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扬天下TXT下载明扬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扬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何昊远     明扬天下txt下载     明扬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90章 借力打力

    ***

    在大秦、英国、葡萄牙三国的战舰南下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时,有四艘远洋贸易商社的武装商船到达了葡萄牙。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突然看到自己的同胞,彼此之间那种激动之情,真是难以言述,许多人大叫大笑着,甚至落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四艘远洋贸易商社的武装商船除了火箭弹和六九式燧发步枪之外,火炮、六八式线膛枪、震天雷,弓箭,强弩等各式武器一应俱全。

    而且说是武装商船,实际也都是航速最快的飞剪船。四艘船由一名退役的海军军官率领,此人名叫竺可新。

    他们的目的地并不是欧洲,而是远赴美洲大陆,也就是远洋贸易商社受皇帝秦牧所嘱,派去探索美洲大陆的两支探险船队之一,另外一支走的是南华洲、横渡太平洋的路线;

    竺可新是准备先到欧洲,然后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这对驶向遥远的未知的地方的探索船队来说,能在欧洲遇到大秦的使团,那真是最让人激动的事。

    使团攻克法国巴黎的壮举,还准备联合英国和葡萄牙一起攻打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海峡,这一件件,一桩桩,让刚到欧洲,又要远航美洲,正有些迷茫的探险队精神大振。

    大秦访欧使团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一切皆有可能!

    而张浩然他们也大为兴奋,四舰飞剪式探险船,实际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对于正缺少兵力的使团而言,能及时拉这支足有六百人马的探险队加入,将大大增加自己的力量的筹码。

    探险美洲的任务先放一放吧,按照航计,以飞剪船的惊人航速。从里斯本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也不过是半个月的事情,先等等有何妨呢?

    在里斯本,秦、英、葡三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协议,英国和葡萄牙海军加上大秦的八艘飞剪式战舰,趁腓力四世亲征法国之际,联合攻打西班牙海军。

    如果能战胜西班牙海军,则逼迫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并割让北部的奥伦塞、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地区给葡萄牙。

    英国得到佩尼韦蒂科山以南的直布罗陀地区。大秦得到直布罗陀海峡南面的属于北非的休达港,英国要保证所有大秦的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享受自由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权力。

    由于大秦距离欧洲很遥远,英国拿下直布罗陀地区后,整个直布罗陀海峡几乎等于是控制在了英国手中,这样的结果,英国是很满意的。

    于是乎,早已集结好的英国和葡萄牙海军,加上大秦的八艘飞剪式战舰。合计128艘战舰一起浩浩荡荡地向直布罗陀海峡杀去。

    这个时候,御驾亲征的西班牙的腓力四世,带着五万陆军才刚刚走到西、法边界,听到国内紧急奏报说秦、英、葡三国海军一起杀向直布罗陀海峡的消息后。这位“地球之王”当场就打破了饭碗,那可是一只薄如蝉翼的玉碗。

    那么问题来了?秦、英、葡三国联合舰队才刚刚开出里斯本,远在西、法边境的腓力四世怎么就立即接到了消息,好吧。接到三国舰队集结里斯本的消息倒也不算奇怪,那么腓力四世怎么确定三国舰队就是去攻打直布罗陀海峡的呢?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张浩然想游说西班牙以及一些南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与大秦两面夹击奥斯曼帝国,以便让大秦的中亚战略构想能更快更好地落到实处。

    既然如此,张浩然怎么又联合英国、葡萄牙一起去攻打西班牙呢?把西班牙打趴下了,还怎么夹击奥斯曼帝国呢?

    这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前来向腓力四世报信的人叫达劳斯克,见腓力四世如此惊慌,他连忙又附到腓力四世耳边轻声细语起来。

    腓力四世听完他的话,一脸狐疑地问道:“这是真的吗?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达劳斯克左右看了看,再次附到腓力四世耳边小声解释着什么.........

    ***

    从里斯本到直布罗陀海峡,要先顺着大西洋往南航行,绕过圣维森特角后往东,进入加的斯湾。

    现在正值春季,,正是冷暖季风在大西洋交汇的时候。大西洋上不但波涛汹涌,而且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面温差和上空的暖湿气流汇聚后,常常会形成大雾天气,笼罩了整个海峡,能见度很低,对船舶航行威胁极大。

    联合舰队接近直布罗陀海峡时,就遇上了大雾天气,海面上白蒙蒙的一片,才临近黄昏,日光就变得极为暗淡,三国组成的联合舰队要挂起了灯火以防止相互碰撞。

    当然,这种天气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对于主动进攻的联合舰队来说,基本上是利大于弊,可以在西班牙舰队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长58公里;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公里。

    128艘战舰在大雾的黄昏,如同一群幽灵船在海上航行着,天色越来越暗,离得稍远的战舰就已经看不见,只能看到桅杆上微弱的灯火。

    随着直布罗陀海峡越来越近,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曾称霸欧洲,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无敌舰队虽然被英国舰队打败过一次,但实力还在。这次行动若是被无敌舰队提前发现,必是一场惨烈的血战,最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航行在前面的兰白将军的旗舰,正是在整个欧洲都鼎鼎有名的”海上君王号“,这是全欧洲最大的战舰,装备大小炮上百门。

    为了达到更好的偷袭效果,兰白建议各船分开一点,然后把船上的灯火灭掉,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秦军的同意,葡萄牙舰队便也没再说什么,大家稍为散开一点,然后把防撞灯也全部灭掉。

    大雾让夜色更加深浓,只有澎湃的涛声在不断地回响着,在就此时,前方突然毫无征兆地传来激烈的炮声,轰!轰轰轰.........

    但见夜色中,一道道火舌如同魔鬼喷出的妖火,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让整个加的斯湾顿时沸腾起来。

    “上帝啊!”

    “是无敌舰队!是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

    “噢!我们中伏了!”

    “上帝啊,科斯达号中弹了!”

    “海上君王号,快看!上帝啊,敌人的目标是海上君王号.........”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怎么准确地预测出三国联合舰队在这里出现的,不得而知,但此刻他们利用大雾天气,动用整支无敌舰队计93艘战舰,在前面布下了一个完善的陷阱。

    这是一个弧形的t字横头,九十多艘战舰猛烈开火,把不知不觉中冲入陷阱的英国战舰轰得惨不忍睹,此时双方的战舰距离不过百米左右,所有火炮几乎都是平射的;

    数以百计的炮弹贴着海面飞来,狠狠地轰在英国人的战舰上,尤其是那艘船体巨大,目标明显的海上君王号,更是弹落如雨,舰舱轰然崩塌,连主桅都被轰断了,哗啦啦的砸下来,激得海浪翻腾,声势好不惊人。

    无敌舰队一次齐射就是近千枚炮弹,猛烈无比,英国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轰得晕头转向,惨叫如潮。

    庞宁望着前面的惨景,惊得急声大吼起来:“快转舵!敌人有埋伏!快跑!快!”

    *********************

    ps:求订阅!求支持~

第1091章 合纵连横(求月票)

    ***

    直布罗陀以西的一场伏击战,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快,西班牙无敌舰队摆下了一个口袋,让三国联合舰队往里钻。

    走在最前头的英国舰队,共计被击毁七艘,包括让整个英国引以为豪的“海上君王号”在内,也因受到重创,无法逃离战场而被无敌舰队俘虏。

    秦军的八艘飞剪式战舰安然无恙。没办法,以飞剪船的速度,逃跑起来目前整个欧洲没有一艘船能追得上。

    葡萄牙舰队也损失不大,他们走在最后,秦军的战舰一跑,他们也就跟着跑了,当时海上大雾茫茫,别说西班牙无敌舰队忙着歼击英国的战舰,就算一开始就全力追击,恐怕也追不了,距离稍远,视线就一片雾茫茫的,怎么追?

    也正是依靠蒙蒙的大雾,前头的英国战舰才能逃出大半来,仅有七艘战舰因在第一波炮火打击时受创,影响了航速没法逃离。

    损失七艘战舰,看似不多,但其中包括了“海上君王号”,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海上君王号”于1637年建成,是查理一世时期所建的英国海军中第一艘有3层统长甲板的大型战舰。

    整艘战舰总造价超过4万英磅,主设计师佩特本想该舰只需装备90门大炮,但查理一世却硬要把炮数增加到104门,使之成为目前欧洲最大的战舰。

    该舰总长51米,宽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重1683吨,有4层甲板。竖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挂有皇冠帆。每只锚重2吨。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

    可以说。“海上君王号”就是英国海军的灵魂之一,意义非同一般。它的被俘,不但让英国海军士气遭到严重的打击,而且还在英国国会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侥幸坐着小船逃出来的兰白将军,被千夫所指,有的议员甚至要将他送上断头台,以此来承担战败的责任。

    且不说英国国内的口水战有多激烈,这场伏击战过后没几天,大秦使团的二号人物郑洁,就与腓力四世的全权代表。西班牙外交大臣霍夫曼一起坐在了西班牙西南部的韦尔瓦城的市政厅里,展开了秘密的谈判。

    “不行!我们坚决不会同意葡萄牙独立。”霍夫曼太度非常坚决,一口否定了郑洁的建议。

    郑洁脸带着微笑说道:“阁下不必激动,西班牙与葡萄牙之间的恩怨,我们大秦不管就是,但相信阁下也应该清楚,我大秦与葡萄牙签署了军事同盟协议;

    如果贵国继续入侵葡萄牙,这会让我大秦非常为难,两国甚至可能避免不了兵戎相见。本使这个建议。不是为了葡萄牙谋求什么好处,只是为了大秦与西班牙之间能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

    霍夫曼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但和其他身材普遍高大的西班牙人不同。他身材很矮小、消瘦,只是双目给人很有神且精明的感觉。

    “这次能打败英国战舰,俘虏海上君王号,我代表我们的国王向贵国致以诚挚的谢意。但这并不能成为贵国要求我国同意葡萄牙独立的代价。如果大使阁下还有意与我国合作,就请不要再提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了。”

    能俘虏英国海上君王号,对西班牙来说。同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败给英国海军之后,无敌舰队其实上不再“无敌”,继续叫无敌舰队,连西班牙人自己都脸红。

    这次俘虏海上君王号,相当于是让西班牙无敌舰队一雪前耻,无敌舰队甚至打算把海上君王号修一修,然后用做自己的旗舰。

    “诚然,我大秦与贵国之间,曾有过不愉快的战争,但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现在情况很清楚,两国之间,合作则是双赢,继续为敌则对双方都有损害。

    奥斯曼帝国不断地扩张,其领土已经快扩展到直布罗陀海峡对岸了,而在地中海,若不是受奥斯帝国海军的牵制,贵国的无敌舰队何至于只能守在地中海,让荷兰、英国抢去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呢?”

    奥斯曼帝国对西班牙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毋须郑洁多言,如果是在平时,秦国要和西班牙夹击奥斯曼帝国,西班牙一定非常乐意合作。

    但现在,法兰西内部不稳,连国王都还被秦国人控制着,腓力四世带着大军杀到了西、法边境,正准备大干一场,这个时候让西班牙出兵夹击奥斯曼帝国,别说西班牙不愿意,就是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做。

    郑洁也知道,现在让腓力四世立即撤军回来,一同夹击奥斯曼不现实,毕竟西班牙出动如此庞大的军队,耗费无数,一点油水也没捞到,就让人家撤回来,换了谁都不干。

    但另一方面,现在进入中亚的苏谨和李定军团,随时可能与奥斯曼帝国发生正面碰撞,因为路途遥远,兵力投送困难,大秦确实需要西班牙在地中海对奥斯曼进行一定的牵制。

    不死心的郑洁又再说道:“霍夫曼阁下,我们大秦有一个词,叫舍得。意思就是有舍才有得。葡萄牙本来就是独立之国,就目前看来,西班牙想改变这一事实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还会把大秦也卷入这场战争中去,这对我们双方都非常不利。

    如果贵国愿意承认葡萄独立,并与之合作,那么不但可以抽出西、葡边境上的十万大军用来进攻法国或奥斯曼帝国,而且与葡萄牙建立良好的关系后,还可以对抗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以及荷兰人。

    承认葡萄牙独立,贵国失去了一小块原本就不属于贵国的土地,却会得到更多,否则贵国一方面要抗击奥斯曼帝国,一方面要攻打法国,另一方面还要应付葡萄牙的战争,三线作战,以西班牙濒临破产的财政状况,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吗?

    更何况这次英国吃了一个大亏,他们会就此善罢甘休吗?而我国与葡萄牙签订了军事同盟在先,贵国攻打葡萄牙,我大秦也不好坐视不理。

    最后贵国与葡萄牙之间的战争,很可能会演变成贵国与葡萄牙加上英国和我大秦的战争。到了那个时候,贵国能应付得来吗?

    霍夫曼阁下,你听说我,我并不是想威胁贵国,只是把事实摆出来,如果贵国主动承认葡萄牙独立,那么我完全有能力说服葡萄牙与贵国结成同盟;

    这样一来,贵国少了几个敌人,多了几个盟友,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海外,都将如鱼得水,一改目前十分被动的局面。这些,还希望霍夫曼阁下仔细斟酌一下。”

    对葡萄的战争会把秦国与英国卷进来,这还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这次三国不就组成了联合舰队,要进攻直布罗陀海峡吗?

    只是秦国人能够相信吗?他们刚刚和英国建交,转眼又把英国给卖了,谁知道下一个被卖的是不是西班牙呢?

    这种担忧,霍夫曼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郑洁却不难猜到,不过西方各国,向来是以利益为先,就没有什么信义可讲,郑洁倒也不怕。

    他淡淡地说道:“霍夫曼阁下,只要想想与我大秦合作,贵国是获利了,还是受损了,就会明白应该怎么样取舍了。”

    郑洁要说服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倒不真是一心为葡萄牙着想,归根结底,还是觉得西班牙继续与葡萄牙作战的话,没有能力对付奥斯曼帝国;

    如果两国罢兵交好,那就不一样了。西班牙可以抽出几万大军来,还可以联合葡萄牙,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夹击。这才是他苦口婆心想说服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的原因所在。

    *********************

    ps:从昨天开始,已经恢复两更,各位亲,给点鼓励吧,求月票,求订阅!

第1092章 进入地中海

    ***

    葡萄牙实际独立出去,已长达十年之久,在反复权衡之后,西班牙终于同意了郑洁的建议,承认葡萄牙独立。

    不承认不行啊,葡萄牙、英国、秦国三个国家能联合一次,就不能联合第二次吗?现在腓力四世带着大军杀到法国边境,正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这。

    腓力四世这次是下了血本了,不但要把原来被迫割让给法国的土地收复,而且还要打过比利牛斯山去,杀入法国的腹地,趁你病,要你命,进一步获取更加辉煌的战果。

    如果不承认葡萄牙独立,不但无法完成这样的宏图伟业,而且还可能受到葡萄牙、英国、秦国的继续进攻。

    现在西班牙的财政已经再次濒临破产了,如果再与三国开战,西班牙在这种四面树敌的情况下,能支撑多久呢?

    这些都是西班牙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虽然心不甘情不愿,西班牙还是决定抓大放小,承认葡萄牙独立。

    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梦寐以求的,无非就是葡萄牙的独立得到承认。这十年来,与西班牙的战争打个不停,葡萄牙国小民稀,同样是不堪重负;

    大量的精力被牵制在国内战争的同时,海外的殖民地也被荷兰等国抢去了不少;

    比如锡兰,比如南非的好望角,这些战争要塞本来都是葡萄牙的,后来都被荷兰人抢去了。

    能够这样平息与西班牙遥遥无期的战斗,葡萄牙从国王到普通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可谓是举国欢腾。

    而这一切,皆拜大秦这个盟友所赐。这个时候自然是对大秦言听计从,让他们出动舰队联合进攻奥斯曼,也没有二话;

    葡萄牙对西班牙也还不放心,生怕秦国使团一走。西班牙又反悔,也希望通过联合作战,来增进与西班牙的“战友情谊”。

    总体而言,这次大秦使团因一举攻破法国巴黎,使欧洲各国都不敢轻视,大秦的外交官说出的话,整个欧洲国家都需要仔细倾听。

    凭借着让人震惊的实力,大秦使团才得以在欧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当然,英国人也不全是傻子。他们已经怀疑这次直布罗陀海战遇伏,是被大秦使团坑了,只是没有直接证据,加上英国在印度的利益需要看大秦的脸色,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好撕破脸而已,但心中嫌隙暗生是免不了的。

    这一点张浩然他们也不怕,英国海军实力正在不断的崛起,并不因为内战而有所削弱,从客观上来看。英国成为欧洲新的海上霸主,大概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一点,张浩然他们是心存警惕的。

    换而言之。大秦与英国的关系,只是纯粹的利益结合,但将来利益冲突将很难避免,大秦与英国终将难免会有一战。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怕英国人心起嫌隙呢?

    这个时候,又有大秦的四艘武装商船达到葡萄牙里斯本。

    这四艘武装商船不属于远洋贸易商社,而是属于一个福建海商组成的“闽南海贸商社”的贸易公司的商船。

    这四艘商船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批到达欧洲的东方商船。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其中又是女装“移动的花园”最是引发轰动,引得里斯本万人空巷。

    有眼光的几个葡萄牙富商,合伙把所有“移动的花园”都购买下来,然后做转手贸易。“移动的花园”经过葡萄牙王后和公主的试穿,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品牌。

    这些对张浩然他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四艘商船带来了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远洋舰队经过休整之后,加上南海舰队的增援,于是再度出兵,一举夺取了好望角控制权,再次打败了荷兰人。

    张浩然作为外交部主事,对大秦的扩张计划还是很了解的,就他所知,按大秦皇帝的意思,领土的扩张,暂时是到好望角为止了。

    当然,大秦的海军会横行四海,但那只需要占领一些战略据点,无须再大规模殖民,与欧洲各国的冲突将会大量减少。

    这次访欧,取得的成果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料,但张浩然他们还不满足于此。搞定了西班牙之后,张浩然与郑洁榷商之后,决定派出一个十人的小型代表团,访问荷兰阿姆斯特丹,寻求与荷兰结束战争状态,并且建立外交关系。

    好望角之战后,大秦与荷兰基本不存在什么利益冲突了,到此暂时是这样。相信经过一系列的失败,荷兰人足够聪明的话,是清楚与大秦为敌,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了。

    张浩然相信,主动派人去阿姆斯丹,还是有很大的机会与荷兰达成谅解的。

    随着闽南海贸商社四艘商艘达到欧洲,大秦的商船远航欧洲的将会越来越多,而大秦刚刚获得的几个欧洲港口的经营还没启动,要派海军前来,恐怕最快也要一年时间才行。

    这种情况下,在欧洲有荷兰这样的一个海上强敌,对大秦的商船非常不利。当然,若能达成谅解甚至建交,对荷兰来说何尝不是好事呢?

    派出一个十人小使团访问阿姆斯特丹后,张浩然一行开始驶入地中海,去巡视刚刚从法国获得的马塞港了。

    现在名义上,马塞港和周边的蓝岸地区,已经是大秦的一块飞地了,是正儿八经的大秦领土了。虽然现在大秦还来不及派人来接管。

    但既然从法国手上弄过来了,怎么着也得去看看不是。另一方面,张浩然他们进入地中海,虽然已经没有特别的外交任务,但总是要去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这些地方看看的。

    像罗马城,可谓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集中了欧洲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和科技,而这些也是使团出使欧洲要重点搜集的,当然要去看看。

    此时的亚平宁半岛,也就是后来的意大利,由于北部各大城邦的崛起,其实上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分裂状态,北部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南部也形成了多个城邦、公国,名义上北部都是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其实上各个公国各自为政,分别有一些大公治理。

    而神圣罗马帝国,后来被希特勒尊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因此才有了“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国”。

    不过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变得非常松散,皇帝只是各国名义上的皇帝,大家其实都没把他当一回事。情况有些类似东周时期的周朝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世袭。

    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是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与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统治范围占据了大半个欧洲。

    因为西班牙之前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国家中最强大的,因为,其他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国家多数以西班牙马首是瞻。就是现在,西班牙对这些国家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好在,大秦与西班牙达成了和议,并且建交了。张浩然他们要前往罗马等地,政治上不再存在任何障碍。

    而他们的船还没到达马塞港,就传来马塞等地的民众因为不满被割让给大秦,起义了,并声称听从奥尔良的孔代亲王号令。

    一时间,马塞等被割让的地区上,反旗四起,烽烟遍地。

    而此同时,还传来了一个消息,里海边上,大秦的李定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正在激战........

    **************************

    ps:求订阅,苦哈哈的日子啊,全靠这点可怜的订阅活下去,各位亲,一章几分钱而已,请到起点订阅正版支持一下吧,昊远拜上!

第1093章 好望角

    ***

    在南非的好望角,大秦远洋舰队确实击败了荷兰人,抢到了好望角的战略要塞,并开始雇用当地的科伊族人大规模筑城。该城位于好望角北端的狭长地带,濒临大西洋特布尔湾。

    这里海天澄澈,自然风光优美怡人,野花遍地,草树常青。城边有座山,为葡萄牙航海家安东尼奥.达.沙丹命名,意为“海角之桌”,荷兰人抢占这里后,又喻之为“上帝的餐桌”。

    这里还是海洋动物的天堂,大量企鹅、海狗、海豹、鲸鱼以及海豚等等,常常栖满沙滩,可谓是成千上万,数之不尽。

    这里聚居的土著部族,被西方人称之为科伊族人。科伊族人是非洲黑人,身材魁梧,健壮有力,而且比南洋那些猴子吃苦耐劳多了,筑城的速度很快。

    此时来自葡萄牙的一艘商船,带来了大秦使团在欧洲的消息。被阳光晒得黝黑的柯宸枢听了,张着嘴巴半天没合上。

    自己累死累活,在印度洋折腾了一年,才占领锡兰和好望角。人家访欧使团才五百兵力,竟然在欧洲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每一件都堪称大手笔啊!

    对了,人家还在北非和地中海为大秦各弄到了一块飞地呢。

    你这一个使团而已,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可信吗?

    那位葡萄牙商船的船长,差点没被柯宸枢剥光,反正连若昂四世有没有穿内裤都问完了,综合所得,才勉强感觉消息可靠。

    柯宸枢连忙找来远洋舰队都佥事任重,俩人坐在原来荷兰人修的军事要塞的长官厅里,一边喝茶消暑,一边商议。

    “虽说远离大秦,咱们可以自行做主。但此事关系重大,派了战舰过去之后,大概就要先驻留在那边了,是以,要不要先派人回去向陛下请示一下,还需任大人一起拿个主意才行。”

    任重端着茶想了想,说道:“从这到我大秦,就算是飞剪船,一来一回也要七八个月时间,请示朝廷未免拖延太久了。目前有南海舰队支援。印度的局势不用担心再有闪失,抽调远洋舰队部分战舰前往欧洲到时不成问题。

    只是率领分舰队前往欧洲,这需要好好斟酌一下。因为所有远洋舰队的士兵离开大秦也有将近两年时间了,很多士兵都很思念家乡,派去的士兵也要仔细挑选,以自愿为好。”

    “任佥事所言极是,华南英稳重卓识,有大局眼光,派他率领舰队前往欧洲。应该不会有问题。这士兵的筛选嘛.......就先以自愿为主吧,若是自愿前往欧洲的人不够,再下达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真到那时,也容不得他们愿不愿意了。”

    “好吧,此事就按柯将军说的办法。”

    ***

    在印度,莫卧儿王朝与奥里萨、切蒂斯格尔等国的战争还在继续着。印度大陆中部烽火连天,打得你死我活。

    大秦的二手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到印度,武装起奥特萨等国的军队。

    还有几百皇家海军陆战队参战。专门负责攻尖克难,摧城拔寨,虽然只有几百人马,但因装备精良,神出鬼没,不时就给奥朗则布心尖上来一下狠的,让莫卧儿大军谈虎色变,闻风丧胆。

    海如风娶了莎曼沙,真个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国联军在他的指挥下,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土,还发起了数次反攻,一举夺取了本属于莫卧儿王朝所有的重镇贾巴尔普尔城。

    奥朗则布连遭败绩,声威大损,他的三个哥哥趁机落井下石,在他父亲沙.贾汗面前大进谗言。

    由于奥朗则布学识渊博,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被赞誉为“帝位之荣缀”。一直以来表现都十分出色,深受沙.贾汗的喜爱,命他做干德总督的同时,把十几万大军交给他指挥。

    他的大哥皇太子达拉舒科、二哥沙舒贾等人对此都无比忌惮。傻瓜都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奥朗则布手下掌控着十几万精锐大军,这个现状若不能改变,莫卧儿王朝的王位迟早会被他抢去。

    就连奥朗则布的弟弟穆德拉,也开始在沙.贾汗耳边不断的递小话;

    奥朗则布不断失败,现在连重镇贾巴尔普尔城都丢了,沙.贾汗本就对他大为不满了,再经几个儿子不断的进谗言,沙.贾汗终于决定,撤去奥朗则布的干德总督的职务,命其回京。

    虽然沙.贾汗没有说是招奥朗则布回京问罪,但消息传来,正在与海如风指挥的奥里萨四国联军苦战的奥朗则布,却不禁悚然而惊,如坠冰窑。

    他的心腹谋士哈克更是大惊失色,立即劝阻道:“殿下,您不能回去,千万不能回去。一交出兵权回到京城,殿下肯定会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到时所有的负责肯定都要由殿下来承担。皇太子他们早就忌恨殿下,你一回京城,他们肯定是要置殿下于死地而后快。殿下上次兵败佛光山,你父王就很不高兴,这次又丢了贾巴尔普尔,想必他心里更加不高兴,这才会夺去你的兵权........”

    “你别说了!”奥朗则布大喝一声,握着刀柄在大帐里转来转去,脸上的神色一派凝重。他虽然只有三十岁,但从十多岁就领兵征战,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

    哈克惊慌失措之下喋喋不休,让他非常反感。

    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哈克说的是事实,自己的几个兄弟早欲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这一点他比谁都更清楚。

    同时他也清楚,自己立下了太多的战功,声望太高,如果争不到皇位,将来无论哪个兄弟成了皇帝,自己都不会有好下场;

    他早就为此准备着,同时多年征战沙场的经历,养成了他杀伐果断的性格,绝对不会等别人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再哀叹懊悔。

    哈克本是足智多谋的人,度过了初始的心慌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然后说道:“殿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陛下大概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对殿下处以重罪。否则按正常情况,陛下不会先撤去殿下干德总督一职,以免引发殿下不快或异动。但无论如果,殿下一旦失去了军权,回到京城之后都是非常危险的。

    秦国人仗着火器厉害,让我们一再受到重挫,损失了很多兵马和城池,没有比这更好的攻击殿下的理由了。到时大势所趋,陛下就算不想治殿下之罪,最后也架不住众口一词的指责。因此,殿下就算要回去,也必须先取得一场胜利,才能回去。

    但现实是,敌人刚刚攻打下贾巴尔普尔,士气正盛。而殿下手下的大军则刚好相反,士气正是低落,加上殿下被撤去干德总督的消息,会很快在军中传开,大家会更加心神不宁,所以,想在短期内,取得一场大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殿下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精于武略,多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本来就是帝国最理想的继承人,陛下信任殿下,重用殿下,大概也是有意将皇位传给殿下。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殿下太出色了,难免会受到多方的忌恨,要是殿下一直能取得胜利倒是不怕,但现在,陛下对您已经产生了怀疑,殿下若不早做决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哈克作为奥朗则布的心腹谋士,说了半天,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奥朗则布先发制人!

    奥朗则布会这么干吗?

    *****************************

    ps:快下旬了,求月票,求订阅,现在手指基本好了,大致能恢复两更了,各位亲,支持一下吧。

第1094章 印度风云

    ***

    因为李香君一番话,秦牧没有撤掉海如风远洋舰队提督一职。按照李香君的意思,他为一个女人上表请辞,是个性情中人,这样的人率领孤悬在外的远洋舰队,其实上更让人放心。

    抱得美人归的海如风,颇有江东周郎的风采,意气风发,指挥四国联军,一下子打到了莫卧儿南部重镇贾巴尔普尔城。

    此时按照大秦历,已经是阳春三月。就在海如风贾巴尔普尔城告捷的第五天,接连传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要下令撤掉奥朗则布德干总督的职务,收回他手上掌握的兵权。

    这个重大消息海如风还没有消化好,又传来另一个消息。准噶尔大汗巴图尔在得到大秦的武器支持,以及政治支援之后,令儿子僧格率领五万铁骑,带着三十门火炮,从叶尔羌城出发,翻山越岭,突然杀入印度河流域。

    此时的莫卧儿王朝的领土,不但包括后世的巴基斯坦,而且囊括了阿富汗南部。

    僧格五万大军行动迅速,加上有火炮和震天雷助阵,所过之处,摧城拔寨如风卷残云,一时间,印度河流域的欢赫拉、阿姆利特、拉合尔、木尔组等城池纷纷陷落。

    这两个消息传来,莎温沙欣喜不已,对海如风说道:“沙.贾汗登基之后,莫卧儿逐渐强盛,民生富足,国库充盈,但是这些年,他大肆挥霍,斥巨资修建了宫殿、陵墓、清真寺,特别在阿格拉为其爱妃泰姬.玛哈尔、也就奥朗则布的母亲建造的雄伟、华丽的泰姬陵,耗费无数。

    再加上奥朗则布十几万大军在南部作战,也是耗费巨大。现在沙.贾汗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好过。这回有贾巴尔普尔城大败,准噶尔大军入侵,在两面夹击之下,夫君你说莫卧儿会不会就此垮掉?”

    莎曼沙满是期待地望着海如风,海如风安坐帅桌之后,哈哈笑道:“一切皆有可能?”

    “夫君是说,莫卧儿真的会垮掉吗?”

    “呵呵.......莎曼沙,不要总指望着敌人自己垮掉,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两个消息会对莫卧儿造成什么样的变动。然后顺势而为,这样才有可能让敌人垮掉。”

    现在四国联军总兵力其实也不过两万六千人,在山区作战,如鱼得水,但再向北推进的话,那就进入平原地区了,这种地形有利于大兵团展开,对莫卧儿王朝非常有利。

    “夫君觉得这两件事,会给莫卧儿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海如风没有立即作答。静静地思索着,这两件事,都十分重大,一件来自于内部。一件来自于外部。

    那么综合起来,莫卧儿一定会发生重大的由内到外的变化,先看奥朗则布被撤去德干总督这件事。

    奥朗则布长年带兵作战,精于武略。杀伐果断,战功赫赫,要说这样的人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鬼都不信。

    至少他几个兄弟是不信的,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肆落井下石,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有这样的兄弟,奥朗则布不想争夺皇位都不行,除非他不想活命了。

    那么现在,奥朗则布会乖乖地交出十几万大军,回都城德里做待宰的羔羊吗?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奥朗则布不愿意回去做待宰的羔羊,那么这回可就有好戏看了。

    他是准备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还是直接率领十几万大军杀回德里去呢?

    一切皆有可能。

    但这样坐等结果不是海如风做事的风格,他很快让莎曼沙找来一个机灵的能说善辩的人,对此人交待一番后,就让他大张旗鼓地出使奥朗则布的大营。

    此时的奥朗则布,心中正饱受着煎熬,让亲兵守住了大帐后,与心腹谋士哈克紧急商议着对策。

    哈克一力主张奥朗则布不要坐以待毙,先发制人。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奥朗则布虽然性格果毅,一时也有些难以决定。

    首先,随着一再的战败,他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已远不如前,如果发动兵变,现在手下的十几万大军有多少愿意公然跟随他反叛,这个很难说。

    而他父亲敢把十几万大军交到他手下,即便对他信任,也绝对不会不留一些后手,而他父亲到底留了什么后手,他至今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南面战败的同时,北面准噶尔大军大举入侵,摧城拔寨势如破竹,这个时候若发动兵变,会不会让整个莫卧儿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

    拖,已经拖不下去了,他父亲撤去他德干总督的命令已经下达,如果不交出兵权,立即也会被视为谋反。

    交出兵权就得回德里去,根据情报,几个兄弟已经在德里城中磨刀霍霍等着他回去了。丝毫没有因为有外敌大举入侵而放弃的意思。

    “殿下,准噶尔大军大举入侵,若不及早采取对策,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殿下请想,殿下拖下去,连陛下都会起疑,到时担心殿下率十几万大军回京,陛下肯定不敢大量抽调兵力北上反击准噶尔人的进攻,这样会让整个北方迅速沦陷的。

    而且对于殿下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拖下去,等陛下也起了疑心,殿下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依照属下的意思,殿下可以北方告急的借口,引兵回德里,先拿下皇太子和二皇子等人.......”

    哈克刚说到这,就听到大帐外传来大声的禀报,说是海如风派来了使者求见。

    心中正烦躁的奥朗则布想也没想,立即就大喝道:“不见!让他滚!”

    哈克连忙阻止道:“殿下慢着,海如风必定也得到了消息,他这个时候派人来,是另有用意。”

    “另有什么用意?”

    “殿下,德里本就在怀疑殿下,这个时候海如风大张旗鼓的派使者来与殿下接触,消息一旦传回德里,陛下会怎么想?”

    “斩了!把来使斩了!”

    “慢着!殿下,等等.....您听我把话说完。”

    “你有什么话赶紧说。”

    “殿下,海如风这一招其实是一招阳谋,就算陛下把来使斩了,也没用。这未必能证明殿下的清白,反而可能会被认为是欲盖弥彰。皇太子他们可以编出一百种流言来诋毁殿下,而对陛下而言,事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陛下关心的是殿下听不听话,有没有老实交出兵权,如果殿下不交出兵权,陛下一定会选择相信皇太子他们的。”

    所谓的疑邻盗斧,是指当一个人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后,怎么看,邻居都像是小偷。奥朗则布是个很有谋略的人,这些道理他是懂的,只要自己不交出兵权,自己那位父亲就会心生怀疑,一旦起了疑心,不管你怎么做,都只会加重他的怀疑。

    奥朗则布想了想说道:“你是说咱们将计就将,利用这个使者稳住海如风?”

    “殿下英明。海如风一定是指望着陛下起兵打回德里的,殿下真的这么做时,他有可能会按兵不动,先坐山观虎斗,等时机到了再坐收渔翁之利。

    而这也是咱们需要的,殿下若起兵回德里,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方,不然海如风紧跟着背后杀来的话,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撑控。

    殿下,我相信秦国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给秦国人足够的利益,他们甚至可能会抛弃奥里萨等国。就算不抛弃,也必定不会为难殿下。所以,现在和海如风谈谈,许以秦国一些好处,他未必不会配合咱们......”

    “嗯,说的有道理。”

    **************************

第1095章 莫卧儿宫变

    ***

    奥朗则布不但接见了海如风派去的使者,甚至还派哈克亲自来回访海如风。

    与此同时,他一面佯装准备解职回京,一面下令隐伏于都城的死士伺机而动。他率军征战十余年,战功赫赫,心知一旦自己的兄弟继位,一定不会放过他。

    而他也不甘于放弃皇位,更不甘心引颈就戮。所以,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布置着,在都城德里隐伏了不少人马,就是要应对这样的突变发生。

    这次事情虽然来得突然,但也没有犹豫多久,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一经决定下来后,他反而冷静了,变回了果毅冷酷的本性。

    光是京中隐伏的人手,是不够的,这次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务求迅速拿下德里,夺取莫卧儿的大权。

    只有这样,才能把内耗减到最轻的程度,同时迅速重肃军备,应付南北两面之敌。当然,如果克里能说服秦国人,双方休兵罢战,那就更好了。

    被奥朗则布寄予了厚望的哈克,让海如风屏退了所有人,等大帐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他才说道:“海提督,我莫卧儿与大秦无冤无仇。我家殿下也并不想与大秦为敌。这次派我来,是带来了十二分的诚意,希望能与大秦修好。”

    海如风派使者去,其实并不是真打算与奥良则布谈什么,只不过是想火上浇油罢了。而奥朗则布的反应,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

    哈克这番话,一下子就点到了根子上。在他看来,莫卧儿现在与奥里特等国的战争,其实上只是他们与秦国的代理人的战争。

    换而言之,只要秦国想,随时可以结束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秦国在背后支持,奥特萨几个小国根本没有能力打到北部的平原地区来。莫卧儿不去攻打他们,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他根本不提奥里萨几个小国,而直接表示愿与大秦修好。

    大秦大老远跑来印度支持奥里萨几个小国与莫卧儿作战,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

    当然不是。究其原因,秦国这么干,无非是利益驱使罢了。

    那么,只要莫卧儿拿来比奥里萨等国更多的好处,秦国还会坚持帮助奥里萨这几个小国吗?

    海如风正色地说道:“哈克大人应该清楚。并不是我大秦要与贵国为敌,而是贵国先入侵我大秦的蕃属国。凡是我大秦的蕃属,都是我大秦的臣妾,岂容他人凌辱?”

    哈克有求而来,只有耐心地说道:“我们殿下率军平乱之时,奥里萨等国还不是秦国的蕃属,如果奥里萨等国一早就是秦国的蕃属,我们也不会再发兵攻打。

    现在,我们无心与大秦国为敌。至于奥里萨四国,我们也愿意承认他们作为大秦的蕃属国的地位,愿双方就此罢战休兵,各自退回原来的边界内。今后互不侵犯。

    另外,我们四王子殿下对海提督非常钦佩,很希望能与海提督交个朋友。而且只要双方罢战,我国与贵国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可以友好相处。

    我们四王子殿下愿说服我国陛下,与贵国互通有无,还可以给贵国商人很多优惠的政策。甚至愿把恒河入海口的吉大港交给贵国经营。”

    海如风听了,淡淡一笑,恒河入海口位于孟加拉湾顶部,吉大港位置非常好,名义上还属于莫卧儿王朝的领土,但实际上早已交给荷兰人经营,就像当初的澳门一样,名义上还是明帝国的领土,但已经租借给了别人。

    奥朗则布现在多少有点慷他人之慨的意思,反正吉大港一早就是租借出去了的,现在当成人情租给秦国,要是能换得秦国休兵罢战,那自然是太值得了,莫卧儿根本没有损失什么。

    这样的筹码,当然不能打动海如风,但另一方面,大秦并不打算把印度划入自己的版图,至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上的战争还打得如火如荼呢,大秦不可能这个时候全力攻打印度。

    至于今后在不在印度殖民,那就不知道了,这一切全部取决于南京大秦宫里那位天子的意思。

    至少现在,大秦只是想平衡印度各方势力,以便更好地施加政治影响力。对莫卧儿王朝,也没有一下子灭掉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大秦并不希望奥里萨、西孟等四国趁势扩张自己的势力,这四个蕃属国现在很听话,可如果让他们自己强大起来后,鬼知道他们会不会继续这么听话呢。

    准噶尔部大军突然杀入印度河流域,绝非偶然,海如风虽然不知道,这是皇帝秦牧在国内推动的事情,但他稍一想就知道,如果不是得到大秦的支持或首肯,准噶尔绝不敢贸然派几万杀入印度河流域,除非他们不想要南疆叶尔羌地区了。

    还有一条可以印证,是大秦在背后支持准噶尔部,那就是火炮和震天雷。弄清楚了这些,事情就清晰多了。

    因为要和莫卧儿或者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谈判,准噶尔部入侵印度河流域的事情必须考虑进去,这可也是自己重要的谈判筹码,当然不能放过。

    “哈克大人,本提督很想知道,你说的这些,是你们四王子殿下答应的,还是德里的莫卧儿皇帝答应的?”

    海如风一语点破了玄机,让哈克有些尴尬,现在有些话还真不好说。

    海如风接着说道:“若是没有答案,本提督怎么知道哈克大人答应本提督的,将来能否兑现呢?”

    “海提督放心,我们四王子殿下答应大秦的,将来一定会全部兑现的。”

    “正所谓空口无凭,我这里有一份清单.........”海如风一边说,一边提笔写着,哈克愕然地看着。海如风写完之后,用嘴吹了吹墨,把文笺交给哈克道,“哈克大人拿去看看吧,如果你们四王子殿下真有诚意,就请在上面签个字。”

    “这.........”

    哈克把海如风写的条件拿回来之后,奥朗则布看得怒火中烧,一刀狠狠地劈在桌子上,把桌子硬生生劈去了一个角。

    “简直是欺人太甚!”

    哈克连忙劝道:“殿下请息怒,说实话,殿下现在只是被解职的王子,您要是成不了莫卧儿的皇帝,你答应海如风再多的条件也没有意义。如果殿下成了皇帝,那么到时要怎么做,还不是殿下一言而决吗?海如风这是在趁火打劫,殿下且忍一忍,先稳住他,一切等殿下登上了皇位再说吧。”

    “哼!”奥朗则布还是忍不住冷哼一声。

    但他也知道,此时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匆匆招来自己的几个心腹大将,在大账里密议一番后,自己亲带一万骑兵,连夜出发,火速向都城德里扑去。

    莫卧儿都城德里占地11平方公里,街道纵横交错,弯曲狭窄,各种商店和市场排列在街道两侧,商品琳琅满目,传统的镶嵌宝石、象牙雕刻等工艺品更是引人入胜。寺庙、清真寺等到处可见,城东北角为红堡。

    红保雄踞亚穆纳河西岸,它是沙.贾汗因爱妻泰姬玛哈逝世,在故都(阿格拉)处处触景伤情而迁都德里后,仿照著名的阿格拉堡设计建造的。

    西元1638年动工,1647年建成,动员了全国人力物力,历时近10年,耗资9000万卢比,为印度最大王宫。

    这是一座用赭红砂石建成的壮丽宫殿群,呈不规则八角形,南方长915米,东西宽548米,高33.5米。城堡上竖立着用上等白大理石砌成的小塔,并用黄金、钻石和宝石镶嵌装饰,后又添加多色马赛克,并将每块宝石精心加工后再嵌入大理石板的凹槽中,最后抛光,使之更加平滑光亮。

    此外,城堡上还有美丽的亭阁、阳台和透雕的大理石窗户。全堡有5扇门,二大三小,西边的正门拉合尔门高12.05米,门上建有八角形尖圆楼房和望楼。

    红堡内所有内殿都是用大理石和其他名贵石料砌成。殿间柱间壁上有花卉人物的浮雕,在整块大理石镂空的窗棂上,镶嵌着各色宝石,灿烂夺目。

    堡内的觐见宫是昔日国王亲理朝政之地。这是一座三面敞开的殿宇,只有东墙上有用宝石镶嵌拼成的色彩绚丽的图案,宫殿内墙中央有一个壁龛,前面是国王的大理石宝座,高约3米,上面刻有花鸟、树木等浮雕,雕工细腻。

    此时正是莫卧儿全盛时期,可以说这座宫殿在气势上比大秦南京的大秦宫不遑多让,整个宫殿到处是黄金、钻石和宝石镶嵌装饰,在奢华程度上,尤有过之。

    这一夜,因准噶尔入侵而夜不安寝的沙.贾汗正在觐见宫理政。突然间,就听到宫人惊乱地大喊,他大怒,走出宫门来一看,顿时也呆了,但听到皇宫的正门拉合尔门传来阵阵喊杀声,还有火光冲起。

    “陛下!陛下!不好了.........皇太子发动叛乱,打进宫来了!叛军打进宫来了.......”

    “皇太子?你是说皇太子发动叛乱?”

    “陛下......叛军都在高喊要陛下让位于皇太子........”

    *****************************************

    ps:弱弱地求下月票,咱们看官,更新已稳定,求月票支持!

第1096章 指鹿为马

    ***

    莫卧儿帝国的皇太子,也就是奥朗则布的大哥叫:达拉舒科。

    总体而言,达拉舒科在才智谋略以及军事才能方面,都没法和奥朗则布相比。甚至连自己的太子府上的武将巴基勒泰被奥朗则布收买了也不知道。

    巴基勒泰带着两百人马,以皇太子的名义发动叛乱,让所有人都难以想象,加上皇宫的正门拉合尔门上有内应,巴基勒泰以惊人的速度,一举拿下了皇宫正门,然后带着叛军冲入皇宫。

    宫外赶来救援的兵马,反而被巴基勒泰挡在了宫门外。巴基勒泰一边阻击宫外赶来的援军,一边与宫内的侍卫厮杀,一心想早点把皇帝沙.贾汗早点控制在手。

    此时的德里城,因为突然发生的叛乱,已经一片惶乱。在德里南门,在内应的接引下,南门在夜色中轰然打开,奥朗则布亲自率领的骑兵呼啸而入,城内守军匆匆赶来阻击,乱象纷纷,火把满街。

    奥朗则布策马大吼:“皇太子谋反,本王奉皇帝命令率军回来平叛,敢阻拦者,一律按太子同党论罪,杀无赦!”

    奥朗则布带回的精锐骑兵立即跟着大吼起来:

    “敢阻拦者视同抗旨谋反,杀无赦!”

    “敢阻拦者视同抗旨谋反,杀无赦!”

    “敢阻拦者视同抗旨谋反,杀无赦!”

    此时攻打皇宫的叛军,正是以皇太子达拉舒科的名义在发动叛乱,率领叛军攻入皇宫的也正是皇太子府上的武将。

    城中的守军,一时弄不清情况,都以为真是皇太子在谋逆逼宫,加上奥朗则布身为皇四子,一向战功赫赫,声威在各个皇子中无人能比。他这一路大吼地冲过去,还真的没人敢挡。

    见此情形,奥朗则布一面分兵去攻打皇太子府第,自己则带着主力飞扑皇宫。碗大的铁蹄密如雨点般敲击着街道,两边的房子被震得瑟瑟抖动,几乎垮掉,街上惊乱的京城守军稍微让得慢点,就被狂奔战马撞飞,惨叫不绝..........

    此时的皇宫,已是一片大乱。巴基勒泰的叛军将赶来支援的守军反挡在拉合尔门外后,援军准备从其它侧门入宫支援,但是此时形势太乱,守卫侧门的皇宫侍卫一时分不清谁是援军,谁是叛军,犹豫着不敢开门;

    这急得门外的援军大为恼火,有的甚至要攻打进去救驾。越是这样,越让侧门的侍卫怀疑他们是叛军,更不敢开门了。

    杀入皇宫内的巴基勒泰因为人数不多。又要死守皇宫正门,与宫内的侍卫杀了个旗鼓相当;

    皇帝沙.贾汗见这情形,心中稍定,一面组织侍卫平叛。一边让人带着圣旨去调动城中的驻军。可惜一切来得太快了,还没等带着圣旨的人出宫,皇宫正门外便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

    奥朗则布带着兵马杀到,正在攻打拉合尔门的城中援军以为奥朗则布也是前来平叛的。还禁不住发出了一阵兴奋的欢呼。

    奥朗则布纵马到城下,举着火把大吼:“宫里的叛逆者听着,我是四王子奥朗则布。立即打开城门,伏地投降,或许还能饶你们不死......”

    城头的叛军看得真切,见是奥朗则布带兵赶到了了,暗自大喜,连忙打开皇宫正门。门外的先前赶到的援军不禁又惊又喜。

    真个是人的名,树的影啊!四王子战功赫赫,带兵一赶到,立即吓得叛军开门投降,真是太了不起了!

    皇宫正门一打开,奥朗则布立即命令自己带回的士兵守着大门,而自己带着大军纵马而入,眼见大事可成,冲入拉合尔门这一刻,一向坚毅冷酷的奥朗则布也不禁心跳加速,血气翻涌。

    巴基勒泰率领的叛军还在觐见宫前与宫中的侍卫厮杀,奥朗则布率着大股人马一冲到,不由分说,就是一阵箭雨嗖嗖地射去,正迟疑间的皇宫禁卫顿时被射倒一片,一支支劲箭透骨而入,惨叫声不绝于耳。

    “叛逆挟持了皇帝,杀!杀无赦!”

    奥朗则布不停地大吼着,一边让人冲击觐见宫,一边派兵分夺其他皇宫侧门。这些行动细节在入城之前,其实就已具体分派到了各个心腹将领头上。奥朗则布带回来的是从十几万大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此时各人分工行事,行动之迅速,让人叹为观止。

    守卫觐见宫的侍卫在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的猛攻下,很快就崩溃,而且逃无可逃,全被奥朗则布的人马一一屠杀,一个不留。

    形势变化得太快,整个觐见宫被围得水泄不通。沙.贾汗惊疑不定,他不傻,已经知道情况不对,儿子奥朗则布突然带兵杀入,绝对不可能是来平叛的。

    觐见宫是一座三面敞开的殿宇,只有东墙上原有用宝石镶嵌拼成的色彩绚丽的图案。宫殿内墙中央有一个壁龛,前面是国王的大理石宝座,高约3米,上面刻有花鸟、树木等浮雕,雕工细腻。

    而后面连着枢密宫,枢密宫是国王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之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豪华无比。三面是方形的拱门,一面为透雕方形窗户,外形像一座雕饰华美的凉亭。

    枢密宫内有一座“孔雀王座”,长约2米,宽1米多,用23斤黄金制成,上面镶嵌钻石、翡翠、青玉和其他宝石,下部镶嵌着黄玉,背部是一棵用各种宝石雕成的树,树上站着一只用彩色宝石嵌成的孔雀。

    底座有12块翡翠色石头。台阶用银子铸造。王座上方的墙上有沙.贾汗命工匠雕刻的波斯文诗句:“如果说天上有天堂,天堂就在这里。”

    现在,沙.贾汗就坐在这豪奢无比的“孔雀王座”上,怒视着走进枢密宫的奥朗则布。奥朗则布手上的波斯宝刀还在滴着血,那鲜红的血液一滴滴地滴落在白色大理石铺成的地板上,特别刺目。

    沙.贾汗坐在孔雀王座上,凛然大喝道:“你这个逆子,你究竟想干什么?!”

    奥朗则布冷冷地说道:“我不过是在效仿父王当年的行为而已。”

    这一句话,顿时让沙.贾汉脸色一片酱紫,指着儿子奥朗则布说不出话来:“你........你......”

    沙.贾汗的父亲叫贾汉志,意为世界的征服者。是莫卧儿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花卉,而且多情。他曾经为一个叫阿纳尔卡莉的宫女修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上面镌刻着深情款款的题词:“啊!如若再得一见我爱之面容,我当感激真主直至复活之日。”

    也许正因为他的多情,一个波斯移民的女儿才能以其妩媚的容颜吸引了这位皇帝的目光,最终成为他的皇后。

    沙.贾汗看不惯自己父亲的种种行为,加上波斯女人成了皇后之后,导致了外戚专权、宫廷内讧加剧,沙.贾汗便悍然起兵谋逆,企图用武力夺取皇位。

    这场叛乱没有成功,最后他的父亲贾汉志原谅了他,放沙.贾汉返回自己的领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奥朗则布和他的大哥达拉舒科被送到贾汉志的宫廷中做人质。

    这场谋逆虽然没有成功,但毕竟是做过谋逆的事了,奥朗则布却因此做了多年人质。现在,也不找其他借口,直接是说在仿效自己的父亲沙.贾汉当年的旧事,如果他找其他借口,沙.贾汉还可以喝斥一番。

    但这个理由,怎么驳斥?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第1097章 杀兄逼父

    ***

    在攻陷德里城的当时,奥朗则布不但成功软禁了他的父亲沙贾汗,而且还同时抓住了他的大哥——皇太子达拉.舒科。

    达拉舒科比奥朗则布大四岁,今年也只有34岁。他同时兼任旁遮普省督,只是因为他身是皇太子,不像其他皇子一样,要去省里赴任,而是由自己的亲信打理着旁遮普省。

    他长期呆在宫廷,也颇受他父亲宠爱。但他具有某些严重个性缺陷,他脾气火爆,举止傲慢,在贵族中树敌不少。据说,他过于率直,完全轻视别人的忠告。

    此外,他在宗教问题上的宽容观点妨碍了他的政治利益,因为一些奥朗则布式的正统逊尼派穆斯林将他看成是异端,其中巴基勒泰就是这样的武将,他正是因为看不惯皇太子达拉舒科的宗教观点,因此暗中投奔奥朗则布的。

    控制德里后的第二天,奥朗则布就把他的兄长达拉舒科绑在一头肮脏的小象背上,在德里游街示众,宣布他的谋逆、以及宗教异端等罪行,然后将其迅速处决。

    由于平时达拉舒科脾气火爆,举止傲慢,德里城里的贵族和大臣对他的死,竟然很少抱以同情。

    不过对于奥朗则布而言,软禁了自己的父亲沙。贾汗和杀了自己的哥哥达拉舒科,控制了德里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

    这些只代表他暂时夺得了莫卧儿王朝的王位,至于能不能坐稳这个位子,那还得看接下来他的手腕才行。

    在他的兄弟中,还有两个长大成人的,一个是他的二哥沙舒贾,大奥朗则布两岁,现任孟加拉省总督。

    另一个是他弟弟穆拉德.巴赫,小奥朗则布六岁。现任古吉拉特省总督。

    两个人都在各种军事和行政职位上供过职,对统治有相当的经验,麾下有大量常备军队。而且都对皇位早有窥伺之心;

    现在奥朗则布以逼宫的方式夺取王位,他的二哥沙舒贾、弟弟穆拉德.巴赫会答应吗?

    沙舒贾虽说个性平平,但为人很勇敢,在治理孟加拉省上表示得也很不错。只是最大的缺点是他也耽于安逸享乐;他还有另外一个劣势,即他宣信十叶派信仰,从而激起了朝廷中正统逊尼派的不满。

    穆拉德.巴赫也是一个勇敢的人,但放荡不羁,酗酒无度。也不受朝中大臣待见。

    而和剩下的两个兄弟相比,奥朗则布除了具有无可置疑的行政才能之外,他还是最严格类型的穆斯林,受到帝国正统逊尼派贵族的完全信任;正统逊尼派贵族自从阿克巴时代起就一直成为朝廷中一支非常强大的势力。

    奥朗则布控制德里城后,他那果断、天性冷静、精于算计的性格充分地显露了出来。他第一步就是拉拢这些正统逊尼派的贵族,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并派他手下军队中最能干的军官阿兰.亚尔率领五万大军,立即前去攻打他二哥管辖的孟加拉省,对他的弟弟穆拉德.巴赫,则先派人去游说。尽可能不动杀兵而摆平。

    同时以他父亲的名义炮制了一份让位诏书,大意是:自泰姬去世,自己无心理政,致使南方连接战败。北方外敌入侵,生灵涂炭,而内有皇太子造反,企图杀父篡位。如今心力憔悴,于是让位于平叛有功的王子奥朗则布。

    巴基勒泰以皇太子的名义杀入皇宫,就连德里城中多数人。都还以为真是皇太子达拉舒科在谋反,更别说是地方上的官员了。

    所以这份让位诏书,还是很能忽悠人的。

    与此同时,奥朗则布让人迅速准备登基仪式,第三天便在德里皇宫正式登基称帝,接下来,自然是一场人事大任免;

    他把那些不能信任的大臣通通调离要职,然后让自己信任的人把持所有重要的职务。比如他任德干地区总督时,手下有个非常能干的税收官穆尔希德.库里汗,此时就被任命为帝国的财政部长。

    都城的驻军,更是来了一次大洗牌,许多原来的将领被当场抓起来,当成皇太子达拉舒科的同党处斩。

    在这次的行动中,奥朗则布充分体现出了他坚毅冷酷的一面,下手毫不留情,用铁和血的手段,迅速掌控德里的局势。

    德里是很快被他控制了,但摆在奥朗则布面前的还有四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第一个是他的二哥,第二个是他的弟弟,第三个是南边海如风指挥的四国联军;第四个是攻占了北边旁遮普地区的准噶尔大军。

    从地理位置看,他二哥控制的孟加拉省位于德里以东,他弟弟控制的古吉拉特省位于德里以西偏南,和南边的海如风、北边的僧格正好对德里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

    也就是说,现在的奥朗则布虽然占领了德里,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险境之中。

    南边的海如风或许还可以暂时以重利稳一稳,最要命的是攻入北边的旁遮普地区的准噶尔大军。

    这五万大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而且必须要清楚的是,旁遮普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它位于印度北部,莫卧儿王朝皇帝巴布尔,分旁遮普为三省,即拉合尔,木尔坦和德里。

    现在准噶尔大军攻占的就是拉合尔和木尔坦两个省,印度河支流萨特莱杰河从这两个省经过,灌溉发达,居民多为锡克人。那是印度农业最发达的富邦之一,有‘印度粮仓‘之称。盛产小麦、水稻和棉花等。

    而且从拉合尔到德里,一片平坦,并且距离并不遥远,这对奥朗则布这个刚刚登基的莫卧儿皇帝而言,是最紧急的,也是最可怕的威胁。

    此时的僧格,连接扫平两个富裕的省份,正踌躇满志,他还大肆策反当地的锡克人跟随自己反抗莫卧儿王朝的统治。

    锡克人是自15世纪末叶旁遮普高僧那那克师尊创立锡克教派以后,才出现锡克人之称。锡克教派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组织的武装团体,一直以来,同莫卧儿王朝进行长期武装斗争,因莫卧儿王朝逐渐强大而被镇压着。

    僧格充分利用了锡克人与莫卧儿王朝长期积压的矛盾,大肆策反之下,很多锡克人加入了他的大军。

    在听到德里发生政变之后,僧格敏锐地嗅到了战机,立即带着四万大军以及三千锡克人组成的军队,自拉合尔出发,直扑德里。

    听到这个消息,奥朗则布不敢怠慢,他得位不正,不管做得多漂亮,总难免会有人怀疑。为了应付最凶狠的外敌,也为巩固自己的帝位,于是他暗中挟制自己的父亲于军中,同时带着一些重要的大臣,调动四万大军,亲自去迎击僧格。

    此时,莫卧儿王朝的另一位大将阿克巴率领的五万大军,早已在德里与拉合尔之间的格尔纳尔城激战不休。

    德里的政变,差点让这五万大军崩溃,好在奥朗则布动作飞快,迅速夺权登基,并对阿克巴大加封赏,前面的大军还不能确定德里的情况,奥朗则布已经以新帝的身份率军亲征了。

    等奥朗则布赶到格尔纳尔城,他手下的大军总计就有九万之多,新帝亲征,人多势众,让莫卧儿大军士气大振。

    而驻扎格尔纳尔城北的僧格也不含糊,四万准噶尔大军,加上数千锡克人的兵马,连营十里,而且他的三十门大炮都拉来了,正连夜在城北架炮,一场浩大的血战,将不可避免的在这格尔纳尔城下打响。

    如果奥朗则布战败,必定对整个印度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一战的结果将会是如何呢?

    ****************************

    ps:日子不好过,诚求订阅,每章几分钱而已,各位看官赏点生活费吧~

第1098章 隔岸观火

    ***

    就在奥朗则布和僧格共计十几万大军,即将在旁遮普的格尔纳尔城下展开生死血战的时候,在南边的贾巴尔普尔城,奥里萨主将巴布肯、切蒂斯格尔主将胡洛德、西孟国主将赫尔辛基、恰尔肯主将辛巴,四人一齐找到海如风,请求他下令继续向北进攻。

    在他们看来,现在北面的准噶尔大军直逼德里,奥朗则布迫于形势,只得不断从南线抽调兵力北上,本来压在南线的十几万大军都抽调走了大半。

    而且德里刚刚经历政变,必定人心不稳,这个时候,正是大举向北挺进,扩大地盘的最佳时机。

    就连莎曼沙也在一旁催促道:“夫君,你还在犹豫什么呢?现在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吗?”

    海如风手拿羽扇,轻轻地扇着凉,他横扫了巴布肯、胡洛德、赫尔辛基、辛巴四人一眼,淡然说道:“你们要是想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我也不会阻拦你们,但本督并不觉得这是北上的最佳良机,所以,我不会再指挥北上的战斗。你们是另外推选出一个人来领军,还是各自指挥自己国家的军队,随你们的便。”

    巴布肯、胡洛德、赫尔辛基、辛巴四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们不是不想自己指挥自己国家的军队,但是出征时,各国的国王就有令,让他们绝对听从海如风的命令。

    如果海如风是一个普通人,那也就罢了,可他却是上国大秦的远洋舰队提督,光是一个远洋舰队,就足够他们四个小国喝上一壶了。

    鬼才知道海如风这番话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在试探他们。如果是故意试探他们,他们真的率领着自己国家的军队北上的话,那么海如风只要一句话。就足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了。

    四人不敢乱来,一齐望向了莎曼沙,莎曼沙虽然嫁给了海如风,但她毕竟是奥里萨的公主,心中总还是念着本国的,见海如风竟然要撂挑子不干,她也急了。

    “夫君,究竟为什么?您为什么说这不是最佳时机?不管怎么样,你不能抛弃我们四个国家啊......”

    “住口!”海如风严肃地打断她的话,“我警告你。注意你的身份,说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你当你现在还是德里萨的公主吗?

    你给我记住了,你现在是我海如风的妻子,是大秦皇家海军远洋舰队提督的妻子,除此之外,你不再有别的身份。你刚才的话,若是被有心人听去,传回到朝中大臣耳中。那是在给你的丈夫招祸,你知道吗?”

    “我.......”

    “嗯?”

    见海如风要发火,莎曼沙那美丽的脸孔顿时变得有些发白,连忙收声闭嘴。不敢再说一句。

    海如风转头对巴布肯、胡洛德、赫尔辛基、辛巴四人接着道:“对面的莫卧儿军队,虽然只剩下三万人,但你们要清楚,咱们也只有两万六千人马。再向北就是一往平川的平原地区了,咱们将占不到任何优势。

    别看莫卧儿北方正承受着准噶尔大军的入侵,常言说得好。哀兵必胜,在此国家危难之际,对面的三万敌军会不会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本督不敢确定。

    而且现在的局势非常复杂,孟加拉省的沙舒贾,古吉拉特省的穆拉德.巴赫会有什么行动,现在一无所知,仔细算来,其实是我们兵力最少,如果贸然加入这样的混战中,会有什么后果,我预测不到。

    但诚如你们所言,这看上去确实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或许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放弃了,可能会非常可惜,因此我把指挥权交给你们。

    你们放心,我这就写信向你们的国王解释清楚,你们可自行决定自己的行动,你们的国王不会因为你们不听我的命令而加罪于你们的。”

    赫尔辛基抢先说道:“海提督,您也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甚至是最后的机会吗?”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问道:“是啊,海提督,你真的也这么认为吗?”

    “海提督,您既然也这么认为的话,为什么.......”

    海如风摆摆手说道:“我刚才说的,确实句句出于真心,我只是拿捏不定,怕因为心中的犹豫而作为错误的决定,所以才放弃军队的指挥权,你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将领,对本地的情况也比我更熟悉,你们要是觉得可行,就自己指挥军队向北进攻吧,或许会有重大收获也不一定。当然,战争总是充满了变数,结果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将来也不要说我没有告诉你们。”

    海如风说的基本是实话,如果是指挥两万秦军,他有信心一举杀到德里城下,但这两万六千人马不是秦军,而且他们适应山地作战,对平原作战却不怎么适合,而且还是来自四个国家的人马,遇到恶战难免会各怀心思,指挥这样一支军队杀入平原地区,而且是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海如风心里还真没底。

    另外自然还有一个原因,他与奥朗则布私下里达成了一个协议,他未必相信奥朗则布会信守这个协议;

    但他相信,经过一连串的突变,莫卧儿不可能还是原来的莫卧儿,势必会被极大的削弱,甚至可能形成分裂的局面。

    到了那时,一个四面楚歌的莫卧儿王朝,一个不再强势的莫卧儿皇帝,他还敢否定当初签下的协议吗?

    他不再指挥这场战斗,只是不想落人口实,但他其实还是希望巴布肯、胡洛德、赫尔辛基、辛巴四人去给奥朗则布添添乱的。所以,一番话说得模棱两可。

    四人有些犹豫,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但海如风的退出,又让他们有些不安。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孟加拉省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沙舒贾突然在孟加拉称帝。

    沙舒贾是沙.贾汗的第二子,皇太子拉达舒科死后,按照从长及幼的顺位继承法则,确实是应该轮到他来做皇帝。

    沙舒贾不傻,他父亲在他们的游说下,刚刚撤去奥朗则布德干总督一职,等于是夺了他的兵权,怎么可能突然传位于他呢?

    反正,他坚持认为奥朗则布是谋逆篡位,当然,他猜的确实也没错,所以,他心有不服,自己在孟加拉省称帝,并宣称自己才是正统。

    不过有意思的,沙舒贾称帝后,只发布了一道讨伐奥朗则布的诏书,而没有立即出兵打回德里,他在忙什么呢?

    说来你或许不信,他在忙着铸钱,以自己的名字铸造钱币,仿佛这样,他这“正统的莫卧儿皇帝”就更能服众一样。

    沙舒贾的称帝,引发了一股称帝的热潮,紧随他之后,他的弟弟——古吉拉特省的穆拉德.巴赫也跟着称帝了。

    穆拉德同样宣称自己才是正统的莫卧儿皇帝,而且有样学样,也开始以自己的名字铸造钱币。

    之前奥朗则布派人去,还想游说这个年轻的、头脑比较简单的弟弟,他甚至还给穆拉德写了一封亲笔信:

    奥朗则布在信中写道:“我压根儿不喜欢也不愿意参与管理这个充满欺诈而又动荡不定的世界,我唯一的愿望是去主寺朝觐。

    但是,不管你采取什么举措,你都可以把我看作是你真诚的朋友和同盟。我们一起对抗我们可耻而又愚蠢的兄长(沙舒贾),事后,我就会去主寺朝觐,由你来接任皇帝的位子。”

    有意思的是,穆拉德就是以此为由称帝的!

    他给奥朗则布回了一封信,信很简单:“兄长,您既然不愿意做皇帝,那我就做了,您现在可以去主寺朝觐了,剩下的事情,就让我来处理吧。”

    也不知道正在与准噶尔大军血战的奥朗则布,接到了这封信,会不会当场吐血三升.......

    *************************

    ps:诚求月票,求订阅!

第1099章 奇葩部队

    ***

    孟加拉省的沙舒贾、和古吉拉特省的穆拉德.巴赫相继称帝之后,曾经强大一时的莫卧儿王朝,同时出现了三个皇帝,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来。

    正在北边的格尔纳尔城与准噶尔大军备战的奥朗则布,接到了兄弟相继称帝的消息后,确实气得差点吐血;

    特别是看了他弟弟穆拉德.巴赫写给他的那封信后,如果他信佛,那一定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但是,准噶尔大军的猛烈进攻,让他无暇分身去收拾这个调皮的弟弟,而且,他至今认为,这个年轻的、头脑简单的弟弟不是主要的祸害。

    他最主要的对手,应该是他二哥沙舒贾,而在他率军北伐之前,已经派手下最能干的军官阿兰.亚尔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孟加拉省了。

    奥朗则布认为,只要收拾了自己的二哥沙舒贾,古吉拉特省那个调皮的弟弟就会老实了。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击败格尔纳尔城外的准噶尔大军,同时等待阿兰.亚尔传来捷报。

    格尔纳尔位于亚穆纳河右则,一马平川,阡陌纵横,满眼葱绿,这里自古以来就富裕,有“地上天堂”之称。

    如果把印度和大秦作一个比较,那么旁遮普地区就相当于大秦的江南。

    秦牧,这个大秦帝国的皇帝,现在不再动辄御驾亲征,而是安坐在南京的大秦宫里,但是他的意志却无处不在;

    从日本、到漠北、到中亚、到欧洲、到非洲、到印度,秦牧的意志就像是地球的经纬线,不断地漫延着、覆盖着、影响着这个世界。

    刚进入鼎盛时期的莫卧儿王朝,因为南京大秦宫里那个高坐丹墀之上的人,因为他的意志的影响,准噶尔部五万大军突然杀入印度河流域,打了莫卧儿王朝一个猝不及防。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变得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僧格根本不用为后勤担心,他现在已经横扫了拉合尔和木尔坦两个最富庶的省份,还留下一万大军把守,同时得到了当地的锡克人协助,后勤源源不断地送来。

    攻城战不是准噶尔骑兵的强项,好在他拉来了30门千斤佛朗机炮,对着格尔纳尔城猛轰。炮声隆隆,一枚枚巨大的弹丸呼啸着击在城墙上,声震天地。黄尘飞扬,让人惊心动魄。

    城门楼不堪炮弹的蹂躏,轰然倒塌下来,把许多莫卧儿士兵压在下面,再有就是一枚枚弹丸猛烈地击在城墙上,把城墙震得激烈地摇晃,仿佛随时都会崩塌,人站城墙上,几乎站不稳。

    实心弹对单兵的杀伤力并不是很大。要命的在于它那惊人的威慑力;

    试想一下,当一枚枚巨石呼啸着向你砸来,一旦砸到了就是粉身碎骨的,面对这让人惊心动魄的威胁。有几个人能站得住?

    久而久之,这对士气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好在,莫卧儿帝国也有火炮,奥朗则布下令猛烈还击着。城上城下,炮声轰鸣,交相辉应。浓浓的硝烟弥漫四野。

    随后,奥朗则布又各命一万人马自东西两门杀出。莫卧儿军队的很复杂,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其中有象兵,有骑兵,有步兵,有拿盾牌的,有拿弓箭的,有拿刀枪的,还有一小部分用前装滑膛枪。

    让人奇异不已的是,莫卧儿大军中还有耍蛇的,在军队中有二三十个人,脖子上,手臂上都缠着毒蛇,腰间还背着一个竹笼,里面都装满了毒蛇。

    据说在战争刚开始时,两军对垒之初,这些耍蛇的口中发出一种尖锐的哨气,同时手上洒出一种特殊的药粉,再把所有的毒蛇倒出,毒蛇就像听到命令的士兵一样,在草丛中飞快地向敌人的军阵游去。

    一旦敌人的军阵在毒蛇的袭击下大乱,象兵的骑兵就会紧随其后冲上去,把敌人冲得溃不成军。

    除了耍蛇的之外,还有一支更加神秘的部队,听说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名叫虎骨部队。

    这支虎骨部队建队人数更少,据说他们个个都有一项绝技,那就是利用肚皮和喉咙的共震,发出一种特别的震动声,如同老虎发出的低沉的吼声。

    同时他们还会带上真的老虎骨头,或是老虎粪便和尿液,敌人战马听到这低沉的虎吼,再闻到老虎的气味,就会躁动不安,不听指挥,严重的话,甚至能吓得敌人的战马纷纷逃离战场。

    你还别说,随着虎骨部队的靠近,僧格军中战马还真开始出现了躁动。

    僧格惊诧之下,不得不下令撤军。

    然而他的命令一下达,全军不禁为之大哗。

    准噶尔大汗巴图尔派来辅佐僧格的桑尔乐台吉连忙找到他劝道:“王子殿下,你可是另有打算?可是这样撤军,事先不与大军商议,很容易导致军心大乱。”

    僧格很镇定地说道:“桑尔乐台吉不用担心,军队大乱又怎么样?敌人骑兵少,咱们就算军心大乱了,奥朗则布也追不上咱们。”

    这倒是真的,僧格几万大军全是骑兵,来去如飞,奥朗则布空有九万大军,但要追击,却是难上加难。

    就这样,几万准噶尔大军被一些虎骨“吓得”狼狈而逃。两万莫卧儿军队大喜过望,顺势追下去。

    等奥朗则布接报,匆匆派人出城要招回两万大军时,僧格已当机立断,杀了个回马枪,把两万莫卧儿大军杀得大惊失色,阵脚大乱。

    幸好奥朗则布是个很有作战经验的人,及时派人接应,才没有让这两万莫卧儿大军全军覆没。

    僧格再获大胜,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声势更壮!僧格更是意气风发,畅快无比。

    前些年,准噶尔在漠西也曾称雄一时,打败过沙俄,还打败过哈萨克族、布鲁特,最后还灭了叶尔羌汗国,僧格甚至曾想过夺取河西走廊后,顺势夺取中原。

    但自从遇到秦军之后,准噶尔一败再败,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南疆到处是风沙,贫瘠苦寒,而且局促于南疆就像大秦脚下的一只蚂蚁,南京大秦宫那位皇帝只要有不快,就可以把准噶尔踩死,僧格的弟弟噶尔丹至今还被留在南京作为人质呢。

    进入印度河流域以来,一切自是不同了,旁遮普地区人口密集,自古富庶;到了这里,僧格就有一种到了天堂一般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僧格感觉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豁然开朗了,不再像在南疆时那样,感觉自己像是大秦天子脚下的一只蝼蚁。

    特别是和劲风浩烈的准噶尔大军相比,莫卧儿虽称强盛,但军队的战斗力却不如行动如风的准噶尔铁骑,僧格能迅速扫平两个省,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因此,僧格有心打下德里,把莫卧儿王朝给灭了,然后取而代之。

    他找来桑尔乐台吉说道:“桑尔乐台吉,你帮我写一封信回去给我父汗吧,就说印度这边大事可成,让他干脆放弃南疆算了,集中全部力量,尽快南下扫平莫卧儿王朝。这里人口稠密,物产富饶,比南疆要好上一百倍,既然大秦支持我们进入印度,咱们不防卖大秦一个人情,把南疆送给大秦吧。”

    桑尔乐台吉也觉得现在应该力攻夺取印度,因为奥朗则布刚刚篡位,局势不稳,他的两个兄弟又一齐称帝,内斗已起,这个时候确实是准噶尔一举吞并莫卧儿王朝的最佳时机,否则一旦奥朗则布巩固了统治,那就难办了。

    于是,桑尔乐台吉同意了僧格的建议,立即写了一封急信,让人带回叶尔羌城。

第1100章 西苑里的女天皇(求月票)

    ps:好久没万之赏了,今天首先要感谢偶就喜欢的万金之赏,谢谢,昊远拜上!

    **************************************

    印度的情况,通过船只传过了孟加拉湾,传入原来的洞吾都城阿瓦城,也就是现在的王贲城;

    王贲城里,有五千秦军驻防于此,指挥着七万仆从军,不但控制了王贲城周边的主要产粮区,而且不断对中南半岛的山区进剿着,战争依旧如火如荼,每天依旧死人无数。

    王贲城中刚刚架设起了电报线路,通昆明、贵阳、长沙、南昌、南京。所以,印度的消息,只要用快船送过一个孟加拉湾,就可以迅速传回到南京。

    南京城里,三月的春闱刚刚结束,满城百姓争相围观金榜,都想看看今科状元花落谁家。榜下除了来看榜的,也有来捉婿的。

    榜下捉婿始于宋代,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

    自从有科举以来,科举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马上接踵而至了。

    朝廷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

    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便造就了众多未婚大龄青年乃至大龄壮年,这也影响了大宋的女士们。“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于是从宋朝开始出现中国特有的“榜下捉婿”。

    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又戏称为“脔婿”,“脔”乃肉块,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

    但不管你怎么讽刺,这种现象却是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了大秦,似乎又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为大秦重商的政策和宋代如出一辙,这促进了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让社会的风气比较趋于实利。因此来榜下捉婿的巨贾豪绅也就多了起来。

    这次南北两榜同有387人进士及第,上榜人数还是很多的,如今大秦的疆土在不断地扩大,官员缺口很大。所以礼部试的录取率自然高一点。

    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除了可以参加皇帝举办的琼林宴外,还要由礼部尚书带着前往江阴、扬州遇难者纪念馆参观并宣誓。这一点历朝皆无,唯大秦独有。

    秦牧在琼林宴上喝了些酒,面色微酡。他突然想起西苑里还关着一个人,便沿着画廊向花木深处的一栋小院走去。

    这个季节,莫愁湖畔柳絮蒙蒙,杏花倒映在湖中。把半湖清波染成了淡淡的胭脂色。

    梅子未黄,黄莺儿嬉戏于花叶间。

    西苑里一派幽静,淡淡的时光和郁郁葱葱的万物形成了一种闲花自落的空寂之意。秦牧走到小院外,听到花木掩映的院中传出一缕幽幽的乐声。

    秦牧不禁停了下来,因为他刚好知道这首乐曲叫《空蝉》,空蝉原意是蝉蜕变之后留下的空壳。后来被佛家引申为“肉身”之意,即人除了灵魂其余的部分。因为蝉的生命很短暂,所以“空蝉”一词也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之意。

    而这首乐曲,和《源氏物语》中一个叫空蝉的女子有关。空蝉是源氏成年后萍水相逢的第一个女子,也是唯一一个终生拒不接受源氏之爱的女子。

    正如空蝉的名字,淡薄脆弱,若隐若现的一袭蝉蜕。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支细竹,看似欲折,却终于不断。即使在源氏强闯入其内室对她表白的情况下,她也坚守了自己的纯洁。

    只因她认为自己乃有夫之妇,没有资格接受源氏这样光辉的美男子的爱情。这一点,和物语之中其他美丽高贵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她的容貌远非最美,然整体姿态异常端严,确有牵惹心目之处。她兼柔弱和刚强的气质,使她不曾淹没与物语之后无数绝代佳人之中,在读者的心里,成为了最清丽脱俗的那袭蝉衣。

    秦牧站了一会儿,寻着曲声缓步走入小院去,院中的一个秋千架旁,有一个八角凉亭,亭边梨花如雪,片片飘落。

    凉亭里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相貌不是十分艳丽,但那空禅一样的姿态,与院中的景物悄然融为了一体。

    见秦牧走来,她抬头看了一眼,乐声停下,四周更加空寂,秦牧也不说话,在她对面的石凳上坐下。

    兴子终于忍不住问道:“你是谁?”

    “你会说汉语?”秦牧有些诧异,没想到她竟然会说汉语。

    “你来这里做什么?”

    秦牧不答,到了看石桌上那纸色的纸笺上,写着几行日本文字:

    白鸟はかなしからずや

    空の青

    海のあをにも

    染まずただよふ

    秦牧看不懂日本文字,只看懂了六个汉字,日文中有很多是汉字,但凡日语中保留汉字原形的,意思多少与汉语相差不大,他有些好奇,便开口问道:“你写的是什么?”

    “你还没有回答的我问题,你是谁?”

    兴子是日本第七位女皇,日本同样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之所以一再产生女皇,究其原因,前面一两代是为了避免因兵之急导致流血冲突,后来,则转变成为保住皇位在自己一族人中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手段”,像兴子,就是最典型的后者。

    那为什么日本的“女皇”能够避免流血冲突,为什么“女皇”能够和平地改变传统杀戮,使皇位在自己的直属亲族中纵向相传,而男天皇却不能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秦牧颇有兴趣地看着兴子,想着这个问题,兴子久久得不到回答,便道:“您是秦国的皇帝?”

    秦牧微笑地说道:“答对了。现在可以告诉我,你这纸上写的是什么了吗?”

    兴子垂下眼睑看了看白纸上的和歌,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着,轻声念道:“白鸟啊,既不融于蔚蓝的天空,亦不被湛蓝的大海接纳,这是何等的哀伤啊!令白鸟哀叹的天空之蓝,无法浸染大海之青,相互映照.......”

    秦牧静静听着,仿佛听到了一颗空虚的心灵在叹息,这白鸟,大概就是她的写照吧。她本来是一个人人仰慕的公主,但命运促使她成了女皇。

    在日本,一旦成了女皇,是不能再嫁的,没人能娶她,只能孤独一生。

    但另一方面,她这个女皇只是傀儡,没有一点实际权力,她飞不上天空,却又回归不了平凡,只能孤独地看着这个人世,这是何等的哀伤啊?

    秦牧看着她,她的容貌不是很艳丽,姿态却很婀娜,又透着一种柔弱,但又显得非常端庄,这种气质确实别有一种动人之处。

    秦牧伸起手捏住她的下巴,把她的脸抬起来,兴子欲言又止,眼中流露出一抹彷徨,又带着两分羞涩。

    她应该有二十六岁了,但还是个未经人事的处子,七岁就做女皇的她,从未被一个男人这样捏着下巴端详过。

    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她知道自己没法反抗,那饱满的胸脯随着逐渐急促的呼吸起伏着......

    *************************

    ps:现在月票好少,已经是下旬了,各位兄弟姐妹,更新也基本恢复了,求些月票鼓励一下吧,俺努力积点稿加更!

第1101章 焦味

    ...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曲空蝉不可闻。

    秦牧从花木掩映的小院里出来时,正是午后的时光,春阴一晌,柳絮蒙蒙飞过画廊,梨花瓣飘满了画廊边的荷花缸。

    目前日本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在控制之中,北海舰队已经基本不再干预日本的战事;

    酒井忠胜虽然没有阿部忠秋那样的才能,但现在大势对德川幕府已经很有利,各在的大名不敢再和德川幕府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他和保科正之等人勉强可以管理好幕府了。

    不过因为德川幕府颁布的驱人的政策,使得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武士投到了由井正雪麾下,再加上京都朝廷的支持,由井正雪的叛乱并没有被彻底扑灭,正在步步向京都方向撤退。

    之使得日本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边是德川幕府,一边是日本天皇支持的由井正雪的关原军。

    当初让夜不收控制兴子,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局势失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打出兴子这位明正天皇的旗号。现在看来,兴子这步棋暂时还用不上。

    秦牧回味着她演奏的那曲《空蝉》,还有那首和歌,也颇有味道,嗯,这位女王本身也很有味道。

    秦牧摆驾回到大秦宫,就接到了印度方面的奏报。

    奏折是兵部侍郎顾君恩亲自送来的,秦牧看完之后,问道:“顾卿对此怎么看?”

    顾君恩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秦可暂时隔岸观火,莫卧儿与准噶尔之间,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不好确定,不过僧格轻松得到两省富庶之地后,想让他再退回西域,恐怕他是不愿意了。这两雄相争。终究是要决出一个胜负来。”

    “顾卿觉得谁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准噶尔大军进入印度,臣料想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在这方面莫卧儿是占有优势的。但现在,奥朗则布两个兄弟相继称帝,内忧外患,加上南边有海如风在盯着,奥朗则布得位不正,篡位之后威信未立,仔细分析下来,情况反而对奥朗则布非常不利。和僧格之战,奥朗则布是只有赢不能输,一但受到重挫,他的统治极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因此,臣以为,如果不再有其实势力加入的话,僧格的胜算会大一些。”

    “其他势力.....”秦不是在询问,而是一边思索着,一边自语。

    毫无疑问。顾君恩说的其它势力,指的是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这个波斯帝国强盛之时,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拔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萨法给帝国信奉的是什叶派,他是中亚地区唯一可以对抗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巴格达的战争持续了150年。

    而且还有能力出兵也莫卧儿王朝争夺坎大哈,甚至是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一带。

    现在准噶尔大军杀入印度河流域,与莫卧儿王朝、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秦牧绝不希望由萨法维帝国来做这个渔翁。

    秦让人拿来地图,然后说道:“为了防止萨法维王朝来抢做渔翁,先传令让海如风调一些战舰北上阿拉伯海,一旦时机成熟,就先抢信德地区.......这里,印度河出海口旁边的卡拉奇港,必要时,以这里为基地,支援一下准噶尔部。”

    “是,陛下。”

    现在准噶尔部很听话,在西域举着屠刀去伊斯兰化,干净利落,光是这一点,秦牧就感觉很满意了。

    准噶尔如果占领了印度北部,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还会不会这么听话呢?

    这一点秦牧不敢肯定,但只要不让它统一印度中部和南部,大秦就有足够的能力牵制它。当然,秦牧其实并不希望准噶尔统一印度北部,他希望看到的是准噶尔占领后世的巴基斯坦地区,与莫卧儿王朝维持一种高危的平衡状态,这更有利于大秦从中制衡,也更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还是汉文化的传播啊,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扩张,它有时比军事实力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更持久。

    秦牧一直在强调文化扩张不能落后于军事扩张,以后甚至要走在军事扩张前面。

    印度是个大杂烩,而且人口太多,要把这种地方变成大秦的领土不现实,但可以让它慢慢变成大秦最大的殖民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是军事的扩张是不够的,必须施加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而论到文层面,就不能不题科举考试了。

    顾君恩离开蒹葭殿后,秦牧靠在御椅上,随口对站在一旁侍墨的柳如是说道:“科举考试已延续上千年,对历朝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如是啊,你觉得科举考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有那些呢?”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就先从经济方面来捋一捋吧,你说,科举考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礼部试刚刚结束,三百多名新科进士,正由太子和礼部侍郎领着,前去江阴、扬州的遇难者纪念馆参观及宣誓。

    在这样的时间段,皇帝问起科举的事情算是正常,只是有些突然,而且点名要问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柳如是没有准备,只得如实说道:“陛下,可否容婢子先想想?”

    “好,你先想想吧。”

    科举的问题,其实秦牧自己何尝不需要仔细想想呢。

    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但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已是弊病丛生,颇有些积重难返之态,科举考试的作用已经逐渐变成弊大于利;

    除了束缚文人的思想、造就千千万万个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文人之外,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大家似乎忘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

    秦牧记得以前看到余秋雨曾这样描写科举制度的悖论:“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本来是为了显示权威,堵塞了科举之外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结果别无其它选择的家族和个人不得不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战,创设科举的理性动机渐渐变形。遴选人所应该有的冷静、客观、耐心、平和不见了,代之以轰轰烈烈的焦灼、激奋、惊恐、忙乱。不就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么?不就是看看哪些人有担任行政官员的资格么?竟然一下子炒得那么热,闹得那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

    总而言之,本来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的科举考试,因为太多的装饰,太重的渲染,把所有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没有多少人能再静下心来做学问;

    把九州大地上的所有人的心态都扭曲了,所有人都以中举为最大的荣誉,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因此,科举考试若不改革,所有人的心态就会一直扭曲下去。

    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能逐渐超越中国,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不是。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是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了,他们刺股悬梁,凿壁偷光,日复一日皓首穷经,为的不是自然科学,为的只是金榜题名。科举制度不改革,中国的自然科学怎么发展?

    ***************************

第1102章 深远的影响

    ***

    大秦宫,蒹葭殿。

    春帷半揭,飞絮沾画角,东风拂珠帘,袅袅兽烟散。

    美人如玉,宫装如云,眸光流盼,玉指纤纤轻抹巫山一段云。

    柳如是本就珠圆玉润,人美如诗,她喜欢讨论学问,秦牧问起科举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这些正是她喜欢的话题,因此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帘外的春景融在一起,愈发动人心肠。

    “陛下,婢子细想来,科举制度和经济之间,实际上相互影响的。婢子记得陛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婢子如今想来,可谓是至理。在隋唐之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普通百姓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在那个时候就算设立科举制度,有资格参加的也只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实际上很难打破原来的世族把持官位的局面。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生富足,能读的起书的人也就多,到了这个时候,设立科兴制度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影响着经济发展,这是必然的。

    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制度确立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融于一体,面对几乎所有人开放均等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大量的人积极地进入书院或私塾学习,促进了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而带动了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有些地方,全县制笔,便足以让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区,光是印刷作坊,就多达数千家,从业者多时达十多万。可谓盛极一时,而这些还只是直接的影响。

    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是在为学院、为学生,为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提供服务,学院要发展,就要做很多营生,学生为了增长知识。要游学,这带动了很多人员的流动,促进了酒楼、客栈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礼部试的年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涌入京城,这些人又带着或多或少的随从,而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费的,常常出现京中酒楼客栈不够住,民间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租禅房,若细算下来,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对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的促进,是非常惊人的。

    科举制度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各个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人,不惜万里迢迢来求学。人员的交往,知识的交流,加上各国间派出使团相互访问。期间发生的运输,交通和商品买卖,对国外贸易都有良好的带动的作用。

    比如历朝与朝鲜、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一项很重要的商品就是经典书籍,笔墨纸砚,名人书画等,贸易量非常大,而且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柳如是一口气说了很多,而且言之有物,毫无疑问,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这种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科举制度对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其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这使所有读书人学习的内容也只能以这些儒家经典为主,这相当于是在变相的统一思想,禁锢思想。

    为了金榜题名,多数读书人一心沉迷于儒家经典之中,主动拒绝学习那些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科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知识结构单一化,专业技术和实用性人才少之又少。

    一句话,科举制度的设立,等于是儒家经典的地位无限的拔高,除此之外,其它学科几乎都被斥为“奇巧淫技”。

    而且科举制度不断的加强“士农工商”的观念,工商被视为末流,导致商业发展处处受到限制和歧视,不光是读书人看不起商人,就连商人自己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多数商人有钱后,不是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费尽心思转变自己的身份,购置田产,由商变农,因为只有变成农之后,才有机会变成士。

    因此,科举制度对工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抑制作用。这种制度只能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秦牧一心想要推动的资本经济和工业革命,是一道紧紧的枷锁。

    之前,秦牧建理工学院,建各种科研机构,设立皇家科学奖,增加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课程,都是想扭转“独尊儒家”后导致的价值观、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严重扭曲现象。

    但仔细想来,如果不改变科举考试导致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之前的种种努力,恐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真心愿意学习其它科学知识的人仍然只是少数,多数读书人依然会沉迷于故纸堆里,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地背诵着儒家经典,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耗费在儒家经典上。

    整个社会仍然会用“金榜题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衡量他的价值和地位。多数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仍然会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科举考试里。

    改革科举制度,才是解决自然科学发展缓慢,解决社会扭曲的价值观的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啊。

    但科举制度从隋唐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是一种整体的社会心里惯性。要改革谈何容易?

    秦牧喝着柳如是端上来的香茗,细细地思索着,柳如是之前说了很多,她自认很有道理,但并没有看到皇帝因此露出喜悦的神色;

    聪明的她立即意识到,皇帝问她这个问题,绝对不简单,她敏感地意识到,很可能又有一项影响到每一个人,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制度变革正在皇帝的脑海中酝酿着......

    秦牧想着事情,手上拿着笔,随意的沾了沾墨,柳如是以为他想到了什么,连忙上去铺开纸笺,用白玉镇纸压好纸边。

    秦牧不等她压好纸边,就随手写下几行字:

    十年沟隍待一身,

    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

    犹作长安下第人。

    写完了这首诗,一张白纸写去了大半,秦牧也不计较,连墨也不沾,又随手在下面用更小更潦草的字体写下:

    落第逢人恸哭初,

    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

    写完之后,秦牧将笔往荷花游鲤砚里一扔,砚内的朱墨溅出来,一点点地洒在诗里行间,如同一个落第之人新滴下的血泪,猩红刺目。

    秦牧有些疲惫感,靠在御椅上闭着眼睛,轻揉着太阳穴。柳如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连忙上去帮他按摩着太阳穴,“陛下,您.......”她欲言又止,秦牧曾三试不第,柳如是以为他是想起了这些陈年旧事。当年他的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或许就和这两首诗写的如出一辙吧。

    秦牧把头顺势往她怀里靠了靠,她酥胸绵软,温柔舒适,秦牧靠着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然后随口问道:“如是,你觉得写下这两首诗的人的心态正常吗?”

    “这.......落第之人,大致如斯吧.....”

    “大致如斯?呵呵,你说的没错,但这种心态正常吗?它真的正常吗?平生志业欲何如?难道除了科举,其他的事都再难以体现人生价值了吗?难道不能金榜题名就会死吗?什么鬓毛如雪心如死,难道这个社会只需要官员,只需要政客吗?这是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社会心态啊!”

    ***************

    ps:俺个人认为,要想社会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最重要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思想的转变,而要转变整个的社会的思想,治本之策应该是改变科举制度约束,不过这一点很难,写到这,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写得很慢。本来有一张存稿,以保证更新时间正常的,但现在,一张存稿也用完了,我会尽量保证依旧两更,但是明天的更新时间可能不确定,在此先说一声,同时,面对这样一个专业学者也需要谨慎面对的大命题,俺要写下去,需要死很多脑细胞,希望大家多鼓励一下吧,月票,订阅,打赏,你的每一样支持,我都感激涕零,这也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第1103章 如履薄冰

    ***

    原来的历史上,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弊大于利,而且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中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于是,才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他们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看到了科技的落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认为落后的原因是缺少人才,而缺乏人才的原因,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依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外力的冲击下,几乎完全崩溃。

    而小农经济模式的崩溃,使得依附在它身上的整个社会体系也同样面临崩溃的危险,其中首当其中的非科举制度莫属。

    科举制度根本没法应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战,从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于是弃中学,引进西学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

    像同治年间的进士张之洞欲兴洋务,首先就是倡议废除科举,他在一份奏摺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更有人大声疾呼,科举是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祸根。

    在人心思变的情况下,清末的科举制度被倒逼着废除了。

    但是,现在因为秦牧,历史在明末转了一个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华文化体系并没有遭到更强大的文明的冲击,所有人还认为华夏文化是最优越的。这个时候。如果贸易提出废除科举,那必要会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反对,所遇到的阻力将难以想象。

    科举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无处不在,紧密无比的经络,对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几乎每一个社会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贸然改变的话,不光是读书人不答应,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民。也会异口同声反对。

    所以,到目前为止,改革科举的事情,秦牧根本不敢直接与大臣们商量,以免打草惊蛇。

    柳如是一向知道轻重,平时侍墨蒹葭殿,从未有只言片语向外泄露,很得秦牧信任。她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心里很珍惜。

    她和普通的宫女不同。普通的宫女有家人,而且按大秦内宫的规定,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满二十三岁的宫女是要放回原籍的。这些宫女被选入宫。每月也有月俸可领,更像是从事一份职业。

    柳如是没有家人,孤零零一个,与宫外已经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受皇帝临幸过,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出宫了,皇帝的信任是她唯一的依靠。

    尽管如此。兹事体大,秦牧还是特别叮嘱她道:“如是,有关科举的话,出了这蒹葭殿,不可向任何人再提及半句。”

    “多谢陛下信任,婢子晓得。”

    今日蒹葭殿内,除了秦牧和她,再无第二人。

    殿外飞絮蒙蒙,梨花又雪,一抹春烟绕殿宇,轻阴欲雨。

    柳如是穿着白色撒花烟罗衫,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雪白的皓腕上戴着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腰系兰色如意丝绦,把她那纤弱柳腰带得更是迎风欲折,酥胸圆润饱满,幽香醉人。

    沉香木雕四季如意屏风下,一樽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里飘出袅袅的龙涎香,混合着柳如是身上幽幽的体香,颇能提振精神。

    柳如是给他添好茶后,柔声说道:“陛下说科举制度导致社会心态的扭曲,这或许没错,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很多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改革科举。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很多人就觉得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早几年武昌的八股论坛,大家也都在争论这件事,这才有了大秦废除八股取士的举措。

    科举从隋唐延续到现在,经过了很多次改良和修补,很但显然,大家都只是想努力的去修补而已,没有人支持废除科举制度。

    婢子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但无论如何,陛下要想达成目的,婢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舆论先行。”

    秦牧听了,不禁频频颔首:“舆论先行,不错......”

    柳如是嫣然一笑道:“陛下每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从陛下的北伐诏书,到废除八股取士,到司法改革,哪一样陛下不是先用舆论引导呢?婢子这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罢了。

    秦牧知她颇有才智,科举之事目前又没去找大臣们商议,便将她搂到腿上坐着,和声说道:“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是弊大于利,导致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但如你所言,对于科举制度加以改良可以,但要废除恐怕不行。今天,你有什么看法,就对朕直言相告吧。”

    柳如是暗暗有些惊诧,她提到废除科举,只是试探秦牧的意思,但从秦牧这番话听来,他还真是有废除科举之意,只是深知阻力太大,才主动退步而已。

    秦牧搂着她的纤腰,将头埋在她胸前拱了拱,轻声说道:“你不必惊诧,朕很清楚,科举制度最初设立的本意,是为了扩大人才的选拔面,打破世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到了宋代之后,其实历朝并不缺少人才了,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也早已被打破,然而历朝却一再的给金榜题名附加各种荣誉,让所有读书人对一朝成名天下趋之若鹜,为此押上毕生荣辱,皓首穷经。实际上,科举制度已经变成了皇帝统一读书人的思想,收买天下人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柳如是那性感的嘴唇微微张开着,随之从惊愕中反应过来,连忙要下来叩首请罪,却被秦牧搂着,下来不得。

    “陛下,婢子惶恐!”

    “呵呵......这个道理,谁会不知呢?这不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只是没人愿意点破罢了。”

    “可是陛下,您既然知道科举制度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您还......”

    “正因为它是大秦统治的重要基石,朕才不想让它烂掉,更不能让它继续把整个社会扭曲下去。你不必担心,兹事体大,朕不会贸然废除科举的。

    不过,它确实被炒得太热了,把整个华夏大地都烤焦了,附加在科举上的荣誉太多了,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了,重得让整个社会被压得几乎窒息。

    朕想给它降降温,减减重,让它逐渐回归本原。科举的本质,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一些文官。

    朕在想,为什么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内涵为何超重如此之多呢?细究其因,那是因为历朝为了科举的公平的权威性,几乎把所有科举之外的晋升之路都堵死了。

    古代的大禹治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堵死了其他晋升之路,科举本身或许更公平了,但却在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更大的不公平。

    比如,很多人明明非常有才华,只因他没有通过科举,就被排斥在外。很多庸碌之辈,靠死背四书五经通过了科举,就能堂皇为官,这是对人的不公平。

    又比如,很多学科明明是社会进步必须的,却因学习这些学科没有晋升之路,因而无人去学习,去研究。这是对知识的不公平。

    在这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大不公之下,整个社会难免会被扭曲。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堵塞其他晋升之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是陛下,或不堵住其他晋升之道,科举的意义岂不大打折扣?”

    *******************

    ps:兄弟姐妹,求月票鼓励,求订阅支持,一章几分钱而已,却是我坚持写下去的支撑,期待大家的支持!

第1104章 寻找蚁穴

    ***

    “科举带来许多的不公,导致整个社会难免会被扭曲。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堵塞其他晋升之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是陛下,如果不堵住其他晋升之道,科举的意义岂不大打折扣?”

    堵不如疏,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对科举考试之外的其他晋升渠道,历朝采取的政策都是尽力去堵塞。或许,也因为是出于柳如是这样的担心。

    “还有,陛下就不担心,一旦开启其他晋升渠道,会导致世袭等垄断官位的情况再次出现吗?陛下是开国之君,文治武功足以震慑天下。可纵观历朝,承平之君,其威仪总是难比开国之君的。此例一开,到时候,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凭借自身掌握的资源,很容易就能垄断官位。”

    李香君有些激动,在她看来,那些老路是绝对不能走的。

    她那饱满圆润的酥胸因为激动而上下起伏着,白色撒花烟罗衫被撑起,隐隐能看到峰顶有小小一粒凸点,引人无限遐思。

    “如是的担心朕能理解,不过除了科举之外,其他晋升之路全部堵死,这不但会导致社会形态严重扭曲,也会让科举本身走上末路。朕所说的其他晋升之路,并非是要重拾过去的世袭、恩荫、举荐等办法。”

    秦牧搂着她纤腰的手,习惯性地轻抚着,柳如是沉浸于讨论中,初时还无觉,直到他的手在不知不觉间探进了她那白色撒花烟罗衫里,直接抚上她滑腻的肌肤,她才为之一颤,身体顿时绵软下来,但还是忍不住接着问道:“陛下。您打算另辟蹊径吗?”

    她颇有举一反三的机警,一想到另辟蹊径,立即猜到了一些可能。

    秦牧心里在想东西,探入烟罗衫的手只是在她纤腰上无意识地来回轻抚,让她有点搔不到痒处的难受感;

    她索性伸手下去,把他的手往上引,让他握住自己胸前的温软滑腻,然后轻吁一口气接着道:“陛下建理工学院,在官学中加入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课程,但现在。科举考试并不涉及这些课程内容,久而久之,等新奇劲过去之后,学生们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也就谈了。

    陛下要另辟蹊径,可是要在科举考试中加入这些课程的内容?这恐怕也不妥,上次陛下设立司法学院,就引发了举国震动,天下人为独尊儒家的事,群情鼎沸。若是在科举考试中加入这些考试内容,难免又会引发一场风波。”

    秦牧的手被她引到了温柔乡,便忍不住轻轻揉捏着,满手温软。真个是温比玉,腻比膏。

    上次因是否独尊儒家,引起的一片巨大的浪潮,秦牧费尽心思才总算平息下去。这个时候。把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课程纳入科举考试内容,肯定是不行的,这一点秦牧心里有数。

    “嘶.....婢子明白了。陛下设立皇家科学奖的目的.....”

    也不知道是因为秦牧的揉捏,还因为突然想到皇家科学奖背后可能另有玄机,柳如是轻嘶了一声,有些神不守舍。

    今年的皇家科学奖,是由皇帝亲自颁奖,极为隆重。获奖者的风头几乎盖过了状元及第。毫无疑问,这将会对那些喜欢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学科的人形成巨大的鼓励。

    “陛下若真想利用皇家科学奖另辟蹊径,这力度是不是太小了呢?”

    “你觉得力度小了?”

    “嗯.........”柳如是刚刚嗯一下,秦牧手上就加了些力度,让她不禁轻“哦!”一声,轻轻地靠在他身上。

    今年设立皇家科学奖时,秦牧其实没有想太多,当时只是觉得科举不考数理化内容,担心大家没有动力去学习,因此设立一个皇家科学奖,以鼓励更多的人投入数理化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皇家科学奖的设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不假,但获奖者并没有像考中进士那样,立即拥有做官的资格,只是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以及一些特殊的荣誉。

    在中国,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读书人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荣,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的荣耀已经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认为这才是正途,才是真正的出路。

    因此,如果皇家科学奖获得者没有做官的资格,那么在一般读书人心中,就始终没法与进士及第具有吸引力。

    柳如是所说的力度太小,还包含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获奖的人数太少了。像今年,才有两个人获奖。

    而今年进士及第的人多达三百八十多名,两相对比,进士及第的机率大太多了,而且进士及第还可以封妻荫子,甚至青史立传。

    这么算下来,皇家科学奖和进士及第的吸引力远远达不到相似的档次。而且还有一点,皇家科学奖只是因皇帝个人喜好而设立的,并没有像科举考试一样纳入朝廷体制之内。

    换而言之也就是缺少保障,今天皇帝喜欢这个,就设立这个奖,明天不喜欢了,就取消也不一定。

    或者这个皇帝喜欢数理化,下一个皇帝不喜欢,就取消了。总之,因为没有纳入朝廷机制之内,就是缺少保障啊。

    如果想把皇家科学奖辟为蹊径,那么就能必要把它纳入朝廷的体制之内,同时赋予获奖者做官的资格,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提高数理化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以便促进各个自然学科的均衡发展。

    但要把皇家科学奖纳入朝廷体制之内,并赋予获奖者为官的资格,这谈何容易?朝中大臣恐怕又会一致反对。因为这么做,挑战科举的意味就太浓了。

    “如是啊,力道一大,有人就会受不了啊!”

    柳如是面色绯红,那珠圆玉润的娇躯柔若无骨,就像一根软软的藤蔓缠在他身上。那纤纤玉指沿着他的身体一点点地抚下去,娇润的红唇中,吐出一串轻轻的呢喃:“陛下,在一个地方太用力,确实会让人不适,但是如果陛下多管齐下,从多个地方着手,那种不适感就会分散开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呢.....”

    这番话像是在**,充满了暧昧的味道,让秦牧忍不住轻轻捞起她那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一手轻抚上她那两条雪白的**........

    但实际上,多管齐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像在柳如是身上做的那么简单。

    除了皇家科学奖,秦牧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数理化的吸引力,并逐渐扭转整个社会以儒家经典独尊的思想意识。

    “嘶.....陛下好生威武....”

    “嗯?”

    “婢子......嗯.....婢子是说,陛下是马上皇帝,金戈铁马夺人魂魄.....”

    柳如是身为女官,平时很端庄,但是她同时又是青楼出身的女子,知道怎么取悦男人。她这一句“马上皇帝”说得意味深长,而且还将上身伏到御桌上,仿佛一匹胭脂马。

    秦牧闻弦歌知雅意,哈哈一笑说道:“这确实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蹊径,出将入相,自古有之。”

    “嗯.......是的......尤其是陛下设立的官中佥事一职,与历朝的佥事大为不同,这些佥事官,文化功底深厚,而且所承担的职责也更像是文官,但.........陛下......但他们又确确实实属于军队的体系,而且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而是通过军事学院培养。如果......这些佥事官能出将,入.....而为相,那么也能扭.....转...科举取士的单一性.....”

    ********************

    ps:急求月票,求订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6/ 第一时间欣赏明扬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何昊远所写的《明扬天下》为转载作品,明扬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扬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扬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扬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扬天下介绍:
崇祯十六年,一个真正的乱世: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一阵烟尘又一阵的烟尘,华夏大地在鞑子的铁蹄下颤栗不止......
秦牧手提巨阙剑,身后是一面黑色的“秦”字大旗,黑得深沉,黑得冷酷,黑得神秘,黑得庄重,那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大旗之下,黑色的铁流如怒海奔涛,一如当年那支横扫六合的铁军。
“我志未酬人犹苦,江山处处有啼痕,杀!”
然苦中亦有乐,君不见香君侍酒,醉卧横波,君应如是.......
明扬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扬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扬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