天长叹一声“哎,这宋国呀,危险了!”

    这人呀,要么不开口,要开口就得语出惊人,宋桓公不是不搭理宁戚吗,宁戚一句你宋国危险了,一下子就把宋桓公的胃口吊起来了,这下不搭理都不行了,宋桓公赶忙说“寡人可是大周王室册封的公爵,是诸侯中爵位最高的,怎么就危险了?”

    宁戚一见宋桓公接了话,可就接着往下忽悠了“哦,您是公爵呀,那您知道周公旦吗,他老人家可也是公爵,明公您觉得您和周公旦相比,谁更贤明呢?”

    “哦,周公旦呀,那可是大圣人,孤怎么敢和他老人家相比呢”

    宁戚见宋桓公宋御说还有点自知之明,就接着说“那您可知道,周公旦他老人家,就是在大周朝鼎盛,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的时候,还日理万机,吐哺握发,招纳天下贤士。而您呢,不过是亡国之馀,在这群雄逐鹿之秋,你继承着这连续弑君两世的宋国,就是效仿周公礼贤下士都唯恐不及,而您,却还妄自尊大,对待贤士宾客如此傲慢无礼。就您这样,就是那好策略好方案,他也到不了您面前,您说,您这还不危险吗?”

    各位朋友,听听,这宁戚一开口引经据典,对比分析,把个宋桓公说的一愣一愣的,细心的朋友可能都听出来了,宁戚说周公旦吐哺握发,这可是个典故,就是说第一任周公姬旦,当时治理国家,那勤奋劲,正吃饭呢,一口肉刚放嘴里,就有人来汇报工作,都来不及把这口嚼了咽下去,而是先吐出来,处理完正事再接着吃,正洗头发呢,刚把头发弄湿,又有人来汇报工作,来不及把头发洗完,而是用手抓着这湿头发,先处理完正事,再回来接着洗。就这样,吃一顿饭,洗一次头,得被打断好几回。

    就是因为这个姬旦如此勤政,才四海臣服,大周王朝才得到大家的真心支持和拥戴。

    古文中这三呀,不一定就是三回,三是个形容词,是次数多的意思。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周公吐哺的由来,三国时曹操不是在他那首著名的《短歌行》里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嘛,也就是引用的这个典故。

    宁戚说宋桓公“亡国之馀”,是指宋国是商王朝的后裔,商纣王荒淫无度,被周武王推翻了统治,所以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当然是“亡国之馀”。

    而宋国前面,有两任国君,宋闵公宋捷,和宋殇公宋与夷都是被臣子杀死的,可见宋国之乱,这可不是忽悠宋桓公,所以,听宁戚这么一说,宋桓公宋御说怎能不害怕呢。可不是,自己这宋国可不是很危险吗。

    所以,见宁戚这样说,宋桓公宋御说也赶忙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宁戚身边说“寡人也是刚即位不久,没有接受有德行的君子的训诫,请先生不要怪罪。”

    看看,这态度,一下子就端正了。

    而这时,旁边的戴叔皮,见自家主公已经成功被宁戚忽悠,急的连连举自己的绶带,这不是刚才和宋桓公约定的暗号吗,举绶带就是抓宁戚。

    可这会,宋桓公早已被宁戚一番骇人听闻的开场白折服了,哪还管戴叔皮举不举绶带,估计就是举鞋带也不好使了。

    只见宋桓公谦虚地对宁戚说“先生这次前来,可有什么好办法教我呢?”

    宁戚说“现在大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权威,各诸侯国就像一盘散沙,各国内部也是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就连弑君篡位的事也时有发生。我们齐候不忍看见天下大乱,所以才奉大周天子的王命,组织召开诸侯大会,搞联盟。明公您本来就是与会国家,而且大会上还为您举行了册封仪式,可是您怎么能背信弃义,私自逃会呢,您这一逃会,为您册封的爵位您还要不要呢?为这事,大周天子非常震怒,所以特意派遣了王室大夫和各诸侯国一起,来讨伐你们宋国。明公您背叛王命在先,如今又对抗王室的讨伐,您想想,这仗,都不用打,那胜负不都明摆着吗。”

    宋桓公宋御说听着宁戚的分析,心里更加慌乱,忙问宁戚说“那先生说,现在该怎么办呢?”

    见宋桓公态度诚恳,宁戚顿了顿,假装思索着说“要依我说呀,如今之计,明公您就不要吝惜面子和钱财了,赶紧和齐国结盟,这样对大周朝有礼节,也可以让盟主欢心,又不用动用军队打仗,还能保住宋国平安,不是两全其美吗。”

    见宁戚已经指明了方向,宋桓公心里也稍微安定了些,又对宁戚说“当时北杏大会,寡人真是一时鬼迷心窍,得罪了齐候,可是现在齐候是带着大军来打我的,我再祈求结盟,齐候能答应吗?”

    见宋桓公还有顾虑,宁戚不觉一笑,说“齐候,那是多宽宏大量,多大的胸襟和气魄,怎么会和你斤斤计较呢。你应该也听说了吧,前段时间齐候和鲁国在柯地结盟,还答应把鲁国的汶阳之地都还给鲁国了呢。如今只要明公您诚恳地请求结盟,齐候怎会不答应呢。”

    确实,齐鲁柯地会盟的事宋桓公也是知道的,见宁戚这样说,也就放心了,但还是又接着问宁戚说“那,先生说,我去请求结盟,送什么礼物给齐候谢罪呢?”

    “这个吗,齐候胸怀大义,是以诸侯国睦邻友好作为目标的,倒不太看重玉帛之物,况且齐国富庶,什么好东西没有呀。齐候要得只是个态度而已,明公您只需要选些面子上过得去的礼物就行了,哪用得着把你们宋国的国库都搬空呢。”

第九十六回 两蛇相斗 齐国要支持郑突

    书接上回,宁戚不辱使命,劝说宋桓公宋御说交好齐国,主动去向齐桓公认错,并请求重新结盟,而且最重要的是,花费不多。

    其实,这一点还真是宋桓公宋御说最担心的,真害怕齐桓公狮子大开口,要知道自己的老爹宋庄公宋冯就是这样的,仗着对郑国有恩,把郑国敲诈的,都快倾家荡产了。

    现在听宁戚说,谢礼只要意思一下就行了,当下也是心中大喜呀,赶忙派遣使节随宁戚一起去到齐军大营之中,玉成此事。

    而宋桓公旁边那位大夫戴叔皮,这时见这样解不开的国际关系死结,被宁戚举重若轻地几句话就解决了,也不由得满脸羞惭,自己这水平,这见识,这眼光,和人家宁戚比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

    再说,齐桓公见宁戚带回了宋国的使节,看到了宋国请罪的国书和敬献的白玉十双,黄金一千多斤,心中也很高兴,这盟主当的,倍有面子。

    当下就对大家说“盟会和讨伐宋国,都是大周朝天子的命令,我不过是执行王室命令,这些谢礼财物我是不敢私自收受的,就请单大夫带回去,献给天王吧。”

    说着就让人将宋国送来的那些黄金美玉,都交给了王室大夫单蔑。这一举动可真是又将在场的所有人折服了,看看什么是霸气,这就是霸气,那些眼睛看得见的好处,都给你们,你们心里还不尊我敬我吗,我要的,就是霸主的威信。就说你服不服!

    当下就和宋国又重新约定了结盟的日期和一些其他细节,这宋国的事情就算是圆满结束,告一段落了,咱们按下齐桓公和陈国、曹国,还有王室的队伍各自回国不表,再来看看郑国,上次北杏会议的各国中,就只有一个郑国的问题还没解决。

    难啃的骨头,总是留到最后解决。于是齐桓公回国以后,就和管仲商量解决郑国的事情。

    管仲总是谋定而后动,先和齐桓公分析一下郑国的形势。

    只见管仲说到“自从王室东迁以来,受益最多,最强大的诸侯国就数郑国了。郑国先灭了东虢国,把东虢国的地盘占为己有,郑国现在的都城荥阳,以前就是东虢国的地方。那荥阳前面是嵩山,后面是黄河,右面是洛水,左面是济水,又有天下雄关虎牢关拱卫着,城坚池厚,天下闻名。所以郑国以前的国君郑庄公有恃无恐,凭借此城讨伐宋国,对抗王师。而现在宋国人又和南方的楚国勾结,那楚国一直盘踞着南方,吞并了汉阳诸国,和大周朝对抗,都称了王号了。主公您要想真正称霸诸侯,就得把楚国干下去。而要把楚国干下去,就得得到郑国的支持。”

    齐桓公说“我也知道郑国地处中枢位置,解决郑国问题很重要,可是这不是不知如何下手嘛。”

    这时一直在旁边的宁戚也发言了,“郑国的二公子郑突,以前做过两年国君,后来被郑国大夫祭足赶跑了,拥立了大公子郑忽;没几年,高渠弥又把郑忽杀了,拥立了三公子郑亹;这郑亹是被咱们齐国的先君齐襄公杀了,然后祭足又拥立了四公子郑仪。这些年,郑庄公的这几个儿子就这么轮着个地做郑国的国君,跟走马灯似的。那祭足以臣子的身份驱逐国君,郑仪以弟弟的身份篡取哥哥的君位,这都是大逆不道的,可以讨伐他们。现在呢,这二公子郑突割据在栎城,时时刻刻想着夺回政权,而且郑国的智囊祭足也死了,郑国没什么能人,主公,咱们可以派人去栎城,帮助郑突复位,郑突重新做了国君,一定感激咱们,和咱们结盟,拥护您做盟主,那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见管仲和宁戚把郑国的形势,还有齐国应该采取得方针策略都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齐桓公也觉得思路清晰。当下就派大将宾须无带领兵车二百乘,驻扎在郑国栎城郊外二十里。

    宾须无到了栎城,就先派人去见郑突,表明了齐国的意图。

    再说郑厉公郑突,自从被祭足赶下台后,就一直割据在栎城,到现在已经十七年了,这十七年里,郑突每天都想着要打回国都,重新登上国君的位子,所以郑突就时时刻刻地注视这都城的动态。

    可是朝政被那该死的祭足把持的死死的,郑国的国君换了一个又一个,那个位子,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坐了个遍,可自己还没等到机会,还是在栎城这鬼地方窝着。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祭足被自己耗死了,这下总可以活动活动了吧。

    就在这时,齐国也派了使臣来,说可以帮助自己复位,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呀,郑突心里能不高兴吗,想起前几天国都传来的一则趣事。

    说是国都南门内,有一条蛇,身长八尺,青头黄尾;南门外也有一条蛇,身长一丈,红头绿尾。这两条蛇就在城门处打架,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围观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海了去了。这两条蛇一直厮打了十七天,终于,城里的蛇被城外的蛇咬死了,城外那条蛇胜利了,就直直地进了城,朝郑国的太庙而去,进了太庙,不见了。

    这两蛇相斗的事,前段时间在郑国传的神乎其神,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郑突专门问了博学的祭司,祭司摇头晃脑地掐着指头算了半天,对郑突说“恭喜主公呀,这可是吉兆,您就要复国了。那城外的蛇,就是主公您那,城里的蛇就是郑仪,你是哥哥当然比弟弟年长,所以城外的蛇身长一丈,城里的蛇身长八尺,两蛇相斗十七日,你可不就是在栎城呆了十七年嘛;最后城外的蛇胜利了,去了太庙,就预示着您要夺得国君之位,主持太庙祭祀。这可不就是您要复位的预兆吗。”

    郑突就这么一边想着蛇的事,一边派人把齐国大将宾须无接进栎城,大排筵宴,要和宾须无谈自己复位的具体细节。

第九十七回 叔詹倒戈 郑厉公十七年后又复位

    书接上回,话说郑厉公和齐国大将宾须无商议,复位的具体策略。宾须无建议说,大陵是栎城前往荥阳的咽喉要道,是郑国大将傅暇把守,如今之计,只有夜袭大陵,打傅暇一个措手不及,拿下大陵,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

    第二天,郑厉公郑突就带兵夜袭大陵了,驻守大陵的郑将傅暇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这十七年来把大陵守得死死的,让郑突不能越过半步。

    见郑突又带人偷袭,傅暇还以为像以前一样,哪知道,这次,他出城和郑突交战,宾须无就带着齐国大军抄了他的后路,电光火石之下,大陵城失守,城头已经插上了齐国的旗号。

    正和郑突交战的傅暇一见老窝都丢了,那还打个什么劲呀,只得跳下战车,请降。

    郑突可是恨傅暇恨得心痒痒,用戟指着傅暇说“这会想投降了,这十七年都干嘛去了,十七年了,你像个看门的狗似的,把大陵守得死死的,让孤进不得分毫,这会想投降,想得美,来来来,吃孤一戟先。”

    说着,挺起大戟,就要刺向傅暇,傅暇赶忙说“君上不想回郑国吗?杀了我,谁给君上开路。”

    刺向傅暇的大戟,停在了胸前半寸的位置,郑突还是保持着手握大戟的姿势,冷冷地看着傅暇。

    傅暇见郑突的大戟,没有刺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君上赦臣一命,臣愿为君上献上子仪的首级。”

    “你能杀了子仪?哼,是想哄骗寡人吧,是想找借口回国都去给子仪报信吧?”

    傅暇见郑突不相信他,就又说“臣和京城守军统帅叔詹关系很好,君上若能赦免我,我就偷偷回京城去,联络叔詹,有我俩合谋,一定会把子仪的人头献于君上座下。”

    见傅暇这样说,郑突怒骂道“好你个老奸贼,这是想诳我放你回去报信,和叔詹一起来打我吧。”不过却也将刺向傅暇的大戟收了回来,也是,那大戟也挺沉的,一直那么举着也怪累的,反正傅暇也跑不了,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傅暇见郑突收了大戟,又松了一口气,接着说“君上,我老婆孩子都在大陵,我哪敢有二心呀。”

    也是,这傅暇虽然可恨,不过据说确实出了名的顾家,怕老婆,用他的妻儿老小做人质,倒也不怕傅暇使什么幺蛾子。

    当下,带着傅暇进入大陵城,这大陵已被齐国大将宾须无攻占了,郑突又和宾须无商议了一下,放傅暇潜回荥阳的事,宾须无也没有异议。

    这天晚上,傅暇就回来荥阳,来见叔詹。

    这位叔詹,是郑国的公族,名字叫郑詹,是郑突的堂叔,史书上称呼他为叔詹,是当时古人对他的尊称,比如郑庄公郑寤生的弟弟郑段,人们就叫他叔段。

    这位叔詹,作为郑国的公族大夫,当时掌管着郑国都城荥阳的城防军,可谓是要职了。

    叔詹见傅暇半夜来找自己,可是大吃一惊,因为傅暇驻守大陵,私自进京,可谓是擅离职守,又半夜里偷偷摸摸来找自己,那还有好事吗。

    只见傅暇对叔詹说“齐候要干预咱们郑国的事了,齐国大将宾须无带领着大军,要护送二公子郑突回来复位,我守护的大陵都丢了。我是连夜逃回来的,齐国的大军很快也就来了,将军,事情紧急呀。我来找将军,是和您商量,咱们要是能杀了子仪,迎接子突回来,那不是就能保住咱们的富贵。而且也可以免去都城民众受那刀兵之苦。”

    听傅暇这么说,叔詹竟一时无语,默默地想了半晌。

    见叔詹犹豫,傅暇接着说“这祸福可就在将军一念之间,将军事态紧急,您可要想清楚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怕是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这时叔詹也想清楚了,说“子突本来就是国君,当时昭公郑忽之后,我就主张接子突回来,无奈祭足把持朝政,不同意。现在祭足也死了,这是上天给子突的机会,咱们自然要顺应天意。”

    见叔詹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傅暇也是暗暗佩服。

    叔詹接着说“帮助子突复位,咱们具体怎么做呢?”

    傅暇说“我这就给栎城那边送信,让郑突快点进兵,到时将军假装出城迎敌,子仪一定会在城墙上观战,我趁机杀了子仪,将军就可以带着子突进城了。”

    “好,就这么干!”

    两人密谋好后,已是天光大亮,命人给郑突送信不提。

    傅暇就进宫去见了现任国君郑仪,向郑仪禀报说齐国帮助郑突,已经夺得了大陵。

    郑仪也是大惊说“这可怎么办呢,对了,找楚国来帮忙,快快快,秘书呢,赶忙给楚国写信,许以重金,请楚国赶快出兵,来帮助咱们对抗齐国。”

    可是这信,的让叔詹派人去送,因为国都荥阳的防务都是叔詹在负责。派人给楚国送信求助,叔詹都决定帮郑突了,当然不会派人给子仪去送信了,于是子仪的求救信,就搁置在叔詹的办公桌上。

    这几天,郑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楚国救援没来,栎城叛军却到了。

    叔詹按照他和傅暇定的计策,向郑仪说“我去出城御敌,请君上和傅暇到城上为我观战。”

    郑仪哪知这两人都已叛变,就欣然同意,和傅暇登上了城楼。

    城下,郑突带着栎城的兵将,宾须无带着齐国的部队都到了,叔詹出城去,和宾须无假装打了几个回合,就落荒而去。

    城墙上,傅暇大叫说“郑国军队败了!”

    郑仪历来就胆小懦弱,这时更是六神无主,就想下城而去,却被傅暇抽出宝剑,刺入了后心。

    郑仪想转身再看一眼刺杀他的傅暇,都没有了力气,软绵绵地倒在了城墙之上。

    随行的侍从和其他官员,见此变故,也都一哄而散。

    傅暇打开城门,叔詹带着宾须无和郑突浩浩荡荡地进了荥阳。

    至此,流亡十七年的郑厉公郑突,又再次登上了郑国国君的位子。

    对于帮助他复位的齐国,郑突当然感激,和齐国结盟,支持齐桓公齐小白为盟主自是不在话下。

第九十八回 郑厉公秋后算账 齐桓公召开盟会

    书接上回,话说郑厉公郑突在齐国的帮助下,重新夺取了国君的位置,又回到了阔别十七年的都城,为了安定民心,总得找个人来为郑仪之死背锅,因为再怎么说,郑仪也是当了十四年的国君,要是国君都能被这么随随便便杀了,那以后要是也有人这么对自己,不行,得在面子上把这事盖过去,

    最好的背锅侠,就是二五仔傅暇了。

    郑突心想“这老匹夫,据守大陵十七年,像个看门狗似的,把我防的死死的,真是子仪的狗腿子。而这次,为了活命,贪生怕死,才投降了寡人,而且还把子仪杀了,这家伙的心可够黑的,这种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狗贼决不能留。”

    这么想着,嘴上却说“傅暇刺杀国君,其罪当诛,来人呀,把那弑君谋逆的傅暇,满门抄斩,家产没收!”

    哎,要是大家都知道以后要发生的事情,那傅暇会不会还在战场上投降呢,还是拼死一战,当个烈士呢。

    或许这就是贪生怕死之人的悲哀吧。

    杀了傅暇,郑突又来找原繁的麻烦了,这原繁也是郑国的公族,算起来也是郑突的叔叔。

    这天朝会,郑突对原繁说“我失去君位,逃亡在外十七年。你作为我的叔父,这十七年里,有几次机会你都可以帮我,可你从来就没帮我做过任何事情,而是任由高渠弥和祭足把持朝政,一点都不为我考虑,你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原繁说“回禀主上,我原繁一直做着宗佑这个职务,负责管理公族的祭祀。国家社稷,咱们这一支的爵位继承都是按照祖宗章法传统来的。作为臣子,忠于国君是我的职责和本分,不能有二心,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子仪做国君十四年,我作为臣子只能一心一意。若是我一边做着子仪的臣子,一边又想着拥立主上您回国复位,那不是对国君有二心吗?先君庄公一共有八个儿子,按理说都有继承权,若是每位公子都用高官厚禄许诺朝臣,使朝臣有二心,那国家不是乱套了吗。”

    见原繁这么一番慷慨陈词,郑厉公郑突竟然有点无言以对。

    不过这位原繁也确实是有个性,从朝堂回家以后,就找了根麻绳,上吊自尽了。

    只是不知道如果他不自尽,郑厉公郑突会不会放过他。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原繁的自尽让郑厉公心里有所感触,对他的其他即位叔叔,叔詹、堵叔、师叔都没有追究什么十七年不帮助自己的事,反而是继续任命他们为大夫。

    好,郑国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北方诸侯的霸主齐桓公齐小白志得意满,就和管仲商量再召开一次诸侯大会,管仲说“君上刚开始您的霸业,做事情不要太高调,还是要简便为政。”

    “哦,那怎么个简便法呢?”

    “陈国、蔡国、邾国自从上次北杏之会后,一直听从您的号令,对您忠心不二,曹国虽然上次没有参加北杏之会,但是这次咱们伐宋,他也跟随着一起去了的,我的意见是,这四国就不必再劳烦他们奔波,前来参加盟会了。这次盟会只召集宋国、卫国、郑国就可以了,地点吗,为了这几家参会的诸侯国方便,就选在卫国吧。”

    于是,齐桓公采纳管仲的意见,在卫国的鄄(juàn)城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盟会,参会诸侯有齐桓公齐小白、宋桓公宋御说、卫惠公卫朔、郑厉公郑突,另外大周王室也派了大夫单蔑来参加这次盟会,用实际行动表示对齐桓公的支持。这次盟会历史上称为鄄之会。

    这次大会真是一切从简,连庄严的歃血仪式等省了。

    但是虽然仪式从简,可各诸侯国却看到了齐桓公豁达的气度,包容的心胸,博大的构想,高远的志向,都觉得跟着这样的盟主有前途。

    于是,大家都要求盟主再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会议,让还没有入盟的国家也可以加入会盟,找到组织。

    齐桓公当然也很高兴,这就是做大哥的感觉,一呼百应。

    于是齐桓公又在宋国的幽城组织了一次盟会,这次是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歃血仪式的,参会国家有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滑国、滕国等诸侯国。这次会议历史上称为幽之会。

    而且不论是北杏之会也好,鄄之会、幽之会也好,参会诸侯都没有带兵车到会场,也就是这些大会的主题都是和平、发展,历史上将这些盟会称为衣裳之会,当然除了衣裳之会之外,还有带着军队召开的盟会,就是兵车之会。

    历史上记载齐桓公九合诸侯,其实这个九字,也不仅仅是说齐桓公组织召开了九次诸侯盟会,而是强调次数之多。这是咱们古文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实,历史上有记载的齐桓公组织的诸侯盟会共有十五次之多,其中衣裳之会有十一次,兵车之会有四次。可见这爱开会的传统就是从齐桓公齐小白这开始的吧。

    参加齐桓公盟会的诸侯国都集中在北方地区,从现在的行政区域来说,就是河南、山东等地。

    当时的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还有西北的秦国和晋国,这两个国家的故事也是东周时期的重头戏,咱们后面会详细来讲;东北还有燕国,这个国家在当时属于偏僻之地,随着齐桓公的霸业不断发展,很快燕国也会加入到齐盟阵营之中。

    但是在南方的长江流域,却有另一个大国楚国。

    咱们前面讲过,楚国的历史和由来,作为祝融氏后代的楚国人,历来就有着不屈不挠的性格可开拓精神,这些年,楚国在南方不断发展壮大,蚕食鲸吞着周边的国家,大周天子为防范楚国而分封的汉东诸国早已土崩瓦解。

    楚国和中原诸国没有了屏障,当然也就开始不断向北方扩张了。

    在位统治了楚国五十一年后,楚武王熊通,寿终正寝了,接替他做楚王的是他的儿子熊赀(zī),他的谥号是楚文王,当然这谥号都是在他死了以后才有的,为了便于大家记忆,咱们这故事里也就这么称呼他。

    楚文王熊赀,继承父亲的遗志,不断向北扩张,第一个倒霉蛋就是息国。

    这息国可是因为夫人太美丽而遭受到厄运,具体是怎么的呢,咱们下回再讲。

第九十九回 又一位美女出场 蔡哀侯差点送命

    书接上回,话说息国的国君息侯娶的是陈国的公主做夫人,陈国咱们前面讲过,是舜帝的后裔,妫姓,这位息侯的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她具体的名字,只以夫家的姓氏和母家的姓来记载她,叫她息妫,他的夫君息侯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具体的名字。

    息国也是姬姓国家,和大周王室同宗同族,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已经很弱小了。息国的地理位置在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附近,是靠近楚国的一个诸侯国。

    这一年,息侯的夫人息妫回娘家陈国省亲,看望父母,在息国和陈国中间是蔡国,息妫的姐姐是蔡国国君蔡哀侯蔡献舞的夫人,史书上称为蔡妫。

    东周时期也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息妫坐着马车回陈国省亲,路上要走好几天的,正好经过蔡国,就顺便看望一下姐姐蔡妫,姐妹俩也是好几年没见面了。

    可是,不曾想,就引起了祸事。

    这位蔡国国君蔡献舞,也就是息妫的姐夫,见了来看望姐姐的小姨子,一下子就被息妫的美貌惊艳到了,竟有了非分的想法,酒席宴上,就对小姨子息妫言语调戏,仗着喝了点酒,借酒装疯,还想动手动脚。

    息妫见姐夫轻浮于她,很生气,匆匆起身向姐姐蔡妫告辞,就离开了蔡国。

    息妫从陈国省亲返回时,为了避免再见到蔡侯,特意绕了远路,没有再经过蔡国。

    返回息国的息妫,将蔡侯轻薄她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夫君息侯,息侯当然也是非常气氛,心想着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蔡侯,出出胸口这股恶气。

    但是息国太弱小了,根本不是蔡国的对手,怎么办呢,借刀杀人哪。

    蔡侯有个女儿,当年作为王姬的媵妾,嫁给了齐桓公齐小白,是齐桓公的侧夫人,所以蔡国,自认为是齐国的亲戚,就一直不顺服楚国,楚国早就看蔡国不顺眼了,不如写信给楚王,和楚王一起定个计谋阴蔡侯一下。

    想到就做到,于是,息侯就给楚文王熊赀写信,请楚国出兵假装来攻打息国,然后息国就以此给蔡国写信求援,等蔡侯来救援时,楚国就可以给蔡侯一个毁灭性打击。

    哎,真不知道这息侯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样引狼入室,用自己当诱饵的法子,亏他想得出来。

    楚文王熊赀,收到息侯的信,当然是喜出望外,以前息国和蔡国抱团取暖,铁板一块,楚国还有点无可奈何,如今,你们内部出现矛盾,楚国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于是,楚文王熊赀出兵来打息国,息国向蔡国请求救援,蔡哀侯果然亲自带兵来了,一切都按着息侯预先写好的剧本在上演。

    蔡哀侯带兵前往息国的路上,还在回想大姨子息妫的美貌,要是这次给息国解了围,就还可以见到息妫,到时在趁机邀请息妫来蔡国看望她姐姐蔡妫,不是就有机会......哈哈哈,蔡哀侯一边做着美梦,队伍就来到了息国城下。

    怎么这城头这般清静,两个守城官兵的影子都看不见。先不管这些了,先在城外安营扎寨吧。

    可是,这蔡国的军营还没安顿好呢,就听到四下里,鼓声阵阵,杀声四起,楚国的军士也不知何时,早就埋伏在周围,这会,正好从四下里都冒了出来,杀得蔡国军队措手不及,仓皇逃窜。

    蔡哀侯蔡献舞一见这架势,这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反击了,那就只有逃命,他还想着往息国城里逃呢,可人家息国,就是不给你开城门,可怜这位蔡哀侯蔡献舞,也正是够悲哀的,屁颠屁颠地赶来救他老挑,结果却是钻进了楚国的包围圈。

    很快楚国人结束了战斗,活捉了蔡哀侯蔡献舞,这时那紧闭的息国城门也打开了,息侯亲自出城来,犒赏楚国三军将士。

    楚文王熊赀活捉了蔡哀侯蔡献舞,又得了许多息国的谢礼,高高兴兴地带着部队回楚国去了。

    这时,那位蔡哀侯蔡献舞就是再菜,也知道是她老挑息侯阴他呀,对息侯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无奈现在成了楚文王的阶下之囚,也只得把对息侯的恨先埋在心里。

    话说楚文王得胜回国,就准备把蔡哀侯拉倒楚国的祖庙杀了,祭祀祖宗。

    可是这事被一位叫鬻拳的楚国大夫阻拦着,这位鬻拳对楚文王说“大王要想称霸中原,就不能杀蔡侯呀!因为杀了蔡侯,大王倒是一时心里痛快了,可是那些中原的诸侯国就都怕了大王了,他们不都团结起来对抗大王吗,那中原的诸侯国成了铁板一块,大王,咱们楚国还怎么向北发展呢。不如就把这蔡侯放了吧,这样那些中原的诸侯国就会觉得大王您仁慈宽厚,就会主动和咱们楚国交好的。”

    可是楚文王正在兴头上,要杀蔡哀侯的刑具都准备好了,那可不是普通的刑具,是专门杀祭祀牺牲的法器。

    那边巫师也正在祭坛上手舞足蹈地做着法事,用神秘的腔调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谣,正在给楚国的列祖列宗汇报呢,哦,那些在天上的祖先们正等着喝这蔡哀侯的血呢,这会,又要把这么好的祭品放了,那不是糊弄祖宗吗,不行,说什么也不行,今天非要杀了这倒霉的蔡献舞不可。

    那位鬻拳见怎么也劝不动楚文王,也急了,竟然也学着鲁国侠士曹沫挟持齐桓公那招,上前一步,左手抓住楚文王的袍袖,右手抽出自己的佩刀,抵在楚文王的胸前,说“大王,大王实在不听臣的劝谏,那臣就是和大王一起死了,也不能让大王做失信于诸侯的事。”

    这下子,楚文王是真怕了,没想到这平时老老实实的鬻拳,也这么二百五,可不能让这鬻拳犯浑。于是赶紧说“算了算了,就听你的吧,把那蔡献舞放了吧。”

    蔡献舞这时早已吓得瘫在那里,身下湿了一大片。一听说放了他,可能时太过激动,竟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第一百回 鬻拳断足谢罪 蔡侯祸水东引

    书接上回,话说鬻拳极力劝阻,不惜用刀威胁楚文王,这才使楚文王熊赀放弃了杀蔡哀侯蔡献舞祭祖的想法,蔡哀侯算是捡了一条性命。

    见楚文王放了蔡侯,楚国大夫鬻拳跪下向楚文王谢罪说“大王能听臣的意见,是楚国的福气。但是,今天臣不得以劫持胁迫君主,是犯了死罪了,请大王让刀斧手将臣正法吧。”

    楚文王赶忙扶起鬻拳说“爱卿你也是忠心一片,是为了楚国大局,孤又怎会怪你呢。”

    可是鬻拳却说“大王不怪罪微臣,是大王的气度和胸襟,但是微臣冒犯大王是事实,微臣又怎能原谅自己呢。”

    说着,竟挥起自己的佩刀,一刀砍掉了自己的右脚,同时还大声喊着“这就是臣子冒犯君主的下场!”

    顿时,血流如柱,鬻拳蜷缩着身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这一下子把大家都吓了一大跳,楚文王赶紧让医官给鬻拳止血,治疗。

    那只砍下来的右脚是接不回去了,那时候没那个医疗技术,要是放到现在,好像应该可以。

    不过接不回去了没关系,可以做成标本,当下楚文王就命人将鬻拳那只砍下来的脚,洗干净,用石灰脱水处理,再消毒杀菌,做成标本放在太庙里,说是用来提醒自己没有及时听从忠臣的劝谏。

    鬻拳呢,失去了一只脚,不能走路了,楚文王命人给他定制了一个轮椅,并且改任鬻拳为大阍,专门负责楚国城门的守护,并且尊称鬻拳为太伯。

    好,鬻拳的事咱们先放一放,还是先说说那位捡了一命的蔡哀侯,蔡献舞。

    既然决定要放这位蔡侯回去了,那就索性更大气一些,楚文王干脆设宴款待一下蔡哀侯,为蔡侯践行,其实也就是想向蔡哀侯显摆一下楚国的富裕和繁华。

    酒席宴上,觥筹交错,楚文王还安排了歌舞,那些跳舞的楚国美女一个个细腰长腿,婀娜多姿,楚文王不仅得意地指着这些美女对蔡哀侯说“蔡侯,看看我们楚国的女子如何?”

    蔡哀侯赶紧拍马屁说“楚国美女体态婀娜,舞姿旖旎,好!”

    “哈哈哈,那就为这美女再干一杯!”

    说着楚文王和蔡哀侯又都喝了一大杯。

    放下酒杯,用大手抹了一下,口唇,蔡哀侯却故意淡淡地说“不过......”

    见蔡哀侯欲言又止,楚文王就追问道“嗯?蔡侯的意思,还有更加绝色的美人?”

    蔡哀侯又吃了一口牛肉,仿佛无限神往地慢慢说道“不满大王,这天下所有的美女加起来,也不及息侯的夫人息妫万分之一,那息妫才真是像天上的仙女一般。”

    见蔡哀侯说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楚文王也不禁来了兴致“哦?息妫,她美成啥样?”

    “美成啥样?大王,你可听好了,那一双大眼睛,就像秋天的潭水,深邃多情;那粉白的面容,就像盛开的桃花,娇艳可人;修长的身材,婀娜的身姿,要是从你面前走过,就像是一阵春风。反正就这么跟您说吧,这位息妫夫人,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子,没有之一。”

    这可真是彻底吊起了楚文王的胃口,“真有这样的美人?要是寡人也能见一见那息妫夫人,就是死了也值。”

    见楚文王上钩了,蔡哀侯又喝了口酒说“以大王的雄姿,那是和天王比肩的人,比那齐候齐小白可威武的多,想见见息妫夫人,对大王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听了蔡哀侯的话,楚文王熊赀略微愣了一下,随即就笑了起来,又端起面前的酒杯,对蔡哀侯说“也是,哈,来来来,再喝一杯,啊,哈哈哈。”

    真是一次愉快的酒宴,楚文王熊赀和蔡哀侯蔡献舞,一杯一杯地喝着美酒,直喝得酩酊大醉。

    蔡哀侯回国以后,楚文王熊赀就借着友好访问之名,又来了息国。

    息侯一听楚文王又来了,赶忙出城二十里相迎,用的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是呀,这楚国如此强大,怎么敢得怠慢呢。

    息侯把楚文王接到城中,设宴款待,息侯亲自给楚文王敬酒。

    可是这楚文王熊赀把酒杯握在手中,微笑着,看着息侯,就是不喝。

    息侯正在心里狐疑,只听楚文王说“上次你约我出兵打蔡国,是为令夫人出气,那寡人也算是对令夫人有些功劳吧,况且咱们两国如今关系这么友好,这次,寡人前来,就请令夫人出来,为寡人斟一杯酒吧。”

    那息侯惧怕楚文王,也不敢说个不字,只得唯唯诺诺,答应着,让人向后宫传话,请夫人出来给楚文王敬酒。

    不一会,只听得一阵环佩叮当之声,息侯的夫人息妫,由侍女陪着,盛装从內宫出来,先向楚文王微微俯身行了个礼,就坐在息侯旁边了。

    那楚文王看得眼睛都直了,忙不迭地给息妫夫人回礼。

    只见息妫夫人取了一只白玉酒杯,满满地斟了一杯酒,双手捧着,向楚文王敬酒。

    那双玉手,简直和那白玉酒杯一个颜色,楚文王更是看呆了,赶忙起身想亲自去接息妫夫人敬的那杯酒,可是,却见息妫夫人转身,将酒杯递给了身边的侍女,由侍女捧到了楚文王面前。

    楚文王接了酒杯一饮而尽,息妫夫人见楚文王喝了自己敬的酒,就起身,又向楚文王微微行了个礼,带着侍女回了內宫。

    其实,这息妫夫人出来给楚文王敬酒的全过程,也不过就十来分钟的样子,可是楚文王却被迷得五迷三道的,这,这也真是太美了,真是天上的仙女呀。

    息妫夫人回了內宫,楚文王再和息侯喝酒,满脑子都是息妫夫人的样子,那还喝的进去,痴痴呆呆,答非所问,食不知味,也就草草散了酒席。

    楚文王到行馆住下,也是辗转反侧,睡不着,在床上跟烙饼似的。

    第二天,楚文王在行馆设宴,请息侯,其实在屏风后面埋伏好了兵士。

    息侯哪知楚文王的心思,也不敢不来呀。

    可是,这酒喝了没几杯,楚文王就说“寡人又大功于尊夫人,这次寡人带着三军来你们息国,就请息侯和夫人一起去我的军营劳军吧。”

第一百零一回 冰美人桃花夫人 稀世美玉和氏璧

    书接上回,话说楚文王提出让息侯携夫人一起去楚军大营劳军,息侯一听头就大了,去楚军大营劳军,那得准备多少牛羊和美酒呀,息国可是个小国呀,这得花多少钱呀,于是赶紧对楚文王说“大王,我们息国是个偏僻小国,劳军的事,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哎可怜的息侯,光在这算经济账呢,他那知道,这楚文王哪里是稀罕他劳军呢,人家是在打他老婆的注意呢。

    这边楚文王见息侯哼哼唧唧地拒绝,当下就一瞪眼,一拍桌子,说“好匹夫,你背信弃义,还在这花言巧语地拒绝我,来人呀,给我拿下!”

    息侯还想申辩,可是早被屏风后埋伏的那些甲士围住,楚国大将䓕[wěi]章和斗丹一起上来,就把息侯捆了个结结实实。

    楚文王这时哪还有心思管这息侯,带着人就直奔息妫的內宫去了。

    那些宫门守卫,在楚国军士的面前,形同虚设,很快楚文王就进了息妫的寝宫。

    这变故来的太突然了,息妫长叹一声“这真是引狼入室,咎由自取呀。”说着就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直奔后院的水井而去,想着投了井,一了百了。

    可是楚国军士哪容息妫自尽呀,斗丹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就拉住息妫的衣袖,说“夫人不想救息侯的性命吗?你如果死了,息侯也活不了。”

    听见斗丹这样说,息妫身子一僵,瘫坐在井边,泪如雨下。

    这时,楚文王也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见息妫这梨花带雨的样子,更是心都化了。

    赶忙好言安慰,并对息妫说“只要夫人跟着我,寡人答应你,就饶息侯性命。”

    就这样,美丽的息妫就被楚文王熊赀略到了楚国军营,当晚,在军营中就封为夫人。息妫做了楚文王的夫人当然不能再叫息妫夫人,因为她的前额处有一朵浅浅的粉红胎记,像桃花的样子,衬着雪白的皮肤,更加娇艳动人,于是大家就叫他桃花夫人。

    因为她是楚文王的夫人,后世的史书上也称她为文夫人。

    为了兑现对桃花夫人的承诺,楚文王确实没有杀息侯,而是把息侯安置在了汝水旁边,封了十户人家给息侯,让他能够不愁吃穿和祭祀自己的祖宗。

    但是息国传到这一代息侯手中,以这样的方式灭国,息侯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没过几年,这位息侯就抑郁而亡。

    当然,息侯是有后人或族人的,既然没有了息国,这些息国的族人,就以息为姓,而且,息国这个地名也一直保留着,就是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话说这楚文王得了息妫,也就是桃花夫人,宠爱的不行,可是这桃花夫人却高冷无比,从不主动和楚文王说话,可是这人呀,就是贱皮子,你越不搭理他,他还越是对你好。

    因为这桃花夫人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有时候,还一个人暗自神伤,独自垂泪。这楚文王看着,实在是心疼,就问桃花夫人“夫人,可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桃花夫人也不搭理楚文王,楚文王就每天都换着花样,给桃花夫人送各种礼品,包括衣服,美食,珠宝,首饰,可还是换不来桃花夫人的欢声笑语。

    楚文王就又问“为什么夫人自来到楚国宫中,就不开口说话呢?”

    桃花夫人还是不搭理楚文王,问的紧了,桃花夫人就淡淡地说“我不过是一个妇人,却被迫嫁了两位夫君,我不能以死保全我的名节,还有什么颜面和人说话呢。”

    说着,桃花夫人又伤心地落下泪来。

    楚文王看着,就更心疼了,赶忙安慰说“夫人莫要伤心,不想说话就不说吧。不过,夫人看看这块美玉,这么大一块完整的美玉,真是稀世之物呢,来看看,这晶莹剔透地,一点瑕疵都没有。”

    说着,楚文王熊赀将手里捧的锦盒放在桃花夫人面前的小几上,轻轻打开盒盖,只见一块比手掌还大的美玉,静静地在锦盒里,发出温润柔美的光,宛如一片月光,让人身心宁静。

    是的,这就是传世美玉,和氏璧,楚文王刚得的宝贝。

    关于这和氏璧的传说,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吧。

    说是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有一天在荆山脚下得了一块大石头,这卞和是石匠出身,一看这块石头,就觉得与众不同,不管是这石头的形状,质地,还是这石头的重量,和抱在手上的感觉,都和普通的石头不同。

    卞和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一定是一块美玉,而且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有了这样的宝贝,卞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献给国家,哎,多朴实的人呀。

    献宝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楚王是楚文王的大伯,楚厉王,这位楚厉王可是个暴脾气,听说有人献宝,高高兴兴让呈上来,结果一看,什么宝贝呀,竟然是一块大石头,这是拿我当猴耍呢,来人呀,把那献宝的卞和砍一只脚。

    就这样,可怜的卞和失去了一只脚。

    可是卞和还是坚定地认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绝世美玉。

    过了几年,楚文王的父亲楚武王做了楚国的君主,这位卞和觉得国家领导人换了,还是应该把那块石头献给国家,哎,真是个死心眼。

    结果,大家也知道,楚武王一听,前几年献宝那个卞和,又带着他那大石头来了,为了稳健起见,楚武王这回叫来楚国最有经验的玉匠,来鉴定一下。

    可是,这位玉匠只是看来一眼卞和的石头,就很肯定地,冷冰冰地说“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这下,楚武王也生气了,好你个卞和,拿着一块破石头,戏耍一次我哥哥,又来耍我,你是疯了吧,来人呀,把这疯子的另一只脚也砍了。

    就这样,可怜的卞和,两只脚都没了,真不知道失去了双脚的卞和,那些年是怎么活过来的。

    就这样,五十年过去了,卞和已经从一个精壮青年,变成了,行将就木的老头,可是他还是坚定地认为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绝世美玉。

第一百零二回 楚文王实行郡县制

    书接上回,话说卞和带着他的石头,凄凄苦苦地过了五十年,这五十年里,卞和的生活大家可想而知,本来精壮的青年,失去了双脚,变成了一个残废,好在他还有石匠的手艺。

    可是他两次戏弄楚王的事,经常被大家拿来嘲笑,卞和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虽然心里的那个坚持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但五十年的风霜雨雪,也让他时常独自默默流泪。

    这时楚国已经又换了国君,楚武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楚文王熊赀即位。

    卞和已经很老了,老卞和感觉自己的日子没几天了,就抱着他那块石头坐在楚山下,伤心地哭,那哭声凄厉苍凉,连飞过的乌鸦听了,都扇不起翅膀。

    这天楚文王熊赀刚灭了息国,得了桃花夫人,高高兴兴地回京,远远地就听见这凄厉的哭声,楚文王有点不快,就对身边的随从说“去看看,什么人在那里哭嚎?”

    不一会随从来禀报说“启禀大王,是个断腿的瞎老头,抱着个大石头,说是美玉。还说,说以前的两位先王都错过了这绝世美玉,如今他也快死了,不忍心这美玉埋没,所以就在那没日没夜地哭嚎。”

    “哦,好像这个故事很多年以前听说过,这样吧,今天本王心情好,就把那老头带过来本王看看。”

    不一会,老卞和就被带到了楚文王熊赀的面前,只见他已是瘦的就剩了一把骨头了,满头白发胡乱地挽着,像枯草一样的发丝耷拉在那瞎了眼睛的,满是皱纹的脸上,一身衣服破破烂烂,因为没有双脚,被侍从们拖着来到楚文王的面前,只是怀里还抱着那块石头。

    楚文王见他这幅模样,也觉得实在是可怜,就叫了玉匠来,这次是让玉匠直接凿开那块石头看看,要不是美玉,也让这老卞和死心。

    玉匠很不屑地看了一眼那石头,还想说什么,可是被楚文王凌厉的眼神制止了,于是只得拿着凿子,开始凿那石头。

    一下,两下,三下,石屑飞溅,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盼着,凿到地九下的时候,玉匠的手停顿了,他不敢置信地放下凿子,轻轻吹去石屑,再用手轻轻擦拭那个凿开的地方,眼中满是惊异。

    这时,楚文王也发现了玉匠的异样,说“怎么了?拿上来看看。”

    玉匠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石头给楚文王看,只见那个被凿开的口子里,竟然发出了淡淡地白光。

    楚文王也有点惊异,问玉匠说“这是,有料?”

    玉匠轻轻点点头,楚文王大喜,忙对玉匠说“开,再凿开,看看到底有多少料。”

    于是,玉匠轻轻凿开这块石头的外皮,里面,竟真的有一大块美玉。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玉匠带着几个徒弟对这美玉精心地雕刻、琢磨,终于将这块美玉雕琢成一块完美的玉璧,而那个可怜的,断了一双腿的瞎老头卞和,就在玉璧即将完工的一天夜里,睡去后,就再也没能醒来。

    为了纪念这个可怜的执着的老头,楚文王将这块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今天,是这块玉璧完工的日子,楚文王特意带来给桃花夫人看,希望能博得美人一笑。

    哪知,桃花夫人还是淡淡地别过脸去,没笑,也没说话。

    虽然这桃花夫人在楚国宫中,不笑也不说话,可是并没耽误她生孩子。自从被楚文王熊赀抢来之后,三年时间,桃花夫人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熊囏(jiān),次子熊恽(yùn)。楚文王对这两个儿子也非常喜爱,封熊囏为世子。

    为了用实际行动讨夫人开心,楚文王都将楚国的都城,从丹阳迁到了郢都,说是这样可以离桃花夫人的故国更近一点。

    而且将原来息国的地方改为息县,不错楚文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郡县的君主,后来秦国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就是借鉴了楚国的经验。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郡县制,这在当时可是体制上的一大进步。

    因为当时的贵族统治是采用的分封制,就是对后代子孙或者有功之臣,是封给你世袭的土地和人口作为采邑,你就在这土地上修建城池,这些土地上的收入都是你的,你只需要每年象征性地给中央交一些贡品就行了。

    比如楚国,给大周朝中央政府的贡品,就是一种叫做包茅的草,这种草据说可以用来过滤酒,就是这样的叫做包茅的草,楚国也都很多年没有向周王进贡了。

    而这么多年,楚国却一直不断地扩充,地盘不断扩大。

    但是作为大周王室,却要不断地分封新的子孙和功臣,所以王室自己的地盘当然就在不断减小了。

    而郡县制就不同了,将国家的土地按行政区域划分为郡县,向郡县派遣官员进行管理,郡县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国有土地,其人口、赋税收入等都是国家所有,派遣的官员,只是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国家可以根据情况委派,撤销,调遣,而国家的土地和利益不会因为设立了郡县而减少分毫。

    看看,这郡县制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有多大的好处。

    好了,咱们又回到故事里,楚文王迁都郢都,当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是为了一解桃花夫人的思乡之情,肯定是为了更好地向北扩张。

    这次楚文王的目标可是老牌中原诸侯国家,郑国。

    “当初郑仪做国君的时候可是一直做咱们楚国的小弟,现在这郑突都做了两年国君了,也没来拜会过咱们,给咱拜个年什么的,这是看不起咱们楚国呀,哼,那就教训教训这小子吧,反正现在已经迁都到郢都了,没事了打打郑国,很方便。”

    于是楚文王就兴兵攻打郑国,哎,这郑国是自从郑庄公之后,就雄风不再,强大的楚国来犯,这明显是打不过呀,郑厉公郑突无奈,只得向楚国认怂,给楚国进贡了不少财物,楚文王得了好处也就不再进攻,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郑国可不是像息国那样,可以被一举灭国的,只能徐徐图之。

    郑厉公郑突受齐国的支持复位,不是齐国联盟阵营的嘛,这会又倒投楚国,齐国就很不爽,要制裁郑国,于是郑国就开始在北方齐国,和南方楚国之间摇摆,因为两边都是大国,强国,郑国都得罪不起,但是两边摇摆的结果是两边都不满意,都不断地加大对郑国的制裁,所以郑国就更加衰弱了。

第一百零三回 楚文王吃闭门羹灭了黄国

    书接上回,话说楚文王迁都郢都,不断地向外扩张,用武力侵略骚扰周围的国家,其中就包括郑国和巴国。

    郑国,咱们上集说了,开始在楚国和齐国之间摇摆。

    这巴国呢,咱们前面一直都没介绍过,这也是一个老牌的诸侯国,相传是伏羲氏的后人,到了周朝时,是子爵国家。

    巴国地处现在的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从地理位置上靠近楚国西北部的云梦泽。

    这云梦泽可是个好地方,不光出美女,还经常会遇见奇珍异兽。

    有一次,楚文王熊赀在云梦泽打猎,捕获了一只獬豸(xièzhì),这獬豸可是传说中的神兽,祥瑞呢。

    这獬豸长啥样呢,古书上的记载也不详细,只是说这獬豸的样子有点像麒麟,有牛那么大。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头顶上长着一只犄角。

    而且,这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得懂人的语言。它两只眼睛睁的大大的,能分辨是非曲直,识别善恶忠奸;如果它发现了奸恶的坏人,就用犄角把他顶倒,然后吃到肚子里。

    所以这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楚文王铺到一只獬豸,非常高兴,就用这獬豸的皮毛给自己做了一顶帽子,据说,戴着这顶帽子,就可以像獬豸一样分辨出善恶忠奸,这顶帽子就是獬豸冠。

    楚文王很喜欢他的獬豸冠,因此这獬豸冠也就在楚国流行了起来。后来,到了汉代时,獬豸冠就成为了执法者的礼帽。

    因为楚文王经常在云梦泽打猎,所以也就经常和云梦泽西面的巴国有冲突。

    巴国经常受楚国的欺负,巴国的国君当然很生气,就瞅准了一个机会,攻占了楚国的权县。

    权县的守将阎敖一时疏忽大意,竟然丢了城池,楚文王当然很生气,就处死了阎敖。可是阎敖在楚国边防军中却有着很高的威信,他的部下和族人,对楚文王不问青红皂白,就处死阎敖,连一点立功赎罪的机会都不给的做法,很是怨恨,就勾结巴国叛变了。

    反叛了的阎敖的部下和族人,在楚军中做了巴国的内因,在第二年春天的津地大战中,和巴国军队里应外合,把楚文王打得丢盔卸甲,脸上还中了一箭,大败而逃。

    可是逃回国都的楚文王,在郢都的南门外,那位守城的鬻拳就是不过楚文王开门,不让楚文王进城。

    还记得这位鬻拳吗,对就是那个为了让楚文王不杀蔡哀侯,而拔刀挟持楚文王,后来又自己砍了自己一只脚的鬻拳,楚文王不是让他守卫郢都大门吗。

    这次,见楚文王这么狼狈地败逃回来,竟然不给老板开门。

    鬻拳在城上对楚文王说“大王这是得胜回朝吗?”

    这老头,也真够艮的,这幅样子,怎么看也不是得胜回来的。

    城下的楚文王说“是打败了。”

    鬻拳说“咱们楚国的雄兵,自从先王以来,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什么时候听说咱们楚国打过败仗。况且,那巴国,不过是个落后的小国家,大王和巴国打仗都能大败,就不怕被人耻笑吗。大王还是先找回场子再进城吧。”

    嘿,这老鬻拳,胆子可真不小呀,竟敢给老板吃闭门羹。

    楚文王见鬻拳这样说,竟然真的羞愧地不再进城,而是转头又带着那些残兵败将打仗去了。

    不过这回他没有打巴国,因为害怕打不过,而是去打另一个小国家,黄国。

    这黄国,是淮河上游的一个姬姓小诸侯国,面对楚国的侵略,虽然拼死抵抗,可还是难逃灭国的命运。

    可是就在楚文王熊赀消灭了黄国,准备修整一下队伍,返回楚国的时候,一天夜里,楚文王睡得迷迷糊糊地,就觉得息侯来到了他的面前,只见息侯怒气冲冲地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占领我的国家土地,奴役我的人们,霸占我的妻子,现在我已经将你的累累罪行呈报给了上天玉帝,老贼,你就等着玉帝派人来拿你的性命吧。”

    楚文王熊赀从来没见过唯唯诺诺的息侯有过这样的气势,当时就吓得一激灵,只见息侯指向自己的手指,犹如实质化一样直直的戳在自己面门上,那处箭伤一下子就崩裂开来。

    楚文王熊赀大叫一声,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可是脸上的箭伤却真的是崩裂了,血水流得满脸都是。

    侍从们赶忙传医管来看,可是这时的楚文王一会清醒,一会糊涂,总是说看到息侯就在屋内,是来找他寻仇的,就这样折腾了两天,楚文王熊赀就薨了。

    楚国的军队带着楚文王的遗体回到楚国都城郢都,城门守将鬻拳见了,追悔莫及,在城门口跪迎楚文王的遗体进城,见到楚文王遗体时,鬻拳悲戚地大哭着说“是我再次冒犯大王,不给大王开城门,才让大王在征战中薨逝,纵使大王不追究我的责任,可是我怎能偷生在世上呢,大王,我鬻拳这就追随您于地下!”

    说着老鬻拳又是手起刀落,把自己的另一只脚也砍了下来,顿时,血流如注,鬻拳对身边的亲随说“我死之后,就把我埋在这城门口上,要让我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我一直给大王守护着大门。”

    说着,老鬻拳也咽了气。

    楚文王薨了,他的长子熊囏即位,这一年也就刚七岁,按照楚国的继承制度,这七岁的熊囏就做了楚国的新国君,熊囏感念鬻拳的忠心,就封鬻拳的子孙世代都做大阍,守护楚国的城门。

    再说郑国的国君郑厉公郑突,这些年被楚国挤兑的够呛,一听说楚文王死了,真是大喜过望,郑厉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哎,这下咱们郑国就不再怕楚国了。”

    这时郑国的大夫叔詹说“主上,依靠别人都是靠不住的,俗话说,靠山山崩,靠树树倒,如今咱们郑国在齐楚两国之间摇摆,这可真不是个长久之计。咱们的先君郑桓公、郑武公和郑庄公,那可都是英勇盖世的人物,当年三位先君为大周朝立下赫赫功绩,都是中央的上卿,诸侯的表率。咱们郑国要想重现往日荣光,还是要朝拜拥护中央才行呀。”

第一百零四回 宠物牛来一波 王子颓和五大夫叛乱

    书接上回,话说郑国大夫叔詹提议要朝拜拥护大周朝中央政府,那么大周朝中央政府目前是个什么状况呢。

    现在的周天子是周僖王姬胡齐的儿子,东周第五任天王周惠王姬阆(láng),即位刚两年,就遇上了叛乱,被叛军赶了出来,流亡到了郑国的鄢城。

    原来,东周的第三任天王,周庄王姬佗有个庶出的小儿子,叫做姬颓,因为是周庄王的儿子,大家都叫他王子颓,这位王子颓从小就特别受父亲周庄王的宠爱,让王室大夫蒍国做王子颓的老师,教导王子颓。

    可是呢,这位王子颓从小不爱学习,就爱养牛,你说养个一头两头的,就当是养个宠物,倒也没什么,可是这位王子颓最多的时候竟然样的有好几百头,他养的牛都特别的金贵,基本上都是王子颓亲自喂养,给牛都吃的是麦子,包谷这些粮食,大家知道,东周那时候,生产力还是相当落后的,那些麦子,包谷之类的粮食,人都吃不够,可这位王子颓却都拿来喂牛,而且,王子颓还让人给他的牛都纹身,这些身上被纹了漂亮花纹的牛都被王子颓称为“文兽”。

    这位王子颓的牛,在当时的大周首都都快成了一害,因为,他的牛出门是可以横行霸道,毫无顾忌地随意践踏那些普通百姓的房屋和田地。

    周庄王去世后,周僖王姬佗即位,姬佗是王子颓的哥哥,看在是同一个老爹的面子上,也没有过分苛责管束王子颓。

    现在周惠王姬阆即位了,姬阆可是从小就对这个小叔叔看不顺眼。现在他做了大周天子,而王子颓还不知收殓,仗着是周惠王姬阆的叔叔,和大夫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人来往甚密。

    这可是触了新天子的逆鳞,大家想想,哪个上位者能容许一个闲散公族结交朝堂重臣,于是,新天子姬阆就开始收拾王子颓和他的党羽了。

    这时候姬阆正好要新建一座很大的庄园,这个庄园就把附近的蒍国和边伯的庄园都划到了红线范围内,让你们和王子颓勾结,先把你们的庄园没收了再说。

    同时,新天子姬阆对子禽、祝跪、詹父等人也都有相应的制裁,这多明显呀,不就是要抑制王子颓的党羽嘛。

    于是王子颓的老师蒍国,和大夫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人就都跑来找王子颓商量解决办法,大家正在义愤填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还不如反了算了,推翻姬阆,拥立王子颓做大周天子。

    这时,负责给天王姬阆做饭的石速,因为给姬阆的饭做的不好,被姬阆革职了,对姬阆心怀怨恨,也跑到了王子颓的阵营。

    一不做二不休,蒍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五位大夫和石速就纠结了一些人手叛乱,攻打天王姬阆,可是,这草草纠结的乌合之众,很快就被周公忌父和召伯廖等人带领王室守卫击败。

    王子颓和支持他的五位大夫就逃到了另一个小贵族苏氏家中,这苏氏对大周王室也有怨言,就和王子颓等人一起又逃到了卫国。

    这时卫国的国君是卫惠公卫朔,这卫惠公卫朔也对大周王室有意见,还记得那个被卫朔赶下台的卫国前国君卫黔牟吗,因为卫黔牟是大周王室的女婿,被卫朔赶下台后就逃到大周王室,被王室一直收留在,对此,卫惠公卫朔一直就很不爽。

    这次王子颓带着蒍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五位大夫叛乱,和天王姬阆作对,卫惠公当然得支持,可以借这个机会出出气,顺道收拾了那个讨厌的卫黔牟。

    有了卫国的支持,王子颓一下子觉得腰杆子就硬了。

    于是带着卫国军队,又打回了王城,这下,周公忌父和召伯廖等人带领王室守卫就不是对手了,于是周公忌父和召伯廖等人就带着周惠王姬阆逃到了郑国的鄢城,大周朝的首都,就被王子颓占领了。

    周天子到了郑国的鄢城,郑厉公郑突觉得这对于他也是个机会,多好个招牌呀。

    于是郑厉公郑突就带人,将周惠王姬阆接到了郑国的栎城,这栎城也是郑厉公的老巢,他曾经在在这割据十七年,所以栎城的宫殿房屋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郑厉公郑突把周惠王姬阆安置在栎城,同时写信给王子颓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冒犯君主就是不忠,做弟弟的忤逆哥哥就是不顺,不忠不顺都是要受到上天的惩罚的。王子您受了奸人的蛊惑,驱逐了君主,如果能够幡然醒悟,早日迎接天子回首都,您的错误还不至于无可挽回,到时候可以向天子认罪,还可以做个小诸侯,有个封地什么的。请王子您好好想想,千万不要酿成大错。”

    王子颓接到郑厉公的信,也很犹豫,老实说,他就是个纨绔子弟贵族二代,养个牛,骄奢淫逸一下还可以,现在让他把天子赶走了,自己坐在天子的位子上,这位王子颓还真有点不适应。

    可是他的老师蒍国等五位大夫却说“王子,如今的局势已经是骑虎难下了,您好好想想,您可是已经把天子姬阆都赶跑了,自己做到那位子上了,哦,这哪是说把位子再还给姬阆就可以了事的,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您可不能被郑突给忽悠了。”

    也是,王子颓听了五位大夫的话,也觉得有道理。

    再说郑厉公郑突见王子颓这边没反应,就约了虢国的国君虢公,一起发兵,讨伐王子颓。

    周惠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73年,郑国、虢国联军讨伐王子颓,

    一见郑厉公真的带兵打来了,王子颓的老师蒍国赶紧找王子颓商量对策,可这会王子颓干嘛呢,出去喂牛还没回来呢。

    蒍国急得团团转,可是就是见不着王子颓的面,蒍国没办法,就干脆自己做主,直接安排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大夫守卫王城。

    大家想想这些年,王室的军队哪里打过仗,而且这次王室的主力部队还被周公忌父带着保护着天子姬阆逃亡在郑国,那现在给王子颓守护王城的武装力量还有什么战斗力呢。

    现在大家听说天子姬阆带着部队打回来了,都盼着姬阆早点回来,于是,就有人偷偷打开王城的城门,迎接城外的队伍。

第一百零五回 陈完入齐

    书接上回,话说王子颓的老师蒍国还想写信向卫国求援,可是就听到外面钟鼓齐鸣,侍从来禀报说,天子姬阆已经回到王城了,蒍国知道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就拔剑自刎了。

    跟随他一起叛乱的另外四位大夫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也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时王子颓还在城外放牛还没回来了,侍从来报告说天子姬阆又回到王城了,王子颓也是六神无主,旁边的石速说“主上,咱们快骑着牛跑吧。”

    一句话点醒了王子颓“哦,好,快骑上牛,跑。”

    可是王子颓这些宝贝牛实在是太胖了,哪里跑得动,不一会,就被周公忌父带着人,连牛带人一起抓住了。

    王子成父因谋逆罪被明正典刑,那就肥牛吗,当然也难逃成为汤锅的命运。

    这就是历史上的王子颓叛乱,或者叫五大夫叛乱。

    平定了叛乱的周惠王姬阆心情自然很好,对于有功之臣郑厉公郑突和虢公大加封赏,把虎牢关以东的土地都赏给了郑国,把酒泉赏给了虢国,另外还赏赐了一套天子才能使用的酒器给虢国,给郑国的夫人赏赐了一件王后才可以穿的礼服。

    大家可别小看这酒器和礼服,因为东周时期时有着很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能够使用天子的酒器和王后的礼服,这是荣誉。

    不过郑厉公郑突却没有时间再看一眼郑国的土地了,他就在这次回国的路上,得了病,一病不起,就薨逝了,继承郑国下一任国君的是郑厉公郑突的儿子,郑捷,历史上称为郑文公。

    另外,这些年,其他的诸侯国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在这要给大家交代一下。

    首先是陈国。

    大家还记得当时蔡国帮着陈桓公的儿子陈跃杀了篡位的陈废公陈佗,拥立了陈跃为国君,这位陈跃就是陈厉公,陈厉公之后,他的三弟陈林和四弟陈杵臼先后即位做陈国的国君,分别是陈庄公和陈宣公,目前陈国正是陈宣公陈杵臼在位。

    这位陈宣公陈杵臼是活的时间挺长的,继两个哥哥之后,都在位统治陈国二十一年了,而他的两个哥哥陈跃和陈林都是才在位7年就挂了,所以朋友们身体好活长点很重要。

    这时的陈宣公陈杵臼也面临着许多上位者同样面临的问题,就是宠爱年轻貌美的小老婆,和小老婆生的小儿子,对早已立为世子的长子陈御寇是怎么都看不顺眼,总觉得这大儿子要谋逆篡位。

    再说这陈国世子陈御寇有个好朋友,也是他的二伯陈厉公陈跃的儿子,他的堂兄,叫做陈完。

    这陈完字敬仲,是当时陈国的谦谦君子,有学问,有见识,有人缘。

    大家想想,有这样的人和世子陈御寇交好,想废长立幼的陈宣公陈杵臼是不是就更是把陈御寇和陈完都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这位陈宣公陈杵臼就密谋要杀害世子陈御寇和公子陈完。

    陈完在得知了这消息后,就知道陈国他是待不下去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树挪死人挪活,干脆举家迁往齐国吧。

    为什么选齐国呢,因为齐国在采用了管仲的新政之后,这些的年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齐国的首都临淄,已经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了,那繁华程度,和引领时尚的劲头,不亚于如今的纽约和巴黎。

    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陈完选择了去齐国临淄。

    陈完到了齐国,齐桓公齐小白很高兴,因为齐国正是大发展的时候,需要人才,欢迎各国的人才加入齐国,为齐国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齐桓公要封陈完做卿大夫,陈完推辞了,说“我不过是个流亡在外的人,客居齐国,蒙齐候大度,有我容身之处就可以了,不敢奢求高官厚禄。”

    可是齐桓公就是看重陈完的才能,再三推辞不过,最后陈完接受了工正的职务,这工正,是齐国负责管理工匠制造的官。

    陈完做了齐国的工正,虽然官职不高,但陈完博学多才,齐桓公很喜欢和他一起喝酒聊天。

    有一次齐桓公到陈完家里喝酒,因为和陈完喝酒聊天很是开心,不知不觉中天就黑了,齐桓公觉得还没有尽兴,对陈完说“敬仲,快,命人点起烛火,再和孤继续喝。”

    敬仲,就是陈完的字。

    陈完见齐桓公白天喝了,晚上还要接着喝,这也太没有节制了吧。

    就对齐桓公行了个礼说“主上,臣今天早上卜了一卦,说是白天主上来臣家里饮酒大吉,可是没说晚上接着喝还是大吉,所以臣不敢命人点着烛火,留主上晚上接着喝酒。”

    见陈完这样说,齐桓公也知道这是陈完在变相劝自己饮酒要有节制,笑笑对陈完说“敬仲,你真是懂礼的人呀。”

    齐桓公非常尊重陈完的贤能,就将田这个地方封给陈完做采邑,所以陈完的后人,就以田为氏,陈完就是咱们现在姓田的朋友的始祖。

    陈完后来在齐国还娶了一位齐国公族的女子,再后来,陈完的子孙,也就是齐国的田氏家族不断地发展壮大,直到第八代终于取代了姜姓的齐国国君位置,那时候的齐国虽然还是叫齐国,可是国君已经由姜子牙后人的姜姓齐国,变成了陈完后人的田姓齐国,这是后话,咱们后面会慢慢讲到。

    陈完的事情先讲到这,咱们再来看看鲁国。

    一转眼,鲁庄公鲁同即位二十年了,他的母亲文姜,自从齐襄公齐诸儿被连称和管至父杀了之后就一直郁郁寡欢,眼看着也快不行了,文姜夫人临终之前,对鲁庄公鲁同说“齐国日益强大,已经是诸侯盟主了,一定要和齐国交好,还记得那年你舅舅的女儿刚出生时,娘就和你舅舅提过,要她给你做夫人,如今,那姑娘已经十八岁了,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了,娘没有别的心愿,只盼望你能早点娶她过来做夫人。”

    说完,拉着儿子鲁同的手,文姜夫人恋恋不舍地永远闭上了眼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57/ 第一时间欣赏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 作者:西河故事所写的《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为转载作品,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介绍: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年代,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年代,我国的大部分姓氏起源于这个时代,大部分成语形成于这个时代;那是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学术自由时代,也是礼义忠孝的人性闪光时代.....本书是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为母本改编,其间人物生平、姓氏迁徙、成语出处还要查大量资料,还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读音,人名、地名核实,有大量基础工作要做的。关注“西河故事”我们一起说东周列国故事。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听西河故事讲东周列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