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隋第三世TXT下载大隋第三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隋第三世全文阅读

作者:碧海思云     大隋第三世txt下载     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4章:远征(求收藏推荐)

    一切安排妥当,韦云缓缓道:“殿下、诸位同僚,可曾从突厥六个条件中看出了些什么吗?”

    杨侗奇道:“什么?”

    众人亦是看向了韦云起,后者沉吟了一下,道:“颉利这六个条件极为苛刻,甚至是羞辱我们,他根本就没有谈判的诚意!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迎击突厥军队南侵的准备。”

    “韦大人为何有这结论?”魏征掩饰不住眼中的惊讶,“难道不接受突厥条件,颉利就会南侵吗?”

    韦云起摇了摇头:“这和条件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我们是否答应,颉利都会南侵,而借口,估计就是消灭南部可汗。”

    杨师道奇道:“那究竟是为什么?”

    韦云起一字一顿道:“树立大可汗的威望!”

    房玄龄沉思了一会儿,目光为之一闪,他也不得不佩服韦云起眼光老辣。

    这时,韦云起加重语气道:“突厥建国,是启民的功劳;壮大突厥,是始毕的功劳!铁勒亡于处罗可汗之手,他颉利什么都没有。”

    “一般来说,我们中原新君即位,首先施仁政,以大赦天下、释放罪犯等方式来获得百姓拥戴!但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信奉的是强者为尊,如果颉利不尽快树立威信,他统治的突厥将是一盘散沙。所以,颉利急须用一场大胜来树立他的威望。”

    “殿下不仅令始毕沉沙折戟,还拿下了漠南草原,而我大隋又四分五裂,本身又连连作战、连连大胜,这无疑会成为颉利树立威望的最佳对象,因此,我以为突厥南侵的可能性为八成。甚至与李渊达成了共同进攻我们的协议,我们不仅要做好与突厥作战的准备,还要防止李渊谋夺关内道、河东郡。”

    “殿下,臣完全赞同韦大人的观点。”

    房玄龄看了一眼韦云起,有些惊叹的说道,他知道韦云起是行军打仗的良才,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但没想到平时不显山露水的韦云起还有这等宏大的大局观。这样的大才,应该和杨善会一样,要么茂守一方,要么担任要职。让他担任清闲的礼部尚书,实在是暴殄天物的奢侈行径!

    杨侗目光一凝,道:“立即令各方加强戒备,并将物资运到各个边郡,做好全面大战的准备!”

    “殿下,不仅要让大家备战,还要一个人代替李靖尚书居中策应!”房玄龄说道。

    杨侗默默点了点头,李靖在关内道兼防南北,任务重大,无暇掌管是朝中兵事,让他遥领责任重大的兵部尚书的确不合适了。

    “可有人选?”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杨侗哈哈一笑,道:“韦尚书迁任兵部尚书,孔尚书兼掌礼部。”

    “喏!”

    韦云起、孔颖达同时应命。

    房玄龄目光一凝,道:“殿下莫非是想……”

    杨侗点头道:“突厥本就分成了两部,且发生过不少的对决,颉利虽是如愿的登上了大可汗之位,但两部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不是一两都消除的!颉利这个大可汗如今人心未附,内有内忧!所以与其等着颉利来打,倒不如主动出击,我打算率领怒涛、狂澜、海啸、飞羽和玄甲军,再次兵出长城,吃掉辽东一带的突厥部落,动摇颉利的统治。在这期间,孔尚书负责和康苏密谈判,吊他个十天半个月。”

    自古以来,从西周到清朝,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的大敌,他们的身影也从没有消失过。而游牧民族所过之处,烧杀抢掠,人口灭绝,中原大地赤野千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几千年的汉文化,甚至也是一部抵御北方民族的战争史。

    实际上,中原王朝不是完全采取守势,秦朝、两汉、袁绍、曹魏、蜀汉、东吴、北周、北齐、隋唐、大明大规模反击战,也在史书上屡屡可见,那么他杨侗呢?

    从渊源上说,他继承了大隋的衣钵。大隋有强大的军队,在对付突厥方面,一直采用糖衣炮弹两大策略,从而将草原狼驯服了。

    但大隋没有铲除突厥的根,到了大隋衰弱后,一手扶植的东部突厥便迅速露出狰狞獠牙,扑向往昔恩主,这就说明怀柔手段是一个失败的政策,说明大隋上下没有看透突厥骨髓里的侵略性。而史上的唐朝也几乎是照搬了大隋的对外政策,先后把薛延陀、新罗、吐蕃、回纥扶持成捅向自己心脏的毒匕。

    他杨侗知道历史的发展演变,决不能重蹈覆辙,尽管杨侗已经制定了对付高句丽、突厥、吐蕃的长远战略,但眼下的危机怎么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自己尚未卷入大世之急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把突厥削弱,而不是让他借机壮大。他唯一担心的是人品不太好的李渊借机北打关内九郡,东打并州河东。

    但他也不得不庆幸自己当时突如其来的决定,将郭子和灭了,还把弱鸡一般的梁师都压缩到了腹心之地,并顺便吃掉李渊十万精兵,否则的话,关内道大部分地区都落入李渊之手,如今有薛举牵制着李渊,自己倒也不太担心李渊发难。

    同时也庆幸自己把王世充扶起来与李密、窦建德博弈中原,不然他将三面环敌,形式会岌岌可危,毕竟,不管是并州,还是关内道到手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人心尚未完全归附于大隋。

    众人想了一想,也觉得这是一个削弱突厥的机会,也都没有反对。对于杨侗嫡系五军的战力,大家根本没什么不放心的。

    杨恭仁道:“殿下,要不要配个隋军司马?”

    “不用了!跟突厥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打打打的,没必配军司马。”杨侗说到这里,又道:“给五军准备五万份干粮袋!”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怎会不知行军之中粮食为重呢?在这之前,已经用羊皮缝制了大量的干粮袋,而他为急行军‘创作’的干粮则是拌有盐、肉干的‘炒面’!

    干粮袋便于携带不说,重要的是不用生火煮,拿起就能吃,夜间不易暴露,还能减轻后勤压力,更厉害的是不怕被敌人断了粮道!如果每个士兵带足干粮袋,完全可以轻装行军一个月!

    唤来秦琼、尉迟恭、牛进达,罗士信,让他们先将怒涛、狂澜、海啸、飞羽四军悄悄带往涿郡。

    而这一次是在冰天雪地里行军,条件之恶劣远远高上回,急行军必须的盛水皮馕、白色行军大氅、防水皮斗篷、行军毯、火石、绑腿、布鞋、药物当然也必不可少。

第165章:求战(求收藏推荐)

    长安,大兴宫甘露殿!

    李渊正在安抚宇文士及,他与宇文士及相交多年,私交甚笃,而且宇文士及的妹妹宇文昭仪甚得李渊宠爱,私交加亲家,使李渊对他青睐有加,宇文士及归顺以后便官拜上仪同、晋王府骠骑将军!

    但今日,宇文士及却是来辞职的,一是妻子与他恩断情绝,二是儿子宇文禅师不愿背负弑君的沉重耻辱,不仅更名为杨禅师,还趁父亲忙碌之际逃入大隋延安郡,留书一封,说是去邺城与母亲团聚,这使得宇文士及愈加颓废!

    圣上的安抚使妻离子散的宇文士及再也抑制心中的悲苦,忍不住潸然泪下,恸哭道:“臣已家破人亡,再也无心仕途,只愿寻一偏僻无人之处结庐而居,终老此生,请圣上恩准臣请辞!”

    李渊心知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夫妻懒觉,怎奈君父死于其兄之手,哪怕两人感情再深也不可能再在一起了,他对宇文士及也很是同情,但却不愿舍弃这一个胸怀雄才的大才,安慰道:“士及,破镜已难圆,你也要想开一些,其实相忘于江湖对你们都好。”

    “臣明白!只是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心中的的痛苦让臣夜不能眠,恳请圣上放臣为民。”

    由以前的夫妻幸福时光,再想到现在的妻离子散,此生不能再相见,使宇文士及心痛如割,泪水从眼中滚落出来。

    “大丈夫何患无妻,既然隋朝公主与你恩断义绝,朕就让我大唐公主嫁你,你只管安心为官,不必再自寻烦恼了。”

    “臣……”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须再说,朕会尽快安排!”宇文士及并不想再婚,但李渊的态度坚决,他没得选,只能谢恩告辞。

    宇文士及刚刚离开,李渊问欲说又止的宦官道:“有何事?”

    “圣上!晋王有紧急事情禀报……”

    李渊道:“宣他觐见。”

    “宣晋王觐见…宣晋王觐见!”

    随着一声声高喝传下,李世民跟着一名宦官快步而入,他走进甘露殿,躬身施礼:“儿臣参见父皇!”

    “皇儿免礼!”

    李世民固然迟迟无法拿下薛举,但李渊对李世民十分满意,他知道这并非是李世民无能,因为李世民已经两次拿下了天水、陇西、金城、安定四郡,但每一次都因为杨侗而不得不退守关中。更让他高兴的是他本打算让李世民兼任关内道总管,但李世民却极力推荐新娶长沙公主的新姐夫柴绍,这大出李渊意料。

    但是李世民这种不贪军权的谦让、大度使李渊大感欣慰,李世民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因此加重了几分,李渊笑问道:“皇儿有何事?”

    李世民拱手道:“启禀父皇,今天收到邺城谍者急报,冀州汲郡、武阳各出一万隋军,前往渤海郡,杨侗的下一步极有可能与窦建德的夺青州。除此以外,段德操领四万精兵入驻武威郡,显然也是想打李轨。”

    李渊脸上的笑容顿时冰消雾散,神色十分严肃,隋军要攻青州窦建德?但尽管如此,身在关中的他也鞭长莫及。而且大隋在关内道屯军十五万、河东郡有五万大军,所以哪怕隋军两面作战,他也没勇气趁机攻打大隋,这边合约刚刚签订,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赔偿了大量的珍宝钱财、粮食,还赔了一个嫡女,虽说如今关中兵士已恢复到了三十万,但绝多是新兵,他实在不想再兴波澜。

    良久,李渊才叹了一口气道:“皇儿怎么看?”

    “父皇,儿臣认为不管隋朝是打窦建德,还是打李轨,都是我们扩张的机会。”

    “不行!”李渊断然否决李世民的想法,“我们付出天大代价,还换来一年的休养时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练精兵、治百姓,朕不想和隋朝开战,更不想被人打到京兆!”

    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臣不是要和隋朝开战,儿臣的意思是趁着隋军无暇西顾,我们加大南扩力度,趁早拿下巴蜀,从而让其成为我们的粮仓和大后方。”

    李渊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了,捊须道:“皇儿的意思是说不仅给孝恭增兵,还闪电般的打中原王世充?”

    “不是!”李世民摇头道:“中原现在就是一潭烂泥,我们暂时不宜插手!儿臣的意思打萧铣!萧铣连个林士弘都迟迟拿不来,除了挂着南朝贵族的名号,一无所长不说,为人且猜忌、不识兵!儿臣想率领五万精兵开往荆襄,一举歼灭萧铣。”

    李渊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摇头道:“关陇贵族多以军事起家,哪怕是那些中小世家也文武兼修,因此关陇贵族子弟个个勇武善战,就算贵族的女子,好多也能骑快马射箭。不过这些年,关陇贵族子弟也是文多武少,一个个关陇贵族都在奢华中堕落了,以前是闻战则喜,现在是闻战则惧…一个个都利字当头…现在人心惶惶,对北方的隋军畏之若虎,一个个家主都以关中为重,他们是不会同意我们贸然开战的!”

    百多家权贵联名施压的事情历历在目,李渊委实不敢破坏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人心!

    “父皇,萧铣这个时候后背空虚,我们完全可以趁机夺取房陵、夷陵、襄阳、竞陵和南郡!哪怕给儿臣三万精兵也行。”李世民也知道关陇权贵害怕打仗只是借口,主要还是父皇怕了、不想打了!但是他不想就此放弃天赐良机!

    李渊见李世民尤不死心,索性道:“南征乃是重中之重,而且必须大胜才能振奋士气,朕也不能一言而决,这样吧。朕和政事堂商议一二,而二郎你先把兵练好。”

    李世民对于李渊这种和稀泥的态度非常不满,铁青着脸,怒声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没有谁敢说自己包赢不输,我大唐要一统天下,就要有接受失败的决心。政事堂看似群策群力,实则只会贻误战机,这政事堂对我大唐毫无利处,只会拖我大唐后腿。”

    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性子刚烈,一遇到这种不如意之事,就如蛮牛一样拉不回来。

    李渊登时下不台来,大怒道:“你以为朕不想打吗?但是现在关中还没有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人心惶惶,个个畏隋如虎!而你像个莽夫只知道打打打的!怎知朕的压力?怎知反战的关陇贵族的力量是何等强大,如果再一次惨败,关陇贵族就会推出另外一个人把我们取而代之!此事就这样定了……朕还要接见突厥使者,退下吧。”

    “喏!”李世民绷着脸,愤愤地走出了大殿。

第166章:拖(求收藏推荐)

    大兴宫武德殿偏殿,李渊满脸笑容的高高在上,而突厥使者康稍利坐在下首,一脸的恭敬,太子李建成和几大相国尽皆在坐。

    康稍利官拜特勒,突厥三大显爵之一,地位仅在叶护、设之下。他与李渊、刘文静也有过接触,算得上是老朋友重逢!此次奉颉利可汗之合前来长安,用意有三,一是结盟伐隋、二是贸易、三是联姻。

    结盟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是突厥的巨大让步,因为起事当初,李唐是臣服于始毕手下的附属势力,而结盟则意味着李唐摆脱了从属关系,从而与突厥同处于对等的关系之中。

    由此可见,颉利是一个非常注重实利的务实之君,他不需要没有实际意义的臣服与屈从,他要的是切实的利益,要求李唐卖武器、铠甲、铁锭给他们突厥。在结盟和通商的后,为了让两者关系融洽才有锦上添花的联姻之举,只不过颉利可汗已经娶了铁勒薛延陀公主为可敦,所以他只要求李唐宗室女即可,而不是像对大隋那般,指名道姓的要公主当他侧妃。

    当初李渊的乞降信被杨侗公布天下,弄得人尽皆知,导致李唐一直被世人诟病,对于李唐来说,如果可以结为地位平等的结盟关系,那就可以摆脱初期向突厥乞降、臣服的恶劣影响。

    “能和突厥结盟,朕很高兴,也愿意将宗室女许给颉利可汗为妃,至于通商,以及与同伐隋朝二事,请容我和大臣商议,再给予贵使明确答复。”

    康稍利虽是一脸恭敬,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但语气十分坚决:“尊敬的唐皇陛下,我代表大可汗感激大唐的诚意,但我需要友善地提醒唐皇陛下,贸易是结盟、联姻的前提,希望陛下能珍视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

    “自然!”李渊眼中的寒光一闪而逝,笑着说道:“暴隋复起,天下不宁,朕也愿意与贵国一道代天伐隋。请贵使耐心等侯几天!”

    “如此,在下就不打扰唐皇陛下了!”康稍利站了起来,行一个突厥礼,在宦官的带领下退了出去。

    刹那之间,殿内只剩下了自己人。

    “突厥人的要求,大家都听到了!一旦颉利得到生铁、武器、铠甲、粮食这些战略物资,必然使突厥的实力迅速膨胀!结盟的话,我们还要承担起一道伐隋的义务,条件可以说是相当苛刻。但是朕需要先说一句……”

    李渊说到这里,目光从李建成和刘文静、独孤整、窦威、萧瑀四人脸上一一扫过:

    “和突厥的结盟,和突厥配合对付隋朝,对我大唐利大于弊!所以朕需要和大家商议的只是商贸问题,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而弊端和影响力最小。”

    “父皇,请容儿臣先说一句。”李建成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道:“众所周知,突厥就是一条养不肥的白眼狼,当初隋朝将他们扶持起来,可是到了隋朝实力下降的时候,便立即攻打昔日的恩主!儿臣担心突厥一旦强大起来,它索要的绝不仅是一个隋朝……一旦突厥铁骑席卷天下,将给中原带来不弱于五胡乱华的深重灾难!真要到了那一步,我唐朝将会成为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儿臣不赞同放开禁制与突厥通商。”

    李渊想不到李建成居然会反对自己,顿时脸色一黑,极为不快的冷眼道:“那你就赞成我大唐永远偏安关中,直到被隋朝灭亡?你就赞成大唐永远向突厥臣服?”

    李建成听出父皇的恼怒,顿时默然不语。

    这时独孤整缓缓道:“圣上,臣有话说。”

    李渊道:“独孤爱卿请说!”

    “圣上,其实太子殿下有点杞人忧天了!”独孤整用轻轻瞥了一眼李建成,气定神闲的说道:“突厥是一个游牧民族,只有草原才适合他们,我们的土地山川纵横,有大山、大河、大湖……而突厥几代可汗都是草原是杰出的枭雄,他们看得非常透彻,知道我们中原不适合他们生存,道理就跟我们看不上草原一样!如果他们要我中原山河,早在北周、北齐对峙时就可以拿下了,那时候木杆可汗当政,突厥少说也有精骑几十万,那时候他要我中原土地,不管是北周,还是北齐都无力阻拦。”

    李建成默然不语。

    “突厥连续几代人,都有机会侵占我中原大地,但他们在能打的时候不打,现在实力已经消弱了不少,突厥还会为了土地而战吗?”独孤整神采飞扬的说着,非常肯定道:“而且突厥进犯中原不止一次两次,每次都只是掠夺财富、人口!次次都是抢完就走,可见他们并没有想占据中原之心!而突厥敌人是隋朝,马邑一战,使突厥死伤惨重不说,还被隋朝攻克了南部汗庭和漠南草原,双方已经结下不解之仇,如果突厥进攻隋朝,最终得利的是我们。如果两者两败俱伤,得利者还是我们,一旦隋朝衰弱、突厥断爪,我们便可趁势吞并隋朝、收拾突厥,建大唐不世奇功,所以,贸易不过是一种让隋朝和突厥相争的手段罢了!”

    说到这,独孤整又向李建成问道:“太子殿下以为我大唐的首敌是谁?隋朝还是突厥?”

    “与隋朝、王世充、李密、萧铣相争,不过是国内兄弟的气运之敌。而资助突厥却是民族之耻,独孤相国难道不知道资敌过后,我大唐哪怕一统天下也将面临着一头猛兽吗?”

    独孤整的建议说到李渊的心坎上了。但李建成用大义扫他的兴。看着这一个守成的长子,不由得想着好战的次子李世民,让李渊心中恼火不已。他正要发作,萧瑀打起了圆场,“圣上,臣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两全其美”之说,顿时让李渊龙颜大悦,点头道:“萧爱卿请说良方妙策!”

    “民族大义的确不能丢,太子殿下说得十分不错。但是独孤相国说的却是眼前实实在在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大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大义了。如今可以利用突厥代替我们去除劲敌,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要怎样做才是两全其美呢?臣以为可以在贸易方面下文章。”

    李建成脸色大变,萧瑀却已经一挥手止住他,“殿下别急,听臣把话说完。”

    李建成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萧瑀从容道:“不管结盟、联姻还是贸易,这些都是两国正常往来,没有什么诟病之说,而且还可以去除当初道义上的一些不利影响,可谓百益无害,关键在于贸易,我们可以签署贸易协议,但协议上不写任何物资,武器、生铁、生铁之类的物资我们只能在口头上答应。”

    这时,李建成再也忍不住了,便给陈叔达使了一个眼色。

    陈叔达是李建成的支持者,他领会说:“听萧相国的意思是秘密运输,而不让国人知晓吗?”

    萧瑀摇了摇头,“请大家容我把话说完好吗?”

    李渊终于恼了,他重重哼了一声:“不准任何人插嘴,违令者赶出殿。”

    瞬间!

    偏殿里鸦雀无声,萧瑀笑着说道:“大家都只看到违禁物品的危害!却没有考虑到运输这个问题!”

    众人都是聪明之士,顿时都反应了起来。

    萧瑀接道:“实际上,我们现在通往突厥的商路一条都没有,答应突厥又有何妨?反正东西又不能飞走。即便我们以后拿下了河南走廊,也只能从张掖北上居延泽,再进入突厥境内,往返一趟最快也要三四个月!我们可以少运生铁,多运布匹、茶叶、瓷器等物,一年一年下来也就一点点生铁罢了,委实是杯水车薪、不足为虑,但这一年内,天下局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众人恍然大悟,都明白了萧瑀的用意,利用没有商道和路途遥远,在时间上的拖延,从而使贸易有名无实,这确实是一个高明的是好计策。

    李渊拍掌赞成道:“但是突厥也不是傻子,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岂肯配合我们伐隋?”

    萧瑀微笑道:“那也没办法啊!除非他们先帮我们打下商路。”

    大殿内顿时窃窃私语,独孤整道:“圣上,萧相国言有之有理,若是突厥能够先帮我们拿下李轨与河西走廊,那么答应他们也是无妨。而且,我们不给突厥生铁的话,他们也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若是他们掠夺中原工匠,在草原上寻找矿源,对于我们中原的伤害反而更大,我们开个口让他们有途径获得生铁,便可绝了他们自立的心。”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达成了一致。

    (问个问题:要不要杜如晦????请在本章留言)

第167章:使臣(求收藏推荐)

    散会以后,李渊立即责备李建成道:“小老百姓发发牢骚,否定一切,影响不出自家门。而上位者,首先要考虑本国利益,你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要耐心聆听众人之见,从中寻找最适合的解决办法。而你一句民族大义就否定了一切,这跟莽夫有何区别?如果不与突厥往来,我大唐的利益又怎么办?又从哪里来?是,朕也知道民族大义高于一切,但前提是你自身必须要强大,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没有人会听你的这些废话。”

    李建成默然无语。其实他想说的是:哪怕大唐和突厥没任何一点交集,突厥还是会进攻隋朝,结了盟,突厥没有得到什么,但是大唐也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实际好处,这样又何必冒着激怒杨侗的风险,去签订这个一纸空文呢?一旦结了盟,杨侗就可以用大义为名,光明正在的撕毁和约,到时候大唐所有付出都会成为泡影,而且下一次,他会放过大唐么?既然一点好处都没有,难道嫌弃大唐的名声不够臭?只是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他除了保持沉默还能说什么?

    李渊见他不再顶嘴,脸色总管是好了一点,“这件事朕就不必多说你了,如今关中雪灾严重,都死了不少百姓,你还是先把精力放到赈灾上面去吧!”

    “儿臣遵旨。”

    李建成抱拳应是,当他走出大殿,冰冷的寒风令他头脑为之一清,回顾自己方才之事,忽然发现父皇已经不再是容忍自家孩子任性的父亲,他现在是高高在上、掌一国子民生死的皇帝,然后才是一家之主,自己以后绝对不能再犯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错误了,免得让人小瞧了去。

    “大哥!”这时,李世民匆匆过来,抱拳行礼道:“突厥之事如何处理?”

    李建成也不隐瞒,将李渊的决定详细道来。

    李世民听了,怒道:“我大唐既然立国,就应该以煌煌大气行事,这所谓的结盟全是虚的,除了激怒杨侗,损失一个宗皇姐妹,一点意义都没有。难道大哥也劝说不了父皇?”

    “我因为反对,差点被轰了出来。”李建成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转过话题道:“二弟觉得突厥和隋朝会如何?”

    李世民见事已至此,心知无力改变父皇的决定,便与李建成一起缓步行走在大雪之中,沉声道:“游牧民族历来是全民皆兵的国度,他们有多少青壮就有多少军队,这就是百万控弦之士之说的由来。而突厥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除去突厥本身的三十多个部落以外,还控制着南北室韦,以及十几个铁勒部落,当突厥强大时,铁勒臣服于突厥,当突厥时他们就会自立,所以,突然的强大与否,在于它能否控制铁勒。”

    “虽说当年突厥三十多万大军在马邑惨败,便铁勒出兵少,损失并不大,损失最大的其实还是突厥本身,战后,突厥本部一分为三,再也无力控制铁勒,一分为四,才导致突厥迅速的沉寂下去。”

    “可是谁也想不到,处罗和颉利居然能够摒弃前嫌,合力歼灭了铁勒诸部的主力,使其再一次臣服于自己的麾下。如今的突厥虽说实力大不如前,但在战争中已经拧成了一股绳,比起始毕时代更加凝实。一旦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将会更加可怕数倍。”

    “但就是在这关键的关心,处罗可汗忽然病逝,从而使他兄弟颉利可汗胜利登基,铁勒各部对于毫无威严可言的颉利并不会有敬意,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离心迹象,这从颉利娶薛延陀公主为可敦一事即可看出,他是想借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汗位。但草原民族从来是强者为尊,这联姻一点都不可靠,从而使突厥处在一种极为危险、却又十分微妙的处境。”

    兄弟二人虽是各有所求,但两人非常明智,一切都是在不损害大唐利益的前提下谋私利,在维护大唐方面,两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也时常交换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在这种大是大非前面,两人都没有保留。

    李建成点头道:“二弟所言极是,这新即位颉利可汗非常清楚突厥所面临的危局,也知道该怎么办。要想彻底让铁勒各部不再离心,挽回眼前的危局,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次辉煌的胜利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威望,正因如此,颉利才把目光便转向南方,打算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但是他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才打算借中原内战的机会,挑拨我大唐与隋朝的纷争,若是我大唐趁机出兵,那么他的压力至少减去一半,面临只有一半实力的隋朝,他的胜算就大得多。于是,他派出了两路使者出使隋唐,用一些没任何用处的一纸空文让我大唐替他牵制隋朝!至于我们的死活他根本没有任何在意,甚至巴不得关中、关内、并州、冀州、幽州再一次陷入混乱,好让他从中谋利。我很担心盟约一旦拟定,突厥人会公示天下,而隋朝钱财雄厚,又有新长城之利,面对突厥的攻击,坚守一两年都没问题,所以我很担心隋朝会先行对付我们。”

    说到这里,李建成神色一片骇然。

    李世民心中也认可了李建成之说,脸色一片顿时铁青,突厥这种做法,简直是让李唐去死啊。

    “见父皇!”

    “见父皇!”

    兄弟二人不约而同的说了三个字,然后步子匆匆的返身入宫,朝向李渊,将两人的分析说了一遍。

    “好一个突厥,居然打算玩祸水东引。”李渊大叫一声,咬牙道:“你们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李建成见到李渊有松口之兆,精神大振道:“父皇,突厥在马邑之战后,又打了一年多,实力大减,但他们全民皆兵,当年始毕可汗全盛时有百万披甲士,所以突厥还有实力,加之铁勒归附,颉利三十万军队完全拿得出来,颉利野心勃勃,他下一步必然会南下与隋军作战。”

    “父皇!大哥言之有理。”李世民接着说道:“突厥一直有掠夺中原的企图和野心,我们不必刻意和突厥结盟,以免天下人耻笑!我们可以口头承诺与突厥贸易往来,但是我们可以用没有商道为由,让他们帮我们把河西打下来!而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情报,让他们了解中原大势,了解隋朝内情,只要时机成熟,颉利自然南下攻隋,那时我们西进的机会就来了。如果隋朝打不过突厥,不说关内九郡,便是并州我们也可以收复。”

    李渊大是兴奋。

    李建成见李渊动心了,这使他看到了希望,乘胜追击道:“父皇,虽然我们不与突厥结盟,但一些表面礼仪还是可以做的,比如可以派人恭贺突厥新可汗登基。这样既避免了落入口实,又不激怒杨侗,同时还能表现出我们与突厥结盟的诚意。”

    李渊想了想,也觉得二子开出的实而虚之的法子比结盟实惠,便欣然答应,“很好,就让永安郡王孝基出使突厥。代替朕恭贺突厥新可汗登基。”

    李建成又建议道:“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派人去邺城,说我们没有与突厥结盟之心。”

    李渊眉头为之一皱,向李世民问道:“二郎以为如何?”

    “儿臣赞同大哥之建议。形式比人强,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的低头不是什么耻辱,笑到最后的才是王者。”

    “何人可以为使?”

    “萧瑀和宇文士及。”

    李渊哈哈大笑,道:“萧瑀是杨广的内弟,宇文士及是杨广的女婿,现如今都降我大唐,这两人出使隋朝,倒是有趣之极,也罢,就让他们去了却以前的恩怨吧。”

第168章:伯乐(求收藏推荐)

    大隋飞马郡,原霫族领地,一幅银装素裹的景色正好映入杨侗的眼帘。随行将军秦琼、罗士信、牛进达、尉迟恭、水天姬尽皆在列,此外,丽妃李秀宁也随军同行。

    故地重游,水天姬高兴得像一只百灵鸟,叽叽喳喳的向杨侗、李秀宁分享着自己在每一个方寸之上度过的童年。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不久后,一片巨大的平原出现在了眼前,而在平原之上,一处规模宏大的马厩呈现在出来,只见一匹匹健壮、高大、神骏、色彩不一的马匹正在欢快的吃着草料,周围还有许多看护的马奴,看样子,不是契丹人就是突厥人,他们都是精通养成之人,如今成了大隋的俘虏,乖乖顺顺的当起了官奴,他们的日子不算好,但也有口饭吃,表现得好者,五年以后会获得大隋官籍,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了大隋的‘绿卡’,一个个都非常勤奋。

    骑在马上的李秀宁看到无边无际的马棚,眼睛都直了,入目所见黑压压一片,全都是马。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马。

    他知道父兄一直想要组建强大的骑兵,但想要组建骑兵就要有无数的上好战马,而这么多战马也只有辽东与河西,亦或是突厥和西域才有。

    如今有这么多在面前,李秀宁如何能不激动,如何不吃惊?难怪自家夫君随随便便就卖了两万匹老马给了王世充,原来他还有这么一块宝地,为大隋源源不断的提供战马。心想:如果父亲也有这么马,当初就不会输得这么惨了。但很快他就掐断了这个念头,如今,她已经是杨家人了,想那么多干嘛。

    虽说两人的结合,有着政治的因素在内,可随着这么一处,本就喜欢杨侗的李秀宁已经认命了,你可以说,这主要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传统思想作祟,但肯定少不了杨侗小心经营的功劳。

    主要是杨侗真的很疼她!

    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今生米都已经煮成熟饭了,哪怕回到李家她都成了客人,以后还得为杨侗生儿育女了,哪还有别的选择?人一旦认命了,再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生活,看到的自然不一样了。

    “下官张万岁拜见殿下、武妃、丽妃。”

    这时,一群人从牧场中冲出来,为首一位敦厚者,正是大隋伯乐——太仆兼飞马郡守张万岁。

    “辛苦了,一切都还好吧!”杨侗温和的问道。

    “都很好。”

    “张大人,这里有多少匹战马?”李秀宁好奇的问道。

    “禀娘娘,这里有二十五万匹战马,这样的马场一共有三个。”

    “七十五万匹?”李秀宁倒吸了一口冷气。

    张万岁点了点头,恭敬道:“这还只是现在,开春以后还会更多小马驹会诞生出来。百万匹都不成问题。”

    “这么多啊?哪来的?”李秀宁朝着杨侗询问。

    杨侗笑道:“抢契丹、抢奚族、抢高句丽,然后再抢突厥,还有一些是霫族百姓卖给朝廷的,也有处罗可汗、南部可汗进贡的。总之,还是抢的多。”

    李秀宁:“……”

    “张大人,我们的牧场有多少头耕牛?”杨侗又问。

    张万岁道:“以户为单位分给并州以后,如今不足五万头,母牛倒是还有二十三万牛。”

    “保留二十万母牛,其余的全部让人送去关内道,每户一头,此外,将一些驽马挑出来,代替耕牛发给百姓。”

    “喏!”

    “夫君,马也能犁田?”李秀宁问道

    “当然可以了!”杨侗笑着说道:“马比牛温顺,耕田速度更快,还可以驮物呢。”

    李秀宁哦了一声,又问:“全都是白送百姓吗?”

    “对,每家送一头牛,或是一匹马。闲钱多的人家,还可以多买一两头呢。”

    李秀宁听得都惊呆了,忍不住呼道:“夫君治下少说也有百万户吧。”

    杨侗道:“准确的说是两百三十多万户,人丁一千二百多万。”

    李秀宁倒吸了一口气,大隋最多的时候也就九百多万户、人丁五千六百多口,按照杨侗报的这个数目来算,少说也占了天下四分之一的人口,但这些年死于战乱的人多不计数,如果说天下有三分人口,那么说杨侗独占其一也不为过。更让她震惊的是杨侗的大方,居然每一家都白送一头牛,或是一匹马,这得何等大气魄啊。

    杨侗明白她之所想,笑着说道:“百姓有了牛,就有了生产力,产生的粮食也会多了出来,交的税收自然也多了,百姓好,朝廷也好。赠送他们牲口,其实不过是前期的投入罢了,以后会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这倒也是!”李秀宁点了点头,心中却想:也不是谁都有这么雄厚的财力和这般大气度。

    这一边,杨侗向张万岁问道:“战马都准备好了吗?”

    张万岁道:“准备好了!”

    杨侗向秦琼、罗士信、牛进达、尉迟恭道:“让将士们全部换上辽东马。”

    “喏!”四将应命而去。

    “我们的马不是很好么,为何要换?”李秀宁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似的。

    张万岁解释道:“好教娘娘得知,这不同血统的战马,特性也是不同的,就好比汉武帝特地培养出来的河曲马,这一马种体大协调,体躯舒展,骨量充实,筋腱强健,肌肉较丰满,关节尚明显。性情温驯,公马神骏而富有悍威。头重稍长,但无粗相,耳长而尖,前竖而灵……”

    杨侗见张万岁一脸的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一头黑线道:“说人话!”

    “属下爱马成痴,让殿下与娘娘见笑了。”张万岁脸红道:“河曲马高大力足,爆发力强,最适合冲锋陷阵,但是它生活在草木丰盛、气候温和的地区。吃不了苦,耐不了寒,遇上恶劣天气便承受不住。当年汉武帝征伐匈奴,骑兵就是十四万,而且还是一人双马,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那一仗大汉连战连捷,卫青追到赵信城,而霍骠骑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追杀至狼居胥山,一直打到了翰海!胜利虽然是胜利了,但最后,由于这些战马受不了恶劣气候而先后死亡。以至于汉朝后来无马可用,只能给李陵将军五千步卒,让他直捣匈奴汗庭,结果却惨遭匈奴骑兵追攻全军覆没。”

    他说到这里,接着道:“不是所有马战都如殿下的离弦箭,或者是武妃的踏雪,或是将军们的宝马一般,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

    ,所以我一直认为,与其依靠血统来追求完美。倒不如将不完美发挥到极致,不适千里奔袭的河曲马,便放弃它千里奔袭的特性,而专门用来冲锋陷阵。而最适合在恶劣条件下千里奔袭的战马无疑就是我们的辽东马了。”

    “辽东马个头不高,力量不算太强,但它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不仅耐劳,还不畏寒冷,生命力非常强,能够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哪怕就算给它吃再粗糙的食物,也能顽强的活下来,这种马适合长途奔驰,现在又天寒地冻,用这种马出征,比任何战马都适合。”

    辽东马,正是成吉思汗赖以逞凶的蒙古马,成吉思汗西征时,就是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和耐力对敌人进行闪电袭击,从而得到胜利。这一招简单直接,再配上蒙古人善射及吃苦耐劳素质,袭击他人时,总是百试不爽。

    一边的李秀宁听得叹为观止,叹息道:“想不到战马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今天真是长见识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武器、铠甲、战马都是‘己’中之一!”杨侗点醒道。

    李秀宁默然点头,她看向马圈,忽然说道:“夫君,你快看,那匹马好漂亮。”

    杨侗望了过去,只见一匹通体火红,神俊高大的没有半根杂色的骏马出现了在了眼前,它毛发发亮,犹如光滑的绸缎一般,它眼中带着浓浓的傲气,高傲的如同公主一般。

    “这是?”杨侗也有些惊讶。

    张万岁道:“这匹马很不错,产自西域之地,不但外形俊美,身强体壮,速度极快,耐力惊人,绝对是马中王者,除了殿下的离弦箭,不差任何一位将军的马。”

    “宁儿,它是你的了!”杨侗笑道。

    李秀宁瞬间就喜欢上了这匹马,熟练的抄起套马杆,策马向那匹大红马冲去。

    随后,两匹马在马场上激烈的追逐起来。

    等胯上的马乏力了,李秀宁换其它马继续追赶!

    以此类推……

    每次换马,李秀宁都直接从这匹马一跃跳到下一匹马上,根本不给大红马休息的时间。

    如此过了大概两个时辰,大红马终于降了下来,被李秀宁看准时机一杆套中,然后慢慢驯服。

    李秀宁骑着大红马杨侗面前,喜笑颜开道:“我就要它了!”

第169章:破绽百出(求收藏推荐)

    公元619年的新年格外寒冷,北方大地多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年后一连十余日天晴的时候,凛冽北风长驱直入,将草原千里疆土吹得黯然萧索。飞马郡以北数百里外的克鲁伦河河畔,残破的白旗在碎片一般的雪花中飘飘荡荡,似乎随时被狂风吹向天际……

    大风在耳边呼啸,浓郁的血腥气扑面而来!

    鲜血凝结成成了寒冰,大隋五军进入了北边广袤的草原后,随后是一场鲜血淋漓的屠杀,拔掉了数十个突厥部落,一路上都是尸山血海,哀鸿遍野。

    任谁都知道,这一个部落已经被毁灭了,只要放眼望去,就能看到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分家头颅和折断兵刃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四周。

    鲜血浸透营地每一寸土地,干涸的冰雪地面给人一种泥泞的感觉。

    不一会儿,隋军将突厥地冬过的木柴烧起了熊熊大火,一具具突厥人残破尸体被隋军扔了进去,不一会儿就为大火淹没。

    辽东这边的突厥部落,是颉利的嫡系,大大小小共有七十多个,本来,加起来有四十多万族人,草原民族人人善战,其中能战者少说也有三十万人之数,如今颉利即将在于都斤山就职,他为了向各部示威,将五六成战力都调了过去,只余十万多战力守护着族里的老小财富,如果他们汇聚成军,对于隋军来说的确是不小的威胁,但他们分布在相隔几里几十里的草原之上,从而为隋军逐个歼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等天赐良机,杨侗岂能放过,当即兵分二路,一东一西的对各个部落进行屠戮。

    这从古至今,历来只有草原人袭击中原人的份,极少有中原人孤军深入,是以,他们已经起了隋性,忽视了警戒。在,而且在这冰天雪地里,突厥人也没设什么斥候,这又为隋军的偷袭提供了必胜的机会。

    遇到四万五千名隋军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全乱了方寸。

    突厥本就各自为战,打仗极少有什么建制,主力已经让颉利带走。余下的突厥勇士固然有一战之力,但是与训练有素的隋军比起来,实在是天差地别。

    几乎是碾压性的胜利,就把一个又一个突厥部落给摧毁了,夺走了他们所有的牛羊马和财富,然后由辅从的几万民团兵赶入飞马郡。

    灭突厥留守部落太过胜利,杨侗野心滋长,他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索性一次性端了颉利的本部,统计下来,少说也有七十多个。

    对于突厥,杨侗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历史上的隋末,突厥人利用中原混战,各地无力抵抗的契,一次又一次的杀入中原,抢掠青壮、妇女和财物,所过之处赤野千里,使中原人口锐减,财物损失惨重。甚至多次兵临太原城下,大肆抢掠河东,李唐当政之际又兵临长安城下,洗劫了整个关中。

    可以说,突厥在中原大地上的连续纵横驰骋,才是中原人口从大隋巅峰时期的五千六百多万丁,减到了武德唐高祖武德七年的一千五百多万户的主要原因!内战,其实损失的人口并不多,被这方势力抓了立即投降,然后这方势力败了,兵士百姓又投夺另外一方势力,如此循环不休,一个强壮士兵只要活到天下太平之际,他效忠的对象不下四五家。

    如果突厥南下,史上的事情必将重演,中原也必将生灵涂炭,既然突厥能那么狠,杨侗凭什么仁慈?仁慈,是对自己人的残忍,突厥顶天也就只有两百万人口,而这里就有二十多万,多次洗劫下去,突厥亡也得亡,不亡也得亡!

    “夫君在想什么?”

    见到杨侗望着冲天的火光出神,李秀宁禁不住问道。此时大家各忙各的,也只有‘贴身’亲兵的她有空闲了。

    “我在想怎样才能彻底解决掉突厥、铁勒这些北方民族。”

    “不如让他们像南部可汗那么,内附于漠南草原。”

    “那不行!”杨侗摇了摇头,道:“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吃了大亏。”

    李秀宁道:“夫君说的是启民?”

    “对,启民本是一条丧家之犬,却被我大隋生生的喂成了一头猛虎,最后成为我大隋巨大的敌人,同样的错误不能重复再犯了。以后,我肯定不会准许南部可汗立足于漠南草原了。”

    历史上的李唐便是效仿隋朝,把这些依附自己的异族安置在边疆,让他们自治,结果呢?唐朝强大时还安分守己,到了唐朝衰弱以后,这些内附部落兵进中原,跟随安禄山抢掠中原,给汉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李治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了,他把高丽灭了以后,就将百多万高句丽人押解到腹心之地安置,但是他做得也不彻底,居然让高句丽居于一县一郡的安置,这些人汇集到一起,风俗习惯不仅没变,反而把土生土长的汉人给同化了,最后,这些人的后裔还在中原建立起了高句丽人的王国。

    杨侗是绝不会这种隐患遗留下来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强势的把他们打散,以户为单位的融入到各个村子里头,然后用两代人时间汉化他们,就如同南北朝时期汉人胡化一样。唯有如此,才能彻底同化他们,聚在一起安置,始终是一个大隐患。”

    李秀宁听得大感意外,感慨道:“颉利的调兵令箭已颁发给突厥各部,将各部精锐调往了汗庭,本想利用南征来巩固他的汗位,谁想却给了夫君端掉他根基的机会。不过这边惨遭清洗,其他部落一定会加强戒备,接下来的行动就不容易了,我们还需小心谨慎,别像关羽一样,大意失荆州。”

    “放心,我不会给颉利这个机会。”杨侗眯眼一笑,道:“突厥再怎么加强戒备也无城池之利,打起来也非常容易。如今我们占了绝对优势,他们再怎么防守也无济于事,也是破绽百出。”

    “破绽百出?”李秀宁一脸惊愕的瞧着杨侗。

    “对!就是破绽百出。”杨侗笑着让人唤来了诸将。

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荐)

    漠北,狂风低吼,羊皮帐子大开着,蓬乱的雪花从门帘和头顶上簌簌落下,火塘里的火焰忽明忽暗,杨侗随手夹起几块干牛羊粪扔进火塘里,看着焰苗吞噬掉它们。

    “殿下、丽妃,武妃和将军们都来了……”阴明月冰冷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请他们进来。”

    接着就有一阵踏冰裂雪的脚步声,而后水天姬和秦琼、罗士信、牛进达、尉迟恭便走了进来。

    杨侗像是热情好客的牧民一样,招呼众人:“来来,帐外冷,喝一杯热乎乎的奶酒暖暖身子…都吃一点东西…”

    众人聚到一起,女卫们赶紧将热乎乎的奶酒和烤肉端了上来,杨侗颇为热情的招呼大家吃喝。

    “这些天,杀得过瘾吗?”吃完过后,杨侗开口问道。

    “不过瘾!”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确实不过瘾。”杨侗笑了起来,以四万五千精锐中的精锐屠杀一些守御部落的控弦之士和牧民,的确没什么成就感。控弦之士固然具有一定的战力,但始终不是正统兵士。拓揭、附离才是突厥经验十足,身经百战的战士。

    “下一步,咱们的目标是肯特山以东、乌勒吉河以北的铁勒部落,自西向东,有回纥、思结、同罗、仆骨、拔也古等九姓,这些铁勒部落经过处罗近一年的征伐,实力已大不如前。据我们的情报得知,易咥可汗乙失钵自立期间,铁勒人口共计六十八,但是经过处罗的征伐,已经降到了三四十万左右,以草原民族全民皆民的特性来算,铁勒少说也有二十多万可战之士。”

    “虽然铁勒又再次臣服于颉利为首的突厥,但彼此之间的仇恨,不是那么好消除的,同时,由于始毕可汗曾在马邑对他们进行屠杀,所以,对于颉利也是阳奉阴违、小心谨慎!他们集结到于都斤山的兵力不到五万人,也就是说,留守铁勒战兵还有十五万以上,再加上可以作战的部众,我们将面临着五倍之多的敌人。”

    众人听了杨侗一席话,神色都有些严肃起来。

    “只不过铁勒虽被大家以整体视之,可其本质还是以九姓为首的部落联盟,他们每一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面临生死抉择之时,都会考虑自己。所以,大家应该把他们当成一个又一个部落,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一来,我们还是一对一。”

    众人:“……”

    杨侗接道:“铁勒与突厥不同!手段也不一样。”

    秦琼问道:“殿下要招降他们?”

    “铁勒是墙头草,招降他们的话,十多年后又是一个东部突厥,这种亏我们不能再吃了。我的意思是消耗他们的战争潜力。”

    历史上以薛延陀为首的铁勒,能够在李世民歼灭突厥以后迅速崛起,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人口众多、战力强悍,收拢突厥各部以后,又得到李唐对的全力支持,所以短短几年又成为一个强大的草原汗国,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罢了。等到这个新生的薛延汗国第一任可汗夷男死后,其子立即跟李唐叫板。这简直就是东部突厥的翻板,可见,李世民在对外政策上没有吸取隋朝教训。这一次,杨侗打算摧毁铁勒的战争潜力。

    “什么是战争潜力?”杨侗自问自答道:“人口就是最大的战争潜力,只要将之摧毁,几十年、上百年时间内,铁勒都不会威胁到我们。所以,对付铁勒将以劫掠物资为主,个别无法带走的,都一把火烧掉,包括帐篷、被褥衣服等等过冬避寒的物品,反正只留给他们一地是尸骸与废墟就是了。”

    “北方游牧民族最大的敌人从来就不是我中原王朝,是恶劣的环境气候。白灾、黑灾、黄灾任何一样都会断绝牧民的生路。寒潮一来,草原漫天大雪、冰封万里,游牧民族无法放牧,只有用干草喂牲畜。如果雪下得太大、持续时间长,牲畜只好活活饿死、冻死,此为白灾。如果雪少了,草原缺水源,会疫病流行,会失去草源,牲畜也会大批死亡,这是黑灾;草原地形平坦,沙尘暴、龙卷风很容易席卷大地,连人带牲口都危险,这是黄灾。所以,草原人时常入侵中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野蛮、喜欢掠夺,更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不来抢劫,他们可能都活不下去。”

    “现在正值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后还会持续两个多月左右,如果他们没有了帐篷、衣服、被褥、食物,不疯狂四下劫掠其他部落,他们根本没办法渡过寒冷的冬春季。而我们有长城坚守,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抢自己。这么抢来抢去一两个月,人口越来越少,彼此间的仇恨当然是越来越大,而对我大隋的威胁自然就越来越小。”

    众人倒吸了一口气,这一招釜底抽薪的绝户计实在太狠了。

    “一旦他们互相厮杀,抢夺物资,根本没有闲功夫防守我们,到时候,如果我们尤有余力,再一举荡平就是了。如果没有空闲,就让他们自己杀自己更好。”

    老实说,杨侗从来就没想着和颉利的主力作战,因为史实证明,只歼灭敌人的作战部队,根本不会取得灭国的效果。

    战国名将李牧一战歼灭了匈奴十余万人,将匈奴一度打爬了下去,可这种歼灭主战兵力的大胜只能威慑一时,并不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因为李牧打死的只是匈奴的成年男子,他们的孩子仍然安全的生活在草原上,过了十几、二十年,这帮熊孩子长大后又可以骑上战马南侵中原了。

    但李牧的战法是最节省资源的战法,汉武帝也想采用这种打法,才有了马邑之谋这一事件,但不幸的是马邑之谋以失败告终。所以汉武帝采取了第二套方案:主动出击。汉军凭借着强大国力远程奔袭,不断进攻匈奴腹地,而且在匈奴人逃跑后还会将他们来不及带走的牲畜俘获、辎重焚毁。

    汉武帝这种三光政策,让匈奴人失去生存资源,他们只能远徙漠北苦寒之地,恶劣的环境加上生活物资的奇缺,使大量匈奴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而杨侗现在就是要采纳汉武帝的方案,借助冰冷天气,迫使突厥走内战这一条路。如果始毕可汗时期,他可以凭借强大的威望把内战压下去,但目前的突厥可汗是颉利这个毫无建树、毫无威望的新君,且又不会把手中资源均分各部,而草原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所以,各部混战极有可能因杨侗的袭击而再现草原。

    定下毁灭物资的绝户计后,杨侗下达了作战的命令。目标则是最东端的拔也古部落和拔也古以西的仆骨部落。

    这两个部同处于乌勒吉河流域,相隔不足一百五十里,若是一个个的打,极为有可能引起另一部的警惕,从而为战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杨侗索性将大军一分为二,东路军由秦琼为主将、牛进达为副将,两人率领怒涛、狂澜二军攻打最东端的拔也古部落,杨侗为首的西路军主攻仆骨部落。

    “拔也古部落是突厥最东部的部落,要是你们从西边打,他们只能逃往东边的南室韦,或是北方,这样就不会给我造成麻烦。同样,我也是自西向东进攻,目的则是不让溃军逃往西边的同罗、薛延陀。你们完成任务以后,迅速回军,攻击同罗东北方向的薛延陀,同罗就交给我了。出发吧!”

第171章:仆骨部(求收藏推荐)

    沉沉夜色中,乌勒吉河源头河谷之中有数万座帷幕相连,这就是仆骨部落的营地。

    自古中原王朝即使在野外扎营,也设有营栅来防止敌人偷袭,游牧民族的驻地都没有这些,一是草原多草少木,二是技术不发达,三是他们游牧而居,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营地,防守能力远不如中原,完全不存在夯土护城的概念,只是象征性的以粗木,将偌大营地圈起来……

    “哒哒哒哒!”

    急骤的蹄声响起,一个百人队举着火把在营地外面巡视。这是仆骨防止敌人袭营的办法。

    这队巡罗兵士正前行间,发现前面有不少人,举着火把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然而,回答他们的却是一波箭雨,这些巡逻的兵士立时做了箭下亡魂。袭击发生太突然,同骨部落的兵士没什么反应就全部倒下了。

    解决了巡逻兵士,杨侗立即下了作战的命令。

    大地在这个时期开始颤抖了起来,两万五千隋军铁骑如海潮一般从四面八方向骨仆营盘掩杀而去,罗士信一马当先,他率领五千玄甲军如匕首、如箭矢奔驰在最前面,当全军切入营地,仆骨部众四散而逃,狂呼大喊。

    草原民族本是各自为战的主,打仗极少有什么建制,又没有什么防御工事,而且根本没有预料到有敌人来袭,毕竟,草原人身体素质再强,也不是铁打的。在这寒冷的夜晚,除了个别巡逻兵外,一个个早就钻进撵帐睡觉。比起尽忠职守的隋军,游牧民族的巡逻兵可就懒散的多了。他们都是随便应付过去,根本没有什么防御设施,也料想不到隋军会在这种天气来袭。

    当隋军杀入营盘之际,许多仆骨人甚至连发生了什么情况都还没有弄明白,就被强大的隋军连人带帐篷踏成了肉泥。

    这时,沉睡中的仆骨人纷纷惊醒,他们惊惶无措,仿佛遇到魔鬼似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多人衣衫不整,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衣衫,光着个身子乱跑,至于兵器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来不及奔出大帐,就已经踏成了肉泥,杀进大营的骑兵越来越多,他们挥舞战槊向混乱中的仆骨人杀去。

    没有阵型的步兵远远无法和骑兵较量,而草原人失去了战马以后,连中原最普通的步兵都不如,纷纷被骑兵无情地刺翻、劈倒,惨叫声、哭喊声、哀嚎声响彻仆骨大营。侥幸没有被杀死的,也被数万铁骑踩踏而死。

    黑夜之中不辨虚实,平时一点点小混乱,到了深夜都会放大好几倍。要是有数成千上万匹战马在营地里驰突起来,那混乱还小得了吗?

    两万几千名隋军一进入营地,就分头行动,在营地里狂奔乱突,如此之多的战马驰突起来,那威势可想而知了,躲避不及,就会给踩成肉泥。只一会儿,死在马蹄下的人就不在少数。

    黑暗中谁也分不清是谁,哪怕影子也是敌人!仆骨人惊恐之下,自相残杀者不在少数。黑暗之中你打我,我要你,打了半天,最后发现是自己人,可那又怎样呢?你死总比我死好!

    平静的水面,只需要一颗小石子就能打破其平静,激起无尽涟漪。隋军的夜袭无异于一块砸进湖里的巨石,激起无尽的波涛,这混乱是越来越大。

    喊杀声,惨叫声,蹄声,响成一片,汇成一首战地之歌,连绵不绝。

    不到半个时辰,整个营盘内已燃起了熊熊大火,很快便连成了一片火海,二万五千余名大隋勇士在火海中左右奔突,槊刺刀砍,勇不可挡,杀的敌军死尸遍野,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放眼望去,火光冲天,再看不到一顶完好的帐篷,追杀十里,全军回归。

    “兄弟们,怎么样?”杨侗高坐马上,感受着四方兵士投来目光,高兴的举起裂天槊,道:“爽不爽?”

    “爽!”

    话音未落,四方兵卒已经齐声高喝了起来。

    “想不想吃肉?”

    “想!”四周轰然回应。

    杨侗高声道:“那还等什么?玄甲军负责护卫、巡视!海啸军将整个部落准备过冬的干货食物都给我翻出来!顺便整理整理战场,飞羽弓骑将所有牛羊马这些活物都给我聚集起来,明天由伤兵带往飞马郡。另外在安排一部分人烧水、生火,热情好客的草原朋友用他们牛羊,请我们吃烤肉、请我们吃炖肉……”

    命令一个个从杨侗的嘴巴里发出去。

    他吼的厉害,四周兵卒也应得高兴。

    昂扬的气势,让他们忘记大战后的疲乏,兴高采烈地的执行着杨侗颁布的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没过多久,就在仆骨部落旁边的河畔处,阵阵肉香伴随着炊烟升起。

    杨侗坐在篝火旁招呼着士兵喝酒吃肉。

    因为过冬,整个仆骨部储备许多酒肉,现在都便宜了隋军。

    这些酒肉数量太多,不好携带,杨侗索性就地给烤了炖了,提前犒赏三军,让一路狂奔的将军好好的美餐一顿,过一把瘾。

    以道理而言,军中是不许饮酒的,但是这里冰天雪地、寒风肆虐,确实十分寒冷,喝些草原上特制的马奶酒有着避寒功效。

    杨侗从来不委屈自己麾下的兵,也就破这个例。不过也不许多喝,每人三碗足矣。

    治军讲究恩威并施,杨侗对于触犯军纪的兵卒从不手软,作为他的嫡系军队,根本没有人敢违令多喝一些。

    轮流防御、轮流休息、轮流吃喝,在杨侗合理调派下,隋军都充分的得到了休息与就食。

    休息半晚,拂晓到来的时候。

    杨侗整顿军队,打算行军了。打游击便是打了就撤,绝不拖延。

    之所以原地休息半夜,是让军队有充足的体力能更好的作战而已。

    还不到黎明时分,部队就已经准备妥当。长长的队伍蜿蜒西行。黑夜里仿佛一条火龙。

    这一战,数百万头牲畜和无数干货、皮具、财宝被隋军集中带来,其余带不走的青稞、粮食等沉重之物尽数烧成灰烬,彻底的摧毁了仆骨人的后勤。

    至于部众死伤到底有多少人,只有长生天知道了。即使侥幸活下来,估计也会在冻死、饿死。

第172章:难题(求收藏推荐)

    攻克仆骨太过容易,杨侗野心滋长,先把战利品押送到克鲁伦河南岸,交给接应的民团兵以后,忍不住又杀向了同罗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这一仗打得如此顺利,一则仆骨抽调了自己部落里的部分勇悍之士。另外一点是没有防范之心:他们根本料不到随军会在冰天雪地里,向他们发动猛烈袭击,以至于被杀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根本是无从抵抗。

    今夜过后,事情必然会曝光,同罗、薛延陀也不是蠢蛋,他们一旦知道隋军袭击了,自然不会如今日这般松懈,日后侥幸得手也不会如此轻松容易。

    但在消息传开前,隋军还占有奇兵优势。也就有了两天两夜袭两部落的事情发生,不过同罗就不如仆骨部那般容易攻陷了。

    同罗部落固然也效忠了颉利可汗,但是他们在始毕可汗南下时,连酋长都被始毕可汗干掉了,对于突厥人的痛恨远远超过其他的铁勒部落,所以剩余的人都是以发展部落为主,只是象征性的派五千兵卒前去于都斤山呐喊助威,犹自剩下八万精锐护卫部族。

    更让人无语的是同罗部驻扎在肯特山三面环山的肯特谷里躲避风雪,这个肯特谷口子朝东,离地面有五百多米长的斜坡,若一支大军堵在谷口,再安排两队弓手在左右山崖上向下放箭,必然无解,任凭大隋精锐之师如何了得,想要破这种困局,也是难如登天。

    隋军若是强攻,居高临下的同罗兵必将给予隋军重创,即使把秦琼的东路军凑齐,估计拿下肯特谷以后,四万多隋军也是所剩无几,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惨胜,决不是杨侗想要的胜利。

    思索良久,杨侗发现自己面对如此地形,根本无计可施。

    于是问道:“我有八万大军,背后还有三十多万民众,以及充足的粮食。如果我安排两万大军镇守谷口,另两万弓手分列山崖左右,两个时辰一轮换,无攻城器械的你们应该如何破这个谷?”

    听杨侗如此一问,罗士信、尉迟恭、水天姬、李秀宁相继变色,各自思索了起来。

    好半晌,尉迟恭摇头道:“除了强攻,末将想不到任何办法。”

    李秀宁脸色严肃道:“夫君,要不寻找小道,找不小道就别打这个同罗了。此地过于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强攻是下下之策,我们轻装远道而来,攻打如此要地实在不可取。而且我们的目的是动摇颉利的统治和威望,消弱铁勒、突厥的战争潜力,与其在此消耗,倒不如与秦将军他们合力攻克薛延陀,然后,再打其他部落。”

    水天姬也说道:“更重要的是,仆骨和拔也古已经被我们攻破,两部溃败的部众迟早会跑到这里寻求庇护,我们没有过多时间在此消耗。”

    听大家也没有好办法,杨侗想了一想,立即退兵二十里,在肯特山东南麓驻扎休息,令罗士信广派斥候游弋于附近四十里,歼灭来投溃军,让又令五百人搜索、查探地形。

    想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必须要知道对方营地布局以及虚实,才能抓住对方弱点一即击中。

    杨侗也不是闲得住的人,在十几名士兵的陪同下亲自登山勘测。

    一个时辰后,来到了肯特谷外,见远处敌营密密麻麻,也不敢继续深入,只是迂回的登上山壁,来到了一个视角开阔的至高点,纵目四顾,只见四周山势延绵延展,奇峰处处,在雪花下苍茫,景色变幻不定,极尽幽奇。在下方是凹陷入山体中的巨大山谷,连绵数十里的营帐就安置在这其中。整个山谷形同一个巨大的漏斗,唯一的出口就是那条狭长漏斗之口。

    营帐的布局虽然整齐,倒没什么出奇之处。杨侗在山上转了一圈,发现对方很安逸,除了一些小孩子在雪地里玩雪,很少看到成年人出没,即使有也是串门子之类的,整个部落很悠闲,没有丝毫大敌来犯的警惕,至于巡逻兵更是不存在。

    反复观察了许久,眼神瞄向了营寨大后方,突然眼睛一亮,他猛的一怕大腿,低喝道:“何须几万大军,只要千人即可破掉这个同罗部。”

    他想到了破敌妙计,也不再浪费时间,兴高采烈的跑回了营地,并召回了踩点的士兵,然后与水天姬、李秀宁、罗士信、尉迟恭聚在了一起。

    “夫君,有破敌的法子了?”水天姬看杨侗一脸兴奋,也高兴的问了起来。

    “确实有了破敌的办法!”杨侗在雪地上划了一个简易的草图,侃侃而谈道:“肯特谷如同一个巨大大漏斗,越深入里面,地势越开阔,肯特谷确实很大,但容纳几十万人和数百万牲口却显得有些拥挤。从他们十分悠闲,显然还不知我们的到来。所以,破敌就在今晚。”

    罗士信问道:“这倒是可以继续执行夜袭战。”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没必要这么麻烦。”杨侗笑着说道:“牛羊马是草原人的命根子,行军时都会安排重兵把守,哪怕是平时间,也藏于最安全的地方。”

    李秀宁美眸一闪,兴奋道:“我明白夫君的意思了,同罗人把牲口都安排在山谷最深处,只要我们夜间从山顶缒绳而下,便可借牲畜之力冲阵。而牲畜天性怕火,只要火势一起,没有出路的牲畜只会往开阔地带冲,而这里,便是同罗人的营帐。”

    杨侗点了点头,向尉迟恭说道:“尉迟你现在就带着海啸、飞羽弓骑砍伐木头,采集山石,今天晚上务必把谷口给我封死。我要铁勒九姓从此改为八姓。”

    “末将领命!如此逃出一人,末将提头来见。”尉迟恭森然一笑,目光之中闪烁着冷到极致的寒意。

    身为灾难深重的边郡之人,没有一人不恨形同野兽的突厥人,没有一人不恨突厥走狗铁勒人。

第173章:火攻(求收藏推荐)

    杨侗带着玄甲军回到山顶,养精蓄锐到晚上。他们吃光了携带上来烤肉,养足了精神,等候着命令。

    “士信,你带玄甲军从山顶缒绳而下,带上火种即可,你们只管负责放火,驱逐火牛、火马冲阵!那里干草极多,别把自己烧到了,让兄弟们都小心一点。”

    “喏!”罗士信应了下来,很快任命就传达下去,近五千兵卒雄赳赳,气昂昂抓着绳子向山下而去。

    水天姬问道:“夫君,我们不去吗?”

    “我其实也想去的!”杨侗苦笑了一声,道:“但是先生们都说:,为主者理当总览天下、坐镇中枢,而不能像猛将一般冲锋陷阵。楚霸王项羽就是太过于迷信武功,所以成也武功,败也武功,他乃天下第一将,武艺无人可及,可为何会被刘邦这样武艺不堪之人,逼得自刎于乌江呢?因为纵横天下需要的不是武艺,而是谋略、手段和知人善用,不是企图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水天姬奇道:“为何?”

    “乱世当中,容不得出现一点点的骄傲,如果以为有点武力就能纵横天下,那结局必然悲惨。在我华夏史上,项羽、吕布、孙策都是一代英雄,但因为他们太过相信个人武力,不仅自己死得非常惨,还让自己的势力损失得无法修复。总之呢,对于我们地盘上的百姓来说,十万将士、百万将士加起来都不如我值钱…你夫君的命金贵得很呢。”杨侗微笑道。

    李秀宁却是双眸闪闪发亮,她觉得杨侗说的很有道理,项羽就是太依恋武艺,在用人治兵,理政方面差得太远了。而在战场上,她也看到杨侗勇猛无敌,每次大战都亲自披甲上阵,如古之项羽一般,激励三军将士。这令她十分担心,他自己有此觉悟那是再好不过了。

    “夫君这么厉害,不上阵实在太可惜了。”水天姬似懂非懂。

    李秀宁笑道:“夫君是大隋之灵魂,统兵出征自无不可,然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夫君日后还是尽量不要上阵为好。”

    “我明白的!”杨侗微微一笑,“我们还是看看士信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吧。”

    ……

    却说罗士信他们摸黑到了马厩四周,立即呈箭头阵形对马厩展开袭击。

    同罗人没有料到隋军会冒雪入侵,更不会想到敌人从天而降,马厩四周无人镇守。

    “天助我也!”罗士信看到无人看守的马厩,反而不着急了,他借着淡淡雪光,仔细的观看着地势,先是以防万一的指挥大军清理出一个防火的隔离带,然后屠杀了一批战马,用马尸筑起了一道高一丈、宽一丈的防止火马冲击的肉墙。

    一切准备就绪,这才冲入了马厩之中,就在他们冲入马厩那一刻,六千火支把几乎同一时间点燃,火光照亮了夜空。

    他们分头行事,干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纵火烧马,一匹匹战马身上着了火,顿时相互引燃,立刻腾起一片火焰,马群惊嘶,铁蹄渐乱,马匹惊骇的鸣叫着,恐惧疼痛令它们发疯发狂。

    火,本是畜生天敌,即便豺狼虎狼都避免不了怕火的天性,何况是一牛马?经过罗士信他们放火驱赶,面对三面逼来的烈焰,它们完全失去了理智,只能往前方冲……

    火势熊熊,成燎原之势,马群惊嘶,有如决堤之水,风中巨浪,向外狂卷而出!

    前面的马群扬声惊嘶,还未倒地,后面的马群已冲将上去,马挤在一起,后面的马狂奔不出,有的绕道而奔,有的便自伤马身上奔踏过去,不知有多少被同类铁蹄踏死,也不知有多少匹马奔驰不出,身上着火,嘶声更是惨烈。

    但闻火焰燃烧声,狂风呼号声、叱吒大喝声、马群惨嘶声、铁蹄奔腾声交炽混杂,声音之刺耳、景象之惨烈,令人十分震撼!

    万马奔腾是形容成声势浩大的成语。因为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景象壮观。

    才万马就能得到如此赞誉,那十万、百万牛马同奔呢?

    无法形容!

    罗士信他们都顾不得敌人,只是不断呼喝驱赶着。

    无数火马、火牛直接撞上了同罗人的营盘。

    因为再次投靠突厥,同罗无战事,他们的警戒心早已不存,在这雪后寒冬之夜早已睡去。

    当他们让如天崩地裂的奔腾蹄声惊醒,还不知道什么事情,甚至来不及走出帐篷就已经连人带帐踏成了肉泥,三三两两从帐中钻出观看,可一看那如潮水一般澎湃的马群,一个个都吓得掉头就跑,只是两条腿岂能跑过发了疯的四条腿的牲畜?还没跑几步,就让撞飞了出去,然后成为肉酱。

    浩浩荡荡的火牛火马逢帐踩帐、见人撞人,任你武艺再高强,面对惊慌失措、横冲直撞的火牛火马也只有死路一条。

    更厉害恐怖的是火马所到之处就是火种,毛发本就是最容易燃烧的东西,它们拥挤在一处便相互点燃。

    万匹马就是一万个火种,它们遇到的营帐无不燃烧起来,熊熊火焰冲天而起,声势极为骇人。

    罗士信见到自己的杰作,畅快大笑着,一手持屠杀侥幸活下来的敌人,另一手持着火把驱赶战马,得意之极。

    这一招威力惊人,直冲得对方人仰马翻、四散避开。一刻不到的的时间里,这支无可匹敌的百万天兵已经杀入了敌营的中心地带。战马踏过无数尸体,不断向纵深楔入。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一般将之夷为平地。

    即使是罗士信也想不到战果如此辉煌,他的计划是驱马冲阵,然后率军从后面掩杀,只是没想到火牛火马威力这么大,比预期中还要好上无数倍。

    有些效果,除了牲畜众多,另一个原因是如今气候严寒,肯特谷中的每一家一户都囤积了大量皮具和干草,这些易燃物让火牛火马一冲,立刻燃烧了起来,

    同罗人的整个营盘不但要遭受自家物品蹂躏,还要受到烈火灼烧。营地里的同罗人根本躲无可躲,只能不住往前逃窜。但是,人又岂能逃得疯牛狂马?

    当他们侥幸逃到了谷口,才发现整个山谷被封死了。

    人们惊惶失措之际,火牛火马已经毫不留情的撞了上来。马力千均,可是几十万拥挤在一起的人就如漂满整整一丘田的浮萍,硬生生的将牛马攻势抵挡下来,然后也如挤满了的人群一样,一匹匹的堵塞在一起。前不能进、后退不得。

    火势在狂风呼啸下,以惊人的速度一匹匹的蔓延。烧了马,然后再烧挤在前方的人!

    同罗部落的人和牲口挤在这里,不是被挤死,就是眼睁睁的看见火势蔓延自身,但却丝毫动弹不得,就这样被活活烧死。惨叫声在弥漫着肉香的空气中响彻天际。

第174章:将星闪烁(求收藏推荐)

    肯特谷的大火到了第二天清晨依旧没有停止,谷口巨大的肉山火光冲天,方圆数十里内,都感到一股灼热。罗士信他们无路可走,只得沿着原路攀援,是役罗士信大获全胜,铁勒九姓中的同罗部全军覆没,无一生还,除了还在于都斤山的五千人,一个不剩。

    罗士信他们不仅一人未损,连重伤员都没有,以零伤亡的代价,却歼灭同罗几十万人,这不仅是一个奇迹,还是一个神话。

    但是所有兵卒却都对杨侗投以敬慕的眼神,眼神中充满了狂热、信服、崇拜。而不是创造了这份惊人战果的罗士信,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场战争的战机杨侗发现并主导的。

    大战结束,兵卒立即投入到了打扫战场的工作中,将敌骸通通扔进了大火之中,以免引发瘟疫恶疾,祸害一方生灵。

    重新聚在一起,杨侗对着罗士信就是一番大赞。

    “古往今来,也找不出能与这一战相比的战役,士信将军在这个年纪取得如此骄人战绩,史上名将绝无一人。”

    “瞧殿下说的!这战事是殿下主导的,连我们藏身的战壕都是殿下预先安排的,如果不是事先划出了安全区,我们恐怕也葬身火海,这功劳是殿下的。我不要,也没脸要。”罗士信脸红脖子粗!

    尉迟恭取笑道:“同罗这样一个人数庞大的大部落,却在你小罗面前连浪花都没有翻起来,你真是古往今来第一狠人呐!李牧、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都不如小罗厉害,千古战神、万载杀神非你莫属!”

    罗士信脸红如猪肝,气呼呼道:“我警告你尉迟,你再这么说,我跟你绝交!”

    众人哈哈大笑!

    杨侗拍拍罗士信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好好学习!当你才能和经验足够了,会有统帅十万大军的机会。”

    后世人常说唐朝将星辈出,但实际上,隋朝比唐朝多得多,从来就不缺少骁勇善战的猛将、行军布阵的儒将。

    大隋立国时间不长,但绝对是一个将星辈出的耀眼时代,除了人们熟悉的开国四大名将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还有许许多多勇猛无比的大将。

    有二千战十万的达奚长儒、有威镇边关的贺娄子干、有战功卓著的创隋元功虞庆则、有文武双全的高颎、有勇冠三军的卫王杨爽、有一箭双雕的长孙晟、有扬威塞外的鱼俱罗与吐万绪……还有宇文述、王世积、樊子盖、卫玄、杨义臣、来护儿、薛世雄、张须陀、麦铁杖、钱士雄、周法尚、王仁恭、陈棱等等。

    杨恭仁、李靖、李景、韦云起、邓暠、张镇周、杨善会、杨元弘、王威、高雅贤、高君雅、王辩、裴仁基、段德操、孟孝敏、王琮这些人都能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儒将。

    大隋将星闪耀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大隋立国不久,从一开始就一直打仗到现;而且在隋之前,南北混战、兵戈不断;大隋前身的西魏北周,那都是打了几十年战争的。西魏开始推行军政一体的执政思路,从而形成了以军武为主的关陇权贵集团。这些贵族子弟从小就习练骑射,年纪轻轻就上战阵,打了几十年下来,总能有几个百战名将脱颖而出。可以说,名将是尚武年代、战争年代的产物,到宋明这种重文抑武的时代,就再难有将星云集的壮观景象了。

    随着老一辈名将的逝死,文帝时期的老将只剩下两人,一是坐镇漠南的老将军李景,一是效忠于唐朝的屈突通。至于杨广提拔起来的名将却是少之又少,仅有的王世充也反隋称帝了。

    相对于其他势力,大隋的将星阵容绝对是最豪华的存在,这也是大隋正统继承人给杨侗带来的便利。

    老前辈是硕果仅存,而40—50这一阶段绝绝不下不少于十人,李靖的能力自不用说了,人家那军神不是白叫的,杨恭仁、韦云起、张镇周、杨善会、段德操也都拥有着统帅十万大军而能取胜的本事,倒是新生代还没有人冒出头来,不过以秦琼为首的青年辈,都有成为名将的天资。

    这些列入精武馆的武学士们,每一周都要交上一篇有关古今战例的读书笔记,并要附上自己的分析和心得。作为精武馆副馆主,以前单纯以冲锋陷阵为主的秦琼面对着苏定方等人的进步,压力山大,这也迫使他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充实自己。杨侗让他主导一军,也是打算让出去秦琼坐镇一方,至于裴行俨、牛进达等将也都纷纷成长了起来。

    而罗士信一直跟在他身边学习,为人又机灵好学,也已具备茂守一方的本事,只不过这家伙年纪小,又是贪玩的性格,还需要带在身边两三年。只不过杨侗对他的期望也是极大的。

    这时,罗士信笑着说道:“同罗完了,拔也古、仆骨残了,相信薛延陀也好不到哪儿去。”

    颉利可汗是薛延陀现任部落可汗乙失钵的女婿,乙失钵表忠心切,将部落里绝大部分的战斗力都调去于都斤山,为女婿撑场子,只余下一万附离(主战兵)和控弦之士(普通青壮)护守族里的老弱病残和牲口、财富。秦琼麾下有两万精锐,又占了出其不意之便利,没理由不胜。

    “正是如此!”

    众人纷纷赞同。

    “殿下,我们是单独行动,还是与叔宝汇合?”尉迟恭问道。

    “让叔宝打他北方的葛逻禄,我们越过肯特山拔除西北方向的拔悉蜜!然后会师于斯结部!”

    “让人收拾一下,尽快联系叔宝!”杨侗满意的笑着说,并让传令兵给秦琼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

    “殿下,我们何时出兵?”

    虽说战果辉煌,但罗士信知道这主要是杨侗的功劳,自己只不过是执行人罢了,这赢得太轻松、太奇葩了,这种劳军白给他,他也不会要,他是有傲气傲骨的人。

    “将士们昨晚几乎都得到了一夜时间的休息,体质士气正足,事不宜迟,半个时辰后立即动身,大家集结人马,便直击拔悉蜜部。”

    “喏!”

第175章:颉利登基(求收藏推荐)

    于都斤山上,早已是一片军营,到处都是军帐,到处都是军队。

    “哒哒哒哒!”

    一队队突厥军队骑着战马,腰挎战刀,背上强弓箭矢,开去颉利登基的地点。

    今日既是颉利登基的良辰吉日,也是突厥汗国创始人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的诞辰,如此日子,除了草原各部大小酋长尽皆在场,还集中了三十万大军,连南方的李唐和凉国李轨都派出了重臣参与颉利的登基庆典。让颉利可汗不高兴、不满的是隋朝不仅没有遣使出席,还把他的使者康苏密的两只耳朵给割了,带回来的口信只有‘你要战那就战’六个字,这令颉利差点气炸了肺。但不管他想怎样报复,都要等到三天的登基庆典过后才能商量。

    今天先是拜祭历代可汗,再从颉利可汗从大祭司手中接下阿史那土门的战刀,正式就任突厥新任大可汗。

    过了三天,他将在伊利可汗墓前下达南下攻隋的军令。这已经是确定了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聚集如是之多的军队了。

    燕然峰是于都斤山地势最高的山峰,历代大可汗都埋骨在这里。

    这片山峦,方圆数十里,每一个山头都有一座坟墓。每一座坟墓里躺着的是一位可汗,远至开国的伊利可汗,近的有启民可汗、无头的始毕可汗、处罗可汗。

    处于最高峰的最大坟墓是伊利可汗的埋骨之所。伊利可汗是突厥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在位时期,消灭身为突厥人主子的北方强族柔然国、西败囐哒、东却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使突厥疆域扩展到东至辽海,西接西海,南抵沙漠,北达北海。亦曾出兵攻打吐谷浑,深受历代突厥人的爱戴。

    伊利可汗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继位,并把把伊利可汗葬在主峰之上。其实在这主峰上,原本是一位阿史那家族长辈的埋骨之所,但是乙息记可汗觉得他的功绩不足以占据最高峰,于是给他搬了家,把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父汗。颉利呢,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让伊利可汗搬家,把自己葬在这个地方,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立有冠盖先祖的功勋,家族上下才会同意,不过,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觉得突厥汗国将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自己也有冠盖先祖的能力。

    突厥人也有和中原类似的地方,比如敬奉祖先这一方面都是一样的,他们对祖宗的坟墓极为看重,入葬之时,不仅要杀人殉葬,还要把坟墓修得象画儿一样美丽,要不然,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伊利可汗作为突厥最伟大的领袖,他的坟墓最大,最气派,修得气势十足。

    燕然峰从山脚开始,是一条长绝七八里的石阶,一直向上延伸,直达伊犁可汗的坟前,山道两旁,有一座座白色石头砌成的石堆,上面不仅插着白色幡旗,还挂满各种异兽头骨。

    这种祖灵之地,除了有重大祭典或重要人物到访,等闲人是禁止进入的,擅入者杀无赦。

    此时的石阶上,神采飞扬的颉利可汗率领群臣和贵宾沿阶而上。他们的步履合着节奏,不急不徐,是突厥人祭祖时的特有步调。

    走完玉阶,就到了一个由昆山之玉铺成的空地,宽约里许。洁白的昆山之玉发着柔和的光芒。

    伊利可汗的墓碑用一块美玉制成,碑顶是一只黄金铸就的金狼,充斥着睥睨天下的桀骜之气势,碑上刻着一些突厥记事符号图案。

    拜祭完毕,大祭司念着古老的文字,把伊利可汗的战刀交给了跪拜在前的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心头一阵火热,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可汗之位了,可恨的是另一权力象征——金狼头大纛落到了杨侗之手,这绝对是他的一大遗憾。

    接着,披着豹皮的匈奴巫师跳起了祭祀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不多,做各种野兽搏击的动作。这种兽舞,简单直白,一看就明白她们在做什么。只一会儿功夫,就已经完成了。

    这仪式显得十分简单,但是对于突厥上下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启,但不知这一代可汗会把大家带向荣耀还是什么,对此,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颉利可汗站起,转过身,凝望着山脚下的突厥大军。此时的山脚下,早已是一片兵的海洋,三十余万突厥大军全部集结,排成一个又一个方阵,从山上一眼望去,好不壮阔。

    颉利可汗的呼吸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他极力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

    “突厥的勇士们:我们是狼神的子孙!胆小如鼠的汉人,只配做我突厥勇士的奴隶!不管以前如何,我们决不能给我们伟大的祖先蒙羞,不找回失去的荣耀,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在草原上生存。我阿史那咄苾、突厥的大可汗,命令你们,三天后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颉利可汗非常清楚突厥不同以往,虽然突厥再次一统,但实际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内部一直有人不服他,一直有‘阿史那咄苾不是长生天所选择可汗’的声音,突厥各大势力对汗位都有窥视之心。因此,他不得不娶铁勒第一势力薛延陀酋长的女儿为妻,并册封为可敦,引外援来巩固自己的汗位,但是薛延陀酋长乙失钵自立过两次,对突厥并不忠心,以突厥当前的形式,区区联姻并不能套牢这头狡猾又有野心的老狼。

    另外,铁勒回纥、契必、浑三部觉得乙失钵背叛了铁勒,开始有了结盟对抗自己和乙失钵的迹象,若非乙失钵有仆骨、同罗、拔也古、葛逻禄、拔悉蜜的支持,怕是早就向自己的‘岳父’发难了。

    要想镇住内部不和的声音,要想让铁勒各部不再离心,颉利只有用一次辉煌的胜利树立起自己至高无上的威望,颉利可汗的目光从军队扫向了遥远的南方,突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一声声呐喊,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风云为之失色。

    听着一声声“南下中原、攻克长安”的呐喊,人群中的李唐使臣李孝基脸色铁青,这到底谁才是你们突厥的盟友啊?

第176章:噩耗(求收藏推荐)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颉利可汗听着如雷的声音,志得意满,眯眯眼睛,就要下达进军的命令。然而,就在这时,薛延陀可汗乙失钵的长子夷男让几个亲兵抬了上来。

    乙失钵五十多岁,身材高大,长得极为健壮,他原本是薛部落的首领,从二十岁起他便率领本部战士不断侵袭延陀部,渐渐将其吞并,最后形成了铁勒最强大薛延陀部,部族共有五十余万人,附离十余万人。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夷男、次子薛罗、三子薛方,长子夷男是可汗之位的继承人,坐镇本部,次子、三子都在他的身边,为他掌管军队。

    此时的夷男,早已不是乙失钵认识的那个龙精虎猛,势吞山岳,浑身充满了彪悍之气的魁伟青年。而是脸色蜡黄、气息微弱,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儿,随时可能咽气似的。

    “我儿,你这是怎么了?”乙失钵心惊胆颤,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

    “父汗,部族没了,部族让隋军给抢走了……”夷男有气无力的说着话,并简略的把经过说了。

    相对于封闭于肯特谷的同罗部,薛延陀对于警戒却是相当的重视,乙失钵离开本部以后,夷男把防御视作重之中重。当隋军来袭时,夷男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在部落四周挖掘壕沟,以栅栏阻挡,栅栏缝隙以木板阻挡,完全是一副针对骑兵和强弩的设计。

    秦琼得到敌人有所防御,索性在当夜大大方方的高举火把来攻,两万大军人手两支火把,组成一条蜿蜒巨大的火龙,以突如其来的军势震慑敌胆。

    隋军的气势让夷男寝食难安,跟着也燃烧起了熊熊烈火,一副与隋军血战到底的架势。

    借助着对方部落中的光亮,秦琼将薛延陀部落的情况尽收眼中,秦琼想到曹刿论战中说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认为对方为了迎战隋军,为了保家卫国,士气处于正旺的时候。此时攻击,正好遇到敌人锐锋之上,于是他下令灭了火把,就此休息待命。以期等到薛延陀气势衰败之后,再行强攻。

    夷男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本已做好了战前煽动鼓舞,以恶劣形势激发族部的死战之心,又以保家的概念,煽动部落兵卒的奋勇之情,从而将整个部落士气都激发起来。

    结果……

    对方火把全部熄灭,只给他一片黑漆漆的夜色,夷男这才知道他所学的兵法战术,跟通晓兵势的中原人比起来差得太多。

    作为一个初当大任的可汗儿子,夷男有些无所适从了,自信心也受到极大打击,他想要反抗,想要带领族人走出部落,却不知敌人具体有多少人,敌人又在哪里,如果出去的话,肯定成为对方的活鞋子,一时之间,夷男无计可施。最终导致部落士气斗志一点一点的消失,失去了最后一点点的翻身机会。

    等薛延陀斗志尽失,隋军的攻势展开了。秦琼先以强劲弩箭连环射击,然后再以牛进达率领重甲步兵为前锋。

    果然薛延陀落密集箭羽让秦琼略感震撼,他们的箭羽几乎尽数挥洒在兵丛之中,极少有射偏情况。若没有一定功底,绝不能做到这点。

    草原人善射之名,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冲杀在最前部的是重甲步兵,他们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勾着身子,如乌龟一样将身子往盾牌里藏。

    作为唯一唯的持盾兵种,他们早就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即便有箭矢射到身上,也有重甲叶片挡住,顶多只是受点皮肉之伤,只有少部分运气不好的人,被箭羽从盾牌缝隙中穿过,射中要害摔倒在地上。

    在付出百多人的代价以后,隋军便逼近了营寨。

    营寨防御设施实在简陋,牛进达只是飞脚一踹,一处栅栏就轰然倒在地上。他当先破入营中,在他身后的士兵老道的把余下栅栏捣毁,方便后方大军进入。

    这场战役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夷男用尽一切办法想要阻挡隋军,但是在他集重兵在正面对峙的时候,隋军的十个千人队从其他三方发起了致命的攻击,最后唯一的出路就是且战且逃。

    “噗通”一声。

    乙失钵重重的跪倒了下去,他万万也没想到,由于自己一念之贪,带走了大部分兵力,结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竟然听到了破族的消息,这一刻,他的心都碎了。失去了部落的供养,他如无根飘萍。好半晌,他才嘶哑着声音问道:“族人们呢?”

    “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夷男的眼睛里留下了大颗大颗的眼泪,道:“隋军走了,他们一把火烧光了整个部落的物资!族人们逃得一时,也逃不过这个冰冷的冬天。”

    “汗王,你要为我们薛延陀做主啊!”乙失钵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泪水哗啦啦的往下流了。

    他在始毕可汗的逼迫之下,把屠刀挥向了契必、回纥、浑三族,虽说那是无奈之举,但受他所害的铁勒三部都不会那么想,他们恨透了乙失钵这个向同族开刀的刽子手,这才有了结盟抗薛延陀、抗突厥之举!

    乙失钵情知这裂痕无法弥补,索性答应了颉利可汗,将自己的女儿嫁了过来,准备颉利之势,彻底吞并铁勒,此次为了谋求颉利的支持,也为了中原的财富,在颉利可汗教唆下,他一口气调集了麾下九成拓揭、附离,结果这边还没行动,大后方却让隋军一举捣毁,牛羊马儿什么的都成为对方战利品。想着自己多年努力奋斗,几乎损失过半,一颗心是拔凉拔凉的。

    看着自己这位新岳父,颉利也泛起了同情之意,咬牙切齿道:“放心,我与隋朝不共戴天,你的仇便是我心头之恨。我一定会将隋朝付出惨痛的代价。你的族人我会安抚的。而且只要我们南下获利,我便将一成物资给你。”他刻意提起隋军和一成物资,便是想激起乙失钵同仇敌忾、贪婪之心,让他留下来与自己南下作战。

    乙失钵凄惨的摇头道:“部落被毁,族人被杀得曝尸荒野。幸运逃得了的人无家可归,若不收拢安置,他们活不下去的。这全是因我贪婪导致。这大错已经铸成,再不回去弥补。我如何面对我的阿爹?望汗王批准,乙失体撤军回去召集四散族人,为度过这个该死的冬季作筹备。”

    巢穴被踹,薛延陀经济物资损失惨重,肯定无法胜利渡过还有一个月左右的冬天了,他目前只能回去收拢族民,先向兄弟部落借些物资,能收到多少人,能活得下去多少人,只有听天由命了。

    颉利长叹一声:“你们一路小心,你也是为了我才受此损失。我颉利会予你一定的补偿,助你渡过这个冬天,我先给你十万张羊皮,十万只羊、万斤青稞回去。”

第177章:禽奔兽遁(求收藏推荐)

    乙失钵父子走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头。紧接着,仆骨﹑同罗﹑拔也古﹑斯结﹑葛逻禄、拔悉蜜也传来了噩耗,他们与薛延陀一样,被隋军端了老巢,最惨的还是同罗,让隋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却给草原留下了满目狼藉,一片荒芜、一片腥风血雨,还有一地嗷嗷待哺的幸存者。

    如果说反复无常的铁勒惨遭屠戮,突厥人还能幸灾乐祸的话,那么,颉利本部覆没,以及靠近长城的突厥各部全部被抢光、烧光的消息则是直接掀起了轩然大波。

    让大家惊悚的是,不仅辽东这边如此,凡是靠近并州、关内道的突厥部落全部被洗劫一空,最狠的是被杨侗册封为南部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一次性动用了七万大军,将五原以北的千里之地,杀成了无人区。

    这突如其来的攻势,让靠近大隋边界的突厥部落,上下恐惧,他们一边向颉利求助,一边召回了集结在于都斤山的部落勇士,同时还加强了戒备,以防杨侗再度袭来。

    杨侗这强而有力的一击,终于让突厥人、草原人品尝到了恐惧威胁的滋味,终于让这些劫掠为生的恶徒尝到了之前汉人一样的恶果。

    颉利可汗本来想着登基以后,率领大军南下,对大隋进行一番鲜血淋漓的洗劫,从而树立起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万万想不到他才登基,轮番凄惨的打击接踵而来。

    还没等他想出所以然来,紧接着又收到多个部落求援,信中莫不是要将本部勇士召回,防止隋军再度来袭。

    一连串不好消息,让志得意满的颉利可汗傻眼了,好半响才愤怒不甘的破口大骂,“杨侗这畜牲坏我好事,我颉利饶不了他!”

    颉利怒不可遏,同时心中暗恨自己真是弄巧成拙了,本打算以兵势立威。才特地调动各部兵力到了于都斤山参与登基仪式,却不想让杨侗钻了空子,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莫大恐慌,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念及此事,他几乎要呕血。

    杨侗如此狠毒的手段,绝对是突厥立国以来第一次遭遇,这也终于让突厥人意识到中原除了书本,还有战刀,其杀戮的凶悍本性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狠更绝的是抢光、烧光了所有物资以后,除了虏走青壮儿童妇女以外,老弱病残全部扔给了突厥,失去生存物资的这些族人若是得不到救济,绝对会冻死饿死在寒冷的天气之下,这就意味着突厥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安置族人、救济族人,让各部在艰难中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不是立即展开报复。否则,于都斤山以南的几十近百万突厥会全部死绝,没有了人口,突厥汗国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被他人取而代之。

    杨侗这一招绝户计,可以说是点到了颉利的死穴之上,纵使颉利有百万大军,也只能先顾己而不是征伐,没个两三年的休养生息,根本恢复不过来,根本不会有人支持他南下,因为他是突厥的新可汗,没有约束全国上下的威望,大家根本不信听从他的命令,若是强行为之,恐怕大家先造他的反,联合起来抢他的物资,以便度过这个冬天。

    但是,杨侗会给他两三年时间吗?族人会认可他这个大可汗吗?

    答案五五开。

    这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凄惨遭遇,是发生在他颉利登基的时间,也是他颉利调走了各部的兵力,才有了这样的后果,突厥各部拿杨侗没办法,肯定会将这笔账记到他颉利的头上来,这令本无多大威望的颉利更为被动。

    薛延陀走了!

    仆骨﹑同罗﹑拔也古﹑斯结﹑葛逻禄、拔悉蜜也走了!

    其他各部全都走了。

    这也是草原民族最无法控制之处,各个部落固然会奉一人为主,但是都以自己部落为先。为了自己的部落利益,完全无视突厥汗王的命令。

    这些先忠部落再忠汗王的部落,简直就是中原里‘家族利益为先’的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但比起中原士族,这些部落首领的自主性更强,因为他们光明正大的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

    颉利可汗也看出“分封制”、“诸侯国制”、“联邦制”对他不利,所以他特地重用赵德言、康苏密和康鞘利众多汉人胡人,便是想着逐渐削弱各部首领的权利,将中原那军政尽归皇帝的制度用在突厥身上,建立一个如同汉人王朝那样皇权至上突厥封建国家,从而彻底改变突厥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只是突厥大小部落,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巨大利益,吃他这一套,而且他现在毫无威望可言,若是强行推广,只会引发大内战。

    这时,颉利固然想着与隋军决一雌雄,但已经没人听他的了,一个个部落酋长都来告辞。

    颉利可汗没有理由拒绝他们,也只能松口让他们离开。原本兵势如山的燕然峰,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除了本部十三万兵,一下子全部走了精光,而他的这些嫡系,听说老家给端了以后,也都是惶悚不安的样子。

    无奈何!

    本就简单的登基仪式草草收场。

    回到王帐,颉利可汗忍不住破口大骂:“该死的杨侗着实狡猾、可恨。我还没去打他,他倒好,自己打过来了。”

    此时身旁一人冷不丁的说道:“大汗,这虽说是损失惨重,但反过来看,未必不是一个天赐良机。”

    颉利可汗精神一震,忙问道:“赵先生此话怎讲?”

    颉利可汗口中的赵先生是身穿紫色长袍,头戴诸葛巾、手拿羽扇的汉人文士,姓赵名德言。

    赵德言自幼饱读诗书、熟知兵法和治国方略,他自许甚高,野望颇大。他隐居于燕山,希望能如姜太公、诸葛亮一样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话。可是等大半辈子也无人问津,一怒之下索性就北投了突厥。

    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如中原的帝国,将自己的文化和传承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赵德言学识渊博,善于揣摩上位者之心,是以深得颉利可汗的器重,将之视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当做左膀右臂使用。

第178章:赵德言(求收藏推荐)

    “先生,我突厥该当如何是好?”颉利颇为恭敬的问道。

    赵德言轻摇着羽扇,高深莫测道:“大汗不是已有定夺了么?”不过话虽如此,但还是借机向颉利可汗表现了自己的远见。

    “说句不客气的话,大汗虽说是突厥大可汗,然新君初立,尚未具有令人臣服的威望,所以,才打算踩着隋朝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如今,外战显然是不可能了。若大汗强行为之,一直反对大汗的那些人一定起兵造反,结果不论是谁赢了,突厥的实力也将受到极大的创伤。所以,在下以为大汗不宜再战了。”

    颉利可汗苦笑道:“就算我想战也不行了。如果我们打不进长城,突厥一定再次分裂。”

    “大汗英明!”赵德言赞了一句,道:“愚以为大汗应当借此机会收拢人心,排除内部不和之声。”

    “赵先生,我该怎么做?”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故而,大汗想要破开眼前僵局,必先了解突厥自身问题,才能针而对之。”

    赵德言滔滔不绝道:“在下认为突厥有四大内患:第一、部落林立,心思各异,军政不一,则贻误战机;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第三、法度,一个上下遵从、统一建全的法度才是执法之基;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颉利可汗深思了起来。

    第一:部落林立,心思各异。这是事实,突厥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国家,只有在出征时才会听从大可汗之号令,但大可汗实力弱小时,各部消极怠工,从而错失许多稍纵即逝的战机。

    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

    同样是事实,近年灾祸连连,一些撑不过去的部落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向周边部落下手,弄得突厥内部防邻甚于防敌。这种相互算计、相互戒备军队,到了战场上又能发挥几成战力?

    第三、法度!

    没有健全的律法,从何谈起公平执法?人都是自私的,在没有法度的情况下,裁决者理所当然的偏向亲人朋友,长而以往,弄得人人不满,怨言四起。

    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突厥世代游牧、居无定所,除了几个水草丰茂的草原,长期漂泊,乃至突厥这个大可汗都不知具体有多少个部落,具体在哪里安置,而这些部落是生是死他同样不知道,一旦莫名的消失掉,其他部落会说他这个大可汗当得不好,整个整个部落消失了都不知道,你当的什么大可汗;也因地域广袤,政令不通,在突发的战争时,无法及时调动一支强大的军队。

    赵德言这四点直指突厥核心!

    历史上有一些人,凭借一张嘴能干出许多轰轰烈烈的事情。

    赵德言此刻也是靠一张嘴,将死的说成活的,历数突厥内部不稳之处,而且说得事实俱在。

    更重要的是他挠到颉利可汗痒处,只要解决这四个问题,那么,他的大国梦不再是梦。

    颉利可汗思绪大动,仰天大笑道:“先生说的极是,只要解决这四大问题,军政一统的突厥汗国将不再是一个梦想。只是先生,我现在应当怎么做才能将突厥拧成铁板一块,又如何解决眼前难题呢?”

    “在解决眼前难题的同时,将军政合一的理念慢慢渗入到部众之中。”赵德言沉吟道:“大汗立世之基是手中的十几万嫡系大军,但如今这些军队的家眷全部落入杨侗之手,若不赎回,军队必乱,军队一旦乱了、不忠了,那么大汗就被他人取而代之。”

    颉利可汗赞同道:“草原上弱肉强食,军队才是根本。”

    赵德言道:“所以,大汗理应赎回这些将士的家眷,从而稳定人心,虽说会损失一定财产,却能够让十几万大军对大汗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作战更加勇猛。”

    颉利可汗虽然不甘、不忿,却也知道赵德言说得在理,“怎么赎?”

    “用汉人奴隶一对一交换,多出来的则以金银、玉石换回,反正这些东西在大汗手上也没有用,倒不如用来换取人心。”

    草原人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中,他们十分重视能够解决温饱的实物,所以体现财产的不是金银玉石,而是实实在在的牲口,他们对于实物的重视超过冰冷的金银千百倍。

    “好吧!”颉利可汗同意了交换的办法,又问道:“然后呢?”

    “赎回了军队的家眷之后,大汗有两个选择。”赵德言道:“第一、举突厥全部兵力南下,胜了,大可汗之威望如日中天,令之所至莫有不从,到时内部问题不问自解,大可汗想颁布什么样的法度也无人不从,但若败了,则内部矛盾集中暴发。届时,突厥一定会分裂成无数个突厥小国;第二、先安内,然后再也隋朝决战。”

    “两个选择中:前者不亚于一场惊天豪赌,非常不可取,因为隋朝的新长城高大坚固,很难攻克,一旦战事陷入僵持,或有损失,大汗将无力控制整个突厥。反对都必定想方设法与隋朝取得联系,推翻大汗。”

    “而先安内之策更加稳健有利,因为当前各部饱受荼毒,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朝相邻的部落狠下毒手。到时候大汗只需执大义之鞭,处死那些发动内战的部落首领及其子嗣,即可将其部落吞并,从而仗大了大汗的实力,大汗公事公办,饱受欺凌的部落定然感激零涕,他们本已失去了生存物资,又怕再遭他人洗劫,除了投效大汗,他们别无选择。一旦融入进来,他们只能听从大汗的一切安排,只要大汗实力强大,以后谁还敢反对?即使有人反对,大汗随便找个借口攻伐即可。长此以往,整个突厥全是大汗的了。怎么颁布命令也没有人敢反对。”

    “中原内乱,没有几十上百年是统一不了的,等大汗整合好突厥,中原已经陷入了精疲力竭之极致,一战即可定乾坤。”赵德言虽是文人,但一身煞气却极为严重。

    颉利仰天大笑:“赵先生说的极有道理,就这么办。”

    赵德言笑而不言。

    颉利可汗恭恭敬敬道:“多谢先生为我定下如此大计,我颉利不敢有片刻相忘。我在最落魄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先生相助,就如三国时刘备得到诸葛亮一样,您就是我的诸葛亮。成功之日,便是先生登上突厥汗国宰相之日!”

    “谢可汗厚爱,德言誓死从命!”

    “好,好,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建立起一个伟大的突厥帝国吧。”

    赵德言十分激动的说道:“在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兴的颉利没有发现,弯下身子的赵德言嘴角那抹诡异的笑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44/ 第一时间欣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作者:碧海思云所写的《大隋第三世》为转载作品,大隋第三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隋第三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隋第三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隋第三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隋第三世介绍:
隋朝纲常败、乱象渐丛生。
在这即将拉开的历史帷幕,杨侗披甲跨马,举起屠刀,用皇室子弟的名义和尊严,维护与拯救这一个天下哭泣的时代。
大隋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
读者交流‘寇寇’群:1623145
——————
新书《大隋主沉浮》已上传大隋第三世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隋第三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